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危害因素

仪器信息网危害因素专题为您整合危害因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危害因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危害因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危害因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危害因素话题讨论。

危害因素相关的论坛

  • 焊接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检测

    [align=center][font=宋体]焊接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检测[/font][/align][font=宋体] [font=宋体]焊接岗位在现代是工厂设置比较常见的一种岗位,尤其是工业制造业,当然也有一些其他企业设置的机修岗位在实际上也属于焊接岗位的一种。焊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font][/font][url=https://baike.so.com/doc/467323-494856.html][font=宋体]热塑性[/font][/url][font=宋体]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font][url=https://baike.so.com/doc/10043547-10549019.html][font=宋体]技术[/font][/url][font=宋体]。焊接岗位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较多,很容易出现忽略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对一些非主要的危害因素识别过多的现象。焊接有很多种类,常见的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而电焊条种类也比较多,接下来将不同种类的焊接方法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分别进行介绍。[/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手工电弧焊[/font][/font][font=宋体]手工电弧焊是最常见的焊接方式,是以焊条与焊件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弧放电时产生热量使焊条和焊件融化。[/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1[/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识别:[/font][/font][font=宋体]物理因素:紫外辐射(电焊弧光)、噪声(高温产生电焊弧光,电弧会产生噪声)[/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粉尘:电焊烟尘(主要成分[/font][font=Calibri]Fe[/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O[/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Fe[/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O[/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font][/sub][font=宋体]凝聚形成的气溶胶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金属烟(锰、铬、镍、铜等),其中金属烟的识别需要看焊条的[/font][font=Calibri]MSDS[/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2[/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首先确认焊条的性质,碱性还是酸性。如果焊条为碱性焊条,其中碱性焊条中含有较多的萤石,其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氟化氢气体,需要额外识别和检测氟化物。另外确定焊条和焊件的组分,尤其是焊条的[/font][font=Calibri]MSDS[/font][font=宋体],如果企业没法提供,可以根据焊条的型号进行查询。根据含量进行选择金属烟的识别和检测。另外判断作业地点是否空旷。如果作业地点空旷,那么臭氧、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不作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识别不检测。最后,如果该焊接岗位的每天接触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可以根据相关规范,对其中的化学危害因素只进行定点测量。[/font][/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气体保护焊[/font][font=宋体]气体保护焊是气焊和电弧焊结合的一种焊接方式,常见的有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1[/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识别:[/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物理因素:紫外辐射(电焊弧光)、噪声、高频电场(钨极氩弧焊)、[/font][font=宋体]α射线等放射性物质(钍钨极氩弧焊)[/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粉尘:电焊烟尘(主要成分[/font][font=Calibri]Fe[/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O[/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Fe[/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O[/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font][/sub][font=宋体]凝聚形成的气溶胶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金属烟(锰、铬、镍、铜等),其中金属烟的识别需要看焊条的[/font][font=Calibri]MSDS[/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2[/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因为高频电场存在时间较短,所以一般不识别。即使识别了,也可以不进行检测。而由于考虑到检测机构自身的风险,建议只识别不进行检测。作业地点的氩弧焊的放射性测定浓度较低,可以不进行识别。但如果该工厂有大量的氩弧焊设备,又存放或修理了钍钨极,这些地点应该考虑放射性的危害,进行识别和检测。氩弧焊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浓度较高,所以一般氩弧焊无论作业地点空旷与否,都要进行臭氧和氮氧化物的识别和检测。而二氧化碳保护焊因为焊接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较高,所以此为二氧化碳保护焊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无论作业地点空旷与否,都应进行一氧化碳的识别和检测。除以上几个特例,其余均和电弧焊的识别和检测一致。[/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埋弧焊[/font][/font][font=宋体]埋弧焊是以焊剂埋住电弧,自动将焊丝送入电弧燃烧的焊接。[/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1[/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识别:[/font][/font][font=宋体]物理因素:噪声[/font][font=宋体]粉尘:电焊烟尘[/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金属烟(锰、铬、镍、铜等),其中金属烟的识别需要看焊丝和焊剂的[/font][font=Calibri]MSDS[/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2[/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由于埋弧焊在操作过程中不会暴露电焊弧光,所以不识别紫外辐射(电焊弧光),其余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与手工电弧焊一致。[/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等离子焊[/font][/font][font=宋体]等离子焊就是利用等离子弧在气体保护的焊接过程,属于气焊的一种。。[/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1[/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识别:[/font][/font][font=宋体]物理因素:噪声、高频电磁场、射线[/font][font=宋体]粉尘:电焊烟尘[/font][font=宋体]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金属烟(锰、铬、镍、铜等)、三氯乙烯、四氯化碳、光气[/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2[/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高频电磁场和射线在使用钍钨极时会产生,识别是否存在时需要仔细确认,三氯乙烯四氯化碳以及光气等的产生和使用的清洗剂有关,需向企业进行确认。其余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与手工电弧焊一致。[/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其他的焊接例如电阻焊、电子束焊接等焊接方式都相对比较简单,这里不在进行讨论。[/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6[/font][font=宋体]结论:焊接属于一个常见且比较复杂的岗位,在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时应对各种条件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后才能进行比较有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font][/font][font=Calibri] [/font]

  • 【讨论】分析检测工作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目前对于职业病危害越来越重视,想了解一下大家对分析检测工作的职业病危害是如何看待的,在你的实验室里有哪些(类)危害因素?会对个人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应该配备哪些保护用品?做哪些预防措施?职业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分析人,希望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实际情况,以及如何预防。大家通过交流讨论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工作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以更好的预防和避免。关心健康,从身边做起。

  • 【求助】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我单位准备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资质,其中要求专业技术人员需有《北京市职业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请教大家:1.有参加过这个考试的吗?对参加考试的人员有什么要求?都考什么内容?如有历年考试资料就更好了!

  • 【原创大赛】某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

    【原创大赛】某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

    某铝业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2012年9月20日,某公司向我中心提出委托申请,要求对该公司 400KA电解槽合金化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9月22日,我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公司400KA电解槽合金化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场预调查和工时调查,了解现场相关情况,根据调查情况,特制定检测方案如下。一、预调查基本内容根据厂方委托,2012年9月22日,我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公司400KA电解槽合金化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场预调查和工时调查,主要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品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因素,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型号、功率、厂家、安装日期)的完好程度进行调查,了解各车间、岗位、工种作业人员作业方式、人数、作业时间、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程度、频度和持续时间等相关情况,对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等进行现场查看。根据调查结果,针对该企业现场作业环境存在危害因素,确定现场采样及检测地点、频次和时间。二、采样及检测依据(一)布点依据根据现场预调查及工时调查情况,确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化学因素(氟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高温、噪声等,同时对环境微小气候进行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频电场》(GBZ/T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温》(GBZ/T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89.8-2007)的规定,确定采样点位置、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二)检测依据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总尘浓度》(GBZ/T192.1-2007)2、《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160.36-2004)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07)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频电场》(GBZ/T189.3-2007)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温》(GBZ/T189.7-2007)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89.8-2007)三、人员及时间安排中心确定8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调查、采样、实验室检测、数据收集整理及检测结果评价工作,定于10月18日—10月25日开展现场采样及检测工作,具体人员分工及时间安排见表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2335_401207_1751239_3.jpg四、检测内容本次检测主要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化学因素(氟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微小气候。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1.1 检测条件按相应卫生标准规定的条件执行。1.2 检测与分析方法 本次作业场所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分析方法见表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2336_401208_1751239_3.jpg1.3 采样及检测仪器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检测及微小气候检测采用的仪器见表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2337_401209_1751239_3.jpg2. 检测地点及检测数量2.1场所粉尘检测点及采样数量本次检测主要对工作场所粉尘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进行检测,每个检测点连续检测3天,每天检测总尘、呼尘各2份,部分工作场所巡检岗位检测个体粉尘。检测点布点原则依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要求,其中,400电解车间共分两个子车间,每个车间内布有114个电解槽,根据布点原则,每个车间内布置10个检测点,400电解车间共计20个检测点;400净化车间共3个操作段,每段有2个超浓相工作台面,每个工作台面布置2个检测点,同时,在载氟氧化铝料仓共布置3个检测点,累计布置15个检测点;在组装车间残极压脱机、磷铁环压脱机、电介质颚破机、链式输送机系统、磷铁环清理滚筒、阳极浇铸系统和中频感应炉旁各设置1个检测点,累计布置8个检测点;在氧化铝料仓共有3个操作平台,选取2个操作平台,在其操作平台上、堆料堆旁、操作平台下部各设置1个检测点,累计布置6个检测点;在锅炉房进煤口设置1个检测点,所有检测点连续检测3天,每天检测总尘、呼尘各2份。同时,对400电解车间巡检工人进行个体粉尘采样,选择2名工人,连续采样3天,每次采样一个工作时段(8小时),采样地点及样品数量见表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2338_401210_1751239_3.jpg2.2化学因素检测点及采样数量本次检测主要对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氟化物进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检测, 其中,电解车间与净化车间布点与粉尘布点相同,熔铸车间共3条生产线,在每条生产线出铝水口、打渣口各设置1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采集样品2份(含空白对照1份),连续检测3天,检测地点及样品数见表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2339_401212_1751239_3.jpg本次检测对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进行检测,其中,400电解车间检测点设置在电解槽旁,具体位置与粉尘采样点设置相同,组装车间设置在中频感应炉旁,锅炉房设

  • 【求助】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紫外线仪器要求

    我们单位准备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执行GBZ/T 189.6-2007,在标准中对仪器设备无特殊要求,只写了紫外照度计可以分别检测长波、中波及短波紫外线的辐照度,另外,我查了一下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二部分物理因素》其中对紫外线辐照度的限值只有零点几μW/cm²,不知有做过这方面检测的高手吗,紫外线职业接触的检测结果一般在多少呢?另外,如何折算成8小时辐照度呢?我都快被折磨晕了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12.gif请高手不吝赐教!另外把相关标准传上来,大家帮俺出个主意吧!

  • 【分享】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 2.行业举例: (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 (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 (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 (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 (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河砂开采辅助;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选矿辅助;非金属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选、选矿辅助 (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晶雕刻 (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 (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 (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 (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 (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 (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 (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 (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运输、辅助、装卸、筛选、转运、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 (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 (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 (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 (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 (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 (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 (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 (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 (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 (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 (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镀件喷砂、工件喷砂、除油除锈、喷砂粗糙 (26)机械工业:铸造型砂、铸造造型、铸造落砂、铸件清砂、熔模铸造、石英砂打磨抛光 (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 (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铺、坝基砌碹、坝基浇注

  • 如何防护和管理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防治职业病,用人单位是关键。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建立、建全有关制度。关于对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防治法》作了以下具体规定:(1)为了确保用人单位及时掌握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卫生状况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规定:①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状态。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http://www.jbz-test.com与职业危害因素检测。③发现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停止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职业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方可重新开工。(2)针对在经济活动中转移产生职业危害作业的现象,对转移产生职业危害作业的双方作了限制性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3)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等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所致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对特殊职业危害工作场所实行有别于一般职业危害工作场所的管理。为此。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储存,用人单位应当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4)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某些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危险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的原材料,而没有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没有说明书或者没有中文说明书,劳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缺乏防范意识,造成健康损害的情况,规定:生产、经营、进口可能产生职工危害因素的设备、危险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的原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中应当载明与职业危害相关的职业卫生防护、应急救治等措施;并在醒目位置标明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5)针对一些用人单位存在隐瞒工作场所职业危害事实,不告知劳动者危害真相,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不提供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条件,导致职业危害发生的情况,规定:①产生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与职业病防治中有关的事项;②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写明白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危险。劳动者因调换岗位或者工作内容改变而从事合同中未事先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危险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告知劳动者有关职业危害、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6)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性健康损害和职业病病人,并通过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明确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为了触劳动者健康状况、指导劳动者选择职业、解决纠纷提供依据,规定:①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定期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③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健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期限妥善保存。此外,还对劳动者应当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履行的义务以及工会组织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相应的规定。

  • 【原创】职业危害检测实验室的检测仪器

    职业危害检测实验室主要从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占地2000m[sup]2[/sup],检测人员50人,检测项目包括粉尘、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及金属毒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和物理因素。

  • 国家卫健委对矿山、冶金、化工等行业开展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list]【新闻联播】国务院总理听取职业病防治工作汇报:聚焦尘肺病,粉尘专项整治,新上项目防护设施配备实施率95%以上,加大职业病专项经费投入。国家卫生健康委:矿山、冶金、化工等行业开展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以防范遏制职业性尘肺病和化学中毒高发为核心目标,当前,矿山、冶金和化工领域职业病多发高发,其职业健康状况能否得到明显好转,直接关系到《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通过专项治理,使这3个行业领域职业健康相关指标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5%以上;▷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到95%以上;▷ 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5%以上;▷ 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培训率均达到95%以上。▷ 对具有尘毒危害防治措施不落实、工作场所无防尘防毒设施或达不到防尘防毒要求、不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等违法行为且拒不整改的,要坚决依法从严处罚。对于职业病危害防治基础好的大型企业以自主改进提高为主。对于问题严重拒不整改的用人单位,要严格执法,公开曝光。谱尼测试全面响应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可为矿山、冶金和化工相关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url=http://www.ponytest.com/zhiye.html]职业卫生[/url]技术服务,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职业卫生基础建设、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现场整改指导等相关服务,助力企业提升质量,改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保障用人单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list]

  • 苏州市正式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前置管理

    针对苏州市职业病发病趋势及职业病危害控制现状,从2013年7月1日起,苏州市政府对新、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前置管理。今后,凡在苏州境内新设立工业企业,首先必须填写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报表,然后提交至属地安监局,企业承诺对预报表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安监部门根据预报表内容对企业职业病危害前期控制工作进行分类指导。投资主管部门必须在企业提供安监部门出具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批复或无职业病危害的证明后才核准该建设项目。市政府还将不定期对各部门职业病危害前置管理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实现职业病危害源头管控,真正让员工能够健康劳动、体面劳动。

  • 乳品安全引发的健康危害的分析

    1.急性和亚急性危害1)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包括化学性和生物性 化学性中毒原因有:人为添加到乳中的化学制剂或药品造成的,如一定量的硝酸盐 亚硝酸盐 抗生素 农药 防腐剂 消毒剂 ...... 生物性中毒原因有:乳中引入的大量致病菌 如沙门 大肠 金葡 黄曲霉等等2)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奶牛或牛饲料被放射性的物质污染,以及产出的牛奶被放射性的物质污染,都会给使用者造成放射性的危害,而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的症状。2.慢性危害 毒性物质在身体内的积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如细菌毒素 小剂量的抗生素 农药 防腐剂 消毒剂等在机体内沉淀,对人体的各种脏器的侵害和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3.人体损伤 在乳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混入物理性危害造成人体器官的损伤,例如混入玻璃碎片 金属碎屑 操作人员佩戴的饰物(原来见过有人把手机不小心掉近奶罐的事) 因此,有乳制品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会更多的出现在化学性和生物性上。在乳品生产 储存 销售过程中必须多方面方面进行关注。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引发对健康的危害呢?

  • 抗生素残留到底有哪些危害?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所关注,特别是农药和抗生素等药物残留问题更是广大消费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食品安全这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安全的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抗生素具有哪些危害人们吃了有抗生素残留的肉、蛋、奶等食物后,会造成抗生素在人体内蓄积,使人产生对抗生素的抗性,引起各种组织器官病变,甚至癌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人体肠道菌群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对保持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长期摄入含有抗生素的食品后,会使敏感菌群被杀灭或抑制,而耐药菌群却大量繁殖,从而打破原来的平衡状态造成菌群失调,这就可能会导致长期腹泻或营养不良,严重时还可造成耐药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引起过敏和变态反应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氯霉素可破坏机体造血功能,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经常食用含抗生素的动物性食品,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关节肿痛,重者导致血管性水肿、休克、甚至死亡。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后,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同时,动物体内的耐药性菌株的耐药性也可能转移到人体细菌中,从而对人类产生极大的危害。其他毒害作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链霉素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肾损害和听神经受损。长期摄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严重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可损害第8 对脑神经,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四环素会引起肝损伤,与骨骼或牙齿中的钙质结合后,使骨骼及牙齿黄染,还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邻氯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引起人类免疫性疾病;氯霉素会损害人的造血功能,抑制蛋白质摘要:文章综述了抗生素残留的来源与途径, 介绍了抗生素残留对人类健康、乳制品生产、环境及其他方面造成的危害,分析了检测抗生素残留的方法,包括微生物检测法、仪器检验法、免疫学分析法等,并指出了这些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对乳制品生产工艺的危害由于含有抗生素的奶无法制成酸奶、奶酪等一些高质量牛奶产品,容易造成大量原料奶的浪费,给乳品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奶户在高温季节为防止鲜乳的酸败,往往向牛乳中掺杂各种抗生素,从而造成乳中抗生素残留,对人体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对环境的危害一些性质稳定的药物被排泄到环境中仍能稳定存在很长时间,从而造成环境中的药物残留。链霉素、土霉素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螺旋霉素低浓度降解很快,但浓度高时需6 个月才能降解完;杆菌肽锌在有氧的条件下完全降解需3~4个月,在无氧环境中降解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据报道,动物养殖场污水处理池中红霉素、复红霉素、磺胺甲唑质量浓度可达69g/L,这些药物的排放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

  • 食品安全危害的种类: 二、化学性危害

    常见的化学性危害有重金属、自然毒素、农用化学药物、洗消剂及其他化学性危害。 1.重金属 重金属,如汞、镉、铅、砷等,均为对食品安全有危害的金属元素。食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1)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工业三废的污染; (2)食品加工过程所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机械、管道、容器以及食品添加剂中含有毒金属;(3)作为食品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含高金属的地质中吸取了有毒重金属。 2.自然毒素 许多食品含有自然毒素,例如发芽的马铃薯(土豆)含有大量的龙葵毒素,可引起中毒或致人死亡;鱼胆中含的5一a鲤醇,能损害人的肝肾和心脑,造成中毒和死亡;霉变甘蔗中含3一硝基丙醇,可致人死亡。自然毒素有的是食物本身就带有,有的则是细菌或霉菌在食品中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 3。农用化学药物 食品植物在种植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抗氧化剂、抗菌素、促生长素、抗霉剂以及消毒剂等,或畜禽鱼等动物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等,这些化学药物都可能给食物带来危害。世界各国对农用化学药物的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残留量作了严格限制。例如欧盟规定,中国出口到欧洲的蜂蜜中氯霉素的残留不得超过0.1ng/mI。。 4.洗消剂 洗消剂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食品安全危害。问题产生的原因有:(1)使用非食品用的洗消剂,造成对食品及食品用具的污染;(2)不按科学方法使用洗消剂,造成洗消剂在食品及用具中的残留。例如,有些餐馆使用洗衣粉清洗餐具、蔬菜或水果,造成洗衣粉中的有毒有害物毒,如增白剂等,对食品及餐具的污染。 5.其他化学危害 化学性危害情况比较复杂,污染途径较多,上面讲的是一些常见的、主要化学性危害,还有滥用食品添加剂、机械润化油等其他化学性危害。

  • 【分享】电能质量问题以及危害

    照明设备 危害身体健康,影响工作:频闪效应会引发视觉疲劳、偏头痛。特别是机械行业采用高压汞(钠)灯,和轻工、食品、印刷、电子、纺织等行业,普遍采用直管型(电感式)日光灯的照明场合尤为明显。 光源闪变实质上是从电压变动——光通量波动——眼睛到人脑这个反应链的主观感受。产生频闪的技术机理,既有供电电源的因素,也有电光源性能的因素,以及照明设计不合理的因素等等。照明光源 闪变引发错觉引发工伤事故:在电光源的频闪频率,与运动(旋转)物体的速度(转速)成整倍数关系时。运动(旋转)物体的运动(旋转)状态,就会产生静止、倒转、运动(旋转)速度缓慢,以及上述三种状态周期性重复的错误视觉,引发工伤事故。 电压骤升和骤降 自动化控制装置 突然的电压变化导致装置停顿或误动 电压瞬间降低称为骤降。其降低值可能很小(比如,降10%)或持续很短的时间。电压下降持续超过1分钟,则称为“欠压”;完全停电,则称为“中断”。电压骤降可能因重负载启动造成,例如:电机、重型机械甚至吸尘器启动。电力系统的容量以及电路阻抗都会影响电压骤降的规模。 变频调速器 停顿 电动机、电梯 电动机暂停,破坏生产,电梯停顿,引起人生伤害事故 高温光源(碘钨灯) 造成公共活动场所失去照明 电器设备 当电压不满足设备供电指标要求时,设备运行就会变得困难、过热或导致绝缘性能不能满足实际电压的变化。例如某冰箱的电压适应范围是正常电压的±10%,如果出现上图所示的电压骤降,冰箱的输入电压降为108V(以北美120V电压制式为例),则电机就会发热、效率降低。长期的或反复的电压骤降会降低冰箱电机的使用寿命 电压骤升与电压骤降正好相反。电压短暂升高,并持续0.5秒至1分钟。这种能量的释放是由于电机或重型机械突然关断引起的。电压骤升较电压骤降不常见但危害更大。持续超过1分钟的电压骤升,被称为“过压”。有时,在负载开启时会出现电压骤降,由于系统过补偿作用,紧跟着会出现电压骤升。

  • 【分享】湿度对电子元器件和整机的危害

    绝大部分电子产品都要求在干燥条件下作业和存放。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4以上的工业制造不良品与潮湿的危害有关。对于电子工业,潮湿的危害已经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1)集成电路:潮湿对半导体产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潮湿能透过IC塑料封装和从引脚等缝隙侵入IC内部,产生IC吸湿现象。 在SMT过程的加热环节中形成水蒸气,产生的压力导致IC树脂封装开裂,并使IC器件内部金属氧化,导致产品故障。此外,当器件在PCB板的焊接过程中,因水蒸气压力的释放,亦会导致虚焊。 根据IPC-M190 J-STD-033标准,在高湿空气环境暴露后的SMD元件,必需将其放置在10%RH湿度以下的干燥箱中放置暴露时间的10倍时间,才能恢复元件的“车间寿命”,避免报废,保障安全。 (2)液晶器件:液晶显示屏等液晶器件的玻璃基板和偏光片、滤镜片在生产过程中虽然要进行清洗烘干,但待其降温后仍然会受潮气的影响,降低产品的合格率。因此在清洗烘干后应存放于40%RH以下的干燥环境中。

  • 【分享】酸雨的危害和产生

    一、对水域生物的危害 江河、湖泊等水域环境,受到酸雨的污染,pH可下降至5.0以下,这时候受影响最大的水生动物是鱼类。水域酸化可引起鱼类血液与组织失去营养盐分,导致鱼类烂腮、变形,甚至死亡。据有关报道,在欧洲的瑞典和挪威,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已有几万个大小湖泊遭到酸雨的破坏,其中加拿大就有4500多个湖泊无鱼类生存,成为“死湖”。另外,水域酸化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消失,破坏各类生物间的营养结构,造成严重的水域生态系统紊乱。 二、对陆生植物的危害 酸雨能侵入树叶的气孔,破坏叶面的蜡质保护层,使叶面腐蚀而产生斑点和坏死,从而使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同时,酸雨还阻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三、对土壤的危害 在酸雨作用下,土壤中Ca、Mg、K等盐类养分被淋洗出来,导致土质日益酸化、贫瘠化。此外,酸雨还能溶解土壤中Al、Cu、Cd等有毒金属,供植物吸收,致使植物受害而生长不良。过量酸雨的降落,造成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下降,影响生物固氮。 四、对建筑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工业设备、通讯电缆、名胜古迹、历史雕塑、油漆、装饰品等设施和材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酸雨、酸雾能刺激人的咽喉和眼睛,诱发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心脏病,严重的甚至死亡。 硝酸型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SO2、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起始物,因为大气中的SO2、NOx经氧化后溶于水形成H2SO4、HNO3 和HNO2,造成了雨水pH值降低,当pH值低于5.60时,便形成了酸雨。酸性污染物转入雨水中形成酸雨的过程为: SO2+[O]→SO3 SO3+H2O→H2SO4 SO2+H2O→H2SO3 H2SO3+[O]→H2SO4 NO+[O]→NO2 2NO2+ H2O→HNO3+HNO2 式中:[O]——各种氧化剂,如O3、H2O2、HO2、O2等。 SO2主要是燃煤产生,NOx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当然,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以及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也不容忽视。因此,酸雨的形成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噪声危害及防护知识

    截至到2010年年底,我国已累计报告职业病患者749970例,新发职业病患者以每年万余例的速度增长,其中,工业噪声是引发职业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工业噪声不仅会造成听力损失,严重时还会导致职业性噪声聋,并损害神经、心血管、消化和内分泌系统。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组织编写了《噪声危害及防护知识职工普及读本》,介绍了工业噪声与职业性噪声防护的相关知识,帮助广大农民工朋友普及噪声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工业噪声及其危害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振动在弹性介质中(气体、液体和固体),以波的形式传播,其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波动作用于人耳引起对声音的感知。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人们在日常说话时的语音信号频率范围在300Hz~3000Hz之间。  反映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如细声细语在20dB左右,安静的房间在40dB左右,普通谈话在60dB左右,吸尘器吸尘声在80dB左右,割草机声在100dB左右,链锯声在120dB左右,喷气式飞机附近可达140dB~150dB甚至更高。  噪声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它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如果在三步左右距离对话需提高声音来沟通,通常被认为我们已经暴露于有危害的噪音环境中了。  噪声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听觉系统造成危害,主要表现在:  (1)听觉敏感度下降、语言接收和信号辨别力差;  (2)耳鸣,凭空听到嗡嗡声或其他不正常的声音;  (3)交谈困难,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4)所有的声音都听不真切,像被闷住了一样;  (5)严重时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  研究发现,噪声的影响是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主要表现在:  (1)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  (3)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4)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噪声对人体危害程度及致害因素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  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危害越大。  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强度越大,危害越大。  接触时间的长短: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噪声的特性: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要大。  接触的方式: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要大。  个体敏感性:由于个体敏感性不同,噪声的致害程度也不尽相同。如:在同样噪声环境下,有些人听力损失严重,有些人较轻。  噪声对听力损失影响的过程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3000 Hz ~6000Hz,尤其在4000Hz出现“V”型下陷),听力下降,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听力损失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工业噪声分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的工作为噪声作业。  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根据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工业噪声又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 声压级波动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劳动者接触的工种主要有机械加工行业的冲床、煅床、剪床 、钣金等作业。  工业噪声的来源  机械的撞击、摩擦和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冲压、破碎、爆破等产生的噪声;  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离心风机、空气压缩机、锅炉排气放空等所发出的噪声;由于磁场脉动、电源频率脉动引起电器部件震动而产生的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整流器等所发出的噪声。  工业噪声及其危害  十大主要工业噪声源:目前影响工人健康、严重污染环境的十大工业噪声源是风机、空压机、电机、柴油机、织机、冲床、圆锯机、球磨机、高压放空排气以及凿岩机。  产生噪声的行业和工种  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噪声的主要工种是:  (1)机械加工、制造: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  (2)金属表面处理:抛光、喷砂、清理;  (3)煤矿及其他矿山开采:凿岩、爆破、掘进等;  (4)纺织服装:轧花、纺纱、织造、制条、染整等;  (5)热电: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  (6)水泥制造:破碎、研磨;  (7)公路、铁路、水利建设:开凿隧道、爆破;  (8)建筑建材:石料破碎、碾磨、凿岩、钻孔、打桩等。  “职业性噪声聋”  长期在强烈噪声的环境中工作又得不到适当恢复时,可以损伤听神经细胞而逐渐失去听觉,由此造成的耳聋,称作“职业性噪声聋”。这种病变通常是双耳都受损害。用听力计检查,多表现为在4000Hz为中心的高频部分先丧失听觉,以后逐渐扩大,直至语言也听不到。  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表现是:耳鸣、耳聋、头痛、头晕,有的伴有失眠、头胀感等。早期表现为工作后几小时内有耳鸣,以后为顽固性的,症状不再消失。有的患者还伴有眩晕、恶心或呕吐等。  爆震性耳聋及主要症状  有些作业如爆破、武器试验等,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因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噪声和冲击波造成听觉系统的严重损伤而丧失听力,此称为爆震性耳聋。  其症状表现为: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内耳螺旋器破损,甚至出现脑震荡。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检查可发现听力严重障碍甚至全聋。如内耳未受严重损伤,听力可全部或部分恢复。

  • 【分享】养猪场的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养猪场的环境污染及其危害(一)环境污染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不同生物的组合称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绿色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和微生物(分解者)组成的。他们之间通过食物链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并保持动态平衡状态。 当生态系统产生或由外部进入污染物质时,该系统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或消除,这种现象叫做“自净作用”。当进入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质的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将导致环境因素恶化,对生物群落造成危害,这种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 原油储罐切水口职业病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

    [font=Encryption][color=#898989]摘要:[/color][/font][font=Encryption][color=#666666] 通过对原油储罐人工切水作业过程中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检测,讨论人工切水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隐患,落实自动切水系统防护设施改造.原油储罐切水口自动化改造后,切水效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和健康生产.[/color][/font]

  • 【资料】XRF测试仪的危害-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

    有危害应该是确定的 但只要防护得当,您不是每天都接触的话,对身体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x射线和其他辐射测试仪线,一般对人的伤害分为两种,一是通过能量传递,对人体细胞的DNA进行破坏,称为物理效应,还有一种是,由射线对人体组织内水发生电离,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和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导致不可逆损伤,称为生物效应。 x射线以生物效应为主。XRF属于X射线 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主要是X射线 射线防护专家吴毅教授发表观点认为:X射线在穿透人体时,会对人体产生轻度危害,引起人体生物大分子及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反应,产生有害效应,无任何防护的照射就会对人体造成射线损伤。 射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绝大部分会长期潜伏在体内,破坏免疫系统 分析仪的X射线不会直接穿透人体的,但也需要防护装置,即使是在有防护装置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日积月累,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可以这么说 具体的危害 一年两年是看不出来的 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 第一节辐射损伤的概述 辐射损伤是一定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受照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急性放射损伤是由于一次或短时间内受大剂量照射所致,主要发生于事故性照射。在慢性小剂量连续照射的情况下,值得重视的是慢性放射损伤,主要由于X线职业人员平日不注意防护,较长时间接受超允许剂量所引起的。 电离辐射不仅能引起全身性急慢性放射损伤,而且也能引起局部的皮肤损害。在发现X线后第二年,X线管的制造者格鲁贝的手就发生了特异性皮炎。1899年史蒂文斯首先报道了X线对皮肤的伤害。 人类的经验已证明,X线的应用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如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等),但是在应用中如果不注意防护或使用不当。也可造成一定的危害(如个体受到损伤或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增高等)。因此,本章从辐射防护的需要出发,介绍辐射损伤的有关基本知识,以便深入理解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依据和搞好防护的必要性。 一、辐射损伤机理 X线照射生物体时,与机体细胞、组织、体液等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因而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如使蛋白分子链断裂、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甚至可直接损伤细胞结构。另外射线可以通过电离机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形成一些自由基,通过这些自由基的间接作用来损伤机体。 辐射损伤的发病机理和其它疾病一样,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之后,除引起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变化以外,还可产生一系列的继发作用,最终导致器官水平的障碍乃至整体水平的变化,在临床上便可出现放射损伤的体征和症状。对人体细胞的损伤,只限于个体本身,引起躯体效应。而对生殖细胞的损伤,则影响受照个体的后代而产生遗传效应。单个或小量细胞受到辐射损伤(主要是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可出现随机性效应。辐射使大量细胞或受到破坏即可导致非随机性效应。在辐射损伤的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应答反应则进一步起着主要作用,首先取决于神经系统的作用,特别是高级神经活动,其次是取决于体液的调节作用。由此可知,高等动物的疾病不能仅仅归结于那些简单的或孤立的细胞中所产生的过程,它包含着十分复杂的过程。二、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射线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射线的性质和强度;个人特性,如敏感性、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等。 (一)辐射性质 辐射性质包括射线的种类和能量。不同质的射线在介质中的传能线密度(LET)不同,所产生的电离密度不同,因而相对生物效应有异。X线和射线的生物效应基本一样。而中子的LET大得多,1—10兆电子伏的快中子产生的生物效应比x线、r射线大10倍。 同一类型的射线,由于射线能量不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例如,低能x线造成皮肤红斑所需照射量小于高能X线。这是因为低能x线主要被皮肤所吸收,而高能x线照射时,能量可达深层组织,这不仅对放射治疗有价值,而且在射线防护中很有意义。 (二)X线剂量 射线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机体损伤直接与X线剂量有关。以不同剂量照射动物,可以发现当剂量达到一定量时才开始出现急性放射病征象,继续增加剂量时,则可出现死亡,剂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当增加到一定大的剂量时,则100%的动物发生死亡。 (三)剂量率 剂量率即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一般说来,总剂量相同时,剂量率越高,生物效应越大。但当剂量率达到一定值时,生物效应与剂量率之间失去比例关系。在极小的剂量率条件下,当机体损伤与其修复相平衡时,机体可长期接受照射而不出现损伤。小剂量长期照射,当累积剂量很大时,便可产生慢性放射损伤。 (四)照射方式 总剂量相同,单方向照射和多方向照射产生的效应不同。一次照射和多次照射,以及多次照射之间的时间隔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也有差别。 (五)照射部位和范围 机体各部位对于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不同,所谓辐射敏感性是指机体由电离辐射的抵抗能力,即辐射的反应强弱程度或时间快慢,辐射敏感性高的组织容易受损伤。细胞对辐射的一般规律是,处于正常分裂状态的细胞对辐射是敏感的,而正常不分裂的细胞则是抗辐射的。 人体各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大致有以下顺序: 1.高度敏感组织 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和幼稚的淋巴细胞); 胸腺(胸腺细胞);骨髓组织(幼稚的红、粒和巨核细胞); 胃肠上皮,尤其是小肠隐窝上皮细胞; [color=#DC143C]性腺(精原细胞、卵细胞); 胚胎组织[/color]。 2.中度敏感组织 感觉器官(角膜、晶状体、结膜); 内皮细胞(主要是血管、血窦和淋巴管内皮细胞); 皮肤上皮(包括毛囊上皮细胞); 唾液腺; 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 3.轻度敏感组织 中枢神经系统; 内分泌(性腺除外); 心脏。 4.不敏感组织 肌肉组织; 软骨和骨组织; 结缔组织。 同一剂量,生物效应随照射范围的扩大而增加,全身照射比局部照射危害大。 (六)环境因素 在低温、缺氧情况下,可延缓和减轻辐射效应。此外、受照者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及营养状况等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亦不同。由此可见,机体对射线的反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对策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对策近几年来,霉菌毒素中毒给畜牧业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世界贸易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在高温高湿地区这种污染更加严重。我国是霉菌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陈必芳等在1996年从全国28个省市采集104个饲料加工厂和养殖场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627份,检测结果显示配合饲料霉菌污染率100%,饲料原料污染率99%。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配合饲料饲料和原料污染霉菌毒素超标的比例高达60 %~70 %以上。 霉菌毒素对动物除中毒和致死外,更重要的是不易被发现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生长受阻、生产性能和抗病力降低,故饲料中霉菌毒素有“隐形杀手”之称。其对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饲料霉变问题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应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1. 霉菌毒素及其污染现状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长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中皆可产生。对畜禽造成很大危害的便是由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串珠镰孢菌毒素等)。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

  • 电镀废水来源及危害分析

    [url=http://www.sunning-tech.com/News_read_id_103.shtml]电镀废水[/url]来源及危害分析来源:(1)镀件清洗水 (2)废电镀液 (3)其他废水,包括冲刷车间地面,刷洗极板洗水,通风设备冷凝水,以及由于镀槽渗漏或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 "跑、冒、滴、漏"的各种槽液和排水 (4)设备冷却水,冷却水在使用过程中除温度升高以外,未受到污染。电镀废水的水质、水量与电镀生产的工艺条件、生产负荷、操作管理与用水方式等因素有关。电镀废水的水质复杂,成分不易控制,其中含有铬、镉、镍、铜、锌、金、银等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等,有些属于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特点及危害:电镀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氰(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根据重金属废水中所含重金属元素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含铬(Cr)废水、含镍(Ni)废水、含镉(Cd)废水、含铜(Cu)废水、含锌(Zn)废水、含金(Au)废水、含银(Ag)废水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