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万亿投资

仪器信息网万亿投资专题为您整合万亿投资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万亿投资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万亿投资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万亿投资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万亿投资话题讨论。

万亿投资相关的论坛

  • 节能减排规划投资超两万亿———是否能取得成效?

    [size=3]节能减排规划投资超两万亿 先河环保雪迪龙将受益  国务院日前全文印发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领域十大重点工程: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脱硫脱硝、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循环经济示范推广、节能减排能力建设。根据规划,将有2.366万亿投资投向上述领域。  《规划》提出,要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行问责制 加大中央和地方投入,鼓励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改,改革资源税。通过多方面措施保障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较大,在今年不会推出大规模产业刺激政策情况下,节能减排领域将是下半年政府稳增长投资的重点领域。  券商报告指出,节能减排是贯穿整个“十二五”期间的热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和政策频繁出台都将持续刺激热点发酵。以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为重点的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将获得资金重点支持。相关环境监测仪器公司先河环保、雪迪龙、聚光科技等,有望受益。  减排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规划》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与此同时,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各减少8%。  实现上述目标并非易事。2011年,我国的节能减排的指标一半未完成。今年上半年的减排完成情况依然不乐观。  环保部人士透露,上半年,一些地方主观上对减排要求有所放松,污染反弹、放松监管等现象开始抬头。此外,已建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带来的新增量偏大,新增减排措施规模明显不足等问题,令上半年减排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有压有保的四项任务,重点在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积极推动提高能效。  超2万亿投向十大重点工程  《规划》特别明确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十项重点工程,包括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十个方面。  节能改造工程包括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节约和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等领域,目标要在“十二五”时期,分别形成7500万吨、1120万吨、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则侧重加大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力度。其中,民用领域重点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节能家用电器等,工业领域重点推广高效电动机等,产品能效水平提高10%以上,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目标是“十二五”时期形成1000亿千瓦时的节电能力。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也是重点任务之一。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要新建配套管网16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升级改造污水日处理能力2600万吨,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2700万吨/日。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强化垃圾渗滤液处置。“十二五”时期分别新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280万吨、30万吨。  根据计划,“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投资需求2.366万亿。其中,节能重点工程、减排重点工程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投资分别为9820亿、8160亿和5680亿。  “一揽子”保障措施明确  在保障措施方面,《规划》提到,要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各地区要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单位。国务院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实行问责制。  同时,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完善“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和合同能源管理等支持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创新投入机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多渠道引导企业、社会资金积极投入节能减排。  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也将有相应调整。《规划》明确,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建立充分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差别电价、峰谷电价、惩罚性电价,尽快出台鼓励余热余压发电和煤层气发电的上网政策,全面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size]

  • 【转帖】水价改革催生2万亿水生意 水产业时代投资变局

    “未来10年,水价将和油价持平。”最近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未来学会”上,来自全世界的专家预测说,由于水资源不足,甚至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水资源争夺战。“水是21世纪的石油。”8月21日的英国《经济学人》,也引用陶氏化学公司总裁利伟诚的话作了如是判断。事实上,作为人类必需品的水,远比石油重要得多,当然其问题也更为严重。联合国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每年有7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卫生的水而致病死亡。今年早些时候在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也把目光投向了水。该论坛警告说,“对水来说,时间无多了。”对中国来说,这个命题则更为紧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狂飙突进,中国临近城市的地区约有90%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一个最新数据是,在全国 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水价改革的财富空间然而,“水资源既然如此宝贵,为何,它又如此的便宜”?8月4日的《巴伦周刊》,以社论的形式发出了上述质疑,并呼吁用市场化手段来拯救水资源:“水资源的交易应该要反映出自由市场的价格。”《巴伦周刊》系美国道琼斯旗下报纸,在美国机构投资者中颇具影响力。不仅美国需要市场化,在水资源日益匮乏且其价格明显低廉的中国,更需如此。事实上中国官方也一直在为此努力。8月29日,《循环经济促进法》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制定了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全社会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其中,“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电、气等资源型产品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因争议较大,该法对此不再做出规定,而是相应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引导单位和个人节约和合理使用水、电、气等资源型产品”。消息甫出,即被当成“将要普遍提高水价”的信号迅速传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黄建初次日也解释说:“这样规定更有利于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从实际出发探索和实行各种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具体价格政策。”之前的8月13日,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的讲话则更为直接:今年中国将加速资源产品价格调整,其中也包括水价即将提高。胡四一讲话当天及次日,水务板块闻风而动,走势明显强于大盘。然而,由于多头管水以及水的地域性、公共性和垄断性,使水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且被挥霍,并使水价成为当前中国最为复杂的价格。在农村,目前仍普遍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家已达0.7~0.8。工业用水的效益也非常低下,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如此缺水,却又如此挥霍——这一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之所以一直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价太低。长期以来,黄河下游的引黄水费标准是每立方米3.6厘,可谓“千吨黄河水顶不上一瓶矿泉水”。在城市,由于政府实行补贴,自来水的价格甚至不及成本。这种因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造成的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根本不能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成为制约中国水价改革的主因。而要破解中国水危机,关键一步就是要迈过水价改革这道门槛。目前,中国的水价仅仅包含水的工程成本和水的处理成本,没有涵盖水资源的价格、水管理的价格以及污水处理的成本,这与国际流行的全过程成本不符。拿全国水价最高的北京来说,其水价也仅是世界银行给发展中国家定出的一个承受水价的最高限定的1/3。显然,水价还有巨大的上涨空间。8月21日,国元证券水行业分析师周海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说,水价肯定要上涨,且“这是一个长期政策取向”。水务市场化改革专家、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持相同的看法。8月26日,曹在其金融街的办公室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说,水价上涨是个趋势,对水来说,价格改革很重要,且其价格结构也应当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要在水价里反映治污的成本。这也正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所系,根据“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要深化水价改革,建立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体系,其中就包括合理提高水资源费与水价水平。西南证券研究员宋少波发给《投资者报》的一份研究报告据此分析,由于需求旺盛,而供给又不足,水价改革中蕴藏着很多财富机会,水务行业远景非常光明。 2万亿水生意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世界近1/3的人口将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缺水人口将达到28~33亿,而更多的人将缺乏相关卫生设施。危机即商机,这一缺水人口的庞大数据,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同样巨额的投资故事。德勤预计,未来20年,全球水资源行业的投资缺口也许会超过1万亿美元。

  • 土壤修复投资万亿前景钱途几何?

    根据今年初财政部公布的《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2017年中央财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为112亿元。根据《关于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主要是增加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等方面的支出。 “十三五”以来我国累计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50亿元。若按2017年安排65亿元计算,2016年应已安排85亿元,2017年比上年减少23.5%。 当前国家正在全力推进土壤污染详查,在数据出来之前,任何的“万亿规模”说法都缺乏说服力。事实上从“详查数据”到“修复规模数字”仍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因此,对于“万亿远景”似乎应该追问一下,这个“远景”究竟是多远?

  • 【资料】环保:5万亿市场掘金

    专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社会事业部主任胡元明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元,环保产业仍将保持15%-20%的年均增速。完善和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水平,将是投资的重要方向  文/本刊记者 秦凤华  2009年,在中国政府4万亿扩大内需投资中,约有3000亿元投入环保相关产业,主要用于生态环境、地震灾后重建中环境保护工作和民生工程等。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社会事业部主任胡元明告诉记者,“十一五”末期环保投入预计将达到13750亿元,其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6%。  而这一数字也昭示着,我国的环保投入曲线(即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刚刚经过第一个拐点进入加速上升期。在“十二五”期间,环保投入预计达到3.1万亿元,环保产值可达4.92 万亿元,环保产业仍将保持15%-20%的年均增速。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开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和《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就发展目标、城乡布局和处理率等问题做系统前期研究。  “十二五”期间,基于国内的环境问题、环保产业巨大的需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无论是指标上,还是要求上,投入力度都要加大。为此,完善和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水平,将是“十二五”环保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投入趋高但产业不强  《中国投资》:2009年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态势如何,在经济刺激计划中环保投资主要投向了哪些领域?  胡元明:“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2008年下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为扩大内需,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垃圾发电、烟气脱硫等环保细分市场蓬勃发展,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10项措施,增加千亿元投资,即“国十条”,特别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支持节能减排工程等。  2009年,在4万亿元扩大内需投资中,约有3000亿投入环保相关产业,主要用于生态环境、地震灾后重建中环境保护工作和民生工程等。  根据环保相关部门的测算,整个“十一五”期间,预计总投入将达到1.4万亿元。其中八大重点环保工程投资3336亿元,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投资150亿元。还有新增国债基金用于环保设施建设,涉及水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等六大领域。  《中国投资》:环保投资及其效率是体现一个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环保投入整体状况如何?  胡元明: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的年投资额一直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04-2008年,环境保护的年投资额分别为1908.6亿元、2388.0亿元、2566.0亿元、3387.3亿元和4490.3亿元,占同期GDP比重分别为1.19%、1.30%、1.22%、1.36%和1.49%。2008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4490.3亿元,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1.0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542.6亿元。“十一五”前3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年均增长23%。  从“六五”到“十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及其占GDP的比例分别由150亿元(0.5%)、550亿元(0.67%)、800多亿元(0.8%以上)、36000亿元(0.93%)增长到7000亿元(1.3%),“十一五”末期预计将达到13750亿元,其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6%。  《中国投资》:当前环保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胡元明:虽然这几年我国的环保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面临着挑战。  一是环保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环保产业还在起步阶段,缺少大型骨干企业。我国环保企业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环保产品在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化程度不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沿海、沿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环保产业较发达,但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环保产业的发展较慢。  二是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根据国际经验,当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1.0%-1.5%时,可以控制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2.0%-3.0%时,环境质量可有所改善。我国这几年的环境治理还处于控制污染恶化阶段,环境质量改善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三是环保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的环保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没有逆转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环保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又缺乏差异性,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因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四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薄弱。环保产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我国的研发投入却严重不足。另外,投入到环保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也很少。  达标仍有差距  《中国投资》:“十一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如何?在地区分布、投资主体和运行机制上有何特点?城市污水处理是否已经达到规划目标和环保标准?对于未达标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胡元明: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09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截至2009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以下简称“城镇”)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590座,处理能力达9204万立方米/日,实际处理污水量59.78亿立方米,运行负荷率为72.17%。全国在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885个,设计能力约5517万立方米/日。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经建成101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中东部地区609座,中部地区237座,西部地区165座。2008年我国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投资264.47亿元,其中东部地区180.26亿元,中部地区63.67亿元,西部地区20.73亿元。目前全国仍有167个设市城市未建成污水处理厂,其中地级市23个,县级市144个。中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省份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  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一直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原建设部、原国家环保总局曾规划,到“十一五”末期,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的目标。从2008年底的官方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70.2%,已超过70%的目标,但集中处理程度和县级以下城镇污水处理率仍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污水处理不达标主要有4个原因:一是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按要求由一级B升至一级A后,相应升级改造措施不到位或尚未完成;二是部分进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预处理不到位;三是部分污水处理厂存在硬件设施水平落后、运营管理水平跟不上的问题;四是部分污水处理厂由于运营成本压力而降低处理要求等。  《中国投资》:垃圾处理是城市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目前我国有多少座已建和在建垃圾处理厂(场)?采取不同处理方式的比重各是多少?  胡元明: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比1979年增加了5倍。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从无到有,各类先进的生活垃圾利用设施都已经得到应用。  2008年全国城市年清运垃圾1.55亿吨,共有垃圾处理厂(场)约500座,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1.5万吨/日,垃圾处理率66.7%。在1979-2008年期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5%,城市垃圾量的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基本同步。  从处理方式看,目前仍以卫生填埋为主,而焚烧处理技术应用发展较快,堆肥处理市场逐渐萎缩。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1.03亿吨,其中卫生填埋8424万吨,占82%,焚烧处理1570万吨,占15.2%,堆肥处理174万吨,仅占1.7%;按清运量统计分析填埋、堆肥和焚烧处理比例分别占54.6%、1.1%和10.2%,这些数据不包括个别综合处理厂。

  • 一万亿元的“环保账单”警示啥?

    昨天,北京市环保局、交通委、发改委、住建委等8个委办局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对《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进行详细解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透露,预计未来5年北京政府部门为治理大气污染将投入2000亿到3000亿元,全社会投资则将接近1万亿元。(9月24日《京华日报》)从与各相关部门签定责任状、分解工作任务,到5年时间、斥资1万亿元的“真金白银”,态度不可谓不坚决,措施不可谓不具体,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铁腕治污的勇气和决心。治理大气污染,是回应群众期待、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力之举,也是功在千秋、惠及万代的实事工程,理应值得大力肯定和赞扬。然而,1万亿的“环保账单”又带给我们哪些警示?一则,仅靠污染治理能否唤回一片碧水蓝天?从西方国家环境治理的代价和我国改革开放来具体实践来看,“先污染、后治理”终是一条不归路,人们在疯狂摄取环境资源的同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多种生物的濒临灭绝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持续发生,从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到天气、气候变暖……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了自然环境一旦被破坏,整个生态环境系统链条遭损毁,加之生态系统不可逆、不可修复的特征,即便是再大的污染治理项目,再大的真金白银投入,也很难让生态系统恢复原状。二则,5年斥资逾万亿,这样的高成本、高代价是否太沉重?当前,我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期和攻坚期,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层出不穷,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卫生、教育、住房、劳动保障、民生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将资金用在环境治理上并非不可,难就难在当资金总量有限,是否其他的民生支出会因此减少或降低?还有,环境污染项目并非大气一项内容,涉及污水、固体为废弃物、噪声等多个环境领域,1万亿元用于治理空气污染,其他领域的治理还需要多少资金投入?此外,整治会否达到预期效果?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得知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两地政府都曾斥次数亿元,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然而,当昔日空气中漫天黄沙,河流重现“臭水沟”的现象重现,大量的资金被打“水漂”时,如何确保治理的效果,怎样才能消除公众的疑虑、担忧,值得深思。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污染治理本无可厚非,但是,也不能让环保账单越垒越重使得财政不堪重负。因此,唯有转变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观,坚决贯彻“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方针,始终保持对大自然敬畏之心,坚决摒弃带血的GDP,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科学保护上做文章,方是正道

  • 【求助】财政盈余过万亿

    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家财政收支相抵盈余达1.19万亿元。不过,多位专家认为,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难以避免。因此,是否存在减税空间再成争议热点。   收入增幅创近年新高  1至6月,国家预算收入完成3.4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较2007年同期31%的增速有所加快;国家预算支出2.29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明显高于2007年同期23%的增速。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近年来财政收入增幅最快的半年,而财政支出速度"相对比较保守",因此产生了过万亿的盈余。  上半年财政收入相当于全年预算收入58486亿元的59.5%,财政支出相当于全年预算支出60786亿元的37.6%。  下半年收入增速将放缓  不过,多位专家认为,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难以避免。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企业所得税而言,上半年完成7913亿元,同比增长41.5%,"这一态势下半年肯定不会再有了",因为上半年的高增速主要是由汇算清缴因素造成的:去年企业业绩较好,按照去年利润预缴的企业所得税自然"水涨船高",带动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增收近2000亿元。  胡怡建分析说,从各税种收入增长速度看,工业领域缴纳的税收增速要小于房地产和服务业,反映实体经济的税收增速小于虚拟经济,这些都是高增速不可长期持续的因素所在。  就在财政部公布上半年数据的同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课题组发布了《二季度税收增长初现拐点 财政政策未雨绸缪》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今年二季度,税收收入增长27.2%,无论从名义增长率还是实际增长率来看,税收收入增长的拐点已经出现,将进入下调期。在新一轮经济下调中,财政赤字的压力会加大。  是否存在减税空间?  "不能孤立地看盈余过万亿这条信息。" 杨志勇表示,每年上半年公布的财政盈余都比较高,而每年下半年的支出速度会加快,收支差额会逐步缩小。而今年支出压力与往年不同,下半年财政支出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在灾后重建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投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报告也表明,为防止其转化为赤字并形成通胀压力,应采取更稳健财政政策。  杨志勇认为,在这种状况下,大面积减税可能性不大,有所调整也应当是结构性的。事实上,推进增值税改革已经包含"减税"的含义。  另据新华社昨日报道,财政部与税务总局正抓紧研究增值税转型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的具体方案和办法。  胡怡建认为,当前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减税空间:进一步调高个税起征点;在负利率情况下,利息税应该取消;资本市场已经造成投资者巨额损失,印花税是否应该调整?他认为,"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调整时机。

  • 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将超2.8万亿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近年来,环境治理领域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但综合服务能力偏弱,创新驱动力不足,恶性竞争频发,加之执法监督不到位、政策机制不完善、市场不规范等原因,影响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巨大的市场潜力未能得到有效释放。生态保护领域公益性、外部性较强,交易机制不明晰,市场体系仅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意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壮大绿色环保产业为目标,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以培育规范市场为手段,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塑造政府、企业、社会三元共治新格局,提出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2.8万亿元,并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  在推进形成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方面,《意见》在创新企业运营模式、推行综合服务、实施“互联网+”绿色生态行动和加快建设市场交易体系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此外,《意见》还着力于通过鼓励多元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等方式,构建市场化的多元融资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要求规范市场秩序,采取清理有悖于市场统一的规定和做法、完善招投标管理、建设多元付费机制等措施,形成统一、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

  • 【转帖】募集20亿投资环保 中国成立首个环境产业基金

    首期募集约2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第一个环境产业基金28日在北京设立。该基金将投资于固体废物处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等环保领域。据基金发起单位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表示,基金将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预计2010年第二季度完成募集并开始对外投资。除首期募集20亿元人民币外,发起单位还将设计规模为3亿美元的离岸并行基金。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贺同新称,成立该基金旨在从优化资本结构入手,致力解决目前环境领域存在的资金供给不足和投资效率不高问题,缓解日益突出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资金不足。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成立这个环保产业基金,解决了当前一个很大的难题。”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说。据悉,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联合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股权基金管理机构——通用(北京)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将负责运营该环境产业基金。当日,通用(北京)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签署了一系列关于资金募集、项目投资和债权融资顾问等合作协议。与其签署合作协议的金融机构包括中投证券公司和野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环境企业包括运营类的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江阴市国澄投资有限公司,高技术、高成长类的上海巴安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等。同时,基金管理公司还利用发起基金的优势为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债务融资服务,与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开展广泛合作。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贺词中表示,随着二氧化碳减排任务的落实,环保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产业基金投资环保行业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在发展中获得良好的回报。他希望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环保领域。根据环保部的统计,2008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8000多亿,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比2000年的产值提高了5倍。“十一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有望超过1万亿。“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每年将以15%到20%的增速发展,“十二五”期间产值将达到4.9万亿。

  • 【转帖】中国斥资1万亿谋划煤化工大国 有助缓解能源问题

    中国斥资1万亿谋划煤化工大国 有助缓解能源问题 --------------------------------------------------------------阮晓琴我国适度发展煤制油、煤化工,有助于缓解中国能源问题 未来13年,中国规划投资逾1万亿元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这有助于解决中国日益紧张的能源需求问题。这是《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透露出的信息。 总投资达1万多亿 国家发改委网站昨日披露,《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工作基本结束。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表示,《规划》争取在年内出台。 今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促进煤化工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称,为节水、环保和促进煤炭高效利用,“在规划编制完成并得到国家发展改革部门确认之前,暂停核准或备案煤化工项目”,因此,市场一直在期待这份煤化工产业规划。 昨天,记者通过有关渠道获知了《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征求意见稿称,2006年至2020年,中国煤化工总计投资1万多亿元,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从征求意见稿来看,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十五年将获得大发展。 发改委官员同时表示,征求意见稿会有些改动。 力挺新型煤化工产业 征求意见稿显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规划年产分别为150万吨、1000万吨和3000万吨(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占成品油的比例分别为4%和10%);掺烧于汽油的二甲醚的规划是,在上述三个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500万吨、1200万吨和2000万吨。 煤烯烃的规划是,在上述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140万吨、500万吨和800万吨,占烯烃总量比例分别为3%、9%和11%。 煤制甲醇的规划增长速度也很大。在上述时间点上年产分别达1600万吨、3800万吨和6600万吨,到2020年,煤制甲醇占甲醇总量的94%。 二甲醚和煤烯烃由甲醇转化而来。前者转化比例为1.5:1,后者转化比例为2.92:1,两者合计在2010年、2015年、2020年共约用甲醇1170万吨、3300万吨和5400万吨。 2005年甲醇年产能为500万吨。从上述数字分析看,今后十年新增产能,基本上用于转化,甲醇用做替代燃料的空间不大。化石替代燃料主要还是以煤制油、二甲醚为主。 征求意见稿还显示,对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产能增加很少,而电石则面临缩减。打造七大煤化工基地 从征求意见稿看,中国计划在全国打造七大煤化工产业区,分别是黄河中下游、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按规划初稿,黄河中下游、新疆、蒙东将形成大规模甲醇、二甲醚、煤制油生产基地。 黄河中下游位于内蒙古、陕西、宁夏交汇地,按规划,到2020年,这里将形成煤制油年产1100万吨,二甲醚700万吨,即中国最大替代化石燃料生产基地。目前,这里布局着中国最有影响的煤炭集团神华、兖矿的煤制油工业化试验装置。 新疆规划年产1000万吨煤制油及500万吨甲醇。征求意见稿称,新疆产业区作为全国煤化工产业战略接续区,规划利用10至20年时间,形成大型石油替代产品基地。 在蒙东,共建锡林浩特、霍林河、呼伦贝尔三大甲醇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1000万吨,但没有规划任何下游产业。按规划,这部分甲醇将运到辽东消化。 中原和云贵规划年产煤制油各600万吨。 新型煤化工中,煤烯烃和煤制油基本上分布在上述七个产业区,但近半二甲醚和近2/3甲醇产能分布在七个产业区以外。 斥巨资修建四大管线 为把蒙东地区的甲醇输送出来,计划投资50亿元,在呼伦贝尔———霍林河———阜新———锦西修建一条长1800公里、年输送甲醇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输送管线。 为输出黄河中下游燃料,规划投资80亿元,在宁东———榆林———鄂尔多斯———京津唐港建一条长2000公里输送管线。 同时,还投资12亿元,修建长400公里的伊宁———独山子成品油管线,与出疆成品油管线独山子———兰州———成都成品油管线连接,年送油品1000万吨,将煤制油送往西南地区。 另外,在内蒙多伦地区,建一条长约200公里至北京的天然气输送管线。 这些输送管线将确保规划中的新型煤化工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需求地区。 目前,成品油和烯烃基本由原油转化而来,而我国缺油、少气、富煤,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曾培炎在前不久召开的替代能源会议上指出,发展替代能源要走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之路。 一位专家认为,我国适度发展煤制油、煤化工,有助于缓解中国能源问题。 新型煤化工上市公司将受益 今后煤化工的更多机会在新型煤化工,即煤制甲醇、煤烯烃、二甲醚和煤制油中,而且要求规模化。记者查阅了十几家煤化工上市公司的资料,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煤化工上市公司并不多。 另一个层面,相关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会有许多机会。 从《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看,今后产能放大的都是新型煤化工。上市公司中,安泰集团、煤气化公司从事煤焦化;山西三维、云维股份和皖维股份从事电石乙炔。 上马新型煤化工的上市公司中,山西焦化建年产30万吨甲醇,太工天成建年产40万吨甲醇,20万吨二甲醚,天富热电建年产40万吨甲醇,30万吨二甲醚,兰花科创建年产20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天然碱建年产60万吨甲醇。 但是,七月份,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规定,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 随着中国煤化工产业政策出台,后期政府可能会对拟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清理与整改。

  • 未来五年仪器仪表业产值或达万亿元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仪器仪表行业产销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根据行业“十二五”规划要求,未来五年,行业总产值将达到或接近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5%。 根据规划,到2015年,仪器仪表行业利润总额将达7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7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5%~9%;总资产达到8700亿元;出口超过300亿美元,其中本国企业的出口额占50%以上,到“十二五”末或“十三五”初贸易逆差开始下降。 针对当前产业结构分散的现状,规划指出,应积极培育长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形成3~5个超百亿元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过百。大力推动国产品牌质量提升,本国企业销售额占国内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国产品牌离散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批量生产,市场占有率从现有的5%上升到15%左右。 调查显示,目前仪器仪表在工程设备总投资中的比例达18%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国不少大型项目,如海洋工程、新能源工程的启动将会带动仪器仪表需求的增长。

  • 十七万亿元的市场摆在面前,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日前表示,在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不断深入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推进下,“十三五”期间环保市场潜力巨大,总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他是在第八届中国环境产业大会上做这一表示的。  赵华林介绍说,虽然在经济新常态下,环保产业面临财政投入、模式创新等多重挑战,但机遇同样不可忽视。他认为,新常态下环保工作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将工作重点由控制污染物增量向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转变 在管理路径上,由过去依靠环境容量转变为依靠环境流量。“环境流量是瞬时容量,它是连接环境总量和质量的桥梁。什么时候减排、怎么减排、减多少,都要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区域而定。这样就可以将减排和环境质量挂钩。”  他还透露,“十三五”环保规划正在抓紧编制中,规划的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工作基本面及立足点等与“十二五”环保规划一脉相承,但在具体的工作重点和节奏、制度安排和行动方面等均将有新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环保规划将与三大污染防治无缝对接。这一规划将努力构建全要素指标,在水、大气环境质量和总量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初步考虑将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牧草地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红线保护面积、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等指标纳入“十三五”规划。=============================================我们该如何把握市场呢?那些仪器会大卖呢?

  • 十七万亿元的市场摆在面前,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日前表示,在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不断深入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推进下,“十三五”期间环保市场潜力巨大,总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他是在第八届中国环境产业大会上做这一表示的。  赵华林介绍说,虽然在经济新常态下,环保产业面临财政投入、模式创新等多重挑战,但机遇同样不可忽视。他认为,新常态下环保工作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将工作重点由控制污染物增量向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转变 在管理路径上,由过去依靠环境容量转变为依靠环境流量。“环境流量是瞬时容量,它是连接环境总量和质量的桥梁。什么时候减排、怎么减排、减多少,都要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区域而定。这样就可以将减排和环境质量挂钩。”  他还透露,“十三五”环保规划正在抓紧编制中,规划的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工作基本面及立足点等与“十二五”环保规划一脉相承,但在具体的工作重点和节奏、制度安排和行动方面等均将有新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环保规划将与三大污染防治无缝对接。这一规划将努力构建全要素指标,在水、大气环境质量和总量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初步考虑将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牧草地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红线保护面积、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等指标纳入“十三五”规划。=============================================我们该如何把握市场呢?那些仪器会大卖呢?

  •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投资需求2490亿

    导读:日前,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发布了首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实施的投融资需求及影响》研究报告。    根据报告,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的直接投资共需1.84万亿元,与之前预计的1.7万亿元增加了8%。优化能源结构、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四个任务类别的投资需求分别为2844.00亿元、14067.66亿元、915.44亿元和615.72亿元。其中移动源污染防治的资金需求最大,是其它三部分之和的三倍还多。    需要一提的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直接投资分别需要2490.29亿元、2384.69亿元与903.58亿元。其中,京津冀所需投资最大的部分是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长三角和珠三角所需投资最大的部分是移动源污染防治。    据了解,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火电、钢铁、水泥、石化等重污染行业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移动污染源防治包括发展新能源汽车、淘汰黄标车、油品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包括改造及关停燃煤锅炉、产业园区集中供热。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战峰表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仍然存在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性投入、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政策建议方面,他提出,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大力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各项大气污染措施落实并取得实效。要特别加大交通污染源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淘汰黄标车、老旧车的同时,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董战峰表示,实施大气行动计划带来的巨额投资会催生我国大气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大气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来源:证券日报)

  • 10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昨天晚上看新闻联播报告说中国突破10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到底是怎么一会事,是越多越好呢?为什么、最发达的美国怎么那么少呢?这事值得炫耀吗?可怜我们老百姓,被房子。医疗,教育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呀?

  • “十二五”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十几万亿元

    [size=4]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3月31日表示,“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累计将达到十几万亿元,增加值将超过环保投入,也显示出创新产出大于治理投入的良好前景。 吴晓青说,环保产业作为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加值约两万亿元,已接近全社会环保投入。[/size]

  • [聚焦]水处理领域仍是投资热点

    国家环保部表示,2008年国家为扩大内需新增了1 000亿元中央投资,其中用于水污染防治领域的资金高达60亿元。2009~2011年将投入900亿元用于污水处理、管网设施建设、再生水的利用等项目。  目前,中国水处理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保护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提高利用效率,是“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环节。  “十二五”将是中国水处理行业重要的战略发展期,《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将极大推动水污染治理相关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12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2.8万亿元,比2008年的1.41万亿元翻一番。 不知道中国是不是能保质保量的去完成水质监控!

  • 2.7万亿,年底突击花钱,多少能花开仪器采购?

    2.7万亿,年底突击花钱,多少能花开仪器采购?

    财政部11日发布的11月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各级财政支出12.6万亿元,仅完成全年预算82.5%。这意味着12月需要完成近2.7万亿元的财政支出,是正常月份财政支出额的两到三倍,年底“突击花钱”怪象如期而至…… 仪器采购能分几何?在这个冬天,仪器是不是可以屌丝逆袭一把?!请留下您的精彩言论……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120903_526840_2951476_3.jpg

  • 环保十二五规划解读系列之3万亿分解

    十二五规划太深厚了!准备分成若干议题来讨论讨论。首先就是十二五说了这么多事情,需要花3万亿,都是怎么分配的呢?大家各抒己见哈!别客气!我列了一下,大家来一个漫谈吧1.节能减排要多少?2.饮用水水源要多少?3.重金属防控多少?4.POPs防控多少?5.危险品、危废品多少?6.其它开销

  • 万亿研发资金付出,回报多少大家谈

    科技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97%。纵观近几年,这一数据一直以年均高于23%的速度增长。  随着科研经费总量的与日俱增,中国科技界走出了“粮草”短缺的时代。 钱袋鼓了,投入多了,“分蛋糕”成为摆在决策者与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9/201309111014_463638_2063536_3.gif研发的成果到底是什么呢?

  • 2015年节能环保产值将达4.5万亿!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持续推出的又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举措,对于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扩大有效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指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要围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水平,以释放市场潜在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意见》提出了近3年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意见》明确了当前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围绕重点领域,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提高技术水平;创新发展模式,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业。二是发挥政府带动作用,引领社会资金投入节能环保工程建设。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实施污染治理重点工程,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绿色建筑、交通行动。三是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扩大市场消费需求。继续实施并调整节能产品惠民政策,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计划,完善环保产品认证制度,开展再制造“以旧换再”,拉动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四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掌握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推动国际合作和人才队伍建设。  《意见》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约束激励,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一是健全法规标准。加快制(修)订节能环保标准,完善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强化目标责任。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大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评价考核力度。三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四是拓展投融资渠道。支持绿色信贷和金融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五是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等政策。制定和落实鼓励余热余压余能发电及背压热电、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上网和价格政策,落实燃煤电厂脱硫、脱硝电价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收费等政策。六是推进改革创新。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开展生态文明先行先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七是加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和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  《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务求使产业发展见到实效。

  • 国家外管局驳对外投资亏钱

    国家外管局驳对外投资亏钱   4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就中国对外投资收益问题答记者问时,驳斥中国“对外投资亏钱”的说法称,“对外投资和外来投资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中国投资收益为负,就笼而统之地说中国对外投资亏钱”。   此前公布的2011年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中国维持净债权国地位,对外净资产1.77万亿美元,但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投资收益为负268亿美元,舆论因此有“投资亏钱”论。http://www.fxnht.cn/imageRepository/d8391d53-e7c9-4a2b-b094-44842e100b24.jpg   管涛首先以专业概念释疑称,“投资收益统计”是对境内外数以千计的金融机构、几十万家企业和千千万万的个人双向投资的收益和融资成本的汇总。外汇局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投资收益是对各主体对内和对外的各类投资的利息、股息收入和支出的客观反映。   “实际上,中国对外投资每年都有收益,2004-2011年,中国对外资产年均增长26%,对外投资收益年均增长32%。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收益达128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外汇储备的经营收益。”管涛表示。   管涛强调,对外投资和外来投资是不同概念。中国对外投资以外汇储备运用为主、民间投资为辅,主要是债权投资;外来投资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主要是股权投资,多数带来技术和管理经验,且流动性较差、存在经营风险,按照市场规律股权投资回报理应高于债权投资。需要指出的是,外来投资回报中,相当一部分是企业应付给外方股东的已分配未汇出利润和未分配利润,因看好中国市场继续滚动投资,并没有实际的资金流出,而是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账务处理。   他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步伐,外汇模拟交易软件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炒外汇赚钱吗积极支持境内机构和个人等民间对外投资,逐步实现藏汇于民,不断提高对外投资回报。   管涛最后还回应了“2011年中国对外净资产的增加额小于经常项目顺差,什么叫做外汇交易市场这是否意味着对外净资产缩水”的疑问。他肯定地表示,去年中国对外净资产没有缩水,2011年末对外净资产较2010年末增加了867亿美元。

  • 【转帖】5年后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超5万亿元

    [img]http://news.cnpc.com.cn/epaper/zgsyb/2010/20100301/image/0054535006.jpeg[/img]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5.3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左右,年均增长率达到20%,节能环保骨干企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0%,形成若干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据介绍,2008年,中国GDP为30.3万亿元,同期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9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约4.92%。全行业就业人数达2500多万人,其中再生资源产业的就业人数达1800万人。“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据环境商会调查,目前年产值排在前10位的环保企业年产值多在20亿元到30亿元之间。如果按照30%的年增长率计算,到2015年,这些大型环保企业的产值可达125亿元至188亿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