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同行评议

仪器信息网同行评议专题为您整合同行评议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同行评议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同行评议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同行评议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同行评议话题讨论。

同行评议相关的论坛

  • 如何看待“同行评议”?

    刚完成一篇论文的初稿,本打算对着《中国环境监测》的格式要求进行修改,发现从2017.5起,该期刊要求作者提供“同行评议意见表.”,即是说作者需先找个“审稿人”进行审稿。“同行评议”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与编辑部送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同行评议”,难道是编辑部为了节省评审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对于作者来说,肯定是优先让认识的人进行同行评议,如果这样,“同行评议”可能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同时,作者在找“审稿人”要“同行评议”,是否需要给评审费?是否会出现论文被这个“审稿人”拿去用的情况?欢迎有经验的版友聊聊。

  • 如何直视SCI论文发表时的同行评审

    最早出现同行评审在1752年,当时由伦敦皇家博会接管的百年历史的《哲学学报》,成立了一个时称为论文委员会的组织。是为现在多数学者接受的同行专家评审的开端。初时此组织建立的目的只是帮助编辑更好地选择合适期刊的文章,没有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检验。到了20世纪中叶,同行评审才真正承担起评审论文的任务,从而延伸到其他领域,同时扮演将反馈信息提供给作者的角色。当然同行评审的工作都是无偿的,只是能及时了解自己专业邻域内的最新发展,同时让自己的简历更好看一点。http://images02.cdn86.net/kps01/M00/76/C0/wKiAiVXAGirA3IcHAAEFI84-hYE977.png  然而随着SCI论文数量的迅速增长,产生了一些质量堪忧、没有完整同行评审过程的期刊和会议,更有甚者只要交钱就能发。为了验证这一情况,200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3个研究生编写了一个软件程序SCIgen,能够自动生成无意义的英文计算机SCI论文。论文上摘要、背景介绍、实验结果、讨论以及结论一应俱全,还配上一些自动生成的漂亮图表和参考文献。规范的文章格式跟满眼的专业词汇还是让人觉得挺像那么回事的,但你如果仔细看的话,那其实就是一堆完完全全的废话。但他们的论文却顺利被接收了。一时间该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些会议的评审水平已经低到令人不敢相信。  不仅如此,过去几年间,正规的学术期刊出现同行评议欺诈的案例也不少。这些案例的共同之处在于,研究人员发现并利用了出版社计算机系统的漏洞,用自己编造的“同行评议”瞒天过海。2014年,《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同行评审勾结,互相审查对方工作的文章。这些评议内容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反馈时间特别快,审稿人从收到论文到完成评审的时间还不到24小时。因此引起了主编的怀疑。  严格正直的同行评审过和被学者们认为是学术诚信的标志。只是现在同行评审质量下降的问题已引起外界广泛的关注和学术界的担忧。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杂志加强评审“规则”,提高评审专家的“诚信”,去除传统才能更好的创新。 本文出自:莱博医学

  • 国产质谱仪器与技术专场评议研讨会即将召开

    北京BCEIA会议即将到来,精选部分会议信息,以资分享!(会讯来源:http://www.instrument.com.cn/ilog/wkh/notes/31340/)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技术与标准委员会的仪器与技术评议活动,以构建国内外仪器技术的信息交流平台、为用户选购仪器及提高应用水平服务、为仪器厂商及仪器研究者、跟踪国外仪器及市场需求服务、为国家宏观仪器技术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服务为宗旨,坚持公正客观的指导思想,在实施分析仪器与技术评议活动过程中,坚持以BCEIA为切入点,立足于常态化的组织和评议活动,使评议活动更加系统、扎实和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原则。2013BCEIA 将于2013年10月23~25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在此期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仪器评议组将开展一系列评议活动。其中,质谱仪器评议组将举办“国产质谱仪器与技术专场评议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质谱生产企业和质谱关键部件企业参加主题报告,并设置有专家、企业、来宾自由讨论环节。时间:2013年10月23日上午9:00-下午17:00地点:北京展览馆宾馆2号会议室活动方式:1、邀请部分企业进行主题报告20分钟,专家即时评议10~15分钟;2、国产质谱仪现场研讨,期间非主题报告企业可以汇报5分钟;3、任何关注国产质谱仪器的人士均可全程参与讨论;4、 所有企业和人员免费参加;5、 参会企业可以发放质谱宣传材料,但会场不接受广告位和展板。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波谱专家组今年评议项目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分析仪器与技术评议波谱组今年的评议项目为: 1.国内新研发的两台 500 兆核磁共振谱仪的介绍与性能评议2.国产教学用小型成像与结构核磁共振谱仪的介绍与性能评议3.对国内新创办核磁共振探头维修公司的介绍与评议4.超导核磁共振谱仪的新设备或配件的功能介绍与性能评议波谱专家组成员名单如下:林崇熙 (组长,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崔育新 (北京大学医学部), 邓志威 (北京师范大学), 贺文义 (医科院药物所), 郭灿雄(北京化工大学),李立璞 (中科院化学所), 涂光忠 (微量化学所), 向俊锋 (中科院化学所), 颜贤忠 (军事医科科院), 杨海军 (清华大学)

  • 【分享】7种物质通过评议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52233]ECHA7种物质通过评议公告[/url]7种物质被一致通过归入授权清单,6月1日前将提交欧盟委员会,由委员会决定正式归入授权清单.

  • 2011 BCEIA 质谱仪器与技术评议--聚焦离子源

    2011 BCEIA“质谱仪器与技术评议”活动安排活动一 2011质谱技术评议--聚焦离子源时间:2011年10月13日 上午9:00-12:009:15 CaptiveSpray离子源技术与应用,布鲁克公司蒲海,9:40 解吸电晕束离子源的开发与进展,岛津公司孙文剑,10:05 封闭式可调气氛电喷雾离子源研发,好创生物朱一心,10:30 多通道直接进样系统与应用,华质泰科刘春胜,10:55 离子淌度离子源,AB 公司蒋鸿剑,地点: 北京展览馆二号馆二层第八会议室活动二 便携式气质联用仪现场评议时间:2011年10月13日 下午13:00-17:00地点: 北京展览馆二号馆二层第八会议室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分析测试仪器技术评议办公室

  • 关于RoHS豁免评议进展如何呢?

    2015年8月,欧盟生态研究所针对RoHS指令29项豁免开展公众评议,现在都12月了,不知相关进展如何呢,大家是否有这方面的消息呢?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10.gif

  • BCEIA 质谱仪器评议活动记实

    [size=32px][color=#ff0000]2013[/color][/size][size=16px]嘉宾:[font=宋体, 'Arial Narrow'][size=16px][color=#444444]来自广州禾信、上海品傲光电、中科科仪、上海舜宇恒平、安徽皖仪、聚光科技、北京普析通用、北京东西分析以及江苏天瑞的国产质谱仪器及相关设备厂家的产品研发负责人[/font][/size][/color][/size][size=6][b][size=12px][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1030/116102.shtml]专家议:国产质谱前途如何?——BCEIA 2013国产质谱仪器与技术专场评议研讨会[/url][/size][/b][/size][size=32px][color=#ff0000]2011[/color][/size][size=16px][color=#000000]嘉宾:蒲海、孙文剑、朱一心、刘春胜、李春波[/color][/size][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1021/069271.shtml]聚焦离子源技术 畅谈国产质谱发展——BCEIA 2011质谱仪器评议活动记实[/url](1)布鲁克公司-CaptiveSpray电喷雾离子源(CSI)(2)岛津公司-解吸电晕放电束离子源(DCBI)(3)好创生物公司-封闭式可调气氛电喷雾离子源(4)华质泰科公司-芯片多通道直接进样系统(TriVersa NanoMate:Chip-based ESI)(5)AB SCIEX公司-离子淌度差分质谱技术[size=32px][color=#ff0000]2009[/color][/size][size=16px]嘉宾:赵贵平、潘晨松、陈希曙[/size][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091130/036248.shtml]BCEIA期间质谱类仪器现场评议圆满完成[/url](1)三重四极杆和线性离子阱复合的QTRAP系统(2)maXis[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联用[/color][/url]系统在超高扫描速度的条件下保持很高的分辨率(3)高质量分辨率和准确度的Orbitrip与LTQ相结合的仪器和技术

  • 【分享】哥伦比亚再次延长乳类产品技术法规草案评议期

    2011年4月19日,哥伦比亚发布通报G/SPS/N/COL/101/Add.4,再次延长了乳类产品技术法规草案评议期。此前的2011年1月份,因需要在草案中增加新的名词术语,哥伦比亚决定延长该国第101号SPS通报“关于在哥伦比亚获得、加工、包装、运输、营销、出售、进/出口人类消费用乳类的要求法令草案”的评议期至2011年4月19日,这次是再次延期。哥伦比亚乳类产品技术法规草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目的、使用范围、定义、初乳生产要求、产地、冷藏及目的地、禁止事项、乳类的技术规范、乳类加工厂、卫生程序、奶粉加工厂、设备、乳类包装及标签、质量保证及控制、运输及销售、检验、监控及控制及合格评定。

  • 【原创】Agilent 7500cs八级杆反应池技术评议

    大家可以看看啊,哟觉得是很不错的东西,如果大家感觉不错,就回个贴,后面还有更好的呢。[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78933]Agilent 7500cs八级杆反应池技术评议[/url]

  • 号外!天瑞仪器三款质谱仪新品研发成功 评议会顺利结束!

    号外!天瑞仪器三款质谱仪新品研发成功 评议会顺利结束!

    2012年3月3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组织的“天瑞仪器质谱仪系列新品评议会议”在天瑞产业园二楼会议室举行。由多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议委员会,在认真听取项目报告,审查相关技术材料,现场考查与质询后,对天瑞仪器的三款质谱仪新品(GC-MS 68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ICP-MS 2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MS 100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专家委员会认为:GC-MS 68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测试质量范围、分辨率、测试重复性等各项指标均已满足JJF1164-2006国家标准的要求,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工业分析等领域;ICP-MS 2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测试质量范围、分辨率、测试重复性等各项指标均已满足JJF1159-2006国家标准要求,可以应用于地质矿产、冶金矿产、核工业、环境、食品安全、工业等检测领域;LC-MS 100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测试质量范围、分辨率、测试重复性等各项指标均已满足应用要求(暂无相关国标),可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工业分析等领域;三款质谱仪产品的多项软硬件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三款质谱仪产品均已具备积极开展市场推广的条件;此次提交评议的三个质谱项目已具备了很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建立了专业水平的研发队伍,成为我国该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势单位之一。本次专家委员会组成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陈洪渊院士 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苏焕华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北京质谱中心 王光辉研究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 仲维科研究员 核工业北京地质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郭冬发研究员 东华理工大学生物与材料学院 陈焕文教授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刘长宽主持,江桂斌院士、陈洪渊院士分别担任评议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此次会议共分为四个环节:厂商致辞及研发汇报情况;实地考察产品运行情况;专家质询提问及评审讨论;专家组宣读评审意见。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博士在开场辞中表示,早在5年前,天瑞仪器便坚定得启动了质谱项目研发,五年的研发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天瑞人从未放弃,日以继日、齐心协力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今天,数年的努力终于赢来了初步的成果。“也许我们的产品还是个孩子,但它会在市场的磨练中,不断成长优化,实现国产仪器厂商在高端质谱仪领域的突破。”三款质谱仪新品(GC-MS 68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ICP-MS 2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MS 100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项目负责人周立博士、潘翔博士、丁志国,分别从研发过程、产品技术优势及创新点、实验数据、用户报告、研发展望等角度,做了详细的项目报告。在天瑞质谱项目团队的陪同下,专家委员会参观了质谱研发实验室,仔细考察仪器内部构造、并亲身检测质谱仪样机的测试过程及结果。最后,专家委员会结合项目报告、技术资料、现场考察的相关内容,现场质询提问。经认真讨论研究,最终形成了评议意见。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3/201203080847_353177_2090336_3.jpg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博士致辞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3/201203080847_353178_2090336_3.jpg“LC-MS 100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项目经理潘翔博士作项目报告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3/201203080847_353179_2090336_3.jpg专家委员会考察天瑞质谱仪研发实验室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3/201203080851_353181_2090336_3.jpg与会专家与研发团队合影留念

  • 2012年第四批RoHS 2.0 豁免物质接受公众评议

    2012年12月21日,欧盟生态研究所(?ko-Institute)启动第四批RoHS2.0豁免产品的公众意见咨询,与第一批18项、第二批11项、第三批4项相比,新的建议豁免项只有3个,?ko-Institut希望利益相关者在2013年2月15日前将意见和建议传达。 第四批接受公众评议的产品: 17a:用于行业监控设备(仅限于行业9的子范畴)电子零件、荧光管、电子陶瓷元件(包括介电陶瓷电容器)的玻璃内的铅含量,豁免至2024年。 18a:用于行业监控设备(仅限于行业9的子范畴)的顺应针连接器系统中铅,豁免至2024年。 20a:用于行业监控设备(仅限于行业9的子范畴)特殊用途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和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的汞含量不超过5mg/灯

  • EPA为第16版年度美国温室气体清单征求公众评议意见

    2011年2月16日,美国环保局(EPA)为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年度清单:1990-2009报告草案征求公众评议意见。该报告的最后截止日期为其在联邦纪事上通告之日后30天。 该报告草案显示,在2009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2008年下降了6%。该下降趋势是由于美国经济部门燃料和电力消费的下降而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66.4亿公吨二氧化碳当量。总体来说,1990年到2009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7.4%。而2009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自1995年来美国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的最低水平。 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年度清单追踪自1990年到2009年美国国家层面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清单中涉及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清单也减掉了从大气中被树林、植被和土壤吸收的二氧化碳。

  • 【分享】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发布关于进口食品的新法规原则征求评议意见稿

    [size=4]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正在就拟议的关于指导某些进口食品的新法规的原则向利益相关者和加拿大公众征求评议意见。该拟议原则将加强食品安全要求以及提出进口商许可证。对进口在非联邦注册部门(NFRS)中的食品,将会受到直接影响。这些食品包括根据《食品与药品法》单独管理的所有食品和食品成分,占加拿大市场上食品的70%,如:酒精和非酒精饮料、糖果、脂肪和油、婴幼儿配方奶粉、咖啡和茶、谷物、香料及调味料、果汁、面包产品等。[/size][size=4] 该提案针对的产品为进口NFRS产品。一旦提案生效,NFRS产品将会纳入到进口食品部门(IFS)范围。该提案包含两个部分:一般规定和许可证规定。一般规定制定了进口食品的最低食品安全和标签要求。许可证要求将强制性要求任何进口IFS产品到加拿大的人必须要获得许可证。 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年。 该拟议法规是总理哈珀在2007年12月17日提出的加拿大食品和消费者安全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根据《加拿大农产品法》进行制定,旨在:加强进口商对食品安全性的责任;加强CFIA关于重要食品安全信息的沟通能力;以及增加消费者对加拿大食品供应安全的信息。 CFIA网站上公开了相关内容并征求公众评议意见,评议日期为2010年8月16号到2010年10月4日 [/size]

  • 欧盟就转基因动物源性食品和饲料的风险评估指南草案开展公众评议

    日前,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就其转基因动物源性食品和饲料的风险评估(包括动物健康和福利方面)指南草案,展开公众评议;评议截止日期为2011年9月30日。在该指南草案中,EFSA就申请转基因动物源性食品和饲料欧盟上市许可所须风险评估的具体数据要求和研究方法做出了规定。该风险评估方法是将转基因动物源性食品和饲料与常规动物源性产品进行比对;评估包括食品/饲料安全和动物健康及福利等方面内容。当前的指南草案规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假定传统饲养动物源性食品和饲料具有长期使用安全史,从而将其作为转基因动物源性食品和饲料的风险评估基准。指南规定了开展风险评估对比分析所需的具体数据要求。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包括分子特征,成分分析和毒性、营养及潜在过敏性评估。草案还列明了转基因动物健康和福利对比评估的方法。该评估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转基因动物自身,评估重点应放在动物身体系统的正常功能(比如抗病能力);二是对食品和饲料风险评估,因为动物的健康和福利状况被视为动物源性产品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草案强调了广泛开展转基因动物与传统动物特征和特性(包括生理参数)对比分析的必要性。草案还建议应在转基因动物生长的所有阶段进行动物健康和福利评估,直至其要获得授权的时点。草案建议的三阶段评估策略包括转基因动物最初生长的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外大量动物的实地试验以及在商业环境下的大量动物试验(授权前)。草案的最后还针对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动物源性食品和饲料的上市后监督(PMM)提出了建议,以便在相关产品获准上市后,发现其可能出现的与转基因相关的潜在不良影响。针对食品和饲料的安全问题,PMM是对全面上市前毒性测试计划的有力补充。针对一些特定情况,如营养成分改变的转基因食品和饲料,以及/或改变基因以实现特定健康效果的食品和饲料,均应实施PMM。针对动物健康和福利,PMM则旨在发现可能存在的发生率较低的长期不良性影响。

  • 【转帖】EPA就第16版年度美国温室气体清单征询公众评议意见

    2011年2月16日华盛顿消息,美国环保署(EPA)目前正在为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年度清单:1990-2009报告草案(annual Inventory of U.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inks: 1990-2009 draft report)征寻公众意见。该报告公众评论的最后截止日期为在联邦纪事上公布后的30天。报告草案显示,2009年,美国温室气体(GHGs)排放总量比2008年下降了6%。该下降趋势是由美国经济部门燃料和电力消费的下降而引起。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为66.4亿公吨二氧化碳(CO2)当量。总体来说,从1990年到2009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7.4%。2009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1995年来美国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的最低水平。该年度清单包含了自1990年到2009年美国国家层面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清单中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清单同时也减掉了从大气中被树林、植被和土壤吸收的二氧化碳。该年度报告是由EPA联同其他联邦机构的专家制定的。在对公众的评议意见作出回应后,美国政府将把最终的年度清单报告提交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最终该报告将履行美国在1992年批准的UNFCCC国际公约的年度要求。

  • 【原创】专业检测机构对“REACH”法规的评议意见

    根据2009年6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牵头召开的对欧盟“REACH”法规评议工作准备会的会议精神,一些业内知名的检测机构也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了更广泛的研究和调研工作并组织了对法规涉及的轻工工艺类产品的有关企业召开研讨会议。 这其中正在不断举行研讨会的检测机构,以其资深的资质和高度的国际公信力,在Reach检测领域已产生很大影响。研讨会中,检测集团向众多企业不仅传达了会议的主要精神,也强调了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轻工工艺领域的相关产品生产、出口存在潜在而巨大的影响,及评估该法规对我产品的生产、加工、研发和出口、检验等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关的企业代表也反馈了如下信息:一、企业普遍认为由于在REACH法规中规定了高额的注册费及信息费,这将毫无疑问地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轻工产品的出口。二、由于REACH法规将取代40余种现行指令和法规,这与以往的法规修订、增补不同,是一套全新的体制,这些新指令和新法规在市场准入条件方面必然有新的要求。企业对此反应普遍比较强烈,如此规模巨大的法规体系的变化,对于已经熟悉欧盟现行法规,并按现行法规组织生产、出口的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贸易障碍。 针对这些意见,检测集团的专家建议:在研讨会中,检测集团的专家也发现企业对“REACH”法规存在的潜在危害性认识不足。几乎所有的企业在这之前并不知道将要拟定的REACH法规,更无从谈起该法规可能带来的危害性;企业很难对REACH法规理解透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不公平待遇也很难估计全面。检测集团的专家建议政府和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对REACH法规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同时广大企业自身也要多参加相关的检测机构的研讨和咨询,更快地对REACH实施中可能对中国企业带来的问题有所了解,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检测集团在此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其热线电话号码:400-819-5688,希望能助企业一臂之力。

  • 【讨论】何谓“同行评审”以及谁在履行“同行评审”?

    (转注:本文转自科学网王应宽的博客,该博主是CIGR Journal 主编,IJABE/IAEJ执行主编,农业工程学报 副主编, 当然更重要的本文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有关同行评审的难得的好文,所以转来,强烈推荐给大家,并建议认真读完该长文,值得一读!我不爱说谎的 :))何谓“同行评审”以及谁在履行“同行评审”?笔者曾写过3篇博文:Blind Peer-Review: “盲审”or “瞎审”?(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958),开放评审系统-Open peer review system(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62),指导同行评审者的十大简则(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118),均谈及同行评审。最近看到科学网上徐坚、许培扬等的博文也谈及同行评审,本人认可其基本观点。因同行评审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成为科学网博客的热点之一。目前,科技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广泛采用同行评审的方式,来履行学术质量把关。科技期刊之所以能提供可信赖的信息就是因为采用了同行评审。为了避免评审过程中的偏见和不公正,同一篇稿件一般邀请3位同行专家独立评审。专家主要评价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结果的重要性和独创性、对科学界的兴趣和时效以及写作的清晰性。据查,最早有记录的同行评审方法源自1665年英国皇家学会的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会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的创始编辑Henry Oldenburg。根据同行评审的最普遍的定义,首个同行评审出现在1731年爱丁堡皇家学会出版的《医学短评与观察》(Medical Essays and Observations)。什么是“同行评审”(peer review)?什么是“同行评审”(peer review)?请看以下定义。同行评审是期刊用以确保所发表的论文代表当前最好学术水平的方法/程序(process)。期刊收到稿件后,编辑将稿件送给与作者研究领域相同其他学者评审,以获取他们对稿件学术水平、领域的相关性和与期刊要求的吻合性等的意见。(Peer Review is a process that journals use to ensure the articles they publish represent the best scholarship currently. Available at http://www.lib.utexas.edu/lsl/help/modules/peer.html)同行评审是把作者的学术著作、研究成果或思想提交给与作者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审阅的方法。同行评审需要给定领域(往往是专业相近的小同行)具有资格并能够履行公正评审的专家群。对于学科专业不相近或交叉学科领域也许难以实现公正(不偏不倚)的评审。一种思想的重要性(好或差)从来就不会被同行广泛认可。尽管普遍认为同行评审对保证学术质量是必不可少的(绝对必要的),但同行评审一直以来都因为无效、迟缓和误解等受到批评。根据评审的公开性分为匿名评审(双盲审)、半开放评审(单盲审)和开放评审等。现实中,同行评审主要用于期刊稿件评阅、学位论文的评审和基金申请筛选。(Peer review (also known as refereeing) is the process of subjecting an author's scholarly work, research, or ideas to the scrutiny of others who are experts in the same field.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er_review)同行评审(Peer review,在某些学术领域亦称“refereeing”)是一种审查程序,即一位作者的学术著作或项目计划被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评审。一般学术出版单位主要以同行评审的方法来选择与筛选所投送的稿件录取与否,而学术研究资金提供机构,也广泛采用同行评审的方式来决定是否授予研究资金、奖金等。科学同行评审被定义为由具有资格的专家评价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正确性/适宜性/普适性)、重要性和独创性。这些同行专家但当起科学发现与成果发表之路上的把门人。(Dale J. Benos et al.: "The Ups and Downs of Peer Review", 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 Vol. 31 (2007), pp. 145–152 (145): "Scientific peer review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for competence, significance, and originality by qualified experts. These peers act as sentinels on the road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publication." )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