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调查评估

仪器信息网调查评估专题为您整合调查评估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调查评估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调查评估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调查评估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调查评估话题讨论。

调查评估相关的资讯

  • 环保部开展全国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评估
    关于开展全国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评估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及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汞污染防治工作的批示精神,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初步摸清我国汞污染排放源现状,开展管理对策研究,应对关于汞污染问题的国际公约谈判,加强我国汞污染防治管理,我部决定从2011年4月起,组织开展全国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开展全国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评估是我国应对国内日益频繁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和今后国际履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地应高度重视,成立调查领导小组和调查工作组,负责部署、组织协调和指导实施本辖区内的调查评估工作。   二、精心组织。各地应按照《全国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评估实施方案》的统一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将汞污染排放源调查评估纳入2011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目标责任制和工作经费,做到任务、责任到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调查评估任务。   三、加强培训。为保证调查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各地应认真学习有关调查评估技术文件,积极参加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培训,组织开展好本辖区的逐级调查培训工作,切实做好调查的前期准备和动员工作。   四、坚持事实求是。目前,我国汞污染防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基础信息、污染防治技术与对策都滞后于形势需求,各地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对本辖区汞污染排放源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切实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使最终调查评估成果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汞污染排放源状况,为我国全面开展汞污染排放源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五、为保障调查工作部署、指导和反馈畅通,请各省级环保部门将调查领导小组和工作组负责人、联络人名单及联系方式于2011年4月15日前报送我部。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 臧文超 马春燕   电话:(010)66556259   传真:(010)66556287   附件:全国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评估实施方案   附件附表:全国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表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 宁夏启动新污染物调查评估
    记者获悉,宁夏回族自治区近日正式启动新污染物调查评估工作,重点调查高关注、高产(用)量、高环境检出率、分散式用途的化学物质,旨在进一步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据了解,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安排部署和要求,此前,宁夏已印发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今年年底前完成首轮全区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信息详查,公布全区首批优先评估化学物质清单,完成全区重点化学物质评估。为此,宁夏将对照国家首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结合宁夏实际生产使用和环境排放通量等信息,筛选清单中宁夏实际存在的高风险物质,开展全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措施落实情况等信息的调查,并对涉及的行业开展进一步调查监测。筛选全区重点行业,完成不少于两个重点行业,选取30家—60家典型企业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基本调查,完成全区重点行业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针对列入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的化学物质,开展有关生产、加工使用、环境排放数量及途径、危害特性等详细信息调查。同时,根据全区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与优先评估化学物质信息详查的初步结果,结合宁夏生态环境(重点生态保护区)、水文流域情况(黄河重要支流、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设施等实际情况,研究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方案,探索建立优先评估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方法。开展不少于10个点位、不少于40个样品的环境介质监测。根据全区不少于两个重点行业重点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信息详查、环境排量等实际情况,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根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环境调查监测试点和环境风险评估等结果,确定全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
  • 土壤气监测在污染地块调查评估中的优势、局限及解决思路
    背景 从地表向下一直到毛管层上方的土壤和岩石空隙中未被水充满的空间中含有的气体被称为土壤气。按照采样位置,土壤气可分为浅层土壤气、深层土壤气、底板下土壤气3类。浅层土壤气是指深度较浅的土壤孔隙中的气体样品;深层土壤气又叫近污染源土壤气,是指污染源附近土壤孔隙中的气体样品;底板下土壤气是指建筑物底板下方土壤孔隙中的气体样品。我国的建设用地环境管理领域,土壤气采样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门的技术标准。本文探讨在VOCs污染地块调查中推行土壤气监测的必要性、应用范围,以及现阶段在我国污染地块调查中推广该技术的局限,提出相应解决思路以供参考。 1. 土壤气采样方法 土壤气体样品的采集方式分为主动采样和被动式采样。 ——主动式土壤气采样需要建设土壤气监测井,常见的监测井包括3类:1)钻孔埋管式监测井;2)钻杆直插式监测井;3)由地下水井改装成的土壤气井[1](见图1)。图1 3种类型的土壤气监测井土壤气主动采样中,常见的样品保存器具有3种:吸附管、采样罐、气袋(见图2)。图2 3种土壤气样品的常用保存器具 ——被动式土壤气样品采集指在地表下放置吸附剂,通过扩散和吸附机制将污染物收集。被动采样技术仍处于从研究向应用过渡的阶段,尚无国家发布官方土壤气被动采样技术规范,故尚未大规模推广应用。 2. 土壤气监测相比土壤监测的优势 1) 捕捉VOCs污染区域的能力更强。 2) 更准确地反映VOCs的气态扩散迁移过程和呼吸暴露风险。 3) 长期监测成本较低。 3.土壤气监测中地块调查评估中的应用方式 1)土壤气监测数据可作为判断地块污染程度的直接依据,据此决定目标地块是否需要进行详细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治理。 2)土壤气监测数据可作为地下污染溯源的关键指标。 3)土壤气浓度数据可作为输入参数代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呼吸摄入量、致癌风险及非致癌风险的定量风险评估计算。 4)土壤气监测可在地块修复工程实施及修复效果评估中为修复工程过程监管和修复效果评估提供直接判定依据。 5)可帮助涉及挥发类有机物的在产企业自行监测、预警挥发性有机物的泄漏。 6)在污染地块长期风险管控中,土壤气监测可指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环境风险及其变化趋势。 4.现阶段土壤气监测中我国推广应用中的局限及解决思路 1)缺乏土壤气采样技术规范。土壤气采样过程对于监测数据的影响较大,采样过程不规范会降低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土壤气采样技术指南,为污染地块土壤气采样监测提供技术依据。 2)缺乏专门针对污染地块土壤气VOCs的分析检测标准方法。污染地块调查中的常见VOCs与环境空气监测的VOCs种类差异较大。污染地块中很多常见VOCs的检测方法并未被环境空气检测方法所涵盖。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针对污染地块气体样品(土壤气、室内室外空气)的检测方法,以覆盖污染地块可能存在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 3)缺乏土壤气环境质量标准或风险筛选值。目前,北京市地方标准《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 11T-1278-2015)是国内唯一能参考的土壤气VOCs质量标准,但其中仅包括15种VOCs的监测方法。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涵盖面更广的污染地块土壤气VOCs筛选值标准。 4)缺乏土壤气监测结果的分析方法。国内多数调查评估单位对于土壤气监测结果分析方法的掌握还很有限。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污染地块土壤气VOCs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为合理使用和科学分析土壤气监测数据提供依据。
  • 环境部牵头开展长江水生态环境监测调查评估
    p   生态环境部与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计划中要求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strong 开展天地一体化长江水生态环境监测调查评估,完善水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试点,逐步完善水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方法。 /strong 制定实施长江经济带排污口监测体系建设方案。落实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对水环境质量达标滞后地区开展预警工作。完成长江干流岸线生态环境无人机遥感调查,摸清长江干流岸线排污口、固体废物堆放、岸线开发利用、生态本底、企业空间分布等情况。 /p p   我国水质监测目前以理化监测为主,水质评价也基于理化监测结果,但是单纯的理化指标很难准确反映复杂的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在《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中,生态环境部要求在长江地区开展水生态环境监测。 /p p   目前,我国水生态环境监测并不完善,具体检测哪些指标,如何检测,如何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水质评价等都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由生态环境部主管,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办的《中国环境监测》杂志针对这一需求,于2018年底发布了“水生生物监测和生物完整性评价”专刊,共收录文章18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88655da5-ee3f-4520-8d79-d387ca6f26b7.jpg" title="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jpg" alt="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jpg" width=" 600" height=" 815"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81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815d05a2-a9a3-4b32-aabc-8cb771c85107.jpg" title=" 中国环境监测1.jpg" alt=" 中国环境监测1.jpg" width=" 600" height=" 575"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575px " / /p p    strong 从技术和政策多角度的频频动作,可以看出生态环境部对水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视,此次在长江开展的水生态环境监测调研评估很可能是我国水环境监测的风向标,未来很有可能向全国水流域推广。 /strong /p
  • 场地调查技术和仪器“大荟萃”——CIEPEC2017之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论坛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6月14-15日,CIEPEC2017同期活动之“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在北京凯宾斯基酒店举办,此活动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承办。在15日的分论坛上,大会特设“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专题”,邀请国内外多名专家共同商讨我国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作为专业媒体参加了此次大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0531897a-4bca-41d9-a7a8-952379bdaa97.jpg" title=" DSC0337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br/ /p p    strong 风险评估 模型选择和场地实际情况是关键 /strong /p p   此分论坛共有四位专家的报告以风险评估为主题,目前存在多种风险评估模型且风险评估的目的各不相同,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时机、风险评估模型,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参数,是发挥风险评估作用的关键因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6679247-a22b-4922-b353-1da710d46074.jpg" title=" DSC0308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环保署处长容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美国污染场地清理的风险评估简介及政策制定 /strong /p p   容跃处长介绍了美国在风险评估方面的经验,包括风险评估常用模型、VOCs室内入侵风险评估用于指定污染场地清理标准、加利福尼亚州的原位修复许可制度以及多个规范性文件。并根据对我国风险评估的了解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场地修复需要清理土壤和地下水,而我国土壤和地下水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模式给此项工作无疑带来了很多不便。二是土壤气体采样在场地修复中是必要的,主要是因为气体挥发是很重要的一个暴露途径,其暴露危害是很重要的一个修复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e15baa4-0e9a-476c-a656-54e94df67e69.jpg" title=" DSC0311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友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北京市《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1)回顾性评价 /strong /p p   周研究员从文献调研、模型参数等确定及筛选值计算、重金属以及无机物的修订、筛选值修订等过程详细介绍了《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1)的制定过程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修订目标。周研究员特别强调,筛选值是是否开展场地风险评估的依据,而只有根据场地的污染情况、利用情况,选用适宜的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后才能确定是否作为污染场地目标修复值。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198b410-00e6-4277-a3e6-270f84d71c20.jpg" title=" DSC03137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钟茂生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风险评估在场地修复对策制定中的案例应用及启示 /strong /p p   目前,我国的土地流转流程为“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场地修复、修复验收、净地挂牌上市、开发商摘牌、开发方案设计、建设施工”,然而此流程在某些情况下会加大修复工程量。钟老师以北京某小区的开发为例进行了介绍,某污染场地拟开发成住宅区,进行风险评估后发现有污染物超标需要大面积修复。但开发方案制定完成之后发现,污染地区主要用于地下车库建设,受体特征应按商业居住,且换气率以及建筑底板厚度均有变化,再次风险评估后发现仅需移除深度为12-15米的污染土层即可。故钟老师建议场地修复与场地开发应联合考虑,避免大规模过度修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a87a8cc-432e-4331-925a-69a4eb2ce39d.jpg" title=" DSC03307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环境工程系副教授 马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石油污染场地蒸汽入侵风险评估 /strong /p p   马老师主要介绍了蒸汽入侵的过程以及风险评估模型,得出如下结论:蒸汽入侵是一条重要甚至最重要的污染物暴露途径 蒸汽入侵过程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众多 可靠的蒸汽入侵风险评估和风险确证需要Mutiple lines of evidence 的手段,尤其是现场监测手段 如果是用于场地筛查,推荐使用衰减因子法或者1D解析模型(J& amp E+Biovapor) 如果想得出更确切的结论,即使是最复杂的3D数值模型也不够用,必须靠现场监测数据。 /p p    strong 场地调查 方法、经验、人才都需要积累 /strong /p p   我国场地调查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调查方法和技术、调查经验还是调查人才都不完善,此次分论坛的几位专家介绍了各自在场地调查方面积累的技术和经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3d697bb-e7d0-4d15-a74b-ffda4b0efaf6.jpg" title=" DSC0316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宋静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中重金属地质高背景案例分析 /strong /p p   宋老师以某分散性染料工厂旧址进行的两次场地调查为例,介绍了场地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经验教训。初次调查主要考虑了工厂生产污染,结果显示,厂区内镍超标且越深层越严重,明显不符合厂区的污染特征。宋老师团队进行了补充调查,收集了场地周边的水文地质资料,并选用了钻探能力更强的取样设备,结合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现场XRF检测 /span 和实验室分析,最终确定当地为局部地区的火山岩浆喷溢形成的火山台地,属于高背景地区,与工厂污染无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fffc429-c177-4375-92d6-f6832e19f91c.jpg" title=" DSC0318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 李喜青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受监控的自然衰减—原理和现场实验 /strong /p p   对于某些移除污染源并且周边暂时不开发利用的场地,可以通过监测场地的自然衰减过程和水文地质情况,保证其不对周边环境和人群造成危害即可,李老师重点为我们介绍了目前可用的用来监测自然衰减的技术。如通过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监测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CO2通量 /span 来监控LANPL的自然衰减 通过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单体同位素(氢、碳等)分析 /span 来了解有机污染物的自然衰减 通过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PCR、微生物芯片 /span 等分子生物技术来测定微生物活性从而评估衰减发生情况、通过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测定电子受体(硝酸盐、硫酸盐、二价铁等) /span 来确认自然衰减与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9388f6f-72c8-4a91-801e-60eb9fbfbd73.jpg" title=" DSC0322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轻工业环境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魏文侠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技术研究及应用 /strong /p p   魏老师先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污染场地评估流程,包括传统场地调查评估流程、美国环保署快速场址评估流程、ASTM场地快速评估流程和三元法,并根据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介绍了目前场地调查常用的现场筛选技术,如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地电阻、地质雷达、电磁波探测法、直接贯入技术、薄膜界面钻杆、测爆器、PID/FID、便携式XRF、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比色法、免疫学检验法和浊度法 /span 。但目前我国现场辅助调查设备在场地调查中尚未普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d186621-b6b1-4098-af16-a9590b559d7e.jpg" title=" DSC0325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总工程师/副所长 张建荣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场地污染调查的经验和体会(重点关注场地水文地质调查) /strong /p p   张老师介绍了自己从事场地调查多年积累的经验,尤其强调了水文地质调查在场地调查中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水质地质调查的步骤。污染源固然重要,但是只有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才能更加精准的预判污染扩散情况,从而减少无目的的采样的分析费用。采样时不仅要记录好采样过程,精准的三维坐标位置记录才能方便日后修复和验收时的点位确认。污染物修复目标值不仅要考虑人体健康风险,还要考虑异味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7d5c8920-9567-4308-b019-0b33cfcc6275.jpg" title=" DSC0329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王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污染场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和含氧多环芳烃 /strong /p p   王老师介绍了其对土壤中多环芳烃和含氧多环芳烃的研究成果。多环芳烃是场地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 多环芳烃来源包括石油源和热源(热解或焚烧),二者的多环芳烃组成显著不同 城市场地土壤多环芳烃多来自热解或燃烧源,高环多环芳烃是主要关注污染物,苯并芘可作为指示污染物 含氧多环芳烃在城市场地土壤中可被检出,大部分是多环芳烃的10%以内 化学氧化、热脱附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多环芳烃、含氧多环芳烃含量,但化学氧化后土壤多环芳烃浸出浓度显著升高。 /p p   多位厂商专家也介绍了自己公司的经验。美国壳牌公司Malthew Lahvis博士的报告题目为“Recent Science to Support 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APL)Remediation Decision Making at Petroleum UST Sites”, 西图集团(美国) 首席修复专家Terry Feng的报告题目为“美国地下水污染的概念模型和实例”,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宋登慧的报告题目为“DNALP污染场地高精度调查策略及工具选择”, 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张峰的报告题目为“污染场地原位热修复过程土壤地下水热采样技术及案例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7d6202b3-9e06-425e-9357-0a309615f4ba.jpg" title=" DSC0336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座谈现场 /strong br/ /p p   最后,各位报告专家以“我理解的可持续修复技术”为主题进行座谈,讨论了我国场地调查和场地修复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p
  • 预算231万!铜鼓县政府采购工业园化工集中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服务
    4月19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工业园化工集中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招标公告,预算金额231万,项目要求针对江西铜鼓工业园化工集中区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评估工作,为江西铜鼓工业园及周边地下水污染防控及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潜在投标人应于2022年05月11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项目编号:铜鼓采购中心-2022-006项目名称:工业园化工集中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312400.00元最高限价:2312400.00元采购需求:采购条目编号采购条目名称数量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宜购2022B000572046江西铜鼓工业园化工集中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1项23124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附件:采购技术及要求.docx
  • 868万!湖北省主要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四个省级地下水专项外委检测招标
    1、项目编号:HBHZ-2022069-F220692、采购计划备案号:420000-2022-053733、项目名称:湖北省主要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四个省级地下水专项外委检测4、采购方式:公开招标5、预算金额:868(万元)6、最高限价:860.74(万元)7、采购需求:本项目包括湖北主要化工园区、鄂东丘陵山区、鄂中平原和鄂西山区四个工作区,总金额860.74万元,其中:(一)四个工作区中相关项目质控工作,金额285.20万元。四个工作区域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工作、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工作、样品分析测试工作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工作。(二)四个工作区的样品检测工作,金额575.54万元。四个区域的水和土壤样品检测。其中:地下水样品1207件,地表水样品104件,土壤微生物检测样品150件,地下水同位素分析样品150件。具体内容及要求等详见招标文件第三章。8、合同履行期限:以正式合同为准。9、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是10、是否可采购进口产品:否11、本项目(是/否)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否
  • 高盛调查评估生命科学仪器市场前景
    2013年1月16日 据外媒报道,尽管在华盛顿达成的临时协议避免了美国政府的财政悬崖,但是根据高盛(Goldman Sachs)今天公布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中短期内,学术研究实验室在生命科学研究工具方面的开支可能会保持平稳。   本次调查追踪2012年第四季度各研究实验室经理行为,以及这些实验室在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上半年的优先考虑的支出项目。   分析师Isaac Ro在调查结果发布时说,“调查显示,尽管在2012年第四季度实验室预算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继第三季度后继续下滑,显示出整体资金环境进一步恶化趋势。”在随后发布的一份研究注意中,他补充说,“我们相信,直到获得更清晰的政策,否则支出将继续受到制约......”   按地区划分,在德国我们看到了最严重的预算增长放缓,5个实验室表示,他们的预算在2012年第四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而上一季度则同比增长了13%。在英国,5个实验室报告2012年第四季度相比去年同期预算增长了2%的增长,而第三季度的增长是6%。   在美国,31个实验室说,“我们实验室的预算第四季度同比增长5%,低于第三季度的8%。在电话会议上,Isaac Ro表示,“虽然我对于增幅持怀疑态度,但是趋势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它还是比较积极的,比较稳定的。”  调查还发现,58%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表示美国政府财政悬崖的不确定性对他们年终支出并没有影响 7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花费在2013年第一季度还将保持制约。   本次调查结果还进一步表明,资金的悲观情绪在美国比在欧洲更甚。   但是有一些利好消息,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第四季度可能是一个比较丰收的季度。虽然消耗品仍是主要优先购买项目,相比于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设备采购的领先优势缩小。   根据调查,Isaac Ro表示,在生命科学及诊断领域,珀金埃尔默仍然是他的首选。布鲁克、安捷伦、梅特勒-托利多及Hologic也是首选。这些企业较少依赖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而在新兴市场有较高曝光率。(编译:杨娟)
  • 如何看待阿斯巴甜评估结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回应
    2023年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公布“维持阿斯巴甜原风险评估结论,按照目前剂量和范围使用,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健康危害”。阿斯巴甜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批准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致癌物质的致癌风险通常由两个因素决定。其一是致癌能力,IARC主要依据人类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动物试验和生物学机制研究等,将致癌证据强度分为1类,2A、2B类和3类(其中1类具有人类致癌性,2A类对人类很可能致癌、2B类对人类可能致癌但缺乏充分科学证据,3类为尚无法分类);另一因素是暴露水平,指人体实际摄入或接触该有害物质量的多少。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致癌物,说明其对人类致癌性的科学证据尚不充分,需进一步研究考证。通过对其用量进行控制管理,能够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CAC批准阿斯巴甜可用于冷冻饮品、口香糖、糖果、焙烤食品、水产品、调味品、碳酸饮料等,规定最大使用量为0.3g/kg~10.0g/kg。我国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阿斯巴甜的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等进行严格规范管理。CAC和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采用了相同或相近标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结合JECFA最新评估结果和我国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我们将继续关注IARC和JECFA等组织机构的风险评估动态及各国反应和举措,通过最严谨的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的底线。 6月29日,路透社消息称,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世界上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将于今年7月14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为可能致癌物。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添加剂委员会JECFA也在今年审查阿斯巴甜的使用情况,并将与IARC在同一天(7月14日)宣布其调查结果。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联合发布了“阿斯巴甜危害及风险评估结果”。IARC援引对人类致癌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第2B组),JECFA则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40mg/kg。同时,IARC高级官员Mary Schubauer-Berigan博士特别声明:人类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有限,致癌性如何发生的机理证据也有限,这一发现强调了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来完善我们对食用阿斯巴甜是否构成致癌危害的理解。
  • 泽权仪器2016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修复技术交流会风采
    上海泽权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参加在广东举办的2016有机污染场地交叉评估与修复技术交流会,在本次交流会上,我公司向广大参会者展示和介绍了我公司代理的奥林巴斯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 我公司孙海龙总经理在接受广东电视台采访时具体演示和介绍了奥林巴斯最新款手持分析仪Vanta的操作方法和应用。https://v.qq.com/x/page/a03525mkuyj.html 上海泽权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进口无损检测设备的供应商。公司目前是美国Innov-X伊诺斯手持X荧光光谱仪环保行业、特检行业的独家代理,以色列Xenemetrix台式X荧光光谱仪、德国Belec直读光谱仪的授权代理。近年来,Innov-X手持XRF仪器以其优异的测试性能,在市场上广受好评,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合金领域,能够帮助客户快速识别合金材质牌号。
  • 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开始评估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创新和服务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全面调查采集农业科研机构相关信息,系统分析我国农业科研资源的布局、结构和质量,科学评估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宏观决策、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事业持续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了解“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水平、科技服务能力和科技队伍的发展情况,决定开展“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全面调查了解全国农业科研机构中科研人员的数量和结构,深入分析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基础和条件,准确反映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活动及成果产出情况,科学评估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个体和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服务农业能力,系统总结宣传各地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管理中的经验和做法。   二、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这次评估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相互协调配合,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评估工作由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组织,科技发展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科技教育司和科技发展中心共同成立“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能力综合评估工作组,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评估指标的制订、调查表设计、人员培训及数据分析等事宜。各省(区、市)的农业科研机构评估组织工作和报送数据审核工作原则上由省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牵头负责,各参与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部属“三院”的评估组织工作和报送数据的审核工作由院科技局(处)负责。   为便于工作联系,请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部属“三院”科技局(处)于6月10日前将联系人名单(见附表)传真或发电子邮件至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办公室。   (二)开展人员培训   评估工作组将组织对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部属“三院”联系人以及各省农科院科技处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培训结束后,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和部属“三院”科技局(处)要迅速开展对本省、本院各参评单位填报评估调查表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评估数据采集工作顺利进行。   (三)做好数据填报   这次农业科研机构评估范围为全国地(市)以上独立运行的科研实体(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院),包括种植、畜牧、渔业、农垦、农机、兽医、信息情报、测试标准等专业领域的科研单位。数据采集以研究所(中心、院)为单位进行,由专人负责填报(纸质和电子稿同时报送)。统计范围为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准确、及时地填好《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调查表》(可在农业科教信息网下载,网址:www.stee.agri.gov.cn)。   (四)确保时间进度   这次评估工作于2011年5月启动。具体时间进度为:   1.筹备启动阶段。时间为5月初至6月上旬,设计评估调查表、制定评估指标、印发评估工作通知,报送各地、部属“三院”联系人。   2.人员培训阶段。时间为6月中旬,对各省、部属院联系人和各省农科院科技处人员开展集中培训。   3.数据采集与上报阶段。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各科研机构填报、审核数据 7月上旬各省、部属“三院”上报数据。   4.数据汇总和分析阶段。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底,汇总、分析和处理数据,8月底前完成评估结果报告。   5.工作总结和结果发布阶段。时间为9月上旬,总结评估工作,公布评估结果。   联 系 人:蔡彦虹 李仕宝   联系电话:010-59199399,59199373   传真:010-59199374   E-mail: caiyanhong@agri.gov.cn或lishibao@agri.gov.cn   附: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联系人名单 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联系人名单 姓名 单位 职务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E-Mail   填报人:   注:本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部属“三院”科技局(处)通过传真或E-Mail报送。
  • 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揭牌成立
    10月9日,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在京成立。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为中心揭牌。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印红,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局总工程师陈凤学,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杜永胜出席成立大会。印红发表了讲话。   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强化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增强生态建设决策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今年2月,国家林业局党组批准依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成立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同时设立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4个区域中心。   印红说,我国林业建设迎来了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肩负着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职责。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强化全国生态监测评估工作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生态监测评估工作是提升国家生态建设决策支撑能力的内在要求,是国家林业局履行行业职责、增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战略决策的要求。   印红强调,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监测评估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期承担森林、湿地、土地荒漠化沙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监测以及林业碳汇计量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监测成果,为科学规划和评估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坚实的技术支撑。生态监测评估中心成立后,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优化专业技术队伍配置,组建统一的生态监测评估服务平台,提高综合监测评估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把监测评估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发挥生态监测评估工作对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当好我国生态监测评估体系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国家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各级林业部门和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单位要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和维护全国生态监测评估体系。
  • 生态环境变化“十年评估项目”启动
    1月19日,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在京联合召开《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以下简称“十年评估项目”)协议签订仪式暨项目启动会。该项目将由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共同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国家层面组织实施机构已正式建立。   “十年评估项目”的调查空间范围涉及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生态环境监管的十大类型重点区域。该项目共分为20个专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围绕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和生态保护监管的重大需求,系统获取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动态变化信息,全面掌握十年来全国生态系统分布、格局、质量、生态服务功能等变化特点和演变规律,综合评估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出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系统、可靠、及时的科学依据。   相关负责人指出,“十年评估项目”涉及范围广、内容多,项目实施要依据成熟的技术方法,制定统一的调查评估技术体系,建立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摸清全国生态环境现状和动态变化,提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据悉,此次项目启动会的召开和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十年评估项目”正式启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近期将正式发文至各省区,启动省级相关工作。   中科院资环局、生态中心领导,环保部生态司、卫星中心,各专题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 国土资源部启动重点实验室评估
    6月20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国土资源部等科研机构和单位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到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据介绍,自2003年国土资源部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来,已先后分三批对60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建设。为系统总结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果,研究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分类指导的措施,近期,部科技司启动了对第一、二批13家重点实验室进行5年以上动态评估。按规定,评估工作包括现场评估和综合评议两部分。各实验室要经过现场评估及复评环节,最终形成评估结果。评估结果为&ldquo 较差&rdquo 的实验室,将不再列入&ldquo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rdquo 序列。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是我部土地科学领域第一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组认为,该实验室五年来以第一单位主持承担了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ldquo 863&rdquo 计划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组织承担了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土地利用宏观监测、国产资源卫星应用等国家土地资源调查监测重大工程,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实验室在全国不同类型区建设了6个野外观测研究基地,重点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评价与预警、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保障等研究。   该实验室负责人表示,今后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树立国际理念,立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搭建全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系统土地科技创新大平台。
  • 中国碳收支有了自己的评估系统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宣布,他们成功研发了完全自主的“贡嘎”(GONGGA)大气碳反演系统(以下简称“贡嘎”系统)。这是“全球碳计划”2022年全球碳收支报告首轮脱颖而出的大气反演系统。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碳收支评估中的角色,由数据贡献者向大气反演领域引领者转变。  专家表示,“贡嘎”系统作为首个获得“全球碳计划”认证的我国完全自主的碳收支综合评估系统,扭转了我们对全球及中国碳收支评估依赖国外反演系统的局面,增强了我国在碳收支评估和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  用自己的模型说清“碳收支”  “全球碳循环有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一是碳汇分布在哪儿,二是碳汇如何发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所)研究员朴世龙指出,准确回答这两大问题,有助于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和机制,更有助于制定碳补偿和减缓政策。  基于这一背景,2001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发起了“全球碳计划”,旨在对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全球收支进行评估,以期解决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问题。  自2007年起,“全球碳计划”开始发布全球碳收支年度报告。项目组将国际上各研究团队提交的反演结果与全球40多个基准站点观测的大气二氧化碳年增长率进行对比,并用基于洲际飞机的高空独立观测加以验证,达到精度要求后方可入选全球碳收支年度报告。其成果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第六次评估报告以及国际气候变化政策制定的科学基础。  朴世龙介绍,传统全球陆地碳汇估算方法以野外调查为主,探测量少,难以捕捉到碳汇年际连续变化,更重要的是,缺乏“unhealthy(不健康)”生态系统碳源汇的监测。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家研发了更为先进的“大气碳反演系统”。  “贡嘎”系统研发骨干、青藏所研究员田向军介绍,大气碳反演系统是基于大气传输模式模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清单估算自然碳汇的重要手段,能够实时估算全球和区域尺度陆地与海洋碳通量大小、评估全球碳收支。  “我们早期利用国外的模型估算我国生态系统碳汇量。几年前,美国模型估算碳汇量结果比英国模型估算结果减少了50%左右,误差非常大。”朴世龙说,我国科学家过去在“全球碳计划”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基础数据的贡献者,尚未拥有自主研发的碳收支评估模式,因而限制了在全球碳收支报告以及气候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支持下,朴世龙带领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开始研发自主大气碳反演系统,期望用我们自己的数据、方法和模型,说清楚我们自己的碳收支。  “我们不仅要做全球尺度的二氧化碳源汇评估,而且希望通过更高精度观测数据了解青藏高原碳源汇,为我国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国际影响力。”朴世龙说。  自主系统“牛”在哪儿  “取名为‘贡嘎’,就是为了与青藏高原科考更为贴近。”田向军说。  “贡嘎”系统在“天河”超级计算机上部署运行并得出数据,经“全球碳计划”独立评估验证,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观测的大气二氧化碳增长率相比,其反演结果和观测之间的均方根误差最小。  与国际其他反演系统相比,“贡嘎”系统有三大优势和特点。  田向军表示,首先,“贡嘎”系统所采用的NLS-4DVar是本年度全球碳收支评估所有大气碳反演系统中唯一兼具集合与四维变分方法优势的系统。其次,系统设计了独创性双通道优化框架,实现二氧化碳通量与浓度误差的有效分离、联合同化,确保系统的反演精度。再次,系统可灵活转化为国产碳卫星验证平台,贯通碳卫星设计、发射与应用的全流程技术链条,可实现碳卫星载荷指标与“贡嘎”系统反演精度的有效联动。  “贡嘎”系统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充分认可。11月11日,“全球碳计划”发布了《全球碳收支2022》报告,中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气碳反演系统贡献了陆地和海洋碳汇的全球分布数据。其中,“贡嘎”系统成为首轮入选的4个先进国际系统之一。  “全球碳计划”执行主席Josep Canadell指出,“贡嘎”系统为本年度碳收支计算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科考队还利用“贡嘎”系统,提出了优化、经济布设观测站点的思路,为建立温室气体综合观测平台以实现青藏高原碳收支准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贡嘎”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田向军介绍,团队将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支持下,基于“贡嘎”系统兼容性设计,构建全球-全国-高原“贡嘎”多要素(二氧化碳和甲烷)反演体系,包括构建区域“贡嘎”系统、聚焦青藏高原碳汇评估,同时利用区域“贡嘎”系统开展全国自然碳汇综合评估,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全球碳收支评估,增强中国系统与中国数据的国际影响力。  2023年,“贡嘎”系统将第一次在全球碳收支盘点中发出“中国声音”,为我国进行“碳中和”核算和国际气候履约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工具与数据。
  • 河湖水生态监测和健康评估有哪些“秘密武器”?
    近年来,治水工作的重心不仅已经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三水”统筹推进转变,而且在评价河湖健康状态时,基于理化指标的常规水质监测体系也已经开始向水生态监测转变,多地也已陆续开展了水生态评价与考核工作。基于此,水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滇池,位于云南中部,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湖泊;沱江,位于四川省中部,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一河一湖,他们的水生态优劣对长江水生态维护十分重要。那么,不同水域的水生态功能情况如何,发生了哪些变化,采用哪些监测手段和健康评估方法?此次采访了昆明市高原湖泊研究院湖泊生态所工程师董晋延和四川省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欧阳莉莉。一湖一河,水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滇池位于昆明市,是典型的高原湖泊。“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其中将滇池列为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湖泊之一,对滇池保护理念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更高的要求。”董晋延告诉记者。2012年起,滇池就已经开始开展了水生态环境的调查工作。董晋延介绍,“在水环境监测方面,我们增设了20个点位进行监测。从相关指标监测情况来看,近年来滇池COD、总磷、总氮等指标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且,滇池富营养化程度目前也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水生态监测方面,我们每年在滇池开展1—2次大型水生植物调查,监测水生植物的分布状态和面积。目前调查到滇池大型水生植物主要有86种。从生物量历史变化来看的话,大型水生植物生物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得益于2009年开展的‘四退三还’工作,通过湖滨带生态建设使水生植物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近3年来,浮游植物也保持在100种左右,部分水域出现喜清水物种。”相较于云南滇池,位于成都的长江上游支流沱江发生了哪些变化?欧阳莉莉介绍,“成都市开展水生态相关工作较晚,从2016年开始陆续开展了一些调查工作,2022年再次开启了沱江流域水生态调查工作。根据沱江流域成都段水文特征,综合干支流特点,结合遥感影像及实地勘察,我们选取了沱江流域16个调查点位。”欧阳莉莉总结道,从水质调查来看,沱江干流的水质整体优于沱江支流,上游支流水质优于中下游支流水质。而且,通过对比2016年水生态环境情况,可以发现湔江点位特征变化不大,均处于优良状态,毗河和沱江干流点位比2016年状态明显好转,水丝蚓等污染指示物种密度明显下降。从生境和水生生物部分来看,“河岸大部分能保持自然形态,植被覆盖率较高,渠道化较少。2022年调查结果显示,沱江流域成都段主要河流共发现底栖动物27个分类单元,发现鱼类5目11科 52 种,数量最多的鲤形目有37种。”欧阳莉莉补充道。水生态监测和健康评估用上哪些高科技?通过水生态调查,不仅可以清楚了解水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还能为分析研判下一步的保护工作奠定基础。那么,进行水生态监测和健康评估都有哪些方法?智慧监测技术是目前能快速掌握水生态关键组分变化的创新技术。“目前,我们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构建滇池浮游动植物图片数据库,通过开发自动识别藻类的软件,提升识别效率和鉴定能力。”董晋延介绍了智慧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情况,他表示,目前滇池也投入使用了水华智能预测系统,用来进行蓝藻水华的预测预警。“红嘴鸥是昆明滇池的一张亮丽名片,基于实时视频的鸟群密度估计与种类识别技术,通过相应的摄像头和分析设备,我们也在开展鸟类自动化监测,目前智慧识别系统正在进行不断训练以提高识别的准确度。”董晋延介绍。而起步相对较晚的成都,在沱江流域进行水生态健康评估用到了哪些方法?欧阳莉莉告诉记者,水生态健康评估主要用到了两种方法。“首先是选择了基于水质、生境、底栖动物BI指数和大型底栖动物BMWP指数等的WEQIriver指数,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分析等进行评价打分。评价结果显示沱江流域成都段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是良好状态。”欧阳莉莉介绍。“ 河流RHI指数是我们用到的第二个方法。”欧阳莉莉补充道,“指数主要由以下指标体系组成:包含岸线自然状况、违规开发利用水域岸线程度等指标在内的‘盆’指标体系,包含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水质优劣程度、水体自净能力等指标在内的‘水’指标体系,包含鱼类保有指数的‘生物’指标体系以及包含公众满意度的‘社会服务功能’指标体系。”欧阳莉莉表示,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能够综合反映水生态系统自身的基本状态以及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科学评估河流的生态健康状态。
  • 浙大重点实验室被曝评估造假
    浙大重点实验室被曝评估造假 高校有教授“一女嫁两夫”   “前不久评估获得‘优秀’,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这位工作人员所说的“事情”,是指2009年10月31日,网上举报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造假。一个月后,浙江大学给中国青年报记者发了一份关于“举报评估造假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情况说明”)。   近日,记者在浙江杭州调查采访此事时发现,确有一些教授同时在两所高校担任专职,他们忙碌的“两栖”生活引起了争议。   网友举报与浙大回应   “浙江大学是一所以‘求是’学风著称的高等学府。但近年来,从论文、成果到学科评估、重点实验室评估等,常常靠虚假、欺骗为手段赢得‘好名声’。这次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浙大利用造假、欺骗的做法,玷污学术纯洁,令业界震惊。”笔名扬刚的作者在网上举报说。   举报者所指的实验室是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实验室。据浙大介绍,该实验室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5年通过验收。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要求,每5年参加一次评估。2009年,教育部组织对数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   举报者称,在评估中,浙大存在人员虚假。杨肖娥(实验室主任)的丈夫何振立在美国已全职工作10多年,早已不是浙江大学的人员,近十年也没有在浙大实验室待过。刘维屏在2005年就到浙江工业大学工作,是浙工大“最耀眼的旗帜”。若他们作为“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和重要成员,显然是造假。   对此,浙江大学在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情况说明”中称,何振立教授1999年以浙江大学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何教授被聘为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2008年转为副教授。根据何教授的具体情况,校人事处决定保留其公职到2011年3月。其间,何教授一直参与浙江大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并联合发表论文。   浙江大学称,评估材料中收录的有关何教授的研究工作,均在本次评估统计数据要求范围内。其中,纵向课题为200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红壤质量演变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机理及其调控”,资助年度为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及诊断技术”,资助年度是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   校方同时称,按《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有关“客座人员研究成果在署名本实验室名称前提下,视为固定人员情况填报”的要求,何教授的研究(包括合作研究)成果发表时,作者单位标注为“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9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标注论文”,标注为“浙江大学”的10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未标注论文”。   记者查阅了相关文件,统计评估期限确为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 《实验室评估申请书》也确有上述要求。   关于刘维屏教授的情况,浙江大学回应称:他从1982年起为浙江大学教师,1995年被评聘为教授,1999年担任环资学院副院长 2005年10月经学校同意调往浙江工业大学工作 2009年5月被浙江大学聘为环资学院院长。本次评估材料中所收录的为刘教授2004年至2005年在浙江大学的研究工作。其中,纵向课题为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化学:手性农药土壤污染化学修复基础研究”,资助年限为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与植物中手性农药的对映体行为差异性”,资助年限是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刘教授的研究成果发表时,作者单位标注为“浙江大学”或“浙江大学环资学院”的8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未标注论文”。   另外,浙江大学称,2003年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2004年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和2005年实验室验收报告中,何振立、刘维屏教授均是该实验室人员。   记者调查发现,在实验室评估申请书中,何振立教授19篇在国外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都是冠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浙江大学多个名分。一篇论文署名常是六七个人。   据荷兰埃尔塞维尔公司出版的2006年5月第三期生态毒物学环境安全期刊证实,刘维屏发表论文同时署名“浙江大学”与“浙江工业大学”,另外6篇论文每篇的署名人数都在四五人左右。   举报人还称,申请评估过程还存在课题、经费、成果虚假。“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分别设有‘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和‘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们将以上四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分别争取到的科研项目和经费都挪到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们将设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四个省、部重点实验室的成果归于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另外,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还回应,根据教育部教技司[2003]59号文件精神,学院以“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了相关学科的优势力量,申报“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举报所指的“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为2008年农业部批准立项建设,评估材料(包括课题、经费、成果等)是该实验室51名成员在2004年到2008年科研工作的统计结果,均有证明材料。   两教授均有双重专职身份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员工基本信息显示,“何振立为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   基本信息显示,何振立教授1990年至1993年为英国纽卡舍尔大学访问学者,1993年为英国麦考莱土地利用研究所访问研究员,1994年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及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至1997年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及州立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8至今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客座研究员。   记者登录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官方网站发现,何振立是该校土壤和水科学部门的一名助理教授。校方对他的介绍是:“2001年以助理科学家的身份加入印度河流域研究和教育学院(IRREC),并于2004年成为助理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养分和污染物,养分管理和水质,土壤肥力和柑橘类植物营养等土壤生物化学研究。他现在为研究生教授‘土壤质量’课,给本科生教授‘农业和环境质量’与‘环境土壤科学实验’课等,活跃于多个组织。”   据维基百科对英美教授体制的介绍,在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兼职的教授,即英文visiting professor(访问教授)和adjunct professor(兼职教授)。但佛罗里达大学对何振立的介绍是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显然不是前面两种情况。   关于记者提出的、已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供职的何教授是否一直享受浙大薪水及其相关福利待遇等问题,浙江大学方面拒绝回答。   关于刘维屏的情况,据记者调查,在浙江工业大学人事处的大学教授名单中,刘维屏仍名列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工大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仍有刘维屏创新团队。   而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09年6月9日对刘维屏的介绍为:院长,1990年以来先后在意大利Sassari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系、美国农业部Salinity国家实验室、日本九州大学、美国加州大学(UCR)环境科学系、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LSU)生物系等留学和高访。   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9月26日出具的一份说明称,“刘维屏2005年8月离开浙江大学,前往浙江工业大学任职。2009年5月,重新成为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一员”。   记者调查发现,在2009年6月浙江工业大学向教育部、财政部申请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上报材料中,刘维屏是该实验区的主要专职教师。   经对比分析,浙江工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上报材料中,刘维屏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手性农药环境化学与污染修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作物系统手性农药的对映体行为的差异性”项目,分别名列浙工大申请书近五年重点科研项目的第5位与第16位。   近日在杭州采访时,浙工大生物与环境学院实验楼的学生对记者说:“刘维屏是我们的老师,他比较忙,你要找他最好提前几周预约。”随后,记者赶往浙工大主楼15楼生物与环境学院办公室求证。   院办的冯剑先生说:“刘维屏两边都跑,在浙大有一个行政职务。”他答应提供刘教授的联系方式,并用电话联系正在浙工大生物与环境学院办公室办公的刘维屏教授。之后冯告诉记者:“刘院长没有时间接受你采访,他马上要赶到浙大办公室去。”记者一小时后来到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刘维屏办公室,发现门由“铁将军”把守。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首次指向食盐加碘
    卫生部日前发布《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报告。据悉,这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于去年12月成立后,首次就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潜在风险作出评估。   这份长达54页、逾2万字的报告用翔实的数据说明:从人群尿碘水平和膳食碘摄入量两方面评价,我国除高水碘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沿海地区也不例外 食盐加碘并未造成我国居民的碘摄入过量 我国居民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对于提高包括沿海地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十分必要。   少数人面临碘过量健康风险   受卫生部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评价标准,系统评估了我国不同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的潜在风险。该评估基于1995年~2009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或碘缺乏高危地区监测、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7年全国12省总膳食研究碘摄入量调查和2009年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和膳食摄入量调查等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普通人群碘营养水平适宜标准为,尿碘中位数在100微克/升~200微克/升之间,孕妇人群的碘营养不足标准为小于150微克/升。2009年我国碘缺乏高危地区监测结果显示,8岁~10岁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192.3微克/升。以上述标准评价,这类地区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总体上是适宜和安全的。2009年沿海地区调查显示,上海、辽宁、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成人、乳母和儿童的尿碘中位数都在100微克/升~250微克/升之间,说明这些地区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上也是适宜和安全的 但上海、浙江沿海城市和福建沿海农村孕妇尿碘中位数低于150微克/升。2005年高水碘地区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高水碘地区人群的尿碘中位数大于300微克/升,说明在未完全停用加碘食盐前,这类地区人群的碘营养过量。   从尿碘水平的频数分布看,2009年沿海地区的调查表明,虽然沿海地区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总体适宜和安全,但尿碘水平偏低个体比例较高,值得关注。尤其是孕妇,尿碘水平低于150微克/升的人群比例为46%,明显高于尿碘水平不低于500微克/升的比例(4%),说明沿海地区孕妇碘缺乏风险较高,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在高水碘地区,尿碘水平超过300微克/升的人群高达74%,其中不低于1000微克/升的比例为16.3%,在这部分人群中,易感个体和已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因碘过量发生健康损害的风险较大。   不同水碘含量导致不同健康风险   评估报告指出,在水碘含量低于150微克/升的地区,总膳食研究和全国营养调查均表明,居民膳食碘的平均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但个体资料分析显示,碘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比例明显高于摄入量超过推荐量的比例,说明在这类地区即使食用加碘食盐,碘摄入量不足的风险仍远大于碘摄入过量的风险。   在水碘含量高于150微克/升的地区,如果食用加碘盐,居民的平均碘摄入量和所有个体的碘摄入量均超过推荐量,且随水碘含量升高而增加。如果不食用加碘盐,居民的平均碘摄入量和所有个体的碘摄入量均可达到推荐量,而且介于推荐量和每日最高可耐受量之间的人群比例高达98%,碘摄入量超过最高耐受量的比例不到2%,说明即使食用不加碘食盐,这类地区居民的碘摄入量也处于适宜和安全摄入范围,如果食用加碘盐反而增加碘摄入过量的风险。   科学补碘是根本之策   评估报告认为,由于我国多数地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碘缺乏,而且加碘盐是这类地区碘的重要膳食来源,应该认为食盐加碘的健康益处远大于食盐加碘的可能健康风险。   我国自1995年实施全民食盐加碘以来,在水碘含量低于150微克/升的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总体适宜,进一步分析表明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大于碘过量的风险,尤其是不食用加碘盐,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很高。在这类地区,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仍十分必要。   在水碘含量高于150微克/升的地区,如果停供加碘盐,可以降低因碘过量可能造成的健康风险。但在少数水碘含量极高的地区,即使停供加碘盐,可能仍有较大比例居民碘摄入过量,存在较大健康风险,建议对这类地区开展相关研究,采取降低碘过量风险的有效措施。
  • 45家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部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911号)的要求,经专家严格评估,现将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12年2月7日至2月14日。对拟建设和培育的重点实验室名称、建设单位等信息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或主管部门提出。提出异议者,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写明提出异议的事实依据、个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和联系方式等。   联系人及电话:马梅 何凯涛 010-66558426/8425   传真:010-66558429 第三批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序号 申请建设重点实验室名称 申请单位 1 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2 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3 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4 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5 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6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 地质超深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8 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 地面沉降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10 海岸带国土开发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南京大学 11 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12 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13 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14 沉积盆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15 应用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16 小岩体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17 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8 土地实地调查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19 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20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21 金银多金属矿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22 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23 东北亚地区金属及油气资源预测评价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24 粘土矿物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25 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26 构造与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27 页岩气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28 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29 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 30 东北亚古生物演化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沈阳师范大学 31 缓变型地质灾害(地裂缝)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32 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33 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34 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西安科技大学 35 国土资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36 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37 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38 贵金属分析与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39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规划重点实验室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0 稀土和稀有稀散金属矿产实验测试及勘查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41 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 42 三江成矿作用及资源勘查利用重点实验室 昆明矿产资源监督监测中心、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43 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 44 西北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 45 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二O一二年二月六日
  • 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及风险评估公布
    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获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7月10日正式发布《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评估》显示,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为0.16%,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   《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也仅为0.34%,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的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   本次评估还发现加工食品是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占总摄入量的71.2%,其余为天然来源。在加工食品中,植物油的贡献占49.8%,其他加工食品的贡献率较低,如糕点、饼干、面包等均不足5%。市面上多数品牌的咖啡伴侣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含量很低。   《评估》指出,虽然目前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总体较低,但调查发现约0.4%的城市居民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消费量还会有所增加,烹调用植物油的消费量也在增加,因此业界、政府、科学界和消费者都应当给予适当关注。   两年来,在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了相关调查,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小于1%的建议,开展了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的风险评估。
  • 天瑞资产重组评估完成 继续停牌至9月下旬
    2013年8月15日,天瑞仪器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称会计师和评估师已经完成审计和评估的现场调查工作,公司股票自2013 年8 月23 日起继续停牌,并争取在2013 年9 月23 日前恢复股票交易。公告详情如下: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ldquo 公司&rdquo )于 2013年6月24日发布了《董事会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因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自2013年6月24日起停牌,并于2013年6月29日、2013年7月5日、2013年7月13日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 2013年7月17日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延期复牌的公告,2013年7月19日、2013年7月27日、2013年8月2日、2013年8月10日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   截至目前,公司聘请的会计师和评估师已经完成审计和评估的现场调查工作,交易各方也正在抓紧商讨、论证、完善和细化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具体方案。由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涉及的相关问题仍需要与交易对方及有关方面进行持续沟通,公司难以在原定时间完成相关工作并复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权益,经申请,公司股票自2013 年8 月23 日起继续停牌不超过30 天,并尽最大努力争取在2013 年9 月23 日前恢复股票交易。若公司未能在上述期限内召开董事会审议并披露相关事项,公司将根据交易推进情况确定是否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再次申请延期复牌,公司承诺累计停牌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如公司仍未能在延期期限内披露此次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将披露终止筹划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公告,说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基本情况及终止原因,同时承诺自公司股票复牌之日起六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公司对延期复牌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停牌期间,有关各方及中介机构将继续全力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各项工作。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每五个交易日披露一次有关事项的进展情况。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一三年八月十五日
  • 软件评估将被纳入家电安全及性能检测
    说起家电产品中的嵌入式软件,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它能让家电更“聪明”。但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电子电路在家电产品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软件不仅在家电性能的提升中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充当着安全卫士的角色,因此将家电软件评估纳入安全及性能检测势在必行。   “如果说汽车的刹车是靠软件控制的,那你开车时会不会觉得不踏实?”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检验部部长鲁建国在向记者解释安全功能的软件在电器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时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其实,在洗衣机运行过程中也有需要紧急刹车的时候,比如突然打开波轮洗衣机的上盖,转动着的洗衣机就会骤然停止。”他介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洗衣机是由软件来完整这一程序控制的。还有不少电器中的过流保护、过热保护等都是通过软件感知热量、电流,并判断是否需要断电停机。   这些电子线路有些是实现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控制功能,有些还同时具有非正常条件下的保护功能。可以说,安全软件已经成为大多数家电产品的必要组成部分,而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所控制器具对使用者和环境的安全。这些控制器相比传统的机电式控制器更易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电压和电磁场等的影响,其失效的方式多种多样,难以预见。对这些智能家电的安全性评估与对传统机电式家电评估相比,无法通过设置简单的故障条件来判断其符合性,必须对其进行软件评估。   国际电工委员会最早于2004年在IEC60335-1Ed4.1标准中的第19章就引入了关于电子电路失效评估试验要求,该标准附录R中规定了电子电路软件评估试验方法。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等同采用这一要求。由于该标准对软件评估做了明确规定,因此无论是进行3C、CQC等国内安全认证还是进行CB、CE等国际安全认证,家电产品在适用的情况下均要按照附录R进行软件评估。另据了解,上述标准目前还仅存在于通用要求中,关于洗衣机等不同种类产品的特殊要求正在制定中。“与计算机系统软件不同,嵌入式软件和硬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时候是不能将软件与硬件分离开来的。”鲁建国进一步解释说,家电软件评估,尤其是安全软件评估实际上是对整个电子控制器的评估,包含着对软件和硬件的评估。软件评估要确认软件文档及软件程序的适合性、软件文档与程序的一致性等。   目前高端产品基本上所有控制都由计算机程序完成的,无论是安全防护还是各种正常功能控制,都依赖于电子线路和软件。从硬件方面比较,各个品牌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硬件水平提升的空间也有限,但是软件却千差万别,不同的程序流程、转速、时间、温度等参数会对洗衣机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包括洗净比、磨损率、噪声、含水率、震动、用电量、用水量、寿命等,这些性能指标是洗衣机产品尤其是高端洗衣机产品竞争的亮点。   鲁建国指出,安全评估已经成为家用电器安全检测及认证必不可少的一环。相比家电安全软件评估,对家电中软件进行全面的评估更为复杂,但对预防和消除软件缺陷,提高软件质量以及家电产品可靠性和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目前软件评估还主要限于安全功能软件,对软件全面度量进行评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同时,即便是必要的安全软件评估,从日常检测情况以及对制造商调查了解来看,也存在着对软件评估了解少、不清楚产品是否需要软件评估、不清楚如何开展软件评估等突出的问题。有相当部分的洗衣机采用保护性电子电路及软件进行安全防护,但未进行软件评估确认,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软件本身的特性有关,更与行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关,以致有些制造商有意去回避软件评估。因此,将软件评估纳入家电产品安全和性能质量检测范围势在必行。
  • 探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1年10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媒体评论认为,该机构的出现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长期缺乏专业技术机构造成的空白。至今已运行近十个月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究竟对哪些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估?如再遇到类似“三聚氰胺”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如何及时提供评估报告?能否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日前,本刊记者探访了位于潘家园南里七号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心成立以来,正试图实现各种层面的期待,不仅要成为独立的食品安全权威技术支持机构,也要作为中央编办批准的第一家理事会管理模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迈出突破性的一步。   确定优先评估项目   评估无疑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首要任务。所谓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评估是复杂的系统,不是短时间内能赶出来的。鉴于这种复杂性,评估报告的完成不是一次性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告诉记者。   中心对复杂性带来的挑战还是有底气的。中心研究员严卫星告诉记者,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目前的主力人员中,约150人都是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直接划拨过来,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是国内最早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科研机构。从“苏丹红事件”开始,该所自发做了第一份较为系统的评估报告,积攒了科研实力。   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后,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始有计划地展开。因为委员都是兼职,一年最多开两次会,评估的具体任务包括收集数据、撰写报告全都落在了秘书处头上,而秘书处就设在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庞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让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这支队伍得到锻炼,2011年10月,这支队伍全部移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拓展力量的同时,也迎来超出以往的任务量。   “中心在每年年初都会确定本年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优先项目。这些项目由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部门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委员提出。中心随后针对每一个评估任务成立专门工作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告诉记者。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后,优先评估项目共有12项,其中已完成的有4项,有8项正在进行中。这些都是常规的、需要长时间系统去研究的评估任务。目前,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实施的优先评估项目包括:铝、反式脂肪酸、重金属铅、镉的膳食暴露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将为修订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灭火”也需要时间   常规之外,更多的则是应急评估。有时因为突发事件出现,中心就需要立刻着手评估来回应社会关切。“这种评估往往没有可依据的数据,必须现做,而且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有点类似灭火。”李宁说。   中心最近一次大型“灭火”行动当属“苏泊尔锅锰超标事件”。2012年2月16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苏泊尔品牌一些不锈钢锅的锰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近4倍,可能引发人体锰中毒。事件刚曝光,李宁就接到弟媳妇打来的电话:“苏泊尔锅还能用吗?”李宁去医院看牙,遇到熟悉的主治医生,第一句话也是同样的问题。   2月24日,李宁所在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给出了评估结果。不少公众在网络上留言抱怨评估结果等了一周多,速度太慢。而李宁说,其实背后的评估过程已经是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了。   央视报道次日,中心理化部的实验人员鲁杰接到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的检测任务。2月19日一早,她与其他11位实验人员兵分三路赶赴北京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搜寻各种高端、低端的不锈钢炊具,半天时间,将40种品牌的炊具带回了实验室。   应急评估要求“结果出来越快越好”。当天下午,针对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的浸泡实验有序展开。在极端条件下,加入4%的冰醋酸将炊具煮至100摄氏度,之后再浸泡过夜并进行测定。鲁杰告诉记者,因整个评估时间紧而任务重大,需要实验员24小时连轴转。   日夜不停地实验了4天后,2月22日,40种样品全部检测完毕,得出第一批用于评估的数据。鲁杰说,应急评估的特点是“数据出一批就立即上报一批”,这次应急评估前后共有三批数据,市场上主要品牌的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基本摸清。   鲁杰说自己非常理解公众的焦急心情,但即使是灭火般的应急评估,也需要相应的时间来获得数据。“消费者到底通过不锈钢炊具吃了多少锰,必须用实验数据说话。”   从闭门研究到主动解释   让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评估结果如何与社会沟通。作为权威的专业机构,发布的结果是有说服力的,但食品安全领域复杂而专业的知识构成,如果不能准确、有效地传递,很容易造成社会误解。   2012年7月6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发布新标准:今后液态婴儿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mg/kg。《法制晚报》等媒体经对比指出,中国的(三聚氰胺)标准比这一国际标准宽松6倍。3天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首先报道的媒体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稿件出现了翻译上的错误,导致了社会误读。实际上,三聚氰胺新的国际标准,并非对原有标准数值的改变,而是明确了液态婴儿配方食品中的规定。我国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规定,与上述国际标准是一致的。   虽然解释及时公布,但有关标准宽松的争议仍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此次三聚氰胺国际标准的发布本来没有任何问题,国内已参照这个在做,国际法典只是用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严卫星说,之所以发生误读,不能全怪媒体,也得怪专业机构没有主动、积极地与媒体和公众交流,没有将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给大众。   曾埋首于实验室的食品安全研究人员,进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后,逐步意识到“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过去,一瓶矿泉水合不合格,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专业问题,现在才发现它是一个社会属性很强的问题。尤其在传媒发达的年代,食品安全问题能迅速发酵为社会事件,中心必须学会团结社会的力量来应对食品安全舆论事件。”严卫星说。   应对食品安全舆论事件的过程中,中心试着通过对事件科学的解读,把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传递给公众。“虽然在现有框架下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传递还有所限制,但中心正力图使其‘独立的专业技术机构’的定位更加清晰。”李宁说。   目前,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已准备将“风险交流”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以保证“对外沟通能力”能够跟上需要,中心为此专门建立了舆情研判工作小组会议制度。   严卫星介绍说,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现已形成定期收集、跟踪、分析食品安全信息的机制。根据这些信息,中心一方面会向政府部门提交相关报告,同时针对社会层面了解不足的信息组织专题活动,与媒体、公众保持沟通,这就是“风险交流会”。   200人的编制下人手不足   中心目前的编制架构是200人,在成立之初,这样的编制人数曾被不少舆论评价认为是中央编办在编制基本冻结下给出的破例待遇。但是在严卫星看来,“从专业角度说,200人的编制相对中心的实际运作还是给少了。写中心建设方案报告的时候,保守地写了500人的编制。要知道,德国8000万人口,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却有700人的编制,而且这700人只做风险评估,如此,它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就非常深入。”   在中央编办印发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中,记者发现,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并不仅仅负责评估,它的职责还包括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交流等职能。除了上述职责,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还承担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按照200人的架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负责“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有30人左右,而这30人承担的是5000多个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   2012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快速度,将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标准和食品行业标准,变成一套具有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单是标准清理、整合就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体系。当初设计组建方案的时候,曾建议食品安全标准单独设立一个机构,编制在100人左右。”严卫星说,这100人还不是负责制定标准的人,只是参与标准的技术管理。简而言之,就是标准发布以后,做跟踪评价。   过去,国内针对食品安全标准五年回顾一次,修订一次,社会舆论基本没有太多评价。现在的形势要求更系统地跟踪、总结已经发布的食品安全标准:能否适应健康需求?可行性如何?还要研究与国际标准间的关系。   “如果总是没有精力系统地跟踪一些事情,科学评估的发展就会带来一些问题。”严卫星说,作为提供科学依据的机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除了完成各种应急任务,也要致力于长远的食品安全科学研究,否则就不能掌握最新动态,不能为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现实是,应急任务已经让中心忙得晕头转向。”李宁也认为,评估中心确实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放在系统研究上,积累相当多的数据,特别是现在有很多新的资源、新的技术需要去掌握、去评估。   我国的食品安全系统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这已经成为摆在桌面上的问题。李宁坦言,目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家底不清,居民膳食消费的数据远远不够。   严卫星说,关于营养调查的数据,国内现在掌握的是大米、面粉等初级农产品大宗的消费量,但是,普通公众吃得更多的是加工食品,比如汉堡,如果汉堡里加了某种物质,得先了解汉堡的消费量,才能知道给健康带来的影响,“而我们对加工食品的消费量并不掌握”。   即使是初级农产品大宗的消费量,也没有及时更新,目前能够使用的还是2002年的数据,也就是十年前的数据。值得欣慰的是,相关数据的新一轮调查已开始,结果还没出来。   作为一线实验人员,鲁杰深知,评估工作到目前为止还只是粗线条的,并没有区分那么细致。“评估里面有那么多污染物,有细菌的、有病毒的,化学里面分有机的、无机的。现在区分不了那么细,没那么多人手,负责评估的人目前还不足20人。”   “资源共享”不是技术难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成立之初还有一个特别身份:中央编办批准的第一家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并以理事会的模式运作。   “2011年,中央编办主动提出要建评估中心,各部门报告都没有上去,中央编办就编制出了组建方案,要求卫生部来牵头组建评估中心,这是少有的。”严卫星透露。   中国的食品安全领域一直是多部门管理的体制,按照以往的做法,每个相关部门下面都会成立一个食品安全机构,但是,在中央编办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中,记者看到这样的一条:“其他相关部门不得再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中央编办的思路是,长期以来在食品安全评估领域内的资源相当有限,且有限的资源没有形成合力,新成立的这个机构应为所有部门服务,体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整体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告诉记者,理事会的体制目标主要是保持评估中心的公益性和资源的广泛性,“资源整合”是此番改革试点的关键目标。   资源整合的首要对象就是理事单位。在理事会名单中,卫生部作为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的理事长单位,食品安全办、农业部为副理事长单位,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作为理事单位。“评估中心需要把广泛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汇集起来,其中并不仅仅是卫生口的信息,农业也有相关检测,比如农药残留,质检也有,工商也有。”刘金峰说。   中心试图实现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信息共享,发布不久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里也明确指出,将依托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但是,信息系统的共享目前还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严卫星说,因为部门的数据不一定符合评估的需要,很多数据标准的技术问题还有待沟通。在刘金峰看来,资源共享目前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问题主要出于各部门对部门利益的考虑及其他一些顾虑,“这都属于体制性的干扰,不是技术上的难题”。   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章程明确规定,理事成员单位有义务共享资源。但章程并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执行起来仍有难度。“这种义务毕竟和部门利益没有关系,可能需要国务院食安办这样的机构出面协调,行政干预或规定成法定职责。”刘金峰说。 纠结于“资源共享”难题的同时,中心还面临着更大的困扰:在理事会的体制下,事业单位改革成法人治理结构到底怎么改?在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上,中心目前并没有新的进展。   早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之初,有关人士就曾有过担心,也曾向中央编办提出:食品安全任务这么重,能否不把这个机构作为体制改革试点。中央编办的答复是:任务再重,还是要去探索经验。因而,这个机构也就被赋予了双重意义。
  • 美将评估树生坚果中沙门氏菌风险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消息,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通告称,将评估核桃、杏仁、腰果等树生坚果中的沙门氏菌风险。   美国FDA表示,以后将开展的风险评估有两个目的,一是判断人食用树生坚果的健康风险,二是评估目前在用的或者以后可能的用于对抗沙门氏菌的方法。   美国食品安全与营养应用中心主任表示,过去的10年里发生的沙门氏菌疫情,以及后继的产品召回事件与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沙门氏菌,使得开展沙门氏菌风险评估成为必要。风险评估的结果将用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指导坚果生产商更好地遵循操作规范。
  • 我国将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
    就在地沟油、洗虾粉和时下热议的“化学火锅底料”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频出时,食品安全监管也成为众矢之的,对此,卫生部部长陈竺强调,“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解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   日前,陈竺表示,各地要及时制定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或风险,要立即通报相关监管部门并及时上报,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置体系,组织制定实施本地区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全面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利用,充分利用监测结果开展预警工作。不过,在食品安全方面,目前仅有大约1/3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承担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全部监测项目。   相关专家指出,开展风险监测与评估,预控食品质量,预防食品安全事故,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方面,需要开展食源性疾病哨点监测,对重点食品或重点食品污染物及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开展调查并进行危险度评估,提出防止策略,这样才能逐步完善各地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
  • 化妆品中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指南发布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发布   为指导开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印发了《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对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义、风险评估基本程序、评估资料的提交形式、风险评估资料要求等进行了明确。   附:关于印发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指导开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              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   一、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义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是指由化妆品原料带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二、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一)危害识别:根据物质的理化特性、毒理学试验数据、临床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定量构效关系等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二)危害特征描述(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分析评价该物质的毒性反应与暴露之间的关系。对有阈值的化学物质,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水平(NOAEL)”或“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水平(LOAEL)”。对于无阈值的致癌物,可根据试验数据用合适的剂量反应关系外推模型来确定该物质的实际安全剂量(VSD)。  (三)暴露评估: 一般可通过申报化妆品的产品类型和使用方法,结合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量或检出量,在充分考虑可能的化妆品使用人群(包括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等)的基础上,定性和定量评价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对人体可能的暴露剂量。  (四)风险特征描述:确定该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及范围。对具有阈值的物质,计算安全边际(MOS)。对于没有阈值的物质(如无阈值的致癌物),应确定暴露量与实际安全剂量(VSD)之间的差异。   三、评估资料的提交形式  申请人可按以下两种形式提交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资料:   (一)申请人通过危害识别,判断产品中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可以提交相应的承诺书。承诺书应当陈述申请人对产品进行危害识别的分析过程及该产品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理由等。  (二)经危害识别后申请人认为产品中含有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则应当提交相应的风险评估资料。   四、风险评估资料要求  我国化妆品相关规定中已有限量值的物质,不需要提供相关的风险评估资料;国外权威机构已建立相关限量值或已有相关评价结论的,申请人可以提供相应的安全性评价报告等资料,不需要另行开展风险评估。  申请人提交的风险评估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来源。  (二)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概述,包括该物质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等。  (三)化妆品(或原料)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量及其相应的检测方法,并提供相应资料。  (四)国内外法规或文献中关于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在化妆品和原料以及食品、水、空气等介质(如果有)中的限量水平或含量的简要综述。  (五)毒理学相关资料:  1.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毒理学资料简述,至少包括是否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纳入致癌物。  2.参照现行《化妆品卫生规范》毒理学试验方法总则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毒理学资料摘要。根据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特性,可增加或减少某些相应项目的资料。  (六)风险评估应遵循风险评估基本程序,结合申报产品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具体评估内容及其结论。  (七)配方中含有植物来源原料的,对于仅经机械加工后直接使用的植物原料,应当说明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的情况;对于除机械加工外,需经进一步提取加工的植物来源原料,必要时,也应说明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的情况。  (八)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降低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含量的有关技术资料,必要时提交工艺改进的措施。  上述风险评估的相关参考文献和资料包括申请人的试验资料或科学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国内外官方网站、国际组织网站发布的内容。   五、风险评估资料的审评原则  (一)对于申请人提交承诺书的,应对产品中是否含有与《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的禁用物质等相关的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及其依据进行审评。   (二)对于申请人提交风险评估资料的,应对其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评:  1.评估资料内容是否完整并符合上述有关资料要求,不能完整提供的应有合理说明;  2.资料来源是否可靠,所提供资料是否为试验、检测报告或公开发表的科学文献;  3.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来源是否清楚,该物质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是否明确,是否提供该物质的含量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必要的毒理学评价资料,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等;  4.依据是否科学,资料是否充分,关键数据是否合理,分析是否科学、符合逻辑,结论是否正确。  (三)经审评认为承诺书存在问题的,审评专家应根据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提出具体意见及其相关依据。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供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依据或相应的风险评估资料。  (四)随着科学认识的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对已经批准或备案的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有关的风险评估资料进行再审评。
  • 蒋士强:中国急需严密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教授蒋士强那里,《科学时报》记者看到了一份“日本食品健康影响评估计划”简介。这是蒋士强从熟识的日本同行手中获得的。   该计划从2008年开始,以5年为期,将对758种农药等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估。在计划简介的最后,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因为没有时间进行食品健康影响评估,所以先制定肯定列表制,事后进行风险评估”。   国外的标准完全可信吗?   肯定列表制是日本为加强食品中有害的化学性污染(农药、兽药等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制度,涉及蔬菜、禽肉、水海产品等200多种农产品,部分标准与要求异常严格。该制度2006年公布实施时被认为是“史上最苛刻的标准”。而且,在此前后,欧美也不断修订和公布实施一系列食品安全标准,曾把我国的食品出口业打击得晕头转向。   日本为什么先制定肯定列表制,事后进行风险评估?“这充分说明肯定列表制其实缺乏风险评估的基础。欧美公布的食品安全标准也同样缺乏严密的评估,因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有着严密、复杂而科学的程序与步骤。”蒋士强说。   可尽管如此,我国至今还很难争取到相关话语权维护自己的利益,因为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食品毒理学研究方面,我国起步晚,研究基础薄弱。据蒋士强介绍,我国1975年才首次开办食品毒理学培训班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国家标准到2003年才修订发布,2004年才实施 连食品毒理学方面的书籍出版都是近3年的事。   今年6月1日,我国的第一部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蒋士强认为,这部法律比任何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法更进步,概念更新。因为它是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以食品安全标准为核心,进而以法律条文明确食品安全的相关环节,直至法律责任。“而且对于近年来突出的添加剂问题,甚至用了多达10条法律条款予以规范。这是很难得的。”   但是,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由于缺乏食品安全毒理学的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很多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只能跟着国外走。蒋士强认为国内很多人口头上常说“风险性评估”,以为只要测出有害物质、搞清楚结构和含量就行了。至于毒理学数据,觉得从文献上查到的结果就是天经地义的依据。“我们有一个误区,觉得国外搞安全限量研究很科学,实际上不见得,他们也缺乏严密的食品毒理学应用基础研究。这一点,外国的科学家也认同。”   严密的食品风险评估难而繁   其实,食品的风险评估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程序手册中,对风险评估的步骤和过程有明确描述:首先是有害物的确定,接着是有害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是对可能摄入的有害物进行毒理学、生物学的影响评估,最后依据上述过程对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严重性作出定性和定量估计,包括相关的不确定性。   蒋士强认为,真正进行严密的有害物风险性评估,包括化学性污染(农药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的元素及添加剂等)和生物性污染(病原性微生物及毒素)及物理性因素的安全性评估确实非常重要,这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基础。但是食品毒理学研究至今仍存在诸多难点和不足。   目前,人们一般根据药物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调查来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可药物学和食品学出发角度不一样。药是有病才吃,食品则是每天都吃。”蒋士强说,有害物质经食品进入人体后的分布、降解、代谢、转化、复合、排泄、蓄集等过程远比药物毒理学复杂。食品中有害物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也因地域、人种、年龄、性别、习惯及个体不同,而存在许多差异和不确定性。   另外,食品中有害物的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敏性本身就很复杂。蒋士强以云南的毒蘑菇为例,当地有的毒蘑菇在烹调前是绝对不能吃的,但如果放入火锅中煮一段时间,加之佐料的作用,毒素等就会降解,变为美味,可以安心享用 在我国使用广泛的味精,对于不少西方人来说,却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而且,伦理道德不允许用人来做毒理学、生物学试验,只能用动物做体内和体外试验,不仅费时,而且由于种属不同,反应差异和不确定性必然存在。蒋士强介绍说,在现行的残留标准值和每日容许摄入量(ADI)的确定程序中,由动物毒性试验结果推论到人时,考虑到动物和人的生物学差异,一般采用值为100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如此之大,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安全,另一方面也说明食品毒理学的许多关键问题和实验技术方法还没有研究透彻,不确定性很大”。   蒋士强还指出,我们过去制定饲料和添加剂标准、土肥和环境标准,都是从促进动物与作物生长的角度出发,而有害物在生物体内和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代谢、转移、富集的过程也如同有害残留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毒性反应那样复杂,许多问题有待深入实验、研究和探讨。   虽然难但必须做   “虽然难做,我们还是要做,而且要加强力度做,这样才能取得国际上的相关话语权,也才能对得起生产者和消费者,减少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盲区和误区。”蒋士强强调。   我国因缺乏国际上的相关话语权而“吃亏”的案例不少。“往往是国外公布一个安全限量标准,我们就跟进。再推出相应的检测标准、投入品标准等。然后大量购买仪器,建设检测系统,并大力追求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高精确。”蒋士强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对策。而且,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体系不仅滞后,还有些混乱。应该花更多力气,以食品毒理学研究这个根本性问题为核心,构建完善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体系。   “首先应根据食品毒理学和微生物学及营养学,制定出安全质量标准。”蒋士强认为这一点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已有明确规定,但很多人理解不全面。此外,不仅从药效,更应从农药兽药的降解、代谢以及生物富集等高度来确定农药兽药安全使用标准 应从动物对饲料及添加剂的吸收、代谢和残留等高度制定饲料及添加剂的标准 应从作物对养分和有害物的吸收、代谢、降解、转移、富集等高度来制定土肥、农药和生态环境标准。   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研究   亟待深入和创新   我国近几年已开始相关研究。蒋士强介绍说:“有的内容已经接近于深层次的食品毒理研究。比如研究常用兽药在动物体内以及蔬菜地中有毒有害物的代谢、富集、降解及转移的过程。这些可算开始进入应用基础研究阶段了。”   但蒋士强觉得目前我国还缺乏足够支持来研究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另外,近年来,国外除了研究传统的毒理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如基因表达、克隆、核酸杂交、PCR、DNA测序和突变检测、荧光原位杂交、DNA芯片技术、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核磁共振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等。“我查了一下,国内发表的相关论文不仅不多,影响力也不太高,且以综述为主。而分子生物学应用于食品毒理学研究是技术创新的大趋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
  • 2012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监督评估工作启动
    万钢强调充分发挥监督评估的导向作用   从8月29日召开的2012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监督评估工作动员会上获悉,科技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于9月—11月,组织对民口10个重大专项实施绩效进行监督评估。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动员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中央纪委驻科技部纪检组组长郭向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出席。   万钢对2012年重大专项监督评估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他强调,今年的监督评估工作要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中央纪委对重大专项监督评估工作的统一要求,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核心,切实抓好重大专项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评估,充分发挥好导向作用。万钢明确了2012年重大专项监督评估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第一,要重点对重大专项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监督评估,认真总结实施成效。各专项、各监督评估组要认真总结梳理重大专项实施取得的成效,凝练重大标志性成果 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优秀人才凝聚、引进和使用、创新团队建设、平台基地建设和开放共享等具体措施和典型案例 要系统梳理专项实施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要全面总结专项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第二,要以绩效评估试点为抓手,切实推动专项科学管理和绩效管理。要强化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提升重大专项绩效管理水平,提高重大专项实施的整体效能。第三,要以审计反映问题的整改为契机,落实各项制度、强化经费管理。要突出对专项资金管理和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估,重点评价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支出的合规性有效性,以及地方投入和单位自筹资金的到位落实情况等 要将去年监督评估和审计调查中反映问题整改情况作为监督评估的重要内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第四,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重大专项监督评估工作。各专项要以监督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建立起职责明晰的责任体系,强化专职化管理团队建设。要准确把握专项定位,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解决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环保、生物与医药、先进制造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瓶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王志刚强调,与会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正确把握今年监督评估总体要求 要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制定好专项监督评估的工作计划 要加强信息报送,充分发挥交流经验、警示督导作用 要深入分析评价,凝练形成高水平的监督评估报告 要切实强化保密意识,严格执行监督评估工作纪律和保密制度。他要求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今年的监督评估工作,真正扎实、有效地推进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   会上,科技部重大专项办主任许倞宣布了监督评估专家名单。会后,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环保、生物与医药、先进制造四大板块监督评估组分别召开本组全体成员第一次会议,落实动员会的精神。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
    由42名专家组成的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昨天成立。成立大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将利用2年时间,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总膳食调查体系,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昨天组建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将承担五项职责,包括起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规划,拟定优先监测、评估项目 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负责解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承担卫生部委托的其他相关任务。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处于食品安全事故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陈竺表示,我国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能力,力争用2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覆盖各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总膳食调查体系。此外,还将筹备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有能力的省份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中心。
  • 山东首个地方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心揭牌
    山东省对食品安全的监测力度将进一步提高。9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心”在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揭牌,中心将对化学污染物、食物中的致病菌、食源性疾病进行检测,备受关注的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均在可监测之列。   这将客观准确地掌握市场上各种食品的质量,评估、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和致病因素,快速地发现食源性疾病并调查处理和诊治。据悉,这是山东省首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心。   9日上午,在济南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内,摆放着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等离子电感耦合光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注射分析仪等仪器,一位身穿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操作。   据悉,当前济南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检验工作还存在着多头管理、资源分散、投入不足、技术标准不一、信息发布不规范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检验体系与技术能力,济南市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心。   “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根据国家食品风险评估和监测检验计划以及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组织指导全市各县(市)区建立食品化学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及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工作,建立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数据库,进行动态分析。”济南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孙法星说,中心将独立开展食品安全危险因素监测与检验 组织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食品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理 承担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危害因素信息管理与分析 承担市政府食品安全办交办的其他监测检验任务。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济也表示,中心将长期动态地对各类食品进行采样、检测,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对化学污染物、食物里的致病菌、食源性疾病进行检测。以准确地掌握市场上各种食品的质量,评估、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和致病因素,进行快速地调查处理和诊治。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也将进行相应检测。   据介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检验工作将纳入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并通报考核结果,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检验结果将作为各县(市)区、各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