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田中耕一

仪器信息网田中耕一专题为您整合田中耕一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田中耕一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田中耕一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田中耕一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田中耕一话题讨论。

田中耕一相关的论坛

  • 【分享】在BCEIA上田中耕一先生讲述是如何发明MALDI离子源的

    【分享】在BCEIA上田中耕一先生讲述是如何发明MALDI离子源的

    田中耕一先生在报告中讲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成功使蛋白质离子化成分子离子的四个阶段:(1) 错误地使用了丙三醇而不是丙酮作为悬浮介质,(2) 如果扔掉了太浪费,干脆就用它作为基质溶液试试,(3) 持续不断地用激光照射使其挥发,(4) 匆忙地持续地观察图谱,结果出现了奇迹。中耕一先生还结合ASMS讲了质谱的重要性。最后做了总结,在科研方面长时间耐心地积累,敢于挑战并取得突破。[em09504][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301618_187070_1636300_3.jpg[/img]

  • 【讨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转自互联网,作者未知,只是总听岛津公司宣传这位先生,因此好奇,所以找来看看。对于日本来说,2002年是一个诺贝尔奖大丰收年。继00、01连获诺贝尔化学奖后,02年竟双获物理奖和化学奖。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田中是总部设在京都的岛津制作所的普通工程师。岛津制作所是一家生产科学测试仪器的公司。学物理、化学和生化等专业的人也许有闻其名,但在日本该公司只能算一家不大有名的中小企业。而且,该公司近年来赤字累累。与以往的诺贝尔获奖者相比,田中的经历非常平凡,因而也显得异色。他既非教授、亦非博士,连硕士学位也没有。田中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专业,与化学、生化等领域完全无缘。东北大学是除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以外的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曾经排名第三。田中的母亲在生下他后一个月后便因病去世,自幼过继给叔父叔母。当他在念大学时才被告知这一事实,他感到非常震惊。从此立志研究医用测试仪器。进公司以后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埋头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和名誉升迁统统置之度外。从报纸上透露的只言片语来看,田中几年前才通过相亲娶了一个媳妇。另一方面,他现在的头衔也只是个主任。不过这与中国的主任头衔完全不同。日本企业内的职务分管理职、专门职或事务职两大系列。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人一般归于管理职系列。进公司首先做1-2年的职员,然后升任主任。往后还有系长、课长代理、课长、次长、部长等等。每一种职务又往往分2-3个等级,而且还有最低任职年限的规定。据报道,田中为了能在实验室第一线从事研究工作,自己拒绝了所有升职考试。与从前(现在?)的中国企业一样,日本企业的工资也是与职务挂钩的。每年工资普调的额度很小,大致为月工资的2-3%。可以想见,他在经济上不会有多少余裕。因此也可以说,田中几乎处于日本企业社会的最底层。我想这可能就是他在公司内部被称为怪人的原因。田中几乎没有发表过什么论文。仅有的几篇也只是发表在不是很重要的会议和杂志上。他与日本学术界几乎没有任何交往。以至于前天晚上获奖的消息传来时,日本学术界措手不及。在电视台采访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古屋大学野依教授时,该教授透露他刚与前年的获奖者白川教授联系过,都不知道田中耕一何许人也。最后,该教授只能结结巴巴地说:这说明只要自己努力,不在学术界活跃也能得到诺贝尔奖。与田中有一面之交的另一位教授也找不到话来称赞他,只是笼统地说:人很老实,工作热心。再问如何相识时,原来教授也只是因为买了岛津制作所的分析仪器,听过一次田中作的产品介绍。从这些侧面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学术界可能没有人推荐过田中。力推他的可能是美国和德国的学者。据今天的朝日新闻透露田中有可能是在最后一刻顶替了一位德国学者,因为瑞典诺贝尔奖选考委员会认定测定生物大分子质量的原始思想出自田中耕一。导致田中获奖的成果是于1987年发表在由京都纤维工艺大学主办的一次关于分子质量测定的会议上。他当时28岁。据出席过会议的人士介绍,它的方法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一方面是他的方法只适用于少数大分子。另一方面则是当时普遍认为大分子的离子化如果不是不可能也是极其困难(这是日本报刊的报道。笔者不懂这一行,若有误,请专家指正)。到了90年代初,解析人类遗传因子的热潮兴起,使得测量蛋白质质量成为研究的必需。德国学者对田中的方法作了改进,使之适用于大量的其他分子。美国的学者也对它的方法现示了极大的兴趣,加州大学有两位学者曾专程到日本与他交流并要求合作。正是这些学者在自己的论文中介绍了田中87年的原始论文(我估计原始论文是用日文写的),从而成为此次获奖的一个重要依据。田中在随后的这些年里,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了分析仪器,连同分析方法一起申请了专利。并获得批准。这些产品已为公司创造了相当于超过1亿人民币的利润。田中的这一项现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方法和他的相关专利发明,当时仅获得公司1万1千日元的奖励。申请专利被接受时奖5千日元,被批准时6千元。1万1千日元现在合人民币700元左右。我猜想这个数额大致是他月收入的三十到三十五分之一之间。换个比方。假定有一位牛气冲天的清华毕业生在一家企业,突然有了一个潜在的能获诺贝尔奖的主意,并且设计出一台仪器。他申请了专利,并获批准。这种仪器为公司尽赚1亿人民币。公司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奖励他60元人民币(这里假定该牛气清华毕业生的月工资为 2000元人民币)。猜猜他会干什么?我猜他会把公司总裁和财务总监的肚子里灌满硫酸。可是,田中默默地干到了现在。前天晚上,像体力劳动者一样穿着工作服的田中出现在记者面前时,除了喜悦,脸上也残存着困惑。当记者问及他接获喜讯时的心情时,田中说他只听见一位讲英语的人告诉他,他和另外两人获得叫做什么诺贝尔奖的东西。并说congradulation! 田中说他的第一想法是:是不是有人作弄他。稍稍平静一点后,他想会不会是瑞典有并非重要的其他学会有同名的奖。直到同事、朋友纷纷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时,他才慢慢地意识到的确是“得了真家伙”。当记者问他如何会得到导致获诺贝尔奖的灵感时,田中回答说:起因是一个错误。他错误地把一种溶液混入了另一种溶液。而使他将研究持续下来的原因则是他当时对化学、生物化学理论的无知。他不知道当时的理论认为蛋白质大分子不大可能被离子化(据日本电视新闻)。小柴教授的获奖是几年前开始就年年预报的获奖,因此,日本学术界虽然表示喜悦,但并不惊奇。而田中耕一的获奖却像令人喜悦的晴天霹雳一般。在这景气低迷、前途黯淡的日子里,诺贝尔物理、化学奖的双双获奖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一阵短暂的欣喜。不过,田中的上司和同事却有了新的困惑:难道以后要叫他(田中)先生了吗?(注:先生这个汉字词组在日本只用于从事特定的令人尊敬的职业的人,如教师、医生。现在也用于当选了国会议员的政治家)而我却突发奇想:如果田中耕一是在中国的大学或研究所工作的话,会是什么命运呢?只有几篇论文,大概已经下岗了吧。田中耕一在公司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极为有个性的研究者,具有超级的偏离常识的思考能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一次,田中去美国参加学会,一位日本学者见到他剃了一个秃子的模样,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他说总要理发太麻烦了。在生活上,他总是这样出格。在公司,许多同龄的或者年轻的同事晋升了,他却仍然只停留在主任研究员(下面数第三级的职位)的位子上,主要是因为不愿意脱离研究第一线,怕与人事打交道。但是,在公司,不管是下级还是同事,只要问到他实验上的事,他都会认真解答或者一同思考,直到问题解决。田中原来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电气工程,毕业后,参加第一志愿的索尼公司的就职考试,在面试时即被刷下来了,岛津电气是他的第二志愿。研究方向也从电气工程转到了化学,后来是生物化学,因为他当时认为,既然搞专业不成,就搞一个边缘专业,搞失败了别人也不会说什么!28岁时因为一个试验错误,但他没有放弃,将错就错,就搞出了一个大成果。记得前几年也有一个日本学者是因为试验错误反而得出了诺贝尔奖的。日本人的这种弃而不舍兢兢业业的的品质可能是发现新现象的直接原因。当年,岛津公司只奖给他很少的奖金只是因为他的专利实用性还很稀薄。后来公司却因此赚了许多钱,现在,公司准备提升他的待遇为主管级,大概跳跃几级,当然,奖金也少不了。只是田中本人却又开始发愁了,这次出名后以后自己怎么静静地搞研究了?田中没有什么论文发表,主要是因为一般企业的研究结果是不公开的,主要是出产品,然后卖产品。田中本人也除了大学本科外,什么学位也没有,留洋去了两次,也是英国的岛津子公司。现在他已经发愁如何用英文上讲台发表受奖感想和如何参加诺贝尔奖晚宴的舞会了。

  • 你如何看?——新技术能从一滴血中查出癌症

    日本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近日宣布,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能使目前的血液检查敏感度提高100倍的新技术。这一新技术能够从一滴血中检查出癌症、生活习惯病等各种疾病,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开发治疗药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如果人体没有的蛋白质“抗原”入侵,人体会与其结合制作出攻击外来抗原的免疫物质“抗体”。抗体呈“Y”字形,其两个枝杈之一与抗原结合。田中的研究小组人为改变了抗体结构,在“Y”字形的根部植入具有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乙二醇,使其像弹簧一样柔软,两个枝杈能同时与抗原结合。  研究小组以阿尔茨海默氏症相关蛋白质的片段作为抗原,利用新开发的抗体进行试验,发现抗原的灵敏度比通常抗体高出100倍以上。  这种新技术可以从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中发现与疾病有关的抗体,利用一滴血就可以检查各种疾病。相关成果发表在11日的日本学士院发行的英文科学杂志电子版上。这算不算一个利好消息??你如何看待这则消息?

  • 实验室分析仪器--质谱仪的功用介绍

    质谱仪本身具有侦测化合物分子量的基本功能,更可以有效地定性及定量分析物种的种类。质谱仪的运用开始于一九一二年,汤木森(Joseph J. Thompson)对小分子结构的分析。此外,一九三四年诺贝尔奖得主哈诺德?尤瑞(Harold Urey)发现氘,以及一九九六年的诺贝尔奖「富勒烯」(fullerenes,又称碳六十、球烯)的发现,皆借助于质谱仪的分析。质谱仪的发明,让我们可以快速鉴定出一个样品中化合物的分子量,并且可以进一步知道其分子结构,随着新式质谱仪的开发,更提供了一个针对生化大分子研究的有利工具。质谱仪的结构共分为五大部分,包括样品导入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侦测器、及数据处理系统。二○○二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芬恩和田中耕一的主要贡献,就在游离源方法的研发与突破。游离源的功能是使原本是中性的分子变成带电荷的离子,而质谱仪是利用侦测物质的质量与电荷比值大小来分析离子。传统上使分子游离的方法有电子游离法(EI)、化学游离法(CI)、热洒法(TS)、场游离法(FI)、场脱附法(FD)、快速原子撞击法(FAB)、电浆脱附法(PD)等

  • 那些年一起获的诺贝尔奖

    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维库仪器仪表网在此表示祝贺。 同时,2012年诺贝尔奖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奖项已经全部揭晓。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有数百位科学家因数百项研究成果获奖,那么在这么多研究成果中哪些与仪器相关?又有哪些研究成果最终使得某种仪器诞生?为此,维库仪器仪表网列出以下十项诺贝尔奖,以飨大众。    1、1922年,阿斯顿 (Francis Willian Aston,英国),研究质谱法,发现数规划。1925年,阿斯顿凭借自己发明的质谱仪,发现“质量亏损”现象,获诺贝尔化学奖。  2、1926年,斯维德伯格((Theodor Svedberg,瑞典),发明超离心机,用于分散体系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3、1952年,马丁 (Arcger Martin,英国)、辛格(Richard Synge,英国),发明分配色谱法,成为色谱法其中一大类别,获诺贝尔化学奖。  4、1953年,泽尔尼克(Frits Zernike,荷兰),发明相衬显微镜,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1972 年,穆尔(Stanford Moore,美国)、斯坦 (William H.Stein,美国) 、安芬林 (Christian Borhmer Anfinsen,美国), 研制发明了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利用该仪器解决了有关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获诺贝尔化学奖。  6、1979年,科马克 (Allan M. Cormack,美国)、蒙斯菲尔德(英国),发明X 射线断层扫描仪(CT扫描),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1981年,西格巴恩(Nicolaas Bloembergen,瑞典),开发高分辨率测量仪器以及对光电子和轻元素的定量分析;肖洛(Arthur L.Schawlow,美国),发明高分辨率的激光光谱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8、1986年,鲁斯卡(Ernst Ruska,德国),设计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比尼格(德国)、罗雷尔(Heinrich Rohrer,瑞士),设计第一台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9、1991年,恩斯特 (Richard R.Ernst,瑞士) ,发明了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使核磁共振技术成为化学的基本和必要的工具,获诺贝尔化学奖。  10、2002年,芬恩(John Fenn,美国),田中耕一(日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其中芬恩发明了电喷雾离子源(ESI)、田中耕一发明了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源(MALDI),获诺贝尔化学奖。

  • 【讨论】谁测过水稻田中土壤中排放的氧化亚氮

    谁测过水稻田中土壤中排放的氧化亚氮?论坛里的各位同仁谁检测过南方水稻田土壤排放氧化亚氮?我想咨询一下 你们测得的样品采集地(写下地名)的空气样品中氧化亚氮(N2O)的色谱峰值/峰面积是多少啊?如果您知道常规大约也请写下。多谢啦!

  • 【讨论】植物激素可怕否?---植物激素为何在生产蔬果的大棚和大田中大行其道?

    【讨论】植物激素可怕否?---植物激素为何在生产蔬果的大棚和大田中大行其道?

    植物激素为何在生产蔬果的大棚和大田中大行其道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6/201106150855_299880_2185349_3.jpg在正常使用情况下, 植物激素进入蔬菜体内会随着新陈代谢的进行逐渐降解,药效慢慢消失,在蔬菜体内的残留量很低,即使有微量的残留,在煎炒烹炸的过程中也会被破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市场上“顶花带刺”的黄瓜越来越多,而黄瓜顶端的小黄花和瓜体上的疣刺似乎已经成为判断黄瓜鲜嫩于否的标志。不久前有媒体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这些黄瓜是通过涂抹植物激素来“扮嫩”的。一时间,植物激素又被推进了健康问题舆论的漩涡。植物激素并非什么新的化工产品,将它们应用在蔬果生产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北方的冬天,能吃上黄澄澄的香蕉和品相完美的西红柿,这里面都有植物激素的功劳。准确地说,目前生产中使用的是与植物激素效应类似的化学物质(如2,4-D,萘乙酸等)。有人提出将其中植物自身分泌的称为植物激素,将人工合成的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将这些成分都称为植物激素。只是在这个越来越关注健康的时代,大家更关心恐怕不是它们的名字,而是这些非天然的化学品对我们的健康究竟有没有影响。

  • 实习生招聘

    岛津分析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现招如下职位:工作地点:上海研发工程师 1名职位:实习生要求: 分析化学背景; 了解质谱仪或者液相色谱等分析仪器的操作; 英文程度较好,可阅读英文文献并进行技术交流; 每周工作至少2-3天,实习期至少4个月;学历:在读硕士或博士。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和联系方式发送至wangrui@srlab.com.cn岛津分析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注册开业,是岛津独资的研发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从事理化分析和生命科学研究用仪器、装置以及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参与技术交流与合作;发展专利技术、试验样机及其技术资料。 公司地点在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卡园二路108号6楼3层,内设仪器研发、电子、机械、样品制备多个实验室。目前开展新型离子阱、离子源、质谱仪等方面的研发工作。 岛津集团在日本、英国和美国都设立了科研机构,一直以开拓精神不断向科学技术挑战,创立了卓越的科技成果。岛津员工田中耕一在2002年凭借在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分析领域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岛津分析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正积极与这些研究机构以及岛津在中国的工厂中的研发部门开展合作,成为大中国区的研发枢纽。目前我们已经出资与复旦大学开展合作研究。我们的产品与技术开发,将针对以中国为主的国际市场需求。同时我们将发展岛津现有分析测试仪器产品的应用领域,开发新的分析测试方法,以满足中国在产品质量监督,环境监测等方面日益增涨的分析测试方法的需求。

  • [仪器介绍]AVANCE 9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

    [仪器介绍]AVANCE 9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5/07/200507231535_6763_1604620_3.jpg[/img]值此欢庆库尔特维特里希(Prof. KurtWuethrich)教授荣获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时刻,谈一谈核磁共振新技术显得特别有意义。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教授1938年生于瑞士阿尔贝格,1964年获瑞士巴塞尔大学无机化学博士学位,从1980年起担任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ETH)的分子生物物理学教授,还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市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客座教授。因“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拥有布鲁克多台高场核磁共振谱仪,特别是拥有布鲁克世界最先进的900兆核磁共振谱仪。 所有生物都含有包括DNA和蛋白质在内的生物大分子,“看清”它们的真面目曾经是科学家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已成为现实。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两项成果。 这两项成果一项是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另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质谱分析法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测定分子质量和相应的离子电荷实现对样品中分子的分析。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了殊途同归的两种方法。约翰芬恩对成团的生物大分子施加强电场,田中耕一则用激光轰击成团的生物大分子。这两种方法都成功地使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离,同时也被电离。它们的发明奠定了科学家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如果说第一项成果解决了“看清”生物大分子“是谁”的问题,那么第二项成果则解决了“看清”生物大分子“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第二项成果涉及核磁共振技术。科学家在1945年发现磁场中的原子核会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由于不同的原子核吸收不同的电磁波,因而通过测定和分析受测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就可以判定它含有哪种原子,原子之间的距离多大,并据此分析出它的三维结构。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医学诊断领域。 不过,最初科学家只能将这种方法用于分析小分子的结构,因为生物大分子非常复杂,分析起来难度很大。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可以用测绘房屋的结构来比喻:我们首先选定一座房屋的所有拐角作为测量对象,然后测量所有相邻拐角间的距离和方位,据此就可以推知房屋的结构。维特里希选择生物大分子中的质子(氢原子核)作为测量对象,连续测定所有相邻的两个质子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这些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就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图。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对溶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进而可对活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能获得“活”蛋白质的结构,其意义非常重大。1985年,科学家利用这种方法第一次绘制出蛋白质的结构。目前,科学家已经利用这一方法绘制出15-20%的已知蛋白质的结构。 最近两年来,人类基因组图谱、水稻基因组草图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基因组图谱破译成功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这一时代的重点课题是破译基因的功能,破译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破译基因怎样控制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又是怎样发挥生理作用等。在这些课题中,判定生物大分子的身份,“看清”它们的结构非常重要。专家认为,在未来20年内,生物技术将蓬勃发展,很可能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由这3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发明的“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将在今后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而核磁共振谱仪在生物大分子研究方面应用中的一大要求就是高场,其优点不仅提高了灵敏度,更重要的是增大化学位移的赫茨数,将低场时密集在一起的不同立体位置上的核对应的共振峰分开,以便进行分析和确定结构。随着核磁技术的发展,库尔特维特里希教授的实验室里全部使用了布鲁克公司的先进的核磁共振谱仪。从400兆、600兆到750兆,并在900兆核磁谱仪正式安装前,使用了一段时间的800兆核磁谱仪。库尔特维特里希教授实验室于2002年2月正式开始使用布鲁克900兆核磁谱仪。 高场核磁谱仪的关键首先是磁体,布鲁克公司是世界上能生产900兆超导磁体的为数不多的厂家之一,并在技术上居领先地位。布鲁克公司使用了最先进的超导材料,特有的超导焊接技术,磁体超稳定技术,即工作温度为2K的双冷却技术和高超的杜瓦制造技术确保了磁场的稳定度(包括最小的场漂移)、均匀度和最小的液氦消耗。布鲁克公司的900兆核磁共振谱仪在世界上已经安装并投入正常使用的已有4台:美国SCRIPPS研究所、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ETH、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 核磁共振在生物大分子上的应用,要求谱仪有高稳定度、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好线型和适合于各种特殊脉冲系列实验要求的性能(如:成形发射脉冲、梯度场、多通道)。 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核磁参数。布鲁克的 Avance 核磁谱仪是全数字化的谱仪,数字锁、数字频率和相位发生器、过速采样、数字滤波、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正交检波、数字化的前置放大器、数字化的路由连接、数字化的变温单元、数字梯度场等等大大提高了谱仪的性能。数字锁的优点:2H频率可调(± 1 MHz),引入锁场的化学位移偏移(± 200 ppm),保证了不同溶剂时,可以锁在同一磁场上,使最佳匀场值基本不变,而且谱仪可根据实验所用溶剂自动校正化学位移,不需TMS作标准, 如果超导磁场多年后漂移超出磁场可调范围, 就可以用改变氘频率和观察核的频率来解决,而不需调超导磁场, 如果出现特定的频率强干扰,也可改变频率来避开这种干扰;锁通道采用双通道正交检波,提高了信噪比;引入傅立叶变换,能做到快速锁定;用数字化的校正补偿电压,保证了最佳的效果,提高了抗外来磁干扰的能力,保证了磁场的长期稳定度,同时又保证了有脉冲梯度场时的锁场稳定。 过速采样和数字滤波,提高了ADC的动态范围;提高了灵敏度; 消除了折叠峰。数字正交检波(DQD)又消除了镜像峰和零频泄漏。数字频率和相位发生器(SGU),扩大了频率范围(3 – 1100 MHz),保证了频率分辨率为0.005Hz,相位分辨率为0.006度,开关时间小于 300 ns,脉冲幅度的数字化控制,幅度控制范围为90 db,分辨率为0.1 db,开关时间为 50 ns,保证了成形脉冲的精度。布鲁克公司的自动调谐匹配探头(ATM), 实现了全自动调谐匹配,简化了调谐匹配手续,保证了90度和180度脉冲的正确设定,从而保证了不同样品都得到最佳匹配,获得最佳质量的谱图(一维和多维)。其它一系列的数字化部件和最先进的软件,使布鲁克的Avance核磁谱仪具有独特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继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德恩斯特(Prof. RichardErnst)教授(使用的全部是布鲁克的核磁共振谱仪)之后,库尔特维特里希教授应用布鲁克公司的仪器所得到的结果,是布鲁克公司的核磁谱仪支持世界上最前沿的科研工作的又一个最好的证明。我们相信,随着核磁技术的发展,布鲁克公司的核磁谱仪也将为科技界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由于一些生物样品提取十分困难,而核磁谱仪本质上是低灵敏度的仪器,所以如何提高核磁谱仪的灵敏度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为此,人们作过许多努力,采取不少方法如:提高场强、去耦、进行累加、设计微量探头等等。利用低温减少热噪声,一向是提高信号噪声

  • 【分享】水灾后的土壤管理技术

    1、灾后秋播土壤的准备。灾后的土壤准备是灾区恢复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良好的土壤处理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起到抑制作用。 ⑴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受洪水长期浸泡的土壤通气性很差,洪灾过后,地下水位高,应迅速开沟排水,尽快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减轻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危害,并使土温迅速回升。要求沟深40厘米、宽30厘米左右,沟间距1.5-2米;对淹水时间过长的土壤,沟深应在40厘米以上,沟距可调整为1.0-1.5米。 ⑵及时清除漂浮物:退水后,洪水中的漂浮物,常在地势低洼处残留,如不及时清除,则易导致作物病虫害的蔓延,甚至诱发人畜传染病等。因此,必须尽快将其集中起来焚烧或填埋。 ⑶整地:在表层土壤放干后进行土壤翻耕,旱地翻耕深度在25-30厘米左右,水田翻耕深度20-25厘米。整地一般可结合土壤翻耕,或在翻耕后1-2天进行,要求不留大土块,土地平整。整地时,也可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做垄,一般垄宽1.0-1.5米、高0.2-0.3米。 ⑷土壤消毒:土壤受洪水浸泡后可能带有各种各样的病源,因此对污染较严重的土壤,在排除土壤中的积水、土壤放干后应结合翻耕和整地用石灰或多菌灵消毒,消除土壤中的病原体,停止其蔓延。 2、受淹作物的土壤管理 ⑴及时开沟,降低地下水位:一是适当加大沟间距,一般可保持在2-4米,沟深50厘米左右;二是沿田块四周开围沟,并做到沟沟相通,排水流畅。 ⑵适时中耕:待土壤放干后,应抓紧时间及时中耕,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中耕时应注意适当增加深度,并注意尽量将土壤混匀、土块捣碎,同时,根据土壤及作物生长等实际情况,应考虑增加中耕1-2次。 ⑶早施追肥和进行叶面施肥。对晚稻可适当追施尿素5-7.5千克/亩、旱作可用腐熟人粪尿500-750千克/亩对2-3倍水浇施,或用复合肥10-15千克/亩穴施,施肥可结合中耕进行。 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时,可连续2-3次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叶面(用量0.15千克/亩,每次喷施间隔1周左右)。 ⑷适当提早晒田:作物受水浸泡后,根系生长较差,一定要注意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除及时开沟排水外,还要落水晒田,并要晒透,旱作也应排除水分,使土壤充分放干后再灌水,且提倡灌"跑马水"。 3、灾后土壤的水分管理原则 ⑴勤灌水,灌少水:被淹作物生长后期耗水较多,应及时补充水分,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提倡勤灌水、灌少水,达到"手捏成团,触地即散"的干湿度,以保持土壤维持良好的通气状况。 ⑵灌水方法:洪灾后,土壤结构较差,地下水位也较高,凡有排水沟的应利用排水沟来灌水,这样不仅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而且不会过量。

  • 【转帖】全国耕地土壤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实施土壤监测过程中监测点的建立、监测的内容、观测记载、分析测试及编写报告的技术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全国耕地的土壤监测。2.术语2.1 土壤监测土壤监测指土壤基础地力监测。是通过土壤调查、化验,植株分析,田间作业及作物生长情况与产量记载等方法,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产能力,进行动态监测。2.2 土壤基础地力耕地土壤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特征,农田基础设施及培肥水平,土壤理化性状等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2.3 监测点为进行土壤长期定位监测而设置的观测、试验、取样的地块。3 监测点的处理3.1 不施肥处理(空白区)旱地小区面积0.1亩以上,用设置保护行、垒区间小埂等方法隔离 。水稻土小区面积0.05-0.1亩,用水泥板或其它材料作隔板,防止肥、水渗透,隔板高0.6-0.8m,厚0.05m.埋深0.3-0.5m,露出地面0.3m。该处理连续进行三年后停止。蔬菜不设置无肥区。3.2 常规措施处理面积不小于0.5亩或直接用大田定点观测。以当地主要种植制度、种植方式为主(见附录B),耕作、栽培等管理方式、施肥能代表当地一般水平。4 土壤监测内容4.1 气象调查收集气象台哨或记载监测点所在地常年的几项主要气象要素数据。按表1的项目调查与记载。4.2 监测点基本情况的调查与记载4.2.1 土壤环境与农业生产情况拍摄景观照片。按表1的项目调查与记载。4.2.2 基础剖面的观察与记载挖掘基础剖面,采集剖面样,拍摄剖面彩色照片。按表2要求进行剖面形态描述与记载。4.2.3 基础剖面样的采集与化验按剖面发生学层次取样。建点时取样化验一次。化验项目见表24.3 监测农化样的采集与化验农化样分为五年一次和每年一次采集与化验两种形式,在本年度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立即在监测地块采集土样。4.3.1 五年一次农化样采集与化验建点时不分处理区采集土样。以后每五年一次,在常规施肥区采集土样。水稻土按耕层和犁底层,旱地按耕层、亚耕层分层采取混合土样,每一个样要求有20个以上的取样点采土混匀。化验项目见表3。4.3.2 每年一次农化样采集与化验在每年度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立即在监测地块的常规施肥区采集土样。水稻土、旱地只采集耕层,蔬菜地采集耕层和亚耕层土样。每个样要求有20个以上取样点采土混合。化验项目见表34.4 植株样的采集与分析选择主要作物的主栽品种(各大区主要作物见附录B),每种作物在每季作物收获前采集常规施肥区有代表性的植株样本。大株作物取5株以上,小株作物20株以上。果实与茎叶分别分析。(蔬菜不测定养分含量)化验项目见表34.5 测定方法土壤监测测试方法表分析项目 引用标准 测试方法土壤 机械组成 吸管法或比重计法(质地分类参见附录D)容重 环刀法酸碱度 pH计法(水土比1:1)碳酸钙 GB 9835?8 气量法、重量法或容量法交换量 EDTA-铵盐快速法或其它方法有机质 GB 9834?8 重铬酸钾滴定法全氮 GB 7173?7 硫酸-硫酸钾-硫酸铜消煮蒸馏滴定法碱解氮 扩散法全磷 GB 9837?8 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有效磷 GB 12297?0 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全钾 GB 9836?8 氢氧化钠熔融-火焰光度计法缓效钾 硝酸煮沸浸提-火焰光度计法速效钾 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速 Cu DTPA浸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法效 Zn DTPA浸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法微 Fe DTPA浸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法量 Mn DTPA浸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法元 B GB 12298?0 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素 Mo 极普法或硫氰酸钾比色法植株 全氮 过氧化氢消煮蒸馏法或扩散法全磷 过氧化氢消煮钼锑抗比色法全钾 过氧化氢消煮火焰光度计法主要参考资料:1、《土壤理化分析》,南京土壤研究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农化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出版社3、《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出版社4.6 监测年度的计算方法对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或两年三熟制地区,年度计算以冬作前一年的播种整地的时间为始到当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为止。对于一年一熟制地区,只种一季冬作(冬小麦)实行夏季休闲或只种一季春作(玉米、谷子、高粱、棉花、中稻)实行冬季休闲的,年度计算以前季作物收获后开始,到该季作物收获为止。种植绿肥与种植其它作物一样处理、观测和记载。4.7 田间作业记载监测员对全年度当日田间作业情况记载在表4上,主要作业内容包括:4.7.1 作物种植记载一年度内每季作物的名称、品种(注明是常规品种或杂交品种)、播期、播种方式、收获期等。4.7.2 耕作耕、耙、中耕、除草时间、次数。4.7.3 施肥基肥、追肥次数和用量,施肥的时间与所处的作物生育时期、方式 (撒施、穴施、条施、根外施等)、肥料品种、化肥有效养分的百分数等。4.7.4 灌排灌溉设施(井、渠、提)、灌水次数、时间、水量,排水方式 (明沟或暗沟)和效果,地面连续降水量(mm)和排除的时间、地下水位降低深度。4.7.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种类、发生时间、危害程度、防治方法与防治效果。4.7.6 风、雨、雹、旱、涝、霜、冻、冷等灾害出现的时间及强度。4.7.7 其他对监测地块有影响的自然、人为因素。4.8 作物产量的测定对处理区的每季作物分别进行果实与茎叶产量的测定。果实产量测定可以去边行后实打实收。也可以随机取样测定,全田块取五个以上面积1-2m2(小麦)、5-10m2(玉米)的样方实脱测产。为便于取样,把1-2m2或5-10m2换算成穴数或米垄数。茎叶产量根据小样本进行果实与茎叶重量比的考种数据换算。保证有足够的单株数量,一般穴播作物考种取10穴;条播细秆作物取1米垄;条播粗秆作物取5-10米垄(蔬菜不测产,棉花分籽棉和秸秆测产,并把籽棉折成皮棉)。产量按表5中项目填写4.9 施肥整理与计算一年度内每季作物的施肥情况分别进行整理和计算,按表4中项目填写4.10 监测点年度资料汇总表按监测点年度资料汇总表3项目填写。5 建立耕地土壤监测数据管理系统5.1 国家级耕地土壤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与要求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立国家级耕地土壤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要有录入、修改、查询、统计、输出等功能,包括表1、表2、表3中的全部内容。5.2 省级耕地土壤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与要求各地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立的国家级土壤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建立省级耕地土壤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内容要包括表1、表2、表3中的全部内容。省级耕地土壤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主要是为各省录入国家级土壤监测点数据,并上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并且把省、地、县三级监测点也应当纳入计算机统一管理,以加快数据的传输与处理。6 编写报告6.1 土壤监测年度报告内容6.1.1 主要指当年耕地质量现状评估,并与上年耕地质量状况比较。如土壤养分(有机质、氮、磷、钾)、施肥量(有机肥和化肥)、作物产量的变化分析。6.1.2 通过对各级土壤监测点、肥料试验及有关统计资料等的分析,提出区域性的配方施肥方案,合理利用耕地以及保持和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和对策。6.2 中、长期(五年、十年)耕地质量报告内容6.2.1 不同等级耕地类型的数量变化及现状评估:如吨粮田建设标准和现有的数量;中低产田的标准和现有数量等。6.2.2 耕地质量变化趋势评估,如土壤肥力变化规律,尤其是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的消长情况;改造中低产田的数量和投入;施肥量(有机肥和化肥)的变化;几种主要耕作制度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作物产量变化;氮、磷、钾肥的肥效变化;耕地增产潜力分析等。6.2.3 提出合理利用耕地以及保持和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和对策。

  • 知名色谱厂家发家年表之岛津

    1875 创始人岛津源藏(1839-1894)在京都创办理化学器械制造厂   1877试制氢气球,在京都御所广场成功地放飞了日本第一个载人氢气球   1895开始生产蓄电池   1896摄制X射线照片成功   1909在日本首先制成医用X射线装置   建立日本电池株式会社   1917改组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9月1日建立,资本额为200万日元)   将蓄电池部分离,建立日本电池株式会社   1930第二代岛津源藏(1869-1951)被选为日本十大发明家之一,受到天皇赐餐   1934制成日本第一台分光摄影机   1939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1947在日本首先制成电子显微镜   1956参加在北京,上海举办的日本商品展览会   在日本首次研制气相色谱仪   1975创建100周年   在美国设立岛津科学器械股份公司   1980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设立岛津科学技术振兴财团   1989开设科学计测仪器研究所   收购英国克雷托斯集团公司(KRATOS GROUP PLC.)   1991开设京阪奈研究所   开设泰野工厂   1992制定了以“实现为目标的新经营思想”   1994在北京设立“北京岛津科学仪器中心”   在天津设立“天津岛津液压有限公司”   1996在菲律宾设立“岛津菲律宾制造有限公司”   1997在日本岛根县设立“岛根岛津有限公司”   设立“岛津越南医疗高科技有限公司”   1998在香港设立“岛津(香港)有限公司”   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岛津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1999开发出遗传基因解析装置   成立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2000在韩国成立销售仪器的合资公司   着手CO2固化技术的认证试验   2001在京都、筑波两地设立生命科学研究所,从事生物科学仪器以及试剂的中长期研究开发,与澳大利亚的蛋白组学系统公司(Proteome Systems Ltd.)共同研制出蛋白质解析的前处理装置,满足了大规模蛋白质解析的需要   2002田中耕一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和日本文化功勋奖   2003首先在世界开发出装载直接转换式平板检测器(FPD)的X光机   2005创建130周年   2006在广州设立“岛津(广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新的分析仪器工厂在总公司三条工厂内竣工   在欧洲设立Shimadzu UK Ltd.等三个公司   在印度设立Shimadzu Analytical India Ltd.公司   2008接收三菱重工的涡轮分子泵事业

  • 【转贴】科学上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赶上日本?!

    日本1949年以来诺贝尔奖、菲尔兹获得者名单 第一位: 汤川秀树,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现了在阳质子与中性子之间作为媒介作用的核力,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二位: 朝永振一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以“超多时间理论“和“鱼贯而入理论“而闻名,在量子电磁力学领域有重大贡献。 第三位: 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雪国》被称为日本现代抒情文学的经典。 第四位: 江崎玲於奈,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关于半导体、超导体隧道式效果,发明了隧道二极管。 第五位: 佐藤荣作,197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作为日本首相,坚决反对核武器的存在。 第六位: 福井谦一,198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开拓了“新领域的电子轨道理论“,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理论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第七位: 利根川进,1988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提出了“多种抗体培养的遗传原理“,这项成果受到高度评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八位: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九位: 白川英树,200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研制的聚乙炔类导电聚合物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第十位: 野依良治,20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其成就为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第十一位:小柴昌俊,200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神冈中微子观测”获得高度评价。 第十二位:田中耕一,200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得奖成果是“蛋白质解析技术开发”,他还是诺贝尔化学奖创设以来最年轻得主。 非常巧合,他们获奖是从1949年开始的,这算不算帝国主义亡中国之心不死的一种表现呢?呵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从2000年起,日本连续四人获得诺贝尔化学、物理奖。这让日本的官员欢欣雀跃,雄心勃勃地制定什么今后50年要拿30块诺贝尔奖的计划。还采取了一些小动作(请瑞典人免费旅游)。但这却遭到日本国内与国外舆论的谴责跟讽刺,要求愚蠢地官员们闭嘴,因为诺贝尔奖从来不是计划出来的。 日本数学方面菲尔兹奖获得者名单 1.小平邦彦(Kodaira Kunihiko 2.广中平佑(Hironaka Heisu-ke 3.森重文(Shigffumi MorD 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2006年为世界著名大学排名,排出全球最优秀的100所大学,其中日本有5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东京大学 14 京都大学 21 大阪大学 50 东北大学 69 名古屋大学 97 看完这些,我们这些国家的未来们有何感想尼?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今天开始奋起直追尼?

  • 【小兵说事】老农与石头

    故事: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环了他的中耕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环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老农终于下决心要了结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他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像的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来被巨石因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 【分享】受灾农作物、土壤等如何处理? 专家为海南支招

    “灾后恢复农业生产首先要关注土壤处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土肥专家林钊木告诉记者,处理好土壤,这是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良好的土壤处理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起到抑制作用。否则,将事倍功半。  如何处理被洪水浸泡的土壤?林钊木提供了五步处理法:  第一步:首先要排除田地间的积水。田间积水时间过长,会导致土壤缺氧,植物根系不能进行正常呼吸,会使根的活力下降,最终导致农作物死亡。因此应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尽快把田间积水排除,缩短积水时间。所开排水沟深应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左右,沟间距1.5至2米;对淹水时间过长的土壤,沟深应在40厘米以上,沟距可调整为1.0至1.5米。  第二步:清理园地。要立即清理地上死亡的植株,以及低洼处的败叶和杂草,将其集中焚烧或填埋。改善通风条件,降低田间土壤和空气湿度,以利于作物恢复生长。对于菜园,沙质土壤的菜地,可马上整地,抢播抢种;粘土为主的菜地,土壤要翻晒消毒,再整地播种或移栽菜苗。  第三步:中耕松土。大雨或洪水过后,多数地表会出现板结,土壤通透性差,水、气、热严重失调。因此,要在天气转晴,表土略干(以不黏锄头为宜)后,及时中耕松土,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在表层土壤放干后进行土壤翻耕,旱地翻耕深度在25-30厘米左右,水田翻耕深度20-25厘米。整地一般可结合土壤翻耕,或在翻耕后1至2天进行,要求不留大土块,土地平整。整地时,也可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做垄,一般垄宽1.0-1.5米、高0.2-0.3米。  第四步:土壤消毒。土壤受洪水浸泡后可能带有各种各样的病源,对污染较严重的土壤,在完成以上三步措施后,还应结合土壤翻耕和整地用石灰或多菌灵消毒,消除土壤中的病原体,防止蔓延。  第五步:修补沟埂。尽快修复被洪水冲坏的沟埂梯田和环山行,有利于恢复生产后,田地的灌水或排水。  农作物种植后,要加强受灾田地的水肥管理。对于灾情较轻的菜地要加强现有蔬菜的肥、水管理,增施速效肥。暴雨涝灾后,土壤中氮、钾等元素容易流失,追肥应以氮、钾肥或高氮钾型复合肥为主。灾后土壤水分管理,应坚持量少勤灌的原则,保持土壤“手捏成团,触地即散”的干湿度,便能维持土壤良好的通气状况。

  • 马铃薯如何合理施肥

    马铃薯如何合理施肥每生产l000公斤马铃薯,需氮3.1公斤、磷1.5公斤、钾4.4公斤(1)基肥:马铃薯吸收的肥料,80%以上来自基肥,在栽培上要特别重视基肥的施用。基肥用量一般每亩施厩肥2500~3000千克,多者达5000千克。基肥不足或耕地前来不及施肥时,常于播种时,以优质堆肥每亩1000千克,并配合尿素3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草木灰 30~50千克,做为种肥进行沟施或穴施,厩肥要充分腐熟。(2)追肥 :马铃薯的幼苗期短,却是扎根、发棵的奠基时期。出齐苗后要抓紧早追肥,每亩施用速效氮肥15~20千克,可撒于行间,然后中耕、浇水。当马铃薯进入发棵期,并见到花蕾时,每亩可施草木灰l00千克,或硫酸钾20千克,这样可防止薯秧早衰。在开花后进入结薯盛期,可视植株情况,决定是否追肥,如茎叶过早黄落,可少量追施氮肥,以延长茎叶的生长期。也可将草木灰、过磷酸钙和水,按1:10:10的比例配制,过滤后叶面喷施。一般在封垄后不再追肥。

  • 盆栽观赏蔬菜,都市农夫

    什么是盆栽蔬菜呢?盆栽蔬菜就是指在花盆或者其他容器内种植的蔬菜,供人们采摘和观赏,适宜在家中或办公室种植,既有食用性又有观赏性。现在适合种什么呢?[color=#333333]1、椒类、干线椒[/color][color=#333333]2、大白菜,另小白菜也能种,但适合较为阴凉的阳台,气温高反而长势差。[/color][color=#333333]3、萝卜类[/color][color=#333333]4、豇豆类,6月~7月播种,株距为25厘米,每穴3粒。结荚前多中耕除草少浇水,进入结荚期加强肥水管理,中后期适当追一次肥,以防早衰,及时防病治虫。[/color][color=#333333]5、黄瓜类,夏秋霜播期6月~7月;露丰播期7月~8月初。培育壮苗,株距25厘米。出瓜后补足肥水。 [/color][color=#333333]6、西红柿[/color][color=#333333]这些蔬菜栽培的共同点都是要施足基肥,采用深盆定值,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并及时防治病虫害。[/color]

  • 武汉自来水污染系氨氮所致

    4月23日晚开始,武汉白鹤嘴水厂、余氏墩水厂以及汉阳国棉水厂先后停产。据了解,检测出的汉江武汉段水质氨氮值为1.59mg/L,超1mg/L的国家标准。目前,湖北省环保厅、武汉市环保局正对下游相关水厂水质严密监测,并全力排查汉江武汉段污染源。另外,受此次水污染影响最大的武汉市东西湖区也紧急启动预案,全区洒水车待命送水,区委、区政府加强工作,确保百姓有安全水喝。 目前,武汉市环保局水污染事件已初步查明,环保局称,氨氮含量超标是上游雨水较大,春耕农作物大量施肥,生活污水及农田中的氨氮污染物冲入汉江中造成。

  • 【转帖】杜邦在欧盟、加拿大和美国申请新产品登记

    杜邦在欧盟、加拿大和美国申请新产品登记杜邦已向欧盟,加拿大和美国的认证机构递交2种新植保病害防治产品的登记申请。为了实现监管一致性,并提高效率,这些国家将进行联审,作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工作分担计划的一部分。杜邦的Fontelis和Vertisan这两款新杀菌剂,将用于各种水果和蔬菜作物。 作为病害防治的创新工具,杜邦希望这两种新产品能给种植者带来最大化的产量和作物品质。 该公司期望这两款新杀菌剂在2011年就能投放市场。杜邦还计划发展基于有效成分penthiopyrad 的附加产品。杜邦Fontelis杀菌剂将对以下作物提供广谱性病害防治,蔬菜类如番茄和黄瓜,水果类如苹果,还有花生。杜邦Vertisan杀菌剂将被用于中耕作物,如小麦,大麦和大豆。来源:中国农药信息网

  • 谈谈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 太阳黄经为30° 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谷雨时节,在中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秦岭-淮河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在北方地区,谷雨是"终霜"的象征。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应注意预防"湿邪"侵袭伤身。民间在谷雨节气摘谷雨茶、走谷雨、吃春、赏花等习俗。

  • 中药-白及

    【别名】甘根、连及草、臼根、白给、冰球子、白鸟儿头、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求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白及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采收和储藏:栽种3-4年后的9-10月采挖,将根茎浸水中约1h左右,洗净泥土,除支须根,经蒸煮至内面无白心时取出,晒或炕至表面干硬不粘结时,用硫黄熏1夜后,晒干或炕干,然后撞去残须,使表面成光洁淡黄白色,筛去杂质。【原形态】白及,多年生草本,高15-70cm。根茎(或称假鳞茎)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肉质,肥厚,富粘性,常数个相连。茎直立。叶片3-5,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8-30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花序轴长4-12cm;苞片披针形,长1.5-2.5cm,早落;花紫色或淡红色,直径3-4cm;萼片和花瓣等长,狭长圆形,长2.8-3cm;唇瓣倒卵形,长2.3-2.8cm,白色或具紫纹,上部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先端内凹,中央具5条褶片,侧裂片直立,合抱蕊柱,稍伸向中裂片,但不及中裂片的一半;雄蕊与雌蕊合为蕊柱,两侧有狭翅,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花药块4对,扁而长;子房下位,圆柱状,扭曲。蒴果圆柱形,长3.5cm,直径约1cm,两端稍尖,具6纵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资源分布: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宜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又较为阴湿的砂壤土、夹砂土和腐殖土栽培,不宜在排水不良、粘性重的土壤栽种。栽培技术 用根茎繁殖。9-10月收获时,选当年生具有嫩芽的块茎及其与先年的老鳞茎毗连接生处切下,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深10-13cm,每穴栽种3个,新芽向外,成三角形平放穴中。每1hm2用种茎22.5万个左右。栽后施猪粪水,并盖拦有猪粪水的草木灰或腐熟堆肥。北方于4月底至5月初,将先年贮藏带芽种茎切下,按行株距33cm×17cm开穴,每穴栽1个,覆土3-4cm,稍加镇压,浇水。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4次,第1次3-4月苗出齐后,第2次5-6月生长旺盛期,第3次8-9月,第4次冬季倒苗后。每年追肥3次,前2次在中耕除草后进行,以猪粪水最好,第3次8-9月,可用过磷酸钙与堆肥堆沤之后,撒在畦上,结合中耕,混入土中。现蕾时摘除花蕾。遇旱及时灌水。栽后第1、2年冬季,在行间可间种一季短期蔬菜。【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略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分歧似掌状,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数个棕褐色同心环纹,环上残留棕色点状的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点状维管束。粗粉遇水即膨胀,有显着粘滑感,水浸液呈胶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粘性。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白色。①含糊化淀粉粒的薄壁细胞多呈不规则碎块,遇碘液显蓝色。②粘液细胞甚大,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38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18-88μm。③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壁厚3-6μm,木化或微木化,孔沟明显,平周壁具稀疏短缝状纹孔;断面观类方形,被较厚的角质层。④下皮细胞类多角形,壁稍弯曲,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木化。⑤纤维长梭形,壁木化,具斜纹孔或相交成人字形;纤维束周围细小类方形细胞含类圆形硅质块。此外,有梯纹、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

  • 中国5000万亩耕地遭中重度污染 将年拨数百亿修复

    中国5000万亩耕地遭中重度污染 将年拨数百亿修复

    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30日在北京表示,根据官方两个部门的调查,中国目前无法耕种的中、重度污染耕地大致在5000万亩左右,这些受污染的耕地大都与长三角、东中部地区等粮食主产区相重合。王世元是在当日出席“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新闻发布会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针对这些中、重度污染的耕地,中国已采取措施,停止在土地之上继续耕种。下一阶段,中国将每年拿出几百亿元人民币,对受污染的耕地进行修复,特别是对重金属污染以及地下水严重超采的耕地进行综合治理。 这算盘打得好啊。。。1把手刚刚强调要保持多少亿亩的耕地红线?这家伙就开始要钱了。真反应让人叹为观止!

  • 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超标率” 全国19.4%耕地污染物超标

    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hf/2014-04-18/1110296891_13977844039171n.JPG ◎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京华时报制图谢瑶 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昨天联合发布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更是高达19.4%。 不过这份公众期待已久的公报没能给出全国土壤污染面积的数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受客观条件限制,此次调查以点位超标率来描述土壤污染状况,给出准确的土壤污染面积数据有较大困难。 □发布 全国16.1%土壤污染物超标 此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始于2005年4月,2013年12月结束,在我国尚属首次。调查范围为中国境内(未含港、澳、台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 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主要无机污染物包括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等重金属,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最高,为19.4%,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1.4%。 本次调查还根据“七五”时期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点位坐标开展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无机污染物含量增加比较显著,其中镉的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10%-40%。 重污染企业周边土壤易污染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的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该负责人表示,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周边土壤。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等,都可导致周边土壤污染。而农业生产活动则造成耕地土壤污染,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都导致耕地土壤污染。此外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 为此,公报对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统计。这些典型地块包括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采油、采矿区以及干线公路两侧等8种典型地块。超标率最高的三类典型地块依次为重污染企业用地(36.3%)、工业废弃地(34.9%)和采矿区(33.4%)。 □释疑 污染土壤面积尚无具体数据 对于公众关注的全国土壤污染面积,此次调查并没有给出具体数据。对此,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对水体和大气污染而言,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的特点,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的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的困难。 该负责人表示,本次土壤调查属于初步调查,具有概查的性质,目的是掌握全国土壤污染的总体态势,受客观条件限制,总体点位较疏。以耕地为例,每8km×8km的网格(9.6万亩)布设1个点位,只能从宏观上反映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因此,本次调查以点位超标率来描述土壤污染状况,给出准确的 土壤污染面积的数据有较大困难。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在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础上,环保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目前总体实施方案已初步形成。 □治理 将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和向空气污染宣战一样,国家正在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 根据国务院部署,环保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将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坚持源头严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公众参与。与此同时,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据了解,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土壤环境保护列入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环保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以及相应的专家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法律草案。 此外,国家将在典型地区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该项试点将先期在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开展。 □答问 1 Q:土壤污染具有哪些特点A:重金属污染不可完全逆转 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察觉。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 其次,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 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 四是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五是土壤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很难恢复。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2 Q:土壤污染存在哪些危害A:农产品质量首先受到影响 上述负责人表示,土壤污染一是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污染会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农作物可能会吸收和富集某种污染物,影响农产品质量,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可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二是危害人居环境安全。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还可能通过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多种方式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场地未经治理直接开发建设,会给有关人群造成长期的危害。 三是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土壤动物(如蚯蚓)和微生物(如根瘤菌)的生长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和肥力保持,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转化和迁移,继而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影响其他环境介质,可能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3 Q:粮食重金属超标啥原因A:长期采矿冶炼致土壤被污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粮食重金属超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土壤中镉等重金属本底值高。我国西南和中南地区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基础含量高。二是我国有色金属传统的开采地区,迄今已有上百年有色金属的开采历史,长期的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和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废渣排放造成了土壤污染,从而导致粮食重金属超标。三是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导致酸雨增加、土壤酸化,在酸性增强的条件下,土壤中的镉等重金属活性也随之增强,更易被水稻等作物吸收。 4 Q:污染土壤有办法治理吗A:污染土壤有三种方法降害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被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修复降低其风险或危害,恢复其功能,但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一般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3类方法。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有时靠单一方法难以修复土壤污染,需要采用多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其中,热处理技术适用于受有机污染的土壤修复。 化学修复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等作用,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或毒性。 □污染程度 本次调查土壤污染程度分为5级: 污染物含量未超过评价标准的,为无污染。污染物含量在1倍至2倍(含)之间的,为轻微污染。污染物含量在2倍至3倍(含)之间的,为轻度污染。污染物含量在3倍至5倍(含)之间的,为中度污染。污染物含量在5倍以上的,为重度污染。(记者 王硕)

  • 【分享】临南3万亩小麦推行保护性耕种

    “去年,镇政府在刘双庙社区进行了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亩产600多公斤。今年在镇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俺社区5000多亩小麦也全部推行了这种技术,你看这刚出土的麦苗长势就是好……”10月13日,在临邑县临南镇夏口社区小麦保护性耕作高产创建示范区里,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崔同杰一边指着刚出土的麦苗一边笑着说。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主要模式是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机械深松(2至4年一次)→小麦免耕播种→小麦田间管理→灌溉→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覆盖地表→机械玉米免耕播种→玉米田间管理→灌溉。 2009年,该镇在县农业局、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刘双庙、同心等社区示范小麦保护性耕作,小麦保护性耕作有效地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雨水直接渗入到土壤里,起到了保墒蓄水和抗旱的作用,亩均节约成本100多元,并实现了农作物增产增收。今年,该镇加大了推广力度,并制定了对采用这一模式的农户优先供应良种和配方肥等优惠政策,推广面积达到3万亩。

  • 美好一天从“更漂亮”开始!

    容貌,是介绍自己最直观的一张名片。衣着干净,让人感受到尊重;心宽爱笑,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谈吐儒雅,彰显着知识教养。愿我们都能保持仪表的得体整洁,保持美好的心情,保持阅读的习惯,活出一个更漂亮的自己。美好一天从“更漂亮”开始!

  • 【分享】土壤基础知识--土壤水分

    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直径0.001-0.1毫米的土壤孔隙叫毛管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毛管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移动的快慢决定于土壤的松紧程度。松紧适宜,移动速度最快,过松过紧,移动速度都较慢。 降水或灌溉后,随着地面蒸发,下层水分沿着毛管迅速向地表上升,应在分墒后及时采取中耕、耙、耱等措施,使地表形成一个疏松的隔离层,切断上下层毛管的联系,防止跑墒。“锄头有水”的科学道理就在这里。土壤含水量降至黄墒以下时,毛管水运行基本停止,土 壤水分主要以气化方式向大气扩散丢失。这时进行镇压(碾地),使地表形成略为紧实的土层,一方面可以接通已断的毛细管,使底墒借毛管作用上升;另一方面可减少大孔隙,防止水汽扩散损失,所以群众说“碾子提墒,碾子藏墒”。镇压后耱地,使耕层上再形成一个平整而略松的薄层,保墒效果更好。 五、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极大的影响。生产上应采用深耕松土、破除扳结、排水、晒田(指稻田)等措施,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在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V.V.Dokuchaisv)从土壤发生学的观点,认为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包括海、湖浅水区)。它是地球表面上的附着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

  • 全国1/6耕地遭重金属污染

    就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夕,各路媒体围绕今年政协“0001号”提案提出了多种版本的猜想,如 “城镇化”、“大气污染”等均引起了热议,不过答案最终于3月2日揭晓——根据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秘书处提案组公布的信息,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强绿色农业的提案》被列为今年的“一号提案”。这也被业内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再度升温。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了解,今年针对农产品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不在少数。九三学社提出建议,“我们必须改变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时因地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事实上,记者在华北多地调查时发现,为单一追求产量的提高,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每年有增无减,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农业粗放模式之弊/粮食实现“九连增”的背后,依旧是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九三学社的提案中指出,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已迈上1万亿斤的台阶,农民收入较大提高,但付出的代价也显而易见,“存在着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污染加剧等突出问题”。具体而言,目前我国是全球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尽管如此,在农业生产中对淡水资源的浪费仍十分严重。统计显示,我国全部耕地中只有40%能确保灌溉,另外灌溉设施配套不完善,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调查,我国一些重要蔬菜基地仍以漫灌为主,受资金等因素的局限,滴灌技术的应用未能普及开来。提案表示,当前我国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只有0.46,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如果灌溉系数提高到0.7,每年能节水800亿立方米,相当于农业用水的1/4。除此之外,我国农药化肥的使用已跃至世界第一,但利用率很低,因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的农药残留事件时有发生。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致公党中央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强农药检测体系建设的相关提案,指出有毒豇豆、甲醛白菜等不断出现,各种农药、兽药、激素、保鲜剂等农用药剂的超标、违规使用,已成为农产品质量的源头之祸。记者在实地调查时也注意到,为了追求高产,农户大量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已成为种植中的惯常手法。正因为如此,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业部最近几年的典型调查和定位监测表明,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也达到16%以上。打造高效绿色农业/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这是绿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九三学社认为,在考虑生态承载力的前提下,须臾离不开以“绿色”为抓手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提案建议,改变目前的发展模式,需要提高资源效率,发展节约型农业。比如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增加有机肥所占比例;加强对废旧农膜的收购力度,对农民购买可降解地膜实施补贴;大力推广节水工程,采取政策扶持节水产品和节水技术。国土部的调查显示,我国地域平均等别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7%以上,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偏低。对此提案建议,“高效农业必须要有高质量耕地保障”,通过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发展潜力,实现农业高效发展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比如,陕西一地区仅就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完善,每亩平均就增产粮食362公斤。当然,改造这些耕地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河南封丘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万亩,需投资金5亿多元。据此测算,我国近10亿亩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需要大约1万亿元。对此提案建议,“可以通过耕地占补平衡,以耕地的区位差异获得资金,在土地复垦整理、土壤肥力提高以及培育优良作物方面加强投入,提高耕地质量。”同时,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构建耕地质量保护的有效防线,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类规划用地规模和标准。提案认为,耕地质量的提升是我国绿色农业的根本。事实上,这次全国“两会”期间,民盟中央特意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提案,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土壤质量建设相关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的扶持,进一步完善土壤检测体系,建立土壤肥力与有机质提升项目补贴机制。与此同时,明确资金补贴标准、内容、范围与规模,鼓励农民种植生草绿肥,加大秸秆还田和测土施肥项目资金补贴力度,引导农民增加土地投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