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溯源体系

仪器信息网溯源体系专题为您整合溯源体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溯源体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溯源体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溯源体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溯源体系话题讨论。

溯源体系相关的论坛

  • 国家计量体系和我国的量值溯源体系

    国家计量体系和我国的量值溯源体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施昌彦[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434]相关附件[/url]

  • NIMDO远程时间溯源装置——构建精准时间溯源传递体系

    [font=Tahoma, &][color=#444444] 在国际单位制规定的7个基本物理量中,时间的测量准确度最高、应用最广。高精度时间频率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参量,渗透至基础研究领域、工程技术领域,乃至国计民生的诸多方面,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安全稳定。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准确、独立的时间频率基准的国家之一。中[/color][/font]国计量科学研究院[font=Tahoma, &][color=#444444](NIM)建立了我国的时间频率计量基准,包括秒长国家计量基准和原子时标国家计量基准UTC(NIM)。[/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 高准确度的时频传递系统是时间频率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链接我国时间频率基准到各级标准及时间频率用户之间的桥梁,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间可利用电波来进行高准确度量值传递是其显著特点,这也是使得时间频率形成计量系统内唯一扁平化溯源体系的最重要要素。尽管使用单向GPS授时技术的时间标准可溯源到GPS时间,但这既因各种误差[/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源在单向授时中消除效果差而性能受限,又无法保证其在我国的合法溯源性和安全性,尤其是航空航天等对安全、稳定有着高要求的行业及其用户来说,对国家时间频率计量基准的精准溯源就尤为重要。[/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 根据中国国家计量法[/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法定时间频率量值应溯源到国家时间频率计量基准。在2016年修订实施的最新的时间频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表当中,时间标准这一层级在我国实际尚属空白状态,原因在于对时间标准的概念不清晰,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同时时间标准的实现需要建立技术复杂度高、操作和维护难度大的授时系统,对人力、物力和资金都是极大的消耗,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国家时间频率计量基准的应用。[/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 为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系统研究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远程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和时间传递链路校准技术,成功研制了远程时间溯源装置—— NIMDO,实现了基于GNSS时间频率传递的可准实时验证的溯源或授时技术,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实现远程时间频率源与原子时标国家计量基准UTC(NIM)的比对,进而实施对远程时间频率源的实时驯服,最终实现其与UTC(NIM)的实时同步。它的目标是解决我国地方基本没有时间标准(守时系统)的问题,同时这项技术也可作为一种纳秒级高精度授时技术来使用。当然,它也可以进而以UTC(NIM)以外的其他标准时间作为参考,实现与其他标准时间的溯源同步。以UTC(NIM)作为参考时,可在远程端以一定的偏差(90%情况下优于10纳秒)及其不[/color][/font]确定度[font=Tahoma, &][color=#444444]水平(偏差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优于5纳秒)复现UTC(NIM),也就是在远程端实现了一个高性能的实时溯源到UTC(NIM)的原子时标(即NIMDO)。[/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 GNSS时间频率传递功能是NIMDO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基本原理可描述为:时间频率传递双方都将各方GNSS时频传递装置与本地时间频率参考建立链接,双方通过GNSS时间频率传递装置测量记录同时段的GNSS观测数据,通过解算,分别得到两站时间频率参考与GNSS(系统)时间的差,它们的单差为两站时间频率参考的比对结果,即两站时间频率传递结果,如图1所示。NIMDO支持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等,支持码和载波相位测量,能够生成与接收机无关的交换格式(Rinex)和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时间传递标准格式(CGGTTS)及其实时数据(每16分钟产生一个数据文件),可实现本地数据向远程端服务器的自动上传下载,并且能够通过实时交互数据与其他观测站进行比对。[/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 NIMDO的时间标准精密驯服算法为NIMDO的另一项关键技术,包括NIMDO内可控振荡器的噪声特性分析建模、时间频率参数预测和驯服控制等,用于保证振荡器以可控方式运行,确保其时间和频率输出准确、稳定、可靠及与UTC(NIM)的实时溯源性。[/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 NIMDO配套专业的用户软件,无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在互联网上,均可由用户通过网页浏览器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测,界面友好,中英文显示,方便操作。用户可在装置本地登陆或通过网络远程登陆查看装置实现时标与UTC(NIM)时差的实时曲线(最小时间间隔30秒)和历史比对曲线。[/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 总而言之,NIMDO是GNSS时间频率传递装置的重要扩展,其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NIM-TF-GNSS-3型时间频率传递模组基础上,集成“GNSS全/共视法”实时比对和时间频率标准实时精密驯服算法,将本地时钟远程溯源并同步至UTC(NIM)(或其他标准时间上),从而实现时间、频率的远程复现及传递。当NIMDO持续运行时,它成为一个实时溯源及同步到UTC(NIM)的时间尺度,产生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当然,NIMDO 也可单独作为 GNSS 时间频率传递装置, 实现用户原子钟和时间频率计量基准、标准的远程(实时)比对, 生成标准格式的时间频率传递数据文件, 解决用户远端原子钟的校准问题。[/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 NIMDO在满足运行条件时可随时开机,之后自动稳定运行,不需要人为干预,与参考标准时间在几小时内同步锁定在预期指标内,因此显著减少了人力和物质资源的使用并且大大节省了时间。NIMDO已在军民多个领域中使用,包括通信、电力、航天等,尤其在无人值守条件下,实现了与原子时标国家计量基准UTC(NIM)实时同步和溯源的时间频率标准,有力保障了高性能远程校准及网络授时能力,可以满足中国各地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交通、互联网、移动通信(5G)和大数据等领域对高准确度时间频率量值的溯源需求。[/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 在此基础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分别在黑龙江、新疆和贵州的省级计量机构建立试点,安装了NIMDO,构建了各试点的时间频率标准,并通过溯源比对系统实现了其与UTC(NIM)的实时比对,形成了远程时间频率溯源示范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在贵州省计量测试院布设的远程时间溯源装置,经过近4年的验证运行,与UTC(NIM)的溯源结果有90%以上的观测点在5纳秒以内,98%以上的观测点在10纳秒以内,20纳秒以内的观测点达到99.85%,频差结果小于5e-14的观测点达到61%。基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远程时间溯源装置NIMDO”,实现了与原子时标国家计量基准UTC(NIM)的实时溯源并同步的时间频率标准,基本可以满足区域各类时间频率量值的溯源需求。[/color][/font][font=Tahoma, &][color=#444444] 目前,以NIMDO为核心,在贵州和青岛分别成立了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贵州和青岛应用中心,与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上海实验室(以NIMDO为重要溯源手段)共同成为国家远程时间溯源体系的重要节点。同时,若干地方和行业计量机构及一些其他企业和重要机构正在筹划基于NIMDO建设时间频率相关的精密实验室,它们的成立将在我国时间频率计量基准量值的传递与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为高速铁路、北斗卫星导航应用、5G移动通信、大数据传输、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提供高精度的时间频率技术服务。[/color][/font]

  • 【分享】GB/T19022.1标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

    本文拟对GB/T19022.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标准的主要内容作扼要的阐述,继而对该标准与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在全国开展的“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看法。  标准的前言是我国在发布时加上去的,主要有两项说明,一是本标准系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0012-1《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1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另一个是标准中使用的“测量”、“测量仪器”、“测量标准”等术语相当于我国计量工作中使用的“计量”、“计量仪器”、“计量标准”等术语。   一、适用范围  标准中的范围一般说明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情况。GB/T19022.1标准的内容包括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及其确认体系的主要要素。在此应特别说明,本标准规定应予以控制的测量设备是指“为证实是否满足某一规范要求而使用的测量设备,而不适用于其它测量设备”。换句话说,受控范围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各个阶段所使用的全部测量设备。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情况:  a.拟建立质量体系的计量校准实验室和产品检验测试实验室;  b.拟建立质量体系及申请质量体系认证的供方;  c.第二方或第三方认证机构按合同约定对供方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的审核;  d.其它组织如法定机构或政府部门依法对实验室或企事业的测量设备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核。   二、定义  本标准中列出了25个术语及其定义,大多数引自《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名词(VIM)》,部分引自GB/T6583-92标准《质量 术语》。  本文仅对新出现的和我国计量管理中不常用的几个术语作一些解释。  1.计量确认(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在注中说明,计量确认一般包括首先是校准,必要的调整或修理,随后的再校准,以及所要求的封缄和标签。由定义可知,计量确认是技术性的和管理性的一组操作,其核心是校准,确认的对象是测量设备,确认的目的是确保测量设备不仅仅是符合规定要求,而且要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合格的测量设备不一定符合使用要求。  2.测量设备(measuring equipment)所有的测量器具、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和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本术语既包括测试和检验过程中使用的也包括校准中使用的测量设备。对此定义,可作如下理解。凡是用来取得量值或数据的设备都称为测量设备,它包括相当于我国计量基准、各级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从另一角度分类,相当于各种仪器仪表、量具、检具、标准物质、标准校准检定装置等。除此以外,该定义还包括起检验或控制作用的定位器、样板、模具、夹具等工装,以及本身不属测量设备但没有它不能进行测量的辅助设备,如稳压电源、各种联结器件等。“所必需的资料”是指设备说明书、操作指南等,没有这些资料,测量设备是无法准确运用的,因而应视为设备的组成部分,给以保存和维护。  3.溯源性(traceability)通过具有规定的不确定度的连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量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的或国际的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溯源性是国际计量界普遍采用的术语,从技术上讲相当于我国常用的术语“量值传递”,但从管理上看,它们具有重大差异,量值传递是从上至下通过计量器具检定确保给出的量值准确可靠,带有法制性。溯源性则不同,校准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企业可自行选择认为合适的校准机构对其测量设备进行校准,不一定按照国家制定的溯源系统。  溯源性是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量值应具备的一种特性,即它们可以与国家的或国际的计量标准相联系,其实现的方法是通过连续的比较链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或检定,从而达到全国的或国际的量值统一。  4.校准(calibration)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示值、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由参考标准确定的量值之间的一组操作。校准也是国际计量界常用的一个术语,相当于但不完全相等于我国常用的术语“检定”,检定具有法制性,要求较严较全面,常由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来实施,校准则常由企业自己或由企业所委托的经认可的机构来进行。校准的对象为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实物量具、标准物质等测量设备,校准是一组操作,主要是将被校准的测量设备与相应的参考标准相互比较,以确定测量设备的示值或由其代表的量值,比如确定仪器标尺的示值误差,给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定值等。测量设备应定期或使用前校准,以确保其给出的量值具有溯源性。

  • AUTOID手持终端技术在质量追溯体系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商业环境在改变,面对国家食品行业的全面溯源大势,面对制造业信息化升级的大潮,企业建立产品追溯体系成为趋势。基于互联网,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标识追溯技术,实现互联网和品牌的塑造,助力企业全程溯源和全网营销的追溯体系在食品企业中广泛应用。 食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原理: 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LBS地理信息等技术,通过AUTOID手持终端采集设备、通讯网络和应用平台,利用智慧农业、防伪标签和二维码等设备技术,实现食品全程可记录,来源追溯,去向追踪,产品追回、责任追究的功能。追溯档案包括养殖/土壤、饲料/肥料、屠宰/收割、加工/包装、物流/消费等记录,相当于是食品的身份证。 建设食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必要性: 未来,只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追溯要求的食品才能上市流通。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明文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建立信息化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国务院2015【95】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2020年前,我国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建成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建立起追溯系统后,将解决食品企业的三大需求: 食品流通追溯,安心上市流通。 管理便利, 追踪流向防窜货,降低运营风险。 品牌得以保障,建立食品防伪体系,识别召回管理,使防伪更有效. AUTOID手持终端是追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通过AUTOID手持终端的采集、录入、数据传输等功能将食品企业的生产、出入库、运输、销售等环节连接起来,实现追溯功能。未来,制造业将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品追溯系统,有利于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信息化、智能化升级,从而提升效率、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 实验室管理体系宣贯

    、培训内容(一)ISO/IEC 17025 体系相关准则讲解:1. 2017版本ISO/IEC 17025 前瞻(ISO/IEC 17025 CD版本 ) ,如何解读ISO/IEC 17025标准的内涵(适用对象及与ISO 9001的异同)2. 2016年5月31日最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讲解;3.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讲解;4.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讲解;5. CNAS-CL52 《CNAS-CL01应用要求》解读;6. 新版准则对《质量手册》编写要求详解;7. 新版准则对《程序文件》编写要求详解;(二)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营中的人员管理:1、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2、质量职责的分工:最高管理者(实验室主任)、技术主管、质量主管、监督员、内审员、检验/校准员、授权签字人、其他人员;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人员权限和责任);4、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运行机制: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依据,质量体系文件化要求(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奖惩机制,检查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内审), 综合评价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三)实验室和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中的难点讲解:以标准/准则为依据,以客户为焦点,以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建立质量体系、如何做好质量监督、如何有效(有限)控制偏离、测量仪器的特性及其评定和表示、“六项”技术政策概要、检验/校准报告的一般要求、其它管理要素、内审和管理评审的一般方法。(四)、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讲解: 1、CNAS《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对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考核要求;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目的及其与校准/检定的区别 3.检验检测机构如何确定需开展期间核查的设备 4.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与常用期间核查方法介绍;仪器设备的内部校准要求;5.期间核查结果数据的判定方法 6.介绍检验检测机构如何选择和使用有证标准物质,以及标准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的监测和评价 7.案例分析 (包括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及相应的期间核查原始记录的编制案例)全国各地均有班次。有计划及时联系!参加颁发(二合一)内审员证书,设备管理员!

  • 【资料】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计量基准、标准的作用及法律地位 计量基准一般分为国家计量基准(主基准)、副计量基准和工作计量基准。 国家计量基准,简称国家基准,是在特定计量领域内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并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经国家鉴定、批准作为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 副计量基准,简称副基准,是通过与国家基准比对或校准来确定其量值,并经国家鉴定、批准的计量器具。 工作计量基准,简称工作基准,是通过与国家基准或副基准比对或校准,用以检定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 在一个国家内,量值溯源的终点(即量值传递的起点)是国家基准,它必须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它体现了一个国家计量科学技术的水平。 副基准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地位仅次于国家基准。它用以代替国家基准的日常使用及验证国家基准的变化。一旦国家基准损坏,副基准可用来代替国家基准。然而,并非所有的国家基准下均设副基准,这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工作基准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地位在国家基准和副基准之下,设立工作基准主要是为了不使国家基准由于使用频繁而丧失其应有的计量学特性或遭受损坏。计量标准是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计量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这就确立了国家计量基准的法律地位。计量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分别确立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计量标准及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的法律地位。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量值传递的作用 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实现量值的准确可靠是计量工作的核心。量值不仅要在国内统一,而且还要达到国际上的统一。“量值传递”及其逆过程“量值溯源”是实现量值统一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它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贸易结算、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提供了计量保证。 量值传递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量值的准确和一致。即保证全国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下测量同一量值的计量器具都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工作。

  • 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

    2013年全国质检系统计量工作会提出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 从1月30日召开的全国质检系统计量工作视频会上获悉,2013年全国质检系统将积极探索,努力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负责人在报告中从工作理论、法律法规、行政监管、国家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量值传递溯源、产业计量、区域经济发展、技术保障8个方面对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进行了阐释。 在计量工作理论体系方面,要加强有中国特色计量工作体制机制研究,积极开展中国计量发展历史研究、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对计量新需求研究、计量基标准覆盖率研究、计量风险预警和评估研究等,从理论基础和战略全局高度研究计量发展问题;在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要以修订《计量法》为核心,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及国家计量技术法规体系的建设工作;在健全计量行政监管体系方面,要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计量工作的管理体制;在健全国家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工作中,要继续加强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研究,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积极开展急需的国家计量基标准研究;在健全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方面,着重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量和重点对象的量值传递体系的规划、研究与建设;在建立健全产业计量服务体系时,要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其它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动国家产业计量测试平台(中心)建设,研究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通过平台及时高效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技术保障;围绕健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研究如何根据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有效整合并科学利用区域内计量资源,从而更加高效地服务区域产业科学发展;关于健全计量技术保障体系,提出要组织制定加强市、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地(市)、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各地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制检定需要的计量检定测试实验室,增强计量技术机构科技创新、量值传递及计量技术服务能力等。

  • 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

    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 标准物质是进行量值传递,实现测量准确一致的手段之一。通过不同等级的标准物质,依序将国际单位制基本测量单位的量值传递到实际测量中去,这个准确度由高至低的过程,称为量值的“传递过程”。而在实际测量中,需要检验现场测量中的量值是否准确。使用标准物质,按准确度由低至高地逐级进行量值的追溯,直至基本测量单位,这一过程常称为量值的“溯源过程”。通过标准物质进行量值的传递和溯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量值传递体系。 在量值传递溯源体系中,不同等级的标准物质构成了体系的层级。SI基本测量单位是统一标准物质量值的“标度”,它体现了测量的最高准确度,是确定标准物质量值并进行传递溯源的基础。

  • 【原创大赛】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结果分析

    [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22.0pt]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结果分析[/size][/font][/align][font=宋体]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一个实验室对其自身的质量体系以自查的方式进行的审核,通过检查各项质量活动是否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开展,以此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实验室内审中发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改进的策略进行探讨。[/font][font=宋体] 内审按照实验室《内部审核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由中心质量负责人发起,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担任内审组长,内审组成员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熟悉体系和认可准则的内审员组成,如果资源允许的话,内审员应独立于受审核的部门,保证内审的公平、公正、独立、客观。对于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落实整改。对于纠正措施实施的情况应予以跟踪验证及记录、并由质量负责人评价其有效性、才能关闭不符合项。[/font][font=宋体] 按照不符合项的性质,一般分为体系性不符合、实施性不符合、效果性不符合。体系性不符合是指体系文件没有规定,未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写入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实施性不符合是指体系文件虽然有规定,但实际工作中没有遵循,或实施情况与规定不符的现象;效果性不符合是指实施的效果不佳。据统计,这三种不符合在实际内审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体系性不符合主要发生在建立体系的初期,体系文件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规定不全的现象,经过不断改进,现在的体系文件已经比较全面,未发现大的不符合。此后内审中发现的多为一些实施性和效果性不符合。[/font][font=宋体] 产生不符合项的要素多种多样,据统计,实验室近年产生的不符合主要分布在文件控制、记录的控制、设备(标准物质)、结果报告等几个要素。反映了实验室平时对文件的管理、记录的控制、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以及检测报告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如文件的受控和发放比较简单化,缺乏唯一性编号,作废文件未及时回收、受控文件未盖受控章等;记录存在追忆现象、信息不全、涂改,或划改未签名等;仪器设备的标识、使用维护,检定和校准、仪器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仪器未检定就投入使用,缺唯一性标识,没有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等;记录的缺失直接影响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有的报告书信息不全,难以溯源。[/font][font=宋体] 通过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实验人员质量意识淡薄,一心抓经济收入,而放松了质量。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业务科室与管理科室之间沟通和管理存在问题,质量监督力度不足,存在马虎应付心理,不能充分发挥监督把关的作用。[/font]

  • 实验室管理体系相关概念

    [size=16px][b]管理体系概[/b][/size][size=16px][b]念[/b][/size]介绍实验室管理体系介绍前,我们先了解关于体系、管理的基本概念。[color=#0052ff][b](1)体系[/b][/color][b]相关关联或作用的一组要素,体系由要素组成,其性质由要素决定。体系是对事物相关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方面通过系统化的优化整合为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b]对实验室而言,检验检测报告是最终结果,影响检验检测报告质量的要素包括:人员、仪器、样品、检测方法、环境和量值溯源等构成一个体系。[size=16px][b]管理[/b][/size][b]指挥和控制实验室协调的活动,为了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以整体化的要求处理好实现检测中各个要素的协调与配合,就是管理。 [/b]实验室的管理是质量管理,就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实验室的协调活动。[size=16px][b]实验室管理体系[/b][/size]把影响检测质量的所有要素综合在一起,为实现质量目标,由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的且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一个有机整体。[size=16px][b]管理体系要素[/b][/size]实验室管理体系包含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也称基础资源。管理体系由组织机构、程序、过程、资源4个基本要素组成。[b][size=16px]组织机构[/size][/b]“组织机构”是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因此要合理设计实验室的组织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技术、管理、支持服务工作与管理体系关系。组织是简单理解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相互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XXX检测中心、XXX实验室。[b][color=#0052ff]实验室建立与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工作:[/color][/b]1.设置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部门,如硬件测试部、硬件实验室等;2.确定综合协调部门,如综合管理部,运营部等;3.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与对应关系;4.配合开展工作所需的资源;5.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由于实验室的性质、检测对象、规模不同,必须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进行设计。[size=16px][b]程序[/b][/size]“程序”是为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所需要遵循的规定。主要规定按顺序开展所承担活动的细节,包括应做的工作要求,即何事、何时、何处、何故、如何控制,并做好记录,即对人员、设备、材料、环境和信息等进行控制和记录。[size=16px][b]过程[/b][/size][b][color=#0052ff]“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color][/b]1.任何过程均有输入和输出,输入是实施过程的基础,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2.完成过程必须有资源和活动;3.为确保过程质量,对输入过程的信息、要求,输出的结果以及在过程中的适应阶段应进行必要的检查、评价、测量。[size=16px][b]资源[/b][/size]“资源“是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实验室根据自身检测特点和规模配备所需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工作环境。[b][color=#0052ff](1)人力资源:[/color][/b]实验室确保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等人员的能力,应根据工作岗位、质量活动及规定的职责要求,选择能够胜任的人从事相应工作。[b][color=#0052ff](2)物质资源:[/color][/b]实验室检测的基本保障,配置必需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并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场地设施、能源、照明、水、电、气等供应设施;检测设备、仪器工具;支持服务设施,如采暖、通风、运输等。

  • 大邑县2022年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溯源体系建设及管理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试剂耗材采购项目

    [quote]项目概况大邑县2022年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溯源体系建设及管理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试剂耗材采购项目 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网上。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3年02月15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quote][font=inherit]一、项目基本情况[/font]项目编号:SCZJY-2023-006号项目名称:大邑县2022年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溯源体系建设及管理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试剂耗材采购项目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预算金额:17.5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7.5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详见谈判文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 5 日内完成供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font=inherit]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font]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本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微企业,符合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个体工商户视同中小企业),即所有标的货物由中小企业生产且使用该中小企业商号或者注册商标,否则,将作无效响应处理。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font=inherit]三、获取采购文件[/font]时间:2023年02月09日 至 2023年02月13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2: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网上。方式:电子邮件报名方式获取,详见附件(一)售价:¥400.0 元(人民币)[font=inherit]四、响应文件提交[/font]截止时间:2023年02月15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成都市大邑县佳林路120号林肯郡商业5栋1层。[font=inherit]五、开启[/font]时间:2023年02月15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成都市大邑县佳林路120号林肯郡商业5栋1层。[font=inherit]六、公告期限[/font]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font=inherit]七、其他补充事宜[/font]1.本项目不属于政府采购项目。2.本公告期限为3个工作日。3.通过电子邮件报名方式获取。供应商将加盖单位公章的《供应商报名介绍信》扫描发送至电子邮箱:572627079@qq.com (报名资料递交时间以本邮箱收到报名邮件时间为准)后获取谈判文件,谈判资格不能转让。4.《供应商报名介绍信》内容、要求及格式详见采购公告附件一。[font=inherit]八、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font]1.采购人信息名 称:大邑县农业农村局地址:大邑县晋原街道邑新大道 196 号。联系方式:陈老师 028-88290721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四川中玖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地 址:成都市大邑县佳林路120号林肯郡商业5栋1层。联系方式:李老师 028-68335556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李老师电 话:  028-68335556

  • 从一枚鸡蛋看德国食品追溯体系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但是,这句话在德国就变成了“要吃到好鸡蛋,更要认识下蛋的母鸡”。 从超市买回一盒鸡蛋,发现每枚鸡蛋上都印有一串夹杂着字母和数字的10位编码。这些编码好比鸡蛋的“出生证明”,母鸡们想要“不认账”都难。想要读懂它并不难,纸盒盖内侧详细印有“解码指南”。排在编码第一位的数字代表下蛋母鸡的“生活方式”,“0”代表有机饲养,“1”代表自由散养,“2”代表无笼平底饲养,“3”则代表鸡笼饲养。排在第二、三位的字母代表母鸡的“国籍”,在德国销售的鸡蛋通常来自5个国家——“DE”德国、“BE”比利时、“DK”丹麦、“FR”法国和“NL”荷兰。后7位的数字则为所在养鸡场对应的编号。有了这串编码,只要上网搜索一下,就能准确查到母鸡的“住址”。例如,记者买的鸡蛋编码为“2-DE-1261023”,即表示这些鸡蛋来自德国勃兰登堡州的一家无笼平底饲养鸡舍。 为什么要给每一枚鸡蛋都费力印上“出生证明”呢?实际上,这只是德国整个食品追溯体系里的一个具体实例。可追溯原则是德国食品安全体系七大原则之一。所谓可追溯,实质上就是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或食品在各个阶段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必要时可回溯历史信息,以便查明问题的原因。食品的可追溯性从原材料进货开始,贯穿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而且,各种信息通常都是公开透明、有据可查的。 1997年,为应对疯牛病事件,欧盟开始筹备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尤其是牛肉制品的追溯体系。2000年1月,欧盟发布了《食品安全白皮书》,将食品安全作为欧盟食品法的主要目标,形成了一个新的食品安全体系框架。其中一项改革内容就是要求所有食品和食品成分具有可追溯性。 自2005年以来,生产商不仅必须记录各种食品的去向,而且还必须证明产品的原料来源。这样一来,在万一发生食品污染的情况下,就能够很快找到原因,并将同一批次生产的食品从市场上召回。因此,每个食品包装上都标有批号或者日期,生产商和监管机构据此能够辨别相关产品所属的批次。例如,牛奶和肉制品等动物源性食品还有一个椭圆形识别标识,由此可识别出最后加工或包装该食品的企业。 目前,德国的食品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过程都处于管控之下。一旦发现问题,便可追本溯源找到症结所在。如果某个联邦州食品监管部门确定某种食品或动物饲料对人体健康构成损害,会立即报告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安全局会将相关产品种类、原产地、销售渠道、危险性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报告德国联邦政府,并通报全国。必要时通过媒体以新闻公告形式向公众发出警告,并尽早中止有害食品的流通。 2011年,德国发生鸡蛋中二恶英超标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当时,德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通过追溯系统,第一时间反向溯源到石荷州一家饲料厂。原来,该厂使用了含有致癌物质二恶英的工业用脂肪酸生产饲料。与此同时,问题饲料还流向了数个联邦州的4700多家农场,被污染的农产品从禽类扩展到猪肉。于是,政府根据追溯信息迅速启动召回并销毁问题食品,数万枚鸡蛋被销毁,数百头生猪被宰杀,有效防止了此次事故的扩大。由此可见,可追溯机制对食品安全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经济日报)

  • 27万!蒲江县2023年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溯源体系建设及管理项目-检测试剂耗材采购项目

    [quote]项目概况蒲江县2023年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溯源体系建设及管理项目-检测试剂耗材采购项目 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http://www.sczjzb.com/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3年09月18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quote][font=inherit]一、项目基本情况[/font]项目编号:ZJZB-FZC-20230829项目名称:蒲江县2023年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溯源体系建设及管理项目-检测试剂耗材采购项目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27.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7.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详见采购文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30日内完成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font=inherit]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font]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截至投标截止日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2.参与本项目的供应商单位及其现任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在行贿犯罪查询期限内不得具有行贿犯罪记录;3.本项目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4.供应商须具备有效期内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且持有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备案证明)。[font=inherit]三、获取采购文件[/font]时间:2023年09月06日 至 2023年09月12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2: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http://www.sczjzb.com/方式:访问http://www.sczjzb.com/。提交以下资料图片或者扫描件至我司邮箱:营业执照复印件、介绍信、被介绍人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供应商鲜章、报名表、转账凭证截图(转账时请备注清楚公司名称和项目名称,可简写)。咨询电话:028-88556437;工作人员将会在下午17:00前审核并发送采购文件。售价:¥400.0 元(人民币)[font=inherit]四、响应文件提交[/font]截止时间:2023年09月18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鹤山街道工业南路2号3楼。[font=inherit]五、开启[/font]时间:2023年09月18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鹤山街道工业南路2号3楼。[font=inherit]六、公告期限[/font]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font=inherit]七、其他补充事宜[/font][font=inherit]八、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font]1.采购人信息名 称:蒲江县农业农村局地址:蒲江县桫椤路中段37号联系方式:王老师 028-88596200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四川正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鹤山街道工业南路2号3楼联系方式:李经理 028-88556437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李经理电 话:  028-88556437

  • 【原创大赛】管理体系要素-实验室中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

    1.部门的职责(1)综合办公室1)在相应主管领导和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负责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贯彻实施、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文件控制、合同评审、申诉与投诉、体系管理记录及其归档与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等相关工作。2)协办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建立、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服务与供应品采购、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检测和校准方法、仪器设备管理、量值溯源、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等工作。3)负责质检中心工商、税务、资质等证照的维护管理工作。4)负责质检中心所有印章的管理和使用。5)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2)检测室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及质检中心体系文件,确保质检中心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2)在相应主管领导和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服务与供应品采购、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检测技术记录、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检测和校准方法、仪器设备管理、量值溯源、抽样和样品处置、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工作。3)协办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实施、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建立、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文件控制、合同评审、申诉与投诉、体系管理记录及其归档与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的相关工作。4)具体负责现场检测项目组或现场临时实验室的组建和管理。5) 负责本专业资质的具体维护工作。6)积极组织完成质检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安排的各项工作,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2. 岗位职责(1)主任职责1)全面负责质检中心各项工作,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贯彻实施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与计划,保证上级指示和要求在本质检中心的贯彻执行。2)主管管理体系的策划,组织确定本质检中心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全体职工理解和执行。3)主管建立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关系。4)主管质检中心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运行。5)可授权代理人全权负责质检中心的全面管理工作,行使各种与检测活动相关的职能权力。(2)常务副主任职责1)受质检中心主任的委托,主持质检中心全面工作,审查和处理质检中心重大业务技术问题。2)主管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服务与供应品采购、合同评审、申诉与投诉、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工作。3)负责组织机构管理、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工作。4)批准质检中心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配置所需资源(人、设施、设备及所需物品等),确保资源满足工作的要求。(3)副主任职责1)协助常务副主任管理质检中心的各项工作。2)常务副主任不在岗时,接受其委托,行使常务副主任的职责。3)负责处理和协调所分管的工作。4)协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维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实施、服务与供应品采购、合同评审、申诉与投诉、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工作。(4)技术负责人职责1)全面负责质检中心的技术工作。2)主管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检测技术记录、新检测项目评审、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设备期间核查、外部设备使用、抽样及见证控制、检测样品处置控制、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工作。3)负责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工作。4)协管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组织机构管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维护、文件控制、合同评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量值溯源工作。(5)质量负责人职责1)全面负责质检中心的检测质量控制工作,检查、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2)主管文件控制、体系管理记录及归档与管理、内部审核、检测监督、量值溯源工作。3)负责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服务与供应品采购、申诉与投诉工作。4)协管组织机构管理、管理体系的建立、合同评审、管理评审、结果质量控制工作。(6)技术主管职责1)全面负责分管专业或检测室的技术工作。2)负责分管专业或检测室的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工作。3)协管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组织机构管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维护、文件控制、合同评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量值溯源工作;协助、配合技术负责人管理分管专业或检测室的检测和/或校准分包、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检测技术记录、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设备期间核查、外部设备使用、抽样及见证控制、检测样品处置控制、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工作。(7)办公室主任职责1)负责办公室人员的组织和分工,对办公室的职责全面负责。2)负责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合同评审、体系管理记录、记录归档与管理工作。3)协办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组织机构管理、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服务与供应品采购、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力资源控制、设施与环境控制、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仪器设备管理、量值溯源、结果质量控制工作。4)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8)检测室主任职责1)负责检测室人员的组织和分工,组织、分配本检测室承担的检测任务,并监督执行,保证检测工作正常开展,合同的有效执行,对检测室的职责全面负责。2)主管本检测室的现场检测控制工作。负责检测项目组的组建和管理;负责现场临时实验室的报批、组建和管理。3)负责本检测室的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检测技术记录、检测监督、仪器设备管理、量值溯源、抽样和样品处置、结果质量控制工作。4)协办、配合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组织机构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工作,负责本检测室的文件控制、服务与供应品采购、合同评审、申诉与投诉、纠正、预防措施管理、归档与管理、人力资源控制、设施与环境控制、检测和校准方法的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设备期间核查、外部设备使用工作。5)负责本专业资质的维护管理。6)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9)授权签字人职责1)负责结果报告控制,对授权签字范围内的检测报告进行把关,并对签字的检测报告全面负责。2)协办检测技术记录、管理评审、设施与环境控制、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现场检测控制、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外部设备使用、抽样和样品处置工作。(10)项目负责人职责或现场临时实验室主任职责1)接受检测室主任领导,按照质检中心《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等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负责相应检测项目的全面工作和现场检测控制工作。2)协办、配合相应检测项目的申诉与投诉、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工作;承办相应检测项目的检测技术记录、归档与管理、设施与环境控制、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制、检测监督、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量值溯源、检测样品处置控制工作。(11)检测人员职责1)接受检测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严格按本项目的检测方案和已批准的现行有效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2)进行上岗资格范围内的检测工作,并对其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负责。3)负责对所用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的保管维护和使用记录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状态符合规定要求,并有权拒绝使用超过检定/校准周期的仪器设备。4)配合内部审核、申诉与投诉、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控制等工作,具体负责相应检测项目的检测技术记录、归档与管理、新检测项目与检测和校准方法及允许偏离控制、设备期间核查、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量值溯源、检测样品处置控制工作。(12)设备管理员职责1)负责分管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定所管理仪器设备的年度检定/校准的周期检定计划并执行。2)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登记和标识、保管、借用、维护、送检、报废,建立台帐和相应的档案。3)配合质检中心的内部评审、设施与环境控制工作;配合办公室/检测室主任和检测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校准分包、内部校准、设备期间核查、外部设备使用、设备记录的归档和管理工作,督促使用人员做好使用记录。(13)样品管理员职责1)负责抽样及见证控制工作;接收样品并检查、记录样品状态和封样标记完整性等;负责见证类样品见证人员的确认和签字。2)负责检测样品处置控制工作;分类管理样品,对样品的检验状态做出明显标识;保证样品存放环境满足样品贮存要求,确保在保管期内不改变样品的原有性能,如环境条件无法满足,应及时向检测室主任或技术主管提出,使其采取改进措施;严格执行样品的领取手续,与领取者共同检查并记录样品的完好状态;按合同规定履行有留样要求的样品处理手续。 3)协助、配合质检中心的内设部审核、检测技术记录控制等工作。(14)档案管理员职责(资料管理员)1)具体负责资料的归档与管理工作,督促各检测室资料管理员做好本室资料的归档和管理工作。2)负责汇总、登记、标识、发放、保存、回收和留存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规程、规范,负责登记、保存、发放与检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3)统一管理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技术报告等技术资料档案,各检测室资料员具体负责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归档。4)对超过保存期的资料提出可销毁的技术档案清单,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执行。5)做好技术资料档案的保密、防火、防盗、防蛀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6)配合质检中心的文件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工作。(15)质量监督员职责1)

  • 湖北加快构建现代测量体系 实施计量精准施测服务

    “米”、“千克”、“秒”等计量单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并不陌生,国际单位制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自今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将全部由基于量子现象测量方法的自然常数定义,国际单位制迈入量子化时代。[img=,550,367]http://04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90517/20190517175942_14ed95a65f6c2574ca8e5f75bf6a312b_1.jpeg[/img] 5月17日,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国际单位制(SI)量子化变革暨计量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报会上获悉,该局针对国际计量单位制(SI)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围绕“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对加快构建现代测量体系进行了前瞻布局,对深化计量改革、强化计量监管、优化计量服务规划了路线图,对全面提升计量服务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达了任务书。[img=,550,367]http://04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90517/20190517175942_14ed95a65f6c2574ca8e5f75bf6a312b_2.jpeg[/img]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少华会上,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少华重点介绍了国际计量单位制(SI)量子化变革的相关情况,解析了“量子化变革”对现代测量方式、测量技术提出的新挑战,诠释了“量子化变革”给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据了解,近年来,全省计量战线的干部职工积极适应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形势,注重从痛点入手,向短板发力,计量服务产业转型和质量提升方面实现了“四个更加突出”。计量工作地位更加突出。地方政府计量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强化,计量发展规划得到有效落实。计量能力提升更加突出。全省量传溯源体系不断完善、“电磁兼容实验室(十米法)”等一批计量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计量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为重点产业提供“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和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技术服务,聚焦民营企业在质量控制、分析测试、量值溯源等方面存在的计量难点和痛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计量需求解决方案。计量监管成效更加突出。强化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实现全覆盖,加油机系统性正偏差得到有效遏制,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2.1%以上,位列在中部地区前列。  宋少华表示,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计量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的战略定位,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切实发挥计量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和保障作用。一是要大力推进计量管理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大市场监管的整体优势,将计量监管的触角向基层站(所)延伸,全面实施“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自我声明制度”(C标志)改革,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计量校准市场环境。二是要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计量获得感、满意度。加强对民用“三表”的计量监管,全力配合教育和卫健部门做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加强对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检查。加强环境监测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监管,切实保障生态环境量值数据质量。三是不断提升计量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计量供给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制造业计量需求解决方案。聚焦1000家民营企业,聚焦企业在质量控制、分析测试、量值溯源等方面存在的计量难点和痛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计量精准施“测”服务。  会上,省市场监管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对计量服务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进行解读。

  • 【原创大赛】管理体系改进

    [size=16px]实验室[/size][size=16px]通常[/size][size=16px]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性,[/size][size=16px]以[/size][size=16px]保证管理体系及其运行的持续有效[/size][size=16px]。[/size][size=16px]如何来实施改进工作?[/size][size=16px]要实施改进,需先对管理的内容予以梳理,收集各类问题信息,发现需要改进的方向和问题。[/size][size=16px]具体做法:实验室可以[/size][size=16px]根据[/size][size=16px]投诉处理[/size][size=16px]的相关文件规定[/size][size=16px]收集有关投诉的来函、来电及来访等方面的资料和与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有关的资料,并及时反馈给[/size][size=16px]实验室[/size][size=16px]质量负责人。同时,实验室全体人员重视信息的收集,包括客户要求、法律法规、[/size][size=16px]CNAS[/size][size=16px]发布的新政策和新文件、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和检测工作。质量负责人有计划地通过客户调查等方式,从客户处收集反馈,尤其要重视负面的反馈,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作为年度[/size][size=16px]管理评审的输入[/size][size=16px],[/size][size=16px]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检测工作和对客户的服务。[/size][size=16px]实验室最高管理者[/size][size=16px]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size][size=16px]、[/size][size=16px]客户满意度调查、[/size][size=16px]纠正措施、预防措施[/size][size=16px]及管理评审来促进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确保其有效性。[/size][size=16px]实验室在[/size][size=16px]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的变更[/size][size=16px]时,应[/size][size=16px]按照[/size][size=16px]实验室[/size][size=16px]管理评审[/size][size=16px]的相关文件[/size][size=16px]通过管理评审,由[/size][size=16px]实验室最高管理者[/size][size=16px]确定,以确保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得到维持。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以及能力验证和比对的[/size][size=16px]信息[/size][size=16px],据此改进检测[/size][size=16px]技术[/size][size=16px]工作[/size][size=16px],[/size][size=16px]详细的实施可按照实验室[/size][size=16px]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size][size=16px]、[/size][size=16px]实验室间比对[/size][size=16px]及[/size][size=16px]能力验证[/size][size=16px]、[/size][size=16px]量值溯源和期间核查控制[/size][size=16px]、[/size][size=16px]检测报告管理[/size][size=16px]等文件的要求进行实施[/size][size=16px]。[/size][size=16px]实验室应对改进的[/size][size=16px]有关记录[/size][size=16px]进行归档[/size][size=16px]保存[/size][size=16px],[/size][size=16px]为持续改进和评估改进效果以及学习改进做好资料管理[/size][size=16px]。[/size]

  • 【原创大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align=center][b][font=宋体][size=16.0pt]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size][/font][/b][/align][font=宋体][size=12pt] 为落实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有必要成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检查小组,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下旬,对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相关的部门的日常质量活动开展监督检查。检查小组可以通过现场查验、提问、调阅资料等形式,检查和审核各个部门的质量活动是否符合([/size][/font][size=12pt]ISO/IEC17025:2017[/size][font=宋体][size=12pt])《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要求》、([/size][/font][size=12pt]RB/T214-2017[/size][font=宋体][size=12pt])《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监督检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size][/font][font=宋体][size=12pt](一)人员管理[/size][/font][size=12pt]1[/size][font=宋体][size=12pt]、明确部门的岗位职责,对相关人员是否进行能力评价和授权。[/size][/font][size=12pt]2[/size][font=宋体][size=12pt]、人员技术档案应及时更新,员工有培训履历表,培训信息记录全面及时,人员的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应存入个人档案中。[/size][/font][font=宋体][size=12pt](二)场所环境[/size][/font][font=宋体][size=12pt]对使用和进入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区域未加以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登记清晰,便于追溯。[/size][/font][font=宋体][size=12pt](三)设备设施[/size][/font][size=12pt]1[/size][font=宋体][size=12pt]、设备使用及维护:仪器设备应有使用登记和维护记录,登记信息全面,使用人应完整记录使用情况并签名;年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应及时归档。[/size][/font][size=12pt]2[/size][font=宋体][size=12pt]、设备溯源:按照仪器设备的检定[/size][/font][size=12pt]/[/size][font=宋体][size=12pt]校准周期,对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或计量溯源性有要求的设备实施检定或校准。[/size][/font][size=12pt]3[/size][font=宋体][size=12pt]、设备授权: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授权,大型仪器设备、贵重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应提出申请并经最高管理者批准授权,方可操作。[/size][/font][size=12pt]4[/size][font=宋体][size=12pt]、仪器标识:所有仪器设备应有唯一性标识或状态标识;仪器责任人由于岗位变动或退休时,必须及时更新。[/size][/font][size=12pt]5[/size][font=宋体][size=12pt]、标准物质及试剂管理:标准物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配制的工作溶液应根据标准规定有效期;培养基的配制应有配制日期、配制人和有效期等信息。[/size][/font][font=宋体][size=12pt](四)文件控制[/size][/font][size=12pt]1[/size][font=宋体][size=12pt]、文件标识:应使用受控文件,文件均有受控标识和发放记录,如标准应及时更新,工作场所严禁使用非受控或过期的文件。[/size][/font][size=12pt]2[/size][font=宋体][size=12pt]、过期文件:过期文件应收回销毁或加以标识,防止误用。[/size][/font][font=宋体][size=12pt](五)记录控制[/size][/font][font=宋体][size=12pt] 实验室的原始记录应在检测的当时予以记录,杜绝回忆录式的记录,确保原始记录数据的客观准确和可以复现。记录不能涂改,应按规范划改并签名。[/size][/font][font=宋体][size=12pt] 当发现问题时,应责成相关部门认真学习评审标准和体系文件的规定,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并举一反三。内部发现的问题,在内审中不能再次出现,同时也为外审做好准备,把问题解决好,让评审专家在现场评审中再难发现问题。[/size][/font]

  • 改版不用愁,我来帮你谋——CMA体系文件改版指南

    改版不用愁,我来帮你谋——CMA体系文件改版指南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体系文件改版建议 2015年4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颁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以替代《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86号),从2015年8月1日开始实施。2015年7月29日,国家认监委发布《国家认监委关于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若干意见》(国认实〔2015〕49号),明确新版准则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将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正式实施之前,原《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依然适用。也就是说所有通过CMA或在此之前编写好体系文件准备申请CMA资质的实验室,将面临新准则学习和体系文件改版的课题。2015年7月31日,国家认监委发布《国家认监委关于印发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配套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的通知》 ,共印发包括《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在内的15份配套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部分实验室可能在2015年已经完成文件的改版,但是有些实验室直到最近才开始着手准备。本着对新准则的学习态度,结合多年学习和实践运行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经验,对体系文件的改版提出部分建议,希望能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一、新旧准则条款对照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咋一看,貌似改的天翻地覆,其实认真一看,真正的变化并不大,我们做个表对比一下:原准则新准则备注4.1 组织4.1 组织 4.5.3 公正性和保密性单独列明4.2 管理体系4.5.1 管理体系 4.5.2 质量手册单独列明,并细化 4.3 文件控制4.5.4 文件控制 4.4检测和/或校准分包4.5.6 检验检测的分包 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5.7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6 合同评审4.5.5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4.7 申诉和投诉4.5.9 申诉和投诉 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4.5.10 不符合工作的控制参考ISO/IEC17025单独列明和细化,并明确提出对“不符合工作的控制” 的要求4.5.11 纠正措施4.5.12 预防措施4.5.13 改进4.9 记录4.5.14 记录 4.10 内部审核4.5.15 内部审核 4.11 管理评审4.5.16 管理评审 5.1 人员4.2 人员将“人员”提到4.2,表明新准则的关注焦点5.2 设施和环境条件4.3 场所和环境条件将“场所和环境条件”提到4.3,表明新准则的关注焦点;将原准则4.1中对场所的要求调整到此5.3 检测和校准方法4.5.17 检验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 4.5.18 测量不确定度和数据控制单独列明,对“测量不确定评定”提出要求5.4 设备和标准物质4.4 设备设施将原则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设施”纳入设备类进行管理5.5 量值溯源5.6 抽样和样品处置4.5.19 抽样 4.5.20 样品处置和管理 5.7 结果质量控制4.5.21 质量控制 4.5.22 能力验证单独列明,并细化5.8 结果报告4.5.23 结果报告参考ISO/IEC17025进行细化4.5.24 结果报告的解释4.5.25 含抽样的结果报告的解释4.5.26 报告的意见和解释4.5.27 含分包结果的报告表示4.5.28 结果报告的发布4.5.29 报告的修订4.5.30 原始记录和报告的保存原准则4.9条款的要求,但原准则未明确保存期限——4.5.8 服务客户[align

  • 【资料】好书分享 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指南

    【资料】好书分享 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指南

    [color=#cc6600][size=4][img=left]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3/201003021438_203370_1806507_3.jpg[/img]基本信息:[/size][/color]书名: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指南[color=#666666]作者:原价:35.00[/color]元[color=#666666]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01月[/color][color=#666666]ISBN:9787502576318[/color][color=#666666]开本:[/color][color=#666666][b][size=4][color=#cc6600]基本介绍:[/color][/size][/b][/color][align=left][color=#666666]内容简介[/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本书系统介绍了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步骤和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介绍了检测实验室申请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认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给出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管理表格的范本,为准备建立质量体系和申请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提供了一种系统、实用的指导书,对已经建立质量体系和获得认可的检测实验室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适合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一般管理人员阅读。本书作者均在国家级检测机构从事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多年,并多次参加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验室评审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书提供的质量体系文件范本适用于建筑工程和建材领域的检测实验室,也可供其他行业的检测实验室参考。[/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目录[/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第一部分 建立质量体系与申请实验室认可1 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2 建立质量体系的步骤3 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要点4 申请实验室认可的注意事项5 接受现场评审的注意事项第二部 分质量手册质量手册GZJC/A关于发布《质量手册》GZJC/A(第一版)的通知GZJC/A目录1 声明1.1 公正性声明1.2 质量方针声明2 检测中心概况3 职能分配表4 管理要求4.1 组织4.2 质量体系4.3 文件控制4.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4.5 检测的分包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7 服务客户4.8 抱怨4.9 不符合工作的控制4.10 纠正措施4.11 预防措施4.12 记录的控制4.13 内部审核4.14 管理评审5 技术要求5.1 技术要求总则5.2 人员5.3 设施和环境条件5.4 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5.5 设备5.6 测量溯源性5.7 抽样5.8 检测样品的处置5.9 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5.10 结果报告GZJC/A/附录一质量手册修订页更换登记表GZJC/A/附录二程序文件目录GZJC/A/附录三资源手册目录第三部分 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关于发布程序文件GZJC/B/01~GZJC/B/30(第一版)的通知程序文件目录GZJC/B/01~GZJC/B/30保护客户机密和所有权程序GZJC/B/01检测工作的公正性保证程序GZJC/B/02文件控制程序GZJC/B/03合同评审程序GZJC/B/04检测分包程序GZJC/B/0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GZJC/B/06试剂和消耗材料的采购、验收与储存程序GZJC/B/07抱怨处理程序GZJC/B/08不符合工作的控制与纠正程序GZJC/B/09不符合工作的预防程序GZJC/B/10记录控制程序GZJC/B/11内部审核程序GZJC/B/12管理评审程序GZJC/B/13人员培训程序GZJC/B/14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GZJC/B/15安全、健康和环保工作程序GZJC/B/16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程序GZJC/B/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GZJC/B/18计算机/自动设备的数据保护程序GZJC/B/19设备管理程序GZJC/B/20测量溯源程序GZJC/B/21设备期间核查程序GZJC/B/22抽样程序GZJC/B/23样品管理程序GZJC/B/24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GZJC/B/25能力验证程序GZJC/B/26偏离许可控制程序GZJC/B/27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和批准程序GZJC/B/28现场检测程序GZJC/B/29监督员工作程序GZJC/B/30GZJC/B/附录一程序文件修订页更换登记表GZJC/B/附录二质量记录表格目录GZJC/B/附录三技术记录格式目录第四部分 资源手册第五部分 质量记录表格第六部分 技术记录格式第七部分 作业指导书范本参考文献附件:[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65707.shtml[/url][/color][/align]

  • 【原创大赛】浅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常见问题

    实验室根据ISO/IEC17025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认证认可标准、法规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在运行中持续改进,十多年的质量管理经验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发展和正常运行,离不开管理层的大力支持以及管理、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领导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纵观体系运行的历程,影响其正常运行的因素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实验室管理层重视不够。绝大多数实验室在认证认可之初没有专职的质量管理部门和人员,都是兼职的,一套人马两种职责,实验室一方面为了抓经济,自然对质量活动的环节疏于管理;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层无实验室工作经验,或者对质量管理知之甚微,只是一个摆设而已,技术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还是要依靠技术人员两肩挑,这充分体现了实验室领导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体系文件宣贯力度不够。很多实验室虽然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体系文件只有一个部门或一两个人在运作,其他部门只是旁观者,将体系文件束之高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领导不够重视,未及时组织宣贯学习;另一方面是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体系的理解存在偏差,执行起来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干脆不予理会了;三是宣贯力度不够,培训形式单一枯燥,缺乏重点和针对性,从而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形同虚设。 三.体系文件未及时更新。体系文件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才能保持体系运行的活力,文件控制的宗旨是要让所有从事质量活动的人员在工作场所第一时间用到现行有效的文件版本。随着认证认可准则、规则和标准、法规的不断更新,实验室也应该与时俱进,做好体系文件的修订、转版工作,然而,每年的内审、管理评审只是流于形式,使得体系文件无法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更新,体系文件与实际运行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原始记录信息不全、有追忆的现象。记录控制这一要素要求实验人员必须在实验当时予以记录,不能追忆,回忆录式的原始记录往往不会全面,甚至漏记;原始记录信息不全或有涂改无签名,有的甚至只有结果记录而没有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导致实验过程无法复现,不能溯源。 五.内审、管理评审质量不高。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一次检阅,每年一次。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质量负责人应亲自抓好内部审核工作,充分利用内审这个重要的管理手段使体系保持正常运行并持续改进。内审常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审计划不完整,缺乏要素或部门,如管理层,认为管理层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管理层都是对的,无必要审核;二是内审员不称职,不坚持原则,碍于情面而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或难以启齿;三是内审员素质和水平不够,对体系和评审准则不熟悉,不能及时发现不符合的事实;四是领导从不过问和参与内审,尤其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工作没有进一步强调和落实,导致内审结果不能作为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进一步改进。管理评审是体系适应性的评审,必须是最高管理者主持和召开,最后形成共识,由领导提出解决问题和改进体系的方法,有些领导由于公务繁忙,实际就是不重视,从而导致体系的改进不能落到实处。 六.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执行不到位。每个实验室每年都必须制定内外部质控计划,运用标准物质、加标回收、平行试验、空白对照、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留样再测等质控手段,加强内部质量控制,但是有的计划根本没有设定评价依据,或者没有对结果进行评价,有时虽然制订了计划,但却没有按时实施;[color=#3e3e3e]通过[/color][color=#3e3e3e]CNAS[/color][color=#3e3e3e]认可的实验室,每年都必须按照《能力验证规则》的规定,参加相关领域的能力验证。[/color][color=#3e3e3e]CNAS[/color][color=#3e3e3e]有承认外部能力验证的政策,如[/color][color=#3e3e3e]CNAS[/color][color=#3e3e3e]认可的能力验证提供者运作的能力验证计划或实验室间比对。然而有的实验室为了省钱、怕麻烦,参加能力验证的频次大打折扣,对结果反馈不满意也不落实整改措施,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必须引起实验室的充分重视。[/color]

  • 浅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如何做到人人参与

    [font=宋体]实验室每年管理评审都是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以及授权签字人和管理层报告输入材料,全员落座,但是检测员和计量员感觉无所事事,没有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活动中去。那么,他们怎么顺其自然地融入体系活动中,做好人人参与体系建设,人人落实体系要求呢?[/font][font=宋体]首先,检测员计量员入职、考核上岗后,应该更加明确本职岗位的任职要求、工作职责,这些东西不是静态不变的,是动态调整的,比如检测员想要学习期间核查的知识,需要技术负责人给他报名外部培训,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行动值得提倡,也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参与者行动。[/font][font=宋体]比如,[/font]A025[font=宋体]对计量校准实验室有了注册计量师的要求,那么技术负责人要第一时间组织相关计量员进行学习,督促他们及时考取注册计量师。[/font][font=宋体]除了了解本岗位,试验人员(检测员或计量员)还需要了解相关合作岗位的工作职责,比如我是计量员,除了了解热工试验设备和试验项目操作,我应该了解样品管理员以及设备管理员工作,方便我去与他们有样品的流转以及标准设备溯源保养维修等问题合作工作。[/font][font=宋体]同时,试验人员也需要主动了解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知道出具不实和虚假报告的严重性。[/font][font=宋体]实验室人员每个人都应该说得出实验室自身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这是根基,最基本的。[/font][font=宋体]试验人员认真落实表单填写,按照要求完成原始记录、证书报告的出具,遵守文件表单执行流程,执行程序流程,也是参与了管理体系实施。[/font][font=宋体]实验室人员积极配合内审员和监督员检查工作,及时诚实回答问题,对开出的不符合和纠正、纠正措施进行改进整改,也是他们配合体系持续改进的参与者。[/font][font=宋体]在管理评审和内审等会议上,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是参与体系改进最为直接的活动。[/font][font=宋体]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是全流程的管理,也是实验室全员的管理,上到管理层,下到计量检测员、办公室人员,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做质量的主人,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全面管控和提升。[/font]

  • 全国政协委员方向:为构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鼓与呼

    全国政协委员方向:为构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鼓与呼

    [align=center][b][size=16px]全国政协委员方向:为构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鼓与呼[/size][/b][/align][size=15px]计量资讯速递[/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2023-03-08 15:18[/color][/size] [size=15px][color=rgba(0, 0, 0, 0)]发表于北京[/color][img=,530,75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91149126369_530_1626275_3.png!w530x752.jpg[/img][/size][b][color=#007aaa][back=#efefef]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back][/color][/b] 今年能够继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将继续为加快构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鼓与呼。 过去5年,我紧盯市场监管的重大科技需求,围绕计量、标准、质量等进行科学普及,认真履职尽责,全方位参与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各种会议、各项活动。针对计量量子化变革、国家测量体系、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国际标准化等领域的问题,我作为第一提案人,组织开展了调研和研究,共牵头组织提出9项提案。我还作为共同提案人参与了质量管理、检验检测、探月工程等方面多个调研提案活动,共同提案16项。 我的提案都来自长期扎实的研究和调研。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以基本物理常数重新定义国际计量单位SI的决议。要知道,计量是测量的科学及应用。测得出,才能造得出;测得准,才能造得精。计量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扩大了测量范围。20世纪60年代,时间单位“秒”率先从“天文时”跃升到“原子时”,测量精度提高了数千万倍,由此催生了万亿规模的卫星导航产业。 我深知,新定义彻底改变了人类测量活动采用实物基准的历史,开启了以量子基准为核心的现代“先进测量”时代,集多参量、高精度、自校准于一体的芯片级综合测量和实时测量均将成为可能,一大批颠覆性测量技术有望实现,这将为现代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国际社会也普遍认为SI的全面重新定义,是“改写教科书的巨大变革”,更是“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测量科学最伟大的革命”。美国、欧盟等均已抢先布局。但彼时国内对国际计量单位制重新定义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尚未给予高度重视,围绕国家先进测量体系的系统性布局尚显不足,相关计量基础技术和设施还相对薄弱,核心关键技术也未获全面突破。 在充分调研、多次专题研讨和座谈后,我建议加快构建以量子计量基准为核心、扁平化量值溯源为特征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同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专项支持基于全新SI定义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不依赖于实物标准的量值溯源新方法等计量测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仪器仪表颠覆性创新发展,以尽快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等效的新型计量标准和其他技术标准,全面支撑“国家先进测量体系”。 令我欣慰的是,提案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同,并被相关主管部门采纳,促成了科技部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专项支持相关研究。 同样地,2022年我提出[b][color=#007aaa]《关于高度重视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和国际标准制定的提案》[/color][/b],指出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没有发言权,要摸清碳排放底数,支撑科学决策和国际谈判。我认为间接核算方法是基于能源消耗统计、碳排放因子参数等综合因素,推算得出碳排放数据,是一种计算数据,存在不完整、不准确、不一致和不可比的问题。提案提出了加大支持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建议,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今,建立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体系正逐步成为共识。 我一直认为,政协委员就应该发挥优势、走访调研、建言献策。未来5年,我将继续关注先进测量技术的高水平自立自强、重大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发展、双碳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重要议题,持续为国家计量测量体系建设“代言”。[align=center][size=15px][color=#888888]END[/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888888]来源:《科技日报》 文/付丽丽[/color][/size][/align]

  • 如何使管理体系运行简单化?

    [font=宋体]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能力认可时,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作为实验室自身,按照管理体系要求开展工作是确保数据结果有效的重要基础,实验室理应建立和实施好管理体系。然而,在实际运行当中,却存在着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管理体系在实验室活动中用不上,更不用说起规范作用了;一种是管理体系运行过于复杂,甚至成为累赘。针对前一种情况,专家团队已做过很多分析,也提出了一些对策。针对后一种情况,我们从管理层的角度讨论一下如何使管理体系运行简单化。[/font][font=&][/font][font=宋体]管理层职责划分应清晰明了。实验室管理层通常是由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组成,管理层应全权负责实验室运作,在工作中处于组织领导的地位。管理层成员之间职责的划分,尤其是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职责,赋予给技术负责人的职责,就不应再赋予质量负责人;同样,赋予给质量负责人的职责,就不应再赋予技术负责人。不能有些工作既是技术负责人的事儿,又是质量负责人的事儿。至于两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那是正常工作该有的细节问题,应保留一定的空间,不需要再做出进一步规定。赋予的职责从源头上清晰明了,这是管理体系运行简单化的要件之一。[/font][font=&][/font][font=宋体]最高管理者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最高管理者应与重要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关键岗位人员应从内外部做好选择任命,应做好资金资源保障,除此以外其他一些例行性工作,应合理地进行授权。比如,技术运作当中的事项应由技术负责人决策,质量管理当中的事项应由质量负责人决策,机构内部的决策机制应尽量稳定、简单和透明。有些最高管理者对已经决策的事项仍要二次决策,甚至将已经决策的推到从来;有些机构授权不够充分,授权范围变来变去,决策机制也不够稳定;有些管理层该在位时不在位,等到下班时间返回公司,又是开会,又是盯事。这些不当行为,都会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font][font=&][/font][font=宋体]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工作经历经验应相当。实验室作为专业化技术型组织,在实际运行当中确实存在技术运作与质量管理清晰的职能分配,所以,作为一个实验室当然还是应该有技术负责人与质量负责人的设置,这两种角色也应该处于管理层的位置。实验室[/font][font=宋体]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既涉及质量又涉及技术,因此,如果质量负责人懂技术,技术负责人懂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双方的配合与监督将更容易进行,双方的交流更容易达成共识。所以,一个机构的质量负责人应与技术负责人有相当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相当的工作经历、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只有“相当”,两者才能更好地协调配合,使管理体系运行简单化。[/font][font=&][/font][font=宋体]当然,作为管理体系运行,也包括工作流程的简单化,记录表格的简单化,但无论如何,只有管理层的简单化,才会有管理体系运行的简单化。[/font][font=宋体]检验检测行业也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font][font=宋体]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font][font=宋体]作为检验检测机构自身,建立和实施好管理体系是确保数据结果有效的重要基础。但在实际运行中,实验室不仅应建立和实施好管理体系,更应该简单有效地保持好管理体系运行的状态。上次,专家组从管理层的角度讨论了如何使管理体系运行简单化。此次,将从管理体系本身予以讨论。[/font][font=&][/font][font=宋体]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能力认可对机构均要求应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font][font=宋体]过程,是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是利用输入实现预期结果的相互关联或相互影响的一组活动。实验室管理体系各个要素的运行,本质上就是由一个一个过程所构成。[/font][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1[/font][font=宋体])每个过程应有清晰的预期结果。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应融入检验检测全过程并实现其预期结果,实验室在建立管理体系时,就应从文字上清晰表述每一过程所应实现的预期结果。比如,设备维护,是防止设备性能退化的;检定[/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校准,是确保设备量值准确和计量溯源性的;期间核查,是保持对设备状态信心的。在管理体系运行时,清晰的预期结果可使操作人员排除干扰,实现管理运行的简单化。[/font][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2[/font][font=宋体])每个过程应有明确负责的管理层。管理层是起组织领导作用的,要想使每一个过程均受控,管理层的工作就应包含全部运行的要素,这就需要每一项工作均应有管理层成员来负责。比如,分包,在职责分配时,应由技术负责人对分包相关事项进行审核和批准;改进,应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识别改进的机遇,并组织实施改进。在管理体系运行时,明确的分工可使人员有清晰的工作指向,使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稳定又简单,可减少不必要的犹豫和等待。[/font][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3[/font][font=宋体])每个过程应有具体执行的部门。对于每一项工作,管理层是承担组织领导作用的,主要任务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不适宜所有工作都去具体操作,具体操作层面应明确承担的职能部门。比如,人员培训计划,应由技术室收集各部门培训需求,汇总编写人员培训计划,由技术负责人审批;质量控制计划,应由质控室编写,由质量负责人审批。在管理体系运行时,每项工作均应明确具体执行部门,可较好地控制工作节奏、减少可变性。[/font][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4[/font][font=宋体])每个过程应有适应本机构的实施方式。各机构由于检验检测领域不同、规模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管理体系要素,各机构在具体做法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也是管理体系建立依据的是同一个标准,但运行并没有一个统一模式的原因。比如,人员培训,有的机构由技术负责人分工负责,有的机构却是由质量负责人负责;人员监督,有的机构由技术负责人进行效果评价,有的机构却是由监督员直接进行评价。在管理体系运行中,各机构应根据自身管理体系运行的成熟度,形成适应自身的特点和做法,可增强运行的稳定性。[/font][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5[/font][font=宋体])每个过程应有规定的启动条件和完成界限。[/font][font=宋体]每个过程的启动都是有条件的,作为机构应明确其启动的条件,具备相应的条件便会自行启动。每一个过程也应有一个明确的完成界限,这个界限也应是清晰明确的。比如,人员培训,编制人员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上岗前对人员能力进行确认,做好培训记录,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人员监督,确定需要在监督和指导下工作中的人员,制定人员监督计划,实施监督计划,进行监督效果评价,并做好人员监督记录,这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管理体系运行时,应对“启动”“终止”做出明确的规定,操作起来就会变得较为简单易行。[/font]

  • 精密仪器溯源方法的研究

    这是我在做的毕业设计:请问大家怎么做呢?谢谢内容要求:(包括规定阅读的文献、应完成的程序、图纸、实验、说明书等)1、查阅量值溯源体系系统与精密仪器溯源方法等相关的期刊文献资料。2、论述精密仪器的各种常用溯源方法。3、针对存在国家基准的某种精密仪器加以论述。4、针对不存在国家基准的某种精密仪器加以论述。5、试进行溯源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6、按要求写出毕业论文。

  • 【分享】量值溯源政策

    [center]量值溯源政策 [/center]1. 前言1. 1值溯源的一致性是国际间相互承认测量结果的前提条件,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L)将量值溯源视为测量结果可信性的基础,认可委员会对量值溯源的要求与国际规范的相关要求一致。1.2 在量值溯源方面,认可委员会要求已认可机构在满足国际标准的同时应遵循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1.3 认可委员会承认一切能够证实与国家或国际计量基(标)准存在有效关系的境内外量值溯源途径。1.4 认可委员会承认国家计量基(标)准。2. 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量值溯源要求,适用于已认可机构从事的测量活动,也适用于认可委员会对已认可机构量值溯源方面的评估和报告。3.引用文件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6年7月1日施行)3.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年2月1日发布)3.3 JJF1001-1998《通用计量属于及定义》3.4 ISO/IEC导则58:1993《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运作和承认的通用要求》3.5 CNAL/AR01:2002《认可程序规则》3.6 CNAL/AC01:200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4.定义本文结构引用ISO/IEC导则2中的有关术语并采用下列定义:4.1 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4.2 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标)准或国际计量基(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4.3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4.4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4.5 计量基(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4.6 国际计量基(标)准:经国际协议承认的测量标准,在国际上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 4.7 国家计量基(标)准:经国家决定承认的测量标准,在国内上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4.8 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附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4.9 有证标准物质: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中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改特性值的测量单位,每一种出证的特性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4.10 法制计量:计量的一部分,即与法定计量机构所执行工作有关的部分,涉及到对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和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4.11 法定计量机构:负责在法定计量领域实施法律和法规的机构。5.量值溯源要求5.1 量值溯源的基(标)准5.1.1 已认可机构应能够证实其测量活动所设计的全部量值能溯源至国家或国际计量基(标)准。5.1.2 认可委员会承认符合计量法规定的国家计量基(标)准。5.1.3 认可委员会承认BIPM(国际计量局)框架下,签署MRA(互认协议)并能证明可溯源至SI国际单位制的国家或经济体的最高计量基(标)准。5.2 量值溯源的途径5.2.1 由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校准实验室所提供的溯源性是有效的。5.2.2 认可委员会承认我国法定计量体系量值溯源的有效性(见附图)。5.2.3 已认可机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实现量值溯源,包括:a) 依据计量法规建立的内部最高计量标准(即参考标准),通过使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校准实验室所建立的适当等级的计量标准的定期坚定或校准,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获认可机构内部使用最高计量标准,需要时按照国家量值传递的要求实施向下传递,直至工作计量器具。b) 将工作计量器具送至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被认可的校准实验室,通过使用相应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定期计量检定或校准实现量值溯源。c) 将工作计量器具(需要时)按照国家量值溯源体系的要求溯源至本部门(本行业)的最高计量标准,进而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d) 必要时,工作计量器具的两只可直接溯源至工作基准、国家副计量基准或国家计量基准。e) 当已认可机构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测量时,只要可能,标准物质必须追溯至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认可委员会承认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机构提供的有证标准物质。5.2.4 特殊情况下的量值溯源当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不可能或不适用时,则应追溯至公认实物标准,或通过比对实验、参加能力验证等途径提供证明。5.3 境外已认可机构量值溯源的要求5.3.1 境外已认可机构的量值应能溯源至BIPM(国际计量局)框架下,签署MRA(互认协议)并能证明可溯源至SI国际单位制的国家或经济体的最高计量基(标)准。5.3.2 认可委员会承认APLAC、ILAC多边承认协议成员所认可的校准实验室的量值溯源性。5.3.3 当境内已认可机构的进口设备无法溯源到中国国家基准时,应提供有效的证明以证实其能够溯源至满足本政策5.1.3要求的境外计量基准。5.4 校准的要求5.4.1 已认可机构应选择溯源体系图中适当等级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校准实验室或满足本政策5.3.2要求的校准实验室提供的校准服务。在认可委员会有要求时,应能提供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校准实验室校准能力的证明,如依据ISO/IEC17025国际标准的认可证书及相应认可范围。5.4.2 校准实验室提供的校准证书(报告)应提供溯源性的有关信息,包括不确定度及其它包含因子的说明。5.4.3 已认可机构对其测量设备进行自校准时,应符合国家有关的规定,并能证实其具备从事校准的能力。自校准的方法必须形成文件并经过评审和确认,校准结果必须加以纪录,校准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6.附则6.1本规则经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并由委员会主任批准后生效。6.2本规则的修改亦须经过同样的审批程序。6.3本规则由认可委员会负责解释。

  • 新实验室体系试运行

    从7月份来到公司开始做QA方面的工作,不过这方面我也没什么经验,先是培训然后跟同事一起编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原本计划是先过CMA,后面实验室建成,因为一些问题取证工作有所延后,仪器设备试剂等基本配套完成,现在主要是进行实验方面的工作,因为QA工作就我一个人在做,体系方面的工作一直没什么进展,领导要我计划好接下来的工作,比如先是让实验室人员核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然后进行一次内部审核,但是因为没经验一直不知道怎么着手去做,像是核查文件,然后看看编写的文件跟现在进行的工作符不符合,需要编写的SOP和记录表单,这个只是一个比较大致的工作,希望大家能指导一些比较具体的工作下面是程序文件目录,针对各个文件应该怎么去进行具体的工作保护公正性和客户的机密及所有权程序保证实验室诚信度程序文件管理程序网络系统、检测用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管理程序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程序处理客户申诉和投诉的程序不符合工作控制的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记录管理程序内部审核程序管理评审程序质量监督工作程序人员培训程序设施与环境控制程序内务管理程序应用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设备管理程序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量值溯源程序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抽样管理程序样品管理程序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允许偏离的程序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程序结果报告管理程序档案管理程序环境保护程序实验室安全和人员健康控制程序生物毒素灭活、防污染控制程序菌种、毒种控制评价程序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改进管理程序分包管理程序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程序政府指令性检测任务工作程序检测质量控制程序人员管理程序服务客户的程序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程序检测责任追究制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