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溯源体系

仪器信息网溯源体系专题为您整合溯源体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溯源体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溯源体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溯源体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溯源体系话题讨论。

溯源体系相关的资讯

  • 溯源体系或可重拾食品安全信心
    3月27日中午见到徐坚时,他刚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孙咸泽的办公室赶到国家会议中心的展会现场。   下午,他又要在第五届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食品安全——移动验证溯源方案》。   身为奥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坚一天的忙碌,都和推广产品物流追踪体系相关。   他的梦想是,未来的中国,不管是专业性药品,还是茅台、五粮液之类的高档酒,甚至是日常吃的白菜、豆腐,如想查到产品的来龙去脉,就应该像用手机拍照那样普及和简单。   每年一届的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中国前沿的食品安全技术云集。在参展的57家单位中,徐坚的展台与众不同——非专业性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仅此一家。   可以嗅到的一个明显信号是,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发展到目前的节点上,所面临的挑战,并非仅仅检测技术所能解决。   在2012年两会上,对于每年热议的食品安全问题,代表和委员们的视野已经放开,不再仅局限于往年的“加强监管”和“攻克技术难题”等常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胡树华手拎着印有二维码电子标签的白菜来报到,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宇建议加速物联网的商业化应用。致公党中央在联名提案中,也建议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完善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试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肉类蔬菜的流通追溯体系,加快在全国各地推进食品流通追溯信息平台,是破解中国食品安全的盲点与难点之所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李铀此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在参加论坛的前一天晚上,GFSI(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董事会主席Yves Rey在超市购物时发现,中国的超市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很常见。在他看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构建信息共享的公共平台是共同期盼。   翻开中国政府的文件,对于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在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已有明确表述。《食品安全法》中也提出,要加强各种记录,如批次、产地等,可追溯体系是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的一个方向。   德国零售业巨头麦德龙集团近年来正试图在中国构建自己的“电子溯源系统”。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总监Jan Kranghand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麦德龙已与上海数百家星级酒店合作,提供可溯源食品。经过5年建设,他们建成了2000多种产品的溯源系统,可以查到相关产品的生产地理位置、所用饲料、养殖环境、产蛋过程、产品特性、加工情况,甚至运输路线图等。   “中国目前缺少的是意识,从政府到供应商,甚至到farmer。食品安全溯源链条的建立是个体系,是保护消费者、重拾公众信心的最好方式,需要多方努力。” Jan Kranghand表示。   徐坚此前在诺基亚创意部工作。诺基亚是奥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公司推出的防伪防窜货方案已经在诺基亚电池的防伪监控中应用。目前,徐坚正在试图从国家300多种基本用药以及同仁堂的高档保健品等高端产品入手推进。   徐坚告诉记者,在欧洲,2005年就已经开始规定,所有的产品必须有溯源才能入市。他们目前只能走高端产品路线,把成本转嫁在生产企业身上,可这距离他的产品全面追溯的梦还很遥远。   让他困惑的是,食品安全的可溯源链条,究竟该由谁来买单?
  • 广东构建亚运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生产溯源体系
    日前,食品质量安全关系着亚运会和亚残会的顺利举行。广东省各级质监部门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构建亚运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生产溯源体系,不仅确保了自亚运会开幕以来的食品质量安全,而且也为亚残会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基础。   在亚运会之前,广东省质监局就制定了亚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和供亚运会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检验工作要求。一方面明确了食品监管的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明确了对供亚运食品的监管工作要求以及检验机构、抽样程序、抽样频率、检验项目和判定依据。根据要求,各地质监部门通过夜间执法、交叉执法、飞行检查等方式,深入开展食品行业整顿,消除了一些行业性质量问题,提高了食品行业的整体水平。   在构建亚运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方面,广州市质监局根据亚组委明确的供亚运会食品安全要求,制定发布了亚运会食品标准清单688项以及《亚运会食品安全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等13项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填补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空白。其中包括亚运会食品安全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食品追溯编码规则、包装、贮运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等6项通用标准,以及植物饮料、生食海水产品、代用茶等卫生要求和调味品卫生规范等7项专用标准,为遴选供亚运会食品生产企业,以及供亚运会食品生产、检验及监管提供了标准依据。   在建立亚运会食品生产溯源体系方面,广州市质监局还制定发布了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食品生产溯源系统管理要求》,从标准的高度规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检验到产品出货各个环节的数据记录,确立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生产链管理,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两个体系为开展供亚运会食品生产企业遴选和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广州市质监局根据亚运会餐饮原材料需求,按照《亚运会食品生产企业备选条件》,组织监管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组分行业对有关企业进行现场考察,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溯源召回能力为考察重点,综合考虑后确定行业排名靠前的67家企业作为供亚运会食品企业。   为确保供亚运会食品安全,广东省质监局按照要求,首先对直接供应亚运会食品生产企业加大监督检查频次,督促企业落实原材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产品批批检验等各项保障措施,同时加大风险监测力度,对订单产品实施批批监测,对动物源性食品批批检验食源性兴奋剂 要求企业确定专门场地、设备、人员进行供亚运会食品的生产,在关键生产环节加装视频监控设备实施全程录像,对生产过程全程记录,对原辅材料、成品仓库实施“双人双锁”等措施。其次是对产品销往广州、佛山、东莞和汕尾等亚运会赛区食品生产企业,要求各地质监部门在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加大监督检查和风险监测力度,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证销往赛区的食品安全和产品可追溯性。   为切实做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广东省质监局按照当地政府负总责、定点供亚运会食品企业负主体责任、主管部门负监管职责的原则,对食品生产企业采取分类分级监管的措施,提高了对亚运会和亚残运会食品安全保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体系技术规定顺利通过专家论证会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完善标准计量体系,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的明确要求和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监测评估试点方案》中“构建量值准确、统一的环境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体系”的明确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了《环境空气二氧化碳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规定(试行)》、《环境空气甲烷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规定(试行)》、《环境空气二氧化碳、甲烷标准气体高精度光谱法定值技术规定(试行)》三项技术规定,并于近日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科研院所、高校、环境监测机构、计量技术机构等多领域专家对上述文件进行技术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上述三项技术规定是目前开展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的质量基础,对我国建立自主可控、国际等效可比的量值溯源体系以保障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的量值准确与等效可比具有重要意义。《环境空气二氧化碳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规定(试行)》和《环境空气甲烷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规定(试行)》规定了以通过国际比对取得国际等效度的国家基准作为量值源头,通过高精度逐级定值将基准量值准确复现至工作标气,工作标气用于高精度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校准和质量控制。《环境空气二氧化碳、甲烷标准气体高精度光谱法定值技术规定(试行)》提出了环境空气CO2/CH4标气高精度定值的技术要点,包括定值系统组成、定值系统各环节性能要求、定值方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等。上述技术规定的发布对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系统CO2/CH4监测量值溯源体系框架以及标准气体高精度逐级定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总站将继续发布系列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相关技术规定,进一步健全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技术体系建设,为我国温室气体监测提供坚实的计量技术保障。
  • 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体系技术规定顺利通过专家论证会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完善标准计量体系,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的明确要求和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监测评估试点方案》中“构建量值准确、统一的环境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体系”的明确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了《环境空气二氧化碳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规定(试行)》、《环境空气甲烷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规定(试行)》、《环境空气二氧化碳、甲烷标准气体高精度光谱法定值技术规定(试行)》三项技术规定,并于近日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科研院所、高校、环境监测机构、计量技术机构等多领域专家对上述文件进行技术论证。   会上,专家一致认为上述三项技术规定是目前开展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的质量基础,对我国建立自主可控、国际等效可比的量值溯源体系以保障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的量值准确与等效可比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空气二氧化碳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规定(试行)》和《环境空气甲烷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规定(试行)》规定了以通过国际比对取得国际等效度的国家基准作为量值源头,通过高精度逐级定值将基准量值准确复现至工作标气,工作标气用于高精度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校准和质量控制。   《环境空气二氧化碳、甲烷标准气体高精度光谱法定值技术规定(试行)》提出了环境空气CO2/CH4标气高精度定值的技术要点,包括定值系统组成、定值系统各环节性能要求、定值方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等。上述技术规定的发布对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系统CO2/CH4监测量值溯源体系框架以及标准气体高精度逐级定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总站将继续发布系列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相关技术规定,进一步健全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技术体系建设,为我国温室气体监测提供坚实的计量技术保障。
  • C-反应蛋白准确测量溯源体系的建立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C-反应蛋白(CRP)是监测心血管疾病和全身炎症状况的重要临床标志物之一。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ISO17511要求测量结果应从血清基质的二级参考物质溯源至纯品的一级参考物质,并通过高等级的测量方法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建立高等级(higher-order)的CRP参考测量程序,可为检验医学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8918216b-4c47-4f02-8930-d1caacd17b5c.jpg" title=" 图片3.png" alt=" 图片3.png"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图1. C-反应蛋白结构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由于CRP是五聚体构成,每个单体分子量2.3万道尔顿,五聚体的分子量达到了11.5万道尔顿,其定值技术一直以来是各国计量院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目前国际上的纯品标准物质只有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研制的SRM2921和日本计量院(NMIJ)研制的6201-b。但是这两个标准物质的原料都是由大肠杆菌表达,是单体结构,与血清中CRP的天然结构有区别,所以并不是最理想的CRP溯源材料。血清基体的二级参考物质由于血清基质的复杂性,定值难度大,现在国际上只有欧盟参考物质与测量研究所(IRMM)研制的ERM-DA474,但是该标准物质采用试剂盒多家定值,且只有一个浓度,无法满足溯源的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6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e86edeb0-de2f-4bd8-8a3a-d8397fb98e4f.jpg" title=" 图片4.png" alt=" 图片4.png" width=" 600" height=" 600"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图2. C-反应蛋白的临床诊断溯源途径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来源于人体的五聚体结构纯品CRP一级标准物质GBW09228,采用了氨基酸水解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和特征肽段酶切同位素稀释质谱法两种不同原理的方法定值,不确定度优于美国NIST标物SRM2921,定值结果可溯源至SI单位。基于此基础,NIM于2020年研制出了四个浓度的血清中CRP标准物质(GBW09865-09868),采用免疫磁珠富集结合特征肽段酶切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定值,经过验证,该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互通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中国计量院研制的纯品和血清基体的标准物质以及血清中CRP的准确定量方法建立了从纯品到血清基体标准物质的完整溯源链,为CRP的准确测量建立了良好的溯源体系,可以为CRP临床测量提供可靠的溯源保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020年11月10-12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国际计量局拟联合举办第三届 “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测量与标准,质量与安全(TD-MSQS 2020)” 国际研讨会,以期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本次会议将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本次会议可通过官方网站 a href=" http://tdmsqs.ncrm.org.cn" target=" _blank" http://tdmsqs.ncrm.org.cn /a 注册或扫描二维码注册,注册成功后请填写参会回执发送至会议邮箱pptd@nim.ac.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9671ca98-9121-4510-9a6e-9332e5b364c9.jpg" title=" 图片5.png" alt=" 图片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报名参会!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更多信息请关注会议官方网站: a href=" http://tdmsqs.ncrm.org.cn" target=" _blank" http://tdmsqs.ncrm.org.cn /a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作者:宋德伟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p
  • 工信部启动试点地区肉制品溯源体系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启动试点地区肉制品溯源体系,实现畜牧业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消费终端等全产业链的无缝监管,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站在羊圈前,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牧民朝伦巴特尔指着羊圈中一只只耳朵上戴着圆形、黄色标签的羔羊,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牧民朝伦巴特尔:合同签订后,就给企业的羊羔单独分出来管理,出栏以前都佩戴耳标,企业才愿意收你这个有追溯体系的羔羊。   这一追溯体系就是2013年工信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和自治区"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在这里,肉牛、肉羊等从生下来就会被佩戴耳标,记录它的每一次生病、喂养,再加上之后屠宰、加工、销售等物流配送环节的具体步骤,最终所有的情况都会在产品包装的二维码上体现,消费者用手机可以进行查询,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东乌珠穆沁旗元盛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试点企业之一,副总经理王士彰介绍,这些有二维码的产品9月将出现在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虽然有耳标的肉制品收购价比普通肉每斤高出了五毛钱,但他们对产品销售前景非常乐观。   王士彰:我们的客户看了厂子以后,订单比较多,虽然我们卖了高出了5毛钱,但产品的增值高了。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表示,今年选择锡林郭勒盟的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右旗3个地区以及锡林郭勒盟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进行追溯试点建设,年内将建立30万只羔羊可追溯档案。目前,追溯体系已投入试运行,未来有望在全国推行。   高伏:如果试点情况比较好,明年要再扩大一些范围,在不同规模的企业再考虑一些变化。
  • 广州亚运会建立食品溯源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如果亚运会期间发现了问题食品,在现场第一时间进行快速检测的同时,更可迅速追溯查明食品的来源……这些高科技的先进管理办法让每一件亚运会的食品犹如装上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使入市食品“来有影、去留踪、可追溯、促规范”,全力保障亚运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据初步统计本届亚运会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过万运动员参赛,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广州市在近年来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成系统的亚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广州市专门成立了亚运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行政主管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责任层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形成了多项具体细化的工作方案。这些经验做法对于全国日常保障食品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迎接亚运会,广州市从2007年开始就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将全市市场流通的食品信息、生产商、零售商等相关信息集中在一起,至今已保存更新各类食品经营主体录入的电子台账数据430万条,涉及包装食品数量10万余种。   这相当于给每件食品装上了GPS。执法人员可通过现场读取食品生产企业名称等条码信息,跟数据库信息进行初步比对,追溯食品来源,一旦发现问题,可通过系统对问题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各单位发布预警通知。这就实现了食品去向清、经营品种清、索证索票清,入市食品“来有影、去留踪、可追溯、促规范”。   据广州相关部门介绍,为实现对食品业主的动态巡查监管,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企业注册登记相关信息生成二维条码,打印在营业执照的特定区域。段管员巡查时进行扫描二维码就可读取信息,实时录入巡查结果,并可自动识别信息真伪,这种做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动态巡查的力度。目前,广州市共划分了1083个责任片区、配置1183名段管员,基本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法制化的网格化服务监管体系。   为及时发现问题食品,广州形成了委托送检、快速检测、企业自检、市民监督相结合的多维度检测体系。该市95.7%的农贸市场和104家超市在亚运前期都已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室和食品自检制度 设立了1548个红盾服务维权工作站,能将消费者反映的食品质量问题及时反馈 借助13台食品安全监测车和161个食品安全监测箱快速检测排查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常规监测,及时进行信息归集、分析评估和风险控制。   据介绍,整个亚运食品物流配送涉及广州10区2市以及3个协办城市的53个竞赛场馆、19个独立训练场馆、基地以及众多非竞赛场馆。从配送的规模看,仅亚运城板块预计赛时食品原材料总重量就约需5300吨,场馆板块约需3916.1吨,数量规模十分巨大。为此,广州市专门制订了《亚运食品物流配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并通过采取驻点、定员、定岗的监管措施,派出350名人员在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商场超市、物流配送企业、竞赛场馆及运动员酒店等场所,对亚运食品物流配送实行全过程无缝隙监控。   截至目前,广州市流通环节亚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进展良好,涉及赛区内外的51家批发市场、697家农贸市场、977家商场、超市以及40051间食杂店已全部建立食品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
  • 解读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 分指标设计传递体系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保护部日前印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为什么要出台《规定》,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环境保护部监测司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p p strong 自动监测标准传递工作亟待健全完善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与手工监测相比,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起步较晚,但发展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待健全和完善,各国控站点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工作急需加强。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是环保系统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臭氧溯源和传递体系。由于各SRP量值校准方法、技术要求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等缺少统一标准和管理规定,影响了臭氧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因此急需建立全国环保系统的统一且规范的臭氧标准传递体系。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二是颗粒物标准传递工作急需加强。颗粒物(PM10和PM2.5)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事权上收至国家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委托社会运维机构负责国控站点的运维 “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部还将依托部分技术能力强的省级环境监测站组建区域质控实验室,形成国家—区域—运维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因此,颗粒物手工采样器标准传递体系和传递工作程序均需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另一方面,颗粒物采样滤膜材质不统一,应加强质量核查和评估,确保颗粒物自动监测数据的溯源性和可比性。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三是标准气体质量存在差异。在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和CO)自动监测中,需使用标准气体对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定期校准。目前,国内标准气体制备机构较多、标准气体种类繁杂,个别标准气体量值存在偏差,应加强对标准气体及其标准传递工作符合性的质量核查。    /p p strong 进一步推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规范化管理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是履行政府职责,完善现有标准传递体系的客观需求。《规定》的出台,完善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体系,为规范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提供了制度依据,从而使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工作有章可循,依规管理。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二是落实《“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迫切需要。2016年11月,环境保护部印发了《方案》。《方案》中提出构建国家—区域—运维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建设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建成臭氧自动监测量值溯源传递体系,健全颗粒物手工监测比对体系,完善SO2等常规气态污染物的标准传递体系等,并明确2017年底完成所有国控站点的颗粒物监测手工比对、臭氧量值溯源和传递的工作目标。《规定》的出台,是细化、落实《方案》的具体举措,将进一步推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规范化管理。 /p p strong 分指标设计不同的传递体系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规定》按照不同监测指标,遵循标准传递原理,设计了3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体系。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颗粒物(PM10和PM2.5)标准传递体系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建立基于手工与自动监测比对的颗粒物比对平台,是实现颗粒物自动监测结果溯源的基础。颗粒物比对平台由颗粒物一级比对平台(国家级)、二级比对平台(区域级)和三级比对平台(运维机构)组成。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颗粒物标准传递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即颗粒物手工采样器标准传递体系和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标准传递。其中,颗粒物手工采样器标准传递体系对应比对平台分成三级,采取逐级比对的方式进行传递。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标准传递是各级比对平台均需具备的标准传递能力,将参比方法通过比对方式传递至各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器。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二)臭氧标准传递体系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我国臭氧标准传递体系由臭氧一级标准(监测总站和标样所的SRP)、臭氧二级标准、臭氧传递标准(控制标准和传递标准)、臭氧工作标准和臭氧分析仪5部分组成,臭氧一级标准采用逐级或跨级传递至臭氧分析仪。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三)气态污染物(SO2、NO2、CO)标准传递体系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为确保标准气体质量,《规定》要求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定期对各国控空气站在用标准气体标准传递符合性进行质量检查。    /p p strong 明确职责分工和监督检查机制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规定》确定了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体系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标准传递的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和监督检查内容。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明确责任机构。确定了环境保护部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工作实施统一管理,明确了三级标准传递机构的组成,其中一级标准传递机构由监测总站和标样所组成,区域质控实验室为二级标准传递机构,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机构为三级标准传递机构。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二)细化工作职责。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建设一级、二级标准传递机构,建立标准传递技术体系,开展标准传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监测总站承担一级标准传递机构能力建设,包括建立颗粒物(PM10和PM2.5)一级比对平台和臭氧一级标准,为标准传递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承担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标样所负责建立臭氧一级标准,为臭氧标准传递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在用标准气体标准传递工作符合性的质量检查。区域质控实验室负责二级标准传递机构能力建设,向下级标准传递机构进行颗粒物手工采样器和臭氧标准传递工作,承担监测总站组织的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的质量检查工作。运维机构承担三级标准传递机构能力建设,负责三级标准传递机构标准传递工作。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三)构建体系架构。确定了颗粒物(PM10和PM2.5)标准传递体系、臭氧标准传递体系和其他气态污染物标准传递体系架构以及与各级标准传递机构对应的关系。其中颗粒物(PM10和PM2.5)一级比对平台的手工采样器作为环境保护系统一级标准。通过颗粒物(PM10和PM2.5)一级比对平台传递确认的二级比对平台的手工采样器作为环境保护系统二级标准。通过颗粒物(PM10和PM2.5)二级比对平台传递确认的三级比对平台的手工采样器作为环境保护系统三级标准 对于臭氧传递,监测总站和标样所的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作为环境保护系统臭氧一级标准,区域实验室SRP作为环境保护系统区域级臭氧标准,运维机构通过国控站点配备使用的臭氧校准仪、多气体动态校准仪等装置,将臭氧传递标准传递至臭氧分析仪。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四)规范工作程序。按照各级标准传递机构职责,遵循标准传递原理,规定了颗粒物、臭氧和气态污染物标准传递工作程序。一是一、二级标准传递机构应向下级标准传递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颗粒物(PM10和PM2.5)手工采样器的比对工作。三级标准传递机构应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颗粒物(PM10和PM2.5)自动监测仪器标准传递工作。监测总站应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在用手工采样器和采样滤膜的质量检查。二是将臭氧一级标准每年拿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比对,监测总站每年组织一次环境保护系统内臭氧标准传递工作。三级标准传递机构配置两台或两台以上臭氧校准仪等,每年由臭氧一级或二级标准校准一次。三是标样所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在用标准气体标准传递工作符合性的质量检查。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五)明确工作要求。一是要求各级标准传递机构制定标准传递计划并如期实施。二是要求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要求,送至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检定。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选择送至计量部门校准,或开展标准传递。三是要求各级标准传递机构开展标准传递时,使用的计量器具经过溯源,使用的标准气体为国家依法批准的有证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四是要求各级标准传递机构每年向上级标准传递机构提交工作报告,一级标准传递机构向环境保护部提交报告。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六)落实监督检查。一、二级标准传递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开展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传递质量检查工作,检查结果上报环境保护部。对标准传递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由相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p
  • 传统计量向现代测量转变,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1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以“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新闻宣传处处长唐冀平: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市场监管总局专题新闻发布会。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适应国际计量体系深刻变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近期,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国资委等有关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逐步推进有关工作。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先生为大家介绍文件相关情况。我们还邀请到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女士、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郑健先生、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方磊先生参加会议,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请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先生介绍相关情况。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就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并记者朋友们的提问。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总体情况。一、《指导意见》出台背景门捷列夫曾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基础。一个国家的测量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本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先进测量技术、测量装备的研发投入,以谋求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可见,测量能力和水平对国家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达1779项,位居世界前列。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领域量值传递溯源能力还存在空白,关键测量技术有待突破,高端测量仪器仪表和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国外。特别是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开启了以测量单位数字化、测量标准量子化、测量技术先进化、测量管理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测量”时代,国际计量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世界测量秩序不断重构。在新时代背景下,急需根据现代测量需求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知识产权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出发点、十一项重点任务、六项保障措施”。一个出发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一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建立先进量传溯源体系;优化计量基准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加快先进测量技术研究;推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提升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推进测量数据积累和应用;完善先进测量技术规范;优化先进测量技术服务;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推动作用;培养先进测量人才队伍等内容。六项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普及先进测量理念、加强国际测量合作等六项具体措施。三、《指导意见》的主要特点《指导意见》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立足新时代,突出战略性。《指导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和整体规划布局,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测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是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二是适应新形势,突出方向性。《指导意见》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先进测量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我国测量体系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明确了将传统计量体系向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转变的主攻方向,突出测量理念创新,推动测量方法科学完善、促进测量过程规范高效、强化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充分发挥测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三是贯彻新理念,突出前瞻性。《指导意见》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融入到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突出测量理念、测量技术、测量方法的前瞻性,加强基础性和共性测量技术研究,探索开展颠覆性测量技术创新,完善测量管理体系,推动高端精密测量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产品的突破,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升满足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需求的测量能力和水平,支撑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四是明确新任务,突出多元性。《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新时代精准测量需求,针对普遍性和关键共性测量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路径。既包括测量技术、测量仪器设备、测量实验室等硬件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测量数据、测量人才、测量技术规范等软实力方面的要求。测量活动的各方主体也是多元的,不管是政府部门、测量实验室、行业企业等都能在其中找到其遵循和要求。只有各方主体的测量理念、能力和水平都上去了,才会有真正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以上是我对《指导意见》的简要介绍,谢谢大家!唐冀平:感谢张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名称。中国质量报记者:请问计量与测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从计量体系向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转变?目前我国的测量能力和水平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谢谢您的提问,您问的问题很好,也很专业。计量,古称度量衡,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也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在中国,计量与测量是两个词,但在国外大多数时候就是一个词,都是用“measurement”进行表示。例如我们常说的计量单位有时也被翻译为测量单位,计量基准、计量标准都属于测量标准,计量器具也被称为测量器具。根据现行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计量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要统一计量单位 二是要建立量值传递体系,通过计量基准复现计量单位,并通过计量标准、计量器具等将量值传递到实际测量活动中,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由此可见,计量与测量密不可分。计量是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而开展的技术和管理活动的统称。没有计量,就不可能有准确可靠一致的测量。同样,计量工作也应当紧密围绕测量需求而展开。但长期以来,传统计量工作主要围绕测量单位、测量标准和测量器具进行制度设计和组织实施,但对测量技术、测量方法、测量过程、测量结果等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至于大量“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尺子在实验室检定准确了,不一定就能造出高质量的飞机发动机,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充分发挥计量对精准测量的支撑保障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将传统计量向现代测量转变,积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以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为手段,共同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计量体系,具备了较好的测量基础。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成185项国家计量基准和6.2万余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供给数量持续增长,测量器具质量明显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测量能力不断迈上更高水平;从企业层面看,企业计量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工业测量基础和能力,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对计量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测量管理体系;从社会层面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如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始聚焦产业发展测量需求和瓶颈问题,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检定、校准、测试服务,计量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测量基础还比较薄弱,测量理论和测量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测量方法缺乏统一管理,高端测量仪器长期依赖国外,测量数据未能在科技、工业和社会治理层面得到有效应用。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技术支撑,都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的需求,新需求与现有测量体系支撑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根据现代测量需求的变化,研究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央广中国之声记者: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将对未来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产生哪些影响?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郑健: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通过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点专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等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实现国家质量基础技术能力升级换代。在重点专项的牵引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提升了计量先行引领能力;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比例明显提升,推动多项中国标准“走出去”;形成了多套“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夯实质量强国战略技术基础,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背景下,我们将以《指导意见》发布实施为契机,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国家急需的计量基准建设发展任务,优化测量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建立多方参与的科技攻关机制,协调推动测量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积极提升国家先进测量基础能力,并与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良性互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新华网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央企业参与建设国家测量体系的相关情况及下一步考虑。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方磊:谢谢您的提问,感谢新闻媒体朋友对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支持。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支撑,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资委高度重视相关工作,近年来通过优化国资布局、加强工作指导、强化政策支持,取得积极成效。可以概括为三个“不断”:一是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工业领域中央企业全部设立了计量和测量管理部门,建立了精准有效的量值溯源体系,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培养了一批专业化测量人才队伍,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央企实际的测量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测量工作更加系统、更为有力。二是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基础测试、精密计时、物质检测、光谱分析、环境感知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打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仪表核心装备,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自主可控水平,有力支撑了重点领域一批工程项目建设。三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围绕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等建设需要,加大国有资本在相关产业领域布局力度,积极培育以中国中检等企业为代表的央企测量技术服务专业力量,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支持航天科工、中国航发、国家电网、中国中车集团等中央企业建设了14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着力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能力保障。下一步,国资委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中央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夯实质量基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技术研发布局。加大测量领域研发投入,前瞻布局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努力承建更多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先进测量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强化成果应用推广。鼓励中央企业积极应用央企内部和全社会先进测量技术成果,以用促研,加速自主产品国产化替代和迭代升级。面向行业发展,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基础工业软件等方面测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测量数据治理,促进先进测量技术、设备和数据共享。三是着力培育一流企业。发挥中央企业在市场资源、科技创新、供应链等方面优势,强化创新协同,在测量领域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更多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同时,国资委也将继续按照“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从改革、发展、监管等方面全力推动中央企业更好发挥好国民经济“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为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贡献央企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具体要从哪些方面进行重点考虑和精准发力?朱美娜: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需要集中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持之以恒去推进。关键要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要强调“多元性”,积极发挥各方力量。要用“大计量”的思维和理念去推动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建立,动员全社会各领域共同参与。首先,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形成多部门共建共享共用和协调推进的计量工作机制。测量不是市场监管总局一家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协同推进。其次,要鼓励社会各方资源围绕国家重点领域测量需求,建立各类先进测量服务机构,为行业发展提供精准测量服务,推动先进测量能力差异化、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再次,企业作为测量活动的主体,要更多发挥作用,应加强测量投入,合理配备测量设备,严格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建立必要的计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长企业,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带动产业上下游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二是要增强“创新性”,强化科研攻关。第一,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围绕国际单位制变革,重点研究量子计量技术及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小型化技术,加快计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测量需求,研究解决极值量、复杂量、微观量等准确测量难题。第二,加强高端仪器设备的研发,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推进测量仪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加快测量仪器设备研发,提升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测量仪器设备品牌。第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类测量主体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测量资源开放共享,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增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的创新活力。三是要突出“保障性”,夯实测量基础。首先,要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推动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研制和建设,增强计量基准自主可控能力,建立原子时标基准、能量天平法质量基准和热力学温度基准等新一代国家计量基准,填补我国在人工智能、环境保护、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最高测量能力空白,强化量值源头供给,建立以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其次,要完善测量相关的技术规范,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测量技术成果和经验,组织制定一批对测量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测量技术规范,指导测量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建立适应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需要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再次,要加强测量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各领域测量能力的不足,加强国家测量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推进大型测量仪器设备、科学测量数据等测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强化测量实验室计量溯源性意识和要求,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和有效。四是要坚持“可持续性”,强化人才培养。首先,要推动测量知识全民普及,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大力普及测量常识,增强全民测量意识,营造支持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环境,从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培训和宣传。其次,加大对测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国家测量技术机构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合作,造就一批懂测量、懂技术的专业测量技术人才队伍;坚持专业技术人才定期“走出去”,实时跟进国际发展动态,实现测量技术引进,建立国际测量专家库和人才库。再次,还要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战略咨询专家智库,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优化高等院校计量测试相关专业设置,完善注册计量师制度,加强测量技术人才培训,打造富有自主创新精神、专业技术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测量人才队伍。量值定义世界,精准改变未来。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测量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测量精度的提升和测量范围的扩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唐冀平: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事关质量强国建设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相关工作希望得到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出席,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
  • 《碳中和:逻辑体系与技术需求》出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张涛领衔,多位院士、专家共同撰写的《碳中和:逻辑体系与技术需求》一书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入选了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时间紧、压力大、任务重。在此背景下,如何绘制具有较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碳中和”路线图,以利于我国在展现大国担当的同时顺利实现产业体系的绿色低碳化转型,是政策制定背后的重大科学问题。为此,中国科学院于2021年设立了“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组织百余位院士专家,围绕“我国实现碳中和需要研发什么样的技术体系”这一主题,从固碳、能源、政策三个方面开展前瞻性研究,力求描绘出我国碳中和的框架路线图。项目对“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怎样实现碳中和”等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尤其是较为全面地列出了实现碳中和需要研发的技术需求清单,在国内外尚属首例。项目专家们在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材料,最终形成了这本碳中和研究的权威著作。《碳中和:逻辑体系与技术需求》一书从实现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入手,追本溯源,系统阐述了碳中和的问题由来及相关概念,然后以技术需求清单的方式,从技术内涵、现状及发展趋势和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等方面,立体化地展现了发电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能源消费端的低碳技术、固碳端的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以及碳排放与碳固定核查评估技术。此外,书中还简要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设立的碳中和目标及技术、行政、财税、法规等措施,提出了对我国构建碳中和政策体系的启示。
  • 勤邦生物助力贵阳市打造智慧食药监管体系
    勤邦生物快速检测试剂、物联网检测设备、超市检测与溯源管理系统等食品安全检测监管技术,力助贵阳市食品安全大数据发展,打造领先的食品、农产品智慧化监管体系。为贯彻十九大精神,贵阳市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以打造智慧食药监管体系为抓手,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目标,构建两核多功能智慧监管体系,不断提升食药监管水平,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勤邦生物物理网检测设备,可自动接收食品监督抽检计划,优化检测流程,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数据实时自动上传到监管中心,上级监管部门可掌握下级监管的实时动态,已应用于智慧食安监管系统-食安测功能模块。勤邦生物食品溯源系统可通过自动采集食品生产、流通过程数据,并与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汇聚,已应用于智慧食安监管系统-食安溯功能模块。贵阳市构建两核多功能智慧监管体系,形成以数据铁笼、食品安全云为核心,网络餐饮监管、阳光厨房、智慧药化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模块,按照物理分离、逻辑集中、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数据不搬家、数据不重写、不打破原有数据管理机制,有效解决数据采集难、汇聚难、融合难等问题,使得数据汇聚、贯通后更好地应用于智慧监管。贵阳市依托两核多功能的智慧监管体系:食安监功能对企业进行监管执法,已汇聚50余万条监管数据;食安测功能已覆盖各大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及超市,实现快检数据的即时上传与汇聚,同时自动抓取检测机构定检数据,已汇聚数据20.5万条;食安溯功能实现生产经营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已追溯企业7万余户,汇聚数据50余万条,消费者通过微信或查询终端等渠道,查询商品信息65万次;阳光厨房工程在全市近1000家餐饮企业及200家学校食堂后厨安装360度无死角摄像头,监管人员及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手机app对后厨实施动态实时监控;药化及医疗器械监管平台实现从行政审批到日常监管、行政处罚的全过程信息化。贵阳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打造智慧食药监管体系为重点,发展数字监管为方向,以统一的数据标准建成汇聚市区(县)乡三级食品药品数据的大数据库,深挖食品药品数据的政用、商用、民用价值。以大数据为依托,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共享共管共治。随着监管方式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变,食药监管系统将更加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生产在阳光下进行,让消费者吃的安心放心。
  • 无水无氧操作体系 | XmartChem®助力化学合成科研创新
    近年来,科研高校实验室在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不断取得进展。在这些领域中,很多化学反应对实验过程中的水分和氧含量要求十分严格,比如 Buchwald-Hartwig 偶联反应;也有一些化合物和试剂对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极为敏感。科研工作者为了能够高效的开展研究,必须借助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来进行无水无氧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即便反应路径和条件设计得当,也可能无法得到期望的产物。因此,无水无氧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无水无氧操作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高真空线操作(Vacuum-line):适用于对无水无氧条件要求不是很高的体系,通过直接用惰性气体置换反应体系中的空气,这种方法简单实用,适用于多种常规反应,是最常见的保护方式。Schlenk 线操作:在需要进行无水无氧的回流、蒸馏和过滤等操作时,使用 Schlenk 线技术较为便捷。手套箱操作(Glove-box):对于需要称量、物料转移、稀释和过滤等更为复杂的操作体系,通常在充满惰性气体的手套箱中进行。手套箱已在科研实验室中被应用在有机合成、OLED 封装、锂电池制作与研究、对水氧敏感的试剂的存储与分装以及生物领域如厌氧菌培养、细胞低氧培养等方面[1] 。XmartChem® 智能合成工作站(手套箱工站)晶泰科技将自动化技术与手套箱有机结合,研发的机器人工作站系列——XmartChem® 智能合成工作站(手套箱工站),自动完成合成实验中投料、反应、产物稀释、过滤全过程,实现无水无氧操作体系下化学合成实验操作流程自动化,专门为化学人员研发的软件系统 ,直观易用。突破高通量合成筛选的瓶颈,降低操作门槛,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安全性,增加科学研究产出。● 产品特点&bull 无水无氧操作体系:具备高效的气体净化系统,O2 & H2O &bull 高通量全自动:自动化完成合成实验中投料、反应、产物稀释、过滤全过程,突破高通量合成筛选的瓶颈,降低操作门槛,提质增效;&bull 人机协作 :系统高效稳定,7×24 小时不间断安全运行;&bull 信息溯源:支持条码扫码,样品信息可溯源;&bull 可视化软件系统:触屏式操作界面,轻松访问资源、方法、任务及数据等功能信息;资源配置界面与设备内部布局完全一致,操作方式直观,充分降低学习成本,易于使用;&bull 简化工作流程:可直接创建或调用模板实验设计流程方法,轻松设定参数,节约时间;支持批量实验参数导入,简化操作;&bull 用户权限设定:软件系统支持划分用户权限,维护实验方法、数据安全;&bull 完整数据记录:实时自动采集反应条件、实验控制以及数据,确保完整实验流程可追溯;&bull 数字化平台:支持接入 LIMS 系统,并兼容晶泰数字化软件(ELN、数字孪生仿真系统等);&bull 立体仓储物料架:多层自动化控制,适用于多种物料存放;&bull 人工操作位设计:惰性气体手套箱一机多用,用于敏感试剂的人工备料和存储;自动物料架,实验过程中按需补料;&bull 开放集成:支持多种第三方设备如 LC-MS 等集成到工作站,实现产物的快速鉴定;● 工作流程参考文献[1]郑杰,张福平,李玉佳. 无水无氧手套箱在实验室安全运行与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2023,38(10):300-305.
  • 到2035年,河北全面建成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通讯员 韩利欢)5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推进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已经由省政府批准正式发布实施,明确到2035年,我省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关键领域计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全面建成。 目前,全省已建成覆盖十大领域的计量体系,这十大领域涵盖了几何量、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声学、光学、化学和电离辐射,基本满足了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节能减排、食品安全、商品交易等各个方面量值传递溯源需求。  截至到2021年底,全省共建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74家,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300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七位,培育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7694家,居全国前列。去年,全省新增39家企业通过自我声明使用C标志,总数达到323家。新批准计量器具新产品151项。“0.1级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等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压环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等检测能力国内领先。计量器具制造产业健康发展,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科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成功上市,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河北计量发展的五大举措,“四个体系建设”和一个“能力建设”,即筑牢科学计量基础支撑体系,健全应用计量服务保障体系,构建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完善法制计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快计量能力建设。通过这些重大举措的推进实施,进一步补强和完善我省计量供给的短板弱项,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  为推动《实施意见》落地落实,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围绕服务四大战略集中发力,服务科技强省战略,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集中发力;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在解决化解一批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卡脖子”难题上集中发力;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在发挥“双碳”战略中能源资源计量的技术支撑作用上集中发力;服务高品质生活,在深入实施计量惠民工程上集中发力。 据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瑞江介绍,《实施意见》创新举措,突出测量体系高标准建设,将“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提高至92%,并明确了“建立省级最高计量标准135项、建立和提升改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项/年”等量化目标。同时,大力扶持计量器具制造产业发展,重点推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石家庄、承德、廊坊、保定等地的环境监测仪器、芯片测量仪器、衡器、流量仪表、互感器等制造业发展,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品牌。《实施意见》还突出“双碳”战略中能源资源计量的技术支撑作用,构建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此外,我省将加强民生计量监管,在集贸市场、加油加气站、商超、医疗机构、眼镜店等重点领域和场所,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行动,保障加油机、电子计价秤、出租车计价器、水电气热表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零售商品、定量包装商品等预包装商品的量符合有关规定。
  • 我国初步形成极地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体系
    5日从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制的6种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成分分析系列标准物质,近日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这一系列标准物质标准值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极地地球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体系,这对于研究地球环境资源和环境污染、监测预测环境演化意义重大。   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也是世界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极为脆弱,对三江流域中下游甚至南亚关系重大。据介绍,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成分分析系列国家标准物质,定值成分多达73项,可满足三江源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中,对于样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可比性及可溯源性的要求,从而大大提升我国分析实验室相关类型样品定量分析能力和国际等效测量水平。同时,本系列标准物质确定的标准值,还可作为三江源区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标准使用,对于在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三江源中国水塔等生态脆弱区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此项科研成果,是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标准化研究团队继南极海洋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北极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之后,极地环境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研制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极地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体系初步形成。有关专家表示,本系列标准物质,具有典型的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同时具有定值参数多、量值准确和应用广等特点,必将在我国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四部门:加强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培育100家测量仪器品牌企业
    1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原文如下: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基础。国家测量体系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以来,开启了以测量单位数字化、测量标准量子化、测量技术先进化、测量管理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测量”时代。为推动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建立完善,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效精准测量的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积极开展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设备的研究和应用,以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为手段,服务支撑测量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测量数据的广泛应用,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优化升级。以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为契机,加大计量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共用性、探索性和颠覆性测量技术研究,加快量子测量标准和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制,补充完善重点测量方法,提升现有测量能力和水平。需求牵引,重点突破。围绕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梳理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精准测量的需求,系统分析普遍性和关键共性测量难题,明确测量技术研究主攻方向和建设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突破。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从政府层面加大对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市场在测量技术创新和测量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开放共享,协同推进。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协同攻关和成果共享机制,形成理论研究为基础、产业需求为主导、技术攻关有机制、成果转化有渠道的协同推进局面。(三)工作目标。到2035年,计量基准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数字化量传溯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部分重点领域测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研制成功一大批国产测量仪器设备,新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核心测量仪器设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建设50家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培育100家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形成200项核心测量技术或能力。全社会精准测量和有效溯源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测量活动更加规范,测量数据应用更加广泛。测量技术协同创新与共享机制基本建立,测量技术资源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测量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水平显著提升。二、重点任务(一)建立先进量传溯源体系。紧密结合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技术和量子计量基础研究,推动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建设。加快量子传感和芯片级计量技术、新型量传溯源技术研究,研制具有典型量子化特征的测量仪器设备,建立计量标准和测量参数传递数字链路,推动量值溯源扁平化发展。积极推进计量数字化,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计量标准和测量仪器设备数字化技术研究。(二)优化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增强计量基准自主可控能力,创新计量基准全链条管理机制。改革计量标准体系架构,统筹考虑技术能力和现实需求,建立以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实施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自然资源和刑事司法等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加强标准物质监管能力建设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建立标准物质量值验证和质量追溯工作机制,建设一批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实验室,开发建设标准物质质量追溯平台,形成标准物质研发、生产、应用全生命周期监管能力。(三)加快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围绕时间单位重新定义,重点研究量子计量技术及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小型化技术。加快推动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试验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满足空天、深空、深海高精度探测和精密量子测量等重大应用需求。研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核安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量测量需求,研究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方法,突破在线、动态、远程、快速校准技术,解决极端量、复杂量、微观量等准确测量难题。研究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测量等关键技术,不断填补新领域测量技术空白。(四)推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设计、核心器件、核心控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测量仪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加强高精度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基本实现关键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实施测量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测量仪器设备研发,提升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研究建立测量仪器设备计量测试评价制度,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测量仪器设备品牌。加快专用测量系统的研制,形成满足航空航天、海洋监测、交通运输等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和重大工程需求的测量能力。(五)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针对各领域测量能力的不足,加强国家测量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推进大型测量仪器设备、科学测量数据等测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强化测量实验室计量溯源性意识和要求,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和有效。加强行业或区域测量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测量资源整合,优化行业、区域测量资源配置。鼓励各类测量主体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测量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测量资源一体化发展。(六)提升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加强测量投入,合理配备测量设备,严格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建立必要的计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研究建立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推动企业进行对标达标,发挥先进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自愿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先进测量技术要素和管理手段在企业的应用。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长企业,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全面提升核心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加快先进测量技术攻关成果的落地应用,带动产业上下游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七)推进测量数据积累和应用。引导企业建立产品研制、生产、试验、使用过程动态测量数据信息库,开展测量数据分析研究,改进企业生产控制流程,提高产品控制精度和质量,完善产品全寿命周期数据管理。加强测量数据智能化采集、分析与应用,推进测量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计量实验室和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赋能。积极将测量数据纳入工程领域数字化科研过程,推动测量数据资源在工程领域集成应用。加快建设国家计量数据中心,培育一批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中心,提升测量数据价值挖掘能力,实现跨行业、跨领域测量数据融合、共享和应用。(八)完善先进测量技术规范。研究建立适应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需要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测量技术成果和经验,开展测量活动梳理和测量数据研究分析,组织制定一批对测量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测量技术规范,指导测量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分析梳理各产业领域工程实践活动被测参数,建立动态、开放的参数信息库。加强复杂被测对象、复杂工况环境、复杂耦合关系等工程应用场景的参数测量方法研究,建立满足工程实践要求的测量技术规范。(九)优化先进测量技术服务。鼓励社会各方资源围绕国家重点领域测量需求,建立各类先进测量服务机构,为行业发展提供精准测量服务。发挥中央企业优势作用,在战略性、关键性重大测量项目上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各领域先进测量“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测量标兵,推动先进测量能力差异化、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产业测量测试需求,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形成关键参数测量、仪器设备校准、产品测试评价、系统方案集成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建立全产业链计量溯源体系,提升全产业链计量测试服务和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水平。搭建国家先进测量技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测量需求和测量服务的公开化、信息化。(十)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推动作用。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各要素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链条、全流程、全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通过标准促进计量价值的应用体现;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计量溯源性的概念,通过先进测量技术和测量手段不断丰富完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内涵。聚焦测量数据分析和应用,探索测量数据成果标准化途径,形成标准测量数据包、标准测量模型等,研究采用标准测量数据包、标准测量模型的认证认可方法和程序。(十一)培养先进测量人才队伍。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战略咨询专家智库,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加强对计量测试相关专业学科建设的引导,优化高等院校计量测试相关专业设置,推动计量测试相关专业与通信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以及量子信息科学等相关专业协同建设。完善注册计量师制度,加强产教研用融合,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各领域科研项目吸纳计量技术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促进测量人才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学协会作用,加强测量技术人才培训,打造富有自主创新精神、专业技术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测量人才队伍。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予以全面规划和重点考虑,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在国家层面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推进办公室,强化各部门组织协调和沟通协作。鼓励地方和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和创设推进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模式,进行先行先试和推广示范。(二)完善制度保障。争取将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将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写入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程序、测量过程和测量数据等规范和使用提出明确要求。搭建多方测量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合科研攻关机制,完善先进测量技术应用结果比对、成果评价等制度,推动测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三)加大政策支持。从政策、资金、科研、人才等各方面鼓励先进测量技术的研发、先进测量设备和方法的研制和应用、先进测量技术规范的完善,不断强化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结果应用,提升测量能力和水平。在国家重大工程和科技计划中对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予以重点考虑和倾斜。(四)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测量技术专利导航,引导各单位加强测量领域知识产权战略储备。推动各单位及时将先进测量科研成果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通过转让、许可、折价入股激励等形式取得市场收益。研究建立先进测量科研成果技术附加值评价体系,提升各领域对先进测量科研成果的重视程度。建设先进测量领域专题数据库,积极推进先进测量领域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共享和利用,促进测量领域知识产权成果的广泛应用。(五)普及先进测量理念。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大力普及测量知识,强调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全民测量意识,更新溯源概念和理念,营造支持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加大企业测量工作宣传培训,帮助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健全测量管理制度,提升测量能力和水平。(六)加强国际测量合作。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测量技术和测量管理经验,丰富完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内涵。探索建立国际、区域先进测量技术联盟,加强测量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先进测量技术能力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测量领域的全球治理,推动在重要领域影响或主导国际测量技术规范的制定,加大先进测量成果的国际化应用和推广。积极参加国际测量比对,不断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增强我国在国际测量领域的话语权。市场监管总局科 技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 资 委知识产权局2021年12月29日
  • 国务院:到2035年,建成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的先进测量体系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文称《规划》),提出在2035年建成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规划》重点介绍了对于计量基础研究、计量应用、计量能力建设与计量监督管理的整体要求,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和高端仪器国产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规划中提及量子的部分内容 01发展目标到2025年,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加强量子计量、量值传递扁平化和计量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建立国际一流的新一代国家计量基准。展望到2035年,国家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实力跻身世界前列。建成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02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实施“量子度量衡”计划,重点研究基于量子效应和物理常数的量子计量技术及计量基准、标准装置小型化技术,突破量子传感和芯片级计量标准技术,形成核心器件研制能力。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程序与有效性评价、计量作用机理和效能评价等理论研究。03服务高端仪器发展和精密制造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加强高精度计量基准、标准器具的研制和应用,提升计量基准、标准关键核心设备自主可控率。加强色谱仪、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精度原子重力仪等高端通用仪器设备研制,加快面向智能制造、环境监测、国防等领域专用计量仪器仪表的研制和推广使用。加快量子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高速光电传感器等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计量在仪器设备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建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以上为原文内容以量子技术助力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我国计量能力和测量水平的提升,有力支撑了“大国重器”的研发与生产,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坚持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列出的重大工程,都是本领域的短板或前沿方向,是《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作为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高端科学仪器为主营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国仪量子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有毒有害预警体系建设,助力园区环境风险管理
    化工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化工产业集群地,同时也面临着环境安全隐患、化工事故频发的困境,据统计,仅2019年上半年,国内化学品事故高达800多起,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政府与民众的互信关系,而且极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适应园区当前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摸清环境风险底数、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有毒有害气体实时监测、分级预警、应急响应、高效处置,仍然是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管控的重要举措。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集成监测设备、预警平台和管控措施,辅之警情值守、运营维护、阈值算法、数据分析等配套服务,实现摸清环境风险底数、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提高应急响应效率的管控目标,打造“事前日常防控、事中应急响应、事后评估优化”的全流程管理技术体系,用于支持日常环境管理以及辅助应急处置决策,从而提升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能力。  聚光科技推出的解决方案根据《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技术导则”)等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结合园区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现状,从环境风险评估、预警站网布设、预警平台建设、配套制度完善等方面建设有毒有害预警体系,从而摸清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建立政府公众良好互信关系,同时也为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安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通过 “摸底数、建平台、做分析、助管控、保成效”五步走的工作模式开展。  (一)摸底数:摸底排查,风险评估。通过监管现状调查、基础信息收集、企业工艺调查、移动走航监测、特征因子摸排等开展园区环境风险评估,梳理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筛选预警因子、识别风险单元、分析影响范围,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提供基础。  (二)建平台:监测监控,数据收集。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结合优控因子筛选监测技术,布设“风险单元-企业厂界-扩散途径-环境敏感”四级预警网络,利用有毒有害气体预警平台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分级预警等功能,为环境风险管控提供监测数据。  (三)做分析:多维研判,决策支持。基于监测网络和信息化平台,建立有毒有害气体四级预警阈值算法,打造风险溯源、扩散模拟、三维地图等模型数据库,数据异常及时调用、运算和展示,为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四)助管控:风险防控,突发处置。建立第三方服务团队,配套预警发布、关联措施、质控制度等服务,采用任务管控流程实现分级处置,辅助用户处置突发事件。  (五)保成效:绩效达标,成效保障。对于园区异常事件,通过预警平台实现第一时间预警,通过模型分析实现第一时间响应,通过服务团队实现第一时间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第一时间闭环,保障园区环境安全。   作为国内领先的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聚光科技自主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新模式,解决方案具备以下三大亮点:  (一)全覆盖式服务模式:采取“立体监测+预警平台+配套制度” 全覆盖式服务模式,为业主提供“环境咨询、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培训演练”等综合服务,实现异常事件及时预警、高效响应、联动处置,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二)全域感知数据驱动:拥有最全系列化尖端设备,自主研发电化学法、光学法、色谱法、质谱法等国家技术导则中优选的监测方法,设备齐全,数据准确,可实现天、地、空全域监测。  (三)高效响应协同管控: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专家库资源”,为业主提供“运营维护服务、预警算法优化、常规数据报告、突发事件分析”等定制化服务,实现服务“高效、周到、全面”,有效避免事态扩大。  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解决方案已在广州立沙岛项目上有具体应用。立沙岛有毒有害气体预警平台一期接入23家企业风险单元监测数据,新建10套企业厂界监测点、1套扩散路径超级站,配套GC-MS、NH3、HCl等高精度分析仪,初步搭建“风险单元-企业厂界-扩散路径”多级监测网,基于监测数据的分析,构建园区综合管控平台,利用服务团队实现异常事件分级处理,提升园区异常事件处置效率,从而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
  • 新契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将建安全追溯体系
    11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发布了《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中指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通过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客观、有效、真实地记录和保存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追溯体系主体分为食品生产、销售、餐饮和生产经营企业,追溯的信息主要包括食品产品、原辅料、生产、销售、设备设施、召回、销毁及销售过程中的运输、贮存、交接等内容。  《意见》指出,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切实发挥技术机构技术支撑作用。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追溯防伪技术专业性组织等技术机构跟踪食品行业技术发展,研究不同类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技术要求,探索实现不同的追溯技术手段,促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不断完善、提高技术层次与科学运行水平。  通知如下: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食药监科〔2016〕122号)等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6年12月11日前将有关意见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  联系人:肖扬  联系电话:010-88331007  电子邮箱:xiaoyang@cfda.gov.cn  附件1.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docx  附件2.意见反馈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  2016年11月18日
  • 中国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初步建立
    30年来,环境监测方法从无到有,从没有任何依据和规范,到现在总站参与编写并完成标准规范300多项,环境监测技术的方法体系正在持续完善。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经牵头初步建立了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体系框架。研究并确立了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固定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监测路线体系;编制了地表水和污水、空气和废气、生物、噪声、放射性、污染源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技术规范以及污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研究制定了地表水水质定性评价、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沙尘天气分级评价、噪声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技术规定;组织或参与制订了近300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这些标准和方法均由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   总站牵头编写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写了《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方略》、《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手册》和《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手册》等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标志着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基本完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基本健全,为指导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总站正在编制包括降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放射性、噪声、恶臭、热辐射、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分析方法,尤其是有机污染物、生物监测和连续自动监测的标准方法。   在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总站始终重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认真开展计量认证、持证上岗、质量控制考核等工作,在普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基本知识、建立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法、开展监测技术研究、研发环境标准样品与质控样品、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形成了以技术培训、质控考核和检查为主线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发挥着统领全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十一五”末期,总站启动了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为研究方向的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到“十二五”中期,基本建成国家级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形成量值溯源/量值传递和环境监测仪器校准功能,以及质量控制考核和监督的技术实力。   30年来,总站紧紧围绕我国重大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完成重大科研与公益性项目。以《环境背景值研究》、《我国酸雨污染来源、影响及控制对策研究》、《全国工业污染源调查评价与研究》、《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等为代表的环境监测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总站承担了11项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正在承担4项863课题、水专项1个项目和7个课题、3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以及一些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2009年6月,为支持技术转型,总站设立了技术转型科研项目,确定课题54个,安排经费577万元,这些课题将带动总站转型发展走向深入。   30年来,总站的技术培训工作从无到有,从简单的专业培训班到国际性的研讨会,从单一的站内培训到全国性的技术交流,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培训思路不断拓宽,受训人员不断增多。按照“全国监测队伍一条龙”的技术培训目标,总站根据各级环境监测站的需求,分层次、分区域、分专题地制订培训计划,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2006~2009年,总站组织各类培训班共109期,考核和培训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累计11052人(次),为环境监测事业在全国的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豫检集团构建检验检测智慧化生态体系
    商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只需扫描检测报告上的二维码,消费者便可获知商品来源、送检、检测结果的全过程记录,了解检测时间、地点、机构、人员、设备等各方面信息。在检验检测全流程数据上链的情况下,结果无法被更改,更加真实和公正。作为河南省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单位之一,河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检集团)规划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检验检测管理平台,将促进检测数据共享、实现产品质量追溯、优化业务流程、构建诚信体系,推动我省检验检测行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研发】区块链提高检验检测可信度消费者购买商品,结果遭遇了质量问题,在与商家交涉的过程中,对方出具的却是伪造的同一批次商品的检验检测报告,或是没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报告。这样一来,消费者不仅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增加了维权的成本。豫检集团数智化管理部负责人袁驰说,作为制造业大省,检验检测在我省质量强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检验检测过程中,往往缺乏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消费者也难以了解完整的检测过程和结果生成过程。与此同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服务水平又良莠不齐,篡改检测数据、出具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这就对消费者利益造成了极大的侵害,也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区块链技术具有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特性,则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袁驰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豫检集团积极参与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工作,拟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检验检测管理平台,为检验检测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手段,为行业带来全新的变革和升级。通过将检测过程及结果上链存证,检验检测结果信任度得到提升,信息的可追溯性也得到加强。【技术】扫描标识码追溯检验检测全流程试想一下,消费者若想查询某一批次商品的检测报告,只需扫描一个二维码,就能了解商品检测全流程的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这样的场景也将照进更多消费者的现实之中。豫检集团数智化管理部高级工程师李承浩向记者介绍,豫检链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检验检测管理平台,其核心特点便是实现了检验检测全过程可追溯、数据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检验检测业务的需求,高度契合区块链技术的全程可追溯性。检验检测结果需要确保每一个检测环节的可追溯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过程的可靠性。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在规划建设的豫检链平台上,每一件送检商品都被分配唯一的标识码,并将其记录在区块链中,通过物联网、RFID(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5G通讯技术等手段实现自动信息采集,在豫检链平台上记录所有的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将每一个样品的来源、送检、检测结果记录在案,包括检验时间、地点、检测机构和人员、检测设备有效性等。这样一来,客户通过扫描检测报告上的二维码,或者输入相关信息,即可查询商品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等信息,以确保商品符合质量标准,也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质量溯源提供依据。【平台】覆盖整个行业的可信信息共享网络袁驰说,豫检链平台将送检商品的检验检测数据分散存储在去中心化的多个节点上,这样一来,每个节点上都保存着一套完整的数据副本。建成后的豫检链,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客户可以从平台上找到一站式的检验检测服务,任何人和系统都可以来获取平台开放的产品质量检测数据信息。而随着平台的推广和使用,将会有更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接入本链,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和检测过程、结果等信息全部上链,能保障数据的真实可信及权责清晰,构建一个覆盖整个行业的开放可信信息共享网络。【价值】助力河南省质量强省建设建设豫检链,也是质量强省的题中之义。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规定,改革完善社会质量诚信体系。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以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搭建反映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信用资源互通共享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加快制定质量信用建设标准,建立规范的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信息发布制度。豫检集团副总经理白平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说,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市场监管、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河南省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豫检集团重视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构建检验检测智慧化生态体系。“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检验检测管理平台——豫检链,对于促进监测数据共享、实现产品质量追溯、优化业务流程、构建诚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白平说,对于政府监管层面,平台也将实现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的有机整合,宏观了解辖区内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分布、发展等情况,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预测。下一步,豫检集团将加快推进豫检链建设,持续拓展检验检测业务数智化应用新场景、新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可信的检验检测服务,让数智化成为推动豫检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助力河南省质量强省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2022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近日,科技部发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本专项按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三个层次,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围绕基础前沿和战略任务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及示范三大方向部署若干重点任务。2022年,本重点专项拟支持45个研究方向,除特殊说明外,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1. 国际单位制演进与计量新体系研究1.1 电学、辐射和光频量子计量器件研制1.2 特征生物分子多维数字化表征量值溯源与计量标准研究2.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NQI协同创新2.1 超高清大色域激光显示关键参数评价技术及标准研究2.2 5G通信终端计量与测评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2.3 异构设备智能计算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2.4 开放可控的计算互联标准与认证技术研究2.5 电磁兼容可视化自动检测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2.6 基于数据可信的质量信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7 车载环境感知传感器计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8 人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可信性评价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2.9 数字语音智能交互评价技术及标准研究2.10 高速智慧物流安检标准检测认证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3. 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领域NQI协同创新3.1 面向光刻机的高速超精密动态校准技术研究与应用3.2 测控装备智能化测评关键技术与装置研发3.3 片上纳米几何量与电学量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3.4 高温蠕变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3.5 高端装备智能组线与可靠性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3.6 工业模拟芯片设计与工艺协同可靠性质量技术及标准研究3.7 微机电系统关键射频参数计量标准研究与应用3.8 精密加工原级标准及核心部件极端参数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4. 生命健康与绿色环保领域NQI协同创新4.1 生命救治与监护设备智能计量及质控关键技术研究4.2 吸入性应激源辨识技术及儿童用品限量研究4.3 蛋白质免疫分析绝对定量方法及溯源技术研究4.4 胎儿智能超声标准参考图谱及实时评价关键技术研究4.5 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4.6 生物分解塑料检测与绿色认证关键技术研究4.7 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品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4.8 隐蔽管线智能化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4.9 社区适老化工效学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5. 安全与能源领域NQI协同创新5.1 典型智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5.2 入境重要商品风险防控和智慧监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5.3 核设施安全重要辐射参量计量检测和评价关键技术研究5.4 储层地质参数高精度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5.5 典型特种设备质控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5.6 水下探测网与目标感知量值溯源关键技术研究6. NQI核心仪器装置研发6.1 国际等效高精度计量仪器和标准器研制(一期)6.2 地外行星的自转角速度及行星时测量装置及关键技术研究6.3 高适应性智能化数字X射线3D在线检测关键部件及系统6.4 高适应性现场监测有害物实时原位确证检测技术研发7. NQI数字化共性技术协同创新7.1 标准数字化演进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一期)8. 重点领域NQI集成应用示范8.1 电热领域石墨烯材料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8.2 风电机群服役全周期质量评估与调控技术研究8.3 快递业绿色与智能标准化关键技术及检测认证应用研究8.4 水产品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监管示范应用8.5 重点产业和领域NQI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附件:“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 全国政协委员方向:为构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鼓与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今年能够继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将继续为加快构建国家先进测量体系鼓与呼。过去5年,我紧盯市场监管的重大科技需求,围绕计量、标准、质量等进行科学普及,认真履职尽责,全方位参与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各种会议、各项活动。针对计量量子化变革、国家测量体系、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国际标准化等领域的问题,我作为第一提案人,组织开展了调研和研究,共牵头组织提出9项提案。我还作为共同提案人参与了质量管理、检验检测、探月工程等方面多个调研提案活动,共同提案16项。我的提案都来自长期扎实的研究和调研。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以基本物理常数重新定义国际计量单位SI的决议。要知道,计量是测量的科学及应用。测得出,才能造得出;测得准,才能造得精。计量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扩大了测量范围。20世纪60年代,时间单位“秒”率先从“天文时”跃升到“原子时”,测量精度提高了数千万倍,由此催生了万亿规模的卫星导航产业。我深知,新定义彻底改变了人类测量活动采用实物基准的历史,开启了以量子基准为核心的现代“先进测量”时代,集多参量、高精度、自校准于一体的芯片级综合测量和实时测量均将成为可能,一大批颠覆性测量技术有望实现,这将为现代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国际社会也普遍认为SI的全面重新定义,是“改写教科书的巨大变革”,更是“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测量科学最伟大的革命”。美国、欧盟等均已抢先布局。但彼时国内对国际计量单位制重新定义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尚未给予高度重视,围绕国家先进测量体系的系统性布局尚显不足,相关计量基础技术和设施还相对薄弱,核心关键技术也未获全面突破。在充分调研、多次专题研讨和座谈后,我建议加快构建以量子计量基准为核心、扁平化量值溯源为特征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同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专项支持基于全新SI定义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不依赖于实物标准的量值溯源新方法等计量测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仪器仪表颠覆性创新发展,以尽快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等效的新型计量标准和其他技术标准,全面支撑“国家先进测量体系”。令我欣慰的是,提案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同,并被相关主管部门采纳,促成了科技部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专项支持相关研究。同样地,2022年我提出《关于高度重视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和国际标准制定的提案》,指出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没有发言权,要摸清碳排放底数,支撑科学决策和国际谈判。我认为间接核算方法是基于能源消耗统计、碳排放因子参数等综合因素,推算得出碳排放数据,是一种计算数据,存在不完整、不准确、不一致和不可比的问题。提案提出了加大支持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建议,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今,建立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体系正逐步成为共识。我一直认为,政协委员就应该发挥优势、走访调研、建言献策。未来5年,我将继续关注先进测量技术的高水平自立自强、重大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发展、双碳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重要议题,持续为国家计量测量体系建设“代言”。
  • 智慧环境 | 带你读懂聚光科技水环境全流域一体化监管体系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生态环境部也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出了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工作方针,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实现水环境监测从现状监测向预警监测跨越,水质监测向水生态监测跨越。其中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在“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通过“一张网”智慧感知,建立健全基于现代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监测站网布局,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光科技”)响应国家政策,不断优化和提升“查、测、溯、控”全流域一体化监管体系。查依据流域环境不同污染程度以在线、移动走航、天基/空基遥感等多种形式进行一体化全流域排查测布设和打造“地、空、天”立体监测网实现流域智能化、网格化、无盲点监测持续跟踪水质变化,动态调整监测指标溯水污染溯源体系采用平战结合的方式平时对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污水管网、重点排污企业等进行样品采集和分析完善指纹图谱库全面掌握水质分布状况预测水体水质的变化趋势发挥水质监测预警功能战时出现污染事故时通过现场巡航监测、管网排查、特征图谱比对等科学、精准、快速地锁定污染源头助力环保部门执法监督控水环境管理云平台以预警体系预知水质变化及时响应突发事故实现精准治污为城市水环境排名、达标管控等提供有力支撑
  • 不会编写管理体系文件?看这里
    具体的编写原则为:满足和充分体现国际和国家标准的要求;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和特点,从管理体系的整体出发,层次分明,相辅相成,协调统一;上下层次文件要相互衔接,质量手册要求原则,程序文件规定具体,作业指导书技术性、实际操作性强。01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阐明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并描述管理体系的文件,它全面地规定了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是指导实验室全部检验活动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的结构编排应尽可能与认可和认证的准则要素排序保持一致,编排如下:封面,包括文件名、文件编号、发布时间、受控编号等;批准页,最高管理者签发颁布手册的通告和和实施日期;修订页,包括序号、修订章节号、修订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公正性声明;目录;前言或机构概述;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质量手册》管理,对手册的编写、修改、审定批准、发放、保管、修订再版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各要素的描写。在手册中对组成管理体系的各要素分章进行编写,每一章节内容包括:目的范围;负责和执行部门;达到要素要求原则性、概述性的描述;开展活动的时机、地点及资源保证;支持性文件。“组织(管理)”章节应按照准则的要求,明确组织结构即领导层、管理部门、一线部门的职能及相互关系;确定对检测工作质量有影响的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监督人员)所需的岗位,并规定这些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及任职条件或资质要求。手册附件包括组织机构图、执行各要素岗位职能分配表、实验室平面图、在职人员一览表(学历、职称、职务、本职工作时间、在职工作岗位)、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型号、编号、主要技术指标、购置日期、放置地点、仪器责任人)、检测能力表、仪器检定周期表、程序文件目录等。0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描述实施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质量活动由谁来做,做什么,何时何地做。它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程序文件的内容要求与质量手册的规定一致,对检测工作中的每个质量活动环节做出具体、可行的规定。每个程序的内容包括:目的,职责,工作程序,相关记录和支持性文件。例如内部审核程序的目的是评价日常的实际活动是否持续符合管理体系文件和评审准则的要求。该程序对如何进行内审工作做出具体、细致的规定。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指定内审组长或兼任组长,批准内审计划和内审报告;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内审计划,明确现场评审的方式和审核范围、审核要素、内审员分工,提交最终的内审报告;内审员要负责编制内审检查表并实施内审,在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要填写不符合项通知书,还要对审核发现的问题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在审核过程中,被审核部门应积极配合,并对提出的不符合项按照整改要求进行整改。03作业指导书1 检测仪器操作规程的编写内容工作条件(对电源、水源、环境条件等要求);操作步骤(开机和关机的步骤,如何进行调节、校准、样品测试、数据处理等);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仪器核查的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核查周期;仪器的维护;维护方法及周期;应急措施,即发生停电、停水及意外情况时,为了防止对仪器造成损坏的应急措施。2 检测方法细则当实验室需要建立非标检测方法、实验室自制检测方法、检测样品前处理和处置方法及对检测方法需要进行补充或修改时,应根据不同需求编制检测方法细则。检测方法细则一般编写内容有:目的和依据,说明编制方法的目的和编写依据;适用范围,规定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样品类型、检测参数)和限制范围;检测方法原理或方法摘要;检测设备、试剂及环境条件;检测分析、样品前处理步骤、质量控制要求;结果计算(含质控数据);测量精密度和准确度,必要时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始记录格式。3 仪器自校准规程的编写内容对于尚未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自校方式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例如:编制校准规范或程序,规定校准周期,具备必要的校准环境和高素质的计量人员,自校验应有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或可溯源的标准物质作为依据。从而使校准的误差尽可能缩小。自校准规程内容一般包括:标题:“××仪器校准规程”;概述;计量特性;校准环境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依据;校准依据;校准结果;校准周期;附录,即校验记录格式和附加说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04记录实验室在用记录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所有的记录应统一设计,简明,规范,便于归档和查阅。1 技术记录技术记录用于记载检测过程中与产生数据相关的信息,记录格式设计应确保真实、客观、包含足够的信息量、便于记录、易于复(再)现到原检测工作。对测试全过程,无论现场采样(检测)还是实验室检测,必须现场记录。对于一个完整的水质检测过程,应包括试剂称量记录、标准溶液和试液的配制、标定记录、现场采样和现场检测记录、实验室各种测试记录和质控记录、样品保存、前处理与处置管理记录、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及校准核查记录、试剂药品、实验材料等符合性检查记录。2 质量记录质量记录是程序文件的对应记录,用于记载质量活动管理的重要过程。应做到便于管理,易于操作,信息完整可实现跟踪检验。例如:内审过程记录包括:计划表、内审通知书、现场检查表、发现不符合项汇总报告、内审报告、跟踪验收整改记录等。
  • 宁夏:以智慧监测推进全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能力提升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总支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发挥专业技术特长,以学促干抓落实,将主题教育与业务工作融合,大力推进宁夏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工作,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管理业务与支撑体系“大融合”,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监测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应用智能化、测管一体化、服务社会化。   截止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层面共建成54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5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地市层面共建设150个水、气自动监测站;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共建设5个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平台,五地市及宁东基地自主建设信息化系统10个系统平台,覆盖噪声自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空气超级站、黄河石嘴山市出境断面水环境风险预警监控、综合应用、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大数据应用、VOCs综合管控等领域,全区智慧监测成效突显。   监测网交互使用,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各地市将各种监测平台相互配合使用,实现了区域监测数据的关联性和融合性,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部分地市将高空瞭望、电量监控、动态管控等环境监管手段与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相通,根据实时监测数据来开展大气预警调度,初步构建了监测监管的协同机制。全区预报预警平台网络与全区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相互连通,为大气环境质量预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污染源智能识别,提升溯源解析能力   自动监测指标与污染源相互结合,通过建立污染源污染数据指纹库等多种智能识别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环境质量监测网污染溯源解析能力。全区开展建设的VOCs走航车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在开展环境空气VOCs浓度、种类的监测同时,推动实现VOCs污染源识别溯源功能;正在建设的噪声自动监测网,涵盖噪声污染源识别能力,智慧化识别鸟鸣、虫鸣、生活源、交通源等各种声源,同时报送超标报警等;典农河石嘴山段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主要是对水质开展实时监测和预警,同时对于超标时段水质自动开展三维荧光扫描,识别水污染来源,实现水环境质量污染溯源能力。   数据链模型优化,提升预报预警能力   根据现有监测网,全区每天产生各种环境监测数据近20多万条,庞大的监测数据支撑了环境质量预报模型,提高了全区大气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准确率,2022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等级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对首要污染物为O3的预报准确率达85%,对首要污染物为PM10的预报准确率达81%,对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预报准确率达72%。   自动站全面覆盖,提升风险评估能力   全区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项目包括PM10、PM2.5、SO2、NO2、O3、CO、总烃和非甲烷总烃,银川市建设了大气超级站,具备温室气体、PM1、臭氧雷达、颗粒物雷达、VOCs多组分监测能力,可以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风险进行评估;石嘴山市建设的水质微型自动监测站,对重点流域、河段、排污口等开展实时监测,及时识别水质风险等。吴忠市的乡村站实现了区域从农村到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全覆盖监测,提高风险评估水平。   实验室信息建设,提升数据监控能力   全区正在积极构建1+6实验室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省-市-县实验室全过程质量监管,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全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将逐步实现省级监测部门对全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全程监控。   虽然全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还存在短板不足,监测网络感知灵敏性不足、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贯通不够、监测数据分析关联化不足、监测应用智能化水平不高、监测与监管有效协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进一步加强监测网完善建设,挖掘监测数据应用潜力,提升环境监测智慧化,更好地服务于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 一文带你了解安东帕最新售后服务体系
    售后服务理念卓越服务、品质保证,宗旨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售后服务团队介绍众多的维修网点、高超的服务团队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每年定期有外国专家来中国传授先进的售后服务理念,并定期送售后服务工程师去国外接受技术培训售后服务优势特点根据全球统一的CSS(Corporate Service Standards)标准严格要求每一个服务案例,追求快速的客户响应速度和灵活的售后方案安东帕服务安装和调试-- 由安东帕原厂认证的专业人员执行,确保无差错操作-- 根据您的特定应用需求进行系统设置-- 为操作员提供标准培训(SOP、定期检查等)仪器保障延期-- 保修期时间可延长至 3 年,涵盖自交付之日起的所有维修-- 配套起始合同,定期提供仪器维护服务-- 在仪器采购时购买延保服务及起始合同,节省客户资金预防性维护-- 标准的或为客户定制的服务,完全由安东帕原厂认证的专业人员执行-- 预知的费率和价格,便于客户安排预算;详细全面的维护文档适用客户合规要求-- 定期的预防性维护,可避免或缩短停机时间,延长产品寿命应用支持-- 方法验证和开发-- 自定义特定系统参数,提供优佳可靠的测试结果-- 安东帕的在线应用方法库,为您提供应有尽有的应用报告技术支持-- 与您用相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安东帕专业人员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提供协助-- 安东帕网站提供专业人员在线支持-- 确保 24 小时内及时回应维修服务-- 现场或返厂维修服务-- 针对客户急需使用的仪器,提供设备租赁服务(低成本或免费租赁,具体取决于服务协议)-- 仪器发货后,安东帕确保 10 年原厂备件供应仪器认证-- 详细全面的安装和操作认证 (IQ/OQ) 文档,适用专业合规要求-- 符合 GMP、21 CFR Part 11、GAMP 5 和 USP指南的制药认证方案 (PQP)-- ISO 17025 认证服务培训计划-- 在您所在地点或安东帕培训场所,提供不同级别的培训研讨会-- 由您所在研究领域专家提供深入的实践培训-- 随时掌握新技术发展和未来趋势的动态安东帕为您的投资提供额外保护安东帕仪器保障延期计划 — 延长保修与起始合同相结合 — 旨在确保您新购买的系统没有后顾之忧。所有安东帕仪器均配备一年标准保修期。仪器保障延期计划提供额外两年保修,合计保修期达到三年。安东帕定义为“需要维护”的所有仪器,仪器保障延期计划包括两次在延保期内的年度预防性维护保养。安东帕仪器认证制药认证方案 (PQP)PQP涵盖根据 USP4Q 模型对特定仪器执行的认证程序,也包括:风险分析:21 CFR Part 11 自检清单、偏差列表、追踪溯源、SOPPQP-S(智能):适用于必须遵循 GAMP 5 和 GMP 但不必遵循21 CFR Part 11 标准的客户。重新认证:仪器认证并非只执行一次。根据重新认证的要求(例如年度重新认证、位置变化、软件更新等),创建自定义文件。ISO 17025 — 认证服务ISO 17025 校准:根据 ISO 17025 执行的校准可溯源到国际 SI 单位,并在审计期间作为可靠的国际公认参考校准。安东帕可为客户新购密度计及已有密度计提供该项服务,并作为维护或维修活动的附加服务提供。认证范围参数:液体密度密度范围:650 kg/m3 ~ 1550 kg/m3可实现的最小不确定度:(具体取决于仪器和参照样品):0.02 kg/m3测量条件:15 °C 至 50 °C,1.013 bar
  • 2012食品安全周启动 追溯体系建设成热点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开始,2012年食品安全周正式拉开序幕。作为每年食品安全周的重头大戏,“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今天将在京召开。据悉,本次活动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粮食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经济日报社、中粮集团承办,中国经济网执行承办。 2012年食品安全周启动仪式现场   6月12日至20日,农业部、商务部、工信部、卫生部、中国科协、质检总局、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总局将依次举办主题活动,通过展览演示、实地观摩、咨询讲座、现场服务、发放资料、在线访谈、启动重大专项、专场新闻发布等形式,系统展示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及未来的目标规划,积极开展针对食品从业人员、监管队伍的培训指导,主动回应各自领域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广泛深入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宣传周期间,新闻宣传部门还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在行动”、“食品安全网上系列访谈”等采访报道活动。从几年前的三聚氰胺牛奶,到后来的瘦肉精火腿肠、染色馒头、地沟油,再到今年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皮鞋酸奶果冻”、“毒蜜饯”等等的事件,各个相关部门对此会有怎样的回应,他们的工作进展如何,还要哪些问题需要我们特别关注,这些问题记者都会在随后的报道中为大家寻找答案。(来源中国经济网)   “追溯体系建设”成最热门话题   面对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和人们对于“入口安全”的强烈需求,“追溯体系建设”成为本届食品安全论坛的最热门话题。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一直是公众关注度非常高的话题。据了解,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始于欧洲疯牛病的发生。为了应对危机,欧盟建立了牛及牛肉标识追溯系统,随后,加拿大、美国、日本纷纷引入,到现在,这一系统被推广到禽类、鱼类、蔬菜产品等大部分农产品当中。   尤其是在去年,欧洲蔬菜因为受到致病菌感染造成了很大恐慌,后来欧洲各国通过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很快地寻找到致病源,当时欧洲的行动能力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件事情。这几年主管部门也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非常上心。   从今天论坛的主题来看,下午论坛的第二阶段主题就是“追溯体系建设促进诚信基因培育”,来自商务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参加演讲和对话讨论。话题方面,包括“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中国食品全产业链监管之道”、“完善追溯体系 保障学生餐桌安全”等等的话题,都会被讨论到。(来源中国广播网)   举报问题食品最高可获30万元奖励   6月11日至17日为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为进一步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济南市政府日前颁布《济南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实施办法(试行)》,面向全体市民征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线索。根据规定,举报的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举报人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如有特别重大贡献的,经济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可不受此限制。   根据这一奖励办法,举报的违法行为有涉案货物并且可计算货值的,经查证属实,由有关部门按照违法案件涉案货值金额的一定比例奖励举报人。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或者涉及人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进行举报,并积极协助调查处理的,视情况给予1000元至10000元奖励。举报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地下“黑窝点”“黑作坊”的,举报人属于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内部或者食品行业内部人员的,应在相应奖励等级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来源生活日报)  6月11日-17日为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对于此次宣传周商务部将举办哪些活动以及目前食品安全取得哪些成果等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商务部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常晓村。   问:今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确定6月11日~17日为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主题是“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围绕食品安全,商务部今年主要开展了哪几项工作?   答:今年以来,商务部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有效加强和改进商务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对生猪屠宰、餐饮服务、酒类流通等重点领域,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依法取缔未达到法定条件和标准的屠宰企业。加大对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随附单溯源等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力度。督促餐饮企业加强原材料采购、使用管理及过程控制,规范餐厨废弃物的处置,严把餐饮服务入口安全关和加工质量关。   二是推进商务领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早餐示范工程,大力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酒类流通溯源工作,继续深入实施“三绿工程”,严格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三是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打击私屠滥宰专项行动和农村市场重点商品专项整治,强化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日常监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深化乳制品、食用油、酒类、食品添加剂、保健等重点食品综合治理,认真开展农兽药残留、畜禽交易和屠宰、调味品、餐具、食品包装材料及重点场所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   四是加强商务领域市场监管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继续开展商务系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以生猪屠宰、酒类流通为重点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水平。制定商务领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设立应急工作平台,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是继续强化商务领域食品安全管理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做好屠宰、餐饮、酒类流通等相关行业的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完善制售伪劣食品等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制度,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六是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继续对商务领域监管人员开展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强化协会在行业诚信自律方面的作用,督促企业遵守行规行约。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树立一批守法、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的诚信经营企业典型。   问:截至目前,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的时间已经过半,审核清理工作进展如何?目前具有屠宰资格的企业有多少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我国屠宰企业数量多,审核清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九部门高度重视审核清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审核清理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推动审核清理工作。截至目前,根据各地报送的企业自查材料,目前全国生猪定点屠宰厂(场)5862家,其中4141家自查符合规定标准,并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了《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换证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994家正在按要求进行整改。下一步,将按照审核清理工作程序,严格依据审核清理工作标准开展复核工作。   问:为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管理,提高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2012年,商务部有何政策措施?   答:为提高屠宰行业监管能力和西部地区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2012年,商务部将会同财政部继续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支持试点地区屠宰监管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在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加工关键环节安装监控终端,并与监管平台加以连通,形成从省、市、县到企业纵向贯通的监管系统,实现对生猪屠宰行业的信息化监管。同时,支持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屠宰企业进行肉品品质检验、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及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标准化改造,提高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的意义,目前取得什么进展。   答:2010年以来,商务部、财政部分批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开展试点,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市场,推进食品安全建设。推进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形成市场倒逼机制,促使生产经营者强化责任意识,从源头改进食品安全管理 二是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培育放心肉菜品牌,提高流通信息化、组织化水平 三是可以创新管理模式,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与协作,打造全过程无缝隙监管链条 四是为问题产品召回、应急处置等工作提供支撑,出现问题时快速查找责任主体,防止打击一大片。   目前正在试点的城市有20个,共覆盖了260多个屠宰企业、140多个大型批发市场、5300多个标准化菜市场、2400多个大中型连锁超市、7100多个团体消费单位。其中,上海、成都、杭州、宁波、无锡、青岛等地已初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发挥出一定的社会效应。据成都市统计,建成追溯体系以后,全市定点屠宰企业每月屠宰量同比增长35%左右,批发市场白条肉日交易量增长近10倍,相关部门市场巡查率由每月10%左右上升到80%。今年商务部将开展第三批试点,争取到“十二五”末覆盖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形成产销区一体、生产与流通有效衔接的食品安全保障网络。(来源国际商报)
  • 湖北将于2025年建成高水平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日前,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到2025年,湖北将建成水陆统筹、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高水平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监测全覆盖,为守住流域安全底线,支撑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坚强保障。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监测处处长刘爱华介绍,目前,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取得了长足进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更加完善,监测技术能力显著增强。其中,地表水监测网络方面,在现有361个省控监测断面的基础上,全省进一步织密地表水环境质量“一张网”,设置342个重点市控断面,监测数据与省级共享,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有效支撑。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方面,湖北已建立完善以自动监测为主、覆盖城乡的大气环境立体综合监测网络。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方面,在现有5668个省控土壤点位基础上,全省各地可结合土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需求,动态设置市控土壤监测点位,支撑土壤污染溯源和成因排查。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方面,在现有59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位的基础上,湖北设置省级地下水监测点位170个,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三级水文地质分区,基本覆盖重点污染区域,可客观反映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水生态监测网络方面,湖北已建立省级水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在现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洪湖、梁子湖81个水生生物监测点位的基础上,同步建立省级水生态监测点位279个。此外,还将结合湖北生态系统分布特点,增补省级生态样地,建设涵盖湖北森林、农田、水体、城乡、湿地和草地等6类典型生态系统的省级生态样地监测网络。湖北省还将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平台与移动执法、省级智能监控系统的数据对接、共享,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综合运用。加强重点尾矿库监测,逐步覆盖全省一级库、二级库。在全省12480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查、测、溯、治”的基础上,加强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常态化巡查和监测,深入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持续巩固整治成效。
  • 发改委投资1亿元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2011年9月8日,发改委下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具体通知如下:   为保证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下达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项目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试点建设,为全国35所省级疾控中心和职业病防治机构实验室配置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设备,以提高其食源性致病菌鉴定溯源能力、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和放射性物质检验检测能力。   原文链接:http://www.ndrc.gov.cn/shfz/t20110908_433429.htm
  • 商务部推八大标准 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
    12月28日,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培训会在成都举行。这是商务部确定上海、成都、大连等10个试点城市后,首次举办追溯体系建设培训会。   商务部预计3年内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大中型批发市场和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通过“索证索票”电子化,增强行政监督、经营者自律和消费者参与能力,实现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商务部拟推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八大标准。12月28日,商务部就《肉类流通追溯基本要求》《蔬菜流通基本要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编码规则》《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技术要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信息处理要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感知技术要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传输技术要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专用术语标准》8大标准向参会代表征求意见。   根据8大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生猪凭检疫证准入,凭交易凭证、肉类流通服务卡准出,生猪来源信息对接肉品流向信息,屠宰场生猪来源信息与批发、零售终端信息相对接,实现信息环环相扣的追溯要求。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从2008年底就开始探索建立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目前成都市在屠宰环节有72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全部进入追溯系统,每天绑定电子溯源芯片的白条肉达13000头左右。今年成都开始实施蔬菜、水果、食用菌三类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启动了小家禽追溯体系建设,下一步成都将抓紧构建蔬菜流通追溯体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