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双玻组件

仪器信息网双玻组件专题为您整合双玻组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双玻组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双玻组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双玻组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双玻组件话题讨论。

双玻组件相关的资讯

  • 【旋蒸小知识】如何清洗旋转蒸发仪玻璃组件?
    “一日之计在于晨”。想象一下:当我们一早起来规划好当天的实验计划,兴致勃勃的来到实验室,却看到满是狼藉的实验环境,尤其那富含“矿物质”的旋转蒸发仪水浴锅以及那脏到连你都感到恍惚的:是不是冷媒就是这“黑乎乎”的颜色?还是冷凝器脏到一定地步了?这是否会影响到你做实验的热情?亦或者也会让你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分离拿到的产物会不会因为最后浓缩过程造成污染?今天“小步”同学教您如何正确且定期的清洗旋转蒸发仪的玻璃组件。首先,在做任何清理之前,都需要进行整体玻璃组件的检查。这将涉及到两点:第一,注意任何污垢的积聚;其次,或有可能的玻璃件的损坏及裂缝(这也是导致旋蒸密封性较差的因素一)。您需要格外注意的部件是冷凝器与主机之间相连的法兰接口。请记住,如果有损坏的玻璃件一定要及时更换!那么多久清洗一次玻璃组件是最好的呢?事实上,这完全取决于您的应用及使用频率。理想状态下,您应该在每次浓缩蒸馏后立即清洁玻璃组件,特别是如果您有用到腐蚀性溶剂的时候。让我们开始清理您的旋转蒸发仪吧!如何清洗旋转蒸发仪外部的玻璃组件:您可以用蘸有水或乙醇的纸巾或湿布擦拭所有外部玻璃器皿部件,注意不要使用可能划伤玻璃器皿的硬刷子。对于更加顽固的污垢,请阅读制造商的说明,了解哪些刷子(如果有的话)可以安全地与玻璃一起使用。请注意,请勿使用浸泡的布或纸巾,以免溶剂或水进入系统并导致任何电气故障。如何清洗旋转蒸发仪内部的玻璃组件:内部的玻璃组件往往是最难清洗且最容易造成样品交叉污染的。如果您在每次实验后没有进行清洁,且在下次实验前发现系统部件中存在任何沉积物、粉末或溶剂聚集。请放下手上的样品,跟着我按照“七步原则”进行清洗工作。步骤如下:取下冷凝器顶部的螺旋盖。根据上次使用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溶剂或水冲洗冷凝器内部。清空接收瓶,重新连接并合上冷凝器螺旋盖。使用进料旋塞阀将水、乙醇或其他相关溶剂填充蒸发瓶,或手动取下蒸发瓶并进行填充。进行蒸馏以彻底清洁整个系统。清空接收瓶,重新连接,让系统以连续模式运行约 5 分钟。到这一步,您的玻璃系统组件应该已经处于干净干燥状。除此之外,您需要仔细检查冷凝器与主机相连地方,尤其是真空密封所在的下部。往往此处会因为旋蒸爆沸导致样品过冲到冷凝器部分而造成样品的沉积,这不仅会造成样品交叉污染以及影响密封性,更重要的是,造成样品的损失。而关于此问题,步琦有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所以,从长远来看,适当的系统维护可以为您节省大量时间。泡沫传感器工作视频演示:好啦,今天“小布”同学关于旋转蒸发仪玻璃件清洗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各位小伙伴们能够在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基础上,保持“晨心”,充满动力的完成一天的实验!我们下期再见!
  •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薄膜透光组件研制成功
    从启动项目至今,仅仅经过 31天的时间,该公司天威薄膜研发检测中心自主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太阳能薄膜透光组件,于今日正式下线。   试验和检测数据表明,该太阳能薄膜透光组件电池性能达到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表明中国企业开发掌握了大面积硅基薄膜透光光伏组件的关键制造技术与工艺,为未来开发更多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天威集团进军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天威薄膜研发检测中心副主任贾海军博士介绍说,该透光组件透光率达 30%,可用于立面透明幕墙,相比于晶体硅透光组件,太阳能薄膜透光组件外观更加优美,高温和弱光性能好,可以在阴天微弱光线下发电,同标称功率下发电量最多。   据悉,天威薄膜研发检测中心是全世界技术最先进、涵盖工艺最全面的薄膜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之一,不仅可以进行大面积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试制生产,还可以进行新一代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同时,该中心还可为本企业、华北乃至整个中国其他企业提供符合行业相关标准的样品试制、产品检测检验等服务,对于拉动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新品来袭 | 优利德 UT673PV光伏组件最大功率测试仪
    UT673PV专为光伏组件的功率和性能测试而设计,拥有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点测试能力,能同时显示多个参数,包括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Pmax)、峰值功率电压(Vmp)、峰值功率电流(Imp)、开路电压(Voc)及短路电流(Isc)等,从而帮助用户快速判断光伏组件的故障情况。此外,它还具有800W最大功率测试能力,可满足行业头部企业对于大功率双玻组件的测试需求。除了强大的功能,UT673PV还有许多令人惊喜的创新设计。其采用独特的MC4测试线连接方式,使得测量过程简洁方便。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无需使用电池供电,而是通过光伏面板直接供电。这一设计不仅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还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产品还通过了CE(EMC、LVD)、cETLuS、RoHS认证,确保了UT673PV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异表现,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放心……以上种种功能与特点的加持,使其广泛应用于光伏面板生产、销售、验收、安装及维护等检测。产品特点√ 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点测试:最大功率(Pmax)、峰值功率电压(Vmp)、峰值功率电流(Imp)、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同时显示,快速判断光伏组件故障情况√ 800W最大功率测试,满足行业头部企业大功率双玻组件测试√ 体积小巧,手掌大小,方便携带√ MC4 测试线连接,测量方便可靠√ 无需电池供电,光伏面板直接供电√ CE(EMC、LVD),cETLus,roHS认证,测量安全可靠√ 产品适用于光伏面板生产、销售、验收、安装、维护检测技术指标
  • 洛玻获准组建省浮法玻璃技术重点实验室
    日前从河南省科技厅传来喜讯,洛玻正式获准组建河南省浮法玻璃技术重点实验室。   在今年2月召开的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司明确提出依靠科技创新促使企业战略转型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主导产品向绿色环保、节能和新型时尚化的转变,积极介入新兴的信息显示材料行业,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企业未来发展支撑。为此,有必要通过组建浮法玻璃技术实验室,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步伐,搭建洛玻新的技术研发平台,为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强力技术支持。公司向河南省科技厅申报组建“河南省浮法玻璃技术重点实验室”后,省科技厅通过严格审查,同意依托洛玻组建河南省浮法玻璃技术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是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建设期一般为两年。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省科技厅将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围绕重点实验室建设,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及省科技厅有关管理规定,在技术中心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浮法玻璃新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扩大对外合作研究,把实验室建成能为洛玻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能为行业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技术服务,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的科研实验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活动中心。
  • 上海今森发布光伏组件可燃性测试仪新品
    设备的功能实现:KS-61730B光伏组件可燃性测试仪依据标准BS_EN IEC61730?2:2018(MST24)、ISO11925-2-2010设计研发,适用于在没有外加辐射条件下,用小火焰直接冲击垂直放置的试样以测定光伏组件可燃性。该测试仪根据光伏电池产品的尺寸定制大型燃烧箱及试样工装夹具和废气排放系统。zui大试样尺寸1.4米宽,2.5米高,可从前门方便放入,并在试样固定装置上可90度旋转。设备的参数:1)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触摸屏智能控制系统,可做英文操作界面,测试报告可保存打印功能。2)试验环境风速:控制方式(可调);需满足,距样品表面5 cm处的风速在垂直方向上不超过0.2 m / s,在水平方向上不超过0.1 m / s(设备配备风速调节装置配合德图 testo(425型)热敏式风速仪调整到目标风速);3)燃烧箱内温度测量:温度测量范围0℃~150℃,精度0.1℃,可预置超温报警;配置烟气探测报警,配置声光报警(根据客户需求);有气体的低压和高压报警关断功能,并配声光报警(根据客户需求);4) 火焰施加时间计时:自动点火,自动计时;计时精度0.01s,到达设定燃烧时间后自动熄灭;5) 火焰高度:10-100mm连续可调;6)试样燃烧时间计时:手动按钮和到位自动控制计时;计时精度0.01s(燃烧器到位后会自动和手动按钮开始计时,当余焰熄灭时手动暂停计时);7) 燃烧室内尺寸:宽2250×深2000×2850(mm);8) 电源: 220VAC-15%~220VAC+10% 10A (单相三线制)具有漏电保护电流5mA。9) 试样夹具:可夹持试样zui大尺寸1400mmX2500mm,在宽度和长度方向上能调整,并可作90度旋转。10)燃气灯:A,满足ISO11925-2:2010标准中的4.3条款;B,可沿垂直轴线旋转0-90度并左右方向呈直线移动(速度和距离可调节控制),可0°和45°角倾斜;C,燃气灯总成可垂直方向作0-400mm行程升降调节,可以移动到距离样品底面40mm,可以燃烧样品底部,可以距离表面1.5mm。组件下部至少暴露30cm的宽度,以便火焰能后燃烧。11)燃气灯使用的燃气:丙烷气体(客户自配)12)具有燃气泄漏报警功能,燃气泄漏后报警并自动切断供气系统;13)照明:内置防爆灯照明;14)气体管道:设备气体管道配备防反截止装置,配置高精度针型阀及气体压力表,可在控制火焰高度;15)外形尺寸:宽2600mmX深2100mmX高3350mm(2mm304不锈钢桔形漆烤漆,燃烧室内侧亚光黑,豪华外开门:尺寸为1800mmX2300mm, 前面和右面安装观察窗,观察窗为耐热防爆玻璃)。设备的配置:1)主机 一台2) 风速仪一台(指定品牌:德图 testo;型号:425型热敏式风速仪)3) 托盘一个 样品下部放置不锈钢的托盘,收集样品垃圾4) 钢板尺(一把) 钢板尺量程600 mm以上,精度为1 mm5)固定装置采用双U型结构,材质采用不锈钢装置,可以满足5cm的厚度 两套(一套设备标配使用,一套备用) 6)稳压器电压可以满足240V(单向)或415V(三向)(出厂时间选配) 7)气体入口配置气压计,气压计可达到100Kpa8)急停开关,可关断气体的输入。 创新点:1、KS-61730B光伏组件可燃性测试仪采用一体结构式的设计理念,在外观上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比更加美观,同时设备采用PLC数据处理系统可对试验数据采取准确的分析并自动保存。 2、该测试仪与市面同来产品相比,配备了烟气净化装置以及烟气探测报警器,有利于试验之后烟气的排放。 光伏组件可燃性测试仪
  • 重大专项“基于LTCC技术的微波组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通过验收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5月10日,由中国振华云科电子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基于LTCC技术的微波组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通过专家验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项目解决了LTCC低温匹配共烧技术、层间互连通孔设计及网格地设计技术等技术难点,建立了LTCC微波组件的产品规模化生产线,形成LTCC微波组件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初步满足了国内电子整机小型化、高频化、片式化的发展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项目执行期内共申请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制定企业标准9项,培养一支80人的研发团队。项目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超5900万元、利税超19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基于LTCC技术制备的微波组件产品,打破了国外厂家的技术垄断,促进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目前,项目产品已广泛应用到相关的系统和整机单位,较好满足了相关领域的急需,将可降低我国通信、轨道交通、数字电子、医疗器械等诸多高端整机设备制造领域对国外高端电子元器件的依赖程度,有利于促进国内电子整机的国产化水平,保障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p
  • 南京林业大学组建双碳服务战略联盟
    6月2日,南京林业大学举行“两山双碳”“党建+”服务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启动仪式,共有中共江苏省林业局党组等5家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参加联盟。据了解,联盟以突出服务“两山双碳”和“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为主要任务,将围绕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战略、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林草产业体系、提升城市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项目共建。联盟还将以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提升“两山双碳”领域“政产学研用”整体效能为宗旨,发挥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优势资源,抓机制建设、抓要素集聚、抓沟通联络、抓示范典型,不断提升联盟引领力度、稳定程度、融合深度和服务强度。近期,联盟工作目标是围绕“两山双碳”调查研究实施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确定共建项目和需求,形成有深度的调研报告提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围绕科研创新难点和任务需求,开展“两山双碳”领域重大科技任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下一步,联盟将明确共建内容,压实共建责任,调研商定“需求、资源、项目”3张清单,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共建合作机制。南林大党委书记、“两山双碳”“党建+”服务战略联盟领导小组组长赵茂程表示,南林大根植“两山理论”,南林人不断传承“绿色”基因、践行“绿色”使命,聚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持续深化国家“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联盟将探索形成“两山双碳”领域“政产学研用”融合协同的党建工作机制,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江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太阳能电池组件污染的实际成本
    越来越多的太阳能行业报告表明,太阳能电池组件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产损失令人吃惊。什么是太阳能电池组件污染,它会造成哪些影响,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或减少这种污染?Kipp & Zonen 公司研发的灰尘监测系统DUSTIQ是如果解决这一难题的? 什么是太阳能电池组件污染? 太阳能电池组件污染是由空气中的污染物和颗粒物(如沙子、土壤、盐、鸟粪、花粉、雪、霜)以及不同类型的尘埃颗粒物(如二氧化硅、灰烬、钙和石灰石)沉降在光伏组件表面造成的。地面上小至 25 微米的微尘,通过风吹、农业活动、火山活动、交通运输以及附近人和动物的运动而移动。 中东和北非 (the MENA region) 是粉尘积聚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这一问题影响了全球的光伏工业园区,导致维护、维修的成本增加,并可能降低了能源产量。如果不加以控制,最初的光伏污染会导致能量的产能减少;特别是长期积累的污垢,如遇潮湿会导致微粒胶结,鉴于此情况下形成的硬质不透明层几乎不可能去除,最终会致使太阳能电池组件完全丧失产能。在较干燥的环境中(降水量通常需要超过 20 毫升才能影响组件表面的清洁),以及在倾斜角度较小的光伏组件配置中,空气污染和污染物积聚的严重程度会加剧。大部分电力于正午时(太阳在天空中处于最高点时)在光伏站内产生,日出和日落时的生产损失最大,虽然这些时刻仅占当天剩余时间的总产能的一小部分,但准确监测颗粒污染可以为维护计划提供信息,从而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O&M),并充分发挥太阳能转换高效生产时间的潜能。光伏组件的性能还受到组件温度和辐照度变化的影响,致使最初的颗粒污染进一步恶化为软硬阴影问题。在多支路配置中,单个电池或隔离区内的软阴影可以通过公用逆变器在其他并联支路中引发电流不平衡。在单个支路上,光伏阵列隔离区上的硬阴影将降低支路电压,但与在单个支路上的软阴影一样,逆变器将检测并调节降低电压。然而,并联阵列中不同支路上的电压不匹配(即部分阴影),意味着连接到单个公共逆变器的不同并联支路将传送不同电压,致使调节最佳电压值以达到最大功率这一过程变得复杂且不可预测。 如何降低光伏污染的影响,同时提高产能 减少因光伏组件污染而导致的发电量,降低产量损失造成的不利影响, 重要因素是准确收集有关污染率(SR) 的数据,并与同类“洁净”组件的预期数据进行比较。详细而准确地监控污染率将通过显著减少“停机”时间来确定计划内和计划外维护的时间和成本效益。有效的数据记录和报告可使清洁污染的光伏组件的时间更有效,而非依赖固定的维护计划。这种固定维护计划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清洁成本或在纠正不可预测的环境事件的影响方面出现延误。优化电厂组件功能的关键在于正确的预防性、纠正性的维护策略。
  • 中国电科11所多谱段长波红外探测器组件随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成功入轨
    高光谱红外热成像可以获取地物的热辐射精细光谱信息,更有效地识别地物、分辨目标,在地质勘察领域发挥重大作用。12月9日,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红外分会理事长单位中国电科11所研制的多谱段长波红外探测器作为宽幅热红外成像仪载荷的核心红外器件随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高分五号01A)进入预定轨道,将实现每天3次大气环境、红外全球覆盖,通过卫星的应急观测能力,实现对全球热点区域的快速高光谱重访观测,以高新红外技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新的重要贡献。2022年12月9日02时31分,长征二号丁遥四十五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高分5号01A)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空间段建设任务圆满收官。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将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大气成分探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搭载的宽幅热红外成像仪载荷的核心红外器件是由中国电科11所自主研制的一款多谱段长波红外探测器,探测器具有以下特点:4个长波红外谱段。8um-12.5um的长红外波段细分为4个波段,通过分裂窗的反演算法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定量温度反演。优于50mk的温度分辨率。在波长12.5um的红外探测器中,温度分辨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以直观、清晰地迅速捕捉地表广域范围内的昼夜热红外图像。优于10%的响应非均匀性。拍摄的每一幅图像是通过扫描机构将不同区域的图像扫描拼接而成,卓越的非均匀性为百米量级数据提供了保障。该探测器的成功入轨,为我国空间光学遥感领域再添红外“新丁”,将为热红外定量遥感提供百米量级数据,提升红外数据应用效能。▲11所自主研制的多谱段长波红外探测器组件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是高分5号系列的最后一颗卫星。2012年起,11所开始高分5号卫星用红外组件研制工作,并经过6年努力,红外组件于2018年随高分5号01星成功发射;2021年新研制组件再次随高分5号02星入轨。2022年12月9日,我们又一次见证了载有11所探测器组件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成功入轨,它既是高分5号系列的最后一颗,也是高分工程的收官星。高分5号系列卫星发展的十年,也是11所宇航用红外组件研制水平快速发展的十年。未来,11所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湖北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获批组建
    近日,湖北省科技厅批复组建湖北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联合武汉大学等省内高校、国家能源集团等优势产业科研力量共同组建,着力打造全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带动长江经济带形成国际领先的碳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湖北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瞄准建设双碳战略智库、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技术创新、新能源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抽水蓄能技术创新、节能技术创新等七大方向,力争通过3年建设,打造全球领先的碳中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战略智库,构建碳中和领域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示范—产业促进为一体的系统体系,打通碳中和领域科技成果到企业转化落地的关键通道,全面提升碳中和领域科学技术和能源装备的创新能力,形成功能齐全、技术指标国际领先的碳中和技术研发和国际交流平台,成为国家及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学研的领跑者。“研究院将服务国家需求与发挥湖北科教优势紧密结合。”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赵永椿介绍,将聚集华中科技大学优势学科力量,依托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等,打造国际一流的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目前,已拥有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碳中和人才梯队,将集中优势资源加快突破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一批碳中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湖北省科技厅瞄准碳排放或碳中和重点行业领域,系统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聚焦双碳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组织实施60余项急需突破的行业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湖北相关单位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项,累计获批国拨经费2.5亿元。目前,湖北已建有生态领域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实验室、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81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据悉,正在组建的湖北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已开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项目“引领典型行业率先碳达峰的质量基础协同控制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美中心三期“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与创新”等多项研究。下一步,将引进国内外碳中和领域顶级人才,培养精英型碳中和高端人才,全面提升碳中和科学技术和能源装备的创新能力。
  • 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组建—TCL牵头组建“国家队”全力突破“卡脖子”
    记者17日获悉,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该中心或将彻底改变中国乃至全球显示产业的发展走向。据悉,这是新型显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据悉,该中心由广东聚华新型显示研究院牵头申请,这家非营利法人机构由TCL联合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聚华研究院是上述技术创新中心的依托及管理运营单位。据悉,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类似于一个“企业+研究机构”的协调机制,它围绕产业链建立开放协同的创新机制,强化技术扩散与转移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辐射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目前,新型显示的发展仍有“卡脖子”之处,常常被上游的材料、装备所限制。 数据显示,仅仅在面板上游的材料产业,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靶材等产品,近年来没有一项产品的国产化率超过20%。实际上,在显示产业上游,国内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有不少好的技术和成果,也在持续创新,但中游的面板厂商常常不敢用,因为这些技术和成果甚至从立项开始就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也缺乏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市场的转换过程。建立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意在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使中国的新型显示产业更好地发挥出协同效应。作为牵头企业,主要布局于显示产业中游的TCL,将承接产业上下游的角色。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将立足新型显示领域发展全局,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流的工艺和产业应用技术,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达到60%以上,突破核心装备技术。同时,这一创新中心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重点,根据新型显示领域的技术发展特点,统筹部署、统一规划,将充分利用和发挥各参建单位的优势,面向新型显示产业链的各垂直方向,分步组建创新分平台。
  • 低压比例阀高盐升级组件
    方案索引对于LC-20A、LC-30A、LC-16系列低压梯度系统,高盐流动相可能导致四元低压梯度比例阀中走有机相的电磁阀损坏或闭合不严,增加了仪器故障率,高盐升级组件HSK解决了这一问题。低压比例阀高盐升级组件LPGE Update Kit for High Salt Mobile phase(P/N HSK-00020-01)01四元低压比例阀被广泛使用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来说,四元低压比例阀因其有四种溶剂,既可两两组合组成二元梯度洗脱,也可以选择三种溶剂或四种溶剂组成三元或四元梯度系统,还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溶剂来用于分析后自动冲洗色谱柱,因此深受广大用户喜爱。同时,四元低压比例阀可以在单个液相泵上升级加装,成本优势明显。02高盐流动相时有机相比例阀易损坏缓冲盐水溶液、甲醇、乙腈等等都是常见的液相色谱流动相。对于老型号四元低压梯度的液相系统,当使用高浓度缓冲盐和有机相作为流动相分析时,因有机相和高盐流动相交界的位置会有盐结晶析出,该盐晶体如不能及时复溶则会导致盐粒析出、阀闭合不严、流动相比例不准,压力波动、基线波动、分析结果异常等现象,而且也会影响低压比例阀的寿命,影响仪器单向阀、柱塞杆、柱塞密封垫等消耗品的寿命,影响色谱柱的使用寿命。03解决方法:高盐升级组件岛津低压比例阀高盐升级组件采用新型材料阀组件,改变之前四个电磁阀水平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的方式,而是把阀A&D放在底层,阀B&C放在上层,利用有机相、水相及盐晶的密度差,使盐晶体下沉并尽快复溶,从而解决上述问题。工作原理低压比例阀的4个电磁阀两个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A&D 用于水相(高密度)在低水平位置,其中D推荐纯水;B&C 用于有机相(低密度)在高水平位置,流路中缓冲盐如果析出,由于重力下沉,被D路和A路中的水溶解。从而解决缓冲盐晶体进入流路的问题。产品优势1 ► 耐高盐:对于之前因高盐导致比例阀过早损毁的用户,可选择该组件直接升级。2 ► 升级方便:对于单泵用户,也可以通过追加该组件、控制电路板、混合器、脱气机升级成四元低压梯度洗脱。适用范围用于岛津LC-20A,LC-30A,LC-16系列低压比例阀的升级。订货说明
  • 中国稀土!又一家央企组建成立
    12月23日,新央企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成立。据悉,中国稀土集团是由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为实现稀土资源优势互补、稀土产业发展协同、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稀土科技研发型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建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后的中国稀土集团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股权结构为:国务院国资委持有31.21%,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和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20.33%,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3.90%。中国稀土集团的组建,是中铝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和赣州稀土集团立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适应行业发展规律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尝试。组建中国稀土集团,是遵循稀土产业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纵观稀土产业发展历程,在经历过野蛮生长的发展初期,稀土产业都会走上兼并重组、集约发展的道路。我国稀土产业自2003年至今,先后经历三次正式整合,稀土企业“小、散、乱、弱”无序发展的局面虽然有所改观,但还未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稀土企业也必将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走向兼并重组的集约发展阶段,淘汰落后,实现资源的市场优化配置。组建中国稀土集团,是稀土行业绿色发展转型的迫切需要。中国是稀土原料供应大国,稀土的快速开发造成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绿色低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双碳”目标是中国对全球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要求、加快推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绿色开发和环保治理,已经成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稀土企业集团化可以更好地集成资源、统等协调、科学规划、统一实施,科技创新协同,为推动相关问题的逐步解决提供坚实基础。组建中国稀土集团,是稀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新发展格局下,稀土企业集团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有利于系统深入研究稀土基础特性和元素本征,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稀土终端产品附加值,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提升稀土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应用能力,承担攻关稀土行业共性难点问题和开展前瞻性研究,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高端应用领域发展成果;有利于破解稀土产业链结构失衡、稀土深加工发展严重滞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等制约稀土企业高质量发展难题,进一步畅通稀土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沟通衔接,集成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高端应用迈上新台阶,更好地保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国稀土集团将聚焦稀土的科技研发、勘探开发、分离冶炼、精深加工、下游应用、成套装备、产业孵化、技术咨询服务、进出口及贸易业务,致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稀土企业集团。
  • 周维虎:给世博一双“慧眼”
    5月1日,当大批期待已久的中外游客涌向上海世博园时,带着“世博建设者”胸牌的周维虎匆匆登上了返回北京的飞机,他将迎接新的挑战。经过一年的苦战,由他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已经交付上海用户,他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经过在世博园现场一个月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这个漂浮在世博园上空的巨大气球,形似“鲸鱼”状,携带有高清摄像机、红外相机、高光谱相机和气象监测设备的高科技监测系统,被称为世博园的一双“慧眼”,将为世博会安全保障、电视图像转播、综合节能、绿化和生态管理、精细气象等提供综合服务,为对平安世博、绿色世博和科技世博保驾护航。   第一次“抓总”   “做总体要求知识面广,不会不要紧,关键是要埋头学习、弯腰学习、拉下面子学习。做总体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吃苦、忍耐、受气、奉献、舍得,替合作对象着想。”   周维虎2005年来到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主要从事光电系统项目总体设计工作。2007年,从没做过总体负责人的他被委以重任:作为负责人,组织团队争取上海世博会“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的研制项目。   总体是指一个项目的设计、抓总管理等工作。这不是件容易的活儿,需要有丰富知识储备、整体把握能力和极强的协调能力。   “可能是觉得我有一定的研发经历、协调能力比较强吧”,对于领导的信任,他十分珍惜,没干过不怕,总有第一次。   “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任务系统2007年立项论证时,系统包含的分系统多,接口复杂,使用环境恶劣,竞争异常激烈,时间又特别紧,缺乏国内外相关应用资料。总体负责人需要在这个时候拿出一个让人信服、科学可靠的论证方案,才能争取到项目。   为了拿到项目,他心急如焚。整个项目涉及多个专业,做总体的人不可能全懂,怎么办?只能迎难而上,进行“恶补”。为了制定系留气球优化的高精度稳定方案,45岁的他开始了一阵“苦学”。   他到处寻找材料和相关案例,向北航、上海交大、航天部33所、测绘研究院相关人员进行请教,“下狠劲”学习稳定指向技术。“那段时间头脑中整天都是稳定框架和坐标计算公式的影子”。当时正值盛夏,天天翻文献查资料,手上和身上起满了湿疹和水泡,医生诊断后告诉他,这是情绪焦急和失调引起。   好在项目最终顺利拿下,他的这身水泡也算是没白出。   把协调当作一门艺术   “有时候在节骨眼上找不到人顶上,就觉得队员不行,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工程研制项目中,任何个人英雄主义都是要不得的,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喜欢硬笔书法的周维虎,和人聊起起笔落笔的精妙总是神采飞扬。“写字布局很重要,先把结构安排好了,再来一个点睛之笔,这字就漂亮了。”   在带领团队时,他同样注重布局,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把对团队内外的协调也当作一种艺术。   由于光电院的新址正在建设中,系统集成测试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仪器设备必须向外部门或外单位去借,这个过程在周维虎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经常有人问我,你用别人的仪器给多少钱?我说不要钱,他们都觉得吃惊,实际上,关键时刻是光电院各部门相互协作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告诉记者,这同样得益于协调。在总设计师王宇副院长的领导下,在科技处和质量处的大力支持下,光电院空间工程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为《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任务系统的成功研发提供了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系统集成联试的关键时刻,空间工程部不仅提供仪器设备支持,而且还派出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操作仪器设备。在环境试验、联试、分系统验收的紧张时刻,总体室、专业技术室、新技术室、地面应用中心等部门从领导到技术人员,从老专家到年轻技术人员对项目组提出的请求总是不带任何条件,人员随叫随到,设备优先使用,体现了光电院各部门的精诚团结和载人航天人的胸襟和风范。项目组聘请中科院高能所系留气球老专家杨虎之作为顾问,对设计和验收进行把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六肯定不休息,周日休息不肯定   “课题组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二点,此时准备一些夜宵慰劳大家,加班也变得其乐融融,听不到怨言。”   虽然周维虎的笔记本电脑里专门建立了一个“儿子高考”的文件夹,可在这关键的一年里,他真正能照顾上儿子的时间却很少。 2009年系统研制的关键时刻,正值儿子备战高考,但是为了按期完成系统交付,有时候一个星期和儿子都难得见上一面。   从2009年年初到2010年4月系统进驻世博会现场服务于世博会,研究团队七名队员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每一个周六上午课题组都要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下午继续工作,周日也要经常加班,每次开会周维虎和课题组成员都会准时来到位于上地的会议室,从不缺席,他们戏称自己“周六肯定不休息,周日休息不肯定”。为了抢时间,2009年春节后正月初二,周维虎就奔赴外地,商谈技术协议。   世博项目告一段落,问起周维虎会如何补偿儿子,他说:“去趟世博园吧,让他看看我们的大气球。”   ———— 人在旅途 ————   不断定位新坐标   周维虎算是个“能闯”的人,喜欢不断有新的挑战。他的研究工作与空间定位有关,他似乎也不断地在给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坐标”。   与大多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相比,他的经历相对丰富:从原国防科工委研究所到美国激光跟踪仪公司研发部,再到法国仪器公司驻中国办事处,再到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每一步都是新的挑战,但对他来说似乎都充满吸引力。他评价自己的性格很open,有开拓精神。   1983年,20出头的周维虎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被分配到原国防科工委第一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工作。   “那时候我们算是八十年代新一代。”作为文革后第三批大学生,那时的他们还顶着“天之骄子”的桂冠。一两年时间,这个一身干劲的小伙子跟着老同志跑遍了位于西部山区的“三线”军工厂和军工基地,检定和维修了大量的精密仪器设备。   “好多进口仪器坏了就只能‘趴窝’,影响国防科研、试验和生产,就等着我们去呢。”20多年过去了,周维虎依然难掩当年的自豪。   几年下来,喜欢琢磨、干活又不惜力的他对各种仪器结构、性能和参数已了然于心。从工作第二年开始就参与起草了三坐标测量机、光学经纬仪等国家及国防系统检定规程。从1990年开始担任国防科工委“八五计划”课题组长,1993年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程师,担任过仪器研究室副主任和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说起来,他算是幸运的,喜欢挑战还就真的不断出现新挑战。由于工作出色,1985年他被选定为出国进修预备人员,1988年,他被派往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做两年访问学者,研究光电精密测量技术。之后回国工作、读博士,再去美国做博士后。   从美国回国后,周维虎先去了一家法国仪器公司驻中国办事处,当上了“首席代表”,可没多长时间,他发现这个挑战可能不适合他:联系业务和开拓市场的工作多于研究工作。三四个月后毅然辞职,转投刚组建不久的中科院光电研究院。   ———— 人物档案 ————   周维虎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上海世博会“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研制项目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系统总体设计及集成测试、光电精密测量系统等,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空间领域、航天领域、精密仪器领域多项重点研究课题,同时,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发展战略、863发展战略及中科院发展战略等论证工作。   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1983年至1996年在原国防科工委第一计量测试研究中心从事精密仪器及计量测试技术研究,1988年至1990年在法国Loui Pasteur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光电精密测量技术,2000年在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在美国Wisconsin-Milwaukee大学和美国Oakland 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同时担任美国Automated Precision Inc.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   5月1日,当大批期待已久的中外游客涌向上海世博园时,带着“世博建设者”胸牌的周维虎匆匆登上了返回北京的飞机……   ——相关名词——   系留气球   系留气球是使用缆绳将其拴在地面绞车上并可控制其在大气中飘浮高度的气球。球内充氢气或氦气。气球可携带自动记录仪器、无线电遥测仪器 或可通过缆绳传送信息的仪器 也可吊挂仪器在几个预定高度进行梯度观测。系留气球的工作高度取决于气球体积、载荷重量和系缆重量等因素,一般从几百米至3000米。   作为一种升空平台,系留气球可为球载设备提供较大的对地视角范围,滞空高度越高,覆盖范围越大。系留气球可用于大气和环境监测、缉私等民用领域,在军用领域,一般多用于预警、电子对抗、技术侦察与监视、超长波通信、信息中继等方面。   上海世博会所用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可同时获取世博园区高清图像、地面和水面目标的空间位置、温度、光谱特性和气象参数等综合信息,这些信息从空中经光缆实时传输到地面,经地面网络送至世博园治安派出所、世博园运营指挥中心、上海市民防办、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等重要部门,为安保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空中大范围监测信息,可满足世博会安全保卫、环境监控、综合节能、生态管理和精细气象的综合要求,对平安世博、绿色世博和科技世博具有重要意义。
  • 这款我国自主研制双光子显微镜销售额已过亿!
    光学显微镜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从观察细胞的初代显微镜发展到如今打破分辨率极限的超分辨显微镜。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蓬勃发展,对显微成像技术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光学显微镜不断向更高分辨率、快速成像、3D成像等高端技术方向发展。我国高端光学显微镜市场长期处于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许多关键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令人欣喜的是,近五年来,市场上涌现出多种国产高端光学显微镜,包括超分辨显微镜、双光子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光片显微镜等,逐渐打破当前市场格局。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特别制作“破局:国产高端光学显微镜技术‘多点开花’”专题,并向国产光学显微镜企业广泛征稿(投稿邮箱:lizk@instrument.com.cn),了解各企业主要高端光学显微镜产品技术特点和发展进程。本篇为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维景”)供稿。 超维景研发和生产的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取了自由行为小鼠大脑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清晰、稳定的动态图像。这项发明曾被Nature Methods 评为“2018年度方法”,被国家科技部评为“2017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仪器信息网: 请回顾一下贵公司光学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最流行的对小动物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活动和结构变化进行长期观测和追踪的成像方法,是将虚拟现实与现有商品化台式双光子成像相结合,在动物头部被固定的情况下,在其眼前制造影像,让动物认为自己处在”真实“的环境之中。通过小鼠四肢在类似跑步机或者鼠标滚球上的运动来模拟其真实活动。以求达到研究神经元在动物行为中所起到的作用。然而,这种虚拟现实加头部固定成像的方法,已经遭到许多科学家的质疑。人们认为,头部固定的动物在实验期间一直处在物理约束和情绪压力下,无法证明神经元对外界的响应在虚拟现实和自由探索下是等价的。更重要的是,许多社会行为,比如亲子护理,交配和战斗,都不能用头部固定的实验来研究。如何在动物自由活动的时候,直接对其神经元进行成像,是神经科学家亟待解决的诉求。美国和欧洲脑计划及连接组计划在不断快速推进,我国的脑计划也将在年内启动,最新神经科学需要针对清醒动物的典型实验会越来越多。现有传统厂家的双光子设备上都只能做麻醉或固定头部的动物成像,实验的结果无法描述在正常行为模式下的神经功能变化。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开发微型荧光显微镜直接固定在自由活动的动物身上,让动物“带着显微镜跑”。2017 年由北京大学程和平院士和陈良怡教授牵头研发的微型化双光子活体成像技术的出现,使目前最新神经科学需要的针对清醒动物的功能研究实验得以实现,其核心技术 2.2 克可佩戴式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获取了小鼠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清晰稳定的图像。研究成果已表于自然杂志子刊 Nature Methods,2014 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得主 Edvard I. Moser 称之为研究大脑空间定位神经系统革命性的新工具。只有通过原型机转化为产品的方式,才能让更多科学家、实验室使用到高端技术,但这是在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在校方、政府政策、资本等要素多方助力下,团队成立了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动这一成像装备商业化,形成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主要包含:微型化双光子显微成像模块、激光耦合模块、飞秒激光器、荧光采集模块、主控制器、宽视场观测模块、ScienceDesk 工作台,共 7 大模块。目前,超维景在面向脑科学的产品成型并已小批量出货。国内产品销售额过亿,国内用户有复旦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京脑观象台、西湖大学、西京医院、空军军医大学、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国际产品销售额超千万,已经达成的国际合作有德国马普神经所、德国波恩大学、德国马普鸟类研究所、美国纽约大学、美国马普神经所等。未来超维景会充分调动所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即累计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等60余项知识产权以及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发力于千亿级的临床医疗检测和诊断市场,例如手持式双光子或穿刺式双光子设备直接作用于皮肤、口腔、浅表淋巴;结合小型化技术稍作改进可以实现宫腔成像的宫腔镜;在开腹/微创手术过程中,硬性腔镜可以实现术中指导,实现肺、胸、肾、肝、脑等组织病变的辅助诊断的手持/腔镜;结合传统内窥技术打开胃肠癌症筛查市场的内腔软镜。仪器信息网: 请介绍当前贵公司主推的产品和技术。贵公司的高端光学显微镜技术有哪些独特优势?超维景自主研制的快速微型化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FIRM-TPM,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了自由运动小鼠单个树突棘水平神经元功能活动的高速高分辨实时成像,解决了“脑计划”的核心痛点。而且超维景生产的微型化显微镜分辨率、扫描速度、重量、GFP/GCaMP 成像等方面均优于其他文献报道的微型化显微镜。这款头戴式双光子显微镜可实时记录自由行为动物的大脑神经元和树突棘活动,支持钙成像,并可在同一视野长时程反复成像。系统能够配置移动的轴向扫描模块,实现三维成像和多平面快速切换实时成像,用于脑神经回路观察;还可配置光遗传模块,对神经元和大脑神经回路活动进行精确控制。今年1月,继第一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在全球首次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动态图像后,超维景通过对微型光学系统的重新设计,成功研制了第二代产品。其成像视野更大,工作距离更远,操作简便,并具备实时三维成像能力,可在自由运动的小鼠上对大脑三维区域内上千个神经元进行清晰稳定的动态成像,并且实现了针对同一批神经元长达一个月的追踪记录。该成果于2021年1月6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Methods上。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体积小,适于佩戴在小动物头部颅窗上,实时记录数十个神经元、上千个神经突触的动态信号。在大型动物上,还可望实现多探头佩戴、多颅窗不同脑区的长时程观测。相比单光子激发,双光子激发具有良好的光学断层、更深的生物组织穿透等优势,其横向分辨率达到 850 nm,成像质量与商品化大型台式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可相媲美,远优于目前领域内主导的、美国脑科学计划核心团队所研发的微型化宽场显微镜。除此之外,超维景生物基于生物医学显微镜研发生产的背景以及拥有的多项技术专利,结合市场需求和实验需要,开发了包括脉冲激光器在内的一系列光电产品,其性能稳定、操作简单,适用于高端光学显微镜的研制和工业生产。仪器信息网: 请举例介绍贵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是如何助力生命科学研究的?生命科学是一门极其复杂、极富挑战的科学,是一个可以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领域。在中国“脑计划”即将启动的今天,为满足脑计划对于脑认知原理解析的重大需求,助力中国脑科学家、脑医学家、脑药学家的探索与发现,超维景创始人程和平院士团队与南京江北新区合作建立了“南京脑观象台”。“南京脑观象台”有三方面的特色:一是改变手工作坊式的科研方式,有标准化、流程化分解技术流程;二是降低功能成像的“准入门槛”,集成最先进的成像装备,节约“设想”到“验证”的时间;三是改变功能成像的研究方式,有高通量、工程化的实验设计,可以回答“大科学”问题。南京脑观象台作为超维景双光子产品的集中应用基地和演示中心于2021年8月2日推出了免费服务计划——“探索计划”,计划启动期间收到了广大科学家的积极响应,共收到符合条件的申请67份。 综合申请者前期实验基础,以及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因素,在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推荐下,我们首批支持项目共计24个,资助总金额300万元。此外,超维景微型化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帮助许多科研团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11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的胡海岚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euron在线发表了论文《 Dynamics of a disinhibitory prefrontal microcircuit in controlling social competition》,这篇文章通过在显性管测试中应用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操作,发现由VIP-PV-PYR 组成的微环路通过抑制与去抑制的功能性连接,在社交情境下精细地协作调控dmPFC锥体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影响小鼠在面对社会竞争时的行为表现。研究团队在探索这两种神经元如何影响mPFC的活动时,正是使用我们的2.2克可佩戴式微型双光子荧光显微镜(FHIRM-TPM)在清醒活动的动物中观察脑内单个神经元水平的发放。仪器信息网: 请您介绍一下目前高端光学显微镜的市场现状。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统计,2015 年至 2017 年我国显微镜出口量在 220 万台-300万台之间,年均进口5万台左右,出口数量远高于进口数量,但出口金额远低于进口金额,反映了中国进口的光学显微镜单台平均价格远高于出口显微镜,国内高端显微镜市场依赖于进口产品。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显微镜制造逐渐承接了来自欧洲和日本的产业转移,已能生产95%的教育类和普及类显微镜。世界高端显微镜产业主要布局在德国和日本,德国是以徕卡显微系统和蔡司为代表,而日本以尼康和奥林巴斯公司为代表,上述企业占据着世界显微镜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发展战略左右着显微镜市场的走向。目前世界市场对高端显微镜的需求在增长,中国市场这方面的需求增长更快,超分辨显微镜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更是超过20%。未来五年显微镜市场的发展在亚太地区将围绕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中东国家。近年来,全球科研经费持续增加,医疗卫生的投入也将进一步加大。基于分辨率、对比技术、荧光技术和数字影像等技术的更新,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是近年来增长较为快速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科研开发与医疗卫生领域。医院场景国产高端显微镜替代空间大。目前中国三甲医院所使用的高端光学显微镜几乎被徕卡、蔡司、尼康和奥林巴斯垄断。国内有能力开始生产高端显微镜的企业较少,目前有永新光学、麦克奥迪、舜宇光学等。国内制造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高端光学显微镜,充满了极大的市场机遇。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国产光学显微镜生产商和进口品牌厂商的差距?您认为目前高端光学显微镜的国产化进程如何?我国显微镜行业发展缺乏技术沉淀,20 年以上经营积累的企业十分稀缺,深度精密制造及光学核心部件设计及工艺严重制约产业升级,具备生产高端显微镜的企业屈指可数。光电产业新产品层出不穷,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对光学元件组件加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少数厂商能实现精密光学元件组件量产,但特殊光学元件组件的加工技术(如光学玻璃非球面加工技术)、配套材料及高精度检测技术基本上由国外厂商掌握,国内厂商仍与国际高端水平有相当差距,在国际竞争中技术上处于相对劣势。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成像技术至关重要,它是推动生命科学进步的核心动力,生物医学发展的历史大半部是成像技术的发展史。进入新千年,脑科学研究成为热点,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将以脑认知原理解析、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绘制、脑重大疾病机理与干预研究等方向作为重点。中国要做原创科学,必须要有自己的仪器。超维景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典型公司,将以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将继续为我国的脑科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利用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成果来造福社会。
  • 高校要在服务“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中担当作为
    实施“双碳”战略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全球气候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202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目的就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因此,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战略思维,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自主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双碳”战略实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在广泛传播“碳达峰碳中和”理念上作表率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笔者认为,对高校来讲,要发挥好先进思想文化传播主阵地作用,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神实质,广泛传播“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思想共识和浓厚氛围。一是要大力弘扬绿色低碳文化,引导广大师生做绿色低碳理念的传播者、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动者,切实让低碳绿色理念入心入脑,为全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发挥高校智力资源和理论研究优势,打造新型高端智库,围绕碳中和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和主要路线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的标志性智库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广泛传播。三是要站在全球气候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推动“双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持续迈进,在研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解决过程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全面培养“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上作表率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顶层谋划和扎实推动“双碳”人才培养,为“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要推动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将“碳达峰碳中和”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青年学生绿色低碳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努力培养与“双碳”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各行各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比如,要适度扩大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拓展专业的深度和广度,推进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运行与维护等方面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比如,要加快传统能源动力类、电气类、交通运输类和建筑类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推进相关产业改革创新和跨越发展;比如,要加快完善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赋能技术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二是要前瞻布局紧缺人才培养。依托高校的人才培养载体,深化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人才培养改革,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储能和氢能领域人才培养;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人才培养,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为未来技术攻坚和产业提质扩能储备人才力量;加快建设碳金融、碳管理和碳市场等紧缺教学资源,加快培养专门人才。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索完善产教、科教、校企融合的育人新模式,支持跨学院、跨学科组建人才培养团队,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本科生和研究生多层次培养,促进培养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引领带动全面加强“双碳”人才培养。在深入攻克“碳达峰碳中和”技术上作表率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要聚焦“双碳”领域“卡脖子”问题进行科研攻关,努力在碳中和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在碳中和基础研究突破方面。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大量的基础理论问题、工程技术问题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管理、法律等有关问题。高校要利用基础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开展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新技术原理研究,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减排评估、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安全——重大风险识别与人类活动适应机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机制、脱碳路径优化、数字化和低碳化融合等机理机制研究。在碳中和关键技术攻关方面。要综合运用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优势,组建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智攻关大团队,重点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碳减排关键技术,新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及储能等碳零排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等碳负排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在碳中和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要依托现有或者新设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瞄准碳中和领域共性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强化有组织科研,打造“双碳”科技创新体系。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行业对接的协同机制,联合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促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碳中和关键技术集成耦合与综合优化,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 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获批组建
    近日,广西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组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广西批准组建的首家自治区实验室,将对标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广西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平台。组建自治区实验室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落实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和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关键举措之一。自治区实验室建设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广西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在新能源汽车、海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优势特色农林等领域,按照“成熟一家,建设一家”的原则择优组建。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由柳州市推荐,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组建单位,与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汽车研究院、国家汽车质量检验中心(广西)等3家单位共同建设,通过联合国内多个知名高校、龙头企业,采取“1+3+N”形式进行组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坚持市场导向,以新能源汽车为研究重点,以微小型电动车技术突破为抓手,将开展微小型电动车整车架构、微小型电动车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面向微小型电动车的智慧制造与装备新技术应用、微小型电动车大数据应用和信息安全技术、基于场景的创新性技术及国际化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研究,通过构建“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市场推广”的全链条研发体系,努力建成全球微小型电动车标准的制定者和技术的引领者,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一流创新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的新高地,引领微小型电动车产业发展生态模式的策源地和实现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开放共享的平台载体。通过搭建全球小型电动车平台,将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推动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链融合提升,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发展。“第四届汽车检测技术”网络大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材料分会将于2022年4月13-14日组织举办第四届“汽车检测技术”网络大会,为汽车产业链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推动我国汽车测试行业健康发展,助力汽车产业持续提升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及高质量制造。 点击图片进入报名页面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比亚迪于近日宣布停产燃油车,专注新能源电动汽车。本届会议特别设置“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会场,会期1天,共10个主题报告。免费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utomobile2022/扫码免费报名大会日程(更多精彩详见报名页)(点击图片放大查看)报告嘉宾阵容温馨提示1、本会议免费,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3、扫码加入“汽车检测技术交流群”,实时了解会议动向、进一步技术交流。扫码加入会议交流群
  • 微波消解大不同之温压双控
    新来的销售在群里抱怨说被忽悠了:“不是说‘温压双控’是我们的卖点吗?客户告诉我,大家都是。”我问:“谁告诉客户的?你觉得我忽悠你这自己人的可能更大,还是那客户被别人忽悠的可能更大?”最后真相大白,客户握着那销售的手说:“多亏……”好吧,这句未经证实,我很怀疑其实并没有握手。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科普一下微波消解仪常见的一个名词——“温压双控”!什么是微波消解仪的温压双控?温度和压力是微波消解仪的两个重要参数指标,温度是决定样品是否完全消解以及多长时间彻底消解的重要指标。压力是重要的安全指标。能够同时控制温度和压力,我们称之为温压双控。注意是“同时控制”,不是二选一,也不是依次控制或者主次控制。 微波消解仪搞温压双控的好处是什么?同时控制温度和压力,能够实时监控反应罐的反应温度以及所产生的压力,反应温度越高,样品消解更彻底,但产生的压力会更大,采用温压双控方式能够有效平衡控制样品反应进程,从而达到安全彻底消解的目的。简而言之,实现消解性能和安全性的完美统一。 微波消解仪如何实现温压双控?温度和压力同时控制,实时监测温度和压力数值,反馈到控制系统,调节磁控管微波输出,进而控制反应进程。温压双控是区别于温度模式和压力模式只能选一种的控制方式,也并非以温度控制方式为主,压力只能设定一个限值的方式。温压双控是温度和压力两个参数,任何一个达到设定值,都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调节微波功率输出。这种控制是连续的非脉冲的控制,区别于通过变频器开关的脉冲式控制。屹尧微波消解仪从什么时间开始做温压双控?早在2001年,屹尧科技就推出了国内首款温压双控的微波消解仪WX-2000。目前,我们所有的微波消解仪型号均采用温压双控模式控温,能够实时监控每个反应罐。嗯,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2001年就实现了,全线微波消解仪都具备这功能。我们的温压双控是真正意义上的温压双重控制,不同于某些厂家温度模式和压力模式只能选一种的控制方式。我们不一样,用过的都知道。 进口微波消解仪是否都是温压双控?主流的进口品牌都宣称有温度和压力双重控制,这话不假,但是否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温压双控?据我所知,有的只是以温度控制为主,压力只是设定个安全限值,你懂的。至于它们光纤温度传感器是否易损耗这事儿,用过的都知道,当然,也看运气,我的确见过人品特别过硬的。使用成本是一方面,而且出于预算考虑,有的还不给客户配压力传感器,当然,这一点可能是客户自愿的,只是,如此一来,温压双控也就只剩个噱头了。 不是真正的温压双控,是否就不能用?诚实的答案是看样品,也看客户对消解效果和安全性的要求。我们老家有一种三轮车改造过来的三轮汽车,能在风景优美的乡间小路上跑出限速两倍的车速,别提多拉风了。嗯,那是当年,后来,后来的事儿有点伤感,就不提了。 温压双控的微波消解仪,就没有缺点了吗?必须承认,肯定有。至少它成本就会更贵,价格相应就会更高。其次,还要看技术水平、制造工艺等等,越是高精尖的东西,越是考验综合实力。有和有不一样,记得我同学的女朋友就被她闺蜜指出过:“你这也算有男朋友?”当然,我那同学如今混得很好,所以,我有日子没见到他了……
  • 河北省启动省级实验室培育和组建工作
    近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做好河北省实验室培育和组建工作的通知》,拟启动河北省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实验室”)培育和组建工作。省实验室定位于河北省最高层次的科学研究类创新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围绕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创新需求,集聚培养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团队,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全链条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在省实验室布局建设上,主要面向全省产业规模和科研基础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采取按照省科技厅指导、地方政府主建、依托单位承建方式布局建设。对于省实验室创建条件,全省产业规模一般为千亿以上,位居全国前五,或者目前具有较大竞争优势,产业规模有望在省实验室建设期内(3-5年)突破千亿,且位居全国前三;省实验室所在市相关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或者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三,创新基础(主要指创新人才团队、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储备量等)位居全省第一。省实验室创建主体牵头单位应为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成立的高校或科研院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良好的科研基础条件和高水平人才团队。在组建模式上,省实验室不定行政级别,实行目标导向、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鼓励采取“1+N+N”模式组建(即1个主体,N个分中心,N个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实现产学研用融通创新。省实验室主任原则上应由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院士,或具备一流学术造诣和优秀资源整合能力的知名专家担任,统筹实验室人、财、物等资源,按章程负责实验室全面工作。省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设立双首席科学家(省内、省外各1个),全面负责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总体推进,组建科研团队,确定内部协作模式和激励机制,自主决策经费使用。每个研究方向对应1个分中心和N个成果转化应用基地。省实验室建设期内(3-5年)汇聚院士、各级引才计划等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人才团队100人以上。
  • 尚德与UL合作建成世界一流的光伏组件检测实验室
    中国第一个顶尖水准的光伏组件检测实验室已在全球最大的晶硅光伏组件制造商 --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建成,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UL) 机构授予该实验室见证测试程序 (WTDP) 证书。这个世界一流、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检测实验室位于尚德电力在无锡的总部。实验室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面积1400平方米,室外面积7000平方米。实验室拥有包括脉冲及稳态太阳模拟器、多台步入式环境实验箱、机械载荷、冰雹测试机,EL(电致发光)及高精度红外相机等尖端检测设备,能够检测和评估光伏组件质量和性能方面的所有指标。该实验室的所有设备和检测步骤均符合 UL1703、IEC61215 和 IEC61730-2标准,采用 UL 机构的见证测试程序。光伏组件的检测将在专业经验丰富的 UL 工作人员监督下,直接在无锡实验室进行。检测合格即获认证,这将有助于尚德电力的光伏产品更快地投放市   尚德董事长兼 CEO 施正荣博士说:“UL 机构在质量检测方面的专业水准是全球公认的,我们很荣幸能够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见证测试程序 (WTDP) 证书的光伏太阳能公司。建立这个顶尖水平的光伏组件检测实验室,标志着尚德将要生产质量最高、可靠性最高的光伏组件。此外,在无锡建立这个检测实验室能够大大加快尚德光伏组件的检测和认证过程,从而使我们的客户能尽快分享到尚德最新开发的太阳能技术及产品。”   UL 机构负责 CAS 工程和实验室运作的高级副总裁 Scot Webster 先生说:“我们很高兴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晶硅组件制造商建立世界一流的检测实验室,在光伏组件质量控制方面起到了带头的作用。众所周知,尚德已凭借其生产的优质太阳能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毫无疑问,此次建立这个顶尖水平的光伏组件检测实验室会进一步提高尚德产品在其客户心中的美誉度。我们希望通过与尚德这样的合作,来证明不断发展的太阳能技术的安全性。”
  • 双抗药物为何能引领生物药研发新时代?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拥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新型第二代抗体,可以同时与靶细胞与功能细胞(一般为T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是当前医药研发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关于双抗概念的提出已经60年,距首款双抗药物Removab获批上市,已跨越十二年,在这期间全球仅有四款双抗药物获批上市,其研发难度不言而喻。双特异性抗体结构(抗体密码,奥开证券研究院)双抗药研发现状作为创新药研发的黄金赛道,全球双抗药有近百款处于临床阶段,有部分已进入临床Ⅲ期,国内涉足双特异性抗体研究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双抗药物接近60个,随着药物研发的逐步推进,未来3-5年将有望迎来双抗药物上市井喷。目前,获批上市的四款双抗药分别是Removab、Blincyto、Hemlibra、Rybrevant。Removab,2009年由Trion Pharma公司研发上市,其一条抗原结合臂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上高表达的跨膜糖蛋白EpCAM,另一条抗原结合臂特异性结合T细胞上的CD3,Fc区可与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并激活其免疫功能,适应症为恶性腹水。但由于价格高昂,且有更简单的治疗方案替代,Removab销售每况愈下,最终于2017年宣告退市。Removab结构Blincyto,2014年由Amgen公司研发上市,一端可以与B细胞表面表达的CD19结合,另一端可以与T细胞表面表达的CD3结合。通过连接CD19恶性B淋巴细胞与CD3+T淋巴细胞,Blincyto可介导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溶解,适应症为淋巴细胞白血病。上市后,Blincyto全球销售额持续走高,2020年销售额达3.79亿美元,同比增长21.47%。Blincyto同样价格高昂,目前是市场上价格最高的药物之一,美国市场每两轮疗程的定价为17.8 万美元。Blincyto作用机理Hemlibra,2017年由Roche公司研发上市,通过桥接FIXa和FX,促进凝血酶的生成,恢复A型血友病患者的凝血过程,使FⅧ功能障碍或完全缺乏FⅧ的A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部位达到止血。Hemlibra 在2019年的销售额达15.0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500%,2020年前三季度销售已达到17.78亿美元,同比增长78%。Hemlibra作用机理Rybrevant,由强生公司研发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双抗药,2021年被批准上市。Rybrevant的活性药物成分为Amivantamab,是一款全人源的IgG1双抗,具有免疫细胞导向活性, FAB 端分别靶向EGFR和cMet。Amivantamab作用机理引领生物药研发新时代精准靶向,降本增效与单抗药物结构相比,双抗药物增加了一个抗原结合位点,靶向精度提高,充分发挥了协同调控多条下游信号通路的作用,突破了靶向或免疫药物作用靶向单一的局面,对一些复杂的肿瘤治疗研究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双抗药物可以通过灵活设计,与两个甚至三个不同抗原结合,实现多靶点协同治疗,增强治疗效果。在剂量使用方面,由于双抗药物的治疗效果可以达到普通抗体的 100-1000 倍,使用剂量最低可降为原来的 1/2000,显著降低药物治疗成本,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双抗药物在提升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脱靶等引起的副作用,使得用药更加安全。这是由于作用机制的不同,双抗的新分子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单抗药物联用部分肿瘤仍不应答现象。结构多变,机制灵活单抗药物一般使用IgG型抗体,包括2个Fab区和1个Fc区,而双抗药物从结构上分为全长双抗(结构和IgG单抗类似,有Fc区)和片段双抗(由IgG单抗的Fab区组成,无Fc区)两种类型。根据抗体的抗原结合区域组件的类型,双抗可以分为基于scFv、Fv、Fab、scFab、scFv-CH等。抗原结合区域可以融合在双抗的N端或C端末端,也可以插入C端的CH2和CH3结合域之间。多变的结构使得双抗具有相对灵活的靶向策略。国内进入临床阶段的典型的分子作用机制主要有五大类,包括桥连T细胞和靶细胞、双免疫检查点靶向类双抗(双抑制、抑制+激活)、双信号通路靶向类双抗、同抗原双表位双抗、靶向免疫检查点及肿瘤抗原双抗。
  • 新品速递|Z-Theta双轴控制运动系统全新上市
    Haydonkerk Pittman最新推出了一款高效、精确、紧凑的双轴控制运动系统“Z-Theta”,该系统可以在超小空间中同时实现直线+旋转双轴运动,产品设计充分考虑了系统的集成性,与传统设计(需要多个供应商和复杂组装配件)不同,Z-Theta 是一个模块化设计的系统, 客户可以直接使用,给OEM 厂家的集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Z-Theta双轴控制运动系统将ScrewRail花键轴、 螺杆和导轨集成在了一个细长的同轴管中,结合独特且紧凑的Haydonkerk双运动电机系统,实现了直线+旋转双轴运动。与其他方案相比,该系统减少了50%~80% 空间,更加紧凑,并且性价比更高,也更可靠。Z-Theta双轴控制运动系统 的优点:• 空间紧凑,尺寸小• 易于设备系统中集成• 模块集成化设计减少了采购成本和时间• 对于特殊应用可优化配置性能• 可兼容大部分驱动器和控制器Z-Theta双轴控制运动系统具有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且运行平稳、静音等优点,使得其在医疗仪器,实验室设备,机械自动化、半导体和轻工业自动化等应用中具有绝对优势。该系统支持客户个性化定制,包含多种螺杆导程、自由式或消间隙螺母、步进电机、多种分辨率的光学编码器等多种配置可选。Haydonkerk Pittman产品研发经理Join Keith Knight表示:“Z-theta 是一款高速、精确、尺寸紧凑、高性价比的双轴运动控制系统,Z-theta 双轴控制运动系统开发设计时特别考虑了实验室的自动化设备,适用于例如自动取样器、分析仪器、DNA测序仪等需要精密且高速运动的应用场景。随着实验室设备中的化学提取和分析工艺的进步,样品和流体部分的运动控制正在成为设备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设备体积越来越小是实验室设备发展的趋势。”Haydon Kerk Pittman在动控制应用和行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对运动控制组件的专业了解,可以成为您下一个运动控制项目的合作伙伴。关于Haydonkerk PittmanHaydon Kerk Pittman是由精密运动控制领域3个品牌的组合,分别是Haydon、Kerk和Pittman。作为阿美特克精密运动控制(AMS)部门成员,Haydon Kerk Pittman (HKP)供应各种精密直线和旋转运动产品,被公认为是精密梯形丝杠和消隙螺母组件、直线步进电机、直线导轨和导向系统、有刷和无刷电机以及完全定制系统的领先制造商。HKP在全球范围内为实验室自动化、医疗仪器、半导体制造、运输、楼宇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等苛刻市场提供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和产品。阿美特克是电子仪器和机电设备的全球领导者,年销售额约为50亿美金。为材料分析、超精密测量、过程分析、测试测量与通讯、电力系统与仪器、仪表与专用控制、精密运动控制、电子元器件与封装、特种金属产品等领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全球共有18,000多名员工,150多家工厂,在美国及其它30多个国家设立了100多个销售及服务中心。
  • 实现“双碳”目标,制造业何为
    在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查看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工作人员在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操作焊接机器人。 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长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全世界许下的庄严承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看来,人类生活的所有活动都可能存在碳足迹,而生产活动的碳足迹显然占据了大多数。“从原材料采购、处理、产品制造、交付运输、使用,一直到产品消费、废弃物处理,全生命周期都存在碳足迹。” 工业领域长期以来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户。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70%以上来自工业生产或生成性排放。 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成为我国减少碳排放的主战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制造业只有实现全流程、全场的精细化控制、精细化操作、精细化管理,才能减少碳排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日前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 “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正是此次年会的主题之一。桂卫华所说的精细化手段,就是智能技术。不可盲目过早“去工业化” 工业碳排放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各国的共识。“西方走的就是这条路,产业结构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桂卫华指出,我国目前也是这个趋势。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力。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31.5%下降到2020年的26.2%。而以制造业闻名全球的德国和日本,这一比重大致稳定在20%左右。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等进程目前尚未结束,但比重却在下降,应引起警惕。“不能盲目跟西方一样,为了降碳而去工业化。”桂卫华提醒,实现“双碳”目标,要走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他以美国为例指出,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去工业化,碳排放大幅减少,但造成的结果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倒挂,引发经济危机。近年来,美国提出“再工业化”,以占据全球制造业新的制高点。尽管目前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多一点,看似不高,但“这并非意味着美国不要工业了,而是转移了,向全球转移”。 在桂卫华看来,我国是世界上工业品种种类最齐全的国家,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仍要保持这个优势。“制造业不能再下降了,这牵涉到供应链安全问题。”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减排不是减生产力,必须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桂卫华坦言,要在保持制造业稳定的基础上减少碳排放,“我们的降碳任务比西方国家艰巨”。以提质增效带动节能降耗 不能过早地“去工业化”,那就只能提高工业的效率,即用最少的碳排放实现最高的生产力。 我国工业效率如何?且看一组数据: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6.92万亿元,但制造业能源消费量为27.59亿吨,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6.77%;单位制造业增加值能耗为1.02吨标煤/万元,是美国2016年单位制造业增加值能耗2.7吨标煤/万美元的两倍多。 可见,可提升的空间很大。但,如何实现? “大量用新技术,大量走创新之路。”桂卫华说。 这些技术创新,包括清洁能源的利用、生产工艺的改进、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碳捕获收集、储存和再利用等。其中,智能技术以及由此实现的智能制造,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业内人士认为,要减少碳排放,必须实时监测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二氧化碳来自哪儿、排放了多少、排放到哪里去,然后实现低碳运行及智能调控。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排放监测问题,急需加大数据集成,通过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形成生态设计标准,构筑智能评估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方位的污染控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柴立元提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和环境规划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博峰近期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智能制造在应对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领域存在巨大潜能。“在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方面,着力推动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的工业应用,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以提质增效带动节能降耗。” 周济院士也认为,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它贯穿于产品、生产、服务等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可以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服务水平,推动制造业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传统产业要加快智能化 在中国科协年会上,李培根分享了一个案例:很多企业建有数据中心,这种超大号的机房十分耗电。某企业在其数据中心安装上千个传感器,用来收集温度、电量、耗电率等各种数据,然后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由此建立人工智能程序,智能调控用电,最终将电力利用效率提升了15%。 百度也在年会上分享了他们在“算碳”“管碳”方面的方案。比如,将深度学习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相融合,实时预测企业的用水量,再通过智能化算法动态调控泵站的压力、流量等,每天可以省大量的电耗,实现按需供水。 “减碳,没有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李培根强调,传统产业要加快智能化。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沈卫明认为,智能制造的目的是提升各个环节的效率,只要智能技术能在某一个节点上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那就是智能制造。“也许没有给企业盈利带来很多收获,但是从‘双碳’角度来说,可以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带来的是社会效益。” 现实的困境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掌握智能技术。沈卫明接触过一些企业,发现它们倾向于从盈利角度考虑问题,不愿投资智能技术和智能制造。 王金南和蔡博峰建议,围绕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建筑以及生态碳汇等领域的技术发展需要,加强科技落地和难点问题攻关,采用产学研相结合模式推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跨界融合,科技界应该首先迈出这一步——到企业中去。 “科技界一定要下现场,不下现场怎么知道企业的痛点难点?不知道痛点难点怎么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桂卫华呼吁科技界与产业界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与企业实现精准对接、一体技术攻关。 作为科技工作者的团体,中国科协近三年来组织全国学会组建“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走访企业,深入挖掘地方产业和企业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科技服务。目前,已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团”“智能产业科技服务团”等400多个(次),动员万余名院士专家为试点城市近4000家企业解难题、促升级,其中就包括“双碳”问题。 “科技服务团将建立长效的服务机制,把科技人才和资源导入到地方。”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刘亚东说。 这意味着,在科技界与产业界的联合下,将有更多企业借助技术升级实现更低的碳排放。当然,除了“双碳”,这种合作机制还将带给我们更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 “双碳”三年 我国政策体系构建已完成
    自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以来,整整三年过去了,绿色低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新风向。“双碳”目标提出三周年,国家发改委和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双碳”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图为在日前召开的2023国际绿色低碳技术展上,某企业工作人员在介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图片由CNSPHOTO提供)交易规模居世界首位近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8.4%;同时,我国已超额完成第一阶段国家自主贡献承诺。在此基础上,“十四五”前两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4.6%。我国已经完成了“双碳”政策体系构建,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另外,全国碳交易市场成立两周年以来,碳交易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全国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2.82亿吨,累计成交额为137.22亿元。不仅如此,国家发改委目前已经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构建煤、油、气、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今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国家的政策推动息息相关。三年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有关部门出台12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和11份支撑保障方案,31个省(区、市)制定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双碳”政策体系构建完成并持续落实。专家表示,“双碳”目标提出三周年,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意味着这项宏伟战略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持续培育碳市场活力与“双碳”目标和碳交易密不可分的,还有CCER的重启规划。近日,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指出,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降碳增汇、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重大制度创新,是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我国自2017年3月暂停了对自愿减排交易项目申请受理以来,暂停签发已超过六 年。当前存量CCER已逐渐难以满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需求,本次管理办法获得原则通过后,初步认为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望于年内迎来重启。在谈及我国碳市场当前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但还不活跃。目前,全国碳市场覆盖主体合计碳排放高达45亿吨,是第二名欧盟碳市场(EU-ETs)覆盖主体的合计碳排放15亿吨的3倍左右,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但是碳配额仍以免费为基础,有偿分配尚未全面开展;并且,碳价形成机制尚不成熟,碳金融交易的基础仍然薄弱。他建议,未来还需从逐步扩容控排行业、逐步扩大交易主体和交易产品、支持碳金融产品有序开发等维度着手,持续培育碳市场活力。挖掘绿色经济潜力近年来,消费端的碳减排已成为“双碳”的重要领域。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普及,以及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政府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碳减排活动之中。据了解,全国多地已普及碳普惠概念,面向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对其绿色低碳行为的环境效应进行具体量化,并通过政策激励、商业激励和碳交易等机制为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一定的价值,从而形成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绿色低碳治理的良性循环。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的五年间,我国二手物品交易规模从3000亿元快速提升至破万亿元。另据相关分析报告预测,到2025年,我国二手物品交易市场交易规模预计突破3万亿元,前景十分广阔。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低碳理念不断普及,政府、实体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团体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民众也积极参与到碳减排中。作为碳减排的有效解决方案和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大众参与度最广、参与门槛最低的低碳环保行为,循环二手交易因为低碳这一绿色属性近年来也得到飞速发展。推动“双碳”,是国家、企业、个人的共同责任。作为生产和经营主体,企业更是推动减碳排的重中之重。在闲置二手领域,不少企业都在积极拓展创新,推动绿色消费观念不断渗入百姓日常生活,如将绿色消费和国际体育赛事进行有机结合,借助体育赛事舞台推动绿色循环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另外,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可再生能源既是排头兵,也是主力军。专家指出,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走在前列,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以华北地区为例,80平方米的屋顶可安装1万瓦的光伏组件,一年可以发13000度电。如果家里有电动车,一年的用电量在6000度左右,还有7000度剩余,发展前景非常可观。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充分挖掘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潜力,在实现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同时,不断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拓展绿色发展“新赛道”,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 助力双一流建设,华科大-岛津合作实验室揭牌
    华中科技大学是全国知名理工科院校,同时也是双一流建设重点高校,而岛津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分析仪器制造商,其分析技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次,双方本着战略需要、优势互补的原则,决定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以期发挥双方优势力量,加强表面分析技术应用和创新开发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步伐。2017年12月1日,“2017年表面分析技术研讨会暨华中科技大学-岛津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隆重举行。 华中科技大学设备处李震彪处长、分析测试中心朱东风主任、宋武林教授;岛津公司大型分析仪器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林靖也先生、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经理洪波博士、大型分析仪器事业部华中区经理徐学武先生等出席揭牌仪式。在仪式上,华中科技大学李震彪处长首先发表致辞,对合作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指出双方共同组建合作实验室将更加有利于华科大分析测试装备的提高和分析水平的提高,作为合作基地也有利于研究生应用水平的提高,为人才培养出力。岛津公司林靖也先生致辞时提出,岛津公司倍加珍惜此次机会,为华中科技大学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与服务,同时他希望更多高校与岛津合作,为中国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华中科技大学设备处李震彪处长发表致辞岛津公司大型分析仪器事业部林靖也副事业部长发表致辞 双方领导在合作实验室协议书上签字双方领导为合作实验室揭牌 此次活动得到了全国众多高校表面分析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全国分析测试中心联合理事会会长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XPS专家谢景林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中心刘文齐教授、武汉大学分析中心童华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谢俊林教授、南昌大学分析中心万益群教授等出席活动。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4月15日,中欧校友会上海青浦分会暨长三角双碳创投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讨论新能源发展、碳排放减少,如何在保证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同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产业与经济的集聚地,如何在双碳背景下实现绿色繁荣?目前双碳领域下的产业基金更关注的细分赛道是哪些?相关上市公司又在如何创新加持推动能源结构深度调整,加快新能源替代,加快储能建设,加快以数字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如何在双碳背景下实现绿色繁荣?德勤中国绿色建设全国主管合伙人张崟表示,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在进行城区、园区、商区、校区、社区等各类片区开发类项目时,需要聚焦绿色、健康、低碳、智慧、工业化五大高质量发展方向,从能源、水资源、建筑、交通、碳汇等多个方面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设立绿色金融政策和产品,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产业和项目,培育和布局绿色低碳产业,提供产业结构的绿色程度,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能碳管理,实现低碳运维。综合优势,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和服务产品升级迭代,为政府及企业构建覆盖开发建设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低碳一站式解决方案,从项目的投拓、开发、运营等各个阶段加速净零经济转型,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共同落实气候变化承诺。同时,凭借强大的数字化平台开发能力,推出了“勤碳”双碳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AI分析等技术手段,为在片区运营提供建多维度功能于一体的碳综合管理平台,以数智化的方式,引领城市低碳转型。华培动力董事长吴怀磊表示,通过相关技术革新,在传感器、氢能源和热管理几个领域为节能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华培动力作为一家传统的涡轮增压和排放系统领域的生产商,在细分领域做到了全球龙头之后面临了很大的转型压力。如今,通过自主车用芯片、模组以及传感器总成的研发,成功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实现向国内新能源车生产商以及博世等全球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现已建成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全系列压力传感器,是中国汽车传感器的头部企业。此外,吴怀磊董事长谈到,华涧新能源作为华培动力旗下致力于热管理与氢能领域研发的现代高科技公司,利用超高速离心技术推出新时代的氢能源燃料电池BOP系统与储能热管理产品。目前,华涧新能源所开发的储能热管理系统在技术上可以说是同赛道的全球第一,不仅相同制冷量条件下能源消耗仅仅是同类竞品的一半不到,而且在产品的寿命和安全性大幅度的提高的情况下,产品的体积还大幅度地减小。这就是通过技术革新来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并且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减少了空间占有。同时,华涧也在推进氢能源燃料电池BOP系统应用,公司产品已经实现了从5千瓦到300千瓦的燃料电池电堆的覆盖。从市场层面来讲,华培与华涧在大力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动公司产品进入到亚洲以及全球市场,以期实现在相关产业的全球覆盖,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趋势的革新产出属于双碳时代的新产品。提及加快以数字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科泰电源谢松峰董事长介绍,科泰电源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包括混合能源产品、锂电储能在数据中心市场中的应用、储能充电车和氢能源发电车等创新产品。在数据中心市场,我们也在拓展锂电储能在后备电源方面的联合应用,多重系统保障数据中心供电安全,尽量减少柴发的使用时间,降低碳排放。而我们研发的储能充电车,氢能源发电车,可以替代传统的柴油发电车,使用新能源发电,减少碳排放。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双碳协同方面,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减碳途径,研发出各种类型的低碳产品,可供长三角市场和用户选择。如微电网项目,可以为工业园区企业建设储能电站、光伏加储能电站项目;动力电池系统,可为工业园区企业绿色交通工具提供动力;在移动发电车方面,我们研发的储能发电车,氢能源发电车,可以替代柴油发电机,用于市政工程和电网施工。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解小勇说,以清洁电力转换技术为核心,牢牢聚焦“光风储电氢”等新能源核心赛道,助力千行百业零碳转型,同时大力推进数字化变革,提升效率,赋能全球业务发展。近期发布的“干细胞电网技术”等储能黑科技,将全面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新能源发电侧呈现出更稳定、更柔性的电源特征,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电压、频率更稳定,提高风电、光伏脱网后的快速恢复能力。未来阳光电源还将在储能系统的人机交互、智能化运维方面有更大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同时,阳光电源还开始积极布局产业投资,牵手多家国资、行业头部企业正在组建数只新能源产业基金。产业投资将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目标在于利用阳光电源及各相关方在行业的深厚积累和理解,围绕上下游及产业链发展机遇,为新能源项目方及创业方精准赋能,助力打造新能源发展生态。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为这些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发展空间。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互利合作,这些企业可以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营销推广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政策层面,各地政府也在加大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大财政补贴、优惠税收、科技创新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品质,扩大市场份额。未来,新能源产业将继续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领域。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青浦区委常委、副区长金俊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助理李瑗瑗、青浦区经委党组书记、主任朱要武、青浦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张静、青浦工业园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林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关系事务部主任傅丹阳以及中欧上海校友会联席会长卢文椿等出席会议。
  • 厉害了中学教师!研制新型实验仪器组件获国家专利证书
    在化学课实验的讲解过程中,玻璃仪器易碎、连接不便,纸制仪器模型粘贴固定麻烦,这些问题难免会困扰到很多老师。如何克服玻璃仪器和纸制仪器的局限性,使实验讲解变得便捷、高效、安全呢?  近日,由重庆一中陈国君老师和张国辉老师共同研制的“磁性化学实验仪器组件”解决了这个问题,该项创新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陈国君和张国辉两位老师发现,由于仪器的局限,化学课上的实验演示环节效率不高。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他们通过制作模型克服玻璃仪器的安全问题,通过磁性贴片克服纸制仪器的拼接问题。经过反复的修改与调整,最终研发了便捷、高效、安全的磁性化学实验仪器组件。  据介绍,该组件包含实验仪器模型制作成的磁性贴片,在黑板或白板上使用实验仪器模型时,可拼接出各种实验装置,便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随时进行修正、分析。展示白板两面均有磁性,其中一面可供学生用磁性仪器模型在此设计实验装置,另一面也有磁性则便于学生探究活动后将小组作品整体呈现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交流。
  • 新材料助力大化所推出低价、高性能光电放大器组件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10月10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16)召开同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携AccuOpt 2000光电放大器组件、小型化学衍生器等产品参加。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参加analytica China 2016  大化所研究员关亚风向仪器信息网介绍了AccuOpt 2000光电放大器组件的特点及潜在的优势应用领域。AccuOpt 2000光电放大器组件的检测器采用了硅光二极管制成的检测器,结合自有的信号放大电路设计,使得AccuOpt 2000的噪音电平达到0.01mV。硅光二极管检测器的应用,使AccuOpt 2000的光谱响应范围为320~1100nm,覆盖近红外光波段,可替代昂贵的红外增强型光电倍增管。同时,这也给AccuOpt 2000带来了抗震、抗强光的特点,为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带来潜在的优势。AccuOpt 2000仅需5~12V的供电电源,并能在2分钟内平衡稳定,一方面能降低仪器在供电电源方面的成本;同时,专为AccuOpt 2000提供的DC-DC电源,12V输入,单块电源功率2W或3W,就能同时为8支AccuOpt 2000供电,这也大大减少仪器运行中的能源消耗,契合当前绿色仪器的发展大趋势。 AccuOpt 2000光电放大器组件  AccuOpt 2000价格远低于光电倍增管,如果应用于食品快检领域,将为用户提供低价、高质的食品安全快速筛查解决方案。从大化所展位现场看到,AccuOpt 2000已经成功应用于LED荧光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叶绿素α 检测器中。据了解,AccuOpt 2000已经实现批量化生产,第一批生产1000支。  大化所的小型化学衍生器也吸引了信息网编辑的目光。这是一款小型柱后碘/溴化学衍生器,能使黄曲霉毒素B1和G1的荧光强度提高6.5倍。关亚风介绍到,该款小型化学衍生器已经批量生产100台,完全具备了批量化生产能力,为国内企业的供货价格将是市场同类产品的4分之一。 小型化学衍生器  关亚风特别提到,是新材料在零部件上的使用,实现了AccuOpt 2000低价和高性能这两者之间的很好结合。
  • 小组件解决分析大难题——PDA直读光谱测试小样品之方法
    导 读一般地,市面上多数光电直读光谱仪配置的样品激发台基本都是标准激发孔径(?12mm),要求样品分析表面直径要大于14mm以上,当样品分析表面直径小于12mm就无法直接测定,必须采用特殊样品夹具或者特殊镶嵌手段等才可以进行测试。为了解决此类小样品的分析难题,岛津公司光电直读光谱仪PDA提供一系列不同规格的小样品分析夹具,利用特殊小样品的分析条件制作工作曲线,可以快速、高效地分析不同规格的小样品。 岛津公司PDA直读光谱仪具有激发放电能量可调、激发放电频率可调的优势特点,可以通过改变硬件和软件的设置条件,来实现对特殊小样品的测试,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分析结果,解决了小样品定量分析的难题。 下图是PDA-7000外观图。下图是PDA直读光谱仪小样品分析组件构成:有Φ2mm~Φ8mm7个规格可选。1.定距规 2.绝缘片(Φ2mm-Φ8mm)3.试样板 4.迈拉膜片 一、小样品分析组分析方法的建立 采用不同梯度的标准样品,选择合适的分析条件,制作相应激发孔径(如Φ2mm孔径)分析组工作曲线,应对分析相应大小的小样品。 以下是部分元素工作曲线图展示:二、不同规格小样品试样(小圆环和小薄板)分析结果(单位:%) 1.规格W5mm*D1mm小圆环弹簧钢(宽5mm)样品测试结果(?2mm分析组)如下:2.规格为L6mm*W5mm*D2mm低碳钢薄板小样品测试结果(?2mm分析组)如下:利用小样品夹具建立Ф2mm分析组工作曲线,分别测定弹簧钢小圆环样品和薄板样品,测试结果都能够达到预期结果,可以满足生产分析需求。 三、分析方法短期精密度展示采用均匀性较好的块状低合金钢标准样品,在激发孔径Ф2mm情况下,连续激发样品10次,得到分析结果如下表。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该试验方法的短期精密度能够达到直读光谱仪正常样品精度要求的精度以内。 Ф2mm分析组 标准样品ST09-16短期精度如下表(孔径2mm,10次)(单位:%)注:“ 3δ标准”表示正常样品分析时的标准要求。 四、结论该方法具有样品制备简单、分析操作简便,分析结果准确度良好等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特殊小样品分析方法。岛津公司直读光谱仪的提供的Φ2mm-Φ8mm不同规格小样品夹具组件套,可以应对测试不同大小的小样品材料,解决了长期困扰客户对特殊小样品检测结果难以分析的难题! 上面示例是针对Fe基体低合金钢特殊小样品的测试实例,岛津PDA直读光谱仪还可以拓展到其他Al基体、Cu基体等特殊小样品的检测分析的应对。 撰稿人:王宜权
  • 积极推进“双引擎”策略,永新光学2024上半年实现营收4.28亿元
    近日,永新光学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28亿元,同比增加9.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959万元,同比减少14.07%;基本每股收益0.9元。永新光学是一家专注于科学仪器和核心光学元组件业务的科技型制造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28 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9.62%。其中,光学显微镜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1.63 亿元,同比下降 12.78%;根据历史数据、行业规律以及设备更新政策的加速落地,预计下半年光学显微镜业务有望快速恢复。受条码扫描业务快速恢复及激光雷达产品规模化量产的影响,光学元组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2.54 亿元,同比上升 30.95%,预计下半年将维持较好的增长态势。永新光学表示,净利润方面,主要受汇兑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及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等影响,2024 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958.59 万元,同比下降 14.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8,510.17 万元,同比上升 1.60%。2024 年年初,公司管理层提出了“穿越周期,‘永’毅突破”的倡议,对工作方针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深化。同时,在“2+2”业务初见成效的基础上,面对光学元件部分业务向个人消费类转变,光学仪器向高端科研类和装备类转变的挑战,公司提出并实施高端显微镜和光学元组件“双引擎”策略。报告期内,高端显微镜系列产品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及客户体验显著增强,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继续深化生产管理体系、改善工艺能力、控制生产成本,条码扫描复杂部组件及模组产品实现小批量出货,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销量大幅增长,医疗光学新产品多点开花。2024 年上半年,公司紧抓设备更新机遇,聚焦新兴及高端市场,持续推进“2+2”业务,不断加强市场开拓及运营力度,紧抓市场机遇,在高端显微镜、医疗光学、自动驾驶及条码机器视觉领域均有明显进展。2024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聚焦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研发投入达 5,568.25 万元,同比增长 21.33%,占主营业务收入 13.00%。公司加快高端显微镜的研发及商品化进程,进一步缩短与国际顶尖光学显微镜技术水平的差距,如今已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自主研发生产超分辨和共聚焦光学显微镜的厂商。此外,公司继续高强度、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打破部门的壁垒,实现生产制造端全过程环节的降本增效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深化人才培养力度,助力公司双转变双突破;推动文化与战略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