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手机检测

仪器信息网手机检测专题为您整合手机检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手机检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手机检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手机检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手机检测话题讨论。

手机检测相关的资讯

  • 即时检测技术与手机的联姻
    近日,IBM在今年的美国CES消费电子大展上,宣布与医疗科技公司美敦力合作,开发专门监控糖尿病相关数值的APP,能在危急情况发生前先提醒患者。 即时检测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技术是指一类可在事发现场即刻进行的检测技术,因其不需要固定的检测场所和贵重设备,可在家中或床边现场随时使用,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 目前,市场上最为大家熟知的POCT检测医疗器械有血糖仪、血压计、早早孕和排卵试纸,但是种类不多,还远不能满足人们对POCT技术的需求。随着手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物理传感器被安装在手机上,如高清摄像头、红外感应器、压强计、感光器、感温器等等。由于手机可以通过光电器件采集各种光电数据,并进行智能处理,很适于医学检测,这为手机与POCT联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基础。 手机具有高清摄像头,配合APP软件可以对各种现有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进行识别、拍照和智能处理,让使用者不但能知道结果的阴阳性,还能知道检测参数的具体数值,为后续干预措施的有效制定和精准医疗提供支持。例如一款“研究生”的手机APP,可以用摄像头对早早孕试纸和排卵试纸的检测结果进行读取判断,并记录体温、体感等的信息,数据经过客户端的分析后,在女性的整个备孕怀孕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意见。将来,结合简便的手机联用荧光和拉曼读条仪,手机还可读取高灵敏的荧光试纸条和超高灵敏的拉曼试纸条结果,可用于各种疾病相关因子的痕量检测,为人们提供更多更精准的医疗信息。 除了手机读条仪外,人们还开发出配套手机使用的各种医疗仪器,通过这些设备,手机可以转变成为各种专业的医学仪器。如iPhone耳镜可以用来查看内耳,在家里或外地的时候可以随时拍照上传给医生,协助诊断耳部疾病;智能手机超声成像系统可用于诊断血管、胆结石、肾结石和腹部肿块等各种问题;一款名叫Welch AllyniExaminer的手持式设备可以很方便地对认得眼睛进行成像,用于诊断眼部疾病。智能手机显微镜能通过连接一个小设备,可以观察细菌的情况;或再连接一个简单的荧光激发设备可以使手机变成高倍荧光显微镜,可进行染色体和DNA的观察和诊断。现在已有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如何将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生化检测与手机联用,利用简单的光学器件或手机的光学系统直接读取ELISA和生化检测的结果,如果试验成功,可用于POCT的医学检测项目将大幅增加。 手机有充电插口,因此,电信号也可成为手机的传感信号。研究人员们已经开发出了手机微流控芯片,可把许多生物学反应转化为电信号,通过USB接口把电信号传到手机,通过智能处理与数据转换可完成很多的医学检测项目。 相信,随着智能手机和生物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手机进行疾病的现场诊断和分析将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便捷,更多的人未来可以在家里或户外进行快速的应急诊断,或长期的慢性病生理指标监控,该类技术发展与应用将大幅提高人们的疾病感知水平和健康意识,优化并有效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实质性改善人们的疾病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手机也能变成心电检测仪
    晚报讯手机除了当游戏机、MP3之外,还能变成心电检测仪器?这样的奇思妙想近日在第三届恩智浦杯创新设计大赛中成为现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12支决赛团队通过这些有趣的发明获得了多项大奖。   恩智浦杯创新设计大赛在9月至11月开赛,吸引了多所高校的217组学生设计团队踊跃参加,共递交了约140项微控制器设计,最终有12个最佳方案进入决赛。其中,“能够检测心电的手机”获得了最具网络人气奖,发明者是天津大学的李崇崇等3名同学。他们发现,现在普遍应用的生物电检测仪体积较大,不易携带,使用不便,于是便想到了现在越来越多样的手机功能,“给手机配备相应装置,手机屏幕完全可以显示心电检测结果,手机本身还有信号存储功能,为什么不能将手机和心电检测仪结合在一起呢?”   于是,他们研制出一个具有USB接口的模块系统,可以和手机相连,或直接植入手机中,再用手机屏幕显示、传输采集信号。虽然目前的模块较大,不过他们认为,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模块缩小至当前的十分之一,也就是硬币大小,从而可以方便地植入手机。在他们的努力下,这款新颖的手机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多功能、智能化、微功耗的特点,相关技术目前已被深圳的一家公司采纳。
  • 手机新配件可检测艾滋病毒
    一部智能手机(无论是iPhone还是Android设备)、一个廉价配件,加上血液样本,15分钟内便可诊断出艾滋病病毒和梅毒。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4日说,由他们开发的这种手机配件已在卢旺达进行试验,其性能几乎与现有的标准诊断一样好。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表示,这种手机配件具有实验室血液检测仪器的各种功能,通过检测病毒抗体来诊断HIV病毒和梅毒,而且造价仅为34美元(约合人民币210元)。要知道,一套传统的高级HIV实验室检测设备售价在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1万元)左右,同时传统的检测仪器不仅体积庞大,难以移动,而且对电源也有要求。   在卢旺达,医护人员接受30分钟的使用培训后,用这一配件测试了当地96名患者的指尖穿刺血液,这些患者大多为女性,有母婴间传播性病的风险。15分钟不到,手机屏幕上便显示出测试结果,其准确率堪比现有标准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设备的诊断,但后者可能需要用上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这套设备使用智能手机或iPad来供电。受测人员只要将手指放在一个按钮上,通过针刺向其中滴入一滴血后,便可对HIV病毒和梅毒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便可直接将结果显示在智能设备的屏幕上。   而通过与标准检测结果对比,研究团队发现,在识别病例携带有目标抗体时,这一检测器的精确度在92%至100%之间 而当其判断病例未被感染时,精确度在79%至100%之间。参与测试的病人则表示,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相比,更乐于用这种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机配件。   研究负责人、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塞缪尔· 锡亚在一份声明中说:&ldquo 我们的工作表明,高质量的实验室免疫测定可利用智能手机配件完成。这样的(手机)能力会改变全世界医疗保健的服务方式。&rdquo   这种插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运行的设备也被称为&ldquo 加密狗&rdquo 。研究人员说,它由一个微流体盒组成,只有巴掌大小,又小又轻,用电也很少,插入智能手机音频插口便可运行。如果大规模使用,有望提高性病的早期发现率,从而有可能把梅毒死亡率降低到现在水平的10%,并有助及早使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研究人员还透露,他们正在计划一项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并希望世界卫生组织能批准这种手机配件,以便在发展中国家使用。
  • 手机辐射检测新方法靠谱吗?
    法国卫生部上周发表公报,要求销售电子产品的商家从明年4月起在所有销售点公布所售手机的辐射水平。公报中说,商家必须在销售点公布手机辐射的比吸收率。另外,法国卫生部还要求所有的手机广告必须标明产品的辐射水平。除手机之外,其他无线电电子产品在出售时也要遵守这一规定。   一时间,手机辐射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对于手机辐射是否影响人体健康这一问题,科学界始终存在争议,但法国政府在此方面一直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法国卫生部曾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证明手机辐射的危害,但这种可能性并不能被“完全排除”,负责生态环境事务的国务秘书尚塔尔茹阿诺甚至提议禁止儿童使用手机。   ——市场现状——   标准相对宽松 正规手机都能达到   手机是通过发射无线电波,通过地面基站的接收中转,从而实现语音和数据通信。这种被称作射频能量的电磁波在传输中,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对器官组织造成伤害。   国际科学界用“SAR”值即比吸收率来对手机辐射进行量化和测量,鉴定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否符合标准。这一数值规定了手机对人体每单位公斤允许吸收的辐射量的最高值。世界两大手机辐射标准制定者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也对辐射标准进行了统一。手机在出厂前辐射SAR值的美国标准为1.6瓦特/千克、欧洲标准为2.0瓦特/千克。2008年8月1日,我国发布了“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值”国家标准,规定了靠近人体头部使用,能发射电磁波的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公众头部暴露限值。标准规定SAR值不能超过2.0瓦特/千克,与欧洲标准相同。此外,标准还规定在移动电话产品说明书中应标识其电磁辐射值。   据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滕俊恒介绍,2.0W/kg的要求其实是比较宽松的,国内正规企业生产的手机都能达到。但手机厂商们却对明示SA值显得极为敏感。在标准的讨论中,他们极力反对要求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SAR值。   此外,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也规定了电磁辐射对于人体的热效应危害值:头部不能超过38℃,躯干不能超过39℃,四肢不能超过40℃。但这些都是就相对单一的辐射激发源而言。   ——最新进展——   测试新方法OTA 能够更直接反映手机整机辐射性能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消息,近日,我国开始对TD移动终端进网检测实行新的OTA测试,其被正式纳为终端进网检验判定依据。这一新的测试方式侧重从手机整机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方面考察手机的辐射性能,更能直接地反映手机整机的辐射性能。   在目前的市场上,只有通过FTA(Full Type Approval)认证测试的手机型号才能上市销售。该测试并没有明确规定手机整机的辐射发射和接收性能,OTA测试主要是通过空中接口方式对终端辐射性能进行测试,正好弥补FTA测试在这方面测试的不足。目前,行业对手机辐射性能的考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天线的辐射性能进行判定,是目前较为传统的天线测试方法,称为无源测试 另一种则是在特定微波暗室内,测试手机的辐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称为有源测试。OTA就属于后者。   进行OTA测试的最直接好处是可以提高用户在网使用体验,但同时也对射频发射机/接收机厂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在手机通话时,由于人脑靠近手机天线,将降低手机的发射和接收性能,手机整机辐射的发射和接收性能都会降低。在手机研发过程中,如果能够定量测量人脑对手机的发射和接收性能的影响,从而进行优化设计,使发射和接收性能降低不能太大,即减少人体和天线的电磁耦合效应。通过对手机辐射性能的了解,生产厂商也能够更好地解决语音通话质量差、信号不好、容易掉线等多方面问题。   由于在当前的手机射频性能测试中,整机辐射反映了手机的最终发射和接收性能,OTA也因此成为手机厂商重视和认可的测试项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OTA测量方法由于其测量结果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受到越来越多运营商及机构的青睐,纷纷将该测试上升到强制性级别。   ——未来趋势——  检测软件使自测成为可能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将手机拿到检测站去检测显然不太现实。由此,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测试手机辐射的图片成了部分网友检测的辅助手段。这个图片是一个小人,下载到手机上后开始测试,跑步速度越快表明辐射越大。其实,这张图片和手机辐射没有关系。它实际上和手机屏幕的分辨率有关,分辨率越高,小人跑得越快,这和GIF格式图片的特性有关。   目前,已有一些公司着手研制防辐射耳机、防辐射自测软件,使得用户自测手机辐射值成为可能。据路透以色列消息,以色列初创公司Tawkon开发了第一个可以下载到手机上的、用来测量手机辐射的软件,旨在帮助用户在不用放弃手机的前提下减少所受到的辐射。目前,所有的检测手段还都是基于手机外部的测试。Tawkon的应用程序已可以应用于RIM公司的黑莓手机,今年晚些时候将可以提供给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手机和诺基亚Symbian系统手机的用户。   该应用程序会监测手机用户,如果辐射水平达到“红色警戒区”的临界值,就会发出警报,同时会给出一些减少辐射的建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例如将手机的位置从水平变为垂直。”   许多手机的天线在底部,往往被用户的手所覆盖,导致手机释放出更多辐射。插上耳机或打开扬声器会减少辐射。此外,Tawkon还链接到全球定位系统GPS,该软件会告诉用户向哪里移动会到达一个“绿色区”,藉此降低受到的辐射。   ——专家建议——   不必过分担心辐射伤害   目前,学术界对手机电磁生物效应的某些机理尚有争议,部分科学家表示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打手机会对人体有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此前宣布,一项历时10年、旨在查明使用手机是否会加大脑瘤患病率的研究,因结果矛盾而宣告失败,原因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存在偏差。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我们既不敢说手机与脑瘤之间没有关系,也无法确认那种可能存在的正比关系。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诸如手机干扰固定电话、干扰电脑屏幕、手机装饰物闪烁等现象,就以为手机的辐射很强,其实,这只是一种电子干扰现象。GSM手机发射的是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容易干扰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受到干扰后,就会发出噪音,并不是由于辐射功率大引起的。   但是仍有很多专家认为,手机要实现通讯功能就必须接收和发送强力的无线电波,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信号最强的天线部恰恰离大脑最近,所以一定会对人脑有负面影响。2009年瑞典及多个欧洲国家的研究发现,使用手机10年以上,可能会增加患脑癌和口腔癌的危险。荷兰最新研究也显示,手机辐射还与失眠、老年痴呆症、儿童行为问题、男性不育等有密切关系。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介绍,手机对人体有危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过分担心。人体存在着活跃的免疫系统,担负着免疫调节、免疫监控、免疫杀伤和免疫修复等功能。无论是电离辐射还是非电离辐射造成的细胞分子水平结构的损害,都会通过健全的免疫系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精确修复,保持人体细胞和脏器功能的完整。但由于免疫系统的衰退、一次超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或长期的低剂量辐射,这些均超过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修复能力,人体细胞终于发生了不可逆的畸变,畸变的细胞无序增殖,恶性肿瘤就可能生成。   距离放射源越近电磁辐射越大,接受辐射越长危害越大。因此常跟人体“零距离”接触的手机危害最大。他建议,在使用手机时,最好使用耳机,且将手机距离头部30厘米以上,以减少电磁辐射对大脑的伤害。手机电池电量较弱、信号较弱及刚接通的一刹那,产生的辐射稍高。这些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打手机,或者避免将手机靠近身体。平时,最好将手机放在包内或距离人体一米以外的地方。将手机挂在胸前、放在上衣口袋或裤兜的习惯最好赶紧改掉。   ■ 国外经验   各国纷纷研制防范措施   目前,日本、以色列等国的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探索降低手机辐射的新举措,以色列的科技人员前不久研制出了能够在一些重要公共场所禁止使用手机的新装置,以避免在医院、飞机等场所,由于手机的使用而造成公共危害。   日本科学家也利用海洋中贝类的壳体经过加工,研制出了能够涂抹在手机外罩上的涂层,以减少或降低手机的电磁辐射。一些国家的管理部门还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手机对人类健康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一定会找到既安全又方便的降低手机电磁辐射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而使手机能够更好地为现代人类的生活和通讯服务。
  • 光谱检测技术进军手机市场:成分/真伪一扫便知
    红外线光谱检测技术可以为使用者带来许多价值,例如食品/药品的成分,甚至珠宝的真伪,都逃不过该技术的法眼,而且只要短短几秒就能得知分析结果。因此,半导体厂非常看好该技术在手机应用上的发展潜力,正积极克服技术与应用上的瓶颈。  由于光谱检测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待测物的物质成分,因此光谱仪一直是许多物质分析实验室必备的基本仪器之一。不过,传统光谱检测仪为了尽可能从更大的波长范围内取得物质的红外线波长特征,因此其光机系统设计相对复杂,设备尺寸很难缩小。  针对上述问题,德州仪器(TI)已利用其所发明的数位光源处理技术(DLP)大幅改良了光谱仪的光机设计,让光谱仪变成可以放在口袋里的小型仪器,成本也大幅降低。另一家类比晶片大厂亚德诺(ADI)则想得更远,要将光谱检测功能变成可以被整合到手机等行动装置里的超小型硬体模组。 亚德诺亚太区系统应用经理刘宪杰表示,透过演算法辅助及缩减频宽,红外线光谱检测设备可以做得非常小巧。  跳脱传统框架 光谱检测设备微型化  亚德诺亚太区系统应用经理刘宪杰(图1)表示,提到红外线光谱检测,业界总是会联想到实验室里的光谱仪。但如果从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光的物理特性出发,不要被传统光谱仪的硬体框架限制住,就能开发出尺寸更小,可以被整合到手机等可携式装置的解决方案。  每一种物质遇到红外线时,都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线,这是红外线光谱检测技术之所以能用来检测物质成分的基本工作原理。但事实上各种物质除了会吸收一种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之外,同时也会吸收该特定波长的倍数波长。换言之,如果用频域的角度来看,当一个物质被红外线照射到时,除了对应的主频会被吸收外,正好位在谐波频率的红外线也会被吸收,其概念就像电子讯号的主频与谐波。  因此,如果光谱检测设备探测到某种谐波存在,一样可以确定某种对应物质存在。这对设计微型红外线光谱检测设备而言是一大福音,因为这意味着设备不一定要具备非常宽广的频宽,也足以检测出各种物质。这种“窄频”光谱仪的光机跟感测系统设计可以大幅简化,尺寸也明显缩小。亚德诺与Consumer Physics合作开发的SCiO红外线物质感测装置,就是这种窄频光谱感测装置。  SCiO是一种窄频红外线光谱仪,这也是SCiO能够微型化的关键所在。  摆脱专业判读限制要靠大数据累积  虽然硬体尺寸的问题找到解决方向,但感测器资料的判读仍是一大应用瓶颈。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都不是由纯物质构成。因此,感测器所读取到的资料波形往往相当复杂,而且随着红外线照射部位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待测物,测出的数值也会有所变化。此外,如果是用来量测农产品,个别待测物之间的数值也会有不小的改变。这些变数都会增加数据判读的难度。  在实验室里,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可以解读这些原始数据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但如果是锁定消费市场的光谱鉴测应用,应用开发商就必须要设法克服数据判读的问题。对此,Consumer Physics选择利用大数据(Big Data)分析搭配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方式来解决,透过销售SCiO并提供手机App给开发者社群,累积各式各样物件的大量光谱资料,从中寻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  刘宪杰表示,随着SCiO累积的资料笔数越来越多,SCiO对物质成分的分析将更加精准,也更具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亚德诺也会为这个资料库做出贡献,例如在宝石鉴定方面,亚德诺已开始与专业宝石鉴定师合作,借用其所拥有的宝石样本以及过去长年累积下来的光谱分析资料做交叉比对,扩大宝石类的资料库。  不过,SCiO不会跟专业鉴定产生竞争,因为SCiO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在逛玉石市场时,可以很简单地判断宝石或玉的真假,至于专业宝石鉴定会更进一步分析宝石或玉的成分组成比例、成色等,判断其品质等级。  五大应用领域App将于年底前推出  SCiO于2016年初在国际消费性电子展(CES)上正式发表后,吸引许多关注跟肯定,开发社群也在持续扩增其扫描资料库,让SCiO能对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帮助。到2016年底前,Consumer Physics与亚德诺将会陆续针对五大应用领域推出对应的App服务,分别是营养/体重管理、产品挑选、化妆美容、体适能与婴幼儿健康(图3)。  SCiO的五大类消费型应用将在2016年底前陆续推出  营养与体重管理是SCiO主打的第一个功能,透过光谱检测,可让消费者清楚知道自己吃下肚子的食物到底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含有多少热量。  虽然目前许多国家对食品标示立有规范,必须向消费者揭露营养成分、热量等资讯,但产品包装上所记载的资料,跟实际状况往往有误差。即便是经过制程管控的加工食品,法令都允许正负20%误差,天然蔬菜水果的营养成分跟热量变化范围更大。如果消费者想得到具参考价值的数据,还是得自己动手量。  产品挑选功能则是第一个功能的延伸,主要是针对天然蔬果。比如去超市买水果,在没有SCiO的帮助下,消费者只能靠经验法则挑选,但如果用SCiO扫描,就可以知道眼前的蔬菜水果含糖量多少。  化妆美容功能则是用SCiO来检测皮肤含水量、皮肤年龄、油水平衡度等。这部分除了检测之外,App还会提供一些改善建议,例如生活作息该如何调整、化妆保养品要怎么挑选。  运动与体适能则是用红外线扫描来检测使用者到底透过运动消耗了多少热量、血氧量状况、心跳等生理数据。婴幼儿健康则是这项功能的延伸,可以量测到小朋友的身体核心温度、身体含水量。牛奶等婴幼儿食品的成分分析功能也归属于这个领域,因为以红外线量测液态物质时,其准确度会受到液面反射等因素影响,因此相关演算法还需要微调。  进军手机应用 内建/外挂模组两路并进  虽然目前SCiO的尺寸已经非常小,但距离适合整合到手机里的尺寸还有一小段差距。刘宪杰透露,亚德诺的下一代红外线光谱检测硬体解决方案已经大致开发完成,该方案的外观尺寸跟目前手机上的相机模组相当,现在已有工程样品可以提供(图4)。接下来,亚德诺将会积极与亚太区的重要手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接洽,希望藉由红外线光谱分析这项功能,为智慧型手机带来更多硬体设计上的差异化。  新一代红外线光谱扫描模组已经开发完成,将锁定手机应用市场  除了内建之外,外挂模组也是亚德诺正在思考的发展方向。该公司目前正在与其他主要晶片供应商合作开发完整的硬体晶片组参考设计与对应的软体驱动程式。
  • 手机到底有多“毒”?检测结果吓人
    手机也会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吗?近日,在制造商对它们的&ldquo 秘方&rdquo 守口如瓶的情况下,美国环境健康非营利组织生态中心创建的Healthy Stuff网站和拆解网站Ifixit对市场上36种手机进行了拆机,分析了它们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此次研究中表现最好的手机也含有危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和先天缺陷、学习障碍等健康问题有关。   手机部件有多&ldquo 毒&rdquo ?   手机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内部零件却往往隐藏着很多看不见的有毒或有害物质,例如阻燃剂、PVC、聚氯乙烯,溴,以及铅,汞,镉,铬等金属物质。   两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将这几十种手机的零部件用X线荧光光谱测定法(一种确定材料化学成分的方法)进行检测,对手机各个部件(如屏幕、电路板等)中化学物质含量进行测评,及综合测评。根据对12种最常见有毒化学物质在手机中的含量进行评分,最低零分、最高5分,得分越低,手机的绿色环保性能越高。   最终的综合测评结果显示,有6种手机属于&ldquo 低风险&rdquo ,其中包括苹果最新推出的iPhone5 24种手机为&ldquo 中等风险&rdquo 剩余6种手机为&ldquo 高风险&rdquo ,包括诺基亚的N95和苹果的iPhone 2G。   但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测评表现良好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标准测评中表现良好。例如三星Reclaim系列手机虽然整体风险性较低,但在砷含量这一项却属于高风险产品 而36种手机中,有24款手机在铜含量上都属于高风险范畴。   被检测的36种手机都是在过去5年中推出的,覆盖了苹果、三星、黑莓、LG、诺基亚、摩托罗拉、HTC等10种常见手机品牌。美国生态中心研究主管、HealthyStuff网站创始人杰夫· 吉尔哈特解释分析结果时说,即便是在此次研究中表现最好的手机也含有危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和先天缺陷、学习障碍等健康问题有关。   值得欣喜的是,研究发现新款手机比老款更为&ldquo 绿色环保&rdquo ,新一代手机的整体表现比2007年面世产品的表现要高出约33%。其中在所有的行业领导者中,苹果公司iPhone系列产品的改观最为明显,它的iPhone2G是表现最差的产品,各种有害物质含量最高,而新一代iPhone5和去年推出的iPhone4S都是表现最好的产品。   此外,苹果、三星、索尼等大厂商都开始使用更为安全、环保的原材料,如使用危险性小的树脂材料、阻燃剂、使用不含汞的液晶面板和不含砷的玻璃、使用不含溴和氯的印刷电路板、以及简化产品设计以减少布线的需要等。   专家指出,涉&ldquo 毒&rdquo 成分的高低往往与制造商所选用的材料、工艺设备、生产流程以及设计方案有关,苹果公司在过去5年逐步减少有毒化学物质的含量,令iPhone5仅含有极少量的有毒物质,就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勿需&ldquo 谈毒色变&rdquo   &ldquo 真的会有毒吗,那我每天和这些重金属打交道,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rdquo 一听说手机零部件有毒,不少消费者都忧心忡忡,尤其是一些家里有小孩的家长尤甚。&ldquo 以前看到孩子拿着手机玩都不以为意,以后得小心些。&rdquo 郑女士紧张地说道。   业内人士表示,手机中所含的有毒或有害物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在内部电子元件上,另一种在外部手机塑料外壳上。但也同时指出,尽管电子制造产业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能源、材料以及一些有毒物质,消费者尚不需&ldquo 谈毒色变&rdquo ,因为这些物质在手机日常使用中不会轻易&ldquo 释放&rdquo 。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大量废弃手机在回收后因不合规地露天拆解、焚烧,对水、大气、土壤造成的污染。   &ldquo 但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家长还是得留心,不要让小孩舔舐或吞含手机表面,以免部分脱落或者沾有浮灰的工程塑料被吸入体内。&rdquo 长期关注电子垃圾处理的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经理马天杰对记者说。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中指出,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应当对其投放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进行标注,标明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含量、所在部件及其可否回收利用等 由于产品体积或功能的限制不能在产品上标注的,应当在产品说明书中注明。国内一家智能手机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大多数品牌手机厂商的产品说明书中,都会将所含有的一些重金属以及是否超标等信息予以告知,敢超&ldquo 国标&rdquo 的还是少数。   &ldquo 手机电路板、屏幕、外壳在组装和生产过程中会含有一些有毒成分是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的大多在低成本的山寨机上,而&lsquo 正规军&rsquo 的产品在上市前需要通过质量检测、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估等,加上这些制造商非常注重品牌形象,安全问题基本不大。&rdquo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称。   废弃手机让人担心   杰夫· 吉尔哈特在接受本报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说,他们并不研究手机中的化学物质是否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该组织目前对手机影响健康的担心还是电磁辐射问题 但他们希望借此次研究呼吁业内和管理部门重视电子垃圾处理问题,因为废弃手机得不到妥善处理,其中所含的危险化学物质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存在更为长期的影响。   尽管电子产品回收在美国较为普遍,但是移动电话的回收率依旧不高,美国人丢弃了1.3亿部移动电话,在这些移动电话中回收率仅为8%。&ldquo 相比之下,中国现在每年的电子垃圾也有230万吨,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300万吨的水平。&rdquo 马天杰说。   相关研究显示,在这些电子垃圾中有大量的贵重金属,一些非法拆解中心通过溶解和燃烧电路板,从中换取贵金属盈利。但由于工序并不规范,露天焚烧的做法会导致重金属进入地下水或者空气中,造成污染。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电子产品在前端设计生产和被废弃后的加工利用所造成的污染比较集中也有目共睹,例如广东贵屿,已经成为电子垃圾污染的重灾区,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一些专家认为,虽然未来电子产品中有毒或有害物质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日益减少,但对于依旧存在的物质,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其压碎、掩埋,还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此,马天杰建议,首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把控,对于每部手机的设计和生产,各家制造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一方面是寻求可替代的环保材料,另一方面可通过设计,将易燃和易发热的材料分开,避免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明确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处理过程中应禁止的行为,增加违法成本。最后还要通过一些鼓励措施,刺激企业进一步创新。   &ldquo 制造商应当生产更环保绿色的产品,消费者应当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决策者则应当从全球角度出发制定更好的电子垃圾循环处理法案。&rdquo iFixit网站评论道。
  • 手机装配显微镜可检测DNA!
    近日,科学家开发了一种通过智能手机运行的便携式显微镜,可以估计样本DNA分子的长度,发现人类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和其他疾病的遗传特性。这种显微镜,体积较小,重量不足190克,只需要三个AAA电池就可运行的,而成本只需400美元。   2015年即将到来,科学家们预测在新的一年里,不少新技术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更紧密,近期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就研发出了一种智能手机附件,能检测样品中DNA分子的长度。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10日的ACS Nano杂志上,这一附件重量仅为190克(以下),价格为400 美元,需要3节 AAA 电池。从功能上说,研究人员能利用这一附件完成拷贝数变异,以及疾病其它遗传特征的分析,这将成为现场诊断领域的又一新星。   研究人员在文章中证明了这一职能手机显微镜能分析荧光标记的DNA分子纯化溶液。首先将溶液放置在两个盖玻片之间,这样就能有效的将DNA拉升为直线,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附件内的蓝色激光照射在DNA上,智能手机就能完成一系列的拍照,并传送到远程服务器,计算片段长度。   一般来说设备能分析的DNA分子长度为10000~48,000 个碱基对大小,研究人员发现智能手机显微镜也能预测大约长度为约1,000 个碱基对的片段大小,这与传统的台式荧光显微镜的出错率差不多。   一些其他研究组也表示希望能利用智能手机显微镜,在缺乏必要基础设施的地区进行诊断治疗,这些地区也是最需要快速诊断传染性疾病的地方。      文章作者,电力生物工程师Aydogan Ozcan认为这一发现是个人电脑的一项革命性成果,&ldquo 看看我们早期的计算机,它们十分笨重,也很昂贵。现在计算机变得轻便,可便携了&hellip &hellip 几乎每个人都能买得起。同样,显微镜观察也会朝着这一方向发展,我们研发了小型化微观和纳米分析工具,我们能令它们更加方便使用,更加强大。&rdquo   不仅是显微镜,科学家们也研发了不少便携式的设备,如华裔科学家戴聿昌教授开发出了一种便携式细胞计数器,能在几分钟内,用扎指头的方式就能获得结果。   便携式白细胞计数器可以用于改善针对患有慢性疾病,比如白血病或其它癌症患者的门诊监测。而且也可以通过组合使用,帮助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甚至可以用于宇航员,宇航员长期暴露于辐射中,利用这一设备,当他们还在太空中的时候就进行检测。   此外针对今年暴发的埃博拉病毒,意大利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研发出了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的便携设备,可在75分钟内检测出血液样本中是否存在埃博拉病毒。   这种设备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这种设备灵敏度极高,即便是微量的人类血液经过多次稀释也能检测出所含病毒,而且能够早期甄别病毒,显着减少传染风险。
  • 只需500美元 手机APP能检测皮肤癌(图)
    现在,你已经可以用智能手机做很多与健康有关的事情了,比如计步、测心率等。那下一步是不是就能检测癌症了?日前,休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一款智能手机应用,可以检测出一种名叫黑色素瘤的皮肤癌,甚至比医生检测的还要准。   这款应用名叫DermoScan,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用它对准皮肤上的斑点拍张照,就会自动分析这是否属于皮肤癌的症状,准确率约为85%,跟皮肤科的医生准确度差不多,而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比一般的初级保健医生更准。   当然,只是一个APP可不能做到这样的效果,还需搭配一个特殊的放大镜。这个放大镜售价500美元(约3102元),这个花费和传统的检测价钱差不多,而且更方便。   花费500美元(约3102元)购买配件来检测皮肤癌,或许对一般家庭来说没啥必要。但是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来说意义不小,那里没有足够的医生来诊断病情,一台设备可以造福整个村庄的人。只需一个手机,搭配DermoScan套件,就可以帮助整个村庄的人,确定他们是否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治疗。
  • 手机的新用途:环境监测
    欧盟委员会7日称其投资开发出了两款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用来检测身边的空气质量和噪音污染。   这个名为&ldquo Everyaware&rdquo 的项目由欧盟投资200万欧元,多名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专家参与项目研发。其中一款智能应用程序&ldquo 空气探测器&rdquo 用于检测空气污染情况,而&ldquo 噪音探测器&rdquo 则用来检测噪音水平。两款应用程序都可以让用户方便地分享信息和使用感受。   和一般的手机应用程序不同,&ldquo 空气探测器&rdquo 使用时还要配备一个小的传感器,可随身携带或放在自行车筐里,它能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传感器可检测到空气成分,会向中央服务器传输臭氧、炭黑以及其他污染物的相关指数,然后用户手机就可以接收到相关信息。   罗马大学物理学副教授、项目协调人维托里奥· 洛雷托指出,这个项目旨在让民众能使用方便精确的工具来检测空气质量和噪音水平,有助于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
  • 手机新应用: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
    手机中的新应用正逐渐改变着用户的消费世界,” v-Fluence Interactive 网络市场研究与支撑中心总裁Jay Byrne在最近的评论文章中列数了几款时新的手机应用:“比如,一款名为CellScope的手机技术使得手机的摄像头可被用作发光的显微镜——这意味着拥有这种摄像技术的手机,比如iPhone,可被用来收集和传输照片,用于疾病的诊断。”   “通过升级软件或者摄像头来实现诸如此类的应用已经为期不远了,在不远的将来,在任何iPhone或者其它的手持设备上都能实现这些功能,包括大肠杆菌或者食物中其它细菌的检测。假设你发现你的细纹牛排味道有些不对,只需用你的手机咔一下,就可以看看这个来自麦当劳的巨无霸有没有受到污染。还有H1N1、打喷嚏等,也只需咔一声,诊断结论和一些相关的信息就可以实时的被呈现出来了。”   这种类型的手机新应用是数不胜数的,它们可以改变消费者的抉择过程和行为倾向。Byrne这样说道:“我们在食品质量和疾病诊上做好了大量进入和控制的准备了吗?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做好准备,该来的都要来。并且,这也只是手机众多应用中最细微最新鲜的’一颗螺丝钉’而也,手机的应用到底有多惊人,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 可检测空气PM值手机问世 售价万元左右
    近日,苏州一家企业就研发出一种能在30秒内检测出空气中温度与湿度、粉尘等可吸入颗粒物数值的手机,吸引了不少眼球。   手机检测的PM数值。   11月29下午,记者在苏州东大街的一家研发公司见到了这款特殊而又普通的手机,特殊即在它加入了空气品质检测仪器功能:温度与湿度、粉尘、甲醛(CH2O)、有害气体(挥发性有机物VOC)、电磁辐射(EMP)都可以测出,普通则在于这款手机和一般日常的手机看起来并无异处,不管是大小还是重量都和普通的手机差不多。   记者看到,这款可以检测周边PM2.5数值的手机两边看起来比较尖,有点类似于橄榄球的形状。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大大的屏幕。工作人员刘先生告诉记者:“它后面有一个吸气孔,30秒就能吸入一升的空气,这样短时间即可完成测试身边的环境质量。”   随后记者也用该手机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短短半分钟过后,数值呈现为十五万多,刘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欧洲的国家比如法兰克福的这个数值大约都在1万左右,可是在苏州这个数值都是十万开外,我们在南京也测过,数值更大一些。如果指针进入了红色区域则代表空气不够好, 这种颗粒物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由于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能直接进入人体,引发包括心脏病、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一部手机售价在万元左右,比普通的手机贵一些,刘先生解释道:“我们的误差在5%上下,这样的技术自身成本也会比较高。”   采访最后,刘先生表示:“虽然这种手机的功能还没得到相关计量部门认证,发布的数据不够权威,但不管怎样它都可以大概地估量空气质量,有利于市民进行自我评价和判断。”
  • 美科学家制造可检测疾病和水质的手机
    最近,美国电子工程学家埃道甘奥兹坎(Aydogan Ozcan)领导的实验室制造了一部具有特殊功能的原型手机:既可用于监测艾滋病、疟疾患者的身体状况,也可用于检测欠发达或受灾地区的水质。在这部手机上,研究人员引入了一种创新性成像技术,而发明这项技术的正是目前任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兹坎教授。   奥兹坎教授发明的技术名为“基于侧影成像的无透镜超宽视野单元监测阵列”(Lensless Ultra-wide-field Cell monitoring Array platform based on Shadow imaging,简称 LUCAS),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上述手机和网络摄像头上。不论是手机还是摄像头,其实都采用的是同一种成像方式:利用短波长蓝光照射血液、唾液或其他液体样品,再通过一个传感器阵列,捕捉样品中的微粒图像。    可以检测疾病和水质的手机   由于液体样品中的不同微粒拥有不同衍射图谱(diffraction pattern),因此通过决策算法(custom-developed),与已有微粒图谱库进行对比,LUCAS很快就能鉴定出样品中的微粒类型。然后,人们就可以使用手机,将LUCAS采集到的数据发往医院以供进一步分析和诊断,或利用USB接口把数据转移到电脑上,再发往医疗机构。   不过,LUCAS手机并非显微镜的替代品,而是一种补充工具。与LUCAS产生的粒状和像素化图像相比,显微镜下的图像更为细腻。但LUCAS也有自身优势: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不可能随时携带显微镜,而LUCAS手机却能及时鉴定液体样品中的微粒类型,并完成计数。另外,由于LUCAS成像不需要镜头,因此只有一个因素能限制LUCAS手机的尺寸:构建LUCAS的芯片大小。   奥兹坎教授教授说:“LUCAS技术不仅能用于健康医疗领域,在细胞生物学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常,研究人员统计血液中的细胞数量时,都是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一次只能记录一个细胞,而LUCAS成像却可以同时记录成千上万个细胞,准确率也不比流式细胞仪差。”   2008年12月5日,奥兹坎教授在《芯片上的实验室》杂志(Lab on a Chip)上发表文章称,经过一系列改进,他制造出了第二代LUCAS系统——全息LUCAS(holographic LUCAS)。改进后,全息LUCAS可以鉴定更微小的颗粒,比如大肠杆菌,这是第一代LUCAS无法做到的。通过改变光源的空间位置,全息LUCAS捕捉到的二维微粒影像会比经典微粒成像含有更多的信息。   奥兹坎教授未来几年的计划是,把LUCAS系统真正融入手机等手持设备。有了这些设备,人们即使在偏远地区,也能及时监控疾病的流行情况,让医疗机构能针对重点地区做好防治工作。另外,LUCAS系统也能用于监测水质,比如检测饮用水中的有害微粒。LUCAS系统在日本展出后,东京大学和九州大学的科学家还曾与奥兹坎教授联系,希望能将该系统用于抗震救灾。
  • 中消协:8848钛金手机检测“钛”有问题 或涉虚假宣传
    22日,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近期有消费者协反映8848钛金手机实物与宣传不符,对此中消协进行了调查并履行提请检测的法定职责。调查及检测结果表明,8848钛金手机线上线下宣传不一致,所用主要材质表述不规范,甚至涉嫌虚假宣传。网络图片  中消协表示,首先,8848钛金手机自造5系钛合金概念,实际材质为普通工业纯钛或钛合金。8848钛金手机官网宣传“采用瑞士名贵腕表所用5系钛合金”,而金属行业不存在5系列钛合金的说法。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8848钛金手机(巅峰版)的背面金属件中的圆形部分基体为工业纯钛,背面金属件中带刻纹部分材质相当于国产TC4钛合金。  其次,钛金属并非稀有贵金属,部分手机边框仅是钛合金镀金。8848钛金手机宣称使用“名贵钛合金”(官网)、“稀有贵金属材质”(实体店宣传材料)。但是,目前国家或者行业等相关标准中,并没有“稀有贵金属”的定义。按照行业惯例分类,稀有金属主要包括稀有轻金属、稀有难熔金属、稀土金属、稀有分散金属和放射性金属,钛金属属于稀有难熔金属。根据各国的约定俗成,贵金属仅包括金、银、铂、钯、钌、铑、锇、铱八种,钛金属不属于贵金属。  同时中消协指出,贵金属价格差别很大,最便宜的银每克5元左右,而铂每克可达200元以上。目前,市场上纯钛每克大约0.06元。单纯从价格上来讲,钛金属也并不名贵。  此外,8848钛金手机官网与线下实体店宣传资料不一致。官方网站宣称“蓝宝石玻璃”、“蓝宝石水晶玻璃”,而线下实体店宣传材料宣传则是“蓝宝石” 官方网站宣称“钛合金”,而线下实体店宣传则是“钛金”。  中消协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中国消费者协会敦促8848钛金手机经营者正视问题、及时改正,并将监督8848手机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计量级蓝光三维检测系统,助力手机制造高质高效品控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功能不断强大,因此在手机设计制造中,对质量检测的需求及检测工艺的要求日益增多。对手机制造行业来说,由人工或传统三坐标检测转变为自动化检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片来源:爱活网 在手机的设计和质量检测中,利用三维光学测量技术,有助于优化原型和模具的构建,易于数模比对以及对具有形状复杂、容易变形等特点的塑料零部件进行质量控制,有效节省设计和检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产品迭代速度。 OKIO-9M 蓝光三维检测系统 OKIO-9M蓝光三维检测系统,采用窄带蓝光光源,实现非接触式的物体表面三维数据的高细节、高精度快速获取。系统搭载900万像素高分辨率相机,精度可达0.01mm,平均点距可达0.05mm,可以实现高精度高细节的数据获取,从小型零部件到大型物体整体测量均可胜任,满足用户计量级别高精度的检测需求。 在手机制造行业中,OKIO-9M主要应用于实现零部件的逆向建模设计与质量检测的模型获取。基于手机部件的精密工业检测需求,OKIO-9M蓝光三维检测系统可做到快速准确的获取各零部件三维数据,解决物体复杂形面测量问题。 手机部件实例检测应用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由于制作工艺及质量检测等问题,不可避免的会在检测样件上产生划痕、磕碰、污迹和凹坑等缺陷,因此需对手机部件做数模对比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可靠。 针对这些部件的检测,传统方式是使用三坐标和二次元来实现数据的测量,但是由于三坐标的工作方式是“打点”式,因此效率较低,每次测量需要先装夹,不能快速查看产品的整体形变,且在细小位置探针无法准确获取数据,无法做到全尺寸测量,设备的操作对检测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 OKIO-9M的优势-手机部件的检测无需装夹,工件可随意翻转,扫描数据完整; -加工CAD模型数据与扫描数据导入检测软件可输出色谱图,通过直观的色谱图来表达产品外形的变形度和料厚余量; -可以快速检测全尺寸和形位公差,发现漏缺或多加工位置,并且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检测,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 实例应用-手机外壳检测 手机外壳工件结构复杂,特征细节较多,在扫描检测中,需要准确获取外壳的特征,还原工件的复杂形面。利用OKIO-9M 蓝光三维检测系统获取手机外壳完整的三维数据,然后将扫描获取的三维数据导入检测软件中与标准CAD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输出准确的关键部位形变等误差质量报告,掌握详尽的三维检测结果,便于进行质量管控,方便后续的批量生产。 实例应用-后盖板检测 如今手机后盖材质越来越多样化,有塑料、金属、玻璃、陶瓷等。在变换材质的同时,为获得更好的舒适触感,手机后盖需要很高的平整度。而手机后壳的测量包括平面度、曲面度、阶高和孔深等,这对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OKIO-9M支持全程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参与,一键完成3D扫描并生成检测报告,仅需1分钟就可完成手机后盖板所有位置的检测报告,为产品提供质量考核依据。 实例应用-手机充电口检测 手机充电口检测数据图 手机充电口的尺寸,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上图为利用OKIO-9M扫描手机充电口后与原始加工CAD模型对比的色谱图,得益于设备优良的性能,检测精度可达0.015mm-0.01mm,小尺寸物体检测也得心应手。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火热,从外形到配置,手机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因手机制造对设计、质量、交付时间要求严苛,以及零部件的轻量化和制造成本降低的趋势,三维检测技术在设计和品控环节中受到了越来越多手机制造商的重视。 先临三维旗下子公司天远三维坚持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多年来持续聚焦于工业领域的高精度、快速、便携的三维检测需求。自主研发的OKIO-9M蓝光三维检测系统,给手机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质量检测解决方案,把控产品质量,为企业有效的解决制造检测环节中的实际问题,助力企业提高产品设计及检测效率,缩短产品的上市周期,推动产业升级。
  • 计量级蓝光三维检测系统,助力手机制造高质高效品控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功能不断强大,因此在手机设计制造中,对质量检测的需求及检测工艺的要求日益增多。对手机制造行业来说,由人工或传统三坐标检测转变为自动化检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手机的设计和质量检测中,利用三维光学测量技术,有助于优化原型和模具的构建,易于数模比对以及对具有形状复杂、容易变形等特点的塑料零部件进行质量控制,有效节省设计和检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产品迭代速度。OptimScan 9M 蓝光三维检测系统OptimScan 9M蓝光三维检测系统,采用窄带蓝光光源,实现非接触式的物体表面三维数据的高细节、高精度快速获取。系统搭载900万像素高分辨率相机,精度可达0.01mm,平均点距可达0.05mm,可以实现高精度高细节的数据获取,从小型零部件到大型物体整体测量均可胜任,满足用户计量级别高精度的检测需求。在手机制造行业中,OptimScan 9M主要应用于实现零部件的逆向建模设计与质量检测的模型获取。基于手机部件的精密工业检测需求,OptimScan 9M蓝光三维检测系统可做到快速准确的获取各零部件三维数据,解决物体复杂形面测量问题。手机部件实例检测应用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由于制作工艺及质量检测等问题,不可避免的会在检测样件上产生划痕、磕碰、污迹和凹坑等缺陷,因此需对手机部件做数模对比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可靠。针对这些部件的检测,传统方式是使用三坐标和二次元来实现数据的测量,但是由于三坐标的工作方式是“打点”式,因此效率较低,每次测量需要先装夹,不能快速查看产品的整体形变,且在细小位置探针无法准确获取数据,无法做到全尺寸测量,设备的操作对检测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OptimScan 9M的优势-手机部件的检测无需装夹,工件可随意翻转,扫描数据完整;-加工CAD模型数据与扫描数据导入检测软件可输出色谱图,通过直观的色谱图来表达产品外形的变形度和料厚余量;-可以快速检测全尺寸和形位公差,发现漏缺或多加工位置,并且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检测,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实例应用-手机外壳检测手机外壳工件结构复杂,特征细节较多,在扫描检测中,需要准确获取外壳的特征,还原工件的复杂形面。利用OptimScan 9M 蓝光三维检测系统获取手机外壳完整的三维数据,然后将扫描获取的三维数据导入检测软件中与标准CAD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输出准确的关键部位形变等误差质量报告,掌握详尽的三维检测结果,便于进行质量管控,方便后续的批量生产。实例应用-后盖板检测如今手机后盖材质越来越多样化,有塑料、金属、玻璃、陶瓷等。在变换材质的同时,为获得更好的舒适触感,手机后盖需要很高的平整度。而手机后壳的测量包括平面度、曲面度、阶高和孔深等,这对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OptimScan 9M支持全程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参与,一键完成3D扫描并生成检测报告,仅需1分钟就可完成手机后盖板所有位置的检测报告,为产品提供质量考核依据。实例应用-手机充电口检测手机充电口检测数据图手机充电口的尺寸,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上图为利用OptimScan 9M扫描手机充电口后与原始加工CAD模型对比的色谱图,得益于设备优良的性能,检测精度可达0.015mm-0.01mm,小尺寸物体检测也得心应手。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火热,从外形到配置,手机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因手机制造对设计、质量、交付时间要求严苛,以及零部件的轻量化和制造成本降低的趋势,三维检测技术在设计和品控环节中受到了越来越多手机制造商的重视。先临三维旗下子公司天远三维坚持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多年来持续聚焦于工业领域的高精度、快速、便携的三维检测需求。自主研发的OptimScan 9M蓝光三维检测系统,给手机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质量检测解决方案,精准把控产品质量,为企业有效的解决制造检测环节中的实际问题,助力企业提高产品设计及检测效率,缩短产品的上市周期,推动产业升级。
  • 三星手机爆炸烧屋事件追踪:正在香港接受检测
    人民网北京8月1日电(记者 孟哲) 针对日前在香港发生的三星GALAXY S4手机爆炸事件,三星手机公关部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发生爆炸的手机正在香港政府下属检测机构接受检测,究竟是何种原因引发爆炸,现在还不能最后确定,三星会以当地检测结果为准。对于GALAXY S4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有发热现象,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三星方面未做出更多响应。   据香港媒体报道,7月25日晚,香港一名杜姓男子使用正在充电的三星GALAXY S4手机玩游戏时,手机因过热爆炸引起大火,屋内家具全部被烧毁。幸运的是,杜先生及其妻子安全逃离失火房屋。杜先生坚称,出事的三星GALAXY S4是通过正规渠道购入,并且充电器、电池均为原厂正品。   相关链接:7月三星手机爆炸事件回顾   7月10日,18岁的瑞士女孩范妮?施拉特(Fanny Schlatter)因口袋里的三星Galaxy S3手机突然爆炸,导致其大腿处三级烧伤。烧伤导致施拉特右大腿处失去感觉,施拉特也因此必须休假到8月15日。三星公司对爆炸手机进行检验后表示,电池并非三星原装产品。   7月18日,一名林姓男子的Galaxy S3手机在裤袋内突然发热,手机内的非原装电池膨胀,林男将电池拔出抛开后爆炸,他的手指及手背被灼伤。三星调查后表示,林姓男子使用的并非原装电池,与三星手机本身质量无关。   7月19日,另一名许姓男子的Galaxy Note充完电后,在床上突然爆炸,接着电池飞出手机外、膨胀起火。三星调查后声称,许男并非使用原装电池,故与三星无关。
  • 手机商大胆试水 跨界推出PM2.5检测仪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厂商们貌似已经渐渐不满足于单单制造手机了。例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小米,产品线除了手机已经上至平衡车下至旅行箱,此外还有电池、衣服、水杯、插线板等等等等。新晋手机品牌ZUK目前也加入了这个行列,针对目前中国日益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发布了一款PM2.5检测仪。  据悉,这款激光便携式PM2.5检测仪尺寸仅为火柴盒大小,仅为55*55*20mm,重量也只有66克,号称采用医疗级专业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响应时间仅为3秒,数据精准度高达1微克,而售价仅为299元。  其他方面,ZUK便携PM2.5检测仪内置500mAh可充电电池,提供即时检测与实时检测两种工作模式。即时检测模式相应快速,自动校准,一键式操作无需等待,检测仪会随时检测环境中PM2.5变化,最长待机时间可达6个月。当检测仪处于实时检测模式时,则会持续检测PM2.5浓度变化,可待机4小时。  不过想到之前小米空气净化器事件,就有网友指出PM2.5检测模块是最为贵重的,而小米净化器的价格不足以支撑其选配精密的检测模块,不知道ZUK这款仅299元售价的机器是否也会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静待专业人士来检验吧。
  • 手机配件可检测艾滋病:成本仅为医院千分之一
    手机HIV检测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5日早间消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HIV检测器,虽然价格只有34美元(约合210元人民币),但与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后,其效果却几乎可以媲美昂贵的实验室设备,有望帮助贫穷国家快速诊断艾滋病。   这款产品通过耳机插口与手机相连,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低廉。相比而言,顶尖HIV实验室检测设备的售价约为1.8万美元。   根据《科学转化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对卢旺达的96名病人进行的测试中,该设备对HIV病毒和梅毒的检测成功率高达92%至100%,具体情况取决于疾病的种类。   如果怀孕妇女感染这些疾病,他们的腹中的孩子也将被传染。&ldquo 如果你能现场诊断并给与她们恰当的治疗,就能挽救一个新生命。&rdquo 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萨米尔· 希亚(Samuel Sia)说,&ldquo 如果不给予治疗,便有可能出现死胎。&rdquo   几乎所有参与测试的病人都表示,与传统实验室检测相比,他们更喜欢这种手机配件,因为后者更加方便,而且能更快看到结果。这种配件用一次性塑料制成,外观非常小巧,可以随身携带。   简单的移动检测仪可能还将有助于阻止其他疾病的爆发。由于可以快速识别病人,因此医疗机构可以给予其相应的治疗,并尽快找到其他可能受感染的人。哥伦比亚大学的这款设备是医疗设备小型化趋势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类检测以往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难以在偏远和贫穷地区展开。   在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后,研究人员都在竞相开发笔记本电脑大小的检测仪,以便快速检测这种疾病。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也可以帮助医疗研究人员了解人们的步数和心率。   希亚的设备使用智能手机或iPad来供电。受测人员只要将手指放在一个按钮上,通过针刺向其中滴入一滴血后,便可对HIV和梅毒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便可直接将结果显示在智能设备的屏幕上。   希亚希望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机构能够为发展中国家采购这种设备。他认为,该平台可以在美国和欧洲实现商业化,用于在家中了解糖尿病或心脏病的患病风险。
  • 媲美上万美元仪器,智能手机也能检测DNA了!
    智能手机只能用来上网打游戏吗?那你就 OUT 啦!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方法,用智能手机读取 DNA 测试,检测是否有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可以与实验室和医院高昂的专业设备相媲美。研究在线发表在了《ACS Nano》杂志上。  这种新技术采用了一种新的混合染料作为 DNA 显色剂,它的光比现有的信号亮度高 10 倍以上,然后可以利用手机的传感器和光学元件检测这种标志性光。  这种染料 / 手机读取系统的检测结果可以与价值上万美元的仪器相媲美。  众所周知,核酸检测可以用来测试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癌症突变以及检查胎儿异常。标准测试的样本中,所包含的疾病相关核酸的量是非常低的。为了提高光学测试的灵敏度,临床上会将核酸进行扩增,使它们所发出的荧光更容易被发现。  传统的扩增和光学检测步骤都需要昂贵和大型的仪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应用的范围。UCLA 的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低成本的光学检测方式。  与 DNA 关联的发光分子,称为嵌入荧光染料,用于鉴定 DNA 的扩增,但是这些染料通常是不稳定的,且发出来的荧光对于手机传感器来说过于暗淡了。  UCLA 团队从这里着手进行了开发。他们首先发现了一种添加物质可以使嵌入式荧光染料变得稳定,并且其荧光信号相对于背景信号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提升后的荧光能够被成本低廉的手机有效读取。  这种神奇的添加物质就是羟基萘酚蓝(hydroxynaphthol blue)。  羟基萘酚蓝的加入使系统获得了 69 倍于背景信号的荧光信号,这是一个非常优质的信噪比,能够被很好的观察到。在与温度和时间的函数中,荧光的稳定性提高了超过 60%,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式中获得稳定信号需要手动校准基线和二次使用染料的必要。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染色组合普遍使用于检测任何核酸的扩增,允许应用于多种核酸扩增途径和测试中。  团队在演示这种方法时采用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途径,将噬菌体 DNA 作为目标分子。现在团队计划测试与疾病相关的更加复杂的临床样本,例如流感。  这种新方法是 UCLA 团队疾病诊断科技开发项目的一部分,我们期待之后会有更多低廉且便利的好方法问世。
  • 创新技术利用智能手机无创持续检测你的血糖水平变化
    上周日AI医学讲座中分享了有关血糖、血压、心脏健康和认知变化等四项至关重要的健康指标检测及可穿戴+AI技术应用。今天又有新突破进展——利用智能手机直接监测血糖变化。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传感器,如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中的传感器,无创性估计血糖水平。这一创新技术应用将为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偏高的人提供了一个最便捷、且无痛的血糖监测替代方案。目前检测血糖水平,已经进入了无创/非侵入性血糖检测时代,但是仍需要微小刺入皮肤后检测血液。由于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近红外区域没有独特的吸收峰,将其与血液中其他成分或物质区分开一直存在技术挑战。日本科学家通过研究并发明了一种创新方法,利用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振荡之间的相位延迟(异步性)检测血糖水平变化。通过在健康受试者的试验验证,使用智能手表和带有高亮度LED的定制智能手机支架测量这一相位延迟,验证了与血糖水平变化形成相关性。这项技术可以在现有的数字化设备(智能手机、手表、挂件)以非侵入性方式监测血糖水平,为糖尿病患者检测血糖带来了颠覆性改变。与此同时,上周美国FDA也发出警告称,在不刺穿皮肤情况下出于医疗目的测量血糖水平的智能手表或戒指可能不准确,应该避免使用。这一警告是针对越来越多声称能以非侵入性方式测量血糖水平的手表或戒指可穿戴设备。FDA声明目前尚未授权和认可任何此类可穿戴设备。
  • 29岁华裔学者拟推食品安全检测仪 手机可“扫毒”
    陆晓楠(右)致力研究以快速及方便的方法,去检测食品是否安全。(美国《星岛日报》)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加拿大卑诗大学(UBC)一位年轻的华裔学者,正在研发一种快速及方便携带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让民众将来只消通过智能手机,配上可以采集食品表面激光光谱的&ldquo 激光传感器&rdquo (photonic biosensor),就能检测到食品是否带有残余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物质。   年仅29岁、来自中国天津的UBC土地与食物系统学院食品安全工程助理教授陆晓楠向《星岛日报》表示,近年民民众逐渐增加对食品安全的意识,由农场到餐桌(From Farm to the Table),即从生产、运输到餐桌的过程都希望加强了解,保障健康。他希望能通过研究,让更多民众受惠。   陆晓楠表示,很多人都关注食物中是否存有残余农药,但要验出是否有残余农药,目前只能靠专家或实验室检测,他希望有一种普及而快速的方法,让一般民众也可以自行进行检测。   陆晓楠说,他正在研究于智能手机加装软件,再配上激光传感器,消费者以手机镜头拍下食品的表面,再结合传感器采集的食品表面的激光光谱,应用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图像和光谱,检测食品表面是否含有农药或者其他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整个过程不用一分钟。但他坦言,现阶段该研究仍处于初期性质,未来需要更多资金投入。   此外,陆晓楠的实验室正设计小型便携式及可视化的新型检测方法,快速检测牛奶当中的抗生素残留,或者粮食谷物是否含有机磷等农药或化学添加剂等。   他还透露,正研发能够植入微型检测器的&ldquo 微流控芯片&rdquo ,未来在注射入高浓度菜汁或果汁等液体样本,就可以进行快速检测。
  • 1.2万手机型空气颗粒物监测仪遭顺手牵羊
    志愿团队遗失的同型号检测仪   &ldquo 那部监测仪器对我们十分重要,请大家多多帮忙!&rdquo 26日上午,广州蓝天行动科普志愿小组、广州清气团科普小组联合发布了一条紧急求助,寻找他们遗失在珠江新城的一台重要仪器。   华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小周在进行公益活动时丢失了一部昂贵的监测仪器。该仪器是手机型空气颗粒物监测仪。据描述,该仪器椭圆形,黑色,背面凸出,有手机界面和空气检测界面,主要利用光散射原理,监测pm10/pm2.5/pm0.3等空气污染物。该仪器国内产量很少且价格高昂,出产时市场价格在1.2万元左右,是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ldquo 本次也是国内环保界首次使用手持式仪器做监测。仪器对于项目团队来说十分重要。&rdquo 而根据监控录像显示,仪器极有可能是路过的两位大妈顺手牵羊偷走的。   据小周回忆,10月24日下午3时,他和另外两名志愿者队员,来到冼村路靠近广州图书馆路段的天桥下,坐在花圃旁边分工,三人将小组分到的两个测试仪拿出来,放在花基上,其中一个仪器怀疑在不经意间被推入了花圃中。   下午5时左右,该小组使用其中一个仪器完成了测试,在清点物品时才发现遗漏了另一个。小周等人急忙原路返回寻找,最后在花圃内找到了装仪器的盒子。谁知打开一看,盒内的监测仪及数据已经丢失。   据介绍,该环保小组的志愿者在辖区猎德派出所调看了相关时段的监控录像。发现可能是两名过路的中年妇女捡拾。&ldquo 这两名一胖一瘦的中年妇女,在仪器遗失地点的草丛,确有明显的弯腰、摸索和捡拾物品的动作。&rdquo 不过,暂时他们还无法联系上这两位妇女,也无法寻找到仪器的下落。   如果有了解仪器下落的市民,可致电联系人晏生:13650731269或向猎德警方提供相关线索。
  • 300元空气质量监测仪问世 可与手机APP连用
    进入秋冬季节,雾霾时常笼罩京城上空。伴随雾霾的往往是浓度居高不下的污染物PM2.5。在北京1.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分布着35个官方空气质量监测点。可是,如果您自己手上就有一个小匣子,能够随时反映身边的空气质量,指导自己的户外活动,是不是更方便?   作为校内的&ldquo 创客&rdquo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李寅和同学就设计出了一个&ldquo 空气盒子&rdquo ,能够随时监测身边的空气质量,并在盒子和自己的手机APP软件上即时显示。近日,这个&ldquo 空气盒子&rdquo 在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展上正式亮相,李寅团队获得了15万元的天使投资,首批量产品也将在近期出厂。   实验缘起:直面北京空气污染   &ldquo 创客&rdquo 是近年来日渐流行的一个词,源于英文&ldquo Maker&rdquo ,是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许多具有高度社会价值或是巨大经济价值的产品,如低价的3D打印机,都出自创客之手。李寅和他的同学就是清华校内的一群&ldquo 创客&rdquo 。这些来自工业设计、电子工程、软件工程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凑在一起,总能迸发出一些创意的&ldquo 火花&rdquo 。   李寅说,&ldquo 空气盒子&rdquo 的创意来源于今年5月份的一次项目&ldquo 头脑风暴&rdquo 。刚刚读研究生一年级的他遇到了一群志趣相投的同学,他们一起参加了一个创客活动。围坐在一起讨论做什么项目时,李寅想到了北京的雾霾,&ldquo 空气污染谁都无法避免,但全北京只有35个PM2.5监测点,从服务市民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密度无法满足市民需要。一个家用的空气质量监测盒子,对于个人生活出行会更有针对性。&rdquo   李寅说,当时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想法:做&ldquo 创客&rdquo ,就从直面北京空气质量开始吧。   实验之路:跨界合作攻克难关   和伙伴们确定了创意之后,他们很快启动了设计和实验。不做不知道,尝试了才发现难度不小,&ldquo 我们完全没有硬件产品的开发经验。&rdquo 李寅说,他是学设计的,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就把&ldquo 空气盒子&rdquo 设计成立柱结构。但是跟电子系的同学一交流后发现实现难度太大:立柱形结构意味着里面的电路集成板得做成一块块立体叠加,传感器、电路运行不稳定风险和制造成本都会明显增加。   除了外形,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也是这些&ldquo 创客&rdquo 面临的一大难题,既要保持高强度,还要轻便,更重要的是该种材料做成的盒子必须能镂出许多通风口以保证足够的空气进入盒内,这样才利于监测。此外,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如何能被传感器准确捕捉到,也是横亘在李寅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尽管团队成员有工业设计、电子工程、软件工程等不同的专业背景,李寅团队还是深感知识远远不够用,他们四处请教其他专业的同学,&ldquo 用什么样的传感器更合适,我们就请教了学校环境学院的同学,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rdquo 李寅说,最终他们确定测量空气质量的方式为,基于光线在气溶胶中产生散射的原理,使用激光对气体进行照射,进而根据散射光线强度计算空气中微粒数量,&ldquo 虽然精度无法和国家空气质量监测机构使用的微震荡天平法相比,但已经足够满足市民日常使用需要了。   整个暑假,李寅和同伴们就泡在了实验室里。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楼五层的一间实验室,架着双显示器的电脑桌后是一个约2米长的沙发。李寅说,有时做实验、讨论方案太晚了,就直接在沙发上&ldquo 凑合&rdquo 一晚,第二天醒来继续实验。暑假结束,第一代原型机终于诞生。   实验效果:APP显示空气质量   在李寅的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ldquo 空气盒子&rdquo 的样品模型。白色的盒子,如普通家用路由器一般大小,可以轻松放置在窗台或者汽车的驾驶台上。盒子顶部面板上是一排指示灯,底座则密集分布着一个个直径约2毫米的小孔,&ldquo 空气就是从那些小孔中进入,然后被传感器捕获,经过微芯片运算出当前的空气质量,然后通过那一排指示灯来显示。&rdquo   李寅说,根据最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指数AQI分为六级,用六种颜色表示。因此&ldquo 空气盒子&rdquo 上的指示灯也是按照AQI的区间范围给出,用绿、黄、橙、红、紫、褐分别代表空气质量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看空气质量,不仅可以通过&ldquo 盒子&rdquo 上的指示灯,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李寅说他们给&ldquo 空气盒子&rdquo 装了蓝牙传输装置,空气质量数据在手机上安装的APP软件上就能看到,&ldquo 机器本身可以存储一年左右的数据,我们还通过无线网络建立了云存储,数据可存储20年左右,只要上网就能看到。&rdquo 李寅说,20年后再回头看现在的数据,应该就能看到北京空气质量的巨大改善了。   未来计划:二代产品小巧便宜   李寅告诉记者,首批500个&ldquo 空气盒子&rdquo 本周就会完成生产出厂。它们运到北京后将被分发到包括大学生、环保热心人士和公益组织那里试用,以便团队获得最真实的用户体验反馈。之后它们还会对产品进行进一步改进,&ldquo 事实上,我们已经启动了第二代产品的研发,造型上会更强调小型化与便携性,体积应该会缩小一半。&rdquo   开发&ldquo 空气盒子&rdquo ,李寅团队获得了15万元的天使投资。李寅说,未来&ldquo 空气盒子&rdquo 肯定是要走向市场的,但价格不会太贵,&ldquo 第一代产品成本就被控制在300元以内,以后还会更便宜,普通家庭完全能够承受。&rdquo 他坦言,&ldquo 空气盒子&rdquo 的监测精度一定不是最高的,但足以给用户一个对空气质量的直观了解,&ldquo 看到灯变红、变褐色了,您选择减少户外停留,选择戴口罩,选择绿色出行,这就足够了。&rdquo   最近清华大学启动驻校&ldquo 创客&rdquo 项目,每学期都有两名来自国际国内的顶级&ldquo 创客&rdquo 进驻学校,以指导员或共同创作者的身份参与创意产品项目,学校包括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在内的设施也将向李寅这样的&ldquo 创客&rdquo 开放。&ldquo 新闻专业的同学加入渠道宣传,法学院同学来做知识产权保护,立体化大学生实验室的&lsquo 春天&rsquo 要到了。&rdquo 李寅说。
  • 深圳建170个内涝监测仪器 市民可通过手机软件实时报送灾情
    深圳市三防办实现内涝防控信息化管理,在全市开展内涝积水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已有20个内涝自动化监测仪投入使用,今年还将增设约150个内涝自动化监测仪,动态监控积水内涝情况,现已完成了80多个。记者从现场照片看到,内涝自动化监测仪为一根两米多高的白色柱子,柱身印有蓝色和红色的刻度标记,柱子顶端还安装了一个太阳能接收器,利用太阳能开展内涝监测和资料传输工作。  市三防办于去年7月推出“深圳三防”手机应用软件,市民通过该软件不仅可以动态查询到全市内涝积水情况,还可以通过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实时报送灾情。“现在我们还在不断完善这款app软件,未来会把气象、降雨量、地理信息、交通数据等信息加入进去。”市三防办工作人员梅双纬说。
  • 我国团队研制出纳米探针,借助手机实现农药残留可视化定量检测
    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物质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所研究员蒋长龙团队设计制备了两种高效的比率荧光纳米探针,并结合智能手机的颜色识别器,实现对食品和环境水体中农药的可视化定量检测。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和《ACS可持续发展化学与工程学研究》上。图 1. 比率荧光探针可视化检测氨甲基酸酯农药残留的机理示意图。 图 2. 比率荧光探针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机理示意图。  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主要用作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杀菌剂,已成为农药的一大类别。有机磷农药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病、虫、草害,其挥发性强,遇碱失效。这两种农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农作物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但它们在自然界中降解速度较慢,其残留随呼吸、皮肤吸收或误食进入人体后,药物毒素会使人体器官功能受损,严重者会出现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目前,国内外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主要分析方法仍然局限于酶抑制法和免疫测定等,这些方法通常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耗时长等问题。因此,发展快速、低成本、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农药检测新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无酶比率荧光探针,以CdTe量子点作为背景荧光,用于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全谱视觉识别。氨基甲酸酯农药加入后,通过亲核缩合反应产生绿色荧光的异吲哚,该荧光探针出现了从红色到绿色的明显颜色变化,实现对氨基甲酸酯的快速可视化响应。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集成绿色碳点和CdTe量子点构建了比率荧光探针,用于甲基对硫磷的高选择性定量检测。在碱性条件下,甲基对硫磷能迅速水解生成对硝基苯酚, 氢键加强的瞬时反应导致碳点和对硝基苯酚之间的内滤效应猝灭绿色荧光,从而导致探针产生由绿到红的灵敏荧光色度变化,并且检测限远远低于国家最大残留标准。
  • 这不是手机!这是检测炸药或肿瘤的新仪器
    科幻迷们请注意,电影《星际迷航》中的那款能够即时检测一系列医学疾病的神奇设备已经研发成功了。科学家们经过努力,终于将电影情节变成了现实,这款最新的设备被命名为 tricorder。就先进程度而言,科学家们开发的这款 tricorder 设备仍然无法跟电影里那款手持设备相比,但是它能达到的程度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期刊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款设备使用微波和超声波来检测隐藏的对象,不管是埋在地底下的炸药还是人体内的癌变肿瘤。  这一研究项目最早由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发起,紧接着,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助理教授 Amin Arbabian 和研究教授 Pierre Khuri-Yakub 带着一群电气工程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着手打造这种新的设备。  一开始,研究人员的目的是为了研发一项能够找到埋藏在地下的简易爆炸装置的新型技术。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发生爆炸,金属探测器是无法使用的,因为它不能接触到物体。  据了解,这种新型设备能够产生一种聚焦微波,使得各种材料内的分子发生振动,并进行加热。当然,加热的温度仅为千分之一度,不会造成任何损害。除此之外,不同材料之间的振动频率是不同的。例如,塑料振动和加热的速度非常慢,而湿土则要快一些。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金属,我们可以根据特定的频率来识别金属。  正是这种振动效应所产生的超声波被反射到周围的环境中。这些超声波在人类的听觉范围之外,但是可以通过接收仪器检测出来。当接收器检测出超声波之后,波源的具体位置可以通过速度和时间计算出来,并最终用来生成一个隐藏对象的虚拟图像。  当超声波穿过物体发射到空气中,它的速度会减慢下来,并变得更加难以被检测到。而 tricorder 上所拥有的一系列超灵敏的超声波探测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它能够有效地在安全距离内探测到隐藏的爆炸装置。Amin Arbabian 在一份声明中说道:“这款科学分析检测仪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接触到物体就能够进行检测。”  不过,这还不是 tricorder 的全部功能。研究人员表示,这款设备还可以应用于医疗方面。他们在一个由海藻制成的凝胶块中植入了一块塑料聚合物,以此来模拟人体组织中的肿瘤。在 30 厘米的距离,这款设备能够精确地找出隐藏目标的位置。  从理论上说,使用 tricorder 识别人体器官中的恶性肿瘤是完全有可能的。Khuri-Yakub 在声明中说:“我们已经为此准备了两年多。虽然目前仍然处于早期研发阶段,不过我们有信心在 5 到 10 年内将它变成可以广泛使用的产品。”
  • 首季度净利润最高增9倍,“果链”重要检测公司拟上市
    拟于科创板上市的思林杰,将于本周四(3 月 03 日)开启申购。该公司是本周 A 股新股申购里,基本面较具亮点的一家高新科技公司。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等工业自动化检测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下游客户智能制造系统、工业自动化检测体系提供定制化专业解决方案。公司主要服务客户包括运泰利、振云精密、精实测控、广达集团、鸿海集团、VIVO 等国内知名企业,并成为全球知名品牌苹果 ( Apple ) 、安费诺 ( Amphenol ) 、脸书 ( Facebook ) 、所乐(SolarEdge)等公司的合格供应商。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公司自成立至今始终重视研发投入,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24.88%、27.42%、21.64% 及 19.13%,并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软件企业认证。凭借自主研发能力,公司参与了广州市产业技术重大攻关计划(2019 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19)等一系列未来产业关键技术专题项目,技术水平获得肯定。与同行业国内可比公司相比,在研发费用上,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率大部分时间都高于可比公司平均值,见下表。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称,思林杰预计 2022 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 812.89 万元至 1225.06 万元,同比增 655.46% 至 937.09%。换句话说,本年首季度净利润最高增 9 倍,此为该股基本面亮点之一。近三年业绩情况如下:公司 2019-2021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19 亿元 /1.89 亿元 /2.22 亿元,2019-2021 年 YOY(同比增长率)依次为 -2.28%/59.11%/17.78%, 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 22.3%;实现归母净利润 0.30 亿元 /0.63 亿元 /0.66 亿元,2019-2020 年 YOY 依次为 -34.4%/112.36%/5.1%,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 13.6%。行业亮点及前景公司主营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等工业自动化检测产品,所处行业归属于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终端应用领域主要为消费电子领域。近年来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推动、5G 通信网络升级、" 碳达峰、碳中和 " 战略推进、数字信息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消费电子的不断迭代以及国防和航空航天等产业的持续发展,社会对高性能、高质量检测仪器的需求增长,为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消费电子领域为例,随着消费电子及周边产品制造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以及 5G 通信应用的推广升级,以智能手机、电脑、平板、可穿戴式设备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消费者群体持续扩大,从而催生对于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需求。比较来看,公司主要产品的功能类同于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设备。根据 Technavio 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通用电子测试测量行业的市场规模为 61.18 亿美元,预计在 2024 年市场规模达到 77.68 亿美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 4.89%,全球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预计将稳定增长。" 模块化仪器 " 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率先提出的全新测量概念。随着计算机、总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增加仪器的功能和提升仪器的性能提供了可能,模块化集成仪器成为电子仪器测量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将各种功能模块集成到一起,使用一个核心控制器对所有模块进行统一控制管理,实现自动化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理论上模块化检测仪器可以触及传统仪器仪表所覆盖的所有领域,随着软硬件及核心算法等各类技术的不断提升,模块化检测仪器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例如美国国家仪器模块化检测仪器 2020 年收入构成中,半导体和电子检测领域销售占比约为 25%、汽车电子领域销售占比约为 13%、航天航空及国防领域销售占比约为 27%、其余领域销售占比合计约为 35%。在行业竞争格局方面,目前模块化检测仪器提供商主要以国外企业为主,其中美国国家仪器(NI)是行业的先行者,并占据市场龙头地位。同时,国外的传统仪器企业近年来亦纷纷转型模块化仪器领域,是德科技 ( Keysight Technologies ) 专门成立了模块化产品部门,宣布进入模块化仪器市场;罗德与施瓦茨(Rohde & Schwarz)目前也已将多个电子测量仪器集成于一体,实现多个电子测量仪器模块化集成。国内企业方面,由于电子仪器测量行业整体起步较晚,而检测仪器模块化又属于行业前沿技术,因此从事模块化检测仪器行业的企业相对较少,规模亦普遍偏小。市场规模前景上,根据美国国家仪器 2021 年 8 月公告的投资者会议纪要显示,其预计 2023 年模块化检测仪器市场总规模约为 80 亿美元。从主要客户中可知,公司的主要产品应用于苹果产业链(果链)。根据招股书,目前苹果产业链仍以传统检测仪器为主,模块化检测仪器未来市场空间广阔。以发行人为例进行分析,最近三年公司的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产品应用于苹果产业链的收入分别为 10,869.54 万元、9,555.06 万元及 16,591.00 万元,市场份额整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发行人的检测方案报告期内在苹果产业链内主要应用于 PCBA 功能检测环节,而在苹果产业链其他检测环节仍有大量的检测需求和市场机会。未来随着公司储备技术的日渐成熟,在更多检测环节如整机产品功能检测、模组检测、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检测等大规模应用模块化检测方案将是未来发展趋势。技术与产品优势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 151 人,占发行人员工总数的 54.12%。公司具备多个研发项目并行开展的实力,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如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保持长期的科研合作,公司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 13 项、实用新型专利 25 项、外观设计专利 10 项,以及软件著作权 78 项。根据招股意向书的描述:公司与消费电子领域国际领导企业之一的苹果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这有利于公司了解和掌握下游行业优势企业对产品品质和可靠性的要求,从而使得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品质和可靠性达到国外优势企业水平。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公司现有产品具备了与 NI、Keysight 等国外优势企业同档次产品相竞争的性能指标,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凭借稳定的产品品质和性价比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性价比。目前公司的核心技术如下表,共掌握合计 13 项核心技术。从表中可知,核心技术领域涉及三大方面:工业自动化软硬件集成领域、高集成度多元信号测试测量领域、产品在线机器视觉检测领域。风险提示1. 发行人对苹果产业链公司依赖度较高、其它领域的销售收入相对较少:据招股意向书,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苹果产业链领域,公司客户主要为苹果产业链中的检测设备生产企业。报告期各期,发行人通过对苹果公司及其产业链企业销售产品及提供服务取得收入,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94.72%、85.03%、90.85% 及 91.97%,发行人存在对苹果产业链公司依赖度较高的情形。2. 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应收账款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35.21%、45.12%、61.70% 及 160.28%。报告期内,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主要为公司主要客户运泰利、精实测控的应收款,以上两家客户应收账款合计占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为 79.30%、72.59%、72.86% 及 83.71%。不过公司同时表示,由于运泰利、精实测控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良好,且针对部分逾期货款运泰利已通过保理融资方式向公司支付了款项,上述应收账款不可收回的风险较小。此外还有客户集中度较高、芯片供应短缺等风险,在此不逐一列举。
  • 手机体检要来了?美科学家发明手机便携体检仪
    p   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能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包括医疗。苹果公司之前已经获得了多项关于iPhone与健康功能结合的专利,例如前置摄像头检测身体信息等。《芯片实验室》最近刊登了一项发明,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能让智能手机执行实验室级的医疗诊断技术。这项技术涉及到一个光谱投射反应强度(TRI)分析仪,它的成本为550美刀。根据这个仪器,人们可以直接使用智能手机来检验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并进行分析,其分析可靠程度与数千美元的诊疗仪器相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99027cbc-3010-4527-aab7-84bfbb1dab81.jpg" title=" 1.jpg" / /p p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微型和纳米技术实验室主任Brian Cunningham表示:“TRI分析仪核心是生物传感器。”研究团队使用TRI分析仪进行了两项测试,第一个是检测孕妇与早产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第二项是新生儿PKU测试,间接检测新生儿正常发育所需要的酶。TRI分析仪使用到手机的后置摄像头,手机闪光灯照亮样本,并对样本衍射光栅来得到测试数据。经过两项测试之后,该团队发现获得的结果与目前的诊所级设备将达成的结果相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ceceefea-6348-4eba-a415-1f59691b11a2.jpg" title=" 2.jpg" / /p p   研究人员强调,TRI分析仪更多的是便携式实验室,而不是专门的设备。基本上使用任何可改变颜色或者产生光输出的液体都可以使用这款设备进行测试。 /p p   同样苹果正在努力通过iPhone向用户提供一些健康测量的功能,实现这一功能或许会通过光线传感器或者电荷测量技术。或许将来可以实现智能手机直接测量身体各项健康数据的愿景。不过不得不说,这项技术初期成本肯定是昂贵的。 /p
  • 无线电检测中心成为手机CCC认证签约检测实验室
    10月23日消息,日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授权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SRTC)移动用户终端CCC认证实验室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王克娇主任、陈伟副主任,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徐秋媛副处长、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主任刘岩、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副主任薛永刚、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主任宋起柱,以及来自上述单位的部门领导、客户代表及媒体朋友100余人出席了签约仪式。      与会领导在签约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陈伟、SRTC主任宋起柱分别代表双方进行签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王克娇、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主任刘岩,共同为“CQC委托签约实验室”揭牌。   CCC认证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认证体系之一,也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体系之一,它要求:任何CCC名录上的移动终端产品不仅要满足电气安全的要求,还要满足电磁兼容的要求 每个产品不仅能够保障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还要防止产品的无意发射影响到其他的产品正常工作。   经过7年之久,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SRTC为中国第三家移动用户终端CCC认证检测实验室,是为了满足我国移动用户终端日益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同时,SRTC增加了移动用户终端CCC认证这项重要的检测资质,使得SRTC可以为用户提供从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认证、国际认证、委托测试到移动用户终端CCC认证一条龙的服务,增强了SRTC的市场竞争力。   与会领导还在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北京监测站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大兴实验室的卫星机房、短波机房、超短波机房,并详细了解了SRTC的未来发展规划。   SRTC是隶属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独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是我国无线电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质检机构,具有20多年的无线电设备检测经验,以及国内国外多项重要的认证资质。
  • 中检院发布数字标准物质DRS手机APP
    2018年4月23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了数字标准物质二期项目结题会暨数字标准物质数据库(DRS)发布会,面向以药品质量控制为代表的分析检测行业推出了供免费使用的手机APP等3款系列软件产品。该系列产品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设计研发,科迈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共有包括15家来自全国省级食品药品检验院(所)以及8家仪器厂商企业在内的合作成员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提到中检院,大家就会想到标准物质。中检院在提供法定标准物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药品品种的不断增长,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农药、重金属等有害残留物检测方法的不断扩展,所需的标准物质种类呈现爆炸式增长,造成了标准物质的提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间的矛盾,极大地影响了药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与科学评价。为解决这一问题,中药所近年来致力于替代标准物质的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结合双标线性校正法、PDA光谱、质谱相似度比对以及基于大数据的色谱柱推荐来解决替代标准物质的色谱峰定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数字标准物质工作站软件。同时,考虑到检验、科研工作中还存在质量标准查询不便,由于色谱柱选择的盲目性导致检验方法较难重复等问题,课题组又进一步开发了包含标准物质、质量标准,色谱柱以及检测图谱等有关的多维融合信息数据库,也就是此次所公开发布的数字标准物质数据库软件(DRS)。这两款软件,数字标准物质工作站着力解决替代标准物质的问题;数字标准物质数据库致力于为分析检测全流程提供服务,连接各种数据,连接所有用户。DRS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专为以药品质量控制为代表的分析检测行业专业人员量身定制的App应用,其以知识图谱形式汇集了与标准物质、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样品有关的全程可追溯的多维融合信息。DRS首期发布版本收载以中检院中药标准物质为代表的标准物质462种、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为核心的各级药品质量标准2379项、高效液相图谱2745张、以及国内外常见色谱柱厂家和型号312个。用户可免费安装及使用该款手机客户端和PC客户端,并对业内第一手权威数据进行查询。无论是研发机构、第三方实验室、生产企业,还是监管部门的客户端用户,都能从DRS所发布的大数据中获得创新的源泉,享受到大数据给日常分析检测工作所带来的便利。下一阶段,DRS还将以大数据为纽带,面向行业用户开放全方位、高水准的大数据共享服务,实现分析检测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DRS iOS版本 App也将于近日推出,敬请期待。DRS的推出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践行,是贯彻国务院颁布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中以“科学数据为中心”的顶层设计的相关要求,以及落实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中关于加强市场大数据监管的相关要求的重要举措。随着建设的深入进行,在药品质量以及分析检测领域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DRS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促进力量和生力军作用。会议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张志军副院长致开幕词,中药民族药检定所马双成所长致发布辞,中药民族药检定所副所长孙磊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科迈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对系列产品设计功能进行了汇报。各参加单位对下一阶段任务进行了讨论和统一分工部署。来自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吉林省药品检验所、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苏州市药品检验检测研究中心、河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黑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按笔画顺序排列)的相关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上海诗丹德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三耀精细化工品销售(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迪科马科技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岛津技迩(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按笔画顺序排列)等国内外仪器厂家代表参加了会议。扫描上方二维码,快速识别并下载DRS AP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