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造假

仪器信息网食品造假专题为您整合食品造假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造假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造假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造假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造假话题讨论。

食品造假相关的资讯

  • 食品造假花样频出 食品检测见招拆招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一台高效液相测谱仪。它在检测食品、药品的有效成分、有害物质残留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苏丹红、孔雀石绿、“毛发酱油”、“皮革奶”……这是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热门”词汇。氨基酸分解仪、蛋白质测定仪、液相色谱仪……这是很多人听都没听过的仪器设备。二者关系“密切”——后者是破解前者的武器。   现在的造假者都堪称是“科学家”,在这群“造假科学家”后面,跟着一群真科学家。当造假手段无所不用,愈来愈骇人听闻时,他们的任务就是认真检测、及时破解。   食品问题“放大”看   位于南宁市星湖路的自治区分析测试中心的办公楼外表并不起眼,但在这栋7层高的小楼里,5个实验室、价值4000多万元的高级仪器和设备每天运转着。该单位隶属于自治区科技厅,这里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科技人员:他们大部分人是食品、生物科学、环境监测专业出身。我们眼里的食品、保健品或者土壤、空气、水,被他们拆成了分子、原子甚至基因,天天在仪器下放大了看。   “衣食住行关系到化学方面的,我们都可以进行分析检测。”该中心主任叶开富介绍,分析测试中心里实验室的作用,就是检测一样物品所含的化学成分。   若说得通俗易懂些——如果你怀疑买到了“问题奶粉”、假蜂蜜,可以送到生化室来,让检测人员帮你检测下成分,他们经过分析可以告诉你,这里面的营养成分比例符不符合合格奶粉和蜂蜜的标准 又比如土壤和水质是否受到污染、大米是否镉超标,无机室可以对次类重金属污染进行把关 而微生物室里的全自动基因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则能够判断检测对象是不是转基因食品或着食品里是否有致病菌,这在食物污染事故中能发挥很大作用。   这三个实验室基本完成了食品安全检测的全过程:从源头的环境有无超标指标,到生产过程有无添加,到最后成品有无被污染。   造假从源头蔓延到成品   三鹿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网上曾风传过一个段子:   企业说:不关我事,是奶农的责任。   奶农说:不关我事,是奶牛的问题。   奶牛说:不关我事,是草的问题。   最后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草,草只能委屈地说:不管我事,都是土壤惹的祸。   “其实这说明一整条食物链下来都出了问题。”该中心生化室主任说,“从源头来把关,就要从第一步开始。如果土壤和水不受污染,喂的草合格了,牛就合格了,按照这个步骤走,牛奶自然也就合格了。”   据介绍,最初,食品的不安全问题源头是从饲料开始的。像水解蛋白粉、皮革粉、三聚氰胺这些物质,最早都添加在饲料里面,给动物吃。饲料的成分有豆粕、鱼粉、玉米面之类,其中鱼粉最贵,一吨要1万多元。因此,在鱼粉里掺假,能获得最高的利润。动物吃了含添加物的饲料之后,不能消化这些物质,毒素沉积在肉里面,人再吃了它们的肉,就转移到了人身上。   后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打假力度,于是,造假的趋势就从原来在饲料(源头)里面添加,转移到直接在产品(终端)里添加,这样从成本上也更划算。尤其是造假者掌握了水解技术后,很多物质都可以在水解后添加进食品。比如“皮革奶”,造假者用的皮革是工业生产的下角料,水解成蛋白的成本也不高,造假成本极其低廉。   还有一种造假,让人啼笑皆非。比如生化室经常接到消费者要求,检测其购买的燕窝的真伪。燕窝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叫唾液酸的特殊成分,而现在市场上有些假燕窝,只是做成燕窝的形状,里面的唾液酸含量为零。   “消费者自己也要有理性的认识。”该中心业务科负责人表示,“经常有消费者要求我们对其购买的保健食品进行检测。保健食品介于药品和食品之间,它并不保证功效。我们只能根据配料清单,做成分检测,至于能不能达到什么功效、有没有用,消费者就只能吃了以后自己体验、自己判断了。”
  • 台湾地区加大对造假食品的处罚力度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地区行政院修改了《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定,加大对造假食品的处罚力度,将涉及造假食品的相关罚款提高至5,000万台币,刑责则提高至5年。   新修改的规定将"有害人体健康、掺伪或假冒等食品禁止行为"罚款从原本的6万以上和1,500万以下,提高至6万以上和5,000万元以下,最高刑责由原先最高3年提高至5年。   另外,针对"产品标示、广告、宣传涉及不实、夸张或易生误解"罚款则由4万元以上20万以下提高至4万元以上400万以下。   此一修法还包括了将黑心商人犯罪所得财物发还被害人,及"必要时酌量扣押其财产"等。   台湾一段时间以来许多食品大厂涉入假油、毒淀粉、塑化剂等问题而引起民众恐慌,但在管理上增加罚款会起到多少作用仍有待察。   行为认定   从行政院公布的此一最新修法来看,看不出其未来对造假食品是"标示不实"或"掺伪假冒"的认定是否有改变。   像是生产包装米大厂"山水米"以越南米假冒台湾米贩卖被认定仅是标示不实,这类认定引起了台湾消基会批评当局是在打迷糊仗,创造了鼓励商人黑心的环境。   而食安当局对各混油的油脂厂罚款高低有别,如大统公司遭罚近20亿台币,而食品业巨人顶新仅遭罚300万台币,也引起网民论议罚款高低认定与后台背景多硬有关系。   以低价劣质品混充高价品贩卖的行为,除了近期爆发的大规模混油丑闻外,此前一些农产品也时有所闻,例如以糖浆混入蜂蜜、进口低价茶叶假冒台湾高山茶等。   法律规定   除了认定的问题外,台湾对于食品"标示不实"处罚的相关规定,也被消基会认为存在法律上适用混乱问题。   以掺低价人工香精但伪称是昂贵天然香精的胖达人面包来说,这家分店遍及两岸三地的连锁面包店,被当局的罚款仅18万台币。   即使在修法后未来类似胖达人面包这类行为罚款将由原最高上限20万提高至400万,但这样的罚款也低于台湾《公平交易法》对标示不实最高可处罚2,500万台币规定。   这种对商人"标示不实"的处罚,食品业并不适用规定台湾总体商业行为的《公平交易法》,而是适用于《食品卫生管理法》。   对于用特别法来规定食品业,消基会讽刺说特别法等于"罚得特别轻的法",业者根本不怕。
  • CFAS 2016:“群策群力”共同打击食品与农产品造假(掺假)
    仪器信息网讯 3月30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CFAS 2016)之“食品与农产品造假(掺假)鉴定与防控专题”分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该专题分论坛共有6个专题报告,各位专家针对食品与农产品层出不穷的造假(掺假)事件提出了各种高效、便捷而又准确的方法。该论坛由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主持。北京化工大学 袁洪福教授主持 报告题目:动物源性食品中肉制品种属特性的鉴定和检测报告人: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史喜菊研究员 史喜菊研究员在报告中揭露了常见的肉制品掺假形式并对肉制品掺假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肉制品种属特性鉴定的几种方法,如观察微结构的显微镜法、检测核酸的PCR和酶切以及荧光PCR法。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高通量、快速、简便的方法如多重PCR、液质联用技术和试纸条等。报告题目: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报告人: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卢海燕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具有无损、快速、结合成像更直观等优势在粮食油脂、植物果蔬、畜肉及奶制品、发酵与营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粮食品质的分级、油脂的品质检测、果蔬无损检测、微生物发酵监测、肉品水分迁移及肉制品的储藏及工艺确定等方面都可以使用纽迈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此外,来自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程劲松高级工程师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张欣博士也分别带来了精彩的报告,现场反应十分热烈。报告题目:世界蒸馏酒的真实性鉴别报告人: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程劲松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高光谱在食品掺假鉴别中的应用报告人:首都师范大学 张欣博士
  • 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未严格落实:掺假造假时有发生
    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30日下午听取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报告显示,食品安全法修订施行后,我国食品安全整体状况明显好转。2015年,食品抽样合格率为96.8%,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但同时,执法检查也发现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据悉,此次执法检查是在食品安全法修订实施半年多的时候开展的,也是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施行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三次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发现,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漠、诚信道德缺失、唯利是图。有些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不到位,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一些监管环节工作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  目前,食品加工环境脏乱差、食品生产掺假造假、食品运输不规范、销售过期变质不合格食品等现象时有发生。全国食品生产经营行业有许可证的企业共1185万家,另外还存在众多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企业多、小、散、乱等问题较为突出,监管难度很大。  从查处的一系列大要案来看,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对食品安全形势认识不到位。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负有主体责任,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是食品安全法的重要原则。但检查发现,目前仍有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法存在了解不深、认识模糊的情况存在。  从检查的情况看,基层监管能力仍比较薄弱,不能适应食品安全的需要,是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的一个薄弱环节。
  • 火眼金睛!拉曼光谱让药品造假原形毕露 |前沿应用
    2018年,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令许多人潸然泪下,虽然电影中的印度仿制药“格列宁”并不是害人的假药,但在现实生活中,假药泛滥却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今年疫情期间,就有一些不法分子为获取利润,用所谓的“抗疫神药”进行诈骗,2月份时,福建省检察机关就曾披露过一起相关案件。而这样的案例每年还有很多。假药的危害不必多说,杜绝药品造假的工作也已迫在眉睫。庆幸的是,越来越普及的分析仪器让假药鉴定愈加便捷。那么哪些药品容易成为造假者的目标?科研人员和有关部门又是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应对的?本文将带大家一窥究竟。图片来源:pixabay这些药品是造假“重灾区”马克威特科夫斯基是一名从事药品检测工作的研究人员,如今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担任分析师,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拉曼光谱,检测食物、药物和膳食补充剂,以确认其是否造假。他表示,造假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往往会选那些昂贵且常见的药品为目标,如生活类药物中的伟哥、立普妥等;治疗类药物中控制血压的海捷亚、流感疫苗达菲、血液稀释剂波立维等等。图片来源:https://w.url.cn/s/AD8hbJf近年来全球刮起一阵健身热,各种膳食补充剂也成为热销产品,掺假冒充现象随之而来。据威特科夫斯基介绍,很多膳食补充剂生产商声称自己的产品纯天然,且具有减肥或者治疗勃起障碍等等功效,但检测结果表明,这些产品的成分五花八门,其功效更是无从可知。读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到一些药品造假方式,问题是药物造假为何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还是造假者总能以假乱真,不用说消费者,甚至专门从事药品研发与鉴定的人员也无从辨别。幸运的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能够练就“火眼金睛”,去看穿那些“妖魔鬼怪”。如何追踪假药?在美国,药监局主要通过刑事调查部门和追踪检测部门的配合,来完成对“潜在假药”的检测。先由调查部门提供假冒或掺假药物的样本,接着再由检测部门对获取的样本进行成分分析。一旦检测成分有假,调查部门便会进一步实施勘察抓捕行动。图片来源:pixabay检测部门使用的分析手段便是拉曼光谱,它是一种指纹型的分析方法,因为不同物质的拉曼谱图都不相同。根据这一特点,研究人员能够通过获取的图谱,和“赝品”成分进行匹配,从而得到假药的原料配方。后再与“正品”配方进行对比,便能知道其是否造假以及如何造假的。为什么选择拉曼光谱而不是别的检测手段呢?因为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无损型的分析检测技术,检测后样品仍能完整保存,以便后续作为证据。更重要的是,当待检测样品非常小时,普通红外光谱无法分析,拉曼却可以。拉曼助力假药“现形”我们已经知道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拉曼光谱进行药品鉴定,具体是使用哪些仪器,过程又是如何进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前,美国药监局常用的仪器是HORIBA LabRAM IR2显微拉曼光谱仪和XploRA PLUS智能型全自动拉曼光谱仪。先通过ParticleFinder应用程序自动定位,快速对大片区域内的样品颗粒进行筛查;接着对选定的颗粒进行拉曼测试,以获得样品成分的“指纹谱”,用以分析;后综合获得的化学信息和光学显微镜的观察结果,给出待测样品的成分组成与含量分布。就这样,当这一系列分析结果及报告呈于法庭之上,就成为拿下造假者的重要证据。光谱表征助力科学研究本研究的大量工作离不开拉曼光谱,据威特科夫斯基介绍:“使用传统的拉曼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相当耗时,往往需要重复操作,而XploRA PLUS的特点是可以通过使用ParticleFinder模块来实现自动化智能采样,从而大大简化检测程序,节约时间。”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在痛恨造假者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拉曼光谱就像一双“火眼金睛”,可以轻而易举地识别真假,将造假者置于法网之中。当然,这还要得益于科学仪器的不断改进和革新,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便捷的检测手段,更为我们的生活及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线。希望有更多更高级的科学仪器问世,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美好! 免责说明HORIBA Scientific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含图片)来源于文章原创作者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文章版权、数据及所述观点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HORIBA Scientific 发布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供读者自行参考及评述。如果您认为本文存在侵权之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进行处理。HORIBA Scientific 力求数据严谨准确,如有任何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我们也热忱欢迎您投稿并发表您的观点和见解。 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旗下Jobin Yvon光谱技术品牌创立于1819年,距今已有200年历史。如今,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选择,之后我们也将持续专注科研领域,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 食药监总局责成天津核实“调料造假”报道 严肃查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1月16日,新京报报道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调味品造假窝点聚集,假冒劣质调味品流向多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日下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即责成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人立即向市政府报告,并商请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对违法犯罪线索立案调查,查明制假售假的时间、数量、销售流向,严肃查处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彻底整治制售假冒伪劣调味品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开调查核实情况和查处结果。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已派员赴天津现场督查。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真落实总局关于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部署,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关于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食品经营企业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制度等有关规定,确保购进的食品来源渠道正规、质量安全,严防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发现来源不明、疑似假冒品牌的食品,要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相关报道  “北方调料造假中心”年产值过亿 大老板开保时捷  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一些普通民宅里,每天生产着大量假冒名牌调料,雀巢、太太乐、王守义、家乐、海天、李锦记等市场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这些假冒劣质调料,通过物流配送或送货上门的方式,流向北京、上海、安徽、江西、福建、山东、四川、黑龙江、新疆等地。  去年11月底,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线索进入独流镇,对这个厂家眼中的“北方调料造假中心”进行调查,发现此地聚集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更是长达十多年。详情  天津回应  李鸿忠:对造假窝点坚决不护短 铁腕出手打击  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看到相关报道后作出批示:“这篇揭短的文章写得好。我们坚决不护短,坚决维护健康良性的市场秩序,坚决落实食品药品安全法规,严肃认真调查,铁腕出手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市场出清,让知识产权出清。请市政府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清理清查行动。”  目前,天津市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展开专项行动,全力组织严厉清理清查。  北京追查  北京食药监局局长:正在追查天津造假调料在京流向  天津独流镇调料造假事件,假冒劣质调料流向北京等全国多地。北京市食药监局局长丛骆骆表示,目前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与天津食药监局取得联系,需要提供流向北京的具体情况,根据流向展开追查,有针对性地实施控制措施。  第二,北京市食药监局也在积极联系媒体记者,希望提供线索,固定造假的证据以及一些具体的信息,包括在哪个位置、存在哪个库房等。  第三,北京市食药监局已经在全市几大批发市场开展了大检查,主要检查调料的进货来源、发票、合法资质,并对市场上的200个样品抽样检测,目前正在检测 如果抽检结果出来以后,会对造假者严肃依法处理。
  • 沃尔玛造假幕后:“绿色食品”标签2分钱一张
    据《广州日报》报道,全球第一大零售企业沃尔玛最近在重庆市被重罚269万元,7家在渝分店停业整顿15天,原因是沃尔玛重庆多家分店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以虚假的商品说明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   现在市面上绿色食品范围很广,包括蔬菜、鸡蛋、牛肉、包装食品等,都有标称自己是&ldquo 绿色食品&rdquo ,并且售价比非&ldquo 绿色食品&rdquo 高。据了解,凡是绿色食品,必须经过权威部门的系统认证,有效期为三年。有业内人士透露:&ldquo 其实,认证成本很低,但一定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执行,门槛很高。&rdquo   记者在网上商城发现,不乏有&ldquo 绿色食品&rdquo 不干胶标签等商品在销售。一家上海的网店出售此类标签仅需2分钱一张。也就是说,不良商家只要极低的成本就可以让自己的产品立刻成为绿色产品。
  • 蜂胶造假缘何能横行十年
    继曝光蜂蜜造假之后,最近央视又揭开了蜂胶造假的“黑幕”。不法企业用树胶冒充蜂胶,国内蜂胶九成是树胶。调查结果可谓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如此造假在业内竟已横行10年。   所谓的树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而《蜂胶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非蜜蜂采集,人工加工而成的任何树脂胶状物不能称之为蜂胶,更不允许添加到真正的蜂胶里面。   不法厂家用树胶冒充提纯蜂胶,背后当然是利益驱动。一家蜂胶产品生产厂家负责人介绍,真正的天然蜂胶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而所谓“提纯蜂胶”最低售价140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使用蜂胶造假有些厂家竟然还有一套所谓的“原则”。河南一家公司总经理声称,“最起码不能伤害人”、“不能干那坏良心的事,这是最起码一个底线”。听了这话,实在让人心寒,如今做食品的,已把吃不死人作为最后底线了,这也难怪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了。   蜂胶造假事件曝光后,有关部门已采取紧急行动。然而,公众仍然有疑问,蜂胶造假已经横行10年,为何要等到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能发现问题?记者暗访都能揭露造假,专业监管部门为何就发现不了?
  • 食品安全危机“推手”不少
    近日,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发布的《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107个国家中位居42,中国粮食保障能力、食品安全现状等综合评价&ldquo 处于世界中上游、发展中国家前列&rdquo 。然而屡受镉大米、三聚氰胺奶、地沟油、皮革明胶等食品安全事件惊吓的国人,却难以接受这样一个&ldquo 好名次&rdquo 。日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科学家吴永宁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科技发展、利益驱动、监管不力等,都会成为食品安全危机的&ldquo 推手&rdquo 。   科技&ldquo 双刃剑&rdquo 影响食品安全   &ldquo 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rdquo 吴永宁首先以&ldquo 双刃剑&rdquo 比喻科技在食品安全中扮演的角色。   从正面来说,人们对物质毒性的认知水平随科技进步而不断提高。比如,上世纪30年代风靡一时的农药DDT,因其对环境持久性的破坏和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被发现,在绝大多数国家已被禁用。   除了&ldquo 定性&rdquo ,科技在评判安全&ldquo 定量&rdquo 上的进步更是突飞猛进,二恶英的检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上世纪70年代之前,检测能力只能达到PPM级(百万分之一),二恶英基本检测不出来 70年代后期,检测达到PPB级(十亿分之一),可偶尔检测出二恶英 80年代,检测能力达到PPT级(万亿分之一),二恶英已能被普遍检出。   &ldquo 但进步中的科技并非总扮演光彩的角色。&rdquo 吴永宁说:&ldquo 今非昔比的精炼萃取技术,成了造假者非法牟利的摇钱树。比如,以老技术造出的地沟油,一闻味道就不会有人吃。而现在利用精炼技术造出的地沟油,让人很难辨认出。&rdquo   &ldquo 科技就像一把刀,是好是坏主要取决于它被握在了谁的手里。&rdquo 专家总结道。   &ldquo 双面夹击&rdquo 使造假不断   &ldquo 食品造假的驱动力是经济利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崩塌,形成了&lsquo 双重夹击&rsquo 的影响。&rdquo 吴永宁进一步解释说。   专家介绍,食品造假行为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都存在,只是不同时期的造假内容不一。比如,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欧盟,同样曝出了用马肉假冒牛肉的丑闻。几乎同时,我国曝出死猪肉甚至死耗子肉冒充猪肉事件。欧盟的造假未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只是产品价格的欺诈,而我国近年发生的大多数造假则危及消费者健康甚至生命(如三聚氰胺事件)。   有研究发现,1865年的英国、1902年的美国、2008年的中国、2012年的印度,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惊人相似。对此,有专家提出,食品行业就像一个舞台,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地更充分。吴永宁认为,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的情况下,食品行业无法做到&ldquo 独善其身&rdquo 。   专家介绍,由于诚信体系空缺和监管体制薄弱,在生产者追求利润与公众要求价格低廉的矛盾下,市场上屡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结果就是危害健康的造假事件屡屡发生。   &ldquo 经济驱使可谓造假的&lsquo 原罪&rsquo 之一,但政府的失职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眼下,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在关系生命健康、体现国计民生的食品行业率先建立诚信体系,不可完全&lsquo 押宝&rsquo 于企业自律,监管部门科学有力的监管是根本之道。&rdquo 吴永宁说。   末端监管和维稳心态   &ldquo 食品安全监管当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监管方式重结果而轻过程。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大家首先关心的是有没有标准?标准是不是和国际指标数字一样?而不是看是否与国际制定规则接轨,一些无良的商家也就顺理成章将责任推到&lsquo 无标准&rsquo 或&lsquo 标准落后&rsquo 上。二是监管心态,一旦有事,往往想着如何减轻影响,推卸责任。&rdquo 专家为监管&ldquo 把脉&rdquo 。   前不久,我国南方发生的镉大米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引发的质疑声缘于两点,一是认为环境污染已引发对健康的危害,治理刻不容缓 二是质疑国内标准比国际标准严格一倍是&ldquo 哗众取宠&rdquo 。   据消息人士介绍,镉大米事件后曾有某省负责人进京&ldquo 活动&rdquo ,试图以&ldquo 维稳&rdquo 为由,推动国内大米镉限量标准&ldquo 接轨&rdquo 国际标准。对此,专家反驳,0.2毫克/千克的标准是1994年颁布的,如果经历了20年,直到今日才发现无法达标,那是有关政府部门的不作为,还是以GDP为核心的官员考核制度下的故意无视?   吴永宁说:&ldquo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标准要比国际标准严格?因为大米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食,怎么能不考虑人们的膳食结构,不计算人群中摄入量的分布,单单比较两个数字呢?全球大米的平均镉污染水平在0.05毫克/千克,在这个污染水平下生活的人群吃的大米是以0.2毫克/千克还是0.4毫克/千克为限值差别不大,而以我国的平均污染水平计算,假如放宽到0.4毫克/千克,将有很大比例的人群总镉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暂定每月耐受量。对于负监管职责的地方政府,不追查超标原因,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反而质疑标准,以标准&lsquo 太严格&rsquo 为由要求修改,真是匪夷所思!&rdquo
  • 食品组学:食品分析现在和未来的挑战(3)
    》接上期   由于多种分析技术进展的结合,食品分析当中一些比较特别的应用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其对于食品的品质和认可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食品或饮料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需要分析方法和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评估它的组分,也能够监控它的组分分布,以及检测其中的痕量组分。   在过去的15-20年当中,由于新的方法的引入,分析策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1)少溶剂样品制备技术 (2)快速GC及相关技术 (3)新的分析方法,如全二维GC (4)新的操作策略,这些策略基于为其他领域所开发的方法,这些方法现在也用在食品分析上 (5)细致的数据处理获得更高水平的信息。因为手性方法可用于研究及表征食品或饮料,通过将不同食品化合物的对映体进行分离,如:氨基酸、农药、多酚等,所以手性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增长。另外一个例子是,通过感官感知的物理特性对食物口感进行究。为了研究食物的破裂,咬或咀嚼时发出的声音、它的微观结构、咀嚼和吞咽时的肌肉运动、可接受性等内容,这一领域的研究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研究手段是基于多学科的方法,包括化学、物理、生理学、心理学。   为了确保人体通过食物接触的有害物质残余物在人体健康所能接受的范围内,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是必须的。因此,为了提高分析的回收率、降低检出限、减少分析时间或基质效应,强有力的分析方法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当中。有趣的是,如今无论是开展研究还是监测项目,以及由此界定法规的检测限和执法,方法验证都是必须的。食品工业当中和食品分析相关的其他分析化学方法的应用包括:监控食品生产/操作链中的关键点,食品工业中加工过程的分析控制、快速在线筛选方法的开发、将研究方法转化为常规实验室可用的方法的验证计划等。   在过去几年中,质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过去十年,质谱常常和其他分离技术,如LC、CE联用,广泛的用于食品化合物的直接定性和定量分析。由于无法满足欧盟的最新标准,尤其是那些涉及鉴定分数要求的判断标准,因此单四极杆质谱仪在筛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串联质谱成了食品分析当中,用于鉴别分析物(主要是有害物质),及对分析物进行定量分析的通用工具。如果注意避免离子抑制现象,串联质谱的高选择性将对简化萃取过程很有帮助。目前,关于三重四极杆、离子阱以及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和一维或二维分离技术联用的应用,在食品分析科技文章中有大量的报道。此外,预计新型离子化技术的发展会比质量分析器技术的发展,为质谱在食品分析,包括新的组学应用中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是强有力的分析平台,可获取食物组分更多的细节和更完整的信息,甚至超越了传统的食品成分分析方法。对于食品生物化学组成的全面了解,将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代谢网络,从而对重要的食品特征如风味、颜色、质地、香味、营养价值等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代谢组学研究(通过GC/MS、LC&minus MS、CE&minus MS或NMR)拥有显著增加作物学和食品学、食品原料质量和安全、食品贮存、保质期及后处理等价值的潜力。   在食品生产各个阶段进行的食品安全和质量评估中,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方法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体现。它们也是区分相似食品,检测造假(掺假、产地造假、真实性等)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有毒物种、食物过敏原等的重要工具。例如,在食品安全的需求下,一些DNA微阵列芯片已经被开发用于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有毒微生物,及转基因(GM)生物等。   在不同的阶段,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也会发生改变,如作物生长阶段,食品加工/制作(发酵,烤,煮等)、食品保存/存储(冷冻、烟熏、干燥等)等阶段。组学方法已经被证明对于深入了解食品及食品相关的基质分子非常有用,包括转基因食品。利用组学方法可得到转基因食品的有用指纹信息(可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成分监测、溯源、无意改性研究、标记问题等),相关方法已经推荐给欧洲食品安全局。   注:文章译自美国分析化学杂志。   》接下期
  • 代表委员建议:食品安全标准及时补漏
    食品安全标准也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要问题。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称,目前,某些行业产品没有质量标准,造成监管难的局面 同时,在一些标准中应用的落后检测方法,也使造假者钻了空子。对此,代表委员们建议,新的食品产品、新的工艺,包括制假企业新的造假水平,应及时跟踪,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   化妆品用珍珠粉无标准   去年9月,浙江一些厂家用贝壳粉冒充珍珠粉销售,被曝光后,当地政府组织执法部门对珍珠粉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并建立了珍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希望以此来鉴别珍珠粉真伪。在实践中研究人员发现:虽然药用珍珠粉可以通过《中国药典》来衡量质量好坏,但化妆品用珍珠粉却没有国家质量标准,而这一层次的珍珠粉的市场需求却是最大的。如果没有国标作为认定依据,即使能将珍珠粉和贝壳粉区分开来,其结果也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能作为执法的依据。   蜂胶标准存“漏洞”   一些行业虽然已有质量标准,但由于造假技术的不断更新,原来的标准已经不能作为判定产品合不合格的依据。曾遭曝光的“蜂胶造假”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被曝光企业提供的原料蜂胶的检测报告上显示:提纯蜂胶的总黄酮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而事实上,造假者是在树胶里添加了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人为提高了总黄酮含量。   蜂胶国家标准规定,只要总黄酮含量达标蜂胶就判定为合格。而据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胡福良介绍,蜂胶质量控制的指标主要看类黄酮和多酚类,这两大类化合物在树胶和蜂胶中同样都存在,这就让造假者钻了空子。全国人大代表王填为此呼吁,像蜂胶这类新兴的保健品行业,由于原料新、工艺新,其标准的修订尤其要及时。王填还举例说,橄榄调和油标称有很多橄榄,“但里面是加了1滴橄榄油,还是1%的橄榄油,还是5%的橄榄油,没有标准。我认为至少里面的添加物不少于20%,否则商品名称上就不能用这个添加物的名称来误导消费者。”   代表委员建议抓紧补漏   针对这类由于标准缺失带来的行业问题,政协委员高天乐曾提交过《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标准亟待规范和提升》提案。他指出,生产企业应及时跟踪行业发展和变化,及早跟监管部门交流,制定完善适合人类食用安全的产品标准,从企业的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然后国家有关部门通过从严去执行标准来规范行业的发展。   7项新添加剂标准即将公布   据了解,《食品安全法》中涉及食品安全标准有关规定的条文共有33条。相关专家指出:要尽早建立食品安全系统以减少食品危害,仅靠企业自觉的行为和行业竞争不可能实现,只能依靠法律的强制手段和标准来引导实现。卫生部负责人介绍,2010年我国共制定发布新的95项食品添加剂标准,即将公布7项新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和58项新指定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出台数量众多的食品标准将使老百姓能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 标准20多年未改 何以保障食品安全
    因一句“食品安全委员会是多余的”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支建华昨天澄清说,他的本意是委员会下面由卫生部门来进行协调的机构是没有必要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总揽食品安全是对的”,支建华说,他完全支持委员会的存在。   作为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副局长,支建华是在一次小组讨论中无意间提及食品安全问题。而那次发言他的重点是谈修改现行标准老化的问题。他觉得标准是基础工作,如果标准滞后,只是围绕表面现象做文章,就等于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根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太大的意义。   奶粉事件如何从“大头娃娃”演变到“三聚氰胺”   记者:怎么看待去年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   支建华:我认为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期间出现的问题,和其他产品出现的造假问题是一样的,说到底也是一个造假问题,只不过出在食品上,大家都关心。为什么出在食品上,食品企业多,小企业在设备上投入少,造成很多问题。   记者:为什么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个造假问题?   支建华:还说三鹿奶粉吧,奶粉作为一种产品是有标准的,它的标准实际上包括了配方、各种成分的含量、生产工艺等。奶粉的配方标准中肯定没有三聚氰胺的含量的。   奶粉问题最早起源于2004年的安徽阜阳奶粉造假事件,因为奶粉里面的蛋白含量低,才出现了“大头娃娃”。这件事情发生后,企业检查蛋白含量严了,为了提高蛋白含量,企业想办法往里面加东西。否则企业的原奶蛋白含量不够,没有人要的。   以前一头奶牛每天产奶70公斤,现在可以产100公斤,吃的都是草,产奶提高这么多,营养成分怎能达到原来的标准?这就难怪有人会动歪脑筋,在奶粉中掺三聚氰胺造假来提高产品的蛋白含量。   用了20多年的安全标准还可以继续信任吗   记者:我们不是有标准吗?   支建华:可我们的标准还是老标准,如果面对现实,按现有要求制定新的奶业标准,降低蛋白含量,就不会出现为提高蛋白含量而造假的事情。说到底,这还是一个标准问题。   今年我在政协会议上强烈呼吁要尽快修订1988年通过的《标准化法》和1985年通过的《计量法》。按道理讲,标准的周期应该是4到5年修订一次,可我们的标准都实行20多年了,时间太长了,其中有很多标准都过时了,可我们还在用。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食品安全问题与我们的标准和计量老化有关?   支建华:标准化和计量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标准化法》和《计量法》的修改方案都报上去了,但还在排队。今年《食品安全法》这么快出台,是因为食品出了问题。《标准化法》和《计量法》作为两个基础法律,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其他法律制定再好,基础法律落后还是会出漏洞的。基础工作跟不上,只是围绕表面现象做文章,那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吗?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太大的意义,其他的食品还是会出问题的。   让卫生部牵头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恰当吗   记者:是否可以理解为,如果《标准化法》进行修订,食品安全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支建华:应该说可以减轻一些,但造假的问题除了是企业问题外,根本还是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问题,其实造假问题说起来很复杂的。   记者:修订《标准化法》与《食品安全法》中所规定的“统一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支建华:《标准化法》中规定,国务院主管标准化工作的部门统一制定标准。但是在《食品安全法》中提到,食品安全标准由卫生部牵头组织制定,由国务院标准化工作部门提供标准编号,这样的描述就使两部法律之间在谁是制定人的问题上出现矛盾。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国务院主管标准化工作的专门部门不参加制定工作,而是让卫生部牵头制定,我觉得很不恰当,卫生部医疗卫生的背景太浓了,不适合制定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   记者:这个问题很关键,您向有关部门建议过吗?   支建华:比我分量重的人都建议过,但起到什么作用了吗?   记者:今年带来几个提案?有食品安全方面的提案吗?   支建华:《食品安全法》已经在今年2月28日通过了,我觉得总体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了,就差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所以没有准备食品安全方面的提案。   关注焦点   两政协委员回应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之争   委员会应该“直接发号施令”   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漏洞,农工党中央在今年“两会”前经过大量调研准备了一份“关于完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提案”,在提案中他们建议成立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农工党在自己的提案里指出,三聚氰胺导致29.4万名婴幼儿患肾结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部门职能交叉与缺位并存,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不到位现象。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未“上会”的提案已经提前有了“答复”——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该部法律明确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委员会将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让农工党委员们意外的是,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这个国务院议事机构大大高于他们设想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   然而,恰恰是这个“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功能引起了广泛议论。就此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叶建农以及事件的主角支建华委员。   叶建农委员:委员会应下设一个技术支撑   记者:农工党中央提出设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在不久前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应设置是“食品安全委员会”,您如何看这个设置?这个委员会该如何发挥作用?   叶建农:想法是一样的,就是名称不一样。局的级别太低了,根本不会起到协调作用,所以还是更名为食品安全委员会更合适。但委员会不要是一个单独的行政机构,由副总理牵头,将食品安全有关系的相关部门,比如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联合起来,以委员会的名义开联席会,通报情况,各司其职、分段管理。此外,委员会应有一个技术的支撑,比如技术检测和检测中心,提供分析测试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记者:这样做是否会职权不清?   叶建农:委员会要直接管理,中心只是技术支持,没有具体实权。   支建华委员:委员会无需卫生部门协调   记者:媒体上说您认为食品安全委员会是多余的?   支建华:别人弄错了我的意思。食品安全委员会总揽食品安全是对的,但这个委员会下面由卫生部门来协调是没有必要的,我是这个意思。委员会直接对下面的部委,他们之间开展工作就完了。这个委员会与过去的食品工作领导小组不一样,委员会是常设机构,而领导小组不是常设机构,需要有一个“腿”去为它工作。委员会不存在这个问题,直接发号施令,开展工作就行了,不用中间再去设一个机构搞什么协调了,他们都是平级单位,谁协调谁啊。我认为这个协调机构是多余的。卫生部门的任务已经很繁重了,医改问题涉及全民,他们的压力已经太大了,还有精力来协调什么食品安全吗?再说,食品安全问题也不仅仅是几个食品卫生指标的问题。   记者:那您有关食品安全的言论如何而来?   支建华:我是在小组讨论上,当着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的面发言时顺便提到了《食品安全法》,提到三聚氰胺,因为三聚氰胺太吸引眼球了,大家的话题全扑到这里来了。其实我发言的重点是呼吁修订《标准化法》,谈的是标准老化的问题。
  • 2013年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解读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里,从欧洲的“马肉风波”到遍布全美15个州的大肠杆菌疫情,再到日本曝出多起食材虚假标识事件,全世界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问题不断发生。就我国而言,不可能独善其身地游离在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之外。   上周,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北京举办了“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胡小松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魏益民教授等十余位权威专家,从科学的视角对12个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逐一解读和分析。   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是去年食品安全热点话题   本次12个国内热点事件产生于合作媒体申报的近30件热点事件,依据这些事件,各领域的专家组织多次讨论研究,本报记者魏世平作为媒体人也参与其中,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针对“胶原蛋白”热点的曝光,本报记者认为:“完全是由于媒体人营养学知识匮乏,又没有采访研究蛋白质学科的有关专家所致,不应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本次对国内12个热点事件进行解读的专家,均是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会议所表达的科学见解也在会前经过了业内专家的充分研讨,基本上代表了中国食品领域的“科技界共识”。可以看到,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是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的主题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教授在点评去年国内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时尖锐指出:“在12个热点问题里,只有4个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事件,其中的两个还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从这些报道中能看出,错误的报道杀伤力远远大于正面报道。其实,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是在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可负面的报道还是很多,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为什么?反映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进行食品科学的风险交流。这需要政府主导、科学家参与、经营者参与。”   热点事件重心转移和“关键在源头”的判断吻合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女士指出,连续3年来所发生的36个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较真实地聚焦了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焦虑。而从3年中不同热点问题的分布中亦可清楚看到,舆情的关注点正逐渐深入到中国食品安全的本源。   通过对2011年-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梳理显示:热点事件重心转移和“关键在源头”的判断吻合——2011年聚焦于方便食品和非法添加,到2012年关注标准与过程控制,而2013年的舆情则聚焦于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孟素荷表示,从“非法添加”到“过程控制”,再到“原料安全”,2011年-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重心的转移,不仅显示了各方逐渐形成的“由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认知过程,也显示了向产业链前端延伸的溯源轨迹 同时显示出舆情的关注点总体上与中国食品安全的着力点相衔接,并与2013年中央对“食品安全的关键在源头”的判断相吻合。   环境污染造成食品不安全、蓄意造假是全球面临的问题   首次将2013年国际主要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归纳,是这次会议的亮点,使得2013年的解读内容更加全面,剖析更为深入。   著名食品微生物专家刘秀梅研究员、渤海大学副校长励建荣教授对2013年国外食品安全的热点进行了回顾,归纳分析出去年国际食品安全事件的三个特点:   遍布美国15个州的冷冻比萨、玉米粉饼和马苏里拉奶酪导致的大肠杆菌O121 疫情,俄罗斯学校食用的肉饼、鸡蛋饼被沙门氏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美国男童饮水后感染了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而死亡等,都是因微生物污染导致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原料、水源和加工等过程中的化学性污染成为全球面临的难题。具体体现在荷兰牛奶和美国狗粮污染黄曲霉毒素、法国瓶装水中药物残留、巴西原料牛奶掺入尿素和甲醛、泰国大米中含溴甲烷等事件中。一方面是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另一方面是由此引发的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全人类的关注。   诚信缺失的恶意造假也在横扫发达国家。欧洲“挂牛头卖马肉”、英国清真鸡肉肠和汉堡中掺猪肉、日本食材虚假标识、德国掺腐败肉等造假劣行均发生于发达国家。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美国前农业部副部长任筑山博士总结说:“食品安全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话题,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微生物食源性疾病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化学物质添加的食品安全问题 从30年前美国海水污染虾进口开始,越来越多和环境污染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在世界人们面前 造假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而且一发再发,屡禁不止。”   为了真实反映2013年国内外食品安全整体发展趋势,主办方与中国经济网等媒体进行了合作,从食品安全专家与媒体两个层面对食品安全热点数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点击量、微博传播量、网帖评论量等相关数据筛选出热点内容,从而使食品安全热点与公众的关注度更为契合。文并制图/布衣   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热点解读   序号热点名称热点概况结论   1 马肉风波(欧洲)   1月,瑞典、英国和法国在部分牛肉制品中发现马肉,德国宣布发现疑似“挂牛头卖马肉”情况。随后,爱尔兰、荷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多国卷入马肉丑闻,引发消费者反感。马肉风波是一起典型的以假乱真、消费欺诈案例,折射出造假者的贪婪、消费者的无奈和监管者的缺位。   2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在欧洲牛奶的召回和在美国狗食的召回(欧洲、美国)   3月,据荷兰乳业组织透露,在两家荷兰牛奶农场的牛奶中发现了过量的有毒物质黄曲霉毒素。被污染的牛奶已经立即从生产链上撤下销毁。随后美国一家公司发布召回公告,将对几款狗粮实施召回,因为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但尚未出现狗在食用后患病的报告。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烈的致癌物质,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都会产生急性和慢性的危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危害人和动物。   3法国多品牌瓶装水检出药物或杀虫剂残留(法国)   3月,法国《6000万消费者》杂志曝出多款知名品牌瓶装水含有药物或杀虫剂的残留物,引发关注。消息称,该杂志对当地47种矿泉水、瓶装水进行检验,其中10种受到污染。报道认为,杀虫剂残留或与水产地农业活动相关。知名品牌瓶装水检出杀虫剂和他莫昔芬暴露出水源和加工存在的安全隐患,也给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4美国15个州出现大肠杆菌疫情(美国)   4月,美国疾控中心宣布,遍布全美15个州的大肠杆菌疫情,造成至少27人感染,超过1/3的病患入院治疗,81%为21岁以下,最小的仅2岁。多种食品中大肠杆菌污染引发的疫情反映出其加工环境、加工过程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控制缺陷,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仍需高度关注的重点。   5俄罗斯发生沙门氏菌导致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俄罗斯)   6月,俄中部城市彼尔姆近150名中学生因食物中毒被送往医院接受救治,其中84人留院治疗。初步检查表明,病因是学校食堂的肉饼、鸡蛋饼等食物受沙门氏菌污染。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原料严格检验、食物彻底加热、避免交叉污染是预防沙门氏菌中毒的关键环节。   6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新西兰)   8月2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旗下工厂生产的约28吨浓缩乳清蛋白粉被检测出含有肉毒杆菌毒素,这些乳清蛋白粉作为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饮料等产品,已有部分出口至中国等海外市场。国际社会鼓励食品企业对消费者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这点讲,恒天然做到了。但同时也暴露出浓缩乳清蛋白在生产过程控制、常规检验、信息发布等环节存在不足,国内相关企业和部门需引以为戒。   7含有猪肉DNA的清真羊肉汉堡,波及英国莱斯特的一所学校(英国)   3月,英国在伦敦圣玛丽学校的清真校餐中,发现清真鸡肉肠和汉堡中竟含有猪肉DNA,令人震惊和不可接受。这是马肉风波的并发症,同时可能带来宗教冲突。警示世界各国重视食品造假问题。   8印度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印度)   7月16日,印度东部比哈尔邦一所小学的47名学生在学校进食印度米豆粥之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造成22人死亡。事件之后,当地出现了暴力示威。包括学生家长和村民在内的数百名示威者放火焚烧了四辆警车。食品安全事件殃及人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监管绝不能儿戏。   9泰国大米检出杀虫药溴甲烷残留(泰国)   7月,在泰国消费者基金会6月化验的46个市售食米样本中,发现34个样本含有杀虫药溴甲烷,其中13个样本溴甲烷含量超出中国标准5ppm。如果以中国的标准而言,46家在泰国市售的白米中则有13家不合格。大米是亚洲人的主食,安全问题不可小视。海关对进口大米的安全性应严格把关。   10巴西原料奶掺假事件(巴西)   9月,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的五家牛奶场,在原料牛奶掺入大量井水。为掩盖掺水,在奶中掺入大量尿素,许多品牌的牛奶中都发现了甲醛的存在。世界大同,造假者各有千秋。原料乳掺假道理相同,方法各异。   11日本知名商家食材标识不实的欺诈行为被揭露(日本)   11月,日本多地接连曝出多起食材虚假标识事件,牵扯多家老字号酒店和百货店,涉及鱼、虾、牛排、酒、葱等。共同社解读,越来越多的日本餐饮企业近年把食品制造业务外包,导致原材料管理不到位,是造成虚假食材标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的食材造假不仅会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也为食品监管和检验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12德国肉制品厂将腐败肉与鲜肉混杂加工出售(德国)   12月,德国境内有肉制品工厂将数吨腐败的肉与鲜肉混杂制成加工肉再出售的做法,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腐败肉和鲜肉是两个混淆的概念,就像黑和白。黑的有毒,白的安全。颠倒黑白必然会付出代价。   2013年中国食品安全热点解读   1.新西兰奶粉检出双氰胺   概况:1月,新西兰牛奶及奶制品被检测出含有低含量的有毒物质双氰胺(二聚氰胺),我国紧急与新西兰联系,当日新西兰大使向消费者道歉。   结论:污染是由使用含双氰胺肥料造成微量残留,因低于欧盟标准,不构成健康风险。   2.镉大米   概况:2月,在广州市场随机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结果显示镉超标,属于不合格产品。为此,广州市食药监局抽检结果,大米及米制品镉超标率达44.4%,同时公布涉事的餐饮单位、涉事米制品企业等信息。   结论:大米及米制品镉超标事件属于湖南省局部地区受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水稻加工的大米,或使用大米制作米制品导致镉超标,不是非法添加。   3.“美素”奶粉疑云   概况:3月,央视曝光美素丽儿奶粉涉嫌造假事件,美素丽儿奶粉中国进口商: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在混装奶粉时,不仅涉嫌更改保质期、使用过期奶粉,还涉嫌使用价格较低的低段奶粉充当价格较高的高段奶粉。   结论:这是一起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中典型的知假造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4.农夫山泉被指生产标准不如自来水   概况:3月,消费者投诉称,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中出现黑色不明物。某报撰文称农夫山泉执行的产品标准在砷、镉等毒理指标上宽松于两个强制性国标。农夫山泉回应,其饮用天然水既执行浙江省地方标准,也遵守国家标准。   结论:企业在标准的使用上存在不当之处。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非食品安全事件。   5.“掺假羊肉”   概况:5月,江苏江阴犯罪嫌疑人卫某等,以狐狸、水貂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制售假羊肉。   结论:狐狸等皮毛动物肉冒充羊肉属于食品安全事件。上存在不当之处。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非食品安全事件。   6.三品牌奶粉检出反式脂肪酸   概况:7月,一家港媒报道发现,三品牌国产婴儿配方奶粉中,每100克奶粉检出含0.4~0.6克反式脂肪酸,但含量并未超出内地和国际安全标准。该报道被部分媒体转发,标题被修改为“XX奶粉被曝含反式脂肪可诱发心血管病”等耸人听闻的话语,引发消费者担忧。   结论:报道中奶粉中检出反式脂肪酸是天然带入,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这次的媒体报道有严重误导作用,非食品安全事件。   7.对胶原蛋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质疑   概况:5月,一则声讨胶原蛋白口服功效的微博引发关注。而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某胶原蛋白产品涉嫌违法宣传被查处。7月关于“胶原蛋白美丽神话”的报道令事件升级,10月涉及部分品牌胶原蛋白产品未检测出胶原蛋白的媒体报道,令消费者再度陷入恐慌。   结论:应科学认识胶原蛋白和产业,对个别企业的不当行为,应该有针对性监督与批评,不能全盘否定。   8.肯德基、真功夫等冰块菌落超标   概况:英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开在商业街的餐饮连锁店提供的冰块细菌数量甚至超过取自马桶水箱的水。随后央视记者在快餐店中,买来可食用冰块和抽取马桶水样品送去检测。显示,菌落数量均高于国家标准,且高于马桶水数倍。   结论:无致病菌检出、未发生人群健康不良事件,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9.“瞎果门”   概况:9月,有报道指出多家果汁企业均从果农处收购瞎果(即由于各种原因腐烂变质或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用以榨取果汁。曝光后,知名企业汇源也卷入其中。   结论:以原料收购环节存在的腐烂、落地果现象即判断“瞎果”,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10.地沟油变身食品原料,百余企业涉案   概况:10月,涉案金额6000万元,涉及117家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及个人粮油店的特大地沟油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该案是开庭审理的第一起“地沟油”大案。   结论:全程监管是食品安全的保障,法律是舌尖安全的最后底线。   11.方便面被曝含重金属   概况:11月13日,台湾媒体报道称,台湾市售的包括“康师傅香辣牛肉汤面”、“韩国辛拉面”等在内的多个名牌泡面的油包都含铜、铅、砷、汞等重金属。   结论:台湾方便面酱包中检出的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我国以上相关限量标准,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12.纸塑包装疑似迁移出“塑化剂”   概况:12月,某报文章指出,方便面中为何会含有塑化剂,则始终成疑。“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表示,面饼里发现的塑化剂成分,可能跟外包装的塑料袋或纸质桶有关。   结论:国家对食品安全事故定义为,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以上报道的“事件”谈不上什么危机,更不是食品安全事件。 文章转载自:北京青年报
  • 对话沃特世:实验室能力建设与食品安全
    沃特世市场战略总监舒放分享中国食品安全建设深刻见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尽管民众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但满意度较低。近些年,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保障力度的不断加大,包括《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机构的成立,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近年来的检测数据也呈现整体向好趋势,诸如三聚氰胺一类的恶性事件已鲜有发生。这当中,法规、监管、检测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作为食品安全分析仪器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沃特世公司近日应邀参加了2017广州国际检验检测论坛,沃特世中国市场战略总监舒放先生与业界多位公司负责人共同对话,分享了沃特世公司对于中国食品安全建设的见解。舒放 — 专注质谱研究35年,曾在中科院从事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设计研究制造工作。1989起任职于英国质谱公司Micromass并于1997年开始担任Micromass中国区总经理。2004年Micromass被合并后加入Waters公司从事市场战略工作,与行业众多专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GIITF高端对话——沃特世市场战略总监舒放(左六)接受央视主持人章伟秋(左一)采访 从容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提供分析检测方案舒放先生表示:“虽然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处于风险隐患凸显和食品安全事件高发期。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监管部门、检测机构和食品生产企业亟需准确、高效、合规的分析方法对目标物进行检测分析,杜绝问题产品流入市场。沃特世是全球领先的食品检测系统提供商,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天然毒素和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以及包装材料非有意添加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熟且符合法规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可以帮助用户大大提高方法的通量、灵敏度和准确性,并符合法规要求。” 舒放先生以刚在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饲料中喹乙醇的非法添加为例,介绍了事件曝光当晚便不断有客户咨询检测方案,而沃特世食品团队第一时间就已经开始梳理国标方法和已有的解决方案(实验条件和谱图),迅速推出了完整的喹乙醇及其代谢物测定方案。除了强大的硬件,沃特世仪器丰富的方法数据库涵盖了目前法规要求的大部分目标化合物,这些庞大的数据库加上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使我们在面临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时能从容地响应客户需求。” 杜绝数据造假,确保产品真实、安全在访谈中,舒放先生还指出,检测数据造假是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中较为突出的一项,只有在检测实验室层面彻底杜绝数据造假,才能确保食品的质量与安全。要做到数据真实有效,必须在方法、人员和数据本身三个方面都达到合规。 舒放先生介绍到,沃特世针对方法合规与人员合规,与国内的众多相关机构和组织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作为世界银行主导的全球食品安全合作伙伴项目(GFSP)联合发起者之一,沃特世在中国正式启动了GFSP实验室能力建设试点项目,迄今已进行3轮相关培训,帮助来自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疾控系统、兽药监察系统、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食药监系统等单位的受训者学习食品安全背后的科学理论和全球标准检测方法的运用。与农业部合作,提供比赛仪器、全力支持其开展的“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旨在尽快提高基层农业检测技术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保障能力。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举办“茶叶中农药筛查检测参比验证活动”,以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质谱分析原理、方法以及操作技能,提升农残筛查能力。支持“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NTC)工作,沃特世培训中心已于2015年获得“NTC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和“NTC考核基地”认定授权。 GFSP实验室能力建设试点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 第三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参观决赛实验室 而在数据合规方面,各国都对数据完整性提出了明确的法规要求,包括:原始数据不能更改、电子记录、数据可以溯源等,这就要求检测实验室必须配备一套严格受控且经过验证的计算机化系统。沃特世信息学专业服务能够根据实验室符合审计要求的精准需求进行订制化设计与人员培训,并且从法规依从的角度协助客户建立针对性的系统标准操作规程SOP以通过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审计。展望“十三五”食品安全发展前景访谈的最后, 舒放先生还展望了“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发展前景,他表示:“最新出台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重点指出十三五期间将建立全覆盖、组合式、非靶向检验检测技术,并将重点关注智能化快速检测设备的研发。沃特世作为实验室检测技术行业的领导者,将继续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与领先的技术优势,重点从三方面助力中国食品安全建设:即和国内外专家合作开发、完善更可靠的筛查数据库 开发快速、实时、操作简便的仪器方法和小型检测设备;恪守和推动软件合规性、数据可溯源、原始数据不可更改的标准。” “沃特世将继续与中国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和专家合作,帮助食品行业开发贴近中国国情、实用可靠的农残兽残和非法添加基础数据库,提升科学性和实用性,以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及时提供突发事件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舒放先生补充道,“沃特世将延续其在制药领域信息化数据管理的优势,进一步将数据完整性的要求扩大至食品领域,在加强产品溯源的同时,更加关注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 陈颖谈高附加值及保健食品真伪辨别技术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近些年来,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增长迅速,截至2014年11月,我国注册保健食品大14935种,其中国产14207种,规模以上保健食品生产企业500家左右。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过去10年间由266亿元增长到了5000亿元,增长了约19倍,预计到2023年将达2万亿。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造使整个行业产品造假屡禁不止。 /p p   如何有效的鉴别保健品的造假?11月5日,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举办的“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暨展览”的同期活动分论坛中,来自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陈颖博士作了题为“高附加值食品及保健食品真伪鉴别技术研究”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4859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5ffa633a-1058-4ab6-a363-a60c8c0a194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141,212)"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陈颖 /span /strong /p p   陈颖以常见造假保健食品燕窝、冬虫夏草及蜂王浆为例,详细介绍了其主要造假手段及最新的检测技术。 /p p   燕窝产品的造假行为主要是掺假掺杂、产地标识不清、种类标识不清等。陈颖介绍说,燕窝掺假中,常用的掺假物有银耳、猪皮、琼脂和蛋清。对于这种掺假主要采用红外光谱法做真伪快速筛查。通过对真燕窝及这四种常见造假物建立红外光谱指纹,可以快速鉴别燕窝样品是否掺假以及掺假物的的种类。不仅如此,通过毛细管电泳法CE可以对掺假物定量。在燕窝产地和种类标识检测上,常用蛋白组学分析技术。在对马来西亚屋燕、洞燕和印尼屋燕、洞燕的检测实例中,可以确定110kDa大分子量和35kDa小分子量蛋白为屋燕与洞燕的主要差异蛋白质,70kDa处两组亚组分蛋白为马来西亚屋燕与印尼屋燕的主要差异蛋白质。 /p p   冬虫夏草的造假主要集中在品种替代、冒充原产地和完全造假。同样采用红外光谱法可以确定冬虫夏草及其常见伪品的红外指纹区,经MSC预处理后通过PCA可成功进行分组。冬虫夏草归类于线虫草属,常有不良商家将其他虫草冒充冬虫夏草。采用液相芯片方法可对不同虫草进行定性鉴别,也可采用特征标记物筛查Untargeted LC-MS方法根据全化学组分进行PCA分析,可成功区分冬虫夏草及其常见掺假物。陈颖说道,采用靶标代谢物组学方法鉴定了冬虫夏草中的56种已知功效组分,包括核苷、核苷酸、维生素、氨基酸、虫草酸、环二肽等,并采用PCA分析,可区分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 /p p   蜂王浆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王浆蛋白、王浆酸、酶等,保存环境温度要求极高,在零下20摄氏度保存方可较好的保障蜂王浆品质。因此蜂王浆的新鲜度是对此类产品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陈颖在报告中说,通过对不同储存条件下蜂王浆蛋白质组的研究,初步建立了蜂王浆蛋白MRJP5/MRJP1比值评价蜂王浆新鲜度的方法。并且在不同产地蜂王浆中,10-HDA的检测可作为鉴伪的重要指标。 /p p br/ /p
  • 315曝光核污染食品 RFID技术为食品来源安全加把锁
    2017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日本核污染产地食品流入中国事件。深圳市有棵树旗下的深圳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号称是中国进口母婴用品最大的供应链平台,为国内众多的电商提供货源。在公司的网上商城里可以看到来自日本的核污染地区禁止销售的卡乐比麦片。在无印良品超市,一些日本食品的外包装上都被贴上了产地为日本的中文标签,但是当揭开中文标签后,露出了这些产品的真实产地为东京都,名列禁止进口名单。恐怖!很多小编爱吃的都在列̷̷  RFID,让假货无处可觅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正不断蚕食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此外,在药品、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都存在“劣币逐良币”现象。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月12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将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作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加快建设追溯体系。2017年2月16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七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具体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溯源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目前电子信息追溯系统主要使用超高频RFID技术。基于RFID的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跟踪、反馈、查询、存档和管理。消费者及监管部门可以高效、实时、便捷查询产品信息 可以全面监控种植、养殖源头污染、生产加工过程的添加剂以及有害物质、流通环节中的安全隐患 可以对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有效评估和科学预警。  重要产品溯源体系的建立,可以实现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企业能加强质量管理,减少纠错成本,了解消费趋势。消费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各类食品、药品真实的“来龙去脉”。当RFID逐步市场化后,有消费能力,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消费者首先都会选择RFID的商品,从而对企业形成升级压力,有市场嗅觉、有社会功德的企业家就都不会去造假,市场慢慢的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RFID应用广泛,成就供给侧改革新动能  超高频RFID具有能一次性读取多个标签、识别距离远、传送数据速度快,可靠性和寿命高、耐受户外恶劣环境等优点,市场应用场景相当广阔。除了重要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和电子车牌,RFID在诸多行业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更多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可用于资产管理、生产线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各类物品防伪溯源(如烟草、酒类、医药等)、零售、车辆管理等等。未来将出现千亿级的国标超高频RFID市场机会。  “以重要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和电子车牌为起点,将带动各行业的RFID应用。如智能银行,数十万个分行的每天银库与网点分发和收回现钞的难题 智能物流,实名制的100亿件快递包裹,40万位快递员,数百万个小区智能发送柜 智能电、水、气表和工业用表,15亿只智能仪表的供应链、生命周期、资产管理、远程抄表等。”  不仅如此,在现有仓库管理中引入RFID技术,还能对仓库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  RFID电子标签技术还可以运用到航空包裹的追踪和管理中。近日在迪拜举行的IATA世界旅客研讨会,为6年后的全球航空业绘制了诸多可行路径,其中之一就是:随着RFID技术在全球重要机场的普及,将会为航空运输业共节省超过30亿美元的资金。  行业人士一致认为,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RFID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能够撬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在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建设中,政府应当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调动各方资源共同推进物联网发展。企业应借助RFID技术进一步改进企业管理、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这场“划时代”的革命,受益最广泛的,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消费者。
  • 一个矿泉水瓶牵出造假案 福建力斩监测数据造假 “黑手”
    “四周寂寂,戴着帽子的黑衣男子,东找西查,鬼鬼祟祟,进来又出去,不一会儿,他的手中多了一个矿泉水瓶̷̷”这不是电影《无间道》中的片断,也不是朋友圈的网红秀,而是龙岩长业水务有限公司总排口监控站房的监控视频。黑衣男子拿着矿泉水瓶想干什么,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偷梁换柱,监测仪内惊现矿泉水瓶  3月3日11∶08,龙岩长业水务有限公司总排口监控站房内,一名黑衣男子将装有水样的矿泉水瓶带入后,快速撬开氨氮在线监测设备的门,将监测仪器的取样管插入矿泉水瓶内,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龙岩市新罗区环保局环境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之前,他们已对龙岩长业水务公司进行调查。事情还得从3月1日说起,龙岩市环保局收到在线监测设备第三方运营公司反映,长业水务有限公司氨氮在线监测仪器的取样管被人为拔插至矿泉水瓶中,运营工作人员已对现场情况进行拍照。龙岩市环保局随即通知属地新罗区环保局立案查处。  次日,新罗区环境执法人员在市环境监控中心调阅了企业监控站房的历史视频记录。监控视频记录显示:2月29日 13∶40,一男子擅自进入监控站房,将装有液体的矿泉水瓶放入氨氮在线监测仪。3月3日,案件尚在调查期间,竟然还有人敢故伎重施,再次被监控拍下偷梁换柱的一幕。  如此胆大妄为,两度将“黑手”伸向在线监控设备的,是同一个人吗?作案动机又是什么?  再狡猾的老鼠也逃不出黑猫警长的眼睛。调查之后,执法人员将嫌疑人锁定为长业水务内部员工谢某和张某某。  经过约谈企业厂长、部门主管及谢某、张某某,执法人员初步确认谢某、张某某即为监控视频中的主角。谢某、张某某对视频拍摄到的情况无异议,并对以矿泉水瓶中所装液体替代实际水样监测,干扰污染源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供认不讳。  “两嫌疑人通过将矿泉水瓶放入在线监测仪器内干扰在线监测数据,从而使在线监测数据稳定在排污标准以下,不会超标。”新罗区环境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个别非法排污企业为达到规避监管的目的,在企业自动监控设施上动歪脑筋、搞小动作,将不符合实际排污状况的伪造数据上传到监控平台,给环保部门造成“生产排污一切正常”的假象,以达到混淆视听”目的。  此案除了“滞留在仪器内的矿泉水瓶”照片、监控视频外,另一重要证据——氨氮监测数据进入执法人员的视线。  数据造假,长业水务两员工被拘留  在案件调查中,执法人员调阅了长业水务氨氮监测数据。经过比对发现,在谢某和张某某“做手脚”前后,氨氮监测数据发生明显变化,测值由原来的超标变成达标。  氨氮测值的标准为8 mg/l ,2月29日12∶16氨氮值为8.25mg/l,显然不达标,13∶40嫌疑人“做手脚”后,14∶16数据显示为6.405 mg/l,已达标 3月3日10∶16氨氮测值为9.382mg/l, 12∶16测值却降至4.378 mg/l,这些变化恰恰发生在黑衣男偷梁换柱之后。  据谢某、张某某交代,因发现企业氨氮测值超标,所以才铤而走险,干出违法事情。动机明显,证据确凿,违法结果和违法行为相互印证。  长业水务公司的监控设施已由政府委托第三方运营单位运行维护,排污企业不再负责污染源监控设施的日常维护,但企业员工擅自进入监控站房,人为故意干扰采样口的采样监测,符合“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形。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第六条的相关规定,龙岩市新罗区环保局将此案移送公安机关。5月27日,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依法对这家公司员工谢某、张某某作出了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因本案中伴有企业氨氮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考虑超标和干扰监控设施属于两项不同违法行为,新罗区环保局对其进行另案处理。  猫鼠游戏,斗智斗勇抓现行  造假手段隐蔽性强,证据和现场易“毁尸灭迹”,这给环境执法检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到底哪些企业在造假?如何将企业造假违法行为抓现行?环保与公安该怎样配合?在一场场现实版的“猫捉老鼠”中,福建环保部门如何破解难题?  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自动监控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动监控室的平台收集了省内400多家重点企业的在线监测数据,通过对监测数据和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往往会窥出端倪,发现一些异常企业。  今年4月~6月,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对平台上存在自动监控数据变动异常、违背逻辑的50家企业突击检查,结果就发现一些企业涉嫌数据造假或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装置。  由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性,涉及化工、电子、机械、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自动监控仪器较为精密、复杂。一些非法业主为逃避监管,往往配备专人盯梢,执法检查组一来现场,“关一个阀门”、“接一根管”、“改变一个仪器设置”等等的小动作,就能把违法行为的证据和现场毁灭,执法检查组一走,照常上传伪造的排污数据。  “每次执法检查都必须经过细致策划与周密部署。通过突击检查、夜晚周末抽查,可让违法企业措手不及,无法及时破坏违法现场。”据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调研员陈亮介绍,“执法人员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排查、直取证据。对掌握的违法线索,不查准查实不放过 对排查的企业,不查清查细不放过。”一些违法企业常以为已被查处过,环保部门不会再去查,正是抓住这种侥幸心理,运用‘顺藤摸瓜’、‘杀回马枪’、‘蹲守跟踪’等战术,让监测数据造假的违法企业无处遁形。  由于国家相关规定未细化明确环保、公安部门现场联合执法的具体要求,不少省份不同程度存在沟通不顺、配合不畅、部门协作机制欠实效的问题。对此,福建省如何做到握指成拳,加强环保与司法的衔接联动?  福建省环保厅以依法行政为导向,牵头组织出台了公、检、法、环4部门《会议纪要》,明确了公安部门必须主动介入案件查办的6种情形和联勤联动中环保、公安部门的现场职责要求。在调查处理一些案情重大、性质恶劣的案件过程中,属地检察机关重心前移、提前介入,检察干部赴执法现场指导调查取证。  为严厉打击污染源自动监控弄虚作假,切实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环境监管,福建省环保厅将涉嫌数据造假或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装置的10家问题突出的违法企业列为省级挂牌督办,责成属地环保部门依法立案处罚,对相关责任人移送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对污染源自动监控领域弄虚作假行为的精准打击,有效地震慑存在侥幸心理的企业,在福建各级环保部门中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企业正常运行监控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龙新罗区环境监察大队在长业水务一案中还受到了环境保护部的通报表扬。  监测数据造假方式五花八门  自动监控仪器精密复杂,药剂配制、样品采集、信号转化、数据修正、数据传输,任何一个环节被动手脚,都会导致监测数据失真。  企业造假方式五花八门,已呈多样化,技术升级隐蔽化:  1.破坏采样管路,加装过滤、吸收装置,让监测设备采集不到真实样品。  2.私接暗管,人为配制样品或对样品进行稀释,致使自动监测数据总是达标。  3.篡改仪器参数,改变数据修正值,让监测显示数据与真实排放数据在系数换算时产生错误,制造达标假象。  4.伪造记录,未按技术规范进行日常运维操作,运行维护记录造假。  5.规避仪器采样时段,致使监控采样时总是排放达标废水。  6.故意闲置、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控装置。
  •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成业内潜规则 四种造假手段被公开
    6月16日,山东省环保厅通报了两起环境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案例,两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均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与此同时,近日,因自动监控造假,福建省环保厅将10家问题突出的违法企业列为省级挂牌督办对象,这也是福建省首次集中对企业自动监控造假进行挂牌督办。今年3月,在杭州市“亮剑”专项执法行动中,两家涉嫌在在线设施上弄虚作假的企业被查处。  山西省更是出台文件,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进行规范,明确17种篡改监测数据、14种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  对此,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近年来,环保部在不断加强对环保数据的监管,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行动,山东等一些地方也在探索遏制环境数据造假新的机制,未来地方在查处环境数据造假上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  现状:监测数据造假多人被拘  山东省环保厅介绍,近期发现巨野县三达水务公司氨氮自动监测数据偏低。经调查问询,三达水务公司承认私接暗管,干扰采样,对监测数据作假。巨野县环保局对三达公司处以10万元罚款,公安机关对案件实施者生产主任田某行政拘留15天。  另一起案件系山东省监控中心通过污染源动态管控系统,发现日照城市排水公司氨氮自动监测设备斜率由1修改为0.5,超出正常范围。日照市环保局对该企业罚款10万元,公安机关对该企业运行班长杨某行政拘留10天。  相对于山东省的两起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福建省查处的问题更多,数据造假的手段也更多样。  日前,福建省环保厅组织若干个执法小组,突查了全省50多家企业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情况,并将福建馥华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问题突出的违法企业列为省级挂牌督办对象。  福建省介绍,已查到的造假方式包括:破坏采样管路,人为配制样品或对样品进行稀释;规避仪器采样时段,致使监控采样时总是排放达标废水;故意闲置、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控装置;篡改仪器参数,改变数据修正值等。  为此,福建省环保厅责成有关地方环保部门对挂牌督办企业依法严厉查处。对涉嫌篡改、伪造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以及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并同步移送公安机关对相关责任人实施行政拘留。  早在今年3月,在杭州市也查处两家涉嫌在线设施上弄虚作假的企业。  同时,今年6月2日起山西省正式实施《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明确了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情形认定,以及对数据造假行为的惩处规定。特别强调,对党政领导干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移送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地方在查处环境数据造假上的力度在加大,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强,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些地区已经在尝试处罚机制,一旦发现企业数据造假不仅仅面临处罚,还会影响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影响到企业的信贷、采购、上市等。  背后:屡禁不止因造假成本低  为掩盖超标排放等问题,环境数据造假也一直被业内称为“潜规则”。  新环保法实施后,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提出了更为严厉、明确的处罚措施,用法律强化数据的真实性。  然而,即便如此,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  2015年,全国共发现2658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存在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问题,17个省区市对发现的问题立案78起。环保部通报15起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及数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  马军介绍,环境数据造假屡禁不止根源是造假成本低、收益大,某省专门负责监管这方面的领导就指出企业环境数据造假的成本就80元~100元,却可以节省几十万元的环境处理成本,差距巨大,部分企业就会铤而走险。  实际上,严惩之下仍难断根的环境数据造假问题,引起了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5年12月,环保部印发《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为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提供了判定依据。同时要求,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发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应当依法查处,并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环保部一直在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监管,包括新环保法等也对此提出了严格要求,马军认为,造假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识别、揭示还是要靠地方加强推进,但是,在加强落实方面一些地区还没有完全做到。  “地方在查处数据造假上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大的方向一定是这样,随着环境监测权的上收,可以预见未来对数据有直接监管、监测权的省一级环保部门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马军说。
  • 食药监局严查新药研发 临床检测数据造假各种现形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去年7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简称CFDA)发布了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数据核查要求”的“722文”,此文件聚焦在国内医药研发领域此前常见的临床试验数据不规范、不完整,乃至造假等问题。 br/ /p p   “722文”共列出1622个受理号需要进行自查,并要求在文件发布后一个月内,由药企上交自查电子版报告,或者撤回申请。该文件甫一出台,就在医药行业引发被形容为“惨案”的药品注册申请的撤回潮,其影响力蔓延至今。 /p p   记者查阅CFDA官网的公告发现,自“722文”发布至今,被该文要求自查的1622个药品注册申请受理号中,已有超过80%的申请被撤回。业内人士解读称,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市场的新药上市数量将比以往大幅减少,此举堪称史无前例。“2015年对于医药行业来说的确是多事之秋,可以说这种形势已经蔓延到2016年。”记者掌握的一份医药行业的研究报告中,如此形容。 /p p   在新药研制过程中,药企、合作研究组织(下简称CRO)以及临床试验点(多为三甲医院)构成三方关系,彼此之间既有合作,亦有法定的监督职责。 /p p   记者通过采访上海两家CRO资深工作人员以及一位临床研究协调员(CRC)并调查发现,此前国内医药行业在新药研发领域的造假行为,其目的不尽相同,手段五花八门,存在诸多隐患。 /p p   “药品研发环节的造假如果不整治,将来一定会出大乱子,早管比晚管好,”记者采访的一位CRO工作人员吴先生评论称,“目前看来CFDA整治这个乱象的决心很大,至少现在看起来很有效果。” /p p    strong “722文”所述自查范围涵盖新药研发最易造假环节 /strong /p p   “722文”要求在当时正在申请药品注册的药企进行自查,并规定了包括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仪器设备的合规性、临床试验患者筛选,以及药物和生物样本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的规范性等七种自查项目。 /p p   “这个自查范围基本涵盖了新药研发最容易造假的几大环节。”前述CRO工作人员解释称。 /p p   “722文”出台当天,业界较知名的医药新闻网站生物谷就刊文认为,“毫无疑问,这对很多医药企业而言将是一个无眠之夜”。 /p p   这篇此后被业界广泛引用的文章还认为,由于该文件规定在当年8月25日后,CFDA就会对自查中的疑点进行飞行检查,留给药企自查的时间只有三十几天,因此那些对新药研发过程没有信心的药企,将会大量撤回药品注册申请。“撤回还是不撤回?这真的是一个问题!不撤回,极有可能被罚3年内不得再申请 撤回,又心有不甘,已经投入那么大成本,凭什么就撤我的,造假的可不止我一家。”文章分析说。 /p p    strong 一如此文预期,撤回潮真的发生了。 /strong /p p   根据记者查阅CFDA官网公告后统计,自“722文”发布至今年1月,以最初的1622个受理号为基数,药企撤回药品注册申请的项目数量,再加上CFDA不批准申请的数量占比为73%,若扣除165个免临床受理号,撤回加不批准占比已经达到81%。今年2月至5月,又有15家药企申请撤回22个药品注册申请。 /p p   “在撤回的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要补充进行CFDA新要求的相关药品研发试验项目,”吴先生对晨报记者说,“但也不排除自认临床数据造假,因此药企撤回的情况。” /p p   记者统计“722文”下发后各批次药企申请撤回公告发现,注册在安徽、贵州、江西、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陕西、天津、新疆这十个省区市的药企,在“722文”后要么撤回了项目,要么未被CFDA批准,等同“全军覆没”。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山东省,在归属山东药企的125个受理号中,仅存活1个了。 /p p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根据统计,在这几波药企撤回潮中,存活率(指未撤回项目加上已被CFDA批准的药物数量,除以总申请数量的比率)为0的公司,共占到受“722文”规范的药企总数的77% 而在另一个方面,亦有占比为18%的企业,其药物申请存活率为100%。这证明亦有一小部分药企(其中多数为外企),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仍能证明自己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是确保规范的。 /p p   “全系统对这次整顿要狠下决心,不怕暴露问题,不怕揭短露丑。发现问题、暴露问题是有能力、有勇气、有成绩的表现。隐瞒问题、遮掩问题是失职,甚至渎职,要追究责任。”CFDA副局长吴浈表示。 /p p   5个月后,CFDA再次召开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工作座谈会,此会议的新闻稿称,“大家一致认为,临床试验数据造假是制药工业发展中的一个‘毒瘤’”、“核查中的阵痛,是医药行业重生的必经过程。” /p p    strong 1.临床试验造假敲响所有临床试验点警钟 /strong /p p   “从大方向来说,新药研发中的造假行为,主要分为临床检测数据造假,以及临床试验点筛选、给药和跟踪受验病人时造假,”上海某知名CRO公司员工王先生说,“前一种造假,只要CFDA有心检查,一定会露出马脚,而后一种造假则相对更隐蔽,检查也更需要费时费力。” /p p   吴先生介绍说,新药研发过程主要由化合物筛选,临床前试验,新药临床研究申请,一、二、三期临床试验,新药申请以及最终的批准上市等几大环节构成。药企一旦被批准通过新药临床研究申请,一般情况下就会找到CRO和CRC,协助完成临床试验和数据检测。 /p p   CRO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检测从受验患者处采集回来的生物样本,向药企提供检测报告。而CRC主要负责在具有临床试验点资质的医院蹲点,监督医院按照药企设计的临床试验方法,筛选有资格进行临床试验的患者,并向患者提供药物、采集生物样本等工作。 /p p   吴先生补充称,前述王先生所述的两大造假方向,都集中于新药临床研究申请,一、二、三期临床试验这两个阶段,而一旦出现造假行为,CRO和CRC“都难辞其咎”。时常在三甲医院蹲点的一家CRC公司员工刘先生,向记者介绍了两种常见的造假方法——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其一是在药品上动手脚。 /span /strong /p p   刘先生举例称,比如该药物在药企前期做毒理实验时,已清楚地知道效果不如预期,但为了上市,药企可能会在实际给药的时候,串通CRC耍花招。 /p p   “原本按照标准临床试验规范,是要求这个药与已上市的、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分别向病人给药,分析新药和已上市药在药效上的差别,”刘先生说,“但实际可能是向两组病人都给已上市药物,但名义上仍是新药和已上市药的对照,这样做出来的结果一定是等效的,从而避免了新药药效不及已上市药,导致项目申请被否的结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其二是在筛选符合临床试验标准的病患时造假。 /strong /span /p p   “比如这个病人不满足成为新药临床试验对象的条件,但药企觉得这个病人入组后,会提升药品的效果,就故意修改体检报告,使得他满足条件,”刘先生说,“相反,这个病人本来满足条件,但觉得进来会影响检测结果,药企就串通CRC把体检报告改了,说他不满足。” /p p   不过,刘先生也强调,第二种造假手段在有些时候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药企研发的一款针对特定肿瘤的药物,本来罹患该病的患者就相对少,就会发生该患者其他指标都满足条件,但偏偏在那个时候感冒,按照严格标准是不能被筛选进去的,但为了凑齐临床试验对象的数量,CRC在体检报告中,就不写患者得了感冒,从而满足条件。” /p p   由于CRC常驻临床试验点(多为三甲医院),因此其中是否存在药企、CRC和医院三方勾结串通造假的可能? /p p   对此问题,刘先生根据个人经验对本报称,据他了解,医院主动参与造假的可能性并不高。 /p p   “临床试验点的负责人通常是医院指派的相关科室的主任医生等,理论上如果底下CRC的人弄虚作假,他也是要承担责任的,但不能说他就跟药企有利益输送,”刘先生认为,“毕竟临床试验点负责人本身也是医生,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一般没有太多精力去主管临床试验点的事,由此确实给CRC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 /p p   不过,、记者查阅CFDA官网发现,在去年11月11日,CFDA公布的药品注册申请不予批准公告中,就有5家三甲公立医院涉嫌临床试验作假,被立案调查。这五家三甲医院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广州市精神病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p p   根据该公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作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承担河北元森制药有限公司申请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临床试验过程中,就存在上述第二种CRC造假嫌疑——公告称,“受试者身份信息不全,且与申请人提交的自查报告内容不一致”。“涉及医疗机构的相关责任人由卫生计生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公告文末称。 /p p   刘先生对这个公告的解读是,这意味着CFDA向所有临床试验点敲响了警钟。“你这个点挂了临床试验的牌子,不是闹着玩的,真的要下心思去做。CRC之所以能玩出这么多花样,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临床试验点的项目负责人临床工作非常忙,没有空管,”刘先生称,“所以这次CF-DA的意思是,医院自己要把监管责任承担起来,不能再当撒手掌柜。” /p p   strong  2.检测数据造假成本非常低,但容易被查出 /strong /p p   除了CRC造假,CRO在临床试验数据上造假,也是另一大方向。前述CRO工作人员王先生也向本报透露几种常见的CRO检测数据造假的方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其一是直接在检测报告中篡改数据。 /strong /span /p p   王先生解释,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药企在研发一款新药时,在动物实验阶段结果很不错,对该药很有信心,然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发现数据很不理想,因此就会考虑串通CRO在生物样本的数据上造假。 /p p   “比如测出来实际的数据是100,但在检测报告中写成1000,或者人为把质谱曲线拉高,看起来很漂亮,”王先生透露,“在CF-DA没有委派检查官来CRO检查的情况下,造假成本非常低。” /p p   当然,这种造假手段也非常容易被查出来。王先生说,国内CRO使用的主流检测仪器都有稽查模块,按照CFDA规定,没有安装这一模块的检测仪器不能用于分析临床样本。因此只要CF-DA检察官查看这些记录,就能很迅速地了解通过这款检测仪器得出的数据是否被伪造。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其二是多次对同一样本进行检测,并在最后一次检测中加入标准品,人为制造样本符合预期的假象。 /strong /span /p p   “同一份样品,在质谱仪上打四遍,前三遍没过,最后一遍过了,报了第四遍的数据,对前三遍的检测结果也没有任何解释,”王先生举例,“之所以这么做,有一种可能是前三次在实验操作中出现问题,第四遍操作正确了,所以结果是好的。但更有可能的是,前三遍始终确实不合格,最后一遍在样本中添加了一点标准品或者稀释样本,使得数据符合预期。” /p p   王先生强调,上述两种CRO造假手段已经“无公司敢用”。因为相比于前述CRC造假存在检查难度大、耗费精力多的问题,CRO造假相当容易被查验出来,而一旦CFDA认定CRO存在数据不可信或者数据造假,对CRO来说是灭顶之灾,直接后果就是未来不再会有药企委托这家CRO进行临床数据检测。 /p p    strong 3.“被逼造假”拉低预算,编造实验数据 /strong /p p   还有一种特殊的造假,揭示了国内新药研发领域的机制性缺陷。 /p p   吴先生称,目前市场的格局是甲方市场,亦即CRO一旦得知某家药企的新药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往往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在这种格局下,CRO为了抢生意,在合同报价上根本不敢开高。 /p p   实际上,CRO所要承担的成本相当高昂,而药企支出给CRO的经费已经通过合同列明,只有总的检测项目成本低于经费的情况下,CRO才能盈利。 /p p   “CRO想留住药企客户,只能把预算拉低一点,但无论如何检测的成本还是在的,那我就想其他办法,比如在实验数据上造假,本来做十次试验,结果只做五次,另外五次我就编出来,成本就低了。”吴先生说。 /p p   事实上,在正常的药企和CRO合同关系中,CRO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对检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然而,在压低成本的大背景下,数据真实性往往被牺牲。吴先生说,真正能做到对数据真实性负责的,是那些公司规模和行业口碑排名靠前的CRO,因为只有他们,无法承受数据造假带来的风险。 /p p   吴先生解释说,过去CFDA对CRO进行检查时,发生过CRO的检测仪器上“干干净净,什么数据都没有”的情况,CRO对此的解释是仪器损坏,已报废购买新机,这有可能是事实,但更大的可能是CRO明确知道只要CFDA来查,一定能查到造假的证据,所以宁可让CFDA认为公司对数据保管有问题,也不能抓到实际造假的证据。而在通常情况下,CFDA没有找到CRO数据造假的确切证据前,只能以“数据不可信”作为结论。 /p p   “查到数据造假被CFDA拉入黑名单就不谈了,而即便只是被认定数据不可信,这家CRO未来的生意很可能也都黄了,”吴先生说,“因为以后CFDA会详查由这家CRO提交的检测报告,而做科研不可能没有问题,查出的问题即便只是无关大局的局部整改,都会拖慢委托这家CRO的药企新药研发的进展。” /p p   也正因此,吴先生认为本次CFDA的强力整治应能引导行业更健康地发展。“毕竟药企即便撤回药物项目,但已上市的药品还在源源不断带来利润,另外撤回后补足试验要求继续申请并被批准的可能性也存在,因此对于大的药企来说,这波强力监管未尝不是好事,”吴先生说,“而那些以往经常依靠弄虚作假的小药企,未来可能会面临倒闭潮。” /p p br/ /p
  • 从“内外有别”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与公众热议的中心 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以及层出不穷的地沟油事件,这一件一件都基本上成为了各路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也不断挑战着社会大众的底线。众所周知,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然而,在我国大量食品出口西方发达国家的同时,我们发现:对大部分食品来说,国外标准都高于国内的,而我国食品能安全出口的背后折射出国内销售的食品与国外出口的食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标准。例如:瑞典研究机构的数据表示,雀巢等品牌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含有砷、铅等毒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后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虽然只有9个百分点的差距,但却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近期,工程院院士也指出:一直以来,我国存在着两套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一套是食品卫生标准,是按照食品安全法制定的,是卫生部行政执法的依据 另一套是食品质量标准,是按照产品质量法制定的,是国家质检总局行政执法的依据。两套标准长期并行,且互不沟通。在实际执行中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按照一套标准监督检查合格的食品,按照另一套标准就有可能不合格。可见,我国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国内销售的都是些劣质的、掺杂违规物质的食品,而出口国外的食品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试问这如何对得起社会大众?   然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远不止国内外标准不一致这么简单,其还反映在监管与处罚力度薄弱、思想道德与舆论压力没有威慑力两方面。监督与处罚方面:以巴西为例,巴西“食品监督部门、相关法案多”,负责食品监督的部门和机构国家卫生监督局、农业部、社会发展和消除饥饿部等机构 而民间还有完善体制的消费者维权基金会和消费者保护研究院等。同时,巴西食品安全法规定:“重罚造假企业、起诉企业法人”,生产未达标产品的企业将受到处罚。如果是重犯,企业都将被处以与首次发现时数额相同的罚款,同时还要接受停产30天检查、没收不合格产品、收回已投放市场产品等一系列处罚。如再被查出,案件将直接进入司法程序,企业法人将以食品造假罪被起诉。而我国在监督与处罚上的问题在于,第一,分段监管有盲区,经常曝光一件事后,每个部门都“踢皮球”,谁都不会站出来担责任,部门协作性不强,责任并不明确,导致最终消费者讨公道时无从追究责任。第二,惩罚力度不严格,尽管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但在现实操作中,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处罚目的难以体现,客观上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思想道德与舆论压力方面:2006年,德国警方在慕尼黑一家肉品批发公司的冷冻库内搜出了120吨过期腐肉,其中一部分已经超过保质期达4年之久,导致涉嫌贩卖腐肉的食品公司老板、74岁的乔治卡尔布鲁纳在家中上吊自杀。为此,德国相关媒体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报道 主流的《图片报》则认为,布鲁纳是因为不能忍受连日来的舆论压力而自杀的,而《明镜》周刊的评论则更为直接:腐肉奸商与其说是自杀,还不如说是被食品监督环境判处了死刑,在当今社会,失信就意味着身败名裂。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到,在德国如果有人危害了公众的健康,那就是严重社会道德缺失的表现,良心会受到很大的谴责。然而在中国,从近来“食品案”中可以看到的不仅是国人诚信在缺失,社会道德也同样在滑坡并已到了极致,可以说已触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案例”要比一个国家的环境、人口、犯罪、就业等社会问题更要严重得多,甚至都可以说要比那些外来侵略更具有威胁性。   综上所述,我国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食品安全方面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方面,真正认识到食品安全标准一致的重要性,缩小与统一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并尽早修订食品安全标准,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有法可依。另一方面,食品企业的老板应该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重视食品安全在人民与国家的地位,把人民健康放在生产经营的第一位。
  • 中国30省份70%的市成立独立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要有信心。他透露,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70%的市和30%的县整合了食品和药品监管职能,成立了独立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  对食品安全的状况,毕井泉说,我们要讲两句话:第一,对中国的食品安全要有信心。第二,我们的工作还要继续努力。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有信心,有以下几方面理由:  一是从市场抽样检验的结果来看,近几年抽样检验的数量逐年在增加,抽样检验产品的合格率也在稳步提高。2015年总局共抽检了17万批次的食品,比2014年增加了21%,比2013年增加了2倍多,2015年的抽检食品合格率是96.8%,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二是从监管的工作看,我们向社会公开不合格的食品6552个批次,食药部门查处涉及食品、保健食品违法案件24万件,公安机关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案件1.5万件,配合卫生计生委发布了新的食品安全标准157项,在40万家餐饮企业推行“明厨亮灶”的工程。  三是从法制建设看,去年全国人大修订了《食品安全法》,新的《食品安全法》从10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行。食药总局已经制定了和正在制定一些配套的规章,切实把法律规定的内容执行到位。这些都为我们构建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四是从监管体制看,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统一权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决定,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70%的市和30%的县整合了食品和药品监管职能,成立了独立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这也为食品药品的监管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  另一句话是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毕井泉说,一方面现在食品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现在的食品安全仍然处在问题多发期,因为现在是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所决定的。农业投入品使用多。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这都给食品安全构成了比较大的威胁。我国目前发放许可证的食品经营、生产企业有1180万家,这些都是我们监管的对象。还有为数众多没有领许可证的一些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产业“小散乱”的问题还是相当突出的。食品生产中掺假造假的案件还是屡有发生,特别是抽检中还有3个百分点的不合格食品,这个不合格食品如果落在哪一个消费者头上都是百分之百。  另一个方面,食品安全工作有进步,但是距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距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我们的食品安全标准还有一些缺失,我们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还不足以对违法者形成震慑。我们的监管力量薄弱,数量不足,能力不强,检验设备落后。全国现在还有70%的县和30%的市还没有完成食品药品体制的改革。所以,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现在面临的挑战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做好食品监管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蜂蜜:检测与造假的“古罗马斗场”
    原标题:蜂蜜造假: 监管错位与盲目崇拜下的“蛋”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依据食品安全标准无法直接判断假蜂蜜等问题,在官网上发布了《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187号建议的答复》。答复称,蜂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造假售假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今后将加大对蜂蜜生产、经营、抽检监督力度及对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蜂蜜造假不是中国人的独创,也并不中国独有。马肉风波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2013年就曾发布一个“十大易造假食品黑名单”,督促严打食物造假。在这个名单里,蜂蜜就赫然在列。可见,即使在国外,蜂蜜造假掺假依然是个让监管部门头疼的事情。  蜂蜜为何容易掺假?为何又难检测出来呢?  检测方法与造假手段的斗争  网上有不少“专家”出谋划策,教人通过看、闻、尝等方法鉴别蜂蜜真假。实际上,仅凭感官基本无法分辨蜂蜜的真假。若普通消费者轻易便区分出真假蜂蜜,只能说明造假者的水平不够高。  为何蜂蜜容易被造假呢?主要还是因为,不同品种的蜂蜜,它的成分变化很大。以糖类为例,不同蜂蜜中果糖的含量可以在30%~45%之间,葡萄糖的含量通常在20%~42%之间,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通常在0.76~1.86之间。由于这种成分含量的变化,给鉴别和监测蜂蜜是否掺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许多人不能理解:现在科学这么发达,为什么就找不到可靠的方法来检测造假蜂蜜?其实,检测并不是万能的。“检测造假蜂蜜”,实际上是判定它是假蜂蜜还是真正的蜂蜜。但我们的食品“检测”必须是针对一种确定的物质。按照目前的分析技术,只要能够列举出来的成分,基本上就可以“检测”出来。但是,能够“检测”一个指标,跟用它来进行“判定”真假,完全是两回事。  比如说,蜂蜜造假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蔗糖、高果糖浆等,这都属于“碳4植物”。而蜜蜂采集的花粉来自于“碳3植物”。这两种植物产生的糖中C13同位素的比例不一样。理论上可用碳4植物糖的同位素检测方法确定蜂蜜的“真假”。但麻烦在于,不同的蜂蜜,差异实在太大,C13同位素偏移的范围也很大,很难准确判断真假。  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了“碳4”检测方法,商家也会采用不添加碳四糖方法——添加碳三糖。常见的大米就是碳三植物,如果在蜂蜜中掺入大米,碳四检测就无能为力。不过,使用的大米糖浆目前可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下检测出来。此外,甜菜也是碳三植物,如果用一种叫做“β -呋喃果糖苷酶”的酶把它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碳四检测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都无法检出。不过,蜂蜜中不含有这种酶,因此只要再建立一套检测这种酶的方法,就可以把这种掺假方式也检测出来。  除了这几种检测方法,也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光谱法、显微镜法等。不过,就像食品检测中的任何方法一样,每一种方法都只能检测某些特定的目标,这就使得蜂蜜造假的检测颇为困难。  有的消费者可能会说:既然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方法,那么把每种方法、每个指标都检测一遍不就可以了吗?这种做法看似可行,但你真的考虑过成本?要知道,每增加一项检测,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 这些检测方法都需要专门的设备、专业的分析人员。作为监管部门,除了考虑“能做”,还需要考虑“可操作性”。而且,对于增加的操作成本,谁来承担呢?你愿意掏钱吗?  不值得崇拜的蜂蜜  蜂蜜向来受人追捧,很多人都认为蜂蜜有益健康,身边还有朋友特意跑到国外买正宗蜂蜜带给家人。不过,即使是真的蜂蜜,也不值得受到盲目崇拜。  生活中有各种流言称蜂蜜具有各种各样的“保健”作用,甚至“医疗”效果,原因是蜂蜜中含有促进健康的“神奇成分”。科学家也对蜂蜜的成分进行了检测,但结果却很令人失望。实际上,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蜂蜜是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它的主要成分是糖,占到蜂蜜的80%以上,再除去百分之十几的水,其他成分不到1%,而这百分之一通常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量实在是乏善可陈。所以,在从营养成分组成的角度来说,蜂蜜是一种热量高、营养高度单一的食品。  那么,吃蜂蜜究竟对人体到底是否有好处呢?科学家也做了不少研究。但是,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人体有用。在很多研究里,蜂蜜的作用跟安慰剂差不多 也有一些研究,似乎显示了“可能有用”,但是证据也不充分。总的来说,蜂蜜的那些“保健功能”都是镜花水月,而且,多吃蜂蜜还要面临糖摄入过多的风险。  还有很多人认为真正的蜂蜜是纯天然的天然产品。不过,即使蜂蜜是纯粹的“天然产品”,也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绝大多数的花是无毒的,但是有少数种类产生的蜂蜜就含有有毒成分。如果正好碰上一小批蜂蜜大量采集了这些植物的花粉,而蜂蜜未经处理,那么就可能有一定危险性。比如,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通告有消费者在国外购买了杜鹃花蜂蜜中毒,原因是杜鹃花蜂蜜中天然的梫木毒素。前几年我国福建有19位村民食用野生蜂蜜引起中毒,导致3人死亡,原因就是误食了雷公藤蜂蜜。雷公藤的花粉含有不同的生物碱,而且毒性都颇大。  打击蜂蜜造假还得转变思路  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打击造假力度,确实能保护消费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消费者都应该转变思路。  政府应该加强过程监管,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一味地以检测来打击造假蜂蜜,不仅增加人力物力,收益还很小。政府部门在开发新的检测方法的同时,也应该建立以过程监管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从农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监管和约束,保障食品安全。  而消费者也应进行反思,不应该盲目追捧蜂蜜。消费者的盲目崇拜使得蜂蜜价格虚高,而蜂蜜造假成本却非常低,再加上造假不易鉴别,假蜂蜜便有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商家愿意冒着风险去造假。因此,要想杜绝蜂蜜造假,消费者也应该理性消费,改变对蜂蜜的盲目崇拜。
  • 315剑指食品乱象 皖仪科技助力安全检测
    导读 食品安全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也是食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和保障。昨晚,315晚会曝光“土坑”酸菜、变味粉条等食品安全问题,危及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引发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另外,农产品农兽药残留、农资乱象、儿童化妆品安全......315曝光的,不仅仅是这些事件,而是这背后隐藏在百姓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安全隐患。PART 01热点回顾Hot spot review“土坑”酸菜,酸菜清洗、腌制、加工过程各种乱象,仅其恶劣的卫生环境就让人不忍直视,更何况在其背后人们所肉眼看不见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护色剂及重金属、真菌毒素等等,每一项都让人惊恐不已。变味红薯粉,不仅仅是因为原材料的造假让其变味,其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漂白剂二氧化硫,以及木薯粉中的剧毒氢氰酸都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晚会最后,还提到的农产品农兽药残留,农资产品的造假乱象以及儿童化妆品安全等问题,同样给我们在身边生活安全上敲响了警钟。PART 02解决方案Solu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及生活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真实有效的检测手段。现阶段,检测仪器分析技术逐渐成熟,并且已经逐渐代替化学检验成为主要检测手段。面对当今的情况和需求,皖仪科技分析仪器专注实验室分析十余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高效的解决方案。相关检测方案链接1.食品中亚硝酸盐测定Lily,公众号:皖仪科技应用开发中心离子色谱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米饼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的测定2.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婷婷,公众号:皖仪科技应用开发中心离子色谱法测定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3.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测定Penny,公众号:皖仪科技应用开发中心皖仪液相色谱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液相色谱法)4.农药鉴别Penny,公众号:皖仪科技应用开发中心是真是假?逃不过离子色谱的法眼!皖仪离子色谱在农药行业应用专题---农药真假鉴别5.植物生长调节素Lily,公众号:皖仪科技应用开发中心离子色谱法丨甲哌鎓中甲哌鎓、N-甲基哌啶盐酸盐、氯化钠含量测定6.化妆品Kevin,公众号:皖仪科技应用开发中心行业应用丨皖仪原子吸收助力化妆品中铅的测定PART 03科技助手Technology assistant离子色谱仪 IC6600系列多功能离子色谱仪是皖仪科技最新推出的高端离子色谱系统,全新的模块化设计,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功能更全面,操作更简便。可通过配置电导检测器、安培检测器、紫外检测器,实现对常规阴、阳离子及氰根、碘离子、糖、小分子有机酸、六价铬(铬酸雾)、过渡金属等所有与离子色谱相关项目的检测。安培和电导检测器的插拔式设计可实现其自由切换。一机多能,满足客户常规检测的同时,可升级柱后衍生、在线富集、在线基体消除等功能,其完美卓越的性能将色谱分析带入一个新的更高境界。 高灵活系统,能应对潜在的挑战以及高级应用场景,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展了工作能力、提升了色谱性能。液相色谱仪皖仪科技在液相色谱领域深耕多年,推出一系列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代表性的产品。采用主流分体式设计,配置丰富齐全,搭配灵活,拥有自主研发适应公司所有色谱产品的色谱工作站,满足用户对高效液相色谱的所有配置要求,泵、检测器种类齐全,可任意搭配组合,单一检测器或联用均可满足要求,随心搭配,无缝联接,实现拥有所有检测器的梦想。系统易于使用,可大幅减少培训需求,同时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性能,让您对结果充满信心。我们的 LC 系统具有多种配置,因此总有一种配置可以满足您的需求。 气相色谱仪传承经典,持续创新。皖仪科技GC6000系列气相色谱仪在采用经典气相色谱技术上,结合皖仪科技持续创新的色谱技术,配有FID检测器,搭配自动进样器,开发出皖仪科技气相色谱仪,让经典再现;可增配FPD、ECD检测器,选配皖仪自产空气净化系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皖仪科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自公司成立以来,潜心开发,一直跟随世界无机分析技术的前沿,持续更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技术,持续提升光谱仪产品性能及相关配套产品的创新,开发出一系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系统,简洁而高性价比的原子光谱仪器。易用,高性能,以及优异的可靠性是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选择皖仪科技原子光谱将显著增强您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分析数据的可靠度,更多方位满足您的需求。PART 04社会使命Social mission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将为我国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专业、高效的现代分析仪器的普及与应用是建设食品、生活类产品质量安全屏障的基石。皖仪科技为您提供国内先进的食品安全分析仪器、相关耗材配件及行业内最新的应用解决方案。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储备,助力企业客户实现价值提升,致力保障人类生命安全与健康。 ●公众号 : 皖仪分析仪器云平台 ● 联系电话:0551-62521516
  • 复旦研究生建食品安全网站 被政府约谈
    吴恒,1985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创建食品安全网—“掷出窗外”   今年5月以来,一个名叫“掷出窗外”的网站走红网络。这个网站收罗了2004年至2011年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案例,网站也因此被网友称为“有毒食品警告网站”。最为吸引网友的,是每个人无须注册即可在该网上添加食品安全的相关新闻报道。   □网站:中招吃半年假牛肉建网站给大家提醒   京华时报:是什么让你决定创建掷出窗外这个食品安全网站?   吴恒:是一篇关于假牛肉的新闻报道。虽然之前我也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事件等,但并没有太操心,因为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太大。但看了假牛肉的报道后,真是特别震惊。因为我常在学校旁的小餐馆里吃牛肉盖浇饭,10块钱一盘,连着吃了近半年,却从没想到过牛肉也会造假。   我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震惊之余我在网上又搜了下食品安全的知识,才发现不光牛肉造假,只不过因为我没关注,所以就不知道这些事情。   当时我就有个想法:做一个平台,搜集尽可能多的曝光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让有需要的人第一时间就能查到,给大家一些提醒和警示,不要像我一样,吃了半年才发现自己“中招”了。   京华时报:网站现在非常受欢迎,创建之初是否有很多困难?   吴恒:其实我是从2011年5月初想要创建这个网站的,掷出窗外网在2011年6月17日就已经上线。不过网站真正火起来是今年5月份的事情,让我很意外。   因为我的专业不是食品安全,也不是新闻,只是尽自己的力做了一点东西。   现在网站爆红,我想可能与今年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很大关系吧,比如毒胶囊等。从5月3日到7日,4天里网站的浏览量就超过了200万次。其实做这个网站并不费什么劲,要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浏览的新闻量太大,我一个人根本做不来。   当时我在网络上发帖说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两天内就有33名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报名愿意帮我。因为大家都是志愿者,工作时间有些不统一,不过大家都能够通过空闲时间,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QQ群实现了沟通。   其他就是一年600元服务器的费用,不过也不是什么问题。   □感受:造假案例触目惊心任何人都可能受害   京华时报:你和33名志愿者在17天里查阅相关报道17268篇,制作了2849条记录,如此系统地看到了从2004年至2011年的食品问题,你有什么感受?   吴恒:触目惊心,匪夷所思,造黑心馒头的工人不吃自己做的馒头,自以为很安全,但他却还是要去餐馆吃饭。在一些餐馆,他就会吃到地沟油。用地沟油的餐馆里的厨师不会吃自己炒的菜,但还是会去喝牛奶。一些产牛奶的厂商不喝自己加了三聚氰胺的奶,但是又会吃馒头,所以总体看来,大家在相互坑害。   让我感触挺深的是,之前我一直觉得,一般有钱人应该是可以避免吃到有问题的食品。但我搜集的那些案例说明,什么人都有可能是食品不安全的受害者。比如当时有媒体报道的矿泉水问题,还有电影院爆米花桶的问题。   正因为每个人都不能幸免,所以我们必须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    京华时报:网上绘制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长江以南地区全线飘红,这是否意味着长江以南地区的食品问题比北边要严重?   吴恒:不是,这中间可能有些误解。整个问题形势图是我们通过新闻报道来描述的,实际上反映的是当地新闻曝光的一个密集程度。在这些红色的区域,媒体曝光食品安全的问题也越多。   这张图并不是说红色的地区比蓝色的地区更危险,也并不意味着那些蓝色的地区就是安全的。我只是想通过这张图说明,现在的形势非常严峻,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情况。   【对话人物】   □监管:问题食品年年曝光监管部门存在漏洞   京华时报: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这些经过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你是否在后期看到了令人满意的解决?   吴恒:这一点有时让我感到挺无力的。有些问题几乎年年报、年年有,好多都是重复出现,比如说奶粉,从2008年到2011年,每年都在报,只是换了个奶粉牌子。还有就是地沟油,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有这方面的报道。这个问题却一直没得到解决。   京华时报:你的网站上提到,1906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看揭露芝加哥肉食加工厂的纪实小说,恶心得把吃了一半的香肠“扔出窗外”。后来,罗斯福跟作者见面,推动通过《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前身,这也是你的网站掷出窗外名字由来。目前在中国也有食品安全法,也有药监局,但食品安全问题仍屡禁不止。你怎么看?   吴恒:我们虽然有法,也有相关部门来管理,但在有些地方的管理中,我觉得对这个法律的执行程度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是监管方面的缺失。在有些地方,虽然食品安全有部门在管,但管的部门太多了。我之前曾数了一下,有工商、药监、卫生几个部门都管,甚至城管也管,有的时候还有公安。这些部门都在管,结果到头来就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一出了问题,有的就说你这个出在生产环节,跟我们销售环节没关,有的说你这是销售环节的问题,跟生产环节没关,结果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管理,而是把它切成一环一环的,但其对接并不是无缝隙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地域面非常广,一个地方销售的问题食品,可能是在另一个地方生产出来的,监管部门在监管中就会存在地域性的限制。而且这些商贩流动性比较大,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去,这也是监管难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商贩即使被抓住了也不会罚多少钱,犯罪成本太低,这也让这些问题食品屡屡出现。在美国,一个超市卖问题食品,消费者会把这个超市告得倾家荡产,但在国内这是不现实的。   □建议:希望设置惩罚赔偿剥夺企业造假收益   京华时报:在你的网站上,你设置了中国食品达尔文奖,奖金1.4元,如此设置是怎么考虑的?是否颁过奖?   吴恒:奖金设置为1.4元,实际上是取了“一块死”的谐音。那些黑心厂商自以为聪明,不吃自己生产的东西,可别的黑心厂家生产的食品他还是吃到了,到最后整个群体都会遭殃,谁也不能幸免。   上一届的达尔文奖项颁给了地沟油,但是奖金没有寄出去。   京华时报: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吴恒:我能够想到的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部门来管理食品安全,避免以前的那种互相推诿的情况,一旦出了问题,消费者可以直接找这个部门。另一个就是希望设置惩罚性赔偿,现在是消费者损失多少企业就赔多少,但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企业也根本不会在乎,所以必须要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完全剥夺它们造假的收益。   京华时报:在你创办的网站上,很明显地标着一句话“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你应有的态度”,你认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吴恒:我想至少应该有两种态度。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出回应,比如说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积极举报、投诉,增加不法商贩的犯罪成本等等,做的人多了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另外,我想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消费者不应过度地追求物美价廉,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完全物美价廉是不存在的。   □发展:掷出窗外网站将永保公益性   京华时报:网站爆红后,据说上海政府部门有约谈你?   吴恒:5月4日下午,上海食品安全委员会给我打电话,说想约个时间跟我聊一下。政府部门能找我,挺出乎我意料的。我想我可以充当一个传声筒,会把这段时间以来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和网友的意见、要求等转达给他们。   现在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特别地关心,我们希望能够加大惩罚力度,避免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恶化。   京华时报:网站爆红后,有很多人找过你?网友担心你的网站是否会利用删帖牟利。   吴恒:现在有三类人已经联系过我了,投资者、合作方、黑心厂商。对于投资者我没有深谈,因为掷出窗外网站是公益性的,今后也会永远保持其公益性。我不希望它成为一个商业的东西。   跟我联系的第三类人,问我删帖的价格是多少,我没有跟对方继续联系,所以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哪一家。不过这个问题值得我非常警醒,我想我们一定要从制度上想到一个操作办法,避免沦为靠删除信息来牟利的工具。   京华时报:掷出窗外网站今后如何管理,有没有初步想法?   吴恒:现在掷出窗外网站上,每一个网友进入后,都可以添加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案例,这一点是我们一直要保证的,只要这个网站存在,任何网友不需要注册都可以有权添加案例。这样大家可以随时测试我们的网站是否有删帖赚钱的行为。   我们唯一需要审核的,就是这个案例是否是经过媒体曝光的新闻,而不是论坛上的一个未经核实的消息。但是由谁来审核?我现在的想法是组建一个团队来负责审核工作,团队人选由志愿者组成。   案例的审核不应由我或某一个人来进行,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我不太相信个人的道德就能做担保,最靠谱的是一个完善的制度,能避免个人在道德上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个制度也会由我和志愿者来共同商量制定,我想首先必须是把我们的审核管理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必须要被监督,才能保持网站的公信力。
  • 完善标准 严管食品添加剂
    卫生部等部门3月1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自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   “此次我带来的议案之一就是《严格控制和监管食品添加剂 切实关注食品安全严格控制和监管食品添加剂切实关注食品安全》。”来自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东营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法规虽然对使用食品添加剂已有具体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不是食品添加剂,但也被许多黑心商家违法添加到食品中 溴酸钾是明令取消的面粉处理剂,但仍有部分企业在使用它。特别是很多食品企业不顾国家制定的规定、标准,擅自超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严重违规或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不正确或者不真实地标识食品添加剂,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宋心仿说。   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应大幅度减少化学添加剂品种与数量,全面淘汰存在风险的食品添加剂,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应用,科学使用天然添加剂。同时应加强食品添加剂的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体系。“现行食品添加剂法规和标准体系尚不能适应新形势新问题的解决,急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利用食品添加剂造假,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突出问题,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体系有待尽快规范解决。“特别是当前有诸多种食品添加剂品种已广泛应用,却没有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宋心仿表示,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强化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督管理,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应建立对举报和监督的反应程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举报、及时处理、及时预防。同时,一定要降低检测费,对送检者、消费者、投诉者大开方便之门。
  • 食品安全事件常被误读 焦点移向产业链前端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近日在北京举办"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领域学科的专家解读了2013年12个国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以及12个国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与会专家认为,强化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不仅需要政府加强法制化监督管理,企业加强诚信意识,科技界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基础科学研究,更需要媒体传递科学的信息。   多个食品安全热点事件被误读   专家在解读2013年国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时表示,1月的新西兰奶粉检出双氰胺,实际是使用含双氰胺的肥料造成的微量残留,远低于欧盟的残留标准,不构成健康风险 2月的"镉大米",是因为在受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的大米,或使用这种大米制作米制品导致的镉超标问题,不是非法添加 3月的"美素"奶粉疑云,事实上是一起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中典型的知假造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2013年3月,农夫山泉被指生产标准不如自来水,专家认为,虽然企业在标准的使用上存在不当之处,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此事并非食品安全事件 5月至11月,媒体对胶原蛋白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质疑,专家认为,个别企业的不当行为应该有针对性监督与批评,但全盘否定胶原蛋白肽有失偏颇。7月三品牌奶粉检出反式脂肪酸,专家认为此次事件媒体有误导行为,并非食品安全事件 9月"瞎果门"事件中,专家认为,果汁加工企业采用"瞎果"榨汁事实依据不足,也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12月的纸塑包装疑似迁移出"塑化剂",专家认为该报道的"事件"谈不上什么危机,更不是食品安全事件。   舆论焦点向产业链前端延伸   据了解,这是主办单位连续3年举办同一主题的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尽管中国食品安全的基础在逐渐夯实,但百姓的焦虑仍在加大。因此,以科学化解百姓的疑虑,通过科技界与媒体的声音放大正能量,共同填补消费者与科学真相之间的"信息真空"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指出,3年中所发生的36个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较真实地聚焦了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焦虑。而从3年不同热点问题的分布中亦可清楚看到,舆情的关注点正逐渐深入到中国食品安全的本源。   通过对2011-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梳理显示,对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从2011年聚焦于方便食品和非法添加,到2012年关注标准与过程控制,而2013年的舆情则聚集于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孟素荷表示,从"非法添加"到"过程控制",再到"原料安全",2011-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重心的转移,不仅显示了各方逐渐形成的"由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认知过程 也显示了向产业链前端延伸的溯源轨迹 同时显示出舆情的关注点总体上与中国食品安全的着力点相衔接,并与2013年中央对"食品安全的关键在源头"的判断相吻合。   方便食品成被重点关注领域   "2011-2013年36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分布是突发的、散点的,涉及到影响食品安全的各个领域。"   孟素荷分析,一些重点领域受关注较多:一是以传统食品工业化为特征的中国方便食品产业占28%.中国传统食品制作的复杂性,导致传统食品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性评价正在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独特问题 二是对标准的争论与质疑,占17% 三是涉及原料污染与过程控制的事件也占到11% 此外,乳制品行业始终受到高度关注,亦占11%.以婴幼儿奶粉为代表的中国食品依然缺乏消费者的足够信任,任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负面报道总能引起消费者的极度恐慌,也是中国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浓缩。   孟素荷表示,食品安全是道德、法规、技术三个层面的问题,夯实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是中国科学家的使命。目前,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报道中,已加大了与科技界的合作与交流,报道内容日趋客观准确,但是铸就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之路依旧漫长而艰难。
  • 你的雀巢、海天、太太乐可能产自天津这个造假村
    瓜子加工企业用过的八角、花椒、小茴香,回收后晾干、粉碎,简单加工灌装,一包王守义十三香就炮制成功了。  工业用盐、色素、食品添加剂加上自来水一勾兑,贴上标签就是一瓶李锦记牌或海天牌的酱油。  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一些普通民宅里,每天生产着大量假冒名牌调料,雀巢、太太乐、王守义、家乐、海天、李锦记等市场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这些假冒劣质调料,通过物流配送或送货上门的方式,流向北京、上海、安徽、江西、福建、山东、四川、黑龙江、新疆等地。  去年11月底,重案组37号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线索进入独流镇,对这个厂家眼中的“北方调料造假中心”进行调查,发现此地聚集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更是长达十多年。  2017年1月11日,天津独流镇七堡村河北一条的一村民家中,一台生产假十三香的罐装机  工业用盐加色素勾兑出酱油  一间杂乱无章的屋子里,角落里立着一个1米多高的深蓝色塑料桶,里面盛着将近一半的酱色液体,一根木棍插在桶内,上面缠着几根已经变色的橡皮管,一直延伸到桶外。周围的白色墙面已被染黑,地上堆放着各种原料,以及大量空的玻璃瓶和印着“东古”“李锦记”字样的瓶盖,旁边还有一些已经灌装完毕未贴标签的玻璃瓶。  另外两间屋子里,地上同样摆满了灌装封盖未贴标签的“东古酱油”,拐角处堆放着二十多箱已经完成装箱的“东古一品鲜酱油”,以及一堆堆码放整齐的东古酱油外包装纸箱和成桶的色素。  2016年12月7日,新发地,家住天津独流的调味品造假者王姓男子给假装订货的记者送来的样品。这些假调味品样品,外包装和真的一摸一样,通过手机扫条形码和二维码均能扫出相关内容。  一批“名牌酱油”。眼看就要出厂。  1月11日下午1点多,重案组37号与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打假人员,带领天津市静海区刑警大队负责人,进入这座位于独流镇子牙河岸边的普通民宅打假,发现这里每天都在生产大量假冒名牌酱油。  屋外的院子里,一进门就可以看到门旁放着一些辣鲜露的外包装纸箱,院内堆放着数十箱没有任何品牌标识的鸡精,以及数十桶没有标识的黑色液体。  一名六十多岁的女子自称该院主人,她告诉刑警大队负责人,房屋租给他人使用,她对造假情况一无所知。她同时以假冒产品与王守义十三香无关为由,要求该品牌打假人员离开。重案组37号只好与打假人员一同离开。刑警大队负责人随后联系警员前来处理。  2017年1月11日,天津独流镇七堡村河北一条的一村民家中,罐装好的假十三香小袋装,等待工人往单包装纸盒里装。  “厂家打假就是这样,只要在现场没有查到假冒该品牌的东西,后续处理就与我们没有关系。”王守义十三香打假人员这样告诉重案组37号。  据当地造假者介绍,以酱油来说,造假的方法非常简单,拿工业用盐、自来水、色素和食品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勾兑一下就可以。记者在上述造假现场看到的原料有山梨酸钾添加剂、苯甲酸钠添加剂、三福牌甜蜜素、味精,以及两个半袋的白色袋装长舟牌“高级精制盐”。  1月12日,重案组37号根据在造假现场查获的长舟牌“高级精制盐”包装袋上的联系方式,电话采访其生产厂家及售卖该款产品的卖家,两方均表示,该盐属于工业用盐,不可食用,不能用于食品生产。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专家刘少伟昨晚告诉重案组37号,工业用盐不能用作食品原料,应该在包装上标注“严禁食用”。他说,工业用盐含有大量杂质和很多有害成分,如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还有一些重金属,会伤害肝脏、肾脏。  甜蜜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虽然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是须严格按相关标准添加,过量的话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比如苯甲酸钠,作为一种防腐剂,虽然有防止食物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但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  用过的八角花椒回收炮制“十三香”  离开上述酱油造假窝点,1月11日下午,重案组37号继续跟随王守义十三香打假人员和刑警队负责人,来到独流镇七堡村一处王守义十三香品牌的生产窝点。  2017年1月11日,天津独流镇七堡村河北一条,假十三香窝点隐藏在一村民家中。查抄中,几位雇来的民工正将假十三香成品、半成品、原料、包装及机器都搬上卡车拉走。  走近院子,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花椒大料气味。打假队伍到达时,这个院子的大门已经被人从外面锁住,但是仍能看见院内有人活动。这时,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打算从临近马路的一侧院墙翻墙逃走,被打假人员制止。在多次叫门无人应答的情况下,警方强制打开大门,院内只剩数名妇女儿童,不见此前翻墙男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院子的左边搭建着一间大约20平方米的彩钢板房,与倒座房相通,院内一个蛇皮袋内,装着印有该品牌字样的外包装纸箱。  进入彩钢板房,门前摆放着一张搭在凳子上的大木板,木板上堆放着大量已经灌装好的粉末状调料,木板下方堆着一袋袋的十三香包装盒,房间角落里堆放着三大蛇皮袋已经灌装好的成品。在光线昏暗的倒座房内,放有一台灌装机,机器还散发着热量,口内盛有还未灌装完毕的原料,十三香的包装正在机器上随时等待灌装。在灌装机前方,堆放着20袋左右的原料粉末。  在另一处的案板上放着两台封膜机,地上没有任何标识的白皮纸箱内,装着20多箱已经包装封膜完毕的调料,上面“王守义十三香”的商标、图案一应俱全。  一名自称该院主人的妇女同样表示对造假一概不知,彩钢板房是短期租给了一个东北口音的男子,并不知道对方姓名,也没签订合同。  王守义十三香打假人员随后叫来车辆,将查获的假货及原料、加工设备一并拉走,在公安人员带领下运至独流镇一处仓库存放,等待后续处理。对于造假人员,则只能等待警方后续追查。  据一名曾给这个窝点送过原料的知情人士介绍,该窝点存在已有两年多,他们使用的原料来自临近的的王口镇,该镇存在大量瓜子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加工瓜子要用八角、花椒、小茴香等调料浸泡,用过的这些废料有人专门回收,他们把回收的废料晾干后再粉碎成粉末,而后以每斤两元的价格卖给调料造假者。  “每次送来1吨原料,大概可以供它用几天。”这名知情人士介绍。  去年12月底,重案组37号在王口镇找到了这个专门回收废料的窝点,这是一个已经废弃的院子,里面堆着各种生活垃圾,一名工人正在往外用推车推袋装的原料。  据一名曾在此窝点工作的工人介绍,他们就是用石磨进行磨料,一般一个人一天可以磨1吨废料。  造假村的熟人圈子  独流镇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醋乡,位于天津市区西南30公里。为千年古镇,因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在此汇成一条河流而得名。镇上为标准的北方建筑格式,胡同交错,一家一个小院,红砖砌成的高高的围墙,模样相似,从外面看不到里面情况。  在这些高墙院落的民宅中,一间稀疏平常的院子就可能是一处调料造假窝点。当地知情人士介绍,独流当地调料造假人员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互通的圈子,一家警觉,其他所有的造假人员都能得到风声。  2017年1月11日,天津独流镇,一家生产假酱油村民家,门口仅一堵墙外就装了三个摄像头。  “外人就算是想要买货,这些造假者也不一定会卖给你。特别是一些做得规模大的,他们已经有自己全国稳定的客户群,陌生人需要熟人之间相互介绍,才会卖货给你。”这名知情人士说。  独流镇的假调料生意在市场上早已名声在外。河北沧州一家调料商介绍,独流镇假货齐全,销量大,可以从当地一个制假经销商这里把所有品牌假调料采购齐全。  做得大的假调料商,在当地也颇有关系,手下几十号人为他们服务,加工、送货、采购,一条产业链分工明细,窝点分散,每天各品牌总和出货量都在几千件,三辆货车为其运货送货,分散到天津各个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重案组37号调查掌握的造假点至少10家,均在独流镇。而据当地行业内多个人士称,整个独流镇的造假窝点至少有四五十家。  十三香打假负责人说,初步估计,一个都流镇,所有的调味品假货,每天大概有50万的假货产值。这是根据以往的打假查处的情况得来的,因为这些造假窝点是不停歇的,像十三香是机器自动化生产,酱油一个大桶就可以生产一车货。这些量有多大?我们初步估计50万这个数值不会少。  上述知情人士说:“在独流,全国所有的知名调味料都可以做得出来,包括酱油、醋、味精等等。”造假售假人员在卖货到全国各地,与经销商联系时,并不采用真实姓名,有些人可能一直在做生意,但是相互之间并不知道姓名。  经当地知情人士介绍,重案组37号以“调料商户”的身份联系到了独流当地7名造假者,对方均表示,有货(假调料)可以出,包装和质量放心,可以先发样品给记者看看再做决定。  一名自称姓刘的造假人员说,自己这里“大众货”都有,例如太太乐鸡精系列,海天酱油系列,雀巢美极鲜,家乐辣鲜露和家乐鸡汁等。如果遇到没有的调料,就会从朋友那里调货,“好多朋友都是做这一行的,每个人都做几样不同的调料,相互之间会串货。”  2016年12月7日,新发地,家住天津独流的调味品造假者王姓男子给重案组37号送的样品。  另一名主要做醋、酱油、家乐系列、太太乐系列的造假人员,显得颇为谨慎,反复询问核对重案组37号身份。  当地知情人介绍,此人有多个窝点,其中一处位于独流西南友好街一处胡同,在独流当地人称“二姐”,销量每天在上千件。  “二姐”自称姓王,独流本地人,已做此行业多年,每天一个点可以生产大几百件货品。她向记者发来的“报价单”显示,共有22种调味料,涵盖酱油、醋、火锅料、酱料、鸡精、蚝油等,假冒对象包括美好、财神、旧庄、安琪、东古、海天、老干妈、水塔、白顶、黄飞鸿、味达美、家乐等多个知名调料品牌。  据她介绍,报价单上有的价格是一白皮纸箱的价格,例如家乐辣鲜露一白皮纸箱为8箱装,就是20元每箱,每箱6瓶,每瓶约3.33元。有的报价是调味品本身每箱的价格,例如太太乐鸡精系列1千克装的是55元每箱,每袋价格5.5元。好与次的区别则在于添加剂投放的多少。  在多名造假者发来的假调味料中,重案组37号看到,这些假货的外包装箱,品牌标签,与真品看不出来丝毫差别甚至连二维码都可以扫出。例如,“二姐”卖出的假调料,家乐辣鲜露和太太乐鸡精1千克装,品牌标签与真品对比,字体颜色大小均相同。家乐辣鲜露扫出的二维码结果显示,京东商家价格为每瓶20.5元。太太乐鸡精1千克装扫码结果显示,1号店价格为每袋29.9元。  造假窝点分散,大老板开保时捷  前述独流当地知情人表示,独流镇大规模的制假窝点被四五家垄断,这些窝点雇佣当地人,分散在镇内多个地方隐蔽加工。当地做得大的窝点,一天出货量差不多五六车,都是用福田货车运送。假货老板以刘某、邢某某等人最为知名,两人年龄均为四五十岁,平常开着保时捷和奥迪轿车,但很少在窝点出现。  2017年1月11日,天津独流镇,一家生产假酱油村民家中,罐装并贴完标签的假东古酱油,正在准备装箱。  当地知情人士介绍,一个大老板,窝点会分布到独流的各个地点,到了晚上或者下午,这些小作坊汇集到这一个地方,用小面包车。比如一个点做酱油,一个点做美极鲜,采用这样的模式把风险分散。  上述造假者“二姐”说,自己有造醋的窝点,还有一些生产报价单上其他调味品的多个窝点。每个地点生产不同的产品,“都是要分散开来的,不能放在一个院子生产,不然查到不就一锅端了嘛。”  知情人士介绍,当地制造假调料盛行,刚开始时,造假人员之间竞争比较大还会有相互举报的,让厂家来打假。但随着这么多年厂家及相关部门的查处,造假人员之间开始抱团,相互通气串货。但是对于自己的制假窝点,相互之间都是不知道的。  去年12月中旬,重案组37号来到上述被查处的酱油造假窝点探访,这是一个院墙贴有白色瓷砖的院子,墙角处安装有监控摄像头。中午1时,该院门前停放着一辆灰色面包车,一名中年男性正在搬一箱箱没有任何标志的白皮纸箱上车。见有车辆路过,该男子便会停下警惕地看着路过车辆。重案组37号驾车路过后,在前方100米转弯处再次调头路过时,两分钟后,便有一辆此前停靠在门前的白色河北牌照轿车跟随着记者车辆,一直跟踪有20公里才折返。  同样,在独流镇西南友好街附近胡同及西北主街附近胡同内,两处在胡同深处的院子,也安装着监控摄像头。  每天下午四点之后,上述三个地点便开始有进出的面包车进行拉送货物。1月7日下午5点30分许,在独流镇主街独静路与静霸线交汇处西北方向胡同内,昏暗的路灯下,胡同内的院墙上安装着两个监控摄像,周围停放着多辆面包车,一辆蓝色小货车在胡同深处正一箱一箱的装运着货物。  2016年12月22日晚,天津奥森物流园重庆成都专线,从独流镇出来的车牌是“津M.H3159”的卡车,正将部分假调味品转到一辆跑长途运物流运输的卡车上。  连续多日,重案组37号蹲守发现,该货车每天均在此上货,随后送往物流公司。  独流当地一名知情人士称,上述地点均系调味品造假窝点,他曾为其送过货物。这些窝点内生产有各种酱油、鸡精等,工人都是亲戚朋友,不会对外招工。“家家户户都长的一样,如果不了解情况,没有线索是根本找不到的。”  他说,这些造假者警惕性很强,造假作坊都设在民宅里,屋外都安装有监控。而且今天在这里,明天到那里,具有隐蔽性。白天在窝点内生产,等到下午4点左右,就可以将生产好的货物运走。  据之前媒体报道,在独流查处一处制假窝点时,静海当地质检部门工作人员曾介绍,这些不法分子为逃避监管,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选择在下午或晚上生产,生产完马上运走,现场一般不储存大量造假成品或材料,这给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带来了难度。曾经有一次,质检部门接到举报,一印刷厂正在生产假冒各种品牌的外包装箱,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后,整个工厂空无一人。原来,造假者在院门口安装了摄像头,一有情况便逃离。  相关产业一条龙服务  大量造假窝点长期存在,在当地延伸出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在独流当地生产的假调料,使用的包装纸箱和标签均可买到,而生产瓶装类的调料,还有专门的人回收旧调料瓶,利用火碱刷洗干净再卖给造假者。  1月7日上午,重案组37号根据知情人士指引进入独流静霸线与京福公路路口东北角一处大院,院内最里面左手边堆放着大量瓶子,有海天、加加、东古等酱油瓶。进入到里屋,有两个水泥砌成的约4平米的大水池,两名中年妇女正围着围裙,戴着手套刷着瓶子,水池内堆放着大半水池的瓶子,屋内也杂乱地摆满了各种瓶子。见有陌生人进屋,两名女子颇为警觉。随后,一自称老板的男子进入询问记者,重案组37号称是来购买已经洗刷完毕的调料瓶,这名男子则称,并没有调料瓶,也不卖。  2017年1月7日,天津独流镇,一个隐蔽大院的一间房子内,女子正在水池边洗瓶装调味品的瓶子。  当地知情人士介绍,此处是一个专门为造假者提供瓶子的地方,他们将回收来的调料瓶利用火碱洗刷完,再将其卖给各个造假点。  此外,独流镇南边王家营村一处未挂牌的纸箱厂,当地知情人士介绍,该处是一个为造假窝点生产各种外包装纸箱的地点。  该厂的张姓老板称,自己这里是可以做各种调味品的外包装箱,例如辣鲜露的1.8元一个,美极鲜的是2.5元一个。其他的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模板来印刷。  “年前这段时间生意好,但是原材料紧缺,每天基本生产几百个,都供应在独流本地,还不够,一点存货都没有。”他说,自己打算转行了,整天干这行,利润不高,还提心吊胆的,怕出问题。  重案组37号联系到独流当地另一位郭姓男子,对方表示可以提供各种调味料的品牌标签及外包装箱,“太太乐的全系列都有。”  当地一位造假者说,“其实做太太乐鸡精都是用劣质鸡精贴标,说到底其实就是侵权。”  业内人士透露,劣质鸡精的可能生产企业违规使用国家禁止使用,含有致癌性和致畸性的日落黄色素。其次则是鸡精鲜度指标和鸡肉成分含量不合格,有些鸡精竟然有异味。  独流当地有专门生产劣质鸡精的人员为当地造假者供货,记者联系到这位生产鸡精颗粒地点的员工,他表示,他们生产的鸡精主要都是两三千元一吨的,不会生产太贵的鸡精。以此推算,劣质鸡精仅1到1.5元每斤。
  • 娃哈哈率先建立食品安全实验室
    6月12日,2009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在京举行。论坛由卫生部、农业部、经济日报社等六部门联合主办,主题为“食品安全:在法律和责任的道路上”。   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作为食品饮料产业的代表,列席会议并做了大会发言。他表示《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作为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娃哈哈将坚决贯彻《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坚决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保障食品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宗庆后的大会发言里,有一条信息引起记者的注意。 他说,早在三年前,娃哈哈就率先在同行业内建立食品安全实验室。食品安全实验室主要从事有关食品安全的危害因子的检测、有害微生物的检测及鉴定、新的食品污染源的检测方法的建立等工作。   过去一年,食品饮料行业屡爆危机。不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让整个行业面临信誉危机。舆论的矛头指向了生产商道德败坏、相关机关监管不力。却忽视了一点:在技术环节上,我们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否过硬?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后,有新闻报道,三聚氰胺未纳入质检必检项目,某些地方甚至没有相应的技术设备。惨剧酿成是多个环节出纰漏的原因。如果企业本身有自我道德来约束、有政府机关的有力监控,但是技术跟不上趟,那也是徒呼奈何。   很显然,娃哈哈强烈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三年前就建立了食品安全实验室,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行研发。   三聚氰胺危机扩大之后,娃哈哈是唯一出口美国并获得FDA认证的乳饮料生产商。至少,其食品安全实验室功不可没。从宗庆后的讲话当中可知,集团本部早已配备了用于检测含乳原料和成品中三聚氰胺指标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他表示,为进一步加强集团整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严密性,将加强科研和分析检测软硬件建设,深入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研究。过去仅在集团配置的精密仪器,将配置到片区质量监测中心,确保生产分公司能就近更快捷地控制原料和产品质量,为健全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技术保障。   娃哈哈重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这种技术优势也让娃哈哈在参与行业标准制订上相当有影响力。据报道,5月下旬,娃哈哈作为饮料业唯一代表,参与《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管理(草案)》的制订工作。在此之前,其已经参与两部由卫生部发布的国家部门法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的制订工作。并且,其对《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的制定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的哲学里,有“道”“术”之分。放在食品安全这里来讲,道是企业的道德品质、良心信誉,用道德约束自我,诚信经营,不掺假、不造假;术是技术、制度,是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唯有“道”“术”相辅,企业才能真正领会《食品安全法》的精神,并坚决贯彻下去。
  • 中国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前研究部署加强对生产、销售和使用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并发布紧急通知确保公众饮食安全。通知强调,对涉嫌造假、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同时,对失职、渎职的监管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资料图:2009年9月25日,卫生部“对症下药”,下发通知出台了“严格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安全性审核”、“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加强食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检查”等5条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近期,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中,发现一些餐饮单位使用来源不明、标示不清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制作火锅底料,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引起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等要求,迅速开展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对辖区内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全面开展专项检查,加大监督抽验力度,进一步规范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   在生产环节,重点检查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及加工工艺,企业是否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制度,是否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 是否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等管理制度,是否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控制,是否严格执行有关标签标识要求,标签标识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明显等。   在经营环节,重点检查经营企业是否违规经营,是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管理制度 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复合食品添加剂是否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标识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品种的通用名称以及含量,是否完整、清楚、明显等。   在使用环节,重点检查企业是否严格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否存在使用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标签、说明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复合食品添加剂是否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标识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品种的通用名称以及含量,是否完整、清楚、明显等。   通知强调,各级质检部门要按照职责督促生产企业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标识标注。食品调味料标签要载明名称、规格、净含量、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 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产品标准代号 贮存条件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生产许可证编号 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食品添加剂标签必须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成分或者配料表 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保质期 产品标准代号 贮存条件 生产许可证编号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 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各级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虚假标注行为。对标签标识不规范或者进行虚假宣传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要依法处置,及时通报生产企业所在地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立即依法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通知指出,各级工商部门要严格规范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准入行为,依法登记注册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依法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加强食品添加剂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查处违法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督促销售者建立进货查验制度等自律机制。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等制度,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对采购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要专项登记,统一存放,严格领用,并按照有效期使用。餐饮服务单位自行配制食品调味料,其原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有合法进货渠道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严禁添加非食用物质,要依法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餐饮服务单位要诚信经营,对有关询问,应当如实告知加工制作的食品所使用的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及加工方法。   通知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发挥作为政府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估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工作责任。要认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作用,通过分析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件,找准监管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关制度措施。   各级食品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食品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将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纳入信用体系建设单位,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和信用奖惩机制。   通知还强调,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严厉打击在食品调味料中添加罂粟壳、罂粟粉、工业石蜡等其他非食用物质,以及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对涉嫌造假、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同时,对失职、渎职的监管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 他的工作让食品真实性有据可循——访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发展部主任,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钟其顶
    “民以食为天”,食品素来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然而,食品安全和真伪问题始终困扰着大众。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真实性越来越多的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不同于食品安全,食品真实性的监管还面临不少问题,包括检测技术、标准、法规等。  那么,针对食品真实性,都有什么样的检测手段?相关问题的监管和认证现状如何?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食品质量安全部主任、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执行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钟其顶,请其为大家答疑解惑。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执行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钟其顶  钟其顶,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研发部主任兼标准信息研发部副主任,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执行副主任,同时任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认定)秘书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常务理事兼执行副秘书长、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6)秘书长、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1/SC1)委员等职务。  标准缺失是现阶段食品真实性监管的难点  仪器信息网:钟教授,请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食品真实性相关的研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让您选择这样一个研究方向?  钟教授:我一开始从事的是食品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我们发现造假食品水平越来越高,规避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产品质量特征和安全指标检验,达到以假乱真程度:比如央视报道“三精一水葡萄酒”,“不明不白白酒”等。为了扭转食品行业“以次充好,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我们团队从2006年开始开展食品真实性关键技术研究,先后分别筹建了稳定同位素、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等食品真实性分析实验室。经过不懈努力与坚持,2018年,科技部给我们团队批复了我国食品真实性领域唯一的“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心致力于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与产业升级发展工作平台,构建食品真实性数据库,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仪器信息网:作为国家级研究院和国家级检测中心,钟教授您可否从政策上、政府监管的角度谈一谈食品真实性的问题?  钟教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食品贸易是全球性的,食品真实性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已经非常关注食品真实性的问题,因为它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食品真实性问题涉及技术、法规、监管等方面,需要全社会共治。其中,食品生产者的自律是保障食品真实性的基础,食品真实性溯源认证技术是保障食品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在我们今年主办的“2020年食品真实性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说到“食品的真实性从监管的角度作为食品安全的一部分,中国走在前面,一开始就纳入了食品安全的监管。真实性问题不像其他添加剂、农药残留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它需要另外一套技术和监管措施,第三方认证有责任确保食品确实是真实的。”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二级巡视员何小群也在讲话中指出,“食品真实性问题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重点、难点,要解决食品真实性问题,监管部门需从源头入手,切实加强食品认证监管,做好产品溯源工作,要广泛宣传食品真实性认证与溯源。”  食品真实性检测对仪器分析提出新的挑战  仪器信息网:钟教授,请问食品真实性研究最常用的仪器及技术手段有哪些?存在哪些技术难点?有哪些新的可靠检测技术值得期待?  钟教授: 食品真实性研究最常用的仪器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HPL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这些常规技术手段只是针对一些已知特定的指标进行检测,难以区分食品自身发酵产生的风味物质与外源添加人工合成的风味物质,同时随着现代化工合成技术和风味化学的发展,食品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对新的检测技术的需求也愈发明显。  当前,稳定同位素和核磁共振技术已成为食品真实性鉴定和产地溯源的可靠工具。比如,不同地区的植物因所处外界环境和自身代谢而具有特征性稳定同位素比值,根据同位素特征可以判断原酿本位酱油产品是否存在外源添加味精成分。另外,核磁共振能够实现对食品中微量关键有机组分氢原子无偏检测,每个样品做一次核磁共振都会形成独特的核磁共振指纹图谱,通过与大量真实的食品数据库进行比较,就能判断食品是否是真实的。我们基于布鲁克(Bruker)核磁共振设备开发的葡萄酒、白酒、果汁、橄榄油真实性鉴别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布鲁克(Bruker)核磁共振设备  仪器信息网:钟教授,贵单位在食品真实性领域都承担了哪些项目的研究工作?攻克了哪些难题?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钟教授:我们食品真实性研究团队目前承担了白酒、葡萄酒、果汁、橄榄油、蜂蜜、醋和酱油等食品真实性技术领域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2013年、2014年和2016年联合欧洲实验室参与欧盟科技项目全球招标,成功获得代表食品真实性前沿技术最高水平的欧盟科技框架7计划项目1项和地平线2020计划2项;攻克了“三精一水”葡萄酒、传统白酒添加外源食用酒精、NFC果汁掺水掺糖、蜂蜜掺糖浆、酿造醋掺食品冰乙酸、原酿本味酱油中掺味精等难以鉴别的食品真实性技术难题 项目获得科技成果鉴定证书1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4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与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超过40篇。  “食品真实品质认证”架起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桥梁  仪器信息网:据悉,由贵单位主导的“食品真实品质认证”(FA认证)已经发布,请钟教授您谈一下食品真实性认证的初衷、意义及运行机制?  钟教授:“食品真实品质认证”(FA认证)是由“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全球率先推出的食品真实性认证体系。企业申请FA认证时,相关产品需通过同位素质谱、高分辨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等前沿科技手段检测,认证通过后,颁发证书。整个认证过程检测结果都会记录在FA认证溯源网络系统,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清晰看到整个FA认证结果报告,同时,委托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市场随机抽样,进行认证后监督。  FA认证以前沿科技手段作为技术支撑,构建食品大数据,结合区块链技术,为消费者构建公开、透明、便捷、有效的食品数据信息“云空间”,实现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可保障、可溯源、可监督。FA认证将以先进的技术引领产业发展,采用科学的手段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桥梁,提升中国高品质食品品牌形象,促进中国高品质食品出口贸易,让生活因真实食品而更加美好!  仪器信息网:目前有哪些产品/品牌已经通过了FA认证?未来,“食品真实品质认证”(FA认证)将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钟教授:农夫山泉作为首个申请“非浓缩还原(NFC)橙汁”认证的企业,经过核磁共振波谱、同位素质谱等前沿科技手段检测,顺利通过认证并获得食品真实品质(FA)认证首张证书。我们也诚挚的希望更多真实、高品质的产品能够通过“食品真实品质认证”(FA认证)呈现给消费者。  未来,我们将通过FA认证,针对食品行业存在的虚假标注、以次充好等问题,开展产业培育、技术攻关、标准制订、产品认证、真实品质食品数据库构建等工作。从关注食品自身完整性和生产经营行为真实性出发,创新提出食品认证、监督新模式,形成食品真实性“生产+流通”领域双重保障,重塑食品行业诚信体系,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消费者与企业信任的桥梁,为中国高品质食品正名。  仪器信息网:钟教授,未来,贵单位在食品真实性研究方面还计划开展哪些工作?  钟教授:我们团队将组建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依托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联合国内外先进技术研究机构,继续深入开展核磁共振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高分辨质谱技术、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智能感官分析等技术在保障食品真实性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  食品造假是全球性的挑战,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落实“国际食品真实性技术创新联盟”的工作,集合全球食品真实性技术领域的科技资源,发挥“产、学、研、销”一体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我们相信农夫山泉“非浓缩还原(NFC)橙汁”食品真实品质认证(FA认证)只是一个高品质食品认证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推广FA认证非复原橙汁、原酿本味酱油、食醋、浓缩苹果汁、花生油、葡萄酒、白酒、蜂蜜、橄榄油等产品的真实性,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让正规企业放心生产好产品。相信未来FA认证将为“美好生活”、“美好食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