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谣言

仪器信息网食品谣言专题为您整合食品谣言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谣言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谣言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谣言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谣言话题讨论。

食品谣言相关的资讯

  • 食品谣言占微博谣言两成
    p   昨日,食品安全与媒体责任研讨会在中国记协召开,会议针对大众关注的食品安全和风险管控等进行解读,并呼吁广大媒体工作者尊重科学注重求证,做食品安全工作的科学传播者。 /p p   “泡面吃下去32小时不消化”的谣言曾经广为传播。对此,首都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余焕玲表示,现代方便食品加工工艺非常成熟,其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是有保证的 同时,现代方便食品的营养成分与价值有它本身的一些特点和优势,对于保障人们的营养健康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p p   针对大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忧虑,与会专家表示,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用量都有明确规定,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 /p p   近年来,大量食品类谣言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让消费者真假难辨。日前举行的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公布了微博处理食品谣言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微博共处理各类不实信息1290条,其中食品相关的谣言245条,约占总量的20%。典型的食品谣言包括“吃樱桃感染H7N9”“猪肉钩虫”“蒜薹蘸甲醛保鲜”“西瓜打针”等。谣言主要呈现两个特点:内容低劣,经不起推敲 具有周期性,比如只要是樱桃上市季节,关于它的谣言就会出现。 /p
  • 食品安全与媒体责任研讨会举行 让专业知识“粉碎”谣言
    食品安全关系重大。如何发挥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共治?6月28日,一场主题为“共建共治 让食品消费更放心”的食品安全与媒体责任研讨会在中国记协召开。  专家认为,要向公众传播更多科学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粉碎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详细解读了今年5月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她说,其实食物本身并没有“垃圾”还是“健康”之分,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  针对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忧虑,首都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余焕玲说,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无需过虑。“但不法商人违规使用诸如苏丹红、孔雀绿的行为,应依据法律予以严惩。”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谣言层出不穷,让消费者产生忧虑,也让一些企业叫苦不迭。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蔡浏阳认为,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羊群效应,很多人盲目从众,成为谣言传播者。她呼吁,广大媒体工作者以积极有效的工作来传播科学的知识,澄清事实、引导舆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提出,媒体、行业主管部门要把科学的知识传播出去,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冬梅也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应时刻牢记社会责任,注重科学求证,传播科学的食品和营养膳食知识。
  • 安徽卫视《谣言终结者》栏目向智云达赠送锦旗
    安徽卫视《谣言终结者》栏目2015年4月15日向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赠送锦旗。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桑华春女士在智云达消费者体验中心接受了锦旗赠送。北京智云达作为快检行业的领先企业,通过真科学护航食品安全,不仅致力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在大力推广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旨在帮助消费者了解食品中常见问题及隐患及检测方法等。目前已经与百度、BTV生活频道、生活面对面、新京报、健康之路、安徽卫视等多家媒体开展了合作。智云达还创建了食品安全消费者体验中心,可以为消费者检测疑似问题食品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助力广大消费者的舌尖安全。此次送锦旗的安徽卫视《谣言终结者》栏目是安徽卫视推出的一档科学生活类节目,已于2015年亮相荧屏。节目每期以“终结谣言”为主题,选取不同年龄和背景的嘉宾,回答“谣言粉碎”等相关问题,谣言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大家对保健养生问题的关注,致使网络上关于食品营养、保健养生的内容异常火爆,微信的养生帖也充斥朋友圈,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谣言。针对食品中的一些谣言,北京智云达通过快速检测的方法助力安徽卫视《谣言终结者》栏目,共同揭露生活中关于食品的那些谣言真假。此前与安徽卫视《谣言终结者》栏目合作的是关于“白富美”开心果的问题,大家印象中的开心果大多是外壳白亮的,但是这样的开心果真的好吗?其实太白的开心果存在双氧水、二氧化硫超标的问题。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曾向智云达送来“一流技术服务,护航食品安全”的锦旗,此次安徽卫视又送来“食安智云达,快检保平安”的锦旗,媒体的支持是对我们智云达技术和产品的信任,也是对智云达的极大鼓励与肯定。如今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曝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容易造成大众恐慌心理,所以有必要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指导消费者了解问题食品的危害,减少购买到问题食品的几率,帮助消费者健康消费,尽量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在此,智云达也要感谢多家媒体为我们提供传播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平台,我们将共同为捍卫舌尖安全而努力。
  • 孙宝国院士:预制菜言论不科学,应协同治谣言
    点击图片 免费报名由仪器信息网、北京食品学会现代营养健康检测专业委员会、我要测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预制菜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网络研讨会于3月14日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相关行业的专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工程师以及预制菜企业共同探讨预制菜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的热点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表示今年继续围绕食品安全建言献策,对于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问题,他建议加大对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屡禁不止,既不利于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全国两会,孙宝国带来“关于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塑造风清气正舆论环境的提案”。他认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目前主要体现在固有认知误区被反复炒作、对食品领域“新兴产业”的报道解读易“以偏概全”、个别直播间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方面。孙宝国介绍,近年来一些顽固谣言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方便面24小时不消化”“喝牛奶致癌”“食品添加剂有害”等反复出现、屡禁不止,且存在传播范围广、迷惑性强、有外力持续推波助澜等特点。预制菜备受争议,一些错误的、以偏概全的言论也导致人们不能正确认识。“传统的肉冻、鱼冻就是预制菜,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孙宝国表示,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恰逢其时。但预制菜产业化遇到诸多“成长的烦恼”,尤其是出现对其不科学、不客观的报道时,舆情走向没有回归理性,反而“以偏概全”,使得行业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愈发加重。孙宝国认为,建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加强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多媒体科普宣传。同时,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开展食品安全谣言专项整治行动,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的科学把关。对于一些长期散布不实信息、谣言的机构及个人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强化各信息发布机构自我监管责任。此外,孙宝国认为,应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食品安全谣言的治理,建议依托网信办、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科协等相关单位,明确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的目标职责、责任单位和工作机制,尽快塑造风清气正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
  • 新冠疫苗可网购?破除谣言需要权威信息“持续在场”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通过在网上散布售卖新冠疫苗虚假消息从而骗取钱财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与其同伙通过某网络平台散布虚假消息,虚构其有渠道可以售卖新冠肺炎疫苗现货,先后有多名受害者信以为真并支付了疫苗款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事实上,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实验以来,相关的谣言和诈骗信息从未间断。有人在朋友圈销售新冠疫苗,标出代理价1100元起,表示可大量预定;还有人在微信群里声称疫苗上市了,498元一支,总共打3支;更有甚者将谣言冠上官方的名号,传播“北海西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新冠肺炎疫苗可以打!”等不实信息& #8230 & #823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谣言此起彼伏的背后,体现了人们在疫情长期存在的阴影下对新冠疫苗的期待和渴望、对疫苗研发进展情况的高度关心。而一些造谣者正是利用了人们对新冠疫苗早日普及的这种迫切心态捏造事实,骗取公众钱财。网络上假消息频出,使公众眼花缭乱,无法分清信息真假,对疫苗的研发动态更是愈加迷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疫情之下,谣言当止。面对网上层出不穷的“假疫苗”,一方面,公众应该保持理性,不信谣、不传谣,从政府部门、官方媒体等权威来源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对出现的谣言早处理、早澄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更重要的是,官方应及时、定期发布更多权威信息,让公众能够了解疫苗进度:疫苗何时上市?公众通过何种渠道预约、价格多少?哪些群体应该优先注射?和疫情动态一样,这些“解渴”信息的发布应采取日报、周报等形式连续发布,不给谣言趁虚而入的机会。疫情以来,许多事例充分证明,只有“持续在场”的权威信息发布才是根除谣言、让公众安心的最佳手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在介绍新冠疫苗的相关情况时表示,我国已有4个疫苗进入临床三期,今年年底新冠疫苗年产能可达6.1亿剂,目前已经做好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权威信息的发布不仅让网络上的各种谣言不攻自破,更提振了国民对新冠疫苗能够早日上市普及的信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我们期待有更多新冠疫苗的权威信息动态持续跟进,更期待新冠疫苗的真正上市普及。 /p p br/ /p
  • 雾霾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北京市环保局批驳十大谣言
    p   雾霾对人类健康是有危害的,比如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雾霾造成耐药性细菌或耐药性基因的流行,“耐药性基因环境中一直有,并非因为有霾才有耐药性基因”。 br/ /p p   “雾霾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空气干净10倍?”“‘煤改气’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等等,这些谣言在公众中传播甚广。昨天,第四届北京环境文化周启动,北京市环保局公布十大环保谣言并一一批驳。 /p p    strong 谣言1 空气中有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呼吸这样的空气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 /strong /p p   剖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科主任医师、全国细菌耐药监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波教授介绍,雾霾对人类健康是有危害的,比如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雾霾造成耐药性细菌或耐药性基因的流行,“耐药性基因环境中一直有,并非因为有霾才有耐药性基因”。 /p p    strong 谣言2 市政府通知飞机洒药治白蛾需躲避? /strong /p p   剖析:此类谣言假借政府、专家等权威的公信力,编造所谓的“内部消息”,以此提升谣言的说服力、迷惑性。对此,北京市林业保护站表示,北京市进行的飞机洒药属防治林业病虫害工作,洒药地点离居民区很远,飞防药剂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人畜无害,而且北京飞防林业病虫害进行了近40年,不用躲避。 /p p    strong 谣言3 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的空气要干净10倍? /strong /p p   剖析:汽车尾气主要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态污染物,对PM2.5的贡献主要是二次污染转化,这是手持式PM2.5检测仪检测不出来的,更不用说这种检测仪的准确性还尚待验证。根据目前的科学共识,PM2.5大部分是通过二次转化生成的,在北京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PM2.5的年均贡献在30%左右,非采暖季要占到40%。 /p p    strong 谣言4 有硫酸铵才发布红警? /strong /p p   剖析:此类谣言牵强附会,逻辑混乱。该谣言关联伦敦致命酸性大雾,危言耸听,其实,伦敦雾致命元凶为高浓度二氧化硫,硫酸铵虽有害健康,但急性毒性不大。而且,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规定,红色预警的启动条件为,预测连续4天及以上出现重度污染,其中2天达到严重污染 或单日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500及以上,且将持续1天及以上时。硫酸铵不是发布红色预警的标准。 /p p    strong 谣言5 “煤改气”是造成北京地区“丰富水汽”的主要来源,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 /strong /p p   剖析: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表示,按照我国当前的天然气消耗量计算,假如每年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气态水全部转化成液态水,平摊在全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液态水的厚度仅占大气中可降水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影响微乎其微。 /p p    strong 谣言6 车少了、采暖季都结束了,但雾霾又来了,不是说燃煤是空气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吗? /strong /p p   剖析:实际上,雾霾成因错综复杂,高污染排放是内因,不利气象条件是外因,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是动因。在内因中,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秸秆焚烧等污染排放以及区域传输,对雾霾产生的贡献,因季节、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或变化。北京发布过PM2.5源解析结果,但这是基于当时1年以上监测数据的结论,和每一次空气重污染的成因可能又是不同的。至于哪种因素扮演大气污染首因的角色,一定要有前提条件和限定范围,不能一概而论。 /p p    strong 谣言7 北京空气质量在逐步恶化 /strong ? /p p   剖析:近几年北京采暖季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不大,但从全年来看,北京重污染天还是在逐年减少。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历程:1998-2013年》评估报告显示:1998至2013年,北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分别显著下降了78%、24%和43%,15年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此外,美国NASA等国际机构的监测数据也支持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趋势。 /p p    strong 谣言8 儿童吸入肺里的雾霾比大人多? /strong /p p   剖析:协和医院儿科万伟琳副教授表示,儿童与成人的肺结构相似,且肺活量低于成人,所以不存在吸入雾霾多于成人的说法。 /p p    strong 谣言9 机动车污染不是北京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strong /p p   剖析:2014年,北京市在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权威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PM2.5源解析工作。研究表明,机动车对北京PM2.5的年均贡献在30%左右,在本地污染源中居于首要位置。近年来,随着北京燃煤使用量的大幅缩减、二氧化硫浓度的迅猛下降,机动车污染对北京PM2.5的贡献相对还可能保持较高甚至更高的比例。 /p p    strong 谣言10 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率仅为4%? /strong /p p   剖析:媒体援引中科院某研究者一份北京PM2.5污染源解析的报告说,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率仅为4%。其实,原论文除了提到汽车尾气直接排放的PM2.5粒子占4%,还提到二次无机气溶胶对北京PM2.5的贡献是26%,而汽车尾气贡献了二次无机气溶胶的很大一部分。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如果以原论文的原始数据为基础,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总值达到24.5%。 /p p br/ /p
  • 清华回应迁址雄安:没有相关消息,应该是谣言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伴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近来在网上流传出“清华大学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迁雄安新区的样板单位”的消息。对此,4月13日,记者电话联系了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没有相关的消息。” /p p   近日,网上有传言称,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北京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将迁往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几乎不可能大规模发展工业,也很难想像金融企业向雄安新区转移,估计大学将是被首先疏解的目标,而北京清华大学可能会成为首个迁入雄安新区的样板单位。”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p p   对此,记者联系到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该工作人员称:“我们没有相关的消息”。 /p p   记者还注意到一则网文中写道:“更确切的说,清华大学力学研究所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迁入雄安新区的知名高校。”为印证这一说法,记者也联系了清华大学固体力学研究所和流体力学研究所所属的航天航空学院,该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应该是谣言,别再互相乱传了。 /p
  • 农业部:经过严格评估,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
    p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我们不懂转基因,也不去争论,但我们的员工餐厅不能用转基因的油和食材。”这是日前一家知名企业的董事长公开发表的言论。尽管政府部门的科普已推行多年,但相比朋友圈里一条条吸引眼球的谣言,科普的力度似乎还不够。昨天,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再度正面回应转基因安全性问题。 /p p   转基因的安全性几乎成了“说几遍都不嫌多”的话题。但无论主观是否愿意,完全绕开转基因食品正成为越来越难的事情。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副处长张宪法首先澄清,并不是所有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都叫“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3.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转基因食品 /strong /span /a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60327_194257_57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7c117fb4-a59f-409d-8a30-b56d66651e13.jpg" / /p p   张宪法表示,转基因食品不是无限的。以玉米为例,玉米生产出来之后,玉米粒、玉米籽、玉米面、玉米粉这些都叫转基因食品,但是再往下走,用玉米喂的猪是不是叫转基因猪,这就不是了。转基因大豆生产的油叫转基因大豆油,但是用转基因大豆油炸的油条就不是转基因油条,所以转基因食品的概念是有界限的。 /p p   在中国如此,在美国更是这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大食品与营养学院教授罗云波介绍,美国现在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已经超过七成,据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美国超市购买的部分食品进行检测,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p p   罗云波表示,美国市场上,在普通超市里面转基因食品非常多的,只是不作标识,因为它是自愿标识。如果在国内不吃转基因产品的人,最好别去美国出差,如果你去美国超市问这里有非转基因的食品吗,很难找到。 /p p   作为农业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监管者,张宪法显然不认可“不安全”的说法。 /p p   张宪法认为,世界主要国家、世界主要国际组织都在采取手段建立管理框架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监管。所以,对转基因不能笼统地说它好还是不好,安全还是不安全,只有通过监管批准上市的才是安全的。国际组织对这一块也有一些共识,通过批准允许上市的是安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几个定论,现在我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的是一个个案分析,逐步的一个原则来进行评价,现在应用了20年,没有发现科学证实的安全性问题。 /p p   科学家们离技术最近,谣言同样声声入耳。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表示,如果没有转基因农作物,没有转基因木瓜,我们今天还能吃木瓜吗。网上看有人讲劝大家不要吃木瓜,有这么恐怖吗?木瓜转了一个基因,就像给人打预防针一样的,不过使这个植物抵抗病虫害,有这么恐怖吗。没有见过的全是转基因,引起了大家的恐慌。也是网上看到的,四个翅膀的、四个爪子的(鸡),天方夜谭,科学家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来成批生产四个脚的、四个翅膀的鸡。 /p p   孟山都公司中国总裁高勇举的例子是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帖:《阿根廷欲哭无泪,全球第一个毁于转基因的国家》。 /p p   高勇说,微信上经常传的一个谣言帖子,叫《阿根廷欲哭无泪,全国第一个毁于转基因的国家》。与反转人士宣传的恰恰相反,转基因技术让阿根廷人赚了大钱,阿根廷人笑得很开心,没哭。这些年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阿根廷将它的大豆、玉米、豆粕、大豆油以及由大豆、玉米生产出来的牛肉销售向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换回来的是大把的美元还有人民币。 /p p   张宪法和他的同事们做的事,就是在风口浪尖上不多不少地执行法律法规。国际上进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多采用三个原则,即实质等同原则、个案分析原则和逐步完善原则。我国的转基因安全评估较此更为严格。 /p p   张宪法表示,转基因安全管理制度,美国是看产品,欧盟是看过程,我们国家是看整个过程,不仅仅看你的产品,只要你采取转基因技术,整个过程都要监管,我们国家综合了两大经济体的管理模式,既看产品也看过程,我们有专门的法规,我们是个案分析,一个一个来。这一个是安全的,不代表另外一个是安全的,所以任何一个都要经过安全评价。 /p
  • 食药总局:就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答记者问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1e1d657b-213d-4c06-b593-9673a7b251c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务院新闻办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发布会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7年2月27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介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092abfa5-b642-4088-86dc-751edf83095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袭艳春主持发布会 /strong /p p   【主持人 袭艳春】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最近国务院新闻办邀请一系列部长出席我们的发布会。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p p   下面,就请毕井泉先生作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fb021054-aef9-4643-be86-1c094ef05ba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 /strong /p p   【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毕井泉】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要感谢记者朋友们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视、关心。食品药品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药品的监管工作,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p p   过去一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重点整治食品中违禁超限使用农兽药和食品添加剂问题,重拳打击药品医疗器械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改革创新审评审批制度机制,稳步实施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全面公开监管执法信息,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努力营造饮食用药安全的良好环境。但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监管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p p   前不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部署 国务院印发了 strong “十三五”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两个规划 /strong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通知,国务院食安委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去年,全国人大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讨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朋友们给予了很多的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有力保证。 /p p   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严字当头、重典治乱,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要牵住“牛鼻子”,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切,开展突出问题大整治、质量安全大抽检,着力防范食品安全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严厉打击药品安全领域的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要打好“攻坚战”,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鼓励新药研发,加快建设职业化检查员队伍,以监管创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们真诚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与监管部门一起努力,共治共享食品药品安全。 /p p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91e11bbf-a3b8-4fb0-8a91-337e09c122b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务院新闻办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发布会 /strong /p p    strong 【主持人 袭艳春】 /strong 谢谢毕井泉先生非常简短的介绍。下面我们就进入答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p p    strong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strong 请问毕局长一个问题。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农药兽药残留以及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等问题仍然让老百姓纠结。请问毕局长怎样才能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更加安全、放心呢? /p p    strong 【毕井泉】 /strong 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既要有信心,也要看到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说要有信心,一个是从市场抽检的结果来看,食品安全是有保证的。 strong 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抽检了25.7万批次食品的样品,合格率96.8% /strong ,与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我们对1300余家大型生产经营企业抽样检验,合格率分别为99%和98.1%,近几年没有发生重大的系统性食品安全事件。 /p p   从工作上看,各方面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strong 2016年新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530项,涉及到食品安全指标近2万项,新增农药残留的限量指标490项,食品抽样检验的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49%, /strong 上一年是17万批次,2016年是25.7万批次 strong 。 /strong 我们每周公开食品抽检的结果,对不合格的产品及时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消除风险隐患。食药监管部门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7万件,公安机关查办1.1万件,有力地震慑了违法分子。我们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严肃处理监管不力的失职渎职人员。此外,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统一权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建立,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食品监管投入的增加,这些都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体制保障和经费保障。 /p p   同时,我们要看到工作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现在食品安全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食品安全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比如 strong 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的风险,环境污染造成食品中重金属超标的风险,粮食收购储存运输中霉菌污染的风险,还有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添加剂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的风险 /strong 。另外,制假、掺假、售假违法案件仍然时有发生。 /p p   在监管工作中,我们在食品安全的标准、监管、处罚、问责等方面也有很多差距,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些设施设备落后。这些都与监管工作的需要不适应。存在的差距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是对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必须“零容忍”。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字当头的要求,严管、严防、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下大力气整治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地方属地管理责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谢谢。 /p p    strong 【凤凰卫视记者】 /strong 婴幼儿乳制品奶粉一直是牵动大家神经的关键部分。目前内地的婴幼儿奶粉从备案制转成注册制,有很多评论认为,这会对行业有一次大的洗牌,不知道毕局长如何看这个问题?另外,下一步食药监局在婴幼儿奶粉方面如何监管?谢谢。 /p p    strong 【毕井泉】 /strong 婴幼儿配方乳粉是婴幼儿在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母乳喂养的情况下的替代品,所以它直接关系到婴幼儿的发育和健康。历史上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的安全问题始终是食品监管的重中之重,从源头、生产、出厂到销售实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管。 /p p   第一,源头严控。我们鼓励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企业自建奶源基地,不能自建奶源基地的要有稳定而且定期审核的原料供应渠道。落实原辅料进厂批批检验的责任,从源头上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 /p p   第二,过程严管。企业要严格生产环境、设备运行状态和设备运行过程的管理,企业要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进行全项目的批批检验,企业要建立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和产品跟踪评价规范。2014年到现在,食药总局开展了60次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并向社会公开检查结果,对发现的缺陷要求企业限期整改。 /p p   第三,产品严检。我们在企业出厂全项目批批检验的基础上,监管部门也开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专项监督抽样检验,坚持“月月抽检、月月公开”,实现了生产企业和检验项目两个全覆盖。 /p p   第四,违法严惩。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其企业,监管部门立即采取措施下架召回、停产整改,严肃查处婴幼儿配方乳粉假冒品牌的违法犯罪行为。 /p p   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是在稳步提升的,2016年婴幼儿配方乳粉共抽检2532批次,检出不合格的样品32批次,占1.3%,这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安全风险的不合格样品有22个批次,占0.9% 不符合包装制、包装标签明示值,但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不合格样品有10个批次,占0.4%。检出问题的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所以这些婴幼儿配方乳粉大型生产企业基本上没有检出不合格的样品。 /p p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食药总局启动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注册工作,这是针对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食品和状况采取的特殊监管措施,重点是整治品牌和配方过多,标签不当标注和广告不当宣传的问题。婴幼儿配方乳粉功能声称必须要经过科学实验的证实,禁止明示或者暗示诸如益智、增强免疫力等虚假宣传。谢谢。 /p p    strong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strong 目前,餐桌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网友的关注,外卖食品安全事件也被屡屡曝光,请问毕局长在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关部门将会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p p    strong 【毕井泉】 /strong 现在居民外出就餐确实越来越普遍,促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关系到千家万户。 /p p   提升餐饮业的质量安全水平,这里面要分为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基层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就企业来说,要落实四个责任: /p p   第一,原料购进质量安全的责任。规模化的餐饮企业都应该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保证购进原料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实行风险自查制度。比如采购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超标的原料,餐饮企业自己要负责。 /p p   第二,认真执行餐饮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责任。原料的清洗加工过程,餐具、厨具、饮具以及相关工具的清洗消毒要符合餐饮操作的规范,要确保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p p   第三,要落实& quot 明厨亮灶& quot 的责任,要让消费者能够看得到后厨的制作过程和卫生状况,可以采取玻璃墙的办法,也可以采取摄像机监控的办法,在外面设几个屏幕。 /p p   第四,要落实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责任,严防“地沟油”“泔水油”流向餐桌。上述责任的第一责任人是餐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要在大型的餐饮企业明确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部门,门店要有食品安全管理员,餐饮从业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和考试,身体健康状况要符合相关规定,这就是企业应当承担起来的主体责任。 /p p   从基层地方政府来说,要落实好监管的责任,要加强对餐饮业原料进货情况的检查检验,要严肃查处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违反餐饮操作规范的行为。同时,要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堂、农村集体聚餐、旅游景点、铁路餐饮等食品安全监督,严防群体性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p p   这里我想专门就网络订餐的问题作一个回应。2016年食药总局发布了 strong 《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 /strong 重点是:第一,只有取得许可证的实体餐饮店才能在网上接受订餐,没有实体店的不能在网上销售餐饮产品,餐饮企业必须保证在网上销售的餐饮产品与在实体店销售的餐饮产品质量是一致的。 /p p   第二,要严格落实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的责任,第三方平台要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在平台上展示的餐饮企业的许可证是真实的,这样才能保证线下的经营者必须是实体店而不是黑作坊。二是要确保在送餐的过程中食物不被污染,因为送餐的物流公司是第三方平台选择和指定的,所以应该对这方面承担起监管责任。三是要确保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得到及时处理,因为消费者是在第三方平台订餐和交费的,第三方平台负责结算。所以平台的开办者要做到这三个确保。 /p p   第三,要加强网络餐饮服务的监督。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第三方平台和线下餐饮企业的监督,及时查处违反上述规定的违法行为。我们欢迎广大消费者和媒体对网上订餐进行监督。谢谢。 /p p    strong 【彭博社新闻社记者】 /strong 2017年药品审评有哪些新政策,会对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准入带来什么重大影响?谢谢。 /p p    strong 【毕井泉】 /strong 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这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的意见》,标志着改革的全面启动。这个改革主要围绕着提高质量、解决积压、优化服务三个目标展开。 /p p   一年多来,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全面展开,一批新药优先获准上市,临床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的核查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在十个省市开展试点,科学高效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体系初步形成,适应症团队审评、审评员与审评人会议沟通、专家咨询委员会公开论证解决重大分歧等制度均已建立,药品审评审批结果公开已经开始实施。 /p p   药品审评人员的工作人数从两年前的120人到去年年底增加到600人,今后还会进一步增加。注册申请积压的件数已经由2015年高峰时的22000件降到现在8000件左右。 /p p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深化药品器械医疗审评审批的制度改革,全面解决积压的矛盾,进一步激发医药产业的活力,有七方面的重点工作。 /p p   第一,加快推进药品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因为,在中国的市场上仿制药还是临床用药的主体,我们要扩大临床试验的资源,探索注射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方法,要启动中药注射剂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再评价工作。 /p p   第二,鼓励药品的创新。我们要研究鼓励药品创新的政策,完善药品专业链接和数据保护制度,并且实现境内外临床数据的国际互认,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p p   第三,要建立审评主导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技术体系,要继续增加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人员和检查人员,逐步形成以技术审评为核心,现场检查和产品检验为技术支撑的审评审批机制。 /p p   第四,落实现场检查的责任。要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现场检查和生产过程的现场检查,加强申报资料真实性的核查,明确检查员的法律责任以及派驻检查单位的监督责任。 /p p   第五,建立药品品种档案。我们要为每一个上市的药品建立包括药品处方、原辅料包材、质量标准、说明书、上市后安全性信息、生产工艺变化等信息的数据库。因为历史上批准的药品,不同年代的要求不一样,所以这些档案有些是欠缺的,而且有些企业工艺修改调整没有及时报批或者备案。 /p p   第六,要建立药品电子通用技术文档系统(eCTD系统),争取今年年底能够实现按新系统实行电子申报和审评,这样就可以减轻企业,特别是在境外申报的企业到中国来申报基本上技术要求是一样的,格式是一样的,减轻大家的负担。 /p p   第七,要加快推进工艺核对。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批准的工艺进行生产,有关工艺核对的意见,我们正在根据各方面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争取尽快印发。谢谢。 /p p    strong 【新京报记者】 /strong 2015年,我国开始了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对于这项工作老百姓可能还是不够了解,想请毕局长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工作给百姓带来的实惠,以及它的目标和现在的进程。因为现在很多人担心,任务如此繁重,能不能如期完成?最后有很多人质疑,开展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是不是意味着药品质量出现了问题,请您回应一下。谢谢。 /p p    strong 【毕井泉】 /strong 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进行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这是2012年1月份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药品规划中提出的任务,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中重申了这一要求,所以这个工作不是新提出来的。过去我们批准上市的药品没有与原研药质量疗效一致性的要求,不是强制性的要求,所以有些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差距。开展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生产的仿制药能够在临床上与原研药相互替代。好处是可以减轻社会的医药费负担,可以提高中国药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促进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 /p p   对我国药品的质量要历史地看、发展地看,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待十几年前、几十年前批准上市的药品,我们会感到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很正常。我国曾经经历过缺医少药的年代,如果说过去我们的主要矛盾是解决“短缺”的问题、“有无”的问题,那么现在我们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解决好坏的问题,要解决“好”的问题。 /p p   所以我们提出创新药要“新”,不新怎么叫创新呢,改良型新药要“优”,要改良人家的产品一定要从临床上比原来人家的新药更有优势,否则你为什么要改良呢?仿制药要”同“,那就是在质量和疗效上,既然仿人家的东西,那你要能够跟人家一致,就是在活性成份、剂型、剂量、规格、用药方式都要相同,在临床上治疗的效果要相同,能够相互替代,这才叫仿制药。所以,我们这个改革就是要使我们的制药企业、制药行业能够走向创新型发展的轨道。现在企业对参与一致性评价的热情很高,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已经接到参比制剂备案申请4000多件,备案品种700多个。 /p p   我们监管部门要努力解决企业所反映的临床试验资源不足、参比制剂选择比较困难的问题,要做好翻译和发布各品种一致性评价指南的服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优先采购、医保报销等政策,为企业推进一致性评价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谢谢。 /p p    strong 【路透社记者】 /strong 我有两个问题,上个星期中国政府发布了一个国家关于可报销药物的清单。我想问一下那些药物的价格将会在多大程度上有所下降,以及具体下降的程度是多少?另外一个问题,我想求证一下是否中国政府已经禁止在面粉中使用偶氮甲酰胺添加剂? /p p    strong 【毕井泉】 /strong 前一个问题你应该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来提问比较合适,因为药品的医疗保险报销工作是社保部管,但是您刚才关心的是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哪些药品价格会下降。我想,新进入报销目录的药品价格如果从生产上来说,我愿意价格下调,这只是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从制药商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在价格政策上确实应当根据是否进入报销目录做个选择。 /p p   第二个问题,您刚才讲到的偶氮甲酰胺添加剂,说句老实话,这个事技术性太强。据我了解,在食品安全标准里面,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里,现在是可以使用的,小麦粉里添加剂规定了限量值。你如果感兴趣,和我们新闻司联系,让他们回答你的问题。 /p p    strong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strong 请问毕局长,为什么要开展食品安全城市的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创建活动有哪些亮点?“十三五”期间如何把创建活动的开展与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对接?谢谢。 /p p    strong 【毕井泉】 /strong 开展食品安全城市的创建活动,是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的一个重要抓手或者工作手段,也是以点带面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的一个措施。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已经连续三年召开现场会,国务院领导同志亲自出席并讲话来推动这项工作。现在,参加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的活动已经有67个城市,参加创建城市的党委和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与以前相比更重视了,因为这是政府性的行动。监管投入更多了,监管制度更完善了,群众的满意度也提高了。与创建前相比,试点城市食品安全监管现场检查的数量增加了28%,食品检验的样本量增加了21%,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达到95%。所以,老百姓是普遍支持的,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p p   这里我想给大家说一下,2017年,我们将在参加创建的城市中开展“创建放心肉、放心菜超市”活动。现在大家最不踏实的就是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肉禽蛋奶,水产品中的兽药残留,说句老实话,我给我们的同事也经常讲,说食品安全满不满意,回家问自己家里人,问问你身边人,问问我们的亲戚朋友,现在买的肉、买的菜放心不放心。我前面说,总体上大家应该放心,但是大家说不放心是有理由的,现在的微信圈里面经常流传段子,买了菜回家用什么东西洗,用水怎么泡,能够去除农药残留。所以,我们想在这些创建城市里面,大家自愿参加,卖放心菜,卖放心肉。 /p p   在国务院刚刚通过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中指出,食品安全的标准与发达国家国际食品法典尚有差距,我们标准上也有差距,部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相关标准缺失,检验方法不配套。为了解决群众这个最不放心的问题,我们鼓励这些大型超市主动参加创建,按照严于现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来检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涉及专柜销售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要名实相符。当时进行绿色食品认证的时候是什么标准,进行有机食品认证的时候是什么标准,现在设置专柜销售,这是好事,我们应当鼓励大家创建品牌,但是我们也应该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来对它进行检验,要名实相符,否则就是欺诈。所以,监管部门也将对参加创建的这些超市进行严格的监督、检验,这样就可以倒逼这些参加创建的超市严把进货关,加强供应链管理,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让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地买到“放心肉”“放心菜”。谢谢。 /p p    strong 【南方周末记者】 /strong 最近总局进行了中成药通用名命名的技术守则的发布,正在征求意见。请问发布这项意见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阻力大吗?因为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些企业反映,比如云南白药公开说,如果大量中医药更名,会影响他们百年树立起的品牌和声誉,预计损失会超过百亿元。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还有征求意见结束后,下一步我们将如何实施这项规定? /p p   strong  【毕井泉】 /strong 药品名称是药品标准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有些中成药名称存在着夸大和暗示疗效、误导消费者的问题。比如有一个药名叫“消癌平”,那么你消的是什么癌症呢?如果吃了这个药都能够把肿瘤消掉了,那外科医生也不用做手术了,科学家也不用研究抗癌的药物了,回家吃消癌平能治得了癌症吗?还有些药名存在类似的问题。这种名称,你们说不改行吗?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辨别的能力,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够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介绍药品知识,特别是基层。 /p p   2014年食药总局成立科技组,专门研究中药古代方剂命名的特点和规律,起草了中成药命名的技术指导原则,前几个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现在征求意见已经结束。我们听到了有些不同的意见,因为是公开表达的,有些意见也是有道理的。我们将会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规范中成药的命名,重点是整顿夸大疗效、暗示疗效以及用语低俗的命名,这样做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对于命名不规范的情形,我们将结合标准提高再注册等工作逐步规范,对确需修改的名称,也会给予一定的期限来逐步过渡。谢谢。 /p p    strong 【北京电视台记者】 /strong 请问,近日网上盛传的紫菜是用塑料制成的,随后北京食药监部门进行了辟谣。我的问题是在监管过程中如何让这些肆意的食品谣言歇歇脚?谢谢。 /p p    strong 【毕井泉】 /strong 历史上曾经有过“纸馅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但是我要说的是,像“塑料蔬菜”这种谣言,我看这是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你们说,你吃了第一口发现是塑料,还会吃第二口吗? /p p   举个例子,十多年前我曾经在北京一家外国著名超市里面买过包子,那个时候还是比较新兴的,卖成品。回家吃的时候,咬了第一口我发现里面可能有土,用东北话叫牙碜,又吃一口,我就把这东西扔了。说句老实话,我也没有想到,在我们这种跨国公司开的大型超市里面,卖的包子居然菜没洗净,说白了,就是根上带的土一起剁成馅包在包子里。 /p p   你们说用塑料做紫菜这样的谣言却还能有市场,好像说是还有视频。第一,对这种造谣者,食品安全法里面是有明确规定的,要给予治安拘留的处罚,要严厉打击,这是造谣惑众。第二,我们食药总局的新闻司曾经组织媒体建立了一个辟谣联盟,记者朋友们发挥你们的作用,找专家及时分析,看看这种案例有没有可能。第三,也要提醒消费者增强判断意识,不要盲目传播这类谣言消息。 /p p   当然,我们也鼓励受到谣言损害的利益相关者提出索赔。食品安全法规定,媒体造谣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所以我们希望媒体朋友们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最重要是要监督这些不实的传言,同时你们也要揭露这些制假售假的行为。新闻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一定要客观、公正,建议大家尽量不要使用“毒食品”“致癌”这样渲染性的字眼,平实一点好。因为,食品安全的报道既要考虑食品安全的本身,更要考虑这种报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p p   比如“毒疫苗”“假疫苗”,山东济南疫苗案是非法经营案,是经济犯罪。再比如说“假奶粉”“毒奶粉”,上海查处的乳粉案件是用了这个企业简易低价包装的奶粉罐装到该企业精装高价奶罐中赚取差价。再比如说“僵尸肉”如何蹦上餐桌的,什么叫“僵尸肉”?哪块肉不是尸体上的,哪个尸体不是僵的呢?我们哪位女士先生能够从活猪、活牛身上咬块肉吃呢?不能这么形容我们所要吃的食物。所以谣言大家要揭露,制假售假要揭露、批评,要严惩。但是有关的报道一定要客观、公正、平实,不要怎么吸引眼球就怎么起标题。说句难听一点的,不要哗众取宠,因为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也要考虑你们在进行这些批评性报道的时候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谢大家。 /p p    strong 【主持人 袭艳春】 /strong 非常感谢毕井泉先生专业详尽、非常鲜活的回答,也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再次提醒一下,今天下午3点钟交通运输部的部长李小鹏先生还要出席国新办的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也欢迎大家出席。 /p p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毕井泉先生。谢谢。 /p
  • 聚焦“农药残留”大疑问 食品安全可否保证
    “涕灭威”西瓜、“乙草胺”草莓、“套药袋”苹果……一个个关于农药残留的“新闻”,让公众闻之色变。夏日渐近,各色瓜果蔬菜又将集中上市,有“毒”传闻是否又将如影随形?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是否一定不合格?检出残留超标的产品吃下后离“癌”不远了吗……   农药残留=不安全?   “不少消费者都认为,有农残就等同于不安全,甚至故意去选择‘虫眼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这其实是混淆了“农药残留”“农残超标”和 的概念。   专家介绍说,蔬菜使用农药很正常,全世界无一例外。只要严格执行停药期和严格用药范围,农药残留是可以降解到安全标准范围内的,而此时产品就是安全的。而农药残留标准,通常是在实验室数据基础上,再放大百倍量确定的安全标准。   蔬菜农残超标,这个“很普遍”?   来自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信息显示,近年来甲胺磷、对硫磷等禁用农药基本没有检出;氧乐果、克百威等限用农药的检出和超标的次数也大大降低,已不是造成蔬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虽然仍有部分蔬菜有农药残留检出,但普遍检出值并不高,基本都低于限量值。   含致癌物质,就会“致癌”?   “‘长期大量食用致癌’是一个不科学的表述。”厉曙光说,“不合格”不等于不安全,更不等于“有毒”;含有致癌物质不等于一定“致癌”,还需要看剂量和接触的时间。例如,按照目前曝光的草莓中乙草胺最高值计算,每天都吃一公斤草莓也不碍事;曾检出塑化剂的白酒,每人每天喝一公斤,也达不到耐受值。   一次检出问题,防范一类产品“很必要”?   多位专家表示,消费者缺乏专业性,在食品安全信息上更是“宁可信其有”,有时候就会以偏概全、以小见大、以点代面,导致一些个别现象被不断放大,加深人们的恐慌情绪。  专家认为,目前市面上公布的蔬菜农残检测结果主要来自于三方面:政府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媒体。但检测仅仅对样本或该批次负责任,因为一次检测超标,就去否定整个行业,甚至永远远离这一农产品,完全没必要。 农户一次次“中枪”,该咋办? 每到夏季就卷土重来,让瓜农头疼不已;本是42天左右正常出栏的白羽鸡,在冠上“速生鸡”的名头后让消费者谈之色变;说面包含有“鞋底”成分,让不少企业的产品一度滞销;更别说在新媒体时代,牛奶致癌、猪肉含砷等经久不衰的谣言不时在朋友圈、微博刺激着消费者神经,对农业造成的损动辄过亿元……   细究种种“危言”肆虐原因,有专家认为,“一是传播谣言者影响力远远超过辟谣的人,二是消费者倾向于把他们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当真,三是消费者对负面的消息更容易相信。”   专家认为,政府监管部门、科普组织都应加强与公众间的“风险交流”,及时释疑解惑,成为不实信息的“过滤器”、网络情绪的“缓冲器”和公众的“定心石”,向消费者传递理性的声音,才能逐步消除公众的焦虑感。
  •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谈预制菜,食品安全专家:预制菜食安标准应比普通食品高
    点击图片 免费报名由仪器信息网、北京食品学会现代营养健康检测专业委员会、我要测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预制菜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网络研讨会于3月14日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相关行业的专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工程师以及预制菜企业共同探讨预制菜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的热点问题。———————————————————————————————————————————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政协委员聚焦民生话题建言献策,其中有不少关于预制菜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提出,要审慎推行预制菜进校园、社区,尽快出台预制菜的全国统一标准。此次两会,不少委员对预制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涵盖消费者知情权、食品安全标准及监管体制、相关话题的谣言治理体系等多个领域。【1】政协委员丁佐宏:须审慎对待预制菜进学校、社区记者从丁佐宏方了解到,今年他继续关注民生方面热点话题,聚焦预制菜领域,提出要审慎推行预制菜。他认为,预制菜的迅猛扩张给经济社会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除了容易破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各地各具特色的美食基因和厨艺文化,还会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引发不正当竞争。丁佐宏。图源:受访者提供他提出,要切实保障社会大众对于预制菜消费的告知权与选择权。市场监管部门在执行和监管环节,尽快制定相关落地细则,规定相关餐饮企业和商家必须主动清晰公示相关菜品来源是否为预制菜,零售型预制食品必须在外包装上清晰注明所有配料及所含添加剂,特别是保质期要科学合理。其次,在统一国标形成之前,预制菜进学校或社区必须审慎对待,严把质量关。同时,相关部门要增加学生家长代表或社区居民代表的意见听取及投票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制,切实保障学生和老人等群体的身体健康。第三,尽快出台预制菜的全国统一标准,规范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议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针对预制菜的生产、运输、认证、追溯等全环节、全链条,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同时,将预制菜的加工和销售列入专门的工商经营范围,规范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让老百姓在预制菜商品消费中“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第四,规范预制菜行业的金融扶持和资本运作。由于缺少统一国标的预制菜行业鱼龙混杂,因此政府和行业应谨慎对待相关产业的金融扶持和资本运作。第五,有效开展舆论监督,提升饮食安全意识。建议鼓励社会大众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形成预制菜的全民监督氛围,并完善线上的消费者投诉和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百姓关切。【2】多位政协委员围绕预制菜建言献策记者也注意到,除了丁佐宏,还有不少政协委员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对预制菜提出不同角度的看法。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认为,消费者对预制菜享有知情权,但预制菜欠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标准体系尚待完善。法律未明确规定商家使用预制菜需提前告知。另外,预制菜标识标签信息不全,包括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未标注菜品分量、未标注生产日期或保质期、未标注菜品价格等。皮剑龙提出,应加快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明确预制菜定义、原料条件、生产加工、防腐剂添加、储存运输等关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健全预制菜行业溯源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多方共治的溯源监督制度。他呼吁,明确规定商家告知方式与告知内容,商家可通过店内公告菜单等载体主动告知消费者;当消费者询问时,服务员也应予以告知。预制菜生产线(资料图)。图源:VCG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李孝轩认为,在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未取得广泛共识的情形下,对“预制菜进校园”应保持审慎、加强监管。他提出,预制菜进校园不完全符合有关法律规定。预制菜国家标准体系缺失,定义仍不清晰。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李孝轩建议,严格执行校园食品安全法律规定,审慎推进预制菜进校园。同时,可以建立校园食品安全听证制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则认为,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他表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目前主要体现在固有认知误区被反复炒作、对食品领域“新兴产业”的报道解读易“以偏概全”、个别直播间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方面。他建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加强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多媒体科普宣传。同时,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3】专家:预制菜的食品安全标准应比普通食品更高在关于预制菜的讨论中,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强调,对预制菜进学校、社区、养老院需格外审慎。此前有媒体报道,预制菜进校园引发家长担忧,有家长甚至为此辞职给孩子送饭。记者采访到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国家高级食品安全检验师、食品安全科普专家王思露。他认为这一担忧所反映的是人们对预制菜没有统一监管和制约标准的关注。“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意味着,各家企业在预制菜生产过程、产品分类中均有较大的自主权,这或也是预制菜品质良莠不齐,不同厂家生产的预制菜口味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他说。他认为,预制菜的食材营养单一、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油大重口味等因素是影响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都值得重视。其中,预制菜中菜肴本身和酱料包中都会含有食盐,所以钠含量超标的风险会更高。王思露说,预制菜含的钠较多,这对于味道和保质期限都有着促进作用,无可厚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g,但在食品安全标准中没有钠含量强制性要求,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缺钙、消化系统等疾病密切相关。对于学生、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而言,身体处于正在发育、衰老等特殊阶段,他们更容易受到饮食中危险因素的干扰和伤害。“比如说,现阶段预制菜中的油重盐大、重口味,都是增添慢性疾病发生的潜在因素;还有就是营养的单一性,预制菜中的营养不足以满足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王思露说。一家预制菜企业生产车间(资料图)。图源:VCG他认为,预制菜发展至今,还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运输中的食品卫生风险,是否能做到全程冷链,杀菌消毒;二次加工时食物成熟度的问题等。而进入校园、养老院、医院等重要公益性场所,供儿童、老人、病人等特殊群体的预制菜应有更加清晰的细则和标准,需要尽快实现食品安全全流程追溯。“预制菜在运输、保存上面应该比普通食材更加具体、严格。”他认为,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该高于普通食品的标准。他提出,在食材制作与运输的温度限制(保证安全和营养)、食材的清洗要求(卫生控制)、食材等调味品的添加量(健康)、餐饮人员的要求(安全)、厨房与冷链等重要环节的细节控制等方面,应有更细致的要求。有人认为,预制菜作为一种标准化工业产品,在达到标准的情况下,更能做出健康食品。对此王思露认为,不能说预制菜比所有的炒菜安全,但是相对而言的确会比路边摊、卫生标准不达标的苍蝇馆等劣质餐馆生产出来的炒菜要更安全。“因为有标准,所以更容易溯源。”预制菜已然成为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的产品,对于快节奏生活的上班族,生活中难以避免会吃到预制菜。王思露认为,为了均衡营养,很多方法可以尝试。他介绍,可以在上班前一天自己在家做饭,第二天用微波炉、蒸箱完全加热食用,尽量多保证食物的种类和量化限制,还能控制调味品的摄入量。自己带一部分不用加热的食材,与预制菜搭配食用,比如可以生吃的蔬菜、水果、坚果、奶类食品,再选择一些营养密度相对更好的预制菜进行搭配摄入,食材如果油大盐高,完全可以“涮水后再食用”,降低风险。
  • 2016十大科技谣言,你肯定中过招!
    1、6号热饮杯盖遇热放毒?想“中毒”每天要喝100杯  流言:饮品店或咖啡店通常会给打包外带的热饮加个杯盖,以防泼洒。网上热传的一条消息称,市面上热饮普遍用的“6号”塑料杯盖,遇热可能会溶解出有毒物质。  真相:一般热饮杯盖上会标有一个由带箭头的线组成的三角形,里面还有个数字“6”。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曹毅表示,塑料制品底部三角形内的数字标识,相当于塑料的一种身份凭证。3个箭头组成的三角形意味着该塑料制品“可回收再利用”。这种数字回收标识,分别从1到7,每一种编号代表一类材料。其中热饮杯盖上的数字“6”代表的材质是聚苯乙烯。聚苯乙烯是塑料包装中的一种常见材料,而作为食品包装材料,聚苯乙烯是相对安全的。  而关于“杯盖遇热放毒”的传言,依据是聚苯乙烯制作的杯盖受热后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而苯乙烯单体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给予的评价中是2B类致癌物,所谓的2B类是指可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物质。  对此,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性化学物中毒专家组组长吴建中指出,使用的剂量才最终决定毒性。要判断杯盖释放出的苯乙烯是否会危害健康,还是要看它的量究竟有多少。“对于一个重量为60公斤的人来说,要想‘中毒’每天约要饮用起码100杯热饮。”他还说,其实苯乙烯在一些食物中也天然存在,比如草莓、牛肉等,而一个杯盖释放的毒性远远低于人们想象的程度。  2、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 正规厂家生产的充电宝可随身携带  流言:今年春运期间,一则关于充电宝的流言让很多人担心,传言称“充电宝超过2万毫安不得上飞机,甚至要被机场没收”。  真相:国家民航局规定,乘坐飞机仅可携带额定能量在160瓦特小时(Wh)以内的充电宝,属于“三无”产品的充电宝一律禁止携带,并且严令禁止托运充电宝。所以,正规厂家生产的充电宝可以带上飞机,但只能随身携带,不能托运,而且每名旅客最多只能带两个。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实验室副主任何鹏林介绍,这一规定主要是根据充电宝的产品特性,因为充电宝最关键的零部件就是储存电能的电芯,主要构成为锂电池聚合物。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充电宝在加速度冲击、重物冲击、跌落、挤压等实验中应不起火、不爆炸。但是考虑到锂电池在高空环境下遇热很容易引起自燃,所以不宜将充电宝直接放入行李中托运,避免受到挤压冲撞引发自燃,严重威胁飞行安全。  3、长期使用爽身粉罹患卵巢癌? 实验证实滑石粉不会增加卵巢癌风险  流言:传闻称,美国一名女子罹患卵巢癌去世,而使她患病的重要因素,就是在长达35年时间里持续使用爽身粉,其中含有的滑石粉成分导致了癌症。  真相: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王珂指出,爽身粉有很多类型,并非所有爽身粉都含有滑石粉。  据王珂介绍,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学者提出滑石粉有可能导致卵巢癌。然而,同期也有研究表明,二者并无相关性。但是,这些研究很少考虑到滑石粉的持续暴露时间和剂量问题,而且研究性质多为流行病学观察,或小规模病例对照研究,无相关机制或前瞻性队列研究,因此无法明确二者的相关性。但最新的更大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女性会阴部使用滑石粉,并不会增加卵巢癌发生风险。外阴、卫生棉垫与阴道隔膜中,滑石粉的持续使用与卵巢癌发生也无明显相关性。  4、隔夜菜亚硝酸盐超标致癌? 低温保存不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流言:每隔一段时间关于隔夜菜的流言就会上演。流言中说,千万不要吃隔夜的剩菜,因为隔夜的剩菜中亚硝酸盐超标,吃多了会致癌。  真相:“其实亚硝酸盐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任何角落。”浙江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黄国洋介绍,几乎所有的蔬菜中都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是因为蔬菜吸收了氮肥或土壤中的氮素,通过复杂的反应合成氨基酸,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硝酸盐。蔬菜被收割之后,由于细胞结构的破坏,还原酶被释放出来,它会还原硝酸盐,产生亚硝酸盐。这个过程只要蔬菜收割以后不马上吃掉,就一直在发生。  但在蔬菜被加热做熟的过程中,高温把新鲜蔬菜里的还原酶“热死了”,产生亚硝酸盐的这条途径反而被截断了。不过在保存过程中,空气中的细菌会乘虚而入,而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亚硝酸盐也会随之增多。  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毫克/千克体重 若换算成亚硝酸盐,其标准为(0—4.2)毫克/60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北大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彭涛说,剩菜如果可以低温保存,避免细菌污染,即使是隔夜菜,菜里总的亚硝酸盐含量还是大大低于以上标准。所以,隔夜菜也不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5、“超级细菌”无药可救? 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它无力抵抗  流言:美国微生物学会刊物《抗菌剂与化疗》报道了美首例人感染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杆菌病例,文章称这种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杆菌E.coli MRSN 388634对黏菌素具有耐药性。由于抗菌能力强,黏菌素被视为抗生素中“最后一道防线”。因此网上盛传,携带MCR—1基因的“超级细菌”将无药可救,让所有抗生素药物都束手无策。  真相: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黄显会表示“超级细菌”对所有抗生素都耐药的说法不准确,它只是一种多重耐药菌而已,说“超级”则有些夸大,目前有多种药物可以抗击MCR—1。  《抗菌剂与化疗》杂志的文章同样谈到了这一点。文章指出,E.coli MRSN 388634的质粒中编码了包括MCR—1在内的15种耐药基因,但E.coli MRSN 388634并非对所有抗生素都不敏感,比如它的质粒上就没有发现碳青霉烯酶。所以,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它无力抵抗。  黄显会说,MCR—1位于质粒之上,质粒是基因中常见的一种运载体,它是一种可以在不同细菌之间传递的遗传元件。一种细菌,可能一开始并不具有对某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但通过质粒的传播,可以从别的细菌那里后天获得MCR—1基因。“倘若一个携带MCR—1的细菌又有其他的耐药基因,并对所有药物耐药,那么就可能真的无药可用,成为一个超级耐药菌。就目前来看虽然已有28个国家宣布发现了携带MCR—1基因的细菌,但是超级耐药菌的数量极其有限,大家不必过度恐慌。”  6、长期饮用纯净水会成酸性体质? 根本不存在“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  流言:网传纯净水呈弱酸性,缺乏矿物质和矿物元素,饮用后会形成酸性体质,并导致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流失和析出,降低免疫力,引发疾病。  真相: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表示,在医学上并没有“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这种说法。如果一个人的pH值低于7.35的话,实际上应该发生酸中毒,正常人没有疾病的情况下,pH值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  实际上,人体内有一个保持酸碱平衡的稳定系统——酸碱缓冲体系,这个系统会自动调节人体内的酸碱度。不管是弱碱还是弱酸性的水,其中酸碱物质的含量非常低,与人体酸碱缓解系统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并不能改变人体的酸碱度。  另外,碱性水、离子水改变酸性体质等说法,也是不成立的。胃酸的pH值是0.9—1.5,酸性极强,即便是喝下所谓弱碱性的水,到胃里已经彻底酸化了。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纯净水对人体可以形成危害,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7、小苏打能“饿死”癌细胞? 加速癌细胞死亡并非单靠小苏打  流言:一则由新华社发布的医学进展消息《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被广泛转载,引爆朋友圈。人们由此推演出小苏打就能治癌防癌这样的“养生秘方”。  真相:这种被媒体称为“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疗法本名叫做“TILA—TACE疗法(靶向肿瘤内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是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和浙二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研发所得,用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中晚期治疗。这则研究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发表在著名期刊《eLife》上。  很多肝癌患者都接触过“介入栓塞”这种治疗。通俗地讲,该方法是从血管中插入一根导管,把药物打入肝脏的病灶中。栓塞剂是可以选用的药物之一,能阻断血液供应,让病灶坏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专家,主任医师张晓东介绍,TILA—TACE是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小苏打水(碳酸氢钠),去除癌细胞里面乳酸分解出的氢离子,使癌细胞更少地利用葡萄糖,从而加速癌细胞死亡,并非一般概念上的“饿死”。并且新的治疗方法不是单靠碳酸氢钠,主要还是化疗药的作用,是一个综合的治疗。“‘小苏打饿死癌细胞’被多家媒体提上标题,这种说法不科学、不严谨,甚至有误导作用。”张晓东指出,“因为静脉注射用的碳酸氢钠和我们吃的小苏打显然是不一样的。”  此外,我国著名肝胆科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主任、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陈敏山表示,从医学的角度上讲,这个研究仅仅是一个小样本的临床研究,离大面积的临床使用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8、“咬铅笔”导致儿童血铅超标? 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根本不含铅  流言:铅笔是学生日常都会用到的文具,一些学生会有“咬铅笔”的习惯,网上传闻称,近年来多地曝出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很大程度上和“咬铅笔”有关。  真相:公元16世纪,在英格兰一个叫博罗代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后来,拿破仑军队中有一名叫康特的军官,他在反复试验后,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非常耐用的铅笔芯。  虽然名字叫“铅笔”,但笔芯根本不含铅,其主要成分是石墨。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医生田祯表示,咬铅笔只是不卫生,儿童不会单纯通过咬铅笔导致血铅超标。反倒是铅笔上色彩艳丽的油漆,以及儿童常会接触到的彩色铅笔、油墨、油画棒、彩泥、玩具涂料、含色素的零食和污染的空气环境等会含有铅的成分,若儿童有啃咬上述物品的习惯,或密切接触后未及时清洁,是可以导致儿童血铅超标的。儿童的血铅水平一般在50微克/升以下,超过80微克/升就须临床干预,超过100微克/升则可诊断为铅中毒。  9、北京雾霾导致人体耐药? 雾霾中抗生素耐药基因不作用于人体  流言:国际期刊《微生物》发表瑞典哥德堡大学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心主任拉森团队的研究报告指出,北京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已知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种类,在被研究城市中最多,平均有64.4种。令人震惊的是,在北京的空气中发现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基因。针对这一研究,网上流传消息称,这意味着长期吸入这样的雾霾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对付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防线将失守。  真相:拉森教授指出,北京雾霾样本中检测出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是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基因,只会存在于细菌上面,并不会使人类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只有全部满足以下3个条件时,含有这种基因的细菌才会令人担忧:一是证明这种细菌属于可以引发疾病的细菌 二是这种细菌在空气中具有活性 三是空气中存在极大数量的此种细菌。只有3个条件完全成立,人们才可能因为吸入空气中的细菌而生病。根据《微生物》上发表的这份报告,北京雾霾样本中的细菌是否具有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现耐药基因,不等于发现耐药菌 不是有耐药细菌就会让人感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微生物系博士傅贺分析,“即使有人不幸感染了,人体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包括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共生的微生物群系,它们是我们健康的最终守护者”。细菌进入人体后,会先“找房子”企图居住下来,但如果免疫系统工作,这些细菌就待不住,要么会被人体排泄出去,要么被其他菌群消灭,成不了“气候”。  10 、福岛核泄漏致日本出现新血型? 该血型在福岛核事故之前已经出现  流言:多家媒体相继转载报道称,日本科学家发现两种新血型Langereis血型和Junior血型。此现象与福岛核事故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有关。报道还称,这种影响可能很快遍及全球,未来人类可能会出现10余种新血型。  真相:“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它们都是由不同染色体的基因决定的。”解放军第302医院输血科副主任医师冯艳青解释说,我们常见的血型除了ABO血型系统之外,还有RH、MNS、KEL等血型系统,它们分别对应着血细胞上不同种类的抗原。Langereis血型和Junior血型也在国际输血协会确认的血型系统中,编号分别为32和33。这两种血型看起来是血型系统里的新面孔,但事实上,最初发现它们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在上世纪60年代的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Langereis血型相关抗体造成溶血反应的报告 而有关Junior血型的病例报告也可以回溯到1978年。这些时间节点均早于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  专家表示,虽然核辐射确实可引起红细胞系统的基因突变,进而导致血型变异和新血型的产生。但这两种血型并非福岛核泄漏事件以后出现,与核辐射无关。
  • 盘点| 2017年食品领域的这些重要政策,如何影响整个食品行业
    p   食品从业者最关注、最不容错过的讯息是什么?是政策变化。 /p p   事关行业兴衰, 食谈君为大家带来的第二波盘点,就是关于2017年食品领域最重要、最关键的政策、举措。 /p p   这些政策、举措分别有什么背景,又将会对食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p p   这些资讯不仅影响了整个2017年,还可能关系着下一年,甚至更长远的行业变化趋势。 /p p & nbsp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总局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成立 /span /strong /p p   四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内部发文,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正式成立,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这三类产品从此有了新“婆婆”。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特殊食品司的成立,让这三类食品的注册工作驶入快车道,也宣告了整个2017年,甚至未来几年特殊食品都将是行业焦点,虽然这类产品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目前看起来已经是“一步一个脚印”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4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noimg/9cae1d38-4b7e-407e-93fd-f1ca65879b1f.jpg"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国务院再次发文治理“地沟油” /span /strong /p p   四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发布。国务院层面专门针对某一单点的食品问题发布较为少见,以往这是“婴配奶粉”才享有的待遇。 /p p   国家层面重视“地沟油”整治,主要是因为“地沟油”在食品安全舆论中具有符号意义,此举能彰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不过,如此动作与“地沟油”的真实严重程度、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存在一定偏差,其得失有待商榷。 /p p & nbsp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一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命名 /span /strong /p p   六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命名了第一批15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城试点工作于2014年启动,三年来共有67个城市参加。 /p p   从国家的食品安全战略来说,“创城”是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一部分,也是国家将食品安全治理的责任从中央逐步往地方政府迁移的体现,是地方上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抓手。 /p p & nbsp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国务院部署食品虚假宣传集中整治工作 /span /strong /p p   七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个部门共同制定和发布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此后全国各食品监管单位密集行动,迎来了又一轮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集中整治工作,而该项工作将持续到2018年6月底。 /p p   此次专项行动力度空前,半年来各地已经查办了多起案件,不过,正如食谈君在“眼看2018了,这些吹破“牛皮”的广告“钉子户”还在霸屏?!”(戳此链接前往阅读)中提到的,能否从根本上治理好食品业的这一顽疾,仍然有待观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noimg/3d0018ec-10ff-45d1-a061-d8aedc910510.jpg" / /p p & nbsp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国民营养计划发布 /span /strong /p p   七月:国务院公办厅发布《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这是食品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未来14年营养工作的目标、策略、方法、重要行动,对于食品业、营养从业者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p p   其中提出的研究制定老年人群营养食品通则、培养和重新认定营养师、扩充药食同源名单会扩充等工作已经在推进中。 /p p & nbsp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国务院重拳打击食品谣言 /span /strong /p p   七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0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打击食品谣言的一系列举措,并要求新闻媒体应“自查自纠,抵制谣言”。 /p p   其中还很罕见地将食品谣言进行了定义,即“凡没有事实根据或者缺乏科学依据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均可判定为食品安全谣言。”这一定义为具体执行层面如何判定食品谣言提供了依据,期待未来能融入相关法律。 /p p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noimg/e61f5bff-df78-40e6-beeb-e60b47b1c5d2.jpg"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首批婴配奶粉注册名单公布 /span /strong /p p   八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第一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目录信息”,包括22家企业的89个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第一批名单出炉后,婴配奶粉注册目录的公布成为常态,至年底已公布20多批名单。 /p p   名单的顺利公布,让行业内外都松了口气,也宣告中国的婴配奶粉正式进入注册制时代,奶粉业开始又一轮洗牌。 /p p & nbsp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网络餐饮监管办法出台 /span /strong /p p   十一月:国家食药监管总局正式公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p p   虽然《办法》中的条款总体上并不出人意料,很多工作企业已经在执行,且相关草案此前已经被行业关注过,所以正式出台后并未必引起很大的讨论。但也说明,网络餐饮无论从行业发展和监管来说,都已迈入正轨。 /p
  • CFDA与中国科协签约 携手传播食品药品科学知识
    p   2月5日下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李大魁等十几位知名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和三十多名食品药品监管及科普工作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见证下,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与中国科协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举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尚勇、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出席并签署了协议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0e940154-dff1-4bd2-838f-170a9ebf8eb5.jpg" / /p p   此次两部门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共同推进“十三五”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家食品药品安全规划各项重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两部门将在落实食品药品科普政策、加强人才队伍、科普场馆和科普资源建设、实施“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实质合作,并通过建立领导小组等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合作取得实效。 /p p   尚勇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新理念新判断新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四个最严”,正在全力严守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但必须清醒认识到,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影响人民生活健康的问题依然突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特别是各种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谣言对从业者、消费者造成很大伤害,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迫在眉睫。中国科协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牵头单位,也是中国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在“互联网+科普”平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科普传播协作工程、科普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总局与中国科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围绕食品药品科普宣传开展强强联合,是双方深化合作的新起点新契机,对进一步扩大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影响力、传播力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用好这些平台和渠道资源,把群众最需要的食品药品科普知识传播出去,把这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送到校园、送到社区、送到农村,送到千家万户。 /p p   徐延豪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特别是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要求,主动作为,联合协作,不断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迈上新台阶。但是全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大动员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开展科普工作的浓厚氛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科普工作,通过信息化科普、活动式科普、监管式科普、引导式科普等各种方式,形成了政务网站、“两微一端”、社会媒体专栏、地方官网统筹联动的多层次、多渠道传播矩阵,持续深入地开展食品药品科普宣传工作,全面提升了全民食品药品安全科学素养。通过协议的签署,中国科协将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深入构建长效沟通合作机制,拓展食品药品科普传播渠道,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科普合作,推动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实现新发展,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筑牢创新发展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p p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院长李波、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丽霞代表食品药品专业组织和科技人员发言,表示将在两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组织推动下,进一步地发挥优势和专长,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工作再创佳绩。 /p
  • 助力食品安全 共促消费升级——CEC 2017食品安全公益行动高峰论坛暨品质消费中国行启动仪式召开
    助力食品安全,共促消费升级 CEC 2017食品安全公益行动高峰论坛暨品质消费中国行启动仪式召开 2017年3月3日上午北京国宾饭店,CEC 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消费者报告联合举办“助力食品安全,共促消费升级—CEC 2017食品安全公益行动高峰论坛暨品质消费中国行启动仪式”。 来自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农业部、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消费者报社的领导以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的业界专家参加了会议。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求食品具备营养价值,还要求食品是绿色、健康、安全的,但是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国内食品安全环境不甚理想的情况下,消费信心明显不足,再加上关于食品的谣言屡禁不止,严重影响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北京智云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桑黎川发言 CEC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就是在这样的食品安全大环境下成立的,自成立以来就面向广大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科普宣教工作,针对社区居民、学生、幼儿、食品从业人士等不同群体打造不同形式的活动或课程内容,为普通消费者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帮助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正确认识,破解食品谣言,教大家勿信谣传谣。成立至今,已免费接待消费者送检食品达744次,成功开展384场公益活动,进学校开课程,进社区做活动。经过体验中心团队多次开发、修改、完善与实践,确立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多感官教学模式,开设了针对中小学生的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普课程,出版了《小学生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普读本-趣味科学小实验》,开发了分别针对低幼和小学高年级、初中低年级的科学实验包《食品安全趣味套装-益智版》、《食品安全趣味套装-探索版》。 利用 “视觉” “味觉” “嗅觉”等多“感官刺激”来引起学生兴趣,利用多种形式的动手实验,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体验帮助学生轻松学习食品安全及营养知识。未来,CEC体验中心会将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继续推广开来,惠及更多北京中小学生,以及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CEC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主任张立葵 CEC体验中心针对社会热点以及常见食品安全问题,与中央电视台、英国BBC、黑龙江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河北卫视等多家电视台合作拍摄近百场科普节目。与法制晚报、腾讯大燕网合作进行直播,从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出发,对网上流传较广的信息进行实验验证,将谣传和误传摆上实验台,用真实的实验数据粉碎食品安全谣言。此外还参加低碳大篷车科普活动以及远赴非洲送去水质检测设备的公益活动。 CEC致力于帮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正确认知,识别食品谣言,不轻易信谣传谣,引导广大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为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本次论坛面向广大消费者集中分享食品安全消费升级等新业态下“识假、 打假”等食品安全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分享食品安全科普实验及消费指导专业知识,体验及分享相关的“防伪”等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诚信经营新模式及服务, 以及相关的消费安全直接体验,以更好的服务于民生,共筑及建构食品安全的新体系、新常态。论坛最后,CEC消费者体验中心联合消费者指导,依托遍布全国的数十家消费者体验中心,正式启动“品质消费中国行”系列活动。据悉,“品质消费中国行”将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全年举办上百场线下活动,为消费者解读靠谱的第三方对比检测报告,提供品质消费指引及消费维权服务等。品质消费中国行启动仪式 在大会上,来自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农业部、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消费者报社的领导以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桑华春、邱宝昌等对CEC的各项公益活动表达了充分的赞扬和支持。他们希望CEC充分建立食品安全公益推广的长效机制和推广机制,把工作在全国快速推广开来。
  • 陈君石院士:更营养更健康是食品产业创新发展趋势
    我国食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我国食品安全科普面临哪些问题?如何破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2023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了上述问题。  关于我国食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陈君石表示,食品产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发展,创造更营养、更健康的新食品是发展趋势,食品工业向营养健康方面转型是大趋势,在转型过程中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陈君石强调,向营养健康的转型,不仅仅是减盐、减油、减糖三方面,还应该创造更多新技术、新原料用于食品产业的发展,比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的母乳低聚糖HMO,如果能够用细胞工厂来生产,那么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关于食品安全方面,陈君石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食品安全大有改观,稳中向好,基本上已经没有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陈君石也同时指出,由于现阶段我国食品产业生产结构相对落后,所以食品安全问题依然需要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防控理念需要更新,监管模式需要升级。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我国食品科普面临哪些问题,应如何破解?对此,陈君石表示,谣言和误导的信息是很强大的,而且是持续的,针对谣言和误导的科普,只靠自然科学家是不够的,参考国际上的经验,科普还需要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多方共同参与,组成一个团体,有针对性的进行策划。  “辟谣是必要的,不辟谣是不行的,但是若要靠辟谣来解决问题,那是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提高消费者的基本科学知识。” 陈君石表示,当人们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后,能自己辨别谣言和误导信息的时候,才能不信谣,不传谣。
  • 湖南株洲 启动2018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7月20日上午,2018年株洲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株洲市规划展览馆前坪举行。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芳,株洲市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振湘,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李向军,市食药安委办主任、市食药监局局长李余粮等出席。启动仪式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潘才良主持。  食安科技旗下的第三方检测公司广东中检达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检达元”)作为株洲市农贸市场快检服务项目承接方,助阵此次启动仪式,现场向市民介绍、宣传食品安全检测知识,进一步扩大食品安全工作的公众认知和社会影响,协助株洲市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2018年株洲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正式启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潘才良  本次活动以“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活动现场,朱振湘代表天元区政府为活动致辞,市食药监局天元分局代表监管执法人员宣誓,网络订餐平台代表作“我承诺,我践行”的食品安全承诺。▲株洲市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振湘▲市食药监局天元分局代表监管执法人员宣誓  黄芳在启动仪式上倡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落实党政同责作为最根本的要求;各级监管部门要把落实“四个最严”作为最重要的遵循;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把尚德守法作为最基本的信条;全社会各界要把共治食品安全、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最伟大的追求。▲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芳  中检达元作为株洲市44家农贸市场第三方快检服务项目承接单位,全力支持2018年株洲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开展“你送我检”、食品安全谣言实验演示、亲子趣味实验、“灵灵狗机器人”互动等各具特色的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常识,提高食品安全防范意识,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  通过食品安全问答形式科普常识,引导市民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你送我检”检测区配备检测仪器试剂,专业检测人员现场对市民送检的蔬菜、鱼肉等食品进行快速检测,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趣味课堂现场揭露打针西瓜、紫菜塑料等食品谣言,合理解释流传的食品安全谣言,科学辟谣。同时,通过食安科技推出的食品安全科普机器人——灵灵狗,调动市民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健康的饮食观。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而食安科技一直以来致力于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整体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打造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同时,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食品安全工作面临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风险仍然存在,食安科技将继续在食品安全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 专家称吃蘑菇导致重金属超标是谣言
    昨日,一名网友咨询本报称,她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称,每月不能吃超过200克蘑菇,否则会重金属超标。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聘任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谢宝贵。他告诉记者这个说法系谣传,只要不存在人为添加因素,食用菌产品十分安全。   看了微信文章网友不敢吃蘑菇   这名叶姓网友称,她家里人都非常喜爱吃蘑菇、香菇、金针菇、茶树菇、木耳等,去菜市场或超市必买这些食用菌,一直以来,都认为食用菌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近期她在微信朋友圈看见一篇文章,说蘑菇是不可以多吃的,每月最多只能吃200克,因为蘑菇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特强。久而久之这些重金属就会在肾小管内聚集,严重时会引起肾小管坏死。   她说,看到这篇文章后,她就不敢吃了,还叫母亲不要买了,但家人又爱吃,怎么办呢?   记者发现,这篇网络上流传的文章是一名自称&ldquo 曾游学苏黎世大学医院病理所&rdquo 的医生,接触到生化系一个名叫Guhl的研究真菌的博士,他透露,蘑菇是不可以多吃的,每月最多可以吃200克。因为蘑菇虽好,但对重金属富集的能力特强,最多可以达到100倍。该文章的作者还称&ldquo 看到新苏黎世报的一篇报道,称在乌克兰、德国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污染地区,专家开出的处方就是大力种植蘑菇,以富集这些被放射线污染地区的重金属和有害金属,以尽快使这些地区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rdquo 农业部一项抽样:食用菌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ldquo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rdquo 针对此,昨日记者采访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聘任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谢宝贵。当记者将这篇微信文章的内容告诉谢教授时,他断然否认:&ldquo 这是谣传。前段时间也有个朋友问我蘑菇是不是会富集重金属。我感到十分意外,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推动的健康膳食理念,就包括吃菇类。食用菌历来被视为健康食品。&rdquo   谢教授说,关于食用菌的安全性问题,农业部于2010年从全国各地随机抽样2000份新鲜菇品检测农残与重金属,就重金属铅的含量而言,检测结果,每公斤新鲜食用菌的平均含量是0.065毫克,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含量(1毫克),也低于国际粮农组织/卫生组织(FAO/ WHO)的标准(每公斤体重每周的摄入量不超过0.025毫克)。   &ldquo 如果按照FAO/WHO的标准,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一个月得吃超92公斤新鲜食用菌才会有铅摄入量超标问题。&rdquo 谢宝贵说,市民也不可能将食用菌当饭吃,也就不存在重金属超标之说,除非人为添加。   模拟受污染情况下生产食用菌仍十分安全   他说,他的团队前年刚完成了省科技厅的重大专项&ldquo 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与安全生产技术研究&rdquo ,这个研究项目聚集了全省三十多位专家,对十种主要食用菌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进行了3年的研究。他们检测分析市场上的香菇、蘑菇、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秀珍菇、鸡腿菇、猴头菇、姬松茸和毛木耳等10种主要食用菌产品,不仅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的要求,还符合日本的《肯定列表》、欧盟的食品标准。   这个研究项目还模拟食用菌栽培原料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情形下生产,检测其所含的农药与重金属含量,建立栽培原料与菇体的农药、重金属含量回归方程,从而预测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性。&ldquo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原料来源不同,只要没有人为添加的因素存在,食用菌产品都十分安全,没有发现该文章所说的问题。&rdquo 谢教授说。   微信文章源头:一妇产科医生的闲聊   谢宝贵说,他本着好奇之心,也去网络追踪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这篇文章早在2008年就有了,出自一名网名叫&ldquo 白衣咸饭&rdquo 的妇产科医生。2010年7月,&ldquo 白衣咸饭&rdquo 又在新浪博客上发表文章。这篇博文是&ldquo 白衣咸饭&rdquo 自称请苏黎世大学一名博士研究生&ldquo 老古&rdquo 吃饭时闲侃引出的,不是引自研究报告,也不是出自权威检测机构的调查结果,更多的是调侃,想法主观。
  • 2017年十大食品安全问题出炉:你“吃”对了吗?
    p   2017年,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继续稳中向好。然而,网络上各种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传言、谣言屡见不鲜,这不仅对行业、企业产生不良影响,也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力和辨别力。 /p p   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17年度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举行。在基于2017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完成的29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基础上,大会选取了去年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邀请食品领域专家进行了严谨、专业与权威的解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849043d7-0c5d-4c03-8a74-6edfb155379d.jpg" title=" 300aced3ecc848e4a13616cf3dbe30b6.jpe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1、普洱茶会致癌吗? /strong /span /p p   存放不当可致黄曲霉素生长 /p p   2017年8月,一篇“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的文章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文章认为,普洱茶中含有各种霉菌,包括人体致癌物——黄曲霉毒素。随后,多位业内专家针对该事件予以辟谣。事实上,有关普洱茶致癌的新闻在2012年便引发激烈争辩,这次又引发公众新一轮担忧。 /p p   专家点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宗懋表示,黄曲霉菌喜欢在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物质中生长繁殖形成毒素,而普洱茶是一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很低的农产品,它的生产过程不利于黄曲霉菌繁殖和产生毒素。同时,茶叶中的某些成分,比如茶多酚,对黄曲霉菌还有抑制作用。 /p p   不过,陈宗懋也建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确保规范。在储存过程中,普洱茶一旦受潮,便有可能产生黄曲霉素。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2、保健品是“万能药”吗? /strong /span /p p   并无治疗疾病的功效 /p p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营养健康食品的关注空前高涨。在强大利益驱动下,保健食品行业一度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有些消费者因迷信保健品而延误病情,触动公众神经。 /p p   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中允许声称功能的只有保健食品。然而,目前保健食品行业非法添加、虚假宣传等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是欺诈性营销,危害最为严重。 /p p   专家点评: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朱蓓薇建议,应从国家和企业层面加大对保健食品的科技投入,加强科普宣传,让公众知道保健食品并非药品,并无治疗疾病的功效,并有适宜人群和特殊食用条件的限制 还应对长期违法夸大宣传的媒体,加强考核并加大追责力度。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3、“网红食品”安全吗? /strong /span /p p   别只要“面子”不要“里子” /p p   2017年8月,因含有国家管制药品成分,广东查处了一款名为“咔哇潮饮”的网红饮料。无独有偶,被追捧的当红餐饮品牌“一笼小确幸”,也因食品安全问题,从各大餐饮平台上彻底消失…… /p p   专家点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凯表示,“网红餐饮”在营销、外形、口味等方面花样不断翻新,适应了餐饮行业热点快速转换的特点。但有些“网红食品”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游离于现有监管体系之外,因此,对“网红食品”的监管手段应当创新,落实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强化社会治理,对大案要案从重从速处理,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4、乳制品真的卫生吗? /strong /span /p p   食用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p p   据外媒报道,因疑受到沙门氏菌污染,法国政府于2017年12月10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召回法国婴儿奶粉制造商兰特黎斯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召回涉及国家包括英国、中国、苏丹等。 /p p   专家点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认为,乳制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应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以降低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污染风险 并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食品安全培训 加强生产加工环节中相关微生物的风险监测,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5、吃咸鱼影响健康吗? /strong /span /p p   偶尔尝尝也无妨 /p p   2017年10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官方网站发布了根据WTO(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列表。其中,我国民众喜食的中式咸鱼位列一类致癌物清单中。此外,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含酒精饮料、槟榔果、二手烟草烟雾等,都在名单之中。对此,人们对致癌等级高低与致癌能力强弱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产生疑惑。其中,“咸鱼还能否正常食用”成为关注焦点。 /p p   专家点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表示,“一类致癌物”仅表明有充足的基于人群流行病学证据或足够的机制性证据,但证据强度与致癌能力不存在必然联系。“致癌物等级”仅表达对于人致癌证据的确凿程度,与致癌风险的大小无关。同时,还要认识到量效关系的影响。咸鱼虽然是一类致癌物,但在人们食用频次、每次食用量都很有限时,不能简单将吃咸鱼和患癌症画等号。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6、喝白酒真的能抗癌吗? /strong /span /p p   多饮肯定无益 /p p   2017年11月,一项中国白酒的突破性研究显示,“我国首次在国际上检测并鉴定了中国传统白酒中的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然而,这一内容被关注的焦点迅速转移到“白酒中发现脂肽类活性物质,具有抗病毒抗癌作用”,引发热议。 /p p   专家点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表示,白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醇,有些品种含少量糖、肽或氨基酸。适量饮酒具有精神兴奋作用,产生愉悦感。但过量饮酒危害健 /p p   康。“地衣素”是一种非挥发性大分子脂肽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功能。但这不等同于白酒就具有相应的生物活性功能,也不能得出“在白酒中发现活性成分,所以饮酒有益健康”的逻辑推理。 /p p   科技工作者在发表科学研究成果时,要基于证据,切忌过度解读和推断。企业应加强科研投入,尊重科学事实,不进行夸大、虚假宣传,以科研成果为依托,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媒体在报道时应遵从客观、公正、严谨的原则,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发挥正确引导。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7、“无矾油条”含铝能吃吗? /strong /span /p p   合理规范用铝对健康无害 /p p   2017年12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官网发布消息称,在消费体察过程中,他们发现部分餐饮机构制售的“无矾油条”产品存在铝超标。那么,“无矾油条”是否允许有铝残留,是否归结为非法添加等问题,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 /p p   专家点评: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谭斌表示,“无矾油条”不等于无铝油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含铝食品添加剂可以在油条等油炸面制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国内外对含铝食品添加剂有充分的研究,并对其使用范围、使用量及残留量均制定了严格标准。只要食品中铝残留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p p   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帮助公众正确认识膳食中铝的摄入风险,通过平衡膳食控制含铝食品的过量摄入。企业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规,严禁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8、喝王老吉能延寿? /strong /span /p p   毫无科学依据 /p p   2017年12月6日,在《财富》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上,广药集团负责人宣布,国家“863”计划研究结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此番言论一出,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质疑。王老吉凉茶的品牌持有方——广药集团当天发文回应称,这一结论是通过对576只大鼠样本为期两年的安全性实验中得出的。实验发现,王老吉凉茶实验组的大鼠存活率优于对照组,显示长期饮用王老吉凉茶可延长动物寿命。 /p p   专家点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对于“延长寿命”这一说法既无科学依据,更不是国家“863”研究计划的研究成果。报道中所提 /p p   到的研究结果是通过大鼠实验观测得出,其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人体。并且试验性质和目的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而不是功能评价,试验没有得出延寿的结论。企业不应对科研成果随意加工、宣传 消费者不要相信单纯依靠吃喝就能长寿的谣言,更应关注如何去提高生命质量。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9、网络餐饮监管效果如何? /strong /span /p p   监管只会越来越严 /p p   近年来,网络餐饮飞速发展。这一方面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餐盒的环保问题、入网商家暴露出的后厨问题等。 /p p   2017年12月底,为进一步要求国内各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明确责任,落实好即将实施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国家食药监总局约谈了百度外卖、美团点评等国内主要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负责人。该《办法》对“入网商家要有实体店、线上线下需同质”等一系列保障消费者权益均有明确规定。 /p p   专家点评: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表示,网络餐饮的特点是在快捷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美味的餐食。消费者是网络餐饮服务的参与者,也是食品安全的最终感知者和受益者。因此,消费者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对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现象和隐患应积极监督、投诉举报。此外,监管部门和平台应对违规商家建立分级与黑名单制,严重违规者应永久不再进入平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10、“挂面可燃”是添了塑料? /strong /span /p p   挂面里的淀粉本身就是可燃物 /p p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挂面可燃的报道时有发生,并将其产生原因归结为“添加了塑料”等非法物质,或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效仿得出了相同结论。那么,能够被点燃的食品还能不能正常食用? /p p   专家点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沈群表示,物质能够燃烧需要3个条件:可燃物质、有一定温度还有氧气。挂面的主要原料是植物性淀粉,属于干燥可燃物质。当把挂面在空气中点燃时,恰好满足了燃烧的3个条件,所以挂面可燃一点也不奇怪。这不仅不能判断挂面是否含有添加剂,更不能成为其有毒有害的依据。虚假食品安全信息会对产业和企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热点的舆情监测,防范和治理网络谣言。对于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的行为,应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p
  • 2015中国食品安全高层对话在京举行
    p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由新华网主办的主题为“最严食安法 转型新常态”的2015中国食品安全高层对话在京举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116837291_14449025777541n.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11a921f7-d23e-4580-ad12-18a225737d47.jpg" / /p p   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因“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而被誉为“史上最严”。来自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药监总局等相关部委、行业协会、食品企业等各界人士,围绕“新食品安全法、中国乳业破局之道、新常态下食品企业转型”等议题展开讨论。 /p p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局长章勋宏在致辞时表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网络谣言给食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以法律形式规范食品安全行为,为互联网+食品安全和发展提供了安全和保障。需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为食品企业健康发展和广大人民生活营造更好的食品安全网络环境。 /p p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毕克新表示,近年来,进口食品已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监管也呈现“新常态”。为此,质检总局建立了进口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体系,首先是进口前严格准入,其次是进口时严格检验检疫,最后是进口后严格后续监管。 /p 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副司长陈谞表示,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注重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义务和法律责任,明确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同时,新法坚持刑事责任优先原则,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p p   在对话环节,蒙牛乳业、光明乳业、雏鹰农牧、正邦集团等食品生产企业就“中国乳业:得民心者得天下”、“企业如何适应最严食品安全监管环境”等话题展开讨论。 /p p   活动现场还揭晓了“金箸奖”。青岛啤酒、伊利集团、君乐宝等企业获得“金箸奖”2015中国食品标杆企业 雏鹰农牧集团董事长侯建芳等企业家获得“金箸奖”2015中国食品行业领军人物 蒙牛乳业、康宝莱、光明乳业等企业获得“2015中国食品七星奖”。 /p
  • 这些年“食品安全新闻”背后的故事 你被坑过吗
    日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2016食品安全科普创新竞赛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心的钟凯博士在启动仪式上给准备参与竞赛的大学生分析了那些年食品安全新闻背后的故事。  看完这些故事,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路,就是食品安全新闻背后的套路。比如螃蟹里的二噁英哪里来的?鸭血里检出猪的DNA能说明什么?是“毒豆芽”新闻反转的快,还是转基因大豆更扑朔迷离?  螃蟹里的二噁英是“人为添加”  螃蟹里怎么会有二噁英,是不是有人故意添加的?其实也算是,主要是人为添加到环境中去的,比如你早上刚扔掉的那袋子没做分类的垃圾。  如果垃圾燃烧时的温度不够,也会产生二噁英。而之所以常常无法达到高温就是因为我们垃圾中的水分太多。说白了,还是我们分类垃圾形同虚设惹的祸。厨余垃圾混在其他类别的垃圾中,导致了垃圾燃烧的不充分。  另外,越南战争的时候,美军使用一种叫“橙剂”的落叶剂去杀死树木,以对付丛林里的越南游击队。而这个“橙剂”里面就有二噁英的杂质。“橙剂”不止污染了植物土壤和水源,也导致了当地的越南小孩身体的畸形。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形式会导致二噁英混入我们的环境中去,但从来都没有人专门去生产二噁英。所以,不要再问二噁英怎么会跑到螃蟹里,螃蟹是不愿意的,环境也是不愿意的,还不是我们人类同胞惹的祸?不过好在这次事件中,螃蟹中二噁英的含量,正常食用螃蟹的情况下不会造成健康问题。  鸭血里有猪的DNA要怪案板  前几年曾有条新闻,通过给几家比较知名的火锅店里的鸭血测DNA,结果发现有猪的DNA,就表示鸭血中含有猪血。  其实,平时常下厨房的人都知道,流水的菜肴、铁打的案板。一道一道菜地做下来,案板上会留下很多不同食材的碎屑。而DNA检测是非常灵敏的,那些先后在菜板上粉墨登场的食材的DNA自然就“交叉感染”了。  这个新闻最后的结局也是一样,的确是猪肉类菜肴的DNA沾到了鸭血上,所以才会导致检出了猪的DNA。因此在没有还原“案发现场”之前,我们又被所谓的因果联系给忽悠了。其实,可以测测里面有没有人的DNA,说不定标题党们会搞出更大的新闻。  “毒豆芽”的冤假错案  其实,那些年“毒豆芽”以及各种导致性早熟的食物谣言,都是因为大家没正眼看待“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人觉得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就是植物激素嘛。行,你可以这么说,但是你说吃了植物激素人类就会性早熟,那就是扯淡了。花粉是植物的精子,你吃了花粉会怀孕吗,生出来的难道是葫芦娃?  当年,“毒豆芽”事件让上千人被抓,而所谓“嫌疑犯”们最后都被释放。事实上,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是让我们的食物生长得更好,也让我们的食物成熟期能够被控制,以方便采摘。  美国转基因大豆真是喂猪的  有人常常拿“美国的转基因大豆都是喂猪的,只有中国人当食物”说事儿。其实,这句话也不全错。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中80%是豆粕,20%是油脂。豆粕中97%用来做动物饲料,3%做食物。而油脂中68%都是用于食物的。所以你可以说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的豆粕都是用来喂猪的,就像你也得承认美国转基因大豆的油大部分是用来喂人的一样。  其实,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进口的美国转基因大豆大部分也是用来喂猪的。为什么要进口美国的大豆喂猪,因为你们爱吃猪肉呗!如果你去查一下中国人每年吃掉的猪肉量,你就会发现需要多少饲料了。
  • 食品第三方检验谁来监管?
    3月7日,德国第三方检测平台公式KO-TEST在中国的合作方优恪网披露,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在德国被检出矿物油成分。随后,该机构又发布测评称,海天、老干妈、老干爹、翠宏等10款油辣椒产品含有矿物油、多环芳烃化合物、增塑剂及增味剂等成分。上述消息一经发布便迅速引发连锁反应,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等食品专家、科普作家第一时间向公众科普了矿物油在食品中的应用安全性,并质疑该机构相关检测思路与标准是否合理。  事实上,这并不是所谓的第三方检验机构首次引发争议。2012年,绿色和平组织发布报告称吴裕泰、张一元等国内9家知名品牌的18种茶叶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即引发强烈反弹,业界直指其混淆农药残留与农药超标,未采用中国国家标准的检测思路和目的令人生疑。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食品生产和监管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激增,食品第三方检验市场迅速扩容。与此同时,由于准入门槛低又缺乏他律,检验机构鱼龙混杂、检验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开始凸显,个别机构动机不纯,提供的检测报告不公正、不科学,食品第三方检验急需监管。  第三方检验缘何惹众怒  “他们(优恪网——编者注)自己也说了,这些送检的产品符合所有的国家标准。而他们选取的检测项目是不在国标之中但‘他们认为’可能带来健康风险的。这一理念看起来无可厚非,但操作起来问题很多。项目不在标准之中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该物质的安全性评估缺乏科学数据,由此来判定‘安全’‘有害’并不靠谱 另一种是食品中的含量根本到不了‘过量’‘有害’的地步,所以没有必要制定标准。”果壳网知名科普作家云无心撰文指出,“这个所谓的‘第三方独立测评’,类似的问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一贯如此。他们的测评思路就是错误的。”  而另一位知名食品安全科普专家钟凯则在发布第一篇有关食品中矿物油科普辟谣文章后,又怒而推出题为《网络黑关公效忠德国主子,卑鄙手段抹黑中国食品安全!》的微文,不仅指出该机构所有测评报告“都是一个路数,恐吓、抹黑、信息操纵、移花接木、断章取义、心理诱导,手段卑鄙,毫无职业操守”,更建议“媒体朋友们不要动不动就把这样的黑公关称为‘独立第三方测评机构/平台’,充其量是‘自称独立第三方的网络公司’。”  此次优恪网矿物油事件,专家普遍诟病其混淆了从食品接触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矿物油的量和食品中的矿物油含量两个指标,前者标定的是品质,而后者才关系到安全,并且事实上所有涉及品牌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但更令业界愤怒的是本应是食品安全专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变身“砖家”,令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消费者根本无从分辨,制造不必要的恐慌,恶化产业生态。  “这个检测报告的发布很巧妙,按照国家标准所有的相关产品都是合格的,所以它没有判定样品是否合格,而是采用了评级的办法。D级的评级很容易让媒体和公众误解,认为产品有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食品企业法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选择以往食品行业并不十分了解和关注的物质,特别是国内还没有标准的物质进行检测,是这种所谓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惯用手段。“但老百姓谁知道这个,这些机构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专家,你越辟谣他越信得欢。这样的检测怎能不令食品企业人人自危?”  而仅仅就在2月27日国新办的发布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在提到食品安全谣言问题时特别指出:“建议大家不要轻易使用有毒、致癌这些渲染性字眼。食品安全的报道既要考虑报道本身,又要考虑报道的社会影响,一定要客观、公正。”毕井泉说,他支持媒体揭露谣言,批评制假售假,但不能哗众取宠。  第三方检验市场鱼龙混杂  “第三方检验机构最早出现在国外,在改革开放后逐渐为我国所认识和接受,但真正的井喷出现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的十几年。”知名民营第三方检验机构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峰介绍,2013年大部制改革后,我国的食品第三方检验出现了爆炸性增长,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食药监管部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后,有关食品检测的需求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是随着政府监管的加强,企业、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生产经营企业加强品质自控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的需求不断增加。  虽然获得快速发展,但当前中国的食品第三方检验行业“小、弱、散”的特点十分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各领域的食品检验机构约有3万余家,但年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却是凤毛麟角。“食品检测行业是一个重资产技术性的服务行业,有些机构仅仅是服务于某个省甚至某个地级市,公司场地、设备、人员等投入较大,而企业资金回流及成本回收的周期较长,这样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是核心技术人员的匮乏和缺少人才的培养和沉淀。” 万峰指出,“食品检测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缺乏对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必要监管,尤其是准入门槛设定和退出机制需要不断完善。此外,成立专门的第三方检验行业协会也是很好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行业自律,规范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有些检验机构在行业内进行恶意竞争、低价中标的现象时有发生。万峰告诉记者,正常来讲,食品抽检的合格率一般在90%以上,当购买服务方要求出具某一类食品的合格报告时,个别机构可能就有数据造假的情况。“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一方面严重影响行业声誉,另一方面因其数据造假往往采取低价竞争手段,造成行业乱象。希望有关部门在购买检验服务时,对于报价特别低的机构要特别注意,避免上当。”  “一般检测机构只要经过计量认证(CMA),就有资质出具检验报告。”食品伙伴网高级工程师&食品安全总监陶庆会告诉记者,成立一个检验机构门槛不高,根据其能检测的种类范围可难可易,但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设备和人员,达到实验室资质认证的条件,通过审核就可以。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各地规模不大的检验机构越来越多的原因。  独立第三方机构更需监管  独立第三方检验机构由于处于交易双方的利益之外,所出具的检测数据被认为具有独立性及公正性的特点,因此容易被各方广泛接受。食品第三方检验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仅关系到出具报告的客观公正与否,更关系到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诚信。针对所谓“独立第三方”不独立、第三方检验机构鱼龙混杂的情况,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建立专门的监管机制迫在眉睫。  万峰和陶庆会均建议,有关部门在购买第三方检验服务时要有意引导,对那些通过复核确认检验水平高、管理水平高的检验机构,要在招投标方面给予倾斜,并向社会公布复核结果,帮助合规企业打造品牌。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机构,在招投标时,给予扣分,引导企业提高检验水平,杜绝不正当竞争。“食品检测的实验室成规模投入的仪器都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投资不到这一数量级的实验室肯定不可靠。人才的成长、熟练程度都需要检测量的积累。不要给那些乱做的机构太多的空间。”  中食安信(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费洪涛表示,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八条明确了四类信息的公布主体: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国家和省级监管部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调查处理信息(国家和省级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县级及以上监管部门),第三方检验机构根本不具备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资格。他建议对检测报告的发布进行管理。  “国外一般是通过非官方组织对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管理,如果有机构违规,由行业自律机构来处理。但在我国目前相应法律法规不甚清晰,受害企业诉讼难度过大的情况下,不能照搬这样的管理方式,而是应当由专门的政府机构对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监管。”万峰指出,应加强对第三方检验机构的监管,例如提高飞行检查的频率、扩大能力验证不合格的通报范围、加强数据溯源等,切实起到规范引领检验检测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万峰指出,检验机构也要自律。在华测的价值观里,造假或质量不合格是耻辱。针对华测全国布局的实验室,华测也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考核手段。一是确保政府购买服务的合规性,即从抽样、检验、报告的发送全程进行合规性评审,做到程序合法、数据准确、结果可靠。二是加强技术考核,要求各地积极参加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和农业部等国家级能力验证工作,同时在企业内部加强交叉能力比对,并且根据能力验证的结果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不断提升技术服务水平。陶庆会还建议,要规范第三方检验机构报告的发布行为,对于不合规、造假的检验机构要有退出机制令其退出。
  • 行刑衔接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在南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挂牌
    近日,由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南宁市公安局联合组建的行刑衔接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在南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正式挂牌。该实验室将充分发挥检验检测技术优势,有效解决行刑衔接工作中的相关难点、堵点问题,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犯罪提供技术支撑。  为快速、准确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给案件办理部门提供精准的技术佐证,该实验室成立行刑衔接检验工作小组,建立完善审查复核保密责任机制,对每一批检品、每一个检验项目、每一处流程环节严格把关;结合委托单位提供的有效信息,对每一份样品充分预判分析,确定检验方向,按照/参照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药品补充检验方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检验补充标准等进行检验,利用先进的仪器可同时筛查上百种化学成分;开设检验“绿色通道”,简化优化行刑衔接样品的受理、检验、审核、审批、发送工作流程,最大限度满足办案部门案件办理需求。  目前,该实验室已具备“抗风湿类”“降脂类”“降压类”“降糖类”等10余大类食品药品的检验检测能力。南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将通过技术培训、能力验证等方式,积极培养人才、锻炼队伍,有效提高检验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 286万!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2022年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SDGP370900000202202000172 项目名称: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泰安市纤维检验所)2022年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286.1万元 最高限价:286.1万元 采购需求:标的标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本包预算金额(单位:万元)A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1 1 详见招标文件 82.500000 B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2 1 详见招标文件 125.000000 C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3 1 详见招标文件 78.600000 合同履行期限:进口设备签订合同后90日内供货并安装调试完毕;国产设备签订合同后60日内供货并安装调试完毕。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2012,那些食品安全的真真假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2年,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会“尖锐地”刺激公众的神经,然而,对于热议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多少人询问过它的真假,有多少人追溯过来龙去脉,又有多少人探寻过其中的科学真理?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发布“2012中国综合小康指数”,结果显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食品安全”成为2012年最受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然而,对于食品安全事件,不乏人云亦云,哗众取宠,盲目炒作之人。以致于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很多人不知所措,无以应对 假的食品安全事件混淆视听,兴风作浪,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看清“食品安全”,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一双求真、科学的慧眼。   真真假假1   “老酸奶”“毒胶囊”罪在工业明胶   2012年4月9日,赵普发微博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内幕很可怕”,而且打了一个通俗的比喻:“哪天你扔了一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的肚子了。”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毒胶囊”事件影响甚广,包括修正等一众著名药企均成涉案公司,一时成为舆论激烈声讨对象。2012年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老酸奶”“毒胶囊”的问题,都出在不法厂商使用了食品里不能用的添加剂工业明胶。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当即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全力以赴查控铬超标药用胶囊问题产品,有关检查检验、查处工作以及打击犯罪的情况,也都实事求是地及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毒胶囊”有政府部门、也只能是政府部门替公众管控。   那固体的“老酸奶”、果冻等含有明胶的食物从此一点都不要再沾了吗?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张赞解释说,食用明胶是胶原的水解产物,是一种天然的增稠剂,并且无毒无害,酸奶和果冻中添加的明胶必须是食用明胶才是安全的,只要是合格的食品用增稠剂,安全性都是非常高的,所以当你嘴馋的时候偶尔喝点固体酸奶和果冻也未尝不可。   真真假假2   农药超标品牌茶并非“毒茶”   2012年4月23日,某环保组织发布茶叶农药调查报告称,送检的国内九大品牌茶叶企业的18种茶叶样本全部含有农药残留,少的含有3种农残,多的有17种,总共检出的农药有29种,不少样本检测出违禁农药残留。该报告引发公众“还能不能喝茶”的争议。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表示,“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不同的概念,检测出农残不等于就有危害。“就像去医院体检,通过对照标准值,才能知道指标是否正常。”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新表示,从报告检测结果看,有三类情况:一是我国国家标准有专门针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规定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一项超出行业标准)。二是我国无标准、其他产茶国有规定的,比如检出的29种农药中有21种在日本有茶叶限量标准,此次检测结果也都符合这21项标准。三是我国和其他产茶国均未制定限量标准的,参照该农药在其他食用农产品中的限量标准,结果也符合相关要求。   茶叶有农药残留并不可怕,只要残留量低于标准还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副所长、植保专家吴光远认为,大部分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检测所用的是有机化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检测出其农药残留量。但用水泡茶时,其农残分解出来的量只是有机化学检测量的10%—20%。所以在理论上,农残标准合格的茶叶泡出的茶水是安全的。况且,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即使茶叶中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农药含量极低,通过饮茶摄入的农药也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健康风险。   尽管如此,茶叶专家建议消费者在喝茶时,尽量不喝第一道茶汤,除了农药残留的原因外,采摘、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难免污染,而且真正的好茶第一道只是发开,有苦涩味,第二道才能泡开,才能品尝出茶的清香纯正。   真真假假3   央视为烟台“药袋苹果”正名   “烟台红富士苹果套药袋长大”的报道,在2012年年中时,将著名的山东烟台苹果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2012年7月,中央电视台《真相调查》节目对此事进行报道称,各级监测和风险评估都已完成,没有发现任何农残超标的苹果。   苹果到底能不能套袋呢?在央视《真相调查》的报道中,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教授韩明玉认为,套袋是一种减少果品农药残留的很好技术,十多年来,苹果套袋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大面积应用。在这次烟台苹果的事件中,套袋被关注是因为某媒体报道中提到一些果袋中被存放了福美胂和退菌特两种农药,韩明玉认为,这两种药不是国家禁用农药,只是在无公害农产品中是禁止使用的,所以违禁农药这一说是不对的。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局于2012年6月20日派出专家小组到烟台地区,对当地苹果树使用药袋的情况进行调查。经过近半个月的检测和评估,专家组成员方金豹称,根据调查情况看,套袋在山东烟台普及率很高,达到95%以上,药袋使用有,但是比例非常低。   农业部调查组也委托国家级检测中心之一的河南郑州果品检测中心,对烟台市冷风库中储存的苹果抽样进行了专项应急检测。方金豹称,专家组对烟台当地冷库和批发市场以及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的超市、批发市场进行了随机抽样,根据检测结果来看,都符合国家新的限量标准要求,没有超量样品。   事发后,虽然不少报道对烟台苹果毒药袋事件进行了澄清,但对苹果销售还是造成了影响。   真真假假4   “吃猪肉等于自杀”是胡说   2012年11月,一篇名为“农妇警告: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的陈年旧帖又在网上流传。网文称,十几斤重的小猪使用含有大量激素、安眠药等添加剂的饲料催肥催长,养五六个月就出栏了。长期食用这些猪肉,会诱发各种不适症状甚至癌症,传言引发了不少网友担忧。   农业专家表示,我国商品猪生产主要是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三元杂交生产体系,猪从出生至100公斤上市养殖周期为150—180天。国外更好品种的猪出栏周期更短。生猪生长快、育肥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三好”:猪好、料好、圈好,即生猪品种好、饲料营养安全、养殖环境改善。   而网文中提及的各类添加化合物,专家解读称,对于“给猪吃尿素等化肥可以给猪催长”的说法,尿素是高氮化肥,若少量用作牛、羊等反刍动物是有作用的,可以被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所分泌的脲酶分解,被合成蛋白质从而被吸收消化。而猪根本没有瘤胃,尿素中的氮就难以利用,用量过大甚至会造成生猪中毒死亡。   通过添加安眠药让猪多睡少动、快速长肥更是没有必要,因为圈养的生猪本身活动量就很少,不需要使用镇静剂。   传言“在猪饲料中加入无机砷,猪会显得皮肤红润、毛发光亮”的说法则是犯了常识性错误。饲料中加入的是有机砷,而不是无机砷。有机砷对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抗病能力有着明显作用。目前,除中国外,美国等很多国家也批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有机砷会从粪便排出,在生猪的机体组织中残留极低。而无机砷是剧毒物质,俗称砒霜,对生猪等动物的危害性很大,不允许在饲料中添加。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从未批准过激素类药物用于动物促生长,已批准的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种畜繁殖和产科疾病,规定内容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总体看,我国动物产品安全是有保障的。   真真假假5   “速成鸡”背了抗生素的黑锅   2012年11月23日,有媒体报道称,山西粟海集团向肯德基供应“45天速成鸡”,投喂的饲料能毒死苍蝇。这一报道立即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肉鸡长得这么快,真的是靠毒饲料喂出来的吗?”   “可怕的不是速生,而是抗生素的滥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马闯说。养殖业生长周期的缩短,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影响: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饲料营养结构的合理和养殖环境的提升。   然而,目前“速生鸡”在消费者心中,已成了问题鸡肉的代名词。专家称,这种想法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在肉鸡饲料中添加激素并非许多人想象中的行业常规,而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里面,都明文规定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违反者将受到处罚。   其实,肉鸡40多天出笼,在世界上属于正常水平。目前世界商品肉鸡大部分在42—48日龄出栏,最常见的是在45日龄左右。今天的肉鸡能拥有如此高的生产性能,得益于良种选育的结果。而且,商品肉鸡在良好的环境中长大,吃的饲料对原料选取、成分配比、制造工艺、饲喂方案都有严格要求,保证了营养充分且平衡。   2010年底,中国畜牧业协会抽检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农贸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餐厅的鸡肉,对32种激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均未检出。   此次“速成鸡”事件,真正的罪魁是,山东的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不仅滥用抗生素,还违禁使用了一些激素类和抗病毒类药物,而这些问题肉鸡被卖给了新希望旗下六和集团,而作为屠宰企业的六和集团某分公司,违规伪造检验检疫单据和养殖记录。   真真假假6   酱油醋陷塑化剂“躺着中枪”   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曝出涉嫌塑化剂超标。之后,塑化剂风波开始向整个白酒行业蔓延。12月17日,微博上有消息称,酱油、醋、饮料内含有的塑化剂比白酒更高,甚至达到400倍,引起舆论哗然。   这次塑化剂的风波源于酒鬼酒,有公司出具检测报告,称送检的酒鬼酒样本中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其中一种塑化剂超过国家相关标准的三倍。酒鬼酒坚称产品不存在塑化剂超标,并强调塑化剂并不是人为添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后茅台酒也被牵扯其中。茅台集团随即举办新闻发布会称,白酒中检出塑化剂,是制作工艺所致,并非人为添加。   正在白酒塑化剂风波“风高浪急”之时,一名认证为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网友龚也长发表微博,指称:“昨天才知道塑化剂原来离我们这么近,现在知道的是白酒,要知道这东西可不是天天喝的,而我们天天需要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含量是酒的400倍!请大家转发关注,要求有关部门公布真相!”   2012年12月24日,针对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问题的传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随机采购了市场上销售的部分酱油、醋等食品,进行了应急检测,检测结果未发现异常,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将继续跟踪监测,同时提醒,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直接向监管部门举报。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检测结果,攻破了酱油、醋等调味食品塑化剂超标的谣言。业内人士称,从成分来看,酱油属于水溶液,醋的主要成分则是醋酸,里面不可能含塑化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韩北忠教授表示,对于某些个人、某些所谓研究机构曝出的食品中存在的问题,民众需要理性看待。
  • 已启动!国务院食安办等28部门开展 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将于11月28日启动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尚俭崇信尽责 同心共护食品安全”。二、宣传重点(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宣传尚俭、崇信、尽责、共治主题。(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推动树立文明理性消费观念,展示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成果,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三)推动食品企业诚信自律,依法依规生产经营,牢固树立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以良心优品赢得消费者认可,促进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四)各地区积极落实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依法配备食品安全员和食品安全总监,实施风险清单管理,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各部门严格履职尽责,加强检查执法,严惩违法犯罪,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行业协会等发挥桥梁纽带、引导督促、自律监督作用。(五)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同心共护、积极营造社会共治共享浓厚氛围。(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新思路、新做法和新成效。三、活动安排(一)国家层面。国务院食安办等28部门和单位共同制定《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层面重点活动及分工方案》(见附件),按照方案组织开展活动。(二)地方层面。各级食安办联合同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参照国家层面活动方案,结合地方实际和特色,组织开展宣传周活动。(三)社会层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动员和指导各类社会团体、经营主体、协(学)会和新闻媒体,广泛开展面向广大消费者、食品从业者等的知识普及、诚信从业、技能培训等主题宣传活动。四、有关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各级食安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并形成规模声势。同步部署消防、交通、防踩踏等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排查消除隐患,落实应急预案,严防事故发生。(二)增强活动实效。使用统一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标志。做好宣传报道和新闻服务,切实形成全媒体覆盖格局。紧扣传播规律和公众关切,积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不断丰富宣传思路和方式方法。加强宣传周期间相关舆情监测,及时研判、稳妥发布,确保舆论环境平稳有序。(三)严肃工作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和形式主义。(四)及时总结成效。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宣传周活动的成效和经验,总结报告电子版于2023年12月15日前报送国务院食安办。联系人:张哲、李沛冉 电 话:010-82261576、82261577传 真:010-82261574邮 箱:lipeiran@samr.gov.cn附件: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层面重点活动及分工方案国务院食安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林草局中国民航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中国贸促会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11月 22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层面重点活动及分工方案一、宣传周主场活动11月28日,在北京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等各界代表参会。(国务院食安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林草局、中国民航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中国贸促会、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二、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举办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以“尚俭崇信尽责 同心共护食品安全”为主题,围绕“制止餐饮浪费”、“食品产业绿色发展”、“共治共享食安新局面”、“提振消费信心”、“智慧监管”等多个议题展开交流讨论。(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三、第二届中国食育大会通过组织开展第二届中国食育书画作品展、第二届中国食育膳食技能大赛、校(园)长培训日及食育指数研究报告发布活动,丰富食育实践形式、加强食育宣传、推动校园食育全面发展,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弘扬传统饮食文化,营造尚俭崇信、社会共育的良好氛围。(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承办)四、食品安全媒体训练营举办食品安全媒体训练营,组织专家和传媒领域、监管部门专业人士,与媒体采编人员、社交媒体内容主创人员开展面对面交流培训,研学专业知识,探讨传播规律,提高媒体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科学素养,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五、大学生食品安全营养中国行活动围绕“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通过开展“知食”营养健康讲堂、“食趣”夏令营、“食研”营养状况调研等专题活动,号召更多人关注食品安全与身体健康。(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六、中国食品消费者大会以消费者为导向,打造有温度的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结合“营养健康天天问”、“保健食品正能量”、“营养翻译官”等日常营养健康食品科普活动与消费者开展互动,集社会力量开展营养健康食品科学知识普及,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理性消费。(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主办)七、提质增效创新引领餐饮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宣传推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成效,引导企业强化食品安全内生动力,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实现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烹饪协会主办)八、有关单位和相关部委主题日活动(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成效宣传活动。在有关媒体宣传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工作成效、案件特点、地方做法和相关案例等。(二)工业和信息化部1. 组织召开婴幼儿配方乳粉产业链协同发展研讨会。总结5年来婴配乳粉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提升重要功能基料供给能力,不断完善追溯体系,加快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2. 组织举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培训班。宣贯诚信体系和国家标准,交流现场评价经验,提升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人员能力和水平。(三)公安部举办严打食品安全犯罪,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主题活动。集中宣传公安机关“昆仑2023”专项行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工作成效,集中公布一批典型案例,组织媒体对重点案件深度报道,教育引导群众提升防范意识,有力震慑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指导各地公安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集中宣传展示活动,全面展示公安机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工作成效。(四)交通运输部开展食品冷链运输安全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冷链运输法规制度、服务标准、温度监测、车辆运输安全及追溯等知识,推进冷链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保障食品流通安全、减少食品流通环节浪费提供有力支撑。(五)农业农村部1. 聚焦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针对不同主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法律普及宣传和教育培训,通过举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亮证”行动、全国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宣贯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认知度,营造良好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环境。2. 探索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课程进高校,推广普及和规范高校农产品质量安全教学与培训,通过规划设计课程、编写教材用书、教学试点应用、师资队伍培养等方式,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理论知识融入高校涉农专业教学,提升新时期“三农”人才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素养。3. 推动农安科普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基地”,制作科普书籍、科普短片、展板、宣传折页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材料,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科普平台多渠道科学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社会氛围。4. 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宣传,组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展示创建成效,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优价优销,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氛围。(六)商务部利用2023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大会等平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举办农商互联专题展,设立特色果蔬、食材加工、冷链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等主题展区,集中展示食品工艺发展成就,促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等产销衔接。(七)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宣教主题日活动。重点围绕崇尚节俭、杜绝浪费,倡导合理膳食,季节性食源性疾病防控,食品数字化标签试点等方面,推动提升公众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素养;召开“十四五”话开局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开局以来食品安全标准、监测评估和营养健康工作进展成效。(八)海关总署举办“崇信尽责,共护国门食品安全”主题日活动。组织全国海关通过专题展览、科普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立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关注度高的焦点内容,集中宣传进出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展现“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口岸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举措和成效,促进进出口和口岸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知法守法经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引导消费者全面科学认识国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共同营造食品安全多元共治共享良好氛围。(九)国家粮食和储备局举办“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开展粮食标准和质量安全相关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举办“粮食实验室开放日”,指导各省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开展相应活动。(十)国家林草局举办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大讲堂,围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监测技术等内容录制视频课程并在线上播出;对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涉及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推动社会各方广泛了解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指导各省级林草主管部门通过现场演示、科技下乡、宣传展板、自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十一)中国民航局号召航空公司开展“机上食品安全小课堂”活动,普及航空食品安全知识,积极倡导文明用餐新理念、新习惯、新风尚;开展“光盘有礼”等活动,优化反食品浪费提醒提示,进一步将“光盘行动”理念和要求体现到机场餐饮服务各环节;举办《航空食品卫生规范》公益讲座。(十二)中国科协启动“食品安全进万家”活动,围绕工厂、校园、社区、农村等多场景开展科普落地活动。开展“益童陪伴”儿童食品健康守护工程项目,面向在校小学生开展科普宣传,培养少年儿童的食品安全意识。发布《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体系报告》,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解读,共同推动提升外卖餐饮平台、商户、外卖员食品安全水平。(十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举办“舒心旅途、放心食品”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铁路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知识等专题宣传,展示铁路互联网订餐、餐饮质量提升工程和食品安全科技成果;组织开展铁路食品安全巡查活动,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保障铁路食品安全。(十四)市场监管总局1. 开展“食品安全谣言粉碎和科普宣传”活动。制作《食品安全科普系列视频》,针对群众关注较高的食品安全谣言进行科学知识普及。2. 发布“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发布一批2023食品安全领域“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展示“铁拳”行动工作成果,不断加大食品安全领域执法力度。3. 开展“送你一朵小蓝花”系列行动。组织行业权威嘉宾、营养健康食品领域专家、相关企业代表等共同召开主题会议,出品公益类微纪录片《观世间》栏目,致力尽早打通特医食品产业链“最后一公里”。4. 举办《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食品销售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指南(2023版)》宣传活动。推动食品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与义务,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5. 举办第二届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能大比武活动。组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从事食品抽检相关工作的一线监管人员和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相关技术机构承担食品抽检工作的技术人员参与比武,营造业务学习浓厚氛围,切实提升全国各级食品抽检队伍的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6. 举办2023年反食品浪费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大学生竞赛。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生活理念,进一步巩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成果,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社会氛围。7. 召开首届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青年专家“新理念、新观点”交流会。成立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青年专家委员会,围绕食品安全治理研究的新理念、新观点开展学术交流。8. 举办“数字赋能食品安全可持续提升”系列活动。围绕数字技术赋能,深入研讨如何发挥市场和监管“两只手”作用,进一步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探讨构建网格化社会共治格局的实施路径,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9. 举办第二届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大会。以“携手履责 共享安全与发展”为主题,开展座谈交流和宣传展示,着眼于挖掘、呈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创新实践,助力食品安全共治格局构建。10. 举办以标准化规范化监管与服务助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落地落实座谈会。邀请市场监管部门、经营主体、行业协(学)会、专业技术机构、专家学者、媒体等多方面代表进行交流,探讨如何聚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培训、考核、履职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有效落实。11. 举办企业食品安全总监落实主体责任、共护食品安全经验交流会。推进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开展食品安全责任落实交流,分享企业食品安全总监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实践案例,发布食品安全总监倡议。
  • 160万!德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药品检验仪器项目
    项目编号:SDGP371400000202202000146 项目名称:德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药品检验仪器项目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160.0万元 最高限价:160.0万元 采购需求:标的标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本包预算金额(单位:万元)A详见磋商文件 1 详见磋商文件 160.000000 合同履行期限:详见磋商文件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大连将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大连市召开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据会议消息,今年大连市将开展1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包括非药品冒充药品、中药饮片、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利用互联网非法销售药品、借义诊和讲座名义兜售药品等,副市长卢林出席会议。   5项重点任务确保食药安全   食品和药品安全,近年来成为社会热点,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立新表示,公众对食品药品已不仅仅满足于“有”,而且要“好”,食品药品安全已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有道德、社会和政治的因素,需要解决的问题更为复杂,比如网络等新媒体宣传销售产品的趋势日益扩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安全风险加大。   今年,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重点在五方面加强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的“三方责任”,上半年,国家局将在全国范围内试行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大连也将推进这项工作   全力做好“十二运”、“达沃斯”等重大活动食品药品的安全保障,包括加强对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药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专项检查   强化日常监管,在餐饮、保健品、化妆品方面,强化风险监测,加大高风险类产品监督抽检力度,定期公布安全信息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将建立中药饮片伪劣产品图片数据库等。   拟建设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在打击违法行为方面,记者了解到,今年大连市将完善与公安机关、知名企业协作打假机制,并开展专项整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在药械生产流通使用环节   将开展非法渠道购销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中药饮片、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利用互联网非法销售药品、借义诊和讲座名义兜售药品、电话销售药品、制售假劣药品侵犯知识产权、定制式义齿等9个专项行动。   在餐饮服务环节   重点开展学校供餐单位等5个专项整治,包括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学校旅游景区和建筑工地食堂、餐饮具。   在保健食品生产流通环节   开展假冒保健食品、部分美白祛斑化妆品等专项检查,有效遏制制售假劣违法行为。在药品批发行业,严厉打击“挂靠”、“走票”等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今年计划争取立项并启动建设“大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推动区市县食品药品快检能力建设。建立中药饮片伪劣产品图片数据库。完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启用辽宁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监管信用信息电子档案。
  • 国内首家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2019年建成
    p   2年后,广东将建成国内首家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15日下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广东省科技厅举行了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出席签约仪式。 /p p   会上,双方签署了《关于共建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的战略合作协议书》,决定采取厅局合作、多方共建的方式,汇聚多方之力,在广东科学中心创建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 /p p   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将以科学理念规划建设,内容涵盖古今中外食品药品科学知识,以食品药品科普为主题,将安全体验、知识传播、思维启迪、趣味游览等融为一体,以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和文字图片、实物模型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人类、人类健康与食品药品的关系,展示食品药品作为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产品的源起和发展历史,展示和体验食品药品研发制造的科技含量和科学成果,展示食品药品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 /p p   该馆将建于广东科学中心主楼三楼C馆,面积约3500平方米,拟于2019年建成开馆。 /p p & nbsp /p
  • 关于举办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及风险管理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关注,为提高我省食品、药品的检验能力及技术水平,我委特邀请国家标准委及国内知名微生物专家,为大家做相关检验标准的解读及国际先进检验方法的介绍,望相关人员踊跃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内容:1. 2015年版中国药典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解读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林铁豪博士2. 乳品行业新政及乳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及风险管理技术(几种阪崎肠杆菌快速检验方法的比较)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陈万义博士3. 微生物环境取样监控计划对安全危害的预警上海实力可商品检验有限公司 胡瑜博士4. 多重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原理、方法、实验条件优化和BAX产品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王家栋博士5. BAX病原菌检测方法及验证程序: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和STEC)、弧菌(副溶血、霍乱、创伤)、克罗诺阪崎肠杆菌等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张宇技术专员6.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和STEC)快速检测技术及阳性分离株确认张宇技术专员7. 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检验新国标及快速检验技术 张宇技术专员8. 会议中间将安排样本现场实验测试,用户可现场观看到实验结果(菌株样本由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微生物室提供)二、会议时间:9月11日报到, 9月12日培训,报名截止日期2014年9月5日。三、会议地点:东方丝绸大厦(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752号(近羊城晚报社))。四、参会人员: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负责人及相关从事食品药品检验有关人员。五、其他事项1、本次会议由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艾威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协办。2、培训费1000元/人,食宿自理,统一安排。3、免费向各地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及食品检验机构提供2个培训名额(包食宿、交通费自理)4、请各单位确定参会人员后将会议回执(见附件),于9月05日前发给会务人员。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1、登陆www.evertechcn.com网站首页右下方点击在线报名。 曹小姐 bm@evertechcn.com 020-87688215-8182、联系人:李华 (020-81886161 13710739996)                   广东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2014年8月18日请于与2014年9月05日下午17:30前通过在线报名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报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