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石化产业

仪器信息网石化产业专题为您整合石化产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石化产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石化产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石化产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石化产业话题讨论。

石化产业相关的资讯

  • 我国石化产业如何走好"双碳"之路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石化产业从事能源加工转换和石化产品生产,同时又是高耗能产业,既要实现自身的绿色发展,又承担着推动全社会低碳转型、保障国民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新目标、新形势下,石化产业的发展也将会发生深刻变革。低碳转型发展趋势对石化产业影响几何新挑战石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既关系到工业和交通运输生产安全,又要满足人民日常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我国当前仍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对于石化产品的需求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当前我国部分石化产品需求的自给率并不高,供应安全难以完全保障,并且从全球供需形势看,国内新增需求通过大规模进口来满足并不实际,因而国内产能建设和产量提升仍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在产能及产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碳排放的有效控制,成为石化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新竞争从生产端看,低碳约束下我国石化产品生产成本将增加。低碳发展的目标要求,务必要通过源头减量来实现,因而对于石化产业现有燃料和原料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势在必行。煤炭、石油焦等高碳排因子的化石能源,将从燃料和原料端进行大规模替代,通过煤改气、低碳电力替代化石能源、绿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等方式,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在此过程中,近中期内石化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无可避免。增加的产品成本将会传导至产业链下游,由下游用户共同分担碳减排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下游需求和产业活力。从消费端看,我国石化制品出口竞争力将减弱。石化产品既是我国重要的直接出口产品,又是纺织服装、家电、玩具、电子数码等我国重要外贸行业的原材料之一。当前,欧盟、美国等部分重要消费市场正不同程度地推进碳边境调节税,对于未达到其要求的商品征收碳关税。商品碳关税的征收在未来一个阶段可能将会基于商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进行核算,因而对于直接出口的石化产品及基于石化产品为原材料的下游商品,都将受到石化产业产品成本变化及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如果石化产品成本大幅增加,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石化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和我国的外贸水平。新方向石化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产业之一,且工艺流程复杂、能源消费类型多样,化石能源被广泛用于燃烧、制氢等过程,碳排放来源多、强度大。在石化产业仍处于增长发展阶段的情况下,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未来务必要通过提升能效水平来降低能耗强度,同时通过化石能源的有序减量替代,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石化产业转型发展道路。我国石化产业能耗及碳排放现状能耗现状石油化工产业链长、工艺流程复杂、产品结构多样,导致生产加工过程的能耗类型多样。从品种看,能耗主要包括用作燃料动力的煤炭、石油焦、燃料油、天然气、炼厂干气、外购电力和热力等,以及用作原料的制氢用煤炭和天然气。从消费量看,2019年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能耗总量约为1.7亿吨标准煤,其中炼厂干气、制氢用煤、燃烧用煤、天然气等是主要能耗类型,四者合计占石化产业总能耗约70%。排放现状石化产业的碳排放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类,其中直接排放又包括各类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催化烧焦等工艺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化石能源作为原料制氢产生的碳排放三类,间接排放则主要为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对应的碳排放。2019年,我国石化产业碳排放总量约为4.71亿吨,其中炼油业务碳排放2.42亿吨、石化业务碳排放2.29亿吨。由于石化产业各环节存在多装置间物料和能源连续性强、数据统计切分性差的问题,难以针对各产品的碳排放进行拆分统计,按照产品平均能耗原则计算,化工业务中,烯烃、芳烃、三大合成材料的碳排放分别为5874万、1762万和3675万吨。从排放来源看,石化产业2019年燃料燃烧排放2.12亿吨,占总排放量的45%;过程排放约1.52亿吨,主要包括催化烧焦碳排放0.43亿吨,占总排放量的9.1%,制氢排放1.09亿吨,占总排放量的23.2%;间接排放1.07亿吨,占总排放量的23%。石化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哪些政策机制保障◆做好全社会及石化产业顶层设计,有序有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是统筹考虑各行业投入产出效率、发展迫切度、国计民生需求度、产业国际竞争力、各行业减碳难度成本等多因素,制定最经济有效可行的降碳顺序与路径。二是按照“3060”目标节点,科学制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既要避免层层加码确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又要注重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有机联系,避免高位达峰。三是完善石化产业政策和宏观规划,加强石化产业的宏观调控,控制石化工业总量规模,防止产能过剩。◆加快推进改革,构建与目标匹配的强制、约束、鼓励、支持相结合的新机制一是建立完善我国石化产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及其他相关标准制度、监管机制,国有、民营、外资等企业一视同仁,在统一标准和有效的监管下推进落实降碳减排工作,在降碳规划中实行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二是根据实际需要,加快将区域或企业的能耗控制制度转为碳排放控制制度。以碳排放控制制度替代能耗控制制度将为地区或企业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有利于同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三是合理拓展能源化工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将新能源、电力等利于能源转型的业务纳入能源化工企业主业范畴。◆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是加速出台完善碳排放相关税收政策。持续完善税收相关的激励措施,可考虑减免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及设备引进中进口环节增值税,并加大碳减排工作先进企业税收优惠力度。二是将石化企业的重大节能减排攻关项目纳入国家专项计划。加大对石化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新技术工业化及节能减排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对重大创新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支持新兴、前瞻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四是营造有利于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发展和利用气候投融资工具,降低企业低碳投资风险。◆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为石化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根本动力一是完善鼓励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加强对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保护和支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制度。对于新技术给予税收抵免等财税支持政策,激励企业加速低碳转型,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培育多领域多层次人才队伍梯队。石化产业如何开展碳减排?实现石化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力,大力节能、提高能效,应用先进绿色工艺技术,采用低碳原料,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废旧石化产品回收利用力度,建成绿色高效的石化产业。加大能效提升力度 推进生产过程减碳我国炼油产业规模中短期内仍有一定增长,已在实施或纳入产能建设规划的重大炼油项目仍将推动我国的原油加工量向峰值水平攀升,预计年原油加工量将从当前的6.73亿吨增至2027年的峰值约8亿吨。我国的石化产品消费量则更是处于快速增长期,乙烯、PX、合成树脂等主要石化产品当前的自给率仍相对较低,2020年分别约为50%、60%和70%。降低单位能耗水平,是在石化产业仍有一定规模增长需求的情况下,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未来需要降低石化产业的单位能耗水平和排放强度。一是要提高新增产能的能效标准,加快先进产能淘汰和置换落后产能的步伐,提升产业整体能效水平;二是要持续开展装置节能升级改造、流程优化、新节能技术的应用、热回收利用等,挖掘节能潜力;三是要加快研发和推广新型绿色高效石化工艺技术,包括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电气化乙烯裂解炉、高效芳烃生产和分离工艺、炼油向化工转型相关技术等。大力调整用能结构 推进产业源头减碳化石燃料燃烧和制氢是石化产业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以低碳电力替代高碳电力和化石燃料,以绿氢替代灰氢,是源头减碳的重要手段。要统筹安全运行和经济可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加热炉等装置用低碳电力替代,减少煤炭、燃料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用,增加绿电绿热使用。同时,大力推进石化产业用氢绿色化,替代化石能源制氢,减少碳排放,建设绿氢炼化产业。加大循环利用力度 推进市场消费减碳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成品油进入消费环节后,仍将产生大量碳排放,而化工产品则可以较高比例将碳固定,并不会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减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在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的情况下,推进石化产业“减油增化”既是市场发展需要,又是绿色目标要求,对于行业及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化工产品的循环利用,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共同发力,加快构建石化产品循环利用体系。在供给端,要加大可回收石化产品供应比例,以科学供应引导合理需求。在消费端,要加大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民众对可回收石化产品的认可度、需求度。加大综合利用力度 推进产业末端减碳一方面,要结合油气田等矿区资源,加快研究和推广CCS(碳捕集与封存)和EOR(强化采油)技术,既提升油气开发利用水平,又实现减碳降碳固碳。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及工业应用力度,推进二氧化碳和绿氢制甲醇、烯烃、芳烃、油品,二氧化碳制甲酸,二氧化碳制可降解塑料等高价值化学品,以及攻关二氧化碳矿化利用技术和生物利用技术,从末端出口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石化产业怎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石化产业未来发展,应坚持优化升级,结构调整;坚持绿色低碳,开放合作;坚持创新驱动智能提升。统筹发展与碳减排、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全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30年前石化产业碳达峰目标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提高能效、加大使用绿色低碳能源力度,实现从高碳排模式向低碳排模式转变,控制石化产业碳排放增长和峰值,碳排放峰值为6亿~6.5亿吨。◆ 2060年前石化产业碳中和目标2060年前,通过发展新能源与节能提高能效耦合集成,利用CCUS和增加碳汇等技术手段,打造绿色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和先进的石化工业体系,推动石化产业实现碳中和目标。2060年碳排放1亿~1.5亿吨,较峰值降低约80%,通过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实现碳中和。石化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第一阶段 碳达峰阶段主要是控制新增炼油产能、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出口量,抑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改造力度、优化工艺流程,提升产业整体能效水平;示范推进电气化和绿氢、蓝氢利用,以及CCUS。第二阶段 快速减碳阶段这一阶段,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发展,原油加工量逐步降低,石化产品产量先升后降。通过持续深挖节能潜力,加快建立循环利用体系,各类节能降碳技术逐步成熟并实现工业化、多元化,化石燃料和化石能源制氢的绿色替代比例快速提升,CCUS规模明显增长,碳排放量快速降低。至2050年,碳排放总量将比峰值水平降低65%~70%。第三阶段 碳中和阶段这一阶段,各类化石燃料和化石能源制氢的绿色替代比例将达到较高水平,但催化烧焦等工艺排放及炼厂干气燃烧等排放压减难度大,到2060年仍有1亿~1.5亿吨的碳排放难以完全消除。随着二氧化碳化学转化技术成熟,CCUS在该阶段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和难消除的碳排放。到2060年,石化产业总体实现碳中和,建成零碳产业。
  • 202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召开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大国博弈愈发激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挑战。地缘关系新变局、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新格局、绿色低碳发展新要求对石化行业发展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行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格局,研究新形势下行业供给侧改革方向及企业高质量发展思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定于2024年4月23-24日召开202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一、会议主题深化供给侧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二、会议时间及地点会议时间:4月22日报到,23-24日开会。会议地点: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酒店。三、会议内容本次大会聚焦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技术创新、绿色双碳、智能制造、资源利用等政府和企业关注热点,重点探讨2024年油气、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发展形势、趋势及未来产业发展研究。同时,还将发布《2023年度化工新材料创新产品》《2024年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及投资导向报告》《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4年版)》等重大成果。大会由主论坛、油气论坛、石化与煤化工论坛、创新发展论坛、双碳与绿色发展论坛、规划发展研讨会、高层闭门会等组成。(一)主论坛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主管部门领导介绍行业最新政策要求及重点工作,国内外知名企业高层分享供给侧改革方向与创新发展战略,发布石化联合会《2024年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及投资导向报告》、《2023年度化工新材料创新产品》。(二)油气论坛交流能源强国背景下油气增储上产、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思路与方向,展望国内外油气市场供需情况与价格走势,介绍我国油气管道现状与发展趋势、炼油行业低碳发展路径与技术支撑。(三)石化与煤化工论坛交流世界炼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和传统炼化企业转型发展新路径,分析烯烃、芳烃等大宗商品未来走势,介绍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情况,探讨双碳背景下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绿氨、绿醇、煤基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四)创新发展论坛《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解读,研讨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与任务,分享石化行业科技创新趋势与最新成果,交流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聚烯烃、氯深加工等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和热点,探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如何助力石化企业转型升级。(五)双碳与绿色发展论坛介绍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工作思路、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要求、原料用能区分统计方法,展望绿氢化工、氯碱化工等领域未来趋势,发布《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2024年版),介绍化工废盐制烧碱、二氧化碳制建材等绿色工艺的研发和应用进展,探讨绿色金融如何赋能石化企业低碳转型。(六)规划发展研讨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专场)石油和化工规划院专家分享行业未来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重点聚焦塑料回收路径、我国生物基材料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方向、氢能与绿色化学品发展、化工园区数智化提升等议题。(七)高层闭门会(限特邀嘉宾)针对当前形势下行业如何推动供给侧改革和优化投资等热点议题及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邀请政府主管部门、联合会领导与行业龙头企业高层进行交流对话。
  • 湖南:到2027年,力争石化产业产值超过4100亿元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争石化产业产值超过4100亿元,培育5家以上百亿龙头企业,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创新示范基地。重点产品方向石油化工:炼油,乙烯[聚乙烯(含EVA)、30万吨环氧丙烷、聚烯烃],己内酰胺(聚酰胺、工程塑料、锦纶织造、特色尼龙),炼油催化剂(化工、环保、燃料电池催化剂),特色石化(热塑性橡胶、环氧树脂、聚氨酯、聚己内酯、聚酰亚胺、碳酸酯、高端高分子新材料、有机化学制品、电子级化学品)。盐氟化工:含氯、硫、氨等基本化工原料和功能材料,氯碱、纯碱,电子级双氧水、硫酸、盐酸、高纯氨和新型水处理剂、高端无机盐产品。高品质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聚甲醛、三氟氧乙烯等盐基有机化工、有机氟化工产业链。精细化工:高端涂料、农药、酶制剂。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分子炼油、高端合成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支撑企业石油化工:湖南石化、时代新材、岳阳兴长、瑞源石化、岳化化工盐氟化工:建滔实业、湘衡盐化、中蓝新材料、金裕环保精细化工:中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中创化工、国发精细化工、海利化工、东方雨虹、湘江涂料、松井新材市州布局长沙、岳阳、衡阳、郴州、怀化市
  • 多位院士专家提出:石化产业变革离不开材料创新
    在近日举行的弘扬闵恩泽科学家精神学术论坛上,多位院士专家认为,材料革命是新一轮石化产业变革的充要条件,石化产业应结合材料发展格局、短板等,有所侧重地加速材料科技创新。科技突破加速产业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表示,我国化学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新材料“卡脖子”。他认为,针对有机材料,实现材料结构精准调控是重点;针对无机材料,实现材料高性能化是重点。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国家实验室主任徐南平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期,新材料将成为产业变革的引擎。科技竞争、社会进步等对我国面向未来发展战略的材料提出要求。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洪流中,我国必须把新材料摆在产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以材料科技的突破加速产业变革。产业布局应有所侧重“目前,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初显,各国形成差异化发展态势。”徐南平指出,中国的优势在于稀土功能材料、人工晶体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等。对于材料领域未来布局方向,世界各国和不同地区发展战略各有侧重。到本世纪中叶,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国必须解决国家安全(生存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权)、抢占未来科技与产业制高点(未来主导权)这“三权”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工程师谢在库表示,国内新能源行业高端石化材料涉及50种左右,自给率为60%至70%,需求规模近300万吨。他指出,材料变革重点布局高端高值及其复合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基材料以及塑料循环。需加快相关技术创新对以上问题,行业该如何做?谢在库建议:对于高分子材料,应注重材料性能、碳基结构、生产工艺,根据市场对材料性能的需求和结构与性能的科学认识,合理设计碳基结构;对于节能分离材料,应通过对材料组成、结构的科学设计与优化,构建快速、精准的传质通道;对于可回收材料循环利用,应加强生态设计、提高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提升合成材料的性能,从而减少塑料使用量或延长材料使用寿命。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明丰表示,石科院攻克了功能性尼龙聚合材料等技术,打通了己内酰胺—尼龙6/66、环氧丙烷—聚醚、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产业链,实现了新聚合材料技术、聚合材料新单体的高值化发展。未来,石科院将致力于构建高端碳材料库,打造电化学高端碳材料技术平台,实现国产替代。
  • 【石化半月刊】从研究机构建设看石化未来发展方向(附石化相关国家质检中心名录)
    2021年年底,有很多实验室、研究中心悄然成立: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高洁净实验室、石油和化工行业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牵头)和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油第一个新材料研究机构)都纷纷在本月下旬举行揭牌/建成仪式!涉及到电子化学品和特气技术、新能源氢能、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的研发以及医用高分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国家战略新兴行业新材料的创新,这些都是石油化工领域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此外,原“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日更名为“国家石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并已完成所有检测资质的更新工作。这是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加强国家质检中心管理的意见中要求的,将“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名称统一调整为“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借此机会,小编在本文末盘点了石化相关的国家质检中心,可供读者查看。电子化学品和特气技术研发12月24日,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举行高洁净实验室建成交接仪式。该实验室的建设主要针对电子化学品和特气技术的研发。而电子化学品与石化行业紧密相关,是电子技术与化工产品相结合的创新产物,具有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产品更新快等特点。目前我国电子化学品和特气国产化正处于黄金机遇期,市场发展空间很大。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150亿元,而我国仅有326亿,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工艺技术全套均从国外引进,开展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光刻胶、电子封装材料等产品研发十分紧迫。新能源氢能12月24日,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举行分布式光伏发电制取绿氢示范工程并网仪式,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何盛宝指出,该项工程是炼化氢能领域试验示范工程,也是光伏制氢与储能技术实证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并网投用是落实集团公司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标志着石油化工研究院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将助力新能源氢能、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12月28日,石化联合会成立石油和化工行业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并举办授牌仪式,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为牵头单位。该创新中心致力于以废塑料为代表的有机废物化学回收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废弃塑料化学循环、废弃橡塑化学循环、餐余垃圾化学回收、循环经济及碳排放等技术领域。未来,创新中心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努力打造适用于不同塑料种类、不同来源的废塑料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平台。开发废塑料定向转化技术,进行废塑料化学回收新工艺及不同技术组合工艺的开发和工业应用研究,使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优先示范并举,努力促进有机废物化学回收技术的应用推广,为实现“双碳”目标、发展循环经济作出积极贡献。医用高分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国家战略新兴行业新材料12月28日下午,中国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揭牌,中国石油第一个新材料研究机构正式成立运行。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何盛宝发言中强调,要聚焦国家战略新兴行业发展需要,充分依托当地发展定位和政策优势,围绕医用高分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国家战略新兴行业新材料需求,打造先行先试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特区,力争成为我国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高地。近日,国资委公布了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和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榜单。详细信息可点击此处查看 。三桶油也入选了榜单:中国海油的“深海一号”能源站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新发现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被列入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中国石化镇海基地一期项目——我国最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全,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附:石化相关国家质检中心名录机构名称证书号法律责任承担单位地址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6001724137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160014112300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辽宁省建筑材料监督检验院)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61号国家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大庆)180014113254大庆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大庆市开发区发展路182号国家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庆)170014113274皖西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龙珠路118号国家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180014113588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31000号国家石油天然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延安)190017244266延安油气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延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石油天然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延安)主楼国家石油天然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60017112496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兴茂街16号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疆)19001711217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河北东路188号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180014113094广东省惠州市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省惠州市江北文明二路33号国家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180014113289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纤维检验所)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港银龙路3号(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科新路5号)国家精细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80000113059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天津市华苑产业区开华道26号国家石化有机原料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8001424082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化院燕山分院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凤凰亭路15号国家石油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80008113236通化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吉林省通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环路36号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160008113411东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微山路1号国家石油炼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160017113880东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大渡河路231号国家石油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170008113958建湖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新技术经济区金钻大厦国家石油钻采炼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60008220197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干巷汇丰东大街588号国家石油管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6002124246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市锦业二路89号国家石油燃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180017112470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河南省郑州市东明路北17号(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石化半月刊】“双碳”战略与石化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中提到,要加大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以节能降碳为导向;推进石化产业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双碳”目标的提出,促使了石化行业很多领域拥有全新的发展。本期石化半月刊将重点关注化工行业功能新材料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在循环经济新模式方面取得最新成果,此外,还将梳理近年来石化领域的创新技术。化工功能新材料12月1日,三菱化学控股株式会社宣布涵盖至2025财年末的新经营方针:退出石化和煤化工业务,该项业务将在2023财年之前被彻底拆分出去;未来,将电子、健康与生命科学定位为战略重点,同时进一步提高在化学品、聚合物、薄膜和成型材料等功能材料领域的竞争力。企业的经营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带动了高端合成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工程塑料、可降解材料、电子化学品和高性能膜材料等新材料需求持续增长,化工功能新材料的研发正成为热点,炼化生产高端材料也是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十四五”期间,高性能沥青原料的需求也将不断提升。国家发改委交通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张江宇指出,全国公路建设规模将持续增加,高速公路建设总规模将达到6.61万千米。到2025年,全国高速公路累计建成通车总规模将达到20.96万千米,这将为我国沥青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循环经济新模式废塑料循环利用兼具减污与减碳的协同效应,是减少塑料污染、助力炼化行业迈向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之一。近日,科茂化学回收研究院发布,保守估计化学回收行业潜在市场规模在万亿级别,并预计2030年化学回收占全球废塑料处置市场17%,同时也是环卫固废和石化行业在碳中和时代的“第二增长曲线”。中国石化认为废塑料化学循环具有较强的碳减排竞争力,并制定了废塑料化学再生综合技术方案,通过废塑料预处理及热解制油的方法,经过炼厂深加工再形成石化产品。中石油石化研究院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发的DNA可持续生物塑料也是一项创新性成果,对于构建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信息可点击此处查看。石化领域技术创新石油化工的技术水平是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石化产业的创新、石化企业的创新、化学合成与化学工程的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化领域当前的技术创新究竟有哪些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傅向升副会长提出以下7点:1. 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新工艺2. 甲烷直接制烯烃3. 电热炉裂解代替传统的蒸汽裂解制乙烯4. 碳氢化合物经薄膜反应器制聚合物5. 煤炭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直接制化学品6. 二氧化碳合成燃料7. 天然气制油示范工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科学研究院李明丰院长提出,要从组分层面认识石油及其炼制规律,对石化企业在低成本、低排放前提下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打造高新材料供应链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还提出了7项未来应重点关注的技术:1. 低碳生产化工原料的技术2. 能耗更低的分离技术3. 废塑料等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4. 电解水技术5. 电催化技术6. 生物质气化加工形式的费托合成7. CO2化工技术热门还是冷门?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也成为了社会高度关注、企业研发和规划建设生产的热点,甚至出现了过热状况,而这种过热的状况应当引起重视! 首先,原料在技术和经济性上并不过关;其次,产业化也同样受到技术与创新的制约;再者,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研发基础和政策性的补贴与支持,恐怕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平稳可持续发展;最后,这类材料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不能适合所有领域和场景,商品的出口具有局限性。2021年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你还想看到石化领域的什么内容呢?可以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也许你期待的内容下期就会出现哦~
  • 2024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中石化爆出多项黑科技
    2024年3月25日~27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2024)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圆满举办。来自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企业参展,中国石化多款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闪亮登场。▲中国石化装备展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院)聚焦“深地、深海”工程建设、页岩油勘探开发、示范井工程等油气和新能源等领域重大技术需求,携各种钻完井工具、测控仪器和油田化学剂等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隆重亮相。▲工程院大陆架公司展示自主研发的以封隔式分级注水泥器与平衡液缸尾管悬挂器为代表的深地工程利器本次展会,工程院大陆架公司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以封隔式分级注水泥器与平衡液缸尾管悬挂器为代表的深地工程利器。深地工程建设以来,工程院大陆架公司持续为中国石化顺北油气田、川渝天然气基地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提供包括各类尾管悬挂器、分级注水泥器、回接固井工具、插入固井全套井下工具与技术支撑,在跃进3-3XC井和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等深地工程建设方面大放异彩。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化机械)主打“高端、智能、绿色”,在服务能源安全中展现了硬核实力。展区分为高端装备、高端钻完井工具、数智化服务和绿色能源4个模块。▲石化机械新能源自动化修井作业装备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2024)金奖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资深专家评审,石化机械“新能源自动化修井作业装备”从2000家参展商近万种展品中脱颖而出,获“cippe展品创新金奖”。▲石化机械数智化服务展区展示的智能控制系统石化机械数智化服务展区配有装备控制系统、SOFElink数据平台、600型柱塞泵PCM控制箱。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石化油服)着力优化装备结构,大力推进装备电动化自动化发展,强化装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加快向油藏综合一体化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制造等延伸业务、新业务拓展。石化油服自主研发的系列装备产品先后为“深地工程”、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展示“胜利天工”自动化装备、钻完井工具、海洋工程装备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智能坐岗、智汇盒、装备MRO等数智化产品首次亮相石油装备展,现场展示的“胜利天工”自动化装备、钻完井工具、海洋工程装备,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技术人员前来交流。▲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展示的井下高温高压测试完井工具江汉石油工程公司本次展览工具十三支,包含SSC-JMR可回收式机械封隔器、SSC-SHLR可回收式液压封隔器等井下高温高压测试完井工具,最高指标达232摄氏度、105兆帕、V0等级,达到行业第一,国内领先水平,在中国石化“深地工程”跃进3-3XC井成功应用。▲经纬公司展示的经纬领航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经纬公司经纬领航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经纬视界超高温高压测井仪器、经纬刚毅大功率牵引器等仪器装备亮相展会,仪器装备制造向高端化,自主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有力支撑勘探开发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中国石化将不断强化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石化半月刊】近期政策解读与石化单位仪器招标信息汇总
    2022年开年已一月有余,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石油需求强劲超过了市场观察人士的预期。实际上,不仅仅是油价,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下,煤炭和原油价格2021年内涨幅较大、高位运行时间较长,带动煤炭、石油和化工等行业实现高速增长。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陆续发布了关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的政策(指南等),相关领域专家也对其进行了解读。要想实现节能降碳,自然少不了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和科学仪器的高精度检测。本文就近期发布的政策解读与石化相关单位的仪器招标进行了整理归纳,其中招标仪器包括气体分析仪,如硫化氢、总烃、总氮等含量检测仪器和废气爆炸限检测仪;石油产品专用仪器,如闪点仪、柴油润滑性测定仪、凝点仪等;电化学仪器,如卡尔费休水分仪和电导率、pH分析仪;还有工业在线的气相色谱仪等。与石油化工相关的政策解读自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以来,国家各方力量不断就如何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等,而对于高耗能的(石油)化工行业,更是被频频提名。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于石化行业的行动方案内容如下: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严格项目准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引导企业转变用能方式,鼓励以电力、天然气等替代煤炭。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石化化工与煤炭开采、冶金、建材、化纤等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炼厂干气、液化气等副产气体高效利用。鼓励企业节能升级改造,推动能量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2022年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表了《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点击此处可查看全文),其中涉及到石油化工行业的主要是(二十四)完善油气清洁高效利用机制:提升油气田清洁高效开采能力,推动炼化行业转型升级,加大减污降碳协同力度;加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推广示范,扩大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应用,探索利用油气开采形成地下空间封存二氧化碳。对于《意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这是要在兼顾非化石能源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的同时,努力实现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发展。《意见》的重点一是强调完善引导绿色能源消费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以及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能源清洁转型。二是强调在能源转型跟能源安全之间要达到动态平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也对《意见》进行了解读。他表示,这就是构建了一套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制度为指引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是一个系统勾划未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走向的导向性文件。《意见》中强调先立后破,“立”的是新能源或者说非化石能源的供应体系,要“破”的是旧有的能源结构。但在新体系还没立起来的时候,存量部分的化石能源仍要保留,否则整个能源体系就要发生问题,无法实现稳定供应。而对于保留的化石能源,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展节能降碳,这就涉及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和油气的高效利用。李永亮同时还对相关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2022年2月1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点击此处可查看全文)对外公布。其中,涉及了17个行业,包括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现代煤化工、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磷铵、黄磷、焦化共11个化工子行业。除炼油、乙烯、磷铵外,其余八个化工子行业均要求到2025年,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近期石化单位招标信息汇总小编盘点了近期石油化工单位招标信息中涉及分析仪器的内容如下表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的招标中,要求品牌是米歇尔、西门子、横河、teledyne、爱默生这几种之一,在线仪器与实验室仪器的差别由此可见。而对电导率/pH分析仪的要求中也提到了品牌名称,但未限定其范围,只要求了电导率和pH分析仪是同品牌即可。另外,请各仪器厂商注意招标文件领购结束时间,尽早提供所要求的相关资料。招标单位招标仪器招标数量招标文件领购结束时间开标时间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硫化氢气体分析仪\0-100ppm2%(便携式)1台2022/2/162022/2/21中石油长庆石化公司便携式总烃分析仪6台2022/2/22便携式甲烷总烃分析仪1台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废气爆炸限检测仪\VOC 0-100%LEL 隔爆型 4-20mA+HART+RS485+声光报警+现场显示2台2022/2/24中国石化海南炼化卡尔费休水分仪1台2022/2/182022/2/23石油产品开口闪点测定仪2 台石油产品闭口闪点测定仪2 台自动数字式密度计5 台总氮分析仪2台2022/3/4紫外荧光硫分析仪2台离子色谱仪4台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品牌要求:米歇尔、西门子、横河、teledyne、爱默生2台2022/3/3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台2022/3/4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柴油润滑性测定仪\1.0±0.02mm 50±1Hz 1μm1台2022/3/4中国石油辽宁销售公司VOCs气体红外热像仪分析仪2台2022/3/7大连中石化物资装备有限公司气相色谱仪\双FID+TCD2台2022/3/8气相色谱仪\FID+双TCD1台中石化安庆分公司在线硅酸根分析仪\0-5000μg/L 1.0级 柜式4台2022/2/192022/2/25潍柴石油石油产品自动凝点仪1台2022/3/7上海石化炼油部电导率/pH分析仪\0-14pH 0.2-200μS/cm 0.1pH 隔爆型 分析仪柜+预处理系统采用梅特勒-托利多、ABB、横河、哈希或同等品牌产品11套2022/3/4
  • 重磅!《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印发 未来五年石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近日印发,《规划》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两化融合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化工新材料、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国际合作等八项主要任务,部分内容如下:  “十三五”部分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十三五”期间,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56%,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超过5000万人将从农村走向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促进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进而拉动石化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同时,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代表性石化化工产品消费量及需求预测如下表:    “十三五”石化化工行业规划目标  “十三五”期间,石化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向石化和化学工业强国迈出坚实步伐。  1.经济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石化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销售利润率小幅提高,2020年达到4.9%。  2.结构调整目标。传统化工产品产能过剩矛盾有效缓解,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和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环境友好型农药产量提高到70%以上,新型肥料比重提升到30%左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世界级化工园区和以石化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行业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3.创新驱动目标。科研投入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在重点领域建成一批国家和行业创新平台,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成套装备,形成一批具有成长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绿色发展目标。“十三五”末,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3%,万元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减少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5%,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削减30%以上。  5.两化融合目标。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信息化综合集成的企业比例达到35%。石化化工智能工厂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在石化、煤化工、轮胎、化肥等领域建成一批石化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成若干智慧化工园区,开展石化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试点。  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用纵向合作,强化工艺技术、专用装备和信息化技术的横向协同,大力推进集成创新,构建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联盟。在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重点领域建成国家和行业创新平台。围绕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及国计民生重大需求,支持开展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加快化工新材料等新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注重与终端消费需求结合,加快培育新产品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专栏1 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及方向  强化行业标准 加强工程塑料、特种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强化新一代环保型化学品(高效低毒农药、安全型染料、环保型涂料和胶粘剂、绿色轮胎等)标准制定,加快绿色产品、企业、园区评价标准研究。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在橡胶、塑料、化肥、涂料等领域的国际标准研制工作。  重大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无汞催化乙炔??font??法氯乙烯、丁二烯直接氢氰化合成己二腈、乙烯羰基合成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丙烯直接氧化法合成环氧氯丙烷、节能和高安全性轮胎设计与制造、功能膜及组件制备和应用、高含盐和含酚污水处理、甲醇制芳烃、合成气制聚酯级乙二醇、单系列10亿方/年合成气甲烷化、甲噻诱胺等农药系列新品种、树脂基复合材料设计制造技术、高强碳纤维稳定工业化生产等技术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推进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甲烷直接转化制烯烃等技术的研发。  重大成套技术和装备 原油和成品油在线调和成套设备,百万吨级对二甲苯吸附分离成套装备,30万吨/年及以上聚乙烯异向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压造粒机组,百万吨级低阶煤提质(热解)成套装备,日处理煤3000吨及以上大型粉煤气化炉、日处理煤4000吨及以上水煤浆气化炉,年产百万吨以上氨合成、甲醇合成成套技术装备,特大型高效智能化空分压缩机组,大型天然气压缩机、高压冷箱、大型防爆电机等天然气液化成套设备等。???  (二)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探索建立落后产能法制化、市场化退出机制,引导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安全、环保、节能、价格等措施,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为先进产能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利用清洁生产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应用研发,开拓传统产品应用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量。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国际知名品牌。整合优化生产服务系统,重点发展科技服务、研发设计、工程承包、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专栏2 传统化工提质增效工程  氯碱 全面淘汰高汞触媒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适度开展乙炔—二氯乙烷合成氯乙烯技术推广应用,加快研发无汞触媒,减少汞污染物排放。推广零极距、氧阴极等节能新技术应用,降低行业能耗。鼓励发展高端精细氯产品,提高耗氯产品的副产氯化氢综合利用水平。  纯碱 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全卤制碱技术。  电石 推进乙炔化工新产品、氧热法电石炉、炉气高附加值化工利用、余热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石灰氮用作低毒绿色农药和肥料推广力度。  无机盐 开发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发展食品级、电子级无机盐精细产品,加强高温煅烧等无机盐常用工艺的尾气余热利用。  涂料 加强环保型涂料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用特种涂料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全密闭一体化涂料清洁生产工艺。  染料 加强染料及其中间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先进适用的“三废”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改进染料应用技术和配套助剂,提升染料行业的服务增值水平。  轮胎 发展航空子午胎、绿色子午胎、农用子午胎等高性能轮胎以及低滚动阻力填料、超高强和特高强钢丝帘线、高分散白炭黑及其分散剂等配套原料,推广湿法炼胶及充氮高温硫化等节能工艺,建设轮胎试验场。  专栏3 农用化学品优化升级工程  化肥 氮肥行业要调整原料和动力结构,发展烟煤、褐煤等低阶煤制化肥,原则上不再新建以无烟块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 依托产业优势开发、打造碳一化工等新的产业链条 大力拓展氮肥产品的工业应用。磷肥行业要打造精细磷化工、湿法磷酸精制及深加工等新的产业链条 加强低品位磷矿的利用 提高磷矿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钾肥行业要加大海外钾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提高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重点是增效肥料、缓(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中微量元素肥等 综合原料、市场和物流因素,优化化肥产业布局,推动产能向能源产地或棉粮主产地集中。  农药 发展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进一步淘汰高毒、高残留、高环境风险农药产品,优化农药产品结构 发展环保型农药制剂以及配套的新型助剂,重点发展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胶囊剂和大粒剂,替代乳油、粉剂和可湿性粉剂 推进农药包装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 开发推广农药及其中间体的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和先进适用污染物处理技术,提升农药生产的环保水平 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创制和产业化。开拓卫生用农药等非农用农药市场 推进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专栏4 绿色发展工程  清洁生产 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整治,加快涂料、胶粘剂、农药等领域有机溶剂替代和生产过程密闭化改造。开发推广光气等高毒原料替代技术,推广催化加氢、绝热硝化等清洁生产工艺。淘汰含铅涂料、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的高风险产品,以及平炉法工艺生产高锰酸钾、间歇焦炭法生产二硫化碳、有钙焙烧法生产重铬酸钠等高污染工艺。  循环经济 推进磷石膏、氟石膏、造气炉渣、电石渣、碱渣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鼓励利用焦炉气、电石炉气、黄磷尾气等生产化学品。开发推广煤化工、染料、农药等行业废水治理及再利用技术。开发推广废旧塑料、轮胎等有机物的回收利用技术。推进二氧化碳在驱油、合成有机化学品、微藻培养等方面的应用示范。加强高温和强放热工艺装置余热综合利用。加强可降解塑料等绿色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节能技术装备 加快推广超重力场传质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等节能技术,加快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高能效等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锅炉水汽系统平衡及热回收工艺设备、高效换热器、低温余热发电用螺杆膨胀机、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设备等节能装备。  (三)发展化工新材料  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适应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稳定、减震、密封等方面的要求,提升工程塑料工业技术,加快开发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橡胶、石墨烯等高端产品,加强应用研究。提升为电子信息及新能源产业配套的电子化学品工艺技术水平。发展用于水处理、传统工艺改造以及新能源用功能性膜材料。重点开发新型生物基增塑剂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专栏5 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工程  工程塑料 提升聚芳醚酮/腈、PCT/PBT树脂、聚苯硫醚、工程尼龙、聚酰亚胺等生产技术,加快开发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非结晶型共聚酯(PETG)、高性能聚甲醛改性产品等。  氟硅材料 推进苯基有机硅单体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高端氟、硅聚合物(氟、硅树脂,氟、硅橡胶)、含氟功能性膜材料和高品质含氟、硅精细化学品(高纯电子化学品、含氟、硅表面活性剂、含氟、硅中间体等),加快发展低温室效应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品。  高性能纤维 重点发展高强和高模碳纤维、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等高端产品。重点突破高强碳纤维的低成本、连续稳定、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快高强中模、高强高模级碳纤维产业化突破。加快发展纤维级聚苯硫醚、生物法丙二醇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树脂等配套原料。  功能性膜材料 重点开发面向石化化工、冶金、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高性能分离膜,提高氯碱工业用离子膜膜电阻和跨膜电压等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促进燃料电池膜及工业用高性能双极膜装备实现产业化。开发用于酸碱回收的低成本高性能渗析和电渗析设备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发展中高端锂离子电池隔膜、软包装膜材料、聚氟乙烯(PVF)和聚偏氟乙烯(PVDF)背板膜、含氟质子交换膜和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用偏光片。  电子化学品 发展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重点发展248nm和193nm级光刻胶、PPT级高纯试剂和气体、聚酰亚胺和液体环氧封装材料。发展印制电路板用特种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热固性聚苯醚树脂等为刚性板配套的特种树脂,以及为柔性板配套的聚酰亚胺薄膜、特种聚酯薄膜和导电涂料等。发展平板显示用液晶材料。发展为新能源电池配套的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型电解质、氟代碳酸乙烯酯等新型电解液溶剂。  生物基材料 推进生物基增塑剂替代邻苯类增塑剂。加快发展生物基聚合物如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碳酸亚丙酯(PPC)、生物基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生物基多元醇及聚氨酯、生物基尼龙等。低成本纤维素乙醇及其下游生物基乙烯等重大品种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对石油原料的部分替代。  3D打印材料 加快开发3D打印用光敏树脂以及聚醚醚酮、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200℃以上)、彩色柔性塑料、PC-ABS材料等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提升光固化成型(SLA)、熔融沉积成型(FDM)、激光选区烧结(SLS)、三维立体打印(3DP)、材料喷射成型等3D打印工艺技术水平。  (四)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建立石化和化学工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以及智慧化工园区标准应用体系,加快智能工厂和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推动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应用,实现石化和化学工业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全链条的智能化,大力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  培育石化和化学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面向石化生产全过程、全业务链的智能协同体系。在炼化行业,重点推进原油调和、石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供应链的协同优化。建立健全化肥、农药、涂料等生产监督及产品追溯系统,采用物联网、射频识别、物品编码等信息技术,推进生产企业商品编码体系建设,建立产品追溯数据库。积极开展“互联网+农资”活动,鼓励生产企业建立农户基础信息库,提高农化服务水平,实现供需协同。推广农资电商等商业新模式。  专栏6 石化化工智能制造工程  标准应用体系 围绕材料性能和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物料管理和产品流通等,加快制修订一批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及接口标准和信息安全标准、智能监测监管标准、电子标签编码及应用标准。制定石化和化学工业智能工厂标准体系。  智能工厂示范 在石化和化工行业建成80家以上智能工厂,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工业互联网开发与应用 建设石化和化工行业互联网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平台软件研发,包括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三维数字化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生产优化工具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手持终端,用于移动巡检、移动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急指挥、智能仓储等。  培育智慧物流和电子商务 支持现货交易平台等第三方大型电子商务行业平台发展壮大,创新商务模式。鼓励行业协会、电商公司、农资生产企业联合建立农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化工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  (五)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  加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规划衔接,优化危险化学品规划与布局,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加快淘汰高风险产品及工艺,提高危险工艺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建立全产业链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启动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提升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  专栏7 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工程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推动位于城镇人口密集区内,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和不符合城乡规划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智能化改造 鼓励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综合监管平台建设 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和模型对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数据以及各部门监管所需数据进行集成和存储,建设国家级化学品数据中心,建成覆盖全流程的危化品安全监管应用体系。  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 加强部际协调,制修订GHS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企业实施GHS的监督管理。  (六)规范化工园区建设  加强化工园区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化工园区。建立化工园区规范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开展现有化工园区的清理整顿,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化工园区实施改造提升或依法退出。开展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估,科学确定区域风险等级和风险容量。支持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化工园区试点。  专栏8 化工园区改造提升工程  改善园区安全环保水平的公用工程 建设专业危险化学品处置消防站、污水处理厂、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设施、公共管廊、公共事故应急池、危化品车辆管理设施(包含危化品车辆专用停车场和危化品车辆道路监管设施)等。  应急响应和救援指挥中心 建设园区监测预警系统(包含基于危化品车辆管理设施的封闭式园区管理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  安全、环保一体化风险管理的智慧化工园区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整合园区内外关键资源信息的智慧管理系统、以及辅助以上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等。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建成5-8个以石化和化工为主导产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有产业竞争力的化工特色产业基地。  (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综合考虑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安全保障、产业基础等因素,有序推进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及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烯烃、芳烃等基础产品保障能力,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加快现有乙烯装置升级改造,优化原料结构,实现经济规模,提升加工深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推动芳烃项目建设,弥补供应短板。在中西部符合资源环境条件地区,结合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按照环境准入条件要求,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升级示范,着力提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提高装置竞争力,促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专栏9 基础产品强化保障工程  烯烃 加快推进重大石化项目建设,开展乙烯原料轻质化改造,提升装置竞争力。开展煤制烯烃升级示范,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适度发展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制丙烯,提升非石油基产品在乙烯和丙烯产量中的比例,提高保障能力。  芳烃 按照国家石化产业布局方案要求,加快石化芳烃产业发展 积极促进煤制芳烃技术产业化,推进原料路线多元化 促进芳烃-乙二醇-聚酯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  有机原料 加快乙二醇、苯乙烯、丙烯腈等产品发展,提高有机原料保障能力 推进原料路线多元化,稳步发展非石油基乙二醇 加快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推进有机原料绿色工艺改造,重点推进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产品的工艺路线改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八)扩大国际合作  深入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支持国内企业参与海外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重点推进油气资源开发、北美页岩气制甲醇和乙烯及下游衍生物、钾肥和轮胎生产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战略合作产业链。鼓励骨干企业通过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获得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生产技术,强化技术消化,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发挥我国在煤化工、轮胎、化肥、盐化工、农药、染料等领域的业务技术和生产经验优势,加快国内优势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产品就地销售,开拓新兴市场。加大石化化工技术装备国际推广力度,推进石化化工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工程设计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通过石化化工项目建设、重大工程技术装备总承包等方式,带动国产技术装备“走出去”。加快工程服务输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当地配套建设化工园区、物流基地,形成全方位对外合作的新格局。  专栏10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工程  产能合作 重点推动轮胎等高比例出口行业和氯碱等产品不易运输、市场区域化行业扩大国际产能合作。轮胎行业重点在东南亚等天然橡胶主产地或市场潜力较大的地区推进产能合作。氯碱行业主要在印尼、缅甸、哈萨克斯坦等兼具能源优势和区域市场优势的地区加强产能合作。氮肥、煤化工等行业重点在越南、印尼、孟加拉等兼具资源和市场优势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推进产能合作。  资源合作 积极推动油气、天然橡胶、钾矿资源合作,加快老挝、乌兹别克斯坦等海外钾肥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使海外钾肥基地产量达到120万吨,显著提升我国钾肥的国内外综合保障能力。天然气化工主要在俄罗斯、中东等具资源优势的地区推进产能合作。  技术合作 推动炼化、煤化工、氯碱、化肥等行业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鼓励进一步开拓海外技术和工程服务市场,使产能合作、资源合作和技术合作形成合力,带动技术、装备“走出去”,建设海外化工园区。
  • “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正式揭牌
    4月12日,由中国石化主办的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会议以“氢载未来 碳惠天下”为主题,围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核心链环建设、完善产业链协同机制、把握前沿发展趋势、防范产业链重大风险等内容开展交流研讨,集聚全产业链智慧力量,推动我国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来自国内100多家氢能产业链有关企业、协会团体及研究机构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上,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正式揭牌。2023年7月,石化机械被集团公司授牌命名为“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并纳入中国石化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重点任务。目前,石化机械已建成4400平方米氢能装备生产与试验车间,具备氢能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质量保证等多项能力。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全球发展智库(武汉大学)首席专家辜胜阻作《应对气候危机和能源转型》特邀报告。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致辞并为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揭牌。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国家能源局科技司有关负责同志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清华大学教授魏飞作主旨报告。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永林主持会议,宣读增补19名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的通知。马永生表示,氢能产业是我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2023年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以来,中国石化全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在强化主体支撑、推动融通带动上取得积极进展,国内氢能关键装备研发制造水平稳步提升,相关装备制造成本显著下降,供应商数量大幅增加,氢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今后,中国石化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应用场景打造等核心任务,与产业链伙伴同心同向同行,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上持续发力,加快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 石化行业环境分析检测技术
    石油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由于其生产工艺多属高温、高压,大多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因此,石油化工行业的监测至关重要。基于此,在即将召开的第七届石油化工分析技术及应用新进展网络会议,特别邀请了多位大咖围绕石化行业环境分析检测技术展开报告。部分报告预告如下: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综合业务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宋钊报告题目:《新形势下石化企业环境监测管理技术要求与风险》点击报名宋钊,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综合业务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全国生态环境监管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三五”人才,上海市生态环境局“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空气和废气监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政策法规研究工作。主承二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生态环境标准,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20篇,授权专利5项,著作权2项。报告摘要:主要介绍环境监测相关管理要求,自行监测技术与质控要求,以及形势与风险分析。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郭宏山报告题目:《双碳目标下石化污水资源化关键技术》点击报名郭宏山,教授级高工,现工作于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长期从事于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研发、清洁生产、环评、标准等工作。具有30多年石化污水处理技术研发经历,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中石化技术发明奖2项、前瞻基础技术奖1项、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核心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近五年主持“十二五”国家水专项、纤维乙醇废水处理、城市中水回用、炼油及乙烯废碱液湿式氧化处理、石化污水提标改造、煤化工综合污水治理及近零排放等重点项目。报告摘要:结合“双碳”目标下石化行业的转型发展和产业布局要求,分析了石化行业污水处理现状和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污水深度提标排放、资源化及高比例回用、零排放”三个阶段的目标指标、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李相贤报告题目:《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的石化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点击报名李相贤,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环境光学中心激光与红外光谱研究室副主任。主要开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双碳目标下温室气体立体监测和工业燃烧过程高温气体遥测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总理基金)子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点部署课题、中科院战略先导“美丽中国”专项子任务、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及地方科研任务1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主持研发的工业园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技术设备在20多个省市得到了广泛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报告摘要:介绍本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近年来,研究团队在一系列国家和地方科研任务的支持下,突破了一系列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率先建立了覆盖400多种组分的污染气体超高分辨率红外光谱数据库;攻克了复杂背景、多干扰因子条件下的光谱定性识别与精准解析技术,开发了商业化的在线分析软件;研发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干涉仪模块,开发了开放光路面源排放VOCs气体分析仪、抽取式VOCs多组分气体分析仪、便携式VOCs多组分气体分析仪、傅里叶红外VOCs多组分遥测成像系统、车载VOCs排放通量遥测系统等一系列基于FTIR技术的VOCs监测设备,实现了恶劣工业环境条件下的多组分定量在线分析,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在监测范围,检测下限,测量组分,反演精度,尤其是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更具有优越性。研究团队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尤其是在石化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苏伊士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推广经理 陈智报告题目:《“嵌入式水厂”助力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点击报名陈智,苏伊士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推广经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曾就职于国内大型石化设计院,参与过多个石化行业水处理项目的设计工作,熟悉水与废水的物化及生化处理技术,对苏伊士在工业领域的水处理技术及综合解决方案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报告摘要:分析当前化工行业污水处理面临的挑战,讲述如何打造“嵌入式污水厂”助力化工行业绿色发展,介绍“嵌入式污水处理厂” 国内应用案例。第七届石油化工分析技术及应用新进展网络会议为促进石油、化工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推动分析检测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给石油化工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5月31日-6月1日举行第七届石油化工分析技术及应用新进展网络会议,力争把最新的政府决策、最前沿的行业信息、最新的技术进展与研究成果呈现给大家。会议主办方:仪器信息网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官方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chemical2023)进行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网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6月1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微信号:iamgaolingjuan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6、赞助联系人:周老师(微信号:nulizuoxiegang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
  • 石油石化央企首家!中石化北斗检验检测实验室获CNAS国家认证
    8月3日,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北斗运营服务中心检验检测实验室正式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质认可,成为石油石化央企首家获颁CNAS认可证书的北斗卫星导航设备检验检测实验室,标志着该中心检测分析能力、软硬件设施、实验室体系运行等获得国家级认可,具备服务内部企业、提升北斗产品质量的能力。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目前国内唯一有资格颁发国家认可实验室的机构,也是我国当前最具权威性的实验室评审机构,其检测数据得到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相互承认协议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相互承认协议成员国(地区)的承认。北斗运营服务中心检验检测实验室坐落于国家级高新区——南京江宁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教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实验室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配置GNSS基线场、GNSS阵列导航信号模拟器、北斗三代RDSS导航信号模拟器等多套先进卫星导航设备检测仪器,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名,具备RTK测量精度、静态基线测量精度、内部噪声水平、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定位精度、速度精度、捕获灵敏度、跟踪灵敏度等技术服务能力。近年来,北斗运营服务中心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建立了长足的合作关系,致力于共同提高北斗卫星导航设备的检测能力。目前中心检验检测实验室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检测分委会成员,并被授予“石油石化行业联合实验室”。下一步,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将按照CNAS实验室体系要求持续加强实验室技术质量体系管理,为石化企业提供优质检测服务,助力石油化工行业北斗规模应用。
  • 全国首个石化装备安全智能化共同体成立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9月19日,全国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战略研讨会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召开。会上,沈阳鼓风机集团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广东茂化建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三方签约成立石化装备安全智能化共同体,联手为石化类企业提供设备安全新的解决方案,此举在全国石化行业尚属首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承办,与会专家学者聚首,共同研究探讨石化装备安全智能化,绿色石化的清洁生产、安全生产,解决石化装备安全的“卡脖子”问题,为广东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广东省委“双高”“冲补强”“组团帮扶”战略的指引下,按照差异化发展路径,全力推进石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致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群,建设一批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科技创新平台,产出一批能解决关键技术的技术成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次三方签约结成石化装备安全智能化共同体,将在石化装备健康管理、故障诊断技术、人才交流与培训、科技研发、实验室共建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在基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石化装备健康管理技术、工业机组故障诊断、工业机组信息处理、工业机组可靠性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石化装备健康和安全技术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共同体将聚合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为全国石油化工企业提供石化大机组复合故障智能诊断、石化机组油液分析、石化机组在线动平衡、石化装备结构强度与腐蚀分析、复杂电磁环境信号检测处理、石化安全生产与过程系统信息集成等方向的先进设施和原创成果,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产业推动等多个领域开展强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各方技术与服务的延伸和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了解,到2025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将建成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石化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学科体系,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建设成为石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p p br/ /p
  • 国家石化产品质检中心(钦州)通过验收
    9月7日-8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国家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钦州)进行了能力建设现场评审。   专家组听取了区质监局、钦州市政府、区质检院和钦州市质监局对该中心筹建工作情况的汇报后,依据《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与评估指南》、《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验收实施细则》、《加强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文件和程序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和报告、交流座谈、盲样检测、实地查验考核等方式,对国家石化产品质检中心的技术能力、团队建设、科研能力、运行情况、影响力和权威性、地方政府支持等6个方面,逐项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评审检查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该中心综合能力达国内先进水平,同意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通过现场验收。   国家石化质检中心(钦州)作为“中国石油化工(钦州)产业园”的配套设施之一,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为产业园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服务平台,提高石油石化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
  • 2006石化行业技术交流会邀请函
    主办单位:德祥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德国耶拿股份有限公司 阿美特克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湛江东兴炼油厂 石油化工被比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产业”,尤其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电子信息、电器轻纺、汽车等产业对石化产品有着巨大需求。 根据广东“十一五”产业规划,未来五年我省将投资1800亿元,规划建设5个石化基地,新建或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以及一大批下游化工项目,势必将广东打造成为国内石化工业强省,同时也成为亚洲石化生产中心之一。 迄今,广东石化工业已经基本形成从上游原油开采、炼油、乙烯生产到下游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在产业体系辐射的各环保机构设施也以高标准定位,,并提出“零违规,零排放、零污染”的口号,*程度地削减了污染的产生。 德祥科技——中国仪器的领导供应商,为了更好地满足石化行业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经对行业内专家学者的课题征集,兹定于2006年11月7日-8日在茂名举办一免费大型石化行业技术交流会。届时,我司将提供多台样机现场展示,业内专家学者将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石化、环保等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前景。 敬请您拔冗前来, 我们将不胜荣幸! 一、时间:2006年11月7日至8日 二、地点:广东省茂名市双山三路99号 茂名国际大酒店12楼商务会议室 三、会议议程: *部分:石油产品分析技术交流 11月7日 星期二 上午 7:30-8:00 会议报到 8:00-8:10 致欢迎词 德祥技术执行官 朱智华先生 8:10-10:00 用在石化产品分析技术交流(全自动闪点仪,自动馏程仪,实际胶质仪,沥青分析仪系列,自动减压蒸馏仪技术交流) 德祥产品经理 姚兴无先生 10:00-10:20 茶点(由德祥公司免费提供) 10:20-11:10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德祥产品经理 邱曹华先生 11:10-12:30 德国Jena公司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直接固体进样技术交流 Jena公司*工程师 汪素萍女士 中午 12:30-14:00 午餐(由德祥公司免费提供) 第二部分 :聚合物分析技术交流 11月7日 星期二 下午 14:00-15:00 高端多检测GPC技术(常温系统与高温系统) 德祥产品经理 姚兴无先生 15:00-15:10 休息 15:10-16:00 自动相对粘度测定仪Y501 德祥产品经理 姚兴无先生 16:00-16:10 休息 16:10-17:00 Lloyd公司材料实验机 阿美特克公司 中国区经理 朱章兴先生 第三部分: 环境分析技术交流 11月8日 星期三 上午 8:00-9:10 美国Entech空气预浓缩、稀释、自动进样系统 德祥产品经理 蒋雄先生 9:10-10:00 德国Jena总有机碳分析仪 德祥技术执行官 朱智华先生 10:00-10:20 茶点(由德祥公司免费提供) 10:20-11:00 德国Jena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直接固体进样技术交流 Jena公司*工程师 汪素萍女士 11:10-12:30 测汞仪、ICP和微波消解仪技术交流 德祥产品经理 蒋雄先生 12:30-14:00 午餐(由德祥公司免费提供) 感谢您的关注和参与,请您详细填写以下参会回执并于10月30日前回传至德祥公司市场部陈小姐:020-38781383,或详情请登陆我们的网站:www.tegent.com.cn 参会回执 与会代表姓名 与会代表职务 与会代表所在单位名称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本单位总参会人数 *部分: 人 第二部分: 人 第三部分: 人 其他 是否需要住宿安排 □是 需要 间 房 □ 否 备注:如果同一单位有多位参会代表,则由其中一代表填写回执,并填上总参会人数即刻! 德祥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部 2006-10-26
  • 2006石化行业技术交流会课题征集通知
    石油化工被比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产业”,尤其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电子信息、电器轻纺、汽车等产业对石化产品有着巨大需求。 根据广东“十一五”产业规划,未来五年我省将投资1800亿元,规划建设5个石化基地,新建或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以及一大批下游化工项目,势必将广东打造成为国内石化工业强省,同时也成为亚洲石化生产中心之一。 迄今,广东石化工业已经基本形成从上游原油开采、炼油、乙烯生产到下游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在产业体系辐射的各环保机构设施自建立之日开始就以高标准定位,严格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的“三同时”建设,并提出“零违规,零排放、零污染”的口号,*程度地削减了污染的产生。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 德祥科技——作为中国仪器的领导供应商,为了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石化行业的发展需求,现正筹备一大型石化行业技术交流会,期待与您共同探讨石化、环保等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前景。我们将广泛征集行业内专家学者的意见,精心打造一场真正满足您需要的交流会。*请告诉我们您所关注的课题。请用“√”勾出您感兴趣的课题,并在10月23日前FAX至:020-38781383市场部陈小姐或者Email至:Marketing@tegent.com.cn 2006石化行业交流会课题 *部分:石油产品分析技术交流(时间:2006年11月9日上午8:00~12:00) □ 德国Petrotest全自动闪点仪系列:(1、闭口闪点仪PMA4,2、开口闪点仪CLA4,3、泰格闪点仪TAG4,4、阿贝闪点仪ABA4 ) □ 德国Petrotest自动馏程仪ADU4; □ 德国Petrotest实际胶质仪GUM; □ 德国Petrotest氧化安定性仪OBA; □ 德国Petrotest半自动粘度测定仪; □ 德国Petrotest沥青分析仪系列:(1、最新型号自动针入度仪PNR 12,2、 延度仪DDA 3,3、最新型号环球法软化点仪RKA 5,4、全自动自动脆点 仪) □ 德国Pilodist自动减压蒸馏仪PETRODIST 300CC; □ 德国Pilodist实沸点蒸馏 □ 美国O.I.公司S-Pro不同形态硫分析系统 □ 美国Thar公司超临界色谱SFC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 美国Gerstel公司多功能自动进样系统MPS2 □ 德国Jena公司连续光源原子吸收 □ 美国Leeman公司最新型ICP Prodigy XP □ 德国Jena公司EA3000碳、硫、氯元素分析仪 第二部分 聚合物分析技术交流(时间:2006年11月9日下午2:00~5:00) □ 美国Viscotek公司高端多检测GPC技术(常温系统与高温系统) □ 美国Viscotek公司自动相对粘度测定仪Y501 □ 英国Lloyd公司拉力机 □ 日本Frontier公司裂解仪 第三部分 环境分析技术交流(时间:2006年11月10日早上8:00~12:00) □ 美国O.I.公司水分析,气体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 美国Entech公司空气预浓缩、稀释、自动进样系统 □ 德国Gerstel公司热脱付系统 □ 德国Jena公司总有机碳分析仪 □ 德国Jena公司原子吸收光谱仪 □ 美国Leeman公司测汞仪 □ 美国Leeman公司ICP □ 德国Bergof微波消解仪 感谢您及时的信息反馈,交流会的具体安排请关注第二轮通知。 详情请登陆我们的网站:www.tegent.com.cn 德祥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部2006-10-20
  • 【石化半月刊】“双碳”下,炼化企业如何转型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投资150亿元用于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南京扬子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27亿元用于新材料改造项目...近两年,民营炼化企业纷纷瞄准下游新材料、新能源领域,通过投建新项目来尝试转型升级。炼化企业的转型,是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是时代的要求。(小编也在文后整理了近期发布的炼化大型项目建设的新闻。)那么,炼化企业的转型方式是怎样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科研工作成果如何助力炼化企业转型?让我们看看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专家们是怎样说的。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炼化所副所长宋艳萍提出了炼化行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指炼化企业在近期应当重点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等角度进行转型升级。可采用先进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存量装置:如过程强化技术、能源系统构建技术,降低能耗、物耗,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先进石化产能。他们还可通过优化利用炼厂副产轻烃、国外廉价轻烃资源等,优化乙烯原料结构。此外,炼化企业还可采用炼油向化工转型技术、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等,推动炼厂向化工转型;发展生物质生产炼化产品的技术,如生物乙醇、生物航煤、生物柴油等措施。  “长期目标”则是说,从长远看,炼化企业应快速提升生物质能源、新能源新业务、氢能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加快深度脱碳进程,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构建起油、电、氢、生物质共存的能源产品供应格局。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马鸣提出了炼化行业转型升级的四大问题:一是产能过剩问题,包括结构性过剩和绝对产能过剩两个方面。从炼油来看,目前柴油产能过剩,但汽油产能仍存在短缺情况,高端航空煤油更是明显短缺;从化工来看,大宗原材料明显过剩,但高端材料仍存在“卡脖子”问题,部分材料完全依赖进口。二是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能力欠缺,深入到理论研究上的能力明显不足。未来行业应当重点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切实提升炼化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三是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高必然带来污染严重的问题,反映了行业仍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并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四是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增强能够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资源集约化水平,并加强企业安全环保方面的可控性。因此业界正在大力提倡工厂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另外,马鸣还提到了2021年11月,北化院重点攻关的“轻质原油裂解制乙烯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这项技术可以直接将原油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化学品,大幅增加乙烯、丙烯和轻芳烃等高价值化学品产量,同时显著降低综合能耗和碳排放。他还建议,企业与科研院所应进一步加强创新方面的合作。科研院所不能闭门造车,得了解企业的需求。具体来说,就是在研发成果要产业化时,把应用企业、设计单位、研发单位,甚至下游销售整合成一个大团队。这样把下游企业和研究院衔接起来,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现在国家层面也非常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也在做顶层设计。随着这些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相信未来企业和科研院所会结合得更加紧密,会形成更长期、更稳定的合作关系。大体来说:炼化行业转型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这些关键词。炼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聚焦在‘少油多化’、原料多元化和产品高端化这三方面。近期发布的炼化大型项目建设的新闻南京扬子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轻烃综合利用与新材料改造项目总投资为127亿元。将新建100万吨/年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35 万吨/年HDPE装置、30 万吨/年LLDPE装置、40 万吨/年PP装置等。项目计划于2022年3月30日前开工建设,三期项目于2027年12月全部建成投产。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274亿元。一期项目拟建设20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和 2×150 万吨/年乙烯装置,配置100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和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轻烃回收装置、脱硫脱硫醇装置、渣油加氢装置等炼油工艺装置,以及2×150万吨/年乙烯、裂解汽油加氢、芳烃抽提、丁二烯抽提、EVA/LDPE等化工工艺装置。2022年3月8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300万吨/年催化裂化联合装置”举行了开工仪式。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总投资约485亿元建设石化相关项目,分别是年产135万吨PE、219万吨EOE和26万吨ACN联合装置项目(简称“C2项目”)投资约335亿元和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约150亿元。目前,C2项目二阶段工程(包含:125万吨/年乙烷裂解装置、4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73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6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顺利推进,主要设备已安装完成,管道安装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于2022年中期进料试生产。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一阶段工程(包含:10万吨/年乙醇胺装置、40万吨/年聚苯乙烯装置、15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酯装置、30万吨/年二氧化碳精制回收装置)顺利推进,长周期设备已订购完成,土建施工开始,预计于2022年三季度开始陆续建成试生产。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公司300万吨/年PTA项目正在打桩建设,按计划2022年5月起土建陆续交安,明年5月安装施工完成,8月实现投产。沙特阿美、北方华锦化工集团公司和盘锦鑫诚工业集团组建合资企业——华锦阿美石油化工公司,该公司2019年12月成立,沙特阿美持股35%。由于疫情原因,盘锦项目陷入停滞,沙特阿美曾一度传出考虑退出该项目,3月10日宣布参与中国东北地区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联合装置的开发。该项目位于辽宁省盘锦市,预计2024 年投入运营。盘锦项目联合装置包括原油加工能力为30万桶/日的炼油厂和乙烯蒸汽裂解装置福建能化集团与全球石化巨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合资企业——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10日正式注册成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主导下,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将在古雷石化基地投资建设并运营一座世界级大型石化联合体——中沙古雷乙烯项目。项目将建设一套年产150万吨乙烯装置,同时配套建设一系列下游生产装置,采用多项全球先进技术,多项专利技术为国内首次采用,填补国内空白。另外,还有近期拟建的BDO项目汇总,点击此处查看。
  • 双碳背景下,石化行业何去何从?
    双碳背景下,石化行业何去何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环境”、“生态”、“绿色”、“碳达峰”、“碳中和”等词汇一直是讨论的热点。“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速石化企业绿色转型”、“提升石化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等相关建议在今年“两会”中引发热议。在“双碳“目标下,论是石化企业的一把手还是来自一线的基层员工都对化工行业、企业未来如何发展极为关心。为进一步促进石油、化工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推动分析检测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3i讲堂举办若干会议供大家交流探讨。2023年石化会议列表会议时间会议名称会议状态3月28日清洁能源中的先进检测技术报名中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Fas5月31日第七届石油化工分析技术及应用新进展筹备中7月28日石油化工检测新标准解读筹备中10月19日第二届双碳背景下石油化工高质量发筹备中往期会议推荐(点击图片下方链接即可进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dcarbon2022/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chemical2022/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2022/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yhgxs2021/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chemical2021/ 欢迎添加会议助手微信,备注表明相关会议,即可获取相关会议信息会议赞助请联系刘经理:15718850776(微信同号)
  •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关于印发《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   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我部制定了《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1.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pdf   2.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pdf   3.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pdf   4.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pdf   5.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pdf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上海证券报2012年02月04日报道称,工信部全文发布《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以及《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四份子规划。根据《规划》,氮肥、农药、氯碱等多个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提升。     多个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多个行业集中度提升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全行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总产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5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增长到14万亿元左右。《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超过600万吨/年,石油路线乙烯装置平均规模达到70万吨/年以上。氮肥、农药、氯碱、纯碱、电石、轮胎等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全行业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达到10 个以上。   具体而言,在化肥方面,到2015 年大中型氮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80%以上,大型磷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70%以上,支持钾肥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整合,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的集约化产业格局。   农药方面,将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优势企业跨地区整合农药企业,促进原药、制剂上下游一体化 实现农药企业大规模、多品种、国际化经营。到2015年农药原药生产企业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达到20家,培育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药企业集团。   建成3-4个 2000万吨级炼油基地   作为国家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领域,成品油仍然是“十二五”石化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规划》指出,成品油“北油南运”状况“十二五”期间要得到改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区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形成3-4个2000万吨级炼油及3个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 配合国家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东北、西北、西南石化产业布局。   对于煤化工方面,《规划》指出,传统煤化工布局分散状况将得到改善,现代煤化工产业向资源地集中。突破现有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格局,鼓励石化化工企业与煤炭、电力等企业联合,形成若干个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煤电化热一体化”产业集群和大型煤化工生产基地。   鼓励发展 高端产品与新材料   “发展高端石化产品是石化和化学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工信部原材料司有关人士解释说。   此前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则将新材料作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化工新材料又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石化高端产品将以发展化工新材料为主。   具体而言,《规划》提出,“十二五”全行业要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石化化工产品。一是大力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等先进结构材料,促进结构材料的轻质化 二是加快发展以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功能材料 三是加速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 四是注重发展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化学品、环保型塑料添加剂等高性能、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新型专用化学品。
  • 双碳背景下,石化行业何去何从?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环境”、“生态”、“绿色”、“碳达峰”、“碳中和”等词汇一直是讨论的热点。在“双碳“目标下,化工行业、企业未来如何发展,不论是石化企业的一把手还是来自一线的基层员工都极为关心。“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速石化企业绿色转型”、“提升石化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等相关建议在今年“两会”中引发热议。3i讲堂针对现有石化行业需求及发展前景,举办若干会议,为广大石油化工工作者提供最新的政府决策、前沿的行业信息及相检测技术与研究成果。往期会议推荐(点击图片下方链接即可进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dcarbon2022/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chemical2022/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2022/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yhgxs2021/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etrochemical2021/ 2023年不容错过的会议列表• 3月28日 清洁能源中的先进检测技术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ynaia230301/ • 5月31日 第七届石油化工分析技术及应用新进展网络会议• 7月28日 石油化工检测新标准解读• 10月19日 第二届双碳背景下石油化工高质量发展网络会议欢迎添加会议助手微信,备注表明相关会议,即可获取相关会议信息会议赞助请联系刘经理:15718850776(微信同号)
  • 中国石化润滑油脂重点实验室落户石科院
    近日,中国石化公布第五批重点试验室建设立项名单,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联合组建的中国石化润滑油脂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成立,将围绕润滑材料高效润滑机理研究、新型润滑材料研发、润滑材料的绿色化及智能化发展等方向开展协同创新。此外,石科院作为联合建设单位获批参与中国石化聚酰胺材料及产品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控和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国石化润滑油脂重点实验室建设目的高端润滑油脂产品对于保障我国“陆海空天”相关产业产业链安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我国润滑油脂产品标准、方法制定、工艺技术的领导者,中国石化润滑油脂技术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石化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高端润滑油脂产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牢牢把握高端润滑油脂技术的主动权,石科院牵头成立中国石化润滑油脂重点实验室,聚合润滑油脂研发力量,围绕关键润滑材料、关键技术、特殊需求领域以及标准体系开展科技攻关,联合国内外科技资源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研发平台。牵头单位重点实验室牵头单位石科院拥有67年的润滑油脂产品研发历史,所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掌握航空航天润滑油脂、发动机油、涡轮机油、金属加工液、润滑油单剂、合成基础油等多项高端自主技术。同时,石科院也是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发动机润滑油中国标准开发创新联盟创始成员单位,拥有中国石化润滑油评定中心、中国民航局民航航油航化产品适航及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等润滑油脂领域创新平台。未来计划下一步,石科院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重点实验室更好服务国家航天工程、民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在润滑材料高效润滑机理研究、新型润滑材料研发、润滑材料的绿色化及智能化发展等方向开展协同创新,全面推进润滑材料领域产业升级,推动润滑油脂核心产品自主化和产业化,将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内权威、国际知名的润滑材料研究平台,建设成为全国润滑油脂新产品开发、性能评价、产品标准制定、评价方法开发及应用的策源地以及润滑油脂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石化聚酰胺材料及产品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聚酰胺材料及产品开发重点实验室由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牵头,扬子石化公司、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石科院等单位联合建设。该实验室旨在发挥联合单位在单体制备、聚酰胺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方面的优势,高效攻关高端聚酰胺产品开发中的技术难点和核心问题,打造“原料-聚合工艺-加工-应用-表征”全产业链创新平台。下一步,石科院将依托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技攻关,大力推进特种聚酰胺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实现核心单体自给自足,开发全序列特种尼龙塑料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聚酰胺关键原料单体和基体树脂、复合材料工业生产成套技术,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特种尼龙研发基地和国内化工新材料研发基地。中国石化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控和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控和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由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牵头,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洛阳技术研发中心、燕山石化、石科院等单位联合建设。该实验室立足石油石化场地风险管控与绿色低碳修复产业链,布局特色鲜明的“污染识别-应急阻控-高效修复-绿色管控”技术创新链,重点建设四大创新平台,在污染物跨介质迁移转化规律、在线监测和预警技术、管控修复材料和装备方面开展科技攻关。下一步,石科院将加强凝练研究方向、凝聚研究队伍、集聚科研资源,尽快构建成熟的场地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体系与模式,将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链提供者,促进石油石化企业所属土地的安全利用与价值重塑焕活,推动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服务国家重大生态战略。
  • 华南首家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检中心挂牌
    3月22日,华南区首家国家级石油石化产品质检中心—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以下简称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检中心)在广东惠州市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的成立,将对服务石油石化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广东沿海石油产业带,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据悉,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检中心作为国内仅有的2家国家级石油石化产品质检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华南区首家国家级石油石化产品质检中心,总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拥有仪器设备160多台套,价值2700多万元,拥有辛烷值机、十六烷值机等一批高、精、尖检测设备以及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可检测8大类19小类166种产品400多个参数,其中能按国际先进标准进行检测的参数有100多个。   该质检中心主任吕玉平介绍,该中心目前已具有较强的石油石化产品的检测和科研开发能力,能为石化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验货把关、中间产品质量控制到终端产品质量检验的全方位技术服务。早在2008年,已有部分马来西亚润滑油企业将产品送来检验。   中海壳牌实验室主任马万国表示,由于该质检中心检测的数据结果为国际互认,因此能为出口认证检测企业提供本地化服务,有效减少各中小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认证费用,缩短认证周期,将实现“当地生产、当地检测、当地认证”的一条龙服务。   石化产业是广东惠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中海油两大项目龙头带动下,当地石化产业逐步实现炼化一体化。当前,该市正极力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2010年生产达到2200万吨炼油、200万吨乙烯,成为华南地区主要成品油供应基地。
  • 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检中心(广东)在惠州成立
    近日,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在惠州正式成立。这是惠州质监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打造广东沿海石化产业带,推进惠州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该中心的建设得到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政府、省质监局和惠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目标,建设水平高、标准高,建设速度快,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检测能力居国内先进水平。中心建成新检测大楼6800平方米,购置检测仪器设备160台套,可检测的产品166种,检测参数418项,可按国外先进标准进行检测的参数102项。引进教授级高工1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2名、博士1名、硕士3名,建成为可为社会提供集检验、建标、技术研发、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检测服务平台。   该中心的正式成立,既为质监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推进惠州世界级石化基地建设搭建了技术服务平台,也为落实省质监局“五个转变”要求,实现技术机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提供了重要抓手。该中心将立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着力提高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为石化支柱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 遭受质疑,608万元石化仪器采购项目停标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精细化工产业园产业化支撑平台公开进行招标,预采购气相色谱仪4台、高压液相色谱仪2台、液相色谱仪2台,气质串联质谱仪1台,总预算608万元。然而该项目于近日宣布暂停,发布了设备采购暂停公告。据相关人士称,在招标文件中,仪器参数混乱,存在较大问题,相关单位曾勒令其修改,但仍未有较大改善,导致该项目直接宣布暂停招标。以下为项目暂停公告全文: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精细化工产业园产业化支撑平台项目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质串联质谱仪设备采购暂停公告一、项目基本情况原公告的采购项目编号:DZC20220079原公告的采购项目名称: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精细化工产业园产业化支撑平台项目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质串联质谱仪设备采购首次公告日期:2022年3月29日二、项目暂停原因由于该项目接到质疑,应采购单位要求,现暂停DZC20220079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精细化工产业园产业化支撑平台项目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质串联质谱仪设备采购项目,该项目具体事宜详见后续发布的相关公告及通知。三、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地 址: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联系方式:0459-8109180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大庆市政府采购中心地  址: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纬二路2号(大庆市行政服务中心三楼)联系方式:0459-61581953.项目联系方式采购人项目联系人: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电 话:0459-8109180采购代理机构项目联系人:李冠阳电话:0459-6158195以下招标公告中项目需求部分:
  • 投资6千万元 国家石化产品质检中心开工
    9月17日上午,作为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献礼的国家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钦州)、广西北部湾特种设备检验中心建设项目在钦州港银龙路正式开工启动。国家石化质检中心建成后,将对促进北部湾区域石油化工产业以及产业链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广西北部湾特检中心建成后,将为广西及西南地区各大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经济、高效运行提供更直接、更方便、更有效的技术支持。这两个项目的开工,标志着钦州石化产业向着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这次开工启动的两大中心共占地20亩,建筑面积达12415.5平方米,总投资6263万元,包括国家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北部湾特种设备检验中心及综合检测实验楼、标准化情报研究所等配套措施。国家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人才、检验设备等方面按照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进行建设,建成投用后,将承担国家对石化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任务,具备开展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润滑油等六大类成品油及上百种成品油、石化产品检测项目的检测能力,可覆盖广西北部湾地区乃至西南地区、东盟各国的主流石化产品及国内外绝大部分石油产品,同时可进行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的起草、修订,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将获得57个国家的互认,有利于促进产品出口和促进有关企业做强做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届时,国家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钦州)将成为我国4个国家级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之一。随着中国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投产及其下游石化产品产业链的开工建设、广西石化二期第二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筹建,钦州市特种设备的检验资源发展前景可观,预计到2011年广西北部湾地区的特种设备数量将超过2万台。   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实施,将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出口,对于钦州工业产业的科学发展,提升钦州工业化产品、企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钦州乃至广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 岛津石化用户会在辽宁盘锦顺利召开
    岛津作为分析仪器供应商在全国石油化工行业有着紧密合作,为了给行业专家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同时了解岛津新技术和解决方案,特与盘锦检验检测与认证行业协会、盘锦市化学工业暨新材料产业协会于2023年3月3日在辽宁省盘锦市共同了举办岛津石化行业专家交流会。盘锦检验检测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孙晓翠女士大会致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东北大区经理李硕发表了欢迎辞。盘锦检验检测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孙晓翠女士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东北大区经理李硕发表与交流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徐广通发表了《油品质量升级关注点与检测技术及标准》,介绍了油品质量升级对分析技术提出新的需求,燃油分析标准最新进展。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泽龙发表了《汽油中含氧和含氮化合物质谱分析进展》。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北京市安全专家,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化专家孙彦龙发表了《实验室气瓶及化学品储存及管理》。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青年专家王乃鑫发表了《基于GC-MS的馏分油烃类分子水平表征技术及应用》。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环境化工行业专员王小萌大会发表了《岛津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整体解决方案》。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机种专员李学伟发表了《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新技术》。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创新中心郭彦丽博士发表了《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在油品分析的应用》。实验室参观 下午参会专家及用户一起参观了盘锦检验检测中心合作实验室。东北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正在不断转型,除传统的汽车、钢铁、矿业、原油开采外,在石油深加工领域不断开拓,中石油大庆炼化、吉林石化、辽宁抚顺石化、辽阳石化、大连石化等不断升级改造向炼化一体化转型。更有大型千万吨级地炼企业恒力集团、宝来集团入驻辽宁经济开发区。盘锦作为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发达城市,依托辽河油田、华锦集团、辽河石化为中心建立化工的产业带,推动了盘锦化工产业的发展。岛津作为分析仪器供应商希望借助这次用户会能加深和盘锦地区石化化工企业合作,助力东北地区化工产业发展。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中石化首次发布环保白皮书
    11月29日,中石化在京正式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白皮书》(2012版)。这是中石化首次发布环境保护白皮书,也是中国企业发布的首个环境保护白皮书。   发布会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作了题为《实施绿色低碳战略,做全球契约领跑者》的主旨发言。他表示,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中石化多年来在为社会提供优质能源服务、推行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开发清洁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中石化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白皮书》,不单是介绍中石化的环保理念和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向全社会公开承诺,把这些理念和认识切实转化为行动,并使之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中石化郑重承诺,凡是环境保护需要花的钱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事一件不做,凡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效益一分不要,并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共同推动企业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中石化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2005~2011 年,中石化累计节约标煤1580万吨,相当于植树35190万棵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87万吨,相当于11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累计节水2.27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16个西湖。   其次,中石化还坚持清洁生产,提供绿色产品。2005~2010年,中石化共投入492亿元用于汽柴油升级换代。2010年,全面完成国III汽油质量升级项目 2012年柴油升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以2010年汽柴油产量计消费环节共减排二氧化硫4.8万吨。   此外,中石化在提高资源效率、发展绿色能源方面也成绩显著。2011年中石化天然气产量达156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150% 销售乙醇汽油895万吨,比2005年增加230% 2011年开始销售B5生物柴油,全年销售4000吨 截至2011年底,实现地热供暖面积600万平方米,供暖规模已占全国常规地热资源供暖面积的15%。   中石化预计,到2020年公司低碳能源将形成规模化产业,成为主营业务的有益补充,为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 江苏省首个石化装备质检中心落户张家港
    近日,由张家港市质监局和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联合申报的江苏省石化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江苏省石化装备质检中心),已正式获得江苏省质监局批准。这是江苏省首个省级石化装备质检中心。   近几年来,江苏省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是国家石油化工装备生产的重要基地,已形成了以张家港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石化装备产业群。目前,张家港市拥有石化装备生产及配套企业超过150家,年生产石化装备设备16万套,其中大型设备2000余套,产值近300亿元,已形成比较齐全的石油石化装备生产制造产业链,大型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基本建成。   据悉,目前该中心的各项筹建工作已全面展开,中心将于2012年上半年迎接省局验收后开始运行。
  • 中国石化资本公司完成首笔充电桩领域投资交割
    近日,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资本”)投资入股的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交割,这是中国石化资本在充电桩领域的首笔投资,将为集团公司建设中国头部充电运营商和第一直营平台提供助力。中国石化资本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初期实缴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中国石化资本通过财务投资发现战略投资机会,围绕集团公司“一基两翼三新”的产业格局,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被投企业赋能,为中国石化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充换电、新能源微网、智能检测及车载充电等领域产品研发、制造及销售,研发能力强、技术积累厚,具备充电模块自研迭代、快慢充电桩自产、智能微电网产品配套支撑的全产业链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场景、全生命周期储充一体的新能源服务。
  • 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科学仪器如何“乘势而上”?
    近年来,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潜行。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能源局六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石化化工行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全面升级,协同能源低碳转型,积极利用氢能、光伏、锂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主要目标。仪器信息网邀请了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徐广通、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员分析表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慧峰以及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气相色谱和化工能源行业经理吴建涛,就“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展开讨论,看科学仪器如何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徐广通表示,石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涉及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的概念。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创新助力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应对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快速扩大,而传统的汽柴油市场和炼化企业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因此,油转化、油转特、氢能等新能源领域和化学品的研发,已成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关键。“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将基本形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合理结构布局、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在自主创新方面,油品分子水平、催化剂研发等领域在科研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超高分辨质谱技术、回旋共振质谱技术、原子分辨透射电镜、球差电镜等超高端分析仪器发挥了关键作用。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员分析表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慧峰补充道,我国自主创新不仅在科研实验室取得突破,还在生产装备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国产分析仪器逐渐配套炼化企业各工艺流程,快检/在线分析仪器在数字电厂、智能制造等领域需求旺盛。在节能减碳方面,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气相色谱和化工能源行业经理吴建涛从仪器生产企业角度阐述了科学仪器在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中的作用。科学仪器本身能耗较高,例如气相色谱的功率可达2000-3000W,但Agilent 8850气相色谱仪能够降低能耗30%,并通过自动载气切换系统实现氦气80%的节约。未来,智能实验室和关灯实验室的创新发展也将助力低碳高效发展。总结来说,石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从多个层面发力,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缺一不可。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仪器企业应紧抓发展机遇,在绿色低碳仪器、高端分析仪器、在线/快检仪器等领域加快布局,为行业自主创新、节能降碳提供了有力支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