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十大进展

仪器信息网十大进展专题为您整合十大进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十大进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十大进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十大进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十大进展话题讨论。

十大进展相关的论坛

  • 【话题】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神奇”的与《Science》十大突破有7个相对应!

    【话题】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神奇”的与《Science》十大突破有7个相对应!

    美国《科学》杂志在2015年12月17日公布了其评选的2015年十大科学突破,而科技部在2016年2月25日在京公布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两者景有7项是有所对应的,对此,你对中国的基础研究有何看法呢? 中国的基础研究有重大进展?效仿《科学》十大突破的评选标准?对应进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61541_585294_2984502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61558_585297_2984502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61602_585299_2984502_3.jpg 科技部十大进展:探测到宇宙早期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科学》十大突破:“新视野”探测器与冥王星“约会”科技部十大进展:揭示埃博拉病毒演化及遗传多样性特征《科学》十大突破:研制埃博拉疫苗科技部十大进展:解析细胞炎性坏死的关键分子机制《科学》十大突破:用酵母合成阿片类止痛药科技部十大进展:理论预言并实验验证外尔半金属的存在《科学》十大突破:地幔柱存在证据被找到剩余进展项目:科技部十大进展:实现对反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研制出碳基高效光解水催化剂、实现对单个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探测。《科学》十大突破:脑内也有淋巴管、改善心理学研究、早期美洲人来自亚洲。 十个当中有7个都有所对应有木有!!你对中国的基础研究怎么看??详情请查看: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1221/180610.shtml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226/184871.shtml

  • 【讨论】2009特别聚焦之“我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

    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的2009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b]这十大基础研究进展分别是:[/b]  [color=#dc143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查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   揭示A1型短指症致病机理   发现β-抑制因子-2复合体信号缺损可导致胰岛素耐受   实验证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发现金属钠在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透明绝缘体   阐明纳米孪晶纯铜极值强度的形成机制   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物性和超导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鉴别出与超级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相关的潜在功能基因   找到鸟类起源的一些关键证据。[/color]  据介绍,本次评选活动的新闻来源由《科技导报》、《中国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刊》和《中国基础科学》共同推荐。通过初评,从184项推荐新闻中遴选出30项候选新闻。随后以问卷形式将候选新闻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结果。  本次入选项目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  首先,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学科领域显示出持续创新能力。如我国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有独特的学术资源和地域优势,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在诸多领域已经与国际同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澄江、瓮安动物化石群,引起了全球古生物学界的轰动。2009年,我国又在鸟类起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些关键证据,为研究恐龙向鸟类进化过程中有关手指进化问题提供了有力证据,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  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物理学家对纳米孪晶纯铜极值强度形成机制的阐释、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物性和超导机理研究均有良好发挥。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有关铁基超导的重要成果不仅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且入选了《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技进展,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今年又有一项高温铜氧化物超导研究的成果入选,表明我国在高温超导方面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具有了扎实的基础和雄厚的潜力。  其次,群体性突破不断涌现。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说,医学一直是我国的薄弱领域,但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不断涌现。2009年,有3项医学领域的成果入选基础研究十大进展,表明我国医学领域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已经出现群体性突破的势头。这样的势头往往孕育着重大的革命性突破。  如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小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小组合作开展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也被称为iPS细胞的全能性验证研究,一直困扰着生命科学向纵深推进。两个研究小组合作,在实验中通过对iPS细胞的培养基以及iPS克隆挑取时间等因素的优化,提高了iPS细胞的获得效率及iPS克隆的质量,制备出37株iPS细胞系,并利用其中6株iPS细胞系注射了1500多个四倍体囊胚后,其中3株iPS细胞系获得了共计27只成活小鼠。经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这些小鼠确实是由iPS细胞发育而成。目前,这些小鼠现已发育成熟并繁殖了后代。此项研究首次证实,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同的全能性。相关研究发表在2009年9月3日《自然》杂志上。  此外,关于全球性热点、焦点问题的研究,我国科学家也取得了世界瞩目成绩。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2006年关于成熟森林土壤可持续积累有机碳的成果入选了基础研究十大进展,2007年有关碳汇的研究成果入选,2008年通过氧同位素研究东亚季风变化的成果入选,2009年又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的研究成果入选。这些研究不断深入,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 【分享】杂志2010十大科学进展 "量子"装置问鼎

    美国《科学》杂志16日公布了该刊评选的2010年十大科学进展,一种在量子范围内运作的机械装置荣登榜首。  在这一装置发明前,所有人造物体的移动都遵循经典力学法则。而今年3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物理学家安德鲁·克莱兰德、约翰·马丁尼斯等人利用一个0.0002毫米见方、由金属片包裹的石英晶片设计了一种精巧装置,其运动方式只能用量子力学来描述。这项研究成果当月17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科研人员期望有朝一日能在量子水平上完全控制一种物体的振动,上述成果帮助研究者在这一方向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这种控制人造装置运动的新技术将允许科学家操控那些极小的运动,这与他们现在对电流和光粒子的控制很相似。这种能力可能会导致光量子态控制器、超敏感力探测器等新装置的出现以及最终对量子力学界限的研究。  其他9项进展包括:  合成生物学:一个美国研究小组5月20日报告说,他们合成了一个人工基因组,并用它使一个内部被掏空的单细胞细菌“起死回生”。这是首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细胞,它是人造生命研究历程中的关键一步。研究人员预计,定制的合成基因组将来可用于生物燃料、医药制品或化学制品的生产工艺。  尼安德特人基因组:研究人员对约4万年前生活在克罗地亚的3个女性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做了基因组测序。这种对DNA降解片段进行测序的新方法,使专家得以首次对现代人基因组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直接比较。  艾滋病病毒预防:科学界今年在艾滋病病毒预防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一种含有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泰诺福韦的阴道凝胶可使女性感染该病毒的风险降低39%,另一种药物可使男同性恋者和通过变性手术告别“男儿身”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减少43.8%。  外显子测序与疾病基因:通过只对某一基因组中的外显子基因序列进行测序,研究人员发现至少导致12种疾病的基因突变。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人员用超级计算机跟踪观察一个正在折叠的蛋白质中的原子运动,这种跟踪观察的持续时间能比过去任何一种方法延长至少100倍。  量子模拟器:量子模拟器能帮助研究人员较快速地解答凝聚态物理学中的某些理论问题,并可能有助于最终揭开物质超导性等领域的谜团。  下一代基因组学:更快更廉价的测序技术使人们能够对远古和现代的DNA进行大规模研究。  核糖核酸的重新编程:重新编程细胞,也就是把细胞的发育时钟“往回拨”,使它们的“表现”如同胚胎中的非特异性“干细胞”,是研究疾病和发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今年,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用合成核糖核酸来完成这一研究的新技术。与以往的方法相比,采用这种新技术的“回拨”速度要快两倍,效率要高100倍,在治疗应用方面可能更为安全。  大鼠的回归:小鼠是科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实验动物,但研究人员其实更希望使用大鼠。大鼠实验操作起来相对更容易,大鼠在解剖学上与人类更相似,但现有的准确关闭特定基因的研究技术对小鼠适用,却对大鼠无效。为解决这一矛盾,科研人员在今年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其结果有助于关闭大鼠的某些特定基因,从而有望让大鼠大批进入实验室。  上述十大进展榜单将刊登在17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 2011年十大科学进展:人类的起源之谜

    每年年底,Science杂志都会按惯例评选出十大科学进展。Science杂志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11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其中名列第一位的是生物学方面的成果:HIV临床试验,其它生物学相关的包括:人类起源之谜,光合蛋白II,微生物组新发现,重要的疟疾疫苗,清除衰老细胞,生物类占据了十大科学突破的六成。人类寻找自身起源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自DNA遗传等方面的技术发展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更是蓬勃发展起来,2011年几项成果为我们更进一步探究人类起源带来了新信息,为解开进化之谜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思路。通过研究古代和现代人类的遗传编码,研究人员发现,许多人现在仍然携带着从远古人类――诸如亚洲神秘的丹尼索瓦人以及至今仍未发现的非洲的人类祖先――那里继承的DNA变异株。2011年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远古人类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现代人的免疫系统的,而一项对南非的源泉种南方古猿的化石分析显示,这些古代的人科动物兼具原始的和智人样的特质。远古人类在非洲的繁殖(Genetic evidence for archaic admixture in Africa)来自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非洲的古人属动物可能曾经杂交繁殖。这项研究在当代人类人群中发现了前者的基因。Michael Hammer及其同事从CEPH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库中收集了DNA样本,然后对基因组的60多个中性区域进行了测序,他们把重点放在了3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群上,这3个人群分别是Mandenka、Biaka和 San。研究人员寻找了表明古代杂交繁殖的不寻常的模式,诸如大块的趋异的DNA序列。由杂交繁殖造成的遗传物质的混合的信号在Biaka 和San人群中特别强烈。对一个趋异的单体型的更广泛调查显示,它在来自非洲中部以西的Pygmy人群中最明显。另一个趋异的单体型几乎仅限于非洲中部的Mbuti人群,在这个人群中它的频率是14.8%。这组作者说,考虑到Mbuti人与其他Pygmy人群以及邻近的非Pygmy人群相对隔绝,这些发现提示非洲中部可能是一种如今已经灭绝的与现代人杂交繁殖的人属物种的故乡。这些发现反驳了长久以来人们持有的一种看法,即古代人科动物没有与智人杂交繁殖就灭绝了。由于其他的研究也提供了非洲以外的现代人与古代人科动物(如尼安德特人)杂交繁殖的证据,研究人员提出今天的所有人可能都携带了来自如今已经灭绝的人属物种的基因。远古人类的免疫系统(The Shaping of Modern Human Immune Systems by Multiregional Admixture with Archaic Humans)看来某些现代的人类可能需要感谢--至少是部分感谢--他们远古的祖先: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因为这些祖先给了他们令人满意的强健的免疫系统。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早期现代人和这些先祖人类的某些基因混合可能第一次给现代人类的基因组中引进某种形式的HLA-B基因,HLA-B基因以其在免疫防御中所起的作用而著称。该基因接着在欧亚地区的这些基因混合人群的后裔中扩散开来。Laurent Abi-Rached及其同事进行了人群的遗传学研究以追踪这种HLA基因在早期人类的历史进程中的不同的组合途径。他们发现了源自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古老的HLA基因形式,这些基因最终进入到现代的欧亚人群和南太平洋人群的基因组中。研究人员提示,现代人在他们走出非洲的时候在西亚从丹尼索瓦人那里获得了一种特殊形式的HLA-B,而丹尼索瓦人的免疫系统可能在那个时候已经较好地适应了当地的病原体。这些发现揭示,远古人类的有限量的杂交繁殖加上自然选择可能对非洲之外的现代人群的HLA免疫防御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说,如今,这些远古HLA基因的新的形式和组合可在超过一半的现代欧亚人的基因组中看见。尼安特人的基因交换(Strong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Neanderthals inferred from observed patterns of introgression)群体间基因交换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近期就有研究人员证实猪流感病毒已与甲流病毒发生基因交换,这种病毒基因交换导致基因从一个物种跃迁至另一个物种,并互相交换基因形成新病毒。物种间的基因交换将对于这些物种的进化具有巨大的影响。之前的研究曾显示非非洲人群基因组的2%到3%可能来自尼安德特人,这与传统的版本“走出非洲”的人类进化模型不同。为了能搞清楚其中的真相,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收集了现代法国人和中国人的DNA样本,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大多数情境中,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之间杂交繁殖的成功率很可能不到2%。也就是说尼安德特人和人类只有很罕见的杂交繁殖的情况,这或者是因为他们不常交配,或者因为他们的交配不常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计算机模型根据不同水平的杂交繁殖估计了可能在现代人身上存在的尼安德特人世系的数量。该模型模拟了从5万年前开始现代人从非洲东北部扩展开来之后尼安德特人和人类的可能的冲突。他们发现即便是稍微大一点的成功率也会导致尼安德特人和人类基因组发生高程度混合。不同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特征应该存在于欧洲人和亚洲人中间,这是由于在这些人群分离之后的两个独立的基因混合事件。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结果提示人类与尼安德特人杂交繁殖是有限的,这与此前线粒体DNA的研究结果相符。

  • 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陈磊)记者从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获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日前揭晓,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等基础研究成果榜上有名。 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阐明二叠—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其复苏模式和原因;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揭示两种天然产物靶向特异蛋白治疗白血病的机制;证实单倍体孤雄干细胞具有可替代精子和快速传递基因修饰的能力;生态学试验证实Bt转基因棉花种植可促进对害虫的生物控制;解析出TAL效应蛋白特异性识别DNA的结构基础;揭示营养匮乏引发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发现利用倒置结构可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该评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会同《科技导报》编辑部、《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和《中国基础科学》编辑部共同举办。评选程序分为推荐、初评、函评和发布4个环节。最终结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投票选出。 《科技日报》(2013-03-09 三版)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09/50b7c34a1a5812a4b44204.jpg▲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09/50b7c34a1a5812a4b44205.jpg▲拓扑量子纠错原理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09/50b7c34a1a5812a4b44306.jpg▲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09/50b7c34a1a5812a4b44307.jpg▲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09/50b7c34a1a5812a4b44308.jpgBt棉花种植促进害虫生物控制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09/50b7c34a1a5812a4b44309.jpg通过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的转基因小鼠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09/50b7c34a1a5812a4b4430a.jpgTAL效应蛋白dHax3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 1.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8日14时14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与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首次成功访问在轨飞行器。6月24日,在航天员刘旺的操纵下,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向在轨航天器可靠地往返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对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实现实用化量子计算和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关键是,通过发展多粒子量子系统相干操纵技术实现可扩展的量子信息处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小组,利用自主发展的高亮度、高纯度量子纠缠源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八光子薛定谔猫态。同时,他们利用八光子纠缠簇态,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拓扑量子纠错,证明拓扑编码可以显著减少量子比特错误率,显示了容错量子信息处理的强大能力。此外,潘建伟小组还发展了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发展了高精度光跟瞄技术。在上述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双向纠缠分发,证明了借助卫星实现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和开展大尺度基本物理问题检验的可行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和《自然》(Nature)杂志上。 专家点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李树深:要实现可拓展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如何提升量子相干操纵和多粒子纠缠的数目、如何实现量子态的远距离传输等。针对这些重大挑战,潘建伟小组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并于2012年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体现了我国量子信息研究领域日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3.阐明二叠-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模式及其原因 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几次影响地球生命演化进程的重大生物事件,其中发生在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最具灾难性的一次灭绝事件,这次生物大灭绝以后地球生态系统历经近5百万年才得以复苏。确定这次事件发生的精确时间、速度和过程是探明其原因的关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和王玥研究组与合作者, 在华南、西藏、西南等地开展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研究,建立了高分辨率化石生物地层以及十万年级高精度综合年代框架,并运用最新的CONOP化石生物多样性定量统计和多种地球化学指标分析,论证了此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的时空模式及其与古环境演变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二叠-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的时间约在252.28±0.08百万年前,其灭绝的整个过程不超过20万年。他们并通过中国海、陆相剖面的系统对比和碳循环模拟,认为二叠纪末由于大规模地下岩浆活动造成温室气体大规模快速释放以及与火山喷发等的共同作用,使得温室效应迅速加剧,这是最终导致整个地球海陆生态系统同时在极短时间内全面崩溃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赖旭龙和孙亚东研究组与合作者,通过对华南地区二叠纪末至中三叠世的海相牙形石进行氧同位素分析,定量地构建了该时期赤道低纬度地区高精度古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揭示了二叠-三叠纪之交发生的一次快速极热事件,并在此后近5百万年的时间内一直延续极端高温的过程。从而以实际数据证实了二叠纪末快速极热事件是导致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并且揭示持续高温抑制了赤道低纬度地区早三叠世生态系统的复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 专家点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戎嘉余:地史时期发生过多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以二叠纪末的最为惨烈,世界各国各领域科学家对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究。上述成果基于二叠-三叠系界线生物与年代地层框架和晚二叠—早三叠世牙形石氧同

  • 【分享】2010年心血管和卒中领域十大进展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1年01月10日   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卒中学会(ASA)评选了2010年心血管和卒中领域十大研究进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进展,增进现有知识。  卒中领域  1、卒中后溶栓治疗时间窗扩大至4.5 h  对8项静脉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的汇总分析发现,卒中发病后4.5 h内溶栓可使患者获益,并首次发现发病4.5~6 h后溶栓升高患者死亡率。。  2、脑血管栓子清除新机制被揭示  一项研究发现了脑血管出现栓塞时保持畅通的机制,即外渗(extravasation)。不溶解的栓子经血管壁被推入周围组织,使血流恢复。。  3、颈动脉狭窄治疗:支架置入不劣于内膜切除  头对头比较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支架置入术(CAS)的CREST研究发现,两者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CAS对年轻患者(70岁)更优,CEA对老年患者更优。纳入3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也支持该结果。  4、“跟着指南走”:改善卒中管理的无价资源  “跟着指南走--卒中管理质量改善项目”纳入美国100万例卒中患者,分析显示,2003-2009年10项绩效指标质量显着改善。2009年,80%以上患者接受了无缺陷卒中管理(2003年不足50%)。。  5、卒中十大危险因素半数与生活方式相关  INTERSTROKE研究发现,10个简单危险因素与90%卒中风险相关。降压、戒烟、增加体力活动和健康饮食等显着降低全球卒中负担。  6、超声检查可“捕获”脑血管微栓子  一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实,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检出脑血管微栓子,从而发现一些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这些患者卒中风险高,可能获益于外科手术或支架置入。  7、机器人辅助治疗有益于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  随机试验提示,机器人辅助治疗较常规管理更能促进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  8、颅内动脉瘤易感基因新位点  一项欧洲、日本多中心全基因组相关研究新发现3个、证实2个疑似染色体位点,这些位点的基因使患者具颅内动脉瘤易感性。一项随机试验发现,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降低动脉壁机械应激预防Ehlers-Danlos动脉夹层和出血。  9、卒中发病后早期降压减少出血  两项先导性研究发现,出血性卒中发病后6 h开始积极降压可行,并能抑制血肿扩大。。  10、轻度体力活动即可降低卒中风险  一项大型研究发现,体力活动(即使轻度)降低女性卒中风险。步行与各类卒中、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风险较低相关。  心血管领域  1、个体化治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  ACCORD研究使我们对予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治疗以最大程度降低其心血管风险有了新理解。研究表明,对于降低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CVD风险,强化降压无额外益处,他汀联合贝特类药物调脂不优于他汀单独治疗,但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且甘油三酯水平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调脂或能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  2、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替代传统开胸术添新证  对合并其他疾病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传统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存在风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可作为替代选择。两项最新研究支持TAVI改善患者症状及转归。  3、从ABC到CAB:心肺复苏程序改进  研究表明,现场急救者对成人仅作胸部按压或徒手心肺复苏(CPR)即可改善患者生存转归。2010年10月,AHA公布新版《心肺复苏与急诊心血管指南》,强烈建议普通急救者实施胸部按压CPR,即复苏程序由ABC(气道-呼吸-按压)改为CAB(按压-气道-呼吸)。  4、房颤患者卒中预防,华法林有望被替代  2010年10月,RE-LY试验阳性结果发表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达比加群用于房颤(AF)患者卒中预防。在2010年AHA年会上,ROCKET-AF研究表明,利伐沙班用于AF患者卒中预防与华法林疗效相当。目前已有或正在进行的研究可能揭示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杜沙班和其他口服抗凝药物的良好前景。

  • 重磅:NIR证明月球存在水冰----两院院士评选2018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color=#5e6d77]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近日揭晓。[/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其中,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我国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取得新进展等入选2018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其中发现了固态水——冰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直接证明了那是月球上的水冰入选201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5次。[/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对宣传、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color][color=#5e6d77] [/color][list][*]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list][color=#5e6d77][/color][url=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51abe7df636657c3b3c3f6b77554fc2b.jpg][img=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2.jpg]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51abe7df636657c3b3c3f6b77554fc2b.jpg[/img][/url][color=#5e6d77]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长55公里,使用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8级地震,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2009年12月正式开工。[/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如今,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让珠江口天堑变通途,改变了珠三角的地理格局,香港将获得更广阔的珠江西岸腹地。[/color][list][*]我国新一代“E级超算” “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list][color=#5e6d77][/color][url=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688235e6a267c1b3422136b3dce34e43.jpg][img=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3.jpg]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688235e6a267c1b3422136b3dce34e43.jpg[/img][/url][color=#5e6d77]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于5月17日对外展示了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这也是该原型机首次正式对外亮相。[/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据了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也称“E级超算”,被全世界公认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它将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危机、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color][list][*]我国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取得新进展[/list][color=#5e6d77][/color][url=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d111836600900267680a68b820b1ba7d.jpg][img=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4.jpg]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d111836600900267680a68b820b1ba7d.jpg[/img][/url][color=#5e6d77]9月18日,国审稻新品种“中科804”现场会上,“中科804”从3000亩示范片中脱颖而出,其在产量、抗稻瘟病、抗倒伏等农艺性状方面均表现突出。[/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中科804”和“中科发”系列水稻新品种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成功利用“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理论基础与品种设计理念所育成的标志性品种,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水稻的高效培育。[/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研究成果于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color][list][*]两只克隆猴在我国诞生[/list][color=#5e6d77][/color][url=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e222ebdb9e1a866e91a063b0d367c681.jpg][img=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5.jpg]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e222ebdb9e1a866e91a063b0d367c681.jpg[/img][/url][color=#5e6d77]1月25日,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登上《细胞》杂志封面,这意味着我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20多年间,各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先后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没有攻克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题。[/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前沿的这个难题。利用该技术,科研团队未来可在一年时间内,培育出大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color][list][*]科学家测出国际最精准万有引力常数[/list][color=#5e6d77][/color][url=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99529bd09151b3b82a0ffaf0a57fa000.jpg][img=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55.jpg]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99529bd09151b3b82a0ffaf0a57fa000.jpg[/img][/url][color=#5e6d77]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历经30年艰辛工作,测出目前国际上最精准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8月30日《自然》杂志刊发了罗俊团队这一最新测G成果。[/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以往G值测量的相对精度虽然接近10-5,相互之间的吻合程度仅达到10-4水平。因为精度问题,很多与之相关的基础科学难题至今无法解决。[/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此次罗俊团队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用扭秤周期法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馈法测G,精度均达到国际最好水平,吻合程度接近10-5水平。[/color][list][*]科学家首次在超导块体中发现马约拉纳任意子[/list][url=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b6cf7a14001cb651dba022cde1dd243d.jpg][img=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6.jpg]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b6cf7a14001cb651dba022cde1dd243d.jpg[/img][/url][color=#5e6d77]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高鸿钧院士与丁洪研究员领导的一个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在铁基超导体中观察到了马约拉纳零能模,即马约拉纳任意子。[/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这种马约拉纳任意子纯净度较高,能够在相比以往更高的温度下得以实现,且材料体系简单。[/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该发现或对稳定的高容错量子计算机研发有极大帮助,于8月16日发表于《科学》杂志。[/color][list][*]科学家“创造”世界首例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list][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4910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中科院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是继原核细菌“人造生命”之后的一个重大突破。8月2日,该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color][color=#5e6d77]历经4年,通过15轮染色体融合,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采用工程化精准设计方法,成功将天然酿酒酵母单倍体细胞的16条染色体融合为1条,染色体“16合1”后的酿酒酵母菌株被命名为SY14。[/color][color=#5e6d77]经鉴定,染色体三维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SY14酵母具有正常的细胞功能,除通过减数分裂有性繁殖后代减少外,SY14酵母表现出与野生型几乎相同的转录组和表型谱。[/color][list][*]8.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水上首飞[/list][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4926449.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10月20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color][color=#5e6d77]AG600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自主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也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color][color=#5e6d77]AG600飞机具有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多项特种任务的能力,是国家应急救援重大航空装备,对于填补我国应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满足国家应急救援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能力建设需要具有里程碑意义。[/color][list][*][b]科学家首次揭示水合离子微观结构[/b][/list][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49408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北京大学江颖和中科院王恩哥院士领衔的一支联合研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显微镜,[/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首次获得水合离子的原子级图像,并发现其输运的“幻数效应”,未来在离子电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等有重要应用前景。[/color][color=#5e6d77]该成果5月14日于《自然》杂志在线发表。[/color][list][*]我国首个P4实验室正式运行[/list][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495513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1月通过原国家卫计委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现场评估,成为中国首个正式投入运行的P4实验室,标志着我国具有开展高级别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能力和条件。[/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据介绍,P4实验室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埃博拉等危险病毒只有在P4实验室里才能研究。[/color][color=#5e6d77]专家表示,该实验室对增强我国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等科研能力起到基础性、技术性的支撑作用。[/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201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color][color=#5e6d77] [/color][list][*]“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list][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513467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美国航天局“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26日14时54分许在火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的任务。[/color][color=#5e6d77]美国航天局的直播画面显示,“洞察”号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约7分钟完成了进入、下降和着陆,此后顺利降落在火星艾利希平原。随后,“洞察”号通过与其同行的迷你卫星于15时许传回了火星的照片。[/color][color=#5e6d77]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首席工程师罗伯曼宁表示,这张照片意义重大,标志着“洞察”号已经正式开始工作。[/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 [/color][list][*]科研人员发现新型光合作用[/list][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51499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美国《科学》杂志6月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说,蓝藻可利用近红外光进行光合作用,其机制与之前了解的光合作用不同。这一发现有望为寻找外星生命和改良作物带来新思路。[/color][color=#5e6d77]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可以用来搜寻外星生命,在一些存在近红外光的地方也可能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生命;该发现还可用来指导设计新作物,让作物能利用更广谱的光。[/color][list][*]首架离子驱动飞机研制成功[/list][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52034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11月21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他们创造并试飞了第一架不需要任何活动部件的飞机。[/color][color=#5e6d77]这架2.45千克的实验飞机不依靠任何旋转涡轮叶片的推动,在直接使用电动力推进的情况下自主飞行了60米。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这种技术实现在大尺寸上的运用,那么未来将能够生产出更安全、更安静、更易于维护的飞机。[/color][color=#5e6d77]最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可以完全不释放燃烧后的排放物,因为整个飞行过程完全由电池作为能源。[/color][list][*]美科学家在原子层面“无缝缝制”两种晶体[/list][color=#5e6d77] [/color][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52183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美国科学家3月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介绍了一种能在原子层面“无缝缝制”两种超薄晶体的新技术。这将为制造高质量新型电子产品提供可能。[/color][color=#5e6d77]在电子学领域,两种不同的半导体接触形成的界面区域“异质结”是[url=http://www.im2maker.com/tags/%e5%a4%aa%e9%98%b3%e8%83%bd]太阳能[/url]电池、LED(发光二极管)或计算机芯片的重要构件。两种材料的接触界面越平坦,电子流动越容易,产品性能越优越。[/color][color=#5e6d77]这种材料将有助于开发出柔性LED、几个原子厚度的二维电路以及拉伸后可以变色的纤维等。[/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 [/color][list][*]新方法使先天失明小鼠复明[/list][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5230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方法,成功使先天失明的小鼠复明,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致盲疾病带来了新希望。这项研究成果8月15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研究人员在小鼠实验中利用基因转移的方法,促使“米勒胶质细胞”分裂并发育为可感光的视杆细胞。[/color][color=#5e6d77]新发育的视杆细胞在结构上与天然视杆细胞没有差别,且形成了突触结构,使其能与视网膜内其他神经细胞交流。[/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 [/color][list][*]宇宙高能“幽灵粒子”来源首度现踪[/list][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52479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多国科学家7月12日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宇宙高能中微子的来源。这项突破性进展将为认识宇宙提供一种新方法,推动多信使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color][color=#5e6d77]由于中微子能自由穿过人体、行星和宇宙空间,难以捕捉和探测,科学家也将它称为宇宙中的“隐身人”。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主要利用X射线、可见光、无线电波等电磁波来研究天文现象。[/color][color=#5e6d77]2016年,科学家宣布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 [/color][list][*]历经13年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list][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53018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经过13年努力,来自20个国家73个研究机构的200多名科学家终于绘制完成完整的小麦基因组图谱。[/color][color=#5e6d77]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协会8月16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以一种叫做“中国春”的小麦遗传研究模式品种为材料,研究整合了21条小麦染色体参考序列,获得107891个基因的精确位置、超过400万个分子标记以及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信息。[/color][color=#5e6d77]科学家相信,小麦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完成,可帮助培育出抗旱、抗病和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协会指出,全球人口到2050年预计将达到96亿,小麦产量需每年增长1.6%才能满足未来需求。[/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 [/color][list][*]科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外行星存在的迹象[/list][color=#5e6d77] [/color][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53152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美国科学家2月借助“微引力透镜”效应,首次发现了银河系外行星存在的迹象。这批行星数量约有2000颗,远在38亿光年之外,质量介于月球和木星之间。[/color][color=#5e6d77]他们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发表报告说,该天体是一个星系的核心区域,中央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行星不隶属于任何恒星,很久以前脱离了母星的引力束缚,成为星际流浪儿。[/color][color=#5e6d77]光谱中的这些微小偏移也可能来自类星体自身活动或其他小星系。[/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 [/color][list][*]研究人员用基因剪刀技术开发“基因试纸”[/list][color=#5e6d77] [/color][img]http://oss.im2maker.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115330409.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1200[/img][color=#5e6d77]美国布罗德研究所华裔专家张锋带领团队开发出“基因试纸”,在实验室中成功检测出一些病毒感染及肺癌患者的肿瘤标记物。[/color][color=#5e6d77]2月15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显示,只需将“基因试纸”浸入处理过的样品,一条线就会显示出是否检测到靶分子。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发明人之一张锋说,这种工具可用于检测病毒、肿瘤DNA(脱氧核糖核酸)等核酸物质。[/color][color=#5e6d77]基因试纸最多可一次检测4个标靶,从而节约了样品用量。[/color][color=#5e6d77] [/color][color=#5e6d77] [/color][list][*][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让月球存在水冰获确切证实[/list][color=#5e6d77][/color][url=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ef7818710edf6b148db1664fd5736c1f.png][img=近红外月球水.png]http://www.zhidian.la/uploads/article/20190104/ef7818710edf6b148db1664fd5736c1f.png[/img][/url][color=#5e6d77]月球黑暗、寒冷的极地地区,一直被推测含有水冰。[/color][color=#5e6d77]美国夏威夷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8月21日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月球两极表面存在水冰的确切证据,这有可能为未来人类月球探测甚至定居提供便利。[/color][color=#5e6d77]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分析了印度“月船1号”探测器携带的月球矿物质绘图仪所得到的数据,发现了固态水——冰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直接证明了那是月球上的水冰。[/color][color=#5e6d77]而此前观察结果仅间接发现了月球南极存在水冰的迹象。[/color][color=#5e6d77][/color][color=#5e6d77]注:原文稿件由[color=#aaaaaa]指点传道者发布在指点网。[/color][/color][color=#5e6d77][color=#aaaaaa]原文链接链接:http://www.zhidian.la/article/477.html[/color][/color]

  • 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组织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卫星遥感碳核算、大气污染会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中能发挥什么作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观测有什么新进展、如何高效控制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污泥全链条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中国旱区生态系统等热点研究入选。这些进展是由两院院士、联合体成员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荐,由15位院士组成评委会评议投票产生。它们都破解了哪些生态环境难题?记者一一解析。  [b]一、国产超光谱卫星痕量气体遥感及应用[/b]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组成的项目团队围绕“痕量气体时空分布表征”关键科学问题,研制了我国分辨率最高的紫外-可见超光谱卫星载荷,研发了从超光谱卫星发射前定标、在轨定标到多组分痕量气体反演的完整遥感算法。数据结果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成为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大气环境遥感监测和分析的业务化标准产品。  ●突破之处:在载荷关键部件遭到国际禁运的不利客观条件下,实现国产卫星多组分痕量气体反演精度达到国际同类最先进卫星的同等水平。 [b] 二、空气污染全组分暴露表征及健康效应机制[/b]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科学、精准治理空气污染,聚焦从污染源到健康效应的证据链及因果关系,开发暴露组学技术识别关键危害组分,量化生物质燃烧源颗粒物的全球健康风险,揭示臭氧非均相氧化对室内污染的影响。  ●突破之处:揭示空气污染显著影响脂质代谢,提出臭氧造成氨基酸代谢紊乱的原理,发现空气污染导致的新型健康结局;建立以“准实验”评价大气污染治理健康效益的新范式。 [b] 三、新型功能性工程纳米材料研发关键技术与环境应用[/b]  水污染治理关键新材料和技术创新突破是打好碧水保卫战的重要科技保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以“纳米材料可控制备—原理与关键技术突破—工程示范应用”为主线,在可控制备和高效利用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在制备原理、高效水处理技术应用和工程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突破之处:实现了新型功能性工程纳米材料的自主研发、环境应用和工程示范的有机融合,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提供科技支撑。 [b] 四、大气污染时空变化驱动力研究[/b]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研制了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时空变化近实时追踪数据集。定量了社会经济发展、能源环境政策、气象条件变化和人群脆弱性等4个方面共8项因素对PM2.5污染和健康风险的影响,揭示了近年来污染治理和能源结构转型措施对推动PM2.5浓度下降的决定性作用。  ●突破之处:突破了大气污染多驱动因素解耦技术,解析了我国PM2.5污染长期变化趋势及主要驱动因素,成果支撑了国家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效果评估和冬奥会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保障工作。 [b] 五、中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关键技术与标准体系[/b]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组成的团队建立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观测技术、标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2021年,《自然》杂志对中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进行专题报道,《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将该网络作为重要成果进行重点推介。项目成果已应用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突破之处:累计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749个观测样区、1.1万余条样线,涵盖森林、草地、荒漠、湿地、农田和城市等代表性生态系统。 [b] 六、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b]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多个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针对农畜牧业氨减排的技术与模式瓶颈,提出了氨减排理论框架;实现了密闭堆肥反应器等设备的产业化;创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分步式氨减排模式。集成了全国可复制的县域畜牧业全链条氨减排“射阳模式”和农牧双循环氨减排“南小吾模式”。  ●突破之处:编制了我国高精度动态氨排放清单,建立了氨排放评估与预警平台;为我国氨减排提供了创新的技术路径、可落地的技术方案和可复制的运行模式。  [b]七、卫星遥感碳核算系统和中国碳卫星全球高精度碳产品[/b]  中国碳卫星TanSat,是我国首颗、国际第三颗温室气体监测卫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团队,自主研发了碳反演数据分析系统IAPCAS。反演获取了TanSat全球XCO2数据,精度达国际先进水平,被列入欧空局第三方卫星计划;研究我国碳通量时空格局,揭示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巨大潜力;计算获得了首个通量产品,降低不确定性30%~50%。  ●突破之处:为基于我国碳卫星研究碳排放、碳汇等碳中和重大科学问题奠定基础,利用该系统设计论证我国下一代碳卫星。  [b]八、大气重污染硫酸盐快速形成的化学原理[/b]  硫酸盐是颗粒物的重要组分,对我国北方冬季重污染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中科院化学所与北京大学等国内多家单位合作,首次揭示二氧化硫气溶胶表界面锰催化反应主导重污染硫酸盐的快速生成,北方冬季低温、高湿、高离子强度等会使表界面化学生成速率相比传统反应高2至3个量级。结合外场观测和区域数值模式,发现新机制可解释超过九成的硫酸盐生成。  ●突破之处:首次揭示北方冬季大气重污染硫酸盐快速形成的化学原理,为我国推进清洁能源使用和区域联防联控等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国家空气污染控制提供借鉴。[b]  九、污泥全链条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b]  围绕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难题,同济大学等单位组成的项目团队突破了适合我国泥质特征的污泥处理关键技术和装备;编制了覆盖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主流技术路线的工艺包,发布了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系列标准、指南、规程。  ●突破之处:建成了北京、上海两大全链条综合示范区,初步构建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标准体系,为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b]十、中国旱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b]  兰州大学团队建立了调控植物生物量分配规律的一般性理论模型;揭示了不同环境下植物根茎叶生物量与元素含量等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解析了我国旱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多样性的时空动态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提出并验证了环境胁迫—植物与微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互作原理及其转变机制的理论假说。  ●突破之处:在对我国旱区生态系统进行8年大规模野外调查基础上,揭示了中国旱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

  • 【资料】什么是十大情报源

    什么是十大情报源  所谓“十大情报源”,是指人们在进行科研及技术工作时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十种情报来源的总称。1.科技图书:  是对某专门知识或某学科进行系统的论述或概括的一种情报来源。其主要特征是内容比较成熟,但相对比较陈旧。合法出版的图书均有版权页。2. 科技期刊(periodical):  又称连续性出版物(serials),是一种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文献载体,它一般有同样的名称,按一定时间编定卷号,每一卷又分若干期。其类型有:i.学术性、技术性刊物,是科技期刊的核心部分。刊名一般为:Acta(学报)、Journals(杂志)、annales(纪事)、Bulletin(通报)、Transactions(汇刊)、Preceedings(会刊)、Review(评论)、Progress Advances in ...(进展)等。ii.快报型。Communication(通讯)、letters(通讯)、bulletin等。iii.消息性(newsy journals)。news(新闻)、news letters等。iv.资料性(data journals)。data、event等。科技期刊是最重要的一类文献来源。3. 科技报告:  报道(记录)研究和开发调查工作的成果或进展情况的一种文献类型,一般都编有号码,供识别报告本身及其发行机构 可以说,报告是一种典型的机关团体出版物,常用的报告名称有:科技报告按按报告的形式可分为:report(报告书),technical notes(技术札记),memorandum(备忘录),papers(论文),bulletin(通报),technical translations(技术译丛),special publications(特种出版物)。   按研究的进展情况分:primary report(初步报告),progress report(进展报告), interrim report(中间报告),final report(中间报告)。   科技报告与其它文献的显著不同为根据科研水平的高低,科技报告分为若干密级,如top secret(绝密)、secret(秘密)、confidential(保密)、restricted(非密限制发行)、unclassified(公开)、declassified(解密)。4. 会议文献:  是指学术会议文献,它往往反映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其特点是与最新成果的间隔时间短,但其内容与期刊相比可能不太成熟。会议类型大致可分为国际会议、全国性会议及地区会议等。会议和会议文献常用的主要名称有conference(大会)、meeting(小型会议)、symposium(讨论会)、proceeding(会议录)、paper(单篇论文)、transaction(汇报)等。5. 专利文献:  在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凡是本国或外国的个人和企业有了创造发明,都可以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向本国或外国专利局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批准授予在一定年限内享有创造发明成果的权利,并在法律上受到保护,这样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技术专有权利叫做专利。专利是与产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因而其实用性非常强。  根据专利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情况,其类型有invention(发明)、utility patent(实用新型)、和design patent(外观设计)等。6. 标准文献:  标准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Ⅰ.产品标准化,即产品质量要符合技术规定;  Ⅱ.产品规格化和系列化,即产品按型号大小来分档,成系列的发展,从而保证以较少的品种来满足广泛的要求;  Ⅲ.零部件通用化,即同类机型零部件,特别是易损件要做到最大限度的通用互换性,经过公认权威当局批准的标准化工作成果,可以采用文件形式或规定基本单位(物理常数)这两种形式固定下来、以文件形式出现的标准化工作成果,就是标准文献。7. 学位论文:  是高校研究生、毕业生为获得学位进行科学研究而写出的学术性论文博士学位论文中,常含有独创性的学术性文献资料。8. 产品资料:  一般是指品样本,即产品说明书。好的产品说明书含有丰富的内容,包括产品规格、产品特点、产品专利号等多种对生产有用的信息。9、技术档案:  是指在生产建设中和科技部门的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有一定工程对象的技术文件的总称。10. 科技报纸:  一些专门刊登科技类文献的报纸对了解当前的学科前沿和水平以及科学新闻很有益处。注:十大情报源中,最重要的是期刊、会议论文和专利

  • 太赫兹技术——“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

    太赫兹技术——“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

    太赫兹(Terahertz,1THz=1,000,000,000,000Hz)泛指频率在0.1~10THz波段内的电磁波,位于红外和微波之间,处于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的过渡阶段。早期太赫兹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名称,在光学领域被称为远红外,而在电子学领域,则称其为亚毫米波、超微波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太赫兹波段两侧的红外和微波技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但是人们对太赫兹波段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形成了所谓的“THz Gap”。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2/201202141622_349255_1798788_3.jpg  2004年,美国政府将THz科技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而日本于2005年1月8日更是将THz技术列为“国家支柱十大重点战略目标”之首,举全国之力进行研发。我国政府在2005年11月专门召开了“香山科技会议”,邀请国内多位在THz研究领域有影响的院士专门讨论我国THz事业的发展方向,并制定了我国THz技术的发展规划。另外,美国、欧洲、亚洲、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机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纷纷投入到THz的研发热潮之中。    关注太赫兹技术的最新仪器研究成果、应用进展及相关科研成果,太赫兹技术领域的实验室动态及会展新闻,请关注仪器信息网技术专题:太赫兹技术——“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6122_1798788_3.jpg  专题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subject/201003/?SubjectID=161  该专题对于您了解太赫兹技术有哪些帮助?您认为该专题中还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以便对太赫兹技术有更好的了解?欢迎广大网友讨论,我们会根据您的建议不断改进,希望今后能够推出内容更丰富的技术专题,对广大网友的学习工作带来更多的帮助。

  • 【分享】《科学》评出2007年十大进展 人类基因组差异名列榜首

    2007年最令研究人员惊叹的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基因组差异程度之大,科学家开始懂得这些差异在疾病和个体特性中的作用。《科学》杂志及其出版者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 将“人类基因组差异”评为2007年首要进展,并在12月21日出版的杂志上列出本年度其他9项最重要的科学成就。负责评选的《科学》杂志物理类科学新闻副主编Robert Coontz 说,“多年来,我们一直谈人与人如何相像,甚至人与猿如何类似。2007年的几项前沿研究第一次将人与人的DNA存在很大的不同讲透彻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概念性跳跃,将会对所有的事情产生影响:从医生如何治病到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保护我们的隐私。”2007年,几位个人的基因组被测序。随着技术的提高,我们中的许多人将会了解部分或全部的个人基因组,也将了解自己有患哪些疾病的风险。自人类基因组序列测出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在绘制基因组的一个碱基上的小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这些差异是2007年十几个研究项目的关键,研究人员在这些被称为基因组范围关联的研究中比较了几千位患病或无病个体的DNA,从而确定哪些小的基因差异带来疾病风险。这种信息能帮助研究人员发现疾病基因,比如近年发现的几个2型糖尿病基因。今年的基因组范围关联研究为许多疾病提供了线索,包括心房颤动、自身免疫疾病、双相障碍、大肠癌、1型和2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多发性硬化症以及风湿性关节炎。2007年,生物学家还了解到,在DNA上亿个碱基中,成千到上百万的碱基可能丢失、增加或以某种方式被拷贝,这些变化在几代人内就能改变基因的活性。这些被称为“拷贝数差异”的影响在高淀粉饮食的人群中有表现,这些人群比有狩猎采集传统的人群有更多的消化淀粉DNA的拷贝。研究儿童自闭症的遗传学家发现了导致患自闭症风险增加的一个新的DNA修饰。名列《科学》2007年十大进展第二位的是重新编程细胞的技术。日本和美国小组分别在6月宣布他们用小鼠皮肤制造了诱导性多能干(iPS)细胞,这些iPS细胞能产生身体的所有细胞,包括卵子和精子,从而显示iPS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的能力。11月份,两个小组分别报告了用人类皮肤细胞制造iPS细胞的研究。这项研究可能改变干细胞研究的科学与政策。Coontz说:“与首要进展一样,一旦科学家能清除几个障碍,重新编程细胞可能为生物医学研究开辟新方向。”《科学》评选出的其他8项进展包括:跟踪宇宙射线来自阿根廷Pierre Auger天文台的研究人员报告说,进入地球大气的宇宙线可能来自天空中存在着许多活跃星系核的区域。这些宇宙线可能是经过黑洞附近的磁场时获得加速度的。受体结构研究人员确定了人类Beta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构,这是一个重要的G蛋白偶联受体,它通过传递体内的激素、血清素以及其他分子的信息管理人体内部系统。从抗组胺剂到beta阻滞剂的一系列药物以这些受体为靶标。结构知识可能带来新的药物。超越硅电子器件过渡金属氧化物研究的进展也许预示了下一个材料革命,2007年,几个研究小组将两种氧化物结合在一起,制造了带有各种有用的电子和磁性性能潜力的界面。量子霍尔效应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制造了预测的量子霍尔效应,这是电子从某些材料中流过时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奇怪行为。如果这一效应在室温下工作,它可能导致新的低功率的“自旋电子学”计算的设备。分而治之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有立刻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改进的疫苗也许使这项研究成果得到应用。研究人员发现,当他们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在T细胞相反的两极有两类蛋白质被生成,一边的蛋白带有“战士”的分子标记,另一边的显示“记忆细胞”的特征,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入侵。以少胜多合成化学家研制了一个高效低成本的制造药物和电子化合物的技术。返回未来用人和大鼠作的研究提出,记忆和想象扎根于大脑的海马区,该区是记忆的一个关键中心。研究人员推测,大脑的记忆也许能通过重新整理过去的经历来产生未来的情景。游戏结束一个人工智能编程的精心杰作使双陆棋成为迄今为止计算机解决了的最复杂的游戏。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竞技双方不犯任何错误,双陆棋将以平局结束。2008年应该注意的领域包括microRNA、人工制造的微生物、新的计算机芯片材料、人类细菌以及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人类神经回路以及来自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数据。

  • 【原创】2008年世界十大科技发现--物理学前景喜人

    2008年世界十大科技发现:1.定制个器官换身上, 器官移植研究取得重要成果2.距造细胞只剩最后一步,首次人工构建完整基因组3.寻获下落不明的忆阻器  电路世界存在第四种基本元件 4.火星曾有个“水世界”  “凤凰”号确认火星有水5.给机器人安个活脑子  受活脑组织控制的机器人问世6.它仅存在了一万亿分之一秒  发现新的三夸克粒子 7.期待微缩版“宇宙大爆炸”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启用8.飞天梦掀开新篇章  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漫步9.原子的空间分布尽收眼底  物质第五态研究获突破性进展10.这张照片具有里程碑意义  看到系外行星“真面目”其中与物理相关的过了大半,尽物理的也有三项,由此可见物理的前景一片大好。2008年世界十大科技发现祥看附件。[~183811~]

  • 关于十大热贴的疑问?

    4077说的是动态统计,然后到0点为最后结果,上十大则加分加声望。可是有这么一个奇怪的情况,昨天明明看到最后我的帖子在十大上,还是两个,却没有加,而我前几天没有帖子上十大反而加了,奇怪了???[em06] [em06] [em06] 是不是统计的是隔天的数据啊?

  • 【讨论】十大热帖问题

    我有过十大热帖,系统还自动加分了不知道什么样的帖子算的上“今日十大热帖”?是回复的人多,还是关注的人多?还是其他原因,望指示。[img]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11.gif[/img]

  • 给每日十大贴选出提点建议。

    现在的十大好像是看当日回贴总数的多少评出来的,个人认为这样不是很好,这样即使是两个人在那里讨论都有可能会上十大,我觉得不如把十大的评选改为由当日回帖的ID总数选出来,这样选出来的帖子更有可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 【转帖】美评出2006年度10大科学进展,预测07科研热点。

    2006年度十大科学进展:  1 庞加莱猜想的证明 属于数学中的拓扑学分支,1904年由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提出,即如果一个封闭空间中所有的封闭曲线都可以收缩成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三维圆球。科学家们已经达成共识,认为这一猜想已经被证明。2 从化石中提取DNA 利用DNA(脱氧核糖核酸)解码和分析技术,研究人员从尼安德特人化石和猛犸化石中获取了宝贵的遗传信息。  3 冰原在收缩 2006年研究人员记录下了这一“令人不安”的趋势,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冰原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流入海洋中。  4 鱼迈出的第一步 考古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的鱼化石,这种鱼能用胸鳍站立并“行走”,这可能是后来动物在陆地上用以行走的肢进化的开始。  5 隐身术的科学 虽然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哈里波特的魔法斗篷,但科学家今年制造的隐身装置却是第一个将物体在视觉上屏蔽起来的雏形装置。它能引导入射的微波,使其既不反射,也没有影子。  6 黄斑变性患者的希望 研究“老年性黄斑变性”这种眼部疾病的专家们发现,一种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他们还找出了几个使得人们易患该病的基因。  7 生物多样性如何发生 从沙滩小鼠到果蝇、蝴蝶,各种各样的动物们帮助科学家发现了促成新物种进化的遗传变化。  8 显微学的新前沿 2006年,生物学家们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细节,这为他们了解细胞和蛋白质的精细结构提供了更清晰的视野。  9 制造记忆 科学家们认为,大脑负责加强神经元之间连接的“长时程增强”过程现在看来很可能是大脑记忆的基础。  10 新一类的小RNA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类新的小RNA(核糖核酸)分子,它们能够关闭基因的表达,这类新分子被命名为“Piwi-干扰RNA”。(据新华社)美《科学》杂志预测2007年科研热点  据新华社电 美国《科学》杂志21日预测说,2007年的科研热门领域及话题将涉及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气候变化、在其他恒星周围搜寻类地行星等。  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 是指将健康人的基因组与患病者的基因组进行全面对比,试图找出疾病的基因病理。这类研究目前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兴起。  人类与灵长类基因组比较研究 《科学》杂志说,科学家已经完成人类和黑猩猩基因组的测序,下一步生物进化的基因研究将向灵长家族树的其他分支推进,可能最终解释人类是如何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在进化道路上分道扬镳的。  古人类化石 近年来,古人类学家在格鲁吉亚、中国、肯尼亚的多处考古地点新发掘出不少最早期人类的颅骨、牙齿、下肢等化石。从2007年开始,研究人员将陆续发布对这些化石的比较研究结果。  行星研究 2007年将是令人无比期待的一年,4个初出茅庐的行星探测器将在这一年全速运转。欧洲的COROT探测器2006年12月27日即将升空,它未来将专职搜索太阳系外行星。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2007年将在火星表面拍摄迄今最为清晰的图像,并启用雷达试图搜寻火星地表之下1000米深处的岩石层。欧洲的“金星快车”探测器也将全力工作。  气候变化问题 在2007年仍将是关注热点。《科学》杂志说,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暖问题已经不容忽视。2007年2月,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将发布最新的全球变暖研究报告。新闻分析  解读2006年度  十大科学进展  每逢岁末,美国《科学》杂志都会公布当年度的十大科学进展。这是对全球科学研究的年终盘点,因此有“科学界的奥斯卡”之称。  在《科学》杂志22日公布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中,证明庞加莱猜想名列榜首,这应该符合大多数人此前的“猜想”。1904年,法国大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提出的猜想,成为数学界100多年未能证明的难题。  在今年夏天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为证明庞加莱猜想作出杰出贡献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毫无悬念地赢得了数学界最高奖——菲尔茨奖。而在佩雷尔曼的成果基础之上,来自中、美等国的多位数学家均对庞加莱猜想的最终证明作出了贡献。  过去多年来,数学类成果很少能入围《科学》杂志的年度十大进展。因此,此次证明庞加莱猜想登顶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也提醒科学界不应忽略数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金钥匙”地位。  多项基因生物技术的成果入围今年十大进展,反映了这一领域继续成为全球的科研热点。这些突破依然主要由美国科学家取得,这也是美国联邦科研机构将高比例研究经费投向基因生物领域的必然结果。  有关气候和环境领域的成果今年再次入选,表现出科学界对这一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的重视。今年科学界已就此问题多次发出了强烈的呼声,如告诫北极冰层可能在2050年夏季完全消失、欧洲经历百年来最温暖的秋天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科学家黄禹锡造假事件被评为“年度崩溃事件”。黄禹锡如今早已在科学界身败名裂,《科学》杂志再度将此事拎出来的用意应该是,提醒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引以为戒,时刻保持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转自SOHU.COM

  • 十大化妆品品牌

    世界十大化妆品牌有哪些?想知道世界十大化妆品排行榜吗?在这些化妆品大牌里,有没有你用过的,或者买了送给心爱的人的?

  • 十大新闻评选

    积分加油站新增题目:十大新闻评选答案选哪个?调查我随便选的几个,没注意啊。

  • 十大热帖加分

    为登上“今日十大热帖”的用户,每人加上10分,5声望,上周我每天都在都没加,现在取消了吗?

  • 中国近现代十大武林高手

    中国近现代十大武林高手[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5722]中国近现代十大武林高手[/url]

  • 【分享】2010年吸氧机-制氧机十大品牌榜单

    1鱼跃YUYUE(中国名牌,十大制氧机品牌,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新松SIASUN(十大制氧机品牌,沈阳新松维尔康科技有限公司)3杭氧(十大制氧机品牌,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4海龟(十大制氧机品牌,沈阳昌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5苏氧(十大制氧机品牌,江苏省著名商标,苏州制氧机有限责任公司)6龙飞(十大制氧机品牌,龙飞集团,浙江省名牌,浙江高新技术产品)7松下(十大制氧机品牌,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8亚奥(十大制氧机品牌,北京北辰亚奥科技有限公司)9奥吉(十大制氧机品牌,北京奥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神鹿(十大制氧机品牌,北京神鹿

  • 【求助】谁能知道我,今日十大热贴~

    我系统自定义加分里,有这么一个加分项:为登上“今日十大热帖”的用户,每人加上10分,5声望~这个十大热贴,去哪里找呢?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哪位知情人,告诉我一下,谢谢~

  • 清华“基因组改造”入选《科学》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公布的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基因组改造”的技术革新榜上有名,这一项中引用了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的重要工作成果。位列今年十大之首的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此外,丹尼索瓦人基因组、让干细胞形成卵子、“好奇”号着陆系统、基因组的精密工程、大脑/机器界面等入选。 “基因组改造”的技术革新引用了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的重要工作成果。这已经是清华的科研成果在近三年内第二次上榜《科学》的年度十大。   对基因组特别是高等生物基因组的定点改造,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难题。相关技术近年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以TALE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核酸酶)为代表的技术突破,使得基因组改造便捷有效。科学家利用TALEN成功实现了对于斑马鱼、爪蟾、家畜猪,甚至人类细胞的定向改造。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颜宁教授和施一公教授合作解析了TALE蛋白与DNA结合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从而揭示了这些蛋白特异识别其靶标基因的分子基础。这一工作今年1月5日发表于《科学》杂志,12月21日入选该杂志的年度十大。2009年,颜宁教授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也曾入选当年的十大。

  • 【转帖】十大令人惊异的化学反应

    十大令人惊异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从厨房烹饪到驾车这些都再平常不过了。这里列出了我们大多数人从没见过或经历过的最令人惊异的十大反应。1.Briggs-Rauscher 反应 Briggs-Rauscher 反应是有名的化学振荡反应。据Wikipedia:“开始时无色的溶液缓慢变为琥珀色,突然又变为深蓝色,又逐渐变为无色,不断重复大约十次,最后结束为深蓝色并带有很重的碘酒味。原理是第一次次反应向溶液中释放某种化学物质,然后反过来激发了第二个反应,这样不断重复,直到“精疲力竭”。

  • 最新高质量pert地暖管十大品牌

    最新高质量pert地暖管十大品牌 无规矩不成方圆,下面带你了解pert地暖的十大标准,地暖管好不好关系到生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好的pert地暖管不仅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要有权威的坚持数据,那么,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好的地暖管有满足哪些硬性标准。 历经岁月的考验,pert管十大品牌坚持质量保证,地暖管产品坚持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的地暖管产品内磨擦损失小,此种管的输送流体能力比同管径金属管大30%。脆裂温度低。管材具有优越的耐低温性能,因此在冬季低温的情况下也可以施工,并且在弯曲时管道无需预热,耐化学腐蚀性好,不生锈,使用寿命长。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在工作温度为70摄氏度压力为0.4MPa条件下,可安全使用50年以上。抗冲击性能是PVC-U管材的5倍。耐热耐压性好。可以热熔连接和机械连接,可靠、不渗漏。而PE-X只能机械连接。耐高温性好,在适当的压力条件下可使用50年; 良好的抗化学腐蚀性能,使用寿命长;耐低温霜冻性能好, 十大品牌白蝶管业同时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适于冬季施工;重量轻,柔韧性好,可盘管供货;热熔性材料可回收,具有环保效益;管材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有毒助剂。内壁光滑,不结垢,不滋生细菌,可以安全应用在饮用水输送等领域。最新高质量pert地暖管十大标准

  • 十大网络食品谣言

    十大网络食品谣言“乳饮料含肉毒杆菌”、“草莓含有致癌农药”、“鸡有六个翅膀”……在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食品谣言也在不断滋生,既给消费者造成困扰,也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网络谣言已经到了不得不重拳治理的时刻,我们必须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先让我们一起揭开十大网络食品谣言。

  • 【评选活动】评选年会十大经典照片

    年会圆满闭幕,经zhouyuhu建议组织大家评选十大经典照片,规则如下:1.奖项:活动最终将评选出十大人物、景色经典照片各十张;2.报名:请各位带相机的版主们将自己拍的人物、景色照片各选出五张并起上名字作为参选作品在此帖后面跟贴发出;[color=red]或者各位版主发现别人拍了什么好的照片也推荐上来,注意要注明是谁拍的哦![/color]3.要求:请将照片处理为800×600分辨率,以免帖子打开缓慢;照片可以经过简单处理,但不可凭空加上什么东西;4.评选:报名结束开始为候选作品投票,两项中得票最多的各十张照片为十大经典;5.奖励:大家积分都够多了,就不奖励了,凡获奖的将得到20个声望;[color=red]P.S 经典照片有可能会被我们做成年历发给大家哦评委会主席:happyjyl评委:智慧的弟弟、天黑请闭眼[/color]有其他建议请短信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