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制造

仪器信息网生物制造专题为您整合生物制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制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制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制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制造话题讨论。

生物制造相关的资讯

  • 【会议通知】全国生物制造工程学术年会暨生物制造国际研讨会
    全国生物制造工程学术年会暨生物制造国际研讨会2022年11月4日-6日,北京西郊宾馆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东南大学共同承办的2021全国生物制造工程学术年会暨生物制造国际研讨会(ACBD-ISBM2021)现定于2022年11月4日-6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11月4日全天注册报到,5日大会主题报告和6日各专题报告。本次大会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新一届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二次全国性学术年会,会议期间同期举办生物制造国际研讨会。邀请国际领域专家一同探讨生物制造领域的前沿发展。生物制造是一门以细胞、活性分子和生物材料为基本单元的仿生结构体的制造科学,是工程、材料、信息和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生物制造的科学、技术和应用广泛应用于仿生制造、功能结构生物体制造、再生医学模型制造、体外生物/病理/药理模型制造及以细胞和活性分子为基础的细胞/组织/器官芯片和先进医疗诊断设备的制造。会议将围绕生物制造及相关领域,聚集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的专家学者,展示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共同探讨现代工程和制造科学在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新领域,促进和引领生物制造新兴学科的发展,推动国际性合作交流,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升我国生物制造相关科研和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希望能将这次大会举办成中国和国际生物制造工程领域的盛会,我们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本次大会,共同分享和探讨生物制造工程领域的创新、应用及前沿发展。组织委员会大会主席:张德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伟(清华大学)副主席:王常勇(军事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林峰(清华大学)顾忠泽(东南大学)季林红(清华大学)秘书长:冯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委员会主席:陈华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婷(清华大学)周瑾(军事医学科学院)蔡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永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岳涛(上海大学)姜兴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承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东南大学协办及支持单位: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苏州永沁泉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上普博源(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雨燕飞天文化有限公司深圳摩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敏速智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点云生物(杭州)有限公司纳糯三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MDPI聚纳达(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依维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沃玉科技发展中心专题及召集人: 生物制造及再生医学专题(王常勇)生物仿生制造与植/介入器械专题(张德远)生物感知与柔性电子制造多尺度生物仿生制造微操作与微创器械生物建模与生物3D打印专题(林峰)组织器官芯片专题(顾忠泽)创新医疗器械与生物材料专题(季林红)论坛及召集人:青年科学家论坛 -交叉融合与创新(冯林)摘要投递:本次大会现只接收报告摘要,中英文均可。请按后附的摘要模板通过会议网站投递,摘要接收截止日期为2022年9月20日。会议地点:北京西郊宾馆会议时间:2022年11月4 - 6日注册费:¥2500;学生(凭学生证):¥1500。付款方式账户名称:北京沃玉科技发展中心开户银行:农商银行北京天通苑支行银行账号:061605 0103000 002534报名方式:通过大会官网www.acbd-isbm.com报名参会。联系我们:大会秘书长:冯 林:linfeng@buaa.edu.cn参会联系人:李四民:acbdisbm@126.com和亚红:526263215@qq.com刘艳丹:1334665839@qq.com电 话:010-81731892手机/微信:13691363947/1891084974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二〇二二年八月Abstract template/摘要模板:Abstract Title (14-pointTimes New Roman, bold, centered relative, and initially capitalized)First Name Last (Surname) Name1 and First Name Last (Surname) name2* (Example: Joana Magalhaes1, Rui Sousa 2, 12-point Times New Roman, and centered relative)1Department/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Country2*Department/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Country,E-mail@presenting.author The abstract content is in 12-point Times New Roman. Figure 1. Sample Only
  • 拜登签署启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美高官:为合成生物等技术扩展制造基地
    2022年9月12日,白宫官网发布简报,宣布了美国总统拜登已经正式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启动一项《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National Biotechn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 Initiative)。在白宫同期发布的情况说明书中,其对于这一计划的背景释义,是这样的:“借助生物技术,我们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编程,以制造特殊化学品和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生物制造’。这些进步促使工业界接受生物制造以作为基于石油基的替代品来重塑塑料、燃料、材料和药品等产品。行业分析表明,在本世纪末之前,生物工程可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 1/3 以上,价值接近30万亿美元。”很显然,此项技术所针对的技术核心,直指合成生物学。而在稍早时候,在周日的电话会议上,美国高级官员因面对提问而解释该计划时,更是直接这样说道:“一个挑战是:我们可能在生物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尤其是没有能力在内部制造所有东西的小公司,除非我们真正扩大生物制造基地,否则它就必须走出国门去寻找基础设施。”以下为白宫官网发布的对于该技术的情况说明书全文,其详细介绍了该计划的问题背景、行业背景以及措施行动。今天,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启动一项《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来确保美国能够在国内制造于美国所发明的所有东西。该计划将在美国国内创造就业机会、建立更强大的供应链,并为美国家庭降低价格。周三,白宫将举办 “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峰会”,届时内阁机构将宣布一系列新的资源投入,这将使美国能够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潜力,并推进拜登的行政命令。当前,全球工业正处于由生物技术驱动的工业革命的风口浪尖。各国都正在将自己定位成为全球生物技术方案和产品的提供商。目前,美国过于依赖外国原料和生物生产,过去,对于包括生物技术在内关键行业的离岸外包,威胁到其获取重要化学品和活性药物成分等原料的能力。不过,鉴于美国的行业、创新者和强大的研究企业,生物经济仍然是美国的强项,这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通过负责任地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人们将能够实现生物学的潜力,这将可以制造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几乎任何东西,从药物到燃料再到塑料,借助生物技术,我们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编程,以制造特殊化学品和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 “生物制造”。这些进步促使工业界接受生物制造以作为基于石油基的替代品来重塑塑料、燃料、材料和药品等产品。行业分析表明,在本世纪末之前,生物工程可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 1/3 以上,价值接近 30 万亿美元。该计划将加速生物技术创新,并在多个行业发展美国的生物经济,包括健康、农业和能源等。该计划将推动生物制造的进步,以美国国内强大的供应链替代来自国外脆弱的供应链,并为美国各地社区提供高薪工作。该计划将改善粮食和能源安全,推动农业创新,同时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将通过医学的进步帮助人们过上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具体而言,该计划将:• 提高美国国内生物制造能力。今天,由于美国国内缺乏基础设施,许多美国生物公司在国外进行生产。该计划将建立、振兴和保护美国生物制造的国家基础设施,包括通过投资区域创新和加强生物教育,同时加强美国生产国内燃料、化学品和材料的供应链;• 扩大生物基产品的市场机会。该计划是政府机构可持续采购的标准,既提供石油产品的替代品,又支持美国工人的高薪工作。该计划将增加联邦机构的强制性生物基采购,包括通过培训和支持合同官员,并确保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和美国农业部定期发布进展评估。通过这样做,该计划将为行业提供有关生物基产品选择差距的具体指导,从而创造新产品和新市场。该计划将共同发展和加强生物优先计划,增加可再生农业材料的使用,并使美国公司在生物创新方面继续引领世界;• 推动研发(R&D)以解决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政府对生物技术的重点支持可以迅速产生解决方案,正如 COVID-19 大流行期间首创的 mRNA 疫苗。该计划将指导联邦机构确定优先研发需求,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发现转化为医学突破、气候变化解决方案、食品和农业创新以及更强大的美国供应链;• 改善对优质国家数据的访问。将生物技术与海量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为健康、能源、农业和环境带来重大突破。该生物经济计划的数据将确保生物技术开发人员能够简化对高质量、安全和广泛的生物数据集的访问,这些数据集可以推动解决紧迫的社会和全球问题;• 培养多元化的技术劳动力。美国正面临着从社区大学到研究生院各个层次的相关人才短缺。该计划将扩大所有美国人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机会,重点是促进种族和性别平等,并支持服务不足社区的人才发展;• 简化生物技术产品的法规。生物技术的进步正在迅速改变农业、工业、技术和医疗产品的格局,这可能给开发者和创新者带来挑战。该计划将提高生物技术产品监管过程的清晰度和效率,以便有价值的发明和产品能够在不牺牲安全性的情况下更快地进入市场;• 推进生物安全以降低风险。该计划将优先投资于应用生物安全研究,并激励生物安全创新,以降低整个生物技术研发生命周期的风险;• 保护美国生物技术生态系统。该计划将通过推进人类生物数据的隐私标准和实践、生物数据的网络安全实践、生物相关软件的标准开发以及对于国外竞争对手参与生物制造供应链所带来的风险的缓解措施来保护美国生物技术生态系统;• 与合作伙伴和盟友建立繁荣、安全的全球生物经济。该计划推动国际合作,以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来应对最紧迫的全球挑战,从气候变化到健康安全,并共同努力确保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和使用符合民主道德和价值观,确保生物技术的突破造福全体公民。
  • 奥影亮相第六届国际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会议
    3月29-31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的第六届国际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会议(ICAM-BM2024)在北京西郊宾馆成功举办。奥影携X射线工业CT在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方向相关解决方案亮相本次会议,与相关领域研究专家、科技工作者们现场交流分享。ICAM-BM2024是一个展示生命、医学、工程和材料大交叉的国际交流平台,也是继ICAM-BM 2014,Biofabrication 2017和ICAM-BM 2018之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个增材制造、生物制造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盛会。会议围绕增材制造及生物制造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交叉应用、教育培训、产业发展和标准法规等不同层次开展交流和探讨,为这一领域提供一次沟通、交流和欢聚的机会。在本次会议期间,奥影副总经理邹志红以《X射线工业CT在增材制造中的应用:检测、优化与质量控制》为题,分享奥影在增材制造领域的实践经验。他指出,X射线工业CT可实现对复杂三维结构的直观解析,实现从原料至成品的全程质量把控,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层次、多维度质量评估手段。此外,该技术还可在设计验证、生产过程控制以及失效分析等多个重要环节得到应用,有力驱动增材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被认为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改革的潜力,其核心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制造业的传统格局,并逐步渗透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生物医疗等诸多高精尖领域。在此次盛会上,奥影所展示的X射线工业CT技术,正是推动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行业向更高精度、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参与本次大会,奥影不仅展示了自身在X射线工业CT领域的领先技术和解决方案,更为增材制造行业带来了关于产品质量检测、工艺优化乃至全链条质量控制的新思路与新视角。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X射线工业CT技术将在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共同擘画出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美好未来。
  • 谭天伟院士:大规模生物制造产业即将到来
    当前,生物技术不断从医药、农业、食品向工业领域(如化工、材料及能源)转移。汽油、柴油、塑料、橡胶、纤维及许多大宗传统石油化工产品,正不断被来自可再生原料的工业生物制造产品替代。高温、高压、高污染的化学工业过程,也正不断向条件温和、清洁环保的生物加工过程转移。生物制造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手段,通过改造现有制造过程或利用生物质、二氧化碳等可再生原料生产能源、材料与化学品,实现原料、过程及产品绿色化的新模式。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制造是生物基产品实现产业化的基础平台,也是合成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创新在具体过程中的应用。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生物制造将从原料源头上降低碳排放,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动力”,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随着现代生物制造产业的加速形成与扩展,一个大规模的生物制造产业即将到来。变革化工制造模式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重要的基础性行业,生物制造则是变革我国化工制造模式、破解石化原料瓶颈的重大方向。受限于资源匮乏,我国化工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2018年,石油、天然橡胶等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0%与76%,尼龙等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高端产品高度依赖进口,这也折射出当前我国化工领域产品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与知识产权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急需在新的绿色原料和技术路线方面取得突破。使用生物质等绿色资源生产液体燃料和化学品,可为我国未来化工原料多元化战略提供一个新的重要突破口。理论上,90%的传统石油化工产品都可以由生物制造获得。建立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制造路线,实现化工产品生产原料向可再生原料转移,不仅可节约数千万吨轻质石脑油原料,同时也可以促进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创造一个全新的化工产业链和经济增长点,对实现我国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物燃料乙醇、重大化工产品1,3—丙二醇、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等生物基产品已经实现规模化制造,聚酯材料、橡胶、合成纤维等传统石化基高聚物单体的生物合成技术不断创新。全球生物基产品占石化产品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不到1%增长到现在的10%,并以每年高于20%的速度增长,展现出生物基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生物制造还是促进我国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可再生原料,例如玉米、农业和林业残留物、能源作物甚至二氧化碳生产液体生物燃料和有机化学品。不断涌现的新型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可以将工业排放中的废碳(如钢铁行业工业尾气,甚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作化学品的原料,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学品,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工业排放量,还减少了化工过程的总碳足迹。产业核心层面仍存短板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生物发酵产业领域,我国正在加速由发酵工业大国向发酵强国转变,产业发展平稳,产品产量于2018年达到2961.6万吨,总产值2472亿元,新型发酵产品品种和衍生新产品持续增多。在生物基材料单体与聚合物产业领域,我国已形成以生物材料单体制备、生物基树脂合成与改性、生物基材料应用为主的生物基材料产业链。目前已建成产能约2万吨生物基1,3—丙二醇、生物基丁二酸生产线。聚乳酸(PLA)年产能1万吨,位居世界第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年总产能超过2万吨,产品类型和产量国际领先。在生物能源方面,自2017年《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公布以来,我国燃料乙醇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作为世界上第三大生物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我国目前已建成产能500万吨,在建产能合计超过300万吨。然而,当前生物制造产业核心层面仍然存在短板,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瞻技术储备不足、核心装备研发落后、市场化程度低、竞争力不足。当前,美国、丹麦、荷兰、日本等国的企业在酶制剂等现代发酵行业中处于技术垄断地位。我国在大宗发酵产品(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等具备规模优势的产业领域普遍存在工业生产催化剂知识产权侵权的隐患。丙二醇、尼龙等重大化学品也遭遇全方位的专利封锁,尚未打破杜邦等国外大型化工集团的垄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战略架构、底层核心技术、关键装备还存在差距,产业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抓住战略发展机遇期未来,生物制造将向原料利用多元化、生物转化体系高效化、产品高值化等方向发展,构建从可再生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原料方面,以淀粉和油脂为代表的第一代生物制造目前占据主导地位,处于成熟的商业化阶段。以木质纤维素(如玉米秸秆)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制造将逐步进入中试和产业化示范阶段。通过酶制剂的高效水解将纤维素制备成葡萄糖、木糖等可发酵糖,对于未来超大规模生物制造产业体系的建立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绿色制造的重要支撑。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生物转化是第三代的生物制造路线,可有效降低生物工业制造的原料成本,降低对化石资源的过分依赖,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欧盟、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均制定了将二氧化碳作为工业生物技术的新型替代原料的相关技术发展路线图。以二氧化碳生物利用为契机,建立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工业生物转化新路线,加速推进我国生物制造产业的原料路线转移,将有助于我国在生物经济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需要突破的重点方向还包括:开发二氧化碳、甲烷有机碳原料的利用途径,突破其生物转化的物质与能量利用瓶颈;设计能够将二氧化碳和电子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微生物;开发新型工具,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器中碳浓度/固定途径的工程设计,打造由碳原料出发,生产各种燃料和化学品的生物制造路线。未来还应加快颠覆性技术创新,建立先进生物制造技术体系。生物制造的技术价值核心在于高效优质的生物催化剂(工业酶和菌种)及围绕酶和菌种的一系列生产装备、技术与体系。革命性的新一代酶和菌种、技术往往能完全改变整个产业的发展走势,快速占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甚至开发出全新的市场。所以,自主的核心酶和菌种是生物制造产业的“芯片”。随着工业生物研究逐渐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前沿生物技术与计算机、物理、化学等技术的结合将为工业酶创制、菌种合成与筛选等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与此同时,我国还需要重点发展融合人工智能的工业酶和工业菌种的工程生物学创制,突破工业酶筛选与快速定向进化、过程大数据指导的生物合成快速工程化、生物制造装备与系统集成等系列关键技术;建立利用不同生物质原料,实现高产率、高浓度生产可再生材料及高价值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我国的生物制造产业正处于技术攻坚和商业化应用开拓的关键阶段,一旦众多产品的生物路线商业化,将会极大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抓住生物制造战略发展和机遇期,加快生物制造战略性布局和前瞻性技术创新,加快从基因组到工业合成技术、装备的突破,支撑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重大产品的绿色生产,带动数万亿元规模的新兴生物产业,以生物制造推动“农业工业化、工业绿色化、产业国际化”,对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财富绿色增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报》 (2021-11-15 第3版 能源化工)
  • 北京打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样板间”
    1月17日,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日前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举办。会上,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揭牌并启动建设,旨在打造全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样板间”。北京市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支撑,依托昌平区等重点产业承载区,大力推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参与全球生物经济产业合作与竞争发挥支撑作用。据了解,筹建中的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昌平未来科学城,重点布局生物催化剂设计、生物制造原料开发、生物制造过程强化、生物制造产品工程四大分中心,将围绕生物制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开展全流程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引领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筑牢基础。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以昌平全域为基底,以未来科学城为重点,分步规划建设创新孵化区、转化加速区、高端制造区、总部办公区“四大功能区”,有序串联“生命谷”和“能源谷”两大创新组团,衔接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更好地服务北京未来产业布局。近期将启动15万平方米起步区建设,打造集“总部办公+研发平台+孵化加速+小试中试”于一体的创新孵化空间,满足各类生物制造产业需求。会上,昌平区围绕创新驱动、金融赋能、生态搭建等方面签署系列合作协议。昌平区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依托驻昌高校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引领优势,筹建北京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 快讯:多家科学仪器公司投身生物制造产业
    近日,在“生物经济50人(青岛)论坛暨青岛企业家新质绘(生物经济绘)”上,经深圳华谷生物经济研究院倡议,华大集团、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华熙生物、招商创科、青岛啤酒、大北农、利安隆、海尔生物、微康益生菌、博日科技等含科学仪器厂商在内的多家生物领域知名企业共同成立了生物制造产业联盟。该联盟旨在为我国构建完整的生物制造产业链条,打造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创新机制,塑造以市场化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将为我国生物制造的发展汇聚强大的力量,推动产业的快速成长和创新突破。科学仪器厂商的加入将为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将与生物企业一起共同探索生物制造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创新,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迈进。会议通知!生物制造产业是利用生物体机能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绿色生产方式,有望在本世纪末占全球制造业1/3以上的产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发酵工程作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已有134个现代微生物制造的工业化案例,其主要发酵产品产值约为140多亿美元,预计2029年全球微生物发酵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8354.2亿美元,在药物、食品、化工等行业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为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及时了解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发酵工程的前沿学术、技术进展,及在生物制造产业中的应用。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6月28日举办“微生物发酵与代谢工程前沿技术及应用”网络主题研讨会,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聆听到精彩报告。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bialfermentation240628温馨提示: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
  • 国内外生物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如需获取原文献/补充资料 请关注曼森生物公众号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危机、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化石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工业制造产业链条正在进行着一场绿色变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之一,在合成生物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生物制造技术发展速度迅猛,目前已取得了数量众多的优质产业化成果,广泛应用于化工、饲料、材料、食品、能源等许多重要的工业制造领域。生物制造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者酶将淀粉、葡萄糖、脂肪酸、蛋白甚至纤维素等农业资源转化为化学品、燃料或者材料的技术,具有投入小、见效快、产出大等特点,较少地受到生物伦理、生物安全、气候变化与环保政策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具备很强的工业生产稳定性。与传统化工制造相比,以生物制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制造产业通常以可再生生物资源为原料,可摆脱石油资源依赖,降低能耗,大幅减少二氧化碳、废水等污染物排放,具有高效、绿色、可持续的优势特性,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估测,到 2030 年,生物制造技术每年将可降低 10 亿至 25 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生物制造产业的核心技术即合成生物技术,是在工程学思想的指导下,利用基因组测序、生物工程、化学合成和计算机模拟等技术进行生命设计与合成再造,开创了全新的科学研究模式。在生物制造产业化阶段,由于微生物细胞或酶的原有生物系统限制,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技术瓶颈。在合成生物学的基础上,研发人员可以利用基因合成、基因编辑、途径组装与优化、细胞全局优化等技术,创建全新的细胞工厂,突破原有生物系统的限制,创造出更加符合产业化的新型生物系统,加速科技成果的工业化进程。随着合成生物学等的不断进步,生物制造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部分生物制造技术已经实现工业化与产业化。未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迅速突破,其将进一步与生物制造产业渗透融合,成为生物科技领域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科学技术,为生物制造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曼森生物是一家以技术创新驱动生物产业升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设备——平行生物反应器能够被应用在菌种验证与筛选、工艺开发与优化、菌种与工艺匹配和原材料直接评价各环节中。通过开发高通量发酵装备和平台技术解决了合成生物学与发酵工程研究之间的脱节问题,助力企业解决合成生物学产业化难的技术堵点。平行生物反应器是一种高度自动化和功能柔性化的生物反应器,是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关键技术工艺设计方案重要的环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物技术公司面临的生产效率、成本和规模等问题。平行生物反应器的核心功能是高通量筛选和工艺放大,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曼森JOY1-1000平行生物反应器同时,软、硬件的结合是平行生物反应器的灵魂,是平行生物反应器与多个独立反应器联用的根本区别。基于曼森特有核心技术(软件、硬件和应用方法),实现了信号采集和指令发送的同步化,确保了操作平行性和高通量发酵平台的稳定性。 PART-01{国际市场概况}近年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纷纷聚焦生物经济,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美国《生物学产业化:加速先进化工产品制造路线图》提出在未来十年(2015~2025 年),将通过生物学方法合成化工产品的能力逐步改善,提升到与传统化工方法相媲美的程度。欧洲《工业生物技术 2025 远景规划》提出向生物技术型社会华丽转身,力争于 2025 年实现生物基化学品替代传统化学品 10%~20%,其中化工原料替代6%~12%,精细化学品替代 30%~60%。世界经合组织(OECD)预测至 2030年,将有 35%的化学品和其它工业产品来自生物制造,生物制造在生物经济中的贡献率将达到 39%,超过生物农业(36%)和生物医药(25%),且将有 25%的有机化学品和 20%的化石燃料由生物基化产品取代,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经济形态终将形成。据 CB Insights 数据,2019 年全球生物学市场规模达到了 53 亿美元,预计到2024 年将达到 18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8.8%。根据 Data Bridge MarketResearch 分析数据显示,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预计将在 2020 年至 2027 年的预测期内持续增长,2027 年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达到 302.8 亿美元,在上述预测期内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3.63%。2020 年 6 月,全球管理咨询公司 Mc-Kinsey 发布的报告《The Bio Revolution》,明确指出“未来 60%的工业产品都可以通过生物技术进行制造,在未来 10-20 年内 4 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将由合成生物主导。”PART-02{我国市场概况}合成生物学是 21 世纪初新兴的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化工、饲料、材料、食品、能源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国内对于合成生物学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会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五五”期间,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顺利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目标。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整理、麦肯锡研究数据显示,到 2040 至 2050 年,直接应用合成生物学可以将年平均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2018 年排放水平基础上减少 7%至 9%。合成生物技术对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意义。2022 年 5 月,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到 2025 年,生物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生物经济领域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年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创新创业企业快速成长。文章部分来源:思瀚产业研究院 华恒生物
  • 北京亦庄首个合成生物制造公共技术平台正式启用
    近日,合成生物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行。该论坛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指导,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北京经开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专班、北京衍微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在论坛上,北京亦庄首个合成生物制造公共技术平台正式启用。抢抓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机遇合成生物制造是抢抓全球生物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也是北京亦庄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赛道之一,正成为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比拼的重要领域。本次论坛上不仅有院士、专家等行业“大咖”带来主题演讲,引领前瞻探索;更有融资签约助力企业加速发展。北京衍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衍微科技)是依托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初创的新型合成生物技术企业,也是全国首个创立1年即获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企业,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衍微科技签约,投资0.5亿元,助力该企业实现超过1.5亿元的A轮融资。接下来,北京亦庄将助推衍微科技,强化与清华大学、中粮集团、中石化等知名研发机构和大型企业的技术合作,深入开展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亦庄首个合成生物制造公共技术平台启用论坛期间,由衍微科技建设的“天空之境合成生物制造公共技术平台”正式启用,这也是北京亦庄首个合成生物制造公共技术平台。该公共技术平台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0万元,具备从合成生物技术到绿色过程技术、再到不同领域产品开发的仪器集群和创新技术网络。走进天空之境合成生物制造公共技术平台,新设备、新产线等引人注目。其中,北京市首台声波激发耦合质谱系统能为105酶和菌种样本提供高通量精准筛选关键技术;5L-500L多条小试-中试发酵生产线和多种形式生物催化装置,为工艺优化和放大、产品制造提供了重要生产平台。此外,该公共技术平台还建设人工气候室、模拟采油装置、界面化学等多个应用测试平台,能面向能源、化工等领域应用开发提供便捷高效的模拟测试环境。今年将发布合成生物制造专项政策据悉,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已聚集各类企业4200余家。其中聚焦合成生物领域,北京经开区引育了衍微科技、未来生物、津合生物、擎科生物等创新企业,并同步招引企业数十家,成为北京布局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主要区域之一。为护航产业发展,北京经开区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立“1+N”结构的产业政策体系,支持领域涵盖高端化药、生物药、高端医疗装备、新型疫苗等板块。同时,北京经开区还把合成生物纳入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重点,今年将面向合成生物细分赛道发布专项政策。接下来,北京经开区将进一步助推合成生物行业发展,依托天空之境合成生物制造公共技术平台和现有产业基础,围绕企业的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生态链建设等方面,加快出台合成生物制造专项政策,助力北京经开区打造世界级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和转化聚集区。
  • 精密增材制造技术在生物医疗产业的创新应用
    近期,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摩方精密”)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研讨会。此次活动聚焦精密增材制造,洞察生物医疗创新应用趋势,同时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与会分享交流,就各自领域的最新实践成果展开了思维的碰撞。本次研讨会特邀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建林、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晓明、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黄天云、及乐普医疗有源器械部项目主管李向义展开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精密增材制造在生物医疗产业的创新应用探讨交流,并就行业应用场景、阶段性重点项目进展及产学研合作模式展开讨论,共话行业趋势动态,探讨未来机遇与挑战。01聚焦增材,医械新篇:各位聚焦哪些方面的研究?是否涉及精密增材制造及其在生物医疗的应用?“——我们的业务领域正在不断拓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精密制造医疗器械的关键零部件;二是研发手术机器人中的精密零部件;三是开发创新体外培养医疗器械。——”周建林分享了生物医疗与3D打印的结合点,并表示摩方精密将在三个方面持续拓展业务:一是生产医疗器械精密零部件,如内窥镜等;二是研发手术机器人中的精密零部件;三是开发体外培养医疗器械。同时还着手研究基于水凝胶的创新技术,以解决人体组织和材料加工的相容性问题。在生物医疗领域,摩方精密在与科研院校和医院等专业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共同研究前沿的材料、终端应用和技术,并取得显著成果。未来,摩方精密还将致力于解决材料加工的相容性问题,助力微纳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发展。“——微纳3D打印的跨尺度和高精度特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工具。——”刘晓明分享了他在微纳机操作和微纳机器人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并利用摩方精密微纳3D打印技术辅助构建了大量研究模型,有效提升研究人员设计不同类型机器人的研发速度。通过结合其自身研究,刘晓明强调了微纳3D打印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交互桥梁作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研究生命体单细胞或微小组织,从而赋能在人体内进行靶向药物输送和组织检测。02产业布局,砥砺前行:在应用中是否开展产业化布局或重点项目建设?有何阶段性进展和成果?“——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个产业推向市场,并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需要创新者们在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摸索、改进,以实现从0到1,再从1到无穷大的飞跃。——”黄天云分享了他在微纳米机器人制造领域,从理论研究到生产制造的转变。在研究过程中,他的团队利用摩方精密微纳3D打印技术进行微机器人、微流控芯片等领域的研发。在他看来,尺度在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每个尺度都有对应的工具。特别小的样件好做,比较大的样件也好做,不大不小的跨尺度样件反而不好加工,然而摩方精密在这个区间具有很大的优势。黄天云进一步表示,近些年看到了校企联合推动先进技术发展的成果,也非常期待摩方精密利用快速精密成型、材料可选择性多的优势,实现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突破。“——摩方精密聚焦垂直应用领域的发展,重点关注生态链建设的成熟度。——”周建林表示摩方精密始终专注于为顶尖高校和企业提供先进的制造装备和材料。面对客户不断提出的高要求,摩方精密秉持着压力与动力并重的理念,持续迭代创新。在设备制造方面,摩方精密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装备。在材料方面,致力于树脂和陶瓷等材料的创新研发,并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联合实验室,以满足用户需求。在产业布局方面,摩方精密积极加强在生物医疗领域的探索,例如与北大口腔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口腔修复技术的创新。周建林进一步表示,摩方精密会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及需求,以期为行业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03创新合作,未来可期:精密增材制造,在生物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哪些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希望由微纳3D打印技术制备的产品,可以直接融入终端产品。——”李向义表示基于摩方精密微纳3D打印设备,极大降低了企业研发的试错成本,将原先研发周期大大缩短至1/10,也就意味着节省研发成本并提高企业利润。关于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他希望实现直接将打印产品应用于终端产品。同时,也期待看到摩方精密不仅成为赋能研发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还能发展成为终端设备零件的供应商,助力更多企业发展壮大。“——如果可以开创材料共享模式,不仅能推动科研界的发展,更助力产业界的生态形成。——”黄天云探讨了在使用微纳3D打印设备时遇到的材料问题,希望摩方精密能研发并统筹出更多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材料,与高校机构共同开创材料共享模式的良性生态系统。再者,黄天云建议,高校和企业可通过相互学习互通技术,一方面助力科研不断精进,开发出更多的专利;另一方面助力企业拓展业务,在产业化道路上,能够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摩方精密的合作模式极具开放性,我们专注于赋能和制造,携手产学研共同进步。——”周建林分享了摩方精密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合作模式。他提到,摩方精密将继续推进医疗领域的终端应用制造,在垂直专业领域方面始终坚持开放式合作,希望发挥不同机构的独特优势。他强调指出,摩方精密将会进一步深化外部合作,在材料研发、专利技术、终端应用等多方面推动项目建设,为生物医疗的突破孕育更多的创新技术。圆桌论坛环节虽落下了帷幕,但激烈的思维碰撞和深入的交流仍在每位参与者心中回响。摩方精密愿与您携手打破精密增材制造领域的瓶颈,为生物医疗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做善成”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十项行动”,加快推进合成生物创新策源和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增长点。天津市科技局对外发布了《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市科技局关于对《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天津市加快推动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各相关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提出的“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做善成”的重要要求,扎实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牵头制定了《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及《天津市加快推动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宝贵意见和建议,请于6月17日(周一)18:00前将反馈意见(加盖单位公章或个人签字)发送至skjjswyyc@tj.gov.cn,并注明联系人、联系电话。我局将认真研究、吸纳社会各界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附件:1.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2.天津市加快推动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联系人:市科技局生物医药处李宏博、高宁;联系方式:022-58832909、022-588328162024年6月7日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做善成”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十项行动”,加快推进合成生物创新策源和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增长点。结合《“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主动融入国家生物经济战略整体格局,充分发挥天津“科教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扎实、顶尖平台支撑、高端人才聚集”的资源禀赋,激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策源作用,夯实创新基础,促进转化应用,培育市场主体,引导产业集聚,健全生态要素,增强治理能力,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广泛赋能生物医药、绿色石化、轻工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天津特色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建设立足京津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创新策源地、生物制造产业要素集聚地和产业发展高地。(二)发展目标到2026年,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制造创新成果,布局一批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生物制造产业化项目和领军企业,构建创新活跃、转化顺畅、主体繁荣、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格局,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国家生物经济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增强。在工业菌种创制、酶工程、DNA和基因组合成、基因组编辑组装、细胞工厂构建、二氧化碳生物转化、DNA数据存储、生物制造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国产替代环节产生50项国际先进水平创新成果。形成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模化中试创新基地等为核心节点的生物制造创新资源网络,新增2-3个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产业化效益持续显现。构建形成生物制造赋能医药、化工、材料、农业、食品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用技术体系,打造20-30项标志性产业化项目。引进和培育5家以上生物制造领军企业、总部型企业,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总计突破30家。打造“生物制造先导区”“细胞谷”等2-3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载体,带动生物制造相关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产业生态环境持续完善。发展一批生物制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中试基地和专业服务机构,搭建覆盖“研发-转化-产业化”的服务链条。知识产权、安全评价、市场准入、项目建设、司法维权等治理能力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适配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新增5个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团队,学科交叉、产研协同、产教融合的生物制造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成熟。二、重点任务(一)构筑生物制造创新策源体系加快推进现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面向生物制造核心使能技术、产业关键技术、重大颠覆性技术和国产替代技术方向,支持国家重大研发平台和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等市级重大研发平台纳入国家战略布局、承接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牵头组织国家重大项目,吸引全国生物制造企业参与平台发展和产业合作。积极争取新增国家级平台在津落地。争取生物制造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全球领先的工程铸造与智能发酵工程基础支撑能力;推进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落位布局。对新认定生物制造领域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根据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委、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相关区)(二)持续支持基础和应用攻关继续实施“天津市合成生物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支持生物制造相关底层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耗材研发。重点支持数字细胞、工业菌种、酶工程、DNA和基因组合成、基因编辑、蛋白质理性设计、超高通量筛选、DNA数据存储等底层技术方向;支持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医药化学品绿色生物制造、天然产物微生物重组、细胞和基因治疗、新型疫苗、未来食品、生物基材料、高端化妆品原料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支持DNA合成装备、智能生物反应器、分离纯化装备、生物设计软件算法等生物制造工业智造装备、试剂耗材、软件工具的研发。面向生物制造重大产业需求,实施“揭榜挂帅”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研发标志性创新产品,根据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三)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实施生物制造“行业场景示范应用行动”。面向医药、化工、材料、轻工食品等行业挖掘典型应用场景,引导调动大型央企和我市国企参与生物制造科技创新和产业焕新积极性,与优势研发机构开展供需对接,支持新技术概念验证、新产品试点应用,促成一批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标志性成果转化项目。推动生物制造领域科研院所与天开园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和科研成果落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进入天开园孵化转化。支持产品创新应用,鼓励生物制造企业获得创新药、医疗器械、化妆品新原料、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市场准入,鼓励申报国家和本市“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产品认定,鼓励生物制造企业引进国内外项目或科研成果等实现产业化,根据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给予支持。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依托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BIOINN生物制造专业化众创空间等专业机构和运营团队,面向“研发-转化-产业化”构建生物制造全周期知识产权、技术熟化、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创业辅导等服务体系;培育生物制造领域CMO/CDMO,根据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给予支持。支持中试平台建设,围绕生物制造中试放大与规模化生产需要,鼓励支持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和概念验证与中试熟化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卫健委、市场监管委、市药监局、市农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国资委)(四)多层次培育壮大产业主体招引龙头企业落地,吸引生物制造领域国内顶尖研发机构、上市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在津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或业务运营中心,根据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给予支持。推动中小企业扩规增质,支持生物制造中小微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厚植发展优势做大做强,培育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打造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梯队。支持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经认定后根据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给予支持。支持产业链重大项目,挖掘生物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关键需求,推进“强链、固链、补链、延链”,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补足产业关键环节短板的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且属于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领域产业基础再造项目,竣工投产后根据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给予支持。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和机构牵头组建产业联盟、创新联合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局、各相关区)(五)打造标志性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生物制造项目和产业聚集,在空港保税区打造“生物制造先导区”,在滨海高新区打造“细胞谷”,在在经开区打造“生物经济产业园”,在武清区围绕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技术研究院打造生物制造产业集群,促进更多标志性成果、重大项目和产业团队聚集发展。创新项目落地审批分类,对于生物制造领域产业化项目,无需参照石化、化工类相关文件进行审批;鼓励高附加值项目落地,促进生物制造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强化资源供给保障,强化产业用地供给,灵活用地供给方式,降低生物制造企业用地成本,对技术先进、投资强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生物制造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优先给予用地保障,加快落地进度。加强水、电、蒸汽等资源要素供给,鼓励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共建,加快完善适应生物制造产业化发展的载体空间,健全能源供给、危化品存储等配套设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规资局、市应急管理局、各相关区)(六)探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京津冀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创新平台”建设,用好滨海新区政策先行先试条件,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生物制造产品入市评价、风险评估政策制定和试点示范,加强相关领域监管服务培训和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生物制造绿色审批通道”,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基本原则,制定适配生物制造产业特点的规划、生物安全、伦理风险等行业监管和服务机制。建议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机制,探索建立涉及我市生物制造领域知识产权诉讼便利化渠道,共商保护举措,延伸服务职能,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咨询指导服务。支持标准建设。支持本市单位牵头或参与创制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委、市药监局、市农委、市规资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七)构建高水平产业人才梯队深化院士专家团队合作,围绕产业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等方向,引进院士专家团队来津主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依托‘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和杰出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制造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培养和引进项目,着力引进生物制造产业亟需的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和产业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具有政策、法务、市场、金融专长的产业服务人才。按照我市引进人才相关政策,对于生物制造企事业单位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领军人才,在居留生活、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支持“科技副总”等企业人才柔性引进机制,营造便利条件鼓励优秀人才留津发展。加强院校企合作育人,鼓励在津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应用型、工程化紧缺人才培养,支持高校依托“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开展生物制造领域院校企联合培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委、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八)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深化生物制造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分工,有序承接北京生物制造相关领域创新资源,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强化“院市合作”,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在学科建设、医工结合、产教融合、领军人才、科研和临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密切互动。发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持续深化京津冀三地生物制造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联盟组织间的交流合作,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相关区)(九)加强金融投资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中科海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各类市场化基金聚集,打造生物制造基金群,围绕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创新、重大产业成果和未来前沿方向,精准助推一批高质量创新企业加速成长。支持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制造企业上市,对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金融局、市投资促进局、海河产业基金)三、保障措施(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组建由分管科技的市领导牵头的生物制造产业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发改、工信、科技、财政、农业、环保、卫健、市场监管、医保、金融、药监等行政部门,以及滨海新区、武清区等重点功能区,建立常态化、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定位和主要职能,合力推动生物制造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实施。研究制定生物制造专项统计体系,建立统计监测机制,辅助科学决策。(二)组建产业高端智库建立生物制造产业战略专家咨询机制,吸纳大院名校、链主企业、高成长企业,以及研发服务机构、金融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等专家资源,制度化建立定期会商、决策咨询和信息沟通机制。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在产业规划编制、专项政策研究、项目组织遴选、第三方评估、规范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生物安全、法规伦理问题等决策中提供专项研究及咨询意见。(三)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强化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积极统筹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生物制造领域科研项目、应用示范、平台建设等;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领带动作用,吸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本政策相关条款与本市其他同类型政策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享受,执行期间如遇国家、天津市相关政策调整,将同步予以调整。
  • 全文曝光|拜登签署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
    2022 年9月12日,白宫官网发布简报,宣布了美国总统拜登已经正式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启动一项《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National Biotechn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 Initiative)。在白宫同期发布的情况说明书中,其对于这一计划的背景释义,是这样的:“借助生物技术,我们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编程,以制造特殊化学品和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生物制造’。这些进步促使工业界接受生物制造以作为基于石油基的替代品来重塑塑料、燃料、材料和药品等产品。行业分析表明,在本世纪末之前,生物工程可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 1/3 以上,价值接近 30 万亿美元。”很显然,此项技术所针对的技术核心,直指合成生物学。而在稍早时候,在周日的电话会议上,美国高级官员因面对提问而解释该计划时,更是直接这样说道:“一个挑战是:我们可能在生物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尤其是没有能力在内部制造所有东西的小公司,除非我们真正扩大生物制造基地,否则它就必须走出国门去寻找基础设施。”有媒体指出,该举动为“针对中国。”彭博社在10日的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和情报官员“特别担心对中国先进生物制造基础设施的依赖”。过去20年里,随着全球分工的细化,包括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和抗生素等药品制造业,很多从美国、欧洲和日本转移到了中国。有美国医学专家担心“美国依赖中国药品是个大问题”。但有分析认为,实际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物技术产业之一,并在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创新生物制药的数量仍然很低,短期内不会对美国的全球地位产生威胁。同时,有中国网友评论,签署该计划将对我国生物制药制造业等行业带来一定影响。全文如下:关于推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安全和可靠的美国生物经济的行政命令根据美国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作为总统的权力,特此命令如下:第 1 节。政策。本届政府的政策是协调整个政府的方法,以推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在健康、气候变化、能源、粮食安全、农业、供应链弹性以及国家和经济安全方面的创新解决方案。该政策及其成果的核心是公平、道德、安全和安保原则,这些原则使人们能够以有利于所有美国人和全球社会并保持美国技术领先地位和经济竞争力的方式获得技术、流程和产品。生物技术利用生物学的力量创造新的服务和产品,为发展美国经济和劳动力以及改善我们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提供机会。源自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经济活动被称为“生物经济”。COVID-19 大流行证明了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在开发和生产保护美国人和世界的救生诊断、治疗和疫苗方面的重要作用。尽管目前这些技术的力量在人类健康方面最为突出,但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也可用于实现我们的气候和能源目标、改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性、保护我们的供应链,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经济整个美国。为了帮助我们实现社会目标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美国需要投资于基础科学能力。我们需要开发基因工程技术和技术,以便能够为细胞编写电路并以与我们编写软件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相同的方式对生物学进行可预测的编程;释放生物数据的力量,包括通过计算工具和人工智能;推进规模化生产科学,同时减少商业化障碍,以便创新技术和产品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同时,我们必须采取具体措施降低与生物技术进步相关的生物风险。我们需要投资和促进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以确保以符合美国原则和价值观以及国际最佳实践的方式开发和部署生物技术,而不是导致对人、动物或动物造成意外或蓄意伤害的方式。环境。此外,我们必须保护美国的生物经济,因为外国对手和战略竞争对手都使用合法和非法手段获取美国的技术和数据,包括生物数据以及专有或竞争前信息,这威胁到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我们还必须确保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使用是合乎道德和负责任的;以公平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符合 2021 年 1 月 20 日第 13985 号行政命令(通过联邦政府促进种族平等和对服务欠缺社区的支持);并符合对人权的尊重。资源应该得到公正和公平的投资,使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技术造福于所有美国人,特别是服务欠缺社区的人,以及更广泛的全球社区。为实现这些目标,本届政府的政策是:(a) 支持和协调联邦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关键研发(R&D)领域的投资,以进一步实现社会目标;(b) 培育促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创新的生物数据生态系统,同时遵守安全、隐私和负责任的研究行为原则;(c) 提高和扩大国内生物制造生产能力和工艺,同时加大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试点和原型设计力度,加快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d) 促进可持续生物质生产,为美国农业生产者和林地所有者制定气候智能型激励措施;(e) 扩大生物能源和生物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机会;(f) 培训和支持多样化、熟练的劳动力和来自不同群体的下一代领导人,以推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g) 澄清和简化法规,为基于科学和风险、可预测、高效和透明的系统服务,以支持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使用;(h) 将生物风险管理提升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研发生命周期的基石,包括为应用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创新提供研究和投资;(i) 促进标准、建立衡量标准并开发系统以发展和评估生物经济状况;更好地为生物经济的政策、决策和投资提供信息;并确保生物经济的公平和合乎道德的发展;(j) 通过采用前瞻性、积极主动的方法来评估和预测威胁、风险和潜在漏洞(包括外国对手的数字入侵、操纵和渗出努力),并与私营部门和其他相关利益攸关方共同降低风险,以保护技术领先地位和经济竞争力;和(k) 以符合美国原则和价值观并促进安全可靠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研究、创新以及产品开发和使用的最佳实践的方式,让国际社会加强生物技术研发合作。根据该命令为推进这些政策所做的努力应统称为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2. 协调。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APNSA) 应与总统经济政策助理 (APEP) 和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 (OSTP) 协商,协调行政部门必要的行动通过 2021 年 2 月 4 日第 2 号国家安全备忘录(更新国家安全委员会系统)(NSM-2 流程)中描述的跨部门流程来执行此命令。在执行本命令时,机构负责人(定义见本命令第 13 节)应酌情并根据适用法律咨询外部利益相关者,例如行业内的利益相关者;学术界 非政府组织;社区;工人工会 和州、地方、部落、3 . 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研发来进一步实现社会目标。(a)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本节 (a)(i)-(v) 小节中指定的机构负责人应提交以下关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报告,以进一步实现与健康相关的社会目标,气候变化和能源、食品和农业创新、弹性供应链以及跨领域的科学进步。报告应通过 APNSA 提交给总统,并与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OMB) 主任、APEP、总统国内政策助理 (APDP) 和 OSTP 主任协调。(i)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 (HHS) 应与部长确定的适当机构负责人协商,提交一份报告,评估如何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来实现医学突破,减轻总体疾病负担,并改善健康结果。(ii) 能源部长应与部长确定的相关机构负责人协商,提交一份报告,评估如何使用生物技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基产品来解决原因并适应和减轻影响气候变化,包括固碳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iii) 农业部长应与部长确定的相关机构负责人协商,提交一份报告,评估如何将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用于粮食和农业创新,包括通过提高可持续性和土地保护;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增加和保护农业产量;防止动植物病虫害;并培育替代食物来源。(iv) 商务部长应与国防部长、HHS 部长以及商务部长确定的其他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协商,提交一份报告,评估如何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来加强美国供应链的弹性。(v)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主任应与主任确定的有关机构负责人协商,提交一份报告,确定高度优先的基础和受应用启发的基础研究目标,以推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和解决本节中确定的社会目标。(b) 本节 (a) 小节中规定的每份报告应确定实现本节 (a) 小节所述总体目标的高度优先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需求,以及公私合作的机会。每份报告还应包括加强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的行动建议,以降低整个生物技术研发和生物制造生命周期中的风险。(c) 在收到本节 (a) 小节要求的报告后 100 天内,OSTP 主任与 OMB 主任、APNSA、APEP、APDP 和确定的适当机构负责人协调通过 NSM-2 流程,应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实施报告中的建议。本实施计划的制定还应包括就本节 (a) 小节所要求的报告中所含建议的潜在道德影响或其他社会影响(包括环境可持续性和环境正义)征求外部专家的意见。实施计划应包括评估并就任何此类影响或影响提出建议。(d)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90 天内,OMB 主任应与通过 NSM-2 流程确定的适当机构负责人协商,执行预算横切以确定机构在生物技术方面的现有支出水平——和生物制造相关活动,为制定本节 (c) 小节所述的实施计划提供信息。(e) APNSA 应与 OMB 主任、APEP、APDP 和 OSTP 主任协调,审查本节 (a) 小节要求的报告,并将报告以非机密文件的形式提交给总统。形式,但可能包括分类附件。(f) APNSA 应与 OMB 主任、APEP、APDP 和 OSTP 主任协调,包括根据本节 (a) 小节提交的报告的附注备忘录以及实施计划根据本节 (c) 小节的要求,他们为推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提出任何额外的总体建议。(g)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的 2 年内,本节 (c) 小节要求的实施计划中针对建议的机构应向 OMB、APNSA、APEP、APDP 和OSTP 主任关于为加强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而采取的措施和分配的资源,与本节 (c) 小节中描述的实施计划一致。(h)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应向总统提交并公开一份生物经济报告,就如何保持美国在全球生物经济中的竞争力提出建议.秒。4 . 生物经济数据。(a) 为了促进美国生物经济的发展,本届政府应建立生物经济数据倡议(数据倡议),以确保高质量、范围广泛、易于访问和安全的生物数据集能够推动美国生物经济的突破。为协助制定数据倡议,OSTP 主任应与 OMB 主任和 OSTP 主任确定的适当机构负责人协调,并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协商,在 240 天内发布报告该命令的日期:(i) 确定对推动健康、气候、能源、食品、农业和生物制造以及其他生物经济相关研发最关键的数据类型和来源,包括基因组和多组信息,以及任何数据缺口;(ii) 制定一项计划,以填补任何数据空白,并以公平、标准化、安全和透明的方式使新的和现有的公共数据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复使用,并与支持使用的平台集成先进的计算工具;(iii) 根据本节 (a)(i) 小节所述的数据类型和来源,识别安全、隐私和其他风险(例如恶意滥用、操纵、渗漏和删除),并提供数据- 减轻这些风险的保护计划;和(iv) 概述了支持数据倡议和实现本小节中概述的目标所需的联邦资源、法律权力和行动,并附有行动时间表。(b) 国土安全部长与国防部长、农业部长、商务部长(通过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所长代理)、HHS 部长、能源部长和 OMB 主任应根据适用法律和 2021 年 5 月 12 日第 14028 号行政命令(改善国家网络安全)确定并推荐存储在联邦政府信息系统中的生物数据的相关网络安全最佳实践。(c) 商务部长通过 NIST 主任并与 HHS部长协调,在为开发建立基线安全标准时,应考虑生物相关软件,包括用于实验室设备、仪器和数据管理的软件14028 号行政命令第 4 节的规定,出售给美国政府的软件数量。秒。5.构建充满活力的国内生物制造生态系统。(a)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APNSA 和 APEP 与国防部长、农业部长、商务部长、HHS 部长、能源部长、NSF 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署长应制定一项战略,确定政策建议,以扩大涵盖健康、能源、农业和工业部门的产品的国内生物制造能力,重点是促进公平,改进生物制造过程,并连接相关基础设施。此外,(b) 本节 (b)(i)-(iv) 小节中确定的机构应根据适用法律,酌情将资源用于支持充满活力的国内生物制造生态系统的计划的创建或扩展,根据本节(a)小节制定的战略:(i) NSF 应扩大其现有的区域创新引擎 计划,以推进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新兴技术;(ii) 商务部应解决生物制造供应链和相关生物技术开发基础设施方面的挑战;(iii) 国防部应鼓励扩大国内灵活的工业生物制造能力,生产可用于为国防供应链制造多种产品的各种材料;和(iv) 能源部应支持研究以加速生物能源和生物产品科学的进步,加速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的开发,并减少商业化的障碍,包括通过激励有前景的生物技术的工程规模扩大和生物制造的扩展容量。(c)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 年内,农业部长应与部长确定的有关机构负责人协商,通过 APNSA 和 APEP 向总统提交一份计划,以支持美国生物质供应链在国内生物制造和生物基产品制造方面的弹性,同时也促进了粮食安全、环境可持续性和服务不足社区的需求。该计划应包括鼓励气候智能型生产和使用国内生物质的计划,以及预算估算,包括为 2022 财年 (FY) 拨款并在总统 2023 财年预算中提出的资金核算。(d)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80 天内,国土安全部部长与部长确定的适当机构负责人协调,应:(i) 向 APNSA 提供与生物经济相关的关键基础设施和国家关键功能的脆弱性评估,包括网络、物理和系统风险,以及保护和增强我们基础设施和经济的这些组成部分的建议;和(ii) 在威胁信息共享、漏洞披露和风险缓解方面加强与行业的协调,以应对美国生物经济面临的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风险,包括生物数据和相关物理和数字基础设施和设备的风险。这种协调应部分由本节 (d)(i) 小节中描述的评估通知。秒。6 . 生物基产品采购。(a) 根据 7 USC 8102 的要求,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 年内,尚未建立上述生物基采购计划的 7 USC 8102(a)(1)(A) 中定义的采购机构在 7 USC 8102(a)(2) 中应建立这样的程序。(b) 采购机构应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包括签约官员、采购卡经理和采购卡持有人)在本订单发出之日起 2 年内完成生物基产品采购培训。OMB 内的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应与农业部长合作,为采购机构提供培训材料。(c)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80 天内以及此后每年一次,采购机构应就以下内容向 OMB 主任报告上一财政年度的支出:(i) 上一财政年度签订的包括直接采购生物基产品的合同的数量和美元价值;(ii) 上一财政年度签订的服务和建筑(包括翻新)合同的数量,其中包括使用生物基产品的语言;和(iii) 承包商在上一财政年度执行服务和建设(包括翻新)合同时实际使用的生物基产品的类型和美元价值。(d) 本节 (c) 小节中的要求不适用于根据 48 CFR 4.606(c) 向联邦采购数据系统报告的购买卡交易和其他“未报告的行为”。 (e)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 年内和之后的每年,OMB 主任应公布根据本节 (c) 小节收集的数据和根据 7 USC 8102 报告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并应使用记分卡或类似系统来鼓励增加生物基采购。(f)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 年内及之后每年,采购机构应向农业部长报告无法满足其采购需求的特定类别的生物基产品,以及当前无法获得的产品和其他产品的预期性能标准。相关规范。农业部长应每年公布这一信息。当新类别的生物基产品上市时,农业部长应按照 7 USC 8102 的规定,指定新的产品类别用于首选的联邦采购。(g) 采购机构应努力在 2025 年之前增加生物基产品义务的数量或仅生物基合同的数量或美元价值,如本节 (c) 小节所述信息中所反映的,并酌情并符合适用法律。秒。7. 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劳动力。(a) 美国政府应扩大所有美国人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机会。为了支持这一目标,商务部长、劳工部长、教育部长、APDP、OSTP 主任和 NSF 主任应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200 天内制作并公开计划协调和使用相关的联邦教育和培训计划,同时还建议采取新的努力来促进多学科教育计划。该计划应促进正式和非正式教育和培训(例如技术学校和证书课程的机会)、职业和技术教育的实施,并将职业途径扩展到现有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学位课程。该计划还应包括对历史上黑人学院和大学、部落学院和大学以及少数族裔服务机构的重点讨论,以及机构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现有的法定权力来促进种族和性别平等并支持服务不足的社区,与政策一致在第 13985 号行政命令中建立。最后,该计划应说明为 2022 财年拨款并在总统 2023 财年预算中提出的资金。(b)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2 年内,支持本节 (a) 小节所述的相关联邦教育和培训计划的机构应与 OMB 主任协调,通过 APNSA 向总统报告,ADPD 和 OSTP 主任,关于根据本节 (a) 小节所述计划为加强劳动力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和分配的资源。8. 生物技术法规的明确性和效率。生物技术的进步正在迅速改变产品格局。当前生物技术产品监管体系的复杂性可能令人困惑,并给企业带来挑战。为了提高生物技术产品监管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并使产品能够促进本命令第 3 节中确定的社会目标,农业部长、环境保护署署长以及食品和与 OMB 主任、ADPD 和 OSTP 主任协调的药品应:(a)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确定 2017 年 1 月更新的生物技术监管协调框架或根据 6 月 11 日第 13874 号行政命令做出的政策变更中存在歧义、差距或不确定性的领域, 2019 年(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监管框架现代化),包括与开发商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以及通过对生物技术新产品的横向扫描;(b) 在完成本节 (a) 小节中的任务后 100 天内,向公众提供有关每个机构的监管角色、职责和流程的简明信息,包括哪个机构或哪些机构负责监督使用生物技术开发的不同类型的产品,并酌情进行案例研究;(c)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280 天内,向 OMB 主任、ADPD 和 OSTP 主任提供实施监管改革的流程和时间表,包括确定可实施的法规和指导文件更新、精简或澄清;并在需要时确定潜在的新指南或法规;(d)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 年内,在根据 13874 号行政命令开发的生物技术监管统一网站的基础上,在网站上包含根据本节 (b) 小节开发的信息,并使生物技术开发人员能够产品提交有关特定产品的查询,并迅速收到单一、协调的响应,该响应在可行的范围内提供信息,并在适当时提供有关开发人员必须遵循的联邦监管审查流程的非正式指导;和(e)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的 1 年内,以及此后的 3 年内每年一次,向 OMB 主任、美国贸易代表 (USTR)、APNSA 提供有关本节实施进展的最新信息,ADPD 和 OSTP 主任。每 1 年的更新应确定应解决的法定权限中的任何差距,以提高生物技术产品监管过程的清晰度和效率,并应建议额外的行政行动和立法建议以实现这些目标。9. 通过推进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来降低风险。(a) 美国政府应发起一项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创新倡议,旨在降低与生物技术、生物制造和生物经济进步相关的生物风险。通过由 HHS 部长与部长确定的其他相关机构负责人协调建立的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创新计划,资助、开展或赞助生命科学研究的机构应实施以下行动,在适当且符合适用法律的情况下:(i) 作为优先事项,支持对应用生物安全研究和生物安全创新的投资,以降低整个生物技术研发和生物制造生命周期的生物风险;和(ii) 利用联邦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投资来激励和加强整个美国和国际研究企业的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实践和最佳实践。(b)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HHS 部长和国土安全部长与资助、开展或赞助生命科学研究的机构协调,应制定生物经济的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计划,包括以下建议:(i) 加强应用生物安全研究并支持生物安全方面的创新,以降低整个生物技术研发和生物制造生命周期的风险;和(ii) 利用联邦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方面的投资来加强整个生物经济研发企业的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最佳实践。(c)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 年内,资助、开展或赞助生命科学研究的机构应通过总统助理和国土安全顾问向 APNSA 报告为实现小节所述目标所做的努力(a) 本节。10. 衡量生物经济。(a)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90 天内,商务部长应通过 NIST 主任与主任、行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确定的其他机构协商,酌情创建并公开提供生物经济词典,考虑相关的国内和国际定义,目标是协助开发生物经济的测量和测量方法,支持经济测量、风险评估和机器学习应用等用途其他人工智能工具。(b) 美国首席统计师应与农业部长、商务部长、NSF 主任以及首席统计师确定的其他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协调,改进和加强联邦统计数据该系列旨在描述美国生物经济的经济价值,重点关注生物技术对生物经济的贡献。这项工作应包括:(i)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通过商务部经济分析局评估制定生物经济经济贡献的国家衡量标准的可行性、范围和成本,特别是,生物技术对生物经济的贡献,包括关于是否应继续开发此类测量的建议和下一步计划;和(ii)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20 天内,建立一个由美国首席统计师担任主席的机构间技术工作组 (ITWG),其中包括农业部、商务部、OSTP 的代表,NSF 和美国首席统计师确定的其他适当机构。(A)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 年内,ITWG 应向经济分类政策委员会推荐北38 USC 3698(f)(4) 赋予该词的含义。(o) “外国对手”一词具有 2021 年 6 月 9 日第 14034 号行政命令(保护美国人的敏感数据免受外国对手侵害)第 3(b) 节赋予该词的含义。(p) 术语“生命科学”是指研究或使用活生物体、病毒或其产品的所有科学,包括生物学的所有学科和生物科学的所有应用(包括生物技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制药和生物医学研究和技术),但不包括与放射性物质或非生物来源的有毒化学品或毒素的合成类似物相关的科学研究。14 . 一般规定。(a) 本命令中的任何内容均不得解释为损害或以其他方式影响:(i) 法律赋予行政部门或机构或其负责人的权力;或者(ii) OMB 主任与预算、行政或立法提案有关的职能。(b) 本命令的实施应符合适用法律并视拨款情况而定。(c) 本命令无意也不会为任何一方针对美国、其部门、机构或实体、其官员、雇员创造任何可在法律上或衡平法上强制执行的实质性或程序性权利或利益,或代理人,或任何其他人。 约瑟夫R拜登 JR
  • 安捷伦加入AMBIC推进生物制造 支持生物工艺、细胞和基因治疗以及工业4.0计划
    2022年4月12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近日宣布加入国际学术-产业合作计划AMBIC(Advanced Mammalian Bio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Center, 先进哺乳动物生物制造创新中心)。加入AMBIC表明安捷伦致力于通过合作方式为学术、制药及临床领域的研究人员服务,提供所需的下一代分析工具和综合解决方案。在生物制药领域,安捷伦给客户提供的分析解决方案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制药、精准细胞和基因生物疗法的日益发展,促使人们需要更多创新的测量工具,以帮助行业更高效地为患者提供有效救命药物和诊断方法。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arlene Solomon博士表示:“我们的客户十分认可提高生物疗法制造工艺的迫切需求。此次与AMBIC合作,我们期待推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生产能力、工艺以及最终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的先进技术。”为了支持生物疗法制造并推动更具有适应性的过程控制,快速评估关键工艺和产品质量属性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安捷伦加入AMBIC将有助于我们专注于为生物工艺开发、生物分子、细胞和基因诊疗制造应用提供创新测试工具。安捷伦在自动化、机器学习、数字实验室生态系统以及支持工业4.0等方面具有优势。这将有助于为生物制药行业提供实时在线和近线(样品从工艺流中移除、隔开,并且在靠近工艺流的地方分析的检测)分析工具和解决方案,从而促进生物制造的发展。AMBIC汇集了专注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制造领域中领先的学术和工业界生物技术专家。其使命是开发核心的技术、学识、设计工具和方法,应用并整合高通量和基于基因组的技术,以加速先进的生物制造过程。通过系统级生物学分析、新型细胞系开发、生物反应器优化和先进的分析方法,AMBIC旨在提供变革性的解决方案以降低生物制造成本和提高生物加工效率。
  • 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23〕1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9月25日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充分发挥本市合成生物领域顶尖人才集聚、科研底蕴深厚、产业基础扎实、供应链配套齐全等发展优势,加快推进上海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全力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抢抓全球生物经济变革新浪潮,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把合成生物技术作为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服务国家参与全球生物经济产业合作与竞争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到2025年,涌现若干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领域科研成果、一批领先企业和高端人才,构建基础研发领先、创新转化活跃、产业主体蓬勃发展和产业生态健全完备的新发展格局。新增5个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及其团队,建立库容百万级以上的元件库,建设服务能级覆盖长三角乃至亚太地区研发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一批相关重大原创科研成果,进入全球创新策源技术前列 开发面向基因编辑、合成与组装、线路设计与构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组建5个以上合成生物功能型平台,实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转化项目,形成一批有产业应用价值的国际合作项目,培育10个以上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引领型企业;吸引5家以上企业建设区域或研发总部,新增3至5家合成生物领域企业上市,培育1至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优势企业,建设3个左右具有特色和国内领先优势的产业基地。  到2030年,建设合成生物全球创新策源高地、国际成果转化高地和国际高端智造高地,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二、发展重点  ——基础层聚焦创新引领突破。阐明生物系统运行的规律和机制,重点开展人工生命元器件、人工基因组设计合成、生物体系设计再造等基础研究 加快基因编辑与检测、基因组合成、生物元器件设计与组装、底盘细胞构建和定向进化等底层技术突破 推动对生物元件进行标准化表征和标准化高能级元器件库的构建。  ——平台层运用工具赋能转化。运用精密工程、自动化、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由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应用集成的合成生物规模化制造系统 开发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辅助工业软件工具包 支持生物信息数据库建立、挖掘、共享和运用,加速底盘改造与筛选、元件优化与适配等一批产业转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应用层强化产业转型发展。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消费品、能源和环保五大领域的应用,推动生物制造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新型疫苗、细胞与基因治疗、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原料药及中间体、微生物疗法、智能活体药物、医学诊断试剂及酶、医用材料等细分领域。在先进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生物基材料、未来材料等细分赛道。在消费品领域,重点发展高端化妆品原料、功能食品添加剂、新型动物饲料、人造肉和乳制品、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细分赛道。在能源领域,重点发展生物燃料等细分赛道。在环保领域,重点发展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和吸附制剂等细分赛道。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能级。强化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中心、转化医学设施等本市已有大科学装置功能,形成支撑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高效使用机制,鼓励科研机构与创新型企业充分使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网络。支持在沪高校和科研院所争创合成生物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和本市合成生物领域重大战略科技任务,强化功能互补与协作。  (二)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按照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国际化、研发转化一体化的模式,组建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搭建研发、转化、孵化平台,开展短流程技术和商业价值验证,高效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建设工程细胞数据、基因型构建、表型测试、细胞设计等平台。支持在沪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等各类主体,面向合成生物学前沿突破和未来应用,建设多种形式的研究平台,拓展合成生物学未来研究与应用方向。链接本市大科学装置、中科院在沪研究所、重点高校、顶级科学家团队等各领域资源,强化协同合作,形成合成生物大科学设施、重点实验室和高端人才网络。  (三)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依托在沪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生命起源与进化等前沿理论探索,加强DNA分子器件和DNA存储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构建底层技术,发展高通量、高精度、长序列核酸合成新技术,高效精准的大片段(兆级)核酸组装技术,可精准控制的遗传技术和生物多样性的表征技术等,为合成生物构建提供支撑。推进有组织科研,面向重点领域产业需求,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型企业合作,推动多酶催化体系、生物与化学兼容的合成技术、微流控生物检测、发酵工艺放大与优化等共性关键技术实现根本性突破。加快建设微生物遗传信息、蛋白质结构功能信息等基础生物信息数据库。  (四)组织攻关生物设计自动化工具。聚焦基因检测、生物元器件研究、蛋白质结构预测与设计、代谢分析与模拟、实验室自动化、高通量筛选等领域,开发迭代合成生物技术亟需的生物设计自动化(BDA)工具。支持建设干湿结合AI生物大模型,包括AI蛋白质多模态生成大模型、多层次大数据和验证平台等。支持基因序列和注释的可视化编辑软件、基因序列数据库、代谢分析与模拟、全细胞模拟与可视化、生物功能模块、数据统计分析和图形绘制软件等工具包开发和运用。  (五)建设高能级生物铸造厂。围绕中试放大与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若干个“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高通量、自动化、开放式生物铸造厂。围绕天然产物合成、新型生物基材料、化妆品功能性原料、合成食用蛋白、新型能源、环境污染物生物修复等细分领域,推进建设高能级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鼓励合同研究外包、合同外包生产机构和产品定制研发生产等服务模式,提升生物制造能级。  (六)打造“一核两翼”空间。根据各区产业发展基础与细分领域特色,以浦东新区创新突破为核心,以金山区和宝山区制造承载为两翼,打造“一核两翼”的合成生物产业空间布局。浦东新区重点布局原始创新、底层技术、创新平台、企业研发中心和总部 金山区依托湾区生物医药港、碳谷绿湾等,重点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宝山区依托南大合成生物产业园等,重点推进功能性平台建设。推动临港生命蓝湾、闵行大零号湾、奉贤东方美谷、上海化工区等特色区域协同发展。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孵化器、加速器,畅通发现、转化、孵化、产业化全链条。  (七)推动产业项目差异化落地。对于细胞与基因治疗、核酸和蛋白等大分子类产品,推动“研发+制造+应用”全产业链布局。对于大化工、精细化工等小分子类产品,引育企业研发中心、运营总部、结算中心和上市主体,推动一批以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特征的高能级生物制造项目落地。  (八)赋能优质企业梯队成长。支持引进国内外合成生物领域头部企业、高端研发机构和重大产业项目。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行业和产业链并购整合,发挥带动效应和辐射作用,促进合成生物产业链融通创新和做大做强。加强对合成生物领域初创企业的培育扶持,鼓励创新型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厚植,培育出一批细分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九)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持续强化长三角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协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方联动,开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强链、补链、固链”行动,推动高效智能化生物反应器等仪器设备和先进膜分离材料、新型层析填料等耗材研制,攻关关键零部件和智能化控制软件与系统,保障供应安全,推动合成生物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集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多元化资金保障。统筹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计划、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等专项资金,研究部署相关重大科技专项,保障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成立市场化的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引导基金,精准实现“拨投结合”“招投联动”。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引导作用,在知识产权抵押、产品责任保险等方面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二)探索监管政策创新。开展合成生物领域的生物安全、伦理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和评估,强化科学监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体系。加快相关行业标准制修订,积极参与合成生物领域地方、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依托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权,深耕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优化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各环节的配套政策和规范。  (三)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搭建与客户端合作交流平台,鼓励产业链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建立产用联合体,协同开展合成生物产品性能测试评价。对首次实现产业化应用的自主创新产品按照规定予以支持。加强对合成生物优质产品和技术方案的宣传示范和科普,提升公众认知度,提高市场认可度。鼓励对生物基、可回收、可再循环高性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加快探索生物制造领域的碳交易税政策。  (四)加大多层次人才引培力度。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依托,着力引进顶尖科学家、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建立专人负责落实的高效引进和服务保障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纳入“产业菁英”等,将符合条件的合成生物领域重点企业纳入人才引进重点机构,相关企业人才纳入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奖励范围。加强合成生物学科建设,鼓励在沪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应用型、交叉学科型和紧缺人才培养。通过“产教融合”,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和工匠队伍。  (五)建立专业化服务矩阵。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监管服务队伍,开展合成生物领域的生物安全、伦理监管、标准执行、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方面培训。提升合成生物招商专业水平,培养一批熟悉区域政策、投资金融和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复合型招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精准对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  (六)组建产业高端智库。建立上海市合成生物战略专家委员会,成立上海市合成生物产业协会,协同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力量,在编制产业规划与技术路线图、开展产业专项研究、制定规范标准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围绕合成生物领域专题政策法规、监管科学、知识产权、生物安全、伦理问题等方向提供专项研究及咨询意见。扩大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力。举办上海(国际)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峰会、项目投融资路演、创新大赛等活动。
  • 9大主题!60+大咖!9月21-22日.深圳.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
    2024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详细议程安排9月21-22日 深圳光明区卫光生命科学园一楼学术报告厅会议概况会议名称:2024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大会主题:创新应用,夯实新质生产力主办单位:广东省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会、合成生物学网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光明区工商联(总商会)、卫光控股集团、 卫光生命科学园、时代高科、深圳市华谷致远生物科技与产业研究院协办单位:深圳市生命科学行业协会、道夫子食品国际、CSR环球、细胞链、基因谷、湾有引力(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蓝色彩虹、广东社区网、南方医学网支持媒体:生物谷、广东医谷、 转化子Transformants、35斗、万物合成、万物生物合成俱乐部、DT新材料、合成生物产业网、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商图药讯、个护前沿、食品伙伴网、生命科学产业观察、发酵技术圈、合成生物产业动态、synbio 合成知新、实验猫、人人生物网、仪器信息网、恺思学社、知耕TechCube支持单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葵锐(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擎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知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少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沛格过滤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仅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凯百斯纳米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科诺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山东博纳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顾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润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达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亚波光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中检科(北京)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免费报名注册扫描二维码 | 报名注册合成生物学颠覆传统,有望催生万亿增量市场。合成生物学广泛应用在材料生产、医疗健康、绿色能源、日化美妆、食品消费等领域。但是如何跨越合成生物死亡谷,实现规模化的生物制造,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特此,将在深圳光明区举办“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将组织产业人士汇聚光明,围绕着技术、设备、工艺、规划和市场等要素,共同探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产业化未来及应用的未来。详细会议流程参会指南(一)酒店预定指引推荐酒店1:深圳光明天安云谷智选假日酒店(联系人:酒店销售副总监罗忠宗19902503705)推荐酒店2:深圳光明天安云谷逸衡酒店(联系人:酒店销售副总监罗忠宗19902503705)(入住以上酒店,会议期间有接驳车来回穿梭会场与酒店之间)(二)会场交通指引1、自驾方案:导航“卫光生命科学园”,东门进入岗亭2.地铁/公交方案:圳美地铁站D出口,乘坐B987路接驳车,“卫光生命科学园招呼站”下车;或者打车直达。3.高铁:推荐 高铁深圳光明城站(非直达的票,建议可以深圳北站换乘列车,高铁到达光明城站),光明城高铁站打车至卫光生命科学园,约8公里。4.机场:深圳宝安机场距离卫光生命科学园约40公里。(三)餐饮指引1,会场周边吃饭选择较少,建议在9月19日中午12点前,在会议注册报名通道选择含餐票直接购买,在会议签到处领取餐券。(注意:含餐票在9月19日12点后关闭,之后报名只能选择单门票。)2,现场临时用餐,可以按照会场指引到达园区饭堂自行购买午餐。3,可以自行选择周边外卖。会议免费报名 & 联系我们维码展位报名联系范老师:137 2403 7706(同微信)何老师:135 6017 3890(同微信)演讲报告联系何老师:135 6017 3890(同微信)观众报名/媒体合作联系郭老师: 131 8909 9640(同微信)
  • 安捷伦组学技术赋能生物制造,高精技术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
    继DNA双螺旋结构、基因组技术后,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未来全球60%的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方式实现。我国对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合成生物学作为关键技术创新领域。除国家层面以外,各省、市也在积极出台合成生物学相关的政策,建设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近期,由南京大学和无锡市政府合作共建的“无锡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研究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大无锡研究所”)与安捷伦共建的“生物制造与组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步签约落地,仪器信息网受邀参与活动,并在活动现场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董磊、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大中华区生物制药业务及华东区整机销售总经理丁皓、安捷伦液质联用系统应用团队经理冉小蓉博士就合成生物学研究及技术进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安捷伦与南大无锡研究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南大无锡研究所与安捷伦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双方合作的初衷是什么?董磊回答说:“安捷伦作为分析仪器领域的头部企业,其专业性不言而喻,而在生物医药领域,无论是开发过程还是实验过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我十分认可安捷伦的技术水平,并且与之合作多年。本次与安捷伦共建的联合实验室,不仅可以展示、利用安捷伦最新的质谱技术,还为合成生物学领域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支持。”董磊说。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董磊丁皓表示:“几年前,安捷伦与南京大学郭子建院士团队合作了生物制药技术。通过这次合作,我们发现郭院士特别注重产、学、研的结合,他的科研成果不仅限于发表学术文章,更多在于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因此,我们想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帮助郭院士团队加速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同时,我们期待通过自身技术优势,不仅服务于无锡本地的企业,更期待在整个中国产生更强的影响力。”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大中华区生物制药业务及华东区整机销售总经理丁皓据了解,无锡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研究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院长郭子建领衔的产业平台,团队成员共计13人,当前主要研究医用领域的大分子生物制造。据董磊介绍,目前,植入人体的医用材料主要以惰性材料为主,但因为具有准确生物活性的材料在体内整合等方面的性能更佳,因此临床对于活性材料仍有需求。然而,活性生物大分子的结构高度复杂,仅依靠传统的化学方式合成活性生物材料很难,相比之下,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研究团队研究的重点。“加之与小分子生物制造相比,生物大分子的前沿性更高、技术产量更大,同时也更能依托南京大学的技术优势。”董磊补充道。合成生物学:真核体系构建难、规模化生产难、“研、产”对接难合成生物学作为近年来在科学界受关注度不断上升的学科领域,在推动生物经济创新、生物医学发展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巨大潜力,但由于合成生物学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难点。据董磊描述,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底盘细胞设计方面,当前合成生物学使用的底盘细胞主要以原核细胞为主,无法合成复杂的生物分子,而这类复杂的生物分子通常需要真核体系,但真核体系尚未完善,实现底盘细胞从原核体系到真核体系的转变仍需进行大量工作。“第二,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实现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生产效率较低,无法形成成本优势等。“第三,在合成生物学与医药行业的深入对接方面,很多生物功能是否可以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真正实现在体内使用?关于这个命题,想做的团队很多,但有突破的很少,因为在基团逻辑的构建方面存在许多细节问题。”“针对上述难点,安捷伦可以在合成生物学‘设计-构建-测量-学习’工程循环的相关环节提供对应的产品及方案,并且不断地迭代、打磨,为产、学、研提供技术赋能。”冉小蓉博士认为,在底盘细胞构建涉及的相关测试中,合成途径的精确分析及底盘筛选的大样本高通量分析是两个比较关键的点。因为,当前底盘细胞的构建实验大部分还属于试错性实验,产生的样本量非常大,因此,合成生物学对于“高通量、自动化”仪器设备需求与其他领域相比显得尤为突出。“对此,安捷伦一直不断加深与用户在高通量、自动化整合方案开发方面的合作、真正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捷伦早期在代谢通路分析、组学技术上的积累也可以很好的用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为研究团队在合成途径的设计上提供精确分析和验证,可以加速合成生物学高效底盘的构建。”安捷伦液质联用系统应用团队经理冉小蓉博士合成生物学已成为安捷伦业绩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受到美国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影响,总部在美国西海岸的安捷伦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也是早有布局。在国内合成生物学的概念尚未火起来、该技术还被普遍称作“生物工程”的时候,安捷伦就已经和上游科研端和客户构建了合作。同时,安捷伦在美国总部设立的大学关系事业部,一直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致力于深化与学术界的紧密合作。通过思想领袖奖、安捷伦应用和核心技术大学研究项目(ACT-UR)等奖项,帮助安捷伦拓展合成生物学领域,了解合成生物学领域前沿进展与用户的痛点并加深与用户的合作,以此来优化、迭代原有技术,再服务更多的团队。如今合成生物学的热度逐渐上升,国家也在陆续提出“碳中和”、“生物经济”、“新质生产力”等概念,各个领域,尤其是大的科研机构在合成生物学方向的投入越来越大,得益于安捷伦早期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布局,安捷伦也贡献到了这些合成生物学大设施平台的建设。丁皓表示:“从整体来看,在四、五年前合成生物学就已经呈现了比较好的增长态势,如今该领域已经成为了我们业绩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与制药、食品、化工、能源等其他行业不同,合成生物学是一个以科研为导向,强调产、学、研结合的行业。因此,得益于早期在头部科研院所、头部企业打下的基础,许多海外归国人才会主动向安捷伦寻求决方案。”深度布局合成生物学:迭代技术,客户为先在谈及安捷伦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整体规划时,冉小蓉博士首先从技术层面进行了解答:“首先,针对目前合成生物学领域用户提出的需求和挑战,我们会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案迅速的响应,提供精准的支持;其次,我们也将持续保持与行业用户的紧密互动、合作,及时了解新需求并迭代新方案,为该领域赋能;最后,随着对整个行业和用户需求了解的不断加深,我们也将凭借跨行业经验为合成生物学实验室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并利用尚未充分应用的分析方案,从而提升研发速度和成果转化效率。我们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与合成生物学领域共同进步,推动行业发展。安捷伦作为一家科学仪器厂商,除技术层面外,丁皓还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如今,在科学仪器行业,很多领域的用户已经从关注仪器本身转向了关注解决方案,对于用户来说,更想知道的是“我想要做这个,你怎么帮我做?” 因此,安捷伦这几年除了在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以外,还对整个销售和应用团队进行了优化,丁皓表示:“这点很重要。如今,我们更加注重售前、售后人员综合应用能力的培训,或者是技能提升,使售前团队和售后团队到用户现场之后,能够与用户在应用层面展开沟通,而并非只对仪器本身做介绍。另外,安捷伦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更加关注合成生物学用户的使用体验,即技术支撑,帮助用户在整个生产制造环节做好前期发现,在检验环节做好产品品控,如今安捷伦的很多设备已经被许多合成生物学制造型企业用在最终的产品放行阶段,例如苹果酸、乳酸、糖类等物质。”对于合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董磊认为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现在大多数药物来自于天然产物,产量少,成本高,但如果能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获取目标产物并破解发酵难题,药物的成本将大幅下降。并且,医药行业对成本的耐受度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较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此外,合成生物学还可以应用到食品、环境等众多行业,可谓无所不包,未来,合成生物学有望成为各个行业的底层技术支撑。
  • 9月21日开幕!深圳.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最新议程(附参会指南)
    合成生物学颠覆传统,有望催生万亿增量市场。合成生物学广泛应用在材料生产、医疗健康、绿色能源、日化美妆、食品消费等领域。但是如何跨越合成生物死亡谷,实现规模化的生物制造,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特此,将在深圳光明区举办“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将组织产业人士汇聚光明,围绕着技术、设备、工艺、规划和市场等要素,共同探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产业化未来及应用的未来。2024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详细议程安排9月21-22日 深圳光明区卫光生命科学园一楼学术报告厅会议概况会议名称:2024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大会主题:创新应用,夯实新质生产力主办单位:广东省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会、合成生物学网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光明区工商联(总商会)、卫光控股集团、 卫光生命科学园、时代高科、深圳市华谷致远生物科技与产业研究院协办单位:深圳市生命科学行业协会、道夫子食品国际、CSR环球、细胞链、基因谷、湾有引力(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蓝色彩虹、广东社区网、南方医学网支持媒体:生物谷、广东医谷、 转化子Transformants、35斗、万物合成、万物生物合成俱乐部、DT新材料、合成生物产业网、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商图药讯、个护前沿、食品伙伴网、生命科学产业观察、发酵技术圈、合成生物产业动态、synbio 合成知新、实验猫、人人生物网、恺思学社、仪器信息网、知耕TechCube支持单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葵锐(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擎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知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少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沛格过滤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仅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凯百斯纳米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科诺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山东博纳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顾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润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达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亚波光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中检科(北京)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免费报名注册扫描二维码 | 报名注册详细会议流程部分与会者所在单位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联鹿医疗南京深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暨南大学暨南大学乐纯生物南方科技大学北京清科同润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汤臣倍健逸仙健康西湖大学广东食品药品学院逸仙健康百奥几何百奥几何东莞瀚森投资集团东莞瀚森投资集团澳门科技大学深圳华侨城医院澳门科技大学深圳华侨城医院深圳市华铖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医院澳门科技大学华南干细胞实验室华南干细胞实验室宁夏蓝因生物广州新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基茵达生物深圳市和创众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流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人保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康益生物集萃药康香港科技大学中科中銮集团公司中科中銮集团公司澳门科技大学杜塞尔多夫大学苏州维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保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腾泉上海腾泉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乐纯生物武汉赛科成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少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大共赢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多美康(北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中化产业基金杭州美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西丰投资有限公司招银国际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北京楚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淼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量品深圳市易高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合生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安集团国信证券深圳科苑南路证券营业部荣毅河南投资集团汇融基金北极光创投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恒利达前海玖富(深圳)有限公司焦作市绿宜美家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武汉首义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德量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津市嘉山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化资本创投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东莞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纽倍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盈立(深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溧水投促局深圳福山生物海天味业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楚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线性资本希尔生物倚天资本江苏连云港合成生物产业园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贵茶集团山东多美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星业创投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极光创投北京安吉百奥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古田化工有限公司广东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春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局资本希尔广州纳金高科有限公司复星创富君屹资本东君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厦门海洋高新城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惠风康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惠风康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厦门海洋高新城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大学广州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哈尔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哈尔技术有限公司平度市农业农村局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福乐伟分离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福乐伟分离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平度市农业农村局深圳金裕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武汉春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武汉春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能量堡垒(广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亚太生物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枫叶龙江门市凯林贸易有限公司江门市凯林贸易有限公司江门市凯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深圳大学深圳中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诺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南科大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科思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科思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盛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康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康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缤果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美康(北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四川杰莱美科技有限公司罗姆仪器有限公司西湖大学西湖大学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鑫舟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拓美实业有限公司前海玖富(深圳)投资有限公司探针资本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八叶草健康产业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深圳金裕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思德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湘湖实验室生物互作研究院清华大学无锡研究院北京楚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阿尔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信证券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护家科技有限公司耐优生物耐优生物科思股份南京科思化学股份南京科思化学股份粤港澳大湾区国创中心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杭州合碳创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英国泰莱集团湘湖实验室叶长青资本湘湖实验室湘湖实验室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叶长青资本海普洛斯煋释力深圳大学广发证券广发证券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龙鑫维熙(广东)实业有限公司龙鑫维熙(广东)实业有限公司卓肽医药卓肽医药河北大学深圳市张志坚顾问中心常州西太湖招商局常州西太湖招商局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招商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国御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州道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诺合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德量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仅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煋释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恒生物华恒生物董事长助理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新生物智造技术创新(深圳)有限公司深圳煋释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迪赢生物明昇产业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管理学院中关村资本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先进院合成所深圳华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院合成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擎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深圳市宝鼎汇贸易有限公司深圳今易科技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湾谷创投森瑞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艾里奥斯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广东华农高科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本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本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天下谷海南天下谷deeptech湖北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森瑞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森瑞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院遗传所安徽安生生物化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安生生物化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谢诺投资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宏济堂制药(商河)有限公司海天味业北京化工大学镁孚泰生物镁孚泰生物南京古田化工有限公司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银星集团观微知著教育有限公司华南植物园华南植物园深圳高新投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广州汇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下一个科技有限公司茵冠生物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拙朴投资上海拙朴投资金鼎资本金鼎资本柏垠生物深圳市海森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森锝科技有限公司康码格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格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华润双鹤Sulzer宜兴市金广诚建材有限公司宜兴市金广诚建材有限公司润青生物润青生物广州创尔生物股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创尔生物股份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农业大学了昱集团了昱集团了昱科技陈洁成陈洁成了昱科技深大龙创深圳知因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易科技广州惠善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北科生物北极光创投广新集团成都梧桐树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华润双鹤珠海宝锐生物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枫丹资本深圳库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因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一风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上海光通信有限公司环亚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镁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武汉赛科成科技有限公司柏垠生物招商证券投资有限公司ADAMM宏济堂(商河)有限公司北京青元开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鹏兴致远(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鹏兴致远(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奥几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百奥几何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中科赛尔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千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百脑慧广新生物智造技术创新(深圳)有限公司柏瑞威(深圳)生物创新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巢山资本康龙化成河南投资集团汇融基金银星集团线性资本大联大控股贝霖科技深圳市索克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乐益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宏济堂制药(商河)有限公司招商健康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陕西天路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八叶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厦门海洋高新城建设有限公司MGI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联盟凯百斯纳米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MD光大环境上海多宁生物活宝源生物科技暨南大学北京诚益通控制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信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信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八叶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西湖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四川省一古清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大共赢产业基金云南大学深圳掌握生活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维他明信息咨询工作室安琪酵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广州国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智享生物勤智资本上海科技大学百灵生物勤智资本香港科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贵茶集团深圳柏垠生物上海锦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开物实验器材有限公司糖源生材天津深圳津合生物有限公司津合生物北京唯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迈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深科工程生物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泰州医药高新区商务局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Sulzer乐长制药重庆长寿经开区管委会安徽省马鞍山市生命健康产业研究招商小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山东拜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马鞍山市生命健康产业招商研究小组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北极光创投深圳市拓美实业有限公司百葵锐生物武汉汇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视传未来商贸有限公司苏州维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唯铂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商启航粒影生物米倍生物.........(排名不分先分,更多单位现场交流 )参会指南(一)酒店预定指引推荐酒店1:深圳光明天安云谷智选假日酒店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圳美社区圳园路98号光明云谷产业园1栋B座3层(联系人:酒店销售副总监罗忠宗19902503705)推荐酒店2:深圳光明天安云谷逸衡酒店深圳光明天安云谷逸衡酒店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圳园路98号光明天安云谷产业园2栋B座(联系人:酒店销售副总监罗忠宗19902503705)(入住以上酒店,会议期间有接驳车来回穿梭会场与酒店之间)(二)会场交通指引1、自驾方案:导航“卫光生命科学园”,东门进入岗亭卫光生命科学园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北圳路与公常路辅路交叉口南420米2.地铁/公交方案:圳美地铁站D出口,乘坐B987路接驳车,“卫光生命科学园招呼站”下车;或者打车直达。3.高铁:推荐 高铁深圳光明城站(非直达的票,建议可以深圳北站换乘列车,高铁到达光明城站),光明城高铁站打车至卫光生命科学园,约8公里。4.机场:深圳宝安机场距离卫光生命科学园约40公里。(三)餐饮指引1,会场周边吃饭选择较少,建议在9月19日中午12点前,在会议注册报名通道选择含餐票直接购买,在会议签到处领取餐券。(注意:含餐票在9月19日12点后关闭,之后报名只能选择单门票。)2,现场临时用餐,可以按照会场指引到达园区饭堂自行购买午餐。3,可以自行选择周边外卖。会议免费报名 & 联系我们展位报名联系范老师:137 2403 7706(同微信)何老师:135 6017 3890(同微信)演讲报告联系何老师:135 6017 3890(同微信)观众报名/媒体合作联系郭老师: 131 8909 9640(同微信)附件:广东省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会 盖章通知:关于召开“2024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的通知-广东省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会
  • 地沟油能用于制造可降解生物塑料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4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科学家9月3日在普通微生物学会秋季会议上报告的一项研究结果称,借助一种细菌,用俗称地沟油的废弃食用油作为原材料就能以较高效率合成可降解生物塑料,一旦实现规模化生产,不仅可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为医疗植入物提供合适的高品质塑料。   不可降解的塑料在废弃后处置过程中会造成重大的环境问题。过去二十年来,在英国海滩上的废塑料只增不减,现已占到海洋垃圾约60%。而由多种细菌合成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家族是可降解生物塑料,其中的聚3-羟基丁酸酯(PHB)最常用,推广这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将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细菌在大型发酵罐中生成这种高质量生物塑料所用的原料是葡萄糖,成本较高,严重制约了生物塑料的商业化。而新研究表明,使用废食用油作为原料可以降低塑料的生产成本。   研究人员解释说:“我们生产生物塑料的细菌——罗尔斯通氏菌菌株H16,在油中超过48小时时间里比在葡萄糖中产生3倍之多的PHB。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合作的电纺丝法实验结果表明,产生于油中的塑料纳米纤维,具有很低的结晶,这意味着该塑料更适合于医疗应用。”以前的研究表明,PHB因生物降解性和无毒特性,可在肿瘤治疗中用作传输药物的微胶囊,也可作为医用植入物。   采用地沟油制造生物塑料,对环境的好处可谓一举两得。因为它不仅可以产生可以降解的生物塑料,也减少了地沟油对环境的污染。该研究团队的下一个挑战是,适当扩大试验规模,以在工业领域实现生物塑料的规模化生产。   总编辑圈点   地沟油回流餐桌着实让人伤透脑筋,在地沟油人人喊打的今天,如何将其合理利用,成为新一轮的热点。不论是将其生产出生物柴油,还是制造出生物塑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随着国家打击力度的加大,地沟油渐渐地无处遁形,而相较于德国每桶泔水有身份证、英国专设废油垃圾桶,我国的地沟油“战争”还有很艰巨的任务要完成。
  • 中国制造一次性使用技术为中国生物制药快速前进助力
    p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在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挑战。生物制药行业要求不断改进生物工艺,以降低成本 同时加速药品上市时间。为了应对以上挑战,越来越多的生物制造商通过使用一次性系统将商品推向商业化生产。一次性系统需求仍在增长,一次性系统的销售将进一步增加,有望在未来10年实现商业化大规模发展。 /p p   在我国大力发展中国制造的产业背景下,中国首家从事生物技术及制药行业新型一次性使用产品及检漏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乐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培养基和一次性使用解决方案(SUS)以有效帮助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加速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同时有效协助降低生产成本。 成为中国制造,国际品质的代表和行业标杆企业。在由上海创世拓元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举办的即将于2017年10月26日-27日上海召开的“中国生物制药一次性技术发展论坛”邀请到了乐纯公司的秦孙星总经理为您详细阐述其解决方案和发展思路。另外来自中美合资华星生物科技的李国荣副总裁,将结合其在美国30多年生物制药和生产利润评估经验为您阐述如何基於过程分析工艺配合一次性技术去优化生产效率和提高利润。目前针对生物制药一次性使用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完善发展成为行业主要关注点之一。来自PM集团的亚洲生命科学总监John Duggan 和来自北京科兴生物的资深验证与GMP咨询师智晓日先生将为您介绍一次性技术在生物制药环保工作中的经济考量。主要包括:相关法规简介 标准的发展,一次性技术的成本优劣势分析 一次性技术实施过程的风险管理等宝贵内容。 /p p   “中国生物制药一次性技术发展论坛”以“生物制药一次性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发展 通过一次性技术的创新优化提高生产力 加速药品上市时间”为主旨,通过权威的演讲嘉宾,专业的议题设置,以及充分的社交时间安排为您提供掌握行业发展最新信息,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开拓商业合作伙伴关系的宝贵平台。 /p p   关于论坛详细细腻及注册请联系: /p p   钱先生:+86 21 52710299*8002 klaus.qian@grccinc.com /p p   论坛官方网站:http://www.biomanufacturingsingleuseconference.com/ /p p br/ /p
  • 融智生物入选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培育)企业库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培育)企业”名单,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拳头产品“质谱分子诊断系列产品”入选高性能医疗设备领域企业库。“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培育)企业库”,是山东省为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而建立,通过开展培育工作,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强的骨干企业,列入领军企业培育库,通过服务“直通车”机制,聚焦重点,强化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拉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和主力军。本次入选的“质谱分子诊断系列产品”,是融智生物基于2017年推出的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平台QuanTOF而开发,包括微生物鉴定质谱系统、核酸分析质谱系统、质谱成像系统、糖化血红蛋白定量分析系统等一系列产品。 融智生物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平台QuanTOF 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平台QuanTOF搭载了多项核心技术,通过对传统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光、机、电、软件等全方位的重新设计与研发,不但具备传统MALDI-TOF MS所拥有的所有能力,同时在定量、大分子检测、宽谱分析以及质谱成像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其灵敏度、超大分子测试能力、测试质量数范围、定量重现性能力等多项质谱核心性能。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平台QuanTOF为MALDI-TOF MS拓展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满足临床定量分析需求的MALDI-TOF MS。 2018年4月,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平台QuanTOF被两院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以来,QuanTOF平台已经获得“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CISILE2019自主创新金奖和2018年度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产品奖等。 除了医疗领域,QuanTOF还在科学研究、生物制药分析以及公安刑侦等多个领域拥有杰出的应用能力。 此次入选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培育)企业,是山东省工信厅对融智生物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发展潜力以及辐射带动作用的高度认可。融智生物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专注于研发创新技术,使高端生命科学技术真正可应用于先进医疗,造福广大人民。
  • 科技部“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发布
    关于印发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计〔2011〕5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技术部制定了《“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科学技术部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一)现代生物制造是世界各经济强国的战略重点   (二)现代生物技术正在推动生物制造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现代生物制造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   (四)现代生物制造是提高我国生物产业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二、发展思路与原则   (一)基本思路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一)实施目标   (二)具体目标   四、重点任务   (一)解决现代生物制造的重大科学问题   (二)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三)研究开发一批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   (四)提升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现代生物制造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   (二)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三)大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四)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   (五)加强高素质现代生物制造技术及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六)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外优势资源   名词解释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使命,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制造科技与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把生物制造作为未来着力发展的战略高技术,2010年9月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生物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制造是生物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纲要》和《决定》的部署,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实施,全面推进我国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特编制《“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气候变化、环境危机、能源资源短缺正在引起世界范围内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生物制造具有高效、绿色、低碳、可持续等特征,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加快培育和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是突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制约、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的迫切需求。   (一)现代生物制造是世界各经济强国的战略重点。   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及其向工业领域的快速渗透,现代生物制造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世界各主要经济强国都把生物制造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促进形成与环境协调的战略产业体系,抢占未来生物产业的竞争制高点。美国明确将“生物制造技术”作为战略技术领域,并列为2020年制造技术挑战的11个主要方向之一,期望通过应用生物技术,降低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和人类社会活动的碳足迹。欧洲制定规划,计划通过大幅度降低对化石资源的依赖,于2025年取得向基于生物技术型社会转变的实质进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面向2030生物经济施政纲领”战略报告预计,到2030年,将有大约35%的化学品和其它工业产品来自生物制造,生物经济将初步形成。   (二)现代生物技术正在推动生物制造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工业微生物分子育种、工业酶分子改造等新技术不断促进核心“生物工具”的进步,生物炼制与生物质转化、生物催化与生物加工、现代发酵等现代生物制造技术不断取得重大创新和产业应用,对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化石原料路线替代、传统工业的工艺路线替代以及生物产业升级显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基于基因组信息的代谢和调控网络重构的基因组育种改造技术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基因组改组技术、系统代谢工程技术、基因组快速进化技术、基因组删减技术、细胞全局扰动技术等微生物基因组育种技术已经在氨基酸等生物合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极有可能“引发传统工业微生物育种及发酵产业的革命”,大幅度提高生物产品的生产水平。以从原料到产品的整合理念为基础的生物系统过程技术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发酵过程的高效与清洁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蛋白质工程技术在工业酶蛋白进化、改造等方面发展迅速,正在使更多的生物蛋白质成为可商业化的工业催化剂。合成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使人们有可能按照对生命系统运行法则的认识,以最优化的方式重新编程,甚至合理引入自然界不存在的人造法则,从而构建出全新的“人造生物体”,突破自然生物体的局限,改变功能材料、工业化学品与药品合成的现有生产模式,开创一个财富增长新纪元。在此基础上,生物炼制与生物质转化技术不断进步,塑料、橡胶、尼龙、合成纤维以及化工醇、溶剂、表面活性剂等许多大宗传统石油化工产品正在走出石油路线,1,3-丙二醇、3-羟基丙酸、异戊醇,丙醇,丁醇,丁二酸、类异戊二烯、1,4-丁二醇、丙烯酸等传统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的细胞工厂,已经或即将取得对石油路线的竞争优势,正在促进工业原材料从石油基向生物基的转变。生物催化与生物加工技术逐渐成熟,正在推动有机化学工业以及纺织、制革、造纸等产业工艺技术路线的革新,实现能耗、废弃物排放以及物耗水平的大幅降低。由于生物催化技术的发展与介入,2000年以来,全球化学工业增长了4倍,而总污染物排放水平降低了20%。   (三)现代生物制造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我国GDP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对化石能源与石油化工原料的需求旺盛和依赖程度较大。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2.4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5%,已超过50%的警戒线,依赖于石油炼制的大宗化工原料和能源的短缺与高价,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寻求可再生的能源与化学品,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我国工业的能耗、物耗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水平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用于生物制造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包括糖、油脂、非粮生物质、有机废弃物,甚至以工业废气、二氧化碳(CO2)等为原料,生产一系列能源与化工产品,生产与石油炼制类似的基本化工原料、溶剂、表面活性剂、化学中间体、以及塑料、尼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理论上90%的传统石油化工产品都可以由生物制造获得,是石油替代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发展生物制造,以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石油化工产品的合成通道,以生物可再生资源替代化石资源的工业原料路线,加大绿色、低碳、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与生物基化学品比重,有助于重组我国石油化工原料结构、降低石油资源依赖、减少CO2排放、实现低碳经济与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等为原料,可实现废物资源化、生态环境友好协调发展,对改善民生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现代生物制造是提高我国生物产业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主要传统生物技术产品的年产值高达6600亿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高的比重,但存在着高生产成本、高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污染等缺陷。我国具有国际上工业发酵产业中的所有主要产业,就其规模而言,某些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基材料、酶制剂、大宗发酵产品、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已经掌握一批关键技术,但整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微生物工程菌与新型酶制剂的开发、产业化和工业规模应用明显落后于国外,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工业微生物改造与应用方面严重滞后;在化学品制造领域,则基本停留在利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简单代谢物的低端技术水平上;在重要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学品、手性药物等未来生物制造高端产品研发上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以上,由此导致我国企业利润率低于国外企业的2-4倍,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迫切需要基于微生物基因组与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制造技术,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思路与原则   (一)基本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围绕以可再生碳资源取代化石资源的工业原料路线替代,以绿色高效生物催化剂取代化学催化剂的工艺路线替代,以现代生物技术提升传统生物化工产业的“两个替代、一个提升”,确立“抢占国际前沿制高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突出现有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支撑领域自身创新发展”的基本发展思路,全面布局,重点突破,促进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贯彻“国家主导、资源共享、自主创新、培育产业”的基本原则,紧密围绕我国能源、资源、环境和农村发展等的战略需求,努力提高技术与产品研发的起点,抢占生物制造科技发展的战略高地,实行分类管理,努力实现前沿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关键与共性技术,打造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产业技术体系。注重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地位,注重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加强产业化推进。   三、发展目标   (一)实施目标。   到“十二五”末期,初步建成现代生物制造创新体系,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生物制造产业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带动形成现代生物制造产业链,生物制造领域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具体目标。   1.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解决生物催化剂、人工生物体、复杂生物过程等三方面的科学问题,重点突破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基因组育种、工业酶分子改造等核心技术,建成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与研发基地,形成一批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基地。   2.关键技术实现创新,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应用合成生物技术、微生物基因组育种、工业酶分子改造等核心技术,推动生物炼制、生物催化、生物加工、先进发酵等关键技术创新,开发生物能源、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生物溶剂、工业酶、重大化学品等重大先进生物制造产品30种以上,实现生物印染、生物漂白、生物制革、生物脱胶等一批绿色生物工艺关键技术示范,革新化学中间体、高值化学品等生产的化学工艺,促进纺织、造纸、制革、化工等工艺的绿色转型升级。   3.初步形成生物制造经济与社会影响。促进形成一个现代生物制造产业链,带动新增工业产值1000亿元, 20个生物制造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增加10万个就业岗位。实现一批工业过程的绿色生物工艺转型升级,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减少30%以上。提高若干重大生物发酵产品的技术水平,显著增强生物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重点任务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专项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重点解决生物制造的原料利用、产品成本与过程效率等相关科技问题,形成我国现代生物制造技术体系,实现产业化应用,促进生物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解决现代生物制造的重大科学问题。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加强生物制造科技的前瞻性基础研究,解决生物制造的重大科学问题,引领未来高新技术发展。   发展重点:   1.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的基础科学问题。   开展工业酶蛋白与生物催化剂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解决生物催化、生物质原料转化、生物分子机器等重要科学问题,为建立高效生物催化技术奠定科学基础,提高我国基础化学品、手性化学品与特殊化学品等有机化学品生物合成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2.人工生物体与细胞工厂创建的科学基础。   开展微生物系统生物学与物质代谢的分子基础研究,探索人工生命的构建原理,解决合成生命、人工生物器件、细胞工厂、人工生物叶片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为解决我国能源、化工、医药和环境等重大需求问题提供原始创新方案。   3.生物过程工程化的科学问题。   研究复杂生物过程的原理与规律,解决生物过程及其工程化的科学问题。以突破生物工艺过程、食品加工过程、多物种生态工艺过程、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建立生物制造过程模式奠定科学基础。   (二)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选择具有基础性与全局性的核心关键技术,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提高生物制造科技的核心能力,抢占国际生物制造研究开发制高点。   1.合成生物学技术。   发掘天然化合物的自然代谢途径,发展基因或基因组的计算机设计、人工合成、生物元件与模块组装、精细调控与优化等技术,突破重要化合物的人工细胞合成技术,实现动植物提取产品的工业合成和石油化学品的发酵生产,建立物质生产的新路线。进行以人工基因表达产物与纳米材料结合,组装新的人工酶与蛋白质分子机器,形成化学品生物合成的非细胞体系新路线。   2.微生物基因组育种技术。   发展工业菌种基因组重测技术与代谢网络重构技术,基因组删减与进化技术,转基因改造、基因组重排、代谢途径创建技术与系统代谢工程优化技术,突破工业菌株基因组改造技术,打造新一代生物制造技术核心,获得高效工程菌株,提升我国发酵工业国际竞争力。   3.工业酶分子改造技术。   发展酶蛋白计算设计、高级结构解析与进化、分子改造修饰、高效表达制备、固定化等新技术,突破工业酶分子改造与新酶研发的关键技术,形成我国新一代酶制剂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研制一批新型工业酶制剂,促进工业酶在化工、造纸、纺织、制革等工业过程的应用。   4.工业蛋白质表达技术。   开展高效表达元件构建、受体菌株的基因组改组、代谢流改组、高效遗传转化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覆盖真核、原核的完整微生物表达系统,获得工业蛋白质表达新体系,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大幅提升大宗工业酶制剂的国际竞争力。   5.工业微生物高通量筛选技术。   研究基于单酶或多酶耦联的化学发光或荧光检测、高负电荷结合荧光共振能量转换检测、荧光互补分析、数字影像分光检测、表面等离子共振、微囊包埋细胞的微流芯片分选等筛选模型与方法,建立工业微生物功能与产物的快速筛选技术。研发基于微阵列系统、多参数并行化生物反应器的高通量发酵工艺优化技术,加速微生物工业化应用进程。   6.生物炼制与生物质转化技术。   发展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生物糖化、微生物代谢转化、化学加氢、裂解技术,突破木质纤维素制糖、化工产品的生物制造、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气化等关键技术,建立非粮原料能源化学品、大宗化学品、聚合物材料生产的生物炼制技术体系。   7.生物催化技术。   发展生物催化剂优化、酶系合成组装、辅酶再生、生物催化反应过程调控、生物-化学耦联等技术,加强生物催化剂分子工程研究,建立多相生物催化、纳米生物催化、手性生物合成、生物拆分、生物酶解等高效稳定的工业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体系,促进化学品的化学合成向生物催化合成的转移。   8.生物加工技术。   发展生物提取、生物脱硫、生物采矿等技术系统,建立植物黄酮、多糖、生物碱、单宁酸、皂苷等高效、清洁的加工技术,促进低品位金、铜、锰、锌以及高含水油藏等矿产开发,发展生物印染、生物漂白、生物脱胶等新工艺。   9.生物过程工程技术。   发展生物过程计算仿真、自动化在线检测、调控技术,加强计算机模拟与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创新生物产品的分离、提取和精制以及废弃物转化等技术,建立从原料到产品的生物系统工程技术体系。发展新型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放大和制造技术,突破生物过程工程与装备、先进固体发酵等关键技术,解决生物制造过程的效率与工程化问题,显著提高我国生物产业过程技术与装备水平。   (三)研究开发一批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专项规划目标的实现,加强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研究开发一批重大生物制造产品和技术系统,实现产业化,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重要贡献。   1.重大化工产品的生物制造。   研究生物基平台化合物、手性化工中间体、生物基材料等重大化工产品的生物制造技术,形成有机酸、化工醇、溶剂、生物基材料等产品生物制造的平台技术体系,形成手性醇、手性酸、甾体等高附加值手性中间体生产的创新型生化技术路线,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造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技术水平。   2.大宗生物基产品的衍生转化。   开展大宗生物基产品的生物技术衍生转化研究,突破生物催化剂改性、催化转化反应体系优化、产品分离制备等关键技术,开发柠檬酸到柠檬酸丁酯、赖氨酸到戊二胺、乳酸到丙烯酸、丙酮酸等衍生转化技术,促进大宗生物基产品的工业化应用与生物制造产业链的形成。   3.木质纤维素生物糖化。   围绕非粮原料的利用,开展生物质物化预处理与生物预处理、高效纤维素酶、秸秆酶法糖化新工艺,实现秸秆糖的生物制造,研发木质素、糠醛等产物高效分离与利用技术,提高木质纤维素综合利用能力,力争取得秸秆糖替代玉米糖为工业发酵原料的突破。   4.非粮生物能源产品。   以木薯、秸秆、菊芋、甘蔗等非粮原料与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集成生物炼制与生物转化技术,发展非粮生物醇、合成气生物醇、生物制氢、车用甲烷等新一代生物燃料生产关键技术,促进生物燃料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5.生物油脂产品开发。   研究微生物与微藻优良藻种的筛选诱变和基因组工程技术、光反应器高密度培养技术、低成本采收分离与提取技术、残渣高值化技术,开发生物油脂以及以油脂为基础的能源燃料和化学品系列产品。   6.营养化学品的生物合成。   研究营养化学品生物催化合成、生物拆分等高效稳定的工业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体系,开发核苷酸、非天然氨基酸、丙酮酸、唾液酸、生物色素、生物香料等生物合成新技术,实现原料、水资源、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的大幅下降。   7.糖生物工程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   开展糖链绿色制备、生物合成与转化、产品分离与精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糖工程产品功能评价技术和产品标准体系,开发功能性寡糖、稀少糖及糖醇类衍生物等新产品,提高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8.固体发酵工艺系统优化。   针对大宗固态发酵产品的微生物生产与工业生产指标优化,发展微生物菌种与群系调控、先进发酵过程控制技术、生物产品分离与精制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清洁生产,减少能源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效益。   9.生物废弃物综合利用。   研发生物废弃物资源化高值转化关键技术,建立成套技术工业示范,生产价值高、市场急需的材料和添加剂等产品,形成支撑以工业发酵糟渣和高浓有机废水为代表的工业生物废物转化利用的综合技术体系,促进工业发酵等轻工行业清洁生产。   10.生物质热转化与气化技术。   开展催化剂研制、生物质热解及新工艺,生物油重整工艺过程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行富氧生物质气化技术、粗合成气催化重整净化与组分调变技术与装置研究,研制生物质液化、气化系统,形成针对秸秆、有机废渣等生物质的热化学转化与气化技术体系。   (四)提升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能力。   针对生物制造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完善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平台和研发基地。   1.建设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   在生物催化剂、合成细胞和生物制造领域分年度建立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生物炼制、生物催化、工业酶、发酵工程、生物资源利用、生物能源等领域分年度新建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平台与研发基地。   2.建设若干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   发挥龙头企业对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联合优势技术研发与技术提供单位,瞄准行业亟需的重大技术、关键技术以及集成新工艺,通过开展中试及示范,建设若干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搭建连接研发与产业的通道。   3.构建生物信息与生物资源库。   建设基因组数据库、蛋白质组数据库、基因调控与代谢网络以及相关分析软件等生物信息库,开发一批特色专题数据库 建设工业微生物资源库,建立化合物分子文库和蛋白质分子文库等。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现代生物制造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   建立和健全涉及生物制造科技与产业发展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协调统筹国家有关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集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科技计划的资金与力量,。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将生物炼制定义为以生物质为原料,将生物质转化工艺和设备相结合,用来生产燃料、电热能和化学产品集成的装置。生物炼制主要分为3种系列:①木质纤维素炼制:用自然界中干的原材料如含纤维素的生物质和废弃物作原料 ②全谷物炼制:用谷类或玉米作原料 ③绿色炼制:用自然界中湿的生物质如青草、苜蓿、三叶草和未成熟谷类等作原料。未来的生物炼制将是生物转化技术和化学裂解技术的组合,包括改进的木质纤维素分级和预处理方法、可再生原料转化的反应器优化设计、合成、生物催化剂及催化工艺的改进。   生物催化:Biocatalysis,指利用酶或者生物有机体作为催化剂进行化学转化的过程,这种反应过程又称为生物转化。生物催化中常用的有机体主要是微生物,其本质是利用微生物细胞内的酶进行催化,促进生物转化的进程。生物催化具有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特点。生物催化的方式有添加前体发酵法、游离酶法、静息细胞法、固定化酶法、固定化细胞法,反应可在水相、有机相和水-有机溶剂双相、反相胶束体系、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系统中进行。   生物拆分:Biological Resolution,指利用特异性的酶作用于对映异构体,从而达到选择性的拆分效果。技术难点在于特异性酶的筛选。化学拆分技术在实验室中较为常用,生物拆分技术常见于工业加工过程,物理拆分技术较少使用。   生物造纸:Biological Paper Making,指在造纸过程中,利用酶或者生物有机体对纸浆漂白、废纸浆脱墨、纸浆纤维性能改善的加工工艺。在制浆中,利用真菌漆酶或木聚糖酶降解木素或半纤维素,对纤维原料,如木屑、秸秆等进行(预)处理,可显著减少漂白剂氯的用量,提高纸浆白度和抄纸等后续加工性能,被称为生物制浆(bio-pulping)生物漂白(bio-bleaching)。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指对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酶蛋白质进行加工改造与开发应用的技术。包括酶的发现和筛选、酶的分离和纯化、酶的固定化、酶的人工模拟、酶分子的修饰与定向改造、酶蛋白高效表达、规模化制备、酶工程化应用技术等。   工程菌:Engineered Bacteria,指基于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等手段,使对微生物进行基因修改从而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生物细胞株系,是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加工出来的新型微生物,具有功能好、效率高等特点。工程菌构建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生物技术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手段,工程菌的应用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对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食品、医药等问题具有重大支撑作用。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我国发酵工程产业规模全球第一,已经形成了具有科学研究、生产设计、设备制造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既包括传统的发酵食品,如白酒、酱油、食醋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又包含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的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生物醇、抗生素、维生素、酵母、淀粉糖、特种功能发酵制品等现代发酵工业产品。
  • 37年把冷板凳坐热,清华大学教授陈国强团队—— 开拓生物制造技术新方向
    在可降解的生物材料研发上摸索了37年的清华大学教授、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最近终于眉头舒展:“这次接近看到曙光了。”  为减少不易降解的石化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可降解材料,生物制造是路径之一。在诸多生物材料中,PHA(聚羟基脂肪酸酯)这一类材料家族,有全过程在水里合成、完全降解、动物可食用等优势,被寄予厚望。上世纪90年代,工业界试图大规模生产时,却遇到成本高、能耗高等难题。相比成熟的化工制造,生物制造PHA材料实在没有竞争力。  从80年代开始,陈国强就在做PHA研究。PHA大规模产业化被认为难以走通时,相关研究迅速降温,有观点认为:作为大宗材料,PHA没有前途。靠着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产业界争取到的资助,陈国强继续研究生物制造技术。“我坚信这是未来发展方向,咬着牙也要把它做下去。”陈国强告诉记者。其间,在科技部有关课题的持续支持下,他探索出了可行的PHA规模化生产方法,但受制于制造成本、复杂的生产流程等,实际应用的范围很小。  生物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重要原因是反应过程消耗大量淡水和能量,生产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巨大,生产过程中出错(染菌)率很高。能不能用海水来替代淡水?实现这一设想,前提是找到适合海水的菌种。2003年,陈国强团队得知新疆有个艾丁湖,这是一个由于酷热、干燥的气候形成的内陆咸水湖。经过多次实地土壤筛选,他们惊喜地发现,两株细菌具有高度耐盐以及快速生长的特性,且不易被其他微生物感染。这正是团队苦苦寻找的理想工业微生物菌株。  但这些嗜盐菌能否充当新一代生物制造的底盘细胞?陈国强带领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学方法,改造出适应能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的菌株,并从科学上验证:基于嗜盐菌发展“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进行制造不仅可行,而且相比上一代技术有巨大提升。2011年,陈国强团队发表的论文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多个国际科学团队和企业纷纷跟进。沉寂多年的PHA研究,包括使用极端细菌的工业过程,成为生物制造的新热点。  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没人清楚能否走得通。在国家多个科技项目支持下,陈国强开始了另一场远征——规模化生产技术验证。又攻关近10年,他带领团队基于嗜盐菌构建了生物制造的系列核心技术平台,解决了发酵生产中高耗能、易染菌、过程复杂、产物难提取、生产成本高等难题。无论基础研究还是工程化实现,该团队如今都走在全球前列。  “科学研究就像一场冒险,一路走来,我是幸运儿。”陈国强感慨,“37年科研生涯中,走过的弯路很多,失败探索远多于成功。走到现在,源于自己坚信:任何一个研究方向往深处钻研一定会有新发现。”  2021年10月,他带领团队完成200吨发酵罐的PHA开放生产。利用得到的PHA,他们与多个兄弟单位合作,成功制成纤维纺织品、可降解农膜、管材、3D打印材料、医用无纺布以及发光材料等。在合成生物学和“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制造PHA生物塑料的道路上,陈国强团队使我国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看到下一代生物制造从梦想变成现实,我感到一切付出都值得!”他说。
  • 北京公开征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意见
    为抢抓生物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近期编制了《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关于对《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为抢抓生物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编制了《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附件1),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实名反馈意见。征求意见反馈表(附件3)须签字或加盖公章并扫描为PDF文件,发送至maliansu@kw.beijing.gov.cn。反馈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31日(星期三)下午5点。特此公告。联系电话:010-62896868-823、010-62896868-888(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2:00—5:00)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2024年7月25日附件1:《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附件2:《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附件3: 征求意见反馈表
  • 共享生物医疗创新发展成果,先进制造创新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3年11月18日,摩方精密“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精密增材制造技术进展及其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探讨”为主题,围绕精密增材制造技术在微流控、药物传递、生物传感、生物材料、口腔修复、医用内窥镜、手术机器人、IVD器械、器官芯片、助听器等领域的课题研究,携手高校教授、科研学者、企业家代表等共同探讨行业应用进展和产业化趋势,共享生物医疗创新发展新成果。本次会议精彩纷呈,分为嘉宾报告分享、摩方精密技术及产业进展阐述、圆桌论坛三个环节,此次研讨会还特别邀约南极熊3D打印作为合作媒体,全程报道会议最新动态。河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副主任程立金、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相、北京德默高科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微针技术总监汪宝瑞、摩方精密华北区负责人张超、摩方精密产品应用部总监彭瑛博士等五位嘉宾,围绕微纳3D打印技术在材料研发、口腔修复、微针药物递送等精细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知识交流,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内的最新科研进展及产业发展趋势。嘉宾演讲程立金河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副主任《光固化椎间融合器的结构设计与形性调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元光学者,河北省增材制造学会理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副主任。长期面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5G通讯等领域,围绕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零件的3D打印工艺及成形原理开展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Add Manuf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3D打印领域魅力独具,它能将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的人才凝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富有时代意义的跨学科、多尺度伟大事业!”程立金分享了在制造技术层面,其团队在陶瓷浆料性能调控、成型精度与制件性能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团队通过温度场辅助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显著优化陶瓷浆料流变性能,提升固化厚度与成型精度,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引入,从而显著提高成品率及成型质量。最终,通过精细化工艺参数探究(曝光参数、切片厚度、加热温度),成功拓宽材料对光固化工艺的适应性。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他们期望能够让PμSL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高性能器件的精细地制造。此外,希望通过实时监测技术,在打印过程中判断打印质量,并将其应用于样品的性能预测,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其也在考虑开发多光路设备,以实现从厘米级到更密集构件的制造。未来,该团队将继续探索更加高效、精确的制造方法,为设计和制备性能可调、高精度结构功能一体化器件提供新思路。王相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极薄强韧氧化锆贴面-天然牙齿微创/无创强化技术的新起点》工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北大口腔医学-重庆摩方超高精密度牙齿表面强化技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口腔科设备及材料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顾问,北京市科技新星。目前主要从事口腔数字生物材料智能制造方面研究,含超精密仿/创生材料数字化制造(包括氧化锆、PEEK、金属等)。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等多项;迄今已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项。“如果能进一步突破厚度的话,就可推动口腔修复从有创到无创的质变!”王相认为,当前口腔领域存在问题:龋病防护不足和色素牙、牙列不齐等问题的修复效果不佳。为此,北京大学孙玉春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极薄强硬陶瓷材料解决方案,旨在实现无创修复。该解决方案通过面投影微立体光固化陶瓷增材成型技术和陶瓷多尺度拓扑晶相结构的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突破,获得了具有极薄强韧、高精度和美观效果的氧化锆修复体。在与摩方精密的合作过程中,团队突破了陶瓷修复体的制造厚度极限,最薄可达40μm,获得了迄今全球最薄陶瓷修复体。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修复体的强度和美观度,还大幅降低了材料浪费和患者痛苦。未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需求的升级,口腔修复技术将从有创发展到无创,为全球口腔健康事业作出贡献。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有望实现个性化、精准的美学修复效果,可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汪宝瑞北京德默高科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微针技术总监《3D打印制作的高密度微针在经皮给药领域的应用》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理化所,目前就职于北京德默高科公司从事微针药品临床前研究,IND申报,以及微针化妆品研发,国产特殊/普通化妆品申报。“3D打印可以让我们研发人员任意的设计微针形状。”汪宝瑞阐述了3D打印在微针领域的两大优势:一是能帮助研发人员任意设计微针形状,满足不同药物晶体给药需求;二是通过高密度微针贴片,提高药物利用效率和生物利用度,实现无痛注射。微纳3D打印技术不仅为疫苗、体重管理、化妆品等领域带来很大的变化,还大大提升了微针的制备效率及便捷度。例如,研究人员可在制备微针时设计任意形状的微针以提高药物递送效率及稳定性。他分享了公司现阶段在国内外的临床研究项目,展现了微纳3D打印技术在微针应用领域的巨大潜力。预计未来,3D打印微针将在医疗、美容、药物递送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张超摩方精密华北区负责人《高精密微纳增材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群人的智慧才能走得更远,合作共赢才是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张超重点展示了摩方精密在精密增材制造和终端产品领域的研发与制造实力。利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摩方精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突破了光固化增材制造领域2µ m光学精度的瓶颈,并达到媲美传统精度±10µ m/25µ m加工公差,成功实现了高精度与幅面之间的平衡。随着原创技术的不断突破,摩方精密不仅解决了精度难题,还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例如,在微流控、药物传递、生物传感、生物材料、口腔修复和医用内窥镜等前沿科研领域,摩方精密的微纳3D打印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摩方精密已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实现高效、高精度的3D打印需求,并加紧布局终端应用场景,不断打造成为一个技术赋能型的平台公司。彭瑛摩方精密产品应用部总监《微纳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从设计-加工-材料-应用的经验分享》“在模型设计之初,就要避开基于机加工、模塑的思路去设计增材制造的模型”彭瑛介绍了摩方精密增材制造的设计理念,并围绕客户在工艺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经验分享。她提出要为增材制造打造专门的设计理念,这是区别于传统的机加工和注塑设计。尤其在模型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增材制造的独特性,如层叠式构建过程。其次,彭瑛重点阐述了微纳增材技术在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实现了各类材料以及终端应用领域的创新突破。她表示,摩方精密始终秉持将微纳3D打印技术转变为真正的精密快速成型及直接生产制造的核心理念,依托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日益成熟的工艺及材料研发基础,持续拓展应用场景,为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可能性。此次报告会的主题紧紧围绕精密增材制造技术,嘉宾们通过生动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微纳3D打印技术在赋能研发及产品应用方面的巨大价值。现场专家学者纷纷向演讲嘉宾发起交流互动,以期挖掘精密增材制造技术在助力研发和产品应用方面的无限潜能。圆桌论坛本次论坛特邀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建林、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晓明、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黄天云、及乐普医疗有源器械部项目主管李向义展开圆桌论坛环节。他们围绕精密增材制造在生物医疗产业的创新应用探讨交流,并就行业应用场景、阶段性重点项目进展及产学研合作模式展开讨论,共同把脉产业化发展方向。(后期将详细报道,请持续关注)摩方精密致力于与众多客户伙伴及科研团队共同打造一个全方位的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旨在凝聚业内企业力量,为精密增材制造领域注入创新活力,共同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当然,我们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研讨会”之路仍将继续,期待与您再次齐聚一堂,共享智慧盛宴!
  • 工信部等八部门:大力发展生物制造 提升分离纯化等先进技术装备水平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制造,增强核心菌种、高性能酶制剂等底层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分离纯化等先进技术装备水平,推动生物技术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加快融合应用。支持新型功能性纤维在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应用。搭建跨行业交流对接平台,深挖需求痛点,鼓励企业开展技术产品跨行业交叉应用,拓展技术产品价值空间,打造一批典型案例。详情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规〔2023〕2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财政厅(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监管局,中国证监会各派出机构,有关中央企业: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为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意见。一、发展基础和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制造业已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发展优势,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创造税收的重要来源、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领域,为有效应对外部打压、世纪疫情冲击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近80%,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仍然突出,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不牢,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需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创新驱动、系统推进,坚持先立后破、有保有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0%,工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13%左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57%。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一)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优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制造业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鼓励面向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制定先进技术转化应用目录,建设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锻长板,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完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支持传统制造业深耕细分领域,孵化新技术、开拓新赛道、培育新产业。持续巩固“去产能”成果,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完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理制度,科学细化项目管理目录,避免对传统制造业按行业“一刀切”。(三)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企业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薄弱领域,加快攻关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强化传统制造业基础支撑体系。深化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应用,强化需求和场景牵引,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产品技术互动发展,支持企业运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实施技术改造,扩大创新产品应用市场。(四)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聚焦消费升级需求和薄弱环节,大力开发智能家居、绿色建材、工艺美术、老年用品、婴童用品等领域新产品。推动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实施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建设,持续保护老字号,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高端品牌。推动传统制造业标准提档升级,完善企业技术改造标准,用先进标准体系倒逼质量提升、产品升级。三、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动智能制造(五)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支持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智能部件,加快推动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以场景化方式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探索智能设计、生产、管理、服务模式,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杆。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在中小企业先行先试。完善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等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等贯标,提升评估评价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和数据安全防护,构建发展良好生态。(六)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化协同。鼓励龙头企业共享解决方案和工具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和产业链资源共享。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平台作用,支持构建数据驱动、精准匹配、可信交互的产业链协作模式,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产品溯源等应用,建设智慧产业链供应链。支持重点行业建设“产业大脑”,汇聚行业数据资源,推广共性应用场景,服务全行业转型升级和治理能力提升。(七)推动产业园区和集群整体改造升级。推动国家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共享制造模式,实施整体数字化改造。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引领,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源在线化、产能柔性化和产业链协同化,提升综合竞争力。探索建设区域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中心,提供海量数据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开发等服务,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业。探索平台化、网络化等组织形式,发展跨物理边界虚拟园区和集群,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四、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八)实施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落实工业领域和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完善工业节能管理制度,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开展产能置换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完善跨区域产能置换机制,对能效高、碳排放低的技术改造项目,适当给予产能置换比例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应用非粮生物基材料等绿色低碳材料。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体系,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有序推进重点行业煤炭减量替代,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增长,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九)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开发推广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制修订一批低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促进资源节约和材料合理应用。积极培育绿色服务机构,提供绿色诊断、研发设计、集成应用、运营管理、评价认证、培训等服务。发展节能节水、先进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等绿色环保装备。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带动更多企业绿色化转型。(十)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分类制定实施战略性资源产业发展方案,培育创建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原生资源利用水平。积极推广资源循环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家电、废旧纺织品回收处理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推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在工业固废集中产生区、煤炭主产区、基础原材料产业集聚区探索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模式。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提升工业水资源集约节约水平。(十一)强化重点行业本质安全。引导企业改造有毒、有害、非常温等生产作业环境,提高工作舒适度,通过技术改造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增强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加大安全应急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民爆等高危行业领域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支持石化化工老旧装置综合技术改造,培育智慧化工园区,有序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和长江经济带沿江化工企业“搬改关”。五、推进产业融合互促,加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十二)促进行业耦合发展。推进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电力等产业耦合发展,推广钢化联产、炼化集成、资源协同利用等模式,推动行业间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衔接。大力发展生物制造,增强核心菌种、高性能酶制剂等底层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分离纯化等先进技术装备水平,推动生物技术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加快融合应用。支持新型功能性纤维在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应用。搭建跨行业交流对接平台,深挖需求痛点,鼓励企业开展技术产品跨行业交叉应用,拓展技术产品价值空间,打造一批典型案例。(十三)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推广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模式、新场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深化。推动工业设计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设计优化和提升,创建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和行业性、专业性创意设计园区,推动仓储物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增强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培育创新生产性金融服务,提升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撑水平。(十四)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根据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和制造业转移发展指导目录,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优势,结合产业链配套需求等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高承接转移承载力,差异化布局生产力。在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培育一批主导产业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等载体作用,推动技术、装备、标准、服务等协同走出去。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强战略谋划、统筹协调和重大问题研究,推动重大任务和重大政策加快落地。各地区各部门协同联动,鼓励分行业、分地区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举措、出台配套政策、抓好推进落实,形成一批优秀案例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政策宣贯、行业监测、决策支撑和企业服务。(十六)加大财税支持。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力度,以传统制造业为重点支持加快智改数转网联,统筹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培育和评定,按规定充分享受财政奖补等优惠政策。落实企业购置用于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所得税抵免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软硬件设备投入。(十七)强化金融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相关再贷款,为符合条件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资金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等政策作用,引导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优化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加大传统制造业股权投资支持力度。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技术改造或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十八)扩大人才供给。优化传统制造业相关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全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鼓励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长效机制,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推进新工科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面向传统制造业领域培养一批数字化转型人才、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和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2023年12月28日
  • 走进海尔生物医疗 走进亚洲最大的低温冷链研发和制造基地
    海尔生物医疗隶属于海尔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低温冷链研发和制造企业。在低温、冷冻、冷链技术方面,海尔生物医疗的产品填补了国内低温技术的空白,带着对低温技术的好奇,近日,仪器信息网一行三人特别拜访了海尔生物医疗,为您揭开亚洲最大的低温冷链研发和制造基地的神秘面纱。海尔生物医疗研发制造基地  国内首创低温冷链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长期以来,国内超低温市场几乎没有国产厂商的身影。2006年,海尔生物医疗推出的零下86度超低温冰箱,完全打破了国外品牌长达30多年的技术垄断,替代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资金。  目前,海尔生物医疗现有产品共包括17个系列,一百多个规格型号,超低温冰箱、深低温冰箱、低温冰箱、血液冷藏箱、医用冷藏箱、生物安全柜等低温冷链及实验室等产品都是海尔生物医疗目前主要的产品线,产品年产量可达20万台左右。产品主要应用在医院、血站、高校科研、疾控等专业领域。另外,商检、质检、药检等国家政府机构也在使用海尔生物医疗的相关产品。  据介绍,海尔生物医疗自主研发的生物安全柜将为行业树立全新的安全标准。经过10年技术沉淀,历时两代迭代升级,海尔智净生物安全柜首创智净“恒风速”专利,解业内所有安全柜久用过滤器堵塞 风速降低或不均匀 造成人员易感染、样本受污染的隐患。并提供业内最全3Q年检服务,整机三年包修等服务。随着生命科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柜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未来也将成为海尔生物医疗的代表性产品之一。  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为我们介绍了冷链监控系统、液氮罐和自动化存储设备等产品。交流现场  主持起草多项国家标准,并多次获奖  据介绍,海尔生物医疗在低温技术领域相继主持起草了《低温保存箱》、《药品冷藏箱》,《血液冷藏箱》等国家标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际领先”技术认定8项。还获得了“国家新产品”、“十年成就奖”等荣誉。  2013年,海尔生物医疗推出了全球第三代、触摸屏、智慧型海尔超低温冰箱DW-86L959,该款产品通过触摸屏智慧存储,实现了与人的交互,引领了全球超低温冰箱的发展潮流。同年12月,海尔凭借“低温冰箱系列化产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奖项是中国低温制冷行业唯一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对海尔生物医疗在中国低温冷链行业重要地位的肯定。  2015年4月,在ACCSI 2015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颁奖典礼上,海尔生物医疗的节能芯超低温冰箱DW-86L728J获得了2014年度绿色仪器和2014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品两项大奖。  由此可见,海尔生物医疗正在引领中国低温冷链行业从完全依靠进口,走向了自主研发,自行制造的研发之路,并从产品创新走向了标准创新的自创品牌之路。  先进工厂设备,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亚洲最大的低温冷链制作基地  走进工厂内部,可以看到先进的工业设施,完善的生产设备,洁净的工厂环境…。从2006年成立至今,海尔生物医疗一直引领中国低温冷链市场的发展。据介绍,海尔生物医疗全部产品的生产线,都采用专业的发泡设备,氦气检漏和真空舱检漏,全系列制冷剂自动灌注,同时使用压机油干燥过滤设备,真正为用户提供制冷能力强,质量可靠、经久耐用的产品。超低温冰箱专业检测生物安全柜总装线血液冷藏箱总装线  今后,海尔生物医疗将通过生物样本库带动的高端医疗科研用户资源,进入临床诊断试剂及设备研发、样本大数据信息系统等生命科学及转化医学上下游产业链,并支持中国民族生物医疗产业发展。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位于海尔工业园内的海尔大学。校园内部,环境优美,山水环绕,文化气息非常浓郁,也正是这种文化氛围为海尔培养了很多后备人才。海尔大学一览  海尔生物医疗低温冷链领域表现出的民族使命感、民族自主品牌形象都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其在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等方面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国内同行用心思考和学习。同时,相信海尔生物医疗定会不断的突破和发展,为中国低温冷链市场再添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撰稿:张葳
  • 国务院加大对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7个新兴产业扶持
    北京9月8日消息(记者刘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会议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   (一)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二)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   (三)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四)深化国际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   (五)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会议强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 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健康和精密仪器制造!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环。制造业被国外限制升级 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当前,经济全球化噪音逆流,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制造业出口增长收到抑制,发达国家在关键核心领域对国内制造业发展的限制升级,国内产业链安全和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广东省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近期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国内战略性产业供应链稳定发展保驾护航。《规划》提出高起点谋划发展战略性支柱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包括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设备、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包括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等。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图巩固提升生物医药与健康细分领域 2025年实现营收1万亿元《规划》指出要加速创新药物战略布局,大力发展抗体、蛋白及多肽、核酸等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着力突破精准医学与干细胞、新药创制、生物安全、生物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建设高端化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发展健康监测仪器和监测设备。要发展智慧医疗,推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产业化,发展高质量植介入产品、康复产品和高性能体外诊断产品。到2025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1.打造粤港澳大湾生命科学合作研发区 布局生命科学、研发外包等医药制造领域 十四五期间,广东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和研发中心,布局生命科学、生物安全、研发外包等领域,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策源地,做精做深生物信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重点推进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创制及中药现代化发展,开展高端仿制药、首仿药等研发。打造生物医药资源新型配置中心,加快发展精准医疗和中医药医疗服务,重点发展现代中药标准化、高端制剂等领域。发展生物药、化学药、中药。打造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打造国内重要的核医学研发中心、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再生医学大动物实验基地、南药健康产业基地。布局建设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道地药材和岭南特色中药材原料产业基地。2. 加快体外诊断、高端医用耗材产品研发 发展基因测序、细胞治疗高端领域大力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加快体外诊断产品、高端医用耗材和先进医疗设备等产品研发。着力发展医学影像诊断类、放射治疗类、医用电子仪器类、介入治疗类、骨科植入体类、口腔义齿类和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加快打造唐家湾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集聚以医疗器械为主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企业。加快发展口腔器材、康复医疗器械、医用导管等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医疗装备器械、家庭医疗康复设备、家庭护理设备等诊断器械、治疗器械和辅助器械。加快建设广东省智能化超声成像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着力发展医学影像诊断装备产业。广州重点布局生命科学、高端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深圳重点发展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领域。珠海发挥宜居城市健康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医药养冶大健康产业。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产业。对生命健康更高层次的追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体现。生物医药产业是近年来中国成长性最好、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领域之一。根据国家《" 十四五 " 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国家重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前沿领域攻关,基因与生物技术纳入前沿领域范畴。从生物医药产业链上市企业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上市企业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区,且规模较大,广东省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广东孵育出了四十余家医药上市企业,包括华大基因、金域医学、迈瑞医疗、达安基因、万孚生物、键帆生物、凯普医疗、阳普医疗、开立医疗等一流企业。而本次出台的《广州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 " 规划》政策扶持将会生物医药行业协同发展。前瞻布局精密仪器设备 2025年产业规模到3000亿元《规划》表示要巩固提升示波器、监护仪、血细胞分析仪、功率分析仪、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国内国际领先优势。重点突破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等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支持新型传感技术、智能化技术、计量测量技术、功能安全控制技术等共性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创新生态系统。目标是到2025 年,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达到约 3000 亿元,基本建成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具有核心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广东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布局1.OCA自动全贴合设备、共焦显微仪器等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重点支持广州、深圳开展精密仪器设备研发创新、制造, 广州加快推进面向消费电子产线的模块化嵌入式仪器平台、基于AI的产线视觉测试平台、面向自动化产线的模块化夹具与载板平台等研制工作。深圳加快 OCA(光学胶) 自动全贴合设备研发。中山加快“超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产业化及研发中心冶 建设,研发共焦显微仪器、超精密多轴基台和平板在线检测装备等。2.以质谱仪开发为主线 重点攻克激光器、离子源等关键核心技术发挥生产制造优势, 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基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精密仪器设备检测创新原理和方法的基础研究,解决精密仪器设备的关键技术问题,逐步实现精密仪器设备产业的短板技术与关键设备国产化突破和进口替代。支持广州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以质谱仪器开发为主线,重点攻克激光器、离子源、真空系统、数据采集等关键核心技术。布局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科技产业园区,支持中山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广州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等各类专业园区 (中心) 建设。3.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 加快红外光谱仪器研发创新加快高精度电测仪器、户外高加速老化试验仪、高精度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5G数据采集综合测试仪、高精密触发测量、高精密扫描测量等仪器研发创新, 支持开展环境应力筛选、可靠性强化、产品寿命等可靠性工程试验、产品可靠性检验检测等应用。支持佛山加快红外光谱仪等测量仪器研发创新。《规划》特别提到了要加强高端科学仪器如基因测序仪器、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的研发:深圳重点发展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领域;解决精密仪器设备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攻克质谱仪激光器、离子源、真空系统、数据采集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佛山加快红外光谱仪等测量仪器研发创新。其实许多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出自广东省,国内二代基因测序领头羊华大智造总部在深圳,国产质谱仪优秀代表禾信仪器坐落于广州。广东的发展定位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后期将会加大制造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制造业龙头企业精准对接,吸引优质项目入驻广东。《规划》的发布,无疑将会吸引一大批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生物技术企业入驻广东。而广东发展的目标是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取得战略性领先优势,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35年,制造强省地位巩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领先水平,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 广东把每个地级市安排的妥妥的,仪器和生物技术企业们,来广东发展吧!
  • 岛津加入新一代生物药物制造技术研究协会
    近日,「新一代生物药物制造技术研究协会」在日成立,并已获得日本经济产业省认可。该协会旨在实施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以实现个性化医疗为目的的新一代药物创制基础技术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新一代抗体药物等的制造技术)项目。岛津制作所加入该协会,今后,将锐意创新,积极致力于「先进的品质评价技术的开发」。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http://www.shimadzu.com.cn/an/。
  • 福建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业
    福建省《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近日已提交省委九届五次全体会议重点研讨,近期有望出台。《意见》显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试点工作将于2013年全面启动 除了在项目用林、用地方面全力保障外,政府方面还拟对海洋龙头企业和成功上市的海洋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据悉,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300亿,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8%以上(201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4419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5.4%) 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瞄准海洋新兴产业   据了解,福建将瞄准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邮轮游艇等产业,促进园区化、基地化发展。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提出,福建要立足良好的造船工业基础,适应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积极研发海洋石油平台、浮式生产系统、海洋石油开发专用船舶等,推进传统船舶工业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转型,积极推进台湾海峡油气资源的合作勘探。   据悉,打造中国东南沿海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基地,是福建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新目标之一。同时,福建也正加快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基地建设,推动厦漳泉游艇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集游艇产品研发制造、交易服务、休闲运动为一体的中国游艇产业重要基地。目前,首钢已启动在隆教湾投资200亿元人民币的计划,将以游艇产业为核心,建设滨海旅游综合项目。   福建发展海洋经济将突出两岸的合作。据透露,闽台两地将重点在海洋新兴产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海洋渔业、台湾海峡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构建平潭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特殊区域,包括组建平潭海洋大学,平潭海岛开发与保护研究中心,加快引进高层次海洋人才。   优化港口资源配置   在基础设施上,福建将完善全省港口规划,优化港口功能定位与资源配置,福建可建10万-30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岸线资源全国第一,接下来,福建将集中全省力量,把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共同打造成各类航运要素集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航运物流中心。   在政策支持上,福建副省长张志南表示,将设立规模不少于10亿元的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引导设立福建省蓝色产业投资基金,集中用于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此外对海洋龙头企业和成功上市的海洋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 会议邀请丨艾贝泰诚邀您参加第五届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
    第五届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 2024年7月19-23日 新疆 阿拉尔市   合成生物学作为21世纪生物技术领域颠覆性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产业界高度关注,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新质驱动力。   “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发起和组织的系列会议,已在上海、杭州、青岛和广州成功举办了四届会议,是我国以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主要会议之一,已经成为相关领域学者和产业人士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有力促进了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   为增进国内同行对新疆尤其是南疆和兵团特色资源及其研究方向的了解,推动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新疆微生物学会等联合主办,由塔里木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定于2024年7月19日-23日在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举办。 01会议信息   会议名称 | 第五届合成微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 2024年7月19日-23日(19日报到,20、21日正式会议,22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参观交流,23日离会)   会议地点 | 阿拉尔塔河花园酒店 02会议日程 03 明星产品信息 AbioBundle E系列生物反应器   本次展会,艾贝泰将展出AbioBundle E系列生物反应器,AbioBundle E系列生物反应器采⽤ e-Control或e Dual-Control控制器,经典BenchTop设计,彩⾊ 触屏,操作界⾯ 直观,可极据⽤ ⼾ 需求灵活配置,可选单控,双控或四控模式,⽀ 持 1/2/3/5/7/15/20L单壁或夹套玻璃罐体,以满足前期工艺开发到中试的体积需求。此外,e-Control采用艾贝泰自主开发的专有算法,能够实现对细胞培养或发酵过程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支持Feed Control功能:可配合外置天平、天平Licence可以实现Flow Profile操作,用户事先设定好Flow Profile,e-Control或e Dual-Control将按照设定进行自动补料或取样操作,可满足客户更加复杂和多样的工艺需求。e Dual-Control控制器自带FlowChart和FeedingPlan功能,采用模块化和可视化设计理念,即使没有编程基础的用户也可以轻松完成复杂细胞培养或发酵工艺的实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