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物理

仪器信息网生物物理专题为您整合生物物理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物理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物理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物理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物理话题讨论。

生物物理相关的资讯

  • 五洲东方将参加“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暨第12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
    五洲东方将于2011年10月30日-11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ldquo 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暨第12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rdquo 。   本届大会是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盛会,首次在华举办,由国际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承办。本届大会主席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饶子和院士担任,届时有250余名享有盛誉的生物物理学家,包括多位诺贝奖获得者介绍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五洲东方展位号:A55和A57   会议时间:2011年10月30日-11月3日   会议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五洲东方诚邀您的参加。
  • 聚焦生物物理与人类健康——第十九届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盛大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7月24日,第十九届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在安徽合肥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协办,会议吸引千余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仪器企业代表前来参会。中国科学院饶子和院士、杜江峰院士、施蕴渝院士、隋森芳院士、阎锡蕴院士、卞修武院士、董晨院士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现场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研究员主持,杜江峰院士、饶子和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许瑞明教授为大会开幕式致辞。杜江峰院士为开幕式致辞杜江峰院士讲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种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建有理学和特色文科的综合性科技大学。我们始终坚持实施全院办校首次结合的办学方针,紧紧围绕着国家的战略需求,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我国的生物物理学同生共长,1958年建校时,就建立国内高校第一个生物物理系,六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生物物理学优秀人才。 许瑞明教授为开幕式致辞许瑞明教授讲到,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本次大会汇聚了多位杰出学术带头人,吸引了众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相信本次大会一定会为为各位同行提供增强次学术交流平台,为新理论新思想的分享提供一个开放平台,促进国际间学术交流引发深层次的思想交流。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在此平台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治理自强。饶子和院士为开幕式致辞饶子和院士讲到,生物物理学这样一个学科非常重要,它在推动生命科学发展、推动人类健康发展、推动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些年来,生物物理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比如AlphaFold,当然,这也是建立在我们前期积累的大量数据的基础之上。二十年前,是结构分析生物学,而现在结构细胞生物学时代已经到来。开幕式上,揭晓了第七届贝时璋杰出贡献奖和第七届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获得者,并进行颁奖仪式。第七届贝时璋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施蕴渝院士,第七届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获得者分别为北京大学黄小帅教授和上海科技大学王权博士。饶子和、杜江峰两位院士为获奖者颁奖阎锡蕴院士、张宏研究员为获奖者颁奖开幕式后,清华大学隋森芳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董晨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劲松研究员三位嘉宾作了首日的大会报告。隋森芳院士 清华大学报告题目:《Structure studies of gigantic 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by cryo-EM》隋森芳院士讲到,冷冻电镜技术时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热点技术之一,近年在Cell、Science、Nature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中,冷冻电镜因把生命科学推进到原子水平而连续当选。冷冻电镜在结构生物学面临的挑战:分辨率尽可能高、颗粒尽可能小、颗粒尽可能大、颗粒不均一、尽可能原位测量。隋森芳院士讲了其实验室所做的光合蛋白质及其的冷冻电镜研究。董晨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报告题目:《IL-17家族细胞因子在黏膜炎症与疾病的功能机制》董晨院士讲到,生物物理学既有物理,也有生物,物理比较“骨感”,生物比较“丰满”,因此带来了免疫生物学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在进化过程中,IL-17家族细胞因子在进化中是非常悠久的存在,也比较保守,IL-17家族包括六个成员:IL-17A到IL-17F。IL-17是研究的最多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其受体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有5个家族成员。董晨院士详细介绍了IL-17家族细胞因子在黏膜炎症与疾病的功能机制。李劲松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报告题目:《类精子干细胞介导的遗传改造》哺乳动物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是从单倍体囊胚中建立的细胞系,该细胞具有二倍体胚胎干细胞的所有特性,包括无限增殖能力、基因表达模式、分化潜能等。单倍体干细胞因为只含有一套遗传物质,为在细胞中开展高通量正反向遗传筛选提供了新的工具。另外,携带精子遗传物质的孤雄单倍体该细胞可以替代精子通过卵子注射高效产生半克隆小鼠(因此又称为类精子干细胞),可作为载体将基因编辑器通过“受精”带到胚胎中,为研究胚胎发育和细胞命运决定提供新的遗传学工具。李劲松研究员介绍了其实验室类精子干细胞相关研究及基因组标签计划。开幕式前一天,膜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环境与健康、单分子动态结构、基于冷冻电镜的新技术及应用等多场主题研讨会议提前预热,近70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分享。此外,大会还专门设置了高中生卓越论坛,4位高中生带来了他们的研究分享。部分讲者照片接下来的2天,还将有二十余场分论坛,百余为报告嘉宾带来精彩的分享,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相关报道。后记:生物物理学是生命科学和物理的重要分支学科和领域之一,可以阐明 生物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有关物质 、能量与信息的运动规律,对于生命科学、医学、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届生物物理大会的主题聚焦在生物物理与人类健康,强调了生物物理领域的创新发展对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多位院士和百余名国内外优秀学者和业界领袖齐聚合肥,分享交流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前沿技术,演讲内容覆盖面十分广泛,对于生物物理学科、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本次会议令人感受深刻的一点是特别设置了高中生卓越论坛和青年科研生涯规划系列讲座,充分体现了会议主办方对于青少年和青年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视。高中学生自信地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已经开始接收专业的训练,体现了我国当代高中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正如本次青年论坛评委所言,在仍以分数为主导,以高考作为绝大多数高中阶段教学的导向的背景下,仍有这样的科学爱好者参与科学研究,是我国中学科学教育的希望和风采。
  • 广州明美助力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省生物物理学年会
    2016年11月26日-27日,2016年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广东省生物物理学年会在广州市从化区流溪河公园湖光度假山庄召开。广州明美携研究级正置荧光显微镜MF43和研究级倒置荧光显微镜MF53参加,与徕卡、海洋光学等显微成像领域的知名企业相互切磋学习。 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广东省生物物理学年会于1999年首次举办,在大会主办单位的努力和广东省科协的关怀下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本次大会旨在为广东省与香港地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提高学术水平,促进生物物理学的发展。会议就国内外生物物理领域前瞻性和关键性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学术探讨,展示了近年来最新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吸引了省内外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 借此盛会,广州明美重点演示了我司研究级正置荧光显微镜MF43和研究级倒置荧光显微镜MF53,凭借两款产品可与国外知名显微镜产品相媲美的专业品质,展现了明美在研究级显微镜领域的实力。广大专家学者一致高度认可明美的研究级显微镜,纷纷表示对国产品牌更有信心,今后定会大力支持国产品牌,助力国产品牌做大做强。下图为与会专家学者专注进行本届大会:下图为与会专家学者争相体验明美研究机显微镜: 使用机型:明美研究级正置荧光显微镜MF43 研究级倒置荧光显微镜MF53
  • 第17次国际生物物理大会
    我公司将参加2011年10月30日-11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 17 次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暨第 12 次全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展位号A36,欢迎您届时光临展位,交流指导!
  • 国际病毒结构生物学研讨会在生物物理所召开
    2015年4月9日,国际病毒结构生物学研讨会(International Mini-Symposium of Structural Virology)在所9501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由生物物理所主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以及美国Sripps研究所等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们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Sripps研究所的Jack Jonson教授和生物物理所的饶子和院士做了两个关于病毒研究领域的主题报告。Jack Jonson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其实验室以 Nudaureliacapensis omega virus、Sulfolobus turreted icosahedral virus 等病毒为基础,利用晶体学、电子显微学等技术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病毒成熟的过程。饶子和院士作为中国病毒结构生物学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工作重点是与人体重大疾病密切相关的病毒的研究。饶院士向大家展示了过去几年在手足口病源病毒EV71以及CA16的系列研究工作,并且向大家阐述了基于结构的抗病毒药物研究动态。此外,饶院士还进一步展示了他们近期关于甲型肝炎病毒的重大研究进展。   冷冻电镜这一强大的技术手段在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特别是柔性结构研究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生物物理所朱平研究员介绍了他们以冷冻电镜为主要技术手段对染色体30nm丝,染色体重塑复合物Tip49a/Tip49b以及病毒类似颗粒等结构研究 中山大学张勤奋教授则利用这一技术手段对青蟹呼肠孤正二十面体病毒柔性突出进行了结构研究。   相对于冷冻电镜,晶体学对于小分子量的生物分子结构研究具有独到的优势。生物物理所孙飞研究员作为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中心主任,近年来在发展冷冻电镜成像及图像重构算法方面有着显著的成绩。他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以兔出血病毒RHDV为研究对象将不同尺度的数据进行整合,利用电镜低分辨数据获得晶体学相位的方法 清华大学的向烨教授以及生物物理所的章新政研究员则展示了利用晶体与电镜等联合手段来研究细菌的病毒&mdash &mdash 噬菌体浸染宿主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噬菌体T4噬菌体入口装置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以及&phi 29浸染宿主过程研究。   冷冻电镜图像算法上的进步会极大地增加我们对于图像信息的提取。湖南师范大学的刘红荣教授和清华大学的程凌鹏副研究员通过合作系统地研究了非正二十面体对称质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并在重构算法上进行改进,使原本缺失的核酸结构得以显示。此外,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赞助商无锡App Tec公司的Henry Lu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他们在利用小鼠与人的Chimera Liver 的Ex Vivo实验所取得的关于抗甲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研讨会报告深入浅出,与会者对冷冻电镜技术成像及算法的发展对于解析生物大分子特别是病毒结构的优势以及基于结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会师生热烈讨论,受益匪浅。
  • 昊诺斯携手艾森生物举办生物物理所新技术交流会
    2012年11月20日下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与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艾森生物,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共同举办了一场新技术交流会,会议由感染与免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秦志海教授主持。前来参会的还有中科院动物所、中科院微生物所、农科院畜牧所、农大和军科院的老师们,会上主要就实时细胞表观分析在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基于动态细胞表型筛选的新药发现及评估等问题进行了技术交流。 大会上国家杭州高通量筛选中心主任徐晓博士和国家杭州高通量筛选中心副总监唐炜博士就RTCA(Real Time Cell Anlysis)技术做了报告,并着重阐述了RTCA在细胞生物学及药物筛选方面的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陶宁博士,也分享了他及同实验室的其他人员应用RTCA技术做的一些研究,并多次呼吁大家尝试新技术,可见RTCA对他的研究工作着实带来了很大帮助。在交流过程中及报告临近结束时,秦老师及其他参与者积极和徐晓博士及唐炜博士进行交流,不时提出问题,整个会场气氛非常热烈,报告结束后又与陶宁博士就仪器的试用进行咨询,并且在陶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仪器,反响很强烈。 秦志海教授开幕致辞 徐晓博士做报告 简介: 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和加州 La Jolla的Scripps研究所博士后.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Gladstone高级研究员。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和加州政府基金支持下从事老年性痴呆症研究项目研究。教育部&ldquo 春晖计划教授&rdquo ,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药物筛选中心客座教授。拥有 8项以上美国专利和 15项以上专利申请,在Science、PNAS、Nature Bio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过 60余篇SCI论文。 唐炜博士做报告 简介: 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从事G蛋白与下游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抗结肠癌小分子药物开发的研究工作。多个成果发表在PNAS, Nature Chemical Biology,JBC和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杂志上, 并拥有1项美国专利。 陶宁博士做分享 简介: 于武汉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曾担任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从事肿瘤病因学及营养干预研究,目前从事多糖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负调控状态的机制研究,及生物活性多糖药物开发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已发表在PLOS ONE, Langmuir, BBRC杂志上,国家发明专利1项。 艾森生物是RTCA技术的发明者及仪器的生产商,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是艾森生物在北京及东北的一级代理商,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生物检测、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等领域提供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多层次服务的高科技公司。 我们相信凭借一流品牌的技术与服务基础,我们将与科技研发的实验室一起为民族产业共创美好的明天!
  • GE医参加并支持第17届生物物理大会 精彩不断
    第17届生物物理大会暨第12次中国生物物理大会于2011年10月30-11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大会是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盛会首次在华举办,由国际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承办。本届大会主席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饶子和院士担任,国内外享有盛誉的1000余名生物物理学家共襄盛举。 GE作为此次会议的主要合作方,携多款相关产品在此次会议上盛大展出。此次共展出与生物物理技术相关的四款产品实物:AKTATMavant150蛋白纯化系统、Biacore® T200非标记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Gyrolab® 生物分析系统和LAS化学发光成像分析仪,前来展台问询交流的人员络绎不绝,让大家更为零距离地接触这些高科技产品,更为感性地认识和了解产品的结构和功能。 GE展台 @ 17th国际生物物理大会 GE展台 @ 17th国际生物物理大会 在本次生物物理大会中,GE医疗于10月31日举办了关于&ldquo 3D-SIM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rdquo 的午餐研讨会。GE Healthcare-API的产品经理Dr. Lan Clements详细介绍传统光学显微镜系统的衍射极限的特性和运用蕴涵,并着重介绍三维结构照明(3D-SIM)新成像技术如何突破这个极限并达到超高成像分辨率,以及DeltaVision OMX® 系统实现超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概述和达成活细胞超高分辨率成像的最新进展,颇为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在提问环节,大家纷纷表示感兴趣于此技术,希望研讨会结束后与Lan Clements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火爆的午餐研讨会现场 会后积极的交流 10月31日,GE医疗生命科学部的高层领导亲临大会现场,与多位专家学者交流,并召开了&ldquo 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媒体见面会&rdquo ,15家媒体记者到场参加,共享GE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发展宏图。 关于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 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隶属于通用电气医疗集团,我们的产品和技术主要应用于基因科学、蛋白质科学、药物开发研究、以及生物制药、诊断、法医和环保等行业。 我们为制药公司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以减少新药筛选和开发的时间和费用,迅速、简单地将研究成果转为规模化生产,并更好地从药物开发候选方案中选择开发出有效、安全药物的方案,更快地研制新药,为医药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铺平道路。我们的Biacore和Microcal非标记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是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的标准方法。我们的AKTA系统是专为生物分子纯化而设计的平台,集成了液相层析系统、软件和预装柱;市场上90% 以上FDA批准的生物药正是使用基于相同设计理念的可放大平台AKTAProcess系统和填料进行生物药物分子的提纯。我们的Whatman品牌提供在全球享有盛誉的过滤产品和技术,为分析领域、医疗保健和生物科学市场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100多年来,学术界和工业届以及各领域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一直与GE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着力于技术研发和提高产率。无论在医疗系统和基础生命研究中面临怎样的挑战,您都可以通过GE来获得高品质的产品和杰出并系统化的服务和支持。 欲了解更多有关GE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的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gelifesciences.com.cn,或垂询800-810-9118。
  • 安捷伦大力支持第17届生物物理大会
    安捷伦科技大力支持“第17届生物物理大会” 第17届生物物理大会暨第12次中国生物物理大会于2011年10月30-11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大会是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盛会首次在华举办,由国际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承办。本届大会主席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饶子和院士担任,国内外享有盛誉的250余名生物物理学家共襄盛举。 安捷伦的工程师与用户现场交流 在本次生物物理大会中,安捷伦科技于11月1日的举办了关于XRD及NMR的午餐会。XRD大分子衍射产品经理Tadeusz Skarzynski详细介绍了安捷伦科技为大分子晶体学研究提供的解决方案,SuperNova单晶衍射仪和PX Scanner原位X射线衍射及图像记录系统。安捷伦科技独家提供的PX Scanner可以对正在生长的蛋白晶体进行图像拍摄、确认和评估晶体的X 射线衍射能力,而蛋白质晶体仍留在生长介质中不受干扰。SuperNova 是安捷伦科技最新一代蛋白质晶体X 射线衍射仪,系统紧凑、使用方便、可靠,确保获得高质量数据。NMR的讲师Meng Xi发布了关于核磁共振技术的演讲,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是测定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研究的有效手段。结合先进的硬件技术和功能强大的软件,安捷伦提供的核磁共振产品适用于包括新颖研究方法开发在内的广泛应用。超低温探头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抗盐性,用于生物核磁,代谢组学和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 安捷伦科技午餐会现场 关于安捷伦科技 作为世界领先的生物医药行业分析解决方案供应商,安捷伦致力于帮助生物医药领域用户开发专业、安全、高质、高效的药物治疗产品,并且帮助用户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将产品推向市场,经过近年来的先进技术及行业经验的不断积累,安捷伦目前可为广大生物医药领域用户提供广泛的完整应用方案。帮助科学家们探索复杂的生命过程、提示疾病成因、并加速新药研发。从基础研究和疾病发现,到新药开发和临床试验,再到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安捷伦的解决方案贯穿整个药品研发产业链。 医药/生物医药 疾病发现 药物发现 药物研发 临床试验 药品质量控制 生命科学研究/学术研究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转化医学 系统毒理学 结构生物学 临床研究 遗传检测方案 LC/MS检测方案 毒性元素检测方案 更多安捷伦代谢组学解决方案,请参考:http://www.chem.agilent.com/zh-cn/solutions/metabolomics/Pages/default.aspx 更多安捷伦蛋白质组学解决方案,请参考:http://www.chem.agilent.com/zh-cn/solutions/proteomics/Pages/default.aspx 有关NMR产品,请参考:http://www.chem.agilent.com/zh-cn/Products/Instruments/magneticresonance/Pages/default.aspx 有关XRD产品,请参考:http://www.chem.agilent.com/zh-cn/Products/Instruments/x-raycrystallography/Pages/default.aspx 订阅Access Agilent电子刊物,请登录: www.agilent.com/chem/accessagilent:cn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18500 名员工为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 2010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54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欲摘王冠 先利其“器”
    李国红(左)和朱平 30纳米染色质左手双螺旋结构模型   生物物理所两名创新课题组组长朱平、李国红率先解析出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问题,也是目前为止最有挑战性的结构之一,困扰了全世界的研究人员30余年。   由&ldquo 一三五&rdquo 学科布局凝练,在中科院&ldquo 先导专项&rdquo 、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稳定和持续的支持下,生物物理所两名创新课题组组长朱平、李国红的竭诚合作碰撞出新火花。   近日,他们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DNA和蛋白质折叠形成的30纳米染色质的高清晰三维左手双螺旋高级结构。在教科书中,30纳米染色质纤维被描述为&ldquo 螺线管&rdquo ,但该结构从未被正式以结构生物学手段得到解析。这是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问题,也是目前为止最有挑战性的结构之一,困扰了全世界的研究人员30余年。   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重大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几个因素的不断完善。&ldquo 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是研究所确立的3个重大突破之一,而围绕国际一流的科学问题,我们组建了国际一流的研究团队,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条件平台,也一直在探索国际一流的体制机制。&rdquo   瞄准&ldquo 硬骨头&rdquo   &ldquo 我们鼓励科学家保持十年磨一剑精神,重视原始创新工作,安心坐冷板凳。&rdquo 徐涛鼓励所里的科研人员扎扎实实作有长期深远或有重大意义的研究。   生物物理所从贝时璋院士时代到现在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学术氛围和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   作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要产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科研成果,生物物理所不仅要善于选择研究战略方向和重点领域,同时还需充分尊重科学家的自主权和学术自由。   李国红和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许瑞明都从事表观遗传调控研究。2008年,他们在美国的一次促膝长谈第一次提及30纳米染色质纤维超分子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ldquo 我们聊到了表观遗传领域几个悬而未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认为解析30纳米染色质纤维的结构对于理解表观遗传调控机理将非常重要,因此当年许瑞明主持的科技部&lsquo 973&rsquo 项目中把30纳米染色质纤维结构的研究列为重点内容。&rdquo 李国红告诉记者。这是李国红梦寐以求的未知世界,从2003年至今,他一直在为此努力。   2008年,徐涛、许瑞明等一批从事基础前沿研究的科学家达成共识&mdash &mdash 包括30纳米染色质纤维超分子复合体等在内的一些重大科学的&ldquo 硬骨头&rdquo 一定要啃下来。   骨头难啃,因为这个研究的难点之一是样品的制备。在人体内,任何环境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30纳米染色质的很大变化,而在体外环境下就更难得到高度均一的样品了。另一个难题则是解析结构生物学中常用的X射线晶体、核磁共振等方法,在30纳米染色质纤维这样一个超大分子复合体面前都无能为力。   &ldquo 国外只有少数几个实验室坚持下来,大多只是采取内部合作,很难在两个难题上衔接起来,所以进展一直比较缓慢。&rdquo 李国红说。   2008年,生物物理所开始着手组建创新课题组团队,早一批进来的科学精英依靠对科学才能的洞察力和对科学研究的深刻理解,选拔杰出人才、支撑他们的研究。  跨学科的&ldquo 双螺旋&rdquo   研究员朱平2008年以&ldquo 百人计划&rdquo 身份加入到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在美国期间以冷冻电镜和电子断层成像方法为主要手段进行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具有扎实的工科背景以及丰富的冷冻电镜研究经验。   一次见面,朱平从许瑞明那里得知,以许瑞明正在主持的科技部&ldquo 973&rdquo 项目为契机,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一个涵盖冷冻电镜30纳米染色质纤维研究的团队雏形已经形成。同时,许瑞明一并将李国红在美国的联系方式留给了朱平。   &ldquo 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全新的方向,我立即给李国红打了电话。&rdquo 初次交流,朱平觉得李国红是个&ldquo 很实在&rdquo 的人,加上两人性格和品性相近,老家也离得近,&ldquo 感觉更近了些&rdquo 。   李国红早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和马普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而后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Danny Reinberg实验室做博士后。20年的实验室工作磨炼出他的精湛的样品制作&ldquo 手艺&rdquo 和淡定的心态。2009年,他以&ldquo 百人计划&rdquo 身份回国,正式加入到该团队中来。   虽然,两位科学家的实验室不在一个楼层,但他们可谓是&ldquo 双螺旋结构&rdquo 般的合作无间&mdash &mdash 样品由李国红组装好,再由朱平在冷冻电镜技术上做好准备。双方都毫无保留,一旦有进展互相通报讨论。   宽松环境造就多面&ldquo 狙击手&rdquo   朱平刚回国时,生物物理所正在筹建电镜平台。   &ldquo 所长徐涛认为已经有苗头显示,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冷冻电镜将有大发展。&rdquo 朱平的看法与徐涛不谋而合。当他发现电镜平台准备购买的电镜并不是最好的那款,他立即向徐涛提出了建议,并最终得到了支持。   &ldquo 2008年,四部委平台建设论证批经费是2300万元,而设备购置实际需要2800万元,研究所的领导想了很多办法,最终解决了500万元的经费缺口。&rdquo 生物成像中心主任孙飞告诉记者。   重大科学成就无不与技术支撑系统直接相关。在过去三大自然科学诺贝尔奖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奖项与仪器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紧密联系。   徐涛认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促成了如今30纳米染色质高级双螺旋结构解析成果的产出。蛋白质科学平台的建立,使得生物物理所在蛋白质科学领域率先走了一步。   &ldquo 既要尊重和依靠学术带头人、科技骨干的创造力,同时也要看重和依靠技术支撑人才的创造力。我们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条件的支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把两类创造力结合在一起。&rdquo 徐涛将他们看成生物物理所的财富。   配备编制、体面的薪酬待遇、考核标准是在科学家高水平的论文致谢部分有名字等一系列体制机制保证了生物物理所有一支稳定技术支撑队伍。   也正是这样一支具备了多面狙击手的队伍,并且互相形成有机关联,才能够打硬仗,向高水平科学问题发起挑战。   给科学家4年&ldquo 豁免期&rdquo   &ldquo 所里稳定地给了我几年的支持,许瑞明也不停地鼓励我。&rdquo 所以,刚刚回国的李国红一开始就瞄准了高难度目标。   而朱平坦言,他在南沟泥河的小院子里能够静下心,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需要像外界传言那样&ldquo 到处去跑关系&rdquo 。   &ldquo 我以前听人开玩笑说,科学家不是在争取经费的路上就是在评审的路上。经费多头申请迫使科学家哪有钱往哪钻,只能导致研究所科研方向发散。&rdquo 作为所长,徐涛始终在思考,对于优秀的研究机构,应该考虑给予稳定支持,&ldquo 还他们自由,让科学家腾出更多时间思考科学问题&rdquo 。   目前,根据中科院的&ldquo 一三五&rdquo 规划,生物物理所将研究方向凝练,集中资源支持三个突破和五个培育方向。&ldquo 30纳米染色质纤维超分子复合体的组装和调控机理&rdquo 就属于突破方向之一&ldquo 真核膜蛋白和蛋白质复合体结构与功能关系&rdquo 。   除此之外,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也给了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空间,进一步保证了该联合攻关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   同时,生物物理所还将科研评估延长为四年一期的国际评估,瞄准国际最高水平。如果评估结果为优秀,研究所又将保证以后四年的稳定经费支持。   &ldquo 通过科研机制的调整,更稳定的经费支持,我相信科研人员不用扬鞭自奋蹄。&rdquo 徐涛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对优秀的团队给予更大更稳定支持的时候了。
  • 河北省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p   2018年5月19日,河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我校河北省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对实验室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xww.hebut.edu.cn/images/content/2018-05/20180522090511727023.pn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汇报会现场 /strong /p p   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申书兴教授、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李英贤研究员、郑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玉晓教授、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汪世龙教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顾建中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于福同教授、副校长段国林,省科技厅平台与基础处处长李志平出席验收会议。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省科技厅平台与基础处副处长梁超主持。 /p p   副校长段国林代表学校对莅临指导的专家、领导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介绍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发展、人才引进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尤其是河北省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等情况,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对实验室及我校的发展建设多提宝贵意见,以进一步加快实验室的发展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p p   实验室主任展永教授介绍了在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实验室的发展建设情况。在三年的建设期内,实验室建成了一支具有物理、数学、生物、材料、信息、农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34人交叉科研团队 培养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78人 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8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基金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科研经费达1745万元 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83篇,JCR一区论文15篇,二区论文13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获得授权5项 新增仪器设备值1733.43万元,新增实验办公用房面积3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2595.88万元,实验室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学科群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序列,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点以优秀成绩通过评估,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升格为生物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实验室各项建设指标均超额任务书所承诺的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46px " title=" " alt=" " src=" http://xww.hebut.edu.cn/images/content/2018-05/20180522090626238157.png" height=" 346"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与会专家实地考察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 /strong /p p   听取汇报后,验收组专家实地考察了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从原实验室及辐射生物技术研究基地,到新楼合成实验室、光化学材料室、离子注入机室、分子生物实验室、测序室、细胞室、微生物实验室,从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仪到核酸纯化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专家组成员认真核实相关验收材料,并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p p   验收会上,经质询与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实验室学科特色鲜明,研究方向合理,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科研成果突出,全面完成了建设目标,一致同意实验室建设项目以高标准、高水平的样板工程通过验收。 /p p   李志平处长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希望实验室进一步凝练特色,多出成果,积极服务河北省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p p   科研院副院长赵少伟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他希望省领导继续关注我校实验室的发展建设,多多给予支持 希望实验室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p p   展永教授代表实验室对省科技厅和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的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实验室将以验收为契机,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成绩。 /p
  • 生物物理所获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支持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消息,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研究员主持申报并担任负责人的“光电融合超分辨生物显微成像系统”项目经开题论证、实施方案审核、现场考察、答辩评审、预算评估和综合决策等多阶段评审,成功获得批准立项,并获批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的资助。这是基金委所资助的生命科学领域唯一的一项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光电融合超分辨生物显微成像系统”项目将瞄准生命科学研究前沿,整合超分辨率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和高性能图像处理计算技术等多方面的交叉优势,建立和发展全新的光电融合成像技术。本项目的实施和仪器的研制成功,对于推动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从离体走向在体,促进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脑与认知等学科的发展,提高我国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此专项的获批是生物物理所在积极推进中科院“创新2020”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战略部署基础上取得的又一重要成绩 同时,这也是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并承担的第一个国家级仪器研制专项,完成好本项目将为中心日后发展成为国家级仪器研制工程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是为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工作而设立的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此专项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鼓励和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工作。生物物理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及时把握方向,抓住机遇,使得项目首次申报即获立项,体现了生物物理所仪器研制人员的精神、能力,也表明了研究所在科研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方面的实力。
  • 颜宁教授获2015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280px HEIGHT: 418px" title=" 20151081512248800.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715d234f-59d4-4213-9f85-308bce500be5.jpg" width=" 280" height=" 418" / /p p   清华新闻网10月8日电 10月7日,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Stephan Grill教授共同获得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The Raymond & amp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颜宁的获奖理由为“对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在内的关键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For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structural biology of crucial membrane proteins including the landmark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颁奖典礼将于12月15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举行。 /p p   颜宁教授自2007年10月回国组建实验室以来,一直致力于结构生物学中最富挑战的领域之一、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并在短短8年内取得了一系列杰出成就。2014年,她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2015年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GLUT3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从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转运这一基本细胞过程的分子基础。此外,她还对离子通道结构生物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解析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最近又利用最新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最大钙离子通道RyR1的高分辨率结构。 /p p   颜宁因其杰出工作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2012年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HMI)首批“国际青年科学家”,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第9届“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 2015年颜宁教授因为对跨膜运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Protein Society)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 /p p   雷蒙德与比佛利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简称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是由雷蒙德博士和比佛利赛克勒夫人捐赠所设立的,旨在促进原创及杰出的生物物理研究成果,一般表彰年龄在45岁以下的科学家,个别年度不设年龄限制。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的庄小威教授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获得该奖。(原标题:清华大学颜宁教授获2015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p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新技术讲座火热报名中
    会议时间:2012年11月20日下午14:00-15:30 会议地点: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报名方式:010-64842431-315/18601371915 donglifang@herosbio.com 董丽芳 报告人简介: 徐晓 博士 国家杭州高通量筛选中心主任 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和加州 La Jolla的Scripps研究所博士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Gladstone高级研究员。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和加州政府基金支持下从事老年性痴呆症研究项目研究。教育部&ldquo 春晖计划教授&rdquo ,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药物筛选中心客座教授。拥有 8项以上美国专利和 15项以上专利申请,在Science、PNAS、NatureBio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过 60余篇SCI论文。 唐炜 博士 国家杭州高通量筛选中心副总监 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从事G蛋白与下游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抗结肠癌小分子药物开发的研究工作。多个成果发表在PNAS, Nature Chemical Biology,JBC和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杂志上, 并拥有1项美国专利。 陶宁 博士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于武汉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曾担任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从事肿瘤病因学及营养干预研究,目前从事多糖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负调控状态的机制研究,及生物活性多糖药物开发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已发表在PLOS ONE, Langmuir, BBRC杂志上,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协办单位: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艾森生物(杭州)有限公司 时 间 内 容 报告/主持人 14:00-14:10 开幕 秦志海 教授 14:10-14:40 实时细胞表观分析在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 徐 晓 博士 14:40-15:10 基于动态细胞表型筛选的新药发现及评估 唐 炜 博士 15:10-15:30 polysaccharide from Lentinus edodes induces differentiation of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陶 宁 博士
  • 生物物理所关于脑磁图核心器件的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成像团队面向脑磁图等生物磁探测需求,完成了新型脑磁图工程化和产业转化的关键部件——国产化零场原子磁力计的研制。经第三方检测,灵敏度、带宽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脑磁图成像特别重要的磁敏感轴正交性,信号稳定性等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该部件通过生物物理所转化企业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脑磁图是兼具高时空分辨率的无创脑功能成像技术。生物物理所脑成像团队于2018年完成国内首台多通道原子磁力计脑磁图原型机,摆脱了对液氦的依赖,是高性能、可穿戴、低成本的新一代脑功能成像技术。脑磁图核心器件研发及量产获进展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与仁和集团成立研究中心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仁和集团展开了深度合作,正式签约成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仁和百奥健康研究中心”,将共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签约仪式上,仁和集团总裁、百奥药业董事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骆燮龙首先作了题为《国家新药创制形势》的报告。仁和集团和生物物理所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双方医药发展战略及研究中心成立的发展前景,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旨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 昊诺斯送福利系列活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站
    昊诺斯送福利系列活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站上周四,“昊诺斯送福利系列活动”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圆满结束,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活动现场此次活动除了给大家准备了精美小礼品之外,还给大家展示了我们的组织研磨仪和纯水主机,有很多学生对我们展出的组织研磨仪和纯水主机感兴趣,纷纷询问有关组织研磨仪和纯水主机的信息,我们的同事也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展出的仪器展出的TL1000组织研磨仪可以解救很多还在手工研磨和用匀浆机或刀片粉碎机的用户,让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手杵研钵磨出水泡,拆洗机头或刀片麻烦,引发交叉污染,换机头又太贵换不起的问题了。 展出的纯水主机是由专业从事水纯化和实验室分离纯化产品研发制造的供应商——上海乐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phiLe Bioscience,Ltd.)生产,纯水主机有机组合各种纯化方式,采用最先进的RO反渗透和CEDI连续电流去离子技术,以满足不同实验室或生产上对纯水稳定、可靠、经济的使用需求。最后,感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老师和学生们对我们“昊诺斯送福利系列活动”的大力支持!扫码关注昊诺斯微信公众号
  • 上海月旭公司将参加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
    2011年10月30日&mdash 11月3日,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简称17th IBC)暨第12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简称12th IUPAB)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最具国际影响的生物物理学盛会。现场可聆听到300多位国际著名学者做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其中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作为参展商之一的上海月旭公司,将展出众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色谱产品,包括样品前处理方面:Welchrom系列固相萃取小柱和今年国内首家推出的QuEChERS快速前处理产品;样品分离方面:Xtimate(超限)、Ultimate(极限)、Welchrom(优谱)和Topsil(拓谱)四大品牌的液相色谱柱以及Welchrom系列气相柱;其它色谱耗材:过滤头、样品瓶、过滤膜等相关耗材。 欢迎众多参会人士届时到会洽谈和参观,我们诚挚邀请并期待您的光临!展位号:A64 更多展会信息请登陆:http://17ibc.csp.escience.cn
  • 中科院生物物理、微生物所中日联合实验室启动新一轮合作
    6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与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三方领导在生物物理所举行了第二个五年合作的签字仪式,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为了共同促进SARS、禽流感、艾滋病等新型传染病的预防与研究,中国科学院与日本东京大学强强联合,于2005年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分别成立“中日结构病毒学与免疫学联合实验室”和“中日分子免疫学与分子微生物学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提供了一个相互协作、共同研究的科研创新平台,双方在第一个五年合作周期中通过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设备共享等开展了广泛实质性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中日双方都对第二期的合作充满期待。   在签字仪式上,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微生物所常务副所长黄力、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所长Motoharu Seiki分别讲话,都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里联合实验室所取得的进展,并表示将在第二期合作中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联中日的合作研究,从人员、设备、实验室空间上提供良好的保障。此次签字仪式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特别关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中日联合实验室筹划委员会所有成员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签字仪式结束之后,中日联合实验室筹划委员会召开了第9次筹划委员会会议。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所长Motoharu Seiki和东京大学医科所附属医院院长岩本爱吉介绍了日方研究所目前的情况,以及中日联合实验室作为“亚非地区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合作研究机构的项目”之一得到了日本教育、文化、运动、科学与技术部(MEXT)的资助。他们希望在今后的合作中加强双方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并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到癌症、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科学、神经科学等多个方面。   许瑞明副所长进行发言,介绍了生物物理所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的投入使用、多种先进设备的购置、近年来人才引进情况,充分表明生物物理所在硬件和软件配备上将为中日联合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提供各种有力条件。高斌研究员也代表微生物研究所向大家介绍了该所最新的进展情况,包括建设P3实验室和病原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新楼,引进了细菌研究领域5位科研人才,以及将加强对感染和免疫学的研究所发展战略。随后,两个联合实验室的阎锡蕴、秦志海、高斌研究员,松田教授、北村教授等分别汇报了近期的研究进展。大家一致希望今后要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研究,并对双方合作的细节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两个中日联合实验室的第一个五年合作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从最初的建设、人员招募、设备购置、双方共同申请项目、学术交流,逐步建立了协作的默契。有了一期合作的基础,相信二期中日联合实验室一定会发展得更好,创造出更多新成果,为人类抗击各种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的做出贡献。
  • 安捷伦董事会一行访问生物物理所
    近日,安捷伦科技公司董事长James G. Cullen先生和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邵律文(William P. Sullivan)先生率领董事会全体成员访问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生物物理所副所长赫荣乔研究员、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蕾、蛋白质组学技术实验室质谱首席技术专家杨福全研究员和冯巍研究员等接待了来访客人,并进行了简短的会谈。   赫荣乔首先代表生物物理研究所对安捷伦科技公司董事会全体成员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张蕾简要介绍了生物物理所的发展历史、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以及国际合作等情况。赫荣乔就客人的提问作了回答,进一步展示了生物物理所近年来的重大科研成果。他表示,生物物理研究所历来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科学研究平台的建设,也十分注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希望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安捷伦科技蛋白质组学合作实验室为纽带,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   随后,杨福全研究员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蛋白质组学技术实验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并希望双方以蛋白质组学合作实验室为基础,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James G. Cullen先生及董事会成员均表示,非常高兴能访问生物物理研究所,对研究所的科研实力、科研成果和科学研究平台印象深刻。蛋白质组学合作实验室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尝试,也是很好的模式,希望进一步加强双方的联系,深化和拓展彼此间的长期合作。   会谈结束后,赫荣乔、张蕾、杨福全研究员和冯巍研究员等陪同客人参观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实验室,杨福全研究员向客人们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实验室在方法学研究、应用以及样品测试服务中所取得的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安捷伦科技蛋白质组学合作实验室成立以来,双方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合作。此次安捷伦公司董事会的到访将促进生物物理所与安捷伦公司之间的进一步了解和互惠合作。
  • 五洲东方倾情赞助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
    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暨第12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是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盛会,首次在华举办,由国际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承办。本届大会主席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饶子和院士担任,有250余名享有盛誉的生物物理学家,包括多位诺贝奖获得者介绍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大会于2010年10月30日-11月3日举办,五洲东方作为大会参展商参加了本次大会。 公司展台 仪器讲解 大会期间,五洲东方展示的产品有德国BRAND全套移液体系列产品(移液器、瓶口分配器等),德国SIGMA离心机3K15,1-14,自有品牌BIODROPSIS超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BD-1000,加拿大Biocomp 全自动密度梯度制备仪等。 观众踊跃 展台参观 沟通交流   此外, 展会期间还在五洲东方的展位举办了&ldquo 有奖问卷调研活动&rdquo ,凡是完整填写问卷的客户都可以参加抽奖,100%的中奖率和丰厚的奖品吸引了大量客户前来参与,并且在抽奖的同时也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在此我们表示由衷地感谢! 签到抽奖   客户的信赖与满意一直是五洲东方前进的动力,我们会一直秉承为广大实验室用户提供更全面服务的宗旨继续努力下去!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迪团队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迪团队招聘启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迪团队主要致力于开发新型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是超分辨率光学显微镜、分子力学显微成像技术,大力发展成像算法和图像处理的研发,并利用这些技术开展细胞稳态、模式生物的生物学应用和研究(李迪团队网页:http://ibp.cas.cn/kydw_157813/zkyqchhy/202005/t20200520_5583978.html)现根据工作需要公开招聘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2名。——01——工作地点北京——02——应聘条件 基本条件1.具备良好的政治和道德素养,品行端正,遵纪守法。2.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良好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与交流能力。 学历及专业背景要求岗位1:光学工程、物理等相关研究背景;熟悉光学、有完整搭建光学系统经验者优先。岗位2:图像处理、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工程等相关研究背景;熟悉C#、Labview、Matlab等计算机编程或像差分析经验者优先。要求动手能力强,能积极主动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科研有热情,有钻研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高效完成合作导师安排的任务;熟练的英语读写能力。 应聘程序应聘者需提供个人简历,及能证明本人能力水平的资料(如:研究工作经历,论文发表情况,申请人编写的算法可实现的功能及图像识别处理程序等)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李迪团队,请注明申请的岗位。审核后,将通知应聘人面试信息。——03——福利待遇1. 工资及福利待遇按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相关规定执行(年薪资30-40万,解决北京户口),积极协助申请“博新计划”及博士后科学基金,享受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规定的员工相关福利待遇,特别优秀者待遇可面议;2. 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齐全的科研设备、宽敞的实验场所,完善的后勤支持保障,并根据工作能力和贡献发放相应补贴与绩效奖励;3. 提供五险一金,享受法定假期及带薪年假等全方位福利。——04——联系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郭老师Email:guoyuting@ibp.ac.cn〔防止垃圾邮件,邮件主题栏内请注明“应聘”。〕
  • 17位华人学者获2016年斯隆研究奖 含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美国时间2月23日,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公布了2016年斯隆研究奖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共有17位华人获此殊荣。 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以来颁发给物理学、化学和数学领域的杰出青年,以向这些“早期职业科学家和学者提供支持和认可”,后来陆续增加了神经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本届获奖者共126名,虽然奖金数额并不抢眼,但该奖项自设立以来共产出了43位诺贝尔获奖者,16位菲尔茨奖获奖者,以及众多杰出人才。 化学顾臻 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2010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获聘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Koch癌症复合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获聘于北卡大学,建立“生物大分子诊疗工程实验室”,现为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 (UNC-CH) 医学院、药学院,北卡州立大学 (NCSU) 工学院联合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药物控释,智能生物医用材料及器件,生物芯片技术,新型微纳加工技术及基于交叉学科的高效教学方法探究等。顾臻博士领导的实验室紧扣药物传递及组织工程的研究前沿,致力于癌症、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及诊断的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曾获“美国糖尿病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美国糖尿病学会Pathway加速研究奖”、“Sigma Xi协会青年教授研究奖”及“细胞/分子生物工程创新者奖”等。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杂志评为“2015年TR35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田博之 2001年和2004年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期间师从于全美十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查里李博 (Charle Lieber),从事新型纳米线材料合成以及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2010-201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博士后工作。目前任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造细胞交互、 细胞组织纳电子研究、仿生纳米材料与设备开发等。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评为 “2012年TR35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荣获Searle Scholars Award (2013),AFOSR Young Investigator Program Award (2015), Kavli Frontiers of Science Fellow (2015) 等奖项。Qiu Wang 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化学专业,2005年在埃默里大学取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哈佛大学以及Broad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任杜克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类生物学与疾病中的生物活性分子探测、表观遗传学修饰酶治疗研究、生物分子标记和目标识别的新型化学方法研究等。Qiu Wang是美国化学学会成员,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曾获Boehringer-Ingelheim Scholarship (2003),Osborne R. Quayle Award for Outstanding Research (2004) 等奖项。许可 200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0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学位。2009-2013年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加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学院任助理教授。博士阶段主攻方向是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电学性质。在纳米线的超导电性、一维量子点阵列的制备及测量,以及纳米线的热电效应等多个科研方向均有突破。曾获美国材料协会优秀研究生奖 (MRS Graduate Student Award) 及加州理工学院纳米方向优秀毕业论文奖 (Demetriades-Tsafka-Kokkalis Prize in Nanotehnology or Related Fields) 等奖项。于贵华 200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09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2009至2012年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化学工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合理化设计与合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以及能源科学、电子学和纳米生物技术领域的大规模集成策略研究等。曾被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评为2014年度“新兴青年研究员”(Emerging Young Investigator),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杂志评为“2014年TR35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张文君 2002年获得南京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哈佛医学院任研究员。目前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分子工程在医学和生物能源领域的应用。获201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创新奖 (NIH Directors New Innovator Award),2016年生物无机化学保罗萨特曼纪念奖 (Paul Saltman Memorial Award in Bioinorganic Chemistry) 等奖项。 计算与进化分子生物学李勁葦 (Gene-Wei Li) 2004年获国立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0-2014年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生物学专业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从量化角度理解细胞行为,重点关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控制。获Helen Hay Whitney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2011),NIH Pathway to Independence Award (2013) 等奖项。翁经科 2003年获浙江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9年取得普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09-2013年在索尔克生物研究所跟随Joseph P. Noel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美国麻省理工 (MIT) 的白头生物研究所 (Whitehead Institute) 成员,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代谢变化、激素信号、种间化学交互、代谢工程、代谢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草药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得Tansley Medal (2013),ASPB Early Career Award (2014),Searle Scholar Award (2015) 等奖项。Chang Liu 1982年生于上海,后移居美国图森。2005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化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化学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和定向进化。获201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创新奖 (NIH Directors New Innovator Award),Dupont Young Professor Award (2015) 等奖项。Jian Peng 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毕业,2013年获芝加哥大学丰田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于麻省理工学院Berger Lab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生物学与机器学习相关领域,如基因组、系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大数据分析处理。他是微软研究院2010-2012年PhD研究员,曾获CROI 2011青年学者奖。Jenny Tung 2010年获杜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杜克大学生物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野生种群基因进化。 数学马宗明 2005年获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斯坦福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自2010年至今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统计学专业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维统计学推理,非参数统计,网络数据分析等。曾获2014年美国科学基金会职业成就奖 (NSF CAREER Award)。汪璐 2006年获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数学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几何分析与几何偏微分方程,特定几何流,极小曲面,调和映射和最小-最大理论等。曾获AMS-Simons Travel Grant (2012-2014);Chapman Fellowship,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2014-2016) 等奖项。 神经科学马登科 2002年获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前在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心血管研究院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理性自体稳衡机制,目前重点关注动物对环境中物理化学信号变化所做的反应。曾获Charles A. King Trust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2013),NIH Pathway-to-Independent Award (2014-2018) 等奖项。 物理学沈悦 2002年与2005年分获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5年分别在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和卡内基天文台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天文学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星系天文学,重点关注活动星系核 (AGN) 和 超大质量黑洞 (SMBHs)。曾获Clay fellowship (2009) 和Hubble Fellowship (2012)。Jonathan Fan 200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006年和2010年分获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于斯坦福大学任电子工程助理教授。曾获美国国防部AFOS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2015) 等奖项。Yen-Jie Lee 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硕士毕业,2011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2-2013年于欧洲核子中心 (CERN) 工作。2013年9月回到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曾获2015年美国能源部新进研究人员奖 (Early Career Research Award)。
  • 滨松中国受邀参加第十七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
    第十七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将于2019年8月2-5日,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滨松中国受邀参加。中国生物物理理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是目前我国生物物理学领域全国性的、规模最大且覆盖面最广的学术盛会。此次大会以“生物物理与人类健康”为主题,围绕生物物理及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报告。此次大会,滨松中国将展出如下4款产品:1、 业界噪声水平最低的SCMOS相机ORCA-Fusion,读出噪声可以低至0.7e r.m.s./0.6e median;2、大靶面高速SCMOS相机ORCA-Lightning,可以在1200万像素大靶面的条件下达到121帧/秒的成像速度 3、双色分光器W-View GEMINI和W-View GEMINI-2C,可以实现双通道乃至更多成像通道,并将色差精准调节至1个像素以内;4、16通道多阳极GaAsP光电倍增管模块,适用于共聚焦等显微成像应用的仪器开发。欢迎各位前来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展位#3参观交流。
  • 【会议延期】2022全国太赫兹生物物理年会延期举行
    通 知各位老师、同学及注册代表:鉴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最大程度避免聚集风险,经讨论,组委会决定将原定于4月22日-24日在陕西西安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办的2022全国太赫兹生物物理年会暂定延期至6月3日-5日,会议地点不变。注册和提交摘要截止日期顺延,详情参见大会网页。由此给大家带来不便,深表歉意,敬请大家理解。期待6月初我们西安相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学术交流部2022年4月12日
  • 美析仪器助力第五届生物物理化学会议
    7.22日由山西大学(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第五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ncbpc5,the fif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logical physical chemistry)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本次学术交流会的主题包括:(1) 生命现象的物理化学机制,(2) 物理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3) 生物物理化学新技术和新方法;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与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山西大学博雅会议中心会议交流校企互动 美析仪器应邀参会,美析主营光谱类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目前,我们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医药、环保、冶金、石油、农业等领域。
  • 冷冻电镜: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利器——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朱平研究员
    4月25日,Science杂志以长幅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平研究组和李国红研究组合作利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解析的30nm染色质左手双螺旋高清晰三维结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   在这项研究当中,朱平研究员长期从事冷冻电镜三维重构应用研究,李国红研究员长期从事30nm染色质及表观遗传调控研究,他们二人通过多年的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专长和优势,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30nm染色质的高清晰三维结构,使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从事冷冻电镜(注:下文提到的冷冻电镜特指300kV和200kV场发射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应用研究的朱平研究员,请他为我们介绍了自己与冷冻电镜结缘的故事,以及冷冻电镜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希望使广大网友能对冷冻电镜有更多的了解。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朱平研究员   因对三维重构技术的喜爱,与冷冻电镜结缘   Instrument:朱老师,您好!首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和冷冻电镜结缘的故事。   朱平:其实我并不是生物专业出身,我的本科是在浙江大学学习金属材料热处理,1990年毕业后,我被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学断裂疲劳国家重点实验室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期间又到清华大学机械系开始学习焊接专业,研究焊接接头断口分析,当时有一个很热门的研究方向是断裂表面的分形研究,断裂表面的分形维数和断裂性能被认为是密切相关的。开始我们只是做断口轮廓线的分形研究,但发现由于断裂表面不是各向同性的,不同的方向可能会对应不同的分形维数,所以我们就尝试利用扫描电镜立体对照相方法将断裂表面三维形貌重构出来,来研究断裂面的二维分形维数。   博士毕业后我在清华做了一年讲师,由于对电镜三维重构比较感兴趣,我就据此联系国外的进一步研究机会。恰好这时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一个研究艾滋病毒结构的实验室需要做电镜三维重构的人员,于是我就将在材料研究中积累的关于电镜和三维重构的知识转到了对生物样品的研究,从而有机会开始接触冷冻电镜。   Instrument: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后,您主要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工作?   朱平:当时,我所在的实验室是比较早开始艾滋病毒表面包膜蛋白结构重构研究的单位。开始我们只是想通过电镜技术来研究艾滋病毒表面很重要的一个包膜蛋白gp120的结构。后来,研究者发现虽然不同的艾滋病毒抗体具有毒株特异性,但有几种抗体它们对于多种艾滋病毒都有中和活性,所以我们也开始研究这些广谱中和抗体的结构特点。   在最初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利用普通电镜,通过负染色方法研究表达纯化出来的艾滋病毒表面包膜蛋白gp120以及它们与不同的中和抗体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后来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些包膜蛋白在真实病毒表面的三维结构及分布对艾滋病毒的感染非常重要,所以就转向研究整个艾滋病毒颗粒及表面蛋白的三维结构。我们是最早将电子断层成像方法应用于艾滋病毒三维结构重构的研究组,并利用负染色电子断层成像方法获得了艾滋病毒表面的包膜蛋白的一个高清晰三聚体结构和分布图,发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由于负染色法对病毒结构影响很大,虽然观察到了艾滋病毒表面的gp120蛋白的结构为三聚体,但同时结构信息损失也很多。所以之后我们逐渐开始采用冷冻电镜电子断层成像法来开展研究,并做出了一个艾滋病毒冷冻电镜三维重构图像,于2006年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Instrument:2008年您以&ldquo 百人计划&rdquo 身份加入到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请问促使您回国发展以及加入生物物理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朱平:在美国待了几年后,我也有了回国工作的念头,于是就开始和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联系。结构生物学研究是生物物理所的传统优势研究学科,所里也非常看好冷冻电镜在结构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发展前景,已经在采购相应的设备,可以说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回国后,我们依然做一些艾滋病毒及疫苗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开展一些其他病毒的研究,如高对称性病毒的高分辨结构解析等。   另外,回国后我参加了以&ldquo 千人计划&rdquo 身份回国的许瑞明老师主持的科技部的一个&ldquo 973&rdquo 项目,其中我负责的一个课题就是利用冷冻电镜研究染色质的结构。后来,李国红老师回国,我们一起开始做染色质的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研究。   冷冻电镜是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入门和上手都有一定难度   Instrument:请问和普通电镜技术相比,冷冻电镜在生物研究当中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朱平:普通电镜主要用于观察样品形貌,要看到原子分辨率的细节很难做到 另外制样方法如染色、固定等对样品的结构破坏很严重。而冷冻电镜可以将样品瞬间冻成玻璃态,冷冻速度平均可达以几万摄氏度每秒,这样样品所有的结构细节则都被保留下来。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染色,直接观察样品的衬度就会差很多,所以需要三维重构来慢慢挖掘它的结构信息。   另外,结构生物学研究当中最常用的方法蛋白质晶体学的一个很大的瓶颈就是样品结晶,如将蛋白质产生结晶,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 此外在生物体中蛋白质往往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多个蛋白质结合到一起的超大分子复合体,这样的超大分子复合物要长晶体就更难。但冷冻电镜不需要长晶体,直接将样品冰冻即可进行分析。 300kV Titan Krios场发射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   Instrument:目前,国际上冷冻电镜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朱平:这两年冷冻电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结构生物学研究,分析的样品类型从病毒、核糖体扩展到了其它蛋白。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早期比较多的应用是病毒分析,因为病毒结构比较对称,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辨率。近年来,随着仪器硬件及软件性能的提升,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的分辨率越来越高,现在我们可以做到近原子级别的分辨率。对于一些不对称的样品也能获得比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冷冻电镜三维重构在其它蛋白质的结构分析研究上也比较热。   Instrument:冷冻电镜技术应用的难点有哪些?要让冷冻电镜更好的在科学研究当中发挥作用,需要哪些积累?   朱平:冷冻电镜的操作程序比较多,入门和上手都有一定的难度。先从制样来说,单冷冻这一步,就有许多的玄机在其中。冻的冰层太厚,电子束穿不过去,冰层太薄又会被完全蒸发 而冷冻的速度如果慢了就会形成冰晶,冰晶遇到电子束发生衍射,我们就无法观察到样品 此外,环境的变化,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变化,甚至每次使用的滤纸如果不同都会对制样效果有影响。   在照片的拍摄中,要调节好电镜的状态,掌握照相的细节,这样才能拿出一张好的二维冷冻电镜照片。如,电子束照射在样品表面时,如果调节不好很可能就把样品轰坏了。所以需要调焦,找准位置,然后慢慢放大。得到好的二维照片后,接着还有一大堆的图像处理工作。   当然现在软件自动化程度更高了,仪器的操作也比以前容易了。比如制样,有专门的制样设备,通过计算机控制温度、湿度、滤纸吸收的时间长短,使制样的可重复性高了很多。不过要使用好电镜,还是有许多的经验在其中。北京大学丁明孝老师正在组织国内优秀的专家撰写一部电镜实验操作手册,虽然这本书以普通电镜为主,但其中至少会有一章来介绍冷冻电镜的基本情况,以及如何使用好冷冻电镜,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技术。   Instrument:请问目前我国冷冻电镜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怎么样?   朱平:近年来,为推动我国生物学快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一方面引进了不少人才,另外在仪器配置方面,我国不少单位已经或将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冷冻电镜设备平台,如清华大学、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学、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   其实十几年前,我们就有很多优秀的电镜人才,只是国家没有这么大的投入。就是在&ldquo 小米加步枪&rdquo 的条件下,他们也做的非常好。现在我们的高端电镜配置已在世界前列,但人才依然是最重要的,目前国内在冷冻电镜研究方面确实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被培养出来。   科学的竞争也很残酷,团队合作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Instrument:最后,请问对于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文章,您有哪些心得体会,以及团队合作在科学研究当中的重要性。   朱平:一是要有好的项目,好的科学问题 二要有好的设备 三要有好的团队 最后还要坚持。首先要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另外也要敢于面对挑战中的困难,要耐得住性子去做,要有长时间做不出来的准备。我们这个项目,前后花了5年时间,期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在30nm染色质结构解析研究中,不同的研究组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也是我们这个项目的重要特点。在我们的研究当中,染色质样品的组装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均一的样品,否则电镜状态再好,再会调节操作和计算处理,也无法获取样品真正的结构信息。   我对组装染色质样品没有太多的经验,而李国红老师长期从事30nm染色质及表观遗传调控方面的研究,但冷冻电镜三维重构也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积累和经验,面对30nm染色质这么一个复杂的超大分子复合体,其结构解析有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和挑战,若要让李老师重头来学电镜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还有许瑞明老师参加了我们很多的项目讨论,给了我们很多的鼓励,这也很重要。   科学的竞争也很残酷,我们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团队也在做同样的研究,而我们能够先做出来,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是几个团队一起在做。 采访编辑:秦丽娟   附录:朱平研究员个人简历   1986.9-1990.6 浙江大学 学士   1990.9-1993.6 西安交通大学 硕士   1993.9-1997.6 清华大学 博士   1997.7-1998.12清华大学 讲师   1999.3-2008.5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生物系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Non tenure-track faculty系列)   2008.6-至今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课题组长、&ldquo 百人计划&rdquo 研究员
  • 【招聘启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中心工程师助理
    生物成像中心简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致力于实现对生物学对象从纳观尺度到介观尺度的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通过对生物超微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研究来回答生命科学的关键问题。目前,中心集成了超分辨率光学显微技术、低温电子显微技术、三维重构技术、低温扫描微加工技术、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光电关联显微成像技术以及一系列生物显微成像样品技术,并承担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生物显微成像技术服务工作,极大促进了相关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进展,是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招聘岗位及要求一、岗位名称:电镜应用服务工程师助理1~2名。二、岗位职责:1、生物透射电镜常规技术(样品制备及电镜观察)应用服务;2、透射电镜的日常维护工作;3、其他事务性工作;4、可自愿参加组内的相关研发工作。三、任职要求:1、 精密仪器、机械、光电、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相关专业方向,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者可适当放宽);2、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和动手能力;3、能吃苦耐劳,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4、具有相关经验或北京户口者优先。中心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每年都有相关专业会议培训,并且有机会和领域专家互动交流。具有良好的个人提升和晋升空间。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享受五险一金、带薪年假、年终绩效奖金(在中心工作满一年)及其他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等,据国家及研究所相关规定,以人才派遣方式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具体薪酬面议。四、联系方式:咨询电话:010-64888419或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及其它能证明本人能力水平的有关资料发至:zhuboling (AT)ibp.ac.cn〔请将(AT)替换为@,防止垃圾邮件〕。邮件主题和文档请注明"应聘工程师助理-姓名"。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符合岗位要求者均可报名,招聘到合适人选为止。
  • 北京昊诺斯参加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新年联欢会
    2011年12月29日,一个瑞雪纷飞的日子,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广大师生在该所的礼堂举办了2012年新年联欢会,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为了使活动办的更加精彩,昊诺斯公司除了对该活动进行赞助,还提供了昊诺斯特别奖项。 就坐于首排的宋新生总经理和生物物理所各位领导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宋新生先生、副总经理雍丽娟女士、市场部主管韩月婷女士受邀出席了本次联欢会。他们带来的昊诺斯特别奖共设3等,其中三等奖10名,二等奖3名,一等奖1名。 宋新生总经理在抽取一等奖 生物物理所联欢会气氛热烈,同学们多才多艺,各显神通,在表演和游戏环节,处处透着机智、时尚、活泼和别出心裁。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回馈广大用户,参与其中,共同感受这份欢乐。 游戏进行中
  • 锘海生命科学参加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计算与单分子生物物理国际会议
    【大会简介】2017年6月23日至26日,由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主办的“定量生物学2017:计算与单分子生物物理国际会议”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组织者为宋晨研究员和齐志研究员。本次会议分为两大主题,计算模拟和单分子生物物理。计算领域的学术报告涉及染色质、蛋白质、细胞膜等多方面的动力学模拟,单分子领域的学术报告涵盖了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smFRET)、光镊、DNA帘幕等技术的前沿应用。主题报告内容丰富有趣,开拓了参会师生的眼界,促进了相关学术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现场图片】【仪器简介】:产品简介: 荧光光镊--C-Trap,是世界上首款将光镊、共聚焦或STED 超分辨显微镜和微流控系统结合的单分子操控仪器。C-Trap通过高度聚焦激光束产生的力来操作纳米/微米颗粒,实现了对生物分子的单分子操纵,并且结合力学检测系统和共聚焦或 STED 超分辨显微镜,可以定位反应的结合位点,并实时监测生物分子的单分子动力学特性。LUMICKS 超分辨单分子动力分析仪技术特征:多重连续激光光阱捕获 超稳定负压驱动微流体 多重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 无与伦比的刚性范围 自动控制的微流控芯片 单光子灵敏度较低的力学噪声 高度相关的力学-荧光数据采集 可升级到STED超分辨率绝对的3D捕获定位应用领域:应用包括:利用 CTFM(CorrelativeTweezers – Fluorescence Microscopy)揭示大量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的详细信息,主要包括: DNA的修复 中间纤维 核糖体的翻译 细胞的运动机制DNA的复制和转录 生物分子马达和酶 细胞膜的相互作用 DNA-DNA的相互作用DNA发夹结构动力学 DNA/RNA的结构动力学 蛋白质的折叠(去折叠) DNA的组织化和染色质化 DNA-蛋白互作可视化 蛋白折叠/去折叠微管微丝的力学特性的研究 膜蛋白、膜融合的研究小分子、酶活性的研究 细胞骨架、分子马达动力学的研究锘海生命科学整体解决方案: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太原市共建诊断试剂研究中心
    由太原市科技局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联合建立的太原诊断试剂研究中心近日落成,并成为该市诊断试剂领域第一家由院地共建的研究机构。   据悉,该中心首席科学家为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龚为民,首批合作项目为心血管疾病及肾功能体外检测试剂盒主要原材料研发及转化。   该研究中心落户太原,对提升该市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生物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地方经济结合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