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成像

仪器信息网生物成像专题为您整合生物成像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成像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成像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成像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成像话题讨论。

生物成像相关的资讯

  • 拉曼、质谱、AFM三种成像技术结合用于生物成像
    p   最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近这些年,将振动光谱、质谱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成像技术方面的研究逐渐兴起,并且发展迅速。这几种技术在成像应用方面的确非常有潜力,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领域。来自德国耶拿大学的Thomas Bocklitz博士就致力于将这三项成像技术结合以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Bocklitz精通数学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和化学信息学,以下是对Bocklitz的采访节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img title=" Thomas_Bocklitz.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8649ab2d-f9c6-425f-9243-28f794923c2a.jpg" / /span /p p em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112,192)"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您将拉曼显微成像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成像相结合(1),用在分析鼠脑等生物组织。您为何要将这两种技术用在一起呢? /span /strong /span /em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Bocklitz: /strong 我们结合这两个技术(拉曼显微成像和MALDI-TOF-MS)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两种技术渠道的结合必然能给生物组织分析带来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视野,我们能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目的之二是我们想通过MALDI-TOF的使用更加了解生物组织的拉曼光谱信息。 /span /p p em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112,192)" strong 在分别完成MALDI-TOF成像和拉曼成像之后,数据相关性调整是此项研究的初始阶段,称为“登记步骤”。在这个阶段是否存在挑战? /strong /span /span /em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B /strong strong ocklitz: /strong 两种成像方式的数学校准基于对应记录的标记,这种标记能很大程度上影响校准质量。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将一个成像方式的信息值转换为其他的参考系统。除此之外,两种成像方式带来的信息图像量非常大,更增加了信息值转换的难度。 /span /p p em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112,192)" strong 接下来,将结合的数据关联起来也就是最为关键的步骤。这个步骤中有哪些复杂性产生? /strong /span /span /em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Bo /strong strong cklitz: /strong 在这个步骤中最复杂的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在多种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在拉曼光谱、MALDI质谱、生物学中的专家需要共同工作将他们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span /p p em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112,192)" strong 在您的这项研究之前也有将质谱和振动光谱技术结合使用的先例,但只提供了定性信息数据。您在研究中提出了定量比较方法,您称之为“量化相关性”。那么什么是“量化相关性”,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strong /span /span /em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B /strong strong ocklitz: /strong 我们使用这个词“量化相关性”,是说可以用我们的方法获取图像中某一点的光谱信息,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定量。例如,可以利用m/z 703这个信息来建立一个拉曼光谱的回归模型。我还要强调一下,并不是定性相关性不如定量相关性重要,不同的途径方法应该区分开来。 /span /p p em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112,192)" strong 您认为这个方法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strong /span /span /em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Bocklitz: /strong 使用这个方法,拉曼光谱信息和MALDI质谱信息共同提供生物组织的综合视图和信息。该方法也许能够为基本诊断找到新的视角和标记物。 /span /p p em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112,192)" strong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2),您将原子力显微镜(AFM)与成像相结合来区分五种病毒,用在如传染病的疾病诊断中。在此方法中,您应用“图像矩法”来分析AFM得到的图像记录,从而将图像的形态学转化为如高度、体积和面积等量化的信息,接下来再用以统计分析。与其它显微镜技术如电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相比,将AFM用于病毒分析有何优势? /strong /span /span /em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Bocklitz: /strong 我也认为电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是研究病毒的标准技术。然而,这两种技术需要严格的样品准备过程,如样品真空腔环境、金属薄膜等。以上两种样品准备方式都会极大程度的改变样品。而AFM并非如此,其可以测定潮湿样品。对于AFM的优势,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我们将AFM的相关数据信息与尖端增强拉曼和常规成像分析相结合。 /span /p p em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112,192)" strong 方法中的数据分析存在怎样的挑战? /strong /span /span /em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Bocklitz: /strong 这个方法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数学数据分析,与此相比别的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一旦这个难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将所有测得的数据和分析步骤整合在一起。 /span /p p em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112,192)" 您认为在此方法的基础上是否可能建立一种自动化病毒鉴定方法? /span /strong /span /em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Bocklitz: /strong 是的,很有可能。而问题是这种方法能够适用于多大范围的病毒类别。我认为病毒家族能将通过AFM的精确测量所预测,但这需要未来研究的证明。 /span /p p em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112,192)" strong 您接下来将研究哪些内容? /strong /span /span /em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Bocklitz: /strong 接下来的研究内容将与以上谈到的两个方面相关。有关的投稿已经递交,希望都能够被录用。除此之外,我还在做另外两个有趣的研究:从非线性多对比显微成像中获取生物医学相关信息 拉曼光谱测量标准化。这两项研究对于将拉曼光谱和非线性多对比显微镜技术带入到临床从而成为标准诊断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trong 参考文献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1). T.W. Bocklitz, A.C. Crecelius, C. Matthaus, N. Tarcea, F. Eggeling, M. Schmitt, U.S. Schubert, and J. Popp, Anal. Chem. 85(22), 10829–10834 (2013). doi: 10.1021/ac402175c.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2). T. Bocklitz, E. Kammer, S. Stockel, D. Cialla-May, K. Weber, R. Zell, V. Deckert, and J. Popp, J. Struct. Biol. 188(1), 30–38 (2014). ISSN 1047-8477. doi: 10.1016/j.jsb.2014.08.008. URL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ectroscopy》节选编译 /span /p p & nbsp /p
  • 活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
    作为一项新兴的分子、基因表达的分析检测技术,在体生物光学成像已成功应用于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在体监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表达、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以及进行药物的筛选和评价等。 1、在体监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通过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肿瘤细胞,可以实时监测被标记肿瘤细胞在生物体内生长、转移、对药物的反应等生理和病理活动,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Contag 等[1] 将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对肿瘤细胞进行活体成像,探讨了使用报告基因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肿瘤的前景,并指出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在监测肿瘤细胞的生长方面具有较大优势。Yang等[2,3] 首先利用光学成像系统对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肿瘤实现了实时非侵入性成像,记录了肿瘤的转移过程,开辟了在整体水平上无创、在体、实时跟踪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崭新领域。Jenkins 等[4] 将标记了荧光素酶基因的人类前列腺癌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系统,实时、在体监测了前列腺癌细胞化疗后的复发和转移情况。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在体生物光学成像也在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脑胶质瘤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生长转移等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3,5,6]。 2、在体监测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表达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了解,在基因水平上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AIDS 和分子遗传病等恶性疾病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客观地检测基因治疗的临床疗效判断终点,有效监测转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传送,并定量检测基因治疗的转基因表达,已经成为基因治疗应用的关键所在。通过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等报告基因,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能够进行基因表达的准确定位和定量分析,在整体水平上无创、实时、定量地检测转基因的时空表达[7]。McCaffrey 等[8] 将荧光素酶标记在靶基因上,应用siRNA 及shRNA 减弱了小鼠转染的荧光素酶的表达,在活体动物体内首次实时观察到siRNA 对特异靶基因表达的阻断作用。以病毒[9,10](如腺病毒及腺相关病毒等) 作载体,将荧光素酶基因或绿色荧光蛋白等作为报告基因加入载体,采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能够实时观察病毒在动物体内的侵染活动,获取病毒侵染部位等相关信息。 3、揭示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 目前,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干细胞移植、肿瘤免疫、毒血症、风湿性关节炎、皮炎等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可以实时监测生物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转基因鼠,Wang等[11] 将荧光素酶基因转导于人类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 中,并将其植入脾及骨髓,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揭示了HSC 在小鼠骨髓腔中植活、增殖等动态信息,实时监测HSC 的后代在小鼠体内的生长等。Kim等[12] 将荧光素酶基因转染于神经前体细胞(Neuralprogenitor cell,NPC),并注射入小鼠脑梗模型中,在体生物光学成像系统显示神经前体细胞迅速游走聚集至梗塞病灶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 荧光报告基因在患关节炎的关节局部产生荧光信号,在健康组织周围未见荧光信号,能够动态观测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对关节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在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细胞凋亡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Paulmurugan 等[13] 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分别用绿色荧光蛋白及Renilla 荧光素酶基因融合,研究它们之间在活体小动物体内的相互作用。 4、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目前,转基因动物模型已大量应用于病理研究、药物研发、药物筛选和药物评价等领域。 通过体外基因转染或直接注射等手段,将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等报告基因标记在生物体内的任何细胞(如肿瘤细胞、造血细胞等) 上,采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对其示踪,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规律,不仅能够检测转基因动物体内的基因表达或内源性基因的活性和功能,而且能够对药物筛选及疗效进行评价。Zhang 等[14] 利用转基因鼠,研究可诱导的NO 合成酶在急慢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并以此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抗免疫反应的测试和筛选。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脑癌的原位GFP 肿瘤的整体荧光成像模型已经建立[15],利用转移鼠和血管鼠实现了抗肿瘤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在体药物筛选和评价(http://www.metamouse.com)。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在体荧光成像揭示了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非侵入性在体评价抗肿瘤药物的疗效[1]。 参考文献 1、 Contag C H,Jenkins D,Contag P R,Negrin R S. Use of reporter genes for optical measurements of neoplastic disease in vivo. Neoplasia,2000,2(1-2): 41~52 2、 Yang M,Baranov E,Jiang P,Sun F X,Li X M,Li L. Whole-body optical imaging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xpressing tumors and metastas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0,97(3): 1206~1211 3、 Yang M,Baranov E,Wang J W,Jiang P,Wang X,Sun F X. Direct external imaging of nascent cancer,tumor progression,angiogenesis,and metastasis on internal organs in the fluorescent orthotopic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2,99(6): 3824~3829 4、 Jenkins D E,Yu S F,Hornig Y S,Purchio T,Contag P R. In vivo monitoring of tumor relapse and metastasis using bioluminescent PC-3M-luc-C6 cells in murine models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astasis,2003,20(8): 745~756 5、 Hasegawa S,Yang M,Chishima T,Miyagi Y,Shimada H,Moossa A R. In vivo tumor delivery of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to report future occurrence of metastasis. Cancer Gene Therapy,2000,7(10): 1336~1340 6、 Bouvet M,Wang J W,Nardin S R,Yang M,Baranov E,Jiang P. Real-time optical imaging of primary tumor growth and multiple metastatic events in a pan creatic cancer orthotopic model. Cancer Research,2002,62(5): 1534~1540 7、 Vassaux G,Groot-Wassink T. In vivo noninvasive imaging for gene therapy. Journal of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2003,2003(2): 92~101 8、 McCaffrey A P,Meuse L,Pham T T,Conklin D S,Hannon G J,Kay M A. RNA interference in adult mice. Nature,2002,418(6893): 38~39 9、 Sato M,Johnson M,Zhang L Q,Zhang B,Le K,Gambhir S S. Optimization of adenoviral vectors to direct highly amplied prostate-specificexpression for imaging and genetherapy. Molecular Therapy,2003,8(5): 726~737 10、 Tseng J C,Levin B,Hunado A,Yee H,de Castro I P,Jimenez M. Systemic tumor targeting and killing by Sindbis viral vectors. Nature Biotechnology,2004,22(1): 70~77 11、 Wang X,Rosol M,Ge S,Peterson D,McNamara G,Pollack H. Dynamic tracking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engraftment using in vivo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Blood,2003,102(10): 3478~3482 12、 Kim D E,Schellingerhout D,Ishii K,Shah K,Weissleder R. Imaging of stem cell recruitment to ischemic infarcts in a murine model. Stroke,2004,35(4): 952~957 13、 Paulmurugan R,Gambhir S S. Monitor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using split synthetic renilla luciferase protein-fragment-assisted complement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2003,75(7): l584~1589 14、 Zhang N,Weber A,Li B,Lyons R,Contag P R,Purchio A F. An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luciferase reporter system for in vivo testing of anti-inflammatory compounds in transgenic mice.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3,170(12):6307~6319 15、 Hoffman R M.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maging of tumour growth,metastasis,and angiogenesis in mouse models. The Lancet Oncology,2002,3(9): 546~556
  • 新型显微技术成功用于生物成像
    成像深度和速度提高10倍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姚保利研究组,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和LED照明的显微技术成功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从而为深层生物样品大面积快速三维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子刊《科学报告》杂志上。   大到宇宙,小到分子,看得更远、更细、更清楚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为突破光的衍射极限,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光学超分辨方法,如光激活定位法、随机光学重构法、受激发射损耗法等。但这几种超分辨成像技术速度较慢,而且需要一些特殊染料标记样品。另外一种方式是使用结构光照明的显微技术(SIM)。它使用特殊调制的光场照明样品,通过空间频谱处理的方式获得超分辨图像。目前,只有美、德、英、日等几个国家掌握该技术,我国在这方面相对滞后。   据了解,姚保利研究组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和LED照明的SIM技术。与激光干涉照明SIM技术相比,该技术能够获得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快的成像速度和更好的图像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复杂性和成本。经测定,系统的横向分辨率达90纳米,是目前国际上同类技术的最好水平。   此次研究组与第四军医大学和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合作,利用该系统成功获得了牛肺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和小鼠脑神经元细胞的超分辨图像,并且实现了小鼠脑神经元细胞和植物花粉的三维光切片成像,其成像深度和成像速度比当前同类切片显微技术均提高了约10倍。
  • UT3D电镜成功进军国家级生物医学成像中心,纳克微束参建多模态跨尺度生物成像设施
    近期,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高通量电子显微断层成像系统项目顺利完成招标工作,纳克微束(北京)有限公司成为高通量电子显微断层成像系统UT3D的唯一提供商。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0个优先建设项目之一,由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承接建设任务,未来将成为国家级的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此次合作的达成,是行业客户对纳克微束卓越技术水平的认可,也意味着微束将承担项目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怀柔科学城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平台)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旨在快速提升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为实现我国生物医学研究整体水平,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为高端生物医学影像装备的“中国创造”提供战略支撑和保障。在连接生物医学介观到微观尺度的这一关键节点,相关的多模态跨尺度串联技术和产品级的解决方案长期处于研发摸索阶段。因此,生物物理所希望通过合作,找到志同道合的订制成像方案服务方。由于国内扫描电子显微镜行业起步较晚,国外企业几乎主导国内市场,为响应高端生物医学影像装备的“中国创造”的号召,纳克微束做出部署、展开攻关,以本次订制方案服务为契机,迎难而上,踔厉奋发,在国际上先人一步提出解决方案。高效解决生物样品从介观到微观的成像难点和痛点,改善微观尺度高效率切割和最终电子断层成像效率低的问题,对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纳克微束秉承钢研的技术创新基因,积极探索新方向,守正创新,在钢研集团70周年之际,敢于“亮剑”,力战国内外厂商,成为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唯一的国产厂家,以达成高通量电子显微断层成像系统项目合作这一成绩为集团庆祝,吹响了解决生物医学介观到微观尺度问题的时代号角,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行业崭露头角。作为一家新创立公司,纳克微束成为高通量电子显微断层成像系统项目唯一服务商,为高端生物医学影像装备“中国创造”吹响了进征的号角,秉持守正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为扫描电子显微镜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微观世界的探索与发现。此次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将持续投入综合显微成像的研发,开拓创新,推动技术升级,助力国产电镜行业实现崭新发展,致力成为中国电镜技术引领者。
  • 成像专家大咖齐聚首——首届“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主题学术研讨会日程公布
    仪器信息网讯 生物成像技术是了解生物体组织结构及其与生理或病理相关的分子变化及分布特征,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它利用光谱、波谱或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直接获得生物组织和细胞的微观结构及分子分布图像,获取与生理过程及病理相关的关键信息。空间组学技术,包括空间转录组测序和基于质谱成像的空间代谢组学方法等,可以将生物组织中转录组和代谢组高通量分析结果和形态学背景整合,使基因表达谱和代谢分子被定位到组织的原始空间位置,实现转录组图谱和代谢组轮廓变化的空间特征绘制。  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和组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成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引进,生物成像与空间组学技术优势互补,并逐渐交叉和融合,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发病机制阐释、分子病理诊断、药物靶点发现、药物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因此,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主办,仪器信息网、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民族大学生物成像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上海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欧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主题学术研讨会将于2021年4月16日举办,会议旨在聚焦生物成像技术和空间多组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进展,从技术难点、数据分析到行业应用进行剖析,为相关人员提供更灵活的交流机会,促进合作。  点击下方链接报名: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ioimagingspatialmultiomics/  会议日程  嘉宾一览
  • 微观世界显真容:质谱成像助力生物医学研究
    质谱成像(MSI)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成像工具,凭借其高灵敏度、特异性及无需标记等优势,已经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展现了巨大潜力。其可以直接获取分子轮廓,并直观地显示每种离子化化合物在样品(尤其是生物组织)中的空间分布。作为探索空间多组学最有前途和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MSI 不仅能定位药物和代谢物的分布,还能深入了解疾病进展和药物干预背后的表型变化。本文将结合多种质谱成像技术,包括常压透射式激光解吸/后光电离质谱成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飞秒激光电离成像质谱、离子迁移率分离、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成像质谱显微镜等技术,深入探讨了其在肿瘤研究、药物代谢分析和单细胞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 常压透射式激光解吸/后光电离质谱成像技术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潘洋等的研究团队,共同发展的常压透射式激光解吸/后光电离质谱成像技术(t-AP-LDI/PI-MSI)新方法,能够在无需复杂样品前处理的情况下,实现对生物组织中多种内源性化合物的原位可视化分析。该技术结合了透射式激光解吸电离和紧凑型后紫外光电离装置,显著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在复杂临床样本分析中,t-AP-LDI/PI-MSI被用来分析肿瘤组织的代谢物分布,揭示了黑素瘤微环境的代谢异质性,这为深入了解肿瘤发生的复杂分子机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 (→点击查看相关仪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LDI-MSI)是一种经典的技术,通过在样品表面添加基质,使得样品在激光照射下能够能够高效地解吸和电离组织样品中小分子代谢物、脂质和蛋白质。MALDI-MSI在肿瘤标志物发现、药物分布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为生物内源性化合物的直接鉴定和定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已有研究使用不同的纳米材料作为衬底,从而显著提高分析物的解吸电离效率和检测灵敏度。此外,MALDI-MSI还被成功应用于单细胞分析,通过优化样品制备和基质选择,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代谢物和脂质,这对于细胞异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杭纬等相继研发出的质谱仪器能够实现单细胞内药物分子的3D成像分析,揭示了抗癌药物诱导癌细胞凋亡的动态过程。蔡宗苇等研发出冰冻3D细胞微球方法用于MSI分析,并结合代谢组学揭示了环境污染物对细胞球增殖的影响。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技术 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DESI-MSI)是一种无需样品前处理的即时质谱成像技术,可在大气压下进行快速、直接的化学成分分析。近年来,DESI-MSI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识别癌组织边界,为外科医生提供重要的指导信息。此外,DESI-MSI在环境科学中也展现出潜力,尤其是在分析复杂环境基质中的污染物时,DESI-MSI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定位多种化学物质。贺玖明团队还开发出基于AFADESI-MSI技术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新方法,揭示肿瘤转移机制,建立了以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技术为特色的代谢研究平台。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飞秒激光电离成像质谱技术 飞秒激光电离成像质谱(fs-Laser Ionization 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技术凭借其超快激光脉冲和精确的电离能力,在质谱成像领域独树一帜。该项技术可高效分析热敏性和易碎性样品,超越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限制。通过微米级分辨率进行激光烧蚀和质谱仪的软电离源,其能够鉴别和分析生物分子和其他微观物质,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空间分布,推进了多个研究领域的进展。其已经能够在亚细胞水平上进行高分辨率质谱成像,为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 离子迁移率分离技术 (→点击查看相关仪器)离子迁移率分离技术(IMS)的引入,为质谱成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IMS通过分离气相中的离子,根据它们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来实现分离,这取决于离子的碰撞截面积和电荷状态。离子迁移率质谱成像(IM-MSI)利用IMS的优势,提高了分子特异性和空间分辨率,尤其是在分析小分子异构体方面表现出色。这项技术在药物开发、疾病诊断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李灵军团队利用离子迁移率分离和双极性电离质谱成像(MSI)技术实现了单细胞脂质组高通量、原位和双极性成像,揭示了小鼠小脑皮质细胞层特异性脂质分布。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 (→点击查看相关仪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技术是一种仍然处于高速发展中的高分辨率表面分析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化学专一性、高灵敏度的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生物组织和单细胞成像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TOF-SIMS是迄今为止,能在亚细胞水平上对生物分子进行无标记2D和3D成像的、为数不多的分析技术之一,为研究细胞膜组成、药物分布和疾病标志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汪福意课题组长期致力于TOF-SIMS方法与应用研究,发展了基于TOF-SIMS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联用的成像分析方法,并在单细胞水平上开展了金属抗肿瘤化合物、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研究。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 (→点击查看相关仪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通过激光剥蚀样品并结合ICP-MS的高灵敏度检测,实现了对生物组织中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空间分布分析。该技术在金属组学和元素生物化学研究中,特别是对揭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功能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LA-ICP-MS技术能够以高空间分辨率对生物样本进行元素成像,对于研究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药物代谢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丰伟悦研究团队对LA-ICP-MS在单细胞分析和生物成像方面的研究,为理解生物样本中的元素分布和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也为生物医学研究和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成像质谱显微镜 (→点击查看相关仪器)成像质谱显微镜结合了光学显微镜和质谱成像技术的优势,能够在单细胞甚至亚细胞水平上提供高分辨率的化学信息,并对生物分子进行定量分析。该技术为研究细胞内的分子动态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成像质谱显微镜为揭示细胞内复杂的分子网络和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点击了解最新进展~质谱成像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极大提升了生物样本化学信息的解析能力,并在细胞、组织及器官层面揭示了样品的复杂化学组成及空间分布。随着技术的发展,质谱成像将在未来生物医学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优化以及生命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突破与希望。更多精彩内容↓↓↓上述内容综合了当前质谱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有关更多信息和研究讨论,欢迎大家报名参加2024年9月19日由仪器信息网召开的“第四届质谱成像技术与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届时将有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专家分享他们在质谱成像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见解,赶紧点击下方的图片报名吧。
  • Sciospec生物断层成像设备介绍
    Sciospec生物断层成像设备介绍一、引言近年来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其中,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是一种新颖的生物成像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给生物组织施加安全电流(小于 5mA),在生物组织内形成电流场,测量物体表面的电压,分析电磁场在体内的响应,重构物体内部的电导率分布图像。EIT技术自诞生以来,便被视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辅助成像工具,尤其是在的生物的监测中,该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与临床应用十分接近的阶段。EIT的无创、无辐射、便携、可进行功能性成像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医学、地质勘探等成像领域。近期,国内外很多大型研究机构已经将EIT技术应用于监测呼吸机诱发或伴随机械损伤的相关研究中。因此,利用 EIT技术在生物组织的相关研究中变得尤为重要。而且,在与X-CT、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波成像的对比中,EIT成像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以及对人体几乎没有损失,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成像技术成像特点清晰度成本简易性人体损伤性X-CT解剖成像清晰昂贵复杂损伤核磁共振成像解剖成像与功能性成像清晰昂贵复杂损伤超声波成像解剖成像与功能性成像清晰适中简便轻微EIT功能性成像模糊低廉便捷轻微表 1-1 对各种医学成像技术进行对比二、EIT 系统的组成EIT 系统主要由硬件平台以及软件成像算法构成,硬件平台主要负责数据测量,在正弦信号的激励下,从表面获取信号并解调出能反应生物组织电导率分布的数值,后期在软件重构成像算法中得到图像。图1-1 EIT的简要测量模型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代理的德国Sciospec公司的EIT设备,为国内外科研院所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设备,包括单通道、多通道的EIS设备和不同电极的EIT设备。我们的EIT设备的特点如下:我们的EIT设备以16电极为主,可以实现32、64、128以及256电极的测试,且是独立通道。测试时间快,实时传输帧率高可达100fps,精度达到±100ppm。设备测试范围在100Hz 到1MHz,测试精度可以达到±100ppm (at 25°C),电流范围可以控制在100nA到10mA,控制精度达到2.81μA。此EIT设备还有医疗级IsoIOport隔离同步模块,医疗级隔离IO接口,医疗级电源和医疗级等各种隔离保护的能力,来保障使用者安全使用。设备详细参数如下:激励和测试频率频率范围100Hz 到1MHz分辨率40µHz @ 10kHz2mHz @ 10kHz 500kH绝dui精度±100ppm (at 25°C)温漂±10ppm长期稳定性±5ppm first year激励电流电流范围100nA到10mA分辨率2.81μA连续输出电流Max50mA规范电压±11V测量时间帧率0.1-100fps绝dui时间精度±100ppm帧到帧抖动±200ns频率扫描设置扫描类型线性,对数,列表扫描点1-128注入/激励模式扫描设置模式数量1-256注入切换延迟600μs(默认)表 1-2 三、EIT的使用方法展示图1 设备前后面板,测试通道16*2图2 实验过程,水缸以及插在水缸上的16个电极,可以支持32个通道图2为现场测试,在我们连接好设备,打开软件,做好校准后,就可以用Sciospec设备来测试生物的电阻抗,结果会以成像的形式展现给我们,从而更直观的将生物体内与电阻抗有关的特性(比如说病变)体现出来。以下展示利用EIT设备测试不同物体的表现。图3 实验数据界面展示图4 在水缸中测量橘子实时阻抗图像展示红色的部分勾勒出物体的大致形态,且红色部分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不断移动位置,这个变化的快慢取决于采集图像帧的速度。设备的通道数越多,成像的清晰度就会越高。图5 特别设计的EIT芯片,用于微流控测试 图6 利用EIT芯片测试物体实时图像四、总结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相对其它的成像技术,具有自身的优势。在未来的生物成像领域研究中定会发挥巨大的作用。Sciospec公司提供商用化的EIT设备,设备性能优越,是研究者提供实验的高效武器,同时设备类型多种多样,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OEM定制品。上海昊量光电作为Sciospec在中国的独jia代理,愿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 化学所生物质谱成像研究获重要进展
    p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动物组织质谱成像技术的研究,先后开发了系列小分子新基质(Anal. Chem. 2012, 84, 465 Anal. Chem. 2012, 84, 10291 Anal. Chem. 2013, 85, 6646 ),并对半脑缺血(Anal. Chem. 2014, 86, 10114)、肿瘤转移等生物模型小鼠(Anal. Chem. 2015, 87, 422)的脑、肾、脾等组织进行了分子组织学质谱成像研究。最近,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通用、免标记的直接质谱成像方法,快速检测并对小鼠体内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量子点等碳纳米材料进行定量成像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自然· 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 2015, 10, 176)杂志上。 /p p   碳纳米材料因为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材料学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碳纳米材料由于在药物输送、光动力学治疗、组织工程以及生物成像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材料。但是有关碳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及生物安全性问题目前依然存在争论,因此生物组织中的碳纳米材料的生物分布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尤其是亚器官的生物分布成像研究,有助于揭示纳米材料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目前为止,这方面研究仍缺乏实用有效的方法。 /p p   对于碳纳米材料的生物监测或成像,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法,因费时费力且标记物有解离的可能而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免标记的光谱学方法又存在成像速度慢、发光信号弱、背景干扰强等缺点。质谱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时获取生物样品形貌及其分子信息的检测手段,各个种类分子可以在10微米及以下的空间分辨率被独立检测出来。这种技术属于内源性的“免标记”法,因为分子都有其固有质量,只要分子可以被离子化就可以被检测出来。在质谱成像中最常用的分子离子化方法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但需要有机基质(通常为被测物的10000倍)与目标样品共结晶并用激光照射。基质吸收激光辐射后被快速激发并蒸发,随后共结晶的样品被转移到气相环境,样品分子可以通过基质的电荷转移离子化。然而,没有人证实过MALDI质谱检测完整碳纳米材料的能力,因为很难找到与其共结晶的合适的基质。如果没有基质,完整的分析物就很难被释放到气相中。而且,碳纳米材料的巨大分子量也远远超出了质谱能够检测的质量范围。 /p p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放弃传统基质,发现并利用碳纳米材料在紫外激光解吸电离过程中产生的固有碳负离子簇(C2-C10)指纹信号,该质谱信号几乎不受任何生物分子的背景信号干扰。结合飞行时间质谱,同时实现了小鼠体内碳纳米材料的亚器官质谱成像和定量分析。该碳负离子簇质谱指纹信号的发现,克服了传统质谱方法无法直接检测纳米材料的难题,将质量信号窗口转移到了质谱灵敏度高的小分子质量范围。与传统的标记方法相比,该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分析方法由于采用内源性的化学信号,避免了标记基团在活体循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解离、衰变或者失活。同时,与免标记的光谱方法相比还具有高信噪比、低背景干扰以及准确可靠的优点。 /p p   研究人员证实并比较了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量子点的亚器官生物分布。研究发现,碳纳米管和碳量子点在肾中主要分布在外部的实质区域。而在脾组织中,这三种碳纳米材料主要分布在脾的红质区域,还发现在边缘区中碳纳米管的浓度最高。定量结果表明,尺寸较大的未修饰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主要富集在肺组织中,而碳量子点主要停留在内皮网状系统丰富的肝和脾中。此外,还意外地发现碳量子点在小鼠器官中的超长清除时间。最后,将该方法拓展到小鼠肿瘤组织中药物负载的碳纳米管成像以及二硫化钼二维纳米材料的组织成像研究。 /p p   这些重要的应用和发现,进一步表明该方法可以结合质谱成像和定量的优点,进行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研究,并有望发展成为一种碳纳米材料乃至其它纳米材料生物分析的通用方法。论文发表后,Nature Nanotechnology 杂志专门邀请国际知名质谱学专家Richard W. Vachet撰文在同期的“新闻视角”专栏评论:“这种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活体定量纳米材料的方法,一个特别让人激动的优势是该方法可拓展同时检测纳米材料及其附近的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将深层次揭示生物分子和材料的相互作用。无论如何,活体纳米材料的质谱成像研究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p p    a href=" http://www.nature.com/nnano/journal/v10/n2/full/nnano.2014.282.html" 论文链接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5031940192422072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0797cf49-646a-4e6a-8c55-eec276e5949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质谱成像揭示碳纳米材料的亚器官生物分布 /p
  • 滨松(hamamatsu)生物成像专题网站上线
    滨松相机以其可靠的性能,优异的成像质量已经赢得了全世界范围内生物研究者的首肯。在各档次类似参数的相机横向比较中,滨松相机甚至经常会得到资深使用者“出众”、“图像就是要好一些”等振奋的评价。 迄今为止,滨松相机已经被研究者用来进行:活体大脑整体光片成像(light sheet microscopy),超分辨成像(super resolution microscopy),小鼠体内生物发光成像等一系列高端生物成像应用。其中采用滨松第二代sCMOS相机ORCA Flash 4.0的光片成像已经可以达到每1.3s完成整个斑马鱼脑组织的三维成像(分辨率:xy 0.65um & z 4.25 um),而同样采用这款出众的ORCA Flash 4.0 sCMOS相机,每秒1帧,分辨率达到22nm的超分辨实时成像也已成为现实。 http://thelivingimage.hamamatsu.com,滨松新的生物成像专题网站现已上线,将向您呈现所有这些应用的细节。
  • 前沿技术+应用实例 生物成像网络会议即将召开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margin-top: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生物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对于人类健康研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生物成像是了解生物体组织结构,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它利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直接获得生物细胞和组织的微观结构图像,通过对所得图像的分析来了解生物细胞的各种生理过程。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margin-top: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32px " 如今,科学家们研制出荧光显微成像系统、高内涵成像、共聚焦显微镜等多种用于生物观察和成像的仪器,而科研人员又进一步应用这些仪器, strong 在制药领域、医学领域,探索物质让生命体变化的本质原因和真实过程,进而帮助人们维护健康、延长寿命。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成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的引进,生物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此外,生物成像技术在医学转化及制药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近年来, strong 质谱成像在生物医学、药学以及食品环境领域得到应用并崭露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质谱成像技术不仅能进行形态学表征,同时又能实现检测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 /strong ,作为新型的分子影像技术之一的质谱成像技术愈发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前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为帮助相关领域的用户了解生物成像前沿技术及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将于2019年11月12日举办“生物成像前沿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本届网络研讨会为期1天,将邀请多位行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相关研究领域的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平台。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会议日程安排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2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c26422cb-f372-4ba1-a2ef-ee9ab5acc62b.jpg" title=" 图片8.png" alt=" 图片8.png" width=" 600" height=" 42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部分专家信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45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e5858df3-00e8-411f-8d39-6ca21b684c8b.jpg" title=" 专家图片.png" alt=" 专家图片.png" width=" 550" height=" 45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部分专家照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李素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span /strong ,2011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2015-2017年先后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访学交流。获2009年美国血液学会“ASH Travel Award”奖;获2012年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优秀获得者称号赴日本参加第五届与诺贝尔获得者面对面交流亚太会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分别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篇),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Nano letters, Blood等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专利转化2项)。授权美国专利和日本专利各1项。已发表文章被Nat Rev Cancer, Nat Biotechnol, Nat Biomed Eng, Nat Rev Drug Discov, Sci Transl Med, Sci China Chem等期刊进行亮点报道和专门评述。其中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的工作被评价为“landmark里程牌”式工作;被美国The Scientist评选为2018年度“世界四大技术进步”;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应邀为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撰写综述5篇。 主要研究兴趣:1)智能纳米药物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系统,用于抗肿瘤治疗;2)靶向干预血小板功能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3)靶向溶栓、抗栓的新型血栓性疾病治疗药物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周蕾,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课题组长 /span /strong 、全军生物药制造和剂型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自2001年开始从事新型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提出了“将纳米材料、器件与传统生物检测技术融合,从而大幅提升检测技术性能,并开拓纳米材料、器件生物应用领域”的研究思路,确立了“基于纳米材料、器件生物应用探索的新型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研究”的研究方向。在十数年研究中,基于“学科交叉”的研究思想与“产学研用”的创新模式,深入探索了上转发光材料、碳量子点、结构电极、通讯光纤等材料器件的生物应用价值,并提出了“以生物应用需求导向材料、器件研究”的模式,建立了多项原始创新生物检测技术。授权专利41项,其中排名第一授权国际专利12项(澳、日、港各2项,美、英、法、德、意、荷各1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8项,知识产权保护覆盖10个国家和地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以共同第一贡献者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4项,2015年单年销售突破1亿元;以排名第2,先后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奖励。个人获得2017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军民融合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乔娟,副研究员,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strong /span 获分析化学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期间分赴美国麻省大学及韩国浦项科技大学访学及开展合作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活体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智能聚合物分子温度计并在细胞内开展实时在线温度变化荧光成像,进而拟与细胞内神经递质的测定方法结合,开展神经通路中情感与机体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在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 Anal. Chim. Acta, Chem. Commun.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60余篇, 获专利授权5件 2012年和2016年分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2)。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周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2012年于复旦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strong /span ,201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新型稀土纳米探针的可控合成、理性功能化以及生物检测与成像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引用4200余次,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hem. Rev.、Chem. Soc. Rev.、Adv. Funct. Mater.、Chem. Sci.、Bio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8篇。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栗世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硕士生导师 /strong /span ;中国科学院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博士。曾在华大基因学习工作7年;HDBioSciences/药明康德16年研发工作经验。2015年度传染病专项首席科学家。承担和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多项重大新药药物靶点发现及化合物筛选平台建设项目、863肿瘤标志物研究项目、国自然重点和面上科研项目及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等项目。国家和浙江、福建等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Frontier in Immunology及多个杂志的编委,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领域:(1)功能基因组研究(药靶发现及验证);(2)药物筛选和发现;(3)肿瘤免疫及微进化研究。多项成果向社会应用转化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CX/"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点击链接 /strong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trong /span strong ,即可进入报名页面,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前200位报名人员可免费参会 /span ,获得与专家及时交流的机会!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CX/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加入“生物成像技术交流群”随时关注会议动向及生物成像及应用相关内容交流!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42px height: 3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9c270c8e-ae1d-4da7-83b5-3506f6b0ba32.jpg" title=" 图片11.png" alt=" 图片11.png" width=" 242" height=" 313" / /p
  •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成立
    12月21日,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BIOPIC是北大在985工程中重点建设的一个跨学科实体研究中心,也是推动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自校内外的一百多位嘉宾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多学科交叉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BIOPIC的成立适应了科学发展的潮流,可以充分利用北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的独特优势,在从细胞到组织等多个层次上开展分子成像关键技术与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为推动我国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改善医学诊断提供支持。BIOPIC 的成立也是北京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必将大大促进我校在前沿交叉领域的深入合作,并推动光学成像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志珍院士,教育部科技司陈盈晖副司长,科技部基础司张先恩司长等领导莅临会场并做了即兴发言。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主持了本次仪式,王志珍院士、周其凤院士、许智宏院士和谢晓亮教授共同为中心揭牌。   北大长江讲座教授谢晓亮在报告中展示了近年来位于国际前沿领域的单分子研究及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状况,强调其对于生命科学的重要影响。之后他详细介绍了BIOPIC的发展规划。他强调,BIOPIC的目标是发展和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成像和基因测序手段,在单分子和单细胞水平上进行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BIOPIC将利用和发展这些新兴手段从事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以及致力于解决干细胞、癌症、感染性疾病及代谢疾病的一些重大医学问题。BIOPIC希望通过跨学科、新手段的研究及校内外、国内外的合作来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据了解,BIOPIC已经组成了国际评审委员会,他们是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哈佛大学教授庄晓薇、斯坦福大学教授Stephen Quake,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教授David Bensimon,以及加州理工学院Beckman研究所所长Barbara Wold。   出席仪式的北大学校领导和专家还有许智宏、张彦、李岩松、王恩哥、李晓明,饶毅、吴凯、陈十一、肖瑞平、程和平、汤超等以及来自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来自校外的众多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如王晓东、施一公,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清华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张奇伟等也专程出席并做了精彩的发言。
  • 【招聘启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中心工程师助理
    生物成像中心简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致力于实现对生物学对象从纳观尺度到介观尺度的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通过对生物超微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研究来回答生命科学的关键问题。目前,中心集成了超分辨率光学显微技术、低温电子显微技术、三维重构技术、低温扫描微加工技术、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光电关联显微成像技术以及一系列生物显微成像样品技术,并承担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生物显微成像技术服务工作,极大促进了相关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进展,是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招聘岗位及要求一、岗位名称:电镜应用服务工程师助理1~2名。二、岗位职责:1、生物透射电镜常规技术(样品制备及电镜观察)应用服务;2、透射电镜的日常维护工作;3、其他事务性工作;4、可自愿参加组内的相关研发工作。三、任职要求:1、 精密仪器、机械、光电、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相关专业方向,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者可适当放宽);2、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和动手能力;3、能吃苦耐劳,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4、具有相关经验或北京户口者优先。中心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每年都有相关专业会议培训,并且有机会和领域专家互动交流。具有良好的个人提升和晋升空间。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享受五险一金、带薪年假、年终绩效奖金(在中心工作满一年)及其他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等,据国家及研究所相关规定,以人才派遣方式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具体薪酬面议。四、联系方式:咨询电话:010-64888419或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及其它能证明本人能力水平的有关资料发至:zhuboling (AT)ibp.ac.cn〔请将(AT)替换为@,防止垃圾邮件〕。邮件主题和文档请注明"应聘工程师助理-姓名"。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符合岗位要求者均可报名,招聘到合适人选为止。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工程竣工!
    我国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大科学工程——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工程3日在北京怀柔科学城竣工。未来将对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跨尺度、可视化地描绘与精确测量,为复杂生命科学问题和重大疾病研究提供成像组学研究手段,助力全景式研究和解析生物医学重大科学问题。11月3日,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工程竣工仪式在北京怀柔科学城举行该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0个优先建设项目之一,由北京大学联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7.17亿元,建设用地100亩,新增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项目预计2023年试运行,2024年验收。成像设施在科研、医疗、教育和产业等方面具有广泛需求。在要求“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早”的重大生物医学问题的研究中,多模态跨尺度成像技术具有重要作用。视频来源:北京大学11月3日,参观者观看介绍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的图文展览及设备展示。“如果无法看清发病过程中分子、蛋白、细胞、器官等的变化过程,就无法精准治疗疾病。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可以多层次、全景式、可视化‘看见’疾病发生的动态过程,便于更好地筛选药物、对症下药。”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副主任陈良怡说。据悉,成像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全尺度图像数据整合系统以及模式动物等辅助平台和配套设施等。未来将聚集相关领域优秀团队,建立完备的核心成像设施,形成跨尺度、多模态、自动化和高通量的生物医学成像全功能研究平台。11月3日拍摄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工程建筑群(无人机照片)。“成像设施将多层次、全景式揭示生命的奥秘。”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程和平院士说,成像设施建成后将对中国生物医学成像的研发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 苏州医工所活体成像生物安全隔离系统成功转让独家代理
    早在今年2月,由苏州医工所孵化的成果转化公司(国科智影)与小动物活体成像领域领导者PerkinElmer(现:瑞孚迪 Revvity)达成协议,将由PerkinElmer独家代理该公司产品生物安全隔离转运成像系统。该系统是在中科院院装备项目资助下,由苏州医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制,目前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审中的发明专利2项。21世纪以来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侵袭着人类社会,并表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对新发突发病毒的研究迫在眉睫。实验动物作为病毒感染机制研究、疫苗药物开发的关键实验材料,为病毒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结果,而活体动物成像仪是其中重要的实验手段。但是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如何将被感染的实验小鼠在生物安全防护条件下,从生物安全柜中转移到无生物安全防护的活体动物成像仪中,并进行荧光或生物发光成像实验,目前还缺少这关键一环。如何打通生物安全柜到活体成像仪之间的生物安全防护障碍,实现安全、可靠、稳定且不影响实验效果,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活体成像生物安全隔离系统作为小动物活体成像领域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的PerkinElmer(现:瑞孚迪Revvity),也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案。苏州医工所研制的活体成像生物安全隔离系统,与PerkinElmer小动物成像系统完美适配,并首次解决了上述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将生物安全柜中被病毒侵染的小鼠,麻醉后放入生物安全隔离系统,在系统自适应负压保持模块的工作下,系统始终处于负压状态,因此,可以在转运和活体成像过程中提供生物安全防护,从而可以应用到病原微生物机制研究、疫苗药物研发等多个研究领域。 未来,苏州医工所将继续大力推动高质量成果转化,为我国的科技仪器设备的产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应用场景用于P4、P3、P2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小动物活体成像用于SPF级的小动物活体成像
  • 在线参会!生物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会议通知
    随着信息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成像技术取得了革命性进展,大大突破传统成像的局限,生物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不仅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例如在重大疾病诊断、个性化治疗、药物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主要的成像方式有:荧光成像(FI)、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ECT)、拉曼成像(RI)、超声成像(USI)、光声成像(PAI)还有质谱成像技术(MSI)等。此外,生物成像技术在医学转化及制药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帮助相关领域的用户了解生物成像前沿技术及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04月18日举办“生物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本届网络研讨会为期1天,将邀请行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相关研究领域的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平台。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页面链接报名;报名参会: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Us 2、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3、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4、会议交流群二维码会议交流群微信二维码
  • 2015生物医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青年论坛举行
    2015年11月22日,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5年生物医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举行。共有100多名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前来参加了此次会议。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周辉致辞欢迎各位青年学者的到来。18位青年科学家就自己的研究方向作了精彩的报告。  上午的会议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卓彦主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唐世明介绍了其团队发展和利用双光子成像技术在清醒猴脑皮层研究视觉神经回路方面的情况。因为猴视觉与人比较接近,所以可以获得更加接近人类视觉神经回路的结果。目前其团队已经实现700-800μ m的活猴脑成像深度。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左西年主要介绍了国际人脑神经影像“重测信度”与可重复同盟(CoRR),他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就计算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鑫介绍了他们开发的围绕脑网络研究的多尺度、多模态的成像设备。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欣介绍了肺部气体MRI仪器和方法以及肺部重大疾病MRI成像。浙江大学教授牛田野、田梅分别介绍了定量低剂量锥束CT、PET成像技术取得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刘绍飞老师讲述了活体小动物分子影像监控下的肿瘤精准治疗的探针研究。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坤介绍了肿瘤光学成像的前沿技术和其研究所在该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  会议休息期间,多位青年科学家就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海报展示,并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下午的报告由北京大学教授陈良怡和研究员孙育杰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魏勋斌以“in vivo counting of circulating cells”为题,开启了下午的精彩环节。清华大学教授廖洪恩介绍了医学三维成像和精准诊疗的研究意义、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复旦大学教授季敏标介绍了其小组在受激拉曼散射成像技术用于脑肿瘤的无标记探测中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贺号介绍了其利用光刺激显微系统对细胞信号的调控研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凯介绍了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斑马鱼、果蝇、小鼠深层神经组织成像中的应用。来自台湾的陈壁彰教授介绍了一种“lattice light sheet microscopy”实现超快超高成像的进展。吉林大学的吴长峰教授介绍了基于半导体聚合物的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引起了参会者的极大兴趣。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平勇研究员介绍了他们在光激活和光转化荧光蛋白用于多种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的应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孙飞研究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各种电子显微镜技术的现状和他们在电镜成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贺永教授以他们在脑成像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结束了下午的报告。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程和平院士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成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各位与会学者纷纷表示此次会议给予了他们学习交流的机会,对未来中国生物医学成像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会议得到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脉动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锐驰恒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支持。
  • 【收藏】生物成像技术干货视频回放速递!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1d4d2c5a-3e66-433a-8580-13fd6b5993fc.jpg" title=" image001.jpg" alt=" image0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于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2020年4月28日 /strong /span 举办“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生物成像技术在肿瘤早期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 /span /strong ”主题网络研讨会,应广大网友听众的强烈要求,现将报告回放视频公布,供大家学习。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点击报告图片即可观看视频回访)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2.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7fb3736-1b23-49a0-89a9-2651910a14de.jpg" title=" image003.jpg" alt=" image003.jpg" / /a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2.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基于稀土纳米探针的荧光成像在肿瘤检测及治疗中的应用& nbsp 》 /strong /a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2.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周晶(首都师范大学)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由于操作简单和能够提供实时的测试信号,荧光检测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前景。稀土纳米材料作为荧光探针表现出无生物自发荧光、高灵敏、深穿透、无闪烁等一系列优势。鉴于此,申请人围绕疾病诊断用稀土纳米探针开展工作:实现了稀土纳米探针诊断性能调控,并进一步探索了其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3.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ccd47b20-dc52-48ed-b6a1-e76dd34b06ea.jpg" title=" image005.jpg" alt=" image005.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3.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新一代成像技术DESI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nbsp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3.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周超(沃特世)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传统肿瘤组织病理学处理非常耗时,并且高度依赖于医生的技能和经验,且易受伪影干扰。基于解析电喷雾电离(DESI)的质谱成像技术,具有无需喷涂基质、无需标记、无损分析等特点,可将病理学与分析化学两大学科有机融合,为临床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更客观、快速、准确的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质谱成像新技术与肿瘤代谢及分子病理诊断应用研究进展》(暂无视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贺玖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质谱成像(MSI)是一种无需标记、灵敏,可对单分子或多种分子同时进行成像分析的分子影像技术。自主研发了AFADESI-MSI技术及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方法,实现了对生物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高灵敏、高覆盖的成像分析,可进行肿瘤原位代谢组学研究,发现与肿瘤演进、分型和分期等相关生物标志物,实现基于代谢标志物的多指标分子病理诊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4.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1fe9348f-86b0-4dab-ba91-9bf3f3b64d57.jpg" title=" image007.jpg" alt=" image007.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4.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MALDI成像辅助肿瘤诊断和病理研究》& nbsp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4.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王勇为(Bruker)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鉴定肿瘤细胞和分析肿瘤组织病理,MALDI成像可直接分析人体组织切片, 较传统的H& amp 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更加深入和全面,通过检测肿瘤细胞表达的各类成分如脂类、聚糖、代谢物和蛋白质,从而鉴定肿瘤类型、病变程度和预后。由MALDI成像和标准组学分析结合而成的空间定位组学方法可以完成肿瘤微环境亚细胞群的分子学归类。在临床上,MALDI成像已成为肿瘤标志物发现和定位,在肿瘤的分类、分形和分级提高组织学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了解药物响应机制等方面的重要研究工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智能纳米机器药物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系统》& nbsp (暂无视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素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肿瘤组织复杂的血管系统是限制恶性肿瘤有效治疗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主要成分(血管内皮细胞、凝血活性、血小板、血管新生等)进行有效调控,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纳米机器药物体系可在纳米空间及分子水平上精准操控,不仅可以实现多靶点药物的协同输送,更能实现对组织器官微环境的智能响应,研发智能纳米机器药物是实现有效调控肿瘤血管微环境,改善实体瘤治疗效果的关键突破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7.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a77cbc9-9204-48d6-a2e3-6760d77ea276.jpg" title=" image009.jpg" alt=" image009.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7.html" target=" _blank" 《雷尼绍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nbsp /a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7.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王志芳(雷尼绍)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拉曼测试过程所需的样品量少、无需繁琐的制样、不损伤不污染样品、操作简单快速、能够给出样品本身全面的分子结构信息等吸引了生物领域科研人员的关注。通过拉曼光谱的测量,可以得到细胞或者组织内核酸、蛋白质、脂类等分子信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本次报告主要介绍适用于生物领域样品测试的拉曼技术,并通过一些案例讲述拉曼光谱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6.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1e8b83e-088d-4e0c-8904-bea8bf89a045.jpg" title=" image018.jpg" alt=" image018.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6.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技术》& nbsp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426.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罗志勇(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基于长寿命荧光染料的光学性质,研发了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技术及设备,有效甄别了内源荧光和散射光的干扰,实现了时间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时间分辨组织荧光免疫成像技术以及小动物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技术,也提高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灵敏度。这些技术手段在癌症早期诊断、药物研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5月会议预告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text-indent: 2em " 】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9e5bf61b-1e33-4b7c-a319-f96169d19d78.jpg" title=" 生物显微成像会议.png" alt=" 生物显微成像会议.png" / /p p 点击报名 strong 生物显微技术 /strong : a href=" https://m.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xw/" target=" _blank" strong https://m.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xw/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a5effb6-d305-461f-8c03-45a5b23eb702.jpg" title=" 基因测序大会.png" alt=" 基因测序大会.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rong /span 点击报名 strong 基因测序大会: a href=" https://m.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neseq2020/" target=" _blank" https://m.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neseq2020/ /a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4ad09fba-bf0d-4a7a-91ff-c0a8eb89c93c.jpg" title=" 2020药典之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png" alt=" 2020药典之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png" / /p p 点击报名 strong 2020药典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strong 会议: a href=" https://m.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Drug2020/" target=" _blank" strong https://m.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Drug2020/ /strong /a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更多资讯会议,请扫码关注【3i生仪社】 /span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text-indent: 2em " /span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330b842-df73-48f2-95e0-a3658c8f7640.jpg" title=" 3i生仪社二维码.jpg" alt=" 3i生仪社二维码.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pan br/ /p
  • ACAIC 2023 | 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创新论坛圆满落幕
    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于2023年11月28日-30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为促进行业的沟通与交流,会议邀请了院士、知名学者、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人员参会并作学术报告。11月30日下午,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创新论坛(分论坛九)顺利举行。会议现场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纪伟、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史国华、上海市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隶创科技主任/教授康怀志、潘安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制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心主任潘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刚、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科主任/主任医师游庆华六位专家学者为现场观众作精彩报告。为现场观众带来超分辨成像、介观显微镜、人工智能生物光学成像仪、高通量数字成像、超声AI、国产医疗设备创新等精彩报告。报告题目: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技术进展报告人:纪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报告伊始,纪伟研究员首先向介绍了干涉定位的成像原理,并向大家介绍了ROSE显微镜提升侧向(XY)分辨率、ROSE-Z显微镜提升轴向(Z)分辨率;基于笼式结构的超稳冷冻定位显微镜介绍了冷冻荧光成像的优势,同时介绍了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细胞纳米结构三维成像、结构生物学应用等多项创新技术。纪伟研究员介绍道,基于干涉定位技术研制ROSE显微镜,可实现5纳米XY分辨率量;研制ROSE-Z显微镜,可实现5纳米Z分辨率;ROSE&ROSE-Z显微镜可用于细胞纳米结构解析。基于冷冻定位技术研制冷冻定位显微镜,可实现光电融合成像;冷冻显微镜可用于引导冷冻电镜数据收集;冷冻显微镜可用于引导冷冻电镜样品减薄制备。报告题目:介观显微物镜研究进展报告人:史国华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光学在生物医学上具有多种强大的成像模态,这些模态目前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疾病的理解和临床治疗具有重大的影响。随着科研的发展和生物成像需求,人们对光学成像的要求逐渐向更深程度发展,2016年英国的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提出一种特殊设计的物镜,可实现6mm成像视场下,分辨率达到0.6um,被评为当年度全球物理十大突破,介观显微物镜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介观显微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设计,专用性强,可以理解为低放大倍率,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可以对宏观的对象实现微观分辨率。随后史国华研究院介绍了这项技术在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国际领域取得的进展,以及相应的应用领域。目前,医工所也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产出了相应的物镜,相比同类型产品检测难度有所降低,更易使用。介观显微镜目前重要的应用领域为智能化数字病理诊断,能够解决临床重大问题,如恶性肿瘤的检测。随后史国华研究员介绍了智能数字式半自动显微镜(Leica DM 4000M)、VENTANA 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Roche)等设备,指出介观显微镜主要服务于基础生物技术研究、数字医疗教学、临床病理诊断等领域。最后,史国华研究员也表达了对物镜发展的期待,未来将和课题组成员继续努力,为医疗诊断行业贡献力量。报告题目:人工智能生物光学成像仪器研发与应用报告人:康怀志 上海市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隶创科技主任/教授康怀志主任从图像显示、光学系统、变倍放大、运动控制、实时图像分类、实时图像拼合融合、自动聚焦算法等几个部分介绍了智能生物成像仪器及关键技术。同时指出了高清光学成像系统对设备的光源、透镜、滤光器、探测器等方面的要求。自动变倍放大技术对透镜组的数量和布局、透镜的属性、自动调焦机构等几个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优质的生物光学成像仪器结构具有实时自动扫描、信息网络化、智能一体、服务临床场景等四个方面的功能特点,在主机上方面可以做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体积小、操作简单,进而做到独立模块化运作、可拓展、可调配、操作简单。扫描成像及图像拼接可以通过图像匹配技术计算用于匹配参考图像和待匹配图像的特征点,基于特征点进行特征点匹配,最后通过匹配的特征点进行图像融合。仪器主要应用于基础生物技术研究、数字医疗教学、临床病理诊断等方面,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报告题目: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技术:从高通量数字成像到大规模高内涵药物筛选报告人:潘安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制密机械研究所 副研究员/中心主任高通量数字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医疗健康、药物筛选领域是刚需仪器,数字医疗+人工智能无疑是医疗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如何在诊疗过程实现高质量读片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相比于检验,影像科室,病理科的人员素质要求高,培养周期长,人工读片效率低。而AI病理分析则为这一困境提供了破局之策,相比于人工读片,AI病理分析可以节省70%的时间,成功率平均达到50-60%,但是目前市场上缺乏病理科高质量读片仪器。光学成像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千百年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和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分享的需求,推动了光学成像技术的变革。可以说,其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静态到动画,依托的便是光学成像技术的变革。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证明了并非只有干涉才能记录相位,分辨率可以突破系统行射限制,一个算法完成相位恢复、合成孔径、上采样。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依托光场调控和非干涉相位恢复算法,能够应用于病理学和光学遥感。报告题目:超声AI在临床多科室的应用研究报告人:陈建刚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陈建刚从背景与原理、数字病理学、药物筛选应用、下一步计划等四个方面基于高质量病理重构结果的AI分类与识别。针对术中病理制片时间长,提出基于相位的虚拟染色方法推动科研最后一公里,研发高通量显微镜,服务科学仪器与医疗市场。超声人工智能肺炎辅助诊断技术可以应用于超声人工智能肺炎辅助诊断技术、超声气胸自动诊断技术、下腔静脉自动测验技术、B线自动检测、视神经鞘直径测量、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的无创颅内压监测等急救急症,同时,该技术还可适用于麻醉、骨科、中医、肿瘤、消化、产科等领域,具有丰富的适用场景。报告题目:从临床医疗实践角度浅述国产医疗设备的创新方向及系统性评估报告人:游庆华 复且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科主任/主任医师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预防和早诊早治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主旋律,分级分层治疗已是必然,医院端诊疗地位逐渐下降,而医院前端和医院后端医疗市场成为医疗持续增长的最大引擎,但国产化医疗设备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处于尴尬的境地。目前的科学仪器主要用于基础科学研究、实验和分析,极少直接用于临床诊疗。游庆华主任坦言国产医疗设备存在设计工艺差、性能不稳定、准确率不高、缺乏定期疫准和检测等问题。接着,他从技术瓶颈难以克服、资金投入的缺乏、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国产医疗设备面临的困境。同时他指出,国产医疗设备仪器厂商在设计时应面对市场需求,对应用场景和系统性要素评估,不能“闭门造车”,切实满足市场需求。他期待未来医疗检测的筛查数据和结果能够及时上传形成医疗大数据库,为政府和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
  •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生物成像是了解生物体组织结构,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成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的引进,生物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strong 目前主要的成像方式有:荧光成像(FI)、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ECT)、拉曼成像(RI)、超声成像(USI)、光声成像(PAI)还有质谱成像技术(MSI)等 /strong 。此外,生物成像技术在医学转化及制药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为帮助相关领域的用户了解生物成像前沿技术及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将于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2020年4月28日举办“生物成像技术在肿瘤早期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 /strong /span ,本届网络研讨会将邀请多位行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相关研究领域的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平台。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cx202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点击下方图片快速报名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cx202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cx2020/"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3bb17915-5b8a-4781-8e8c-3b8285b15f17.jpg" title=" 1920420.jpg" alt=" 1920420.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cx2020/" target=" _blank" strong “生物成像技术在肿瘤早期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2020)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text-indent: 2em " 热门报告主题一睹为快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cc60e00-678d-47a5-800b-fa1e391d0f31.jpg" title=" image002.jpg" alt=" image002.jpg" /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业内专家在线直播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63px height: 46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d0ad0d7f-a662-40df-b760-d99f2b1efe7d.jpg" title=" image003.jpg" alt=" image003.jpg" width=" 563" height=" 463" /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扫码进群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9413b1d-cf2b-417f-949a-24e7aeab788f.jpg" title=" image004.jpg" alt=" image004.jpg" /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如若过期, strong 请扫码关注 /strong 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公众号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3i生仪社】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后台回复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0428 /strong /span ,拉你进生物成像会议交流群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fa02809-b0b8-4ea4-9528-4c6fa424e9c3.jpg" title=" image005.jpg" alt=" image00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3i生仪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后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多项诺贝尔奖与显微成像有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早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就有多项诺贝尔奖与显微成像技术相关。近几年来,成像技术发展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2014年诺贝尔化学家被授予德国马普学会、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及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科学家,获奖理由是“研制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这项成果将荧光显微成像的分辨率带入到“纳米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超高分辨率成像作为一类很新的技术,突破了光学成像中的衍射极限,把传统成像分辨率提高了10~20倍,是研究细胞结构的利器。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再次落到生物成像领域,被授予三位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领域的学者,肯定了他们对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冷冻电镜在过去几年的迅猛发展,使得其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生物探索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至于被科学家们称为“诺奖助手”。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对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的分辨率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关方法学突破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结构解析结果也层出不穷,例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研究组与李梅研究组合作,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在3.2埃分辨率下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系统II-捕光复合物II超级膜蛋白复合体(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三维结构;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首次揭示人类γ-分泌酶(一类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关的蛋白)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该团队对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解析,不仅初步解答了这一基础生命科学领域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又为进一步揭示与剪接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指导。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我国在高端成像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我国在生物成像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起步较晚,关键核心技术匮乏,关键大型仪器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自主研发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产业化进程缓慢。在人才培养方面,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近年来我国在前沿生物成像技术研发领域发展迅猛,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直线增长趋势,高端成像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促进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如何发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我国应紧紧抓住生物成像领域发展机遇,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统筹项目、人才、基地、平台和示范的布局,将产业发展战略与创新科技发展战略紧密衔接。组建国家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与产业化协调机构;加快生物成像创新体系构建,完善创新基地建设布局;建设国家级生物成像重大基础设施和利用平台,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研究骨干基地。以生物成像领域新兴技术为核心,加强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实现学科集群化发展,实施创新人才战略,建立生物成像领域多学科背景的一流人才队伍,高效推进生物成像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开发多种新材料并推进其全面走向实际应用,例如具有独特光学性质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各种金属纳米材料等,设立生物成像重大专项基金,尤其是在超分辨率成像、冷冻电镜成像等前沿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大幅提高影像科学仪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支撑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学影像设备产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我国生物医学影像设备产业的快速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参考文献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丁陈君,陈方,吴晓燕,陈云伟,郑颖(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18.07.002 /span /p
  • “大国重器”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竣工!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施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终于揭开了面纱!▼11月3日,由建筑部承建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工程竣工仪式在怀柔科学城举行。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乔杰院士,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程和平院士,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委员、副主任丁明达,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吴晨,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代华,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建筑部总经理张锁全等出席仪式。北京大学副校长、成像设施总指挥张平文院士主持竣工仪式。乔杰表示,从概念成形到蓝图绘就,再到拔地而起,成像设施已经走过十年历程,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成像设施工程顺利竣工,对北大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她希望项目加快设备安装调试,争取早日通过国家验收;引领学科发展,培养杰出人才,产出大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服务怀柔科学城及北京市的创新发展。程和平表示,大科学设施是国家品牌,是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更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有机融合点,建好用好大设施,是机遇、是挑战,更是重重的责任。他说,会以基建竣工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科研与人才的统筹规划,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先锋队,打造科技航母,让大设施发挥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应有作用。丁明达向成像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希望进一步加速项目进度,加快设备安装调试,力争项目早建成、早运行、早见效,同时也希望北京大学深度融入怀柔科学城,在创新装置平台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方面探索新路径,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陈代华表示,北京大学是我国顶尖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怀柔区是首都“四个中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怀柔科学城更是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科技前沿的重要集聚区。面向未来,北京城建集团期待能在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能在“展翅腾飞看怀柔”的壮美篇章中,与北京大学、怀柔区加强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用更多优质服务和精品工程回报社会各界。最后,参加仪式的领导嘉宾共同为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揭牌,还一起参观了“看见生命力”成像设施建设专题展览。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是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是北京大学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北京以“三城一区”建设为抓手,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于2020年3月启动基建施工,建设用地超6.6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建设在怀柔科学城的核心区域。设施由四大核心装置和一个辅助平台构成,包括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全尺度图像整合系统以及模式动物等辅助平台和配套设施。项目投用后,可达到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的跨尺度可视化描绘与精确测量,破解生命与疾病的奥秘,实现高端生物医学影像仪器装备的“中国创造”。自项目竣工起,随着设备的安装和试运行,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运营团队以及大批师生将陆续进驻,运用成像设施开展多项重大科学研究。未来,该设施还将与美国、欧盟等地生物医学成像平台建立国际联盟,实行开放、流动、择优的机制,面向全国开放共享。
  • 发展中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无创成像新技术
    作者:Todd Sasser,美洲应用主管及高级NMI应用专家 临床前成像对了解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等不同状态下运行的方式以及描述人体对生理或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在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提供对疾病过程的重要见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进而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挽救生命。而对于评估新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在临床使用前描述药物分布模式,临床前成像同样十分重要。 利用解剖学评估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用于分子可视化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可以实现对动物模型的经济高效的高通量纵向研究。在开始临床试验之前,小动物研究对于探索和验证临床前阶段的显像剂十分必要。根据PET成像所提供的数据,可以从动物研究推及人类研究,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将其运用于药物转化开发阶段。 临床前PET肿瘤研究 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癌症治疗的需求,推动了临床前PET肿瘤研究的进展。大量不同类型的肿瘤(包括那些尚未得到很好表征的肿瘤)及其对治疗的不同反应,使得寻找有效的新癌症疗法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PET等非侵入性活体成像技术通过对肿瘤相关过程的实时可视化,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肿瘤演变的过程。 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对肿瘤形态、演变和生物标志物表达的认识。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成像,PET能够提供有关肿瘤受体表达、能量代谢和其它生物标志物的信息。这种放射性示踪剂包括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最常见的是氟-18(18F),它附着于一个靶向某个特定受体代谢途径的分子,肿瘤细胞对它的摄取受到监测。 “常规”PET示踪剂,如18F-FDG或18F-氟胸腺嘧啶(FLT),被视为肿瘤生理学的黄金标准及监测通用标志物,包括代谢改变和缺氧、增殖和转移。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开发更为特异的PET药物,能够靶向某种分子或基因产物的表达,并有可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与评估肿瘤生物学和治疗反应。 多模式技术 新型PET示踪剂的发展,结合CT及MRI等其它成像方式,可以应用于肿瘤演变的研究和生物学特性的表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PET/CT中的CT部分为功能性PET成像提供了解剖学参考和衰减图,并因其高通量、易用性以及在骨、肺应用中的高分辨率而成为实现一系列功能的有用工具。然而,PET/CT成像仍然使用电离辐射,而PET/MR技术可以减少这一局限。PET/MR在多参数成像和优越的解剖软组织对比度方面的潜力,使其成为临床前肿瘤学研究中日益流行的方法。它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能力,包括检测肿瘤边缘、评估单个肿瘤内示踪剂分布以生成感兴趣区域、在一系列临床前模型中计算标准化摄取值(SUV),从而改进互补PET数据的功能分析。虽然PET和CT数据是连续采集的,但是一些PET/MR系统可以同时采集数据,从而能实现复杂的成像工作流程。 在临床前肿瘤学中,PET/MR出色的解剖软组织对比度提供了在广泛的模型中检测肿瘤边缘/体积的独特能力,这可以提高互补PET数据的功能性分析。MR已经被证明可以检测早期的异种移植瘤,以及大多数器官中的早期原位和自发性肿瘤(图1A)。由于能实现肿瘤环境的解剖学分辨率(图1B),并通过多种因素(灌注/扩散、蛋白酶活性、缺氧、代谢物和代谢)联合检测对其进行进一步增强(图1C),因而PET/MR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探究肿瘤微环境复杂性的独特工具。同时,甚至还可以利用多重功能以更高的精度对单个变量(例如新陈代谢)进行研究。图1:PET/MR在临床前肿瘤研究中的独特能力。(A)早期原位CT-2A胶质瘤小鼠的 8天18F-FDG/PETMR成像。PET/MR可以在更广泛的异种移植、原位和自发性肿瘤模型中以及肿瘤演变的早期阶段提供肿瘤边缘检测。(B)异种移植SKOV3肿瘤小鼠的18F-FDG/PET-MR成像。PET/MR可以提供精细的软组织细节,特别是与肿瘤生物学研究相关的细节。(C)晚期小鼠CT-2A胶质瘤的18F-FDG/PET和DWI-MR成像。功能性PET和功能性MR的交叉多重、多参数检测,可以揭示单一功能性MR或单一PET无法确定的生物过程。使用Bruker BioSpec 70/20带PET插件获得的图像。图片供稿:Uwe Himmelreich博士、Willy Gsell博士、Cindy Casteels博士和Matteo Riva博士,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分子小动物成像中心(MoSAIC)。 开发未来的癌症疗法 多模式PET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继续推动临床前肿瘤学研究。PET、PET/MR和PET/CT在示踪剂开发、治疗监测和肿瘤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成效正在改变癌症的治疗方式,使之朝着更个性化治疗的方向发展。使用先进成像仪器进行的前沿研究,正使该领域向个性化治疗、优化癌症治疗与患者护理的方向更进一步。 作者简介Todd Sasser博士是布鲁克临床前成像应用负责人。他直接与各研究点合作,涉及感染成像、癌症生物学和探针开发等多个学科领域的PET应用。Sasser博士曾就读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和美国夏威夷大学,还是法国圣母大学的访问学者。
  • 干货十足!——“生物成像前沿技术与应用”会议视频回放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11月12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生物成像前沿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8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专家及来自仪器企业的应用专家为相关领域的网友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报告内容包括 strong 质谱成像、荧光成像、拉曼成像以及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成像 /strong 等成像技术及各项技术在临床诊断、精准医疗、食品安全、疾控应急等领域应用,参与会议直播的网友反馈:干货十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62px height: 28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4e8800ed-f955-40ed-a7b7-73cd10e7ea7e.jpg" title=" 生物成像.png" alt=" 生物成像.png" width=" 362" height=" 283"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为方便各位网友回顾学习相关知识,仪器信息网特整理此篇内容,欢迎观看会议视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质谱成像技术及应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报告摘要:质谱成像(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 IMS)这种最新原位分析技术主要利用质谱直接扫描生物样品,分析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结构、空间与时间分布”。通过质谱成像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在亚细胞水平进行高通量多参数的检测分析,快速获取大量细胞形态、功能以及在组织结构中的相互作用等信息,进一步为科研和临床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数据基础。报告将以肿瘤及肿瘤微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为例,介绍质谱成像在解析实体瘤复杂系统内细胞类型、比例组成、功能状态、空间结构极其动态演变中的潜在科研和临床应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点击观看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5889.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质谱成像技术在肿瘤生态系统研究及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报告摘要:质谱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而质谱成像技术不仅发挥其对复杂体系的分子定性、定量的能力,更是分子定位和功能识别的重要工具。AP-SMALDI Q Exactive质谱成像系统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高质量分辨率及高质量精度的完美结合,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药代动力学分析、肿瘤标志物研究、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研究和单细胞研究等多个领域。本次交流将为大家讲述质谱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前沿应用。 /p p styl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background: rgb(245, 245, 245)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点击观看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5886.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AP-SMALDI Q Exactive单细胞水平质谱成像平台及应用前沿分析》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荧光成像技术及应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报告摘要:荧光成像技术由于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生物和生理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如何利用疾病的生物分子水平特征实现基于荧光成像的精准疾病诊断是突破目前研究瓶颈的重要途径。近期,我们设计并开发了多种适用于生物分子响应型稀土纳米荧光探针,并进一步在活体层次实现了高效荧光成像疾病诊断。 /p p styl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background: rgb(245, 245, 245)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点击观看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5884.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生物成像诊断用稀土纳米探针的设计开发及应用研究》& nbsp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报告摘要:传统的荧光成像主要关注于荧光的光谱和强度两个维度,并不能获得样本的所有信息。荧光寿命作为荧光染料的一种特异属性,具有不受激光强度、染料浓度、光漂白等因素影响的优势,同时荧光寿命还能很好的反应染料所处的微环境,从而提供样本功能方面的信息。Leica FALCON 超快速荧光寿命成像解决方案,以 10 倍的速度提升快速解析样品的荧光寿命信息,同时可灵活进行荧光光谱和强度成像,因此可轻松从光谱、强度、荧光寿命三个维度全面解析样品,获得样品的功能信息,助力生物细胞成像领域功能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点击观看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5883.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FALCON 超快速荧光寿命成像系统从全新维度助力生物细胞成像领域功能研究》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单细胞成像技术及应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报告摘要:单个细胞的总数计量与种属鉴别,对于临床检验中人体细胞的计数分类、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液体原料细胞/细菌含量相关的品质监测、疾控应急中病原体的监测鉴别至关重要。量子点、碳量子点、聚集发光分子AIE等新型纳米材料/分子所具有的独特物理、化学特性,使得更为精准的数量计量、种类区分、种属鉴别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之上依托微流控芯片对简便操作的支撑、智能传感仪器对精准量化的实现,使得现场层面的基于单细胞成像的细计数/分类、细菌计数/鉴别成为可能。 /p p styl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background: rgb(245, 245, 245)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点击观看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5881.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现场快速单细胞成像技术研究与临床检验、食品安全、疾控应急领域应用》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拉曼成像技术及应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报告摘要: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拉曼测试过程所需的样品量少、无需繁琐的制样、不损伤不污染样品、操作简单快速、能够给出样品本身全面的分子结构信息等吸引了生物领域科研人员的关注。通过拉曼光谱的测量,可以得到细胞或者组织内核酸、蛋白质、脂类等分子信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本次报告主要介绍适用于生物领域样品测试的拉曼技术,并通过一些案例讲述拉曼光谱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进展。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margin-top: 10px line-height: 1.5em " 点击观看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5882.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雷尼绍拉曼技术新进展及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indent: 2em " 》 /span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为了方便相关领域用户交流,我们建立了“生物成像技术交流群”,可添加小编微信,邀请入群,共同探讨生物成像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微信号:Antelope629 /strong /span (添加请备注:生物成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其单点扫描、可实施动态成像的成像模式以及极高的分辨率等优势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本网正对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调查研究,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strong 点击下图 /strong ,即可参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有奖调研,花费5分钟填写,有效问卷将获得20元话费奖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u0p0nhvtsktpnpd5.mikecrm.com/SkxnmHa"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78px height: 15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91ac3e1-3161-4d03-a0a1-d9ebf7c4b9b0.jpg" title=" 微信截图_20191108164303.png" alt=" 微信截图_20191108164303.png" width=" 478" height=" 153" / /a /p
  • 滨松中国即将参展生物医学光子学与成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生物医学光子学与成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PIBM)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生物医学光子学国际盛会之一。199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在中国武汉创办,每两年一届,现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本届盛会首次由海南大学主办,将于2021年12月2-4日在海南大学召开。PIBM旨在吸引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临床研究人员,探讨应用光学、光子学和成像技术等手段解决生物学与医学中的问题。会议范围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包括但不限于神经光子学、免疫光子学、农业光子学、分析生物光子学和转化生物光子学。在本次的研讨会中,滨松中国将重点关注脑神经高速成像应用。针对此应用,滨松可以提供用于fMOST高速荧光成像、超分辨成像等系统的sCMOS相机,用于共聚焦/双光子等应用的光电倍增管以及双色分光器、光源、空间光调制器等各类产品。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交流。
  • 国大设生物成像科学中心 引进东南亚首台高端显微镜
    新加坡国立大学耗资2400万元设立国大生物成像科学中心(NUS Centre for BioImaging Sciences),并引进东南亚首台高端显微镜,希望通过新型成像技术协助解决在生命科学、医学、环境和能源等方面所面对的问题。   这个中心结合了国大其他学院,包括理学院、工程学院、杜克—国大医学研究生院,以及新加坡力学生物学研究所的多名优秀生物学家、化学家、工程师和电脑科学家的能力,在传染性疾病、植物生物学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研究。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主席林泉宝昨早在国大为新中心主持开幕仪式致词时说:“生物成像在未来有潜力在转化型研究,尤其是在观察分子互动、抗癌功能,及人体组织的代谢与基因表达等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因此给予这个新中心厚望,并“相信这个中心将能进一步协助提高本地的生物成像能力。”   这个中心获得国立研究基金(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与教育部资助,拥有约9名研究员。   低温透射显微镜 耗资500万元引进   中心最大的亮点就是为进行生命科学研究而特地耗资500万元引进FEI Titan Krios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这是全世界第15台,也是亚洲除中国有的两台以外,这个区域的第三台。   这台高端显微镜将能在低温或液氮(liquid nitrogen)条件下进行成像,这个特点对研究员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与其他技术如染色和嵌入等事前准备技术相比,利用前者将不会改变样品的生物特性,因此能使所获得的研究结果更具准确性。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项目启动
    p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项目启动会在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举行,项目专家组成员、主管部门负责人、项目骨干等20余家单位的近5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p p   项目责任专家、中科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震霖代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基本情况、项目部署情况,对项目过程管理、组织管理等重要节点进行了解读。他希望项目牵头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履行责任、加强管理、把项目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p p   据项目负责人、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员董文飞介绍,稀有细胞和痕量病原微生物对疾病检测、生殖健康、环境卫生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项目基于对稀有细胞快速检测的需求,通过攻克大视场高分辨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大面阵高分辨探测器和大面积单层细胞推片技术等三个关键技术,开发新型大视场高分辨生物成像分析仪。 /p p   该项目仪器研制技术路线采用模块式结构,包括大视场高分辨光学成像系统、大面阵高分辨探测器、大面积单层细胞推片机、自动识别快速软件、样品前处理、大面阵多光谱光源和运动控制模块等模块,同时开展在稀有细胞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示范,为仪器的工程化产业化及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p p   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庆伟表示,此项目研制的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将填补国内市场空白,验收三年内预期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极大带动科学仪器系统集成创新,有效提升我国高端生物成像仪器设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与自我装备能力。 /p p   会上,严庆伟宣布了项目总体组、技术专家组、用户委员会名单,并颁发聘书,表示将做好项目管理和协调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并按期完成。 /p p   据悉,该项目由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国科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检国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共同承担。 /p p /p
  • 生物组织红外成像的全新手段——荧光引导光学光热红外显微光谱
    红外显微光谱法是非破坏性、结构敏感的检测方法,目前已在基于分子结构的单细胞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大作用,诸如蛋白构象改变、氧化还原、脂质体的产生与降解等。但是受制于红外光谱仪本身的限制,对于生物组织样品来说制样非常困难,因此极大的限制了红外光谱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O-PTIR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是一种快速简单的非接触式光学技术,通过检测由于本征红外吸收引发的样品表面快速的光热膨胀或收缩,克服了传统IR衍射的极限,空间分辨率可达500 nm。近期,美国PSC公司又推出了非接触亚微米分辨荧光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LS,将O-PTIR技术与荧光(FL)进一步有机结合,利用落射荧光快速定位 O-PTIR 测量的区域,提供了对样品荧光标记区域以及邻近未标记组织的化学结构的快速光谱分析。图 1. FL-OPTIR 显微镜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这项全新的技术对样品要求非常低,而红外光谱的空间分辨率可达亚微米级别,为红外光谱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比如在阿尔茨海默病 (AD) 研究方面,AD的关键病理特征是淀粉样蛋白折叠,这些 β-折叠结构具有特定的振动特征,对于红外光谱来说十分敏感,但是受制于传统红外光谱仪本身的限制,在生物组织样品上直接测量非常困难。而非接触式的FL-PTIR技术却能够很好适用于这些样品,并且已经有多个小组通过实验证明了FL-PTIR能够应用于具有特殊化学敏感性的活细胞成像研究。Craig Prater等人通过这项技术成功实现了荧光定位下的OPTIR红外观测,并且完成了对组织中单个病理结构内的 β-折叠结构进行结构分析、在脑组织的特定细胞和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分析。首先,作者使用了12个月周龄的 APP/PS1 转基因小鼠的大脑切片,用淀粉样蛋白特异性发光共轭聚电解质探针mytracker R(Ebba Biotech,Solna,Sweden)进行标记,并用OPTIR进行观测β 折叠结构的分布。相比于传统红外很难定位的问题,FL-OPTIR通过宽场荧光能够快速定位淀粉样蛋白斑块。并直接在脑组织中评估其在单个斑块中的结构。通过 k 均值聚类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清楚地显示了在 1630 cm–1处具有高振幅和低振幅的两组光谱的存在,并且具有 1630 cm–1高振幅的光谱清楚地与荧光信号共定位。光谱分析表明 Amytracker 没有对酰胺 I 和 II 区域有明显的吸收,因此表明 Amytracker 可用于 OPTIR 测量的荧光引导。图 2. FL-OPTIR 对脑组织中的淀粉样斑块进行成像荧光和红外图谱和热图的展示。 在第二个实验中,作者提供了一个概念性方法验证实验,证明 FL-OPTIR 可用于研究组织中的特定细胞类型,而这对传统红外显微光谱法来说十分具有挑战性。为此作者对脑组织中与淀粉样斑块相关的小胶质细胞进行成像,以评估它们的光谱特征,从而了解小胶质细胞是否可以将 Aβ 原纤维转化为单体的问题。这个实验使用 Aβ 特异性抗体 82E1 标记的 16 μm 组织切片,并用抗体 Iba1 对小胶质细胞进行了免疫标记。通过FL-OPTIR可以定位淀粉样斑块附近的小神经胶质细胞并测量 OPTIR 光谱。通过测量,发现 82E1 阳性小胶质细胞表现出β-折叠含量升高,表明小胶质细胞与 Aβ 原纤维相关。图 3. 脑组织中淀粉样斑块周围小胶质细胞的成像。 在第三个实验中,作者研究了 FL-OPTIR 在培养的原代神经元中 Aβ结构成像的适用性。与组织研究类似,淀粉样蛋白的结构异质性使得研究神经毒性与 Aβ 结构之间的关系仍具有挑战性。因此,为了直接评估神经元中的淀粉样蛋白结构,作者使用FL-OPTIR技术基于荧光信号引导的光谱测量,发现远端比近端神经突部分(分支后)相关的 Aβ 包含更多的 Aβ-聚集体, 作者认为这些神经元隔室可能本质上更容易结合 Aβ或者能够主动运输到远端。图 4. 初级神经元中 Aβ (1–42) 的结构成像。 总结:新型成像方法FL-OPTIR 结合了荧光成像和红外光谱来描述生物组织内的结构变化。能够针对复杂系统中的特定细胞、细胞器和分子进行分析和检测,解决了生物标本中红外光谱定位困难的问题。能够直接在组织中定位和分析淀粉样蛋白和相关的小胶质细胞,这可以解决局部环境在 AD 进展中的作用,帮助识别与淀粉样斑块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并在亚细胞水平上直接研究小胶质细胞中的纤维结构。为复杂样品中的蛋白质和细胞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提供了新的测量方法,为红外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便捷实验途径。 作为美国PSC公司在中国的独家代理,Quantum Design中国于2020年将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系统引入国内,助力中国科研工作者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 国内经典案例分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借助mIRage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塑料表面亚微米尺度化学变化表征方法。该工作发表在知名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中国农业大学借助mIRage成功实现对玉米粉中痕量微塑料的原位可视化表征。该工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生物红外表征需求,更好的为国内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Quantum Design中国北京样机实验室引进了荧光引导光学光热红外显微光谱,为您提供样品测试、样机体验等机会,期待与您的合作!
  • 伯桢生物-徕卡显微类器官智能成像开发平台战略合作签约暨2023类器官技术与成像研讨会
    2009年荷兰科学家使用徕卡显微镜拍摄了成体干细胞来源的类器官的宽场和激光共聚焦图片。2011年伯桢生物创始人团队在清华大学重现了类器官技术,十年磨一剑于2021年创立伯桢生物,利用全球领先的类器官模型构建能力推动医药创新。在类器官模型技术快速增长和广大用户的迫切需求下,徕卡显微的类器官成像解决方案和伯桢生物类器官培养方案将携手建立多维成像平台,带大家进入类器官技术的新纪元。2023年6月6日,伯桢生物与徕卡显微类器官智能成像开发平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苏州伯桢生物讲堂举行,诚邀您出席。2023年6月6日 13:30-16:30苏州工业园区腾飞苏州创新园塔楼B811室日程安排线上直播日程长按识别二维码预约报名伯桢徕卡类器官技术培训班预告时间:2023年6月6日 15:30-6.8日 18:00培训班以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让学员在两天内自己实现类器官培养和传代与鉴定,本次培训班为伯桢和徕卡联合举办,增加基于徕卡成像系统类器官成像体验、徕卡显微成像及人工智能分析助力类器官研究、徕卡MICA的类器官光镜观察等理论和实践课,让您体验到从养好类器官到拍好类器官的丝滑。培训班日程及报名方式了解更多:徕卡显微
  • 生物物理所发展出线虫活体荧光显微成像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欧光朔研究组在2012年12月期的Nature Protocols上发表题为Live imaging of cellular dynamics dur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的文章,介绍他们发展的研究线虫胚胎后发育的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胚胎后发育是生命体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例如,线虫的959个体细胞中有400多个是在胚胎后时期产生的。观察线虫胚胎时期发育的显微成像技术相对成熟,而研究线虫胚胎后发育的活体荧光显微成像方法缺乏。   该文章系统介绍了观察活体线虫胚胎后发育时期细胞动态的方法,并对可能的技术难点进行了讨论。欧光朔研究组将这项成像技术与线虫遗传学的结合,发现了迁移细胞的分子标识(Ou & Val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09)、 一种新的细胞不对称分裂方式(Ou et al., Science, 2010) 、自体吞噬基因在凋亡细胞降解中的作用(Li et al.,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12)等。   该项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青年千人计划”的资助。 线虫Q神经前体细胞在L1幼虫时期迁移及产生子代细胞的简图
  • 线上报告:显微CT技术及其在古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为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和行业交流,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定于2024年9月11-12日组织召开第三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邀请领域内科研、应用等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期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侯叶茂博士将作报告《显微CT技术及其在古生物成像中的应用》,介绍高精度CT实验室基本情况,高精度CT实验室平台建设,以及高精度CT实验室应用案例等。本次会议于线上召开,欢迎大家参会交流!
  • 智能成像+AI算法|艾玮得生物发布AvatarInsight高内涵智能成像分析仪新品
    2023年7月8日,在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器官芯片分会成立大会召开期间,艾玮得生物于大会现场正式发布了AvatarInsight高内涵智能成像分析仪。AvatarInsight高内涵智能成像分析仪亮点一. 高速自动定位对焦■高精度识别待检测样本孔位及自动对焦,快速找到理想的成像焦面。■96孔整板精细对焦拍照可在5分钟内实现。亮点二. 孔板滴定导航与多通道采集孔板滴定导航■记录孔板孔位位置,实时/定时拍照。■使用每个孔多个观察点位的自定义采集模式。多通道采集可同时观察多色样品,结合相衬等其他成像模式,通过自动曝光和每个通道的Z偏移,在最佳条件下快速采集图像。亮点三. 丰富的拍摄模式延时/周期拍摄■持续记录活细胞或整个培养物随时间的变化。■与给药装置结合使用,实时观察给药细胞的即时反应。视频拍摄记录孔板孔位位置,实时/定时拍照。在样本观察过程中可选择视频拍摄,拍摄持续时长可达24H,更加有利于实验样本变化的动态记录。小鼠肠道类器官培养周期拍摄肝癌类器官培养周期拍摄亮点四. 超高清的成像高精画质自动切换Koehler照明不同模式,生成对应光学图像,可同时进行明场、相差、荧光高分辨率观察,并始终保持成像画质的高精确度。荧光成像原片(左) 白平衡(中) 相差(右)全景拼接以高分辨率快速采集组织样品或评估大面积细胞培养瓶的状况,清晰呈现全景图像;实现图像的高精度拼接、无拼接缝隙。Z-stack沿Z方向采集多个图像以适应厚样品;轻松点击即可创建全景在焦清晰图像。亮点五. AI智能算法与数据管理兼容丰富多样的样本来源,包括肝脏、胰腺、结肠、肺、心肌细胞、毛细血管等等组织器官的智能识别与分析。AI识别算法强大的智能训练单元能够即时、快速地完成特征提取,智能匹配类似特征样本,进而完成样本AI识别。AI分析算法可针对类器官、肿瘤球等实验项目进行AI分析。其中,智能识别类器官3D形态并进行涂色后,可完成类器官数量、大小和形态等各项指标的AI分析;AI描绘肿瘤球边际,并根据描边各项数据智能分析肿瘤球的入侵程度。快速、高效的数据管理功能具有快速、高效的数据管理功能,确保数据组织有序,可供反复调用,并有效避免混淆。亮点六. 便捷与友好的产品设计精密的光学技术■5孔位物镜转盘让您快速便捷地使用多种倍率观察样品。■实时呈现多荧光波段,丰富实验染料选择,为观测样本提供便捷性。倍镜依次:2X、4X、10X、20X、40X荧光:BP330-385 BP450-490 BP530-560BP545-580防污装置,可有效保护光学附件高内涵观测口设置的防污装置,可提供光学附件的保护,有效提升设备使用寿命。可拓展性高艾玮得生物科技全流程追溯与分析软件系统高内涵图片实时对接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实时记录和追溯样本和实验信息,包括实验步骤管理、试剂耗材管理等;可支持客户端安装、远程云端网页和微信小程序使用。细胞成像环境控制系统AvatarInsight高内涵智能成像分析仪可搭载细胞成像环境控制系统,用于活细胞在线研究,满足荧光、共聚焦等观察需求,可在显微镜载物台上为活细胞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氧气环境,是活细胞观察系统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