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深度合作

仪器信息网深度合作专题为您整合深度合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深度合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深度合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深度合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深度合作话题讨论。

深度合作相关的资讯

  • 强强联合!上海昊扩与宁波艾纯生物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近日,上海昊扩再传佳音:我们荣幸地宣布,与国内生物技术药物分离分析仪器的知名企业宁波艾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艾纯生物”) 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正式成为其上海代理商和全国工业总代。宁波艾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宁波生物产业园区,由中科院博士团队创立,致力于生物技术药物分离、分析的新仪器设计、开发和应用推广,将积累了10余年的研发成果推向市场,推动国产分析分离仪器的自主创新和行业进步。主要产品“PPS-HD蛋白纯化系统”,是实现了国产化的生物技术药物分离仪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过多个行业大奖,并在多家上市公司、双一流大学、重点科研院所获得了应用,得到了用户的好评。PPS-HD 蛋白纯化系统是一个智能的、多选择的、模块化的纯化系统。除蛋白外,也可快速纯化多种生物分子,如多糖、肽类、寡核苷酸、核苷酸疫苗、病毒及天然小分子等。PPS-HD 系列可用于纯化从微克到百克级的蛋白质。PPS-HD 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它与层析柱、层析填料配合使用,以应对不同应用的纯化挑战。PPS-HD 的版本 &bull PPS-10HD:专为用户的微量制备及研发&检测分析而设计。&bull PPS-100HD:非常适合在较大规模制备纯化中优化资源利用率和提高生产率。&bull PPS-PilotHD:系统工作流量及压力范围广泛,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研发、放大研究以及小规模及中试规模生产。PPS-HD搭配审计追踪软件,并支持多种层析技术,能满足提供高纯度所需的自动化要求。该系统可以自由配置和升级,并根据您的纯化需求提供多种选项,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PPS-HD 的优势 &bull 多选择的模块化设计,可灵活应用于蛋白、多肽、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纯化。&bull 使用 PPSN 软件可进行直观灵活的方法创建、系统控制和结果分析。&bull 尺寸小巧,便于放置在实验室工作台上或冷柜中。&bull 保证蛋白纯化过程持续稳定可靠。在持续致力于实验室设备、耗材及仪器领域的深度耕耘中,上海昊扩一直坚守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此次与艾纯生物的强强联合,是双方对彼此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深度认可。展望未来,上海昊扩将携手艾纯生物,致力于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加周到、更加高品质的服务,共同书写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 聚光科技与安徽黄山市洽谈深度合作
    继黄山浦溪河项目成功合作之后,黄山市政府各级领导认识到了聚光科技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内的实力以及热诚为黄山市政府服务的决心,希望能够在多个领域与聚光科技开展长期合作。 黄山市政府各级领导参观聚光科技生产线  10月14日下午,黄山市副市长徐德书率领环保局局长程烈光、安监局局长吴灵强、黄山区副区长石平、歙县副县长吴立民、徽州区副区长胡志成等领导前来聚光科技洽谈合作。  创始人王健亲自接待各位领导,陪同参观公司展厅、实验室和生产线。陈道东、倪勇、王静、周超等参与接待并座谈,先后汇报了智慧环保、智慧安监、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等解决方案。黄山市领导对聚光科技的产品和技术非常感兴趣,约定后续聚光科技派出专业技术团队前往黄山各工业园区进行现场实地调研,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聚光科技与安徽黄山市政府各级领导洽谈深度合作  此次洽谈交流将推动聚光科技在多个领域内与黄山市政府开展合作,聚光科技在迈向“中国生态环境综合服务领导者”的道路上跨进了一大步。
  • 先临三维被列入“2021年度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 名单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和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发布的《关于公布2021年度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的通知》(机教中函[2021]2号)文件中,公布确定了14个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先临三维3D打印与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综合建设项目”成功入选。 先临三维申报的“先临三维 3D打印与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综合建设项目” 被遴选列入为2021年度14个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将与合作院校,聚焦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基于“三维数字化与增材制造教学内容和课程共建”、“高水平师资培训”、“智能制造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人才联合培养”等项目设计,围绕重点建设方向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项目主要内容在三维数字化与增材制造教学内容和课程共建方向,将面向机电工程、工业机器人、工程创新、艺术设计等专业方向,在学校实现现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增材制造和三维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融合进课程体系中,推动学生系统能力的培养,加强新型制造工艺下新的增材设计思维的培养;为推动与普及3D 打印技术及三维扫描技术在专业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而努力,设立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项目。通过该项目为合作院校提供课程研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教材开发等支持。在高水平师资培训方向,将围绕当前的三维扫描与增材制造技术热点及热门应用,以培养具有理论与实操基础知识、具备创新能力的职业院校教师为目标,开展院校师资培训、教学研讨会、企业工程师进高校课堂等活动,协助提升一线教学教师的技术和课程建设水平。在联合智能制造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方向,将依托先临三维3D打印与三维数字化制造平台,为院校师生提供项目实训场地、实习实训岗位,配合学校理论授课环节,企业分阶段派遣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学生讲解设备实操及实际生产应用中的问题,分享实际案例并实操,提升学生技术和项目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职业应用与职场生存能力。在创新创业人才联合培养方向,将面向创新创业方向专业,基于增材制造及三维扫描技术,协助职业院校促进3D打印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3D打印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3D打印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搭建3D打印创新创业必要的平台支持。先临三维将与院校协同建设三维数字化与增材制造相关专业,制定以三维数字化与增材制造为核心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支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协同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支持校内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项目。强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通过组织师资培训,开展教学能力提升行动,打造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集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员工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三维数字化与增材制造学院数百个,助力院校三维数字化与增材制造相关专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三维数字化与增材制造类应用人才技能水平。
  • 应脉医疗又一战略合作,布局Seer高深度无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
    2023年8月8日,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应脉医疗)与上海康昱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康昱盛)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推广美国Seer公司的高深度无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助力基于血液的蛋白质组学精准医疗进入新时代,这是应脉医疗继2021年宣布与Seer达成合作进军中国蛋白质组学市场后的又一战略合作。  生物信息巨头布局中国蛋白质组学市场  2021年,Seer宣布与应脉医疗达成独家经销协议,重点是加速公司蛋白质图谱产品套件(Proteograph系统平台)的商业扩张。根据协议条款,应脉医疗将负责Seer Proteograph系统平台在中国的销售、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并为在中国拓展这一颠覆性技术铺平道路。Seer公司拥有专有的纳米粒子(Nanoparticle, NP)技术,让血液蛋白质组在实现深度和通量上的“非特异性选择”方法成为可能。Seer公司提供的Proteograph™XT平台利用经过特殊制作的纳米粒子磁珠,在跨数十个数量级丰度之间,非特异性地结合各类蛋白,无需额外去除高丰度蛋白,再利用高性能的质谱技术,达到高精度测量。在兼顾深度,增强蛋白组分析通量的情况下,实现对大规模血液蛋白的可重复性定量分析,创造了无偏差高通量探寻生物标记物的机会。  作为Seer在中国市场的独家经销商,应脉首席运营官边英男博士表示,非常高兴能与康昱盛达成本次合作,康昱盛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专业的技术支持。双方将发挥各自在擅长领域的优势,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推动创新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康昱盛总经理林建成先生表示,应脉医疗的资源丰富、市场洞察力敏锐。相信高深度无偏蛋白质组学技术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期待与应脉医疗共同为基于质谱的血浆/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应用开启新的篇章。  中国的生命科学和医药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并且拥有蛋白质组学的巨大潜力。 随着肿瘤学、神经学和免疫学在全球卫生保健需求的激增,我们需要新的工具来加速对生物学的见解,识别生物标志物,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Seer提供的无偏、深入和大规模的蛋白质组学平台解决了这一需求,使制药和生物医学研究人员能够发现新的生物标记物,用于诊断和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并更好地了解健康细胞的功能。  关于康昱盛  康昱盛是一家专门提供生物制药领域科学信息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由一批多年从事生物医药信息学前沿技术研究、科学咨询、技术服务以及产品研发的科学家于2009年创立。经过10多年的技术积累并得益于我们与国内优秀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和资深的专家咨询团队,服务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各种创新研发型公司、学术科研机构、大学以及政府部门,提供从药物设计分子模拟、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与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化合物毒性预测分析、蛋白质组学、代谢调控分析、二代测序变异与疾病关联分析,到临床前、临床的数据分析以及管理等一系列国际知名的科研软件产品、平台以及成熟的科学信息解决方案。我们目前在中国服务超过900家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与学术客户,竭诚为他们研发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与产品支持!
  • 默克生命科学携手上海计量院共同推进深度战略合作
    默克生命科学携手上海计量院 共同推进深度战略合作----开展纯水相关标准交流暨实验室开放日系列活动 2016年6月3日,默克生命科学携手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举办了纯水分析标准解读及检测方法交流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解读现有的水质标准,提高水质检测能力,控制实验室用水安全,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双方于2016年3月3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成立了“默克中国应用示范实验室”。 本次活动涵盖了纯水相关标准、应用及检测技术等方面内容,旨在提升各行业对纯水标准及水质检测方法的认知,共同推进纯水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活动吸引了70余位政府机构、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及大型食品药品生产企业等单位的代表参加。 纯水,是分析检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品质,将直接影响到分析检测的结果准确性。由于不同领域对水质的要求不一,评价水质的指标也不尽相同,我国水标准涉及各行各业,有电子级水、试剂用水、实验室用水、医疗检测用水、注射用水等。 如何让实验室纯水更好地服务于分析测试,目前标准有哪类规定及如何检测水质,如何对实验室用水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质量检测中心的李春华先生及默克生命科学纯水部的赵鹏先生为上述疑问作了详细讲解及阐述。 交流活动结束后,代表们还依次参观了理化实验室及“默克中国应用示范实验室”(超净实验室),以上实验室均由默克生命科学纯水部提供的超纯水设备-Milli-Q 超纯水系统供应分析实验所需超纯水。本次参观,代表们近距离地观察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及默克的Milli-Q超纯水系统。 本次“交流会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结束,参会代表们表示,通过这次讲座及实验室参观,其对水质重要性、标准规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学习到更先进可靠的检测技术、检测方法、纯水应用及实验室用水质量控制与管理。 通过本次交流会议,上海计量院和默克生命科学进一步深化了战略合作关系,双方期待继续发挥各自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共同为纯水检测技术和标准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计量检定专业机构之一,是上海地区唯一由国家授权的公益性、综合性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也是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大区计量测试中心——“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国家科技行政部门命名的国家级测试中心——“中国上海测试中心”,迄今已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 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隶属于德国默克集团。默克成立于1668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制药与化工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及高性能材料公司,以创新和高科技优质产品闻名世界,在全球拥有5万名员工。默克一直以来致力于不断发展改善并加强生活质量的技术。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头羊,默克生命科学部门的目标是通过与全球科学界合作,解决生命科学中最棘手的问题。
  • 为环保再出力 | 得利特深度合作江苏环保企业实验室项目验收
    临近元旦,但是得利特的销售们仍然很忙碌,好多客户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也对我们得利特有了一定了解,我们也一直愿意为各行企业,特别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出分力。近期我们就和江苏环保企业有了深度合作。我们得利特专注油品分析仪器领域的开发研制销售,致力于为国内企业提供高性能的自动化油品分析仪器和专业化的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帮助企业以精细化管理解决油品检测、设备润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次帮客户推荐的仪器设备清单如下:克利夫兰闪点仪 、运动粘度试验器,液相锈蚀测定仪、全自动酸值测定器、油液颗粒污染度检测仪,都是常用的油品检测仪器。我们有专业的技术等客户收到仪器以后来到了客户的实验室,经过一系列安装调试,实验室完成搭建!我们的技术人员帮实验室的研究院们理清思路,现场教学,回答仪器维护的一些问题。经过研究员的多次的尝试操作,以及我们技术的对应指导,他们也很快领悟,并对我们的售后人员表示认可。经过这次合作,我们也坚定之后还会多寻求跟环保企业合作的机会,这样也能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添一份力量。
  • 进博会|赛默飞色谱质谱签约颇丰 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p   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落下帷幕。赛默飞作为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为此次进博会呈现了学术科研、医疗健康与精准医疗、生物制品与制药、食品安全及环境监测等多领域创新解决方案。期间,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赛默飞与众多行业领军者签订协议与战略合作,将创新合作的版图不断扩大 多个行业的深耕积累,造就了诸多深度合作典范, /span 真正植根中国,携手我们的客户一起,让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多行业“开花” /strong /span strong ,赛默飞合作版图不断扩展 /strong /p p   此次进博会期间,赛默飞签署协议与战略的典型合作包括:(按时间先后排序)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河北地质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鞍山市人民政府、鞍山北方国际健康城、上海市闵行区疾控中心、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41a07c40-2baa-44ef-b21d-5b91f5ba3044.jpg" title=" 赛默飞1.jpg" alt=" 赛默飞1.jpg" width=" 600" height=" 4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c54b6fe1-6ade-45a0-a075-bca7ba222731.jpg" title=" 赛默飞2.jpg" alt=" 赛默飞2.jpg" width=" 600" height=" 4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65c7228a-5045-4456-87f1-923850325a64.jpg" title=" 赛默飞3.jpg" alt=" 赛默飞3.jpg" width=" 600" height=" 4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政企合作典范 /strong /span strong ,助力健康中国2030,让世界更健康 /strong /p p   鞍山政府代表团与赛默飞高管深入交流,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并正式签署共同建设鞍山北方国际健康城战略合作协议 /span 。鞍山作为辽宁经济中心之一,此次健康城建设将围绕两个中心四个平台开展,与赛默飞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将利用赛默飞优势的精准医学方案,尤其是领先的色谱质谱技术,提升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为代表的组学平台实力,实现人群大队列研究,生物样本库建立,疾病健康人群数据分析,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旨在共同打造东北地区最先进的质谱检测分析中心,从而精准助力示范城建设 同时不断加强政企合作,共同寻求在东北地区精准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新突破!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dfaccb5c-7f20-47d9-8a10-86ad0db9dfcd.jpg" title=" 赛默飞4.jpg" alt=" 赛默飞4.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深入拓展典范 /strong /span strong ,再度合作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让世界更清洁 /strong /p p   技术引领,服务完善 - 赛默飞基于特色的地质、地矿检测解决方案,和全面及时的应用服务支持,为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再度携手,进一步拓展合作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赛默飞自第一届进博会与总局签署合作意向后,双方紧密配合,深耕专业领域,此次二度携手,双方夯实合作关系,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开启新维度、深层次能力建设,更是打造了深入拓展合作关系的典范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共同致力于让世界更清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ca66f81e-fab1-44ae-9eba-1057bdb44471.jpg" title=" 赛默飞5.jpg" alt=" 赛默飞5.jpg" width=" 600" height=" 39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共同愿景典范 /strong /span strong ,打造健康安全新范例,让世界更安全 /strong /p p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与赛默飞签署三方协议,三方致力于让中国、让世界更安全的愿景不谋而合,三方愿意在环境检测、食品检测、组学分析等多个维度开展深度合作,赛默飞将凭借领先的色谱质谱技术,提供诸如未知物筛查,精准定量与鉴定,多组学分析,快速响应健康安全事件等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多角度全方位助力,三方将共同打造人类健康、环境与安全领域合作新范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8c10aa10-ec63-4be0-a0b5-bb8ec50af263.jpg" title=" 赛默飞6.jpg" alt=" 赛默飞6.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第二届进博会,赛默飞续写前一届的辉煌成绩,合作数量和规模更上一台阶 与此同时,深耕中国,了解中国客户真实所需,提供全面、领先、适合中国市场的创新解决方案,让更多的行业领导者选择与赛默飞深入合作,续写新篇。 /p p   正是每一位赛默飞人的热忱与执着,造就了进博会上一幕幕的成功合作 正是进博会这一平台的开放与包容,让植根中国超过35年的赛默飞,充分展示了引领行业的创新成果 也正是中国客户的信赖与认可,让赛默飞得以坚守与坚信我们的愿景:携手客户,让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赛默飞) /strong /p
  • 达普生物获安必平独家投资,在数字PCR领域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日前,安必平宣布向浙江达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达普生物”)独家投资数千万元。本次战略投资后,安必平将与达普生物在数字PCR领域形成深度战略合作,包括数字PCR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推广等。通过本次战略投资,安必平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分子诊断平台,深化在肿瘤筛查与精准诊断领域的业务布局,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安必平战略与投资部负责人、董事会秘书蔡幸伦与达普生物创始人许潇楠代表双方签约安必平布局数字PCR技术安必平聚焦肿瘤筛查与精准诊断,公司原有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包括PCR和FISH,本次战略投资达普生物,是公司在数字PCR领域的重要探索和布局。未来在分子诊断领域,公司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强化技术创新的积累。达普生物的核心技术是液滴微流控。液滴微流控技术可快速将反应体系分割成微米级别的微液滴,各微液滴中进行独立反应,把样品反应、制备、分离、检测等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集成到芯片上,可大大提升反应的通量和灵敏度。达普生物在液滴微流控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数字PCR、单细胞测序和高通量筛选三大平台。数字PCR作为“第三代PCR技术”,相较于普通PCR具有高灵敏度、绝对定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肿瘤液体活检、生殖遗传、病原微生物检测等领域。经过多年发展,作为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生命科学研究工具被广泛接受并开始进军临床市场,国际巨头也在纷纷布局。数字PCR相比于qPCR、NGS具有多项优势达普生物创始人许潇楠:作为新一代的核酸检测技术,数字PCR依靠其绝对定量的分析特性,正成为精准医学领域的关键技术。近年来随着学术与产业界的逐渐成熟,数字PCR技术在液体活检、病原微生物检测、癌症早筛、无创产前等临床领域上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在生物类似药研发工艺、药物残留质控等工业领域也显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达普生物一直致力于推动液滴微流控在临床医学与生物制药上的应用,此次与安必平的合作,不仅加强了临床业务的落地,也将携手共同完成从检测到伴随用药的整体闭环,让精准医疗真正去贯彻到临床中。安必平战略与投资部负责人、董秘蔡幸伦:数字PCR是新一代PCR技术,与荧光定量PCR(qPCR)相比,数字PCR具有灵敏度高、精准快速、高通量、检测样品多样等优势。作为癌症辅助诊断新兴技术之一,数字PCR非常契合肿瘤早筛、辅助诊断、伴随诊断、肿瘤MRD的市场需求,这也是安必平多年聚焦肿瘤筛查与精准诊断,并在未来延展布局的战略方向。达普生物从液滴微流控的底层技术出发构建出的数字PCR技术具备通量高、成本低、可回溯等优势,我们非常看好本次战略合作以及未来数字PCR的市场空间。关于达普生物达普生物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于2018年由多位海归博士共同创立。在深圳、嘉兴、香港三地设有研发中心,研发团队近100人,拥有集微流控芯片、仪器及试剂生产为一体的生产基地。公司专注于将液滴微流控技术应用于精准医学与生物制药领域,致力于成为集微流控芯片、仪器、试剂的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平台:数字PCR系统、单细胞组学与高通量筛选系统,应用于癌症研究、癌症早期筛查、靶向治疗、无创产前诊断、病毒定量检测、高通量药物和抗体筛选等领域。关于安必平安必平成立于2005年,聚焦肿瘤筛查与精准诊断的产品及服务,应用科室主要为医院病理科。已搭建液基细胞学(LBP)、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四大系列产品线,较为完整地覆盖从细胞形态到蛋白表达、基因检测等不同诊断层次的临床需求。截至2022年上半年,安必平已开发出580多种诊断及筛查产品,可用于多类肿瘤的筛查及诊断,系国内肿瘤筛查及诊断行业内技术平台最丰富、产品种类最多的企业之一。聚焦主业的同时,安必平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及市场渠道优势,积极拓展病理AI、伴随诊断、病理能力建设等多层次产品和一体化解决方案。
  • 科迈恩科技与安捷伦科技在聚合型药用辅料精细表征领域继续开展深度合作
    一、合作新篇章 近日,科迈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再度围绕基于高分辨质谱的聚合物精细表征技术应用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推广聚合型化合物智能分析系统Polymer Studio结合高分辨质谱对于药用辅料及其制剂中的复杂组分自动表征与鉴定技术,展示LC-HRMS在以吐温、司盘、脂质体等为代表的聚合型药用辅料的质量评价中的独特优势,为制药行业广大用户提供前沿技术手段及整体解决方案。该项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也得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张金兰教授及其团队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全新的Polymer Studio药用辅料智能表征分析软件暨数据库的发布填补了现有各国药典关于聚合型药用辅料质量精细表征与一致性评价的空白;缓解了高级药用辅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抗体药及mRNA疫苗制剂中广泛使用的吐温系列辅料潜在的因氧化等因素导致疫苗失效及细胞毒作用的杂质分析方法,将在聚合型组分复杂体系的高分辨质谱表征这一“聚合物组学”的全新应用领域发挥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二、产品亮点1. 可扩展的天然及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系列高分辨质谱(MSn)数据库2. 制药领域最全面的聚合型药用辅料及有关物质(杂质)数据库(收载多达2万个化合物单体)3. 专利的高分辨质谱复杂组分精细表征高性能识别算法4. 专业UI界面、丰富、直观的数据分析结果5. 辅料一致性评价报告智能生成三、行业新应用 下一阶段双方将围绕生物、制药、食品、材料等相关高分子聚合物精细表征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针对行业Q-TOF质谱重点客户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满足辅料软件用户的品种定制化需求,充分挖掘该分析平台的技术潜力,共同致力解决行业辅料相关质量分析挑战,促进双方人员技术交流和能力提升。 同时,双方还将共同开展相关应用领域公开性质的市场活动,推动企业界领袖、中国科学家及药品监管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引领药用辅料质量分析、评价与控制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大安捷伦科技和科迈恩科技在制药行业及药用辅料质量分析与评价领域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双方自2019年首次开展战略合作以来,在提升我国药用辅料质控水平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未来,科迈恩科技也将进一步加深与安捷伦科技在制药行业及药用辅料质量分析与评价领域的合作,逐步优化服务水平,完善解决方案内容,持续为行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关于科迈恩科技科迈恩科技秉持“让AI为创新分析技术赋能”的愿景,致力于让广大用户受益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检测能力的创新和提高。目前科迈恩科技已在智能化仪器数据分析、快检技术、新药研发、精准医疗、感官评价等工业级AI建模等领域拥有系列化产品或解决方案,涵盖色谱、质谱、光谱、核磁共振等多维分析大数据的融合。所服务的客户覆盖制药、快消品、农产品、临床、石化、环保、交通、汽车制造等诸多领域。关注“科迈恩科技”公众号,了解更多分析检测行业的解决方案如您对科迈恩科技有更多想了解,可通过仪器信息网和我们取得联系!400-860-5168转3905
  • 谱标科技将和天美深度合作,推动国产仪器发展的同时提升高端仪器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
    2020年9月8日,天美集团领导们来我司参观和培训演讲,谱标科技总公司全体业务、客户都参加了此次培训,接下来谱标科技将和天美集团深度合作,为研发实验室分析新仪器作准备,为国产仪器的发展作进一步的努力和推动,为解决实验室建设及检测遇到的一切难题~ 天美集团从事表面科学、分析仪器、生命科学设备及实验室仪器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及分销;为科研、教育、检测及生产提供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天美集团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先后在新加坡、印度、印尼、泰国、越南、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公司亦先后收购了法国Froilabo公司、瑞士Precisa公司、美国IXRF公司、英国Edinburgh Instruments公司等多家海外知名生产企业和布鲁克公司Scion气相和气质产品生产线, 以及上海精科公司天平产品线, 三科等国内制造企业、加强了公司产品的多样化。 在这里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SCION 456-GC产品的优势和进样口压力范围、分辨率情况: 实际样品定性定量分析白酒结果:436G有效解决了yi醛拖尾现象,436C-FID陶瓷喷嘴减少拖尾和溶解峰干扰。 - 独特的90°弯曲q0,保护四级杆不被污染- 独特的180°弯曲的碰撞池,提供更高的信噪比;大幅度消除中性噪音;减小交叉污染/串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进中间国制造迈向中间高端的重要手段。我们仪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资源、产品、服务的价值,减少无效供给,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能真正实现国产仪器的产业化发展,同时也真正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未来,国家将继续大力支持国产仪器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助力国产仪器企业成长壮大。所以国产仪器企业在扩大中、低端仪器领域优势的同时,还要积极提升高端仪器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不断调整新产品结构,全力推动中国仪器产业发展。
  • 北大王初与芝加哥大学赵英明课题组合作开发深度组蛋白修饰鉴定分析方法
    近日,北京大学王初课题组与芝加哥大学Ben May癌症研究所赵英明课题组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113 new histone marks by CHiMA, a tailored database search strategy”的研究文章。在这项工作中,作者详细探索了传统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组蛋白修饰组鉴定修饰肽段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发展了一种名为“Comprehensive Histone Mark Analysis (CHiMA)”的数据分析方法。应用CHiMA对此前的组蛋白修饰组数据进行重分析发现了113个新的组蛋白修饰位点(histone mark)。  组蛋白翻译后修饰是细胞对DNA转录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蛋白质组作为一种高通量全局性分析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技术,在组蛋白修饰的发现和功能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赵英明课题组在2019年利用蛋白质组手段首次鉴定到了组蛋白上来源于L型乳酸(L-lactate)的赖氨酸乳酰化修饰,并揭示了其在调控基因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组蛋白修饰组相对于全蛋白质组数据有着显著的区别,譬如:1)组蛋白修饰组中包含的肽段数目远少于全蛋白质组中的肽段数目 2) 组蛋白由于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经过胰蛋白酶切后,氨基酸数目小于或等于6个的短肽占比远超全蛋白质组中比例。尽管如此,目前还没有研究探索传统蛋白质组数据分析策略是否适用于组蛋白修饰组中修饰位点的鉴定,以及针对组蛋白修饰组优化开发的搜库方法。为了验证传统蛋白质组数据分析策略应用于组蛋白修饰位点鉴定是否会产生漏报的情况,作者首先准备了四组组蛋白乳酰化修饰组数据。这些数据使用同样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采集,因此同一条修饰肽段在四组数据中应在相似时间被色谱洗脱并送入质谱鉴定,从而可以利用在其他三组数据中的鉴定肽段来检查漏报。作者使用ProLuCID+DTASelect2.0作为搜库软件并使用传统分析策略进行搜库,发现在这四组数据中均存在着不同比例(12.5%-36.4%)的修饰位点漏报。为了验证这一结果不是由特定搜库引擎的算法所导致,作者使用另一种常用的搜库引擎Andromeda(内置于MaxQuant)进行了同样的测试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搜库分析首先将实验产生的二级谱图与蛋白质数据库中模拟酶切产生肽段的理论谱图进行比对,以得到每个二级谱图潜在的匹配肽段。随后需要对所有的肽段-谱图匹配(peptide-spectrum matches, PSMs)进行过滤以筛选出高置信度的鉴定结果。传统的搜库方法通常使用target-decoy策略来进行PSM筛选[3]。这一策略首先在蛋白质数据库中产生与正确蛋白质序列(target)同样数目的诱饵序列(decoy,通常为正确序列的反向序列)。诱饵序列不存在于细胞中,所以匹配于诱饵序列的鉴定结果均为假阳性。同时由于数据库中正确序列与诱饵序列数目相同,可以通过decoy PSMs的数目估算出同等打分筛选条件下的target PSMs数目,从而估算出假阳性率(false discovery rate, FDR)。由于组蛋白修饰组通常只含有数十条或最多上百条修饰肽段,作者猜测使用 target-decoy-based FDR进行PSM过滤会导致打分线完全取决于打分最高的1-2个decoy PSM,从而丧失统计效力。为了验证这一猜测,作者对数据A搜库过程每一步的结果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所有漏报的修饰肽段均被搜库软件正确匹配到了相应的二级谱上,而漏报确实产生于后续的PSM过滤过程。作者随后绘制了测试数据中target PSM和decoy PSM的打分分布曲线,发现两者也几乎完全重合,只有65个target PSMs的打分高于打分最高的decoy PSM,因此在该数据中打分线仅由这一个decoy PSM决定,导致其他正确修饰肽段被漏报。作者随后对搜库策略进行优化以解决这一问题。谱图匹配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衡量肽段鉴定可靠性的标准。因此,对于组蛋白修饰组这样的小数据集来说,完全可以根据谱图质量来筛选高置信度的PSM。由于数据中仅含有少量阳性肽段,筛选出的鉴定结果可以在随后很方便地进行手动验证。通常来说,一个正确的PSM中肽段的碎片离子(fragment ion)应该尽可能多地被匹配到谱图中的离子。因而,我们选择碎片离子覆盖率(fragment ion coverage,FIC)作为筛选高质量PSM的标准。经过一系列的评测,作者证明基于FIC的筛选策略在测试数据集中显著优于基于FDR的筛选策略,而50% 的FIC可以在不引入过多假阳性鉴定的情况下鉴定到所有的正确修饰肽段。  作者随后对组蛋白修饰组数据更进一步探索发现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Kac)和一甲酰化(Kme1)和精氨酸一甲基化(Rme1)在测试数据集中被广泛发现共存于目标修饰的肽段上。这些赖氨酸和精氨酸上的背景修饰(尤其是Kac)可以导致酶切效率的降低,产生更长的含目标修饰的肽段,从而使得短肽上的修饰位点被鉴定到。因此考虑这些高丰度的背景修饰可以促进对目标修饰位点的鉴定,同时也有助于对组蛋白修饰crosstalk的研究。在两个测试数据集中,作者证明在搜库时考虑Kac,Kme1和Rme1帮助多鉴定到了45%和75%的组蛋白乳酰化修饰位点。基于以上对搜库分析流程的优化,作者建立了深度组蛋白修饰鉴定分析方法CHiMA (Comprehensive Histone Mark Analysis)。作者在两个测试数据集中对CHiMA进行详细地测试证明其相对传统搜库方法能够多鉴定到近一倍的组蛋白修饰位点。在以上方法开发过程中,所有鉴定结果作者均进行了手动验证以确保准确性。  作者最后使用CHiMA对组蛋白赖氨酸乳酰化、2 -羟基异丁酰化、巴豆酰化和苯甲酰化的数据进行重分析,发现了113个新的组蛋白修饰位点(histone mark),将此前的数目提高了几乎一倍。作者手动检查了所有新鉴定位点肽段的PSM质量,并将其分为了高置信度和中等置信度两类,其中后者的PSM可能有如下瑕疵:1) 肽段碎片离子的信号强度过低 2)谱图中高质核比区间(大于母离子质核比)有无法被解释的高强度离子。为了确保这些新鉴定的组蛋白修饰位点的可靠性,作者合成了所有中等置信度的乳酰化和巴豆酰化新鉴定位点的肽段。所有合成肽段的二级谱图均与鉴定肽段的谱图一致,证明了这些新鉴定位点的正确性。除了这些新鉴定位点之外,作者还总结了所有共存于同一条肽段上的修饰组合,并人工合成了其中部分肽段以验证其正确性。  综上所述,CHiMA提供了第一个专为组蛋白修饰鉴定量身定做的数据分析方法,为组蛋白修饰参与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在本工作中新发现的组蛋白修饰位点也将为未来表观遗传学的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本文的通讯作者为芝加哥大学Ben May癌症研究所的赵英明教授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的王初教授。赵英明课题组博士后高晋君(王初课题组2019届毕业生)为本文第一作者,明尼苏达大学陈悦教授、北京大学张迪教授、赵英明课题组盛心磊博士等合作者为本课题做出了贡献。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家等项目的经费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f1416  原文引用:DOI: 10.1126/sciadv.adf1416
  • 吴立冬研究员与合作者开发出海洋垂直深度分布算法,揭示未来海洋牧场降低甲烷排放的巨大潜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吴立冬研究员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沈路路助理教授及中国农业大学庄明浩副教授等合作开发了一个能解析不同粒径有机颗粒物在海洋垂直深度分布的算法,计算了浮游植物产生的有机碳在不同深度的物理沉降、分解和生物化学转化过程。结果显示,在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浅海地区,浮游植物每年产生4200 Tg的有机碳,但是只有2.9 Tg会最终以CH4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转化效率只有0.07%,该转化效率比淡水系统低了95%以上。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洋高盐度环境,特别是硫酸盐的存在,会显著抑制甲烷的生成;同时海洋深度较大,CH4在从海底扩散到大气的过程中会更大比例在水体环境中被氧化。结果发现,与淡水环境相比,海洋的高盐度使得有机质产生甲烷(CH4)的效率下降了至少98%。全生命周期分析显示,淡水养殖中水体环境的CH4排放占据了50%的温室气体排放,而海水养殖环境几乎消除了该部分CH4排放,从而导致海水养殖生产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至少40%。此研究从理论层次揭示了未来海洋牧场减少甲烷排放的巨大潜力。相关研究成果以“Marine aquaculture can deliver 40% lower carbon footprints than freshwater aquaculture based on feed, energy and biogeochemical cycles”为题,于2024年6月2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Food》上(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4-01004-y)。图1:浅海(水深小于200米)碳氮循环过程以及CH4和N2O产生的生物化学过程。本研究进一步开展了海水和淡水养殖生产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包括饲料生产、能源使用和水体环境的排放。结果显示,淡水养殖中水体环境的CH4排放占据了整个生产环节50%的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海水养殖在饲料和能源生产的碳排放更高,但其几乎消除了水体环境部分的CH4排放,从而导致海水养殖生产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至少40%。图2:淡水和海水养殖生产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主要包括饲料生产、能源消耗和水体环境的温室气体排放。
  • 赣俄就生命医学领域质谱技术应用展开深度合作
    近年来,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俄罗斯联邦卫生部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密切。日前,在赣俄人才交流与科技合作推进会牵线搭桥下,两位俄罗斯科学院医学领域院士受聘东华理工大学名誉教授,双方研究机构将进一步推进质谱技术在生命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陈焕文介绍,去年应俄罗斯科学院苏希赫(GennadyT.Sukhikh)院士邀请,访问俄罗斯联邦卫生部研究中心,并就质谱技术在生命医学领域的应用、合作方式、学生交流、硕士生联合培养等事项达成共识,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该研究中心与俄罗斯联邦卫生部科技合作日益密切,并承担俄罗斯教育部专项研究项目。  为进一步加强赣俄双方研究机构合作,苏希赫院士和俄罗斯科学院副院士、俄罗斯总统科学顾问利希(Andrey Valerievich Lisitsa)以名誉教授的身份加盟东华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校长柳和生介绍,俄罗斯两位高层专家加盟东华理工大学,不仅是学校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有力举措,也是海智惠赣鄱——赣俄人才交流与科技合作推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和生介绍,苏希赫院士在现代生殖学领域成绩卓著,现为俄罗斯联邦政府卫生部妇产科研中心主任,多次荣获祖国服务勋章。俄罗斯总统普京曾亲自为其颁发勋章。利希在临床蛋白质组学方面颇有建树,现为莫斯科生物医学化学研究所主任,俄罗斯总统科学顾问。  苏希赫院士在受聘仪式上说,2015年东华理工大学向俄罗斯捐赠了昂贵的质谱科学仪器,帮助俄方医生解决癌旁组织鉴定等临床难题,俄方对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衷心地钦佩。他期待双方能够把质谱技术更加深入地应用于医学领域。  “事实上,东华理工大学和俄罗斯有着悠久合作历史和丰硕成果。”国际原子能机构咨询专家、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刘晓东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作为我国核工业第一所高校,东华理工大学就开始中苏国际合作,并引进了一批留苏归国的高材生任教,为中国铀矿地质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东华理工大学加强了与俄罗斯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派出多批教师赴俄罗斯高校进修深造,承担了科技部多项中俄科技合作项目。此外,学校两位专家被聘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海克斯康与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开展深度合作
    2012年2月8日,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学院在青岛举办合作协议签字及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共同见证双方在科研与人才培养领域长效合作新举措。 海克斯康作为全球知名的几何量计量系统供应商,不断致力于推动先进测量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应用与推广,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而为几何量计量技术、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片沃土。 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简称精仪学院)目前在精密仪器、光电测控技术、激光与光电子信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海克斯康与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的合作将广泛涉及先进测量、测试技术的合作与联合开发、建立海克斯康创新联合实验室、天大-海克斯康实践教学基地、海克斯康奖学金等多领域,将会对推动先进测量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以及中国高级计量与测试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叶声华先生在百忙之中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对双方的合作给与了肯定。&ldquo 天大精仪学院在国内精密测量与测试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相信通过双方在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密切合作,将会在中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描画出重要的一章。&rdquo 海克斯康执行总裁周亮先生在签字仪式说。 关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以"实事求是"为校训,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格的教学要求享誉海内外。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简称精仪学院)于1995年10月2日在原精密仪器工程系(成立于1959年)基础上成立的,目前在精密仪器、光电测控技术、激光与光电子信息研究与开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关于海克斯康 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技术最先进、实力最强的几何量计量系统制造企业,以其全球化的产品和技术、本地化的设计与制造以及区域化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而长期雄踞中国几何量计量领域领先地位,并致力于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计量解决方案而彰显其雄厚的技术实力。 官网:http://www.hexagonmetrology.com.cn
  • 战略合作 | 华龛生物与北正干细胞就细胞创新药CDMO项目展开深度合作
    近日,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龛生物)与江西北正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正干细胞)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通过本次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本着强强联合、创新发展的理念,推动干细胞规模化均质化培养及临床应用治疗领域的研究发展。北正干细胞集聚了国内有影响力的院士、国千等教授以及国外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科研团队,为生命科学研究和再生医学应用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干细胞技术及各种临床产品、衍生物的生物制品,以及提供与人体具有相融性的生物材料、修复再生的组织工程产品,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华龛生物建设了3D FloTrix® 细胞技术平台,基于华龛生物独有可降解微载体技术及其3D细胞制备工艺,解决了目前细胞治疗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瓶颈问题,帮助多家企业建立了全封闭自动化细胞药物生产线,实现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细胞药物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制备。提供区别于现有CGT细胞制备工艺的CDMO服务,实现包括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外泌体、病毒规模化生产制备工艺开发等在内的技术研究、工艺开发和 GMP 生产服务,助力创新成果实现产品转化与临床申报。华龛生物与北正干细胞共同携手,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微载体3D细胞应用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围绕干细胞治疗研发项目,打造创新性产品,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品质标准化的干细胞治疗解决方案。北正干细胞总经理赵涌先生,华龛生物总经理刘伟博士、细胞转化研究中心总监孙彦洵博士、市场营销中心总监王志骞先生等双方合作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签约启动仪式。关于北正干细胞北正赛欧(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起源于2008年,专注于干细胞、免疫细胞技术产业链。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技园核心区-北大医疗产业园。园内建立有我国北方地区最大规模细胞存储库。左:公司总部所在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医疗产业园;右:江西公司赣州国际企业中心京赣联动,与革命苏区共同发展。北正干细胞于2017年在江西建立组织样本库,并于2021年通过国家四部门联合评审,正式开始运营赣南区域细胞制备中心。同时启动建设赣中区域细胞制备中心。致力于成为赋能行业的基础资源平台。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及技术规范,建设细胞存储制备、研发应用、药械注册的产业化生产基地。赣南区域细胞制备中心及自建实验室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学科、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病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细胞学研究专家技术支持下,为临床疾病治疗长期提供干细胞、免疫细胞技术及产品、细胞相关生物制品,提供与人体具有相融性的生物材料、修复再生的组织工程产品。已取得国内外多项干细胞、免疫细胞技术发明专利。公司取得的部分专利证书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建设组织样本生物资源存储、细胞规模化制备、细胞药物研发、临床应用研究等细胞工程与研发基地,是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会员单位、建国70周年中国科技创新单位、2019年中国健康产业年度十大领军企业。关于华龛生物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杜亚楠教授科研团队领衔创建,清华大学参股共建。核心技术源于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专注于打造原创3D细胞“智造”平台,提供基于3D微载体的细胞规模化、定制化扩增工艺整体解决方案。华龛生物核心产品3D TableTrix® 微载片(微载体),是自主创新型、首款可用于细胞药物开发的药用辅料级微载体。已通过中检院等相关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并获得2项国家药监局药用辅料资质(CDE审批登记号:F20210000003、F20200000496)。同时,产品获得美国FDA DMF药用辅料资质(DMF:35481)。 华龛生物的产品与服务,可广泛应用于基因与细胞治疗、细胞外囊泡、疫苗及蛋白产品等生产的上游工艺开发。同时,在再生医学、类器官与食品科技(细胞培养肉等)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公司拥有5000平米的研发与转化平台,其中包括4000平米的GMP生产平台,1000余平的以3D细胞智造及微组织再生医学治疗产品为核心的CDMO服务平台;新建1200L微载体生产线。相关技术已获得100余项专利成果,30余篇国际期刊报道。核心技术项目已获得多项国家级立项支持与应用。
  • 理邦仪器牵手腾讯 将深度开展智能医疗领域合作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仪器信息网讯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近日,理邦仪器公告,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strong 双方有意在智能医疗领域进行长期合作,目前就公司心电诊断业务达成框架合作协议。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据了解,双方拟开展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知识库与医疗设备的服务平台合作的构建探索,第一期实现腾讯医典患者线上资讯服务与公司线下心电设备相结合的患者服务,完善服务平台的实际应用。通过腾讯与公司的协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医疗资讯与个性化管理服务,双方将携手共同为患者、为医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创造医疗领域新价值。同时, strong 腾讯将为理邦仪器提供各项信息化能力,推动公司信息化建设进程 /strong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对业绩的影响方面,公告显示,该协议仅为双方开展战略合作的框架性协议,不涉及具体协议金额,不会对公司2020年度的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对未来年度经营业绩的影响需视具体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情况而定。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理邦仪器成立于1995年,2011年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目前主要从事医疗电子设备和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主要涵盖病人监护、心电诊断、超声影像、妇幼健康、体外诊断、智慧健康六大领域。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20年,虽然有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凭借其在国内外医疗诊断设备市场建立起的较强竞争优势和领先的行业地位,理邦仪器在疫情暴发后迅速响应全力参与抗疫,并取得亮眼的成绩。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理邦仪器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5亿元,同比增长131.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6亿元,同比增长463.14%。而在2011年登陆创业板后,2011年至2019年理邦仪器的净利润合计为5.6亿元。换言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已超过去九年的业绩之和。 /span /p p br/ /p
  • 温度如何影响污水深度处理膜污染?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青年教师陶晨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学院教授Wayne Parker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Pierre Berube课题组合作,针对安大略省多伦多市Keswick污水回用中心冬季深度处理污染加剧的问题,进行了前期历史数据分析和后期实验研究,厘清了二级生物处理运行温度和深度处理超滤运行温度对膜污染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离纯化杂志》。二级和深度处理运行温度对膜污染影响机制的示意图 安徽理工大学供图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超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污水回用处置方式,然而膜污染问题一直是限制其长期稳定运行以及运营成本管控的瓶颈性问题。 “因为膜污染会造成跨膜压差的上升,在维持目标处理效率的前提下,需要提高膜清洗与更换的频率,从而增加运营成本和能源消耗。一般来说,膜污染控制成本占运行成本的20%-30%;其中,膜清洗和膜更换成本分别占膜污染控制总成本的9%-30%和40%-65%。而对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运行场景来说,这些数据会随着冬季温度的降低,进一步升高。”陶晨向《中国科学报》介绍。近年来,各国学者针对温度对膜污染的影响展开了相关研究,然而研究对象多为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一方面,在深度处理中,因为膜不直接与污泥混合液接触,所以膜污染机理与MBR有很大区别;另一方面,深度处理中膜过滤过程与二级生物过程分开进行,温度对二者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存在交叉影响,值得分别去探讨。此次研究中,陶晨等提出了活性污泥模型与实验结合的方法,通过新颖的实验设计,评价了温度通过影响二级生物过程及其代谢产物,以及温度影响膜固有性质对深度处理膜污染的影响机制。“我们研究发现,将二级生物处理运行温度从20℃降低到8℃,且超滤运行温度为20℃不变时,总膜阻力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二级生物过程在低温下产生的可溶性微生物产物大量增加导致,其中与生物质衰减相关的有机质(BAP)是最主要膜污染物质。”陶晨说。进一步地,降低超滤运行温度时,总膜阻力增加了122%,这一部分膜阻力的增加是由于膜孔径的减小和液体黏度的增加。研究发现,总膜阻力的增加并不是各部分影响的简单叠加,而是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陶晨说,该工作全面探讨了运行温度对膜污染的影响,为不同温度运行条件下设计膜污染缓解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探讨其他极端运行条件下二级生物过程与膜污染间的关系提供了方法借鉴。”审稿人认为:作者研究了实际污水处理厂运行温度对深度处理膜污染的影响机制,区分了造成低温条件下总膜阻力上升的不同原因,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工作,对缓解膜污染并减少运行成本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实际意义。
  • 绿色未来的推动者 | 海尔欣昕甬智测与北京大学、TNO开展深度交流合作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近期,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特邀北京大学、荷兰应用科学院(TNO),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开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研讨与交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7月19日,荷兰应用科学院(TNO)的Arjan Hensen博士在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了一场题为“Measurements of Greenhouse Gas, Reactive Nitrogen and Air Pollutants”的学术演讲。此次演讲围绕主题“温室气体、活性氮和空气污染物的测量”。TNO团队高度关注全球气候危机议题,对欧洲的各类温室气体、氨气的排放情况和演变趋势以及它们对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做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将为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及环境研究院(RIVM)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团队分享了多项研究案例与论文发表成果,其中,宁波海尔欣昕甬智测的HT8700E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参与了荷兰走航监测项目、ICOS的Loobs站点森林冠层观测项目、Ruisdael站梯度法与涡度法对比实验项目。宁波东方理工大学7月22日下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举行了东方理工可持续发展环境研讨会。研讨会由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郑春苗主持并致开幕辞。他热烈欢迎了到场学者,并强调了国际校际合作、促进知识共享的重要性。本次研讨会汇集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胡敏教授、郭松教授,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的Arjan Hensen博士、张君博士,宁波海尔欣昕甬智测创始人王胤等环境领域的专家。他们分享了在大气化学、污染物排放源分析以及大气氨监测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师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现了高水平的学术互动。技术交流与实地参观7月23日,Arjan Hensen博士、张君博士、胡敏教授与郭松教授在宁波海尔欣光电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参观和技术交流。技术展示:展示了海尔欣在温室气体监测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包括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技术和生态环境监测产品。实验室参观:参观了海尔欣昕甬智测的高科技实验室,了解了最新研发的监测设备和技术。讨论与合作:TNO科学家与北京大学教授及海尔欣技术团队就未来的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探讨了在大气监测、数据共享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最新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科研成果,也为未来的环保科技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和科研突破,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环境保护。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p   一、人工智能:从概念提出到走向繁荣 /p p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直到2012年以后,得益于数据量的上涨、运算力的提升和机器学习新算法(深度学习)的出现,人工智能开始大爆发。 /p p   目前的科研工作都集中在弱人工智能这部分,并很有希望在近期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归功于一种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机器学习。 /p p   二、机器学习:一种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 /p p   机器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使用算法来解析数据、从中学习,然后对真实世界中的事件做出决策和预测。与传统的为解决特定任务、硬编码的软件程序不同,机器学习是用大量的数据来“训练”,通过各种算法从数据中学习如何完成任务。 /p p   机器学习直接来源于早期的人工智能领域,传统的算法包括决策树、聚类、贝叶斯分类、支持向量机、EM、Adaboost等等。从学习方法上来分,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为监督学习(如分类问题)、无监督学习(如聚类问题)、半监督学习、集成学习、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 /p p   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在指纹识别、基于Haar的人脸检测、基于HoG特征的物体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基本达到了商业化的要求或者特定场景的商业化水平,但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直到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 /p p   三、深度学习:一种实现机器学习的技术 /p p   深度学习本来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其本身也会用到有监督和无监督的学习方法来训练深度神经网络。但由于近几年该领域发展迅猛,一些特有的学习手段相继被提出(如残差网络),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单独看作一种学习的方法。最初的深度学习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来解决特征表达的一种学习过程。深度神经网络本身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可大致理解为包含多个隐含层的神经网络结构。为了提高深层神经网络的训练效果,人们对神经元的连接方法和激活函数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其实有不少想法早年间也曾有过,但由于当时训练数据量不足、计算能力落后,因此效果不尽如人意。深度学习摧枯拉朽般地实现了各种任务,使得似乎所有的机器辅助功能都变为可能。 /p p   四、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p p   机器学习是一种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深度学习是一种实现机器学习的技术。目前,业界有一种错误的较为普遍的意识,即“深度学习最终可能会淘汰掉其他所有机器学习算法”。这种意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下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远超过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并且媒体对深度学习进行了大肆夸大的报道。 /p p   深度学习,作为目前最热的机器学习方法,但并不意味着是机器学习的终点。起码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p p   1. 深度学习模型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才能展现出神奇的效果,但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小样本问题,此时深度学习方法无法入手,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就可以处理 /p p   2. 有些领域,采用传统的简单的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了,没必要非得用复杂的深度学习方法 /p p   3. 深度学习的思想,来源于人脑的启发,但绝不是人脑的模拟,举个例子,给一个三四岁的小孩看一辆自行车之后,再见到哪怕外观完全不同的自行车,小孩也十有八九能做出那是一辆自行车的判断,也就是说,人类的学习过程往往不需要大规模的训练数据,而现在的深度学习方法显然不是对人脑的模拟。 /p p   深度学习大佬 Yoshua Bengio 在 Quora 上回答一个类似的问题时,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大致意思是,科学不是战争而是合作,任何学科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同行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博采众长、相得益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前行。进入21世纪,纵观机器学习发展历程,可以简单总结为2000-2006年的流形学习、2006年-2011年的稀疏学习、2012年至今的深度学习。未来哪种机器学习算法会成为热点呢?深度学习三大巨头之一吴恩达曾表示,“在继深度学习之后,迁移学习将引领下一波机器学习技术”。 /p
  • 助力科研,浦江论剑——思想碰撞深度交流会
    助力科研,浦江论剑 ——思想碰撞深度交流会于2024年7月27日,在浦江举办的第一期新诺伙伴深度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交流会意指促进行业发展,&zwnj 思想交流。其关键在于全面推进经济、&zwnj 环境、&zwnj 社会和文化的多方面发展,&zwnj 通过科技创新、&zwnj 政策扶持、&zwnj 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措施,&zwnj 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zwnj &zwnj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面的发展,&zwnj 才能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有效促进发展的策略包括:&zwnj &zwnj &bull &zwnj 个人和组织的参与至关重要,&zwnj 企业家应积极投身于实业发展,&zwnj 不断创新,&zwnj 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zwnj 普通员工应努力学习,&zwnj 提升专业素质,&zwnj 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zwnj 充分发挥本地高等院校人才的优势,&zwnj 建立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zwnj 交流和合作平台。&zwnj &bull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zwnj 构建“产政学研”合作研发体系,&zwnj 加强“产政学”科研开发体制。&zwnj &bull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zwnj 构建或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zwnj 促进产业链发展,&zwnj 打造行业新型生态圈。&zwnj 通过上述措施,&zwnj 可以有效地促进行业发展,&zwnj 加强思想交流,&zwnj 为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zwnj
  • 安恒公司参加中国水协饮用水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讨会
    6月2日至4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在山西太原召开饮用水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科学技术委员会年会。参加会议并致辞的有太原市自来水公司王健雄经理,中国水协科技委韩德宏主任,太原市城乡管理委员会领导,山西省建设厅领导,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李振东会长。安恒公司总经理万众华,总经理助理周晨参加了会议。 &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我国预计将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7000万m3/d以上,氨氮等水质指标也将纳入污染物减排责任目标,重点流域、区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需要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或更高排放标准。另外,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下简称《标准》)将于2012年7月1日全面实施,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仍然备受关注。针对上述情况,各位到场的专家通过报告和技术交流等形式,对饮用水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消毒、生物安全性和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中国水协副会长、秘书长邵益生发言题目为《我国城市水务发展战略与规划的若干思考》;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宋兰合总工程师发言题目为《城市供水水质评价方法探讨》;无锡市排水总公司李激副总经理发言题目为《无锡城镇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技术研究和改造案例》;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张金松总工程师发言题目为《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要点》;安恒公司总经理万众华总经理的发言题目为《水质监测与安全风险识别的新技术方向》;安恒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美国哈希公司郑波经理的发言题目为《氯氨消毒工艺的精确控制及优化技术---氯氨及游离氨在线监测新技术》。这些精彩的发言都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安恒公司做为业界值得信赖的水管理专家,多次出席参加了中国水协举办的技术研讨会和交流会。安恒公司一直致力于水质分析业务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0年安恒公司成立管网运行管理事业部,并自主研发了《Leakview管网漏损监控系统》(以下简称Leakview)。Leakview是安恒公司管网运行事业部推出的由软硬件配合组成,基于云计算的远程管网漏损监测系统,它将用户的管网漏损监测设备的管理移到了远程的云计算服务中,为中小水司的管网管理信息化提供一个快捷易行的解决方案。这标志着国内管网漏损监测上升新台阶,同时,这也是安恒公司管网运行管理事业的一个重要开端。
  • 杨芃原团队深度参与人类蛋白质组计划项目
    中国全面启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mdash &mdash 生物医学研究院杨芃原教授等复旦团队深度参与   &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rdquo (CNHPP)6月10日在京全面启动实施,主要目标是以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为牵引,发展蛋白质组研究相关设备及关键技术,绘制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精细图谱、构建人类蛋白质组&ldquo 百科全书&rdquo ,全景式揭示生命奥秘,为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提供有效手段,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该计划分为三个项目具体实施:&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rdquo A类S973项目,&ldquo 人类蛋白质组大数据库和知识挖掘&rdquo 国际合作项目和&ldquo 蛋白质测序新技术新装备及配套试剂国产化&rdquo 863主题项目。复旦大学有关课题组作为核心团队之一深度参与CNHPP计划。化学系和生物医学研究院杨芃原教授担任专项管理委员会委员, 并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ldquo 蛋白质测序新技术新装备及配套试剂国产化&rdquo 863主题项目。生物医学研究院申华莉副研究员(课题组长)负责&ldquo 蛋白质测序新技术新装备及配套试剂国产化&rdquo 项目中的电喷雾-质谱仪器国产化课题, 化学系杨芃原、徐国宾博士参加激光解析基体辅助-质谱仪器国产化课题。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课题组长)和生物医学研究院张莉娟博士负责&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rdquo 项目中的循环系统蛋白质组课题(包括心脏和血细胞),参加人员还有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和肿瘤医院的课题组。中山医院刘银坤教授参加&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rdquo 项目中的消化腺系统蛋白质组课题(肝脏和胰脏等),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和生物医学研究院陆豪杰教授参加&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rdquo 项目中的消化道系统蛋白质组课题(胃、肠等)。化学系张祥民(课题组长)、陆豪杰(课题组长)、邓春辉(课题组长)、杨芃原等教授和基础医学院顾建新教授(课题组长)还为主参加了&ldquo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rdquo 中建立新技术新方法的S973/863项目的有关课题。化学系杨芃原教授负责染色体蛋白质组计划中8号染色体蛋白质组任务,生物医学研究院钟凡副研究员(课题组长)负责染色体蛋白质组计划中缺失蛋白质的发现和验证课题。生物医学研究院吴飞珍副研究员和钟凡副研究员还参与&ldquo 人类蛋白质组大数据库和知识挖掘&rdquo 的有关任务。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是继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全面探索自我奥秘征程中又一伟大科技工程,是新世纪第一个国际大型科技合作计划。中国科学家率先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器官(肝脏)国际蛋白质组计划(HLPP),开中国引领国际大型科技合作计划之先河,所形成的理论框架、整体策略和技术标准被国际同行认可和应用,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全面展开发挥了示范和指导作用。近4年,中国在这一领域国际核心刊物发文章1000多篇,跃居世界第二。在乙酰化新的代谢通路调控机制、炎症诱发肿瘤、骨形成调节、疾病易感性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成果。   CNHPP产生的大数据将全景式地揭示人体蛋白质组成及其调控规律,解读人类基因组这部&ldquo 天书&rdquo 。构建的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图谱,将准确呈现各种病理状态下蛋白质组的变化,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发现系列新型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和创新药物,为全面提高疾病防诊治水平提供新策略新手段。
  • 研究人员开发出合理化深度学习超分辨显微成像方法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计算超分辨方法可在不损失其他成像性能的前提下,提升显微图像分辨率或信噪比,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针对生物医学研究必需高保真度、可定量分析的图像要求,深度学习显微成像方法存在三大共性问题:受限于深度学习内秉的频谱频移(spectral-bias)问题,输出图像分辨率无法达到真值(ground truth)水平;受限于超分辨重建、去噪问题的病态性(ill-posed problem)和神经网络模型的不确定性(model-uncertainty),重建或预测结果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需要大量数据,但高质量训练数据的采集在许多应用场景下极其困难、甚至无法实现。当前,深度学习显微成像方法的研究和发展如火如荼,并表现出超越传统成像性能极限的潜力,但上述问题阻碍了现有深度学习超分辨或去噪方法在生物显微成像实验中的使用。   10月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栋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清华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戴琼海课题组,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博士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以长文(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题为Rationalized deep learning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for sustained live imaging of rapid subcellular processes的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套合理化深度学习(rationalized deep learning,rDL)显微成像技术框架,将光学成像模型及物理先验与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相融合,合理化网络训练、预测过程,从而实现了高性能、高保真的显微图像去噪与超分辨重建,并结合实验室自主研发、搭建的多模态结构光照明显微镜(Multi-SIM)与高速晶格光片显微镜(LLSM),将传统TIRF/GI-SIM、3D-SIM、LLS-SIM和LLSM的成像速度/时程提升30倍以上,实现了当前国际最快(684Hz)、成像时程最长(最长可达3小时、60,000时间点以上)的活体细胞成像性能,首次对高速摆动纤毛(30Hz)中转运蛋白(IFT)的多种运输行为以及完整细胞分裂过程中核仁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过程进行快速、多色、长时程、超分辨观测。Nature Biotechnology针对这一工作同时发表了评述文章(Research Briefing)。   具体而言,李栋/戴琼海研究团队提出的合理化深度学习结构光超分辨重建架构(rDL SIM)不同于现有超分辨神经网络模型的端到端(end-to-end)训练模式,而是采用分步重建策略,首先利用所提出的融合成像物理模型和结构光照明先验的神经网络对原始SIM图像进行去噪和高频信息增强,然后通过经典解析算法进行SIM重建以获得最终的超分辨图像。相比于该团队去年在Nature Methods上提出的超分辨重建神经网络模型DFCAN/DFGAN,rDL SIM可将超分辨重建结果的不确定性降低3~5倍,并实现更高的保真度和重建质量;相比于其他去噪算法(如CARE),rDL SIM可恢复出调制在原始图像中的莫尔条纹,并将高频信息增强10倍以上。   此外,针对晶格光片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宽场照明或点扫描成像模态,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可学习的傅立叶域噪声抑制模块(FNSM)。该模块可以利用OTF信息对显微图像中的噪声进行自适应滤除。科研团队以此构建了嵌入FNSM的通道注意力去噪神经网络架构,并基于显微成像数据本身的时空连续性,提出了时空交织采样自监督训练策略(TiS/SiS-rDL)。该策略无需额外采集训练数据、亦无需保证时序数据具有时间连续性,即可实现媲美监督学习效果的去噪神经网络的训练,解决了实际生物成像实验中高质量训练数据难以获取的难题。   合理化深度学习超分辨显微成像方法可适用于包括2D-SIM、3D-SIM、LLSM等在内的多种显微成像模态,提供高分辨率、高保真的显微图像重建性能,相较于传统方法最多可以提升30倍的成像时程和10倍的成像速度。借助rDL成像技术,研究团队开展了诸多过去的成像手段无法开展的超分辨活体成像实验,并与Lippincott-Schwartz、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朱学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康敏探讨了其潜在的生物学意义,包括:对滴落在玻片上的U2OS细胞贴壁生长过程进行双色、长时程(1小时以上)、超分辨(97nm分辨率)观测,清晰、真实地记录了细胞粘附和迁移的动力学现象,且不干扰这一漫长、脆弱的生命过程;对高速摆动纤毛以当前最快的684Hz成像速率进行长达60,000个时间点的连续超分辨观测,且过程中无明显光漂白或细胞活性损伤,并对纤毛摆动模式和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对摆动纤毛及纤毛内转运蛋白(IFT)进行超快、超分辨双色成像,揭示了IFT在行进途中碰撞、重组、掉头等多种新行为;通过对cCAS-DNA与ER进行双色、长时程、超分辨成像,观测到cGAS-DNA在保持与ER持续接触过程中的定向运动、转向或扩散等行为,拓展了对膜性细胞器与无膜细胞器相互作用机制的认知;对HeLa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核仁磷酸蛋白(NPM1)、RNA聚合酶I亚基RPA49及染色质(H2B)进行超长时程(12秒采集间隔,2.5小时以上)的三维超分辨活体成像,实现了对完整有丝分裂过程中NPM1与RPA49两种结构形态变化的三维超分辨活体连续观测,揭示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形成以及NPM1、RPA49两种无膜亚细胞结构的相变、互作规律;以10Hz的全细胞体成像帧率对高尔基体进行长达10,000时间点的连续拍摄,并实现了对完整细胞分裂过程内质网、溶酶体、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的三色、高速(秒量级)、超长时程(小时量级,1000个时间点)三维观测,探究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在子代细胞中的均匀分配机制。   李栋/戴琼海合作团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与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交叉创新,提出了合理化深度学习超分辨显微成像框架,解决了现有深度学习成像方法分辨率损失、预测不确定性、训练集不易采集等难题,可为多种活体显微成像模态提供30倍以上的成像速度与时程的提升,为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同时,该研究团队所坚持和倡导的人工智能算法与光学成像原理交叉创新、软硬结合的研究思路,为现代光学显微成像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科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腾讯“科学探索奖”、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的支持。图1.合理化深度学习超分辨显微成像神经网络架构图2.合理化深度学习超分辨显微成像方法应用概览
  • 我国科学家设计新探针可实现对蛋白质N-端组学深度富集检测
    2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河、柳红合作,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吡啶甲醛片段的可断裂分子探针2PCA-Probe,可实现对蛋白质N-端的深度富集检测。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蛋白质水解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翻译后修饰方式,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组织中,大多数蛋白酶的活性受到严格调控,而在肿瘤组织中则往往被异常激活,并通过介导免疫逃逸、肿瘤细胞侵袭等多个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通过对蛋白质N-端进行系统检测可获得蛋白水解断裂信息,但现有的N-端组学检测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检测深度不高等缺陷,限制了蛋白水解相关研究的进展。研究团队发现,吡啶甲醛片段与N-端氨基酸可以选择性发生环化反应形成咪唑烷酮结构,还可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并由此发现该类标记方法生成的新诊断片段。通过该诊断片段信息,可以规避以往此类探针标记时遇到的限制,即无法标记2位氨基酸为脯氨酸的多肽。利用该方法,研究团队对三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端组进行了深度富集检测,共鉴定到了4686种N端多肽。进一步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的蛋白水解过程较癌旁组织更活跃,且肿瘤组织中发生水解的蛋白主要富集在代谢通路和免疫通路,这可能与肿瘤组织的代谢重编程和免疫逃逸过程相关。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全新的N-端组深度检测方法,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蛋白质水解过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新工具。2PCA-Probe探针结构及标记检测流程 图片来源于《美国化学会志》
  • 创建军民深度融合的西安模式 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res/2018-03/02/07/res03_attpic_brief.jpg" height=" 272" width=" 400" / /center p   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的“西安模式”正在加速成型。 /p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565px " title=" " alt=" " src="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res/2018-03/02/07/res07_attpic_brief.jpg" height=" 565"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00" / /p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漫画中国/东方IC /strong /p p   春节期间一部《红海行动》在全国燃爆,热爱军事的影迷们更是从影片中领略到了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的风采。我市的潘祈帆是一名90后小伙子,受到不少军迷们的询问,因为他的公司曾参与了我军几款无人机的研发工作。“不能泄密是前提,但无人机作战的基本原理还是能给朋友们分享的。” /p p   我市80后的女创业者刘晓雅则早在2015年的九三阅兵时便激动地拍下阅兵视频发了朋友圈:“我们做的,我骄傲。”她作为联合创始人的诺维北斗,早已成为我市“民参军”企业的代表之一。 /p p   西安,这座军工实力雄厚的城市,如今不仅拥有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军工电子等优势军工主导产业,“军转民”、“民参军”也逐渐形成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发展格局,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的“西安模式”正在加速成型。 /p p   随着西安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深化军民融合,辐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以西安为中心、横贯关中平原的军民融合产业带,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西安的新使命,也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 /p p    strong 勇担国家使命 军民融合的西安实践 /strong /p p   早在2015年,西安就成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这为我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动力。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相关重点任务就包括以特色产业基地(园区)为平台,建设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 /p p   肩负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国家使命,西安的确有着自身的先天优势。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就认为“建设军民融合创新高地”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一大亮点。因为从发展基础看,关中平原城市群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聚集度高,科教资源、军工科技等位居全国前列,航空航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而西安更是其中的龙头。 /p p   综观西安发展的诸多重大机遇,军民融合是国家赋予西安最鲜明的改革试验任务。我市要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服务体系、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西安模式”,加快建设国家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城市。为不辱使命,将先天优势转化为现实动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国家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城市。 /p p   为统筹我市军民融合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我市成立了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常设办事机构。并出台了《西安市军民融合产业标准化项目扶持管理办法》、《西安市军工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开展与本地军工企业、科研院所的干部交流。事实证明,人才的互动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融合和项目合作,为全市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p p   为鼓励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在空间承载上,我市构建以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经开区军民融合装备制造园、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等为基础的“两园四基地”。在公共服务上,西安科技大市场搭建了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汇聚了各类军工和国防类科技资源,吸收“军转民”“民参军”等企业超过350家,吸纳数以百计的科研院所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设备,积极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和协同配套。在政府综合配套支持上,我市试行军品研制生产单位政策普惠,帮助“民参军”企业申请预研资金、科研经费,以及技术改造等优惠政策。 /p p   经过全市共同努力,西安军民融合在体制机制、承载空间、公共服务、政府配套和主体活力等方面得到了明显优化。在军民深度融合的多个领域寻求重点突破,培育了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龙头工程、创新示范企业和新兴产业。 /p p    strong 发挥三大基地优势 军民融合引领大西安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strong /p p   “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盘点西安在军民融合行业中的产业亮点,西安依托西安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优势,不断深化军转民与民参军,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功能日渐完善,带动作用愈发明显,基本形成了“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多元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创新引领着大西安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据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我市民参军企业达到400家,军民融合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 /p p   在以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工业领域,我市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壮大,汽车产业迈入千亿级。百亿级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1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3167.7亿元、增长20.6%。我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通过国家评估。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已经获批。特别是在航空制造业领域,我市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新舟系列飞机、无人机等整机制造 在航天领域,将加紧实施新一代运载火箭、卫星测控等重大项目 在兵器领域,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在电子信息领域,将重点发展通信、集成电路等产业 在船舶领域,将重点发展水中兵器、舰船动力等产业 在核技术领域,将重点发展民用核技术、核燃料、核电设备等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和航空制造等为主的万亿级先进制造业正在积极构建。 /p p   我市提出的重点打造“3+1”万亿级支柱性产业,除上述万亿级先进制造业,还包括“以电子信息为主的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的也正是西安的科教资源优势和国防科技产业优势。 /p p   科教资源优势,历来是西安的重大优势,据统计陕西和西安各类科研机构达到1176家,各类高等院校116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等。其中大量为国防科工院所。国防科技产业更是西安的传统优势产业。我市已经云集军工单位超过110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行业门类齐全,基本涵盖了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信息、核技术6大领域,国防科技工业研发和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其中,航天科研生产力量占全国近1/3,航空产业资产规模、人才总量和科技成果占全国近1/4,被称为中国的“航天动力之乡”和“航空城”,拥有集科研、试验、生产于一体的完整军工产业链,具有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先天优势”。“构建科技产业园区、创新基地、公共研发平台、加速器、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多层次、全体系的创新创业载体”被写入了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大量科技创业者在西安的开放沃土上耕耘收获。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八路军”在我市蓬勃兴起,这些既是优势产业关键领域的创新方向,也正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军民融合的重点产业领域。 /p p   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正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大西安乃至关中平原城市群追赶超越夯实产业基础。 /p p    strong 新使命新征程 军民融合发展的 西安模式正在推向深入 /strong /p p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牵引,统筹推进军工、科研创新机制改革,做大做强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军工电子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创新军民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p p   要打造以西安为中心、横贯关中平原的军民融合产业带,先要做强自身。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扛在肩上的西安,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上加快了脚步。 /p p   前不久,《西安市军民融合补短板促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从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军转民”步伐、支持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培育军民融合人才等9个方面发力。 /p p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两区”建设。聚焦统筹科技资源、深化军民融合两大改革任务,坚持复制推广改革经验与深化提升创新成果同步推进,体现西安特色,形成“西安模式”,2018年我市将积极拓展科技大市场功能,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改革经验,实现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 850亿元,就地转化率超过30%,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以上的目标。同时,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和运营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建好国家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运营平台和中国(西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保护中心。推动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军工科研院所事转企改革,统筹抓好军民融合“两园三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标准化试点城市”。全年军民融合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以上,民参军企业数达到430家以上。支持高新区自创、自贸“双自联动”发展,打造引领创新发展、支撑开放合作的“双示范”样板区。 /p p   为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我市计划在金融服务领域,围绕打造丝路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加快建设科技、文化、军民融合3个金融示范区的建设,鼓励发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等基金,吸引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和高层次金融人才向西安聚集。在空间聚集上,坚持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重点围绕硬科技、文化旅游、军民融合等优势资源,重点加快建设50个左右特色小镇。在产业规划上,推动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支持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大数据等新产业聚集发展。 /p p   深化军转民民参军,发展五大产业,搭建军民深度融合新平台,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建立多层次对接协调机制,创新军民融合发展路径…… /p p   面对国家赋予西安的新使命,如今的西安已经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奔跑,勇敢前行! /p
  • 复盘拉曼领域十年收购 深度整合或成趋势
    回顾过去十年,拉曼光谱屡次成为光谱领域的“热搜”。不仅是相关的新产品、新厂商让大家眼前一亮,一次次拉曼相关收购并购案更是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年间,有十余次相关的知名并购,相关的厂商或通过收购手段“新”迈入拉曼领域,或通过 “新”收购增强自身拉曼产品的实力。仪器信息网一直关注该市场的发展动态,曾在2017年撰写过《从多起收购案管窥拉曼光谱市场格局》,盘点了从2011到2017年间拉曼光谱市场相关的收购并购案。今天,我们再次驻足回看,相关的收购并购一直在持续。特别是,日前牛津仪器收购德国WITec公司,再次掀起了拉曼收购并购话题的高潮。2011-2021 拉曼光谱相关收购并购案时间收购方被收购方2021牛津仪器WITec2020默克公司Resolution Spectra Systems2019ThorlabsCoda Devices2018瑞士万通美国必达泰克2018瑞士万通IPS公司2018HORIBAAIST-NT2017安捷伦Cobalt Light Systems2016安东帕BaySpec公司台式拉曼光谱产品生产线;从SciAps公司授权手持拉曼产品技术2016瑞士万通Snowy Range Instruments2014TSIEnwave2013SciApsDeltaNu公司2011Rigaku Americas CorporatioBaySpec公司手持式拉曼光谱技术与产品线(以上信息根据网络信息整理,如有遗漏敬请补充)2021年6月16日,牛津仪器宣布以4200万欧元(约3.2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WITec公司。成立于1997年的WITec是一家专注于拉曼显微成像技术的创新型公司。牛津仪器和WITec的携手,不仅可以提升牛津仪器在半导体工业、生命科学和先进材料等相关领域产品应用和整体解决方案组合的能力。同时,利用现有的协同效应也有助于进一步扩大WITec的市场范围和全球化发展。2020年,默克公司宣布收购法国的生物过程分析公司:Resolution Spectra Systems,拓展其生命科学产品的产品线。Resolution Spectra Systems专注于基于拉曼技术的生物处理监控传感器,主要经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拉曼光谱产品和软件。此次收购进一步推进了默克公司提供强化、互联生命科学产品的计划。增加拉曼检测仪器、以及分析和管理数据的软件,使默克公司能够提供更多独特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优化其生物研究过程。2019年,Thorlabs收购拉曼光谱传感器制造商Coda Devices,并将Coda的拉曼光谱技术团队整合到光谱技术部门。Coda Devices是一家基于拉曼光谱原理的解决方案制造商,主要应用场景为实验室或现场的物质化学成分分析。此次收购让Thorlabs获得了Coda Devices在拉曼光谱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Thorlabs在光学领域的专业也将大幅增强Coda Devices团队技术开发能力,扩展应用领域。2018年, B&W Tek LLC光谱业务加入瑞士万通集团,成瑞士万通集团旗下新的一员。其实对瑞士万通而言,在拉曼光谱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继与美国Snowy Range Instruments(SnRI)公司在2014年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后,万通又于2016年正式收购该公司的大部分业务, Snowy Range Instruments(SnRI)公司也因此更名为Metrohm Raman,成为Metrohm旗下品牌之一。不仅如此,2018年,瑞士万通还收购了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IPS公司。美国IPS公司于专门从事于波长稳定激光器和拉曼激光光源,主要生产用于医疗、科研、军事等应用的高性能光源系统,此次收购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瑞士万通手持拉曼在工业领域的领导地位。此外,2018年,老牌拉曼光谱企业HORIBA收购了美国顶尖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制造商AIST-NT。收购前,双方已经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合作,这次收购意味着扫描探针显微镜与拉曼光谱技术实现真正意义的耦合,HORIBA NANO Raman将会有完整、便捷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推出,极大地方便全球用户。该项技术也必将强化HORIBA Scientific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每一次收购,都是一次战略布局;而每一次布局,都是市场的风向标。过去十余年间,拉曼光谱市场一直在蓬勃发展。国外某研究机构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拉曼光谱市场规模为4.4亿美元,预计2024年该市场将达5.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8%,特别是手持拉曼光谱仪的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5.9%,给分子光谱市场注入强劲的活力,引领整个分子光谱,甚至整个光谱市场的发展。而基于此,相关厂商的布局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特别是近年来,几大跨国公司的加入,让这个市场开启了深度整合。比如,安捷伦收购了Cobalt Light Systems;瑞士万通通过“组合拳”的方式收购SnRI、IPS及B&W Tek;默克公司收购Resolution Spectra Systems;以及牛津仪器收购WITec等。一方面,收购方可以借助收购快速切入拉曼市场,另一方面,被收购方也可以借助收购方的实力迅速崛起,进而实现全球化发展。借助收购双方的协同效应,拉曼光谱市场的发展未来可期。
  • 晶泰科技联手北大舒绍坤课题组,CRISPR+细胞表型+深度学习驱动肿瘤研究
    近日,晶泰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舒绍坤课题组宣布建立合作,双方将基于舒老师课题组的高通量 CRISPR 技术,整合晶泰科技的细胞高内涵 Cell Painting 成像技术与深度学习方法,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共同开展疾病机理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发现是理性设计与实验探索相结合的工作,其成功极大依赖于科学家对于疾病机理的深刻理解。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家研究机构和公司利用多种维度的生物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结合,实现多模态数据融合(Multimodal data fusion),并取得长足的发展。该技术能从多个维度对疾病及药物在复杂生物体系内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靶点发现、苗头化合物发现、药物重定向、活性与毒性评估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生物大数据维度与复杂度的提高,使得其对模型的数据处理能力要求也更高。数据采集和处理中的噪音问题,限制了数据利用效率和模型表现,为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应用带来挑战。本次合作中,北大舒绍坤课题组与晶泰科技将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将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深度学习算法高效结合。舒绍坤老师及其带领的课题组在肿瘤药物机制研究领域有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可通过高通量的 CRISPR 技术对细胞形成大规模的基因编辑扰动;而晶泰科技自主建立的细胞研发平台 X-Map,能够大规模收集细胞扰动后的高内涵图像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两者结合,能基于真实世界的多维度数据获得细胞水平的精确观测,从而建立起不同生理学变化与基因、药物调控之间的对应相关性。这一研究方法相较于动物模型,通量更高、成本更低,可以针对特定的研究体系,快速获得包含更大信息量的高质量研究数据,进一步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算法方面,晶泰科技在深度学习算法与流程开发、图像分析领域具备独到的优势。配合其全新建立的细胞表型平台,晶泰创新中心自主研发了一套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 X-Profiler 算法,能针对特定的下游任务进行有效信息的提取,良好应对例如高内涵成像中因为孔板边缘高度变化导致的失焦模糊等问题,剔除数据噪音对模型的影响,提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并根据任务自适应调节数据质量控制策略,从而显著提高模型性能。X-Profiler在药物机理研究、毒性评估等多项下游任务中取得突破性结果,相关研究成果的预印版已发表在 BioRxiv 上。双方合作的第一阶段将聚焦于肿瘤治疗新靶点及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下一步,相关成果将应用于抗肿瘤耐药性药物的研发,以期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加有效的治疗选择。晶泰创新中心聚焦前瞻性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落地,目前已建立 X-Map 细胞研发平台,整合了包括 Cell Painting 在内的细胞影像、转录组建库、自主研发的 X-Profiler 深度学习建模算法等技术。晶泰创新中心将基于 X-Map 细胞研发平台,持续在机理研究、药物筛选、临床前药物评价等领域与药企、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与研发合作。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创新官赖力鹏博士表示,“高质量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成为驱动药物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舒绍坤老师课题组在基于 CRISPR 高通量基因编辑和多组学实验技术的肿瘤机理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些技术和经验将为合作提供宝贵的知识及数据。结合晶泰自身的 X-Map 细胞表型研发平台,我们期待基因编辑、细胞高内涵技术、深度学习方法能在本次合作中展现出突破性价值,带来更好的创新肿瘤治疗方案。”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舒绍坤博士表示,“通过高通量CRISPR技术、细胞表型 Cell Painting 平台技术、多组学技术和深度学习多模态融合技术相结合,解析药物靶点功能和机制,能够充分发挥生物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大模型的优势,是我们课题组和晶泰创新中心十分看好的方向。晶泰创新中心具有开放的合作模式与明确的算法技术优势,深刻理解现有表型技术的优点和瓶颈,为项目提供了高质量的细胞 Cell Painting 图像数据与建模解决方案,为项目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期待两支团队能够在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合作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关于晶泰科技创新中心 ●晶泰创新中心(XtalPi Innovatioin Center) 依托晶泰科技在人工智能、科学计算、自动化方面的技术积累,致力于通过前沿计算与实验技术的融合,推动更多从0到1的行业革新,持续发展AI和自动化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材料、农业、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同时,晶泰创新中心将坚持推动底层科学探索和应用技术突破,加速产学研联合下的商业转化,不断为行业与社会创造价值。
  • 官方深度揭秘:徕卡华为恋爱史大白!
    p   3月27日,华为发布新旗舰P20系列,其中P20 Pro首创徕卡后置三摄,震惊业界,整体水准领先一两个时代。 /p p   华为和徕卡首次合作是2016年初的P9,迄今已经走过整整两年、诞生了P9系列、Mate 9系列、P10系列、Mate 10系列、P20系列五代产品,每一代都有惊人的飞跃。 /p p   一个是来自于中国的年轻高科技企业,一个是典型的德国百年老店,华为和徕卡,到底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p p   华为手机战略与业务发展部部长李昌竹今天特意撰写长文,深度揭秘了华为与徕卡合作幕后的故事。这里华为略加调整,呈现给大家。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imgs.tom.com/tech/201804/CONTENTE10417448DD94A2F.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华为认为,在数字时代,这个世界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手机照相成像原理、光学设计和图像质量控制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p p   华为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手机复制胶片时代那些伟大的照片,让手机拍摄的照片也有“情感”和“思想”。 /p p   经过一番研究,华为决定去和这个产业中最顶尖的公司沟通一下,它的名字叫Leica(徕卡)。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imgs.tom.com/tech/201804/CONTENT7940889EEEBD4AA4.jpg" height=" 150" width=" 600" / /center p    strong 为什么是徕卡? /strong /p p   在摄影爱好者心目中,徕卡是一个高山仰止的传奇,不仅仅是因为奥斯卡· 巴纳克在1914年手工制造出第一台用35mm电影胶片的徕卡原型机Ur-Leica,这台现代便携式相机的雏形,更是因为一百年来,徕卡相机一直保持着卓越的品质,有多少摄影师用徕卡相机留下了宝贵的瞬间。 /p p   从罗伯特卡帕的“士兵之死”到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从周恩来总理半身坐像到拳王阿里的出拳照片,徕卡相机始终忠实地记录着历史。 /p p   徕卡相机有着出色的光学系统。徕卡镜片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除了独特的配料之外,为了让内部应力达到均衡,甚至要花上数月的时间,让光学玻璃的温度逐步降低到可以加工的温度。 /p p   徕卡所在的小镇Wetzlar,号称欧洲的“光学硅谷”,一代又一代的光学专家在这里潜心研究,改进设计。 /p p   用徕卡相机拍出的照片,图像锐利,色彩饱和,大气沉稳,被摄主体和背景有可分离的立体感,因为镜头的解析力高,图像的过渡层次丰富,有一种特殊的油润感。 /p p   经过百年的发展,徕卡形成了其独特的产品文化。徕卡相机从不会让使用者失望,每一个细节都琢磨到极致。徕卡相机是专业技术的象征,是艺术创作的保证,是摄影师敏锐观察力的延伸。当然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徕卡也是奢侈品的代名词。 /p p   使用徕卡相机是追求一种品位、一种文化,徕卡是为人一辈子而造的相机。 /p p   乔布斯在iPhone 4发布会上曾经这样说:毫无疑问,iPhone 4是其做过的最精密和最漂亮的产品,它就像一台漂亮的老式徕卡相机。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imgs.tom.com/tech/201804/CONTENTF617C4C8606F4B5A.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rong 一见面就有了化学反应 /strong /p p   华为第一次拜访徕卡,是在2014年的夏天。早在2013年底,华为通过邮件和徕卡沟通,表达希望合作的意愿,被礼貌地回绝了。后来又经过几次邮件的沟通,徕卡终于同意见面。 /p p   见面是从参观开始的。2014年是徕卡的百年纪念,公司也搬进了刚落成的总部。总部从空中看像是一个“8”和“0”的组合,象征着徕卡的两个主要业务:望远镜和照相机。 /p p   徕卡新总部的大厅,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小型博物馆,常年有摄影师的作品展览。 /p p   在这里,李昌竹第一次近距离地观赏徕卡的全系列相机,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些照片”都是用徕卡相机拍的,也是在这里第一次知道了徕卡M Monochrome,那台著名的只能拍黑白照片的数码相机。 /p p   一楼大厅和后面的工厂相连,参观者可以透过玻璃窗,观看后面的镜头生产和组装产线。 /p p   第一次见面,双方介绍了各自公司的情况,徕卡CEO专门抽出了20分钟来听华为的介绍。双方约定,各自向高层汇报情况,并推动下一次见面。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imgs.tom.com/tech/201804/CONTENTFF25567415B84B21.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其实徕卡内部也颇不平静。虽然每年的销售还在平稳增长,虽然还保持着优厚的利润,但徕卡的高层也在思考:徕卡的使命是将优质的图像带给消费者,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照片图像来自于智能手机的今天,徕卡如何把它的百年积累应用在智能手机上。 /p p   为此,它需要一个战略合作伙伴,有相似的文化、愿景、实干的精神、极致的技术。 /p p   一个是来自于中国的年轻高科技企业,一个是典型的德国百年老店,一见面便对上了眼,产生了化学反应。 /p p   双方高层也互动起来,徕卡CEO专门从德国飞到上海,和华为消费者业务CEO当面敲定细节以加速谈判进程。 /p p   经过几轮的深入沟通和评估,双方最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imgs.tom.com/tech/201804/CONTENT3922AAEE31374201.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rong 如何提升镜头模组的良率? /strong /p p   合作一开始双方就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分别由徕卡的Dr.Weiler和华为终端的Dr.Yi领导,主要的工作方向是光学设计和图像质量。 /p p   手机虽小,五脏俱全。除了尺寸小一点,手机拍照机构的每个部分都和数码相机相对应。 /p p   但手机的光学设计,有着天然的限制:塑料镜头的光学素质距离光学镜片有差距 由于尺寸的限制,传统光学镜头的设计经验可能无法完全继承 镜头模组的加工难度较大,必须考虑生产的良率、量产和成本。。 /p p   光学系统的设计在高中低各个频段达到均衡,才能保证图像的细节、层次和轮廓的品质,同时徕卡专家在镜头的鬼影和炫光指标上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p p   鬼影和炫光是指在有较强的光线进入到镜头里,因为在镜片间多次反射,从而在视野中形成了像骷髅头一样的影子(鬼影)和点状的光斑(炫光)。 /p p   绝大多数情况下,鬼影和炫光的影响要通过光学系统的设计,尽可能降到最低。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imgs.tom.com/tech/201804/CONTENT3FEBFA4B53BF4213.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当徕卡把他们的测试方法介绍给华为的专家和华为的供应商时,华为的人都惊呆了,因为徕卡测试鬼影和炫光用的光源相当于投影机的光源,比华为平时用的测试光源强了几十倍,只有在这种极端的强光源下,才能彻底暴露镜头在鬼影和炫光上的缺陷。 /p p   徕卡坚持把徕卡镜头的测试标准用在手机镜头测试,因为这是优秀图像的基础。 /p p   一开始的试制良率结果是令人崩溃的,每做出100组镜片,最后只能出品不超过10套符合要求的双镜头模组。 /p p   徕卡的专家团队多次和华为一起拜访生产厂家,一起讨论改进方案,充分发挥他们在光学系统设计和生产上的经验,指导华为如何调整镜片形状和间隔,如何考虑周边系统对光学部分的影响。 /p p   在大家夜以继日的努力下,良率在不断提升,终于在预定的截止日前,达到了量产的标准。 /p p   试产时的每一批次镜头,都要拍摄大量样张做评测。有一次,徕卡专家针对一批和某TOP品牌手机的对比样张,给出了热情洋溢的评测结果,认为镜头的素质已经达到业界一流的水准。 /p p   P9/P9 Plus的镜头是真正徕卡品质的镜头,属于SUMMARIT系列(光圈2.2-2.5)。大家可以试一下,用手机对着一个强光源拍照,可以发现很少鬼影和炫光,光晕柔和,稍加调整,就可以拍出不错的“吃光”作品。 /p center strong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imgs.tom.com/tech/201804/CONTENT659702138EB74B76.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strong /center p strong   如何拍出有“徕卡味儿”的照片? /strong /p p   华为负责图像质量的专家发现,虽然双方在客观评估图像质量的测试仪器和平台是一样的,但徕卡使用的测试标准要高很多。 /p p   比如,用来测试色彩还原的色卡,华为一般要求准确还原几十个色块就不错了,徕卡的标准是140个色块的准确还原。 /p p   要达到徕卡的标准,对手机的器件、ISP算法以及后处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 p   图像质量的测试包括颜色、对焦、纹理、噪声、畸变、动态等很多个维度,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p p   同时,对图像的评测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部分。客观的指标是可量化可重复的,主观的评测主要是针对有代表性的场景。 /p p   华为研发多媒体部有一个专门的图像评测团队,光是有代表性的固定场景就有100多种,还有随机的场景。 /p p   图像测评团队每天不仅要拍大量的样片,还会接收大量的Beta测试图片,分析问题。 /p p   评测团队的几位同事,几乎不分昼夜地工作,不管华为在美国还是欧洲传回有问题的样片,他们都能第一时间答复,澄清问题,反馈解决方案。 /p p   2016年1月到2月间,李昌竹每天都拿着P9样机拍照,在每次升级后都能感觉到照片质量的进步,在一步步向着“徕卡味儿”靠拢。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imgs.tom.com/tech/201804/CONTENT4A033BCDE57A4ED0.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rong 徕卡加持P9的诞生 /strong /p p   2016年4月3日,英国伦敦,华为向来自全球的数百家媒体超过1500名记者发布了P9/P9 Plus,和徕卡联合研发的双镜头拍照系统,成为发布会最大的亮点和关注点。 /p p   发布会上,华为邀请了4位国际顶级摄影师,向观众展示了他们用P9拍摄的照片,并分享了使用P9拍照的心得。 /p p   4月15日,在上海,华为向中国的消费者发布了P9产品,徕卡的高层以及CEO都参加了发布会并致辞。 /p p   P9的双镜头中有一颗是纯黑白感光器件,不仅承担着双目深度图计算、细节捕捉、辅助降噪等功能,而且还可以作为单独的摄像头,拍摄纯黑白照片。 /p p   徕卡一百多年黑白影像的调校功力,不仅用在了徕卡M Monochrome上,也用在了P9身上。 /p p   另外,P9通过双镜头以及激光测距,能够获得图像的深度图,这就使得通过算法调整焦点和景深成为可能。虽然是算法模拟,但其细腻柔和的焦外虚化效果,很好地烘托了被摄主体。 /p p   P9的操作和UI(用户界面)也是华为和徕卡的设计师一起设计,很多操控菜单和徕卡M系列是一样的,字体也和徕卡一样,甚至按快门的声音都是按照徕卡M相机来调校的。 /p p   李昌竹指出,华为与徕卡真正突破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从手机拍照到手机摄影的升华,是从影像捕捉到情感表达的跨越。华为和徕卡的合作带给用户的是,有温度的影像故事,有情感的自我表达,有情怀的人文互动。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用户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始终是华为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imgs.tom.com/tech/201804/CONTENT89B9A9CFA06D438D.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 微流控芯片——注定被深度产业化的革命性技术
    原标题:微流控芯片—注定被深度产业化的科学技术本文由霆科生物创始人、贝壳社BioShow嘉宾叶嘉明原创分享。微流控芯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涉及材料、化学、物理、微机电、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我从2003年研究生阶段在导师田昭武院士的引领下有幸进入这个前沿领域,先后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工作,到今天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也仅仅只能说局部地领略到微流控芯片这个伟大“艺术平台”的魅力。因此,今天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主要结合个人体会谈谈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外,本人在博士后阶段师从于微流控芯片领域著名专家——林炳承教授,此次分享的内容部分引用了中科院团队近二十年来在微流控芯片领域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导师林炳承教授的观点。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微流控芯片——注定要被深度产业化的科学技术”。(一)微流控芯片简介1.1 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伴随着微机电加工系统(MEMS)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已由当年的“庞然大物”演变成由一个个微小的电路集成芯片组成的便携系统,甚至是一部微型的智能手机。与之发展类似,今天我们介绍的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是一种以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具有将生物、化学等实验室的基本功能诸如样品制备、反应、分离和检测等缩微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其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多种单元技术在整体可控的微小平台上灵活组合、规模集成。1.2 各种材质和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及实验室相关配套仪器微流控芯片早期也是从MEMS技术发展而来,通过微加工工艺在硅、金属、高分子聚合物、玻璃、石英等材质的基片上,加工出微米至亚毫米级的流体通道、反应或检测腔室、过滤器或传感器等各种微结构单元,而后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配合流体控制或分析仪器自动完成生物实验室中的提取、扩增、萃取、标记、分离、分析,或者细胞的培养、处理、分选、裂解、分离分析等过程。1.3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及应用领域上世纪90年代初,A.Manz等人采用芯片实现了此前一直在毛细管内完成的电泳分离,显示了它作为一种分析化学工具的潜力;9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提出对士兵个体生化自检装备的手提化需求催生了世界范围内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在整个90年代,微流控芯片更多的被认为是一种分析化学平台,因此往往和“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 u-TAS)概念混用。因此,原则上,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微全分析”技术平台可以应用于各个分析领域,如生化医疗诊断、食品和商品检验、环境监测、刑事科学、军事科学和航天科学等重要应用领域,其中生物医学分析是热点。2000年G. Whitesides等关于PDMS软刻蚀的方法在Electrophoresis上发表,2002年S. Quake等以微阀微泵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微流控芯片大规模集成”文章在Science上发表,这些里程碑式的工作使学术界和产业界看到了微流控芯片超越“微全分析系统”的概念而发展成为一种重大的科学技术的潜在能力。例如,利用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微反应器,通过在微流控芯片上开展组合化学反应或结合液滴技术,有望用于药物合成与筛选,或纳米粒子、微球、晶体等的高通量、大规模制备,甚至形成一种“芯片上的化工厂或制药厂”。(二)微流控芯片的战略意义自微流控芯片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2001年,“Lab on a Chip”杂志创刊,它很快成为本领域的一种主流刊物,引领世界范围微流控芯片研究的深入开展。2004年美国Business 2.0杂志在一篇封面文章把芯片实验室列为“改变未来的七种技术之一”。2006年7月Nature杂志发表了一期题为“芯片实验室”专辑,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芯片实验室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应用前景,并在编辑部的社评中指出:芯片实验室可能成为“这一世纪的技术”。至此,芯片实验室所显示的战略性意义,已在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内被学术界和产业界所认同。2.1 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科学技术,微流控芯片的发展有它的内在必然性首先,微型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面对我们所生存的已经消耗过度的地球,微型化反映了人类对资源枯竭的忧虑和对资源利用的优化。其次,世界上有太多的技术和流体操控有关,而当被操控的流体在一个微米尺度的空间里流动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新的现象,其中的一部分至今还没有被我们所充分认识。第三则是基于对系统研究的需求。系统学研究整体,更研究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之间的相互联系,自古以来,人类一直缺少微小但又能操控全局的工具,微流控芯片能承载多种单元技术并使之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的特征使其可能成为系统研究的重要平台。2.2 微流控芯片的战略意义还根植于它和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特殊关系一般认为,在二十世纪,人们借助于电子在半导体或金属中流动得到的“信息”,成就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而在二十一世纪,通过带有可溶性生物分子或悬浮细胞的水溶液在微流控芯片通道或平面上流动以研究生命,理解生命,以至部分地改造生命,将有可能同样成就一种新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技术:微流控学。因为,“生命”和“信息”构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2.3 微流控芯片——当今国家产业转型的一种先导型科学技术微流控芯片是注定要被深度产业化的科学技术。这种判断首先当然是源于全球性产业转型需求的不可逆转,需求加剧,进程加快;另一方面,或许更为重要的,则是基于对这一科学技术在一些重大领域不可替代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只是在最近的若干年内才被人们所逐步接受。它很可能发展成为当今产业转型的一种模式,对以生物经济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未来几年内,如果将微流控芯片与“生物手机”、“互联网+”进一步结合,这样一个由一种新兴技术引发的可能具有全局性影响的趋势,是否能够因此诞生一批“风口”行业值得大家期待。(三)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代表性关键技术3.1 新一代床边诊断(point of care test,POCT)技术——Microfluidics-based POCTPOCT可直接在被检者身边提供快捷有效的生化指标,现场指导用药,使检测、诊断、治疗成为一个连续过程,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突破性的意义。POCT仪器发展趋势应是小型化、“傻瓜”式,操作简单,无需专业人员,直接输入体液样本,即可迅速得到诊断结果,并将信息上传至远程监控中心,由医生指导保健。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即时诊断方法,简单的流动测试工作没有流体管理技术,而当测试复杂性增加时,微流控技术是必要的。微流控芯片所具有的多种单元技术在微小可控平台上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的特点已使其成为现代POCT技术的首选,经过近年的发展,已涌现了一批微流控芯片POCT分子诊断和免疫诊断的成功案例。(Cited from: Commercialization of microfluidic point-of-care diagnostic devices, Lab Chip, 2012,12, 2118-2134)3.2 超高通量筛选的主流平台——微流控液滴芯片在微流控芯片通道上加入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将其中的分散相以微小体积单元(10-15 L-10-9 L)的形式和极快的速度(100-10000个/秒)分散于连续相中,即可形成用作微反应器或微量生化样品载体的液滴。微流控芯片液滴已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微反应器,能提供一种在单分子和单细胞层面快速开展超大规模,超低含量反应的平台。液滴操控灵活,形状可变,大小均一,又有优良的传热传质性能,产生频率已达数十到数百KHz,在高通量药物筛选和材料筛选领域显示了巨大的潜力。(Cited from: Reactions in Droplets in Microfluidic Channels, 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7336-7356)3.3 哺乳动物细胞及其微环境操控平台——微流控芯片仿生实验室由于微流控芯片的构件尺寸和细胞吻合,并可同时测定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它已成为对哺乳动物细胞及其微环境进行操控的最具潜力的平台。目前已可以构建微米量级且相对封闭的三维细胞培养、分选、裂解等操作单元,并把这些单元成功延伸到组织和器官。器官芯片是一种更接近仿生体系的模式,可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中培养各种活体细胞,形成组织器官,乃至由不同器官芯片进一步组成活体芯片,从而模拟一个活体的行为并研究活体中整体和局部的种种关系。在药学领域,器官芯片将被部分替代小白鼠等模型动物,用于验证候选药物,开展毒理和药理作用研究。(四)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4.1 微流控芯片的市场前景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平台,其市场前景显然是极其巨大的。最近几年微流控芯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起产业界的极大关注。这些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涌现出一批关健性技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并因此形成以医学和药学为代表,覆盖面很宽的应用领域,例如最近发展起来的器官芯片、液滴微流控芯片。其中,器官芯片或人体芯片,有望部分代替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临床前动物实验,最大限度地节约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并且解决动物权等伦理问题,具有极其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二是其中的一些应用已经或正在形成规模产业,例如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新一代床边诊断(Microflluidics-based POCT)系统,被产业界认为目前最有可能成为“Killer Appliction”(杀手级应用)的微流控芯片产品,其市场预计从2013年的16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56亿美元。(微流控即时诊断市场预测,法国市场研究机构Yole Development提供的数据,转载自互联网)4.2 目前市场上几种代表性微流控芯片产品4.3 微流控分析芯片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总体而言,当前的微流控芯片产品及发展趋势总结如下(个人观点,供探讨):4.4 微流控芯片产业化关键问题(个人观点,供探讨):(1)技术:需要解决微流控芯片批量生产工艺(微加工、键合、表面修饰);重点是要解决芯片质控问题。(2)人才:急需多学科交叉人才、企业研发人员、专业化市场人员进行微流控芯片产品的开发及推广;国内芯片人才特别是在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的芯片技术人员较为缺乏,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个很重要。(3)产品:急需具有“Killer Application”特征的微流控产品引领行业市场(产业界一致看好microfluidics-based POCT 系统);普遍认为poct最大市场是应用于医疗诊断行业,这个行业市场最为巨大毫无争议;或许在中国,食品安全、环境检测是否能够首先成为“中国特色”的killer application的一个案例,值得探讨?(4)资本:需要有长远目标的资本或金融机构的积极介入与扶持;个人认为,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已经到了产业化的前夕,希望有远见的企业家尽快介入到这一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来,大家同舟共济,一起滚打几年,一起来改进技术,培育市场,共同发展。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机会,等市场完全成熟了再介入进来可能就太晚了一些。(5)政策支持、强强合作:具有强大研发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和丰富技术积累的科研院所鼎力合作)。(五)我们的工作和未来展望5.1 霆科生物介绍杭州霆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inkerBio)是一家专注于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知名的微流控芯片CDMO(合约研发与制造)服务商和先行者。公司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浙江省应用酶学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以微流控芯片技术为核心,围绕食品安全、环境水质检测、医疗体外诊断等领域,坚持“让微流控变得更简单”发展使命和“微流控技术为用户赋能,实现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专业、最全面的微流控芯片产品设计开发与生产制造整体解决方案。5.2 微流控芯片产业化进展霆科生物从2014年成立至今,已投入研发经费数千万元,具备PMMA、PC、COC、PDMS、玻璃等材质的微流控芯片从研发到量产全流程转化能力。目前,公司已为国内外上百家食品安全、环境水质与IVD领域的龙头企业与上市公司提供产品(联合)开发与生产服务,已有多项微流控POCT产品实施转产。 霆科生物研发团队承担及参与国家、省市级重点研究课题10多项,已获得授权的专利、软著共50余项,公司已被认定为“杭州市青蓝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最具成长性科技型百强企业”、“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 未来展望未来十年、二十年内,微流控芯片注定成为一种被深度产业化的科学技术,世界范围内的微流控芯片的科学研究及产业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中国被认为是在微流控芯片领域研究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但国内的微流控芯片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为数不多的微流控产品面世,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尽管如此,我们欣喜地发现,近年来中国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微流控技术专家、市场化专业人士,以及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投资机构,关注并投身于微流控芯片产业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微流控芯片在中国的成功产业化值得期待。最后希望更多关注微流控芯片的人,更多地参与到这个领域来,共同努力!MicroChip,BigWorld!
  • 深度融合|仪思奇与彼奥德共建战略同盟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12月11日,汇聚3000人的碳材料行业盛会——第三届国际碳材料大会在中国· 上海跨采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大会期间,知名颗粒特性表征产品供应商仪思奇(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主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国产劲旅北京彼奥德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同盟协议,将进行深度融合,携手共同发展。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协议,仪思奇总经理杨正红将出任彼奥德技术总监,并将双方各业务板块和分散资源进行全面融合、统一组织和管理。仪思奇将承担彼奥德海外事业部的角色,彼奥德则将成为仪思奇的研发和生产加工基地。杨正红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化学专业,参与过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并担任相关仪器组的组长。他长期担任著名的比表面和孔径分析厂商美国康塔仪器公司的首席代表,曾任康塔克默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后联合业界几位资深的材料物性分析测试大咖正式创立仪思奇(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在颗粒特性表征行业浸润20余年的专家,杨正红长年致力于激光粒度仪和比表面分析仪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为国内各厂商提供建议和咨询,在业内享有盛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205860af-8278-49af-a457-644accab5e0c.jpg" title=" 123.jpg" alt=" 123.jpg" /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仪思奇成立于2016年8月19日,作为一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是美国DT超声法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比利时Occhio仪器公司图像法粒度粒形分析仪和法国CAD公司图像法zeta电位分析仪的中国总代理,也是上述公司的授权中国技术中心或Office。在推广新一代粒度分析技术的同时,仪思奇还致力于寻求将自主研发的仪器技术和高校科研院所仪器研发成果进行快速的产业化,并进行市场化转化。彼奥德成立于2003年1月9日,是一家集项目研发、产品生产、测试咨询于一身的研发制造型科技企业。公司拥有独立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组装测试及客户服务团队,并拥有完整的CNC数控加工平台与机械设计团队,主营仪器产品有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真密度仪、物理及化学吸附仪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经过考察,我们认为彼奥德是相关行业界内规模程度和团队完善度最好的技术服务型企业之一,具备精密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制造所必须的条件。”谈到彼奥德,杨正红这样说到。他表示,自己的团队10多年来与彼奥德有过多次合作,曾一起开发配套产品,并取得良好效果。“彼奥德的领导层和员工平均年龄较低,有冲劲,有想法,开发能力强,做事情兢兢业业,近年来已引起美方的注意和赞誉。”&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bf630a3b-f6ff-4aa6-8f75-6afccfb647a6.jpg" title=" 合影.jpg" alt=" 合影.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彼奥德公司总经理丁辉(左)和仪思奇总经理杨正红(右)在签约后合影留念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惺惺相惜的能力认可、良好的合作基础、再加上一致的价值观,仪思奇和彼奥德的深度融合和重组可谓水到渠成。杨正红表示,这是一次理念高度契合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此次融合,使仪思奇和彼奥德真正形成了“产学研商网”一体的仪器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加速了双方拥有的先进仪器市场化和国产仪器的国际化进程,并对推动仪器行业创新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国内仪器界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和竞争的弊病,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的建立吸引大家相互融合,发挥各自优势,避免恶性竞争,最终能捏紧拳头,形成集团优势,向高水平高技术看齐,以超越国外为目标,为国产仪器的快速腾飞共同奋斗!”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