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深度分析

仪器信息网深度分析专题为您整合深度分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深度分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深度分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深度分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深度分析话题讨论。

深度分析相关的资讯

  • AES/XPS/SIMS/GD-OES(MS)深度剖析定量分析
    溅射深度剖析作为表面分析的常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膜层结构元素成分随深度变化的表征,但由于溅射、样品粗糙度以及测量信号来源于距样品表面不同的深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的深度谱与原始的膜层结构比较可能会有较大的畸变。对测量深度谱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不仅可以确定样品的膜层结构,还可以获得其界面粗糙度、元素间的互扩散系数、元素的溅射速率、以及溅射深度分辨率等定量信息。报告讨论了多晶样品深度剖析中溅射诱导粗糙度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并以4Si(15nm)/Al(15nm) AES、XPS和ToF-SIMS,以及60Si(3.7nm)/B4C(0.3nm)/Mo(3.0nm) 脉冲-射频-GDOES等深度谱为例,讨论了溅射诱导粗糙度对测量深度谱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定量分析。同时还提出了将TV正则化与MRI深度分辨率函数结合,对深度谱数据进行反卷积定量分析的新方法,并应用于8Ni(25nm)/Cr(25nm) AES、60Si(3.5nm)/Mo(3.5nm) 脉冲-射频-GDOE和ToF-SIMS深度谱的定量分析,获得的膜层结构与HR-TEM的测量结果相吻合。点击查看视频回放王江涌,博士,教授,1984年武汉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学士;1989年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1997年南非自由州大学表面物理专业博士;1998-2001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物理系研究助理;2001-2009年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9年起任汕头大学物理系教授。从事表面分析工作近三十年,在薄膜相变及深度剖析定量分析领域做出了诸多创新性工作。发表英文专著2部,论文150余篇(SCI 110余篇)。现任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表面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常务委员;《功能材料》、《材料科学研究与应用》与《表面技术》等期刊编委、评委。
  • 仪真分析开设SEAL连续流动分析仪培训班,让服务更有深度
    为进一步提升用户连续流动分析方法的技术能力,仪真分析于2024年8月19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仪真分析-SEAL(水尔) 连续流动分析仪高级培训班”。本次培训由仪真分析和SEAL(水尔)专家授课,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收到良好的效果。专家团队分享了全面的理论知识,包括SEAL(水尔)连续流动分析原理介绍、方法应用和技术、操作技巧、维护保养、软件应用等,一一攻破使用中的痛点难点。 在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后,实践操作环节紧锣密鼓地展开,专家团队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深入浅出的讲解与示范旨在让学员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仪器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本次培训班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是一次对连续流动分析技术深度探索的契机,双方都收获满满。仪真分析期待未来向更多学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 《中国药典》之光谱分析方法深度解析
    p   国家药品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对药品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作出的强制性规定,是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技术要求。2020年4月9日,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了国家药典委员会关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情况报告,审议并通过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草案。2020年4月17日, 国家药典委员会正式发文《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工作已完成,并开始征订。 /p p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介绍,新修订《药品管理法》进一步强化了国家药品标准的法定性作用,要不断巩固药典的法律地位,加强药品标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家药品标准整体水平,扎实做好新版药典颁布实施和贯彻执行,确保新版药典理解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 /p p   红外、近红外、拉曼等光谱分析方法在科研及各项检测、质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光谱分析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一系列新的光谱技术也在不断呈现。 /p p   那么,光谱分析方法在《中国药典》中的地位如何呢?由仪器信息网主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协办的第九届光谱网络会议(简称iCS2020)就药典及光谱分析方法,特别开设光谱在制药领域的应用(5月29日)专场,将邀请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原副所长、国家药典委员会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王玉等多位知名专家进行深度解析。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点击立即报名》》》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4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04e2013f-acda-45a2-a521-ec08417a56eb.jpg" title=" 王玉.jpg" alt=" 王玉.jpg" width=" 200" height=" 24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原副所长、国家药典委员会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玉 /strong /p p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原副所长、国家药典委员会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王玉是多家药学杂志的编委,已在国内外相关杂志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出版《药品检验》等专著多部,参与《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等和多部专著的编写,是《中国药典分析检测技术指南》副主编,还参与中国药典二部部分品种和四部的部分通则的英文版编审工作。 /p p   在iCS2020中,王玉将分享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777" target=" _blank" strong 《药典中的光谱法及其应用》 /strong /a ,报告内容涉及药典中收载的光谱法特点,光谱分析方法在药典中的定位以及在药品质量研究、质量控制中的适用性。此外,王玉还将介绍药典中可望进一步增订的光谱法及可能的应用。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报名参会)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30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c7003d04-126f-4c71-8ada-a691bccd2700.jpg" title=" 周群.jpg" alt=" 周群.jpg" width=" 200" height=" 30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华大学副教授 周群 /strong /p p   清华大学周群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的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振动光谱成像、二维相关光谱法等分子光谱法与文物鉴定以及中药和食品的宏观质量控制。现任《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杂志常务编委,《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杂志编委,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分会理事。 /p p   在iCS2020中,周群将做题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466" target=" _blank" strong 《基于振动光谱成像的复杂混合物化学成分信息提取与表征》 /strong /a 的报告。振动光谱成像是振动光谱法与显微技术的完美组合,该方法无需对样本进行复杂的前处理,是无需标记的直接分析技术。中药等天然复杂混合物具有化学成分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振动光谱成像与各种“非靶向”与“靶向”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有望深度挖掘、提取及表征混合物中的化学成分,并获取相应的空间分布信息。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报名参会)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6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37974e44-de95-416c-bfef-e3f238830e3a.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521114839.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0521114839.png" width=" 200" height=" 26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山东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聂磊 /strong /p p   聂磊副教授现任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研究所秘书、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协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理事。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子课题及省部级课题,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 /p p   在iCS2020中,聂磊将分享题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453" target=" _blank" strong 《红外及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药质量分析及评价中的应用》 /strong /a 的报告,主要介绍红外及近红外光谱法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包括中药鉴别(产地鉴别、真伪鉴别等);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中药抗氧化活性的建模研究;校正集及验证集划分方法、模型转移(传递)方法等。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报名参会)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4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3c7936c7-7836-4a13-a284-5be2288488ae.jpg" title=" 李页瑞.jpg" alt=" 李页瑞.jpg" width=" 200" height=" 24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博士后 李页瑞 /strong /p p   作为浙江大学药物分析学博士、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博士后、苏州高新区创新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李页瑞主要从事中药制药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工作,涉及中药新型装备与工艺、中药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药生产信息化管控、制药数据挖掘与知识服务等方向。 /p p   iCS2020中,李页瑞的报告题目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57" target=" _blank" strong 《过程分析技术与中药智能制造实践探索》 /strong /a 。本报告将从行业背景、技术原理、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向,讲述过程分析技术与中药智能制造实践历程,分享实践过程取得的成效,总结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报名参会)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8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1023d6b1-3125-4c07-8bd2-057974ff578c.jpg" title=" 史芸 如海光电.jpg" alt=" 史芸 如海光电.jpg" width=" 200" height=" 28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上海如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理化实验室主管 史芸 /strong /p p   上海如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理化实验室主管史芸(材料工程硕士),多年一直从事拉曼光谱仪器的应用研究、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自入职如海光电后,主要负责小型化拉曼光谱仪器在制药领域的应用与方法开发。本次报告题目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829" target=" _blank" strong 《小型拉曼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关键技术开发》 /strong /a 。 /p p   拉曼光谱技术由于指纹光谱的特性,可以对不同物质进行识别与区分。如海光电利用自身在小型化拉曼光谱仪器研发技术上的优势,开发了针对药物原辅料的快检技术方案,并且在药物晶型鉴别应用上也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结合优化的高稳定性激光器与微型光谱仪技术,能够利用小型化拉曼光谱仪对药物晶型进行快速鉴别。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报名参会)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efb5ef89-8de9-4fe8-86a6-c13501206aa2.jpg" title=" 刘鸿飞.jpg" alt=" 刘鸿飞.jpg" width=" 200"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鸿飞 /strong /p p   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鸿飞长期从事小型拉曼光谱仪的研制与应用工作,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的研制工作,深度参与中国国家标准《拉曼光谱仪》、中国国家标准《基于拉曼光谱的危化品检测仪》、福建省地方标准《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等标准的制定工作。本次他将介绍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842" target=" _blank" strong 《拉曼光谱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strong /a strong /strong 。 /p p   拉曼光谱方法在美国、欧盟、日本的制药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2020版《中国药典》的地位也空前提高。拉曼光谱是物质的“指纹谱”,具有准确、快速、无损、非接触等特点,能够在短短的数秒内,快速鉴别出原辅料的成分,且兼具无需样品前处理、简单易用、功耗低、体积轻便、便于携带和现场使用等特点。刘鸿飞的报告将主要介绍拉曼光谱仪在制药(尤其是化学制药)领域中进行快检和质量控制的最新应用进展。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报名参会) /a /span /strong /p p strong   更多会议详情请点击: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a & nbsp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0/"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3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52bc1209-b0f9-46fe-9dfd-5e21221f68b8.jpg" title=" 53d87772-9fc3-4350-927d-3056df183037.jpg!w1920x420.jpg" alt=" 53d87772-9fc3-4350-927d-3056df183037.jpg!w1920x420.jpg" width=" 600" height=" 131"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strong /strong /p
  • 当AI遇上光学:深度学习如何大幅提升痕量气体分析灵敏度?
    今天七月,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SAA)期刊上发表了一个来自安徽大学周胜副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Optimized adaptive Savitzky-Golay fil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deep learning network fo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此项工作将深度学习应用在激光光谱气体分析技术上的Savitzky-Golay(简称S-G)滤波抗噪算法,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证实该方法能够提升痕量NO2气体分析中光谱信号的信噪比,有助于实现更高灵敏度的气体分析。激光光谱分析是一个很强大的气体分析技术,能够实现非接触式、高精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痕量气体分析(ppm或ppb量级)。然而,实际操作中所测得的吸收光谱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导致不准确的测量结果。过去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一些抑制噪声的算法,其中S-G滤波算法由于速度快、无需提供过多的参数、且能较好的保留原始光谱的形状和高度,成为近年来较受关注的方法,并且已经在某些应用场景(例如连续血糖监测)证明其面对各类噪声的有效性。S-G滤波算法的性能决定于两个参数:多项式阶数(k)和平均计算的窗口大小(b)。但是,噪声源和吸收光谱在实际应用中是未知的,因此难以获得固定的参数值使得滤波效果达到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自适应S-G算法,将深度学习网络与传统的S-G 滤波相结合,以提高测量系统的性能。深度学习网路以其非线性映射和建模能力对数据的规律性进行研究,并实现出色的“自我调整”和“跟踪反馈”。相较于传统的S-G算法,经过优化的算法可以调整滤波参数以实现光谱的佳信噪比。图一展示了用于训练S-G滤波算法参数的深度学习网络。这个具有多层感知器的人工智能网络提供了设计上的弹性,可以通过调整层数、神经元数量、和一些优化指标以达到所需的性能。用庞大的数据集进行高效训练后,相应的网络模型将达到最状态。接着,经过训练的网络模型将使用变量数据输入找到好的 k 和 b。 与此同时,输入数据集也将按传统方式计算以获得佳参数k 和 b。通过比较模型预测和人机计算的结果,由人工决定出佳的网络参数。图一 用于计算S-G滤波算法参数的深度学习网络 研究组以NO2为目标气体,选取波数位于1630.1至1630.42 cm-1的吸收谱线,进行了软件仿真和实验测量作为新方法(adaptive S–G filtering, 以下称ASGF)的验证,同时与另一常用的multi-signal averaging filtering(MAF)方法作比较。MAF计算时间长且主要用于白噪声的抑制。仿真结果显示在白噪声干扰的条件下(图二),MAF将信噪比从原始的6.58 dB提升至12.62 dB,新的ASGF算法则能提升至15.51 dB。图三则显示了非白噪声的背景噪声干扰,MAF方法将信噪比从原始的7.14 dB提升至13.22 dB,新的ASGF算法则提升至了更高的17.37dB。 图二 仿真验证ASFG算法在白噪声干扰下的性能表现 图三 仿真验证ASFG算法在其他背景噪声干扰下的性能表现 图四展示了实际实验的设置,它由一个光源、一个带压强控制器的多通气体吸收池、一系列反射镜、一个碲镉汞光电探测器和一台计算机组成。昕虹光电为此项研究工作提供的激光源为Q-Qube型量子级联激光发射头,这是一款热电冷却,空气制冷型,内准直输出的连续波CW室温分布反馈型量子级联激光(DFB-QCL)源,最峰值输出功率为 30 mW,由QC750-Touch型一体化激光驱动器,集温度控制器和低噪声恒流电流控制器驱动于一身,使光源系统发出6.2 μm波长的激光。极低的光学噪声和驱动器稳定性为此实验奠定了高质量信号基础。激光通过多通池由热电致冷型的碲镉汞光电探测器接收,信号传输至电脑后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图四 用于验证ASGF算法用于痕量NO2气体分析的实验设置 实验设置在压力0.1 atm和温度296 K的氮气中对4 ppm NO2的测量。其测量和过滤后的吸收光谱如图五(a)所示,原始数据测吸收特性淹没在噪声中,而经ASGF算法过滤后的频谱已显着平滑,使识别更容易。研究组对吸收光谱数据与理论Voigt 函数拟合,图五(b)结果表明拟合的R平方值高达0.99934,表明滤波后的吸收光谱与理论形状吻合良好。 图五 实测NO2的吸收光谱和经ASFG算法后的吸收光谱,可以看到滤波后的吸收光谱与理论形状吻合良好 结合了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技术,研究组提出的自适应S-G滤波算法表现出显着的滤波效果,在激光光谱气体分析领域中能够大幅改善光谱信号的信噪比。面对大气环境中具有挑战性的痕量气体分子检测,将能提供更优异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 关注“新能源”锂电安全 | 深度分析锂电池鼓胀气体
    关注“新能源”锂电安全|深度分析锂电池鼓胀气体高丽LIBs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重量轻、能量密度高以及比其他类型电池的使用寿命长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动力、储能以及3C等产业。锂离子电池在循环使用或储存中,可能因为电解液组分发生成膜及氧化反应、电池过充过放、内部微短路等原因导致SEI膜分解破坏从而产生气体,也可能因电解液中的高含量水分发生电解反应等原因导致电池产气鼓胀,出现具有一定安全风险的失效,主要有热失控、胀气、膨胀形变等。因此,了解电池鼓胀气体的组成对于优化电解液的组成是至关重要的。三类成分电池在老化、放电等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气体成分非常复杂。其中主要有三类成分:1)永久气体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2)短链碳氢化合物(C2-C5);3)其他可挥发性化合物。赛默飞气相色谱锂电池鼓胀气体分析方案锂离子电池鼓胀气体的常见产气成分有H2,CO,CO2等永久性气体以及CH4,C2H4,C2H6等烷烃类气体。表1.校正气体组成方案一:气密针进样某些小型LIBs在使用过程中只会产生几毫升的膨胀气体。针对气体量极少的这一类样品,赛默飞推出气密针进样,配置一个TCD和一个FID检测器,一根分析柱和一根预柱,一次进样实现对电池鼓胀气体成分H2,O2,N2,CO,CO2,CH4,C2H4,C2H6,C3H6,C3H8的分析。图1.FID通道校正标样色谱图(方案一)(点击查看大图)图2.TCD通道校正标样色谱图(方案一)(点击查看大图)方案二:气密针/阀进样赛默飞推出气密针/阀进样,配置一个TCD和一个FID检测器。一根分析柱和一根预柱,一根毛细管分析柱,一次进样实现对电池鼓胀气体成分H2,O2,N2,CO,CO2,CH4,C2H4,C2H6,C3H6,C3H8,i-C4H10,n-C4H10,i-C5H12,n-C5H12的分析。图3.TCD通道校正标样色谱图(方案二)(点击查看大图)图4.FID通道校正标样色谱图(方案二)(点击查看大图)完善的解决方案在锂电池产业链中,除了电池鼓胀气体成分分析,还需要围绕产品质量、原材料质控、或锂电池各种性能指标的研发工作进行一系列的理化测试,包括:元素分析、电解液、添加剂成分分析、石墨类负极材料有机物含量测试、电解液未知成分分析、SO42-、Cl-等阴离子及Si等非金属元素分析、电解液等原材料鉴别等。赛默飞在锂电子电池材料检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广大用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赛默飞全行业解决方案,或关注“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 科学家发展出基于深度学习的细胞器互作高通量分析系统
    8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涛课题组、研究员胡俊杰课题组,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肖立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DeepContact: High throughput quantification of membrane contact site based 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的方法学(Tools)文章,针对二维电镜数据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细胞器互作高通量统计分析方法——DeepContact。  近十几年来,细胞器互作位点(membrane contact site,MCS)得到生物学领域的关注。MCS是膜性细胞器之间形成的由蛋白复合体介导的动态物理相互作用,在信号转导、脂类运输、细胞器形态重构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因缺乏高效的MCS统计量化工具,细胞器互作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MCS荧光显微成像因过表达荧光指示系统而引发不可避免的人为干扰因素。电子显微镜可获取高分辨率细胞器全景图像,适于挖掘纳米尺度多种细胞器相互作用的定量信息。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三维体电镜数据细胞器互作分析方法已然建立,但此类前沿方法对设备、机时、算力要求高,而生物样本多具有高异质性,三维体电镜难以满足统计相关性分析的样本量需求。基于手动分割的大样本量二维电镜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生物学功能相关性结论,但方法在耗费巨大人力的同时无法排除人为主观判断的影响。  DeepContact通过语义分割算法预测二维电镜图片中的不规则ER网络的整体特征,运用实例分割算法预测形状规则细胞器形态特征,可分割量化细胞器形态参数,并通过提取细胞器边缘信息进一步量化特定细胞器间距上的MCS比率信息;可进行无标记辅助的准确、灵活、直观、全面的可视化和统计量化结果输出,并可通过主动学习方法将新细胞器形态高效的扩展到细胞器预测模型中。DeepContact可满足细胞器互作与生物医学功能相关性分析的需求;具备高通量样本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内特异细胞类型分析能力,可扩展应用于细胞器互作网络的相关性研究与医学超微病理学研究。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电镜制样和数据收集工作得到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中心的帮助。
  • 精准开班 深度服务丨仪真分析烷基汞高级培训班圆满举办
    各种汞的化合物中,烷基汞类化合物(主要是甲基汞和乙基汞)因为毒性强,具有生物放大作用和生物累积效应,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对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被各级检测部门列为了重要的检测对象;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限值标准,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等,来对不同介质中的烷基汞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此基础上,与烷基汞相关的分析检测标准也陆续发布实施,其中包括了《水质烷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HJ 977-2018) 、《土壤和沉积物 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HJ 1269-202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6部分:金属和类金属指标 28氯化乙基汞: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法》(GB/T 5750.6-2023)。由仪真分析提供的MERX全自动烷基汞分析系统,在这些分析方法标准的制定和验证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为了适应政策需要,进一步提升用户关于烷基汞标准分析方法的监测技术能力,我司于4月24-27日举办了“烷基汞标准宣贯高级培训班”。课程内容深度解析了上述标准分析方法,培训采用“理论授课”+“线下实操”的方式,旨在为学员们创造全方位系统地学习烷基汞标准分析方法监测技术的交流机会。在培训中,来自仪真分析的专家团队为学员们提供系统的授课和指导,深入解读了烷基汞相关分析标准,全面涵盖了烷基汞分析理论知识,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次培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员们能够熟练掌握MERX全自动烷基汞分析系统的实验操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结课后为每位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了《培训证书》,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仪真分析更加期待未来向更多学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 赛默飞:蛋白质组学研究追求定量准确、深度分析及高通量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31, 73, 125) " 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蛋白质组的研究不仅能为生命活动规律提供物质基础,也能为众多种疾病机理的阐明及攻克提供理论根据和解决途径。因此,蛋白质组学研究不仅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必须工作,也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巨大的利益。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31, 73, 125) " 蛋白质组学研究需用到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等多种关键技术,此外,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高通量和高精度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蛋白质芯片的发展等更多新技术也逐步发展起来。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31, 73, 125) " 为帮助从事相关研究的用户梳理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方法,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dbzxyj"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18px " “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 /span /strong /span /a 专题,并邀请赛默飞技术专家唐家澍分享了他的观点。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蛋白组学体现出三大应用倾向& nbsp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从细胞系到模式动物乃至人群样品,都是典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象。蛋白质组学可以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表达差异的变化,信号级联的传递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时序以及空间调控等种种信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近些年,蛋白质组学体现了几个重要的应用倾向, strong 一是作为常规手段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生物学功能研究中,二是针对人群队列样本的多组学整合研究从而在大数据的指导下由相关性推导出新的诊断或是治疗靶点, 三是更加精细化的着眼于单细胞的研究,从而在肿瘤异质性以及抗体筛选等前沿领域发挥作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蛋白质和核酸以及小分子的最大不同在于以下几点:& nbsp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1)蛋白质含量动态范围大,且蛋白质不能像DNA一样进行扩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蛋白质存在广泛的翻译后修饰和选择性剪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3)蛋白质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来执行生理功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因此可见目前蛋白质组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 nbsp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1)足够的分析速度以应对越来越大规模的队列研究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足够的分析深度以实现对全蛋白质组乃至修饰组的更深度覆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3)定量分析的质量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表达差异的信息。&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所以, strong 当定量准确、深度分析和更高通量得以同时实现,那么无疑就是占领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制高点。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从质谱采集到数据分析& nbsp 赛默飞方案覆盖蛋白质组学分析全流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ThermoFisher作为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的领先企业,可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在定量蛋白质组学领域,ThermoFisher提供了丰富的工作模式,包括基于体外化学标记的TMT技术,用于大队列研究的DIA模式以及兼具灵敏度和高通量的SureQuant靶向定量流程以应对不同的应用场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更新兴的结构生物学领域,ThermoFisher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武器,例如化学交联质谱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为蛋白质结构解析提供辅证,氢氘交换质谱用于研究蛋白质二维构象,非变性质谱用于研究蛋白质及复合物的高维结构,更有UHMR质谱使得直接分析MDa级分子量的完整病毒颗粒成为可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4/C242497.htm"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32px height: 34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2b82a64-fb40-43f2-89b4-ebcd2fa541d7.jpg" title=" 图片1.png" alt=" 图片1.png" width=" 332" height=" 340" / /a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4/C242497.htm" target=" _blank" 赛默飞EASY-nLC 1200纳升级UHPLC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为了使客户能够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理解复杂的蛋白质组学,ThermoFisher也提供了业内最为专业和全面的培训服务体系。从样品前处理,质谱采集,数据分析到生物信息学和实验室质控流程建立,ThermoFisher一直致力于帮助客户顺利的克服研究过程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Orbitrap质谱+TMT技术& nbsp 实现深度和高通量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ThermoFisher的Oribitrap系列质谱一直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金标准。其具有的高分辨,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使得绝大多数发表于CNS等顶刊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都不约而同的选择该系列仪器。Orbitrap系列质谱仪将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实现了完美的统一。2019年ASMS上发布的全新平台的Orbitrap Exploris 480更是将仪器的性能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4/C333158.htm"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16px height: 31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cd501f99-31ee-43df-8c20-d4cfae91ec73.jpg" title=" 图片2.png" alt=" 图片2.png" width=" 316" height=" 316"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style=" 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4/C333158.htm" target=" _blank" 赛默飞Orbitrap Exploris 480 高分辨质谱仪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回到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定量准确,分析深度和通量的问题上,Orbitrap质谱结合多标TMT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TMT标记试剂采用了巧妙的化学结构使得其可以在一针采集中同时分析多达11个样本。而TMT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分析通量的提高,将11个样本标记后同时分析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封闭的定量环境,以完全消除在前处理过程和质谱分析时可能产生的定量误差。传统基于非标记定量的策略则在定量准确性方面存在先天的劣势。除此之外,在TMT标记实验中为了得到更深的蛋白质组覆盖以及对修饰组的研究,研究者们通常还可以结合肽段分级或是修饰肽段富集等策略,以满足丰富多样的研究需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2020年ThermoFisher发布了TMTpro 16通道标记技术, 将TMT标记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该技术已于今年3月份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该技术刚发布便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体现了无与伦比的价值。中国西湖大学的科学家利用Orbitrap结合TMT标记技术,并结合代谢组学的数据,发现了COVID-19的病人血清中的潜在靶点,有望为预测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提供导向。相信在往后的科研工作,尤其是基于大队列的精准医学研究中,Orbitrap结合TMTpro标记技术将会极大程度的助力广大科研人员取得更多等显著的成果。 /p
  • Nature亮点 | Phenoptics™ 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深度解析肿瘤免疫细胞分型
    最近数十年以来肿瘤的免疫治疗相关研究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特别是基于PD-1、CTLA-4等类似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案表现尤为突出。但是即便如此,肿瘤的免疫治疗领域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患者反应的不可预估性、免疫治疗耐药抵抗及检测生物标志物缺乏等都制约了对肿瘤患者的精准有效治疗。Balkwill F R, Capasso M, Hagemann T.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t a glance.当前大量的临床案例和科学研究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度解析将是破除肿瘤免疫治疗障碍的关键所在。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及治疗耐受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细化免疫微环境的细胞免疫分型,切实有效的分子分型定量研究是指导肿瘤精准治疗的基础,也是在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难题。独特的PhenopticsTM多光谱组织微环境景观分析方案融合了Opal多色荧光样品标记、Vectra多光谱成像和inForm智能组织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传统分析方案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肿瘤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2019年6月26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巴黎大学Jér?me Galon教授研究组题为Immune evasion before tumor invasion in early lung squamous carcino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文利用了PhenopticsTM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对于肺癌病人样本的肿瘤免疫细胞进行了深度的分型分析,阐述了肺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在侵袭前病变组织和肿瘤微环境的细胞分型改变以及相关免疫细胞空间分布定位的差异性变化,从而揭示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塑有利于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进行调控和精准治疗,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Nature. 2019 Jun 26. doi: 10.1038/s41586-019-1330-0该研究工作的领导者Jér?me Galon教授利用PhenopticsTM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和新的免疫治疗组合策略方案开发。附图来自Jér?me Galon教授基于Opal多色荧光标记技术获取的肿瘤组织免疫微环境描绘图片,为肿瘤免疫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来源:https://www.epo.org/learning-events/european-inventor/finalists/2019/galon.html全新的PhenopticsTM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可以实现在组织切片样本上实现多达9色的靶点抗原荧光标记和检测,并且进行多种类型细胞的分型定量研究深度挖掘组织微环境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从而为肿瘤的免疫学研究和精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Phenoptics™ 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Opal 9色荧光标记示例图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开发深度学习超分辨显微成像方法 陌讯科技数字显微形态分析系统正式发布
    近日,陌讯科技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数字显微形态分析系统正式上线。陌讯数字显微形态分析系统是陌讯科技自主研发的科研形态分析系统。能够显示,编辑,分析,处理,保存,打印8位,16位,32位的图片。陌讯显微形态分析系统支持图像栈(stack)功能,即在一个窗口里以多线程的形式层叠多个图像, 并行处理。只要内存允许,陌讯显微形态分析系统能打开任意多的图像进行处理。除了基本的图像操作, 比如缩放,旋转, 扭曲, 平滑处理外,陌讯显微形态分析系统还能进行图片的区域和像素统计, 间距,角度计算, 能创建柱状图和剖面图,进行傅里叶变换。陌讯显微形态分析系统可计算选定区域内分析对象的一系列几何特征。分析指标包括:长度、角度、周长、面积、长轴、短轴、圆度、最佳椭圆拟合、最小外接矩形拟合以及质心坐标等。 陌讯显微形态分析系统首席工程师陈侃介绍说,我司通过“陌讯数字显微形态分析系统”项目研制的科研数字形态分析软件,目前已在多项科研实验中投入使用。陌讯显微形态分析系统在科研实验中支持神经元追踪、神经元分支统计、曲率计算与拟合、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细胞分割、图形的量化分析、3D细胞自动分割、线粒体网络形态分析、图像自动配准、细胞划痕实验分析、3D渲染动画生成、图像抖动自动校正、接触角测量、基于深度学习的细胞核自动分割、自动细胞计数、利用宏记录器自动化处理、自动统计气泡的面积直径、荧光共标细胞计数、荧光照片的合并分割、明场图片白平衡、荧光比率图的制作等一系列功能。 陌讯科技自主研发“陌讯数字显微形态分析系统”这一数字显微形态分析软件项目立项以来,项目科研团队历时5年攻关,全面突破在对显微镜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时的一系列科研难题。支持荧光照片的平均荧光强度分析、径向平均荧光强度检测、荧光共定位分析、计算图片的孔隙率、分析脑片不同分层的灰度值、单个细胞平均荧光强度自动检测、3D体积与表面积测量、免疫组化分析、细胞膜荧光强度检测、Western Blot条带定量、面积测量综述、细胞计数综述等多种定量分析场景应用。还培养出一支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软件、材料等领域的显微光学软件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开发团队。业内专家认为,“陌讯数字显微形态分析系统 ”项目的成功实施,极大改善了国内显微成像软件自主研发缺失的状况,对满足中国生物医学等前沿基础研究的定制化需求、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推动中国显微成像分析软件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陌讯科技CTO赵卓然透露,下一步将结合该工程化及成果转化创新模式,实现“陌讯数字显微形态分析系统”项目科技成果在研发平台、工程化平台、产业化平台、市场平台的高效对接,通过系列化、组合化的产品布局,推动该项目显微形态分析系统实现工程化、产业化。
  • 环保系列深度报告之分析仪器行业:群雄割据,并购求发展
    环保系列深度报告之分析仪器行业:群雄割据,并购求发展   行业群雄割据的特征决定公司行为——并购或者被并购:   1)客户群多样(数十个),产品线繁杂(数万种),细分市场小且在技术、渠道等方面分割(平均亿元左右)。   2) 某一细分市场中的公司依靠技术或渠道优势成为龙头,凭借先发优势阻止后来者进入。   3) 行业总体规模受到产品专用性制约,仅为数百亿左右。   4) 行业增速长期平稳,短期细分领域受事件驱动产生高增长。   环境监测作为分析仪器行业内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以上特点。我们认为行业内公司快速发展的路径仅有并购一条,否则在遇到细分市场容量天花板后就会沦为被并购的目标。   国际巨头成为范本。国际巨头如Thermo-Fisher,2011 年营业收入117 亿美元,靠的是二十多年里300 次以上的并购。Waters 虽专注于市场容量最大的细分市场,但也通过并购软件、配件消耗品等相关公司来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国内聚光科技、雪迪龙等也开始走上并购的道路。   国内行业前景:政策长期利好,事件短期驱动。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重金属污染防治、火电厂脱硝等均为行业内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预计“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测仪器需求为百亿左右,市场空间广阔。   国内竞争格局: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领域,国内企业在技术方面同国外企业大致相当,在价格、售后等方面占据优势,市场占有率同国外企业相当。在实验室分析仪器的低端领域,已经处于进口替代的过程中。但是中高端实验室分析仪器仍然是进口仪器的垄断市场。   推荐公司:1)雪迪龙:脱硝市场爆发的直接受益者。烟气监测在雪迪龙的业务收入中占50%以上。公司在过去的火电脱硫领域占有优势,同火电工程承包公司建立了核心监测设备供应商的关系。公司供货周期仅为1 个月左右,没有产能限制。我们认为脱硝市场爆发将是确定性事件,雪迪龙的业绩高弹性将为公司带来高增长。2)聚光科技:并购路线的执行者,业务稳定发展。聚光科技的管理层具有国际视野,公司成立至今进行了6 次并购,业务横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实验室分析仪器三大领域。公司的这种业务结构不易受到某个领域爆发性增长的影响,长期的增速平稳。
  • TOF-SIMS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二)——浅层、薄层、界面的深度分析
    TOF-SIMS在半导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表面痕量金属的检测和定量、工艺过程的有机污染、超浅层深度剖析、超薄介电层分析、界面/bond pad/test pad的分析等等。TOF-SIMS技术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高质量分辨率、高质量精度和良好的数据速率等方面。另外,低能量、小束斑、高电流的新型双束离子溅射源可以实现溅射快、精度高的深度分析,深度分辨<1nm。且TOF-SIMS技术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可以对样品进行直接测试。本文主要分享半导体器件的浅层、薄层、界面的深度分析的应用案例。(表面的痕量金属的检测和定量、表面污染检测等方面的分析测试案例请参考之前的推文。)一、包埋500nm深度处的多膜层深度分析Profiling Conditions: sputtering Cs 2 keV, 45°, analysis Bi 25 keV, 50 kHz interlacedSpeed: 2 µ m in 1200 s, 3 datapoints per s, 1.7 nm/s (102 nm/min), 0.5 nm per datapoint二、N, C, O, 和 Cl离子注入的深度分析三、浅层注入的深度分析四、SiGe Testpad中B注入的深度分析Analysis Beam:Bi1 @ 15 keV, 1 pA,35 x 35 µ m2Sputter Beam:O2 @ 500 eV, 90 nA,200 x 200 µ m2Total time for analysis including pad alignment: ≈15 min五、SiCP Testsample的深度分析Analysis Beam:Bi1 @ 15 keV, 8 pA,50 x 50 µ m2Sputter Beam:O2 @ 500 eV,80 nA,200 x 200 µ m2Total time for analysis: ≈10 min六、GaAs/InGaP多膜层深度Analysis Beam:Bi1 @ 15 keV, 7 pA,00 x 100 µ m2Sputter Beam:Cs @ 1000 eV,100 nA,300 x 300 µ m2Total time for analysis: ≈20 min关注公众号“IONTOF-CHINA”,更多TOF-SIMS案例分享和实际应用技术解读。
  • 《品质中国》深度访谈沛欧 | 守正创新,打破国产分析仪器的困境
    《品质中国》深度访谈 | 守正创新,打破国产分析仪器的困境 分析检测技术和分析仪器是人类认识自然、了解物质结构及其变化必不可少的科技手段,同样也是人类感官功能的延伸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析检测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检测机构*多、用户需求*大的国家,但是我国在分析仪器研究方面仍存在众多困境,分析行业**设备几乎被国外所把持。如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人心目中的好产品,本期《品质中国》节目邀请到来自上海沛欧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沛欧”)的总经理郭平,一起探究国产分析仪器行业的破局之路。01坚持自主研发,打破技术垄断 分析检测仪器利用物质本身的物理性、化学性及生命性的特征,通过传感器、探头、放大器以及分析转换器转换为人类可以感知的物质的含量、成分、结构等信息。分析检测仪器如同一把“尺子”,可以检测一切东西,包括产品质量、环境、药品、指纹、医疗设备检测等等。不同的检测仪器对应不同的行业,沛欧专注于食品类、农产品类及环境类的检测,产品主要包括全自动凯氏定氮仪、自动凯氏定氮仪、红外石英消化炉、二氧化硫检测仪、卡尔费休水分仪、酶标仪、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检测仪、脂肪仪、颜色法滴定仪等。 2005年,沛欧在测土配方项目中逐渐意识到,公司虽已有原子吸收光度计、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但是在定氮仪方面的研究却仍是空白。通过调研发现定氮仪工作中需要强酸、强碱,对仪器的外壳、管路、阀都有耐酸碱的要求,沛欧通过**自主研发,在不断的实验中改进技术,终于在2017年研制出**台凯氏定氮仪,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成为**位用户。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中间的红蓝绿基色可以让客户充分看到蒸馏过程中滴定的曲线和数据的变化,该实时显示方法已成功获得**。同时公司为证实数据的准备性和可靠性,制定了定氮仪企业标准并获得上海质检院备案的校准证书,奠定了沛欧在**定氮仪市场的地位。 自2006年成立至今,沛欧在国产定氮仪市场空缺的迫切形势下,秉承着“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以管理求效益、以**求发展”的理念,在国内定氮仪市场趟出一条品质化发展道路,十多年的时间里,沛欧始终坚守着研发国产仪器的初心,一路向前。02基于技术自信,做出大胆尝试 郭平在《品质中国》节目中说道:“一个产品如果做好的话,*终是要通过市场的认可。”国外的定氮仪定价在10~40万不等,而国内的定氮仪定价低于10万元,沛欧将产品定位于中**市场,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以十六万八千元的价格出售,定价仅为进口仪器价格的三分之一,很多客户对此表示怀疑。而郭平认为,好的产品必须要有好的价格,这并不是恶性竞争。 好的产品需要让用户看到,为此沛欧做出了大胆尝试。沛欧带着设备参加各种展会,在展会现场进行样品检测。由于产品具备特殊性,实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试剂和配套仪器,很少有公司敢于在展会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进行演示。沛欧在恶劣的条件中,将数据做到精准无误,这是基于对自身技术的信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展会演示中,沛欧的凯氏定氮仪得到了专家与客户的认可,也让产品打开了销路。03建立技术壁垒,打造**品牌 目前,许多检测设备存在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等问题,沛欧是一家技术**型公司,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打造上等品牌显得格外重要。沛欧率先提出防腐概念——内部管道保用三年、外壳整机采用ABS一体浇注成型,开创定氮仪行业的先河,更形成了技术壁垒。同时为用户建立检测方案,帮助用户精准快捷的得到数据,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益。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的研发,沛欧凯氏定氮仪产品系列逐步完善,形成全自动、半自动等系列产品。 此外,良好的售后服务成为沛欧的优势之一,秉承着不仅仅是维修人员拿螺丝刀去给用户修理仪器的理念,沛欧将售后服务和售前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沛欧在市场上有几千套定氮仪,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专职的售后服务人员,其所有的生产部人员和销售部人员,包括经理都可以兼职销售工程师。“不让用户成为一个维修工程师”这是沛欧的理念。 品质中国》节目*后,郭平介绍到,现阶段沛欧将仍然保持对产品的专注度,将产品做精做强,继续执着于熟悉的领域,同时希望以定氮仪为中心点,开发出更多的产品。未来沛欧将始终保持**发展,让沛欧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 “岛津分析技术前沿论坛”举办 实现跨领域深度交流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岛津制作所是国际著名的测试仪器、医疗器械及工业设备的制造商,创建于1875年,至今已有142年。而岛津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始于1956年在中国北京及上海举办的日本商品展览会,至今在中国开展事业也已经有60年了。并且,随着岛津中国事业的不断扩大,在其60周年之际,岛津的上海分公司扩大规模、新增功能,搬迁了新址。 /p p   在2017年6月19日,岛津举行了盛大的“岛津中国事业60周年庆典暨上海分公司搬迁开业仪式”。而且,在庆典之后的20日,“岛津分析技术前沿论坛”举行,科学仪器行业的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了该技术论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c3dcd539-5836-4f6d-9a8f-c31240597b49.jpg" title=" 现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ca36003e-3f89-4b9b-a9c5-0e06595f2789.jpg" title=" 上田辉久先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岛津制作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上田辉久先生致辞 /p p   在致辞中,上田辉久先生表示,今天邀请了来自全国的教育科研、环境、农业、疾控等诸多领域的专家们参加“岛津分析技术前沿论坛”,希望能够通过该技术论坛的举办,将各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共享,实现跨领域的深度交流。 /p p   上田辉久先生还特别指出,分析仪器在临床、环境、医疗、健康、食品、材料、能源等广泛的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岛津将分析技术与医疗影像诊断技术的强项结合进行技术开发工作。其中2014年岛津推出的分子影像质量显微镜iMSscope TRIO就是将显微镜的形态观测与质量分析器的构造解析合二为一的装置。可以提供最小5微米分辨率的观察,是一款可以在药剂开发及管理中提供贡献的产品。另外,2015年推出的Nexera UC在线SFE-SEC-MS系统,将超临界萃取与超临界流体色谱与质量分析装置直接连接的自动化系统,前处理、萃取、分离分析、质量分析一体连接的装置。 /p p   最后,上田辉久先生指出,今后岛津将继续更多地与客户开展合作,更多地聆听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他们所期待的产品及应用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岛津分析技术前沿论坛”邀请了张玉奎院士、王广基院士,以及冯钰錡、卓先义、林金明、潘远江、刘潇威、王琰、王秋泉、董亮等来自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做精彩报告。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7eed805b-4fd3-4301-8f7a-efb7f33602c4.jpg" title=" 张玉奎院士.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 /p p   报告中,张玉奎院士介绍了人类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其中,张院士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的促进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在报告的最后,张院士还以2007-2016年间色谱及毛细管电泳相关论文的情况,其中,论文总数的国家排名中,中国以67608篇高居第一 每年文章数,中国从2011年开始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 每年被引次数,中国从2013年开始超过了其他国家 单篇引用数,中国从2015年开始超过了其他国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色谱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7e83fd1-4ddc-4551-854b-4dfa47f45eee.jpg" title=" 王广基院士.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院士 /p p   王广基院士介绍了细胞药代动力学在新药及临床研究中的探索工作进展。在20世纪90年代,很多药物在临床上表现出药代动力学行为的不合适,其中40%的候选药物因药代动力学原因终止研发。大家逐渐开始重视药代动力学研究对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2015年1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会申请实施“精准医学”项目,药代动力学是精准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医学”对药代动力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p p   经典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是建立在血浆药物浓度测定的基础上,常难以真实有效地预测体内药物的药效。很多药物必须穿透多重生物屏障,与细胞内的靶点相结合才能发挥药效。因此药代动力学研究迫切需要从& quot 宏观& quot 的血浆药物浓度深入到& quot 微观& quot 的细胞/亚细胞水平。中国药科大学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是世界上率先提出细胞药代动力学概念的团队,在王院士的带领下,实验室团队的研究范围已经从血浆组织发展到细胞内药物作用靶点,能通过分析技术更精确的了解药物浓度与作用情况。这对于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是一个大跨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dfe6d01c-fd52-4ecc-85d8-186d4c0d79c4.jpg" title=" 冯钰錡.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武汉大学冯钰錡教授介绍了基于MALDI-TODF-MS的小分子分析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e1083744-5b78-4c9f-838a-fb0b78aa91e3.jpg" title=" 卓先义.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卓先义研究员介绍了法庭读物分析的热点与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1ae2116-b649-4097-a167-edb47c7e8415.jpg" title=" 林金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介绍了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方法研究的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19dae5c2-2f23-49a6-bc73-903f8a4e788a.jpg" title=" 潘远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浙江大学潘远江教授介绍了金属离子参与的气相离子反应研究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94f0ed5-dadd-48da-9954-d6d0b9b375e8.jpg" title=" 刘潇威.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刘潇威研究员介绍了利用在线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串联技术所进行的手性农药分析研究工作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7ccca8c-aa03-44ea-8d52-3a05292c060e.jpg" title=" 王琰.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王琰研究员介绍其团队在小檗碱诱导肠道菌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改善能量代谢方面所做的工作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7ffbc79-6262-4258-a994-4971c73c0924.jpg" title=" 王秋泉.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厦门大学王秋泉教授介绍了无机质谱用于生物分析的策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e9e7331-caff-44df-989b-4e6b48b2d884.jpg" title=" 董亮.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董亮研究员介绍了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在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中所做的工作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23e6f99-9572-475e-91bf-66da04a84ce3.jpg" style=" " title=" 邓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岛津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邓力经理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1e4c6da-2fd5-45b2-8d26-bd14d6ab1e5d.jpg" style=" " title=" 靳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岛津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靳松经理 /p p   岛津公司也派出了邓力、靳松两位经理分别介绍了岛津明星产品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如:分子影像质量显微镜iMSscope TRIO、Nexera UC,以及日前在兰州全国色谱会上推出的旗舰级气相色谱新品Nexis GC-2030。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Nexis GC-2030以智能锁、智能规、智能扣、智能灯的专利ClickTek系列技术,实现进样口、色谱柱维护徒手操作,并由仪器的精准智能判断代替用户主观感受,实现高温高压下的完美密封,简化操作的同时,减少问题的发生。 /p
  • 依科视朗推出用于CT系统的自动分析软件Dragonfly,赋能电池产品深度检测
    近日,在2023德国斯图加特质量控制测试及仪器仪表展览会(Control Show)上,Comet Yxlon(依科视朗)发布了一款全新的自动分析软件,这款软件可用于改善电池产品的质量控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电池制造市场在近几年中被带动并获得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样,为了确保电池产品的性能和安全,对检测技术的需求则处于不断增长中,提高生产良率和提升电池制造商的产能变得越来越重要。X射线技术则是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尤其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检测分析电芯,模组,甚至是整个电池包的内部细节及潜在缺陷。为了确保复杂并且作为主要蓄能作用的电池单元能够正常发挥效能,在生产过程中则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有诸多因素会导致产品失效,如:断裂、气泡夹杂、异物、变形褶皱、极耳焊接缺陷,以及正负极极片对齐不良等。当发生极片对齐度不良缺陷时,可使阴阳极相互接触从而导致短路,电池将会变得非常危险,甚至导致自燃起火。安全问题在电池检测中始终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检查并测量极片对齐度是最优先的首要任务。客观、可靠、且可重复的检测结果通常在CT检测过程中的只能通过软件分析并实现。同时,软件的另一个优势则是可以稳定且持续的工作。依科视朗3D可视化图像分析软件——Dragonfly,可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在发现潜在缺陷方面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此外,该自动分析功能够适应不同生产商的具体需求。电池深度检测能够实现全自动的极片对齐度检测,在合适夹具的辅助下甚至可以实现整个产品批次性检测。检测报告同样会以自动的方式生成,提供有关每个电信的状态信息,所获取的大数据则能够被用于生成趋势统计,帮助优化生产工艺,大幅提高生产良率。
  • 张玉奎院士、张丽华研究员团队蛋白质组学最新成果:N-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新方法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和张玉奎院士团队,蛋白组组学分析最新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团队发展了N-磷酸化肽段高选择性富集新方法,并结合肽段的高效分离和高灵敏度鉴定,实现了N-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  与研究相对深入的发生在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侧链氨基上的蛋白质O-磷酸化修饰相比,发生在蛋白质组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上的N-磷酸化修饰,由于P-N酰胺键具有较高的吉布斯自由能,且易发生水解,目前仍缺乏有效的N-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方法,制约了人们对其生物学功能的认识。  团队研制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亚二微米硅球,并通过在硅球表面键合双二甲基吡啶胺双锌分子,在中性条件下实现了N-磷酸化肽段的高效、高选择性、快速富集 通过基于该材料的on-tip富集方法和液质联用分离鉴定的结合,不仅从HeLa细胞中鉴定到3384个N-磷酸化位点(目前最大的哺乳动物N-磷酸化数据集),而且还发现N-磷酸化位点附近亮氨酸高度表达 建立的N-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不仅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而且也为推动精准医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章链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 权威解读新版药典,深度分析中国医药行业最新发展形势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由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主办、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承办的“第六届世界药典会议暨2015中国药典科学年会”于2015年9月23~24日在苏州召开,约超过5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展示2015,展望2020”。会议围绕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药用辅料与药包材以及药品检验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标准状况和发展趋势,我国在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有关成果以及药品质量控制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和信息分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3100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5904365f-3d1f-48b9-9fc1-b22b7b3309c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会议现场 /p p   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主持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Sabine Kopp博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袁林,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名誉会长张鹤镛、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会长萧伟、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总监王越、国家药典委员会副秘书长兰奋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3100_副本_副本.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0b0e7aae-74f4-45de-8083-55e24e9f9c2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袁林(左)、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总监王越(中)、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Sabine Kopp博士(右)分别致辞& nbsp /p p   本届年会作为第六届世界药典会议的公开会议,邀请了世界药典国际性、地区性以及各国药典标准制定机构的负责人,就建立全球良好药典规范(GPhP)的制定情况和进展,以及各国最新药典制修订情况和最新动态进行介绍。来自欧盟、美国、英国、日本、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亚、乌克兰、哈萨克斯坦、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药典标准机构的代表参会并介绍了相关药典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3134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a47bc105-17c6-481d-b953-bf4e60cc60c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 张伟 /p p   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作了题为“《中国药典》2015及药品标准国际协调”,详细解读了新版中国药典的9大特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报告了“2015中国医药发展形势”。 /p p strong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主要九大特点汇总 /strong /p p   特点之一:收载品种总数约为5608个,增幅达到了23.7%,完成标准提高品种约2900个。 /p p   特点之二:药典标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更加全面地完善了药典标准。 /p p   特点之三:健全药品标准体系,各论收载品种大幅增加,药用辅料品种增加至约270个。标准物质新增相关通则和指导原则,药包材新增相关指导原则。 /p p   特点之四:药典附录进行整合。分布在一、二、三部的通则进行了整合,四部收载了317个通则,检验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对照品9个,制剂通则38个。 /p p   特点之五:药用辅料收载品种显著增加,2010年版132个,2015年版新增137个,强化辅料安全性和功能性控制,另外药用辅料可供注射用品种由2010年版的2个增加到2015年版的23个。 /p p   特点之六:药品安全性控制手段和方法得到明显加强。提高检测技术的专属性,扩大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不断将先进的、成熟的检测技术应用到药品检验,为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如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临界点色谱法、X射线衍射法、HPLC-ICP-MS法、气相串联质谱法。加强药品质量控制的检测技术储备,如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评价的应用,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农药残留的测定(气相串联质谱法),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微生物鉴定,重要真菌毒素、色素检测。 /p p   特点之七:加强全过程控制要求。涵盖指导研究& amp 开发、加强安全性控制、加强检测环境要求、检测技术多样性、完善标准体系内容。 /p p   特点之八:采用了先进的检测技术,检测能力大幅提高 如农药残留量测定由9种提升至可检测229种农药残留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提供更稳定的检测手段,根据检测样品性质选择相应检测方法,黄曲霉素检测稳定性提升,检测能力提升至11种,粉末X射线衍射提供固态物质晶型分析。 /p p   特点之九:药典导向作用进一步强化,紧跟国际药品标准发展趋势,兼顾我国药品生产实际状况。药品监管理念、质量控制要求、检测技术应用、工艺过程控制、产品研发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 /p p   另外,张伟还着重介绍了推进药品标准国际协调与合作工作进展,涉及药典标准对比、中药材数字化标准,中国药典会网站世界药典之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3218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54279ae0-ae6e-4882-88a1-5b90bad86af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 朱宏任 /p p strong   深度分析中国医药行业最新发展形势 /strong /p p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介绍了“2015年中国医药发展形势”。国内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一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二是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三是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p p   新常态一,增速换挡 /p p   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但是高于其他多数行业。医药工业增加值2014年同比增长12.5%,虽然增速同比下降,但仍比工业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比重达2.8% 2015年1-6月增速为9.9%,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占比提高到3%。 /p p   2013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了2万亿元,2014年达到了24553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倍多,医药工业2010-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9.4%。2015年上半年为12355亿元,增速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25.4%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8.9%,但仍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7.5个百分点。 /p p   医药工业利润总额,2014年实现2460亿元,2015年上半年实现1262亿元,同比增长12.85%,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3.55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生物药品制造利润增长最快,增速达18.77%,增长最慢的是制药机械制造,利润下降0.6%。2015年初以来盈利能力有所回升,主要业务利润从2014的12.3%回升至2015年上半年的12.9%。 /p p   医药产品出口额2010-2014年均增长13.6%,2012年起出口降到个位。2010年我国医药出口交货值占医药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0.9%,2014年下降到了7.1%。2015年上半年医药产品出口额为281.6亿美元,同比增长6.27%,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0.87个百分点。 /p p   新常态二,结构调整 /p p   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014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5亿元,在全国制造业中均位居前列,增长幅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投资重点:GMP改造升级、新厂区建设和新产品产业化 大量企业由于规划搬迁或发展的需要,都实施新厂区建设,很多项目投资达数十亿元。 /p p   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11-2014年,国内医药企业之间共发生投资并购700起以上,交易金额1000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并购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医药上市公司针对生物科技领域的并购数量大幅增加近2倍。出现了一批较大规模的兼并重组项目,资本融资市场为医药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p p   化学原料药多元化和精深化、化药制剂出口比重增加、制剂出口附加值提高、疫苗进入国际供应体系(成都生物制品所乙脑减毒活疫苗、兰花生物的流感疫苗通过WHO预认证)、医疗设备出口比重增加。 /p p   新常态三,动力转换 /p p   医药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十二五”以来,通过多个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中央财政在新药创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安排资金超过200亿元,2013年医药制造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经费达348亿元。另外,很多行业外资金将新型医药企业作为投资重点。还有新药申报数量大幅度增加,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增多。 /p p   医药行业创新成果不断增加,如创新药物埃克替尼、艾拉莫德等,新药研发逐步与国际接轨,约20多个新药(化药、中药、生物制品)在欧美市场展开新药临床研究。针对埃博拉病毒,国内科研机构、企业在质量性抗体、疫苗、药物和试剂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p p   医药创新成果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新版药典《中国药典》(2015版)发布,医疗器械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国家标准提高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制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2011年实施,在实际不延长、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无菌药品生产质量标准升级实现了平稳过度。质量体系与国际接轨,约400多个化学原料药通过美国FDA检查或获得欧美COS证书。 /p p   最后,产业经济政策取向推动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向好。一是加快改革释放医药产业创造供给的强劲活力,二是以加速创新提供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三是以加强融合激发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 /p p & nbsp /p
  • 北大王初与芝加哥大学赵英明课题组合作开发深度组蛋白修饰鉴定分析方法
    近日,北京大学王初课题组与芝加哥大学Ben May癌症研究所赵英明课题组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113 new histone marks by CHiMA, a tailored database search strategy”的研究文章。在这项工作中,作者详细探索了传统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组蛋白修饰组鉴定修饰肽段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发展了一种名为“Comprehensive Histone Mark Analysis (CHiMA)”的数据分析方法。应用CHiMA对此前的组蛋白修饰组数据进行重分析发现了113个新的组蛋白修饰位点(histone mark)。  组蛋白翻译后修饰是细胞对DNA转录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蛋白质组作为一种高通量全局性分析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技术,在组蛋白修饰的发现和功能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赵英明课题组在2019年利用蛋白质组手段首次鉴定到了组蛋白上来源于L型乳酸(L-lactate)的赖氨酸乳酰化修饰,并揭示了其在调控基因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组蛋白修饰组相对于全蛋白质组数据有着显著的区别,譬如:1)组蛋白修饰组中包含的肽段数目远少于全蛋白质组中的肽段数目 2) 组蛋白由于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经过胰蛋白酶切后,氨基酸数目小于或等于6个的短肽占比远超全蛋白质组中比例。尽管如此,目前还没有研究探索传统蛋白质组数据分析策略是否适用于组蛋白修饰组中修饰位点的鉴定,以及针对组蛋白修饰组优化开发的搜库方法。为了验证传统蛋白质组数据分析策略应用于组蛋白修饰位点鉴定是否会产生漏报的情况,作者首先准备了四组组蛋白乳酰化修饰组数据。这些数据使用同样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采集,因此同一条修饰肽段在四组数据中应在相似时间被色谱洗脱并送入质谱鉴定,从而可以利用在其他三组数据中的鉴定肽段来检查漏报。作者使用ProLuCID+DTASelect2.0作为搜库软件并使用传统分析策略进行搜库,发现在这四组数据中均存在着不同比例(12.5%-36.4%)的修饰位点漏报。为了验证这一结果不是由特定搜库引擎的算法所导致,作者使用另一种常用的搜库引擎Andromeda(内置于MaxQuant)进行了同样的测试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搜库分析首先将实验产生的二级谱图与蛋白质数据库中模拟酶切产生肽段的理论谱图进行比对,以得到每个二级谱图潜在的匹配肽段。随后需要对所有的肽段-谱图匹配(peptide-spectrum matches, PSMs)进行过滤以筛选出高置信度的鉴定结果。传统的搜库方法通常使用target-decoy策略来进行PSM筛选[3]。这一策略首先在蛋白质数据库中产生与正确蛋白质序列(target)同样数目的诱饵序列(decoy,通常为正确序列的反向序列)。诱饵序列不存在于细胞中,所以匹配于诱饵序列的鉴定结果均为假阳性。同时由于数据库中正确序列与诱饵序列数目相同,可以通过decoy PSMs的数目估算出同等打分筛选条件下的target PSMs数目,从而估算出假阳性率(false discovery rate, FDR)。由于组蛋白修饰组通常只含有数十条或最多上百条修饰肽段,作者猜测使用 target-decoy-based FDR进行PSM过滤会导致打分线完全取决于打分最高的1-2个decoy PSM,从而丧失统计效力。为了验证这一猜测,作者对数据A搜库过程每一步的结果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所有漏报的修饰肽段均被搜库软件正确匹配到了相应的二级谱上,而漏报确实产生于后续的PSM过滤过程。作者随后绘制了测试数据中target PSM和decoy PSM的打分分布曲线,发现两者也几乎完全重合,只有65个target PSMs的打分高于打分最高的decoy PSM,因此在该数据中打分线仅由这一个decoy PSM决定,导致其他正确修饰肽段被漏报。作者随后对搜库策略进行优化以解决这一问题。谱图匹配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衡量肽段鉴定可靠性的标准。因此,对于组蛋白修饰组这样的小数据集来说,完全可以根据谱图质量来筛选高置信度的PSM。由于数据中仅含有少量阳性肽段,筛选出的鉴定结果可以在随后很方便地进行手动验证。通常来说,一个正确的PSM中肽段的碎片离子(fragment ion)应该尽可能多地被匹配到谱图中的离子。因而,我们选择碎片离子覆盖率(fragment ion coverage,FIC)作为筛选高质量PSM的标准。经过一系列的评测,作者证明基于FIC的筛选策略在测试数据集中显著优于基于FDR的筛选策略,而50% 的FIC可以在不引入过多假阳性鉴定的情况下鉴定到所有的正确修饰肽段。  作者随后对组蛋白修饰组数据更进一步探索发现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Kac)和一甲酰化(Kme1)和精氨酸一甲基化(Rme1)在测试数据集中被广泛发现共存于目标修饰的肽段上。这些赖氨酸和精氨酸上的背景修饰(尤其是Kac)可以导致酶切效率的降低,产生更长的含目标修饰的肽段,从而使得短肽上的修饰位点被鉴定到。因此考虑这些高丰度的背景修饰可以促进对目标修饰位点的鉴定,同时也有助于对组蛋白修饰crosstalk的研究。在两个测试数据集中,作者证明在搜库时考虑Kac,Kme1和Rme1帮助多鉴定到了45%和75%的组蛋白乳酰化修饰位点。基于以上对搜库分析流程的优化,作者建立了深度组蛋白修饰鉴定分析方法CHiMA (Comprehensive Histone Mark Analysis)。作者在两个测试数据集中对CHiMA进行详细地测试证明其相对传统搜库方法能够多鉴定到近一倍的组蛋白修饰位点。在以上方法开发过程中,所有鉴定结果作者均进行了手动验证以确保准确性。  作者最后使用CHiMA对组蛋白赖氨酸乳酰化、2 -羟基异丁酰化、巴豆酰化和苯甲酰化的数据进行重分析,发现了113个新的组蛋白修饰位点(histone mark),将此前的数目提高了几乎一倍。作者手动检查了所有新鉴定位点肽段的PSM质量,并将其分为了高置信度和中等置信度两类,其中后者的PSM可能有如下瑕疵:1) 肽段碎片离子的信号强度过低 2)谱图中高质核比区间(大于母离子质核比)有无法被解释的高强度离子。为了确保这些新鉴定的组蛋白修饰位点的可靠性,作者合成了所有中等置信度的乳酰化和巴豆酰化新鉴定位点的肽段。所有合成肽段的二级谱图均与鉴定肽段的谱图一致,证明了这些新鉴定位点的正确性。除了这些新鉴定位点之外,作者还总结了所有共存于同一条肽段上的修饰组合,并人工合成了其中部分肽段以验证其正确性。  综上所述,CHiMA提供了第一个专为组蛋白修饰鉴定量身定做的数据分析方法,为组蛋白修饰参与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在本工作中新发现的组蛋白修饰位点也将为未来表观遗传学的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本文的通讯作者为芝加哥大学Ben May癌症研究所的赵英明教授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的王初教授。赵英明课题组博士后高晋君(王初课题组2019届毕业生)为本文第一作者,明尼苏达大学陈悦教授、北京大学张迪教授、赵英明课题组盛心磊博士等合作者为本课题做出了贡献。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家等项目的经费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f1416  原文引用:DOI: 10.1126/sciadv.adf1416
  • 深度好文:ICP-MS元素分析的民生应用
    p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食品等因工业和生活发展而受到污染,相关的食品、环境、疾病相关的问题也不断曝出。如含有无机元素汞的形态物甲基汞是一种剧毒神经毒素,60多年前在日本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水俣事件”就是由甲基汞中毒造成的。在美国和我国部分省份等地也不断发现甲基汞含量超标的水域。及时发现水体中甲基汞等重金属污染对维护人类健康非常重要。能否快速、准确地判断摄入的水、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是分析应用行业关注的问题。 /p p   无机元素分析在与人类生存与健康相关的领域以及生活的其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都是无机元素分析的主要工具。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与成熟,ICP-MS因其在检出限、线性范围、平均检测成本方面有更大优势而逐渐成为无机分析实验室的首选。日前,在安捷伦科技与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联合举办的“无机质谱创新技术专家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各界的专家和学者,在学术交流和技术探索方面分享了他们的心得。 /p p    strong 在复杂基质中寻求高灵敏度和低检出限 /strong /p p   基质干扰是元素分析应用中的一大难题,涉及食品、环境、生物样本等复杂基体样本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常会碰到基质干扰带来的数据结果影响。有效去除基质干扰是近些年分析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光谱技术伴随着应用需求不断进步,随着四极杆和串联四极杆与ICP联用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光谱技术在复杂基质中抗干扰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p p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在研究分析仪器硬件创新的同时,也将聚焦点投向了仪器应用的新方法。分析中心研究员邢志介绍,中心的元素分析实验室主要关注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分析工作包括通过总金属元素溯源判断雾霾成因和来源,通过检测镉元素快速识别“镉大米”,以及通过铬元素分析快速建立应对“毒胶囊”的应用方法等。“我们不仅做元素总量检测,还包括元素价态和形态分析,以此来综合判断环境和食品的安全性。”邢志认为,如何把元素分析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并得到很好的应用是分析化学面临的挑战之一。“质谱技术越来越成熟,ICP-MS以及ICP-串联质谱的出现给元素分析带来了更准确的结果。” 他举了一个研究中的例子,对生命科学研究中生物样本磷元素的测定,传统光谱技术很难精确定量,而采用ICP-串联质谱技术则能够达到10-9高灵敏度定量。安捷伦ICP--MS 8800已经在该实验室运转了数年,由于其在分析复杂基质时优越的抗干扰能力,已成为该实验室在复杂基质元素分析应用中的首选。 /p p   无机元素分析是北京市疾控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该中心实验室在光谱技术的应用方面不断开发新方法。“与疾病相关的风险控制与预防是我们的首要职责,我们为疾控系统开发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标准方法。”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刘丽萍说。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及ICP-MS是该实验室进行新方法开发应用的重要工具。2006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无机元素分析标准方法就是由该实验室主持建立的。刘丽萍介绍说:“在该方法中我们新增了一些重金属元素及修订了部分无机元素的分析方法。砷的形态分析、甲基汞的标准方法当时都在安捷伦的液相色谱和ICP-MS平台上进行方法开发。”该实验室在分析复杂基质或关键的样品时,总会优先使用安捷伦ICP-MS,“这是因为它在抗基质干扰能力,之前的使用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在复杂基质样本中,它也能给我们带来稳定可靠的数据结果。” /p p   对于食品中元素分析,目前已经有一系列成熟的相应仪器和分析方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副研究员韦超认为,虽然可选的方法很多,但在基质成分复杂、待测物形态多样时,干扰物消除和待测物准确定量仍然具有一定难度。韦超所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食品安全室是以食品安全计量标准方法开发、标准物质研发为主的实验室。食品中的元素分析是其标准物质及标准方法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该实验室配备有多台ICP-MS及安捷伦ICP-MS 8900。元素形态的检测要求仪器能够具有高灵敏度从而提供更低的检出限,对于磷、硫元素,如果使用单四级杆其检出限一般在ppb级。而串联质谱可将其检出限降低至0.1甚至0.01ppb的水平,使得低于0.1ppb的元素和形态都能得到很好的检出效果。“安捷伦ICP-串联四极杆的二级筛选以及mass-shift反应是当前ICP-MS的重要创新。”韦超说,这对提高标准物质的质量非常有帮助,从而将改善检测机构、食品企业等实验室的能力验证、盲样考核等实验进程。 /p p    strong 面对更低浓度挑战,准确还原物质真实组成 /strong /p p   ICP-MS的抗基质干扰能力不仅应用在食品和环境领域,生物基体中的元素分析也需要能够消除机制干扰的高灵敏度分析平台。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致力于环境生态研究,在化学污染物和生命必需元素在环境中的行为、环境污染控制、饮用水质净化等诸多方面提供先进的方法和技术。近些年,该中心也逐渐在把重心从纯粹的环境研究转移到人体和环境相关的动态分析。该中心研究员胡立刚介绍,中心实验室越来越多的研究任务涉及生物样品,如蛋白质。研究人员开始更多地通过内暴露环境的外来元素分析来测定重金属污染毒性级人体健康状况。人体内暴露环境中的原来元素往往仅在痕量级水平,在生物组织中准确测定低浓度元素是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挑战,而针对复杂基质中痕量物质分析的串联质谱就能够有效地化解这一问题。该中心研究员胡立刚说,“最新的ICP-MS具有串联质谱和可选择的碰撞模式,这对实验室分析中的消除机制干扰和准确定量低浓度元素很有帮助。”该实验室在采用ICP-MS测定基体内的金属(S、Fe)蛋白时,能够达到ppb级的检出限。 /p p   稀土是我国重要战略资源,有“工业维生素”之美誉。虽然其稀土看似与日常生活距离很远,而事实上稀土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如高铁轨道中就需要添加稀土以增强其机械性能和改善物理性能。稀土是材料行业中磁性材料、发光材料、钢铁冶炼的重要原料。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内稀土元素分析的权威机构,据了解,该中心每年要做5000个以上的稀土样本。该中心检测部副部长徐娜介绍,高纯稀土中的杂质含量很低,如果想准确测出高纯稀土中某一杂质含量,可能需要繁琐复杂的分离纯化过程。“此前我们一直在寻找一台能够帮助我们去除基质干扰还原稀土杂质浓度的光谱分析仪器。”徐娜表示,“此前采用单杆ICP-MS或其他分析方式测定氧化铝中的钆(Gd)、铽(Tb)竟会得到几百甚至上万个ppb,而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产品本身的含量,而是基体干扰带来的。同样的样品在安捷伦ICP-MS 8800 的碰撞反应模式和选择质量数控制技术下,得到钆(Gd)、铽(Tb)等元素的浓度结果为ppb级,这才是可信的结果。安捷伦的ICP串联质谱能够有效去基质干扰,还原产品最真实的杂质情况,这是做矿物研究非常重要的技术特点,也是以稀土为原料的工业生产企业最为渴求的。” /p p    strong 常量、微量和痕量元素同时分析,5分钟 = 2天 /strong /p p   ICP-MS使中药材和保健品检测效率更上一层楼中药材和保健食品是生活中除了食品和环境之外,大众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专门针对中药材和保健食品开设了分析平台。对于样品中的元素分析,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业务所主管夏晶说:“中药中的元素分析涉及到常量、微量和痕量,检测范围要求很宽。而同时分析不同浓度级别的多种元素,若采用常规技术则只能得到很低的分析效率。”在该实验室引进了安捷伦ICP-串联质谱技术,在一次中药分析中就可以得到不同含量级别几十种元素的准确含量。中国药典规定了黄芪中包括铅、砷、汞、铬、铜在内的有害元素的检测。据夏晶介绍,按照含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在内的常规技术,测定这五种重金属元素需要两天的时间。而采用安捷伦ICP-MS仅仅5分钟就能得到满意结果。“这种效率的提升对于我们这样样品量很大的实验室来说,的确带来不小的进程改善。” /p p   --------------------------- /p p   在ICP-MS技术发展中,安捷伦科技从用户角度出发,以解决贴近大众生活的分析难题为切入点,从仪器技术和应用方法方面给不同领域的分析实验室提供支持。Agilent 8800 三重四极杆 ICP-MS是世界首款ICP-串联质谱,给元素分析实验室提供了实现更高分析要求的可能。8900延续8800的 MS/MS 模式,对抗基质干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即使样品成分极为复杂多变,也均可得到一致、可靠的分析结果。根据样品的复杂程度,ICP-MS经常要与液相等分离设备联用,这就要求ICP-MS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盐性。安捷伦8900 ICP-QQQ将耐盐性提升至25%,即使与液相联用也能保持稳定的仪性能。 /p p   安捷伦致力于为分析行业提供技术平台和完整解决方案,用科技力量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用户、服务于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分析应用是安捷伦分析技术发展的目的之一。安捷伦愿与行业专家、分析工作者及社会大众一起共同营造美好生活。 /p p    strong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strong /p p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拥有 50 多年的敏锐洞察与创新,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 2016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2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3,000 人。 /p p /p
  • 自带“可视化功能”的成像技术,让你的分析更有“深度”
    仪器信息网讯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成像技术(MALDI-TOF Imaging),作为直观反映组织器官中分子水平化合物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的可视化方法,目前已在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中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岛津的成像质谱显微镜(Imaging Mass Microscope, iMScope TRIO ),前端是搭载高分辨光学显微镜的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Atmospheric Pressure -MALDI),后端配置离子阱和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IT-TOF)。iMScope TRIO 是光学与成像质谱分析完整融合的独特技术,拥有领先的5μm高空间分辨率,可进行高精度多级质谱结构解析,为未知物的结构解析提供丰富的碎片信息,是具备高端性能的革新性分析系统。   成像质谱分析保留样品组织的位置信息的同时,可以直接使用质谱仪测定生物体分子和代谢物,既可以对样品进行形态学上的细微观察,也可以得到样品上特定部位的化学信息。因此,除了在医学和药学领域中的应用外,近年来在农业、食品安全、中药、环境以及特殊类型样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岛津公司于2014年推出成像质谱显微镜 iMScope TRIO 以来,在诸多领域发挥其独有的高清晰度成像、光学图像融合、定性定位分析的特长。本文介绍了岛津日本合作实验室大阪大学Shimma教授基于iMScope TRIO 在领域拓展方面开展的部分工作。   1.姜黄素在姜黄干样品中分布的可视化分析:通过观察轴向和径向切片,对姜黄素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姜黄具有非常规则的内部结构,而姜黄素就被封闭在管状结构中。 轴向切片中姜黄素具有线性分布特征,具有管状结构分布在植物体内的可能性   2.芦笋中抗高血压有效成分Asparaptine的分析:使用iMScope TRIO 对芦笋中的Asparaptine 进行了定位分析。Asparaptine的分布方式是从中心向外扩展,从下端向尖端扩展。同时在鳞片和维管束周围分布有大量的Asparaptine。通过借助MALDI-MSI技术,我们成功实现了对一种此前尚不明晰其分布的物质的详细定位信息的分析和确认。 芦笋的尖部、中部、下端和鳞片中的Asparaptine 分析   3.果蝇质谱成像方法建立以及脑部GABA成分的空间分布:首次对果蝇这种特殊样品建立了成像方法,可应用于昆虫体内杀虫剂成分可视化分析。使用上述方法,对果蝇脑部的γ─氨基丁酸(GABA)分布进行可视化,为神经递质的研究提供更可靠的空间分布信息。给药后的果蝇腹部检测出大量吡虫啉成分果蝇脑部GABA成分的分布   4.马毛中药物成分的直接检测:通过负离子模式分析,成功在马毛中检测出目标药物。给药后的马毛样本中,在距毛囊16.48 mm 位置处观察到较强的药物信号。根据马毛的平均生长速度。可推算出给药时间,大约在24-25天前。由于磷酸酯可在体内迅速代谢,直接在毛发中检测到未变化药物同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成果。 给药后的马毛中DexaSP 分布检测结果   iMScope TRIO 通过叠加不同检测原理的图像进行分析,为成像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并提高研究水平。   基于此,2020年7月9日,岛津“镜质合璧,还原真实”新品发布会将在仪器信息网举办,届时岛津将携新一代iMScope 成像质谱显微镜产品首次与中国用户见面。   届时尽请关注!
  • 环保系列深度报告之分析仪器行业
    行业群雄割据的特征决定公司行为——并购或者被并购:   1)客户群多样(数十个),产品线繁杂(数万种),细分市场小且在技术、渠道等方面分割(平均亿元左右)。   2) 某一细分市场中的公司依靠技术或渠道优势成为龙头,凭借先发优势阻止后来者进入。   3) 行业总体规模受到产品专用性制约,仅为数百亿左右。   4) 行业增速长期平稳,短期细分领域受事件驱动产生高增长。   环境监测作为分析仪器行业内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以上特点。我们认为行业内公司快速发展的路径仅有并购一条,否则在遇到细分市场容量天花板后就会沦为被并购的目标。   国际巨头成为范本。国际巨头如Thermo-Fisher,2011 年营业收入117 亿美元,靠的是二十多年里300 次以上的并购。Waters 虽专注于市场容量最大的细分市场,但也通过并购软件、配件消耗品等相关公司来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国内聚光科技、雪迪龙等也开始走上并购的道路。   国内行业前景:政策长期利好,事件短期驱动。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重金属污染防治、火电厂脱硝等均为行业内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预计“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测仪器需求为百亿左右,市场空间广阔。   国内竞争格局: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领域,国内企业在技术方面同国外企业大致相当,在价格、售后等方面占据优势,市场占有率同国外企业相当。在实验室分析仪器的低端领域,已经处于进口替代的过程中。但是中高端实验室分析仪器仍然是进口仪器的垄断市场。
  • 自带“可视化功能”的成像技术,让你的分析更有“深度”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成像技术(MALDI-TOF Imaging),作为直观反映组织器官中分子水平化合物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的可视化方法,目前已在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中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岛津的成像质谱显微镜(Imaging Mass Microscope, iMScope i TRIO& nbsp /i ),前端是 strong 搭载高分辨光学显微镜的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Atmospheric Pressure -MALDI) /strong , strong 后端配置离子阱和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IT-TOF)。 /strong iMScope i TRIO& nbsp /i 是光学与成像质谱分析完整融合的独特技术,拥有领先的5μm高空间分辨率,可进行高精度多级质谱结构解析,为未知物的结构解析提供丰富的碎片信息,是具备高端性能的革新性分析系统。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成像质谱分析保留样品组织的位置信息的同时,可以直接使用质谱仪测定生物体分子和代谢物,既可以对样品进行形态学上的细微观察,也可以得到样品上特定部位的化学信息。因此,除了在医学和药学领域中的应用外,近年来在农业、食品安全、中药、环境以及特殊类型样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岛津公司 strong 于2014年推出成像质谱显微镜 iMScope i TRIO& nbsp /i 以来,在诸多领域发挥其独有的高清晰度成像、光学图像融合、定性定位分析的特长 /strong 。本文介绍了岛津日本合作实验室 strong 大阪大学Shimma教授基于iMScope i TRIO& nbsp /i 在领域拓展方面开展的部分工作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1.姜黄素在姜黄干样品中分布的可视化分析:通过观察轴向和径向切片,对姜黄素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姜黄具有非常规则的内部结构,而姜黄素就被封闭在管状结构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2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8836d4b4-9fea-4393-b991-a4ed888b4e16.jpg" title=" 1.png" alt=" 1.png" width=" 600" height=" 22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轴向切片中姜黄素具有线性分布特征,具有管状结构分布在植物体内的可能性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2.芦笋中抗高血压有效成分Asparaptine的分析:使用iMScope i TRIO /i 对芦笋中的Asparaptine 进行了定位分析。Asparaptine的分布方式是从中心向外扩展,从下端向尖端扩展。同时在鳞片和维管束周围分布有大量的Asparaptine。通过借助MALDI-MSI技术,我们成功实现了对一种此前尚不明晰其分布的物质的详细定位信息的分析和确认。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8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ef44e6ca-ea8c-42a4-9efa-fa1f77260e78.jpg" title=" 2.png" alt=" 2.png" width=" 600" height=" 38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芦笋的尖部、中部、下端和鳞片中的Asparaptine 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3.果蝇质谱成像方法建立以及脑部GABA成分的空间分布:首次对果蝇这种特殊样品建立了成像方法,可应用于昆虫体内杀虫剂成分可视化分析。使用上述方法,对果蝇脑部的γ─氨基丁酸(GABA)分布进行可视化,为神经递质的研究提供更可靠的空间分布信息。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1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59dd0c6e-d0c9-42b9-8093-e5992653b81d.jpg" title=" 3.png" alt=" 3.png" width=" 600" height=" 218" border=" 0" vspace=" 0"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给药后的果蝇腹部检测出大量吡虫啉成分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7de7f4fa-d0e3-435c-9432-fcba56308d4c.jpg" title=" 4.png" alt=" 4.png" width=" 600" height=" 39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果蝇脑部GABA成分的分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4.马毛中药物成分的直接检测:通过负离子模式分析,成功在马毛中检测出目标药物。给药后的马毛样本中,在距毛囊16.48 mm 位置处观察到较强的药物信号。根据马毛的平均生长速度。可推算出给药时间,大约在24-25天前。由于磷酸酯可在体内迅速代谢,直接在毛发中检测到未变化药物同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成果。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010bad1f-4e37-4900-b7b8-284a581772bf.jpg" title=" 5.png" alt=" 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给药后的马毛中DexaSP 分布检测结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iMScope i TRIO& nbsp /i 通过叠加不同检测原理的图像进行分析,为成像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并提高研究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基于此,2020年7月9日,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岛津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镜质合璧,还原真实” /strong /span strong 新品发布会 /strong /span 将在仪器信息网举办,届时岛津将携 strong 新一代iMScope 成像质谱显微镜产品首次与中国用户见面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届时尽请关注! /strong /p p br/ /p
  • “液态活检”行业深度分析报告:国内市场200亿
    p    strong 报告摘要 /strong /p p    strong 液体活检临床意义大,市场空间广阔 /strong /p p   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诊断与监测 /span /a 的方法称为液体活检。该技术能够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满足对患者高频监测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检成本低的优点。因此研发进展迅速。未来有望应用在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患者动态监测、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p p    strong 液体活检海外进展迅速 /strong /p p   液体活检CTC技术相对成熟。一代CTC技术在2004年获得FDA批准用于临床,是行业的金标准。为了解决一代CTC技术灵敏度不高且无法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等缺点,二代CTC及ctDNA技术在海外蓬勃发展。目前二代液体活检技术还有有待成熟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获得CLIA Lab认证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成长。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市场潜力大 /strong /p p   JP摩根和高盛预测液体活检在全球及美国的市场潜力将分别达到230亿美元和140亿美元,该市场需要5-15年才能完全成熟。我们认为液体活检针对存量肿瘤患者检测将早于肿瘤早筛落地。为此,在同时考虑我国肿瘤发病率、液体活检适应症、未来市场渗透率、未来检测单价、以及患者年平均检测次数等因素后,我们预测液体活检5-10年内在我国市场潜力约为200亿元。 /p p    strong 具有技术及先发优势的企业值得关注,推荐丽珠集团与益善生物 /strong /p p   液体活检符合临床技术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大,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技术相对成熟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与国内大型二三级医院和肿瘤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获取患者数据,从而走向强者恒强。在此,我们看好参股CYNVENIO获得海外最新液体活检技术的丽珠集团(000513)以及国内拥有液态活检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企业益善生物(430620)。 /p p    strong 催化剂及风险提示 /strong /p p   催化剂为液体活检技术逐渐成熟,被海内外监管机构认可或者医保覆盖 风险在于研发进展不达预期。 /p p    strong 液体活检介绍及临床意义 /strong /p p   肿瘤患者血液中存在少量循环肿瘤细胞以及由坏死癌细胞释放的少量循环肿瘤DNA。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被称为液体活检。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肿瘤患者组织样本只有手术活检和穿刺活检两种。相比于传统的活检方法,液体活检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能重复取样等有点。美国著名的肿瘤中心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主任医师兼首席医疗官约瑟?巴塞戈(Jose Baselga)称:“这(液体活检)可能永久改变活检方式,包括对治疗方案的响应、抗药性的出现,将来甚至还能用于早期诊断。”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将”液体活检“列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美国《临床癌症进展(Clinical Cancer Advance)》报告中也认为液体活检技术在今后十年有望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提示投资者关注该领域的进展,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38" title=" 1.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1a8ee130-a034-4d55-986e-1805715876c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肿瘤DNA /strong /p p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通过监测CTC类型和数量变化可以实时评估肿瘤动态与治疗效果,有望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 /p p   循环肿瘤DNA(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是人体血液系统中带有的来自肿瘤基因组的DNA片段。主要来源为坏死的肿瘤细胞、凋亡的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排体。这些肿瘤DNA往往含有肿瘤基因组所特有的基因突变,因此也可以被用对患者肿瘤动态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有助于医生制订精准医疗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26" title=" 2.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2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29c39d39-743a-4431-8989-61aee2f478c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38" title=" 3.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88a73d5c-805a-4fec-87f4-11a6ec06cc8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液体活检技术迅速崛起 /strong /p p   基础科研领域,CTC及ctDNA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领域,CTC与ctDNA也是一大热点。目前全球与CTC和ctDNA相关的临床实验已经分别达到747和162例。综合以上数据,液体活检技术正在迅速崛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1" title=" 4.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52d459af-7059-421e-9ca9-b95faf723bf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41" title=" 5.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4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53410dd4-c3f1-4252-9b75-ac12e7f13e8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65" title=" 6.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6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c696162b-e463-4d58-a8ba-364ab5d52b49.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69" title=" 7.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6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f82e8b7e-f834-4b47-a141-f6207b185333.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液体活检的临床意义 /strong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可以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 /strong /p p   对肿瘤组织取样并进行基因分析是精准治疗的基础。临床上获取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只有手术活检及穿刺活检两种方法。转移期肿瘤患者体内可能有多个肿瘤病灶,具体到从哪个病灶获取肿瘤组织样本是一大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57" title=" 8.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5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e6e282f0-60f8-4198-b470-a28f70c1258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呈现很强的异质性,即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肿瘤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在临床诊断上,获取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综合信息是精准医疗的基础。以上图为例,假设肾癌患者体内有3个肿瘤病灶(1为原发位点,2、3为肺转移位点),不同位点之间的肿瘤细胞基因型是不同的。无论穿刺活检获得哪个病灶的肿瘤组织,所得到的信息都是片面的。但是每个病灶的肿瘤细胞或者肿瘤DNA都可能进入血液循环,通过液体活检收集CTC或者ctDNA能够获得患者体内肿瘤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全面信息,能够更加精准的指导个性化用药。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高频监测 /strong /p p   肿瘤细胞在药物作用下会自我进化从而产生抗药性。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化是导致抗药性的根本原因,临床上需要对患者体内肿瘤基因变化进行高频监测才能做到及时准确用药。手术和穿刺活检一年内最多只能做2-3次,尤其是重症患者往往还不能进行手术或者穿刺。因此现有的临床采样技术不能满足高频检测的需求。但CTC和ctDNA通过简单的静脉抽血即可获得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及DNA的信息,可以有效的满足高频监测的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09" title=" 9.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0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f5f8462b-da51-455b-9bd3-bb139ada9d5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上图表示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流程。在标准诊疗流程中,医生会在手术及药物治疗前通过穿刺活检对患者肿瘤诊断与分型,在药物治疗之间依靠CT、MRI等影像学检测来判断患者是否应答。但是穿刺活检在检测频次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影像学检测判断药物有效性有较强的滞后性。液体活检有望改变未来的诊疗流程,通过不断的高频监测随时发现患者体内肿瘤的变化,提高医生用药的精准度。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可以减低医疗成本 /strong /p p   根据美国Medicare对肺癌穿刺活检开支分析,普通穿刺的开支为$8,869。约20%的穿刺活检会导致并发症,穿刺活检与并发症治疗的开支将达到$37,745。对医疗保险来说,平均每次穿刺活检的成本为$14,634。但一代CTC技术Medicare报销额度为$369。二代CTC与ctDNA技术开支约在$800-1000。由于是抽血检测,一般不会产生并发症。从成本的角度,医疗保险有较大的动力推动液体活检的CTC与ctDNA技术对穿刺活检技术的替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61" title=" 10.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6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15e527cf-f646-4825-9af7-a7238e11ce7b.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液态活检海外的发展现状 /strong /p p   液态活检包含了CTC与ctDNA技术,其中CTC相对于ctDNA研究更深入,临床产品更成熟。 /p p    strong CTC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strong /p p   在1896年,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在一例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观察到从实体肿瘤中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并率先提出了CTCs的概念。不过长时间以来CTCs的检测并未在肿瘤病人的防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检测技术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上世纪末以来CTCs检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随之带来的是CTCs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p p    strong 第一代CTC技术:CellSearch的发展历程 /strong /p p   第一代CTC技术采用的是磁珠捕获法。能够捕获CTC的磁珠早在1983被Immunicon公司发明。其后Immunicon不断完善该技术并发展出了特定CTC染色技术。公司在1993-2003年完成一系列的临床实验后,其CTC检测系统Cellsearch于200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临床检测。强生(Johnson& amp Johnson)下属子公司Veridex在2008年收购了Immunicon的CTC业务,并将其发展至今。CellSearch系统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临床用的CTC检测系统。该系统于2012年获得我国CFDA进口器械注册,从而成为国内唯一用于临床的CTC检测系统。由于其在临床使用的唯一性,Cellsearch系统是目前CTC检测的金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14" title=" 11.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1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f0e334b5-016f-4321-98e5-b8d2adc0d359.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CellSearch系统简介及基本性能 /strong /p p   Cellsearch系统是由特制具有细胞保存功能的真空采血管(Proprietary CellSave Preservative Tubes)、CTC检测试剂盒(CELLSEARCH& amp #174 Circulating Tumor Cell Kit)、自动样品处理系统(Automated CELLTRACKS& amp #174 AUTOPREP& amp #174 System)、数据读取分析系统(CELLTRACKS ANALYZER II& amp #174 System)组成。其中样品处理系统与CTC检测试剂盒必须联用,属于封闭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90" title=" 12.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9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22fb193d-870d-4700-98cf-c36f7d52d47c.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在临床检测中,标准操作是抽取患者7.5mL血液,通过Cellsearch系统检测其中含有的CTC数量。临床数据表明,正常人和良性疾病患者CTC含量极少,而转移期患者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在血液中分布含有不同数量的CTC。通过检测CTC的数量能够帮助医院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为此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92" title=" 13.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9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07de92bb-0527-4a34-8b6f-608148515b1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CTC临床应用 /strong /p p   CTC是一个良好的肿瘤预后标志物。肿瘤预后标志物是指能够帮助医生揭示患者未来复发风险或者死亡风险的检测指标。以FDA批准的CellSearch检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例,临床实验数据表明7.5mL血中CTC数量大于等于5(阳性)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大幅低于CTC数量小于5(阴性)的患者。医生一般对阳性患者采用更加激进的治疗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84" title=" 14.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8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a2bc9c32-8df5-4ac9-86cd-99b79981614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92" title=" 15.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9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0a64db88-cd3d-439b-9710-dd3dc7d1b78b.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此外,CTC还是一个良好的药物敏感性标志物。若CTC阳性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转为阴性,则证明该药物对患者有效,不然医生则考虑采用其他的治疗方案。反之,若CTC阴性患者在治疗过程转为阳性,则证明患者肿瘤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医生需要及时的更换药物,以达到精准医疗的目的。 /p p   虽然CellSearch系统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被美国国家医保Medicare所认可。但该系统只是属于第一代的CTC技术,其缺点在于:1. 检测的灵敏度不够高。部分癌症转移期患者,由于其血液中CTC含量过低,或者其CTC本身发生变化而不能被CellSearch系统所捕获,因此该检测存在假阴性率较高的问题。2. 无法对CTC深入分析。CellSearch系统只能对捕获并标志CTC的数量,而不能对CTC进行包括基因测序、蛋白表达、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更细致的分析。针对以上缺点,新一代的液体活检技术在美国不断的发展。 /p p    strong 第二代CTC检测技术前沿 /strong /p p   为了提高CTC检测的灵敏度和发展对捕获CTC细胞进行后续分析的能力,在研的二代CTC检测采用了多种技术路线。由于这个领域尚处于新兴阶段,新的技术和新的公司层出不穷,下表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93" title=" 16.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9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90468056-d391-4a9b-ba75-2eabcab3fef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17.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c152ea97-b93f-4bb1-8d28-9de4bf7660f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与一代技术不同的是,二代CTC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方面均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方面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公司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实现对CTC的捕获。目前还很难判断哪一种技术路线将成为行业标准。我们认为获得CLIA Laboratory认证的公司技术相对成熟。CLIA认证使得公司能够更早切入临床诊断市场对教育医生并积累患者数据,这类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成长。 /p p    strong ctDNA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strong /p p   1948年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存在ctDNA。癌症患者的ctDNA则发现于1977年。1994年发现肿瘤患者的ctDNA与其体内肿瘤细胞基因突变类似。直到2000年以后,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ctDNA的突变检测技术不断成熟,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33" title=" 18.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3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f520e791-5d2a-4dc8-a084-0aa5bd17e49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ctDNA相比于CTC是一项更加早期的技术,暂时还没有FDA认证的成熟产品。大部分研究还处于科研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13" title=" 19.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1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7ca364e2-6d0c-4769-b38d-546a5948abd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从当前研究角度将,ctDNA在临床应用潜力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肿瘤早期筛查、肿瘤动态监测、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评估肿瘤异质性及复发风险等作用。从已有的临床实验来看,ctDNA的检测平台一般为二代基因测序与数字化PCR,适应症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皮肤癌等常见肿瘤。 /p p   若比较CTC与ctDNA技术,我们认为他们都属于“液体活检”的范畴,其共同点为灵敏度高、可高频次监测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突变、成本低、适用于大多数肿瘤等。不同点为CTC检测的是肿瘤细胞,而ctDNA检测是肿瘤DNA的片段。细胞能提供比DNA片段更多的信息,例如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染色体变异水平,肿瘤基因突变等,而ctDNA只能提供肿瘤基因变异的信息。CTC与ctDNA的发生机理可能不同,CTC为转移的肿瘤细胞,其基因型可能与肿瘤转移组织更类似。ctDNA同时来自于原发肿瘤细胞与转移肿瘤细胞的衰亡,其基因型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从临床角度,同时检测CTC和ctDNA所得到的信息可能是互补的。从技术角度,CTC从患者血样的Buffycoat中提取,ctDNA从血浆中提取,同时检测CTC与ctDNA技术上不存在难度。两种液态活检技术共存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55" title=" 20.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5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b87b454c-7813-47ad-80d8-262f1196b2a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市场容量分析 /strong /p p strong   海外市场规模预测 /strong /p p   海外对液体活检的市场前景较为看好。J.P摩根将液体活检分为早期筛查、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患者病情检测4个细分领域,全球市场潜力预计为230亿美元。高盛也将液体活检应用分为4个领域,预计其在美国的市场潜力达到140亿美元。从时点上,我们与海外机构一致,认为该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成熟到最终实现其市场潜力还需要5-15年时间。其中针对存量患者的肿瘤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以及病情监测相对成熟,技术有望在5-10年内大规模推广 针对健康人群的肿瘤早期筛查技术还有待完善,该市场可能在10-15年后成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1" title=" 21.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2b19b87b-c03e-4c1a-a299-47be8abc354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8" title=" 22.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49a57a2b-785f-4dc1-b2a4-1a50e24c4937.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国内市场规模预测 /strong /p p   我们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来估算液体活检在国内的市场容量: /p p   1.由于针对存量患者的液体活检技术相对成熟,我们暂时只考虑该技术对存量肿瘤患者的应用。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数约为749万。 /p p   2.液体活检临床实验的适应症广泛,如前所述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常见肿瘤均可用液体活检技术进行诊断与监测。在我国存量肿瘤患者中,适合使用液体活检技术的肿瘤病人至少为542万人,占比达到72%。我们保守预计液体活检的目标患者人数为500万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13" title=" 23.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1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46adf200-6f88-4641-b052-591dc90ae69c.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3.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的医疗水平差异很大。而且医保经费紧张,短期内是不太可能覆盖这种新的检测技术。因此,我们保守预计该技术在未来5-10年的市场渗透率为50%。 /p p   4.目前一代CTC系统CellSearch在医院终端每个CTC检测价格为4000-5000元。随着未来越来越多二代CTC与ctDNA技术的介入,检测的终端价格有望降为2000元。 /p p   5.CTC与ctDNA不仅仅是诊断与预后检测,同时也能对肿瘤变化及耐药突变进行动态监测。我们假设每个患者一年平均进行4次检测。 /p p   综上,我们预计我国液态活检的市场容量为500万(目标患者)*50%(渗透率)*2000(终端价格)*4(年检测次数)= 200 亿元。 /p p    strong 液体活检市场的催化剂及潜在风险 /strong /p p strong   监管机构与医保的认可是股价的催化剂 /strong /p p   液体活检技术在海外迅速发展。一方面,直接参与的新兴小公司众多。显示出创业者及背后的风险资本对该领域的看好。其中技术领先的公司如Cynvenio、Biocept、Adaptive Biotechnologies等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第三方诊断实验室的认可,显示出监管机构对液体活检技术临床价值的认可。另一方面,基因测序龙头公司如Illumina、Life Tech、Foundation Medicine等纷纷通过战略合作或者自主研发等方式进入液态活检技术领域。海外公司的市场行为显示液态活检将是较为明确的技术发展趋势。掌握了高效CTC及ctDNA技术的公司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5" title=" 24.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029384da-902d-4d47-a7b1-79f052403ab3.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189" title=" 25.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8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448a2281-6f1b-4195-94bb-71a2dac6158f.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29" title=" 26.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2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349ddaae-9707-407b-9b02-ab3d93ed5b5d.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众多VC资本与产业资本进入液体活检将促使技术与市场的成熟。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是监管机构的认可和医保的覆盖。这将快速提升液体活检的市场渗透率及投资者的关注程度,从而成为股价上行的催化剂。 /p p    strong 风险来自于研发进度不达预期 /strong /p p   从风险角度,液态活检短期内还是一个技术推动的领域。技术进展或者研发不达预期是主要的市场风险。但考虑液态活检是未来肿瘤样本捕获的技术发展方向,该领域的长期风险是可控的。 /p
  • HORIBA Scientific推出针对锂电池电极化学深度剖析的最新解决方案
    作为辉光放电光谱仪的全球者,HORIBA Scientific(Jobin Yvon光谱技术)于2012年举办了大型国际会议&ldquo GD Day&rdquo ,并在该会议上隆重推出针对锂电池电深度剖析的系列方法、附件及系统。 该技术在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分析速度的同时,将样品侵蚀速度大幅提升到几微米/分钟。 这些技术包括: 1. 针对易碎样品的特别预处理方法,可在辉光放电分析前对电池类易碎电进行妥善处理,大幅提高样品处理效率。 2. &ldquo 锂钟&rdquo (附件):特别用于保护对空气敏感的样品,避免样品与空气接触导致的样品变性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锂钟示意图 锂钟实物图 3. 超快速溅射系统&ldquo UFS&rdquo 系统,将样品侵蚀速度提升到几微米/分钟,与常规表面分析技术相比,大地缩短了分析时间。 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 专家约稿|辉光放电发射光谱仪的应用—涂层与超薄膜层的深度剖析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辉光放电光谱仪(Glow Discharge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GDOES)的发展历程及特性,然后通过实例介绍了GDOES在微米涂层以及纳米超薄膜层深度剖析中的应用,并简介了深度谱定量分析的混合-粗糙度-信息深度(MRI)模型,最后对GDOES深度剖析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1 GDOES发展历程及特性辉光放电发射光谱仪应用于表面分析及深度剖析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辉光放电装置以及相关的光谱仪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但直到六十年代才成为化学分析的研究重点。1967年Grimm引入了“空心阳极-平面阴极”的辉光放电源[1],使得GDOES的商业化成为可能。随后射频(RF)电源的引入,GDOES的应用范围从导电材料拓展到了非导电材料,而毫秒或微秒级的脉冲辉光放电(Pulsed Glow Discharges,PGDs)模式的推出,不仅能有效地减弱轰击样品时的热效应,同时由于PGDs可以使用更高激发功率,使得激发或电离过程增强,大大提高了GDOES测量的灵敏程度,极大推动了GDOES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GDOES被广泛应用于膜层结构的深度剖析,以获取元素成分随深度变化的关系。相较于其它传统的深度剖析技术,如俄歇电子能谱(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或二次中性质谱(SNMS),GDOES具有如下的独特性[2]:(1)分析样品材料的种类广,可对导体/非导体/无机/有机…膜层材料进行深度剖析,并可探测所有的元素(包括氢);(2)分析样品的厚度范围宽,既可对微米量级的涂层/镀层,也可对纳米量级薄膜进行深度剖析;(3)溅射速率高,可达到每分钟几微米;(4)基体效应小,由于溅射过程发生在样品表面,而激发过程在腔室的等离子体中,样品基体对被测物质的信号几乎不产生影响;(5)低能级激发,产生的谱线属原子或离子的线状光谱,因此谱线间的干扰较小;(6)低功率溅射,属层层剥离,深度分辨率高,可达亚纳米级;(7)因为采用限制式光源,样品激发时的等离子体小,所以自吸收效应小,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较宽;(8)无高真空需求,保养与维护都非常方便。基于上述优势,GDOES被广泛应用于表征微米量级的材料表面涂层/镀层、有机膜层的涂布层、锂电池电极多层结构和用于其封装的铝塑膜层、以及纳米量级的功能多层膜中元素的成分分布[3-6],下面举几个具体的应用实例。2 GDOES深度剖析应用实例2.1 涂层的深度剖析用于材料表面保护的涂层或镀层、食品与药品包装的柔性有机基材的涂布膜层、锂电池的多层膜电极,以及用于锂电池包装的铝塑膜等等的膜层厚度一般都是微米量级,有的膜层厚度甚至达到百微米。传统的深度剖析技术,如AES,XPS和SIMS显然无法对这些厚膜层进行深度剖析,而GDOES深度剖析技术非常适合这类微米量级厚膜的深度剖析。图1给出了利用Horiba-Profiler 2(一款脉冲—射频辉光放电发射光谱仪—Pulsed-RF GDOES,以下深度谱的实例均是用此设备测量),在Ar气压700Pa和功率55w条件下,测量的表面镀镍的铁箔GODES深度谱,其中的插图给出了从表面到Ni/Fe界面各元素的深度谱,测量时间与深度的转换是通过设备自带的激光干涉仪(DIP)对溅射坑进行原位测量获得。从全谱来看,GDOES测量信号强度稳定,未出现溅射诱导粗糙度或坑道效应(信号强度随溅射深度减小的现象,见下),这主要是因为铁箔具有较大的晶粒尺寸。同时还可以看到GDOES可连续测量到~120μm,溅射速率达到4.2μm/min(70nm/s)。从插图来看, Ni的镀层约为1μm,在表面有~100nm的氧化层,Ni/Fe界面分辨清晰。图1 表面镀镍铁箔的GODES深度谱,其中的插图给出了从表面到Ni/Fe界面的各元素的深度谱图2给出了在氩-氧(4 vol%)混合气气压750Pa、功率20w、脉冲频率3000Hz、占空比0.1875条件下,测量的用于锂电池包装铝塑膜(总厚度约为120μm)的GODES深度谱,其中的插图给出了铝塑膜的层结构示意图[7]。可以看出有机聚酰胺层主要包含碳、氮和氢等元素。在其之下碳、氮和氢元素信号的强度先降后升,表明在聚酰胺膜层下存在与其不同的有机涂层—粘胶剂,所含主要元素仍为碳、氮和氢。同时还可以看出在粘胶剂层下面的无机物(如Al,Cr和P)膜层,其中Cr和P源于为提高Al箔防腐性所做的钝化处理。很明显,图2测量的GDOES深度谱明确展现了锂电池包装铝塑膜的层结构。实验中在氩气中引入4 vol%氧气有助于快速溅射有机物的膜层结构,同时降低碳、氮信号的相对强度,提高了无机物如铬信号的相对强度,非常适合于无机-有机多层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而在脉冲模式下,选用合适的频率和占空比,能够有效地散发溅射产生的热量,从而避免了低熔点有机物的碳化。图2一款锂电池包装铝塑膜的GDOES溅射深度谱,其中的插图给出了铝塑膜的层结构示意图[7]2.2 纳米膜层及表层的深度剖析纳米膜层,特别是纳米多层膜已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功能薄膜与半导体元器件等高科技领域。虽然传统的深度剖析技术AES,XPS和SIMS也常常应用于纳米膜层的表征,但对于纳米多层膜,传统的深度剖析技术很难对多层膜整体给予全面的深度剖析表征,而GDOES不仅可以给予纳米多层膜整体全面的深度剖析表征,而且选择合适的射频参数还可以获得如AES和SIMS深度剖析的表层元素深度谱。图3给出了在氩气气压750Pa、功率20w、脉冲频率1000Hz、占空比0.0625条件下,测量的一款柔性透明隔热膜(基材为PET)的GODES深度谱,如图3a所示,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清晰地表征了该款隔热膜最核心的三层Ag与AZO(Al+ZnO)共溅射的膜层结构,如图3b Ag膜层的GDOES深度谱所示。根据获得的溅射速率及Ag的深度谱拟合(见后),前两层Ag的厚度分别约为5.5nm与4.8nm[8]。很明显,第二层Ag信号较第一层有较大的展宽,相应的强度值也随之下降,这是源于GDOES对金属膜溅射过程中产生的溅射诱导粗糙度所致。图3(a)一款柔性透明隔热膜GDOES深度谱;(b)其中Ag膜层GDOES深度谱[8]图4给出了在氩气气压650Pa、功率20w、脉冲频率10000Hz、占空比0.5的同一条件下,测量的SiO2(300nm)/Si(111)标准样品和自然生长在Si(111)基片上SiO2样品的GODES深度谱[9]。如果取测量深度谱的半高宽为膜层的厚度,由此得到标准样品SiO2层的溅射速率为6.6nm/s(=300nm/45.5s),也就可以得到自然氧化的SiO2膜层厚度约为1nm(=6.6nm/s*0.15s)。所以,GDOES完全可以实现对一个纳米超薄层的深度剖析测量,这大大拓展了GDOES的应用领域,即从传统的钢铁镀层或块体材料的成分分析拓展到了对纳米薄膜深度剖析的表征。图4 (a)SiO2(300nm)/Si(111)标准样品与(b)自然生长在Si(111)基片上SiO2样品的GDOES深度谱[9]3 深度谱的定量分析3.1 深度分辨率对测量深度谱的优与劣进行评判时,深度分辨率Δz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传统Δz(16%-84%)的定义为[10]:对一个理想(原子尺度)的A/B界面进行溅射深度剖析时,当所测定的归一化强度从16%上升到84%或从84%下降到16%所对应的深度,如图5所示。Δz代表了测量得到的元素成分分布和原始的成分分布间的偏差程度,Δz越小表示测量结果越接近真实的元素成分分布,测量深度谱的质量就越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的薄膜越来越薄,探测元素100%(或0%)的平台无法实现,就无法通过Δz(16%-84%)的定义确定深度分辨率,而只能通过对测量深度谱的定量分析获得(见下)。图5深度分辨率Δz的定义[10]3.2 深度谱定量分析—MRI模型溅射深度剖析的目的是获取薄膜样品元素的成分分布,但溅射会改变样品中元素的原始成分分布,产生溅射深度剖析中的失真。溅射深度剖析的定量分析就是要考虑溅射过程中,可能导致样品元素原始成分分布失真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深度分辨率函数,并通过它对测量的深度谱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最终获取被测样品元素在薄膜材料中的真实分布。对于任一溅射深度剖析实验,可能导致样品原始成分分布失真的三个主要因素源于:①粒子轰击产生的原子混合(atomic Mixing);②样品表面和界面的粗糙度(Roughness);③探测器所探测信号的信息深度(Information depth)。据此Hofmann提出了深度剖析定量分析著名的MRI深度分辨率函数[11]: 其中引入的三个MRI参数:原子混合长度w、粗糙度和信息深度λ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其值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也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确定了分辨率函数,测量深度谱信号的归一化强度I/Io可表示为如下的卷积[12]: 其中z'是积分参量,X(z’)为原始的元素成分分布,g(z-z’)为深度分辨率函数,包含了深度剖析过程中所有引起原始成分分布失真的因素。MRI模型提出后,已被广泛应用于AES,XPS,SIMS和GDOES深度谱数据的定量分析。如果假设各失真因素对深度分辨率影响是相互独立的,相应的深度分辨率就可表示为[13]:其中r为择优溅射参数,是元素A与B溅射速率之比()。3.3 MRI模型应用实例图6给出了在氩气气压550Pa、功率17w、脉冲频率5000Hz、占空比0.25条件下,测量的60 Mo (3 nm)/B4C (0.3 nm)/Si (3.7 nm) GDOES深度谱[14],结果清晰地显示了Mo (3 nm)/B4C (0.3 nm)/Si (3.7 nm) 膜层结构,特别是分辨了仅0.3nm的B4C膜层, B和C元素的信号其峰谷和峰顶位置完全一致,可以认为B和C元素的溅射速率相同。为了更好地展现拟合测量的实验数据,选择溅射时间在15~35s范围内测量的深度剖析数据进行定量分析[15]。图6 60×Mo (3 nm)/B4C (0.3 nm)/Si (3.7 nm) GDOES深度谱[14]利用SRIM 软件[16]估算出原子混合长度w为0.6 nm,AFM测量了Mo/B4C/Si多层膜溅射至第30周期时溅射坑底部的粗糙度为0.7nm[14],对于GDOES深度剖析,由于被测量信号源于样品最外层表面,信息深度λ取为0.01nm。利用(1)与(2)式,调节各元素的溅射速率,并在各层名义厚度值附近微调膜层的厚度,Mo、Si、B(C)元素同时被拟合的最佳结果分别如图7(a)、(b)和(c)中实线所示,对应Mo、Si、B(C)元素的溅射速率分别为8.53、8.95和4.3nm/s,拟合的误差分别为5.5%、6.7%和12.5%。很明显,Mo与Si元素的溅射速率相差不大,但是B4C溅射速率的两倍,这一明显的择优溅射效应是能分辨0.3nm-B4C膜层的原因。根据拟合得到的MRI参数值,由(3)式计算出深度分辨率为1.75 nm,拟合可以获得Mo/B4C/Si多层薄膜中各个层的准确厚度,与HR-TEM测定的单层厚度基本一致[15]。图7 测量的GDOES深度谱数据(空心圆)与MRI最佳拟合结果(实线):(a) Mo层,(b) Si层,(c) B层;相应的MRI拟合参数列在图中[15]。4 总结与展望从以上深度谱测量实例可以清楚地看到,GDOES深度剖析的应用非常广泛,可测量从小于1nm的超薄薄膜到上百微米的厚膜;从元素H到Lv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从表层到体层;从无机到有机;从导体到非导体等各种材料涂层与薄膜中元素成分随深度的分布,深度分辨率可以达到~1nm。通过对测量深度谱的定量分析,不仅可以获得膜层结构中原始的元素成分分布,而且还可以获得元素的溅射速率、膜层间的界面粗糙度等信息。虽然GDOES深度剖析技术日趋完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GDOES深度剖析中常见的溅射坑底部凸凹不平的“溅射坑道效应”(溅射诱导的粗糙度),特别是对多晶金属薄膜的深度剖析尤为明显,这一效应会大大降低GDOES深度谱的深度分辨率。消除溅射坑道效应影响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入溅射过程样品旋转技术,使得各个方向的溅射均等。此外,缩小溅射(分析)面积也是提高溅射深度分辨率的一种方法,但需要考虑提高探测信号的强度,以免降低信号的灵敏度。另外,GDOES深度剖析的应用软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测量深度谱定量分析算法的植入,将信号强度转换为浓度以及溅射时间转换为溅射深度算法的进一步完善。作者简介汕头大学物理系教授 王江涌王江涌,博士,汕头大学物理系教授。现任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表面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常务委员;《功能材料》、《材料科学研究与应用》与《表面技术》编委、评委。研究兴趣主要是薄膜材料中的扩散、偏析、相变及深度剖析定量分析。发表英文专著2部,专利十余件,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110余篇。代表性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政府间国际合作、广东省科技计划及横向合作项目十余项。获202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广东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路演赛“新材料”小组赛一等奖、2021年粤港澳高价值大湾区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优胜奖、2020年广东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路演赛“新材料”小组赛一等奖、总决赛一等奖。昆山书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荣网徐荣网,昆山书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昆山市第十六届政协委员;曾就职于美国艾默生电气任职Labview设计工程师、江苏天瑞仪器股份公司任职光谱产品经理。2012年3月,作为公司创始人于创立昆山书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购买工业用地,出资建造12300平方米集办公、研发、生产于一体的书豪产业化大楼,现已投入使用。曾获2020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青年创新入围奖;2019年昆山市实用产业化人才;2019年江苏省科技技术进步奖获提名;2017年《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国苏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4年度昆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7年度昆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多次获得昆山市级人才津贴及各类奖励项目等。主持研发产品申请的已授权专利4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25项,外观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1项。论文2篇《空心阴极光谱光电法用于测定高温合金痕量杂质元素》,《Application of Adaptive Iteratively Reweighted Penalized Least Squares Baseline Correction in Oil Spectrometer 》第一编著人;主持编著的企业标准4篇;承担项目包括3项省级项目、1项苏州市级项目、4项昆山市级项目;其中:旋转盘电极油料光谱仪获江苏省工业与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大攻关项目(现已成功验收,获政府补助660万元)、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江苏省工业与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苏州市姑苏天使计划项目等;主持研发并总体设计的《HCD100空心阴极直读光谱仪》、《AES998火花直读光谱仪》、《FS500全谱直读光谱仪》《旋转盘电极油料光谱仪OIL8000、OIL8000H、PO100》均研发成功通过江苏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实现了产业化。参考文献:[1] GRIMM, W. Eine neue glimmentladungslampe für die optische emissionsspektralanalyse[J]. Spectrochimica Acta, Atomic Spectroscopy, Part B, 1968, 23 (7): 443-454.[2] 杨浩,马泽钦,蒋洁,李镇舟,宋一兵,王江涌,徐从康,辉光放电发射光谱高分辨率深度谱的定量分析[J],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1, 15: 474-485.[3] Hughes H. Application of optical emission source developments in metallurgical analysis[J]. Analyst, 1983, 108(1283): 286-292.[4] Lodhi Z F, Tichelaar F D, Kwakernaak C, et al., A combined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study of electrodeposited Zn–Co and Zn–Co–Fe alloy coatings[J].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8, 202(12): 2755-2764.[5] Sánchez P, Fernández B, Menéndez A, et al., Pulsed radiofrequency glow discharge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for the direct characterisation of photovoltaic thin film silicon solar cells[J].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2010, 25(3): 370-377.[6] Zhang X, Huang X, Jiang L, et al. Surface microstructures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copper plasma alloyed stainless steel[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1, 258(4): 1399-1404.[7] 胡立泓,张锦桐,王丽云,周刚,王江涌,徐从康,高阻隔铝塑膜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深度谱测量参数的优化[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42:954-960.[8] 吕凯, 周刚, 余云鹏, 刘远鹏, 王江涌, 徐从康,利用ToF-SIMS 和 Rf-GDOES 深度剖析技术研究柔性衬底上的隔热多层膜[J], 材料科学,2019,9:45-53.[9] 周刚, 吕凯, 刘远鹏, 余云鹏, 徐从康, 王江涌,柔性功能薄膜辉光光谱深度分辨率分析[J], 真空, 2020,57:1-5.[10] ASTM E-42, Standard terminology relating to surface analysis [S]. Philadelphia: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1992.[11] Hofmann S. Atomic mix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information depth in high‐resolution AES depth profiling of a GaAs/AlAs superlattice structure[J].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1994, 21(9): 673-678.[12] Ho P S, Lewis J E. Deconvolution method for composition profiling by Auger sputtering technique[J]. Surface Science, 1976, 55(1): 335-348.[13] Wang J Y, Hofmann S, Zalar A, 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puttering induced surface roughness in depth profiling of polycrystalline multilayers using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J]. Thin Solid Films, 2003, 444(1-2): 120-124.[14] Ber B, Bábor P, Brunkov P N, et al. Sputter depth profiling of Mo/B4C/Si and Mo/Si multilayer nanostructures: A round-robin characterization by different techniques[J]. Thin Solid Films, 2013, 540: 96-105.[15] Hao Yang, SongYou Lian, Patrick Chapon, Yibing Song, JiangYong Wang, Congkang Xu, Quantif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Pulsed RF GDOES depth profiles for Mo/B4C/Si nano-multilayers[J], Coatings, 2021, 11: 612.[16] Ziegler J F, Ziegler M D, Biersack J P. SRIM–The stopping and range of ions in matter[J].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B: Beam Interactions with Materials and Atoms, 2010, 268(11-12): 1818-1823.
  • 分子诊断产业链深度分析:上游难,中游挤,下游晚
    p   背景: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在2011 年以后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在2014 年达到306 亿元人民币。全球IVD 市场规模约为全部药品规模的5~6%,但在中国此比例为1~1.5%左右。中国体外诊断产品人均年使用量仅为2.75 美元,而发达国家人均使用量达到25~30 美元。综上,可以说,中国IVD 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前期阶段。据《中国医药健康蓝皮书》预测,2019年我国IVD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且未来三年仍将保持16%-20%的快速增长。 /p p    strong 目前我国体外诊断的主要方法是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4326f22-691a-44a1-90d0-7ece399501bd.jpg" / /p p   近年来以个体化治疗为特征的个体化精准医学正快歨走向临床医学的前台,带来了& quot 药物基因组学& quot 和& quot 分子病理学& quot 等概念。于是,近年来相关分子诊断在全国众多医疗机构的药学部、病理科、肿瘤科、妇产科、眼科,甚至中心实验室开展起来,状况与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病原体核酸PCR检测情况类似。 /p p    strong 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一下IVD行业中分子产业链的情况: /strong /p p    strong 基因诊断产业链关系 /strong /p p   上游是原料供应商,包括诊断酶、引物、反转酶、探针等生物制品,高纯度氯化钠、无水乙醇等精细化学品,以及提取介质材料 /p p   中游是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制造商,包括罗氏、赛默飞、达安基因、科华生物、之江生物、湖南圣湘等 /p p   下游是使用仪器或试剂的用户,包括医院、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血站、体检中心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8a998b7f-80bd-4045-aeac-52804da5b2bc.jpg" / /p p   从上图可见,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仪器、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 /p p   strong  1、上游:原材料 /strong /p p   能提供分子诊断试剂上游原材料的厂商少,主要是由国外几个巨头企业,如罗氏诊断、Meridian life science、Solulink、Surmodics等,因技术难度高,国内企业基本没有原料的技术,只能做代理(上海起发,上海拜力生物等),我们认为原料领域国内企业短期难有突破,定价权被外资品牌牢牢把控。而在研发方面,国内分子诊断原材料研发基本空白。从主要的以分子诊断为主业的公司供应商分析,之江生物、致善生物、益善生物采购的分子诊断原材料/产品均来自于国外品牌,且采购占比均达 20%以上。 /p p    strong 小结:诊断技术被国外巨头垄断,国内做不出来,对于上游的原料价格没有定价权。 /strong /p p strong   2、中游:试剂和仪器 /strong /p p   分子诊断中游主要是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两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内试剂发展较为迅速,2012 年市场占有率达 72%,而国产仪器占比相对较小,2012 年占比为 45% 在仪器和试剂的营收占比方面,各企业有所不同,2015 年达安基因试剂收入占比为 43%,而致善、之江和百傲分别达到 76%、95.6%和 96%。 /p p    strong 2.1 从试剂来看: /strong /p p   从卫计委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目录》中,分子诊断项目从 2007 年28 项增加至 2013 年的 145项。2013 年分子诊断项目中,感染性疾病为 89 项,占比最大,其次依次为遗传相关检测 25 项,肿瘤检测17 项,用药指导 10 项 与生化和免疫诊断项目相比,2009 年至 2012 年,生化诊断项目仅增加了 4 项,免疫诊断项目增加了 14 项,分子诊断项目增加了 18 项。随着第三代测序、基因芯片等新技术应用,临床分子诊断项目的数量有望继续增多,增速有望加快,从而带来检测试剂销售的持续增长。 /p p   分子诊断试剂基本已经国产化。分子诊断分为核酸提取核酸检测。整体从数量来看,HBV(乙肝病毒)、HCV(丙肝病毒)、HIV(艾滋病毒)等常见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国内生产厂家数均远大于国外厂家。如 HBV 核酸检测试剂国内和国外厂家数分别为 9 家和 2 家,HCV 核酸检测试剂国内和国外厂家数分别为 16 家和 2 家。 /p p    strong 分拆来看: /strong /p p strong   核酸提取试剂已国产化 /strong /p p   在核酸提取试剂方面,CFDA一共批准了 12 家公司 15 种核酸提取试剂盒申请,其中仅生物梅里埃一家国外企业,其NucliSENS easyMAG提取试剂盒与对应的核酸提取仪配合使用,核酸提取试剂已国产化。 /p p   strong  核酸检测试剂按疾病种类分化,国内企业为主 /strong /p p   在核酸检测试剂盒方面,目前主要应用在传染病(甲型、乙型、丙型肝炎、季节性流感病毒等)、性病(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等)、优生优育(人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B 病毒等)、遗传病(α-地中海贫血,21-三体和性染色体多倍体等)等领域。 /p p   从生产厂家分析,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等常见疾病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比较成熟,竞争厂家较多,几乎全部为国产品牌,如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国内厂家 16 家,国外只有 2 家 像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检测试剂盒,CFDA 批准的生产商只有 2 家,分别为国内企业之江生物和外企泰普生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a57fe5b3-bece-497e-8cc8-c3cf7f0f84c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国内企业为主(家) /strong /p p   strong  2.2 仪器: /strong /p p   分子诊断仪器主要包括:核酸提取仪、PCR 扩增仪、核酸分子杂交仪、基因芯片仪和基因测序仪等。 在技术相对容易攻破的中端仪器领域,如核酸提取仪、PCR 增仪、核酸分子杂交仪、基因芯片仪国产化已经成型,国产产品占据了主要市场,而基因测序仪国产化刚起步,但也有 7 款国产基因测序仪器获得 CFDA 批准上市。核酸提取仪国产优于外资品牌核酸提取仪方面,目前 CFDA 批准的国内和国外厂家分别为 14 和 6 家,国内仪器相比于国外,在通量,处理时间方面,国产仪器普遍优于国外仪器,说明国内厂家在核酸提取仪已经走在前列,而在价格方面,国产仪器较国外品牌更为实惠,显示出国内厂家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强。 /p p    strong PCR 扩增仪国产品牌正迎头赶上 /strong /p p   PCR 扩增仪方面,目前 CFDA 一共批准了 11 家国内厂商仪器(7 家定量仪器 4 家定性仪器)和 4 家国外厂商的 PCR 扩增仪器(定量),相比于国外品牌,国内厂商仪器普遍价格更低,性能也能达到外资品牌的水平,显示出 PCR 扩增仪器国内厂家已经迎头赶上。 /p p strong   核酸分子杂交仪和基因芯片仪全部国产化 /strong /p p   CFDA 共批准了 5 家核酸分子杂交仪厂商,全部为国内品牌,仪器价格普遍在 8000 -12000 元之间。 /p p strong   基因测序仪国产化刚起步,值得期待 /strong /p p   从国际来看:全球基因测序仪主要由 Illumina、Life Tech(2013 年被赛默飞收购)和罗氏垄断。其中,Illumina 凭借其超高通量和相对较长读长的优势,2013 年基因测序市场 Illumina 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为 71% 赛默飞世尔(原 Life Technologies)以 16%的市场占有率居第二 罗氏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为 10%。 /p p   从国内来看:国产化方面,2014 年 7 月 2 日,CFDA 公告称“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批准上市”,华大基因 BGISEQ-1000 和 BGISEQ-100 基因测序仪首被批准,基因测序设备国产化的大门被打开。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批准的国产基因测序仪共有 7 款,分别是华大基因的 BGISEQ-100 和 BGISEQ-1000、贝瑞和康的NextSeq CN500、华因康的 HYK-PSTAR-IIA、达安基因的 DA8600、博奥生物的 BioelectronSeq4000 和紫鑫药业的 BIGI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053dfe8-19d4-4ca7-b534-3f288bdff2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主要的基因测序仪厂商 /strong /p p   strong  2.3 中游产品销售模式分化,中低端仪器与试剂捆绑销售 /strong /p p   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的主要销售对象为医院和第三方独立实验室,销售模式类似于生化免疫试剂的销售,主要是“代销为主,直销为辅”。 /p p   对于中低端试剂和仪器,销售多采用“试剂+仪器”捆绑销售的模式,厂商通过直接向医院投放仪器,与医院签订试剂使用协议,厂商通过试剂销售来获得利润,对医院来说成本较低,对厂商来说粘性较强,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后期可以获得持续的现金流。 /p p   对于高端的仪器销售,因为厂商的稀缺性,厂商对终端的话语权较强,拿测序仪来说,目前销售的二代测序仪厂商主要是Illumina、Life(被赛默飞收购)、罗氏等,厂商在 5 家以内,试剂也与仪器对应,销售体系很封闭,厂家利润高,医院/第三方实验室没有多余选择,不得不接受高价格 不过随着国产厂商,如华大、紫鑫、达安等积极向测序仪领域进军,未来国产测序仪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医院将会有更多选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bbde73ed-c24c-4a33-96f9-3eb98ec2cc8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销售代理为主,“试剂+仪器”捆绑销售增强医院粘性 /strong /p p strong   小结:国内厂商正迎头赶上,中端仪器寻求突破。 /strong /p p strong   3、下游:服务 /strong /p p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的报告,2014 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ICL)规模占医学诊断市场 3%,远落后于澳洲 80%,日本 67%,欧洲 50%和北美 38%的水平,2014 年美国ICL规模达到 210 亿美元,而中国只有 47 亿元 按照保守、中性和乐观的预测方法,若 2020 年ICL规模占医学诊断市场分别提升到 5%,7% 和 9%,考虑现有医学诊断市场规模的增长(按照中国卫生总费用 2009-2013 年CAGR=16%的增长率),2014 年医学诊断的市场规模为 47/3%=1570 亿元,2020 年医学诊断市场规模达到 3800 亿,ICL规模也将分别达到 190 亿、266 亿和 342 亿元的水平,按照中性预测,年复合增长率达 33.5%。 /p p strong   3.1 独立诊断实验室 /strong /p p   对独立诊断实验室进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分析如下: /p p   在竞争者端:4 大独立诊断实验室(金域、迪安、艾迪康和达安)市场占有率超过 65%,综合流通服务商包括润达医疗、赛力斯等 /p p   在上游端:原材料基本被外资占领,试剂基本国产化,仪器层级分化,高端仪器进口中低端仪器国产化 /p p   在下游端:医改背景下,医院对价格敏感,因此连锁化能统一定价、降低成本,优势明显 在替代者端:医疗卫生机构检验科本身是诊断实验室,医院更愿意将“三高一新”(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以及新项目)的检验外包 /p p   在潜在进入者端:因涉及生命安全壁垒较高,美康生物等还在继续新设独立实验室,但短期无法撼动 4 大巨头的地位,而在专业分子诊断领域竞争刚刚开始。 /p p   因此,国内独立诊断实验室目前已基本形成“4+X”格局,短期来说 4 大 ICL 地位难以撼动,新的机会 产生于分子诊断等高端检测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f309f51-1f70-45bd-aeef-9edd26aad3f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独立诊断实验室的波特五力分析 /strong /p p   我国独立实验室发展落后于国外,年复合增长率超 30%。独立医学实验室(ICL)可集中标本检测,降低成本,提高诊断效率和质量,降低诊断的错误发生率,是医学诊断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p p   对标国外:相比美国,我国独立实验室(ICL)发展较晚,市场规模小,占医学诊断市场比例低,其中检测项目以普检为主,高端检测比例低。在检测项目上,国内只有 1500 项左右,也低于美国 4000 项,发展空间大。在监管模式上,美国CLIA(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模式极大地促进了ICL的发展。在美国,只要有 CLIA执照的实验室,其研发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就可以合法进入临床,合理收费。由于CLIA认证的是实验室,所以并不需要对每个新服务或产品作出审批申请,同时FDA可以选择FDA认为真正好的诊断方法做进一步认证,并以FDA的名义发布认证,以加速FDA认为好的诊断方法在市场上的应用。政策给了第三方实验室极大的自由空间,得到了患者、医院、第三方临检中心、保险公司的广泛认可,CLIA实验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美国有 25 万个CLIA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9a2a7e7-aad9-4f9d-b752-46f037cc265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美第三方诊断实验室对比 /strong /p p strong   市场被前 4 大企业主导,连锁综合独立诊断实验室优势凸显 /strong /p p   目前国内 ICL 市场形成了广州金域、迪安诊断、艾迪康和高新达安四大综合诊断实验室巨头主导市场的格局,2014 年 CR4(前四份额集中度)超过 65%,市场份额最大的广州金域占比为 30%(广州金域和杭州艾迪康因为财务数据未公开,因此使用的是 2012 年的数据,按照实际扩张速度,两家巨头 2014 年营收将远超 2012 年的水平,因此 CR4 必定超过 65%,广州金域市场份额也超过 30%)。 /p p   国内分子诊断相关独立实验室形成了金域、达安、迪安诊断和艾迪康 4 大连锁综合诊断实验室和各单体专业实验室并存的格局。单体专业实验室包括广州银华医学、华大医学、凡迪生物、安诺优达、贝瑞和康等,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江浙等东部沿海地区。因为检验标本的保存有着严格的温度(4-8 度)和时间限制,而且受制于保存条件和物流水平,医学独立实验室的服务半径相对较小(400 公里左右)。因此,与单体专业诊断实验室相比,4 大连锁综合诊断实验室在资金实力、网络布局、品牌、试剂仪器产品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分子诊断领域更具竞争力。 /p p   对独立诊断实验室而言,连锁化是降低检测成本的最好方法,其在 2 个方面可降低成本,一是诊断仪器试剂集中采购带来成本节约(30%以上) 二是检验规模效应,大量样本集中检验减少了单次检验的仪器、试剂、实验室人员成本等固定成本(降低 40-60%)。从迪安诊断连锁化扩张分析,在新开设 ICL 需要大量资金(新设一个体检中心需投入 3000-3500 万)投入的情况下,2009、2012 和 2013 年迪安分别新增了 3、3 和 2 家连锁实验室,却带动诊断服务毛利率分别同比提升了 8.8、2.3 和 1.9 个百分点,2014 年在新增 5家独立实验室成本大量增加(增加了1.1亿元成本)的情况下,同时因为诊断实验室毛利率存在天花板(2014 年 Quest 和 Labcorp 毛利率分别只有 37.6%和 36.7%),迪安服务板块毛利率仍能保持 2013 年的水平,可见连锁化、规模化的扩张能带动毛利率的提升。 /p p   strong  特检项目利润率高,占比有望提升 /strong /p p   从检测项目分类,生化免疫检测属于普检,而病理和 PCR 诊断属于特检。目前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主要提供的是常规检测,以 PCR、病例检测为代表的特殊检测项目不多,而美国医学独立实验室以特殊检测项目为利润重点。迪安诊断 2012 年特检比例为 5.5%,而 2014 年美国Labcorp 和 Quest 公司特检比例已经分别达到 33%和 34%,国内企业特检比例远远低于美国,空间巨大。 /p p   从产能和毛利润分析,特检项目毛利率高。普通检测盈利能力一般,但市场需求较大,可以形成盈利基础,如杭州迪安 2010 年生化检测项目产能达 233 万个,而PCR检测项目(特殊检验)只有 21 万个,相差 10 倍 而特殊检测毛利率较高,是ICL之间争夺利润的重点竞争市场,2011 年迪安诊断各种检验的毛利率分别为:生化 32.71%,免疫 39.41%,病理 54.41%,PCR 55.77%,综合 55.96%,PCR诊断项目毛利率远高于生化免疫。 /p p   从检测单价分析,特检的单价显着高于普检。从迪安诊断检验服务单价分析,PCR、病理检验单价远高于免疫生化,因此 2008-2010 年杭州迪安(迪安诊断最先设立的规模最大的实验室)PCR、病理检验产能呈明显增长趋势,PCR 检验产能从 2008 年 12.9 万个增长至 2010 年 20.9 万个,因此企业有足够动力提供特检服务。 /p p   从医院的角度分析,医保控费环境下,医院有动力将特检项目包给独立实验室。首先,从医疗机构检验试剂的采购情况分析,2013 年国内医院检验试剂采购总额约 45 亿美元,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试剂占比最高,分别占试剂使用量的 23%和 20%,血液监测占比 19%,常规生化 18%,分子诊断 4%,医院特检样本量相对较少 其次,医院自建和运营特检科室经济压力大,尤其是三级以下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和医保控费背景下,医院更有动力将前期成本高昂、单个样本利润低(样本量少)的特殊检验外包给独立第三方,而 ICL 正好可以发挥其规模化、连锁化的优势两条腿走路,第一,可以与三甲型大型医院“补缺式”合作,承包/共建实验室来接受其特检业务 第二,可以与中小医院“承包式”合作,承包其特检业务。 /p p   从 Labcorp 发展历程看,独立实验室发展趋势是特检项目。2002-2015 年 LabCorp 公司并购标的主要分布在病理诊断(US labs、PA labs )、基因检测(Bode、Lipo、Genzyme、Path、Esoterix)等,涉及金额数亿美元,公司布局方向为特检业务为主导的公司。 /p p   strong  小结:增长率超30%,特检比例有望提高。下游服务看独立第三方实验室检验。 /strong /p p strong   3.2 血液筛查核酸检测 /strong /p p    strong 血筛核酸检测高效灵敏,替代酶联免疫法成趋势 /strong /p p   血筛核酸检测(NAT)因可以大大缩短“窗口期”并提高检测灵敏度,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普遍推广。推广NAT之前,血站使用的血筛试剂是酶联免疫法试剂,由于NAT法可以大大缩短“窗口期”(人体感染病毒初期,病毒在血液中已经存在但无法被检出的时间段,窗口期期间病毒经输血可传播疾病,目前无法根治),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如HBV(乙肝病毒)的检测,单人份核酸检测和混样核酸检测窗口期分别缩短了 29%和 22% 且检测灵敏度大幅提高,PCR检测可达 10-12级别(ELISA灵敏度为 10-9级别),相当于提高了 103倍。 /p p strong   政策支持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技术的意志坚定,国产品牌值得期待 /strong /p p   2012 年,国务院《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便要求积极推进血液筛查核酸检测(NAT)技术推广工作,到“十二五”末基本覆盖全国,2013 年 5 月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 年)的通知(方案),提出了NAT推广的具体时间表,强调 2015 年实现基本覆盖全国。2015 年 2 月,卫计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血站 NAT工作,确保 2015 年血站核酸检测覆盖全国,在集中招标采购方面,优先选择国产核酸检测系统及试剂,政策支持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的意志坚定,国产品牌值得期待。 /p p   根据 2013 年 5 月的时间表,2015 年,血站 NAT 技术覆盖率,东部地区应达到 80%以上,省会城市应达到 90%以上,其中北京和上海应达到 100% 中部地区应当达到 70%以上 西部地区应达到 60%以上,省会城市应达到 70%以上。而到 2013 年 7 月,北京地区已经 100%实现了 NAT 覆盖,比计划提前 2 年。而从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血筛核酸检测推广情况分析,主要发达国家美、德、英、法、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南非、泰国、拉脱维亚等早于 2010 年前已使用了 NAT 技术检测临床用血,我国明显滞后,而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国内厂商在核酸检测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NAT 技术提速推广将是大概率事件。 /p p   随着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提升,国产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等得到了有效提升,发表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和《社区医学杂志》等刊物的文章表明,国产核酸检测试剂能有效保证用血安全。 /p p    strong 市场空间达十亿级,科华、达安有望最先受益 /strong /p p   血液分为血站和血浆站两个系统,血站是卫计委下属事业单位,采集全血,而血浆站是市场化运作,有偿采集血浆,再分离成蛋白质制作成血液制品。2014 年我国采浆量约为 5200 吨,按照每人份(200ml)检测成本 40 元推算,2014 年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为 8 亿,2016 年有望达到 11 亿元。由于我国总人口数量较为庞大,2014 年千人口单采血浆量仅为 3.7L/100 人,距离基本保障水平(10L/1000 人)仍有 63%的巨大缺口,而 2014 年美国千人口单采血浆量为 83.9L/1000 人,因此采血浆量存在巨大的空间,从而带动核酸血筛市场。 /p p   目前 CFDA 批准的 HBV/HCV/HIV 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情况,公司包括达安基因、科华生物、上海复星长征(复星医药子公司)、东北制药、艾康生物、珠海丽珠(丽珠医药子公司)、上海浩源等试剂生产企业,因为血站每年的试剂使用量大,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高,达安、科华从技术、研发、产品线等方面都领先于其他企业,因此有望最先享受血站血液筛查 NAT 推广带来的利好,且 2015 年 10 月某些地区的招标结果也正说明了这点。其中科华生物 2013 年市场占有率已达 25%,凭借其从酶免血筛时期便建立的与血站的良好合作关系,我们认为未来其市场份额能继续保持。而达安凭借其丰富的产品线和较强的研发技术实力,也将逐步分割血筛 NAT 市场。 /p p   2015 年 9 月以来,相继有国产血液筛查核酸检测试剂/检测系统中标各省市中心血站的招标,包括科华生物、达安基因、苏州华益美生物等试剂/仪器生产公司,响应卫计委和财政部《关于做好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同时在国产试剂安全性保证的情况下,血站采购向国内厂商倾斜已成必然趋势,未来相关拥有 NAT 检测产品的企业将逐步享受血筛筛查核酸检测带来的利好。 /p p strong   仪器参考 /strong /p p   1)LightCycler96 实时荧光定量PCR 仪 /p p   2)Synergy 2 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 /p p   3)全自动酶标仪 /p p   4)Synergy NEO HTS全功能酶标仪 /p p   5)生物芯片杂交仪 /p
  • 锂电行业专家深度剖析:十大成分分析仪器技术全攻略
    在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双重目标追求下,锂电检测技术的发展与深入应用愈发凸显其重要意义。仪器信息网自2019年举办首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以来,该年度系列会议累计吸引超8000业内人士报名参会,参会人员广泛涵盖了从锂电上游原材料/设备、中游电池系统、下游应用等锂电产业环节。2024年5月28-31日,仪器信息网将联合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第六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按主要检测技术、热点应用分设六个专场,邀请锂电检测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仪器技术专家等,以网络在线报告交流的形式,针对当下锂电研究热点、锂电检测新技术及难点、锂电检测市场展望、锂电回收等进行探讨,为锂电检测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搭建交流平台,为我国锂电产业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助力。5月28日全天,锂电成分分析技术主题专场,12位锂电科研与仪器技术专家将分别为大家介绍色谱、质谱、原子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分子光谱、元素分析、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电化学仪器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ICP-OES和ICP-MS等主流成分分析技术在锂电产业中的最新应用与进展。一、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二、 会议时间2024年5月28日-31日三、 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 m .cn/webinar/meetings/ldc2024/ 四、 锂电成分分析技术专场(注:以最终日程为准)05月28日 锂电成分分析技术专场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09:30德国耶拿超高分辨率高耐受性助力锂电行业高质量发展陈瑛娜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0:00PerkinElmer ICP-MS在锂电行业元素分析的解决方案梁少霞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技术支持10:30HORIBA技术在锂电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代琳心HORIBA(中国) 拉曼应用工程师11:00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方勇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EPR应用工程师11:15核磁共振(NMR)在锂离子电池分析中的应用任萍萍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核磁共振应用专员11:30单波长X射线荧光光谱仪与全息基本参数法对锂电池材料(含Li元素)的快速准确定量刘晓静安科慧生 应用工程师14:00耐高压金属有机框架电解质的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董盼盼西南交通大学 特聘副研究员14:30锂电池材料检测解决方案文桦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15:00赛默飞原子光谱技术助力新能源材料元素分析贺静芳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应用工程师15:30锂电池元素分析挑战与安捷伦解决方案尹红军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AE - 应用工程师16:00雷磁锂电成分分析解决方案李新颖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应用16:30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锂电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刘建红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应用工程师五、 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按分享顺序)陈瑛娜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简介】毕业于浙江海洋大学,食品工程硕士,发表SCI文章2篇,中文期刊6篇,发明专利10项。长期专注金属与总有机碳等分析技术的方法开发与技术支持工作,主要负责光谱类及总有机碳仪器实验方法优化和新行业新领域的应用拓展工作,有丰富的应用研发经验。【摘要】锂电池分析中经常存在痕量杂质元素测试时光谱干扰严重、主含量和杂质元素需采用不同仪器测试、基体复杂、维护频率高等问题,给分析人员带来很大的挑战,德国耶拿0.003nm超高分辨率使常见的光谱干扰问题迎刃而解;双向观测+Plus功能,高低浓度元素一次进样即可完成;耐盐性高达85g/L的multi N/C 总有机碳分析仪,使原料品质控制更得心应手。梁少霞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技术支持【简介】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与工程学院,现任珀金埃尔默原子光谱高级技术支持,有多年原子光谱(AAS/ICP-OES/ICP-MS)应用开发经验,熟悉锂电池材料中元素定量的分析难点及应用解决方案。【摘要】结合锂电池材料前处理的要点,讲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锂电池正极材料、原材料、磁性异物、负极材料、常用有机溶剂和电解液元素以及颗粒异物的难点和注意事项,为锂电池材料中元素分析提供充足的解决方案。代琳心 HORIBA(中国) 拉曼应用工程师【简介】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期间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Coatings期刊发表论文。现任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拉曼应用工程师,为用户提供各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摘要】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分析以及激光粒度分析等多项技术是研究锂电池相关材料结构性质的重要内容。本报告将介绍HORIBA技术,在锂电池研发、质控中不同材料成分分析的相关应用案例以及解决方案。方勇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EPR应用工程师【简介】方勇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具有新颖结构及性质的(元素)有机双自由基物种的合成及表征,并负责课题组内一台布鲁克 EMXplus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的常规测试、简单维护及谱图解析。2020年年底博士毕业以后,随即加入布鲁克担任EPR应用工程师一职,目前主要致力于向具有不同行业基础和学术背景的顺磁用户推广EPR的多方面应用,同时针对用户各异的研究需求协助提出基于顺磁共振的高效解决方案,助力于他们的研究工作和生产活动。【摘要】对于工作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而言,锂化-脱锂过程中金属锂的微结构改变,富锂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本身的结构缺陷或过渡金属离子的变价、涉及自由基中间体的寄生化学反应等,都适于利用EPR技术来进行表征及机理推定,以助于电池的性能评估和优化,本次报告将援引一些相关的研究实例来展示EPR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应用。任萍萍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核磁共振应用专员【简介】任萍萍,博士,布鲁克核磁共振应用专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磁共振中心,在核磁共振和分析化学领域发表SCI十余篇,参编201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分析检测类教材一部。【摘要】核磁共振与生俱来的定性定量属性,使得它成为锂离子电池分析的强大工具,可应用于快速的卤水定量检测、电解液降解产物和机理研究、锂离子扩散速率测量、电极浆料的分散性和相稳定性分析,常用的分析核包括1H、7Li、19F、31P、11B、23Na等。此外,原位固体检测探头可实时观测锂电池中的电化学过程,还可研究枝晶和死锂的形成机制。刘晓静 安科慧生 应用工程师【简介】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现就职北京安科慧生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市场部经理。精通元素分析方法开发、XRF与基本参数法理论研究、数值分析 参与国家、行业等标准制订5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摘要】单波长X射线荧光光谱仪与全息基本参数法对锂电池材料(含Li元素)的快速准确定量董盼盼西南交通大学 特聘副研究员【简介】董盼盼,西南交通大学前沿科学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博士及博后在美国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完成,主要从事先进功能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具体包括:高比能锂金属电池电极与电解液、复合固态电解质、金属有机框架准固态电解质等方向。迄今为止,在Adv. Mater.(1), Energy Stor. Mater.(2), Nano Energy(1)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美国专利申请1项,PCT国际专利申请1项,中国授权专利2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技创新项目。现为中国化学会会员,受邀担任Adv. Mater., ACS Nano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审稿人。文桦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简介】目前为钢研纳克ICP-OES产品经理,一直从事光谱质谱的元素分析的应用和市场开发工作,擅长多种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在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的ICP-OES和ICP-MS应用研究上有丰富的经验。贺静芳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应用工程师【简介】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原子光谱团队高级应用工程师,2013年加入赛默飞,负责AA/ICPOES/ICPMS仪器及应用研究,具有十多年锂电池行业各类样品原子光谱仪器分析经验。【摘要】新能源行业近年来迎来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材料的原材料、研发、生产、以及环保排放都离不开元素分析。本次报告将围绕使用赛默飞ICPOES/ICPMS技术以及IC-ICPMS联用技术对新能源材料进行主成分和杂质元素分析,以及元素形态分析,旨在为新能源行业提供最有力的分析工具。尹红军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AE - 应用工程师【简介】尹红军,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安捷伦公司资深应用工程师,负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的方法开发和技术支持。十五年的原子光谱应用支持工作,擅长石化、环境、锂电池、材料行业样品的样品测试和仪器的方法开发研究。【摘要】针对锂电材料无机元素检测的难点,例如主含量元素、碱金属、电解液和未知样品元素分析等难点,安捷伦将会提供完善的应对方法与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锂电材料元素分析中实现高效快速的分析。李新颖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应用【简介】李新颖,博士,任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多年的分析实验室经验,熟悉实验室各类设备操作、检测标准和相关应用,致力于实验室设备的技术支持和应用方法开发。【摘要】根据锂电行业上下游不同的测量需求,报告包括电池原料分析,正极材料分析,负极材料分析,电解液分析。刘建红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简介】岛津公司分析中心应用工程师,2007年加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长期从事EDX应用支持工作,在EDX应用于珠宝分析中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摘要】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仍为当前动力电池的主流,电池材料中的组成元素是电池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研发和生产过程的控制指标之一。X射线荧光光谱仪具有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分析过程无损、运行成本低、分析结果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本报告介绍了岛津EDX在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中主次元素含量分析的案例。六、 会议联系1. 会议内容:杨编辑 15311451191(同微信) yanglz@instrument.com.cn2. 会议赞助:刘经理 15718850776(同微信) liuyw@instrument.com.cn
  • 黄本立院士深度评析我国原子光谱分析——访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
    黄本立院士,1925年9月生于香港。60多年来,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学者,在其科研生涯中多项闪亮的“第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的发展历程:   1957年第一个创立一种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被国外学者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   1960年在我国建立第一套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   1984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1988-1989年在国内首次以该研究方向招收一批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一大批光谱分析的骨干师从于他;   1991年其小组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   1993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院士;   2000年发表了不用一氧化碳的镍蒸气发生法;   ……   黄本立院士主持、参加过多项国家、中科院、省市等重大研究项目,如,1985年主持“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1993年主持“ICP进样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1995年主持“流动注射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应用的技术、新方法” ……   黄本立院士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先进工作者、优秀专家等称号。 黄本立院士   2010年6月22日,仪器信息网编辑来到厦门大学采访了黄本立院士,请黄本立院士回顾与展望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及仪器的发展。 原子光谱分析:如何挑战发展“瓶颈”?   近年来,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发展快速,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成为研究热点,于是,在分析界就有不少人转到这些热点上去。像原子光谱这样一些“传统”的技术似乎被冷落了,出现了“Atomic Spectroscopy:A dying horse?”、“原子吸收技术已经没什么可发展的了”、“原子荧光在国外很少人用”等诸如此类的论调。   生命科学离不开原子光谱分析   黄本立院士谈到,“其实,人体含有或摄取周期表上的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和气体元素,而这些元素对生命有何影响和如何实现这些影响却还远没有被完全了解,因而最近在生命科学‘omics’圈子里出现了‘金属组学’(metallomics)这个新成员。再如蛋白组学,大约30%的蛋白质含有金属,也要知道哪些蛋白质含有哪些金属、含有多少等。”   “而众所周知,原子光谱分析(广义的,包括光学光谱、X射线谱和质谱)则是检测几乎所有这些元素的最佳方法之一。因而我们今天还大谈原子光谱分析,并不是在这生命科学‘王国’的疆土里‘水土不服’、‘拉肚子’而说‘胡话’,而是原子光谱分析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加强“联用技术”、“自身建设”   黄本立院士谈到如何突破原子光谱分析发展的“瓶颈”时说到,“由于进行原子光谱分析是要把样品气化、原子化、激发或离子化,然后令产生的辐射或离子进入仪器,才能进行检测;这样,除了能耐高温的简单分子如CN、NO、OH等之外,要获得较大分子的信息是很难的。这个问题对于只要测定元素成分和含量的分析如冶炼工业里的炉前分析、测定矿石中一些元素的含量等是算不了什么的,但是对大分子特别是生物分子的研究却是一个‘瓶颈’,甚至对元素的化合形态分析也是这样。”   “要克服这个‘瓶颈’,就要与其他分离方法如色谱、电泳等结合起来,这就是‘联用技术’。由于一般都把不同的方法用连字号(hyphen) 连接起来,所以它的英语名称就称为‘hyphenated technique’,例如HPLC-ICPAES、CE-AAS等。当然,原子光谱本身也要进行‘自身建设’。” 原子吸收:怎样突破技术“局限”?   黄本立院士介绍原子吸收发展历史时说到,“虽然原子吸收(AAS)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4年Fraunhofer 研究太阳光谱中的多根暗线时,但是作为一种‘down to earth’的地球上使用的分析技术,它一般还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Sir Alan Walsh发表的相关文章开始算。在这里必须指出,Wollaston在1802年就已经发现了太阳光谱中有几根暗带,他以为那是几种颜色的分界线。而Fraunhofer用的自制光谱仪比Wollaston所用的分辨率高很多,他发现了570多根暗线,并把它们用拉丁字母标示出来。而现代最先进的光谱仪可观察到数以千计的暗线。可见仪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   原子吸收:国产光谱仪器的“大佬”   “在AAS分析方面中国‘跟’得不算太慢,1966年我们科研小组在物理学报上发表了国内第一篇AAS研究论文,所用的仪器是自己在实验室里组装的。不久就出现了国内生产的火焰AAS仪器,包括国产空心阴极灯。从此在国内不少实验室中都可以看到国产AAS仪器的倩影。国产AAS仪器所占的国产光谱仪器市场份额,如果以台数算,很可能是‘大哥大’。”   “因为AAS仪器的价格相对便宜,并且完全能够满足一般行业的需求,适合中国国情,所以,中国用AAS仪器的人很多,并且国产原子吸收光谱仪器不但在国内有市场,还可以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原子吸收“大有可为”   火焰原子吸收技术本身确有其局限性,例如,耐热(难熔)元素(refractory elements)形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后,很难离解成原子,需要更高温度,一般要用国人不大愿意用的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国内瑞利公司推出掺氧的空气-乙炔焰,这将是个突破性进展。所以,黄本立院士指出,原子吸收在突破其局限性方面仍“大有可为”:   1、“血铅仪”等专用仪器市场前景看好   原子吸收可针对环境、食品等样品中As、Cd、Pb等有害元素分析而设计成专用、现场、便携仪器。例如,2009年屡屡爆发的血铅超标事件,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政府非常重视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对环保监测部门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的促进了对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的需求,而原子吸收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原子吸收专用仪器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2、“石墨炉”是目前原子吸收技术研究热点   “可以如此认为,我国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目前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外同类仪器的水平;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技术水平还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石墨炉原子吸收速度略慢、价格也相对较贵,但其检出限可与ICP/MS相媲美,而价格则相差一个数量级,所以,未来研究热点可能集中在降低石墨炉电源功率、研发新型石墨材料和新型石墨管以及背景扣除技术等方面。   3、“联用技术”是目前原子吸收应用热点   原子吸收光谱将所有的“东西”变成原子状态,这是其主要的特色,也是其局限性所在,需要与其它方法,如色谱、电泳、质谱等结合起来,即联用技术,原子吸收作为最后的检测技术。 我国ICP光谱:还有哪块“石头”没搬开?   虽然我国生产或正在研发ICP光谱仪的厂家很多,但可以说,我国ICP光谱仪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对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黄本立院士有何看法?对国产ICP光谱仪生产厂家又有何建议呢?   大型光栅,几乎都是进口的,使我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光栅是光谱仪器的核心部件,光栅刻划集精密机械、光学技术等于一身。上世纪50年代后期,长春光机所就已经在王大珩先生倡导和领导下开始光栅刻划的研究工作,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进行光栅刻划研究的几个国家之一。说到这里,黄本立院士谈到,“这是我国光谱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纪念意义的技术,是令人兴奋的事。可惜的是,目前,如中阶梯光栅等大型光栅以及全息光栅,我们自己没有,几乎都是进口的,使我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谈到ICP光谱仪的关键技术,黄本立院士还提到,我国新一代激发光源和离子化源研究工作有待加强,例如,辉光放电、强电流短脉冲等光源都可以进一步研发。   软件做不好,仪器做的再好,它的“亮点”也显现不出来   黄本立院士还着重强调,“我国光谱仪器的软件跟不上国际先进水平,尤其不能满足高级研发用户的需求。我国熟悉仪器技术、分析方法、甚至使用过这个仪器的软件开发的人才非常少。另外,部分中国用户也存在不是很成熟的问题,提出的要求不‘精确’也影响了我国分析仪器的研制。可以说,软件做不好,仪器做的再好,它的亮点也显现不出来。分析仪器软件开发需要继续下大功夫。”   样机是“雕刻”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   “仪器制造商‘搭建’的样机质量好,但大批量生产的商品机性能不稳定。”黄本立院士将其生动的形容为,“样机是‘雕刻’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大批量生产则行不通。因为‘搭建’样机,无论是材料还是各种部件,厂商都会采用最好的。   “而批量生产时,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机械加工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制造出来的商品机性能不够稳定。并且,发射光谱仪器的分辨率、通光本领等性能与原子吸收仪器相比,要高出很多。而质谱仪的性能就更不用说了。” 原子荧光:其“中国现象”可否复制?   中国开始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奋斗,AFS已成为我国少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超过进口的分析仪器。目前,在中国每年销售的原子荧光仪器总量大致在1500~2000台,其中,国产仪器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但也存在如何进一步发展等问题。我国原子荧光发展的经验及其对其它国产分析仪器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子荧光光谱仪   黄本立院士一直关注我国AFS的发展,据其介绍,在2006年国际分析科学大会(ICAS 2006,莫斯科)上,就曾做过题为“原子荧光的中国现象”的报告。在分析仪器市场当中,原子荧光光谱仪可以说是一款极具中国特色的分析仪器。   第一,国产AFS仪器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与AFS技术相关的专利大部分为中国人所掌握;   第二,尤其在As、Hg、Se、Sb等元素的检测方面,AFS在仪器价格和使用成本上都大大优于ICP-MS等仪器,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第三,中国有一批认真钻研、发展快速的AFS仪器生产企业,如,吉天、海光、瑞利等,他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中国在AFS技术应用领域拓展方面做了大量有序的工作,已经建立了40多项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使得原子荧光在地质、冶金、食品、环境、电子产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其他国家,例如美国环保总署只有一个与AFS相关的测汞标准,可以说,标准与分析仪器发展密切相关。例如,英国PSA公司也做AFS仪器,但其测定元素范围没有中国AFS仪器测定的多。   关于推进原子荧光国际化的两点建议   目前,我国AFS发展也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国内用的多,国外用的少,也就是说AFS仪器国际化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对此,黄本立院士对我国AFS仪器厂商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   1、发展原子荧光专用仪器   首先要想办法让国外的分析界同行接受AFS,AFS在某些元素检测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以及测定结果准确等特点,因此可专注发展原子荧光专用仪器。例如,可根据欧盟RoHS指令要求测定的几个元素,发展专门测定某一种元素(例如汞)的AFS仪器。食品、电子产品、玩具等产品都需要此类仪器,相信此类仪器一定可以销售的好。   2、不要抱着氢化物发生、氢火焰“不放”   黄本立院士认为,目前我国的AFS仪器差不多全是基于氢化物发生和氢火焰上的,能测定的元素也就只能局限在“氢化物元素”(hydride forming elements)范围内。这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性。是否可以考虑其它的原子化器和进样方式?黄本立院士以其所做的研究为例说到,他们用ICP为原子化器,以强流短脉冲为普通空心阴极灯供电为光源,测量铕的离子荧光,其灵敏度竟超过以激光为光源的灵敏度;这里虽然需要ICP原子化器,成本会升高,但我们可以想办法进行简化,例如降低功率等。 仪器人的“呼声”: 如何推进我国科学仪器自主研发?   年龄对一位科学家来说,意味的不是衰老,而是经验的丰富和资历的深厚。黄本立院士虽然已是85岁的高龄了,但他一直关心着我国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科学仪器研制后备人才培养等问题。   仪器研制需专门投入,政府导向加大国产仪器支持力度   目前,发展科学仪器已经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一种需要,国家对科学仪器越来越重视。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战略目标和资金投入方面,迫切需要国家与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引导与具体支持,应该在不同部门设立不同层次、不同数量的科学仪器研发专项经费,大力支持一些重点项目。   近来,我国中西部地区药检、疾控部门大宗科学仪器招标的新闻不断,由此,黄本立院士指出,“招标中仪器的性能参数、指标等是否有必要列的那么高?国产仪器是否能满足需求?这种政府导向也是对国产仪器支持的一方面。”   奖励或提升体系、评价方法或机制,应按不同的学科设置不同的标准   “以分析化学为研究方向,发文章的顶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也不超过10,而其中进行分析仪器研发,因其所做的是实用性研究工作,更不易发表文章。这影响了中国进行分析化学、尤其是仪器研发人才的发展。”   “科研院校里奖励或提升体系、评价方法或机制,应该按照不同的学科设置不同的标准。”   科学仪器后备人才培养迫在眉睫:用仪器的人多,做仪器的人少,培养周期长   “在厦门大学召开的第27届化学会学术年会上,所做的与分析仪器研发有关的报告,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已经很久没有‘新人’出现了。” 黄本立院士谈到。   科学仪器研发所需的人才,既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求有跨学科的、较广泛的专业知识,必须专门培养。但这些年由于对科学仪器事业发展重视不够,有些高校把已经办了十几年的分析仪器专业撤销,或并入别的专业,我国已经多年没有系统的培养科学仪器研制人才了。   要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科学仪器事业,就需要合理规划学科布局,加强专业适用人才的培养。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留得住。只有在全国形成振兴科学仪器事业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形成培养、留住人才和吸引国外人才的优势。 采访现场   黄本立院士兴致勃勃的与采访编辑畅谈了2个多小时,对于原子光谱仪器,如AAS、ICP、AFS,我国国产仪器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未来研究热点、国产仪器厂商发展等进行了深刻评析,使编辑获益良多。  后记   60多年来,黄本立院士一如既往,一直奉献于原子光谱分析的研究,在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激光光谱分析的理论、方法、应用和仪器装置等方面为我国的原子光谱事业的开创、发展以及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的成绩和贡献。  85岁高龄的黄本立院士,仍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交谈过程中,爽朗的笑声一直不断,其温和、执着、严谨的态度,给编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毕生钟爱的原子光谱分析事业,黄本立院士最为关心的是我国原子光谱仪器的自主研发和未来发展前景,“不能总是‘小来小去’,要做大型的原子光谱,如ICP、ICP/MS等。但也不能全面铺开、大范围的撒钱,要有重点的支持几个项目。”   编辑:刘丰秋   附录:黄本立院士简介   黄本立,1925年9月生于香港,1945—1949年就学于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1950年在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后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参加工作,1984年获批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以原子光谱为研究方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1986年调厦门大学任化学系教授至今,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科院长春分院及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五邑大学名誉教授,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兼职教授;中国化学会25届理事长,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国光谱学会副理事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分析化学》、《化学进展》、《分析科学学报》等11种国内期刊顾问或编委,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等6种国际期刊顾问或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析与环境化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何梁何利基金科学奖学科(专业)组评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委员。   60年来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1957年提出的新型双电弧光源多次为国内外专著及论文所引用和一些实验室所采用,上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首次建立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发表了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所主持的“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1985年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75年起从事感耦等离子体(ICP)光谱分析研究,参加过多项获奖工作(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2次,国家科委及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2次,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所研制的新型雾化-氢化物发生装置获中国专利。所主持的“ICP进样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1993年获中科院长春分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流动注射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应用的技术、新方法”研究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获厦门大学第七届“南强奖”个人一等奖。主持研究的强电流微秒脉冲供电(HCMP)空心阴极灯激发原子/离子荧光分析,改善了包括一些稀土元素在内的多种元素的检出限;HCMP技术获专利,并获福建省200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先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逾二百篇,主持或参与编著科技专著有“An Atlas of High Resolution Spectra of Rare Earth Elements for ICP-AES” (RSC, 2000) 等近十部。应邀作过国际会议大会报告9篇,特邀报告20篇。曾以学习会、培训班等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光谱分析骨干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研究生22名,指导博士后9名。1998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获“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2003年获“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深度剖析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重点、难点——访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黄业茹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6月20日,由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简称CNEAC)主办、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安捷伦公司环境分析新技术论坛”在北京市九华贵宾楼召开。在会议召开前,我们采访了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黄业茹、安捷伦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郑欣、安捷伦大中华区环境市场产品经理谢科,请他们就环境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e78f1dc4-caaf-402f-8a36-fa5530e93ca0.jpg" title=" 采访现场.jpg" alt=" 采访现场.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采访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金字招牌”的三大职能与设备配置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黄主任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主要职能。 /strong /span /p p    strong 黄业茹 /strong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是走在环境监测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前沿的科研机构。过去中心以科研为基础开展支撑环境管理的专项调查和监测,以得到国家的基础数据信息,为国家决策做好技术支撑。当前,我们主要履行三方面职能——以服务生态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推动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应用的科研工作、服务社会、政府和企业的技术咨询。 /p p   作为生态环境部的直属单位,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首要任务是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如在2017年启动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中做好全方位技术支持。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涉及到土壤、农产品以及地下水,分为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两部分内容。我们负责牵头本次详查的全流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另一项技术支持是关于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二噁英排放的监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的废气排放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多地因为邻避效应引发的社会问题多有发生,排污企业自行监测数据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全面掌握全国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污染物排放的真实情况,自2017年下半年由原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国家监督性监测。今年,我们承担了60余家企业的排放设施监测,同时还负责全国监督性监测的质量管理。武汉华测二噁英监测数据造假事件也是在国家监督性监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除此之外,我们也开始根据环境管理需求展开ODS监测方法研究。当前生态环保系统对ODS研究很少,从今年开始,国家以部分城市的现有空气监测网开展ODS监测试点,而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开展方法标准和质控技术开发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b8f6cc3-de63-4261-97fe-c62e41e45520.jpg" title=" 黄业茹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jpg" alt=" 黄业茹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黄业茹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p p   围绕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应用和新型污染物污染特征的研究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领域。中心已在大气颗粒物源识别和源解析、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演变及环境重金属类相关研究中取得不错进展。这些研究成果与现代分析仪器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比如现代新的质谱技术,特别是有机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作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p p   除了发挥优势为全社会、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还提供分析测试技术培训类服务。2017年生态环境部批准了第一批环境保护培训基地,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负责有机污染物监测相关技术培训,我们与其他培训机构的最大不同在于,我们所开展的培训更侧重实验室的实际操作。另外,虽然社会上各类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但我们拥有的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这块“金字招牌”决定了数据质量的真和准,正是因为我们提供的高质量技术咨询服务,再加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行政部门和央企、国企的社会责任感,对环境保护意识较强,所以服务对象相对比较固定。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目前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设备配置情况如何?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黄业茹 /strong :目前中心配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元素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中小型分析仪器,覆盖全部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分析测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4cd0c223-bc71-4719-8e95-f36a7cb9a19f.jpg" title=" shiyanshi yijiao.jpg" alt=" shiyanshi yijiao.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国家环境保护二噁英污染物控制重点实验室”一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环境监测问题和技术难点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我国目前在环境监测方面还有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strong /span /p p    strong 黄业茹 /strong :数据造假是排污企业自行监测中的发现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发〔2015〕20号《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对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或篡改伪造监测数据行为都给出严厉处罚的要求。同时,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一是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完善资质认定制度,加快完善监管制度,建立责任追溯制度;二是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包括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联合惩戒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社会监督;三是需要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包括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手段和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总体说来,针对大气、水体的监测难度分别在哪里?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黄业茹 /strong :相较其他环境介质监测而言,污染源排放监测情况比较复杂,也是难点所在。污染源监测分为两大类,即固定污染源监测和无组织排放监测。固定污染源监测涉及到设施运行是否稳定及废气和废水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排放。比如在监测固定源中气态污染物排放时,需要在采样环节尽量避免废气中颗粒物的干扰。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特点(即实际工况的真实环境难以模拟)也会影响到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在制修订过程中的方法验证和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指标设置。除此之外,国内市场校准用标准气体的种类不全,也是污染源监测所面临的难题。 /p p   环境样品时效性和采集到样品的代表性是气和水监测工作的真正难点,这点和食品安全检测是完全不一样的。许多标准方法里对水和气样品的保存提出严格的要求,如时间要求不能超过8个小时等。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在大气或水的监测中,具体哪类污染源的监测技术是非常成熟的?哪类污染源监测是有难度的?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黄业茹 /strong :从监测技术来说,国家制定的排放标准中都规定了所使用的的标准方法,通过标准方法获得的数据能够保证其准确、可靠。 /p p   如上所述,对污染源的监测由于设施运行工况的可变性,导致其监测存在不确定性。工况运行稳定的污染源监测比较容易,而如殡葬行业火化炉排放进行准确监测就有一定难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在线监测是大势所趋 环境领域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从监测形式来说,环境监测大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黄业茹 /strong :“十四五”期间,水质监测体系将建由手工监测为主向自动监测为主转变,因此自动化在线监测是大发展趋势。 /p p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网络都配置了自动监测设备,但是监测参数种类有限,所以相当部分的指标数据还是在实验室获取的。目前的水质断面例行监测,大部分还都需要手工监测完成,对人力投入、物力投入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十四五”期间,要把水、大气的手工监测逐渐转向自动监测。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质谱仪作为市级监测站的标配,其在环境领域的市场上升空间大吗?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黄业茹 /strong :肯定是有很大上升空间的。虽然“十四五”期间我们的生态环境管理依旧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但在未来,会向风险管理转变。跟很多发达国家现在的做法很类似,风险管理除了常规的环境监测以外,会更侧重专项调查性监测和研究性监测。所以,随着质谱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环境监测将会成为受益最多的领域。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对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黄业茹 /strong :我们中心对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始于1999年,那时已经开始研究PM2.5和PM1中污染物的特征。颗粒测试需要搞清楚颗粒物的组成,包括有机物的类型、生物质燃烧示踪物、左旋葡聚糖,还包括OCEC、阴阳离子等。目前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网要求测定的项目,我们在二十年前都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所以在大气颗粒物监测这一块还是有很好的基础。分析测试方法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离子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等为主,基本能够满足当前的颗粒物组分识别需要。针对大气颗粒物中单颗粒的研究,我们通过电镜技术和能谱技术结合,能够对采集到的单颗粒物来源进行判断,这也是我们一大特点和优势。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除了对雾霾的监测及研究,中心有无开展未知污染物的监测工作?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黄业茹 /strong :目前我们利用安捷伦的GC Q-TOF仪,与安捷伦正在开展环境中未知污染物非靶标筛查技术研究的合作。事实上,现在讨论的一些新型污染物可能并不是新型的,只是受以前分析技术水平所限而未发现。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是其中很重要一项工作。由于长江沿岸化工园区特别多,我们正在承担的长江中上游环境中优先评估化学品实测评估项目正是基于安捷伦的Q-TOF质谱技术,发现了大量以往未被重点关注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后记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有关环境的话题一直是舆论热点,旧的问题还没理清,新的环境问题又随之出现。但好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许多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都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暗暗发力。小编参观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就很受触动,实验室大中小型仪器设备应有尽有,实验人员素质也很高,国家对环境监测项目的投资是一点也不含糊。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当然环境监测成果离不开仪器监测技术的加持,所以像安捷伦这样深耕在环境领域的仪器研发公司也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总之,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环境保护是一场攻坚战,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环境越来越好。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江炜、毛晓洁 /p
  • 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检测方案深度解析:从核心技术到广泛应用
    在当今环境保护与工业安全备受关注的背景下,硫化氢(H2S)的有效检测与监控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该领域的佼佼者,英国Alphasense公司凭借其良好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为市场提供了一系列高效、可靠的硫化氢检测方案。英肖仪器将从原理入手,深入剖析其核心技术,并探讨这些方案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检测方案深度解析:从核心技术到广泛应用原理探秘:科技引领,准确检测电化学传感器技术: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检测方案的核心之一是电化学传感器。该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将硫化氢气体转化为电信号,实现准确测量。其内部构造精密,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当硫化氢气体接触到传感器表面时,与工作电极上的催化剂发生反应,产生与硫化氢浓度成正比的电流。电化学传感器以其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在硫化氢检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电化学红外吸收传感器技术:除了电化学传感器外,英国Alphasense还采用了先进的电化学红外吸收传感器技术。该技术利用硫化氢对特定红外波长的吸收特性进行检测。传感器内部集成了红外光源、红外检测器和气体室。红外光在通过气体室时被硫化氢吸收部分能量,剩余光被检测器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计算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强度差异,可精确测定硫化氢浓度。电化学红外吸收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检测。应用场景:全面覆盖,准确守护石油化工行业:在石油化工领域,硫化氢是油气勘探、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有害气体。英国Alphasense传感器及配套报警仪被广泛应用于钻井平台、油气管道、炼油厂等关键位置,实时监测硫化氢浓度,有效预防泄漏和爆炸事故的发生。污水处理与环保: 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检测方案深度解析:从核心技术到广泛应用在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保设施中,硫化氢的排放对环境质量构成威胁。英国Alphasense检测方案助力环保部门和企业实时监控硫化氢排放情况,确保环境质量达标,保护生态环境。农业与畜牧业:在沼气生产、畜禽养殖等农业领域,硫化氢也可能对生产环境和动物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英国Alphasense传感器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硫化氢超标问题,保障生产安全和动物福利。科研与教育: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检测方案深度解析:从核心技术到广泛应用在化学实验室、大学科研机构等场所,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检测方案为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它确保了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电化学硫化氢气体传感器H2S-D4详解主要参数: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检测方案深度解析:从核心技术到广泛应用测量范围:100ppm灵敏度:110~170nA/ppm响应时间:线性范围:0~20ppm,全量程线性度误差+/-6ppm过载:200ppm分辨率:工作湿度:15~90%RH负载电阻:10~47Ω主要特点:无过滤网设计:简化了维护流程,降低了使用成本。长寿命:传感器使用寿命长达2年,减少了更换频率和停机时间。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检测方案以其科学准确的检测技术、高效稳定的工作性能和广泛覆盖的应用场景,在环境保护、工业安全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守护环境安全、保障工业生产和人员健康的重要工具,更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多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检测方案深度解析:从核心技术到广泛应用英国Alphasense传感器、英国Alphasense阿尔法传感器、氯化氢传感器HCL-A1、光离子传感器、PID传感器、VOC传感器请致电英肖仪器仪表(上海)有限公司1⃣ ️ 7⃣ ️ 3⃣ ️ 1⃣ ️ 7⃣ ️ 6⃣ ️ 0⃣ ️ 8⃣ ️ 3⃣ ️ 7⃣ ️ 6⃣ ️ 获取进口传感器详细资料。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