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申请专利

仪器信息网申请专利专题为您整合申请专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申请专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申请专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申请专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申请专利话题讨论。

申请专利相关的资讯

  • 财政部加强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
    关于印发《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2]1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支持国内申请人积极向国外申请专利,保护自主创新成果,中央财政从2009年起设立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并制定了《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567号)。根据三年来的执行情况,为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我们对《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做了修改,制定了《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四日   附件: 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为支持国内申请人积极向国外申请专利,保护自主创新成果,中央财政设立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加强和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内申请人”,限于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内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本办法所称“向国外申请专利项目”是指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和巴黎公约途径提出的向国外专利申请。   第二章 资金的使用范围及标准   第三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国内申请人向国外申请专利时向有关专利审查机构缴纳的在申请阶段和授予专利权当年起三年内的官方规定费用、向专利检索机构支付的检索费用,以及向代理机构支付的服务费等。   第四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符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需求导向,有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我国高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领域。   第五条 专项资金重点资助保护类型与我国发明专利相同的向国外申请专利项目。向国外申请专利项目应是委托国内代理机构办理的向国外专利申请,并有助于国内申请人构建专利池、获取核心专利技术、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等。   第六条 专项资金实行事后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项目在外国国家(地区)完成国家公布阶段和正式获得授权后分两次给予资助。每件专利项目最多支持向5个国家(地区)申请,两个阶段的资助总额为每个国家(地区)不超过10万元。   向国外申请专利项目已经完成国家(地区)公布的,应当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条件 已经正式获得授权的,应当具有相对稳定的法律状态。   第七条 凡获得中央财政有关科技研发资金以及地方财政有关资金支持的向国外申请专利项目,不得重复申请资助。   第三章 资金的分配和拨付   第八条 专项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各省(区、市)向国外申请专利数量和上年度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等。   第九条 财政部商国家知识产权局于每年初下达各省(区、市)专项资金年度预算。   第十条 各省(区、市)财政部门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后,应商本级知识产权部门,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业务要求组织开展本省(区、市)的专项资金申报工作。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采取属地化管理。申报专项资金的国内申请人应按照要求向所在地省(区、市)知识产权部门提交申报材料,主要包括专项资金申报表(详见附件)、单位资格证明材料、向国外申请专利项目有关证明材料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索报告等。省(区、市)知识产权部门审核、汇总后报送本级财政部门。   第十二条 省(区、市)财政部门会同知识产权部门审核确定资助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及时拨付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拨付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省(区、市)财政部门会同知识产权部门于每年底将本年度专项资金的具体项目安排及资助金额报送财政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   第十四条 省(区、市)财政部门应对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年度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   第四章 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国内申请人应当提供真实材料和相关凭证。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567号)同时废止。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附件下载:   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doc
  • 我国拟对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作保密审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22日审议的专利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事先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进行保密审查,对未依法经保密审查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不授予专利权。   对保密审查的具体工作程序,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与有关部门研究后提出,保密审查的具体办法可由国务院在专利法实施细则中作出规定,与专利法同步施行 对未经保密审查向外国申请专利,除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的应依照专利法和保密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外,对以该项发明创造向中国申请专利的,不应当授予专利权。   此外,修正案草案还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的,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我国现行的《专利法》自1985年开始施行,此前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订。
  • 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欧申请专利创新高
    欧洲专利局3月23日宣布,它在去年共受理创纪录的24.4万件专利申请,其中亚洲国家和地区申请欧洲专利保持增长,已占总数的33%,比前年增加3个百分点。   欧洲专利局的公报说,2011年该机构共收到专利申请总量创该组织1977年成立以来的新高。该组织认为,这表明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企业科研和创新力度有所加强。   其中,欧洲企业在本土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专利申请总数的38%来自欧洲国家,德国独占14%。美国在欧洲申请专利最多,占总数的24%。在亚洲,日本以1.1万余件专利申请占据第一位,占总数的18.8%,韩国以1427件位居第二,中国内地以515件处于第三位。   欧洲专利申请排名表显示,欧洲公司继续向研究和创新投资,去年的前20位专利申请大户中,有5家欧洲大企业。其中西门子公司申请的专利最多,达2235件,涉及医疗、能源和运输。其他4家欧洲公司分别是飞利浦、巴斯夫、博世和爱立信。   而按行业看,医疗是申请专利最多的行业,达9351件,比2001年翻了一番。其次是机械能源、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通信,制药是专利申请减少最多的行业。(王晓郡 姜岩)
  • 基因研究“容易”了 专利申请却难了
    要拿着新发现的基因功能、基因诊断方法去美国申请专利,今后可能越来越难了。日前,一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想把他们最新发现的一段基因及其功能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专利申请,最终却被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以缺乏创新性为由,拒绝授予专利。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对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专利授权正有逐步收紧之势。对于中国而言,以基因研究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又恰恰是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可以与之“一争高下”的领域之一。当“基因专利”被授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时,中国企业的创新空间是否会变得越来越窄?   方法公开,削弱“创造性附加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基因新功能、新测试方法的技术层出不穷。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的专家估计,全世界的“基因专利”每年正以数千项的数量增长。“基因专利”井喷的背后,是仪器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因克隆、分离、纯化和表达等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据了解,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一本名称为《分子克隆》的实验用手册会详细指导科研人员如何完成某项特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新发现往往和正确的实验方法密不可分,当后者逐步公开化和普及化时,新发现的速度自然会加快。   不过,这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因研究本身所含的“创造性附加值”。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30多年前,发表一篇基因测序的论文足可以拿到博士学位 而现在同样的研究恐怕连拿硕士学位都不行。   正是出于平衡公众利益和提高专利质量的目的,美国此次提高了“基因专利”的授权标准——如果A公司就某项新发现的基因功能申请专利,但其采用的技术和实验方法是公开已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能够想到应用现有技术获得这些新功能基因,那么该项发现很有可能无法授予专利权。   门窄了,还有更广阔的“窗”   美国专利审查的这一变化,肯定会给中国的生物医药界带来影响。最直观的是给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去美国申请“基因专利”带来不利影响,今后也不排除欧洲、日本等其他国家或地区专利局效仿的可能。不过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国企业不必要为此悲观,“基因专利”之门看似变窄了,其实还有更广阔的“一扇窗”。   上海衡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李蕾律师分析,从生物医药产业链角度看,“基因专利”距离最终的基因药物还有很长距离,其间同样充满着创新空间,尤其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基因药物仍几乎为零。因此,源头的“基因专利”受卡,并不影响在中间和下游的制药环节寻求突破,申请专利。   “针对同一个基因新功能开发药物,不同的给药方式或途径,都很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疗效。就算基因新功能本身无法申请专利,新的给药方式和途径仍能申请,同样可以达到保护创新成果的目的。”李蕾分析。   寻突破,多领域协同后端研发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企业想走国际高端路线,必须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提前部署后端研发,给药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给药,一般是指研究药物输送的方法和技术,是生物医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仅需要生物学界参与,更需要高分子材料、医疗仪器制造等多个领域协同作战。   专家举例,同样的有效成分,是否用其他分子材料修饰后更易于人体吸收,或能实现药物分子在体内的缓释,或降低分子的毒副作用等,这些体现新药附加值的重要环节需要多学科专业人员互相合作。但在国内,这样的跨领域合作并不多见。一方面,科研机构好不容易申请到的“基因专利”,因无法转化、维护费太高而在几年后无奈放弃 另一方面,很少有企业会针对已有的基因研究成果开发新的给药技术,大多停留于低端重复加工。   “十多年来媒体对基因研究的持续热衷报道,使基因基础研究始终显得非常‘高深’,事实上现在的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后端研发,如给药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不比前端基础研究低。国内生物医药界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突破,也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给予适当的政策导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产业界人士说。
  • 中科院15个仪器功能开发项目将申请专利保护
    3月1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仪器功能开发项目验收会在青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召开。兰州区域中心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耀南研究员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包括海洋区域中心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在内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验收评审组。验收会议现场  会上,海洋所俞立东老师的“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HPLC-AFS)元素形态分析系统”、南海所肖志会老师的“自制探头降温装置及核磁共振新方法开发”等共计15个功能开发项目在会议上逐一做了项目完成情况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验收项目名单  验收评审组对每一项目进行详细质询、讨论,有针对性提出下一步功能开发项目的工作重点,并根据功能开发项目的特点建议技术人员对仪器功能开发项目的创新成果予以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 会后合影  仪器功能开发项目推动了仪器设备新功能、新方法的拓展,支撑了原始性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伴随着此次"毛细管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接口系统的构建"、“新型天然高分子型手性色谱柱的研制”、“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HPLC-AFS)元素形态分析系统”等项目的进一步开展与推广,或将对相关仪器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专利申请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专利申请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日在日内瓦发布《2011世界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报告说,就本国专利部门受理的专利申请数而言,2010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专利申请国。   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专利部门受理的专利申请较上年增长24.3%,达到39.12万件,比排在第三位的日本多约4.66万件。中国专利申请数连续10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1年至2010年间,年均增长率达22.6%。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当天在记者会上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注册快速增长,主要源自研发领域的大量投入和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他认为,中国正在形成保护知识产权与提升创新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   2010年,专利申请数排在全球第一位的仍是美国。美国共受理专利申请49.02万件,较上年增长7.5%。全球2010年专利申请数较上年增长7.2%,达到198万件的历史最高水平。中美两国的新增专利申请占全球新增专利申请的80%。   值得注意的是,以居民申请专利数统计,中国居民提交的专利申请数约29.31万件,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 中科院176件国外专利申请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资助
    为支持国内申请人积极向国外申请专利,保护自主创新成果,财政部于2009年印发《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567号),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设立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明确对国内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出并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受理局的国外专利申请进行资助。   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组织院属各单位积极申报2010年度向国外申请专利资金资助。日前统计,经过财政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评审,中科院共有35个单位的176件国外专利申请获得资助,较2009年(92件)增长91% 资助总金额为1272万元,较2009年(378万元)大幅增长237%。中科院院属单位向国外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此次国外专利资助申请,反映了中科院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加强对中科院核心技术和专利在国际上的保护,提升中科院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 同方威视与清华大学共同申请专利获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一等奖
    2019年2月27日,北京市第五届发明专利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同方威视与清华大学共同申请的专利“CT系统和用于CT系统的探测装置”获本届发明专利奖一等奖。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杨东起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高级副总裁陈伟代表同方威视领奖。 技术国际领先,应用领域广泛 本获奖专利“CT系统和用于CT系统的探测装置”首创高低能排间距的差别化设计,实现了高低能排向异性的双能探测器结构和基于该结构的高速双能CT检查系统。基于本专利技术,同方威视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基于新型探测器结构的双能安检CT成像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X射线双能CT安检成像系统,并成功研制出多款应用于民航、海关以及检验检疫等领域的CT安检成像系统。本项目凭借突出的创新优势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获得北京市发明专利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同方威视技术创新的实力与水平,展示了研发团队技术创新的智慧成果。本专利奖项是对同方威视知识产权工作持续投入的肯定和鼓励,对激发同方威视的创新积极性、提升同方威视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北京市发明专利奖是北京市政府设立的重要奖项,设置该奖项的目的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创新主体的创新成果及时取得专利权,提高发明专利质量。第五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共评选出获奖项目3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项。截至目前,同方威视累计获得北京市发明专利特等奖1项,北京市发明专利一等奖2项。【延伸阅读】同方威视拉曼光谱技术荣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从“权健”看保健品非法添加 同方威视推出拉曼快速检测方案同方威视:将拉曼光谱技术“用”到极致
  • 贺建奎:第三代DNA合成仪取得科研突破,已申请专利
    1月31日,贺建奎博士发布:贺建奎实验室“第三代DNA合成仪 (酶促反应法)取得科研突破。核心技术已于上月申请了国家专利。除了建立实验室来研究罕见病的基因治疗以外,贺建奎还在为另一个项目筹资,希望在三年内研发出中国首个“第三代生物酶促反应法DNA合成仪”。通过先前信息,贺建奎表示,他希望研制一款“集成的,易于使用的,桌面式DNA合成仪器”,实现高纯度长片段的DNA合成,将我国的DNA合成技术提升到第三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贺建奎看来,如果能成功研制出DNA合成仪,将有助于建立合成生物学的数字存储平台,促进各类信息的长期保存、共享和开发。事实上,2017年,贺建奎就带领瀚海基因团队开发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用于无创产前检测(NIPT)、传染病检测、农业育种等方面。当时媒体也有过密集的曝光。
  • 京津冀211高校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 清华居榜首
    近日,知识产权出版社咨询培训中心&ldquo i智库&rdquo 发布的《京津冀211高校专利发展研究报告(1985-2013)》显示,自1985年以来,京津冀&ldquo 211工程&rdquo 高校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截至目前,累计申请专利8.5万余件。其中清华大学以近2万件的专利申请量名列榜首。   该报告希望从知识产权的角度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持。   截止到2014年4月,全国&ldquo 211工程&rdquo 高校共计112所。其中,京津冀地区拥有&ldquo 211工程&rdquo 高校共计31所,占全部&ldquo 211工程&rdquo 高校近三分之一。除中央财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其余京津冀&ldquo 211工程&rdquo 高校均有专利申请。由于京津冀&ldquo 211工程&rdquo 高校类别和隶属关系的多元化,它们在专利申请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专利申请量前十的高校中,有9所高校来自北京地区,京外高校仅天津大学进入TOP10,但名列第二。报告通过对高校专利申请、专利类型、专利法律状态、专利运营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在高校专利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依然存在专利寿命普遍偏短、专利运营状况不佳,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这也为今后政府、高校进一步做好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提供有效依据。   此外,该报告还对高校专利技术领域研究,力图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技术、科研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帮助,使高校在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同时,为校企合作建立桥梁和纽带,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   据悉,知识产权出版社咨询培训中心&ldquo i智库&rdquo 还曾推出《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专利蓝皮书》《中国专利侵权诉讼状况研究报告》等专项报告。
  • 去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蝉联世界第一 高达110.2万件
    p   “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作为“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发明专利正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法宝。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110.2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 /p p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司长龚亚麟在14日举行的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情况发布会上介绍,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授权发明专利35.9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26.3万件,比2014年增长了1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 /p p   专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企业自主创新和专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申请专利积极性高涨。2015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58.3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的60.2% 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9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60.5%,较2014年提高4.1个百分点。 /p p   2015年,哪些企业成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优秀生”呢?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排名榜来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844件排名第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673件位居次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413件排名第三,国家电网、京东方等也榜上有名。 /p p   龚亚麟表示,虽然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稳步增长,但在光学、发动机、运输、半导体、基础通信程序、音像技术、医学技术等7个领域与国外仍存在差距,特别是在光学和发动机领域,国外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国内的1.6倍和1.5倍。 /p p br/ /p
  • 系统产品创新给力,三德科技专利申请量突破400项
    日前,记者从三德科技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获悉,截至8月底,该公司专利申请量突破400项、达413项(已授权327项),代表技术含金量的发明专利140个(已授权71项),占比高达34%。其中,三德科技近年来重点投入的燃料智能管理类系统产品创新给力,新申请专利的近70%由此类产品贡献。 基于对我国火电企业燃料智能化管理建设需求的深刻洞察,凭借在煤质检测领域逾20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以及在该领域建立起来的客户资源和品牌优势,近年来,针对客户在燃料管理(特别是燃煤采、制样环节)方面的“痛点”和技术难题,三德科技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据统计,近3年来,三德科技申请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产品相关专利114项、占同期专利申请总数的68.26%,已授权70项、占同期授权专利总数的 64.81%。目前,三德科技的产品线已从原来的煤质分析仪器先后延伸至采样、制样等前端环节,初步构建、形成完整产品链,可为客户提供创新的、具有工业4.0特征的燃料智能化管控整体解决方案。其中,该公司研制的UTM4全通制样系统、UTM4全通采样系统等系统产品成功解决了传统采制样设备“湿黏煤沾堵”等技术难题,使得燃煤采制环节无人值守成为现实,极大提升了燃料管理的智能化。目前,上述产品已在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成功应用或赢得订单。 三德科技注重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是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长沙市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之一,公司“UTM4燃料全过程管控系统”入选长沙智能制造第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无论是专利申请数还是市场业绩,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产品已成为三德科技重要的增长点。 专利证书(部分)
  • 中国专利局:6月底前取消专利申请资助,2025年前全部取消专利各类资助
    1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主要针对专利资助政策进行了调整,通知指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21年6月底前将全面取消各级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各地方单位也不得以资助、奖励、补贴等任何形式对专利申请行为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地方现有资助的范围应限于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包括通过PCT及其他途径在境外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资助方式应采用授权后补助形式。资助对象所获得的各级各类资助总额不得高于其获得专利权所缴纳的官方规定费用的50%,不得资助专利年费和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费。对于弄虚作假套取专利资助的,应限期收回已拨付资金。“十四五”期间,各地方要逐步减少对专利授权的各类财政资助,在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各地方要着力优化专利资助相关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专利保护运用,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局机关各部门,专利局各部门,局直属各单位、各社会团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推动我国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近年来,全系统深入开展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加强对专利申请相关支持政策的规范,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相关行为,对激励和保护创新、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仍存在一些地方对专利高质量发展要求重视不够、贯彻落实不力、盲目追求数量指标的现象,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仍然存在,严重扰乱行政管理秩序、损害公共利益、妨碍企业创新、浪费公共资源、破坏专利制度。为严格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规范专利申请行为,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消除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工作目标  着力引导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能力相适应,科学设定各项工作指标,强化质量导向,切实发挥高质量发展指标引领作用。进一步调整完善资助和奖励等政策,全面取消对专利申请的资助,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清理规范专利申请秩序,坚决打击和有效遏制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把握工作重点  实施下列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以下简称该类申请)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予以从严打击、从严处置。  (一)《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第75号局令)第三条规定的六种情形;  (二)单位或个人故意将相关联的专利申请分散提交;  (三)单位或个人提交与其研发能力明显不符的专利申请;  (四)单位或个人异常倒卖专利申请;  (五)单位或个人提交的专利申请存在技术方案以复杂结构实现简单功能、采用常规或简单特征进行组合或堆叠等明显不符合技术改进常理的行为;  (六)其他违反民法典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不符合专利法相关规定、扰乱专利申请管理秩序的行为。  以上“单位和个人”包括同一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同一实际控制人。  三、强化工作措施  对该类申请行为,除依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从严处理之外,应视情节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一)对申请人不予减缴专利费用。已经减缴的,要求补缴已经减缴的费用。情节严重的,自本年度起五年内不予减缴专利费用。  (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报》予以通报。  (三)在专利申请数量统计中扣除该类申请数量。  (四)取消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企业资格,以及中国专利奖申报、参评或获奖资格。  (五)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对申请人和相关代理机构不予资助或者奖励。已经资助或者奖励的,全部或者部分追还。情节严重的,自本年度起五年内不予资助或者奖励。涉及骗取资助奖励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对代理该类申请、严重扰乱专利工作秩序的专利代理机构,根据认定情况,依法加大查办力度。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对从事和涉及该类申请的专利代理机构以及专利代理师采取行业自律措施。  四、加强协同治理  (一)提高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改进完善与专利工作相关的考核指标体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核查并剔除不符合实际的增长率评价指标,避免将专利申请数量作为部门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不得设置专利申请量的约束性考核评价指标,不得以行政命令或者行政指导等方式向地方、企业和代理机构等摊派专利申请量指标。不得相互攀比专利申请(包括 《专利合作条约》(PCT) 途径专利申请)数量。一经发现以上行为,视情取消国家知识产权运营项目申报资格、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示范城市等各类称号和优惠政策等。  (二)调整专利资助政策。2021年6月底前要全面取消各级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各地方不得以资助、奖励、补贴等任何形式对专利申请行为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地方现有资助的范围应限于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包括通过PCT及其他途径在境外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资助方式应采用授权后补助形式。资助对象所获得的各级各类资助总额不得高于其获得专利权所缴纳的官方规定费用的50%,不得资助专利年费和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费。对于弄虚作假套取专利资助的,应限期收回已拨付资金。“十四五”期间,各地方要逐步减少对专利授权的各类财政资助,在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各地方要着力优化专利资助相关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专利保护运用,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  (三)突出专利申请质量导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定期通报或公布各地方高质量专利申请和该类申请占比数据。该类申请占比连续两个季度上升、高质量专利申请占比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的,通报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以上现象的,通报地方党委政府,并把相关信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及《中国知识产权报》公布。连续一年出现以上现象的,取消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示范城市等各类称号、优惠政策等。各类涉及专利的奖励不得简单将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作为主要条件。  (四)加强专利申请领域信用监管。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依法推动将该类申请行为作为失信行为纳入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在制定知识产权信用监管政策文件时,应着重考虑将该类申请行为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对严重违法失信代理机构的协同治理,对因代理该类申请受到处罚的专利代理机构,在有关激励奖励政策、行业评优评奖等方面予以联动约束,强化监管效果。  (五)加强专利交易的规范与监管。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落实规范知识产权交易的属地监管责任,坚决遏制明显不以技术创新和实施为目的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转让行为,对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建设的知识产权(专利)交易运营平台和机构加强监管和引导,对辖区各类专利交易服务机构和平台加强指导,做好交易标的和交易方背景审核,严防该类申请通过交易进行牟利和洗白。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强专利转让、许可等登记备案数据监控,会同有关地方及时依法处置异常专利运营行为。  (六)加强跨部门信息通报。对于该类申请的相关详细信息,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商相关部门,主动及时向科技等管理部门通报,支持和协助科技管理等部门加强涉及专利申请的行政管理工作,确保该类申请不被利用骗取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家各类优惠政策。对无参保人员、无实缴资本、无研发经费的“三无”空壳公司申请专利的,要及时将有关信息转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监管。  五、完善工作机制  (一)工作对接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监测、认定该类申请行为,并及时向地方通报和转交该类申请行为相关信息,地方知识产权部门加强行政指导,要求涉事单位和个人以及代理机构主动撤回相关申请,对积极主动撤回的,可酌情从轻处置。涉事单位和个人以及代理机构拒不撤回又不提出申诉意见并提供充分证据的,由地方知识产权部门根据情节处理,并依法将相关线索信息转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信用监管部门依法处置。  (二)信息筛查机制。专利审查部门单位要严格审查并依法驳回该类申请,及时发现、汇总、报送相关线索信息。专利代办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严格筛查该类申请,并将相关线索及时报送国家知识产权局。  (三)举报和核查机制。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举报该类申请行为以及违规的指标设置和申请资助政策。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设立专线专网接受举报。接到举报后,要及时核查和处理,并呈报国家知识产权局。  (四)正面引导机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宣传报道,加强对积极投入创新、科学合理布局专利的企业和个人的激励,进一步提升全社会专利申请的战略布局意识和质量意识,切实提高专利申请质量。  六、推动工作落实  (一)开展专项治理。2021年全年,集中开展打击该类申请行为专项整治。对已经发现线索的相关行为严厉打击。力争到2021年底,专利申请秩序进一步规范,该类申请明显减少,高质量专利申请占比持续提高。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根据工作效果和相关情况,不定期部署开展专项治理。  (二)加强自查自纠。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围绕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认真深入开展自查,全面梳理指标设定、资助政策等情况,查找存在的不足和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按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报送自查结果,重大线索和重点案件情况及时报送。  (三)加强组织领导。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对各地方政策修订情况、案件处理情况等进行跟踪指导和案件督办。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高度重视严厉打击该类申请行为的重要意义,向地方人民政府作专题汇报,由主要负责人负责,建立领导协调机制,综合研判本地专利申请状况,明确工作重点目标和重点环节,制定专项工作计划,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设立专班,深入持续开展相关工作。特此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1年1月27日
  • 中国成首个年度专利申请破百万国家 测量仪器申请量靠前
    北京时间23日晚路透社称,联合国下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周三表示,中国正在推动亚洲引领的全球创新增长,成为首个年度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  该机构在其《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年度报告中表示,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量达到101万件,专利申请最多的领域是电气工程(包括电信),紧随其后的是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以及包括医疗技术在内的测量仪器。  WIPO总干事Francis Gurry 表示:“中国的数字是超乎寻常的,是全球首个一年内受理专利申请超过100万件的国家。”  他表示,中国去年收到的101万件专利申请中,大部分是申请国内专利,只有大约42154件申请国际专利。不过,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正在“缓慢而渐进地”增长。“他们正处在让创新成为经济战略核心的进程中。”  WIPO表示,2015年全球范围的专利申请量约为290万件,较2014年增加7.8%,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专利申请最终获准。  美国去年的专利申请量为526296件,仅次于中国,位居全球第二。日本与韩国分列第三和第四位,专利申请量分别为454285件和238015件。
  • 2020年中国继续领跑国际专利申请
    联合国周二表示,中国去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顶级国际专利申请国,这是衡量技术创新的关键指标。尽管COVID-19在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国际专利申请继续强劲增长,中国引领着来自亚洲的强劲增长。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其年度报告中称,2020年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创纪录的275,900件,比2019年增加了4%。"创新仍然具有弹性,"WIPO总裁唐大伦告诉记者。不过他强调,2020年的申请主要反映了疫情前的创新和发明,因为申请通过该系统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但WIPO表示,专利申请的增长仍应被视为一个积极信号。WIPO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Carsten Fink)对记者表示:"国际专利没有大幅削减这一事实表明,企业在疫情期间继续投资于其技术的商业化。他说,相比之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国际专利申请量下降了近5%。WIPO复杂的国际专利注册系统涉及多个类别。在主要类别——专利合作条约(PCT)——中,中国仍以68,720件申请位居榜首。这比2019年中国超过美国时增长了16%以上。当时,它领先了1000多个专利数量,但现在它已经将其领先优势扩大到近10,000个。2000年,中国仅申请了782项国际专利。芬克说:"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增长率一直很高。”与此同时,美国的国际申请也增加了3%,达到59,230份。WIPO表示,中国和美国紧随其后的是日本、韩国和德国,成为全球顶尖的专利申报国。联合国机构强调,一些较小的申报人申请也显著增加。例如,沙特阿拉伯去年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猛增73%以上,达到956项,而马来西亚、智利、新加坡和巴西也取得了重大进展。WIPO的报告显示,亚洲申请人占所有申请的53.7%,高于10年前的35.7%。2020年,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科技以5464个PCT应用连续第四年位居全球榜首。紧随其后的是韩国三星电子,为3093家:日本米苏比希电气公司,拥有2,810家:韩国LG电子为2,759,美国高通为2,173。计算机技术在已发布的PCT应用中所占份额最大,占总数的9.2%,其次是数字通信和医疗技术。芬克说,这不一定与2020年受Covid-19影响有关,并补充说,2021年的文件应该能更深入地了解疫情的技术趋势。他说:"这些专利与大流行前的创新有关,因此这不是一个关于危机如何影响创新方向的故事。”–法新社
  • 首超美国,中国2019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20年4月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新闻,2019年,中国在该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下提交了58990份专利申请,超过美国成为PCT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9年,PCT的前五名用户分别是:中国(58990件)、美国(57840件)、日本(52660件)、德国(19353件)和韩国(19085件)。前十五名用户包括12个高收入国家和3个中等收入国家,即中国、土耳其(2058件)和印度(2053件)。来自亚洲的申请量占2019年PCT申请量的52.4%,而欧洲(23.2%)和北美(22.8%)分别不到四分之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际专利申请量TOP十国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b6292ae-f5c2-44f8-bc7f-bd8a1bf8c521.jpg" title=" 捕获.PNG" alt=" 捕获.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五的国家中,土耳其(+46.7%)、韩国(+12.8%)、加拿大(+12.2%)和中国(+10.6%)在2019年分别实现了两位数的年增长率,而德国(-2%)和荷兰(-3%)是仅有的两个申请量减少的国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表示, strong 中国迅速成长为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国际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这突显了创新地理格局在向东方转移 /strong ,来自亚洲的申请已占全部《专利合作条约》申请的半数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外,高锐指出, strong 1999年该组织收到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为276件,2019年这一数字飙升至58990件,20年间增长了200倍。 /strong 虽然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但创新不是零和游戏,全球创新净增长意味着新药、新通信技术和应对全球挑战新方案的出现,这将使所有人受益,无论他们生活在哪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顶尖PCT申请单位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中国华为公司以4411件连续第三年成为专利申请最多的企业。位居其后的是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2661件)、韩国三星电子(2334件)、美国高通公司(2127件)和中国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927件)。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来自中国的有4家,韩国2家,德国、日本、瑞典和美国分别有1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11d62c1-d964-4ec6-b3b4-7ccca4109958.jpg" title=" 企业.png" alt=" 企业.p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教育机构中,加利福尼亚大学以470件已公布申请占据2019年榜首,清华大学265件位列第二,之后是深圳大学(247件)、麻省理工学院(230件)和华南理工大学(164件)。排名前十的大学名单中,来自美国的有5所,中国4所,韩国1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3f8b646-5a61-4d7b-b02a-19fb5776e721.jpg" title=" 教育机构.PNG" alt=" 教育机构.P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顶尖技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技术领域,计算机(8.7%)在已发布的PCT申请中所占份额最大,其次是数字通信(7.7%)、电机(7%)、医疗(6.9%)和测量(4.7%)。前十大技术中,半导体(+ 12%)和计算机(+11.9%)是2019年增长率最高的领域。 /p
  • Serstech提交了九项专利申请
    在过去的两周里,Serstech公司已经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了九份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是为了保护新推出的Serstech ARX产品和目前正在开发的下一代产品平台。由于正在进行的和预期的销售机会,Serstech最近决定加大其知识产权的努力,以更好地保护其创新。Serstech已经批准了三项专利,其中两项最近的专利已在目前可用的产品中实施。其中之一是在Serstech ARX和ARX+仪器中提供的行业首个自动对焦功能。自动对焦不仅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测量,而且无需任何适配器,操作人员在现场处理时可能会很麻烦。另一项专利是SERS试剂盒,它可以识别ppm(百万分之一)浓度以下的物质。“我们正在努力增加现有产品的价值,同时也在研究下一代产品,团队产生了许多新想法。我们的研发团队是的,创新水平令人印象深刻。”关于SerstechSerstech提供化学品识别解决方案,客户遍布世界各地,主要在安全和安保行业。典型的客户是海关、警察当局、安全组织和应急救援部门。然而,Serstech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并不局限于安全应用,它还可能适用于任何使用某种化学品的行业。Serstech的总部在瑞典,所有的生产都在瑞典完成。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作为Serstech的中国区代理,我们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及全面的技术和应用支持。
  • 韩春雨回应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换了方式递交
    p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沈啸为发明人的专利——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因申请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答复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该专利的申请被视为撤回。2017年1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该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通知书”。 /p p   1月12日,韩春雨和沈啸通过河北科技大学有关部门向媒体发表《关于以Argonaute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相关专利申请问题的声明》表示:“关于以Argonaute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相关专利申请,我们已经聘请了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国际一流专利代理机构来进行专利保护的全球化布局。从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角度,我们选择采取国际专利向中国递交的方式来保护中国国内专利。第一个专利的PCT文本已于2016年提交,并已包括原申请的中国专利内容。” /p p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沈啸等人在国际期刊《自然· 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随后,一些国内外实验室表示,未能根据韩春雨提供的数据和方法重复该实验,韩春雨等人及其成果遂受到质疑。 /p p br/ /p
  •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
    p   2016年4月19日,国新办举行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15年,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279.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达到110.2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突破1000万件,达到1034.4万件,连续14年保持世界第一。 /p p   申长雨说,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5.9万件,居世界第二位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此外,受理商标注册申请287.6万件,同比增长25.85% 作品著作权登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4.8万件,同比增长35.9%…… /p p   这些数字的背后,折射出我国知识产权创造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知识产权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申长雨说,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正稳步推进,修改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施行 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专利法第四次全面修改、职务发明条例出台和专利代理条例修订工作,相关草案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工商总局积极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工作等。 /p p   2015年,全国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5.1万件,办结案件4.7万件,案值达7.4亿元。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也在加强。2015年,我国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融资总额达931.7亿元。 /p p   据悉,为迎接第16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宣部等23个部门将联合启动2016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主题,全国各地将举办新闻发布会、政策宣传解读、业务咨询、发展成就展览、集中销毁侵权假冒货物等活动。 /p p /p
  • 雪迪龙申请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光谱降噪方法专利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光谱降噪方法“,公开号CN117574063A,申请日期为2024年1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光谱降噪方法,其中,包括:获取光谱数据的周期性数据;基于所述周期性数据,利用傅里叶变换得到所述光谱数据的频谱;提取所述频谱的有效信号;基于所述频谱和所述有效信号利用傅里叶变换复原得到降噪后的光谱。本申请采用的光谱降噪方法计算简单并且计算速度快,可以有效消除特定频率噪声以及非周期噪声的干扰,对得到高信噪比的光谱具有重要意义。
  • 上海乐枫对密理博某专利无效的申请获得通过
    2015年7月3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宣布EMD密理博公司净化流体方法专利权全部无效(专利号:200480031805.7)。这个判定在实验室纯水领域首开先河,也是上海乐枫在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打破跨国企业垄断方面的首次成功。“可以这么说,” 上海乐枫总经理姚博士表示,“这体现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在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上的不断完善,对跨国企业和初创企业在保护方面一视同仁,使得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与全球发达地区具有相匹配的超高专业水准。” 众所周知,一些国外企业在掌握少数早期专利的基础上,将自身专利申请的范围无限度延伸,长期获得高额利润。这种看似正当的知识产权保护背后,实际是滥用知识产权,扼杀创新,形成垄断和不正当的竞争,将中国消费者当成印钞机,并使其蒙受巨额的损失。 从2012年起,密理博公司就不断开启针对乐枫公司的所谓专利法律程序,利用其影响力在市场上大肆宣传,诋毁乐枫公司的纯水兼容耗材产品。作为一家具备高新技术实力但基础相对薄弱的初创企业,上海乐枫尊重知识产权并积极应对。这次的专利无效申请,是乐枫对国际大公司的一次挑战。面对不断叫嚣的“克隆” “侵权”等各种打压封杀的声音,乐枫以事实进行了有力回应。过程充满艰辛,但最终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个案例,也应正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打破垄断,是市场竞争公平公正的基础,打破垄断,是一个市场健康成长的需要;打破垄断,保护的是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在此,乐枫公司郑重承诺,我们将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不仅要做制造的强者,更要做创新的强者。与众多有良知的国营、民营企业一起,对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领域仪器设备供应的垄断现象,大声地说:不! 关于上海乐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乐枫是一家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专业提供水纯化和实验室分离纯化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发展之初,上海乐枫就树立了尊重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理念,积极建立自己的品牌,目前上海乐枫已经成为全球密理博纯水系统兼容耗材产品线最齐全的供应商,产品品质和服务被市场认可,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创新,上海乐枫是这样认识的 - 创新不仅包含那些新技术,还包含了对工艺流程的完善和优化,对产品的再创造。上海乐枫生产的密理博兼容耗材,不是原装产品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自己研发的工艺生产,产品品质和出水质量均可与进口产品媲美。 更多产品信息,请登陆:www.rephile.cn 企业微信名:纯水热线400 690 0090
  • 中国成为纳米科研强国 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
    p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喻菲 申安妮)2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纳米科技研发大国,部分基础研究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p p   这份由施普林格· 自然集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编制的中国纳米白皮书显示,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纳米科学与技术进步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纳米科技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成效也初具规模。在专利申请量方面,中国位于世界前列。 /p p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大会上说,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纳米科技研究的整体实力已走在世界前列。随着中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系列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的推进和落实,中国纳米科技研究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ee6de5b8-ffd3-48a6-9e96-d0011447df07.jpg" title=" ec2518fa-5873-41f6-b20a-1678aeec6e5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第七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现场,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p p   他说:“我们将高度重视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纳米科技的创新驱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p p   纳米科学是在纳米尺度(从原子、分子到亚微米尺度之间)上研究物质的相互作用、组成、特性与制造方法的科学。它汇聚了现代多学科领域在纳米尺度的焦点科学问题,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孕育着众多的科技突破和原始创新机会。同时,纳米科技对高技术的诞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应用已经遍布材料与制造、电子与信息技术、能源与环境、医学与健康等领域。 /p p   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品牌国际会议,两年召开一次。本次大会,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出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纳米研究迅速崛起 /strong /p p   白皮书显示,过去20年,中国的科研产出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1997年,中国科研人员参与撰写的科研论文约占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全球所发表的论文总数的2%。目前,中国几乎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原创论文。其中,最能突出展现这一发展趋势的研究领域几乎非纳米科技莫属。 /p p   据统计,1997年全球共发表了约1.3万篇与纳米科学相关的论文,到2016年已增至15.4万篇,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4%,高于所有领域平均水平。同期,中国纳米方面的论文产出由1997年的820篇增至2016年的5.2万余篇,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4%。 /p   20年前,全球发表的科研论文中,大约只有2%涉及纳米科学与技术。如今,这一比例已增至10%以上。在此期间,中国、韩国和印度纳米领域的科研论文对整体科研产出的贡献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p   2007年以来,中国在纳米领域的高被引用论文占比更高,达到22%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是全球增长率的三倍多。中国在2014年超过美国,其贡献已是除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数倍之多。 /p p   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纳米专利申请量位列世界第一,这与中国纳米科研强国的地位相一致。过去二十年,中国的纳米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20万件,占全球总量的45%,是全球第二大纳米专利贡献国——美国的同期累计申请总量的两倍以上。 /p p   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刘鸣华说,中国早就意识到纳米科学对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潜在贡献。2003年,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成立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都参与其中。 /p p   他说,政府有力的资金支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投身于纳米材料的研究。此外,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海归潮”中回国,这也有助于中国纳米科研的迅速崛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能源、环保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strong /p p   白皮书称,与能源相关的应用,尤其是储能和产能,是中国纳米科研常关注的一个领域。这也是近三年来中国十大热门纳米材料应用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p p   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中国正在大力投入研发新能源以及有助于节能和环境治理的新技术。中国众多科研人员在纳米材料电池和能源存储与转化的研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p p   不少专家认为,催化技术和纳米催化材料是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纳米科学领域。以纳米结构为基础的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因此在化学或化工产业及炼油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发了一种新的双功能催化剂,能将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直接转化为低碳烯烃——生产塑料等材料的重要原料。他们的方法大幅提高了转化效率,并已经成功吸引了多家化工企业,共同开发催化剂制备和工艺过程,将这一原创性成果实现产业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8d78d6f9-b6b1-4565-8e6a-532fd145802b.jpg" title=" 20683ab6-6257-483c-9ac2-abff96dc509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际纳米科学精英齐聚北京(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p p   此外,基于在一些纳米科学领域的技术专长,中国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正在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我们已经在能量转换和存储研究中处于领导地位,并在几项新能源电池的合作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位专攻纳米能源的研究者说。 /p p   白春礼说,展望未来,纳米科技面临诸多机遇和多方挑战。“我们需要实现对于纳米尺度基础研究的突破,需要加快填补基础与应用之间的沟壑,更需要满足更多来自于世界能源、环境与健康领域的重大需求。” /p p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快构建和培育价值链和创新链,开展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全球合作。希望通过共同努力,纳米科技在基础前沿领域能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为中国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白春礼说。 /p p br/ /p
  • 2008年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呈现四大特点
    据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08年,中国共受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828328件,共授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411982件,专利申请授权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中国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增幅达到19.4%,特别是国内发明申请增幅达到27.1%,是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是企业申请数量、单个企业申请量、百件以上申请企业数明显增加。2008年,国内有4.05万企业申请了专利,同比增长23.9%,国内有专利申请的企业平均专利申请量也略升至7.29件。另外,中国企业专利意识日益增强,专利创造、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去年,国内有420家企业有百件以上专利申请。   三是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结构明显优化。国内申请中发明专利所占比例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量持平。   四是各技术领域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均呈增长态势,绝大部分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环境技术、通信、化学工程、运输和医学技术等领域的国内申请量超过国外 声像技术、光学等领域的国内外差距也进一步缩小。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定,到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 皖仪科技申请质谱离子源进样装置及进样方法专利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质谱离子源进样装置及进样方法“,公开号CN117650038A,申请日期为2023年11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质谱离子源进样装置及进样方法,进样装置包括样品打印头、样品床、雾化器以及真空接口。样品的进样方法为,样品从样品打印头喷射到载样纸中;载样纸通过加热器加热,使样品的溶剂挥发,样品在载样纸中形成样品斑,同时,滚筒驱动载样纸绕着滚筒旋转,使样品斑朝向真空接口的方向移动;雾化器喷射的带电溶剂喷雾射向载样纸,使样品斑中的化合物在带电溶剂喷雾中溶解,并被后续的带电溶剂喷雾溅射弹起,形成带电样品‑溶剂液滴;液滴通过库伦爆炸形成带电离子;带电离子在真空接口位置被电场吸引,并进入真空接口内完成进样。该进样装置及进样方法,使样品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前处理可以直接上样,降低了工作量。
  • 苹果申请太赫兹新专利,将用于无创血糖检测
    糖尿病患者需要血糖数值来计算他们在吃下一餐之前需要服用多少胰岛素,目前血糖检测每次都需要刺破手指,对于病人而言非常不便。2020年,三星公司发布消息,在三星高级技术研究所(SAIT)、三星电子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相关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用全新的“拉曼光谱法”,研发出一种无创检测血糖的新技术,并将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中。就在近日,苹果公司也为其全新的Apple Watch申请新专利,同样是能够支持血糖监测功能,与三星不同,苹果公司全新的Apple Watch则是采用了太赫兹技术,据悉,该专利的标题为“使用环境传感器在动态环境中进行性能增强的太赫兹光谱和成像”,是利用太赫兹电磁辐射代替光通过用户的身体,以检测“气体、健康/液体或固体材料的质量”。太赫兹技术目前处于产业化节点,此项专利的应用,或将为太赫兹技术的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 中国食品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百万,全球第一!
    7月3日,第十三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在南京隆重开幕,600多位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士、政府及行业资深专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及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为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王亚利主任(右)、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周骏贵院长(左)发布《食品产业专利发展状况白皮书》。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在大会启动环节共同发布《食品产业专利发展状况白皮书》。截至2024年6月,全球食品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4168983件、2120468件,其中,中国占比分别为29.10%、14.85%。白皮书从技术发展现状、全球市场主体分布、产业专利态势分析、重点申请人和重点技术分析等角度详实分析了全球食品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挑战与机遇。为行业内外提供产业专利发展动态,洞悉产业技术热点和市场机会,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以及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中国食品产业专利申请 2685797 件,其中,发明申请1213110件,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专利授权 1787583 件,其中,发明授权314896件,位居全球第二;实用新型授权1472687件,位居全球第一。该产业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市。中国食品产业重点技术专利布局与全球一致,分布在现代食品、农机装备、盐与调味品等技术领域。食品产业专利发展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27573件、18445件,中国是该领域主要技术来源国,申请占比高达84.78%,主要聚焦于农药/兽药残留检测、重金属离子检测和食品添加剂检测等关键技术。中国发明申请前十强序号单位专利数量1江南大学(全球榜16位)47362浙江大学37673中国农业大学31784华中农业大学24845东北农业大学24586华南农业大学24517华南理工大学24358江苏大学24129广西大学229310西北农林大学2290————————————————————————————————点击图片 免费报名为了促进粮油行业分析检测技术交流,研讨国内外最新研究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三届“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及品质检测新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届时,我们将特别邀请行业专家及相关厂商技术人员参与本次网络研讨会,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检测技术呈现给大家。
  • 2016年国内1类新药申请汇总(化学药)
    1.正大天晴药业集团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和其原料药厂-润众制药递交了5个原料及片(胶囊)化药1类申请,分别是TQ-F3083、TQ-B3203、TQ-B3233、TQ-A3334、TQ-B3525。  另外今年有四款1类新药获批临床,均为去年申报。拟治疗领域可能为糖尿病,乙肝,抗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等。  2.艾滋病药物  江苏艾迪药业:ACC007原料及其片剂。为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拟用于治疗艾滋病。2015年, ACC007在韩国已完成健康志愿者第一阶段的SAD和MAD临床研究。  3.众生药业  (1)众生药业在2016年9月12日公告,小细胞肺癌(SCLC)1类创新药 ZSP1602 原料及胶囊的临床试验注册申请获得CFDA受理。ZSP1602 是众生药业申请的第一个治疗肿瘤的创新药。  (2)ZSP1601片,是一款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1类新药。 相关的化合物及其用途已经申请国内专利及国际PCT专利,是国内第一个递交临床试验申请NASH创新药。  (3)2015年7月众生药业与药明康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第一个合作阶段为2015-2019年,共同进行 1.1 类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的研发。目前众生药业与药明康德共同开展耐药性肺癌1类新药ZSYM003、治肿瘤1类新药ZSYM004、甲型流感和人禽流感1类新药 ZSYM005、肝癌1类新药ZSYM006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一类新药ZSYM007、ZSYM008和ZSYM009”的合作研发项目。  4. 磷酸盛格列汀片  盛世泰科的磷酸盛格列汀原料及其片剂的临床申请在今年10月获CDE受理,该药是一种DPP-IV抑制剂,拟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该项目是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官网显示,磷酸盛格列汀的体内外活性,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毒性等数据优于默克公司的西格列汀。  5.杭州民生药业  注射用NL-101,是一种DNA损伤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双重抑制剂,拟用于治疗血液癌症与实体瘤等癌症。分析表明,NL-101不同于苯达莫司汀和SAHA(Vironastat),具有新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传统药物无交叉耐药。  NL-101由Mundi开发,2011年7月杭州民生药业获得了该产品在中国的专利权及研发、生产、销售权。  6.广东东阳光  (1)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可能为FLT3靶点的抑制剂,适应症是AML   (2)盐酸伊非尼酮胶囊:适应症为肺纤维化。  此前东阳光申报的对甲苯磺酸宁格替尼胶囊、甲磺酸莱洛替尼胶囊、盐酸博昔替尼胶囊、马来酸英利替尼胶囊均获批临床。  7.山东丹红制药  BC0335颗粒为山东丹红制药申报的第二个项目,第一个新药1类项目。目前该公司申请的大部分为丹红注射液的相关专利,未查到本品信息。此前申报的为2012年申报的注射用多利培南。公开信息显示,山东步长持有山东丹红75%股份。  8.康缘药业  2016年11月底,康缘药业递交了公司第一个化药1类申请,代号:KY0467颗粒。此前笔者根据公司申请专利等猜测为一款EGFR/ErbB2抑制,拉帕替尼改良药物。(早在2008年,康缘就成立了美国团队,致力于新药开发。)  不过在收稿前,有知情人士表示,这不是抗肿瘤药物,也不是海外新药团队开发,所以等公告?  9.海思科药业  (1)HEISCO-149及 HEISCO-149片:是一款肝病1类新药。这是海思科申报的为数不多的1类化药。  (2)在2016年3月份,海思科收获了自主研发产品 HSK3486 乳状注射液的临床批件,HSK3486 是注射用全身麻醉剂(拟用于门诊手术的麻醉、无痛胃镜等检查的麻醉和全身麻醉的诱导),已在澳大利亚完成 I 期临床试验,共纳入92例受试者。  10.信立泰  注射用信立他赛:2016年8月,信立泰时隔十多年申报了一个1.1类新药,推测是多西他赛改良药物。  11. 辰欣药业  盐酸美呋哌瑞片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缪泽鸿博士主持开发,山东辰欣共同开发,是 一款PARP 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入选“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在2016年11月底获批临床。  12.罗欣药业  SCC-31胶囊:罗欣药业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及复旦大学联合开发的SCC-31胶囊在2016年2月向CFDA递交了临床申请,在9月已获批临床。该药是一种ATP竞争性mTOR选择性抑制剂,拟用于抗肿瘤。此药品为罗欣药业申报的第一个1.1类新药。此前有报道上海药物所及复旦大学将以1.3亿元加销售提成转让给了罗欣药业。  13. EGFR T790M突变第三代小分子靶向药物  (1)豪森药业:  HS-10296片,已经在美国、台湾、韩国三地的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2)再鼎医药:  ZL-2303片,于2015年11月从韩美引进,今年5月向CFDA递交临床申请。  (3)杭州鸿运华宁药业:  GMA204胶囊:新一代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分子量小,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在动物脑内药物分布比例高于EGFR的其他TKIs对于化疗无效或者第一代EGFR抑制剂产生耐药性和产生新的T790M变异的晚期患者或提供了新的希望和选择。于2016年7月递交临床申请。  (4)其他针对T790M同类药物国内在研的厂家还有艾森生物(艾维替尼)、华东医药(迈华替尼)、贝达药业、百济神州等。  14.天津尚德药缘  ACT001胶囊:一款抗脑胶质瘤新药。ACT001是小白菊内酯的衍生物,克服了小白菊内酯不稳定、水溶性低等缺点,具有很好的安全性。ACT001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对脑胶质母细胞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2016年9月, ACT001在澳洲首例肿瘤患者安全完成首次给药。  15.卡南吉医药  CM082片是VEGF/PDGF双靶点抑制剂,与舒尼替尼具有相似骨架结构。目前在海外开发的适应症有黄斑湿性病变(wAMD)、 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等。在今年8、9、11月拿到三个适应症国内临床批件。  16.军科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1)盐酸阿姆西汀肠溶片在2016年9月获得临床批件:  盐酸阿姆西汀是一种结构全新的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拟用于抗抑郁的治疗。为石药中奇与军科院联合申报。  (2)左旋盐酸去甲基苯环壬酯片2016年2月递交临床申请。为盐酸苯环壬酯改良新药,用于晕动症治疗。  17.北京赛林泰  CT-1530胶囊:一款BTK激酶抑制剂,拟用于慢性淋巴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治疗等。经过7个月审评在今年9月获得临床批件。(为特殊审批品种,入选重大新药创制项目)  18.康乃德生物  CBP-307胶囊: 今年5月CDE受理。本品是一种S1P1激动剂,拟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银屑病和炎性肠病等。2016年1月,澳洲CBP-307的1b期临床研究完成。  公司其他在研项目包括:CBP-174 、 CBP-201、CBP-104。  19.上海唐润医药  今年8月申报的TP-168片是一款丙肝药物(HCV蛋白酶抑制剂)。唐润医药开发聚焦在抗丙型肝炎,抗感染,抗肿瘤领域。  20.浙江尖峰制药  (1)注射用去氧鬼臼毒素 :属于微管结合药物,用于抗肿瘤治疗。于2016年8月向CFDA递交IND申请。  (2)2012年4月,尖峰药业与中国药科大学签订一类抗癌新药去氧鬼臼毒素(DPT)合作开发协议,合同金额3000万元人民币。  21. 深圳明赛瑞霖药业  希列克托灵片 :一款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  深圳瑞霖创立于1996年,一家总代理,眼科为优势领域。通过国际合作,希列克托灵片(MS-553)在中美同时申报,目前已经完成美国临床一期,2016年开始二期。  22.扬子江药业  (1)YZJ-0318 马来酸盐片 :一款抗肿瘤药物来自扬子江海雁。扬子江海雁位于张江高科,专注于1类创新药,生物大分子药物及伴随诊断试剂的研发。  (2)托西酸伊菲替尼片:来自四川海容的一款抗肿瘤药。海容同时承担4项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  (3)YZJ-1139片 :未查询到相关信息。  23. 沪云肿瘤研究中心  (1)SPT-07A注射液:该药是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分离的小分子单体化合物,拟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治疗。  (2)公司聚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银屑病和红斑狼疮、三阴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领域。在2015年9月挂牌新三板。  24. 湖北生物医药研究院  说明:湖北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武汉光谷人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1)WXFL10040340胶囊 :与武汉珂美立德生物联合申报1类新药WXFL10040340胶囊。本品可能为PARP抑制剂,用于治疗恶性实体瘤。  (2)WXFL10230486 胶囊:与人福医药集团联合开发,是一款BTK抑制剂,拟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25. 上海星泰医药  说明:上海星泰医药为复星医药子公司。  PA-824片:于今年4月申报,11月拿到临床批件。  公告显示:PA-824片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壁霉菌酸合成的双重作用机制达到抑制结核杆菌的效果。抗菌活性优于异烟肼, 对敏感结核杆菌和耐利福平结核杆菌活性较好 对于隔离的 MDR-TB 有潜在的疗效, 并且有可能缩短治疗周期,与现临 床使用的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在2月公告时已投入研发费用约为 1,400 万元。  26.合肥医工医药  HY-021068片 :本品为公司申请的第二个1类新药,根据公司申请的专利猜测本品为一款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上一个为2013年的吡拉格雷钠注射液,Ⅱ/Ⅲ期临床申请在2016年10月获批。2016化药1类新药申请汇总表.pdf
  • 从专利申请文献统计看近百年颗粒粒径检测技术演进
    p    strong 编者按 /strong :让PM2.5无所遁形的颗粒粒径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化学、环境安全等诸多领域。本文作者利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和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采用分类号G01N与关键词对2017年7月12日之前的专利申请文献进行了检索,并对颗粒粒径检测方法的各技术分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8421654c-8b9f-40df-adeb-ff1dbf5948e4.jpg" title=" 00.jpg" / /p p   2011年底,美国驻华大使馆在新浪微博的官方账号发出一条微博:“北京空气质量指数439,PM2.5细颗粒浓度408.0,空气有毒害??”该微博随即在国内引发了对PM2.5(细颗粒物)的强烈关注,最终PM2.5被纳入到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中。事实上,让PM2.5无所遁形的就是颗粒粒径检测技术,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化学、环境安全等诸多领域。笔者利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和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采用分类号 G01N与关键词对2017年7月12日之前的专利申请文献进行了检索,并对颗粒粒径检测方法的各技术分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p p    strong 各项技术并行发展 /strong /p p   颗粒粒径或粒度分布的检测方法种类繁多,按照测量原理主要有7类技术分支,包括:筛分法、沉降法、显微图像法、光散射法、电阻法、静电法和超声法。笔者对各技术分支的专利申请量进行统计发现,光散射法的专利申请量最高,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人们的视线,是目前最先进、应用最广的一种颗粒测量技术。此外,排名第二的是显微镜法,尤其是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技术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分析手段,该方法优势明显,除了可得到颗粒的粒径,还可以对颗粒的结构、形状和表面形貌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和了解。然后分别是沉降法和筛分法,这两种方法是测量颗粒粒径的传统方法,工艺过程简单、成本较低,且操作便捷、装置结构简单。 /p p   在颗粒粒径检测技术演进的过程中,主要的发展趋势有2个方面:检测精确度的提高及检测对象的扩展。上世纪 40年代以前,业内主要是采用筛分法、沉降法和显微镜法。其中筛分法最早的专利出现在1933年,公开号为GB402402A 沉降法则是基于 Stokes重力沉降公式来测定粒径,沉降法的专利早期以国外专利申请为主。显微镜法是唯一可直接观测单个或混合颗粒形状、粒度和分布的方法,早期国内相关专利申请较少,从2010年才开始出现激增态势。此外,将显微镜法和其他粒度测试方法结合于一体的装置,是当前显微镜法的研究热点,如上海理工大学公开号为CN102207443A、CN102207444A的专利申请,就是利用传感器件将多种颗粒粒度测量方法融合在一起。 /p p   随着计算机、电子和激光等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颗粒粒径检测逐渐开始实现检测对象的多元化,光散射颗粒粒度测量仪受到市场欢迎。光散射技术的思想最早由前苏联学者Mandelshtam于1926年提出,随后其应用逐步扩展至界面和胶体科学等领域,并开发出了荧光相关光谱法、X射线光子相关光谱法、动态光散射显微术等。近年来,对动态光散射仪器的应用需求明显增长,相关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动态光散射仪器的局部结构改进和采用各种新技术改造传统装置以扩展新应用等方面。 /p p   对于电阻法和基于电阻法发展起来的静电法和超声法,其理论基础的发展目前已趋于成熟。其中电阻法最早为美国Coulter公司创始人Wallace H. Coulter于1953年发明,随后Coulter公司将其商品化,开发出库尔特计数器,Coulter公司此后不断对电阻法进行深入研究,其生产的 Multisizer I全自动粒度分析仪仍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颗粒测量多功能仪器。而其他公司和个人对于电阻法、静电法和超声法的研究,在1980年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大量相关的专利都是基于Coulter公司技术的改进而来。 /p p   总体而言,虽然不同检测方法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应的颗粒类型,各技术之间呈现并行发展的趋势,但整体上呈现出向更快速、更准确以及更加便捷检测的方向发展,各分支的专利申请量也均呈现出上升趋势。 /p p   strong  两家公司平分秋色 /strong /p p   笔者分析了排名靠前的主要申请人的核心专利数量和企业综合实力,发现在颗粒粒径检测领域,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646/"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 /span /a (下称马尔文公司)和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36/"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 /span /a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 /span 下称贝克曼公司)呈现平分秋色的竞争态势。 /p p   马尔文公司成立于1963年,早在20世纪80年代,该公司便进行了颗粒粒径测量仪器的技术研发,其最早的研究方向是基于激光技术测定颗粒粒径。随后,该公司研发了利用超声法测量颗粒粒径的相关技术,相关专利包括US5121629A、GB9801667D0、WO2010/041082A2等。在 1980年到2010年间,马尔文公司在颗粒粒径检测的几个主要技术分支上均保持了稳定的专利申请量,在光散射法和超声法检测两个分支的专利申请量最大。 /p p   马尔文公司在超声测量方面的主要产品为Ultrasizer MSV超声测量仪,该仪器可根据颗粒粒径与声波衰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颗粒粒度分布,同时还可以测出体系的固含量。随后,该公司在初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开发出了探头式超声粒度测量仪。近年来,马尔文公司发展迅速,从专利申请分布来看,自2010年至今,该公司提交了50余件关于激光粒度分析的专利申请,这表明该公司可能欲向高精密仪器方向转型。 /p p   贝克曼公司于1997年成立,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颗粒分析仪器公司,其于1953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颗粒粒度分析仪,并于1965年对该产品提交了专利申请NL6505468A。 /p p   1983年贝克曼公司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代表处,此后不断完善专利战略,迅速占领了国内外市场。2000年之后,贝克曼公司进入超声颗粒测量领域,获得了一系列专利权,如公开号为WO0057774A1、US2006001875A1等。2000年至2012年,贝克曼公司在颗粒粒度检测的四个主要分支领域均进行了专利布局,其开发了基于电阻原理的Multisizer 3系列粒度分析仪,基于光脉冲原理的HIAC系列液体颗粒检测仪,基于光脉冲和库尔特原理的Multisizer 4e系列粒度分析仪,以及融合了超声与光散射原理的DelsaMax Pro粒径分析仪和DelsaMax CORE系列产品。其最新的DelsaMax Pro系列产品与马尔文公司的Zetasizer Nano系列产品采用的技术都结合了声学和光学颗粒检测技术,可见两家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态势比较激烈。 /p p   笔者认为,今后颗粒粒径检测领域的技术发展将更注重提高测量精度和对颗粒特性的多方面测定等方面,将不同颗粒粒径检测技术进行融合以提高检测性能将成为未来专利布局的热点。(詹雪) /p p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p
  • 华为公司申请多光谱模组及电子设备专利,减小多光谱模组的体积
    金融界2024年2月19日消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多光谱模组及电子设备“,公开号CN117560563A,申请日期为2022年8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光谱模组及电子设备,其中,多光谱模组包括驱动组件、镜头组件、滤光片组件和图像传感器,镜头组件、滤光片组件和图像传感器依次排列其中:滤光片组件包括至少一行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滤光片组,每个滤光片组中包括至少一行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滤光片,每个滤光片组中具有相同位置的滤光片的通过波长段均相同,多个滤光片中至少两个滤光片的通过波长段不同;驱动组件与镜头组件、滤光片组件和图像传感器中的一者或两者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镜头组件、滤光片组件和图像传感器中的一者或两者沿第一方向运动。本申请能够在满足进光量和空间分辨率不受影响的同时,减小多光谱模组的体积。
  • 江苏常州质检所获三项国家专利申请受理
    从江苏省常州市质监局获悉,近日,常州质检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三项国家专利的申请,均获得受理。   2009年,常州质检所组织起草了国家标准《餐桌餐椅》和行业标准《办公家具 电脑桌》。在此基础上,常州质检所整理了三项专利技术,分别是《高度可调式电脑桌》、《一种餐桌》两个实用新型专利和《玻璃桌面耐热性试验方法》一项发明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在受理后数月即可生效,发明专利须在受理两年后生效。   该批专利填补了常州质检所专利领域的空白,为今后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