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瑞恒医疗

仪器信息网瑞恒医疗专题为您整合瑞恒医疗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瑞恒医疗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瑞恒医疗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瑞恒医疗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瑞恒医疗话题讨论。

瑞恒医疗相关的资讯

  • 天纵生物0元收购瑞恒医疗51%股权
    1月10日,天纵生物,发公告称,拟以0元收购陕西瑞恒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恒医疗)51%的股权,其中法定代表人林军刚占41%,王小鹏占10%。  据了解,瑞恒医疗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实缴出资为0元,鉴于此,本次股权收购以0元收购。双方约定收购完成后,按照出资比例履行出资义务,天纵生物需承担510万元的出资义务。  天纵生物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生物组织工程材料,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为一体。  2016年上半年天纵生物的营业收入为873.52万元,较上半年同期增长263.5% 净利润为2.35万元,较上半年同期增长101.3%。  天纵生物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瑞恒医疗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的合并报告范围。本次收购是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角度作出的决策,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公司业务范围及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 营收利润增长均超20%!迈瑞医疗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2.96亿元
    近期备受关注的行情,莫过于医药板块的“集体反攻”。  过去一个月,医药指数最高上涨超过18%,其中医药器械板块更是最高上涨超过26%。尽管之后市场整体回调,医药器械板块近20日上涨仍然超过17%。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医药板块此前因市场因素久跌不起,而后情绪回暖反弹;另一方面,近期带量采购政策降价温和、医疗器械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利好都为医药行业吹来了暖风。  今年9月,卫健委推出关于使用贴息贷款购置医疗设备的相关政策,对医疗机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大力投入医疗“新基建”。  据此贴息贷款有望成为医疗设备采购的另一重要资金来源,激发医院的医疗设备配置需求,补充医疗机构采购动力。  在利好下,医药器械板块实现“绝地反击”,龙头迈瑞医疗(300760)更是强势反弹。  据迈瑞医疗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截至目前,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 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其中和迈瑞医疗产品相关的贷款需求有望超过200亿元。  10月27日晚间,迈瑞医疗披露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20.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5亿元,同比增长2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迈瑞医疗归母净利润为81.02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归母净利润80.02亿元。  受益于国内医疗新基建的大力开展和全球常规业务的持续复苏,这一龙头的增长动力与经营韧性随之凸显。  压力之下,稳健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迈瑞医疗实现营业收入232.96亿元,同比增长20.13%;净利润81.02亿元,同比增长21.6%。  在海外市场受到经济压力,国内市场散发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迈瑞医疗仍实现了稳健增长。  业务方面,从产线维度看,受益于海外常规实际业务的完全复苏和重磅仪器的亮眼装机表现,迈瑞医疗的体外诊断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了高速增长,其中化学发光引领了体外诊断的整体增长。  此外,受益于全新高端超声R 系列和全新中高端超声 I 系列迅速上量,迈瑞医疗完成了海内外高端客户群的突破,使得医学影像业务报告期内完成了快速增长。  在国内医疗新基建和海外高端突破的双线并进下,迈瑞医疗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在报告期内也维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增速逐季度环比提升,尤其是微创外科业务实现了翻倍增长。  今年上半年,迈瑞医疗曾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三大产线布局的产品均是一家综合性医院营运必备的设备和耗材,同时应用的领域也不属于可选型消费医疗。医院的就诊量不随经济波动,而是和人口的增长与老龄化相关。并且海外经济形势的恶化会使得医院对高性价比的需求更加显著,这将给公司带来更多海外高端客户渗透的机会。  从区域维度看,随着上半年地方政府发行的医疗专项资金逐步到位,医疗新基建持续推进,以及三季度疫情对常规业务影响的改善,迈瑞医疗在国内市场的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  另一边,尽管海外市场仍然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但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强大的性价比优势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海外营销体系,迈瑞医疗在海外高端客户的突破上同样实现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北美与发展中国家市场业务完成了快速增长。  研发方面,迈瑞医疗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到22.8亿元,同比增长27.4%,已超2020年全年。  在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下,截至2022年9月30日,迈瑞医疗共申请请专利8349件,其中发明专利5958件;共计授权专利391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42件。  今年三季度,迈瑞医疗在体外诊断领域推出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亚型及白细胞介素六化学发光试剂等产品,在医学影像领域推出了 POC 超高端平板彩超 TEX20、基层彩超解决方案 Consona N9/8/7/6、专业眼科彩超“决明 ZS3 Ocular”、无创定量肝超仪“飞蓟 Hepatus 6/5”等产品,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推出了 TMS30 和 TMS60 Pro 遥测产品、易监护 2.0 生态系统等产品。  在财报中,迈瑞医疗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三大业务领域,积极拓展高增长潜力的种子业务,全面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加快国际营销体系变革和深化海外本地化建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抓住国内医疗新基建和海外全面高端突破的重大机遇,持续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渗透率;同时,继续提升内部管理质量,改善经营效率,以使得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长期持续的健康增长。  今年年初,迈瑞医疗推出了A股上市后首个员工持股计划,涉及金额约10亿元,覆盖人数近2700名。在业绩考核方面,迈瑞医疗把净利润每年(2022年至2024年)增长20%作为解锁条件。  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迈瑞医疗有望完成全年业绩目标。  此外,今年9月的贴息贷款相关政策,也为迈瑞医疗的稳健发展再添“强心剂”。  新基建,新机遇  随着世界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医疗补短板工程仍在进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对于以迈瑞医疗为代表的医疗器械行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新机遇即将到来。  回顾过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暴露出了各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也催生了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建设浪潮。  在国内,新冠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总量薄弱,结构失衡等突出短板。为了提升传染病筛查和救治能力、同时防控疫情的二次爆发,国内市场从2020年3月份以来已经进入了加大建设ICU病房、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等方面的医疗新基建阶段,各地政府也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抗疫设备和物资的战略储备工作。  2021年6月,发改委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均衡布局,核心在于公立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实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09万个,较上年增加8013个,其中:医院3.6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78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3万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17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7754个。  在新基建的浪潮下,医疗设备企业无疑将迎来大量需求。根据瑞恒达招投标网站的数据,医疗新基建项目2021年与2020年相比提升 77.3%,2013至2021年间复合增长率为 29.0%。  据国联证券(601456)测算,新基建总市场可达7500-10000亿规模,带来的医疗器械增量市场约为1500-2000亿,且有望在2025年前完成相关建设。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和社会医疗水平提高,医疗器械市场经历了长足发展。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预期全球2020-2025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速为5.4%,而中国市场同期年均复合增速更将达到13.7%。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速未来5年将保持2.5倍于全球市场的速度继续高增长。  新基建的加持对于医疗器械行业而言,则更似如虎添翼。  广阔市场前景下,今年以来,迈瑞医疗接待机构总量已达到4726家次,成为A股所获机构调研最多的企业。  今年三季度,迈瑞医疗还迎来了葛兰、皮劲松等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加仓。其中,皮劲松管理的创金合信医疗保健基金在三季度增持迈瑞医疗0.77%个百分点,持有迈瑞医疗20.01万股,位列第七大重仓股。  国金证券表示,作为公司国内优质医疗器械企业,迈瑞医疗三大基础业务+四大种子业务相继拉动企业稳健增长。围绕院内协同不断拓展边际进行综合解决方案的推广,在当前国产扩容+院内设备改造+医疗基建的需求推动下,综合方案的价值凸显,公司在长期发展过程的积累形成凸出优势,有望率先受益。  信达证券则认为,贴息政策有利于提升迈瑞医疗的业绩发展潜力,此外随着公司产品线推陈出新,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尽管今年以来迈瑞医疗股价受市场情绪影响波动较大,但公司的基本面仍保持积极向上,而随着估值的迅速修复,体现了市场判断正在回归基本面。  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行业迎来新机遇,迈瑞医疗未来前景可期。
  • 中国精准医疗刚起步 申瑞生物布局医疗大市场
    戴着鞋套,穿着防护服,通过四扇防护门,穿过两个缓冲间,进入无锡正则精准医学检验太空舱式的实验室。这里,十几个隔间,每个隔间一台精密仪器,嗡嗡作响,检测着人类身体中最为神秘的组成部分——基因。而基因正是精准医学的着力点。  2015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刚刚起步,12月,隶属于申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正则精准医学检验所成立,2016年10月正式挂牌。  是什么给了这家企业“熊心豹子胆”在前途未卜时下海?未来的路又会走向何方?  找准行业发展方向率先步入  自2015年奥巴马首次在国情咨文里提出“精准医学”概念以来,精准医疗建设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世界蔓延开来,同年中国开始追逐相关概念和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重视,国内精准医疗市场将大有可为。”无锡申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盛青松通过灵敏的嗅觉,捕捉到生物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洞悉到用户未来的使用需求,率先步入精准医疗。作为精准医疗行业的排头兵,申瑞生物从2014年起便在这个行业悄然发力。2016年10月,申瑞生物与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联合成立的无锡正则精准医学检验所正式挂牌,布局国内精准医学产业。  “大有可为”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和发展同在。对于开辟新战场,盛青松眼中充满热情与执着。这份自信,来自于申瑞先进的技术与雄厚的资本支持。  技术是立足的硬道理。自2014年以来,申瑞生物专注于精准医学领域基因检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产业转化,并建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等多个转化平台。  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脚踏实地的技术沉淀使得申瑞在行业内独领风骚。今年2月,申瑞三个肿瘤筛查产品获CFDA批准,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过硬的技术,使得申瑞捷报频传。迄今为止,已经取得尿碘、血铅、宫颈癌基因预检等12项发明专利,其中,前列腺癌基因甲基化检测更是获得全球专利。该专利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大大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检测的准确率从原本的40%提高至97%,一次性确诊,避免被误诊的病人接受穿刺排查的痛苦。  深厚的技术基础背后,是雄厚的资本支持。  资本市场的涉猎,为申瑞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2014年申瑞获得“鼎晖投资”首轮6000万的风险投资,大大促进了申瑞生物在研发、生产和营销方面的快速成长,也给申瑞生物引入了更先进,更有效的运营管理理念,明确了申瑞之后几年的战略发展方向。未来,申瑞将实施B轮产业融资计划,最终实现2018年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的目标。  机缘巧合助力在沃土中成长  在一次苏州的论坛上,盛青松与生命园招商部部长相遇,经过透彻的交谈与交互考察之后,盛青松决定申瑞于2013年搬至生命园。如果说申瑞落户于生命园,是机缘巧合,但更多的是“命中注定”。  树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肥沃的土壤 植根于传统产业根据地的申瑞之树,更离不开无锡这片沃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无锡就以超前的眼光瞄准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省率先谋划打造“三谷三基地”。  进入新世纪,无锡进一步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发展推进。2010年,全面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试剂、化学新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研发外包及生命信息六大产品领域。2016年上半年,无锡生物医药产值250亿元,增长速度达到8.6%。列入统计的生物医药企业共5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43家,处于国家领先地位。精准医疗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前沿领域,无锡当然不会错过。  惠山生命园就此应运而生,经过7年的积累,获得长足的进步,步入发展快车道。目前,生命园立足于“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精准医疗及健康照护”三大特色产业,专注引进生命科技类企业共147家。“生命园有清晰的产业结构与定位。”这一不同于其他科技园行业混杂的招商引资方式,让盛青松大为赞赏。  “生命园最让我青睐的地方在于服务。”带有一定专业背景的服务,吸引的不仅仅只有申瑞一家公司,一批代表未来生命科学、现代医药、智慧医疗和大健康的新项目、新企业都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基于这样的优势,生命园先后培育出三家上市企业,和时代天使、申瑞生物、脑镁素科技一批上市后备企业,成为无锡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生物产业集聚区。  申瑞的发展依托于生命园,同样也为生命园的发展添砖加瓦。“申瑞与园区共同搭建服务平台,引进技术、人才与项目等资源,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性的作用。”盛青松认为申瑞与生命园之间不仅仅只是单一的依托与被依托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  科学布局期望走上正轨  “精准医学贡献最大的在生殖遗传领域。”盛青松告诉记者,这一领域,也将是申瑞未来的发力点,“申瑞将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成立产前诊断中心与新生儿筛查中心。”  唐氏筛查是医院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手段,即在特定孕周,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的特定元素含量,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等临床信息,最后通过风险评估软件计算得到风险值,以此判断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但由于最后给出的风险值是基于数学模型的计算,往往风险值呈现虚高的现象。  “精准医疗中的无创产筛就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盛青松将现在的医疗技术与精准医疗技术做了对比,“无创产筛只需确认基因的个数是否正常,便能做出准确判断,正确率达到99.99%,只有十万分之一的误差率。”无创产筛能够同时检测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Patau 综合征的发病率,其功能远优于唐氏筛查。  同样,在对新生儿的筛查方面,精准医疗也有其独特的方法——二代测序。现在医院中,新生儿检测出异常后,需再至医院2-3次进行重复性检测,最后才进行基因检测确诊。“将来,能够从基因的角度分析遗传病,而不是像现在通过标志物水平检测遗传病。”盛青松认为将来精准医疗能够改变这个现状,“二代测序能够做到98%的准确性,一次确诊。现在病例库中已有59种新生儿疾病,往后种类会越来越多,筛查越来越准确。”  生殖遗传只是精准医学的一个细分领域,由此可以猜测未来精准医学将对整个医疗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作为刚起步的行业,精准医疗若要普及,前路依然坎坷。  “临床医学对精准医学的认知还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市场上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非常浮躁。”盛青松表示,目前精准医疗的推广还存在许多问题,“精准医疗这个行业需要沉下来,出现龙头企业,才能慢慢走上正轨。”而成为行业标杆正是申瑞未来的努力目标。
  • 理邦仪器知识产权侵权案 终判赔迈瑞医疗2777万
    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是衡量企业综合研发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迈瑞自1991年成立以来,始终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在国际巨头垄断、技术壁垒森严的医疗器械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不仅成为国内的行业领军企业,同时也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医疗器械产品国际化发展和进军欧美发达市场的龙头企业。公司核心产品——监护仪、彩色超声、麻醉和呼吸产品、体外诊断等,不仅在国内市场打破国外高端产品的垄断,在各自领域名列前茅,而且在国际市场(包括欧美发达市场),逐步成为领域内的主流产品,成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代表。  与此同时,迈瑞始终将知识产权作为公司的核心资产,全力维护公司知识产权不受到到侵害。然而,国内一些医疗器械企业为获取利益,采用非法手段侵犯我公司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严重损害了我公司利益,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  鉴于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邦仪器”)存在侵犯迈瑞相关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的行为,公司于2011年4月6日和4月14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两次提起诉讼(总计包括24宗案件),请求法院判令该公司立即停止侵犯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的行为,赔偿经济损失逾1亿元人民币。  2016年10月,迈瑞陆续收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就迈瑞诉理邦仪器侵犯知识产权系列案件的终审判决书。主要判决结果如下:  (2014)粤高法民三终字第831号民事判决:一、被告理邦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原告迈瑞公司“心电算法”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 二、理邦公司赔偿迈瑞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1220.734万元 三、承担案件受理费、鉴定费、审计费共计41.7866万元。  (2014)粤高法民三终字第878-879、935-938、1033号民事判决:一、被告理邦公司立即停止以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权产品的方式侵害原告迈瑞公司ZL03139708.5“电子无创血压测量装置”专利权行为 二、理邦公司赔偿迈瑞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 1029.75万元 三、承担案件受理费、鉴定费、审计费共计28万元。  (2014)粤高法民三终字第1122-1124号民事判决:一、被告理邦公司立即停止以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权产品的方式侵害原告迈瑞公司 ZL200710124611.7“一种便携超声诊断仪”专利权行为 二、理邦公司赔偿迈瑞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444.0122万元 三、承担案件受理费55825.53元   另外,(2012)粤高法民三终字第539号民事判决已于2014年下达,判决理邦立即停止相关专利侵权行为,并赔偿100万元。  至此,迈瑞公司于2011年4月起诉理邦侵犯迈瑞专利和商业秘密一系列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已全部历经深圳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终审完结并生效,一审、二审两级人民法院均认定理邦专利及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成立,侵权产品包括“M8病人监护仪”、“M9病人监护仪”、“M80病人监护仪”、“M50病人监护仪”、“M8A病人监护仪”、“M8B病人监护仪”、“M9A病人监护仪”、“M9B病人监护仪”,以及“DUS 3 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DUS 6 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DUS 3 Vet 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DUS 6 Vet 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几乎覆盖理邦公司全部主营业务的监护和超声产品。终审判决理邦因侵犯迈瑞一系列知识产权须赔偿迈瑞总计2777万元,刷新了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知识产权诉讼赔偿金额之最。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把创新发展提高到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  而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是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国外,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被称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关键在于这些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权利的存在为基础、权利的维护为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表明了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是影响我国当前创新发展的两大关键重要节点之一。  迈瑞医疗作为民族医疗器械的领军企业,也是行业技术创新的先行者,非常乐于看到民族医疗器械企业能够通过加大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我们也始终相信知识产权是整个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的基础要件。迈瑞希望在充分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的产业环境下,与行业中的其他企业一同携手推动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助力。
  • 迈瑞医疗:高度看好并布局宠物医疗器械市场
    近日,有投资者向迈瑞医疗(300760)提问: 请问公司在实验室用仪器方面有规划吗?公司流式细胞仪已经很久没有推新了;另外分子诊断方面,公司目前进展到什么阶段了?迈瑞医疗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在体外诊断领域,公司产品包括血液细胞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凝血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微生物诊断系统等及相关试剂,通过人体的样本(如血液、体液、组织等)的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公司将重点围绕基于不同实验室的场景,利用集成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全面提升工作流和易用性;通过临床需求牵引,加强对检测系统平台的建设,使得生化、免疫、凝血、微生物等检测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核心原材料的掌握,全面提升试剂性能和供应安全性,积极投入创新试剂产品研发。目前,公司的流式细胞仪为医院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使用设备,非科研用途。同时,公司高度看好动物医疗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未来发展潜力,除了布局宠物医疗器械市场以外,还在积极探索和布局科研、畜牧领域,为动物医疗业务打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在疫情之前,公司就已开始密切关注分子诊断领域,公司认为分子诊断的市场规模在疫情催生下将长期扩容,因此非常看好该业务未来的增长潜力,也将积极加速推动该业务的研发布局。谢谢。
  • 致善生物创业板IPO首发过会!专注分子诊断技术|迪瑞医疗参股
    9月6日,创业板上市委员会 2022 年第 61 次审议会议通过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首发申请,企业拟募集资金9.3亿元。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以下用途:2022 年 1-6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75.80 万元,较上年度同期上升 8.3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 利润 6,603.55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55%;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858.22万元、3.29亿元和4.7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分子诊断试剂及仪器的销售,公司收入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专注于分子诊断技术研发致善生物是一家以分子诊断技术为核心,集分子诊断试剂和分子诊断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命科学企业。作为分子诊断领域的领先企业,致善生物注重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借助于公司新产品的推出、产品线布局的完善以及既有产品渗透率的增长,公司业务整体增速较快。在分子诊断试剂领域,公司重点布局结核病防治诊断技术及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填补国家结核病分子诊断技术和产品空白,在结核病特别是结核耐药系列分子诊断检测细分领域以及核酸提取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水平,获得国内同行业企业中数量最多的结核耐药系列检测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分子诊断仪器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主要由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自动核酸提取仪等产品构成。公司2021年推出的“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Sanity 2.0”属于“一体式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该产品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成果,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的全自动检测。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Sanity 2.0(图源于网络)通过“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Hub 602”“Lab-Aid系列自动核酸提取仪”以及“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Sanity 2.0”等产品的组合,公司实现了分子诊断检测全流程的覆盖,配合相关的样本采集工具、核酸提取以及检测试剂,实现了闭环快速检测。深度拓展市场,国内国际两手“抓”对于体外诊断产品行业而言,终端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各级医院,体外诊断试剂厂商往往需要具有较长的经营年限和良好的市场口碑,且提供的产品具有长时间优良的临床应用效果才能获取医院等客户的信任。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医院倾向于与已建立合作关系的、具有良好信誉及快速响应能力的供应商延续合作关系,行业新进者要在短期内与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存在较大难度。通过多年的建设与经营,致善生物已经拥有一支具备生物学和医学专业背景的专业化的营销队伍,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形成了覆盖300余家经销商的营销网络体系。公司在诊断试剂领域拥有广泛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终端客户覆盖各级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及第三方检验中心等。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医疗需求下沉,公司高度重视市场潜力巨大的二级以下医院及基层医院市场,依托分子诊断一体机突出的操作便捷性、检测稳定性及性价比优势,不断升级销售服务体系,壮大销售队伍、扩大销售渠道、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升售前售后服务能力。顺应分级诊疗、体外诊断产品国产替代等市场趋势,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提升在基层市场的渠道建设能力和客户开发能力。在国际市场方面,公司产品已在包括亚洲、北美洲、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取得相关产品认证或市场准入许可。公司持续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根据业务进程快速搭建适合国际市场的业务团队,挖掘业绩高产的渠道。致善生物表示,未来公司将重点布局结核病产品线在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落地;推动具备技术优势的感染性疾病、白血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准入、测试和应用;利用国内产品的产能、成本和响应速度等优势,进一步深耕新冠等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相关产品的上量。迪瑞医疗持有致善生物股份公开资料显示,迪瑞医疗自2016年起持有致善生物股份(600201),累计投入约6000余万元,持股比例14.78%,为其第二大股东。截止至2021年末,致善生物估值提升至2.4亿元,6年间估值增长近4倍。迪瑞医疗30年来长期坚持仪器和试剂均衡发展,主要产品涵盖尿液分析、生化分析、血细胞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妇科分泌物分析、凝血分析、AI智能化实验室七大系列,能够为医学实验室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目前,迪瑞医疗与致善生物采取“股权+分销代理”方式实现了产业和资本的深度合作,2021年迪瑞医疗与致善生物关联交易合计3,270.08万元,补齐和丰富了迪瑞医疗在分子诊断板块产线。  致善生物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专注于体外诊断领域,致力于打造“体外诊断核心原材料+试剂+仪器+检测方案”的闭环快速检测体系,形成了以“体外诊断原材料制备”“超微磁颗粒核酸提取”“均相PCR多靶标核酸检测”和“自动化仪器系统”四大技术平台为一体的技术体系,产品线覆盖分子诊断“体外诊断核心原材料、样本采集、核酸提取、扩增检测及分析”全过程,目前,已与全国性的综合三甲医院和结核病定点防治医院达成稳定的合作。  据悉,2021年致善生物主营业务收入4.74亿元,分子诊断试剂营业收入2.69亿元,占比56.87%;分子诊断仪器营业收入1.8亿元,占比37.94%。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为4.9亿元至5.2亿元,同比增长2.96%至9.26%。此次致善生物募投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其丰富产线,完成产品布局,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全面提升致善生物的综合竞争实力,推动其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同时,可满足市场对分子诊断产品精准化、快速化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增强分子诊断产品的技术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对实现公司国产替代和提升行业影响力有着重大意义。  在迪瑞医疗与投资者互动中表示,其参股的另一家公司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正积极筹备走入资本市场。两家参股公司快速发展体现了迪瑞医疗稳健的投资策略。迪瑞医疗上半年由研发导向向销售导向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聚焦基础医疗市场,积极抓住进口替代机会,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增长,超市场预期。未来借助华润赋能,将加速迪瑞医疗向高质量平台型企业迈进。
  • 重磅!国产汉诺医疗ECMO获批上市|迈瑞医疗入股
    国产ECMO产品获批上市——深圳汉诺医疗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治疗需要,2023年1月4日,国家药监局经审查,应急批准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注册申请,二者配合使用,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心肺功能衰竭、其他治疗方法难以控制并有可预见的病情持续恶化或死亡风险的成人患者。作为国产首个ECMO设备和耗材套包,上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其中,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由主机、泵驱动装置、紧急泵驱动装置、备用电池、流量气泡传感器等组成。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由膜式氧合器及动静脉管路组件(含离心泵泵头),预充管路组件,配件包组件和氧气管路组成。ECMO产品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挽救性治疗设备,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明确的治疗措施,国产产品的上市对于满足临床急需,保障新冠疫情重症患者治疗,确保疫情防控“保健康、防重症”目标落实,将发挥重要作用。在该产品的注册申报过程中,国家药监局按照“统一指挥、早期介入、快速高效、科学审批”的原则,成立应急审评工作组,专人负责、全程指导、发布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加大产品注册申报指导,加快审评审批进程,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基础上推动产品尽快上市,满足疫情防控工作急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了解ECMO——体外膜肺氧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ECMO主要包括血管内插管、连接管、动力泵(人工心脏)、氧合器(人工肺)、供氧管、监测系统等部分。动力泵(人工心脏),提供动力驱动血液在管道中流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动力泵:滚压泵、离心泵。滚压泵不易移动,管理困难。急救首选离心泵,优势是安装移动方便,易于管理,血液破坏小。氧合器(人工肺),将输入的血液进行氧合,输出氧合后的动脉血。氧合器分为硅胶膜型与中空纤维型两种。硅胶膜型的生物相容性好,血浆渗漏少,血液成分破坏小,适合长时间使用。中空纤维型膜肺易排气,2-3日可见血浆渗漏,血液成分破坏相对大。ECMO三巨头皆为进口品牌:美敦力、索林、迈柯唯全世界ECMO的生产厂家仅有三家,皆为进口品牌,分别为美敦力、理诺珐(其ECMO 品牌为索林)以及迈柯唯。此前中国无一企业可生产,背后受技术门槛、临床使用、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制约!早在2020年2月27日,在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的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抓紧从全国调集ECMO,降低病亡率。高技术高门槛、产业链产能吃紧首先,ECMO系统的生产,具有颇高的技术门槛。ECMO由一整套设备体系组成,包括各类型原材料、电子元部件、高端材料等;ECMO设备厂家生产核心膜肺和泵、耗材等。膜肺是ECMO系统的核心部件,为进行气体交换的装置,至今已经发展出三代产品。目前市面上膜肺的材料有一代材料固体硅胶膜、二代材料微孔中空纤维膜以及三代材料固体中空纤维膜(PMP聚烯烃材料)。市场主要使用的第三代固体中空纤维膜,结合了第一代的材料固体硅胶膜和第二代材料微孔中空纤维膜优点,并克服了血浆渗漏的问题,有效延长了 ECMO 的临床使用时间。然而,PMP聚烯烃材料为3M公司旗下Membrana公司独家供应,因产能紧张,也导致下游ECMO企业产能受限。据业内人士称:PMP聚烯烃材料供应是垄断的,价格也是垄断的,所以奇货可居。设备昂贵,使用成本高——均价160万,开机费用5万元起步国内ECMO设备价格区间从100万元到300万元,均价为165万元,移动ECMO价格约300万元/台。昂贵的治疗费用,将患者拒之门外,实际治疗过程中,ECMO设备需要的耗材包每个报价也高达3万元到6万元,另外还需要持续检测、更换设备、用药等种种费用。据粗略估算,国内治疗费用开机从5万元起步。ECMO操作管理要求严格,至少4人以上专业临床团队ECMO对操作管理要求严格。一般需要有心脏外科或大血管外科、体外循环、心脏重症、呼吸重症、超声影像、检验等多个专业人员参与,一个 ECMO 运营团队至少4人及以上,要有专门的 ECMO负责人、协调员、仪器耗材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和医师,且均为专业重症和临床学科背景出身。由于ECMO救治患者极为危重,业界也建议ECMO中心最好设立在三级医院,且应具有相当水平的ICU。迈瑞医疗入股深圳汉诺医疗,助力打破进口ECMO垄断局面早在2022年2月,迈瑞医疗入股成为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的新增股东,正式入局ECMO赛道。资料显示,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多位留德顶尖医疗技术专家创立,是一家从事三类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及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专注于体外循环、体外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和耗材,全链条产品的研发、制造、临床验证和全球销售,自主研制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创新技术,该产品系列有望在短期内打破国外目前100%的市场垄断,实现中国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领域从零到一的国产化突破。
  • 迈瑞医疗跻身前30!全球医疗器械100强出炉,国产5家医械入榜
    依据2022年医疗器械企业销售额,第三方网站Medtech insight发布了全球医疗器械100强榜单。位列前10的医疗器械企业为:雅培(医疗器械+诊断)、美敦力、强生(医疗器械板块)、西门子医疗、BD(医疗部门)、罗氏诊断、史塞克、GE医疗、皇家飞利浦、嘉德诺健康。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共计5家上榜100强,分别是:迈瑞医疗(26名)、乐普医疗(58名)、联影医疗(67名)、鱼跃医疗(77名)、微创医疗(87名)。排名2022(2021)公司名称2021年营收(百万美元)2022年营收(百万美元)1(2)雅培(医疗器械+诊断)30,011 31,271 2(1)美敦力31,686 31,227 3(3)强生(医疗器械板块)27,060 27,427 4(4)西门子医疗25,692 22,846 5(7)BD(医疗部门)18,870 19,372 6(5)罗氏诊断19,433 18,581 7(9)史塞克17,108 18,449 8(8)GE医疗17,725 18,341 9(6)皇家飞利浦20,299 17,786 10(10)嘉德诺健康15,887 15,014 11 (11)波士顿科学11,888 12,682 12(14)百特8,860 11,412 13(12)丹纳赫9,844 10,849 14(13)贝朗9,300 8,957 15(15)3M8,090 8,177 16(17)富士胶片(医疗保健)7,306 7,209 17(16)捷迈邦美7,836 6,940 18(18)奥林巴斯(医疗业务)6,717 6,662 19(20)基立福5,837 6,390 20(19)泰尔茂6,402 6,280 21(21)直觉外科5,710 6,222 22(23)爱德华生命科学5,233 5,382 23(24)施乐辉5,212 5,215 24(26)爱尔康4,703 5,045 25(22)赛默飞世尔5,659 4,763 26(31)迈瑞医疗3,922 4,507 27(33)瑞思迈3,578 4,223 28(27)费森尤斯4,429 4,194 29(-)因美纳3,973 3,975 30(28)佳能医疗4,378 3,931 31(29)登士柏西诺德4,251 3,922 32(32)旭化成医疗3,790 3,805 33(30)爱齐科技3,953 3,735 34(25)豪洛捷4,191 3,280 35(51)QuidelOrtho(快臻("Quidel")和奥森1,699 3,266 36(35)生物梅里埃3,299 3,204 37(38)康乐保3,090 3,198 38(34)希森美康3,315 3,143 39(37)岛津3,139 2,991 40(41)德康医疗2,449 2,910 41(36)Getinge Group3,154 2,806 42(39)泰利福医疗2,810 2,791 43(-)盈纬达2,509 2,569 44(44)士卓曼2,212 2,432 45(60)ICU医疗1,316 2,280 46(-)索诺瓦听力技术2,138 2,197 47(43)Qiagen2,252 2,142 48(50)Exact Sciences1,767 2,084 49(45)康维德2,038 2,073 50(46)珀金埃尔默1,971 2,020 51(47)卡尔蔡司1,948 2,005 52(40)HU Group2,487 1,998 53(-) Mölnlycke1,995 1,968 54(42)德尔格2,442 1,919 55(48)Bausch Health1,903 1,872 56(52)医科达1,696 1,673 57(49)日本光电1,869 1,582 58(76)乐普医疗1,655 1,574 59(58)Enovis (前身科尔法)1,426 1,563 60(54)英特格拉生命科学1,542 1,558 61(55)伯乐生命医学1,516 1,451 62(57)索灵诊断1,464 1,434 63(53)日本帝人株式会社1,673 1,400 64(56)新华医疗1,472 1,377 65(62)科利耳1,233 1,359 66(61)迈心诺1,239 1,340 67(-)联影医疗n/a1,339 68(65)Integer1,183 1,330 69(-)Insulet1,099 1,305 70(67)NuVasive1,139 1,202 71(74)Haemonetics9931,169 72(68)麦瑞通医疗1,075 1,151 73(-)英佰达1,130 1,120 74(63)欧姆龙1,212 1,088 75(81)库博7711,065 76(73)柯尼卡美能达(医疗业1,002 1,055 77(69)鱼跃医疗1,070 1,054 78(72)康美1,0111,046 79(64)福田电子1,204 1,031 80(75)Globus Medical9581,023 81 (70)理诺珐1,035 1,022 82(-)费雪派克1,189 1,005 83(-)豪雅98294284(-)ZimVie1,009 90985(-)GN Store Nord84888986(-)Penumbra74884787(80)微创医疗77984188(-)Tandem Diabetes Care70380289(78)Guerbet86679490(79)爱克发80874491 (77)英维康87274292 (82)Myriad Genetics66767893(83)Varex Imaging64467594(84)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60263295(-)NovoCure53553896(85)Ypsomed50852297(-)Shockwave Medical23749098(87)Orthofix Medical46546199(98)Organogenesis467451100(88)Accuray430448
  • 迈瑞医疗参展CMEF 多款新品及解决方案亮相
    5月13日,以“创新科技,智领未来”主题的第84届春季CMEF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以下简称:CMEF)在上海举办。本次CMEF现场整体面积超30万平方米,近5000家品牌企业携3万余款产品集中亮相。迈瑞医疗作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历届的CMEF上都会带来全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倍受业界关注。2021年是迈瑞医疗成立三十周年,在本届CMEF展上,迈瑞推出的新品及解决方案覆盖了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三大领域,包括A9 麻醉系统、BeneFusion e系列输注工作站、HyPixel R1 4K 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Surgi• Core 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系统、BS-2800M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C-7500 CS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CL-8000i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开启的智能时代下,迈瑞首次携瑞智联、瑞影云++、迈瑞智检实验室三大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集体亮相。不同于普遍认知的聚焦于后端医疗服务的智慧医疗系统,迈瑞医疗的“三瑞”解决方案,是将创新技术应用到临床诊疗中,打通各个诊室、各个医院的壁垒,实现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提升医院一体化诊疗能力,协助进行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三款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集体亮相2020年伴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5G及物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智慧医疗的模式在防疫工作中进行了实践,智慧化的医疗场景也有了落地的机会。同时,《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实施,也为智慧医疗加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资料显示,瑞智联IT解决方案是迈瑞医疗依托于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推出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在疫情期间,瑞智联IT解决方案融合了智能化可提前预警的高端N系列监护仪、自带氧疗功能的SV系列呼吸机精准高效的BeneFusion系列输注泵,可进行远程监护并有效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风险。2020年,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2020年实现营收100.06亿元,同比增长54.18%,是疫情期间需求量最大的业务领域。目前,瑞智联IT解决方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等医院已实现多个场景的应用,推出了包括全院、重症、围术期、急诊、心脏科、普护在内的多场景解决方案。同时,该项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集成床旁所有设备数据,构建设备全息数据库,与医院已有的临床数据库互补并有机结合,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研究打下基础。瑞影云++则是5G网络新时代大环境下的产物,迈瑞医疗前期已经做好了相关远程产品的研发及布局,疫情更是加速了普及应用的进度。该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连接迈瑞影像设备和用户的云端生态应用平台,供用户自主创建和运营的云社区等云端应用。该项解决方案对于医联体建设,基层诊疗赋能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公司已推出远程质控的医联体会诊、医联体/连锁医疗机构超声远程质控、聚集病例讨论和云端课堂的研讨社区等远程超声解决方案。以“远程质控的医联体会诊”为例,利用远程质控的医联体会诊解决方案,可以规范基层医院的扫查程序,有助于上层医院的医生进行诊断,从而助力医联体整体诊疗水平。今年3月,迈瑞医疗还推出全新的迈瑞智检实验室,在丰富的单机和级联仪器如五分类血液细胞+CRP分析仪、高速生化分析仪、高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基础上,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提供全新体验。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立足科技自立自强,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我国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迈瑞的三大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将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升级,建立互联互通的高端医疗器械新生态。专注创新多款新品领跑行业除了三大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以外,本次迈瑞医疗还携多款新品亮相。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迈瑞医疗推出了A9 麻醉系统、BeneFusion e系列输注泵、Surgi• Core 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系统这三款单品,其中A9麻醉系统填补了国内技术的空白,其使用了国内首创自动控制麻醉、集成高流量给氧及跨肺压监测于一体,在准确控制麻醉深度的同时,达成无损伤治疗。BeneFusion e系列输注泵使用了智能输注技术,带来平稳、精准的输液表现。SurgiCore 4K数字化手术室整合兼容了手术室内各种医疗设备和软件的信息,为手术室打造了有序的手术环境,帮助实现安全、高效的手术流程。在医疗影像领域,迈瑞推出了Crius ME8 “湛卢”重症专用彩超。该款设备主要针对重症科室的检查需求,其能提供完善且智能的心肺评估方案,让医生的扫查诊断更精准、更快捷;同时,配有造影、弹性、负荷心脏超声等高级功能,从而匹配重症科室的特殊超声需求。在体外诊断领域,迈瑞推出了CL-8000i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BC-7500 CS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S-2800M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其中,BS-28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凝聚了迈瑞医疗研发团队的大量精力,在调研了大量临床客户的真实工作场景后,简化了试剂装载流程、样本查阅及处理流程,切实缩短到急诊病患得到检测报告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进一步推动骨科和动物医疗业务布局,两者均有新品推出。针对骨科业务,迈瑞医疗推出了骨科MR万向锁定接骨板系统;针对动物医疗产品则推出了BC-5000 Vet全自动动物血液细胞分析仪等产品。实际上,迈瑞医疗创新新品及解决方案不断推陈出新的背后,是多年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每年研发投入始终维持在营收的10%左右。2020年报显示,迈瑞医疗实现营收210.26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66.58亿元,同比增长42.24%,其中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占总营收比例9.97%。面向未来的发展,迈瑞医疗表示仍将增加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的呼吸机子业务、院内监护互联互通、体外诊断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线等多方面的研发投入,同时,公司会持续积极培育微创外科、骨科、分子诊断、超高端彩超等业务,并采用内外部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在这些领域的研发节奏。
  • 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严重缺陷 恒波医疗被叫停整改
    11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2日发布通告称,成都恒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因质量管理体系存在多方面缺陷,被要求立即停产整改。待企业完成全部项目整改并经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跟踪复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根据通告,2016年10月,国家食药监总局组织对成都恒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飞行检查,发现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设备方面,未配备产品注册标准所要求的驻波比计,而使用其他设备代替驻波比计进行辐射器驻波比检验,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相关附录中企业应该配备与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的要求。  设计开发方面,该企业于2016年 1 月24日对产品进行设计变更并且实施,但有关工艺文件于2016年6月1日才进行变更,于9月2日再次进行设计更改,但尚未变更相应工艺文件,不符合《规范》中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识别并保持纪录,必要时,应当对设计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的要求。  生产管理方面,抽查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其生产流程卡中主要元器件未明确原材料批号,不符合《规范》中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生产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质量控制方面,一是产品出厂检验规范中漏电流检验规程的要求与产品注册标准中规定的对漏电流进行潮湿预处理前和潮湿预处理后的检验要求不一致,不符合《规范》中企业应当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检验规程的要求 二是企业产品实际放行批准人与企业质量手册中部门及人员职责与权限明确的负责产品放行审核的人员不一致,不符合《规范》中企业应当规定产品放行程序、条件和放行批准的要求。  通告显示,成都恒波医疗已对上述缺陷予以确认。国家食药监总局责成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责令该企业立即停产整改,对涉及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法严肃处理。同时责成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该企业评估产品安全风险,对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应按照《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原卫生部令第82 号)规定,召回相关产品。  资料显示,成都恒波医疗是专业从事医疗器械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型企业。该公司前身为1990年成立的成都锦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03年经内部调整和资源整合成立成都恒波医疗。该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毫米波治疗仪、微波理疗机、微波治疗机、多参数监护仪等理疗、治疗、监护三大类系列产品。
  • 医疗设备龙头迈瑞西南研发中心落户成都
    2011年3月29日,中国最大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成都高新,将投资建设迈瑞成都研究院暨西南总部,建立总部、研发、销售及生产基地。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高新区举行签约仪式   据深圳迈瑞公共关系部高级副总裁王建新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以上,构建超声、血液设备及试剂研发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预计 2013年底项目建成并运营,届时将逐步形成500人以上的研发团队、300-500人的营销团队。此外,迈瑞建设总占地面积约50亩的配套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可实现10亿元人民币以上年销售收入。   迈瑞公司总裁李西廷表示,之所以希望能长久扎住成都,最重要的原因即为成都聚集了上百家全球性研发中心、40余所高校、众多的科研院所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他表示,希望能充分利用成都既有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及科技人才聚集优势,通过产、学、研结合,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促进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推进超声、血液设备等领域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提升成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全国影响力。同时,降低国内相关设备及使用价格,使众多医疗机构享受到便捷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据了解,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也是全球医用诊断设备的创新领先企业。公司2006年作为首家中国医疗设备企业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同年挂牌成立“国家医用诊断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公司在深圳、北京、南京、美国、瑞典设有研发中心。   此外,据王建新透露,迈瑞下一步还将在欧洲设研发中心。他表示,北京研发中心主要为三年后的前瞻性产业,美国研发中心主要针对高端产品,而成都研究院着重于检验类和影像类产品研发,并全面生产全球研发产品。
  • 认证| 柏恒科技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获医疗器械注册认证
    近日,柏恒科技最新研发的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喜获一类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备案号:浙杭械备20210827号),同时还获得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备案编号:浙杭食药监械生产备20210098号)。至此,柏恒科技在原有PCR仪的产品线上又扩充了一个大的品类,为我们逐步开发完善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产品链又迈进了一步。全自动核酸提取仪BGNA-32P柏恒科技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分子生物实验室设备,公司开发有多款不同类型PCR仪。目前经过几个月的研发测试,公司即将上线一款全自动核酸检测仪(型号:BGNA-32P),该自动核酸提取仪可以大批量自动化操作,极大地节约实验人员的操作时间,并且操作便捷,满足实验人员的大批量操作所需。 柏恒科技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是一款为生物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部门提供安全高效的核酸提取及纯化的自动化仪器,可以从动植物组织、病毒、真菌、细菌、质粒、全血或培养细胞等各种样品中提取核酸。 BGNA-32P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产品效果图 BGNA-32P自动核酸提取仪不仅外观精美,各项性能参数上也是杠杠的,让我们来看下柏恒家族这款新产品的优势在哪里吧!快速实验采用高精密丝杆传动结构,快速提取10-50分钟/次,核酸提取效率高。触屏操控 采用安卓操作系统,匹配10.1英寸电容式触摸屏,操作简单流畅。实时观测明亮宽敞的观察窗,工作情况清晰可见,同时配备开门保护功能,防止误操作。 我们的产品参数见下方表格产品名称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产品型号BGNA-32P样品通量1-32处理体积20-1000ul使用耗材96 孔深孔板+磁棒套磁珠回收率≥98%提纯孔间差CV≤3%操作温度范围10℃-40℃操作湿度范围10%-90%加热温度控制范围室温+5℃~125℃震荡混合模式多档可调去污染方式UV 灯照明系统有安全保护断电保护试剂种类磁珠法试剂操作界面10.1 寸全触控屏Android 操作系统接口方式以太网、USB、Wi-Fi产品外形尺寸430×390×505(L×W×H)净重30KG电源AC100/240V 50Hz/60Hz 450W 除此之外,柏恒科技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还具有以下优势:1、外观简洁,操作简单;2、内置 Wifi 模块,用电脑或手机通过网络连接可实现一机同时控制多台自动核酸提取仪。3、支持U盘存/取程序文件,支持U盘更新软件。 关于仪器操作,我们有操作讲解视频,简单易懂的操作流程及视频让您轻松掌握。联系我们的业务人员可以了解视频操作等信息,联系电话0571-88992477,邮箱 bruce@bio-gener.com 。
  • 创业板史上最大规模IPO!迈瑞医疗市值超850亿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strong 创业板史上最大规模IPO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迈瑞医疗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22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59.3亿元,刷新宁德时代创下54.6亿元的创业板最高募资纪录,为创业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笔IPO。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悉,迈瑞医疗的前身迈瑞国际曾于2006年在纽约上市,后在2016年私有化退市。随着迈瑞医疗成功IPO,其也成为了继三六零、药明康德之后的又一家从美国退市后回归中国的公司。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颇有故事的上市之路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迈瑞医疗创始于1991年,是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总部设在中国深圳,在全球拥有57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其中包括境内子公司17家、境外子公司40家,搭建有庞大的全球研发、营销和服务网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7年,迈瑞医疗营收额达到111.7亿元,位列医疗器械生产商榜首。迈瑞的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通过前沿技术创新,提供更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帮助世界改善医疗条件、提高诊疗效率。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7d7db0f-abf3-4f4d-b4dd-0ad306038793.jpg" title=" 屏幕快照 2018-10-17 上午7.56.26.png" alt=" 屏幕快照 2018-10-17 上午7.56.2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迈瑞医疗招股说明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距离纽约上市之后的第十年,迈瑞医疗于2017年在国内首次公开招股说明书,拟在深交所上市。但是,2018年2月13日,迈瑞医疗主动申请终止审查。3月底,公司再次发布IPO招股书,并改为创业板登录,募资规模从此前的66.26亿元小幅下调至63.4亿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14%的份额。然而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仍然由外资企业占领。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p
  • 迈瑞医疗就“解约事件”公开致歉,可按原计划就业报到
    p   就在2018年即将结束之际,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迈瑞医疗被曝出大规模解约应届生。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报道,此次迈瑞医疗解约事件或影响200多名硕士应届毕业生。这些应届毕业生来自50多个高等院校,均为211或者985高校学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79a8320d-110e-40f4-a26a-0b6271a7cc26.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而迈瑞医疗相关高管回应是,公司通过业务梳理发现目前更加需要有相关经验的社会人才而非应届毕业生,目前已对涉及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赔偿。 /p p   网贴则称,众多在迈瑞医疗2018年校园秋季招聘中与公司签定就业协议的高校硕士应届毕业生被强制解约,这些学生因此错过了黄金招聘季,不得不重启应聘之路,这是矛盾产生的根源所在(回顾:裁员新操作?200余名校应届生被闪电解约!)。 /p p   迈瑞医疗通过公众号发文向学生和社会各界致歉,并表示欢迎各位应届毕业生按原计划到迈瑞就业报到。 /p p   原文如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近日,公司与部分应届生解除就业协议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连日来,公司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处理中存在失误,由此给学生带来压力和困扰,我们向各位学生表示最诚恳的道歉,也为辜负了社会各界的期望深表歉意。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事件发生至今,公司认真听取学生及校方的意见与建议,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并组织了专门人员一一与学生进行了充分、平等的对话与沟通。现就就业协议事件的公司解决方案通报如下: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秉承契约精神及企业社会责任担当,公司将保持就业协议的有效性,诚挚欢迎各位应届毕业生按原计划到迈瑞就业报到。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学生入职后,迈瑞将通过完善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协助各位学生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转身、从理论知识到应用实践的转换,欢迎各位学生与迈瑞一起迈向未来,共创辉煌。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迈瑞自创立以来,不断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目前,迈瑞在职员工将近1万人。2018年新增员工1500余人,其中校招432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造就了公司领先全球的医疗科技解决方案,成就了迈瑞作为创新型民族医疗器械领军企业的市场地位。我们将以此次妥善解决就业协议事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企业运营能力、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我们将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行,践行“普及高端科技,让更多人分享优质生命关怀”的使命。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对这次就业协议事件给学生、学生家长、学校老师以及公众带来的不良影响,公司再次致以最诚恳的道歉。 /span /p
  • 立足中国 放眼全球|2022AACC ,迪瑞医疗展现中国品牌力量
    2022年7月26日—28日,第74届美国临床化学年会暨临床实验室医疗设备博览会(74th AACC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 Clinical Lab Expo)在美国芝加哥麦考密克展览中心如期举行。后疫情时代,经过两年精心准备,迪瑞医疗携全线创新产品及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再次亮相AACC,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的魅力。与本次AACC展会主题“The Lab+Beyond”相契合,迪瑞医疗深耕体外诊断行业30载,不断探索优化临床实验室的更多可能性,致力于为业内提供前沿的诊断技术和完整的实验室解决方案,以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今年,迪瑞带来的亮点:集约化实验室LA-60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由前处理模块、接口模块、后处理模块、智能显示终端、信息化管理系统组成,连接迪瑞自主研发的检测模块,形成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因强大的技术支持、灵活的组合方式、显著的成本优势、超值的服务体验,集约化实验室可满足实验室未来智能化发展需求。全自动模块式血液体液分析流水线采用当前先进的激光散射结合荧光染色及Al SPACE三维分析技术,实现了白细胞、有核红细胞的精准检测和异常细胞的筛选。自动低值白细胞检测、自动复检规则,降低镜检率。检测速度最高可达480T/H,满足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要求。连接迪瑞最新推出的BSP-800全自动推片染色机,可帮助临床避免漏检及发出错误的检验报告, 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更可靠参考依据。活动现场,许多新老朋友走进迪瑞展台,了解最新产品,希望与迪瑞展开新的合作。← 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7月27日晚,迪瑞医疗在当地密西根湖畔的喜来登酒店召开公司30周年答谢晚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再次分享迪瑞医疗最新产品和未来发展规划,一起探讨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提升常规实验室检验效率和用户体验。“引领诊断科学、守护大众健康”,30年来迪瑞医疗始终初心不改,未来也将继续提升创新能力和智造水平,推出更优质、更高效、更精准的医疗检验产品,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迈瑞动物医疗与您相约北京实验动物科学国际论坛
    迈瑞动物医疗实验室检测解决方案传承迈瑞集团卓越品质,检测领域涉及血球、生化、化学发光、凝血、尿液、流式细胞、糖化检测等七大领域,能够提供具有溯源性的 18 个套餐,120 余项生化免疫试剂项目,针对不同的科学研究需求提供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 天瑞仪器跨界投资 布局移动医疗
    据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9月25日发布的公告披露,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瑞仪器”或“公司”)和自然人薛儒山拟共同出资人民币 5,125 万元对中康尚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康尚德”或“标的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其中:公司以自有资金人民币 4,625 万元认购中康尚德新增注册资本 33.1541 万元,剩余 4,591.8459 万元计入中康尚德资本公积;薛儒山出资人民币 500 万元认购中康尚德新增注册资本3.5842 万元,剩余 496.4158 万元计入中康尚德资本公积。本次增资完成后,中康尚德注册资本变更为 258.9605 万元,其中公司持有中康尚德 12.8028%的股权。 公司于 2015 年 7 月21 日召开 2015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该项投资议案。 近日,中康尚德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中康尚德主要产品为基于垂直社交的健康服务手机APP管理软件——“贴心医生”,“贴心医生”由手机客户端 APP 和大数据管理服务系统所组成,是一种为医生群体提供患者管理、辅助医疗、电子病历、远程就诊等功能的系统产品。
  • 迈瑞医疗召开电话会:本年度海外市场不受疫情影响
    海外市场Q2增长相当不错的,海外市场今年不会受到疫情影响国内疫情影响中性,上海等封控影响常规业务,但也有其他订单譬如方舱等,所以国内整体影响中性。整体Q2增长目标完全没有问题。此外医疗新基建Q2增长非常顺利。 Q&A:1.公司从供应链上,海外发货物流影响情况?公司大部分供应商在国内,疫情还是有影响,所以公司Q1现金流有影响。Q2还是一样趋势,公司还是继续加大原材料储备。目前供应链没有产能上的影响。公司的量也米有那么大。整体来说供应商这块公司有很多采购权力的。包括深圳静默那一周公司还是正常办公的,还是可以获得正常运作的权力,因为公司也是和疫情密切相关,有专门的工作证明。发货这块:海外货物公司没有走上海港,都是深圳或者香港来发货的。2.海外上半年汇率影响如何?美元升值肯定正面影响,但帮助幅度还没有具体数据。CNY贬值Q2开始。同时因为公司还有1亿USD的远期头寸,也能对冲一部分汇率影响。3.上海方舱改造需求具体业绩?上海改造了几个方舱的隔离点,改造成有病房,手术室等可以治疗的地方。外方舱改造这种贡献Q2基本上就1亿CNY左右,迈瑞的体系里面很小的量级。 4.医疗新基建那类比较多?现在新基建采购结构情况:还是生命信息与支持 65%占比,占比超声25%,剩下是IVD后续结构会变化,因为IVD主要未来是试剂收入,等建成就诊人次上来之后试剂才能上来。另外超声也是,等医院建好会逐渐采购。所以后面两个有一定滞后。5.公司凝血系统新发布的亮点和后续的规划?很重要的是他的速度。现阶段凝血主流厂家都用的磁珠法,公司用的是光学法。磁珠法检测上准确度比光学发好一些,但光学发的特点是速度比较不错。公司之前一直用磁珠法,后来改成光学法,就是尽可能改善光学法检测灵敏度的问题。现在速度也有超越。临床:除了手术,其他也有需求,但之前速度满足不了预期。公司做凝血也有7-8年时间了,2012年左右收购了国内2家凝血公司,后来找到了临床痛点问题,尤其是大医院凝血检测速度的问题,所以公司在原有方法学基础上重新开发了产品。以后每个季度会汇报情况,目前三甲医院反馈还是相当不错的。6.发光领域,8000I推出后装机进展和三级医院装机比例?增速展望?整个IVD要看下半年疫情,22年整体公司20%业绩没问题,但IVD增速预期要看疫情。目前全国其他城市IVD都是常态的。化学发光还是IVD最快的,三级医院占比提升,8000I 80%在三级医院,整个化学发光Q1三级医院占比达到30%,就是8000I 带动的,以前三级医院15%不到。7.生化集采预期?下半年落地,江西生化肝功能集采这块。公司也准备了很多。包括江西医保局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公司策略就是和医保局统一战线,态度和应对都是国产最好的。医保局也需要国产龙头公司大力支持和配合,能让他有更好的效果。公司目的就是保障利润的同时加速提升份额,尤其是三级医院。集采就是大势所趋。整体IVD集采国家局应该不会集采,但各个省会不断试点的,这个预期确定。 8.现在高端超声设备和GE的差距?差距肯定存在,尤其是超高端这块,公司还灭有产品。这个差距未来2-3年可以抹平,公司第一代超高端超声23年底会上市,后续逐步产品上市。核心元器件譬如探头方面,完全没有卡脖子的问题。探头公司完全自产自研。公司有自己的探头生产工厂,这种技术水平公司积累很多年了。04,05年公司在美国就设立了探头的研发中心,这个是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和临床积累。23年公司要推出的超高端超声的探头也是公司自研的。国产确实很多超声公司探头是外购的。9.DRGS和DIP实施对IVD影响?不会的。医保支付结构里面,现在调整和改变的是药耗占比,过去医保支出的结构里面药耗占比50%,剩下1/4检查费用和1/4医院服务收费。未来检查费用占比基本维持。未来检测量会增加,逻辑就是体检和需求量的提升。DRGS和DIP只是把就诊的临床路径规范,就是减少过度诊疗。 10.研发预期?研发人员每年很大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研发费用率10%左右是确定的。公司一部分研发在武汉,但待遇和深圳是一样的。 11.微创医疗领域未来策略和布局?目前主要是硬镜,占了绝大部分收入,未来几年还是硬镜为主。现在国产化率比化学发光还低,所以未来空间很大。虽然医院自己钱买,但还要走审批流程,单价也比较贵,所以国内现在对国产硬镜需求都很大。现在科室话语权上外科是最强势的科室,国内要证明至少可以一致,外科才会采购国产硬镜。这多年国产硬镜公司突破1亿收入的都很少,迈瑞已经做到2-3亿收入了,22年预期还是翻翻增长,未来进口替代上肯定是迈瑞引领。此外还有些高值耗材:超声刀,腔镜吻合器,美敦力等主导。后续通过集采来提高国产份额。公司这块产品23年推出上市。12.如何看菲利普等外资加速本地化速度?他们都在加速,之前西门子也发文说要加快中国本土化布局。按理上只要中国生产都是国产,希森美康90就年代就中国设厂了,但他们份额还是下降得。政策上没法规定哪种是国产,但每个医院落实情况是不一样得。最后真正能够促进国产替代的因素还是自己产品的问题。 13.四块种子业务上半年增长情况?现在没法更新。22年种子业务高速增长没问题。体量还是小的。而且动物医疗和AED海外也有布局。微创和骨科22年还是翻翻增长预期。14. 公司三类系统在新基建中配置比例?他们不得不配置,不论信息化考核还是高质量医院考核,他们必须重视信息化系统。所以公司现在的三瑞系统才能顺应市场需要。现阶段医院考核指标发生变化了,尤其是大医院,现在考核信息化程度,远程诊疗能力,质量控制能力等,功能上考核的是疑难杂症占比和四级手术以及微创手术的占比。目前推的比较快的是瑞智联和瑞影云,他们更贴合现在医院需求。 15.公司对DR板块规划,未来会不会考虑进入CT等领域?DR需要的平板探测器都是公司自研自产的。所以迈瑞研发上一直是这个态度,重点元器件都要自研自产或者合作方式来实现。现在不考虑进入CT,因为公司觉得现阶段没有价值。公司现在进入的都是自己的科室生态圈解决方案,放射科不是公司的重点。公司重点在麻醉科,微创外科等,公司要打造一个可以协同的闭环。放射和公司其他生态没有什么协同性,公司反正现阶段不考虑。16.医保推进集采有利于国产替代吗?器械集采背景下公司如何维持高利润?推进国产替代是医保局使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是领导人说的话,所以集采中肯定有更多利好国产的规则。 17.新品规划上?超高端超声23年上市腔镜吻合器和超声刀23年上市其他会一直高端产品上市。公司过去增长都是高端产品上市带来的。中低端产品都是慢于公司自己增速的。18.公司远期25年之前进入全球前20,现在排名37.19.海外我们的主要业务规划?动物医疗海外翻翻21年,国内增速140%。迈瑞每个业务都是全球性发展的。国内种子业务这块推的更快一些。AED欧洲有突破,今年英国有一个大订单(上万台),他学校的替换需求这块,国内AED是爆发阶段。其他总体海外基数低,但增量上还是国内更大一些。20. IVD海外?公司现在仪器都是投放的,没有常规销售,现在考核试剂产出,不考核仪器销售业绩了。所以现在全部的IVD仪器都是特价机,未来都要考虑试剂增长,公司一定要建设耗材对应的渠道,本来设备和耗材就是两批人,所以一定要建立耗材渠道。公司也有很多考核指标包括高端客户的突破,试剂的收入占比。去年海外仪器收入占比更大,未来仪器占比会下降。公司IVD产线本来就增长很快,海外的IVD会比国内增长更快一些。公司海外也是要从小样本客户到中高样本客户。Q1美国市场30%增长,Q2还是高增长。主要就三个产品线,监护线等。当然美国IVD 市场就集中在几个龙头,因为终端集中在几个ICL公司那里。要进入短期比较难,所以公司IVD美国发展目前不是重点。公司也在海外布局IVD本土制造,因为物流的问题和供应安全问题。海外大客户ICL的样本需求非常大,他们要求厂家试剂要本地供应,目前主要在土耳其,印度印尼和巴西已经有了IVD本地生产。公司海外IVD的布局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欧美先不考虑。在俄罗斯本来有布局规划的,但现在因为战争先等等。
  • 迈瑞医疗撤回与理邦仪器专利侵权纠纷诉讼
    p   12月30日,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邦仪器”)发布公告,表示公司2017年和2018年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医疗”)的发明纠纷专利纠纷、技术秘密纠纷和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4个案件,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已达成全面和解意见。并收到案件受理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准许迈瑞医疗撤回起诉,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由迈瑞医疗承担,其余部分予以退还。 /p p   理邦仪器与迈瑞医疗的专利纠纷自理邦仪器2011年上市开始持续至今。理邦仪器和迈瑞医疗同属医疗器械制造商,在多项主营业务方面有直接竞争关系。迈瑞医疗的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包括血液细胞检测系统、流式细胞仪、生化分析检测系统、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等。理邦仪器产品涵盖病人监护、心电诊断、超声影像、妇幼健康、体外诊断、智慧健康业务板块,产品包括血细胞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 /p p   在此前的专利纠纷中,双方互有胜负:迈瑞医疗诉讼理邦仪器侵权“心电算法”商业秘密、ZL03139708.5“电子无创血压测量装置”专利、“一种便携超声诊断仪”专利行为获得法院支持。而理邦仪器诉讼迈瑞医疗子公司侵犯公司“医用设备的数据分类处理方法及系统”的发明专利获得法院支持。而撤诉情况在双方的专利诉讼纠纷历史中也有先例。 /p
  • 艾瑞迈迪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为智能医疗器械生产商
    近日,艾瑞迈迪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艾瑞迈迪”)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海睿投资与海尔资本联合完成本轮投资。本轮融资资金主要应用于科研合作及临床试验、产品与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市场开拓,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公司在智能化医疗领域的行业影响力,努力实现 “精准导航,智引未来”的理念,以高科技自主创新为己任,持续提供可信赖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让科技服务于国计民生,立志成为增强现实精准导航解决方案领军企业。艾瑞迈迪公司创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艾瑞迈迪是专业从事增强现实精准导航智能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医疗、军事、工业、教育等行业提供先进的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艾瑞迈迪在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沉淀近20年,形成了重点针对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为众多行业内众多龙头医疗器械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和解决方案。具体而言,艾瑞迈迪有以下三个举措:自研光学与电磁跟踪定位核心组件,为行业提供硬件解决方案。定位组件是通过光学反射原理或电磁衰减原理进行精准定位,能够实现亚毫米级的高精度器械定位。国内手术导航机器人企业只能采购国外垄断企业的组件,成为行业一直存在的痛点。艾瑞迈迪突破了光学与电磁组件的诸多核心关键技术,已经实现了多种场景、多术式中目标跟踪定位的实际应用。目前,定位核心组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疗领域,在工业3D扫描、动作分析、视觉传感等领域均得到了应用实践。手术导航机器人与成像设备技术模块化,为行业提供软件解决方案。手术导航机器人与成像设备行业的技术纷繁复杂,涉及到术前规划技术、术中定位导航技术、软硬一体协同控制、图像融合与增强等核心技术。艾瑞迈迪以其自身雄厚的技术实力作为基础,将相关技术模块化、标准化,构建起规范化服务体系,为不同子领域的企业提供模块化技术解决方案。将注册检测、临床试验能力标准化,为行业提供从研发到取证一体化解决方案。创新有源医疗器械在产品选型、电磁兼容检测、临床方案选择等重大开发事项上均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对传统医疗器械行业的业务延伸带来巨大挑战。艾瑞迈迪自研的内窥镜颅底外科手术导航设备已获批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验证其具备研发、检测、临床以及取证的全流程能力。艾瑞迈迪将经验与技术向行业开放,为行业企业提供从研发到取证一条龙服务,加速客户企业开发手术机器人的进程,推动行业技术端和供给端的发展。自此,艾瑞迈迪向行业的上游进发,为更多优秀企业在手术导航机器人、成像设备图像增强、仿真模拟等的研发、注册与报证助力,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海睿投资创始人郝群先生表示:艾瑞迈迪有着强大的研发和技术团队,在技术研究、产业落地以及企业融资上均取得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式进展。在过去一年中,团队团结一致共同克服了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且通过为医械企业赋能精准导航技术已经实现了数千万的营收。我们期待企业从终端产品企业走向解决方案企业,在高端医械CDMO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创新模式,用坚实的技术实力为同行客户进行赋能。海尔资本合伙人张嘉诚先生表示:手术机器人领域是一个已经在北美和欧洲被验证,但在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新兴子领域。艾瑞迈迪立足于手术机器人领域,自身拥有着坚实的技术团队以及产业转化经验,并不断扩展其在图像处理、精准导航方面的技术实力,并赋能于同行业企业,共谋发展。海尔资本作为公司的投资人,我们欣喜的看到公司得到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认可,我们也很高兴与艾瑞迈迪携手,提升中国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并实际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临床手术服务。
  • 从首富们的医疗赌注,看中国医疗未来发展走向
    p   中国大健康产业中,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在福布斯的排位最高,以54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排在324位。而非医药行业,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排位最高,以24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排在957位。 /p p   至少要16位健康产业顶尖企业家的资产总和,才能刚刚赶上新一届中国首富马化腾——362亿美元。如果再加上马爸爸、一亿小目标,三个人的财富则几乎相当所有上榜健康产业企业家个人财富的两倍。排第四位的是许家印。 /p p   很明显,相比互联网和房地产,中国健康产业的黄金时代远没有来临。但现首富前首富前前首富却都认为,这个黄金时代正在来临,所以他们都在健康产业下了巨大的赌注。 /p p   看起来,首富们对已经高度市场化的医药市场没有太多兴趣,而更多赌注的是健康产业巨变过后的未来趋势。只是,首富们赌注的未来完全不一样。 /p p   但首富们的选择帮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要把握健康产业未来所需要竭力获取的三大资源。这三大资源也代表着健康产业未来最重要的三个方向:医生、数据和新技术。 /p p strong   1、健康产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strong /p p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医疗产业正处在巨变当中,但这个变化究竟是什么?是分级诊疗、社会办医、医生集团、互联网医院?这些都是现象,而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变化以及它所代表的趋势才真正决定未来。 /p p strong   趋势一【合久必分】 /strong /p p   中国的医疗市场很长时间以来,几乎完全由公立医院,尤其是超级三甲医院所垄断。公立医院几乎承担了整个社会的全部医疗职能。预防、检查、诊断、治疗、康复、销售,几乎全部由公立医院完成。 /p p   这种高度集中的“合”,造成了公立医疗体系的不堪重负。于是,“分”成为了各种医改政策的核心思路。 /p p   无论是分级诊疗、医联体还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都在强调分工、定位、效率,让不同类型、级别的公立医院该自己该干又擅长干得事情。 /p p   另一个越来越明显的“分”的趋势,是诊断和治疗的分开。 /p p   可以看到,随着基因测序、液体活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突破,非医疗服务机构在诊断方面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影像、病理、检验等独立第三方机构补充甚至替代医院,成为诊断的主力机构似乎也是愿景可期。 /p p strong   趋势二【持续短缺】 /strong /p p   现代医疗的核心问题就是短缺,而且是绝对短缺。指望依靠医学教育,来平衡医疗资源的缺口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是时间太过漫长,一个是成本太过昂贵。 /p p   所以,通过任何手段来解决医疗资源短缺所造成的供需矛盾,是未来医疗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p p   注意,这个短缺并不是通过挖公立医院墙角就能解决的。就算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分级诊疗实现、社会办医兴隆,医疗资源依旧短缺。 /p p strong   2、首富们的品味:医生、数据、技术 /strong /p p   万达无疑是近期医疗圈里的当红企业。成立大健康集团只是个引子,关键是人家进门前就先扔了1440亿进来,超过了A股上市公司恒瑞医药的总市值。 /p p   当然,医疗的症结,绝不是缺钱。在万达之前,我们已经见识过太多豪掷千亿的大企业家。但万达之后,我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这类企业行动的内在逻辑:拼命获取优质医生资源。 /p p   因为这些企业资金充足(也许要打个问号),他们获取医生资源的路径也简单粗暴:该医院,为医生搭台唱戏。 /p p   实际上,无论是公立医院自身的变革,还是社会办医的外部竞争,短期内改变现状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利益、名誉、平台吸引优秀医生走出体制,则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趁着自己手里钱还足够多的时候,聚拢足够多的医生资源绝对不会有错。 /p p   前面我提到过,当下医疗变革的一大趋势是合久必分,那是在资源、职能层面。但看过赫拉利那本《人类简史》就会知道,信息交换加速的背景下,融合才是大趋势。而医疗领域的融合,则是在数据层面的。 /p p   最近,看到腾讯、阿里都推出了自己的医疗AI产品,加上早已押宝人工智能的百度,AT和B都已经染指了医疗人工智能。 /p p   开始我没太看明白这个事儿,尤其是阿里和腾讯的举动,看着很像玩票。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对于像阿里、腾讯这样的IT企业,他们所看重的是AI这项技术背后牵连的医疗数据。在未来医疗,无论是预防筛查、健康管理,还是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医疗数据都是基础。 /p p   无论是医生资源还是医疗数据,要么需要雄厚的资本,要么需要强大整合能力。所以我们看到,如今敢放话该医院的不是房企就是险企 而如今的人工智能领域,也越来越变成google、Amazon、facebook、Microsoft、IBM、NVIDIA、Intel、阿里、腾讯、百度这些巨头之间的游戏。 /p p   但首富们还是有一个没有染指的领域,这就是高度专业化的新技术。这个领域就全球范围来讲,就是精准医疗 中国市场还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就是器械和新药的研发。新技术这个领域是首富们所不擅长的,也正是创业者所越来越活跃的。 /p p   当然,无论是医生、数据还是技术,就中国市场而言,都还处于蓄势待发阶段。首富们的品味和选择是一回事,它其实更多是提示我们,未来中国医疗的格局和走向将由掌握这三大资源人共同决定。 /p p /p
  • 迈瑞诉理邦侵权案胜诉 2770万创国内医疗器械产权赔偿之最
    迈瑞医疗(下称“迈瑞”)诉理邦仪器(下称“理邦”)知识产权侵权案,历时5年以迈瑞胜诉告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理邦因侵犯迈瑞一系列知识产权须赔偿迈瑞总计2770余万元,创造了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知识产权诉讼赔偿金额之最。记者了解到,目前理邦赔偿款已全部付给迈瑞。  迈瑞与理邦同属深圳医疗器械公司,双方侵权案拉锯战历时5年。迈瑞公共关系部总监茅伟明近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迈瑞诉理邦仪器产品涉嫌侵权合计包括23个专利纠纷案件和1个商业秘密纠纷案件,除已撤诉的12件外,剩余12件现已全部审结。法院判决生效后,理邦赔偿款已全部赔付给迈瑞。  茅伟明告诉记者,迈瑞自1991年成立以来,始终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每年研发投资约占营业收入的10%,目前公司研发人员达 2000多名,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医疗器械产品国际化和进军欧美发达市场的龙头企业。公司核心产品——监护仪、彩色超声、麻醉和呼吸产品、体外诊断等,不仅在国内市场打破国外高端产品的垄断,在各自领域名列前茅,而且在国际市场逐步成为主流产品。“迈瑞主导产品市场主要在国外,国外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约 50%,体外诊断等高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10%。”茅伟明称,正因为面对的主要是国际市场客户和国内高端客户,迈瑞始终将知识产权作为公司的核心资产,全力维护公司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茅伟明介绍,鉴于理邦存在侵犯迈瑞相关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的行为,公司曾在2011年4月6日和4月14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两次提起诉讼(总计包括24起案件),请求法院判令该公司立即停止侵犯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的行为,赔偿经济损失逾1亿元人民币。  茅伟明表示,2016年10月,迈瑞前后三次收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就迈瑞诉理邦侵犯知识产权系列案件的终审判决书。至此,迈瑞于2011年4 月起诉理邦侵犯迈瑞专利和商业秘密一系列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已全部历经深圳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完结并生效,一审、二审两级人民法院均认定理邦专利及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成立,侵权产品包括“M8病人监护仪”、“M9病人监护仪”等,几乎覆盖理邦公司全部主营业务的监护和超声产品。理邦因侵犯迈瑞一系列知识产权须赔偿迈瑞总计2770余万元。至此,迈瑞和理邦知识产权侵权纷争告一段落。
  • 天瑞仪器参设并购基金 参股中康尚德布局移动医疗
    p & nbsp /p p   天瑞仪器6月25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6000万元与东方睿德(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 amp ldquo 东方睿德& amp rdquo )共同设立东方天瑞并购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该并购基金总出资额为3.01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天瑞仪器业务领域内具有良好增长潜力及战略价值的目标企业,同时关注其它非高风险业务领域内具有良好收益预期且发展阶段已较为成熟的投资机会。公司股票将于6月26日复牌。 /p p   据介绍,东方睿德是东方证券下属全资子公司,此次认缴出资100万元,同时担任并购基金的唯一管理人,负责并购基金的日常运营与管理,承担无限责任 天瑞仪器拟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并购基金的设立,但不参与基金事务管理 睿德投资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6000万元,承担有限责任 其余资金1.8亿元向社会特定投资人另行筹集。 /p p   天瑞仪器表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产业机构调整的经济环境下,公司保持现有业务发展的前提下,拟积极在环境保护、医疗检测以及围绕家庭食品安全、环境检测与治理等方面的新兴产业进行布局。公司未来将借力并购基金实现公司的价值链整合和产业扩张,同时充分利用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投资团队和风险控制体系,进一步增强公司投资能力,推动公司积极稳健地并购整合及外延式扩张,实现持续、健康、快速成长。 /p p   同日天瑞仪器公告称,公司与自然人薛儒山拟共同出资5125万元对中康尚德进行股权投资,其中公司出资4625万元,占投资后中康尚德12.8028%股权。公司称,此次投资有利于公司获得医疗行业的相关信息,旨在为公司产品进入医疗检测领域打下基础。 /p p   据介绍,中康尚德主要产品为基于垂直社交的健康服务手机APP管理软件& amp ldquo 贴心医生& amp rdquo ,该软件以医生和患者已建立联系、已信任为基础,是医生的随访随诊、收集患者数据、电子病历管理工具。& amp ldquo 贴心医生& amp rdquo 由手机客户端APP和大数据管理服务系统所组成,是一种为医生群体提供患者管理、辅助医疗、电子病历、远程就诊等功能的系统产品。 /p p   点评: /p p   & amp ldquo 大健康+互联网& amp rdquo 战略布局逐渐清晰。(1)天瑞仪器是研发和创新驱动的国内高端分析仪器龙头,自主研发和外延扩张并举向环保、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等大健康相关领域拓展是长期发展战略。(2)4月10日公告并购问鼎环保100%股权,助公司从熟悉的本地市场出发,快速而稳健的切入到当前景气向好的环保尤其是水处理领域的治理及营运,开启了外延扩张的序幕。(3)本次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有助于积极稳健实施外延扩张,参股移动医疗初创企业中康尚德有助于切入医疗和互联网相关领域。 /p p   自主研发MALDI-TOF质谱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内外并举有望打开成长空间。(1)根据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6月10日报道,公司自主研发的MALDI-TOF质谱在日前通过专家鉴定,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微生物鉴定、药物分析、疾控及检疫等领域,填补了国内同类仪器的空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实现了国产质谱新突破。(2)随着自主研发MALDI-TOF质谱在取证和销售方面的逐步进展,以及在环保、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等& amp ldquo 大健康+互联网& amp rdquo 相关领域业务布局的不断完善,我们判断公司资源能力有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并有望从2015年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快速成长周期。 /p p br/ /p
  • 天瑞微生物鉴定飞行时间质谱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p   日前,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分公司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公告。 br/ /p p   公告内容显示,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分公司”)近日收到福建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具体情况如下: /p p   产品名称:微生物鉴定飞行时间质谱仪 /p p   型号:microTyper MS /p p   注册证编号:闽械注准20192220072 /p p   注册证有效期至:2024年06月09日 /p p   注册分类:二类 /p p   适用范围: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技术对细菌及真菌进行鉴定。 /p p   公告中同时也对当前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市场同类产品较少,其他品牌销售情况无具体权威数据。一方面,国际同类产品已有两家公司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国内同类产品已有三家公司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另一方面,微生物鉴定飞行时间质谱仪后续会不断的升级更新,未来在研发上仍会持续投入。 /p p   据悉,注册证的取得,有利于丰富天瑞的医疗产品线,为公司进入医疗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截至目前,微生物鉴定飞行时间质谱仪暂未在医疗领域进行销售。 /p p br/ /p
  • 瑞莱谱医疗新一代全自动无机质谱系统6月即将上线
    2022年6月,瑞莱谱医疗全自动无机质谱检测系统2.0版本将正式上线。瑞莱谱医疗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精神,于2022年6月即将迎来无机质谱检测系统从半自动1.0版本到全自动2.0版本的跃迁。自上线以来,瑞莱谱医疗无机质谱检测系统1.0版本(Inspector SQ60 + RAS 560A)已全面接受市场的检验。全自动样本前处理器Sample ET60全自动无机质谱检测系统动2.0版本可实现从原样本管上机到出具报告单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全面实现了临床无机质谱单级流水线形态,解决了现有无机元素检测自动化程度低、稳定性差、结果一致性差的现状。全自动样本前处理器Sample ET60特点一:前处理自动化Sample ET60可实现原样本管上机,拔帽,盖帽,稀释混匀上机一系列全流程工作。采用精密严谨的机械设置,取样、上样、准确度高,精密度高。特点二:信息传输自动化Sample ET60内置自动扫码装置,可实现自动传输检测样本信息,便捷准确。特点三:通量可观Sample ET60内置96孔位样本架,一次性可放置96个原样本管;检测通量可达360人份/8h。特点四:机身小巧,灵活易用Sample ET60机身设计小巧,便于移动和安装;整机智能化设置,时时监测前处理状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spector SQ6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spector SQ60特点一:专业医疗版本仪器Inspector SQ60专为临床应用设计,独特的机械结构设计有效克服人体样本的基质干扰,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降低污染,减少维护频率。特点二:搭载智能信息软件Inspector SQ60搭载智能信息软件,更加贴合医疗的使用习惯。便捷易用的操作界面,“一键式”操作实验步骤,时时监测样本运行状态,直连LIS报告系统。特点三:多指标多样本类型可同时检测Inspector SQ60检测指标涵盖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元素及重金属,更好的满足临床的使用需求。检测样本类型包括全血、末梢血、尿液、精浆等。瑞莱谱医疗无机质谱检测系统所获荣誉1.Inspector SQ60 荣获2021浙江省首台(套)产品清单引导标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指在国内和省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户初步使用或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装备产品。各市推动装备企业研制高端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化,聚焦重点行业,服务引导重点企业,以点突破带动整体行业高质量发展。2.Inspector SQ60荣获2022年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红点奖,源自德国。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竞赛。红点奖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
  • 瑞莱谱医疗多款临床质谱产品获批二类注册证
    近日,由瑞智谱(瑞莱谱子公司)研发生产的25-羟基维生素D测定试剂盒(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5-羟基维生素D质控品正式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该类产品的上市将进一步完善瑞莱谱医疗临床质谱整体解决方案体系,在全自动无机质谱检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之后,快步推进全自动LC-MS/MS整体解决方案的落地。
  • 医疗器械市场:诊断与治疗缘何“两重天”
    在医疗器械领域国家政策频吹暖风的大背景下,这个预期颇丰的市场更受到投资人青睐。  然而,在利好声一片的国内医疗器械领域中却出现了“瘸腿”失衡现象,即生产诊断类产品的企业远远多于治疗类企业,进而也直接导致诊断类产品的投资份额所占更多。比如,目前国内在监护、超声、心电等诊断类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产品“自给自足”。  “这是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一个普遍现象:业内多数企业宁愿做诊断产品,也不去涉猎治疗类产品。投资方对于治疗类产品的生产企业更是相对谨慎。”中兴合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刘明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边倒”偏诊断  目前,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诊断设备类和治疗设备类。诊断类包括常见的影像类(X光机、CT、磁共振、B超等)、分析仪器(血球、生化、免疫分析仪器等)、电生理类(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等。治疗类包括激光治疗机、麻醉机、呼吸机、放射治疗机械等。  据统计,中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中70%以上都是做诊断类产品,例如深圳迈瑞、东软医疗、江苏鱼跃、威高集团、安科生物、迪安诊断、理邦仪器等。其中,深圳迈瑞、山东威高等大企业已可与外资品牌相抗衡。  但是国内治疗类产品上市企业却相对较少,仅有乐普医疗、珠海和佳、山东新华医疗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型治疗类设备主要还是依靠从美国、德国等进口,比如大型放疗设备几乎都是采用美国瓦里安和瑞典医科达的产品。  “对于想进入医疗器械领域的人士,如果对这个行业并不熟悉,我通常都建议他们在选切入点的时候,能做筛查类的就不要做诊断类的,能做诊断类的就不要做治疗类的。”刘明宇直言,国内诊断类和治疗类医械的确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发展现象,原因在于,诊断类产品确实比治疗类产品容易入手,且投资回报也快。  为何“跛足”  那么,为什么治疗类产品始终做不大呢?  “这主要由于治疗类产品的注册周期相对较长,同时产品上市后担负的责任更大。”刘明宇认为,治疗类产品上市后一旦出现问题,会牵连很多方面,严重的甚至引起一些医疗事故,造成医疗纠纷。  相比之下,诊断类产品就不同。作为判断病因的辅助工具,类似超声、监护、心电、X射线等,单一手段并不能彻底确诊病情,比如肿瘤诊断,必须要结合病理分析才能最终确诊。因此诊断类产品风险相对较小,注册也较为容易一些。  “此外,治疗类调备投资者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比如国外有些治疗类产品的研发机构十年还没出成绩,而国内大部分投资方显然不愿耗费这么长时间在治疗类产品上。”刘明宇表示。  另外,在记者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医院对诊断类设备需求量更大,对治疗类设备需求相对要小,而且要求更高。  “医院都会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配置医疗设备。治疗类设备在各医院几乎均已配置完毕。”康联集团采购部经理马艳彬认为,一般情况下,病人到医院首先要用到诊断设备对病情进行全面诊断筛查,而治疗方面,主要是以药物为主,当然也有疾病需要治疗设备的帮助,例如肾病患者需要透析机、心脏病人需要支架、肿瘤病人需要伽马刀等。  此外,刘明宇认为,附加费用的问题也是导致治疗类产品在国内“萎缩”的原因。  “治疗类产品类似药物,除了产品本身,对市场推广能力的要求更高,往往需要投入资金去教育、培训客户如何操作和使用。”刘明宇向记者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套至少要上千万元,在‘上岗’前,需要对使用者提供长时间的培训服务,‘先有驾照后买车’,这加大了企业成本。”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也向记者表示,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知识、人才、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存在“国外研制,国内仿制”的问题。而治疗类产品的技术门槛很高,以国内许多企业现有的资金、人力水平难以达到。  “两条腿走路”  针国内医疗器械领域存在的这种诊断类和治疗类医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何在顶层设计上对其进行合理规划?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研究总监周锐指出,医疗器械企业应把握住大好的发展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向市场提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实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治疗类器械的确需加强创新能力,但是创新不能盲目,其本身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性过程,慢慢积累条件才能成熟。”刘明宇表示,创新不能片面而谈,既要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又要有技术方面的创新,“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又稳又远。  刘明宇还建议:“政府须多投入资金支持早期项目,因为早期治疗类项目的研发要花费很长时间,指望商业性资金投入不太现实。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会促进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品牌的推广和运用。”  例如,以色列仅有约800万人口,全国有生命科学产业公司750家,其中一半以上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拥有先进的诊断类和治疗类医疗器械产业。但是因为该国自身市场狭小,只能靠出口技术维持发展,促使该国创新能力强大。欧美很多治疗类大企业都去收购以色列国内从事该领域研发的小企业。  “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国内治疗类医疗器械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形成自己的产权,然后推广出去。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多数只注重品牌和市场,小企业则着力创新,这是比较好的社会分工。所以我们的大企业也开始整合全球资源,在国际范围内收购自主研发型小企业。”刘明宇表示。  “相信在今后的医疗事业发展中,治疗类设备之路不会走得很艰难,国内一定会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治疗类设备生产企业,实现诊断类和治疗类产品均衡发展。”马艳彬说。
  • 瑞士Tecan参加第6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
    中国,深圳,2013年4月22日&ndash 第6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于2013年4月17日至2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展。瑞士帝肯(Tecan)作为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法医和临床诊断领域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借助这一医疗行业内最大的专业医疗采购贸易、信息集散地和学术、技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对全自动高通量酶免工作站、组织检测工作站、酶标仪、洗板机、蛋白印迹仪、全自动杂交检测系统到OEM元部件、自动化机械臂等多个产品进行推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 欲了解更多Tecan公司资讯及产品信息,敬请登录www.tecan.cn。 更多详情,欢迎您联系: 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Libby Zhu Tel: 021 2206 3206 / 010 8511 7823 Fax:021 2206 5260 / 010 8511 8461 infotecancn@tecan.com www.tecan.com 关于帝肯 瑞士Tecan(www.tecan.com)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法医和临床诊断实验室仪器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从事生命科学领域实验室自动化流程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我们的客户包括:生物制药、高校科研单位、法医公安和临床诊断实验室。作为原始设备OEM制造商,Tecan同样在OEM设备和组件开发和生产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公司成立于1980年,总部设在瑞士Mä nnedorf,分别在瑞士、北美和奥地利设有自己的研发和生产基地,销售服务网络遍布世界52个国家。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om。 关于帝肯中国 瑞士Tecan于2004年在北京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市场。2008年4月在上海浦东成立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作为Tecan集团在亚太地区(日本及韩国除外)总部,全面负责Tecan集团在中国的所有商业活动,包括销售、市场活动与合作、以及客户支持。帝肯(上海)目前拥有一支专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团队,在科研、制药、公安刑侦、医院、血站、CDC和CIQ领域构建了良好的经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并以&ldquo 力求比客户期望做的更好&rdquo 的服务理念,给广大的终端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致力于成为包括客户在内的所有合作方的首选合作伙伴- Partner of Choice。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n。
  • 2017中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及数字医疗产业发展分析
    p strong   一、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领域 /strong /p p   总体来看,2017年中国的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p p strong   1、两票制全面实施推动渠道变革 /strong /p p   2017年两票制将从去年的试点走向全面实施,大企业将会将渠道下沉,中小型代理商将被淘汰一批,兼并一批,转型一批。在此趋势之下,行业内将会孕育三大趋势性变革:横向收购、纵向延伸与转型。 /p p   在横向收购方面,资金充裕、实力雄厚、渠道广布的大型商业公司,将不断兼并与整合区域型渠道,并将渠道打造成供应链整合方案的提供商,业绩将迎来爆发。 /p p   纵向延伸又可分为三种:一是生产型企业下游渠道化,即大型企业收购经销商,例如美康收购倚天生物,安图收购盛世君晖 二是流通型企业上游自产化,即流通企业收购上游技术,例如流通起家的润达医疗并购POCT高技术壁垒产品线 三是流通企业下游服务化,即流通企业向终端服务延伸,比如迪安诊断继续积极布局终端第三方实验室。纵向延伸使得企业在上下游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从而通过协同作用提升了企业利润率。 /p p   转型是指医疗器械生产型企业与渠道型公司之间业务模式的转变,譬如部分器械经销商在两票制、营改增及大整治背景下转型CSO 部分器械代理型商业在上述背景下或将转型配送型商业。 /p p   总之,渠道商的并购、延伸、及转型将使得渠道环节逐步走向集中,这是两票制趋势下渠道整合的未来出路。 /p p strong   2、分级诊疗带来国产设备的机会 /strong /p p   2017年,分级诊疗改革将会继续深入,并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虽然病人端的观念不会迅速改变,但“春江水暖鸭先知”,分级诊疗将带来医疗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与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被外企垄断的局面不同,广阔的基层医疗市场,一直是国产品牌纵马驰骋的疆场,而从政策面上看,国家亦鼓励与支持基层医疗单位使用优秀的国产医疗器械与设备。我们预计随着政策的倾斜与资金投入的侧重,国产优秀的器械品牌,无论是有渠道有产品的大品牌还是在技术上有独到之处的后起之秀,在基层领域将迎来爆发。 /p p   这其中,一方面是基层现有设备更新换代升级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基层医疗需求,但又操作简便的设备的机会。我们将重点关注检验诊断设备(尤其是POCT及快检设备等)、慢性病相关家用设备、医用康复器械、医生随诊随访设备、超声等安全简便的影像设备等基层设备领域。 /p p strong   3、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务方兴未艾 /strong /p p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各种新兴模式的不断摸索,我们认为越来越多的机构与公司会意识到:为医院服务、与医院共赢的“互利模式”,会比革医院命、抢医院生意的“颠覆模式”更符合目前的医疗商业环境,在此之下各类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将大有可为,各类“互联网+”的思维与模式也会融入到这些服务中。 /p p   2016年10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医学检验实验室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进而2017年1月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关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解读》明确医学影像、检验、血液净化、病理中心作为独立医疗机构势在必行。 /p p   从卫计委对第三方诊断、影像与病理等的发文支持,以及大型医疗企业在这方面的布局与并购可以看出,基于医疗器械与设备的第三方诊断、影像、病理、物流、消毒、维修、设备打包等新兴的集约化服务模式将有力地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由于这些领域同时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相信将会有大量的投资及并购事件发生。 /p p   我们看到在第三方检验领域,龙头企业金域检验即将上市,后起之秀如千麦医学、北京和合等也持续得到资本的支持快速发展 在第三方影像领域,一脉阳光获得高盛的A轮投资,平安好医生、上市公司广宇集团等也积极布局该领域 消毒领域,老肯医疗及国药控股正在积极布局第三方消毒供应链 而第三方维修的企业如昆亚医疗、柯渡医疗分别登陆新三板与获得资本投资。 /p p   我们还观察到,如第三方检验、第三方影像等与诊断相关的第三方机构,不仅可以向医院提供服务,更可以面向广大的消费端市场,如能结合好早筛、体检等产品服务,将冲破医院市场的窠臼,创造出万亿级别的健康保健市场,如再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相结合,或与新药研发等对接,将有不可估量的爆发潜力。 /p p strong   4、新技术渗透器械领域 /strong /p p   早筛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医疗机器人等将带来诊疗的颠覆性革命。 /p p   目前早筛可分为两大类:遗传病早筛与肿瘤早筛。遗传病早筛通常是指产前筛查和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来计算得遗传病的概率 肿瘤早筛是指在有临床症状之前通过液体活检、基因测序等手段对肿瘤做早期发现。这两者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提高肿瘤生存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日前癌症早筛公司Grail获得9亿美元的B轮融资,再次激起了资本的热度。早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结合人工智能诊断等技术,又将诞生万亿级的蓝海市场。 /p p   人工智能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的结合是近来热门的关注点。中国和美国的医学影像数量去年增速分别是30%和63%,而放射科医师数量增长率仅分别为4.1%和2.2%,影像科诊断供需缺口巨大。人工智能读片的新趋势或将颠覆未来影像学诊断,弥补人工诊断的数量和准确度的不足。目前,来自谷歌大脑与Verily公司的科学家开发出的诊断乳腺癌的人工智能诊断准确度达到88.5%,完胜人类著名病理学家73.3%的准确度。未来人工智能诊断的更多病种突破及准确率的提升,将完美契合第三方影像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使得影像云诊断平台成为影像诊断的最终解决方案。 /p p   3D打印医疗器械是另一新兴领域。骨科器材类的3D打印产业近几年已初步投入了使用,如史赛克的3D膝关节置换,爱康医疗的3D髋关节,科太迈迪的3D关键骨打印。3D打印另一大应用领域是齿科,海外的巨头BEGO、普兰梅卡等医疗巨头都纷纷生产适合口腔应用的3D打印设备,如3D Systems、EOS也被初步引入了中国的医院。技术的更迭将是器械市场发展的确定性趋势。 /p p   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2016年营收达到约85亿美金,保守估计未来5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至2020年将超过150亿美金。这其中,手术机器人将占60%,而康复机器人将占20%。手术机器人中,达芬奇机器人自获批以来已成功完成了百余万例复杂手术。康复机器人也在技术的逐步突破下日渐进入市场,根据密西根大学康复机器人协会预计,康复机器人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37%,远高于其他医疗机器人。这一领域中,国外企业ReWalk、Cyberdyne、Hocoma、Woodway等公司的外骨骼机器人已崭露头脚,中国的蝶和科技、傅里叶机器人、安阳神方等康复医疗器械公司自产的医疗机器人也逐渐投入使用。 /p p   目前医疗器械领域的这些新技术的公司尚处于早期,仍主要以pre-A轮,A轮投资为主,今年我们预计这些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及投资事件,领先企业也将初露端倪。技术平台型公司v.s.垂直领域公司 大企业的创新部门v.s小型创业公司,谁将脱颖而出我们将拭目以待。我们认为平台型公司看迁移落地能力,垂直领域公司看渠道推广能力,大企业创新部门看协同及资源互动能力,小型创业公司看技术单点爆发能力。 /p p strong   5、精准医疗逐渐由概念走向成熟 /strong /p p   2015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提出“精准医疗计划”,“精准医疗”一词渐成医疗领域的热门词汇,随着NGS、基因编辑、DNA捕获、生物信息等技术的不断成熟。精准医疗也逐渐从概念走向成熟。从诊疗流程来看,精准医疗可以分为早期筛查、疾病诊断、和预后随诊。 /p p   在遗传早筛领域龙头企业基本成形,贝瑞和康即将登陆资本市场,诺禾致源获得国投创新的大额融资,安诺优达生产的基因测序仪NextSeq 550AR,以及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获得CFDA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批准。在肿瘤早筛领域,近日,癌症早筛公司Grail获得9亿美元的B轮融资,再次激起了资本的热度。早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结合人工智能诊断等技术,又将诞生万亿级的蓝海市场。而鹍远基因的创始人之一,张鹍教授及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 上发布最新力作,在世界上首创高通量甲基化无创检测新技术,未来可以用于癌症无创早筛与溯源。在国内,博尔诚引入的结直肠癌甲基化基因早筛产品也获得了CFDA的医疗器械证,这些成果都将掀起行业的热度,预计国内该领域也将诞生一批创业公司。在技术上,早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液体活检,DNA捕获与扩增等技术,甲基化及其他靶点的发现等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积累足够的临床数据,具备明确的临床指证,才能逐渐成为早期筛查的金标准。 /p p   在疾病诊断方面,精准医疗目前应用最多的就是肿瘤的精准用药及随诊。通过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检验,如NGS、一代测序、PCR、FISH、CTC、单细胞测序等技术,从分子的层面解释患者的个性化情况,从而在临床上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与了解预后情况,结合靶向药物、细胞治疗等手段、实现精准与个性化的治疗。 /p p   目前,国内的NGS与ctDNA领域竞争局面火爆,众多企业呈百舸争流之势,经过最近两年的跑马圈地,行业即将迎来洗牌期和更残酷的竞争。我们预计整个行业在短期内将看各家的商务拓展及商业化落地能力,中期看服务质量和产品研发与报证能力及客户粘性,长期将看大数据的积累应用、商业生态的打造及新技术的开发与商业化。企业方面,规模领先的世和基因、燃石医学等企业持续得到资本关注,而以元码基因、美因基因、基因加、臻和科技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也正在以各自不同的切入点迎头赶上。 /p p strong   6. 海外投资与并购势头持续强劲 /strong /p p   2016年底以来,市场上的投资机构及大企业在医疗器械的投资中,以稳健性为主,重视有销售利润,有成熟渠道的稳定型的投资机会,并开始积极寻求海外有技术的公司进行投资,以实现产品的引入,并与国内的渠道优势互补。由于整体上看医疗器械商业化的周期快于新药,我们预计今年投资机构,特别是美元基金,将会沿袭此趋势,继续加大对海外技术型医疗器械企业的投资甚至并购 而A股公司并购海外医疗器械企业也将持续进行,海外并购已成为国内企业引入国外技术、海外企业在中国商业落地的有效方式。 /p p   2016年至今,九安医疗9,388万欧元收购eDevice,加码医疗检测设备 紫鑫药业收购Nabsys2.0,进军基因检测 京东方5000万美元投资以色列无创医疗设备公司Cnoga 三诺生物以2亿美元收购美国PTS诊断,进入IVD行业的POCT诊断领域。体外诊断、基因测序、创新医疗设备作为技术壁垒高、增速快的热门领域,是龙头收购的必争之地。2017年又将是国内龙头争相布局海外的一年。 /p p   我们认为,2017年以下领域将会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 /p p   成熟领域企业的并购与整合(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收购) /p p   平台型与垂直领域的渠道商 /p p   基于器械设备的各类第三方服务机构 /p p   新技术领域 /p p   海外技术型企业的投资 /p p   布局医疗器械领域的A股主要玩家 /p p   医疗器械平台化公司: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新华医疗、华润万东、山东威高 /p p   医疗器械专业化公司:乐普医疗、达安基因、科华生物、三诺生物、凯利泰 /p p   第三方服务类公司:迪安诊断、金域检验 /p p   传统医药类公司:信立泰、海思科、海南海药、北陆药业 /p p   非医疗类公司:宏达高科、经纬纺机、TCL、三胞集团 /p p strong   二、医药与生物科技领域 /strong /p p   放眼未来三年,我们预计中国医药和生物技术行业将出现以下变化。 /p p strong   1、一致性评价带来仿制药市场的结构性变革 /strong /p p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国内仿制药的质量水平,最终实现进口替代和医保控费。一致性评价虽然会带来仿制药行业格局的重塑,带来投资机会,但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p p   一致性评价短期内并不一定导致国内仿制药市场份额的提升,也并不意味着短期内医药支出费用的减少。在结构调整期,一致性评价所涉及的品种的生物等效性和工艺水平、渠道品牌、降价空间是仿制药行业洗牌中判断投资价值的标准。一方面,在生物等效性和工艺水平较难达标的品种,工艺水平就是判断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标准,在生物等效性和工艺水平容易达到的品种,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这时候渠道和品牌就是判断投资价值的标准。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即将问世或,刚问世不久的仿制药,其投资价值的关键在于原研产品有多大的降价空间,这个降价空间应当看的是绝对数值而不是百分比。在达到标准的企业中,其主要品种如须2018年底前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且已申报一致性评价的尤为值得关注。 /p p   有资质完成一致性评价的临床机构的紧缺、行业标准的缺失以及参比制剂的不足,很可能影响2018年年底前一致性评价的如期完成, 政策调整或在所难免。目前一致性评价提出的289品种目录只是第一步,后续范围更广的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出台或将对行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一致性评价短期内对仿制药龙头企业、CRO企业、药用辅料龙头企业以及制剂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p p strong   2、“两票制”带来医药流通环节大幅压缩,医药商业集中度提升 /strong /p p   随着“两票制”和“营改增”出台与实施,企业被迫由过去的“低开”模式转为“高开”模式,企业财税负担明显提高。集代理、过票、配送于一体的中小型批发企业由于过票业务难以为继和医疗机构回款账期压力而面临淘汰,迫切寻求大型流通企业收购,流通环节将大幅压缩。而全国性和区域配送龙头企业则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大幅扩大终端覆盖率。 /p p   同时,在“两票制”的压力下,小型的连锁药店和零售店由于不能使用现金交易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也将面临大范围整合,大型连锁药店将继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与此同时,新兴的专业CSO未来增长迅速,成为医药商业里值得关注的一个细分领域。 /p p strong   3、新版医保目录带来行业短期内格局调整 /strong /p p   2009版的医保目录催生了数十个销售额过十亿的品种,新版医保目录的诞生,意味着1.5万亿医药市场有望迎来重构。 /p p   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新增药品339个,其中中枢神经领域新增17个品种,21个品种解除限制使用 儿童用药新增91个品种 同时治疗费用较高的替尼类和DPP4抑制剂等药物也新增进入医保目录,而多个原目录中药注射制剂品种被新增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同时对适应症的限定也更加严格。新版医保目录对中成药、儿童药、创新药和大病种药物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加大,对中药注射制剂等领域管控更严。 /p p   2017版新版医保目录将2009年以后上市的新药作为重点评审对象,并对其中的创新药物进一步的倾斜,并同时将疗效确切的高价药品纳入拟谈判目录。2008年至2016年我国批准的创新化药和生物制品中,也绝大部分被纳入17版医保目录或谈判药品范围。可以预料在未来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大空间、进入壁垒较高的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品种将获得青睐。 /p p strong   4、新药研发(开发)的时代来临 /strong /p p   根据Pharmaprojects统计,截至2015 年底,中国共有147 家企业涉足原研开发,如果仅从研发企业数量上看,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新药研发国。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已在质变前夜。随着CFDA和CDE不断的政策支持和持续的理念更新 随着海外人才的陆续回归与新药研发配套产业的完善 随着整体工业水平的提升与部分新药研发相关领域技术(如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和精准医疗)的迅猛发展,随着风险投资机构的前瞻性及专业化程度大幅提升等因素,新药研发(开发)行业即将进入质变的快速生长期。面向中国甚至全球市场、 掌握重磅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平台型新药研发企业及临床优势明显的重磅品种将受到资本的青睐。 /p p   全新靶点及化合物的原创新药研发具有很高资金成本和研发风险,而引进重磅品种并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地开发或具有更为可控的资金成本和研发风险,因此也得到资本更多的认可。这样的思路催生了两方面的趋势:一方面,外资药企出于合规风险及药物推广成本的考虑倾向出售药物的中国区授权。而国内药企在合规和低成本营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获得外企的独家授权可以迅速增强竞争力。西藏药业收购阿斯利康旗下心血管药物依姆多、恒瑞引进Tesaro旗下止吐药Rolapitant、亿腾收购礼来旗下抗生素希刻劳和稳可信都属于这种模式。另一方面, 国内新药研发企业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挑选重磅药物,带入国内开发上市。再鼎药业引入韩美医药的肺癌领域在研药物HM61713 派格生物引入辉瑞的糖尿病领域在研药物GKA都属于这种模式。而索元生物收购礼来临床失败药物DB103的全球权益则属于创新药物的再开发。这些企业大都具有在跨国药企丰富研发经验的团队,所选品种具有很高的市场潜力、在国际市场上已获成功或进展较快、具有较多可靠临床数据支持等特点。 /p p   新药研发未来趋向于精细和精准。化学创新药通常有效性高,广谱性高又易于口服,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会较大 生物药靶向性更好,安全性高、但有效性不足,且通常不能口服。发展兼顾两者优势的新药会成为趋势,如小分子药物的新剂型(缓释、靶向)或生物药的新品种(长效、口服)等。 /p p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生物药研发领域的异军突起是多种原因决定的:(1)化学药研发成功率降低,均摊成本显著提高 (2)生物药的高安全性导致高研发成功率。(3)发达国家社会支付体系完善。而对于国内新药研发企业而言,化药总体研发成本(尤其是临床实验成本)较低、 Me too、Me better类新药可借鉴大量国外经验,显著提高成功率、药价可被国内大部分人群接受,所以国内化学新药的研发仍存在很多机会。而对于国内生物创新药来说,成本及价格过高、在支付端受限或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在较高行业预期的情况下生物创新药的市场仍将持续火热,但未来必将经受市场考验。 /p p strong   5、政策扶持带来的中医药产业升级 /strong /p p   基于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等优势,国家对中医药产业进行了有力的政策扶持,但中医药要想真的发挥这样的优势,结构性调整也是不可避免。医疗服务端的国家强制性政策支持,在中医药的消费端奠定基础,生产端的重要标准化和现代化,为产业升级打下基础。具体来说,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在替代中药饮片和政策利好的情况下,预计行业未来五年增速仍然超过 30%,但市场准入放开导致的竞争加剧或在未来3年内初显。中药注射液行业在规范度提升,和再评价政策的推动下,将经历阵痛期、大浪淘沙和投资机会涌现的过程,安全性高的注射制剂更具投资价值。 /p p strong   6、精准医疗引领新药研发潮流 /strong /p p   精准医疗指导下的药物开发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交叉运用基因组测序技 术以及生物信息大数据技术从而开发特定患者的特定的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市场。2016年中国精准医疗的市场规模已达400亿人民币,其中靶向药物市场规模130亿人民币,占精准医疗32.5%的市场份额,未来5年增速预计超过20%的。 /p p   精准医疗的出现导致疾病的分型更加的细化,疾病亚群数量大量增加,大型制药公司很难再完全垄断创新药研发的市场,同时与传统药物研发模式相比以精准医疗为指导的新药研发可以显著降低研发成本和周期,提高临床成功率。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面临更多机会,也能对新趋势实现快速反应,更具投资价值。国内中小企业在精准医疗方面的产品技术及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也不逊于国外企业,针对特定基因突变进行肿瘤靶向药物开发的思路迪、以全基因组扫描、临床大数据技术指导失败药物再开发的索元生物就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 /p p   我们认为,2017年以下领域将会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 /p p   慢性病及肿瘤领域的创新药、生物药公司及化学药物研发平台 /p p   有实力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企业,与一致性评价与医药产业链的分工细化深度关联的CRO/CMO企业 /p p   现代中药技术平台,安全且有效的中药优势品种 /p p   布局医药领域的A股主要玩家 /p p   布局新药研发:恒瑞医药,海正医药,丽珠集团,泰康资产,国投创新、君联资本 /p p   布局渠道与销售:瑞康医药,上海医药,国药一致 /p p   布局海外优质资产并购:绿叶制药,复星医药,人福医药 /p p   加码生物药研发及生产:三生制药,药明生物,信达药业 /p p   海外新药项目的引进:再鼎医药,华领制药,恒瑞医药,派格生物 /p p   非医疗行业公司战略布局:三胞集团,百花村,金石东方 /p p strong   三、医疗服务领域 /strong /p p   自2012年前后开始的一轮投资周期,圆满完成了中国医疗服务领域投资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无论过去的成绩是否达到预期,都将成为中国医疗服务投资历史中不可逾越的一章。而作为第二个“五年规划”新启程的2017年,是医疗服务投资的正当时。 /p p strong   1、医疗大环境的显著改善将促进行业进入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阶段 /strong /p p   虽然中国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但不可否认,中国政府在这过去十多年的医改试错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教训,也逐渐在摆正自身作为监管机构应有的位置,将释放整个行业的生产力。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净化市场环境。 /p p   一是之前的各种“保护主义”开始逐渐被打破,“亲儿子”(公立医院)也逐渐失去了被溺爱的地位,进而转向的是通过设定好统一的游戏规则,让各类参与主体都能享有平等的竞争地位。具体体现在对于社会办医政策的开放与支持、不再人为设定各类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障碍,不管是在允许进入的医疗细分领域、医疗机构的新建、医保资质的获取等方面,还是在医疗资源的开放与流动方面,都比之前要宽松很多。 /p p   二是针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也远超历史水平,如针对非法行医、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打击,大力推行药品一致性评价与药品流通领域的改革,加强对医保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等,将改变以前“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让真正秉持“医者仁心”的优秀企业拥有良好的竞争环境,迅速脱颖而出。 /p p   市场环境的净化将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尤其是医疗人才、管理人员、医疗资源等,进而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p p strong   2、可投资标的基数及优质标的数量增加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 /strong /p p   过往超过200个投资案例,成为中国医疗服务投资领域的第一代投资标的,虽然有很多标的在商业模式与团队等方面都有待持续验证,但其中已经不乏可以作为第二代投资标的的优秀企业。 /p p   由于各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医疗服务领域一直缺乏真正受人尊敬的领导品牌,这对于一个拥有4万亿市场容量的行业,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尤其是医疗服务行业是以一个以“信任”为核心元素的领域,品牌影响力是最重要的关键竞争要素之一。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主体所认知,并都在努力去打造优质医疗服务品牌。目前在某些细分领域,我们已经能看到此类明显的迹象,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必将出现数个真正受市场认可的领导品牌。 /p p strong   3、未来几年将是医疗服务领域商业模式创新的集中爆发阶段 /strong /p p   医疗服务行业的核心是如何用最经济、快捷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最适用的医疗服务,围绕着医疗机构、医生、患者、支付等各个参与主体间不同的互动方式,可以产生出多样化的商业模式。 /p p   但由于受政策及监管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在过去的商业模式都过于单一,主要都集中在复制公立医疗的模式,比如以大医院为主流的载体,而不像在成熟医疗体系的国家,有各类不同的商业模式来解决不同的需求,比如社区诊所、公共手术中心(以及第三方影像中心)、医生创业平台、便捷诊所(一分钟诊所)、医疗地产、医生金融、第三方服务商、新科技的应用等,虽然并不是每一类型都适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但这些需求都是天然存在的,将成熟国家的商业模式复制到中国,这一做法同样适用于在医疗服务领域。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广阔的区域,为这些商业模型在中国的创新运用都提供了很好的土壤,特别是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及新生代的涌入,他们更能接受新的事物,从而会加速这些商业模式在中国的落地。 /p p   可以预见,2017年开始将会有越来越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并进入集中爆发阶段,而这点将会远超过人们目前的想象程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受中国传统医疗环境影响而视野受限的人来说。 /p p strong   4、医疗服务资产的证券化将会进入上升通道 /strong /p p   虽然自2009年爱尔眼科成为A股医疗服务行业第一家IPO企业以来,再未出现第二家医疗服务企业的IPO,但A股对医疗服务企业的热情却从未减退。而受制于中国特殊的上市审核体系,很多企业被迫转向香港市场。 /p p   2013年底凤凰医疗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医疗服务企业登陆港股,此后平均每年都有两到三家医疗服务企业在香港上市,且整体的表现并不输于香港市场的平均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不少于十家的医疗服务企业在准备冲刺港股,预计在2017年将会有不少于三家的医疗服务企业实现香港上市。 /p p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可以预见A股的上市周期将显著缩短,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企业在A股上市,甚至之前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会通过“A+H”的方式回归A股。因此,在接下来的“五年规划”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案例实现完整的投资周期。 /p p   另一方面,与IPO相对应的,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并购案例将会自2017年开始逐渐涌现出来。这主要源于在过往的200多个案例中,将会有不少案例出现基金到期的情形,特别是在2012-2013年左右投资的案例,如果预计未来两年内实现IPO的可能性比较小,将会选择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退出。 /p p strong   5、外资医疗集团将会成为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中一支新兴的力量 /strong /p p   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是少数几个外资占比较低的领域,之前主要受制于国家政策的管制。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逐渐放宽了外资的准入,越来越多的外资医疗集团开始在中国设立合资医疗机构,将国外优秀管理经验与医疗资源带到中国,服务中国广大患者。虽然在过往的经验中,外资在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失败的案例反而不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进入中国的热情与决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医疗机构出现在内地,进而对国内的企业带来挑战,迫使他们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p p   2017年,医疗服务的投资主题将逐渐从解决“可及性”问题向关注“医疗品质”方面转移 同时,围绕着“去中心化”的医疗服务提供方式而展开的各类商业模式会受到青睐。 /p p   虽然医疗服务的供给问题是永恒的主题,但随着国家对公立医院的定位逐渐明确、政府实施更加严厉的成本控制、民营医疗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带来对医生吸引力的增加、医生观念的更加市场化,使得民营医疗将逐渐改变过去在公立医院夹缝中生存的状况,进而向提供更有品质的医疗服务升级。 /p p   一些定位于为非医保患者提供可负担的、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更加适应中国新的医疗市场环境,如各类消费型医疗、改善性医疗等领域,由于目标用户群体定位清晰、可支付能力及支付意愿都比较强。“高薪养廉”的作用会激发医生能够回归到医疗的本质,避免过度医疗,通过高品质的服务来作为核心营销策略,会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 /p p   随着政府逐渐理顺各类医疗机构间的关系,以及由于信息透明化带来的就医意识改变,整个的patients flow模型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将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大医院或超大医院将不再是集所有类型医疗服务为一身的医疗机构,各类专业的专科门诊、特色诊所、医疗中心等将会以其便利性、专业性及有品质的服务而承担较多的医疗服务量,并与医院间实现健康有序的互动,进而逐渐接近成熟市场国家的医疗服务模式。 /p p   我们认为,2017年以下领域将会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 /p p   专科医院及小型医疗机构连锁,包括医美、康复、社区医疗、中医、辅助生殖(IVF) /p p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包括第三方影像中心、第三方手术中心、第三方实验室等 /p p   布局医疗服务领域的A股主要玩家 /p p   传统医疗服务企业:爱尔眼科、通策医疗 /p p   传统的医药企业:恒康医疗、康美药业、益佰药业 /p p   传统的医疗器械公司:乐普、鱼跃、九安、新华、威高 /p p   非医疗行业公司:宜华健康、中国移动、龙湖地产、奥克斯、泰康保险 /p p strong   四、数字医疗领域 /strong /p p   数字医疗领域投融资趋势在2016年出现了重大变化。在变现模式的核心挑战下,曾经以连接医患为核心的移动医疗自上半年平安好医生完成巨额融资后从火爆状态彻底冷却。与此同时,市场又找到了AI和大数据这一新的热点方向,年中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了新屿科技、零氪科技和思派网络三家肿瘤大数据公司的融资。到了下半年,行业内公司已经纷纷为自己贴上大数据标签,连细分市场名称也已经悄然从“移动医疗”转变成了“数字医疗”。我们预计在2017年,传统移动医疗公司随着上一波热潮中融到的巨额资金逐渐消耗完毕,行业必将面临直决生死的大洗牌。但我们依然坚信,整个数字医疗产业,仍将面对着千亿级的市场规模迅猛发展。 /p p strong   1、一种核心挑战:变现模式是一道不得不迈的坎,To B模式较To C短期内更加稳健 /strong /p p   前两年移动医疗所寄予厚望的两大支付方——保险与药企,已经随着实践中遇到的阻碍很难再在融资过程中得到投资人认同。虽然我们坚信,健康险在长期来看参与健康主动管理,其作为支付方的逻辑是正确的,但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行业参与者变现的困境,亦无法持续支撑融资进入中后期阶段的企业估值。 /p p   在遭遇变现难的困境之下,行业参与者被迫各自选择方向进行突破,比较有代表性且已经落地的尝试有: /p p   (1)发挥平台优势,吸收资金流水:能有效产生账面收入,回答变现问题,但需关注其收入向利润的转化质量 /p p   (2)转化C端用户,转型线上电商:利用平台高粘性精准用户,向电商转化,需关注品类和转化率 /p p   (3)坚持为B端提供信息化服务,走传统To B模式。 /p p   从实践来看,To B模式虽然业务缺少潜在爆发性和想象力,但其抓住的是院内、院间信息化的新一轮技术升级机会,其支付方意愿客观存在,更容易产生让投资人接受的财务表现,体现出了稳健优势。其余对C端的变现尝试,总体而言“赚小钱容易,赚规模性收入难”,在2017年仍有待证明。 /p p strong   2、一次趋势转变:移动医疗向数字医疗的转换实质是商业模式创新向技术创新的转化 /strong /p p   我们在去年提到过,移动医疗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产业链重构与资源的重新分配来提升效率 第二个阶段是利用互联网和其他相关技术提升检测和治疗效果。两个阶段并不具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其先后关系是由实施难度所决定的。 /p p   现在,第一阶段发展进入瓶颈期,市场开始洗牌,更多资金已经投向第二阶段。从“移动”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转向以“数字”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这一趋势与美国的行业发展路径一致,仍然体现出中国相关产业发展对美国的跟从性特征。 /p p    strong 3、一项近期热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精准医疗与辅助诊断领域风口正热,但未来在资本市场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strong /p p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技术创新的代表,存在产业链的前后关系。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国内专业的大数据创业企业走的相对靠前,已经进入B-C轮,而人工智能基本处于A轮或更早的阶段。从国际趋势来看也是如此:作为AI的基础,大数据如Flatiron已经在2016年初就获得了罗氏领投的1.75亿美元巨额融资,医学成像系统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 2015年就已经被IBM以十亿美元收购用于图像分析。而在AI的应用上,按成熟度从高到低分别是: /p p   (1)影像辅助诊断:Arterys开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血管MRI分析软件在2017年初被FDA批准,系全球之首 /p p   (2)临床辅助诊断:IBM Waston通过学习文献为医生提供诊断辅助功能已经尝试投入实际应用。 /p p   (3)精准医疗应用:3月刚完成9亿美元B轮融资的Grail即希望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ctDNA与早期癌症之间的联系,用于癌症早筛。如何把临床数据与基因数据进行高质量的整合分析是重中之重。 /p p   (4)药企研发辅助:如美国企业Atomwise,通过深度学习,进行新药早期评估,节约新药开发成本,尚处于较早期阶段。 /p p   这也预示了AI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顺序,当前国内实质性进展主要集中在数据积累和影像诊断之上,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p p   我们判断,中国AI近年内仍将处于相对早期阶段,但健康大数据一定能够率先走向成熟。最终成功的大数据企业不一定是目前数据量最大的公司,但一定是那些有能力制定行业标准、管控数据质量、把握政策风险的行业竞争者。 /p p   我们也不得不指出,这一热点领域的进展决不会一帆风顺。健康领域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需要长期高投入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国内传统人民币基金周期偏短,难免早早将行业又推到变现的风口浪尖,而此时变现显然还为时尚早 而长周期的美元基金在面对中国人的健康数据上,考虑到政策敏感性,往往其投资本身可能给企业带来政策的不确定性。所以这个行业最需要的还是国内前沿产业力量的支持,正如Waston只有背靠IBM才能有财力有能力完成诸多收购和研发一样。 /p p    strong 4、一个长期机会:通过技术升级提高控费能力仍是核心主题,仍然存在重大机会 /strong /p p   我们认为,长期来看中国医疗领域的核心主题仍然是医疗控费,能够有效降低整个产业链成本的企业一定能够体现出价值。降低全产业链成本的主要途径在于: /p p   (1)减少重疾发生——疾病早筛与预防:技术驱动型,看好分子病理检测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发展 /p p   (2)提高诊疗效率——医院信息化升级与AI辅助诊断:政策与技术共同驱动型,看好针对医院的技术提供商 /p p   (3)优化治疗效果——新药与治疗手段研发:技术驱动型,看好AI辅助研发和精准医疗落地 /p p   (4)资源合理配置——分级诊疗与远程医疗:政策驱动型,看好相关信息化技术提供商 /p p   (5)减少流通环节——两票制和医药分开:政策驱动型,关注药店线上化发展。 /p p   我们认为,2017年以下领域将会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 /p p   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 /p p   针对远程医疗的技术和平台性服务 /p p   院内、院间信息化的新一轮技术升级 /p p   布局数字医疗领域的A股主要玩家 /p p   互联网巨头布局新科技:百度、阿里、腾讯、小米 /p p   传统医疗信息化公司移动化、远程化布局:卫宁软件、万达信息、东软集团、创业软件等 /p p   传统医药公司延伸性布局:天士力、海南海药、康美药业、复星集团、健康元等 /p p   传统医疗器械公司布局终端:九安医疗、三诺生物、乐普医疗等 /p p   大产业平台产业整合如地产开发商和通讯运营商等:龙湖地产、龙玺地产、宜华地产、中国电信等。 /p p & nbsp /p
  • 一家新公司布局精准医疗 进军基因检测
    p   谈起大健康产业,始终离不开“预防、诊断、治疗”这条主线。伴随着技术对“基因”的揭秘不断加深,与“基因”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产品也越来越为大家熟悉和认可。 /p p   2016年1月29日,国内知名上市企业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誉衡药业”)下属公司誉衡基因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誉衡基因”)与上海祺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祺瑞医疗”)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拟取得祺瑞医疗持有的上海仁东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东医检所”)100%股权,并待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和向仁东医检所增资的事宜。至此,誉衡药业开拓了基因诊断的业务,为预防性筛查、诊断性检测和精准治疗探索闭环运营模式开启新篇章,为推动我国精准医学的进程,构建国际水平医疗产业链和生物-临床-大数据一体化服务奠定基础。 /p p   上海仁东医学检验所(ShanghaiRendong Laboratorie-s.Co.Ltd)是一家专业从事临床检验服务的医疗机构,拥有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临床检验设备,一流的临床检验技术和操作团队,临床检验精确度和准确度高于国家所规定的临床检验标准。目前已开展常规实验室检测项目有:生化常规项目(肝功项目、肾功项目、血脂项目、糖尿病项目、心肌酶谱、风湿等自身免疫、离子检测)、免疫项目(肿瘤标志物、内分泌项目、心血管评估、糖尿病项目、贫血项目、产前筛查、骨代谢项目)、体液分析项目(血常规、尿液检测、大便检测)及血清学项目(肝炎系列)。 /p p   收购上海仁东医检所是誉衡基因既定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仁东医检所将作为誉衡基因开展精准诊断业务的临床诊断实验平台,提供专业临床医学技术支撑。誉衡基因将和仁东医检所共同努力,加强医检所技术储备,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行业竞争水平。 /p p   通过多方调研和论证引进国际水平最高端的生物检测技术,引进行业中杰出专家和杰出人才,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完善人才梯队培养、促进企业文化融合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仁东医检所的经营水平及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p p   在临床实验室ISO 15189质量体系基础上,升级为符合国际化标准水准的、与时俱进的精准医学检测中心。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技术培训与考核等来提升仁东医检所的整体业务水平,培养分子诊断行业人才,整合内部资源,构建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和人才队伍。 /p p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引进基因检测项目,包括遗传病基因检测服务、肿瘤液体活检检测服务(ctDNA)、无创产前检测(NIPT)等,并为进一步的生物治疗(细胞治疗、基因编辑治疗、可能更先进的技术)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兼具传统临床检测项目、分子水平检测服务以及生物治疗的全产线检验中心。 /p p   充分利用公司的运营平台和渠道,学习和开拓优秀的销售和合作模式,通过科研合作+临床服务的模式,建立健全的产品和服务网络,维护有序健康的医疗关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来提高公司的市场运作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p p   本次收购的顺利实施,标志着誉衡基因将合理配置公司内部的优势资源、协调发展,开拓精准化医疗新格局中重要的环节。随着引进高通量基因诊断项目,使公司的布局从单一药物治疗向诊疗和康复管理多元化发展,并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开发自主产品,打造公司品牌诊断产品,形成诊(断)(治)疗管(理)一条线服务系统,为大数据的实现提供支持(尤其为个性化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p p   关于誉衡基因 /p p   誉衡基因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誉衡基因”)成立于2015年12月,是誉衡药业集团旗下的重要成员。秉承“医学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愿景,致力于以国际领先水平的组学技术为核心,与医院合作建立“精准医疗”平台和系统,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积累,为医生和病人提供精准医疗系统解决方案,助力国民健康。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