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认可信息

仪器信息网认可信息专题为您整合认可信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认可信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认可信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认可信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认可信息话题讨论。

认可信息相关的资讯

  • 认监委公布2010-2011年度认证认可信息宣传先进单位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2011年,各单位围绕认证认可中心工作,向国家认监委报送了大量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合工作实际,利用“世界认可日”等重要时期,积极开展新闻宣传,不断扩大认证认可社会影响。为鼓励先进,进一步加强认证认可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根据《认证认可政务信息工作管理办法》和《认证认可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决定对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23个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附件:   2010-2011年度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 郭可信先生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大会报告(下篇)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报道 2023年10月27日,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龙泉厅盛大开幕。大会由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仪器信息网作为独家合作媒体参会报道。大会为期三天,参会人数再创新高,吸引来自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仪器技术企业等电子显微学领域专家学者2000余人出席参会。大会现场2023年是中国电子显微学开拓者之一郭可信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本届年会大会为专题纪念专场,怀念郭可信先生生前对中国电子显微学发展付出的心血与作出的巨大贡献。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显微鸿鹄志,世界一片天——怀念郭可信先生。大会开幕式由大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高宁主持,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泽,大会承办单位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贾金锋,大会组委会主席、电镜学会理事长韩晓东分别致辞。大会分为大会报告和13个分会场报告。开幕式后进入大会报告环节,大会报共分为五个阶段,依次由北京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韩晓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东南大学教授孙立涛,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分别主持,十二位著名学者、相关仪器设备厂商专家代表依次为大家分享了精彩报告。以下为大会报告下半场七位大会报告内容摘要,以飨读者。大会报告下半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左),东南大学教授孙立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右)共同主持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季华实验室教授 叶恒强报告题目:郭可信先生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在郭可信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叶恒强院士回顾了郭先生与中国电子显微学事业发展的渊源,郭先生生前对中国电子显微学发展付出的心血与作出的巨大贡献,以怀念郭可信先生。从1949年全国解放时中国拥有的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英国Metropolitan-Vickers制造的EM/1M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到1956年,在东京召开的第一届亚太地区会议,中国电子显微学论文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到中国电子显微学研究的先驱们,郭可信先生、李方华先生、黄兰友先生等。结合珍贵资料,叶恒强院士首先回顾了中国电子显微学事业的开端背景。接着回顾了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成立的曲折历程。上世纪70年代,中国电子显微学界,错失了在衍射衬度电子显微学领域与国际同步进展的机缘。在国际高分辨电子显微学进展的冲击下,中国代表团于1979年参加了纪念日本电镜学会成立30周年的学术会议,在此启发下,1980年11月,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在成都正式成立。随后,一批人才从国际一流电镜实验室学成归来的,中国电子显微学的春天。在郭可信先生等先辈的据理力争下,在国际友人的协助下,1986年9月,在国际显微学大会上,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正式成为国际电子显微学联合会(IFSEM)成员,IFSEM接纳中国两个学会会员,称谓分别是:“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e Society(对大陆),Electron Microscope Society, Taibei, China (对台湾)”。接着,叶恒强院士通过郭可信先生在振兴中国电子显微学事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事迹,回顾了郭可信先生的操劳。最后表示,有一些科学家,他们既有冲击世界前沿的能力,又能有很好的科研管理的才干,郭可信先生就是这样的科学家,是他代领着中国准晶研究团队走在世界前列。有句俗话叫做“大树底下好乘凉”,如今,更觉得清凉的可贵。同时,也借纪念郭先生这样的机会,祝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走向新的辉煌。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隋森芳报告题目:冷冻电镜迈入新时代: 原位+近原子分辨隋森芳院士表示,郭可信先生不仅在物理材料领域对我国及国际的电子显微学做出了贡献,在生命科学电镜研究方面,也发挥了诸多非常具有先导性的作用。并分享了一些案例,包括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内刚开始发展时,郭先生就亲自主持了一项蛋白质电子晶体学的国家项目,这或许是国内最早的相关项目;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郭先生在北京推动第一台配置冷台的电镜,并吸引一批学者开展相关工作等等。接着,分享了生命科学冷冻电镜技术的最新发展进展。冷冻电镜技术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热点技术之一,近年来在Cell,Science,Nature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中,冷冻电镜因把生命科学推进到原子水平而连续当选。冷冻电镜主流技术包括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cryo-EM SPA)和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 (cryo-ET),冷冻电镜结构生物学面临的挑战包括颗粒尽可能的小、颗粒尽可能大、颗粒的不均一、时间分辨等。最后,围绕近一年cryo-ET高分辨结构统计情况,分析了原位电镜技术的系列进展,一些代表性进展包括藻类光合系统的进化研究、激发态能量如何从藻胆体传递给光反应中心(PSII/PSI)相关研究等。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朱静报告题目:量子材料序参量和电子显微学作为我国材料电子显微学领域的前辈,六十余年来,朱静院士始终坚守在电子显微学研究第一线,在诸多材料领域,对于如何进一步利用电子显微镜中电子和物质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各种信号,有着深刻地认识。近十年来,朱静院士主要聚焦在两种电子显微学方法。一是针对功能材料的量子材料序参量和电子显微学,一是针对结构材料,高通量多尺度(豪微米-亚埃尺度)应用于结构材料研究(飞机发动机单晶叶片和涡轮盘)。此次报告中,朱静院士主要分享了开展第一个工作的研究进展。据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主要思路是从对称性出发,来寻找体系中可测量的序参量;而到了八十年代,则出现了两大里程碑式的进展:其一是以拓扑绝缘体和分数霍尔效应为代表的一系列跳出了朗道-金茨堡理论的体系和现象,其二是高温超导的出现引出了所谓强关联电子体系。朱静院士团队在2013年完成了定量EMCD 的研究,利用电子显微学方法定量的测定材料中原子磁矩。有可能利用电子显微学方法测量“点阵、电荷、自旋、轨道、拓扑”序参量。同年,启动了题目为“铁性序参量的亚原子尺度协同测量及耦合机制”的973课题。近十年来,围绕测量方法、关联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代表作品包括徐坤博士的磁光材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2021,文章/PNAS)、王泽朝博士的超导材料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2023,文章/Nature,Science) 等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可。2023年,由朱静院士著作的《量子材料序参量和电子显微学》也将由科学出版社于2023年12月出版等。最后,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点阵序参量、轨道序参量、电荷序参量、自旋序参量、拓扑序参量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公司特邀报告人:赛默飞Dr. Eric van Cappellen报告题目:The latest trends in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赛默飞首席专家Eric Van Cappellen首先追忆了与郭可信先生的渊源。郭可信先生和Severin Amelinckx教授都是电子显微学届的权威,两位也是多年的好友,而Eric的博士阶段便是在Severin Amelinckx教授课题组度过。随后,Eric介绍了在当前生命科学领域,随着对细胞和组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体电子显微镜再次成为趋势,但传统体扫描电子显微镜并不能满足前沿研究的需求。而具有4种可切换离子源(Xe, Ar, N, O)的Hydra Bio Plasma-FIB,有效解决了传统体扫描电子显微镜Z与X-Y方向分辨率不同以及机械变形的问题,可用于冷冻或树脂包埋生物样品更精确的体积成像及冷冻透射电镜三维重构样品的制备。接着,Eric从电子光学的灵活性,数据收集的灵敏性,信息获得的有效性三个角度介绍了如何解决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难题——减少样品的电子束损伤。通过具体的案例,Eric介绍了赛默飞最新的基于AI的图像减噪,高通量高灵敏度低剂量Ultra-X能谱,适用于电子束敏感材料成像的iDPC等有效减少样品的电子束损伤的最新技术。公司特邀报告人:泰思肯Dr. Daniel Němeček报告题目:Improving phase and orientation mapping at the nanometer scale by precession-assisted 4D-STEM microscopyTESCAN集团STEM专家Daniel Němeček博士为大家分享最近热点的4D-STEM技术进展。近期发展起来的4D-STEM技术是一种基于纳米束衍射的强大分析方法,可以在纳米级的分辨率下解析和表征多晶材料中晶体相位分布和单个晶粒的取向。然而,由于实验设置的复杂性以及样品扫描与束闸、旋进和检测器同步读出的挑战,使得4D-STEM技术的广泛使用受到了限制。Daniel Němeček在报告中展示了一种快速获取和处理4D-STEM数据集的新方法,因为所需硬件组件都与高水平的系统自动化和优化算法完全集成,用户可以简单操作,实时处理数据,在新的多模态分析电子衍射显微镜下获取可视化结果。TESCAN与德国Julich的Ernst Ruska中心密切合作,通过一些开发的应用实例,展示4D-STEM测量的强大功能。此外,通过一个多晶铝箔的例子,展示如何结合同时获取的EDS数据进行多模态分析,从而改善4D-STEM相分析的准确性。该多晶铝箔添加了金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具有非常相似的晶格参数(98%)。大会特邀报告:纽约州立大学奥巴尼分校医学科学系高级研究员 隋海心 报告题目:初级纤毛的立体电子显微学研究回忆往昔,隋海心高级研究员是郭可信先生1996年毕业的博士生,之后从材料物理领域转到结构生物学领域,研究水通道蛋白,从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转回用冷冻电镜进行解析,做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以“逆分辨潮流”方式,分辨率越做越低,样品尺度越做越大。纤毛在生物学中非常重要,分为可动和不可动两种。在通常的认知中,可动纤毛外面有9个双管,里面有2个单管,即9+2结构;不可动纤毛只有9个双管,即9+0结构。隋海心高级研究员用多层电子层析方法测定的初级纤毛的全长三维结构则推翻了不可动纤毛的9+0结构模型。隋海心高级研究员在报告中讲述了研究初级纤毛的背景、历程和一些心得。认为,文章不能全盘迷信,别人能做的自己不一定能做,另外,正如郭可信先生经常指导的“科研不要先入为主”,这样往往会误导后续的工作开展。大会特邀报告:东京大学教授 Naoya Shibata报告题目:MARS——New atomic 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r magnetic materials日本东京大学教授Yuichi Ikuhara 视频祝福报告开始,Naoya Shibata 首先播放了国际著名球差电镜专家、日本东京大学Yuichi Ikuhara教授带来的视频祝福,视频中,Ikuhara教授回顾了其1988年第一次访问中国时与郭可信先生的会面,从那时起开始与中国开展系列合作,也看到那时的许多学生成为两边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主力,为中日之间的电子显微学交流做出巨大贡献,郭可信先生等科学家的愿望延续至今,期待能保持下去。接着,Naoya Shibata教授对原子级分辨率无磁场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镜MARS的研发设计做了详细介绍。MARS由Naoya Shibata教授团队与日本电子合作开发,采用一种相反极性的前后反对称透镜设计,配合最新的五阶自动调整新型球差矫正器,使得样品可以处在完全无磁场的环境中,电镜仍然保证原子级的分辨率。此外,还可以搭载如电子全息、差分衬度STEM探测器(SAAF)、叠层衍射成像探测器(4D Canvas)、能量损失谱(EELS)以及大固体角EDS。这种多用途设计,使得该设备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MARS对于磁性材料和器件来说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电子显微镜,它的倾斜扫描可以减少DPC成像中的衍射对比度。接下来,MARS后续还将继续突破无磁场条件下的低温观测的挑战。大会合影留念
  • 传承智慧,照亮未来:TESCAN在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的使命与愿景
    传承智慧,照亮未来:TESCAN在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的使命与愿景导语在缅怀中国电子显微学界巨擘郭可信先生的同时,TESCAN公司荣幸地参与了2024年6月12-15日在辽宁材料实验室举行的“郭可信表征中心”与“郭可信纪念馆”的揭牌仪式。我们对能够见证并支持这一里程碑事件感到自豪,TESCAN的科研仪器被选为该中心的关键工具,标志着我们在推动材料科学研究方面的承诺和贡献。回顾重要时刻辽宁材料实验室理事会理事长王健、辽宁材料实验室主任卢柯院士、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毛新平院士为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揭牌。辽宁材料实验室主任卢柯院士、浙江大学张泽院士、郭桦女士、张飙先生先生为郭可信纪念馆揭牌。TESCAN 在研讨会上在同期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TESCAN展示了包括TESCAN AMBER X、TESCAN TENSOR 4D-STEM以及Raman-SEM电镜-拉曼一体化显微镜在内的创新技术。这些尖端设备不仅展示了TESCAN在材料表征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公司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TESCAN 在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K.H. Kuo Center for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KCMC),承载着建设国家级材料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基础表征平台的宏伟目标。中心致力于构建一个体系完备、设施先进、运行高效、开放共享的全要素“一站式”分析测试基地,以促进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与技术突破。自2023年9月启动试运行以来,TESCAN提供的三台先进扫描电镜——TESCAN AMBER X、TESCAN CLARA和TESCAN VEGA——已稳定运行超过287天,成为中心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这些设备的稳定运行不仅证明了TESCAN技术的可靠性,也为中心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深入探索材料微观世界的强大支持。随着TESCAN扫描电镜在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的稳定运行,我们见证了一个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科研平台的崛起。这些设备不仅代表了高端科技的力量,更是承载着推动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它们在这里的作用远不止于工具,更是科研探索旅程中的伙伴,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扇深入材料微观世界的窗口,助力发现新知,推动科学进步。TESCAN设备介绍TESCAN AMBER X PFIB-SEM以其卓越的性能,已在材料表征中心被使用385次,累计机时达到3582小时。TESCAN CLARA和TESCAN VEGA也以其超高分辨率和稳定性,成为科研人员探索材料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TESCAN AMBER X PFIB-SEM氙离子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电镜TECAN AMBER X 在材料表征中心已使用 385 次,总机时 3582 小时。TESCAN CLARA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导览屏幕上的仪器列表呈现了高分辨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 TESCAN CLARA 的信息。TESCAN VEGA钨灯丝扫描电镜TESCAN VEGA 钨灯丝扫描电镜在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的实验室使命与愿景作为郭可信材料表征中心的重要合作伙伴,TESCAN深感荣幸。我们的使命是通过提供最先进的扫描电镜技术,助力科研人员深入探索材料的微观世界,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我们相信TESCAN的设备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帮助科研人员继承先贤的智慧,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关于TESCANTESCAN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专注于微观形貌、结构和成分分析的科学仪器的跨国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电子显微仪器制造商,总部位于全球最大的电镜制造基地-捷克布尔诺,产品主要有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X射线显微CT、电镜和拉曼、双束电镜和二次离子质谱的一体化联用系统及相关附件和软件,正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半导体和电子器件等领域中。
  • 中国认可机构对认可本质的分析
    合格评定机构通过获得认可机构的认可,证明其具备了按规定要求在获准认可范围内提供特定合格评定服务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其合格评定结果被社会和贸易双方广泛相信、接受和使用。   认可是以诚信为基础,以相关标准或规范性文件为准则,对申请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的特定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实施评审,证实该机构具备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合格评定活动和出具合格评定证书或报告的能力,在其被认可范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出具的合格评定证书或报告应该是可信的。认可机构对发现或接获的有关合格评定机构不符合认可要求的行为与结果,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调查和处置,情节严重的,暂停或撤销相应的认可资格。认可是基于抽样进行的证实,认可机构不对合格评定机构出具的每一份合格评定证书或报告进行批准。   合格评定机构应按照认可的规定要求运作,确保其被认可的合格评定活动的能力和公正性符合认可要求和持续保持,并对所发布的认证、检测或检查的证书或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通过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即使出现了不符合要求的合格评定证书或报告,也可以在规范的运作体系下查找到导致不符合的原因,使其合格评定活动更具追溯性,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不断改进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 认监委信息中心将开展大型网上调研活动
    为推进认证认可行业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将于3月1日至31日开展大型网上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将面向从业机构、获证企业、消费者三方分别设置调研问卷。调研旨在了解消费者对认证认可的认知程度、对认证认可信息及网上办事服务的需求,同时普及认证认可知识,提高认证认可公共服务能力。参与调研的用户可登陆“中国认证认可信息网”活动页面。
  • 第十四届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习班暨纪念郭可信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年7月10-13日,第十四届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习班暨纪念郭可信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与郭可信先生在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一同工作过的部分同事清华大学朱静院士、中科院北京纳米所王中林院士、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金属研究所李依依院士、柯伟院士、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卢柯院士,郭可信先生的弟子金属研究所叶恒强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泽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及工程院两院院士斯德哥尔摩大学邹晓冬教授、郭可信先生家属等专家学者共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20余家与电子显微学相关的厂商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了产品和技术推介。7月10日,会议开始之前,郭可信先生家属及出席会议的院士嘉宾等拜谒郭先生铜像并敬献花篮会议执行主席暨组织委员会主席、郭可信教育基金会理事会秘书长、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电镜中心负责人马秀良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并向所有出席会议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同时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郭可信教育基金会以及郭可信暑期班的来历及发展历程。会议执行主席暨组织委员会主席马秀良研究员主持开幕式李依依院士、卢柯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理工学院Dan Shechtman教授、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Knut Urban教授以及日本显微学会会长东京大学Yuichi Ikuhara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叶恒强院士简要介绍了郭可信先生生平,王中林院士、朱静院士、张泽院士、彭练矛院士、邹晓冬院士等先后做了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依依院士致辞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卢柯院士致辞以色列理工学院Dan Shechtman教授视频致辞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Knut Urban教授视频致辞日本显微学会会长、东京大学Yuichi Ikuhara教授视频致辞郭可信先生亲属郭桦女士致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季华实验室叶恒强院士介绍郭可信先生生平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作题为“从电子显微学到微纳能源”的学术报告清华大学朱静院士作题为“量子材料序参量和电子显微学”的学术报告浙江大学张泽院士作题为“从合金相结构到力学性能”的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作题为“碳基电子学:从材料到芯片”的学术报告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邹晓冬院士作题为“现代电子衍射技术在晶体学中应用——从未知晶体的结构测定到高通量多晶相分析”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文化路报告厅会场1956年,郭可信先生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回到祖国,先后任职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1956-1985)、中科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1985-1996)以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1996-2006),并于1980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电子显微学会。郭可信先生推动了中国电子显微学的快速发展并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电子显微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路人之一,尤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将中国在准晶合成、电子显微观察和理论诠释方面的研究推至世界前沿,并为电子显微学界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1999年,由郭可信先生部分弟子们组织发起的“郭可信教育基金会(K.H.Kuo Education Fund)”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注册成立。该基金会为非营利机构,其宗旨是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显微学及相关学科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自2008以来,由“郭可信教育基金会”与地方主办单位共同组织的“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习班”每年举办1次,旨在普及电子显微学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其主题在“生物冷冻电镜技术”和“材料电子显微学”间交替进行。到目前为止,材料电子显微学暑期班相继举办在郑州(2009)、沈阳(2011)、苏州(2013)、杭州(2015)、西安(2017)、北京(2019)、重庆(2021)、沈阳(2023)。参加人数逐届增多,在中国电子显微学领域的影响力逐渐上升。poster展现场参会代表参观厂商展位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电子显微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纪念郭可信先生诞辰100周年;电子显微技术及方法学新进展;基础科学、工业及工程中的电子显微学应用;冶金与材料科学中经典科学问题的再认识与新理解;电子衍射及电子晶体学等材料学前沿研究领域。来自全球知名高校、研究所及厂商等80位学者和技术专家应邀作了专题讲座。作为本届郭可信暑期班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邹晓冬院士为青年学者及研究生开设了“电子晶体学技术的进展及其在材料结构分析表征中的应用”的专题讲习班;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李兴中博士开设了“电子衍射模拟和分析的实用软件包——蓝带(Landyne)”的专题讲习班。本次暑期班暨研讨会自始至终学术报告精彩、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与会人员普遍认为在与国际知名学者的直接交流中夯实了电子显微学基础知识、开阔了学术视野、提高了学术品位。出席会议的嘉宾及参会代表合影会议于2023年7月13日胜利闭幕。
  • 浙江照明企业首家国家认可实验室落户阳光集团
    多年的积累沉淀,多年的努力奋斗,YANKON照明电器实验室经受住了多重考验和评审,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在共和国60周年大庆的前夕,近日迎来了翘首已盼的CNAS认可证书。         CNAS 中文 TUV IEC60968认可证书   YANKON照明电器实验室初建与2002年,为了与国际接轨,提升公司的技术持续发展的需要,表明具备了按相应认可准则开展检测服务的技术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任使实验室的报告获得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 提高YANKON的知名度。2007年5月公司决定正式成立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照明电器实验室,受公司最高管理层直接领导,独立于公司的其他部门。从实验室成立之日起,公司就明确要求实验室以CNAS CL01/ISO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通用要求》来开展实验室的所有活动,并在短时间内获得CNAS的认可。   YANKON实验室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近880平方米。按照CNAS规定配置了管理和检测技术工作人员,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占60%。配备有用于照明电器产品的安全、性能及EMC检测的各类高精度检测仪器设备100余套,其中引进的德国R&S的EMI测试系统和瑞士EM-TEST的EMS 测量仪器、英国VOLTECH高频功率分析仪和电源阻抗网络、日本YOKOGAWAR数字功率计、美国LeCroy示波器、德国PTL冲击试验仪、浙江大学光谱分析仪、北京电光源灯具分布光度测试系统、日本ESPEC潮湿试验箱等设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寿命试验室   YANKON实验室本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理念,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实行网络管理、网上办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YANKON作为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YANKON实验室参与制定GB 7000系列灯具国家标准、GB 19510系列灯的控制装置国家标准、电光源系列国家标准和国家标准宣贯材料的编写工作。   YANKON实验室与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外实验室、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建立了广泛的信息沟通平台,保证了检测技术的先进性。   YANKON实验室是国内照明企业为数不多的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之一(认可证书号CNAS L4205),是目前国内照明行业检测设备最先进、检验项目最齐全的检测机构之一。   YANKON实验室同时还是德国TUV-Rheinland认可的CB-TMP实验室和法国BV技术合作实验室。   YANKON实验室按国际标准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并已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YANKON实验室始终坚持:“恪守标准、客观公正、科学正确、优质高效”的质量方针,做到规范管理、要求严格,保证了测试数据和结果的准确、可信。   YANKON实验室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过硬的检测技术队伍,在认证、检测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发展至今,实验室已在检测领域获得了多项资质,具有了一定的声誉和地位。作为企业代表参与了国家认证政策、技术标准、检测规范的制定。   YANKON实验室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承担公司技术部门研发产品验证工作。随着各国作为技术壁垒的认证制度的不断健全,以及海外新兴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给认证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YANKON实验室充分认识到,实验室获得CNAS认可资质,是保证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必要条件。YANKON实验室将通过规范化的建设,依据国际标准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了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信性,得到客户广泛的认可。利用CNAS的双边协议,获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将会得到协议国的认可,为公司节约认证费用,简化认证流程。   YANKON实验室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接受公司内外客户的委托检测,利用实验室提供的精确测试数据,可以大大缩短研发设计周期和产品的质量控制,从时间、效率、质量等方面提升公司的研发设计水平,从而保证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YANKON实验室下设5个部门:1、灯具检验室 主要从事灯具的安全试验和灯的光学性能检测2、灯的控制装置和附件检验室主要从事电子镇流器为代表的灯的电子电器领域及灯座等附件的试验和检测3、光源光学性能检验室主要从事电光源的光学性能和安全性能的试验和检测4、EMC检验室主要从事照明电器的传导、辐射、谐波、电压波动和跌落、浪涌等EMI和EMS的试验和检测5、综合管理室主要是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样品、检测工作的安排,文件的管理等。   YANKON实验室的远期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照明专业实验室,为社会提供权威、准确的检测服务。目前的主要检测项目涵盖通用照明电器产品的三大门类(电光源、电器附件、灯具)的性能要求、安全要求以及电磁兼容测试,下一步我们将拓展在其他照明领域(如航空、运输照明设备)、照明工程检测(现场检测)、LED(固态照明)的检测项目,成为全方位的照明测试方案解决者。
  • 岛津上海分析中心通过CNAS认可
    2011年3月,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分析中心正式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认可证书。岛津上海分析中心依据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加强对检测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通过CNAS认可,表明中心具备了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检测服务的技术能力,获得了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向客户展示并保证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满足采购方和法规对检测/校准真实度和可信度的要求,成为符合国际ISO/IEC 17025:2005标准的实验室;通过认可,提高了全体科研人员对质量控制和质量风险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岛津上海分析中心 CANS认可证书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分析中心成立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位于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E楼。中心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实验室面积600 多平方米,配有岛津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光谱等几十台分析仪器,另外,前处理室仪器、设备也均为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进口产品。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分析检测队伍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与检测服务。中心自2009年10月起建立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开辟了专门的农残检测前处理室和仪器室,分别采用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和GB/T 19648-2006《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标准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工作。 岛津上海分析中心 上海分析中心郝红元博士和邓晓丽博士 在CANS评审现场盲样检测中 岛津上海分析中心将精细化、高起点开展各项检测工作,秉承质量第一、热诚服务、强化管理、严格监督、科学公正、认真负责的质量方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扩充认可检测范围,为客户在国际化市场中做好技术检测保障,从而实现新的腾飞。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第七届郭可信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暑期学校举办
    郭可信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家,在国内率先引入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开始从原子尺度直接观察晶体结构的研究。郭可信先生为我国的金属材料物理研究以及电子显微学研究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桃李满天下。为继承郭可信先生的遗志,为中国电子显微学的持续发展做贡献,2008年由郭可信先生的学生倡导发起,国内外从事电镜研究应用的华人学者经过认真商讨,决定每年举办一次郭可信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暑期学校,并以材料科学和生物学应用为主题轮流举行。   2014年7月26日-27日,&ldquo 第七届郭可信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暑期学校&rdquo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bull 上海(筹)举办。本期暑期学校为&ldquo 2014冷冻电镜(cryo-EM)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rdquo 的一个组成部分,着眼于冷冻电镜相关实验技术及计算软件的实践技术培训,旨在培养我国生物冷冻电镜高技术人才及年轻后备人才,加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实力。   根据冷冻电镜的技术特点,本期暑期学校分为了电镜操作技术培训和图像处理技术培训两个部分。邀请了来自海外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授培训。   电镜操作技术培训   冷冻电镜技术作为结构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新兴研究方法,在过去十几年里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最近几年在国内也得以推广并取得极大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小组关注这一技术的应用。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程亦凡博士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程亦凡博士介绍了冷冻电镜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生物样品制备、三维重构的原理、以及电子晶体学、单颗粒三维重构、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等内容。 布兰迪斯大学 徐晨博士   布兰迪斯大学的徐晨博士从冷冻电镜设施的建立、冷冻电镜样品的制备和操作,以及当前电镜操作的自动化、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最后,徐晨还介绍了新型图像探测器&mdash 直接电子探测器的市场和应用情况。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 Peijun Zhang博士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Peijun Zhang博士介绍了共聚焦显微镜与冷冻电镜结合使用在活细胞检测方面的应用。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 Anchi Cheng博士   来自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Anchi Cheng博士介绍了其参与研发的Leginon电镜数据自动收集的软件与方法。Leginon是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单颗粒自动化数据收集软件之一。 霍华德&bull 休斯医学研究所 Dan Shi博士   此外,还有来自霍华德&bull 休斯医学研究所的Dan Shi博士介绍了电子衍射数据收集的相关内容。   图像处理技术培训   虽然近年来冷冻电镜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然而与其配套的图像处理及三维重构技术在国内发展还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此次培训班专门开设了电镜数据图像处理及三维重构技术课程,帮助学员系统全面地掌握最新的冷冻电镜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 美国Baylor医学院 Steven Ludtke博士   EMAN2的开发者&mdash &mdash 美国Baylor医学院的Steven Ludtke博士介绍了单颗粒冷冻电镜三维重构软件EMAN2。1999年,Steven Ludtke博士等人推出了EMAN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如今EMAN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用于高分辨率单颗粒重构的软件之一。 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Sjors Scheres博士   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Sjors Scheres博士介绍了RELION软件包,以及最大概然统计分析理论和贝叶斯理论在电镜图像分析和三维重构中的应用。在最近解析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中,很多应用了RELION软件包。 德国Jü lich研究中心 Gunnar Schroder博士   德国Jü lich研究中心的Gunnar Schroder博士介绍了DireX软件包在电镜三维密度图限制下柔性建模、分析评估方法及其软件的发展与应用。 图像处理技术培训现场 电镜操作技术培训现场   在整个培训期间,除了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外,还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并由授课老师直接进行指导。接受培训的学生们表示通过此次培训对于冷冻电镜及三维重构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自己日后的研究工作颇有帮助。(撰稿:秦丽娟)   附录:郭可信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暑期学校的由来   郭可信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家,在国内率先引入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开始从原子尺度直接观察晶体结构的研究。郭可信先生与钱临照、柯俊先生等科学家发起创建了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并亲任理事长。同时郭先生在国际科学界具有重要影响,曾任亚太地区电子显微学会联合会主席等,并且郭可信先生为我国的金属材料物理研究以及电子显微学研究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桃李满天下。   为继承郭可信先生的遗志,为中国电子显微学的持续发展做贡献,2008年由郭可信先生的学生倡导发起,国内外从事电镜研究应用的华人学者经过认真商讨,决定每年举办一次郭可信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暑期学校,并以材料科学和生物学应用为主题轮流举行。每年的暑期学校都电镜学习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一方面培养大家的电镜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了解国内外电镜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首届郭可信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暑期学校在清华大学举行,并举办&ldquo 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rdquo 。此后,为了有系统持续性地推动冷冻电镜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发展,加强我国科研的国际交流合作,使青年学者有机会与该领域权威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并得到高层次的培训,在中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生物领域的&ldquo 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校&rdquo 及&ldquo 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rdquo ,第二届会议2010年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举办 第三届会议2012年在中国科技大学举办。
  • 纪念郭可信先生百年诞辰|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大会报告(上篇)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报道 2023年10月27日,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龙泉厅盛大开幕。大会由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仪器信息网作为独家合作媒体参会报道。大会为期三天,参会人数再创新高,吸引来自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仪器技术企业等电子显微学领域专家学者2000余人出席参会。大会现场2023年是中国电子显微学开拓者之一郭可信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本届年会大会为专题纪念专场,怀念郭可信先生生前对中国电子显微学发展付出的心血与作出的巨大贡献。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显微鸿鹄志,世界一片天——怀念郭可信先生。大会开幕式由大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高宁主持,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泽,大会承办单位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贾金锋,大会组委会主席、电镜学会理事长韩晓东分别致辞。大会分为大会报告和13个分会场报告。开幕式后进入大会报告环节,大会报共分为五个阶段,依次由北京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韩晓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东南大学教授孙立涛,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分别主持,十二位著名学者、相关仪器设备厂商专家代表依次为大家分享了精彩报告。以下为大会报告上半场五位大会报告内容摘要,以飨读者。大会报告上半场,由北京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韩晓东(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右)共同主持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教授 张泽报告题目:新材料研发与显微结构调控张泽院士首先回顾了郭可信先生科研中的重要贡献与科研历程,从30岁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从钨钢W2C碳化物到A3B3C,再到η-相,再到Ti-Ni二十面体准晶等。30年后,从X射线衍射搭配高分辨电子显微学,郭先生又代领学生发现五次对称行射及TiNiV准晶、发现八次对称准晶等,从合金碳化物、拓扑密堆相、到准晶,从拓扑密堆相到二十面体准晶等。三十年前后的科研历程对比,展现了郭先生对材料性能和应用的重视,以及准晶研究认识积累和数据积累对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性。接着,基于镍基单晶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强调了系统性的观察和研究手段的重要性。介绍了由祺跃科技多年研究成果转化的一种基于扫描电镜的一体化平台,该平台可以跨尺度原位多场耦合条件下研究问题,对探寻材料的性能和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可能。同时分享了基于该平台的一种研究电池性能和结构调控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研究固态电池的膨胀、锂离子产生的影响等,将能源问题转化为器件的问题,把器件的性能问题转化成结构的调控等,提供一体化平台来解决结构调控问题。同时,强调了调控材料性能需要有金刚块和新的平台。该平台研究也正在沿着郭先生过去几十年前一直努力的方向,把材料的性能和结构密切的结合起来,相信一定会有新的进步。大会特邀报告:清华大学教授 王宏伟报告题目:When Nanomaterials Meet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n Cryo-EM王宏伟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在生物学领域的求学体会,强调了生物学中观察微观生物世界结构的重要性。介绍了利用电子显微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以及在博士期间的研究内容,也感谢了郭可信先生、李方华先生等前辈们的支持和帮助。单颗粒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是目前用于解析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率结构的主流手段之一。然而,高质量的冷冻电镜样品制备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如气液界面、优势取向和背景噪音等,极大地限制了结构解析的效率。针对这些问题,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彭海琳教授课题组合作,利用石墨烯技术研究了高质量的单晶石墨烯,并在疫情期间利用氧化石墨烯制备了支撑膜,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相关蛋白和受体的结构,建立了石墨烯制备载网技术。介绍了一种超平整的石墨烯,能够使生物大分子在一个平面上吸入到石墨烯的表面,形成高质量的图像,同时也能解析出高分辨率的结构。认为这种石墨烯作为纳米材料和生物大分子冷冻电镜支撑膜的材料,是一个非常值得进一步推进的研究方向。公司特邀报告:日立科学仪器 (北京) 有限公司市场部 周海鑫报告题目:日立电镜产品最新技术介绍周海鑫首先介绍了日立电镜产品的最新技术,包括扫描电镜的型号、电子枪、分辨率指标、物镜结构和样品仓等方面。接着介绍了SU8700/SU7000、SU8600、SU9000等不同型号扫描电镜的多探头成像和应用、高空间分辨率EDS分析、大束流EBSD分析、EELS分析,以及强大的扩展能力与多设备联用技术、日立的终端系统和软件升级。最后分享了日立FIB产品线、TEM产品线、AFM产品品线、CSI产品线等对应产品型号及产品特点与适用的应用场景。公司特邀报告:日本电子 Mr Maekawa Tatsuhiro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a TEM Optical System for the Atomic-Resolution Magnetic-Field-Free Electron MicroscopeMaekawa Tatsuhiro介绍了日本电子与东京大学联合开发的原子级分辨率无磁场透射电镜(MARS)的设计理念与应用前景。目前,在球差校正透射电镜中获得各种单原子图像表征已经变得较为容易,但这种高磁场环境使得磁性材料的物理结构发生非常大的变化。MARS利用一种相反极性的前后反对称透镜设计,配合先进球差矫正器,使得样品可以处在完全无磁场的环境中,电镜仍然保证原子级的分辨率。MARS机型还可以搭载如电子全息、差分衬度STEM探测器(SAAF)、叠层衍射成像探测器(4D Canvas)、能量损失谱(EELS)以及大固体角EDS,各种STEM/TEM成像技术均可用于原子尺度观测磁性材料。这种多用途设计,使得该设备将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 王中林报告题目:从电子非弹性散射到纳米发电机王中林院士首先感谢了郭可信先生等前辈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郭先生对中国电子显微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首先,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分享了自己对显微学的一些思考,包括非弹性散射对整体成像的贡献和弹性散射的问题,提出了深层的物理问题和理论,包括多变理论和晶体震荡等。强调了从深层次去考虑的重要性,及完美建立在简化的假设前提条件。接着,从科研身份到能源创业者的思考之路,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历程与思维变化。利用接触起电效应,首次发明了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其应用广泛,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微纳能源、自驱动传感、医疗健康、坏境保护与检测、穿戴式与柔性电子器件、安防技术等。纳米发电机不但能够提供物联网中的分布式能源,同时也有可能用来大范围收集海洋中的蓝色能源,未来为碳中和做出贡献。最后,详细分享了TENG 的原创科学与产业应用。------------大会报告下半场七位大会报告内容及分会报告续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后续报道。大会现场,郭可信先生的各级学生代表合影留念大会合影
  • 第八届郭可信暑期学术研讨班第一轮通知
    近年来,球差电镜技术与原位电镜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进入此领域。为提高青年学者的研究水平,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显微学事业的发展,第八届郭可信暑期学术研讨班将于2015年5月27-30日在浙江大学举行。届时,暑期学术研讨班将邀请电镜领域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做专题报告,同时给参会学生提供展示海报的机会。此次暑期班由郭可信教育基金会、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浙江大学电镜中心联合举办,由浙江大学电镜中心和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承办。   会议将涵盖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其中材料科学分会场为英文学术研讨班,与浙江大学材料学院第一届材料微结构与性能国际会议联合举办,主要内容集中在球差校正电子显微学与原位电子显微学 生命科学分会场为中文讲习班,集中生物医学、农林和共聚焦显微学。主要讲授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理论讲授分为:(1)常规电镜制样技术,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样品制备 (2)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技术,包括:包埋前胶体金标记技术、包埋后胶体金标记技术 (3)冷冻电镜技术,包括:高压冷冻技术、超低温快速冷冻技术、冷冻置换技术。(4)共聚焦显微学主要讲授:①超高分辨技术及其应用,包括PALM, STORM, STED 技术(2014年诺贝尔奖成果) ②荧光光谱分析技术与单点分析技术 实验方面包括:(1)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技术示范,包括:包埋前胶体金标记技术、包埋后胶体金标记技术 (2)高压冷冻技术。共聚焦显微学:(3)膜蛋白运动参数分析技术示范 (4)蛋白相互作用的三维分析技术示范。届时还会邀请国际同行专家亲自授课。   会议期间还将安排参观浙江大学电镜中心,并适当安排原位电镜样品杆的上机演示,生物制样的实际演示。欢迎各位同学踊跃报名,希望通过此平台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精尖的电镜专业人才,为我国电镜事业和新材料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2014年12月16日   附:组委会名单   大会主席: 张泽院士   执行主席: 韩高荣 教授 李吉学 教授 杨勇骥 教授   大会秘书:王勇 教授(材料科学) 洪健 教授(生命科学) 林金星 教授(共聚焦显微学)   联 系 人: 王 勇 教授 E-mail:khk_zju@163.com   洪 健 教授 E-mail:jhong@zju.edu.cn   林金星教授 E-mail:linjx@ibcas.ac.cn
  • 发挥认证认可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作用
    认证认可起源于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在质检系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如何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作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质量安全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网友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谢军。   记者:认证认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很多人对认证认可仍然比较陌生,请您介绍一下认证认可都包含哪些内容。   谢军:通俗地讲,“认证”就是由公正的第三方证明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评定活动。在市场经济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对在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和所提供服务的安全质量,的确需要一种公正的评价,以确保商品和各类服务的质量与安全,保护消费者切身利益。大家较为熟悉的认证有,对工业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对农食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以及管理体系认证等。   “认可”是对从事认证活动的机构、人员、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能力予以承认的活动。目前,我国的认可工作主要包括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认可和检查机构认可三大部分。认证机构认可是正式表明认证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实验室认可是正式表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具备实施特定检测和校准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检查机构认可是正式表明检查机构具备实施特定检查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   记者:今年国家认监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部署,确定了31项重点“质量提升”任务,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31项任务都涵盖了哪些具体内容吗?   谢军:这31项任务主要围绕三个大的方面来展开。首先是围绕国家大局,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包括:举办“世界认可日”大型宣传活动 利用认证认可手段,服务国家重大活动 进一步推进节能、环保、低碳产品认证,围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大节能、环保认证在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积极推动扩大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目录范围 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宣贯活动 加快推进乳制品认证试点工作 加快标准资源整合与服务 大力推进信息安全认证工作 深化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   其次是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科学监管的水平。包括:全面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认证认可整体效能 积极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科学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对认证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行政监管人员水平 进一步加强“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认证监管 开展对强制性认证指定认证机构、指定实验室、工厂检查员、获证产品、获证企业的“五位一体”联动监督检查 加强国家产品质检中心授权管理,严格授权条件,确保国家产品质检中心的领先性和权威性 创新和改进进出口食品企业卫生注册管理机制工作 加强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 开展对乳品认证机构和获证乳品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 开展认证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第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基础保障的水平。包括:指导和推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 继续改进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修订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进一步加强对资质认定获证实验室的监督管理 加强食品检验复检工作管理,落实《食品安全法》 开展卫生注册评审员能力培训服务工作 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国家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工程”的验收工作 积极推进认证认可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展认证认可统一门户一期建设,初步实现重点业务系统的集成。   记者:那么到目前为止,“质量提升”活动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谢军:“质量提升”活动到目前为止,正在积极、深入、扎实地实施当中。我认为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体现在推动质量水平提升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制度,增加了对信息安全等产品的覆盖范围。此外,实施了乳制品认证制度,有效保证了乳制品等食品安全。   二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的广泛应用上。比如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环保认证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认证,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质量提升活动的推动,节能环保认证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也已全面启动。在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认证认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执法监管上。我们在去年16个省级质监局开展认证执法监管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向全国系统推广,全面加强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力量。同时,我们今年启动了多项认证监督检查活动,检查范围和频次比以往都有新的提升。   四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社会影响上。在今年的“世界认可日”,国家认监委与质检总局共同举办了“世界认可日中国论坛”,各地认证监管部门也围绕“世界认可日”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有机产品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那么我国有机产品的监管现状是怎样的呢?   谢军:自有机产品认证纳入统一管理以来,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了有机产品国标、《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使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和监管在统一的程序和要求下开展。我们对有机产品认证的监管始终坚持“严格标准、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查处”的原则。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国家认监委负责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各地认证监督部门(也就是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出入境检疫局)依法对所辖区域有机产品认证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社会各界可以通过12365对有机产品认证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近年来,国家认监委和地方监管部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活动,全国质检系统2009年共实施监督检查认证机构191家次,检查获证企业4822家次,发现127项涉嫌违规行为,占整个检查比例的2.53% 4822家次中,有机产品生产企业707家次,发现有机产品生产企业涉嫌违规行为17起,违规比例为2.4%。总体讲,有机产品认证市场是比较规范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 关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的企业化和公正性,市场监管总局答复来了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893号建议的答复吕世明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转制为非营利法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您在建议中提出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的公正性直接决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是否可信可靠。公正性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的第一属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的公正性直接影响认证认可检测结果的可信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公正性强,则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可信度高”,我们高度赞同。公正性是由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也是其发挥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的必然要求。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的企业化是改革发展的方向影响公正性的因素比较多,而非营利法人机构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人和经营者的利益分配冲动,并不是保证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从国家产业发展定位和国际贸易全球化趋势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的企业化是改革发展的方向。(一)从国际看。虽然国际上早期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定义为非营利组织,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逐步转向企业化运营。据了解,目前国际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头部机构绝大部分是企业公司法人,如SGS、欧陆、必维、天祥等机构。美国UL公司从十年前就开始公司化转型,仅在总部保留标准制定部门的非营利属性,其余从事认证检测的部门都已经企业化了。(二)从国内看。一是国家将认证检验检测定位为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门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中强调“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 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号)要求“推进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支持、鼓励并购重组,做强做大”。三是与认证检验检测行业一样出具证书证明的其他评定领域,如环评、资产评估、监理等也都是公司化运作。(三)发展现状。1. 认证机构。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认证机构达1007家,按照法人类型分,事业单位48家,社会团体2家,企业957家。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效认证证书302万余张;获证组织86.72万家。2. 检验检测机构。截至2021年底,我国获得资质认定的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已超过5万家,检验检测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近8年我国事业单位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所占比重由40.60%下降到20.89%。3. 认可机构。截至2021年底,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216家,认可实验室及相关机构13581家,获认可现行有效认证证书约140万张,认可覆盖范围和认可数量均处于国际领先。随着近年来改革发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的活力得到极大释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总体运行良好,公正性和规范性得到较大的改善。二、保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公正性的措施按照“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局秉持“既要放得开,又要管得住”的工作方针,从严把准入要求、强化机构监管两个方面入手,保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的公正性,具体做法是:(一)严格从业机构的准入关。细化审批要求,将《认证认可条例》中关于公正性的原则要求落地落实,防止公正性流于“形式”和“口号”,把好准入关。在认证检验检测机构准入审批过程中及后续资质符合性核查时,除了硬件条件之外,重点核查申请从业机构以下条件:一是要求从业机构须为独立法人,确保其独立自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二是要求从业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和服务对象存在利益关系,不得接受任何可能影响客观公正性的资助;三是要求从业机构不得从事任何可能对客观公正产生影响的产品开发、营销等活动;四是要求从业机构及其人员,对其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二)严格对从业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1. 明确监管职责。市场监管总局建立了分工明确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政监管机制,总局负责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监管工作,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具体负责管理、监督和协调辖区内监管工作。做好总局和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和上下联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监管格局。2. 做好日常、重点与专项监督相结合。一是日常监管以持续开展从业机构和人员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主要方式,主要通过现场检查、档案检查等工作对机构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总局成立4年以来,认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每年的抽取概率在30%左右,共抽取770家认证机构进行检查。共计向社会曝光了9家非法机构,查处536家次认证从业机构,撤销19家虚假认证问题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累计检查机构6.4万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1万起,撤销、注销1043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移送公安司法机关33起违法案件。二是将从事涉及人身健康、国家安全领域的机构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如:强制性认证指定机构和认可机构实施每年100%全覆盖的监督检查。三是对投诉举报、风险监测、事故等情况进行研判,适时确定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检查。总局成立4年以来,认证风险预警通告涉及认证机构78家次,向相关认证机构发送风险提示函共计50余份。3. 加强信用监管,建立严重违法失信主体联合惩戒机制、信用修复机制,推动构建信用评估机制。将8家严重违法失信的认证机构和3名认证人员纳入认证领域失信“黑名单”,并已全部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4. 探索智慧监管,持续推进“认证行政监管系统”、“认证审核签到系统”应用等工作,实现对认证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的非现场监管,从体制机制上有效遏制认证审核人员不到现场等虚假认证问题。通过多年监管实践表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的企业化,并没有影响机构的公正性。三、强化系统监管,确保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的公正性经过多年的努力,认证检测行业风气持续向好,但行业机构规模偏小、能力偏弱,个别机构仍存在买证卖证、出假报告的问题,为维护认证检验检测市场秩序,确保认证检验检测机构独立公正地开展工作。我局下一步将着力在如下方面加强工作。(一)完善法规规章建设。我局将结合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现状,立足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继续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认可机构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修订,研究起草《检验检测条例》,让公正性的规定更具体、更有操作性,为政策制订和制度实施提供充分的法规依据。(二)完善政策制度建设。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产业体系,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性质认证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支持认证检验检测机构一体化发展,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三)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统筹组织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开展问题靶向精准的监督检查,提升检查的针对性、有效性。(四)健全认证风险监测预警追溯机制。不断完善风险信息采集渠道,及时发现、识别、研判检验检测风险,并根据不同风险提出相应预警措施。组织开展风险信息归集、分析研判、风险监测预警以及风险处置、风险追溯等工作。(五)完善信息监管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从业机构公开承诺、信息公示和诚信档案建设,完善永久退出和终身禁入等失信惩戒机制,提高违法失信成本。做好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异常经营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信用监管措施的归集和信息报送工作,切实规范认证检验检测市场秩序。(六)创新智慧监管。积极推进智慧监管,用好总局的智慧监管平台,加强与部门、跨区域、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的互联互动,提升监管的效能和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七)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省、市、县级市场监管部门明确监管职能,加强基层市场监管所认证检测监管人员的配备,大力加强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认证检测监管队伍的培训和培训的覆盖面。衷心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支持!
  • Systea公司表示:朗诚是可信任的合作伙伴
    2014年3月29日,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朱伟胜率朗诚化学分析技术事业部技术总监陈总威、销售总监郭树松等相关负责人到访意大利Systea公司,并进行技术交流活动。 意大利Systea公司是湿化学分析仪器行业的佼佼者,总经理Pompeo先生对朗诚客人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Pompeo先生对朱总的合作精神和技术创新理念表示钦佩,近八年的成功合作,真诚地对朱总一行表示,朗诚公司是Systea公司可信任的合作伙伴。 Pompeo先生首先向朱总一行介绍了Systea公司近期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技术上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主要是LED+F技术、超长流通池技术、计算机融入通道技术。以上相关技术的突破,不仅进一步方便了操作者日常分析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检测器的稳定性,提高了分辨率,从而实现超微量样品,甚至痕量样品的快速检测,有关技术甚至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Pompeo先生隆重介绍了Systea公司新一代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 FlowChem,该型号是在FlowSys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泵动力系统、提高了检测器的分辨率,完善了数据处理系统的能力,能满足高要求分析检测工作的需要。 朱总表示,感谢Systea公司对朗诚公司多年来的支持与信任,作为Systea公司中国技术服务中心及新一代全自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FlowChem的中国总代理商,将一如既往地支持Systea公司在中国发展业务,互利共赢。
  • 国家认监委成立十周年 “认证认可十件大事”揭晓
    为建设质量强国架桥 ——写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十周年之际   CCC认证、UL标志、有机产品、IS9000体系,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称,都与认证认可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   认证认可,是由独立第三方证明产品、体系、人员或机构符合要求的合格评定手段,满足了人们对于质量安全和交易便利的期望,从源头上提高质量,在各方之间传递信任,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国际化、市场化等特点,因而获得广泛应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认证认可与计量、标准一起,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三大支柱。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从国际上引入认证认可制度。2001年8月29日,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和中国入世的脚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诞生了。认证认可这一“舶来品”,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程,承载着质量强国的信念,传递着诚信和谐的价值,书写着科学发展的动人篇章。   顺应改革开放潮流的战略选择   历史的脚步迈入二十世纪。   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应运而生。1903年,英国对铁路路轨进行认证并授予风筝标志,开创了国家认证制度的先河。1950年代,美国对军工产品生产企业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证认可制度从此风行世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引入了认证认可制度,为适应开展质量管理、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相继开展了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实验室资质认定等工作。   1981年,我国第一个产品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成立   1986年,第一张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由宜宾五粮液酒厂获得   1993年,第一张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花落上海汽轮机厂   ……   认证认可为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架设了一座走向世界的桥梁,帮助我国企业运用国际标准和先进管理制度,促进了质量觉醒,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历史的钟声敲响了二十一世纪。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迎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客观上存在内外多套体系并存、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问题,既不符合WTO规则,也由此带来认证市场管理缺位、无序发展等现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国内产品、进出口产品分别实行长城认证和CCIB认证。为了履行我国入世承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组建国家质检总局的同时,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2001年8月29日,国家认监委挂牌成立,我国认证认可工作从此进入了统一管理、科学发展的新时期。   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之路   国家认监委成立后,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切实担负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重任,制定了认证认可“三步走”发展战略,按照“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原则,迅速将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的认证机构和业务有机整合起来,构建了既符合国际规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认可体系。   ——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认证认可制度,包括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制度、进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备案制度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第三方合格评定体系。2002年5月,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制度正式实施,实现了认证产品目录、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认证标志、收费标准的“四个统一”。   ——建立了“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200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24个部委组成的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此基础上,国家认监委与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广泛建立了协作联动机制,共同推动认证认可的应用。各部门、各地方纷纷制定促进政策,建立行业采信机制,形成了推动认证认可工作的合力。   ——建立了“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颁布施行。以之为核心,相继制定了15部规章、27件规范性文件 国家认监委和地方各级质检部门认真履行行政监管职能,建立了对认证从业机构和人员主体的市场准入、后续监管、行政执法等全过程监管制度,开展了认证市场专项整治、认证监督检查、“双打”行动等活动,规范了认证市场秩序。十年来,各级认证监管部门累计取消从业机构资质51家、从业人员资质191人次、证书403740张 在强化政府推动、行政主导的基础上,切实发挥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我国认证认可的有效性、公信力不断提升。   ——建立了创新驱动、同步发展的认证认可技术支撑体系。认证认可写入《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纲要》,进入国家科技主战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工程”、“十一五”科技基础平台建设计划“国家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相继完成,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兴检”一等奖等科技奖项22项。认证认可标准化和检验检疫标准化齐头并进,制定认证认可国家标准79 项,其中自主创新标准占69% 制定检验检疫行业标准3369项,覆盖11个专业领域。大力推进认证认可信息化建设,自主研发67个认证认可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认证审批、日常监管和机关办公的网络化、电子化。   向世界证明中国   经济全球化时代,“一证在手,全球承认,世界通行”,是全球业界共同追求的目标。国家认监委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快国际合作互认步伐,实现了中国认证认可与国际全面接轨,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制造”、中国质检的优良信誉。   ——全部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21项合格评定国际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由不足20%提高到100%,全面实现了认证认可标准、规则与国际接轨。   ——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等9个国际组织和 IECEE、IECQ等12个多边互认体系,建立了中俄、中美、中欧、中日等多个双边工作机制,与25个国家签署了77份双边互认协议,实现了认证认可结果、证书的国际互认。2010年,在胡锦涛总书记的见证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认可合作协议。2008年,中国与新西兰签订电子电器产品认证互认协定,这是我国首个与外国政府达成的双边互认协定。2009年,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 GAP)认证获得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GLOBAL GAP)承认,成为首个获得国际承认的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   ——积极参与国际合格评定标准、规则制定活动。我国已有21人次担任认证认可国际组织的管理层职务、74人次担任工作组职务、34人次担任国际同行评审员。2003年,时任国家认监委主任王凤清当选IEC理事局成员,并于次年荣获美国质量协会颁发的“质量特别奖”。   彰显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促进了我国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的提升。我国已颁发ISO质量管理体系证书27万多张,2010年获证企业的产品抽查合格率达96.7%,提升了企业整体素质和产品质量水平。针对消费品实施的CCC认证,有效保障了人身安全和产品质量,产品抽查合格率从2008年的84.2%提升至2010年的 90.8%。获得认证的食品农产品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出口食品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促进了对外贸易便利发展。通过国际互认,减少了重复检测、重复认证等国外技术壁垒,降低了贸易成本和风险。以我国出口商品货值最大的机电产品为例,我国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测试证书互认体系,已颁发CB证书22049张,使相关产品免于国外重复检测认证。近年来,国家认监委围绕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ROHS指令、美国食品安全促进法等措施,积极推动相关企业对外注册,促使相关国家取消或简化合格评定程序,降低了国外技术壁垒的损害。我国迄今已有5648家出口食品企业获得国外注册,获得了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促进了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认证认可的技术调节作用,引导企业顺应国家产业导向,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走上转型发展的轨道。我国累计颁发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证书9500张,涉及企业1400多家。2010年,我国在钢铁、化工等高耗能产业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已获证的24家企业累计降低能耗折合58.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4万吨。我国已建立风电认证、太阳能光伏认证制度和技术规范,颁发有效证书 970张,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规范发展。低碳认证制度与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   ——促进了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提升。政府部门运用认证认可手段转变管理方式,在行业管理、政府采购、政府工程等领域采信认证认可结果,减少直接行政干预,提高了管理效能。如财政部核付节能减排财政资金以节能认证为依据,国家金太阳工程等政府采购项目优先采购获证产品,产生了良好的政策引导效应。目前,已有 2000多个政府部门获得管理体系认证,大连市、北京市海淀区、广东省江门市等地方政府整体通过认证,产生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在提高国家应急能力、保障国家重大活动方面,认证认可也显示出重要作用。认可北京奥运会兴奋剂实验室、支持上海世博会减排行动,保障汶川大地震救灾用水安全和灾后重建检测需求……一件件铭心往事,一个个难忘瞬间,认证认可工作与共和国血脉相通、息息相关。   国家高度重视、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社会积极参与,如同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推动我国认证认可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认证认可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门类,成为促进国家质量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目前,我国共有认证机构174家,检测检查机构 2.5万多家,认证从业人员12837人次,累计颁发认证证书177万余张,获证组织61万多家,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美国质量协会(AQC)评价“中国认证认可工作效率为世界罕见”。2007年6月9日,国际认可论坛(IAF)首次以国家命名举办“国际认可中国日”活动。自此,每年的这一天被确定为 “世界认可日”。   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质量强国……一连串时代命题,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认证认可作为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在多个领域明确提出发挥认证认可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强调,认证认可工作要围绕国际环境、国家大局和质检工作找准定位,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认证认可工作将围绕创新发展主题,进一步健全国家认证认可制度,进一步培育检测认证市场,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认证认可的国际影响力,迈入认证认可强国行列。   回眸十年,春华秋实 放眼前程,风光无限。走在质量强国的新征程上,中国质检事业必将更加辉煌,认证认可工作必将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认证认可十件大事评选结果   日前,国家认监委举办的“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一、2001年8月29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成立,结束了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历史,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管理体制。   二、2001年12月3日,我国开始实施统一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制度,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的产品目录同时公布。我国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现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四个统一”(统一目录、统一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标志和统一收费)。   三、2002年4月8日,全国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为在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下,各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认证认可工作开展的重要平台。   四、2002年8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体系。   五、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颁布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认证认可活动的行政法规,是我国认证认可工作法制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六、2005年9月26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在京成立,这是我国认证认可行业从业机构和人员自愿组成的行业自律性组织,适应了认证认可行业管理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七、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认证认可工作首次被写入国家科技战略发展规划。   八、2008年4月7日,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新西兰外交贸易部长菲尔戈夫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关于电子电器产品及其部件合格评定的合作协定》,这是我国与外国政府达成的第一个认证认可领域互认协定。   九、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施行,该法明确规定,建立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对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备案)管理制度。   十、2011年3月16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布,首次将认证认可及检验检测列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突出强调了认证认可在节能、低碳、食品安全和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发挥的基础保障作用。4月20日,《国家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
  • 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认证认可作为规范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 目前,我国认证机构颁发的各类认证证书数量超过39万份,质量认证证书数量和获证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认证大国。但从“认证大国”转变成“认证强国”,却非一朝一夕之功。国家认监委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以此为己任,在科学发展、规范工作的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建立中国特色的认证认可体系 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为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内外一致的认证认可工作体制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国家认监委自成立以来,全面清理了认证认可相关法规,制定并发布了40余件部门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的认证认可法规体系已经确立。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检验检疫直属机构为依托,构建起省、市、县和口岸的地方认证监督管理组织体系。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全面建立了以强制性产品认证为市场准入管理,以自愿性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和服务认证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中国认证体系。实现了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统一管理,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和双边互认工作逐步扩大。整合了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及认证人员注册等认可注册机构,建立健全了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组建了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为开展行业自律提供了组织保障。设立了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和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深入开展战略发展、技术和标准化研究。 形成统一管理的工作格局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认监委建立了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成立时的18个增加到22个,部际联席会议业已成为部门之间交流和协调认证认可工作“寻求共识、寻求最佳办法和方案”的平台。各有关部门在强制性产品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产品、饲料、绿色市场、良好农业规范、体育服务等认证,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和联合开展整顿规范认证市场等方面给予了国家认监委全力支持。 认证认可领域不断拓宽 2001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CCC认证),发布了“四个统一”的规范性文件,这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正式建立。 之后,我国认证领域不断拓宽,认证认可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 围绕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积极推动管理体系认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会同国家发改委批准、发布了《加强资源节约型产品认证工作的管理意见》,开始实施节能环保汽车的国家自愿性产品认证,并积极推动国家环保型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HACCP、GAP、酒类食品质量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绿色市场认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为促进外贸,强化了进出口卫生注册制度;立足国家安全,正在全力推动信息安全认证;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积极建立良好实验室操作规范(GLP)评价监控体系;全面推进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以维护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推进了奥运定点医院实验室国家认可工作,为奥运会服务医疗保障作出了贡献。 截至2008年6月,已颁发CCC有效证书226062张,对应的获证企业40112家;CCC认证涉及的产品从最初的19大类、132种,发展到22大类、159种;认证实施规则由最初的47份发展到现在的87份;指定的认证机构从最初的9家发展到现在的11家。 如今,认证认可工作已经全面融入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贸易、生活消费、环境、健康和国家安全等各个领域。通过这些工作,不仅找准了认证认可在国家大局中的定位,提升了工作层次,增强了服务性,而且也为我国认证认可事业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认证认可工作日益重视,认证认可手段运用更加广泛,认证认可结果采信度逐步提高。 进一步规范认证行为 认证的一致性、有效性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认证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为此,国家认监委下大力气真抓实干,确定了以全过程监管为目标、建立认证认可监管工作长效机制的监管思路。 从2002年起,先后开展了认证机构(包括分支机构、办事机构)全面清理和重新登记,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和农产品认证、计量认证获证实验室等的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强制性产品认证及指定认证、检测机构的专项监督检查,出口食品卫生注册企业“拉网检查”等系列专项监督检查。依法对违法违规的获证企业、认证机构、检测机构等进行了处理。建立了认证认可信息网络,推动电子监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政务公开,服务社会公众,强化执法监督。经过持续不断的整顿规范和狠抓质量建设,认证服务、质量及有效性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国家认监委在加强法律规范和认可约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在社会监督方面,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实施了“认证认可义务监督员”制度;在行业自律方面,成立了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出台了行业自律的3个规范性文件;在行政监管方面,突出发挥地方两局在行政执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为提高认证行政执法能力,国家认监委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认证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各级质检部门在完善认证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从2004年开始,对质检系统认证监管人员组织了连续3年的岗位培训,培训人员达两万多人次。 对经济贡献率日益显现 认证认可作为国际通行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的质量保证和管理手段,在推动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目前,国家有近20部的现行有效法律,行政法规中对认证认可活动有了明确的规定;一些政府部门已经开始运用认证认可手段加强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浙江、重庆等一些地市,都把认证认可指标作为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数。 同时,认证认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逐渐显现。例如,“神六”的关键部件生产中采用了认证认可手段,国家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在地震灾区的饮用水检测机构确立时发挥了积极作用,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在灾区饮用水检测、奥运兴奋剂检测等重大工作中已经或正在发挥突出作用。研究课题表明,依据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测算,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71%,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0.314%。在当年18万亿元GDP中,认证认可事业作出了1229亿元的贡献;在当年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幅度中,认证认可所作出的贡献为0.314%。 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 随着全球关税水平不断下降,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对进口的限制作用逐步减弱,而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动植物卫生和食品安全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国际互认、推动认证认可体系建设便显得至关重要。 积极促进国际认证认可互认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中国的认证认可体系。根据贸易发展需要,我国新增了CB(电工产品测试证书互认体系)实验室,并对原有CB实验室进行了扩项。目前,我国IECEE/CB(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织)体系内认证结构和测试机构的结果在46个成员国获得承认。同时,其他成员国的产品也借助CB体系,能更顺畅地进入中国。采信相关结果,大大便利了国际贸易,促进了我国产品的出口。 深度参与认证认可国际规则、标准与指南的制修订,参与了世界所有认证认可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例如,中国代表在15个国际或区域组织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在国际准则与标准的制修订和合格评定活动中增强了话语权。与国外26个政府机构或认证认可机构签署了32个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我国的认证证书,在国际上获得多重承认与广泛接受。中国近年来在认证认可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2006年初,国际认可论坛(IAF)主席就曾评价说:“自从国家认监委成立以来,中国在认证认可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高效的发展,令国际认证认可界非常钦佩和印象深刻。”
  • 逸云天荣获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品质卓越赢得市场认可
    深圳市逸云天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初,是一家专注于气体检测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近年来,逸云天凭借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和对客户需求的识别,不断创新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业内备受推崇的气体安全检测解决方案厂商。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市场竞争中,逸云天不断创新,提高品质,兢兢业业地为客户创造安全、环保、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一创新与服务的实力也获得了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高度认可,在2021年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选中荣获了“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  逸云天一贯坚持高标准和高要求,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和用户满意度。其提供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报警仪、气体分析仪、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TVOC在线监测系统、差分紫外光谱气体分析仪、激光气体分析仪、环保安监气体监测云平台等多种产品,不仅功能多,而且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可靠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燃气输配、仓储、市政燃气、消防、环保、冶金、生化医药、能源电力等行业。  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高质量的产品服务,逸云天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好评,并且获得了多项认证,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CCEP中国环保产品认证;并取得相应产品防爆合格证、CPA型式批准证书、CMC计量许可证、外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等。这些认证的获得,不仅证明了逸云天的业务水平和产品质量,也为公司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发多款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与支持。  逸云天的成功,不仅依赖于高品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同时也源于企业文化的不断推陈出新和内在能动性的持续激发。公司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还不断加快产业升级的进程,和广大客户一起推进智能、安全、绿色、低碳的生产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赢发展。逸云天坚持“诚信,创新,专业,品质,可信赖的安全伙伴”的企业理念,在合理发挥员工个人技能和集体协作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品牌知名度和用户黏性,在气体检测领域的实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逸云天荣获“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的评选,不仅是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也是对逸云天品牌实力的肯定。相信逸云天会继续在气体检测领域中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会以优质的气体检测产品、贴心的服务,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品质,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参与建设一个更加绿色、清洁、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为客户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美丽中国 你我同行 | 一封封感谢信,饱含客户认可
    “在刚刚过去的大比武中,我单位使用了贵公司的紫外烟气综合分析仪,该仪器性能稳定、操作便捷、准确度高。”“非常感谢贵公司用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为参赛的生态环境监测站及社会检测机构提供了有利的赛前培训和赛场支持!”“贵公司提供了污染源监测技术竞赛所需监测设备及技术保障服务,确保了各参赛队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竞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自2024年5月以来,一封封感谢信饱含着赞扬与认可,从全国各地的大比武现场传递到崂应手中,令我们倍感激动,这是对崂应产品质量的肯定,是对崂应专业服务的肯定,也是对崂应品牌的最高肯定!2024年是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在这个节点,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决定共同举办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以学促干,带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履行生态环境监测职责,以更高标准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更好支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针对本届大比武活动,崂应连续在线上和线下召开多次培训会议,对销售和客服工程师进行专业技术和服务保障的技能培训;同时,为了应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崂应技术部还精心设置了技术保障备用样机库。双重保险,助力选手冲刺全国决赛!在已经进行的各地大比武中,崂应仪器表现出色,得到了各级领导及技术人员的认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崂应将持续提供专业服务,保障赛事顺利进行!未来,崂应也将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优质可信赖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不断钻研科技创新技术,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上贡献更大力量!
  • 布鲁克NMR FoodScreener实验室获得ISO/IEC 17025认可
    p   莱茵施泰滕,德国,2015年9月25日——布鲁克宣布其用于食品真实性和质量检测的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43.html" target=" _self" NMR /a FoodScreener sup TM /sup 实验室通过ISO/IEC 17025认证,该实验室位于德国的莱茵施泰滕。这项认证授予布鲁克的NMR验证方法,该方法用于测定流质食物以及食物提取物的成分以及真实性和质量情况。现在,提供基于NMR的食品真实性和质量分析方法,并且采用布鲁克质量标准操作程序(SOPs) 的政府和提供分析服务的私人实验室可以更容易地使他们实验室的NMR方法得到认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429" title=" NMR-FoodScreener-web.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42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d39a67bc-9265-4973-a435-a5e9b38bb09c.jpg" border=" 0" hspace=" 0" / /p p   Winespin-Analytics GmbH董事总经理Christian Kost说:“对于一个提供基于NMR的葡萄酒分析方法的公司来说,ISO / IEC 17025的认证对布鲁克BioSpin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可信的,与国际标准一致的酒类NMR分析方法。ISO/IEC 17025的认证代表了一个里程碑,有助于NMR成为用于酒类分析的更广泛的分析技术,使我们能够为更广泛的酒行业客户提供这种独特的、信息丰富的分析技术。” /p p   ISO / IEC 17025的认证覆盖了目前布鲁克拥有的果汁、酒和蜂蜜的NMR分析方法。 /p p   NMR蜂蜜分析解决方案(NMR Honey Profiling):这是一个新的NMR筛选解决方案,主要针对蜂蜜分析,是布鲁克FoodScreener产品线的一个最新的模块。该解决方案通过目标或非目标分析以实现对于一系列蜂蜜性质,包括糖份,酸度和氨基酸成分等的同步鉴别和定量。此外,该模块还可以用来鉴别假冒产品。 /p p   NMR酒类分析解决方案(NMR Wine Profiling):作为一个被充分增强的FoodScreener第二代模块,它是一个基于NMR的简易和经济的酒分析技术。除了可以用于鉴别酒的原产地,例如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关键地区外,该技术也可以用于测量那些真实性参数,例如葡萄种类,酿酒年份和是否兑水等。 /p
  •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立项《可信生态环境检测机构技术规范 技术记录》等两项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鲁环促会发[2023]9号)相关规定,我会组织专家审议通过了《可信生态环境检测机构技术规范 技术记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应用技术规范 数据元》两项团体标准的立项,现予以公告。请各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严把标准质量关,切实提高标准制订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相关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联系人:邵丽 联系方式:19853152919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关于 《可信生态环境检测机构技术规范 技术记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应用技术规范 数据元》两项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jpg
  • 水质监测站:装净水器没必要 水质检测笔不可信
    工作人员对水质中的雌激素进行检测 我们每天使用的自来水是怎么样确保安全的?家里用自来水需要装净水器么?在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来临之际,重庆市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重庆监测站昨天举行媒体开放日,记者实地探访了重庆监测站。  监测站站长王良超透露,一批新设备的使用,将帮助重庆检测项目高于国家标准。目前重庆监测站受认证的检测项目已达到209项,而实际能检测的项目则有220多项。相比之下,国家自来水出厂检测项目为106项,而重庆监测站会检测180项以上,10吨水里面有1毫克激素都能被检测出来。  采访水质监测站,必然要说到净水器。“我们整栋楼都没有安装净水器,因为没有必要。”王良超解释说,净水器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过滤,但不管是棉网过滤还是活性炭过滤,都存在滤芯滋生细菌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清理,一旦滤芯达到饱和度,反而会比自来水更脏。  如果按照购买净水器时提示的时间换滤芯是不是就能避免这个情况呢?王良超说这也不能保证,因为根据这些厂商的建议,一个月或三个月、半年换一次,但其实这个只是理想的状态,沉淀的快慢多少是无法预测的。而购买的市民大多数也没有专业的清洗技术手段,这样还是会有风险。  王良超还表示,一般人用的笔试水质检测器也是不可信的,水质的检测涉及多个方面,精密度要求很高,根据国家标准测试106项水质一次最低的成本都要2万元。
  • 2016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发布
    p   2017年7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董乐群发布了2016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和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有关情况。 /p p   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工具和世界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在保证产品安全、提高质量水平、推进贸易公平、保护消费者权益、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 p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供给质量、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系列决策部署和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发改委等32个部委发布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整体上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国家认监委着力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供给质量,同时不断加强宏观管理的基础统计工作。2016年8月,国家统计局批复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执行《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标志着认证认可统计正式纳入了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此前,检验检测统计已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本次发布会是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一并纳入国家统计制度后首次向社会发布。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共有33622家,较上年增加7.02%,各机构共实现营业收入2319.17亿元,较上年增长14.79%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科研投入共计181.72亿元,研发收入比达到7.84% 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共有1061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机构总数的3.16%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全年共吸纳就业人口111.6万人,较上年增加9.09%。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仍保持了较快发展,充分发挥了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优势,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扩大就业容量方面成效明显,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认证认可方面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一)行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strong 从机构数量看,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认证认可机构共计387家,较上年同期增长31.19% 从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看,认证认可服务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4.06亿元、利税总额46.7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33%和29.39%。 /p p    strong (二)行业供给水平明显提升。 /strong 截至2016年底,各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效认证证书共计170.9万张,较上年底增加21.61%,其中自愿性认证证书116万张,占证书总量的67.9%。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有157家,较上年底增加11.35% 获得认可的实验室及相关机构有7904家,较上年底增加12.03% 获得认可的检验机构有456家,较上年底增加15.15%。2016年新发布认证技术规范956个 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4件。 /p p    strong (三)行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 /strong 从机构属性来看,企业类型的认证认可机构361家,占机构总量93.28% 事业单位类型26家,占机构总量6.72%。从企业从业人员规模来看,截止2016年底,认证认可行业拥有大型机构67家、中型机构107家、小微型机构213家。从区域分布来看,2016年华北区域(主要是北京地区)占全国认证认可机构总数的44.96% 华东区域占30.23%,西南区域占4.39%,东北区域占4.65%,中南区域占12.40%,西北区域占3.36%。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检验检测方面 /span /strong /p p    strong (一)检验检测资源稳定增长。 /strong 截至2016年底,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33235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65.11亿元,较2015年增长14.73%。从业人员102.5万人,较上年增长7.98万人,增幅为8.45%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526.6万台套,仪器设备资产原值2597.63亿元,实验室面积6115.42万平方米,拥有有效专利32692件,参与科研项目总计29988 项,当年获得科研经费共计176.54亿元,研发收入比达到8.55%。全国检验检测机构2016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3.56亿份,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9.8万份。检验检测供给资源保持稳定增长。 /p p   从区域分布上看,在区域经济发达、检验检测需求较大的环渤海地区、华东沿海地区以及华南沿海地区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更为集中。国内六大区域检验检测机构规模比重分别为:华东29.47%,华北15.32%,中南23.78%,西南12.12%,东北9.85%,西北9.47%。从不同区域检验检测机构的营业收入来看,华东营业收入占比为35.1%,华北17.4%,中南27.0%,西南9.6%,东北5.0%,西北5.8%。 /p p    strong (二)检验检测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 /strong 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检验检测机构改革与整合成效明显,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目前我国企业制的检验检测机构21012家,占机构总量的63.22% 事业单位制11479家,占机构总量34.54% 其他法人类型744家,占机构总量2.24%。2013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占机构总量的比重从42.5%变为34.54%,呈逐步下降趋势。从股权结构来看,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机构16773家,集体控股1096家,私营企业14265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267家,其他机构834家。 /p p    strong (三)检验检测机构竞争力存在提升空间。 /strong 统计数据显示,人数规模为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属于小微型企业 从服务区域来看,80.3%的检验检测机构仅为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具有典型的“本地化”特征。从专利数量来看,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拥有有效专利32692件,平均每家机构不足1件,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不足,整体竞争力还存在提升空间。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三、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方面 /span /strong /p p   依托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计工作,借助认证认可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的开展,国家认监委正在有序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和评估,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p p   我国首次构建了包括6个维度的评价体系框架,通过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比较,中国认证认可在制度建设、服务发展、产业实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具体讲: /p p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已有30多部法律法规写入认证认可工作,在统一管理、严格监管等方面显示了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 /p p   在服务发展方面,认证认可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日益紧密。服务社会治理成效明显,以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对认可结果直接采信的数量为例,2016年中国采信的认可结果数有17项,高出世界其他国家水平,体现了认证认可对加强社会治理的贡献。促进质量提升效果显著,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获得的有效IS09001认证证书为44.7万张,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IS09001认证已成为我国40多万家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助力中国企业有效规范自身管理,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证明。促进贸易便利作用彰显,以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评定体系(IECEE-CB)证书为例,中国企业获得证书3.9万张,在57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惠及中国2万多家企业,有效促进了贸易便利化。 /p p   在产业实力方面,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以我国等同采用ISO国际标准开展管理体系认证为例,截至2016年底共颁发有效体系认证证书总数为75.1万张,占全球同类认证证书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认证大国 单位GDP的体系认证证书数为每十亿美元66.953张,居世界前列。 /p p   在创新驱动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专业主导等能力有所提升。我国主导建立的LED认证制度被国际电工委员会采纳,成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引领的国际认证制度 我国主导制定的《合格评定 服务认证方案指南和示例》成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制定的合格评定国际标准。但总体来讲,技术创新尤其是原创能力相对主要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 /p p   在国际影响方面,我国已加入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签署13份多边互认协议和115份双边合作互认协议。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互认体系为例, 2016年我国认证机构在IEC合格评定体系颁发的证书数为5583张,证书数居世界前列。我国在相关国际组织中担任管理层职务29人次,担任技术层职务224人次,实质性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但在从业机构的服务输出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 /p p   在基础能力方面,从业机构和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专业能力和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我国共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3.36万家,从业人员111.6万人,但“小散弱”现象仍比较突出。 /p p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认证认可发展水平处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前列,正加快迈入认证认可强国行列,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服务输出和机构品牌实力等方面,这也是我国认证认可今后发力赶超的方向。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图片解读: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602px " title=" 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8f488f2d-f2cb-44f9-bf16-dc7280e05ba8.jpg" width=" 5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60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833px " title=" 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1b70a126-4d3a-4624-a137-a37d51e91fa6.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833"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896px " title=" 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b66cc481-0148-4241-885b-7f705a95a3b5.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896"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952px " title=" 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a97e54d9-33ad-4a8d-8205-9955907540c5.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95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909px "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32239716-02a5-4759-9e3b-c381407a0e66.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909"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984px "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c1e8e36e-3307-4852-9958-3b90b6b18045.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984"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822px "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8946cd55-9732-412d-9520-8b3fe298b6c8.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82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909px "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f25385e7-2db3-4ada-8dd2-1c4fb45eb41a.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909"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6年度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计专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723px "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noimg/af7c7fc9-b276-4e29-bdcf-6c1b9c7b6726.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723" border=" 0" / /p p   今天,在2016年度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董乐群、国家认监委政策与法律事务部主任刘仲书、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乔东就媒体关心的问题作现场解答。质检总局新闻办主任李静主持新闻发布会。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答记者问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问:质量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要战略,质量提升行动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专门部署,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您刚提到的建设认证认可强国和“促进质量提升,建设质量强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国家认监委有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质量提升? /strong /span /p p   国家认监委副主任 董乐群 /p p   答:建设认证认可强国是我们对建设质量强国战略的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而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 & nbsp 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是世界各国市场准入和监管的有效技术性措施,同时也是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质量技术基础。通过强化认证认可基础建设、提升认证认可行业治理能力、提高认证认可有效性和公信力,能够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注入新动力,能够更好地支撑质量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p p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要求,国家认监委今年发布了《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围绕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点战略,在认证认可领域重点开展10个方面的先导性质量提升行动,即:统一整合绿色产品认证体系、着力打造高端品质认证服务、深入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大力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培育壮大认证认可新业态、积极创建认证认可示范区、加快构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巩固扩大国际合作成果等。目前,这些质量提升行动已在建筑、航空、机械、汽车、家电、玩具、食品等行业率先实施。今后,我们还将根据中央部署和社会需求,推动更多行业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升我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p p   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质量强国战略会不断深入人心,认证认可强国建设会更加稳步推进,而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行动也将为国家的质量提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获得感。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我们注意到《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是2016年8月获得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属于一项新的统计制度,能否请您谈一谈这项统计制度建立的背景情况? /span /strong /p p   国家认监委政策与法律事务部主任 刘仲书 /p p   答: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的确是认证认可行业的一件大事。“十二五”以来,认证认可行业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先后被写入到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文件当中,成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门类 但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服务业门类,没有在国家层面拥有专门的统计调查项目,这无疑是一种基础缺失。因此,适时弥补这一缺失,加快建立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就成为认证认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p p   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国家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基础抓起,通过一个个细节工作,不断校准方向、修正错误、完善设计,最终形成了相对系统完整的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并获国家统计局的批准执行。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认证认可统计对于我们准确把握行业整体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提升行业管理决策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国家认监委将不断优化和完善统计制度设计,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让统计工作更好服务于认证认可强国建设。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问: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目前发展迅速,与世界发达的检验检测机构有什么差距? 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在华发展情况如何? /strong /span /p p   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 乔东 /p p   答: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我国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机构数量众多,资源总量很大。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缺少世界知名的检验检测品牌,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还没有国际竞争力,小、散、弱,是目前国内检验检测体系的普遍状况。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经核算,2016年,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共267家,全年取得营收166.05亿元,营收比2015年增长21.50%,平均每家机构取得营业收入6219.1万,是市场平均水平的10倍,其盈利水平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全年吸纳就业人员 35134人。平均每个机构131.59人,是行业平均水平的近4.27倍。外资机构数占全部机构数约0.8%,但营收前100名中有21家是外资机构。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1家外资检测机构的营收规模占营收前100名的检测机构总规模的29.43%,比去年外资机构占比提高8.54了个百分点,外资规模和实力在逐步提升。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我们检验检测市场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复建设和条块分割问题,行政色彩浓,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以及国有检验检测品牌仍亟待培育壮大。 /strong /span /p p   本次发布会是由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共同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2016年度统计数据信息以及认证认可强国建设的有关数据,质检总局质量司、科技司以及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代表出席。 /p p & nbsp /p
  • 《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行动方案(2024-2030年)》公布
    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行动方案(2024-2030年)(公开版)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促进贸易便利的基础性制度,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战略着力点。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认证认可行业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就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制定以下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制度型开放为导向,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面扩大认证认可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认证认可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支撑。按照统筹协调、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认证认可对外合作进行统一规划。坚持开放生态、互利共赢,合作共建并采信一批全球领先的认证认可制度,贡献全球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的政策环境基本形成,参与国际认证认可标准和规则制定的能力明显提升,结构合理的认证认可国际化人才梯队初步打造,认证认可国际合作较好满足认证认可事业和国家经济贸易发展需求。到2030年,全面支撑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的多维度立体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我国认证认可结果国外承认度大幅提高,认证认可行业国际化人才储备数量实现显著增长,全面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认证认可体系。二、健全完善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格局(一)充分利用认证认可部际协作专项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沟通协调,加强经贸合作机制对接,构建统一部署、协同推进的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体系。完善国际互认体系国内运作机制,强化参与国际互认体系的规范、激励和指导,确保开展国际合作的目标一致性和效能最大化。(二)加强政府间认证认可政策法规沟通交流,扩大合作范围、增加合作举措、提升合作水平。加大与相关国家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力度,积极推动认证认可合作安排扩展升级。提升认证认可措施透明度,实现共建国家资源共享。(三)减少重复检验检测认证,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认证认可等合格评定程序议题讨论磋商,维护开放、包容、公平、非歧视的国际标准和认证认可体系。结合我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经贸谈判进程,对标研究提出认证认可领域合作方案。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关于合格评定的相关要求落地实施。(四)搭建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平台。以认证认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事关全球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为着力点,打造政府、产业、机构、科研院所交流平台,增进重大议题国际共识,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支持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机构等搭建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合作平台,扩大认证认可领域对话交流弹性空间。(五)支持重点区域认证认可领域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支持地方立足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要求,着眼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结合国家区域开放布局,主动谋划认证认可领域对外合作优先事项,并在国家统一指导下实施。支持地方建立区域性认证认可研究中心。畅通央地沟通渠道,增强开放联动性,强化分工合作,实现错位发展,打造一批认证认可领域对外开放“桥头堡”三、全面提升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效能(六)聚焦国际产业投资合作以及科技产业前沿,积极贡献认证认可标准和规则方案,积极承担国际同行评议、国际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等合作项目(七)加快推动国外承认我国认证认可结果。积极推动我国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测试报告在目标市场获得承认与接受,在便利国际贸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鼓励机构自主开发国际业务并开展机构间国际合作,加快务实互认项目落地。支持外资认证机构参与我国认证制度的研发和实施,利用海外布局优势推动我国认证制度和结果得到国外承认。(八)全面实施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支持将实施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民生及民心相通类项目重点推进。鼓励机构、行业和企业结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产业发展需要、自身优势领域,围绕助力双循环畅通、解决产业急需、惠及当地民众、填补制度空白等目标,主动设计、开发和实施“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定期评选发布优秀案例,形成认证认可领域务实国际合作的品牌示范效应。(九)积极贡献服务全球共同发展的互认解决方案。吸纳市场力量参与国际互认研究、建立、实施和评估,开拓国际互认新领域、新对象,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绿色建材、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服务业等传统领域贡献更多互认解决方案,创新引领高水平认证认可国际互认合作发展。四、推动认证认可与标准及产业协同发展(十)建立认证认可与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围绕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发展趋势、新兴优势产业以及我国出口企业的需要研发认证体系、认可制度以及相关服务项目,推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积极引导产业上下游相关方参与标准制定、认证制度设计和结果采信等各环节,促进产业与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协同发展,有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国际贸易发展。(十一)积极推进认证认可与涉外项目的深度融合,为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为我国认证认可服务在国外落地生根创造良好条件,支持认证机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十二)持续优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市场化的认证认可协同创新环境,促进认证认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鼓励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研发新型认证认可方案。支持机构通过资源整合、平台化运作,为海外工程项目和装备出口提供一体化、一站式优质服务。五、提升认证认可行业国际发展水平(十三)加强机构国际化能力建设。建立机构国际化能力评价体系,实施机构国际化能力提升行动。鼓励机构加大投入,不断开发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培养和储备国际化及高端化认证技术与人才,拓展海外业务。建立完善机构承担国家层面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实施工作机制,为机构参与高水平国际交往与合作创造条件。(十四)加强行业品牌建设。以提升认证公信力为核心,持续强化认证行业专业化能力,加强合规管理,培育技术、管理和服务新优势,推动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跃升。支持一批有技术能力、有国际化视野、有责任担当的机构和企业更加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十五)加强海外业务布局。开展认证认可领域投资政策和战略研究,提升机构投资风险管理、营商环境分析、投资项目管理能力,鼓励机构利用海外市场既有资源,积极扩展海外业务,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和目标市场。鼓励境内外机构合作,开展国外市场准入要求或国际市场需求的认证认可业务。支持机构取得我国认可和境外资质授权,设立国际法规与标准认可绿色通道,针对等同采用的法规标准简化认可制度要求:六、强化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基础支撑(十六)加强基础研究。鼓励政府、产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认证认可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支持建立认证认可国际型智库,加强对新兴经济体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标准、认证、互认评价等跟踪研究和交流分享,鼓励与外方共同开展国别制度研究、标准比对能力验证等活动。(十七)强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优化升级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信息平台矩阵,建立主要贸易对象、贸易产品认证认可信息数据库,探索“人工智能+平台”应用,提升企业获取国际合格评定信息的及时性、精准度和便利性。建设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全面供给认证认可国际合作相关信息,常态化开展机构国际业务统计分析和案例收集,形成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全景数据库。(十八)加强认证认可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交流。制定认证认可国际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职业化教育体系,组建认证认可国际专家库和青年专业人才库,加快培育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常态化开展国际业务从业人员综合能力培训重点培养青年业务骨干,推荐参加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国际机构实习机会。组织实施高水平的“一带一路”认证认可官员研修和技术援助,积极举办认证认可领域国际合作会议。七、强化组织保障加强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政策衔接、规划引导和工作协调鼓励地方将深化认证认可对外合作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议事日程,完善配套举措和支持措施。进一步推动各类金融机构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支持力度。用好现有优惠或奖励政策,探索由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好支持行业国际布局。围绕认证认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机构、企业、学协会先行先试,加强与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高水平开放平台联动,积极探索认证认可领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加强认证认可对外宣传,提升中国认证认可行业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 重磅!《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发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国家认监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的通知 /strong /p p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各部室、下属单位: /p p   现将《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国家认监委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2018年3月14日 /p p   (此件公开发布)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strong 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 /strong /span /p p   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提高认证认可供给质量为主线,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统筹推进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深入开展百万企业认证升级行动、高端认证质量惠民行动、认证服务地方行业行动、“中国认证,全球认可”行动、“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等五大主题行动,着力抓好以下八项重点任务: /p p    strong 一、着力抓好《意见》落实,统筹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strong /p p   1.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以下简称《意见》),将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出台推进质量认证的专门政策,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推进措施,完善配套条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质量认证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 /p p   2.推动各级政府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方案,将质量认证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质量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意见》实施过程中,认证认可全行业对于新问题、新现象要深入研究,大胆探索,示范引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p p   3.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和宣传手段,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加强宣传报道,对《意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解读,提高质量认证的社会认知度,及时做好舆情引导和协调应对。 /p p   strong  二、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深入开展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行动 /strong /p p   1.开展百万企业认证升级行动,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为抓手,推动100万家企业学用质量管理先进标准方法,完成45万家获证企业体系升级换版工作,树立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发挥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当好质量管理“领跑者”,带头推进质量提升。组织中小微企业质量认证帮扶活动,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求开设免费培训课程,提供质量援助方案,补齐质量提升短板。 /p p   2.各地认证监管部门和从业机构要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工作,开展行业特色认证、分级认证、管理体系整合、质量诊断增值服务,不断提升认证提升质量效果。 /p p   3.开展高端认证质量惠民行动,引导市场增加高质量产品、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消费品领域,重点开展有机食品、智能家电、儿童用品、交通一卡通等产品认证,扩大“三同”工程实施范围,逐步增加“三同”企业及产品数量。在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开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车联网导航产品、城轨交通装备等认证。在服务业领域,重点开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等认证。 /p p   4.开展认证服务地方行业行动,围绕各地方、各行业高质量需求,创建一批质量认证示范区(点),实施一批质量认证服务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高端质量品牌。 /p p   5.鼓励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出台质量认证促进政策,支持具备条件地区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推动认证认可在政府监管、社会治理、污染防治、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健全政府、行业、社会多层次采信机制,推动广大企业尤其是中西部企业、服务企业、中小微企业获得认证,拓展质量认证覆盖面。 /p p    strong 三、 着力加强执法监管,坚决维护认证认可公信力 /strong /p p   1.开展“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逐一排查问题,逐一整改落实,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检验检测认证活动和伪造、冒用、买卖证书或者标志等行为。严格强制性认证监管,针对抽查合格率下滑或波动大的产品,集中排查风险隐患 针对相关产业集聚区、问题多发区,加大对无证出厂、销售、进口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p p   2.根据产品风险程度和产业成熟度,对强制性认证目录产品及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加严新实施CCC产品、电商CCC产品的监管。对新设立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加大监管力度,适度增加监督检查项目及频次。基于风险管理模式,适时调整扩大《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实施目录》,对产品风险较高的已注册企业实施年度验证报告制度,落实境外企业主体责任、官方机构监管责任。推动制订《检验检测机构管理条例》、修订《认证认可条例》,完善执法监管的法律规范。 /p p   3.建立认证认可全过程追溯平台,推广APP等移动监管工具,运用信息技术实时化、智能化识别异常认证活动。完善从业机构信息公示制度,探索建立获证企业承诺制,引入自我声明的合格评定模式,接受社会监督。 /p p   4.落实《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对违法主体追究民事连带责任,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实行“谁出证,谁负责,谁签字,谁担责”。 /span 加强认证认可信用体系建设,对失信机构及人员列入“黑名单”,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建立永久退出和终身禁入机制。 /p p    strong 四、着力优化制度供给,出台认证认可制度“一揽子”改革举措 /strong /p p   1.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落实CCC认证改革总体方案,推动“目录瘦身、简化程序、减轻负担”。 /span 实施认证目录法规式管理,推动强制性认证与强制性标准深度融合,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长期质量稳定的低风险产品调出目录 依据产品的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分别采用企业自我声明、“型式实验+企业自我声明”、“型式实验+工厂检查+证后跟踪检查”等多种方式 压缩认证单元,合并工厂检查环节,减少重复审核和发证数量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改革CCC标志发放管理 /span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扩大实施机构指定数量,进一步打破认证检测市场垄断,给予企业更多自主选择权。 /p p   2.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以绿色建材产品为突破口,切实做好标准协调、目录发布、能力评价、国际合作等工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建立完善网络安全产品检测认证制度,会同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发布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检测认证实施机构名录,推动认证检测结果互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p p   3.适应产业形态和质量管理变革趋势,加快工业产品自愿性认证创新步伐,积极发展综合化、整合型认证服务项目,增强认证制度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整合完善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推动“一审多证”,促进食品农产品认证与进出口食品注册备案融合发展,完善注册备案采信第三方认证机制。 /p p   4.完善认证机构审批程序,升级网上审批系统,探索认证机构行政审批方式多元化。整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项目,精简合并相同、相似的技术评审事项,严格资质认定标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等行业资质认定工作,提升技术评价工作有效性。 /p p   strong  五、着力完善行业环境,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 /strong /p p   1.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强化认证活动的第三方属性,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鼓励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检验检测认证联盟,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着力解决认证服务“同质化”现象,提升获证企业和采信主体的“获得感”。 /span /p p   2.重点提升食品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农产品、生物医药、信息安全、智能制造、新能源、碳交易 /span 等领域支撑服务能力。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培育一批区域型和专业型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span ,形成以检验检测认证为“连接器”的产业聚合新模式。鼓励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一站式”服务和“一体化”发展,为社会用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服务。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构建军民通用检验检测认证体系,服务军民产业融合发展。 /span /p p   3.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信息安全、物联网、电商服务等领域试点推行“互联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新模式,适应信息时代质量提升需求。构建“认证机构多维全景画像”,运用大数据技术多维度反映认证机构综合能力和运行状态,引导社会各方按需采信认证认可结果。推进认证认可证书和检验检测报告电子化,促进行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效率。 /p p   strong  六、着力夯实基础建设,提升认证认可工作效能 /strong /p p   1.加快构建统一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大数据中心,系统优化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平台,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解决“数据碎片”和“信息孤岛”问题。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机制,推进与国家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无缝对接,建设面向社会用户的信息数据共享接口,提升“云桥”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功能。 /p p   2.实施认证认可标准精品工程,组织制定一批协调一致、突出行业特色的认证认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为高端品质认证和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提供支撑。实施检验检疫标准提质工程,强化流程管理,提升检验检疫标准化保障执法把关、服务贸易便利的能力。实施认证认可科技攻坚工程,以“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为龙头,提升认证认可科技整体水平。 /p p   3.巩固认证认可检测服务业统计制度实施机制,持续改进统计信息化系统,提升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精细化水平。完成年度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统计数据。继续完善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认证认可有效性综合评价机制,提高认证认可事业发展质量。 /p p    strong 七、着力深化国际合作,扩大认证认可国际影响 /strong /p p   1.主动对接《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国别规划》、《“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滚动计划》,以欧亚经济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为重点,推动“一带一路”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借助行业联络机制和地方协作平台,形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整体合力。推动合格评定政策沟通、标准协调、制度对接、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加快绿色低碳、跨境电商等新领域互认进程。 /p p   2.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标准、技术和服务,提高引资引智的质量效益。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支持国内机构拓展国际业务,推动更多机构加入国际互认体系,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装备制造等领域深化双多边合作互认成果。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与海外投资、产能合作项目紧密对接,加大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力度。 /span /p p   3.积极参与和主动引领认证认可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向国际社会提供认证认可“中国方案”。积极推动绿色、有机等国内认证制度获得国际互认。办好认证认可官员国际研修班,促进国际政策技术交流,加强对外培训援助。做好第83届IEC大会筹备工作,支持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p p    strong 八、着力加强党的领导,提升认证认可队伍建设水平 /strong /p p   1.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组关于认证认可工作的决策部署。将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扣贯彻落实中央24号文件和国务院第185次常务会议的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p p   2.加强认监委对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指导,强化信息共享、交流反馈、调研督办机制,改进绩效考核办法,提高综合管理效能。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活动,各级认证监管部门、从业机构要针对实际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做好财务保障,拓展培训层次、频率和深度,推进认证认可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认证认可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改进人员注册管理工作。 /p p   3.全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驰而不息反“四风”,树立优良政风行风。结合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推广“支部三级共建”等典型经验,增强认证认可服务基层、服务一线的实效。 /p p   4.切实加强财务保障能力和监管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认监委系统财务管理工作。调整监管模式,做好认证认可收费监管。 /p
  • 天津市人民医院举行检验学部国家实验室认可授牌仪式
    4月2日下午,天津市人民医院检验学部国家实验室认可授牌仪式隆重举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副秘书长宋桂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查机构处长何兆伟、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定处处长冯涛参加授牌仪式。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市临检中心领导出席,各兄弟医院领导及检验科主任到院祝贺。   至此,人民医院成为天津市第一个全领域(包括临床血液、体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在内),通过《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评审,得到国家实验室认可标牌的医院,今后,这个实验室给患者出具的73项检验报告将能得到全世界56个国家医疗机构的认可。   仪式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处长冯涛宣读了认可决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副秘书长宋桂兰为天津市人民医院检验学部颁发了国家实验室认可标牌。天津市卫生局领导和天津市人民医院院长吕文光分别讲话。   近年来,国际医学界非常重视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2003年颁布了《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即ISO15189,该标准是用于加强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水平的程序化标准,从而推动全球医学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验室认可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价和正式承认的制度,也是各国对检测结果可信性的基本保障措施。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实验室认可工作,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认可机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代表中国与国际上数十个国家和经济体签署了多边互认协议,这意味着我国通过认可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公信力。   天津市人民医院作为大型综合医院,成立以来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检验学部规模和水平全市一流。检验学部从2007年就开始着手实验室认可的准备工作,实验室人员熟悉、理解学部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各级人员职责明确,体系运行实施良好。2009年11月19日顺利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的现场评审。今后,天津市人民医院检验学部将在生化领域、免疫学领域、微生物学领域、临床血液学、体液学领域、分子生物学领域实现国际互认,患者拿到此处出具的检验报告单在国外也同样有效。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的认可,标志着人民医院检验学部检验质量与管理达到了国际水平,对临床工作和患者的服务质量也将达到新的高度 。
  • 北京乐氏科技|荣获“石油和化工用户可信赖安全环保监测仪表品牌”称号
    由中国自动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CAIC)主办的“第13届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于2022年7月20-22日在广东湛江顺利召开。这是业内的一次盛会,石油石化行业的众多企业和专家齐聚一堂。为推动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环保、节能、高效、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广仪器仪表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组委会特别开展了“2022石油和化工用户可信赖仪表自动化品牌”评选活动。 北京乐氏联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氏科技)17年来深耕于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用户遍布全国众多行业,产品质量及应用在用户处享有良好口碑。乐氏科技在本次活动中,经众多用户及专家团队多轮评选后脱颖而出,并被授予“石油和化工用户可信赖安全环保监测仪表品牌”证书。 作为一家专注于VOC及超低排放检测应用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国家科研课题,经常协助企业现场测试、多次参与相关标准制定。同时,与多家国际知名仪器制造商缔约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成为其中国区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拥有自己的研发运用中心及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冶金电力、环保疾控、高校科研、质检计量等行业,为大气生态环境、厂界环境空气、固定污染源、移动源废气及实验室等应用提供气体检测、分析的可靠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现场应用图1现场应用图2现场应用图3现场应用图4 此次荣获的奖项,既是对我们以往的肯定,也是驱动我们前行的动力。乐氏科技将持续秉承客户至上、专业进取的积极态度服务于我们的用户,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不断创新、探索,让乐氏科技成为客户的放心之选。
  • 锐意进取,再接再厉 | 四方仪器荣获“石油和化工用户可信赖分析仪表及系统品牌”称号
    7月20日-22日,由中国自动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简称CPIF2022)在广东省湛江市隆重召开。为了更好地总结石油和化工仪表自动化产品应用的情况,通过用户的视角反映仪表自动化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发展格局,组委会特开展了“2022石油和化工用户可信赖仪表自动化品牌”评选活动。四方仪器在气体监测分析领域,经众多用户及专家评委多轮评选后脱颖而出,并被授予“石油和化工用户可信赖分析仪表及系统品牌”证书。四方仪器是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代码688665)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工业过程气体监测分析领域拥有近20年创新研发经验。四方仪器气体分析仪及在线分析系统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帮助石化行业客户解决气体分析过程中的难点,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运行成本。更参与过多个研究院的重大项目研究,协助完成石化相关的实验检测,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近年来,随着我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双循环、本土化和解决卡脖子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外商独大的局面已被打破。作为工业过程气体监测领域的技术创新企业,由四方仪器推出的“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作为高duan国产气体监测仪器,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2012YQ160007)。该设备在多类工业领域得以重用,拥有众多国内外大型监测项目案例,多年来以其精确性、可靠性及耐用性广受用户的信赖与好评。上:实验室台式分析仪 下:在线防爆型分析系统此次荣誉的授予,既是对四方仪器的褒奖也是鞭策。在未来,四方仪器将继续秉承着高duan气体分析解决方案提供者的专业态度,继续在为工业用户解决监测难题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客户对四方仪器品牌始终充满信心,成为各行业用户的放心之选。
  • 再接再厉!聚光科技荣获“石油化工用户可信赖的在线分析仪表品牌企业”称号
    2019年4月25日-26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在杭州隆重召开,600余位业内优秀单位代表及专家齐聚一堂,盛况空前。在颁奖典礼上,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荣获“石油化工用户可信赖的在线分析仪表品牌企业”称号。获奖证书  聚光科技成立至今,已服务于镇海炼化、扬子石化、西南油气田、浙江石化、中盐红四方、鲁西化工等上百家石油化工企业。在过程气体分析领域从单一应用点的气体监测分析再到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从石化行业到细分垂直领域,聚光科技一直秉承用户至上的原则,不断研发创新产品,坚持为用户提供可信赖的产品、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 聚光科技代表领取证书合照行业解决方案  石化炼油行业过程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通过深入了解石化企业的过程分析需求,为企业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整体解决方案。从现场勘测到方案设计,从安装调试到开机投运,从客户培训到售后支持,我们为您提供周到的客户服务和“交钥匙”工程。  石化催化炼化气体分析解决方案  我们对原有催化裂化再生烟气测量方案进行探索分析,发现原有红外取样分析系统存在测量数据延迟、预处理堵、维护量大等缺陷,我们的在线原位激光气体分析仪可以全面克服以上困难。  精细化工行业解决方案  我们在深入了解用户工艺过程与实际测量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有产品特点,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分析系统解决方案,优化工艺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  煤化工行业过程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通过深入了解煤化工企业的过程分析需求,充分考虑了煤化工生产的现场应用环境,结合半导体吸收光谱、多通道光谱分析等多项创新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切合实际的整体解决方案。  硫磺回收气体分析解决方案  硫磺回收装置是中国石油化工、天然气、煤化工和冶金行业必不可少的环保型关键装置,我们深入了调研了解硫磺回收企业的检测需求,提供硫磺回收过程分析整体解决方案,帮助您更好地优化工艺过程、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保护环境等目标。  氯碱行业过程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基于激光吸收光谱和紫外分光光谱的技术特点,针对氯碱全过程气体检测监控的解决方案,为您提供用于工艺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保护过程设备等的检测方案。  天然气过程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为适应天然气行业高压、多烷烃内物质的测量环境,我们进行不断创新,运用Herriott激光分析技术测量痕量级的气体含量,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充分满足天然气行业测量微量气体的需求。  燃气行业解决方案  我们深入了解燃气输配管网安全运行分析需求和产品开发经验,为燃气管网检测提供了手持式检测和车载式巡检方案。同时,该方案还支持多场合应用检测。大会介绍  “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自2010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十届,并延伸发展为“中国石油化工智能工厂科技高峰论坛”品牌活动,成为石油化工和测量控制交叉学科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大会累计参会人数超过4000人次、发表论文600多篇、交流技术内容300多项、提出100多个新的解决方案、1000多种产品参与展示、直接促进了200多个工程项目的对接合作。
  • 洛克泰克(RTK)助力德国DIN CERTCO“工业堆肥”和“家庭堆肥”认可
    当今,通过可工业堆肥方式进行降解回收的材料、包装和产品正在循环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它们在满足更严格的环境处理要求方面的巨大潜力,对由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工业堆肥产品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亟须一种对材料的工业可堆肥降解性的可信的、可追溯的认可证明。这便是德国莱茵集团根据DIN EN 13432标准推出DIN CERTCO “工业可堆肥”检测能力认证的主要目的。该检测能力认证涉及四项测试:(1) 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试验:一般采用ICP-MS或AAS法测定除F以外的元素。F元素可采用离子色谱法或EN 14582标准。(2) 生物分解性能试验:一般采用GB/T 19277.1、GB/T 19276.1、GB/T 33797、GB/T 40611等标准。(3) 崩解程度试验:采用ISO 16929(GB/T 19811)标准。(4) 生态毒性试验:采用EN 13432和OECD 208标准。 近期,据深圳市高分子行业协会公众号新闻,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于2022年8月8日顺利获得了DIN CERTCO可降解塑料“工业堆肥”和“家庭堆肥”认可证书。可喜可贺!这显示了我国在生物降解检测能力方面正紧跟国际步伐,有更多的实验室具备了为国内生物降解材料生产企业提供权威的国际互认检测能力。 据悉,该院在认证过程中,采用了我司自主研发设计,具有专利技术的RTK PBD 全自动塑料崩解分析仪和RTK 208 植物生态毒性测试仪。据了解,国内已经通过了德国DIN CERTCO检测能力认证的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等单位,均有采用我司研制的相关设备。 洛克泰克作为国内少有的通过自主研发,提供材料生物降解性能测试设备和服务全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我们将以此为激励,不断强化技术研发能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助力更多的客户通过CMA/CNAS、DIN CERTCO等认证。 湖北洛克泰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042003741),拥有包括生物降解领域的近30余项专利证书(含发明专利)。为中国农业大学厌氧发酵联合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作为中国科学测试仪器研究型制造商,洛克泰克努力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的科学测试仪器、测试方法、培训及技术服务。洛克泰克秉承“技术推动科学进步”的使命,致力于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提供服务,实现更健康、更安全、更环保的高质量发展。我司自主研发生产的RTK PBDA塑料生物降解分析仪、RTK PBD 全自动塑料崩解分析仪、RTK CRM密闭呼吸计、RTK BMP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系统、RTK-BRE微生物降解呼吸仪等产品,可适用于各类塑料生物降解性能评估标准方法,欢迎垂询!
  • 这篇文章,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讲透了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的突出特点,被称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党中央、国务院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明确将质量认证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就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对于加强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 (一)概念及内涵 1.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 ,简称NQI)的理念最早由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UNCTA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在2005年共同提出。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提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主要内容)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这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是政府和企业提高生产力、维护生命健康、保护消费者权利、保护环境、维护安全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社会福利、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至今,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2017年,经过国际上负责质量管理、工业发展、贸易发展、监管合作的10个相关国际组织共同研究,在2018年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发布的《质量政策——技术指南》一书中提出了新的质量基础设施定义。新定义指出,质量基础设施是由支持与提升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所需的组织(公、私)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和实践构成的体系。同时指出,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涉及消费者、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机构、政府治理五个方面;还特别强调,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依赖于计量、标准、认可(从合格评定中单列出来)、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 2.合格评定的概念 根据国际标准ISO/IEC17000《合格评定 词汇和通用原则》中的定义,合格评定(Conformity Assessment)是指“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的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出版的《合格评定建立信任》指出,商业顾客、消费者、用户和政府官员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环保、安全性、经济、可靠性、兼容性、可操作性、效率和有效性等特征都有期望,证明这些特征符合标准、法规及其他规范要求的过程称为合格评定。 合格评定提供了按照有关标准、法规和其他规范以满足相关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这些期望的手段。它有助于确保产品和服务按照要求或承诺提交。换句话说,合格评定建立信任,能够满足市场经济主体的需求,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可从合格评定中获益,因为合格评定为消费者提供了选择产品或服务的依据。 ——对于企业而言,制造商和服务提供者需要确定其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按顾客的期望提供,从而避免因产品失效在市场上遭受损失。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也能从合格评定中获益,因为合格评定为其提供了执行法律法规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手段。 3.合格评定的主要类型 合格评定主要包括检测、检验、认证、认可四种类型。根据国际标准ISO/IEC17000《合格评定 词汇和通用原则》中的定义: (1)检测(Testing)是“按照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 通俗地说,就是依据技术标准和规范,使用仪器设备,进行评价的活动,其评价结果为测试数据。 (2)检验(Inspection)是“审查产品设计、产品、过程或安装并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的符合性,或根据专业判断确定其与通用要求的符合性的活动”; 通俗地说,就是依靠人的经验和知识,利用测试数据或者其他评价信息,作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判定活动。 (3)认证(Certification)是“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 通俗地说,就是指由具备第三方性质的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合格评定活动。 (4)认可(Accreditation)是“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 通俗地说,就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验机构、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予以证明的合格评定活动。 由上述定义可知,检验检测和认证的对象是产品、服务和企业组织(直接面向市场);而认可的对象是从事检验检测和认证的机构(间接面向市场)。 4.合格评定活动的属性 按照从事合格评定活动的属性,可分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三类。 ——第一方。指由制造商、服务商等供方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生产企业为满足自身研发、设计和生产需要而开展的自检、内审等。 ——第二方。指由用户、消费者或采购商等需方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采购方对采购货物进行的检测、验货等。 ——第三方。指由独立于供需双方的第三方机构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各类认可活动等。认证、认可和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检测活动都属于第三方合格评定。 相比第一方和第二方的合格评定,第三方合格评定通过由具有独立地位和专业能力的机构严格依据国家或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而获得市场各方的普遍承认,不但能够有效保证质量、保障各方利益,而且能够增进市场信任、促进贸易便利。 5.合格评定结果的体现 合格评定的结果通常以证书、报告、标志等书面形式向社会公示。通过这种公示性证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获得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普遍信赖。主要形式有: ——认证证书、标志; ——认可证书、标志; ——检验证明、检测报告。 (二)起源及发展 1.检验检测。检验检测一直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和科研等活动。随着生产和交易活动对商品质量控制的需要,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检验检测活动日益发展。到了工业革命后期,检验检测技术及仪器设备已经高度集成和复杂,逐渐产生了专业从事测试、校准、检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自身也成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领域。随着贸易的发展需要,出现了专门向社会提供产品安全测试、货物鉴定等质量服务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比如1894年成立的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在贸易交往和市场监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认证。1903年,英国开始依据英国工程标准协会(BSI)制定的标准,对经检验合格的铁轨产品实施认证并加施“风筝”标识,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产品认证制度。到了20世纪30年代,欧美日等工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本国的认证认可制度,特别是针对质量安全风险较高的特定产品,纷纷推行强制性认证制度。 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发展,为避免重复认证,便利贸易,客观上需要各国对认证活动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程序,以此为基础实现认证结果的相互承认。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除了在本国范围内推行认证制度外,开始进行国与国之间认证制度的互认,进而发展到以区域标准和法规为依据的区域认证制度。最典型的区域认证制度是欧盟的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电工产品认证,随后发展的欧盟CE指令。 随着国际贸易日益全球化,建立世界范围内普遍通行的认证制度成为大势所趋。到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在多种产品上实施以国际标准和规则为依据的国际认证制度,比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建立的电工产品安全认证制度(IECEE)。此后逐渐由产品认证领域扩展到管理体系、人员认证等认证领域,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动建立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依此标准开展的认证活动。 3.认可。随着检验检测、认证等合格评定活动的开展,各类从事检验检测、认证活动的合格评定机构纷纷出现,良莠不齐,使得用户无从选择,甚至有些机构还损害了相关方利益,引发要求政府规范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行为的呼声。为了保证认证、检验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认可活动应运而生。1947年,第一个国家认可机构——澳大利亚NATA成立,首先对实验室进行认可。到了20世纪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本国认可机构。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新兴国家也都相继建立了认可机构。 认证制度随着起源和发展,逐渐从产品认证发展到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人员认证等种类;认可制度随着起源和发展,逐渐从实验室认可发展到认证机构认可、检验机构认可等种类。 (三)功能及作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之所以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概括起来说,体现为“一个本质属性、两个典型特征、三个基本功能、四个突出作用”。 ——“一个本质属性”: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一切市场交易行为都是市场主体基于相互信任的共同选择。随着社会分工和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由具备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对市场交易标的(产品、服务或企业组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证实,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必要环节。获得第三方的认证认可,能够显著增进市场各方的信任,从而解决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降低市场交易风险。认证认可制度诞生后,迅速广泛应用于国内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之中,向消费者、企业、政府、社会和世界传递信任。在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认证认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特性将日益显现。 ——两个典型特征:市场化、国际化。 一是市场化特征。认证认可起源于市场、服务于市场、发展于市场,广泛存在于产品和服务等市场交易活动之中,能够在市场中传递权威可靠信息,建立市场信任机制,引导市场优胜劣汰。市场主体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可以实现互信互认,打破市场和行业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监管部门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可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降低监管成本。 二是国际化特征。认证认可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国际上普遍将认证认可作为规范市场和便利贸易的通行手段,并建立统一标准、统一程序和统一体系。主要体现在:其一,国际上在诸多领域成立了国际合作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等。它们的宗旨就是建立国际统一的标准和认证认可制度,实现“一次检验、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次认可、全球通行”。其二,国际上已建立了全方位的认证认可标准和准则,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对外发布,目前已发布36项合格评定国际标准,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同时,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 TBT)也对各国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进行规范,确立了合理目标、对贸易影响最小化、透明度、国民待遇、国际标准和相互承认原则,以尽可能减少对贸易影响。其三,国际上普遍应用认证认可手段,一方面作为保证产品、服务符合法规标准要求的市场准入措施,如欧盟CE指令、日本PSE认证、中国CCC认证等强制性认证制度;一些国际市场采购体系如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也将认证认可作为采购准入条件或评价依据。另一方面作为贸易便利化措施,通过双多边互认避免重复检测认证,如国际电工委员会建立的电子电工产品测试及认证体系(IECEE)、电子元器件质量合格评定体系(IECQ)、防爆电气产品认证体系(IECEX)等互认安排覆盖全球90%以上经济体,极大地便利了全球贸易。 ——三个基本功能: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 认证认可,顾名思义是对产品、服务及其企业组织进行符合性评价并向社会出具公示性证明,满足市场主体对各类质量特性的需求。在政府部门减少准入限制之“证”的情况下,市场主体间增进互信便利之“证”的功能越发不可或缺。 一是质量管理的“体检证”。认证认可是依据标准、法规等要求,运用多种质量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合乎标准规范进行诊断和改进的过程,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通过认证认可活动,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和风险因子,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获得认证,需要经过内审、管理评审、工厂检查、计量校准、产品型式试验等多重评价环节,获证后还需定期进行证后监督,这意味着全套“体检”,能够持续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切实加强质量管理。 二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市场中传递权威可靠信息,有助于建立市场信任机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并引导市场优胜劣汰。获得第三方权威认证,是证明企业组织具备参与特定市场经济活动资质能力、证明其提供商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信用载体。例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内外招投标、政府采购通常对参与竞标企业设立的基本条件,涉及环境、信息安全等特定要求的还会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作为资质条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国家“金太阳”工程等将节能产品认证、新能源认证作为准入条件。可以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信用证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为市场经济活动发挥着传递信任这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认证认可由于国际化的特征,各国都倡导“一次检验检测,一次认证认可,国际通行互认”,因而能够帮助企业和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着协调国际间市场准入、促进贸易便利等重要功能,是多双边贸易体制中促进相互市场开放的制度安排。多边领域,认证认可既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促进货物贸易的国际通行规则,也是食品安全倡议、电讯联盟等一些全球采购体系的准入条件;双边领域,认证认可既是自贸区(FTA)框架下消除贸易壁垒的便利工具,也是各国政府间关于市场准入、贸易平衡等贸易磋商谈判的重要议题。在许多国际贸易活动中,都把国际知名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或检测报告作为贸易采购的前提条件,以及贸易结算的必备依据;不光如此,不少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准入谈判,都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重要内容,写入贸易协定。 ——四个突出作用:改善市场供给、服务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开放。 一是面向市场主体引导提质升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目前所有国民经济门类和社会各领域都已全面推行认证认可制度,形成了涵盖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等各种认证认可类型,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的各方面需求。通过认证认可的传导反馈作用,引导消费和采购,形成有效的市场选择机制,倒逼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增加市场有效供给。近年来,认监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发挥认证认可既能保“安全底线”、又能拉“质量高线”的作用,在获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在食品、消费品和服务领域推行高端品质认证,激发了市场主体自主提升质量的积极性。 二是面向政府部门支撑行政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国际上一般将市场分为前市场(销售前)和后市场(销售后)两个环节。无论是在前市场的准入和后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中,认证认可都能够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通过第三方实行间接管理,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在前市场准入环节,政府部门通过强制性认证、约束性能力要求等手段,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领域实行准入管理;在后市场监管环节,政府部门在事中事后监管中,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将第三方认证结果作为监管依据,保证监管的科学性、公正性。在充分发挥认证认可作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不需把主要精力放在全面监管数以亿计的微观企业及产品上,而是应重点监管数量有限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借助这些机构将监管要求传导到企业身上,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是面向社会各方推动诚信建设,营造市场良好环境。政府部门可以将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认证信息作为诚信评价和征信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市场信任机制,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方面,通过认证认可手段,确保进入市场的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起到源头把关、净化市场的作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方面,认证认可向市场提供独立公正、专业可信的评价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错配,形成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起到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优化市场消费环境方面,认证认可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指导消费,帮助消费者识别优劣,避免遭受不合格产品的侵害,并且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改进产品和服务,起到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品质的作用。 四是面向国际市场促进规则对接,提升市场开放程度。世界贸易组织《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将合格评定作为各成员方共同使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各方合格评定措施不得对贸易带来不必要障碍,并鼓励采用国际通行互认的合格评定程序。我国“入世”时,作出了统一市场合格评定程序、对国内外企业及产品给予国民待遇的承诺。采用国际通行互认的认证认可方式,可以避免内外监管的不一致和重复,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和透明度,有助于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我国经济“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便利条件。随着“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认证认可的作用更加显现。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就把认证认可作为促进贸易畅通和规则互联互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与东盟、新西兰、韩国等达成的自贸区协定中,都作出了认证认可方面的互认安排。 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发展概况 认证认可在我国是“舶来品”。我国认证认可制度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认证认可工作试点和起步阶段(1978—1991年) ——认证领域。1978年,我国重新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了解到认证是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1981年,我国加入国际电子元器件认证组织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产品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借鉴国外认证制度的开始。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相继建立了关于家用电器、电子娱乐设备、医疗器械、汽车、食品、消防产品等的一系列产品认证制度。 ——认可领域。1980年,原国家标准局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共同派员组团参加国际实验室认可大会(ILAC),国际认可活动在我国开始萌芽。1985年,开始推行实验室认可制度。 2.认证认可工作全面推行阶段(1991—2001年) 1991年5月,国务院第83号令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由试点起步进入了全面规范推行的新阶段。 ——认证领域。这一阶段,除全面建立和实施产品认证外,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继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制度。 在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认证制度是原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针对国产品安全准入为主的“长城标志”认证制度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针对进口商品安全准入的“CCIB标志”认证制度。 ——认可领域。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相继成立了中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CRBA)、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和中国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P),开展国内市场的认可工作;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继成立了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CNAB)、中国进出口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CIBLAC),开展进出口领域的认可工作。 3.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建立和实施阶段(2001年至今) 我国从国际上引入认证认可制度后,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不同部门在各自行业领域分别推行,客观上造成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重复认证等一系列弊端。最为突出的是,由于当时内外贸市场分割,对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分别实施两套不同的认证制度,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国民待遇原则。在“入世”谈判时,这一问题成为谈判焦点。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我国政府作出了统一建立产品认证制度的承诺,涉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条款多达23项。2001年8月,为了适应我国“入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检总局,并成立国家认监委,这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统一:国家认监委作为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法规统一:2003年1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认证认可条例》,该条例建立了既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认证认可管理制度。 ——认证体系统一:以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为核心,建立了国家统一管理的认证制度体系。2002年5月,国家正式实施了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核心是对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产品目录、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和实施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以此取代“CCIB标志”认证和“长城标志”认证。 ——认可体系统一:2002年8月,在原进出口和国内两套认可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认可体系;2006年3月,为适应国际认可组织的要求和变化,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并,成立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作为唯一的国家认可机构。 201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管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高度重视,表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进入新时代。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