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产业链

仪器信息网全产业链专题为您整合全产业链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全产业链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全产业链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全产业链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全产业链话题讨论。

全产业链相关的论坛

  • 谈谈乳品企业的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劣???

    不少乳品企业开始布局自己的全产业链从最上游的饲料,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都开始布局了,这样从原料到终端,都能掌控,感觉这种优势比较明显。但有的企业,布局了几年下来,亏损的情况开始出现了,到底这种模式是否可行,欢迎大家讨论。

  • 山西:推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推动《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实施,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2月18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联合出台《山西省氢能产业链2024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uepic/dabab9a9-04a9-4270-a09b-cb26e56927f2.jpg[/img][/align]《行动方案》提出了开展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氢能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多元氢能供应体系、有序推进加氢站建设、有序开展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探索开展氢能在工业领域示范应用、打造氢能产业集聚区、推进氢能产业重大项目、开展氢能产业链招商、强化氢能行业交流合作、加强氢能全产业链安全管理等11项重点任务,明确3项保障措施,推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来源:高新处][align=right][/align]

  • 聚焦十大产业链,上海启动实施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

    为发挥检验检测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印发《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聚焦十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出十项具体行动举措,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高效,实现强链稳链补链延链。  建立供需两张清单,打通检企合作"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上海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领跑全国,规模以上企业467家,户均产值7484.8万元,并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检验检测机构。但市市场监管局在调研中发现,检验检测机构与相关制造型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现象,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或多或少还面临“检不了、检不全、检不准”等瓶颈问题。  为此,本次《方案》提出,聚焦汽车芯片、创新生物制品、生成式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十大重点产业链,对检验检测需求和能力供给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梳理需求清单、能力清单,绘制检验检测能力全景图。完善检企供需对接合作机制,加强头部检验检测机构与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对接协作,形成一批检企对接标志性合作项目,建立业务互联、资源互享、质量互促协作机制。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迭代发展,汽车芯片已经成为支撑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保障汽车产业供应链安全的核心问题。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提升国产芯片装车化应用为目标,加快建设汽车芯片全项检测体系,着重打造板级、系统级和整车级检测能力,在汽车芯片复杂装车应用环境在环测试、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测试验证等方面填补国内空白,解决检测方法不适配、检测能力不齐全、失效分析和质量鉴定能力不足的问题。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解决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问题  伴随着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引领的技术迭代,向检验检测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仅靠传统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单打独斗,难以在关键核心检测技术上实现突破,迫切需要整合高校科研实验室、企业内部实验室及产业链上下游等各方资源,构建覆盖全链条、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检验检测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方案》提出,瞄准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问题,鼓励产业链上下游组建若干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开展检验检测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拓展国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和示范应用场景,加快智能检测装备发展应用。面向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储能、航空装备、先进材料等先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和上海市质检中心,形成高端检验检测服务集群。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提供覆盖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积极发挥质量保障作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一致性管控。  当前,从手术、康复到辅助及医疗服务,四大类医疗机器人正以其独特的优势,精准高效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不断改变着医疗行业的格局。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率先制定首个针对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的性能检测标准,开发出了具有高精度、自动化、通用性强等特点的测试系统,并深入研究手术机器人的力传感反馈功能和进给力评价装置,给手术机器人装上了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够实时监测手术过程中的力度变化,为手术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为医疗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级,形成上下游同步共振的“链式反应”  目前,检验检测行业数字化转型大都局限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层面 在绿色低碳检验检测技术储备和业务体系方面拓展不足 真正走出国门、设立海外分支的还不多,国际化能力亟待提升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包括检验检测在内的产业生态,创新服务模式,夯实技术底座和发展基础。  针对这些问题,《方案》提出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在提升智能化水平方面,加强检验检测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和产业互联网建设,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交易全流程线上化 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质检中心建设,拓展大语言模型全栈式工具箱。推进绿色化转型方面,完善绿色低碳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新型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全产业链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创新融合化模式方面,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检验检测服务业耦合共生,根据重点产业布局,创建检验检测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增强国际化能力方面,推动实施一次检测、多国认可的“一测多证”试点工作 支持本土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提升大宗商品、航运、汽车等检验检测专业服务国际化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AI系统也出现了很多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新风险、新挑战,例如个人隐私泄露、生成虚假信息、AI模型攻击等,对检验检测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此,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市人工智能质检中心将重点研究各领域“人工智能+”的质量评价和治理技术,通过可量化的评估工具、核心指标,发现应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为人工智能技术漏洞、攻击提供安全防范手段。  “要将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认可检测处处长陈雷表示,“我们将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力发挥检验检测在推动产业协同、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作用,以检验检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牵引产业整体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迈进。”[align=center]  (2024年度)[/align][align=center]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市级重点调研产业链名单[/align][align=center][img=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市级重点调研产业链名单.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f4b8829f-9e99-494f-bc90-4e8c7d09d0ea.jpg[/img][/align][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喜报!海检集团当选青岛市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

    2月20日,青岛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召开,发布了全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及《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宣读了现代服务业41家“链主”企业名单并向企业代表颁发牌匾。海检集团成功当选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并获授牌。这是对海检集团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深耕科技服务、支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肯定。[align=center][img=海检集团当选青岛市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jpg,600,40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noimg/912b332e-5c59-4bdd-92cd-7d72591d3eeb.jpg[/img][/align]  大会明确了青岛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同时瞄准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聚焦做强做优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会展业、人力资源服务业、检验检测认证业、商务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提出“十个聚力”的具体安排。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服务业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发挥青岛涉海科研机构集聚优势,建设好海洋技术转移交易平台,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要大力发展蓝色金融,积极服务海洋经济发展。要依托青岛海检集团等平台,不断做大海洋检验检测、海洋工程咨询、海洋质量技术服务等服务业,助力涉海机构和企业更好发展。这些内容均与集团主业发展高度契合,海检再次站到我市高质量发展前沿。[align=center][img=海检集团当选青岛市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1.jpg,600,39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noimg/632bb370-e860-4560-bcd1-b63ac47a15dc.jpg[/img][/align]  作为以海洋为特色、以科技服务为主业的市直国企,海检集团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基本实现科技服务业全链条布局,业务涵盖质量技术服务、研发服务、海洋工程全过程咨询、科技金融等领域。先后建成运营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海洋设备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等五个国家级平台,成为国内实验室最多、资质能力最全的海洋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推进省市重点项目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建设,为海洋设备工程化研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收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快布局,打造集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咨询评估等一体化的海洋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平台。在科技金融方面,设立了天使、股权投资基金以及担保、小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支撑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于青岛市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决策、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等。已累计服务各类机构企业千余家,其中涉海机构300余家。先后获评“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商务部“中国服务实践案例奖”、市场监管总局“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最佳实践案例、科创中国新锐企业等多个重头奖项。[align=center][img=海检集团当选青岛市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2.jpg,600,30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noimg/9d992cfd-4559-4d45-83db-217718e1f2a7.jpg[/img][/align]  同时,海检在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以海试场、集成电路等重点项目为带动,加强行业顶尖资源招引,先后与中国计量院、中船713所、750试验场、中国机械研究总院、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聚合行业顶尖资源共同推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作为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协会的副会长单位,青岛市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联盟、青岛市服务型制造联盟的理事长单位,青岛仪器仪表产业协会会长单位,海检积极发挥学协会、联盟作用,通过各类组织共聚集行业资源近300家,牵头联合60多家国内外涉海顶尖机构,组建中国海洋设备检验检测联盟,构建国内外检测认证机构共同遵守、平等参与的市场竞争机制,解决海洋设备出口在检测认证方面的“卡脖子”问题。成功举办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以测量准确性支撑海上试验”分论坛、全国首届海洋装备科技创新大会等行业大会,聚焦海洋科技创新,聚合海洋高端产业资源,促进深度合作交流。打造专业产业载体,推动产业链资源聚集,海检在崂山区和即墨蓝谷分别建设运营仪器仪表产业园和标准化与检验检测产业创新孵化器,累计引入各类机构50余家,产业园和孵化器产值双双破亿元。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合作共建青岛海洋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引入蓝色种业研究院,破解青岛渔业“有种无业”问题,助力青岛打造“蓝色种都”。[align=center][img=科研基地.jpg,600,389]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noimg/337b53cf-2589-4dab-a7c6-532e52eda44b.jpg[/img][/align]  未来,海检集团将持续发挥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以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支撑青岛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强化海洋特色,搭建“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创新”平台。通过推进海试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战略性资源招引、完善海洋工程领域服务能力、强化学协会联盟功能等方式,持续发挥强链、补链、延链效能,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系统搭建满足海洋高端产业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带动科技服务业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协同发展与融合突破。欲了解更多,点击进入[url=https://www.woyaoce.cn/member/T137443/][color=red] 海检检测有限公司 [/color][/url][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海检集团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转帖】完善的产业链可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源头的疏忽,究其原因,中国有两亿多农户,在分散地生产各种食品和原料,包括鸡、鸭、鱼、肉、蛋、蔬菜等,大部分是以分散方式生产出来的。这就难免有人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越轨,再加上数量庞大、素质有限的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很难到位。此外,农民并非缺乏科学种田的意识,也不是不知道过量农药化肥的危害,但他们最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标准控制,只有利用市场机制将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从标准化生产中获得更高、更稳定的收益,他们才会有动力去学习、贯彻现代农业标准。  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建立产业链来解决,运用统一、规范、协调、选优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转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指导和规范农业生产活动,以确保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达到一定的要求,从而在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新希望集团产业链的构建战略抛弃了以往的单打独斗,走了一条联合企业的发展道路。从2005年开始,新希望先后控股了山东六和、北京千喜鹤、陕西石羊等农牧业龙头企业,整合的力度相当大。通过打通“三链一网”(“三链”是指生猪、禽类、奶业三大畜禽养殖产业链,“一网”是指农村电子商务网),建立包括养殖、饲料、屠宰、加工和销售等完整环节的现代畜禽产业链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从传统的饲料供应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  以新希望农牧体系中的千喜鹤集团为例,新希望集团与千喜鹤强强联合,率先打造饲料、育种、养殖、屠宰、加工紧密型产业链,确保了原料肉的安全。目前新希望已经与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达成了意向,准备在那里建立年出栏百万头的无公害生猪养殖小区。到2010年,计划在全国建立20个~30个年出栏30万头的无公害生猪养殖小区。这些将为全国消费者提供无公害标准的猪肉及猪肉制品,建立一个可靠的、安全的生猪养殖溯源系统。  打通整个产业链,不仅能够把流失在各个环节的利润捡回来,还能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安全的食品。  新希望集团有产业链保障的食品安全蓝图是:若干年后,居民购买猪肉肯定会选择品牌,不会和现在一样,随便买都一样。相比之下,产业链保障下的每一块猪肉都是可追溯的:祖宗三代是什么血统,在哪个养猪场养大的,什么时候吃过什么,用过什么药。这才是真真正正、彻底的放心肉。

  • 【资料】中国RFID产业链基本建立 只待国标出台

    目前,中国的RFID产业链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其中上海以芯片为主(如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等),而深圳则以封装、应用占优势(如惠田、远望谷等),北京在系统集成方案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电子标签(RFID)的应用部署终于在2006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RFID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后,RFID发展逐步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作为国家RFID产业政策的《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更加明确了中国RFID的发展路线。从即将举行的2006(上海)第五届RFID应用高级研讨会组织方得到消息,RFID国家标准即将出台,并在年底前开放射频使用频率,一系列的进展预示着中国RFID即将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 【分享】乳制品进入全产业链竞争 重新审核生产资质将加速行业并购整合

    1月6日召开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透露,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对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开展重新审查发证工作,对规模小、生产条件差、质量保障能力弱的企业,坚决依法淘汰、依法关停。专家认为,将有部分中小乳制品生产企业淘汰出局,对已建立奶源、产品、渠道全产业链的大企业来说,重新审核生产资质则是利好,乳制品行业的并购整合将加速。  提高准入门槛清理落后企业  近日,上海、天津、江西、广东、山东、云南、河北、宁夏、安徽、陕西等地质监部门已陆续开展对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资质的重新审核。专家表示,此次重新审核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对于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60多个项目的自检能力,产品生产全过程要求比过去更加严格和细致,以及产能方面的要求,预计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将被挡在准入门槛之外。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表示,必须淘汰落后的产能,从而保证整个乳制品行业的安全。重新审核生产资质其实是政府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对乳品行业进行一次摸底与清理。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6日的会议上表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重新审查发证,旨在推动我国乳制品行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提高乳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  2010年9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2011年2月底前对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按照修订后的生产许可审查条件进行重新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2010年11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要求现行所有获得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的企业,应当在提交能够证明其满足《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规定相关文书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于2010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提出生产许可申请。至2011年3月1日起,凡未重新获得生产许可的,依法停止生产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产品。  曹明是表示,目前还很难预计有多少家乳制品企业过不了这道“门槛”,但经过这一次清理整顿后,整个产业将会更加健康,降低“一家企业败坏一个产业”的灾难性事件发生的概率。

  • 【推荐讲座】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2017-05-12 14:00 )

    讲座题目: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  主讲老师:李建蕊  PerkinElmer分子光谱技术支持。是致力于客户交流、实验室研究、售后应用支持,对于电子行业的红外显微和紫外检测有实际实验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举行时间:2017-05-12 14:00  报名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487  主要内容:  电子行业中微小的外物可能作为污染物出现在最终的产品上,而这种意外的污染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导致产品不合格。调查需要确定污染是什么,来自哪里。PerkinElmer Spotlight显微红外可以检测、分析和鉴别小到几微米的样品,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理想的工具。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是组成OLED膜的基本材料,其光学性能的检测要借助大紫外系列的仪器来完成。  本次会议PerkinElmer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http://exmail.qq.com/cgi-bin/viewfile?type=signature&picid=ZX0717-9QlCeoL%7EVb5UZDdhPeiRO6f&uin=1407973628

  • 【分享】【特别调查】肮脏的狗肉产业链

    一天,邻居家的大黑狗狂叫几声,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奄奄一息。邻居说:他家的狗刚才还活蹦乱跳的,一转眼的功夫就变成这样,不用问是偷狗贼作的孽。另一位邻居也说,刚才看见两个骑摩托车的人在附近转悠,见狗的主人及时出来,没有得手。又问问其他邻居,都说偷狗的很多。由于传统观念,老百姓认为偷狗偷猫不是贼,既便丢了狗,也是自认倒霉,很少有报案的。 偷狗贼用的是一种自制的药丸,这种药丸里含有氰化物,再凶猛的狗,只要吃了这种药丸没有不在一分钟之内倒下的。资料显示:氰化物为机体呼吸链抑制剂, 氰化物的剧毒性可使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中止,妨碍组织细胞正常呼吸,从而导致有机体发生内窒息,重者可招致“闪电式”死亡,即突然狂叫,随即昏倒、抽搐而死亡。氰化钠和氰化钾的口服致死量约为0.15至1.25克,偷狗贼用的氰化药物能将狗药死,说明用的量不会太少,而残留在狗体内的药物成份也一定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危害。 既然偷狗贼这样猖獗,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十分肮脏的产业链,于是,笔者就此事进行了调查。据知情人介绍,偷狗贼并不直接卖狗肉,而是将偷来的狗悄悄销售给狗肉店。活狗每斤6至7元不等,死狗每斤3元左右。所以偷狗贼发现狗中毒后,一般都会迅速将狗带到作案汽车里或隐蔽处,向狗胃里注入肥皂水冲洗,尽量把狗救活。偷狗贼一般呈团伙性质,最低两个人,每天少则二、三条,多则十几条。 笔者调查了几家狗肉店,店老板说:他们只负责收购、加工、销售,至于狗的来源他们不清楚。在另一家狗肉店,笔者询问规模养殖的肉狗什么价格,店老板说,他们不收养殖的肉狗,这种狗肉肉质不好,不好销售,现在他们只收家养的狗。现在狗肉的销路很好,不仅普通市民喜欢吃,一些宾馆、饭店也常常上狗肉凉盘。这些狗肉有多少源自偷狗贼,不能不令人联想。 笔 者又走访了附近的派出所,公安人员讲他们很少接到失窃狗的报案,即使一些名贵的宠物狗失窃,追查下来也很难。现在基层警力有限,他们只能将有限的警力用在刑事治安案件上,而这种现状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偷狗贼的嚣张气焰,促成了偷狗产业链的形成, 据悉,目前执法部门对狗肉店进行检查时,只是从普通的卫生角度进行检查,有的只是检查店员是不是进行了健康体检,是不是添加了违禁药品,肉店的卫生是不是达标,而狗肉中是不是含有对顾客有害的药物成份,往往被执法人员忽略了。 偷狗问题由来已久,甚至让群众见怪不怪,这是十分可怕的。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除了群众思想重视,及时进行报案、举报外,公安部门也要加大惩治力度,让偷狗者望而生畏。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应增强执法的敏感性,见微知著,善于发现、排除危及食品安全的潜在因素,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提供可靠保障。问题:1、在国家监测肉产品中,是不会检测氰化物的,主要是一些微生物指标及抗生素、重金属、激素等违禁添加物,我们如何来预防吃狗肉,氰化物中毒?2、狗肉中氰化物如何测定?

  • 新上讲座: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2017-05-12 14:00 )

    新上讲座: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2017-05-12 14:00 )

    讲座题目: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   主讲老师:李建蕊  PerkinElmer分子光谱技术支持。是致力于客户交流、实验室研究、售后应用支持,对于电子行业的红外显微和紫外检测有实际实验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  主要内容:  电子行业中微小的外物可能作为污染物出现在最终的产品上,而这种意外的污染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导致产品不合格。调查需要确定污染是什么,来自哪里。PerkinElmer Spotlight显微红外可以检测、分析和鉴别小到几微米的样品,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理想的工具。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是组成OLED膜的基本材料,其光学性能的检测要借助大紫外系列的仪器来完成。 本次会议PerkinElmer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  举行时间:2017-05-12 14:00  报名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48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4/201704100953_01_2507958_3.jpg手机扫码,快速报名http://exmail.qq.com/cgi-bin/viewfile?type=signature&picid=ZX0717-9QlCeoL%7EVb5UZDdhPeiRO6f&uin=1407973628

  • 【推荐讲座】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2017-05-12 14:00 )

    讲座题目: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  主讲老师:李建蕊  PerkinElmer分子光谱技术支持。是致力于客户交流、实验室研究、售后应用支持,对于电子行业的红外显微和紫外检测有实际实验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举行时间:2017-05-12 14:00  报名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487  主要内容:  电子行业中微小的外物可能作为污染物出现在最终的产品上,而这种意外的污染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导致产品不合格。调查需要确定污染是什么,来自哪里。PerkinElmer Spotlight显微红外可以检测、分析和鉴别小到几微米的样品,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理想的工具。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是组成OLED膜的基本材料,其光学性能的检测要借助大紫外系列的仪器来完成。  本次会议PerkinElmer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http://exmail.qq.com/cgi-bin/viewfile?type=signature&picid=ZX0717-9QlCeoL%7EVb5UZDdhPeiRO6f&uin=1407973628

  • 【推荐讲座】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2017-05-12 14:00 )

    讲座题目: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  主讲老师:李建蕊  PerkinElmer分子光谱技术支持。是致力于客户交流、实验室研究、售后应用支持,对于电子行业的红外显微和紫外检测有实际实验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举行时间:2017-05-12 14:00  报名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487  主要内容:  电子行业中微小的外物可能作为污染物出现在最终的产品上,而这种意外的污染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导致产品不合格。调查需要确定污染是什么,来自哪里。PerkinElmer Spotlight显微红外可以检测、分析和鉴别小到几微米的样品,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理想的工具。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是组成OLED膜的基本材料,其光学性能的检测要借助大紫外系列的仪器来完成。  本次会议PerkinElmer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分子光谱技术在电子产业链中的应用!http://exmail.qq.com/cgi-bin/viewfile?type=signature&picid=ZX0717-9QlCeoL%7EVb5UZDdhPeiRO6f&uin=1407973628

  • 梅特勒-托利多为中国5G全产业链关键材料提供热分析解决方案

    [align=left]上海2019年12月30日 /美通社/ -- 行业领先的精密仪器及衡器制造商与服务提供商梅特勒-托利多近期为中国5G全产业链关键材料性能分析和表征提供热分析解决方案。[/align][align=left]5G作为构建万物互联的基础保障技术正趋于成熟,它带来了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周期,对全产业链器件原材料、基站天线、通信网络设备、系统集成与服务商等产生了积极影响。比如,相比于4G,5G的数据量更大、发射频率更大、工作的频段也更高,这需要基站用 PCB 有更好的传输性能和散热性能,也就意味着 5G 基站用PCB要使用高频率下低损耗、尺寸稳定性和耐热性更好的电子基材。再如,改性聚酰亚胺(MPI)凭借其损耗因子小、耐热、耐挠曲、低热膨胀系数(CTE)、易于实现微细图形电路加工等特性有望在未来5G时代脱颖而出,不仅可应用于5G天线材料,而且可用于折叠屏的柔性OLED及柔性电路板(FPC)的柔性衬底等。[/align][align=left]针对实际的工艺生产过程以及电子器件的高温加工制程,5G产业链关键材料的一些重要性能参数需要通过热分析仪器来进行表征,并且评估其可靠性,甚至实现通过热分析技术的反馈信息优化工艺条件呢。[/align][align=left]梅特勒-托利多提供的热分析超越系列涵盖了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闪速差示扫描量热仪(Flash 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同步热分析仪(TGA/DSC)、热机械分析仪(TMA)、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和熔点仪,提供了全面的、创新的材料表征技术,实现了对5G产业链关键材料的快速、高精准、可重复的性能测试,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具体案例解析:[/align][align=left]1、5G基站用PCB的使用上限温度[/align][align=left]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工程塑料使用温度的上限,而当PCB的填充树脂材料发生玻璃化转变时,PCB的整体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介电性能都将发生较大偏移,故此 PCB需要足够高的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是测试Tg最为普遍的一种热分析手段,在发生玻璃化转变的过程中,样品的比热会出现特征性变化,在DSC曲线上表现出台阶式的转变。梅特勒-托利多提供的DSC 3 及DSC 3+搭载多对热电偶技术的传感器,具有业内最高的量热灵敏度。遵从IPC-TM-650 2.4.25D标准测试方法,如图1所示,采用DSC3+,PCB经历了两次升温测试,得到Tg为139.13摄氏度。[/align][img=,600,]https://pic1.zhimg.com/80/v2-7f0fb6c14f50a8836062fcb546f82e0c_hd.jpg[/img][align=left]图一. 根据IPC-TM-650 2.4.25D标准用DSC3+测试PCB的Tg [/align][align=left]2、5G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align][align=left]热稳定性可以采用热失重分析仪(TGA)对材料的热分解温度Td进行测定表征,通常失重5%所对应的Td是5G关键材料最为关注的温度点。梅特勒-托利多提供的TGA 2及TGA/DSC 3+搭载梅特勒超微量天平,灵敏度高,具有行业内最好的USP最小称量值,能够测量微弱的样品质量变化,并且无可匹敌的STARe软件可以帮助实现复杂的数据分析。图2为在TGA/DSC3+下测试得到的不同供应商PI膜的TGA曲线,如1号PI膜失重5%的温度点为572.47摄氏度。该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简便易操作,可提供可重复性及高精准的数据结果,是5G关键材料热稳定性检测的最佳解决方案。[/align][img=,600,]https://pic4.zhimg.com/80/v2-70a80109fbb88b4368fc40f3a51f033b_hd.jpg[/img][align=left]图二. TGA/DSC3+测试不同供应商PI膜的TGA曲线 [/align][align=left]3、5G关键材料的尺寸稳定性[/align][align=left]优异的尺寸稳定性是各元器件稳定运作的结构保障,而诸如PCB和PI膜等材料必须具备足够小的线性膨胀系数CTE。然而,在实际的加工和应用场合中,PCB易受局部过热而引起基板树脂的软化、分解,并最终导致基板发生分层和爆板,所以PCB的爆板时间Td需足够长。热机械分析仪(TMA)主要应用于检测CTE、Tg、软化点、相转变等物理变化过程,并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加工工艺或原材料配方之间产生的性能差异。因此,可以采用TMA表征CTE、Tg和Td。梅特勒-托利多提供的TMA/SDTA 2+是业内唯一能准确测量样品温度的TMA,位移分辨率达到0.5 nm,可以实现无需空白基线修正,并具有独家的-0.1 N的负力,帮助实现一些特殊的应用测试(如凝胶点的表征)。如图3所示为采用TMA/SDTA2+测试PCB的Td和不同供应商PI膜的CTE和Tg,根据IPC-TM-650 2.4.24.1标准方法,PCB在288摄氏度条件下的Td为2.05min,而PI膜极小的CTE和高Tg确保了尺寸的稳定性。[/align][img=,600,]https://pic2.zhimg.com/80/v2-ace04a96c15431208c8f940e5930095d_hd.jpg[/img][align=left]图三. 根据IPC-TM-650 2.4.24.1标准用TMA/SDTA2+测试PCB的td及不同供应商PI膜的CTE和Tg [/align][align=left]实际上梅特勒-托利多的5G材料热分析仪器解决方案,已经在国内大型基站设备生产供应商得到了良好的应用。[/align][align=left]万物互联的时代车轮已经隆隆驶来,梅特勒-托利多愿和5G全产业链原材料科研单位和生产商、硬件生产商和服务商携手筑建最稳固的基础,迎接这一时代的到来。[/align]

  • 围观!中国电镜产业链系列走访:第1站——聚束科技

    围观!中国电镜产业链系列走访:第1站——聚束科技

    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仪器信息网于 2018 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 100”项目,通过筛选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  五年以来,天时地利人和至,中国电镜产业迎来发展窗口期,国内电镜产业链企业们也纷纷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生机蓬勃的发展之势,迎来国产电镜的“全新时代”。  此背景下,“创新 100”项目组在2023年底[b][size=16px][color=#ff0000]走进13家中国电镜产业链代表性企业[/color][/size][/b],邀请电镜专家联合走访,探寻中国电镜产业发展进展,为发展新阶段赋能。  走访第1站,由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负责人鞠晶老师,仪器信息网材料物性组执行主编杨厉哲、营销服务中心经理韩永风、郭航等组成的走访项目组走进[b][size=18px][color=#ff0000]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olor][/size][/b]北京总部,聚束科技总经理李帅、销售总监朱悦等接待了走访一行人员。 点击链接,了解聚束科技的发展情况:[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40126/703616.shtml][color=#3333f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40126/703616.shtml[/color][/url][align=center][img=,690,138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2/202402210947441921_3052_3187262_3.jpg!w690x1380.jpg[/img][/align]

  • 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相关报道)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10914/30/15406410255520373766.jpg地沟油黑色产业链:已从小作坊升级到大工厂核心提示  近日,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警方成功侦破一起特大非法使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32名,彻底摧毁了一条从掏捞、收购、倒卖地沟油到深加工为食用油并进行销售的地下产业链。  回收餐厨垃圾,粗炼成地沟油  一个简易工棚,一口大铁锅,旁边用编织袋装着的地沟油不时渗出油水,这就是浙江省宁海县被查处的地沟油生产窝点的场景。  今年3月,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教导员洪聚峰接到群众反映,在宁海县桃源街道隔水洋村,有人利用餐厨垃圾、煎炸废油和地沟污水炼制地沟油。宁海警方立刻展开调查,抓获专门收购、粗炼地沟油的峁某某夫妇和黄某某夫妇等6名犯罪嫌疑人。  据黄某某交代,他常年收购地沟油,并转手贩卖给厂商,赚取其中的差价。他称,某家山东企业向其购买地沟油时,曾经多次测定“酸价”。  “酸价”,只有生产食用油才需要测定——宁海警方高度关注这条线索,立即向上级汇报。浙江省公安厅组织专门力量,赴山东、河南等地深入侦查,初步查明该山东企业具有使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重大犯罪嫌疑。  案件上报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立即挂牌督办。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组成专案组,通过跟踪收购黄某某地沟油的李某某,找到了地处山东平阴县的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公司)。  格林公司以生产销售生物柴油为名,收购地沟油秘密生产食用油  从注册登记上看,格林公司是一家年生产生物柴油4万吨的高新绿色企业。但专案组发现,该公司存在诸多可疑之处。  据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丁仕辉介绍,该公司厂区上空飘散着生物柴油厂所没有的油香味,并且厂区戒备森严,工作人员行动诡秘。此外,该公司的汇款流入大都是粮油企业。由此,专案组基本确定,格林公司存在非法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重大犯罪嫌疑。  随后,浙江、山东警方对格林公司和主要犯罪人员展开围捕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扣押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成品、半成品70吨。专案组又赶赴河南,在郑州市金水区庆丰粮油市场及商丘、山东临沂等地抓获格林公司实际经营者柳某某的销售下家袁某、程某某等17名犯罪嫌疑人。  至此,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山东、浙江、河南警方协同作战,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郑州宏大粮油商行等一批“黑工厂”、“黑市场”被成功捣毁,共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32名,查获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成品100余吨。  经过初步调查,格林公司以生产销售生物柴油为名,在浙江、四川、贵州、江苏等地以每吨5500元—6000元的价格收购地沟油,秘密生产食用油,产量达每天数十吨,然后以每吨8100元—8300元销售给河南、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地的粮油经销商,获取高额利润。  而程某某、郑某某等人明知该公司的油是地沟油加工而成,仍为柳某某与全国多个省市粮油市场和厂商牵线搭桥,郑州庆丰粮油市场宏大粮油商行就是其中之一。  据袁某交代,作为宏大粮油商行的经营人,自今年4月以来,她经程某某介绍,从柳某某处购入约200吨的地沟油成品,并且加价销往河南等下端食用油批发部;或经灌装后,假冒某些品牌,零售给周边的餐厅。  我国尚缺乏地沟油检测标准,很难做到精确评估  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凌秋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尚缺乏地沟油的检测标准,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究竟有什么危害和有多大的危害,还很难做到精确的评估。在公安部治安局的协调下,我们聘请了北京的专家进行相关检测,才确定格林公司生产的食用油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宁波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伟标指出,本次案件的成功侦破,促使大家在法律、技术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法律上说,要对从事地沟油的收购、加工和相关产品销售的企业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从技术上说,要进一步制定全国统一的全面、细化的安全标准和卫生标准,努力提升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检测手段和检测能力。

  • 【讨论】产业链上谁应该去注册?注册物质的资料和信息怎么收集?

    大家最近都在讨论注册,但是我发现讨论的都是企业自己注册还是唯一代理注册的问题,我觉得有点偏离了。实际上目前在物品出口时,这个物品产业链上到底应该是谁去注册,都还有很大的争议。大家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成品厂商注册有什么优劣之处,对供应商有什么影响?供应商注册又什么哪些优劣?对成品厂又会有什么影响?假如是成品厂注册,那么他收集产品中各种材料各种物质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最终需要注册的物质极少),特别是针对供应商比较多或者供应链比较长的企业。主要难点就在于物品的复杂性、供应商的配合度和供应商所传递之信息的可信度等。那么,对于这种信息的传递和收集,大家有没有好的办法?

  • 高德红外:建成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体系 攀“高”向“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color=#000000]机械臂挥舞,一批批晶圆产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入机器,经过镀膜、光刻、刻蚀、清洗等多个精密流程,一片片红外探测器陆续下线。[/color][color=#000000]走进湖北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德红外”),3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探测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任务。[/color][color=#000000]“这个探测器只有指甲盖大小,俗称红外芯片,集成了传感器、集成电路等,能把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转化为光电信号,是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关键部件。”公司董事长黄立介绍,去年公司实现了制冷型1K高分辨率探测器、1K非制冷帧积分探测器等新产品的科研鉴定和批量生产,芯片产品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40%,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目前订单已经排至今年7月。[/color][color=#000000]从零起步,坚持自主创新,从底层红外关键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建成较为领先的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体系。如今,高德红外正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续写攀“高”向“新”、追光而行的新故事。[/color][color=#f79646][b]| [/b][/color][b][color=#000000]坚持自主创新,勇攀红外科技高峰[/color][/b][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8a5e9300-c4c5-4488-8ef2-3f17db83f189.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0070c0]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内展品[/color][/align][color=#000000]高德红外旗下的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在单晶炉旁设置调试参数、持续观测仪表数据……原材料在高温高压的炉内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的“生长”,红外探测器所需的红外晶体才能制备出来。[/color][color=#000000]“公司拥有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碲镉汞制冷红外探测器、二类超晶格制冷红外探测器等3条批量生产线,可自主完成从原材料提纯、生长,到芯片的流片、制造、封装与测试的全套工艺,红外芯片年产能近千万片。”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文洪介绍。[/color][color=#000000]自1999年成立至2010年上市之初,高德红外主营业务为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当时约占其成本70%的红外探测器需从国外进口。“依赖进口,不仅用不上性能最佳的红外器件,而且价格高、交货周期长、售后保障不稳定。”周文洪说。[/color][color=#000000]多年来,高德红外坚持不懈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color][color=#000000]2014年,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量产;2015年,制冷红外探测器量产;2017年,高性能制冷型单色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芯片研发成功;2021年,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面世并批量生产;今年1月,公司“高性能红外探测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技成果项目通过了院士专家组评审……[/color][color=#000000]“为保持关键技术领先,我们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20%左右用于研发,目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近一半。”黄立介绍。[/color][color=#000000]眼下,公司正沿着更大阵列规模、更小像元尺寸、更高灵敏度、更短热响应时间等方向持续攻关,全力开展400万像素制冷型探测器、百万像素非制冷帧积分探测器的研制,计划在今年发布系列高性能中波探测器及机芯、系列非制冷车规机芯和模组等全新产品。[/color][color=#f79646][b]|[/b][/color][b][color=#000000] 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竞争优势[/color][/b][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1f9850d9-a959-43e4-8a30-f301d9d29deb.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0070c0]2月28日,在高德红外智感科技民品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对红外热成像仪进行程序烧录[/color][/align][color=#000000]高德红外旗下的武汉轩辕智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全新的车载红外产品生产线引人注目。AA调焦、镜头组件测试等高精度生产设备通过轨道连接,如同一列火车,在机械臂辅助下,产品贴装、锁付、光学调焦、检测等全套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color][color=#000000]“我们对标国际先进制造技术,自研算法,自主搭建了车载红外产品AA生产线及车载红外全自动综合测试系统,可实现多项功能自动化检测,大幅提升产品整体性能和生产效率,年产能从15万台提高到百万台。”轩辕智驾工程部经理王立良介绍,该生产线去年12月投入使用,预计今年5月可实现量产。[/color][color=#000000]高德红外正全面实施红外“芯”平台战略,以自研国产化红外探测器芯片为基础,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系列基于红外探测器的开发、机芯硬件平台及软件算法解决方案,赋能安防监控、工业监测、辅助驾驶、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color][color=#000000]“我们自主研发的车载红外热成像产品,可有效解决雨天、黑夜、雾霾、强光眩光等特殊场景下的视觉感知,弥补其他传感器短板,增强全时感知能力,为自动驾驶领域提供更加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黄立介绍,产品已在东风猛士、广汽埃安等多款车型上使用。[/color][color=#000000]武汉市青山区一家热电厂的中控室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厂内变压器、高低压断路器等不同点位的实时红外图像清晰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相应的温度信息也同步显示。[/color][color=#000000]“过去人工巡检,热电厂数百个点位一次巡检下来需要几天。”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平台研发经理崔昌浩介绍,高德智感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等先进技术,为该厂定制化开发了新一代红外在线智能监测系统,巡检人员坐在中控室就可实时监控所有设备状态。[/color][color=#000000]依托全产业链布局优势,高德红外正将红外热成像技术推广至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如今,公司年产各类红外产品150多万台,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用热成像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color][color=#f79646][b]| [/b][/color][b][color=#000000]开辟产业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color][/b][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b2e16010-6cc0-4b00-be57-18f952525e3e.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0070c0]2月28日,在高德红外智感科技民品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对红外模组进行数据采集[/color][/align][color=#000000]一架无人机从位于武汉光谷关山公路检查站的自动机库起飞,按照提前设定好的航线执行日常巡飞任务。“我们的无人机能够搭载1K超清红外云台相机、气体探测器等载荷,具备毫米波雷达感知、多机中继组网等前沿技术,就像有了‘千里眼’,能够精准开展火点及烟雾、河道漂浮物、违规建筑等数公里外的地面场景识别及有害气体检测。”黄立介绍。[/color][color=#000000]随着越来越多低空应用场景被打开,低空经济成为各地打造新增长引擎的重要选择。去年,武汉市出台《推进武汉市无人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打造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两大无人机产业集聚区。[/color][color=#000000]“我们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开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黄立带领团队创办普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低空经济应用领域,持续打造专业无人机、无人机自动机库、软件和数据运营平台等系列产品。[/color][color=#000000]2022年11月起,普宙科技与光谷携手建设东湖高新区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已为城管、水务、交管等部门建设了11套无人机自动机库,规划固定航线140余条,可用于城市交通管理、火灾预警、环保巡查等34个场景。“二期项目建设正在推进,预计今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届时将有186架无人机用于城市治理。”普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说。[/color][color=#000000]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脑机接口等创新标志性产品。3月8日,在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黄立介绍了团队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创新成果,引发广泛关注。[/color][color=#000000]“脑机接口技术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在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黄立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双向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完成了数百例动物实验。目前,正聚焦脑机接口微针及电极长期稳定性、安全性等共性问题开展攻关,未来有望为脊髓损伤、渐冻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颠覆性的诊疗方案。[/color][color=#000000]“未来我们要研发出更多让‘梦想成真’的前沿技术,用一项又一项科技创新和突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黄立说。[/color][来源:人民日报][align=right][/align]

  • 本科生加入花钱发论文行列 地下产业链校园延伸

    姚亮是某“211”高校的大三学生,最近刚刚收到论文样刊。他花钱找中介发的一篇论文,已经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这几天他正在联系这家中介准备再发一篇。近来,像姚亮这样花钱发论文的大学生并不鲜见。为支付中介费,大家各显神通,有的人做兼职挣钱;有的人从伙食费中省钱;还有的人组团砍价……由于学术刊物的容量有限,能够通过正规渠道发论文的学生毕竟只有少数,在研究生、博士生为发表论文处心积虑之后,一条隐形的地下学术产业链正悄然向本科大学生群体延伸。像团购一样花钱发论文“除了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大多数学生自己独立发论文还比较困难,但是找中介帮忙的话,给钱就能发!”姚亮说,他为了攒钱发论文,曾做了一个多月的家教,挣了1000多块钱,给中介700多元,论文终于在一家省级期刊上如愿发表。为了再发一篇论文,这个假期他还要出去做一份兼职。“找中介发论文在大学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通过收钱给学生发论文,则成为期刊和中介重要的收入来源。”一位大三学生说,本科生由于知识积累有限,一般很难发论文,只能去找中介。笔者以大学生的身份在网上联系了一家中介网站——新晨范文网。据网站客服“王老师”介绍,论文代写的费用是千字200元,发表的费用要根据所选期刊的级别来定,省级的800元至1500元一个版面不等,国家级1500元至3000元一个版面不等,核心期刊则需要要1万多元一个版面。在笔者联系的过程中,“王老师”不停地接电话,非常忙碌,生意十分兴隆。像这样的论文中介网站有很多。笔者又联系了另一家从事论文代写、代发已有四年的中介,收费为省级刊物500元一版。当笔者讨价还价时,工作人员显得有点不耐烦:“我们这就是这个价,每年暑假都会有很多像你这样的在校大学生联系我们!”其实,找中介发论文还是有讲究的。“你真想发的话,应该要找熟人或者是和同学一块组团发。”一位有过类似经历的学生透露,“要是有超过十人一起发的话,中介收费只要280元一个版面,就像网上团购一样能便宜不少。”发论文是保研成功的关键毫无疑问,本科阶段发表论文非常困难,但为什么有这么多大学生不惜血本争相加入呢?朱朝峰是长春市某高校的一名保送研究生。在透露当初保研成功的原因时,他说:“论文功不可没。”因为每个有资格保研的人成绩相差并不多,竞争异常激烈,这时有无论文发表就尤为重要,学校和导师都极为看重这一点。为了能成功地保上研究生,大三下半年他找中介花了2000元在一些省级刊物上发了三篇论文,为他保研成功增加了重要筹码。“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避免了考研过程中的艰辛与风险。”朱朝峰肯定地说。“发论文有助于获得奖学金。”长春市某高校大四学生王霞说。在目前大学的奖学金评比中,论文的发表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王霞介绍说,有资格获得奖学金的同学成绩大都差不多,如果有论文发表的话,就能实现加分,在奖学金的评比中胜出。还有不少高校在本科生中直接设立单项科研成果奖。记者在长春某大学的官方网页上就看到了这样的一条规则:“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者可以授予科研成果奖”。论文无处不在,即使在就业找工作方面也能看到它的影子。据一位今年刚毕业的学生介绍,现在大学生毕业,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科研院所对在读期间有论文发表的学生会优先录用。而在简历上写上有论文发表,能够给面试官一个好印象,增加被录用的机会。学术不端风气向本科生蔓延

  • 乳品产业链中的风险

    乳品产业链中的风险

    自己整理的乳品产业链中的安全风险,如果有不够全面和有问题的地方还望大家指正哦!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4/201304171454_435696_1931121_3.jpg1、饲草管理:种子活力的保证,贮藏过程中发生生物、微生物危害;在播种、施肥过程中肥料的施用情况及其使用量;田间管理期间牧草病虫害及农药引入的风险;2、饲料管理:奶牛饲养的饲料管理是保证奶牛高产和产奶质量的首要因素。首先,应控制由饲料可能引入乳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农药残留或污染、发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等,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含有转基因大豆等粮食或青饲料,重金属及其盐类的污染、放射性原料的使用等;其次,应保证饲料的配方科学合理;如粗、精饲料的搭配,精饲料的营养配比科学、青贮饲料的合理应用,优质饲草的选择(高蛋白牧草),以及不饲喂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饲料以防止给原料奶带来不良影响。3、卫生管理:奶牛饲养的卫生管理是保证原料奶卫生指标的关键因素。其中牛舍卫生、牛体卫生、人员卫生、挤奶卫生、挤奶设备和器具卫生等条件都是对原奶微生物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强化卫生管理,尤其应保证运动场的空间和卫生状况,应在运动场设置有遮阴蓬的休息用牛床,而且应保持其卫生。总之,应保证奶牛的生活空间的卫生质量,给奶牛以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充分享受应有的福利。4、奶牛场防疫措施、牛病防治和兽药的使用:奶牛场的卫生防疫措施是保证奶牛健康的重要防护之一,牛病的预防、及早发现和治疗是奶牛场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原料奶的全面质量,牛病的及早发现和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用药标准极为重要。如对乳房炎、营养代谢性疾病、生殖疾病、肢蹄病等及时治疗,提早预防,减少奶牛的应激反应。树立奶牛综合保健意识,加强疫病检查和治疗,及时对患病牛进行隔离或淘汰。乳房炎的早期发现和其他疾病控制是防止抗菌素和一些影响原料奶品质的细菌进入原料奶的有效控制途径。5、人为掺杂:包括掺水及其它未经卫生处理的非乳物质等;6、人为污染和掺假:抗菌素及其它影响原料奶卫生安全质量的物质的掺杂也是降低原料奶卫生安全质量的重要因素。单靠检验并不能从源头上控制抗菌素的污染和掺假问题。在牧场、奶站建立并遵守良好管理规范,并有相应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7、贮存和运输过程温度的保持:卫生条件对原料奶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贮存和运输过程原料奶的保持温度同样会影响到原料奶的卫生质量,尤其是细菌的繁殖速度。8、贮存和运输过程污染:贮存和运输工具清洗消毒不彻底;9、生产过程:化学性:1)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的污染:包括清洗消毒药品的不当使用或残留,灭虫鼠药品的不当使用或存放、分析检测药品的保管存放不当等;2)违反标准操作规程:如CIP清洗消毒过程操作失误将清洗剂混入原料贮罐或成品贮罐、内包装材料消毒剂浓度过高造成残留量超标。3)添加物的不当使用,原辅料污染,工厂用水卫生指标(氯残留量、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重金属含量及其它有害有毒化学品含量超标)不合格等。生物性:1)生产空间卫生不合格(微生物超标);2)设备清洗不彻底;3)生产车间屋顶设计不合理造成冷凝水滴落(尤其是灌装工序)污染;4)人员健康和卫生不合格;5)包装材料卫生不合格或受到污染;6)灌装过程卫生操作不符合标准(包括生产前消毒、灌装过程再污染)等。物理性:1)人员着装不规范导致毛发、自身饰物等落入产品中;2)人员的非法操作或操作失误导致设备零件等不慎落入产品;3)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磨损导致金属碎屑引入产品;4)环境卫生不合格导致灰尘、杂质、墙面剥落碎屑落入产品等。10、原料奶接收:1)化学性风险:抗菌素残留、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重金属及放射性污染;人为添加的防腐剂及各种目的的化学药品等;黄曲霉毒素M1残留;放射性物质残留;重金属污染等;2)生物性风险:原料奶中原有的微生物及后污染的微生物;转基因成分的残留等;3)物理性风险:污染的灰尘、草屑等杂质;人为引入的玻璃、金属碎屑;污染的昆虫等;11、配料:1)化学性:原料奶污染的化学成分;添加物本身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超量使用;清洗消毒剂残留;添加的谷物或果肉等引入的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污染、放射性物质残留、重金属残留等;2)生物性:原料奶自身携带的微生物;配料过程环境污染的、以及添加物引入的微生物等。3)物理性:金属碎屑、设备零件、佩戴饰品等。12、杀菌:1)生物性:原料奶携带的及后增殖的微生物;预处理过程污染的微生物;设备清洗消毒不彻底造成的微生物残留;杀菌温度不足。2)化学性:设备清洗的化学药品残留。13、灌装:1)化学性:设备消毒残留、内包装材料消毒剂残留;2)生物性:内包装材料消毒不彻底、灌装设备清洗消毒不彻底;14、储存、运输:1)化学性:内包装破损导致污染;2)生物性:运输和贮存过程温度不符合要求;内包装破损导致污染;

  • 【转帖】国家收储是否成乳品产业链解困良方?

    深度解析:国家收储是否成乳品产业链解困良方?2009年05月19日08:34 来源:《北京商报》昨日本报报道,国家奶粉收储计划相关报告和资料已递交国务院,预计收储方案最快将在下个月底出台及启动。多名乳业内部人士及专家纷纷向记者表示,国家收储奶粉对于整个奶粉产业意义深刻,但这也是在特定时期的特定做法,长期操作下去并无必要。此外,还要注意在实际收储过程中面临的以次充好、过分依赖收储等问题。  内忧外困 乳品库存惊人  国家收储全国库存一半  “国家不可能各个省市、各个企业都顾及到,只能尽可能平衡。且我们的数据还不完整,前几天还有三家企业突然告诉我们有库存但没上报。这次我们希望国家能够收储15万吨左右。15万吨已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的问题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牟静君表示。  据悉,国家奶粉收储计划很可能分两期进行,一期收储量为5万吨,通过贴息贷款方式进行。国家以2.9万元/吨的价格采购奶粉,给予企业5.31%的贴息(贷款期为一年),相当于给企业每吨每年补贴1500元。二期收储量为10万吨,国家直接收储,每吨收储价格为2.4万元/吨。  展开奶粉收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国奶粉大量库存。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递交的库存汇总,目前各企业共有库存超过30万吨,此次收储15万吨奶粉占到库存数量的一半。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中国乳业消费市场受到严重打击。无人消费的大量乳制品现在都堆积在乳企的仓库中。虽然今年一季度以来,多个报道纷纷指出,经过8个月的努力,中国乳业已从危机中走出来,生产和市场都得以恢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字似乎给中国乳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今年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03%,其中奶粉产量更是增长了22.7%。从产量上看,中国乳业正在走出困境。  但拿出销量成绩单,很多企业却无法露出笑脸。虽然多家企业都宣称一季度的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光明和伊利的一季度财报也显示实现盈利,但在市场调研者的眼里,这些都是企业的营销手段。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奶牛)首席专家李胜利表示,根据全国原料奶的收购量,整体乳业市场恢复估算大概在70%-80%左右。“根据我们对终端市场的调查,我估计市场恢复还不到80%,远没到部分企业宣传的所谓90%。”中国奶协常务理事、广东省奶协原副会长王丁棉表示。  牟静君在恢复数据上更为悲观:“有的企业、市场可能已恢复到了70%-80%,但有的企业和市场预计只有50%。出口更是不堪。我去广交会想了解中国乳制品出口为何如此之难,结果广交会的乳品展台就冷冷清清的4个展位。我总结了一下,出口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太大,另外是海外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本身消费力下降了。”  今年1-2月,中国乳制品出口9629吨,比上年同期下降44.5%。与此同时,第一季度进口奶粉6.6万吨,同比增长83%。产量增长,国内市场难以恢复,海外出口萎缩,造成了乳制品大量库存。 国家收储 巨头乳企受益 初步圈定30至40家乳企  在乳制品产销严重不成比例、库存积压严重的情形下,国务院通过一项针对乳企高库存的政策:中央将安排30亿元建设投资以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扩大奶粉收储规模,并将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政策延长至2009年12月底。国家收储奶粉在猜疑和不确定中将得以实施。  一家乳企的高层表示,包括他在内的多家国内乳企的高层此前都认为,国家只是采取补贴的方式扶持乳企,因为前期国家已以贴息方式拨过一笔钱,且资金已到位,没想过还会采取收储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无疑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难题。  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奶业市场已出现非常严重的产销背离局面:一方面是产量同比增长迅速,另一方面是市场仍然疲软、难以复苏。企业的投入没有最终回收,造成了严重的资金链断裂,影响了生产,许多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收储计划对于遭受打击的乳企来说是“久旱逢甘霖”。  谈及该收储哪些企业及哪些省市的库存时,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估算,此次奶粉收储将惠及17-18个省区,涉及乳企数量在30-40个之间,或者更多。企业可以消化20%左右的整体库存(含奶粉和液态奶等)。业内普遍认为,市场占有率高、库存大的乳业巨头将成为收储的主要对象。  牟静君也认为,现在应该把市场好、库存大、口碑好、形成规模的大企业救起来。此外,国家及协会也会考虑一个均衡问题,边远地区的企业也是收储的一个很大对象。  李胜利表示,假如按2万多元一吨收,国家拿出的30多亿元可以大大缓解乳品加工企业的资金压力、库存压力以及部分奶粉快到保质期的压力,收储是一个利好各方的非常举措。

  • 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曝光 监管部门互相推诿引质疑

    本周,地沟油的字眼无疑是最具冲击力的标题,首当其冲占据几乎所有主流媒体和网站重要位置。  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近日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一起特大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捣毁6个制黑窝点,抓获嫌疑人32名,同时查获食用地沟油100吨。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一条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本周调查中,公众普遍向本报记者表示,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完全摧毁这条黑色产业链,彻底根除地沟油。  有多少地沟油流向餐桌?  近几年,不时有涉及地沟油的相关报道见诸报端。然而似乎从来没有这次事件引发的反响和质疑强烈。表层原因或许在于首次以公安部牵头,又是首次“全环节”破获,而且首次真正摸清楚了一条“黑色产业链”。如此多的首次叠加足以让公众“震惊”。  记者调查发现,相对于已知的事实,那些未知的真相更令公众担忧和恐惧。  比如究竟有多少地沟油流入了正规食用油市场?公众每天接触地沟油的风险有多大?一位午饭和晚饭基本都是在街边小吃店解决的工薪人士张先生表示,从公开的报道和官方表态来看,很难了解究竟地沟油的危害范围有多大,“我现在每天吃饭都胆颤心惊的!”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每家餐馆每天产生多少“废油”很难量化,这些“废油”究竟是让正规公司收走了,还是直接卖给了不法商贩,结果不得而知。即使那些卖给所谓的正规公司是否就用来合法化处理,更是无法判断。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究竟有多少地沟油经过一系列地下“漂白”程序成为“正规的”食用油,最终又流向我们的餐桌呢,目前尚很难精准判断。  据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称,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吃过地沟油。按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至300万吨。而国人一年动物和植物油消费总量约2250万吨。按此比例推算,每吃10顿饭就可能有1顿碰上地沟油。  治理难题缘何成沉疴?  一些公众和专家质疑为什么这次特大打击地沟油行动中,最后只有公安部门出面。之前所有环节中为什么都没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在记者调查中,公众对地沟油相关管理环节涉及的监管部门存在互相推诿的质疑不绝于耳。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对“地沟油”的监管实际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卫生、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环保、市政、城管、公安等。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地沟油在生产环节属于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管理;进入餐馆则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因其有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权力;流通环节属工商部门管辖;餐厨垃圾回收归口市政部门。只有最后形成公共安全威胁才涉及公安部门。  然而在此次对地沟油侦破案件过程公开报道中,从初期掏捞、粗炼到“二传手”倒卖和深加工,再到最后的批发和零售等一系列环节,几乎没有看到相关行政执法监管部门的身影。正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言,地沟油犯罪这一本应涉及多个环节的多头监管对象,反而实际成为监管的“盲区”。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检测标准不明确也成为“众矢之的”。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科学鉴定地沟油检测技术规范,也没有专门针对地沟油检测标准。  不少专业人士和相关部门表示,目前我国对于地沟油与食用油的具体分类标准以及地沟油检测标准尚未明确,这也为监管部门判断是否存在地沟油客观上带来困难。  参与本次打击地沟油行动的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凌秋来就曾公开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尚缺乏地沟油检测标准,“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究竟有什么危害和有多大的危害,还很难做到精确的评估。”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主任路勇也表示,“现有国标无法用来测定油脂是否属于地沟油”。  弥合监管“真空”是关键  调查发现,整个事件中,媒体和公众对于相关各部门出现的监管“真空”争议最大。  地沟油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对于如何根除地沟油,不同部门表态不同。上述公安部门积极作为并表态,更多相关部门并没有正面回应。  本报记者特意致电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女士,希望获得对地沟油事件官方回应,未获明确答复。  随后记者致电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常纪文,他表示地沟油不属于安全生产问题,不便回复。  “最好别采访我们,这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这是本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答复。  公众的担忧不是没有原因,相关部门的责任推诿导致地沟油处理“搁浅”并非没有先例。  此前有地方政府曾借鉴国内外方案,设计了一整套完备的地沟油“循环经济”利用方法,详细介绍从餐饮业“源头”抑制回收、企业投标集中处理、成品用于工业制皂的“良性循环圈”。  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符合民意的构想却最终“搁浅”,原因是因职能部门间权责划分不清,找不到最合适的“牵头主管部门”。  “地沟油企业和食品企业不同,属工业企业,产品不用批检。公安部门查处都颇费周折,靠我们行政机关日常监管,很难查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质监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事实上,对于地沟油的整治和监管涉及到对餐厨垃圾从收集运输到处理管理各环节。有专家表示,这其中除了借鉴国外,通过立法严惩不法商贩之外,对有关监管部门执法不严进行严苛的问责机制很有必要。  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与公安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对此,社会学者郭簃表示,这需要各个环节和部门的真正配合与落实,标准和要求出台相对容易,部门的协调行动形成长效机制才是根本。权力过分集中固然是个问题,但是过分分散也容易导致互相推诿扯皮,如何避免最终形成监管“真空”才是关键。  【观点】“源头终结”定能彻底根除  地沟油本身固然需要高度重视,更应重视的是类似地沟油事件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比如监管不到位,法制不健全,标准缺失等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问题无法或很难真正解决。关键要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猛药”。  无论地沟油还是“香精”包子,或是前一段时间出现的“染色馒头”和“毒香蕉”,这背后的实质都是食品安全生产和监管的一系列环节出现了问题,所以才导致这些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需要深刻反思的是,为什么这些问题食品往往是在即将进入流通环节甚至是已经进入流通环节时才被最终发现。  2009年6月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最高罚金为问题食品原价10倍,2010年9月出台的法规将死刑纳入惩罚手段。国务院今年2月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为何如此严厉的惩处法律法规,仍然很难震慑黑心厂家?  显然,相关环节监管不到位甚至失职是个突出问题。更有甚者,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温柔”,也造成一些黑心厂家的实际违法成本过低。因此,对于监管部门的严苛问责非常重要。  此外除了部门监管,社会相关阶层的监督也很重要。比如,行业自律也很必要。地沟油事件以来,一些餐饮行业协会和单位主动联合起来,发出“杜绝地沟油流入餐桌”倡议,并且承诺一旦发现协会内有餐饮单位使用地沟油,立即将之逐出,并请执法部门根据相关法律给予处罚。  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消费者的自我维权也很关键。在目前这样现实情况下,大众传媒的监督和消费者的主动维权、投诉建议对于发现食品问题,惩治“黑心”厂家都是至关重要。  从最近一周态势来看,各地掀起了打击地沟油的高潮。尽管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的态度和行动的坚决果断,媒体的舆论监督和追踪跟进等等。相信在全社会的合力下,定能彻底根除类似地沟油这样的食品“毒瘤”。(王瑜采访整理)  【观点】不理顺机制很难真正根除  尽管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人们早已经听说。但是,近日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所破获的这起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特大案件见诸报端,还是令人震惊。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如果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很难真正根除。  首先,监管或者查处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首先建立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检测标准。比如在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方面,如果没有明确的认定标准,就没办法鉴定食用油是否是由地沟油生产的。因为,如果只是按照现有的食用油标准,甚至会得出地沟油符合标准的荒谬结果。  其次,必须建立长效问责监督机制。目前我国对“地沟油”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很容易造成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因此,各地必须尽快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协调各个监管部门,并将类似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政绩考核,明确官员问责对象。  最后,必须建立针对食品安全的一套法律体系,解决法律与法律之间的衔接问题。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两个具体措施不可能完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单靠一两部法也无法完全解决,而必须由多部法律构筑一个体系。比如,在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犯罪过程中,仅仅收购地沟油原料一般不构成犯罪;对地沟油进行深加工也不一定是犯罪,因为它可以用于正当目的;把地沟油当作食用油销售才涉嫌犯罪。  因此,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不能对参与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各个环节的犯罪进行惩处,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很难真正根除。(王瑜采访整理)  【声音】  普通市民张先生:我不知道每天接触地沟油的风险有多大?现在每天吃饭都胆战心惊。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徐

  • 最新消息丨安徽启动重点产业质量强链行动,涉及这些领域

    记者3月20日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出台方案,启动安徽省重点产业质量强链行动,首批涉及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产业。行动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聚力推进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建设。行动明确十项重点任务,如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摸清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状况;开展质量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强化发展动能;推动质量一致性管控,提高质量竞争力;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促进融合发展;深化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机制,推进优化升级等。根据方案,到2025年底,我省建立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争创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1家、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2个,建设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7个、技术标准创新基地8个、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4个、质量认证示范区3个、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15个,建设质量提升培训基地10个以上,培育新增首席质量官1000名以上,引进国内知名检验检测机构3家至5家、国内外知名认证机构2家至3家,初步建立全省质量基础设施数字化服务平台。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将充分发挥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和工作联动;注重政策激励引导,健全融资增信支持体系,促进产业等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强化对质量提升效果的监测与评估;突出示范引领,开展省政府质量奖评选表彰活动,遴选一批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实施一批质量强链项目,组织召开质量强链现场推进会,建设安徽省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培育一批安徽省质量强县(市、区)。[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安徽日报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i][/color][/size]

  • 国家商用飞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沪成立

    5月6日,继C919客机首飞成功后,“国家商用飞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商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公司)举行,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为中心揭牌。 今年3月28日,质检总局批准依托中国商飞公司筹建“国家商用飞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该中心将定位以我国商用飞机研制和验证环节的计量测试工作为重点,贯穿商用飞机产业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提供计量测试技术和计量科技创新服务,为我国商用飞机产业健康发展及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计量保障。 吴清海在揭牌仪式上指出,大型客机是一个国家工业和科技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超百万零部件级”的超大规模集成创新工程。在商用大飞机实现腾飞的过程中,计量融入了大飞机的全寿命周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 行业报告:检测认证行业赛道扩容,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日益全球化,标准检测认证在推动产业链升级、规范市场发展、提升监管效能等方面重要性日渐凸显,机遇与挑战并存。从需求侧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于温和复苏中展现韧性活力,居民物质消费水平升级、政策强化市场监管,检测认证在助推中国迈向“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存量市场竞争加剧,“买方市场”趋势凸显,客户形成决策时所考虑的因素较多,检测认证机构获客难度加大,具备前瞻性思维的机构已迈入数字化转型行列以顺应供需变革,借助数字化、AI等新兴技术增加与客户的触点、扩大客户基数,借助市场全量洞察获取新兴增量市场,摆脱当前低客单价窘境。  探迹大数据研究院结合竞争格局、市场分布、技术革新、头部企业的动态信号及标杆案例,向企业主清晰深入地展示近期中国检测认证市场的变化方向和机会点,并进一步展望检测认证行业未来增长方向,形成以下5大观点:  报告核心观点:  观点1:外资龙头竞争与公信力风险加剧挑战,需由被动获客转向主动开拓,扩大客户基数谋求发展  观点2:广东省成“发证&获证”企业数双料第一,工业行业获证数最多,普及率高,市场机会增加  观点3:中小企业靠低价竞争维生,重点应以产品个性化、服务体验升级、提升销售力巩固竞争优势  观点4:企业重点引入数字化技术,加强区域联动,提升资源储备与整合效益,实现业务增值,向“一站式”服务方向发展  观点5:以数字化视角提效经营各环节,智能销售是检测认证机构突破行业竞争内卷,实现逆势增长的良药  01检测认证行业竞争格局与机会点  千禧年后,国内检测认证市场迈入高速推广阶段,到近年来向着专业化、智能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尽管行业增速放缓,但从市场表现来看,工业类认证势头迅猛,不少新兴行业同样具备增长机会,以下将一一分析:  行业变化 :增长放缓,制造业撑起质量认证“半壁江山”  在"机构管理办法”、“放管服’、“供给侧改革”要求下,中国检测认证从机构数量到获证组织再到认证组织数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探迹大数据研究院市场洞察显示,截至2024年3月,全国共有68,455家检测认证服务相关企业,比2019年增加7344家,进一步加剧竞争态势,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300亿元。  据市场监督总局数据,截止2024年1月1日,全国共有有效认证证书约为376万张,其中证书获取量最高的地区为广东省,从地域来看,经济发展状况与行业规模呈正相关,GDP领跑全国的广东省认证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从下游行业来看,制造业撑起质量认证的“半壁江山”,企业获证证书比例最高的类型是自愿性工业产品,数量高达1,056,983,占比达57.81%,且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宏观需求,工业企业认证未来发展空间不容小觑。  中国制造业连续14年规模全球第一,通过数据可知当前检测认证行业服务的大方向仍是制造业,占比达到41%。竞争高度市场化,民营企业占比高达85.19%,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布局新行业、新区域、新领域业务扩大市场影响力。  行业地区分布 :??广东为“发证&获证”双料第一  据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在省份分布方面,广东省为检测认证行业集聚地,2024年广东省检测认证企业数量最多,为16965家,成“发证&获证”企业数双料第一。  从行业注册资本数据来看,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下的企业占比超过33%,其中A类纳税人占比48%。行业整体水平偏低,机构存在乱象,导致待审核方对中小认证企业公信力存疑,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极高。更多客户青睐大品牌、综合性实力强、技术更专业的大型机构,中小企业以迎合客户业务需求为主,客单价低,竞争能力较弱,亟需寻找新出路。  行业竞争格局 :??整体呈小散弱格局,“扎堆融资”扩大市占率  行业靠低价竞争维生,呈现小散弱,受需求、技术和地理约束较大,有6成以上选择融资,在已透露具体融资金额的企业中,融资数量最多的是融资金额在5000万元以内的企业,占比26.6%。融资完成后,不少企业开启了新一轮投资扩建,主要用于研发团队扩展、市场推广、新品研发等。2024年获得政策扶持的检测认证机构中80.4%为高新技术企业,行业整体技术引进能力强、技术水平领先。  公开数据显示,民营检测机构单份报告平均收入约为400元,低于业内600元的平均价格。低价竞争下,检测认证机构业绩和利润普遍面临下滑,现金流状况也不理想,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为规避这一情况,除设立有效评审机制外,企业应主动开拓市场,用数字化获客方式提升客户基数,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  02检测认证行业的机遇性与危机性  行业驱动因素 : 外围技术加速价值探索  2013-2023年,各类仪器设备数量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12.6%,设备数量增速超过机构数量增速。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应用的升级推动在线检测、计量等领域仪器仪表更新,制造装备与检验测试设备互联互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检测流程,提高检验检测效率和精准度,同时提升人效。  行业驱动因素 :??公众意识及政府监管力度提升  长期来看,社消总额仍将保持增长,人们对于消费品、食品等的质量、健康、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将倒逼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带来更多的检测认证需求。此外政府部门监管层面力度加大,通过强制认证、标准制修订、完善技术规范等手段助推企业通过检测认证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  行业制约因素 :??外资竞争与行业内卷,挤压本土机构空间  由于我国检测认证行业起步较晚,外国龙头企业以先进检测设备、雄厚的品牌力、主导国际标准等优势强势抢占市场,上百年的积累让本土机构很难在短期内赶超。此外同行恶意竞争,存在报告隐患,许多机构被取缔,经营风险加剧,同样损害了行业公信力。「活下来」才有可能「活得好」,为避免市场被蚕食殆尽,不少机构加快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拓展服务边界以升级品牌力,引入数字化手段提升销售力,缩短从线索获取到成交转化的每个环节,进一步赋能行业精细化运营及降本增效,以期在多变市场环境中获取确定性。  面临获客成本、运营成本与同行恶意竞争等挑战,为顺应合规发展趋势,不少企业短期内选择以数字化主动获客方式抢占市场,例如承接失效机构客群、筛选更多有新办资质与续办资质需求的客户,获取产品车间检测需求、量具校准需求的客户,扩大客群基数,见效迅速,开启数智竞争“新形态”。  03检测认证行业突围之路  检测认证机构面临市场过剩和同质化竞争加剧,业绩和利润普遍下滑,现金流状况也不理想,区域能力过剩,新客户获取较为困难。机遇和挑战并存,这些困境迫使民营检测认证机构主动探索,进行自我革新和转型。借力数字化提升服务和核心竞争力,增加业务收入和市场份额,主动求新求变的企业仍在脱颖而出。  行业趋势洞察一 :??创新经营方式,创造业务价值  业务升级改造。企业应主动开拓B端合作,提升业务增值价值,尝试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向“一站式”服务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市场友好度与市场粘性。  行业趋势洞察二 :??巩固数字化竞争力,关注新兴行业增量市场  销售力是检测认证机构最强劲的增长引擎,代表着机构发展的未来。靠广撒网的形式并不能带来更多转化,而是要通过精细化运营才能精准获客,让对的产品找到有需求的客户,才是增长的最终方向。企业盈利能力弱,巩固核心竞争力更需要做好销售渠道建设,短期内构建起销售力。探迹销售云能帮助机构实现高性价比获客、提升触达客户能力和销售团队搭建能力,还能够承接失效机构业务,一键触达异常证书客群,还可结合机构撤销时间、证书暂停日期、违规认证处罚等维度精准筛选,更有明确推荐信息了解沟通切入点。  传统检测认证领域增长受限,不少机构选择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高成长细分赛道锻造自身长板,推动业务增速上行。或使用探迹体系认证版率先开发具备市场潜力的检测项目,快速形成符合新兴赛道检测认证要求的规模化产能,开拓业务范围,为机构打造强大核心竞争力。  行业趋势洞察三 : 变革商业模式  市场需求锐减、老客户流失,只靠被动获客势必成为发展瓶颈。检测认证机构的数字化程度将会成为后期竞争淘汰的重要筹码,数字化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价值创造、经营、支持和获取四个环节的创新,通过良好的产品基础、出色的销售团队、良好的内部运营等进行全方位规划才能提升绩效和运营水平。  行业趋势洞察四 : 智能销售降本增效  随着竞争白热化,具备高性价比的获客能力是检测认证机构实现业绩增长的关键所在,对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建立新模式以突破经营各关键环节的发展桎梏提供坚实支撑。此外,以数字化手段优化经营各环节,短期内实现业绩和销售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间的差距也由此拉开。  2024年各行各业将迎来复苏新阶段,面对不确定与未知,检测认证企业更需意识到保持定力的重要性,外部的困难也是求新取变的内在驱动力,变革既需要决心,更需要方法,对于检测认证这样一个上百年的成熟产业,不可能一朝一夕崛起为龙头,销售环节的效益最大化是目前企业突出内卷重围的重要手段,有了业绩快速增长的今天,才有本土新势力弯道超车的明天。[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国际在线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中药材检测环节的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中药材产业链?

    [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当前处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时代,中药材的鉴定缺乏科学评价质量体系,没有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库作为支撑。[/font]2020[font=宋体]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药种植户、中药原材料采购企业、中药加工流通企业等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管理要求,影响中药材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原料质量参差不齐,包括种植地域广、品种多、易受环境影响等[/font][/font][font=宋体]。此外,[/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产供销环节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也是重要原因。[/font][/font][font=宋体]便携式[/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结合数据标准化数学模型,能够对中药材进行成分含量分析、产地、等级、真伪鉴别等秒级检测,从药材基地种植[/font][/font][font=宋体][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药材商[/font]-[font=宋体]市场监管[/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药企采购[/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智能仓储[/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大数据云平台质量追溯系统,打通整个制药产业链,服务于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font][/font]

  • 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平台花落南京

    [align=left] 5月12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南京市政府联合开展全省“世界计量日”宣传纪念主题活动,主会场设在南京市。会上,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为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南京)揭牌。[/align][align=left] 据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孙宁介绍,该中心是全国唯一一所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将为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生命周期的高端、前沿计量测试等技术服务。[/align][align=left] 活动中,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近年来江苏省计量创新发展系列成果,南京市占有4项。该局局长朱勤虎对南京市计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全省计量人开拓创新、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强监管、服务发展,不断推动江苏省计量工作水平持续提升。[/align]

  • “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获批筹建

    “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获批筹建

    [size=24px][b]“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获批筹建[/b][/size][size=15px]计量资讯速递[/size] [size=15px][color=rgba(0, 0, 0, 0.298)]前天[/color][/size][img=,690,46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2/201912250447111819_178_1626275_3.png!w690x460.jpg[/img]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回函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依托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筹建“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促进环境监测仪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结合山东省产业计量测试工作基础,山东省人民政府致函市场监管总局申请依托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筹建“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筹备,“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式获得批准筹建。  “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筹建运行,将强化环境监测仪器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计量技术研究和计量测试服务,提升关键参数测量能力和产业前瞻性计量技术研究能力,将计量深度嵌入到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等全寿命周期和全产业链中, 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计量测试技术瓶颈,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环境监测仪器产业乃至生态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 江西省首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赣州

    [align=center][b]江西省首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赣州[/b][/align] 8月13日,江西省质监局正式批复,同意赣州市计量所与钨与稀土国检中心共同筹建“江西省钨与稀土计量产业测中心”。据悉,这是江西省首家获批筹建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建设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推进赣州钨与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心建成后,将为钨与稀土产业提供服务于全产业链、产品全寿命周期、全溯源链,为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的计量测试服务,有助解决仪器仪表的在线校准、工况条件校准等技术难题,为全国特别是赣州相关产业提供良好的“专业公共计量测试平台”,成为赣州钨、稀土产业升级发展的“助推器”,有力地推进钨、稀土产业做强、做大、做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据悉,钨与稀土是赣州市重要支柱产业,地区资源和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善。为做好中心的筹建,赣州市质监局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质监职能,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的要求与江西省委关于“促进工业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主导产业”精神,积极响应赣州市委“围绕建设中国稀金谷,加速推进稀土、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决策,全局上下齐心联动。  下一步,赣州市质监局将制定详细筹建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为进一步申报国家级钨与稀土产业计量中心做好准备工作。[color=#ff0000]——————————————————————[/color][b][color=#ff0000]唉!我考考你,在上面这不到600字的报道中,有一小误,你能找到吗?看你是个细心的人吗?[/color][/b]

  • 国家海洋动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

    [align=center][b][size=16px]国家海洋动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size][/b][/align][size=15px]计量资讯速递[size=15px] 为提升海洋[/size][size=15px]动力装备产业核[/size][size=15px]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size][size=15px]计量对海洋动力装备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依托中船[/size][size=15px]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筹建国家海洋动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size][/size][size=15px] 计量,是海洋动力装备可靠运行的保证,是连接产业创新生态的桥梁与支撑,为“海上丝路”保驾护航。燃烧、振动、摩擦、电子、液压等关键参数的精确测量,是海洋动力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通过毫秒级超高速连续精准测量,能够有效控制发动机内的稳定燃烧;喷油器活塞3-5微米级的测量和加工精度,确保了发动机的可靠喷油。研发温度场、制造加工精度、服务远程监测,离不开计量测试的全程保障。[/size][size=15px] 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海洋动力装备的龙头企业,专注海洋动力产品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承担我国低速机创新工程等重大专项任务,拥有从设计研发到制造装配,再到试验验证、产品交付及后续服务维修的全产业链。依托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筹建国家海洋动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立和完善海洋动力装备全产业链计量测试体系,解决产业内“测不了,测不准、测不全”的痛点难点,打造国际领先的海洋动力装备计量测试能力,驱动海洋动力装备产业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效支撑和保障海洋强国建设。[/size][align=center][size=15px][color=#888888]END[/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888888]供稿: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color][/size][/alig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