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区域经济

仪器信息网区域经济专题为您整合区域经济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区域经济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区域经济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区域经济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区域经济话题讨论。

区域经济相关的论坛

  • 【转帖】蓬莱经济开发区开展区域环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10:00 中国环境报   孙雪芳 张爱谊  本报讯 为推动规划环评和区域环评,保障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山东省蓬莱市经济开发区日前投资近60万元,对全区25平方公里进行区域环评,对企业污染源和环境影响进行整体评价。  此次环评工作将着力于对重点区域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的环境影响、环境风险、环境资源承载力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从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优化开发区发展战略、空间布局、生态功能分区,对重点产业布局、资源配置以及重大项目布局等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在环评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重视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建议,市民可通过多种渠道建言献策。  根据省政府规定,2008年3月1日前未完成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区,环保部门将一律不审批这一区域内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蓬莱市对此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和推动。此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旨在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并将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蓬莱市经济开发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如何看待PM2.5监测在三大重点区域先行实施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同时,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2016年1月1日在全国实施新标准的分期实施要求。众所周知,上述三个重点区域是经济发达地区恰恰也是灰霾天气等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从治理空气质量的角度来说,从这些区域开始入手,再向全国推广,是一个从难到易的过程还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呢?据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说法: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实施新标准的准备工作进展将有快有慢,其中一些区域实施标准的经济技术基础较好,且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可以率先实施本标准。三大重点区域内的监测系统经过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程,能力基础较好,技术水平也相对较高,较为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为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以,新标准在三大重点区域先行实施较为切实可行。1、大家日如何看待PM2.5监测在三大重点区域先行实施呢?2、当前实施新标准的难点是什么?重点又是什么?3、新标准实施,在监测技术和设备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4、实施新标准已经有了一个时间表,实施”和“达到”新标准还有多远?欢迎各位坛友积极开展讨论,好的观点和论述会有加分奖励!!!

  • 创新驱动,仍需整体发力——《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综述

    本报记者 陈磊 编者按 2012年年底,由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和国家软科学计划资助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正式对外公布,本报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相关报道(2012年12月24日一版)。稿件见报后,有很多读者表示想进一步了解该报告的研究背景、工作重点及分析结果。为此,本报特推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综述》一文,深入解读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变化及特点、创新驱动理论以及创新型地区的评价模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创新体系逐渐受到学者关注。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形成与发达国家不同,有着多样性和差异性。如何看待区域创新发展的基本模式,对其创新能力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从1999年开始,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承担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研究工作,至今已推出13年。 2012年报告仍延续过去的指标体系,将综合指标分解为实力指标、效率指标和潜力指标三个方面,并分别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进行测度。 2012年报告对各地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与往年相比,增加了对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四地创新能力的10年回顾与分析,同时在专题研究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一是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研究提出了创新型地区的评价模型,对各省市区建设创新型地区的进展阶段进行分析评价;二是对浙江与意大利的创新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我国地方推动区域创新提出建议。 区域创新能力领先地区排名稳定 研究显示,2012年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排名稳定。与2011年相比,2012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总体格局略有变动,但前8名的地区排名没有任何变化,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天津和辽宁;安徽由2011年的第15名上升到第9名,湖南位列第10名。其中,江苏连续4年位居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一,创新优势明显。 这些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也各有优势,北京的知识创造能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体现了其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上海的知识获取能力排名第一,体现了其开放性、国际化以及长三角强大的资源集聚能力;江苏的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都排名第一,体现了其良好创新环境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广东的创新绩效排名第一,体现其转化和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 本次排名结果显示的另一大特点是,与2011年相比,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排名上升的省市较多。相比2011年,2012年排名上升的地区包括安徽、湖南、湖北、河北、青海、西藏。研究者分析认为,这些地区创新能力上升主要有三个原因:经济外向程度较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东部产业向中部的梯度转移;创新观念的增强,科技投入加大。 沪京津苏粤浙基本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成为各地方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创新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有所差异,这一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什么是创新驱动的内涵?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模型?该报告试图作答。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在历年报告的基础上,推出了不同地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即创新驱动指数的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个对创新驱动阶段进行量化分析的报告。 创新驱动最早由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他以钻石理论为研究工具,以竞争优势来考察经济表现,从竞争现象中分析经济的发展过程,从而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生产要素驱动(factor-driven)阶段、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阶段、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阶段和财富驱动(wealth-driven)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般伴随着经济上的繁荣,而第四个阶段则是个转折点,可能由此开始衰退。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借鉴了迈克尔·波特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并认为,在对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时,既要考虑人均GDP等经济指标,还应关注产业结构及其科技内涵。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不同,在要素驱动阶段,以煤炭开采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在投资驱动阶段,以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在创新驱动阶段,以医药、ICT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为此,课题组将经济发展阶段划为要素驱动、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投资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创新驱动5个阶段。 课题组通过分析,将各省市分成四类: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浙江6个地区已基本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山东、湖北、辽宁、福建、四川5个地区正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阶段;以重庆市为代表的13个省(区、市)基本处于投资驱动阶段;新疆、山西、海南、陕西、内蒙古、黑龙江6个地区还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阶段。 报告认为,我国总体而言还没有进入创新型国家阶段,但不排除一些省(区、市)率先成为创新型地区。目前,有19个省(区、市)仍然处于投资和要素驱动的阶段,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 该报告借鉴国际上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结合中国实践,尝试提出了一个区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模型,并依此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创新驱动水平作出量化分析。这一研究对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监测、区域创新政策制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科技日报》(2013-02-18 一版)

  • 喜报丨康达检测荣获苏州工业园区“2023年度经济贡献突出奖”!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暨作风效能建设大会顺利召开,大会以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为新起点,激励全区企业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并对2023年度经济贡献突出企业等予以表彰。[align=center][img=康达检测荣获苏州工业园区“2023年度经济贡献突出奖”.jpg,600,45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wycimg/7eaf2298-9186-40a1-a24b-b29f9fd34152.jpg[/img][/align]康达检测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荣获中共苏州工业园区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授予的“2023年度经济贡献突出奖——制造业服务化三十强”的荣誉,代表了苏州园区管委会对康达检测的经济贡献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的高度肯定。江苏康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长阳街钟园工业坊,是一家深耕环境检测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目前,康达检测拥有国内最大的的环境检测单体实验室,每年为近10000家客户提供服务,涵盖环境检测、土壤与地下水检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固体废弃物检测、危险废物鉴别检测、职业卫生评价等多个领域。作为苏州市工业园区内重点制造服务企业,康达检测始终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在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脚踏实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连续多年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为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此次康达检测荣获“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突出贡献奖”表彰和鼓励,代表着园区政府对康达企业发展和整体实力的认可,自2019年入驻苏州工业园区以来,康达在这片沃土上深耕发展多年,是工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奋进实干的推动者。今年是康达检测成立的第15周年,面对新征程、新挑战,康达将始终坚守目标、勇于求变,积极响应苏州工业园区政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积极融入园区建设的宏伟蓝图,更好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全区经济更稳、更快、更好发展!欲了解更多,点击进入[url=https://www.woyaoce.cn/member/T134553/][color=red] 江苏康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lor][/url][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康达检测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计量检测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align=left] 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共同构成。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支撑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更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align][align=left]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下属的事业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市检测院”)是深圳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坚力量。自成立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贯彻落实“检测科技,提升品质生活”的发展理念,致力成为中国质量服务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不断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条件,提升技术水平,目前已成为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机构,也是华南地区设备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技术机构之一,成为经济科技实力提升的强大支柱,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align][align=left] 打造四大服务平台 构建“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通行”检测认证体系[/align][align=left] 走进市检测院的龙珠、龙华、西丽三大实验基地,仿佛进入了“检测的世界”:检测范围涵盖了电子电气产品、食品、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玩具、材料、轻工机械、家具、建筑装饰产品等多个领域以及长度、力学、热学、电磁学、无线电、时间频率、物理化学、光学、流量和电离辐射等计量专业,可为广大企业提供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产品测试、产品认证、供应链品质保证检测和技术咨询与培训等技术服务。市检测院经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广东省质监系统首个国家质检科普基地和国家质检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1998年,市检测院首次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截至2017年底获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的资质共7300余项。[/align][align=left] 市检测院不断拓宽国际合作领域,获得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资质,逐步构建“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通行”的检测认证体系,力助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align][align=left] 近年,市检测院紧紧围绕政府监管和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检测、认证、咨询、培训四大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以国家中心为牵引,以省市平台为支撑,合作与应用成果共享的公共检测平台体系,提供基于计量、标准、检测、认证和符合性评价的检测顾问型整体解决方案。这些平台在支撑政府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align]

  • 《四川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政策解读

    [align=right][font=???’???¥??a€????????¢?¢a€??????1???’???¤??a€????????¢?¢a€????…a€? !important][url=http://sthjt.sc.gov.cn/sthjt/wjtztw/2022/10/13/4eb6065268ce47a29cc0a44a42864d57.shtml]关于印发《四川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通知[/url][/font][/align]按照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印发《四川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font=???’???¥??a€????????¢?¢a€??????1???’???¤??a€????????¢?¢a€????…a€? !important]一、编制背景[/font]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发展。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成渝地区健全合作机制、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强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等提出重要要求。2022年2月1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35年,成渝地区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宏伟目标,并明确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稳步推进区域碳排放达峰,共筑“四屏六廊”生态格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着力解决高关注度环境问题,协同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任务。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既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化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破解区域环境难题、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建设高品质宜居地,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编制本规划。[font=???’???¥??a€????????¢?¢a€??????1???’???¤??a€????????¢?¢a€????…a€? !important]二、总体要求[/font]《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围绕促进四川“一干多支”与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深度互动,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以一体化治理和保护为要求,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解决跨界环境污染问题为突破,以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支撑,坚持不懈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社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强调“一体谋划”。积极对接重庆,共同确定近期、远期目标指标,开展成效评估,增强协同治理驱动力。二是突出“生态优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上游意识,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强调“协同推进”。推动形成地区间功能定位准确、资源优势互补、任务分工合理的生态环境共建共保新格局。四是坚持“共建共治”。加快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廊道建设,加强跨界污染协同治理,合力管控环境风险。五是强化“创新驱动”。创新区域、流域协同保护治理新机制,构建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体系。[font=???’???¥??a€????????¢?¢a€??????1???’???¤??a€????????¢?¢a€????…a€? !important]三、目标指标[/font]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规划》提出目标是到2025年,区域生态文明体系初步形成,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初步建立,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区域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整体达标,跨界水体水质稳步提升。到2030年,区域生态文明体系基本建成,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生态安全格局基本构建,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展望2035年,生态安全格局全面筑牢,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先行区基本建成。《规划》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改善等4个方面,设置了24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各12项。12项约束性指标中,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6%,万元GDP能耗降低14%,森林覆盖率达41%,河流主要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达90%,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96%,跨界河流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稳中向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9.9%,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font=???’???¥??a€????????¢?¢a€??????1???’???¤??a€????????¢?¢a€????…a€? !important]四、重点任务[/font]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成渝地区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指示精神,谋划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包括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格局、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塑造美丽巴蜀宜居风貌等。二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包括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实施生态退化区修复与恢复、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等。三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包括强化水生态环境齐防共治、加强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深化土壤污染治理联动、协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四是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包括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预警、强化环境应急准备与响应、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理等。五是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协作机制,包括强化区域生态环境管理顶层设计、完善联合巡防执法机制、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政策支撑体系、构建区域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完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等。为支撑主要任务落实,《规划》衔接《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行动计划》等,从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利长远出发,提出了区域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沿江沿岸和城市群生态廊道建设、重点流域水质巩固提升、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及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及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生态环境执法能力现代化建设、生态环境科研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共9大类工程项目。[font=???’???¥??a€????????¢?¢a€??????1???’???¤??a€????????¢?¢a€????…a€? !important]五、保障措施[/font]为保障《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提出了4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与重庆的合作,统筹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加大实施力度,抓好任务落实,形成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的强大合力。二是严格目标考核。坚持各级党委“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行政首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强化地方政府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生态环境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做好财政资金保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四是实施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公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推动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保、共享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font=???’???¥??a€????????¢?¢a€??????1???’???¤??a€????????¢?¢a€????…a€? !important]六、主要特点[/font]《规划》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决策部署,针对川渝两地山岭相联、水脉相通、生态相系的特点,进行了新的探索,主要体现了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强化区域协同。聚焦成渝地区“协同”和“一体化”,统筹各项任务设置,即从我省的问题、需求和目标出发,同时又充分考虑与重庆协同联动的需要,专章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协作机制。二是突出“大环保”格局。在任务设计上不仅涵盖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的方面,也包含构建绿色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低碳产业体系等内容。三是强调项目支撑。坚持以项目为载体,落实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重点任务,形成包含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能力建设等9个专栏,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系列重大工程项目。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编制规范》解读

    [font=???’??a€???a€????¥???’?¢a??????a€????????’???¢???¢?¢a??????????a€????1???’??a€???a€????¤???’?¢a??????a€????????’???¢???¢?¢a??????????a€|?¢a???“ !important]一、《编制规范》编制背景和必要性[/font]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的重大行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统一环保标准,制定统一的环保标准编制技术规范。2022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综合〔2022〕12号)进一步指出,制定实施统一的生态环境标准编制技术规范,联合开展现行生态环境标准差异分析评估,研究制修订统一的大气、水、土壤以及危险废物、噪声等领域的环保标准或技术规范。统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是推进区域联建联防联控的重要基础。标准统一除了对标准本身技术内容的统一外,更重要的还需统一编制过程。但当前两地在标准编制程序、编制技术方法等方面尚存在差异,有必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编制的工作原则、编制程序、技术路线及主要技术内容如何确定等进行统一,以指导和规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编制。[font=???’??a€???a€????¥???’?¢a??????a€????????’???¢???¢?¢a??????????a€????1???’??a€???a€????¤???’?¢a??????a€????????’???¢???¢?¢a??????????a€|?¢a???“ !important]二、《编制规范》编制依据[/font]本规范编制依据主要有三类: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二是相关部门规章、政策文件,如《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四川省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标准制修订工作规则》等;三是相关标准,如《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1)、《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2)等。[font=???’??a€???a€????¥???’?¢a??????a€????????’???¢???¢?¢a??????????a€????1???’??a€???a€????¤???’?¢a??????a€????????’???¢???¢?¢a??????????a€|?¢a???“ !important]三、《编制规范》的主要内容[/font](一)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的编制原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编制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合法合规原则。应当符合国家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强制性标准等有关规定。二是体系协调原则。应当与国家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有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水平相衔接,与相关生态环境标准及行业标准相协调。三是科学可行原则。应当推荐成熟稳定、技术经济合理的工艺路线或者治理技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四是程序规范原则。应当符合两地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要求,经充分论证审查、意见征求后,按程序报批发布,强制性标准应报生态环境部备案。(二)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的编制程序本着共同制定、分别发布的原则,在协调两地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预研—立项—起草—技术审查—征求意见—报批—发布—评估复审”等标准制修订工作内容进行了明确,突出强调了各环节协同的工作要求。(三)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的一般要素构成和编写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的要素一般构成包括:封面、目次、前言、引言、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核心技术要素、其他技术要素、参考文献和索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编写应符合GB/T 1.1、GB/T 1.2 以及国家相关生态环境标准制订技术导则对标准格式、内容的规定,其核心技术要素章节应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际进行规定,内容力求完整、准确适用、易于理解、便于实施。(四)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类型及各类标准编制技术路线、主要内容的确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地方制定生态环境标准权限规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四种类型,其中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环境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包括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水、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和环境噪声排放控制标准,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包括管理技术指南标准、导则标准、规程标准、规范标准。同时,《编制规范》针对各类标准的特点,明确了其编制的技术路线和标准主要内容确定的方式方法。[font=???’??a€???a€????¥???’?¢a??????a€????????’???¢???¢?¢a??????????a€????1???’??a€???a€????¤???’?¢a??????a€????????’???¢???¢?¢a??????????a€|?¢a???“ !important]四、《编制规范》的主要特点[/font]《编制规范》在总结前期两地标准协同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立足解决两地标准编制程序不一致、要求不统一等问题,主要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衔接一致、科学适用。《编制规范》编制思路与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化建设思路及国家对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化建设思路保持一致,使制定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进而保障《编制规范》的可操作性。二是管理、技术双统一。《编制规范》着眼于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际,既从管理层面统一了标准编制的工作程序,又从技术层面统一了标准编制的技术要求,使《编制规范》成为川渝两地协同开展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编制的重要依托。三是精炼明了、重点突出。对于国家相应标准、规范或导则中已有详尽方法和要求的,在突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特色的基础上,采用援引的形式将已有的方法和要求在《编制规范》中呈现。

  • 【转帖】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在政治社会多元化、贫富差距依然存在、现行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还不足以确保食品安全达到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对食品安全实施区域化管理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我们围绕食品安全区域管理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初步构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出口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新模式。现结合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从人类有了火的发明即揭开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序幕,从原始部落的火烤食物到今天的食品精细加工,人类围绕食品安全管理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进入20世纪,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继欧共体1964年(64/433/EEC指令)制定了《关于鲜肉生产和销售的卫生管理》之后,1969年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又制定出台了《食品卫生通则》,食品安全管理逐步迈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由此推动了食品安全管理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20世纪80年代,基于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卫生通则》,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推行良好卫生规范(Good Hygienic Prac?鄄tices, GHP)的浪潮。我国出口食品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83年始在出口食品加工企业探索推行良好卫生规范,并结合我国食品工业的现状研究制定了我国《出口食品厂、库最低卫生要求(试行)》,于1984年10月15日颁布实施,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对出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库存设施实施了卫生注册、登记制度。在此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口食品由初级原料性食品逐步向加工食品过渡,促使出口食品企业的生产加工卫生设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次浪潮是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推行HACCP的浪潮。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致力于发展空间载人技术的过程中,为确保宇航食品的安全,科学家在宇航食品的加工过程探索建立了一套“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随后HACCP在美国被逐步应用于民用食品,但在这个时期其应用的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到20世纪90年代,HACCP逐步被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纳入法规,由此开始了在世界范围的广泛推行。 第三次浪潮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针对食品安全推行风险分析方法(Risk Analysis-RA)的浪潮。这是基于HACCP原理对食品安全风险因素进一步认知和定位的过程。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的不断认知,食品安全概念得到强化和外延,基于风险分析建立的监控机制和法律体系逐步趋向完善。特别是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因二口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口恶英的事件相继发生后,国际社会对食品原料在种植、养殖过程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引起了高度重视,随着疯牛病、禽流感的不断暴发以及各种农兽药残留的不断检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几乎达到了恐怖的程度。各国相继出台一系列食品安全法规,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控制。随着风险分析方法的推广应用,揭示的食品安全风险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立法机构加大了食品安全法规的建设力度,由此进入了一个通过风险分析为立法提供依据,通过立法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时期。风险分析方法的推广应用引导了食品安全风险概念的强化和拓展,促进了人们对食物链潜在安全风险的认知,掀起了食品加工业向法制化管理迈进的浪潮。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食品安全管理发展到现在,经历的三次浪潮主要是靠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但是,当食品安全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后,就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依靠政府推动。由于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结构可能存在差异,在现阶段或今后一段时期,不同区域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强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或实施区域认证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举 人们已经认识到,食品安全风险不仅来自加工、流通环节,更重要的是来自食品原料在种养殖环节的污染。为此,许多国家提出了“从农田到餐桌”、“从养殖到刀叉”的食品安全控制理念。近几年,良好农业规范(GA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之所以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很重要的原因是二者都体现了对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无论GAP或HACCP强调的均是食物链某一个环节的体系建立,GAP强调的是某个农场的体系,HACCP强调的是某个生产加工企业的体系,二者只是食物链的两个关键环节,并未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现行的食品安全源头管理理念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仅是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在特定条件下的运行机制,并没有从体制上解决食品安全的根本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有必要建立一种覆盖整个食物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区域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开展的探索和尝试,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体系,构筑三道防线”。 “建立一个体系”,是指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能够覆盖食物链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具体模式是“两导三动”,即“政府主导,科学引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所谓政府主导,就是要求地方政府切实负起食品安全责任,履行对消费者健康安全的担保;科学引导,就是要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引导农民科学生产,树立环保意识,减少农药、兽药、化肥等可能对食物链构成的源头污染;龙头带动,就是要发挥食品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原料基地的建设以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自检自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部门联动,就是要整合行政管理资源,突破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一套务实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全民行动,就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在食品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构筑食品安全屏障。 “构筑三道防线”是指在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基础上,在区域内采取三项具体控制措施。一是对区域内的种植基地或养殖场合理规划布局,并实施备案管理,加强食品原料的源头控制,构筑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对区域内的食品加工企业派驻检验检疫官或实施巡回监督,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安全卫生控制,构筑食品安全的第二道防线;三是通过残留监控计划的实施以及企业和区域实验室的检测把关,掌握食品安全风险动态信息,及时启动预警机制或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构筑食品安全的第三道防线。 通过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三道防线”的构筑,消除食物链各环节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把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圆满召开

    2024年3月28日,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江苏纳克圆满召开。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致欢迎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植岗先生等出席仪式并致辞。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布局建设苏州区域中心,需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和力量,致力于支撑区域内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力求为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贡献钢研力量。[align=center][img=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8dff21b1-27ee-47ef-bdf5-7b9d33592291.jpg[/img][/align]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推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的发展,必须技术能力条件过硬,工业技术开发方式创新,抓好仪器设备应用的优势所在,牢牢把握经济大省的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align=center][img=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jpg,700,467]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e37dbfd3-087a-411f-b94b-03292a6bf53c.jpg[/img][/align]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区域中心建设要锚定项目总体目标,立足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整合区域内研究机构、高校、专业检测机构的测试资源,引进国内外优秀材料测试与应用人才,探索新材料测试评价区域中心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提升检验检测、标准物质等公共服务能力,建成国际一流、开放共享的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align=center][img=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jpg,700,467]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9c89bbed-1fdd-4493-a6e0-c4351e49394c.jpg[/img][/align]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由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于2023年成功立项,吸纳了众多长三角优秀企业参与其中。在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大会上,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敬巍先生做苏州区域中心实施方案汇报。启动会当天上午10点1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等十名嘉宾一同按下苏州区域中心启动键。随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杨植岗先生宣布成立苏州区域中心理事会及专家委员会。[align=center][img=启动会.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e4eb8ef4-3b7c-43b1-afcc-564a4b7959c9.jpg[/img][/align]  启动会后,举行“以标准化合格评定推动长三角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钢研纳克首席科学家王海舟先生等专家学者进行精彩授课,为大家带来一场知识盛宴。下午召开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扩大)会议,会议提名通过副理事长名单,专家委员会主任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海舟院士担任、副主任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刘庆院长担任,并颁发聘书。[align=center][img=第一届理事会(扩大)会议.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fe033534-639e-4eaa-a70a-5f07edd33034.jpg[/img][/align]  会议结束后,嘉宾们在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兆斌先生的陪同下,参观公司展厅、各个仪器制造车间及检测实验室,嘉宾们对江苏纳克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苏州区域中心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国家战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内测试评价、认证、计量等机构,联合新材料生产企业、应用单位、科研院所,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提高测试评价仪器、装备和设施的能力,开展新材料测试、质量评估、模拟验证、数据分析、应用评价和认证计量等公共服务,搭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评价平台,形成公平公正、共享共用的测试评价体系,服务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江苏纳克将以苏州区域中心建设为契机,有效协同新材料上下游优势单位,在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支撑新材料产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战略在苏州的精准落地,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欲了解更多,点击进入[url=https://www.woyaoce.cn/member/T101109/][color=red]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lor][/url][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钢研纳克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圆满召开!

    2024年3月28日,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江苏纳克圆满召开。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致欢迎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植岗先生等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布局建设苏州区域中心,需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和力量,致力于支撑区域内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力求为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贡献钢研力量。[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11c9c059-f618-4cd8-8487-7ac65d5d6682.jpg[/img][/align]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推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的发展,必须技术能力条件过硬,工业技术开发方式创新,抓好仪器设备应用的优势所在,牢牢把握经济大省的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3d107cc0-b509-47f7-ab0b-5cd1a9d156e1.jpg[/img][/align]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区域中心建设要锚定项目总体目标,立足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整合区域内研究机构、高校、专业检测机构的测试资源,引进国内外优秀材料测试与应用人才,探索新材料测试评价区域中心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提升检验检测、标准物质等公共服务能力,建成国际一流、开放共享的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df83c493-f232-4802-98a4-aed48aa6e3ab.jpg[/img][/align]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由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于2023年成功立项,吸纳了众多长三角优秀企业参与其中。在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大会上,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敬巍先生做苏州区域中心实施方案汇报。启动会当天上午10点1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等十名嘉宾一同按下苏州区域中心启动键。随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杨植岗先生宣布成立苏州区域中心理事会及专家委员会。[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fc5731f3-9b26-4a4f-bef8-405a6172c6b4.jpg[/img][/align]启动会后,举行“以标准化合格评定推动长三角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钢研纳克首席科学家王海舟先生等专家学者进行精彩授课,为大家带来一场知识盛宴。下午召开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扩大)会议,会议提名通过副理事长名单,专家委员会主任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海舟院士担任、副主任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刘庆院长担任,并颁发聘书。[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ef51de5f-f19b-4f02-8ecf-a1daf757f017.jpg[/img][/align]会议结束后,嘉宾们在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兆斌先生的陪同下,参观公司展厅、各个仪器制造车间及检测实验室,嘉宾们对江苏纳克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苏州区域中心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国家战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内测试评价、认证、计量等机构,联合新材料生产企业、应用单位、科研院所,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提高测试评价仪器、装备和设施的能力,开展新材料测试、质量评估、模拟验证、数据分析、应用评价和认证计量等公共服务,搭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评价平台,形成公平公正、共享共用的测试评价体系,服务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align=center][img=屏幕截图 2024-04-03 181611.png,677,427]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6849289f-5438-4494-bfae-f6fd6cbe1d65.jpg[/img][/align]展望未来,江苏纳克将以苏州区域中心建设为契机,有效协同新材料上下游优势单位,在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支撑新材料产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战略在苏州的精准落地,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来源:钢研纳克][align=right][/align]

  • 中国包装工业总体发展趋势

    中国包装工业总体发展趋势关于中国包装工业总体发展趋势,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张耀权做出以下回答: 市场化三十年是中国巨变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包装工业作为一个独立行业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的艰苦奋斗,让人刻骨铭心。更何况,中国已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诸多重大变量悄然汇聚,而市场化三十年最重要的意义,正在于它对未来的指向。那么,中国包装工业未来总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中国包装工业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区为重点区域的产业格局在想当一个时期内不会改变,这一条沿海产业带仍将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随着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及沿海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步伐的逐步加快,包装工业整体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会有明显的改变。东南沿海三区域占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的70%多,其中华东地区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3%。全国包装工业产值前六位的省市是广东、浙江、山东、江苏、上海、福建。但从全国七大区域包装工业增长23%与25%,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这是十分可喜的,也是我们期盼的。http://www.sumspring.com/uploads/allimg/130525/1-130525095216432.jpg二是随着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化和整个经济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叠加的影响,中国包装工业正进入一个关键发展时期,即黄金发展期到问题多发期阶段。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竞争能力不强,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不相称等结构性和素质性缺陷凸显,将导致全行业形势严峻,局部区域性的产业调整正在进行。(瓶盖扭矩仪www.niujuyi.com)从经济周期看,在经历了连续近1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部门区域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下行区间,今后一个时期区域经济的总体趋势是“增长幅度适度回落,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三是面对信息时代,包装工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关键取决于包装工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同时,在实施差异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包装制造跨越到与包装服务业将结合等将成为全行业在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方向。

  • 【分享】强烈推荐《百年世界经济风云录》

    强烈推荐《百年世界经济风云录》,看了后,你肯定会有收获的。(用BT搜索后下载,大概一个G的大小吧)凤凰大视野: 制高点-百年世界经济风云录 百年经济风云, 首先必须肯定的两个人及其对于政府与市场方面的研究及其理论. 凯恩斯(J. M. Keynes) 《和平的经济后果》(Economic Consquences of Peace,1919) 《货币改革论》(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1923) 《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1930)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哈耶克(Friedrich A. Hayek) 《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1944) 《自由宪章》 《法,立法与自由》 《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 百年之间几个重要的点:1 1917~1919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2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3 1941~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4 70年代的经济滞胀5 亚洲金融危机 确实经典呀! 看了之后才知道世界之大, 如此多的重要变故及政府政策, 居然都跟经济有关. 而从小受教育的马克思主义, 还有现在作为共产党员作追求的最高理想, 也真的只能作为心中的乌托邦而已. 再者, 邓小平这家伙确实厉害, 别的国家都一个个经历那种痛苦的经济滞胀转型期, 尤其是苏联, 几任总统都在尽力, 却几乎找不出一种好的转型方案, 痛苦地吞下其苦果, 到现在都还在恢复中. 邓小平同志却早就看到了这种苗头, 从而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 平稳地渡过了别国痛苦渡过的时期. 时代变迁, 经济全球化,区域化, 多极化, 都将会大行其道. 朱熔基又早看到了之后世界区域化经济发展的趋势, 老早就步署了东盟, 之后这条路也会更好地走下去. 再之后, 非洲经济共同体, 西亚阿拉伯经济共同体(现在的OPEC有点像这雏形), 都将逐步完成... ...最终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 照着哈耶克的理论, 到了最终那种市场自由经济最大化时, 政府乃至国家作为一种管理机器完成它的使命, 那也就达到了老马(马克思)心中的那种共和了. 国家,社会及至这种理论都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达到了共同. 想起来也算是美妙的前景呢... ...

  • 气候变化新疆是响应敏感区域

    记者从自治区科协了解到:在日前召开的新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高端学术论坛上,与会专家分析认为,新疆是全国对气候变化响应较为敏感的区域之一。论坛汇聚了包括张新时、李崇银等5名院士在内的区内外30多位专家。专家围绕气候变化在新疆的响应,气候变化对新疆水资源、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研讨,对新疆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新疆跨越式发展和资源开发可持续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中央下拨5亿专项资金补助基层购置科研仪器

    财政部近日发布消息称,中央财政下拨2015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用于补助地市级以上科研单位的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补助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府直属或县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科协所属科技馆的科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  据了解,为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自2011年起中央财政将原“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调整为“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已累计下达资金25亿元,在支持和引导地方科技事业发展、改善地方科研单位工作条件、提高地方科学普及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全国团结起来建立PM2.5区域性联防联治机制

    个人认为粉尘传播是无界限的,因此需要各地联合进行。十分赞同代表提议!  全国人大代表张全建议立法建立PM2.5区域性联防联治机制 污染在流动,治理要“抱团”  “大气污染通常是跨区域的,PM2.5的常态半径有300到500公里,沙尘暴更是一吹就到千里之外。”面对流动着的污染,各自为阵的环保力量显然无法全面阻挡。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拟提交议案,建议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从立法层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抱团”迎敌。  地方利益影响“联手”  在重污染天气,人们经常看到大气污染大范围出现,脚步所及,常常“跨市”、“跨省”甚至“跨国”。为了对付类似情况,长三角地区在2008年制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协议》,联手进行区域污染治理。但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上,这份协议却没能解决问题。张全直言:“区域内各省市利益不同,难以解决各方利益冲突,合作的稳定性不强,深度不够。”  按照目前的环境管理体制,地方人民政府和环保部门只对所辖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出于地区经济利益的考虑,当地政府习惯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区或者工业项目设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界处,以周边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这自然加剧了大气污染向不同行政区域扩散的趋势。  张全指出,现行的大气污染法律、法规按照行政区划管理,没有关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加之相关地方政府在区域功能定位、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等方面的不一致,造成区域之间的污染纠纷不断。  立法破除“联手”困局  联防联治在国内有成功案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及周边6省区市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机制;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长三角江、浙、沪、皖开展区域大气污染防控。两次合作自有其特殊性,但张全一再强调:“这两个是关键案例,可以为今后的制度设计提供很多借鉴。”  目前,想打破“联手”困局,张全认为“只有在国家层面,通过立法彻底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  全国人大正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张全建议在其中增加“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章,明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体制、联防联控机制。他建议,区域联防联治首先可由国务院成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委员会,由环境保护部作为管委会的执行机构,在不替代现有地方政府的职责的情况下,负责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相关事务的协调,并建立区域统一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协调解决跨省市行政区域大气污染纠纷。  最深度的合作是联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张全认为,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城市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有必要建立空气质量的联合监测和联合预报机制。  “大气具有流动性,区域内如果发生大气污染事故,往往会影响周边地区,因此,还要建立区域间大气污染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当一个地区发生大气污染事故时,及时通报周边地区,协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影响。”  污染治理,如能从源头着手,将大大节约成本。就大气污染而言,最深度的合作,应当是区域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张全建议,同一区域的不同省市,不妨通过目录管理的形式,在禁止新建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推进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等方面保持较为一致的节奏,“具体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目录,可由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会同相关省市拟定方案,报区域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 【讨论】国际经济危机会不会波及检测行业大动荡?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尤其欧美区域。欧美区域消费能力下降,依赖出口的电子行业,目前很多企业利润下降,有的只是维持。一些大的IT公司开始裁员,紧缩支出。据有些经济专业人士预测,尽管政府救市,但是很有可能还要持续到后年。电子行业企业紧缩支出,检测认证行业的市场自然小了。这可能导致第三方行业竞争白热化,国际上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自然不舍得也不会在不重视其他国内及小型检测公司分食市场份额。如果第三方检测机构多几家ITS大幅度降价,以争夺或维持市场的,那国内检测机构是否抗的住。等经济好起来前,国内的检测行业资金链条是不是会出问题。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新兴的检测机构实验室成本未收回前迫于市场一直是低价。或许我杞人忧天,但是预感这次危机应该会波及到检测行业,检测行业大洗牌也不无可能。尤其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了,国际的第三方检测公司必然降价互相争夺市场,且降价本就是趋势。那时候,小规模的检测机构前途如何呢?

  • 【转帖——也谈两会】区域合作摘大气污染“锅盖”

    [size=3]在今年两会期间,"低碳经济"等环保话题引发老百姓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表示,我国有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几个比较著名的大气污染 "小锅盖",由于大气是会流动的,靠某一地单兵作战行不通。 "要通过区域联防联控,让''''''''小锅盖''''''''变成蓝天。 "张全代表打算在今年的人代会上提交一份议案,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摘掉头顶的"小锅盖"。  张全代表表示,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占全国6.3%的国土面积,消耗全国40%的煤炭,生产了50%的钢铁,大气污染物集中排放,重污染天气在区域内大范围同时出现,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大气污染这种流动性、区域性的特征,单靠某一省市进行污染防治,无法达到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目的。  张全代表认为,虽然长三角地区已于2008年订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协议》,开始携手合作区域污染治理,但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由于区域内各省市之间的各自利益不同,单兵作战并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城市间的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互影响较大,区域内还应当建立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的联合监测和联合预报机制,由各省市负责所辖区域范围内的监测、布点,建立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环境信息平台,互通监测信息,联合发布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并对重污染天气共同协调防御。如果区域内一旦发生大气污染事故,还需要应急联动机制保障。当一个地区发生大气污染事故时,应当及时通报周边地区,协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影响。 [/size]

  • 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

    2013年全国质检系统计量工作会提出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 从1月30日召开的全国质检系统计量工作视频会上获悉,2013年全国质检系统将积极探索,努力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负责人在报告中从工作理论、法律法规、行政监管、国家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量值传递溯源、产业计量、区域经济发展、技术保障8个方面对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进行了阐释。 在计量工作理论体系方面,要加强有中国特色计量工作体制机制研究,积极开展中国计量发展历史研究、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对计量新需求研究、计量基标准覆盖率研究、计量风险预警和评估研究等,从理论基础和战略全局高度研究计量发展问题;在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要以修订《计量法》为核心,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及国家计量技术法规体系的建设工作;在健全计量行政监管体系方面,要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计量工作的管理体制;在健全国家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工作中,要继续加强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研究,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积极开展急需的国家计量基标准研究;在健全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方面,着重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量和重点对象的量值传递体系的规划、研究与建设;在建立健全产业计量服务体系时,要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其它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动国家产业计量测试平台(中心)建设,研究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通过平台及时高效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技术保障;围绕健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研究如何根据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有效整合并科学利用区域内计量资源,从而更加高效地服务区域产业科学发展;关于健全计量技术保障体系,提出要组织制定加强市、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地(市)、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各地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制检定需要的计量检定测试实验室,增强计量技术机构科技创新、量值传递及计量技术服务能力等。

  • 夏商周的度量衡——商品交换以及官营商品经济下的度量衡

    夏商周时期,土地的划分,赋税制度的形成以及手工业的发展,都要求度量衡与之相适应。但是在奴隶社会兴盛时期,国家政权集中控制在最高统治者商王或周天子手中。如夏商时,虽然已有赋税制度,而征收赋税的度量衡器却均存于王府。西周分封土地权也仅由周天子一人掌握。手工业尽管发达,却囿于“工商食官”,手工业奴隶只在一定范围内工作。一方面度量衡虽已成为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另一方面奴隶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又决定了度量衡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力。这期间的度量衡在民间还没有可能广泛使用。原始的商业形态与度量衡  交换活动大约出现在原始社会中期,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早期的交换大多发生在氏族与氏族之间,仅以偶然剩余的生活用品相互赠送或交换,即以粟易石斧,以皮毛易猎兽等,还谈不上等价交换,更不需要度量衡器具。  当母系氏族社会被父系为主的一夫一制取代后,私有财产范围扩大了,各个家庭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畜群、器皿和多余的黍粟。过去偶然的、不定期的交换形式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时,交换活动逐渐从偶然性发展为经常性,出现了“日中为市”这类有固定时间、地点的交换场地。交换双方仍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即“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交易的数量不多,活动区域不大,交换的愿望也很容易实现。到了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的量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又由于交换逐渐趋于经常化,交换时各种产品的比值也就自然地和它们所包含的劳动量更加接近起来。这时期对量的测量也就逐渐运用到交换中去了。如果交换双方对“量”发生争执时,也可以临时找一件陶盆来量一量粮食的多少,用一根木棍或篾竹来测一测牲口的高矮和围径。这种测量可以随意选择一个测量单位来完成,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我们推测,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交换活动中,还不会出现专用的度量衡器具,同时这种民间的交换活动对度量衡的发展也不会起什么推动作用。  殷商时代,虽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自由民,仍处于自然经济交换的状态中,但由于已进入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奴隶主的欲望已不易满足,于是昆仑的玉石、东海的鲸骨、江南的金锡、南海的龟贝,都有人为他们交易运来。商人经商的足迹已能达千里之外。商代手工业和商业几乎全部都由奴隶主以及他们控制的国家机器来管理。无论是手工业作坊生产的产品,或是远处交换来的珍奇、海贝,都归商王个人享用或作为赏赐品,只有一小部分投入市场。在殷墟出土了为数不多的海贝、甲骨文、金文中都有赐贝的记录可证。这期间的海贝只是用作装饰品,似乎还没有担负起货币的职能。由于商代的商业行为主要发生于各国、各部落之间,并且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只能起着微小的作用。民间的近地交换大部分仍是生活必需品,仍是以物易物为主。因而在商业已很发达的商代,度量衡在商业中的作用也并未扩大。

  • 上海磐麦科技有限公司诚聘区域经理,坐标,你准备好了吗?

    [b]职位名称:[/b]区域经理[b]职位描述/要求:[/b]职位名称1:销售专员&区域经理工作地点:广州负责区域:广东、广西、海南应聘要求:1 本科以上学历,生物学相关专业背景优先;2 一年以上销售工作经验者优先;3 性格开朗,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4 工作认真负责,肯吃苦耐劳和出差;5 具有较强的上进心,良好的沟通能力;6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阅读能力。工作职责:1 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推广、客户关系维护等;2 开发和识别客户,建立和强化客户关系;3收集、理解市场状态和竞争对手的信息;4维护、更新客户数据库和市场材料;5完成公司指定区域内的年度销售指标。以上人员经试用合格,本公司将委托中国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办理录用手续,将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和事业发展机会,并提供“五险一金”等完善的福利待遇。有意者请把相关资料、简历和近照一张E-mail到如下地址。 我们将挑选合适的人选,进行面谈,谢绝来访。未约见者,您的资料我们将纳入公司的人才档案库,以备需用。磐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代表处 [b]公司介绍:[/b] 磐麦科技(Punmicro Scientific)是一家专注于微生物仪器设备销售、租赁、技术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贸易和技术服务公司,总部位于香港,在中国大陆地区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我们依托整个营运团队在微生物仪器行业的专业背景以及在国际贸易领域丰富的管理经验,致力于严格、高效地筛选欧美专业制造商作为协议供货商,通过一流的库存和物流管理体系,致力于为目标地域的政府&第三方检测、高校科研、食品&制药、农...[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77150]查看全部[/url]

  • 【转帖】“环境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如果学西方那种“吃法”,那么中国还没“吃饱”就要提前为生态环境付账今年,“环境”已是无可争议的关键词。有人说,环境污染是任何一个致力于现代化的国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有人说,环境保护是一个后现代的命题,即富裕国度富裕民众“吃饱了”以后提出的更高需求。我本来也同意。但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学西方那种“吃法”,那么中国还没“吃饱”就要提前为生态环境付账。因为中国的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小,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的路子;因为那些发达国家早已制订好了有利于他们的各项国际规则,使中国的污染成本不能像他们当初那样转移出去,只能自己硬扛;因为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更非帝国主义,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人民,也要对世界人民负责。我们只能在人均3000美元时提前解决环境问题。况且,解决环境问题也为中国各项变革提供了试验田。因为环境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几乎囊括了这个时代中所遇到的绝大部分信息,是一个大转型社会的缩影。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期制度的办法一个大国发展需要有个魂,科学发展观就是魂;有了魂就需要有个方向,这便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方向就需要有行动机制去完成,这便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现行的法律与体制进行的变革;而支撑这一变革、贯彻这一理念的,是一套新政策。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它以内化环境成本为原则,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环境资源利益的调整,从而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环境经济政策包括: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如排污收费;用于环境基础设施的政策,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如生态补偿和区域公平。若根据政策类型分,环境经济政策又包括:市场创建手段,如排污交易;环境税费政策,如环境税、排污收费、使用者收费等;金融和资本市场手段,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财政激励手段,如对环保技术开发和使用给予财政补贴;当然还有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手段等等。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期制度的办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经济政策对中央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施至关重要。  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使我们比发达国家更迫切需要出台环境经济政策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出,建立和实施一套全方位、多领域、全局性的宏观环境经济政策,能以较低的成本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总结出来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基于两类理论:第一类是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即“科斯手段”,认为明晰产权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要。第二类是基于福利经济学观点,即“庇古手段”,认为税收收费制度非常重要。综合来看,各国的环境经济政策都具有几个共性:其一,普遍体现为一种政府对经济间接的宏观调控。通过确定和改变市场游戏规则来影响污染者的经济利益,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让污染者也来承担改善环境的责任。其二,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利用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不得不自愿减少污染的目的,而不是事后。其三,政府部门间在环境问题上的政策协调越来越紧密,都倾向一种混合的管理制度。随着环境政策纳入到能源、交通、工业、农业部门的政策中,环境政策与部门宏观发展政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客观上把经济手段与行政监管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其四,逐步从“秋后算账”向“全程监控”转变。这种转变使得某些类型的经济手段,如产品收费、注册管理费、清洁技术开发的补贴和押金制度等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使我们比发达国家更迫切需要出台环境经济政策。况且,发达国家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已摆在那里。而我国目前环境经济手段很少,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政策体系。原因之一是没算好两笔账。一笔是照目前高能耗、高污染的模式发展下去,也就是不实行环境经济新政策,我们重化工业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还将付出多少环境资源代价?第二笔是实行了环境经济新政策后,我们的GDP增长速度要下降多少?政策实施和增长模式转型成本到底有多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否承受得起?算不清这两笔账:决策起来就少了些科学依据。两赢的道路变成了两难的选择。好在环境恶化的形势即便不用数字,只凭眼睛也能看到。形势不允许我们在“万事俱备”下再去实施那些理想的环境经济政策,只能边算账、边研究、边试点、边总结,联合各方力量,全面推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框架。 推行环境经济政策,不仅对中国环保事业有重大意义,也为中国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应先建立哪些环境经济政策?这里简单谈一下。一是实行绿色税收,就能通过税收的“胡萝卜”和“大棒”来奖善惩恶。二是加强环境收费力度。彻底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三是建立绿色资本市场,斩断污染者的资金链条。这方面我们已经与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布了相关基础性文件。四是生态补偿试点,为中国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定基础。五是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六是完善绿色贸易。在西方国家普遍设立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势下,我国的贸易政策应该做出相应调整。七是建立绿色保险。用市场手段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为企业、公众和政府提供一个符合三方共同利益的政策平台。以上粗略介绍的七项政策,在国内外学术界、各相关部门都已经反复探讨过,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在我国政策实践中却迟迟没有推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和各个地区之间的权能和利益调整。当理论的前瞻性与分割管理体制下的利益格局发生冲突时,环境经济政策就难免“知易行难”。因此,我现在谈环境经济政策,不只是要做一个理论研究,更是想呼吁各部门建立节能减排新政策的联合研究机制。仅仅因为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利益,而使有利于更大公共利益的政策实施受到阻碍,这种事并不少见。政策没有推行虽令人遗憾,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深层原因。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中国的国际形象不能等,国家的政治稳定不能等,社会和谐不能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等,人民的生命健康不能等。推行环境经济政策,不仅对中国环保事业有重大意义,也为中国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将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标志。以绿色为导向的市场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将培育造就担当绿色责任的企业;以绿色为导向的社会是成熟的公民社会,将培育造就担当绿色参与的公民;以绿色为导向的政府是成熟的执政主体,将培育造就担当绿色执政的官员。以绿色为导向的市场、社会和政府将构成绿色责任、绿色参与、绿色执政的有机主体,将构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合力。“绿色中国”有望实现。(作者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 【讨论】低碳经济与生物经济谁更可取

    在国内把低碳经济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国外欧盟等各发达国家却将生物经济搬上“舞台”,这究竟是为何呢?难道说相对于低碳环保节能性产业,生物经济产业更让人垂涎,更有前景?还是说低碳环保等均是发达国家用来压榨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美化过的借口? 生物经济产业涵盖从农业、林业、渔业到食品、化工和生物燃料的广阔领域,在促进创新、解决自然资源瓶颈等重大社会挑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年产值高达2万亿欧元,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加大着在这一产业的投资。 问过很多人都认为当今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必然,真是一种必然么?某种程度上来说,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产业经济模式确实是一种进步,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整个社会刚刚才步上小康,相对于各发达国家的生活等各方面的设施环境还存在着尤其大的缺陷和不足,这样的我们生活在并不富裕甚至拮据的环境中,我们就如何仓促的不顾及所有的去发展所谓的低碳经济产业么?其不成熟的背后会发生各种想不到的失误和过错,实在难以避免。

  • 中国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区域布局特征

    中国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区域布局特征

    一、整体呈现 “以重点城市为发展轴心,辐射三大区域”的地域分工态势 从中国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布局来看,重要的仪器设备厂商、检测服务机构总部所在地均为东部一线城市,部分大型食品检测服务认证机构和仪器设备生产商集中在东南沿海,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聚集发展的格局。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4_379789_1632583_3.jpg 从中国农产品与食品检测实验室数量的分布上看,全国分布比较均匀,但从实验室的投资规模和设备情况来看,仍然是重点城市、东部地区的检测能力较强。作为仪器设备的主要使用对象和政府监督检验部门,农产品与食品检测机构分布于全国各地行使职能,是食品检测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机构的技术手段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和国内仪器设备产业化的程度,但受制于体制和经营理念的差异,各家机构间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4_379790_1632583_3.jpg 信息可追溯系统是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要素之一。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已经被越来越重视,并率先在肉类、水产品等深入推广,逐步拓展到整个农产品与食品供应链全流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7_379795_1632583_3.jpg二、重点区域1、环渤海区域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省市的环渤海区域,以北京为核心汇聚了国内重要的国家级检测机构、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内资仪器生产企业。山东、天津均为国内重要的农产品与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企业对检测服务、仪器设备的需求比较集中,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其中,北京市作为全国的行政和文化中心,汇聚了国家级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检验监督管理机构、食品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和著名的内资仪器设备厂商,在全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北京拥有众多国内知名内资仪器企业和科研院所,是国产高端关键性检测仪器的核心研发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8_379797_1632583_3.jpg2、长三角区域 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的长三角地区,是外资检测仪器生产商、第三方检测企业中国区总部聚集地,同时也是内资检测仪器生产商拓展融资渠道、谋求资本上市发展的发源地。 长三角经济区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力雄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英国天祥检测认证集团、美国胜邦检测公司、德国莱茵检测公司将总部设立于上海,美国UL认证公司总部位于江苏苏州,由于外商检测机构凭借其全球公信力与权威性获得了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国内出口产品多采用外商检测机构进行第三方认证,所以长三角经济区在外贸出口检测领域拥有绝对实力。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8_379798_1632583_3.jpg3、珠三角区域 珠三角地区主要以民营仪器生产商为主。由于北京、上海在中高端仪器生产研发方面优势突出,广州、深圳等地的检测仪器生产商更侧重于中低端检测仪器以及快速检测试剂盒,较为著名的企业有广州太通、深圳菲特立、华唯计量等。 珠三角地区民营第三方检测服务业发展迅速,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力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地区。由于华南地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活跃,带动了民营第三方检测服务的繁荣,以深圳华测为代表的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行业发展机遇。深圳华测是国内最早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9_379799_1632583_3.jpg文章来源:赛迪顾问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f513501011qfy.html

  • 【转帖】关于太湖流域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行政区域范围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部决定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进行调整,设置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根据太湖地区防治污染和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需要,经商有关地方和主管部门,我部确定了太湖流域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行政区域范围,现予公布(见附件)。我部将在公布相关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时,明确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在太湖流域实施的具体时间。请各有关方面严格按照实施排放标准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特此公告。 附件: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太湖流域行政区域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二○○八年七月三日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太湖流域行政区域名单 省 份 城市(区) 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范围 名 称 江苏省 苏州市 全市辖区 无锡市 全市辖区 常州市 全市辖区 镇江市 丹阳市、句容市、丹徒区 南京市 溧水县、高淳县 浙江省 湖州市 全市辖区 嘉兴市 全市辖区 杭州市 杭州市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余杭区,西湖区的钱塘江流域以外区域)、临安市的钱塘江流域以外区域 上海市 青浦区 全部辖区

  • 经济论文写作技巧

    经济论文写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艰苦脑力劳动,也是作者多方面综合素养的具体反映。要提高经济论文的写作水平,必须从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并经过长期写作实践的磨练,使自己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过硬的调研本领,敏捷的思维能力,端正的写作态度,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从以下途径去努力。一、多读书、精剖析、勤于积累要写好专业性很强的经济论文,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也要了解和把握当前经济领域(特别是自己熟悉或有所研究的某个特定的经济领域)内的热点、焦点及前沿问题。这是作者能写出针对性强并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的经济论文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做到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唐朝诗人杜甫早有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大诗人关于读书与写作关系的经典概括。我们平时所说的“博学多才”,顾名思义是指只有博学才能多才,这也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的“不学无以广才”的意思。可见,对读书与写作(才能)的关系,前人早就有了总结和定论。就经济论文写作而言,一方面要熟读经济理论书籍,以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这是写好经济论文的理论准备;另一方面必须从各种渠道大量地阅读有关经济领域内有关学术论文、报道和学术期刊,以了解当前有关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某方面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主流观点,从而较为全面地掌握该经济领域内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经济信息,这是写好经济论文的现实基础。当然“多读书”除要读经济专业领域的书籍外,还应阅读非经济领域的其它书籍,如写作基础知识与技巧、逻辑学、哲学等书籍。因为知识总是相融相通的,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二、善观察、深思考、贵在独到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善于观察出作品”。实践出真知,要写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经济论文,除了需要有必备的经济理论功底外,善于从具体的经济实践中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和总结归纳是关键。事实上,大部分经济论文也都来自实践,即使是纯经济理论研究论文,也应对经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否则纯属纸上谈兵,就失去了经济论文本身的意义。因此作者需要在经济实践工作中善于观察,对经济实践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经验教训进行概括总结,并根据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属于自己的见解、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众所周知,经济论文难于创新,贵在独到。所谓“独到”是指经济论文的内容要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浅我深、人旧我新”的特点。一篇优秀的经济论文必定有其独到(创)之处,特别是论文观点要具有新颖性,即要有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绝不能步人后尘,人云亦云,在别人的观点上炒冷饭,否则就不是一篇高质量的经济论文。只有在归纳总结别人对同一问题看法(观点)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经济实践中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入地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这样的经济论文才具有生命力。三、勤写作、多修改、反复推敲经济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勤奋写作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的过程。这就如一个人学游泳一样,无论他将游泳理论研究得多么精通,如果不下水去游泳,就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游泳好手。因而无论你读了多少书,积累了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经济中存在的某些专业问题有多么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如果懒于写作实践,要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就根本无从谈起。勤写作只是提高写作水平的起点,是写作长征路上的第一步。常言道:勤能补拙,熟能生巧。要做到勤写作,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写作题材和必要的素材,这就要求作者对有关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要善于发现与思考问题,及时捕捉有文章可做的写作题材,并立即动手写作。当然要想真正提高经济论文的写作水平,仅靠勤奋写作是远远不够的。会写文章的人都知道,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古有白居易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清.袁枚语),始得留下千古名篇。对一篇有好思路、新观点的经济论文来说,初稿完成之后,在谋篇布局、结构层次、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必须经过多次修改,反复推敲。好文章只有千锤百炼,才能精益求精。对所写的论文还应请行家给自己挑毛病提建议,直到自己觉得改无可改为止。有一个必须记住事实是:只有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才有可能获得作品使用人(编辑、读者等)的满意。四、有计划、按顺序、坚持不懈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事先都必须要有计划,否则,就不可能成功。经济论文的写作也不例外。经济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按自身的规律顺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只有有计划地进行经济论文写作,按由易到难顺序渐进地长期坚持写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可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有目的的准备和研究,在年初拟好年度写作计划,包括拟定论文标题和写作提纲,平时及时捕捉自己的创作灵感以确立和完善论文的框架目录,然后利用工作的空闲或业余时间集中精力进行写作。论文初稿完成后不要急于论文投稿或上交,要请别人帮助斧正或提意见,文章改过之后可让其冷却一段时间再次进行修改,你就会发现新的问题或新的材料需要补充,这样经过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直至自己满意为止。[/fo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