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气象灾害

仪器信息网气象灾害专题为您整合气象灾害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气象灾害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气象灾害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气象灾害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气象灾害话题讨论。

气象灾害相关的论坛

  • RFID传感器用于预测气象灾害

    菲律宾科学技术部正在开发一系列RFID智能传感器,用于预测气象灾害。  科学技术部信息与通讯技术办公室正在开发的RFID系统可以监测气象状况、地质状况,及“智能菲律宾”计划中的其它方面。该系统通过收集分析数据,让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计划。  RFID在最初阶段将用于科学技术部的NOAH计划,作为自动雨量计及气象站。这些气象站能传送降雨量、温度、气压、湿度及风速、风向、风矢量等实时数据。  菲律宾横跨台风带,岛上大部分地区每年6至10月频繁出现暴雨及雷雨天气,在典型年有约19场台风进入菲律宾管辖区,其中8至9场台风登录内陆。来自 维库仪器仪表网hi1718.com

  • 【分享】化学地质灾害 的环境问题

    去年年末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带给人们的伤痛还没有平息,今年年初贵州六盘水和黑龙江鸡西又相继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除了人为因素,这些事故是由化学地质原因引发的环境问题。  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重金属污染、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石油和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井喷,还有由于地球生物化学因素造成的地方性疾病,都属于化学地质灾害。相继引起的环境污染,它们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人们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了警惕,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环境污染的要求日益迫切。  地质灾害分为物理地质灾害和化学地质灾害。目前大多数人关注的是物理地质灾害。去年11月24日国务院第394号令公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所界定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这里所指的也只是物理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引发的化学地质灾害,例如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重金属污染、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石油和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井喷。还有由于地球生物化学因素造成的地方性疾病,比如像甲状腺肿、氟骨病、砷中毒等。这些化学地质灾害影响深远,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理应引起警惕。

  • 【原创大赛】消毒剂在重大灾害应对中的科学使用问题讨论

    [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黑体]消毒剂在重大灾害应对中的科学使用问题讨论[/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黑体]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 李学哲 [/font][/align][font=宋体][font=黑体]问题描述:[/font]灾害来袭是对应急能力的一大考验,如何备灾、防灾、抗灾、减灾、救灾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消毒技术作为应对灾患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古以来一直延续,灾厄面前有效发挥消毒技术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大疫面前随意消毒、盲目消毒、隐患消毒等问题时有发生,就目前而言,如何科学消毒的难题始终没有得到较好解决。[/font][font=宋体] 科学消毒主要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研究,一个是如何正确消毒?另一个就是如何防止消毒后的次生灾害发生?[/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问题背景:[/font][font=宋体]灾害是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人和动植物以及生存环境造成的一定规模的祸害[/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1][/font][/font][/sup][font=宋体]。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有[/font][font=宋体]气象水文灾害、地质地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生态环境灾害[/font][font=宋体]等。[font=宋体]人为(文)灾害主要有战争灾害、核灾害、环境污染灾害、交通灾害、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燃爆灾害等。灾害按风险等级分类可分为极高、高、中、低四类[/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3][/font][/font][/sup][font=宋体]。根据灾害的类别、级别的不同,人们抵御灾害的手段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针对灾害的防控机制的消毒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技术。[/font][font=宋体] 消毒学是一门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学的跨学科应用学科。由于消毒技术属性比较复杂,按一级学科分类来讲主要与四个学科紧密关联,分别是[/font][font=宋体]化学([/font][font=宋体]150[/font][font=宋体])、预防医学与卫生学([/font][font=宋体]330[/font][font=宋体])、化学工程([/font][font=宋体]530[/font][font=宋体])和安全科学技术([/font][font=宋体]620[/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 就消毒技术而言,它有一个很大的家族,按消毒方法分类可分为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生物消毒法等。按用途分类划分类别相对较多,仅以医学领域为例就可以分为空气消毒剂、手消毒剂、皮肤消毒剂、黏膜消毒剂、器械消毒剂、疫源地消毒剂等。[/font][/font] 消毒技术就目前而言首先[font=宋体]需要完善消毒学科建设,分类学研究,要重点研发科学、经济、高效、低毒的消毒类产品,同时着重开展各种类型消毒产品的性能评价、应用领域、消杀性能研究,也要开展次生灾害发生后的防控手段研究。同时需要[font=宋体]成立专业的研究机构,需要建立一支由各行各业专业人员组成的攻关研究团队,加强高效、低毒、友好型消毒剂的研发,开展消毒剂不同机构场所的正确使用方法研究,建立我国大规模使用消毒剂的规范。总之,灾害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建立健全消毒技术机制刻不容缓。[/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最新进展:[/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国际上消毒技术研究做的较好的是欧盟,他们的研究非常有系统性,产品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展的很全面,既有消毒的特性描述、产品开发[/font][font=宋体],效果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等,还有评估洗涤操作中使用消毒剂的标准试验方法研究。针对的不同的应用领域,不仅仅是在人类医疗上,还有针对食品,工业,家庭和机构领域,制定了使用消毒剂的杀菌活性的定量悬浮试验方法规范。[/font][/font][font=宋体]亚洲消毒技术[/font][font=宋体]领先的国家主要是日本,就酸性含氯特效消毒剂研究来讲,日本的专利(特许)申请件数从[/font][font=宋体]2010年起[/font][font=宋体]截止至[/font][font=宋体]2020年3月22日就有289件之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我国消毒领域的产品研发只能用[/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模仿[/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两字来[/font][font=宋体]形容,[/font][font=宋体]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产品[/font][font=宋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消毒企业生产方式原始简陋,几乎没有检验手段,质量难以保证,整体行业发展落后。我们惊喜的看到最新的《消毒剂良好生产规范》([/font][font=宋体]GB[/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38503-2020)已于[/font][font=宋体]2020年3月6日颁布,将于2020年10月1日实施,这一规范的实施定会对我国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font][font=宋体]消毒技术的研发及推广机构相对松散落后,缺少专业研究机构,缺乏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将在[/font][font=宋体]2020年10月1日实施的《 应急物资分类及编码》(GB/T 38565-2020)的标准把消毒技术归类到消毒供应设备类,让我们也看到消毒学科在应急领域所处的地位十分尴尬。[/font][font=宋体]消毒管理工作主要由卫计委的所属的疾控的一个消毒管理机构在协调工作,原卫生部发布有《消毒技术管理办法》明确由卫计委主抓这项工作。在消毒技术领域,全面开展消杀方面的体系化、专业化研究,尽快与国际接轨,有效应对灾害带来的挑战是迫在眉睫的大事。[/font][font=宋体]重要意义:[/font][font=宋体]灾害面对的消杀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大洲的问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国是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国家,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优势,我们有能力、有义务、有责任去突破公共安全领域的消毒技术瓶颈,为我国乃至全人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font][/font] [color=#3333ff] 注:此文是中国化学会推荐参加了[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中国科协的关于征集[/font][font=微软雅黑]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征选作品。文中的某些观点还是有一些指导意义的。[/font][/font][/color][font=宋体][/font]

  • 【分享】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灾等威胁人畜生命安全的各类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层面的,如道路破坏导致交通瘫痪、煤气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灾、下水道损坏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电讯设施破坏造成的通讯中断,还有瘟疫流行、工厂毒气污染、医院细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二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

  • 防治水旱灾害,现代化装备织就立体监测网

    汛情[sub]?[sup]?[/sup][/sub]一般指的是汛期水位涨落的情况,而如果情况严重,可能出现河流倒灌、水库遇险等灾害,因此汛情预警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有关机构的关注。    [b]淮河流域即将进入汛期[/b]    5月10日,在淮河防总召开的2021年工作视频会议上,淮河防总总指挥、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介绍,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流域涡河、浍河、淮干中下游及沂沭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流域北部和干流中下游暴雨天数较常年偏多,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部分地区有洪涝或内涝。    5月中下旬,淮河流域即将全面进入汛期,因此[url=https://www.lab216.com][color=#000000]实验室设备网[/color][/url]认为,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将坚决守住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风险防控底线,仪器仪表也在助防控。    [b]监测仪表成防汛“眼睛”  [/b]  雨情就是命令。要打好这场仗,汛情数据和实时图像就成了指挥调度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设置实时汛情的监控点,分布在水库等重要防汛隐患点位。其有了实时图像,汛情、险情就不再只是干巴巴的数据了,提高了防汛调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较为重要。    紧盯汛情的“眼睛”,不但要“看得见”,也要“看得清”。因此,监控点要使用高清数字摄像机,还可以利用红外灯、白炽灯等多种方式补光,解决夜间图像不清晰的问题。    另外,不同的路段,情况也是复杂多变,比如范围的大小,位置的高低走势,PH值等。根据判断,选择合适的在线智能监测仪表,才能更有效地实时测量水位,流量等。根据实时传输的数据,时间采用进行有效的排水控水,智慧排水,让水更安全,仪器仪表成防汛“眼睛”。    而对于面积广阔、水利设施众多的淮河流域来说,应按照防汛的实际需求,安装监控系统,而与去年相比,相关工作人员讲到,今年防汛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改进,一是在淮河开展了防洪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试点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    [b]现代化装备织就立体监测网[/b]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监测仪表、传感器、环境物联网、云计算等,城市各个水库、河道、湖泊水质水体情况、水环境质量信息都能实时监控预警。防汛部门借助信息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将自动采集的雨量、水位、流速等有关防汛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给智慧水利综合信息系统进行智慧化支出,实现防汛抗旱的监测、预警、决策、调度指挥等功能,确保“水安全”。    据悉,在灾害监测中,海洋卫星也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对汛情情况进行连续跟踪监测,海洋卫星对于地面汛情的监测设计到了许多科学技术,如遥感技术、光学微博技术等等。    另外,借助直升机加载激光雷达、三维激光扫描、ADCP测船等先进测绘技术,今年淮河防汛获得了淮河王家坝至正阳关河段高精度地形数据,为淮河流域数字孪生建设奠定了高精度的数据基础。汛期到来前后,气象检测也会针对地区降水量及分布状况进行更为细致的检测,方便后期对汛情作出预警,还可采用无人机结合微型传感器的模式,对地区河流状况进行监测和划分,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不难看出,现代化装备织就立体监测网,科学助力防控。

  • 国家林业局要求做好春季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

    中国绿色时报3月1日报道(记者 焦玉海) 3月1日起,我国北方地区将进入沙尘暴灾害重点预警期,国家林业局2月27日发出《关于认真做好2012年春季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灾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有效应对,以减轻沙尘暴危害程度,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据专家会商意见,2012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过程数可能多于2011年同期,不排除局地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今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灾害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应急处置工作仍较为艰巨。  通知要求各地采取6项措施认真做好2012年春季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一是把握灾害动态,周密制订应急处置方案,要在认真总结往年沙尘暴灾害处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查找灾害隐患和应急工作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应对与处置工作方案,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和落实。二是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开展沙尘暴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在沙尘暴灾害重点预警期,要强化应急值守,落实岗位职责,节假日主要领导也要亲自带班,专人值班,要加强地面监测站和短信平台等现有监测资源管理。三是强化信息报送,确保灾害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要完善沙尘暴灾害信息报告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沙尘暴灾害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在沙尘暴重点预警期内,要严格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四是搞好灾害评估,指导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要不断完善灾害评估办法,充实沙尘暴灾害评估专家队伍,发挥专家咨询决策作用,一旦发生重大沙尘暴,要迅速派出工作组到现场查看灾情,指导抢险救灾。五是抓好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对可能发生的沙尘暴,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方要采取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通知到人,一旦发生沙尘暴,要及时、准确公布灾情,正确引导社会舆情。六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到实处,要健全应急处置机构和队伍,在经费和人员上予以支持,确保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 【转帖】李干杰:我国环境灾害及其减灾对策(二)

    二、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灾害   首先,旱灾、洪涝灾害加剧。2005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4967千公顷,成灾面积8217千公顷,受灾人口2.0亿人,因灾死亡1660人,倒塌房屋15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662亿元。全年因山洪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4%,因台风造成经济损失占全国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50%。同年,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10902千公顷,成灾5595千公顷,受灾人口15078万人,死亡1024人,失踪293人,倒塌房屋9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28亿元。   第二,赤潮频繁。“赤潮”60年代以前5、6年才爆发一次,属于罕见灾害。70年年代起,沿海海域不断发生赤潮,并向外海域扩展。全国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发生20起,2000年到2003年发生的起数分别是29起、77起、79起和119起。东海2001年到2003年发生的起数从34起增长到51起到86起。2004年舟山发生赤潮,主要藻类是东海的盐钾藻,其发生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发达的海水养殖和长江输入的富营养盐的输入。   第三,沙尘暴肆虐。总体说来,我国沙尘暴从50年代以来呈波动减少之势,其中60年代和70年代略有上升,80~90年代在减少中有回升;2000年更是急剧增加,强或特强沙尘暴达到9次之多,为近50年之最。2000年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10余次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给交通运输、人民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第四,地质灾害加剧。据地矿部门调查,全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74亿元,其中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0~40亿元。2006年,除北京、上海和宁夏外,全国28个省(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其中,滑坡88523起、崩塌13160起、泥石流417起、地面塌陷398起、地裂缝271处、地面沉降35处,95.2%是自然因素引起、4.8%是人为因素诱发的,共造成663人死亡、111人失踪,45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16亿元。   第五,病虫害频发。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和人为改变生态系统结构都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生态系统抗干扰的能力降低,大量益鸟益虫减少,各种病虫害加剧。我国森林病虫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145.15亿元,每年因各种病虫害损失粮食4000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8%。近3年,全国病虫草鼠害年均发生面积达54亿亩,虽经防治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但每年仍损失粮食4000万吨。其他农作物如棉花损失率为24%,蔬菜和水果损失率为20%至30%。   第六,水质性缺水突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水环境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加剧了水资源匮乏。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从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来看,上海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45立方米,比北京还少,大大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全国排名仅为第23位。   第七,环境污染事故频发。2006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接报并处置了160起突发环境事件,其中,特别重大环境事件3起,重大环境事件13起,较大事故34起,一般事故110起。与2005年相比事故总数增加了84起。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我国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硝基苯和苯胺进入松花江,形成近百公里的污染带沿松花江下泄并进入黑龙江,导致了严重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沿江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2007年,无锡市区域内太湖出现50年以来的最低水位,加上天气持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严重,导致蓝藻爆发,严重影响了无锡市居民的饮水供应。   第八,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据《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估算,2004年,全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同年GDP的3.05%。其中,东部、中部、西部的环境损失分别为2831亿元、1322亿元、918亿元(未含全国渔业污染事故损失47亿元),分别占全国污染损失的55.3%、25.8%和17.9%。其中,损失占GDP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7.42%)和海南省(1.25%)。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三、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和减轻环境灾害   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加速期,冶金、电力、有色、化工、水泥等行业的单位高耗能的产业还将占一定的比重。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垃圾和垃圾产生量将比2000年分别增长约1.3倍和2倍,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00年上升1倍。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不仅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账、维持基本的生态环境稳定,而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爆发大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环境防灾减灾工作的压力仍非常大。因此,面对我国人口多、资源少、污染重、经济增长快、发展方式粗放的基本国情,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防治各种环境灾害,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的立法工作,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和《防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多年来,各地、各部门在依法保护环境、防灾减灾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现有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一些地方执法力度还不够。在继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必须抓好现有法律法规的实施,特别是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在经济发展中严把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关,堵住环境灾害发生的源头,努力避免和减轻环境灾害。   二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加快污染治理的力度。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的要求,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饮水安全;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颗粒物、噪声和餐饮业污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加强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强化区域生态功能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三要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灾害应急能力。不断强化环境灾害突发事件监督与协调能力,建立及完善各种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城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站、沙尘暴监测站、地面生态观测站等。建成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系统与地面接收应用系统,建立基于GIS的环境安全监控指挥调度中心,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测,对COD、氨氮以及废气的排污浓度和总量实时监测。建设应急监测体系,确保能够得到快速识别、及时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四要加强科学研究,增加防灾减灾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境灾害涉及的领域广,交叉学科多,协调难度大。要充分组织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就环境灾害发生的机理、防灾减灾技术与对策开展系统研究,加大环境灾害监测与预报的科研工作力度,加速污染防治技术、土地退化防治技术、农药化肥安全使用技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矿山恢复与重建技术、各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防灾减灾任务重,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促进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府新闻)

  • 【原创大赛】化学消毒剂在重大灾害应对中的科学使用问题?

    2020年3月6日,中国科协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征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通知》(http://www.cast.org.cn/art/2020/3/6/art_457_115488.html),征集活动已圆满结束,这是入选的490个入选难题之一,由于涉及到重大灾害包括抗击新冠肺炎相关问题,节选部分资料供大家工作中参考。……………………………………………………………………………………………………[align=center] [font=仿宋_GB2312][size=16pt][color=#ff0000]化学消毒剂在重大灾害应对中的科学使用问题[/color][/size][/font][font=黑体][size=16pt]?[/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黑体][size=16pt]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李学哲[/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16pt][font=宋体]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灾害来袭是对应急能力的一大考验,如何备灾、防灾、抗灾、减灾、救灾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消毒技术作为应对灾患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古以来一直延续,灾厄面前有效发挥消毒技术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大疫面前随意消毒、盲目消毒、隐患消毒等问题时有发生,就目前而言,如何科学消毒的难题始终没有得到较好解决。[/font][font=宋体]科学消毒主要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研究,一个是如何正确消毒?另一个就是如何防止消毒后的次生灾害发生?[/font][/size][/font][/align][align=left][size=16pt][font=宋体][size=14pt] 灾害是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人和动植物以及生存环境造成的一定规模的祸害。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灾害按风险等级分类可分为极高、高、中、低四类。根据灾害的类别、级别的不同,人们抵御灾害的手段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针对灾害的防控机制的消毒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技术。[/size][/font][/size][/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16pt][font=宋体] 消毒学是一门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学的跨学科应用学科。由于消毒技术属性比较复杂,按一级学科分类来讲主要与四个学科紧密关联,分别是化学(150)、预防医学与卫生学(330)、化学工程(530)和安全科学技术(620)。[/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t]就消毒技术而言,它有一个很大的家族,按消毒方法分类可分为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生物消毒法等。按用途分类划分类别相对较多,仅以医学领域为例就可以分为空气消毒剂、手消毒剂、皮肤消毒剂、黏膜消毒剂、器械消毒剂、疫源地消毒剂等。[/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16pt][font=宋体] 消毒技术列入工程技术难题是非常有必要,需要成立专业的研究机构,需要建立一支由各行各业专业人员组成的攻关研究团队,加强高效、低毒、友好型消毒剂的研发,开展消毒剂不同机构场所的正确使用方法研究,建立我国大规模使用消毒剂的规范。总之,灾害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建立健全消毒技术机制刻不容缓。[/fon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16pt][font=宋体] 国际上消毒技术研究做的较好的是欧盟,他们的研究非常有系统性,产品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展的很全面,既有消毒的特性描述、产品开发,效果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等,还有评估洗涤操作中使用消毒剂的标准试验方法研究。亚洲消毒技术领先的国家主要是日本,就酸性含氯特效消毒剂研究来讲,日本的专利(特许)申请件数从2010年起截止至2020年3月22日就有289件之多。我国消毒领域的产品研发只能用“模仿”两字来形容,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消毒企业生产方式原始简陋,几乎没有检验手段,质量难以保证,整体行业发展落后。我们惊喜的看到最新的《消毒剂良好生产规范》(GB/T 38503-2020)已于2020年3月6日颁布,将于2020年10月1日实施,这一规范的实施定会对我国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消毒技术的研发及推广机构相对松散落后,缺少专业研究机构,缺乏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将在2020年10月1日实施的《 应急物资分类及编码》(GB/T 38565-2020)的标准把消毒技术归类到消毒供应设备类,让我们也看到消毒学科在应急领域所处的地位十分尴尬。[/font][/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16pt][font=宋体] 灾害面对的消杀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大洲的问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国是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国家,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优势,我们有能力、有义务、有责任去突破公共安全领域的消毒技术瓶颈,为我国乃至全人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font][/size][/font][/align][align=left][/align]

  • 在重大疫情和灾害期间,政府应当在制度方面设计适当的补救措施 !

    [font=&][color=#cc0000][size=16px][b]要做到市场性、援助性与强制性的有效结合,就必须做好疫情和灾害结束后的适当补偿性工作,需要政府在制度方面设计适当的补救措施。[/b][/size][/color][/font][font=&][color=#cc0000][size=16px][b]补救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疫情和灾害防控时期采购作详细记录;通过对疫情和灾害防控时期供应商提供物资与服务的速度、质量、价格及整体贡献作出评估,列出在疫情防控和灾害时期政府采购中有贡献的供应商等。[/b][/size][/color][/font]

  • 【讨论】西部气候异常,多自然灾害的原因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宋体][/font][font=SimSun][size=3] 最近两三年以来,西部地区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南方暴雪,汶川地震,云南干旱,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映秀泥石流,乃至四处的天坑地陷等等,很多人都不禁会问,为什么中国西部这几年来总是自然灾害不断,而且气候相当反常呢,而中国其它地方却相对正常?[/size][/font][size=4][font=SimSun][/font][/size][color=rgb(255, 122, 78)][size=4][font=SimSun][/font][/size][/color]

  • 【建设新闻】中国计量学院建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实验室

    [color=#ff57ac][size=4]中国计量学院建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实验室[/size][/color]来源:中国工业电器网 近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中国计量学院“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浙江省工程实验室”立项建设。 中国计量学院“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拥有监测仪器及传感器、公共安全监测技术、在线校准与标准化技术三大研究团队。实验室将运用当今先进技术和相关理论进行灾害监测方法、传感器技术、仪器的核心技术研究,开发相关产品,研究制订、建立相关在线计量校准的国家标准和装置,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灾害监测服务,为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乃至全国的仪器仪表行业提供相关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 据悉,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是浙江省发改委于2009年开始设立,旨在提高全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强化对全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摘自《慧聪电气网》

  • 【转帖】关于印发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保护应对技术措施的紧急通知

    2008-02-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   2008年1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遭遇五十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抗灾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电网损害,导致环境保护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溶雪剂的大量使用也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为应对潜在环境风险,我局组织编写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保护应对技术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指导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防止发生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附件: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保护应对技术措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OO八年二月十八日

  • 【转帖】李干杰:我国环境灾害及其减灾对策(一)

    视频地址:http://www.chemgoods.net/forum/showtip.php?area=2&tipid=2461  人民网北京10月8日电 中国防灾减灾部长论坛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李干杰做了题为《我国的环境灾害及其减灾对策》的报告,以下是报告全文。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基础薄弱,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比较集中的国家之一。 然而,因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导致的环境灾害问题也极为严重。控制、预防和减轻环境灾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我国环境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突出表现为:   一是水体污染严重。首先,地表水普遍受到有机物污染。2006年,七大水系(含国界河流)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46%,Ⅳ、Ⅴ类占28%,劣Ⅴ类占26%。太湖、滇池、巢湖湖体仍为劣Ⅴ类水质,污染依然较重。其次,饮用水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目前,全国有280个化工石化工业项目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10公里范围内,七大流域的重点排污石化企业共5379家,年排废水26亿吨。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使重污染企业与饮用水水源犬牙交错,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将直接危害饮用水安全。第三,我国近海沿岸水体污染依然突出。2006年全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7.7%,三类海水为8.0%,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4.3%。其中,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为重度污染。   二是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我国城镇空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然而在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剧增,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下,许多大城市大气污染已由煤烟型向煤烟、交通、氧化型等共存的复合型污染转变。2006年,113个重点城市共出现空气污染5615天次,平均污染天数占总体的14%。其中,94%的城市出现过轻微污染(1~120天次);76%的城市出现过轻度污染(1~40天次);37%的城市出现过中度污染(1~13天次);27%的城市出现过中度重污染(1~6天次);24%的城市出现过重度污染(1~29天次)。   三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不容忽视。2005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4亿吨,比上年增加12.0%;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654.7万吨,比上年减少6.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7.7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6.1%,与上年基本持平。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村固体废弃物的分选和处理难度明显加大。据调查,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同时,有资料显示,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已超过工业废弃物,成为我国固体废物防治的重点。   四是土壤污染问题突出。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五是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1%,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近50亿吨,相当于耕作层为33cm的耕地130万hm2,减少耕地300万hm2;由于淤积,全国损失水库容量累计200亿m3。全国现有退化草地135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每年仍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   六是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我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1.4万公里岛屿线,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海洋大国。但由于多种海岸带灾害和大量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海洋生态破坏严重的国家之一。监测表明,我国海岸侵蚀范围和强度仍在不断增大,主要海湾、海口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均处在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近岸海洋生物整体处于脆弱状态,因有毒藻类引发或协同引发的赤潮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

  • 紧急采购机制该如何应对重大疫情和灾害期间不良行为 !

    [font=&][size=16px][b][color=#cc0000]在重大疫情和灾害期间,可能会出现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行为。对于这些情况,紧急采购机制该如何应对?政府平时应该有充足的储备,遇到灾难时可采取特殊的采购或配给制度。只有市场、道德、公正有效的政府治理机制三方共同作用,才是好的管理模式。因此,建立健全重大疫情和灾害紧急采购制度,应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解决好重大灾害时期采购的援助性、强制性、市场性及补偿性‘四性’兼顾的问题。[/color][/b][/size][/font]

  • 【资料】地震灾害食品卫生

    食品卫生第一节地震灾害的特点 目前,在不能作到临震预报的情况下,地震是突发性和破坏性严重的自然灾害。强烈地震会造成全部或部分建筑物倒塌破坏,铁路、桥梁和公路、通讯、供水、供电设施被破坏;有的还会引起地下水源重新分布,造成部分水井无水;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被震毁,食物资源被埋太、破坏、污染;震区居民家庭被毁,食物、炊具、食具被砸坏埋丈夫;震区排水系统也会被破坏,废墟、垃圾、粪便、污物堆积,苍蝇孳生密度升高,鼠患严重,人民生存、生活环境极剧恶化。如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发生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11公里,106万人口的唐山市造成24万余人震亡,16万余人伤残,7000余户断门断炊,城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断绝,食品生产经营系统和卫生防疫、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机构被震毁瘫痪。再如1989年10月28日和1991年3月26日,山西省雁北地区发生的6.1级和5.8级震群型地震、震区浑源县震后27第二节 地震灾害期间的食品卫生状况 强烈地震不仅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而且会造成许多疾病发生和传染病流行的条件。城乡一片废墟,人们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田野,食物、炊具,食具缺乏,城市供水完全中断,人们被迫饮用游泳池水,矿坑水甚至洗澡塘的废水,下水道中污水。农村水井也严重污染。灾区人民和救灾军民饮食营养和卫生状况很差,食源性疾患易于发生。根据我国历次地震灾区情况,灾民家庭食品卫生状况出现过以下问题:一、灾民居住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帐篷或简易搭建于废墟污物近旁,居住生活场所粪便、污物随处可见。夏秋蚊蝇孳生,冬春风沙弥漫。居住拥挤,在农村、牧区往往人与畜禽混居,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和传染病传播。二、缺乏清淡水、食品、炊具和餐具,灾民家庭或集体起伙做饭在震后初期存在困难。食品、食品容器和餐具没有条件充分洗净、消毒,容易引起食品污染。三、多人共用餐具和食品容器,容易引起的食源性疾患和经生活接触传播的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四、运输和分发救援熟食品的车辆往往不是运食品专用车;救援食品包装和容器不洁或损坏;灾区保管暂存救援食品的场所无卫生防护设施,食品易被污染;分发救援食品的人员卫生知识缺乏,个人卫生不良,分发前不能做到洗手消毒,增加对食品的污染。五、灾民家庭缺乏食品防护设施,食品易受苍蝇,本上等污染。剩余食品再加热条件差,饮用开水困难。六、鼠害严重。地震区在震前有前兆反常现象,表现为鼠成群结队洞外活动频繁,在各种场所尤其是食品厂、库、店和居民家中,鼠与鼠迹鼠害显著增多。震后初期的建筑物多为简易棚,建筑材料和构筑物基本不具备防鼠作用,使鼠患严重,到处盗洞作窝,对食品造成污染和损害。七、灾区的食品卫生违法行为。灾后初期,会出现一时性食品短缺,一些不法分子会乘机将超期,变质和伪劣食品在灾区销售。如山西雁北地震后就发现过出售超期、变质的罐头、饼干、方便面、饮料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疫检验的畜肉的违法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在五个灾区县乡(镇)共查封变质食品320kg,变质罐头、饮料400余瓶。第三节 灾区的其他食品卫生问题 灾后初期,由于食品供应暂时紧张,还会出现以下食品卫生问题:一、地震灾区砸死或其他原因致死的畜禽、被灾民食用。由于死亡时间长,其肉和内脏可能腐败、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个别情况下还可能被毒物污染。食用这些物品,引起食源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危险性较大。二、灾区甩出、抛洒,丢弃的食品较多,这些食品有毒有害的可能性较大,在灾区有被食用的情况发生。三、灾区食品缺乏、加之有些地区人民有采食野菜的习惯,野菜中毒也是地震灾区应该警惕的问题,我国解放后发生的地震灾区还没有发生野菜中毒的记载。 1960~1962年自然灾害期间的饥荒中在河北省农村曾发生采食苍耳籽中毒202起,中毒30119人,死亡405人,其中4月份采食苍耳籽芽中毒人数占24.6%,10月份食用苍耳籽油、油渣酱和炒熟苍耳籽中毒者占63.7%;苦杏仁中毒1061起, 3273人;野莱(主要为羊角菜学名蒙古雅葱)中毒621起, 8891人;棉籽中毒83起, 1621人。据不完全统计, 1960年天津市因来食野菜造成中毒475起, 7864人,死亡192人。其中苍耳籽中毒约占90%以上,其次为苦杏仁,蔓陀萝、蓖麻籽、野落基等。毒章中毒在我国各地也时有发生。

  • 专家呼吁建立健全重大疫情和灾害紧急采购制度 !

    [b][color=#cc0000]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就政府在重大灾害防备、救灾、灾后重建方面的采购行为构建详细具体的制度规范。在当前尤其是疫情结束后,还应进一步系统地研究完善重大疫情和灾害发生时期的紧急采购制度,要让特殊时期的政府采购有明确健全的法律与制度保障。[/color][/b]

  • 【资料】环境科学、安全科学期刊==灾害及其防治类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期刊==灾害及其防治类:[table=700][tr=#eaeac8][td=1,1,50]序号[/td][td=1,1,350][img=14,14,absMiddle]http://61.164.36.250:8001/CSTJ/IMAGES/kanwu.gif[/img] 刊名[/td][td=1,1,100][align=center][b]I[color=#ff0000]S[/color][color=#009900]S[/color][color=#ff00ff]N[/color][/b][/align][/td][td=1,1,100][align=center][b]C[color=#ff0000]N[/color][/b][/align][/td][td=1,1,50][align=center]核心期刊[/align][/td][/tr][tr=#f3f3f3][td]1[/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7398X/index.asp?CSID={A1679B5B-1FB9-43C9-AD03-E71A532FD530}]自然灾害学报[/url][/td][td][align=center]1004-4574[/align][/td][td][align=center]23-1324/X[/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2[/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0562A/index.asp?CSID={A1679B5B-1FB9-43C9-AD03-E71A532FD530}]防灾减灾工程学报[/url][/td][td][align=center]1672-2132[/align][/td][td][align=center]32-1695/P[/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3[/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2894A/index.asp?CSID={A1679B5B-1FB9-43C9-AD03-E71A532FD530}]防灾博览[/url][/td][td][align=center]1671-6310[/align][/td][td][align=center]11-4651/P[/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4[/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0162X/index.asp?CSID={A1679B5B-1FB9-43C9-AD03-E71A532FD530}]减灾与发展[/url][/td][td][/td][td][/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5[/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7584A/index.asp?CSID={A1679B5B-1FB9-43C9-AD03-E71A532FD530}]民防苑[/url][/td][td][/td][td][align=center]31-1769/X[/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ff0000][/color][/align][/td][/tr][tr=#f3f3f3][td]6[/td][td][url=http://61.164.36.250:8001/QK/94474X/index.asp?CSID={A1679B5B-1FB9-43C9-AD03-E71A532FD530}]灾害学[/url][/td][td][align=center]1000-811X[/align][/td][td][align=center]61-1097/P[/align][/td][/tr][/table]

  • 【讨论】饮用水污染成最危险人为灾害 每天致死五千儿童 你信吗?

    “饮用水污染已经成为最危险的人为灾害。”中国社科院《国际形势黄皮书》引用两家国际性慈善机构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佐证其上述观点:目前全球有九亿人得不到洁净饮用水,二十五亿人没有上厕所的条件,每天有多达五千名少年儿童因饮用水卫生状况恶劣而死亡。由“水援助”(Water Aid)和“泪水基金”(Tear Fund)两家机构发表的报告指出,水污染问题在那些人口急剧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孟加拉首都达卡市的一位官员抱怨说,“如今,达卡市的许多城市简直成了污水坑和化粪池,成千上万的市民长期喝不到清洁的卫生用水。而且,上述情况每分钟都在恶化。”该报告认为,农村人口大幅度向城市集中,是导致全球水危机现象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中国智库今天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也提醒说,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突发灾害,她们正在重蹈发达国家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覆辙。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大了这些灾害的破坏性。黄皮书指出,近几年,水污染所造成的饮用水危机在中国的人为事故灾害中占了相当比重。自二00五年松花江发生重大苯污染事件以来,中国共发生超过一百四十起的水污染事故,平均两到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如今,中国北方的重要水源——黄河的污染情况不断加重,干流近四成的河段基本丧失了水体功能。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污染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黄皮书说,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长江干流六成河水已遭污染。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河——淮河眼下仍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统计的中国一百三十一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三十六条,重度污染的有二十一条,中度污染的有三十八条。黄皮书警告说,水污染作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危机正以超常的分量挑战着中国政府的决策水准与能力。

  • 疫情防控和灾害期间,政府资金与捐赠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

    [font=&][size=16px][color=#cc0000][b]疫情防控和灾害期间,政府资金与捐赠资金的采购,必须有特殊的、比平时更为严格的监督与管理。[/b][/color][/size][/font][font=&][size=16px][color=#cc0000][b]疫情防控和救灾资金的使用,不仅关系到纳税人的利益和所有捐赠人的目标与信心,还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和成千上万受灾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b][/color][/size][/font][font=&][size=16px][color=#cc0000][b]要坚决避免各种趁疫情、灾害之机牟取暴利或有违疫情防控和救灾宗旨的情况发生。一旦在特殊时期的采购中发现违规违法行为,要实行比平时更加严厉的处罚规定。[/b][/color][/size][/fon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