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气象灾害

仪器信息网气象灾害专题为您整合气象灾害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气象灾害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气象灾害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气象灾害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气象灾害话题讨论。

气象灾害相关的资讯

  • 安徽省首个农业气象灾害实验室开建
    日前,国元农业保险公司与安徽省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建设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及风险转移联合实验室,双方拟每年向“联合实验室”投入不低于100万元的研究经费,重点研究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开发与推广、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应用、气象灾害预防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的建立及防灾减损措施等。据了解,这是我省首个农业气象灾害实验室。   农业保险“保”的是农业生产,“防”的是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而农业自然灾害风险中90%以上是气象灾害风险,因此,农业保险与气象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早在2008年7月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启动之初,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就与省气象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两年多来,双方发挥各自资源和技术优势,切实履行服务“三农”责任,在重大灾害预警、气象服务、天气指数、保险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建设实验室,可以发挥双方各自的特长,利用气象资料分析研究我省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的特点和规律,研发更实用的农业保险品种,更好地发挥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保护伞”作用。
  •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深化改革
    1月7日,记者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换届改革动员会上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服务能力,该实验室将以人才和团队建设为中心,将岗位进行集中设置与梳理,公开招聘吸引更多科研人才,同时通过新的运行机制明确实验室的方向与定位、完善考核与激励政策。   在动员会上,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平首先介绍了换届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针对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实验室通过人才和团队建设、岗位设置和内部管理三个方面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同时,实验室进一步明确定位,即以灾害天气监测、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为主,围绕提高灾害天气监测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的业务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灾害天气形成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测有关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为国家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撑和引领 其研究方向主要拓展为灾害天气监测与资料融合、灾害天气的演变机理、灾害天气模拟及预报理论与方法和灾害天气精细化预报中试应用 其科学目标是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瞄准制约气象业务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研究 建立灾害天气系统的多尺度物理模型,揭示中小尺度系统的结构、物理过程及形成机理,深刻认识青藏高原影响机制 发展多源资料综合获取、分析和融合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不断提高对灾害天气的监测与分析能力 解决青藏高原影响和东亚季风背景下数值天气预报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点,不断提高灾害天气定量预报能力。   下一步,实验室将通过优化岗位设置,加强岗位管理实验室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创新团队 完善考核制度,强化激励机制 突出建设重点,夯实基础能力 加强开放合作,形成同协创新机制 完成领导班子换届,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 加强科研文化建设,营造优良学术氛围等七项措施进一步确保新机制的有效运行。同时,实验室还制定了未来三年的预期研究成果。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端义宏出席了动员会。
  • 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
    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20日在京举行,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为重点实验室揭牌。   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全球海洋灾害日趋严重。随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海上运输活动的增加以及海岸带开发和沿海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近20年来,海洋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明显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在海洋灾害预警报技术上整体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对海洋灾害的发生规律、机理以及预警报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与全面保障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灾害预报机构,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及908专项、国家防灾减灾等重大科研专项,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形成了一支有实力的预报和研究队伍。   据介绍,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海洋灾害机理、海洋灾害预警报关键技术、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及决策支持等,由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固定成员、流动成员和学术秘书等构成。依托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不仅能够完善我国风暴潮、海浪、海冰、灾害性海洋生态过程等海洋灾害理论体系、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海洋灾害预警报技术体系,还能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灾害应急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提供依据。   同时,实验室还将充分利用依托单位业务化运行的机制、研究力量和海内外的优秀人才及先进技术,为国家培养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并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理念,着重突破海洋防灾减灾中的关键技术与难点,将重点实验室建成我国海洋灾害预报技术开放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我国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海洋安全与权益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同时召开。学术委员将会针对国家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发展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提供决策建议 对国家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科技发展方向、学科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决策性意见和建议 对国家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特定科研任务等提供建议和指导。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谢立安教授担任,巢纪平院士、冯士筰院士、李泽椿院士、袁业立院士等17名国内外顶尖的海洋、气象专家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会议上委员们对重点实验室的近期及远期研究方向及目标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 SHM31助力预防光伏电站冬季积雪灾害
    SHM31助力预防光伏电站冬季积雪灾害项目背景 每年的冬季总会遇到下雪,积雪造成的灾害时有发生。常见的道路积雪、高压传输线结冰,还有积雪压塌建筑物,如车站、场棚等。光伏电站同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为光伏板在接受阳光沐浴的同时,也承受着雨雪的洗礼。光伏电站在设计的时候,对于光伏板和支架都有承重指标的要求。但是,超过此指标会给光伏板和支架造成永久损坏。 针对雪灾,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如:减小光伏板安装的垂直夹角,降低雪的累计速度;抬高光伏板的离地间距,保证雪完全滑落到地面,不再堆积到板上。适时清理板上的积雪也是不可缺少的。什么时候采取措施或清理积雪呢?如果每次派人到现场查看确认是很不明智的做法。采用现代积雪厚度检测技术,实时监测积雪厚度的变化,是非常理想的手段。 监测方案Lufft SHM31激光雪深计使用激光测距技术,精度高、安装方便,已广泛应用到高铁、交通、气象、机场等领域。 Lufft SHM31优势 激光雪深计Lufft SHM31使用可见的、对肉眼安全的激光光束,能够在复杂天气状况下远距离测量雪深,精度可达毫米级,无需维护。其优势如下:测量精度达到毫米级可以区分雪和其它表面物(如:杂草)安装灵活,更长的检测距离,比超声波原理的安装方便不同的加热功能延长激光二极管的寿命紧凑、具有防水外壳具有自动角度计算,便于安装有效抑制散射光测量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免维护
  • 东深应邀参加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专业软件和硬件产品示范推广项目产品推介会
    2015年12月3日,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的 “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专业软件和硬件产品示范推广项目产品推介会” 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聚光科技子公司东深电子作为参建单位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做《东深县级山洪小流域洪水分析监测预警系统》专题报告。 大会由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室主任孙东亚主持,国家防总办公室、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管理与技术支撑单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开发单位等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东深电子于2014年承担水利部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软件示范推广任务,研究并开发具有小流域洪水预报、山洪调查评价成果应用等功能的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目前已在湖北恩施、来凤等试点成功运行。 会上,东深电子刘经理从综合应用、水雨工情监测查询、预警响应、移动巡查、值班管理、山洪调查评价成果应用和小流域洪水预报分析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东深县级山洪小流域洪水分析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建设成果,并着重介绍了县级山洪小流域洪水预报分析功能。东深县级山洪小流域洪水预报分析在县级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小流域根据气象、水文等实时或历史资料,分析小流域洪水规律,并采用水文预报模型等计算模型,对流域各断面的水位或流量进行预报,为洪水预警信息的发布提供依据。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张金宏主任对东深电子县级山洪小流域洪水分析监测预警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及肯定。张主任说,相关企业应该完善现有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应由现阶段监测预警向未来预测预警的方向发展。 另外,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安徽水文局、慧图科技等单位就山洪灾害方面做了相应汇报,同时各参会单位就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完善的技术路线和框架,监测预警平台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及水利信息化系统的集成与交互,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应用技术等进行广泛的讨论与交流。 最后,孙东亚主任对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山洪防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对各参与单位在山洪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中重要作用予以了肯定;表明以后应加强相关单位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建设的技术交流,促进技术上的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山洪监测和预警的能力。此次会议在参会人员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 160万!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重大灾害现场应急观测装备建设项目——灾害现场气体浓度检测仪及同位素检测仪采购
    项目编号:22CNIC-021657-48项目名称: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重大灾害现场应急观测装备建设项目——灾害现场气体浓度检测仪及同位素检测仪采购预算金额:16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6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设备名称数量核心产品进口/国产简要技术参数1灾害现场气体浓度检测仪1灾害现场气体同位素检测仪接受进口设备投标甲烷测量精度0.1ppb、二氧化碳测量精度0.05ppm,可实现现场原位测量(具体详见第六章项目采购需求)2灾害现场气体同位素检测仪1接受进口设备投标13C精度0.15‰、18O精度1‰,可实现现场原位测量(具体详见第六章项目采购需求)备注:进口产品为制造于中国关境外的产品,需要通过中国海关进入中国境内。具体产品技术参数见招标文件第六章采购需求。投标人按项目进行投标,若投标人报价高于最高限价,其投标将被作为无效投标处理。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履行期限:采购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将全部中标设备交货至采购人指定地点。质保期限:全部设备自最终用户签署验收合格证书之日起,中标人必须提供至少十二个月免费维修服务,并保证订货合同执行完毕后2年内可以继续提供所有部件和整套设备。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洪涝灾害后的水质安全—我们来守护
    一、背景介绍6月1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破坏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居住环境,主要表现再房屋住所、饮水水源、供水管网、排水系统等基本生活设施遭到破坏。洪涝灾害导致的饮用水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三个方面。洪涝灾害发生后,应尽快开展灾区饮用水卫生状况快速评估和饮用水水质监测,根据评估情况和水质监测结果指导开展工农灾区饮用水卫生工作。二、检测依据依据《洪涝灾害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技术指南》2017版的规定:监测范围:灾区生活饮用水,包括水源水、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末梢水和分散式供水检验项目:色度、臭和味、浑浊度、pH、氨氮、耗氧量、余氯(或二氧化氯)、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以及有关风险指标。检验方法:按《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表1 检测指标的限值及方法编号水质指标限值检测标准分析方法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pH6.5-8.5GB/T5750.4-2006 玻璃电极法2色度15度GB/T5750.4-2006 铂钴比色法3浑浊度1NTU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 3NTUGB/T5750.4-2006 散射法4氨氮0.5mg/L(以N计)GB/T 5750.5-2006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5耗氧量3mg/L O2水源限值,原水耗氧量 6mg/L 时为5mg/L O2GB/T5750.7-2006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6臭和味无异臭,异味 GB/T5750.4-2006嗅气尝味法7肉眼可见物无 GB/T5750.4-2006直接观察法8消毒剂余量游离余氯出厂水中余量≥ 0.3;管网末 梢水中余量≥ 0.05GB/T5750.11-2006DPD 光度法二氧化氯出厂水中余量≥ 0.1;管网末 梢水中余量≥ 0.02GB/T5750.11-2006DPD 光度法9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0(CFU/mL) GB/T5750.12-2006平皿计数法10总大肠杆菌每100mL不得检出 GB/T5750.12-2006滤膜法 三、推荐仪器我公司精心推出便携式水质综合检测箱,具有以下优点:1. 体积小,操作简单,便于携带 ● 便携式仪器的配置,无需占用很大空间,清楚明了的操作界面,使实验过程更加简单便捷,结果准确度高。2. 检测项目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 仪器测试过程严格遵守所要求的国标实验方法,测试结果可追溯性强,色度仪、浊度仪、余氯计等水质分析仪,精密度高,光源寿命长,测试结果准确可靠。3. 实用性强 ● 便携式真空泵抽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便携式滴定仪配套的滴定系统,旋扭式操作,高精度泵系统严格控制滴定液体积,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 对操作人员要求低,经过培训,便能熟练掌握分析测试方法4. 配套试剂以及设备一应俱全 ● 粉剂包以及标液的配制,无需繁琐的配溶液过程,方便快捷,保质期长 ● 移液器等附件的配置,使水质检测工作变得简单。5. 合理的运营成本 ● 合理的配置,检测成本低,有效保证长期有效的运营。
  • 法特瑞公司启用新自然灾害实验室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财产保险公司之一,位于美国罗得岛州约翰斯顿的FM Global(美国法特瑞互助保险公司)今天宣布了一项长达一年的庆祝公司创立175周年的计划。该计划勾勒了FM Global作为保险业工程创新,知识共享领军人的发展历程和前景规划。   周年庆典活动包括一些最新成果的发布:世界顶级自然灾害研究实验室的揭牌启用,消防科学与工程方面重大发展的介绍,以及一项交流项目——利用社会媒体搭建沟通平台,传承FM Global光辉历史,促进风险管理在线交流。   这些极富前瞻性的计划无一不反映了撒迦利亚• 艾伦(Zachariah Allen)创新思想的传承。作为公司创始人,撒迦利亚• 艾伦是美国专业风险管理元老之一。1835年,工业革命之初,撒迦利亚• 艾伦与一群致力于防损的制造商一起创立了首家服务于工厂的互助保险公司。公司完全着眼于投保人的利益。   创立之初,FM Global是第一家基于工程技术保护客户财产并承保损失的公司。至今,FM Global仍是世界上唯一一家通过工程防损技术承保的大型保险公司。超过三分之一的“财富1000强”企业寻求FM Global防损专家的帮助,以保护他们分布于200多个国家的有形资产。FM Global已发展成为价值46亿美元的公司,并在“财富1000强”凭其悠久的历史位居第17。   “如今鲜有公司像我们一样历经两个世纪仍以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不断盈利增值,”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温• 苏布马尼恩(Shivan S. Subramaniam)说,“175年来,我们一直坚信绝大多数财产损失都是可以预防的,是可以避免的。基于独特的工程防损技术,通过与客户的密切合作,FM Global一如继往地帮助客户确保其商业运营和股东利益,以我们的稳定,能力和财务实力成为客户强有力的后盾。”   FM Global的2010计划同时作为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   正式启用占地72000平方英尺(6700平方米)的新自然灾害实验室。该实验室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用于模拟并了解地震、飓风、冰雹等自然灾害风险的研究设施之一,并帮助客户及其所在社区最大限度降低当地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这座独一无二的实验室也将成为FM Global研究中心的一部分 该研究中心位于美国罗得岛西格罗彻斯特,占地1600英亩(648公顷),耗资1.25亿美元,用于研究仓库火灾风险、粉尘和气体爆炸风险等。   公布两项空前的研究成果。一是关于火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个是关于实体风险管理及其与股东利益之间的关系。   领导一场全球合作。将邀请消防科学领域顶级的学术和行业专家共同致力于FM Global最新项目——通过开放源码软件建立防火计算机模型。   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网络社会媒体平台,为相关的保险和风险管理机构提供一个学习和研究公司创始人撒迦利亚• 艾伦卓越创新理念的机会。该项目有助于提供简单有效且易于实施的日常防损建议,同时为大家搭建一个经验分享、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   “175周年纪念对于FM Global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施温• 苏布马尼恩又补充道,“2010年无论对公司、客户还是我们的员工而言,都将是振奋人心,意义非凡的一年。”
  • 全国首个工程安全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发中心在渝成立
    8月23日下午,全国首个工程安全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发中心在重庆科技学院成立,同时确定南川区水江镇作为该机构的试验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远牧、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共同为研发中心和试验区揭牌。   据介绍,该项目属于国家973重点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的预测理论及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的组成部分。该项目主要依托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该领域的优势研究单位。此次成立的中心,将主要承担预警系统、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目前,已确定的参与方包括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环境力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重庆梧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8月23日,三方正式签订了《联合组建重庆工程安全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中心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三方将在监测系统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相关研究成果将成为我国未来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网络建设的重要依托。   南川区水江镇成为研发中心惟一的试验区。据了解,水江镇是我市综合地质灾害发生率较高的地区,中科院专家认为在这里进行各项研究试验和成果验证具有很好的前提条件。因此,它将在研发中心整个工作体系中扮演“先行先试”的角色,发挥研究成果“孵化器”的功能。
  • 我国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据解放军报北京12月18日电 施慈源、记者张晓祺报道:今天,我国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揭牌。该实验室的成立,将有力提升我国核生化灾害防护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推广。   据介绍,实验室主要依托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建设,下辖中国分析化学实验室、全国人防工程防化研究试验中心、全军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筹建期间先后承担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课题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1项,取得了“人防工程专用防护系统”“化学有害气体遥测技术”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国庆60周年阅兵式等大型活动安保工作。   “核生化灾害防护涉及军事化学、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具有军民融合性强、高新技术密集等特点。”实验室主任裴承新告诉记者,实验室成立后将重点开展核生化灾害的评估、监测、防护、处置和环境治理及修复技术研究,努力成为国家核生化灾害防护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普及教育基地。
  • 中国计量学院建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实验室
    近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中国计量学院“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浙江省工程实验室”立项建设。   中国计量学院“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拥有监测仪器及传感器、公共安全监测技术、在线校准与标准化技术三大研究团队。实验室将运用当今先进技术和相关理论进行灾害监测方法、传感器技术、仪器的核心技术研究,开发相关产品,研究制订、建立相关在线计量校准的国家标准和装置,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灾害监测服务,为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乃至全国的仪器仪表行业提供相关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   据悉,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是浙江省发改委于2009年开始设立,旨在提高全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强化对全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 保障冬奥场地安全,地质灾害“侦察卫士”上岗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主战场在雪上,其中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延庆小海坨山上,共7条雪道,全长21公里,落差约900米。然而,延庆冬奥场地地理条件特殊,大规模的人类工程活动会对周围生态和地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保障冬奥场地安全,迫切需要全面覆盖的隐患排查和险情早期识别预警。“围绕冬奥赛前、赛时、赛后全阶段,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部署下,中关村智连安全科学研究院面向冬奥场地特殊地理条件及基础设施,在延庆冬奥场馆周边重要交通要道等区域,安装微芯智能传感,部署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通过专业的安全预警模型综合判断安全稳定程度,能够提前发现安全薄弱环节,进行预警提示,指导相关部门安全加固工作,保障场馆建设的顺利进行。”1月23日,北京中关村智连安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对冬奥场馆(地)地理条件及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预警?熊娟答道,“我们通过航空航天遥感、远程激光测振、微芯智能传感等技术,基于风险隐患区域早期识别、远程定期检测、现场实时监测技术路线,开展天空地一体化安全监测预警服务,搭建安全态势感知网平台,基于专业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多源信息融合分析,大幅提升风险预测精度、预警有效性及信息送达精准度,实现科技冬奥、安全冬奥的目标。2021年10月,相关技术获得中国测绘学会颁发的测绘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据介绍,针对灾害风险较高的区域,科研人员布设微芯智能传感,采集振动、倾斜、倾向等信息,把握岩土构筑物动态特征和发展的规律,通过动力学指标与运动学指标的实时监测与分析,确定岩土构筑物的稳定性状态及发展趋势,进行灾害失稳早期预警判断;险情通过手机App传至相关管理人员,为冬奥场地及周边设施安全提供远程监控服务。目前,已在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冰雪小镇、松闫路、综合管廊等区域安装微芯桩,部署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每秒100—1000Hz的高频采样、数据无线传输、秒级应急响应、属地化报警,并依托云平台与手机App为相关管理单位提供安全态势监控及预警信息推送。提供7×24小时安全监测运维服务,为冬奥场地建设期、赛事服务期、赛后运营期提供全周期安全保障。具体而言,熊娟介绍说,对位于雪车雪橇中心附近的斜坡风险点,为避免大规模工程活动对斜坡稳定性造成影响,研究人员在沿斜坡支护结构布设微芯桩,监测其结构稳定性;在裸露山体表基岩的潜在崩塌风险点,由于风化松散程度大,表面危岩块体极易受山谷强风或降雨影响崩落,布设多套微芯设备,监测岩体变动,自动预警灾害;松闫路是冬奥会的重要赛场联络线之一,经现场勘察,局部路段存在边坡岩石风化、岩石破碎等现象,目前采用远程激光测振对坡面进行振动特征采集和分析,判断不同岩石的稳定程度。另外,部署多套微芯传感,对公路边坡进行灾害监测及预警。并且,科研人员还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安全态势天地感知指挥平台,以信息可视化和决策科学化的方式来实现冬奥场地安全态势感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立体化。同时,可接入政府冬奥监管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互通、数据服务的共享。据了解,2021年7月2日晚,北京延庆地区出现雷雨天气(伴随冰雹),微芯桩发出红色预警,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安全运维人员密切关注监测数据变化,发现除异常振动外,倾角、倾向等数据稳定。7月3日技术人员前往现场勘察,发现现场落石。犹如地质灾害“侦察卫士”,这套冬奥场馆(地)岩土构筑物灾害早期识别及自动预警系统全力护航冬奥。
  •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实验室揭牌
    日前,“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石家庄举行。今后,这个国家级的实验室将研究和构建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评估、信息服务“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减少地质灾害等给我省造成的损失。   据介绍,该实验室是由河北省测绘局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申办的重点实验室,归国家测绘局管理。
  • 2906万!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装备建设仪器类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MGSLXFZD-2024-0104-A06项目名称: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装备建设项目仪器类第二项预算金额:2906.3694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906.3694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采购标的数量技术规格、参数要求预算单价(万元)预算金额(万元)NMGSLXFZD-2024-0104-A06/1雷达型生命探测系统40套详见采购需求502000NMGSLXFZD-2024-0104-A06/2河床扫描仪8台详见采购需求15120声纳生命探测仪8台详见采购需求19.8158.4NMGSLXFZD-2024-0104-A06/3红外望远镜8套详见采购需求23.04184.32热成像夜视仪30套详见采购需求1.9558.5NMGSLXFZD-2024-0104-A06/4普通望远镜112套详见采购需求0.18620.832有毒气体检测仪18套详见采购需求0.397.02NMGSLXFZD-2024-0104-A06/5卫星定位仪866套详见采购需求0.335290.11单兵终端27套详见采购需求0.369.72NMGSLXFZD-2024-0104-A06/6便携式气象监测仪60套详见采购需求0.5533NMGSLXFZD-2024-0104-A06/7电子地图指挥仪27套详见采购需求0.906224.4674合计2906.3694 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要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6月19日 至 2024年06月25日,每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13:3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邮箱获取方式:邮箱获取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展览馆东路33号        联系方式:韩助理0471-416233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佳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影南路巨华开心果5层            联系方式:刘艳14747885719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刘艳电 话:  14747885719
  • 西南交大将牵头建设灾害防治“国家实验室”
    昨日,成都晚报记者获悉,由西南交通大学牵头建设的“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该实验室的建设期为2.5年,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配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台面、大吨位、大位移、主副台联动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系统”等重要设备,将从灾害区域的公路铁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产品装备、技术标准指南、应用基础理论等四个层面展开研发。
  • 太原国土局购入700余台地质灾害监测仪
    5月30日,记者从太原市国土局了解到,该局已购进三种700余台地质灾害预防方面的专业监测仪器,将全部分发给10县(市、区)分局,护卫省城的安全。   据介绍,太原市国土局此次共购进了10台地质灾害综合监测无线报警仪、20套地质灾害滑坡预警伸缩仪和700台地质灾害监测无线预警器。地质灾害综合监测无线报警仪由主机和传感仪组成,这种仪器可以用来监测滑坡灾害,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无线监测,可用于对远离居民区、灾害点不易人为监测等监测情况。地质灾害滑坡预警伸缩仪则是用于实时监测,适用于监测点在居民区附近的情况。地质灾害监测无线预警器主要针对的是处在滑坡体上或是采空区上的房屋裂缝的监测,灵敏度较高。这三种仪器都是地质灾害预防方面的专业监测仪器,为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该局专门聘请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预警专家、仪器专利发明人曹修定教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将这些仪器分发给10县(市、区)分局地环科相关负责人和监测员。
  • 危险品爆炸灾害突如其来 我们该如何自救?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500px" title=" 4F675BD37D74B91C51E3E3864C2F65EC.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5e4c4ea2-eee1-4839-9a45-3f178e42a77d.jpg" width=" 500" height=" 500" / /p p   中新网8月13日电(生活频道 刘虹利) 8月12日晚,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现场产生巨大爆炸声,火光冲天,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悲痛之余,事故也为我们敲响警钟。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品爆炸灾害,我们该如何自救呢? /p p strong   危险品爆炸自救法 /strong /p p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危险品爆炸一般会产生火光、爆炸冲击波、浓烟等,容易对人产生烧伤、人体组织破裂、跌倒受伤等伤害。其中,爆炸后最可怕的就是爆炸冲击波,可能对人体造成耳膜破裂、内脏损伤等伤害。当判断出周围发生了危险品爆炸事故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背朝冲击波传来方向趴下或蹲下,而不是保持直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受到爆炸冲击波的伤害。 /p p   其次,在逃生过程中,应该低下身体,如果手边可以恰好取到毛巾或布,可以用它们蒙住口鼻,减少烟气的吸入,并记住一定要往上风方向快速撤离。 /p p   当爆炸发生后,不要呆在密闭空间里,应选择呆在开阔环境里。应选择能够有效阻挡、反射爆炸冲击波的掩体,例如,可以躲在土围墙、建筑物、汽车、家具等物体背后,尽量远离门窗、管道口、沟渠等位置。 /p p   当确认自己已经来到较为安全的地点后,可以立即拨打120、110、119等急救报警呼救,向救援人员准确说明爆炸地点和时间。 /p p   strong  其他意外灾害处理办法 /strong /p p   除了危险品爆炸外,还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灾害事故也可能让我们受到伤害,提前掌握下面的自救处理办法就很有必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 /p p   火灾 /p p   如果居住房屋或附近房屋发生火灾了,首先千万不要慌乱。可以将房间里的毛毯、大衣等淋湿后裹在身上,快速逃离火灾现场,应走楼梯而不是电梯。在逃离过程中,应低头俯身,贴近地面行走,如果有湿毛巾,则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烟雾。记住在逃生中千万不要因顾及个人财产而返回房间取财物,人身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p p   烧伤、烫伤 /p p   当不幸被烧伤或烫伤了, 应该第一时间迅速脱离致伤源。如果是被火焰烧伤,则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如果是被开水烫伤了,则应将开水浸透的衣物冲凉后脱下。 /p p   之后可以用流动的冷水冲受伤部位20分钟,这样的局部降温能把损伤降低到最小。然后烧伤创面可用清洁的毛巾覆盖或简单的包扎,适当保护以防再次污染。但注意不要在受伤部位随意涂抹民间偏方中所说的牙膏、酱油、草木灰等物品。之后及时送往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 /p p   骨折 /p p   如果骨折了,千万不要轻易挪动位置,以免创面发生错位畸形。拨打急救后,在救护车还未到来之前,可以让人找来一些绷带和木板,做成夹板固定骨折处 ,注意动作应轻柔,力道应适中。 /p p   触电 /p p   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电源。同时,尽快用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然后立即拨打报警求助电话。 /p p & nbsp /p
  • 6365万!湖北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能力提升项目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类仪器采购(雷达生命探测仪等)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8a8481129053e8a801905cf8340a14412、采购计划备案号:3、项目名称:湖北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能力提升项目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类仪器采购(雷达生命探测仪等)4、采购方式:公开招标5、预算金额:06365.44(万元)6、最高限价:6365.44(万元)7、采购需求:采购地震搜索机器人5(台/套);破拆机器人7(台/套);雷达生命探测仪30(台/套);音视频生命探测仪26(台/套;三维激光扫描仪5(台/套);激光测距仪156(台/套);漏电检测仪406(台/套);边坡雷达2(台/套);滚石雷达2(台/套);地质雷达1(台/套);全站仪5(台/套);流动测震仪61(台/套)。详细采购需求见本招标文件第三章内容。8、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90个日历日内完成交付验收,具体分批次供货计划签订合同时约定。9、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10、是否可采购进口产品:011、本项目(是/否)接受合同分包:否12、本项目(是/否)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否13、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价格扣除优惠为:10%二、获取招标文件1、时间:2024年07月08日至2024年07月12日,每天上午08:30至12:00,下午14:0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2、地点:线上获取3、方式:方式:1)供应商请在湖北省成套招标股份有限公司网站(https://hubeibidding.com/)本项目公告最下方“相关下载”版块内点击下载按钮登录并提交相关信息,通过后即可下载文件;2)未注册账号的投标人/供应商,手机验证登录成功后即免费注册为会员。首次填写的单位等相关信息将与账号绑定,投标人/供应商应诚信、客观、真实和准确地填写相关信息,不能弄虚作假或假冒他人名义。文件获取的具体操作流程可在湖北省成套招标股份有限公司门户网站首页右侧下载中心下载《线上获取标书操作指引》查看;3)线上获取标书应填写、上传的材料包括:①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加盖公章扫描件;②被授权人身份证正反面照片(被授权人应与登录账号的联系人为同一人)。4、售价:0(元)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地 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360号联系方式:027-87363051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湖北省成套招标股份有限公司地 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西路特2号平安财富中心B座7-10楼(东湖大厦正对面)联系方式:18502713922/15971430746/3357441256@qq.com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程浩 徐淦 胡小康电 话:18502713922/15971430746/3357441256@qq.com
  • 瓦斯灾害应急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计划论证
    2010年7月3日,受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委托,重庆市科委组织专家在重庆对依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建设的瓦斯灾害应急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计划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重庆市科委有关负责同志以及依托单位的领导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建设计划汇报,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组认为,该实验室围绕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的科技需求,确定了瓦斯灾害信息检测传输、瓦斯灾害预防与控制、瓦斯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定位明确。实验室建设计划合理可行,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实验室的建设计划。并建议实验室进一步突出应用基础研究内容,引进行业技术进步。   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启动于2006年年底,是科技部落实《规划纲要》,促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重庆一共有3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首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于2021年7月29日-8月4日组织开展了“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1年度公开指南项目首轮评审工作。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34人。根据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等相关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组1:  指南方向:2.1 全天候多模式森林火险监测预报与火灾早期精准探测技术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贾丙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白晋华山西农业大学3贺红士东北师范大学4单延龙北华大学5常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6宋文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7黄国忠北京科技大学  组2:  指南方向:3.2 复杂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北斗集成系统研发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张晓培吉林大学2闫德刚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韦方强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4王经明华北科技学院5陈从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6陈聚忠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组3:  指南方向:14.1 长大公路隧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装备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周孝清广州大学2龙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3夏开文天津大学4李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5唐春安大连理工大学6黄声树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7赵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组4:  指南方向:15.1 灾害事故现场危重症伤员伤情评估与快速诊治关键技术装备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陈兵复旦大学2刘国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3高波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4蒋秀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5罗雄彪厦门大学6吴水才北京工业大学7郭兴明重庆大学  组5:  揭榜挂帅:3.城市道路塌陷隐患诊断与风险预警关键技术及示范序号姓名单位名称1冯维波重庆师范大学2梁军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3董玉梅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4张洪涛菏泽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5贾瑞宝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6吴东方上海光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7徐曦煜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2021-08-06
  • 【安捷伦】疫情防治中的“双刃剑” | 警惕抗“疫”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次生灾害
    2 月 1 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 RNA 阳性,意味着新冠病毒感染存在粪口传播可能性。为此,2 月 1 日当晚,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 “强化消毒灭菌、控制病毒扩散”。接到通知后,全国各地的相关部门均加强了对医疗废物废水、市政排水和污水处理中的消毒工作。图片来自:中国政府网医疗废水,尤其是疫情严重地区的医疗废水,除了含有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外,还含有消毒化学品的残留物。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加氯消毒方式处理城镇污水、医疗废水等,在消灭病毒细菌的同时,会与水体中残留的天然有机物和痕量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生成卤乙酸、亚硝胺等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消毒副产物(DBPs),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消毒副产物会污染饮用水、食品等,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还可能造成其它环境次生灾害。因此,需要对水中的消毒副产物严加监控。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制定应急环境监测政策和标准,降低环境次生灾害风险。3 月 11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外发布了“重大疫情的环境安全与次生风险防控重大项目 2020 年度项目指南”。项目将资助环境介质中的病毒识别与传播规律、疫情聚集区环境污染及次生风险阻控机制、分散型疫区多点位环境风险的协同控制原理、控疫药品和化学品的环境污染及生态效应、重大疫情的生态环境风险综合评估与防控策略 5 大研究方向,资助期限 5 年。图片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目前,疫情正在全球范围内肆虐,防疫相关的药品和化学品的使用量大增,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及次生灾害。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等都十分关心防疫药品和化学品造成的环境问题。安捷伦在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尤其是水中污染物检测领域,积累了诸多解决方案,包括水中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污染物,消毒副产物检测解决方案等。环境水中的 PPCPs 检测使用 LC/MS/MS 直接进样方式,同时对 377 种 PPCPs 快速准确地筛查和定量分析,包括抗生素类 104 种、兴奋剂类 29 种、激素类 46 种、精神类 48 种、解热镇痛类 28 种、抗过敏类 13 种、心血管类 20 种、农药 48 种以及其它类 41 种。阅读和下载该解决方案:https://www.agilent.com/cs/library/applications/5991-8660ZHCN.pdf 水中的磺胺类药物检测使用 LC/MS/MS 和 SPE 净化富集小柱结合的方法同时测定水中 18 种常见的磺胺类药物和 1 种共生物。阅读和下载该解决方案:https://www.agilent.com/cs/library/applications/application-sulfonamide%20antibiotics-water-spe-lctq-5994-1676zh-cn-agilent.pdf 水中的消毒副产物检测使用 LC/MS/MS 直接进样的方式,测定了饮用水中 9 种卤乙酸(HAAs)、溴酸盐和氯酸盐,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阅读和下载该解决方案:https://www.agilent.com/cs/library/applications/application-haloacetic-acids-1290-infinity-ii-lc-5994-1275en-agilent.pdf 安捷伦液质联用产品敬请继续关注“安捷伦视界”公众号,获取更多环境污染物检测解决方案。关注“安捷伦视界”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 疫情全球蔓延,当心医疗废水处理不当造成次生灾害!| 奥豪斯观察
    自疫情爆发以来,各国不得不面对“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与此同时,还有另一场看不见的“战役”正在悄悄展开——疫情迅速蔓延,带来区域性医疗需求激增的同时,也会带来“医疗废物”(如:医疗废水)的处理压力。如果只重视前线医疗资源的供给,却忽视了后方“医疗废物”的处理——极易带来另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疫情次生灾害!“医疗废物”处理是否妥当,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毕竟,我们不会每天去医院,但我们每天都要呼吸、喝水。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水源)不慎被医疗废物(如:医疗废水)污染,其后果不堪设想。在国内疫情爆发初期,就有新闻报道,某一户人家被确诊后,整栋多户居民都被感染。经查询后,竟是联通多楼的下水道给无孔不入的病毒感染机会。此类事件发生概率甚小,有时防不甚防。而我们能做的,惟有保证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成熟的“医疗废物”处理机制及“医疗废物”处理能力。今天,小奥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医废处理里,“医疗废水处理”那些事儿。Part 1医疗废水通常如何处理?医疗污水中通常含有多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医疗污水还含有重金属、有机溶剂、放射性物质及酸碱溶液,如这些物质直接被排放入环境将造成巨大危害并影响人体健康。在疫情期间,医疗污水的处理问题备受关注。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或未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最终会给居民的健康及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那么,国家标准对医疗废水的处理要求是怎样的呢?先让我们看一组我国医疗废水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所涉及的参数(如下图所示):Part 2疫情防控,看国家如何出击疫情前线,相关部门反映迅速。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研究部署疫情应急监测工作,坚决防止疫情次生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方案提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以疫情防控为第一要务,做好空气、地表水等相关应急监测工作。为严防次生污染事件,确保环境安全,中国生态环境部门全线出击,加强医疗废物环境监管,严格医疗废水排放管理。*北京市11座污水厂全面提升污水处理标准,有污水厂采用了紫外线、次氯酸钠和臭氧三重消毒。*湖北某污水处理项目中,采用了次氯酸钠+紫外双消毒策略,并对格栅、加药等设施的消毒频次也进行了增加。Part 3医废处理-水质分析流程解读医疗废水处理工艺过程严谨,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但由于其特殊性,常需在户外进行样品采集及分析。从预处理阶段、混凝沉淀处理,再到生化处理,直至消毒处理中,其中有一项不可忽略的检测实验——实时检测水质pH值。Tips:奥豪斯ST400便携式仪表,小巧灵活,具备强大的IP67防水保护功能,且配备3米电极线,可满足检测人员废水处理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 混凝沉淀处理/生化处理 - 在混凝沉淀处理和生化处理过程还需要监测DO。废水测DO,通常会遇到沉淀出待测水样浊度高、用传统电极进行检测,电极寿命会大大缩短。Tips: ST400D是沉淀池和生物处理中的最佳选择,使用最新的光学电极STDO21进行检测,不易受浊度影响,且耐受污浊环境,使用便捷——不需要搅拌即可直接测量,且无需过多维护。同时,还可以选配5米线缆,即使在废水处理现场,也可以方便测试,可满足检测人员废水处理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 消毒处理- 医废处理过程,少不了严格的消毒步骤。由于医废的特殊性,在消毒过程中常常使用加氯消毒,以氯为消毒剂对给水及污水进行的消毒处理方法。在此过程中,需要监测水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情况,从而了解消毒情况。Tips: 在消毒处理中,可以通过ST400和ORP电极实时监测消毒剂投加量,节省能源、减少浪费。医疗废水处理,事关民生安全。在此疫情期间,防疫情次生灾害也是防疫战的重中之重。此间,专业的测试人员、优良的检测仪器,会有效提高医疗废水的处理效率,节省时间。奥豪斯一直关注着疫情变化,并致力于为防疫机构提供优质的水质分析测试仪器及实验室仪器设备,以助力全球防疫攻坚战。 我们愿与大家一同努力,抗击疫情,相聚可期!
  • 2973万!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浙江省海洋科学院)项目海洋生态灾害预警及应对气候变化检测能力提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CTZB-2024060078项目名称: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浙江省海洋科学院)项目海洋生态灾害预警及应对气候变化检测能力提升预算金额(元):29730000最高限价(元):10439000,2021000,8740000,4700000,3830000采购需求: 标项一标项名称: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警检测设备能力提升检测分析设备数量:1预算金额(元):10439000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同位素比质谱仪联用元素分析仪、叶绿素荧光测定仪、原子荧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ECD+FID)、气相色谱仪(ECD+FPD)、气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备注:采购依据:[2024]38291号、[2024]37548号、[2024]37545号;最高限价:10439000元;项目属性:货物项目;产地:部分接受进口产品。标项二标项名称: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警检测设备能力提升检测前处理及辅助设备数量:1预算金额(元):2021000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微波消解仪、全自动快速溶剂萃取仪、快速溶剂萃取仪(手动)、全自动洗瓶机(大瓶)、全自动洗瓶机(精密玻器)、全自动定量浓缩仪、氮吹仪、高速离心机、旋转蒸发仪、超纯水仪、电子天平、分析天平(0.1mg/0.01mg)、分析天平(0.1mg)、除湿机、氢气发生器、沉积物打磨台,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备注:采购依据:[2024]37546号;最高限价:2021000元;项目属性:货物项目;产地:国产产品。标项三标项名称: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警检测设备能力提升调查设备数量:1预算金额(元):8740000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闭合浮游生物网、绞车、自容式海流计、机载高精度激光测绘雷达系统、执照审定无人机电子设备、浮游生物泵、走航声学多普勒流速流向仪、温盐深测量仪、便携式多波束测深仪、多波束测深仪,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备注:采购依据:[2024]37543号、[2024]37544号、[2024]38291号;最高限价:8740000元;项目属性:货物项目;产地:部分接受进口产品。标项四标项名称: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监测能力提升仪器设备采购数量:1预算金额(元):4700000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基于水汽平衡和海气分压差法的海水和大气二氧化碳测量仪、基于涡动法的海气二氧化碳通量测量仪,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备注:采购依据:[2024]37989号;最高限价:4700000元;项目属性:货物项目;产地:接受进口产品。标项五标项名称: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能力提升实验室环境设施升级改造数量:1预算金额(元):3830000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实验室家具及空调设备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配套服务,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备注:采购依据:[2024]37547号、[2024]37542号;最高限价:3830000元;项目属性:货物项目;产地:国产产品。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2、3、4、5,按招标文件规定本项目(是)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至2024年07月19日 ,每天上午00:00至12:00 ,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线上获取法定节假日均可,线下获取文件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网址):浙江政府采购网(http://zfcg.czt.zj.gov.cn/)方式:投标人通过“浙江政府采购网”在线获取(招标公告下方选取“潜在供应商”处“获取采购文件”),不提供纸制版招标文件;投标人只有在“浙江政府采购网”完成获取招标文件申请并下载了招标文件后才视作依法获取招标文件;售价(元):0三、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质疑、投诉,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益乐路20号传 真:/项目联系人(询问):王晓宇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571-88000865质疑联系人:谢芳质疑联系方式:0571-88000826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浙江省成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地 址:杭州市文晖路42号现代置业大厦西楼18层1804室传 真:/项目联系人(询问):徐均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571-85830191质疑联系人:冯东东质疑联系方式:0571-853312933.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 名 称:浙江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管处、浙江省政府采购行政裁决服务中心(杭州) 地 址: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新业路市民之家G03办公室(快递仅限ems或顺丰) 传 真:/ 联 系 人:朱女士、王女士 监督投诉电话:0571-85252453政策咨询:何一平、冯华,0571-87058424、87055741预算金额未达100万元的采购项目,由采购人处理采购争议。若对项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操作有疑问,可登录政采云(https://www.zcygov.cn/),点击右侧咨询小采,获取采小蜜智能服务管家帮助,或拨打政采云服务热线95763获取热线服务帮助。CA问题联系电话(人工):汇信CA 400-888-4636;天谷CA 400-087-8198。
  • 矿井灾害源探测仪器专项召开成果交流会
    3月15日,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矿井灾害源探测仪器研制与产业化应用》2013年度工作总结及成果交流会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   该项目牵头单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合作单位有安徽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神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化支撑单位为河北博路天宝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应项目组邀请,项目监理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金国藩,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林君教授出席了会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孙继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科研处负责人钱晓红,财务处处长黄连香,科研处纵向项目负责人王玉芬出席会议。应用企业单位领导、子任务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以及研究生等40余人参加了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彭苏萍主持了会议。   会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孙继平教授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对项目监理组专家对项目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项目组织实施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表示学校将按照科技部对重大仪器专项项目管理的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服务工作。   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教授致辞,他从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的产生由来谈起,强调了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对国家重大仪器项目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支持力度,继而从仪器专项的管理改革出发阐明了项目监理组的责任和职能,并分析了基金委和科技部组织的仪器专项项目的区别,明确了本项目应加强仪器稳定性、可靠性研制测试工作,从而实现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   项目负责人彭苏萍院士介绍了项目的整体研究计划、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对该项目2013年度项目任务目标、项目任务执行情况以及经费执行情况进行了汇报,在总结现有问题基础上对2014年度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   各子任务负责人分别对所承担任务的研究内容、2013年度研究目标、任务执行情况、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向项目监理组专家做了汇报。整个汇报过程中,与会专家针对各子任务汇报内容进行了讨论和质询,并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强调了项目要始终以解决用户实际问题为原则实现仪器开发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为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完善和推进矿井开采地质安全保障系统,尽快实现&ldquo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rdquo 中煤矿安生生产的目标。
  • 185万!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采购微波消解仪等仪器
    项目编号:0773-2241GNSCHWGK4757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微波消解仪、自动加液器、元素分析仪、压力膜仪、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85.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8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第一包:微波消解仪、自动加液器、压力膜仪,一批;第二包:元素分析仪,一台;第三包: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一台。合同履行期限:货物签订合同后1个月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采购需求 (1).pdf
  • 192万!赛默飞等中标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仪器采购项目
    一、项目编号:0773-2241GNSCHWGK4793(招标文件编号:0773-2241GNSCHWGK4793)二、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离子色谱、测汞仪采购项目三、中标(成交)信息供应商名称:广州科纳进出口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西路8号1201室(部位:自编01A、06A)中标(成交)金额:192.7000000(万元)四、主要标的信息序号 供应商名称 货物名称 货物品牌 货物型号 货物数量 货物单价(元) 1 广州科纳进出口有限公司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离子色谱、测汞仪 赛默飞等 IDAP Pro XP等 1批 680000元/套等
  •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汪民会长一行莅临海光座谈交流
    11月25日,受中国地质装备集团周寅伦董事长邀请,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汪民会长在中地装集团高申友副总经理陪同下,来到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三河分公司进行参观调研。 海光公司刘海涛总经理对调研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刘海涛总经理带领来宾参观了海光展厅、生产车间、质检车间和办公场所,对海光公司的发展沿革、荣誉资质、产品架构、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经营业绩、售后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刘总表示海光公司作为原地矿部国有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地质行业,未来将整合公司各方面资源,研发出更多新品仪器,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献策献力,实现多方共赢发展。 在座谈活动中,汪部长听取介绍后,对海光公司取得的业绩表示高度认可,鼓励海光一要持续推进改革,二要强化自主创新,三要加强管理提升。汪部长强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着力实现降负债、降成本、提效益、提能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当前市场新形势,夯实基础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期望海光在推动行业技术发展方面成为领军企业。汪部长表示未来双方要加强战略层面的深度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共同促进行业发展、提高服务水平。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侯金武副会长、武选民秘书长,中地装集团董事会秘书张旭、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与矿山装备分会刘跃进副理事长、高富丽秘书长陪同调研。
  • 8137万!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自治区海洋应急实验室与平陆运河基地建设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E4500002802004559项目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自治区海洋应急实验室与平陆运河基地建设项目预算金额:8137.081812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8137.081812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本次招标项目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自治区海洋应急实验室与平陆运河基地建设项目,包括专用设备1批、无人机1批、温室气体观测站1套等(包括设备采购、安装及其售后服务),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供货要求。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之日起60日历日内到货,并在到货后15日历日内完成安装调试、检定/校准直至验收合格。本项目( 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9月05日 至 2024年09月12日,每天上午8:00至14:00,下午12:00至21: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http://ggzy.jgswj.gxzf.gov.cn/gxggzy/方式: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2024年9月5日至2024年9月12日(北京时间,下同),由潜在投标人使用账号及密码或企业CA锁登录广西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免费下载招标文件(含项目的图纸、技术资料等),逾期不能办理招标文件等资料下载。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院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族大道74号        联系方式:黄川、0771-578092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广西交投宏冠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合作路6号五洲国际D栋商铺三楼312室            联系方式:冼凌晨、符开业、许盛谊、0771-2115840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冼凌晨、符开业、许盛谊电 话:  0771-2115840
  • 5189万!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自治区海岸监测实验室建设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E4500002802004573项目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自治区海岸监测实验室建设项目预算金额:5189.5984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5189.5984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本次招标项目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自治区海岸监测实验室建设项目,包括采购省级实验室建设专用设备1批、海气通量监测平台设备1批、海平面变化影响监测和风险预警系统设备1批(包括设备采购、安装及其售后服务),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供货要求。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之日起60日历日内到货,并在到货后15日历日内完成安装调试、检定/校准直至验收合格。2024年11月30日前完成实验室环境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本项目( 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9月04日 至 2024年09月11日,每天上午8:00至14:00,下午12:00至21: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http://ggzy.jgswj.gxzf.gov.cn/gxggzy/方式: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2024年9月4日至2024年9月11日(北京时间,下同),由潜在投标人使用账号及密码或企业CA锁登录广西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免费下载招标文件(含项目的图纸、技术资料等),逾期不能办理招标文件等资料下载。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院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族大道74号        联系方式:黄川,0771-578092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广西交投宏冠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合作路6号五洲国际D栋商铺三楼312室            联系方式:冼凌晨、符开业、江泰彦,0771-2115840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冼凌晨、符开业、江泰彦电 话:  0771-2115840
  • 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强化高光谱技术
    5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关键目标中提到要尽快实现气象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加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应强化高光谱遥感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以下为通知全文: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22年4月28日(本文有删减)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懈努力,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对防范气象灾害重大风险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越来越多样。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制定本纲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气象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结构优化、功能先进的监测系统更加精密,无缝隙、全覆盖的预报系统更加精准,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二、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三)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国家气象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气象重大核心技术攻关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予以重点支持。加强天气机理、气候规律、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发生机理和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等基础研究,强化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灾害性天气预报、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气象装备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开展暴雨、强对流天气、季风、台风、青藏高原和海洋等大气科学试验。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与气象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国际气象科技深度合作,探索牵头组织地球系统、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海洋、青藏高原、沙漠等区域气象研究能力建设,做强做优灾害性天气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探索统筹重大气象装备、气象卫星、暴雨、台风等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和能力建设。推进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在关键区域建设一批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强化气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探索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和气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实施气象科技力量倍增计划。(五)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数值预报等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推动气象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气象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完善“揭榜挂帅”制度。深化气象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健全气象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制度,完善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创新激励机制。建设气象科研诚信体系。三、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六)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按照相关规划统一布局,共同建设国家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专业气象和空间气象观测网,形成陆海空天一体化、协同高效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持续健全气象卫星和雷达体系,强化遥感综合应用,做好频率使用需求分析和相关论证。加强全球气象监测,提升全球气象资料获取及共享能力。发展高精度、智能化气象探测装备,推进国产化和迭代更新,完善气象探测装备计量检定和试验验证体系。科学加密建设各类气象探测设施。健全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和规范社会气象观测活动。(七)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加强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能力建设,发展自主可控的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逐步形成“五个1”的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球气候异常。完善台风、海洋、环境等专业气象预报模式,健全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提高全球重要城市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重要气候事件预测水平。建立协同、智能、高效的气象综合预报预测分析平台。(八)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场景、基于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研究构建气象服务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平台,发展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建立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探索打造面向全社会的气象服务支撑平台和众创平台,促进气象信息全领域高效应用。(九)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在确保气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设地球系统大数据平台,推进信息开放和共建共享。健全跨部门、跨地区气象相关数据获取、存储、汇交、使用监管制度,研制高质量气象数据集,提高气象数据应用服务能力。适度超前升级迭代气象超级计算机系统。研究建设固移融合、高速泛在的气象通信网络。构建数字孪生大气,提升大气仿真模拟和分析能力。制定气象数据产权保护政策。强化气象数据资源、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保障。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十)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流域区域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鉴定评估制度。发展太阳风暴、地球空间暴等空间天气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能力建设。(十一)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定期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基础设施标准、优化防御措施,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统筹制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规程,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小区广播等技术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镇、街道等基层网格化管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基地建设。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十二)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编制和实施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加强国家、区域、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和国家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建设。发展安全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和高性能增雨飞机等新型作业装备,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重大活动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完善统一协调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十三)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预警信息制作、发布规范。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极端天气防灾避险制度。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水平评估,督促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依法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气象服务保障。五、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十四)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加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强化高光谱遥感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和粮食产量预报能力。面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开展种子生产气象服务。建立全球粮食安全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探索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强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实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十五)实施海洋强国气象保障行动。加强海洋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实施远洋船舶、大型风电场等平台气象观测设备搭载计划,推进海洋和气象资料共享共用。加强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全力保障海洋生态保护、海上交通安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强化全球远洋导航气象服务能力,为海上运输重要航路和重要支点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十六)实施交通强国气象保障行动。探索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气象服务平台,加强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分灾种、分路段、分航道、分水域、分铁路线路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强化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和部分重点水域交通气象服务。加强危险天气咨询服务。建立多式联运物流气象服务体系,开展全球商贸物流气象保障服务。(十七)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升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布局、建设运行和调配储运气象服务水平。强化电力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和农产品期货气象服务。健全相关制度政策,促进和规范气象产业有序发展,激发气象市场主体活力。(十八)实施气象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行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加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优质气象服务。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推动东北地区气象发展取得新突破,支持中西部地区气象加快发展,构建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六、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十九)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供给。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制度,形成保障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实现各类媒体气象信息全接入。增强农村、山区、海岛、边远地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二十)加强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推动气象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进气象融入数字生活,加快数字化气象服务普惠应用。强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供给。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等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气象服务水平。(二十一)建设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加强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按照有关规划加密城市气象观测站点,发展分区、分时段、分强度精细化预报。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力,增强城市气候适应性和重大气象灾害防控能力。将气象服务全面接入城市数据大脑,探索推广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防洪排涝、交通出行、建筑节能等智能管理的气象服务系统。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村建设行动,构建行政村全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体系,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二十二)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加强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等气候承载力脆弱区影响的监测。开展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交通安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等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强化气候承载力评估,建立气候安全早期预警系统,在重点区域加强气候变化风险预警和智能决策能力建设。加强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动态跟踪研究。建立气候变化监测发布制度。加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增强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科技支撑能力。(二十三)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气候资源普查和规划利用工作,建立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普查、区划、监测和信息统一发布制度,研究加快相关监测网建设。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开发资源量评估,对全国可利用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进行全面勘查评价。研究建设气候资源监测和预报系统,提高风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探索建设风能、太阳能等气象服务基地,为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等规划、建设、运行、调度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二十四)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实施生态气象保障工程,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气象服务。建立“三区四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及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生态气象服务机制。加强面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的气象服务,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气象公园、天然氧吧、避暑旅游地、气候宜居地等气候生态品牌。八、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二十五)加强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国家级人才计划和人才奖励对气象领域支持力度。实施专项人才计划,培养造就一批气象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形成气象高层次人才梯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深化气象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对气象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集聚。(二十六)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加强大气科学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和拔尖学生培养。鼓励和引导高校设置气象类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气象跨学科人才培养,促进气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高水平气象人才培养体系。将气象人才纳入国家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加强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和素质提升。(二十七)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好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有关规定。统筹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人才发展,将气象人才培养统筹纳入地方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气象工作,优化基层岗位设置,在基层台站专业技术人才中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夯实基层气象人才基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对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九、强化组织实施(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统筹做好资金、用地等保障。中国气象局要加强对纲要实施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开展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作出示范。(二十九)统筹规划布局。科学编制实施气象设施布局和建设规划,推进气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气象服务供需适配、主体多元。建立相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将各部门各行业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国家气象观测网络,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三十)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完善气象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加强防雷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健全气象标准体系。(三十一)推进开放合作。深化气象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加强风云气象卫星全球服务,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气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气象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在世界气象组织等框架下积极参与国际气象事务规则、标准制修订。(三十二)加强投入保障。加强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支持气象领域科学研究和科研项目建设。完善升级迭代及运行维护机制,支持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按规定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气象工作者有关待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