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气体排放

仪器信息网气体排放专题为您整合气体排放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气体排放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气体排放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气体排放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气体排放话题讨论。

气体排放相关的资讯

  • 温室气体排放纳入项目环评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关于印发钢铁/焦化、现代煤化工、石化、火电四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对原有钢铁、石化和火电三个行业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进行修订,并制定了现代煤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原则,代替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审批原则对照现有生态环境管理中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四个行业建设项目的项目选址、技术改造升级、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均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牢牢守住绿色发展的底线。选址规定:紧盯长江、黄河流域,推进产业集聚长江、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而在此次修订中,两大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成为重点。审批原则中明确,石化与现代煤化工行业的项目选址不得位于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黄河干支流岸线管控范围内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区域。以如此规定来强调项目的风险防控,既与《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中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同时也和石化、现代煤化工行业的项目特点密切相关。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罗霂告诉记者,石化、煤化工项目在长江、黄河流域分布相对集中,项目通常涉及大量油品及甲醇等危险化学品,项目选址距离岸线过近将大大增加水环境风险隐患。而为了落实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钢铁和焦化行业的项目选址同样新增相关要求。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承周介绍,审批原则中明确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及沿黄重点地区新建、扩建钢铁冶炼项目进入合规园区。审批原则的项目选址规定还对推进行业项目入园入区、进一步提升项目分布集聚度提出要求。其中,石化和现代煤化工行业继续保留入园入区并符合园区规划环评的要求,焦化行业新增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的产业园区并符合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的选址要求,且鼓励钢铁冶炼项目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鼓励新建焦化项目与钢铁、化工产业融合。技术要求:强调绿色升级转型四个行业作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是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在此次制修订中,为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审批原则对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作出具体要求。对照发现,此次修订中对四个行业均提出应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且对于清洁生产的要求均十分具体。由于钢铁、火电有较为成熟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而石化、现代煤化工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促进行业绿色发展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其中,钢铁和焦化建设项目新建、扩建项目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应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现代煤化工、石化建设项目新建、扩建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应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而火电新建、扩建项目供电煤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应达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标杆水平,单位发电量水耗、废水排放量、资源综合利用等指标应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减碳探索:新增温室气体环评,开展减碳技术应用“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已成为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的重要举措。在此次修订中,四个行业审批原则均明确规定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同时提出温室气体环评当前重点在于核算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冉丽君认为,温室气体评价技术体系尚不完善,缺少准入指标要求等内容,是目前温室气体环评主要突出核算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原因之一。事实上从2021年起,生态环境部就在河北等7个省份开展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帅伟表示,火电作为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行业之一,已在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要求方面作出了先行探索。基于现阶段技术水平和部署安排,主要突出核算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后续推动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双控”奠定基础。而在四个行业审批原则中,都强调了推动减碳技术的示范应用。例如,火电建设项目要鼓励开展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工程试点示范;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开展绿氢与煤化工项目耦合、重点工艺环节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程示范;钢铁和焦化建设项目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
  • 应用案例 | 气体检测高精仪器用以农田环境气体排放监测
    项目内容:农田气体排放实验项目地点: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项目背景农业作为单一温室气体排放源,其排放的种类和量度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中,氨和氧化亚氮作为农田排放的主要气体,它们对我国环境质量的影响深远。农业贡献了全球人为源氨排放的90%和氧化亚氮排放的60%。如果不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将会加剧活性氮排放,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丧失、富营养化和雾霾污染。因此,对农田气体排放进行实验研究,对于理解其排放机制、评估其环境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准确地进行测量,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推出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和HT8500大气氧化亚氮激光开路分析仪,为监测农田环境气体排放贡献力量。HT8700和HT8500的特点1.开放式光腔,超灵敏,响应快速① 中红外激光技术实现灵敏的大气氨本底浓度测量② 避免闭路仪器管道吸附问题造成的延迟,实现10Hz无损高频浓度输出③ 无需采样泵,无需采样管路及样品预处理,维护简单2.适应于各类现场部署的便携式设计① 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抗震性② 选用低热膨胀材料,减少结构形变和系统漂移③ 镜片加热设计,避免冷凝结露而导致信号丢失3.适合无电网区域和移动平台① 低功耗,能以太阳能电池板或蓄电池供电② 重量轻,便于在偏僻台站或小型车辆上部署和维护我们将对农田气体排放进行长期监测,收集大量数据,分析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气体排放的影响,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我国环保事业将迈向新的高度。
  • “对症”施肥,可减少干旱地区温室气体排放
    记者3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近期研究发现,滥施化肥,有把全球旱地变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风险;而施用生物炭肥,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全球变暖潜势最小化。这一研究,为不同旱地的施肥策略提供了科学指导。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期刊《清洁生产杂志》上。“在全球范围内,干旱生态系统拥有约三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为28%的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它们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其敏感。”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初介绍,旱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贫瘠,养分流失迅速,连续耕作,会导致作物大幅减产。因此,增施化肥成为提高旱地产量的选择。然而,农业旱作增大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却一直被忽视。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甲烷是与农业旱作“土壤-营养-气候反馈循环”相关的三种温室气体。“因为化肥的施用,从耕地排放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氧化亚氮。为应对粮食危机,农民又使用更多化肥来提高产量,导致排放量持续增加,但粮食产量不一定会增加。”论文第一作者、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中心青年科学家伊克巴尔沙希德博士介绍,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人们可把土地生态恢复目标与可持续农业生产相结合。施用生物炭或农家肥结合化肥,可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率,同时提高作物产量。研究人员与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的同行开展合作,基于系统性审查和Meta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方法,评估化肥、生物炭的两种综合应用,以及无机肥料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都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而施用生物炭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施用量为每公顷50吨时效果最好。不同施肥策略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影响示意图“生物炭与释放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的肥料结合使用,也可以降低全球变暖潜势,单独使用生物炭,可让全球变暖潜势降低144%。”许建初说,就土壤理化性质来看,施用生物炭后,中性和酸性土壤的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排放量最高,碱性土壤的排放量最低。高土壤碳氮比的土壤应使用生物炭,避免使用化肥与农家肥;低土壤碳氮比的土壤,应避免生物炭和化肥混合使用;使用生物碳能够减缓旱地温室气体排放,减小全球变暖潜力,这才是上策。(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中心供图)
  • 四川发布首个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地方标准
    2022年12月26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发布四川省首个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地方标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DB51/T 2987-2022,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归口和解释,自2023年2月1日起实施。一、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目的是什么?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四川明确,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为全国实现碳达峰贡献四川力量。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亟需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规范。《规范》旨在引导工业企业规范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活动,提高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报告、资产管理和信息披露水平能力,主动适应和积极参与碳排放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助推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二、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规范》充分衔接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相关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前瞻考虑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需要,按照规范易懂、简便可行、科学合理的要求进行编制。主要编制依据包括《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国市监计量发〔2022〕92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19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2012〕1668号)、《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川节能减排办〔2022〕4号)、《四川省积极有序推广和规范碳中和方案》(川环发〔2021〕5号)、《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碳金融产品》(JR/T 0244-2022)、《温室气体 第1部分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消减的量化、监测和报告规范》(ISO 14064-1)等政策文件和标准文件。三、标准制定经过了哪些过程和环节?《规范》自2020年8月24日立项以来,归口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标准编制单位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编制小组,召开多次专家审查会,开展重点企业调研,书面征求省级相关部门、各市(州)生态环境局、有关行业协会和单位意见,并通过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公开征求意见。此外委托技术单位出具了标准风险评估报告、标准评估报告。四、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规范》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职责权限、监测与报告、碳排放配额管理、碳信用开发与消纳、信息披露、能力建设和评价改进等。《规范》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活动。非工业企业可参照实施。五、标准有何特色和亮点?《规范》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充分借鉴其他省(区、市)和四川省标准化实践经验,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和引领性。(一)突出了统筹性。相比国内外现行标准,《规范》统筹考虑碳排放管理、环境管理和节能管理多维度,将涉及到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流程内容进行重组优化,具有统筹性,更加全面系统。(二)强调了针对性。不同于国际标准适用范围较广、技术要求较宽泛,也不同于国内标准多倾向于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规范》紧扣“全过程”管理,为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提供全流程的规范引导。六、标准实施将带来那些效益?《规范》实施后,预计可带来三方面的效益。(一)环境效益。《规范》通过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可促进企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气候变化,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二)经济效益。《规范》旨在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可助力企业降低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成本和推动碳信用开发,促进碳资产做大做强和保值增值,提升企业市场绿色竞争力。(三)社会效益。《规范》通过推动企业优化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可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治理能力,扩大碳资产相关投融资活动,创造碳排放管理等新的就业机会
  • 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实施计划出台,加强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检测
    早在1月份,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全球温室气体监测(G3W)实施计划草案,供专家磋商,以制定一项促进气候行动的旗舰倡议。日前,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委员会以决议方式通过了全球温室气体监测(G3W)实施计划,旨在加强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检测,以及服务于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有关政策制定。该计划将以世界气象组织长期协调的温室气体监测和研究工作为基础,分阶段实施。其中,2024年至2027年为试运行阶段,初步聚焦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三大主要温室气体,研究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对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该实施计划出台前夕,WMO发布《WMO全球年度至十年气候最新通报》指出,在2024年至2028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时期高出1.5℃的可能性为47%。WMO副秘书长柯巴雷特表示:“这些统计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就是我们远远偏离了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目标的轨道,我们必须紧急采取更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否则将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更加极端的天气将导致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数百万人遭受生命威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严重损害。”作为该实施计划的主要起草方之一,“全球大气观察”组织表示,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实施计划的出炉,是多年以来大量团队努力的结果,得到了全世界温室气体科研群体的一致支持。该计划致力于帮助世界气象组织成员更好地落实《巴黎协定》,为其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鉴于各国在采取减缓气候变暖具体政策措施方面,受到信息不对称、不完整的困扰,WMO拟通过该计划打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作为公共产品帮助各成员更科学决策。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实施计划致力于打造集成度高、有效性强的合作框架,整合当前天基和陆基观测系统,融合现有的观测数据和推算模型,最大程度汇聚当前技术,加强温室气体检测的质量。WMO在通过该实施计划的决议中还建议,今后所有的温室气体监测工作都应秉承全透明原则,并遵循WMO统一数据政策开展,以便各国能以地球系统数据为基础,开展自由且不受限制的国际合作。WMO对于通过更好集成力量获取更高质量数据寄予厚望,该实施计划负责人巴尔萨莫表示,当前基线观测站能够较好地测量二氧化碳浓度,但要想直接服务气候政策制定,还需要更精确、更及时的数据,目标是能按照月度频率更新全球二氧化碳流动和聚集情况,并且要有足够清晰的地理分布细节。根据决议,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实施计划的推进,将始终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世界气象组织基础设施委员会、研究委员会将共同组建联合顾问组,负责联络外部参与方,推进该计划的落地执行。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WMO呼吁各成员加大对联合顾问组专业人员的支持,使其更好保障计划的顺利推进。近期,WMO发布了半年度简报,强调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现出更大领导力,优先任务就是帮助并赋能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有效且针对性强的气变适应和减缓措施,WMO将在这一问题上发挥引领作用,并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将在2030-2040年间达顶峰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昨天正式开幕,中国官方也首次明确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年份预期——2030年到2040年之间。   科技部部长万钢昨天表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将在2030年-2040年间达到顶峰,他希望中国能在此时间范围内尽可能早地达到峰值,并指出将采取必要的步骤以实现这一目标。这也是中国部长级官员首次公开预估中国碳排放的峰值年份。   有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年份已成为开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敏感话题。丹麦此前提出的一份大会草案要将全球排放峰值年定为2025年,遭到以中国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   有研究机构此前估计中国将在2020至2050年间出现排放峰值。《卫报》的文章表示,万钢提出的2030至2040年这个预估将时间范围大大缩小。但他也指出,未来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所以很难说峰值将会在这一时间区间的前期、中期或是后期达到。   万钢说,“作为科技部长,我认为越快越好”,但精确的时间取决于如中国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科技发展等等不确定因素。他补充说,如果中国继续投资于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将碳捕获技术商业化并改变消费行为,在时间区间的前期达到峰值是有可能的。他表示,哥本哈根的重点将是建立资金转移的框架,而不是在数字上徘徊。   印度拒绝制定峰值年份   此前,哥本哈根会议举办国丹麦曾提出草案,希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年为2025年,但这一提议随即遭到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拒绝。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表示,丹麦的提案“根本无法接受”,印度不会为绝对排放量达到峰值设定时限。   拉梅什说,“我们希望作为方案的决策者,而不是破坏者。我们已经确定了4个‘不容讨价还价’的立场,其中包括不设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以及不确定碳排放的峰值年份。”   他明确指出,印度的谈判立场保持不变。此前,政府与谈判代表之间出现不合,两名谈判代表曾决定退出前往哥本哈根的团队。
  • 安捷伦承诺到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2021年10月28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承诺最迟于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此项承诺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政府、企业和其他机构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保持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以内的措施,这是 2015 年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 为确保公司实现其净零排放目标,安捷伦还承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中期目标。到 2030 年,在 2019 年的基础上将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量绝对值减少 50%,范围三排放量至少减少 30%(努力达成40%)。范围一涵盖自有或受控来源的直接排放,而范围二涵盖公司消耗的购买电力、蒸汽、加热和冷却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三包括公司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为实现这些目标,安捷伦会继续投资可再生能源,并重点关注其碳足迹最大的三个领域:已采购的商品和服务、销售产品以及运输和分销。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Mike McMullen 表示:“安捷伦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这项净零排放承诺符合我们的传统以及我们以敏锐洞察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使命。安捷伦凭借其创新文化,能够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我们对净零排放做出承诺不仅是做‘正确的事' ,也符合我们的核心业务目标。” 除了为实现净零温室气体排放设定中期目标外,安捷伦同样致力于《科学碳目标倡议》的“企业雄心助力1.5℃限温目标行动”。这一举措将确保公司目标与实现《巴黎协定》所需进展的科学共识一致,并支持联合国的“奔向零碳”运动。 为了向投资者提供具有意义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安捷伦采纳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 (TCFD) 的建议,作为对安捷伦 2020 年引入的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 (SASB) 指南的补充。 自2000年独立运营以来,安捷伦每年都会报告其在减少能源、废弃物、水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进展。 自 2014 年以来,安捷伦在保持公司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已将其范围一和范围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 22%。 安捷伦工作场所服务副总裁兼 ESG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计划负责人 Neil Rees 表示:“我们通过透明、创新的方法,以实现既定目标并专注持续改进来减少碳排放。我们会报告具体的战略和目标,特别是让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参与进来,减少我们采购、材料运输以及产品设计方式所产生的排放。这些目标是一个起点。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加强并扩大我们的承诺。” 具有环保意识的产品设计是安捷伦业务的核心特征。安捷伦的仪器设计可全面提高可持续性,涵盖产品设计和制造到使用和处置。安捷伦是同类别公司中首批就将其最大的一些产品线(包括液相和气相色谱产品以及质谱仪)的环境影响接受独立审计的公司之一。 安捷伦的一些产品已获得 My Green Lab 归责性、一致性和透明度 (ACT) 标签,可为客户提供关于产品环境足迹的重要信息。 安捷伦连续 7 年获评全球 100 家最具可持续性公司之一,并连续 3 年位居《巴伦周刊》百家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前三名。 安捷伦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Mike McMullen补充道:“我们将净零排放承诺视为一项重要而严肃的计划,这项计划将影响我们业务的方方面面。我们相信,这一整套纳入中期目标、第三方审查计划及一系列可靠流程的方法可以确保在 2050 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该举措全面系统,对于达成我们的目标意义重大。” 如需进一步了解安捷伦的可持续发展工作,请参阅安捷伦的 2020 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此外,一份载有安捷伦净零排放承诺更多详情的资料简报现可在安捷伦官网查看。前瞻性陈述本新闻稿包含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定义的前瞻性陈述,并受其中规定的安全港规则约束。前瞻性陈述包括但不限于净零承诺、排放目标和举措,以及这些目标和举措的进展报告的信息。这些前瞻性陈述涉及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安捷伦的业绩与管理层当前预期存在实质性差异。这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对当前以及新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需求不可预见的变化;客户的购买决策和时机的变化;制定标准和认证的变化;可再生能源和碳去除和抵消项目的成本和可用性。此外,安捷伦在经营方面所面临的其他风险包括:顺利度过各个业务周期的能力;达到和实现其成本节约目标而受益的能力,以及将其成本结构成功调整到适应业务状况不断变化的能力;持续的竞争、定价和毛利率压力;地缘政治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全球经济状况给安捷伦的运营、市场和业务能力带来的影响;我们的供应链适应需求变化的能力;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价格和两者兼具的情况下成功推出新产品的能力;COVID-19大流行的不利影响和风险以及安捷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中详述了其他风险(包括我们截止到2021年7月31日财年报告的10-Q表格)。前瞻性陈述是根据安捷伦管理层的理解和假设以及当前可以得到的信息而作出的。安捷伦不承担公开更新或修订任何前瞻性陈述的责任。关于安捷伦科技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提供敏锐洞察与创新,帮助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 2020 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 53.4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 16400 人。
  • 《重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出台 实行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管理
    重庆市人民政府近日正式印发《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将衔接全国碳市场,对纳入全国碳市场统一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从本市碳市场管理名录中移出,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活动。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纳入地方试点碳市场的省份,截至2022年底,全市碳市场各类产品累计成交量3999万吨、交易额8.35亿元。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管理办法(试行)》总体架构及条款表述参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庆市碳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修订和优化。与现行的暂行办法相比,《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衔接全国碳市场。对纳入全国碳市场统一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将从重庆市碳市场管理名录中移出,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活动。此外,重点对职责分工、名录管理、分配方式、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具体而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目的依据、适用范围、职能职责等内容。按照职能职责,调整和明确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统计、金融监管等市级有关部门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职责,并明确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对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实行名录管理。明确重点排放单位责任,要求重点排放单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碳排放相关信息,并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同时,明确了移出名录的条件。在分配与登记方面,明确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方式、分配方式、分配流程和市场调节机制等。明确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适时引入有偿分配。新增预留配额和回购的规定,为有偿分配和市场调节的开展提供支撑。在排放交易方面,明确重庆市地方碳市场交易产品主要为碳排放配额、国家和本市核证自愿减排量等。交易方式主要为协议转让、公开竞价或者符合有关规定的其他方式,交易主体为重点排放单位、符合本市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建立市政府碳排放权出让资金管理模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交易机构应做好交易信息披露,及时披露可能对市场行情造成重大影响的信息,加强碳排放权交易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在排放核查与碳排放配额清缴方面,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送要求、核查及复核方式以及配额清缴要求。重点排放单位须定时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并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核查工作。此外还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及时履行配额清缴的义务,碳排放配额不足以履行清缴义务的,可以购买碳排放配额用于清缴。碳排放配额有结余的,可以在后续年度使用或者用于交易。重点排放单位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重庆市核证自愿减排量或其他符合规定的减排量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在监督管理方面,将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监督检查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将及时公布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定期公开重点排放单位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等信息。同时,强化履约管理,将重点排放单位碳配额清缴情况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对违反《管理办法(试行)》关于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或者交易相关规定的,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其采取限制交易措施。
  • 甘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成效显著
    日前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碳排放监管、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等工作,全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十三五”期间,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累计下降35.44%,超额完成国家下达17%的目标任务,对照碳强度2030年较2005年下降65%的目标,截至2021年,我省碳强度已累计下降51.8%,高于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全省持续强化碳排放监管,组织完成全省发电、石化等7大行业114家重点温室气体排放单位年度碳排放报告编制及核查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发电行业19家企业的配额发放和清缴工作,共清缴碳排放配额1.58亿吨,累计成交二氧化碳455万吨、成交额1.98亿元。张掖市完成国际市场核证碳减排标准(VCS)林业碳汇注册交易,35.1万亩造林碳汇收益400多万元;兰州市成功纳入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2022年向生态环境部报送推介2批国家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995亿元。酒泉敦煌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和庆阳、定西2市3人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 洞察燃气泄漏隐患,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News据澎湃新闻报道,2021年6月13日6时42分许,某社区集贸市场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已构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事后,34名公职人员被处理。* 新闻图片源自湖北发布经调查,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天然气泄漏,泄漏的天然气在建筑物下方密闭空间大量聚集,在遭遇火星后发生爆炸。安全事故敲响警钟管道燃气里的甲烷逸散不容忽视天然气本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而管道燃气的普及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管道的老化、排查整改的缺失等等原因,就有可能会造成天然气泄漏,甚至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为了更加安全的使用天然气,需要我们对天然气加强安全管控。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询意见稿)》中可以看到“温室气体”的名词解释是包含甲烷的。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防治温室气体的聚焦点也覆盖到甲烷等其他气体。而作为一种长期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甲烷引起温室效应的能力更强于二氧化碳。控制并减少甲烷的排放或泄漏,对于减少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有着重要的意义。天然气泄漏的三大可怕之处1. 无色,不易察觉1)下图为某化工企业天然气泄漏的实际应用案例上图使用的观察设备是OPGAL EyeCGas光学气体相机,可以清楚的发现易燃易爆的天然气从接头处逸散到环境中。2)下图为某天然气站发生泄漏上图使用的观察设备同样是OPGAL EyeCGas光学气体相机,可以清楚的看到该天然气站法兰泄漏,现场无色无味。2. 管道一旦泄漏,爆炸危害大1)下图为燃气泄漏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 图片源自搜狐新闻据搜狐新闻报道,2017年3月25日14时左右,内蒙古一小区居民楼突然发生天然气管道爆炸,其中一个单元整体塌陷。2) 下图为某化工企业有机物管道泄漏上图使用OPGAL EyeCGas光学气体相机,可以看到石化企业生产工艺高温管道中的易燃易爆挥发性物料大量逸散到周边环境中。3)泄漏的位置可能超出一般人的认知范围下图为某化工企业天然气泄漏
  • 众瑞仪器助力“温室气体排放”监测
    导语2022年3月10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重点工作内容与时间节点做了详细安排。为保证各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重点排污行业的日常监管执行工作有序进行。青岛众瑞本期为大家推出碳监测仪与温室气体检测仪。
  • 重点行业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温室气体在行动!
    引言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在河北、吉林、浙江、山东、广东、重庆、陕西等地开展试点工作,试点行业为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点行业。 试点地区和行业名单评价因子:本次试点主要开展建设项目二氧化碳(CO2)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开展以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等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点。 岛津温室气体气相色谱仪解决方案 全新“睡眠模式”,节能减排 岛津专为旗舰级气相色谱仪Nexis GC-2030开发了“睡眠模式”来降低功耗实现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这一愿景,在不使用GC时,可通过切换至睡眠模式降低功耗(与传统机型相比可降低60%),按下唤醒按钮可立即恢复到待机状态,并开始设置。 同等的消耗,得到高效的成果 方案设计● 一条流路可完成CO2、CH4、N2O组分测量,同时可增加流路,扩展定制的分析仪配置可满足不同的监测要求。例如扩展第二条流路分析O2、N2/详细烃类/硫化物分析等。● 通过分析方案设计及应用可确保以最佳性能分析 ppm 级的温室气体。● 配备用于温室气体分析的色谱柱、消耗品、校准/校验样品和分析方法。 优势● 10分钟内可完成CH4、CO2、N2O温室气体组分分析。● 十通阀放空H2O及其他重组分,增强系统稳定性和色谱柱寿命。● 永久性气体组分通过甲烷转化炉由FID检测,O2不进入ECD,保护镍源。● ECD检测器确保对痕量 N2O 的检测,也可扩展对SF6的检测。● 用户必须配备氩甲烷尾吹气(Ar 95%,CH4 5%)。 流路图 十通阀阀进样,样品通过预柱预分离,十通阀反吹水及其它重组分。其余组分通过MC-1柱子,CH4,CO2通过甲烷转化炉由FID检测,N2O,SF6进入ECD检测。 色谱图FID通道:CH4,CO2ECD通道:N2O, SF6 岛津温室气体气相色谱质谱仪解决方案 岛津全新单四极杆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20以强劲的性能优势,智能化的分析软件,专属性的数据库和多种分析系统,可以开展氢氟碳化物(HFCs)、六氟化硫(SF6)、全氟碳化物(PFCs)分析方法的研究工作。 集成高灵敏度和低实验成本通过搭载全新高速度大容量涡轮分子泵,可保证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均能实现良好的GC状态和高灵敏度的检测。提升氦气、氢气、以及氮气作为载气时的仪器性能,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高灵敏度和快速分析可缩短实验时间,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1,3-二氯苯(载气氦气)1,3-二氯苯(载气氮气) 智能化多组分同步分析显著提升分析效率GCMS Insight 软件包可显著提升多组分化合物同步分析的灵敏度和分析效率。利用Smart SIM数据库自动生成适合的SIM参数,即使同步分析多种化合物亦可获得高灵敏度。同时,软件LabSolutions Insight可缩短数据分析时间,加速实际样品审核。 多种定制前沿分析系统立足于未来实验室科技可根据用户的实际分析需求,量身定制专属性的分析系统。例如,根据分析样品的物理属性以及目标物的含量定制更合适的进样系统,利用快速扫描技术配合全二维色谱分离系统等。
  • 中国标准院组织3项温室气体排放国标研制工作
    当碳关税、碳排放等概念还没有在公众层面受到关注的时候,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研制就在跟踪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标准的同时启动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制定的3项温室气体排放国家标准已于今年1月完成报批稿,ISO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的转化正在进行中。   温室气体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碳排放首先是对二氧化碳,进而是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据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玫介绍,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方面,标准化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报批的3项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第1部分 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温室气体 第2部分:项目层次上对温室气体减排或清除增加的量化、监测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和《温室气体 第3部分 温室气体声明审定与核查的规范及指南》正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方面的基础标准。这3项标准都是由ISO标准转化的国家标准。   据介绍,正在制定的碳足迹国际标准,酝酿中的碳标志国际标准以及发达国家正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2002年,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成立工作组,已发布了4项标准。2007年,ISO/TC207成立温室气体管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的温室气体审定员和核查员能力要求的标准成为委员会草案,将于2011年5月发布 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包括产品碳足迹的量化和产品碳足迹的信息交流,将于2011年底发布。2008年10月,英国颁布《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针对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进行评价,包括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供应等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008年7月,日本出台的《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产品的碳足迹系统项目,项目任务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标识、评估工作,其中碳排放的量化是以生命周期评价为基础而正在制定相关标准。   据了解,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京都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现阶段不承担减排义务,但到2012年以后即后京都时代,我国就面临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同时,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和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我国相关方面都已行动起来。截至今年上半年的统计,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目标,我国将节约6.2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一系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刘玫介绍,温室气体管理标准是温室气体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标准委的高度重视。已完成报批稿的ISO温室气体管理的3项标准的转化是2007年列入国家标准委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2008年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24名委员由来自生产、使用、经销等方面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检测机构、教育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消费者代表和认证机构等方面组成。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为是制修订通用性温室气体基础和管理标准,并对ISO颁布的相关通用性温室气体管理标准进行转化,形成国家标准 研究已实施ISO环境标志、生态标志等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 参考国际经验,开展具体产品、服务等领域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学、温室气体报告规范和指南等。   前期研究自2006年展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在政府项目、国际基金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的支持下,主要围绕温室气体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国际相关标准、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学、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标准和政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排放源调查监测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奠定了基础,可以保证ISO正在制定的一系列国际标准发布后即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 “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关键技术与设备” 十二五项目通过验收
    p   近日,受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委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关键技术与设备”项目验收会,项目组织单位安徽省科技厅的同志参加了会议。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详细审查了验收材料,对项目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评价,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05f79d14-bf14-4bba-b611-42f234bf680b.jpg" / /p p   “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关键技术与设备”项目旨在针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关键技术设备与技术规范的需求,研发多目标、多组分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仪器设备,在典型企业进行应用示范,并制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有关技术规范。 /p p   项目实施以来,结合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仪器设备的发展现状,通过产学研联盟的优势互补和技术高效转移模式,研制出了温室气体点源排放傅立叶变换抽取式监测设备、温室气体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设备、温室气体面源排放开放光路傅立叶红外光谱连续监测设备、多参数温室气体浓度场监测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设备、工业燃煤CO2排放总量自动在线监测仪设备、非色散红外(NDIR)烟气CO2气体浓度检测技术与装备、烟气CO2排放计量在线监测设备等十余种大气和烟气温室气体监测装备。项目在马钢集团、山东碳素、大唐洛河电厂、华容电厂等企业开展了应用示范,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p p   项目建立了科研院所、产业和行业用户之间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温室气体监测仪器产业链。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监管和碳排放交易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p p & nbsp /p
  • “双碳”战略 | 舒茨碳排放/温室气体检测技术革新
    “双碳”目标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相关政策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加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信息化实测水平。2022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指出,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2024年2月4日,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国务院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开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治新局面,碳交易需求与活力加速释放,驱动加快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监测市场将迎来新机遇与新挑战。舒茨积极响应“双碳”战略舒茨股份,是由德国归国工程师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全球领先的光声光谱痕量气体检测技术、红外非分光检测技术等高端传感技术,成为高端工业气体传感器生产商,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温室气体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及部分科研领域。舒茨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布局,结合自身研发技术优势,在电力、钢铁、水泥、建材、石化、化工等领域探索研究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解决方案,加快推出碳排放/温室气体检测相关产品,助力客户实现降碳增效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出一份力。 舒茨碳排放/温室气体传感器二氧化碳 | SILAREX 多通道气体传感器SILAREX代表高精度与高性能;可实现三种气体的平行浓度测量或支持单一气体的三个量程范围。非常适用于诸如CO2、CO、CH4、N2O和SO2等气体的排放浓度测量。与使用三个单独传感器进行测量相比,SILAREX的优势显而易见:只需校准和维护一个传感器。且不必考虑不同的样品制备、协调传感器精度或使用寿命等因素。其交叉灵敏度校正亦可直接在传感器中计算完成。技术参数:SILAREX检测原理NDIR 红外非分光检测技术测量气体数量三种气体平行浓度测量内部交叉补偿是线性误差≤ ±1% [FS]检测范围0...50 ppm up to 0..100Vol.%T90响应时间与噪声绝对值(156mm检测池)≤ 14 sec ≤ ±0.1% [FS]≤ 3sec ≤ ±1.0% [FS]检测下限LDL(3σ)≤±0.05%[FS] (最小量程范围)循环时间(输出频率)Max 2.5Hz压力补偿内置(可选)数字接口TTL 1路线/RS485模拟接口无主动控制加热型(稳定性含隔热)内置 ± 1.0K 或外置高性能 ±0.5K (可选) 一氧化碳 | FLOWEVO PLUS泵吸式气体传感器FLOWEVO PLUS是一款高性能NDIR气体传感器,是在FLOWEVO升级版产品。其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LDL(检测下限)、T90响应时间和读出频率等方面均树立了行业新标杆。技术参数:FLOWEVO PLUS检测原理NDIR 红外非分光检测技术测量气体数量一种内部交叉补偿是线性误差≤ ±1% [FS]检测范围0...50 ppm up to 0..100Vol.%T90响应时间与噪声绝对值(156mm检测池)≤ 3sec ≤±0.075%[FS]检测下限LDL(3σ)≤±0.05%[FS]循环时间(输出频率)Max. 10Hz压力补偿内置(可选)数字接口RS232/RS485模拟接口4(0) .. 20mA0(0.4) .. 2VDC0(1) .. 5VDC0(2) .. 10VDC4(0) .. 20mA (3kV/rms)自定义软件界面可以可选配件/标准气体清单CO2 CO CH4 C2H4 SO2 N2O CH3Br SO2F2 SF6 NH3 CnHm 甲烷 | FLOWEVO 泵吸式气体传感器FLOWEVO是一款高性能NDIR气体传感器。维护成本低,检测限低,对干扰气体具有高度选择性。此外,它经过温度和漂移补偿,适用于需要极高精度和可靠性的应用环境。比如:SF6高压技术、排放测量、害虫控制、沼气分析、水果储存。技术参数:FLOWEVO检测原理NDIR 红外非分光检测技术测量气体数量三种气体平行浓度测量内部交叉补偿是线性误差≤ ±1% [FS]检测范围0...50 ppm up to 0..100Vol.%T90响应时间与噪声绝对值(156mm检测池)≤ 14 sec ≤ ±0.1% [FS]≤ 3sec ≤ ±1.0% [FS]检测下限LDL(3σ)≤±0.6%[FS]循环时间(输出频率)Max 2.5Hz压力补偿外置(可选)数字接口TTL 1路线自定义软件界面否可选配件外置界面压力补偿RS232/RS485模拟接口4(0) .. 20mA 0(0.4) .. 2VDC 0(1) .. 5VDC0(2) .. 10VDC外置加热 ± 1.0K标准气体清单CO2 CO CH4 C2H4 SO2 N2O CH3Br SO2F2 SF6 NH3 CnHm
  • 利用成像光谱仪进行温室气体监测,以支持科学的碳排放决策和行动
    一台最先进的成像光谱仪将被用于测量温室气体(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其在被运送到美国旧金山Planet Labs洁净室进行测试与调整之后,将于近期安排发射任务。该成像光谱仪将使非营利组织Carbon Mapper能够精确定位和测量太空中的温室气体来源。该成像光谱仪可以监测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该科学仪器由美国宇航局(NASA)位于南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设计和建造,将成为非营利性组织Carbon Mapper领导的一项收集温室气体点源排放数据工作的一部分。该成像光谱仪是围绕为NASA机载活动和太空任务开发的技术而构建的,将提供有关“超级排放源(super-emitters)”的目标数据。“Carbon Mapper coalition”是一个公私合作项目,由Carbon Mapper组织及其合作伙伴领导,包括喷气推进实验室、Planet Labs、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和亚利桑那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该科学仪器是一种先进的成像光谱仪,可以测量地球表面反射并被地球大气中的气体吸收的数百个波长的光。不同的气体(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留下的光就是成像光谱仪可以识别的光谱“指纹”。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红外光谱“指纹”可以表明和量化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在离开喷气推进实验室之前,该成像光谱仪经过了一系列关键测试,以确保它能够承受发射的严酷和太空的恶劣条件。工程师们让光谱仪经受了类似于火箭进入轨道时所承受的强烈振动,以及它在太空真空中所经历的极端温度。此外,还使用甲烷样本来测试位于喷气推进实验室真空室中的完整仪器的性能——该成像光谱仪产生了清晰的甲烷光谱“指纹”。根据在成像光谱仪测试期间采集的数据生成的甲烷光谱“指纹”(来源:喷气推进实验室)“我们很高兴看到记录的甲烷光谱特征数据。这对于即将进行的太空监测来说是个好兆头!”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仪器科学家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说道。“这次交付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一步,因为我们的团队现在可以开始卫星集成的最后阶段。”Planet Labs新任务高级总监杰夫吉多(Jeff Guido)表示,“这一里程碑是政府、慈善事业和行业以创新方式发挥彼此优势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潜力的卓越能力的绝佳范例。”该成像光谱仪是Carbon Mapper更广泛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部分,旨在调查全球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点源排放。Planet Labs正在与喷气推进实验室合作建造第二台成像光谱仪,相关研发团队将继续并肩工作,以提供新的温室气体监测功能。关于Carbon MapperCarbon Mapper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促进及时采取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使命是通过在设施规模上提供精确、及时且可访问的数据来填补新兴的全球甲烷和二氧化碳监测系统生态系统的空白,以支持基于科学的决策和行动。该组织正在领导碳测绘卫星的开发,并得到由Planet Labs、喷气推进实验室、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RMI组成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支持,相关资金来自High Tide Foundation、Bloomberg Philanthropies、格兰瑟姆环境保护基金会,以及其它慈善捐助者。
  • 美环保署制定船舶污染气体排放新标准
    美国环保署日前制定了一项新的、更为严格的大型船舶污染气体排放标准,以减少油轮、货轮等柴油发动机船舶对空气所造成的污染。   美国环保署署长莉萨杰克逊日前在一份声明中说,柴油发动机船舶排放的污染气体严重威胁着港口附近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孩子们的健康。新标准是一项旨在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减小污染气体对健康、环境和经济所造成的损害。   声明指出,新标准符合《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相关要求,将使大型船舶更加清洁高效,并明显改善全国空气质量。与现行标准相比,新标准将使大型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减少约80%,固体颗粒物减少约85%。   声明说,新标准将于2015年开始实施,仅适用于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   美国环保署估计,到2030年,新标准将避免1.2万例至3.1万例过早死亡,并减少因此造成的约140万个工作日损失。届时,新标准每年所产生的健康收益相当于1100亿至2700亿美元。
  • 湖北锐意推出碳通量气体检测、发动机排放检测及燃气热值分析等高端气体分析仪器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决策部署,设立了2000亿元以上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面向教育、实训基地、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新型基础设施等十大领域。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88665.SH)旗下全资子公司湖北锐意自控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锐意”)是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基于四方光电核心气体传感技术平台的优势,开发了系列非分光红外(NDIR)、非分光紫外(NDUV)、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激光拉曼(LRD)、超声波(Ultrasonic)、热导(TCD)、光散射探测(LSD)等技术原理的气体成分流量仪器仪表,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冶金、煤化工、生物质能源等各个行业。湖北锐意针对国家政策以及当前研究热点问题,选择碳通量气体检测、发动机排放检测及燃气热值分析三个重点方向,推荐以下行业解决方案。一、碳通量气体检测解决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监测数据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评价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特征,为“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参考数据,为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研究依据。碳通量在线监测网络主要包含土壤温室气体通量测量和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两种方法。湖北锐意依托气体分析传感器平台优势,分别开发了土壤碳通量分析仪与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一)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主要是通过土壤呼吸来实现碳循环,对土壤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的准确监测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碳汇过程的关键。通量测定法是最为常用的测定方法,即直接测定土壤和大气间的CO2交换量,也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双碳”政策,碳监测为碳计量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煤矿等区域的无组织碳排放是碳监测的难点之一。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利用非分光红外气体分析技术(NDIR)测量CO2浓度、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测量CH4、N2O浓度。仪器外形小巧便携,方便获取多个不同点位的数据,完成不同空间与高度限值的测量要求,支持长期、连续、准确的测量。主要应用于土壤碳通量监测、森林碳通量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城市污染气体排放监测、固定污染源排放监测;高校关于环境科学、农业学与林业学相关研究等。(据测量场景不同可选配多款型号气体测量室)土壤碳通量分析仪技术参数(二)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涡度协方差(又称涡动相关法)技术是测量和计算大气边界层内垂直湍流通量的重要大气测量技术。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结合多款气体分析仪与超声风速仪,模块化设计,外形小巧,安装灵活。相互无干扰,专为高空监测而设计。通过对微气象中的三维风速与气体浓度进行精确测量,完成对生态系统与大气之前湍流交换的监测,即时收集流动畸变数据。适用于边界层气象研究、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含量监测、野外大气监测、碳水循环研究、空气通量研究、遥感数据验证等。图左:开路式(CO2/H2O)气体分析仪图中:开路式(CH4)气体分析仪图右:三维超声风速仪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技术参数二、发动机排放检测解决方案内燃机工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GB 18352.6-2016(轻型车国六)、GB 17691-2018(重型车国六)和GB 20891-2014的2020年修改单(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等移动源新生产车排放法规以及GB 18285-2018(汽油车)、GB 3847-2018(柴油车)和GB 36886-2018(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在用车排放法规。其中引领内燃机行业技术发展的是新生产车排放法规,该法规体系中要求的高精度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目前都是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产品。由于设备构成十分复杂且涉及多项高精度测量技术,进口设备往往十分昂贵,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单套价格通常会达到数百万元甚至是千万元以上,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单套价格也通常会达到百万元以上。进口设备不仅价格贵,还存在供货周期长、使用成本高等问题,显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作为内燃机产销第一大国的实际需求。湖北锐意依托气体成分流量仪器仪表研发平台基础优势,结合近20年发动机排放分析仪研发经验,吸收国际先进应用经验,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突破,战略性加大投入,成功研发了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以及非常规气体分析仪等全系列产品,具有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测量准确、性能稳定、兼容性强和高效服务等特点,可满足科研机构、制造企业和检测机构等国内外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一)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基于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的实验室标准工况排放测试是我国移动源排放法规体系中被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湖北锐意针对性开发了Gasboard-9802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及其配套的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结合高精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HFID)、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UV-DOAS)、非分光红外技术(NDIR)、长寿命电化学传感器技术(ECD)与凝结核粒子计数技术(CPC),同时测量发动机排气中THC、NOx、CO、CO2、O2等气体体积浓度及颗粒物数量浓度,其超低量程同时具备准确性高和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完全满足排放法规技术要求以及实际应用需求。Gasboard-9802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具有功能齐全、准确性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适用于轻型车、重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各种移动源国家排放法规,可满足各种工况下不同排量和不同燃料类型内燃机的法规排放测试试验需求。目前,湖北锐意的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设备已经逐步成功应用于科研机构、发动机制造企业、轻型汽车制造企业、摩托车制造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等。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 武汉某知名高校醇氢发动机排放测试研究项目2、 常州某大型发动机制造企业实验室排放气体检测项目(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基于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的实际工况车载排放测试是一种更能反映移动源真实排放水平的排放测试方法,已经被我国轻型车、重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法规引入作为标准方法的重要补充,正在法规检测和市场监督抽查等应用场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湖北锐意针对性开发了符合法规要求的Gasboard-9805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该系统采用全自主的核心传感器分析技术,可实现排放物CO、CO2、NO、NO2、THC和PN浓度测量,以及排气流量、GPS数据、环境温湿度、大气压力的测量,并具备测试过程引导、自动计算排放总量、导出测试报告等功能。依托自主搭建的排气质量流量标定系统和颗粒物PN分析仪标定系统等关键标定平台,为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的溯源标定和质量检验提供了保障。目前,湖北锐意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科研机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制造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等。Gasboard-9805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浙江某大型农用机械制造企业车载排放测试项目(三)非常规气体分析仪发动机尾气中NH3和N2O等非常规气体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和排放法规检测项目。湖北锐意分别采用高温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UV-DOAS)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成功开发了发动机原排直采NH3分析仪和N2O分析仪,已应用于新能源发动机研发工作。NH3和N2O分析仪技术参数(四)在用车排放检测系统湖北锐意基于双光束红外(NDIR)、微流红外(NDIR)、非分光紫外(UV-DOAS)等核心气体传感技术,自主研发了包括气体传感器平台、尾气分析仪、透射式烟度计、振动式发动机转速表的在用车排放检测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满足: GB 18285-2018,GB 3847-2018,GB 7258-2017,GB 7258-2017,GB 20891-2014等国标以及JJF 1375,JJG 688-2017,HJ 1014-2020等技术要求。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动车检测机构、汽车制造厂、汽车修理厂、科研机构、环保执法部门等。三、燃气热值分析解决方案天然气、沼气以及工业生产中可燃气体的高效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确测量可燃气体成分及热值并自动优化控制燃烧过程是提高燃烧效率和控制排放污染的重要途经。天然气等碳氢燃料的气体成分分析主要依赖气相色谱法,但该方法的响应时间达90s以上,往往不能满足大多数场合的实时控制应用需求。湖北锐意在气体分析传感器平台优势基础上吸收国际先进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应用经验,并结合国内应用需求,自主研发了以光谱吸收技术原理为主的一系列气体成分及热值在线测量设备,具有精度高、响应快、功能齐全等特点,可满足石油天然气、沼气、污水气体系统、垃圾填埋、玻璃陶瓷、化工、电厂和内燃机等领域应用。(一)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激光拉曼光谱法可以使用一个激光光源同时探测除惰性气体之外的所有气体分子,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过程气体成分在线监测技术。但激光拉曼光谱法的特征信号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在气体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2012年四方光电牵头承担 “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的研发与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解决了检测信号弱等诸多难题,成功开发了LRGA-60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设备融合10项授权发明专利,通过对仪器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探测装置等核心硬件进行激光功率增加、气体压力提高、作用光程增长、散射光大范围收集等技术创新,以及采用基于Ar基底自动扣除、基于标定气体干扰自动修正等激光拉曼特有的软件算法,消除环境温度、压力、干扰气体等对被测气体的影响,实现了对低密度过程气体的高精度监测,已广泛应用于天然气、乙烯裂解气、生物质燃气、变压器油溶解气、煤化工等各大领域。在热值监测领域,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具有突出优势。以往旧式热值仪往往只能监测总碳氢化合物的热值总量且易受水分影响,而湖北锐意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可以分别监测显示各组分热值,采用的特征指纹谱技术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在气体监测领域可取代气相色谱(GC)与质谱(MS):LRGA-60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技术参数LRGA-31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武汉某大型轧钢厂加热炉热值监测项目2、 非洲某大型天然气开采监测项目(二)煤气分析仪(便携型)湖北锐意煤气分析仪可同时监测8种气体浓度并自动计算显示煤气/天然气热值,且多组分同时测量无交叉干扰。据以往用户使用案例的监测结果统计来看,湖北锐意煤气分析仪在热值监测方面平均为用户节省约10%的燃烧热能,此数据反应到庞大的工业产量基数上,为用户企业节省了十分可观的燃料成本。湖北锐意红外气体分析技术包含公司授权专利12项。其中消除交叉气体干扰技术集成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针对CO、CO2、CH4和CnHm检测)、热导H2传感器以及电化学O2传感器,并通过软件进行修正得到准确的八组分浓度数据并计算热值。基于该技术开发的煤气分析仪能够与昂贵的在线气相色谱仪作用相当,省却了载气等长期耗材,并具备热值分析功能。主要应用于煤化工、钢铁冶金等领域的煤气成分及热值测量、高校科研院所的气体取样分析以及新能源行业的气体成分测量等。Gasboard-3100P煤气分析仪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抚顺某石油化工研究院生物质原料热解实验室检测项目(三)便携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也是一种混合气体,不同气源生产的天然气组分会有所不同,在天然气用作燃料时,因组分不同导致其热值出现差异。目前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都对天然气具有依赖性。对燃烧过程中气体浓度及热值的连续监测,可精确了解天然气的燃烧效率,对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湖北锐意便携式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可同时测量多种气体浓度,并自动计算天然气热值,可取代燃烧法热值仪。相较于适用于高校与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燃气具生产企业、燃气计量检测部门、节能监测部门、环保和配气等行业、天然气公司、液化气厂、液化气站等。Gasboard-3110P便携式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技术参数
  • 湖北锐意推出碳通量气体检测、发动机排放检测及燃气热值分析等高端气体分析仪器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决策部署,设立了2000亿元以上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面向教育、实训基地、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新型基础设施等十大领域。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88665.SH)旗下全资子公司湖北锐意自控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锐意”)是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基于四方光电核心气体传感技术平台的优势,开发了系列非分光红外(NDIR)、非分光紫外(NDUV)、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激光拉曼(LRD)、超声波(Ultrasonic)、热导(TCD)、光散射探测(LSD)等技术原理的气体成分流量仪器仪表,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冶金、煤化工、生物质能源等各个行业。湖北锐意针对国家政策以及当前研究热点问题,选择碳通量气体检测、发动机排放检测及燃气热值分析三个重点方向,推荐以下行业解决方案。一、碳通量气体检测解决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监测数据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评价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特征,为“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参考数据,为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研究依据。碳通量在线监测网络主要包含土壤温室气体通量测量和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两种方法。湖北锐意依托气体分析传感器平台优势,分别开发了土壤碳通量分析仪与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一)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主要是通过土壤呼吸来实现碳循环,对土壤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的准确监测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碳汇过程的关键。通量测定法是最为常用的测定方法,即直接测定土壤和大气间的CO2交换量,也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双碳”政策,碳监测为碳计量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煤矿等区域的无组织碳排放是碳监测的难点之一。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利用非分光红外气体分析技术(NDIR)测量CO2浓度、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测量CH4、N2O浓度。仪器外形小巧便携,方便获取多个不同点位的数据,完成不同空间与高度限值的测量要求,支持长期、连续、准确的测量。主要应用于土壤碳通量监测、森林碳通量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城市污染气体排放监测、固定污染源排放监测;高校关于环境科学、农业学与林业学相关研究等。(据测量场景不同可选配多款型号气体测量室)土壤碳通量分析仪技术参数(二)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涡度协方差(又称涡动相关法)技术是测量和计算大气边界层内垂直湍流通量的重要大气测量技术。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结合多款气体分析仪与超声风速仪,模块化设计,外形小巧,安装灵活。相互无干扰,专为高空监测而设计。通过对微气象中的三维风速与气体浓度进行精确测量,完成对生态系统与大气之前湍流交换的监测,即时收集流动畸变数据。适用于边界层气象研究、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含量监测、野外大气监测、碳水循环研究、空气通量研究、遥感数据验证等。图左:开路式(CO2/H2O)气体分析仪图中:开路式(CH4)气体分析仪图右:三维超声风速仪大气环境涡度协方差测量系统技术参数二、发动机排放检测解决方案内燃机工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GB 18352.6-2016(轻型车国六)、GB 17691-2018(重型车国六)和GB 20891-2014的2020年修改单(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等移动源新生产车排放法规以及GB 18285-2018(汽油车)、GB 3847-2018(柴油车)和GB 36886-2018(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在用车排放法规。其中引领内燃机行业技术发展的是新生产车排放法规,该法规体系中要求的高精度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目前都是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产品。由于设备构成十分复杂且涉及多项高精度测量技术,进口设备往往十分昂贵,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单套价格通常会达到数百万元甚至是千万元以上,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单套价格也通常会达到百万元以上。进口设备不仅价格贵,还存在供货周期长、使用成本高等问题,显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作为内燃机产销第一大国的实际需求。湖北锐意依托气体成分流量仪器仪表研发平台基础优势,结合近20年发动机排放分析仪研发经验,吸收国际先进应用经验,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突破,战略性加大投入,成功研发了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以及非常规气体分析仪等全系列产品,具有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测量准确、性能稳定、兼容性强和高效服务等特点,可满足科研机构、制造企业和检测机构等国内外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一)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基于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的实验室标准工况排放测试是我国移动源排放法规体系中被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湖北锐意针对性开发了Gasboard-9802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及其配套的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结合高精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HFID)、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UV-DOAS)、非分光红外技术(NDIR)、长寿命电化学传感器技术(ECD)与凝结核粒子计数技术(CPC),同时测量发动机排气中THC、NOx、CO、CO2、O2等气体体积浓度及颗粒物数量浓度,其超低量程同时具备准确性高和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完全满足排放法规技术要求以及实际应用需求。Gasboard-9802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具有功能齐全、准确性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适用于轻型车、重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各种移动源国家排放法规,可满足各种工况下不同排量和不同燃料类型内燃机的法规排放测试试验需求。目前,湖北锐意的全流稀释排放测试系统设备已经逐步成功应用于科研机构、发动机制造企业、轻型汽车制造企业、摩托车制造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等。Gasboard-9801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 武汉某知名高校醇氢发动机排放测试研究项目2、 常州某大型发动机制造企业实验室排放气体检测项目(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基于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的实际工况车载排放测试是一种更能反映移动源真实排放水平的排放测试方法,已经被我国轻型车、重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法规引入作为标准方法的重要补充,正在法规检测和市场监督抽查等应用场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湖北锐意针对性开发了符合法规要求的Gasboard-9805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该系统采用全自主的核心传感器分析技术,可实现排放物CO、CO2、NO、NO2、THC和PN浓度测量,以及排气流量、GPS数据、环境温湿度、大气压力的测量,并具备测试过程引导、自动计算排放总量、导出测试报告等功能。依托自主搭建的排气质量流量标定系统和颗粒物PN分析仪标定系统等关键标定平台,为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的溯源标定和质量检验提供了保障。目前,湖北锐意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科研机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制造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等。Gasboard-9805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浙江某大型农用机械制造企业车载排放测试项目(三)非常规气体分析仪发动机尾气中NH3和N2O等非常规气体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和排放法规检测项目。湖北锐意分别采用高温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UV-DOAS)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成功开发了发动机原排直采NH3分析仪和N2O分析仪,已应用于新能源发动机研发工作。NH3和N2O分析仪技术参数(四)在用车排放检测系统湖北锐意基于双光束红外(NDIR)、微流红外(NDIR)、非分光紫外(UV-DOAS)等核心气体传感技术,自主研发了包括气体传感器平台、尾气分析仪、透射式烟度计、振动式发动机转速表的在用车排放检测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满足: GB 18285-2018,GB 3847-2018,GB 7258-2017,GB 7258-2017,GB 20891-2014等国标以及JJF 1375,JJG 688-2017,HJ 1014-2020等技术要求。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动车检测机构、汽车制造厂、汽车修理厂、科研机构、环保执法部门等。三、燃气热值分析解决方案天然气、沼气以及工业生产中可燃气体的高效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确测量可燃气体成分及热值并自动优化控制燃烧过程是提高燃烧效率和控制排放污染的重要途经。天然气等碳氢燃料的气体成分分析主要依赖气相色谱法,但该方法的响应时间达90s以上,往往不能满足大多数场合的实时控制应用需求。湖北锐意在气体分析传感器平台优势基础上吸收国际先进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应用经验,并结合国内应用需求,自主研发了以光谱吸收技术原理为主的一系列气体成分及热值在线测量设备,具有精度高、响应快、功能齐全等特点,可满足石油天然气、沼气、污水气体系统、垃圾填埋、玻璃陶瓷、化工、电厂和内燃机等领域应用。(一)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激光拉曼光谱法可以使用一个激光光源同时探测除惰性气体之外的所有气体分子,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过程气体成分在线监测技术。但激光拉曼光谱法的特征信号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在气体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2012年四方光电牵头承担 “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的研发与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解决了检测信号弱等诸多难题,成功开发了LRGA-60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设备融合10项授权发明专利,通过对仪器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探测装置等核心硬件进行激光功率增加、气体压力提高、作用光程增长、散射光大范围收集等技术创新,以及采用基于Ar基底自动扣除、基于标定气体干扰自动修正等激光拉曼特有的软件算法,消除环境温度、压力、干扰气体等对被测气体的影响,实现了对低密度过程气体的高精度监测,已广泛应用于天然气、乙烯裂解气、生物质燃气、变压器油溶解气、煤化工等各大领域。在热值监测领域,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具有突出优势。以往旧式热值仪往往只能监测总碳氢化合物的热值总量且易受水分影响,而湖北锐意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可以分别监测显示各组分热值,采用的特征指纹谱技术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在气体监测领域可取代气相色谱(GC)与质谱(MS):LRGA-60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技术参数LRGA-3100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武汉某大型轧钢厂加热炉热值监测项目2、 非洲某大型天然气开采监测项目(二)煤气分析仪(便携型)湖北锐意煤气分析仪可同时监测8种气体浓度并自动计算显示煤气/天然气热值,且多组分同时测量无交叉干扰。据以往用户使用案例的监测结果统计来看,湖北锐意煤气分析仪在热值监测方面平均为用户节省约10%的燃烧热能,此数据反应到庞大的工业产量基数上,为用户企业节省了十分可观的燃料成本。湖北锐意红外气体分析技术包含公司授权专利12项。其中消除交叉气体干扰技术集成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针对CO、CO2、CH4和CnHm检测)、热导H2传感器以及电化学O2传感器,并通过软件进行修正得到准确的八组分浓度数据并计算热值。基于该技术开发的煤气分析仪能够与昂贵的在线气相色谱仪作用相当,省却了载气等长期耗材,并具备热值分析功能。主要应用于煤化工、钢铁冶金等领域的煤气成分及热值测量、高校科研院所的气体取样分析以及新能源行业的气体成分测量等。Gasboard-3100P煤气分析仪技术参数应用案例1、抚顺某石油化工研究院生物质原料热解实验室检测项目(三)便携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也是一种混合气体,不同气源生产的天然气组分会有所不同,在天然气用作燃料时,因组分不同导致其热值出现差异。目前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都对天然气具有依赖性。对燃烧过程中气体浓度及热值的连续监测,可精确了解天然气的燃烧效率,对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湖北锐意便携式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可同时测量多种气体浓度,并自动计算天然气热值,可取代燃烧法热值仪。相较于适用于高校与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燃气具生产企业、燃气计量检测部门、节能监测部门、环保和配气等行业、天然气公司、液化气厂、液化气站等。Gasboard-3110P便携式红外天然气热值分析仪技术参数
  • 我国已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近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有关情况。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已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 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建设统一的全国碳市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的碳市场是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就是强制碳市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就是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交易。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两年半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制度规范日趋完善,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改善,碳排放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价格发现机制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碳价整体呈平稳上涨态势 企业参与交易积极性明显提升现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顺利完成了2019—2020年和2021、2022年两个履约周期,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截至去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据介绍,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同时,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已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同时,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了近50%。相关技术文件起草工作基本完成 争取尽快实现碳市场扩围对于碳市场扩围,赵英民介绍,生态环境部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对上述重点行业组织开展了年度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对重点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扩围实施路径等也开展了专题研究评估论证,相关的技术文件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扩围工作将把握好节奏力度,科学合理确定不同行业的纳入时间,分阶段、有步骤地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碳排放重点行业,从而构建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赵英民强调。碳排放控制和管理,对于政府部门、行业乃至重点排放单位,都是新生事物,将坚持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充分借鉴运用好已有的碳排放管理制度和经验,加强拟纳入行业的碳排放管理的制度建设、数据管理、宣传培训,使这些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在纳入碳市场后,能够满足碳市场的管理要求,确保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推动相关行业和重点排放单位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 | 方雪坤:基于反演研究含卤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与规律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科学与技术”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会上浙江大学方雪坤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反演研究含卤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与规律”的精彩报告。含卤气体主要包括消耗臭氧层物质和含氟温室气体。对含卤气体排放的精准定量是重要的研究主题,也是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科学依据。方雪坤研究员对反演溯源方法进行介绍,包括大气观测数据、传输模型和反演算法,并基于反演评估了若干重要含卤温室气体排放变化,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含卤温室气体的时空排放规律。图1 方雪坤研究员作报告最后方雪坤研究员对含氟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提出展望。开展反演研究是精准认识含氟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溯源结果能够克服基于生产与消费数据和排放因子的清单不准确或缺失的问题,未来在臭氧层保护、双碳目标中能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图2 排放估算越来越受到蒙特利尔议定书大会关注
  • 研究称永久冻土的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被纳入全球气候目标
    假如冻土融化之后只释放二氧化碳,那么排放量尚能与人类产生的排放量大致相当。但实际上因冻土融化而进入大气的气体有10%–20%是甲烷。由于甲烷的温室效应在短期内比二氧化碳高80倍,释放甲烷给气候造成的影响比排放二氧化碳要严重四倍。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绿会)国际部获悉一篇关于永久冻土的碳排放必须被纳入全球气候目标的文章,现将该文编译如下,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到本世纪末,快速变暖的北极永久冻土层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很可能与一个大型工业国家的排放一样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超过美国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排放量的总和。但这只是锁定在有大量碳储存的北极地区以前常年冰冻但现在正在解冻的一种可能的未来情况。近日,发表于《环境与资源年度回顾》(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上的一项新研究使用了十多年来的综合科学和区域模型,预测了在低、中、高变暖情景下,永久冻土区到2100年的累计排放量。研究的主要作者、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的泰德舒尔(Ted Schuur)说:“我们希望这些对未来北极碳排放的预测不仅能更新科学图景,还能成为致力于稳定气候、避免超过温度目标的政策制定的新指南。”该研究小组估计,如果全球社会通过减少化石燃料排放,将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或以下,那么在这种低变暖的情况下,到本世纪末,永久冻土将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释放550亿公吨温室气体。该团队的预测超出了之前的国际预测,因为它考虑了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动力学,以及永久冻土带特有的临界点。例如,科学家们正在目睹许多永久冻土区的突然融化,并导致地表塌陷。这会形成湖泊或引起地表水文的其他变化。一旦以前冻结的土地被侵蚀或下沉,储存在那里的碳就可以通过微生物呼吸进入大气。这种快速的非线性变化会迅速而永久地改变永久冻土层储存碳的能力,并可能使北极大片地区从吸收碳转变为释放碳。最近的估计表明,目前有五分之一的永久冻土容易受到突然融化的影响。哥伦比亚气候学院的大气科学家罗辛科曼(Roísín Commane)说:“一旦像一些模型预测的那样,随着气候变暖,永久冻土的碳排放量增加,那时我们就没有办法阻止这一进程。所以,我们可能需要比许多政府目前的计划更早地减少化石燃料排放,以避免触发地球气候可能的临界点或引爆点。”这项新研究根据气候变暖的进程,以及全球领导人为减少化石燃料排放所采取的行动,描述了九种不同的未来。研究的合著者吉多格罗斯(Guido Grosse)说:“无论哪种可能的情景成为现实,永久冻土层的碳排放都将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一个巨大而实质性的因素。但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在影响全球整体碳预算的缓解方案之间,将存在巨大差异。”由于北极不受任何国家的监管,而且地处偏远,很难进行全面监测,研究人员强调,国际减排的努力必须在未来的气候目标和行动中考虑到该地区。该研究还强调了使用像永久冻土碳网络等协作网络和遥感技术等科学工具来监测该地区的重要性。罗辛科曼说:“遥感产品可以真正帮助我们查看和追踪永久冻土层正在发生什么,高分辨率传感器可以看到热岩溶土壤塌陷的证据,水体如何变化,甚至土壤的潮湿或结冰情况。但是,目前能够让我们了解永久冻土中有多少碳会最终进入大气的卫星设备是有限的,因此还需要在此进行投资。”泰德舒尔说,研究团队在今年夏天,在阿拉斯加的一个当地研究地点目睹了冬季创纪录降雪后大面积的永久冻土融化,碳损失是过去几十年平均水平的四倍。原文参看:https://phys.org/news/2022-10-permafrost-emissions-factored-global-climate.html参考链接:https://zh.unesco.org/courier/2022-1/xie-er-gai-qi-mo-fu-yong-jiu-dong-tu-rong-hua-jiang-dui-qi-hou-gou-cheng-zhi-jie-wei
  • 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铝冶炼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铝冶炼行业》意见
    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铝冶炼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做好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制度体系建设,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铝冶炼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铝冶炼行业》,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等材料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 “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版材料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3月31日。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 曹钰、赵虎彪  电话:(010)65645679  邮箱:climate_china@mee.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  邮编:100006  附件:  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铝冶炼行业(征求意见稿)  3.《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铝冶炼行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4.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铝冶炼行业(征求意见稿)  5.《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铝冶炼行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6.反馈意见建议格式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4年3月14日  (此件社会公开)
  •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现将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依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一)确定并公开年度名录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包括经最近一次核查结果确认以及上年度新投产预计年度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的发电行业(分类代码见附件,自备电厂视同发电行业)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对因停业、关闭或者其他原因不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停止排放温室气体,或经核查上两年度温室气体排放均未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单位,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组织现场核实确认,向其书面告知应履行的碳排放配额清缴义务、完成时限等事项,并在确认其完成相应义务后从名录中移出。  各地应于每年12月31日前确定下一年度名录向我部报告,并通过管理平台向社会公开。  (二)组织制订2023年度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组织重点排放单位,按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环办气候函〔2022〕485号,以下简称《核算报告指南》)要求,于每年12月31日前通过管理平台完成下一年度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制订工作(2023年度数据质量控制计划需在3月10日前完成)。(三)组织开展月度信息化存证组织重点排放单位,按照《核算报告指南》等要求,在每月结束后的40个自然日内,通过管理平台上传燃料的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元素碳含量、购入使用电量、发电量、供热量、运行小时数和负荷(出力)系数以及排放报告辅助参数等数据及其支撑材料。(四)组织报送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组织重点排放单位于每年3月31日前通过管理平台报送上一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其中,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按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环办气候〔2022〕111号)要求编制;2023和2024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按照《核算报告指南》要求编制。  2022年度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为0.5703t CO2/MWh。后续年度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如有更新,将由我部在当年年底前另行发布。(五)组织开展年度排放报告核查组织有关技术支撑单位或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按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环办气候函〔2021〕130号)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环办气候函〔2022〕485号)要求,通过管理平台进行文件评审,开展现场核查并线上填报核查信息、编制核查报告,确保核查全过程电子化留痕,于每年6月30日前完成对重点排放单位上一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及管理平台填报工作。核查结束后,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将管理平台生成的核查结果数据汇总表、配额分配相关数据汇总表书面报送我部,抄送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六)强化数据质量日常监管按照《核算报告指南》等要求,组织有关技术支撑单位或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对重点排放单位月度信息化存证的数据及信息进行技术审核,识别异常数据,及时将有关问题线索移交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查实和处理。我部将对各地碳排放数据质量开展评估。  组织和指导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对重点排放单位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编制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重点排放单位及时、规范开展存证,对煤样采集、制备、留存的规范性、真实性进行现场抽查,对投诉举报和上级生态环境部门转办交办有关问题线索逐一进行核实处理。对于存证材料不及时、不规范、不完整及不清晰等情况,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组织重点排放单位完成查实整改。对于存在异常数据等问题线索的,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及时组织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并将查实意见通过管理平台报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七)开展对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评估根据《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要求,对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合规性、及时性等进行评估,于每年7月31日前通过管理平台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二、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应高度重视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常态化监管执法工作机制,通过加强日常监管等手段切实提高碳排放数据质量。我部将对各地落实本通知重点工作任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调研帮扶,对年度核查完成进展、信息化存证及时性和规范性以及数据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等进行通报。(二)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各地应落实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数据质量日常监管以及相关能力建设培训等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相关工作所需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核查的,应尽早在每年的核查经费中提前安排下一年度核查技术服务机构所需经费,并在年底前完成下一年度核查技术服务机构招投标有关程序,按期保质保量完成相关工作。鼓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委托下属单位开展有关核查工作。(三)加强能力建设各地应尽快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碳市场监管队伍,充实碳排放监督执法人员,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对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重点排放单位、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专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四)启用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根据确定的名录,向管理平台申请开立重点排放单位账户,并将登录名及初始密码告知重点排放单位。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开立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和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平台账户,并组织核查技术服务机构在管理平台维护机构和人员的账户信息。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可通过管理平台进行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和审核。  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及时向我部反馈。  特此通知。  联系人:应对气候变化司张保留、杨乐亮电话:(010)65645679、65645665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技术咨询)王中航、于胜民电话:(010)82268486、82268461信息中心(管理平台咨询)吴海东电话:(010)84665799附件:发电行业分类代码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3年2月4日(此件社会公开)抄送:环境发展中心、环境规划院、气候战略中心、信息中心。  附件发电行业分类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GB/T 4754-2017)类别名称4411火力发电4412热电联产4417生物质能发电 注:类别“生物质能发电”中,掺烧化石燃料燃烧的生物质发电企业需报送,纯使用生物质发电的企业无需报送。
  • 21世纪中心组织召开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研讨会
    碳排放统计核算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促进我国温室气体监测核算技术发展,梳理碳中和目标下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及需求,12月5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通过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研讨会”,21世纪中心主任黄晶、副主任陈其针、总工程师孙洪,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傅小锋、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李健军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21世纪中心全球环境处有关负责同志主持。   会议首先由21世纪中心海洋处有关负责同志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27)中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相关活动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领衔发布的以卫星观测资料与机器学习技术为核心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监测网站“气候追踪”(Climate TRACE)的相关情况。   随后,张兴赢副司长、李健军总工程师、中科院大气所刘毅研究员、中科院空天院陈良富研究员、清华大学关大博教授和刘竹研究员分别进行主题发言,结合我国碳源汇监测核校支持系统(CCMVS)、生态环境部碳监测试点、我国第二代碳卫星、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以及全球实时碳数据库(Carbon Monitor)等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对“气候追踪”相关方法的科学性、局限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数据库建设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与会专家指出,我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数据库建设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是全球为数不多具备全球碳收支空间定量监测能力的国家、拥有自主研发的全球碳排放数据库,但在部分关键技术与仪器上与国际顶尖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成果宣传与国际影响力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并针对以上问题对未来我国相关科技工作部署提出了意见建议。   讨论环节,傅小锋副司长、陈其针副主任及孙洪总工程师等发言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透明度将是未来国际气候变化治理中的焦点问题,应重视温室气体遥感技术和反演方法的研究,加强卫星遥感、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在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加速完善我国碳排放监测体系。   黄晶主任在总结中表示,21世纪中心始终高度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领域科技进展与国际动态并长期进行跟踪研究。他强调,客观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将对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国际气候治理话语权竞争的基础保障,应充分认识掌握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重要意义,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建设完善碳排放监测体系,不断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 7月1日施行,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发布
    5月29日,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统一适用对象和核算因子、明确核算边界与方法、确定评价指标与要求,全面统筹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生态环境部研究制定了《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现予印发,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技术指南》规定了火电行业建设项目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一般工作内容和程序、评价方法、技术要求等。本指南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火力发电 4411”和“热电联产4412”类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含异地迁建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的其他火力发电(含热电)项目可参照执行。附: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pdf《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温室气体排放测量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2月7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成立的温室气体排放测量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郑州计量院新院区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何雄出席并为实验室揭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段宇宁和副院长杨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纪委书记王锷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防,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党委书记海付恒等出席。温室气体排放测量联合实验室位于高新区双湖科技城核心区域,面积约3000平方米。据了解,实验室将建立我国烟道排放量、无组织排放量和反演排放量最高测量能力,开展国际比对,提升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碳交易市场数据质量。温室气体排放测量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将推动形成以郑州市高新区为量值源头、辐射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值传递体系,确保碳排放数据准确性,并以此联合实验室为基础,建立碳市场“度量衡”,实现碳排放清单国际互认,满足碳排放量数据国际要求。揭牌仪式结束后,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组织举办了温室气体监测计量学术交流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河南省环监中心、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家、科研人员分别作相关报告。
  • 报告显示过量森林砍伐致巴西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攀升
    巴西环保组织“气候观测站”于当地时间3月23日发布了最新报告,报告汇编了从2010至2021年间巴西温室气体排放概况。报告显示,巴西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10年的约1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到了2021年的约24亿吨,增幅约41%。报告指出,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过量森林砍伐”。此次报告中统计了废弃物、工业、能源产业、农业、土地和森林利用等共5个主要排放源。2021年,土地和森林利用这一排放源的排放量占巴西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近一半(49%),达11.9亿吨,而亚马孙地区的森林砍伐在土地和森林利用这一门类中,温室气体排放所占比例达77%。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INPE)的数据显示,在2010至2021年间,巴西年度亚马孙森林砍伐量从2010年的约7000平方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超过1.3万平方公里,增幅约86%。报告认为,由于森林滥伐问题严重,巴西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经历了“失去的十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3月20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较,当前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1.1摄氏度,而极端天气事件也因此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为了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最迟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到2030年比峰值减少48%。2021年11月1日,巴西时任环境部长曾公开承诺,相比2005年,巴西将于203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0%,2050年实现碳中和。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巴西若要顺利实现承诺目标则需要大幅降低森林砍伐量。
  • 最高法发文!涉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虚构、捏造等纠纷应依法审理!
    2023年2月1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暨司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意见》的制定坚持以下原则要求:一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二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司法服务“双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产业结构调整;三是贯彻落实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严格贯彻落实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利用以及能源开发等法律为主干,让法治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四是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持续深化环境司法领域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意见》提出,要紧扣国家“双碳”目标,依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强化对新类型环境权益交易模式、资源要素市场创新的规则指引;审理温室气体排放民事侵权案件、大气污染防治行政、刑事案件。并且,要依法保障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依法助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涉及温室气体方面,《意见》提出,要依法审理涉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纠纷案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因拒绝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义务,或者虚构、捏造、瞒报、漏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支持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技术服务机构与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恶意串通,虚构、捏造、瞒报、漏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对他人造成损害,受害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的,依法予以支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详见:法发〔2023〕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1.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系统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提供司法服务,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2.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减污降碳、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依法助力协调和平衡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走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司法服务道路。3.贯彻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准确把握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精神,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正确适用民法典绿色原则和绿色条款,强化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利用以及能源开发等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规章为补充的碳达峰碳中和法律制度供给和执行,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裁判规则体系,确保法律适用统一。4.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落实《世界环境司法大会昆明宣言》,秉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依法审理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碳交易、绿色金融等相关案件,促进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持续深化环境司法领域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5.依法审理新业态新模式生产服务消费纠纷案件。把握好能源和生态环境市场被纳入全国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体系的重要契机,加大新类型生态资源权益司法保护力度,推进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对新类型环境权益交易模式、资源要素市场创新的规则指引,降低绿色项目开发和交易成本,形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普惠共享的生产服务新格局。妥善审理涉标的物包装方式争议的消费纠纷案件,对包装方式是否符合通用方式,是否足以保护标的物并且有利于碳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作出合理判断,积极倡导电子商务平台绿色消费和可持续经营发展。6.依法审理温室气体排放侵权纠纷案件。审理温室气体排放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依法认定企业排放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明确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生态环境修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侵权人自愿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并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核销或购买其他碳汇产品折抵赔偿碳汇损失、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损失的,坚持生态修复优先,处理好固碳和增汇的关系。7.依法审理大气污染防治案件。依法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无证排放、通过逃避监管方式排放、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对发动机、污染控制装置弄虚作假,以及违法焚烧废弃物等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对造成污染的排放设施设备实施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推动行政机关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制度体系促进低碳发展,采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措施,全面提升减污降碳综合效能。对违法使用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走私木炭、硅砂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8.依法审理适应气候变化行政补偿案件。加大司法对行政机关采取措施积极适应气候变化的支持力度,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审理企业退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自然保护地等行政补偿纠纷案件,企业主张因行政机关变更或撤销行政许可而遭受实际损失的,依法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保障企业有序退出。审理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划变更、移民安置等行政补偿纠纷案件,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完善陆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9.依法审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纠纷案件。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强化环境责任意识,依法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披露环境信息。投资者以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等未按照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管理要求,公布企业碳排放量、排放设施等碳排放信息,年度融资形式、金额、投向等信息,以及融资所投项目的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信息,致其遭受损失为由提起侵权损害赔偿诉讼、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依法确定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等承担相应侵权责任,确保资金投向气候友好型绿色低碳项目,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公正的气候投融资市场秩序。三、保障产业结构深度调整10.依法审理产能置换纠纷案件。审理钢铁、水泥等产能置换纠纷案件,依法确认合同效力,结合产业政策,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要求,认定合同履行和违约责任,推动产能指标从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向低耗能、低碳排放企业转移。审理债务人在建项目被纳入国家相关领域产业规划或产能置换范围的破产重整、破产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等纠纷案件,积极引导债务人与债权人协商,协调解决企业兼并问题,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推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11.依法审理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侵权人提出延长生态环境修复赔偿金交纳期限、分批赔偿申请,同时提供有效担保的,依法予以准许,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侵权人按照生效裁判要求,在合理期限内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申请支付清洁生产改造费用折抵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损失的,依法予以准许,加强绿色低碳技改抵扣赔偿损失方式的推广适用。12.依法审理绿色金融纠纷案件。审理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和碳减排技术等领域具有发展前景,但经营、资金周转暂遇困难的企业所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要充分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专项再贷款、碳减排项目质押贷款等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促进金融机构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审理绿色股权投资、绿色保险、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基金等纠纷案件,投资者以相关责任主体违反绿色金融管理规定或擅自改变资金绿色用途、致其遭受损失为由主张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法予以支持,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鼓励更多资本和机构参与气候投融资。四、助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13.依法审理煤炭资源利用和电源结构调整纠纷案件。审理涉煤炭资源整合案件,被兼并中小煤矿主张兼并煤炭企业与其新设目标公司共同承担矿业权转让债务清偿责任等的,要结合煤炭资源整合政策,合同签订主体、具体内容以及履行情况,依法保护中小煤矿合法权益,推动高碳排放企业低碳公正转型。审理煤炭中长期合同纠纷案件,坚守契约精神,依法推动完善煤炭生产企业与发电供热企业长协机制,并严格落实。审理电源结构调整纠纷案件,要促进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依法服务国家能源结构清洁高效转型,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防范社会风险。14.依法审理油气资源开发纠纷案件。审理油气资源矿业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依法确认合同中履行报批义务等条款的效力。负有报批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合同相对方请求其履行报批义务的,依法予以支持,推动油气企业尽快释放产能。预约合同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预约合同约定的订立委托、合作勘探开发油气资源本约合同义务,对方请求其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法予以支持。依法惩处涉能源资源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等犯罪行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15.依法审理可再生能源发展纠纷案件。审理清洁能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件,要按照能源项目建设用地分类指导政策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依法妥善处理好沙漠、戈壁、荒漠生态环境保护和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等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关系,助力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供应体系。依法推动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涉及公众生态环境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公众参与决策的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情况、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情况等政府信息。依法引导和推动电力企业重视促进碳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加大设备资金投入,提升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审理电网企业涉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运行服务和涉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运行纠纷案件,依法推动能源高效、清洁利用。16.依法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合同纠纷案件。节能服务企业与用能单位以合同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企业向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企业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用能单位未依约支付节能效益分享款的,依法认定构成违约。节能服务企业作为出质人,以节能服务项目收益权作为质押财产出质并在法定登记机构办理登记,质权人主张就质押节能服务项目收益优先受偿的,依法予以支持。五、推进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17.依法审理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纠纷案件。重点排放单位、其他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规定的机构或个人等碳排放权交易主体主张通过协议转让、单向竞价等方式订立的交易合同有效的,依法予以支持。审理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合同案件,依照法律法规,参照行政规章,结合碳市场业务规则、交易合同约定,全面、客观审核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及核证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核证自愿减排交易系统记载的分配、持有、交易、变更、注销等信息、数据,依法确定碳交易产品的归属。交易主体主张碳排放权、核证自愿减排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承担相关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参照行政规章关于注册登记机构与交易机构之间的职能划分和风险防范制度、结算风险准备金制度等规定,结合碳市场业务规则、交易合同约定等,依法予以认定,保障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18.依法审理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担保纠纷案件。担保合同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以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不是可以设立担保的财产为由,主张担保合同无效的,从严认定合同无效情形,依法最大限度维护合同效力。当事人在碳排放权或者核证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等办理质押登记,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实现质权的情形,质权人主张就登记账户内的碳排放配额或者核证自愿减排量优先受偿的,依法予以支持,助力碳交易产品发挥融资功能,稳定市场预期。19.依法审理碳排放配额清缴行政处罚案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实际排放量超过所持有的上一年度碳排放配额,未按时履行足额清缴义务,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重点排放单位逾期未改正、未补缴碳排放配额或未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等量核减重点排放单位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履行温室气体减排行政监管职责。20.依法办理涉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金钱债权执行案件。对被执行人的存款、现金、有价证券、机动车等可以执行的动产和其他方便执行的财产执行完毕后,债务仍未能得到清偿的,可依法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范围。应当向碳排放权、核证自愿减排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送达执行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21.依法审理涉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纠纷案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因拒绝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义务,或者虚构、捏造、瞒报、漏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支持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技术服务机构与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恶意串通,虚构、捏造、瞒报、漏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对他人造成损害,受害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的,依法予以支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六、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22.建立完善涉碳案件审判机制。构建有利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案件归口审理制度。完善由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牵头,与立案、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相关部门分工配合的审判协调机制。对新类型、具有普遍法律适用指导意义、存在重大法律适用分歧的案件提级管辖。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与应对气候变化,确保法律适用统一。23.着力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加强对民法典绿色原则,新类型生态资源权益保护、担保融资等重大、前沿性基础理论研究,准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体系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等相关纠纷案件特点和审理思路。加快具有跨部门法学理论,能够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和环境工程等基础知识,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碳达峰碳中和复合型审判人才储备。探索建立与域外涉碳案例交换分享机制、法律适用交流机制,加快涉碳案件审判经验积累。24.推动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作。依法支持仲裁机构发挥更大作用,实现调解、仲裁和诉讼有机衔接。深度应用司法大数据技术,探索建立与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之间安全、高效的信息共享。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自身节能降碳行为的感知,鼓励企业、机构、个人建立碳账户、优先使用碳普惠减排量进行碳中和,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共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2月16日
  • 基于大气浓度观测反演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验证传统自下而上清单结果的方法
    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将于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承办,采用线下会议的形式。 一、会议背景 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随后全球各国积极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制定计划。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及时掌握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双碳战略的前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首次完整提出基于大气浓度观测反演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验证传统自下而上清单结果的方法。2020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IG3IS)计划,并组织编写《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Urba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Best Research Practices)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为了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的同行交流,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线上举行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研讨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进展和应用,成立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联盟”,并在AAS、AOSL和CCR联合发表专刊“Atmospheric GHG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近几年来,我国环境、气象、海洋、林业等业务部门分别开展了全国尺度、试点城市、重点行业、海洋及林业等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监测。国家科研计划以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装备。但是,如何准确定量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规律,特别是区分自然源和人为源CO2排放,依旧是国内外科学研究和业务体系的难点和挑战。在国内外新形势下,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研讨会”将聚焦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动我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为建立有效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提供精准的科学理解、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二、目的1)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2)研讨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3)推动中国温室气体监测仪器自主研发和应用三、会议主要信息会议时间:2023年11月18至19日注册时间:2023年11月17日14:00-20:00会议地点:粤海酒店 牡丹厅(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328号)交通和住宿指南见下文五、组委会姚波(联合主席,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曾宁、刘毅、韩鹏飞(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辉林(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刘诚(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吕洪刚(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牛振川(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孙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王绍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六、会议内容专题1:区域、城市尺度及海洋等的碳监测和反演——案例和经验专题2:监测和反演的质控及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的比对验证专题3:温室气体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国产温室气体监测仪器研制进展七、会议日程11月17日下午:会议报到、注册11月18日上午:开幕式及特邀报告下午:专题1报告及集体讨论11月19日上午:专题2及集体讨论下午:专题3及集体讨论、闭幕总结报告形式:口头报告或快闪八、会务费用会议不收取注册费,往返交通及食宿自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