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排水监管

仪器信息网排水监管专题为您整合排水监管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排水监管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排水监管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排水监管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排水监管话题讨论。

排水监管相关的资讯

  • 投资45亿元的排水监管平台需要哪些仪器?
    日前,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投资45亿元完善国家、省、市三级排水监管平台,形成全国统一、全面覆盖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监测体系的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的依据为1992年发布的《城市排水监测工作管理规定》。城市排水监测体系由国家和地方两级城市排水监测网组成(以下简称“国家网”、“地方网”)。国家网由国家中心站、重点城市排水监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组成 地方网由省级中心站和市(城区、县)级排水监测站组成,省级中心站原则上应设置在国家站。  从本次发布的规划细则来看,此次的建设重点为“地方网”,即省级排水监测站和市级排水监测站。目前住建部要求建设的排水监测站应具备《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有关标准规范规定项目的检测能力。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的最新版本为GB/T31962-2015,2016年8月1日正式实施,全检测指标共46项,主要涉及仪器包括:温度计、天平、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H计、COD消解仪、滴定仪、蒸馏装置、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离子计、原子荧光光谱仪、测汞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等。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最新版本为GB18918-2002,全检测指标共62项,其中基本控制指标12项,一类污染物指标7项,选择控制项目43项.主要涉及的仪器包括:COD消解仪、BOD测定仪、天平、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滴定仪、pH计、测汞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荧光光度计、高压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等。  相关链接:十三五将投资45亿元完善我国排水监管平台
  • 十三五将投资45亿元完善我国排水监管平台
    近日,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对我国“十三五”期间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要求,任务目标为:新增污水管网13.44 万公里,老旧污水管网维修4.24 万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3.89 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规模4890 万立方米/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规模4053 万立方米/日,新增污泥(以含水80%的污泥计)处理处置规模6.31 万吨/日,新增再生水利用设施规模2113 万立方米/日,新增初期雨水治理设施规模1016 万立方米/日,完善国家、省、市三级排水监管平台,形成全国统一、全面覆盖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管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划中排水监管平台建设任务、技术要求和投资预算均给出了详细的计划。  任务要求:“十三五”期间,建设国家级排水与污水处理监测站1 座、省级监测站38 座、市级监测站288 座。所有设市城市具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测能力。  技术要求:国家和省级监测站应具备全指标监测能力和主要指标的流动检测能力,市级监测站应具备污水管网排查与检测、污水处理厂基本控制项目及部分选择控制项目的分析能力,污水处理厂监测站应具备日常指标检测能力,满足政府监管和企业运行管理的需要。建成后,基本实现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数据的动态信息监督管理。  投资估算::国家污水处理监测站投资估算为0.68 亿元 已有省级监测站,监测能力未达到全指标检测的,应提升监测能力,每座监测站按0.1 亿计 新建省级监测站按每座按0.15 亿元计 市级监测站除基本控制项目外,还应具备部分一类污染物和部分选择控制项目监测能力,每座监测站按0.1 亿元计 污水处理厂监测站应具备基本控制项目的监测能力,每座监测站按0.03 亿元计。
  • 不断发展的北京市排水监测系统——访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范云慧女士
    排水监测不仅关系着城市排水的有效控制,还涉及水污染的控制、环境保护及改善等问题,而其中被誉为第二水源的再生水的安全性更是受到广泛关注。那么,北京市的排水监测发展如何?北京市再生水的处理和利用情况如何呢?   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Instrument)近日采访了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范云慧女士,请范云慧总监为我们全面解读北京市的排水监测系统。   Instrument: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北京城市排水监测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   范云慧:1954年,北京开始测量污水水量,那也是我们单位工作的起源。1956年逐步开展排水水质的化验分析工作,监测对象以排入河渠的污水为主,最初仅检测污水、污泥中的氮磷钾含量,以计算农田灌溉间接施肥量。后来考虑水质对排水设施以及运行工人的健康影响,增加蛔虫卵、悬浮物、氯化物、油类等项目的监测。   截止1978年,北京市建成了高碑店和酒仙桥两座城市(一级)污水处理厂及12座污水抽升泵站,这时的排水监测工作以污水厂和污水泵站为主,辅以城市排入河渠的污水水质水量监测,同时进行部分排水管网和排水大户的水质水量监测工作。   1994年住建部组建国家城市排水监测网。1995年,北京、天津、上海、青岛、哈尔滨5个城市排水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审核,成为首批国家级排水监测站。同时,北京排水监测站正式更名为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   1995年至2005年,北京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集中规划建设,我站配合相关单位开展了大量规划与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北京市东南郊污染源调查研究、北京市城市污水厂合理规模研究等科研工作 主编了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部颁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城镇排水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标准,参与编制了《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等标准。   目前,北京的排水监测对象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污水排放源头,即排水户。北京的排水户有几万家,重点监测排水量大、可能对管网设施或污水处理厂产生影响的排水户,包括医院、工厂、宾馆饭店、粪便及垃圾处理场站等。   其次,污水传输的管道,即排水管网。排水户排出的污水汇入管网支线,支线再汇入干线,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在此过程中,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对管网造成损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在管网中,对养护工人造成危害,甚至会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因此,管网的监测是排水设施监测的重要一环。   最后是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北京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0%以上,达标排放是监测的重点。众所周知,北京缺水很严重,因此北京市制定了《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根据此方案,北京城区的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升级改造成再生水厂。升级改造之后,排水转为了供水,那么水量、水压、水质的稳定性以及用水安全等内容就成为监测和研究的重点。   Instrument:请您介绍一下,北京城市排水监测的依据和意义?   范云慧:排水户和排水管网监测的主要依据是《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此标准为住建部颁布的行业标准。今年我们作为第二主编单位对此标准进行了修订,即将升级为国家标准。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升为国家标准后,其法律地位会提高,排水户自觉遵守的意识会加强,这将有利于排水许可制度的推行。排水户是污染的源头,排水户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对后面的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如前所述,排水管网的监测主要是为了监控水质,防止对管网设施的损害和堵塞 监测产生的气体,防止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管网污水的最终去向是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的波动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影响很大。通过积累经验数据,快速判断异常污水来源对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良好运行有重要意义。   Instrument:您前面提及北京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这项工作计划在什么时间完成?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再生水的供水、使用和监管问题?   范云慧:根据前面提到的三年行动方案,到2016年左右,北京城区全部污水处理厂将升级改造成再生水厂,郊区县的污水处理设施也以再生水厂为主。   目前,北京市再生水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城市杂用,一般是小区冲厕、城市绿化、洗车、混凝土搅拌、道路喷洒等用水 二是景观环境用水,一般是河流湖泊补给水,如小月河、清河等河流和圆明园、大观园、陶然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公园内湖泊的补给水主要是再生水 最后是工业用水,如热电厂、垃圾焚烧厂等的冷却用水。工业用水户虽然不多,但单户用水量很大,因此总量也很可观。   根据用途不同,再生水的水质标准也不同。比如城市杂用注重卫生学指标 景观环境用水注重氮磷等营养盐指标 工业用水注重氯化物、总硬度等易腐蚀设备及结垢的指标。   由于目前无法实现分质供水,因此在工艺设计及运行供水时要兼顾多种用途,水质监管也要综合几种用途的指标。再生水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又是由污水处理而来,用水的安全性不容忽视。近年来,再生水利用的安全性研究成为热点,比如再生水中抗生素和激素类物质含量、再生水输送中水质变化研究等,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监测的发展方向。   Instrument:作为一家国有第三方检测企业,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和优势有哪些呢?   范云慧:我们目前主要的业务是排水监测和供水监测,其中80%~90%都集中在排水监测方面。   在北京市的排水监测领域,我们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权威性。我们站是住建部国家城市排水监测网成员单位,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排水监测机构。主编、参编了多个排水标准、规范,排水监测方面经验丰富 二是资源丰富。我们已有60年的排水监测历史,积累了大量排水户、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监测对象的资料与数据,熟悉各项排水法律、法规和标准,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是人员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我们团队30%以上是在排水监测一线工作多年的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多人具有污水处理运行及管网维护工作经历,因此在提供监测服务的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相关技术咨询服务。   北京的排水监测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北京市污水处理厂将全面升级改造成再生水厂,再生水监测需求将大大增加。我本人曾从事再生水监测工作8年,我们将积极发挥这一优势,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向再生水监测,以保持我们在排水监测领域的领先地位。   我们目前通过认证的检测能力涵盖水、气、固、流量、噪声、水处理剂等领域。随着环境治理的不断加强,污泥处置、废气治理也渐成热点。我们的业务除了供水、污水、污泥监测外,已扩展到土壤、固废、气体等相关领域。目前经过国家级认证的检测项目已达238项(不重复项)。同时,我们也从仅从事排水监测的单一型实验室逐步发展成集供排水及环保监测领域于一身的综合性监测机构。   Instrument:最后,请您谈一谈对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第三方检测市场的看法?   范云慧:近几年,随着政策的利好,大家普遍看好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发展。随着&ldquo 大气十条&rdquo 以及随后将推出的&ldquo 水十条&rdquo 、&ldquo 土十条&rdquo 的出台,环境监测领域的市场需求将飞速增长。   看好这一新兴领域,近几年民营的检测机构大量涌现,发展势头强劲。由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计量认证门槛不高,规模较小的检测机构在技术实力和生存压力的双重压力下,发展会比较艰难。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应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专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我建议在成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之初,要有明确的业务增长点,同时考虑数据质量和技术人员稳定性等问题,不要盲目进入此市场。   采访后记   可以预见,北京市再生水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北京市的缺水状况,但是再生水利用的一系列安全性问题仍没有最终定论。期待北京市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资源和实践经验,加强对再生水利用的监测,加快对再生水利用的研究,早日使再生水真正成为一种为大家接受的水源。   再生水水质标准中重金属指标远远严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标准中的重金属指标,而污泥中的重金属也是阻碍污泥最终处置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此次《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的修订是否会对重金属指标有更严格的要求呢?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方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实验室也许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是以技术为本,保证服务的质量,以求得长期发展 二是走差异化道路,形成自己的优势服务 三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提高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整体实力。 采访编辑:李学雷   附录个人简介:   范云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1997年至2004年在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任检验科科长,2005年至2012年在北京京城中水有限责任公司任再生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2013年至今在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有限公司任市场开发总监、技术总监。2005年筹建完成全国第一家再生水水质监测中心。曾参与《再生水灌溉绿地技术规范》(DB11/T 672-2009)、《再生水水质标准》(SL 368-2006)等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
  • 福建省将建立城市排水监测网
    近日福建省对外发布了《关于设立福建省城市排水监测网的通知》,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监督管理工作,将建立福建省城市排水监测网,对城镇排水企业实施水质监测。具体通知如下: 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泉州市公用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排水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监测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建城〔2012〕62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建立福建省城市排水监测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福建省排水水质监测网由省网中心站和地方站组成。省网中心站设在国家城市排水监测网厦门监测站(该站是我省唯一一家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的排水监测站,是第一批国家城市排水监测网成员单位之一)。各市、县通过省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的城市排水监测机构可申请入网作为省网地方站。省网地方站由符合要求的排水监测机构向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后,报省住建厅批准入网。 二、省网中心站受省住建厅委托,负责省网日常管理工作,对城镇排水企业实施水质监测 指导省网地方站的排水监测工作,应用实验室间比对与质控考核等手段评价省网地方站的监测技术与质量 对市(区、县)级排水监测机构进行技术考核、人员培训,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协作等活动。 三、省网各监测站定期向省住建厅报送水质监测资料 省网中心站受省住建厅委托,定期汇总全省监测资料。 四、有条件的城市要尽快建立排水监测监管机构,积极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年4月19日
  • 智易时代入河排污口智能监管方案
    方案背景河流水环境“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岸上污染物通过入河排口进入水环境,只有说清了排口的水质水量,才能说清河流污染负荷和各排口的污染贡献率,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而入河排口的管控是最优化和最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入河排口管控是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求,是区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长制的重要抓手。《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22〕17号)指出以水陆统筹,以水定岸,明晰责任,严格监督,统一要求,差别管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为原则,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化排污口设置和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管控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解决方案01 方案架构构建以“四个一”为总体架构的流域排污口监测监控系统,即“一张网、 一支撑、 一张图、 一服务”四层结构体系。该系统将充分融合已有的信息化平台,做好与现有系统的数据归集对接,数据全面贯通,彻底形成排污口动态监控、智能研判、精准监管、效果反馈的闭环监管模式。从区域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需求出发,提出了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日常监测、监测数据、溯源数据、整治数据汇集至入河排污口动态管理平台,数据信息库形成入河排污口档案,基于统一的管理平台和安全体系,实现排污口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掌握入河、入海污染源情况,提高排污口信息质量和规范性,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排污口数据,推动提升区域排污口管理标准化水平。进一步促进沿线排污口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推动解决入海口水质不达标问题。02 光谱水质自动监测站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站是针对地表水监测断面、河湖排口水质状况开展监测的主要途径。监测站主要由光谱水质在线监测模组、常规五参在线监测模组、采配水系统、智能留样系统、数据收集与传输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光谱水质在线监测模组主要负责对检测水体的 COD、总磷、总氮、氨氮等水质参数开展实时在线监测;常规五参水质在线监测模组主要针对排口水体的水温、pH 值、溶解氧、电导率和浊度开展实时现在监测;采配水系统由才水泵、采水管路组成,负责为监测站提供排水的水体的样本,并保证其提供的水质、水压和水量均需满足微站内各项探头设备的要求;智能留样系统则是独立于采配水系统外的水样留存系统,主要根据用户的系统设定要求,针对采配水系统所采集的标准水样、异常水样等进行留存保管,以备用户后续追溯。03 视频监控为实时全面监管入河排污口周边情况,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并将数据实时上传到入河排污口动态管理平台。监控范围覆盖以入河排污口为中心周边 100 m 半径范围,实现24小时全天候值守;采用4G高速传输网络,实现监控影像的随时上传,和监控影像的随时调用提取。04 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成。在光照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电动势,形成太阳能电池方阵,方阵电压满足太阳能电池的要求,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对电池进行充电,并将光能转换成的电能储存起来。在无光照时,通过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由蓄电池组给直流负载供电,同时蓄电池还要直接给独立逆变器供电,通过独立逆变器逆变成交流电,给交流负载供电。05 入河排污口动态管理平台构建科学、精准的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实时自动监测监控平台,充分利用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率的新技术获取水质水量精准数据,以入河排污口为切入点,提升整体水环境的监管能力。为加强数据互联共享,及时提供自动监测评估信息。加强风险防范,完善管理手段,提升常规和突发状况下的数据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做好源头防控,以大数据、可视化为核心推动水环境生态管理的进步,同时为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决策支撑数据。方案特点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够精准识别污染源及其排放量,实施源头控制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进入河流。同时,结合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对末端排放进行深度处理,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有效减轻对河流生态的负面影响。为河流的长期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实时监测与快速响应系统通过覆盖全流域的在线监测网络,实时收集水质、水量、污染源排放等多维度数据,并利用AI算法进行智能分析。一旦发现数据异常或潜在污染风险,系统将立即触发预警,并自动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实现快速响应。大大提高了污染事件的发现和处理速度,有效减少了环境损害,为河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治理,综合考虑水资源保护、防洪减灾、生态修复等多方面需求,实现流域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改善,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水质安全 | 睿科集团受邀参加2019年城镇供排水安全保障与水质监测技术研讨会
    11月11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19年城镇供排水安全保障与水质监测技术研讨会”在厦门万佳国际酒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围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推介水专项最新科技成果,全面贯彻“水十条”,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保障饮用水安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用水需求已从水量需求转移到水质需求,此次会议汇集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领导参加,分别来自各地水质监测中心、科研院所、供排水公司、疾控中心、水质监测网、自来水公司等领域。与会的水安全领域专家,就当前城市供排水水质保障技术、智能化监测技术、标准化研究、在线监测技术等做了研究成果报告。睿科集团作为样品前处理自动化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此次亦携旗下产品ASPE Ultra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水质方向)、Auto Prep 200全自动液体样品处理工作站亮相此次会议,引起与会人员的驻足关注、咨询,与我们的工作人员共同探讨水质样品前处理领域的产品及其专业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沟通交流了实践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科学研究的进步势必带动行业发展,行业发展必将对科技进步提出更高挑战,睿科集团将继续秉承初心,深耕产品创新研发,力求为广大客户朋友带来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产品及更新的应用解决方案。
  • 天津2013年民心工程 食品安全首入监管计划
    人民网天津视窗1月5日电:昨天(4日)是2013年上班第一天,天津市政府召开第10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今年20项民心工程和食品安全监管计划,研究了“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动和新一批重大项目。   民心工程内容突出四大方面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3年本市将连续第七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内容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增强民生保障能力 加强社会公共服务,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改善城市环境功能,提高生态宜居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让群众更加受益。   据悉,被称为民生“新七事”的就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物价等内容大多会在今年的20项民心工程中得到体现。而像增加群众收入、加快保障房建设、方便市民出行、改造水气热管网等往年备受市民关注的项目也将继续纳入民心工程,并得到进一步实施。   将深入开展“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动   今年,本市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搞服务、制定出台帮扶措施、提升党政机关服务效能等。本市将组织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党政机关2500名干部成立500个服务工作组,深入企业工程项目和基层单位,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帮扶活动。   会议强调,各级服务工作组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真情测量城市的“体温”,用实招破解发展的难题,坚决杜绝虚张声势、装装样子,坚决不给基层添麻烦增负担,在企业和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食品安全监管计划新增五项放心食品工程   在会上审议并原则通过的2013年食品安全监管计划将突出食品安全“5210”工程建设,即围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监测、检验检测、督导评估和应急管理五大体系,搭建食品安全信息和宣传教育两大平台,在继续开展“放心馒头、放心猪肉、放心菜基地、放心奶、放心餐馆”的基础上,将启动“放心食品示范店、放心食用油、放心豆制品、放心面粉、放心肉鸡”等共十大放心食品系列民心工程建设。   在强化食品安检抽检工作方面,2013年本市食品安全抽检批次在各环节同比2012年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加大食品安全风险检测覆盖面和覆盖密度,由2012年的8个区县增加到16个,由原来的640个监测点扩大到1000至1200个。   此外,本市首次把食品安全标准内容列入2013年监管计划,建立健全本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制度、程序。同时,突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力争在本市50家以上企业建成食品工业诚信管理体系,率先在规模以上乳制品和食用油企业实现诚信建设全覆盖。   新推重大项目170项 已有110项开工   本市今年推出新一批工业、服务业、区县、自主创新和市政交通重大项目170项。这些项目整体水平高,具有聚集带动效应,有利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项目比较扎实,已有110项开工建设 符合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中主要包括,工业重大项目20项,目前大众汽车高档自动变速器、忠旺铝业高精度铝深加工材料等1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服务业重大项目20项,目前民园体育场保护利用提升改造、宝坻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等1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此外还包括区县重大项目10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20项、市政交通重大项目10项。   记者了解到,这些项目中很多都关乎民生改善,包括天津公交集团与比亚迪公司合资建设的新能源大客车项目、坐落于南开区的星光天地购物中心项目、坐落于红桥区的陆家嘴商场项目、地铁1号线东延工程以及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工程等。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公安厅(局)、自然资源厅(委、局)、生态环境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水利(水务)厅(局)、各直属海关、药监局,各检验检测机构:为进一步强化检验检测市场监管,推进检验检测行风建设,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海关总署和国家药监局决定于2023年10月至11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回头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监管为民”理念,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检验检测领域行风突出问题,对2022年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开展“回头看”,持续保持对虚假和不实检验检测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继续加大对风险隐患大、问题高发频发领域的排查整治力度,有力推动检验检测机构牢固树立底线意识、风险意识、诚信意识,坚决破除检验检测市场乱象。(一)产品潜在风险领域专项整治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涉及成品油、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个人防护装备、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体等领域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回头看”,在2022年专项检查基础上,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归纳总结、分门别类,实施重点监管,强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坚持“检查一批、严处一批、曝光一批、规范一批”的工作方针,集中力量查处一批检验检测违法案件,督促机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二)生态环境领域专项整治根据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相关要求,各地市场监管和生态环境部门要聚焦碳排放数据管理和环境监测等领域,联合对碳排放核查检验检测机构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实施重点抽查。发现跨省级行政区开展业务的检验检测机构问题线索的,由业务委托地省级生态环境、市场监管部门将相关问题线索移交资质认定获取地同级相关部门进行查实并反馈检查结果。对出具不实、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依据《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处罚,并实施停止采信监测数据结果等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涉嫌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出具证明重大失实等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机动车检验检测领域专项整治根据《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联合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部门加强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管,严厉打击只收费不检车、不执行国家标准检验、替检代检、篡改检验数据、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监督检查中发现检验机构存在违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嫌疑的,相关部门可以核查检测数据、视频、档案。对查实机动车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公安、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处罚,移送市场管部门依法撤销资质。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管理人以及检测人员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行贿受贿、重大责任事故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各部门间应当共享检验机构上传的检验数据、检验报告信息,畅通数据共享渠道,为依法履职提供有力支撑。(四)民生安全领域专项整治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针对涉及民生安全、社会关注度高、反映问题集中的食品、建筑材料和供排水等领域实施重点监管,提高抽查比例。加强对市场监管领域新情况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高效精准防范化解检验检测市场风险隐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计划检查100家机构(含20家国家质检中心)。重点监管领域和抽查数量分别为:自然资源检验检测领域5家、生态环境监测领域10家、机动车检验领域10家、水利水质监测领域5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领域5家、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检验检测领域5家、食品检验领域10家、成品油检验领域5家、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检验领域5家、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体出厂检验领域5家,其他领域抽查35家。海关部门依法对进出口商品检验领域检验检测活动进行监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予以配合,以维护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和市场公平交易。对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环节中发现存在工作质量问题的检验检测机构加强监管。指导有关检验检测机构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查处,并向社会公开结果。依法调查处理检验检测机构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相关规定的行为,切实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三、省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围绕本级政府工作重点,坚持打建结合,紧贴实际制定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计划和比例,加快建立落实机构主体责任、属地监管责任、行业管理责任的检验检测监管体系。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落实情况进行指导调研。(一)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号)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协同高效的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明确议事会商、情况通报等工作要求,有效整合监管资源,统筹监管政策制定,督促监管责任落实,推动监管信息共享,联合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分析研判、通报结果。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动态更新机制,按事项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完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二)建立重点风险领域防治体系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省内实际情况和重点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商,将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公共安全和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领域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加大对自然资源检验检测、生态环境监测、机动车检验、水利水质监测、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检验检测、食品检验、成品油检验、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检验、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体出厂检验等领域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强化对出现检验检测质量问题机构的监督检查,可根据实际适当提高抽取比例,扩大监管范围。(三)强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推进信用监管,完善信用体系,是建立健全新型监管机制的基础。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国市监信发〔2022〕6号)要求,加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专业领域监管的有效结合,建立健全适用于专业领域的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机构实施科学分类,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工作中的常态化运用,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要求,将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信息归集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记于企业名下,及时共享信用信息,提升监管的威慑力和权威性,形成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有效制约。(四)提升区域协同监管能力探索建立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鼓励京津冀、长三角、中部、西南、西北等已建立省际协同协作机制的地区探索有效合作方式,实现监管信息互通、监管人员互派、违法线索互联、处罚结果互认,促进不同地区实现协调统一监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统一大市场理念,结合职责将在辖区内开展检验检测业务的机构和活动统一纳入监管范围,既要加强对本地区发证机构的日常监管,也要重视本地区检验检测市场秩序的维护;发现跨区域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除依法依规处理外,还要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给相关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五)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智慧监管探索应用,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利用市场监管总局信息化平台统筹建设契机和各地信息化平台建设既有成果,细化和完善机构档案与能力信息数据库,及时归集各方信息,加快推进信息系统应用建设,构建行业大数据风险分析模型,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全系统智慧监管总体效能。四、检验检测机构开展风险自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引导检验检测机构扎实开展自查,深入排查风险隐患,系统做好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预防、规避和降低运行风险。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守法倡议活动”,促使检验检测机构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自查重点:检验检测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准确;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能够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是否完备;是否遵守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是否制定安全作业管理程序并有效实施,对有毒有害物质、化学危险品、易燃易爆物质有效管控等。市场监管总局制订了《2023年度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自查表》(附件1)、《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守法承诺书》(附件2),各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应于2023年10月27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签署承诺书,并通过http://116.204.125.192/上报自查情况和承诺书。省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完成自查、整改工作。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实施。各地市场监管、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海关和药监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检验检测监管,做好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的组织协调,切实加强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确保检验检测监管工作取得实效。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的相关方案、现场检查作业指导书和现场检查表等,将提供给地方参照。(二)严守工作纪律。监督抽查应严守公正、客观、严肃的工作纪律,遵守保密要求,严格依法实施。现场检查应当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得由被检查机构承担任何费用,不得收取被检查机构给予的劳务费、礼金或礼品,不得参加任何参观或宴请。(三)做好宣传引导。各地有关部门要结合监管实践,借助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公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计划和查处结果,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参与,增强检验检测机构竞争合规意识,提高监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要集中公布一批检验检测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曝光检验检测市场乱象,提高监督抽查的影响力和震慑力。(四)及时总结成效。请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于2023年10月27日前报送本地区年度监督抽查计划,11月24日前报送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信息统计表(附件3)、工作总结和典型案例。上述材料均通过总局公文交换系统报送。联系人: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 左天明010-82262722附件:1.2023年度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自查表2.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守法承诺书3.2023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信息统计表市场监管总局 公安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海关总署 国家药监局2023年10月13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1:2023年度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自查表.docx附件2: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守法承诺书.docx附件3:2023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信息统计表.docx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2年度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情况
    关于2022年度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情况的通告2023年第17号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方式,组织完成2022年度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本次联合监督抽查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机动车、水利水质、进出口商品、 医疗器械防护用品、食品、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作为重点抽查领域,以打击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行为为主要目标,共抽查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100家(含41家国家质检中心)。其中,抽查自然资源检验检测机构5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10家,机动车检验机构5家,水利水质监测机构5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6家,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检验检测机构5家,食品检验机构10家,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检验机构5家,其他领域机构49家。此外,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国市监检测〔2022〕81号)的部署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抽查省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15339家,具体检查结果由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予以公布。二、发现的主要问题从监督抽查情况看,大部分检验检测机构能够履行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开展检验检测活动。本次监督抽查共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机构22家, 占全部抽查机构数量的22%。其中, 存在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机构4家 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不能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机构1家 其他为存在未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未按规定分包检验检测项目等一般性违规问题的机构。(一)严重违法违规问题一是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二是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不能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二)一般性违规问题一是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变更手续。二是未按规定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或者应当注明而未注明分包情况。三是未按照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的检验检测规程或方法进行检验检测。四是未在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检验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验检测专用章。五是未按规定在检验检测报告上标注资质认定标志。(三)普遍性问题本次监督抽查发现的机构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虽不构成违法违规,但需要通过说服教育、提醒纠正等手段督促机构自行改正。一是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构存在危险化学品台账记录不完整; 安全防护设施不能有效运行等问题。二是内部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未按规定参加能力验证; 样品的流转、保存、处置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等。三是管理体系运行不完备。部分机构程序文件不规范、不完整,与实际不相符,未覆盖全部检测场所。三、处理结果依据《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对相关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的处理结果如下:(一)责令存在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等问题的5家机构限期改正,并移交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名单见附件)(二)责令存在未按照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的检验检测方法进行检验检测、未按规定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未在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检验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验检测专用章等问题的17家机构1个月内改正。四、相关要求(一)加强属地监管,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依规抓好相关机构的后续处理工作,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在完成对相关机构执法调查及处罚后,及时向社会公示查处结果。(二)认真做好整改,切实强化行风建设。检验检测机构要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切实强化行风建设,针对检查反馈的问题要逐一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培训学习,依法依规开展检验检测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三)做好宣传引导,强化检查结果运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利用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稳妥宣传监督抽查工作开展情况,按照相关规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渠道公开查处结果,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提高监督抽查的影响力和威慑力。附件: 责令改正的检验检测机构名单 市场监管总局 公安部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海关总署 国家药监局2023年8月17日责令改正的检验检测机构名单序号领域法人证书名称存在主要问题1自然资源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2生态环境华南理工大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不能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3其他新疆昌源水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城市排水监测网乌鲁木齐监测站/新疆昌源水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4其他南京科正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南京科正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有限公司(1)未按规定办理变更;(2)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5其他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
  • 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 污染企业躲猫猫暴监管缺陷
    环保部督查重金属污染   环境保护部刚刚公布了《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9年全国污染减排好于预期,首次达到了“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实施进度要求,但关系民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仍然很突出,今年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综合整治。和我们熟悉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相比,重金属污染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肖平,是山东肥城市肖家店村的村民,拥有一个其乐融融的五口之家,然而短短3年过后,这个五口之家却只剩下了孤儿寡母——肖平和她的孩子。   肖平:晚上想起都出汗,太可怕了。   1997年4月,肖平的丈夫突然去世,年龄只有29岁。肖平的丈夫得的是食道癌,丈夫怎么会染上这种绝症呢?在悲痛中,肖平时常感到疑惑,但噩梦才刚刚开始。不久,肖平的公公婆婆也先后去世,死因同样是食道癌。   肖平:开始疼,开始的情况一样。   短短几年时间,三位亲人都死于癌症,让肖平一直生活在恐惧和忧虑当中。   肖平:晚上一想到死去的亲人心里就哆嗦,特别是过节时,人家全家团聚,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在肖家店村,遭遇不幸的,并不是肖平一家。在肖家店村村委会,记者看到了肖家店村历年的死亡名单:2000年,死亡人数17人,其中11人死于癌症 2001年,死亡人数16人,其中9人是因为癌症死亡 2002年,死亡人数17人,其中10人死于癌症 2003年,死亡人数19人,其中12人是因为癌症死亡。2004年,死亡人数21人,其中14人是因为癌症死亡。整个村子的癌症患病率高达12.5%,超过正常值10万分之200,近60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肖家店村的老百姓遭受着癌症的劫难呢?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专家来到这里寻找原因。   林景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我想了解最重要的问题是发病有没有时间界限。   村医生(山东肥城市安驾庄镇肖家店村卫生所):1989年以前少,从1987年 1989年以后,年年增多。   癌症并没有传染性,可却像瘟疫一样在肖家店村蔓延,村民们说,罪魁祸首正是这些流淌在大汶河里的污水。记者拍摄时,河水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味,黄褐色的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层油腻腻的泡沫。就是这样的水,环绕在肖家店村周围。尽管又臭又脏,但却是村里唯一的灌溉水源。   记者:85年以后为什么污染严重了呢?   村支书:从1985年以后污染加重,造纸厂、农药厂都往大汶河里排污水。   林景星教授曾经多次对环境污染和癌症的关系进行实地调研。他发现,肖家店村癌症的高发期与水质受到污染的时间基本吻合。在排除饮食习惯、家族遗传等因素之后,林教授进一步对村里的土壤、农作物进行了分类取样。检测证实,该村的土壤、蔬菜以及人的毛发均不同程度受到剧毒元素的污染。其中,小麦中的铬含量超标1.7倍,白菜中的铅超标2倍 菠菜的镉含量超标达到9倍,铬含量超标12倍 莴笋叶中的镉含量超标2倍,铬含量超标4倍。   林景星教授:其中超标比较厉害的就是镉,镉是一个剧毒元素,超标会引起各种各样癌症,比如说肠胃癌、食道癌、还有肝癌。   污染给肖家店村带来的创伤不能愈合,然而在更多的地方,悲剧不断上演:2004年4月,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长沙湘和化工厂未经审批建设了一条炼铟生产线,2009年6月,湖南省浏阳市对湘和化工厂周边1200米范围内的1600余名村民进行体检,结果镉超标者达350多人。截至目前,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已造成了两人死亡、500余人尿镉超标,厂区周边土壤、农田、林地等被污染   贵州东部万山特区万山镇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汞矿产地,但由于常年未经处理排放,直接导致环境中金属汞总量居高不下,至少达到350吨,几乎相当于全球目前每年汞排放量的1/10。据当地卫生部门估算,当地6万总人口中,目前至少有200余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汞中毒症状。   最近两年,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贵州独柳江砷污染事件、山东邳州砷污染事件、河南大沙河、陕西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等等,因为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接连发生。   环保部华北督察中心主任 熊跃辉: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一些地方工业企业一蜂而上,而且起点低,污染治理设施不到位,使这些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日积月累的,瘀积到附寄到一定程度以后,出于一个重金属中毒的这些高发期,很多地方铅中毒的,铬中毒的汞中毒的,重金属污染的防控,如果再不引起重视,很多致命的问题依然会层出不穷。   记者: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目前涉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现状,您会怎么形容呢?   熊跃辉:堪忧。   我们所面对的重金属污染确实不容乐观,2009年环境保护部共接报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12起,共造成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引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环保部最近部署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华南五个督查中心,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一次仔细摸底排查。我们来看看他们在河北排查的情况。   河北威县小营村   陈国旗(国家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察中心督查三处处长):村里像这样的作坊有多少?   俆树杰(威县环保局局长):这几年都取缔了,原来12家后来取缔6家,现在都取缔了。   皮毛行业是河北威县的一大产业,当督察组来到当地皮毛加工摊点密集的小营村时,当地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将督查人员带到了一个被拆除的皮毛加工作坊。   陈国旗:我判断停的时间不长,你看这东西。这不会是停了两三年的,肯定是没几天的事。   在这个被拆除的作坊对面,是小营村唯一的一个水塘,水塘里的水已经发红,并且不断发出阵阵恶臭,水塘边的这两棵小树也已经快要枯死,水塘边的这些皮毛明显是刚刚倒过来的。   记者:刚刚陈处长说,这可能是刚刚停产,不是说停了好几年。   徐树杰:这个啊,是说没再洗。   事实上,小营村的皮毛加工摊点,并没有完全被取缔,就在距离水塘不到100米的地方,记者看到,这个加工摊点的主人虽然不见踪影,但清洗皮毛的机器、还有这件工作服都还在滴水,在作坊前的开阔地带,晾晒皮毛用得木板也还没来得及收起来。从现场迹象来看,是刚刚停止生产,而这里清洗皮毛的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向村子的水塘。   陈国旗:绝对不能用了,这水污染厉害,水这都没法拯救。   河北威县的皮毛加工产业,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由于加工摊点规模小、工艺简单、技术落后,大多属于家庭作坊式生产,没有任何治污措施,成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一大隐患。   徐树杰:他这个反弹特厉害,你给他全部给他砸了,他马上垒起来,垒起来他正常能生产就这个。断电,他自个儿接了线。   在督查中,威县一些规模稍大的企业也存在问题。威县洲达皮业有限公司由于环保手续不全,没有排污许可,被威县的相关部门要求停产,但是督察组在现场发现,厂子的晾晒场依旧晾晒着刚刚处理完的皮毛,机器也明显是刚刚才停产的。   针对威县皮毛行业污染现状,威县曾经发动过数次集中整治活动,环保、工商、电力、水利、税务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形成高压态势。   徐树杰:执法可以说投入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太多。   徐树杰:效果有。   徐树杰:责任大,压力也大,环保局长不好干,确实责任大。   河北 广宗县 现场执法   陈国旗(国家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察中心督查三处处长):你们平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这个水对这个废渣,国家一块规定,你清楚不清楚?   河北广宗县金属表面处理厂老板:我也没文化,小学毕业,我也不清楚。   河北广宗县金属表面处理厂建于1993年,主要生产工艺是镀铬、镀镍,督察人员经过现场勘查和询问得知,这个厂没有排污许可、没有运行台账、没有对污水处理的监测记录,十几年来产生的含铬污泥去向不明、并且没有相应的危废处理协议和联单,更令督查人员震惊的是,这个企业有5个排污口可以向外排水,而其中四个排污口,直接将污水排到这个叫合义渠的河里。   监察员:你这个水达标排放,能不能达标排放。有没有数?   工厂老板:能。   陈国旗:咱们市局监测过没有?   工作人员:市局监测,监测。   陈国旗:他这个情况怎么样?   工作人员:监测完了应该是不达标,要不然市政府下过停产。   2005年,邢台市环保局经过监测,广宗县金属表面处理厂的污水排放不能达标,因而责令停产,检查这天,这家企业虽然处于停产状态,但停产时间却并不是2005年。   陈国旗:大概是什么时候停产的?   河北广宗县金属表面处理厂老板:大概我也记不清。就是6月份,那5月份了。   2005年被邢台市政府叫停的企业,一直到今年5月份还在生产,在恢复生产前,厂子的治污设置并没有进行过任何改进。而企业生产一天就会产生危废、并且会向紧邻的合义渠排放不能达标排放的污水。现在合义渠的水已经变成了黑色,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督察组在广宗县共检查了六家电镀企业,都没有排污许可,含铬污泥也都去向不明,甚至有的企业,含铬废水没有经过深度处理便进入了市政管网。   广宗县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一个电镀小区,好让这些电镀企业集中生产、集中治理、集中排放,以便于监督管理。   广宗县县长:我们没这个能力现在就说找客商,招商引资也得做,甭管想什么法。那天我们那书记也说,这个事要花多少力气也得办这个事。   采访当中,督察组专家告诉我们,重金属一旦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源,治理起来难度很大,传统化学方法修复一亩农田,要花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用成本相对较低的植物修复法,又得要三五年时间才能见到效果。看来只有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才是环境资金代价最小的办法。可是,一道道监管难题又接踵而至。   记者跟随环保部华北督察中心,拍摄了他们在河北省排查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这一路下来,看到一些地方重金属污染污染依然令人担忧。而除了不法企业违规生产,环保督察人员在排查中还发现了别的隐患。   石家庄鹿泉县的这家电镀企业,当督查组来到工厂的废水池边时,工厂负责人突然俯下身子,用手撩起了水池中的废水。   石家庄鹿泉县的这家电镀企业老板:处理以后水是清的。   陈国旗:含重金属水都是清的,没有一个不是清的,小伙子我跟你看,重金属污染那个水,看时候比较清的,那含量比较高了。   在石家庄鹿泉县的这家电镀企业老板:种田没事。   事实上,这家企业电镀产生的含铬废水并没有经过深度处理。   石家庄鹿泉县的这家电镀企业老板:环评的时候说是没事,可以浇花。   记者:那你都经过什么处理,那个水?   石家庄鹿泉县的这家电镀企业老板:经过就是那个处理池。   这就是工厂负责人所说的处理池,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沉淀池,池底淤积了厚厚一层含铬污泥,就在这个沉淀池旁边,正是这个厂负责人的菜地,在他看来,用这样清亮的水浇菜并没有什么问题。   石家庄市赵县的一家化工厂,黄色粉尘中的六价铬,含有剧毒。而工厂已经完全被这些剧毒粉尘覆盖,工厂目前已经停产,但是根据督察组了解,厂长本人已经深度中毒。厂区及周围地区被严重污染,无法恢复。在河北平乡县,这家电镀厂虽然被关停了多年,但检查检查完后,环保部华北督察中心副主任王赣江显忧心忡忡。   王主任:你们看,这个企业的旁边不到10米的地方就是农田蔬菜,如果这个下了大雨这个水一冲去,老百姓一浇到菜里边,菜就污染,吃到人的肚子里面,致突变致畸形致癌。   一些企业告诉督察人员,自己的危险废物,已经和有处理资质的机构签定了协议,并且会定期转送,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监察员:一问说是去,都是送给砖厂处理,但实际上也没有协议,也没有转运的联单,到底有没有处理去哪了?   记者:说不清楚。   监察员:很可能自己比如说找个地方随便倾倒这些都有可能。   龙腾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唯一一家有资质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的公司,按照规定,涉重金属污染企业都应该将危废送到这里处理。   龙腾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有些企业在进行投产前他不有个环评,环评的话,他是这个范围内的经营资质,我们可以给他进行签这样协议,但真正投产以后有些企业没有达到真正的危废转移,就是像产值比较小的100万以下的注册企业,最终发生转移的不是特别多。   实际上,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保部门监管的重中之重,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务院九部门开展了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9123家,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183家,取缔关闭231家,停产整治641家。那么,怎么才能把监管真正落实到位,防止污染企业死灰复燃呢?我们也采访了河北省环保厅厅长姬振海和环保部华北督察中心主任熊跃辉。   实际上针对目前河北省,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存在的问题,问题多多,但是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北省环保厅厅长姬振海。 以及华环保部北督察中心主任熊跃辉。   记者:这次的督查中主要有哪些突出的问题呢?   熊跃辉:环首都圈的共282家涉重金属企业逐家严查,不同程度存在问题的占65.9%。这个重金属含量高,有的有三四种重金属,要素齐全,这个危害很大的。   河北省涉重金属污染企业有将近430家,这些企业以制革、铅冶炼、电镀、蓄电池加工居多,排放的重金属主要是铬、铅、镍、铜。  熊跃辉:这些重金属污染企业确实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有的很小的这些企业,工艺很简单,设备很简单,你管得严了,打得严了他就停了,一旦放松他又死灰复燃、。   从5月中下旬开始,环保部华北督察中心对北京、天津、河北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沧州、石家庄7地市,环首都圈的共282家涉重金属企业逐家严查,发现186家不同程度存在环境违法问题,违法率占65.9%。其中:北京查39家,14家有问题 天津查124家,101家有问题 河北查119家,71家有问题。   记者: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熊跃辉:我觉得很多问题是由于忽视监管,放松监管,不会监管造成的。同时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也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哪三个方面问题呢?你不查我不改,你不处罚我不整治,人民群众没有要求我不尽责任。   记者:针对目前这种现状,您认为可行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   熊跃辉:我觉得并不难,首先是我们国家对威胁废物的处置、储存、运输、处理有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也就是说有法可依,关键是要做到有法必依。只要我们加强监管,加大查处力度,工艺技术,关键是有法必依的问题。   记者:下一步河北省对于涉重金属污染企业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姬振海:从环保部门来说我们本身来讲我们是提倡执法叫三严,叫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审批新建项目环评,严肃追究环境监管的实质责任,用铁的手腕来治污。现在就想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和地方的这个政绩,地方领导的政绩,地方的这些考核要挂起钩来。如果长期你得不到整治,考核当中可能就分数低,或者考核当中就不过关,那么你不过关就和你的官帽子就有联系了,所以摘不掉黑帽子, 我们省委书记讲了,摘不掉黑帽子就摘官帽子,最终还得是社会一起行动来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形成一种合力让这种现象不能再死灰复燃。   陕西凤翔铅污染、湖南浏阳镉污染、山东临沂砷污染,重金属污染事件在2009年接连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我们也看到,面对数量众多的小皮革小冶炼厂,环保督察人员即使使出浑身解数,十个手指头恐怕也难以按下不断浮出来的葫芦。冰冻三次非一日之寒,污染事件频频现身,暴露出了环境监管中的一些制度性矛盾。不少污染企业所以能苟延残喘,不是因为它们狡猾,而是因为它们能给地方带来经济收入。在利益驱动下,这些企业总能想办法和环保部门玩起躲猫猫,绕开各种监管。我们要改变这场猫捉老鼠,疲于奔命的游戏,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紧努力,也需要建立一个更合理的规则,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希望放到绿色产业上去。
  • 环博会给水排水专区大牌云集守护城市水脉健康
    p   城市供排水作为确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够实现的重要环节,在保供水、抓节水、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方面,距离平衡充分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水务时代,供排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不仅要保证人们能看到的水体景观达到水清、草绿、湖明亮的美好感观,还要关注看不到的地下管网的建设,使城市的脉络更畅通更康健。 /p p   为了更好地从治水、用水向惜水、亲水转变,实现人水共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水安全、水生态工作的开展,如国家规定城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2020年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等等。这一系列规定也无疑促使管道的更新换代、智慧水务在城镇供排水的运行、水体治理设施的全面运用和一系列水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 /p p   目前中国给排水行业创新产品及技术仍处于滞缓期,大多倾向于市场回暖的技术改造上,但市场又亟需产品及技术的更新换代。作为亚洲旗舰环保展,第20届中国环博会在此背景之下特别设立“城镇给排水专区”,携众多给排水大品牌的新技术、新装备于2019年4月15-1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 /p p   strong  贯通水务生态系统,给排水大牌绝佳展示交流平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3adcc88a-1ebf-4850-94b7-2f295d055d0e.jpg" title=" 13.jpg" alt=" 13.jpg" width=" 530" height=" 353" style=" width: 530px height: 353px " / /p p   中国环博会深耕环保市场二十年,水与污水主题展区包揽7个展馆,8万平米超大展示规模汇集了水务工程、给排水、污水处理、污泥处置、膜法水处理、监测与检测等水务全产业链的领先大牌,携最新技术、材料、设备和成套解决方案互通互联。 /p p   今年展会特别设立的“城镇给排水专区”,对城镇水务、供排水管网、智慧水务、二次供水、海绵城市、雨水再生等城镇水务相关专题全面覆盖。相关大牌企业,如苏伊士、威立雅、首创、北控、北排、凯士比、威乐、圣戈班、格兰富、赛莱默、泽尼特、AVK、瓦特斯、阀安格、亚大、亚科排水、施罗德、特瑞升等国内外顶尖品牌都将亮相在现场,集中展示最新给排水技术设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df406ffe-37e9-4b59-852f-50753b50c44c.jpg" title=" 14.jpg" alt=" 14.jpg" width=" 566" height=" 199" style=" width: 566px height: 199px " / /p p strong   高端会议不间断,经验技术齐分享 /strong /p p   展览会同期将举办多场行业主流会议,涉及供水管网、海绵城市、智慧水务、管网运维等给排水全产业链。 /p p   城市智慧水务建设与运行论坛,将邀请中国城镇水协相关领导、国内外知名智慧水务领域专家对现阶段国内最新法规及政策趋势、水质安全 24 小时动态监控、管网调度效率、水务集团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分享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术!会议将邀请200余来自华东及全国各省市水务管理部门、自来水公司、科研院所、规划设计单位及国内外给排水设备厂商参与。 /p p   第二届城市排水管网技术交流会,将邀请来自全国的专家通过座谈会和专题演讲等形式,对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与运维、非开挖修复等话题进行深度探讨和技术交流。 /p p   城镇二次供水技术发展与安全管理交流会,将汇聚国内外二次供水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水务精英,集中解读城镇二次供水条例,研讨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行业标准 介绍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二次供水设计关键技术交流 二次供水管理经验介绍以及二次供水设备发展与应用。 /p p strong   360度推广邀约,水务系统共赴盛宴 /strong /p p   依托中国环博会20年积累的强大数据库,主办方联合中国城镇水网、《给水排水》、《中国给水排水》、《净水技术》等水务行业媒体,开展定制宣传、邮件营销、一对一邀约、买家配对等360度观众推广邀约计划。以展览+会议组合模式,深入各市政建筑院、各地水司,邀请包括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江苏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中心、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淮安自来水有限公司、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无锡太湖水务有限公司、昆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新区自来水有限公司、广州自来水公司、陕西水务有限公司、黑河市自来水公司、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启东自来水公司、杭州市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上海市排水行业协会、宁波市排水处等水务公司、设计院、工程公司代表等参观参会。 /p p br/ /p
  • 食药品监管:变“分段监管”为“集中监管”
    “要我给食品药品安全打分,如果满分是10分,给5分就算不错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反问记者:“你难道放心吗?”   近年来,安全的食物、蓝色的天空和洁净的水源一次次被证明是中国的 “奢侈品”。白酒塑化剂、45天速生鸡……伴随着一桩桩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老百姓在持续的惊恐中一次次发出质问:“我们究竟还能吃什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重拳出击,利剑高悬,对食品药品犯罪“零容忍”   2012年,全国公安机关拉响了打击“瘦肉精”“地沟油”犯罪、打击销售“病死猪”犯罪和打击制售假药犯罪的“三大战役”,进一步深入推进“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公安机关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9700余起,其中95%是主动发现查处的。今年初,公安机关又开展了“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对食品药品犯罪“零容忍”,全力保卫广大人民群众的餐桌安全和用药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山东省委主委王新陆对记者说:“对于公安机关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努力程度,如果满分是100分,我打90分 若论实际效果,那怎么也是优秀以上啊!”已经担任公安部特邀监督员4年的王新陆,对公安民警的辛劳工作 “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王新陆说:“现在已经是重拳出击,重刑重典了,在继续坚持做下去、利剑高悬的同时,还应加强教育。”   明确责任,共同努力,让每一个消费者吃得放心   “事出多门,监管上就有漏洞,一旦出问题,各部门之间往往相互扯皮、推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南大学教授麻建国说,“为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国务院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来协调负责食品安全的问题,但光靠他们来协调是很难处理好食品安全问题的,还要进一步理顺整个食品产业链条,中间存在哪些利益链、产业链,由一个部门牵头集中管理。”   王新陆也提到,“三聚氰胺”案件发生的时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奶站名义上有很多部门在监管,但是最后负责任的却没有。他说:“最好通过大部制改革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对于食品卫生的监管,不要多头治理、‘群龙治水’,最好是一家负责,管到底。”   全国政协委员严琦说:“应建立督察机制,由督察队伍专门查处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实施对失职、渎职监管者的司法问责 将原来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执法职能,划入同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打破‘多头管理’体制,变‘分段监管’为‘集中监管’。”   食品药品安全的问题,是全民的问题。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成为无处不在的眼睛,法律与政府则成为其坚强后盾。   “政府部门要对人民负责,依法管理好市场 同时,消费者也要参与到市场的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历来是推动政府监督、提高监督效率不可或缺的要素。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要联合行动,我们的食品药品安全才有保障,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美好。”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说。   监管问题无大小之分,需要严格的法治环境   周伯华说:“在依法监管问题上,没有大和小之分,应该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食品都高度、全面负责。依法管理要更严格认真,它没有时段性,不分产品,每一件都应让消费者放心。”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屡打不绝,说明我们的法律还不够严,犯罪的成本仍然很低,这就需要一个严格的法治环境,将一切问题都用法律的途径去解决。对于公安机关和整个社会而言,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将来再不需要依靠这些重大的专项行动来维护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全国政协委员麻建国谈道。   餐桌上的保卫战,还应从深层次进行挖掘,对食品药品加工的源头等进行治理,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一个系统的事情。   “对食品安全犯罪要处以重刑,坚持重典治乱,但最主要的还是教育,要提高全民族文化意识和诚信意识。我认为,在严厉处置这些问题的同时,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怎么能进行我们全民族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王新陆语重心长地说。
  • 市场监管总局全面加强标准物质监管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2021年国家标准物质专项监督检查情况。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等重点领域,共对258家获得国家标准物质定级证书机构中的7712种标准物质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 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部分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存在标准物质制备定值原始记录不完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到位、标准物质证书标签使用不规范、测量仪器不具备溯源性等问题,其中市场监管部门责令27种标准物质不得销售和向外单位发放,注销18种标准物质。 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作为,创新监管手段,架起政企沟通“连心桥”,构建技术帮扶“直通车”,督促和引导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落实主体责任,按照标准物质相关制度和计量技术规范要求,强化标准物质合规生产和质量内部管控,保障量值准确可靠。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入开展标准物质提质培优行动,严格标准物质定级审批,压实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主体责任,创新和加强标准物质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标准物质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推动标准物质高质量发展。
  • 浙江食药监管从“人海战术”走向“智慧监管”
    在浙江绍兴的鲁迅中学,每到食堂开饭前食堂大厅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就会打开,从不同方位显示食堂后厨加工操作情况。而这些视频内容也正被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同步监控,一旦发现食堂工作人员没有遵循操作规范,监管部门会立即责令其改正。  如今像这样的“天网工程”已经渗透到全省的各个角落。这也正是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推动建设的“三网六体系”的一部分。在“打造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大省” 的宏愿蓝图下,浙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不断探索着自己的路子,在老百姓看不到的背后,壮大着食品安全守护力量,构建 “浙江格局”。  为扎实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改革,省食药监局立足新形势、新职能、新体制,在2014年提出并全面推进“三网六体系”建设。  通过安全责任网、电子监管网、社会共治网的构建,以及监管执法、风险防控、应急处置、技术支撑、标准法规、社会监督六大体系的建立健全,逐步推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从“被动整治”走向“主动防控”,从“人海战术”走向“智慧监管”,从“两头监管”走向“过程监管”。  在推出“三网六体系”之前,全省专门成立课题组,邀请沈阳药科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上海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等院校1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浙江省内10多位食品药品监管干部参与研究。  为此,课题组共设计31张调研问卷,发放问卷3000余份,召开各类座谈会30次,走访调研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25家,走访调研“四品一械”企业80多家,各课题组通过各种形式召开组内研讨会40余次,为“三网六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领导的话说,“三网六体系”中的“网”相当于纲,“体系”相当于目,它们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纵横交错互有交集。希望借助这一框架,推动食药监管部门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行动更加系统。  责任护“网”是基础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药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事”。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浙江从建设“三网六体系”着手,厘清监管边界,完善监管制度,优化监管举措,落实监管责任,增强食品药品监管实效,从而进一步保障全省的食品药品安全,提升群众满意度。  “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履职尽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基层网格监管、企业主体责任”五位一体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网成为了“制网编网”的首要任务。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省、市、县、乡镇(街道)层层签署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到“平安浙江”以及党政干部责任制考核当中去。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多个职能部门,职责划分和通力协作十分重要,全省专门下发了《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了27个组成单位的各自责任。为进一步强化政府属地责任,2015年《浙江省食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浙江省食品安全行政责任约谈办法》出台。  为加快基层安全责任网建设,我省出台《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的意见》,在所有乡镇(街道)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安办,在农村(社区)设立市场监管协管员和信息员,构建以乡镇(街道)为大网格单元、村居(社区)为中网格单元、村民小组(居委会)为小网格单元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切实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构筑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为了让基层责任网络站所真正发挥作用,省食安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专门编写《乡镇(街道)、村居食品安全工作实务手册》,规范和引导基层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  不可否认,企业是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的食品药品首先是生产出来的,提高企业自身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是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  为此,省食药监局积极探索实施“1+3”模式,增强企业的主体责任。在对企业分类分级监管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监督评审、随机抽查和自查报告核查,多管齐下推动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所谓“1”,是指实施风险分级一个标准。修订出台《浙江省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价及分类监管办法》,在对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能力和实现程度进行等级评价的基础上,按风险级别从低到高分A、B、C、D四个等级,依次实施一般监管、常规监管、重点监管和加严监管。风险分级情况作为制定各类监督检查计划的依据。  所谓“3”,是指在分级分类基础上采取的三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监督检查方式,包括监督评审、随机抽查以及主体责任自查报告核查。从源头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打铁还需自身硬”,浙江在推动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智慧护“网”为保障  在浙江台州,基层食品药品执法人员,只要携带手机,在外办公就能实现GPS定位,执法过程、执法结果全程透明公开 打开手机,可以随时、随地、随需查询企业信息,输入、处理、上传数据̷̷  这套基于智能手机运行的移动执法系统,是全省食品药品“智慧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三网六体系”中电子监督网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利用移动平台,对协管员及乡镇人员上传的数据资源实现与执法人员互通与共享,实现食品药品监管的无缝隙。  2015年3月,全省启动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工程的实施工作。其总体框架是“1个中心7大平台”,包括一个省级数据中心,审评审批、信用管理、实时监控、产品追溯、行政执法、公众服务和综合管理等七个应用平台。  以“标准化”推进“信息化”,是浙江探索“智慧监管”模式的思路。  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看来,建立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省、市、县各级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建设,才能实现数据的沟通共享,走出“数据孤岛”。  目前,全省已完成“四品一械数据元标准”“检验检测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阳光厨房数据标准”等标准的编制工作,正着手编制“统一用户标准体系”“省市局公文交换标准”等信息化标准,还将启动食品药品运输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体系等重要标准的编制工作。  “推进数据互联,探索大数据应用,是今年浙江推进‘智慧监管’重点工作之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2016全省政务服务网年中成绩单中,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政务服务网用户访问数量增长迅猛,用户访问量的环比增长排名在省级部门中位列第三 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数据资源被评为最有价值的数据之一。  据了解,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对智慧监管“数据中心”现有的数据进行挖掘,探索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数据的分析应用模式和方式,通过定期汇集、挖掘、分析现有数据资源,可以动态了解浙江省食品药品行业总体状况,包括企业、产品及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可以利用可视化图表直观反映各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对分析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方向具有辅助作用。目前,已启动《数说食药》(试刊)的编制工作。  民生护“网”为根本  台州市椒江花园菜场,许多市民来到这里并在入口看看LED屏上市场产品检测公示信息,已经成为了习惯。  有市民坦言,“可以看到蔬菜检测公示,也能拿到门口快检室免费检测,我们也感觉放心。”  距离公示牌不远,便是市民所说的食品安全检测室。不大的检测室内,试管、量杯、兽药抗生素残留分析仪、农药残留快速监测仪等检测仪器有序陈列着。工作人员卢珊珊介绍:“快检室可以对市民购买的新鲜果蔬免费进行农残快速检测,我们也会每天抽检不少于20个批次的市场内产品,结果在大屏幕上公示。”  不忘记初心、不丢掉恒心、不动摇决心,在每一件民生实事的背后,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细节,读出新的发展理念。2016年作为“为民办实事”主要项目之一,全省将新改造200家城镇农贸市场,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体系建成率达到70%以上,快速检测体系建成率达到70%以上。在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和学校、养老机构食堂建设2000家“阳光厨房”。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共有农贸市场 2048家,其中城区农贸市场 745家,建立免费向公众开放农贸市场检测室共535家。今年,全面推进城区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快速检测体系(简称“双体系”)建设,目前共有558家农贸市场开展“双体系”建设。今年1~8月份,农贸市场检测室共开展快速定性检测223万余批次。用食药人自己的话说,快检室相当于食品安全“前哨”,第一时间反馈食品安全状况,也能让普通市民参与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来。  百姓看得见的食品药品安全,并不仅限于快检室内。今年的百城万批“你点我检进家庭”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邀请消费者家庭代表指定抽检产品进行检测,即抽检什么产品、抽检哪个商家、抽检哪个批次,完全由老百姓说了算。这种覆盖超市、学校、菜场等场所的不定期抽检,也让市民真切感受到了浙江的食品药品安全守护决心。  对于整个浙江而言,维护食品安全的阳光更大面积照进了全省餐饮行业的“厨房”之中。  2013年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餐饮单位安装监控的做法命名为“阳光厨房”,并在各地市的餐馆、学校食堂等持证餐饮单位推进。浙江也从操作展示、信息公示两个方面明确了“阳光厨房”的建设标准和考评标准,全力推进“阳光厨房”标准化建设。  截至2016年9月底,全省今年新建“阳光厨房”2189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的9.45%。其中社会餐饮875家,学校食堂1114家,养老机构200家。  “餐馆的后厨不再是‘闲人免进’,而是敞开让顾客监督。”某餐厅厨房技术部副总监章彪说,厨房里共安装了8个摄像头,可以360度拍摄工作人员在厨房中的行为。  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章凤仙评价:“消费者只有看得明白,才会吃得放心。‘阳光厨房’有助于会员单位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自律,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发展。”  新目标的提出是对过往实践的肯定,更是打造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大省的决心。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领导的话说,“三网六体系”的建设是项长期任务,群众满意才是衡量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否做到位的最终标准。
  • 水质监测工作者的“未来”——访北京北排水环境发展公司水质检测中心技术主任翟家骥高级工程师
    &ldquo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rdquo 的出台使人们对我国水环境的治理充满信心,而环境监测作为污染物排放的重要监控手段,也受到了诸多关注。我国水质监测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此计划的实施会对水质监测产生哪些影响?作为一名水质监测工作者,又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呢?   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从事水质监测工作33年的翟家骥高级工程师,请他就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探讨水质监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翟工于1982年考入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污水处理研究管理所。33年间,从化验员干起,历任班组长、化验室主任、化验科科长、技术部部长、分析部兼质控部部长。目前,翟工任职北京北排水环境发展公司水质检测中心技术主任。   地表水监测:从点到面 从常量到微量   我国的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由一城一地监测转为全流域整体监测。   八十年代以前,主要是配合三废的排放监测重金属,包括汞、镉、铬、铅、砷等五项。八十年代后期,通过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三种断面类型,建立了沿江沿河主要城市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到了九十年代,针对所面临的水污染严峻形势,组建了黄河、长江等等十大主要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监测频次也随污染防治工作的进程逐步加大。本世纪,对环境监测网络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省界、国界、入海口、支流汇入口、河流出入湖库口、背景与趋势断面等。监测参数也从当初单纯的重金属项目增加到现在地表水监测的109项指标。随着色谱、质谱技术的普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痕量污染物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监测项目方面,除了原有的pH值、COD、BOD等项目的监测外,对污水的氨氮、总氮、总磷等也列入了在线监测范围,有些站还开展了TOC和铜、锌、铅、镉等重金属离子的监测。但目前还未形成在线监测的技术方法体系,酚、氰化物、洗涤剂等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项目亟待开展。只有省一级监测站全面开展了GB3838-2002中所列项目,地、县级监测站仍仅限于基本控制项目的监测。   &ldquo 水十条&rdquo :大大助力污水处理升级改造的进程   长期并逐步加剧的水污染使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ldquo 可持续发展&rdquo 的战略。因此,阻断水污染,对污水实行&ldquo 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rdquo ,乃是今后水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谈起此次&ldquo 水十条&rdquo 的颁布对水质监测行业的影响,翟工说:&ldquo &lsquo 水十条&rsquo 的颁布对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同时也为排水人描绘了美好的发展前景。&rdquo   按照&ldquo 水十条&rdquo 要求:到2017年,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因此,污水处理的水平亟待提升。针对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的状况,需采取以下措施:   1. 今后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完全按照一级A的标准进行工艺设计,确保其一经投产,就生产出高品质的再生水。   2. 现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更新传统单一的好氧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为具有脱磷除氮功能的工艺,实现氮磷的去除,使出水达到一级A处理水平。   实现一级A处理水平,有以下几个途径:   (1) A2O工艺   是一种典型的、效果较好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水中总氮的组成如下:TN = NH3-N + NO3--N + NO2- -N + 有机氮 (1)   污水中的总氮以氨氮和有机氮为主,在曝气池的好氧段中,氨氮NH3-N和有机氮RCHNH2COOHNH2被氧化为NO3--N,见式(2)   NH4+ + 2O2&rarr NO3- + H2O + 2H+ (2)   RCHNH2COOH + O2&rarr RCOOH + CO2 + NH2 (3)   二沉池中排出的回流污泥回到厌氧段或缺氧段(UCT工艺),与初沉池来的污水会合,然后进入缺氧段,在这两段中,通过反硝化作用,使污水中的硝酸盐氮转变为氮分子逸出,实现了氮的去除。反应如式(3)所示:   NO3- + 3H(有机物提供)&rarr 1/2N2 + H2O + OH- (4)   本方法技术成熟,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能去除水中80%的总氮,且具有除磷作用。因此使用很普遍。   (2) 生物滤池+甲醇   在日常运行中,在生物滤池中加入甲醇,为污水中的微生物提供充分的碳源,使工艺具有很强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脱氮进行得彻底。但成本相对较高。   (3) MBR膜处理法   有条件的城市亦可采用A2O+MBR(生物膜处理)法进行污水的深度处理。   A2O具有除磷作用,但不够彻底,需结合化学沉淀法进行。   污水监测:须练就火眼金睛,做到&ldquo 准、快、新&rdquo   污水监测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展。最初只监测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出水。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核心&mdash &mdash 生物曝气池中能持续发挥应有的作用,确保出水稳定达标排放,需对管网中来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为了实时观察来水和各构筑物运行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运行参数,并满足将数据实时上传到相关部门的需要,还需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来监测。   采样是源头,无代表性的样品无检测意义   重检测,轻采样,是很多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如果采样点选取得不合理,采样的方法不当, 那么再认真的检测数据也毫无意义。因为采样的目的是要通过很少一部分样品来反映被采水体的全貌。因此,科学、认真的采样至关重要。首先,要制定全面、严谨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地点、布点数量、时间、方式(瞬时样或混合样)、采样量和现场检测、固定目标物等。第三是要按照规范的操作进行采样。特别要注意:采集瞬时样还是混合样,须根据水量、水质的变化而定,只有当水体的组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或相当长距离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才可用瞬时样代表水体的情况。当水体的组成随时间变化时,应设计适宜的间隔分别采瞬时样分析,或根据不同时间水量的变化,按照一定的比例采集若干瞬时样混合后分析。当水体的组成随空间变化时,则需在各适当的地点同时采瞬时样,分别或混合后分析。   再有,一些项目必须采用特殊的、单独的采样方法,且对样品瓶进行专门处理,方能确保测定准确。如测定油分,须注意先破坏掉可能存在的油膜,将采样器放到300mm的深度缓缓向上提起,采好样后,用优级纯盐酸酸化至pH&le 2,测定时将样品完全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并用萃取剂洗涤样品瓶。测定水中细菌,则须用牛皮纸等防潮纸将瓶盖、瓶顶和瓶颈处包裹好,于160-170℃条件下干热灭菌或120-125℃条件下高压灭菌后使用,采样时也须准备好样品,开盖后最快地将样品装入,并于2小时内完成测定。   检测:方法适宜,样品试剂用量少、操作智能化,   未来的检测方法应逐步向着设备体积小,样品、试剂用量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发展趋势:首先,检测方法需要保证结果准确,需要方法对目标物具有专属特性,可能产生干扰的物质少,或即使含量很高也不会影响测定结果。第二就是操作便捷,没有复杂的前处理环节和样品转移过程,尽量避免因前处理造成的目标物损失。第三是化学试剂的用量应控制在数毫升以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液和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环境友好。第四是预制盒、一机多项、便携式等检测仪器将会受到青睐,这些仪器配以智能化控制系统,对于应急监测、在线监测等需要第一时间反馈和实时获得数据能起到重要作用,实现监测手段质的飞跃。第五是仪器和方法的线性或相关性要宽,检出限要低,以适应痕量检测的需要。第六是生物预警技术方兴未艾。   寄语网友:寻找自己的工作意义   最后,作为一名水质监测工作者,翟工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介绍了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苦与乐。目前水质监测行业的一大问题是人员流动性大,首先,很多水质监测人员认为循规蹈矩地天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没有发展前途。其次,监测结果有时还不被认可。其实不然,首先,要摆正自身的位置,检测工作是辅业,是为污水处理等主业服务的。但通过每一项检测中细致的工作,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悬浮物的测定,常规的方法就是抽滤器+滤膜,对污水的抽滤很困难。通过调研,将微生物检测用的三岐过滤装置用于其中,不仅满足了每日大量检测,结果准确,同时也获得了方法专利。   再次,每日生物镜检,不仅是看虫子,其实是反映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运行良好时,活性污泥质地均匀,且呈黄褐色和有土腥味,微生物也个个体态丰满,活跃欢畅。而当显微镜下出见大量丝状菌时,就表明运行出现了问题,如污泥膨胀,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就会变差,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化验人员如能将这样的状况迅速反馈给工艺运行人员,就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出水质量不受影响。当你看到自己的工作在运行管理中发挥了作用,一定会乐在其中。   总之,红花虽美,也要绿叶衬托,陪伴着红花,散发出恬静优雅的美,这才是绿叶最宝贵的品质。化验检测工作者要发扬这种甘当绿叶的精神。&ldquo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rdquo ,翟工以此语与大家共勉。   采访后记:   33年的从业经历和不断的学习钻研造就了今天的翟家骥高工,翟工还是CMA、CMAF、CNAS国家级评审员、财政部评标专家和市水务局水影响评价技术审查专家,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交谈中,翟工给小编谈了对行业现状、国家政策标准等方面的真知灼见,最终翟工还是希望以一个环境监测一线工作者的身份向网友展示这个行业的技术体系,希望广大从业者能从他的经历中得到一点启示。 采访编辑:李学雷
  • 思坦仪器因资金占用遭监管局行政监管
    12月16日,思坦仪器发布关于收到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公告。  公告显示,2015年11月9日,公司向控股股东西安市思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解除资金4500万元,后于2015年12月31日前分批收回 2016年1月4日至6月3日,公司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洪亮累计拆借资金6,716.50万元,后于2016年8月31日前分批收回或清理。  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违反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根据该办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陕西监管局决定对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思坦仪器表示,接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的行政监管措施,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同时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管理措施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公司内控管理,规范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加强与主办券商的沟通与交流,杜绝再次发生关联方资金占用行为。  据悉,思坦仪器于2015年7月17日挂牌新三板,主要以研发、生产、销售石油测井仪器为主。
  •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市场监管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及《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总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市场监管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及《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已经2023年5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第9次局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市场监管行业标准管理办法》.pdf 附件2:《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pdf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5月29日(此件公开发布)市场监管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定程序,提高标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场监管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行业标准)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报批、批准发布、备案、实施评估、复审等行业标准的制定活动和管理工作。第三条 制定行业标准,应遵循公平公正、开放透明、充分协商原则,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市场监管领域科学技术成果,提升市场经济环境与竞争秩序,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第四条 行业标准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报批、批准发布、备案、实施评估、复审和快速制修订等工作程序依照《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第五条 行业标准提倡自主创新,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行业标准应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其他行业标准相协调。第六条 行业标准代号为 MR。第七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为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八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发布行业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负责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宏观管理;(二)公布行业标准发展规划和计划;(三)负责行业标准立项计划下达、批准发布、备案;(四)审议、决定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大事项。第九条 总局信息中心承担市场监管行业标准的组织协调工作(以下简称组织协调部门),主要职责是:(一)承担标准化工作政策法规在市场监管行业的贯彻实施,组织起草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规定,起草、实施行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二)组织筹建和管理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并承担秘书处日常工作;(三)承担与本行业国家标准化工作、其他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四)具体负责协调推进市场监管行业标准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报批、编号、发布前审核等工作,办理行业标准的备案;(五)组织开展行业标准的培训、宣传工作;(六)组织协调行业标准监督检查、实施评估、复审工作;(七)组织协调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活动并承担有关工作;(八)承担总局委托的行业标准管理其他工作。第十条 总局各司局(以下简称各司局)指导、参与本业务领域内行业标准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二)协助组织协调部门推荐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分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指导本业务范围内行业标准化分专业技术委员会开展相关工作;(三)在本业务领域内负责提出制修订行业标准的立项建议;(四)参与本业务领域内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五)负责本业务领域内相关行业标准技术审查及贯彻实施工作;(六)协助组织协调部门开展业务范围内监督检查、实施评估、复审工作。第十一条 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参与行业标准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二)负责提出本地区制修订行业标准的立项建议;(三)协助组织协调部门推荐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分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技术审查工作;(四)负责本地区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五)协助组织协调部门开展本地区监督检查、实施评估、复审工作。第十二条 行业标准承担单位(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所承担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的标准编制工作;(二)配合组织协调部门开展行业标准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报批工作;(三)协助组织协调部门负责所承担行业标准的宣贯、培训、实施评估工作;(四)完成组织协调部门交办的相关工作。第十三条 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一)负责对行业标准规划、标准体系进行科学论证;(二)参与行业标准立项、技术审查、复审等评审工作;(三)为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化发展提供建议、指导、论证和评审等。第三章 行业标准立项第十四条 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可以向组织协调部门提出行业标准制定或者修订的立项建议。鼓励市场监管领域的团体标准转换成行业标准。提出立项建议,应当书面说明制定或者修订行业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适用范围等内容。第十五条 组织协调部门每年组织公开征集行业标准制修订需求,组织开展行业标准立项工作,立项审查结果报总局批准后下达,公布行业标准项目制修订计划。行业标准项目制修订计划应当明确项目名称、主要起草单位、完成时限等内容。第十六条 组织协调部门在审核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建议时,可根据工作需要采用行业标准快速制定程序,简化相关环节的工作程序或缩短相关阶段实施周期。第四章 行业标准制定第十七条 行业标准制定周期一般不超过 24 个月,修订周期一般不超过 18 个月。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须经组织协调部门批准,延期一般不得超过 12 个月。第十八条 组织协调部门统一管理行业标准的征求意见、审查、报批、编号、备案以及标准文本和目录的汇编工作,行业标准应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行业标准发布后,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备案。第十九条 行业标准实施后,组织协调部门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复审,确定其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复审周期原则上不超过 5 年。第五章 行业标准实施与监督第二十条 组织协调部门、各司局、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行业标准承担单位可以根据其职责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开展相关行业标准的宣贯工作。第二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对行业标准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向组织协调部门反馈。第二十二条 总局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行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可结合市场监管年度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抽查等方式。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其职责,对其所辖区域内行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三条 行业标准实施后,本着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广泛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总局根据需要组织选择一定数量的行业标准进行实施效果评价。第二十四条 鼓励相关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行业标准。第六章 保障措施第二十五条 根据需要和工作实际,总局组建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构建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机制。第二十六条 总局支持市场监管标准化科学研究,促进市场监管标准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十七条 行业标准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保障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所需的人才、技术、经费和物资等资源。第二十八条 标准属于科技成果,对技术水平高和取得显著效益的行业标准,纳入市场监管领域相关科技奖励范围。第七章 附则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总局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市场监管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市场监管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行业标准代号为 MR(行业标准管理范围见附件 1)。第三条 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报批、批准发布、备案、实施评估、复审等环节。第四条 快速程序是在行业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基础上,根据时间要求简化相关工作环节的工作程序。第五条 市场监管总局信息中心作为行业标准组织协调部门(以下简称组织协调部门),承担组织协调工作,具体包括组织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报批、编号、发布前审核、实施评估、复审等。第六条 为支撑市场监管行业标准的规划指导、科学实施、评审论证等,组建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组建要求:(一)专委会由总局审查批准组建。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专委会筹建、委员征集、专委会成立以及专委会委员管理工作并承担秘书处日常工作;(二)专委会委员由总局各司局、各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总局直属单位以及与市场监管领域业务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委员每届任期 5 年,期满后可连任;(三)专委会委员应为单数,不少于 25 人,其中主任委员 1人,副主任委员不超过 5 人。专委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秘书长 1 人,副秘书长不超过 5 人;(四)专委会委员需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与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对应的职务,熟悉本专业领域业务,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标准化基础知识;(五)对不履行职责,无故两次以上不参加专委会活动,或经常不能参加专委会活动及因工作变动,不适宜继续担任委员者,由专委会提出调整或解聘的建议,并推荐增补人选,报总局审核批准。第二章 立项第七条 组织协调部门根据市场监管工作的需要,组织行业标准立项申报、评审,评审结果报总局批准下达和公布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第八条 行业标准立项工作包括项目建议申报、项目建议评审、项目公示和项目计划下达四个阶段。第九条 项目建议申报程序(一)根据市场监管工作需要,申报人填写《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书》)(见附件 2),充分阐述拟申报标准目的和意义、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制定周期以及与相关标准间的关系等内容,并附标准草案;(二)申报单位应对《建议书》及标准草案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统一提交组织协调部门,并附《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汇总表》(见附件 3)。第十条 项目建议评审方式项目建议的评审方式一般采用会议评审,特殊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函审,由组织协调部门组织专委会委员开展评审工作。组织协调部门负责召集专委会委员组成评审专家组,专家组人数一般不少于 7 人,评审专家对《建议书》、标准草案进行充分讨论,并达成专家组意见。需要表决时,应有不少于出席专委会委员的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并填写《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评审结论汇总表》(见附件 4)。第十一条 项目建议的评审内容评审专家组对项目建议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如下:(一)项目建议是否符合市场监管行业标准体系的要求;(二)项目建议的立项理由、技术内容、技术指标、前期准备情况、完成时限和已具备的资源情况是否可行; (三)项目建议是否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或已立项行业标准项目重复;(四)项目建议是否符合总局的其他相关要求。第十二条 项目公示和计划下达组织协调部门组织汇总评审结论,对通过评审的项目进行公示,原则上公示期限为 15 日,对公示无异议或相关异议已处理完毕的项目,总局下达年度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签订《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见附件 5)。必要时可对行业标准承担单位、参与起草单位以及项目计划名称等进行调整。第三章 起草第十三条 组织协调部门根据下达的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指导和督促行业标准承担单位开展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第十四条 经确定的行业标准承担单位应当制定标准工作计划,成立标准起草组,并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标准的起草工作。行业标准工作计划应当报组织协调部门备案。行业标准承担单位应当定期向组织协调部门提交标准起草进展情况材料。第十五条 行业标准起草工作包括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市场监管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以下简称《编制说明》,见附件 6)。第十六条 行业标准承担单位按照标准工作计划,在调研、研究、实验、验证等基础上,提出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并对所制修订的行业标准内容全面负责,《编制说明》内容一般包括:(一)根据分工方案确定起草进度;(二)调研并收集国内外有关的标准、技术规范、试验方法、相关文献、数据等;(三)研究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研究国内市场监管工作有关要求;(四)根据需要,开展技术内容的验证/确认工作;(五)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第四章 征求意见第十七条 行业标准承担单位应向组织协调部门报送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相关材料,组织协调部门进行程序性审查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第十八条 征求意见包括征求意见材料的发出、意见收集与处理两个阶段。第十九条 行业标准征求意见材料包括:(一)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二)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英文版(必要时);(三)《编制说明》;(四)项目计划任务书;(五)有验证要求的项目,应当提供验证原始材料;(六)涉及专有技术、专利时,应提供声明材料;(七)《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表》(以下简称征求意见表,见附件 7);(八)采用国际或国外标准时,应当提供国际或国外标准原文和译文;(九)项目计划内容有调整的,应提供经批复的《市场监管行业标准项目调整申请表》(以下简称《项目调整申请表》,见附件 8);(十)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第二十条 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程序和要求(一)起草组完成起草工作后,应当将征求意见材料送组织协调部门审核,并附拟征求意见的对象名单。标准应充分征求利益相关方和社会意见。组织协调部门应当对标准的格式、内容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程序性审查,经审查同意后,由行业标准承担单位组织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可采用网络、函询和召开专题会议的形式。征求意见时,应明确征求意见的期限,原则上不少于 30 日。(二)征求意见的对象应在规定期限内回复意见,如无意见也应回复说明,逾期不回复,按无异议处理。在征求意见的期限截止后,起草组应对反馈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以及对反馈意见进行处理,并提出行业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意见汇总处理表》。如需对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重大修改,则应再次征求意见。第二十一条 反馈意见的处理起草组应当逐一处理反馈意见,填写《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以下简称《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见附件 9)。《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中对反馈意见全部采纳的应予注明;对部分采纳或不采纳的应说明理由;对有争议的意见应说明对争议意见的处理结果和理由。第二十二条 行业标准的再次征求意见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经征求意见后,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修改完善后再次征求意见:(一)征求意见时,有 50%及以上反馈意见为“不同意”;(二)根据对反馈意见的处理,行业标准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路线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如标准适用范围、对象、技术路线、技术内容的减少或增加等),且调整申请获得组织协调部门批准同意的。第五章 技术审查第二十三条 行业标准送审程序起草组处理完反馈意见后,形成行业标准(送审稿)及相关材料,经行业标准承担单位依据《市场监管行业标准(送审稿)审查表》(见附件 10)审查送审材料,审查通过后提交组织协调部门。第二十四条 行业标准送审材料包括:(一)《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二)行业标准(送审稿);(三)行业标准(送审稿)英文版(必要时);(三)根据反馈意见重新修改后的《编制说明》;(四)《项目计划任务书》;(五)有验证要求的项目,需提供验证原始材料;(六)函审方式征求意见的,需附《征求意见表》;(八)采用国际或国外标准的,应提供国际或国外标准原文和译文;(七)项目计划内容有调整的,应提供经批复的《项目计划调整申请表》;(十)涉及专有技术、专利的,应当提供声明材料;(十一)其他材料。第二十五条 组织协调部门组织开展行业标准的审查工作。根据需要,组织协调部门可组织对行业标准(送审稿)进行预审,审查方式自定。对于专业性强的行业标准由组织协调部门会同业务司局组织审查。第二十六条 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包括材料形式审查、技术审查。第二十七条 材料形式审查(一)组织协调部门应当对已提交的行业标准送审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审查不通过的,退回送审单位重新报送;审查通过的,可以编入《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审查计划》(见附件 11,简称审查计划);(二)组织协调部门根据材料形式审查情况制定审查计划。审查计划应包含审查方式、审查时间和地点、审查委员会的组成、项目计划名称及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审查分组、审查要求等内容。第二十八条 审查方式行业标准的审查方式包括会议审查、函审、会议审查和函审组合三种方式。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可以采用函审方式:(一)技术内容相对简单,需求明确,征求意见无重大分歧,编写较为规范的;(二)已参加过一次审查,但仍有少量材料需补充修改的;(三)其他特殊情况。第二十九条 审查委员会的组成由组织协调部门组建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会设主任委员 1名,审查委员若干名。审查委员优先从专委会委员中确定,根据标准技术内容,必要时可引入外部专家参与评审,一般不少于 7 名。行业标准审查采取回避原则,审查委员不得审查本人为主要起草人的标准草案、送审稿等。第三十条 技术审查依据(一)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二)相关国际组织的协定、条例、手册等内容;(三)GB/T 1.1 等基础性国家标准;(四)市场监管相关专业领域基础标准;(五)市场监管行业的规章制度,行业规定、行业发展规划等;(六)《项目计划任务书》;(七)涉及专有技术、专利等评价材料;(八)经批准的项目计划调整申请表;(九)经审查委员会研究确定的其他审查依据。第三十一条 技术审查的原则(一)符合性:行业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项目计划任务书》约定要求;(二)适用性:行业标准应适应市场监管工作需求和有效实施的各种条件;(三)科学性:行业标准的内容应科学合理,技术类标准验证实验数据应完整可信、管理类标准所反映的市场规律、经济原理等基本合理;(四)规范性:行业标准宜遵照 GB/T 1.1 等基础性国家标准的编写规则,系列标准的结构、文体和术语等应统一。第三十二条 会议审查程序和要求(一)材料分发:行业标准送审材料应在审查会前提交审查委员会委员审阅;(二)组织审查:审查委员会委员听取主要起草人的汇报,审查送审材料,提出质询。主要起草人应回答质询,记录审查委员提出的意见,填写《市场监管行业标准会审修改意见汇总表》(附件 12),并由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确认。审查过程中如有重大事项无法认定,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应及时请示组织协调部门;(三)形成审查结论:会议代表的出席率应当不低于三分之二,审查结论经四分之三及以上审查委员同意为通过。审查结论按本细则第三十四条要求编写。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市场监管行业标准会审结论表》(见附件 13)签字确认;(四)形成会议纪要:审查委员对审查项目逐一作出审查结论后,形成《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审查会议纪要》(附件 14)。会议纪要应如实记录审查过程和结论,并于审查会结束后提交至组织协调部门、审查委员会全体委员、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起草单位;(五)行业标准(送审稿)修改:审查会结束后,主要起草人按《市场监管行业标准会审修改意见汇总表》对行业标准(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行业标准(报批稿),经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确认后报送行业标准报批材料。第三十三条 函审程序和要求(一)发起:组织协调部门审核审查计划,符合要求的下发函审通知,并通知全体审查委员会委员;(二)审查:审查委员根据审查依据和审查内容的要求对标准送审材料进行审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函审意见表》(见附件 15)反馈至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审查委员在审查过程中可相互沟通,并就标准内容质询标准主要起草人;(三)汇总意见: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汇总审查委员意见,并反馈至标准主要起草人;标准主要起草人对行业标准进行修改,填写《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函审修改意见汇总表》(见附件 16)后报送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函审结论: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对修改后的标准进行审核,统计函审意见表决结果,对函审项目逐一做出函审结论,填写《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函审结论表》(以下简称《函审结论表》)(见附件 17)。送审行业标准有四分之三及以上审查委员同意通过审查的,函审结论为通过审查,函审的回函率应当不低于三分之二。函审结论按本细则第三十四条要求编写。审查委员的反对意见,应在函审结论中明确说明;(五)结果反馈:审查委员会形成《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函审报告》(见附件 18),经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确认后,与《函审结论表》一并提交组织协调部门、审查委员会全体委员、标准主要起草人、标准起草(承担)单位;(六)标准修改:标准主要起草人收到《函审结论表》后,形成标准(报批稿),经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确认后报送标准报批材料。全部函审工作最晚应于函审通知下发之日起 60 日内完成。第三十四条 审查结论审查结论包括通过审查和不通过审查两种情况。(一)通过审查:包括通过审查并报批、通过审查但需修改经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确认后报批两种结论;(二)不通过审查:包括项目撤销、与其他标准整合、修改后重新审查三种结论。第六章 报批、批准发布与备案第三十五条 组织协调部门统一管理行业标准的报批、电子发布、出版、发行、备案以及标准文本和目录的汇编工作。第三十六条 行业标准报批材料行业标准(送审稿)通过审查后,标准起草组应在 60 日内形成标准报批材料。行业标准报批材料包括:(一)行业标准(报批稿)3 份;(二)行业标准(报批稿)英在问题作出评价的过程。组织协调部门应本着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广泛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效果评价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标准组织实施。第四十二条 各行业标准承担单位按照组织协调部门列入实施评估范围的标准,组织本单位实施评估工作,分别填写《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实施评估调查表》,并于每年 12 月 31 日前提交组织协调部门。第四十三条 组织协调部门对实施评估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并公布实施评估统计数据。组织协调部门组织对标准实施评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评估结果可作为标准复审的依据。第八章 复审第四十四条 组织协调部门适时组织进行行业标准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 5 年。第四十五条 行业标准复审工作分为初评、复评、公示、发布复审结论四个阶段。第四十六条 标准复审的依据如下:(一)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文件要求;(二)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有推动作用;(三)是否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措施,是否对规范市场秩序有推动作用;(四)是否符合国家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政策;(五)是否同国家标准有矛盾;(六)标准的内容和技术指标是否反映当前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公共利益诉求;(七)是否符合总局提出的其他要求。第四十七条 标准复审结论标准复审结论分为以下三种:(一)继续有效:标准全部技术内容合理,与现行法律法规无抵触,仍能满足当前市场监管行业发展需要的;(二)修订:标准修订后才能适应市场监管行业发展需要,或局部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国家标准不一致的;(三)废止:技术内容不再适用于市场监管行业发展需要,或者与现行国家标准内容、要求重复,或者与现行法律法规
  • 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如何监管?市场监管总局回应
    检验检测行业是传递信任的行业,可以向社会和消费者证明产品或服务的信用。对于市场上出现的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如何监管?公众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查询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情况?市场监管总局3月31日召开“整治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专题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意见提出,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强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诚信要求,扩大国内市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水平。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一级巡视员乔东说,对检验检测行业的管理,要依据“谁发证,谁监管;谁发证,谁处罚”的原则,除市场监管部门外,还有其他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特定检验检测领域的行政许可准入制度,负责相应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南军介绍,在执法实践中,检验检测报告造假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检验检测机构出具不实或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二是无资质的企业、中介机构、个体工商户及个人等非法买卖或使用伪造、变造的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对于检验检测机构及人员伪造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市场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除可以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外,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目前,已有针对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司法案例。2021年,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检验检测机构违法案件1235件,同比增长23.5%,罚没金额2727.7万元,同比增长44.7%。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将对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用平台,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归集到检验检测机构名下,推动实施失信联合惩戒。2021年,针对部分网络商户未经资质许可、以“不送样出报告”“检验检测包过”名义开展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的乱象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共督促1886家网络交易平台核验48万家平台内经营者资质,核查商品信息1000余万条,处置违规平台的经营者5023家,立案调查相关违法违规案件31起。乔东表示,合格的检验检测报告是解决质量纠纷时的重要凭证,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不仅扰乱正常商业秩序,还可能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造成风险隐患。对于检验检测报告,消费者如对其真伪有疑问或想查询具体报告内容,首先可以直接向出具该报告的检验检测机构咨询,检验检测报告上应已列明机构相关信息。此外,通过市场监管总局“检验检测机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目前可查询2016年以来检验检测机构对外出具的18亿份检验检测报告。
  • 筑牢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防线,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化监管平台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7号)(以下简称《解释》),其中,首次对承担温室气体排放检验检测、排放报告编制或者核查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实施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确定为违法犯罪,并对定罪量刑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碳排放数据质量是影响碳排放控制成效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有序推进,较好地实现了以市场机制倒逼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但由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不够规范,导致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违法成本偏低。目前,对于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造假行为的罚款最高不过几万元,相对于造假行为带来的巨大利益,企业存在弄虚作假的主观利益驱动。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碳排放数据质量自动化监控水平较低,数据大多无法实现自动监测记录和存档,仅依靠现场手工记录,为篡改数据等行为创造了条件。三是检测与核查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各地市县两级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力量薄弱,多数未配备专职碳排放管理人员,难以把好质量关。同时,碳排放检测仍游离于环境检测监管体系之外,尚未实现现场采样、分析检测、报告上传等全过程监管,存在盲区。部分设区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不具备碳排放数据分析检测能力,无法对重点排放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造假行为形成有效监督。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地应以《解释》颁布实施为契机,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范健康运行,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水平。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增加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配置,聘请高层次专业团队对相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快速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能力。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化监管平台。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建立碳排放自动监控体系,搭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模块,对纳入碳市场交易的重点排放企业进行关键参数在线监控,做到碳排放相关数据实时采集、实时监控、异常报警,减少企业对数据的干扰。加强重点排放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日常监管。建立碳排放数据质量日常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第三方检测和碳核查机构管理机制,将其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和“黑名单”范围,进一步规范检测和核查市场,营造公平有序的良好环境。
  • 市场监管总局:到2025年新建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60个以上!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全面深入推进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新建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60个以上、技术创新中心20个以上。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10个,新建国家质检中心30个以上,建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50个以上、国家标准验证点50个以上。第一章 谋划市场监管科技发展新篇章 一、把握市场监管科技发展新态势 (一)发展基础 1. 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跃上新台阶。截至“十三五”末,全系 统拥有科技人员近 14 万人,技术机构数量超过 3800 个,实验室 面积近 1100 万 m 2,科研、检测仪器设备 100 多万台/套、原值超 过 670 亿元。拥有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2 个、国家创新人 才培养示范基地 3 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3 个,建成国家质 检中心 489 个、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 10 个、国家市场监管 技术创新中心 4 个、总局科普基地 22 个、总局科技成果转化基 地 15 个,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47 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 中心 35 个、国家药监局监管科学研究基地(研究院)12 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 117 个、其他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及平台 99 个。我国专家先后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主席、国际电工 委员会(IEC )主席,实现国际咨询委员会(C C)下设工作组重 要职务“零的突破”,在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 PM P)下设 12 个 技术委员会中担任主席和候任主席数量居各成员之首。与 100 多 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科技战略协 议 55 项。 2. 科技投入和产出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全系统共 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近 500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 次设立“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重点专项,国拨 经费 17.83 亿元,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培育国际竞争 优势等方面,系统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的国家质量基 础设施(N Q I)技术攻关,确立了 N Q I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战略 地位。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16 项,“温度 单位重大变革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一代国家时间频率基准的关 键技术与应用”2 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成果国 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为国际标准 化工作积极贡献中国智慧,获得国际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 (C M C )数量达到 1678 项、国际排名跃居第三,玻尔兹曼常数精 确测定为国际单位制温度单位的重新定义作出关键性贡献。 3.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市场监管科技在促进市场秩序优化、支撑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助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支持疫情防控、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中小微企业等方面持续发 力。率先接入“互联网+监管”系统,“一网通办”全面推开,政 务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自主研制北斗精准时间频率传递计 量装置,实现了超远距离欧亚链路时间传递,推动北斗链路应用 于国际标准时间计算,支撑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突破宽带 千瓦级大功率电磁超声仪器和 800℃超高温电磁声检测(EM A T) 传感器技术,有效满足我国承压设备领域 90% 以上高温在线超声 测厚需求。研发的功率基标准装置、高灵敏四极质谱仪、异频双 波差分拉曼光谱仪等一批设备实现进口替代,激光干涉绝对重力 仪、病毒气溶胶富集采集仪、高端电磁超声测厚仪等一批设备实 现规模化应用。积极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在埃塞俄比亚、 泰国、柬埔寨等国开展轻轨、遥感卫星、农业种植等多方面的标 准适用性研究。成功研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用国家标准物质 25 种,提交疫情防控国际标准提案 40 多项,联合主导新冠核酸和单 抗国际计量比对,向世界共享中国经验。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产 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大力实施机器人、北斗基础产品、金融科技 产品、商用密码产品等认证工作,规范和促进相关行业健康可持 续发展。启动实施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在中药、化学药 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领域不断创新,推出一大批 药品审评和监管新制度、新工具、新标准和新方法,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撑。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 中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质量技术服务 244.5 万家次,减免委托检 测业务费用 38.9 亿元。 “十三五”期间,随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各类 创新资源加速整合,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成果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科技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市场监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更 加凸显。(二)面临形势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 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科技竞争成为国 际竞争焦点。随着新兴技术加速迭代,颠覆性技术创新触发产业 重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市场监管科技带来了新契机。 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趋势,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科技自立自 强,要求应对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这一计量史上最为根本性的变 革,在国际计量基准量子化、量值传递扁平化进程中走在世界科 技前沿;要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发挥标准在科技研发和产 业协同中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 要求强化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监管制度规则体系,加强质量基 础设施、信用监管、反垄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 维护产业公平竞争权益。 从国内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 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 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市场监管在 提升产业基础水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和改善民 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发挥着“守底线”和 “拉高线”的重要作用,要求市场监管科技赋能,加强市场监管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 护运用,助力改善市场环境和质量,推动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规 模效应有机结合,提高监管工具供给能力,坚守安全底线、夯实 技术基础、促进产业和产品质量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市场监管领域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 既有市场形态产生颠覆性影响,市场风险加剧,要求创新监管手 段、丰富监管工具箱,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前沿新技术与市场监管业务加速融合,大力推进信用监 管和智慧监管,加快提升适应超大规模复杂市场的监管效能,构 建起流转顺畅、科学高效、执行有力的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为 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加快释放市场创新潜力和活力提 供重要保障。 面对机遇与挑战,市场监管科技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 次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市场监管科技创 新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监管科研攻关能力总体仍然偏 弱,部分重大关键技术和仪器装备自主研发能力不强,面临“卡 脖子”风险;市场监管与前沿新技术的融合程度仍然偏低,监管 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市 场监管技术机构偏少,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国家重 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尚处空白;顶尖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人才梯队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科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 展、促进高水平开放中的支撑作用亟需进一步发挥;有利于创新 创造的良好环境氛围仍有待优化完善,政策落实力度需要进一步 加强。“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科技必须强化系统思维,面向国 际、立足国内,围绕市场监管现代化发展需求,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瞄准短板和不足,谋划好 发展布局。 二、明确市场监管科技发展新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系统观念,统 筹 推 进“ 五 位 一 体 ”总 体 布 局 ,协 调 推 进“ 四 个 全 面 ”战 略 布 局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 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 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大市场、大质量、大 监管”理念,以科技赋能市场监管现代化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 动力,着力提升创新基础能力、科研攻关能力与科技服务能力,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加快构建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推进 市场监管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需求牵引,服务大局。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要求,瞄 准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重点,明确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主攻方 向,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持 续深化市场监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 带动作用,增强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动力,提高市场监管科技创新 水平。强化统筹,优化布局。加强顶层设计,聚焦市场监管科技创 新体系建设,强化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广泛 调动各类企业参与,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推进市场监管系统 内外各类科技资源联动发展。 瞄准国际,开放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持 续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科技国际化水平, 为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市场监管科技支撑。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市场监管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支撑市场监管现代化成效显著。 创新基础更加牢固。争取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 新中心“零的突破”,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达到 3—5 个。新建国家 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 60 个以上、技术创新中心 20 个以上。建设 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 10 个,新建国家质检中心 30 个以上,建 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50 个以上、国家标准验证点 50 个以上, 新增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10 个以上,总局科普基地达到 30 个。 实施总局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国际化科技 人才引进力度,培养科技领军人才 40 名、青年拔尖人才 60 名、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0 个。 科研攻关实现突破。完成一批市场监管全局性、前瞻性、方向性的基础理论与战略研究成果,取得 30 个以上市场监管重大关 键技术突破,培育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成果 3 项以上,承担国家科 技计划项目(课题)550 项以上。建立新一代国家量子计量基标 准,量子计量与传感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标准数字化技术取得重 大突破,研制一批具有引领性的自主技术标准;填补一批民生保 障与重要产业领域核心检测技术及安全监管技术空白;研究形成 一批认证认可新技术、新方法;突破 N Q I协同创新和集成应用关 键技术 50 项以上,N Q I一体化能力水平显著提升、综合效能充 分显现。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建设全国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逐步实 现智慧监管。建设总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15 个以上,推动 100 项以上科技成果在市场综合监管和安全监管重点领域得到广泛应 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促进创新 成果产业化应用。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公 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数据资源供给,强化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 权公共服务。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20 个以上, 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 500 万家次,助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核心竞 争力的优势企业。 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互认的校准与测量能力(C M C )保 持全球前列,我国在国际计量比对方面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国 际法制计量组织证书互认制度在中国的实施稳步推进。互利共赢 的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密切,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 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 85% 以 上,我国标准制定透明度和国际化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检验检测 机构国际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知名品牌。 完善认证国际合作互认体系,构建“一带一路”质量认证合作机 制,不断提高“中国认证”的国际影响力。推进市场综合监管、 安全监管、质量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双边 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多边合作取得新突破。三、构建市场监管科技创新新体系 建设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围 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总体要求,聚焦守 住安全底线、加强质量提升、维护市场秩序面临的科技问题和关 键需求,强化市场监管战略科技力量,推进资源布局协调、要素 流动顺畅、制度环境优化,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市场监 管科技创新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一)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资源体系 明确创新资源在科技活动全流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强化技 术机构科技攻坚能力,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对创新资源 的集聚与辐射效应,加强人、财、物等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形 成市场监管各类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按需流动,系统内外互动协 调、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发展新载体。(二)构建创新引领的科研攻关体系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市场监管科技 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市场综合监管,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 工业产品质量,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 N Q I一体化 建设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发力点,打造高水平市场监管体 系建设的新引擎。 (三)构建高效集成的创新服务体系 坚持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并举,以提升服务效能为核心,推— 11 — 进前沿新技术在市场监管科技服务中的深度应用,创新服务手段、 丰富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市场监管智慧化发展, 形成市场监管各类科技服务主体高效协作、服务内容综合集成的 科技服务新形态。 (四)构建深度融合的创新开放体系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 势特色,以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为牵引,推动建立区域间市场 监管科技合作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外以及我国区域之间多种形式 的市场监管科技合作与交流,构建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国内外并行 驱动、科技资源跨区域高效流动的发展新局面。 (五)构建富有活力的科研生态体系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导向, 突出科技人才核心地位,优化科技政策供给,破解科技体制障碍 难题,塑造管理顺畅、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市场监管科技创新 发展新环境。第二章 强化市场监管战略科技力量 四、提升市场监管创新基础能力 (一)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夯实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主根基 1. 发挥直属技术机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 究,加快监管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综合技术集成应用;完善全系统科学研究网络,优化研发布局,开展纵 向联合攻关,带动全系统市场监管技术机构整体发展。在时间频 率、电学、质量、温度等领域建立国际一流计量基准,提供面向 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前瞻性的计量科技创新和测试 服务;加大标准化发展战略、重点领域标准路线图和标准体系研 究力度,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技术组织;强化市场监 管检验检测技术力量建设,提升市场监管技术机构在重点工业产 品质量风险评估、检验检测、安全评价、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 技术保障能力;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科技协作平台建设,构 建集特种设备安全科学研究、标准开发、工程应用于一体的技术 支撑和服务体系;发挥认证认可技术机构在合格评定领域科技支 撑作用,不断完善认证认可技术体系。 2. 促进各级技术机构能力提升。支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根据 发展需要,加强技术机构资源的统筹规划,保障科技人员队伍稳 定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推动技术机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 争力和综合实力。支持各级技术机构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自身优 势承担或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开展重大科技项目 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各级技术机构紧密对接当地产业 发展与市场监管需求,做专做优做强,创新合作方式,多渠道吸 引建设资金,增强科技服务能力。支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争 取地方政府设立市场监管相关领域重点专项,以项目引导技术机构加强科研攻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 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管理。科学规划国家质检中心发展 布局,按照国家质检中心重点建设领域指南要求,在战略性新兴 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以及新型基础 设施建设等领域,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质检中心。争取 地方政府支持,将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纳入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完 善国家质检中心考核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鼓励组建技术联 盟,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国家质检中心之间的 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 (二)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打造市场监管科技创新策源 地 1. 加强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市场监管重点领域和 发展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布局建设一批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 通过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引导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开展 前瞻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及相关公益性技 术研究。建立重大科研攻关和应急项目直接委托国家市场监管重 点实验室承担机制。鼓励省部共建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推 动地方政府在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围绕 行业发展和区域创新,组建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联盟,发挥 集群优势,开展协同攻关,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重大 科研创新,切实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在量子计量、创新疫苗 及生物技术产品评价等领域优先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加强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大政策和项目支持, 统筹建设一批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引领前沿和共性 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技术试验、孵化、示范和推广,充分发挥在 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创新管理运 行机制,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建立健全多元资金投入和利益分 配体系,形成各方共同建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发展模 式。加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与产业集聚区对接合作,联 合有关产业创新联盟、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等,加快科技成果 的工程化、市场化和产业化。鼓励多地方政府协同、多区域技术 机构联合共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推进跨区域、跨领域、 跨学科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 3. 加强市场监管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市场 监管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强科技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应用 技术研究,强化标准规范、科学数据、重大装备与实验材料等科 技资源的有机集成与应用。建立健全资源开放共享、知识产权保 护、资源安全保护等管理制度,完善科技资源存储、管理和安全 所需基础设施。扩大市场监管科技资源有效收集范围,强化科技 资源开发应用与分析挖掘,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以用户需求 为导向,探索精准化服务内容,创新便捷式服务方式,为科学研 究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市场监管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壮大市场监管科技创新生力 军 1.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统筹分类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计 划,鼓励所在技术机构给予纳入培养计划人选项目经费支持。加 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做好科技专家人才选拨推荐工作。 搭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平台,支持青年人才作为科研骨干协助承 担重大科研项目。支持市场监管技术机构与相关科研机构、高等 院校、科技型企业等探索建立科技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加大对市 场监管基层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基层科技人才到总局直属 技术机构学习锻炼。实施分级分类精准培训,大力开展专业技术 技能培训,强化科技人才专业能力建设。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拓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渠道,在重点学科、重点领域引进一批 “高精尖缺”人才,加大科技人才引进保障力度。 2. 加强科技人才评价与使用。深化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支持技 术机构根据分类评价原则,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监管科技创新需求 的人才评价模式。支持技术机构成立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专家组, 对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特殊薪酬待遇的高层次人才、享受 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评价。探索将高级职称评审 权限下放到符合条件的技术机构,发挥用人自主权和主观能动性。 支持技术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人才定向激励,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支持政策,优化人才发现和使用机制。 五、提升市场监管科研攻关能力 (一)加强市场综合监管技术研究,助力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围绕市场综合监管重点领域业务发展需求,以信用监管体系 建设为基础,以实现智慧监管为目标,积极开展市场综合监管基 础理论研究,加大风险智能感知、精准评价、智能决策、电子数 据取证等关键技术、平台系统和装备研发力度,强化监管工具创 新供给,实现市场综合监管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有效提升市场 综合监管效能。
  • 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岛津水质合作研究实验室正式成立
    2020年1月14日,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在泉城济南,成功举办了水质合作研究实验室的签约揭牌仪式,旨在继续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水质监测事业的发展。 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贾瑞宝、副主任王明泉、处长赵清华、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市场部经理陈志凌、华北大区经理魏雅馨等出席了此次活动。活动由中心副主任王明泉主持。 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前身为济南市给排水监测站,组建于2005年3月,现与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合署办公,为省市共管的副局级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同时加挂国家城市供水(排水)监测网济南监测站、山东省给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牌子。依照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授予的职能,中心承担省会济南和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督监测任务,负责全省水处理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及技术培训工作,同时承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排水行业监测职责。 签约仪式前,双方进行了简短的会谈。在会谈中,就双方未来的合作方式与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内容主要包括:共同参与标准制定;分析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细化双方合作研究课题等。 会议开始后,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贾瑞宝进行了致辞,在致辞中,贾瑞宝主任提到中心与岛津公司一直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的合作非常融洽,中心的业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更需要与岛津公司这样的先进仪器技术公司深入合作,未来希望在水质合作研究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双方的优质资源,开展标准方法的研究、检测技术开发、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多方位合作。 随后,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胡家祥部长进行了致辞,在致辞中胡家祥部长强调供排水监测行业对于分析技术的要求正在向着更高、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岛津公司作为分析仪器厂商不能停留在仅提供仪器设备,而应该为不同用户需求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未来,双方可以继续加大合作的内容和深度,岛津也希望与中心携手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共赢融合发展。 致辞结束,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贾瑞宝主任与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胡家祥部长共同为合作实验室进行了签约和揭牌,宣告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岛津水质合作研究实验室正式成立! 活动期间,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胡家祥部长一行在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贾瑞宝的带领下,参观了山东供排水实验室,在中心主任贾瑞宝的介绍下,双方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会嘉宾也进行了合影留念。
  • 省市场监管局局长侯成君来我市现场督战成品油监管并调研市场监管工作
    省市场监管局局长侯成君来我市现场督战成品油监管并调研市场监管工作2020-04-17 11:024月16日,省中央环保督察第七督战队队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成君带队来我市现场督战成品油监管,并调研市场监管工作。市委书记王安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斌,副市长刘贤军,市局领导黄杰、韩波、刘云霞、李晓、张东升分别参加相关活动。在成品油督战工作中,侯成君一行随机抽查3家加油站,现场检查1处批发市场、1家炼化企业,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我市工作情况汇报,反馈相关工作。侯成君对我市成品油监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是一项政治任务、一项民生工程。临沂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牵头部门组织有力,有关部门配合密切,整改措施清单规定的各项硬性要求正在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下一步,临沂市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全省油品监管“一盘棋”思想,强化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全链条监管,全力推动油品监管能力水平更上新台阶,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应有贡献。临沂市中央环保督察第七督战队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督战会。在市场监管调研中,侯成君一行到兰山区市场监管局兰山市场监管所,详细了解了基层市场监管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我市市场监管工作汇报,征求市局、各县区局和部分基层市场监管所负责同志的工作意见建议。侯成君对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市场准入、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临沂市场监管部门充分整合职能、提升效能,聚焦推进流程再造、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通信息推送共享渠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落实《关于建立投诉举报快速回应机制的意见》《关于在食品药品执法办案中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若干问题的意见》作为市场监管系统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四个意识” 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四个最严”的具体措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提升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效能,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全力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市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支队负责同志及各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同志,部分市场监管所所长参加座谈会。
  • 市场监管总局加大水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及食盐价格监管力度
    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极其自私自利、极其不负责任。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及价格监管工作。在前期对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基础上,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进口食品相关规定,严禁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使用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下同)加工食品、制作餐食或进行销售(含网络销售),加强市场销售进口水产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发现相关违法行为的,严格依法予以查处。同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各地加强食盐价格监测,强化分析预警,建立与相关互联网平台“直通车”机制,及时掌握价格异常波动信息和违法行为线索。加大价格监管执法力度,严查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及时公布典型案例。
  •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团体标准《城镇排水系统高光谱水质在线监测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成功举办
    2024年7月15日上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团体标准《城镇排水系统高光谱水质在线监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第十七设计研究院成功召开,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此次团体标准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牵头组织,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中科谱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编,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碧朗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天津中科谱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福、执行总裁孙雪剑等出席本次会议。会议邀请了上海城建设计集团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黄慰忠、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赵红莉、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李俊生、杭州水务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文四位专家参会。会议上,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谢映霞代表中国水协致辞,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智晓、天津中科谱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福分别代表主编单位致辞。编制组代表顾毅杰就规程的编制背景与基础、编制思路与章节、编制单位与团队、编制分工与进度等内容进行了说明,与会专家对于规程的前瞻性与实用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城镇排水系统高光谱水质在线监测技术规程》联合科研设计单位、咨询设计单位以及专业技术公司共计6家企业共同编写。本技术规程的编制,积极响应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对于全面提升排水系统运行效能的建设要求,指导城镇排水系统高光谱水质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保障高光谱数据应用的科学性,提升城镇排水系统水质监测运维管理水平,更是对国家关于城市更新改造、低碳环保、安全节能和数字化转型政策的积极响应。中科谱光作为此次团体标准的主编单位,将根据会上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并严格把控编制质量,为编制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团体标准奠定基础。
  • 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管立法听证凸显监管复杂性
    食品添加剂相关国家安全标准短缺可能对企业获得生产许可形成障碍   食品添加剂企业往往跨医药、化工、食品多个行业,这给监管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准入条件的设定、审查及后续监管等带来不小的挑战   “食品添加剂品种很多,但标准很少,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没有标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很难发生产许可。”   “原来食品添加剂一直按化工产品管理。企业一套设备,市场上需要化工的就生产化工的,需要食品的就生产食品的。能否明确提出生产化工原料的不能生产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具体指什么?加工助剂算不算食品添加剂?香精香料是不是复合食品添加剂?”   复合食品添加剂目前有很大市场,而卫生部公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没有哪一项涉及到复合食品添加剂……   上述声音来自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召开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立法听证会。   此间信息及相关采访表明,我国食品添加剂国家安全标准缺失,这或许会使一些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在获得生产许可问题上面临困难。而食品添加剂企业往往跨医药、化工、食品多个行业,这给监管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准入条件的设定、审查及后续监管等带来不小的挑战。   食品添加剂品种多标准少检验方法落后   作为食品添加剂管理的重要一环———生产监管立法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说,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从第43条一直到48条,专门讲的是食品添加剂,从生产到标准,从标签到说明,可见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而从现实情况看,食品添加剂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能够使用的添加剂约2.5万余种,经常使用的约在4000余种。据最新数据,我国卫生部批准使用的大约在2700种。“我的早餐是一杯牛奶两片面包,专家告诉我,面包里的添加剂少则20多种,多则50多种。”刘兆彬说。   但添加剂有许多正面作用,这使食品工业离不开它。刘兆彬表示,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上的问题是品种多、标准少、检验方法落后、不规范使用问题较多,滥用非食品原料甚至以工业原料代替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记者见到,作为食品安全法的配套规章,《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征求意见稿包括总则、生产许可、生产者质量义务、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   据刘兆彬介绍,食品安全法规定,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但具体要求未作详细表述。《规定》正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准入条件、企业的质量义务和后续监管制度。   除了食品安全法和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外,《规定》还主要依据和参考了产品质量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94)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规定》从2009年5月起草至今,其间曾经过专家座谈会论证、两次专题研讨会及多次征求相关方意见。   生产许可设定及生产者质量义务受关注   事实上,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消费者很少明白。最关心的是生产企业,而其中企业最关心的莫过于生产许可条件的设定、生产者质量义务等。除了这两点,听证会主要还围绕规定调整的范围、监督管理方式、相关罚则合理性等事项进行了听证。   一些代表担心目前食品添加剂相关国家安全标准的短缺,可能会对企业在获得生产许可上形成障碍。据介绍,目前我国卫生部门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2700种,但有国家安全标准的不超过500种。   一位生产氨基酸产品的企业代表说,我国氨基酸产品每年出口额150亿元,但食品行业的年进口额是300亿元。直接原因是没有相关标准,产品不能按食品级卖给国内企业,使国家、企业均遭受损失。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秘书长薛毅指出,《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没有具体规定,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生产企业应遵守所有的还是部分的?另有代表疑问,所谓“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是否就是指卫生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   来自湖北省黄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郭成标表示,复合食品添加剂比单一添加剂的监管更难,而且其监管不好,还会导致单一添加剂的监管成效大打折扣,应该将其单独拿出。曾在化工企业工作过的郭成标深谙此行业状况,他说,事实上很多企业一方面在生产化工原料,同时又在生产食品添加剂,只是根据市场需要稍加提纯、做些工艺上的调整。规定应明确企业设备不可既生产食品添加剂,同时又生产化工产品。   但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添加剂企业,往往多是跨医药、化工、食品多个领域。由于跨行业较多,统计口径不一致,没有一个很准确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数字。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自己的统计是约有3000家。情况颇为复杂,不仅跨行业生产,有的食品企业本身也在生产食品添加剂,有的还经销。   那么,《规定》出来后,将对这个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按习惯思维,是否又会导致所谓的行业“重新洗牌”?薛毅向记者表示:影响究竟有多大,最后要看准入条件的宽严以及政府部门具体如何操作。   种种迹象表明,此领域监管从立法起,就不是一件轻松之事。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教授的意见一直力求使《规定》在依法行政原则下做得更好些。他指出,在许可条件上,应尽可能地给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少一些裁量余地。裁量空间大,也不太好把握。从负面考虑,也可能会造成一些行诉现象。比如何为“高耗能”、什么是“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建议明确指出哪个部门发布的清单当中的是明令禁止的等等。   记者了解到,本《规定》是该局围绕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和将要制定的三个重要规定之一。另两个是食品生产的监督管理规定、与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的监督管理规定。后者将涉及食品包装、设备等,所涉问题将更复杂。本规定与食品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都开始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争取今年2月底前完成。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加强复配食品添加剂监管
    复配食品添加剂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类别,且品种多样,发展很快,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广泛。为切实保障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去年年底部署了全国复配食品添加剂获证生产企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此次专项监督检查的重点是检查复配食品添加剂获证生产企业实际生产产品是否与许可范围一致 产品配方是否与许可一致 是否存在添加非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行为 企业原辅料进货验收记录、生产过程控制记录、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产品标签是否规范等。   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总局统一部署,认真落实,主要采取实地检查和监督抽检等方式开展工作。检查结果显示:全国复配食品添加剂获证生产企业共计745家,通过专项监督检查,尚未发现企业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个别企业产品标签不规范,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度或生产管理记录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出厂检验和销售记录不全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督促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各项主体责任。同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抽检,对于抽检查明存在产品不合格的企业,依法从严查处。下一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结合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研究制定加强复配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督促指导各地严格依法监管,构建长效机制。
  • 【同心市场监管】同心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成品油质量升级专项检查
    为促进油品质量升级,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近日,同心县市场监管局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县加油站进行成品油质量升级专项检查。本次对全县24家加油站进行了检查,执法人员对加油站点经营资质、油品购货渠道、加油机的计量检定、油品进货凭证、油品的检验报告、加油机检定合格证以及成品油国六B升级标志张贴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加油站点油品质量升级工作落实较好,油品进货凭证正规齐全,加油机都贴有计量检定合格标识,加油枪检定日期均在检验有效期内,但个别加油站点存在成品油升级标识未更新,油品进货凭证缺失等问题;执法人员对1家未更新成品油升级标识,1家进货票据不完善的站点进行了现场责令整改。下一步,该局将加强宣传引导,釆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引导督促经营者按要求升级油品质量,严格依法经营。同时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持续加大对销售成品油质量监管,对抽检不合格的,坚决从严查处,维护全县成品油市场稳定有序。
  • 食安监管告别“九龙治水”
    近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本市市、区县、街乡三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全部组建完成,将于11月1日全面履职。这标志着本市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局面宣告终结。今后,市食药监局将承担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市民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将更加方便。   机构下沉   街道乡镇均设监管所   这两天,门头沟区东辛房食品药品监管所的干部与街道办事处综治科的干部一起,到辖区部分社区进行走访,摸排社区食品、药品及餐饮经营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像这样的摸排、走访工作,在全市很多街道乡镇也正在展开。   11月1日起,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正式履行对食品、餐饮、药品的监管职能。这意味着,原本分散在质监、工商、卫生、食品办等多个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将统一改由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负责。   新组建完成的北京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由市、区县、街乡三级构成。   据最新公布的“三定”方案,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市政府直属机构,下设18个处室,行政编制170名,负责全市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督管理。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是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的机构。   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位知情者处获悉,本次新机构的组建,原工商系统的人员占了很大部分。其中,市工商局有近50%的人员,区县工商局约有20%的人员直接调入新机构。   本市还在322个街乡全部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据悉,设在街道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既是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派出机构,也是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内设机构,负责行政区域食品药品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以及街道或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   “在街乡设置监管机构体现了监管下沉的政策取向,能让监管更接地气。”一位多年从事餐饮监管的执法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原本在工商、质监、卫生、食品办等机构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很多人员已经被从原机构抽调出来,与药监系统人员一起,成为新组建的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一分子。   据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张志宽介绍,新组建的食药监管系统干部平均年龄不到40岁,多数人具备理、工、农、医等专业学科背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人员总数的近1/4。   统一执法   全链条监管食品安全   过去分别受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监管的食品和餐饮企业,今后将只面对一个监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统一监管有利于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全程无缝对接,切实落实监管责任,避免了因监管部门多容易出现重复监管与监管盲点并存,出了问题而又无人负责的局面。   据了解,为了强化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北京在市、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分别设立食品药品稽查总队和大队。今后,稽查总队和稽查大队还将与公安机关食品药品案件侦查队伍建立密切协作关系。   11月1日起,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将全面行使统一监管职责。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干部将换发由市政府法制办制发的执法证件。食品药品监管人员进行案件调查或检查时,将向被调查人或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   虽然组建了全新的执法队伍,但此前在分段监管时期各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管理办法等依然有效,相关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比如,开办餐饮企业仍需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只不过颁发许可的部门从原来的卫生部门改为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据悉,下一阶段,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制定行政执法程序,对食品药品案件的办理、行政处罚决定的做出予以统一规范。同时,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以及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的全链条进行监管,开展全流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市食药监局统管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职责,但与农业、园林、卫生、质监、工商等多个部门仍存在职责的“交界”。日前公布的“三定”也同时明确了食药监局与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比如食用农产品、食用林产品(含果品、蜂蚕产品、食用花卉)从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仍分别由农业部门和园林绿化部门监管 食品出现不安全问题由市食药监局采取措施 但如需制定或修订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将由市卫生局负责等。   规范投诉  开通12331举报热线   目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依托市、区县、街乡政府三级政务外网,搭建了覆盖市、区县局机关、稽查执法机构以及322个街乡食药监所的电子政务网络和食品药品准入许可系统。11月1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开通对外公众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对广大市民来说,过去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往往不清楚应该找质监、工商还是卫生部门,不少人甚至因为嫌麻烦而干脆放弃维权,而监管职责统一划归食药监局后,消费者投诉维权的可操作性将大大增强。   据了解,正式履职后,12331食品药品举报中心将统一受理对食品药品案件的举报,并建立规范的受理、分派、反馈、督办流程。12331接到举报后,对举报线索实行统一编码管理,并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分,在48小时内转办或交办有关单位。   在接到辖区内关于食品药品违法案件的举报后,监管所人员将携带小型便携式检测器前往现场进行检测 当自然灾害发生可能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时,或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将派遣应急保障车、移动实验室赴现场进行采样。   除了拨打12331举报电话外,市民还可以采用来访、信件、互联网、传真等其他形式对食品药品违法案件进行举报。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食用路边摊的食品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可以向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举报反映 但对于路边摊的违章经营等问题,仍归当地城管执法部门管理。
  • 消除监管盲区 提高执法效率
    石家庄基本形成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将每一寸土地都纳入监管视线 只要企业出现“冒烟”现象,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发现,并通过对讲设备立刻与企业联系,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这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记者从石家庄市环保局了解到,石家庄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已基本形成,实现了对环境隐患的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和“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的目标。目前,石家庄市“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这一环境监管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发现污染问题及时处理刘辉是石家庄市新华区西三庄乡环保所的一名环保监管员。刘辉每天要认真巡视辖区,即使在上下班路上,他也会在沿途留心查看,是否有道路遗撒、施工扬尘等污染现象。8月7日,刘辉一上班便根据安排对所负责的辖区进行日常巡视。上午10时许,在田家庄村附近时,他发现一座沙场的沙堆露天堆放,没有苫盖。刘辉迅速找到沙场负责人,要求其立即采取洒水措施,并尽快对沙堆进行苫盖。沙场负责人表示立即整改,但因为暂时没有苫布,所以先采取洒水措施,同时购买苫布,保证第二天全部实现苫盖。“明天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有没有苫盖。”7日下午,在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西三庄乡政府办公楼二楼的环保所,刘辉告诉记者,环保监管员对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全程跟踪,直至完成整改。这个环保所占用了两个房间,办公桌、电脑等办公设备齐全。环保所共有3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名是所长。“环保所是网格化监管的第二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环保所所长郝晓霞说,他们主要负责本级网格内的环境监管工作,并监督第三级网格责任主体履职,“还负责开展污染源监管、秸秆禁烧等工作。”郝晓霞说,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对发现的污染行为,能自己处理的尽量处理,如涉及执法等无法处理的问题,立即上报至上一级网络。”与此同时,环保监管员每天都会将自己巡视的情况记录在《日常巡查记录表》中;如发现问题,则会填写《环境保护检查记录单》,详细写明问题及处理情况。科技手段强化网格化监管“新晶,你的1号炉顶出现冒烟现象,请迅速处理。”8月7日上午11时,在井陉矿区环保网格化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值班员通过对讲设备紧急呼叫河北新晶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调度室人员。通过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可以看到,新晶公司1号炉顶出现了冒烟现象。呼叫仅两分钟后,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位身着工作服的工人,他快速跑向冒烟处,将炉顶盖子盖好,烟立刻消失了。“这是我们刚建成正在试运行的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井陉矿区环保局副局长焦彦欣介绍说,他们对全区4家焦化、4家煤货台和36家洗煤厂,在各自重点污染节点安装或整合了148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并全部连入这套系统,实现了对重点企业的全天视频监控。除了井陉矿区,长安区长丰街道办事处为每一名环保监督员配置手持外拍设备,一旦发现隐患,第一时间上报,并果断采取措施及时处置。新乐市则利用电子地图,对网格化重点监管企业污染源制作电子图像文档,地理位置标注清晰,强化了监控。在创新科技手段的同时,井陉县建立了县环保局与二级网格联合行动制度,所有执法文书记录单下达给企业的同时,各二级网格也进行存档;灵寿县、无极县、晋州市等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查实的给予1000元~10000元奖励;栾城区实施企业分级管理,建立各级企业环境监管措施。三级网格已覆盖全市“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是困扰环境监管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2012年6月,石家庄市提出了要在全市构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将环境监管的触角向最基层延伸,彻底消灭环境监管盲区。其中,根据网格化监管体系划分,一级网格为各县(市)区行政区域,二级网格为各乡镇、街道行政区域,三级网格为各村和社区所辖区域,从而实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三级环保管理网格,强化基层环保力量。经过2012年的“提出”、2013年的“探索”和2014年的“推进”3个阶段后,目前,石家庄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三级网格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网格已开始运行或试运行,并在管控点源、面源污染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目前,石家庄市已建成一级网格25个,二级网格289个,三级网格4273个,289个乡镇(街道)、园区(二级网格)均成立了环保所,共配备专职人员441人,兼职人员422人,落实了办公地点,基本做到了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今年上半年,石家庄市市本级和各级网格共处理各类环保问题1.1万件,立案查处279起;二、三级网格巡查发现问题5354件,处理交办环保问题4328件,处理率达到98%。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对建立网格化管理的好处,石家庄市新华区环保局副局长陈海印表示,网格化管理能“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陈海印表示,长期以来,环保等执法部门受执法力量限制,其监管“触角”很难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而能及时发现身边污染现象的人,往往又没有管理的职责,等通知了执法部门,常常已错过了最佳执法时机。在采访中,石家庄市矿区环保局副局长焦彦欣也表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赋予了乡镇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再加上配套的长效管理机制,改变了以往各级基层政府对环保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的被动局面。多年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保部门常常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有效突破了这一瓶颈。7月27日,井陉矿区贾庄镇环保所将一份检查记录上报至区环保局。环保所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有一家白灰生产企业私自新上了一条生产线,属于违法行为,需要立即停建。因环保所没有执法权,所以将案件上报至区环保局。井陉矿区环保局立即派出执法人员赶赴现场,要求违法企业立即停建,并对其进行立案查处。在一份8月5日的反馈单上,记者看到,这家企业已经停止了违法生产线的建设。井陉矿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大队长冯红亮说,网格化体系赋予了乡镇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再加上配套的长效管理机制,改变了以往各级基层政府对环保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的被动局面。不仅如此,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中,各部门的环保职责履行情况更加公开明了。电力、工商、城管等部门,作为一级网格,都有了更明确的责任分工,特别是在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中,全面改变了以往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来源:中国环境报
  • Illumina高管:NGS监管策略何去何从?
    如今,二代测序技术正迅速的从研究工具向诊断平台转变。为了应对该技术的成功转型,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需要建立新的准确、可靠的临床监管标准。奥巴马总统的精准医疗计划中也特别指出了这点。   Illumina公司监管事务副总裁Mya Thomae就以下几点,讲述了该公司的战略转变。   1、你们从何处得知二代测序监管的相关事宜?   我们直接从白宫方面获取相关信息。现代化监管是FDA重要任务,他们正在设计一系列条例来更好的监管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在FDA看来,二代测序与先前的技术完全不同:大多数体外诊断检测的目标很有限。相比之下,二代测序能够检测整个基因组序列。因此,可以一次进行多种疾病的检测,还可预测病人的患病风险。   FDA的新管理方法要能应对二代测序的复杂性和创新性,以保证分析和临床的需要。FDA将MiSeqDx仪器作为新监管方法的例子。   2、本月早些时候,Illumina公司宣布监管策略的改革。这种转变意味着什么?   FDA批准了Illumina公司MiSeqDx仪器作为医疗设备。这是第一个通过FDA批准的测序仪器,并且获得II类医疗器械豁免510(K)(上市前申请)认证。这意味着未来的测序仪不需要经过医疗器械510(K)认证,无需为了获得监管系统的许可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新产品只需要在FDA进行注册。这将大大减少进入检测市场的时间。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将发布后续平台系统NextSeqDx,打入美国和欧盟市场。   我们正在为MiSeqDx测序仪建立平台,用于血液样本检测。我们也期待它能用于FFPE样本。一旦获批,便可以用于目前正在进行的肿瘤项目。而且当NextSeqDx注册成功时,便能够同时进行血液和FFPE样品分析。   接下来,针对无创产前检测(NIPT),我们的策略是使用NextSeqDx,该仪器可以保证同时进行48个样品的分析。称为VeriSeq NIPT的方案也将在NextSeqDx上执行。我们将对这个平台进行注册,使它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用于双端测序的试剂盒和软件将会提交给FDA作为第三类PMA设备用于适当的临床试验和分析研究。   3、在美国以外的国家,监管机制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呢?会有怎样的监管策略变化呢?   在欧洲,尤其是NIPT方面,我们目前正与使用HiSeq系统的客户进行合作。我们将会为HiSeq系列申请CE认证。使用通过CE认证的软件,客户们可以将结果提交到自己的应用软件中。   最近中国,NIPT相关监管机构推出了新标准,我们也将逐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加拿大,俄罗斯,非欧盟国家,澳大利亚,每个地区的要求可能不同,我们力求全球接轨,全面推进全球计划。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