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欧阳劲松

仪器信息网欧阳劲松专题为您整合欧阳劲松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欧阳劲松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欧阳劲松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欧阳劲松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欧阳劲松话题讨论。

欧阳劲松相关的资讯

  • 欧阳证、汪群杰等仪器人入选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名单
    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力度,不断提升苏州园区创新源地、产业高地建设水平,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项目面向AI、集成电路、5G通信、新兴软件与信息化服务及相关领域早期创业公司。申报成功的公司除将获得数百到数千万不等的项目启动资金、股权投资、贷款补贴等资金政策支持外,还将有个人&公司的住房、购房补贴,家属子女安置,项目配套资源等13+项政策支持。奖励内容:近日,苏州工业园区决定启动第十六届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的申报工作。本届科技领军人才分两批次集中受理评审。第一批集中受理创新领军人才申报项目和2021年1月1日后在园区注册或拟在园区注册的创业领军人才申报项目;第二批集中受理2019年1月1日后在园区注册或拟在园区注册的创业领军人才申报项目。第一批申报受理的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15日17:00。基于此,本文将对近2年入选过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的科学仪器行业专家进行梳理,以飨读者。第十五届第一批:重大领军项目5个、领军项目41个、领军成长项目47个、领军孵化项目69个和创新领军项目29个。一、重大领军项目(5人):饶毅、林标扬、胡晓磊、欧阳证、陈晓光二、领军项目(41人):杨华、王楠、陈小强、陈牧、陶月飞、冷劲松、邢传华、郑丰、刘雅容、陈晶瑜、孙敏敏、马远方、薛彤彤、马茜、彭松明、刘超、张文军、张健、苗昰、余崇圣、居一、任传贇、陈泽武、张雅婷、陈振方、朱彤彤、张振中、王宏兴、郑泽宇、沈忱、马立伟、陈伟、单保祥、李明干、施文典、王璞、亓文华、ZUCHUNZHAO、HONGYUZHAO、XINGLIHUANG、TIERENZHOU三、领军成长项目(47人):韩沁驰、耿科、朱军、齐顺、张结来、汪顺义、邓明科、卢敏、钱海洋、赵泽、冯庆宇、徐波、卢维成、宋志伟、冯立男、贺纯洁、周瑜峰、刘思坦、沈达、宋育刚、黄瑜清、李鹏、许泳、荆剑、吴学超、沈国军、李钢江、蔡超峰、张善文、戴帅湘、刘志、王志浩、陈登云、何银军、彭思颖、刘骏、韩兴成、顾晓勇、林志雄、陈冬兵、吴耿源、秦岭、丁贤明、卓日克、范里浪、KIMSUNGMIN、KIMSUNGSIK四、领军孵化项目(69人):周明、李智、王豫、赵益民、王冲、解启莲、奚桢浩、张春明、宋琪、袁坡、蒋宇振、郑铮、李丹、常新、张林峰、任雪峰、刘宇宙、钟天翼、何春艳、孙金鹏、李新燕、王一恺、张金忠、安毛毛、曾琢、于新宇、张昭智、王轩泽、彭锋、赵洪啟、许文波、张鹏、徐煜、黄蕾、邱成峰、翟凤霞、于波、刘滨、苗渝群、包继华、李安东、邵鹏、吴亮、梁炜、管乐、陈如新、熊雪晖、邱雪峰、梁鑫、骞爱荣、卢春华、何捷、吴宏伟、王昌河、肖家伟、樊荣伟、陈军宏、敖翔、韩越、张珣、孙诚、YUXINSHENGCEDRIC、AKIOIKESUE、JIMMYXIBAITANG、ZENGQINGGANG、ZHENGHOU、HUANGXIANRI、LIANGXU、WANGJILIANG第十四届第一批:重大领军项目5个、领军项目30个、领军成长项目25个、领军孵化项目47个和创新领军项目20个。一、重大领军项目(5人)史东方、林晓、汪群杰、周力波、郑勇二、领军项目(30人):李元念、朱加望、向斌、刘庄、王克鹏、蒋立新、史耀舟、鲁礼炎、胡遇杰、邓代国、张伟勇、郑杰、盛卫文、周明、余乐、俞枋、王维平、陈巧、李波、张永泉、肖如吾、李扬、蒋玉贵、顾兆栴、危春阳、王子元、JINTAO ZHANG、CONGLIANGCHEN、LUOXIAOZHONG、FANG HUA三、领军成长项目(25人):赵晓剑、吴昊泉、曹洪斌、都延星、李文勇、林乐、林林、胡善云、赵光耀、朱波、陈叶金、曹睿、刘春刚、苗健彰、王二飞、曲伟强、李劼、田同勇、李骏、郭海斌、唐自强、崔林松、HURVITS DROR、JIANG HUA、FRANK YANLING SONG四、领军孵化项目(47人):程增江、林殿海、屈向东、李振、赵勇、阮建清、雷明、刘磊峰、任亚敏、赵敏、杨志胤、齐昆岩、唐志强、赵晓芳、张学武、王乐今、汤怡然、程昌明、郑直、曹成喜、陈民汉、冯钰天、刘宇泰、刘谷华、朱弋飞、张澄宇、张元廷、蒋琛、关磊、刘宇涵、王弼鑫、武彬、李杰、杨绍峰、顾明剑、刘伟增、杨广立、范江峰、陈立桥、蒋绪川、LIAO JIAYU、DENGYONGQI、ERIC LIN、GEORGE HSU、BENJAMIN LI、ZHU XU GUO、QIAN JUN五、创新领军人才(20人):钱彦旻、朱丹丹、王宏伟、杨剑飞、陈志强、周鼎、卢芹、李文宝、杜玉虎、赵勇明、杨敏、于飞、李丹、邵军、王永忠、赵萍、游明翰、陈轩泽、THOMAS BULTMANN、KONG LINGJIE第十四届第二批:重大领军项目9个、领军项目24个、领军成长项目40个、领军孵化项目65个。一、重大领军项目(9人)李斌、戴卫国、朱忠远、田晖、范东睿、苏媛、王斌、施建新、YunquLiu二、领军项目(24人):刘小军、李昆、张建华、张巨帆、汪枫桦、蔡茂林、赵昕、左彦波、陈大凯、曹利敏、邱东、朱明、赵衍、曹涵、高明远、刘淼、杨林、李德利、魏继业、Anne-LaureMorel、GuangbinZhang、LintaoZeng、ChrisXiangyangLu、DonghuiQin三、领军成长项目(40人):俞扬、雷宗、王晨光、曹笑翔、朱爱东、陆静、林丽、余伟师、吴清来、燕东平、林雄鑫、王森、余波、朱琴、王蓉蓉、陈天崚、蒋庆军、王晨、卢立柱、滕怀平、雷勇、柳青、郝兆煜、王凡、董和刚、钟海、刘海涛、庄永龙、秦孙星、马中发、张建、汪静晴、袁洪钧、张民、郑文辉、魏松祥、KowngChiWaiKing、RonjonNag、LinClaudiaQiao、LiLong四、领军孵化项目(65人):陈韬、辛勇磊、徐军、王全伟、张波、李卓、申研、闾海荣、杨威、李戈强、周卫昆、张乐帅、吴成雄、方杰、吴一飞、吉成、陈平、吴浩、王志高、张超、谭验、周建伟、程凯、雷鑑铭、张雷、丁晨、江经纬、鲁志、刘锋伟、颜瑞、赵鹏、黄秀荪、王文新、郑毅、徐进礼、杨乃亮、丁力行、李振威、翟延荣、孙振华、李淼、郭友明、范博渊、曹笈、修瑾、朱健楠、周佳骏、辛博、杨正权、张鑫、张承亮、洪健、罗洋、任思远、齐欢、卫岸、YonghuaDong、JingBao、KimSeogJin、XianboZhou、LiLiu、QingpingDeng、TanJianmin、GohYiuJin、ZhangYuAlex
  • 让赝品在光谱下现形——访北京师范大学欧阳津教授
    有真迹就有赝品,中国书画的造假历史和书画发展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所以至今给后代带来许多烦恼。因为,判定一件有历史的作品的真与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不可能像一些健在的当代书画家那样可以当面核实,其次,如果对艺术发展历史、古代时代特点不了解,就根本无能为力。因此书画真伪,一般最终的鉴定权都在资深老先生手里。但老先生的水平再高,谁又能保证其万无一失呢?谁又能保证同样资深的老先生对同一幅字画的真伪不发生分歧呢?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字画鉴定中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在利用科技手段鉴定字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笔者不久前专程拜访了该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的欧阳津教授。 卢浮宫的启迪 谈到这个项目最初想法的由来,欧阳教授笑着告诉笔者,那还要感谢法国的卢浮宫。1997年春,欧阳津与堂姐欧阳启名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参观时,不经意间,姐妹俩谈起法国的科技工作者正在对卢浮宫里的油画进行化学分析。受到这一启发,正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东方美术史的欧阳启名问当时留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学习分析化学的欧阳津能不能用化学分析的方法鉴定中国的字画呢?妹妹表示可以试试。俩人进一步探讨了这种新的鉴定方法的可能性。谁承想,四年前偶然的探讨四年后竟变成了现实,2001年,她们就真的承担起了国家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字画鉴定中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艺术与自然科学就从这种不经意的姐妹谈话走向了最终的学科的交叉。(这也是最让笔者感兴趣的地方) 中国字画的辨伪由于难度非常大,一般最终的鉴定权都在资深的鉴别界的老先生的手里(除非字画作者本人依然在世)。这一工作需要鉴定者具备极其丰富的鉴定经验、宽广深厚的学识,而这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单靠读几本书,看几件文物是远远达不到的。在他们眼里,字画鉴定是一门学问,是其一生的学识和经验的厚积薄发。但老先生的水平即使再高,谁又能保证其万无一失呢?谁又能保证,两位同样资深的老先生对同一幅字画的真伪不会发生分歧呢?毕竟经验是属于主观的范畴。 2001年8月,欧阳启名与欧阳津等申请到了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字画鉴定中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项目。经过近三年的努力,2004年4月7日该项目通过了鉴定,可以说是在鉴定中国字画方面应用科技手段的尝试,或者说是在为专家的经验性鉴定寻找客观证据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寻假潘家园 潘家园旧货市场在北京的收藏界应当说是非常有名的,在这里,在任何一个卖字画的摊位上,你都有可能发现著名书法家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和刘炳森等人的“书法作品”,每人的“书法作品”几乎都有一摞,而且十分便宜。毫无疑问,这里面十之八九都是赝品。而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欧阳津就曾经专门到这里买过赝品。欧阳教授告诉笔者,她当时以每幅15元的价钱买了七幅欧阳中石的“书法作品”。其实,对她来说,如果要从伯父欧阳中石那里得到一幅真品,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还会一分钱都不花。但为了科研,她只能从这里买赝品,她要把这些赝品上的图章与她所得到的欧阳中石的真品图章作一次化学分析。 从回国后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欧阳启名处,欧阳津了解到,书画家在使用印泥上都有自己的习惯,也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书画家在一个历史时期总是会买同一个牌子的印泥,并在这种印泥里掺入一些其他成分,以使印章的颜色更深,或更鲜亮。有的名家甚至还在印泥中掺中药,以保证它的色泽不变。欧阳启名觉得书画家的这种习惯对于鉴定书画的真伪十分有利,因而她建议欧阳津先从鉴别印章开始。 鉴别首先从印章开始 参考欧阳启名的建议,从2001年8月开始,欧阳津与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的周群及北师大分析中心的马辉等老师合作,把作品上的印章作为突破口,对书法真品上图章的印泥和赝品上图章的印泥成份进行了化学分析。他们选用了多个样品,分别比较赝品的印泥与真品的印泥。 课题组先后采用分子荧光法(此法可以对大多数文物做无损分析)和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拉曼光谱法(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析技术)对图章进行光谱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均显示,真品图章的光谱图是一致的,而真品与赝品的图章之间则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并且赝品相互之间也不同。 为了证明试验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又对赝品和真品的图章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从红外光谱中,可以知道印泥的主要成份,真迹的成份与赝品的成份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也从印泥成份上区分了真品赝品的不同。 欧阳教授告诉笔者,之所以使用这么多的方法测试印章,主要是看看哪种方法更适合辨伪。现在看来,将多种方法综合起来检测,基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真品赝品的差别。 再加一重“保险” 除了对印章进行测试分析外,欧阳津等人还运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化学分析方法对字画所使用的宣纸、颜料、墨迹等进行了测试。比如课题组曾对历史上6个时代的宣纸进行了光谱分析,发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明确描述宣纸的化学成分,特别是一些纤维和矿物质的存在。通过对不同时代宣纸的比较,得到同一时代的宣纸具有相似的红外图谱,而不同时代的宣纸具有不同的图谱,特别是西夏用纸与现代宣纸的数据中所产生的差距基本可以用作年代的鉴定方法。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课题组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鉴定中国字画方面取得飞跃性的进展。但欧阳姐妹十分清楚这种方法并不是鉴定中国字画的唯一方法和决定性的方法。她们把这种方法定位于“为鉴定我国字画提供了科学的辅助手段和科学依据”。在她们眼里,现代科技鉴定方法与传统的书画鉴定方法并不矛盾。“传统的鉴定方法,是基于多领域知识和众多鉴定专家的经验而累积形成的,是一种‘软科学’,科技鉴定方法并不是要替代传统的经验性方法,而是为传统鉴定方法提供了辅助手段和科学依据。” “原位无损伤”概念的提出 由于文物的特殊性(一旦损坏,很可能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对它们进行相关化学鉴定时,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最好不能有一丁点儿损伤。特别是纸介的文物,很害怕强光的照射,因此不少人对采用光谱法进行字画真伪鉴别心存疑虑。而这个问题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受到了课题组的特别关注。1997年当欧阳启名和欧阳津在法国卢浮宫参观时,她们所了解到的法国鉴定油画的方法是从画作的颜料上取下一小块,然后再进行化学分析。不论从原作上取下多么小的一块颜料,应该说都是对文物的一种损伤。而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西洋油画,对中国画就无能为力了。姐妹俩当时就想到如果要做这种鉴定,就一定要找一种对原作、对文物无损伤的方法。在实践中,她们摸索到了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拉曼光谱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既能分析出字画的物质成分,又不损伤文物。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瑾光证实说,测试时的红外光是非常弱的,不会对文物有任何损伤。 利用上述方法对文物进行鉴定,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但是在鉴定的过程中采用无损伤的方法却是中国人的创新。专家们在鉴定这一课题时指出,该课题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感官指标与量化指标、有形分析与成分分析、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并用多种方法交叉验证,尤其建立于无损化学分析基础之上,显示出该课题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对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和为书画鉴定提供科学的辅证依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中国字画的“DNA”数据库 应当说,2004年的课题结项,只是证明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中国字画鉴定的可行性,而要将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使这项工作进入操作阶段,还有许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 由于目前的书画鉴定主要是通过对检测样本进行化学分析,然后将样本图谱与真品图谱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是否一致来辨别真伪,因此,如果要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字画鉴定,就必须首先要有真品图谱。为此,建立“真品样本数据库”就成了当务之急。 2006年,欧阳姐妹建立数据库的设想,终于开始慢慢变为现实。这一年,她们的项目在北京市教委争取到了立项,获得了40万元经费支持。由此,数据库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事实上,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中国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真品仿品令人眼花缭乱,如何收集到书画名家的作品样本?如何从汗牛充栋的作品之中甄别出名家的真品?对于专家尚且不能统一意见的作品,又是否应该作为数据收录入库?相较于单纯的技术问题而言,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那些诸如协调关系、凝聚共识、争取支持之类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恐怕更具挑战性。 “数据甄别确实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样本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来,如此,才能保证入库数据的可靠性。”考虑到操作方面的可行性,数据的收集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来进行,也就是从当代中青年书画家入手,先把他们的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难度更大的古代书画名家的数据入库问题。一般而言,她们会请入库的中青年书画家提供一份用习惯用纸、习惯用墨创作的作品样本,上面还要有他们习惯用的印泥。通过鉴定纸张、墨迹以及印泥,基本上就能留下作者本人的“DNA”了。 按照规划,数据库将在3年之内基本建成。目前,她们的团队已经完成了部分中青年书画家的数据入库工作,整体进展比较顺利。下一步,她们所要面对的是难度更大的古代书画家的数据收集、入库工作。 保存信息,古人用的是注录的方法。而今人建设数据库,则是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数据库建成之后,还可以服务于社会。比如,可以促进收藏品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尤其是在进行文物拍卖过程中,可以使买家更加放心。笔者揣测,欧阳姐妹目前正在推动的这项工作的关键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单位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21#(100875)
  • 禾信受邀广州副市长欧阳卫民环保现场会议
    2013年12月5日,广州市副市长欧阳卫民到中滔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环保上市企业经验交流现场会,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作为受邀的十家环保企业之一,在现场设置展台接待欧阳卫民副市长一行。禾信公司展台 这次的环保上市企业经验交流现场会由广州市环保局、广州市金融办组织,广州市环保局杨柳局长等领导全程陪同,广发证券、广州证券、万联证券、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及部分环保企业参与。欧阳卫民副市长参观禾信展位 活动中,禾信公司市场总监王海向欧阳卫民副市长一行介绍了破解“PM2.5来源”难题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该产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是全球该技术的唯一供应商;已经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应用监测,将在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环境研究等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已成为解决目前PM2.5污染来源解析问题全国推广的关键工具。欧阳卫民副市长点头赞许,表示发展环保企业大有可为。关于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禾信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是集质谱仪器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4000 万元,研发场地6000 平方米。  通过八年努力,掌握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电喷雾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大气压差分真空接口、膜进样以及质谱专用高速数据采集卡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核心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全套装配工艺;通过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研发得到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火炬计划以及多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支持。在国内率先实现质谱仪器产品自主正向开发。  禾信公司向环境科学、冶金工业、气象、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商品化质谱仪器以及技术服务,2012年实现首台质谱仪器出口美国。近年来,质谱仪器销售额连创新高实现数量级增长,入选 2012年中国优秀创业投资项目。
  • 欧阳院士: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
    近日,电动汽车行业最具代表性的盛会之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成功召开。而来自相关主管部门、主流车企、研究机构代表及行业专家,共议新发展格局与汽车行业变革。其中欧阳院士报告中谈到“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1000km,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以目前的技术,他一定是骗子”也在网上引起来广泛的讨论。欧阳明高院士,在会议上作了题为《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的报告,从能源的角度,围绕着“电和氢”两个主题进行了演讲。每次能源革命都是先发明新动力装置与交通工具,然后带动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引发工业革命。而第三次能源革命,是以电池(光伏/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电和氢为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载体,电动车为交通工具,引发了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绿色化和以数字网络为基础的智能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据介绍,中国纯电动车动力电池创新活跃,创新模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从行业政治操作向公司商业运作转型。同时,电池材料创新要平衡比能量、寿命、快充、安全、成本等互相矛盾的性能指标,近年尚无大突破。电池系统结构大创新辅以电池单体材料小改进成为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鲜明特征。目前电动车面临低温续航和安全等问题。欧阳院士表示,中国电动车环节适应性问题技术需求迫切,技术创新活跃,主要的三个途径包括,电池热管理系统效能优化,提高冬季续驶里程;面向冬季工况的动力系统废能综合利用和充电场景下电池的插枪保温和脉冲加热。安全是所有汽车追求的永恒主题,安全是靠安全技术保障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安全解决技术主要分为本征安全(单体电池热失控与热设计)、被动安全(电池模块热蔓延与热管理)和主动安全(电池系统只能管理与充电控制)。中国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研究早,热失控科学与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燃料电池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欧阳院士表示,今后十年左右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下降80%以上,与过去十年锂离子电池成本下降过程相似,国产70MPa塑料内胆纤维缠绕车载储氢瓶单位储氢成本未来也将大幅下滑,但目前氢能产业链的自主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和燃料电池比还有差距,电解绿氢技术、氢储运技术以及氢安全技术还需改进提升,氢燃料成本总体偏高。电和氢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与煤电相当,IEA预测光伏将是综合成本最便宜的能源,而硅基光伏与钙钛矿相结合的第三代光伏电池技术正在兴起、效率潜力巨大。据悉,单节太阳能电池通过新型高校材料设计与界面修饰方法,叠层太阳能电池将突破效率30%。储能技术是智慧能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和氢能各有特点,两者互补性强,共同构成主流储能方式。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是短周期分布式小规模可再生能源存储的最佳选择,氢能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存的最佳途径。与化石能源分析全链条效率一样,可再生能源生产—运输—储存—利用要讲究全链条成本(并非效率)。电生产和传输成本低,但储存成本高;氢生产成本比电高,储存成本比电低。经过估算,如果有1亿辆电动汽车,车载电池能量达50亿度,储能潜力巨大,充电功率巨大,耗电量不大,因此需要建立智能充电车网与共享储能。对于商业目的的乘用车如共享单车、出租车等,原则上换电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换电的最佳应用场景是电动中重卡;充换电站一体化,换电电池放电快充,形成互补。最终的微网形态将是光—储—充—换多能互补一体化微网系统。报告最后,欧阳院士谈到了未来十年交通智慧能源生态建设。未来的指挥能源生态建设的黄金组合是分布式光伏+电池+电动汽车+物联网+区块链的分布式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白银组合是集中式风电与光伏+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物联网+区块链的集中式风—光—电—氢一体化指挥能源系统。
  • 程劲松高工:名优酒的真伪鉴别及发酵类食品的质量鉴别与检验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程劲松高级工程师   程劲松高级工程师在报告中介绍了名优白酒、洋酒的分类和假冒概况,葡萄酒和名优啤酒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以及葡萄酒、调味品中的非法添加情况;另外还展示了真假名优酒的对比照片,回答了“如何更快更直接鉴别真假名酒”的听众互动问题。
  • 十年一剑 欧阳证带领清谱科技推出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0月9日,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10月11日上午,清谱科技2017产品发布会成功举行,会议上隆重推出了三款新品,包括脂质组学双键定位系统Ω反应器、MS Mate快速检测方案及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305939f-961a-425b-9bbc-0f2c4668cad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谱科技大事记 /strong /p p   早在2006年,R. Graham Cooks和欧阳证教授的团队就推出了用于气相分析的小型化质谱技术。此后十余年时间,欧阳证教授带领研发团队进行了13次产品迭代更新,在2017年推出了具备非挥发性物质检测能力的Mini β 小型质谱分析系统,填补了国际市场上小质谱非挥发有机物检测的空白。十年一剑,本产品于清谱科技2017产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仪器信息网对发布会进行了全程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7157ddc-e55c-4f82-8594-0285b331a15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发布会现场 /strong /p p   首先,清谱科技副总经理任跃对公司进行了介绍,包括国际视野的技术团队、国内外一流的质谱专家、引领前沿的质谱仪器设计以及国际上两岸三地一流团队的合作。清谱科技旨在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引领的产品。清谱科技相信质谱可以世界、改变生活。而改变生活的前提下首先要改变质谱技术、改变仪器设计、改变人机交互方式等。本次发布会带来改变的三款产品中第一个是Ω反应器脂质组学探索工具,另一个是一款基于原位电离的质谱解决方案,最后一个是基于小质谱的移动检测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6292914f-31e2-47a4-98f0-d904205e7a9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三款新品展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49ad942-079b-46ab-bfd5-ac7de727883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脂质组学双键定位系统Ω反应器 /strong /p p   任跃介绍道,脂类研究可以解密生物通路,对于生命体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结构组成、信息传递、免疫防御、能源贮存、代谢调节等。在脂类研究方面,清谱科技推出了脂质组学双键定位系统Ω反应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脂类分析流程。以磷脂酰胆碱为例,现在可以实现脂质分类和非双键结构的解析,但是对于脂类的双键位置依然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然而,我们知道不同双键位置揭示的是不同的代谢通路,不同的发病机理,这对于医学诊断治疗非常重要。基于此,清谱科技推出了Ω反应器这款产品可以很好的定位双键的位置,该产品可以为研究工作者提供高维度的研发信息。该产品核心技术由普渡大学瑕瑜教授首先提出,产品结合了PD光化学反应的特异性、高效性以及质谱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实现脂质中双键的快速定位、精准定量、全方位读取三个特点。数据库支持对于脂类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本产品搭载的庞大的数据库可以实现数据检索、数据读取、报告生成一站式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e936b6f1-3069-446b-88ed-159589fb869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MS Mate快速检测方案 /strong /p p   应用工程师李玉玉为听众介绍了MS Mate快速检测方案。众所周知,简化样品前处理是提高质谱检测速度、分析效率的关键。MS Mate快速检测方案是集成了样品前处理功能的原位电离离子源。2015年,清谱科技对纸喷雾技术进行了优化升级,推出了现在的微管纸喷雾技术,称之为PCS原位电离技术。同时,将之产业化为更容易使用的原位电离试剂盒。现在以MS Mate的形式将该项技术与产品带给各位。PCS试剂盒原理是基于液体萃取电喷雾离子化,它集样品快速前处理和离子化于一身,是Mass Mate方案的核心技术,无需额外样品处理步骤,即可实现采样-自动样品纯化-离子化进样,可在现场环境轻松完成,大幅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省了分析时间(1min即可完成),降低了对操作人员专业性及检测环境的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769ec38-d79e-4e50-89e8-d1eb9395fa1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 /strong /p p   系统工程师卜杰洵介绍到MS Mate快速检测方案大幅减少了样品前处理和整个操作流程,为了增强便携性和检测现场化,公司推出了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在重要参数方面,该系统整机重量只有20Kg,真空泵、电离系统等质谱需要的全部部件等都集成在了产品上,提高了便携性和现场快检能力,得益于原位电离技术,样品前处理流程被大幅度简化,从样品前处理到报告得出流程能在1min内完成。此外,我们还重新定义了质谱与用户的交互方式,用户在没有受到训练的情况下也可以轻松完成质谱操作和数据的解读。同时,公司还为Mini β设计并且打造了化学源分析平台,保证了质谱数据的实时监控及数据库的快速更新。Mini β采用了PCS原位电离试剂盒作为其离子源,独家非连续大气接口DAPI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灵活的压力控制,保证离子阱中离子的引入、碎裂、谱图扫描都能在最合适的压力下完成。另外,Mini β具有一颗强大的 “心脏”,即其体积小性能强的射频系统,从而使其可以分析更多大分子样品。离子阱系统采用了前沿的线性离子阱系统,它带来了高动态范围和强大的多级质谱能力,结合射频模块组成了精准可靠的质量分析系统。核心技术之外,产品设计理念是精致、极简,具体可以表现在触控系统、真空接口等方面。 /p p   电子工程师李昂介绍了仪器智能化的应用,PCS原位电离试剂盒可应用于食品、药品、毒物等多个领域 Miniβ小型质谱能够运用云分析网络,完成目标准谱图、数据的上传/下载、远程管理、在线分析等 智能化的试剂盒自识别系统及网络服务能够自动化地进行样品分析,完成唯一编码的信息存储,以及自动完成仪器校准和网络数据库的实时更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451c247-e630-407d-b330-71207f28b07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工程师蒲凡进行了Demo 产品现场演示操作及互动展示 /strong /p p strong 关于清谱科技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清谱科技是由归国的千人计划专家欧阳证博士在清华大学和普渡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组建的创业公司,公司在普渡大学研究团队十多年积累的五代质谱仪器、十余项关键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优化和产学研转化,旨在提供满足多种应用场景下便携易用的专用小型质谱仪,为用户提供快捷化学检测的服务。 /p p & nbsp /p p & nbsp /p
  • 新拓仪器祝贺欧阳钢锋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近日,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RSC)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公布了2014年会士增选名单,新拓公司固相微萃取项目技术顾问欧阳钢锋教授成功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 欧阳钢锋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SCI刊物Trends Anal. Chem.的副主编,是国际领先的微萃取及分离技术科学家。 近年来,新拓公司在欧阳教授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固相微萃取研发项目,已经成功开发出固相微萃取探针、MASS-6027固相微萃取仪等产品,并与多个国家的用户和经销商展开合作。欧阳教授参与新拓公司与德国厂商洽谈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成立于1841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和欧洲最大的化学科学团体,也是最有影响的国际权威学术机构之一。它是由致力于化学科学的人员组成,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性团体。作为一家非营利组织,将所有盈余都重新投入到慈善活动中,比如化学国际交流、主办化学期刊、会议、科学研究、教育以及向公众传播化学科学知识。英国及国际上一些在化学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杰出成就和为推动化学科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被推选为会士。 我们再一次祝贺欧阳教授成功当选!链接:欧阳教师当选RSC会士http://ce.sysu.edu.cn/spme/news/22849.htmlRSC官网http://www.rsc.org/
  • 欧阳自远、安芷生、周卫健、戴金星院士访问禾信
    2013年5月19日,欧阳自远、安芷生、周卫健、戴金星等4位院士一行莅临禾信公司参观访问。禾信公司创始人周振博士及技术团队全程陪同参观并出席座谈会。   院士一行听取了禾信公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参观了禾信公司的研发、生产基地,周振博士向各位来访人员介绍了禾信公司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激光光腔衰荡气溶胶消光仪等高端质谱产品。四位院士对禾信公司国产高端质谱产业化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在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作为目前大气PM2.5在线动态污染源解析的唯一手段,给院士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欧阳自远、安芷生、周卫健、戴金星院士参观禾信公司   参观过后,四位院士与禾信公司周振博士及其技术团队就当今热点话题——“PM2.5的监测与治理”展开热烈讨论。院士们提到了大气的污染问题,并由此建议禾信公司在大气监测环节可以进行以下工作: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寻求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走仪器标准化道路等。座谈会气氛热烈,探讨话题深入,话题涵盖范围广泛。院士们对禾信公司所拥有的强大的科研技术力量、新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以及脚踏实地干实业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院士与禾信公司部分员工合影  关于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禾信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集质谱仪器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4000万元,场地6000平方米。   通过多年努力,掌握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电喷雾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大气压差分真空接口、膜进样以及质谱专用高速数据采集卡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核心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全套装配工艺 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研发得到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火炬计划以及多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支持。在国内率先实现质谱仪器产品自主正向开发。   禾信公司向环境监测、气象、工业生产、医药等领域提供商品化质谱仪器以及技术服务。近年来,质谱仪器销售额连创新高实现数量级增长,入选2012年中国优秀创业投资项目。2012年实现首台质谱仪器出口美国。
  • 以“光”为名 因光而兴——访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劲松
    仪器信息网讯 有人说“择一事,而终一生”。对滨松来说,这不仅对事业的坚持与执着,更是理念的沉淀与传承。作为“了不起的科技匠人”系列短片的第一集,我们首先邀请到本次的“东道主”,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章劲松先生,为我们介绍滨松立足核心光子技术不断发展“光子事业”的故事,其中还有一个“女神的刘海”的故事,对滨松创始人影响至深...... 详情请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光子学是光的科学,它是产生、传输、操纵和探测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技术,其产品包括激光、照相机、发光二极管、光纤、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等。近些年,中国光学仪器产业发展迅速。据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光学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已经从2014年的约212.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约54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5%。未来五年,预计中国光学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将以12.8%的增长率持续增长,2023年将达到829亿元左右。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互联、越来越数字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光子学的创新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光子学技术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及其相关研究人员都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以确保自身在光子学领域的主导地位。这其中,日本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为进一步支持和服务于中国光产业,继1988年与中国核工业部北京核仪器厂建立合资企业“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后,在2011年全资成立了“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松中国),全面负责滨松集团在中国的销售、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市场活动。《了不起的科技匠人》系列短片:2021年是滨松中国成立10周年,而这10年也恰逢中国光产业蓬勃发展,光子学技术的应用已无处不在。而推动这一发展的,则是许许多多的科技的从业者们。技术的研发和推动得有“匠人”一般的精神,需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并抱有自己的骄傲和信念。正是有一群人秉承了这样的精神,我们的社会才能得以发展。滨松携手仪器信息网推出了“了不起的科技匠人”系列短片,旨在聚焦光产业下的“科技匠人”们,分享心声,共畅理想与未来。
  • 首台穿戴式质谱仪问世 由Cooks与欧阳证开发
    这个最新从美国普渡大学实验室走出来的小工具可能看起来像电影《魔鬼克星》中的质子装备(Proton Pack),但事实上它是一台可以背在用户身上的便携式质谱仪,能够识别化学武器,毒品和爆炸物,有可能成为环境和法医监测中的利器。 迷你质谱背包简单易用以至于没有任何分析化学经验的人都能够使用   大多数质谱仪器一般安装在实验室,它们更快速、更安全,更适用于现场测定化学物质。迷你质谱背包由质谱大师Graham Cooks和生物医疗工程系助理教授欧阳证共同开发,适用于解决偏远地区或危险场所的快速分析问题   Cooks对此表示:&ldquo 20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发便携式仪器,这个迷你质谱背包显著改善了我们过去所做的工作。这是首台可用于穿戴的质谱仪器&mdash &mdash 它真的可以让人穿着四处走动,不需要前处理,即可分辨复杂的混合物,并能立即给出结果。 迷你质谱背包看着像《魔鬼克星》质子装备,但它专为危险场所设计使用   这个背包能够连接到手持式采样装置,背包中配置了电离源、离子阱和质量分析器,还有真空系统、平板电脑和充电电池&mdash &mdash 这属于较重的部件,整个背包重量约为10kg。Cooks解释说,一种低温等离子体(LTP)电离的环境电离技术,可在现场直接电离固体样品,不需要实验室样品制备。质谱仪器测试的主要样品包括炸药和化学试剂,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特别适用于这一类样品。   该团队开发的这款迷你质谱仪能够从不同的表面包括皮肤、玻璃、棉花和纸板,探测爆炸物如TNT、神经毒素丙胺氟,和非法药物包括摇头丸、可卡因。迷你质谱仪的电池组能供其运行一个半小时。   内置软件使非专业人士都能够友好使用这款仪器,Cooks表示,&ldquo 它会与您录入的化合物库进行光谱比对,你可以对其设定用来寻找某些离子。&rdquo 当检测目标物时,手持装置上的LED灯可用于照亮。&ldquo 对那些不了解任何质谱或分析化学的人来说,它可以说是被设计成了一款&lsquo 傻瓜型&rsquo 设备。&rdquo Cooks补充到。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开发便携式质谱仪的Christopher Mulligan表示:&ldquo 这个团队已经证明了便携式系统前所未有的易用性水平,其潜在应用非常的耐人寻味,很难想象人们使用它监测化学品泄漏对环境的影响或者植物学家用它发现新的天然产物的的第一反应。&rdquo   关于Graham Cooks:   美国普渡大学R. Graham Cooks教授是世界著名的、专门从事质谱基础研究、质谱仪研发、以及质谱应用的科学家,他于1985年获得了质谱学领域的最高荣誉Thomson奖,并于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提名,他同时还是美国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院士。   关于欧阳证:   Ouyang Zheng(欧阳证)现为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和生物医疗工程系的助理教授。欧阳证1993年和1995年毕业于中国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并获得其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物理化学硕士学位;2002年从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其分析化学的博士学位。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质谱小型化;在荷质比基础上制备分离生物分子;离子轨道模拟和数据处理。 (编译:刘玉兰)
  • 北京大学毛有东、欧阳颀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在Science发表炎症复合体冷冻电镜结构
    p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毛有东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欧阳颀院士与哈佛医学院吴皓教授合作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炎症复合体的三维结构,首次阐释了其复合物在免疫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单向多聚活化的分子结构机理。该研究工作以“Cryo-EM Structure of the Activated NAIP2/NLRC4 Inflammasome Reveals Nucleated Polymerization”为题于2015年10月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ce。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eded81e3-c413-4ad4-bdf5-6ba1f32ee5d2.jpg" title=" 炎症复合体三维结构.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炎症复合体三维结构 /p p   先天免疫是人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炎症复合体在触发先天免疫响应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信号转导的效应器作用,从而启动细胞凋亡等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炎症复合体是胞浆内一组复杂的多蛋白复合体,是胱天蛋白酶活化所必需的反应平台,其复合物单体由多个结构域构成,并在上游蛋白的激活下诱导组装形成环状复合物。炎症复合体的结构对于认识先天免疫的信号转导过程、免疫调控和病原诱导活化等免疫响应机理具有关键的核心价值,因而成为国内外一流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室追捧的研究对象。 /p p   细胞中大多数蛋白复合体都展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子机械效应,并在信号转导和生化调控过程中表现出构象的异质性和动态性,使得传统的结构分析方法,如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等,难以凑效。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结构分析方法的诸多限制,使得高分辨结构分析可以直接在单分子水平进行。炎症复合体就是一个典型的无法应用传统结构分析方法的例子。炎症复合体在病原体诱导激活以后,在细胞浆内自发组装成多重准对称和不完整复合物结构 由于炎症复合体的蛋白单体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炎症复合体可以随机组装成准10重、11重 和12重对称性。由于这些结构的分子量差异极其细微,现有的蛋白纯化技术无法将这些不同构象的炎症复合体分离开来,高度的构象异质性使得炎症复合体难以结晶。由于炎症复合体的分子量巨大,核磁共振技术也无能为力。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这项研究工作中是唯一的选择。然而,目前为数不多的近原子分辨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的案例中,被研究的蛋白都表现出较高的构象同质性。构象高度异质性的冷冻电镜结构,往往只能达到中低分辨率水平。目前已发表的近原子分辨冷冻电镜结构还没有一例展现出比炎症复合体更多样的构象异质性水平。因此,炎症复合体的结构分析对现有的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毛有东、欧阳颀教授课题组利用他们发展的冷冻电镜数据分析的新算法,通过并行统计机器学习,实现了在超级计算机中对这些细微动态构象的深度分离,从而提取出高度纯化的炎症复合体单颗粒图像的数据集,使得高分辨三维重建成为可能。其中11环结构的分辨率达到4.7埃,使得炎症复合体三维原子结构建模成为现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9c131479-439e-4262-9097-9afa7350f223.jpg" title=" 炎症复合体三维结构复合体及其单体在激活态与非激活态之间的构象变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炎症复合体三维结构复合体及其单体在激活态与非激活态之间的构象变化 /p p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博士研究生陈硕冰与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张丽曼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青年千人计划研究员毛有东与哈佛医学院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吴皓为共同通讯作者。这一工作得到了北京大学科研启动经费、北大-清华联合生命科学中心、Intel并行计算研究基金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资助。 /p
  • 忆往昔 展未来:中国电镜学会成立40周年系列专家采访之吴劲松教授
    2020年11月22-24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的“2020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成都盛大召开。为庆祝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成立四十周年,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显微学激发新希望”。回顾四十年发展历程,电子显微学的研究领域至今已遍及各个学科,国际前沿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安装已经超过160台,疫情之下,低温冷冻电镜及时解析了病毒突刺蛋白结构,为研制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提供了依据。回望过去,寄语未来。会议现场,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携手仪器信息网随机采访9位专家、厂商代表,请其围绕“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分别谈了各自与电子显微学的结缘故事以及他们眼中中国电镜事业的不断发展。以下是对武汉理工大学吴劲松教授的现场采访视频:附:吴劲松教授简介吴劲松,教授,博导,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微结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劲松教授早年师从中国著名电子显微学家郭可信院士从事电子显微学和准晶结构的研究。博士毕业后相继在法国、德国和美国的世界著名电镜中心工作并从事电子显微学研究20多年。他在电子晶体学、电子显微学三维重构、原位电子显微学、球差矫正电子显微学、定量电子衍射、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和应用等研究领域有很多创新和贡献。吴劲松在电子显微学领域发展的新方法,使材料的结构表征从原来静态的表征发展到动态的观察;从二维的表征发展到到三维的重构;从测量看得到的强度,到解决看不到的相位(从而确定材料的磁、电和光学性能)。最近,吴劲松主要发展了原位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及其在电池电极材料充放电机理研究上的应用。吴劲松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Nano Energy等重要国际期刊发表了SCI论文150余篇。
  • 医疗诊断将成为小型质谱的重要应用领域——访美国普渡大学欧阳证教授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近年来小型质谱在国内外受到质谱研发及应用专家的广泛关注,也不断有仪器公司推出小型、便携式质谱仪。小型质谱在大气和水体监测、食品安全检验检疫、产品源头质量控制、血液中药品和毒品等物质的快检等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市场。为了了解小型质谱的发展方向,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就质谱小型化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应用、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对普渡大学教授欧阳证进行了专访。欧阳证教授主要从事样品离子化技术、质谱系统小型化、生物质谱分析等研究,在质谱小型化技术研发方面已经有十几年的研发经验,他的研发成果和对小型质谱的研发理念一直受到质谱界的密切关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欧阳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98d380b9-4bd4-4e51-be9c-da4577876117.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4px " 欧阳证教授 /span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从质谱技术进展与应用热点看小型质谱的未来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从1997年接触质谱并逐渐开发质谱新方法、新技术和研发新仪器,欧阳证对质谱技术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每年的美国PITTCON展会和美国质谱年会(ASMS)他都会参加,并在过去五年里与Graham R. Cooks教授轮流主持PITTCON展会的小型质谱学术报告会。谈到近年来较为突出的质谱技术,欧阳证表示,最近两年革命性的质谱新技术几乎没有。说到结构上创新性强的,还是10年前的Oribitrap技术和9年前的离子淌渡与台式质谱的结合。商用质谱仪器技术总体是仍在向高灵敏度、高分辨、高质量数的方向发展,但这一趋势已延续数十年,应该有所变化和突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说,“举一个例子,质谱在30年之前就进入了药物研究。从应用方面看,现在使用质谱最多的地方还是药物代谢的定量,传统的三重四极杆技术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而现在三重四极杆性能的改进仍然是商用质谱仪器产品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这些年质谱一直在向推进蛋白组学研究的方向发展,而由于组学的复杂程度之高,对生物过程的理解及生物标记物的寻找不是仅仅靠提高灵敏度、分辨率或质量范围就可以解决的。除了药物代谢、蛋白质组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这些应用之外,仪器厂商都在通过现有仪器产品探索新的应用方向。生物医学逐渐进入了质谱研发科学家的视线,成为更加前沿的研究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据欧阳证介绍,现在美国在医学检验方面发展很快,相关会议,特别是Mass Spectrometry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年会的规模和关注人数都在快速增长。质谱仪器厂商都致力于开发适用于医学诊断研究和应用的仪器,并希望经过FDA的认证之后进入到医疗分析实验和应用领域中。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普渡的研究团队是国际上较早对质谱小型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及全面技术开发的团队,目前也在引领全球小型质谱技术的研发。近几年PITTCON展会由欧阳证和Cooks教授主持的小型质谱学术报告会人气越来越旺,全球的仪器研发和应用专家对小仪器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升温。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说:“小型化质谱的前端甩开复杂的样品处理,后端甩开繁重的仪器,对它的性能定义不再是传统质谱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分辨率,而是能不能快速的给普通使用者一个简单的答案。”便携、快速、简单易用是小型质谱的发展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普渡大学在原位电离和小型质谱这两个技术领域一直领跑,两者在不同的体系平行发展。欧阳证认为,这样的发展模式使这两项技术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将此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是质谱小型化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2004年原位电离技术(Ambient Ionization)问世的时候,欧阳证就曾表示这项技术与小型质谱的结合非常关键。小型质谱的应用要脱离色谱,原位电离能很好地为小型质谱服务。“虽然原位电离技术与大型质谱结合使用也有很好的效果,但从我的角度看,它与小型质谱的结合更趋于完美,特别是在解决生物医疗诊断的问题方面。”欧阳证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小型质谱已解决复杂样品单一成分的快速分析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小型化质谱研究之初,大家都在关注把分析器做小,出现了小型化的离子阱、四极杆及飞行时间等质量分析器。离子阱具有多级串联质谱分析功能,其结构的简化及电场的优化曾是这一阶段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然而分析器小型化只是质谱小型化的考虑因素之一,质谱的进样及真空系统也非常重要。欧阳证介绍说:“分析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待测物的小型质谱进样方式一般有两种:膜进样法、固相微萃取(SPME)类的采样技术及采用小型气相色谱控流的方法。”欧阳证将这类小型质谱定义为第一代(1G)小型质谱。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另外,真空系统小型化对质谱仪整机的小型化非常关键。”欧阳证强调。他与Cooks领导的普渡研究团队于2006年研发了第一台手持式、测定空气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离子阱质谱-Mini 10,并通过引入小型化分子涡流泵及隔膜泵解决了真空系统小型化的问题。现在很多商业化便携式质谱的抽真空系统都是以这台质谱的构架为基础。2008年,采用最新的真空技术,普渡的团队研发出仅有4kg重的Mini 11。“至此我们已经证明质谱仪器本身可以做到非常小。”欧阳证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2008年,利用间断式离子传输的技术,在Mini 10及Mini 11小质谱上实现了从常压到真空的离子传输。欧阳证说:“至此,小型质谱仪发展踏入了第二代(2G)时期。这一代小型质谱比第一代在两个方面做了较大提升。一是通过常压离子传输接口使得分析非挥发性化学及生物样品成为可能 二是起用原位采样电离技术以实现了血液等生物样本及食品、药品等复杂样品的直接分析。”第二代小型质谱的标志性研发成果是台式质谱分析系统Mini 12 (25 kg)和背包型质谱Backpack MS(12 k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阿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07bae729-27a6-4c97-9681-b98bc690aa81.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4px " 欧阳证教授与Cooks教授在Mini 12和Backpack MS的诞生地——普渡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nalytical Instrumentation Development)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使样品在质谱仪器外部形成离子传输到分析器中对于小真空系统来说非常困难。间断式离子传输技术的发明使样品产生的离子在较高气压情况下实现传输与贮存,并在低气压进行离子裂解和质量分析,全过程仅需要几百毫秒。离子阱的结构对常压离子传输及质量分析具有重要影响。”从第二代小型质谱开始,原位电离与小型质谱结合,进样方式为纸喷雾(Paper Spray)技术、低温等离子体离子化(LTPI)技术等原位电离方法。原位进样不经过样品前处理,所以需要串联质谱去除复杂基质的化学噪声。串联质谱能将待测物分离、打碎再分析,显著地提高了信噪比,还能区分复杂待测物的同分异构体。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根据直接采样和分析复杂化合物的需要,我们选择发展能实现时间串联的离子阱分析器。离子传输和分析器电场及气流场的优化技术非常重要。”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大型离子阱质谱仪发展已过其黄金时代的时候,小型质谱给离子阱技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从台式质谱仪到第一代及第二代小型质谱仪,质谱小型化经过了一个由繁入简的历程,产生了一个全新而又及其简化的质谱系统仪器平台。这样的平台能够分析挥发性、非挥发性化合物以及复杂生物物质。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团队的第二代质谱仪设计方案被美国NASA团队采用,用来设计定于2018年发射的火星地面漫游探测器ExoMars上的小型质谱仪MOMA (Mars Organic Molecule Analyzer)。“尽管质谱仪本身仍保持全程扫描及多级串联等大型质谱仪的功能,在研发中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整套质谱分析过程的简约化,以对单一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为目标,实现无需实验室前处理技术的分析过程。这是我们对第二代小型质谱仪的一个重要期望与目标。”据欧阳证介绍,处于研发中的第三代(3G)小型质谱的应用目标是在临床医疗院应用中测定多组分的生物标记物。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吖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2075c5b3-2ea1-4992-9db8-baeb588e3b31.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教授与他的学生王骁在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实验室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物医学分析、床边检测和手术指导是小型质谱的新应用方向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第二代小型质谱实现产业化的应用方向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量大面广的单一目标化合物检测,这类应用在食品安全、药品打假、缉毒、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并已在如牛奶中抗生素检测、血液中毒品、尼古丁检测的具体项目上有成熟的应用。对此欧阳证举例说:“例如,牛奶中抗生素检测需要在奶源处通过简单的分析立即获知是否抗生素超标,灵活易用的小型质谱正好满足这一应用。”他还表示,将小型质谱用于生物医疗领域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内的生物医疗研究发展的非常快,医疗诊断资源也非常丰富。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另一类是精准医疗和伴随诊断,如通过服药后的血液检测得到特定病人的准确药物剂量。欧阳证用新药上市的例子说明了小型质谱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美国有很多新药没有被FDA批准上市,并不是因为药效不好,而是因为不能对于所有人都用一个剂量。小型质谱恰能快速简单的解决这个问题。”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用两个目前的生物医学研究案例介绍了新的小型质谱的发展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与普渡大学瑕瑜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利用Paternò -Bü chi反应和串联离子阱技术直接分析血液或组织中的脂类,从而确定脂质不饱和双键的位置。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生物合成路径不同,其脂质不饱和同分异构体比例也有标志性区别,从而可以用来区分正常细胞与癌细胞。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另外,欧阳证在哈佛医学院的合作者正在做一项将质谱分析用于手术室诊断的研究。即在手术室中活体组织检查(biopsy)方式取样,再用质谱和原位采样技术判断肿瘤的类型以指导手术。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据欧阳证介绍,小型质谱在以上两种生物医疗研究的应用方向比大型质谱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第二代的小型质谱已经能够胜任多种药物分析和伴随诊断,第三代的未来小型质谱应用领域将是快速、准确的生物医学分析、床边检测(POCT)和手术指导。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在谈到小型质谱与大型质谱的仪器性能比较时,欧阳证表示目前使用原位采样电离的小型质谱系统能够分析复杂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其灵敏度与使用色质联用的大型仪器的差距在10倍以内。而且可以通过反应(如试剂盒)把灵敏度大幅度增加。“小型质谱的检测灵敏度完全满足目前食品安全、环境检测、药品分析等多方面的应用。”欧阳证说:“市场上大型液质系统浓度线性范围在0-10 sup 5 /sup 以上,而实际上单一目标待测物一般不会超过3个数量级。”他强调,实用性的小型质谱并不需要盲目追求超宽动态范围及超高灵敏度。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据介绍,欧阳证团队关注的是目标物分析,在第三代可能做到M/Z 990范围的磷酸磷脂,以后再发展很可能可以测定多肽和大蛋白。现在小型质谱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未来的小型质谱将是医院、药店甚至家里都能见到的常用仪器。而其研发理念是做成实用性强的工具,不以追求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质量范围等仪器性能为目标。“小型、快速和操作简便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研发方向。”使用原位分析、试剂盒反应、串联质谱和简便的操作界面是欧阳证团队打造的专用小质谱应用平台的四大特点。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3548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38bafa6e-eed1-415d-ad0a-040f729953cd.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4px " 采访现场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做研发靠创新,做产业化靠市场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小型质谱还在发展,在质谱界是创新的技术。在定义产品的时候,欧阳证还考虑到了这方面研究平台的技术能力,他说:“全球包括国内有几个很好的团队在做小型质谱和原位电离,整个平台的技术实力对产品的影响很大。”最近欧阳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加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重点建设清华大学质谱仪器研究中心,第三代小型质谱仪的研究及产业化也将在该中心进行。除此之外,坐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的小型质谱产业化公司(清谱科技,PURSPEC Technologies)也已经成立。预计Mini12将在明年推向市场,后续的产业化研究和生产都将在国内进行。目前,清谱科技还在招募市场团队。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对于做成果产业化,欧阳证并非没有顾忌。他谈到:“做科学研究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发散性,而做产业化则需要更贴近市场应用。这是两个虽然相辅但又相悖的方向。”欧阳证表示,今后还是会在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同时,欧阳证希望清华质谱仪器研究中心能给“青年千人计划”归国的年轻人一个发挥的平台。希望新的团队能将清华这个质谱实验室做实再做大,也希望能与国际及国内的优秀团队的合作继续进行,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发表高水平文章。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虽然美国的生物医疗等领域比国内发展的更早,但欧阳证看好国内小型质谱应用市场。“小型质谱商品是对传统质谱仪市场的一个颠覆,但预期的阻力也不可低估。国内的食品、药品、环境领域和快速发展的医疗行业应该可以为小仪器提供一个即时的市场。当然,还需要小质谱的技术的不断发展来维护这个市场。”在谈到国内研发条件时,欧阳证说:“中外研发条件现在已不分伯仲,而我认为对于小质谱的发展,中国的平台要比美国好。我已经不敢说回来是给国家做贡献,反倒是国家给我提供了一个我非常需要的平台。”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还表示:国内现在仪器研发平台发展的很好,这与国家对科学仪器研发的支持力度有很大关系。2004年他通过与中国计量院的合作开始参与国内质谱仪器研发,“那个时候,任何质谱厂商都无法在国内招收到一个工程师团队。”欧阳证说。这十年来国内的仪器研发环境变化很大,最重要的是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和团队。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反复强调:“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我们团队一直坚持的理念,没有这些我们将很难成功。”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郭浩楠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附件:欧阳证教授简历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教授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分别于1993年及1995年获工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后留学美国,1997年于西弗吉尼亚大学获物理化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普渡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2007年任普渡大学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分别于2012年及2015年升任副教授及正教授。2014年欧阳证教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并于2015年入职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任教授。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欧阳证教授在自动控制、拉曼及红外光谱、质谱、化学分析及生物医疗应用等方面有较全面的知识背景,多年从事分析仪器研究,曾获美国国家基金委、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美国国防部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多个政府机构及Wallace H. Coulter Foundation等私人基金与公司的研究支持。欧阳证教授发表了SCI论文130篇,拥有美国及国际专利40余项,过半数已技术转让。欧阳证教授曾获多个奖项,如美国国家基金委Early Career Award、Coulter 基金会 Early Career Award、美国质谱学会研究奖、国际质谱学会Curt Brunné e仪器研究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杰青及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欧阳证教授现任美国质谱学会学报编委,曾受英国皇家化学会等邀请多次为科学杂志编辑专刊。欧阳证教授致力于国际交流与合作,曾促成中美分析化学论坛的举办。 /span /p p & nbsp /p
  •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欧阳证:“国家给了我施展一技之长的舞台”
    p   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景:海关工作人员在一个包裹夹层里发现可疑白色粉末,为确定白色粉末是否为毒品,需要送到专业的鉴定中心进行分析检测,检测周期通常为一周左右,但如果现场有一台小型质谱仪呢? /p p   “只要一两分钟即可出检测结果。”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欧阳证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复杂样品、简单分析、快速报告,小型质谱仪在毒品检测、医疗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大显身手,而欧阳证正是全球小型化质谱领域的顶尖研究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9155922-5452-476c-90e6-37f9104bcaf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 欧阳证 /strong /p p   22年前,欧阳证在清华大学完成学业,远渡重洋,并于2015年在普渡大学获得了正教授一职。彼时,欧阳证的妻子在普渡大学化学系谋得了教职,父母和姐姐也在美国定居。生活美满、事业蒸蒸日上的欧阳证却作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回清华任教。 /p p   “选择回不回国,不可能像做科研那样经过精确的计算后得出结论,其实取舍标准就是这件事值不值得做。以一己之力推动本领域国内学科的发展,就是我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 /p p   从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回国,短短两年多时间,在欧阳证的带领下,全球小型化质谱研究的中心已从美国移到了清华,成功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如今,欧阳证致力于推动质谱产业化,成立了北京清谱科技有限公司,希望小型质谱仪未来能惠及千家万户。 /p p   在欧阳证看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大潮正在中国兴起,“不敢轻言‘报国’二字,应该感谢国家给了我们这群海归知识分子施展一技之长的舞台。” /p p   在欧阳证的科研蓝图里,还有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让自己团队研发的小型质谱仪服务于祖国的外太空探索。值得一提的是,欧阳证团队的第二代质谱仪设计方案就被美国NASA团队采用,用来设计定于2019年发射的火星地面漫游探测器ExoMars上的小型质谱仪。 /p p   “目前国内的外太空探测器还没有搭载过小型质谱仪器,这一目标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实现。”欧阳证对此充满信心。 /p p & nbsp & nbsp & nbsp 上周BCEIA 2017展会上,欧阳证教授带领清谱科技团队推出了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等三款新品,具体信息见如下链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十年一剑 清谱科技推出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 /strong /span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013/230960.s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013/230960.shtml /strong /span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 nbsp /span /p
  • 创新成果产业化道路需多方支持 寻求新型市场模式——访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欧阳证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科学仪器拓展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被称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者”和“奠基石”,也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倍增器”和“助推器”。质谱仪器作为尖端的科学仪器之一,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国防军事及国际反恐等领域。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因为质谱属于高端仪器,研制质谱仪更需涉及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及复杂工艺、丰富的整机研制经验等,因此中国的中高端质谱仪器市场长期为国外公司垄断。虽然,制造具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仪并非易事,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专家、厂商将其开发和研制的质谱技术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内逐年扩大的质谱仪市场一直为国外公司全盘垄断的局面。(点击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424/484114.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了解更多中国质谱产业发展信息。 /strong /span /a )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欧阳证及其团队做出的贡献。欧阳证是全球小型化质谱领域的顶尖研究者,他从1997年接触质谱并逐步开发质谱新方法、新技术和研发新仪器,欧阳证对质谱技术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欧阳证教授,就小型质谱仪的应用发展方向及技术最新进展,国内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现状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详细内容请点击以下视频观看: /span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CB4F581FCD18A2AE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在提到国内小型质谱的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时,欧阳证表示,小型质谱因其具有便携、易用、可检测复杂样品、快速分析报告等优势特点,目前在毒品检测、现场物证采集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未来小型质谱终将应用于生物医疗检测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p p   欧阳证同时也介绍了其团队近期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到其研制的双线型离子阱质谱可以实现串联质谱,在分析复杂混合物时,可提高其精准性和灵敏度。该技术还可实现对脂类双键、异构体的检测和鉴定,就医疗领域生物标志物的寻找及精确定量体现出独特的优势。 /p p   在谈到科研成果转化相关话题时,欧阳证表示,除了研究人员需对技术研发和创新有着极大热忱外,寻找到市场刚需也是决定研究成果是否能够产业化的重要标准之一。 /p p   就国内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及难点等方面,欧阳证强调,国内学者们对科研成果/技术的产业化非常积极,且未来的科研成果转化会呈现向创新成果/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但同时欧阳证也提到,原创技术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政策、金融机构等多方的共同支持,帮助创新型技术企业发展和寻求新型的市场模式。采访的最后,欧阳证也表示,他对此很乐观,相信在国家政策及各方的支持下,未来创新型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p p br/ /p
  • 欧阳证教授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
    近日,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干部扩大会议在CII栋一层多功能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原院长姜培学线上出席会议并讲话。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政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干部、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教授代表、职工代表参加会议。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主持会议。  会上,校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婷宣读学校党委对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调整的决定。欧阳证任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 姜培学不再兼任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职务 高虹不再担任副教务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职务。欧阳证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 高虹不再担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职务。    姜培学线上讲话  姜培学在讲话中指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过去几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院党政班子的密切配合和全院师生员工的拼搏奋斗。姜培学表示,高虹老师担任执行院长期间,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带领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完成整合升级,推动各渠道的资源汇聚,在两院基础上建设发展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成功帮助学校与深圳市的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肩负着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深圳市“双区”建设的双重使命,此次主要负责人调整,是从学校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展现状出发,经过充分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做出的人选方案决定。面向未来,姜培学对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发展提出了四点期望:继续深入改革研究生培养工作机制,继续坚持“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继续服务深圳市产业和城市的发展,继续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最后,姜培学代表学校祝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各项事业在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张婷线上发言  张婷表示,过去几年,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相信在学校党委的统筹布局和院党政班子的团结带领下,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能在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地方建设、服务清华一流大学建设、进而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虹发言  高虹深情地回顾了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这四年来充实而难忘的时光。她对学校的信任指导、对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的办学支持、对院党政班子全体同事的协同努力、对全院师生的支持奉献以及对校友、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站在高质量发展跑道的新起点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任重道远、机遇无限。高虹希望大家同心同德,推动学院发展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不负时代,创造辉煌。   欧阳证发言  欧阳证对学校以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全体师生员工的信任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多年来为深圳的建设发展不懈奋斗的清华人致以崇高敬意。他表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创新阵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基地,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大家的期待。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清华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圳的清华人为学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未来三到五年是学院发展的宝贵窗口期,欧阳证希望与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全院师生一道,以发展带动变化,共同推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展更上一层楼。  武晓峰发言  武晓峰表示,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过去四年学院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展,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领导班子有着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团结一心、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未来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政协同机制,强化担当作为,发扬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高水平人才培养、高质量创新实践、高层次国际合作,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  会议现场  【院长简历】  欧阳证,1970年出生,博士,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学学士及硕士,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物理化学理学硕士,普渡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博士。曾在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任教。曾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系主任及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现任清华大学为先书院院长,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
  • C=C位置探索思路或将发现脂质生物标志物——访清华大学瑕瑜教授、欧阳证教授
    p   脂质组学是通过以生物质谱为核心的分析技术了解脂质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揭示脂质代谢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从2003年第一篇脂质组学研究论文发表,该学科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逐步发展。 /p p   在清华大学有一支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研发小型仪器和直接采样离子化技术并开展脂质组学研究与应用的研究团队。该团队是国内唯一一个通过分析C=C位置进行脂质学研究的课题组,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将仪器研发与质谱应用技术结合起来的团队。这个团队还有个独特的地方,它是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和化学系内的两支课题组的结合。团队中的两位课题组教授均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并从美国普渡大学双双归国。脂质组学研究是该团队从2013年起就开始进行的一项研究。近期该实验室在脂质组学研究方面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采用了哪些质谱分析方法?是否开发了新的仪器与技术?小质谱与脂质组学研究的结合情况如何?仪器信息网编辑围绕以上问题采访了该实验室两位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瑕瑜和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欧阳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Prof.ouyang xiayu.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e4a37e93-1f36-42fe-a334-a37e9b6a1ce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瑕瑜与精密仪器系教授欧阳证在ASMS 2017的合影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根据C=C做脂质组学定性、定量分析,换个角度建立脂质分析整体工作流程 /span /strong /span /p p   目前脂质组学分析主要有两类分析策略,即为鸟枪法和液质联用分析法。鸟枪法不需要分离,是一种可以直接、快速得到脂质轮廓的质谱方法,但并不适用于低信号强度的脂质分子 液质联用分析法能够得到更广泛和细节的脂质分子信息,但需要在质谱分析之前增加液相分离步骤。然而,目前这两种方法都无法确定同分异构脂质分子的C=C位置。同分异构体的定性和定量问题并不能通过已有方法得到解决。 /p p   瑕瑜长期从事生物质谱为基础的气相化学自由基研究,一个偶然的机会,瑕瑜课题组的马潇潇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助理教授)在进行光化学自由基反应时发现受激发的丙酮与脂质C=C反应的结果并没有形成断裂加成峰,而是整个丙酮加到脂质分子上去。查阅资料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已知反应Paternò -Bü chi(PB反应)。根据PB反应的机理就能够清晰地解析离子碎裂谱图从而确定C=C位置。“这个发现对确定脂质同分异构体C=C位置,以及进行脂质定量分析非常有帮助。”瑕瑜说。 /p p   从2014年发表第一篇文章起,他们将这一理论应用在了脂质组学研究中。 PB反应在鸟枪法策略中进行脂质同分异构体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成功。目前,PB反应在液质联用策略中的脂质组学分析研究工作也已经完成。瑕瑜表示:“液质联用分析脂质组学能够得到更多的分子信息,应用面会更加广泛。将PB反应用在这个技术中,能够给脂质组学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p p   现有的商业脂质解析数据库并不包括脂质C=C位置信息,并不能进行脂质同分异构体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目前,欧阳证与瑕瑜的研究团队正在进行包含C=C位置信息的脂质组学分析数据库建立工作。“我们希望让更多做脂质组学研究的人知道这个技术,并通过建立这个数据库帮助到需要了解脂质C=C信息的研究。”欧阳证在谈到该数据库的建立时说,“事实上,我们将要建立的不止是一个数据库,而是包括前端液相方法、PB反应、质谱方法、数据库与软件分析在内的整体工作流程。” /p p   据了解,欧阳证提到的脂质组学研究工作流程中的液相、PB反应以及CID(碰撞诱导解离)数据已经基本收集完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20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把反应器装进盒子,灵活使用质谱技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术 /span /strong /span /p p   提出工作流程的概念就是希望这个方法能够简单、方便和易用。团队在工作流程设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也包括将该分析方法的灵魂反应-PB反应的模块化。“我们的实验室和清谱科技合作制作了用于PB反应的源前反应器‘微流光反应器’,样品经液相分离后进入反应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进行光化学自由基反应,之后进入质谱分析。研制的主要目的是使PB反应能够更方便地应用在脂质分析中。”瑕瑜在介绍PB反应的模块化反应器时说,“该反应器设计为可拆卸的小型模块,就像一个小盒子,能够与商业ESI源配合使用”。 /p p   工作流程以质谱平台为基础,质谱技术与分析方法也是谋求方法改进的重要方面。“我们将QTRAP与QTOF配合使用来建立最初的方法,”在介绍方法建立过程时欧阳证说:“在了解脂质类别与细节结构时,我们采用QTRAP进行质谱分析。该类仪器能进行多级质谱分析,并能够实现复杂样品中的极低浓度目标物的富集,这对了解脂质分子基础结构非常有利。” /p p   在确定脂质分子结构和明确目标脂质分子之后,工作流程更适合于在QTOF上进行。瑕瑜表示:“QTOF分析速度快,并能提供低端质量数的精确值,适合于大量样本的目标脂质分析。不仅能够让液相-PB反应-质谱分析这个工作流程更快,同时也是鸟枪法快速脂质分析的好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lab.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7f8d8c10-44fd-4a81-88fe-70c8e7f07244.jpg" / /p p   样品越多对仪器分析速度和数据软件处理速度以及工作流程的设计要求就越高,目前该实验室正在从软件及流程设计的角度对工作流不断优化,以期更好地用在脂质组学研究及实际应用中。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font-size: 20px " strong -寻找潜在疾病标志物,脂质组学研究与小型质谱具有共同发展方向 /strong /span /p p   脂质组学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探索成果出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脂质组学研究者发现了在不同疾病阶段下脂质轮廓的变化。这项整体的应用方法流程能够通过提供双键信息应用于脂质组学生物研究中,也具有为临床疾病研究提供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p p   目前,FDA还没有批准任何脂质分子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瑕瑜认为,这是该方法研究的好机会。 /p p   这个工作流程不需要内标就能完成对不同脂质同分异构体的快速定量。将脂质分析简化为分析C=C不同位置的比例情况,仅需得到同分异构体的比例,这就避免了采样过程或离子化时产生的波动与误差,令结果非常准确。“这个途径或许能够寻找到潜在疾病生物标志物。”瑕瑜说,“或者说同分异构体比例本身就是一个能够说明疾病情况的‘生物标志物’” /p p   欧阳证团队研发的小型质谱仪已经能够测定小的生物标志物和脂质组。小型质谱已经与团队的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结合用于组织取样直接分析。 /p p   在该实验室进行的一项神经退型疾病治疗药物效果的动物模型研究中,研究者采用小型质谱-脂质组学方法直接实时检测组织脂质同分异构体比例变化,从而判断损伤情况和药物效果。“以PB反应为基础的脂质组学方法快速,仅需要得到同分异构体比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适合与小型质谱结合使用。”欧阳证认为小型质谱与这项脂质分析方法的结合具有理想的发展前景,“现阶段分子层面的脂质代谢研究还很少,PB反应-脂质分析能够从分子层面提供数据信息,这与小型质谱的发展方向相吻合。小型质谱与该方法结合很可能将为医疗伴随诊断提供指导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郭浩楠 /p p   —————————————————————————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将PB反应模块化、建立数据库和工作流程都是为了将这些技术推广,并能够让更多脂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者能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研究发现中。由于脂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脂质组学能够给生物学研究、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临床医疗是该实验室研究团队在仪器研发和方法开发方面的最终应用方向,也是很多组学研究团队的目标领域。瑕瑜教授和欧阳证将研究与团队带回祖国,与很多研究者一样,看好国内的人力资源与技术发展平台。愿在更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组学研究能够发挥科研力量,更多地真正应用于临床。 /p
  • 欧阳证团队利用超高场离子云扫描技术实现高分辨生物分子异构体分析研究
    生物分子的结构解析与相关生物学功能的关联研究已成为现今生命科学的前沿。生物分子存在多级结构,而其结构复杂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分子异构。不同的异构分子(Isomers and isoforms)具有相同的化学式和分子量,但化学结构不同。例如,单糖存在多种异构体,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多糖由单糖两两通过糖苷键相互连接组成,导致出现更为复杂的构造异构(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互相连接次序不同,Structural or constitutional isomers)和立体异构现象(连 接 次 序 相 同 但 空 间 排 列 不 同,Spatial isomers or stereoisomers)。  离子迁移(Ion mobility, IM)与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联用(IM-MS)分析已经发展为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的一种主要手段,并成为质谱仪器发展的主要方向。IM可以区分MS不能区分的异构体或同重素(Isobars),这一独到的特性对生物分子的结构解析研究十分关键,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糖结构、脂质结构、蛋白质结构和活性、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等研究中。近年来,多种IM分析方法被纷纷提出,例如迁移时间DTIMS(Drift time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囚禁式TIMS(Trapped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行波TWIMS(Travelling wave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以及非对称场FAIMS(Field asymmetric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等。然而,这些技术均基于低E/N场原理(E/N   图2. 二糖异构体分析。(a)四种二糖异构体及其(b)离子云扫描谱图。乳糖和纤维二糖混合物的(c)离子云扫描谱图和(d)串级质谱分析谱图。(e)两种二糖标准品及(f)混合物的定量分析结果  图3.脂质与多肽异构体分析。(a)脂质异构方式示意图。各种脂质异构体的离子云扫描谱图:(b)sn异构、(c)碳碳双键位置异构和(d)双键顺反异构。(e)多肽的不同翻译后修饰类型及其异构方式示意图。不同翻译后修饰类型的多肽异构体离子云扫描谱图:(f)甲基化、(g)乙酰化和(h)磷酸化  离子云扫描技术对各类生物分子异构体具有普遍适用性。如图3所示,该技术同样可分辨脂质和多肽分子异构体。研究工作中,离子云扫描方法展现出多种优点,如分析部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强大的时间/空间串级质谱能力等,可以方便地与多类质量分析器联用,用于设计混合型串联分析质谱仪器,在生物分子复杂结构解析上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成果近日以“超高场离子云扫描技术实现高分辨生物分子异构体分析研究”(High-Resolution Separation of Bioisomers Using Ion Cloud Profiling)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精仪系周晓煜副教授,通讯作者为欧阳证教授,其他作者还包括精仪系2020级博士生王卓凡和范菁津,第一完成单位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得到了清华大学化学系瑕瑜教授、精仪系马潇潇副教授与张文鹏助理教授的大力帮助。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科研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7281-7
  • 欧阳明高院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阶段、新挑战与新路径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在北京举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发表演讲。欧阳院士从电池材料与技术创新、底盘技术创新、充电与能源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出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一、电池材料与技术创新欧阳明高院士认为,此轮碳酸锂价格高增的原因主要源于去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飞速增长,在电池和材料领域产生了递进式需求放大效应,整体与2016~2018年的锂资源价格上涨原因基本相同,但相较于前一轮波动,此轮叠加疫情影响,价格波动幅度更大一些。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一个是“扩”,疯狂的扩产;第二个是“涨”,疯狂的涨价。“扩”,基于终端市场需求的高歌猛进,国内诸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多家锂电池企业积极布产,“我国电池产能预计在2023年达至1.5TWh,2025年达到3TWh,可乐观估计至2025年国内电池年需求量/年出货量约在1.2TWh,届时大概率会出现周期性的产能过剩。”欧阳明高院士认为。关于“涨”,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原材料价格逐渐走高,进入2021年更是如此。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现阶段售价更是已超过每吨50万元,过去一年上涨了十余倍。对此,欧阳明高院士分析指出,供给端产能释放延迟也是造成碳酸锂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典型矿石生产的碳酸锂产能释放周期需要3-5年,卤水提锂产能的释放周期则为6-8年。而对于需求端,他认为,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驱动力将长期存在,但由恐慌性库存储备带来的锂资源需求放大是暂时的。随着伴随碳酸锂供应能力提升及开采量提升,电池回收产业逐渐壮大,预计2-3年后,锂资源将恢复供需平衡。但同时,他也表示,考虑到全球贸易环境恶化,以及由战争引发的镍价炒作,为了供应安全,政府应打击囤积居奇,抑制价格短期的大幅波动,以免对新能源汽车今年的销量造成重大影响。同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同一场合亦表示相似观点,他指出,当前动力电池原材料大幅涨价问题需要高度关注,认真研究解决。辛国斌提到,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赢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二、底盘技术创新欧阳明高在会上提出,中国的新造车势力最需要防控的竞争对手将来可能会来自美国,除了特斯拉,现在又出现了一批滑板底盘的公司、智能汽车的公司、固态电池的公司,都是来自美国的创新企业,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大的技术挑战。他介绍说,电动汽车的底盘平台在快速地迭代,从刚开始的改装车,完全是燃油车底盘,到进一步地优化,到出现电动车的专用底盘,比如大众的e—golf,然后到C2V,比如特斯拉比较典型。现在最具突破性的就是滑板底盘,对于滑板底盘的出现有两条技术路线,第一条技术路线是传统车厂更多采用改进型技术路线,继续用承载式车身。但是新造车势力更多采用的是变革型技术路线,一旦滑板底盘就用非承载式底盘,像美国的两个公司Rivlan,市值近千亿美金,所以我们最需要防控的或者是竞争对手将来可能会来自美国,除了特斯拉,现在又出现了一批滑板底盘的公司、智能汽车的公司、固态电池的公司都来自美国的创新企业,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大的技术挑战。他表示,滑板底盘跟C2V不一样,是非承载式车身,电池包与底盘一体化,集成式驱动系统,包括五大核心技术,他提到其中的CTC技术及驱动系统。CTC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电池包整体的吊装进入底盘,就是C2V。另一种是直接在底盘集成,没有上面承载式的框架了。这样一来,真正的C2C就没办法换电了,国内已经有些开发动态,比如宁德时代2025年要推出CTC。另外一个重点是驱动系统。欧阳明高介绍说,驱动系统首先需要控制整个驱动系统的高度,驱动系统要高度集成化、轻量化、小型化。所以,就算是集中驱动,也得三合一,这是必须的。另外,分布式驱动。现在大量采用分布式驱动来做滑板底盘,比方说双电机、三电机。现在三电机又开始出现集中电机和轮边电机,还有直接用轮边电机。分布式驱动又有好几种方式,最终的颠覆性是用轮毂电机,轮毂电机会给整个底盘的自动驱动转向带来更加革命性的变化,国外现在开发所谓的e—corner,所有的都在驱动、悬架、制动、转向都靠轮毂电机,四个轮子一块板,上面放车架,这是颠覆性的,国外很多厂家在研发,清华也在做轮毂电机,我们现在轮毂电机在大功率摩托车和商用车上尤其是军用车都已经开始使用。我们现在用大功率的摩托车是100个千瓦,我们用这个做滑板底盘。欧阳明高谈到这种底盘的好处:第一,空间和能量增加。第二,驱动、制动都靠轮毂电机。第三,灵活,原地打转,各种各样的功能。第四,更好地支持全自动驾驶,这是全自动驾驶非常贴切的一种电动化底盘。三、充电与能源技术创新欧阳明高谈到电动车续航不足、充电缓慢的问题,他说,现在充电方面的问题是慢充普及率跟不上市场的增长速度。长途出行的临时补电速度太慢,排队时间长,抱怨电动车变成“电动爹”。大量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带来城市供电的负荷问题,必须进行有序充电。另外,电动车现有的充电标准不大适应新的需求,现在充电需求越来越丰富,比如要350千瓦大功率快充,5分钟200公里收车,这是将来需要的,是高速公路长途旅行应急必须要的。此外,还有国际贸易的统一需求,因为现在大量出口,要跟国际标准统一。欧阳明高表示,有两个战略性的技术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充电系统:第一,有序充电与车网互动。V2G是指单向有序充电,比如把充电放在后半夜低谷。V2G就是可以反向地供电,可充可放。可以供局域网,可以供大电网。V2X就是车跟车可以供电,跟楼宇可以供电,负载紧急供电、家庭备用电源等等,各种各样的以车为核心能源互联网。“我们实现V2G的前提就是在电动车停止运行的时候要通过双向充电桩跟电网连接,任何时候停下来必须要联上才有这个功能,不联上就没这个功能。如果用换电,车载电池储能功能就没法发挥。”他说。他表示,发挥车网互动需要用户、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参与构建能源互联网平台,三方都有收益,用户可以通过波峰、波谷的电价来实现收益。有很多企业会来进行聚合,政府通过调控,通过收税,把燃油税变成电税,它也可以取得收益,当然我们还可以共同来推动新能源发展的绿色的效率。既有经济收益,也有社会效益。“关键是如何把亿万辆的车聚合起来,这是一个问题,聚合是一个典型的市场问题,我们要建的是一个‘炒电’的股市,我们每辆车就是一个散户,我们来供需撮合入市交易,我们的聚合商就是证券公司,这是一个纯粹市场化的行为。”对此,他表示,中间层的是聚合商干的事,主要是互联网平台、信息平台。现在储能分三个侧:用户侧、电网侧、发电侧,而车网互动是三个侧都可以发挥作用。欧阳明高预估,从无序充电到有序充电,到车家互动,到车辆跟微网互动,最后到大电网互动,今后五年是孕育突破期,关键是要完善有序充电的相关标准、配套机制、运营模式,还有技术标准化相关准备工作,在电动车占比高的重点区域实现V2G商业试点。“我们现在在深圳准备进行试点,那边的占有率比较高,城市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比较高,已经开始准备对V2G进行补贴,我们希望在北京、上海都可以来做这件事。”第二是快充与快换。一个方面是慢充遍地都是,进行车网互动。另一个方面是干线要快充快换,“没有快充快换,方便性不行”。会上还提到了卡车电动化问题。欧阳明高指出,换电模式是重卡电动化的主要产业化路径,工信部已经开始重卡换电示范工程,已推出13个换电模式试点城市,预测今年换电重卡销量将达到2~3万台。为换电重卡快速可持续增长,覆盖全国的互换互联的换电服务网络是必要条件;中国电动重卡换电联盟在换电重卡互换性标准方面参与和主导多项汽标和国标的修制定,并有望在今年对换电重卡标准进行修订。欧阳明高提出,快充跟快换互补,要建设的是电动汽车时代的加油站,把现有的加油站、休息区进行改造,改造成光、储、充、换一体化互补型智慧能源系统,重点是卡车快换,快换的电池给轿车快充,因为卡车快换电池是很多的,由光伏给它充电,轿车350千瓦是很难从电网充电,电网是受不了的,350千瓦必须要储能,储能主要来自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门用电池;另外一种是卡车的电池,他透露,已经同壳牌合作建设了全球第一个综合示范平台。第四届“汽车检测技术”网络大会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材料分会,将于4月13-14日组织举办第四届“汽车检测技术”网络大会,设置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会场,为汽车产业链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推动我国汽车测试行业健康发展,助力汽车产业持续提升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及高质量制造。免费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utomobile2022/扫码免费报名参会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刘老师大会日程(更多精彩详见报名页)部分专家阵容部分报名用户单位职务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供应链经理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主管工程师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测试工程师吉利工程师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金属材料工程师万都(北京)汽车部件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斯凯孚(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失效分析工程师北京丰台区质检站主任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主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教授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系长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员工山东中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部长中国重汽质量管理长安汽车主任工程师保定市东政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技术负责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试验工程师Garrett motionMPE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材料分析测试工程师天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主任黄埔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主任温馨提示1、本会议免费,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3、扫码加入“汽车检测技术交流群”,实时了解会议动向、进一步技术交流。 扫码加入会议交流群
  • 哈工大冷劲松院士团队:形状记忆聚合物和4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材料和结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医疗、制造等高科技产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组织支架为例,其结构技术正在从“性能主导”向“功能主导”转变,兼具承载和多功能特点的组织支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支架表现出明显的多约束、多尺度、多材料特性,使得结构的创新性和复杂性急剧增加。与医学技术中使用的传统材料相比,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具有形状可展开、形状可回复和形状自适应等独特的功能特性,在满足新型外科和医疗器械对材料特殊性能的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复杂结构、个性化植入设备、高精度医疗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形状记忆聚合物和4D打印技术有望突破生物医学领域智能材料和结构的技术壁垒,成为未来各学科合作的新纽带。形状记忆聚合物和4D打印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组织支架的设计方法,制备的组织支架可以随着时间在环境的相应刺激下进行调整,为制造复杂的多层次结构在组织工程的应用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和4D打印技术的可植入医疗器件的材料开发、结构设计和评价策略一般都是经验且孤立的,缺乏指导该种器件设计及制备的整体框架。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院士课题组近日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Research Progress of Shape Memory Polymer and 4D Printing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的文章,全文约2.2万字,包括6大章节,14个小节,280余篇参考文献,论文的第一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助理教授赵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院士和刘彦菊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岳成斌和刘立武教授为共同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力支持。论文总结归纳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从驱动方法、骨组织支架、腔道支架以及其他领域四个维度全面且系统地总结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并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探讨了现有的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制备的组织支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过程中的挑战与局限,提出可植入医疗器件向着可微创植入、高功能性、可个性化定制的方向发展的未来设想,并以具备优异性能的材料开发为基础,以力学设计为保障两个关键环节建立完整的科学框架,深入探讨了未来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推动了其在生物医疗等重点战略领域的高速发展!如图1所示为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图1 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形状记忆聚合物驱动方法方面,论文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概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状记忆效应的机理,全面地归纳了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驱动方法,高度总结了各驱动方法的实现机制,并对比了其优缺点,为针对不同的生物应用器件的研发及体内展开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推动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的驱动方式向着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不断探索与前进。 骨组织支架应用方面,论文总结和讨论了骨组织支架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骨组织支架的类型和应用情况,随后概述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4D打印骨组织支架的研究进展,并对比了各类制备技术的优缺点。不仅为下一代具有可微创植入、自适应、可个性化定制的骨组织支架提供了重要的设计策略,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骨组织支架向着高可靠性、高效率、高功能性的方向快速发展。图2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骨组织支架。图2 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骨组织支架 腔道支架应用方面,论文总结并归纳了腔道支架的发展历史(图3和图4),全面归纳了目前各类支架的优缺点以及腔道支架目前面临的挑战。随后重点描述了目前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腔道支架的应用情况,并概述了各类支架通过微创手术植入体内之后的展开方法。通过支架各种性能的对比,不仅为下一代腔道支架的设计与研制建立了重要的桥梁,而且为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骨组织支架向着高柔韧性、高空间适用性和易植入等方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图5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管腔支架。图3 气管支架发展历史图4 血管支架发展历史图5 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管腔支架 其他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方面,论文总结并归纳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在其他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骨折固定装置、药物释放装置、血管栓塞系统、心脏补片以及封堵装置等。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为可植入器件的开发提供了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及灵活的制备方案,并极大地降低了生物医疗器件的开发成本。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为可植入生物医学器件的发展带来颠覆性变革和机遇。冷劲松院士团队长期从事于智能结构力学及其应用研究。在航天领域,研制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可展开铰链、桁架、重力梯度杆、天线、太阳能电池、离轨帆、锁紧释放机构等智能结构 (Sci. China. Technol. Sc., 2020, 63, 1436–1451 Smart Mater. Struct., 2022, 31, 025021 Compos. Struct., 2022, 280, 114918 AIAA J., 2021, 59, 2200-2213 Compos. Struct., 2022, 290, 115513 Compos. Struct., 2020, 232, 111561 Compos. Struct., 2019, 223, 110936.),可应用于各种卫星平台、空间站、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工程等。设计制备了构型、力学性能可调节、可重构的拉胀力学超材料和像素力学超材料 (Adv. Funct. Mater., 2020, 30, 2004226 Adv. Funct. Mater., 2022, 32, 2107795)。在生物领域,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等智能材料开发了多种智能生物支架和人工假体 (Biomaterials, 2022, 291, 121886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14, 42568-42577 Compos. Sci. Technol. 2019, 184,107866 Compos. Sci. Technol. 2021, 203, 108563 Compos. Sci. Technol. 2022, 209, 109671 Adv. Healthc. Mater. 2022, 22019975 Compos. Part A-Appl. S., 2019, 125, 105571 Adv. Funct. Mater., 2019, 29, 1906569 Adv. Healthc. Mater. 2022, 22019975)。冷劲松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并研制的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于2021年5月在天问一号上成功展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智能结构应用于深空探测工程的国家 (Smart Mater. Struct., 2022, 31, 115008)。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hm.202201975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摩方精密作为微纳3D打印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拥有全球领先的超高精度打印系统,其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可应用于精密电子器件、医疗器械、微流控、微机械等众多科研领域。在三维复杂结构微加工领域,摩方团队拥有超过二十年的科研及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客户在新产品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工艺和材料难题,摩方将持续提供简易高效的技术支持方案。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处欧阳卫国处长一行到访朗诚科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2019年7月5日上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处欧阳卫国处长、郑秋荣科长一行到朗诚科技参观调研,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朗诚科技总裁朱伟胜、总裁办主任董俊、营销中心销售总监刘进参加了调研座谈。 欧阳卫国处长一行来到朗诚科技,调研了朗诚信息化建设和产业化情况,听取了朱总关于朗诚科技的发展历程、主要研发产品、运营模式以及规划建设情况汇报。在听取完朱总的汇报后,欧阳处长高度评价了朗诚科技成立至今所取得的成就。欧阳卫国说,朗诚科技近二十年来不忘为发展民族海洋科技的初心,在艰苦的条件下一路拼搏,终将勇立潮头,让我们深受触动、备受鼓舞,朗诚公司产品技术很扎实、很系统、很贴近市场。朗诚科技的同志们在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砥砺奋进,充分表现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拓荒牛精神。 欧阳卫国处长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直以企业的具体诉求为导向,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服务。近年来,政府对知识产权、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标准工作以及改革创新营商环境等相关的领域都非常重视,也出台了相关措施,支持企业的发展。朗诚科技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前景十分广阔,要一心一意,夯实好核心技术,拓展好业务。 欧阳卫国处长勉励朗诚科技在新时代要勇于担负新使命,努力在全国先行示范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在做好海洋监测技术和业务的同时,开拓食品质量安全等相关检测业务,提质增量、做强做大品牌,为国家“三农”工作重大战略,未来食品健康奉献出更大的科技智慧和深圳力量。朱伟胜总裁向欧阳卫国处长(左二)介绍朗诚海洋维护保障工作欧阳卫国处长(左二)参观朗诚海洋在线监测运营中心演示大厅双方合影
  • 二十载磨一剑,SPRi技术开启分子互作高通量时代——访苏州普芯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CEO朱劲松博士
    在当代数字化浪潮中,大数据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引领科学研究范式的改变,同时,也为探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无限可能与挑战。在此背景下,高通量检测技术已成为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具。表面等离振子共振成像技术(SPRi)将传统SPR技术与成像技术相结合,突破性实现生物分子互作信息的高通量捕获。目前,全球拥有SPRi技术的科学仪器制造商屈指可数,苏州普芯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芯生命”)于2021年成立,前身为拥有近20年SPRi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的美国Plexera LLC公司,是具有深厚SPRi技术底蕴的科学仪器厂商。为了进一步了解普芯生命SPRi技术的前世今生和研发历程,近日,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普芯生命CEO、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朱劲松博士,同时就普芯生命分子互作产品特点、市场前景以及中外仪器行业营商环境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走访苏州普芯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主编 李博(左);普芯生命CEO 朱劲松(右))普芯虽“新”,SPRi却有廿岁光阴普芯生命于2021年成立在苏州,前身为全球SPRi技术引领者的美国Plexera LLC公司。朱劲松详细地介绍了两家公司历史渊源和SPRi技术发展历程,追溯历史,Plexera LLC公司起初是美国Lumera公司(Nasdaq:LUMR)在2003年设立的生物检测产品部门。2004年,Lumera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对SPRi技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累计投资约2000万美元用于深度开发SPRi技术以及加强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随后两年完成了Proteomic ProcessorTM原型样机的研制(2006年)和Kx5 Beta系统开发(2007年),并于2007年宣布成立Plexera Bioscience LLC独资子公司。2009年,Lumera公司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欲断臂求生,将SPRi产品线剥离。机缘巧合之下,由朱劲松率领Plexera LLC公司完成了对Plexera Bioscience LLC的并购,并在同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广州高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现已注销)。2011年,基于SPRi技术路线的PlexArray™ HT 分子互作系统商业产品成功定型,随后在2018年完成了重要迭代升级,创新实现了“芯片药物筛选技术”和“T细胞和新抗原筛选技术”的应用开发。2021年6月,朱劲松创立了苏州普芯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集中精力将SPRi技术进行了大幅升级。由此可见,普芯生命虽是刚刚成立2年的新公司,但旗下的SPRi技术却足足有近20年的研发历程。目前,普芯生命不仅拥有PlexArrayHT SPRi技术全部知识产权,并且实现了核心产品PlexArray™ HT分子互作系统、PlexArray生物芯片及配套试剂盒国产化生产。朱劲松表示:“目前,我们的SPRi分子互作仪已经远销美国和日本市场,用户包括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哈佛医学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Biodesign研究所、日本国立大阪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院校,助力全球科研工作者前沿研究。”力克通往分子互作高通量时代的“三重难关”谈及SPRi技术和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难题时,朱劲松表示:“开发SPRi技术的初心是希望通过一次实验能够为用户提供大规模、高质量的动力学、亲和力以及浓度等多种维度生物学信息,简化繁琐的实验流程,为生物制药行业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高效的解决方案。回顾整个研发历程,我们攻克了三重难关才成功研制出高通量、无标记、实时检测的SPRi分子互作系统。”首先是高通量检测内容,比如5000个蛋白、抗体或者小分子化合物配体等,这些大量配体如何简单、有效的获取是实现高通量检测的首要难题。随着生物技术和试剂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已经提供了良好解决方案,包括试剂、标准品等制造商能够提供各种各样标准化合物,例如美国FDA已经批准的小分子化合物。其次,高通量检测不单单指仪器本身具备高通量检测技术,对配套设备和辅助技术也有着严格要求。朱劲松团队采取将数千种配体分子打印在一张生物芯片进行高通量测试的技术路径,因此,打印目标分子成为需要攻克的第二道难关。近年来,市场涌现的打印技术层次不穷,比如超声波打印技术能够实现数分钟内完成5-10个384孔板的打印工作。而基于“数智一体化”的仪器研发思路,朱劲松团队选择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打印功能,通过定制开发和搭配专利表面化学处理技术成功实现了纳升级打印。最后,高通量检测往往意味着海量原始数据的生成,而将原始数据处理生成合理可靠的拟合数据需要通过性能卓越的软件系统进行算法处理。此外,由于PlexArray™ HT分子互作系统具有成像功能,平均一轮实验能够获得150-200G图像数据,因此,对软件系统的算法分析和图像定位性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十多年的技术研发经验与实验数据积累,朱劲松带领团队成功攻克了最后一道难关,实现了实时数据处理,实验完成后自动生成数据分析报告。SPRi与表面化学的“珠联璧合”目前,鉴定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SPR技术、BLI技术、MST技术和ITC技术等,其中以SPR和BLI为代表的互作手段虽然能够实现定量检测相互作用,但检测通量还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朱劲松解释说:“传统SPR技术采用线性CCD直接测量芯片表面共振角变化的形式,只能进行少数几个位点的检测,因此难以实现理想高通量检测。我们的SPRi技术是将传统SPR技术与成像技术融合攻克了高通量这一关键难题。”普芯生命SPRi技术采用先进平行光及二维线性CMOS检测器对整张生物芯片表面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对影像明暗变化的检测,平行计算出多个位点的折射率的变化,从而实现生物分子互作信息的高通量捕获。此外,通过探测器成像可以同时监测生物芯片整个表面的共振情况,实现了整个工作流程的可视化。据朱劲松透露,目前普芯生命PlexArray™ HT分子互作系统通过搭配自主开发的生物芯片最大限度能够同时检测5000个样品,并且样品用量可以减少至数十微升级。参观实验室生物芯片一大优势在于高通量,通过微阵列技术将许多特定的生物分子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固定于芯片表面上。而未经过表面处理的裸金表面(SPR生物芯片的材质多为镀金玻片)对蛋白、核酸,尤其多肽等小分子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参次不齐,因此,朱劲松团队创新研发出专利表面化学处理技术,尤其三维表面化学。首先在硅表面镀上一层薄的纳米金或纳米银,然后再均匀的修饰一层PEG(聚乙二醇)以及硫醇生成树状结构。每个树枝末端形成一个活化基团(生物素化、各类化学功能团等),用于固定蛋白或者小分子化合物,从而大大增加了固定量。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共价键被固定在树状结构内,不仅保持了天然的构像,而且进一步延展了小分子的空间,使其更利于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另外,树枝底部形成的聚乙二醇平面,因其高亲水性而形成具有抗非特异性吸附的水化表面,从而有效降低了检测背景。最后,采用纳米金或纳米银表面修饰技术,使其能够直接通过SPRi技术进行检测。同时,利用纳米对荧光信号的增强效应,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朱劲松表示:“普芯生命专利表面化学处理技术实现了在一张生物芯片固定寡糖、多肽、药物等数千种小分子化合物配体,让用户通过一次实验能够收获海量的分子相互作用信息,简化了繁琐的科研任务。”另外,普芯生命PlexArray™ HT分子互作系统拥有全自动高精度微流体系统和超高精度温控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芯片表面和样品盘的温度控制,同时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和实验的准确性,还具备实时监测内部光学系统温度的能力。Plexera PlexArray™ HT 分子互作系统市场空间潜力数倍以上,高通量引领风向标朱劲松认为:“目前全球分子互作市场规模约9-10亿美元,尚未达到饱和,其潜在增长空间可达数倍以上”。他解释说,现如今主流分子互作技术仍然处于“一招鲜吃遍天”阶段,比如SPR技术的固定蛋白检测小分子,BLI技术的抗原、杂交瘤筛选等应用,而高通量分子互作技术目前处于niche阶段,实验室用户对其应用开发程度远远不够。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崛起为生物科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为研究生物相互作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中,高通量检测作为生物相互作用分析的必备要素,未来将成为分子互作技术发展关键风向标。朱劲松补充说:“我觉得现在SPRi技术处于一个真正成熟阶段,未来的应用会非常广泛。任何技术成功走向市场总是要找一个突破口,比如SPR技术固定一个蛋白靶标检测小分子,我们以后很可能固定几百个蛋白靶标或激酶等实现高通量profile小分子化合物,或数千乃至上万蛋白进行相互作用阐述信号通道,这对于制药行业显然是一个重要应用。此外,SPRi技术不仅仅能够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还能用于分子与细胞间相互作用检测,甚至以后直接进入细胞功能的检测。”营商环境是影响科学仪器发展关键因素科学仪器企业的发展要借助各方的力量:要有政府支持,要有资本注入,要有产学研的紧密合作,要有产业格局的升级调整,此外,还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朱劲松表示营商环境不仅是影响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而且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友好合作发展的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科学仪器厂商而言,不可缺少。他举例分析:“Biacore和Fortebio(目前归属于赛多利斯公司)这两家主流品牌均是在美国真正做起来,而不是在中国,其原因包括当时美国优越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国内外企业在选购仪器时注重考虑的因素也有不同。国外企业不太考虑仪器厂商能够挣多少钱,而是考虑仪器能够为自己带来多大收益;国内市场则更看重仪器自身成本,厂商往往选择比拼价格来获取市场。比如我有一次走访日本武田 (Takeda)发现一间实验室内放置着50余台Biacore仪器,这对于当时的国内制药企业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近年来,虽然中美贸易出现了一定摩擦,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国际贸易体系趋于更加稳定,国际化营商环境也将持续改善。因此,在这样时代背景下,普芯生命立足全球化视野并致力于成为全球无标记高通量分子相互作用检测领域的领跑者”,朱劲松最后补充到。苏州普芯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CEO 朱劲松博士2021-06-22 - 至今 苏州普芯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2009.03—2022.03广州高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科学家。2009.01—2022.03, 美国PLEXERA 公司总裁;2005.06--2014.06,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2004.01-2005.06,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2001.06--2003.12,美国Photon-X 公司,资深高级科学家;2000.01--2001.06,美国Lumera 公司,高级工程师,同时兼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客座研究员;1998.01--1999.12,美国Locker 氢碳研究所,博士后研究;1993.01--1997.12,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9.01--1992.12,美国Linfield College 学习,化学专业,辅修数学,以优等荣誉(Cum Laude)获得学士学位。
  • 欧阳明高院士详解锂电池技术发展方向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60583ae0-3699-426f-8348-785105fbf7fb.jpg" title=" ouyangminggao.jpg" / /p p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产业备受关注,各家企业不仅要扩张产能规模确保产量供应,还面临着持续提升产品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的“攻坚战”。当前国内外动力电池技术进展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前瞻性技术?未来数年的发展节奏是怎样的?近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对上述行业关心的重点话题从技术角度进行回应,对业内外人士全面了解当前动力电池技术水平概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300瓦时/公斤目标取得重大突破 /strong /p p   《汽车纵横》:安全、续驶里程长、寿命长等是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时考虑的关键性指标,动力电池是决定这些指标的核心零部件,近年来,在消费者需求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推动下,安全、长寿命、高比能量的动力电池已成为产业需求的主流。比如2017年3月份,国家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促进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行动方案》,指出到2020年,要求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目前国内动力电池技术在这些方面进展如何?达到哪些指标? /p p   欧阳明高:按照规划,2020年要实现动力电池能量密度300瓦时/公斤目标。目前承担新能源汽车专项项目的有三个团队:宁德时代新能源、天津力神和合肥国轩。这三个团队目前采用的技术路线大同小异,即正极采用高镍三元,负极是硅碳,这种电池目前技术指标已经接近应用要求,到2020年,比能量300瓦时/公斤的电池的产业化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现在从比能量角度看都已经达到,例如宁德时代新能源的电池研究成果的循环寿命基本在1000次左右,能量密度达到304瓦时/公斤,其他两家也差不多。当然还有部分企业安全性标准还没有完全满足。用300瓦时/公斤的单体电池大概能做出200-210瓦时/公斤的电池系统,因为基本是软包电池,而非方形电池。国内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单体达到230瓦时/公斤左右,系统大约150瓦时/公斤左右。到2018、2019年还需要再提高50-70瓦时/公斤,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至于单体350瓦时/公斤、系统260瓦时/公斤是我们力争的目标。 /p p   如何落实2025年400瓦时/公斤的目标? /p p   《汽车纵横》:刚刚您提到,实现2020年300瓦时/公斤的目标在技术上已经有重大突破。再往后展望五年,到2025年动力电池将力争实现哪些目标?将采用何种技术路线?您认为哪种前瞻技术最值得关注?目前中国在这些前瞻技术领域有无研究? /p p   欧阳明高:面向2025年产业化,我们希望冲击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瓦时/公斤的目标。300瓦时/公斤的实现改变的是负极,从碳变成硅碳,到400瓦时/公斤要变的是正极,目前可选的正极材料有好几种,现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有两个单位承担了前沿基础项目,一个是物理所,改善了富锂锰基正极循环的电压衰减,达到的指标是正极循环100周之后电压衰减降到了2%以内,这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另外一个是北京大学的团队,首次研制出了比容量400毫安时/克的富锂锰基正极,实现400瓦时/公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能更高。这更为开发比能量大于500瓦时/公斤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提供了可能,但循环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p p   更加前沿的技术是固态电池。目前国内有多家研究机构和产业单位在做,包括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宁波材料所,物理所等,也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中航锂电等。最近宁波材料所与赣锋锂业合作,投资5亿元人民币,致力于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计划2019年量产,2020年产品进入电动汽车市场。固态电池无疑是2017年全球电池领域最热的一个技术名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全固态锂电池技术何以在全球大热? /strong /p p   《汽车纵横》:固态电池与我们听到的全固态锂电池是否是一回事?什么才是全固态锂电池?如何理解这些概念上的区别? /p p   欧阳明高:全固态锂电池,这几个词每一个字都不能少、不能变,“全固态”与“固态”不同,“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不是一个概念。所谓“全固态锂电池”是一种在工作温度区间内所使用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均呈固态,不含任何液态组分的锂电池,所以我们全称是“全固态电解质锂电池”。根据其是否可以反复充放,可进一步分成全固态锂一次电池和全固态锂二次电池,一次电池其实已经有用的。全固态锂二次电池又分成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和锂金属电池,这两个概念又要区别,所谓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负极用的是锂金属,目前在用的动力电池的负极多为碳、硅碳或者钛酸锂。 /p p   全固态锂电池的概念比锂离子电池出现得更早,锂离子电池只有25年左右的历史,是日本人发明的,真正用于车上也就10多年,很年轻但是进步很快。早期所指的全固态锂电池,都是以金属锂为负极的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这就是以前的概念。 /p p   《汽车纵横》:固态锂离子电池跟全固态锂电池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p p   欧阳明高:固态电池,不一定是全都是固态电解质,还有一点液态,是液态与固态混合的,差别在于混合的比例是多少。真正的固态锂离子电池,其电解质是固态,但在电芯中有少量的液态电解质 所谓半固态,就是固态电解质、液态电解质各占一半,或者说电芯的一半是固态的、一半是液态的,所以还有准固态锂电池,即主要为固态,少量是液态。 /p p   《汽车纵横》:全固态锂电池有哪些特点特别是优势?为什么能引起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关注和投入研发? /p p   欧阳明高:主要因素是它能解决目前困扰动力电池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即安全性差和能量密度低。全固态锂电池有几个潜在的技术优势,首先,它安全性高,由于采用高热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代替了易燃的常规有机溶剂电解液,电池燃烧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第二,能量密度高,由于金属锂的容量超高,基于相同正极时,固态金属锂电池与常规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可以得到大幅提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固体电解质密度和使用量高于液态电解质,在正负极材料相同时,全固态锂电池优势不明显。第三,正极材料选择的范围宽,因为全固态锂电池可以直接采用金属锂为负极,不要求正极结构中必须含锂,一些高容量的贫锂态材料也可以作为正极 此外,无机固态电解质宽的电压窗口也为高电压正极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第四,系统比能量高,由于电解质无流动性,可以方便地通过内串联组成高电压单体,利于电池系统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的提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真正的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尚未成熟 /strong /p p   《汽车纵横》:从您介绍的优势来看,全固态锂电池能解决当前动力电池产品的不少不足之处。但它为何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于市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您如何评价这类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 /p p   欧阳明高:它的第一个问题是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偏低。现在有三种固态电解质,一种是聚合物,一种是氧化物,一种是硫化物。现在有用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搭载于法国的一些车辆上,它的问题就是需要加热到60度,离子电导率才上来,电池才能正常工作。目前氧化物电解质一般比液态的还要低很多。只有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一些指标接近液态电解质,比如丰田就是用硫化物的固体电解质,所以固体电解质主要的突破是在硫化物的固体电解质。 /p p   第二个问题就是固/固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差。液体跟固体结合是很容易的,渗透进去即可。但是固体和固体接触性和稳定性就是它的很大的一个问题。硫化物电解质虽然锂离子导电率已经提高,但是仍然有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问题。 /p p   第三个问题是金属锂的可充性问题。在固态电解质中,锂表面同样存在粉化和枝晶生长问题。其循环性甚至安全性等还需要研究。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制造成本偏高。 /p p   基于上述问题,特别是固态界面接触性、稳定性和金属锂的可充性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现在仍然还是不成熟的,还存在技术不确定性。目前展现出或者有突破的、有性能优势和产业化前景的主要是固态锂离子电池和固态聚合物锂电池。 /p p   《汽车纵横》:目前国内外关于固态锂电池的研究进展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企业或技术突破? /p p   欧阳明高:现在固态锂电池持续升温,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都在投入。各个国家心态不太一样。例如美国,以小公司、创业型公司为主。美国有两家公司值得关注,都是初创公司,一个是S-akit3,其最新研发的电池有望使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达到500公里,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一个Solid—State。美国主要立足于颠覆性技术。日本则专注于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大容量的固态锂电池,最着名的是丰田公司,其产品将在2022年实现其商品化。丰田做的不是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而是固态锂离子电池,其负极是石墨类,用硫化物电解质,高电压正极,单体电池容量15安时,电压是十几伏,我认为这是靠谱的。所以在日本,并没有颠覆,还是基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还可以用以前的一些材料或技术。韩国专注于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大容量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也采用石墨类负极而不是金属锂负极,与日本相似。中、日、韩三国的情况类似,因为我们已有了很庞大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不希望推倒重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如何评价动力电池各技术路线的前景? /strong /p p   《汽车纵横》:针对当前国内外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请您综合评估一下各种技术路线或研究方向的前景。 /p p   欧阳明高:第一,锂离子动力电池有望于2020年前实现300瓦时/公斤目标,目前国内外技术研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安全性研究尚待加强。这种电池的核心是安全性。 /p p   第二,作为实现远期目标的两类新体系,锂硫、锂空气电池方面,目前国内外进展相对缓慢,2017年没有看到突破性的进展。从原理来看,锂硫电池的重量比能量跟体积比能量基本相当,所以它的体积比能量要提上来是有相当难度的。新能源乘用车特别是轿车对体积比能量的要求可能比重量比能量还要重要,虽然有400瓦时/公斤的电池,体积比能量也只有400瓦时/升,这对于轿车而言不太好用。一般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重量比能量能达到300瓦时/公斤,体积比能量就可以达到600瓦时/升。锂空气电池集合了锌空气电池、氢燃料电池、锂二次电池的所有难点。相比而言氢燃料电池更具竞争优势。 /p p   第三,固态电池的研发产业化持续升温,但受到固/固界面稳定性和金属锂负极可充性两大问题的制约,真正的全固态锂电池技术还没有成熟,但是以无机硫化物作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出现突破。总体看固态电池发展的路径,电解质可能是从液态、半固态、固液混合到固态,最后到全固态。至于负极,会从石墨负极到硅碳负极再到合金化负极,我们现在正在从石墨负极向硅碳负极转型,最后有可能采用金属锂负极,但是目前还存在技术不确定性。 /p p   第四,中国在高容量富锂正极材料方面于2017年取得了一些突破,基于高容量富锂正极和高容量硅碳负极的革新型锂离子电池比锂硫和锂空气电池更具可行性。 /p p   《汽车纵横》:根据各种技术进展的分析,您如何判断未来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将按照怎样的节奏推进? /p p   欧阳明高:我们专家组对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一次优化迭代,(但这不是国家电池技术路线图的依据,仅供参考),具体如下: /p p   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比能量300瓦时/公斤、比功率1000瓦时/公斤,循环1000次以上,成本0.8元/瓦时以内的目标是确定的,相对应的材料是高镍三元,现在国内动力电池用的镍、钴、锰的比例由3:3:3转向6:2:2,再转变为8:1:1,即镍变成8,钴的比例进一步降到1甚至是0.5。负极要从碳负极向硅碳负极转型。这是我们当前的技术变革。 /p p   到2025年,正极材料性能进一步提升,富锂锰基材料目前取得重要突破,当然还会有其他材料。2020-2025年,我们要努力实现动力电池比能量从300瓦时/公斤上升至400瓦时/公斤,每瓦时成本从0.8元以内降到0.6元以内。此时一般性价比的纯电动轿车合理的续驶里程是300—400公里。 /p p   到2030年,希望在电解质方面取得突破,也就是2025-2030年最大的突破可能在电解质,固态电池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电池单体比能量有望冲击500瓦时/公斤。2030年,常规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应该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当然需要其它技术的配合。如果电耗极大,例如冬天百公里电耗高达三四十度,电池再好也实现不了。现在电动车越做越大,例如大型SUV,车身重、风阻系数大,是一个值得改进的问题。 /p p br/ /p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2030年将是新能源革命的“爆发期”
    2023年,汽车行业产销两旺,新能源车发展迅猛,给2024年开局带来新的希望和更高起点。同时,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也进入了新阶段,技术与商业创新更加活跃,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跨界融合更加深入。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如何发展?增速如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2月27日在百人会论坛(2024)专家媒体交流会上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有望增加5-10个百分点,达36%-41%,乐观情况下有望突破40%。”他将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26年前的短周期趋势是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快速提升;到2030年的中周期发展趋势是从新能源汽车发展到新能源革命;展望长周期趋势,则是从技术革命到社会观念与商业模式革命。欧阳明高认为,2030年将是新能源革命的“爆发期”,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会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带动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反过来又助力电动汽车成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大家通常说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我觉得应该加上低碳化,上、中、下三场。”此外,他提到,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向好,但同时也需防范技术颠覆、政策滞后等风险。“从燃油车到电动汽车,产品性能差异化变小,同质化竞争加剧,电动轿车处于投入期、盈利困难,这是事实。跨国企业燃油车积累多、投入小、盈利好,但目前跨过车企都在投资中国公司,虽是市场行为,但我们也要防止新能源汽车企业被大规模购买的风险。”欧阳明高称。2026年前的短周期趋势: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快速提升在欧阳明高看来,2026年前预计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会快速上升,2024年接近40%,2025年接近50%,2026年超过50%,即2026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占到市场的主导地位。他认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会快速突破的因素包括行业外部的发展环境和行业内部的结构性变化。从技术角度看,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从技术突破到性能优化,从电动化到智能化;从产品角度看,新能源汽车从常用工况到极端工况,与此同时“纯电为主”会发展到“纯电和插电/增程并重”,即电动化“双轮驱动”,不过从长期的产品结构性趋势来看,最终纯电动会占到主体。从产业角度看,从增量探索发展到存量博弈,市场竞争会更激烈,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的优胜劣汰、新能源汽车跟燃油车的博弈到了决战阶段、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的博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三个都是当前的特征。从市场角度看,呈现“两头挤”趋势,新能源汽车初期的“两头挤”是从公交车和微型电动车向轿车挤,现在电动轿车是由豪华电动轿车和经济型电动轿车往家用主流的A级电动轿车挤。此外,从价格角度看,从“电比油贵”到“油电同价”,再到“电比油低”,也是一个结构性趋势。到2030年的中周期发展趋势:从新能源汽车发展到新能源革命“展望2030年,新能源革命会形成一个爆发期。”欧阳明高表示,在全球低碳转型与新能源革命浪潮中,中国快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展望2030年,他认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亿辆左右,市占率突破70%;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50亿千瓦时,预计中国占到60%以上,即30亿千瓦时左右;从技术角度来看,2030年左右全固态电池技术有望产业化,效率超过30%的钙钛矿与晶硅叠层光伏电池有望推广应用,绿色氢能全链条技术有望突破,车网互动与智慧能源系统技术会大规模推广。“我认为2030年将是新能源革命的爆发期,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汽车会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带动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反过来又助力电动汽车成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欧阳明高称。长周期趋势:从技术革命到社会观念与商业模式革命“由于社会观念、商业模式滞后,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负面舆论很多,观念冲击与负面情绪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欧阳明高举例提到,部分经济界人士不相信产业政策能够成功,总觉得离开补贴新能源汽车“活不下去”;还有一些人不相信中国能够创新。他表示,这些问题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占据主导地位和新能源革命的爆发会逐步得到解决。“不过,相比燃油汽车,尤其是国际汽车跨国集团的燃油车盈利情况,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盈利情况的确需要改善。”在欧阳明高看来,相比燃油车,电动汽车是科技平权的产物,产品性能差异变小导致内卷加剧。“一旦科技平权,垄断就被打破,人人都可以造车。所以光靠电动化不行,智能化才会增加附加值,想象的空间也大得多。”那么,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彻底改革的中国机会在哪里?在欧阳明高看来,轿车要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三化”一体才有可能改变商业模式。一方面,汽车企业不光靠卖车赚钱,还可以从低碳化中获益,例如特斯拉2023年碳积分交易收入达到17.9亿美元;另一方面,从新能源汽车到新能源电力的互动,车-网互动将汽车的电动化(电池储能),汽车的智能化(车联网),汽车的低碳化(新能源电力),构成一个闭环。“从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好比座机电话到手机电话,还是通讯功能;从电动汽车到智能化电动汽车,相当于智能手机,增加了娱乐和交际的功能;如果再加上低碳化,就是真正的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变成人员、信息、能源三位一体的多功能移动终端。”欧阳明高认为,车网互动将有可能改变传统汽车商业模式。“总之,大家通常说新能源汽车是电动化上半场,智能化下半场,我觉得应该加上低碳化,上、中、下三场。”欧阳明高称。
  • 靳松:串联气质联用仪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最新应用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6月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主办,北京雄鹰国际展览公司承办的2012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FAS 2012)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特别邀请到了多位食品、农产品监管部门的领导和食品质检领域的著名学者做主题报告。   如下是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靳松女士报告的精彩内容: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靳松女士   报告题目:串联气质联用仪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最新应用   报告开始,靳松女士介绍了岛津的产品GCMS-TQ8030的特点:其一,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分析复杂基质中的痕量物质,而且无需复杂的前处理;其二,速度无可比拟,在不牺牲灵敏度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高速的MRM和Scan测试;其三,易操作,MS表、化合物表、批处理表和Excel兼容,具有可扩展性。另外,该产品还有多种专利“UF技术”的支撑。   随后,靳松女士又具体介绍了岛津产品在菠菜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并分别介绍了Scan法、MRM法和FASST法(Scan/MRM)在检测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实验证明,FASST法可以发挥出两种方法的特长,扫描时灵敏度不足的成分可使用SIM法进行高灵敏度测定,以扫描法对SIM法中漏掉的未知成分进行检测,是划时代的测定方法。
  •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现场设备集成技术专业委员会 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p   根据协会七届三次理事会决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现场设备集成技术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FDT专委会)成立大会于2016年11月16日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饭店”召开。协会副理事长欧阳劲松、副秘书长郑朝松、顾问闫增序参加会议。FDT国际组织常务理事Glenn Schulz先生等也应邀参加成立大会。 /p p   会议由原协会FDT工作组秘书长刘枫主持。协会副秘书长郑朝松宣读了《关于同意现场设备集成技术专业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及组成方案的批复》(中仪协【2016】021号),原协会FDT工作组常务副理事长谭海玲做FDT工作组总结报告,FDT专委会筹备工作小组刘枫介绍了专委会筹备工作情况。会议审议通过了FDT专委会工作条例,审议通过了FDT专委会常委会选举办法,推选郑维强委员主持选举工作 会议选举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等12家单位为第一届FDT专委会常务委员单位,选举欧阳劲松为FDT专委会主任委员,谭海玲为常务副主任委员,陈鹏、王勇为副主任委员。根据欧阳劲松主任委员提议,专委会审议通过聘任刘枫为秘书长、王春喜为副秘书长、常务副主任委员谭海玲负责专委会日常工作的决议 根据欧阳劲松主任委员提议,专委会还审议通过聘任FDT国际组织常务理事Glenn Schulz先生为名誉主任委员的决议。 /p p   选举结束后,FDT国际组织Francois Ichtertz先生代表FDT国际组织致辞 会议还就今后FDT专委会的工作听取了与会委员的建议和意见。会后,还将继续召开FDT专委会第一届一次常委会扩大会和FDT技术研讨会。 /p p   中国FDT组织成立于2010年,并于2011年加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六年来,FDT工作组按照“促进FDT等智能设备集成技术在中国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推进和支持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符合FDT标准的创新产品,从而有效促进我国自动化工业的技术进步,提升自动化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水平”为宗旨,先后多次组织技术推广、现场交流、用户论坛等活动 积极开展FDT中国国家标准的起草制订工作,于2013年发布了第一批FDT国家标准,在工作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FDT第二批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已完成,并已报请国标委审查批准。 /p p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以FDT为代表的设备集成和资产管理技术越来越受到最终用户的重视并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FDT标准已列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FDT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推广。 /p
  •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获得“2024年度全球能源奖”(Global Energy Prize)
    2024年7月3日,2024年度“全球能源奖”(Global Energy Prize)揭晓,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院士斩获这一能源领域的国际大奖。获奖理由“Minggao Ouyang became the winner in the New Ways of Energy Application category for technical leadership in strategic planning, research, demonstr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 especially for solving technical challenges of hydrogen fuel cell durability, lithium-ion battery safety and vehicle-to-grid interaction.”译文:“因欧阳明高教授在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技术研发、示范考核和商业推广方面的技术领导力,特别是在解决氢燃料电池耐久性、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车-网互动等技术挑战方面的贡献而成为‘能源利用新方式’的获奖人。”全球能源奖简介“全球能源奖”是著名的国际能源领域科技奖项,由全球能源协会(The Global Energy Association)于2002年起设立,每年获奖者仅2-3人。“全球能源奖”旨在表彰在能源领域做出杰出科学技术研发贡献的获奖者,尤其重视获奖者为全球能源安全与节约利用而作出的国际合作、公共服务和企业设立等方面的实质性卓越贡献,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本届奖励委员会由来自美国、俄罗斯、瑞士、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的委员组成,委员会主席为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Rae Kwon Chung。欧阳明高院士详细获奖理由与个人贡献欧阳明高,1958年出生于湖北天门。1993年在丹麦技术大学能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新能源动力系统与交通电动化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全球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领先发挥了技术引领作用2007年-2021年,担任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首席专家/总体专家组组长,提出了以纯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领导了相关研发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技术协调了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技示范工程——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能源汽车科技示范。2010年-2017年,担任中美清洁能源汽车联盟中方首席科学家,领导了中美政府间电动汽车大规模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14年,联合发起建立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该会目前已成为中国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最具影响力的组织。在2010年(EVS-25)和2021年(EVS-34)担任世界电动汽车大会(EVS)程序委员会主席,并自2018年起担任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科技委员会创始主席。引领商用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技术他主持揭示了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退化机制,发明了一种可提高耐久性的新型燃料电池/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他领导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并大规模应用于商用车,推动中国在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商业化推广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领导开发出新一代智能化插片式方形电解制氢系统及其复合隔膜技术,他的团队牵头中国科技部2022科技冬奥《氢能出行》示范项目,参与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氢能示范工程,包括10个制氢基地、30个加氢站和10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培育了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至今为止唯一的科创版上市公司-亿华通。于2010年获得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联盟IPHE技术成就奖。自2023年开始担任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IHFCA首任理事长。开创了车用动力电池安全研究2010 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车用动力电池安全实验室。揭示了高镍三元电池热失控的完整机制,并结合新型EC-free电解质和原位聚合方法开发出了360Wh/kg的高安全电池。他的团队为EVS-GTR国际电池安全法规提供了技术方案,开发了电池热蔓延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发明了电池系统热-气-电安全设计成套技术,实现了对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起火抑制。他领导构建了电池领域第一个基于AI大模型的电池故障早期预警系统,发明了带有柔性智能膜电极、智能端盖和无线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电池。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行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宝马、日产等。相关成就使他获得了 2022年度IEEE交通技术奖,同年被Research Interfaces 评选为锂电池领域全球十大研究者之一。2024年他发起建立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致力于下一代高安全电池研发。电动汽车能源补给和车网互动创新技术开发他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动重卡换电产业促进联盟。领导了换电系统研发,指导了换电重卡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培育了国内重卡换电领域的领军企业智锂物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集卡车快速换电、轿车快速充电、光伏发电以及电池储能于一体的综合能源补给示范站。他发起成立了中国大湾区车网互动联盟,引领了车网互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领导开发出系列化原创技术,包括基于双向脉冲的电池安全和耐久性控制算法、低温加热算法以及无析锂超级快充算法,并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开展了多个示范项目。在此基础上,他主持建立了面向房-车-网融合的中国住建部智慧低碳建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欧阳明高教授拥有385项授权专利,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2篇,h指数96,他引41376次。他六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7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是交通电气化与能源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Transportation(IF=15.0)的创刊主编。
  • 在水质监测领域深耕细作——CIEPEC2019视频采访深圳市朗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劲松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6月12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19)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盛大开幕。 /p p   本届展会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商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部门以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矿业联合会、各省市环保产业协会以及境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驻华使领馆、贸易机构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境内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500余家企业参展,境外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海外企业参展,吸引专业观众约6万人次。深圳市朗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受邀参展,借此机会,仪器信息网采访了深圳市朗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劲松,李总就朗石仪器带来的两款产品为我们进行了介绍。 /p p   其中一款是朗石全自动智能水质在线分析仪,这款产品是一个全系列的水质在线监测产品,能够监测的因子从污染源的COD、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系列,到地表水用的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生物毒性等。 /p p   该款仪器尺寸较小,相应的试剂用量、废液量都少,能够节约成本 它还有一个特点是智能化,这款仪器包含远程质控、远程核查、远程问题诊断等功能,结合朗石推出的水质云可以实现远程监控。 /p p   另外一款产品是MINI6000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水站是由微型金属站房、在线分析仪器、取、配水单元、控制系统单元、数据采集单元、辅助系统单元、安防监控、防雷设备等组成,满足国标应用要求。据李总介绍,该款产品系统集成度高,监测参数可达15个左右。 /p p   近两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水质监测市场迎来发展高峰,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相关市场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朗石作为一个技术型公司,在过去十年,每年在产品研发上面投入都在营收的40%以上。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以及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是朗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市场地位的两大策略。 /p p   李总认为,随着5G时代的来临,智慧城市、智慧水务、智慧环保等都很快会实现,而要实现智慧环保或者智慧水务,水质传感器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它是为智能、智慧提供数据的源头,迎接5G时代,朗石仪器也已做好了准备。 /p p   更多详情请查看视频: /p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CA9D4EAB93167C8D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 第十二届“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3年5月22-23日,第十二届&ldquo 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rdquo 研讨会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饭店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ldquo 再论测控系统Security & Safety&lsquo 度&rsquo 及实现&rdquo ,这是继2012年研讨主体范围的进一步探讨。在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从制造到应用领域逐步意识到在注重现代工业自动化发展中的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的同时,也要从不同行业用户切实可用、保障安全的角度考虑,规定可操作的工控系统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要求及相应的硬软件实现方案,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市场服务需求急需解决和迫切实现的问题,因此本届研讨会引入&ldquo 度&rdquo 及实现的核心议题。此次研讨会恰逢国际电工委员会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委员会(IEC/TC65)顾问组的专家会议在北京同期召开,到京专家受邀出席了会议并与国内专家分享了国内外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的标准、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发展状况及应用实现解决方案,再次引起与会者对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高端技术的关注。   本次大会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65秘书处、欧洲电气电子协会机构、TÜ 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领导到会、致辞,对SAC/TC124在标准转化宣贯和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取得的成绩,对IEC/TC65与SAC/TC124两个标准化组织多年来的合作以及中国在IEC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刘强就&ldquo 应用功能安全技术,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rdquo 作了发言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65 主席罗兰&S226 海德尔 先生 (Mr. Roland Heidel)就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的问题,国际自动化协会ANSI主管安德烈&S226 里斯泰诺先生(Mr.Andre Ristaino)就ISA信息安全标准及ISASecure认证的工作,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梅恪先生就中国仪控系统信息安全状况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来自西门子、欧姆龙自动化、青岛多芬诺、上海恩德斯豪斯自动化、TU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CC-Link协会、贝加莱工业自动化、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施耐德电气等公司的专家围绕着作为先进控制技术的两个最新发展方向的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的相关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实现安全投入与收效之间&ldquo 度&rdquo 的把握,保证工业控制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做了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邀请了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东风设计研究院等应用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并到会主持会议,促进了生产制造企业与应用领域的紧密结合、加强了双方的互动交流。   为使与会代表直观而清晰地理解&ldquo 测控系统Security & Safety&lsquo 度&rsquo 及实现&rdquo 这一主题,会议除设置了现场演示还增设了专家为听众答疑环节,在现场收集到听众提出的的近百个互动问题,先后10余位专家选择性地回答了30多个,对于现场未来得及回答的部分,组委会已在会后组织专家回答并发布在相关的媒体上,以&ldquo 不闭幕&rdquo 的研讨会形式持续讨论有关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的话题。会议现场特别开辟系统展示专区,与会专家通过面对面地交流,解读行业发展、分享应用案例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配套出版了第十二届&ldquo 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rdquo 演讲汇编。会议浓厚的学术性交流、权威信息发布以及开发、市场应用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吸引了产品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用户等各个工业领域及教育研究机构300余名国内外专家和代表,交流气氛非常热烈。同时,为便于未能到场的嘉宾即时观看研讨会盛况,聆听专家报告,组委会还通过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ITEI)官方网站(www.itei.cn)和中国仪器仪表信息网(www.instrnet.com)进行了实况直播,《中国仪器仪表杂志》新浪微博进行了现场报道。   会议最后,欧阳劲松秘书长代表本次会议主办方SAC/TC124秘书处,宣读了第十二届研讨会获奖的优秀演讲嘉宾名单,并颁发了证书。会议在欧阳劲松秘书长宣布第十三届&ldquo 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rdquo 研讨会2014年再相聚的欢乐气氛中圆满结束。
  • 2024年上半年仪器仪表制造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行业整体发展良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为深入挖掘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亮点,中国工信新闻网、中国制造特别策划推出《高技术制造业观察》专栏,系统梳理相关重点行业领域发展情况,解读相关亮点数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行业整体发展良好。其中,1至6月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698.9亿元,仪器仪表制造业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仪器仪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改造世界的基础,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代表了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端制造业的水平。随着各领域各行业对仪器仪表重要性认识的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仪器仪表产业的支持力度,如北京市为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的引导支持作用,新设立了政府投资基金,聚焦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较好成长性的优质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其中,在仪器仪表领域,投资支持企业进行科学测试分析仪器、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专用检测与测量仪器及相关传感器、元器件、材料等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支持光电、质谱、真空、低温等领域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化。“上半年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一大亮点是企业加速产品出海,国外业务不断扩大。如长沙电能表制造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近两年先后设立香港、沙特、墨西哥、印尼子公司,2024 年上半年国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93%。”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介绍,随着国内仪器仪表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企业开始有能力开拓国际市场,一些仪器仪表企业国际市场业务占比已超过30%,其中青岛离子色谱仪企业近两年出口国际市场每年增加十余个国家。但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贸易摩擦加剧,企业经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经济总体长期回升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继续积聚增多。”欧阳劲松表示,一方面,仪器仪表作为重点产业,随着政策效应叠加发力,将继续改善仪器仪表发展环境、释放市场潜力、增强发展信心,为行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动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升级的步伐,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要求企业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研发和创新,以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仪器仪表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欧阳劲松提出以下三个方面意见建议:一是企业自身要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更加注重核心业务的发展,积极应用新技术,如人机交互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等,加大研发力度和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二是要密切关注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制定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为仪器仪表企业带来发展契机,各省市也先后出台落实措施,市场效果正逐渐显现,同时,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仪器仪表行业提供有效市场需求。三是要更为积极地拥抱全球市场,通过多元化渠道,进一步拓宽全球业务版图,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要积极取得亚洲、欧盟、北美等产品认证,如美国 FCC 认证报告、CE-RED 欧盟无线电设备指令认证、MID/OIML 计量认证、STS 预付费产品认证等,为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