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欧阳钢锋

仪器信息网欧阳钢锋专题为您整合欧阳钢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欧阳钢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欧阳钢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欧阳钢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欧阳钢锋话题讨论。

欧阳钢锋相关的资讯

  • 新拓仪器祝贺欧阳钢锋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近日,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RSC)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公布了2014年会士增选名单,新拓公司固相微萃取项目技术顾问欧阳钢锋教授成功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 欧阳钢锋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SCI刊物Trends Anal. Chem.的副主编,是国际领先的微萃取及分离技术科学家。 近年来,新拓公司在欧阳教授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固相微萃取研发项目,已经成功开发出固相微萃取探针、MASS-6027固相微萃取仪等产品,并与多个国家的用户和经销商展开合作。欧阳教授参与新拓公司与德国厂商洽谈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成立于1841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和欧洲最大的化学科学团体,也是最有影响的国际权威学术机构之一。它是由致力于化学科学的人员组成,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性团体。作为一家非营利组织,将所有盈余都重新投入到慈善活动中,比如化学国际交流、主办化学期刊、会议、科学研究、教育以及向公众传播化学科学知识。英国及国际上一些在化学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杰出成就和为推动化学科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被推选为会士。 我们再一次祝贺欧阳教授成功当选!链接:欧阳教师当选RSC会士http://ce.sysu.edu.cn/spme/news/22849.htmlRSC官网http://www.rsc.org/
  • 欧阳院士: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
    近日,电动汽车行业最具代表性的盛会之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成功召开。而来自相关主管部门、主流车企、研究机构代表及行业专家,共议新发展格局与汽车行业变革。其中欧阳院士报告中谈到“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1000km,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以目前的技术,他一定是骗子”也在网上引起来广泛的讨论。欧阳明高院士,在会议上作了题为《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的报告,从能源的角度,围绕着“电和氢”两个主题进行了演讲。每次能源革命都是先发明新动力装置与交通工具,然后带动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引发工业革命。而第三次能源革命,是以电池(光伏/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电和氢为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载体,电动车为交通工具,引发了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绿色化和以数字网络为基础的智能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据介绍,中国纯电动车动力电池创新活跃,创新模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从行业政治操作向公司商业运作转型。同时,电池材料创新要平衡比能量、寿命、快充、安全、成本等互相矛盾的性能指标,近年尚无大突破。电池系统结构大创新辅以电池单体材料小改进成为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鲜明特征。目前电动车面临低温续航和安全等问题。欧阳院士表示,中国电动车环节适应性问题技术需求迫切,技术创新活跃,主要的三个途径包括,电池热管理系统效能优化,提高冬季续驶里程;面向冬季工况的动力系统废能综合利用和充电场景下电池的插枪保温和脉冲加热。安全是所有汽车追求的永恒主题,安全是靠安全技术保障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安全解决技术主要分为本征安全(单体电池热失控与热设计)、被动安全(电池模块热蔓延与热管理)和主动安全(电池系统只能管理与充电控制)。中国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研究早,热失控科学与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燃料电池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欧阳院士表示,今后十年左右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下降80%以上,与过去十年锂离子电池成本下降过程相似,国产70MPa塑料内胆纤维缠绕车载储氢瓶单位储氢成本未来也将大幅下滑,但目前氢能产业链的自主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和燃料电池比还有差距,电解绿氢技术、氢储运技术以及氢安全技术还需改进提升,氢燃料成本总体偏高。电和氢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与煤电相当,IEA预测光伏将是综合成本最便宜的能源,而硅基光伏与钙钛矿相结合的第三代光伏电池技术正在兴起、效率潜力巨大。据悉,单节太阳能电池通过新型高校材料设计与界面修饰方法,叠层太阳能电池将突破效率30%。储能技术是智慧能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和氢能各有特点,两者互补性强,共同构成主流储能方式。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是短周期分布式小规模可再生能源存储的最佳选择,氢能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存的最佳途径。与化石能源分析全链条效率一样,可再生能源生产—运输—储存—利用要讲究全链条成本(并非效率)。电生产和传输成本低,但储存成本高;氢生产成本比电高,储存成本比电低。经过估算,如果有1亿辆电动汽车,车载电池能量达50亿度,储能潜力巨大,充电功率巨大,耗电量不大,因此需要建立智能充电车网与共享储能。对于商业目的的乘用车如共享单车、出租车等,原则上换电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换电的最佳应用场景是电动中重卡;充换电站一体化,换电电池放电快充,形成互补。最终的微网形态将是光—储—充—换多能互补一体化微网系统。报告最后,欧阳院士谈到了未来十年交通智慧能源生态建设。未来的指挥能源生态建设的黄金组合是分布式光伏+电池+电动汽车+物联网+区块链的分布式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白银组合是集中式风电与光伏+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物联网+区块链的集中式风—光—电—氢一体化指挥能源系统。
  • 欧阳证、汪群杰等仪器人入选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名单
    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力度,不断提升苏州园区创新源地、产业高地建设水平,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项目面向AI、集成电路、5G通信、新兴软件与信息化服务及相关领域早期创业公司。申报成功的公司除将获得数百到数千万不等的项目启动资金、股权投资、贷款补贴等资金政策支持外,还将有个人&公司的住房、购房补贴,家属子女安置,项目配套资源等13+项政策支持。奖励内容:近日,苏州工业园区决定启动第十六届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的申报工作。本届科技领军人才分两批次集中受理评审。第一批集中受理创新领军人才申报项目和2021年1月1日后在园区注册或拟在园区注册的创业领军人才申报项目;第二批集中受理2019年1月1日后在园区注册或拟在园区注册的创业领军人才申报项目。第一批申报受理的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15日17:00。基于此,本文将对近2年入选过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的科学仪器行业专家进行梳理,以飨读者。第十五届第一批:重大领军项目5个、领军项目41个、领军成长项目47个、领军孵化项目69个和创新领军项目29个。一、重大领军项目(5人):饶毅、林标扬、胡晓磊、欧阳证、陈晓光二、领军项目(41人):杨华、王楠、陈小强、陈牧、陶月飞、冷劲松、邢传华、郑丰、刘雅容、陈晶瑜、孙敏敏、马远方、薛彤彤、马茜、彭松明、刘超、张文军、张健、苗昰、余崇圣、居一、任传贇、陈泽武、张雅婷、陈振方、朱彤彤、张振中、王宏兴、郑泽宇、沈忱、马立伟、陈伟、单保祥、李明干、施文典、王璞、亓文华、ZUCHUNZHAO、HONGYUZHAO、XINGLIHUANG、TIERENZHOU三、领军成长项目(47人):韩沁驰、耿科、朱军、齐顺、张结来、汪顺义、邓明科、卢敏、钱海洋、赵泽、冯庆宇、徐波、卢维成、宋志伟、冯立男、贺纯洁、周瑜峰、刘思坦、沈达、宋育刚、黄瑜清、李鹏、许泳、荆剑、吴学超、沈国军、李钢江、蔡超峰、张善文、戴帅湘、刘志、王志浩、陈登云、何银军、彭思颖、刘骏、韩兴成、顾晓勇、林志雄、陈冬兵、吴耿源、秦岭、丁贤明、卓日克、范里浪、KIMSUNGMIN、KIMSUNGSIK四、领军孵化项目(69人):周明、李智、王豫、赵益民、王冲、解启莲、奚桢浩、张春明、宋琪、袁坡、蒋宇振、郑铮、李丹、常新、张林峰、任雪峰、刘宇宙、钟天翼、何春艳、孙金鹏、李新燕、王一恺、张金忠、安毛毛、曾琢、于新宇、张昭智、王轩泽、彭锋、赵洪啟、许文波、张鹏、徐煜、黄蕾、邱成峰、翟凤霞、于波、刘滨、苗渝群、包继华、李安东、邵鹏、吴亮、梁炜、管乐、陈如新、熊雪晖、邱雪峰、梁鑫、骞爱荣、卢春华、何捷、吴宏伟、王昌河、肖家伟、樊荣伟、陈军宏、敖翔、韩越、张珣、孙诚、YUXINSHENGCEDRIC、AKIOIKESUE、JIMMYXIBAITANG、ZENGQINGGANG、ZHENGHOU、HUANGXIANRI、LIANGXU、WANGJILIANG第十四届第一批:重大领军项目5个、领军项目30个、领军成长项目25个、领军孵化项目47个和创新领军项目20个。一、重大领军项目(5人)史东方、林晓、汪群杰、周力波、郑勇二、领军项目(30人):李元念、朱加望、向斌、刘庄、王克鹏、蒋立新、史耀舟、鲁礼炎、胡遇杰、邓代国、张伟勇、郑杰、盛卫文、周明、余乐、俞枋、王维平、陈巧、李波、张永泉、肖如吾、李扬、蒋玉贵、顾兆栴、危春阳、王子元、JINTAO ZHANG、CONGLIANGCHEN、LUOXIAOZHONG、FANG HUA三、领军成长项目(25人):赵晓剑、吴昊泉、曹洪斌、都延星、李文勇、林乐、林林、胡善云、赵光耀、朱波、陈叶金、曹睿、刘春刚、苗健彰、王二飞、曲伟强、李劼、田同勇、李骏、郭海斌、唐自强、崔林松、HURVITS DROR、JIANG HUA、FRANK YANLING SONG四、领军孵化项目(47人):程增江、林殿海、屈向东、李振、赵勇、阮建清、雷明、刘磊峰、任亚敏、赵敏、杨志胤、齐昆岩、唐志强、赵晓芳、张学武、王乐今、汤怡然、程昌明、郑直、曹成喜、陈民汉、冯钰天、刘宇泰、刘谷华、朱弋飞、张澄宇、张元廷、蒋琛、关磊、刘宇涵、王弼鑫、武彬、李杰、杨绍峰、顾明剑、刘伟增、杨广立、范江峰、陈立桥、蒋绪川、LIAO JIAYU、DENGYONGQI、ERIC LIN、GEORGE HSU、BENJAMIN LI、ZHU XU GUO、QIAN JUN五、创新领军人才(20人):钱彦旻、朱丹丹、王宏伟、杨剑飞、陈志强、周鼎、卢芹、李文宝、杜玉虎、赵勇明、杨敏、于飞、李丹、邵军、王永忠、赵萍、游明翰、陈轩泽、THOMAS BULTMANN、KONG LINGJIE第十四届第二批:重大领军项目9个、领军项目24个、领军成长项目40个、领军孵化项目65个。一、重大领军项目(9人)李斌、戴卫国、朱忠远、田晖、范东睿、苏媛、王斌、施建新、YunquLiu二、领军项目(24人):刘小军、李昆、张建华、张巨帆、汪枫桦、蔡茂林、赵昕、左彦波、陈大凯、曹利敏、邱东、朱明、赵衍、曹涵、高明远、刘淼、杨林、李德利、魏继业、Anne-LaureMorel、GuangbinZhang、LintaoZeng、ChrisXiangyangLu、DonghuiQin三、领军成长项目(40人):俞扬、雷宗、王晨光、曹笑翔、朱爱东、陆静、林丽、余伟师、吴清来、燕东平、林雄鑫、王森、余波、朱琴、王蓉蓉、陈天崚、蒋庆军、王晨、卢立柱、滕怀平、雷勇、柳青、郝兆煜、王凡、董和刚、钟海、刘海涛、庄永龙、秦孙星、马中发、张建、汪静晴、袁洪钧、张民、郑文辉、魏松祥、KowngChiWaiKing、RonjonNag、LinClaudiaQiao、LiLong四、领军孵化项目(65人):陈韬、辛勇磊、徐军、王全伟、张波、李卓、申研、闾海荣、杨威、李戈强、周卫昆、张乐帅、吴成雄、方杰、吴一飞、吉成、陈平、吴浩、王志高、张超、谭验、周建伟、程凯、雷鑑铭、张雷、丁晨、江经纬、鲁志、刘锋伟、颜瑞、赵鹏、黄秀荪、王文新、郑毅、徐进礼、杨乃亮、丁力行、李振威、翟延荣、孙振华、李淼、郭友明、范博渊、曹笈、修瑾、朱健楠、周佳骏、辛博、杨正权、张鑫、张承亮、洪健、罗洋、任思远、齐欢、卫岸、YonghuaDong、JingBao、KimSeogJin、XianboZhou、LiLiu、QingpingDeng、TanJianmin、GohYiuJin、ZhangYuAlex
  • 创新成果产业化道路需多方支持 寻求新型市场模式——访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欧阳证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科学仪器拓展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被称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者”和“奠基石”,也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倍增器”和“助推器”。质谱仪器作为尖端的科学仪器之一,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国防军事及国际反恐等领域。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因为质谱属于高端仪器,研制质谱仪更需涉及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及复杂工艺、丰富的整机研制经验等,因此中国的中高端质谱仪器市场长期为国外公司垄断。虽然,制造具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仪并非易事,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专家、厂商将其开发和研制的质谱技术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内逐年扩大的质谱仪市场一直为国外公司全盘垄断的局面。(点击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424/484114.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了解更多中国质谱产业发展信息。 /strong /span /a )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欧阳证及其团队做出的贡献。欧阳证是全球小型化质谱领域的顶尖研究者,他从1997年接触质谱并逐步开发质谱新方法、新技术和研发新仪器,欧阳证对质谱技术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欧阳证教授,就小型质谱仪的应用发展方向及技术最新进展,国内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现状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详细内容请点击以下视频观看: /span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CB4F581FCD18A2AE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在提到国内小型质谱的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时,欧阳证表示,小型质谱因其具有便携、易用、可检测复杂样品、快速分析报告等优势特点,目前在毒品检测、现场物证采集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未来小型质谱终将应用于生物医疗检测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p p   欧阳证同时也介绍了其团队近期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到其研制的双线型离子阱质谱可以实现串联质谱,在分析复杂混合物时,可提高其精准性和灵敏度。该技术还可实现对脂类双键、异构体的检测和鉴定,就医疗领域生物标志物的寻找及精确定量体现出独特的优势。 /p p   在谈到科研成果转化相关话题时,欧阳证表示,除了研究人员需对技术研发和创新有着极大热忱外,寻找到市场刚需也是决定研究成果是否能够产业化的重要标准之一。 /p p   就国内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及难点等方面,欧阳证强调,国内学者们对科研成果/技术的产业化非常积极,且未来的科研成果转化会呈现向创新成果/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但同时欧阳证也提到,原创技术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政策、金融机构等多方的共同支持,帮助创新型技术企业发展和寻求新型的市场模式。采访的最后,欧阳证也表示,他对此很乐观,相信在国家政策及各方的支持下,未来创新型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p p br/ /p
  • 让赝品在光谱下现形——访北京师范大学欧阳津教授
    有真迹就有赝品,中国书画的造假历史和书画发展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所以至今给后代带来许多烦恼。因为,判定一件有历史的作品的真与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不可能像一些健在的当代书画家那样可以当面核实,其次,如果对艺术发展历史、古代时代特点不了解,就根本无能为力。因此书画真伪,一般最终的鉴定权都在资深老先生手里。但老先生的水平再高,谁又能保证其万无一失呢?谁又能保证同样资深的老先生对同一幅字画的真伪不发生分歧呢?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字画鉴定中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在利用科技手段鉴定字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笔者不久前专程拜访了该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的欧阳津教授。 卢浮宫的启迪 谈到这个项目最初想法的由来,欧阳教授笑着告诉笔者,那还要感谢法国的卢浮宫。1997年春,欧阳津与堂姐欧阳启名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参观时,不经意间,姐妹俩谈起法国的科技工作者正在对卢浮宫里的油画进行化学分析。受到这一启发,正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东方美术史的欧阳启名问当时留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学习分析化学的欧阳津能不能用化学分析的方法鉴定中国的字画呢?妹妹表示可以试试。俩人进一步探讨了这种新的鉴定方法的可能性。谁承想,四年前偶然的探讨四年后竟变成了现实,2001年,她们就真的承担起了国家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字画鉴定中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艺术与自然科学就从这种不经意的姐妹谈话走向了最终的学科的交叉。(这也是最让笔者感兴趣的地方) 中国字画的辨伪由于难度非常大,一般最终的鉴定权都在资深的鉴别界的老先生的手里(除非字画作者本人依然在世)。这一工作需要鉴定者具备极其丰富的鉴定经验、宽广深厚的学识,而这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单靠读几本书,看几件文物是远远达不到的。在他们眼里,字画鉴定是一门学问,是其一生的学识和经验的厚积薄发。但老先生的水平即使再高,谁又能保证其万无一失呢?谁又能保证,两位同样资深的老先生对同一幅字画的真伪不会发生分歧呢?毕竟经验是属于主观的范畴。 2001年8月,欧阳启名与欧阳津等申请到了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字画鉴定中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项目。经过近三年的努力,2004年4月7日该项目通过了鉴定,可以说是在鉴定中国字画方面应用科技手段的尝试,或者说是在为专家的经验性鉴定寻找客观证据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寻假潘家园 潘家园旧货市场在北京的收藏界应当说是非常有名的,在这里,在任何一个卖字画的摊位上,你都有可能发现著名书法家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和刘炳森等人的“书法作品”,每人的“书法作品”几乎都有一摞,而且十分便宜。毫无疑问,这里面十之八九都是赝品。而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欧阳津就曾经专门到这里买过赝品。欧阳教授告诉笔者,她当时以每幅15元的价钱买了七幅欧阳中石的“书法作品”。其实,对她来说,如果要从伯父欧阳中石那里得到一幅真品,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还会一分钱都不花。但为了科研,她只能从这里买赝品,她要把这些赝品上的图章与她所得到的欧阳中石的真品图章作一次化学分析。 从回国后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欧阳启名处,欧阳津了解到,书画家在使用印泥上都有自己的习惯,也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书画家在一个历史时期总是会买同一个牌子的印泥,并在这种印泥里掺入一些其他成分,以使印章的颜色更深,或更鲜亮。有的名家甚至还在印泥中掺中药,以保证它的色泽不变。欧阳启名觉得书画家的这种习惯对于鉴定书画的真伪十分有利,因而她建议欧阳津先从鉴别印章开始。 鉴别首先从印章开始 参考欧阳启名的建议,从2001年8月开始,欧阳津与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的周群及北师大分析中心的马辉等老师合作,把作品上的印章作为突破口,对书法真品上图章的印泥和赝品上图章的印泥成份进行了化学分析。他们选用了多个样品,分别比较赝品的印泥与真品的印泥。 课题组先后采用分子荧光法(此法可以对大多数文物做无损分析)和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拉曼光谱法(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析技术)对图章进行光谱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均显示,真品图章的光谱图是一致的,而真品与赝品的图章之间则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并且赝品相互之间也不同。 为了证明试验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又对赝品和真品的图章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从红外光谱中,可以知道印泥的主要成份,真迹的成份与赝品的成份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也从印泥成份上区分了真品赝品的不同。 欧阳教授告诉笔者,之所以使用这么多的方法测试印章,主要是看看哪种方法更适合辨伪。现在看来,将多种方法综合起来检测,基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真品赝品的差别。 再加一重“保险” 除了对印章进行测试分析外,欧阳津等人还运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化学分析方法对字画所使用的宣纸、颜料、墨迹等进行了测试。比如课题组曾对历史上6个时代的宣纸进行了光谱分析,发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明确描述宣纸的化学成分,特别是一些纤维和矿物质的存在。通过对不同时代宣纸的比较,得到同一时代的宣纸具有相似的红外图谱,而不同时代的宣纸具有不同的图谱,特别是西夏用纸与现代宣纸的数据中所产生的差距基本可以用作年代的鉴定方法。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课题组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鉴定中国字画方面取得飞跃性的进展。但欧阳姐妹十分清楚这种方法并不是鉴定中国字画的唯一方法和决定性的方法。她们把这种方法定位于“为鉴定我国字画提供了科学的辅助手段和科学依据”。在她们眼里,现代科技鉴定方法与传统的书画鉴定方法并不矛盾。“传统的鉴定方法,是基于多领域知识和众多鉴定专家的经验而累积形成的,是一种‘软科学’,科技鉴定方法并不是要替代传统的经验性方法,而是为传统鉴定方法提供了辅助手段和科学依据。” “原位无损伤”概念的提出 由于文物的特殊性(一旦损坏,很可能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对它们进行相关化学鉴定时,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最好不能有一丁点儿损伤。特别是纸介的文物,很害怕强光的照射,因此不少人对采用光谱法进行字画真伪鉴别心存疑虑。而这个问题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受到了课题组的特别关注。1997年当欧阳启名和欧阳津在法国卢浮宫参观时,她们所了解到的法国鉴定油画的方法是从画作的颜料上取下一小块,然后再进行化学分析。不论从原作上取下多么小的一块颜料,应该说都是对文物的一种损伤。而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西洋油画,对中国画就无能为力了。姐妹俩当时就想到如果要做这种鉴定,就一定要找一种对原作、对文物无损伤的方法。在实践中,她们摸索到了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拉曼光谱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既能分析出字画的物质成分,又不损伤文物。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瑾光证实说,测试时的红外光是非常弱的,不会对文物有任何损伤。 利用上述方法对文物进行鉴定,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但是在鉴定的过程中采用无损伤的方法却是中国人的创新。专家们在鉴定这一课题时指出,该课题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感官指标与量化指标、有形分析与成分分析、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并用多种方法交叉验证,尤其建立于无损化学分析基础之上,显示出该课题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对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和为书画鉴定提供科学的辅证依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中国字画的“DNA”数据库 应当说,2004年的课题结项,只是证明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中国字画鉴定的可行性,而要将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使这项工作进入操作阶段,还有许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 由于目前的书画鉴定主要是通过对检测样本进行化学分析,然后将样本图谱与真品图谱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是否一致来辨别真伪,因此,如果要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字画鉴定,就必须首先要有真品图谱。为此,建立“真品样本数据库”就成了当务之急。 2006年,欧阳姐妹建立数据库的设想,终于开始慢慢变为现实。这一年,她们的项目在北京市教委争取到了立项,获得了40万元经费支持。由此,数据库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事实上,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中国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真品仿品令人眼花缭乱,如何收集到书画名家的作品样本?如何从汗牛充栋的作品之中甄别出名家的真品?对于专家尚且不能统一意见的作品,又是否应该作为数据收录入库?相较于单纯的技术问题而言,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那些诸如协调关系、凝聚共识、争取支持之类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恐怕更具挑战性。 “数据甄别确实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样本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来,如此,才能保证入库数据的可靠性。”考虑到操作方面的可行性,数据的收集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来进行,也就是从当代中青年书画家入手,先把他们的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难度更大的古代书画名家的数据入库问题。一般而言,她们会请入库的中青年书画家提供一份用习惯用纸、习惯用墨创作的作品样本,上面还要有他们习惯用的印泥。通过鉴定纸张、墨迹以及印泥,基本上就能留下作者本人的“DNA”了。 按照规划,数据库将在3年之内基本建成。目前,她们的团队已经完成了部分中青年书画家的数据入库工作,整体进展比较顺利。下一步,她们所要面对的是难度更大的古代书画家的数据收集、入库工作。 保存信息,古人用的是注录的方法。而今人建设数据库,则是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数据库建成之后,还可以服务于社会。比如,可以促进收藏品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尤其是在进行文物拍卖过程中,可以使买家更加放心。笔者揣测,欧阳姐妹目前正在推动的这项工作的关键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单位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21#(100875)
  • 禾信受邀广州副市长欧阳卫民环保现场会议
    2013年12月5日,广州市副市长欧阳卫民到中滔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环保上市企业经验交流现场会,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作为受邀的十家环保企业之一,在现场设置展台接待欧阳卫民副市长一行。禾信公司展台 这次的环保上市企业经验交流现场会由广州市环保局、广州市金融办组织,广州市环保局杨柳局长等领导全程陪同,广发证券、广州证券、万联证券、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及部分环保企业参与。欧阳卫民副市长参观禾信展位 活动中,禾信公司市场总监王海向欧阳卫民副市长一行介绍了破解“PM2.5来源”难题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该产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是全球该技术的唯一供应商;已经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应用监测,将在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环境研究等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已成为解决目前PM2.5污染来源解析问题全国推广的关键工具。欧阳卫民副市长点头赞许,表示发展环保企业大有可为。关于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禾信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是集质谱仪器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4000 万元,研发场地6000 平方米。  通过八年努力,掌握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电喷雾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大气压差分真空接口、膜进样以及质谱专用高速数据采集卡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核心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全套装配工艺;通过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研发得到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火炬计划以及多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支持。在国内率先实现质谱仪器产品自主正向开发。  禾信公司向环境科学、冶金工业、气象、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商品化质谱仪器以及技术服务,2012年实现首台质谱仪器出口美国。近年来,质谱仪器销售额连创新高实现数量级增长,入选 2012年中国优秀创业投资项目。
  • 欧阳自远、安芷生、周卫健、戴金星院士访问禾信
    2013年5月19日,欧阳自远、安芷生、周卫健、戴金星等4位院士一行莅临禾信公司参观访问。禾信公司创始人周振博士及技术团队全程陪同参观并出席座谈会。   院士一行听取了禾信公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参观了禾信公司的研发、生产基地,周振博士向各位来访人员介绍了禾信公司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激光光腔衰荡气溶胶消光仪等高端质谱产品。四位院士对禾信公司国产高端质谱产业化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在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作为目前大气PM2.5在线动态污染源解析的唯一手段,给院士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欧阳自远、安芷生、周卫健、戴金星院士参观禾信公司   参观过后,四位院士与禾信公司周振博士及其技术团队就当今热点话题——“PM2.5的监测与治理”展开热烈讨论。院士们提到了大气的污染问题,并由此建议禾信公司在大气监测环节可以进行以下工作: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寻求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走仪器标准化道路等。座谈会气氛热烈,探讨话题深入,话题涵盖范围广泛。院士们对禾信公司所拥有的强大的科研技术力量、新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以及脚踏实地干实业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院士与禾信公司部分员工合影  关于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禾信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集质谱仪器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4000万元,场地6000平方米。   通过多年努力,掌握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电喷雾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大气压差分真空接口、膜进样以及质谱专用高速数据采集卡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核心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全套装配工艺 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研发得到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火炬计划以及多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支持。在国内率先实现质谱仪器产品自主正向开发。   禾信公司向环境监测、气象、工业生产、医药等领域提供商品化质谱仪器以及技术服务。近年来,质谱仪器销售额连创新高实现数量级增长,入选2012年中国优秀创业投资项目。2012年实现首台质谱仪器出口美国。
  • 欧阳证教授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
    近日,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干部扩大会议在CII栋一层多功能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原院长姜培学线上出席会议并讲话。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政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干部、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教授代表、职工代表参加会议。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主持会议。  会上,校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婷宣读学校党委对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调整的决定。欧阳证任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 姜培学不再兼任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职务 高虹不再担任副教务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职务。欧阳证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 高虹不再担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职务。    姜培学线上讲话  姜培学在讲话中指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过去几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院党政班子的密切配合和全院师生员工的拼搏奋斗。姜培学表示,高虹老师担任执行院长期间,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带领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完成整合升级,推动各渠道的资源汇聚,在两院基础上建设发展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成功帮助学校与深圳市的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肩负着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深圳市“双区”建设的双重使命,此次主要负责人调整,是从学校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展现状出发,经过充分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做出的人选方案决定。面向未来,姜培学对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发展提出了四点期望:继续深入改革研究生培养工作机制,继续坚持“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继续服务深圳市产业和城市的发展,继续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最后,姜培学代表学校祝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各项事业在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张婷线上发言  张婷表示,过去几年,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相信在学校党委的统筹布局和院党政班子的团结带领下,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能在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地方建设、服务清华一流大学建设、进而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虹发言  高虹深情地回顾了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这四年来充实而难忘的时光。她对学校的信任指导、对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的办学支持、对院党政班子全体同事的协同努力、对全院师生的支持奉献以及对校友、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站在高质量发展跑道的新起点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任重道远、机遇无限。高虹希望大家同心同德,推动学院发展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不负时代,创造辉煌。   欧阳证发言  欧阳证对学校以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全体师生员工的信任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多年来为深圳的建设发展不懈奋斗的清华人致以崇高敬意。他表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创新阵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基地,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大家的期待。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清华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圳的清华人为学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未来三到五年是学院发展的宝贵窗口期,欧阳证希望与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全院师生一道,以发展带动变化,共同推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展更上一层楼。  武晓峰发言  武晓峰表示,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过去四年学院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展,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领导班子有着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团结一心、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未来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政协同机制,强化担当作为,发扬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高水平人才培养、高质量创新实践、高层次国际合作,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  会议现场  【院长简历】  欧阳证,1970年出生,博士,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学学士及硕士,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物理化学理学硕士,普渡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博士。曾在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任教。曾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系主任及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现任清华大学为先书院院长,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
  • 首台穿戴式质谱仪问世 由Cooks与欧阳证开发
    这个最新从美国普渡大学实验室走出来的小工具可能看起来像电影《魔鬼克星》中的质子装备(Proton Pack),但事实上它是一台可以背在用户身上的便携式质谱仪,能够识别化学武器,毒品和爆炸物,有可能成为环境和法医监测中的利器。 迷你质谱背包简单易用以至于没有任何分析化学经验的人都能够使用   大多数质谱仪器一般安装在实验室,它们更快速、更安全,更适用于现场测定化学物质。迷你质谱背包由质谱大师Graham Cooks和生物医疗工程系助理教授欧阳证共同开发,适用于解决偏远地区或危险场所的快速分析问题   Cooks对此表示:&ldquo 20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发便携式仪器,这个迷你质谱背包显著改善了我们过去所做的工作。这是首台可用于穿戴的质谱仪器&mdash &mdash 它真的可以让人穿着四处走动,不需要前处理,即可分辨复杂的混合物,并能立即给出结果。 迷你质谱背包看着像《魔鬼克星》质子装备,但它专为危险场所设计使用   这个背包能够连接到手持式采样装置,背包中配置了电离源、离子阱和质量分析器,还有真空系统、平板电脑和充电电池&mdash &mdash 这属于较重的部件,整个背包重量约为10kg。Cooks解释说,一种低温等离子体(LTP)电离的环境电离技术,可在现场直接电离固体样品,不需要实验室样品制备。质谱仪器测试的主要样品包括炸药和化学试剂,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特别适用于这一类样品。   该团队开发的这款迷你质谱仪能够从不同的表面包括皮肤、玻璃、棉花和纸板,探测爆炸物如TNT、神经毒素丙胺氟,和非法药物包括摇头丸、可卡因。迷你质谱仪的电池组能供其运行一个半小时。   内置软件使非专业人士都能够友好使用这款仪器,Cooks表示,&ldquo 它会与您录入的化合物库进行光谱比对,你可以对其设定用来寻找某些离子。&rdquo 当检测目标物时,手持装置上的LED灯可用于照亮。&ldquo 对那些不了解任何质谱或分析化学的人来说,它可以说是被设计成了一款&lsquo 傻瓜型&rsquo 设备。&rdquo Cooks补充到。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开发便携式质谱仪的Christopher Mulligan表示:&ldquo 这个团队已经证明了便携式系统前所未有的易用性水平,其潜在应用非常的耐人寻味,很难想象人们使用它监测化学品泄漏对环境的影响或者植物学家用它发现新的天然产物的的第一反应。&rdquo   关于Graham Cooks:   美国普渡大学R. Graham Cooks教授是世界著名的、专门从事质谱基础研究、质谱仪研发、以及质谱应用的科学家,他于1985年获得了质谱学领域的最高荣誉Thomson奖,并于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提名,他同时还是美国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院士。   关于欧阳证:   Ouyang Zheng(欧阳证)现为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和生物医疗工程系的助理教授。欧阳证1993年和1995年毕业于中国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并获得其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物理化学硕士学位;2002年从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其分析化学的博士学位。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质谱小型化;在荷质比基础上制备分离生物分子;离子轨道模拟和数据处理。 (编译:刘玉兰)
  • 医疗诊断将成为小型质谱的重要应用领域——访美国普渡大学欧阳证教授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近年来小型质谱在国内外受到质谱研发及应用专家的广泛关注,也不断有仪器公司推出小型、便携式质谱仪。小型质谱在大气和水体监测、食品安全检验检疫、产品源头质量控制、血液中药品和毒品等物质的快检等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市场。为了了解小型质谱的发展方向,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就质谱小型化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应用、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对普渡大学教授欧阳证进行了专访。欧阳证教授主要从事样品离子化技术、质谱系统小型化、生物质谱分析等研究,在质谱小型化技术研发方面已经有十几年的研发经验,他的研发成果和对小型质谱的研发理念一直受到质谱界的密切关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欧阳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98d380b9-4bd4-4e51-be9c-da4577876117.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4px " 欧阳证教授 /span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从质谱技术进展与应用热点看小型质谱的未来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从1997年接触质谱并逐渐开发质谱新方法、新技术和研发新仪器,欧阳证对质谱技术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每年的美国PITTCON展会和美国质谱年会(ASMS)他都会参加,并在过去五年里与Graham R. Cooks教授轮流主持PITTCON展会的小型质谱学术报告会。谈到近年来较为突出的质谱技术,欧阳证表示,最近两年革命性的质谱新技术几乎没有。说到结构上创新性强的,还是10年前的Oribitrap技术和9年前的离子淌渡与台式质谱的结合。商用质谱仪器技术总体是仍在向高灵敏度、高分辨、高质量数的方向发展,但这一趋势已延续数十年,应该有所变化和突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说,“举一个例子,质谱在30年之前就进入了药物研究。从应用方面看,现在使用质谱最多的地方还是药物代谢的定量,传统的三重四极杆技术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而现在三重四极杆性能的改进仍然是商用质谱仪器产品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这些年质谱一直在向推进蛋白组学研究的方向发展,而由于组学的复杂程度之高,对生物过程的理解及生物标记物的寻找不是仅仅靠提高灵敏度、分辨率或质量范围就可以解决的。除了药物代谢、蛋白质组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这些应用之外,仪器厂商都在通过现有仪器产品探索新的应用方向。生物医学逐渐进入了质谱研发科学家的视线,成为更加前沿的研究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据欧阳证介绍,现在美国在医学检验方面发展很快,相关会议,特别是Mass Spectrometry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年会的规模和关注人数都在快速增长。质谱仪器厂商都致力于开发适用于医学诊断研究和应用的仪器,并希望经过FDA的认证之后进入到医疗分析实验和应用领域中。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普渡的研究团队是国际上较早对质谱小型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及全面技术开发的团队,目前也在引领全球小型质谱技术的研发。近几年PITTCON展会由欧阳证和Cooks教授主持的小型质谱学术报告会人气越来越旺,全球的仪器研发和应用专家对小仪器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升温。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说:“小型化质谱的前端甩开复杂的样品处理,后端甩开繁重的仪器,对它的性能定义不再是传统质谱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分辨率,而是能不能快速的给普通使用者一个简单的答案。”便携、快速、简单易用是小型质谱的发展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普渡大学在原位电离和小型质谱这两个技术领域一直领跑,两者在不同的体系平行发展。欧阳证认为,这样的发展模式使这两项技术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将此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是质谱小型化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2004年原位电离技术(Ambient Ionization)问世的时候,欧阳证就曾表示这项技术与小型质谱的结合非常关键。小型质谱的应用要脱离色谱,原位电离能很好地为小型质谱服务。“虽然原位电离技术与大型质谱结合使用也有很好的效果,但从我的角度看,它与小型质谱的结合更趋于完美,特别是在解决生物医疗诊断的问题方面。”欧阳证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小型质谱已解决复杂样品单一成分的快速分析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小型化质谱研究之初,大家都在关注把分析器做小,出现了小型化的离子阱、四极杆及飞行时间等质量分析器。离子阱具有多级串联质谱分析功能,其结构的简化及电场的优化曾是这一阶段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然而分析器小型化只是质谱小型化的考虑因素之一,质谱的进样及真空系统也非常重要。欧阳证介绍说:“分析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待测物的小型质谱进样方式一般有两种:膜进样法、固相微萃取(SPME)类的采样技术及采用小型气相色谱控流的方法。”欧阳证将这类小型质谱定义为第一代(1G)小型质谱。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另外,真空系统小型化对质谱仪整机的小型化非常关键。”欧阳证强调。他与Cooks领导的普渡研究团队于2006年研发了第一台手持式、测定空气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离子阱质谱-Mini 10,并通过引入小型化分子涡流泵及隔膜泵解决了真空系统小型化的问题。现在很多商业化便携式质谱的抽真空系统都是以这台质谱的构架为基础。2008年,采用最新的真空技术,普渡的团队研发出仅有4kg重的Mini 11。“至此我们已经证明质谱仪器本身可以做到非常小。”欧阳证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2008年,利用间断式离子传输的技术,在Mini 10及Mini 11小质谱上实现了从常压到真空的离子传输。欧阳证说:“至此,小型质谱仪发展踏入了第二代(2G)时期。这一代小型质谱比第一代在两个方面做了较大提升。一是通过常压离子传输接口使得分析非挥发性化学及生物样品成为可能 二是起用原位采样电离技术以实现了血液等生物样本及食品、药品等复杂样品的直接分析。”第二代小型质谱的标志性研发成果是台式质谱分析系统Mini 12 (25 kg)和背包型质谱Backpack MS(12 k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阿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07bae729-27a6-4c97-9681-b98bc690aa81.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4px " 欧阳证教授与Cooks教授在Mini 12和Backpack MS的诞生地——普渡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nalytical Instrumentation Development)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使样品在质谱仪器外部形成离子传输到分析器中对于小真空系统来说非常困难。间断式离子传输技术的发明使样品产生的离子在较高气压情况下实现传输与贮存,并在低气压进行离子裂解和质量分析,全过程仅需要几百毫秒。离子阱的结构对常压离子传输及质量分析具有重要影响。”从第二代小型质谱开始,原位电离与小型质谱结合,进样方式为纸喷雾(Paper Spray)技术、低温等离子体离子化(LTPI)技术等原位电离方法。原位进样不经过样品前处理,所以需要串联质谱去除复杂基质的化学噪声。串联质谱能将待测物分离、打碎再分析,显著地提高了信噪比,还能区分复杂待测物的同分异构体。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根据直接采样和分析复杂化合物的需要,我们选择发展能实现时间串联的离子阱分析器。离子传输和分析器电场及气流场的优化技术非常重要。”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大型离子阱质谱仪发展已过其黄金时代的时候,小型质谱给离子阱技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从台式质谱仪到第一代及第二代小型质谱仪,质谱小型化经过了一个由繁入简的历程,产生了一个全新而又及其简化的质谱系统仪器平台。这样的平台能够分析挥发性、非挥发性化合物以及复杂生物物质。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团队的第二代质谱仪设计方案被美国NASA团队采用,用来设计定于2018年发射的火星地面漫游探测器ExoMars上的小型质谱仪MOMA (Mars Organic Molecule Analyzer)。“尽管质谱仪本身仍保持全程扫描及多级串联等大型质谱仪的功能,在研发中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整套质谱分析过程的简约化,以对单一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为目标,实现无需实验室前处理技术的分析过程。这是我们对第二代小型质谱仪的一个重要期望与目标。”据欧阳证介绍,处于研发中的第三代(3G)小型质谱的应用目标是在临床医疗院应用中测定多组分的生物标记物。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吖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2075c5b3-2ea1-4992-9db8-baeb588e3b31.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教授与他的学生王骁在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实验室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物医学分析、床边检测和手术指导是小型质谱的新应用方向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第二代小型质谱实现产业化的应用方向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量大面广的单一目标化合物检测,这类应用在食品安全、药品打假、缉毒、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并已在如牛奶中抗生素检测、血液中毒品、尼古丁检测的具体项目上有成熟的应用。对此欧阳证举例说:“例如,牛奶中抗生素检测需要在奶源处通过简单的分析立即获知是否抗生素超标,灵活易用的小型质谱正好满足这一应用。”他还表示,将小型质谱用于生物医疗领域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内的生物医疗研究发展的非常快,医疗诊断资源也非常丰富。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另一类是精准医疗和伴随诊断,如通过服药后的血液检测得到特定病人的准确药物剂量。欧阳证用新药上市的例子说明了小型质谱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美国有很多新药没有被FDA批准上市,并不是因为药效不好,而是因为不能对于所有人都用一个剂量。小型质谱恰能快速简单的解决这个问题。”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用两个目前的生物医学研究案例介绍了新的小型质谱的发展方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与普渡大学瑕瑜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利用Paternò -Bü chi反应和串联离子阱技术直接分析血液或组织中的脂类,从而确定脂质不饱和双键的位置。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生物合成路径不同,其脂质不饱和同分异构体比例也有标志性区别,从而可以用来区分正常细胞与癌细胞。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另外,欧阳证在哈佛医学院的合作者正在做一项将质谱分析用于手术室诊断的研究。即在手术室中活体组织检查(biopsy)方式取样,再用质谱和原位采样技术判断肿瘤的类型以指导手术。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据欧阳证介绍,小型质谱在以上两种生物医疗研究的应用方向比大型质谱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第二代的小型质谱已经能够胜任多种药物分析和伴随诊断,第三代的未来小型质谱应用领域将是快速、准确的生物医学分析、床边检测(POCT)和手术指导。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在谈到小型质谱与大型质谱的仪器性能比较时,欧阳证表示目前使用原位采样电离的小型质谱系统能够分析复杂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其灵敏度与使用色质联用的大型仪器的差距在10倍以内。而且可以通过反应(如试剂盒)把灵敏度大幅度增加。“小型质谱的检测灵敏度完全满足目前食品安全、环境检测、药品分析等多方面的应用。”欧阳证说:“市场上大型液质系统浓度线性范围在0-10 sup 5 /sup 以上,而实际上单一目标待测物一般不会超过3个数量级。”他强调,实用性的小型质谱并不需要盲目追求超宽动态范围及超高灵敏度。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据介绍,欧阳证团队关注的是目标物分析,在第三代可能做到M/Z 990范围的磷酸磷脂,以后再发展很可能可以测定多肽和大蛋白。现在小型质谱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未来的小型质谱将是医院、药店甚至家里都能见到的常用仪器。而其研发理念是做成实用性强的工具,不以追求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质量范围等仪器性能为目标。“小型、快速和操作简便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研发方向。”使用原位分析、试剂盒反应、串联质谱和简便的操作界面是欧阳证团队打造的专用小质谱应用平台的四大特点。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3548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38bafa6e-eed1-415d-ad0a-040f729953cd.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4px " 采访现场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20px " strong 做研发靠创新,做产业化靠市场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小型质谱还在发展,在质谱界是创新的技术。在定义产品的时候,欧阳证还考虑到了这方面研究平台的技术能力,他说:“全球包括国内有几个很好的团队在做小型质谱和原位电离,整个平台的技术实力对产品的影响很大。”最近欧阳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加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重点建设清华大学质谱仪器研究中心,第三代小型质谱仪的研究及产业化也将在该中心进行。除此之外,坐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的小型质谱产业化公司(清谱科技,PURSPEC Technologies)也已经成立。预计Mini12将在明年推向市场,后续的产业化研究和生产都将在国内进行。目前,清谱科技还在招募市场团队。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对于做成果产业化,欧阳证并非没有顾忌。他谈到:“做科学研究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发散性,而做产业化则需要更贴近市场应用。这是两个虽然相辅但又相悖的方向。”欧阳证表示,今后还是会在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同时,欧阳证希望清华质谱仪器研究中心能给“青年千人计划”归国的年轻人一个发挥的平台。希望新的团队能将清华这个质谱实验室做实再做大,也希望能与国际及国内的优秀团队的合作继续进行,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发表高水平文章。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虽然美国的生物医疗等领域比国内发展的更早,但欧阳证看好国内小型质谱应用市场。“小型质谱商品是对传统质谱仪市场的一个颠覆,但预期的阻力也不可低估。国内的食品、药品、环境领域和快速发展的医疗行业应该可以为小仪器提供一个即时的市场。当然,还需要小质谱的技术的不断发展来维护这个市场。”在谈到国内研发条件时,欧阳证说:“中外研发条件现在已不分伯仲,而我认为对于小质谱的发展,中国的平台要比美国好。我已经不敢说回来是给国家做贡献,反倒是国家给我提供了一个我非常需要的平台。”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还表示:国内现在仪器研发平台发展的很好,这与国家对科学仪器研发的支持力度有很大关系。2004年他通过与中国计量院的合作开始参与国内质谱仪器研发,“那个时候,任何质谱厂商都无法在国内招收到一个工程师团队。”欧阳证说。这十年来国内的仪器研发环境变化很大,最重要的是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和团队。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反复强调:“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我们团队一直坚持的理念,没有这些我们将很难成功。”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郭浩楠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附件:欧阳证教授简历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欧阳证教授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分别于1993年及1995年获工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后留学美国,1997年于西弗吉尼亚大学获物理化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普渡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2007年任普渡大学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分别于2012年及2015年升任副教授及正教授。2014年欧阳证教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并于2015年入职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任教授。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欧阳证教授在自动控制、拉曼及红外光谱、质谱、化学分析及生物医疗应用等方面有较全面的知识背景,多年从事分析仪器研究,曾获美国国家基金委、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美国国防部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多个政府机构及Wallace H. Coulter Foundation等私人基金与公司的研究支持。欧阳证教授发表了SCI论文130篇,拥有美国及国际专利40余项,过半数已技术转让。欧阳证教授曾获多个奖项,如美国国家基金委Early Career Award、Coulter 基金会 Early Career Award、美国质谱学会研究奖、国际质谱学会Curt Brunné e仪器研究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杰青及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欧阳证教授现任美国质谱学会学报编委,曾受英国皇家化学会等邀请多次为科学杂志编辑专刊。欧阳证教授致力于国际交流与合作,曾促成中美分析化学论坛的举办。 /span /p p & nbsp /p
  • C=C位置探索思路或将发现脂质生物标志物——访清华大学瑕瑜教授、欧阳证教授
    p   脂质组学是通过以生物质谱为核心的分析技术了解脂质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揭示脂质代谢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从2003年第一篇脂质组学研究论文发表,该学科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逐步发展。 /p p   在清华大学有一支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研发小型仪器和直接采样离子化技术并开展脂质组学研究与应用的研究团队。该团队是国内唯一一个通过分析C=C位置进行脂质学研究的课题组,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将仪器研发与质谱应用技术结合起来的团队。这个团队还有个独特的地方,它是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和化学系内的两支课题组的结合。团队中的两位课题组教授均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并从美国普渡大学双双归国。脂质组学研究是该团队从2013年起就开始进行的一项研究。近期该实验室在脂质组学研究方面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采用了哪些质谱分析方法?是否开发了新的仪器与技术?小质谱与脂质组学研究的结合情况如何?仪器信息网编辑围绕以上问题采访了该实验室两位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瑕瑜和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欧阳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Prof.ouyang xiayu.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e4a37e93-1f36-42fe-a334-a37e9b6a1ce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瑕瑜与精密仪器系教授欧阳证在ASMS 2017的合影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根据C=C做脂质组学定性、定量分析,换个角度建立脂质分析整体工作流程 /span /strong /span /p p   目前脂质组学分析主要有两类分析策略,即为鸟枪法和液质联用分析法。鸟枪法不需要分离,是一种可以直接、快速得到脂质轮廓的质谱方法,但并不适用于低信号强度的脂质分子 液质联用分析法能够得到更广泛和细节的脂质分子信息,但需要在质谱分析之前增加液相分离步骤。然而,目前这两种方法都无法确定同分异构脂质分子的C=C位置。同分异构体的定性和定量问题并不能通过已有方法得到解决。 /p p   瑕瑜长期从事生物质谱为基础的气相化学自由基研究,一个偶然的机会,瑕瑜课题组的马潇潇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助理教授)在进行光化学自由基反应时发现受激发的丙酮与脂质C=C反应的结果并没有形成断裂加成峰,而是整个丙酮加到脂质分子上去。查阅资料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已知反应Paternò -Bü chi(PB反应)。根据PB反应的机理就能够清晰地解析离子碎裂谱图从而确定C=C位置。“这个发现对确定脂质同分异构体C=C位置,以及进行脂质定量分析非常有帮助。”瑕瑜说。 /p p   从2014年发表第一篇文章起,他们将这一理论应用在了脂质组学研究中。 PB反应在鸟枪法策略中进行脂质同分异构体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成功。目前,PB反应在液质联用策略中的脂质组学分析研究工作也已经完成。瑕瑜表示:“液质联用分析脂质组学能够得到更多的分子信息,应用面会更加广泛。将PB反应用在这个技术中,能够给脂质组学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p p   现有的商业脂质解析数据库并不包括脂质C=C位置信息,并不能进行脂质同分异构体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目前,欧阳证与瑕瑜的研究团队正在进行包含C=C位置信息的脂质组学分析数据库建立工作。“我们希望让更多做脂质组学研究的人知道这个技术,并通过建立这个数据库帮助到需要了解脂质C=C信息的研究。”欧阳证在谈到该数据库的建立时说,“事实上,我们将要建立的不止是一个数据库,而是包括前端液相方法、PB反应、质谱方法、数据库与软件分析在内的整体工作流程。” /p p   据了解,欧阳证提到的脂质组学研究工作流程中的液相、PB反应以及CID(碰撞诱导解离)数据已经基本收集完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20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把反应器装进盒子,灵活使用质谱技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术 /span /strong /span /p p   提出工作流程的概念就是希望这个方法能够简单、方便和易用。团队在工作流程设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也包括将该分析方法的灵魂反应-PB反应的模块化。“我们的实验室和清谱科技合作制作了用于PB反应的源前反应器‘微流光反应器’,样品经液相分离后进入反应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进行光化学自由基反应,之后进入质谱分析。研制的主要目的是使PB反应能够更方便地应用在脂质分析中。”瑕瑜在介绍PB反应的模块化反应器时说,“该反应器设计为可拆卸的小型模块,就像一个小盒子,能够与商业ESI源配合使用”。 /p p   工作流程以质谱平台为基础,质谱技术与分析方法也是谋求方法改进的重要方面。“我们将QTRAP与QTOF配合使用来建立最初的方法,”在介绍方法建立过程时欧阳证说:“在了解脂质类别与细节结构时,我们采用QTRAP进行质谱分析。该类仪器能进行多级质谱分析,并能够实现复杂样品中的极低浓度目标物的富集,这对了解脂质分子基础结构非常有利。” /p p   在确定脂质分子结构和明确目标脂质分子之后,工作流程更适合于在QTOF上进行。瑕瑜表示:“QTOF分析速度快,并能提供低端质量数的精确值,适合于大量样本的目标脂质分析。不仅能够让液相-PB反应-质谱分析这个工作流程更快,同时也是鸟枪法快速脂质分析的好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lab.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7f8d8c10-44fd-4a81-88fe-70c8e7f07244.jpg" / /p p   样品越多对仪器分析速度和数据软件处理速度以及工作流程的设计要求就越高,目前该实验室正在从软件及流程设计的角度对工作流不断优化,以期更好地用在脂质组学研究及实际应用中。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font-size: 20px " strong -寻找潜在疾病标志物,脂质组学研究与小型质谱具有共同发展方向 /strong /span /p p   脂质组学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探索成果出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脂质组学研究者发现了在不同疾病阶段下脂质轮廓的变化。这项整体的应用方法流程能够通过提供双键信息应用于脂质组学生物研究中,也具有为临床疾病研究提供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p p   目前,FDA还没有批准任何脂质分子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瑕瑜认为,这是该方法研究的好机会。 /p p   这个工作流程不需要内标就能完成对不同脂质同分异构体的快速定量。将脂质分析简化为分析C=C不同位置的比例情况,仅需得到同分异构体的比例,这就避免了采样过程或离子化时产生的波动与误差,令结果非常准确。“这个途径或许能够寻找到潜在疾病生物标志物。”瑕瑜说,“或者说同分异构体比例本身就是一个能够说明疾病情况的‘生物标志物’” /p p   欧阳证团队研发的小型质谱仪已经能够测定小的生物标志物和脂质组。小型质谱已经与团队的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结合用于组织取样直接分析。 /p p   在该实验室进行的一项神经退型疾病治疗药物效果的动物模型研究中,研究者采用小型质谱-脂质组学方法直接实时检测组织脂质同分异构体比例变化,从而判断损伤情况和药物效果。“以PB反应为基础的脂质组学方法快速,仅需要得到同分异构体比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适合与小型质谱结合使用。”欧阳证认为小型质谱与这项脂质分析方法的结合具有理想的发展前景,“现阶段分子层面的脂质代谢研究还很少,PB反应-脂质分析能够从分子层面提供数据信息,这与小型质谱的发展方向相吻合。小型质谱与该方法结合很可能将为医疗伴随诊断提供指导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郭浩楠 /p p   —————————————————————————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将PB反应模块化、建立数据库和工作流程都是为了将这些技术推广,并能够让更多脂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者能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研究发现中。由于脂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脂质组学能够给生物学研究、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临床医疗是该实验室研究团队在仪器研发和方法开发方面的最终应用方向,也是很多组学研究团队的目标领域。瑕瑜教授和欧阳证将研究与团队带回祖国,与很多研究者一样,看好国内的人力资源与技术发展平台。愿在更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组学研究能够发挥科研力量,更多地真正应用于临床。 /p
  •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欧阳证:“国家给了我施展一技之长的舞台”
    p   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景:海关工作人员在一个包裹夹层里发现可疑白色粉末,为确定白色粉末是否为毒品,需要送到专业的鉴定中心进行分析检测,检测周期通常为一周左右,但如果现场有一台小型质谱仪呢? /p p   “只要一两分钟即可出检测结果。”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欧阳证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复杂样品、简单分析、快速报告,小型质谱仪在毒品检测、医疗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大显身手,而欧阳证正是全球小型化质谱领域的顶尖研究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9155922-5452-476c-90e6-37f9104bcaf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 欧阳证 /strong /p p   22年前,欧阳证在清华大学完成学业,远渡重洋,并于2015年在普渡大学获得了正教授一职。彼时,欧阳证的妻子在普渡大学化学系谋得了教职,父母和姐姐也在美国定居。生活美满、事业蒸蒸日上的欧阳证却作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回清华任教。 /p p   “选择回不回国,不可能像做科研那样经过精确的计算后得出结论,其实取舍标准就是这件事值不值得做。以一己之力推动本领域国内学科的发展,就是我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 /p p   从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回国,短短两年多时间,在欧阳证的带领下,全球小型化质谱研究的中心已从美国移到了清华,成功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如今,欧阳证致力于推动质谱产业化,成立了北京清谱科技有限公司,希望小型质谱仪未来能惠及千家万户。 /p p   在欧阳证看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大潮正在中国兴起,“不敢轻言‘报国’二字,应该感谢国家给了我们这群海归知识分子施展一技之长的舞台。” /p p   在欧阳证的科研蓝图里,还有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让自己团队研发的小型质谱仪服务于祖国的外太空探索。值得一提的是,欧阳证团队的第二代质谱仪设计方案就被美国NASA团队采用,用来设计定于2019年发射的火星地面漫游探测器ExoMars上的小型质谱仪。 /p p   “目前国内的外太空探测器还没有搭载过小型质谱仪器,这一目标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实现。”欧阳证对此充满信心。 /p p & nbsp & nbsp & nbsp 上周BCEIA 2017展会上,欧阳证教授带领清谱科技团队推出了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等三款新品,具体信息见如下链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十年一剑 清谱科技推出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 /strong /span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013/230960.s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013/230960.shtml /strong /span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 nbsp /span /p
  • 十年一剑 欧阳证带领清谱科技推出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0月9日,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10月11日上午,清谱科技2017产品发布会成功举行,会议上隆重推出了三款新品,包括脂质组学双键定位系统Ω反应器、MS Mate快速检测方案及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305939f-961a-425b-9bbc-0f2c4668cad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谱科技大事记 /strong /p p   早在2006年,R. Graham Cooks和欧阳证教授的团队就推出了用于气相分析的小型化质谱技术。此后十余年时间,欧阳证教授带领研发团队进行了13次产品迭代更新,在2017年推出了具备非挥发性物质检测能力的Mini β 小型质谱分析系统,填补了国际市场上小质谱非挥发有机物检测的空白。十年一剑,本产品于清谱科技2017产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仪器信息网对发布会进行了全程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7157ddc-e55c-4f82-8594-0285b331a15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发布会现场 /strong /p p   首先,清谱科技副总经理任跃对公司进行了介绍,包括国际视野的技术团队、国内外一流的质谱专家、引领前沿的质谱仪器设计以及国际上两岸三地一流团队的合作。清谱科技旨在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引领的产品。清谱科技相信质谱可以世界、改变生活。而改变生活的前提下首先要改变质谱技术、改变仪器设计、改变人机交互方式等。本次发布会带来改变的三款产品中第一个是Ω反应器脂质组学探索工具,另一个是一款基于原位电离的质谱解决方案,最后一个是基于小质谱的移动检测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6292914f-31e2-47a4-98f0-d904205e7a9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三款新品展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49ad942-079b-46ab-bfd5-ac7de727883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脂质组学双键定位系统Ω反应器 /strong /p p   任跃介绍道,脂类研究可以解密生物通路,对于生命体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结构组成、信息传递、免疫防御、能源贮存、代谢调节等。在脂类研究方面,清谱科技推出了脂质组学双键定位系统Ω反应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脂类分析流程。以磷脂酰胆碱为例,现在可以实现脂质分类和非双键结构的解析,但是对于脂类的双键位置依然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然而,我们知道不同双键位置揭示的是不同的代谢通路,不同的发病机理,这对于医学诊断治疗非常重要。基于此,清谱科技推出了Ω反应器这款产品可以很好的定位双键的位置,该产品可以为研究工作者提供高维度的研发信息。该产品核心技术由普渡大学瑕瑜教授首先提出,产品结合了PD光化学反应的特异性、高效性以及质谱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实现脂质中双键的快速定位、精准定量、全方位读取三个特点。数据库支持对于脂类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本产品搭载的庞大的数据库可以实现数据检索、数据读取、报告生成一站式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e936b6f1-3069-446b-88ed-159589fb869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MS Mate快速检测方案 /strong /p p   应用工程师李玉玉为听众介绍了MS Mate快速检测方案。众所周知,简化样品前处理是提高质谱检测速度、分析效率的关键。MS Mate快速检测方案是集成了样品前处理功能的原位电离离子源。2015年,清谱科技对纸喷雾技术进行了优化升级,推出了现在的微管纸喷雾技术,称之为PCS原位电离技术。同时,将之产业化为更容易使用的原位电离试剂盒。现在以MS Mate的形式将该项技术与产品带给各位。PCS试剂盒原理是基于液体萃取电喷雾离子化,它集样品快速前处理和离子化于一身,是Mass Mate方案的核心技术,无需额外样品处理步骤,即可实现采样-自动样品纯化-离子化进样,可在现场环境轻松完成,大幅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省了分析时间(1min即可完成),降低了对操作人员专业性及检测环境的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769ec38-d79e-4e50-89e8-d1eb9395fa1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 /strong /p p   系统工程师卜杰洵介绍到MS Mate快速检测方案大幅减少了样品前处理和整个操作流程,为了增强便携性和检测现场化,公司推出了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在重要参数方面,该系统整机重量只有20Kg,真空泵、电离系统等质谱需要的全部部件等都集成在了产品上,提高了便携性和现场快检能力,得益于原位电离技术,样品前处理流程被大幅度简化,从样品前处理到报告得出流程能在1min内完成。此外,我们还重新定义了质谱与用户的交互方式,用户在没有受到训练的情况下也可以轻松完成质谱操作和数据的解读。同时,公司还为Mini β设计并且打造了化学源分析平台,保证了质谱数据的实时监控及数据库的快速更新。Mini β采用了PCS原位电离试剂盒作为其离子源,独家非连续大气接口DAPI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灵活的压力控制,保证离子阱中离子的引入、碎裂、谱图扫描都能在最合适的压力下完成。另外,Mini β具有一颗强大的 “心脏”,即其体积小性能强的射频系统,从而使其可以分析更多大分子样品。离子阱系统采用了前沿的线性离子阱系统,它带来了高动态范围和强大的多级质谱能力,结合射频模块组成了精准可靠的质量分析系统。核心技术之外,产品设计理念是精致、极简,具体可以表现在触控系统、真空接口等方面。 /p p   电子工程师李昂介绍了仪器智能化的应用,PCS原位电离试剂盒可应用于食品、药品、毒物等多个领域 Miniβ小型质谱能够运用云分析网络,完成目标准谱图、数据的上传/下载、远程管理、在线分析等 智能化的试剂盒自识别系统及网络服务能够自动化地进行样品分析,完成唯一编码的信息存储,以及自动完成仪器校准和网络数据库的实时更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451c247-e630-407d-b330-71207f28b07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工程师蒲凡进行了Demo 产品现场演示操作及互动展示 /strong /p p strong 关于清谱科技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清谱科技是由归国的千人计划专家欧阳证博士在清华大学和普渡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组建的创业公司,公司在普渡大学研究团队十多年积累的五代质谱仪器、十余项关键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优化和产学研转化,旨在提供满足多种应用场景下便携易用的专用小型质谱仪,为用户提供快捷化学检测的服务。 /p p & nbsp /p p & nbsp /p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处欧阳卫国处长一行到访朗诚科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2019年7月5日上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处欧阳卫国处长、郑秋荣科长一行到朗诚科技参观调研,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朗诚科技总裁朱伟胜、总裁办主任董俊、营销中心销售总监刘进参加了调研座谈。 欧阳卫国处长一行来到朗诚科技,调研了朗诚信息化建设和产业化情况,听取了朱总关于朗诚科技的发展历程、主要研发产品、运营模式以及规划建设情况汇报。在听取完朱总的汇报后,欧阳处长高度评价了朗诚科技成立至今所取得的成就。欧阳卫国说,朗诚科技近二十年来不忘为发展民族海洋科技的初心,在艰苦的条件下一路拼搏,终将勇立潮头,让我们深受触动、备受鼓舞,朗诚公司产品技术很扎实、很系统、很贴近市场。朗诚科技的同志们在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砥砺奋进,充分表现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拓荒牛精神。 欧阳卫国处长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直以企业的具体诉求为导向,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服务。近年来,政府对知识产权、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标准工作以及改革创新营商环境等相关的领域都非常重视,也出台了相关措施,支持企业的发展。朗诚科技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前景十分广阔,要一心一意,夯实好核心技术,拓展好业务。 欧阳卫国处长勉励朗诚科技在新时代要勇于担负新使命,努力在全国先行示范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在做好海洋监测技术和业务的同时,开拓食品质量安全等相关检测业务,提质增量、做强做大品牌,为国家“三农”工作重大战略,未来食品健康奉献出更大的科技智慧和深圳力量。朱伟胜总裁向欧阳卫国处长(左二)介绍朗诚海洋维护保障工作欧阳卫国处长(左二)参观朗诚海洋在线监测运营中心演示大厅双方合影
  • 欧阳证团队利用超高场离子云扫描技术实现高分辨生物分子异构体分析研究
    生物分子的结构解析与相关生物学功能的关联研究已成为现今生命科学的前沿。生物分子存在多级结构,而其结构复杂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分子异构。不同的异构分子(Isomers and isoforms)具有相同的化学式和分子量,但化学结构不同。例如,单糖存在多种异构体,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多糖由单糖两两通过糖苷键相互连接组成,导致出现更为复杂的构造异构(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互相连接次序不同,Structural or constitutional isomers)和立体异构现象(连 接 次 序 相 同 但 空 间 排 列 不 同,Spatial isomers or stereoisomers)。  离子迁移(Ion mobility, IM)与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联用(IM-MS)分析已经发展为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的一种主要手段,并成为质谱仪器发展的主要方向。IM可以区分MS不能区分的异构体或同重素(Isobars),这一独到的特性对生物分子的结构解析研究十分关键,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糖结构、脂质结构、蛋白质结构和活性、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等研究中。近年来,多种IM分析方法被纷纷提出,例如迁移时间DTIMS(Drift time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囚禁式TIMS(Trapped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行波TWIMS(Travelling wave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以及非对称场FAIMS(Field asymmetric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等。然而,这些技术均基于低E/N场原理(E/N   图2. 二糖异构体分析。(a)四种二糖异构体及其(b)离子云扫描谱图。乳糖和纤维二糖混合物的(c)离子云扫描谱图和(d)串级质谱分析谱图。(e)两种二糖标准品及(f)混合物的定量分析结果  图3.脂质与多肽异构体分析。(a)脂质异构方式示意图。各种脂质异构体的离子云扫描谱图:(b)sn异构、(c)碳碳双键位置异构和(d)双键顺反异构。(e)多肽的不同翻译后修饰类型及其异构方式示意图。不同翻译后修饰类型的多肽异构体离子云扫描谱图:(f)甲基化、(g)乙酰化和(h)磷酸化  离子云扫描技术对各类生物分子异构体具有普遍适用性。如图3所示,该技术同样可分辨脂质和多肽分子异构体。研究工作中,离子云扫描方法展现出多种优点,如分析部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强大的时间/空间串级质谱能力等,可以方便地与多类质量分析器联用,用于设计混合型串联分析质谱仪器,在生物分子复杂结构解析上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成果近日以“超高场离子云扫描技术实现高分辨生物分子异构体分析研究”(High-Resolution Separation of Bioisomers Using Ion Cloud Profiling)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精仪系周晓煜副教授,通讯作者为欧阳证教授,其他作者还包括精仪系2020级博士生王卓凡和范菁津,第一完成单位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得到了清华大学化学系瑕瑜教授、精仪系马潇潇副教授与张文鹏助理教授的大力帮助。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科研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7281-7
  • 欧阳明高院士详解锂电池技术发展方向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60583ae0-3699-426f-8348-785105fbf7fb.jpg" title=" ouyangminggao.jpg" / /p p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产业备受关注,各家企业不仅要扩张产能规模确保产量供应,还面临着持续提升产品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的“攻坚战”。当前国内外动力电池技术进展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前瞻性技术?未来数年的发展节奏是怎样的?近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对上述行业关心的重点话题从技术角度进行回应,对业内外人士全面了解当前动力电池技术水平概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300瓦时/公斤目标取得重大突破 /strong /p p   《汽车纵横》:安全、续驶里程长、寿命长等是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时考虑的关键性指标,动力电池是决定这些指标的核心零部件,近年来,在消费者需求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推动下,安全、长寿命、高比能量的动力电池已成为产业需求的主流。比如2017年3月份,国家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促进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行动方案》,指出到2020年,要求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目前国内动力电池技术在这些方面进展如何?达到哪些指标? /p p   欧阳明高:按照规划,2020年要实现动力电池能量密度300瓦时/公斤目标。目前承担新能源汽车专项项目的有三个团队:宁德时代新能源、天津力神和合肥国轩。这三个团队目前采用的技术路线大同小异,即正极采用高镍三元,负极是硅碳,这种电池目前技术指标已经接近应用要求,到2020年,比能量300瓦时/公斤的电池的产业化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现在从比能量角度看都已经达到,例如宁德时代新能源的电池研究成果的循环寿命基本在1000次左右,能量密度达到304瓦时/公斤,其他两家也差不多。当然还有部分企业安全性标准还没有完全满足。用300瓦时/公斤的单体电池大概能做出200-210瓦时/公斤的电池系统,因为基本是软包电池,而非方形电池。国内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单体达到230瓦时/公斤左右,系统大约150瓦时/公斤左右。到2018、2019年还需要再提高50-70瓦时/公斤,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至于单体350瓦时/公斤、系统260瓦时/公斤是我们力争的目标。 /p p   如何落实2025年400瓦时/公斤的目标? /p p   《汽车纵横》:刚刚您提到,实现2020年300瓦时/公斤的目标在技术上已经有重大突破。再往后展望五年,到2025年动力电池将力争实现哪些目标?将采用何种技术路线?您认为哪种前瞻技术最值得关注?目前中国在这些前瞻技术领域有无研究? /p p   欧阳明高:面向2025年产业化,我们希望冲击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瓦时/公斤的目标。300瓦时/公斤的实现改变的是负极,从碳变成硅碳,到400瓦时/公斤要变的是正极,目前可选的正极材料有好几种,现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有两个单位承担了前沿基础项目,一个是物理所,改善了富锂锰基正极循环的电压衰减,达到的指标是正极循环100周之后电压衰减降到了2%以内,这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另外一个是北京大学的团队,首次研制出了比容量400毫安时/克的富锂锰基正极,实现400瓦时/公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能更高。这更为开发比能量大于500瓦时/公斤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提供了可能,但循环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p p   更加前沿的技术是固态电池。目前国内有多家研究机构和产业单位在做,包括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宁波材料所,物理所等,也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中航锂电等。最近宁波材料所与赣锋锂业合作,投资5亿元人民币,致力于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计划2019年量产,2020年产品进入电动汽车市场。固态电池无疑是2017年全球电池领域最热的一个技术名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全固态锂电池技术何以在全球大热? /strong /p p   《汽车纵横》:固态电池与我们听到的全固态锂电池是否是一回事?什么才是全固态锂电池?如何理解这些概念上的区别? /p p   欧阳明高:全固态锂电池,这几个词每一个字都不能少、不能变,“全固态”与“固态”不同,“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不是一个概念。所谓“全固态锂电池”是一种在工作温度区间内所使用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均呈固态,不含任何液态组分的锂电池,所以我们全称是“全固态电解质锂电池”。根据其是否可以反复充放,可进一步分成全固态锂一次电池和全固态锂二次电池,一次电池其实已经有用的。全固态锂二次电池又分成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和锂金属电池,这两个概念又要区别,所谓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负极用的是锂金属,目前在用的动力电池的负极多为碳、硅碳或者钛酸锂。 /p p   全固态锂电池的概念比锂离子电池出现得更早,锂离子电池只有25年左右的历史,是日本人发明的,真正用于车上也就10多年,很年轻但是进步很快。早期所指的全固态锂电池,都是以金属锂为负极的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这就是以前的概念。 /p p   《汽车纵横》:固态锂离子电池跟全固态锂电池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p p   欧阳明高:固态电池,不一定是全都是固态电解质,还有一点液态,是液态与固态混合的,差别在于混合的比例是多少。真正的固态锂离子电池,其电解质是固态,但在电芯中有少量的液态电解质 所谓半固态,就是固态电解质、液态电解质各占一半,或者说电芯的一半是固态的、一半是液态的,所以还有准固态锂电池,即主要为固态,少量是液态。 /p p   《汽车纵横》:全固态锂电池有哪些特点特别是优势?为什么能引起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关注和投入研发? /p p   欧阳明高:主要因素是它能解决目前困扰动力电池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即安全性差和能量密度低。全固态锂电池有几个潜在的技术优势,首先,它安全性高,由于采用高热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代替了易燃的常规有机溶剂电解液,电池燃烧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第二,能量密度高,由于金属锂的容量超高,基于相同正极时,固态金属锂电池与常规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可以得到大幅提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固体电解质密度和使用量高于液态电解质,在正负极材料相同时,全固态锂电池优势不明显。第三,正极材料选择的范围宽,因为全固态锂电池可以直接采用金属锂为负极,不要求正极结构中必须含锂,一些高容量的贫锂态材料也可以作为正极 此外,无机固态电解质宽的电压窗口也为高电压正极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第四,系统比能量高,由于电解质无流动性,可以方便地通过内串联组成高电压单体,利于电池系统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的提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真正的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尚未成熟 /strong /p p   《汽车纵横》:从您介绍的优势来看,全固态锂电池能解决当前动力电池产品的不少不足之处。但它为何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于市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您如何评价这类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 /p p   欧阳明高:它的第一个问题是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偏低。现在有三种固态电解质,一种是聚合物,一种是氧化物,一种是硫化物。现在有用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搭载于法国的一些车辆上,它的问题就是需要加热到60度,离子电导率才上来,电池才能正常工作。目前氧化物电解质一般比液态的还要低很多。只有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一些指标接近液态电解质,比如丰田就是用硫化物的固体电解质,所以固体电解质主要的突破是在硫化物的固体电解质。 /p p   第二个问题就是固/固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差。液体跟固体结合是很容易的,渗透进去即可。但是固体和固体接触性和稳定性就是它的很大的一个问题。硫化物电解质虽然锂离子导电率已经提高,但是仍然有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问题。 /p p   第三个问题是金属锂的可充性问题。在固态电解质中,锂表面同样存在粉化和枝晶生长问题。其循环性甚至安全性等还需要研究。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制造成本偏高。 /p p   基于上述问题,特别是固态界面接触性、稳定性和金属锂的可充性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现在仍然还是不成熟的,还存在技术不确定性。目前展现出或者有突破的、有性能优势和产业化前景的主要是固态锂离子电池和固态聚合物锂电池。 /p p   《汽车纵横》:目前国内外关于固态锂电池的研究进展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企业或技术突破? /p p   欧阳明高:现在固态锂电池持续升温,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都在投入。各个国家心态不太一样。例如美国,以小公司、创业型公司为主。美国有两家公司值得关注,都是初创公司,一个是S-akit3,其最新研发的电池有望使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达到500公里,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一个Solid—State。美国主要立足于颠覆性技术。日本则专注于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大容量的固态锂电池,最着名的是丰田公司,其产品将在2022年实现其商品化。丰田做的不是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而是固态锂离子电池,其负极是石墨类,用硫化物电解质,高电压正极,单体电池容量15安时,电压是十几伏,我认为这是靠谱的。所以在日本,并没有颠覆,还是基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还可以用以前的一些材料或技术。韩国专注于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大容量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也采用石墨类负极而不是金属锂负极,与日本相似。中、日、韩三国的情况类似,因为我们已有了很庞大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不希望推倒重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如何评价动力电池各技术路线的前景? /strong /p p   《汽车纵横》:针对当前国内外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请您综合评估一下各种技术路线或研究方向的前景。 /p p   欧阳明高:第一,锂离子动力电池有望于2020年前实现300瓦时/公斤目标,目前国内外技术研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安全性研究尚待加强。这种电池的核心是安全性。 /p p   第二,作为实现远期目标的两类新体系,锂硫、锂空气电池方面,目前国内外进展相对缓慢,2017年没有看到突破性的进展。从原理来看,锂硫电池的重量比能量跟体积比能量基本相当,所以它的体积比能量要提上来是有相当难度的。新能源乘用车特别是轿车对体积比能量的要求可能比重量比能量还要重要,虽然有400瓦时/公斤的电池,体积比能量也只有400瓦时/升,这对于轿车而言不太好用。一般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重量比能量能达到300瓦时/公斤,体积比能量就可以达到600瓦时/升。锂空气电池集合了锌空气电池、氢燃料电池、锂二次电池的所有难点。相比而言氢燃料电池更具竞争优势。 /p p   第三,固态电池的研发产业化持续升温,但受到固/固界面稳定性和金属锂负极可充性两大问题的制约,真正的全固态锂电池技术还没有成熟,但是以无机硫化物作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出现突破。总体看固态电池发展的路径,电解质可能是从液态、半固态、固液混合到固态,最后到全固态。至于负极,会从石墨负极到硅碳负极再到合金化负极,我们现在正在从石墨负极向硅碳负极转型,最后有可能采用金属锂负极,但是目前还存在技术不确定性。 /p p   第四,中国在高容量富锂正极材料方面于2017年取得了一些突破,基于高容量富锂正极和高容量硅碳负极的革新型锂离子电池比锂硫和锂空气电池更具可行性。 /p p   《汽车纵横》:根据各种技术进展的分析,您如何判断未来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将按照怎样的节奏推进? /p p   欧阳明高:我们专家组对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一次优化迭代,(但这不是国家电池技术路线图的依据,仅供参考),具体如下: /p p   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比能量300瓦时/公斤、比功率1000瓦时/公斤,循环1000次以上,成本0.8元/瓦时以内的目标是确定的,相对应的材料是高镍三元,现在国内动力电池用的镍、钴、锰的比例由3:3:3转向6:2:2,再转变为8:1:1,即镍变成8,钴的比例进一步降到1甚至是0.5。负极要从碳负极向硅碳负极转型。这是我们当前的技术变革。 /p p   到2025年,正极材料性能进一步提升,富锂锰基材料目前取得重要突破,当然还会有其他材料。2020-2025年,我们要努力实现动力电池比能量从300瓦时/公斤上升至400瓦时/公斤,每瓦时成本从0.8元以内降到0.6元以内。此时一般性价比的纯电动轿车合理的续驶里程是300—400公里。 /p p   到2030年,希望在电解质方面取得突破,也就是2025-2030年最大的突破可能在电解质,固态电池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电池单体比能量有望冲击500瓦时/公斤。2030年,常规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应该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当然需要其它技术的配合。如果电耗极大,例如冬天百公里电耗高达三四十度,电池再好也实现不了。现在电动车越做越大,例如大型SUV,车身重、风阻系数大,是一个值得改进的问题。 /p p br/ /p
  • 欧阳明高院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阶段、新挑战与新路径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在北京举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发表演讲。欧阳院士从电池材料与技术创新、底盘技术创新、充电与能源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出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一、电池材料与技术创新欧阳明高院士认为,此轮碳酸锂价格高增的原因主要源于去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飞速增长,在电池和材料领域产生了递进式需求放大效应,整体与2016~2018年的锂资源价格上涨原因基本相同,但相较于前一轮波动,此轮叠加疫情影响,价格波动幅度更大一些。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一个是“扩”,疯狂的扩产;第二个是“涨”,疯狂的涨价。“扩”,基于终端市场需求的高歌猛进,国内诸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多家锂电池企业积极布产,“我国电池产能预计在2023年达至1.5TWh,2025年达到3TWh,可乐观估计至2025年国内电池年需求量/年出货量约在1.2TWh,届时大概率会出现周期性的产能过剩。”欧阳明高院士认为。关于“涨”,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原材料价格逐渐走高,进入2021年更是如此。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现阶段售价更是已超过每吨50万元,过去一年上涨了十余倍。对此,欧阳明高院士分析指出,供给端产能释放延迟也是造成碳酸锂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典型矿石生产的碳酸锂产能释放周期需要3-5年,卤水提锂产能的释放周期则为6-8年。而对于需求端,他认为,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驱动力将长期存在,但由恐慌性库存储备带来的锂资源需求放大是暂时的。随着伴随碳酸锂供应能力提升及开采量提升,电池回收产业逐渐壮大,预计2-3年后,锂资源将恢复供需平衡。但同时,他也表示,考虑到全球贸易环境恶化,以及由战争引发的镍价炒作,为了供应安全,政府应打击囤积居奇,抑制价格短期的大幅波动,以免对新能源汽车今年的销量造成重大影响。同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同一场合亦表示相似观点,他指出,当前动力电池原材料大幅涨价问题需要高度关注,认真研究解决。辛国斌提到,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赢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二、底盘技术创新欧阳明高在会上提出,中国的新造车势力最需要防控的竞争对手将来可能会来自美国,除了特斯拉,现在又出现了一批滑板底盘的公司、智能汽车的公司、固态电池的公司,都是来自美国的创新企业,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大的技术挑战。他介绍说,电动汽车的底盘平台在快速地迭代,从刚开始的改装车,完全是燃油车底盘,到进一步地优化,到出现电动车的专用底盘,比如大众的e—golf,然后到C2V,比如特斯拉比较典型。现在最具突破性的就是滑板底盘,对于滑板底盘的出现有两条技术路线,第一条技术路线是传统车厂更多采用改进型技术路线,继续用承载式车身。但是新造车势力更多采用的是变革型技术路线,一旦滑板底盘就用非承载式底盘,像美国的两个公司Rivlan,市值近千亿美金,所以我们最需要防控的或者是竞争对手将来可能会来自美国,除了特斯拉,现在又出现了一批滑板底盘的公司、智能汽车的公司、固态电池的公司都来自美国的创新企业,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大的技术挑战。他表示,滑板底盘跟C2V不一样,是非承载式车身,电池包与底盘一体化,集成式驱动系统,包括五大核心技术,他提到其中的CTC技术及驱动系统。CTC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电池包整体的吊装进入底盘,就是C2V。另一种是直接在底盘集成,没有上面承载式的框架了。这样一来,真正的C2C就没办法换电了,国内已经有些开发动态,比如宁德时代2025年要推出CTC。另外一个重点是驱动系统。欧阳明高介绍说,驱动系统首先需要控制整个驱动系统的高度,驱动系统要高度集成化、轻量化、小型化。所以,就算是集中驱动,也得三合一,这是必须的。另外,分布式驱动。现在大量采用分布式驱动来做滑板底盘,比方说双电机、三电机。现在三电机又开始出现集中电机和轮边电机,还有直接用轮边电机。分布式驱动又有好几种方式,最终的颠覆性是用轮毂电机,轮毂电机会给整个底盘的自动驱动转向带来更加革命性的变化,国外现在开发所谓的e—corner,所有的都在驱动、悬架、制动、转向都靠轮毂电机,四个轮子一块板,上面放车架,这是颠覆性的,国外很多厂家在研发,清华也在做轮毂电机,我们现在轮毂电机在大功率摩托车和商用车上尤其是军用车都已经开始使用。我们现在用大功率的摩托车是100个千瓦,我们用这个做滑板底盘。欧阳明高谈到这种底盘的好处:第一,空间和能量增加。第二,驱动、制动都靠轮毂电机。第三,灵活,原地打转,各种各样的功能。第四,更好地支持全自动驾驶,这是全自动驾驶非常贴切的一种电动化底盘。三、充电与能源技术创新欧阳明高谈到电动车续航不足、充电缓慢的问题,他说,现在充电方面的问题是慢充普及率跟不上市场的增长速度。长途出行的临时补电速度太慢,排队时间长,抱怨电动车变成“电动爹”。大量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带来城市供电的负荷问题,必须进行有序充电。另外,电动车现有的充电标准不大适应新的需求,现在充电需求越来越丰富,比如要350千瓦大功率快充,5分钟200公里收车,这是将来需要的,是高速公路长途旅行应急必须要的。此外,还有国际贸易的统一需求,因为现在大量出口,要跟国际标准统一。欧阳明高表示,有两个战略性的技术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充电系统:第一,有序充电与车网互动。V2G是指单向有序充电,比如把充电放在后半夜低谷。V2G就是可以反向地供电,可充可放。可以供局域网,可以供大电网。V2X就是车跟车可以供电,跟楼宇可以供电,负载紧急供电、家庭备用电源等等,各种各样的以车为核心能源互联网。“我们实现V2G的前提就是在电动车停止运行的时候要通过双向充电桩跟电网连接,任何时候停下来必须要联上才有这个功能,不联上就没这个功能。如果用换电,车载电池储能功能就没法发挥。”他说。他表示,发挥车网互动需要用户、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参与构建能源互联网平台,三方都有收益,用户可以通过波峰、波谷的电价来实现收益。有很多企业会来进行聚合,政府通过调控,通过收税,把燃油税变成电税,它也可以取得收益,当然我们还可以共同来推动新能源发展的绿色的效率。既有经济收益,也有社会效益。“关键是如何把亿万辆的车聚合起来,这是一个问题,聚合是一个典型的市场问题,我们要建的是一个‘炒电’的股市,我们每辆车就是一个散户,我们来供需撮合入市交易,我们的聚合商就是证券公司,这是一个纯粹市场化的行为。”对此,他表示,中间层的是聚合商干的事,主要是互联网平台、信息平台。现在储能分三个侧:用户侧、电网侧、发电侧,而车网互动是三个侧都可以发挥作用。欧阳明高预估,从无序充电到有序充电,到车家互动,到车辆跟微网互动,最后到大电网互动,今后五年是孕育突破期,关键是要完善有序充电的相关标准、配套机制、运营模式,还有技术标准化相关准备工作,在电动车占比高的重点区域实现V2G商业试点。“我们现在在深圳准备进行试点,那边的占有率比较高,城市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比较高,已经开始准备对V2G进行补贴,我们希望在北京、上海都可以来做这件事。”第二是快充与快换。一个方面是慢充遍地都是,进行车网互动。另一个方面是干线要快充快换,“没有快充快换,方便性不行”。会上还提到了卡车电动化问题。欧阳明高指出,换电模式是重卡电动化的主要产业化路径,工信部已经开始重卡换电示范工程,已推出13个换电模式试点城市,预测今年换电重卡销量将达到2~3万台。为换电重卡快速可持续增长,覆盖全国的互换互联的换电服务网络是必要条件;中国电动重卡换电联盟在换电重卡互换性标准方面参与和主导多项汽标和国标的修制定,并有望在今年对换电重卡标准进行修订。欧阳明高提出,快充跟快换互补,要建设的是电动汽车时代的加油站,把现有的加油站、休息区进行改造,改造成光、储、充、换一体化互补型智慧能源系统,重点是卡车快换,快换的电池给轿车快充,因为卡车快换电池是很多的,由光伏给它充电,轿车350千瓦是很难从电网充电,电网是受不了的,350千瓦必须要储能,储能主要来自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门用电池;另外一种是卡车的电池,他透露,已经同壳牌合作建设了全球第一个综合示范平台。第四届“汽车检测技术”网络大会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材料分会,将于4月13-14日组织举办第四届“汽车检测技术”网络大会,设置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会场,为汽车产业链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推动我国汽车测试行业健康发展,助力汽车产业持续提升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及高质量制造。免费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utomobile2022/扫码免费报名参会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刘老师大会日程(更多精彩详见报名页)部分专家阵容部分报名用户单位职务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供应链经理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主管工程师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测试工程师吉利工程师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金属材料工程师万都(北京)汽车部件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斯凯孚(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失效分析工程师北京丰台区质检站主任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主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教授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系长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员工山东中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部长中国重汽质量管理长安汽车主任工程师保定市东政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技术负责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试验工程师Garrett motionMPE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材料分析测试工程师天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主任黄埔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主任温馨提示1、本会议免费,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3、扫码加入“汽车检测技术交流群”,实时了解会议动向、进一步技术交流。 扫码加入会议交流群
  •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Pawliszyn教授一行参观访问新拓仪器
    2015年11月13日,固相微萃取发明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Pawliszyn教授与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欧阳钢锋教授一行莅临新拓仪器公司参观访问。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Pawliszyn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欧阳钢锋教授与新拓仪器团队 Pawliszyn教授与张和清总经理合影 Pawliszyn教授一行受到了我司总经理张和清先生的热情接待。Pawlizyn教授一行参观了我司的产品研发、实验室、产品生产等部门。并且对我司的产品,特别是固相微萃取探针和MASS-6027全自动固相微萃取仪表示高度评价。期间,我司张总与Pawliszyn教授,欧阳钢锋教授签署了固相微萃取产品技术支持合作协议;并感谢他们对我司固相微萃取产品的关注与支持。 固相微萃取在国内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地区,固相微萃取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绿色样品前处理技术。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社会发展固相微萃取必定会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
  • 北京大学毛有东、欧阳颀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在Science发表炎症复合体冷冻电镜结构
    p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毛有东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欧阳颀院士与哈佛医学院吴皓教授合作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炎症复合体的三维结构,首次阐释了其复合物在免疫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单向多聚活化的分子结构机理。该研究工作以“Cryo-EM Structure of the Activated NAIP2/NLRC4 Inflammasome Reveals Nucleated Polymerization”为题于2015年10月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ce。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eded81e3-c413-4ad4-bdf5-6ba1f32ee5d2.jpg" title=" 炎症复合体三维结构.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炎症复合体三维结构 /p p   先天免疫是人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炎症复合体在触发先天免疫响应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信号转导的效应器作用,从而启动细胞凋亡等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炎症复合体是胞浆内一组复杂的多蛋白复合体,是胱天蛋白酶活化所必需的反应平台,其复合物单体由多个结构域构成,并在上游蛋白的激活下诱导组装形成环状复合物。炎症复合体的结构对于认识先天免疫的信号转导过程、免疫调控和病原诱导活化等免疫响应机理具有关键的核心价值,因而成为国内外一流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室追捧的研究对象。 /p p   细胞中大多数蛋白复合体都展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子机械效应,并在信号转导和生化调控过程中表现出构象的异质性和动态性,使得传统的结构分析方法,如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等,难以凑效。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结构分析方法的诸多限制,使得高分辨结构分析可以直接在单分子水平进行。炎症复合体就是一个典型的无法应用传统结构分析方法的例子。炎症复合体在病原体诱导激活以后,在细胞浆内自发组装成多重准对称和不完整复合物结构 由于炎症复合体的蛋白单体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炎症复合体可以随机组装成准10重、11重 和12重对称性。由于这些结构的分子量差异极其细微,现有的蛋白纯化技术无法将这些不同构象的炎症复合体分离开来,高度的构象异质性使得炎症复合体难以结晶。由于炎症复合体的分子量巨大,核磁共振技术也无能为力。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这项研究工作中是唯一的选择。然而,目前为数不多的近原子分辨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的案例中,被研究的蛋白都表现出较高的构象同质性。构象高度异质性的冷冻电镜结构,往往只能达到中低分辨率水平。目前已发表的近原子分辨冷冻电镜结构还没有一例展现出比炎症复合体更多样的构象异质性水平。因此,炎症复合体的结构分析对现有的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毛有东、欧阳颀教授课题组利用他们发展的冷冻电镜数据分析的新算法,通过并行统计机器学习,实现了在超级计算机中对这些细微动态构象的深度分离,从而提取出高度纯化的炎症复合体单颗粒图像的数据集,使得高分辨三维重建成为可能。其中11环结构的分辨率达到4.7埃,使得炎症复合体三维原子结构建模成为现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9c131479-439e-4262-9097-9afa7350f223.jpg" title=" 炎症复合体三维结构复合体及其单体在激活态与非激活态之间的构象变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炎症复合体三维结构复合体及其单体在激活态与非激活态之间的构象变化 /p p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博士研究生陈硕冰与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张丽曼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青年千人计划研究员毛有东与哈佛医学院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吴皓为共同通讯作者。这一工作得到了北京大学科研启动经费、北大-清华联合生命科学中心、Intel并行计算研究基金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资助。 /p
  • 第二届固相微萃取技术(中国)培训班--Sigma-Aldrich/Supelco
    第二届固相微萃取技术(中国)培训班 2008年12月15-16日,上海 美国Sigma-Aldrich/Supelco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届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中国)培训班将于12月15-16号在上海举行。SPME技术的发明人,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szyn教授届时将亲临上海讲授SPME技术的理论原则和应用。本次SPME技术(中国)培训班的培训资料主要由Pawliszyn教授提供,并与去年相比又做了进一步的更新。同时,作为独家拥有SPME技术专利并将SPME技术成功商品化的美国Supelco(Sigma-Aldrich旗下著名品牌, 专注于色谱分离和样品前处理)公司多年来积极在SPME上研发创新, 积累了大量的应用和实践经验, 在此次培训上会为大家分享最新的SPME研发成果。. 此次培训班将有助于国内相关的研究工作者全面掌握SPME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了解国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应用研究的进展,为我们中国的SPME用户更好地使用SPME 提供帮助。 课程讲授人: Janusz Pawliszyn, 加拿大Waterloo大学教授,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的发明人 欧阳钢锋, 广州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栾天罡,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兼任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蔡继宝,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培训时间:2天(2008年12月15日~12月16日) 地点:上海市 我要参加,马上填写以下信息,电话、传真或email 到以下联系方式: 马蕊华, 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 贸易有限公司, 电话: 021-61415566-8105, 13761381210, 传真: 021-61415569, email: ruihua.ma@sial.com 带*为必须填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位 __实验室主任/经理 __QA/QC __方法开发人员 __学生 __教师/科研人员 __采购人员 __技术开发人员 __实验室分析人员 注:收费标准:800元/人(学生500元/人)(包括培训费,资料费),不含住宿费, 由主办方统一安排。同一单位二人以上优惠10%。具体时间与内容安排: 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 SPME介绍 (Pawliszyn教授,加拿大Waterloo大学) SPME理论原则 (一)(Pawliszyn教授,加拿大Waterloo大学) SPME理论原则(二) (Pawliszyn教授,加拿大Waterloo大学) SPME:样品进样 (Pawliszyn教授,加拿大Waterloo大学) SPME 方法开发和建立 (欧阳钢锋副教授,中山大学) SPME产品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Sigma-Aldrich公司)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SPME在环境监测、法医鉴定中的应用 (欧阳钢锋副教授,中山大学) SPME衍生化技术分析极性物质 (栾天罡教授,中山大学) SPME在食品香料及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蔡继宝副教授,中国科技大学) 实验操作:SPME顶空分析与定量 (欧阳钢锋副教授,中山大学)
  • 大咖云集、精彩纷呈!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暨《分析测试学报》编委换届会议顺利举行
    2023年11月26-28日,由《分析测试学报》、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广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等协办的“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暨《分析测试学报》编委换届会议”在广东广州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检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公司代表近10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单日参会人数近300人。本次高峰论坛主题为“创新驱动,引领分析测试高质量发展”,旨在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促进分析测试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论坛邀请了相关领域的院士、杰出学者、企业嘉宾,聚焦新型污染物检测、生命分析与健康、科学仪器研制、智能化设备与智慧实验室管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及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等前沿和热点领域,分享分析测试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参会人员共同探讨和交流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应用,促进了分析测试产学研用的交流与合作。大会报告中广测主任陈江韩担任高峰论坛大会报告主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分析测试学报》主编江桂斌研究员和广东省科学院周舟宇副院长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强调了分析测试对于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分析测试学科的创新发展寄予了期望。江桂斌院士周舟宇副院长陈江韩主任江桂斌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刘买利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分析仪器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和《原位细胞分子功能分析In-cell NMR》的报告。江桂斌院士指出,作为基础研究的重要部分,高水平分析仪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并用详实的数据对全球科学仪器市场分布进行了分析,强调在线、原位、在场、实时、成像、快速、高能量、低成本是仪器行业的发展方向,希望仪器行业充分利用好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的国家利好政策,共同推动仪器行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刘买利院士分享了其带领的研究团队关于原位细胞分子功能磁共振波谱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原子分辨的三维结构及功能测定包括样品制备、数据收集、结构重建,相互作用等,以及构建细胞中硫醇的多维识别码,蛋白质功能的细胞微环境效应等应用进行了分享和介绍。江桂斌院士刘买利院士高端对话-分析测试的发展与未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主持了高端对话。江桂斌院士、刘买利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教授及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振教授围绕“分析测试的发展与未来”分别从分析测试与环境、分析测试与学科交叉、分析测试与智能化、分析测试与仪器等前沿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分享了其深耕细作多年的深邃见解与看法。颁奖典礼中广测党委书记李宏荣主持了颁奖环节,为备受瞩目的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颁奖,并为《分析测试学报》2023年度优秀论文和优秀审稿专家代表颁奖。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优秀论文奖)(优秀审稿专家奖)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专场1-326日下午,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各专场拉开序幕。论坛共设7个专场。专场1“新型污染物检测”,由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欧阳钢锋教授、中广测郭鹏然研究员、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主任张建清主任医师担任召集人及主持嘉宾,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于志强研究员、欧阳钢锋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史亚利研究员、艾吉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赵鹏经理、华南师范大学的陈长二教授、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的刘舒芹副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筛查与人体暴露研究”、“固相微萃取环境分析技术研究”、“全/多氟化合物的识别、定量分析及环境行为”、“PFAS及氯化石蜡检测方法概览及标准物质介绍”、“新污染物环境被动采样技术”、“新污染物活体分析与环境效应研究”的报告;专场2“生命分析与健康”由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牛利教授及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戴宗教授担任召集人和主持嘉宾,来自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教授、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汪乐余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姚钟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凌乾教授、武汉纺织大学沈爱国教授分别带来了题为“纳米生物传感助推生命分析化学发展”、“单细胞时空组学测序”、“含氟纳米探针构筑及活体成像分析”、“氢氘交换质谱揭示β-内酰胺酶与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动态构象”、“单细胞诊疗生物芯片”、“高特异的SERS生物分析进展”的报告;专场3“科学 仪 器研制专场” 由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振教授、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黄正旭副研究员、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周建华教授担任召集人及主持嘉宾,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胡勇军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徐伟教授、宁波大学的丁力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张冠文教授级高工、深圳大学的张会生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的毛雪飞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基于真空紫外单光子后电离的质谱分子成像新技术”、“小型化’板砖’质谱仪研发与应用”、“超高分辨质谱仪的研发动向”、“仪器设备可靠性方法及精密仪器中试验证平台介绍”、“基于分析仪器原理的体外诊断仪器的开发和应用”、“重金属及形态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的报告。(点击段落开头蓝字即可查看专场3报告简介)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专场4-728日上午9点的专场4“智能化设备与智慧实验室管理”由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的郑建国研究员、宋武元研究员担任召集人及主持嘉宾,来自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长征副总裁、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霍茵高级工程师、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余婉松高级工程师、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熊贝贝副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实验室设计技术委员会的黄建宇秘书长、广州海关技术中心质量技术部的张彦彬高级工程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胡建芳副教授分别带来了题为“实验室智能化设备与智能大脑”、“安捷伦自动化解决方案智慧赋能实验室升级转型”、“快检技术在智慧通关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实验室设计与建设展望”、“智慧实验室发展”、“智慧实验室建设中的难点与亮点”、“视觉智能计算研究进展及其在证照语义分析中应用”的报告;专场5“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由华南农业大学徐振林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谋通研究员担任召集人及主持嘉宾,来自大连工业大学的陈翊平教授、暨南大学丁郁教授的研究团队成员尚玉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王丽教授、东南大学王进教授、南昌大学黄小林研究员、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王洋博士、肇庆学院的陈子键博士分别作了题为“基于微球计数的电-光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及配套装备研制”、“食源性致病菌新型检测技术研究”、“食品新鲜度检测与抑菌保鲜”、“纳米生物传感器在食品过敏原检测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探针设计与免疫层析”、“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杀螟硫磷纳米抗体识别机制及免疫检测新方法”的报告;专场6“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由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的闻环正高级工程师和广东药科大学肖雪副研究员担任召集人及主持嘉宾,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袁洪福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邹亮副教授的研究团队成员雷萌副教授、肖雪副研究员、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质检一部副部长秦平高级工程师、济南弗莱德科技有限公司仇士磊总经理、广东省惠州市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刘慧琴高级工程师、广州众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徐文加技术经理分别带来了“新型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煤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现代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展”、“T/GERS 0031-2023《成品油快速筛查工作指南》标准宣贯”、“中国成品油快检的发展现状”、“成品油近红外光谱快检技术”、“PAC油品质量快速监测解决方案”的报告。专场7“青年专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金芬研究员、中广测赵昕副研究员担任主持嘉宾,来自浙江大学的龚行楚教授、天津工业大学的卞希慧教授、安徽农业大学的翟小婷副教授、西南大学的宋尔群教授、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柳思扬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研发中药分析方法”、“复杂样品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焙火茶特征烘焙香物质及其形成机理”、“微环境激活核磁共振调谐响应的活体成像分析”、“MOF功能化纸基疾病快检装置”的报告。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知名企业的44名学术造诣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围绕相关主题分享分析测试领域的最新成果及技术进展,探讨新兴分析方法、测试技术及其应用,为参会人员提供了更加深入交流与了解的机会。 系列活动26日上午,召开了《分析测试学报》编委换届会议。江桂斌院士任第七届编委会主编,刘买利院士、吴惠勤研究员、许国旺教授、刘虎威教授、汪海林教授、杨朝勇教授、张新荣教授、郑建国研究员、黄承志教授、欧阳钢锋教授任副主编,马强研究员等119名专家任编委。27日下午,由于汝佳等69名青年专家组成的第三届青年编委会成立。在第七届编委会和第三届青年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共商《分析测试学报》的未来发展与方向。《分析测试学报》第七届编委会合影《分析测试学报》第三届青年编委会合影25日下午,举办了“筑梦未来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决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5名入围选手角逐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来自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的孙成龙博士获得大赛一等奖。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决赛合影为期3天的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暨《分析测试学报》编委换届会议,专家大咖云集、内容精彩纷呈,不仅为分析测试领域的科研人员分享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也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论坛举办圆满成功,将有助于推动分析测试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取得更大突破,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 PAS Technology 参观访问新拓仪器公司
    11月21日,德国PAS Technology公司总裁Dietmar先生应邀参观访问了新拓公司,双方就固相微萃取技术及产品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谈,并达成了合作意向。此次Dietmar先生是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院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欧阳钢锋教授的陪同下来到上海。 左起:欧阳钢锋教授、Dietmar总裁、张和清总经理 PAS Technology在德国成立于2000年,专注于研发、制造和销售固相微萃取系列产品。其拥有多项国际领先的专利技术,并在自动进样设备的研发和制造领域有着多年的经验和积累。从2005年开始,PAS Technology与微萃取领域的权威教授Prof. Pawliszyn及其研发团队合作,成功开发了CONCEPT 96及CONCEPT NT等产品。 此次访华,新拓仪器及PAS Technology主要就双方目前的在微萃取方面的研发及市场情况进行了介绍和交流。新拓的研发团队也向Dietmar先生介绍了我们在该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进过一天的商谈,双方就共同制造、销售微萃取探针及自动进样设备等商务条款达成了一致。PAS Technology 将协助新拓打入德国市场,并且双方的研发团队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Dietmar介绍其公司的最新产品
  • 新拓仪器固相微萃取产品:从内销到出口-抓住机遇实现外汇创收
    近期,新拓仪器公司张和清总经理高兴地宣布:“我公司开发生产的的固相微萃取产品不仅受到国内用户的高度认可,更远销德国、加拿大、美国以及新加坡等发达国家”。 作为国内首家从事固相微萃取产品研发销售的企业。回顾固相微萃取的发展经历,不难发现新拓仪器对国内样品前处理领域的市场前瞻性: 2011年以前,新拓仪器一直以微波消解产品作为公司的主打产品; 2011年,成立国内首个固相微萃取研发团队。 2012年,推出首款固相微萃取产品SPME-S-01。 2013年,有幸聘请固相微萃取发明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Pawliszyn教授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内固相微萃取专家欧阳钢锋教授为公司的高级顾问,并成功获得了两位教授的全部固相微萃取专利授权。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Pawliszyn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欧阳钢锋教授与新拓仪器团队Pawliszyn教授与张和清总经理合影 自2014年以来,在强大的技术力量驱动下,新拓仪器抓住互联网模式的新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最终,实现了固相微萃取产品的海外创收。为国家增加外汇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和清总经理表示: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地区,固相微萃取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绿色样品前处理技术,所以国外用户对固相微萃取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比较高。因此,我们的产品性能在受到国外用户肯定的同时,又提供了比进口产品更诱人的价格。这就是我们的产品在海外畅销的秘密。 目前,新拓仪器已开发多种固相微萃取产品,涵盖了大气、水质、环保、土壤、食品安全以及香精香料等领域。更有全球独家授权的固相微萃取捕集针Needle Trap,以满足用户全方位的需求。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2030年将是新能源革命的“爆发期”
    2023年,汽车行业产销两旺,新能源车发展迅猛,给2024年开局带来新的希望和更高起点。同时,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也进入了新阶段,技术与商业创新更加活跃,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跨界融合更加深入。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如何发展?增速如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2月27日在百人会论坛(2024)专家媒体交流会上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有望增加5-10个百分点,达36%-41%,乐观情况下有望突破40%。”他将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26年前的短周期趋势是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快速提升;到2030年的中周期发展趋势是从新能源汽车发展到新能源革命;展望长周期趋势,则是从技术革命到社会观念与商业模式革命。欧阳明高认为,2030年将是新能源革命的“爆发期”,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会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带动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反过来又助力电动汽车成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大家通常说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我觉得应该加上低碳化,上、中、下三场。”此外,他提到,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向好,但同时也需防范技术颠覆、政策滞后等风险。“从燃油车到电动汽车,产品性能差异化变小,同质化竞争加剧,电动轿车处于投入期、盈利困难,这是事实。跨国企业燃油车积累多、投入小、盈利好,但目前跨过车企都在投资中国公司,虽是市场行为,但我们也要防止新能源汽车企业被大规模购买的风险。”欧阳明高称。2026年前的短周期趋势: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快速提升在欧阳明高看来,2026年前预计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会快速上升,2024年接近40%,2025年接近50%,2026年超过50%,即2026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占到市场的主导地位。他认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会快速突破的因素包括行业外部的发展环境和行业内部的结构性变化。从技术角度看,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从技术突破到性能优化,从电动化到智能化;从产品角度看,新能源汽车从常用工况到极端工况,与此同时“纯电为主”会发展到“纯电和插电/增程并重”,即电动化“双轮驱动”,不过从长期的产品结构性趋势来看,最终纯电动会占到主体。从产业角度看,从增量探索发展到存量博弈,市场竞争会更激烈,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的优胜劣汰、新能源汽车跟燃油车的博弈到了决战阶段、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的博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三个都是当前的特征。从市场角度看,呈现“两头挤”趋势,新能源汽车初期的“两头挤”是从公交车和微型电动车向轿车挤,现在电动轿车是由豪华电动轿车和经济型电动轿车往家用主流的A级电动轿车挤。此外,从价格角度看,从“电比油贵”到“油电同价”,再到“电比油低”,也是一个结构性趋势。到2030年的中周期发展趋势:从新能源汽车发展到新能源革命“展望2030年,新能源革命会形成一个爆发期。”欧阳明高表示,在全球低碳转型与新能源革命浪潮中,中国快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展望2030年,他认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亿辆左右,市占率突破70%;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50亿千瓦时,预计中国占到60%以上,即30亿千瓦时左右;从技术角度来看,2030年左右全固态电池技术有望产业化,效率超过30%的钙钛矿与晶硅叠层光伏电池有望推广应用,绿色氢能全链条技术有望突破,车网互动与智慧能源系统技术会大规模推广。“我认为2030年将是新能源革命的爆发期,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汽车会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带动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反过来又助力电动汽车成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欧阳明高称。长周期趋势:从技术革命到社会观念与商业模式革命“由于社会观念、商业模式滞后,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负面舆论很多,观念冲击与负面情绪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欧阳明高举例提到,部分经济界人士不相信产业政策能够成功,总觉得离开补贴新能源汽车“活不下去”;还有一些人不相信中国能够创新。他表示,这些问题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占据主导地位和新能源革命的爆发会逐步得到解决。“不过,相比燃油汽车,尤其是国际汽车跨国集团的燃油车盈利情况,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盈利情况的确需要改善。”在欧阳明高看来,相比燃油车,电动汽车是科技平权的产物,产品性能差异变小导致内卷加剧。“一旦科技平权,垄断就被打破,人人都可以造车。所以光靠电动化不行,智能化才会增加附加值,想象的空间也大得多。”那么,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彻底改革的中国机会在哪里?在欧阳明高看来,轿车要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三化”一体才有可能改变商业模式。一方面,汽车企业不光靠卖车赚钱,还可以从低碳化中获益,例如特斯拉2023年碳积分交易收入达到17.9亿美元;另一方面,从新能源汽车到新能源电力的互动,车-网互动将汽车的电动化(电池储能),汽车的智能化(车联网),汽车的低碳化(新能源电力),构成一个闭环。“从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好比座机电话到手机电话,还是通讯功能;从电动汽车到智能化电动汽车,相当于智能手机,增加了娱乐和交际的功能;如果再加上低碳化,就是真正的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变成人员、信息、能源三位一体的多功能移动终端。”欧阳明高认为,车网互动将有可能改变传统汽车商业模式。“总之,大家通常说新能源汽车是电动化上半场,智能化下半场,我觉得应该加上低碳化,上、中、下三场。”欧阳明高称。
  • (第二轮通知)第五届全国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固相微萃取技术(中国)研讨会
    第五届全国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固相微萃取技术(中国)研讨会第二轮通知环境分析化学作为环境化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关键,起到侦察兵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这意味着广大环境分析科研工作者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发展准确可靠、灵敏简便、选择性强的环境污染分析技术和新型污染物的分析测试方法,以期准确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物的分布、解释污染成因和趋势,为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加强我国环境分析化学领域学者的学术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分享环境分析方面的学术成果和经验技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进步和环境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化学学科处的支持下,拟定于2024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山东青岛举办“第五届全国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固相微萃取技术(中国)研讨会”。会议将邀请杰出专家、学者、企业嘉宾等聚焦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样品前处理技术和相关交叉前沿学科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会议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固相微萃取及其它样品前处理技术,色谱分离、质谱和成像、新污染物识别和筛查、环境污染物的行为与效应、环境界面与过程表征、环境分析新仪器与设备研制等。研讨形式包括大会报告、分会专题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快闪报告和墙报展示。会议的举办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环境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环境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热忱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及相关人员拨冗参会!01组织机构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主任委员江桂斌 李景虹 谭蔚泓 张玉奎 赵进才 庄乾坤委 员蔡宗苇 陈吉平 陈令新 陈卓 董帆 高学云 龚正君 侯贤灯 胡斌 黄承志 黄玉明 蒋健晖 匡华 李东浩 李芳柏 练鸿振 廖春阳 林璋 刘鸿 刘猛 刘倩 刘贤伟 陆克定 卢小泉 栾天罡 吕超 吕弋 毛亮 毛舜 聂舟 牛利 欧阳钢锋 潘丙才 邱建丁 曲广波 宋茂勇 王建华 汪海林 汪夏燕 王宁 王秋泉 王殳凹 王祥科 王亚韡 吴永宁 胥传来 严秀平 袁若 要茂盛 展思辉 张干 曾永平 赵斌 张勇 赵峰 唐波 张书胜 张秀辉 赵书林 郑成斌 郑明辉 朱俊杰 祝凌燕组织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办单位仪器学习网 仪器信息网 青岛理工大学会议主席欧阳钢锋组委会主席曾景斌组委会副主席张龙力 刘芳组委会秘书长孙洪满 王刚 温聪颖组委会委员徐剑桥 郑娟 卢玉坤 李石 董斌 刘振 周亭 马继平 田永 李爽 刘春爽 顾莹莹 孙娟 韩丰磊 陈强 王永强 张格云 王子 陈永栋 毕佳慧 王璞 戚萌 王明02会议赞助为共同办好本次会议,热烈欢迎各企业赞助,如有兴趣请联系会务组。赞助方案可咨询孙洪满老师: 电话:15720395517 邮箱:hongman.sun@upc.edu.cn03会议日程2024年10月10日13:30开始报到2024年10月11日开幕式、大会报告、分会报告2024年10月12日分会报告、墙报展示2024年10月13日闭幕式、离会会议地点:青岛融创施柏阁酒店(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星海湾路868号)04注册及投稿线上注册截止日期:2024年10月8日现场注册日期:2024年10月10日征稿说明:本次论坛接收摘要投稿(格式要求参见摘要模板)。扫描二维码,选择,进行注册。在拟参会专家江桂斌院士 李景虹院士 赵进才院士鲍恋君 陈吉平 陈建民 陈令新 丁彩凤 董帆 高学云 龚正君 关小红 古志远 侯贤灯 胡斌 黄玉明 匡华 李东浩 李芳柏 李雪梅 练鸿振 刘贤伟 林璋 刘鸿 刘猛 刘倩 刘睿 卢小泉 栾天罡 罗胜联 罗细亮 吕弋 吕超 毛舜 欧阳钢锋 邱洪灯 邱建丁 全燮 桑楠 宋茂勇 唐波 汪海林 王建华 王宁 王鹏 王秋泉 王殳凹 王祥科 王亚韡 韦斯 伍建林 邢明阳 徐剑桥 胥传来 严秀平 杨欣 要茂盛 袁若 占金华 展思辉 张干 张书圣 张书胜 张秀辉 张勇 赵峰 赵书林 郑明辉 郑成斌 朱俊杰 朱芳 祝凌燕 朱文磊 …… (按姓氏排列,持续更新中)06缴费信息1. 缴费标准 代表 类型 2024年9月22日前2024年9月22日后 普通 代表 18002000 学生 代表 12001400 2. 缴费方式01线上注册缴费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完成参会注册、缴费开发票及酒店预定02对公转账银行转账汇款:户 名:青岛耐米特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开户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账 号:8110601014201380700行 号:30245203712003现场缴费POS机刷卡(借记卡、贷记卡) 扫码付款(微信、支付宝)现金支付(仅限人民币)07联系方式负责内容姓名 电话 会议投稿 温聪颖 15692346189 参会注册 王 刚 18810371427 日程安排 王 璞 13199449906 企业赞助 孙洪满 15720395517 酒店预定 王 丽 15965553982 缴费发票 孙美娜 18954130424 参展搭建 苏增刚 15853288023 综合服务 曾景斌 13954252792注:1. 住宿:会议酒店为青岛融创施柏阁酒店,预订房间单间(可含双早)、标间(可含双早)价格均为450元/晚。附近也有其他酒店,请自行预定。2. 墙报报告:请在小程序注册后至-提交,并自行打印带至报到现场。(墙报尺寸:90cm宽x120cm高)
  • 全国分析仪器与应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广东成立
    近日,中山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牵头成立的全国分析仪器与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成立暨2023年度工作会议在广东珠海召开。共同体将立足服务分析仪器与应用行业国产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匹配行业需求与教育供给,发挥各建设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供充分高效的技术与人才支撑,以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据悉,该共同体由中山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仪器学习网等单位发起,中山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汇聚来自全国170多家分析仪器行业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共同体将推动院校专业布局与全国分析仪器产业结构布局基本匹配,教育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高度契合,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技术协同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产品升级和工艺改进,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基本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集群国际化水平加速提升。  12月8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轻化与材料学院院长陈燕舞主持共同体工作研讨会。会上,共同体成员审议通过了共同体章程和组织架构,确认了第一届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秘书长单位、副秘书长单位及理事单位名单,明确了共同体建设目标和任务。  与会代表纷纷为共同体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欧阳钢锋表示,共同体的成立将有力提升全国分析仪器与应用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共建共享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方认为,共同体将为全国分析仪器产业发展、科技赋能、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技术推广等发挥积极推动作用。湖南省科创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院长陈祥光指出,共同体应聚焦产教融合型城市和企业,与各方共同绘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蓝图。  12月9日,共同体成立揭牌仪式在首届样品前处理技术国际前沿创新论坛暨展览会开幕式上举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Janusz Pawliszyn、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所长陈江韩等500多位来自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和分析仪器企业的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中山大学教授欧阳钢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杨小东,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方,仪器学习网总经理蒋超现场揭牌。  杨小东表示,共同体将服务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仪器等及其在工业材料、农产品、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物制药等产业的应用技术,重点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有组织开发教学资源,强化支持保障力度。
  • 第四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青年部大会圆满落幕,2023相约武汉
    仪器信息网讯 2022年11月26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主办,中山大学测试中心和大连科学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仪器信息网和仪器学习网合作支持的第四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青年部大会在线上圆满落下帷幕。回顾本次大会,开幕式上,在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欧阳钢锋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杨东华副校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曾艳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江桂斌院士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主任委员李景虹院士分别致辞。开幕式及大会报告出席嘉宾开幕式上由欧阳钢锋教授隆重颁布了“赛默飞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奖”获奖名单。本届评选共有来自于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8所高校的10位分析测试领域青年研究学者获奖。大会报告环节由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栾天罡教授和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小元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谭蔚泓院士、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和广州大学牛利教授分别带来精彩报告24日下午参会嘉宾(主持人:吕弋、张莉)25日上午参会嘉宾(主持人:聂洪港、吴婷)25日下午参会嘉宾(主持人:孟令杰、徐强)26日上午参会嘉宾(主持人:刘洪涛、夏炎)会议邀请报告嘉宾会议以“培养高水平测试人才,促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分析测试行业的专家学者及青年才俊参加,共同就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分析测试新方法与新技术和分析测试学术应用前沿等相关议题进行专题报告及交流。大会历时2.5天,共安排各类学术报告50余个,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分析测试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企业厂商代表约13万人次收听。仪器信息网作为本次大会的支持媒体特对本次会议进行报道和同步直播。26日上午的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奖获奖者论坛上,“赛默飞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奖”的获奖者分享了自己的获奖成果。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青年部部长南开大学中心实验室主任夏炎教授主持。夏炎教授宣布了第五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青年部大会主办方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武汉大学王建波教授向参会嘉宾及广大同行发出诚挚邀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青年部部长南开大学中心实验室主任 夏炎教授 主持武汉大学 王建波 教授本次会议为高校青年分析测试工作者在仪器开放共享、技术培训、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与会嘉宾和听众共聚云端,藉此佳机互通有无,收获颇丰。相信通过本次会议,一定能使广大青年测试人才共同提高,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经济社会发展。第四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青年部大会就此圆满闭幕,2023武汉见!
  • Sigma-Aldrich固相微萃取技术培训班通知
    Sigma-Aldrich/Supelco固相微萃取(SPME)培训第二轮通知 第三届固相微萃取技术(中国)培训班 2009年11月24日,北京 第三届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中国)培训班将于11月24号在北京举行。SPME技术的发明人,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szyn教授届时将亲临北京讲授SPME技术的理论原则和最新应用。本次SPME技术(中国)培训班的培训资料主要由Pawliszyn教授提供,内容涵盖了有关SPME的最新研究发展及应用。同时,作为独家拥有SPME技术专利并将SPME技术成功商品化的美国Supelco(Sigma-Aldrich旗下著名品牌, 专注于色谱分离和样品前处理)公司多年来积极在SPME上研发创新, 积累了大量的应用和实践经验, 在此次培训上会为大家分享最新的SPME研发成果。 主办方:Sigma-Aldrich(China) 西格玛奥德里奇(中国) 协办方: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 课程收益: 掌握SPME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应用 了解国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应用研究的进展 与国内SPME同行互相切磋沟通 课程讲授人: Janusz Pawliszyn 加拿大Waterloo大学教授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的发明人 欧阳钢锋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栾天罡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刘稷燕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培训时间:1天(2009年11月24) 地点: 北京,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课程具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 上午 SPME介绍 (Pawliszyn教授,加拿大Waterloo大学) SPME理论原则 (一)(Pawliszyn教授,加拿大Waterloo大学) SPME理论原则(二) (Pawliszyn教授,加拿大Waterloo大学) SPME:样品进样 (Pawliszyn教授,加拿大Waterloo大学) 下午 SPME 方法开发和建立、定量分析及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欧阳钢锋副教授,中山大学) SPME衍生化技术分析极性物质 (栾天罡教授,中山大学) SPME技术在有机金属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刘稷燕副研究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SPME产品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Sigma-Aldrich公司) 报名联系方式: 联系人:马蕊华, 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 贸易有限公司, 电话: 021-61415566-8105, 13761381210, 传真: 021-61415569, email: ruihua.ma@sial.com. 我要参加,马上填写以下信息,电话、传真或email到 上述联系方式带*为必须填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位 __实验室主任/经理 __QA/QC __方法开发人员 __学生 __教师/科研人员 __采购人员 __技术开发人员 __实验室分析人员 注:收费标准:200元/人(学生100元/人)(包括培训费,资料费及午餐)。
  • Sigma-Aldrich成功举办第四届固相微萃取培训班
    第四届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中国)培训班,已于2012年7月31号成功在上海举行。此次培训,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的发明人,加拿大Waterloo大学 Pawliszyn教授时隔三年再次来华,亲临上海讲授SPME技术的理论原则和最新应用。当日,中福大酒店的宴会厅座无虚席,获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青岛啤酒、三得利、燕京啤酒、芬美意、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利华、江苏环境监测中心、浦东疾控、中科院营养所、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上海公安局等逾百位固相微萃取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加拿大Waterloo大学 Pawliszyn教授讲课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欧阳钢锋先生就“SPME方法开发和建立、定量分析及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大家分享经验。.此外,加拿大Waterloo 大学Dr. Barbara Bojko女士也给大家带来了“SPME技术在医药和临床分析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   同时,在此次会议上,作为独家拥有SPME技术专利并将SPME技术成功商品化的美国Supelco(Sigma-Aldrich旗下著名分析品牌——专注于色谱分离和样品前处理)公司多年来积极在SPME上研发创新,积累了大量的应用和实践经验,高级产品经理高珏女生在此次培训上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并给大家介绍演示了Supelco的金属合金萃取头产品。不仅仅只是萃取头的材质升级,连同针头、推杆和萃取纤维核心都全部为金属合金材质。显而易见,新材质的萃取头在强度上有显著的提升,经过测试比对后其寿命提升10倍,重现性也有大幅提升。     参加培训的老师和同学认真听课中   此次培训现场的抽奖活动,奖品为欧阳钢锋教授、Pawliszyn教授编著并亲笔签名的《固相微萃取原理与应用》一书,共10个获奖名额。此互动环节也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该书内容非常详尽和专业,备受与会者推崇。     Pawliszyn教授在抽奖   再次感谢广大新老客户一直以来对Supelco的信赖与支持!如需讲座资料,请e-mail至connie.chen@sial.com或致电021-61415566-8242 陈小姐索要。   关于SPME  美国Supelco公司专利产品-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1994年获美国匹兹堡分析仪器会议R&D100项革新大奖,是一种应现代仪器的要求而产生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几乎克 服了以往一些传统样品处理技术的所有缺点,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便于携带,真正实现样品的现场采集和富集,能够与气相、气相-质谱、液相、液 相-质谱仪联用,有手动或自动两种操作方式,让更多的分析工作者从重复、烦琐的操作中解脱出来。随着该技术的日臻成熟,Sigma- aldrich/Supelco公司生产的SPME萃取头及其配套产品,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在环境、食品、药物、烟草、公安案件分析、生物医学、天然产物、 化工、国防等各个领域。
  • 聚焦分析测试技术与环境催化学术前沿交叉 分论坛精彩报告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2022年8月20-21日,第二十六届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年会在历史名城镇江顺利召开。大会现场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现场与会嘉宾超300位。本次会议为期两天,除大会报告外,会议还设置了五个平行分论坛,主题分别聚焦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管理与资质认定、科学试验创新方法标准化、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测试与学术前沿交叉之能源材料、分析测试与学术前沿交叉之环境催化。分会场照片本文将带来分析测试与学术前沿交叉之环境催化分论坛的精彩报告集锦,论坛邀请了中山大学欧阳钢锋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陈春城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詹望成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蝶青教授、上海大学张登松研究员、四川大学王建礼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何欢教授(季秋忆)、山东大学占金华教授、南京大学谷成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卞振锋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范美坤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付名利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庞小兵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孙传智教授、清华大学彭悦副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何炽教授、河北工业大学王鹏飞副教授等专家带来了30个精彩报告分享。分析测试与学术前沿交叉之环境催化分论坛现场《新型碳材料在环境催化中的应用探究》中山大学 欧阳钢锋教授报告介绍了欧阳钢锋课题组近年来在利用碳材料开展的环境催化领域的研究成果。针对芬顿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可见光催化生成双氧水为例,指出由于环境污水体量大,该类技术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投入。欧阳钢锋团队以碳材料为基质,研究构筑了“Z”型异质结并在可见光作用下实现双氧水的原位、高效生成。通过对催化剂结构调控及醌类化合物引入,大幅提升了双氧水的产率,在类芬顿氧化降解水环境污染物时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欧阳钢锋针对碳材料活化过硫酸盐机理进行了详细论述,阐明了杂化轨道比例对过硫酸盐活化效率的影响,评估了碳催化材料的规模化应用前景,展望了碳材料在环境领域蕴藏的巨大潜能。《原位红外研究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机理》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陈春城研究员低浓度、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卤代物、染料、农药、抗生素药物等)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光催化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绿色的消除水中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新技术,不过污染物降解量子效率低严重限制光催化规模化应用。报告介绍了陈春城团队通过原位红外研究手段和技术对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的界面机理以及大气颗粒界面光化学转化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的系统研究成果。《含氯VOCs的高效催化净化》华东理工大学 詹望成教授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造成我国大气中臭氧和颗粒物浓度居高难下的重要前体物。报告介绍了詹望成团队围绕当前VOCs净化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污染物分子的高效活化和控制转化,针对低碳烷烃和氯代烃等难降解VOCs的催化净化过程,重点开展C-H键的活化及毒副产物的控制等创新性研究的工作进展。《低浓度NOx的光化学去除研究》上海师范大学 张蝶青教授氮氧化物(NOx)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污染因素,国内外对NOx的危害、燃煤发电燃烧过程中NOx的产生机理以及NOx技术的降低等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氮氧化物气体的反应会形成臭氧,臭氧是烟气和酸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细颗粒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都有损害。报告介绍了张蝶请团队围绕基于太阳光的低浓度NOx光化学高效去除技术开展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光化学电子转移对低浓度NO高效去除的调变规律和光-电协同促进低浓度NO去除的新机制研究成果。《非电行业烟气氮氧化物催化净化》上海大学 张登松研究员随着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氮氧化物(NOx)排放量与日俱增,NOx是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及雾霾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目前NH3选择性还原(NH3-SCR)是最有效的NOx控制技术,钒基催化剂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厂脱硝工艺中。然而,商业钒基催化剂活性温度窗口窄,很难应用于低温脱硝过程,比如工业窑炉、垃圾焚烧等非电行业。随着国家对非电行业NOx排放标准的日益提升,亟待开发适用于非电行业的低温抗中毒的NOx净化催化剂。报告介绍了张登松课题针对非电行业烟气NOx净化催化剂易中毒失活的关键科学难题,提出了以保护位抑制催化剂中毒失活的新理念,即通过对活性位和保护位的耦合与调控,发展了对SO2、碱金属以及多重复合毒物有抗中毒作用的NOx净化催化剂,并揭示了其抑制中毒作用的新机制,有效克服了烟气复杂组分对催化剂造成的中毒效应,显著提升了NOx催化净化效率和稳定性,形成了高效稳定的NOx催化净化新技术,为非电行业NOx减排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双碳背景下未来汽车尾气催化剂技术趋势》四川大学 王建礼教授汽车尾气催化剂是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使用的催化剂,是指借助某些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或使尾气中的CO、HC、NOx及PM被氧化或还原,生成无毒的CO2、H2O和N2。报告分别从柴油车、汽油车以及天然气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各领域的尾气催化材料及催化剂制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苝酰亚胺催化剂内场调控及其光耦合过硫酸盐增效机制》南京师范大学 何欢教授/季秋忆博士当前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包括吸附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降解以及高级氧化技术。报告介绍了何欢团队构建的新型苝二酰亚胺/过硫酸盐/可见光(PDI/PS/Vis)系统,以不同自组装程度PDI为研究对象,以双酚A为目标污染物,深入阐明了可见光下超分子活化过硫酸盐新机制。研究表明PDI/PS/Vis系统可以为降解废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提供新思路。《纳米环境矿物的表面调控与高级氧化》山东大学 占金华教授过去十几年来,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操作简单和氧化能力强的特点,在污水和污染土壤治理领域已得到广泛关注。而发展具有环境友好、催化稳定、廉价易得等优势的金属催化剂是近年来研究者们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矿物材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具有环境协调性、环境舒适性、加工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是环境修复领域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报告介绍了占金华团队在纳米环境矿物材料在有机污染治理中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了环糊精改性纳米矿物活化H2O2与过硫酸盐,增强了污染物的降解,表现出实际应用的潜力;研究了富氧空位红锌矿活化PMS体系,阐明了非价电子活化PMS产生SO4-的机制,以及阐明了非电子活化PMS产生O2的机制。《限域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全氟化合物高效降解机制的研究》南京大学 谷成教授全氟化合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污染物,但是一般的羟基自由基、亚硫酸盐、活性碘等高级氧化技术对全氟化合物的降解存在效率过低、反应条件复杂等问题。报告介绍了有机源物质产生水合电子方法,尤其是带有五元杂环吲哚类物质具有的优势;紧接着,谷成教授围绕三个体系,从限域体系构建、降解/脱氟效率、水合电子产率、体系表征、理论计算等方面对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展示了其课题中自制的反应装置。《固废中贵金属的光催化绿色回收》上海师范大学 卞振锋教授固废中贵金属回收过程涉及使用强酸和释放毒气、有毒重金属离子,环境污染严重。如何实现贵金属清洁回收是环保领域研究热点。报告介绍了卞振锋团队通过光催化氧化实现贵金属的溶解,发展适合多种贵金属的光催化清洁回收技术,探究贵金属选择性溶解回收的调控机制;系统研究贵金属原子表面活化、迁移以及光催化氧化途径;发展适用于在温和条件下,能够实现快速从电子垃圾、废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废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甚至矿石废渣中回收贵金属的通用方法,为光催化规模化贵金属清洁回收提供理论基础。《多维度SERS在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西南交通大学 范美坤教授拉曼光谱,特别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是一种基于光的非弹性散射的光谱技术,具有实时、快速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茶叶质量安全和品质分析的方法。报告介绍了范美坤团队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茶叶分析领域开展的应用工作进展。《漆包炉尾气中VOCs的深度催化氧化及其异味治理》华南理工大学 付名利教授漆包线广泛应用于电机、变压器和家电等电器制造,我国是漆包线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其生产过程使用大量含VOCs溶剂与稀释剂,产生的VOCs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其行业产生的异味废气常引起强烈的扰民投诉,是环境部门重点管控项目。基于此,报告介绍了付名利团队对漆包线生产各环节中的 VOCs 进行物质流向跟踪,用各种实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了漆包线行业 VOCs 的排放特征和组成分布,旨在为控制漆包线行业 VOCs 污染提供可靠的污染源数据支持。《工业园区异味VOCs污染特性的研究》浙江工业大学 庞小兵教授餐厨垃圾生物处理包括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及卫生填埋等方式,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会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均造成危害。报告从餐厨异味VOCs的来源、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详细介绍了庞小兵团队基于传感器、机器学习等开发的便携式异味检测仪,及其与GC-MS、GC-PID检测的比对结果,研究表明检测结果一致,阐明餐厨垃圾异味治理与机理研究需要进行VOCs成分分析。《稀土改性金属氧化物的在NH3-SCR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山东师范大学 孙传智教授氮氧化物(NOx)是公认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不仅是酸雨的主要成分,还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元凶,控制和治理氮氧化物污染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环保领域的关注。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3-SCR)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催化剂为商用V2O5-WO3/TiO2,具有较高的脱硝活性,但其成本和操作温度较高,活性组分钒有毒,易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二次毒害。因此,开发NH3-SCR低温高效无毒催化剂迫在眉睫。报告介绍了孙传智团队稀土改性金属氧化物在NH3-SCR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锰基复合氧化物的表征及其在环境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清华大学 彭悦副研究员近年来,天然气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温室效应是CO2的22倍,甲烷废气的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催化燃烧可以有效地处理这些较低浓度的甲烷,此反应中常用的贵金属催化剂成本较高且易烧结,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廉价易得、高热稳定性等优势表现出更强的应用价值,其中锰氧化物具有众多稳定的氧化物形式,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潜力。报告介绍了彭悦团队开展的锰基莫来石在柴油车DOC以及锰氧化物在催化氧化甲苯中的应用研究工作进展。《低碳烷烃催化氧化与资源化》西安交通大学 何炽教授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等)、含氧化合物(乙二醇、乙醛、环氧丙烷等)以及化工中间体(乙苯、丙醛等)等,因此在高分子、农药、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低碳烯烃主要来源于传统石油路线的蒸汽裂解和炼厂流化催化裂化工艺、以煤/甲醇为原料的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路线和以烷烃为原料的脱氢制烯烃技术。其中,烷烃催化脱氢技术因其高原子经济性、环境友好的特点,备受研究者关注。自页岩气革命以来,丰富的低碳烷烃资源(含甲烷、乙烷、丙烷等)极大地推动了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的研究热潮。报告介绍了何炽团队建立的高效催化反应体系,拥有能够加速C-H键、C-C键活化、提升活性中心稳定性等特点,实现了低碳烷烃高效稳定催化氧化。《光催化分子氧活化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河北工业大学 王鹏飞副教授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毒性大、难生物降解、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时间长,易在生物体内富集滞留,导致人类和动物癌变、畸变及雌性化,用现有环境技术很难处理。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高效、环境友好的去除方法是国际上十分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报告介绍了王鹏飞团队在光催化分子氧活化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论坛还邀请了南京工业大学丁靖、中国石油大学王雅君、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方玲、南京大学万海勤、中山大学王俊慧、南京师范大学汤常金、南京大学邹伟欣、南京大学谭伟等位专家带来精彩的口头报告、以及麦克默瑞提克(上海)仪器有限公司熊雯、SPECS-TII王珍、安徽创谱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申锦等仪器厂商带来最新的仪器技术应用进展报告。合影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