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农大校长

仪器信息网农大校长专题为您整合农大校长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农大校长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农大校长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农大校长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农大校长话题讨论。

农大校长相关的资讯

  • 农大原校长回应学术腐败 举报人称等待上法庭
    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 中科院院士李季伦   新闻背景:9月13日,“打假斗士”方舟子微博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季伦、陶益寿、林培、祖康祺等6人实名举报: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石元春在任期内利用职权窃取他人治理黄淮海盐碱土的成果,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骗取国家和省部级多项奖励以及陈嘉庚农业科学奖和何梁何利农业科学奖。” [更多详细内容]   20日,这一事件又有了新进展,石元春在中科院主管的《科学时报》上发表题为《事实与真相》的文章,约八千字从12个方面,一一回应实名举报信,为自己正名。石元春表示,他要为维护自己的人格与尊严,维护“院士”的光荣称号和国内学术界的一方净土,给社会公众一个交待,用事实与真相以正视听。   石元春称,“举报信”中大量使用了极具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的名誉,进行人身攻击,这不能不激起他的极大愤慨。   称全是歪曲和捏造   在回应文章中,石元春称,所谓12条指控没一条能站住脚,全部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歪曲与捏造。   石元春称,自己担任校长的八年间,学校正处于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发展时期,在进行改革和推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工作失当和不周之处,进而在感情上伤害到一些同志。“对此,我表示歉意。”他说,但举报信中对其学术道德方面的所有指控,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他说,在其任职校长期间,各高校都在抓科研成果转化与开发,农大当时也有增产菌、阿维菌素等。在开发阿维菌素项目上,李季伦教授对学校做法不满,1995年曾就此向科学院等投诉过他,科学院也曾派人调查。   “如今李先生又拿出20年前的事,还无中生有地弄出个什么绿鹏公司开发阿维菌素和10亿美元订单等本不存在的事来。”石元春说,李先生(李季伦)是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但对黄淮海项目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的研究根本不了解。   石元春称,自己从校长岗位下来后,有机会思考农业及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写过不少这方面文章。近年来十分关注生物质能源和能源农业,积极写文著书,为国家建言献策,这不应是学术腐败。   “发展生物质产业是利国利民,李先生认为是祸国殃民,这是学术观点不同。学术上鼓励百家争鸣,不应是个人指责。”石元春称。   6举报者中两人不认识   石元春称,“举报信”的主要内容均涉及黄淮海项目,除错误百出外,就是一项实证材料也没有,只有些“某某人说”(且不说其真实性)。   关于举报人杨智泉和田向荣,石元春称,根本不认识这两个人,他们与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和黄淮海项目毫无关系。举报信中称,杨智泉曾任京农公司副总经理;田向荣是中国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   石元春称,另外两位是自己的同学,都比他年长4岁,为保护他们的健康,他不想谈其签名缘由。   “想不到40多年后,个别人为泄私愤,捏造出这篇网文,借用网络技术,极短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将我丑化到了极致,想把我搞臭,让我身败名裂。”石元春说,近年来,我国学术圈里出现了一些学风和学术道德问题,激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   他对少数科技人员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深恶痛绝,应当及时揭露和严厉处置。但也要注意少数人利用网络捏造事实,进行人身攻击,注意在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中减少和避免伤及无辜。   石元春说,自己作为一个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培养成长起来的科学工作者,在农业科教战线上拼搏了半个多世纪,长期风餐露宿和在农村蹲点,至今一刻也未敢懈怠。现已耄耋之年,竟遭此不白之冤。请求上级科教部门对提供的事实和材料进行调查,还其清白。   ■ 追踪   农大将提请上级部门调查   首次对“院士门”做出回应,称反对进行人身攻击   针对“四名农大教授实名举报石元春‘学术腐败’”一事,昨日,中国农业大学首次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给予回应,该校新闻发言人表示,学校坚决反对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发布误导公众的指控和进行人身攻击。   这份声明共213个字,称举报人李季伦和被举报人石元春均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工,学校对此事极为重视。学校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一贯采取坚决反对、严肃查处的态度;同时,也坚决反对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发布误导公众的指控和进行人身攻击。鉴于本事件的复杂性,学校将提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根据事实,依法依规,做出结论。   中国农业大学是985高校之一,属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高校之一,但声明中并未提及“上级有关部门”具体是指哪个部门。   ■ 交锋   举报人PK石元春   1、举报信:石元春的院士推荐书中,提到“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是前人的成果并非石元春的发明创造。   石元春:这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指责。1961~1964年间每月独自一人前往采取土样、水样和画盐斑图,进行土壤水盐运动观测。可惜所取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丢失了。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是前人的成果。我不仅没找到前人有这方面的论述,而且在我们研究期间,这些前辈多已作古,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参加过和指导过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会成为“前人成果”呢?   2、举报信:“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践,主要是田园教授的成果并非石元春所为。”   石元春:田园是华北水利电力学院的一位老师,当时在石家庄蹲点,听说农大在曲周张庄搞了个试验区,想过来看看。在张庄试验区住过一两夜,以后再也没有来过,张庄试验区的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践怎么会变成是田园教授的成果了呢?   该“举报信”没有出示任何这方面的举证,如田园老师关于张庄试验区治理实践方面的设计、文章和参加了什么实践等。故此纯属捏造。   3、举报信:“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不是石元春做的。   石元春: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3年编印的《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后记”中有一段说明:“本报告主编和执笔人是石元春、贾大林和刘巽浩”。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83年颁发的奖励中我是获奖人之一。怎么会不是我做的?   ■ 对话   李季伦:“不能否认有个人恩怨”   昨日,针对石元春回应举报信的内容一事,带头写实名举报信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季伦做出回应称,“我说的我全部负责”、“我等着法院传票”。   新京报:石元春对举报信一一做了回应,特别是对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旱涝盐碱综合治理,说没有证据,您怎么看?   李季伦:附件里都有证据。我不随便造谣,我不是搞土壤的,我不懂,我是搞微生物的,是根据材料整理的。   新京报:什么材料?有原始证据吗?   李季伦:是根据别人的材料内容整理的,都是原始材料。有的是其他院士发的信,我来做整理。如果整理的不对,错怪了他,我负责,我道歉。   新京报:涉及您自身利益的主要是第10条,“既未开发过李季伦的阿维菌素,更不知什么6个股份公司和10亿美元订单”,您怎么看?   李季伦:深圳日报有他的讲话,他要做一个企业家,报纸是我学生从深圳邮寄过来的。他说没搞过公司,怎么没搞过,500万一个钱没回来。我对天宣誓,我不会说假话。是有这么回事。   新京报:石元春说,自己担任校长的八年间,学校正处于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发展时期,在进行改革和推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工作失当和不周之处,进而在感情上伤害到一些同志。对此,他表示歉意。   李季伦:感情上表示歉意?不是歉意的问题。我的意思是,他不要再忽悠人了,你(石元春)身份不同的啊,已经做了院士了,又是个科学家,又是个大学校长,不能这样忽悠人。   新京报:石元春说,“发展生物质产业是利国利民,李先生认为是祸国殃民,这是学术观点不同。学术上鼓励百家争鸣,不应该是个人指责”,您怎么看?   李季伦:我没说过“祸国殃民”,我是搞生物质的。明人不做暗事,我敢于实名讲,实名举报。   新京报:他说,您竟以86岁高龄和资深院士身份为他人冲锋陷阵。是被人利用了吗?   李季伦:我不是孩子了。我说的我全部负责。如果诬陷,我甘愿受国法处罚,我认账。假如你(石元春)诬告,你要负责。   新京报:网上有言论说,你们都已80岁的人,20年前的事情拿出来,有私人恩怨在里面?您怎么看?   李季伦:我不能否认,有个人恩怨,他把我搞得太惨了,实在忍无可忍,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我有责任揭露他,要警醒后人注意。86岁了,我图什么?国家给的待遇很好,如果他不再忽悠,我绝对不再讲,他还在忽悠。   新京报:中国农业大学也发出了官方言论,您怎么看?   李季伦:很明显是偏向石元春的,他在农大有很多人。连农民都替他说话了。   新京报:他要您停止举报信造成的影响,否则将告上法庭,您有什么应对措施?   李季伦:我现在等着法院传票,我要自己去法庭。
  • 东北农大师生染病菌续:黑龙江要高校整改实验室
    相关新闻: 东北农大28师生因实验染传染病   今年3月至今,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的27名学生及1名教师因使用4只未检疫山羊进行实验而感染布鲁氏菌病,5日,东北农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一情况,并向社会致歉。这4只未检疫山羊是如何躲过重重把关进入实验室的?患病学生是否治愈?动物实验管理漏洞是否得到重视?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   病山羊未经检验躺上实验台 28人感染布病   今年3月4日,东北农大动物医学专业医硕071班一男同学出现发烧、头晕,并伴有左膝关节疼痛病症,经东农医院诊治两天后效果不明显转院治疗。3月14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检验结果表明,该学生布病血清学检验阳性。随后,该校动物医学院和应用技术学院又有多名学生被检测出布病血清学阳性。   据初步了解,患病学生所在的班级分别于去年12月使用同一批山羊、在多间实验室进行过“产科综合大实验”和“家畜解剖课实验”,且患病学生大多为亲自动手做实验的学生。   据了解,去年12月,东北农大几名教职工先后从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家养殖场购入4只实验山羊。按规定,校方本应要求养殖场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但几位教职工没有按规办理。在5次实验之前,实验指导教师均未按规定对实验山羊进行现场检疫。接下来,两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也没有切实按照标准的实验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进行有效防护。   据东北农大排查,2010年11月4日至2011年3月31日期间,布病高危感染范围包括3门实验课、5次实验,涉及4名教师、2名实验员、110名学生。5次实验,共使用4只山羊为实验动物,全部源于同一家养殖场。东北农大断定这4只未检疫山羊带有布鲁氏菌。   截至目前,此事共造成27名学生和1名教师感染。   动物实验管理存漏洞 部分患病学生已临床治愈   今年初,东北农大应用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教育专业学生刘某某回家过寒假。她父亲说:“感觉孩子脾气大了,让她干啥活儿也不爱动弹。”刘某某返校后听说有学生做实验感染了布鲁氏菌病。因为上学期也曾用山羊做过实验,她开始担心,主动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也被确诊感染布病。   刘某某同班的王某某说:“寒假回家我开始发烧,右大腿疼,医生说是关节炎。”王某某说,开学后因为腿疼走不了路,她没法上课,靠贴膏药缓解疼痛。半个多月后有些好转,但教室在6楼,她还是爬不上去,同学背着她上楼,坚持上了一星期课。   据李某某等学生介绍,去年12月19日他们上了羊的解剖学实验课。实验用的这只山羊,非常瘦小,一看就不正常。实验室就像仓房,特别脏,杂物很多。解剖器具是老师自带的,他没戴手套就开始实验了。上课的前一天,老师说让学生自己准备手套,有的同学准备了,有的没有。实验结束后,学生们洗手时没有消毒液。实验室也没消毒,下一年级同学就进去做实验了。实验室过道上还有羊的粪便、血迹,有同学是捂着鼻子进去的。   3月19日,校方得知部分学生感染布病,召开紧急会议,将染病学生送往专科医院治疗,4月初对有关师生进行了检测排查。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徐梅表示,对这起事故学校将承担全责,并尽一切努力做好学生治疗和善后工作。   她介绍,事故发生后,学校尽全力对学生进行治疗,多次恳请卫生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并支付全部医疗费用。经救治,目前除两名学生因骨关节少量积液、医院建议住院观察或门诊随访外,已有25名师生临床治愈、1名学生好转,可以出院。现已有18名师生出院,并有17名学生已就事故善后问题与学校签署了相关协议。   布病人之间不传染 学校深刻吸取教训   此次接诊患病学生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布病科,是我国第一家布病专科病房。据从1983年开始从事布病临床治疗的主任医师李福兴介绍,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有潜伏期,发病后三个月内为急性期。病原菌主要由患病牲畜传染给人,使其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乏力、多汗等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某个系统的损害。   李福兴表示,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传染。经过系统正规治疗,绝大多数布病患者都能临床治愈,没有后遗症。部分病人治疗结束后,需要约半年恢复期,可能还有乏力、关节疼痛等感觉。因布病引起并发症的病人,治疗相对复杂,需进行全面、综合、针对性治疗。   东北农业大学新闻发言人、副校长冯晓说:“我们对此深表痛心,并向患病师生和家属表达深深的歉意。”事故发生后,校方向患病学生及家长告知了此次事故处理方案,对相关责任人员做出严肃处理,免去了动物医学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的职务,分管教学副校长作书面检查,相关教师也受到处罚。   他说,这一事件暴露出学校管理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东北农大对教学动物实验活动管理不严,未按照《黑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建立实验用动物采购、管理、使用制度。二是法律意识薄弱,在购买实验用动物时,未依照《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办理检疫手续,实验前对实验用动物没有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三是未按法律程序申报检疫。四是动物实验教学未在符合实验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参加实验的师生防护措施不当。   东北农大表示,已深刻汲取此次事件教训,进行整改。事故发生后,立即暂停了一切与实验动物相关的各类实验,对全校实验室先后开展了三次大检查,堵塞漏洞,整改隐患。进一步健全了加强实验动物管理的有关办法,重新修订了相关实验操作安全细则,组织师生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等。同时,深刻反思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逐一查摆清楚、分析原因、整改落实,以切实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黑龙江全省高校已借此进行全省高校实验室的整改,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中国农大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揭牌 聚焦生物科学与生物育种
    9月3日,中国农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揭牌仪式在东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戴景瑞,校长孙其信共同为未来技术学院揭牌。党委副书记王勇出席。副校长林万龙主持揭牌仪式。在揭牌仪式之前,校长孙其信为戴景瑞院士颁发了名誉院长聘书。为适用面对未来重大农业基础科学创新研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决定设立未来技术学院,将人才培养与未来颠覆性、革命性的农业科技突破统筹设计与有机结合,强化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由戴景瑞同志为未来技术学院名誉院长、郭岩同志为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兼)、武振龙同志为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挂职)。孙其信表示,种业是国家农业的基石,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在种业上面临亟待破解的“卡脖子”难题,突破种源瓶颈,打赢种业翻身仗,人才是关键。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中国农大在生物科学和种业研究等基础人才培养中肩负着重大使命,为此,学校整合校内资源,成立未来技术学院,现阶段主要聚焦生物科学与生物育种方向开展建设,着力培养生物科学和种业领域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为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农大力量。据悉,未来技术学院现阶段主要聚焦生物科学与生物育种方向,承担学校生物科学、生物育种“强基计划”学生的本科培养,并贯通衔接硕博士培养,以学校在大生命科学领域雄厚的学科实力与技术革新为基础,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建立跨学科知识融合、产学研协同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未来的建设规划中,学院将面向更多国家重点建设方向,建设科技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开展人才培养探索与革新,深入地为国家和学校的战略发展服务。
  • 农大植物生理实验室办表观遗传学研讨会
    5月23日,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TheMini-SymposiumonEpigenetics(表观遗传学小型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区新教报告厅举行。此次研讨会为表观遗传学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交流讨论的重要平台,也为国内学者与该领域的专家创造了交流探讨合作的良好机会。副校长孙其信出席了研讨会。生物学院院长巩志忠主持研讨会。      孙其信首先对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细胞生物学教授朱健康新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国农业大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今天大家聚在一起,把话题聚焦于生命科学,是一场科学的盛宴。他希望农大人能够继续努力去发现生命的奥秘,促进未来科技的发展。      此次研讨会上邀请了洛克菲勒大学BobRoeder、麻省理工学院怀特研究机构YiZhang、纽约医学大学研究所DannyReinberg、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研究所的YiZhang、国家卫生研究院ShivGrewal、加州大学河滨分校JinHailing、Jian-KangZhu以及Nature和Science出版社AlexEccleston和GuyRiddihough博士,他们发表了演讲。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植物所、动物所、微生物所、研究生所、生物物理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研究所及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或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此次研讨。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      研讨主要针对与表观遗传学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遗传特性等方面,具体从RNA指导的DNA在拟南芥中的甲基化,小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机械在植物免疫中的内源性角色,确保植物繁殖调节基因转录的POLYCOMB和THRITHORAXMADS-family因子等展开进行交流与探讨,这些调节因子的发现对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寻找药物也提供了有效途径。   Nature和Science出版社AlexEccleston和GuyRiddihough博士也为大家介绍了在这两大出版社的运行过程、影响力以及在这里发表文章的要求及条件。   现场的参与者对于自己的不解或疑惑的问题纷纷提出,演讲者们都给予了详细的解答。上午结束前,中国农业大学民乐团还为大家带来了《茉莉花》、《孤独的牧羊人》等音乐表演,用二胡、古筝、琵琶、笛子合奏,也让国际有人欣赏到了极具中国元素的经典音乐,在校研究生等也为大家献上了一些精彩的歌曲表演。
  • 中国农大—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揭牌
    2009年5月22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农大食品学院举行。   揭牌仪式前,首先由中国农大髙彦祥教授介绍了研发中心前期筹建工作情况,对院领导和爱普公司方方面面的支持表示了感谢。   罗云波院长代表学院对爱普香料公司的领导表示欢迎,他说,学院对研发中心的建设给与了倾斜,在资源调整上做了很多工作,表明了食品学院对与爱普公司合作的诚意,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双方的共同配合,希望研发中心的建设能够有特色,成体系,未来在专利和产品上能够多产出。相信双方合作会取得很好的成果,并预祝合作成功。   魏中浩董事长代表爱普公司发表了讲话。他说,和中国农大的合作一直是爱普公司的追求,对于食品学院给予的支持表示非常感谢。和社会各方合作,搞好校企合作、产学研发展,增强技术研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爱普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合作中注重创新、注重实效、注重特色、注重双赢。   出席揭牌仪式的还有公司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中国农大食品学院陈明海书记、韩北忠教授、袁芳副教授及食品添加剂实验室全体成员也出席了揭牌仪式。双方还就即将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 成都安恒达走进四川农大举办校园讲座
    日前,成都安恒达科技有限公司走进四川农大动科院动物营养研究所,成功举办了题为“饲料中添加剂的检测以及血液中脂肪酸含量测定”的校园讲座。这是第一次面对硕士研究生的讲座,动物营养研究所的25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隶属于四川农大动物科技学院的动物营养研究所,下设5个研究室和1个学科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拥有液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凝胶电泳成像系统等精密仪器。 本次讲座受到动物营养研究所领导高度重视,讲座由实验室主任张睿楠老师主持,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陈丹介绍了饲料中添加剂检测及血液中脂肪酸含量测定的有关标准、方法优化及岛津全面解决方案、岛津中心切割等先进技术,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周枭介绍了生物分析前处理解决方案。两位老师在演讲过程中和同学积极互动,给主动回答问题同学发放纪念品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学们听讲热情高涨,现场气氛较为浓烈。张睿楠老师主持陈丹老师生动的讲解周枭老师生动的讲解 会后同学提出了自己在科研、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同陈丹、周枭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两位讲师耐心给同学讲解并给出一些建议和思路。同学们觉得受益颇多。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中国农大葡萄酒研发中心成功封顶 明年交付使用
    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了解到,该校在建的食品与葡萄酒研发中心工程今日成功封顶。中国农大葡萄酒研发中心于今年5月开工,总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是中国农大为加强产学研结合,满足科研、教学和学生实践需要而建设的一处多功能研发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成为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葡萄酒研发中心位于烟台校区科技交流园区以东、校园果林以北、行政楼西北侧区域。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487米,地下建筑面积1813平方米,容积率0.63,建筑密度21.4%。规划停车位65个。建筑层数:地上3层,地下1层。外墙装饰材料:底部为米黄色花岗岩,主体为浅米黄色外墙砖,屋顶为砖红色波纤沥青瓦。   据悉,工程预计明年5月可交付使用。
  • 崔永元手撕农大学生,犀利程度堪比金老师手撕娱乐圈!
    崔永元手撕农大学生,犀利程度堪比金老师手撕娱乐圈! 近日,新浪微博上掀起了一场有关转基因的世纪撕逼大战,媒体界前央视名嘴崔永元手撕农大学生,那场面真可谓是“血淋淋、赤裸裸”啊! 这次事件始于2015年11月26日凌晨4点,央视前知名主持人崔永元,突然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了一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理由是这些人集体“骂”他。由此,崔永元手撕农大学生的一场撕逼大战便开始了。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此次崔永元手撕农大学生的“事故现场”。 更为“卑劣”的是崔永元居然把一个农大的女生单独拎出来“晒”,原因只是该女生对崔永元在微博上挂出农大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希望其注意名人这样攻击会造成同学的极大困扰。 于是崔永元专门去人家女孩的微博上搜集材料,暗示人家“不守妇道”、“不正经”。这位姑娘的微博截图,崔永元也不是随便截的,而是花了90分钟,翻了人家两年近千条微博,精心挑选出他自认为显示该女生像“问题少女”的微博。崔永元同志还真是用心良苦啊!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转基因这事。转基因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很多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科学原理以及其目前科研和实践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不太了解,对于转基因食品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坏处,以及自从人类涉及转基因食品多年以来到底曾经发现过什么样的危害事件并造成过什么样的影响,人们随后又是怎么样去应对和解决的,等等巨多的实际情况与科学知识也是知之不多,而在这种情况下崔永元作为影响面巨广的公众人物和媒体人,从一味地高举反转基因大旗,没有太多科学的论据理性的探讨或带着偏见选择一些以偏概全的例子,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打压异己偏执的状态,真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面对这种局面,很多在大学里研究转基因课题或是生物课题的学者与学生们感到很无语。因为,这些经过现代科学洗礼的学生、学者们十分清楚,要想搞清楚转基因这种复杂的科学问题,或是对转基因提出质疑,都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给出科学的论证。这时,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学者们站出来了,对崔永元的言论进行质疑,试图指出崔永元的论证漏洞,但结果呢,崔永元不但不接受,反而继续挥舞着“道德大棒”,想用“道德”去说清楚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或是转移话题,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大家可进入崔永元的新浪微博一看便知。 最后,小编想说,转基因是一个会影响到人类今后生活的问题,不能没有科学依据的在公众舆论平台上误导大众,对于那些有影响力的人物来说更是如此,请想好了、有科学依据的说,不然是站不住脚跟的,从而掀起一场网络骂战是丝毫没有意义的! 同时,昊诺斯的很多用户单位也有在搞转基因方面的研究和检测,比如农科院、中国农大和各地农大、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各食品药品检验所等,我们会持续对崔永元手撕农大学生事件进行关注,也会介绍一些有关转基因方面的知识、科学新情况,以及一些搞转基因研究用户的观点和研究进展。扫码关注昊诺斯微信公众号
  • 青岛农大新增两个省重点实验室
    3月18日记者从青农大了解到,该校旱作农业技术实验室和应用真菌实验室,通过2009年新建省重点实验室评估论证,正式获批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据介绍,2009年山东省批准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共有33个,其中高校有26个立项。
  • ELISA试剂盒:华南农大学子首次参加iGEM夺亚洲赛区金奖
    据了解,该赛事是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大学生科技赛事,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3年创办,2005年发展成为国际赛事。今年共有来自全世界的190多支队伍参加,包括麻省理工、哈佛、剑桥等世界顶尖大学的代表队,亚洲区赛事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近80支队伍参加。   华南农大在与众多亚洲著名高校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亚洲赛区金奖。   据悉,华南农大iGEM团队由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植物丁颖班付浩洋同学首先发起,2012年10月组队,队员包括来自华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兽医学院丁颖创新班的12名大学生。该团队今年参赛的作品为&ldquo 有机磷农药的生物探测器和解毒系统&rdquo 。   据介绍,该作品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建立了以有机磷农药(OP)代谢产物PNP诱导型启动子控制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生物探测器来检测食物或环境中有机磷的残留的体系。进一步通过表达特定的有机磷水解酶将有毒的OP、PNP降解成低(无)毒的产物,最后通过控制自杀系统和特异的微生物清除残留的工程菌和PNP残留物。   项目主体由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乐天课题组完成。
  • 中国农大严衍禄教授八十华诞 从事近红外事业30余年
    p   2015年6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八十华诞暨学术座谈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主楼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由信电学院电子工程系系主任王忠义教授主持。座谈会上首先由信电学院院长高万林、党委书记刘尚民致贺词,并转达了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宁秋娅的问候;与严衍禄教授一起工作过的老先生们深情回忆了与严老师一起工作的历程;闵顺耕老师代表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255.html" 近红外光谱 /a 分会敬献鲜花;严老师桃李满天下,指导过的一众弟子都到会共贺,朱雨杰(FOSS公司)、周学秋(Thermol Fisher公司)、赵丽丽(Bruker公司)、张录达(中国农大)、劳彩莲(中国农大)、赵龙莲(中国农大)等弟子代表赠送了为严老师80华诞专门制作的纪念册、礼品和鲜花。最后严老师充满感情地回顾了从事近红外事业30余年来的风雨历程和收获,也鼓励年轻一辈把近红外事业发扬光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61084149.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 /p p   严衍禄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组建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实验室后,三十余年来,严衍禄教授团队一直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理论、农业应用、软硬件技术等研究开发工作,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课题、发表多篇论文,指导过的学生中有多人长期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教学、科研 、仪器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61084213.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19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合影 /p
  • 创新科技 立足民生 安捷伦亮相农大科普日
    创新科技 立足民生 安捷伦亮相农大科普日 由中国科协、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ldquo 食品与公众健康&rdquo 主题活动将于9月15-20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这场主题活动,以&ldquo 创新农业科技,科技保障食品安全&rdquo 理念来聚焦当前老百姓最关心,也最担心的民生话题。安捷伦科技将参与本次活动,旨在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创新的技术支持,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最先进的解决方案。 这场为期两天的主题活动,将汇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共同探讨食品安全未来发展之路,来自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厂商将现场进行多领域的检测演示。安捷伦科技本次将展出全新的移动实验室解决方案,该方案由业内第一款商用车载式气质联用仪器&mdash &mdash 5975T LTM气质联用仪、移动式红外光谱仪以及相应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组成。该解决方案可以适用于常规定期移动式食品安全巡查、应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故所需要的现场快速分析,所提供的数据可以达到常规实验室所提供的数据质量。该解决方案可以作为对从&ldquo 田头到餐桌&rdquo 实施全程监管的重要补充手段---移动式监管,并可以帮助领导层在最短的时间内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做出科学的决策。 在展示期间,将进行现场的测试测演示实验,届时请有兴趣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人士前往参观、指导。如有兴趣了解现场测试演示实验,请您点击这里预先登记以便安排时间。 具体活动安排: 移动实验室展出时间: 9月15-16日 展出地点: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奥运场馆前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18,700名员工为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2011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66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青岛农大与企业共建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中心
    日前,青岛农业大学、润德(山东)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都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合作在青岛农大建立国内首家符合美国FDA和欧盟EFSA标准的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中心,负责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中国食品的安全检测。   该中心的设立将填补我国在国际食品药品检测高端服务业方面的空白,提高我国政府应对出口技术壁垒的能力,促进企业出口增长。
  • 农大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项目即将启动
    日前,农业部办公厅发批复了中国农业大学报送的“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建设项目设计及概算”,按照农办计[2005]49号文件,农业部将再次向中国农业大学投资1960万元建设“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这是在农大已建成的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期投资。   1999年农业部一期投资1338万元建设“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2002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经过近2年的试运行,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于2003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相关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建成后的“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将为我国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休药期制定、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兽药残留检测新技术的研究、残留检测人员培训、承担国家下达的残留检测任务、残留检测仲裁以及新兽药安全评价的研究、检测机构,为保障食品安全和进出口贸易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保障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健康。
  • 青岛农大与两企业共建食品药品检测中心
    2月28日,青岛农业大学、润德(山东)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都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合作在青岛农大建立国内首家符合美国FDA和欧盟 EFSA标准的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机构,负责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中国食品的安全检测,确保出口食品达到美国FDA或欧盟EFSA的安全要求。   该项目预计2011年底开始试运行,除负责为出口欧美国家的中国食品进行安全检测,确保出口食品达到美国FDA或欧盟EFSA的安全要求外,项目还将申请“十二五”计划中科技部863计划范围的国家级外向型农业和出口示范基地项目,按照国际标准和进口国标准逐步建立从原材料(包括种子)到生产种植过程再到最终产品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同时引进由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主持的国家863计划转化成果,全面改良现有已被污染或者破坏的种植或养殖生态环境,实现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品质问题。   据悉,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出口国之一,但我国迄今还没有一家获得美国FDA或欧盟EF-SA认证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目前中国所有出口到欧美的食品必须送到北美或欧盟检测。该项目的设立将填补我国在国际食品药品检测高端服务业方面的空白,提高我国政府应对出口技术壁垒的能力,促进企业出口增长。
  • 35*35cm大型版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在南京农大投入使用
    日前,南京农大农学院通过我公司引进的FluorCam大型版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投入了科研应用,将用于小麦栽培中各种胁迫方面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是我国创立最早的农学系科之一,在110年的办学历史中,一大批农业科技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该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很多学科的科研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其中麦类生理生态是传统优势学科,在当前科研背景下,传统优势学科尤其需要国际先进技术的支持,于是该学科从北京易科泰公司购买了代表当前光合生理研究最先进技术的FluorCam大型版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用于小麦栽培中各种胁迫方面的研究。FluorCam大型版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为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的高端扩展产品,成像面积20x20cm或35x35cm可选;既可用于叶绿素荧光动态成像分析,又可用于长波段UV紫外光(320nm-400nm)对植物叶片等组织激发产生的多光谱荧光成像测量分析,还可选配绿色荧光蛋白GFP、黄色荧光蛋白YFP等稳态荧光成像。广泛应用于植物光合生理生态、植物逆境胁迫生理与易感性、气孔功能、植物环境如土壤重金属污染响应与生物检测、植物抗性、作物育种、Phenotyping、转基因、稳态荧光成像测量等研究,是“数字化植物”的重要利器!成像面积达35x35cm,可对整盆植株进行成像分析 理论知识介绍 实际操作演示
  • 安装一台大型设备是一种什么体验? ——华中农大步入式植物培养间安装纪实
    五洲东方专业售后部是公司最有power和guts的团队,虽然其中也不乏女汉子们。这不,他们的a小分队刚刚在武汉华中农大完成了一个大工程项目,大家来看看事情的过程吧? 秋风送爽,华中农大我们来了 就是这个地方了,感觉里面住着神仙,拜拜 仪器在这里,对照窗户估算一下总体积 开工了,请来工人师傅帮忙 核心压缩机主bohn 灯架 左前、右后,就是“拼积木”嘛 正式开始安装(0%) 安装中(30%) 安装中(70%) 安装完成!(100%) 工程师们棒棒哒! 完美通过验收培训,perfect! 原来周边风景这么好,差点忘了欣赏 五洲东方售后服务部是拥有近30名的专业工程师的服务团队,在国内进口仪器行业首屈一指!部门中每一位工程师既练就十八般武艺,又能术业有专攻。售后服务部负责仪器产品的售后服务、使用培训、仪器维修等业务,目前正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实验室仪器维护、维修服务平台,团队还在不断壮大中。
  • 623万!河北农大采购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国产】公开招标
    开标时间:2016年08月22日09时30分  项目名称:2016年教学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国产)  机构项目编码:HB2016073601080008  项目联系人:郑德志  项目联系电话:0311-86063928  采购人:河北农业大学  采购人地址:河北省保定市灵雨寺街289号  采购人联系方式:0312-7521516  代理机构:河北中机咨询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石家庄市跃进路3号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0311-86063928  预算金额:623.15万元  投标截至时间:2016年08月22日09时30分  获取招标文件开始时间:2016-08-02  获取招标文件结束时间:2016-08-08  获取招标文件地点:石家庄市跃进路3号天元商务大厦12楼办公区  获取招标文件方式或事项:现金发售  招标文件售价:500元  开标地点:河北省保定市城市之家酒店农大店城市印象餐厅2楼【南市区灵雨寺街302号(农业大学斜对面)】  供应商的资格要求:1)投标人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 2)投标人为代理商时,需提供以下产品制造商针对本项目的专项授权函(一标段:结构创新教学试验平台 二标段:彩色多普勒兽用超声仪、宠物DR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三标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验台、水肥灌溉系统 四标段:数控加工中心 五标段:光纤激光切割机 六标段:磁控溅射镀膜系统、精馏塔实验装置 七标段:旅游综合模拟实训室 八标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九标段:温室模型(加控制系统)、根系扫描仪 十标段:全自动便携式光合仪、精度土壤养分测试仪、根系扫描仪 十一标段:手持GPS、泵吸式苯、苯系物检测仪、航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3)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投标人报名时携带资料包括:a.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者仅需提供营业执照)(原件及加盖投标人公章的复印件) b.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c.被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及原件) d. 产品制造商针对本项目的专项授权函(原件及加盖投标人公章的复印件)等。  采购数量:1  技术要求:详见招标文件技术规范。
  • 中国农大“985工程”仪器采购大单揭晓
    2010年12月20日,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发布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告,内容涉及液质、气质、液相、气相、氨基酸分析仪等大型仪器,具体公告如下:   一、采购人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二、招标代理机构名称: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   三、招标编号:CTEC10B327   四、采购项目名称: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五、项目批准文号:教财司预函[2010]125号   六、招标内容: 包号 品目 货物名称 数量 (套) 简要技术要求 1 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 1 温度:15~35℃ 2 气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仪(GCMSMS) 1 电源电压:220V,50Hz 2 3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 1 压力脉动:17 气相色谱仪 1 最低检测限: 环境湿度:30~90% 37 偏光显微镜 1 无限远光学系统 38 全自动数字切片系统 1 45mm齐焦距离 39 冷冻切片机 1 最大样品:55 mm直径 19 40 PCR仪(二) 1 升温速率≥3℃/s 41 蛋白质飞行质谱仪 1 质量范围大于500 K道尔顿 42 刀式混合粉碎机 1 间歇驱动:可以 43 冷冻混合球磨仪 1 典型制样时间:1-3分钟 44 纤维分析仪 1 批处理能力:6个/批 45 样品粉碎机 1 振动速度:3450次摆动/分钟 46 组织捣碎机 1 电源 :230V-50/60HZ 20 47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1 净分析时间:≤30分钟 48 层析柜 1 容积≥659L 49 纯水仪 1 微生物: 1cfu/ml 50 电转化仪 1 脉冲宽度:15~500uS 51 恒温混匀仪 1 混匀频率:300-1,500 rpm 52 凯氏定氮仪 1 精度(RSD):≤ ±1% 53 台式冷冻离心机 2 温控范围:-9℃-40℃ 54 单道手动可调移液器 105 四位数字放大体积显示 5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 测定波长范围:185~900nm   本项目共分18个包,投标人可以投全部的包,也可以只对其中一包或几包货物进行投标,但不允许将某一包的内容拆开来投标。   合同履行日期:2011年03月30日之前   定标日期:2010年12月20日   招标公告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中标人名称、地址和中标金额:   第一包:中标人名称:安捷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北路3号,中标金额:人民币3,196,000.00元。   第二包:中标人名称:安捷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北路3号,中标金额:人民币1,660,000.00元。   第三包:中标人名称:北京绿绵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8号左岸工社806-807,中标金额:人民币935,000.00元。   第四包:中标人名称:天津中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路25号豪威大厦511室,中标金额:人民币799,900.00元。   第五包:中标人名称:北京清大数电科教仪器中心,地址:北京市清华园华清嘉园15-207号,中标金额:人民币800,000.00元。   第六包:中标人名称:北京东方诺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彰化路银利娜物业中心3号328室,中标金额:人民币1,489,760.00元。   第七包:中标人名称:北京盛恒天宝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嘉创路5号新华联科技大厦5层,中标金额:人民币372,600.00元。   第八包:中标人名称: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丰慧中路7号新材料创业大厦904室,中标金额:人民币319,500.00元。   第九包:中标人名称:北京益成恒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南路25号嘉友国际大厦909室,中标金额:人民币278,900.00元。   第十包:中标人名称:北京天诺基业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5号新起点嘉园4号楼2305室,中标金额:人民币355,000.00元。   第十一包:中标人名称:北京科众联进出口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2号33号楼C202,中标金额:人民币345,000.00元。   第十二包:中标人名称:安捷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北路3号,中标金额:人民币1,700,000.00元。   第十三包:中标人名称:北京信德科兴科学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2号楼404室,中标金额:人民币1,310,000.00元。   第十四包:中标人名称:北京中原合聚经贸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B3号南楼10层,中标金额:人民币2,348,000.00元。   第十五包:中标人名称: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41号,中标金额:人民币783,000.00元。   第十六包:中标人名称:北京竹远科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1号院硅谷亮城2A204室,中标金额:人民币800,000.00元。   第十七包:中标人名称:北京西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前泥洼甲14号,中标金额:人民币498,000.00元。   第十八包:中标人名称:北京科尔德科贸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东里15号楼南楼229室,中标金额:人民币1,994,800.00元。   第十九包:中标人名称:毅新兴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8号院1号楼2-901室(高新技术研究区),中标金额:人民币2,102,824.00元。   第二十包:中标人名称:北京经日今典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中心B座23层2314室,中标金额:人民币1,791,100.00元。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汤宁、于同泉、牛继华、芦自强、潘灿平   联系人:于勇谋、巩芹、唐沙   电话:010-59193837   传真:010-59193811   电子信箱:yymou@yahoo.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南路5号京朝大厦8层811室   若对本项目有异议,请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按上述地址与本公司联系。   感谢本项目所有投标人对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招标工作的支持!   特此公告!   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   2010年12月20日
  • 5703万!中农大亟待购置这些仪器设备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农业部批复关于青贮饲草料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等5个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概算,共计投资为6651万元,其中仪器配置费用总额达5703.4万元,详细批复内容请见附件。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本次批复的建设项目全部由中国农业大学承担,包括青贮饲草料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农业部精准农业技术集成科研基地(渔业)建设项目、果蔬制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精准农业技术集成科研基地(畜牧业)建设项目和农业部河北北部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购置仪器涉及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移频差分拉曼光谱检测系统、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系统、手持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 /span 等。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农业部关于由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青贮饲草料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与概算的批复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青贮窑240立方米、裹包日粮调制间526平方米、青贮农机具库609平方米、恒温养殖畜舍755平方米、灌溉工程80亩、供电线路1项;购置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蛋白测定系统、纤维测定仪、脂肪测定仪 /span 等仪器设备36台(套),播种机、圆盘式牧草收割机等农机具20台(套)。核定项目概算总投资133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233.1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988.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60.92万元,预备费47.08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期2年。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农业部关于由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精准农业技术集成科研基地(渔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与概算的批复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温室1151平方米,鱼塘护栏412米,配套底排污设施工程1项;购置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移频差分拉曼光谱在线检测系统、水下光学检测系统、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系统 /span 等仪器设备38台(套),构建渔业智能装备与信息服务测试试验、精准池塘养殖、陆基工厂精准养殖和鱼菜共生精准养殖试验测试平台等4个研究平台。核定项目概算总投资1481万元,其中田间工程费221.08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115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66.42万元,预备费35.5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期2年。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农业部关于由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果蔬制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与概算的批复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改造750平方米加工实验室给排水系统及通风系统;购置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体外模拟消化系统 /span 等仪器设备31(台)套,构建原料与产品评价、原料预处理、制汁制浆、分离浓缩、复合与发酵加工、灌装与包装、杀菌、皮渣综合利用等8个技术集成试验研究功能模块。核定项目概算总投资146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25.14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137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46.75万元,预备费21.11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期2年。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农业部关于由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精准农业技术集成科研基地(畜牧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与概算的批复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改造公共管路设施9850米;购置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近红外分析仪、传感器在线测试系统、养殖环境立体监测设备 /span 等仪器设备55台(套),构建精准生猪养殖、精准家禽养殖及精准奶牛养殖科学实验室和畜牧物联网与大数据中心。核定项目概算总投资1307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49.2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119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50.66万元,预备费16.09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期2年。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农业部关于农业部河北北部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与概算的批复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购置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土壤三相测定仪、颗粒仿真系统、高性能信息处理系统与服务器、高速同步多通道动态信号分析仪、精密排种监测系统、多功能谷物近红外分析仪、物料特性分析仪、质构仪、样品试剂低温保存柜、涡度相关仪及能量平衡系统、土壤剖面CO2梯度监测系统、田间超高压水射流秸秆切割试验观测台、田间灌溉监控系统、自走式田间作业轨迹监控系统、田间土壤综合监测系统、田间作业数据采集系统、作物病虫害防治及效果监测系统、田间土壤肥力监控系统、土壤变异性采集分析仪、油耗测试系统、小麦播种计量系统(田间)、小麦播种计量系统(小区)、玉米精密播种计量系统、田间测产系统、远程遥控作物长势监控设备、植物生长(根系)监测系统和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span 等仪器设备各1台(套);作物蒸发蒸腾测量仪、碰撞检测系统和便携式激光叶面积仪等仪器设备各2台(套)。核定项目概算总投资1065万元。其中仪器设备购置费990.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46.53万元,预备费27.97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期2年。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xls.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2/ueattachment/cdd00d2d-2a1d-4175-9aa6-23c496e6c1b2.xlsx" 中国农大批复附件(不可改).xlsx /a /p p br/ /p
  •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德国耶拿携手中国农大共建实践基地
    仪器信息网讯 2022年4月22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签约揭幕仪式在德国耶拿北京技术支持中心举行。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陈范骏、工学院副院长王庆杰教授以及工学院韩鲁佳教授、杨增玲教授、田思聪教授、张学松教授、史苏安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张潇潇,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CEO赵泰、CHO陈丽、北京销售经理杨凌毅、北京技术中心主管崔贺等出席了签约揭幕仪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中人才是关键。眼下我国科学仪器与检验检测产业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对高素质技术人才提出了旺盛需求。然而由于业务覆盖范围广且迅速发展,人才跟不上供给,造成专业人才极度稀缺。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国耶拿)携手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共建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希望促进校企一体、齐心培养“中国工匠”。活动现场2001年,德国耶拿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于北京成立办事处。不久,即在2004年,德国耶拿就开始了跟中国农大的合作,工学院采购了德国耶拿的原子吸收光谱仪Vario 6,而现在这台仪器还在发挥着作用,已经运行了18年。德国耶拿产品主要应用于高校&科研、食品&农业、临床&诊断、制药、环境等各行各业,尤其持续耕耘食品&农业行业,也取得了很多亮眼成绩。如,2003年,公司第一次在国家重大项目“饲料安全工程项目”中标23台原子吸收光谱仪vario 6,2015年在重庆农村饮用安全工程水质检测项目中一举中标33台ZEEnit700P原子吸收光谱仪。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CEO赵泰赵泰在演讲中还介绍了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重点,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校企合作一直是耶拿中国的传统和战略重点之一。多年来,德国耶拿与国内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不过,基于人才培养方向的合作,此次还是首次。赵泰说到,这次的合作是耶拿公司社会价值的又一次实践。而且由于农业关系国计民生、现代农业离不开优秀科技人才和科学仪器,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分析仪器企业耶拿当有所作为。希望此次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产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培养更多掌握现代检测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更多德技兼修的“中国工匠”。当然,耶拿公司也能从中择优录用适合的人才充实技术队伍。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CHO陈丽陈丽在演讲中介绍到,在此次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中,德国耶拿将为实习基地提供场地、仪器和实验试剂等资源;专业技术人员介绍高端仪器设计理念和操作原理,传播先进科学仪器知识;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操作培训,实验室安全教育;实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辅助学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品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达到校企以及学生利益一致化。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陈范骏,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王庆杰、韩鲁佳教授分别发表演讲。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陈范骏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规模逐年增长,2022级研究生新生4743人,再创新高。同时,学校也在不断推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研究生实践研究能力培养、促进产教融合。支持培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学校强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王庆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工程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6个A+学科之一,在历次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排名评估中均以较大优势位列第一。学院设有农业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农业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机械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韩鲁佳教授领衔的“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工程”团队先后入选教育部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团队依托农业工程一流学科,面向国家重大产业需求,聚焦农业生物质增值转化与循环利用的工程基础开展研究与创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韩鲁佳教授韩鲁佳教授谈到,2004年团队采购了德国耶拿的vario 6原子吸收光谱仪,与耶拿结缘;2022年工学院与德国耶拿共建研究生校外实习基地签约,开启了新的合作篇章。期待未来与耶拿合作之路更宽更广!已服役18年仍在坚守岗位的vario 6原子吸收光谱仪签约仪式揭幕仪式签约揭幕仪式由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销售经理杨凌毅主持参观耶拿北京技术支持中心合影留念
  • 武大校长顾海良:中国博士培养模式是高水平的“不伦不类”
    【精彩掠影】   1、获得过”百篇博士论文”的导师和社会公认的优秀导师应当有权利选择学生,对导师看中的学生我们也应当给予特殊的放行   2、给博士上课,应当更多地采取“讲座”的形式,让同个学科不同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分别来给学生上课   3、如果一个教授不能很好地从事教学,对教学没有热忱和冲动,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授   4、中国的博士培养模式目前来说确实是“不伦不类”的,既不完全是“导师制”,也不完全是“老板制”,但这是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的“不伦不类”   5、女博士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固然可爱,但也要注意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特别是和异性朋友的相处能力,这对以后的发展帮助很大。   【光明网】:光明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由光明日报社和光明网共同策划的博士生教育讨论专题。针对目前社会上对博士质量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大。光明日报社和光明网将陆续邀请各大高校的教育专家,就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今天来到我们演播现场的嘉宾是武汉大学的校长、博士生导师,顾海良教授。本次节目的讨论主题是从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出发,谈博士生教育的体制改革与创新。   【光明网】:顾教授,您好!   【顾海良】:向各位网友问好。   【光明网】:顾校长,您好!欢迎做客我们的光明网。我们今天的讨论话题是博士生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谈一谈轻松的话题,来谈一下武汉大学,您以及您的一些博士们。您在您的学校里面,每一年都要进行一到两次的面对面的谈话。在这个过程当中,您的博士生跟您谈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呢?   【顾海良】:高校中博士生这个群体,已经成为学校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了。我们现在每年录取的博士生都达到1500到1600,这个数量应该说非常大的。假如按三年或者四年学制来计算,武汉大学校园内就有6000多个在读的博士生。作为校长,当然非常关心这个群体。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自己也是博士生导师,我自己带着经济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同时作为学校的校长,同他们接触的可能更多一些。我对自己的学生主要是作为博士生导师,履行我的职责,对他们进行指导。至于学校博士生这个群体,是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经常同他们进行交流,经常同他们交换意见。   【光明网】:那他们跟您交流最多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顾海良】:谈的最多的当然是,他们希望学校能为博士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使他们在武汉大学三年到四年的学习中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他们也经常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学校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其中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个希望我们的导师们能够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性、科学性等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他们确实希望在博士生学习期间,能够接触他们这个学科最前沿的一些问题,最有拓展性的一些问题。这可能是谈得最多的问题。   第二个谈得比较多的问题,就是怎么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完成三到四年的博士生的学习。希望学校在给他们的经费支持上,生活条件上,能够更好一些。这两个问题,我觉得是谈得比较多的。   【光明网】:武汉大学在这两个方面有什么举措吗?   【顾海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要求尽力提高导师带博士生的水平和素质,这个也是现在博士生教育和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博士生教育的成功,可能与导师的水平和素质有着很大的、直接的关系。   【光明网】:所以你们对博导的要求应该挺高的。   【顾海良】:大家都说“名师出高徒”,“名师”的要求达不到,我们学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就难以达到。我们经常跟导师们谈这个问题,每年举行的博士生导师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这个问题。在生活方面,我们经常利用各方面的条件,使得博士生能够享有更高的生活待遇和各方面的资助科研经费的支持。这和教育部和学校的几次研究生培养改革同步,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但是现在从总的情况来讲,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待遇和中科院的各个所的博士生待遇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们学校努力想改进的一个方面。另外,随着博士生培养体制的改革,比如说硕—博连读方式的推行,我们试点“1+4”的硕—博连读,就是硕士一年,硕士第二年经过遴选就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博士生就是四年。比如说“1+4”,同学们就提出,到第二年,也就是博士生第一年,是不是应该享受博士生的待遇了。我们同意这个建议。“1+4”中“4”的第一年,就开始享受博士生的待遇。像这些,学校是可以想办法加以改进和完善的。   但是,因为博士生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就像你刚才提到的,是一个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发展的过程。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尽力做得更好一些。   【光明网】:那说到这个博士生教育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很多网友首先想知道的一点是,现在博士生教育的总体状况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也是现在社会上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那从您的角度,您觉得我们现在的博士生教育总体上乐观吗?   【顾海良】:从总的来讲,我认为,这几年博士生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一样,是一个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时期,规模发展得很快。我们有个数字,比如说1999年,我们全国博士生的录取数字只有1.83万。那么,到2010年,全国博士生录取的规模已经达到6.2万的,这个增长的规模应该说非常大。当然,这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种需要。   【光明网】:那规模增长的同时,是不是势必会造成质量上的问题?   【顾海良】:这个问题应该全面地看待。从博士生规模扩大来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要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从各高校送来得优秀博士论文中,每年遴选一百篇。这个应该说遴选越来越严格,当年只有一万多的博士生选一百篇,可谓“百里挑一”,现在五六万博士生中也是选一百篇,已经是“千里挑二”了。   我们从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角度来看,这一百篇博士论文的水平是在提高的,一年一年,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博士生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毕竟在不断增大的博士生人数中,一百篇的数量并不是很大。就整体的来讲,原来一万多博士生,现在五六万博士生,这个总体的质量应该怎么评价?我觉得要全面地看待,好的、质量高的应该说比以前更好、更高一些。那么,中等和偏下的是有一些培养质量上的问题的。我认为,从总的百篇博士论文,甚至更多的千篇博士论文来说是比较好的,应该说质量在不断地提高。中等和偏下一点的质量下滑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在整个高等教育中,一个时期数量增长后的质量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光明网】:那我们下面来谈一下关于博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先看一看选拔制度。关于选拔制度,有的人就说,优秀博士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在于生源的选择。那高校在选取生源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标准呢?   【顾海良】:就像你讲的,博士的生源可能是我们博士生培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选苗子,苗子选好了很重要。   现在,从整个高等教育来讲,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录取选拔中,我认为博士生的录取选拔,学校的自主权可能更大一些。我们现在希望博士生录取过程中,导师能够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所以我们把考试中面试的权重增大,因为笔试固然能够考出博士生水平的差异,但是通过面试更能够检验出这个学生有没有进入博士生培养的基本条件,因为面对面的谈话,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察他对科学的兴趣,主要考察他对研究问题的敏感性和敏锐性。这个是比知识多少更重要的事情。这通过面试是可以解决的。   这几年,武汉大学博士录取工作中,面试权重也在逐步地提高,以前我们权重是八和二,笔试占80%,面试占20%。从去年开始,已经到六和四,今后我们想一半对一半,就是笔试能够占到50%的分数,面试也占到50%的分数。面试着重考察的不是考生的知识面,而是考察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考虑他对科学的兴趣,具备的科学的敏锐性和敏感性,这对博士生培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我们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对导师看中的学生给予特殊的放行。比如说学中国哲学或者是学中国古典文学的。考生整体素质和能力都非常好,但外语考试分数比较低,就这些专业来讲,导师认为非常有前途的,我们可以放行。实际上,我们很多年来已经是这样做了。   哪些导师享有这些权利呢?所培养的学生获得过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导师,就可以最自由地、最大限度地挑人,甚至笔试不甚理想,面试很好的,也可以选。还有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如国家级教学名师,或者是在社会上评价比较高的导师,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也可以享受这个权利,我们还想把这个导师的范围逐步地扩大。   另外,在考生方面,除了笔试、面试之外,还有其他可以证明他有科学研究能力的,比如说获得过国家科研科技发明奖,或者人文社会科学的奖,通过他已有的成果证明他的能力了,我们也可以破格录取。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对一些优秀的考生,很多学生是念完硕士以后走向社会的,经过社会的检验,在社会上证明这些人具有很强的能力,具有进一步培养的潜力,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破格的录取。这些改革,还是着重于对考生研究能力的检测,对于他的潜在的素质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光明网】:所以尽可能多地把这些优质的生源招收进来。   【顾海良】:对。   【光明网】:有人就说有了生源之后可能还不够,到了我们的高校里面,肯定还需要我们高校有好的培养机制。那很多人就提到学科建设,以及我们的课程建设,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质疑,说我们现在学科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不能够适应整个社会的需要。因为觉得现在我们社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可能很多看重的还是他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那您觉得应该有怎样的学科建设以及怎样的课程,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呢?   【顾海良】:你讲的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是现在博士生培养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学科目录已经是1998年制定的学科目录,就是我们讲的按门类,按一级学科,按二级学科来培养。那么现在有些二级学科,一些新的,相当于二级学科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并没有进入我们的学科目录。也就是讲,我们不能按这些新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来招学生,还是要按原来的目录,这样新的学科要求的学生不能招生,更不能培养。另外和这个学科相适应的就是你刚才讲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这两个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比也是存在一定滞后的现象,现在我们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问题出发来进行科学研究等等的要求。随着新学科的发展,有些课程落后了,有些课程需要更新,都存在一些问题。   应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在武汉大学,有的获得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学校有权进行新的二级学科的设定。比如讲新闻学,原来新闻学只有两个二级学科,一个是新闻学,一个是传播学。现在我们可以增设新媒体等二级学科,新媒体是新闻学,又是传播学,更是两者的综合,而且新媒体也结合了其他一些计算机学科、信息管理学科等一些交叉学科,那么对新媒体,设为新的二级学科后,有了新的专业学科设置和培养方案,就可以招博士生和培养博士生了。有一级学科授权博士点的学校,都可以做这项工作。我们现在很多学科,都新设了一些学科发展,新的方向。这对博士生培养来说可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变化。   即使这样,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也许还要花很大工夫。我们现在培养方案上是做了,培养方案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调整了。但是,接着的就是导师的问题,导师有没有能力按新的培养方案来实施,这是一个关键。这几年来,武汉大学每年都要对导师进行各种培训,包括请一些优秀的导师来讲自己怎么适应新的培养方案的,自己怎么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进行创新性工作的,进行经验的交流。同时也请国外同行专家来介绍,他们在本国怎么能够按照新的要求来培养学生。   其次涉及到更为直接的一些问题,就是课程设置问题。博士生尽管课程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课程的前沿性、科学性、精要性和新颖性,以及教授方法和方式的改进和创新问题等等,都是需要认真讨论,需要不断完善的。   【光明网】:对,说到这个课程的问题,现在还有一个网友有一个这样的问题:他觉得现在的课程很多就形同虚设,因为在整个的培养过程当中,很多博士生只是跟导师做课题。那博士生课程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顾海良】:对,你讲得非常对,我们现在博士生的课程,实际上就不是很多。为了达到课程中学科专业的前沿性,我们基本上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比如世界历史的研究,这个学科专业有不同的方向,我们请世界历史各个学科中很多博士生导师都来讲,采取讲座的方式。讲座的方式和硕士、本科的教育就不一样,不是把一本教科书从头讲到尾,而是把研究的前沿问题,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些核心问题跟你讲清楚。而后要研读一系列的参考书,让你把导师们讲的,只是做一个引导,还要通过博士生自己的研读,通过自己的研究来掌握这些新的前沿问题。现在博士生的一些前沿课程,博士生的一些新的课程,我们都采取讲座的方式,这个可能比较有效果,博士生也能够接受。   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种讲座式的课程,能够调动博士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他们阅读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所以这方面我们和传统的本科生授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提出问题,让他们在课程学习中掌握这个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在这些方面我们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光明网】:武汉大学有博士淘汰制吗?   【顾海良】:我们是有博士淘汰制度的,所谓的博士淘汰制度是这样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在学习中不能胜任学习任务、无力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是要淘汰的。有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太重,他自愿退出的,也有导师认为不适合培养的,提出退出意见的。   【光明网】:就是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可能也会被退的。   【顾海良】:但是,现在来讲,这个数量并不是很多。对于淘汰学生强制性的做法基本没有,大多是导师提出来,跟学生商量,你学习难以继续下去,是不是按硕士毕业,或者找个适合于自身禀赋和能力的工作。通过导师与学生的协商,管理部门与学生的协商,很多学生都接受这样的事实。 还有一种是,说不上是淘汰制,比如讲三年的学习,不能如期毕业的,可以延长一年,延长个四年,甚至五年,甚至最多到六年。也可以三年学习完以后,博士论文没做出来,先找工作,你学习了三年,出去找工作,两三年内,有博士论文做完了以后,还可以再来答辩。前提是你要把博士生培养要求的课程,把一些开题报告都做完。当然,你不找工作也行,留在学校继续做博士论文,这个和淘汰出局不一样。武汉大学博士生平均的学习时间大约在三年半多一点。   【光明网】:很人性化。还有个问题,是关于博士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是由导师说了算?还是由一个委员会来决定的?   【顾海良】:博士生能否顺利毕业,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如导师认为学生不能如期毕业,可以和学生协商,一般来说,学生会认可导师的判断的,学生可能不会愉快地接受,但还是会接受的。有些导师是非常好的,不仅同学生讲清不能如期毕业或者不能毕业的原因,同时还协助他找到一份工作,不耽误他继续的发展,这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还有一种就像你讲的,有争议性的。导师比如认为“儒子不可教也”,不能再继续培养了,但是学生不买账,还坚持要读下去。这就要经过院里的学位委员会来作出判断。要充分听取导师的意见,导师讲他不行,肯定有一些根据,比如考试课程没通过,综合考试(中期考试)没通过,或者哪个开题报告没通过,一个一个关口可以检验。经过学位委员会的检测,可能也会做出是留还是去的决定。大概方式主要是导师提出为主,不能协商解决的由院的学位委员会来判断。学生对院的学位委员会判断还感到不满意,也可以提交学部或学校学位委员会进行裁决。应该讲,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会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但是,学生在一定的时候也会理解的,可能是有利于他长远发展的。何必在这儿不断地学,但是又没有更大的进取,还不如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特长的工作,可能对他长远来讲,会更好一些。   【光明网】:现在博导的年轻化也是高校里面的一个问题,应该说是一个现象。这样的导师,很多人会认为他的教学经验可能不太足,等他当了博导之后,可能也会花很多的精力去申请课题,申请经费。那么他在培养学生方面,是不是花的心思会比较少一点?   【顾海良】:你讲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现在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一个最令人棘手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高校教师队伍确实存在一个不足,这个不足就是把学位制度和职称制度这两个不同系列完全混同了。比如讲,一个博士生毕业以后,两年评副教授,再过几年就要评教授,有的学校为了“吸引”人才,博士一毕业就聘为教授。但是教授、副教授作为教师职称的系列,涉及到不仅是科研能力、学术水平问题,还是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问题。学位制度只是对学术水平的一个评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只是说达到硕士或博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是对专业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的认定。而职称,如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得系列,并不应该与学位系列完全一一对应的。但是我们现在形成的这个制度,博士毕业,28岁毕业以后,要很快争取副教授,成为教授。这时候的副教授和教授,完全是根据他的研究能力,根据他的学术水平来定的。这就是你刚才讲的容易出现一种片面追求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而忽略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这个现象是较为普遍地存在的。   所以我们有些年轻的副教授、教授,实际上,上课的时数并不多,不仅上课时数不多,上课积累的经验也不多。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学的兴趣不是很大。你想,一个教授假如不能很好地从事教学,对教学没有满腔热忱,没有这种尽心尽力的热情,或者讲是一种冲动,你就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授。但是我们现在存在把学位制度和职称制度两个挂上之后,确定产生了您讲的一些弊端。   现在,武汉大学强调,作为一个副教授和作为一个教授,要有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不仅要有教学量,而且要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水平。我们想提高博士生在获得副教授和教授这个过程中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这个教学的责任感和责任性的培养,改变你刚才讲的存在的这些弊端。   【光明网】:那么我们下面谈一下,关于博士生的培养机制的问题。有很多人说我们现在整个中国的博士生培养机制是不伦不类的。说我们既不像北美的“老板制”,又不像欧洲的“导师制”,但是我们都有这两者的特点。您是怎么来看待“导师制”和“老板制”的?   【顾海良】:这个概括实际上不是完全准确的,因为你看美国各大学的博士生的培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不能简单地认为美国所有的大学,都是老板制或导师制,欧洲也是这样。因为对国外的大学,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多少有点误读,喜欢谈诸如美国大学的培养模式这样的问题。实际上,美国的大学,有着不同的培养模式和方式。在欧洲也是这样,所以假如说既不像美国又不像欧洲,或者不像其他。我想这个可能正是我们正在形成中的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我们这个培养模式,应该充分地吸收一些发达国家著名高校培养过程的一些好的地方。最后形成的可能就是“不伦不类”,但却是高水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   由于学科的不一样,可能工科的学生更容易把导师称为“老板”。   【光明网】:对,这也是目前社会上讨论很多的,说博士变成了博士工。   【顾海良】:博士工,成为导师的简单的实验员。这个部分是学科使然,由于学科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工科,肯定要有以实验为主体的大量的工作。导师接受了项目科研任务以后,学生肯定是围绕着导师这个课题来做。那么导师可能会把一些实验、一些有点打杂的工作让学生来做。我觉得作为博士生,也有这样一个必要性。但是,导师应该非常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不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简单的试验或操作工具,当作简单的实验员。这是导师的责任所在。   但是,假如把这个就称为老板制,我觉得不准确,因为这个实验室主任是导师,同时也起到了导师的作用,因为除了实验之外,他还要给他们上一些课程,进行一些讲座。而文科、理科,可能体现的更多的是导师制,你看一个老师对几个学生,竭尽全力地同他们交谈,进行讲授,进行问题的探讨。但是,实际上,对文理科来讲也不尽然。在文科中,如搞产业经济学的,可能会经常带着学生出去做一些产业规划,也可能会接受比较多的科技经费,来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现在做十二五规划,我自己就有一帮学生跟着我做,湖北省某个地区的一个十二五规划,那么是否给人感觉也是老板制一样的?   我总认为,我们现在的这个导师制度要根据学科形成的不同方式,还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的传统,学风和校风来形成自己一些独特的方式。但是,现在的基本事实是,我们导师辅导的方式可能比较单一、也比较传统。我们现在正在推广“双导师制”。比如讲现在有些结合经济社会与发展现实的一些重大课题,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指导完成的。“双导师制”,就是学校的科学导师和相关部门的这些工程类,或者其他实践类的导师,两个导师的结合可能会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做法。如果研究的主题是三峡水库建立以后造成的生态问题,造成的三峡各种效率、技术问题。那么我们就主张,学校有一个研究水利方面的专家,加上三峡工程方面的一个高级的技术人员或者研究人员,他们的研究院的或者研究所的这些人组成一个双导师制,我们很希望我们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结合得十分密切的这些论文,能够有双导师制。   另外可以采取导师指导小组。因为我们现在导师对学生做的论文题目,不可能完全都知道。一个导师假如说指导这个学生,你对他所研究的课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我们主张组成导师组,导师组用集体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   我们想建立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导师制度,实际上也会有多种方式和多种样式。在各个学校里面,因为学校的原因,因为学科的原因,可能也会有差异,我们希望有一种多样性的,就是在一个学校有一些多样性的指导方式。但是检验这种方式的合理性,应该是你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和标准,而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所以我倒赞成这些“不伦不类”,能够转换成高水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导师制度。   【光明网】:刚刚我们提到美国的老板制度,美国应该是现在的博士生教育第一大国。那您是不是认为它有一些比较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顾海良】:我觉得美国大学在博士生的培养上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考察过美国一些很著名的高校,考察过他们博士培养的情况。这里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就是他注重博士生培养中的,不管研究什么问题,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培养。假如说基础理论达不到要求,可以在进入博士生阶段以后再补习。你研究再现实的问题,基础理论总是一个支撑。不能因为研究现实问题就忽视基础理论研究。所以美国很多大学既是对博士生的培养,依然很注重对基础理论的研究。美国许多大学的博士生的资格考试,是比较严格的,或者叫中期
  • 京都大学何以成为日本诺奖得主摇篮——访京大校长山极寿一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共同主办的2016年中日大学论坛及系列活动在北京和济南举行,中日24所著名高校校长共同探讨了如何推进科技创新、创建一流大学等议题。论坛期间,被称为日本诺贝尔奖得主摇篮的京都大学校长山极寿一就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等话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中等身材,银灰须发,一袭深灰西装。这位人类学和灵长类学的世界权威,被京大学生爱称为“黑猩猩校长”。本届论坛上,各校一致认为科技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国际化人才是一流大学的首要课题。山极介绍了京大在这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即推崇自由学风,这也是京大自创办之初的基本理念。  “自由学风是以对话为中心的自学自习,帮助学生启发自我,”山极说,“在京大,基本所有教员和学者都参与基础教育,学生可以跨院系参加所有专业的所有课程和研讨小组,接触一流学者并到最前沿的研究现场开阔视野。”  据了解,为启发学生真正的兴趣及发现自身潜力,京都大学有许多特色之举,如部分专业可以用其他专业学分代替本专业学分,包括专业课在内几乎所有课程都不点名,转系也比较容易。  “入学考试汇集了优秀的生源,但他们此前学的都是有答案的知识,没有答案的问题才与创新相联。关键是启发学生自己的意识。京大的做法是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和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各种尝试并随时修正。”  除了自由选择,山极尤其强调对话的重要性:“提倡自学自习不仅仅是提倡独立思考,而是要与同学、教师、研究场所进行充分对话,去碰撞、切磋、磨练,才能产生新的想法,也会形成新的合作。”  在这种自由学风下,京大已经培养了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两位菲尔茨奖得主等众多国际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  京大是日本自然科学研究的重镇,同时对人文学科也极为重视。与京大出色的物理、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研究齐名的是有“京都学派”之称的西田哲学和中国学研究。  “人文社会学科对京大是必要的,不仅本身有重大价值,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山极说。  在京大,不少自然科学学者同时也从事人文社科研究。山极举例说,2012年以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山中伸弥教授同时也在研究医学伦理。“即使iPS细胞研究不断推进,人的身体可以再生、更新,但是不是应该有一个伦理上的界限?到哪个程度是允许的?没有伦理、规范,就无法合理地运用科学成果。这是自然科学者无法独立完成的,必须有人文科学,有历史、社会等角度,有时助推,有时施加限制,这也是综合性大学存在的意义。”  山极本人从事的灵长类研究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他曾在去年的TEDx京大专场上演讲,通过黑猩猩研究讲述暴力性的成因。“仅仅依靠科学,人类无法幸福,也无法获得生存下去的勇气。”  山极认为,人文社会学科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因此“绝对要避免裁撤教员和研究人员”。谈到中国也存在轻视人文学科尤其是文史哲等学科的现象,山极认为,中国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机性都比日本学生要强,但可能需要放慢脚步、沉下心来,能去对“暂时没什么用”的东西花时间和力气。  在介绍京大传统和成果的同时,山极也提出了一些反思。他介绍了京大应对当代挑战的新举措——“WINDOW”计划,“打开窗让世界和社会的风吹进来,培养野性刚毅、智慧的学生”。  山极认为,日本当代大学生普遍有依赖IT工具、网络和社交媒体,实际学习、生活限于狭小圈子的内向倾向,这导致偏颇、极端的看法越来越多。因此,要进一步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对话和国际研修、实习的机会,鼓励学生有野性刚毅的精神,积极亲身探索,培养真正的智慧。  山极认为,相比中国的大学积极应产业要求而动,日本的产学联合比较落后。一流大学固守基础研究,而视国际竞争为最大课题的企业则单独招聘大学毕业生重新培训或者将资金投给海外的大学,满足应用要求。  山极表示,当前京大也在致力于加强产学联系。一方面积极向企业介绍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争取更多支援,保持基础研究的地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不过基础研究对创新而言仍是最重要的。如果基础研究与企业的需求良好结合的话,一定能有新的创新成果。”
  • 聚焦仪器科技 华科大校长尤政在中关村论坛作主旨演讲
    5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在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中作题为《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思考》的主旨演讲。尤政从仪器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主要问题、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科学研究活动中,科学仪器设备的作用不可忽视,从上天到入海,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进步的重大进展,往往是以实验仪器和技术方法的突破为先导。先进仪器行业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仪器行业产值通常占GDP的5%左右。尤政介绍,仪器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者”和“奠基石”,是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倍增器”和“助推器”,也是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的“预警器”和“守护者”,仪器科学和技术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础研究的水平,仪器产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高端制造业的水平。仪器产业中,传感器备受关注。传感器是重要的“工业基石”,是各类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决定重大装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尤政介绍,我国目前是传感器生产与应用大国,品种齐全、产量第一,已完全可以满足低端市场的需求,但还不是传感器强国,特别是高端产品依靠进口,80%的传感器芯片依赖国外。针对目前仪器科研与产业存在的瓶颈,尤政表示,要创新测试方法和理论,实现“人无我有”的引领,解决“卡脖子”的窘境,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助力企业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此外,仪器产业高端产品要实现国产化,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普通产品要实现微型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做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据悉,尤政院士团队是国内最早从事智能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方面研究的团队之一,在前沿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工程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 天木生物DREM cell设备助力中国农大、清华大学完成蜜蜂肠道微生物单细胞高通量培养,实现菌株级别
    近日,天木生物DREM cell设备助力中国农大、清华大学完成蜜蜂肠道微生物单细胞高通量培养,实现菌株级别功能多样性研究。 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都存在微生物群落,典型的微生物群落包括土壤、海洋或江湖等环境微生物以及人体或动物肠道微生物等。其中,肠道微生物群越来越引起人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活性变化与多种疾病和生态表型有关,如糖尿病、肥胖、结肠炎和严重抑郁症等。因此,若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则能够更好地了解肠道共生体对疾病的作用机制,指导从肠道微生物角度出发的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的构建,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今年6月份,中国农业大学的郑浩团队和清华大学的张翀团队在 Microbiome 上发表了名为“Strain-level profiling with picodroplet microfluidic cultivation reveals host-specific adaption of honeybee gut symbionts”的研究论文,使用高通量皮升级液滴微流控细胞分选仪(DREM cell)开发基于液滴的微流控技术培养蜜蜂肠道微生物,验证了微流控液滴平台在肠道微生物培养组学中的可行性,为更复杂微生物群落的大规模研究铺平了道路。 (来源:Microbiome) 传统培养方式限制测序技术深入研究微生物的基因型和表型多样性复杂微生物群由多种微生物组成,这些微生物是多物种复合体的一部分。尽管属于同一属和种的微生物拥有一个共同的、且对于细胞功能和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的核心基因组,但它们仍然拥有相当数量的菌株特异性基因,导致它们在生理和毒性特性等方面的不同表型,这些差异菌株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宿主健康。 因此郑浩表示:仅在物种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群落是不够的,需要深入调查基因型和表型的多样性。培养是微生物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条件的不适合,或是缺少互利共生的个体,很少有微生物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轻松培养,对于复杂群落而言,往往也只能成功实现其中一部分占多数的,或快速生长菌株的有效表征,并且传统的培养方式通常是低通量的,丰富的菌株多样性往往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掩盖。 幸运的是,越来越强大的测序技术出现了,该技术可更深入、更清楚地了解共生肠道微生物组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16S rRNA 基因测序(16S rRNA gene sequencing)和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Shotgun metagenomic sequencing)是当前用于微生物群落分析的两种主要工具。 16S rRNA 基因测序一般用于通过选择性扩增和测序微生物 16S rRNA 基因的高变区来识别和分类微生物,可以通过相对少量的原始读长来获得有代表性的细菌分类学估计。其具有高通量,成本低的特点,并拥有相当多成熟的生物信息学工具。但这种方法的主要限制为分类群是根据基因组的单个区域的序列分配的,这导致了分辨率不足。此外,扩增引物的选择也影响很大,一些引物已被证明会导致特定分类群的代表性过高或过低,这可能导致对分类单元的表示存在潜在偏差。 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对从整个微生物群落中分离出来的所有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收集有关广泛基因组区域的序列信息,能够支持在物种水平上进行更准确的定义,提供更高的分类分辨率。同时还能支持进一步进行菌株水平的重建,得到新的基因或基因组,并对它们进行功能注释和途径预测以产生微生物群落的详细描述。但这种方法成本较高,需要深度测序获得更高的覆盖度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分辨率,以及更复杂的下游分析。“虽然基于测序的方法不限于可培养的微生物群,但 16S rRNA 基因测序方法在种内分析的分辨率上仍然极其有限,并且可能会被每个基因组的 16S rRNA 基因的多个不同拷贝混淆,这同样会造成对实际存在于环境中菌株功能的误判;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通过考虑更多标记基因或全基因组来提供更多信息,目前也已经开发了许多工具来分析宏基因组数据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来自取样时间的或空间的偏差往往需要更深的测序深度来弥补,但这也带来了急剧升高的成本。”郑浩说道。 液滴微流控平台可克服传统培养方式的缺陷因此,若有一种培养方法可突破传统培养方式的局限,则会大大减轻测序技术的压力。基于液滴的微流控平台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液滴微流控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指一种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的技术,在该技术下可以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微缩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因此又被称为“芯片实验室”。作为微流控芯片研究中的重要分支,液滴微流控是一种在微尺度的通道内利用流动剪切力或表面张力的改变,将两种互不相溶流体中的离散相流体分割成纳升级及以下体积的微液滴,并驱动微液滴运动对其进行操控的技术。张翀表示:基于液滴微流控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在直径为数十至数百微米并由不混溶的油和工程表面活性剂分割的介质液滴种划分微生物来消除群落培养中过度生长的快速增长种群的影响。由于微制造的物理孔或通道不会限制液滴,因此可以快速创建数百万个独立的培养系统实现单个肠道微生物体的高通量培养。这极大克服了传统培养方式的缺陷,为通过培养来表征来自肠道共生体的稀有类群提供了机会。为了证明微流控液滴平台在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的可行性,郑浩和张翀团队将蜜蜂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是与其他动物相比,蜜蜂的肠道细菌简单且稳定,宏基因组分析也表明,虽然蜜蜂肠道由数量有限的细菌系统发育型组成,但仍然存在显著的菌株水平多样性,个别菌株具有独特的基因组潜力和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在功能上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和健康相关,为在菌株水平分析肠道共生体与宿主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模型。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构建了一个微流体液滴平台,并产生了用蜜蜂肠道中的单个细菌细胞包裹的液滴;随后,收集液滴并进行孵育培养,确定了液滴中微生物的生长能力,宏基因组分析揭示了与常规测序方法相比蜜蜂肠道更高的菌株水平多样性,证明了微流体平台在分离和富集稀有微生物菌株方面的潜力。▲图丨微液滴生成(来源:郑浩)最后,结合分箱策略,得到了蜜蜂肠道微生物的大量基因组草图,并进行了功能预测和比较基因组分析。对双歧杆菌属的分析揭示了潜在分类单元的存在,它们在跨膜运输、肌醇利用以及多糖利用方面存在丰富的菌株多样性。研究人员还得到了来自 Lactobacillus panisapium 的新菌株,该菌种在以往的研究中被认为特异性来源于中华蜜蜂;通过进一步的基因组比较,发现来自西方蜜蜂的菌株中独特地含有一组与饮食阿拉伯糖利用相关的代谢基因簇,包括araf43A, rafB, abfA 和abfB,这可能与它对不同蜜蜂宿主的适应密切相关。 ▲图丨微流控液滴中蜜蜂肠道细菌的单细胞封装和培养(来源:研究论文)“总体而言,结果证明了基于液滴的培养在研究蜜蜂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适应性,同时这种方法也有潜力适用于其他复杂群落,在稀有类群的获得以及功能鉴定方面发挥作用。”张翀说道。他补充道,对于肠道微生物,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培养基质下的微流体液滴培养,结合 16s rRNA 扩增子测序以研究肠道微生物个体的膳食碳水化合物代谢或抗生素耐药性。我们的研究则着重于通过隔离培养以富集在常规状态下难以检测的稀有类群,结合宏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以较高通量实现对肠道稀有微生物的发现,以及代谢途径和功能预测,提供关于宿主和肠道共生体关系的崭新理解。“未来,我们可能会通过调整液滴大小、改善培养条件和测序方法来研究肠道真核微生物,并实现对单胞的高通量识别,这将进一步扩大我们对肠道复杂成员的理解。同时,我们的流程也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人类肠道共生体的研究,扩展对人类肠道稀有类群以及它们与健康关系的认知和了解。”相关产品 研究团队所使用的液滴微流控细胞分选仪(DREM cell)是天木生物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开发的皮升级液滴微流控单细胞分选平台,可将待筛选细胞进行包被形成单细胞微液滴,结合荧光筛选模型,可以在细胞水平完成微生物的高通量分离、培养、检测、分选等。 ▲图丨液滴微流控细胞分选仪(来源:天木生物) ‍ 高通量皮升级液滴单细胞分选系统(DREM cell)相比于传统筛选方法,筛选效率可提升1万倍,试剂消耗量可下降至百万分之一,在筛选通量显著提升的同时,单克隆筛选成本大幅度降低。该仪器不仅可广泛应用于细菌、酵母、动物细胞等的高通量筛选,还可以应用于蛋白、核酸、抗体等生物大分子筛选等相关研究领域。 项目技术参数液滴体积1-1000pL荧光激发与检测可选波段:(1)激发波长488nm,检测波长525±15nm,灵敏度1μM荧光素/单液滴(2)激发波长532nm,检测波长578±11nm,灵敏度100nM试卤灵/单液滴液滴生产频率0-10000个/s液滴分选频率0-1000个/s微注入速度0-1000个/s样品低温控制系统4℃恒温控制,±0.5℃工作环境常压状态下,室温,30%≤湿度≤80%,洁净暗室整机功率600W应用范围细胞、酵母、细菌、蛋白、核酸等 参考资料:1.https://blog.csdn.net/woodcorpse/article/details/125118043具有菌株分辨率的高通量、单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于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科学 (science.org)
  • 科技部专家组考察华中农大国家重点实验室
    由华南农业大学与广西大学联合申报的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已通过了科技部的初评,进入了复评环节。2011年1月23日,科技部组织了以中国科技大学李振刚教授为组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杨书勇博士、中国科学院李凤民研究员、复旦大学卢宝荣教授为组员的专家组来到华南农业大学,对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考察。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校长陈晓阳,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刘庆茂,广东省科技厅李彪处长,广西大学副校长陈保善,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志强、吴鸿、廖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出席考察汇报会。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刘庆茂致欢迎辞,并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很强的软实力,填补了国内外在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自主研究方面的空白,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他表示,“我们会积极支持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为实验室今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实验条件。”   陈晓阳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我们努力了十多年,近年来加快了建设力度。”他还表示,“我们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科资源,将该实验室建设成为热带、亚热带农业资源与利用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的平台,为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资源作出重要贡献。   当天,专家组一行认真听取了实验室副主任刘耀光研究员作的主题汇报,实地查看了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杀虫植物种质资源圃、亚热带树木种质资源圃、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作物育性发育与分子机理实验室、抗逆与养分高效利用等5个实验室,并分别与各实验室主要科研骨干进行了交谈。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以亚热带特色的农林植物资源,特别是重要农作物、亚热带果树、林木和动物等重要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以资源收集、保护与评价为基础,以重要性状的生物学研究为重点,进而对亚热带农业生物种质资源进行创新与保护性利用。   华南农业大学培育“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多年。目前,校内已建成了国内高校首屈一指的野生稻与栽培稻种质资源圃、亚热带果实种质资源圃、树木园、农药活性植物资源圃等4个种质资源圃 形成了系统研究“亚热带重要农作物”、“亚热带果树”与“亚热带林木”等三大类农林植物资源的优势特色研究领域 建成了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学科等学术平台 打造了一支含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等为学术带头人,以教育部创新团队为核心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
  • 中国农大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通过立项申请
    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组织申报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11月29日接受了专家现场考评与论证,经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质询和讨论等程序,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的立项申请。   北京实验室是“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教委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教育、科技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促进北京高校协同创新,通过开放、联合、协同的运行机制而主导建立的创新基地。其具体运作方式是学校牵头、校际合作、企业参与。   考评专家组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庞国芳院士为组长,来自其他科研院校的7位专家进行了现场考评论证。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市教委赵清处长、赵胤慧副处长。我校副校长傅泽田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院士,北京农学院校长王慧敏教授,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副主任江海洋博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黄昆仑教授,中粮集团营养与健康研究院丁庆波博士等。   会上,傅泽田首先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市教委领导及专家组一行莅临我校进行现场考评。他介绍了我校在食品学科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情况,并衷心感谢北京市教委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任发政教授代表牵头单位详细介绍了北京实验室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及申报团队的工作基础与运行管理。随后,专家组一行实地参观了教育部-北京市共建功能乳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相关实验室。   专家组认为,“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面向北京市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发展需求,对提高首都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各项制度和管理规范健全,硬件条件满足“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建设的需要。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具备完成实验室建设所涉及相关项目的能力。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的立项申请。   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的参加单位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农学院,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中粮集团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首农集团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资源集团,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
  • 中国农大“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课题通过验收
    8月1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胡小松教授负责的 “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课题通过科技部专家验收组验收。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曹健林出席了课题验收会并讲话,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出席课题验收会并致辞。 会议现场   柯炳生说,曹部长能出席这次课题验收会,说明科技部对食品非热加工领域的重视。科技部计划司副司长刘敏说,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筹划“十二五”的一年,今后国家863计划将更加重视创新和研究的精度、精确和精细。   “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联合多所高校和企业开展的“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课题。该项目负责人、食品学院教授胡小松向专家验收组进行了课题汇报。在汇报中胡小松介绍说,食品“非热加工”比传统“热加工”具有保持食物色泽、味道、质够等多方面优势,在我国“食品非热加工”产业的前景广阔,但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生产应用距离国际发达水平仍有一定距离。胡小松说,这一课题的实施在食品非热加工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特别是打破了国外对超高压技术垄断,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超高压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应用,发展前景广阔。   在现场参观完食品非热加工设备和演示后,专家们就超高压设备的结构、超高压食品的安全等问题向课题组提出质疑,胡小松一一进行答辩。经过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 现场参观   曹健林在最后总结讲话中说,这个课题选准了一个好方向,“非热加工”食品及其设备生产是一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这一课题有一个很好地组织形式,多所院校进行合作,还有企业的加入,较好地实现了多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相结合,出了不错的成果。同时,曹健林希望对于“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能够继续深入下去,并进一步加强创新研究。   中国农科院方智远院士担任课题验收专家组组长。
  • 浙大落马副校长曾被指系抵制新校长幕后推手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正门,褚健被批捕前主要在这里从事科研工作 褚健 资料照片   他是国内顶尖的学者,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但一边担任大学领导职务,一边管理校企将国有资产变为私有,又是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的&ldquo 原罪&rdquo 。   有人称褚健是&ldquo 蛀虫&rdquo ,也有人说褚健所在的中控科技产权清晰化是中国企业变革史上产权量化改革的一个缩影。在一系列高校领导的贪腐案例中,褚健是个典型。也正因为此,他揭开了高校校企管理混乱的漏洞:挣了钱算谁的?   在西湖西北角一处紧邻杭州植物园的地方,坐落着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进入大门,林荫道旁两排红白相间的楼房隐匿其间,里面不少是代表中国最先进科技的研究中心。   褚健从这里走出。论学术,他是自动控制理论前沿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论经商,他负责浙江大学校企管理工作,近十年,浙大校企经营运作,风生水起。   然而,这一切却在2013年12月末止步。来自浙江省检察院的消息证实,浙大副校长褚健因涉嫌职务犯罪、侵吞数亿元国有资产,目前已经被正式批捕。   新校长抵制风波的幕后推手?   1963年出生的褚健,2005年起任浙大副校长,迄今已有8年多。早在被批捕之前,一场半年前发生在浙江大学的&ldquo 新任校长抵制风波&rdquo ,曾一度将其卷入漩涡。曾有消息称,2013年浙江大学校长换人事件中,褚健曾是抵制新校长的&ldquo 幕后推手&rdquo 。   2013年3月12日,浙大原校长杨卫调任第七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浙大校长一职自此空缺。期间,浙大虽然运行如常,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去年春季的学位授予仪式上,学生毕业证、学位证上需要加盖校长名章,校长空缺,如何加盖名章,让浙大犯难,最终只好用校党委书记名章代替,才化解难题。2013年5月底,浙大新任校长人选从多个渠道传出。随后,消息确定新校长一职将由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担任。但当年6月21日起,便陆续有&ldquo 浙大校友&rdquo 在网上发帖,强调浙大校长的就任&ldquo 标准&rdquo ,包括必须&ldquo 年富力强&rdquo 、&ldquo 是专业学科领域的学术精英,应拥有国家院士的头衔&rdquo 等,此举被认为是有人发起的对新任校长林建华的抵制。   而褚健被捕后,有传言称,他正是这场风波的&ldquo 幕后推手&rdquo 。原因在于,杨卫被调任后,褚健成为新校长热门人选。当时常务副校长宋永华的呼声也很高,但宋永华非中国国籍,基本无望获得任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浙大教师透露,&ldquo 杨卫卸任后,宋永华任校长的呼声高,后来遭遇不少教师的联名杯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的国籍问题,从而致使浙大校长难产。&rdquo   2014年1月16日,浙江大学多位教授证实了这一传言。不少教师坚信,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拿&ldquo 校友会&rdquo 提出的新校长标准来看,褚健为最合适人选之一。根据本报记者求证,这场抵制校长风波,源自法国浙大校友会会长王晓杰。王晓杰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国内的校友不大方便,所以推举他为起草相关声明的发起人之一。2013年6月21日,他发表博文《浙大人应当把握自己的命运》,成为随后浙大各地校友会负责人发表联合声明的底本。   这个由他起草的稿子征求大家意见并修改后,形成了最终版的《浙江大学全球各地校友会负责人联合声明》。2013年6月22日,这份由50多人签名的声明由王晓杰通过个人微博最先发布,并最终演化为《反对林建华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的公开信。&ldquo 2005年时,褚健就有希望任常务副校长,但最终因为有人举报其经济问题而作罢。&rdquo 上述浙大教师说。   但包括王晓杰在内的多位各地校友会负责人均否认在&ldquo 抵制校长风波&rdquo 中,受到了&ldquo 幕后推手&rdquo 的指使。王晓杰说,其实事件源自于各界校友在QQ群里的一场讨论,最后才有了新校长人选标准,&ldquo 只是想表达一下校友们对新任校长人选的诉求。&rdquo   1月17日上午,记者在对浙江大学新闻办公室的采访中获悉,学校并不认为抵制校长的风波是导致褚健被捕的&ldquo 导火索&rdquo 。在其一份官方声明中,明确提出:&ldquo 有关部门事实上2012年就启动了本案件的查处,远早于2013年浙大新校长的任命。&rdquo   学术和企业两手抓的&ldquo 明星&rdquo   1月15日,记者走访褚健担任所长的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虽然楼道里仍然悬挂着褚健的照片,但他的办公室大门紧闭。隔壁办公室工作人员称,不了解褚健最近的情况。公开资料显示,褚健生于1963年4月,浙江海盐人。1978年,15岁的褚健考入原浙江大学化工系工业自动化专业,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之一。   1986年,褚健硕士毕业,正好赶上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及仪表专业(以下简称&ldquo 化自专业&rdquo )与日本京都大学首届博士联合培养课程,成为浙大化自专业中日联合培养第一人。1992年,29岁的褚健成为国内高校第一个工程中心&mdash &mdash 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次年,30岁的褚健成为浙大教授。该年,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中控科技集团的前身&mdash &mdash 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公司,褚健是创始人之一。此后20年,褚健的主要成就有:1999年&ldquo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rdquo 首批特聘教授,1997~2012年间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5年2月,42岁的褚健成为母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记者在褚健所在研究所核实,在被立案调查之前,褚健参评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在560位有效候选人中进入第二轮评审,是173位候选人之一。   在学术之外,早在20年前,褚健就有&ldquo 下海&rdquo 的想法。著名财经作家、杭州本地人吴晓波(微博)回忆称,1993年他在新华社任职期间,专访过褚健,当时褚健就提出了想创办一家高科技公司。   那次采访几天后,吴晓波的人物特写《少一个科学家,多一个企业家,划算吗?》被新华社通发全国。多年之后,吴晓波所提出的&ldquo 两难&rdquo 选择题,被褚健证明,做学问和做企业可以兼顾。   褚健走出实验室后,创办了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公司,后来更名为中控科技,成为该领域科技水准最高的企业。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报道,&ldquo 公司刚刚成立时,国内自动化行业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但中控的崛起打破了这一局面。2012年,中控集团拥有4000多员工,产值超过30亿元,并制定了国内自动化行业的第一个国际标准。&rdquo   在二十年里,几乎所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到浙江考察高科技企业,中控科技都是必到的一站。有褚健的同事评价说:&ldquo 除了长寿是一件不可知的事情外,褚健已经得到了一切。&rdquo   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老师廖定(化名)告诉记者:当年在江浙一带的商界,褚健确实很&ldquo 火&rdquo ,江浙一带的企业人士都以认识褚健为荣。   据浙江大学人事处(褚健直管部门)一位教职工介绍,褚健为人很有亲和力,一点也没有领导的架子。褚健被检察机关批捕后,一些浙大校友也四处发帖,为褚健的遭遇感觉惋惜。   褚健到底犯了什么事?   褚健为什么会被批捕,一直是个谜。1月17日上午,本报记者试图得到浙江大学校方说法,但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学校宣传部以及新闻办公室均以不了解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此前,有媒体以&ldquo 高校反腐&rdquo 为题材,将褚健列为一个校长腐败的典型。   浙江省检察院一内部人士此前向新华社记者证实,褚健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原因是涉嫌侵吞数亿元国有资产。&ldquo 实际上,多年来一直有人举报褚健,每次都没有结果。&rdquo 据本报记者了解,褚健被捕后,浙江中控科技公司也有其他高层被检方调查、询问。知情人士分析,褚健事发可能与多年前中控科技涉嫌掏空浙大海纳资产的传闻有关。工商资料显示,浙大海纳是1999年由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及褚健等人共同发起,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当年的招股书,浙大海纳上市时的核心资产主要包括浙江大学半导体厂、杭州浙大中控自动化公司、浙江大学快威科技产业总公司等三部分。三块业务经由资本运作,先后被剥离,并试图再次包装上市。2003年,中控科技完成了一次决定性的增资转让,作为创始人和高管的褚健获益极大,他和妹妹成为第一大股东,占60%的股份,褚健因此一度被坊间称为&ldquo 浙大首富&rdquo 。   工商资料显示,中控技术的控股股东中控科技集团的发展脉络比较清晰,从1999年至2002年内经过两次注册资本变更,分别是从100万元增资至1500万元,再增资至2000万元。此后,褚健成为集团前身中控科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可以发现,这一次校企产权私有化的动作,褚健家族是最大的获利者。   长期研究企业发展史的吴晓波告诉本报记者,这是中国企业变革史上一段迄今仍然争议重大的公案:从1998年到2004年,中国企业界发生过一场以国退民进为主题的产权清晰化运动,数以百万计的国有、集体企业被出售给私人,其中,苏南及浙北地区就有相当大的国有、集体企业被私有化,从客观上看,这无疑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中国产业经济的生产力,完成了产权私有化的&ldquo 惊险一跃&rdquo ,中国民营资本集团的格局是在这一时期被确定下来的。   记者查阅同期的国企产权重大案例发现,海尔、长虹、TCL、春兰及科龙等公司的产权改革,其产权清晰化方案多被诟病。香港学者郎咸平甚至针对上述企业进行过一次影响巨大的质疑,但均告无疾而终。正如已公布的信息,中控科技的产权清晰化,正发生在2003年。   吴晓波说,在这一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没有出台过产权量化改革的政策性条例,因为没有规矩,因此每家企业的产权清晰改革都手法暧昧甚至涉嫌违规。从现行法律意义上,几乎所有的产权改革都可以被视为&ldquo 国有资产流失&rdquo ,如果严格追究,每一个产权获益者都有&ldquo 侵吞&rdquo 之嫌。   &ldquo 官方从来都没有公布过非违规法则,但企业的发展需要产权的清晰,谁都在违规,可是只有一两个人被处罚,这就是制度性的问题。&rdquo 吴晓波说。   10年过去了,当年旧账再次被翻起,褚健或许只是一个个例,一大批在那个时代获益的企业家又将如何面对当年的&ldquo 原罪&rdquo ?   高校校企腐败的&ldquo 必然性&rdquo   近两年,是浙江大学的多事之秋。   2012年6月28日,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陈英旭被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7月12日被依法逮捕。次年3月19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陈英旭涉嫌贪污案,陈英旭被指控授意博士生陆续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22.6646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变现占为己有。   据悉,这是目前为止最大数额的科研经费贪腐案。而褚健被指控的罪名如果成立,那么他的涉案金额可能将刷新高校领导职务犯罪的纪录。   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说,褚健被捕一案,被疑与其开办公司侵吞国有资产有关,教育部多年前曾要求高校清理校产企业,理清校企关系,但不少高校一直未理清。 与社会舆论认为高校应该&ldquo 纯净&rdquo 相反,如果缺乏对校领导行政权力的制约,大学的贪腐可能更隐蔽,甚至以教育和学术的名义使贪腐看起来更加&ldquo 名正言顺&rdquo 。   他认为,高校实际上已经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比如,不少大学的校长既被认为是教育家,同时又是著名学者,还拥有副部、正厅的行政级别 多年前,还有校长担任校企董事长,身担多职。乐观来看,这是能者多劳 但从现实出发,这更是权力通吃、利益均沾。行政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可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既可凭借教学成果奖入选国家教学名师,谋求教育利益 又可申报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享受副部、正厅待遇,谋求学术利益。   近五年,江西因基建腐败落马的高校官员达14名,其中校长级的有3名。武汉市已有8名厅级高校领导因基建等贪腐问题落马 2011年,安徽4所高校工程建设贿赂案件总计38件,查处副处级以上干部13人。2013年以来,更出现高校校长密集被查处的事件。8月,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被一审以受贿罪判刑15年 11月,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利用招生收受大量贿赂,被警方带走调查&hellip &hellip   熊丙奇认为,行政权力过大,缺乏制约,才是贪腐的根源。&ldquo 约束行政权力,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校长职业化、高校去行政化、学术自治以及教授治校。&rdquo   记者了解到,针对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浙江大学目前已经成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但据浙大的教职工讲,该委员会刚刚成立徒具形式,尚未发挥实际作用。   对于浙大普通教职工而言,该案对他们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今年过年,学校将不再发放米、油、蔬菜等春节福利,并且取消了&ldquo 团拜会&rdquo 活动,严禁各个院系、项目中心私自组织员工吃饭庆祝。   &ldquo 学校搞个校企挣钱了,我们教职工一分钱红利分不到。现在企业出腐败了,上下都查得很严,倒霉的还是我们这些基层教职人员,正常的福利什么都没有了,可我们和腐败能搭得上边吗?&rdquo 廖定向记者诉苦说。
  • 工程院院士李宁疑涉嫌转移巨额科研经费被调查
    李宁的实验室之一,位于农大校内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李宁的实验室之二,位于农大校内神内中国农牧经营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李宁日前疑因涉嫌将其承担的转基因项目经费转移至名下公司被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带走调查。   7月初,这条消息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内流传开来。多位农大教师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确认李宁被查。   一位教师称,农大校党委发了通知,确认李宁被查,&ldquo 但没有进一步的官方消息&rdquo ,&ldquo 生物学院党委给大家发了短信,就是说这个事有,但没有通报他是因为什么事情被带走。&rdquo   据悉,李宁在农大有两处实验室,一处位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二层,另一处在神内中国农牧经营研究中心。与其在同一栋大楼实验室的多名学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宁已许久未出现在实验室。   媒体曾报道,有关部门对李宁的调查今年年初已开始启动。此后,相关传闻不断出现网络上。一名学生称,李宁的研究生目前均已转给其他导师。   中国青年报记者曾多次致电李宁,但其办公室电话无人接听,个人手机也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领衔一课题经费超千万元   一位农大教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ldquo 全农大都知道他的账不太清楚&rdquo ,&ldquo 主要还是转基因专项的钱的问题。转基因专项国家一次性投入过大,有200多亿元,最多的时候每年都有二三十亿元的预算,一个课题组可以拿到几百万元。&rdquo   &ldquo 这钱对搞生物的来说是笔很大的钱,项目又要求两年花完,根本不可能花完,可劲儿花也花不完,尤其学校和科学院不同,学校里水电房租学生都是免费的,光科研上用不了多少钱。按道理到期花不完要交回去,但是没人愿意交回去,就转到自己办的公司里。&rdquo 上述教师称。   中国青年报记者查询到,李宁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ldquo 973&rdquo 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之一。他主持的&ldquo 973计划&rdquo 及&ldquo 重大科学计划&rdquo 项目主要包括: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猪与小型猪疾病模型等。   其中,李宁领衔的&ldquo 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rdquo 课题专项经费为1581万元,周期3年。这一项目由7个研究课题组成,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其中,由李宁主持的&ldquo 表观遗传和miRNA影响性状形成的机制&rdquo 的单项课题经费为384万元。   我国于2008年启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生物育种产业被列为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预计在若干年内投资200亿元用于转基因研究。   2014年3月,财新网曾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称,2013年,中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缩减至4亿元,高峰期曾有20亿元。报道还称,有参与转基因专项管理的专家透露,降幅可能在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高。   上述教师同样表示,在去年的转基因争议之后,&ldquo 转基因专项钱控制得比较紧了,每个项目现在控制不超过300万元&rdquo 。   曾经的明星教授   李宁现年52岁,被带走前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农大的明星教授,被称为&ldquo 中国动物转基因克隆研究领军人物&rdquo 。   1982年,李宁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牧医系并留校任教。三年后,他前往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动物遗传育种硕士。1991年,他获得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   此后10年,李宁在联邦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2001年左右,李宁回到中国农业大学。   在一次专访中,他谈到了选择回国的原因:&ldquo 的确,在国外我能做很多事,但是你的知识产权、劳动创造,最终还是为这个国家在服务。所以我想尽快回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哪怕只是改变一点点,也是对中国的技术、产业的推进。&rdquo   李宁头上顶着一系列的光环,包括&ldquo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rdquo 获得者、&ldquo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rdquo 特聘教授、自然科学基金委&ldquo 创新研究群体&rdquo 学术带头人、科技部&ldquo 973&rdquo 项目首席科学家和科技部&ldquo 863&rdquo 计划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欧盟第5框架计划PigBioDiv2计划负责人等。   李宁的介绍及个人简历目前仍挂在农大的官方网站上。承担项目及课题一栏显示,他&ldquo 主持国家科学技术部&lsquo 973&rsquo 计划重大研究项目、&lsquo 863&rsquo 计划生物领域重大研究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重点攻关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美国USDA科技创新项目、中法科技合作项目、中德科技合作项目以及全球最大的猪育种公司PIC合同研究项目等18项。   7月28日,在西安召开的第34届国际动物遗传学大会上,李宁仍被列为大会组委会主席之一。但他并未出席。   据为其做过个人专访的一名记者透露:&ldquo 李宁很爽快,是典型的学术明星,愿意且很会跟媒体打交道。&rdquo   该记者称,今年年初他还联系李宁采访,当时&ldquo 李宁在新疆,表示愿意接受采访,但是因为截稿时间紧张,就没有采访他。&rdquo   名下至少4家公司   根据中国青年报记者查询,李宁名下有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分别在北京和无锡等地。   李宁为法定代表人与董事长的北京三元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延庆农场,成立于2009年1月19日,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公司一般经营项目有生物技术开发、种植饲料牧草、销售饲料。   另一家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李宁为股东之一,任副董事长。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属于台港澳与境内合资,注册资本为3333.33万元,包括非货币出资1833.33万元。出资历史信息显示,三位股东李宁、黄中石(外籍自然人)、北京中农大地科技发展公司分别出资1733万元、1399万元及199万元。   2007年,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曾与中国农业大学及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等合作克隆世界著名医用小型猪。   另一家与黄中石合作的北京济福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李宁为股东之一,并任经理。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333.34万元,包括知识产权出资为800万元。其中,李宁出资1200万元,但并未有资料显示其以何种方式出资。公司成立于2009年,经营项目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等。   此外,还有一家无锡科捷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30日,注册资本为2.75亿元。李宁为法定代表人,北京济福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公司投资人之一,出资三次,共计1.55亿元。该公司经营项目为:动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服务 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的研发。   该公司官方简介中称,&ldquo 公司以中国工程院李宁院士创新团队为基础,依托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江苏省和无锡市以及国家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有关资源&rdquo 。工商资料显示,目前该公司仍处于筹建阶段。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