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能源报告

仪器信息网能源报告专题为您整合能源报告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能源报告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能源报告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能源报告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能源报告话题讨论。

能源报告相关的资讯

  • 《中国能源报告(2018)》发布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月13日,《中国能源报告(2018):能源密集型部门绿色转型研究》在北京发布。该报告由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完成,聚焦电力、钢铁、水泥、化工、建筑和交通等能源密集型部门,围绕其绿色转型过程中的相关重大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介绍,《中国能源报告(2018)》评估了能源密集型部门绿色发展水平,探讨了能源密集型部门绿色转型的潜力及发展路径,预见了能源供应、加工转换及储运、能源使用和末端治理等过程的技术发展前沿,并模拟了中国能源密集型部门绿色转型的政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报告研究发现,未来电力需求增长空间大但增速放缓,在社会经济转型情景下有望于2041年达峰至12.0万亿千瓦时,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将有望于2023年达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则在2020年左右达峰。钢铁行业需求有望于2020年前达峰,后期随着建筑存量和钢材退役等因素的变动情况而发生波动,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短流程炼钢、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可促使钢铁行业排放尽快达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水泥产量与二氧化碳排放在2016年已达峰,但后期将伴有短期震荡,其中先进技术改造、燃料替代和原料替代将推进绿色转型。而化工行业中,电石、烧碱等传统化工产品增长潜力有限,烯烃和芳烃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将持续增长,高端聚烯烃塑料和特种橡胶等化工新材料将得到发展,以乙烯为代表的大宗基础化学原料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将有望于2041年左右达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随着高效车辆技术进一步发展、客运结构不断优化以及清洁燃料进一步推广,未来城市客运交通的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20年左右达峰,而城际客运交通将有望于2035-2045年达峰。对于建筑部门,研究发现,建筑能耗将有望于2040年前达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基于上述发现,报告还形成了先关政策建议。如加快创新能源绿色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电力行业绿色转型以发展清洁能源为主,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并推动制度建设与市场机制建设。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在于发展节能技术,并应持续推进行业供给侧改革、加强污染物的综合治理。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应推动先进技术改造,长期发展应推行燃料替代和原料替代。化工行业绿色转型要着重于转变生产方式、改善原料结构并辅以改进生产工艺,而实现长远发展则应引入突破性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报告还建议,客运交通绿色转型要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潜力,并大力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建筑部门绿色转型亟需构建节能技术体系,优化建筑集中供热供冷方式,提升建筑设备能源利用效率。 /p
  • 新材料新能源学术成果报告会在怀柔科学城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金秋十月、雁栖湖畔,2021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在怀柔科学城成功举行。10月13日,来自中科院纳米能源所、物理所、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科技企业、产业服务平台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以及相关领域的教授和在校研究生齐聚一堂,围绕当前新材料新能源领域面临的瓶颈和壁垒、学术成果和应用场景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怀柔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胡艳春致辞 中关村微纳能源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陈李强主持会议本次报告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怀柔区科学技术协会、北京中关村微纳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北京化学会、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联合承办。怀柔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胡艳春参会并致辞。报告会由中关村微纳能源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陈李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会峰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会峰主持报告环节报告会上,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再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洪伟,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亚和孙其君(由其博士生于金冉代做口头报告)依序作“高效电荷分离的光催化剂体系的构建”、“极化在光催化中的作用”、“复合与耦合纳米发电机”、“摩擦电调制场效应晶体管和仿生智能传感应用”现场学术报告、交流。 学术报告交流从左至右:孙再成、黄洪伟、杨亚、于金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法,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胡勇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铁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闫东鹏等专家以及现场的听众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动。 专家互动交流 会上,北京市科协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获得者颁发了《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入选证书》,感谢他们为推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颁发《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入选证书》合影
  • 研究报告称美国去年能源碳排放增3.4%,11年来首次上升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美国独立研究机构荣鼎咨询近日发布报告说,初步估算显示,2018年美国与能源消费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3.4%,是过去4年里首次增加,也创下自2010年美国经济复苏以来的最大增幅。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报告说,运输业连续3年成为美国碳排放的最大源头,其中货车运输和航空业的碳排放显著增加。另外,2018年年初的寒冷天气导致供暖需求增加,也是造成2018年美国能源碳排放显著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br/ & nbsp & nbsp & nbsp 电力行业也是美国能源碳排放的“大户”。报告说,2018年美国关闭燃煤发电厂数量创新高,取代燃煤发电的主要是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发电也成为满足美国用电需求增长的主力军。 br/ 总体来看,美国能源碳排放于2007年达到峰值,那之后到2015年以年均1.6%的幅度下降。自 & nbsp 2016年以来,美国能源碳排放年均下降水平明显放缓,2018年不降反升,距完成《巴黎协定》目标越来越远。 br/ & nbsp & nbsp & nbsp 报告写道:“美国已经偏离完成《巴黎协定》目标的轨道。2019年,这个差距会变得更大。” br/ & nbsp & nbsp & nbsp 2015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法国达成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当年奥巴马政府在推动达成协定时,曾承诺美国到2025年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26%至28%。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决定遭国际社会广泛批评。 /p
  • 《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在迪拜发布:石油化工新材料成为能源企业未来投资新风向
    5月27日,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简称经研院)在迪拜发布了《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简称《行业报告》),围绕“油气行业调整重塑”这一主题,分享探讨油气行业发展趋势,探寻投资合作机遇。这是经研院连续第16年公开发布《行业报告》。此次迪拜发布会是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经研院首次在国外召开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现场发布会,对进一步加强能源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建设、提升能源供应系统韧性以及加速世界经济回暖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吸引了相关公司和媒体代表近百人参会。报告提出,清洁能源投资迅速增长,全球化石能源占比2023年首次跌破80%,2023年,全球能源安全水平有所改善,能源转型在博弈中加速。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天然气需求保持增长,亚太地区继续推动消费增长,中东地区消费小幅增长,欧洲消费继续下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支撑石油天然气需求增长,同时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中国成品油消费达峰时点最早可能提前至2024年。未来,中国的石油消费将由燃料型向原料型转变,石油化工新材料将是能源公司未来投资的重点领域。未来,新能源领域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超高分子聚乙烯、碳纤维、EVA、POE等新材料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期。《行业报告》指出,独具特色的石油能源公司转型模式正在形成,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开创了众多新模式。油气行业发挥油气与新能源相互促进作用,正在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以清洁低碳能源生产供应为核心,打造清洁油品、天然气、地热、清洁电力、氢能、CCUS“六位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提供了一体化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行业报告》副主编吴谋远代表主创团队分享对油气行业的观察和研判。全球能源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重塑阶段。2023年,全球能源安全水平有所改善,全球能源价格总体回落,石油价格下降接近20%,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下降超过50%,碳酸锂、光伏组件价格下降超过50%,对全球经济保持增长特别是控制通胀起到了重要作用。《行业报告》分析认为,油气市场需求更趋集中,价格高位波动回落。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1.027亿桶/日,同比增加95万桶/日,布伦特原油年均价为75~80美元/桶。预计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为4.02万亿立方米,增速1.5%,亚太地区继续推动消费增长,中东地区小幅度增长,欧洲消费继续下降。《行业报告》分析认为,中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支撑石油需求增长,2024年中国石油需求将稳中有升,预计将达到7.64亿吨,同比增长1%。天然气依托其清洁、低碳、灵活、高效等多元优势,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能源,持续替代高污染燃料,支撑新能源规模发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6月12-13日召开第八届“能源化工分析技术及应用新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聚焦“分析仪器助力能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为广大从业者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我要报名)。
  • 特邀报告抢先看!新能源电池前沿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将于天津召开
    本次大会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为主题,聚焦电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围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氢与燃料电池、太阳电池、新体系电池等专题展开讨论,大会将搭建先进电能源材料、器件、系统集成应用领域的权威学术和技术交流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学生、企业家、投资者参加本次盛会。(【会议通知】电能源前沿技术与应用研讨会通知(第二轮))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单位天津中电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源技术》编辑部协办单位天津理工大学仪器信息网演讲嘉宾介绍韩敏芳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长聘教授系学术委员副主任燃料电池与储能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曾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挂职),国家“973计划”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项目负责人。兼任中国能源研究会 燃料电池专委会 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氢能专委会 副主任;能源行业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任;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 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 固态离子学分会 副理事长。国际学术会议(Asian SOFC Symposium)主席,第十四、十五、十六届北京市人大代表。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5部,专利180余项。燃料电池相关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全国建材行业2021年度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孙越崎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报告题目:高温可逆燃料电池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报告内容:提纲:1)高温可逆SOC发展背景及技术产业进展;2)高温可逆SOC技术-产业水平;3)SOC多场景应用及前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通过氧离子传导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高效率发电,有效降低碳排放;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是SOFC的逆过程,通过高温电解水/CO2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高效稳定长时储能。自十四五计划开始,国家科技部高度重视领域研发和示范。目前SOC相关电池、电堆技术正在走向产业化生产,电池、电堆产品在功率输出、发电效率、稳定性及多燃料适应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发电、电解系统也开始了多场景示范应用,包括:兼容多种燃料的SOFC分布式供能应用,高效低成本电解制氢-储能应用,共电解CO2制绿色合成气-负碳应用等等,涉及石化、电力、冶金、环卫等多个领域。赵金保国家特聘专家厦门大学教授安徽铧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现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能源与交通学部委员、国资委特聘专家等,历任 “863”先进能源领域主题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等。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政府科技奖励与荣誉表彰。在锂离子电池领域耕耘三十余年,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申请锂/钠离子电池关联发明专利200多项,其中130余项授权(包括日、美专利50余项)。多项重要成果落地转化,或被苹果、特斯拉等广泛应用。报告题目:水系锌电池正负极界面协同调控研究报告内容:水系锌电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势,但是常用的过渡金属基正极材料受到地壳储量和环境因素的严重制约。碘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0.54 V vs. SHE),理论容量为211 mAh g-1,是一种新兴的、丰产元素正极材料(海水中含碘量为50~60 μg L-1)。而且碘正极的储锌机制基于快速的转化反应机理,不涉及离子在无机晶格框架内的嵌入(脱出)过程,在反应动力学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针对锌碘电池锌负极不稳定、碘正极反应动力学受限和多碘化物穿梭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我们聚焦于水系锌碘电池电解质的开发,立足正负极反应界面的协同调控,力争同时实现I3-穿梭效应的抑制、碘正极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增强和锌负极的稳定化,推动高安全、长寿命水系锌碘电池的发展。沈炎宾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双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于丹麦奥胡斯大学。长期从事先进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界面化学调控、原位电化学机理研究。至今已在J. Am. Chem. Soc., Nature Commun., Joule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篇,是40余项中外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主持国家省市各级基金和产业界横向合作项目十余项,现兼任《物理化学学报》、《电化学》、《电源技术》期刊青年编委。报告题目:分子自组装调控高比能电池界面化学报告内容: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高比能锂金属电池能够为长续航电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武器装备等技术提供动力源,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高的能量密度必然带来差的稳定性。如何解决高比能和高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是领域的核心挑战。近年来,我们团队围绕金属锂电池“高比能和高稳定性”无法兼顾这一核心挑战,从锂金属电池界面化学稳定性角度出发开展研究,探索高比能活性材料和电极的界面反应机制,发展界面化学调控策略,为研制高性能锂金属电池材料和器件提供理论参考。在这个报告中,我将跟大家分享我们用分子自组装技术调控二次电池界面化学的研究进展。会议注册费7月15日前交费:2000元/人,学生代表1500元/人;7月15日后及现场交费:2500元/人,学生代表2200元/人。报名二维码汇款信息单位名称: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开户行:中国银行天津中北支行账号:277870507087汇款请备注会议名称或扫码付款:大会赞助欢迎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赞助本次会议,大会提供背景板企业LOGO展示,大会冠名、晚宴赞助、代表证赞助等。有关赞助事宜,请联系会议组委会。联系方式魏晖浩:13552834693(微信同号);weihh@instrument.com.cn 预定酒店:扫描二维码预定酒店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部分演讲
  • 新能源检测技术线上论坛日程揭晓:10报告聚焦锂电/太阳能/电动汽车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能源材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部分。当下,我国基于新能源发展的材料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1年福建宁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宁德时代新能源 “样板”,短短10年,锂电池集聚效应迅速形成,筑起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7月23日,广西玉林市1300亿锂电材料项目开工,广西正大幅度提升新能源材料布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家能源局日前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152万千瓦。光伏行业新增相关企业2.5万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新能源材料作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转换效率低、能量密度低以及成本高等诸多问题。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材料的种类,深入研究其结构、组成、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新能源材料的发展与广泛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ny2020/"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61f5685e-d829-4250-96b3-d507d8ea8589.jpg" title=" 640_300.jpg" alt=" 640_300.jpg" /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将于2020年8月17日,组织“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发展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新能源材料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检测技术专家,以网络在线报告形式,针对当下新能源材料研究热点、相关检测新技术及难点、新能源市场展望等进行探讨,为同行搭建学习互动平台,增进学术交流,助力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会议内容速览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8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strong /span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style="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none" tbody tr style=" height:42px"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51"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word-break: break-all " height=" 4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white" 会议形式?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402"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42" p span style=" color:black" 9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位专家线上报告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7px" td width=" 151"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white" 会议时间?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402"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47" p span style=" color:black" 8 /span span style=" color:black" 月 span 17 /span 日 span 9:30 /span — span 16:30 /span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7px" td width=" 151"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white" 哪些新能源材料?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402"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word-break: break-all " height=" 47" p span style=" color:black" 锂电、锂电用粘结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光伏材料、铅酸电池 span & #8230 /span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51"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white" 哪些检测项目?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402"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color:black" 电池失效、电池缺陷、循环稳定性、安全性能、表界面分析、动力电池回收 span & #8230 /span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2px" td width=" 151"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4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white" 哪些仪器技术?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402"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42" p span style=" color:black" 光谱、比表面测试,密度测试、 span SEM /span 、 span TEM /span 、 span AFM /span 、 span XPS /span 、 span TOF-SIMS /span 、 span AES /span 、 span XAS& #8230 /span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6px" td width=" 151"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4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white" 免费报名链接?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402"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46" p span style=" color:black"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ny2020/"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ny2020/ /a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80) 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20px " strong br/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 会议日程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8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strong /span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style=" margin-left: 2px border: none " align=" center" tbody tr style=" height:6px"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Calibri letter-spacing: 0 font-size: 14px"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 报告时间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 报告名称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244"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0, 176, 8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 主讲人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0px"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9:30-10:00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锂离子电池失效整体解决方案 /p /td td width=" 23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韩广帅 /p p (上海蓄熙新能源材料检测有限公司& nbsp )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0px"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10:00-10:30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新能源新材料测试的光谱解决方案 /p /td td width=" 244"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覃冰 /p p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0px"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10:30-11:00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日本电子新一代智能化场发射扫描电镜 /p /td td width=" 244"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陈青山 /p p (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0px"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11:00-11:30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混合离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缺陷钝化研究 /p /td td width=" 244"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杨智 /p p (西安交通大学)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0px"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11:30-12:00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稳定性提高 /p /td td width=" 244"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魏静 /p p (北京理工大学)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0px"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12:00-14:00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午休时间 /p /td td width=" 244"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中午休息(全体参会人员)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0px"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14:00-14:30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锂电池用粘结剂材料研究进展及其检测技术发展 /p /td td width=" 244"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邵丹 /p p (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0px"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14:30-15:00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大昌华嘉电池行业解决方案 /p /td td width=" 244"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樊润 /p p (大昌华嘉科学仪器) /p /td /tr tr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15:00-15:30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发展前景介绍 /p /td td width=" 244"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王绍荣(中国矿业大学)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0px"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15:30-16:00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锂电池表界面分析一站式解决方案 /p /td td width=" 244"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杨伟 /p p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0px" td width=" 93"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16:00-16:30 /p /td td width=" 255"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剖析及对策建议 /p /td td width=" 244" valign=" middle" nowrap=" " style="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align=" center" p 陈轶嵩 /p p (长安大学& nbsp )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9ddb0dd2-9168-4d89-bc03-a85919cd2897.jpg" title=" 1.png" width=" 200"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9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b14a8f57-5c03-4830-ac7f-ffec2c84bb8f.jpg" title=" 5e01816c22e42b15b7ca9a4644cf0e40.png" alt=" 5e01816c22e42b15b7ca9a4644cf0e40.png" width=" 200" height=" 29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报告嘉宾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a68fb138-96f3-4ab6-bb89-b391ed4136d1.jpg" title=" 王绍荣_副本.jpg" alt=" 王绍荣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王绍荣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王绍荣,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导,江苏省双创人才,创新团队首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资深研发人员。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2016年聘任中国矿业大学越崎学者。曾承担国家863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多项,经历了SOFC关键材料、电池结构、电池制备技术、电堆组装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研发;累计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1部,累计指导毕业研究生40多名。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5f5c497e-8c52-4e34-8469-8e58b5877681.jpg" title=" 魏静_副本.jpg" alt=" 魏静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魏静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0, 0, 0) " 魏静, /span 北京理工大学,预聘副研究员,2012年于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7年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7月加入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钙钛矿光电材料与器件等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Commun.,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Nano Energy等杂志发表论文15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ESI热点论文3篇,总被引次数超过600。研究领域: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钙钛矿光电材料与器件;微纳加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f8cb6be9-5157-414d-b4f2-8bf77200f81e.jpg" title=" 杨智_副本.jpg" alt=" 杨智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杨智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杨智,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2011.9-2015.12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学院研读博士,2014.2-2014.8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熊启华研究组,201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黄劲松访问学者,目前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方向:新型纳米结构光电探测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半导体量子点发光,论文先后被先进功能材料、Solar RRL,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收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f233a55f-c2a7-46e0-95b9-24616536fc71.jpg" title=" 陈轶嵩_副本.jpg" alt=" 陈轶嵩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陈轶嵩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陈轶嵩,工学博士、长安大学车辆工程系主任,车辆工程专业建设责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长安学者”青年学术骨干。兼任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程院汽车强国战略研究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货运装备技术分会副秘书长、陕西日报汽车专刊特约评论员等职。从事汽车、能源、环境、管理交叉学科研究10余年,主要学术领域: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评价、汽车产业规划与政策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5a722c48-cccf-47d4-9b04-50e773d79dbd.jpg" title=" 韩广帅_副本.jpg" alt=" 韩广帅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韩广帅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韩广帅,同济大学 助理研究员,上海蓄熙新能源材料检测有限公司 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电池失效分析。目前为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缺陷调查与鉴定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新能源领域技术专家,多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委员会委员。申请并授权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10多篇。建立了完整的锂离子电池非破坏分析和非大气暴露下的破坏性分析解析研究体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4f851ebe-8ebd-47f6-8884-7d5b26f424b1.jpg" title=" 邵丹_副本.jpg" alt=" 邵丹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邵丹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邵丹,博士,“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科技中心主任工程师”、“广东省动力电池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锂电关键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相关技术开发工作。完成国家化学储能材料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WTO-TBT/SPS新能源材料及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等国家级科技平台建设工作。主持完成多项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在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中担任项目骨干,在J. Mater. Chem. A,J. Power Sources,ChemElectroChem, Electrochim. Acta,J. Solid State Electrochem.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SCI文章。取得多项国际PCT和国内发明、实用新型专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4f501f93-9a21-4cf5-84d1-e509ea77cdfd.jpg" title=" 杨伟_副本.jpg" alt=" 杨伟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杨伟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杨伟,博士,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测试分析中心工程师2015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清华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加入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负责锂电池材料及器件的测试与失效分析工作。主要从事材料测试分析、锂电池失效分析工作,到目前共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中国专利10余项,2019获得年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3c74a0c4-afea-4057-9ddb-f283468d0c0d.jpg" title=" 覃冰_副本.jpg" alt=" 覃冰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覃冰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覃冰,中科院毕业后进入仪器行业工作已有11年,目前就职于岛津公司市场部,负责紫外可见近红外及荧光光谱仪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在分子光谱的应用上有丰富经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89369b2c-49e6-407f-8102-e16020bff0e9.jpg" title=" 陈青山_副本.jpg" alt=" 陈青山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陈青山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陈青山,日本电子 扫描电子显微镜 应用工程师 陈青山先生。从事扫描电镜售前、售后应用支持工作16年,经验丰富,熟悉掌握各类型扫描电镜的原理及应用。多次赴日参加培训和研讨会,熟悉多个行业对于扫描电镜的应用需求。为用户提供过大量仪器应用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8789a595-c908-40bf-8254-14b0266f2801.jpg" title=" 樊润_副本.jpg" alt=" 樊润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樊润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樊润,2003年至今,一直从事材料颗粒表征的相关仪器销售和应用工作,并且对新能源领域众多材料的检测多有涉及,希望将相关的检测技术与大家分享。 /p p br/ /p
  • 【赛纳斯】李剑锋教授受邀参加2022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能源化学论坛并做主题报告!
    2022年5月14日,我司首席科学家李剑锋教授受邀参加“2022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能源化学论坛”并做主题报告。报告主题为:拉曼光谱原位研究表界面反应过程报告摘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可提供物质指纹结构信息,且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然而,只有在粗糙的Au、Ag、Cu等材料表面才具有较高的SERS增强效应,极大地限制了实际应用。针对此瓶颈,我们通过构筑不同核壳纳米结构,发展了“借力”策略、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及其卫星结构策略,突破传统SERS对材料与形貌的限制,提升拉曼光谱的检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成功实现模型单晶、实际纳米催化剂甚至单原子催化剂表面重要能源/催化反应过程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捕获了不同表面反应中间物(OOH*、OH*、O2-等)的直接光谱证据,从分子水平阐明了氧化原、氢氧化、CO2还原等反应的机理与构效关系,以及界面水分子结构对催化机制的调控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将壳层隔绝模式拓展至其它等离激元增强光谱,发展了具有高灵敏的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荧光/磷光/和频等系列谱学技术。报告中涉及的技术利用我司最新研发的EC Raman电化学拉曼系统完成。全新EC-RAMAN电化学拉曼系统EC-RAMAN 产品优势:◆ 785nm制冷型拉曼光谱,可拥有更加优异的信噪比◆ 配合独创壳层隔绝表面增强技术,信号放大至百万倍级别◆ 外观简单,轻松便携:适应于实验室,现场等多种场合◆ 宽光谱范围:光谱范围最高可覆盖至3350cmˉ1◆ 光纤耦合,采样更方便◆ 建模简单:只需按照软件的提示逐步操作即可使用我司电化学拉曼光谱系统取得代表性科研成果:●Nature,2021,600,81●Nature Energy,2019,4,60●Nature Mater. 2019,18,697●Angew. Chem. Int. Ed,2021,60,9●J. Am. Chem. Soc. 2019,141,12192●Angew. Chem. Int. Ed. 2021,60,5708●Angew. Chem. Int. Ed. 2022,61, e202112749EC-RAMAN 技术参数:
  • 助力能源化工高质量转型发展——第三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8月9日,第三届全国石油化工分析测试技术暨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在山东烟台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主办,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共同承办,汇集了中国石油化工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以及仪器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等超过200人参会。会议现场会议举行了简捷的开幕式,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协会理事长张经华主持,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秘书长张宝吉,大会主席、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徐广通分别致辞。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秘书长 张宝吉致辞致辞中,张宝吉首先代表主办方对各界支持表示感谢。石油化工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但也面临能耗高、碳排放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进入“大炼油、大化工”时代,但也存在能源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本次大会以“加快分析技术的提升和突破,助力双碳背景下能源和化工领域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设置了许多与行业转型相关的专题报告,希望大家能够在本次会上充分交流,共同讨论,助力石油化工分析技术提升。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 徐广通徐广通在致辞中表示,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是新的大石化产业基地。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山东正从石化大省向石化强省迈进。本次会议能够在烟台顺利举行,离不开业内专家支持,也感谢组委会精心准备。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石油化工及相关分析检测技术的专家共聚一堂,希望能够借助会议的交流平台,提升国内石化分析技术水平,支持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协会理事长张经华主持开幕式开幕式后的大会报告环节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徐广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王汇彤主持。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王汇彤主持大会报告报告专家: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家 张建荣报告题目: 我国下一代汽柴油标准发展趋势探讨报告分析了国内外下一代汽车排放法规的发展趋势,结合双碳背景对车用燃料的要求,对我国下代汽柴油标准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对近期车用汽柴油国家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建议。张建荣表示,展望未来,双碳背景下,将导致车用燃料和能源多元化,同时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要求将导致汽柴油质量进一步升级;而油品产能过剩也将使市场竞争加剧,引发汽柴油质量的差异化需求。报告专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家&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新能源部经理 王维民报告题目:中国石化交通能源转型思考与实践 报告首先从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安全问题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等方面,阐述了目前传统能源企业面临转型发展的背景。重点介绍了中石化目前在能源转型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包括在光伏业务、充换电业务、氢能业务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例分享。报告专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史权报告题目:石油分子组成的多样性及半定量分析石油化学组成一直是分析化学家面对的挑战,随着高分辨质谱等现代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油化学组成的认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高分辨质谱实现对石油分子组成的定性认识虽然己经实现,但定量分析却非常困难,因为不同类型化合物在质谱检测中的响应差异巨大。报告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在重质油分子组成(半)定量分析分析方法开发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多种方法给合,实现各种化合物在质谱电离源中的有效电离,基于元素和组分数据对不同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进行归一化整合,形成覆盖全组分的分子组成定量分析。报告专家:安捷伦大中华区能源与化工行业技术总监 管振喜报告题目:安捷伦科技与中国石化行业安捷伦多年来深耕石化分析检测相关应用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和相关解决方案。管振喜主要概述了安捷伦目前在气相色谱仪、色谱软件耗材以及石化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等各方面的产品及相关服务情况。报告专家: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 徐广通报告题目:石油炼制与化工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分析技术支撑实现双碳目标、适应新能源变革、应对市场结构性需求变化、保障油品质量升级、促进数宇化转型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面临的主要挑战,而提质增效则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主题。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和分析信息的获取是支撑企业实现高质量及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发展的新需求和挑战也为石化分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报告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分析学科、分析技术、分析仪器的进步以及近年来石科院分析团队的工作实践,就石油炼制与化工领域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分析技术支撑进行了探讨。报告专家:PAC全球标准化国际总监Ortwin Costenoble报告题目:Global Standards’ Evolution from an Instrument Manufacturers Perspective标准确保了分析测量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靠性,使技术兼容并实现公平竞争。标准存在区域差异,而国际机构如ISO、ASTM、USP等的努力实现了全球标准的统一。报告主要介绍了PAC对国际标准的思考以及其参与石油化工分析相关国际标准制修订的实践。报告专家: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 柳华报告题目: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检测方法介绍报告主要介绍了传统航空燃料产品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对比介绍了可持续航空燃料广能指标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 (HPLC)、全二维色谱 (GCxGC)、碳同位素等先进仪器分析方法在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报告专家:荷兰达芬奇实验室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Yun Lum Cheng报告题目:Introduction of DVLS company and LGI(Liquid Gas Injector)&FPA(Fast Peroxide Analyzer)报告介绍了荷兰达芬奇及其喷射型非稳相态进样器(LGI)以及色谱法快速痕量过氧化物分析(FPA)。 展商区本次会议还将进行1.5天,除精彩的报告交流之外,还设有展商区。会议也得到了相关分析仪器企业的支持。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将对会议进行持续报道。
  • 8月2-4日!电能源前沿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嘉宾阵容揭幕:60+国内外专家报告,产学研专家学者齐助力
    会议介绍会议主题: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本次大会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为主题,聚焦电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围绕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基础、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钠离子电池及材料、锂金属及固态电池、先进发电及新型储能等专题展开讨论,大会将搭建先进电能源材料、器件、系统集成应用领域的权威学术和技术交流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学生、企业家、投资者参加本次盛会。会议信息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单位天津中电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源技术》编辑部会议时间2024年8月2-4日(2日下午报到)会议地点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大会主席:刘兴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演讲议程8月3日上午 大会报告8:30-8:40开幕式致辞主持人刘兴江时间报告题目演讲嘉宾8:40-9:10固态锂电池未来发展南策文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9:10-9:40提高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的技术方向杨裕生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防化研究院9:40-10:10Quick Degrad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on Batteries逢板哲弥日本化学会前会长10:10-10:30茶歇10:30-11:00电能源科技前沿及创新发展刘兴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11:00-11:30太阳能光伏产业化前沿技术及发展沈文忠上海交通大学11:30-12:00绿色制氢与燃料电池研究进展邵志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2:00-13:30自助午餐8月3日下午 分会场一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基础主持人:郑洪河 高学平13:30-13:50正极材料技术革新升级动力和储能锂离子电池黄学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3:50-14:10锂离子电池界面溶剂化结构调控艾新平武汉大学14:10-14:30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刘兆平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14:30-14:50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应用研究王振波哈尔滨工业大学,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4:50-15:10废旧锂电正极材料修复再生与回收再利用戴长松哈尔滨工业大学15:10-15:30茶歇主持人:黄学杰 刘兆平15:30-15:50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高效制备研究曹雁冰中南大学15:50-16:10锂电池硅负极预锂化与基于SEI新机制的界面调控方法郑洪河苏州大学16:10-16:30超高镍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调控高学平南开大学16:30-16:50水系锌电池正负极界面协同调控研究杨阳厦门大学16:50-17:10电解液调控转换反应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王丽平电子科技大学17:10-17:30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本质安全设计及产品迭代应用种晋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00-20:00晚宴8月3日下午 分会场二锂金属及固态电池主持人:杨勇 姚霞银13:30-13:50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的改性及其表征杨勇厦门大学13:50-14:10氧化物固体电解质与固态电池研究进展郭向欣青岛大学14:10-14:30NASICON结构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汤卫平上海交通大学14:30-14:50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姚霞银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14:50-15:10硫化物(卤化物)全固态电池研究进展王建涛国联动力研究院15:10-15:30茶歇主持人:刘全兵 张卫新15:30-15:50高镍三元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构建与电化学性能调控张卫新合肥工业大学15:50-16:10反应性聚合物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的设计与调控旷桂超中南大学16:10-16:30高比能固态电池技术研究李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16:30-16:50电动飞行器用高比能锂金属二次电池技术探索与实践赵子寿中电科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50-17:10电化学纳米反应器设计及其锂硫电池应用研究刘全兵广东工业大学17:10-17:30高性能锂原电池研究及工程化苏晓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18:00-20:00晚宴8月3日下午 分会场三先进发电及新型储能主持人:张华民 陈永翀13:30-13:50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产业化现状及展望张华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3:50-14:10电化学能源转化与储能的离子传导膜研究王保国清华大学14:10-14:30半开放锂浆储能专用电池技术进展陈永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14:30-14:50水系铁镍电池氢电双储能技术探讨与应用宋二虎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4:50-15:10功能化水系电解液设计和储能机制研究姜珩吉林大学15:10-15:30茶歇主持人:齐志刚 韩敏芳15:30-15:50燃料电池技术硬核及政策市场双轮驱动齐志刚北京新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15:50-16:10甲醇燃料电池优化及发展行业专家16:10-16:30高温可逆燃料电池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韩敏芳清华大学16:30-16:50阴极闭式空冷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应用王涛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航天氢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16:50-17:10电解制氢研究与实践俞红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7:10-17:30基于酞菁配合全共轭COF氧反应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李忠芳山东理工大学18:00-20:00晚宴8月4日上午 分会场四锂离子电池及系统主持人:沈炎宾 种晋8:30-8:50进一步理解锂离子电池的机理何向明清华大学8:50-9:10含共晶溶剂添加剂电解液及其金属锂二次电池性能研究钟海暨南大学9:10-9:30智能电池:让电池更加透明、聪慧、灵活李宜丁北京理工大学9:30-9:50基于EIS的电池健康状态监测技术研究丁飞河北工业大学9:50-10:10茶歇主持人:何向明 丁飞10:10-10:20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栗欢欢江苏大学10:20-10:40分子自组装调控高比能电池界面化学沈炎宾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10:40-11:00宽温域高安全锂电池技术进展刘恋中电科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00-11:20电池组安全性管理及主动均衡技术研究李琨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11:20-11:40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在锂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郑立才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12:00-13:30自助午餐8月4日上午 分会场五钠离子电池及材料主持人:徐国平 周震8:30-8:50复合磷酸铁钠钠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夏永姚复旦大学、上海璞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50-9:10钠离子储能电池及系统的开发及思考涂健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9:10-9:30储能用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研究曹余良武汉大学、深圳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9:30-9:50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储钠性能研究章根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50-10:10茶歇主持人:夏永姚 曹余良10:10-10:30高安全性钠离子正极材料和电芯研究进展徐国平天津中电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10:30-10:50固态钠电助力双碳目标周震郑州大学10:50-11:10安全高能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严振华南开大学11:10-11:30高能量密度钠离子电芯开发戚兴国中科海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2:00-13:30自助午餐8月4日上午 分会场六先进发电及新型储能主持人:张超 左志强8:30-8:50太阳能电池多尺度多物理场仿真李微天津理工大学8:50-9:10空间用钙钛矿基叠层太阳电池张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9:10-9:30临近空间太阳能飞行器能源系统的智能管控左志强天津大学9:30-9:50核电源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吕冬翔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9:50-10:10茶歇主持人:曹高萍 阮殿波10:10-10:30高功率、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的设计与工程化阮殿波宁波大学,俄罗斯工程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两院外籍院士10:30-10:50基于多电子机制构建高性能新体系电池黄永鑫北京理工大学10:50-11:10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曹高萍解放军防化研究院11:10-11:30超级电容器在功率电能源中的应用及技术进展时志强天津工业大学12:00-13:30自助午餐会议注册费7月15日前交费:2000元/人,学生代表1500元/人;7月15日后及现场交费:2500元/人,学生代表2200元/人。报名二维码汇款信息单位名称: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开户行:中国银行天津中北支行账号:277870507087汇款请备注会议名称或扫码付款:大会赞助欢迎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赞助本次会议,大会提供背景板企业LOGO展示,大会冠名、晚宴赞助、代表证赞助等。有关赞助事宜,请联系会议组委会。联系方式参会报名:付甜甜:15900363004(微信同号);futiantian@cjpstj.com郁济敏:13920991365(微信同号);yujimin@cjpstj.com会议赞助:李 静:13612001386(微信同号);lijing@cjpstj.com郁济敏:13920991365(微信同号);yujimin@cjpstj.com徐冰:15922000313(微信同号);ltip_xubing@126.com魏晖浩:13552834693(微信同号);weihh@instrument.com.cn预定酒店:扫描二维码预定酒店(022-58038666)酒店路线:天津南站:1)直线距离600米,步行10分钟可到达酒店;公交车312路、707路→社会山中心下车(一站地)→步行5分钟抵达酒店;天津站(东站):站内乘坐地铁3号线→南站方向→南站终点站下车;天津西站:站内乘坐地铁6号线 →红旗南路→地铁3号线→南站方向→南站终点站下车;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站内乘坐地铁2号线→曹庄方向→天津站换乘地铁3号线→南站方向→南站终点站下车;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
  • 明天播!赠书|新能源之储能、清洁能源检测技术专场预告
    2023年11月28日-30日,仪器信息网与日本分析仪器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第六届“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网络会议,北京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协办,分设四个专场:中日科学家论坛暨氢能源发展与检测技术、新能源电池检测技术、储能材料检测技术、清洁能源检测技术。邀请新能源材料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检测技术专家,以网络在线报告形式,针对当下新能源材料研究热点、相关检测新技术及难点、新能源市场展望等进行探讨,为同行搭建学习互动平台,增进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明天(11月30日),将为大家直播储能材料检测技术专场、清洁能源检测技术专场。直播间还将设置分享赠书、发红包等活动,欢迎报名参会!一、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日本分析仪器工业协会二、 协办单位北京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三、 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ny2023/ 四、 分享赠书活动将会议直播间分享朋友圈集赞10个,即可获得由袁志刚编著的《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书籍一本,具体兑换方式见直播间管理员通知,欢迎参与活动。五、 “清洁能源检测技术”专场预告时间报告题目演讲嘉宾清洁能源检测技术(11月30日上午)09:30天然气水合物渗流特性测定方法及进展张郁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10:00JEOL新一代高性能双束系统及环境颗粒检测系统(PCI)的介绍张玮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0:30非铅钙钛矿的瓶颈问题肖立新北京大学 教授11:00聚合物矩阵网络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魏静北京理工大学 特别副研究员六、“储能材料检测技术”专场预告时间报告题目演讲嘉宾储能材料检测技术(11月30日 下午)14:00储能相变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张江云广州工业大学 副教授14:30Agilent 5800在储能电池行业的应用及技术优势赵志飞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5:00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粘结剂进展仲皓想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15:30岛津XPS在新能源材料分析中的应用王文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6:00基于金属热反应硫化锂正极材料的制备邢震宇华南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七、 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按分享顺序)张郁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个人简介】张郁研究员主要从事天然气水合物领域的相关工作,包括复杂沉积物体系天然气水合物实验与理论、天然气水合物高效开采技术、天然气水合物钻采安全等方面,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9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入选2019年“广东特支计划”本团创新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课题等项目11项。共发表SCI论文85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件,美国专利7件,参与编制标准2项。担任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热物性专业委员会委员。【摘要】与传统油气藏不同,天然气水合物以固体的形式赋存于沉积物的孔隙或者裂隙,因此其不能像天然气或者原油直接依赖于自身的流动性而实现流动,必须吸收由储层、外界环境、或者人工提供的能量,将其分解成甲烷和水,方可能在沉积物中流动。沉积物的渗流能力决定了气水在储层中的流动,对水合物开采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与方案制定中必须的关键基础物性。水合物存在时沉积物的渗流规律与孔隙空间的微观几何结构密切相关,水合物样品的合成以及在孔隙结构中复杂的赋存形式造成了含水合物沉积物渗流实验相对困难。本报告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体系渗流特性测定的相关技术方法以及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与结果。张玮 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个人简介】现任日本电子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FIB-SEM双束系统及氩离子截面抛光仪的样品测试、技术应用以及培训工作,具有丰富的聚焦离子束、双束系统、扫描电镜等理论基础和应用经历。硕士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专业,主研方向为天然生物材料的压电性质和实际应用,积累了丰富的测试样品制备、超微切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测试研究经验。本科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学系,主要学习方向为合金钢的热处理方案设计和力学性能优化。【摘要】本报告将从TEM设备联用、STEM快速检测、硬件更新,三个方面介绍JEOL年初发布的新一代高性能FIB-SEM双束系统。同时将介绍JEOL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业开发的PCI颗粒物监测软件系统。肖立新 北京大学 教授【个人简介】肖立新,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中国材料学会太阳能分会秘书长、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 中国北区执委会学术副主席、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显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长期从事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方面的研究,如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器件,光伏材料及其器件物理等。主持过多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承担973项目子课题。发表国际学术论文160余篇及申请专利共30余件,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编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第一、二版),译著《有机电致发光-从材料到器件》,参与编著《锂离子电池》。2015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摘要】从介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问题出发,阐述非铅钙钛矿材料的重要性,继而介绍非铅钙钛矿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非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瓶颈所在,从而阐述如何突破瓶颈。魏静 北京理工大学 特别副研究员【个人简介】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特聘副研究员,2012年于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7年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7月加入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钙钛矿光电材料与器件等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Commun.,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Nano Energy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热点论文3篇,总被引次数超过2000。研究领域: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钙钛矿光电材料与器件。【摘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6%,但寿命远低于工业所需的25年,严重限制了其商业应用。目前报道的多数钙钛矿电池在水分、光照、热或其他因素的干扰下都会严重失效。对此,我们通过设计新型电子传输材料和结构来提高钙钛矿器件的稳定性。本工作首先研究了钙钛矿薄膜的退化机理,之后通过优化电子传输层(ETL),特别是开发新型紫外惰性电子传输材料及基于聚合物矩阵网络的低温介孔结构,来提高PSCs在潮湿环境或光照下的工作稳定性。我们制备了ITO/UV惰性ETL/ Cs0.05FA0.81MA0.14PbI2.55Br0.45/Sprio-MeOTAD/Au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其功率转换效率达到21%,光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优化后的器件在一个太阳光强下持续光照,最大功率点电压下工作600小时后,保持99%以上的初始性能。在进一步的工作中,需要深入研究PSCs的复杂降解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具针对性的薄膜改性方法和新型器件结构。张江云 广州工业大学 副教授【个人简介】张江云,博士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访问学者,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动力电池及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热管理,热安全和热灾害防控,具备热能工程与材料学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目前主持/参与国家级,市厅级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件,参与技术标准编制7件,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摘要】电池的热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及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储能相变材料由于具有高潜热等优势而在热管理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有机相变材料石蜡。本报告以提升电池热安全问题为宗旨,主要从相变材料(高导热型,电绝缘和阻燃型)的制备,性能检测和表征,热管理性能评估几方面系统阐述储能相变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赵志飞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个人简介】安捷伦原子光谱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环境、制药、食品等行业无机元素分析技术支持。【摘要】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能量储存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技术增长、促进电动汽车及电网等大规模用电系统发展的关键。本报告以电化学储能中的液流电池为例,介绍ICP-OES在储能行业的应用及技术优势。仲皓想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个人简介】仲皓想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后,2012年进入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工作,2017-2018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锂离子/锂硫电池(高分子粘结剂,高容量正负极材料)及锂金属等新能源材料基础及其产业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数项,参与多项国家及广东省项目;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7项已授权、1项美国专利授权。【摘要】现有正负极材料的动力电池比能量已逐渐逼近理论极限,要想提高比能量,必须使用具有更高容量的新一代正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是商业石墨十倍以上的硅材料多年来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始终未能实现在高容量负极中大规模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硅嵌锂时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作用,导致高容量硅基负极无法实现长期稳定循环。 如何消除或者缓解体积膨胀导致的负面作用是让硅基负极走向实用化的研究重点。粘结剂在电极中的比重虽小(质量分数≤10%),但是在减小体积膨胀和保持硅基负极结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开发功能粘结剂是抑制硅基负极膨胀,提升硅基电池性能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我们开发了一系列高粘结力粘结剂,高弹性粘结剂及高电子/离子导电粘结剂等,显著提升硅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王文昌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个人简介】岛津分析中心应用工程师,201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专业,曾先后在首钢技术研究院分析中心工作,在英国Kratos总部交流学习,负责XPS的应用开发、技术支持、合作研究等工作,使用XPS技术开展新型材料表征相关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合作发表多篇SCI论文,熟悉XPS数据处理及解析。【摘要】岛津XPS技术特点及其在新能源材料分析领域的应用邢震宇 华南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个人简介】邢震宇,副研究员,香江学者。于2012年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取得化学学士学位(导师:杨柏),于2016年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导师:纪秀磊&陆俊),于2017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陈忠伟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8年被引进到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邢震宇担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此外,邢震宇还同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和会议评审专家。此外,还担任材料研究与应用的副主任编委,Batteries (IF=5.938)的Editorial Board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IF=15.122)、Nano Research (IF=10.269)、Renewable (IF20)、Carbon Research (IF20)、Materials Futures (IF20) 的青年编委。 目前,邢震宇的研究方向包括:(1)金属热反应制备功能材料;(2)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3)锂硫电池和钾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共发表40篇SCI论文,总引用次数4500,H-index为27。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Energy(1篇)、Advanced Materials(1篇)、Nano Energy (4篇)、Energy Storage Materials(1篇)、Small Methods (1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篇)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4篇。 在产学研方面,邢震宇与宁德新能源展开合作,并在多个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摘要】近些年,传统锂离子电池已经无法满足电动汽车对于高比能的需求,而典型的高比能锂硫电池由于锂枝晶带来的安全隐患又无法真正市场化,因此,作为一种同时兼顾高比能和高安全性要求的硫化锂-硅新型电池体系开始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重点。但是相对于日益成熟的硅负极材料制备,硫化锂正极材料受限于活化电势高、倍率性能差和容量衰减快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硫化锂-硅这一电池体系的发展。报告人基于金属热反应制备功能材料一系列系统性的工作积累(Chem. Commun., 2015, 51, 1969 Nano Energy 2015, 11, 600 ChemNanoMat2016, 2, 692 Carbon 2017, 115, 271 Small Methods 2018, 2, 1800062),在对金属热反应瞬时高温性、强还原性和物相分离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基础上,首次通过金属热反应制备了高容量循环稳定的石墨烯包覆的硫化锂纳米胶囊正极材料(Nature Energy 2017, 2, 17090)。除此之外,报告人基于金属热反应首次制备了过渡金属/硫化锂纳米复合物并系统研究了过渡金属对硫化锂电化学行为的影响(Advanced Materials 2020, 32, 2002403)。八、 会议联系会议内容:杨编辑 15311451191(同微信) yanglz@instrument.com.cn会议赞助:刘经理 15718850776(同微信) liuyw@instrument.com.cn
  • 拥抱氢新能源,共筑零碳世界|HORIBA开放日——能源与环境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9月13日,HORIBA开放日——能源与环境主题研讨会在HORIBA 厚立方(C-CUBE)大楼成功举办。HORIBA集团主席兼CEO堀场厚先生、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党委书记严健明先生、HORIBA集团全球能源与环境负责人兼HORIBA汽车事业部全球总裁George Gillespie先生、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燕中凯先生等出席会议。百余位特邀嘉宾、合作伙伴、用户代表共聚一堂,聚焦氢能、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热点话题,探讨双碳背景下能源与环境发展趋势,推动前沿分析与检测技术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会议现场 战略合作签约:与嘉定区安亭镇人民政府深化协作,共同发展 会议伊始,HORIBA集团主席兼CEO堀场厚先生、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党委书记严健明先生分别致开幕辞。之后,举行了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人民政府与HORIBA中国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HORIBA集团主席兼CEO堀场厚先生致辞堀场厚先生对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表示感谢。他回顾道,上一次访问中国是在2019年,那时决定了在上海嘉定进行一项大的投资,同时也对HORIBA 中国员工的才能和孜孜不倦、精力充沛、勇于挑战的品质印象深刻。能确信的是,如果将HORIBA全球的技术优势与中国智慧相结合,HORIBA能更好地为广大中国用户提供多样的、全面的、本地化解决方案。4年过去了,HORIBA的优秀人才正在厚立方(C-CUBE)的大楼里辛勤工作。现在,HORIBA期待与所有到场嘉宾共同探讨如何携手共创绿色发展的美好未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党委书记严健明先生致辞严健明先生代表安亭镇党委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安亭在能源方面的工作布局和相关进展。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人民政府与HORIBA中国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本次协议由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副镇长顾青先生和HORIBA业务代表鲍杰先生进行签约,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党委书记严健明先生、嘉定区经委副主任张静萍女士、嘉定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云峰先生、HORIBA集团主席兼CEO堀场厚先生、HORIBA集团中国区总负责人木村祐子女士共同见证。) 报告环节:聚焦氢能、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领域,共探发展 HORIBA集团全球能源与环境负责人兼HORIBA汽车事业部全球总裁George Gillespie博士在报告环节致辞George Gillespie博士对各位嘉宾来到厚立方参加本次研讨会表示感谢。HORIBA的能源和环境业务覆盖从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到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新兴领域。同时,可从工业过程的环境管理等方面为各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现在,HORIBA 将与大家一起解决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新挑战,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燕中凯先生在报告环节致辞燕中凯先生代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向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也对包括HORIBA在内的为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仁表示感谢,认为本次研讨会的相关话题对推动前沿分析与检测技术发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HORIBA英国 能源创业孵化部总经理Oliver Mellor先生分享报告Oliver Mellor先生作《全球氢供应和应用市场趋势及脱碳之旅》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美国、欧盟和中国在减碳和供氢方面的不同战略,并对中国的氢供应及应用市场给出相关建议,包括研发测试需要的电解槽技术,提升电解槽产能,修订相关标准以进入全球市场等。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氨能)技术中心主任何广利先生分享报告何广利先生作《氢能制储运技术分析与展望》主题报告,讲述了氢能在交通领域和工业领域的降碳潜力,讨论了氢能经济型目标、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目标,分析了不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优缺点、碱性水电解的主要技术问题、质子膜电解水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介绍了高压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和中压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优势和经济性等。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卓平先生分享报告余卓平先生作《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展望》主题报告,讲述了碳中和与全球氢能的发展趋势,展望了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并介绍了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在提升测试验证能力、促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工作进展。他讲到,碳中和目标下驱动的全球能源转型正在引发氢能产业发展热潮,中国已明确氢能产业是国家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已开始进入市场导入期阶段,迫切需要提升测试验证能力和标准法规的引领,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愿与大家共同努力、贡献力量。大会报告之后,制氢主题论坛、燃料电池主题论坛、降碳主题论坛并行召开,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蒋玉楠女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氢能技术部主任肖国萍女士、康明斯电解槽工程负责人刘永浩先生、四川亚联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根银先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肖梅玲女士、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系统开发工程师聂玉洁女士等十余位嘉宾分享报告。三个分论坛现场 (制氢主题论坛、燃料电池主题论坛、降碳主题)分论坛报告嘉宾掠影 参观厚立方(C-CUBE):加深交流,促进行业发展 为了加深和嘉宾们的交流,并了解最新的分析和测量技术,会议期间还安排了厚立方(C-CUBE)的参观环节。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市场对于高精尖技术的需求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厚立方(C-CUBE)应时而生。厚立方集研发、生产、培训、应用开发、售后服务、交流合作等各类职能于一体,下设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前沿应用开发中心、研发中心、生产中心与先进服务中心,是HORIBA中国核心技术力量与强大方案解决能力的集中体现。厚立方将持续深化五大事业部(汽车、医疗、过程与环境、半导体、科学仪器)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并为更多的中国用户提供多样化、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厚立方(C-CUBE)大楼嘉宾们分小组参观厚立方的汽车工程中心及前沿应用开发中心——了解HORIBA在能源与环境相关领域的最新分析与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如:燃料电池检测系统,气体监测,以及材料结构表征,元素分析等相关技术。本次研讨会已圆满结束,未来,HORIBA将继续为国内包括环境与能源领域的氢能、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相关科研单位及工业用户提供前沿分析测试技术和完整解决方案,为构筑零碳社会贡献力量。合影留念
  • 碳元素视角审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碰撞 | 德国元素Elementar
    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事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人类必须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同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自2021年以来,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已建立起碳达峰和碳中和的 “N+1”政策体系,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非化石能源2023年度报告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 %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5亿千瓦,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消耗显著降低,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1年实现“双增长”。面对来势汹汹的新能源,传统能源比如石油和天然气是否已经进入退出能源市场的倒计时了呢?很显然,不管是光伏还是风能所产生的能源仍然具有很多缺陷,这也使得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混合使用成为了主流。风能的缺点主要是不稳定以及间歇性,常常会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产生的噪音以及硕大的扇叶对于生态和野生动物的影响颇多,昂贵的运营成本也推高了风能的价格。而太阳能的缺点主要是受日照时间和天气影响很大,且能量密度低转化效率差,高昂的成本推高了使用价格。相反,化石能源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弥补两者的缺点,低廉的使用成本也更加能被大众所接受。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已达36.19亿吨、62665.78亿立方米。常规油气勘探不断在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的新区、新层系取得新进展,非常规油气在松辽盆地和川东南实现了页岩油气的多项勘探突破。然而在油气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使用岩石热解仪和总有机碳分析仪对于页岩进行分析,根据从岩石热解仪中获得的热裂解碳氢化合物和总有机碳分析仪中获得的TOC值之间的比值获得HI值,对于页岩中的干酪根类型以及产油产气趋势进行研究。关于常规的TOC测定方法,主要是依赖高频红外碳硫仪对于酸洗后的样品进行分析。针对该类客户,德国元素Elementar 推出了配备了89位自动进样器的高频红外碳硫仪 — inductar CS cubeinductar CS cube 红外碳硫仪应用领域:黑色系金属合金,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碳化物及陶瓷材料,地质矿物,电极材料的碳硫分析。特点:创新性坩埚设计,无需动力气清洁型燃烧(低灰尘和尘屑),无需外接吸尘器加热的除尘过滤器,配备了高效的风冷水冷装置可自由程序变化输出功率的感应炉 可自由程序变化的注氧流速燃烧过程可由光学摄像系统观察专利球夹设计,实现免工具维护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繁琐复杂的酸洗过程,酸洗带来的总有机碳测量误差以及高频燃烧中产生的大量灰尘都会给实验人员带来烦恼。面对这些挑战,德国元素Elementar 推出了配备TIC模块以及程序升温功能的Soli TOC cube 碳组分分析仪可通过加和法或者是差减法对于TOC的含量进行测量。Soli TOC cube 碳组分分析仪
  • NSFC-RSC国际能源化学会议暨Chemical Science可持续能源国际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2018年12月7-9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共同主办、黑龙江大学承办的NSFC-RSC国际能源化学会议暨Chemical Science可持续能源国际学术会议在哈尔滨成功召开。 12月7日上午,大会举行开幕式。黑龙江大学校长付宏刚教授致辞,他对各位参会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席Sarah Thomas博士、Chemical Science杂志执行编辑May Copsey博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处董建华处长分别致欢迎辞。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严明教授主持。 会议期间,国内外能源化学相关领域的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际知名专家等作了21场精彩的邀请报告。来自国内的优秀青年学者也奉献了10场精彩的口头报告。同时,参会代表展示了近百份高质量墙报。报告精彩纷呈,现场反应强烈 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近年来能源化学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为进一步增强我国能源化学领域与国际同行间的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彰显了国际能源化学未来发展动态。这必将有力地提升了我国能源化学领域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也有幸参加了本次盛会,并向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展示了公司在光催化领域的新产品,新设备,受到了一致肯定和好评。展会现场中教金源展台
  • 表面分析技术与新能源研究的结合——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5月20日,“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此次会议由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赛默飞主办,170多位来自科研院校、以及企业的专家用户参加了此次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现场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3f44f489-93a2-49c9-b0eb-35c6af40112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就像在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520/220051.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span /strong /a 中,西南大学李长明院士说到的,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发展新能源、改善传统能源环境污染状况,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p p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也提到,全球能源消耗面临着巨大危机,据2013年全球能源消费统计,石油只能再用45年、煤还能用200年,同时石油、煤等传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因此开发具有应用潜能的清洁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p p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而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相互作用反应机理的研究,这就使得分析技术,如表面分析技术变得非常关键。 /p p   此次大会的主题之一即聚焦“新能源”,主办方邀请了业内相关专家介绍了他们洁净能源技术研发的新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盛世善.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5570ce22-d034-403f-b8dc-abec4f0cbba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盛世善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清洁能源与表面分析 /p p   报告中,盛世善教授介绍了洁净能源——煤基合成油的制备工艺、催化剂,及利用XPS等表面分析技术进行表征获得相关信息的情况。采用了新的铁基催化剂的费托合成以煤炭为原料制成的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选择性超过了80%,而传统的以钴为催化剂的费托合成低碳烯烃的选择性理论上最高为58%,这一技术突破创造了一条煤基合成气转化制烯烃的新途径。盛世善教授介绍了此工艺过程中采用的新型双功能催化剂,并利用表面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对于金属或合金、多元催化剂可获得元素的偏析、分凝等信息 在催化剂制备条件选择上,可以获得焙烧气氛与温度等信息 对于半导体催化剂可以获得价带、材料的功函数等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陈建.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22990709-8fe5-4e9f-82eb-2c3627a2e21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山大学陈建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表面分析技术在先进能源材料研究中的若干应用 /p p   陈建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扫描探针显微、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电子能谱等表面分析技术在先进能源材料研究中的新应用进展。如实现了对半导体材料表面、器件界面的结构与光电性质进行了原位、实时的测量,为界面调控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发展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纳米局域热点温度检测方法,研究光电催化反应机理的原位光谱学分析方法,和研究聚合物在等温冷却结晶过程中的结构相态变化和结晶动力学过程的原位变温拉曼散射法。最后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氩离子刻蚀联合技术明确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形成界面偶离子的机理和微观过程,揭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钙钛矿薄膜形成的内在机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谢芳艳.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468aeafa-5982-4e0c-b14c-247fc585913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山大学谢芳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光电子能谱在有机太阳电池研究中的应用 /p p   陈建教授的同事谢芳艳此次大会也带来了精彩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聚合物有机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情况,而且,结合光电子能谱所能提供的信息,谢芳艳介绍了其团队在这方面所开展的应用实例。 /p p & nbsp /p
  • 聚焦表面分析与新能源新材料——“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5月20日,“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此次会议由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赛默飞主办,170多位来自科研院校、以及企业的专家用户参加了此次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12b30bf7-a060-4205-9d34-a5d5caceaec8.jpg" style=" " title=" 现场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0390c36c-c9b0-41e3-b0cb-ee7138a40ade.jpg" style=" " title=" 现场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随着我国材料科学、化学化工、半导体及薄膜、能源、微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及环境领域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表面分析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了长足进步,在科学研究领域作用日益增长。“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召开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会议。 /p p   李长明院士首先代表主办方热情欢迎与会者的到来。在致辞中,李长明院士指出,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发展新能源、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也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此次大会的主题“新能源”即利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而开发利用的替代性能源,我们期待先进洁净能源技术的持续发展。 /p p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而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相互作用反应机理的研究,这就使得表面分析技术变得非常关键。此次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新能源、功能材料利用表面分析技术进行表征以及表面分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的交流与探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2eac8953-362b-4a2a-8b73-975e8fc3bca3.jpg" title=" Kevin Fairfax.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赛默飞表面分析业务总监Kevin Fairfax先生致辞 /p p   Kevin Fairfax先生致辞中介绍了赛默飞以及其材料科学部门的发展情况。2016年赛默飞共收入182.7亿美元,研发支出为7.548亿美元,在全球用于55000多名员工,旗下有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unity labservices五大品牌。 /p p   而2016年赛默飞收购FEI,为公司带来了业界领先的电子显微技术,让赛默飞在材料科学和结构生物学领域“如虎添翼”,使得赛默飞的材料科学部门能够提供多模式、多尺度的工作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3df60b65-7978-4426-b75c-1f8839e42b0c.jpg" title=" 李长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西南大学李长明院士致辞后做大会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材料功能化及在高效能源转换中的应用 /p p   能源是人类下个100年面临的十大问题之首,李长明院士指出: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约束条件,而如何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是绿色新能源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报告中李长明院士介绍了其团队在微纳尺度功能化材料、锂/纳高功率电池、生物燃料电池、锂/纳离子电池、新型太阳能电池、细菌燃料电池等多个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51c36be8-1dac-4659-a592-53ab972c9daa.jpg" title=" 杨秀荣.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做大会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基于生物质与非贵金属的新能源材料研究 /p p   全球能源消耗面临着巨大危机,据2013年全球能源消费统计,石油只能再用45年、煤还能用200年,同时石油、煤等传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因此开发具有应用潜能的清洁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杨秀荣院士及其团队一直在进行基于生物质与非贵金属的新能源材料研究。在此次报告中,杨秀荣院士介绍了其团队将木耳等不同菌类植物衍生碳用做超级电容器材料、微生物衍生杂原子掺杂碳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和超级电容器等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更多精彩报告内容见后续报道。 /span /p p   据赛默飞表面分析及常量元素分析中国区商务经理汪霆先生介绍,赛默飞一直坚持每年举行表面分析技术交流会,而此次的会议更加用心,为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人员与科研人员搭建了交流平台。科研人员在此更加了解了表征方法的最新进展,为未来在科研工作中获得更好的研究成果打下基础 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人员在此开拓了眼界,为未来可能的科研工作埋下伏笔。今年的会议聚焦的是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领域,明年将会聚焦其他热门领域。此次会议的举办也是赛默飞承担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促进了相关技术的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ea917f84-96f6-47e5-9964-3150260b6eac.jpg" title=" 赛默飞展示.jpg" / /p p   在会场一角,赛默飞展出了台式X射线衍射仪、手持XRF分析仪等仪器以及相关解决方案,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dd6796c2-4319-46f5-bdf3-23d734110336.jpg" title=" 合影.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与会者合影 /p p br/ /p
  • 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能源问题重中之重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4月13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在四川大学隆重开幕。本届年会恰逢中国化学会八十华诞,受到国际国内化学界同行高度重视,来自国内国际的包括50位两院院士和第三世界院士在内的4000多名化学界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届学术年会特别安排了“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创天院士,斯坦福大学Richard N. Zare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Marsha I Lester教授,北京大学张礼和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姚建年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褚君浩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俞红梅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献红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张文清研究员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化学的创新与发展”,十五个特邀报告中有九个报告与能源问题直接相关,其余六个报告也与能源问题间接相关,可见能源问题是此次论坛主题重点涵盖的,也是化学科学家所密切关注的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能源问题是未来化学家所解决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当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占92%以上 在化石能源中 “相对多煤、贫油、少气”,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的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和大量的碳排放。另外,2012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了57.9%。据估计,作为“用一点,少一点”的化石能源到2050年基本消耗殆尽,中国对于能源的消耗速度可能更快。因此,如果说19世纪是煤炭的世纪,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世界能源将发生根本性的结构调整,各国都在努力发展可替代性能源。   面对能源的严重短缺,科学家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可以有多种选择。其一,广泛利用取之不尽的阳光、水、风等自然资源 其二,另辟蹊径,研究新技术、新材料,比如燃料电池、生物质能源、热电材料等 其三,大力发展核电事业 其四,发展循环经济,广泛利用现有的资源,比如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核废料的循环利用。   目前的新能源替代方式都共同面临很大困难:能量转换效率低、使用成本高、严重破坏环境,走向实际民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中国是世界上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几乎提供了世界上所需的6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太阳能应用小国;另外太阳能电池的热转化效率目前还停留在20%以下,生产成本和能耗也一直高居不下。燃料电池的工作流程属于零碳排放,原料来自取之不尽的氢和氧,具有诱人的前景,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使用成本较高(30g铂/100kW)。太阳能光催化制氢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化学、物理、材料、生物等学科的通力合作,太阳能制氢尚在工业化应用前的探索阶段。热电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热,2011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已经超过了1300篇,但是目前最好的BiTe系列热电材料ZT值在1左右,要想达到成规模的实际应用,ZT值应该达到3以上。   部分报告内容摘录如下。   一、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   何鸣元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在资源更替中,催化技术向何处去?”能源化工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催化过程的发展。在21世纪的能源更替,目前主导的化石能源要变成非主导,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煤、天然气的利用,从合成气到合成油,或者直接将煤液化做油品,这些工作的原始的发明虽然不是源于中国,但是首先的工业化是在中国实现的。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取决于资源和环境,我们在这两方面都有问题。从历史碳排放的积累看,我们对于全球碳排放的历史积累“贡献”比较小,但是我们国家的碳排放从1971年开始逐渐大幅上升。大规模低成本的二氧化碳捕获与二氧化碳的分解或重整一氧化碳和合成气,以及大规模氢气的获得(太阳能、风能和核能)使得从二氧化碳制甲醇成为可能,近期的研究报道表明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也可望有重大突破。   何鸣元院士多次提到,估计到2050年石油资源用完之后,石脑油就没有了,到时候乙烯从哪儿来?从乙烯的氧化物或者从甲烷制取乙烯?这也是从事催化工作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有报道,甲醇有可能成为解决二氧化碳的终极方案,甲醇经济的实现前提:甲醇的大规模广泛应用,低成本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捕集,大规模氢气的获得,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的工业化。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柴之芳院士报告的题目是“Some Issues on Nuclear Energy Radiochemistry”。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11年4月28日发布公告中提到,发展核电的基本推动力没有变,核电仍然是许多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选项。中国要想成为制造业大国,能源的问题必须解决,因此核电是“战略必争”。在讲到核燃料循环后段化学时,柴院士提到,未来几十年,Purex为原型的水法流程将在后处理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干法后处理技术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但是其在未来燃料循环(快堆增值、ADS嬗变体系和先进核燃料循环)中的作用已初步得到认可。我国在干法技术方面投入少,基础差,队伍匮乏,已经多年未见研究成果。宜从战略高度,适时启动干法后处理技术的基础科研。   在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化学方面,以提高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和核污染环境修复为目标,研究典型放射性核素的化学种态、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重点应关注:Np和Pu等锕系元素在环境中的化学种态及其变化规律 Tc、Ru、Sr等裂变产物在环境中的化学种态变化规律 易迁移核素的化学种态及其变化规律 胶体、腐殖质、微生物对核素迁移扩散的影响 重要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模型。   柴院士提到了非洲加蓬共和国曾经存在一个大型的天然链式反应堆,运转了约50万年,让人吃惊的是这个巨大的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局限在反应堆周围的四十米范围内,更让人吃惊的是核反应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而是局限于矿区周围,迁移距离只有数米。因此,核能放射化学需要新的思想,新方法,新材料。   二、新材料新技术:燃料电池、激光、超导、热电材料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创天院士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关于能源的创新与发展”,着重介绍了热电材料的研发情况。热电材料是一种可以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其理论依据是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 由于热电材料无机械运动部分、无工作无噪声、无液态或气态介质,因此不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研发新型热电材料无疑具有很强重大意义。 因此,国际社会对于热电材料的研究越来越热,发表的论文也在逐年增加,据ISI统计,201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了1200篇。   一种高效的热电材料必须具有较大的热电势、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热导率,也就是该材料必须“导电如晶体,导热如玻璃”,寻找同时具备这些特点的材料非常困难。   目前已知的性能比较高的电热材料主要有:碲化铋、碲化铅,硅锗合金,锑化物及其合金以及钴氧化物等,这些材料的热电优值ZT可以达到1左右。以上这些材料都是无机材料,那么有机半导体是否具有作为热电材料的潜质呢?朱院士详细汇报了Poly-Dx(M-ett)材料的热电性能,并现场做了演示。最后,该材料的ZT值在最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0.2左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中表现优异,但是作为走向民用的热电材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创天院士的报告题目是“KBBF晶体的独特光学性能和应用”。陈创天院士与大家分享了KBBF晶体的设计思路、研发过程以及优异的性能。   非线性光学晶体的一个重要性能是改变激光的波长。物理学规律告诉我们,波长每缩短一倍,存储的密度就会增加4倍。随着集成电路器件密度增加,器件的线度越来越小,随之制作集成电路的光刻技术要求光的波长越来越短。利用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倍频效应是产生短波长的重要方法。现在用的最多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是BBO、LBO和KTP。高效非线性光学材料属于国家保密技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把KTP晶体作为高度保密的高科技产品,严格限制对非盟国出口。用于激光的晶体必须具备以下特点:适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大的晶体双折射率,晶体在紫外区域的截止边要小于170纳米。KBBF晶体的研制成功创造了非线性光学性能的三个第一:紫外光谱区最宽的可相位匹配范围,最宽的温度范围以及最高的光损伤阈值,到目前为止KBBF是所有非线性光学晶体中性能最好的。Nature杂志在2009年发表专题评述论文,指出:“中国是目前唯一能够研制此晶体的国家,这真是一块完美的晶体,它确实可以使某些领域向前发展——前提是如果你能得到它”。最后陈创天院士详细介绍了KBBF与目前应用的LBO、BBO相比较,其紫外谐波光输出能力。 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俞红梅研究员   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报告题目是“非常规高温超导到底非常规在什么地方?”。自从1986年发现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到今天,超导机理仍然是物理学界未解的最重要的科学难题之一。四年前铁基高温超导的发现,似乎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之所以把这些材料称之为非常规超导体,简单的原因是其配对波函数不是简单金属超导体的s波,其超导机理不能用狭义的BCS理论解释。究竟这些“非常规超导体”到底非常规在哪里?能用常规的理论去理解“非常规”性质吗?有明确的办法而不是通过“盲目”合成新材料来提高高温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吗?薛其坤院士从原子水平上薄膜材料的控制生长、高灵敏度实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化学家将能起到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回答这些问题。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俞红梅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低温燃料电池发展中的几个科学与技术问题”。燃料电池车性能已经达到了传统汽车的水平,民用燃料电池在降低成本时使用寿命面临很大的挑战,“低成本+长寿命”是燃料电池民品商业化面临的问题。燃料电池车成本高主要原因是铂用量大,目前的用量是30g/100kW,大规模商业化目标是5-10g/100kW,理想状况是把催化剂有序地组装到基体上。   三、可持续发展能源:太阳能、二氧化碳循环利用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褚君浩院士、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献红研究员   李灿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催化科学和技术的未来发展,太阳能利用的科学挑战”。催化在能源、环境、资源优化等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标领着化学的最前沿和发展方向,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催化虽然是一门老学科,但是长盛不衰。据不完全统计,欧美国家催化对于GDP里的贡献达到了20-30%,我们国家也至少达到15%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贡献。目前我们国家在催化技术方面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正处于工业生产转型期,所以催化技术的发展空间很大。西方国家传统工业催化技术市场日趋饱和,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实际在下降。国内对于催化研究的投入逐年增加,催化基础研究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逐渐摆脱了跟踪模仿,不断出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应用成果。同时我们要时刻注意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适时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关催化技术逐步向低碳、洁净、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催化技术转型。   太阳能科学利用是当今世界基础科学的重大前沿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太阳能光催化制氢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化学、物理、材料、生物等学科的通力合作,太阳能制氢尚在工业化应用前的探索阶段,我国应该在基础源头创新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褚君浩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趋势”。太阳能的发展普遍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先提高产品的效率,然后想办法降低成本 另外一种是找低成本的材料,做出来之后想办法提高效率。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有三类:一是硅基光伏电池,约占据光伏电池总量的90%,其次是如CdTe、GaAs等化合物,最后是新材料、新结构等新型光伏电池。硅基材料会逐渐减少,CdTe、敏化染料等会逐渐增加。现在实验室产品的效率要比生产中产品的效率高,大家都努力使生产中的产品的效率也能达到实验室产品的效率(约20%)。多晶硅一方面是提高效率,一方面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就是采用物理的办法。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献红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基于CO2 的新型生物降解塑料-CO2 规模化利用的机遇”。随着世界各国对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二氧化碳的规模利用正在成为解决二氧化碳问题的主要方案之一,原因在于该方案不仅利用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还为石化行业和能源化工品的原料来源多元化提供了重要示范。报告总结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二氧化碳基塑料的高效制备、塑料的改性加工、塑料制品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工业化进展。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中心金属的毒性是评估催化剂综合性能的三大关键因素,二氧化碳基塑料的低成本改性和合适的应用领域是决定其生命力的核心要素。
  • 创新新型能源科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能源电力必须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在2月9日召开的“202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主会场”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指出,“实现能源电力转型,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本次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在主会场活动及之后的院士专家论坛上,来自各地的行业专家围绕“科技创新支撑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其中“双碳”话题备受关注。邹志刚院士:氢能将在减碳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邹志刚作了题为《国家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报告。邹志刚指出,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双碳”战略推动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生产生活方式加速转向绿色化、智能化……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进入非化石能源主导的崭新阶段。他认为,氢能作为零碳绿色的二次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转化效率高、来源丰富和应用广泛等特点,是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效替代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最重要载体之一,也将深刻影响中国能源应用前景。“氢能利用横跨电力、供热和燃料动力三个领域,因此氢能与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在目前全球能源结构变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邹志刚说,“在‘十四五’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氢能源将在减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逐年增多、装机容量占比不断增大,氢储能系统可参与并网消纳,有效减少弃风弃光弃水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综合收益。”欧阳明高院士:应对减排挑战,新能源占主体地位“今天,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新能源的革命。”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报告中说。他这样描述新能源革命与碳中和的关系:“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能源活动是主体。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活动就占了100亿吨;全球支撑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径,新能源又占50%以上。因此,在应对减排的挑战中,新能源无疑占据主体地位。”欧阳明高指出,中国在新能源发展方向已经具备全球优势: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全球第一,光伏出口量占全球的70%,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动力电池的产量接近全球产量的70%并大量出口。“数字背后,是真正的技术革命。”他说。迅猛发展的同时,挑战也无处不在。在欧阳明高看来,挑战集中体现在两大系统:新能源动力系统和新能源电力系统。而这两个系统的问题最终体现在一个核心瓶颈: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灵活性。“出路在哪里?就是靠氢能、储能、智能。”欧阳明高说。他重点介绍了长周期可再生能源的氢储能技术,短周期电化学电池储能技术和分布式车网互动电动汽车智慧储能技术,并且介绍了清华大学新能源动力系统团队在这3方面取得的技术进展。 郭剑波院士: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良好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郭剑波则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建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阐述。“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演进过程中,保供应、保安全、促消纳,与电网、电力系统、能源系统及社会系统有紧密的交互关系。”郭剑波说。他指出,从社会系统看,社会价值取向和政策法规是决定电力系统演进路径的最关键因素,不仅决定了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速度和节奏,还决定了电力系统的生态、“安全-经济-环境矛盾三角形”的平衡态,以及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等。反之,电力的发展也将直接影响社会系统的发展。因此,建设“好生态”是电力和社会系统的共同责任和要求。从能源系统看,能源低碳靠电力,电力安全靠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能源新技术的革命是分不开的。从电力系统看,平台枢纽作用越来越突出,是矛盾的焦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必须加快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主动支撑社会和能源系统转型;必须加强与政府、能源企业的沟通,形成共识,有序推进演进;必须调动系统多利益主体和多层级市场的积极性,共同应对丰饶和短缺交织的市场和安全性挑战。“我们需要的创建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在现有电力系统基础上新旧技术结合,用新政策法规、新体制机制、新标准规范、新产业基础构建的赋予新理念的系统,是一个多系统交互、多能源耦合的系统或体系。”郭剑波在报告结尾总结道。202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自去年11月正式启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召开了学术报告发布会、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年会、女工程师论坛等主题活动,并分别由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电力系统自动化、清洁低碳发电、电力工程经济、电工数学等专委会承办了8场专题活动。
  • 碳中和与产业融合推动未来能源革命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与全球产业融合”为主题的第四届未来能源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指出,“十四五”是加快推进我国传统能源向现代化能源,可持续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能源行业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开放合作的高质量发展思路。政府与企业要共同发力,跨行业,跨部门协同合作,多措并举,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张凤指出,能源产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加速提升协同创新的能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多学科知识交叉会聚,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的特点日益突显,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的关系更加鲜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能源的故事与双碳目标”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经济发展和人均碳排放脱钩是碳达峰实质。要坚持行业和地区递次有序达峰的原则,鼓励应达峰的地区不再增长,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尽早达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表示,实现“双碳”目标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新能源比例大幅度上升,给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带来新的挑战。另外,新能源具有间接性、随机性和波动性,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系统调节的灵活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认为,从路线图角度来说,到“十五五”时期,我国二氧化碳总量控制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在顺序上,首先是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然后进行地方碳排放总量控制,最后是行业的碳排放总量控制。  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网主办、阳光新能源开发公司联合主办。会上还发布了《碳中和产业合作发展报告》阶段成果、《中国能源低碳发展报告》阶段成果、《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文件汇编(2022版)》、《碳核查机构自律倡议书》等一系列碳中和相关的研究成果、报告。
  • 直播预告|3.28清洁能源中的先进检测技术
    直播预告|3.28清洁能源中的先进检测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光伏、氢能等多个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发展势头居于全球前列。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们,将目光锁定清洁能源。云南分析测试协会与仪器信息网联合举办 清洁能源中的先进检测技术 ,以网络在线报告形式,针对当下清洁能源的检测新技术等进行探讨,为同行搭建学习互动平台,增进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办单位:云南分析测试协会&仪器信息网会议日程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09:30—10:00磷酸铁锂产业化现状及研究进展王丁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10:00—10:30固态钠离子电池电解质关键材料郭洪云南大学 教授10:30--11:0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双极板材料及制备技术苑振涛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副教授14:00—14:30硅片切割废料高值利用技术及研究进展魏奎先昆明理工大学冶能学院 教授14:30—15:00阿根廷某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赵晖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5:00—15:30新能源锂电池材料电镜表征及锂测量的新进展刘拥军云南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 研究员演讲嘉宾(排名不分先后)报名方式1、点击链接直接报名: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 / F a s 2、扫码添加小助手,报名并领取相关资料包
  • 大连化物所-岛津首届能源催化青年专家论坛成功举办
    5月23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岛津第一届能源催化青年专家论坛”在大连化物所能源基础楼揭开帷幕。本次论坛是双方在能源催化研究领域携手举办的首届全国性论坛,旨在为能源催化研究的专家们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助力能源催化研究的持续发展。数十位能源催化领域的杰出青年专家从全国各地齐聚本次论坛。论坛由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李言主持 合作实验室揭幕仪式结束后,论坛正式进入报告环节。大连化物所邓德会研究员率先发表了题为《二维材料表界面调控与能源小分子转化》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披露了其研究团队开展的以石墨烯为代表的2D材料在催化领域应用研究的设计思路以及研究过程与成果。随后,北京大学谢景林教授做了题为《光电子能谱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他的报告内容涉及XPS原理与技术介绍、材料表面分析与XPS、XPS应用简介、XPS(准)原位分析以及光电子能谱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大连化物所邓德会研究员做报告北京大学谢景林教授做报告 大连化物所章福祥研究员做了题为《宽光谱捕光催化剂全分解水制氢》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讲述了其研究团队从合成新型材料、使用助催化剂、促进电荷分离这三方面入手,应对捕光催化剂全分解水制氢研究的挑战所获得的成果。接着,大连化物所刘健研究员做了题为《纳米反应器的构筑:从纳米催化到体外诊断》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其研究的背景、纳米反应器的构筑、纳米反应器在纳米催化中的应用、纳米反应器在体外诊断中的应用等内容,并展望了此研究的未来发展。随后,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技术专家李言做了题为《岛津系统气相在能源催化分析领域的应用》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岛津光解水、光催化CO2还原产物分析的成熟成套解决方案,以及CO2电催化等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应的成熟分析方案,并以多个科研领域创新方案为实例,讲解了其创新性和在化工项目的应用潜力。大连化物所章福祥研究员做报告大连化物所刘健研究员做报告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技术专家李言做报告 在论坛的后半部分,沈阳金属所刘洪阳副研究员做了题为《纳米碳基材料在烷烃活化中的应用》的报告;大连化物所侯广进研究员做了题为《固体NMR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材料结构和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嘉兴学院“南湖学者”特聘教授王慧研究员做了题为《CoMo催化剂生物油加氢脱氧失活机理剖析》的报告;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培立副教授做了题为《以水为氢氧源的电催化有机物同步氧化与氢化反应》的报告;吉林大学邹晓新教授做了题为《水裂解催化材料的结构化学》的报告。沈阳金属所刘洪阳副研究员做报告大连化物所侯广进研究员做报告嘉兴学院“南湖学者”特聘教授王慧研究员做报告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培立副教授做报告吉林大学邹晓新教授做报告 本次论坛是岛津公司在能源催化研究领域举办的首届全国性论坛,期待未来连续举办下去,并不断地提高会议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为能源催化研究的专家们搭建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的平台,助力能源催化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
  • 降碳增绿,共话未来|清洁能源科学与技术国际论坛盛大开幕
    2024 年 7 月 27日,清洁能源科学与技术国际论坛(IFCEST)在北京化工大学盛大开幕,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多位行业顶尖专家及青年科学家,旨在搭建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氢能、地热能、清洁原子能,以及清洁能源的转换储存、材料装备及安全、清洁能源开发及利用等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热点话题、创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本次会议采用了全程网络直播的形式,让无法亲临现场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也能同步观看精彩的报告。另外,论坛还提供了中英文实时翻译服务,打破语言障碍,使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更加流畅和深入。此次会议吸引了超5000名在线观众,与现场嘉宾共同体验了这场学术盛宴。会议现场大会主席/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卫民主持开幕式及大会报告大会主席/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范先锋主持大会报告在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北京化工大学的杨卫民教授介绍了到场的各位专家以及在线参会的学者,并向他们表示了最诚挚的欢迎。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致辞谭天伟校长在致辞中强调了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低碳绿色能源的发展对于全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他指出,此次论坛的召开,不仅为国内外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也为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创造了宝贵机会。大会主席/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范先锋致辞范先锋教授在致辞中提到,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研究者,肩负着推动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他强调了此次会议在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高度期待。新加坡春城出版集团副董事长王郁涛致辞王郁涛副董事长则从出版行业的角度出发,肯定了清洁能源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王维民致辞王维民院长在致辞中提到,正值全球能源转型关键时期,他鼓励与会者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深入探讨清洁能源技术的最新进展,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四位嘉宾的致辞共同传递了一个信息: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清洁能源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中,能够为与会者在清洁能源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带来新的启示和方向。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日益严峻的挑战,加速发展清洁能源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大会报告上,英国拉夫堡大学的Richard Blanchard教授分享了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他强调了通过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提高能效和实施碳捕捉技术,我们能够有效地减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为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系统的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关键的温室气体,是推动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寻求减缓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的征途上,CO2的转化技术成为了全球科研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将CO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或燃料,从而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有效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助力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在本次会议上,大会主席/英国爱丁堡大学的范先锋教授带来了关于CO2光催化转化的前沿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光催化转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另外,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邵涛研究员也分享了利用高电压和等离子体技术进行CO2的转化和利用的研究成果。减碳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加大对低碳能源的利用。核能发电,作为一种典型的低碳发电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的巨大热能来驱动发电机组,从而生产电能。大会主席/北京化工大学的杨卫民教授提出了一项创新性的核能发电技术设想:在发电系统的热端,可以采用“可控式鞭炮式”核聚变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核裂变发电;在发电系统的冷端提出了革命性的“彩虹丝”辐射制冷技术。这些创新设想如能成功实现,不仅为核能发电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全球减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开发和扩大清洁能源的规模,更要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拿大安大略理工大学 Marc Rosen教授通过深入分析放射本能,展示了提升能量效率的多种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效降低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印刷行业,厦门大学谢国华教授提出了一项创新的应用于有机半导体的转移印刷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有机半导体的转移印刷,还能显著降低制备成本。除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为了深入探讨清洁能源领域的不同方向,会议特设了五个专题分论坛,分别是绿色能源、能源系统多相流、储能与节能、燃料电池与建筑节能、生物质与能源催化。为了鼓励学术创新和优秀研究成果的分享,会议还将颁发优秀报告及优秀海报证书,以表彰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清洁能源研究在环境保护、确保能源安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社会福祉等多个层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次会议通过国内外专家的深入探讨与交流,为清洁能源领域的研究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该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报告人:大会主席/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 范先锋报告题目:Photocatalytic CO2 Conversion and Synergy Mechanisms报告人: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 Richard Blanchard报告题目:A renewable climate friendly future?报告人:加拿大安大略理工大学教授 Marc Rosen(线上报告)报告题目:Exergy Analysis for Effciency Impro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Mitigation报告人:大会主席/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杨卫民报告题目:强化传热与辐射制冷“鞭炮式”可控核聚变发电系统研究进展报告人:厦门大学教授 谢国华报告题目:转移印刷有机光电导探测器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究所研究员 邵涛报告题目:高电压与等离子体技术:CO2转化利用
  • 两会聚焦:核、风、光等清洁能源将迎机遇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栗战书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在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中,栗战书提到,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制定科学技术进步法等;完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科技创新和立法的实现“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杀手锏”,但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集中于污染大,耗能高的产业链中低端,掣肘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产业链升级迫在眉睫。同时,清洁能源的研究和产业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清洁能源研究,以核能为例,国家能源局中国核电发展中心和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9年7月发布《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研究》,建议核电发展应该保持稳定的节奏,经测算,2035年核电要达到1.7亿千瓦的规模,2030年之前,每年需保持6台左右的开工规模。但相关清洁能源技术面临着国外制裁、干涉、长臂管辖等阻挠,相关立法在此显得尤为重要。栗战书在报告中还提到,连续3年先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实地检查22个省份的78个地市,召开74场座谈会,暗访170个单位和项目,梳理20类82个问题,点名曝光143个单位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推进科技创新和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和实施还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十四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 图源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发展光、风、核清洁能源不仅是出于“绿水青山”的原因,更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共进口原油5.42亿吨,同比增长7.3%,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为此花费了1763亿美元。降低对原油的依赖,一方面社会更环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经济安全,而发展清洁能源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未来,以光、风、核为主的清洁能源研究和产业化必将得到国家的研究经费和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大量经费和风投资金的涌入,相关产业的上游设备和仪器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 第二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12月24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绿色转型与气候变化”教席(筹)共同承办,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行。论坛以“迈向碳中和:行动与挑战”为主题,旨在探讨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来自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社会公众等参加此次论坛。线上论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供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大背景下,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坚持依托能源,特别是油气研究优势,面向满足国家能源及相关领域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需求,结合中宣部和教育部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方面谋划布局,提出学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聚焦一个中心,关注六个方面”行动方案,力争办出具有鲜明中石大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朱潜艇发布了《迈向“双碳”》系列研究成果,包括以中国石油生产碳强度指数(2022)、中国天然气生产碳强度指数(2022)、石油公司低碳转型指数(2022)、双碳目标下中国天然气发展路径与对策为代表的“行业”研究类成果;以省域研发创新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中国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的温室气体排放回收期量化评估为代表的“综合”研究类成果。所有报告均可通过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ICED-CUPB)免费获取。在主旨报告阶段,来自中国工程院的三位院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先后进行了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作了题为《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他阐述了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三个基本判断和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我国通过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可以实现高质量碳达峰和如期碳中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天然气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与产量均处于快速增长期,需要超前布局开拓天然气发展领域(页岩油原位转化/煤炭地下气化等),有效增加自产天然气数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他建议国家通过组织陆相页岩油革命、富油煤热转化革命和煤地下气化天然气革命这“三驾马车”来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安全与社会公平》的主旨报告。他提出,“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特点是“转型速度快”,且最终所要转向的能源品种(可再生能源)是“不稳定的”。能源安全内涵已经从能源的供给安全扩展到能源的使用安全、转型安全、投资安全和治理安全。我国需要从转型前的系统布局,转型中的平稳过渡和转型后的稳定运行,开展全方位的战略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作了题为《能源转型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路径及协同机制》的主旨报告。他对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地解读。碳达峰不是单峰,而是一个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过程。碳中和是人为碳的排放和人为碳的移除达到一种平衡。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他提出五条能源转型路径,分别是能源生产端革命性转型、能源消费端革命性转型、碳移除、化石能源有序退出和发展范式转型。在零碳导向的能源转型之路上,我国需要从技术的复制放大转向技术的原创以及从技术改进转向范式变革。此外,本次论坛还组织了“能源系统低碳化与数智化”、“促进低碳转型的管理优化与技术创新”和“双碳经济与碳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三个学术分论坛。
  • 11月材料、能源领域精彩会议提前知
    11月份材料会议盘点,精彩抢先看11月10-11日 先进高分子材料会议亮点:2天会议,仪器信息网&《高分子学报》联合主办。聚焦于高分子材料研究及表征测试技术,面向整个高分子材料行业。会议分为四个会场:高分子材料研究、大科学装置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高分子表征测试技术(上)、高分子表征测试技术(下)。来自清华、北大、中科大、中科院、西南大等多所知名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大咖线上讲解高分子相关研究应用成果及未来发展。具体会议日程: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3a 或扫码看全部会议日程,免费报名参会:11月15日:二维材料的表征与评价通过行业内专家以及厂商技术人员就二维材料最新应用研究进展、检测技术及标准化等分享精彩报告,专家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多所科研院所。会议内容聚焦于半导体、电子器件及复合材料等领域。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下方会议日程。会议日程: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3a 或扫码观看全部日程,免费报名参会11月16日:煤炭质量控制及相关污染物分析检测仪器信息网首次举办煤炭质量检测相关研讨会,本次邀请了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分院院长、原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高工、华南理工大学等多位专家大咖针对煤炭质量分析等尽心线上分享,具体详情: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p3a 或扫描二维码报名:11月30日-12月1日 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发展及应用仪器信息网与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广东省动力电池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化学储能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国家烃基清洁能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将联合举办第五届“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网络会议,分设四个专场。邀请新能源材料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检测技术专家,以网络在线报告形式,针对当下新能源材料研究热点、相关检测新技术及难点、新能源市场展望等进行探讨。四大分会场:新能源电池检测、储能材料检测技术、清洁能源之氢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其他清洁能源材料检测技术专场。具体日程: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VWa 或扫描免费参会:
  • 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获批组建
    近日,广西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组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广西批准组建的首家自治区实验室,将对标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广西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平台。组建自治区实验室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落实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和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关键举措之一。自治区实验室建设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广西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在新能源汽车、海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优势特色农林等领域,按照“成熟一家,建设一家”的原则择优组建。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由柳州市推荐,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组建单位,与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汽车研究院、国家汽车质量检验中心(广西)等3家单位共同建设,通过联合国内多个知名高校、龙头企业,采取“1+3+N”形式进行组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坚持市场导向,以新能源汽车为研究重点,以微小型电动车技术突破为抓手,将开展微小型电动车整车架构、微小型电动车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面向微小型电动车的智慧制造与装备新技术应用、微小型电动车大数据应用和信息安全技术、基于场景的创新性技术及国际化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研究,通过构建“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市场推广”的全链条研发体系,努力建成全球微小型电动车标准的制定者和技术的引领者,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一流创新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的新高地,引领微小型电动车产业发展生态模式的策源地和实现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开放共享的平台载体。通过搭建全球小型电动车平台,将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推动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链融合提升,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发展。“第四届汽车检测技术”网络大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材料分会将于2022年4月13-14日组织举办第四届“汽车检测技术”网络大会,为汽车产业链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推动我国汽车测试行业健康发展,助力汽车产业持续提升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及高质量制造。 点击图片进入报名页面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比亚迪于近日宣布停产燃油车,专注新能源电动汽车。本届会议特别设置“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会场,会期1天,共10个主题报告。免费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utomobile2022/扫码免费报名大会日程(更多精彩详见报名页)(点击图片放大查看)报告嘉宾阵容温馨提示1、本会议免费,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3、扫码加入“汽车检测技术交流群”,实时了解会议动向、进一步技术交流。扫码加入会议交流群
  •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发布!
    8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该办法指出,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指国内率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批量取得市场业绩的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包括前三台(套)或前三批(次)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工作由国家能源局组织实施,主要包括申报、委托第三方机构评审、公示、公告、示范及效果评价。国家相关科技项目支持研制的能源技术装备和能源领域“短板”技术装备经评定优先纳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国能发科技〔2022〕81号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落实《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发改产业〔2018〕558号)和《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2018〕49号)等文件要求,规范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评定和评价工作,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事关综合国力和能源安全。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指国内率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批量取得市场业绩的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包括前三台(套)或前三批(次)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评定是指对申报的能源技术装备进行审查,确定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本办法所称评价是指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依托工程投产运行一年后,对示范效果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第四条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工作由国家能源局组织实施,主要包括申报、委托第三方机构评审、公示、公告、示范及效果评价。第二章 工作程序第五条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原则上由用户企业牵头联合研制单位申报,尚未确定依托工程的技术装备,由研制单位根据技术装备突破情况申报。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的申报工作,根据有关行业规划、依托工程建设条件、支持政策等确定推荐名单并进行公示后,统一上报国家能源局。中央企业相关技术装备通过依托工程所在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总部同步申报。第七条 国家能源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审工作,评审工作过程如下:(一)第三方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的项目进入专家评审环节。(二)第三方机构组织能源技术装备领域资深专家,组建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召开评审会,对申报的技术装备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视需要可以组织企业答辩或实地考察。(三)评审会结束后,第三方机构负责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并以正式文件上报国家能源局。第八条 国家能源局根据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等有关文件要求,对第三方机构评审的技术装备及其依托工程可行性进行评定。第九条 国家能源局负责对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如有异议,应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国家能源局反映,并提供所反映问题的佐证材料。异议提出者对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第十条 决定受理的异议,由国家能源局转送原第三方机构,对异议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应组织专家复审,复审专家组由原评审专家和相关专业小同行专家构成,视需要可以组织企业答辩或实地考察。国家能源局根据第三方机构意见,形成最终复审意见。第十一条 经复审认为异议不成立或不足以影响首台(套)评定结果的,维持原评定结果;认为异议成立或存在其他问题的,不予列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第十二条 经公示无异议,或相关异议处理程序结束后,国家能源局以公告形式,发布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并负责定期更新。第三章 工作要求第十三条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需要提供的材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介绍、研发及售后保障能力、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情况、技术装备适用范围、国内外技术装备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主要技术规格参数和技术水平、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科技成果鉴定(或评价)材料、科技查新报告、自主知识产权证明等。对于尚未应用或应用时间少于半年的技术装备可不提供科技成果鉴定(或评价)材料,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出具的技术方案评审意见或产品检测(测试)报告代替。〔具体格式见技术装备申请报告(参考)〕第十四条 申报材料应按上述要求整理,内容完整、格式清晰,能够真实、准确、充分地反映申报单位和技术装备的有关情况。第十五条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从以下方面评审:技术先进程度、技术复杂程度、市场推广前景、知识产权情况、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制造企业资质、研发与生产能力、质量与售后保障能力等。第十六条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审专家要求具有高级职称,且从事相关领域技术工作超过10年,专家组成员要涵盖所评审项目的所有相关专业方向,专家组人数不少于7人,并回避前期技术方案评审专家。第十七条 国家相关科技项目支持研制的能源技术装备和能源领域“短板”技术装备经评定优先纳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第十八条 对于能源领域亟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可根据技术装备研制进展“成熟一个,评定一个”。第四章 支持政策第十九条国家能源局将基于用户意愿,积极协调用户企业承担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任务。第二十条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其依托工程,含应用该技术装备前三台(套)或前三批(次)的其他能源项目,享受《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发改产业〔2018〕558号)和《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2018〕49号)中明确的相关支持政策。第二十一条 鼓励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单位利用商业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等,加强风险保障。第五章 监管和评价第二十二条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依托工程承担单位应及时向国家能源局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和影响项目实施的重大事项等。确定依托工程的技术装备,自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发布之日起,三年内依托工程未开工建设且未上报说明理由的,自动取消其首台(套)资格。如发现存在材料造假等虚假申报不良行为,国家能源局将取消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资格,相关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第二十三条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依托工程投产运行一年后,用户单位应联合技术装备研制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权威机构开展示范应用自评价,形成自评价报告,并通过原申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上报国家能源局。自评价内容包括:依托工程完成情况、示范效果、技术装备运行情况、安全可靠性评价等。第二十四条 国家能源局适时组织开展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效果评价,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根据自评价报告,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情况进行评价,作出最终评价意见。第二十五条 经评价示范成功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列入“能源产业技术装备推广指导目录”,相关地方、企业可据此在后续能源项目建设中推广应用。第六章 附则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能源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试行)》同时废止。附件:1.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请报告(参考)2.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请材料承诺书
  • CNAS将开展“能源之星”检测实验室认可活动
    CNAS发布开展“能源之星”检测实验室认可的通知   各有关实验室:   美国环保署(以下简称EPA)和美国能源部(DOE)于2010年4月14日联合宣布调整“能源之星”产品的认证过程,“能源之星”检测实验室及为实验室提供认可的认可机构需向EPA提出申请并获得确认、注册后,实验室出具的结果才能被EPA接受。   为了推动我国“能源之星”检测实验室出具的结果被EPA接受,有效促进我国相关产品出口,经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于2010年9月向EPA提交申请,并已获得注册。   从即日起,CNAS开始接收“能源之星”检测实验室的认可申请。申请要求如下:   1.申请实验室应满足《“能源之星”检测实验室认可要求(试行稿)》(见附件1)。   2.对于“能源之星”检测标准已获CNAS认可的实验室,申请时需填写《“能源之星”检测能力申请表》(见附件2)。   3.对于“能源之星”检测标准未获CNAS认可的实验室,申请时,除提交附件2中的申请表外,还应按CNAS扩大认可范围的要求,提交整套实验室认可申请书(CNAS-AL01)及申请资料。   CNAS根据实验室的申请,安排评审(包括现场评审)确认后,会将其能力在CNAS网站上予以公布,实验室即可向EPA申请注册。   CNAS联系人:   实验室处:   徐 彦 TEL:010-67105385 E-mail:xuy@cnas.org.cn   周 婕 TEL:010-67105260 E-mail:zhouj@cnas.org.cn   陈延青 TEL:010-67105259 E-mail:chenyq@cnas.org.cn   检查机构处:   王国华 TEL:010-67105275 E-mail: wanggh@cnas.org.cn   特此通知。   附件:1.“能源之星”检测实验室认可要求(试行稿)   2.“能源之星”检测能力申请表(见www.cnas.org.cn)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八日   附件1:   “能源之星”检测实验室认可要求   (试行稿)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美国环保署(EPA)和美国能源部(DOE)于2010年4月14日宣布联合调整美国能源之星计划(以下简称能源之星),为促进CNAS认可的检测实验室获得EPA的承认,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依据美国EPA能源之星计划相关要求制定,适用于能源之星计划检测实验室的认可工作,文件中未做要求或说明的部分与现行实验室认可要求相同。   2 引用文件   2.1 对能源之星实验室认可机构的要求和准则(Conditions and Criteria for Recognition of Accreditation Bodies for ENERGY STAR® Laboratory Recognition)   2.2 能源之星实验室的要求和准则(Conditions and Criteria for Recognition of Laboratories for the ENERGY STAR® Program)   3 对能源之星实验室的要求   3.1 实验室应按ISO/IEC 17025 要求运行,满足CNAS相关要求,并重点关注如下内容:   a. 应有政策建立质量目标、质量承诺及操作程序   b. 雇用有经验的员工,并接受过检测工作所需的教育及培训   c. 自身拥有开展检测所需的设施及检测设备   d. 确保检测设备准确度及校准状态,并保存校准记录   e. 保存原始观察结果、检测测试数据及计算的记录   f. 确保实验室管理层及员工不受来自内部或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压力的影响。   3.2 实验室应持续保证产品检测的公正性。实验室可通过证明与ISO/IEC 17025的符合性来证明其公正性,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a. 组织机构图应表明员工职责和权限,负责管理、操作、检测结果核查的人员间的内在关系,并确保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工作质量的影响   b. 内部审核的日期、审核发现以及采取的纠正措施   c. 顾客投诉及纠正措施   d. 原始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确保可复现,并注有检测员工姓名   e. 有实验室员工定期参加并通过职业道德和符合性审核的证据   f. 实验室建立报告和反馈机制、处理任何可能对检测结果施加不当干预的情况的证明。   3.3实验室应为每项能源之星检测方法分别制定实验室检测程序,详细说明如何使用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设施和人员开展检测。   注:以上全部要求为EPA对能源之星实验室的要求,与ISO/IEC 17025的要求并无差异,只是特别强调了几项关注重点。   4.认可申请   4.1实验室应使用能源之星计划发布的最新版有效检测方法申请认可。实验室申请认可时应提供能源之星检测方法与实验室检测程序对应一览表。必要时,CNAS可要求其提交实验室检测程序。   注:实验室检测程序有时也称为标准操作程序(SOP)。   4.2 申请认可的各能源之星检测标准均应有相应的检测经历,并能够提供相关检测记录。   4.3 当能源之星检测标准需引用其他标准开展检测时,其引用方法也应获得认可 当能源之星检测标准中部分内容不涉及检测要求,仅有特定章节或条款规定其检测方法时,“项目/参数”栏内应给出具体检测参数或项目,并在“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栏中注明检测标准的条款或章节号。   4.4 实验室应提交每项能源之星检测方法的检测人员一览表   4.5 实验室应同意EPA人员或其委托人员在需要时以观察员身份见证现场评审活动。   4.6 实验室应同意CNAS应EPA请求向EPA提交评审报告、认可状态等认可相关信息。   5. 受理、评审和批准   5.1 申请受理、评审和批准按照CNAS实验室认可正常程序进行。   5.2 评审组应根据CNAS-WI14《实验室认可评审工作指导书》及本文第3部分要求实施评审(包括现场评审)。   5.3初次评审和扩大认可范围(包括认可变更中新增的内容)评审时,评审组会对被测对象所涉及的所有参数逐项确认,并尽可能采用现场试验和测量审核(盲样测试)的方式。   5.4 无论是实验室还是评审组,在认可过程中发现能源之星检测标准存在需要进行澄清或解释的技术性问题时,应及时反馈CNAS。   5.5 对于EPA新政策实施前已获认可的能源之星检测实验室,应提出确认申请,CNAS将安排经注册的能源之星项目评审专家进行技术确认(包括现场评审),确认后在网站专栏中予以公布。   6. 信息沟通   6.1 当实验室发生如下变化时,应于30日内书面通知认可机构。CNAS通过文件评审或现场评审确认后将及时在网站专栏予以公布。   a. 法律地位、商业、组织结构或所有权的状况   b. 组织及管理层,例如: 关键管理成员   c. 政策或程序(适用时),包括检测方法   d. 地点   e. 重大的人员、设施、工作环境或其他资源   f. 其他可能对实验室能力、认可范围或与能源之星的要求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符合性产生影响的变化。   注:上述要求为EPA的要求,与CNAS-RL01要求一致。   6.2 当实验室获得获EPA承认后,应及时书面通知CNAS,并明确承认范围与CNAS认可的“能源之星”计划检测能力范围是否相同,不同时应指出差异之处。当EPA对实验室的承认状态进行调整后,实验室应及时通知CNAS。   6.3 当EPA对实验室数据及报告产生质疑时,实验室应及时告知CNAS。   6.4 当实验室发现有关“能源之星”计划检测方法中存在有待澄清的技术性问题时,应及时反馈CNAS及EPA。
  • 天祥与华为携手 主攻新能源绿色通信方案
    日前,第三方质量与安全服务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合作举办了新能源交流研讨会,详细解读了世界主要市场针对太阳能、风能产品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等内容。这一研讨会的举行被认为是华为将强力打造其新能源绿色通信解决方案的信号,同时也代表着双方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Intertek自2006年起正式与华为展开合作,为其提供从有害物质测试、非洲各国出口认证、北美安全认证ETL、CB报告、FCC认证、到美洲 NEBS (Network Equipment Building System) 认证及欧洲ErP、生命周期评估的全面质量安全服务,华为亦于2010年6月正式加入Intertek革命性的数据认可“卫星计划”,并成为其在华南地区最高级别的卫星实验室。   近年来,为了实现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推动绿色通信产业的发展,华为对产品进行全流程节能减排管理,推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形成了绿色站点、绿色机房、绿色能源等端到端的绿色通信方案。其中华为推出业界领先的微电网(Micro-Grid Energy System)混合能源解决方案PowerCube,为通信站点提供“风不停、日不落、油不干、电不断”的不间断能源供给。   华为能源与基础设施产品线副总裁方良周称:“华为一贯倡导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在能源高效转换和利用方面的创新突破,我们最新设立的太阳能及风能技术实验室,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研发新的产品和技术,更多地把绿色能源应用到通信行业中,为客户带来最大价值。”   据悉,作为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认可的国家实验室、加拿大标准委员会认可的测试机构和认证机构及欧盟公告机构,拥有多家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EE认可实验室CBTL的Intertek,是业内领先的新能源产品测试与认证第三方机构,在国内拥有强大本地化服务能力。其设在上海的太阳能产品实验室是国内第一家全项目测试实验室和CBTL,可提供CB测试报告、北美ETL标志、欧洲CE标识、日本JET认证、 PV GAP标识、欧洲补贴资格测试、金太阳认证等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 “Intertek在风能领域同样具有卓越的服务能力,” Intertek天祥集团商用及电子电气亚太区副总裁林青先生表示,“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创新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并以自身的专业经验和技术,帮助客户实现产品和企业升级。而我们一贯坚持的‘一次测试、同行全球’的服务承诺,也使众多客户收益,帮助其实现了尽快上市和成本优化的目标。作为华为的合作伙伴,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帮助其在太阳能及风能领域的产品和体系增值,实现‘绿色通信’的美好愿景。”
  • 能源颗粒材料专业课程培训班日程安排
    能源颗粒材料不仅可作为催化材料催化能源转化过程,也可作为储能材料参与能源存储与转化。能源颗粒材料在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光伏转化、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时值中国颗粒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举办之际,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9月5日在杭州花港海航度假酒店组织“能源颗粒材料专业课程培训班”。培训班日程安排如下: 时 间 授课内容 授课人 08:00 –13:20 培训班报到 13:20 – 13:30 培训班开幕 苏党生 研究员 13:30 – 14:00 能源颗粒 魏 飞 教授 14:00 – 15:00 能源颗粒的制备和加工 陈晓东 教授 15: 00 – 15: 30 能源颗粒的表征 丁玉龙 研究员 15:30 – 16: 30 能源颗粒的表征 丁玉龙 研究员 16.30 – 17: 30 能源颗粒在储能中的应用 李 鸿 研究员 17.30 – 18: 00 学员提问,讨论   有关本次培训及“中国颗粒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的更多信息,敬请登陆中国颗粒学会网站(www.csp.org.cn) ,或请直接与会务组联系。   会务组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号(100190) 中国颗粒学会秘书处   电 话:010-62647647/62647657 传真:010-82629146 E-mail: klxh@home.ipe.ac.cn   联系人:郭峰(15110169497)   中国颗粒学会   2012年8月   中国颗粒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回执   (因9月已进入杭州旅游高峰期,需提前向酒店确认会议用房,所以敬请于7月31日之前返回此回执) 姓 名 性别 电话 工作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您计划参加: 学会年会□ 大气PM2.5专业课程培训□ 能源颗粒材料专业课程培训□ 您希望以哪种方式交流参会论文? 大会报告□ 分会邀请报告□ 分会报告□ 墙报□ 是否是在读研究生? 是/否 是否是青年学者(40岁以下)? 是/否 房间预定 (450元/标准间) 计划入住日期: 9月 日 计划离店日期:9月 日 房间需求: 包房□ 拼房□
  • “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云南)”揭牌
    3月1日,全国质检系统计量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提出,把计量工作贯穿于“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全过程,突出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提升计量工作的服务能力。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在会上作工作报告,省政府副秘书长张荣明代表省政府出席会议并致词。   会议召开前,蒲长城和张荣明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云南)”揭牌。   “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云南)”在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基础上建设,将充分凸显能源计量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云南)”前期建设工作已经启动。其中,“云南省能源计量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得到省政府重点扶持,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购置了国内一流水平的能源检测设备并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工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