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纳米研究

仪器信息网纳米研究专题为您整合纳米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纳米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纳米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纳米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纳米研究话题讨论。

纳米研究相关的方案

  • QCM-D对纳米粒子的研究
    纳米粒子尺寸一般在1到100纳米,被广泛的应用于诸如催化剂,吸附剂,光电子材料,过滤材料,药物载体等。具有特异性功能的纳米材料逐渐被研发,而它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QCM-D 提供了一种独到的,在气相和液相中研究纳米粒子的方法。工程化纳米粒子比如金属,陶瓷,高分子纳米粒子等,这些材料不论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都会和宏观尺度的材料有区别。
  • 真空干燥箱在纳米颗粒性能研究中的应用: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通过使用真空干燥箱对不同类型纳米颗粒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了干燥条件对纳米颗粒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真空度和干燥时间是影响纳米颗粒性能的关键参数。
  • 天津兰力科:功能化碳纳米管及其性质研究
    自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以来,就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研究学者的注意。根据其手性参数的不同,碳纳米管既可呈金属又可呈半导体的性质。由于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独特的结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使其在材料和器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对碳纳米管膜的电学性质、压阻效应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首先讨论了对碳纳米管的不同酸处理方法,并用透射电镜图和傅立叶红外谱表征了处理前后的碳纳米管,结果发现经过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的端头被打开,并接上了羧基,成为羧基修饰的碳纳米管。文章对不同管径的碳纳米管膜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所有这些碳纳米管膜电阻率均随温度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即表现出非金属性。建立了碳纳米管膜的导电模型,其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相符合。计算了碳纳米管膜的激活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膜的激活能随着管径的增加而减小。该研究对碳纳米管膜的应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碳纳米管膜的压阻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未处理的和经化学处理的碳纳米管膜相比,在相同的应变下,经化学处理的碳纳米管膜的电阻变化要大于未处理的碳纳米管膜的电阻变化;而对不同管径的多壁碳纳米管膜的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应变下,管径越小,电阻相对变化率就越显著。压阻因子K和应变的关系并没有显示出很好的规律性,在相同的温度下,未处理的碳纳米管膜的压阻因子在开始的时候随着应变的增加迅速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然而经化学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膜的压阻因子随应变增加一直增大,两个样品的压阻因子随温度的升高也有很大的增加;在室温下对不同管径的多壁碳纳米管膜的压阻效应的研究发现,管径较小的碳纳米管膜与管径较大的相比具有更好的压阻效应,文中还对压阻效应的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采用硝酸处理的方法实现了对氮掺杂碳纳米管的羟基修饰,使其具有化学活性,碳纳米管电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碳纳米管膜活化能和碳纳米管表面的官能团两个重要因素。碳纳米管的微孔道结构和端头的活性基团对多巴胺的氧化有很强的催化作用。正是由于这些催化作用,碳纳米管电极可用于在微量多巴胺与大量抗坏血酸共存下的检测等,并表现出很高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 锐拓溶出系统应用研究案例——纳米注射剂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纳米注射剂可显著改善药物不良的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征,提高药物稳定性,增加药物在靶组织的有效积累和靶向释放,是近年来药物研发的热点。纳米注射剂的类型主要有:脂质体、纳米胶束、纳米混悬剂、纳米乳等。目前,共有29种纳米注射剂经美国 FDA或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癌症、贫血、真菌感染、黄斑变性等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根据《化学药品注射剂(特殊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体外释放度是一项关键质量属性。纳米注射剂的体外释放试验通常从透析膜法、流池法、Franz 扩散池法、样品分离法、连续流动法等体外释放测试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将分享某种纳米注射剂的体外释放度研究结果,希望能跟您带来启发和帮助。
  • 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荧光纳米粒子中的研究应用
    反相微乳液法是制备荧光纳米粒子的经典方法,其优点是制备的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良好、粒径均一,但多数荧光发射性能较强的染料境外为油溶性分子,因此研究负载油溶性荧光分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能对于发展高灵敏度的荧光纳米探针具有重要意义。
  • 喷雾干燥技术在荧光纳米粒子中的研究应用
    反相微乳液法是制备荧光纳米粒子的经典方法,其优点是制备的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良好、粒径均一,但多数荧光发射性能较强的染料境外为油溶性分子,因此研究负载油溶性荧光分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能对于发展高灵敏度的荧光纳米探针具有重要意义。
  • 纳米超快傅里叶变换太赫兹光谱(THz-NeaSNOM)对于纳米线的研究
    M.Eisele等人结合Neaspec公司的散射式近场光学成像技术(NeaSNOM)与超快太赫兹光源研究了光致激发的单根砷化铟纳米线表面的受到时间影响的介电函数性质。该实验的太赫兹光谱同时达到了10纳米的空间分辨率与10飞秒的时间分辨率。纳米线随着泵浦延迟与电光采样延迟的电场强度被具体表征。实验结果可以与德鲁特模型模拟结果合理吻合。因此,作者揭示了纳米线中耗尽层的超快(小于50飞秒)形成机制。作者预见这种纳米超快傅里叶变换太赫兹光谱方法可以能够应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过程中的超快机制的研究。
  • 定量评价纳米颗粒的溶解动力学--利用单粒子质谱进行纳米银的研究
    通过准确获取应用于工程新型材料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和颗粒大小、溶解率、颗粒团聚以及与样品基体的相互作用的准确数据来对这些新材料可能对环境健康造成危险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描述。单粒子质谱技术的突破给自然生态系统对ppb级(ng/L)浓度纳米颗粒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本文使用syngistix™ 纳米应用模块颗粒测量/检测和自动数据处理,传输效率的测定(即颗粒的检测,在溶液百分比)是关键使用校准时确定ENP规模的基础上溶解标准。为了避免重合(即两个粒子在相同的脉冲被检测到),调整粒子浓度,使得在60s的检测时间内不多于1500个粒子被采集。溶解电势不同可能是区分粒子溶解过程和离子溶解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这项研究在表明在各种各样交宽泛的条件下可以通过SP-ICP-MS定量计算Ag粒子的溶解率是可行的。而该方法在只有有限的方法可直接应用于水样的分析,特别是还要考虑ENP预期的溶解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 研究和改变碳纳米点的功能特性
    基于OLEDs制备的显示屏柔韧性好可弯曲,且相较于LED屏幕更为轻薄、清晰、亮度高色彩鲜艳,且发光效率也更高。市面上常见的曲面电视就是OLED显示屏的绝佳应用案例。可以想见,将这种OLEDs制备的显示屏应用于手机屏制作,降低手机生产成本,或许会为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拓展带来新契机。利用碳纳米点制备OLEDs虽然有种种优势,但其耐久性及对环境的敏感性一直是一个障碍。为克服这些技术难点,肯塔基大学化学系副教授金斗允博士选择先从基础研究做起,使用HORIBA FluoroMax荧光光谱仪的扩展版来研究碳纳米点。
  • CEM微波合成技术为纳米科学研究者提供更佳的研究平台
    培安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复制 纳米科学研究已经发展多年了, 目前仍然是较新的科技领域. 随着该领域的不断发展, 纳米材料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显示装置,电伏装置,固态照明及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在纳米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其中一个难题就是控制晶体生长的热动力学参数,关键就在于把握好”成核理论”。现在研究者可以透过微波能量的应用,溶剂和反应物的选择,从原子水平控制结晶成长过程。 微波能量可以均匀的把热能分布在分子上,更重要的是,微波可以迅速的对反应物加热。 因为化学反应的热量控制会直接影响到结晶成长,所以微波的”瞬时加热”及”瞬时停止”特性使研究员能够更直接地掌握结晶的成长速度。因为微波本身的特性,利用微波能量合成纳米材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 TiO2/NEPCM纳米悬浮液的稳定性研究
    相比传统传热工质,固体纳米颗粒悬浮液具有更高的导热系数,相变微/纳米胶囊悬浮液因其芯材相变过程中能够吸收/释放大量潜热而具有更高的比热容。将这两类悬浮液作为工质用于太阳能、制冷空调、建筑、电子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能够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众所周知,工质导热系数越高、比热容越高,其传热效果越显著。因此,相关纳米颗粒悬浮液研究多是通过增大颗粒质量浓度,相关相变胶囊悬浮液研究多是通过增大胶囊质量浓度,以达到传热的强化目的。然而,增大浓度的手段同时会带来以下两个问题:1)良好的分散稳定性是传热工质能够应用于实际的重要前提,然而高浓度的纳米颗粒、相变胶囊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2)增大纳米颗粒、相变胶囊浓度,其悬浮液的导热、比热容增大的同时,黏度也会增大,引起功耗问题,额外功耗的产生甚至会抵消掉纳米颗粒、相变胶囊的传热强化效果。因此,本文尝试将片状二氧化钛(TiO2) 纳米颗粒、球状相变纳米胶囊(NEPCM)混合形成二元纳米悬浮液,以期获得分散稳定性能优良的新型传热工质。
  • 可调谐低损耗一维InAs纳米线的表面等离激元研究
    通过s-SNOM红外近场光学显微镜展示了在InAs纳米线中等离激元的真实空间成像。作者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其等离激元的波长以及它的阻尼都可以通过改变InAs纳米线的尺寸和选择不同基底来调控。研究显示半导体的InAs纳米线具有应用于小型光学电路和集成设备的巨大潜力。
  • 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纳米技术的植物/农业研究应用
    现在的纳米技术能够在微观纳米尺度构建特定的新型纳米材料。这些纳米材料具备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植物研究与农业生产并由此发展出的新技术phytonanotechnology,甚至有潜力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体系。比如控制农业化学品的释放(包括肥料、杀虫剂和除草剂);靶向释放生物分子(包括核苷酸、蛋白质和催化剂);或者从外部改变植物的生长微环境。同时还需要另一种技术,来评估这些纳米新材料对植物的效用或损伤。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无疑是最佳的选项之一。植物学家、农学家与材料学家合作,已经利用这两项技术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简单介绍其中一些杰出的研究。
  • 纳米CaCO3/DOP浆液的流变性、屈服值和触变性研究
    纳米CaCO3作为一种无机填料,将其填充在涂料中,可以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光泽、透明、稳定、快干等特性。研究纳米CaCO3/DOP浆液流变性可用于评价纳米CaCO3的改性效果...
  • 用SAXS研究碳纳米管的内部结构
    碳纳米管(CNTs)是具有圆柱形纳米结构碳的同素异形体。由CNTs构成的复合材料展示了有趣的和新颖的特性,这使得它们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材料科学、电子,光学或其他领域等。聚合物/多壁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可以使用SAXSess mc² 进行测量。 碳纳米管的内部结构可以通过碳纳米管横截面的电子密度分布计算得出。
  • 天津兰力科:杨梅酮在碳纳米管上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 T sö GC) , 并研究了杨梅酮在MWN T sö GC 上的电化学性质。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杨梅酮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氧化还原峰电流与杨梅酮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结论: 多壁碳纳米管对杨梅酮有良好的催化活性,MWN T sö GC 对于测定杨梅酮呈现良好的响应特性和较高的测定灵敏度, 该传感器应用于杨梅酮的分析。
  • 采用ICP-MS对营养补充剂中银纳米粒子单粒子的特性研究
    使用珀金埃尔默NexION 350 ICP-MS上的Syngistix纳米应用模块以及超快速数据采集电子器件,对市售的3中营养补充剂中的纳米银颗粒进行了测定。单粒子的ICP-MS能实现分析物的溶解离子和颗粒形式之间的分离和定量。在一次分析中,颗粒成分,浓度,尺寸和尺寸分布,均可直接进行测定。SP-ICP-MS技术的使用已经扩展到其它元素-以及未来的消费产品-再进入视频分析,生物流体和环境中纳米颗粒机遇的研究。
  • 天津兰力科:纳米二氧化锰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研究
    将纳米MnO2 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研究了纳米MnO2 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1实验结果表明:固载纳米MnO2 的玻碳电极在pH为9.48的NH3-NH4Cl的缓冲溶液中于0.0~0.8V (vs SCE)的电位范围内出现一对峰形较好的不可逆氧化还原峰,其氧化过程在较低扫速时属吸附2扩散混合控制,此时阴极传递系数α=0.5477,阳极传递系数β=0.4523,在较高扫速时属吸附控制1同时在pH = 8.0~10.5范围内其氧化峰电位与pH值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1
  • 天津兰力科:超电容器碳纳米管与钼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
    以碳纳米管(CNTs) 为基体材料,用浓硝酸回流处理碳纳米管,TEM(透射电子显微镜) 研究表明碳纳米管的端帽被部分打开,通过液相反应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制备CNTs/ Mo 复合电极材料,复合电极使电解液和导电材料的接触面积增大,使电极反应的有效表面积增大,反应场所有所增加,从而提高电极电化学反应的活性。基于此复合材料的超电容器具有高比电容、高稳定性、良好的可逆性和长寿命等特点。循环伏安结果表明:CNTs/ Mo 复合电极的比电容比纯CNTs 电极要高出20 %。
  • 纳米缓释型阿维菌素粉剂新剂型研究
    纳米缓释型阿维菌素粉剂新剂型研究 以空心多孔纳米SiO2 为缓释载体,利用超临界包埋法、结合球磨分散与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了具有缓释和防止紫外光降解双重特性的阿维菌素纳米缓释粉剂。液相色谱分析表明阿维菌素在制剂的制备前后性质未发生变化。所制缓释粉剂经水分散后粒径约为200~500 nm ,分布均匀。悬浮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均符合国家农药制剂标准。未制剂化的载药微球因微囊团聚严重,药物释放过程阻力大,药物累积释放大概1400min 后仅达60 % 而缓释粉剂在溶出的前5 min 即释放70 % ,具有迅速灭杀害虫效果,而剩余的农药以较为平缓的速率释放,在100 min后累积释药80 % ,并且可以受到载体的保护而不受紫外光降解影响.
  • 改性碳纳米管的XPS测定与分析
    碳纳米管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纳米、生物、能源、催化、电子材料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目前碳纳米管的合成和应用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然而,由于其分散性以及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问题制约着碳纳米管材料的发展;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很多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碳纳米管表面改性的研究,以提升其分散性和相容性。XPS作为一种表面分析技术,由于其表面敏感性,这就使XPS成为碳纳米管研究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本文通过ESCALAB Xi+对改性前后的碳纳米管进行检测分析,探索不同改性工艺获得的改性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组成信息,文章中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XPS准确的获得材料表面组成和化学态信息。
  • 细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与LA-ICP-MS测得的金纳米粒子聚集的关联研究(英文原文)
    细胞对暴露的纳米颗粒反应在各种环境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纳米毒性和纳米医学中。这里,14纳米金纳米粒子在3T3成纤维细胞在一系列脉冲追踪实验研究了30分钟孵化脉冲和追逐时间从15分钟到48小时。里面的金纳米粒子及其聚合量化细胞超微结构的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可以用于评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信号。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分别获得它们在微米尺度上的定位信息和它们的分子纳米环境,并且可以将它们联系起来。因此,纳米颗粒从细胞内摄取、细胞内加工到细胞分裂的路径是可以遵循的。结果表明,细胞内纳米粒子及其积聚和聚集支持高SERS信号的能力与纳米粒子的数量和高局部纳米粒子密度没有直接关系。SERS数据表明,细胞内聚集的几何形状和粒间距离必须在内体成熟过程中发生变化,并对特定的金纳米粒子类型起关键作用,才能成为高效的SERS纳米探针。这一发现得到了TEM图像的支持,它只显示了一小部分具有小颗粒间距的团聚体。经过不同的捕集时间后得到的SERS光谱显示,金纳米粒子内体加工后,其生物分子电晕的组成和/或结构发生了变化。
  • 天津兰力科: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研究
    本文在生产条件下采用冲入法制备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研究了纳米SiC粉体对不锈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用的纳米SiC粉体预先经过表面改性处理,粒径为20-80nm。在细化晶粒方面,其作用机理与孕育剂相类似,但与常规孕育剂不同的是,该纳米SiC粉体与飞速发展的纳米技术相结合,相同质量的改性纳米SiC粉体,能够提供更多的结晶核心,从而以微量的纳米SiC粉体便能明显地细化铸造不锈钢的组织,提高其性能。对自然冷却后得到的不同纳米SiC粉体含量的不锈钢试样进行固溶处理。采用金相检验、布氏硬度检测、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化学浸泡试验、电化学分析等方法检测了不锈钢的晶粒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纳米SiC粉体加入量对不锈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处理后的不锈钢组织明显细化,力学性能、耐点蚀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均得到有效提高,当纳米SiC粉体加入量为0.1%时,不锈钢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提高了10.69%和12.30%,硬度、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提高了6.33%、4.70%和19.97%,点蚀速率和晶间腐蚀速率分别降低了16.05%和42.39%;断口分析结果表明:经强韧化处理后,不锈钢的断裂方式为典型的韧性断裂;极化曲线表明:当纳米SiC粉体含量为0.1%时,不锈钢的电极电位提高了3倍;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经强化处理后,不锈钢的铬成分偏析减轻,有效改善了晶界等易发生点蚀和晶间腐蚀部位的贫铬现象。该纳米粉体强韧化技术水平先进,设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附加值高,能有效提高不锈钢的综合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可在铸件的生产中广泛应用,并能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 纳米级粒径研磨以适合超导、超电容材料的研究
    对于新材料的研究和新工艺的开发一直需要一个完备的实验室要求。制备统一的纳米粒子对储能的高电容开发来说是一个关键点,同样,合适的粒径分布对于高性能热电材料和核热推进系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市面上购买的陶瓷材料通常粒径分布范围很大,不能很好的满足研发的需求。为了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通过行星式球磨机和振动研磨的探索,也开发出了能够很好降低D50粒径和产生完美的粒径分布,但是我们为了进一步的达到理想的粒径要求,经过几年的科研攻关,我们开发出了PULVERISETTE7premium line机型。她可以达到更小的粒径分布和更统一的粒径范围,可以实现纳米级的研磨。在实验室水平上实现超细研磨。
  • 多功能磁性SERS纳米粒子的生物分子环境、定量和细胞内相互作用研究(英文原文)
    将氧化铁纳米粒子与银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银磁铁矿和金磁铁矿分别通过内吞作用引入到成纤维细胞中,形成多功能复合纳米粒子。含有无毒纳米粒子的细胞在外部磁场中是可置换的,可以在微流控通道中进行操作。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映射、激光消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研磨和低温软x射线断层扫描(cryo soft- xrt)的基础上,得到了内体系统中复合纳米结构的分布。完整的玻璃化细胞冷冻软x光检查显示复合纳米粒子包裹体形成内聚体。纳米粒子提供了内质网环境中表面生物分子组成的SERS信号。SERS数据表明,纳米粒子在内质粒和溶酶体的恶劣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等离子体性质。该光谱指向银磁铁矿和金磁铁矿纳米结构表面的分子组成,与其他复合结构非常相似,但不同于研究细胞内纯银和金SERS纳米组成所得到的结构。由LA-ICP-MS数据可知,磁铁矿复合材料的吸附效率大约是纯金、银纳米颗粒的2 - 3倍。
  • BUCHI纳米喷雾干燥仪B-90在纳米药物悬浮液中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中,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来制备活性药物是药物研发的最常用方法。但通常这些合成药物大约有60%存在溶解性和低生物利用度问题而限制了药物的使用。如抗精神病药物Aripiprazole(阿立哌唑纳)是一种弱碱性物质,药效好,但为pH依赖性溶解,一般口服制剂难以发挥疗效。本研究采用纳米沉降/酸碱中和均质法制备aripiprazole纳米悬浮液,通过B90纳米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纳米颗粒,提高了aripiprazole药物的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纳米微粒极大的增加了药物的溶解性能,采用B90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均一,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on index)值为0.25,平均粒径为357nm
  • 美藤果油纳米乳液稳定性分析研究
    美藤果油是一种含有丰富 α-亚麻酸的功能性植物油,其 α-亚麻酸含量分别是橄榄油的 67. 09 倍、茶籽油的 175. 46 倍、花生油的 506. 89 倍,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可达 93% ,研究表明,美藤果油在调节人体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抗菌消炎、保养肌肤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然而,由于美藤果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其在贮藏加工中极易发生氧化,且又因为油类物质具有水溶性差、口服利用率低等不足,大大限制了其作为功能油脂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纳米乳液( nanoemulsions) ,多指平均粒径为50 ~500 nm 的乳液体系,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或助表面活性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一定的外部能量输入( 如搅拌、均质、分散、超声等) 所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纳米乳液可以改善功能性油脂在水相食品中的溶解性和分散性,使功能性油脂可以应用到多相多组分的油水分散体系。纳米乳液与其他乳液体系相比,在乳液稳定性和食品安全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将美藤果油制作成美藤果油纳米乳液,可以解决其水溶性差、口服利用率低、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变质等加工应用方面的难题,同时保留美藤果油作为功能性油脂的营养价值,有利于其作为功能性辅料在食品领域进行广泛应用。
  • 球磨机用于研究低碳多内璧纳米管的结果
    自1991年首次发现了纳米管,新形式的碳纳米管广泛地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近期,人们的焦点汇集到了制备小纳米管,如小于1um。常用的方法有超声波切割法和STM电压法。但是这些方法的缺点是无法制备毫克级的样品。 本文着重介绍了使用德国Fritsch公司的P0--微型振动球磨机,通过一种简单的新方法制备毫克级的带有敞开末端的“短碳纳米管”。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德国Fritsch公司的P0--微型振动球磨机,采用玛瑙的研磨碗和研磨球,在不同的金属催化剂中进行乙炔分解,通过强烈的撞击作用来实现的。 实验证明:德国Fritsch公司的P0--微型振动球磨机是制备带有敞开末端的多内壁纳米管行之有效的简单方法。催化裂解多内壁纳米管可以获得“短碳纳米管”。平均的长度为:0.7-0.9um。并且在整个的研磨过程中,可以获得非常均匀的纳米管,即使研磨的时间为120h,也没有其他形式的纳米管。 纳米管最终的长度取决于根据直径不同的纳米管裂解程度,以及使用不同型号德国Fritsch公司的球磨机,如:P0-微型振动球磨机,P4-可变速率比行星式高能球磨机,P5-四罐行星式高能球磨机,P7-微型行星式高能球磨机,P23-微型球磨机。 具体的研磨粉碎实验方法及相关实验数据,欢迎您来电话与北京飞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取得联系。
  • 使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通过氢诱导机械合金的方法合成纳米无定形Mg2NiHx脱氢性质的研究
    近年来,纳米晶体材料作为氢储存材料的研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达到纳米晶体结构的镁合金可使氢化作用显著增加。本研究通过采用室温,在高压氢气氛保护作用下,通过96小时的实验,使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用氢诱导机械合金的方法将镁(Mg)和镍(Ni)金属条合成了Mg2NiHx纳米晶体材料。其中,球料比(BCR)分别为30:1和66:1,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的方法(TEM)的方法测量了样品的最终粒度,通过TGA测量吸附氢的量 (AHC) 。使用的等温热重分析法 (ITGA) 和压力合成等温线分析 (PCI) 计算了脱氢动力学参数和活化能。 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的方法(TEM)的数据说明,当球料比(BCR)增加时,Mg2NiHx的峰值也会相应增宽,并且颗粒形成小于10 nm纳米晶体无定形相。等温热重分析法 (ITGA) 和压力合成等温线 (PCI) 分析显示纳米晶体的脱氢动力学参数显著增加。结果显示:球料比(BCR)主要影响纳米晶体相的粒度和片断,以及吸附氢的量 (AHC) 的脱氢动力学参数。 本实验采用了德国 Fritsch 公司的四罐行星式高能球磨机 ”Pulverisette 5” ,采用不锈钢的研磨装置,在2 Mpa 的氢气(纯度:99.9999%)环境中,采用球料比(BCR)为30:1和66:1两种比率,在200 rpm 的转速下研磨96h。 具体的研磨粉碎实验方法及相关实验数据,欢迎您来电话与北京飞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取得联系。
  • 天津兰力科:Cu 对纳米氢氧化镍的掺杂修饰研究
    将Cu 以共沉淀方式掺杂到用微乳液法合成的纳米氢氧化镍中,通过X 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镜和循环伏安法,研究Cu 对纳米氢氧化镍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u ,不会改变氢氧化镍的晶体结构,但晶粒尺寸减小,晶格将产生严重畸变 且晶粒尺寸随Cu 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晶格畸变也随之加剧,从而有利于质子和电子在电极材料中的传递,提高了氢氧化镍电极的充电效率和活性物质利用率,改善了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而且Cu 的影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Cu 量应控制在3 %~5 %为宜。

厂商最新方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