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名誉博士

仪器信息网名誉博士专题为您整合名誉博士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名誉博士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名誉博士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名誉博士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名誉博士话题讨论。

名誉博士相关的论坛

  • 建议设立名誉版主和名誉专家

    对于长期不参与版面建设,不做版务的版主和专家,实行劝退。授“名誉版主”或“名誉专家”,在名字下显示,类似“本版专家”。

  • 建议:曾阿牛同志做老家版面的名誉版主,或者特约嘉宾!!

    我想大家一定都看过曾阿牛同志发的帖子,所以关于他发的帖子[em17] [em17] [em17] [em17] [em17] ,我也不用多说什么了,说多了也没意义[em04]。真不知这家伙从哪搞来那么多牛贴[em62] [em62] ,要不怎么叫阿牛呢,呵呵! [em51] [em51] [em51] 鉴于阿牛同志对老家所做的贡献,我强烈建议让阿牛同志做老家的名誉版主。只是不知阿牛本人是否同意,不知小鱼是否同意。[em51] [em51]

  • 【转帖】宇宙暗物质能量真的存在么

    请讲讲宇宙暗物质能量真的存在么 作者 苟文俭 李政道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都颇有建树;他出版过《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物理的挑战》、《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等8部学术专著;他不仅仅只是与杨振宁教授一起,以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也还获得了爱因斯坦科学奖、中国国际合作奖、纽约科学院奖等14个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奖;他曾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3个世界知名大学授予了名誉博士,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暨南大学等15个我国知名大学的名誉教授;他也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15个世界知名科学院的院士及大学的特邀讲座,2006至今,也还一直担任着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政道教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是道道地地的当今物理学大师,也是我们华人的骄傲。(一)2009年5月27日,大师李政道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菁菁堂、做了“以天之语,解物之道”的演讲(见网页http://www.sjtu.edu.cn/newsnet/shownews.php?id=21481)。按李教授的说法,他的演讲就是“了解一些天跟天之间的语言,从这个了解来解对物质的道”。我怀着极大的兴趣与热诚读完了这篇讲稿后,明白了大师是把宇宙暗物质暗能量作为了“解物之道”的研究对象,对此就特别想给他一点建议。李教授在该演讲中说:宇宙还有我们不了解的25%是暗物质、70%是暗能量,认为了解暗物质暗能量是今天物理学的最大挑战。从这个演讲可知,他认为“解物之道”也就是去了解宇宙中约95%的暗能量(也包括暗物质)。对此李教授首先对宇宙为什么有暗能量做了探讨,认为宇宙有暗能量的原因,是因为在我们所说的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很多宇宙,我们可以用其他方法来把它找出来。同时,李教授还介绍了他最近的一篇论文,提出了如何在实验中观察暗能量的设想,认为宇宙中的暗能量可能有相变,可以与核能相关连,设想如果把 100Gev的高能原子核对撞,这就可以产生密度突然增加的真空,也形成了真空自由度的骤然增加,这样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暗能量存在的相关特征。(二)把宇宙暗物质暗能量作为“解物之道”的研究对象,但暗物质暗能量真的存在么?我们知道,暗物质暗能量是为了满足现存宇宙学理论形式化表述的需要人为设定的,如下所述,我们有充分理由质疑它存在的真实性。1、人为设定70%的暗能量,依据于形式化表述中的这种逻辑前提:光子运动的宇宙学红移形成于星系的退行运动,那么这种逻辑前提正确吗?对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1)由于光子运动速度有与光源运动无关的特征,那么对光子运动频率、是否也有与光源运动无关的特征呢?其答案当然也可以是肯定的。(2)光子在漫漫宇宙真空中运动,由于真空具有物质性,那真空物质会不会对运动光子构成某种阻尼作用、使其能量不断丢失而引起红移呢?该答案同样也可以是肯定的。因此,光子运动的宇宙学红移并不一定就是因为星系有退行运动;宇宙有暗能量的人为设定的逻辑前提不可靠,宇宙有70%的暗能量不一定是真实的。2、人为设定25%的暗物质,所依据的在形式化表述中形成的逻辑前提是,星系中恒星的转动形成于万有引力作用。这是否也如此呢?对此我们质疑的充足理由是:星系只能在运动中产生,因此现实的星系必然有某种初始运动,因此对组成星系的恒星,它们也就完全有可能保持产生星系的这种初始运动。这也就说明:星系中恒星的转动并不一定都形成于万有引力作用;宇宙有暗物质的人为设定的逻辑前提不可靠,25%是暗物质不一定真实存在。上述陈述表明,对宇宙中约95%的暗物质暗能量是否真实存在,我们应当高度质疑。(三)我们现实的可观察宇宙,都形成于可观察的所谓普通物质;现代物理学对宇宙物质存在统一性探索的已有实践充分说明:构建理论的描述依据和形式化表述的逻辑前提,都只能是普通物质,而决不是所谓的宇宙暗物质暗能量。因此,作者就特别有如下两个想法:1、解“物质的道”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揭示宇宙物质存在的统一性,由于在这种探索中,理论的描述依据和逻辑前提都是普通物质,因此,解“物质的道”的研究对象,就只应当是普通物而非宇宙暗物质暗能量。2、在宇宙中,对人为设定有约95%的暗物质暗能量的逻辑前提进行探究;因为这将有可能改变当今宇宙学的研究方向,是意义特别重大的课题,因此特别需要象李教授这样的物理学大师参与,请对我们讲一讲,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真的存在么?

  • 【转帖】著名电化学专家田昭武院士

    著名电化学专家田昭武院士姓名: 田昭武 性别: 男 籍贯: 福建福州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厦门大学 个人简介 田昭武,男,1927年6月生于福建福州;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主要职务:厦门大学教授 ; 主要学习及工作经历: 194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4年获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82-1989任厦门大学校长; 1986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1996年当选为国际电化学会副主席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历任厦门大学教授,同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中国人民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福建省科协主席, 国家教委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际电化学学会理事及第 46 届年会主席,国际太阳能光化学转化与储存会议组织委员及第九届会议主席; 主要研究成果 专长物理化学,重视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扩展到光电化学、光谱电化学、量子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和纳米加工技术等; 在多孔电极极化理论方面, 提出“特征传输电流”概念和气体扩散多孔电极的“不平整液膜”模型 对半导体电极光电转换提出数学模型和“可移动掺杂物”高聚物半导体光电转换理论 对电极交流阻抗绝对等效电路提出微分新解法 得到自催化电极暂态过程理论解。专著《电化学研究方法》, 主编《PHOTOCHEMICAL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AND STORAGE OF SOLAR ENERGY 》; 首创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有: 用于测定瞬间交流阻抗的选相调辉测定法和选相检波测定法 用于测定超低腐蚀速率的控制电位脉冲电流技术 用于测定局部腐蚀的扫描微电极技术。在他指导下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仪器有: DHZ-1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 XYZ-1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抑制器, WF-III型微区腐蚀电位分布测量系统等, 获发明专利权六项。近期在纳米技术领域提出超微复杂三维图形的复制新技术; 当前研究兴趣: 1.纳米工艺学. 2.光谱电化学与光电化学. 3.电化学分析新技术. 4.量子电化学. 5.应用电化学(化学电源、金属腐蚀等); 已发表科学论文130余篇,专著《电化学研究方法》,并主编了《电化学实验方法进展》和《Photochemical and Photo-electrochemlcal Conversion and Storage of Solarenergy》; 曾作为第一获奖者获部级以上奖励7项: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同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9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1980年第四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2年福建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86获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分享】K著名细菌学家 罗伯特科赫

    中文名称: 罗伯特科赫   外文名: Robert Koch   生卒年: 公元1843年—1910年   洲: 欧洲   国别: 德国   省: 哈茨,克劳斯特尔城科赫,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843年12月11日科赫生於德国克劳斯塔尔。5岁时就能借助报纸自己读书,这预示着具有的超凡智慧及毅力。他在高中读书时表现出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1862年科赫考入格丁根大学学医。1866年在德国格丁根大学学医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赴柏林进行6个月的化学研究,在那里又受到Virehow的影响,在1867年科赫到汉堡作了一段时间的住院医师,然后先在Langenhagen开业,不久于1869年到Posen省的Rackwitz开业,在Posen他通过了地区医官考试。1870年婚后科赫到东普鲁士一个小乡村沃尔施泰因当外科医生,在那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并多年在此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科赫在没有科研设备,也无法与图书馆联系,更无法与其他科研人员接触情况下开始研究炭疽病。他的实验室就在他的家里,他的科研设备除了他妻子送给他的显微镜外,其余都是他自己设法解决的。1876年他到布雷斯劳用3天时间以公开表演实验的方式证明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因,并报告了炭疽病菌的生活史是从杆菌—芽孢—杆菌的循环,芽孢可以放置较长时间而不死。他认为每种病都有一定的病原菌,纠正了当时认为所有细菌都是一个种的观点,从而兴起了关於疾病生源的研究。1880年科赫应邀赴柏林工作,在德国卫生署任职。在这里他拥有了良好的实验室和助手。1881年他创立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应用这种方法,主要的传染病病原菌被相继发现。此后,他转向结核病病原菌研究。他改进染色方法,发现了当时未能得到的纯种结核杆菌。为了大量培养出纯种的结核菌,他又改用在凝固的血清上接种培养,并将培养出的纯种结核菌制成悬液,通过注射豚鼠的腹腔实验,4~6周后豚鼠即死於结核病。他用实验证明结核菌不论来自猴﹑牛或人均有相同症状。并进而阐明了结核病的传染途径。1882年3月24日结核杆菌是科赫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结核杆菌是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并研究出纯培养其菌的方法。1882年出版了有关结核杆菌的经典著作。1883年科赫被任命为德国霍乱委员会主席并。被派往埃及调查那里的霍乱暴发流行情况。1883年后,他到埃及和印度去调查那里的霍乱暴发流行情况。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发现了霍乱病原菌是形如逗号的霍乱弧菌,并发现该菌可以经过水﹑食物﹑衣服等途径传播。根据他对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其传播方式的了解,科赫提出控制霍乱流行的法则,这些法则于1893年被各大国批准并形成至今仍沿用的控制霍乱方法的基础。科赫因对霍乱研究作出的贡献而获10万德国马克奖金,他的这项研究工作也对保护饮水规划有重大影响。同时他还发现了阿米巴痢疾和两种结膜炎的病原体。1890年他提出用结核菌素治疗结核病。1891~1899年,他还在埃及﹑印度等地研究了鼠疫﹑疟疾﹑回归热﹑锥虫病和非洲海岸病等。1905年发表了控制结核病的论文,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0年5月27日因患心脏病卒於德国巴登。终年67岁。研究领域:医学领域中的病原细菌学科赫在病原细菌学方面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世界上第一次发明了细菌照相法;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炭疽热的病原细菌——炭疽杆菌;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一种特定的微生物引起一种特定疾病的原因;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伤寒杆菌;世界上第一次发明了蒸汽杀菌法;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结核病细菌;世界上第一次发明了预防炭疽病的接种方法;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霍乱弧菌;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霍乱预防法;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鼠蚤传播鼠疫的秘密;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睡眠症是由采采蝇传播的。制定科赫法则:(科赫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订了严格准则,被称为科赫法则,包括: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 於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内 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 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 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创立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曾获奖项:1、1905年荣获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海德堡大学及2、柏林市、Wottstein市及他的老家Ctausthal市均授予他名誉市民称号3、获柏林市、维也那等学术团体的名誉会员称号4、被授予德国的皇冠勋章5、被授予红鹰大十字勋章(为医学界第一位获此荣誉者)6、因对霍乱研究作出的贡献而获10万德国马克奖金7、博洛尼亚(Bologna)大学授予以他名誉博士学位8、德国政府於1907年为纪念他的成就,设了一笔100万马克的基金9、189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0、190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 【转帖】5个问题——清华毕业博士的寄语(转载)

    5个问题——清华毕业博士的寄语(转载)培养是一个过程,培养的结果是分化,好的变得更好,坏的变得更坏。书读的越多,培养的结果就越分化。 问题1: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南辕北辙,知道方向比距离重要。但是,我想问每一个想要读博士的人,你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的回答是只想拿个学位,我想你在骗人;如果你回答你想赚更多的钱,那么你的方向错了;如果你想毕业后去外企赚很多钱,那么你的方向也许错了;如果你想解决你的亲人的户口,那么你真可怜;如果你觉得研究是你的兴趣,如果你觉得为之可以牺牲,那么不错;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目前科学技术很落后,你还怀着满腔的科技报国的心愿,而且你觉得你的智商不错,那么很好;如果你还知道自己的情商不低,你还怀着更家远大的理想,并且清楚你和你的朋友可以通过努力掌握核心技术从而创业实现你的理想,那么非常好。不想吃天鹅肉的青蛙,不是一个好青蛙。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读了博士又如何。 想清楚,三思而后行。 问题2:你认为读博士会有哪些收获? 我个人认为,一般在学校读书的目的有三个:学知识,交朋友,拿学位。但是博士不同,博士是一个在某一科学领域发现新问题、定义新问题以及解决新问题的系统培训。如果你完成了这一过程,那么你差不多可以毕业了。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发文章毕业,那么你就偏离了你的方向,那么这样的博士不是一个好博士。 博士不仅仅是在科学方面的培养,也是一个很强烈的人格的培养过程。如果你认为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你知道了什么是认真、务实、创新、合作,那么你差不多可以毕业了。重复一遍,认真、务实、创新、合作,不是那么简单的,很多人不都有第一篇文章被导师批的体无完肤的经历么?很多的博士毕业论文仍然小错误比比皆是,那么这样算掌握了什么是认真、务实么?八个字,真正的学会要八到十年,我们在博士期间只能学会最多一半,有的人甚至只是一点点。如果还在抱怨实验室条件不好,抱怨导师不给指导,抱怨经费不足,抱怨待遇不好,抱怨没有事情可做,抱怨论文写不出来,我告诉你这叫"浮躁",这叫不务实,不认真,不合作。Graduate版上有一些这种人,估计我该挨骂了。 问题3:你认为你选择的导师这个人怎么样? 如果你发现一个老师拿到国家项目后只是想以最小的代价交差,我劝你不要去读他的博士,我看这个老师有些井底之蛙鼠目寸光,我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跟这样的老师在一起,你的干活冲动就会很快被消耗,你的未来也将被你的错误选择所惩罚。 如果你发现一个老师非常的Active,知道未来永远是重要的,对学生要求极其严谨,每一件事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拿到国家项目总是力求做到最好,那么请选择这样的老师,跟他一起成就你的未来吧。BTW,我导师就不错。问题4:你的研究方向? 选择研究方向很关键,务实没有什么不好,对于我们这个工业和科技都不发达的国家,应用价值大于理论价值。要搞深入某一有重大潜在应用价值的研,而不是看到大家在研究什么我们就去研究什么,看老美在做什么我们就跟什么!我们能跟的上么?别人走什么路我们就跟什么有时候是对的,但是我们有时候也要想想是否需要走另外的路。可以上一些学术论坛与大家交流(如诺贝尔学术资源网[url]http://bbs.ok6ok.com/?u=147763[/url] )。我就特别感慨国家在超宽带技术方面的路线,美国人在搞100Mbps以上的短距离超宽带技术,我们863就跟着搞,我们真的没有这个条件。超宽带最有价值的应用,而且技术难度相对简单的是低速率远距离保密通信,比如海事通信上超宽带可以在800Kbps上较大发送功率下通信60海里,在陆地上低功率通信3公里,这些都是美国人在搞搞100Mbps以上的短距离超宽带技术之前搞的,对于国家经济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不去搞,偏偏去搞我们几乎搞不出来而且应用价值也不是很大的10米以内的高速率通信。看看电子系杨老师、丁老师,为什么他们可以申请院士,为什么他们的学生就业好。如果你的研究没有应用价值,你的前途就不那么明亮。 问题5: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 找工作真的很难,难的是钱和前途很难两全,甚至是加上个人理想不能三全。年轻人很需要钱,比如我,太需要钱了,写这个的时候我的卡里只有不到50元了,本科毕业的时候我的卡里有10K多,都是自己赚的。 去外企,为了钱,虽然外企未必没有前途 不去外企,很多时候为了前途,基本上放弃了钱。 当公务员,为了权利。一个刚刚毕业的穷疯了的抑郁了很久的汉子拥有了权利而正式收入又很少,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忍是贪,抑或其它? 很多人感慨,去外企虽然眼下钱多,但是学的东西都用不上,人家也不让你涉及核心技术,博士写代码的速度也不如本科和硕士,而且博士对自己的待遇期待要比硕士高,人家为什么要要你。如果不做技术,我敢说,很多博士没有经过社会上摸爬滚打,没有体验过尔虞我诈,输的概率、输的代价很高。 博士毕业了,我看还是要继续做技术,选择需要这个技术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否则你又回到了类似读博士前的起点,IT领域里叫做复位(Reset)。我很支持选择国企和事业单位。选择自己的祖国没有什么不好。一个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投身了伟大的事业;选择了祖国的人,祖国最终会选择他们。看看李国杰老师做的龙芯,外国人不是已经坐不住了么?有时候是要放弃眼前利益的,将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利益结合在一起。 中国是大陆法系社会,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教育培养出来的叫精英,没有经过教育培养的叫做混混。我看兼有这两个血统的人才能才是最适合这个社会的。博士是100%精英血统,最好的选择是在精英族这个社会子集里继续做你的精英,最最真正的精英。原帖:[url]http://bbs.ok6ok.com/read.php?tid=338468[/url]

  • 浙江大学电镜中心诚邀博士后和青年访问学者

    浙江大学电镜中心诚邀博士后和青年访问学者浙江大学电镜中心张泽院士团队金传洪小组诚挚招聘1-2名博士后和青年访问学者,详细说明如下:研究方向一:原子层厚二维材料的原子和电子结构表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球差校正电子显微成像和谱学表征手段,揭示以石墨烯、二硫化钼和黑磷等为代表原子层厚二维材料的原子和电子结构。重点是研究其结构缺陷、化学掺杂及其稳定性等,以及其对材料电子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同生长制备小组合作,利用电镜尤其是ADF-STEM技术研究二维材料的合成和结构调控机理;利用出射波重构等定量高分辨电子显微成像手段,精确确定结构缺陷和化学掺杂周围晶格原子的三维构型等;与器件输运小组合作,结合透射电镜中的原位输运手段,研究结构缺陷、掺杂等因素对二维材料电学输运性能的影响和调制;与理论模拟小组合作,研究结构缺陷、化学掺杂等因素对二维材料电学、光学等性能的影响和调制。以上研究内容可根据申请人的研究兴趣和背景自主选择,希望申请人本身在电镜方面具有较好的训练和知识基础。该方向上本小组负责人及成员经验较为丰富,有多年的研究经验和知识积累,在材料制备、计算模拟和器件测量等各个方面,同国内外多个知名小组有多年紧密合作。研究方向二:液体电镜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这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一种原位液体环境下的电镜表征技术,目前已利用小组启动经费资助购置了一套商业化原位液体样品杆设备,正在开展的研究主要围绕贵金属纳米晶的形核、生长机理研究。主要和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辉教授小组合作,研究贵金属纳米晶纳米结构(合金、核壳等)的形核、生长和扩散机理以及稳定性等,期望能解决该领域中一些挑战性的问题。目前由于空间分辨率等限制,还存在很多挑战。该方向属于国际新兴前沿研究领域,研究机会较多。小组目前已经同多个国内外同行小组建立起较好的互动和协作,包括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等。希望申请人本身具有一定的电镜基础,也欢迎和鼓励有兴趣和申请人开展液体电镜技术同其他表征手段如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的关联表征方面的尝试。团队和科研条件介绍:上述研究工作将主要依托浙江大学电镜中心开展实施,中心的设备和人员条件等请参阅中心主页:http://cem.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2。目前已经安装到位约10台电镜,其中包括两台球差校正电镜(FEI Titan ChemiSTEM with probe corrector,加速电压:80,120和200kV,配有EELS和Super-X EDS系统; FEI Titan with monochromator andimage corrector,加速电压:80和300 kV,尚未配置EELS)。研究小组负责人为金传洪教授,合作导师为张泽院士。小组的一些外援如浙江大学名誉教授饭岛澄男、日本AIST研究员Kazu Suenaga、浙江大学讲座教授英国约克大学物理系袁俊、英国伯明翰大学物理系教授Li Ziyou等会直接参与到部分课题的讨论和协作当中来,关于研究小组的进一步信息,请参阅小组主页:http://mypage.zju.edu.cn/en/chuanhongjin。 待遇:浙江大学提供博士后每年约6万+的税前薪酬(参照浙江大学现行标准博士后政策标准:http://hr.zju.edu.cn/postdoctor/,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学校有相应的补助规定)。小组会根据申请人的背景与研究成果等给予额外补助,具体请来信咨询。 特别注明:按照浙江大学现行的人事政策,博士后出站几乎没有直接留校任教的可能,还请知悉。 有意者请直接邮件联系,随信请提供2-3篇代表作和个人简历,来信必回。课题组会邀请有意向的申请人来中心做学术访问,由小组负担国内差旅费。联系人:金传洪信箱:chhjin@zju.edu.cn,chhjin@gmail.com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教十一316房间电话:0571-87953700

  • 【原创】探索《色谱》顶尖领域 破解色谱终极密码

    中国色谱两大媒体再度牵手 2011“全明星介绍”震撼出击《色谱》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色谱专业期刊,其编辑委员会凝聚着中国最顶尖、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色谱领域核心力量。首期《色谱》编委人物简介:卢佩章院士卢佩章,福建省永定县人,1925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色谱学会名誉理事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卢佩章主要从事以色谱为主的分析化学研究,是中国色谱分析的先驱者之一。卢佩章院士现任中国色谱学会名誉理事长。卢院士194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同年在同济大学化学系任教,1949年9月调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大煜等导师指导下获得副博士学位;1959-1986年任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1978-1983年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卢院士还曾任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担任第五届北京国际分析测试报告会及展览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曾任《色谱》杂志主编、《高效色谱(HRC&CC)》等杂志编委。

  • 【转帖】zz 关于中国博士之中国博士现状

    一家之言,兼听则明 博士本应该成为一个精英的群体,但是现在却成了人们取笑的对象。人们纷纷抱怨博士“注水”,而博士生频频自杀也被人们称为“软骨”,读博被称为“赌博”,女博士被称为“第三性”…… 那么中国的博士有着哪些不为大众所知的现状呢? 1。博士注水 一位韩国教授说:“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太容易了,韩国学生去中国,花三四年就可以拿个学位回来。而在韩国,没有六七年功夫很难通过。不过这样一来,中国的博士便渐渐不被人们看重了。” 2。中国博士压力太大 现在的博士生的生存压力很大。也很不容易。社会给了他们荣誉,也给予了他们责任。有的应届毕业生被延期了,他们没有工作。延期以后没有任何待遇,学校也不安排住宿。有人说毕业即失业。对于博士生来说,没有毕业就已经失业,而且由于缓毕业,还很难就业。他们承受着学业的压力、经济的压力和性的压力。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困守着,有的长期失眠,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博士生频频自杀事件并不稀奇。 3。女博士=“第三性” 女博士生很容易成为大龄青年,成了别人眼中的“第三种人”,逼得她们大呼“我不是灭绝师太”。    社会关于女博士最权威界定是:世界上有三种人,一为男人,二为女人,三为女博士。还有经典的女博士形象描述: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在女博士生中流传。 4。就业的路,越走越窄 企业一般不愿为博士这样的高学历者付高薪酬,到高校当老师或进研究机构,就成了大多数博士毕业生的首选甚至惟一选择。    “博士学位就像脚底心的一粒米,不拿不舒服,拿了又不能吃。”这是一位青年教师面对考博压力时的真实心理。

  • 【质疑】浙大实现猴子“意念”控制机械手

    让大脑的智慧与强大的机器“完全”合二为一,人类的这一愿望通过科幻电影《阿凡达》上的钢铁战士“实现”了。如今,浙江大学内的一只猴子如同钢铁战士一样,通过“意念”控制一只机械手进行不同的动作。这一研究,目前与世界顶尖水平同步。这只猴子名叫“建辉”,生活在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的实验室内。今天,记者看到了这只“聪明”的猴子,头上带着很卡通的帽子,脑部和电脑以及一只机械手臂之间连接了很多电线。面对杯子、盒子、圆圈等不同的物体,“建辉”指挥着机械手臂用抓、勾、握、捏四种不同的动作将物品牢牢抓住。多次尝试,无一出错。“建辉”是浙江大学高等研究院脑―机接口研究团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成功提取并破译了猴子大脑关于抓、勾、握、捏四种手势的神经信号,使猴子的“意念”能直接控制外部机械。控制大脑是人类一直想做却无法完全企及的事情。大脑内部上千亿个神经元之间通过发出微小的电脉冲相互交流,对人体各种行为 “发号施令”。 但是,这些神经信号却如同一本“天书”。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等技术水平的发展,一种称为脑―机接口的技术迅速成为了全球科学家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它致力于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例如假肢)之间建立一条传输大脑指令的通道,实现脑部的信号通过外部设备有效到达身体各处,使行动障碍的人重获独立生活的能力。据浙大脑―机接口研究团队负责人郑筱祥教授介绍,此前,美国科学家曾让猴子通过“意念”控制手臂的伸展,以及令猴子用控制机械手指做出捏的动作。2006年,美国DONOHUE教授将芯片植入人脑,让完全没有行动能力的人,通过思维控制电视机开关和换台,甚至可以在发送电邮。“如今我们的研究成果与美国实现了互补,我们能够精细的控制手指做出多个动作,准确率达到97%,这一成就已与世界一流水平同步。”郑筱祥告诉记者,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如果‘心灵感应’能自如的运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就能大大提高肢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不必完全依赖他人的照顾而生活。”郑筱祥表示,接下去将让“建辉”能够控制机械手臂的伸展,“最终,我们希望能够像美国一样,让这一成果造福人类。”(生物谷Bioon.com)关于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10月,是在香港著名企业家、浙江大学资深学长查济民名誉博士和刘璧如女士的鼎力支持、推动下成立的。作为浙江大学校设直属科研机构,求是高等研究院实行单独行政管理,享受学校的特殊政策,业务上由校科学技术研究院管理。2006年底,三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出任浙江大学最高学术职位——查氏讲座教授,并轮值担任求是高等研究院主席一职,他们是: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朱经武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罗氏达蒙讲座教授简悦威先生,美国Intel公司前高级副总裁和制造事业部总经理周尚林先生。求是研究院依托浙江大学现有的科研基地,充分采用纳米技术、信息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医学的研究成果,围绕神经信息与控制等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着重研究神经控制与修复、运动神经模型、神经信号处理及专用芯片设计、传感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基于遥控和遥测的生物机器人、人工智能、脑—机交互(BCI)等课题。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公共安全等领域,实现科学和技术融合,造福社群,服务社会。

  • “论文抽检”能否让“南郭”博士现形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3/23/B1395397697_small.jpg日前,教育部网站公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我国将从上一学年度全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中分别抽检 10% 和 5% ,结果将反馈学位授予单位, 并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适当形式公布。抽检结果将作为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重要指标,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权点,依据有关程序,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将撤销学位授权。博士的含金量,其实并不在于这个头衔本身,更不在于有没有戴过那顶光鲜的博士帽。博士的学位论文是否过硬,是否体现出学术水准、创新能力与学科造诣,很大程度上才是衡量博士含金量的基准。从这个角度来看,博士硕士论文的抽检制度,要说未尝不是体现出对学位论文这块“试金石”的重视,其对博士硕士学位教育的 规范与促进作用,也当值得期待。应当承认,尽管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博士硕士学位教育的扩张也是有目共睹,至2008年中国大陆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甚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但与此同时,国内博士硕士学位教育质量的下滑,及其功利化的倾向,也同样饱受诟病。学位教育的蜕化,不仅引发了硕士本科化,博士硕士化的质疑,博士学位授予过程中的乱象与水分,博士学位照样可以混,更是让国内的学位评价体系蒙羞。好在,博士学位容易混,高质量的博士论文恐怕并不容易胡编乱造,既然如此,对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制度,无疑有望让滥竽充数的“南郭”博士们漏出马脚、现出原形。设置这道论文抽检的关卡,对于国内的学位授予和评价体系而言,当然不无裨益。不过,对于博士硕士论文抽检制度,恐怕同样不能过于乐观。事实上,尽管博士 10% 硕士 5% 的抽检率的确有望对滥竽充数的学位论文形成威慑和压力,尤其是 当“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将责令限期整改,甚至撤销学位授权,并作为学位授权点评估的重要指标时,放任不合格学位论文通过的后果,看来将会相当严重。然而,类似的抽检制度,其实在在学位论文的审核阶段就一直存在,博士硕士在论文答辩之前,学位论文一直就有双盲送审机制,既隐去作者名字,也不透露送审者信息, 假如这一双盲评审机制真正奏效的话,恐怕要比论文抽检制度更加严苛。而现实中,即便严苛如双盲送审,仍然不缺拆招解招的办法,同一专业一个圈子里,通过各种方式打个招呼,高抬贵手,互相放水,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双盲送审尚且如此,论文抽检效果会如何,是否真正扼住了学位论文质量的七寸,自然更要被打上个问号。而另一方面,正如对博士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最终反而引发了论文泡沫乃至SCI崇拜,学位论文抽检制度,会否加剧学位教育的论文化,削弱博士培养的专业化与创新力,恐怕也非杞人忧天。基于此,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固然是评价学位教育的重要依据,但寄望于学位论文抽检制度来规范和矫正当下的学位教育乱象,挤出其中的水分,的确仍显力有不逮。毕竟,“南郭”博士,其实本不难分辨,不应等“论文抽检”来擦亮学术评价的惺忪睡眼。

  • 2012年生命科学领域博士后最佳雇主排名公布

    美国《科学家》(The Scientist)杂志近日评出了2012年生命科学领域博士后最佳工作地点排行榜。其中,美国范围内排名前10的分别为: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戴维·格拉斯通研究所(J. David Gladstone Institutes, San Francisco, CA)、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Fox Chase Cancer Center, Philadelphia, PA)、彭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 Baton Rouge, Louisiana)、俄克拉荷马医学研究基金会(Oklahoma 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 Oklahoma City, OK)、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IL)、拉霍亚过敏和免疫学研究所(La Jolla Institute for Allergy & Immunology, La Jolla, CA)、唐纳德植物科学中心(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 Saint Louis, MO)、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Novartis Institut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Cambridge, MA)、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Kansas City, MO)。国际方面(美国除外),排名前5的分别为:葡萄牙尚帕利莫基金会(Champalimaud Foundation Lisbon, Portugal)、奥地利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Vienna, Austria)、奥地利分子医学中心(Center for Molecular Medicine,Vienna, Austria)、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生物医学研究所(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Basel, Switzerland)、英国霍舍姆—瑞士巴塞尔—中国上海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Novartis Institut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multinational)。《科学家》杂志已经连续10年制作这一排名。在今年的排名中,主要关注研究机构的九大方面:博士后训练和指导质量、职业发展机会和人际网络、实验室成员间沟通效果、博士后经历的价值、仪器设备的质量、经费情况、博士后培养的平等性、薪水和福利、博士后家庭和个人生活。

  • 【求助】(还剩1)求助2篇博士学位论文

    【序号】: 1【作者】: 刘琦,导师:常志文【题名】: 热休克蛋白60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学位年度】: 2005【授予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授予学位】:博士【序号】: 2【作者】: 张晓敏,导师:邬堂春【题名】:热休克蛋白60抗原、抗体和70抗体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自身免疫反应的特征【学位年度】: 2008【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博士在万方网上能搜到,希望大家帮忙,谢谢!

  • 求助中科院博士论文一篇

    谁能帮忙下篇博士论文,多谢了!链接实在没有。多多包涵题目:水田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作者:颜晓元;【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位】:博士【授予年】:1998-12-01【研究专业】:土壤学【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导师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语种】:汉语【导师】:朱兆良;邢光熹【馆藏号】:Y280777

  • 两篇博士论文

    1【序号】:1【作者】:罗煜【题名】:芒草生物质炭对土壤中碳氮转化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作用机理【期刊】:博士论文【年、卷、期、起止页码】:2012年,中国农业大学【序号】:2【作者】:娄运生【题名】:农田土壤有机碳、氮转化及其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期刊】:博士后论文【年、卷、期、起止页码】:2010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谢谢!谢谢!

  • 【转帖】拾荒父遇车祸身亡 博士儿黄雁村十字寻目击证人

    【转帖】拾荒父遇车祸身亡 博士儿黄雁村十字寻目击证人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1/200811241854_120231_1615922_3.jpg[/img]博士儿黄雁村十字寻目击证人[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1/200811241855_120232_1615922_3.jpg[/img]面对父亲平日拾荒居住的小屋 博士深深的磕了三个响头 11月18日,在西安黄雁村十字南侧,一辆黑色桑塔纳2000肇事博士儿自责:要不是供我,父亲就不会受这份罪,更不会丢掉性命 博士研究生庄春强没有想到,正当自己学业有成,马上就能报答拾破烂的父母多年养育之恩时,父亲却遇上车祸。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时,老人已双目紧闭留给他的仅是口袋里一沓面值为1角、5角的零钱。 遇车祸 拾荒老人不治身亡 昨日下午1时许,西安市黄雁村十字南的隔离带前,几个人一字排开坐着,手里拿着的白纸上打印着“寻找目击证人”。一名年轻男子举着一张大纸板,上面用毛笔字写着:“本月18日下午1至2时,在黄雁村十字南侧,一辆黑色桑塔纳2000将一位拉着木板车的拾荒男子撞晕,后拾荒男子不治身亡。希望当时围观的好心人能提供肇事车辆的信息。” 据了解,死者叫庄铁毛,60岁,河南驻马店人,在西安拾荒收破烂已有七八年。事发时死者60岁的妻子余分就在现场。余分说,当时十字东西向是绿灯,庄铁毛拉着木板车,从十字西南角的人行道道沿上下来,走在斑马线上。谁知这时,一辆黑色轿车将庄铁毛撞到了,“老庄头部磕在地上,晕了过去。” 事发后,肇事车上下来一男子,并未过来查看或询问庄铁毛的伤势,只是一个劲地打电话。后来,围观行人纷纷谴责,要求肇事司机将老人送往医院检查,肇事司机仍无动于衷,而苏醒后的老庄却连连摆手。在行人的要求下,司机从身上掏出两百元钱。接过钱,余分扶着老伴,拉着车子向十字东侧走去。哪知走了不到20米,老庄突然蹲了下来,喊自己头疼。余分赶紧返身去找肇事司机,但司机早已没了踪影。 当天晚上,老庄感觉恶心,并不时吐血。次日上午,余分将老伴送往医院,打了一天点滴,见病情无好转,老庄又被送往西京医院,20日早晨不治身亡。医生在死亡证明上写道:重度颅脑损伤、呼吸心跳骤停。 他死时 身上仅有一叠毛票 老庄死后,尸体被运回老家。老庄膝下有五个儿女,经过商量,他们决定等待西安的交警将肇事车辆找到后,再将老庄下葬。同时,余分让大儿子给在辽宁读书的小儿子报个信儿,让他回来见父亲最后一面。 昨日下午,在举牌寻找目击证人的几个人之中,有一个瘦弱的小伙子,始终一言不发,只是一个劲地向过往行人散发寻找线索的传单,并鞠躬称谢,他就是老庄的小儿子庄春强。 庄春强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大连理工大学读博士研究生,学的是材料物理化学专业。11月19日上午,他接到大哥电话,称父亲遇车祸。当时,学校正组织他去广州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刚走到机场安检口,得知父亲出事,他一下子慌了,连忙坐上回河南的火车。 回到家后,母子几人商量,决定由庄春强带着母亲、姐夫再返回西安,在事发现场寻找好心的目击证人。临行前,庄春强在父亲的上衣中找到了一叠毛毛钱,18张1角的、1张2角钱、9张5角钱,共6.5元钱。母亲告诉他,父亲在收破烂时要常备零钱,给顾客找零。庄春强含着泪将这些毛票叠好,他要将这叠钱永久保存。 死者老伴 俺娃是干大事的,不能亏待他 连日的奔波及内心的愧疚感,使得庄春强面有倦容,他一遍遍地念叨着:要不是供我,父亲就不会受这份罪,更不会丢掉性命。原来,庄春强读书期间,父母一直在西安拾荒收破烂,每月为他提供六七百元的生活费。本来儿女不让父母再拾荒了,但不久前,庄春强被学校公派德国留学,需3万元押金,家里一下拿不出来,父母又来到西安拾荒。 “从小父亲就告诉我们,家里虽然穷,但一定要奋发图强、自尊自强……父亲还说,他现在捡破烂,是为了我们兄妹以后都不再捡破烂……”庄春强说到这里,两行热泪流了下来。 在一旁的母亲余分说,她和老伴租住在一间民房内,每日凌晨5时就拉着木板车上路,沿路捡拾破烂,顺便回收些东西。“一整天都在路上走着,目光瞅着街头的垃圾桶、垃圾台,饿了就啃几口馒头,渴了喝几口自带的水,把钱省下来给娃上学用。俺娃是干大事的,不能亏待了他……” 下午4时许,记者跟随庄春强母子一同赶到老庄生前租住的民房。这是庄春强第一次到父亲租住的小屋来,看到父亲遗物,他一连磕了三个响头,哭着说:“爸,对不起,儿子不孝,要不是供我上学,你不会这么走的……”摩挲着父亲生前用过的东西,庄春强的眼睛又湿润了。他拿起一本日历,是父亲花一元钱买的,因为每周末两口子都会给儿子打电话。日历上的日期定格在“2008年11月19日”,也就是老庄被撞的第二天。

  • 求六篇博士论文(各位救命!)

    我的信箱是jjjben@tom.com谢谢啦中文题名ICP-AES数字化谱的智能化处理  论文作者白梅 导师沈兰荪教授 学科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 研究领域\研究方向智能化信息处理 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1993 论文页码总数107页 馆藏号BSLW /1998 /O657.31 /20中文题名小波变换在ICP-AES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副题名外文题名 The application of wavelet transform for processing signal of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论文作者马晓国 导师张展霞教授 学科专业分析化学 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2000 论文页码总数98页 馆藏号BSLW /2001 /O657.3 /37中文题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中的干扰研究  论文作者孙大海 导师张展翅教授 学科专业分析化学 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1990 论文页码总数99页 馆藏号BSLW /1999 /O657.31 /2中文题名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初级专家系统及人工智能在化学模式识别问题中的应用  副题名外文题名 Primary Expert System i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Spectroscopy an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论文作者应海 导师黄本立 杨芃原 王小如教授 学科专业分析化学 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1996 论文页码总数169页 馆藏号BSLW /1998 /O65 /3中文题名ICP-AES用微波热雾化器的研究  外文题名 Studies on microwave-power thermospray for ICP-AES论文作者丁兰 导师金钦汉教授 学科专业分析化学 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2000 论文页码总数125页 馆藏号BSLW /2002 /O657.3 /49中文题名电荷耦合器件及声光可调谐滤光器光谱分析系统的硬件设计及软件实现  外文题名 Desig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for the self-constructed charge coupled device(CCD)-ICP-OES and spectrophotometer based on acoustic-optic tunable filter论文作者何嘉耀 导师张展霞教授 学科专业分析化学 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2000 论文页码总数107页 馆藏号BSLW /2001 /O657.3 /38

  • 【分享】张启发院士给他的博士生的一封信

    最近我拜读了各位送交的年度工作计划,仔细推敲后,仍感到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 第一,对课题理解不够,有的根本谈不上理解,做了不止一年,尚未进入角色。 第二,已经完成的工作量严重偏少,博士(有的是从本室硕士上来的)做了几年还未见到可以发表的东西。 第三,在计划中倾向于以最低工作量结束研究。即游击战法。以消耗最少的人力来解决战斗。 这是从纸上看到的。从实验室看到的现象是,有那么几位常不到实验室照面,似乎这里是一个可来可不来的地方。而且愈未进入角色的,愈不钻研文献;工作做得愈差的,愈少见做实验。请各位想想,你不学,怎么能变内行?你不干,怎么会有结果?不钻研与自己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不把实验室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不能算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博士生。 写一点专题读书报告,其实是一个领域内进入角色的好方法。一篇不够,可以连续写几篇,直到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方面较好地弄懂为止。如果在写读书报告的同时,加进一点自己的见解就更好了。写得好的可以送出发表。这对加强业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深化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感情和培养事业心都大有益处。几年来我们大会小会说了很多,而至今交得很少。有人说是没有时间,我看是不愿投入时间。对博士生而言,每天工作12小时是正常的,少于这个时间就不正常了;每周工作六天半以上是正常的,少于六天半就不正常了。我这里是基于美国PhD四年学制所得到的概念。在我们目前三年学制还要强制性学半年英语的情况下,上述时间的投入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下限。 人生一世,应该追求有所建树。记得有一首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此诗所描述的虽有些封建意识,倒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想稍加以补充的是在男女完全平等的时代里,女儿也应当自强。走到了做科学这条路上,博士生阶段有无成就与将来有无建树关系十分密切。椐我观察,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凡是后来有所成就者,大多在博士学习阶段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理解的基础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广博的知识和不断求知的欲望;二是作为今后发展基础的工作成就;三是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和以工作作为第一需要的人生观。试想:要建功立业,博士生阶段不搏,更待何时? 有的研究生说,在我们这个实验室读研究生如何如何辛苦,在有些地方读研究生如何如何轻松,入错了门的委屈和追悔不及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不知道是该“轻松”的羡慕“辛苦”的,还是象我们“辛苦”的研究生这样羡慕人家“轻松”的。但就我看来,身在国家级的实验室里,从事着国际前沿的研究工作,要做的工作都有相应的保证条件,大可一展才华,以慰平生,应该受到全校乃至全国的羡慕,而不是相反。对“轻松”妄加羡慕的人,其实是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读研究生这个最起码的问题,或者是读研究生的动机本来就存在问题。他们读研究生所看中的大约只是一张文凭,自己对自己就不抱成才的期望,这种思想倾向是应该下大功夫纠正的。 我们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博士毕业后到国外去做博士后,我很赞成,并愿尽我之力给予支持。我很希望我们实验室出去的人将来在国际上都成为知名人士。今后在我们室毕业的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可能主要有两类途径,一类是经我提名推荐,另一类是博士生本人争取,而将以后者为主。而后者却意味着要参与国际竞争。博士论文做得好,竞争性就强,我也乐意推荐,用人方也愿意接收。博士论文做得不好的,我不愿意推荐,而且推荐起来难度也大。其实,各人的路在各人自己脚下,各人的命运在各人自己手里。成败兴衰,全在各人,请各自勉。

  • 【资料】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简介

    艾 兴 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江西省东乡县人。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国高校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我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首创融合切削学与陶瓷学于一体的陶瓷刀具研究和设计的理论新体系,先后开发成功6种陶瓷刀具,其中3种属国际首创。创建了超声与断续磨——间隙脉冲放电复合加工理论和技术,开发了专用直流电源和砂轮,研制了专用数控机床。首创复杂表面分解重构理论,开发了相应软件系统。研究成果被广泛推广应用,创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国家发明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和部级优秀教材奖各1项,专利7项。发表论文360多篇,教材和著书9本。培养硕士生40多名,博士生33名,2002和2004年两次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转帖】中国教育的悲哀:一个导师带47个博士

    武汉专家推出《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一个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  本报讯(记者朱建华)昨日,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新书《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在武汉面世。该书通过调查披露了我国当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该调查回收到有效问卷1392份,调查对象涉及在校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博士培养单位负责人和毕业博士生。  统计显示,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大部分博导认为自己适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名。周光礼昨日称,调查中所指的学生仅为博士生,不包括硕士生。  调查表明,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  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2009年,全国在学博士生24.63万名;2010年,全国博士招生计划为6.2万人。  周光礼认为,我国博士生数量迅速增长,一方面说明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博士生教育水平下降和学术质量滑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关注。  调查显示,5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国博士培养质量10年来整体上没有进步,“甚至还有下降趋势”。在对新进博士创新能力的评价上,用人单位认为“一般”和“差”的占68%。  周光礼介绍,国外一流大学博士淘汰率高的可达40%,而我国采取的是“严进宽出”政策。他说,没有淘汰机制,质量也就没有保障。  在读学生10年增加19万四大因素制约博士培养质量  本报讯(记者朱建华)我国在读博士生人数由1999年的5.4万人增加至2009年的24.63万人,10年间增加了4.56倍。昨日,周光礼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4个方面对影响我国博士培养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解析。  一是博士生指导教师。在博导增长人数跟不上博士生扩招速度的背景下,高校评聘博导的门槛有所下降。有些博导本身水平就不怎么样,也很难带出高质量的博士。博导指导的学生多,也直接影响到博士培养质量。  二是国家的科研体制。国外有的明确规定导师课题经费中1/3要用来培养学生,而我国在政策层面完全把博导的教学和科研分开了。  导师要支付学生各种费用,只能去拉很多简单的直接服务社会的课题,多由博士生完成。博士生水平因而难以提高。  三是博士生的自身追求。一些人读博士完全是为了拿张文凭,读博士的动机很功利化。一些人把“博士”比喻为“搏仕”,意思就是说读博是为了将来能做官。  四是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一个人一旦有了“博士”这层金,就会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尊重,甚至会谋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财富。这助长了博士生的急功近利。    学生成廉价高级劳动力博士生大多喊导师“老板”  本报讯(记者朱建华)《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披露,大多数博士生称导师为“老板”,有的导师把博士生当作廉价的高级劳动力。  周光礼昨日表示,现在我国的“博导制”既不同于欧洲的“导师制”,也不同于北美的“老板制”,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模式。  调查显示,60%的学生认为,他们承担了导师课题一半以上的任务。有些导师的横向课题100%由学生完成。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成为一些博导为何愿意多招生的原因所在。  由于考核制度不健全,博导指导学生质量的高低并不影响他们的利益。相反,博导多招学生却能为个人带来各种好处。  一位博导在接受访谈时说:“现在有的博导连学生的论文都不看,纯粹就是老板。喊老板是一种极其贬义的称呼。”  周光礼认为,在学生需要导师提供项目和经费、导师需要学生参与课题的“利益驱使”和“彼此回报”下,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雇佣关系”。  对于发表论文要把导师列为第一作者的“潜规则”,很多博士生都表示不满。但在“雇佣关系”之下,导师在很多方面对学生发展具有决定权,学生又不得不接受。  声音刘道玉:我国研究生教育已变味  本来,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以充实到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这是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通则。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也依然恪守着这个宗旨。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生人数急剧膨胀,官员和老板也拥进校园争戴博士帽。有不少老板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可见我国博士学位的含水量多么大!  博士学位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但是许多大学和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把它当作一种荣誉和身份,当作升官或求职的砝码。现在,研究生教育已经变味,以至出现了烹饪博士。  ——摘自刘道玉《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 【求助】求博士论文一篇

    求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仪教授的博士论文《白花前胡降肺动脉高压有效成分及相关物的化学研究》1992年其余不详。谢谢

  • 中国计量院召开2018年度博士/博士后阶段性考核会

    8月15至16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计量院”)在昌平院区召开了2018年度博士/博士后阶段性工作考核会。中国计量院领导班子成员段宇宁、宋淑英、刘强、滕俊恒,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钟华、李天初,考核组成员、被考核人所在部门负责人、被考核人导师以及院近五年入职员工、省院进修人员等百余人参加会议。[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news2018/07-09/image001_8.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段宇宁主持考核会[/align] 考核会上,来自热工、力声、电磁、信电、时频、化学、纳米、医学生物所和科技管理部9个部门的19名博士(博士后)人员按照考核要求,在30分钟内进行个人工作展示及答辩。被考核人主要围绕来院工作以来的主要科研工作进展、科研创新点和成果、未来工作展望等内容进行了汇报,对工作期间的个人综合素质进行了自我总结和评价,并就考核组专家的问题进行了答辩。[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news2018/07-09/image002.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 考核会现场[/align] 考核会结束后,考核组成员召开专题评审会议。各位专家就考核情况提出意见,肯定了被考核人的工作态度和科研成果,同时也指出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考评价核体系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段宇宁在考核总结讲话上指出,计量工作一方面要追赶科学技术前沿,另一方面也要立足国家需求,切实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质量提升。同时他还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虚心学习、脚踏实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中国计量院将为此提供坚实平台。[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news2018/07-09/image003_7.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3 考核组评审会议现场[/align] 中国计量院博士(博士后)阶段性工作考核工作开展十年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已经形成为中国计量院培养高层次人才后备队伍的一项重要制度。从近几年考核情况来看,中国计量院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相继涌现,一支专业覆盖面广、创新能力强的科技骨干力量正在成长起来。

  • 【原创】博士应该穿什么?(一)

    年头岁尾,其实感触良多,但是一直懒得动笔,一直到刚才浏览师妹的博客时看到这样的一个标题“博士应该穿什么?”。据说是在名品导购网上的一个热贴,但是我在那个网站上的论坛用户名申请了之后也没用,早就忘记了,也无缘得见这个帖子的热辣程度。 但是这也会是个问题吗?估计此帖的主人是一个女人,可能是刚刚考上博士想娱乐一下自己,也可能是谨小慎微型,确实有点困惑,但是被众多人调侃估计是她自己始料未及的。 那作为一个在读的女博士,从我自己的感受也来思考一下女博士的穿着,作为新年里的第一个命题,呵呵。 开始接触女博士了解女博士源自本科时崇拜的一对师兄师姐,他们两个是朴素型博士的典型代表,我本科他们硕士,我硕士他们博士,此后我们都分头工作,在我踏入博士行列时听说他们双双出国,我最为崇拜的是学俄语的他们发了若干的英文SCI,对于被一篇SCI折磨得我来说,他们是高山仰止。我相信,他们在读博士的时候,从来没有被穿什么的问题所困扰,而他们很朴素的穿着从来没有影响过他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混得比较熟的两个女博士都是HDSD的,一个是我的同级好友小五,一个是低我一届的师妹卷卷,相互拉扯着读了一个学校,一样是差一个年级。 硕士毕业后小五在上海读博,我在南京工作。用她的话说我一工作就不可控制的开始堕落,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研究吃穿玩乐,每周把南京大大小小的商场扫荡一遍是我的每周例会。也许面试时那个很忠厚老实朴素的形象只是我的假象,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在穿衣打扮方面迅速成长,宿舍的衣柜们被我迅速的填满,当让不乏败笔,只好邮回老家让老妈处理。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歼灭脸上的豆豆的工程,寻觅并找到了适合我的化妆品。当然,代价是惨重的,成了典型的月光公主,读博之前工作三年的我只有几千块的存款,那是刚刚发下来的工资,幸亏考了个公费,呵呵! 在我这堕落的三年,正好是小五博士成长的三年。记得她在入学之前就曾忧心忡忡的说,如果自己成了傻博士土博士怎么办?我说没关系,我一定不会看着天生丽质的你变土变傻,何况在上海这个大环境里变土变傻也不大容易。小五是美女,第二眼美女,曾经在博士一年级就电倒了年轻的英语老师,可惜她已是名花有主。所以我是绝对不忍心小五不打扮自己的,那样绝对是浪费,所以每次到上海来,我就忍不住拉着在实验室辛勤耕作的小五到商场里大逛特逛,看着笑眯眯的小五变得光彩照人就特别的爽。真怀念这段时光呀,现在虽然小五仍然在上海工作,但是好强的她把更多的业余时间奉献给了工作。 卷卷师妹高挑身段,有着良好的时尚感觉,这是还在哈尔滨的时候我的感受。但是上海博士三年,不知道是生活的磨炼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她现在的时尚感我不大能接受,比如今年我在夏季和冬季见了她两次,她居然都穿了花裤子,呜呜,我一向认为花裤子是极少数人的幸运物。 05年开始我自己开始了博士候选人的磨炼阶段,上班的时候习惯了用点香水,第一个学期忙于上课其实和老板打交道并不多,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一个师弟说他批评过我的香水味,天可怜,我的香水都是那种我自己都只是断断续续闻到味道的那种淡香型,真不知道他老人家在和香气扑鼻的老外打交道的时候是怎么忍受的。所以我心爱的雅诗兰黛只好束之高阁,崩溃得是BF在去年过生日的时候,说要给我个惊喜,结果又是一瓶不菲的香水,只有节假日才偶尔用上,可是我已经没有用香水的习惯了,经常忘记。更崩溃的是,前几天一个好友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去南京,说有新年礼物,先是欣喜异常,然后警觉不会是香水吧,我现在没机会用?天杀的真是香水,听着好友在电话那头小心的说,是你喜欢的牌子的,真是无语凝噎。 呵呵,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穿呢,意犹未尽呀,明天继续了!

  • 【转帖】读博士与坐牢的惊人相似

    1.都是因为一时糊涂或一时冲动,亦或是对于名利财富的贪婪欲望,错误的选择了这条道路 2.进来先接受教育 3.所有人都分在不同的:读博叫课题组,监狱叫监区或大队 4.必须参与劳动:读博是脑力的(当然也有体力活),监狱是体力的,报酬当然是极少的,基本都是面前糊口 5.里面的人都只有一个目的:早点出去 6.在里面表现好的才可以早出去,当然是极少数:读博叫提前毕业,监狱叫减刑;表现一般的就只有:读博叫按期毕业,监狱叫刑满释放;表现差的只好:读博的叫延期,监狱叫加刑 7.在里面的日子也有不同,读博的如果能遇上个好导师,坐牢的如果能遇到个好管教,生活可能会好过些。反之就要加倍痛苦了 8.中间会有比较猛的家伙实在熬不住了:读博的就直接退学了,坐牢的就越狱了 9.但大多数人只好在里面挨着了,盼望着那天早点到来 10.出去那天的场面是感人的,都要热泪盈眶,迫不及待的冲出去呼吸外面新鲜的空气 11.可好景不长,出去一段时间才发现,在里面待的时间太久,已经与社会脱节,出来后什么都干不了。 12.很多人重操久业了:读博的去申请博士后,坐牢的继续违法犯罪。13.博士期间要发几篇学术论文,坐牢期间要交几次思想报告

  • 【论道】“论文博士”之大家谈

    前几天,清华大学法学院一博士生称,某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跟他同班但从未上课。该院回应称该厅长是论文博士生,故安排不同,引发网友质疑。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曾感叹“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官员深造招录机制是否公平的问题,由此再次引起热议。现在的在职读硕 读博沦落成这样的境地是孰之过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8.gif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yc1010.gif下面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文——————————————————————————人民日报海外版:异化了的“论文博士”2012-05-15 17:5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徐 娟 日前,清华大学法学院一博士生称,某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跟他同班但从未上课。该院回应称该厅长是论文博士生,故安排不同,引发网友质疑。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曾感叹“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官员深造招录机制是否公平的问题,由此再次引起热议。笔者登陆清华大学网站查阅了论文博士的招考条件。除了学历、年龄、工龄、外语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外,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长期工作中、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应在国内外核心刊物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基本达到或接近博士学位水平”。对照这些要求,一些攻读论文博士的官员显然并不符合条件——既没有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也没有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据了解,论文博士作为博士培养的一种方式,在国外并不鲜见,日本的论文博士就占到博士总数的一半。在日本,“课程博士”和“论文博士”具有同样效力,从没人议论过二者之间哪个“货真价实”,哪个是“水货”,更没有人看不起论文博士。原因很简单,在这些国家取得论文博士的标准既简单又苛刻,就是看答辩的论文有没有达到博士的应有水平。也就是说,大学授予论文博士学位坚持的是教育标准和学术标准,质量由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确定。与国外招考论文博士主要对象为专家学者显著不同的是,我国论文博士的攻读者则多为政府官员或企业大佬。不少人戏称他们是“五不”博士:不用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不用上课、不用做作业、不用亲自写论文、不用自己交学费。说穿了,这不是“论文博士”而是“论人博士”——正沦化为“人情博士”、“权力博士”、“金钱博士”的代名词。“论文博士”沦为“论人博士”,折射出高校功利主义的抬头和大学精神的迷失。南开大学原校长毋国光曾说,办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办一个氛围,让社会看起来,这里是一个纯洁的学术殿堂。如果大学里都充斥着“假”与“虚”,混杂着权权交易、权钱交易,那社会还有什么信任可言?谋求论文博士的官员、富人们的庸俗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学的庸俗化。包括论文博士在内的目标设计良好的制度在执行中屡被异化,必然导致弄虚作假的泛滥,导致社会道德感、正义感和崇高感的麻木,这比制造出可以用数据统计出来的“论人博士”不知要可怕多少倍。面对“论文博士”沦为“论人博士”,我们应当大声疾呼:别让功利主义击溃大学最后的底线!

  • 【资料】中科院化学部院士——刘有成

    刘有成 有机化学家 1920年11月6日生于安徽舒城。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5年考取奖学金赴英国留学,1948年在利兹大学有机化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51年到芝加哥大学随M.S.Kharasch教授任博士后研究员。1954年回国后历任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系名誉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7?年任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94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自由基化学、单电子转移反应、辅酶NADH模型还原反应机理等。单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于1987年、1995年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求助】(已应助)急 求~~下个博士论文

    东天山地壳演化及内生金属成矿作用 博士论文 作者 吴华 【导师】 邓军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科专业名称】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学位年度】 2006

  • 求助北大博士论文一份

    【序号】:1【作者】:方哲宇【题名】: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制备与近场光学表征【期刊】:2012【年、卷、期、起止页码】:北京大学【全文链接】:博士论文出处暂没搜到,请帮忙!

  • 求助两篇博士论文

    【序号】:1【作者】:罗煜【题名】:芒草生物质炭对土壤中碳氮转化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作用机理【期刊】:博士论文【年、卷、期、起止页码】:2012年,中国农业大学【全文链接】:http://earth.wanfangdata.com.cn/Thesis/Detail/XWCAU201306190000026103【序号】:2【作者】:娄运生【题名】:农田土壤有机碳、氮转化及其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期刊】:博士后论文【年、卷、期、起止页码】:2010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全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399470谢谢!谢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