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美化学会

仪器信息网美化学会专题为您整合美化学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美化学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美化学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美化学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美化学会话题讨论。

美化学会相关的资讯

  • 2010年度中美化学领域研究项目开始申请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之间的科学合作框架,为促进两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领域的合作研究,双方将共同资助我国和美国科学家之间开展的合作研究项目。NSFC对每个项目将提供最多15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共资助3-5项,项目执行期为三年,用于资助中方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费用、赴美的国际旅费和美方研究人员在华的生活费 NSF也将提供相应的资助用于美方科学家的科研、中方研究人员在美期间的生活费和美国研究人员访华的国际旅费。从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受理2010年度的中美化学领域双边合作研究项目申请。 详情请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化学领域合作研究项目申请指南
  • “千人”谭蔚泓获美化学会Florida成就奖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湖南大学生物学院院长谭蔚泓教授日前获得美国化学会Florida成就奖。该奖自1952年成立以来,每年评出一位在化学教学、研究、或出版等领域有贡献的学者,以表彰其在化学前沿性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德国《应用化学》杂志(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2, DOI: 10.1002/anie.201206654)近日发表的官方文章报道了该消息,谭蔚泓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在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工程、纳米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前沿交叉研究,取得了国际公认的研究成果:长期致力于“核酸适配体及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出并发展了用于纳米生物学研究的“FloDot”荧光纳米颗粒 发展了合成光磁多功能纳米粒子的新方法 发展了可从食品中检测出单个致病菌的高敏分析方法并研制了病菌检测样机,推动了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提出了用核酸碱基基于分子工程原理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核酸分子探针,发展了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发夹型核酸分子新探针 开发了比色成像方法、提出了锁糖环核酸修饰的新思路、发明了荧光超猝灭剂、通过将荧光放大高分子引入进行细胞成像的分子探针,实现了单个细胞内多个基因的同时检测。提出并合成了具有发夹结构的DNA单分子马达,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化学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通过嵌入光敏性偶氮苯组分实现了DNA单分子马达的可逆光控转换操作,将光能高效地转变成机械力,为光能的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5)其研究小组在纳米光子学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推动了纳米光子学的生物医学的应用和发展。
  • 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胜利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6月20日上午,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的建南大会堂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协办。会议主题为“创新型社会与化学的责任”,希望以此呼吁化学界同仁,在科学研究中,更加关注国家与社会的需求,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推动化学科学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开幕式现场   据了解,截至到20日零时,本次年会报到的人数为2386名,其中外宾44人,报到还在进行中。会议共收到研究论文3074篇,墙报1964张。与会的青年学者将达到40%以上,他们给年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说明一批卓有才华的化学、化工事业接班人正在茁壮成长。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白春礼院士致开幕词   白春礼院士代表中国化学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向来自美、英、德、日化学会同仁,向来自海峡彼岸的台湾化学界同仁,向来自海外的朋友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向大会承办方厦门大学致以衷心的感谢。   白春礼院士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化学学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基础研究更扎实、深入,研发工作重点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术交流更加广泛。相信大会颁发的各项奖项将会进一步鼓励中国化学家的创新性研究和开发工作。相信本次大会上卓有建树的化学家的报告、科学创新中的最新成果的发布,以及会上与会下的交流与切磋,将会给大家有益的启迪并为今后的合作奠定基础,同时与德、美、英、日及台湾的化学会的交流,将为化学工作者共同承担起化学在解决全球关注问题的责任,探讨更广泛和更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大会执行主席、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致辞   朱崇实教授在致辞中对大会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本次大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由衷欢迎和诚挚问候。他同时转达了因故不能与会的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昌平对大会的祝贺。   朱崇实教授指出,化学是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带来的实惠,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化学能有更大的进步,特别是中国社会,期望化学能有更大的进步,中国的经济增长无法再走传统的发展老路,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化学的进步与创新。本次大会的主题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齐聚厦大,就在创建创新型社会的道路中,化学如何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展开探讨,是令人振奋的事情,很高兴厦门大学能为这样的盛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崇实教授表示,厦门大学化学学科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学科,近90年来,为中国化学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都取得了累累硕果,相信本次大会的召开,一定会有力地促进厦门大学的化学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感谢组委会把这样的机会交给厦门大学。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先生致贺辞   冯长根先生说,中国化学会是我国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科技社团,近年来,中国化学会在理事会的领导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团结带领广大化学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促进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我国化学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冯长根先生说,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贡献,是每个科技组织的重要任务,很欣喜的看到,中国化学会在老中青几代化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打造了优良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中国化学会继续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大力开展学术交流,集成学术资源,不断提高学术会议的质量和实效,组织广大会员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多做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秘书长姚建年院士主持开幕式   美国化学会前任主席Thomas Lane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首席执行官Richard Pike博士、亚洲化学联合会执委Ting-Kueh Soon教授、德国化学会会长Michael Droscher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当选会长David Garner教授、日本化学会代表Tamotsu Takahashi教授、来自台湾的化学会会长潘文炎教授分别致辞,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中国化学会取得的成绩表示敬佩,对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表示期许。     Thomas Lane博士、Richard Pike博士     Michael Droscher教授、Tamotsu Takahashi教授     Ting-Kueh Soon教授、潘文炎教授   本届年会为期4天,设18个学术分会,将举办6个大会报告、499个分会邀请报告及604个分会口头报告。同时举行海峡两岸化学论坛、中日青年化学家论坛、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中美化学会联合论坛,英国皇家化学会CEO和CSR主编报告,中英超分子化学研讨会和墙报展、专场展览、招聘会等。
  • 美化学教授因实验室事故受审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化学教授Patrick Harran因4年前一名23岁助理研究员Sheharbano Sangji的死亡被告上法庭,其面临违反健康安全标准等3项罪状。洛杉矶法院法官在4月26日下令审判此案。   据悉,这是第一次在美国实验室出现一名科学家因为事故而受审的情况。2011年,Harran被提起诉讼,马萨诸塞州纳蒂克实验室安全研究所所长Jim Kaufman说,这场法律诉讼是“规则改变者”,这将显著影响人们思考自身责任的方式,以及释放一个很清楚的信号:有坐牢的可能性。   2008年12月29日,Sangji用注射器从瓶子里抽取高度易燃的叔丁基锂时,液体突然燃烧起来,烧着了她的衣服。当时她没有穿实验工作服,因此造成了三度烧伤 18天后,她在医院离世。之后,UCLA赔付了约7万美元的罚款,并加强实验室的安全政策。   如果罪名成立,Harran将面临4年半的牢狱之灾,理由是未能改善不安全的实验环境和未提供适当的化学品实验安全培训。UCLA校长Gene Block说:“这场事故是一次悲剧,但不是一次犯罪。Patrick Harran是一名有才能的、有奉献精神的教职工,我们对他的支持是坚定的。”   加州大学的管理机构(UC校董会)也面临重罪指控。但是去年6月,在一份认罪协议中,这些指控被撤销。为此,UC校董会设立了50万美元的奖学金,且以Sangji的名字命名该奖学金,以此表明愿意对Sangji死亡时实验室环境问题承担责任,并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的责任。   目前,对Harran的审判日期尚未确定。
  • 钱永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荣誉   1968年,即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获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TheWestinghouseScienceTalent)   1968年,拿了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NationalMeritScholarship)进入哈佛大学。1972年获学士(化学和物理)。   1977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及博士后(生理学)。   1981年,钱永健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在这里工作8年,成为大学教授。   1989年,钱永健将他的实验室搬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现在他是该校的药理学教授以及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授。   1995年,当选美国医学研究院院士,   199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9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重要奖项   1991年,帕萨诺基金青年科学家奖   1995年,比利时阿图瓦-巴耶-拉图尔健康奖   1995年,盖尔德纳基金国际奖   1995年,美国心脏学会基础研究奖   2002年,美国化学学会创新奖   2002年,荷兰皇家科学院海内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奖   2004年,获沃尔夫奖(WolfPrizeinMedicine),全美化学学会,蛋白质学会等多项大奖   2008年,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左右(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左右)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这三位科学家在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突出成就,并将分享诺贝尔奖金。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 中国梅花鹿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启动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牵头的中国梅花鹿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启动。   该计划将采用测序深度达30X的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鸟枪法),联合新西兰皇家农业科学院茵沃梅农业研究中心、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以及国内外相关单位,合作完成中国梅花鹿基因组的测序、组装和注释工作,以奠定中国梅花鹿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分子遗传育种的研究基础。   该计划的实施将使中国梅花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的鹿种。基因组序列框架图谱的绘制将大大加速中国梅花鹿的育种过程,对于寻找与鹿生产性能有关的SNP标记和功能基因,特别是寻找控制鹿茸再生的相关基因具有重大的意义。
  • 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次破解梅花鹿高质量全基因组序列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获悉,该所和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发布了梅花鹿高质量全基因组组装序列,并在梅花鹿耐受毒性食物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梅花鹿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开启了我省梅花鹿分子育种新时代,也为梅花鹿108个药用部位的物质基础解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中国梅花鹿全基因组测序计划于2010年启动,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建设有全国唯一的梅花鹿种源基因库,特产所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组装了梅花鹿高质量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框架图谱的绘制,将大大加速中国梅花鹿的育种过程,对于寻找与鹿生产性能有关的SNP标记和功能基因,特别是寻找控制鹿茸再生的相关基因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省是我国梅花鹿养殖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养殖梅花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发展基础好,特色优势明显。2021年,全省梅花鹿饲养量60万只,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梅花鹿作为我省农业十大产业集群之一,是我省重要的特色农业资源,梅花鹿产业凭借资源优势不断成长为我省畜牧业经济的新兴增长点,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 特产研究所此次破解梅花鹿高质量全基因组序列,不但奠定了中国梅花鹿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分子遗传育种的研究基础,还大大促进了我省梅花鹿基因库、梅花鹿遗传资源保种场和核心育种场建设,对于提高吉林梅花鹿良种纯度及种用和生产性能,刺激我省梅花鹿养殖业、药理功效科技研发、加工业快速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 中国海洋大学研制波浪浮标系统成功观测台风梅花
    7月28日,台风“梅花”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随后强度迅速增强,成为今年第三个超强台风。“梅花”来势汹汹,被网友称为“梅超风”。“梅花”究竟会有多大威力,会给海洋环境造成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就需要对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精准预报,但预报的前提少不了对台风的前期实地观测,这就是海洋浮标等观测手段大显身手的时刻。追风观测,历来是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最佳时机,也是海洋水文气象预报分析及防灾减灾决策的重要前提。    8月2日,在“梅花”迫近前夕,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下达由中国海洋大学自主研制的3m多参数波浪浮标系统赴东海海域实施现场观测并验收的任务。该课题负责人工程学院自动化及测控系海洋仪器装备研发中心唐原广教授立即组织课题组成员奔赴上海,经过岸基系统联调,于8月5日在“梅花”逼近前成功地布放在东海指定海域。该浮标系统的标体直径为3m,很好地解决了波浪浮标的安全性,除了可测量波浪外,还可测量风场、气压、水温、气温等参数,预留有海流、水质等参数接口,拓展了浮标的测量参数,并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延长了浮标在海上的作业时间,大大提高了浮标的综合性能。   经过“梅花”过境东海的狂风暴雨及恶劣海况的考验洗礼,浮标系统工作正常,并观测到台风过境的全过程,接收到揭示台风奥秘的现场数据,获取了较为完整的台风过境资料。在8月9日由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主持的“3m多参数波浪浮标系统”验收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实施,为我国海洋台站波浪观测增添了新的观测手段。”   3m多参数波浪浮标系统成功观测台风“梅花”并通过验收,是中国海洋大学学、产、研合作方式的又一成功范例。从应国家及社会之需投标立项,到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等密切合作,共同研制开发应用,充分展示了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监测技术领域的实力,提升了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浮标观测系统的研发服务能力,同时也形成了一支能够承担大型海洋监测设备的研发队伍和技术保障队伍,为今后在国家海洋监测领域承担更大的研发任务扩大了影响,拓展了空间,打下了基础。
  • 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揭晓
    为表彰我国青年化学家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中国化学会根据“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奖励条例规定,组织了2011年度的推荐、评审工作。根据评审委员会评定,决定授予四名同志为“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奖人,他们是:   王树,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王鹏,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施章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游书力,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2009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揭晓
    中国化学会日前公布了2009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第二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9年度“中国化学会-约翰威立公司青年化学论文奖”和第五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的获奖人名单。   2009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奖人分别是:(排名不分前后,按申请时间顺序排列)   1. 陆豪杰 教 授 分析化学 复旦大学   2. 匡 勤 助理教授 无机化学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 何圣贵 研究员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 黄伟新 教 授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5. 张俊良 教 授 有机化学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6. 丁 轶 教 授 物理化学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7. 魏志祥 研究员 高分子化学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8. 俞 炜 教 授 高分子化学 上海交通大学   9. 马宏伟 研究员 生物医学工程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10. 周明华 教 授 环境化学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二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奖人分别是:   王 训    教 授    纳米材料    清华大学化学系   黎书华   教 授    理论化学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胡文平   研究员   高分子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刘世勇   教 授    高分子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高分子与工程系   2009年度“中国化学会-约翰威立公司青年化学论文奖”获奖人分别是:   郑南峰  教 授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厦门大学化学系   彭慧胜  教 授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复旦大学   第五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获奖人分别是:   裴 坚   教 授  高分子材料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龚流柱  教 授  天然产物及有机合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   郝京诚  教 授  表面及胶体化学     山东大学   余承忠  教 授  表面及胶体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 2013“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候选人开始推荐
    关于推荐2013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候选人的通知   本会理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学会或化学化工学会、团体会员单位:   根据“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规定,我会定于2013年2月25日开始受理本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推荐候选人申请工作。请根据青年化学奖条例的要求,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青年化学人才,参加本年度青年化学奖的评选。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年龄:候选人须是1978年1月1日以后出生者。   2. 推荐名额:每个省化学会或化学化工学会推荐的候选人不超过4名,每位理事推荐不超过2名,每个团体会员单位为1名。   3. 非中国化学会会员在被推荐时请办理入会手续。   4. 候选人须提交的材料包括:推荐表、论文以及相关的附件材料。请装订成一册提交,一式三份(原件一份、复印件二份),同时请通过电子邮件提交完整的电子版材料1份 (与纸质材料一致),推荐表和条例见附件。推荐表和奖励条例也可以在中国化学会网站下载(http://www.chemsoc.org.cn/)。   5. 候选人提交的材料不退还,请自留底稿,提交的材料必须齐全,材料不全不予评审。   6. 截止日期为2013年4月20日,逾期不再受理。   联系人以及材料接收人:白温路,电话:010-62564020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中国化学会 邮编:100190   电子信箱:wlbai@iccas.ac.cn   1.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推荐表”   2.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   中国化学会   2013年2月21日
  • 2011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开始推荐
    中国化学会定于2011年1月24日起,受理2011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申请人年龄必须是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者。非中国化学会会员在申请时请办理入会手续   2. 推荐名额:每个省化学会或化学化工学会推荐的候选人不超过4名,每位理事推荐不超过2名,每个团体会员单位为1名   3. 申请人材料包括推荐表、论文及有关附件材料(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推荐表和条例,请在中国化学会网站下载(www.ccs.ac.cn)   4. 装订要求:推荐表、论文及有关附件材料,请装订成一册提交,一式三份   5. 申请材料一般不退,请自留底稿,申请材料必须齐全,材料不全不予评审   6. 截止日期为2011年4月5日,逾期不再受理。   联系人:白温路 电话:010-62564020 电子信箱:wlbai@iccas.ac.cn   邮寄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中国化学会 邮编:100190
  • 2016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公布
    关于2016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授奖决定  根据《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经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授予以下10位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2016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按姓名拼音排序):  陈昶乐 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程群峰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蓝 宇 男 重庆大学  吕 琨 男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孙永福 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婕妤 女 北京大学  王殳凹 男 苏州大学  肖春雷 男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伊成器 男 北京大学  朱 志 女 厦门大学  中国化学会向获奖者及其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各位获奖者再接再厉,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于1983年,是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主要授予在化学科学某一学科、化学应用、化学教育领域能够创新、改进并独立完成工作,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化学青年工作者。奖励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不超过10人,并给与获奖者每人1万元人民币奖金。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在我国化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吸引了众多的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大多历届获奖者已成长为本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截止2015年已有288人获得本奖,其中有9位当选中科院院士。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为推动我国化学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获奖者及其成果介绍  陈昶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通过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以及新型聚合手段的开发,高效调控聚合过程,实现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的制备。  陈昶乐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8月出生。主要从事聚烯烃等高分子材料合成方面的研究。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年在美国塞拉尼斯公司担任Scientist II,2013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迄今已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 和Macromolecule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先后获得美国化学会无机优秀研究奖 INORG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 荣誉研究奖-Honorable Mention,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程群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通过构筑不同界面作用实现对仿生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力学强度和韧性的调控,引入不同功能纳米基元材料和智能响应高分子,制备新型仿生智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程群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1年12月出生。主要从事仿生智能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2003年获河南大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后分别在清华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就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迄今共发表SCI论文46篇,SCI论文引用1300余次,授权中国专利7项。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留学回国基金、霍英东基金等10余项。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6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蓝宇  重庆大学  以全反应路径形变-结合能模型为基础,采用物理有机化学手段研究有机化学中的反应机理、反应活性以及反应选择性等相关问题。  蓝宇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1年1月出生。主要从事理论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理论研究。2003年和2008年于北京大学分别获学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香港科技大学任助理研究员,2009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至今任职于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自独立工作以来,以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以及Nature Comm.等国际一流化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累计引用达1300余次,目前H因子为22。2015年获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新人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重大项目1项。  吕琨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围绕高效率有机光伏分子设计的新方法和形貌精细调控,发展“裁剪分子”的概念,制备三元体系高效率光伏电池。  吕琨特聘研究员,1981年12月出生。主要研究有机共轭分子材料(如场效应晶体管和太阳能电池)相关的材料化学、形貌调控及器件工程等问题,在光电分子材料构效关系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2004年山东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0年至今任职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院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北京市科委基金等项目。在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他引1000余次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项,授权1项。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孙永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探究无机超薄二维材料特殊电子态及构效关系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制备无机超薄二维材料的普适方法,解决了无机超薄二维材料精确结构表征上的困难。  孙永福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5月出生。2006年获安徽大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留校工作至今。自2012年至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30余篇论文,其中Nature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3篇,Acc. Chem. Res. 1篇,Chem. Soc. Rev. 2篇,J. Am. Chem. Soc. 2篇,Angew. Chem. Int. Ed. 7篇,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1篇,Chem. Sci. 1篇,Nano Energy 3篇等,部分工作入选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成果》,部分工作被首期《自然能源》以及美国化学会《化学与化工新闻》等杂志进行了专题报道。迄今获得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新锐奖,入选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科院创新促进会会员等。  王婕妤  北京大学  设计高效的合成方法将BN单元以共价键方式嵌入共轭结构中,开发新型BN杂稠环分子骨架,拓展其在有机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  王婕妤副教授,1981年11月出生。主要从事新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合成、组装及器件化研究。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分别在华盛顿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至今任职于北京大学。围绕有机光电材料已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他引1200余次。参与撰写专著2部,申请专利1项。2014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王殳凹  苏州大学  面向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及核安全重大需求,建立新一代核废料储放形式和核应急材料,为设计新型乏燃料后处理流程进而降低核废料长期放射毒性奠定基础。  王殳凹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6月出生。200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美国圣母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底入职苏州大学,现任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助理、核能环境化学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已在JACS、Angew、ES&T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引用1000余次。在国际放射化学相关会议上做邀请报告10余次。2012年获得国际衍射数据中心Ludo Frevel晶体学奖及美国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曾获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项目支持。  肖春雷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利用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方法,结合先进的激光技术,在量子态层次上对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肖春雷研究员,1985年2月出生。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13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任职至今。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其中包括五篇Science论文。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 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获得首批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资助。  伊成器  北京大学  开发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表观基因组测序技术,并在“RNA表观遗传学”领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伊成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6月出生。主要通过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发展核酸表观遗传修饰的标记与检测新技术、并研究这些核酸化学修饰的生物学功能。200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在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后于芝加哥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至今任职于北京大学。自回国工作至今,在Nat. Chem. Biol.,Nat. Methods,PNAS等高水平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多次受邀出席国际会议并作邀请报告。至今先后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11 Prize for Young Chemists、第十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等奖项,并入选了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朱志  厦门大学  以复杂生物体系为分析对象,发展多种功能核酸探针技术、微流控方法及信号放大新策略,广泛应用于分子探针、疾病早期诊断以及便携检测等领域。  朱志教授,1984年7月出生。2006年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11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至今任职于厦门大学。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Chem. Int. Ed.、Lab. Chip.、Anal. Chem.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6篇,应邀撰写综述论文8篇,论文他引3000余次,H因子为34。现任Scientific Reports国际编委。先后获得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研究生奖、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福建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等重要奖项。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 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近日,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和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亚栋等人发起的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会议于在北京举行。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界的从事纳米化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50余人参加了此会议。   会议选举刘忠范和李亚栋为第一届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时选举了第一届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领域召集人、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表决通过了第一届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会议讨论了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章程,包括专业委员会换届制度、委员的产生原则与职责、纳米化学年会的组织问题以及奖励的设置等问题。会议还就第29届中国化学会年会纳米化学分会的组织方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化学会第一届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合影   附: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第一届)   顾 问: 白春礼、包信和、万立骏、侯建国、江 雷   主 任: 刘忠范、李亚栋   副主任: 赵宇亮、俞书宏   领域召集人:王 琛、 苏党生、 陈永胜、 方晓红、 胡 征、谢兆雄、韦世强   秘书长: 张 锦   副秘书长: 王 训、 裘晓辉、 刘 庄、 赵永生   委 员:   王 琛 赵宇亮 裘晓辉 杨延莲 智林杰 唐智勇 刘忠范 吴 凯 张 锦 郭雪峰 徐东升 齐利民 李 彦 李星国 彭海琳 侯仰龙 曹安源 张艳锋 段小洁 李亚栋 李景虹 魏 飞 王 训 石高全 焦丽颖 方晓红 王春儒 胡文平 宋卫国 郭玉国 赵永生 付红兵 孟庆波 马旭村 曲良体 张学同 郭 林 陈永胜 杨全红 成会明 苏党生 傅 强 潘秀莲 冯新亮 黄少铭 胡 征 夏兴华 朱俊杰 顾忠泽 杨金龙 俞书宏 谢 毅 谢兆雄 任 斌 庞代文 陈胜利 付 磊 刘善堂 王柯敏 谭蔚泓 何 彦 陈 卓 张浩力 王 策 于吉红 刘冰冰 杜祖亮 刘 庄 李清文 陈立桅 万 颖 许建中 傅 强 王志平 董 栋 张希军 吴建新
  • 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将于青岛召开!
    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将于2017年7月24日-28日在青岛召开。主题:胶体与界面化学,走向工业界内容及范围:1. 溶液中新型两亲分子聚集体的构筑与调控;2. 软物质材料;3. 分散体系与微纳米材料;4. 界面化学与有序分子膜;5. 两亲分子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6. 新型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7. 胶体与界面化学在石油及其他工农业领域中的应用;8. 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现状与学科发展战略;大昌华嘉(DKSH)&瑞典百欧林(Biolin)携手为大家展示表界面分析的最新技术成果及应用,交流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进展、发展趋势、欢迎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工作者的莅临参与。瑞典百欧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先进科研仪器生产商,在北欧的瑞典,丹麦和芬兰都有主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提供的高科技、高精度科研设备可用于表界面、材料科学、生物科学、药物开发与诊断等研究领域。瑞典百欧林竭诚为广大用户带来简单、易用、智慧的仪器。- 接触角测量仪 配置双通道自动分液器的theta 和theta lite Attension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器被广泛用于表界面研究的科研、开发和质量控制,是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的首选。接触角测量仪Theta系列可测量:- 动/静态接触角- 表面自由(SFE)- 表/界面张力- 批处理接触角- 粗糙度修正接触角- 界面流变(粘弹性) - 表面张力仪大昌华嘉仪器部专业提供分析仪器及设备,独家代理众多欧美先进仪器,产品范围包括:颗粒,物理,化学,生化,通用实验室的各类分析仪器以及流程仪表设备,在中国的石化,化工,制药,食品,饮料,农业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大量用户,具有良好的市场声誉。我们的业务逐年增加,市场不断扩大。大昌华嘉公司在中国设有多个销售,服务网点,旨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 活动回顾|东西分析参加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
    由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和郑州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于8月21-25日在河南郑州大学隆重举办。东西分析携GC-MS 3200气相色谱(四极)质谱参加了此次大会。 本届会议围绕“新时代的配位化学:挑战与机遇“主题展开,通过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等形式,全面展示近年来配位化学及相关研究领域涌现出的新方向、新进展、新机遇。分析配位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促进配位化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发展。东西分析展台现场此次大会,东西分析携带的GC-MS 3200 气相色谱(四极)质谱展品,在有机材料及化合物的合成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及科研单位必不可少的分析检测设备。在展览区,东西分析展位吸引了多名学者、老师以及学生前来参观、交流。东西分析工作人员耐心回答参观者问题并不时笔记,希望将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反馈于公司,以期为高校、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得前来参观者的纷纷好评。GC-MS 3200型气相色谱(四极)质谱联用仪先进的灯丝控制模块,进一步改善信噪比;高速直流补偿技术,有效地改善分辨率;可调正化学电离源(PCI)功能,拓展了应用领域;配备第Ⅲ代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提高了测试重复性;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操作更智能化、便捷化。 后记东西分析作为一家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经验的分析仪器设备研发、生产厂商,一直将发展提高国产仪器设备技术为己任,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分析要求为导向,安安静静,锤炼本领。我们拥有多年为高校、科研院所服务的经验,不仅可以提供经典的分析设备还可以为为用户定制机。尤其在质谱领域,经过三十四年的发展,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到目前为止,东西分析是少有的可以提供QMS、PTR-QMS、MALDI-TOF MS等三大质谱技术的国产仪器厂商之一。我们愿意与您一起携手为国家的科研贡献一份力量!
  • 201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揭晓
    经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会议审议、遴选,中国化学会决定授予以下十位科研人员为201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荣誉称号。获奖人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   1.郑南峰 无机化学 厦门大学化学系   2.刘磊 有机化学 清华大学化学系   3.郭雪峰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4.焦宁 有机化学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万 颖 工业催化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6.石峰 催化化学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7.王亚韡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彭慧胜 高分子化学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9.孔德明 分析化学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10.王栋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田禾院士荣获法国化学会“中法化学讲座奖”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德国应用化学》报道了法国化学会2016年重要化学奖项获奖者。其中,中科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田禾荣获法国化学会“中法化学讲座奖”(China-France Chemistry Lectureship Award)。据悉,该奖项是中国化学会与法国化学会在2013年共同设立的,每年仅设一名获奖人,获奖人轮流在中法两国化学家中产生。  田禾院士长期致力于分子机器、分子器件、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和分子探针在医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2014至2016年连续3年成为国际高被引用科学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奖励。  田禾院士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期间,积极推动与拓展中法双方高等研究学府与机构间的科研合作与互动。在过去10余年间,化学学院与法国Cachan高等师范学校现任副校长Keitaro Nakatani教授等课题组签订了3个长期合作协议,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了14名研究生(博士11名、硕士3名)。其中,多人获得了法国政府埃菲尔奖学金、法国大使馆奖学金、巴黎Cachan高等师范学校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基金等资助,并在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合作发表了30余篇SCI论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成果。  田禾院士还于2007年作为客座教授访问了Cachan高等师范学校,并邀请时任该校超分子与大分子光物理与光化学实验室主任Jacques Delaire等法国知名教授来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向学校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及作学术讲座,为中法双方的前沿科学研究及高水平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
  • 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与缺陷化学研讨会
    2019年6月18日至6月20日,由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湖南大学共同主办,石墨烯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长沙学院协办的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与缺陷化学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召开!北京中教金源应邀参加此次盛会,并带来了全新的产品,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本届会议旨在加强能源材料与缺陷化学领域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会议围绕“能源材料与缺陷化学”主题,以学术交流为重点,针对能源材料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缺陷化学这一研究热点难点展开深入讨论,促进学科交叉。会议主题涵盖材料缺陷化学、光/电催化、燃料电池、储能电池、能源材料表征技术等。会议现场中教金源展台
  • 化学会年会拾贝 学科交叉之于分析化学
    学科交叉的实质是不断产生创新,而创新又是科学研究的本质要求,因此创新与学科交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在不同的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学科交叉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在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召开期间,笔者碰巧听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那娜副教授所作的学术报告,再一次领略了在分析科学创新研究中学科交叉的魅力。 那娜,女,2002年获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学士学位,2005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硕士毕业,同年赴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新荣教授。2007年9月~2008年6月在&ldquo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rdquo 资助下,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赴美国普渡大学化学系库克斯(Cooks)教授组学习。2009年获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同时兼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J.Anal.Atom.Spectrom.杂志的中国区新闻记者。 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发光是样品分子在纳米催化剂表面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伴随的化学发光现象。近年来,那博士和她的合作者们对纳米材料表面的催化化学发光现象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设计了一系列适用于有害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的传感器。具体而言就是,不同的样品分子在同一种纳米材料表面响应所得到的化学发光信号不同,同一种样品分子在不同纳米材料表面上的化学发光响应信号也不同。因此,每一种物质若在一组特定的纳米材料上进行响应,就可以获得该物质的化学发光信号指纹图谱。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可实现不同样品分子的识别。由于各传感单元的发光强度和光谱特征又能够通过温度进行调节,因此这种传感器阵列可综合化学发光强度、光谱变化、温度效应所提供的多维信息进行样品检测,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但是这类传感器阵列仍存在一些应用上的局限。譬如对于气态烃类物质而言,当使用碱土纳米材料作为感应单元时,它们的催化发光活性非常差;再譬如,如果不采用高温和大体积进样的话,该技术很难用于检测液态样品。那博士和她的合作者们巧妙地将质谱技术中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电喷雾离子化技术引入到他们的实验装置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被分析物的催化反应活性,实现了在相对低的温度下对液态样品(例如:糖尿病病人尿液中的糖)的分析。这一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杂志上。 如果仔细品味一下那博士在会议上所介绍的工作,就会发现它涉及了催化化学、质谱技术、纳米材料、化学计量学、光谱学、临床诊断等诸多领域。它需要一个团队的通力合作,而且这个团队里成员的学术背景也应是各有特色,互为补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点已为大家所认可。那么,如何取得原始性创新呢?借助学科交叉来开拓新的视角,是实现创新的一条道路。(主编当班)
  • 2016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开始推荐/申请
    为鼓励我国广大青年投身于化学科学事业,中国化学会特设立“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根据《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学会决定于2016年4月20日起,启动本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推荐/申报工作,具体事宜安排如下:  一、候选人标准  候选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中国化学会会员(非中国化学会会员在申请时请办理入会手续):  1.在化学科学某一学科领域中,确有新的发展,观点明确、数据完整、结论可靠并已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者。但在国外进行的工作不在征选范围之内。  2.在化学应用的领域中,有独创和革新,解决了某一方面的技术难题,并已经鉴定确认对国民经济或国防建设有一定意义并收到实效者。  3.在化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有所改进和创新,取得较好成绩并已经本单位学术委员会审核确认者。  二、推荐/申请办法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申报采用“推荐申请制”。申请人需进入中国化学会奖励网站(http://www.chemsoc.org.cn/Awards/),登录进入“中国化学会学术奖励推荐申请评审系统”,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及上传附件材料,并选择中国化学会奖励推荐委员会委员(必选)及同行专家(非必选)提供推荐意见。得到奖励推荐委员会委员推荐的候选人方可成为有效候选人。具体可参见附件《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申报书》样表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申请指南》。申请人需于2016年5月31日前提交申报信息,并于2016年6月7日前将纸版材料邮寄至中国化学会。  三、材料报送要求  申请人在线将申报材料提交后,下载并打印《申报书》。《申报书》及附件材料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竖向左侧装订成一册,一式二份(原件),不需要另加封面,申请人本人签字及所在工作单位盖章后寄送至中国化学会。  报送材料包括如下:  1.系统导出的《申报书》   2.附件一:在化学科学中的工作业绩及创新点(限 1500 字以内)   3.附件二:系统内提交的论文全文复印件。  请务必确保纸版材料内容与网络提交信息一致。申请材料一般不退,请自留底稿,申请材料必须齐全,材料不全不予评审。  如遇问题及材料寄送,请联系:  联系人:岳鹤  电话:010-82449177-885  邮箱:yuehe@iccas.ac.cn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中国化学会 邮编:100190  附件:1.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申报书.pdf   2.2016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申报指南.pdf  中国化学会  2016年4月20日
  • 中国化学会第26届化学年会
    我公司将参加7月13日---16日在天津 南开大学 举办的 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 展位号:31 欢迎您的光临指导!
  • 2018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推荐/申请开始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2018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推荐/申请工作的通知 /strong /p p   为培养化学科技人才,鼓励我国广大青年投身于化学科学事业,中国化学会特设立“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根据《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我会决定于2018年5月28日起,启动本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推荐/申报工作,具体事宜安排如下: /p p   一、候选人标准 /p p   该奖励面向中国化学会会员设立,候选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3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并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p p   1.基础及前沿研究领域:从事化学科学研究工作且相对独立开展工作,在某特定研究领域中,确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或已取得系统性或阶段性创新成果,对学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上述成果应在国内取得,候选人应为科研成果的首要贡献者。 /p p   2.应用及工程工业领域:在化学及相关领域取得独创或革新性技术突破,能够解决某一方面的技术难题并取得具有说服力的实效,对国民经济或国防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上述成果应在国内取得,候选人应为科研成果的首要贡献者。 /p p   3.化学教育:在化学教育的理论或实践中取得创新性成果,效果显著且积极正面,已经或能够形成示范并具有推广价值和潜质。上述成果应在国内取得,候选人应为科研成果的首要贡献者。 /p p   二、推荐/申请办法 /p p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申报采用“推荐申请制”。申请人需进入中国化学会奖励网站(http://www.chemsoc.org.cn/Awards/Home/),登录进入“中国化学会学术奖励推荐申请评审系统”,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及上传附件材料,并选择中国化学会奖励推荐委员会委员(必选)和填写同行专家及提供联系方式(可选),邀请提供推荐意见(系统自动发送邀请信)。奖励推荐委员会委员推荐后方可成为有效候选人,同行专家的推荐意见也会成为评奖的重要参考。具体可参见附件《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被推荐人信息表》样表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申请指南》。申请人需于2018年7月8日前完成在线申请。推荐意见于2018年7月15日前反馈。 /p p   三、材料报送要求 /p p   申请人在线完成申请后,下载并打印《信息表》。《信息表》及附件材料用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竖向左侧装订,一式一份(原件),申请人本人签字及所在工作单位盖章后,请于2018年7月15日前寄送至中国化学会。 /p p   报送材料包括如下: /p p   1.系统导出的《信息表》; /p p   2.附件一:在化学科学中的工作业绩及创新点(限 1500 字以内); /p p   3.附件二:系统内提交的论文全文复印件。 /p p   请申请人确保纸版材料内容与网络提交信息一致。申请材料一般不退,请自留底稿。 /p p   如遇问题及材料寄送,请联系: /p p   联系人:岳鹤 /p p   电话:010-82449177-885 /p p   邮箱:yuehe@iccas.ac.cn /p p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中国化学会 /p p   邮编:100190 /p p   附件:1.《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被推荐人信息表》样表 /p p   2.《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申请指南》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化学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5月28日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05月28日 /p
  • 2015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颁发
    p   根据中国化学会网站最新消息,程义云(华东师范大学)、关正辉(西北大学)、金一政(浙江大学)、李震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涛(大连理工大学)、聂舟(湖南大学)、汤平平(南开大学)、王博(北京理工大学)、袁荃(武汉大学)、赵远锦(东南大学)等荣获201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获奖人及其成果介绍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00" height=" 200" title=" 01.jp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de2d5c46-59fd-41b2-8327-d6a432aafd3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程义云 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华东师范大学 /strong /p p   主要研究树形高分子化学,针对高分子基因载体、药物载体开展系统研究。提出氟化修饰方法用于提高多种高分子载体的基因转染效率,制备了一系列新型肿瘤微环境或外源刺激响应的药物载体,并将多维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树形高分子药物输送系统的表征分析。 /p p   程义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6月出生。本硕博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今在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Am. Chem.Soc., Angew. Chem. Int. Ed.等高水平刊物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70多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2.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666b392a-d096-4ff7-9ce0-5d3dcdefd04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正辉 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北大学 /strong /p p   关正辉教授扎根于我国西部,主要从事有机化学中新反应、新方法等基础理论研究,探寻碳氢键羰基化、酮肟/烯胺环化合成含氮杂环的方法学,拓展芳胺/烯胺/酮肟的新反应类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p p   关正辉教授,1981年2月出生。2004年获兰州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兰州大学和美国罗格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后任职于西北大学。自独立工作以来在J.Am.Chem.Soc.、Angew.Chem.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曾受邀参加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第8届、第9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并作分会邀请报告。荣获了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12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3年陕西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4年首届陕西省化学优秀青年奖、2015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16年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等荣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00" height=" 200" title=" 03.jp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638028ee-92e9-4611-88a9-58f1b3572153.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金一政 特聘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浙江大学化学系 /strong /p p   主要研究溶液工艺光电材料(如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相关的材料化学、器件工程与器件物理等问题。 /p p   金一政特聘研究员,1982年10月出生。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英国Sussex大学获博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10月至今任职于浙江大学。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子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等项目。在Nature、J. Am. Chem. Soc.、Adv. Mater.、Nano Lett.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引用18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工作(与彭笑刚教授合作)入选2014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00" height=" 200" title=" 04.jp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ea1dc8cb-d4fd-4cf6-a053-76db350952a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震宇 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strong /p p   研究领域为理论与计算化学,主要致力于开展面向材料物性与生长反应过程的理论设计与计算表征,近年来在石墨烯生长机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p p   李震宇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9月出生。1999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获学士学位,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随后在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从事博士后工作,2007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迄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引用2800余次,H因子为26。三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应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20余次。先后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唐敖庆青年理论化学奖等荣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00" height=" 200" title=" 05.jp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07a7abc1-d88c-4ff2-93e0-4fd5e2dc57b3.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刘涛 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strong /p p   围绕信息存储领域科学问题,主要从事分子基磁性材料的合成与功能研究,尤其关注利用外界刺激(如光、热)对磁性能的调控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光磁材料研究方向。 /p p   刘涛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9月出生。曲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日本九州大学先导物质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今任职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国内的研究成果,迄今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2项,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入选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00" height=" 200" title=" 06.jp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ded245ae-a90e-42d1-8a06-7a4650b98d47.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聂舟 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strong /p p   主要从事生命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围绕功能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传感新方法开展系列工作,并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p p   聂舟,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0月出生。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至今任职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近五年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SCI论文40余篇,论文他引1300余次。五年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973子课题2项。个人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曾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卢嘉锡优秀导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以及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00" height=" 200" title=" 07.jp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9e4e5da1-54ec-40b0-92c4-974e5ce9362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汤平平 特聘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南开大学 /strong /p p   主要研究新药开发为导向的天然产物全合成以及氟化学。首次实现高效、高选择性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Schilancitrilactones B 和 C的全合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几种新的氟化方法,可以实现复杂分子的后期氟化反应。 /p p   汤平平特聘研究员,1980年12月出生。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任职于南开大学。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等国际一流化学类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申请专利2篇。2012年破格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以及天津市青年千人计划。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00" height=" 200" title=" 08.jp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d8ea01c3-c73c-4057-ab8f-7922f6db6607.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王博 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 /strong /p p   立足新型金属有机骨架(MOF)薄膜材料,面向国防安全等重大国家需求,首次提出并发展了穿插编织和合成后聚合等新的设计合成方法学,赋予MOF薄膜在爆炸物检测和绿色储能等领域的新功能和新应用。 /p p   王博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光电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1982年10月出生。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化学材料学硕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材料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美国PDI材料公司,现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在Nature、Science、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hem. Sci.、Energ. Environ. Sci.、 Chem. Commn. 和Chem. Eur. J.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20余篇论文。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第二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00" height=" 200" title=" 09.jp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a1dbaefe-1840-4520-bec2-0ab7ad7599a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袁荃 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strong /p p   主要从事基于多孔材料的生化分析研究,实现具有配位作用阴离子辅助的金属氧化物有序介孔结构的控制合成,发展基于DNA功能化介孔复合材料的药物控制释放和生物成像的新方法。 /p p   袁荃教授,1982年2月出生。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佛罗里达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后任职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5篇,被引次数达1170余次,H因子19。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26次。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等荣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00" height=" 200" title=" 10.jp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7c71ae53-bc8f-498f-9030-a481d07d3a30.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赵远锦 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东南大学 /strong /p p   主要从事胶体晶体的组装与功能、以及微流控芯片研究。基于微流控技术及胶体自组装方法开发了多种新型微载体,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芯片技术。 /p p   赵远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9月出生。东南大学获本硕博学位,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后任职于东南大学。已发表SCI论文67篇,其中46篇影响因子5以上,18篇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被他引1200余次(H因子为20)。研究成果共获授权专利12项,其中2项已转让。先后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以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荣誉。 /p p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于1983年,是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主要表彰在化学科学某一学科、化学应用、化学教育领域能够创新、改进并独立完成工作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化学青年工作者。奖励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不超过10人,并给与1万元奖金/人。截止到目前已有288人获得本奖,其中已有9人当选中科院院士,大部分获奖人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并仍工作在科研一线。中国化学会于2015年4月启动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共有72人申报,经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审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程义云、关正辉、金一政、李震宇、刘涛、聂舟、汤平平、王博、袁荃、赵远锦201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授奖仪式将于2016年7月1日的第30届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同期举办,以表彰10位获奖人在化学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绩。 br/ /p p br/ /p p br/ /p p /p p /p
  • 两位化学家,荣获中国化学会最高奖!
    导读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吉林大学徐如人荣获第四届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该奖是中国化学会面向我国化学工作者设立的最高奖项,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戴立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佟振合分别获前三届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根据《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条例》,学会组织中国化学会奖励推荐委员会推荐第四届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候选者。经评审委员会审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按姓名拼音排序)董绍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徐如人(吉林大学)第四届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设立于2017年,是中国化学会面向我国化学工作者设立的最高奖项,授予长期致力于我国化学科研事业,成就卓著、贡献巨大,以及(或者)为中国化学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资深化学家。奖项每两年为一届期,每届授予1-2位获奖者。获奖者介绍董绍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授奖理由:为我国电分析化学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个人介绍董绍俊研究员,1952年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工作至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电化学、电分析化学研究,特別在化学修饰电极和分子自组装、生物电化学及水质分析方面取得一批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化学修饰电极中国第一人,开启电化学界面研究从被动认识到理性设计的跃进。出版百万多字专著《化学修饰电极》和《光谱电化学方法-理论与应用》。将生物燃料电池与光化学催化体系结合,实现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同时转化为电能。出版“Biofuel Cells”专著(2024)。创新提出原位培养微生物膜/水质多参数原位监测。获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省部级奖11项,国际个人奖1项。获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中国电化学成就奖,分析化学委员会电分化学终身成就奖。出版专著、专论17部/册,发明专利60项、获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1项。发表SCI论文1000多篇,被引7万多次,H-指数129。连续10次跨20年(2002-2021)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被聘为美、法、日三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曾任6种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和顾问编委。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专题和邀请报告100多次,在26个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讲学、报告100多次。培养100多名研究生,优秀人才辈出。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徐如人吉林大学“授奖理由:为我国和国际分子筛多孔材料化学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个人介绍徐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国际著名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学家。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的开拓者。40年来他开拓新合成路线,打破了微孔晶体结构类型、骨架元素与基本结构单元的传统观念,引领了分子筛化学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分子筛的结构设计方法与定向合成路线,为国际上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科学与应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出版了系列经典教材和专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现代无机合成化学”和“凝聚态化学”科学体系,并应Elsevier的邀请出版了《Introduction to Condensed Matter Chemistry》专著。 1952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参与创建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1984年被聘为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1985年至1990年任吉林大学化学系主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创建了教育部“水热合成开放研究实验室”并担任首任主任,后该实验室发展成为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次,国家教委与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化学奖,1998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模范教师称号,2016年获首届“吉林大学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首届“中国分子筛终身成就奖”。培养了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在内的一大批无机合成化学领域杰出人才。 2017年9月16日,吉林大学71周年校庆之际,徐如人将他与夫人庞文琴教授一生的积蓄500万元捐赠给学校,设立“庞文琴、徐如人教育基金”,用来支持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2017年,徐如人经过了近十余年的思考,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建设凝聚态化学科学体系的战略性设想,并一直深耕至今,成效显著。
  • 201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候选人开始推荐
    为培养青年化学科技人才,鼓励我国广大青年投身于化学科学事业。根据青年化学奖条例,中国化学会决定于2010年1月25日起,受理201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推荐、申请工作。希望本会理事、各地方学会及团体会员单位根据青年化学奖条例的要求,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青年化学人才,参加2010年度的评选。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申请人注意,申请人年龄必须是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者。非中国化学会会员在申请时请办理入会手续   2. 推荐名额,每个省化学会或化学化工学会推荐的候选人不超过四名,每位理事推荐不超过两名,每个团体会员单位为一名   3. 申请人材料包括推荐表、论文及有关附件材料(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推荐表和条例,请在中国化学会网站上下载http//:www.ccs.ac.cn   4. 装订要求,推荐表、论文及有关附件材料,请装订成一册提交,一式三份   5. 申请材料一般不退,请自留底稿,申请材料必须齐全,材料不全不予评审   6. 截止日期为2010年4月5日,逾期不再受理。   联系人:白温路 电话:010-62564020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中国化学会 邮编:100190   电子信箱:wlbai@iccas.ac.cn
  • 13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由中国化学会等学会承担
    日前,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在北京召开。据悉,目前中国化学会等全国学会承担了我国13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  据介绍,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首轮试点2014年6月启动,扩大试点2015年5月实施。共有69家全国学会承接了21个政府部门转移委托的87项职能。  其中,中国水利学会等参与完成1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评估 中国化学会等承担6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由18个学会组成的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承担75个生命科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7个学会参与职业资格认定,15个学会探索开展面向行业社会的水平评价服务,累计评价专业技术人员7000余人次。13个学会在3D打印、物联网等14个领域开展团体标准研制试点,共研制192项,已发布54项,有效增加了标准供给。
  • “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设立
    全球首屈一指的装饰漆、工业涂料及特殊化学品公司阿克苏诺贝尔12月1日在上海宣布,与中国化学会携手合作,将其倍受业界重视的“阿克苏诺贝尔科学奖”引进中国,以表彰中国出类拔萃的化学科研人才。   这个名为“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的大奖将涵盖三个领域,分别颁发给在材料科学、化学、科学测量与分析学领域成就斐然、在进行创新性研究方面有卓越贡献的本地科学家。   该奖项将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颁授给三位在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表征、胶体化学、绿色化学与新型材料科学科研工作有杰出表现的科学家,每位得奖者将获得奖金10万元人民币和荣誉证书,每届奖励将在中国化学会年会上颁发。   阿克苏诺贝尔科学奖(AkzoNobel)设立于1970年,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每次颁发给一个团队或着个人以表彰他们在跨学科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自1999年以来,该奖项的颁奖典礼轮流在瑞典和荷兰两地举行。在荷兰和瑞典,该奖项的评审团分别由荷兰皇家科学及人文学会(The Board of the Royal Holland Society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的科学家组成。   候选人可以由中国化学会理事两人以上、学科或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分别推荐,评选工作由中国化学会召集的独立评审委员会主持,并确定获奖人。评选结果经中国化学会和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确认后公布。若无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奖项可不予以颁发。   据了解,推荐截止日期为2009年12月10日至2010年1月10日,公布获奖者时间为2010年6月20日,首届颁奖仪式将于2010年6月20日在中国厦门举行。
  • 第十五届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会议通知
    会议开始时间:2015/06/22   会议结束时间:2015/06/26   会议地点:湖南长沙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   会议概览   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承办的&ldquo 第15届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 XV Chemometric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rdquo ,将于2015年06月22-26日在湖南长沙召开。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会议(Chemometric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CAC)是国际化学计量学协会发起的系列国际性化学计量学会议,是全球的化学计量学家提供展示研究成果与交流的平台,为化学计量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搭建起一座相当重要的信息交流桥梁。首届CAC会议(CAC I)于1978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办。在1978年至2000年之间,每4年一次 自2000年之后,每两年一次,目前已经成功举办过14次会议,并逐步发展为有200以上与会人数的大中型学术会议,会议的承办国家主要以欧洲与美洲的国家为主。   本次会议是CAC系列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本着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精神,会议将全力展现全世界科学家在化学计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充分提高亚洲化学计量学领域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增进全世界广大化学计量学领域科学工作者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亚洲化学计量学事业的发展。届时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到会作大会报告,同时会议还将组织各类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我们真诚期待着国内外同行在2015年6月相聚在历史文化名城&mdash &mdash 长沙。   组织结构   CAC常任委员会   R. Boqué (ES), L. Buydens (NL), M.M.C. Ferreira (BR), M. Forina (IT), N.B. Gallagher (US), P. Hopke (US), J.C. Menezes (PT), J.M. Roger (F), H. Smit (NL), B.G.M. Vandeginste (NL), Y. Vander Heyden (BE), P. Van Espen (BE), B.M. Wise (US)   CAC2015科学委员会   R. Bro (DK), R. Brereton (UK), H. Chung (KR), K. Esbensen (DK), P. Gemperline (US), K. Hé berger (HU), K. Varmuza (AT), P. Hopke (US), P. Wentzell (CA), Y. Heyden (BE), A. de Juan (ES), J. Kalivas (US), O. Kvalheim (NO), M. Maeder (AU), F. Marini (IT), Y. Ozaki (JP), A. Pomerantsev (RU), D. Rutledge (FR), A. Smilde (NL), C. Spiegelman (US), R. Tauler (ES), J. Trygg (SE), B. Walczak (PL), J. Westerhuis (NL),杜一平,李华,邵学广,石乐明,徐峻,张卓勇,褚小立   CAC2015组委会   荣誉主席:俞汝勤 院士   主席: 梁逸曾   副主席:吴海龙,许青松   秘书:卢红梅  征文范围   1. 化学计量学方法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微阵列数据计算及基因组学,转录组学。   2. 多元曲线分辨,包括理论研究,自模式曲线分辨,交叉最小二乘及其新进展   3. 多元校正,包括变量(波长)选择,优化方法及其在近红外,拉曼光谱的应用等等   4. 化学模式识别,包括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有监督,无监督及集成学习方法   5. 化学模型建立与验证,包括模型选择,不确定处理,交互检验,重采样技术,重排分析,外部检验等等   6. 化学计量学在工业分析及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包括过程分析技术,多元过程控制,程序控制,实验设计双线性模型,硬模型等等及其他们的应用   7. 化学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   8. 定量结构活性结构分析(QSAR)及药物发现,包括定量结构性能结构分析,特征选择,拓扑描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分子模型,高通量筛选等等   9. 化学计量学中新算法及新软件开发,包括数据挖掘,智能分析,优化方法,信号处理,核方法,大数据,缺省数据等等   10. 化学计量学在色谱与光谱中的应用,包括基线校正,谱峰校准,平滑,微分,分辨等等   论文要求   1. 论文内容必须是未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或其它国际会议宣读过。   2. 论文只接收英文摘要。   3. 提交论文摘要一份,纸张大小用A4 纸版式,不能超过一页纸(用Office word 或rft软件排版,页边距为2cm,单倍行距)。   4. 论文摘要有模板下载供参考,可按以下顺序排版:文题(四号Times New Roman粗体,居中) 作者(小四号Times New Roman粗体,居中) 单位(五号Times New Roman斜体,居中,含所在省市、邮政编码、电子邮址(如有) 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意义与结果(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居中) 关键词和主要参考文献(自版芯左起,五号Times New Roman)。   5. 具体投稿要求可参看会议论文摘要模板(http://www.chemosolv.com/cac2015/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3),稿件经审稿后录用将会邮件通知作者,录用的论文可有机会发表到Analytica Chimica Acta 特刊上。   6. 论文摘要截稿日期: 2015年1月31日,通过论文上传系统提交。   论文提交方式   欢迎大家通过网站提交论文,请您注册登陆CAC-2015官网(http://www.chemosolv.com/cac2015/ )点击论文提交上传您的论文。论文将采用网上评审的方式,你可在网上浏览对您论文的评审结果和修改意见。   报告形式   为充分利用会议时间,提高学术交流的效率,会议采用&ldquo 口头报告&rdquo 和&ldquo 墙报展示&rdquo 两种方法进行学术交流。无论是口头报告还是墙报展示,均属大会同等学术交流,无水平高低之分。为尊重个人意见和便于组委会的安排,请投稿人注明选择自己的稿件为&ldquo 口头报告&rdquo 或&ldquo 墙报&rdquo 的字样。在安排&ldquo 口头报告&rdquo 和&ldquo 墙报&rdquo 时,将充分考虑作者的意见。为表彰那些研究水平高、能突出研究内容要点、条理清晰的&ldquo 口头报告&rdquo 和&ldquo 墙报&rdquo 。   本次会议将设立&ldquo 优秀青年科学家奖&rdquo ,&ldquo 优秀墙报奖&rdquo ,&ldquo Elsevier奖&rdquo 和&ldquo 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rdquo ,大会将给获奖作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和奖金。   会议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作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主要报告形式有:   1. 大会邀请报告: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报化学计量学的前沿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应用及进展。   2. 论坛主题报告:本次会议将选择化学计量学的热点应用领域,开设多个专题论坛,邀请在该领域的知名专家作论坛主题报告。   3. 论坛邀请报告:邀请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学术交流。   4. 墙报展示: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交流和展示形式之一,会议将统一安排墙报的讲解时间,希望作者能按时到位。   重要日期   开始注册:2014年10月15日   论文截稿日期:2015年1月31日   论文接收通知:2015年2月28日   缴费截止日期:2015年3月31日   会议召开期: 2015 年6月22-26日   请您经常浏览官网主页,了解会议筹备情况和会议具体安排。网址: http://www.chemosolv.com/cac2015/.   产品展示   会议热忱邀请国内外仪器厂商前来展示近红外、拉曼各类光谱仪以及色谱、质谱、核磁相关仪器设备。我们将在会议现场提供展出场所,希望各厂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   联系方式   大家若有对召开本次会议的建议和想法,可与组委会联系,电子邮箱cac2015@csu.edu.cn,   联系人:张志敏:13976110646,zmzhang@csu.edu.cn   云永欢:15874029402, yunyonghuan@foxmail.com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岳麓区中南大学本部化学楼3楼   组委会电子邮件:cac2015@csu.edu.cn   邮 编:410083
  • 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参展通知
    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   参展邀请通知   由中国化学会、中国光谱学会、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三年一届盛会——“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定于2009年10月30至11月1日在扬州大学召开。会议将就我国自上届学术会议以来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和加快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邀请国内外从事分析化学研究的著名科学家、中青年学者、技术人员参加,预计本届与会代表800-1000人左右。   本届大会学术论文报告分为第1天全体代表大会报告,第2~3天设为10个学术小组做分会报告及墙报展。学术交流主要涉及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色谱分析、毛细管电泳分析、化学计量学、电化学分析、生物分析化学、纳米分析化学及综合等。   会议同期举办“国内外分析仪器、设备及耗材新技术、新成果展示会暨产品技术交流活动,为参会代表提供了解最先进的分析技术,同时厂商可以直接与行业专家进行应用技术交流及用户拓展,共同促进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我们诚挚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企业、科研机构能积极参与。   详情参见本次会议登陆网址http://ac.yzu.edu.cn,参展厂商请尽早预订参加项目,位置有限。   特别感谢以下赞助单位: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分公司 美国海洋光学亚洲分公司 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 成都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莱伯泰科有限公司 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组委会   展览筹备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孙小姐 宾小姐   电 话:010-52086694 51289220   传 真:010-52086507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3号院领地OFFICE-B座1306室   邮 编:100107   邮 箱:fxhx2009@126.com   会议网址:http://ac.yzu.edu.cn   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商到会介绍和展出产品,有关具体事宜请与筹备组联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