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马丁伍德

仪器信息网马丁伍德专题为您整合马丁伍德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马丁伍德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马丁伍德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马丁伍德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马丁伍德话题讨论。

马丁伍德相关的资讯

  • “马丁·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公开征集提名
    p   自从牛津仪器创始人马丁· 伍德爵士(Sir Martin Wood)于1962年制造了世界首个商用超导磁体,自2013年以来,牛津仪器设立了“马丁· 伍德爵士(Sir Martin Wood)中国物理科学奖”,该奖项旨在发掘和奖励中国年轻科学家的突破性研究工作,促进国内年轻科学家在极低温、强磁场环境下取得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本次向业界公开征集提名,提名截止时间为2016年9月15日。“马丁· 伍德爵士(Sir Martin Wood)中国物理科学奖”详细评选标准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f1363f6b-022e-4164-9d5f-5b8c380801e4.jpg" title=" md.jpg" /    /p p    strong 研究领域: /strong 在极低温、强磁场环境下取得的科研成果 /p p    strong 候选人资格 /strong :候选人年龄须低于40周岁候选人研究成果必须在中国境内大学或科研机构内取得 /p p    strong 奖励内容 /strong :每两年颁布一次 获奖总人数不超过三名 奖金总额为十万元人民币,并提供获奖证书和奖杯 /p p    strong 评选方法 /strong :由评奖委员会作出评审并确定最终获奖者名单 /p p    strong 提名者 /strong :候选人可由物理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提名,亦可自荐 /p p    strong 提名截止时间 /strong :2016年9月15日 /p p    strong 申请方法 /strong :由提名人在牛津仪器网站下载申请表格,填写后根据相关流程递交 /p p strong   评审委员会 /strong br/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评审委员会主任: 赵忠贤 院士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委员会秘书:雒建林 研究员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委员会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王楠林(北京大学研究员),吕力(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陈仙辉(中国科技大学院士),杜瑞瑞(北京大学教授)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金晓峰(复旦大学教授),张富春(浙江大学教授)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薛其坤(清华大学院士) /span /p p br/ /p p strong 马丁· 伍德爵士(Sir Martin Wood)中国物理科学奖历届获奖人介绍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5第二届获奖者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北京大学王健研究员王健(下左),研究表面增强效应的二维极限下的超导体,及探寻新的拓扑超导现象;复旦大学李世燕教授(下右),在极低温条件下,强关联电子系统的输运和热力学研究。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5e6d660c-ac26-4962-82be-7a99d6c6f2d6.jpg" title=" renb1.jpg"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3首届获奖者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清华大学王亚愚教授(下左)、何珂副教授(下右),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出了高质量的Cr掺杂(Bi,Sb)2Te3拓扑绝缘体磁性薄膜,并在极低温输运测量装置上成功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bdf26096-5181-46f2-b083-782740cde69d.jpg" title=" renb2.jpg" / /span /p p br/ /p
  • 2015马丁·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获奖者公布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4月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低温物理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2015马丁&bull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举行了颁奖仪式。   马丁&bull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由牛津仪器在2013年设立,旨在发掘和奖励国内年轻科学家在低温或强磁场环境下做出的突破性研究工作。该奖项每2年颁布一次,奖励1到3名获奖者,奖金总额为10万元人民币。   今年的奖项经过评奖委员会的严格评审,确定了最终获奖者&mdash &mdash 复旦大学李世燕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王健研究员。 北京大学王健研究员(左)、复旦大学李世燕研究员(右)   李世燕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擅长关联电子材料的极低温输运及热力学性质测量,其研究组是国际上少数几个能利用极低温热输运手段来探测超导体超导能隙结构和量子磁体中低能磁激发的研究组之一。   他在超导体、量子磁体、拓扑材料等方面做出了多项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工作,主要成果有:阐明了巨热电材料Na0.7CoO2的基态是费米液体 首次观察到温度的三次方依赖关系的反铁磁自旋波热输运行为 对铁基超导体超导能隙的系统研究 发现重费米子超导体Ce2PdIn8在上临界场Hc2处的量子临界点及有节点的超导能隙 通过分析低温强场下磁阻的量子振荡现象来展示Cd3As2中确实存在三维Dirac半金属相,并观察到其在室温下的线性磁阻行为,以及高压下的超导现象。   李世燕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习,之后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herbrooke大学Louis Taillefer教授的实验室进行了四年半的博士后研究,2007年5月回国加入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任研究员,2010年被聘为&ldquo 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rdquo (东方学者),2012年被聘为复旦大学物理系&ldquo 谢希德&rdquo 青年特聘教授,2014年获上海市&ldquo 东方学者跟踪计划&rdquo 支持,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15年获&ldquo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rdquo 支持。   王健主要从事量子材料的物性研究,包括:拓扑绝缘体及相关量子体系中的电输运特性,纳米异质结构中宏观量子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低维体系中的超导特性研究等等。王健与其合作者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如首次报道了单晶铁磁纳米线与纳米超导电极的相互作用、首次在拓扑绝缘体体系中定量引入电子-电子相互作用,以及发现单晶铋(Bi)纳米线的超导等等。近期他的主要研究兴趣为:低温、强磁场下低维超导体和拓扑新材料的电输运特性。   2015年马丁&bull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授予王健研究员,主要表彰其在二维极限下界面增强超导方面的研究和对拓扑超导的探索。具体包括与合作者一起,首次给出电输运和迈斯纳效应的直接证据,证实碳酸锶(STO)衬底上的单层铁硒(FeSe)薄膜为当前最薄的高温超导体,而且超导特性比体材料时得到极大的增强 首次证实一种新的类石墨烯和硅烯结构的&ldquo 人造&rdquo 二维超导晶体:在半导体氮化镓(GaN)衬底上制备的双原子层镓(Ga)膜,其超导转变温度Tc超过体材料稳定相 在系统研究高迁移率三维狄拉克拓扑半金属Cd3As2单晶输运特性的基础上,发现&ldquo 硬&rdquo 点接触诱导的超导,揭示了其拓扑超导的可能性等等。   王健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师从薛其坤院士,获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06年到2010年,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纳米科学中心和物理系做博士后,合作导师为Moses Chan院士。2010年到201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纳米科学中心做助理研究员 (Research Associate)。2011年王健入选国家首批&ldquo 青年千人计划&rdquo ,同年全职回国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科技部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负责人,同年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牛津仪器中国区总经理张鹏(左一)、中科院院士赵忠贤(右一)与获奖者合影   牛津仪器中国区总经理张鹏介绍说:&ldquo 马丁· 伍德爵士是牛津仪器的创始人,他在1962年制造了世界首个商用超导磁体,在低温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牛津仪器能够在中国设立和资助这个奖项,感到非常荣幸,这是一个纯学术的奖项,整个评选过程都是由赵忠贤院士带领下的低温物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负责。&rdquo   牛津仪器一向致力于支持全球年轻科研人员做出突出的科研成就,并在美国、欧洲和日本都设立了科学奖,尤其在日本马丁&bull 伍德爵士科学奖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事实上牛津仪器多年前就考虑在中国设立马丁&bull 伍德爵士物理科学奖,但由于当初国内科研水平的不足,无法产生满足奖项条件的候选人 而近年随着中国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牛津仪器认为设立奖项的时机已成熟,马丁&bull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也因此应运而生。   在2013年全国低温物理会议的开幕式上,首届马丁&bull 伍德爵士(Sir Martin Wood)中国物理科学奖授予了清华大学教授王亚愚和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何珂,以表彰他们在拓扑绝缘体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领域所取得的卓著的实验研究成果。(撰稿:秦丽娟)   相关链接:   2015马丁&bull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
  • 2022年第六届马丁·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获奖人揭晓
    2022年7月5日,第十八届全国低温物理学术研讨会在江西赣州拉开序幕。大会开幕式正式揭晓了第六届马丁 •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得主名单,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奖项公布大会开幕式上,先由牛津仪器中国区总裁何峻先生进行了线上致辞。何峻先生表示:“牛津仪器设立马丁伍德奖是为了帮助在物理科学领域的年轻科学家取得更大的成就,迄今已经举办了五届。牛津仪器自马丁伍德爵士六十多年前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研发前沿科学仪器设备,与全球前沿的科学家广泛合作以推进科学进步,尤其是物理科学。近年来,牛津仪器中国取得了巨大进步,也将继续在中国增强自身能力并增加投入。今年我们将先后完成北、上、广三地办公室扩建,建立应用实验中心、客户培训中心、数字化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同时牛津仪器将更关注于客户体验,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品牌,从而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助力客户取得成功。我再次向各位获奖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何峻先生致辞结束后,大会主持人中科院物理所程金光研究员正式揭晓了第六届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韩伟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涛教授、清华大学季帅华教授。图1 | 程金光研究员宣布颁奖名单颁奖仪式获奖名单公布后,现场由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中国区经理眭孟乔博士为三位获奖者颁发了奖杯;江西理工大学温和瑞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院士、中国低温物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韩秀峰研究员为三位获奖者颁发了奖项证书,并合影留念。图2|颁奖合影而后,牛津仪器英国纳米科学部总经理Stuart Woods为三位获奖者发来了视频祝福。获奖人介绍获奖人介绍|排名不分先后牛津仪器将继续以支持中国科学研究发展为己任,为中国广大科研人员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同时我们遍布全国的服务团队也将为用户提供系列服务套餐,包括配件和耗材、延保合同、产品培训、服务维修和技术支持等。
  • 他们,正用科学默默改变世界——2016马丁·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获奖者访谈录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11月16日上午,在第十五届全国低温物理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2016马丁·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获奖者公布,并举行了颁奖仪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noimg/be16c535-57c7-4b33-8fe7-34927d09fd10.jpg" title=" 1.jpg" / /p p   马丁·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由牛津仪器在2013年设立,旨在发掘和奖励国内年轻科学家在低温或强磁场环境下做出的突破性研究工作。该奖项每2年颁布一次,奖励1到3名获奖者。2016年奖项经过评奖委员会的严格评审,确定了最终3位获奖者——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林熙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程金光研究员,以及复旦大学物理系张远波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af9a6abe-4670-4cd3-99a6-3d3e838d3fb5.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颁奖现场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左一:马丁· 伍德爵士中国奖评委会秘书长雒建林研究员,左二:牛津仪器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张鹏,左三:韶关学院校长廖益,左四:张裕恒院士,右一: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吕力研究员,右二:张远波教授,右三:程金光研究员,右四:林熙副教授学生) /span /p p   为了揭开这一“高大上”低温物理学科的神秘面纱,大会茶歇间隙,仪器信息网编辑现场采访了此次三位获奖人中的程金光研究员、张远波教授,以及设立此奖项的牛津仪器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张鹏先生。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我们关注于极端条件下物质中丰富的物理性质,国家仪器设备共享提供了便利” /strong /span /p p   当谈及低温物理学与传统学科的区别时,张远波讲到,“就拿我所研究的石墨烯材料为例,我们关注的不是其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而是极端条件下材料表现出的丰富物理性能,比如1K低温下的量子霍尔效应等。”接着,程金光补充说,“另外,我们用到的设备与大部分高校院所使用的常规手段不同,我们对设备追求压力、温度、磁场等条件的极端性。比如我们有的实验需要设备提供十几万个大气压的高压(相当于地表以下500公里处的压强),在此条件下原子间距离改变,物质物理性能可能发生变化,比如由绝缘体变成超导体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f856a478-1510-4123-a7eb-591ff1136f04.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采访现场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左一: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亚太区副总裁李俊云博士,左二:程金光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左三:张远波教授) /span /p p   获得极端条件离不开高端的低温、强磁场等设备,这时,拥有相关设备就会为科研带来很大便利。张远波表示,对于他们而言,常规测量时,实验室中牛津仪器等厂商提供的商业低温设备就可以满足需求。如果需要极端条件,他们可以去国家实验室(如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刚建成的合肥和武汉强磁场实验室的共享平台进行实验。 /p p   程金光也表示,对于一些需要低温、强磁场等集成的多极端条件时,很难在单独的实验室实现。同时还透露,目前在北京怀柔有一个投资十几亿的综合极端实验条件研究中心已经国家立项,该平台也将共享,将对广大科研者带来很大便利。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高端仪器设备生产新模式:科研用户发现需求,与厂商合作设计,实现共赢 /span /strong /p p   由于低温物理学相关设备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商业化的设备并不多,许多设备都是科研用户从设备厂商定制的。张远波以自身科研遇到的问题为例讲到,他们针对研究中二维材料不稳定性、易损的问题,设计出在真空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的思路,但是市面上是还没有他们需要的高真空设备。于是他们便开始尝试自己搭建设备,拟验证思路可行后,再以与设备厂商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共赢。在一旁的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亚太区副总裁李俊云博士闻此,也表示,“我们也得到其它科学家的类似需求,正在做相关研究工作,希望能与张老师进一步合作”,随后还表示,“仪器厂商需要与科学家们保持密切交流,以确保未来的仪器设备最符合科学研究的需求,这也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中国低温物理学:蓬勃发展、以点带面 /strong /span /p p   关于当下中国低温物理学的发展现状,程金光表示,“正如张远波刚才在获奖感言中所说,中国低温物理正在蓬勃发展。近来,国家在物理科学科研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物力方面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配置稀释制冷机等相关设备 人力方面,国家实施多项计划引进人才,大批人才回归,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另一方面,我国目前也已经有很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 /p p   张远波也表示赞同,同时认为:“科研最重要是人才,随着人们重仪器轻人才观念的改变,人才得到了更大重视。从而,在设备硬件与人才软件兼具的大好环境之下,我国物理学科的发展已开始呈现出以点带面的蓬勃发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他们,正用科学默默改变世界 /strong /span /p p   此次已是马丁· 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第三届授奖,对于三届以来评选过程的最大变化,张鹏先生表示,“随着中国物理科学的发展与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知名度的提升,参选人才可谓才俊辈出,整体水平也大大提升,在很难取舍的众多优秀参选人中我们也很自豪将此次获奖人增至三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17ffced9-e87a-4495-bc57-d9f75ad95eee.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采访现场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右:牛津仪器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张鹏) /span /p p   科研的发展离不开像林熙、程金光、张远波这样的青年学者。如张远波在获奖感言中所说:“我只是众多青年里面一个小小的代表”,正是这些“小小代表”筑起了中国物理科学发展的希望。最后以张鹏先生大会发言中的一句话结束,“改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通过政治,有的人通过商业,有的人通过艺术,也有的人通过文化,但我觉得对世界改变贡献最大的是来自科学,因为我们举目所见的一切几乎都是科学的成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623d6088-607f-4250-9e46-f6da086fa949.jpg" title=" 5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全体合影留念 /strong /span /p hr style=" border:3 double #987cb9" color=" #987cb9" size=" 3" width=" 80%" / p br/ /p p   您在使用牛津仪器的设备吗?欢迎参加牛津仪器的原创影像和应用案例征集大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15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35f55b27-958f-4fd5-9534-96ebdcdb76a3.jpg" title=" 0.jpg" height=" 153"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您可以分享和牛津仪器设备的合照,也可以分享采用牛津仪器设备做出的漂亮实验结果照片,还可以提交做出的应用案例。 /p p   电脑、手机均可参与,奖品丰厚,来投稿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pan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192, 0, 0)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oishow.instrument.com.cn"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点击这里,立即参加“秀一秀”赢大奖 /strong /span /a /p
  • 分配色谱发明人阿切尔•马丁诺贝尔奖奖章被拍卖
    1952年,英国化学家阿切尔•马丁(Archer Martin)和理查德辛格(Richard Synge)因发明分配色谱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近日,阿切尔•马丁的家人于通过伦敦的拍卖商Noonans将其获得的诺贝尔奖牌拍卖,同时被拍卖的还有他的CDE勋章、旭日章以及Leverhulme Medal等其他荣誉奖章。该诺贝尔奖牌最后以15万英镑成交。马丁发展分配色谱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他患有胃溃疡,他被允许得到额外的牛奶配给,因为当时牛奶被认为是一种抗炎药。然而,他发现,由于巴氏杀菌技术的发展,牛奶疗法逐渐失效,这让他将他工作目标放在了未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上。马丁随后使用他开发的色谱技术分离了牛奶中的成分,鉴定了乳清中的活性成分,然后将其浓缩。他说服了多家公司测试这种提取物,最后发现这种提取物可以缓解炎症。马丁和辛格之后继续开发并发展了这种技术,并将其用于确定气体混合物组分。马丁虽然已经于2002年去世,但他的科学遗产意义重大。今天,色谱技术已经成为了化合物分离分析不二选择,在制药、食品、化工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 国际色谱学会公布2014年度马丁奖等获奖者(图)
    近日,色谱学会(Chromatographic Society)公布将2014年度马丁奖(Martin Medal)授予京东工业大学(KIT)Nobuo Tanaka教授(2009年退休,后加入岛津技迩)。   马丁奖是以A.J.P. Martin教授名字命名,马丁奖是色谱学会的最高荣誉,此奖主要授予在分离科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Nobuo Tanaka教授的研究是真正的多学科。他的研究工作涵盖了高选择性固定相、手性分离及基于手性分离的机制阐明,多维分离和生物分离等。他对硅胶整体柱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研究于2000年被默克公司商业化,如今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领域。其他值得注意的研究包括:他在反相液相色谱中压力引起的保留变化的开创性研究,他在用于LC和CEC的毛细管整体硅胶柱方面的贡献。   Nobuo Tanaka教授将出席2014年5月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2014HPLC会议,并做演讲。   同时,色谱学会还公布将2014年度Jubilee Medal授予德国蒂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ü bingen)药学院Michael Lä mmerhofer教授。   Jubilee medal建立于1982年,以纪念色谱学会成立25周年。该奖是颁发给崭露头角的分离科学家,他们利用分离科学为主要手段在自己的领域或对分离科学的特定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   Michael Lä mmerhofer教授的研究也很广泛,从功能化分离材料(特别是手性固定相)的发展,到代谢组学和质粒DNA分析中的生物分离,以及氧化应激标志物对于分析化学领域的广泛影响等。   (编译:杨娟)
  • 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提升振动测试能力
    航空航天行业领导者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使用450通道的PULSE&trade 声振数据采集系统,提升了其卫星系统的振动测量能力。   该系统由Brü el & Kjæ r提供,并基于标准的商用现成产品(commercial-off-the-shelf)的PULSE LAN-XI数据采集硬件。这种模块化硬件让各个模块的使用十分自由,既可作为独立前端,也可组合成机箱配置,非常适用于卫星和宇宙飞船等大型结构的测试。   PULSE系统具有支持大数量通道、高频数据采样、通道之间相位匹配严格,以及能处理很宽的动态输入范围这些特点,对于大型航空航天系统是理想之选。   系统的自检和验证工具专用于高通道数量的系统,即使最复杂的配置也能确保其性能可靠。系统还提供一种专用的、流线型的工作流程,以简化系统设置、数据记录、监测和后处理分析。   关于Brü el & Kjæ r   Brü el & Kjæ r是世界领先的声学与振动测量系统制造商和供应商。   我们帮助客户测量和管理其产品与环境中的声音与振动质量。我们关注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太空、国防、汽车、地面交通、机场环境、城市环境、电信和音频。   我们的声学与振动设备系列包括声级计、传声器麦克风、加速度计、适调放大器、校准器、噪声与振动分析仪和PULSE软件。   我们还设计和制造LDS系列振动测试系统,以及完整的机场和环境监测系统:WebTrak,ANOMS,NoiseOffice和Noise Sentinel。   全面了解我们的解决方案、系统和产品,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bksv.cn。   Brü el & Kjæ r是总部位于英国的思百吉集团(www.spectris.com)旗下的子公司。思百吉集团2013年销售额达12亿英镑,集团的4个业务板块在全球共有大约7,500名员工。
  • 标准集团马丁代尔耐磨试验机3月份销售额行业领先
    据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市场部最新数据统计,我公司3月份马丁代尔耐磨试验机销售42台,销量居行业领先。  据悉,马丁代尔耐磨仪的主要标准和技术参数如下:  符合标准:ASTM D4970 ISO 12945.2、 GB/T 4802.2/13775/21196.1/21196.2 ASTM D4966 ISO 12947 FZ/T 20020 BS 3424-24/5690 ISO 12947.1/12947.2 M&S P17/P19/P19C NEXT 18/18a/18b ISO 5470-2 IWTO-40 JIS L1096 8.17.5 Method E Woolmark TM 112/196 BS EN 388/530/13770 ISO 20344  技术参数:  1.工位数 :9位   2.计数范围: 0~999999次  3.最大动程: 横向 60.5±0.5mm 纵向24±0.5mm  4.加压物质量:  a.夹持器:200±1g  b.衣料试样重锤 :395±2g  c.家具装饰品试样重锤 :594±2g  d.不锈钢蝶片:260±1g  5.磨块有效摩擦直径 :  A型 200g(1.96N)摩擦头(9KPa)¢ 28.8 -0.084mm  B型 155g(1.52N)摩擦头(12KPa)¢ 90 -0.10mm  6.夹持器与磨台相对运动速度:20-70r/min(可调)  7.装样压锤质量: 2385±10g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在纺织测试仪器行业具有13年的历史,我们有丰富的技术经验,能为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标准、能为您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我公司产品种类齐全、有进口品牌、有国产品牌、有多种产品及耗材配件,我们能根据你的需求和预算做最全面的报价。标准集团13年年来,与国际40多个国家60多个知名品牌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我们的货期有保障、售后服务可靠。如果您要购买我们的马丁代尔耐磨仪或者咨询马丁代尔耐磨仪,我们将真诚为您服务,服务热线:021-64208466.  更多马丁代尔耐磨仪资料:http://www.mddenmy.com/newslist/list-109-1.html
  • 安东帕发布安东帕自动宾斯基马丁闭口闪点测定仪PMA500新品
    此款新闪点仪发布于2019年12月份,是市面先进的进口闭口闪点测试仪。具有封装热线型点火头,极大的增加电点火头的使用寿命,基本无需维护。自动旋转升降臂使仪器能够自动进行系列操作,极大的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可存储50000个测试结果定制化的触摸操作界面,软件功能丰富,能够进行测试结果统计学分析,分析测试结果能够利用闪点拟合出样品的纯度宾斯基 – 马丁闪点测试仪:PMA 500追求完美的闪点测试PMA 500 是根据标准测试方法ASTM D93、EN ISO 2719 和 IP 34 进行闪点测定的一款宾斯基-马丁闭口杯闪点测试仪。它是石油、化学品和香料行业以及测试实验室中对闪点进行自动高精度测试的最理想的解决方案。PMA 500具备最高安全级别防护措施,并且可同时实现较高的样品通量。自动测量功能、精确的加热控制和简单便捷的操作是使用 PMA 500 获得精确闪点测试结果的基础。关键功能节省时间PMA 500经过优化 的冷却技术,可确保快速为后续样品测试(甚至是不同的样品类型)做好准备,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这意味着,与市面上的其他仪器相比,相同时间内您可以处理更多的样品,每次测量可节省高达 10 % 的测试时间。由于采用延长了10倍使用寿命的新型封装式电子点火器,PMA 500 几乎无需进行维护,就可保证出色的再现性和重复性,同时降低运行成本。一些额外配备的附件扩大了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PMA 500 可选配气体点火装置、迷你测试杯和相配套的校准工具及校准程序指南。无与伦比的易用性PMA 500 快速便捷的操作,使闪点测试变得比以往更加简单。具有类似智能手机外观的可定制用户界面可通过 7 英寸触摸屏进行操作,屏幕上能够实时显示与完成闪点测试相关的所有数据。从主屏幕可以直接访问首选菜单项和常用方法,并且可自定义这些项目。借助先进技术,该仪器可实现优良的加热控制和出色的测量精度,确保按照指定标准进行闪点测试。最高安全级别满足最高的安全标准是安东帕的首要目标。PMA 500 全部采用优质部件制造而成,以确保实现最高安全级别的防护和坚固耐用的品质。PMA 500具有独特的火灾探测功能并内置灭火器。另外,该仪器可实时显示测试腔和样品的温度,让您能够知晓什么时候才能安全的操作仪器。自动化的操作步骤使您工作更便捷PMA 500 采用小型化的现代化设计能够给予您极佳,,的用户体验。由于采用集成式自动马达驱动多功能探测头,保证了传感器和执行器(例如搅拌器和多功能探测器)安全顺畅的连接。在闪点测试之前或之后,您都无需耗费时间连接线缆。另外,PMA 500 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只需极少的手动操作,即可上下移动测试杯盖。此功能是可选功能,可选择性关闭,使您能够灵活地测量各种各样的样品。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通过使用PMA 500闪点测定仪,您可以精确测定石油产品、生物柴油、溶剂、化学品和软质沥青的闪点,并得到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闪点测试结果。自动闪点测试仪完全符合 ASTM D93、ISO 2719 和 IP 34 方法的要求。创新点:PMA 500 是一款宾斯基-马丁闭口杯闪点测试仪, 采用新的封装热线型点火头设计,寿命较上一代产品增加10倍,操作成本和维护周期大幅度降低。 先进的冷却技术能够确保快速为后续测试做好准备,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并实现高样品通量。 全自动旋转机械臂的设计让其借助先进技术实现自动化一键操作。 全新的软件界面显示更加多样化,同时显示加热升温曲线及环境温度压力等 安东帕自动宾斯基马丁闭口闪点测定仪PMA500
  • 钱永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荣誉   1968年,即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获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TheWestinghouseScienceTalent)   1968年,拿了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NationalMeritScholarship)进入哈佛大学。1972年获学士(化学和物理)。   1977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及博士后(生理学)。   1981年,钱永健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在这里工作8年,成为大学教授。   1989年,钱永健将他的实验室搬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现在他是该校的药理学教授以及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授。   1995年,当选美国医学研究院院士,   199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9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重要奖项   1991年,帕萨诺基金青年科学家奖   1995年,比利时阿图瓦-巴耶-拉图尔健康奖   1995年,盖尔德纳基金国际奖   1995年,美国心脏学会基础研究奖   2002年,美国化学学会创新奖   2002年,荷兰皇家科学院海内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奖   2004年,获沃尔夫奖(WolfPrizeinMedicine),全美化学学会,蛋白质学会等多项大奖   2008年,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左右(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左右)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这三位科学家在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突出成就,并将分享诺贝尔奖金。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 自动闭口闪点试验器(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A1190自动闭口闪点测定仪适用标准: GB/T261-2008、GB/T 21615-2008、ASTM D93,测试样品的使用环境为密闭环境时(如变压器油),测定石油产品的闭口闪点值。以触摸屏代替键盘操作,液晶大屏幕LCD全中文显示人机对话界面,全屏触摸按键提示输入,方便快捷,开放式、模糊控制集成软件,模块化结构,符合国标、美国、欧盟等标准。广泛应用于铁路,航空,电力,石油行业及科研部门等。仪器特点1. 符合国家标准GB/T261-2008,采用彩色液晶大 屏幕显示,全中文人机对话界面,触摸屏式按键,对可预值温度、试样标号、大气压强、试验日期等参数具有提示菜单导向式输入。2. 模拟跟踪显示温升与试验时间的函数曲线,具有中文误操作软件提示修改功能,配试验日期 、试验时间等参数提示功能。3. 配有标准RS232、485计算机接口,下位机储存120组历史数据,与计算机相连可大容量存储数据并可长期保存传送数据,上位机可修改下位机参数。4. 自动校正大气压强对试验的影响并计算修正值。微机检测,系统偏差自动修正。5. 开盖、点火、检测、打印数据自动完 成,电子引火,强制风冷。技术参数量 程:室温~350℃; 分辨性:0.1℃重复性:≤2℃ 点火方式:电子引火、气体火焰。环境温度:10-40℃ 环境湿度:85%整机功耗:不大于300W工作电源: AC 220V±10% ,50Hz
  • 润滑油检测--自动闭口闪点测定仪(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品覆盖面广,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石油化工产业作为高污染性产业,面临结构性改革的矛盾,国家政策引导对于促进石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A1190自动闭口闪点测定仪适用标准: GB/T261-2008、GB/T 21615-2008、ASTM D93,测试样品的使用环境为密闭环境时(如变压器油),测定石油产品的闭口闪点值。以触摸屏代替键盘操作,液晶大屏幕LCD全中文显示人机对话界面,全屏触摸按键提示输入,方便快捷,开放式、模糊控制集成软件,模块化结构,符合国标、美国、欧盟等标准。是理想的**仪器替代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航空,电力,石油行业及科研部门等。仪器特点1. 符合国家标准GB/T261-2008,采用彩色液晶大 屏幕显示,全中文人机对话界面,触摸屏式按键,对可预值温度、试样标号、大气压强、试验日期等参数具有提示菜单导向式输入。2. 模拟跟踪显示温升与试验时间的函数曲线,具有中文误操作软件提示修改功能,配试验日期 、试验时间等参数提示功能。3. 配有标准RS232、485计算机接口,下位机储存120组历史数据,与计算机相连可大容量存储数据并可长期保存传送数据,上位机可修改下位机参数。4. 自动校正大气压强对试验的影响并计算修正值。微机检测,系统偏差自动修正。5. 开盖、点火、检测、打印数据自动完成,电子引火,强制风冷。技术参数量 程:室温~350℃; 分辨性:0.1℃重复性:≤2℃ 点火方式:电子引火、气体火焰。环境温度:10-40℃ 环境湿度:85%整机功耗?:不大于300W工作电源: AC 220V±10% ,50Hz
  • 弗尔德:颗粒测试技术正向多参数检测方向发展
    颗粒是指尺寸介于纳米和毫米之间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遍布食品、医药、化工、材料、地矿、冶金等各行各业。颗粒产品的研发与质控,离不开相关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颗粒测试技术已形成一门跨学科的交叉技术。为帮助业内人士快速了解颗粒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颗粒检测、分析及应用”专题,并邀请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Microtrac MRB销售经理杨侃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点击查看专题仪器信息网:请谈谈颗粒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弗尔德:颗粒检测技术是一门历史悠久又日新月异的技术类别,测试方法覆盖传统的振动筛分与应用广泛的激光粒度分析,以及最新的粒度可视化分析、图像法粒度粒形分析等。目前,颗粒检测技术已从基本的等效法测量,发展为多参数测量、图像法测量及在线测量多种方式,且测量动态范围越来越宽。检测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迭代,可为用户提供从实验室到工业现场、从研发到质控、从纳微米到毫米不同尺度颗粒的粒度粒形分析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请介绍贵司在颗粒检测、分析方面有哪些产品,并谈谈这些产品在颗粒表征中的应用。相比于同类产品,贵司产品在技术上有哪些优势?请举例说明。弗尔德:众所周知,Microtrac MRB(麦奇克莱驰)由RetschTechnology(莱驰科技)、Microtrac(麦奇克)与MicrotracBEL(麦奇克拜尔)3家颗粒表征行业知名企业整合而成,拥有激光粒度仪、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图像法粒度粒形分析仪等优势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莱驰科技曾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动态图像法粒度粒形分析仪,其CAMSIZER系列图像法粒度粒形分析仪也一直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当前,传统激光散射法得到的单一等效球径已经满足不了越来越多行业对颗粒性能表征的需求。例如,在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粉体的流动性,堆积、松装密度等指标直接影响成型件的最终性能表现;在先进医药等领域,研发人员越来越关注粉体的真实粒径和形貌。CAMSIZER系列动态图像法分析仪则可以直观测量百万到千万级别以上的颗粒图像信息,得到比传统等效球径更丰富的粒径参数,以及多达50种以上的粒形参数。从整体粒度粒形数据曲线到单个颗粒的粒度粒形数据,从费雷特直径、马丁直径到球形度、纵横比,CAMSIZER系列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宽动态范围、快捷高效的粒度粒形表征解决方案。 多功能粒径及形态分析仪CAMSIZER X2CAMSIZE系列最新干湿二合一动态图像法粒度仪,采用专利的Dual Camera双镜头技术,从0.8um~8mm的测量范围全程无需手动调整镜头,具有高水准的干法、湿法测试模块,一次进样可测量得到多种颗粒信息,如粒度大小、粒度分布、球形度、对称性、凹凸度、宽长比等。同时,仪器可以实时记录并保存样品颗粒的照片,并数字化存储于专业图库中。全溶剂兼容的湿法单元和高水准的气流干法能满足各种复杂样品的测试,可以直接测定从亚微米的药物粉末、电子材料、硅微球到微米级的新型材料、研磨材料、3D打印原料,以及较大粒径的塑料粒子、树脂纤维、玻璃、矿物质颗粒。仪器信息网:2021年贵司颗粒表征产品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哪些领域?明年将重点布局哪些领域?弗尔德:2021年,Microtrac MRB品牌下辖的图像颗粒分析产品、激光粒度分析产品以及比表面孔隙度分析产品销售额均取得了可喜增长。公司明年将继续在新兴材料、医药、电子材料领域加大投入和布局,根据用户痛点持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仪器信息网:请问弗尔德旗下多个品牌之间是如何协同合作,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颗粒表征解决方案的?弗尔德:通常颗粒分析主要是指颗粒样品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形貌、比表面积、分散性、化学成分与相结构分析。弗尔德集团科学仪器事业部下辖 Microtrac MRB(麦奇克莱驰)、Eltra(埃尔特)、Carbolite • Gero(卡博莱特 • 盖罗)、QATM(奥德镁)、Retsch(莱驰)五大品牌,涵盖颗粒粒径粒形分析、元素分析、热处理与气氛、微观结构分析、硬度测试以及实验室前处理与研磨粉碎五大领域,可为客户颗粒分析提供创新、高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首先,Retsch(莱驰)可提供粉碎研磨设备及符合ISO3310/ASTM E11标准的全套分析筛网,稳定可靠的三维振动筛与气流筛,已成为大部分粒度分析实验室的性价比之选。在此基础上,Microtrac MRB(麦奇克莱驰)基于ISO13322-2标准设计制造的Camsizer动态法粒度粒型分析仪,可一键测试颗粒的粒度与粒形,提供丰富的实时信息,满足客户的更高需求。此外,ELtra(埃尔特)脉冲红外热导ONH氧氮氢分析仪还能满足客户对颗粒样品的化学元素分析。仪器信息网:贵司近期是否有颗粒检测分析相关的新品计划,请简单介绍一下。弗尔德:2022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广图像法粒度粒形分析仪器,包含动态图像法CAMSIZER X2 系列和静态图像法M1系列,以满足国内新兴热门领域对颗粒粒度粒形表征仪器的需求。
  • 岛津XPS用户成果分享(二)—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五大仪器设备助力勘测小行星“贝努”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消息,NASA将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8日下午7:05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作为美国首个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OSIRIS-REx旨在探测一颗名为“贝努”(Bennu)的小行星,研究地球如何形成,生命如何开始,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那些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  OSIRIS-REx首席调查员、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森分校(UAT)的但丁劳雷塔介绍,OSIRIS-Rex搭载了5台设备来探测“贝努”。由UAT承制的3台照相机组成的相机组主要用于观测“贝努”,并拍摄相关图像,帮助探测器选择合适的采样地点并见证采样事件 激光测高计用于测量航天器和“贝努”表面之间的距离并帮助绘制小行星的形状 热辐射光谱仪研究矿物质丰度并观测红外热光谱提供温度信息 可见光和红外光谱仪主要用于测量“贝努”发出的可见光和红外光,确定其矿物质和有机物组成 风化层X射线成像光谱仪将观测X射线光谱,以确定“贝努”表面化学成分及丰度。  除了这5台探测设备,还有洛克希德马丁太空系统公司提供的触摸和采样获得机制(TAGSAM)及样品返回舱,前者用于收集“贝努”表面样本,后者拥有一台隔热设备和一个降落伞,以便将样品送回地球。  按计划,重约2110公斤、完全由燃料驱动的OSIRIS-REx将搭载“阿特拉斯5(Atlas V)”火箭升空,于2018年抵达“贝努”,随后进入距离小行星表面约4.8公里的轨道进行为期6个月的勘测,之后利用机器手臂采集2—70盎司(约60到2000克)的地表样本,并于2023年将样本送回地球。  NASA科学任务董事会执行副主席杰夫约德说:“这一任务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 受乌克兰局势影响,思百吉放弃收购牛津仪器
    据外媒3月7日报道,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带来的不确定性,英国精密设备制造商思百吉(Spectris)已经放弃了对牛津仪器公司(Oxford Instruments)的18亿英镑收购要约。Spectris表示,在首次宣布要约一周后,它已决定终止与其竞争较少的对手的谈判。这是伦敦因乌克兰冲突而崩溃的首批重大交易案例之一。Spectris首席执行官Andrew Heath表示,潜在的并购的战略和财务动机仍然存在。然而,他补充说,对于一项价值约45亿英镑的富时100指数集团的交易来说,时机已经不再合适。"由于不确定何时会解决这种情况,市场状况将有所改善,董事会得出结论,拟议的合并目前不再符合股东的最佳利益," Heath在一份声明中说。牛津的股价周一早上下跌了25%,比要约之前的交易价格低了15%。Spectris的股价相对稳定,但自其表现出对牛津的收购兴趣以来,股价已下跌近20%,比其三个月平均价格溢价35%。而就在前一周,为半导体行业制造X射线管,显微镜工具和蚀刻技术的牛津仪器表示,其董事会有意接受Spectris的提议,在高科技仪器领域创造一个"英国冠军"。但它周一表示:"该提案是未经申请的,董事会仍然认为牛津仪器有一个明确而令人信服的战略,可以在中期内实现增长并为股东创造价值。物理学家马丁伍德(Martin Wood)和他的妻子奥黛丽(Audrey)于1959年在他们的花园棚子里创立了牛津仪器公司(Oxford Instruments),此前他们在美国以外建造了第一批用于核磁共振扫描仪和粒子加速器的超导磁体。该公司去年的收入为3.18亿英镑,是牛津大学的第一个实质性商业分拆公司。牛津仪器周五表示,已停止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交易,暂停销售和支持活动,并撤回现有订单和报价。原文链接:Spectris abandons takeover offer for Oxford Instruments due to Ukraine conflict | Financial Times (ft.com)
  • 傅若农: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前世今生
    编者注:傅若农教授生于1930年,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而后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58年,傅若农教授开始带领学生初步进入吸附柱色谱和气相色谱的探索 1966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傅若农教授在干校劳动的间隙,系统地阅读并翻译了两本气相色谱启蒙书,从此进入其后半生一直从事的事业&mdash &mdash 色谱研究。傅若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色谱研究专家,见证了我国气相色谱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众多色谱研究人才。此次仪器信息网特邀傅若农教授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以飨读者。   第一讲:傅若农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   第二讲:傅若农:从三家公司GC产品更迭看气相技术发展   第三讲:傅若农:从国产气相产品看国内气相发展脉络及现状   气相色谱(GC)技术至今已有52年的历史了,其现在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技术。今天气相色谱仪已经相当普及,就像分析天平一样,在许多实验室都可以见到。而对于分析人员而言,气相色谱仪的操作也很简单,样品处理完以后装到进样瓶中,之后往自动进样器上一放就自动进行分析了。而这一切的实现其实是50年来无数分析人员及厂家设计制造人员的研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集成起来的成就。但是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方法具有相当的科学内涵,值得从事气相色谱分析人员深入地去学习和领会,才能使你在长期气相色谱分析当中应付自如、游刃有余。这里我们先从气相色谱的核心气相色谱固定液谈起,本章所谈只限于液体固定相,即在工作温度下固定相以液态存在。   首先,我讲一个我自己经历的故事。1974年我们买了一台北京分析仪器厂的SP-2305 E型气相色谱仪,为了测试仪器的性能,我们就用仪器附带的、厂家事先配制好的固定液 DN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做测试,但是厂家没有在固定液的包装上注明它的最高使用温度(低于130 ℃),我们在设定温度时设定为130 ℃,结果由于固定液流失把热导池污染了,不能正常使用,没有办法只好到北京分析仪器厂又更换了热丝。后来查了文献才知道这种固定液在130 ℃就会流失。因此我意识到做气相色谱必须要了解、熟悉气相色谱固定液的性能,当然了解气相色谱固定液的性能的重要性还远不止于此,因为气相色谱固定液的性能是影响色谱分离的主要因素。   一.早期使用的气相色谱固定液   气相色谱发明人马丁(Martin)1950 年使用硅藻土(Celite)做载体,用硅油(DC 550)做固定液,用气体做流动相, 分离氨、脂肪胺和吡啶同系物。 DC 550(含25%苯基的甲基聚硅氧烷)原为工业用的耐高温硅油。   马丁使用硅油(聚硅氧烷)作气相色谱固定液以后,开辟了聚硅氧烷作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先河。但是聚硅氧烷类固定液在当时还没有占主导地位,人们更多地使用各种低分子化合物。如1956年有人提出了&ldquo 标准&rdquo 固定液:正十六烷、角鲨烷、苄基联苯、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缩甘油。(J.Chromatogr.Sci. 1973,11(4):216)。   后来也使用了一些高聚物用作气相色谱固定液,如聚乙二醇类,各种聚酯类,以及各类从石油提炼出来的润滑脂阿皮松-L 、阿皮松-M等。当时使用的一些聚硅氧类固定液也都是工业品,如 DC-550 、DC-710 、QF -1、 DC-11 、SE-30(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之后成为非常广泛使用的GC固定液 。   1964年又有人提出 58 个常用固定液,使用频率最高的十个固定液是阿皮松-L、SE-30、邻苯二甲酸二壬酯、角鲨烷、PEG 20M、己二酸乙二醇聚酯、PEG 400、DC 550、磷酸三甲酚酯、PEG 1500。   为了适应各种各样混合物的分离,固定液如雨后春笋地增长,在1972年出版的 &ldquo Gas Chromatographic Data Compilation DS 25 A S-1&rdquo 中收集了700多种气相色谱固定液。   在气相色谱以填充柱为主的时代,由于填充柱的柱效有限,为了能分离各类混合物,人们研究发展了上千种固定液,但是固定液量太多了又带来新的麻烦。为此,许多人致力于固定液的分类和精选最常用的固定液,最有影响的是Rohrschneider和McReynolds的固定液表,下表1是McReynolds固定液表的一部分,它发表于1970年的色谱科学杂志上(J chromatogr Sci 1970,8:685-691)。 表1 McReynolds 固定液表   说明:X' , Y' ,Z' ,U' ,S' 分别代表苯、正丁醇、2-戊酮、1-硝基丙烷、吡啶   McReynolds用10种典型化合物,苯、正丁醇、2-戊酮、1-硝基丙烷、吡啶、2-甲基2-戊醇、碘丁烷、2-辛炔、二氧六环和顺八氢化茚,在120℃柱温下测定了226种固定液上的保留指数差(△I),以前五种化合物△I之和的大小来表示固定液的极性。   McReynolds 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各种固定液的性能,选择时可以寻找性能类似的品种,减少测试比较固定液的数量。   后来Hawkes推荐的较常用的气液色谱固定液有下列一些:   (1) 聚二甲基硅氧烷 (OV-101, OV-1, SE-30 )   (2) SE-54 ( 含5%苯基和1%乙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   (3) OV-7 ( 含20%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   (4) OV-1701 ( 含7%苯基和7% 氰丙基的聚甲基硅氧烷)   (5) OV-17 [ 含50% 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油) ]   (6) OV-17(gum)[ 含50%苯基, 2%乙烯基的聚甲基硅硅氧烷(橡胶) ]   (7) OV-25 [ 含75%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油)]   (8) OV-210 [( 含50% 三氟丙基的甲基硅氧烷(油))   (9) OV-215 [含50%苯基, 2%乙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橡胶)]   (10) UCON HB 5100 ( 约50/50的聚乙/丙基醚 )   (11) OV-225 ( 含25% 氰丙基﹑25% 苯基的聚甲基硅油或硅橡胶 )   (12) Superox-4 ( 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 使用温度可到300℃ )   (13) Superox-0.1 ( 聚乙二醇,使用温度可到 280℃ )   (14) Superox 20M ( 聚乙二醇, 使用温度可到 300℃)   (15) PEG-20M ( 聚乙二醇, 使用温度可到 300℃)   (16) Silar 5CP ( 含 50% 氰丙基﹑50% 苯基的聚甲基硅油 )   (17) SP-2340 (含75% 氰丙基的聚甲基硅油 )   (18) Silar 10 CP ( 含100% 氰丙基的硅油 )   (19) OV-275 ( 含 100% 氰乙基的硅油 )。   他还推荐了最常用的 6 种气相色谱固定液如下表2。 表2 最常用的6种气相色谱固定液   自从1979年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问世之后,毛细管气相色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1983年大内径厚液膜毛细管柱的发展和应用。而优秀的气-固色谱毛细管柱&mdash &mdash PLOT柱的出现把填充柱仅剩余的一点优势也给抵消了。   有人认为毛细管柱具有非凡的高柱效,对固定液的选择性就降低了要求,只要有三支毛细管柱(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二醇20M、氰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就可以应付80%的分析任务。但是要解决高沸点复杂混合物、各种沸点相近的异构体,性质极为相近的光学异构体,必须要有新的、热稳定性极好的、重复性好的、有不同选择性的固定液,为此多年来研究人员合成了许名适用于毛细管柱的固定液。   二、硅氧烷是现时气相色谱固定液的主体   尽管使用和研究过的气相色谱固定液有千余种,以适应填充柱低柱效和高选择性的要求。但是对现代毛细管色谱柱而言,这些固定液合用者很少。其中尚可在毛细管色谱柱中使用的除去聚乙二醇外几乎都是聚硅氧烷类,因而在新的固定液合成中也还限于以聚硅氧烷作为骨架,同时引入不同的选择性基团。这是因为聚硅氧烷类固定液具有以下的优点:(1)热稳定性好 (2)成膜性能好 (3)玻璃化温度低,使用温度范围宽 ( 4)如在分子中有一定量的乙烯基则易于交联 (5)扩散性能好,传质阻力小,易获高柱效 (6)可在聚硅氧烷侧链上引入各种有机分子片段,调节选择性。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以聚硅氧烷类固定液为基础发展了一系列优秀的气相色谱固定液。   (一)热稳定性好的固定液   目前有许多高沸点复杂混合物的分离要使用耐高温的毛细管色谱柱,如石油中碳数高达100的烃类,食品中的甘油三酸酯,环境污染物中六、七环多环芳烃等,均需要热稳定性极好的固定液。过去用的固定液几乎没有能经受370℃高温的。为此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可在400℃左右使用的毛细管柱固定液。   (1)耐高温聚二甲基硅氧烷   有人利用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毛细管柱,在390℃下分离碳数高达90的烃类。用程序升温到430℃ ,可使100-110个碳原子的烃类流出色谱柱。   前几年VIBI公司使用窄分布的聚二甲基硅氧烷(Unimolecular Low Bleed VB-1),它的特点是纯化预聚体除去低聚物,聚硅氧烷链上有支链,减少交联剂量,使用全部交联原理把端基也纳入,使其交联行成一个网络整体,没有低分子化合物。   (2)使用交联的聚硅氧烷固定液提高其热稳定性   在毛细管柱进行原位交联(固相化)是提高液膜稳定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制备抗溶剂冲洗的必要手段。但是一些苯基含量高的聚甲基硅氧烷,如OV-17、OV-25、以及OV-225难以用引发剂使之交联,但如引入一定量的乙烯基后它们可以交联,所以在研究毛细管色谱用固定液时,往固定液分子中引入乙烯基或使用端羟基聚硅氧烷固定液。   (a)引入乙烯基   早在80年代初,M.L.Lee研究组和Blomberg研究组就研究把乙烯基引入含苯基和氰丙基的聚硅氧烷的分子中使之易于交联。因为很早人们就知道含有乙烯基的聚硅氧烷很容易被过氧化物或其它引发剂使之交联的。例如在含50%苯基的聚硅氧烷中引入1%的乙烯基,在含70%苯基的聚硅氧烷中引入4%的乙烯基,就可以在加入过氧化物引发剂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进行交联。对含有苯基和氰丙基的聚硅氧烷,Markeides等人采用先制备含有乙烯基的预聚体,然后再在柱中进行原位交联。对这类固定液可采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甚至臭氧都可以使之引发交联。   (b)用端羟基聚硅氧烷固定液交联并和毛细管壁进行键合   1983年Verzele提出用端羟基的聚硅氧烷固定液。1985年Blum又进一步研究了非极性和中等极性的聚硅氧烷(以羟基为端基)的固定液,以及毛细管柱的制备工艺问题。1986年Lipsky等人首次把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石英柱的外涂层不用聚酰亚胺,而使用金属铝,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在高温下加热(375-400℃),形成交联并键合的液膜。这一色谱柱在8-12h内逐渐从350℃升温到425℃。利用这种色谱柱分离原油组分,程序升温可达425&mdash 440℃。   (3)利用硅氧烷/硅亚芳基共聚物提高热稳定性   在聚硅氧烷中如把主链中的氧原子用亚苯基取代,它的热稳定性就会提高,这类化合物用作气相色谱固定液可以耐高温,其结构如下图1: 图1 硅氧烷/硅亚芳基共聚物结构   其热稳定性当R及R为苯基时提高,见下表中的数据。据Buijten等的研究结果,用这类化合物可涂渍出高效毛细管柱,涂渍效率达102%。这种色谱柱可在370 ℃下分离多环芳烃. 下表是硅氧烷/硅亚芳基共聚物在氮中热重分析数据。目前在GC/MS中使用最多的含5%苯基的硅氧烷/硅亚芳基共聚物,硅氧烷/硅亚芳基共聚物的热性能见表3。如DB-5MS色谱柱就是使用这类固定液。 表3 硅氧烷/硅亚芳基共聚物在氮中的热重分析数据   (4) 在聚硅氧烷链中引入硼烷提高热稳定性   在硅氧烷链中引入十硼烷,可以提高固定液的耐热性,现在网上有信息显示,北京绿百草科技提供信和固定相Dexsil 300 GC,该固定相主要用于药物、三酸甘油酯和醚、高沸点脂肪烃、高沸点烃、甾族化合物、杀虫剂和糖类。   Dexsil有三个品种及其结构和极性如下表4: 表4 三个品种Dexsil的结构及极性   HT-5 高温固定液就是Dexsil 400 GC 固定液制备的色谱柱,用以进行模拟蒸馏的色谱图2: 图2 DB-HT Sim Dis 色谱柱的模拟蒸馏色谱图   色谱柱:DB-HT Sim Dis 5 m x 0.53 mm I.D., 0.15 &mu m   载气:氦,18 mL/min, 在 35下测定   拄温:30-430 ℃,程序升温,10℃/min   检测器温度:FID 450 ℃   三、极性固定液   小分子的极性固定液极性最强的是b,b-氧二丙氰,但是它的耐温性很差,于是人们就研究各种极性高的高聚物,聚乙二醇20M (即分子量为20000的聚乙二醇)是使用最多中等极性的固定液。多年来人们知道往聚硅氧烷分子中引入苯基可以提高极性,所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OV公司就合成了含不同数量苯基的甲基苯基聚硅氧烷固定液,OV-7是较早使用的含20% 苯基的甲基聚硅氧烷固定液,又如 SE-54 (含5% 苯基),OV-17 (含 50% 苯基),OV-25 (含 75% 苯基,含5% 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各个公司制备毛细管柱的主要气相色谱固定液,如安捷伦公司的 HP-5、DB-5. Restke公司的Rtx-5 SGE公司的BP-5 Supelco公司的SPB-5 PerkinElmer公司的PE-2等。OV-17在农残分析中多有使用,相当于安捷伦公司的DB-17, Restke 公司的 Rtx-50,SGE公司的 BPX-50, Supelco公司的 SP-2250,使用DB-17ms(用于GC/MS的色谱柱)分析22种杀虫剂的色谱如图 3(安捷伦公司的图谱)。 图3 使用DB-17ms分析22种杀虫剂的色谱图   另外往聚硅氧烷分子中引入氰乙基、氰丙基、三氟丙基等可提高其极性。如 OV-275,Silar10C ,OV-1701 ,OV-210 。OV-275,Silar10C是含100% 氰乙基或氰丙基的聚甲基硅氧烷,OV-1701是含7% 氰丙基和7% 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 ,OV-210含三氟丙基的聚甲基硅氧烷。但是这类种固定液不易涂渍,也不易交联,所以多年来人们研究易于涂渍、易于交联的含高氰丙基的聚硅氧烷固定液,本世纪多个公司有所突破,制备成功各种各样的极性固定液和毛细管色谱柱。用OV-1701涂渍的毛细管色谱柱DB-1701分离22种杀虫剂的色谱见图4(安捷伦公司的图谱) 图4 DB-1701 分离22种杀虫剂的色谱图   各种固定液使用频率有很大的差别,国外有人统计各类固定液在色谱柱中使用的百分比见表5。 表5 五类典型气相色谱固定液的使用情况   四、选择性固定液   选择性固定液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气相色谱固定液,而且主要是针对手性异构体的分离。因为化合物的手性特征十分普遍,它在医药,农药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分析手性化合物提出迫切要求。而分离对映异构体的核心是寻找合适的手性固定相。气相色谱中手性固定相一般讲有三大类:第1类是手性氨基酸的衍生物 第2类是手性金属配合物 第3类是环糊精衍生物和其他主客体相互作用固定液,如冠醚类、杯芳烃类固定液。   第1类和第2类手性固定相有不少好的固定相,例如1978年有人把手性氨基酸的衍生物接枝到聚硅氧烷上,并有商品色谱柱上市,即把L-缬氨酸-特丁酰胺接枝到聚硅氧烷上,商品名&ldquo Chirasil-Val&rdquo 。这一固定液可以使用到220℃。特别适用于氨基酸手性异构体的分离,以及对手性胺类、氨基醇类、&alpha -羟基基酸酰胺类的分离。但是近年来大量研究的手性固定液的、能成为商品毛细管的只有环糊精(CD衍生物固定液。基于美国密苏里-罗拉大学的环糊精研究者Armstrong的研究结果,1990年美国的ASTEK公司推出一套CD毛细管色谱柱,典型的有下列9种,见表6。 表6 ASTEK公司的9种环糊精衍生物毛细管商品柱   五、近年商品柱所使用的新固定液   近几年在气相色谱的进展中只有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发展有所突破,即室温离子液体的研究和用它们制备的商品化气相色谱柱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用于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有很大进展 碳纳米管作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也所发展,但是后二者应属于气-固色谱固定相,而且还没有商品化色谱柱的出现,所以本章暂不讨论。   室温离子液体是在常温下呈液态的离子型化合物,常由较大的有机阳离子( 如烷基咪唑盐、烷基吡啶盐、烷基季铵盐、烷基季膦盐) 和相对较小的无机或有机阴离子( 如六氟磷酸根、四氟硼酸根、硝酸根)构成。室温离子液体所以能在许多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的热稳定性好、粘度高而且随温度变化的波动小、表面张力小、蒸汽压力低、物理性能可变换幅度大、有成千上万的品种可供选择。而这些性能正好符合气相色谱固定相的要求,所以选择它作气相色谱固定相是很自然的事。下表7是Supelco公司的商品离子液体固定相的牌号和极性(J Chromatogr A, 2012,1255:130-144)。 表7 几种商品离子液体固定相的极性(Supelco公司)   *相对极性数=(Px x 100)/ PSLB-IL 100= McRynolds 极性乘以100再除以SLB-IL 100的McRynolds 极性   小结:   气相色谱固定液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和灵魂,也是迄今为止气相色谱不断研究的课题之一。现在聚硅硅氧烷类固定液是气相色谱固定液的主体,其中含5%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占有半壁江山,而极性固定相使用较多的是聚乙二醇固定液和含氰丙基、三氟丙基聚甲基硅氧烷的固定液。选择性固定液目前有商品柱的主要是环糊精衍生物固定液,近年发展和研究最多并成为商品柱的新型固定液主要是室温离子液体固定液。下一章,我将为大家讲述气相色谱固体固定相的今夕。(未完待续)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傅若农教授)
  • 学术趴必知|五年内国内常发Nature、Science的团队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Nature和Science作为当今全球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在科学界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现在就让小编来盘点一下过去五年内材料领域国内常发Nature、Science的团队,一睹大师们的风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Nature、Science发文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调查报告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工具,在2014年到2018年,中国高校参与及合作研究共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101篇材料类文章。尽管总数量令人可喜,但是其中独立研究的工作却仅有6篇,这说明我们国家的独立科研水平能力还有待提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Nature、Science发文量前10的机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以下排名所涉及的文章数量为机构独立研究和参与合作论文的总量,其中,上海科技大学的六篇文章均为参与合作论文。 /p p br/ /p table style=" border-collapse:collapse "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valign=" top" colspan=" 1" rowspan=" 1" style=" border-left-color: rgb(204, 204, 204) border-left-width: 1px border-top-color: rgb(204, 204, 204) border-top-width: 1px word-break: break-all " 次序 /td td valign=" top" colspan=" 1" rowspan=" 1" style=" border-left-color: rgb(204, 204, 204) border-left-width: 1px border-top-color: rgb(204, 204, 204) border-top-width: 1px word-break: break-all " 机构名称 br/ /td td valign=" top" colspan=" 1" rowspan=" 1" style=" border-left-color: rgb(204, 204, 204) border-left-width: 1px border-top-color: rgb(204, 204, 204) border-top-width: 1px word-break: break-all " 发表文章数量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1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中科院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18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2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清华大学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6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3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北京大学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6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4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上海科技大学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6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5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4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6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厦门大学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4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7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浙江大学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4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8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南京大学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4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9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天津大学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4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10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湖南大学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204, 204, 204)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200" valign=" top" 3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表中给出了在NS发文前10的大学排名。毫无疑问中科院排名居首高达18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紧随其后。令人比较诧异的是上海科技大学,发文数量也达到6篇。这并不是小编调研的失误。而是确有其事,上海科技大学与海外学者合作较多,所以挂名了6篇NS并不为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常在Nature、Science上发文的团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中科院金属所卢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卢柯院士作为作为一名杰出的材料科学家,他的成长史充满了传奇的色彩。16岁上大学,28岁成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36岁被任命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38岁当选中国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41岁成为美国《科学》杂志创刊以来第一位担任评审编辑的中国科学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卢柯团队的研究方向包括金属电化学愈合、摩擦磨损、梯度纳米结构材料和纳米层片结构材料。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不仅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过十几篇文章,而且这些论文的引用量也是大得惊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过去五年中,卢柯团队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表了三篇文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文献链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nbsp Enhanced thermal stability of nanograined metals below a critical grain siz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ience, 2018, DOI: 10. 1126/science.aar694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nbsp Grain boundary stability governs hardening and softening in extremely fine nanograined metal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ience, 2017, DOI: 10. 1126/science.aa15166)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nbsp Making strong nanomaterials ductile with gradient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ience, 2014, DOI: 10. 1126/science.125594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课题组主页:http://lu.imr.ac.cn/page/index.aspx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厦门大学郑南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郑南峰,1998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2005年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回到厦门大学任特聘教授,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6月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郑南峰团队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表面化学,涉及多功能纳米颗粒,晶化的纳米孔材料和基于纳米颗粒的催化剂等新型功能材料。从表面配位化学的角度,在分子层面上研究复杂的固体材料表界面化学过程,揭示纳米效应的本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过去五年中,郑南峰团队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表了两篇文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文献链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nbsp Photochemical route for synthesizing atomically dispersed palladium catalyst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ience, 2016, DOI: 10. 1126/science.aaf525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nbsp Interfacial Effects in Iron-Nickel Hydroxide–Platinum Nanoparticles Enhance Catalytic Oxidatio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ience, 2014, DOI: 10. 1126/science. 125255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课题组主页:http://121.192.177.81:90/nfzhe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北京大学马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马丁,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4年获得北京大学王选青年学者奖,同年,应邀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Catalysis Science & amp Technology副主编;2016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马丁团队主要从事合成气转化、水活化、烃类选择转化和催化原位表征技术等方面等方面的研究,在费托合成、双金属催化体系、催化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过去五年中,马丁团队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表了两篇文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文献链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nbsp Low-temperature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water and methanol using Pt/α-MoC catalyst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Nature, 2017, DOI: 10. 1038/nature21672)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nbsp Atomic-layered Au clusters on α-MoC as catalysts for the low-temperature water-gas shift reactio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ience, 2017, DOI: 10. 1126/science.aah432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课题组主页:http://www.chem.pku.edu.cn/mading/index.htm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信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包信和,物理化学家,理学博士、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HonFRSC)。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担任国际催化协会委员,任中国化学会第28届和第29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12年起任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1996-2000年度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12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2015年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2014年获第六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研究成果分别获评2014年和2016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016年获国际天然气转化杰出成就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7年获德国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协会(DECHMA)和德国催化协会催化成就奖(Alwin& nbsp Mittasch& nbsp Prize& nbsp 2017),所带领的“纳米和界面催化”团队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要从事能源高效转化相关的表面科学和催化化学基础研究,以及新型催化过程和新催化剂研制和开发工作。在天然气(甲烷)直接转化制高值化学品和煤基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过去五年中,包信和团队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表了两篇文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文献链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nbsp Direct, Nonoxidative Conversion of Methane to Ethylene, Aromatics, and Hydroge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ience, 2014, DOI: 10. 1126/science.125315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nbsp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syngas to light olefin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ience, 2016, DOI: 10. 1126/science.aaf183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课题组主页:http://fruit.dicp.ac.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5.湖南大学段镶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段镶锋,湖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终身教授。1977年出生,199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9和2002年分别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硕士和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01-2008年在美国Nanosys高科技公司工作、是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历任联合技术顾问、先进技术科学家、先进技术高级科学家、先进技术部经理和首席科学家。2008年被聘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助理教授,2012年和2013年分别晋升为终身副教授和教授,2013年被聘为湖南大学特聘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方向包括:(1)纳米材料的合成、组装和表征;(2)先进电子和光子材料与器件;(3)能源利用、转化与存储;(4)生物医学传感与治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过去五年中,段镶锋湖南大学团队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3篇文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文献链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 nbsp Robust epitaxial growth of two-dimensional heterostructures, multiheterostructures, and superlattices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ience, 2017, DOI: 10. 1126/science.aan681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 nbsp Three-dimensional holey-graphene/niobia composite architectures for ultrahigh-rate energy storage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ience, 2017, DOI: 10. 1126/science.aam5852)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 nbsp Monolayer atomic crystal molecular superlattices&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Nature, 2018, DOI: 10. 1038/nature2577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课题组主页:http://xduan.chem.ucla.edu/ /p
  • 重金属污染无药可解?科学家从细菌身上发现一种有毒到无毒的全新转换机制
    p   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来讲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包括金、银、铜、铁、铅等,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重金属是有毒的,并且它们很难被降解,所以很容易通过食物链传递和扩散,最后进入人体。 /p p   目前,对于污水、土壤,甚至食品中的重金属问题,各国都在采用特定的处理方案,究其本质,这些方法大多都是采用化学处理方法。而科学家一直希望能够通过一种更加自然的方式解决它。 /p p   近日,马丁路德大学、慕尼黑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从分子层面分析出了C.metallidurans细菌在含有重金属的土壤中的生存机制,并找到了重金属二次合成的关键。这将有利于科学家基于该细菌找到全新的金属转换机制。 /p p   “除了有毒的重金属外,这些土壤的生活条件也不错,有足够的氢气来节约能源,几乎没有竞争,如果有机体选择在这里生存,就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保护自己免受这些有毒物质。”微生物学家Dietrich H. Nies教授分析道。 /p p   基于这一理论的推理,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C.metallidurans细菌,一种生活在重金属土壤中的生物,并对这一细菌处理重金属的方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p p   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当铜(或金)与细菌接触时,会发生一系列化学过程,而这一过程会使得难以被吸收的重金属转化为该细菌可以吸收的物质形式。接下来,随着细菌体内重金属的积累,细菌会开始激活一种名为CupA的酶,这种酶将体内摄入的重金属转化成细胞不会吸收的形式,让其不受阻碍的被排出。 /p p   在被排出的金属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惊奇的发现,这些被排出的重金属(铜、黄金等)和矿物质的物质组成形式是相同的,这也就意味着排出的金属物质已经是一种无毒的物质,就像是金块。 /p p   为了更加细致的理解这一过程,研究人员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其中物质转化过程的细节,未来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对重金属污染进行很好的处理,更能将有毒重金属直接提炼为有用的矿物质。 /p
  • 天威新能源技术中心建成 配顶级检测仪器
    中国经济新闻网成都讯 9月27日,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在成都双流正式揭牌,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新天威能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该中心也是在中国新能源光伏行业里,国有企业中第一家与世界接轨的技术中心,对推动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和把成都建设成为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作为成都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基地的龙头企业——天威新能源公司,今年销售收入将达40亿元,到2015年将达200亿元。该公司作为西部“转方式、调结构”的典型在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产业上也做出了相应贡献。   揭牌当天,记者了解到,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技术中心已建成的研发大楼面积近4000平方米,已配备或正在配备国际最顶尖的光伏检测和实验设备,包括洁净室的面积达2000平方,以及来自美国GT和Spire、瑞士HCT、德国RENA和Roth&Rau、荷兰Tempress、意大利Baccini、美国PV Measurement光谱响应仪、荷兰Sunlab Core Scan、匈牙利 Semilab及 WT-2000PVN少子寿命测试仪、美国 Thermo-Fisher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等世界一流的研发设备。这些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能够满足从硅片到组件整个的太阳能产业链的研发的工作需要,为从事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据介绍,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天威集团在西南地区投资最大的新能源企业之一,位于成都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占地约1000亩,总投资约125亿元,是一家专业从事晶体硅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及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科技国际化企业,拥有六个子公司,即天威新能源(成都)硅片有限公司、电池有限公司、光伏组件有限公司、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天威(成都)太阳能热发电开发有限公司、美国HOKU公司。   另据了解,该公司规划分为三期实施,一期投资18亿元,主要建设多晶硅片200MW,晶体硅电池100MW,光伏组件100MW,一期已于2009年6月全部投产 二期项目投资26亿元用于建设多晶硅片300MW,电池片400MW,光伏组件100MW和光伏技术研发中心,二期项目将于2010年底建成投产 三期主要建设多晶硅硅片500MW,单晶硅硅片500MW,晶体硅电池片1000MW,光伏新型组件300MW和其他光伏产业相关项目。三期项目达产后将形成硅片、电池各1.5GW产能,实现从晶体硅片加工、晶体硅电池片到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组成的产业链和完整的光伏产业群,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天威新能源作为新能源的国家队,目标到2015年成为全球新能源的领军企业之一。   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 格林教授表示,希望与天威新能源进一步就科技研发、前沿科技等领域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世界光伏太阳能科技进步和可再生资源的广泛应用作出贡献。
  • 成功应对竞争,安东帕PMA 5呈现强势增长
    安东帕自2013年并购Petrotest集团后,将整个销售和服务团队打造得更加完善。2018年,安东帕PMA 5宾斯基-马丁闭口闪点测定仪全球销量不断上涨,包括维保合同和延保服务。 作为宾斯基-马丁闭口闪点测试仪的发明者之一,从第一代闪点测试仪到可燃性测试仪器系列产品,安东帕ProveTec始终在这个领域享有绝对权威,无论是安全性、温度范围、准确度、自动化程度还是操作便捷性,都是业内翘楚,并广泛应用于欧美和中国石油、石化领域的研发和质检中。 沥青膜检测BMI集团代表全球最大的沥青膜生产商之一,为工厂提供闪点测试设备,旗下有多家企业。对于BMI集团这样的沥青屋顶生产商来说,产品的终身耐用性很重要。BMI的产品用于各种城市、园林、露台,中国人也有句古话屋漏偏逢连夜雨,谁都不希望暴雨雷电时屋顶会漏水。为了满足这样的产品质量,就需要在沥青膜生产的关键步骤中用到安东帕ProveTec系列产品。 安东帕的PMA 5最近在用户中有极佳口碑,在安装使用中体现出卓越的性能,并且被证明在BMI集团的欧洲11个生产工厂中确保有恒定的产品质量和可靠的解决方案。欧洲区销售主管说,“我们的产品现场支持快,我们强大的服务能力让我们早就放弃了价格战,而将质量标准放在首位。安装、培训,延长保修,校准与维护,这些都是安东帕内部与用户沟通的积极结果,也是互相合作的基础。”宾斯基-马丁闪点测试仪:PMA 5 自动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测试仪可测量闪点,即施加点火源会导致样品蒸汽点燃的最低温度。PMA 5 适用于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混合燃料、馏分燃油(如柴油、取暖油、煤油)等可燃性应用。它也常用于其他具有潜在可燃性的液体。 安东帕ProveTec产品 目前安东帕ProveTec产品涵盖闪点测试、馏程测定、燃料油检测(胶质、氧化 安定性测定、蒸汽压测定、铜片腐蚀等),润滑油测定(抗乳化性能、泡沫特性、摩擦磨损等)、(软化点、延度、脆点、针入度等)。依托于安东帕公司精湛的制造工艺,以及一贯的研发投入,广大石油及石化行业用户将会在今后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苦科学仪器巨头垄断久矣!量子传感有望革故鼎新
    2016年12月底创立,5年时间融资5轮,最近一轮(C轮)融资数亿元人民币,估值达70亿元,这家公司就是国仪量子——孵化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初创公司。讯飞创投投资总监孙啸天忆起对国仪量子的投资,至今犹记当年的兴奋。2018年3月,该投资团队到国仪量子沟通参与A轮融资,4月底就完成了投资决策:作为A轮领投方,讯飞创投给这个当时创立仅1年多的团队投出4000万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量子精密测量技术落地应用所带来的无限魅力。打开微观世界的一把钥匙贺羽,年轻的“90后”创业者,曾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16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团队出来创办国仪量子时,已经是他第三次投身创业,“该掉的坑都掉过了,在国仪量子倒不觉得有什么不顺”。“量子传感器是人类能研制的最‘小’的传感器。”贺羽向《中国科学报》介绍,“最小意味着它能测量一些我们用现代仪器测不到的信号,比如微弱的磁场、神经元放电、血液中的分子标识物等等,它是打开微观世界的一把钥匙。”物质的电磁场、温度、压力等与量子体系发生相互作用后会改变其量子状态,而通过对这些变化后的量子态的检测,就能实现对物质环境参数的高灵敏度测量。量子精密测量就是基于量子力学基本特性——如量子相干、量子纠缠、量子统计等,实现对物理量测量的一项技术。如今量子态操控技术已趋成熟,量子精密测量的精度也大幅提高。简单的理解就是,由电子、光子、声子等构筑的量子体系就像是一把高灵敏度的尺子,借助它就可以实现对诸如压力、温度、磁场乃至时间等各物理量更精密的测量,因此又称“量子传感”。不仅如此,量子纠缠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灵敏度。假设让N个“量子尺子”的量子态处于一种纠缠态上,外界环境对这N把量子尺的作用就会相干叠加,那么最终的测量精度相对单量子尺将提高N倍。这样的精度突破了经典力学的散粒噪声极限,并提高了倍数,是量子力学理论范畴内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度——海森堡极限。“换道超车”的机会基于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研制的仪器,相比一些传统科学仪器是“降维打击”,因为科学仪器天然追求更高灵敏度和更高精度。这在贺羽看来,给了国产科学仪器研制“换道超车”的机会。高端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工程探测、医疗诊断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由于精密仪器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全球范围内只有来自发达国家的仪器巨头如赛默飞世尔、岛津、罗氏诊断、布鲁克等具有完善的供货能力,处于垄断地位。而高端仪器长期以来依赖进口,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不得不付出高价的同时还要仰人鼻息,可谓“天下苦垄断厂商久矣”。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科学仪器方面的落地应用,正在改变这一尴尬现状。“我们研制的不少仪器一经推出就是‘世界首台’,不仅树立了国仪量子的品牌,也奠定了国产高端仪器打破国外科学仪器巨头垄断的基础。”贺羽说。贺羽形容量子精密测量仪器是一个“鼎新带动革故”的创业赛道。他介绍,基于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国仪量子瞄准高端仪器市场缺口,锚定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为国造仪”理念,展现了新技术的竞争力。2018年10月,国仪量子发布的国内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自主创新多项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突破国际禁运,并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超越;2019年11月,国仪量子发布世界首台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能“看到”纳米级的微小结构,在量子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及生物和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目前,国仪量子已经具备多款量子传感器从研发到生产的核心能力,一些仪器设备甚至开始销往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销售额逐年翻番。贺羽透露,2021年国仪量子订单总金额轻松跨过2亿元关口,2022年有望突破4亿元。还只是冰山一角尽管订单数量节节攀升,但贺羽也坦承,国仪量子所撬开的量子传感仪器市场还只是冰山一角。“一方面,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相对传统测量仪器是降维打击,存量市场潜力很大;另一方面,量子测量还有许多待发掘的市场应用场景,新需求会不断诞生。”贺羽说,他们现在每年要拿出营收费用的40%左右用于研发投入,除技术创新研发外,还开展场景创新研发,一些新应用场景的仪器也在做预研或规划。国仪量子并非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的独行者。放眼全球,瑞士量子传感解决方案开发商Qnami就是一家与国仪量子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后者专注于量子显微镜系统市场,并已有多款产品在材料研究领域推出。此外,一些传统仪器仪表巨头也在相关细分领域开始采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并开展相应产品的研制或指定产品的研发计划。如美国传统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有专门的研究小组,探索研制和使用量子传感器解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信号干扰问题;德国工业巨头博世集团目前正着手探索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汽车传感上的应用——2月18日,博世集团刚刚通过其官方发布渠道宣布成立全新初创团队,旨在将量子传感器商品化。环顾国内,类似国仪量子这样的初创企业并不多,但我国已有或已开展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发的研究团队也不在少数。比如,2021年3月,位于浙江的之江实验室就曾宣布,其于2019年7月正式立项的量子精密测量大科学装置完成了“里程碑节点成果验收”。公开信息显示,该装置基于光动量效应,探索集中在高精度力学量的量子传感技术方向,上述成果的取得“为力学量量子传感技术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再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卢征天团队,曾提出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自主研发基于激光冷原子阱技术痕量同位素分析实验装置,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稀有同位素的探测,进而用于为古地下水与冰川定年。“我们只是众多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应用中的一个例子,它的空间是很广阔的,技术应用也日新月异。”卢征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量子精密测量常应用于时间、质量、温度等物理量的测量,原子钟就是一个“明亮的例子”,借助量子技术,原子钟的计时准确度达到了理论最高水平。卢征天提到的这一技术在市场上亦有应用落地。记者查询公开信息获悉,我国原子钟、时间同步设备和系统主要供应商“天奥电子(35.680, -0.32, -0.89%)”就主营时间频率产品等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其营收中有近57%来自频率系列产品、42%来自时间同步系列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量子科技概念股”,天奥电子自2018年9月3日在A股上市以来,股票涨幅达274%。乘“东风”,工程队伍是关键量子精密测量的政策“东风”,也吹得正劲。1月28日,国务院发布《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文称《规划》),提出在2035年建成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规划》重点介绍了对于计量基础研究、计量应用、计量能力建设与计量监督管理的整体要求。在专栏2“计量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中,《规划》提出,要“重点开展量子精密测量和传感器件制备集成技术、量子传感测量技术研究”。从《规划》的措辞和篇幅设置中可以看出,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和高端仪器国产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高端科学仪器为主营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国仪量子表态要抓住国家战略机遇,“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谈及未来发展,贺羽告诉记者,量子测量技术成果要想落地,工程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这是练内功的过程”。目前,国仪量子研发队伍中,有70%是工程化人才。国仪量子是高瓴资本布局量子技术赛道的第一个入口,后者领投了国仪量子的B轮融资。高瓴资本看中的是创业团队不仅有“根正苗红的量子技术”,还拥有技术落地能力,“有望发展成为量子信息和科学仪器行业龙头企业”。“仪”路前行,贺羽表示欢迎国内更多初创团队加入这个赛道中来,“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转化落地空间足够大、蛋糕也够大,更多队伍的加入,只会让我国高端科学仪器品牌越来越强”。
  • 快来参与#牛津仪器低温物理达人秀# 拿好礼!
    牛津仪器创始人马丁伍德爵士(Sir Martin Wood)于1962年制造了世界首个商用超导磁体,并于1969年创建牛津仪器,我们于2013年设立了马丁• 伍德爵士(Sir Martin Wood)中国物理科学奖。在60年来的发展中我们一直是全球商业界和学术界低温超导磁体先行者。本次低温物理达人秀是为低温物理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展示别样风采的平台,如果您正在使用牛津仪器低温以及超导磁体设备,欢迎提供您与我们仪器的精彩互动作品,#牛津仪器低温物理达人秀#等您来!参赛方式可拨打热线电话 400-860-2711获得参赛方式!参赛时间截稿日期:2019年9月5日 12:00投票时间:2019年9月12日至10月7日 12:00评选方式牛津仪器根据评选要求筛选稿件进入决选列表;牛津仪器将在截稿后发布决选评奖页面,经公众在线投票后,在根据最终得票数依次决出各奖项。参赛结果将在2019年牛津仪器低温应用研讨会上现场公布并颁发奖品。活动奖品参赛作品需求作品中须包含牛津仪器的低温以及超导磁体设备;请尽量保持参赛作品高分辨率,格式不限,可以是照片或者是视频;照片的格式可提供gif, png或jpg,文件大小不超过20M;视频的格式可提供mp4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20M,如有问题可拨打热线:400-860-2711参赛细则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牛津仪器员工以及家属不得参赛;参赛作品必须是投稿者本人所制作或拍摄。 参赛作品不得含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违背我国社会公共道德观念的内容。已经获得过其他摄影比赛、展览的奖项和入选作品不能参加本次比赛。;参赛作品若得票相同,则按投稿先后顺序依次决定所获奖项;获奖信息将以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若获奖者无法联系则视为自动弃权,所获奖项将由下级获奖者顺位领取;获奖者所获奖品不可转让,亦不可兑换现金或者其他任何奖品;牛津仪器所有奖品均由正规渠道采购,售后问题由厂家负责;牛津仪器享有所有来稿作品和拍摄者信息的使用权,可用于样本、会议、展览等各种推广途径;截止日期或奖品可能会有略有调整,届时会以邮件或新闻形式通知;牛津仪器保留对于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 中国科学报丨量子传感:“鼎新带动革故”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赵广立编者按:“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句戏谑言语的背后,隐喻着量子力学这一前沿科技在公众面前的深奥与神秘。然而,尽管看似遥不可及,量子科技——尤其量子信息产业化的脚步已在一众行业先驱者的催动下风雨兼程,并逐渐形成了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传感)、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三大赛道。毕竟技术门槛高,量子科技创业公司并非一些媒体所渲染的那样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倒是很有一些蹭热度、收割“智商税”的不良商家打着量子之名鱼目混珠。而作为公认的“大国不应踏空的科技领域”,量子科技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显得如此重要。为还原量子科技产业化面貌,《中国科学报》通过走访科学家、创业者和投资方,推出系列报道,分主题对上述三大赛道的技术现状、产业前景等作一探析,以资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参考。国仪量子推出的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2016年12月底创立,5年时间里融资5轮,最近一轮(C轮)融资数亿元人民币,并于2021年被评为“独角兽企业”,这家公司就是国仪量子——孵化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初创公司。讯飞创投的投资总监孙啸天忆起对国仪量子的投资,至今仍能感受到当年的兴奋。2018年3月,投资团队到国仪量子沟通参与A轮融资,4月底就完成了投资决策:作为A轮领投方,讯飞创投给这个当时创立仅1年多的团队投出4000万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量子精密测量技术落地应用所带来的无限魅力。中国科学报报道版面打开微观世界的一把钥匙贺羽,年轻的90后创业者,曾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16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团队出来创办国仪量子时,已经是他第三次投身创业:“该掉的坑都掉过了,在国仪量子倒不觉得有什么不顺。”“量子传感器是人类能研制的最‘小’的传感器。”贺羽向《中国科学报》介绍:“最小意味着它能测量一些我们用现代仪器测不到的信号,比如微弱的磁场、神经元放电、血液中的痕量标识物等等,它是打开微观世界的一把钥匙。”物质的电磁场、温度、压力等物理量与量子体系发生相互作用后会改变其量子状态,而通过对这些变化后的量子态的检测,就能实现对这些物理量的高灵敏度测量。量子精密测量就是基于量子力学基本特性——如量子能级、量子叠加、量子纠缠等,实现超越经典极限的一项测量传感技术。如今,随着量子信息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量子态操控技术已趋成熟,量子精密测量的应用水平也大为提高。简单的理解就是,由电子、光子、声子等微观载体构筑的量子体系就像是一把高灵敏度的尺子,借助它就可以实现对诸如时间、压力、温度、磁场乃至重力等各物理量更精密的测量,因此又称“量子传感”。并且,利用量子纠缠或者量子态压缩,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灵敏度。例如,让N个“量子尺子”的量子态处于一种纠缠态上,待测量信号与这N把量子尺的作用就会相干叠加,信号将随着被量子相干效应实现N的平方根放大倍数的“增强”,这样的测量精度就会突破经典力学的散粒噪声极限,接近量子力学理论范畴内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度——海森堡极限。 “鼎新带动革故”的创业赛道基于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研制的仪器,相比一些传统科学仪器是“降维打击”,因为科学仪器天然追求更高灵敏度和更高精度。这在贺羽看来,给了国产科学仪器研制“换道超车”的机会。高端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工程探测、医疗临床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由于精密仪器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全球范围内只有来自发达国家的仪器巨头如赛默飞世尔、岛津、罗氏诊断、布鲁克等具有完善的供货能力,且处于垄断地位。而高端仪器长期以来依赖进口,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不得不付出高价购买的同时还要仰人鼻息,可谓“天下苦垄断厂商久矣”。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科学仪器方面的落地应用,正在改变这一尴尬现状。“我们研制的不少仪器一经推出就是‘世界首台’,不仅树立了国仪量子的品牌,也奠定了国产高端仪器打破国外科学仪器巨头垄断的基础。”贺羽对《中国科学报》说。贺羽形容量子精密测量仪器是一个“鼎新带动革故”的创业赛道。他介绍说,基于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国仪量子瞄准高端仪器市场缺口,锚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为国造仪”理念,展现了新技术的竞争力。2018年10月,国仪量子发布的国内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自主创新多项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突破国际禁运,并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超越;2019年11月,国仪量子发布世界首台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能“看到”纳米级的微观磁结构,在量子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以及生命科学和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仪量子已经具备了多款量子传感器从研发到生产的核心能力,一些仪器设备甚至开始销往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销售额也逐年翻番。贺羽透露,2021年国仪量子订单总金额已跨过2亿元关口,2022年有望实现翻番增长。还只是冰山一角尽管订单数量节节攀升,但贺羽也坦承,国仪量子所撬开的量子传感仪器市场还只是冰山一角。“一方面,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相对传统测量仪器是降维打击,存量市场潜力还很大;另一方面,量子精密测量还有许多待发掘的市场应用场景,新的需求还会不断地诞生,增量市场蓝海可期。”贺羽说,他们现在每年要拿出占营收约40%的费用用于研发投入,除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外,还开展场景创新研发,一些新应用场景的仪器也在做预研或规划。国仪量子也并非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的独行者。放眼全球,瑞士量子传感解决方案开发商Qnami就是一家与国仪量子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后者于2017年从巴塞尔大学物理系创立,专注于量子显微镜系统市场,并已有多款产品在材料研究领域推出。16年孵化于ULM大学的量子增强成像技术开发商NVision,致力于将量子传感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分子诊断,开发新一代功能核磁成像装置。此外,一些传统仪器仪表科技巨头也在相关细分领域开始采纳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并开展相应产品研制或指定产品研发计划。如美国传统制造商洛克希勒马丁公司,有专门的研究小组,探索研制和使用量子传感器解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信号干扰问题;蔡司在开展基于量子弱磁传感器在脑科学研究、脑机接口方向的潜在应用。德国工业巨头博世集团,目前正着手探索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汽车传感上的应用——2月18日,博世集团刚刚通过其官方发布渠道宣布成立全新初创团队,旨在将量子传感器商品化。环顾国内,类似国仪量子这样的初创企业并不多,但我国已有或已开展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发的研究团队也不在少数。比如,2021年3月,位于浙江的之江实验室就曾宣布,其于2019年7月正式立项的量子精密测量大科学装置完成了“里程碑节点成果验收”。公开信息显示,该装置基于光动量效应,探索集中在高精度力学量的量子传感技术方向,上述成果的取得“为力学量量子传感技术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再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卢征天团队,曾提出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自主研发基于激光冷原子阱技术痕量同位素分析实验装置,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稀有同位素的探测,进而用于为古地下水与冰川定年。“我们只是众多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中的一个例子,它的空间是很广阔的,技术应用也日新月异。”卢征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量子精密测量比较常见应用与时间、质量、温度等物理量的测量,原子钟就是一个“明亮的例子”,借助量子技术,原子钟的计时准确度达到了理论最高水平。卢征天这一技术在市场上亦有应用落地。记者查询公开信息获悉,我国原子钟、时间同步设备和系统主要供应商“天奥电子”就主营时间频率产品等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其营收中有近57%来自频率系列产品、42%来自时间同步系列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量子科技概念股”,天奥电子自2018年9月3日在A股上市以来,股票涨幅达274%。乘“东风”,工程队伍是关键量子精密测量的政策“东风”,也吹得正劲。2022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文称《规划》),提出在2035年建成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规划》重点介绍了对于计量基础研究、计量应用、计量能力建设与计量监督管理的整体要求。在专栏2“计量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中,《规划》提出,要“重点开展量子精密测量和传感器件制备集成技术、量子传感测量技术研究”。从《规划》的措辞和篇幅设置中可以读出,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和高端仪器国产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高端科学仪器为主营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国仪量子表态要抓住国家战略机遇:“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谈及未来发展,贺羽告诉记者,量子测量技术的成果落地,工程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这是练内功的过程”。目前,国仪量子研发队伍中,有70%是工程化人才。国仪量子是高瓴资本布局量子技术赛道的第一个入口,后者领投了国仪量子的B轮融资。高瓴资本看重的,也是创业团队不仅有“根正苗红的量子技术”,还拥有技术落地能力,“有望发展成为量子信息和科学仪器行业龙头企业”。“仪”路前行,贺羽表示欢迎国内更多初创团队加入这个赛道中来:“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转化落地空间足够大、蛋糕也够大,更多队伍的加入,只会让我国高端科学仪器品牌越来越强。”
  • 中美精准医疗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p   2018年3月29日,北京——由防癌抗癌总裁圆桌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举办,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承办的中美精准医疗高峰论坛(以下简称:峰会) 于本周四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次峰会汇集了来自中美两国政府、学术以及业界的代表,旨在加速推动精准医疗在两国的发展,探讨癌症治疗水平的提升并改善人类福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嘉宾云集的中美精准医疗高峰论坛.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513076ae-076c-4c1b-8017-763800e021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嘉宾云集的中美精准医疗高峰论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艾礼德(Tony Acciarito)赛默飞世尔科技 大中华区总裁.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7dc174b5-6cde-464e-8753-91197e62675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艾礼德(Tony Acciarito),赛默飞世尔科技 大中华区总裁 /p p   美国一直在持续推进精准医疗领域各个方向的研究,而在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将精准医疗的研究和发展列为重中之重。为期一天的峰会以“精准医疗,智护一生”为主题,邀请了防癌抗癌总裁圆桌会首席执行官马丁· 墨菲博士(Dr. Martin J. Murphy)、美国驻华大使特里· 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副主任道格拉斯· 洛伊博士(Dr. Douglas Lowy)、北京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主任王宇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教授、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主任秦钧教授、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亦学教授等众多重量级嘉宾参加,从政策、研究和临床应用等多个维度对精准医疗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以此呼吁增强中美两国以及各行业之间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密切合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王辰院士 论坛联合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6faa44c9-3081-4bfd-b2c2-4332b685a55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王辰 院士,论坛联合主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p p   “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加强沟通、分享各自的见解,进一步改善目前的癌症诊治水平,并解决当下亟待解决的医疗需求。”峰会共同主席、防癌抗癌总裁圆桌会首席执行官马丁· 墨菲(Martin Murphy)表示:“更加重要的是本次峰会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让我们互相学习、促进合作,共同努力消除癌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马丁· 墨菲 博士 (Dr. Martin Murphy)论坛联合主席、防癌抗癌总裁圆桌会首席执行官.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1c8d6742-bb54-41a7-a7a9-184c010c109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马丁· 墨菲 博士(Dr. Martin Murphy),论坛联合主席、防癌抗癌总裁圆桌会首席执行官 /p p   赛默飞世尔科技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马克· 史蒂文森(Mark Stevenson)表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赛默飞积极支持政府、学术专家们、生物制药企业和临床医生们,加快精准医学研究向临床发展的进程。峰会促进各界互相交流,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施杰奕(Mark Stevenson)赛默飞世尔科技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b868f42e-b8e3-46e0-b028-8eb968dc7fd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施杰奕(Mark Stevenson),赛默飞世尔科技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中美精准医疗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a91bcb28-3431-4f4f-bc5c-e908295ae63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美精准医疗高峰论坛盛大召开 /p p & nbsp /p p   # # # /p p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p p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约65,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加速药物上市进程、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领先结合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全方位服务。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p p   关于防癌抗癌总裁圆桌会 /p p   防癌抗癌总裁圆桌会成立于 2001 年,是在美国前总统乔治?H?W?布什先生的号召下成立的。他鼓励企业高管“要勇敢并具有开拓精神地在公司内部为防治癌症做些实事”。当时一些美国大公司的CEO通过创立并推广 CEO 抗癌黄金标准& #8482 来响应布什总统的号召。该标准要求组织评估健康福利和工作场所文化,在五大关键的健康领域采取广泛而具体的措施,从而解决工作场所的癌症问题。 /p p   关于中国医学科学院 /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下称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院校确立了将北京协和医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精英教育为特色的研究型医学院校,将中国医学科学院创建成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和新型国家医学科学院的战略发展目标。院校拥有一大批在医药卫生领域内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专家、教授。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护理学家和医政管理学家,为我国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院校科研实力雄厚,医学科研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物以及与医药学有关的生物、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覆盖了医学科学各领域。院校拥有6所直属医院,集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于一体,在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疑难皮肤病、遗传性疾病、器官再造、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治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国内外闻名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院校十分重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与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教育、医疗领域的合作关系。 /p p & nbsp /p
  • 德国研究小组开发出台式机的基因分型测序法
    Monica HEGER供稿 德国哈雷市(Halle)马丁· 路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适用于低通量台式仪器的基因分型测序法,如Life Technologies的Ion Torrent PGM,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非模式生物的群体研究中,并可能取代常规的方法,如微卫星基因分型法。 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得克萨斯州AgriLife研究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主任查尔斯· 约翰逊(Charles Johnson)告诉&ldquo In Sequence&rdquo 说,&ldquo 这真是一种非常明智的方法,并且相当有用&hellip &hellip &rdquo 。 这项名为RESTseq的方法适用于限制性片段测序,于本月初发表在&ldquo PloS One&rdquo 期刊上,其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从大量样本中对准所关注的目标基因组区的其他基因分型测序方法相类似。然而,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两步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以减少测序的片段数。在第一步中,该小组采用一种通常能在整个基因组中进行切割的限制性内切酶,产生多个片段。随后,该小组在这些片段上连接了专用于PGM的测序适配器。为减少必须完成的实际测序量,其采用了第二种限制性内切酶,以减少文库大小,从而使PGM测序变得易于进行。 &ldquo 通过采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我们极大地减少了文库,以便于分析]1000种以上的SNP&rdquo ,马丁· 路德大学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和论文资深作者埃卡特· 斯托勒(Eckart Stolle)告诉IS,&ldquo 我们采用条码适配器和合并序列对其进行扩增和测序。&rdquo 斯托勒的团队首次证实,其分别采用TaqI和MseI作为第一种和第二种限制性内切酶,通过在两种蜜蜂样本中的应用,该方法是可重现的。此外,由于限制性内切酶能产生极短的片段,该小组还纳入了一项大小选择步骤,只选择约90个碱基的片段。在PGM 316芯片上对每个文库进行测序,产生了367万和271万reads数,其平均读长分别为83个碱基和86个碱基。 在第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解后,99%的reads启动了正确的三联体。选择第二种酶以减少AT含量,由此研究人员发现,事实上,与蜜蜂基因组约32%的总GC含量相比较,这两个文库拥有更高的GC含量,约为44%。作者表示,&ldquo 这种可能富含编码区的片段在筛选选择性群体模式时是非常可取的&rdquo 。 采用保守性设置,该研究小组发现,72%和77%的reads与基因组明确匹配,且分别以20倍和17倍的覆盖率覆盖了11.06和10.05的巨碱基。 为了检验该方法在无参考序列条件下对基因组的分析能力,研究小组采用两个样本的reads进行了de novo组装,并发现,产生的contig(重叠群)覆盖了71%的参考序列,这证实&ldquo 由于组装计算,de novo方法比基于参考序列的方法产生较少的共识序列,但对于生成高质量的声分析数据仍是可行的。&rdquo 接下来,研究小组证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无参考序列基因组的物种,在几种无刺蜜蜂基因组中进行检验。对此,斯托勒表示,研究小组只查看了一对位点,但展望未来,研究人员计划对更多个体和更多的SNP进行基因分型,&ldquo 甚至希望扩展至整个基因组。&rdquo 此外,斯托勒还说,其希望改进该方法,以便能够产生更少的片段。他说,&ldquo 我们确实希望减少片段的数量,以便您能够以较少量片段终止,从而去完成小规模的基因分型,这与人们处理微卫星相类似。&rdquo 微卫星基因分型取决于产生已知位点的标记引物。斯托勒认为,该技术经济划算且效果良好,但在生物体不具有标记引物的情况下(如其研究小组研究的多个蜜蜂物种),采用按比例减少的迭代RESTseq法似乎更具吸引力,因为该方法不要求具有基因组的先验知识。 &ldquo 即使我们事先并未获得任何信息,只要我们制作了限制性文库,我们就能 (通过其他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减少文库,然后对其进行测序 。&rdquo 斯托勒说,&ldquo 最终,该方法将逐渐取代微卫星基因分型法。&rdquo 约翰逊说,其有可能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其认为该方法是对其他基因分型测序法(如RAD-seq)的&ldquo 很好改进&rdquo 。AgriLife研究所是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体系研究所是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体系内的一个农业和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目前进行了大量基因分型的测序研究项目,主要集中于植物基因组。 约翰逊补充说,该方法的一个潜在问题是,其在高度重复的区域进行测序时可能会遇到麻烦。限制性内切酶将 &ldquo 在这些重复区域内造成多个切口&rdquo 。 约翰逊认为,这可能使该方法在植物应用中变得具有挑战性,如棉花和甘蔗,因为这些植物中具有一段很长的重复序列。 约翰逊说,所有基因分型测序方法都可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研究人员已经获得一种解决办法,即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由于这种酶只剪切转录活跃的区域,因而使该过程变得更为容易。约翰逊补充说,也可以在第二次酶解中与RESTseq试验方案一起使用这种酶,这将使其更适用于处理具有重复序列的物种。
  • 雷尼替丁啊,雷尼替丁,都是NDMA惹得祸
    Breaking News美国FDA继2019年9月13日发出警示在雷尼替丁样品中检出NDMA后,于2020年4月1日发布公告要求制药商立即从市场上撤回所有处方和非处方(OTC)雷尼替丁产品。这是正在进行对雷尼替丁(商品名 Zantac,善胃得)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污染物管控的最新举措。FDA已经确定,某些雷尼替丁产品中的杂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在高于室温条件下存储而增加,并可能导致消费者暴露于不可接受的杂质水平中。NDMA是个什么鬼?NDMA全名N-二甲基亚硝胺又称二甲基亚硝基胺,分子式C2H6N2O,分子量74.08,黄色液体,可溶于水、乙醇、乙醚、二氯甲烷,属于亚硝胺类化合物。NDMA的合成通常由二甲胺与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根据ICH M7通则对基因毒性杂质的分类原则,NDMA应属于第一类已知诱变性和致癌性的物质。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NDMA被列为2A类致癌物。 NDMA大事记12018年7月5日欧盟医药管理局(EMA)公告宣布,中国某药企原料药缬沙坦含有杂质NDMA。 22018年7月13日FDA发布通告,提醒医生和患者关于几种含有缬沙坦活性成分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治疗药的自愿召回。召回原因是缬沙坦原料药中含有基因毒性杂质NDMA。 32018年9月28日FDA对中国某药企部分产品发布进口禁令,意大利官方要求欧盟国家停止进口该公司缬沙坦原料药及中间体。欧盟官方也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类似公告。42019年9月13日FDA警示在雷尼替丁样品中检出亚硝基二甲胺(NDMA)。 52019年12月5日美国FDA宣布开始检测一线降糖药二甲双胍的样品是否含有超过限度的致癌物NDMA,如果发现二甲双胍药品中存在高含量的NDMA,将酌情建议召回。 NDMA从哪来?遗传毒性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药合成过程中的起始物料、中间体、试剂和反应副产物。此外,药物在合成、储存或者制剂生产过程中也可能会降解产生遗传毒性杂质。药物中NDMA的可能来源包含以下方面: 1. 硝酸环境下与体系中的二甲胺发生反应得到 2. 药物本身发生降解产生二甲胺,然后继续与硝酸盐反应得到 3. 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了二甲胺前体试剂,由其发生降解得到 4. 药物含有二甲胺或者类似结构,通过氯胺化或者氧化等途径降解产生NDMA,如雷尼替丁、二甲双胍等 5. 药物合成过程中使用了叠氮试剂或亚硝酸盐,在有二甲胺供体的情况下反应生成NDMA,如四氮唑类药物缬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等 6. 其他途径引入,如制药用水、辅料等 NDMA限度值?根据WHO的数据,NDMA的可接受限度AI值为0.005~0.016 μg/kg,换算后为0.375~1.2 μg/天。根据不同药物的用药特点,对NDMA的限度做了不同要求。2018年12月FDA发布了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药物中NDMA的可接受摄入量为96 ng/天。NMPA对缬沙坦的生产要求中规定了NDMA的限度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相当于EMA的暂定参考限定值0.3 ppm)。此外,在FDA的公告信中也提到二甲双胍中NDMA的可接受日摄入水平为96 ng/天,根据该值及最大日剂量则可计算出二甲双胍药品中NDMA的限度控制水平。如盐酸二甲双胍片最大日剂量为2 g,则该产品中NDMA的可接受摄入水平是0.048 ppm。 对于雷尼替丁,FDA在公告信中提到,建议制药公司如检测发现NDMA超出可接受日摄入水平(雷尼替丁96 ng/天或0.32 ppm)则因召回其产品。此次全面撤回是发现杂质NDMA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在高于室温条件下存储而增加,从而导致严重的用药安全问题。 NDMA如何测?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NDMA的含量极微,控制限度比较低,对检测方法灵敏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中国NMPA、美国FDA、欧洲药典委员会EDQM及加拿大卫生部等机构公布的NDMA检测方法主要有GCMS、GC-MS/MS、LC、LC-HRMS、LC-MS/MS法等。随着美国雷尼替丁的退市,今后雷尼替丁中的NDMA测定需求尚未可知,但其他药品如沙坦类药物、替丁类药物、二甲双胍等这些药物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地测定仍将继续。LCMS-8050同时测定沙坦类药物中NDMA、NDEA和NMBA5.0 ng/mL标准样品MRM色谱图 岛津版完整解决方案在经历全球范围内对基因毒性杂质致癌的恐慌之后,药品监管机构越来越警惕其他药物可能受到污染的风险。从缬沙坦到雷尼替丁,再到二甲双胍,由遗传毒性杂质NDMA引起的风波接连不断,NDMA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规范和指导化学药物中亚硝胺类杂质研究和审评,2020年1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了《化学药物中亚硝胺类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了更好地对该类药物中的遗传毒性杂质进行质量控制,岛津公司开发了基于GCMS、GCMS/MS、LC、LCMS/MS以及Q-TOF平台的相关药物中NDMA检测方法,精心汇编了《化学药中遗传毒性杂质NDMA的检测方案》。此外,为了应对制药行业相关用户的需求,岛津分析中心还编写了《药品中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收入了药品中磺酸酯类、亚硝胺类、残留溶剂等基因毒性杂质的应用方案。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您带来帮助。
  • 国鼎环科和德国德尔格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国鼎环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和德国德尔格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德国德尔格是医疗和安全技术的国际先行者,于 1889 成立于吕贝克,作为一个家族经营的企业已经历经第五代,走向了全球并且列入 DAX 指数。Drä ger 研发了使生命处于危险的人们值得信赖的创新设备和解决方案。国鼎环科负责德尔格烟气产品北方区的销售。有意者请联系我公司洽谈合作事宜。
  • 纺织品检测中不能不知道的“起毛起球仪”
    起毛起球仪一般用于测试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性能和耐磨性能,所以又称之为织物起毛起球仪。按照不通的起球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起毛起球仪:滚箱式起球仪、乱翻式起毛起球仪、圆轨迹起毛起球仪和马丁代尔耐磨试验机。  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四种起毛起球仪的仪器原理及相关标准,并分析了国内外不同市场对不同型号起毛起球仪的要求。  一、相关术语介绍  (1)起毛:织物表面纤维凸出或纤维端伸出形成毛绒所产生的明显表面变化,  (2)毛球:纤维缠结形成的凸出于织物表面、致密且光线不能透过并产生投影的球。起毛变化及毛球的形成可能发生在水洗、干洗、穿着或使用过程中。  (3)起球:织物表面产生毛球的过称。  二、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称:  织物的基本组成单位为纱线,纱线在加工过称中受到梳理,拉伸及摩擦等作用,其表面并非光滑的,不可避免会出现绒毛。织物在服用过称中,不断受到外力的作用,使织物表面的绒毛或者单丝逐渐被拉出,当毛茸的高度和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外力摩擦的继续作用使毛茸纠缠成球,凸起于织物表面,如若材料的刚性较大,则起球后不易在受摩擦力作用而脱落,最终形成毛球。  织物起球会恶化织物外观,降低其服用性能,在贸易交易中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  三、起毛起球方法  1、起球箱法:安装在聚氨酯管上的试样,在具有恒定转速、衬有软木的木箱内任意翻转。经规定的翻转次数后,对起毛起球性能进行视觉描述评定。  2、随机翻滚法:将样品放入测试箱中,在叶轮的旋转作用下,置物盒软木衬壁连续随机摩擦,在到达设定时间后,取出样品进行评级。  3、圆轨迹法:按规定方法和试验参数,采用尼龙刷和织物磨料或仅用织物磨料,使试样摩擦起毛起球。然后在规定光照条件下,对起毛起球性能进行视觉描述评定。  4、马丁代尔法:在规定压力下,试样夹具上的圆形试样与磨台上磨料(与被测样相同的织物或羊毛织物磨料)按照李莎茹曲线进行摩擦。试样能够绕与试样平面垂直的中心轴自由转动。经规定的摩擦阶段后,采用视觉描述方式评定试样的起毛和起球等级。  四、起毛起球仪  1、G227B滚箱式起毛起球仪  符合标准:  BS 5811/8479,IWSTM 152,NEXT 19,M&S P18/P18A/P18B/P21A,GB/T 4802.3,BS EN ISO 12945.1  适用范围:  用于正常磨损而产生的起球或勾丝现象,配有独特的控制器,可选标准及其它多种测试转速进行测试,同时配有可编程的30rpm反转系统。  2、G227T乱翻式起毛起球仪  符合标准:  ASTM D3512,GB/T 4802.4,ISO 12945.3,JIS L1076-D  适用范围:  用于检测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将105mm×105mm的样品分别放入测试箱中,在叶轮的旋转作用下,置物盒软木衬壁持续随机摩擦,将定时器设置到规定时间,到达设定时间后声响报警,提示试验结束。测试时测试室内会注入压缩空气,以增强翻转,气压可调。  3、G235P圆轨迹起毛起球仪  符合标准:  GB/T 4802.1 JIG 040  适用范围:  本仪器用于测试毛织物、化纤纯棉、混纺、针织、机织物的起毛起球状况,以鉴别产品质量和工艺效果。测试时织物与尼龙刷及磨料摩擦,或者仅在调湿状态下和磨料摩擦。  4、G235马丁代尔耐磨试验机  符合标准:  ASTM D4970,ISO 12945.2,GB/T 4802.2/13775/21196.1/21196.2,ASTM D4966,ISO 12947,FZ/T 20020,BS 3424-24/5690,ISO 12947.1/12947.2,M&S P17/P19/P19C,NEXT 18/18a/18b,ISO 5470-2,IWTO 40,JIS L1096 8.17.5 Method E,Woolmark TM 112/196,BS EN 388/530/13770,ISO 20344  适用范围:  可检测各种织物的耐磨性及起球性能。在一定的压力下,试样和指定的磨料进行持续换向摩擦,和标准参数对比进行磨损和起球程度评价。触摸屏控制,配备功能全面的编程器,可预编程批次及总计数,单独设置每个测试头的计数 可选择包括标准速度在内的4个速度。  五、如何针对不同市场选择起毛起球仪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是服装面料,尤其是针织纺织品的一项很重要的测试指标,它不仅影响织物外观,对服用的舒适性也造成困扰。如今,对织物等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性能的评价已成为当今面料生产,质量控制以及国内外贸易环节中的一项重要要求。然而,测试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有多种,如何根据不同市场正确选择呢?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经过研究认为,由于织物原料、用途以及产品的出口地有较大差别,使得在对织物进行起毛起球测试时选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起毛起球测试的主要四种方法(乱翻式起毛起球测试法、马丁代尔耐磨试验法、滚箱式起毛起球法和圆轨迹起毛起球法)中,马丁代尔法和箱式起毛起球法主要应用于欧洲市场,随机翻滚法主要用于美国市场,而针对中国市场一般采用的是圆轨迹起毛起球法。当然,有标准要求的按照标准执行。  同时,为了结果的严谨性以满足更高的质量要求,测试时注意对同种用途的织物应采用统一的检测方法、测试条件,这样的检测结果才有可比性,才能保证产品标准中的指标和意义。  参考资料:  1. GB/T4802.3-2008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3部分:起球箱法  2. GB/T 4802.4-2009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  3. GB/T 4802.1-2008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圆轨迹法  4. GB/T4802.2-2008 纺织品 织物起球试验 马丁代尔法来源:http://www.qimaoqiqiu.com/newslist/list-109-1.html
  • 三德科技制造基地顺利封顶
    2021年12月22日10时08分,鞭炮齐鸣,三德科技董事长朱先德、总经理胡鹏飞、副总经理朱青、副总经理周智勇、制造二部经理赵全艳及施工单位负责人一同挥动铁锹,为制造基地培上最后一方混凝土,与公司中高层、项目部全体人员共同见证制造基地顺利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这一喜庆时刻。2021年12月22日10时08分,鞭炮齐鸣,三德科技董事长朱先德、总经理胡鹏飞、副总经理朱青、副总经理周智勇、制造二部经理赵全艳及施工单位负责人一同挥动铁锹,为制造基地培上最后一方混凝土,与公司中高层、项目部全体人员共同见证制造基地顺利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这一喜庆时刻。封顶大吉准备培土现场合影三德科技制造基地占地面积58.46亩,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共4栋,分别为生产车间一、生产车间二、检测车间、倒班楼。自开工以来,全体项目部人员重质量、保安全、抓进度,仅9个月左右时间,圆满完成了主体结构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室内外墙体砌筑、外围护安装及室内装修设计,各项工作正快速有序推进,预计2022年6月将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制造基地俯瞰 作为三德科技在仪器/智能化产品领域纵深发展、实现业务增长的新引擎,制造基地承载着三德人的美好希冀与期盼,它的建成将成为三德科技快速发展的最好见证,三德亦将依托优质的基础设施及平台,砥砺奋进、行稳致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