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领导小组

仪器信息网领导小组专题为您整合领导小组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领导小组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领导小组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领导小组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领导小组话题讨论。

领导小组相关的资讯

  • 卫生部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进一步加大卫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卫生部10月27日召开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卫生部部长、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竺出席会议并讲话。卫生部副部长、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啸宏主持会议。   陈竺指出,在国务院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不断完善,风险监测、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加强,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务院部署开展的食品安全整顿,重点整治了部分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严厉打击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消除了不少安全隐患。   陈竺强调,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卫生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式成立,是卫生部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又一项重大决策,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措施。他要求增强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信心和决心,切实履行职责,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陈竺要求,要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主动承担法律规定卫生系统应当履行的食品安全职责,尽快建立相应的队伍和体系,从“大卫生”的角度,推进地方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沟通协调,加强能力建设,发挥县级疾控中心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方面的主体作用。要抓住“十二五”规划制定契机,加强风险监测评估、食品安全标准、事故查处体系建设,加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进程,加强风险监测体系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优势,加强协调配合,严格执行工作制度,研究涉及食品安全的重要事项,完善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及相关司局和单位间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陈啸宏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抓紧落实相关工作。   会议审议了卫生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和工作制度,听取了食品安全工作进展汇报,并研究了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卫生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联络员参加会议。
  • 科技部火炬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公布
    关于成立科技部火炬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国科办火[2011]52号 机关各司、局、办,直属机关党委,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日报社:   根据2011年5月24日部务会的精神和我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科发火 [2011]259号),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经部领导批准,我部决定成立科技部火炬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火炬工作的重大问题,统筹火炬工作,制定工作指导意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我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曹健林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副组长:王晓方 发展计划司司长   赵玉海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   赵明鹏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   成 员:李桂华 办公厅副主任   林 新 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刘 敏 发展计划司副司长   金奕名 重大专项办公室副主任   邓天佐 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巡视员   彭以祺 基础研究司副司长   胡世辉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王 喆 农村科技司副司长   马燕合 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   靳晓明 国际合作司司长   孙晓明 人事司副司长   余华荣 驻部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局长   张志宏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如下:   主 任:赵明鹏(兼)   副主任:刘 敏 发展计划司副司长   胡世辉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张志宏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成 员:郝 蓉 办公厅宣传处处长   唐玉立 政策法规司综合与政策处处长   赵红光 发展计划司高技术研究发展处处长   田荣斌 重大专项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副处长   沈文京 科研条件与财务司综合处(科技金融处)处长   沈建磊 基础研究司综合计划处处长   薛 强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工业发展处副处长   秦卫东 农村科技司基层科技处调研员   沈建忠 社会发展科技司综合与气候变化处处长   孙 键 国际合作司综合与计划处处长   韩文胜 人事司机构与劳资处处长   黄 河 驻部纪检组监察局检查室   副处级纪律检查员、监察员   唐凤泉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计划财务处处长   特此通知。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 商务部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记者昨天从商务部获悉,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商务部日前决定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一、主要职责   起草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的法规草案及制定部门规章。研究制度食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推动流通领域食品全标准的出台。提出商务部职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商务部与相关部门间的食品安全工作,配合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承办商务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组成人员   组长:姜增伟  商务部副部长   成员:向 欣  市场秩序司司长      吴振国  条法司副司长      李振中  市场秩序司副巡视员      曹德荣  市场建设司副司长      王德生  商贸服务司副巡视员      李朝胜  市场运行司副司级      文仲亮  外贸司商务参赞(副司级)   该小组由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场秩序司向欣司长兼任。
  •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附名单)
    关于印发《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方案》的通知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将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土壤普查办”)组建方案予以印发。请各地按照《通知》要求,加强与全国土壤普查办沟通衔接,抓紧组建地方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职责,确定人员,落实经费,尽快运行。请于2022年6月15日前将省级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报全国土壤普查办。   联系人:张青璞,电话:59191216,18511663581,传真:59191270         附件: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方案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5月31日   附件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组建方案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明确成立了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提出办公室组建方案,明确了办公室职责、组织机构、人员组成等,经农业农村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请参与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单位及社会成员,加强与办公室沟通交流,加强对办公室工作的监督,确保土壤普查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一、办公室职责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土壤普查办”)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决策部署,负责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调度、督导等,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普查进展。具体职责如下。   (一)组织制定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地方编制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编制土壤普查中央财政预算,开展政府采购相关工作。组织开展新闻宣传和业务培训等工作。   (二)组织全国普查技术指导,制定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研究处理政策性、技术性问题。   (三)组织构建土壤普查工作平台,制作全国统一的土壤普查工作底图、统一开展规划样点布设等。开发建立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库,指导省级土壤普查数据库建设。   (四)统筹协调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科研教育及技术推广等单位、社会第三方机构等共同推进土壤普查工作,协调地方同步推进土壤普查工作。   (五)调度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向领导小组报告;调度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组织解决。   (六)督导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质量控制情况,督促指导地方落实任务、把控质量等。   (七)组织全国土壤普查数据汇总、分析,开展土壤普查成果检查验收,形成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编制相关报告。推动阶段性成果应用。   (八)负责国家级土壤普查基础资料归档、保存。   (九)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相关任务和工作。   二、办公室组织架构   全国土壤普查办内设4个工作组,分别为综合组、平台工作组、外业工作组、内业工作组。各工作组的具体职责如下。   (一)综合组。组织协调专家咨询组、技术指导组等相关工作。有关文件起草、重要会议组织、文件流转处理等日常工作。组织起草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及计划,统筹经费预算编制与安排,协调普查任务落实和政府采购等工作。组织协调新闻宣传、政策解读、技术答问、业务培训等相关工作。协调衔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部内相关单位等工作。调度普查工作进度并定期起草报告。组织督导技术支撑单位、地方开展普查相关工作。组织土壤普查成果检查验收,形成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编制相关报告。推动阶段性成果应用。负责资料归档、保存。承办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平台工作组。组织协调平台技术组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工作平台开发运行、工作底图制作、样点布设,以及开发建立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库,指导省级土壤普查数据库建设。督促工作平台实现土壤普查全过程调度、监督、管理功能。组织开展平台调度及数据分析与汇总,定期报送普查进展情况。组织协调解决平台运行中发现的普查工作问题。负责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承办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外业工作组。组织协调外业技术组相关工作。组织编制外业调查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开展外业调查相关业务培训。组织指导外业调查采样,落实质控措施。组织协调落实外业调查成果的形成,定期报送进展报告。组织督导各地土壤普查实施。组织协调解决外业调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承办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内业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内业技术组相关工作。组织编制内业化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开展内业化验相关业务培训。组织协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检测实验室和质量控制实验室的筛选与管理。组织指导内业化验工作,落实质控措施。组织协调落实内业化验成果的形成,定期报送进展报告。组织督导各地土壤普查实施。组织协调解决内业化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承办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办公室组成单位及人员   (一)办公室组成单位   全国土壤普查办组成单位包括领导小组副组长及成员单位相关司局,以及相关技术支撑单位。具体如下: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办公厅、人事司、发展规划司、计划财务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机关服务局、全国农业展览馆、农民日报社、信息中心、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二)办公室组成人员   办公室由主任1人,副主任6人,成员20人等组成。具体如下:   主 任:    张桃林 农业农村部 副部长   副主任:    郭永田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 司长    陈章全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 一级巡视员    谢建华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主任    刘现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副院长    杨祝晖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 副司长    许 航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 副局长   成 员:    邱天朝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 副司长    姜大峪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 副司长    钟 斌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 副司长    张敦强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副司长    魏锋华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副司长    袁少青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副司长(正司级)    丁 斌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副主任    王 晖 农业农村部人事司 副司长    刘明国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一级巡视员    宋 昱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 一级巡视员    张振华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 副司长    李增裕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副司长    谈嘉一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局 副局长    陈 军 全国农业展览馆 副馆长    李 炜 农民日报社 副总编辑    王小兵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主任    闫 成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副站长    张 晔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党委书记、副主任    吴文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副所长(主持工作)    沈仁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所长   工作组组长:    综合组组长:陈章全(兼) 副组长:董 燕    平台工作组组长:吴文斌 副组长:裴久渤    外业工作组组长:沈仁芳 副组长:赵玉国    内业工作组组长:谢建华(兼) 副组长:习 斌   有关成员单位联络员:    张宇翔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 副处长    郞鹏飞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 副处长    顾笑筱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 三级调研员    任 静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 处长    刘国军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副处长    常 鹏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处长    王竑晟 中国科学院农业科技办公室 常务副主任    红 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三级调研员    张海涛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处长    刘庆宇 农业农村部人事司 处长    欧阳儒彬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副处长    罗 杨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 二级调研员    李想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 处长    薛彦东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二级调研员    董 燕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 处长    杨羽佳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 处长    刘忠岫 全国农业展览馆 处长    房 宁 农民日报社 种植业部主任    丛小蔓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处长    郑顺安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处长    吴 勇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处长    任 意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办公室主任    张建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副处长    滕 应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处长   四、相关保障   (一)人员保障。办公室抽调22人集中办公,其人员由办公室商成员单位落实。抽调人员在全国土壤普查办工作期间,对应原单位同类同级人员享受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原单位依据全国土壤普查办每年度为抽调人员出具工作鉴定书面意见,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以及表彰奖励时予以倾斜,调动工作积极性。   (二)运行保障。抽调人员在农业农村部集中办公,相关办公条件及经费由农业农村部负责统筹落实。为保障办公室规范科学运转,制定办公室工作规则,明确职责和工作要求、议事决策程序、内部运转管理、纪律和作风要求等。抽调集中办公工作人员因工作变动确需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向全国土壤普查办提出,按程序报全国土壤普查办主任批准。
  • 国务院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办发〔2016〕97号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p p   为贯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主要职责 /strong /p p   审议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重要规划,统筹研究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指导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开展工作。 /p p    strong 二、组成人员 /strong /p p    strong 组 长: /strong /p p   马 凯  国务院副总理 /p p    strong 副组长: /strong /p p   苗 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p p   肖亚庆  国资委主任 /p p   林念修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p p   阴和俊  科技部副部长 /p p   刘 昆  财政部副部长 /p p    strong 成 员: /strong /p p   杜占元  教育部副部长 /p p   徐乐江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p p   汤 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p p   张 骥  商务部部长助理 /p p   潘功胜  人民银行副行长 /p p   黄丹华  国资委副主任 /p p   李 国  海关总署副署长 /p p   孙瑞标  税务总局副局长 /p p   田世宏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 /p p   许宪春  统计局副局长 /p p   贺 化  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p p   张亚平  中科院副院长 /p p   徐德龙  工程院副院长 /p p   王兆星  银监会副主席 /p p   方星海  证监会副主席 /p p   梁 涛  保监会副主席 /p p   高瑞平  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 /p p   张克俭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 /p p   陆 明  外专局副局长 /p p   冯丹宇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 /p p    strong 三、工作机构 /strong /p p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乐江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 /p p   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按程序报领导小组组长批准。 /p p   领导小组聘请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务院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12月23日 /p p br/ /p
  • 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升为领导小组 国务院领导亲任组长
    p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的通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调整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p p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于2013年10月。依据“大气十条”的规定,小组成员主要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省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如今,这一运行了5年的机构由“协作小组”,“升格”为国务院领导亲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p p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担任组长,副组长由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天津市市长张国清、河北省省长许勤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态环境部,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兼任,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司局级负责同志。 /p p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下称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组织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统筹研究解决区域大气环境突出问题 研究确定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督促、监督有关部门和地方落实,组织实施考评奖惩 组织制定有利于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重大政策措施,研究审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规划等文件 研究确定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实施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工作 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QQ截图201807121006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43d1d12-82f9-4ba0-a29b-a98b3a15406c.jpg" / & nbsp /p
  •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平台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5月8日,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平台(以下简称中心平台)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召开。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师昌绪院士和徐金堃研究员,科技部副司长吴学梯,教育部邹晖处长,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吕先志、中科院计划财务局副局长曹凝以及化学所朱道本院士、张德清副所长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会上,徐坚研究员代表中心平台就2011年工作情况、中心平台各中心的考核办法及实施方案、2012年工作安排等作了报告。   领导小组成员对工作报告进行了审议,对中心平台2011年在支撑科研工作、支撑国民经济重大项目、为企业开展共享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领导小组成员对考核权重分配及内涵提出了指导性修改意见,并原则同意2012年工作计划的安排,建议增加探索共享服务中知识产权的研究。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平台是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3个通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的平台之一,是通过跨地区、跨领域、跨部门网络式联合构建的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平台,其办公室设在化学所。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的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办发〔2018〕73号 /p p & nbsp & nbs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p p & nbsp & nbsp 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统一部署,根据议事协调机构调整有关安排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决定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调整为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主要职责 /p p & nbsp & nbsp 研究、审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及重大政策;讨论、审议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项目;协调国务院各部门之间及部门与地方之间涉及科技的重大事项。 /p p 二、组成人员 /p p 组 长:李克强  国务院总理 /p p 副组长:刘 鹤  国务院副总理 /p p 成 员:何立峰  发展改革委主任 /p p 陈宝生  教育部部长 /p p 王志刚  科技部部长 /p p 苗 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p p 刘 昆  财政部部长 /p p 张纪南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 /p p 韩长赋  农业农村部部长 /p p 易 纲  人民银行行长 /p p 肖亚庆  国资委主任 /p p 白春礼  中科院院长 /p p 李晓红  工程院院长 /p p 刘国治  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p p 怀进鹏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 /p p 高 雨  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 /p p & nbsp & nbsp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兼任。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务院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7月28日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此件公开发布) /p p br/ /p
  •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调整名单公布
    因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对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全文内容如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调整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国土壤普查办发〔2023〕24号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明确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部。因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经报请国务院领导同志审定,对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名单如下: 组 长:刘国中 国务院副总理 副组长:唐仁健  农业农村部部长    王广华  自然资源部部长    郭 玮  国务院副秘书长 成 员:赵辰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王东伟 财政部副部长    田为勇 生态环境部核安全总工程师    朱程清  水利部副部长    张兴旺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盛来运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张涛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彭小国  国家林草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兼任。 领导小组技术总师由中国农学会会长张桃林担任。 请各成员单位继续按照国发〔2022〕4号文件要求,加强横向协作,强化纵向指导,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7月13日
  • 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同时撤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要职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推动完善质量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审议重大质量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质量强国建设工作,研究解决质量强国建设重大问题,部署推进质量提升行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全国“质量月”活动等重点工作;督促检查质量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二、组成人员组 长:王 勇 国务委员副组长:罗 文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王志清 国务院副秘书长林念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成 员:毛定之 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赵泽良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郑富芝 教育部副部长 张雨东 科技部副部长 徐晓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杜航伟 公安部副部长张春生 民政部副部长 左 力 司法部副部长朱忠明 财政部副部长 凌月明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英民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张小宏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徐成光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刘伟平 水利部副部长马有祥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盛秋平 商务部副部长杜 江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 李 斌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元明 应急部副部长 范一飞 人民银行副行长彭华岗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张际文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道树 税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盛来运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邓波清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吴曼青 工程院副院长周 亮 银保监会副主席胡文辉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王 伟 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黄 荣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三、其他事项(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场监管总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事项落实情况;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办公室主任由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兼任,办公室成员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按程序报领导小组组长批准。(二)领导小组实行工作会议制度,工作会议由组长或其委托的副组长召集,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参加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必要时可邀请其他有关单位人员及专家参加。(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本地区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本地区质量工作。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8月23日(此件公开发布)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召开
    万钢部长主持召开“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于2010年4月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科技部部长万钢主持。卫生部副部长刘谦、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江帆、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王玉民、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居昊以及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工程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管理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专项行政责任人、卫生部副部长刘谦,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王玉民分别汇报了专项“十一五”计划第三批立项课题以及“十二五”实施计划编制工作的进展情况。   会议原则同意专项“十一五”计划第三批立项课题和“十二五”实施计划编制框架,建议在“十二五”实施计划中要进一步加强源头创新,加大对中药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新药研究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设等。   万钢部长对专项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新药创制主体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组织实施部门加快探索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下一阶段要注重新药品种遴选、能力建设、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方法研究和工作落实,提高专项实施成效。
  • 卫生部食品安全重点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卫生部重点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   北京 7月10日,卫生部重点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召开。为切实做好"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重点建议办理工作,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重点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卫生部部长陈竺担任组长,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中央编办、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发改委等部门司局级负责同志及卫生部相关司局和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负责同志。   会议首先听取了卫生部监督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工作汇报,审议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重点建议办理调研工作方案》。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和提案建议办理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吴忠泽委员对卫生部重点建议办理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就进一步做好今年重点建议的办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员还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   会上,陈竺介绍,《食品安全法》施行以来,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卫生部不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2011年,成立了卫生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形成工作合力。2012年6月,卫生部会同工信部等8个部门制定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初步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已连续实施三年,为全面掌握全国食品安全状况和提高科学监管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联络员会议
    7月14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联络员会议,全面总结2022年上半年工作进展,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司长刘德春主持会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出席会议并介绍有关工作情况。会议指出,2022年上半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和领导小组交办事项,加快制定出台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措施,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强化科技支撑和财税金融支持,不断夯实统计核算、标准计量、干部培训、人才培养等基础工作,加大绿色低碳宣传教育力度。总的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各领域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会议强调,下一阶段,各成员单位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双碳”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抓紧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实施。二是扎实抓好工作落实。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安排、强化跟踪调度,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纠正偏差,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既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三是深化重大问题研究。加强调查研究和形势研判,密切跟踪“双碳”领域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动向,及时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四是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主动回应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切,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双碳”工作的良好氛围。五是做好工作成效总结和经验推广。及时总结各地区各行业推进“双碳”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好建议,做好信息上传下达,加强典型经验做法的推广应用。六是统筹对外合作斗争。准确把握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斗争合作形势变化,积极参与双多边谈判磋商,认真筹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大力宣传我国“双碳”工作成效,坚决维护我国发展权益。
  • 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国家科技领导小组 专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办发〔2018〕73号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p p   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统一部署,根据议事协调机构调整有关安排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决定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调整为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主要职责 /p p   研究、审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及重大政策 讨论、审议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项目 协调国务院各部门之间及部门与地方之间涉及科技的重大事项。 /p p   二、组成人员 /p p   组 长:李克强  国务院总理 /p p   副组长:刘 鹤  国务院副总理 /p p   成 员:何立峰  发展改革委主任 /p p   陈宝生  教育部部长 /p p   王志刚  科技部部长 /p p   苗 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p p   刘 昆  财政部部长 /p p   张纪南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 /p p   韩长赋  农业农村部部长 /p p   易 纲  人民银行行长 /p p   肖亚庆  国资委主任 /p p   白春礼  中科院院长 /p p   李晓红  工程院院长 /p p   刘国治  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p p   怀进鹏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 /p p   高 雨  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 /p p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兼任。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国务院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2018年7月28日 /p p & nbsp /p
  •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平台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
    为了进一步深化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平台(以下简称大仪平台)的运行服务,推动我国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2012年5月8日,大仪平台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中科院邓麦村秘书长、科技部吴学梯副司长、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吕先志副主任、科学院计划财务局曹凝副局长、教育部邹晖副处长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师昌绪院士、朱道本院士和徐金堃研究员等有关专家出席了会议。   大仪平台领导小组组长邓麦村秘书长主持会议,大仪平台负责人徐坚研究员向领导小组汇报了大仪平台2011年整体工作情况、大仪平台绩效考核办法及方案以及2012年工作计划。   会议认真审议了大仪平台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大仪平台在支撑科技进步、推进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放共享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原则上通过了大仪平台办公室提出的绩效考核办法及方案以及2012年工作计划,师昌绪院士等专家对深化平台运行服务、完善平台绩效考核、推进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提出重要意见和建议。   大仪平台是由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13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联合组成的综合性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拥有包括核磁共振仪、各种质谱仪、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在内的价值2.2亿元的核心仪器17台以及价值约3亿元的配套仪器,是首批通过科技部、财政部认定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
  • 山东科技大学召开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领导小组会议
    3月30日,山东科技大学校长曾庆田主持召开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审议通过了“2023年仪器设备开放收费标准”和“2022年学校维修调节基金补贴方案”。曾庆田对学校实验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要求: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创新实验设备采购管理机制,加大学校统筹力度,加强设备建设规划,建好实验设备项目库。二要进一步优化设备购置论证流程,加强论证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设备购置要优先服务学科专业公共平台建设,避免重复购置,加强共建共享,切实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三要进一步扩大实验设备开放共享,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既要提高大型仪器设备服务社会需求的能力,又要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设备资源解决学校发展需求。四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实验设备安全管理与开放运行监督,将各单位实验设备开放共享成效、设备利用率和资源投入产出比等指标纳入年终考核与校内审计范围。
  • 上海市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专家组名单
    近日,上海市组建了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正式印发《上海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专家组名单》,要求相关部门落实好工作队伍,加强相关工作对接,有序推进土壤普查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土壤普查任务。上海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为有效推进土壤普查工作,我市组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土壤普查办”)。市土壤普查办在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和督导等相关工作,并向领导小组报告普查工作进展。市土壤普查办下设综合组、技术组2个工作组,负责具体落实土壤普查各项工作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市土壤普查办组成人员如下:主 任:黎而力 市农业农村委 副主任副主任:刘映芳 市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管理处 处长佘安兴 市规划资源局测绘调查处 副处长朱建华 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主任吕卫光 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 所长成 员:沈露莹 市发展改革委地区处 副处长严小庆 市财政局农业处 副处长何 赟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 副处长赵贤豹 市水务局水利管理处 副处长俞 岚 市统计局地区统计处 处长王 棚 市绿化市容局林业处 副处长王明政 市大数据中心信息化服务第二分中心 主任朱 敏 市农业农村委办公室 四级调研员陈建芳 市农业农村委种植业管理处 二级调研员竺佳敏 市农业农村委计划财务处 副处长孙延东 市农业农村委蔬菜办公室 四级调研员陈 炎 市农业农村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一级主任科员顾 方 市农业农村委市场信息处 一级主任科员工作组:综合组组长 汪湖北 市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管理处 副处长技术组组长 朱 恩 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副主任市土壤普查办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土壤普查工作;要加强沟通协作,强化相关工作保障,确保普查工作有序推进;要加强对各涉农区普查工作的指导,协同做好普查工作过程管理和普查成果审核。今后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职务如有变动,由其所在单位接任领导自然替补。上海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组名单为保障土壤普查质量,我市组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组(简称“市土壤普查专家组”)。市土壤普查专家组在市土壤普查办的领导下,负责土壤普查技术咨询、指导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市土壤普查专家组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朱 恩 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 推广研究员成 员:吕卫光 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所长 研究员丰东升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 高级农艺师林天杰 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推广研究员毛炜青 市测绘院地理信息管理与应用处处长 正高级工程师邱江平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商照聪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员钱非凡 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推广研究员程秋华 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 推广研究员钱 莉 宝山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推广研究员
  • 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督查检查领导小组来天瑞考察
    11月23日,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督查检查领导小组,在省纪委驻省科技厅纪检组组长陶静带领下,来到天瑞仪器考察。总经理应刚、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肖廷良接待了来宾。 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督查检查领导小组是由江苏省纪委、科技厅、环保厅等相关部门组成。此次来访,主要为了听取天瑞仪器&ldquo 省成果转化科技项目&rdquo 进度及公司环保状况报告。 总经理应刚、副总经理肖廷良陪同来宾参加了天瑞产品展厅、化学实验室等区域,并仔细介绍公司近年来的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情况。 &ldquo 江苏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汇报会&rdquo 在二楼会议室召开。总经理应刚作会议汇报,他重点介绍了天瑞仪器省成果转化科技项目&mdash &mdash &ldquo 手持式智能化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产业化&rdquo 的进展情况。&ldquo 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已更新至第四代,实现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检测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好、软件设计更人性化等目标。并且在市场上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rdquo 天瑞仪器近年来大幅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科学仪器的便携化及专用化,并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领域倾注更多的关注,不断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及完整的解决方案。 总经理应刚为来宾现场演示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的测试效果 总经理应刚为来宾介绍EDX 1800B X荧光光谱仪工作原理 来宾在天瑞照片墙前驻足观看 汇报会现场 副总经理肖廷良为来宾介绍手持式XRF系列的更新进程 了解天瑞仪器:www.skyray-instrument.com
  • 农业农村部会议通过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方案
    近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组建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方案》。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土壤普查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这次土壤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普查成果将为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等奠定坚实基础,也将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数据支撑。本次土壤普查时间紧、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必须付出艰苦努力才能真正做好。各部门各单位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普查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主动入位,积极作为,高质量完成普查各项任务。   会议指出,要切实履行好办公室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的职责。一是强化办公室人员配备,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队伍。二是抓好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调度督导等工作,各单位要大力支持,加强保障,协同协力,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办公室运行管理,制定和实施科学规范、简练管用的办公室工作规则,确保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会议要求,要切实抓好今年普查试点工作和盐碱地普查工作。一是抓好工作组织,尽快印发试点工作方案,并指导各省编制完成相应方案,督导各地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二是加快完善技术规程规范、构建工作平台、制作统一底图、布设样点等工作,确保普查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三是强化培训指导,压实地方责任,确保外业调查、内业测试等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四是强化上下联动,加强专家指导,严格质量控制。同时,今年完成盐碱地普查任务和加强试点总结。
  • 李克强主持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鼓励多渠道增加投入 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比重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据新华社报道,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推进科技创新有关情况汇报并部署下一步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会议中,李克强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技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基础研究及原始创新薄弱、一些关键技术亟需突破等问题,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突出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塑造发展新优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以改革更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着力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李克强指出, strong 推动科技创新要引导各方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来。注重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在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持续增加投入,明显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 /strong 对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要完善待遇等政策,不提不合理的硬性时间要求,鼓励他们甘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自由探索、厚积薄发,努力有更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着力加强对数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支持,夯实创新的基础。同时要抓好应用研究、创新成果市场拓展等,既支撑就业和经济发展,也能促进基础研究上台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李克强说,推动科技创新要尊重科学规律,更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破除不合理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使科研团队有更大自主权、省心办事,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潜心研究。完善成果评价制度,破解简单靠论文评价人才的问题。引入科研竞争机制,使能干的有机会一显身手,使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打破不合理限制,重大科技项目要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李克强强调,推动科技创新要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客观认清我国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很多方面不能“平地起高楼”,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勤于和善于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借鉴相关经验,结合自身创新创造,取得更多成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方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争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要鼓励扑下身子,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各方面齐心协力,扎实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p p br/ /p
  • 宁晋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64.60万元采购颗粒物监测仪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宁晋县2024年PM2.5专家组项目招标公告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8-30 宁晋县2024年PM2.5专家组项目招标公告 【发布时间 : 2024-08-30 】 项目概况 宁晋县2024年PM2.5专家组项目 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或“宁晋县公共资源交易网”自主网上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4年9月24日14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FCG2024113 项目名称:宁晋县2024年PM2.5专家组项目 预算金额:2646000元 最高限价:2646000元 采购需求:主要包括环境管理咨询服务、企业入企抽查服务、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服务、站点监测服务、走航监测服务、专项排查服务等,具体详见招标文件。 合同履行期限:一年。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二、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本项目专门面向小微企业采购。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4年9月2日至2024年9月6日,每天0时至12时,12时至23时59分(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或“宁晋县公共资源交易网”自主网上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 方式:其它 售价:0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4年9月24日14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网上开标,投标人应及时登录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在线参与开标。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 1.已在“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注册登记的供应商,办理CA数字证书后,可在“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登录递交投标文件。 2.未经资格确认(注册登记)的供应商,递交投标文件前需按照“邢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通知”(http://11 6.131.179.226:8888/sszt-zyjyPortal/zy jyPortal/portal/informationi d=1886)要求,进行注册登记。具体事宜可咨询0319-2686133。 3.投标文件递交时需使用CA数字证书加密,未办理CA数字证书的供应商,需进行CA数字证书注册。CA注册有一定周期,请及时办理以免影响本次项目。 4.潜在供应商如对招标文件有疑问或异议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交易平台”提出。 若供应商在使用“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的过程中遇到任何操作性问题,可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998。 5.招标文件等资料发布后,即视为已送达所有潜在供应商,潜在供应商须从“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或“宁晋县公共资源交易网”自行下载,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或修改。潜在供应商未下载相关资料,或未获取到完整资料,导致投标被否决的,自行承担责任。 6.特别说明:本项目实行双盲:“盲抽”、“盲评”,即投标文件的商务标、技术标分开制作,评审委员会按要求对商务标采取明标评审、对技术标采取暗标评审。投标人应严格按照统一格式和规范,统一投标文件页面大小和颜色,统一封面、封底和字体、行距、页边距、页眉、页脚等“投标文件格式”中技术部分 (技术暗标)要求编制,投标文件不按“盲评”要求编制的,认定为投标无效。技术标(暗标部分)不允许有涂改和行间插字等及能反映投标人标识的内容,否则视为技术标有反映投标人标识内容,视为无效投标文件。 7.本公告发布媒体:中国河北政府采购网、宁晋县公共资源交易网、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宁晋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宁晋县兴宁街48号 联系方式:赵冰清0319-5890623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 河北国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石家庄市槐安西路260号乐橙商务广场C座14层 联系方式:董海娟 0311-8733151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董海娟 电 话:0311-87331516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颗粒物监测仪 开标时间:2024-09-24 14:00 预算金额:264.60万元 采购单位:宁晋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河北国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宁晋县2024年PM2.5专家组项目招标公告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8-30 宁晋县2024年PM2.5专家组项目招标公告 【发布时间 : 2024-08-30 】 项目概况 宁晋县2024年PM2.5专家组项目 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或“宁晋县公共资源交易网”自主网上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4年9月24日14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FCG2024113 项目名称:宁晋县2024年PM2.5专家组项目 预算金额:2646000元 最高限价:2646000元 采购需求:主要包括环境管理咨询服务、企业入企抽查服务、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服务、站点监测服务、走航监测服务、专项排查服务等,具体详见招标文件。 合同履行期限:一年。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二、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本项目专门面向小微企业采购。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4年9月2日至2024年9月6日,每天0时至12时,12时至23时59分(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或“宁晋县公共资源交易网”自主网上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 方式:其它 售价:0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4年9月24日14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网上开标,投标人应及时登录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在线参与开标。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 1.已在“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注册登记的供应商,办理CA数字证书后,可在“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登录递交投标文件。 2.未经资格确认(注册登记)的供应商,递交投标文件前需按照“邢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通知”(http://11 6.131.179.226:8888/sszt-zyjyPortal/zy jyPortal/portal/informationi d=1886)要求,进行注册登记。具体事宜可咨询0319-2686133。 3.投标文件递交时需使用CA数字证书加密,未办理CA数字证书的供应商,需进行CA数字证书注册。CA注册有一定周期,请及时办理以免影响本次项目。 4.潜在供应商如对招标文件有疑问或异议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交易平台”提出。 若供应商在使用“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的过程中遇到任何操作性问题,可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998。 5.招标文件等资料发布后,即视为已送达所有潜在供应商,潜在供应商须从“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或“宁晋县公共资源交易网”自行下载,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或修改。潜在供应商未下载相关资料,或未获取到完整资料,导致投标被否决的,自行承担责任。 6.特别说明:本项目实行双盲:“盲抽”、“盲评”,即投标文件的商务标、技术标分开制作,评审委员会按要求对商务标采取明标评审、对技术标采取暗标评审。投标人应严格按照统一格式和规范,统一投标文件页面大小和颜色,统一封面、封底和字体、行距、页边距、页眉、页脚等“投标文件格式”中技术部分 (技术暗标)要求编制,投标文件不按“盲评”要求编制的,认定为投标无效。技术标(暗标部分)不允许有涂改和行间插字等及能反映投标人标识的内容,否则视为技术标有反映投标人标识内容,视为无效投标文件。 7.本公告发布媒体:中国河北政府采购网、宁晋县公共资源交易网、惠招标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宁晋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宁晋县兴宁街48号 联系方式:赵冰清0319-5890623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 河北国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石家庄市槐安西路260号乐橙商务广场C座14层 联系方式:董海娟 0311-8733151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董海娟 电 话:0311-87331516
  • 甘肃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4年全省标准化工作要点》
    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市州、兰州新区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单位:现将《2024年全省标准化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4年3月6日2024年全省标准化工作要点2024年是深入推进《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实现2025年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全省标准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我省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标准化战略,持续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重点领域标准供给,统筹推进全域标准化建设,全力推动标准化开放合作,努力在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标准化工作的担当作为。一、推动标准升级,发挥标准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1.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全省开展的“三抓三促”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我省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深入实施,强化标准提升和标准引领,以先进标准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省级各有关部门和市(州)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2.围绕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目标,紧盯“牛羊菜果薯药”六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以现代设施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循环农业发展、产业链条延伸、农机装备研发等为重点,加强标准研制,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标准水平。〔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负责〕3.围绕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畜禽粪污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乡村治理等领域标准研制与推广应用,深化和美宜居标准化建设。〔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突出标准对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标准研制力度,推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和转型升级。〔省工信厅牵头负责〕5.探索制定能源管理、节能检测控制、节能优化运行、综合能源等节能标准。研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施工、绿色建筑设计等标准,积极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提质增效。〔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不断完善石化化工、冶金有色、钢铁水泥、淀粉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环保服务、碳排放管理等标准制定,发挥标准对低碳前沿技术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7.进一步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实施应用,研制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光伏发电、风电开发、氢能等领域相关标准。〔省工信厅牵头负责〕8.推广区块链技术、工业数据安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等新型基础设施标准。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卫生健康技术、现代服务业技术等重点领域共性技术标准,加快前瞻性、先导性关键技术标准布局。〔省工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9.推广绿色包装、绿色产品、节粮减损、垃圾分类、低碳出行、文明餐饮、食品节约等领域标准,满足绿色化消费需求。〔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邮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0.在餐饮、家政、养老、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冰雪经济等领域开展标准研发,强化标准应用,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选择、增强消费信心。〔省民政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强化标准供给,发挥标准在产业稳链中的作用11.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在全省14条重点产业链中选取1-2条开展标准链研究,梳理相关环节已有和正在执行的标准,查找存在的标准短板、分析新的标准需求,编制与产业图谱相对应的标准图谱。探索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共同开展标准研制,推动形成统一协调的标准体系。培育一批标准稳链标志性项目。〔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旅厅、省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2.发挥标准化技术机构作用,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完善智能装备制造、核与辐射技术、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等标准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链提供重点领域标准项目指引,“一链一策”助力产业链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以点带链推动产业链企业技术标准创新。〔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旅厅、省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3.高水平推进定西高原夏菜、定西当归、兰州肉羊绿色养殖、礼县淫羊藿种质资源保护、兰州新区玫瑰鲜切花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切实发挥标准化示范引领作用。〔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4.持续做好农业农村、智能制造、循环经济、高端装备、现代服务、社会管理等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加强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项目建设期间靠前服务,树立问题导向,为各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监督、指导和服务。开展好中期评估、验收前预评估,推进在建项目取得高质量试点实效。〔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旅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5.探索开展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省级重点产业链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项目,推动我省优势产业申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6.实施制造业技术标准突破行动,以制造业为主战场,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力争实现重点产业、技术、项目技术标准专项突破。探索开展部分产业链核心技术产品标准摸排,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标准清单。〔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7.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需求,聚焦金昌奶绵羊、定西中药材、陇南油橄榄、平凉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围绕产地环境、品种种质、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包装标识、分等分级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林草局、省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8.完善气候应对、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评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治理、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健全优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置、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等生态环保标准。〔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9.完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普惠托育、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养老家政服务、交通运输、公共文化体育、优抚安置、残疾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优化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标准,健全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减灾救灾标准。〔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文旅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应急厅、省体育局、省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加大标准开放,发挥标准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20.围绕消费品、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领域,加强对国际标准的跟踪,开展国内外标准比对研究,及时转化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1.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入开展对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通报评议和重大贸易关注信息的收集、跟踪及反馈工作,帮助企业提升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2.深化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引导和支持更多企事业单位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核与辐射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遗产保护、中医药等各个领域,争取提出更多的国际标准提案。〔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3.强化与中央部委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对我省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更多支持。推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外文版编译,加大中国标准海外应用和互认,鼓励在国际标准组织及相关技术机构任职,争取在核废料处理、加速器等方面建设或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及相关技术机构。〔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4.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新丝路标准化战略联盟建设合作,聚焦食品、交通、现代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发布一批“同事同标”的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省级有关部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5.鼓励和支持省内企事业单位按照《2024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推动更多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成为国际标准。〔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深化标准改革,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6.修订出台《甘肃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规范地方标准制定和应用,清理存量、严控增量,梳理、排查和整改地方政策措施引用地方标准不当,影响公平竞争的情况和问题,清理超范围制定、技术内容不合规的地方标准。〔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7.完善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推动标准实施数据调查,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常态化开展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加强标准复审工作,提高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效率。〔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8.深入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按照“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引导更多企业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声明公开更高质量的标准。〔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9.重点选取新兴产业、绿色低碳、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家政服务等领域开展“领跑者”工作。建立“领跑者”榜单企业联合研制团体标准机制,以标准赋能产业发展和企业品牌建设。〔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30.落实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支持企业联合科研机构、产业上下游建立标准合作机制,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31.深入推进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工作,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增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的意识和能力,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工商联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32.在主要消费品、装备制造、新兴产业和服务领域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33.加强对团体标准化工作的引导和规范,大力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培育一批优秀团体标准组织,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34.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持续推进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事中事后监管,引导市场主体提升标准质量水平。〔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35.定期调度“两码”工作进展情况,指导有关单位保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传输的畅通稳定,保持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保有量稳步增长。〔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夯实标准基础,实现标准化事业自身高质量发展36.加强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类组建,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开展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满足各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发展需要,筹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循环利用、核与辐射技术及应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37.强化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监督管理,通过领域整合、范围调整等多种方式对现有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提升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质量。〔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38.加强管理与服务信息化能力建设,优化甘肃省地方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组建标准化专家信息库。〔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39.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推动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发展,出台深化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实施意见。〔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40.积极培育和申报国家级标准验证点,构建标准验证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41.推荐实施效益显著、具有重大贡献的标准化项目申报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42.深入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进“1+X”标准编审职业证书制度和标准化人才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43.鼓励支持省内高等院校开设标准化课程。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开展国际标准化相关培训,加强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推行企业标准化总监制度。〔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44.支持基层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各类专项培训,提升标准化专业队伍能力。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加大对标准化技能型人才培养使用。〔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45.充分利用世界标准日、质量月、“315”等主题活动,突出抓好标准化法规政策、重点工作和重要标准的宣贯解读,扩大标准化影响。积极开展标准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普及标准化理念、知识和方法,增强全社会对标准的认知和运用。〔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11-0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医改成果,现就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改革各项工作,深化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覆盖人口超过13亿人,2016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达到人均42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开,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拓展深化,全国1977个县(市)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实现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大幅提升,实施12大类45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惠及亿万群众。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公开透明的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省级网上集中采购,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全国超过一半的县(市)开展了基层首诊试点,县域内就诊率达80%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30%以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80%的居民15分钟能够到达医疗机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实践证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改革成果广泛惠及人民群众,在解决看病就医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化医改逐步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地方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重点难点问题逐步突破,涌现出一批敢啃硬骨头、勇于探索创新的典型地区,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当前,深化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利益调整更加复杂,体制机制矛盾凸显。在改革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总结推广前期深化医改创造的好做法和成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攻坚克难,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利益藩篱,有利于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运用典型经验,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一)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工作机制,为深化医改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党委和政府对医改工作的领导。深化医改工作由地方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一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切实落实政府对医改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   2.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抓责任分工机制,建立改革任务台账制度,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位。抓督查落实机制,专项督查重点改革任务,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抓考核问责机制,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绩效考核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严肃问责改革推进不力的地区和个人,表彰奖励积极创新、成效显著的地区和个人。   (二)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3.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基本路径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确保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的前提下,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要求,分类指导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统筹考虑当地政府确定的补偿政策,精准测算调价水平,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等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价格调整要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康复和中医等医疗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分级诊疗、费用控制等政策的相互衔接。通过综合施策,逐步增加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4.落实公立医院药品分类采购。区分药品不同情况,通过招标、谈判、直接挂网、定点生产等方式形成合理采购价格。坚持集中带量采购原则,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和非专利药品,由省级药品采购机构集中招标采购。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可采取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鼓励跨区域联合采购和专科医院联合采购。实行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开展高值医用耗材、检验检测试剂和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谈判结果在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布,医院按谈判结果采购药品。做好与医保支付政策的衔接,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谈判药品纳入医保合规费用范围。   5.公立医院药品采购逐步实行“两票制”。各地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鼓励其他医疗机构推行“两票制”,减少药品流通领域中间环节,提高流通企业集中度,打击“过票洗钱”,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净化流通环境。通过整合药品经营企业仓储资源和运输资源,加快发展药品现代物流,鼓励区域药品配送城乡一体化,为推进“两票制”提供基础条件。建立商业贿赂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出现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的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取消其供货资格。   6.规范诊疗行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所有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诊疗行为和费用开展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做到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审核。开展处方点评,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加强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监测,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药品建立重点监控目录,开展跟踪监控、超常预警。重点药品可实行备案采购,明确采购数量、开具处方的医生,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审批后向药品采购部门备案。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增长。   7.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按照有关规定,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规定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   (三)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医疗服务的外部制约   8.加强医保经办管理职能。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六统一”。理顺管理体制,统一基本医保经办管理,可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试点,承担基金支付和管理,药品采购和费用结算,医保支付标准谈判,定点机构的协议管理和结算等职能,充分发挥医保对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医院和医生的监督制约作用,为联动改革提供抓手。统一后的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大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发挥医保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控制作用。   9.全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鼓励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方式,逐步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点数法与预算管理、按病种付费等相结合,促进医疗机构之间有序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   10.创新基本医保经办服务模式。按照管办分开的原则,推进医保经办机构专业化。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服务,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效率和质量。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四)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1.理顺政府办医体制。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组织形式,统筹履行政府办医职责。   12.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转变政府职能,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变为行业管理,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指导职责。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收入分配、副职推荐、中层干部任免、年度预算执行等自主权。健全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加强院务公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职能,强化民主管理。   13.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功能定位、职责履行、社会满意度、费用控制、运行绩效、财务管理等指标。定期组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14.加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监控考评体系,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开展成本核算,全面分析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成本效率和偿债能力等,作为医院运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推行第三方会计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医院国有资产、经济运行的监管。   (五)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5.建立灵活用人机制。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完善编制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试点。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备案制,在部分大中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实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简化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程序,对医院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招聘。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16.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地方可结合实际,按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对工作时间之外劳动较多、高层次医疗人才集聚、公益目标任务繁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长期激励,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薪酬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适度增长。公立医疗机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考核结果自主分配绩效工资。薪酬总量核定和个人绩效工资分配不与医疗机构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薪酬分配体现岗位的技术含量、风险、贡献等,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六)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联合体为重要抓手,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17.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专科医师提供技术支持的签约服务团队,向居民提供长期连续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优化签约服务内涵,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促进基层首诊。健全以标化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可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签约居民可在签约组合内任意选择一家医疗机构就诊,若到组合外就诊须由家庭医生转诊,引导居民改变就医习惯,形成合理就医秩序。   18.组建医疗联合体。按照政府主导、自愿组合、区域协同、方便群众的原则,以资源共享和人才下沉为导向,建立医疗资源纵向联合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医疗联合体内部明确城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责权利关系,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健全相关管理、运行和考核等机制。推进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轮流到基层服务。加大对口帮扶力度,精准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依托对口支援渠道,整合医疗资源,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   19.发挥中医药服务优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推行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广泛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在提高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现中医药技术劳务价值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中医按病种支付标准。对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能力较弱的地区,将中医医院的门诊中医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满足人民群众首诊看中医的需求。创新中医诊疗模式。   20.健全分级诊疗配套政策。合理划分和落实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职责,明确转诊程序和标准,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发挥医保政策调节作用,将医疗机构落实诊疗职责和转诊情况与绩效考核和医保基金拨付挂钩。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引导双向转诊。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促进基层首诊。对于按规定转诊的患者,在医保报销政策上给予倾斜。   (七)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21.加强健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通共享、业务协同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打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据资源共享通道,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为实现连续、协同、整合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22.大力推进便民惠民服务。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环境,统筹安排预约、检查、诊疗、转诊、支付结算等环节,推进互联网预约分诊、移动支付、诊间结算、结果查询等应用。健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放大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就医。利用移动客户端、物联网等技术,搭建医患双方交流平台,为健康咨询、患者反馈、健康管理等提供便利。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优先开通834个贫困县的远程医疗系统。推进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等应用集成,激活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加强军地信息衔接、互联互通,推动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一体化的电子健康服务。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八)发展和规范社会办医,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23.提升社会办医发展水平。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社会办医留出足够空间,优先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优化社会办医发展环境,推进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交流、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待遇。支持社会办医连锁经营、树立品牌、集团发展,提供高端服务以及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按有关规定建立独立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诊断、消毒供应和血液净化机构。   24.加强规范管理。推行属地化管理,加强全行业监管,对所有医疗机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依法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从业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按照“放管服”改革有关要求,精简优化审批准入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非营利性社会办医疗机构产权归属、财务运营、资金结余使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   三、加大推广力度,增强深化医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高度重视推广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推广深化医改经验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学习医改经验,深入研究领会改革思路、步骤和方法,将推广相关改革措施列为本地区重点工作,增强改革定力,加大改革力度。要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扎实推进改革,确保改革经验生根落地,产生实效。   (二)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各地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改革有效实施路径,明确改革内在逻辑和政策组合,实施改革精细化管理,鼓励区域联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实目标任务、精准落地、探索创新、跟踪问效、机制保障,培育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三)加强对推广工作的督查指导。各有关部门要落实简政放权相关要求,按照职责加强指导,给予政策支持。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分析解决出现的问题,防止经验推广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总结各地创造的成熟经验,及时上升为政策,把改革成果总结好、巩固好、发展好。   (四)切实做好宣传工作。继续加强对医改典型经验的挖掘和宣传,反映鲜活的医改实践和进展成效,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为深化医改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 “中国制造2025”顶级领导机构即将组建
    一位权威消息人士6月2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ldquo 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rdquo 将于近期组建,相关报批很快会通过。   &ldquo 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rdquo 是&ldquo 中国制造2025&rdquo 战略顶级领导机构,由国务院相关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信部,承担日常工作。   5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是中国版&ldquo 工业4.0计划&rdquo ,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成立上述领导小组包括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   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以及指导部门、地方开展工作。   &ldquo 这个事(组建领导小组)正在报批过程中。&rdquo 上述消息人士称,最快本周通过。   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国家还将陆续设立多个&ldquo 中国制造2025&rdquo 重要咨询和实施组织。   其中,&ldquo 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rdquo 将承担对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对制造业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根据技术演进情况,该委员会每两年左右将发布一次技术&ldquo 绿皮书&rdquo ,供社会和企业参考。   &ldquo 绿皮书&rdquo 的前身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附件《十大重点领域演进路线图》,由于考虑到技术演进非常迅速,以及企业在&ldquo 中国制造2025&rdquo 的主体地位,淡化了&ldquo 路线图&rdquo ,而改为&ldquo 绿皮书&rdquo 。   另外,&ldquo 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rdquo 将承担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规划。   &ldquo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现在最困难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我们的关键技术长期缺失,必须通过平台建设来解决,就是成立制造业创新中心。&rdquo 6月2日举行的&ldquo 《2015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新书发布暨中国制造2025研讨会&rdquo 中,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表示。   根据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在2025年力争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   《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突破的十大领域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   不过,在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以倾斜重视的同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醒,也要防止出现新的重复投入和结构趋同。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小组第六次会议 指出不少科研设施仪器重复建设购置
    原标题:习近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 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李克强刘云山出席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0月27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务必抓紧抓好,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对这个基本定性,我们要深刻理解,进一步凝聚共识,更好推进这项制度建设。我们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就是要通过商量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目标是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协商民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组织、有重点、分层次积极稳妥推进各方面协商。   习近平强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共同努力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要求,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经验,是我们在这块试验田上试验培育出的种子,要把这些种子在更大范围内播种扩散,尽快开花结果,对试验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推广到全国。   习近平指出,总体上看,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推进这项改革要细化公开有关实施操作办法,加强统筹协调,一些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可先试点。   习近平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近些年来,我国智库发展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随着形势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 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 坚持改革创新,规范发展。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   习近平指出,科学立法是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要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要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 中国地震局整改:24名领导涉任职回避问题被调整
    12月29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6年6月30日至8月30日,中央第六巡视组对中国地震局党组进行了巡视。10月11日,中央巡视组向中国地震局党组反馈了巡视意见。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现将巡视整改情况予以公布。  整改情况通报称,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问题进行专项清理,按照有关规定,对局属单位24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涉及亲属回避的进行了调整,其中司局级干部6名,处级干部18名。  通报全文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巡视整改作为最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中国地震局党组充分认识到,巡视有没有成效,关键看整改 整改能不能落实,关键看党组 落实是不是到位,关键看上下联动。巡视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部署,是促进标本兼治的战略举措,局党组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巡视办和中央第六巡视组的部署和要求,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局党组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巡视整改落实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  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深挖思想根源,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巡视发现的问题,把整改作为自觉行动,落实到位。  深刻学习领会。10月11日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会后,党组立即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巡视反馈意见和巡视整改要求。此后,多次组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结合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局党组认为,中央巡视反馈发现的局党组和地震系统在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针见血、击中要害,符合地震系统实际。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巡视整改作为重要的看齐过程,作为地震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严肃、最紧要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深挖思想根源。面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党组同志坚决把自己摆进去,主动认领责任,认真反思原因,从政治站位、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在11月16日召开的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进一步深入剖析反思,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提出的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40余条,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承担起整改主体责任。  局党组把承担起整改主体责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具体化,带头落实整改,做到真反思、真整改。  强化政治责任。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地震系统巡视整改工作,建立起党组书记负总责、党组同志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各级党组织共同推进整改的责任体系。党组书记认真履行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按照 “4个亲自”要求抓整改,党组同志按照分工,结合各自负责分管工作领域抓好整改落实,督促分管司室主动认领整改任务。党组定期听取整改进展汇报,研究重大事项和问题,先后召开11次党组会(或整改领导小组会),推进整改任务落实。召开地震系统党建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党建工作中两大系统性问题、三个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部署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的任务。召开2017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专题研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高监测预报能力水平的措施。召开发展与财务工作会议,针对巡视反馈中指出的项目、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制定整改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反馈意见,逐字逐句研究梳理,制定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局党组先后召开3次会议专题研究整改方案,党组成员分别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审定分管部门的整改措施。围绕中央巡视组反馈的3大类8方面问题,分解为31个具体问题,制定《中国地震局党组落实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提出122条整改措施和442项细化任务。围绕选人用人工作检查反馈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制定落实中央组织部选人用人工作检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提出15条整改措施,开展1项专项治理和2项制度建设。  坚持开门整改。党组同志结合工作调研,深入基层,听取地震系统各单位对局党组整改工作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批评监督。在先后召开的局巡视整改推进会、地震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发展与财务工作会、2017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局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年会上,党组同志广泛听取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司室和老领导、院士专家的意见建议。专门听取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以下简称驻部纪检组)的意见和建议。  (三)压实整改责任,实现整改工作全覆盖。  针对巡视反馈问题多、覆盖面广的严峻现实,局党组认为,必须痛下决心,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定不移推进地震系统巡视整改全覆盖、零遗漏,不留死角,真正把问题整改到位。  层层传导压力。10月18日,召开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推进会,对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集体约谈,进一步统一思想,传导压力,增强全系统开展巡视整改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局属各单位坚持以下看上,迅速以各种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成立巡视整改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共提出整改措施3588条,定期召开党组(党委)会或领导小组会,研究整改工作,形成上下联动、覆盖全局的整改工作局面。  强化专项整治。局党组把专项整治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举措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地震系统开展了党建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安评、工程、采购和科研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及超标准接待、奢靡享乐、滥发钱物、出国团组违规、住房管理混乱等问题整治。同时,举一反三,开展了加强监测预报意见落实情况、地震台站管理、预报人员配备情况、干部任职回避、出国人员逾期未归、局属单位考勤管理等问题专项清理。  加强督促检查。把加强督促检查贯穿整改工作全过程,制定巡视整改台账,每一条整改任务都明确负责的党组同志、责任部门及完成时限,同时倒排工作进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销号式管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建立每周“一督查一通报”工作机制。党组同志分别结合指导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对5个单位进行重点督查,督查时如发现有不到位的地方立即指出,及时督促落实。局巡视整改领导小组派出6个检查组,对10个单位巡视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派出多个检查组对有关单位台站管理、安评整治、楼堂馆所等进行专项抽查,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四)突出严字当头,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局党组坚持“整改不力是失职,不抓整改是渎职”的要求,严字当头,真抓实改,在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上集中发力。  坚持立行立改。截至目前,局党组和局属各单位整改方案中明确11月底完成的措施都已完成,特别是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基本完成自查自纠。巡视反馈指出的具体人具体事,及时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要求,退还了钱物,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  严肃执纪问责。对涉及局管干部的问题,党组对本人严肃批评教育,积极配合驻部纪检组进行调查处理。已给予8名处级及以下干部纪律处分。针对驻部纪检组移交我局的19件处级干部问题线索,局党组组织10个调查组对有关问题线索进行了调查核实,目前已基本完成调查核实工作,经与驻部纪检组沟通,正在按有关程序进行处理。  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废止了不适应简政放权改革要求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关文件,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意见等制度重新梳理修订,在选人用人等方面新建立了一批制度,中国地震局已制修订制度16个,局属各单位制、修订575个制度。  二、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一)关于“四个意识”不够强、政治担当不够,落实中央防震减灾工作决策部署存在差距问题。  1.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方面。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增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着力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主动作为,坚决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于防震减灾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1)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方面。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进行逐条梳理,汇编成册,印发各单位,集中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局党组带头组织集中学习,认真领会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728视察唐山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认真研讨并制定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批示的具体措施。二是制定印发了《中国地震局党组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办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办理程序和落实督查评估办法,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强化跟踪督办,对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催办和督促检查,汇总梳理和分析落实效果,按要求组织上报。四是进一步加强党组中心组学习,强化局党组集体学习和自身研究思考,将理论学习与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注重从全局和战略层面谋划,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五是围绕“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顶层设计,认真研究制定落实意见。六是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唐山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即将召开的2017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主题主线,进行全面部署。七是把中央要求落实到“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的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和重大项目中。11月17日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  (2)在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方面。局党组认为,开展地震监测预报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地震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地震部门的核心业务,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部门内外科技力量与资源,持之以恒地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着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的科技水平。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制定《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二是梳理地震监测系统发展关键问题,编制了《中国地震局监测发展设计纲要》,科学分类现有测项,设计台网分类方案,创新台网运行管理模式。三是局属各单位调整“三定方案”,引导机构编制资源进一步向核心业务倾斜,研究所不仅要出成果、出人才,更要出思想,强化对地震预测预报的科技支撑和引领。四是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制订战略规划,加强科学探索和国际合作。五是深入开展地震台站管理改革,编制了《地震台站管理改革纲要》,优化调整台站职能,整合台站资源。  2.关于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方面。  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中央改革精神和部署要求,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职能转变,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  (3)在地震安全性评价行政审批方面。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的要求,印发《中国地震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一律不再审批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二是按照国务院审改办的部署要求,在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中,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减少审批事项。三是通过与中央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印发了地震安全性评估工程目录,大幅度缩小并统一了地震安全性评估范围,明确只有核电、大型水电等九大类重大工程需要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估,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四是启动《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提出修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建议,科学设置确定地震安全性评估范围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地方与安评相关的法规规章修订的指导,从法律制度上解决安评范围扩大化的根源。  (4)在杜绝违规和变相审批方面。一是全面核查安评范围扩大化、违规和变相审批、法定项目监管和服务不到位等情况,坚决纠正违规、变相承揽和审批问题。立即叫停目录外的安评项目 通报批评违规审批的省级地震局,并责令作出检查 对违规和变相承揽项目的资质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吊销资质等级证书、停业整顿并限期整改和通报批评等处罚。二是撤销国家级和省级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从根本上杜绝违规和变相审批。  (5)在进一步加强法定安评项目监管和服务方面。一是对改革后法定安评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审批过程开展全面核查,梳理监管和服务中的薄弱环节,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二是研究制定地震安全性评估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估责任主体、范围和程序、成果审查、监督管理等做出规定,建立安评强制性评估监管和服务制度,确保改革政策有效落实。该管理办法已经征求了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能源局等相关部门意见,正在与国务院审改办沟通,争取尽早下发。三是修订地震安全性评估相关国家标准,细化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安评工作解决重大工程抗震设计问题的针对性。四是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沟通,研究提出提高核电、大型水电等重大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估服务和管理水平的举措。  3.关于切实履行部门职责使命方面。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地震系统上下始终要保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进取精神,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职尽责。  (6)在进一步加强地震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一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的部署,加大力度,聚精会神开展地震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研究制定《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意见》,建立健全地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凝练科学计划,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拟于2017年上半年召开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大力推进地震系统科技创新工作。二是建立开放合作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决策支撑作用,建立防震减灾高端智库,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三是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揭示地震灾害及灾害链的孕育、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分析致灾成因机理。持续开展地震科技攻关,全力推进地震科技“突破计划”,聚焦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技术、断层破裂亚失稳基础理论等6个重点突破方向,开展集中攻关,已启动首批项目。在“十三五”地震科技创新规划中重点体现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力争突破前沿核心技术。  (7)在加强领军人才引进留住方面。局党组认为,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营造良好学术环境。一是编制《“十三五”防震减灾人才规划》,立足防震减灾工作战略布局和实际需求,着重体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精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良好发展平台,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二是围绕领军人才、青年骨干、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大力实施“防震减灾优秀百人计划”“地震科技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中国地震局交流访问学者计划”等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三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留住现有人才、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岗位配置,为引进领军人才设置流动岗位 对“杰青”“优青”和“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实行破格聘任 对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和引进领军人才给予科研配套经费等政策支持。  (8)在强化地震预报队伍建设和监测仪器研制方面。一是着力充实预报岗位,通过岗位调整、内部整合等方式,将科技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转岗充实到地震预测预报岗位。二是制定向预报人员倾斜的政策措施,在局级“百人计划”、公派出国留学等人才培养项目中向预报人员倾斜,提高预报岗位领军人才的待遇。严把预报人员招聘入口关,在招聘计划审批中,对预报岗位招聘计划、学历层次、专业背景进行专项审核。三是成立了地震观测技术研究院,采取引智借力的办法,建立孵化器抚育和智力分成激励等仪器研发新机制,编制完成《地震观测仪器研发专项2017年申报指南》,逐步推进监测仪器研制。研究制定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地震观测技术研发的相关规则。  (9)在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防御和处置能力方面。一是继续配合有关部委开展城市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和加固改造,在全国重点监视防御区及八度以上地区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医院等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二是严格执行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国家标准,加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组织开展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一步推动地震小区划、活动断层探测等成果应用。三是从地震灾害的预评估、损失快速评估、应急处置决策、灾情快速收集、专业救援力量建设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能力建设。  (10)在进一步改进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方面。一是在全系统开展“弘扬防震减灾行业精神、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年,着力弘扬正气,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已召开首场专题报告会,邀请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几十年的老院士,舍生忘死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年轻同志,开拓创新、锲而不舍耕耘在监测预报领域的中年骨干作报告,振奋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二是实施全员素质提升计划,开展以行业精神为引导、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一线工作和基层工作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促进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和专技人员业务能力全面提升,已编制完成2017年中国地震局教育培训计划。三是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强化考勤管理,严肃劳动纪律,接受群众监督,将职工考勤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四是对在巡视中发现的个别管理松散的基层台站的人员编制、制度建设、工作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对6名责任人追究责任,给予2人记过、4人警告处分,督促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  (11)在创新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方式方法方面。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社会资源调动、应急避险演练等提出具体要求和政策措施。二是继续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制定了《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指南》,规范基地和示范学校的建设、认定和管理。三是定期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民众开展逃生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四是加强舆情分析和引导,印发《中国地震局舆情监测与处置联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舆情回应的通知》,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舆论引导职责和任务,建立了覆盖地震系统的联动工作机制。新建涉震舆情研究室,开展全天候舆情监测跟踪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二)关于党的建设缺失问题。  4.关于增强党的观念和党章意识方面。  地震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党规,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强化党章意识,增强党的观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2)针对直属事业单位党委职责履行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全面修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责任制度,压实各直属事业单位党委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二是就巡视指出问题责成有关单位党委,作出深刻检查,纠正问题,剖析根源,修订相关制度,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13)针对一个省局党组违反规定设立派出机构和一个事业单位违反规定等额选举党委委员的问题。一是要求该省局党组就巡视指出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及时废止在下属单位违规设立的派出机构等文件,对党组成员、两委委员、全体支委开展党务知识培训,强化学习有关制度规定。二是对某事业单位党委换届违规问题进行调查,制定专项整改方案,组织两委委员、全体支委集中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认识,剖析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14)针对“党的建设缺失,一些党员党的观念淡薄”的问题。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党规特别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全局系统进行全面部署,各单位各部门以中心组学习、支部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二是深入推进“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党组(党委)中心组和在职党支部完成4个专题学习研讨,局属单位和机关司室领导班子中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374人次,局属单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1010人次。三是深入开展直属机关“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党员学习教育、严格组织生活、支部书记履职、支部工作法总结推广运用、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突出问题,组织各党支部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总结推广支部工作法,开通“支部工作APP”,提升支部工作实效。四是召开地震系统党建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剖析地震部门党建工作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加强系统党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五是组织全局系统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班子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切实把自己摆进去,剖析思想根源,举一反三,确保巡视整改全覆盖、无遗漏、取实效。  5.关于加强党组织建设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  地震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15)针对个别单位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一是纠正某直属事业单位党委就巡视指出的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向局党组作出书面检查,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完成党支部换届,配强支部书记。举办新任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培训班,开展中层干部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对党员、科研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二是对某事业单位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单位党委集体约谈全体支委,组织支部深入学习有关规定,调整配强支部书记和支委,完善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措施。三是对某事业单位党委未及时换届问题,责成该单位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启动换届工作。  (16)针对部分局属单位党组(党委)职责履行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一是调整中国地震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地震系统党建工作。27个局属单位调整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领导机构。编印《全面从严治党制度选编》,并在全系统推广使用。整改期间,各单位新制定党建制度71项、新修订62项。二是督导各省局制修订党组工作规则,各直属事业单位完善党委工作规则,明确党组(党委)决策范围、权限、程序和要求,注意区分党组(党委)会议与行政会议的不同,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17)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生活不规范”的问题。
  • 国家领导人走进科学仪器企业,调研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据了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丁薛祥3日上午在北京调研经济普查登记工作。他强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全面客观反映我国高质量发展情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特征,为科学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更好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丁薛祥首先来到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他指出,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好全流程数据质量控制。规模以上单位统计基础较好,要如实填报每一张表格,逐项检查每一项指标,通过普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及时准确报送。普查机构要随报随审,组织督促普查员核实情况,从源头上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靠。随后,丁薛祥前往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兰友科技有限公司,察看规模以下单位普查登记情况,询问企业需要填报的生产经营、研发活动、人员工资等具体信息。他表示,我国新经济迅速发展,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果丰硕,要做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为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可靠依据。要规范开展普查登记,严格保守普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目的。在知春小村办公用品经营部,丁薛祥与店主和普查员亲切交流,了解个体经营户普查数据采集流程。他指出,全国有1亿多个体经营户,构成了我国经济的重要微观基础,希望抽样选中的个体经营户积极配合,如实申报,夯实数据质量根基。普查员要耐心细致做好入户调查,以诚恳态度和熟练技能赢得普查对象的信任和配合。最后,丁薛祥走进中关村街道办事处,慰问基层普查员。他表示,广大普查员是开展普查工作的主要力量,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遵守工作流程规范,认真履职尽责。各级普查机构要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确保普查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 沈仁芳:建立组织委员会直接领导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p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带来了两份建议,分别是《关于尽快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建议》和《关于提高南方农田土壤抗酸化能力的建议》。 /p p   在第一份建议中,沈仁芳表示,土壤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家底是土壤安全保障的基本要素。我国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属严重制约型,人地、人粮矛盾突出。特别是近30年来,我国优质耕地急剧减少、基础地力持续下降、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污染等问题突出,土壤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然而,我国土壤资源具有类型多、分布广、利用方式多、利用强度大等特点,土壤问题多样,成因复杂,当今国际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急需土壤科技的发展。 /p p   沈仁芳建议,由国家统一建立一个组织委员会,直接领导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由国家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牵头,联合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财政部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协调各部门和各行业,保障土壤普查的顺利进行。成立第三次土壤普查技术委员会,负责技术方案的制订。技术委员会应主要为土壤专家组成,由中国土壤学会在全国遴选专家,吸收农业、环保和国土资源部门的技术专家参加,由领导小组任命技术总负责人。技术委员会可再分若干技术组。土壤普查后,要编制土壤数字化地图,开发多尺度、多源土壤信息大数据的集成与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国家和区域土壤档案、质量监测平台与预警体系,建设多位一体的土壤信息服务网络。开展国家土壤功能分区工作。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基层财政和科研单位的作用。全国土壤普查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统筹中央资金和地方财政,也需要大量基层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帮助。由于工作量大,耗时长,普查可分期、分区、分类进行,各省区可根据条件分先后开展,相对独立地完成普查工作。 /p p   在第二份建议中,沈仁芳表示,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农林业生产潜力巨大,是经济作物和粮食的主产区,但由于分布的多为酸性土壤,并且随着近年来大气酸沉降不断加剧和大量施用化肥等人为活动干扰,使得这一区域土壤酸化速度显著加快,土壤酸化和肥力退化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土壤生产潜力的发挥。土壤酸化不仅对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土壤酸化还会加重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土壤酸化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增加,增加了植物对这些有害重金属的吸收量,因此加强土壤酸化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p p   沈仁芳认为,施用石灰等碱性改良剂是目前治理土壤酸化的常用方法,但是由于农田土壤酸化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改良后的土壤会随着化学肥料的持续施用再次酸化,所以需要反复施用改良剂。鉴于亚热带地区土壤的酸缓冲容量低,抗酸化能力弱,应该更加重视提升该地区农田土壤的抗酸化能力,有效减缓土壤酸化的速度,使农田土壤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维持酸碱度基本稳定,从源头上解决土壤酸化问题。 /p p   对此,沈仁芳提出3点建议: /p p   一是制订土壤酸化的分类治理方案。2005年启动的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获得全国各地海量的农田土壤pH数据,应充分利用这一大数据资源研究制订我国土壤酸化的分类防治方案。对土壤pH低于5.0的强酸性土壤,建议在施用石灰等碱性改良剂中和土壤酸度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同步提升土壤的抗酸化能力;对土壤pH在5.0-6.0范围的酸性和弱酸性土壤,建议采用阻控措施,通过提升土壤的抗酸化能力减缓土壤酸化速度。对土壤酸化的提前阻控,可降低治理成本,效果事半功倍。建议结合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耕地休耕试点,优先选择发生严重酸化的土壤进行休耕,恢复土壤肥力和正常功能。 /p p   二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抗酸化能力。 /p p 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促进土壤酸碱平衡,减缓土壤酸化。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酸缓冲容量,显著提高土壤的抗酸化能力。建议在亚热带地区的农田中大力推广各类有机肥,并坚持长期施用。由于畜禽粪制备的有机肥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存在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去除畜禽粪有机肥中的有害物质,避免带来二次污染。 /p p   三是积极研发和推广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农作物秸秆经过热解炭化制备的生物质炭是一种优良的酸性土壤改良剂,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中和土壤酸度,提高土壤pH,而且可显著提高土壤的酸缓冲容量和抗酸化能力,对酸化土壤的治理及化学肥料持续施用导致的土壤再酸化的阻控均有很好的效果,可在较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土壤的抗酸化能力。与传统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炭化还田具有减量化、养分富集、有机物不易分解等优点。施用生物质炭还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但目前主要的做法大多是将秸秆收集到固定场所再进行炭化处理,成本很高,难以推广。建议鼓励相关部门多学科、多专业交叉与合作,加强秸秆田间就地炭化技术以及炭化与机械化还田一体技术的研发,降低秸秆炭化处理成本,为大面积推广消除障碍。 /p
  • 标准工作里程碑:中国人首次担任IEC最高领导职务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21dfdea-2725-43ee-ba70-269d3e845bea.jpg" title=" 1_副本.jpg" alt=" 1_副本.jpg" / /p p   2019年10月25日上午,在第83届IEC上海大会期间,举行了IEC主席交接仪式。现任IEC主席詹姆士· 香农和候任主席舒印彪先后发表演讲并在主席台握手致意。中国专家舒印彪将在2020年起出任新一届IEC主席,这也是IEC成立100多年来首次由中国人担任最高领导职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0c3996ce-3c6e-4a70-bacf-ba3bd3d39999.jpg" title=" 2_副本.jpg" alt="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de9de4c5-0acb-473b-8d39-6092f9101ca0.jpg" title=" 3_副本.jpg" alt=" 3_副本.jpg" / /p p   IE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有“电工领域联合国”之称,IEC提供全球性中立性标准化平台,IEC国际标准提供世界贸易投资通行证,IEC及时满足技术发展趋势需求,对工业化进程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一直致力于为世界电工行业提供最佳的国际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5a9865e0-97b2-4f8f-b6d6-ab13d1e84b0f.jpg" title=" 4_副本.jpg" alt=" 4_副本.jpg" / /p p   据了解,2018年10月22~26日第82届IEC大会期间,IEC各国家委员会一致提名选举现任IEC副主席舒印彪为IEC第36届主席,任期为2020-2022年。舒印彪现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并且是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电力专家,始终围绕超/特高压输电开展技术研究,积极推动我国标准国际化和电工学科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2c1f1ff-c73b-45f8-8deb-cf20a5055479.jpg" title=" 5_副本.jpg" alt=" 5_副本.jpg" / /p p   舒印彪担任IEC第36届主席,是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反映了我国在国际电工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 /p p   strong  IEC第35届主席詹姆士· 香农表示 /strong /p p   舒印彪博士在整个IEC的系统内都是工作最出色、最值得敬佩的人之一。他接手了IEC所有的重大关键事务,拥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深厚技术背景,在全世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是唯一能够胜任IEC主席一职的人选。在舒印彪博士的带领下,IEC一定会迎来一番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p p   在IEC,我们一直相信技术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建立最广泛的国际合作,集全世界人才之力,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找到通用的解决方案。然后,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和全世界共享。在舒印彪博士的领导之下,我们在所有领域都能够走得更加深入。而且,由舒印彪博士担任IEC主席,相关的知识都能够和世界共享,推动合力解决技术难关,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p p   strong  IEC副主席拉尔夫· 施波雷尔表示 /strong /p p   这几年来,舒印彪博士已经在IEC成功地推动了多份白皮书的诞生和发行,并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提升了IEC在行业标准化方面的地位。舒博士提出的大部分建议在IEC都付诸了实践,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推动了多个IEC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比如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物联网委员会等。舒博士具有优秀的技术知识和战略性的眼光,他对电工领域产生了真正的深远影响,大家一致选他作为IEC主席再合适不过了。 /p p   strong  IEC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弗朗兹· 韦斯威克表示 /strong /p p   舒印彪博士积极推进改革,为IEC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所推进的IEC市场战略局工作非常成功,为市场战略局引进了重要发展思路,他因此而声名远扬。我们对舒博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一定会坚定围绕我们的重点计划开展工作,推进一系列改革。他一定会让人们更加了解我们的标准,确保人人都能理解标准和合格评定的重要性及其重要价值。这两方面的工作会越来越清晰明确。 /p p    strong 舒印彪表示 /strong /p p   技术标准可以促进经济全球化,投资便利化,作为国际技术标准组织的IEC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能够被推选为IEC主席,说明中国在电工领域的技术水平走进世界前列。 /p p   中国企业要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向标准的转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主动参加国际治理体系的重构,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p p   IEC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快标准的互联互通,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p
  • 聚光科技举行2018年QC小组成果发布赛
    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同时,我国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而QC小组活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QC小组活动已走过了40年的历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QC小组活动也已走过了13年的历程,聚光科技的QC小组活动遵循PDCA的科学程序,运用统计方法和其他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聚光科技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018年,聚光科技不仅在公司内部开展QC小组活动,还将其推广到各子公司及供应商,通过QC小组的活动方式的导入,共享优秀质量管理平台,进一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根据《聚光科技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在年初共完成227个QC小组活动注册。过程中为确保QC小组活动能顺利、持续地进行,聚光科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如:优秀QC小组成果案例分享会、QC工具培训、QC小组活动年中评审、QC小组活动结项辅导等。另外,每个项目都有一名指导专家参与,及时对各小组进行辅导,提高沟通效率。聚光科技坚持每年召开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赛,总结年度QC小组活动成果,交流和展示各小组运用质量方法的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也注重外部交流,如:多次参加浙江省质量协会主办的QC小组成果发布赛并获得佳绩。QC优秀案例分享会QC小组活动培训  2018年11月21日下午,聚光科技QC小组成果发布赛隆重举行,发布赛邀请了聚光科技总工、子公司分管领导、供应商总经理及聚光科技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担任评委,对从各部门推选出的21个优秀参赛项目进行评选。共评选出了2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为了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同时表彰QC小组活动为聚光科技创造的价值,聚光科技有一整套完善的奖励制度,其中明确规定了奖励方式及奖励金额。这些获奖项目除获得相应奖金外,其QC小组长将会登上公司年会盛典的舞台代表全组成员领取属于他们的那份荣耀。 聚光科技QC小组成果发布赛现场  回顾聚光科技这13年的QC小组活动历程,累积立项数达1274个,带来的经济收益约1.13亿元。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聚光人这种对卓越质量的不断追求,才使得QC小组活动真正发挥出其降本增效、为企业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