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临床研究

仪器信息网临床研究专题为您整合临床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临床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临床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临床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临床研究话题讨论。

临床研究相关的资讯

  • 临床前沿合作 |岛津成像质谱显微镜助力肺癌临床病理研究
    背景介绍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报道,近50年来许多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非小细胞性肺癌和小细胞性肺癌两类。非小细胞性肺癌约占肺癌的80%-85%左右,包括腺癌、鳞癌等。而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15%-20%左右。对肺癌进行准确病理分型对有效治疗肺癌和研究肺癌发病发展的机制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 图1 肺组织示意图 目前临床领域对肺癌的良恶性判断和亚型分型主要依赖HE染色、免疫组化等形态学病理手段,结合NGS(下一代测序技术)分子病理指标进行,这些方法不仅需要涉及多种类型的仪器,耗时长,前处理复杂,且在诊断中十分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和判断,缺乏指标化标准。 借助岛津公司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平台,岛津中国创新中心与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病理科合作开发了多角度肺癌分型病理诊断的新方法。该方法一方面从统计学角度实现对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两种非小细胞肺癌亚型进行非靶向分型,另一方面通过发现的多种小分子空间标志物实现对癌症中心和癌旁组织分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分型,以及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亚型分型的直接判断,从而开辟出一条单独依赖于质谱成像手段即可实现肺癌全流程分型的新路径。 腺癌和鳞状细胞癌非靶向统计学分型利用iMScope对人腺癌与鳞状细胞癌临床样本进行质谱成像数据采集后,使用岛津IMAGEREVEA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在已知腺癌与鳞状细胞癌癌症中心组织的质谱成像对应的显微图像中圈出5个ROI(感兴趣区域)区域(红圈和蓝圈对应区域),每个ROI区域包含大约300个采集点,然后使用IMAGEREVEAL软件中Differential Analysis模块进行PCA(主成分分析)运算,比较二者统计学差异和分类情况。图2 基于PCA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统计学分型 由综合质谱对比结果可见,人非小细胞肺癌的腺癌与鳞癌两个亚型存在大量小分子特征物质和差异物质,直接对综合质谱图中的所有碎片进行非靶向的统计学分析,有助于减少分析工作量,同时可提高统计学分型的直观性和准确性。根据PCA分类图,通过对10个ROI区域(红色点代表腺癌ROI区域,蓝色点代表鳞癌ROI区域)直接进行PCA分析,可以获得两组直接对应腺癌和鳞癌的统计学分类(红色大圈代表腺癌分组,蓝色大圈代表鳞癌分组),该方法不需进行复杂的标志物分析即可直接获得不同类型分型的结果,简单快捷而准确。 肺癌全流程靶向分型利用iMScope对人肺癌临床样本进行质谱成像数据进行采集后,使用Imaging MS Solution Postrun Analysis软件同时对肺癌临床样本的质谱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定向提取m/z 775.55, m/z 885.55,m/z 861.55和m/z 673.48等4个碎片的图像,其中m/z 775.55作为癌症中心与癌旁的空间特征标志物,m/z 885.55和m/z 861.55组合作为小细胞癌(SCLC)和非小细胞癌(NSCLC)的空间特征标志物,m/z 673.48作为非小细胞癌亚型腺癌(AC)和鳞状细胞癌(SCC)的空间特征标志物。 图3 肺癌全流程靶向分型分析流程 通过提取m/z 775.55的质谱成像图,可以清晰观察到其在癌症中心和癌旁组织中呈现不同的分布:该碎片在癌症中心低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通过m/z 775.55,可以实现直接对同一来源肺癌组织的癌症中心区域的精确划分和位置界定,并可以以此为依据,直接指导下一步具体分型研究的实施。 通过提取m/z 885.55和m/z 861.55两种碎片的质谱成像图,可以清晰观察到这两种碎片在癌症中心区域中的不同类型的分型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布:当二者均在癌症中心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时,为非小细胞癌;当m/z 885.55在癌症组织高表达而m/z 861.55在癌旁组织高表达时,为小细胞癌。 通过提取m/z 673.48的质谱成像图,可以清晰观察到其在非小细胞癌的两种亚型中呈现完全不同的分布:该碎片在腺癌(AC)中呈现癌症中心和癌旁组织的均匀表达,而在鳞状细胞癌(SCC)中,仅在癌旁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在癌症中心组织呈低表达。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分型判断流程是在同一个临床样本内进行比较,有效排除了不同来源样本的涉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等干扰因素造成的组间对比的干扰,避免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小 结借助岛津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岛津中国创新中心与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病理科合作开发的多角度肺癌分型病理诊断的新方法,实现了在基于统计学的非靶向层面和基于多种空间标志物的靶向层面的肺癌多角度病理分型,在目前传统临床手段之外,开辟出一条操作简单且更易于指标化的新路径。成像质谱技术为肺癌等重大疾病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病理分型研究提供了准确的物质定位定性和定量信息,未来有望为临床病理研究和应用等多个领域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实验数据和基础信息。
  • 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式启动
    8月29日,科技部、卫生计生委、总后卫生部在京联合启动首批1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批中心涉及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病、代谢性疾病6个领域。   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根据整体战略部署,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承担起提出攻关方向、搭建公共平台、培育专业人才、优化管理机制、搭建协同网络、组织开展研究、推动转化应用、强化基层能力等任务。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介绍,为有效解决中国医学科技整体投入水平相对较低、尤其临床研究方面薄弱这一问题,科技部等8部门共同制定了《医学科技发展&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将 &ldquo 建设一批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rdquo 以及&ldquo 打造一批跨学科、跨地域的专科临床协同研究网络体系&rdquo 作为重要任务,旨在优化探索临床研究的组织模式,打造更加高效的临床转化平台,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技术研究普及平台。他认为,设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系统构建我国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重大举措,是生物医药科技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整合集成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的重要依托。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将推动我国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快速发展,切实提高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等。   据悉,下一步,将在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妇科、消化系统等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
  • 干细胞临床研究等法规望发布
    “2012年国际抗衰老生命科技产业发展论坛”3日在天津举行。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祖泽介绍,中国将逐步推动干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工作。由相关部门起草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讨论稿)》、《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讨论稿)》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讨论稿)》已于今年9月底上报国家卫生部干细胞临床研究领导小组,将择机公布。业内人士认为,上述部门法规的出台有助于中国规范干细胞行业发展,尤其是临床治疗领域 最终促进干细胞治疗产业化发展。   据透露,未来干细胞药物或医疗技术申报将遵循新药申报的模式进行,但在一些具体要求上将有所区别。其中,《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特别强调干细胞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干细胞的建立、采集和分离 干细胞的体外操作以及干细胞制剂的检定与质量控制。   论坛当日,中源协和(600645)与英国细胞治疗有限公司(CTL)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希望就自体中胚层基质细胞治疗心脏衰竭技术开发和商业化开展合作。双方共投资800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中源协和与CTL各占51%和49%。合资公司将获得CTL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体中胚层基质细胞治疗心脏衰竭技术在大中华区的独家使用权,用于开发和商业化,年限为11年。
  • 中美拟联合设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广州11月13日电 中美计划打造国际级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展联合研究项目。这是记者13日从广州中山大学得到的信息。   当天,中山大学和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召开合作项目进展报告会,双方将率先开展为期两年的一期合作,主要围绕人才培养、种子基金合作项目、基础设施评估和体系建设等方面,其中肝病、外科、糖尿病、孤独症、公共卫生领域的5个研究项目将成为种子基金合作项目的首期工程。   据中山大学副校长黎孟枫介绍,中山大学为促成两校合作研究,设立了种子基金,以启动双方研究者合作研究为目标,连续两年每年资助5个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者发起的研究项目,每项目资助5万美元,培育两校学者共同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   今年的种子基金项目评选在美方学者当中反应热烈,共有121份申请书竞争,经过两校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以上5个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的负责人也与中山大学多个附属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黎孟枫强调,这五个研究领域都是双方院校的优势项目,最终会让中美两国的临床研究带来新的变化,从而让病人受益。   2013年3月,中山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医学国际部签署协议,在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启动首期两年的合作项目。   按照协议,双方将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最大规模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也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支持,并于今年9月份被中国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这是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本次合作中,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科研人才成为合作重点。为此,美方将此品牌课程原汁原味地带到中国,以与美国课程一样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在中山大学开办相关课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其中,医学、公共卫生、空间科学等学科闻名世界,是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拨款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经费最多的大学。截至2012年,该校共有36名校友获诺贝尔奖。   据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院长丹尼尔· 福特介绍,此次合作项目也是该校在临床与转化研究领域的全球第一例合作,但由于这36名获得诺贝尔奖校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因而并未加入到此次合作项目中来,但曾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校校友卡罗尔· 格雷德如今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临床研究,或许她会考虑今后参与到此次合作中来。
  • 首批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名单
    关于首批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名单的公告2016年 第12号  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国卫科教发〔2015〕48号)的规定,根据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对申报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进行的材料审核和公示结果,现公布首批通过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   特此公告。   附件:首批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名单 国家卫生计生委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6年10月24日序号 机构名称 地区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2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市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5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6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市7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天津市8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9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市10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北省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省1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14上海市东方医院上海市1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1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17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省18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1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20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21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省2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2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24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25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26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省27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28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29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30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
  • 国内首个全基因组测序临床研究在沪启动
    p   儿童罕见病诊断领域10日率先启动创新型临床研究项目,将系统地评估全基因组测序在不明原因智力落后/发育迟缓、多发畸形等罕见未确诊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指征及诊断效果,通过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关联统计分析我国临床应用和共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全基因组测序在儿科临床应用、实验室的检测及报告,并构建我国儿童遗传疾病检测基因组数据库。 /p p br/ /p p   项目由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共同发起,其中新华医院亦是上海市罕见病诊治中心。 /p p   “基因测序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一代的基因芯片和二代测序。此次推动的将是真正的全基因组测序。” 这一项目负责人,新华医院儿科专家、上海儿科研究所分子平台负责人余永国教授说,“单基因、全外显子、基因芯片等现行的基因测序方法在临床上仍然无法对一些罕见病做出明确诊断,有患者要耗费3、5年经过7次基因检测才能确诊,而全基因组测序可以检测出此前无法检测的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变异等。这一技术如果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望大大提高罕见病的诊断。 /p p   “为儿童罕见病诊断,提供全基因测序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即便是患者材料的审核都非常关键,新华医院目前严格执行相关方案,这些方案都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严格审批。”余永国介绍,“根据方案,应由临床医生筛查临床资料,由实验室重分析测序数据,由此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p p   目前阶段,在罕见病诊疗中,诊断更重于治疗。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确认的罕见病种约6000至7000种,约有80%的罕见病是由遗传缺陷所致,其中一半的罕见病患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发病,但大部分罕见病的成因目前尚不明确。 /p p   项目将探索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数据解读,明确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筛选鉴定疾病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和药物靶点,为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临床应用标准和共识,指导各医院的儿科临床应用,提高儿科医生诊疗儿童罕见病的整体水平。最终,逐步构建中国儿童遗传疾病检测基因组数据库。 /p
  • 首个三价新冠疫苗临床研究在智利获批
    科兴公司获悉,智利公共卫生研究院已批准了一项评价科兴三价新冠(原型株、德尔塔株、奥密克戎株)灭活疫苗和单价奥密克戎株灭活疫苗的临床研究。  “此次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设计,将对三价新冠疫苗和单价奥密克戎株灭活疫苗在成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研究。”科兴生物新闻发言人刘沛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研究将评估三价新冠疫苗所激发的抗体针对不同毒株的中和能力。  资料显示,该研究是全球首个多价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研究,将在已完成4剂新冠疫苗接种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中进行。研究计划招募826名已完成4剂新冠疫苗接种的志愿者,根据接种史分为异源组(已接种2剂科兴原型株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后,又加强接种2剂mRNA或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同源组(已接种4剂克尔来福)。其中异源组576名志愿者分为3组,分别接种1剂三价新冠病毒灭活疫苗、1剂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或1剂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同源组的250名志愿者分为两组,分别接种1剂三价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或1剂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  据介绍,已经完成的临床前研究显示,两款疫苗均安全、有效。该研究将为科兴新冠变异株疫苗的应用提供可靠数据,指导后续针对新冠变异毒株的疫苗研发工作。此前,专门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灭活疫苗已经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科兴方面表示,预计9月将获得单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数据,并向有关国家药物监管机构申请紧急使用授权。
  • 解吸电喷雾电离(DESI)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解吸电喷雾电离(DESI)是沃特世的一项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质谱成像技术,可以对样品表面化合物组成、空间分布情况及相对丰度进行快速分析,通过DESI原位质谱成像可获得标志物的位置信息,帮助深入理解疾病机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研究。与MALDI等传统质谱成像不同,DESI是一种大气压环境下的质谱成像技术。无需标记和基质辅助,只需要较少的前处理过程;而且其对组织的破坏性更小,同一组织切片可以反复多次成像或成像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成像,因此DESI质谱成像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在临床应用的转化方面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DESI的原理在大气压环境下,将DESI喷雾溶剂连接于毛细管上,施加一定的高电压,在氮气的辅助下形成带电喷雾液滴,轰击样品表面,使得带电溶剂与待分析物同时发生解析和电离,离子沿着传输毛细管进入质谱,进而完成化合物的检测。DESI的优势与传统质谱成像相比,DESI原理设计更为简洁,是更类似于ESI的软电离技术。除了可获得化合物全谱母离子信息外,还可根据化合物的性质选择是使用正离子模式还是负离子模式采集,有助于发现更多类型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另外,作为软电离技术,DESI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样品的破坏性更小。同一片组织切片可进行多次成像,成像后依然能进行免疫组化等其他病理成像分析,并且可以将多种成像结果叠加分析,形成多维数据集,从而更加深入精确地揭示生理病理过程。DESI成像与HE染色结合HE染色作为临床病理学的金标准常被应用于临床组织分型。而由于DESI是一种无损技术,其成像分析后的样品可以直接做HE染色分析。Livia S. Eberlin,Xiaohui Liu,R.Graham Cooks等在《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的《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hen MALDI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of Lipid and Protein Distributions in Single Tissue Sections》中提到:同一个组织切片,可以先用DESI做小分子成像,再用MALDI做蛋白成像,最后洗掉基质做HE染色(Anal.Chem.2011, 83,8366 8371)。与代谢组学相结合,从标志物的定性、定量、定位三个角度去阐述科学问题Koshi Nagai等通过UPLC-QTOF-HDMS淌度非靶向的Global metabolomics/metabolic profiling G-Met方法和DESI-MSI的组合对38个HCC患者的肝癌组织与72个非癌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Gs种类与肿瘤分布有关。这说明DESI可用于表征肿瘤细胞的进展并发现前瞻性生物标志物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2020;PMID:31412144)。该分析首先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找到标志物TGs,然后用DESI对标志物TGs进行成像分析,并通过成像图找出癌组织、正常组织、癌旁组织等。该研究指出,DESI可进一步为标志物的功能分析提供定位信息,此外DESI还能更客观准确地提供组织病理分析。通过DESI对组织切片中的小分子代谢物和脂质进行空间组学研究,找出标志物Dehoog等采用DESI-MS技术对178例甲状腺组织标本进行分析(PNAS,2019, 116,43,p21401),获得了正常甲状腺、良性滤泡性腺瘤(FTA)、恶性滤泡性癌(FTC)和乳头状癌(PTC)组织的分子特征图谱(图B)。根据获得的正常和病变甲状腺组织的DESI-MS代谢谱图特征(图C)建立了检验统计分类模型,并用以预测甲状腺病变的疾病状态,包括良性甲状腺对PTC和良性甲状腺对FTC。预测模型随后被用来预测从临床FNA样本中提取的甲状腺细胞簇,并获得的DESI-MS成像数据(图D)。在一项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中,证实了这种方法在术前诊断来自FNA活检的不确定甲状腺结节方面的高性能,以及这种方法的潜力,进而可能减少诊断性甲状腺手术的次数。结果表明DESI-MS成像极有希望应用于临床实践,成为有价值的甲状腺肿瘤诊断工具。DESI样品制备流程非常简单,生物组织样品做冰冻切片即可,其他的样品也可直接进行分析。并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无需喷涂基质,省去了基质选择、点靶、进靶等繁琐的操作;而且由于无基质干扰,DESI得到的数据也更为干净。因此,DESI可更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复杂样品表面化学成分的原位成像分析,更有助于临床转化。综上,DESI作为新一代质谱成像技术,具有灵活、简便等诸多优势,这使得DESI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开展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与DESI成像结果相互验证、补充,多角度发现与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 国家863临床研究实验室落户天津
    28日,科技部“国家863计划临床研究实验室”落户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项目负责人、天津市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张鹏表示,实验室的成立,将加速我国体外诊断技术国产化进程,降低老百姓医疗费用,提升我国体外诊断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863计划临床研究实验室”将承接我国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和医疗技术领域体外诊断技术产品开发重大项目的试验,突破一批体外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在临床检验设备、试剂、原辅料、监测、推广方面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提高体外诊断产品在高端市场上的国产化率。   项目负责人、天津市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张鹏说,这种转化平台的建立将吸引国内众多的高新民营企业到来。我们有信心把国内生物医药公司生产出来的原创的一些产品进行国际比对,按照国际标准,使它能够达到真正用到病人身上、符合国家标准。   体外诊断是指将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从人体中取出后进行检测进而进行诊断,是相对于体内诊断而言。临床诊断信息有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而其费用约占医疗费用的20%左右。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早期发现和预防以及国民健康促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体外诊断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环保、司法、口岸防疫等领域,在监测过程中需要相应的仪器和试剂。而目前应用于体外诊断的仪器和试剂,在某些领域90%都要依靠国外进口,尤其针对一些尖端医疗诊断领域,几乎全部需要国外进口。   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政策协调处处长邱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实现一些高端的诊断产品能够实现部分的国产化替代,大幅度的降低临床诊断方面的费用,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实惠。
  • 立足慢病健康管理研究 湖南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近日,“2022五湖健康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科技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湖南省慢病健康管理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据悉,今年初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牵头的“慢病健康管理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将立足健康管理研究中的瓶颈问题,开展创新科学研究、人才梯队培养,建设教育示范基地。据悉,该中心拟重点加强以“血管健康”为中心的心血管及代谢疾病早期筛查评估与健康管理,以“女性健康”为中心的围绝经期和女性“两癌”早期筛查与健康管理,以“预防癌症”为中心的高发恶性肿瘤早期筛查与健康管理。同时,该中心将开展慢病早筛适宜技术研发和5G智慧慢病健康管理,启动慢病信息采集与建档、慢病风险评估、慢病风险干预和慢病监测随访等工作,最终搭建成一个含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合作的研究平台。此外,该中心有望建成湖南省最大的血管健康临床大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建立湖南省最大的肺癌、肝癌、胃癌临床大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搭建湖南省女性健康临床大数据库,绘制湖南省女性健康地图,探索疾病危险因素。
  • 雷尼绍发布拉曼新品 助力临床研究
    p   2019年3月,雷尼绍发布一款拉曼光谱新品——RA816生物分析仪,这是一款紧凑型的台式拉曼成像系统,主要用于生物和临床研究。该仪器易于使用,可以从一系列生物样本,包括组织和生物液体中快速收集详细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9ad0ad1b-347f-4bcb-8895-531765a253a8.jpg" title=" RA816 Biological Analyser.jpg" alt=" RA816 Biological Analyser.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RA816生物分析仪可以帮助生物学家和临床医生识别和评估不同阶段疾病的生化变化。他们不需要事先知道特定的分子靶标,不需要费时的标记或染色,就能获得完整的生化信息。易于使用的硬件和软件使其成为适用于临床研究环境的、性能非常高的拉曼光谱工具。 /p p   RA816生物分析仪可以快速获取生物样品中生物化学物质的分布和数量方面的详细信息,包括组织活检、组织切片和生物液体。它将拉曼光谱的生化分析能力和先进的光学、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在一起,行成一个紧凑、简单易用、强大的系统。用户可以从生物样本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从组织中外源和内源化合物的分布,到检测药物相互作用和组织损伤引起的蛋白二级结构变化。 /p p   雷尼绍生命科学高级应用科学家Martin Isabelle说:“该生物分析仪是专门为生物和临床用户设计的,这款仪器可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多种分子元素,节省了时间和金钱。高特异性有助于早期发病的疾病标志物的发现和验证,使拉曼成为临床研究的理想工具。” /p p   据悉,雷尼绍的RA816生物分析仪已经在多个地点进行了广泛的测试,包括英国牛津拉德克利夫医院(Oxford Radcliffe Hospital)的神经肿瘤科和位于意大利米兰的Humanitas医院(Humanitas Hospital),他们研究脑组织,对神经胶质瘤进行基因分类。 /p
  • 中美精准医疗临床质谱高峰论坛暨“临床质谱研究与产业联盟”筹备启动仪式即将举行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noimg/d38c6f26-4c82-44c2-a976-6c2b766f8994.jpg" title=" 1.png" / /p p   健康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随着中国政府推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p p   临床质谱技术近年来飞速进步,已经逐渐从科研向产业化发展。“临床质谱研究与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风口上应运而生。众所周知,临床质谱与二代测序、精准影像并称为精准医疗三大检测工具。临床质谱既可以替代生化、免疫用于现有临床标志物的精准检测,又可以从分子层面对蛋白质组、代谢组进行动态且精准的监测,实现真正的疾病早期预警和精准诊断。联盟成立后,将致力于临床质谱的制造和应用的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促进临床质谱技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p p   值此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召开之际,同期将举行中美精准医疗临床质谱高峰论坛暨“临床质谱研究与产业联盟”筹备启动仪式,共同推动中国临床质谱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为检验医学服务。 /p p   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业内顶尖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联盟的成立得到了中美专家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成彬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府伟灵教授、美国AACC临床转化科学科主席朱玉胜教授将出席大会并讲话。同时,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代谢组学技术中心主任Trent Northen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主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国旺教授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李岩教授将在筹备大会上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和对产业发展的观点。 /p p   此外,联盟筹备期间得到了张玉奎教授、陈洪渊教授、马银法教授、赵英明教授、王则能教授、杨芃原教授、陆豪杰教授等多位质谱行业资深专家的指导。他们的支持必将成为产业发展厚积薄发的力量源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noimg/34e4c60b-ebcc-4cb0-892a-ead9f59cca62.jpg" title=" 2.png" width=" 200" height=" 286"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86px " / /p p strong   理事长寄语: /strong /p p strong   府伟灵教授 /strong /p p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p p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p p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p p   “今年是中美精准医疗临床质谱高峰论坛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年,它为临床医疗领域的专家们搭建了临床质谱研究的交流平台。我很高兴看到众多业界同仁积极响应此次论坛,为推动中国临床质谱技术的发展群策群力。此外,中国质谱发展正进入一个‘新时代’,临床质谱研究与产业联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必将促进质谱技术临床应用转化,助推精准医疗发展,为国家健康和疾病治疗战略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noimg/1277f28d-7d73-4049-9b38-b09d004f3c67.jpg" title="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更多详情请扫描二维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联系人:林兆秋(联系电话:+86-13761649634) /p p br/ /p
  • LIFE推动研究领域 造福临床应用
    推动研究领域,造福临床应用——Life Technologies赞助第28届MSB研讨会 由上海生命科学院和中科院联合主办的2012年第28届国际微尺度生物分离与分析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Scale Bioseparations and Analyses,MSB)在上海顺利举行。MSB是全球最权威的生物分析研讨会,Life Technologies作为主要赞助商参加了此次会议。 MSB旨在推动微尺度科学的思维创新,为学科的沟通交流提供平台,今年的主题为MSB in MSB(分子系统生物学中的微尺度生物分离与分析),内容涵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会场中,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济济一堂,发言包含了从理论假设到实践操作,理论、方法、设备、技术等各个方面。 Life Technologies为此次会议带来了Ion ProtonTM基因测序仪及QuantStudioTM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Ion ProtonTM是基于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的高通量台式测序仪,以其低成本、高速度和准确性著称。QuantStudioTM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则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灵活的通量、简单的工作流程以及直观的操作软件。由于产品卓越的性能和人性化的设计,Life Technologies的展台吸引了大批专家的眼光,相信Life Technologies研发团队的努力能够为生物分离与分析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准确更便捷的产品。 会议期间,来自主办方生物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李亦学教授莅临Life Technologies展台,与Life Technologies的技术人员交流了仪器的使用心得,并对目前基因测序行业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分析。李教授认为,MSB的会议旨在不断促进生物分析科学的发展,随着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临床肿瘤诊断、生物标志发现等等的基础研究的推进最终将会造福于临床,推动社会发展。 Life Technologies长期服务于生物分析领域,拥有不同层次的应用产品和服务。参加此次会议,Life Technologies通过聆听科学家的反馈,了解研究者的需求,会在未来投入更多的努力,带来更优越的产品。 李亦学教授与Life Technologies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李亦学教授莅临Life Technologies展台Life Technologies展台
  • 岛津先进医疗保健案例临床科研探究丨使用质谱探索生物标志物和临床应用前景研究
    随着社会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如何延长健康寿命成为了迫切的课题。岛津长期致力于X射线成像诊断和质谱分析技术,以医疗、成像技术的可视化、以及使用质谱仪进行定量分析为基础,在可显著改善医疗保健未来的研发最前线,与合作伙伴一起,日日探索。通过预防、超早期诊断,进行身心负担较少的治疗,妥善管理预后,尽可能地延长健康的生活。岛津的先进医疗保健事业愿与大家共创未来。使用质谱探索生物标志物和临床应用研究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进一步了解疾病发病率和各种疾病的进展提供信息。判断是否罹患癌症或某些疾病及其进展程度,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极为重要。因此,探索研究有效反映病情和疗效的新生物标志物是近年来兴起的临床科研领域。在这些临床应用的各种研究中,高灵敏度的质谱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有望开发体外诊断和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法。什么是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是对疾病相关化合物,如尿液、血液和组织中所含的代谢物或蛋白质等物质的生物学鉴定和分析测量。这些标记物可作为定量掌握某些病情和体内生理变化的指标。联合研究合作伙伴方“我的研究重点是了解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使用质谱作为主要工具来发现与心脏病发病相关的化学特征。最近,利用质谱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我们发现了一种叫做三甲基胺-N-氧化物(TMAO)的物质与心脏病的发生有关。补充功能研究发现,在动物模型中,TMAO既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并且人体和动物模型均确认其为肠内细菌所产生的代谢物。我坚信,未来质谱分析技术将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监测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涉及的仪器仅限医学科研使用,不得用于诊疗及其相关流程。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AB SCIEX质谱技术临床研究应用研讨会举办成功
    2012年7月30日下午两点,北京潇湘大厦5楼会议室座无虚席,AB SCIEX质谱技术在临床研究领域的应用研讨会在此成功举办,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副会长,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康熙雄教授主持,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第二届系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会议”的技术讲座的形式召开。   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近几年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得到快速扩展。在维生素D、固醇类激素、氨基酸、脂肪酸、肉碱的检测,治疗药物监测,毒物鉴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使国内广大临床工作者了解质谱技术,推动质谱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AB SCIEX 公司特邀请美国资深专家刘华芬博士做有关质谱技术临床研究应用的专题报告。   会议得到了临床检验界的各位老师的积极关注,参会的有北京妇产医院赵娟副院长,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鲁辛辛主任,北京世纪坛医院检验科张曼主任,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苏建荣主任,北京宣武医院检验科王培昌主任,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袁慧主任,北京儿童医院检验科宋文琪主任等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28家医院的检验科主任及8位主任秘书,以及从天津泰达心血管医院的两位老师,参会人数接近40人。    会上,各位老师对质谱技术在临床研究领域的应用表现出极大兴趣,如质谱在维生素D研究检测方面的应用,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研究方面的应用等方面各位老师都向刘华芬博士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气氛非常热烈融洽。     会后,我们在潇湘大厦宴会厅举办了答谢晚宴,与各位与会老师亲切畅谈,各位老师都高度肯定了这次会议,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对于质谱技术在临床研究的应用增加了了解,对今后临床工作的开展打开了思路,很有帮助,并建议公司能多办几次这样的研讨会。
  • 第二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始申报
    日前,在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试点建设的基础上,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总后勤部卫生部展开了第二批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和认定工作。   申报领域包括:妇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心理疾病3个疾病防治领域,每个领域建设1-3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申报条件分别是三级甲等医院,法人单位;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能力突出,2006年以来在申报领域牵头主持过不少于1项国家科技计划临床研究项目/课题,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势明显;申报单位能够为拟申报的中心建设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包括人员、场地和配套经费等;鼓励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科技、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对申报单位提供经费支持;同一所大学所附属的医疗机构在同一领域只能独家或联合申报一份申报书;综合性医院可申报其中两个疾病领域,专科性医院只能申报其中一个疾病领域。   申报材料于2013年11月30日前报送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逾期不予受理。   科技部、卫生计生委、总后卫生部在8月29日,启动了首批1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包括: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涉及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病、代谢性疾病6个领域。中心将承担起提出攻关方向、搭建公共平台、培育专业人才、优化管理机制、搭建协同网络、组织开展研究、推动转化应用、强化基层能力等任务。
  • 科技部公示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为落实《医学科技发展&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科技部会同卫生计生委和总后卫生部拟试点建设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经各有关部门、地方推荐,形式审查,实力评估,视频答辩和综合评审等,确定了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病)、慢性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6个疾病领域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3年6月8日至6月17日。 领域 依托单位 心血管疾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神经系统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慢性肾病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恶性肿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呼吸系统疾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卫生部北京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代谢性疾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如对公示对象有异议,请向科技部书面反映,凡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要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要具实名并附联系方式。对匿名或无具体事实根据的举报,不予受理。   联 系 人:张兆丰   联系电话:010-58881468   电子邮箱:zhangzf@most.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5号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邮  编:100862
  • 我国拟试点建设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的高地,以新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疾病防治技术发展,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拟试点建设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和疾病防治协同研究网络。现就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要求   1、在恶性肿瘤(以肺癌、肠癌、乳腺癌、肝癌为主)、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病、代谢性疾病等6个重点疾病防治领域进行试点。每个领域试点建设1-3个国家中心。   2、国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本领域重点疾病防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提出本领域国家重点研究任务和实施方案;搭建专业化的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临床研究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探索并优化临床研究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搭建协同研究网络,重点组织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诊疗规范研究;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评价研究和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等;拟订诊疗技术规范,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优化服务模式,建立有效的技术推广机制,指导和提升基层卫生人员诊疗服务能力。   二、申报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   2、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能力突出,“十一五”期间在申报领域牵头主持过不少于2项国家科技计划临床研究项目/课题,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势明显。   3、申报单位应为法人单位并能够对拟申报的中心建设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   三、申报事项   1、每个医院原则上只能申报其中一个疾病领域。   2、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提出申请,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卫生主管部门推荐,向科技部报送。   3、申报单位须提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书》(格式见附件)纸质材料一式10份及申报材料电子版的光盘。   4、申报材料请于2012年9月15日前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逾期不予受理。   5、科技部会同卫生部、总后卫生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联 系 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范玲   联系电话:88225158 电子邮箱:fanling@cncbd.org.cn   联系地址:北京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4号楼(100039)   联 系 人: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张兆丰   联系电话:58881468 电子邮箱:zhangzf@most.cn   联系地址:北京海淀区复兴路乙15号(100862)   附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书.doc   科技部   2012年7月5日
  • CFDA将核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合同研究组织
    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9月9日发布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合同研究组织开展临床试验情况的公告(2015年 第172号) br/ /p p   2015年8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情况的公告》(2015年第169号),有1094个品种提交了自查资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对所涉及到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下简称临床试验机构)和合同研究组织(CRO)进行核查。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p p   一、承接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和Ⅰ期临床试验的临床试验机构82家(见附件1),其中,7家临床试验机构承担生物等效性试验和Ⅰ期临床试验数量20项以上,分别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63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2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0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9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31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2项)、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项)。 /p p   二、承接Ⅱ、Ⅲ期药物临床试验的临床试验机构383家(见附件2),其中,13家临床试验机构承担了60项以上,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14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73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70项)、北京协和医院(69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68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68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68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6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6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65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65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1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1项)。 /p p   三、承接临床试验的CRO126家(见附件3),其中,6家CRO承接临床试验数量20项以上,分别是广州博济新药临床研究中心(70项)、沈阳亿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46项)、安徽万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41项)、上海凯锐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8项)、北京万全阳光医学技术有限公司(27项)、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项)。 /p p   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自查资料涉及的临床试验机构和CRO将进行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发现存在真实性问题的临床试验机构和CRO,按照2015年第117号公告的要求进行处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并对其以前完成的全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进行追查。发现已批准生产或者进口品种药物临床试验存在弄虚作假的,吊销生产企业的药品批准文号,吊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p p   五、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查前,临床试验机构或CRO应主动开展自查,发现存在不真实问题的,应主动将情况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并督促申请人主动退回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退回的申请人和品种名单,不予核查及立案调查。 /p p   六、对申请人、临床试验机构、CRO有弄虚作假情形的,欢迎研究人员、医务人员通过12331电话或网络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举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奖励。 /p p 附件: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rar.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9/ueattachment/ef856d1c-1f96-48de-a381-ffe5e6e78da3.rar" 承接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和Ⅰ期临床试验情况.rar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rar.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9/ueattachment/47fda04e-2df8-4171-afd1-ca19764c22d5.rar" 承接Ⅱ、Ⅲ期临床试验情况.rar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rar.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09/ueattachment/8185b92d-7d98-4124-bee9-e85efec44f8a.rar" CRO承接临床试验情况.rar /a /p p br/ /p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与支持临床医师创新研究
    2023年12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包括:深化人才资助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分类申请与评审模式、持续激励原始创新、继续开展“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评审机制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持续推进国际(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做好重大类型项目资助统筹、持续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持续优化申请要求,减轻申请与评审负担、加强依托单位管理、严明评审纪律,深入推进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基金要闻两则: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改革支持青年科学家,尤其是女性研究人员 |《自然》专访1. 拓展了“杰出青年科学基金”(DYS)项目,提供五年资助,部分项目可申请第二个五年支持。2. 将申请“杰青”的女性年龄限制放宽3年至48岁。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两大任务:资助基础研究项目和支持优秀的青年科学家。4. 改革的宗旨是提供长期稳定的资助。5. 2023年,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项目共资助了4万多人。6. 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基础研究。2024年,政府的科技预算增加了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收到了363亿元。7. 中国对基础科研的投入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私营领域的投入有限。两个扩大基础科研资助的计划,一是向中央政府申请更多经费,二是与企业和当地政府共建基金,由双方共同出资,通过共同启动基础科研项目的做法,最终惠及企业和当地政府。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了国际科研资助部,鼓励中国研究者开展国际合作,也鼓励国外科学家来中国发展。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向临床医师单独设立新赛道—— “鼓励医生把更多时间留给病人”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次为临床医师单独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新赛道。2. 旨在支持临床医师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让医生回归临床并基于临床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以解决临床问题、提高诊疗效果为目标,推动更多真实、可靠、有价值的医学科技创新。3. 评什么?怎么评?现场评审专家中2/3为一线医生,1/3为基础科学家,评审关注申请人标志性成果三项要点——“发现或发明了什么”、“发现的科学意义或发明的价值”以及这些发现或发明的“真实可靠性”。
  •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京揭牌
    p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揭牌。该中心将围绕延缓衰老和老年疾病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整合国内临床和基础研究资源,构建全国性老年医疗服务技术网络和科学创新体系,引领国家创新老年疾病诊疗、研究和健康管理模式,为实现重大战略转型和决策提供依据。 /p p   该中心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为主体,涉及全国近千家医院和科研单位。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介绍,目前已建立帕金森病、脑卒中、抗衰老等13个临床和科研协作联盟,近期还将建立高龄外科中心、老年多系统疾病诊疗中心等特色临床机构,并建设多组学、干细胞、神经影像等5个创新研究平台。“主要临床科研任务是突破帕金森病、脑卒中等老年重大慢性疾病防治及高龄外科围手术期评估、老年用药管理、老年共病、老年重症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 /p p   当前,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提升老年疾病防控能力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政部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据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发布的《中国中老年健康状况白皮书》,我国中老年人群目前主要面临认知健康、心血管健康和骨骼健康三方面的健康风险。 /p p /p
  • 安捷伦与三星医疗中心合作开展临床研究项目
    2012年7月19日,安捷伦科技公司宣布两项合作,分别是与三星医疗中心达成合作,以及在韩国创建一个新的神经代谢组学研究中心。   根据第一项合作的协议条款规定,位于韩国汉城的三星实验室医学遗传学研究部(其是三星医疗中心专注未来医学的研究中心的一部分) 将使用安捷伦的生物分析仪器用于临床标本的分析,及开发新的临床实验。   合作协议中所涵盖的仪器包括安捷伦6530 Q-TOF LC/MS平台和6430三重串联四极杆LC/MS系统。   三星医疗中心负责研发的执行副总裁Sung-Hwa Hong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基于与安捷伦合作备忘录,合作伙伴将合作发现和确证在临床试验中应用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 涉及激素和维生素应用方法的开发 以及某些癌症和疾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开发。”   韩国及南亚太平洋地区安捷伦合作总经理Rudolf Grimm补充说,来自三星及安捷伦的研究人员计划在联合研究项目上展开合作,以评估未来在临床中使用的创新和“强大”的分析技术。   此外,安捷伦表示,“其已经在韩国大邱建立了神经代谢组学研发中心,这将作为安捷伦与大邱情庆北科学技术学院(DGIST)脑科学系开展协同研究工作的基础。这项合作是安捷伦在亚洲脑科学代谢研究领域的第一次合作。”   这两项合作协议的财务及其他条款尚未披露。
  • 颜光涛研究员:分析测试技术真正落地临床仍较为局限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1)将于2021年9月27日-29日开幕。大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生命健康领域将邀请业内权威科学家探讨电镜、神经化学、蛋白质组学等最新技术进展,并同时召开生命科学、标记免疫分析等10个分会报告会。近期,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仪器信息网特别组织了BCEIA 2021系列专访,邀约参与学术报告会组织和筹备的各领域专家,解读会议主题,分享学科发展趋势与仪器创新研究方向等,以飨读者。我们请标记免疫分析分会负责人颜光涛研究员就分会设立的背景意义、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体外诊断领域市场的发展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宗旨:在体外诊断全产业链中发挥协同效应自1985年以来,BCEIA学术报告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吸引众多海内外知名分析仪器科学家参会交流。三十多年以来,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对我国分析科学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成就了国产科学仪器的研发与使用,也培养了大批分析测试人才。据统计,分析测试相关领域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位,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达17位。BCEIA展会将会对国家生命科学领域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今年标记免疫分析分会的主题是“创新转化,共赢发展”,意味着用户端、产品供应端、渠道商以及政策的制定者等,都能够参与其中,这为国民大健康的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助力。据颜光涛研究员介绍,标记免疫分析分会是近5年才加入到BCEIA学术报告会中来。在BCEIA展会成功举办多届的优良基础上,标记免疫分析分会从医学领域端切入分析测试技术,力求不断发掘新的技术与设备,促进该领域行业人才和学术交流。分会组委会的初心是想把体外诊断这条产业链中所有参与人员都囊括进来,以达成跨学科交流的目的,共同促进行业有序良好发展。颜光涛研究员对体外诊断产业链进行了解释,他认为体外诊断行业需以检验科为轴心,上游仪器试剂厂家提供试剂和服务,下游临床医生提供实际的临床使用数据,通过将整个闭环过程反馈到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从而制定、调整有关行业政策。所以标记免疫分析分会的目标定位非常清晰,即促使体外诊断产业链各个环节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进而带动整体产生协同效应。这对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次标记免疫分析分会邀请到了诸多不同细分领域的权威专家,分析测试领域知名专家如北京大学周江教授、清华大学赵美萍教授等,检验领域知名专家如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研究员,临床应用专家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崔巍研究员,标志物检测专家军事医学科学院叶棋浓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寿成超教授等。这些专家对行业和学科的发展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千家体外诊断企业分食1200亿市场 竞争异常激烈体外诊断领域本身代表了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领域。近年来,我国体外诊断市场飞速发展,尤其是疫情以来,分子诊断和POCT快检发展大大提速,行业内许多公司发展速度甚至超过100%。在2020年,整个体外诊断行业的产值为1200亿人民币,这1200亿的产值与美国体外诊断市场相比差距达五倍之多,而其中还有60%~70%为国外品牌,所以国内外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国内有上千家体外诊断企业,竞争非常激烈。尽管如此,国内体外诊断市场发展距离民众对健康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所以颜光涛研究员呼吁政府和企业家要有清醒的认识,摆正位置,在投资体外诊断领域方面应该经过深刻思考,不能盲目行事。深耕标记免疫分析技术20年 多次获得高规格成果奖项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国家体外诊断产业和对大众健康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颜光涛研究员所在团队深耕于标记免疫分析技术领域20余年,见证了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从放射免疫分析发展到酶免疫分析,再发展到荧光免疫分析,最后发展到时下热门的化学复合免疫分析,以及电化学复合免疫分析、时间分辨免疫分析等技术。可喜的是,2020年颜光涛研究员所在团队荣获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颁发的CAIA奖特等奖。同年该团队还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题目为《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建立以及临床应用》。据了解,作为临床医务人员,这类技术能够获得如此高规格级别的成果奖项非常艰难。“所以我感到非常欣慰,相信团队未来会产生更丰硕的成果,也希望其他医院团队也能紧随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旗帜,取得更多实用有效的突出成果。秉承‘创新、共赢、发展’的信念,预祝本次BCEIA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此外,在谈到分析测试技术的作用时,颜光涛研究员认为该类技术本身对于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如MALDI-TOF、色谱、光谱等技术,但这些技术真正落地临床应用仍然较为局限。经典的核磁技术对传染病检测、生殖系统和遗传病检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拉曼化学发光、高分辨电泳等分析技术可以直接检测血清样本,对临床有直接指导作用。
  • CDE发布人源干细胞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原则!
    为规范和指导人源干细胞产品的非临床研究与评价,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人源干细胞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见附件)。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特此通告。附件:人源干细胞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2024年1月12日
  • 首个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出来了 全球7项研究同步开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备受关注的新冠病毒肺炎潜在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第一份临床研究报告,于4月10日在线发表于由美国麻省医学协会所出版的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4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a9f463ee-605f-4e07-87d9-3a7e72c227e5.jpg" title=" 截屏2020-04-13下午1.08.00.png" alt=" 截屏2020-04-13下午1.08.00.png" width=" 600" height=" 14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rong 该报告的结果显示,68%的患者在用药后症状出现改善,13%的患者结束疗程后死亡。但论文本身也指出,此次同情治疗实验并没有采集病毒载量数据来证实瑞德西韦的抗病毒效果。中方专家点评,该研究是单用药组研究,同时存在研究局限,对结果应谨慎乐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具体来看,该研究报告样本共61名重症患者,均接受了至少1剂瑞德西韦。其中53人获得完整分析数据(另外8人中,7人没有获取后续治疗数据,另有1人给药错误),分别来自美国(22例)、欧洲、加拿大(22例)以及日本(9例)。在接受治疗前,34名(64%)患者需要有创通气,其中30名(57%)需要机械通气,4名(8%)需要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按照治疗计划,这53名重症患者将接受为期10天的瑞德西韦治疗,随后是18天的随访期。结果这53名重症患者中,有36人(68%)症状减缓,使用呼吸机的30名患者中有17名实现拔管,最终有25人出院;有8人症状恶化,其中7人(13%)死亡;其余人症状未发生改变,其中1人至今仍需ECMO存活。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ae415c62-a651-4bb4-b0c1-8b47132e170c.jpg" title=" 截屏2020-04-13下午1.08.56.png" alt=" 截屏2020-04-13下午1.08.5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36人症状减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在安全性方面,总计32名患者(60%)出现副作用,最常见的是肝脏酶指标升高、腹泻、皮疹、肾功能障碍和高血压。总计12名(23%)患者出现严重副作用,其中包括多器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性休克、急性肾脏损伤和高血压。 /span 论文作者认为,此前,在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中,重症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在17-78%之间。与这些数字相比,13%的死亡率值得关注。世卫组织于3月1日发布的疫情报告指出,截至当时数据,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高达5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然而4月6日《柳叶刀》一篇论文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前期、中期、后期所得的病死率可能会不一样,前期病死率相对较高。同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文作者也指出这一研究中的一些不足,由于这一同情用药项目没有采集病毒负荷的数据,因此无法比较瑞德西韦治疗的疗效与基线病毒负荷和病毒抑制之间的关系。而且这项没有对照组的研究的患者数目不算多,随访时间也比较短。一款原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可能要经历十多年的时间。一些重症患者等不及药物通过长期试验后获批上市,他们在尝试多种现有药物无效后,希望使用可能对他们有效的在研新药。“同情用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适时而生”。2019年8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药物,经医学观察可能获益,并且符合伦理原则的,经审查、知情同意后可以在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内用于其他病情相同的患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今年2月5日,中日友好医院王辰、曹彬团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进开展瑞德西韦随机双盲试验,计划于4月27日结束,该测试主要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4月4日吉利德科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丹尼尔· 奥戴发表公开信,吉利德利用原有的药物活性成分库存,显著增加了瑞德西韦的可供应量,吉利德现有的供应量共计为150万剂瑞德西韦。这150万剂药品可用于临床试验、同情用药以及扩大可及方案,并将捐赠用于未来可能获得监管批准后的广泛使用。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并透露瑞德西韦在全球有7项临床研究同步进行,最早启动的中国临床试验因为入组病例不足受阻,下一个预计发布的重症患者研究结果在本月下旬。新冠肺炎特效药“候选人”瑞德西韦(remdesivir),虽然还未获批上市,但已经在“同情用药”的原则下,于各国展开临床治疗。 /span /p
  • 国家“863”重大计划临床研究实验室落户珠海
    记者从珠海市人民医院获悉,代表检验学最高水平的“国家'863'重大计划临床研究实验室”落户珠海,该院成为珠海首家拥有检验"863"项目的医院,随着生物和医疗技术领域体外诊断技术国产化,老百姓将享受更低价的医疗费用,“看病贵”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据该项目负责人、珠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唐发清介绍,“国家'863'重大计划临床研究实验室”将承接我国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和医疗技术领域体外诊断技术产品开发重大项目的实验。   体外诊断是指将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从人体中取出后进行检测进而进行诊断,是相对于体内诊断而言。据悉,临床诊断信息有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而其费用约占医疗费用的20%左右。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早期发现和预防以及国民健康促进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诊断产品被认为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环保、司法、口岸防疫等领域,检测过程中需要相应的仪器和试剂。   不过,目前目前应用于体外诊断的仪器和试剂,在某些领域90%都要依靠国外进口,尤其针对一些尖端医疗诊断领域,几乎全部需要国外进口。这种情况一方面制约了我国体外诊断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检查、诊疗的费用,成为导致“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发清表示,希望在“十二五”之后,实验室可突破一批体外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一些高端的诊断产品能够实现部分的国产化替代,大幅度的降低临床诊断方面的费用,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实惠。
  • 走向临床的代谢组学——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
    1999年,英国帝国理工的Jeremy Nicholson教授定义了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短短20年时间,代谢组学这一组学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已成为当下科研领域中的“明星”。近年来,代谢组学热度不断攀升,不仅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研团队投入其中,同时也因其在精准医学和相关健康领域的广阔前景,受到临床医生、资本投资等团体的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代谢组学研究的发展情况如何?被业内寄予厚望的代谢组学与临床的距离还有多远?分析化学家与临床医生在代谢组学领域如何携手并进?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国内代谢组学领域的代表学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深入了解他和他眼中的代谢组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  阴差阳错开始的代谢组学研究  许国旺课题组是国内最早开展代谢组学相关研究的团队之一,在国内外代谢组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殊不知他其实是阴差阳错才走入这个研究领域的。1991年,许国旺在大连化物所取得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并留所任职,从事分析化学相关研究。1995年,他获得马普(Max-Planck-Institut)研究基金前往德国Tuebingen大学医学院工作。“当时,我想要从事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研究,就决定去医学院。”在德国,许国旺的研究方向是尿液中代谢产物跟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1997年,他回到大连化物所继续担任题目组长,并把这个课题继续了下去。  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吴家睿研究员来访。在交流过程中,“吴家睿跟我说,‘国旺,你现在做的这个东西很时髦,叫代谢组学’,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通过查阅相关论文,许国旺了解到,这是1999年帝国理工的Jeremy Nicholson教授提出来的一个新名词。自己已置身其中,居然不知,“惭愧”!也是在2002年,在所里的支持下,他的题目组名正式变更为“生物分子高分辨分离分析和代谢组学”。  从方法学到临床应用  许国旺表示,代谢组非常复杂,高分辨质谱是目前代谢组学最常见的研究工具,但是做一次样本分析,产生几千到几万个信号,其中可能只有百分之几被鉴定出来,建立高覆盖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是研究人员面临的首要难题。此外,方法的重复性问题也是一大困扰,同一批样品分两次检测,数据可能有差异;同一批样品不同实验室做,数据可能很不一样。  最初,因为分析化学的专业背景,课题组主要的工作放在方法学上,先后研究了数十种代谢组学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团队提出并发展的拟靶向代谢组学方法。  许国旺提到,代谢组学分析的主要策略有非靶向和靶向两种:非靶向,具有覆盖面广的优点,可通过高分辨质谱获得丰富的代谢组学信息,但是数据复杂、重复性差;靶向,是传统质谱定量的金标准,利用三重四级杆质谱,稳定性高,但是通常只能检测已知的化合物,覆盖度低,难以分析未知组分。“所以最初我们就设想,能不能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实现非靶向方法的高信息量以及靶向方法的高灵敏度和高数据质量的有机结合。”  由此,2012年,许国旺团队首次发表拟靶向代谢组学的概念,该方法结合了传统的靶向和非靶向方法的优势,在方法建立时,用高分辨质谱获取代谢物的离子对信息,而在实际样品分析时采用靶向的多反应检测(MRM)方式测量代谢物的丰度,该方法覆盖度高、线性和重复性良好,而且不需要标样来限定检测的代谢物。在接下来8年时间,许国旺团队进行了不断摸索和拓展,不仅开发了相应的自动挑选离子对的软件,还将该方法从代谢组学拓宽到了脂质组学。近期,许国旺团队还将该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提升,相关结果形成范本发表于2020年6月的《自然-实验手册》(Nature Protocols)。现在,这种拟靶向的思路和方法,已被更多研究团队采纳和拓展。  除了大量的方法学研究之外,许国旺也表示,仅仅研究出方法,没有应用也不行。代谢组学是一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最重要的一个应用方向就是在临床领域。为此,许国旺团队与临床医院开展了多方合作,将团队的代谢组学平台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做了大量的研究。  代谢组学需要强强联合  谈到代谢组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可谓是当下最火热的研究领域之一。作为几大组学中最年轻的成员,相较于基因组、蛋白组,人们对代谢组重要性的认知要晚一些。代谢组处于基因调控网络和蛋白质作用网络的下游,代表了生物动态系统中最下游的阶段。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物体内分子量小于1500的小分子代谢物组成的时空变化。相较于其他的组学,代谢组学反映了在生命体中已经发生的事件,因此能够更准确提供的是生物学的终端信息,这也使得代谢组学与临床的距离更接近。“基因组可以告诉我们基因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基因出问题,人不一定一定发病;相反,一旦代谢异常,那么疾病肯定要发生了或已经发生了。”  如何将代谢组学平台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许国旺表示,第一,可以在代谢层面做疾病分型;第二,可以做潜在的疾病标志物的发现;第三,做代谢重编程研究 第四,就是通过研究代谢异常,找到新的治疗靶点。在这些方面,近年来,许国旺和大量临床团队展开合作。  比如,许国旺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就成功揭示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代谢重编程机制,并找到了通过代谢干预治疗肝衰竭的新方法。“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振奋的例子,代谢组学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起到了作用。”许国旺介绍,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肝源有限。而这次的合作研究,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找到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异常代谢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案。“我们找到了这个代谢异常,临床医生余祖江教授一看,就找到了一种原来应用于心脏病治疗的药物-脂肪酸氧化抑制剂:曲美他嗪,可以用来干预这个异常。”在郑大一院,这个新的治疗方案一直在做临床试验,从结果来看,曲美他嗪显著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3个月的总体死亡率明显降低。  “在代谢组学领域,合作是非常必要的。”许国旺强调,每个团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对于临床的问题,一定需要临床的医生参与进来。据统计,近5年,有超过60个医院曾与许国旺的代谢组学平台进行联合研究,其中很多都是全国很有名的三甲医院,如上海的瑞金医院、东方肝胆医院等等。除此之外,他也同很多其他的相关机构展开了深入合作。  最近,许国旺也和岛津展开合作,建立了代谢组学创新实验室。许国旺表示,自1996年开始,他与岛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关于科研创新、人类健康等方面的理念是一致的。去年10月,岛津在中国成立创新中心,聚焦临床诊断、科研与组学、营养与安全、生物与制药、环境与能源五大行业,加速科研成果孵化,进一步加深了和中国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创新中心聚焦的领域,与许国旺的研究领域不谋而合,也使得本次合作得以开展。  谈到未来的合作,许国旺提到,代谢组学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行业,也是质谱仪器未来应用的重点,但在实际的使用中,现有商业化仪器很难满足需求。在许国旺的实验室,经常需要对国外进口的先进仪器进行改造,并开发新的方法。通过合作,许国旺希望能与岛津一起,开发更适合于代谢组学和临床使用的质谱硬件或方法。另一方面,在应用领域,双方也将合作选择1-2个临床项目开展合作,希望能够最终转化为临床可用的试剂盒,真正应用在实际中去。  代谢组学:在解决临床问题中有无限潜力  从最初时髦的新名词,到现在生命科学乃至临床研究中的大热点,代谢组学只用了短短的20年。“我们确实看到了这种趋势,代谢组学的研究正以指数型上升。”近些年,代谢组学在国内热度空前,许国旺近期曾做过统计,使用质谱做代谢组学相关的论文数目,中国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首位。代谢组学相关研究队伍,近年来在国内也越来越多。无论从科研群体规模、发表论文数量还是申请项目数量等方面看,代谢组学在国内确实“火了”,预示着一个快速的发展。  近几年,代谢组学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时候显示出了很高的潜力,这也使得临床领域对代谢组学非常关注,许多医院都将代谢组学作为一个基础研究平台在建设。许国旺表示,一方面,医生们希望能够使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发现并建立一些新的诊疗方法,使患者受益;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传统的生化指标,如氨基酸、肉碱、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等,通过靶向的方式来进行高通量的常规临床检测。  许国旺形容代谢组学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我们看到了其发展的无限潜力和迅猛的上升势头,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它也面临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方法学上还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之外,如单细胞、少量细胞、极少量组织、大批量临床样本分析等;面对临床,代谢组学还要解决如何满足临床医生需求,通过沟通合作,真正能使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去解决临床实际、实现转化等问题。  许国旺表示,代谢组学的研究和真正的临床应用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关注点。代谢组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发现和创新,我们通过代谢组学找到新的疾病标志物或治疗靶点,再把这些获得的信息提供给临床专家。但是什么样的临床信息更重要、得到的信息如何用,临床医生更有发言权。将临床问题转化为代谢组学科学问题,以及将代谢组学成果转化为医院实际可以应用的技术方法都需要做很多工作。虽然从整体上来说,代谢组学现在还没办法像基因组学那样很成熟地应用在临床服务中,但另一方面,也让人看到了非常美化的前景,并取得了一些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成果。如现在已经在临床中很普及的新生儿代谢疾病筛查,就是代谢组学在临床中应用最成功的案例。  后记:  在采访中,许国旺一直在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性。他认为,如何将临床问题通过代谢组学研究,转化为实际能让病人受益的东西,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科研最后还是要落地到实际中去,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关于岛津中国创新中心  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于2019年10月,是岛津制作所全球范围内的第四个创新研发中心,是基于2015年10月成立的岛津中国质谱中心而建立的,其定位为携手用户研发最尖端的应用与技术、迅速应对用户的需求及法规的变化、基于市场需求开发新的系统三个方向。岛津希望通过全球创新中心的设立,使岛津的服务、产品更加系统化,从技术到产品整个过程中都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帮助,成为科学家成果转化的加速器。  岛津公司成立已有144年,而创新始终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在一份第三方的数据统计中,岛津公司在拥有专利数量方面在业界位居全球第二位。而且,2002年岛津公司的田中耕一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开创了公司研究人员获奖的先河。如今,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之时,岛津公司希望与中国广大用户合作、共同为国家、社会、经济等发展贡献力量。
  • 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成立,干细胞研究再获支持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成立了由干细胞基础及临床相关专业、干细胞制剂制备和质量控制等领域33位专家组成的“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为干细胞临床研究规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干细胞临床研究伦理检查与指导等工作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承担。   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名单如下:  2015年8月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机构资质和条件,明令禁止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广告,限定多项措施保护受试患者的权益。  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医学前沿重点发展领域,给某些疑难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希望,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国内政策上的缺失,使得我国干细胞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以及这次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干细胞研究的支持。
  • 临床影像诊断研究新平台——宝石能谱CT
    中国已批准引进国际最新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宝石能谱CT,首批将陆续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安装使用。这是记者从北京举行的新技术介绍会获得的信息。   由通用电气公司医疗集团研发的这一高端CT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并在北京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了临床试验使用。   参加临床实验使用的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教授周诚称,新仪器为临床影像诊断研究提供了全新平台。由于其采用宝石做为探测器材料,并使用瞬时变能高压发生器和动态变焦球管等新技术,可消除金属硬化伪影,发现普通CT不能发现的小病灶,对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有显著优势。   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吕滨教授指出,该仪器能精确观察冠脉狭窄程度与三毫米以下支架腔内结构,解决了长期困扰放射诊断医生的冠状动脉钙化与支架的硬化伪影问题,可显著提高诊断成功率,同时还可降低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放射剂量。此外,它还可实现目前最高的图象空间与密度分辨率,临床常规扫描能显示支气管的五至七级分支,清晰显示毫米级血管。
  • 加速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安捷伦在沪联合举办“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
    加速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安捷伦在沪联合举办&ldquo 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rdquo 2012年6月27日,北京&mdash &mdash 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和安捷伦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ldquo 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rdquo 于6月26日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旨在加速转化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促进基础科学家和临床医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本次研讨会云集中美专家,共同探讨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中医药转化医学,基因组学以及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共同分享科技在转化医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一种新的医学发展方向,其核心内容是针对临床问题,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成为患者病床前的临床应用,是一种旨在疾病防治的手段。本次研讨会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胜利院士、安捷伦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生命科学事业部总裁Nick Roelofs博士、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国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副教授、安捷伦全球生命科学研究市场总监Leo Bonilla教授作为演讲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研讨会囊括多个话题,包括从研究探讨到临床应用,如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安捷伦公司在转化医学的研究策略和方向、中医药转化医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基因组学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安捷伦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平台和工作流程及其在转化医学的应用等。 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取得约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而平均转化率仅为20%,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其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8%。如何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应用到疾病治疗中来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大量资金正投入蛋白质组学和治疗领域,政府也耗巨资建设、配备大量仪器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实验室,增强生命科学研究能力,同时生命科学领域领先厂商的积极参与和技术推动,是科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关键推动力。 凭借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平台和工作流程,安捷伦生命科学事业部整合生物学方案正在广泛并深入地被科学界和产业界认可,并在&ldquo 转化医学&rdquo 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捷伦科技公司也十分看重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安捷伦生命科学业务的第二大市场。为了促进中国药物分析研究、转化医学等医学领域的实验教育和科研创新,安捷伦科技通过捐赠仪器设备、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方式,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数十所一流的大学保持长期的教育和科研合作关系。 安捷伦科技公司正站在生命科学技术前沿,引领并推进产业发展方向,其领先的科技成果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正在并将一直为世界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医疗水平的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胜利院士担任会议主持, 并发表主题为&ldquo 转化医学: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rdquo 的演讲 安捷伦生命科学事业部总裁Nick Roelofs分享安捷伦转化医学研究方向和策略 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国安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并发表主题为&ldquo 中医药转化医学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rdquo 的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副教授探讨了基因组学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话题 安捷伦全球生命科学研究市场总监Leo Bonilla教授发表题为 &ldquo Towards a Pathway-level View of Multi-omics Data and Its Use in Translational Research&rdquo 的演说,介绍了安捷伦整合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20,000 名员工为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 2011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66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