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劳伦斯奖

仪器信息网劳伦斯奖专题为您整合劳伦斯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劳伦斯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劳伦斯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劳伦斯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劳伦斯奖话题讨论。

劳伦斯奖相关的论坛

  •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完全获奖名单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完全获奖名单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最佳导演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佳男主角 丹尼尔-戴-刘易斯《林肯》最佳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弗-沃尔兹《被解放的姜戈》最佳女配角 安妮-海瑟薇 《悲惨世界》最佳外语片《爱》最佳纪录长片《寻找小糖人》最佳动画长片《勇敢传说》最佳摄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佳剪辑《逃离德黑兰》最佳艺术指导《林肯》最佳服装设计《安娜-卡列尼娜》最佳化妆《悲惨世界》最佳视觉效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佳音响剪辑《007:大破天幕杀机》《刺杀本拉登》最佳音响效果《悲惨世界》最佳配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佳原创歌曲 Skyfall《007:大破天幕危机》最佳改编剧本《逃离德黑兰》克里斯-特里奥最佳原创剧本《被解放的姜戈》昆汀-塔伦蒂诺最佳真人短片《宵禁》最佳动画短片《纸人》最佳纪录短片《控诉》

  • “尘世影院”~~~第十二季~~~[乌云背后的幸福线]Silver Linings Playbook

    “尘世影院”~~~第十二季~~~[乌云背后的幸福线]Silver Linings Playbook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6/201306031921_442799_2337643_3.jpg◎译  名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霍失恋自作业(港)/派特的幸福剧本(台)◎片  名 Silver Linings Playbook◎年  代 2012◎国  家 美国 ◎类  别 喜剧/剧情/爱情◎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IMDB评分 8.0/10 (149,161 votes)◎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045658◎片  长 2h:02m:05s◎导  演 大卫·O·拉塞尔◎主  演 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Pat Solitano 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Tiffany 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Pat Solitano Sr. 朱丽娅·斯蒂尔斯 Julia Stiles ....Veronica 克里斯·塔克 Chris Tucker ....Danny 希亚·温汉 Shea Whigham 达什·米霍克 Dash Mihok 杰姬·韦弗 Jacki Weaver ....Dolores Solitano 约翰·奥提兹 John Ortiz 阿努潘·凯尔 Anupam Kher ....Dr. Patel◎简  介 本身生性开朗乐观的中学教师帕特(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饰)回家撞见老婆出轨后因精神创伤被父母送进医院进行精神治疗。出院后帕特回到父母家与父母同住,在父亲(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与母亲(杰基·韦佛 Jacki Weaver 饰)的过度关怀下不免觉得压抑。一次聚会上帕特遇到了刚刚失去丈夫和工作的年轻女子蒂凡妮(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浑身是刺的蒂凡妮与帕特处处针锋相对,令帕特一开始唯恐避之不及。但随着两人接触的深入,帕特渐渐发现了蒂凡妮的动人之处,蒂凡妮也发现了帕特身上难以磨灭的乐观精神。蒂凡妮要求帕特与她共同练舞参加比赛,两人的关系开始向积极的方向改善。在舞蹈比赛的赛场,帕特终于找到了一生的所爱,而他与蒂凡妮的生活也拨开乌云重见阳光。◎一句话评论 布莱德利·库珀和詹妮弗·劳伦斯的表演可谓是珠联璧合,赏心悦目。——NPR这部大卫·O·拉塞尔的新片,基本做对了一部影片能做对的所有的事情。——纽约时报《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是一部出色的影片,看上去,它就像是一部了不起的经典之作一样。——芝加哥太阳报影片的狂躁可能会成为一种风格,但是片子中的那些情感,实在是有些过火和露骨。——村之声在这部电影里,布莱德利·库珀和詹妮弗·劳伦斯贡献了开拓性的表演,绝对令人过目难忘。——好莱坞报道者影片的剧本很赞,从来没有落入窠臼也没有陈词滥调,看上去,这对生活不如意的人之间的故事,有着大卫·马梅编撰的剧本的特色。——综艺杂志◎获奖记录奥斯卡金像奖 Academy Awards第85届 (2013)获奖·
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 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提名·
奥斯卡奖-最佳影片 乔纳森·戈登 Jonathan Gordon , 唐娜·吉利奥蒂 Donna Gigliotti , 布鲁斯·科恩 Bruce Cohen  ·
奥斯卡奖-最佳导演 大卫·O·拉塞尔 David O. Ru

  • 【资料】世界著名实验室简介【一】

    【资料】世界著名实验室简介【一】

    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BNL)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位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占地81公顷,毗邻旧金山湾。它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由伯克利代管。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先生于1931年建立的,早期关注于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建起了第一批电子直线加速器,发现了一系列超重元素,开辟了放射性同位素、重离子科学等研究方向,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核物理学的圣地。它是美国一系列著名实验室:Livermore,Los Alamos,Brookhaven等实验室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成百所加速器实验室的楷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现在研究的领域非常宽泛,下设18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涵盖了高能物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建立以来,共培养了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4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现有3800名雇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伯克利分校的老师和学生,2004年的财政预算超过5亿美元。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实验室的主任是朱棣文先生,他是极少数担任美国国家学术机构领导的华人之一。地理位置:1 Cyclotron Rd, Berkeley, California, 美国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2/201102141651_277613_2197752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2/201102141659_277621_2197752_3.jpg电话:+1 510-486-4000 主要科研成就: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2/201102141654_277618_2197752_3.jpg英文网站:http://www.lbl.gov/

  • 114号和116号新元素被正式命名

    在科学家、官员以及媒体等各界人士的见证下,114号和116号元素“兄弟”俩终于迎来了它们的正式命名典礼,从此它们将分别以Flerovium和livermorium之名与世人见面,并以此名与其他兄弟一起列入元素周期表。10月24日,共同孕育出114号和116号新元素的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以及化学命名权威机构——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主席巽和行教授等齐聚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科学院学者之家,为两位新元素举行正式“命名典礼”。114号新元素和116号新元素分别于1999年6月和2000年7月在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佛列洛夫核反应实验室加速器上被首次合成。114号元素通过钙-48原子核在加速器中撞击钚-242的方式获得,而116号元素则由钙-48和锔-245反应合成。2011年6月11日,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确认了这两种新元素的存在。2012年5月份,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根据新元素发现者——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意见,正式同意将114号新元素命名为Flerovium(简称Fl),以纪念苏联原子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弗廖罗夫;将116号新元素命名为livermorium (Lv),以纪念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所在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市。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将俄罗斯学者在美国学者协助下合成的门捷列夫周期表第114和116号元素分别命名为“佛列洛夫”和“利福摩尔”。联合会网站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杜布纳核联合研究院和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联合工作小组巩固了这两个元素发现的优先权。”而在此前,俄美科学家曾就两个新元素的命名有过一番争议。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最初提出,以苏联原子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弗廖罗夫的姓氏命名114号新元素为Flerovium,以新元素的诞生地莫斯科州之名命名116号新元素为Moscovium。俄罗斯企图包揽两个元素名称命名权的做法受到了合作方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抵制。为表达对俄方企图包揽两个元素命名权的不满,美方提出了“达芬奇”、“伽利略”以及“利弗莫尔市”等3个名字作为新元素的备选名称。双方最终在2011年12月达成了妥协,同意将114号新元素根据俄方建议命名为“Flerovium”,将116号新元素根据美方意见命名为“livermorium”。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今年5月31日依照双方意见,正式同意了对两个新元素的命名。为新元素举办“命名典礼”是国际化学界的一件盛事。这一活动起源于欧洲为新生儿举办“命名礼”的习俗。在24日的新元素“命名典礼”上,除了新元素的“父母”——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命名礼上的“神职人员”——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主席及执委会成员们,还有新元素诞生地俄罗斯莫斯科州的代表、新元素命名地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市的代表以及俄罗斯联邦政府教育与科学部官员等嘉宾。国际化学界上一次为新元素命名典礼是在2010年,在112号新元素——鎶(Copernicium)的诞生地德国达姆施塔特重离子研究中心举行的。不过,此次俄美科学家团队在元素周期表创建人门捷列夫的故乡为元素周期表上的两个新成员举办如此家庭化的隆重命名典礼,过程和创意本身就是一个让科学变得兴味盎然的乐事。(中化新网)

  • 【转帖】近50年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者的简介

    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 麦克米伦,EM Edwin Mattison McMillan 1907~ 美国核物理学家  1907年9月18日生于加利福尼亚洲。1928年在上福尼亚工 学院获学士学位。1932~1934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辐射实验室工作,随E• O• 劳伦斯从事加速器的实验研究 1935年起,在该校物理系任教。1946年被聘 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的荣誉教授,194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54年任劳伦斯• 伯克利实验室副主任,1958年任主任,直到1973年退休。    1938年O哈恩等发现核裂变现象后,麦克米伦用加速器加速的粒子通过核反 应研究铀的裂变产物时这些产物初始具有很大能量,因此从靶子中逸出而进入贴 近靶子的纸叠层中。但在分析靶子残留的放射性时,除了原来铀的一些同位素外 ,出现了半衰期分别为23分和23天的两种β放射性核素。前一种证明是铀的 一种同位素,后一种由前者生成,因此应该是超铀元素。1940年夏,他和PH艾 贝尔森分离、鉴定了这一新元素,命名为锋 1940年底,他又和G• T• 西博格等人 发现了钚。由于发现并研究超铀元素,他和西博格共同获得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曾进行雷达、声纳和核武器的研究。 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 西博格, G. T. Glenn Theodore Seaborg1912~ 美国核化学家  1912年4月19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伊什珀明。1934年毕业于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193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化学博士学 位。他长期以来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1961~1971年,担任美 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现在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全大学(包括九个分校)名誉教授 ,兼任 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 副主任。    1940年他与 E.M.麦克米伦 等人共同发现了94号元素 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领导的芝加哥大学冶金实 验室, 创立了生产原子弹材料钚的化学流程, 从几百千克受到加速器中子轰击的 铀中分离及制备了二十几微克纯金属钚, 以供对于钚的核性质进行研究。此化学 流程的分离系数达100亿分之一, 在后来大规模的 核燃料后处理 工作中证明基本正确。这是核武器研制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   战后, 他长期从事 超铀元素 的合成和化学研究, 他 和同事一共发现了9个超铀元素: 95号 镅 、96号 锔 、97号 锫 、98号 锎 、 99号 锿 、100号 镄 、101号HT5”K〗钔 、102号 锘 和106 号元素 。1944年 他根据重元素的电子结构提出了锕系理论, 即在周期表中存在着与镧系元素位置 相似的另一系列重内过渡元素—— 锕系元素 。这一理论 使近代周期表趋于完整, 并为后来逐一合成人工超铀元素指明了方向。   他还参与了许多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的放射性核素的发现工作,如 碘131 、 锝 99的同质异能素、钴57、 钴 60、 铁 55、 铁 59、 锌 65、 铯137 、 锰 54、 锑 124、 锎 252、 镅 241、 钚 238,以及易裂变 核素钚239和铀233。近几年来,他致力于超重核的探索和锕系元素的重离子核反 应研究。 西博格曾经得到过49个荣誉博士学位。他和麦克米伦因发现并研究超铀元素 而共获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他还曾获许多其他荣誉奖章,例如1959年获原子能 科学的最高荣誉奖费密奖。他的主要著作有《锕系元素》、《锕系元素化学》等 。 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马丁,A• J• P Archer John Porter Martin 1910~ 英国分析化学家  1910年3月1日生于伦敦。1932年获剑桥大学学士学位,1 936年获博士学位。1933年在剑桥营养学研究所工作时,专门从事食物营养成分的 分析,并于1934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维生素E的吸收光谱》一文。1936年任 利兹羊毛工业研究所化学师,从事毛织物的染色研究。1946年在诺丁汉制靴研究 所研究生物化学,发表了论文《复杂混合物中的小分子多肽的鉴定》,介绍了利用 电泳和纸色谱鉴别小分子多肽(见肽)。1957年在国家医学研究所任职,1973年任 舒塞克斯大学教授。马丁和R• L• M• 辛格共同发明分配色谱法,用于分离氨基酸 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还用于分离类胡萝卜素。此法操作简便、试样用量少,可用 于分离性质相似的物质以及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 研究方法。由于这一贡献,马丁和辛格共获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1953年马丁和A• T• 詹姆斯发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利用不同的吸附物质来分离气体,广泛用于各种有 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辛格(Synge,Richard Laurence Millington,1914-)英国生物化学家  生于利物浦。1928-1933年在曼彻斯特学院学习,后转入剑桥大学,1936年获文学士学位。1941年获哲学不容产。1941-1943年在利兹羊毛工业研究十佳任生物化学师。1943-1948年在伦敦利斯特预防医学研究所工作。1948-1967年任阿伯丁罗威特研究所蛋白质化学研究室主任。1967年后任诺里奇食品研究所生物化学师。曾任英国和平大会副主席。195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爱丁堡皇家学会、英国化学会、英国生物化学会、英国营养学会、法国生物化学会、美国生物化学家协会会员。1949-1955年任《生物化学杂志》编委。辛格主要研究把物理化学方法用于蛋白质及有关物质的离析和分析。与阿切尔.马丁共同发明分配色谱分离法。1952年两人同获诺贝尔 。辛格还对抗菌缩氨酸和较高级植物进行过研究。

  • 诺贝尔华裔自然科学奖之四,朱棣文

    朱棣文 (1948.2) 男,祖籍江苏太仓,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汉族,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第56届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美国能源部长。 http://c.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072e4f7320a446237acaa260a8227246/cb8065380cd79123fdd1a17dad345982b2b78081.jpg 工作的朱棣文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是太仓人,母亲李静贞是天津人,他的祖父母也是太仓人。他们40年代来到美国育有三子,都学有所成。朱棣文排行老二。在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1998年曾经访校一次。   朱棣文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1978年到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1983年任该实验室量子电子学研究部主任。1987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1990年任该校物理系主任。1993年6月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同获该奖项的是美国科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和一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还曾获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6月被任命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2008年获得美国第56届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美国能源部长。   朱棣文高中毕业时,父亲本不赞成他选择物理学,认为善於绘画的他应该去学建筑,因为物理学界高手太多,不易出成就,而且做实验是枯燥无味的,然而朱棣文却对物理学情有独钟,学问做得津津有味。从1983年起朱棣文开始从事原子冷却技术的研究,1985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他荣获诺贝尔奖的科研项目的主要工作是1987年到1992年期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的。   朱棣文从事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激光致冷捕捉技术研究,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用途,这项研究为帮助人类了解放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深入理解气体在低温下的量子物理特性开辟了道路。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中,研究气体的原子与分子相当困难,因为它们即使在室温下,也会以上百公里的速度朝四面八方移动,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冷却,然而,一般冷却方法会让气体凝结为液体进而结冻。朱棣文等3位学者则利用激光达到冷却气体的效果,即用激光束(molassos)达到万分之一绝对温度,等于非常接近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度)。原子一旦陷入其中,速度将变得非常缓慢,而变得容易俘获。该技术可以用来做精确测量,特别是做"重力测量";人们还可以利用此技术做成重力分析图,由此解开地球上的许多谜团:例如观察油田的内层、勘探海底或地层内的矿物质,在生物科技上可以解读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密码;科学家还可以借此研究“原子激光”,制造精密的电子元件;也可以测量万有引力,进一步发展太空宇航系统,进行准确的地面卫星定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研究成果。成长背景学生时代  中学时,朱棣文的成绩不算拔尖,倒是他哥哥的成绩是第一名。但上了大学以后,朱棣文说:“我不 http://d.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c23ec8acd143ad4ba22e41c2b2025a89/060828381f30e924a394a9384c086e061d95f782.jpg 朱棣文光是学书本上的东西,而是自己想学的就下功夫学。”结果朱棣文成了最优秀的学生,而他哥哥的名字反而无人知晓了。朱棣文后来居上,1970年又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朱棣文进入美国贝尔实验室任研究员;1987年起斯坦福大学教授至今。   朱棣文最早发展出了一套利用激光冷却并捕捉原子的方法。打个比方,犹如以喷水的方式来使一个行进当中的小球静止下来,让它悬浮在空中,把它看个够。这项成就,可使科学家在前人所无法到达的领域内操控物质,同时也是对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此,朱棣文从1976年做博士后起整整奋斗了20年的时间。 家庭教育  朱棣文非常感谢父母在学习上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度。升到中学后,父母就很少再过问三个孩子的功课,还一直鼓励他们要以自己的兴趣为主来选择科系专业,一旦选定目标就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朱棣文高中毕业时,父亲本不赞成他选择物理学,认为善于绘画的儿子应该去学建筑,因为物理学界高手太多不易出成就,而且做实验是枯燥无味。但朱棣文却对物理学情有独钟,学问做得津津有味。生平履历  其专业为物理应用物理(原子物理);1970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197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   1993年6月,他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7年,他到斯坦福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是该校第一位华裔教授。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年8月起,他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是首位掌管这个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的亚裔人士。   目前供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和应用物理教授。   朱棣文于2008年12月15日被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能源部长。   2009年1月20日,美国联邦参议院无异议通过朱棣文担任能源部长的提名。中西文化    朱棣文是在中西文化共同浸染下成长起来的,他继承了中西文化的

  • 1.SINCOTEC –动态轮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台

    1. SINCOTEC -动态轮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台1.1 德国Sincotec动态轮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台描述德国Sincotec公司利用共振原理推出了具有专利的动态轮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台。可应用于汽车及列车轮轴的疲劳试验。尤其在铁路行业,该系统(Rotation Bending Testing System)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设备用于研究的内容为: 铁路或其他重载车辆的轮轴旋转弯矩疲劳试验.1.2 德国Sincotec动态轮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台执行以下标准ISO EN 13260, 13261, 132621.3 德国Sincotec 动态轮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台工作原理车轮固定在一个质量系统上,轮轴顶端安装一个变频伺服电机。变频控制的伺服电机带动一个小型偏心质量块,在轮轴顶端产生一个转速为φ旋转的离心力F,此离心力在轮轴顶端通过轮轴长度的力臂产生一个小的旋转弯矩M. 当转速不断提高, 旋转频率f接近轮轴该模态下的固有频率file:///C:/Users/ThinkPad/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FF2.tmp.png时, 弯矩M将被放大上百倍, 从而驱动轮轴完成疲劳试验.

  • 乳制品饮用经验分享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乳制品的需求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乳制品才更健康”,新西兰食品科学专家劳伦斯·艾尔斯博士日前抵沪,就乳制品如何维护和影响健康,与普通市民分享来自南半球的饮用体验。  劳伦斯·艾尔斯博士指出,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孕产妇以及老年人对乳制品的需求量较成年人大。对于老年人而言,饮食补钙最具营养的来源是乳制品。他主张老年人要坚持喝鲜牛奶,因为牛奶里含钙量较高;晚上应加喝一杯温热的牛奶,这样既有助于入睡又能有效地补钙。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因为体内缺乏乳糖酶而不宜饮用牛奶,可改喝酸奶。酸奶一方面可以激活肠胃的消化酶,通畅肠道,清除肠道垃圾,调节肠道内菌群,增加益生菌,促进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补充膳食中钙的摄入量。  成长中的婴幼儿需要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元素来保证宝宝在成长初始阶段的健康,而乳制品恰恰作为一种易消化又可口的食物全面提供了这些营养元素。特别是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可优化营养摄取。劳伦斯·艾尔斯博士介绍,经过100多年基于母乳及乳制品的成分研究,人们已经鉴别出对母亲和婴幼儿成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营养元素。新西兰正积极推进婴幼儿配方奶粉最佳添加成分的研究。  目前世界各地乳制品种类丰富,包括液体乳、酸奶、乳粉、其他乳制品。其中液体乳又包括全脂乳、脱脂乳、低乳糖乳、发酵乳等;乳粉也包括婴幼儿乳粉、成人乳粉、功能性乳粉;其他乳制品包括炼乳、奶油、干酪、乳饮料等。劳伦斯·艾尔斯博士认为,不同的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乳制品。在饮用方式上,他提醒,牛奶可以加热但不要煮沸,加热之后要马上喝,不宜凉置再喝。热牛奶、凉牛奶对营养吸收没有差异。

  • 【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200045_139551_1634653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200048_139554_1634653_3.jpg[/img]诺贝尔物理奖是根据诺贝尔生前遗嘱而设立的,是诺贝尔科学奖项之一。该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颁发奖金,每年的奖项候选人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的瑞典或外国院士、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委员会的委员、曾被授与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金的科学家、 在乌普萨拉、隆德、奥斯陆、哥本哈根、赫尔辛基大学、卡罗琳医学院和皇家技术、学院永久或临时任职的物理和化学教授等科学家推荐。 自1901年至200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名单1901年 W.C.伦琴(德国人)发现X 射线 1902年 H.A.洛伦兹、P. 塞曼(荷兰人)研究磁场对辐射的影响 1903年 A.H.贝克勒尔(法国人)发现物质的放射性P.居里、M.居里(法国人)从事放射性研究 1904年 J.W.瑞利(英国人)从事气体密度的研究并发现氩元素 1905年 P.E.A.雷纳尔德(德国人)从事阴极线的研究 1906年 J.J.汤姆森(英国人)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1907年 A.A.迈克尔逊(美国人)发明了光学干涉仪并且借助这些仪器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 1908年 G.李普曼(法国人)发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1909年 G.马克尼(意大利人)、 K . F. 布劳恩(德国人)开发了无线电通信O.W.理查森(英国人)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910年 L.V.德布罗意(法国人)发现物质波J.O.范德瓦尔斯(荷兰人)从事气态和液态议程式方面的研究 1911年 C.V.拉曼(印度人)从事光散方面的研究,发现拉曼效应W.维恩(德国人)发现热辐射定律 1912年 N.G.达伦(瑞典人)发明了可以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节装置 1913年 W.K.海森堡(德国人)创建了量子力学H.卡麦林 – 昂尼斯(荷兰人)从事液体氦的超导研究 1914年 E.薛定谔(奥地利人)、P.A.M.狄拉克(英国人)发现原子理论新的有效形式M.V.劳厄(德国人)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 W.H .布拉格、W.L.布拉格(英国人)借助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 1916年 J.查德威克(英国人)发现中子 1917年 V.F.赫斯(奥地利人)发现宇宙射线C.D.安德森(美国人)发现正电子C.G.巴克拉(英国人)发现元素的次级X 辐射的特征 1918年 C.J.戴维森(美国人)、G.P.汤姆森(英国人)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M.普朗克(德国人)对确立量子理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年 E.费米(意大利人)发现中子轰击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发现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J.斯塔克(德国人)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 E.O.劳伦斯(美国人)发明和发展了回旋加速器并以此取得了有关人工放射性等成果C.E.纪尧姆(瑞士人)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921年 A.爱因斯坦(德国人)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等 1922年 N.玻尔(丹麦人)从事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 1923年 R.A.米利肯 从事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的研究 1924年 K.M.G.西格巴恩(瑞典人)发现了X 射线中的光谱线 1925年 J.弗兰克、G.赫兹(德国人)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1926年 J.B.佩兰(法国人)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1927年 A.H.康普顿(美国人)发现康普顿效应(也称康普顿散射)C.T.R.威尔逊(英国人)发明了去雾室 ,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

  • 哈佛校长和妻子均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当地时间3月24日(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哈佛校长劳伦斯巴考在一份致哈佛社区声明中宣布,自己和妻子均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我们从周日开始出现症状。先是咳嗽,然后是发烧,发冷和肌肉酸痛。我们在周一与我们的医生联系。我们昨天进行了测试,几分钟前才收到结果。”

  • 【分享】科学家新发现超重元素的六种同位素

    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10月26日宣布,该实验室的科研小组发现了部分超重元素的6种同位素。据悉,科学家此次在获得了还未命名的第114号元素的新同位素后,通过观察阿尔法粒子连续性辐射,又发现了第112号元素(copernicium)、第110号元素(darmstadtium)、第108号元素(hassium)、第106号元素(seaborgium)和第104号元素(rutherfordium)的5种同位素。此项研究成果将发表在10月29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 火车轮轴疲劳试验机技术

    德国Sincotec动态轮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台描述德国Sincotec公司利用共振原理推出了具有专利的动态轮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台。可应用于汽车及列车轮轴的疲劳试验。尤其在铁路行业,该系统(Rotation Bending Testing System)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设备用于研究的内容为: 铁路或其他重载车辆的轮轴旋转弯矩疲劳试验.1.2 德国Sincotec动态轮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台执行以下标准ISO EN 13260, 13261, 132621.3 德国Sincotec动态轮轴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台工作原理车轮固定在一个质量系统上,轮轴顶端安装一个变频伺服电机。变频控制的伺服电机带动一个小型偏心质量块,在轮轴顶端产生一个转速为φ旋转的离心力F,此离心力在轮轴顶端通过轮轴长度的力臂产生一个小的旋转弯矩M. 当转速不断提高, 旋转频率f接近轮轴该模态下的固有频率时, 弯矩M将被放大上百倍, 从而驱动轮轴完成疲劳试验.?[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130836127666_6386_1602049_3.png[/img]

  • 【转帖】美国的著名国家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分成很多等级,而一般来说,在这个学术链条上,最高端的实验室就是国家实验室(National Laboratory).它一般由国家直接投资建设,进行的研究一般也是最重要的研究。作为世界上第一科研强国的美国,有一套完善的国家实验室制度,是美国学术界的顶梁柱,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 美国的国家实验室一般隶属于联邦的政府部门,如能源部、国防部、NOAA(国家海洋和大气局)、 NASA(国家航空航大局)等,由联邦政府拨款支持。而实验室又一般交由知名大学来代管,这样大学可以借用实验室的财力,而实验室又可以从大学来获得人力。美国从20世纪上半期开始建立国家实验室制度,到了今大已经建设成了一个完善的国家实验室系统,在各个基础和前沿领域开展研究。 著名实验室 美国很多著名大学都为政府代管国家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名字也就和大学连在一起了。最著名的如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National Laboratory)。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位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占地81公顷,毗邻旧金山湾。它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由伯克利代管。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奥兰多.伯克利先生建立的,早期关注于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现在研究的领域非常宽泛,下设18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涵盖了高能物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建立以来,一共培养了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4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现有3800名雇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伯克利分校的老师和学生,2004年的财政预算超过5亿美元。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实验室的主任是朱棣文先生,他是极少数担任美国国家学术机构领导的华人之一。 MIT(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世界名校,但是在二战前它井没有今大的学术地位,它的发展同该校的林肯实验室(LincolnLaboratory)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二战期间,MIT获得了来自五角大楼的巨额资助,其中MIT的辐射实验室(即后来的林肯实验室的前身)从事雷达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井且带动了其他工程和理论学科的飞速进步。20世纪50年代,林肯实验室又获得了来自美国空军的大量经费,井以此为契机进行了早期电脑网络的研究。林肯实验室位于莱克星敦,远离MIT的主教学区,从事很多保密的军工研究,这为它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不可否认,由于林肯实验室成功获得了军方的支持,也推动了MIT整个学校的发展。目前林肯实验室每年获得的经费是3.4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军方。 熟悉二战历史的人一定都知道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Laboratory),在著名科学家奥本海默的领导下,它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该实验室位于新墨西哥州首府圣塔菲西北56公里处,成立于1943年,当年是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该实验室发轫于曼哈顿工程,和核工程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该实验室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其他学科领域,如计算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内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一个特点是同工业界开展广泛合作,另一个特点就是和加州大学紧密合作,目前有6800名员工来自加州大学。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年度经费达到了惊人的12亿美元。 美国能源部拥有多个国家实验室,其中著名的还有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National Laboratory)。这个实验室成立于1947年,位于纽约的长岛,以其在能源领域的研究而闻名。布鲁克海文实验室拥有3000名雇员,每年还接待全球的超过 4000名科学家的访问。布鲁克海文的年度研究经费超过4亿美元。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ORNL)是美国能源部所属最大的科学和能源研究实验室,成立于1943年,现由田那西大学和Battelle纪念研究所共同管理。20世纪50、60年代,ORNL主要从事核能、物理及生命科学的相关研究。70年代成立了能源部后,使得ORNL的研究计划扩展到能源产生、传输和保存领域等。目前,ORNL的任务是开展基础和应用项目的研发,提供知识和技术上的创新方法,增强美国在主要科学领域里的领先地位;提高洁净能源的利用率;恢复和保护环境以及为国家的安全作贡献。ORNL在许多科学领域中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它主要从事6个科学领域方面的研究,包括中子科学、能源、高性能计算、复杂生物系统、先进材料和国家的安全。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ANL)是美国政府最老和最大的科学与工程研究实验室之一——在美国中西部为最大。ANL是1946年特许成立的美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也是美国能源部所属最大的研究中心之一。过去半个世纪中,芝加哥大学为美国能源部及其前身监管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运行。 阿贡是从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芝加哥大学的冶金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2年12月2日,美国科学家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和他约50名的同事在芝加哥大学的壁球场里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受控核链式反应。战后,阿贡接受开发和平利用原子反应堆的任务。数年来,阿贡的研究不断扩大,包括了科学、工程和技术的许多其他领域。阿贡现在不是,也从来不曾是武器实验室。阿贡有两个场所。伊利诺州-东场所被芝加哥环路西南约25英里的森林保护区所环绕。阿贡的4,000名雇员中约有3,200名在该1500英亩树木繁茂的场所工作。美国能源部芝加哥工作办公室也设在这里。 成功的秘密 美国的国家实验室是美国的第三大科研群体,是美国世界科研领先地位的重要支柱,培养了很多诺贝尔奖得主,获得了无数先进的科研成果。它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有很多原因,其中主要的: 一是国家的大力投入。国家每年在国家实验室投入的经费近百亿美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做后盾,科研才能顺利开展。 二是和高校的紧密结合。我们上面提到的所有实验室都和一流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另外如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JetPropulsion Laboratory)与加州理工学院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成了同义词。高校有一流的学者,而]实验室可以提供经费和项目。 三是推动大型科研项目。所有这此实验室发展的趋势都是进行各学科的渗透和综合研究,同时开展大型的研究项目。每个实验室都拥有巨大的人力和物质资源,也只有它们能够开展这样的大规模研究。 美国的国家实验室为了国家的战略目标开展重点研究,同日开展基础领域和应用研究,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也推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的

  • 【分享】推荐几本比较实用的股票类书籍(要求加精)

    《股票操作学》 张龄松 罗俊 编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技巧》 黄磊 编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股市波浪超前预测》上、下 孙文兴 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厄姆 戴维多德 著 海南出版社《波浪原理》 艾略特 著 王建军 译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股市无敌》 【美】小理查德阿姆斯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江恩理论-金融走势分析》黄柏中著 香港经济日报《漫步华尔街》[美] 伯顿马尔基尔四川人民出版社《沃伦巴菲特之路》【美】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沃伦巴菲特著 劳伦斯坎宁安整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期货实盘操作》 魏学英 金占明 编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这是我叫朋友在家里抄好,叫LG星期天特意去乡下拿的。希望不要辜负我的一番心意。[color=blue]楼主去看看版规,标题上请不要写“要求加精”[/color]

  • 【分享】世界需要对撞机

    【分享】世界需要对撞机

    稀里糊涂,做一回“对撞机之父”这项工作是在核物理研究进入关键阶段的历史大背景上完成的,因此意义非凡。1919年,英国科学家厄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用天然放射源中的高速α粒子束作为“炮弹”轰击金属箔,实现了人类科学史上第一次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从此之后人们寻求更高能量粒子来作为“炮弹”、求搞清原子核内部复杂结构的决心一发不可收拾。但在1928年之前,实验室中用于加速粒子的主要设备是变压器和整流器、冲击产生器、静电产生器、特斯拉线圈等,全都是高电压环境,对绝缘的要求特别严苛。受绝缘材料所限,粒子产生的速度也非常有限,直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副教授厄内斯特•劳伦斯(Ernest Lawrence,1901~1958)读到维德罗的文章那一刻,这个问题才迎刃而解。劳氏后因发明能够大大提升粒子速度的回旋加速器而获得1939年诺贝尔物理奖,不过这个奖因为二战的缘故,一直推迟到1951年才颁发,在领奖演说中他非常诚实地提到维德罗对自己的启发:“1929年初的一个晚上,当我正在大学图书馆浏览期刊时,无意中发现在一本德文电气工程杂志上有一篇维德罗的论文,讨论正离子的多次加速问题。我读德文不太容易,只能看看插图和仪器照片。从文章中列出的各项数据,我就明确了他处理这个问题的一般方法,即在连成一条线的圆柱形电极上加一适当的无线电频率振荡电压,以使正离子得到多次加速。这一新思想立即使我感到找着了真正的答案,解答了我一直在寻找的加速正离子的技术问题。我没有更进一步阅读这篇文章,马上停下来估算把质子加速到一百万电子伏的直线加速器一般特性该是怎样。简单计算表明,加速器的管路要好几米长,这样的长度在当时作为实验室之用已是过于庞大了。于是我就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不用直线上那许多圆柱形电极,可不可以靠适当的磁场装置,只用两个电极,让正离子一次一次地来往于电极之间?再稍加分析,证明均匀磁场恰好有合适的特性,在磁场中转圈的离子,其角速度与能量无关。这样它们就可以以某一频率与一振荡电场共振,在适当的空心电极之间来回转圈。这个频率后来叫做‘回旋频率’。”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4/201104141353_288783_2185349_3.jpg厄内斯特•劳伦斯维德罗在1943年申请了一项“对撞存储环”专利,1945年又提交了一个完整的“同步加速器原理”专利,这个生前基本上默默无闻、本分地教书做实验的物理学家和发明家在身后被人誉为“对撞机之父”。他也许不会想到,自己当年已经伸手拉开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粒子对撞大戏之序幕,只可惜,同时代的人们没有注意到他这个动作。

  • 【资料】火车轮毂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

    【资料】火车轮毂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

    火车轮毂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 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适合于适用于汽车车轮的弯曲疲劳试验,试验机符合QC/ T 221-1997的要求。特点☆  车轮轮辋旋转,旋转速度可在30~750r/min之间任意设定;☆ 采用由伺服电机、减速器、滚珠丝杠、测力计、力传咸器、调心轴承、调心轴承限位机构、位移测量装置、位移传感器等构成的加载机构;☆ 轿车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采用工控机闭环控制,具有自动检测和手动调试两种功能,计算机显示各种试验参数。☆ 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布局合理,安装方便,美观大方。主要技术指标●最大试验弯矩:800Nm;●示值精度:20%FS起≤±1%;●基础臂长:810mm;●试验转速:100~800r/min;●转速精度:±1%;●被测车轮直径:12吋~26吋;●外形尺寸:L1800mm×W900mm×H1600mm;●功率:7~11kW;●重量:3.0t;●工作方式:手动装卸车轮,自动检测;●试验次数:0~200万次可任意设定;●控制方式: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控制,自动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用图表等方式在屏幕上输出;自动判定试验是否失效,如车轮不能承受载荷至所要求的循环次数,设备自动停机;达到循环次数后的失效判断由人工色渗法或无损探伤发判断。试验结果由激光打印机打出。●力传感器精度:±0.5%F.S;●位移传感器精度:±0.1%F.S;●温度传感器精度:±1%F.S;●电源:三相AC380V。  注:该机适用标准为日本JWL.VIA.台湾ARTC.美国SAE.SFI.德国TüV 之标准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102355_183712_1634361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102355_183713_1634361_3.jpg[/img]

  • [转帖]:关于过劳死

    关于过劳死★《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北京报道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劳动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6月8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某人士在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下。他说:“在 许多行业,中国员工的劳动时间几乎已经赶超日韩了。”   国人最初接触到“过劳死”这个概念,还是在20多年前。当时,著名学者蒋筑英猝然离世,留下了“英年早逝”的一片叹息。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情况似乎越来越糟,相继因“过劳死”过世的人,不管是事业成绩斐然的王选和陈逸飞们,还是血汗工厂里倒下的工友们,无一不令人震惊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而就在五月,“过劳死”名单上又添新人:华为研发人员,胡新宇,25岁;中兴工程师,程明,32岁。   都是令人扼腕的英年早逝。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杨新春教授曾表示:据估算,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发生猝死,劳累、生活不规律、开夜车、高度紧张是最大诱因。而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30岁—50岁的英年早逝者中,95.7% 的人是死于过度疲劳或由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这些,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现代版的“鞠躬尽瘁”   ——“加班”何时成了一种企业文化   新闻工作者、科研人员、企业高管是目前“过劳死”最为突出的三类高危人群,有调查显示,目前新闻工作者死亡者中有79%死于40岁—60岁,平均死亡年龄45.7岁;科研人员的平均死亡年龄在52.23岁,15.6%死于35岁—54岁。   这是在5月25日上海召开的“浦江学科交叉论坛”上,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所所长熊思东教授提出的一种警告。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过劳死”正开始威胁高节奏、高压力的都市人。   而无休无止地加班是产生“过劳”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加班成为一种‘企业文化’的时候,其负作用正在迅速显现。”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劳动处的陈杰平处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要求员工加班很正常,企业追求的就是利益最大化,连我自己都很少11点以前结束工作,当然也希望我的员工如此。”某私营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位许姓老板直言不讳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他说,一个员工自愿加班,会让他感到员工的敬业,他会本能地喜欢他。而那些不“敬业”的员工,会是他“首先考虑淘汰的对象”,他并不害怕没有人接替,因为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清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正在向城市化和社会化过渡,转型期间,各种竞争压力急骤增加,为了保持社会的高速发展,一些紧缺型人才被透支使用,使得这个人群无论在精神和谐上还是在身体健康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如果在现有生产技术不能取得更大进步的条件下,要想维持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高强度使用的现状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更有不少企业将员工是否经常忘我的加班劳动作为考核参考项,那些“不辞劳苦”、“废寝忘食”的员工经常被当作典范加以鼓励和赞赏,反之则多少会被认为没有将工作放在第一位,而遭遇领导的冷眼。而这些境遇,在知识层次高、竞争压力大的白领阶层已司空见惯。   陈杰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一些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中小民营企业和沿海来料加工型企业,加班成了家常便饭。譬如,一些企业投机取巧,把劳动定额定得很高,即使是手脚非常利落的工人,也难以8小时之内完成劳动定额。完不成劳动定额,就拿不到基本工资,为了多挣点钱维持生存,工人们只好被迫“自愿”接受加班,有的甚至每天工作长达16个小时。企业这么做,一方面是变相延长劳动时间,压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还规避了以更高的工资率支付工资的法定责任。   或许,没有人知道那些无休无止的加班,到底是他们自愿,还是被逼无奈。但是,当加班也有排名,并且成为晋升、加薪甚至是能否留职和生存的重要指标后,谁还能分清楚自愿与不自愿呢?   现代版的“鞠躬尽瘁”已经悄悄的变了味道。   “绝大多数的加班都没有经过工会的同意”   “胡新宇到底是不是‘过劳死’,我们不是病理学专家,不能下结论。但是,如果有关方面最终可以确定胡新宇的直接死因与超时劳动有关,那么这就是一起非常恶劣的违法和侵权事件,公司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陈杰平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但是根据现有法律法规,要作出这样的认定,可能很难。”   陈杰平特意将《劳动法》中有关“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的相关规定给记者打印了出来,他指着这些规定告诉记者:国家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能超过八小时……用人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他尤其指着第四十一条的开头说:“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才可以延长劳动时间。”但是,绝大多数的加班并没有征求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更不要说协商了。   “工会自始至终都反对超时工作。”陈杰平说,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是一些企业的取巧做法,却让监督和执法工作很难进行。   “参照《劳动法》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可以说目前国内相当多的一批企业都已经违法了,有些甚至相当严重。可是一些企业却总能以员工是自愿加班为由逃避劳动部门的监督检查。”   陈杰平说,作为一级组织,工会面对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存在超时劳动的现象缺乏应有的约束力:一是工会组织没有劳动执法权,只能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对超时工作状况进行监督;二是一些私营企业根本没有成立工会,或者成立了工会,但工会的作用没有发挥到位。当然,相当多的成规模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管理手段比较成熟,工会力量比较强大,在这方面相对规范得多。

  • 【分享】世界著名实验室简介

    世界著名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这些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了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下面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分类加以介绍。 一、第一类是建立在大学里面,附属于大学或者是由大学代管的实验室。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实验室,荷兰莱顿大学的低温实验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实验室,等等。美国很多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为政府代管国家实验室,这些设在大学里的国家实验室作为原始性创新基地,在国家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BNL)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位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占地81公顷,毗邻旧金山湾。它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由伯克利代管。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先生于1931年建立的,早期关注于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建起了第一批电子直线加速器,发现了一系列超重元素,开辟了放射性同位素、重离子科学等研究方向,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核物理学的圣地。它是美国一系列著名实验室:Livermore,Los Alamos,Brookhaven等实验室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成百所加速器实验室的楷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现在研究的领域非常宽泛,下设18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涵盖了高能物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建立以来,共培养了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4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现有3800名雇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伯克利分校的老师和学生,2004年的财政预算超过5亿美元。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实验室的主任是朱棣文先生,他是极少数担任美国国家学术机构领导的华人之一。 2、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Lincoln Laboratory) MIT于1951年在麻省的列克辛顿(Lexington)创建了林肯实验室。其前身是研制出雷达的辐射实验室。该实验室是联邦政府投资的研究中心,其基本使命是把高科技应用到国家安全的危急问题上。它很快在防空系统的高级电子学研究中赢得了声誉,其研究范围又迅速扩展到空间监控、导弹防御、战场监控、空中交通管制等领域,是美国大学第一个大规模、跨学科、多功能的技术研究开发实验室。 1957年该实验室建成全固态、可编程数字计算机控制的雷达系统(Millstone Hill radar),实现了对空间目标的实时跟踪,既能跟踪苏联卫星的活动,也能监控卡那维拉尔角的火箭发射。后来,这发展成弹道导弹战略防御系统,其中关键性的技术是数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林肯实验室开发了卫星通信系统,导致8颗实验通信卫星的发射。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实验室开始研究民航交通管制,强调雷达监控,进行恶劣气象的检测,开发了航空器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在20世纪80年代,实验室为克服大气紊流的影响,开发了大功率激光雷达系统。20世纪90年代,为NASA等开发了传感器。现在,林肯实验室则在开发陆地图像处理设备。 为了支持庞大的创新研究,林肯实验室一直保持了在基础研究上的领先地位,例如表面物理、固态物理以及有关材料的优势。它完成了开发半导体激光器的早期研究,设计了红外激光雷达,并开发了高精度卫星定位与跟踪系统。 林肯实验室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以及设计与建造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信号处理毕竟是实验室许多项目的核心技术,包括高吞吐率的通用信号处理器。它在语音编码与识别方面也有许多出色工作,为自动翻译开拓了道路。 林肯实验室现有雇员2432人,它在2003财政年度的经费是5.226亿美元,其中91.6%即4.787亿美元来自美国国防部,这就不难理解MIT林肯实验室事实上是美国军事电子系统的大本营。 3、加州大学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ANL)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首府圣塔菲西北56公里处,成立于1943年,以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而闻名于世。 洛斯阿拉莫斯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科学城和高科技辐射源。实验室在二战期间由罗斯福总统倡议建立,是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是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 该实验室是一所由能源部与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管理的多计划研究机构。其研究工作分两大类:武器研究,包括开发满足目前军事需要的核弹头、设计试验先进技术方案,以及通过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维持一项创新性武器研究计划;非武器研究,包括核裂变、核聚变、中等物理加速、超导、计算科学、生物医学、地球科学、非核能及基础能源科学等。 这里云集了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目前共有1.2万名雇员,每年经费预算高达21亿美元。 4、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BNL)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位于纽约长岛萨福尔克县(Suffolk County)中部,原址为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陆军厄普顿兵营。该实验室成立于1948年,现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由石溪大学和BATTELLE成立的布鲁克海文科学学会负责管理。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拥有3台开展研究用的反应堆和同步辐射光源、强场核磁共振仪、投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正电子断层成像仪、回旋加速器等一大批大型仪器和设备。除开创了核技术、高能物理、纳米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外,该实验室还在生物、化学、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技术等多学科开展研究。大科学装置群的强大支撑能力和多学科交叉的环境,使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在发展新型、边缘科学和突破重大新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取得多项令世界瞩目的重大成果,并数次获得诺贝尔奖,成为著名的大型综合性科学研究基地。 布鲁克海文实验室拥有3000名雇员,每年还接待全球的超过4000名科学家的访问。布鲁克海文的年度研究经费超过4亿美元。 5、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简称JPL) 喷气推进实验室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个下属机构,负责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和管理无人空间探测任务,行政上属于加州理工学院管理,前身是由航空大师西奥多.冯.卡门于1936年牵头成立的喷气动力研究所。在国际科技界,喷气推进实验室如雷贯耳,它在美国导弹和航天发展史上起到了空前的作用,尤其是1958年“探险者1号”进入轨道,确立了其作为“太空开发计划之母”的地位。目前喷气推进实验室共进行着45个项目的研发,各种无人探测器升空后的控制工作大都由其负责。它还担负着对地球准确测量的任务,控制着全球的深空探测网络。这里汇集了太空研究领域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员工总数超过5200人,年度研究经费达13亿美元。 6、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ORNL)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是美国能源部所属最大的科学和能源研究实验室,成立于1943年,原称克林顿实验室,是曼哈顿秘密计划的一部分,现由田那西大学和Battelle纪念研究所共同管理。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要从事核能、物理及生命科学的相关研究。70年代成立了能源部后,使得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计划扩展到能源产生、传输和保存等领域。 目前,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任务是开展基础和应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知识和技术上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方法,增强美国在主要科学领域里的领先地位;提高洁净大量能源的利用率;恢复和保护环境以及为国家安全作贡献。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许多科学领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它主要从事6个方面的研究,包括中子科学、能源、高性能计算、复杂生物系统、先进材料和国家安全。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现有雇员3800多人和客座研究人员大约3000人,年度经费超过10亿美元。

  • 求救,大佬们!!!安捷伦7700s

    仪器型号是安捷伦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 7700s,整个进样系统都维护过,透镜除外,发现内标一直在下降,有没有大佬知道是什么情况吖??[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212029169707_9086_5600106_3.png[/img]

  • 科技日历——斯凡特·阿伦尼乌斯诞生

    科技日历——斯凡特·阿伦尼乌斯诞生

    1859年的今天,化学家斯凡特·阿伦尼乌斯诞生。他提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阿伦尼乌斯理论,和体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阿伦尼乌斯方程。他是诺贝尔奖得主,但在获奖之前曾落选两次。你猜为啥?据说是因为诺奖委员会不知道该给在物理化学上成就颇丰的他物理奖还是化学奖……1901年,开始首届评选诺贝尔奖的时候,阿累尼乌斯是物理奖的11个候选人之一,可惜落选了。1902年他又被提名诺贝尔化学奖,他也没有被选上。1903年,评奖委员会很多人都推举阿累尼乌斯,但是,对于他应获得物理奖还是化学奖发生分歧。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提出给他一半物理奖,一半化学奖,这一方案过于奇特,被否定了。又提出他获奖问题延期至第二年,也被否决。电离学说在物理学和化学两个学科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一时很难确定他应该获得哪一个奖项。最后,阿累尼乌斯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崇高荣誉的诺贝尔的同胞。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6894_2646159_3.jpg

  • 美国的“人造太阳”正在地平线升起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梦然 2013年09月26日http://www.wokeji.com/qyts/1_qykj/201309/W020130926251522191132.jpg美国国家点火装置的前置放大器。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25日(北京时间)消息,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报告称,世界最大激光器、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正距离其目标越来越近,显示了一个可持续核聚变反应装置正在由梦想逐步成为现实。不过在设施达到高度稳定前,目前仍有一个显著障碍有待克服。相关论文发表在《等离子体物理学》杂志上。 备受全球关注的NIF于2009年5月在加州落成,融合了美国多家实验室的心血,迄今仍无人能挑战其世界上最大的激光聚变机器的身份。NIF有能力产生类似恒星内核的热与力,设计初衷本是用来模拟核爆,与罗切斯特大学激光器一样都属美国“无爆炸核试验”不可或缺之部分。但该装置也有较高的可用增益,让人们广泛注意到它更具魅力的一点——实现核能发电。人类能于实验室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核聚变能源,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此次据NIF研究小组的报告,在“点火”中,工程师们已直接将NIF的激光对准了燃料球,燃料球中含有氘和氚原子,激光器随后以接近太阳中心的温度对原子进行加热。NIF惯性约束聚变副主任约翰·爱德华兹表示,他们需要在一个非常可控的方式下利用激光束快速加热(点火要求在十亿分之一秒内),使目标物的最外层发生爆炸,目标物的剩余部分在强烈内爆的驱使下,内部燃料瞬间压缩,形成冲击波,进一步加热中心区域的燃料,导致可持续性燃烧,产生巨大能量。实验“几乎已经成功”,但舱室却在极端的温度和压力下屡次过早破裂。 约翰·爱德华兹称,为实现“点火”,他们已面对了相当多的挑战——足够的X射线强度、精确的能量传递等,但现在仍有一个关键障碍横亘于此。研究人员或将再做出一个在引燃点下能保持稳定的舱室。 而据稍早时间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发布的消息称,NIF的重量级激光向核聚变能源迈出了“第一步”,192束激光束成功融合成一个单一脉冲,并爆发出难以置信的能量——1.8兆焦耳的能量和500万亿瓦的峰值功率,已比美国在任何特定时刻内消耗的总电量还要高1000多倍。 NIF项目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末,其曾被披露迫于种种压力扭转研究方向,焦点由“能源”正转回到“核武器”上。据当时《自然》在线版报道,主要原因是部分政府人士“发现”激光核聚变与产生电能尚有距离,同时还夺走了其他领域本来就不宽裕的资金。不过多数科学家非常难以接受这个伟大的清洁能源之梦就此夭折,他们对NIF的研究进展进行辩护,也对政府这一决议大加抨击。 总编辑圈点 物理学家们梦想使用高功率激光器瞬间加热并压缩氢使之点火,已有三十余年,但尝试结果只能说惨淡二字。搞得人们嘲笑说:核聚变是能源的未来,而且永远都是在“未来”。可谁说拯救当今能源困局,或是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它是个容易事呢?类似“人造太阳”的实验项目,国际上不只NIF一家,但NIF树大招风,每走一步要么接受鲜花要么被砸鸡蛋。如今它的成就,从能源的角度来看可能只是“一小步”,但对一个激光器装置来说,其实是迈出了无比巨大的一步。

  • 火车轮毂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

    火车轮毂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火车轮毂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技术咨询13581584194Wheel Hub Test StandApplication: Rotating bending test at constant load amplitude to identify the fatigue strength under rotating bending stresses on wheel hubs, spindles, flanges and bearing. Specification: Dynamic Load ±10 kNm, testing at a frequency of up to 60 Hz. Power consumption: max. 3 kW. Abort criteria: Frequency difference, digitally and highly accurate. Advantages: Testing at high frequencies, extremely low cost for testing and maintenance.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适合于适用于汽车车轮的弯曲疲劳试验,试验机符合QC/ T 221-1997的要求。特点☆  车轮轮辋旋转,旋转速度可在30~750r/min之间任意设定;☆ 采用由伺服电机、减速器、滚珠丝杠、测力计、力传咸器、调心轴承、调心轴承限位机构、位移测量装置、位移传感器等构成的加载机构;☆ 轿车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采用工控机闭环控制,具有自动检测和手动调试两种功能,计算机显示各种试验参数。☆ 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布局合理,安装方便,美观大方。主要技术指标●最大试验弯矩:800Nm;●示值精度:20%FS起≤±1%;●基础臂长:810mm;●试验转速:100~800r/min;●转速精度:±1%;●被测车轮直径:12吋~26吋;●外形尺寸:L1800mm×W900mm×H1600mm;●功率:7~11kW;●重量:3.0t;●工作方式:手动装卸车轮,自动检测;●试验次数:0~200万次可任意设定;●控制方式: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控制,自动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用图表等方式在屏幕上输出;自动判定试验是否失效,如车轮不能承受载荷至所要求的循环次数,设备自动停机;达到循环次数后的失效判断由人工色渗法或无损探伤发判断。试验结果由激光打印机打出。●力传感器精度:±0.5%F.S;●位移传感器精度:±0.1%F.S;●温度传感器精度:±1%F.S;●电源:三相AC380V。Railway Wheel Set Test StandApplication: Rotating bending test at constant load amplitude to identify the fatigue strength under rotating bending stesses on railway wheel sets. Specification: Dynamic Load ±200 kNm, testing at a frequency of up to 60 Hz. Power consumption: max. 3 kW. Abort criteria: Frequency difference, digitally and highly accurate. Advantages: Testing at high frequencies, extremely low cost for testing and maintenance.主要技术参数  1. 适用范围:12—24″  2. 工作电压:380V 50HZ  3. 整机功率:不大于11KW  4. 最大弯曲力矩:1000Kg/M  5. 测试速度:600—1800RPM  6. 驱动机:伺服控制  7. 圆盘直径:Ф1000mm  8. 圆盘驱动器:变频调速  9. 刹车系统:激磁式刹车  10. 力矩产生:离心式  11. 控制系统:PLC控制  12. 人机界面荧屏  13. 实验报告打印  14. 主轴对心:自动  15. 转速稳定性:±1%  16. 负载稳定性:±2.5%  17. 安全变为量显示:键入式设定  注:该机适用标准为日本JWL.VIA.台湾ARTC.美国SAE.SFI.德国TüV 之标准 POWER ROTATING BENDING.pdfRailway Wheel Test System.pdf附件 Railway Wheel Test System.pdf (551.

  • sincotec集团高频疲劳试验机技术

    德国SINCOTEC集团汽车零部件构件疲劳试验机系统测试技术001是德国著名的试验服务与试验设备生产公司,为奥迪、大众等国际顶级企业提供试验服务和设备,参与大量的德国标准的建立,是该领域的国际权威。其出售的系统已达一千套,三百多用户,包括奔驰、宝马、福特、大宇、波音空客等各类国际大公司。共振试验机是它的一个重要革新。Product family NewLine.pdf新一代疲劳试验机简介共振疲劳试验机Modernization Resonance Test Systems.pdf现代化的共振疲劳试验机MAG_MOT_Comparison.pdfMAG与MOT对比POWER SWING MAG.pdf标准MAG疲劳试验机POWER SWING MOT.pdf标准MOT疲劳试验机POWER SWING NewLine MAG.pdf标准MAG疲劳试验机POWER SWING NewLine MOT.pdf标准MOT疲劳试验机POWER SWINGLY .pdf标准小载荷疲劳试验机Rear axle bending test system.pdf后桥弯曲疲劳试验机Rear axle torsion test system.pdf后桥扭转疲劳试验机Stabiliser Resonance Test System for Torsion Load.pdf稳定杆疲劳试验机Stabilisier_Torsion _Resonance_.pdf稳定杆疲劳试验机Railway wheel test system.pdf铁路车轮试验系统Railway wheel test system_2.pdf铁路车轮试验系统2Cardan shaft test system.pdf万向轴疲劳试验机Clamping Device Con-Rod.pdf连杆、活塞杆疲劳试验机Clamping Device Con-Rod_2.pdf连杆、活塞杆疲 劳试验机2Control-arm test system.pdf控制臂疲劳试验机Drive shaft test system - mean load.pdf传动轴疲劳试验机-带预加载Drive shaft test system - only alternating load.pdf传动轴疲劳试验机-仅交变载荷Dual Mass Flywheel Springs Test System.pdf双质量飞轮弹簧疲劳试验机Module support test system.pdf支撑模块疲劳试验机POWER BENDING.pdf曲轴弯曲疲劳试验机POWER ROTATING BENDING.pdf轴承法兰盘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POWER TORQUE 10kNm.pdf10kNm 曲轴旋转疲劳试验机POWER TORQUE 30kNm.pdf30kNm 曲轴旋转疲劳试验机POWER TORQUE 10000 Nm.pdf10kNm 曲轴旋转疲劳试验机POWER TORQUE 30000 Nm.pdf30kNm 曲轴旋转疲劳试验机Spring Test System for steel and air springs.pdf钢制、气弹簧疲劳试验机Spring Test System with POWER SWING.pdf弹簧疲劳试验机Wheel test system.pdf车轮疲劳试验机Rantec.pdfRantec软件Rantec_2.pdfRantec软件2汽车零部件构件疲劳试验机系统测试技术002是德国著名的试验服务与试验设备生产公司,为奥迪、大众等国际顶级企业提供试验服务和设备,参与大量的德国标准的建立,是该领域的国际权威。其出售的系统已达一千套,三百多用户,包括奔驰、宝马、福特、大宇、波音空客等各类国际大公司。共振试验机是它的一个重要革新。液压疲劳试验机POWER FLOW.pdf标准液压疲劳试验机EXCITING FLOW Control Unit.pdf液压控制单元4-Axial Component Test System.pdf4轴疲劳试验系统11_K_Axle_Test_System.pdf11轴疲劳试验系统multiaxial component test system for HGV Axes.pdf载重车用多轴试验系统Valve tester.pdf阀门疲劳试验机气动疲劳试验机POWER AIR.pdf标准气动疲劳试验机EXCITING AIR Control Unit.pdf气动控制单元Seat Test System.pdf座椅耐久试验系统直线电机疲劳试验机POWER DRIVE.pdf标准直线电机疲劳试验机客户定制系统Rotating bending test stand 4 pt.pdf4点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Rotating bending test stand 4 pt_2.pdf4点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2Rotating Bending Test System 3-Pt_4000 Nm.pdf400Nm3点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Dynamic wheel hub test system.pdf动态轮毂疲劳试验系统Hot-Shake.pdf排气管热冲击疲劳试验机POWER ROTABEND.pdf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AGA Umlaufbiegungl.pdf排气管疲劳试验机Exhaust Test System for Complete Exhaust System.pdf排气管总成疲劳试验机Exhaust test system for complete.pdf排气管总成疲劳试验机Stabilisier_test_system_with_corrosion.pdf盐雾腐蚀稳定杆疲劳试验系统Clutch test system_standard.pdf标准离合器试验机Clutch test system_Twin Clutch.pdf双离合器试验机内压力疲劳试验机High Impression 3000 bar.pdf3000bar 高内压疲劳试验机Internal pressure 20-300 bar.pdf20-300bar 内压疲劳试验机Internal pressure 40 bar.pdf40bar 内压疲劳试验机Internal pressure 300 bar.pdf300bar 内压疲劳试验机测量Wheel-bolt-force-transducer.pdf车轮螺栓力传感器附件Ball and sockets joints.pdf液压球窝关节Freely suspended bases.pdf悬浮基础Mobile corrosion unit.pdf移动式腐蚀单元Mobile Hotwind.pdf移动式热风单元LabMOTION.pdfLabMOTION软件[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8/202308101722226309_7074_1602049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8/202308101722231599_843_1602049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8/202308101722231989_8301_1602049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8/202308101722231814_4057_1602049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8/202308101722232020_253_1602049_3.png[/img]

  • sincotec集团高频疲劳试验测试技术

    德国SINCOTEC集团汽车零部件构件疲劳试验机系统测试技术001是德国著名的试验服务与试验设备生产公司,为奥迪、大众等国际顶级企业提供试验服务和设备,参与大量的德国标准的建立,是该领域的国际权威。其出售的系统已达一千套,三百多用户,包括奔驰、宝马、福特、大宇、波音空客等各类国际大公司。共振试验机是它的一个重要革新。Product family NewLine.pdf新一代疲劳试验机简介共振疲劳试验机Modernization Resonance Test Systems.pdf现代化的共振疲劳试验机MAG_MOT_Comparison.pdfMAG与MOT对比POWER SWING MAG.pdf标准MAG疲劳试验机POWER SWING MOT.pdf标准MOT疲劳试验机POWER SWING NewLine MAG.pdf标准MAG疲劳试验机POWER SWING NewLine MOT.pdf标准MOT疲劳试验机POWER SWINGLY .pdf标准小载荷疲劳试验机Rear axle bending test system.pdf后桥弯曲疲劳试验机Rear axle torsion test system.pdf后桥扭转疲劳试验机Stabiliser Resonance Test System for Torsion Load.pdf稳定杆疲劳试验机Stabilisier_Torsion _Resonance_.pdf稳定杆疲劳试验机Railway wheel test system.pdf铁路车轮试验系统Railway wheel test system_2.pdf铁路车轮试验系统2Cardan shaft test system.pdf万向轴疲劳试验机Clamping Device Con-Rod.pdf连杆、活塞杆疲劳试验机Clamping Device Con-Rod_2.pdf连杆、活塞杆疲 劳试验机2Control-arm test system.pdf控制臂疲劳试验机Drive shaft test system - mean load.pdf传动轴疲劳试验机-带预加载Drive shaft test system - only alternating load.pdf传动轴疲劳试验机-仅交变载荷Dual Mass Flywheel Springs Test System.pdf双质量飞轮弹簧疲劳试验机Module support test system.pdf支撑模块疲劳试验机POWER BENDING.pdf曲轴弯曲疲劳试验机POWER ROTATING BENDING.pdf轴承法兰盘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POWER TORQUE 10kNm.pdf10kNm 曲轴旋转疲劳试验机POWER TORQUE 30kNm.pdf30kNm 曲轴旋转疲劳试验机POWER TORQUE 10000 Nm.pdf10kNm 曲轴旋转疲劳试验机POWER TORQUE 30000 Nm.pdf30kNm 曲轴旋转疲劳试验机Spring Test System for steel and air springs.pdf钢制、气弹簧疲劳试验机Spring Test System with POWER SWING.pdf弹簧疲劳试验机Wheel test system.pdf车轮疲劳试验机Rantec.pdfRantec软件Rantec_2.pdfRantec软件2汽车零部件构件疲劳试验机系统测试技术002是德国著名的试验服务与试验设备生产公司,为奥迪、大众等国际顶级企业提供试验服务和设备,参与大量的德国标准的建立,是该领域的国际权威。其出售的系统已达一千套,三百多用户,包括奔驰、宝马、福特、大宇、波音空客等各类国际大公司。共振试验机是它的一个重要革新。液压疲劳试验机POWER FLOW.pdf标准液压疲劳试验机EXCITING FLOW Control Unit.pdf液压控制单元4-Axial Component Test System.pdf4轴疲劳试验系统11_K_Axle_Test_System.pdf11轴疲劳试验系统multiaxial component test system for HGV Axes.pdf载重车用多轴试验系统Valve tester.pdf阀门疲劳试验机气动疲劳试验机POWER AIR.pdf标准气动疲劳试验机EXCITING AIR Control Unit.pdf气动控制单元Seat Test System.pdf座椅耐久试验系统直线电机疲劳试验机POWER DRIVE.pdf标准直线电机疲劳试验机客户定制系统Rotating bending test stand 4 pt.pdf4点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Rotating bending test stand 4 pt_2.pdf4点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2Rotating Bending Test System 3-Pt_4000 Nm.pdf400Nm3点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Dynamic wheel hub test system.pdf动态轮毂疲劳试验系统Hot-Shake.pdf排气管热冲击疲劳试验机POWER ROTABEND.pdf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AGA Umlaufbiegungl.pdf排气管疲劳试验机Exhaust Test System for Complete Exhaust System.pdf排气管总成疲劳试验机Exhaust test system for complete.pdf排气管总成疲劳试验机Stabilisier_test_system_with_corrosion.pdf盐雾腐蚀稳定杆疲劳试验系统Clutch test system_standard.pdf标准离合器试验机Clutch test system_Twin Clutch.pdf双离合器试验机内压力疲劳试验机High Impression 3000 bar.pdf3000bar 高内压疲劳试验机Internal pressure 20-300 bar.pdf20-300bar 内压疲劳试验机Internal pressure 40 bar.pdf40bar 内压疲劳试验机Internal pressure 300 bar.pdf300bar 内压疲劳试验机测量Wheel-bolt-force-transducer.pdf车轮螺栓力传感器附件Ball and sockets joints.pdf液压球窝关节Freely suspended bases.pdf悬浮基础Mobile corrosion unit.pdf移动式腐蚀单元Mobile Hotwind.pdf移动式热风单元LabMOTION.pdfLabMOTION软件[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1/202311270859173908_3643_1602049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1/202311270859174338_72_1602049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1/202311270859175353_2689_1602049_3.png[/img]

  • 美国家点火装置释出能量超过燃料吸收能量

    美国家点火装置释出能量超过燃料吸收能量标志着核聚变能源研究步入新阶段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核物理学的一项新进展使核聚变能源正在“升温”。2月1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称,美国国家点火装置的科学家现已通过实验证明,核聚变反应释出的能量比燃料(用于引发核聚变反应)吸收的能量多。这项发现标志着核聚变能源将步入新时代,研究的下一个目标将会是实现“总增益”,即系统产生的能量必须超过进入系统的能量。 惯性约束核聚变是一种产生核聚变能量的方法,其操作原理是把燃料芯块的温度提高,从而引发内爆和燃料压缩。实现受控核聚变条件比较苛刻,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要求密度和约束时间的乘积达到一定要求。 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拥有的世界最大激光器——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其有能力产生类似恒星内核的热与力。尽管设计初衷是用来模拟核爆,属于美国“无爆炸核试验”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该装置自落成起就让世人广泛注意到它更具魅力的一点——实现核能发电。人类能于实验室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核聚变能源,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相比世界范围其他类似计划,NIF主打的卖点在于其计划成为“第一个突破平衡点”的设施。这个突破平衡点,即指产生的能量大于启动它所需要的能量,也是所谓“能量增益”。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核聚变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此次通过国家点火装置,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奥马尔·哈瑞肯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在惯性约束聚变中成功克服障碍,实现了“燃料增益”。在实验中,他们使用192支激光,替一颗燃料芯块进行加热和压缩直至核聚变反应发生。研究结果表明,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约是以前纪录的10倍。 但论文作者提醒,这次观察到的“燃料增益”,是指核聚变能量高于燃料中能量,而不是用于压缩燃料芯块的总能量。 据英国BBC网站此前报道,他们已了解到去年9月下旬该装置通过核聚变反应释出的能量超过了燃料吸收的能量。这是世界第一台能将其得以实现的装置,被认为是最终目标达成前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当时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 总编辑圈点 “能量增益”和“燃料增益”都像是经济学名词,企业经营讲究产出大于投入,实现盈利才能可持续发展,而核聚变研究的核心是能量的投入和产出,实现能量盈利,可控核聚变才能真正成为永久的清洁能源。本试验就像全面亏损的企业实现了个别部门的盈利,虽离总体扭亏为盈还有几十年时间,但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当然,如同企业实现盈利有多种模式一样,我们除期待NIF的更多好消息,还可对我国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报以期待。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4年02月13日

  • 求助大佬们 安捷伦ICPMS8900

    安捷伦[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8900,显示四极杆真空度在关闭闸阀后较低,想请教各位大佬,这是怎么回事呢?该怎么解决呢?

  • 有种死亡叫过劳死!

    安徽小伙李哲在高温下加班12小时候后,最终死亡;江苏一IT从业者,因为连续加班一个月而突然猝死..............有限的休息时间,被无休止的加班占据,劳动者健康亮起了“红灯”。据调查,我国职场人均平均工作时间为8.38小时,30.3%的人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最长16小时。给大家说实话,你是属于哪个层面的人?休息权,是宪法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之一。但是现实中违规加班的情况仍大量存在。但是不加班又不现实,“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遇见不正常加班,你会怎么做?(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1.gif,话说到这里,看看电脑上的时间,已经夜里12点多了!我还是赶紧洗洗睡了。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10.gif)

  • 【原创】加速器的分类

    【原创】加速器的分类

    加速器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加速器有着不同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也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除了依加速粒子的能量来划分加速器外,常常还依加速粒子的种类或加速电场和粒子轨道的形态来区分加速器。[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112111445_01_1623423_3.jpg[/img][/center] 电子是最常见的一种带电粒子,它易于以大量自由电子的形式获得,也易于加速,它的静止能量为,0.511MeV,是常见加速粒子中最低的(表1)。电子在加速时容易达到相对论速度,在相同的加速能量下,电子加速器的尺寸、规模和造价在同类加速器中往往是最低的。[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11211728_01_1623423_3.jpg[/img] 轻离子型加速器加速质子、氘和α粒子以及H-、D-等负离子。氢离子的静止能量为938MeV,是轻离子中最小的,而它的荷质比(电荷数与质量数之比)为1,比氘和α高,是各种粒子中最高的。 原子序数Z2的各原子的(正或负)离子称为重离子。一般重离子的荷质比小,飞行速度低,难于达到相对论的速度。现有的加速器可加速元素周期表上的各种重元素的离子,包括铀离子,但重离子的加速效率低,加速设备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造价昂贵。 加速电场和粒子的轨道形态是反映加速原理,决定加速器结构的关键因素。这四类加速器分别适用于加速不同能量范围、不同粒子,它们在性能上各有特色,相互竞争,相互补充,不断发展完善,而许多大的粒子加速器设备则往往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加速器互相串接组合而成。 直流高压型加速器是利用直流高压电场加速带电粒子,包括单级和串列静电加速器;后者按电源电路的结构又可分为串激倍压加速器、并激高频倍压加速器、Marx脉冲倍压加速器等。这类加速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加速任意一种带电粒子且能量易于平滑调节;然而这类加速器的加速电压直接接受介质击穿的限制,一般不超过30~50MeV的加速能量,因此,加速器的能量不高。[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11211100_01_1623423_3.jpg[/img] 电磁感应型加速器用交变电磁场所产生的涡流电场加速带电粒子,包括电子感应加速器和直线感应加速器。前者的能量范围在15~50MeV,具有流强低(一般不超过0.5μA)、不宜加速离子的缺点。后者在脉冲状态下工作,既可加速电子也可加速离子,脉冲流强可达数十千安培。 直线共振型加速器利用射频波导或谐振腔中的高频电场加速沿直线形轨道运动的电子和各种粒子,这类加速器的主要优点是粒子束的流强高,并且它的能量可以逐节增高,不受限制。加速器的工作频率随加速粒子的静止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加速电子的典型频率为3GHz,质子为200MHz,而重粒子则在70MHz以下。为了使加速器的长度比较合理,通常要求加速电场的振幅达1~10MMeV/m以上,结果导致加速器的高频功耗高达兆瓦级。近几年研发的超导直线加速器可使运行成本降低2/3~4/5,其加速电子的最高能量达50GeV,质子达800MeV。[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112111025_01_1623423_3.jpg[/img] 回旋共振型加速器应用高频电场加速沿园弧轨道作回旋运动的电子、质子或其它粒子。1930年劳伦斯提出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后,经多次反复的研究后于1931年和他的研究生利文斯顿(M. S. Livingston)成功的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这台加速器的磁极直径为10cm,加速电压为2kV,可使氘离子加速到80keV。几年后,劳伦斯的回旋加速器所达到的能量已超过天然放射性和当时其它加速器的能量。此后,人们按劳伦斯理论建造的经典回旋加速器可产生44MeV的α粒子或22MeV的质子。然而,由于相对论效应所引起的矛盾和限制,经典回旋加速器的能量难以超过20MeV。后来,研究人员根据1938年托马斯(L. H. Thomas)提出的建议,到60年代后建造了新型的等时性扇形聚焦回旋加速器(Sector Focusing Isochronous Cyclotron),70年代后,建造了大批能加速相对论性粒子的回旋加速器,尤其是在质子同步加速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贮存环和对撞机,在质心系统的有效作用能可达到2~40TeV。电子同步回旋加速器由于同步辐射的限制,其能量不高于8GeV。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