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劳伦斯奖

仪器信息网劳伦斯奖专题为您整合劳伦斯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劳伦斯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劳伦斯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劳伦斯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劳伦斯奖话题讨论。

劳伦斯奖相关的资讯

  • 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参观记(海外纪闻)
    不久前,我和太太来伯克利加大参加儿子谷峥的毕业典礼,遂向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提出了参观申请,很快就获得批准。由于谷峥在伯克利加大攻读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期间,有幸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所以这次参观由谷峥负责接待。   著名的劳伦斯国家实验室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由伯克利加大主管并承担非绝密级的科学研究。它始建于1931年,由1939年伯克利加大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劳伦斯先生创建。如今,这里拥有76座科研大楼等建筑群,占地183英亩。   据介绍,劳伦斯国家实验室通常有4000多人。其中,科学家和研究人员1000多人,研究生等1000多人,另外还有1500人提供日常的技术和行政支持。这里每年还对外提供约2000人的客座研究机会,推进科技交流。   谷峥带领我们参观的实验大楼,正是他读博士时做课题研究的地方,所以,他用中文给我们讲解起来如数家珍,很有意思。实验大楼里巨大的X光发生器和各种管道纵横连接的精密科研设备都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因为工作关系参观过的研究所和高科技公司也不少,但科研设备如此规模还真是第一次见,带给我很多震撼和鼓舞。   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每年的科研经费高达近10亿美元,而每年该实验室为美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接近20亿美元。目前,有13名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课题与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有关。实验室共有57名科学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NAS)院士。而且,实验室已经有13名科学家荣获了美国国家科学奖。至今,共有18名实验室的工程师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可见,该实验室的确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我在参观中注意到,实验室里很多大型科研设备的外面都包有如同锡纸似的材料,亮晶晶的,有点像星球大战电影里的场景。谷峥介绍说,这是设备的屏蔽。他还告诉我们,特大型X光设备可以帮助人类&ldquo 看到&rdquo 以前电子显微设备所&ldquo 看&rdquo 不到的分子乃至原子结构世界&hellip &hellip   从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出来后,谷峥又带我们到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实验室看了看,设备也很精良。儿子指着一个激光器说,仅购买这一套仪器就花了40多万美元。实验室楼道里还有很多科普性的实物与图片介绍,其中一个是介绍人类如何将沙子变成单晶硅再变成芯片、集成电路的,科技与创新每天都在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   从国内前来美国西海岸观光旅行的朋友,只要有机会最好多看看常规线路之外的地方,全面了解美国。距离旧金山很近的伯克利加大和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就是很值得抽出一天时间前来参观的地方。从旧金山开车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伯克利加大了,十分方便。提交参观申请的程序并不复杂,可以直接登录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网站申请,但要提前申请,留足批准的时间才好。如果有亲朋在伯克利加大就读或者在劳伦斯实验室做研究的话,最好通过他们申请。获得批准后,整个参观是免费的。   来这里参观还会有意外的收获:从伯克利加大的钟楼上和从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的山坡上眺望旧金山,整个旧金山湾和金门大桥尽收眼底,与在市里看到的旧金山景色大不一样。
  • 科技部部长万钢访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应美国能源部邀请,科技部万钢部长于2010年11月23日访问了位于旧金山的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万钢部长听取了该实验室中国能源组关于建筑节能领域联合研究的报告和能源环境科学研究室关于碳捕获封存领域研究的报告,并与实验室主任保罗阿里维萨托斯深入交换意见。双方就深化和拓展相关领域合作达成共识。   万钢部长表示,建筑节能和碳捕获封存是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优先合作领域,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一周前成功访华,双方启动了产学研联盟有关工作。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极具合作潜力,希望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积极与中方伙伴开展紧密合作,使联合研究成为推动两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万钢部长还参观了分子实验室和先进光源实验室,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司长赵玉海、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马林英及我驻旧金山总领馆董建龙参赞等陪同参加了上述活动。
  • 国网的“劳伦斯实验室”
    “电力系统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的人造系统,甚至超过航空航天。”在国家电网仿真中心交直流电力系统数模混合仿真实验室,很容易体会到中国电科院总工程师汤涌这个说法。   在数百平方米的大厅里,2米多的黑色大型机柜排排矗立,里面的无数电子电路板加上一个大型计算机程序,就能模拟出真实的电网运行。在计算机终端屏幕上,显示着一张完整的全国电网地图。需要了解什么条件下的电网状况,在计算机上设置参数即可见,而物理的电子电路板能帮助计算机提高数字模拟准确度。看起来像插拔积木一般操作电路板,可能是在设置一个从四川到上海的完整电力系统。   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电力模拟系统。楼下的第一代动态模拟系统实验室则布满了小型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电动机、冰柜、大大小小的灯泡等,是一个更为直观的微缩电力系统。   “航空航天系统难在精密,电力系统难在规模大、范围广、元件多,而且不能现场试验。”汤涌告诉记者,仿真试验研究对电力系统来说尤为重要。目前特高压电网的方案,都要在这个仿真中心反复试验,以论证安全可靠性。   当年论证三峡工程的输变电方案,为了多种试验方法相互验证,汤涌和同事们专程去俄罗斯做了三个月的试验。   这个投资2亿人民币建设的电力系统仿真中心与三个特高压试验基地、计量中心和国家风电研究检测中心一起,构成了大电网试验研究的物理基础。“我们国家的资源分布和需求决定了要发展特高压。”中国电科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来小康说,特高压不是一个技术和安全问题,而是经济需要远距离传输。   现在特高压技术让国家电网在国际上的声音变大了。“由于我们地大网大,所以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强。”来小康坦承,“如果没有特高压,没有大电网,有可能我们什么都不如人家。”   曾深入研究特高压的美俄等国均放弃了建设,而中国的1000千伏交流示范工程已在争议中投运一年半。凭借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相关技术装备和试验基地,中国电科院开始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国的特高压交流标准电压被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大电网组织推荐为国际标准电压。国际电工委员会还成立了高压直流输电新技术委员会,并将秘书处设在中国,由国网公司承担相关工作。   事实上,中国电科院早在1996年就开始做特高压的论证,甚至20年前就开始涉及这一概念。“专家觉得一个问题有研究价值,就会推动上面立项。”   如今被国网人频繁提及的可控串补装置,就是名誉院长周孝信90年代看到的方向,并推动了研究。“首先是在院里自己立项,用一些基金先做起来,几年以后有了一定基础,觉得能做,就申请国家项目,像串补就是973项目。”等继续研究到了可以工程实施的阶段,国家电网公司就要介入支持。这时资金需求大,国网还要掂量上不上,找内外很多专家一起论证。汤涌告诉记者,一种技术从初期跟进到实验室再到现场应用,往往要十几年之久,院里重大的科技示范项目无不是十年磨一剑。   中国电科院成为世界第四个掌握这一技术的企业,该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并出口海外。   汤涌领导的电力系统研究所还有支撑电网运行调度,解决疑难杂症的任务。从国家电网发展规划的制定开始,他们就要参与规划方案评估,考虑预想事故对规划方案的影响,运行现场出现异常,马上赶去找原因、提措施。此外,集中封闭搞项目会战也是常事儿。“我们相当于专家门诊,地方上自己看不好的就送到我们这来。”   在高压所高级工程师李同生的回忆里,类似的技术服务是电科院建立初期的首要工作,主要为解决生产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在输电线路频繁发生事故的年代,现场调查和措施改进是他们最重要的日常工作。   但后来,科研和技术服务的比例从“三七开”变成了“七三开”。第一个330千伏的刘家峡输变电工程,反复论证实验、更改方案的三峡输变电工程,正在建设的特高压电网,后面都是电科院在做技术理论支撑。   但此前多年,无论技术服务还是科学理论研究,都与电科院自身产业关系不大。汤涌记得,中国电科院的主要风格一直潜心做科研,直到2000年的转制大会之后,科研开始加速面向市场,电科院旗下的科技公司逐渐背上盈利任务。   但南瑞的机电自动化保护范围较专,主打一种核心产品,中国电科院的综合科研技术仍是国内第一。在企业的带动下,其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更加一体化,对产业需求的预测也更有的放矢。   电科院的6000多名员工里,科研和产业的比例为1:2,去年的营收是34亿。不过若算人均值,还是“南瑞效益更好”。   中国电科院承担着国家电网公司研发中心的功能,有做前瞻性研究,引领行业的作用,但来小康坦言:“当然我们原来的工作基础和产业结合还不是那么紧密,不一定做得很好,但我们在往这个方向上努力。原来研究院以技术支撑为主要工作,现在向引领作用发展。”   2006年,新能源研究所和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相继成立,均指向前瞻性研究。   新能源研究所成立时只有5个人,就将研究方向定为风电并网分析、风电机组检测、风能资源评价和风电功率预测。而那时外界还很少有人了解风电产业这些需求。如今已有90多人的新能源所,每天只有十几个人坐在工位上,大部分跑在各种现场。其研究也已初具规模,成为国内唯一具有国际互认可资质的风电检测机构。   尝试对不可预知的风电进行功率预测,也是新能源所的工作内容。“我们拿以前的历史数据,加上数据天气预报,来预测明天的发电情况,能滚动预测未来24到48小时。”新能源所一位专家说,现在的准确率基本达到国际水平,已有7个网省电力调度中心投运了这套系统。不过汤涌认为,这些数据还是测算出来的:“看系统精准度,我们得说5年以后论英雄。”   为了在世博上展示电网对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调度能力,新能源所为国家电网馆做了风光储调度系统,智能电网、储能电站的控制系统等。有一段时间,他们每天工作到凌晨4点,但很多人至今还没有进过世博园。   储能是来小康主管的工作内容之一。新能源和大电网催生了这一新的市场空间,他称这可能是“改变电网发展方式的革命性技术”,而中国也许会走在世界前列。他认同科技部一位副部长的论断:“中国的科研实力和国情相对应,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前列,但我们电力是再往前一点。”   中国电科院区内有个电动汽车充电站,也是来小康辖下的试验田。“我们充电技术没有拖电动汽车的后腿,时间表是由汽车制造业确定的。”他担心的是,各方一哄而上建充电站,不考虑对电网的影响,有一天会重蹈风电的覆辙。   除了研究这些已为人熟知的东西,来小康还是超导电力研究所所长。“超导材料会引发整个电力系统的革命,但这是30年后的技术,我们也在关注了,这就是科技引领作用。”   这样的作用,让人想起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这个创建于1931年的实验室,已诞生了10个诺贝尔奖得主。
  • 喜讯:澳作J200首席DR. RICHARD E. RUSSO 获得美国应用光谱学会LESTER W. STROCK 奖
    我们很高兴也很荣幸地告诉大家,继2006年、2012年分别获得R&D 100 Award ,2012年获得FACSS–SciX Innovation Award之后,美国ASI公司总裁Richard E. Russo博士在2013年的SCiX年会上,又一次获得了由美国应用光谱学会纽英仑学部颁发的Lester W. Strock奖!Richard E. Russo,PhD美国ASI公司CEO &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激光光谱研究室首席科学家。Russo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纳秒和飞秒激光剥蚀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居于世界前沿水平。近期,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在来自ASI公司的助手协助下,Russo展示了激光等离子体在同位素实时测量中的应用,这一新技术被称为激光分子同位素光谱(Laser Molecular Isotopic Spectroscopy ,LAMIS),并获得了专利。Russo与其来自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几名助手一起于2004年创建了ASI公司,迄今为止,该公司基于LIBS和LA技术的产品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处于领先地位! J200-LIBS J200-LA产品链接:J200 激光质谱联用元素分析仪-—来自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绿色化学分析技术
  • 元素周期表将添四位新成员 2016年初将公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6e768ed9-a6e0-4332-8f52-40a2dcef4f37.jpg" title=" 129967797.jpg" width=" 600" height=" 448"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48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新发现的四种新元素将使元素周期表的第七行被排满(图片来自网络)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12月31日发表了题为《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获得永久席位》的报道,编译如下: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15年12月30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宣布俄罗斯和美国的研究团队已获得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发现了115、117和 118号元素。此外,该联合会已认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了113号元素。两个研究团队通过让质量较轻的核子相互撞击,并跟踪其后产生的放射性超重元素的衰变情况,合成了上述四种元素。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被确认发现了115、117和118号元素。在2004 年和2007年展开实验后,他们还声称发现了113号元素。负责领导利弗莫尔实验核物理和放射能化学研究小组的道恩· 肖内西说,赢得IUPAC对其发现其 他三种元素的认可已令人为之一振。她说:“就个人而言,我对IUPAC的决定感到非常高兴。”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IUPAC执行理事林恩· 瑟比说,有关确认新元素的报告将于2016年初公布。官方对这些元素的认可意味着它们的发现者有权为其命名并设计符号。113号元素将成为首个由亚洲研究人员发现并命名的元素。 /strong /p
  • 为什么诺奖得主获奖年龄越来越大?
    今年的诺奖得主,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轻的。拿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真锅淑郎90岁,哈塞尔曼89岁。而拿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阿登帕塔普蒂安54岁,算是“小弟弟”;有不少评论都认为,这个年纪能拿诺奖是一种幸运。近年来诺奖得主给人的印象,七老八十很正常,九十多也不少见。事实上,从1950年代以来,所有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获奖年龄都越来越大。1957年获诺奖的时候,杨振宁35岁,李政道31岁,今天已经不大可能有这样年轻的幸运儿了,但当时可不算另类。维尔纳海森堡初拿诺奖,只有31岁;他第二年又拿了一次诺奖,共同获奖的是比他小一岁的保罗狄拉克。劳伦斯布拉格利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获1915年物理诺奖时,只有25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看看上世纪前半叶那些科学大咖,平均是四十来岁拿诺奖,比如爱因斯坦(42岁)。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排队领奖”的人变多了。一百年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千名物理学家,而今天有一百万。早先竞争不太厉害,沉甸甸的果子长满了枝头,等着科学家去摘。而高智商人才涌入科学界,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充满竞争和进一步细分,成果越发专业化、小众化。“候选领奖队伍”越来越长,获奖年龄就越来越大。但是老年人拿奖,不意味着科学是属于年长者的游戏。真锅淑郎90岁拿奖,但他的理论突破也在三十出头的年纪,那时帕塔普蒂安还没出生。曾有统计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做出代表性贡献的平均年龄是37岁。纵观历史上有名的科学成就,都是科学家们在三十多、四十多岁的年纪就取得了。一个道理是,做科研太辛苦,需要体力,比如帕塔普蒂安把200多个疑似基因挨个敲除,看细胞还能不能感受压力,敲到第100多个,才找到关键基因。经年累月地耗神,没有年轻人的精力支撑不住。
  • 安捷伦在ASMS2018年会上展示“有的放矢,创新超越”理念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提高实验室效率和生产率的质谱解决方案 /span /strong /p p   2018年6月6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日前在第 66 届美国质谱协会年会上展示全面的质谱解决方案,展会于 6 月 3 日至 6 月 7 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举办。安捷伦是质谱领域知名的市场领导者,为多个应用领域,如制药、环境、临床研究、法医毒理学和食品测试开发了强大、可靠的解决方案。 /p p   安捷伦副总裁兼质谱事业部总经理 Monty Benefiel 说道:“ASMS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理想的平台,能够让我们展示安捷伦质谱解决方案如何不断重塑人们对质谱仪的想象。通过最近在产品开发中的投资以及对 Genohm 等企业的收购,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为客户提供提高实验室科研实力和经济效益的解决方案。我们期待在今年的展会上分享更多信息。” /p p   安捷伦邀请 ASMS 与会者参观位于圣地亚哥会议中心的 #800 号安捷伦展位,并于周一至周三晚 8:00–11:00 到访位于圣地亚哥海滨希尔顿酒店 Sapphire 宴会厅 MNIJ 的安捷伦接待室。 /p p   到访者可以查看安捷伦最新的 MassHunter 系列产品,并了解自动化样品前处理仪器如何改善质谱分析的精密度和重现性。Agilent CrossLab 服务还将展示 iLab Operations 软件等解决方案如何提高整个实验室的效率,iLab Operations 软件是一种基于网页的企业级管理工具,旨在为集中式实验室的运营和研究资源共享提供支持。 /p p   安捷伦创新研讨会客户活动已于 6 月 2 日周六晚 5:00 至 9:30 在曼彻斯特圣地亚哥君悦酒店举行。主讲人是来自赛达斯-西奈医疗中心的 Jenny van Eyk 博士,会上讨论了在用于蛋白质组学的安捷伦 LC/Q-TOF 系统上如何分析代谢组学样品时促进多组学数据的收集。 /p p   杰出的安捷伦客户还在创新研讨会上发表了演讲,包括墨西哥 Agrolab 总经理 Carlos Sepú lveda、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 Philip Britz-McKibbin 博士,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功能基因组学负责人 Christopher J. Petzold 博士。 /p p   早餐研讨会于周一至周三早 7:00–8:00 在圣地亚哥海滨希尔顿酒店举办。会上重点讨论 Ultivo LC/MS 系统和 6545XT AdvanceBio LC/Q-TOF 系统等创新技术,安捷伦科学家提出各种讨论主题,涵盖农药和食品安全、宿主细胞蛋白质分析中低丰度蛋白质的鉴定以及用于简化超痕量 GC/TQ 分析中目标物纯化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p p   会上延续了传统,为一个应用质谱产品的组织提供医学研究捐赠,今年安捷伦将为三个支持癌症研究的杰出组织之一捐赠 50000 美元。诚邀与会者在到访安捷伦接待室时进行投票。 /p p    strong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strong /p p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拥有 50多年的敏锐洞察与创新,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2017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44.7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14200人。 /p
  • 华裔女科学家崔景荣获美国年度国家发明奖
    记者12月1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业生、华裔女科学家崔景荣领衔的美国辉瑞公司团队,因发明治疗肺癌新药“克里唑蒂尼”(Xalkori),近日荣获美国第38届年度国家发明奖。   美国年度国家发明奖由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协会设立,每年美国各行业中只有一个专利可获此荣誉。崔景荣是新药“克里唑蒂尼”的主导发明人,该药品于今年8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是6年来该局批准通过的第一个治疗肺癌新药,也是第一个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进行靶向治疗的药品。通过“克里唑蒂尼”注册临床试验的靶向治疗,在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达到50%至61%,为全球此类型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可能。   崔景荣于1980年进入中国科大应用化学系学习,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前往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美国辉瑞公司拉霍亚研发中心资深研究员,此前曾获得辉瑞公司全球研发杰出成就奖。
  • 元素周期表添4个新成员 化学课本将改写
    p   4个新的化学元素如今已经被正式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中,这也意味着,这张表的第七行终于完整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6166822645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3757b915-33dc-4022-bcd4-e434b3b7887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元素周期表的第七行完整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Sandbh/Wikimedia Commons /p p   多年来,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早已被用铅笔写在了元素周期表上,而来自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实验室也曾多次宣称发现了这些元素。然而对于这4个新元素的官方认可一直等到了2015年年底—— 一组独立专家日前一致认为,相关证据是有效的。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2015年12月30日宣布了该专家组的结论。 /p p   所有这4种新元素都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粉碎更轻的原子核人工合成的。质子和中子不稳定的凝聚体在分裂成更小且更稳定的碎片之前仅存在了几分之一秒的时间。 /p p   那些发现这4个新元素的团队如今可以为元素的名称和两个字母的符号提出建议。这些元素可以用它们的一个化学或物理性质、一个虚构的概念、一种矿物、一个地方或国家,或是一个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 /p p   发现第113号元素的优先权授予了日本研究人员,他们非常高兴,因为这将成为第一个在东亚被命名的人造元素。当这一元素于12年前首次被发现时,“Japonium”便被建议作为它的名称。 /p p   位于东京附近和光市的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仁科加速器科学中心于2004年首先宣布发现了第113号元素。这也是亚洲科学家首次合成新元素,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参与了这一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mp52413726_1451983172599_2.jpe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d491f458-9771-426f-9718-88420b278ae4.jpg" / /p p   日本的研究小组使用加速器使第30号元素锌的原子加速,然后撞击第83号元素铋的原子,使二者原子核融合在一起而得到113号元素。他们从2003年开始实验,在2004年、2005年和2012年共3次合成了113号元素。到那时,研究人员已经有了该元素的3个原子。 /p p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在为IUPAC的决定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科学家而言,这比一枚奥林匹克金牌具有更大的价值。”(野依良治并非日本研究团队成员,但他是RIKEN前任所长。) /p p   俄罗斯和美国研究人员之前也曾发表声明表示发现了第113号元素,但并未被来自IUPAC和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的专家组授予优先权。 /p p   然而俄罗斯和美国却从其他3种元素那里获得了荣誉及冠名权。 /p p   IUPAC/IUPAP委员会表示,第115号和117号元素首先由俄罗斯杜布纳市核研究联合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市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发现。其他团队的工作——例如瑞典研究团队使用一部德国加速器——则帮助确认了第115号元素的存在。 /p p   而发现第118号元素的荣誉——这是迄今为止人工合成的最重元素——授予了杜布纳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团队。该元素有一个曲折的历史——1999年宣称发现这一元素的一项声明于两年后被收回,原因是有指控称存在伪造数据的行为。 /p p   英国利物浦大学核物理学家Rolf-Dietmar Herzberg表示,物理学家如今正在尝试人工合成第119号、120号元素,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这一研究是能够实现的。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表示看见了新的元素——德国达姆施塔特市重离子研究GSI亥姆霍兹中心研究人员曾于2012年进行了5个月的试验但未获成功。在第120号元素之后,研究人员认为,让两个原子核融合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p p   迄今为止,元素周期表上从自然界发现的元素只到第92号元素铀,93号及以上的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按惯例,新元素命名一般用国名、地名和人名等加上后缀“um”的形式。 /p
  • 丹纳赫与诺奖获得者合作启动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开发项目
    近日,丹纳赫集团和创新基因组研究所(Innovative Genomics Institute, IGI)宣布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治疗罕见病和其他疾病的基因编辑疗法,为未来开发各类基因药物打造新模式。该研发中心名为Danaher-IGI Beacon for CRISPR Cures,旨在通过一体化的研究、开发和监管,利用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永久性地治疗数百种疾病。• 这一新联合研发中心位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划开发易于编辑的平台型方法,用以开发能够治疗数百种绝症的基因编辑药物。• 针对目前难以获得资金的罕见病疗法研究,此项创新模式旨在大幅减少其临床前和临床开发所需的时间及费用。• 诺贝尔奖获得者Jennifer Doudna及其团队将与丹纳赫共同完成该联合研究中心的转化和临床研究工作。诺贝尔奖获得者、CRISPR先驱、IGI创始人Jennifer Doudna将与IGI技术与转化董事兼新Beacon项目总监Fyodor Urnov一起在IGI总部负责研发工作的开展。两人均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IGI 执行董事 Brad Ringeisen 也将在新研发中心发挥关键作用。作为全球生命科学和医学诊断的创新者,丹纳赫将为 CRISPR 疗法的生产制造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同时开发新的技术和方法,简化并标准化临床前和临床开发。诺贝尔奖获得者、CRISPR先驱、IGI创始人Jennifer Doudna这项合作是迄今为止丹纳赫规模最大的Beacon项目,将使 IGI 开展实质性的新研究项目。Danaher Beacon项目旨在资助科研院所开展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开发改善人类健康的创新技术和应用。该项目专注的领域包括基因组药物、精准诊断、下一代生物制品制造、人类系统和数据科学。丹纳赫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毕睿宁表示:“CRISPR在疾病治疗方面拥有巨大的前景,但目前还没有标准的学界的或监管领域的框架来指导我们如何将其应用于患者。要应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联合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共同协作。我们很激动能与来自IGI的基因编辑领域最为优秀的科研人员联手,将丹纳赫旗下多家运营公司在研发生产中的人才、技术和专业知识汇聚在一起,携手为极其重要但尚未得到充分服务的患者们开创革命性的解决方案。丹纳赫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毕睿宁Doudna表示:“新的联合研发中心结合了IGI 和丹纳赫各自的优势,是实现CRISPR治疗承诺的独特而有力的方式。我们知道如何将CRISPR分子输送到目标组织中。我们了解患者群体。我们的团队拥有研究这些疾病的世界级专家。我们需要共同绘制一个蓝图,描绘使用CRISPR治疗所需的所有科学和技术。一旦实现了这一点,我坚信 CRISPR 将成为许多疾病临床治疗的标准。”作为第一步,Danaher-IGI Beacon项目将为两种先天性免疫缺陷(IEIs)疾病——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和Artemis缺陷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Artemis-SCID)——开发基因编辑疗法。双方认为,IEIs的几大特性使其适合丹纳赫/IGI 联合方法,包括广泛的患者记录和基于移植的给药途径,从而克服了将 CRISPR 分子递送至目标组织的一些关键挑战。总的来说,IEI 包含约 500 种不同的疾病,影响着全球数十万人。然而,它们目前还不是任何重大基因编辑试验的重点对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为每个非常小的 IEI 患者群体设计和测试疗法都颇具挑战,进程缓慢且成本高昂。由于CRISPR可以很容易地重新编程以处理任何基因突变的独特能力,因此Danaher-IGI Beacon for CRISPR Cures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可扩展的平台型方法,从而能够快速构建新的药物,甚至用于治疗IEIs以外的疾病。Beacon项目的目标是让联合研发中心开发出的平台型方法能够扩展应用于更多IEIs和其他罕见疾病,以及更多通过编辑单个特定基因就能治疗的常见疾病。Urnov表示,CRISPR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必须迅速扩大,而不是仅限于生物技术行业目前正在推进的最初规模有限的疾病。CRISPR的独特性使其成为开发和部署CRISPR按需治疗平台型方式的理想选择。结合丹纳赫和IGI各自的优势,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平台,并首创CRISPR治疗方法,供希望治疗更多疾病的其他团队使用。与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IEI顶尖临床医生合作,IGI将提供独特的专业知识,支持 CRISPR 工程、先天性免疫缺陷的非临床模型、基因编辑细胞产品的制造、监管部门在这一疾病领域的工作,以及为患有这些严重疾病的患者设计和执行临床试验。丹纳赫旗下的运营公司将提供仪器、试剂、资源和专业知识,简化临床前和临床开发,并制定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其中,IDT将利用其新启用的治疗性寡核苷酸生产设施,在 CRISPR 核酸酶和向导RNA 的合成、修饰、纯化和质量控制方面提供业界领先的能力。Aldevron 此前与 IGI 合作推进基于 CRISPR 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脑中的应用。Cytiva、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徕卡生物系统和徕卡显微系统等丹纳赫旗下运营公司将一同在此次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关于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由美国旧金山湾区领先科研机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和其他机构共同构成。IGI 的多元化顶尖科学家团队拥有强大的跨学科专业知识。他们开展世界一流的研究,其驱动力是利用基因组工程治疗人类疾病、消除饥饿和应对气候变化。除了科学成就外,IGI 还致力于促进公众对基因组工程的理解,为广大社区提供资源,并指导技术使用合乎伦理。
  • 赵红卫获国际离子源领域最高奖"明亮奖"
    赵红卫获国际离子源领域最高奖“明亮奖” 我国超导高电荷态ECR离子源研究获重大进展 近期在美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离子源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赵红卫与美国劳伦斯贝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核科学部副主任克劳德拉依尼斯(Claude Lyneis),88英尺回旋加速器室主任戴妮娅拉赖特讷(Daniela Leitner),近代物理所客座研究员、著名美籍华人学者谢祖棋4人被授予2009年度国际离子源领域最高奖项“明亮奖(Brightness Award)”,以表彰他们近几年来在超导高电荷态ECR(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做出的巨大贡献。 ECR离子源是产生高电荷态强流离子束的最有效装置,主要应用于各种重离子加速器、核物理和原子物理等基础研究领域,同时在半导体、离子注入和材料改性等工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赵红卫领导、谢祖棋任顾问的近代物理所离子源小组,经过优化设计和集成创新,突破了国际上沿用20多年的传统ECR离子源磁体结构,独创了一种把产生轴向磁镜场的螺线管线包置于径向六极铁内部的“冷铁”超导磁体结构,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了具有原创结构的超导高电荷态ECR离子源(SECRAL)。该离子源在18GHz微波频率和18GHz与14.5GHz双频微波工作模式下先后产生了高电荷态离子束流强度的多项世界记录,近期又在24GHz微波频率下再次创造了多项高电荷态离子束流强度的世界记录,如455微安Xe27+,152微安Xe30+等,这些离子束流强度已大大超过美国贝克利实验室28GHz超导ECR离子源VENUS的结果。赵红卫在第十三届国际离子源大会上的报告被国际同行评价为最受注目的特邀报告。目前已有多个国外著名实验室表示要与近代物理所合作,拷贝或购买该所研制的超导ECR离子源。 近代物理所研制的该超导ECR离子源于2007年投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运行,到目前为止,已累积供束2000多小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台已投入长期运行供束的第三代高电荷态ECR离子源,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束流强度和整体性能大幅度提高,为开展相关重离子核物理和原子物理研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实验条件。由该超导ECR离子源提供的78Kr束流,经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加速后,用于短寿命不稳定核质量精确测量,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实验人员已在世界上首次成功鉴别并以10-6精度成功测量了63Ge,65As,67Se等3种新核素的质量,在国际同行中引起极大的关注。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TLAS加速器运行部主任帕都博士在已公开的获奖提名信中指出,在国际ECR离子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和美国贝克利国家实验室两个小组在过去几年里,独立构建和开拓了第三代高电荷态ECR离子源的技术路线,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第三代高电荷态ECR离子源技术的可行性,并成功展示了第三代高电荷态ECR离子源优越的性能,使基于大型离子加速器(如美国FRIB,德国GSI FAIR和欧洲CERN LHC)的许多新的研究机遇成为可能。同时他评价指出,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的超导ECR离子源在18GHz微波频率下性能处于目前世界领先水平。“明亮奖”评奖委员会的评价指出:“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超导ECR离子源为发展更加可靠、简单超导磁体结构的第三代28GHz ECR离子源开辟了一条新路。” “明亮奖”是由法国博格茨仪器公司资助,由国际离子源领域的知名专家提名,通过设立的国际评奖委员会最终评选,主要奖励在离子源物理和技术领域取得的已被证实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创新和杰出成就。“明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只奖励1项成果,在国际离子源大会上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本次是第四届颁奖。第三、二和首届奖励分别授予了德国DESY实验室负氢离子源专家皮特斯博士、俄罗斯杜布纳JINR实验室电子束离子源“之父”道耐茨教授和美国布鲁可海文国家实验室电子束离子源专家皮克因及毕贝两位博士。 近代物理所超导高电荷态ECR离子源项目曾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也得到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和科技部相关项目的资助。 更多阅读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赵红卫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相关报道(英文)
  • 2012年度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名单公布
    据美国白宫网站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12月21日公布了2012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获得者名单。12位科学家获得今年的国家科学奖章,7位科学家、1个团队和1个公司获得今年的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   12位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分别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化学教授Allen Bard、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工程学家Sallie Chisholm,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Sidney Drell,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天文学家Sandra Faber,马里兰大学的物理学家Sylvester James Gates,南加州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家Solomon Golomb,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物理学家John Goodenough,密苏里大学的化学家M. Frederick Hawthorne,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生物学家Leroy Hood,哈佛大学的数学家Barry Mazur,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学家Lucy Shapiro,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Anne Treisman。   获得本年度技术与创新奖章的分别为:加州理工大学的生物化学学家Frances Arnold,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George Carruthers,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和生物医学家Robert Langer,AirSep公司的工程师Norman McCombs,亚利桑那州视网膜专家Gholam Peyman,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Art Rosenfeld,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微生物学家Jan Vilcek。以及IBM公司的由Samuel Blum,Rangaswamy Srinivasan和James Wynne组成的团队,获得国际技术与创新奖章的公司为雷神技术公司(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设立于1959年,是对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个人的认可,代表美国政府赋予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最高荣誉。美国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设立于1980年,由美国商务部专利和商标办公室管理,该奖项意在表彰帮助美国加强国家竞争力、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技术人员。
  • 2022“R&D 100大奖”揭晓,14台分析测试产品上榜
    近日,R&D Magazine杂志公布了2022年R&D 100大奖最终获奖名单,共有14项分析测试创新产品或技术荣获殊荣。赛默飞、基恩士、帕克、WITec、泰思肯等多家分析仪器公司产品名列其中,获奖产品涉及拉曼显微镜、原子探针显微镜、3D光学轮廓仪、原子力显微镜、酶分析仪等多类仪器。R&D 100大奖设立于1963年,被誉为科技创新界的“奥斯卡奖”,是国际科技研发领域极为推崇的发明创新奖项。作为全球极具声望的科技创新奖项,其主要表彰那些具有商业价值的革命性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材料。今年为R&D 评选成立 60 周年。2022年获得R&D大奖的分析测试类产品技术名单产品名称机构持续追踪手术协助系统(CTSAS)金属工业研究及发展中心(MIRDC)cryoRaman低温拉曼显微镜WITec Attocube Systems AGCOVID-19抗体药物Evusheld范德比尔特大学 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 阿斯利康Invizo 6000® 全视野原子探针显微镜CAMECA仪器VR-6000 3D光学轮廓仪基恩士用于恶劣环境的高空间分辨率光学传感器(NuSense Technology)匹兹堡大学 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Park FX40原子力显微镜帕克proteoCHIP微芯片 BICO 维也纳Cellenion生物中心-分子病理学研究所(IMP) - Karl Mechtler实验室量子图像传感器(QIS)相机Gigajot TechnologyMirroRx生物标记技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Gallery Enzyme Master酶分析仪赛默飞Orbitrap Exploris MX质量检测器赛默飞UniTOM HR动态显微CT泰思肯VK-X3000形状测量激光显微镜基恩士以下是部分获奖产品介绍:cryoRaman低温拉曼显微镜cryoRaman是一种先进的低温拉曼成像显微镜,可提供1.8K至300K的工作温度、可见光至近红外激发激光器、高达12T的高磁场、独特的低温兼容拉曼专用物镜、超精密压电扫描台、TCSPC模式、低波数拉曼峰值检测和全偏振控制。VR-6000 3D光学轮廓仪VR-6000可以在1秒内自动测量轮廓、粗糙度和平整度。其内置的旋转单元允许用户在没有任何盲点的情况下,围绕其部件的圆周进行3D测量。可以在不切割或破坏目标的情况下进行壁厚、切口和截面测量。Park FX40原子力显微镜FX40是唯一一款完全自动化的研究型原子力显微镜,具有创新的机器人、智能学习功能、安全机制、基于AI的软件和增强的导航功能。自动化方面的突破,包括自动尖端交换、激光对准和尖端方法,直接提高了成像和样品表征的生产力。Gallery Enzyme Master酶分析仪 Gallery Enzyme Master是首款专为酶分析应用而设计的全自动离散酶分析仪,从方法开发到常规分析。结合强大的硬件和定制设计的软件,可实现全自动孵育设置、试剂添加和精确的测量计算,为酶制造商和用户提供可靠的结果。Orbitrap Exploris MX质量检测器Orbitrap Exploris MX提供高分辨率精确质量(HRAM)数据,用于完整分析单克隆抗体(mAb)、寡核苷酸质量测定和肽图谱,使其成为生物制药工艺确认的理想选择。它使生物制药实验室能够在多属性方法(MAM)工作流中部署常规、易于运行的大规模监测。UniTOM HR动态显微CTUniTOM HR是第一个为4D时间分辨研究提供亚微米3D成像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微型CT系统。VK-X3000形状测量激光显微镜VK-X3000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系统,可对任何类型的材料进行轮廓、粗糙度和膜厚测量。通过结合三种不同的测量原理,该系统允许用户对任何样品进行纳米、微米和毫米测量。
  • 科学家新发现超重元素的六种同位素
    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10月26日宣布,该实验室的科研小组发现了部分超重元素的6种同位素。据悉,科学家此次在获得了还未命名的第114号元素的新同位素后,通过观察阿尔法粒子连续性辐射,又发现了第112号元素(copernicium)、第110号元素(darmstadtium)、第108号元素(hassium)、第106号元素(seaborgium)和第104号元素(rutherfordium)的5种同位素。此项研究成果将发表在10月29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从新的同位素中获取的信息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认识原子核壳体结构理论,该理论是“稳定岛理论”预测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预言,位于质子数为114和中子数为184的双“幻数”球形核附近,存在一个“超重稳定岛”,岛内的元素具有超常寿命。   发现超重元素同位素科研小组的负责人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核科学部重元素原子核与辐射化学组组长海诺尼奇,他同时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研究文章第一作者为伯克利分校化学系研究生保罗埃里森,他负责对具体实验提出建议并进行管理。尼奇表示,借助实验室的88英寸(约2.2米)回旋加速器,他们对钙48进行加速并撞击充气分离器中的钚242,从而获得了新的超重元素的同位素。这与他们去年证实第114号元素存在时的实验布置类同。   科研小组共有20名成员,他们来自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俄勒冈州立大学、德国GSI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以及挪威能源技术研究所。他们中的许多人曾参与了2009年9月第114号元素的确认研究。第114号元素于10年前由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学家分离出来,但直到去年才被确认。   《科技日报》总编辑圈点   看中一件商品后,无论你与卖家如何讨价还价,最终都会在一个相对确定的区间成交,通常不会过于离谱(买房子是例外)。稳定岛理论在生活中的普适性毋庸质疑,但却困扰了核物理领域近半个世纪,至今不得证实。科学家们之所以不离不弃,是因为合成和鉴别双幻核并研究其衰变性质,对于检验超重元素的核结构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近发现这六种同位素让人们再次听到了遥远而真切的呼唤,但愿那依稀可辨的“岛子”不是海市蜃楼。
  • CISILE 2013之材料检测技术报告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5月15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3)”在北京召开。作为CISILE 2013的重要活动之一,2013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高峰论坛同期举行。   本届展会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展会为期3天,展位超过850个,汇聚了近600家国内外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相关展商,集中展示当前科学仪器产业的新产品与新技术。 材料检测技术报告会议现场   作为CISILE 2013的同期活动,由中航工业航材院组织举办的“材料检测技术报告”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205会议室召开,主办方特别邀请了6位工作在一线的材料检测专家作了精彩报告。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赵文侠工程师 报告题目:先进发动机用高温合金超温组织演化与评价   当燃气涡轮在使用中经历了超温状态时则可能严重地损害涡轮叶片的组织,如不排除,可能导致发动机过早失效。赵文侠等人通过观察试验超温失效的涡轮叶片在电子显微镜下的某些显微组织特征,为航空发动机作超温检查提供了参考。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刘颖韬高工 报告题目:蜂窝积水红外热像检测的研究进展   刘颖韬指出,对于蜂窝结构复合材料的积水问题,红外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结果直观、效率高等优点,弥补了X射线、液晶法、超声脉冲回波3种常用检测方法的缺点,不过红外检测方法同样面临着检测设备的便携性、积水量定量评价两个挑战。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黄新跃博士 报告题目:高温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的过载行为研究   黄新跃选用MTS公司的LANDMARK系列试验机、电阻式高温炉以及裂纹长度监测系统,对三种高温合金进行了高温恒幅裂纹扩展试验,并发现三种高温合金在r=1.6时均有明显的过载迟滞现象,但是迟滞寿命较短。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刘盈高工 报告题目:既有玻璃幕墙粘结可靠性现场检测方法研究   刘盈介绍到,该科研项目成功研制出适用于既有玻璃幕墙粘结安全性现场无损监测/检测的设备,研发了适用于该现场监测/检测工作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找到了简便易行的既有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模量测试方法,建立了既有玻璃幕墙粘结安全性现场检测方法。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孙宏娟博士 报告题目:环境舱技术在建筑材料测试中的应用   孙宏娟介绍到,环境舱技术的典型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等,该技术的特征之一就是需要配备各类检测仪器,如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红外线光谱仪、激光粒径检测仪等,主要应用在材料测试、组件检测、环境评估以及产品认证等领域。 钢铁研究总院粉末冶金研究室X射线结构分析实验室郑毅高工 报告题目:纳米体尺寸分布的X射线小角散射分析及其应用   郑毅说到,目前纳米颗粒粒度分布测试方法包括电镜+图像分析仪法、光子相关谱法、BET吸附法以及X射线小角散射法,其中X射线小角散射法的测试范围为1-300nm,其优势在于测定结果为一次颗粒的粒度分布,即使颗粒不能很好分散;不过当孔与颗粒处于同一量级时,该法则不能区分。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刘高扬工程师主持会议
  • 揭秘Google X生命科学团队 安捷伦前员工在内
    Google X生命科学团队主管安德鲁· 康拉德在向同事维塔利和帕夫洛维茨展示他们将要用到的生物医学研究仪器   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秘密实验室GoogleX正开始更多的涉足医疗领域。它在研发针对糖尿病患者智能隐形眼镜项目,昨天它也公布了一项旨在探究健康人体之谜的Baseline项目。那这些项目背后的生命科学团队有哪些成员呢?   安德鲁· 康拉德(Andrew Conrad)正领导Google X的一个旨在改变医学面貌的项目。他的生命科学部门也在打造一款&ldquo 智能&rdquo 隐形眼镜。它想要利用数据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而不仅仅是借助数据来治疗病人。该团队的成员有着各种各样的行业背景,从生理学到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早在2005年,康拉德帮助Dole Food公司董事长、亿万富翁大卫· 默多克(David Murdock)建立起了研究健康、营养和农业的北卡罗来纳州研究园。康拉德帮助它网罗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如物理学、数学、动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委派他们去从事一些强大的新型医疗设备,如电子显微镜和基因合成器。虽然他们并不了解各自研究的东西,但康拉德希望他们可以合力找到治疗癌症等疾病的办法。   现在,他也要将这种模式移植到Google X,汇集多个不同医学领域的专家来争取医疗保健上的突破。   &ldquo Google X这样的地方并不多见。在里面,全球各地的顶级医师和其他的科学家可以一块享用免费餐食,共同探讨如何打造出可行的智能隐形眼镜。&rdquo 康拉德说道,&ldquo 我坚信这种模式将会取得丰硕成果。&rdquo   那Google X生命科学团队有哪些成员呢?以下是对其中五位成员的简介,先从老大开始:   康拉德   他拥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他在1991年联合创办了美国遗传学研究所(National Genetics Institute),出任首席科学家。期间他提出了一种针对HIV和其它病毒的新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处理数百万个样本,而且成本明显低于以往的检测方法。美国遗传学研究所后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究所之一,2000年美国实验室公司(LabCorp)将其收归门下。在该公司,康拉德继续担任首席科学家,直至2013年年初加入Google X。   维克· 巴贾杰(Vik Bajaj),Baseline项目经理   巴贾杰是在去年被康拉德招致麾下。他是核磁共振领域的专家。他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分子影像磁场来帮助提前发现疾病。据康拉德称,巴贾杰还曾分别设计出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一些采用该技术的设备。&ldquo 我觉得那很酷,&rdquo 康拉德说,&ldquo 他就是我们该找的人。&rdquo 巴贾杰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还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他爱好驾驶飞机和航海。   玛利亚· 帕夫洛维茨(Marija Pavlovic),Baseline项目成员   帕夫洛维茨与康拉德和巴贾杰一道从事Baseline项目。她于2013年9月加入Google X。她拥有贝尔格莱德大学化学和生化工程的硕士学位。在加入Google X之前,她是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在该机构的原子能部门,她研究的是辐射对DNA的影响。   阿尔伯托· 维塔利(Alberto Vitari,Baseline项目成员   维塔利也参与Baseline项目。他拥有苏格兰邓迪大学细胞信号传导博士学位,还曾在全球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Genentech完成博士后科研培训。在加入Google X之前,他曾领导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的一个实验室。他在其LinkedIn页面上称自己是&ldquo 充满热情的癌症生物学家&rdquo 。该页面显示,他是在今年5月加入Google X的。   布莱恩· 奥蒂斯(Brian Otis),智能隐形眼镜项目成员   在加入Google X从事可利用泪液持续监测血糖水平的智能隐形眼镜项目之前,他就在华盛顿大学研究该类产品。奥蒂斯对于细小的东西充满热情,尤其是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芯片。他曾为植入器、环境监控及其它的可穿戴无线传感器设计出微型低功耗芯片。他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曾供职于英特尔和Agilent Technologies。
  • 许琛琦、王殳凹获2023年“科学探索奖”
    作为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科学探索奖”秉承“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无人区”。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十个领域,每年遴选不超过5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5年来一共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他们来自26个城市,90所科研机构,平均年龄41岁。其中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所许琛琦研究员荣获医学科学类奖,苏州大学王殳凹教授获能源环境类奖。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所许琛琦研究员  研究方向:淋巴细胞与疾病  教育背景2001-09--2004-07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 博士学位  1998-09--2001-07 华东师范大学与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联合培养 硕士学位  1994-09--1998-07 华东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  科研项目  ( 1 ) CD28等重要免疫受体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 主持, 省级, 2010-10--2012-09  ( 2 ) 细胞质膜对膜蛋白受体磷酸化的调控机制, 主持, 国家级, 2011-01--2013-12  ( 3 ) 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质膜动态平衡与跨膜信号转导, 主持, 部委级, 2010-10--2013-12  ( 4 ) T细胞中CD28等关键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 主持, 部委级, 2010-08--2012-07  ( 5 ) 亚细胞代谢调控及其相关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机理-细胞质膜的脂质代谢调控与功能结构域, 参与, 国家级, 2011-07--2015-07  ( 6 ) 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 主持, 市地级, 2009-06--2012-06  ( 7 ) 炎症诱导肿瘤的分子调控网络研究-炎症诱导肿瘤中的免疫调控网络研究, 主持, 国家级,2012-01--2016-12  ( 8 ) 细胞跨膜信号转导, 主持, 国家级, 2015-01--2018-12  ( 9 ) 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获得性免疫抗病毒相关超大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研究, 主持, 部委级, 2014-01--2018-12  ( 10 ) T细胞抗原受体活化机制的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4-01--2017-12  ( 11 ) T细胞跨膜信号转导, 主持, 省级, 2015-05--2018-04  ( 12 ) T细胞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主持, 国家级, 2016-01--2020-12  ( 13 ) 细胞跨膜信号转导机制, 主持, 国家级, 2016-01--2018-12  ( 14 )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主持, 部委级, 2017-01--2021-12  ( 15 )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研究项目, 主持, 部委级, 2017-01--2022-04  ( 16 )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主持, 国家级, 2016-01--2018-12  苏州大学  王殳凹教授  王殳凹教授,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苏州大学先进技术处处长、教育部CJ学者特聘教授、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多年来面向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和核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在核能放射化学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他主持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项目、GF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JWKJW 163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提出了放射性核素精准识别理念,并应用于乏燃料后处理、核污水处理、核事故应急等领域中,针对镧锕分离、含氚废水处理、铀骨骼促排等放射化学领域难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并已初步在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军事科学院等单位实现应用,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1篇,为该刊在乏燃料后处理超铀元素分离领域的首篇论文)、Nat. Commun. (8篇)、J. Am. Chem. Soc. (13篇)、Angew. Chem. Int. Ed. (15篇)、CCS Chem. (3篇)、Sci. China Chem. (5篇)、Chem (4篇)、ACS Cent. Sci. (1篇)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2篇,全部论文被Science、Nature等期刊论文引用评价超过13500次,授权国际专利3项,中国专利21项,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研究方向:  1. 核能放射化学  2. 环境放射化学  3. 辐射防护  4. 放射性元素化学  5. 辐射化学  6. 核技术应用
  • 百年GE确认分拆!将重组为三家上市公司
    11月9日,通用电气(注:General Electric,下称GE)发布拆分计划,将按照航空、医疗保健、能源三大部分拆分。根据GE官网声明,将在2023年率先分拆GE医疗,随后,对GE可再生能源、GE电力和GE数字进行业务重组,定位能源转型,预计2024年初拆分。在此之后,GE自身将成为一家专注于航空业务的公司,GE的名字将保留在航空公司。GE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凯尔普表示,通过创建三个行业领先的全球上市公司,每个公司都可以从更加专注、量身定制的资本配置和战略灵活性中受益,从而为客户、投资者和员工推动长期增长和价值。据悉,在2023年初对医疗保健子公司拆分后,GE将保留其19.9%的股份。公开资料显示,GE医疗是GE旗下专注医疗保健的子公司,是智能设备、数据分析、软件应用和服务的医疗设备供应商,旗下产品包括麻醉剂、诊断ECG、计算机断层扫描(CT)、呼吸机、超声等。根据财报,GE医疗2020全年总营收180亿美元。在GE集团总营收中占比23%。通用电气由托马斯爱迪生于十九世纪晚期与他人联合创建,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通用电气的整体业务也历经了多次转型,在自身业务发展之外,通用电气还通过合并、吞并其他公司与业务等方式,不断扩张业务类型和体量,最终在发电设备、航空发动机、医疗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的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通用电气的传奇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履新,大刀阔斧改革并借助当时低税率和重商政策的青睐之后,通用电气营收、利润与市值突飞猛进的增长,此后通用电气的业务触角伸向了金融领域。此后,通用电气市值一度达到6000亿美元,位列当时的全球第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令通用电气陷入险境,在向政府寻求紧急援助之后,通用电气逐渐剥离了公司大部分的金融资产,并削减公司主业之外的其他业务,专注工业制造本业,缩小债务规模。目前,通用电气市值约为1190亿美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兴起,工业制造、能源等传统巨头正试图跟上时代转型的步伐,重振雄风,巨头业务转型甚至是拆分重组都并不罕见。2020年7月,西门子医疗拆分上市,成为欧洲历史上最大的一次IPO,目前市值约670亿欧元。医疗是西门子所有业务中利润最丰厚的,西门子集团仍是西门子医疗的最大股东。今年9月,西门子能源拆分上市,目前市值也达到200亿欧元左右。不过工业巨头落幕的消息也令市场多了几分唏嘘。GE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为中国工业、能源和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培养了大量的具有国际经验的人才。
  • 重磅!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10月2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Katalin Karikó、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得针对COVID-19的有效mRNA疫苗得以开发。他们将平均分享11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诺贝尔官网表示,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现对于在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开发有效的mRNA疫苗至关重要。通过他们的突破性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信使核糖核酸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获奖者为疫苗开发的空前速度做出了贡献。卡塔琳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 1955 年出生于匈牙利索尔诺克。她于1982年在塞格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塞格德的匈牙利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直至1985年。随后,她在费城坦普尔大学和贝塞斯达健康科学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89年,她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并一直任职到2013年。之后,她成为BioNTech RNA Pharmaceuticals的副总裁,后来又担任高级副总裁。自2021年起,她一直担任塞格德大学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兼职教授。德鲁魏斯曼 (Drew Weissman) 1959 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1987年,他在波士顿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博士学位。他在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接受临床培训,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7年,魏斯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成立了他的研究小组。他是罗伯茨家族疫苗研究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RNA创新研究所所长。近三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盘点2022年,瑞典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bo)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的发现揭示了所有现存人类与已灭绝古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并建立了古基因组学这一崭新的科学领域。2021年,美国生理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神经学家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温度和触觉感受器。2020年,美国病毒学家哈维奥尔特(Harvey J. Alter)、英国生物学家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和美国病毒学家查尔斯赖斯(Charles M. Rice)共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丙型肝炎(Hepatitis C)病毒。关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你知道吗?获奖者破百自1901年以来,共颁发了114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巾帼不让须眉获奖者到目前为止,已有13名女性获得了医学奖。最“萌”年龄差,获奖者32岁的弗雷德里克G班廷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医学奖获得者,他因发现胰岛素而获1923年医学奖。1966年,佩顿劳斯因发现肿瘤诱导病毒而获得医学奖,87岁是他有史以来最年长的医学奖获得者的年龄。上阵父子兵!获奖者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已经出现了7对父子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分别是:父亲亨利布拉格和儿子劳伦斯布拉格(共同获得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父亲约瑟夫汤姆逊(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儿子乔治汤姆逊(193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父亲奥伊勒凯尔平(192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和儿子乌尔夫奥伊勒(197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父亲尼尔斯玻尔(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儿子阿格玻尔(197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父亲曼内西格巴恩(192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儿子凯西格巴恩(198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父亲亚瑟科恩伯格(195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和儿子罗杰科恩伯格(200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父亲苏恩伯格斯特龙(198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儿子斯万特帕博(202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聚焦全球精准医学 引领临床质谱行业发展——品生医学–沃特世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签约仪式暨首届临床质谱技术论坛在沪顺利举行
    中国上海 – 2017年12月13日,品生医学-沃特世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签约仪式暨首届临床质谱技术论坛于2017年12月13日在品生医学上海运营中心成功举行。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品生医学与沃特世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旨在共同推进质谱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顺应全球精准医学发展趋势。会上双方就共同开展临床质谱技术开发和产品市场推广进行了深入探讨,品生医学董事长兼总裁成晓亮博士和沃特世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于笑然先生分别代表双方公司签字。品生医学首席科学顾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组学及质谱技术中心主任Trent Northen博士、首席医学官郭欣博士、首席财务官于巴特博士、首席数据官王岩中博士,沃特世公司中国区市场发展总监黄静女士、健康科学市场高级经理谭晓杰博士等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 双方代表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后,首届品生医学-沃特世临床质谱技术论坛随即举办。论坛共吸引了50余位嘉宾出席,汇聚了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和睦家医院等医院的专家、学者,以及众多投资人、媒体、精准医疗相关行业参与者,共同探讨在全球精准医学浪潮下的临床质谱技术前沿发展。 众多专家、学者等精准医疗行业嘉宾出席此次论坛 学术交流环节中,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技术平台、数据挖掘、应用场景等多角度诠释了临床质谱的广阔前景。英国伦敦国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医疗大数据中心主任王岩中教授首先作了题为《扑热息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动态结果预测模型的开发与验证》的专题报告,分享了其作为欧洲资深医疗大数据专家在临床转化医学方面的宝贵经验。随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国家代谢组学及质谱新技术中心主任Trent Northen教授通过题为《通过全面代谢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分析以建立分子变化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的报告,介绍了目前全球以质谱平台为基础的多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沃特世中国健康科学市场部高级经理谭晓杰博士也带来了关于临床质谱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 英国伦敦国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医疗大数据中心主任王岩中教授分享报告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国家代谢组学及质谱新技术中心主任Trent Northen分享报告 沃特世中国健康科学市场部高级经理谭晓杰博士分享报告 品生医学致力于通过高通量质谱平台和临床大数据分析平台,开发出心血管早期诊断和癌症早筛等独立知识产权的临床质谱检验产品。作为临床质谱解决方案提供商,品生医学已和北京、上海、福建福州、湖北武汉等多地的三甲医院形成战略合作,首个以国人临床数据为基础的心血管病风险标志物诊断产品发布在即。沃特世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质谱设备和技术提供商,致力于设计和制造超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柱和质谱系统等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双方承诺将共同推进实质性的产学研全方位合作、努力搭建精准医疗背景下的质谱技术交流平台,在广大医疗工作者中普及临床质谱、培养临床质谱专业技术人才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引领临床质谱行业的发展。 关于品生医学 品生医学是一家立足精准医学领域、集原创研发和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于一体的医学转化科技公司,专注于精准医疗与诊断领域,尤其是高通量临床质谱平台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志在打造中国首家以高通量临床质谱为核心技术平台的精准医学研究中心和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成为中国临床质谱市场的领导者。 关于沃特世公司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专注于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开发和生产先进的分析和材料科学技术。50多年来,公司开发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
  • 第二十一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第二十一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第一轮通知各有关单位及个人: “第二十一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将于 2022 年 8 月 下旬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疲劳与断裂是材料服役的主要失效形 式。疲劳与断裂的研究涉及材料研发、机械制造、现代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石油化工和航空航天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始于 1977 年召开的“中国金属学 会断裂学科讨论会”和 1982 年召开的“全国疲劳学术大会”, 在各自举办八届以后,1998 年合并举办“第九届全国疲劳与断裂 学术会议”。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力学 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 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六家学会轮流主办。 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为解决材料与结构的安全设计、评 价和寿命预测问题,推动我国材料疲劳与断裂领域的理论研究和 技术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欢迎相关科技人员积极投 稿并参会。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腐蚀与防 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航空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 大会顾问:刘正义 李鹤林 杨 卫 张统一 陈学东 陈祥宝 赵振业 柯 伟 翁宇庆 郭万林 涂善东 曹春晓 魏悦广 大会主席:张 跃 副主席:冯西桥 刘昌奎 孙 军 李晓刚 韩恩厚 学术委员会 主 任:尚成嘉 副主任:王清远 刘智勇 张哲峰 赵明皞 陶春虎 董 瀚 委 员:于培师 马显锋 王 宠 王建山 王晓钢 王清远 卢 鹉 吉玲康 巩秀芳 有移亮 朱明亮 朱顺鹏 乔利杰 仲 政 任学冲 刘礼华 孙成奇 苏 彬 李小武 李玉龙 李 劲 李金许 李振环 李 博 杨志南 轩福贞 吴圣川 吴林志 吴欣强 何玉怀 张广平 张东方 张显程 张 峥 张 涛 张 鹏 张福成 张聪惠 陈长风 陈 刚 陈 旭 降向冬 赵子华 施惠基 姜 澜 洪友士 姚卫星 栗付平 钱桂安 高存法 高克玮 郭 翔 唐海军 曹文泉 康国政 宿彦京 董超芳 惠卫军 曾德长 温建锋 谢里阳 蔡力勋 廖庆亮 组织委员会 主 任:王新江副主任:左晓卫 汤亚南 杜翠薇 余 策 庞建超 赵 晶 委 员:丁 波 于宏丽 王学敏 刘 辉 李学达 杨 帆 邹成路 张小红 张艳红 张 雷 林伯阳 罗光敏 周冬冬 段慧玲 骆 鸿 魏振伟 注:以上均按姓氏笔画排序 二、会议地点 山东省青岛市 三、会议时间 2022 年 8 月下旬 四、征文主题 1. 疲劳与断裂力学; 2. 先进材料疲劳与断裂微观机制; 3. 典型材料与结构的破坏理论研究; 4. 基础零部件用钢的疲劳; 5. 装备全寿命周期损伤失效与寿命预测; 6. 关键行业的疲劳与断裂工程应用; 7. 疲劳-化学耦合失效机理与防控 8. 其他 本次会议接收大摘要投稿,凡与疲劳和断裂领域相关的研究 成果、学术观点、工程经验、应用范例、技术设想及建议等均可 以投大摘要,字数 1000 字以内(格式详见附件),文字简练、 论点鲜明、数据可靠,计量单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 单位》中的有关规定。论文内容的保密性由论文作者自行负责。 请访问中国金属学会会议系统(http://hy.csm.org.cn),通 过会议查询找到本会议网站提交摘要。摘要提交截止日期为 2022 年 4 月 30 日。会议将提供摘要集,供与会者交流。 五、联系方式 罗光敏 010-65133925 15011512686 丁 波 010-65133925 13911128844 李东迟 010-65126576 18610877620 刘 辉 13671329595 会议网址:http://hy.csm.org.cn?mid=520&sid=1949 会议网站二维码中国金属学会2021年12月15日第二十一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pdf
  • 美拟研发新X射线激光器
    美国政府顾问小组近日提议,美国需要建造一种能够将电子在材料反应和化学反应中的活动轨迹成像的新型X射线激光器。   能源部下属的基础能源科学咨询委员会(BESAC)已经驳回了提交的关于未来X射线光源的4份提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具雄心的计划。BESAC表示,如果各方面力量能够齐心协力,该方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麻省理工学院加速器物理学家、曾在BESAC研究该课题的William Barletta认为:委员会所期望的机器将会是一种&ldquo 自由电子激光器&rdquo ,可以利用磁力来扭动电子光束,从而发射出连续的X射线。至于这种新型激光器的规格,委员会建议它应能提供快速的X射线脉冲重复率以及较广的X射线光子能量范围。   这一想法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一项提案不谋而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提议,&ldquo 下一代光源&rdquo (NGLS)这种自由电子激光器使用一种受超导磁体加速的电子光束。该提案已通过能源部审核,但还须经过国会的详细审查。   但是NGLS所能提供的能量范围还未达到顾问小组的期望,而与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的相应提案范围相吻合。该中心提议对线性相干光源(LCLS)系统进行升级&mdash &mdash 这是一种已投入运行的自由电子激光器。   Barletta说,顾问小组认为,无论是NGLS项目还是待升级的LCLS项目都各有优点和缺点,两个实验室需要通力协作,寻求共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该顾问小组也听取了支持&ldquo 终极储存环&rdquo 的声音。终极储存环已经在一些美国的国家实验室中使用,其功能与X射线同步加速器相似,能够发射连续的X射线,并且可以循环利用光束,以达到节能效果。   Barletta认为研究终极储存环提案最关键的一点是:能源部应当仔细评估并认真审查升级已有同步加速器的方案,以确认将经费花在建造新型终极储存环上是否更值得。另外,瑞典、巴西、日本等国家正在建造比美国更先进的同步加速器。
  • 评论:要大科学装置,更要大科研队伍
    国外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启示  打造国家实验室,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一项新使命。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是如何运作管理的?能给上海带来怎样的启示?本报今起推出分析,希望对上海的国家实验室建设有所借鉴。  国家实验室是一种世界通行的科研基地形式,兴起和发展于二战前后,主要围绕国家使命,从事基础性和战略性科研任务,通过多学科交叉协助,解决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在不同国家,国家实验室名称各异,有的叫“国家(或联邦)实验室”,有的叫“国家科研中心或研究所”,也有的叫“学会、协会或联合会”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实验室,诞生了一大批诺贝尔奖得主,获得了许多科技创新成果。  集中式科研攻关,避免各自为政  美国从20世纪上半期就开始建立国家实验室,迄今已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国家实验室系统,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研究员崔晓文介绍,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布局一般充分考虑大学及大型工业企业的需求及优势,从而有效凝聚和整合全国科技资源,更好发挥国家创新平台和增长引擎的功能。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柴之芳表示,综合性强是美国国家实验室一大特点。美国能源部对国家实验室的要求是:“应当更注重科学领域的交叉点,而不是各个学科内部。国家实验室的价值,在于它们能从事高校或民间研究机构难以开展的交叉学科综合性研究。”以位于纽约长岛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为例,它有4个研究方向:先进加速器、同步辐射、分子影像和核成像、计算科学 下设8个科学中心:功能纳米材料中心、神经成像转化中心、计算科学中心、辐射化学中心、环境科学中心、国家核数据中心、加速器物理中心、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共建的脑科学中心,可谓“一业(核科学技术)为主,惠及其他”。  国家实验室实体化、大规模运营的好处,是便于组织管理科研团队,集聚优势力量,在重大前沿科技领域快速取得突破,避免各科研团队各自为政。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何建华说:“我国的重大科技专项虽然也是目标导向、任务导向,但都分散在多家单位进行。这种集中式科研攻关,值得我们借鉴。”  大科学装置,不能仅仅是一个平台  还记得人类首次在琥珀里发现的恐龙尾巴吗?科学家们借助上海光源等装置发出的同步辐射光,获得了这段尾巴的纳米级“X 光片”,最终确认这是来自白垩纪手盗龙的尾巴。正在建设的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拥有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这与同样依托大科学装置的美国国家实验室相比,有什么明显不同?  上海市科学学所研究员任奔认为,上海的大科学装置作为一个专业性研究机构和研发平台,在我国科技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美国国家实验室相比,它在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曾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的何建华介绍,拥有先进光源(ALS)、粒子加速器、分子铸造工厂、电子显微镜等大科学装置和先进仪器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有雇员5000人左右,其中的科研人员分为长期人员(类似于固定人员)、项目聘用(聘期通常为5年)、短期聘用等类型。不少科研人员在高校兼职做教授,使实验室项目与高校科研、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何建华回忆,他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物理生命科学部工作时,部门主任、副主任都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市科委基地处处长过浩敏认为,上海的大科学装置目前较好地发挥了平台作用,为许多科学成果的产出做出了贡献,但除了继续对外开放,也要建立起一支颇具实力的科研队伍,使大科学装置的价值最大化。  成立专业机构,“吆喝”科研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周岱教授曾牵头有关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课题研究。据介绍,德国的国家科研机构每两年会对研究项目进行同行专家评议,其结果作为下一阶段给予该研究所经费的参考依据。一般是先阅读定量数据为主的状态报告,随后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最后通过集体讨论形成评价报告。日本的理化学研究所于 1993年设立了由海外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内著名学者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每隔7年对主任研究员进行一次非常严格的科研成就评价。目前我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般由政府主导进行周期性评估,以国内专家为主,只有在某些领域会聘请一些国外专家。周岱指出,对于未来国家实验室的科研项目,政府要逐渐实现“管评分离”,在同行专家评议中引入一定比例的国际权威,使得评价更加国际化和更有针对性。  据了解,美国国家实验室都把技术转移作为服务国家的一个重要使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来促进技术转移并形成激励机制,使国家实验室和美国的企业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人员、设备、方法、专业知识以及广泛的技术信息上实现共享。眼下,上海一些科研机构在成果转化上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周岱建议,未来的国家实验室可以建立并不断加强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机构,为科研成果大声“吆喝”,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QIAGEN领导层成员再变动,这次是监事会主席
    p   荷兰时间8月21日,凯杰(QIAGEN)宣布其监事会领导变更。现任监事会主席霍坎· 比约克伦德决定辞去监事会主席兼成员职务,并且不会在2021年6月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竞选连任。公司现任命监事会成员劳伦斯· 罗森(Lawrence A. Rosen)先生担任凯杰新任董事长,即时生效。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44ae30f4-974c-43b5-bad5-f441cf173570.jpg" title=" 2018 Lawrence Rosen.jpg" alt=" 2018 Lawrence Rosen.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劳伦斯· 罗森(Lawrence A. Rosen)先生 /strong /p p   劳伦斯· 罗森自2013年一直担任QIAGEN监事会成员,此前他曾在Lanxess AG欧洲地区担任高级领导职务超过20年并在公司监事会中任职。在2000年至2003年间,他曾是法国Aventis SA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兼财务主管。之后他于2003年至2009年担任德国Fresenius Medical Care AG& amp Co. KGaA的首席财务官。此外,他还是德国Deutsche Post DHL集团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和首席财务官直到2016年9月。 /p p   霍坎· 比约克伦德2017年3月被任命为凯杰监事会成员并于2018年6月成为监事会主席。目前,凯杰监事会成员已减少至6人。 /p p   “随着监事会的领导和成员发生变化,并且考虑到赛默飞世尔收购的最新结果,监事会希望继续实现承诺——致力于为凯杰创造更大的价值增长和良好的战略。我们也期待与董事会成员的合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空前规模,让凯杰对社会的贡献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新任董事会罗森先生说。 “我谨代表监事会的同事们,感谢比约克伦德博士在董事会期间对凯杰所做的贡献,并祝他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切顺利。” /p p   比约克伦德博士表示:“能够成为凯杰的一员十分的高兴,凯杰公司在现代分子检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希望我的凯杰董事会和监事会同事们,以及在这场公共卫生危机期间正发挥作用的5200多名凯杰员工,在帮助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上继续取得成功。” /p p   此前在3月底,凯杰刚刚宣布公司CEO蒂埃里· 伯纳德 (Thierry Bernard)的正式任命。当时对其的任命评价中既表示其在赛默飞收购QIAGEN的交易中向公司全体成员展现了他带领QIAGEN前进的非凡能力并是该协议最终达成的关键成员之一。此次变动,距离赛默飞收购失败凯杰,仅仅不到10日。 /p
  • 第二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2c60f328-22d8-4bcf-a54b-c65a992a7d3b.jpg" title=" 微信截图_20191204165400.png" alt=" 微信截图_2019120416540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 strong 第二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 strong 第二轮通知 /strong /span /p p   各有关单位及个人: /p p   疲劳与断裂是服役结构的主要破坏形式。有关数据表明,疲劳、断裂与磨损每年带来的损失约相当于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疲劳断裂机理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疲劳断裂的研究与应用涉及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建材、冶金矿产、石油化工和交通运输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为解决材料与结构的安全评价和寿命预测问题,推动我国疲劳断裂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强该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研讨与合作,“第二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将于2020年5月8-11日在重庆保利花园皇冠假日酒店召开。 /p p   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始于1977年召开的“中国金属学会断裂学科讨论会”和1982年召开的“全国疲劳学术大会”,在各自举行八届以后,1998年合并举办“第九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六学会轮流主办。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组织机构 /strong /p p    strong 主办单位 /strong :中国航空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p p    strong 承办单位 /strong :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分会、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分会、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p p    strong 二、大会组委会: /strong /p p    strong 大会顾问 /strong :李鹤林、陈学东、张统一、杨卫、柯伟、钟群鹏、曹春晓、魏悦广 /p p    strong 大会主席 /strong :林左鸣 /p p    strong 副主席 /strong :王彬文、冯西桥、刘昌奎、李晓刚、张跃、姚俊臣、涂善东、韩恩厚 /p p    strong 学术委员会 /strong /p p   主任:陶春虎 /p p   副主任:王清远、李劲、张哲峰、赵明皞、索涛、董瀚 /p p   委 员:于哲峰、马玉娥、王建山、韦剑飞、古远兴、冯雪、乔利杰、仲政、刘昌奎、刘建华、刘智勇、孙军、苏彬、杜楠、李小武、李玉龙、李振环、李博、李喜德、吴圣川、吴林志、吴欣强、何玉怀、何国球、沈星、张广平、张乐福、张显程、陈长风、范学领、罗光敏、单智伟、施惠基、洪友士、栗付平、高存法、高效伟、陶春虎、曹文泉、康国政、董登科、惠卫军、舒平、谢里阳、鲍蕊、翟同广 /p p    strong 组织委员会 /strong /p p   主任:姚俊臣 /p p   副主任:王生楠、左晓卫、刘昌奎、余策、汤亚南、杜翠薇、尚成嘉、庞建超 /p p   委员:丁波、于宏丽、弓云昭、王清远、叶笃毅、 安向阳、吉林康、朱知寿、刘礼华、刘新灵、何玉怀、张小红、张雷、张福成、陈立佳、尚德广、金海波、周冬冬、胡军、段慧玲、黄玮、常 伟、程学群、曾德长、靳婉平 /p p    strong 注:以上均按姓氏笔画排序 /strong /p p   strong  三、会议地点 /strong /p p   重庆市保利花园皇冠假日酒店 /p p   strong  四、会议时间 /strong /p p   2020年5月8-11日 /p p    strong 五、本届会议的论文征集范围 /strong /p p   1. 疲劳与断裂力学 /p p   2. 疲劳与断裂微观机制 /p p   3. 复杂环境下的材料损伤失效分析 /p p   4. 典型材料与结构的破坏理论研究 /p p   5. 重大装备的疲劳与断裂工程应用 /p p   6. 关键行业的疲劳与断裂工程应用 /p p   7. 材料与结构疲劳断裂的测试表征。 /p p   凡与疲劳和断裂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工程经验、应用范例、技术设想及建议等均可以论文应征。应征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计量单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论文内容的保密性由论文作者自行负责,如有必要,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核。 /p p   论文摘要请通过会议网站(http://www.ncff2020.com/) 的投稿系统提交,摘要字数限制在1000字以内,摘要提交日期为2019年9月1日-12月30日。通过论文摘要审核的作者将收到组委会发出的录用通知,全文接收的截止日期为2020年2月15日。会议将提供摘要集,供与会者交流。欢迎全国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踊跃投稿,欢迎全国从事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踊跃参会。 /p p   strong  六、重要时间 /strong /p p   摘要接收截止:2019年12月30日 /p p   全文截止时间:2020年2月15日 /p p   提前注册时间:2020年3月31日 /p p   会议报到时间:2020年5月8日 /p p    strong 七、注册费用 /strong /p p   1.2020年3月31日前注册交费 /p p   正式代表1600元/人,学生1200元/人。 /p p   2.2020年3月31日后注册交费 /p p   正式代表1800元/人,学生1400元/人。 /p p   参会专家学者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p p    strong 八、联系方式 /strong /p p   王小玉 010-62496955 sxfx621@163.com /p p   常 伟 010-62497450 /p p   安向阳 010-84924386 anxy@csaa.org.cn /p p br/ img style=" float:right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b822e6e4-fcfb-42fd-b7b8-eae6275fcf0f.jpg" title=" 微信截图_20191204165400.png" alt=" 微信截图_20191204165400.png" /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p p br/ /p
  • 施一公不再担任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
    官网截图  据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经不再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新任院长为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伟。  2009年9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成立,由施一公教授担任首任院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致辞(官网截图)  附:  施一公简介(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施一公 博士  长江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  1985-1989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1990-1995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  1995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1996-1997  美国史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  1998-200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2001-2003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副教授  2003-200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教授  2007-200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Warner-Lambert/Parke-Davis教授  2008-至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  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与重大疾病相关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王宏伟简介(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王宏伟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历  1992-1996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1996-2001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博士  2001-2006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命科学部,博士后  2006-2008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命科学部,研究科学家  2009-2011 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系,Tenure-Track助理教授  2010.12-至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主要科研领域和研究方向  冷冻电子显微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细胞骨架与生物膜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构及分子机制   2. RNA代谢途径中的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分子机理   3. 冷冻电子显微学结构解析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 创造首台商业化四极杆质谱的大师Robert Finnigan逝世,享年95岁
    笔者于社交媒体获悉,首台商业化四极杆质谱仪的发明者Robert Emmet Finnigan(罗伯特“鲍勃”芬尼根)近日逝世(1927 .5.27 - 2022. 8.14),谨此讣告。  Robert Emmet Finnigan  罗伯特“鲍勃”芬尼根于 2022 年 8 月 14 日在他位于洛斯阿尔托斯的家中平静地去世,享年 95 岁。鲍勃于 1927 年 5 月 27 日出生于纽约州布法罗。他于 1949 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在其中度过了接下来十年,曾在美国空军担任军官,获得上尉军衔。在美国空军任职期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他曾在俄亥俄州代顿的空军理工学院教授电气工程研究生课程,并于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的加州大学劳伦斯辐射实验室 (LRL) 担任高级科学家。他于 1959 年离开空军,在 LRL 呆了两年,为先进的核反应堆设计和建造控制和仪表系统。鲍勃随后在斯坦福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工程师,在那里他认识并学习当时新发明的分析仪器——四极杆质谱仪。 1967 年,鲍勃与他人共同创立了 Finnigan 公司,将四极杆质谱技术的的潜力发挥到最大,以因此将他的职业生涯推向了一个新的方向。Finnigan 公司将四极质谱仪与气相色谱仪结合使用 (GC/MS) ,并由专用计算机控制。这种复杂的设备能够快速分离和明确识别复杂混合物的成分。很大程度上由于 Finnigan Corporation 的工作,GC/MS 成为了全世界环境污染物分析的标准方法,以及许多其他重要应用的分析金标准,包括毒理学、生物医学研究、生物制药研究和药物分析。  除了在 Finnigan 公司的工作外,鲍勃还是环境方面的主要发言人。他共同创立并领导了美国电子协会 (AEA) 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工作数年,该协会在美国工业公司中开创了环境责任运动。鲍勃因其成就而获得了许多荣。1994 年,他被匹兹堡分析化学会议和匹兹堡分析化学学会选为分析仪器开发的先驱人物。1999 年,他是被美国化学学会选为仪器仪表名人堂特许成员的 16 位行业先驱之一。 2009年,他被匹兹堡会议和美国化学学会评选为“环境化学传奇人物”。他还获得了伊利诺伊大学的多个校友奖。  对分析仪器行业的从业者来说,GC-MS技术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使用四极杆技术的电子信息化的GC-MS已经成为化学研究和有机物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仪器。GC-MS被广泛地用在水、空气、土壤等的环境检测中,同时也用于农业调控、食品安全、以及医药产品的发现和生产中。  Finnigan与GC-MS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期间,Roland Gohlke和Fred McLafferty首先开发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然而当时所使用的质谱仪体积庞大、易损坏,只能作为固定的实验室装置使用,不适用于商业推广。  1964年Robert E.Finnigan领导的团队制作了首个商业化四极质谱仪(the model 1015)。  1964-1966年期间,在强劲的市场需求下,Finnigan和他的团队合作售出500多台基于四极杆原理的残留气体分析仪。  model 1015 GC-MS  1966年,Syntex公司试图收购美国电子联营公司(EAI)的加利福尼亚子公司,其中Robert Finnigan为董事。虽然此次收购失败,但它促使Finnigan向Mike Story建议,他们应该成立自己的公司,开发新的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  1967年,Finnigan仪器公司(Finnigan Instrument Corporation,简称FIC)组建就绪。以Robert Finnigan为总裁, Mike Story负责质谱仪设计。不久之后,瓦里安公司的气相色谱部门的总经理T. Z. Chu加入了该集团。  1968年初,FIC给斯坦福大学和普渡大学送去了第一台GC/MS的最早雏型。FIC最后重新命名为菲尼根公司(Finnigan Corporation)并且继续GC-MS系统研发、生产。Finnigan坚定地相信,组合的GC-MS系统的色谱应用将为新的企业仪器提供相当大的市场。  1981年初,Finnigan生产的第一台商品化三重四极杆质谱仪以300k美金的价格卖给了壳牌公司(壳牌开发公司埃默里维尔研究中心),开创了商业化三重四极杆的先河。  1990年,热电公司收购了Finnigan公司,成功打入质谱仪市场。后者于2006年合并飞世尔科技公司,新公司命名为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 斥资1.5亿美元 中美最大科研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作为中美之间最大的科研合作项目,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日前正式启动。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17日在京对媒体表示,希望两国能分享技术、实现共赢。   11月14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到访中国,并于当日在上海同中国科技部长万钢和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共同启动了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CERC)。该中心最初是在去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宣布筹备组建的,旨在促进中美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就清洁能源技术的联合研发,并作为交流中心帮助各国研究人员加强合作。   出访前,朱棣文曾在美国能源部网站上撰文表示,这是他此次出访中国和日本,探讨在清洁能源领域加强合作的一部分。他指出,中国和美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有着一致的目标,因此美国愿意与中国在相关领域展开合作。   11月17日,朱棣文在北京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的相关情况。据了解,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将在5年内接受1.5亿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资金支持,该资金由中美两国均摊。主要联合项目目前确定在清洁煤、清洁车辆,以及能效建筑技术三个方面。   美方同时公布了参与上述项目的美国成员名单。其中,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将领衔参与开发和测试碳捕捉与封存新技术的项目,怀俄明大学、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世界资源研究所,以及通用电气、杜克能源等机构与企业也将参加这一联合项目。   在清洁车辆方面,美国密歇根大学将在侧重汽车电气化的联合项目中与中国合作。参与该项目的美方成员还包括麻省理工学院、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以及美国电力、第一能源和交通研究中心等。   在能效建筑技术方面,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将在侧重于提高建筑能效应用技术的联合项目中与中国合作,参与该项目的美方成员包括陶氏化学、霍尼韦尔、通用电气全球研究、施耐德电气和飞马资本顾问等机构。   纵观美方公布的合作成员名单,知名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均赫然在列,足见美方对此次清洁能源合作的重视。朱棣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美两国的清洁能源行业正在迅速增长,此次优先开展的项目对两国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朱棣文同时表示,美国方面也愿意分享清洁能源领域的相关技术。他说:“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这是美国在中国最值得的投资之一。由于中美在减排问题上有相同的追求目标,双方都致力于以能效最高的途径建设基础设施。两国的利益是高度相连的,从这个角度说,分享科技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谈及此前美国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301调查时,朱棣文表示,其实中美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都有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这是很正常。但是他同时重申,希望中国能将补贴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在中国进行生产经营的清洁能源企业,这其中包括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众多合作机会将最终克服期间的诸多障碍。”朱棣文在媒体见面会现场向记者表示。   另外,朱棣文还回答了记者有关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领域中美合作机会的问题。他表示,美国目前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相对丰富的经验,美方愿意分享这些技术和经验。但是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比如页岩气的开发,根据地域的不同有所差异,还需要因地制宜。“中国目前对于开发非常规天然气也很感兴趣,如果有技术方面的需要,美国也愿意在此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朱棣文向本报记者表示。
  • TSI公司将参加第92届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
    美国TSI公司将参加于2016年4月17日-1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92届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 此次展会由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主办,将有国内相关部委,劳保行业管理机构,采购集团等超过两万名专业观众前往参观。 美国TSI公司针对劳动保护领域的测试需要,将于会上展示多种用于口罩及滤料品质检测技术设备,以及用于工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健康相关检测仪器。在过去的15 年里,全球的滤料制造商都信赖TSI 公司生产的自动滤料测试仪来测试颗粒物呼吸过滤器,一次性过滤口罩和各式各样的过滤滤材。8127/8130 型自动滤料测试仪在耐用性,可靠性和易维护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能够满足对生产制造和质量控制的要求。无论您是用于每天单机测试一批滤膜,还是需要自动化大批量的生产线集成测试,TSI 公司的8127/8130 型自动滤料测试仪都可以满足您的要求。随着雾霾天气的日趋严重以及人们对空气质量的不断关注,使用完全适合国标检测标准的TSI公司的DUSTTRAK系列便携式PM2.5快速检测仪,可以快速检测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TSI还将展出呼吸器密合度测试仪,可以定量对所有类型的呼吸器密合度进行检验- 防毒面具,SCBAs,呼吸器,口罩,包括N95 抛弃型口罩。消除了那些需要猜测和繁琐和容易出错的定性的密合度检验方法。当面具需要密合度测试,完全可以信赖密合度试仪所提供的快捷,简单的和符合OSHA 的密合度测试。敬请大家届时光临美国TSI集团中国公司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4馆DH03的展位! 更多信息,请关注美国TSI公司官方网站: www.tsi.com/cn 关于TSI公司TSI公司研究、确定和解决各种测量问题,为全球市场服务。作为精密仪器设计和生产的行业领导者,TSI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客户合作,确立与气溶胶科学、气流、健康和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流体力学及生物危害检测有关的测量标准。TSI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设有代表处,在其服务的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机构。每天,我们专业的员工都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
  • 114号和116号元素诞生记:验证历时4年多
    10月24日,俄罗斯科学院中央大楼,第114号和116号两个新化学元素的命名仪式在此举行。   这就像是一场宗教洗礼:“神父”是来自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主席巽和行,“新生儿”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两个新元素第116号和第114号元素,“教堂”是位于俄罗斯科学院中央大楼的金色礼堂。   10月24日,在这间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大厅里,坐满了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政界人士:既有俄罗斯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也有俄罗斯科学院的代表和美国利弗莫尔市市长,还有波兰、南非等国驻俄罗斯的大使。   这些大人物齐聚一堂的原因,是为两个新生儿“上户口”。在这个被莫斯科人誉为“金脑袋”的大楼里,巽和行宣布了两兄弟元素的大名:老大116号元素叫Livermorium (简称Lv),以纪念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所在的利弗莫尔市 老二114号叫Flerovium(简称Fl),以纪念苏联原子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弗廖罗夫。   巽和行的话语刚落,背后的投影屏幕上赫然显示出这两个新元素的符号和简称。会场掌声四起,兄弟俩终于在化学元素周期表这幢大楼里安家落户了。   这场隆重命名仪式的召开,也意味着科学界关于116和114两个新成员的质疑和争议尘埃落定。此前,宣称成功制得这两个新元素的科研机构不止一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对俄罗斯来讲,这场仪式在俄罗斯科学史上也有着重要意义。”参加该命名仪式的IUPAC执行主管特里伦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只要控制“子弹”和“标靶”的大小和撞击的速度,就有可能制造出类似的新元素   在这场命名仪式之前的一个半世纪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编制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经过了多次修订和拓展,从最初的63种元素扩展到现在的100多种。刚刚入住元素周期表的兄弟俩,按照质子数分别被排在了114号和116号。   当时的化学家们应该想不到, 在大名鼎鼎的92号铀元素被发现之后,周期表竟一直延续了20多位。曾有人断言,105号元素是“真正的尽头”,因为随着核电荷的增大,质子间的排斥力也将远超过核力,会导致衰变的发生。   不过,这个“断言”没能维持几年,106至109号元素就陆续被合成。如今,就连114号和116号都在周期表上落户了。   它们都是在俄罗斯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发现的。这个以前苏联原子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弗廖罗夫命名的实验室,曾宣布104号至107号等“超铀元素”的发现。来自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加入了两个新元素的合成实验。   “俄罗斯科学家用于发现114号元素和116号元素的方法在业界久负盛名。”伦纳表示。包括114号和116号在内,科学家已经制造出约30个人工合成元素。它们在自然界里不存在(或者是痕迹量的),一般通过两种元素的高速撞击来制得。它们一部分是超重元素,即原子序数大于110的化学元素。   制作方法听起来并不难:让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互相撞击,以制取较重元素的核子。但是实验过程并不容易,据伦纳介绍,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和科学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实验成本也非常昂贵,只有六七个实验室具备这样的条件。   俄美联合研究小组分别于1999年6月和2000年7月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两个新元素。他们利用回旋加速器,用含有20个质子的钙原子核,轰击含有96个质子的放射性元素锔,从而制得116号重元素的原子核。   116号元素生成之后,几乎立刻衰变成第114号元素,并释放出含2个质子、2个中子的粒子。而114号元素又会进一步衰变成更轻的元素。当然,114号元素也可直接通过钙原子核轰击94号元素钚而制得。   伦纳打比方说,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较轻的元素想象成子弹,将另一个看作靶子,子弹与靶子撞击之后会产生很多碎片,新元素就在其中。“在以后的试验中,科学家只要控制子弹和标靶的大小和撞击的速度,就有可能制造出类似的新元素。”   来自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化学家肯穆迪透露,元素114和元素116实际上只是“副产品”——它们一开始是在偶然的实验对撞中产生的,随后科学家才着手进行专项合成,“当时我们每周都能撞出一个(元素114或元素116)原子”。   位于莫斯科州杜布纳市的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不甘示弱。其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夸口说:“我们的实验室已不是第一次体验到这种快乐了——15年前,当元素周期表中第105号元素改名为‘杜布纳’时,我们就体会过这种快乐。这次命名证明,只有我们的学者在我们的加速器上才能获得这个元素。”   评估过程十分困难,但命名过程相对简单   不过,在114号和116号诞生的10多年里,兄弟俩一直属于“黑户”。一直到去年6月11日,IUPAC才正式确认了它们的存在。   命名的问题随之而来。科学家们根据它们所在的元素周期表位置,将其称为114号元素和116号元素,并按照国际惯例,暂时给它们取了个拉丁文的小名。   不过,由于合成超重元素的重大科学意义,竞争也异常激烈。最先合成或发现元素的实验室,对其命名往往有建议权。   据报道,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所属的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最初提出,以弗廖罗夫的姓氏命名114号新元素,以新元素的诞生地莫斯科州之名命名116号新元素。但这种企图包揽命名权的做法遭到了美国合作方的抵制。为表达不满,美方提出了“达芬奇”、“伽利略”以及“利弗莫尔市”作为备选。   这并不是两国科学家第一次争夺命名权。早在1964年,当时的苏联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宣布发现了104号元素,但实验数据在随后的20年里被一再修正。196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小组也“决定性地”合成了104号元素。前者建议将104号元素命名为“kurchatovium”,以纪念苏联“原子弹之父” 伊戈尔库尔恰托夫 后者则提出命名“rutherfordium”,以纪念美国“原子物理之父” 欧内斯特卢瑟福。   最终,化学元素命名权威机构IUPAC的判定:104号命名为Rutherfordium。这一局,美国胜出。   这一回,IUPAC似乎谁也不想得罪。伦纳表示,114号和116号元素几乎是同时发现的,这是第一次,也正好将元素的命名权进行“理想地分配”:俄美科学家各持一个名字。   但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澄清,他并没有听说过所谓的命名风波,“有可能俄罗斯方面也提供了116号元素的备选名称”。他强调,IUPAC才是最后做决定的机构:双方分享荣誉,这样才是公平的。   实际上,命名过程本身相对来讲很简单。命名所遵循的原则也不复杂:只要该名字之前没有用过,并且名字和符号足够清楚明确,“不要太离谱儿就行”。在经过科学家的建议,并将建议的名字在网站上公示5个月之后,IUPAC就可以拍板决定了。   新元素特别是超铀元素的命名,大多用来纪念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比如科学家在1944年通过用亚原子粒子轰击钚的方法,所得到的第96号元素被命名锔,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而102号元素锘是为了纪念诺贝尔,112号则是为了纪念哥白尼。   相比元素命名,评价的过程却很困难。IUPAC与IUPAP组成6人联合专家小组,需要对实验的各个方面进行反复验证:实验能否重复、结论是否正确。科学家们对114号和116号元素的验证,从一开始,到10月24日命名仪式,中间持续了4年多的时间。   “万一出错了,我们担不起这个责任。”伦纳很是严肃。   没有最终的元素,只有更重的元素   命名仪式结束之后,巽和行教授对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联合工作组,优先工作方向是进一步开展第113、115、117和118号元素的评估工作。我们只能等待,但我们也不知道到底要等多长时间,也许是6个月,也许要两年。”   这些新元素也由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制成。不过它们还没有拿到入住元素周期表的入场券,未获IUPAC的官方认定,也没有名字。   和114号和116号一样,它们都是超重元素,极其不稳定,存在时间最多只有几秒钟,追踪和分析都非常困难。例如116号“利弗莫尔”的寿命仅仅只有几毫秒,之后便衰变成114号“弗廖罗夫” 而弗廖罗夫在存在半秒钟之后,很快就会衰变成112号“哥白尼”。   由于时间太短,难以捕捉,对它们进行实验都很困难,目前还停留在理论求证阶段。   但它至少证明了之前的核理论预言是正确的。这一理论预言预测在质子数为114、中子数为184的“双幻数核”298、114附近的原子核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围绕它可能存在着由成百个超重元素核组成的“稳定岛”,有可能被合成出来,这些核被称为超重核。原子核为超重核的元素称为超重元素。   在命名仪式上,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负责人尤里奥卡聂相表示:“第114和第116号元素是‘稳定岛’上飞来的第一拨鸟。通过这一系列发现,我们已经看到了上升,感觉到距离稳定岛越来越近了。”他还强调:“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获得某个新的元素,而是证明,我们所猜测的‘稳定岛’的真实存在。”   “利弗莫尔”的出现,以292的原子量轻松夺取了原本属于112号元素的“最重元素”的霸主地位。但是它能保持多久,还要看117号和118号什么时候能够得以确认。   “其实,更重的119号,乃至后面的元素都有被发现的可能,”伦纳说,“只是需要重新开始数以百万计次的实验,才能找到新的元素。”   就在多年前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的时候,他也留下了很多空格,并大胆地预测:“属于这些空位的元素将来一定会被发现。”   114号和116号元素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名号,那只是它们英语名字,也是标准名称。至于它们的中国名字被命名成什么,“不在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权限范围之内”。伦纳表示,“这个决定权在中国科学机构的手中”。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