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拉斯克奖

仪器信息网拉斯克奖专题为您整合拉斯克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拉斯克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拉斯克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拉斯克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拉斯克奖话题讨论。

拉斯克奖相关的资讯

  • 2014年拉斯克奖公布
    北京时间9月8日,有&ldquo 诺贝尔奖风向标&rdquo 之称的拉斯克奖公布了获奖者名单。来自东京大学的Kazutoshi Mori和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Peter Walter获得2014年&ldquo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rdquo ,而去年该奖项颁发给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Thomas C. Sü dhof,Sü dhof于10月份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来自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的Alim Louis Benabid和来自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Mahlon R. DeLong获得2014年&ldquo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rdquo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Mary-Claire King获得了2014年的&ldquo 拉斯克公众服务奖&rdquo ,而该奖项去年颁发给盖茨夫妇。   自拉斯克奖1942年成立以来,已经有300多名学者获得该奖项,其中有80多位获奖者后来也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在过去的30年里,这一数字达到了47位,因此该奖项被人们尊称为诺贝尔奖的&ldquo 导向标&rdquo 。拉斯克奖的每一个奖项奖金高达25万美元,该奖项将于今年9月19日在纽约市颁发。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左:Kazutoshi Mori   右:Peter Walter   获奖理由:发现非折叠蛋白反应&mdash &mdash 一条综合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能检测到内质网中蛋白质有害的错误折叠,并反馈给细胞核采取保护措施。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左:Alim Louis Benabid   右:Mahlon R. DeLong   获奖理由:发现丘脑底核的脑深部刺激技术,从而能够帮助帕金森患者减少颤抖和恢复运动。   拉斯克公众服务奖 Mary-Claire King   获奖理由:对医学和人权富有创见、大胆以及多样化的贡献,她既是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关联的最早发现者,也是最早通过DNA技术重聚失散人群的研究者。   拉斯克奖简介   拉斯克奖是生理学和医学领域除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外的又一顶级大奖,该奖最初分为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众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3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ldquo 风向标&rdquo 。出生于中国香港的华裔科学家简悦威曾获得了1991年度的拉斯克奖,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 2012年拉斯克奖揭晓
    基础医学奖获得者 临床医学奖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获得者   美国拉斯克基金会近日公布了2012年拉斯克奖(Albert Lasker Award)的获奖者,今年共有7位科学家获奖。   今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ichael Sheetz、斯坦福大学的James Spudich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Ronald Vale 。获奖理由是在“细胞骨架马达蛋白”研究方面取得新发现。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Roy Y. Calne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homas E. Starzl,因在肝脏移植方面的成就获得201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拉斯克医学特殊贡献奖颁给了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Donald D. Brown和哥伦比亚大学的Tom Maniatis,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医学领域所表现的杰出的领导才能。   拉斯克奖是生理学和医学领域除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外的又一顶级大奖。该奖项始于1946年,由纽约的艾伯特-玛丽• 拉斯克基金会设立。拉斯克奖最初分为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众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其中前两项专门授予科学家。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1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出生于中国香港的华裔科学家简悦威曾获得了1991年度的拉斯克奖,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 诺奖风向标:2018年拉斯克奖揭晓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拉斯克奖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在该奖项的所有获得者中,有近90人同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如下为今年的三个奖项的获得者。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2018年,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奖项拉斯克奖(Lasker Awards)公布。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David Alli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ichael Grunstein、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的John Glen,以及耶鲁大学的Joan Argetsinger Steitz四名学者,分享了今年拉斯克奖的三个重要奖项。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拉斯克奖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享有盛誉,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在该奖项的所有获得者中,有近90人同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中国首位自然科学诺贝尔奖得主、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2011年也曾荣获拉斯克奖。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2018年,拉斯克奖共设立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以及医学科学特别成就奖。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br/ 2018年阿尔伯特·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br style=" text-align: left "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f6541e2-d83c-40ef-afa9-c37286b19efb.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获奖理由:发现并阐释了影响基因表达的组蛋白化学修饰。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Grunstein教授通过酵母菌的遗传学研究,证明了组蛋白能显著影响活细胞内的基因活性,并为理解特定氨基酸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Allis教授发现了一种组蛋白乙酰转移酶,这种酶以特定化学基团附着在组蛋白的特定氨基酸上,被证明是一种基因共激活因子,有着很强的生化活性。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br/ 2018年拉斯克· 德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2018 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br style=" text-align: left "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203bd5a-6aff-46d3-a4b0-d11fa378483c.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获奖理由:发现和开发了异丙酚,从而能够广泛应用于麻醉。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来自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的John B. Glen博士(已退休),发现并开发了异丙酚。异丙酚因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且无残留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全世界临床各科麻醉及重症病人身上。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异丙酚是一种“基本药物”,在发布该决定时,全球已有超过1.9亿人使用过这种药物。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br/ 2018 拉斯克· 科什兰医学特殊成就奖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2018 Lasker~Koshland 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in Medical Science br style=" text-align: left "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3eaab590-0a0e-4ea2-84e1-9a78315b26e0.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获奖理由:表彰其40年来作为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在RNA生物学领域所发挥的领导作用,以及对年轻科学家的慷慨指导和对女性科学家的大力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来自耶鲁大学的Steitz教授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着领导作用。她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发现对RNA分子研究影响广泛而深刻。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她在多个领域展现着榜样的力量,扶持青年科学研究者,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的创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拉斯克奖简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拉斯克奖由美国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 拉斯克及其夫人玛丽· 沃德· 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于1946年共同创立,以表彰在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该奖项之前共设置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每个奖项的获奖者将会获得25万美元的资助,该奖项由美国和国际的专业团体提名候选人,候选人需准备翔实的证明材料予以专业委员会进行评定,专业委员会里面的专家也是来自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中国科学家屠呦呦2011年获得该奖项,从而使得国内外对其研究工作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br style=" text-align: left " / /p
  • 2018“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医学奖揭晓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日前,位于美国纽约的阿尔伯特与玛丽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公布了2018年拉斯克医学奖的得主名单。获奖者分别为洛克菲勒大学的David Alli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ichael Grunstein、全球知名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的John Glen,以及耶鲁大学的Joan Argetsinger Steitz,4人分享了今年拉斯克奖的三个重要奖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3838c6a-76ac-4776-990f-469670b31c00.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对于已从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退休的John B. Glen博士,该奖项主要奖励其发现和开发了广泛应用于麻醉的化学物质异丙酚,John B. Glen也是拉斯克奖史上的第二位兽医。值得一提的是,异丙酚还曾因美国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过量使用致死事件一度名誉受损。 其余两个奖项的科学家则分别在阐释组蛋白化学修饰影响基因表达,以及RNA生物学领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5389cab-87c0-44b2-9961-5c2435071360.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拉斯克奖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享有盛誉,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该奖项于1946年由美国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 strong · /strong 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 strong · /strong 沃德 strong · /strong 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创立,表彰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此前共设置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迄今为止,在该奖项的所有获得者中,有87人同时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于2011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并在2016年成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 /p p   拉斯克奖由阿尔伯特与玛丽拉斯克基金会颁发,三个奖项分别设立25万美元奖金。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8年阿尔伯特·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获奖理由:发现并阐释了组蛋白化学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65313a1-3154-4a58-b8d0-5459d7ca76cd.jpg" title=" michael_grunstein.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alt=" michael_grunstein.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 br/ strong Michael Grunstei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Michael Grunstei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通过在酵母中的遗传学研究,证明了组蛋白对活细胞内的基因活性有显著影响,并为理解特定氨基酸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David Allis(洛克菲勒大学)发现了一种组蛋白修饰酶,这种酶以特定的化学基团附着在组蛋白的特定氨基酸上,这种组蛋白修饰酶被证明是一种基因共激活物,其生化活性一直未被研究。2位科学家揭示此前未知的基因调控因素,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进入了这个领域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研究基因活性,我想研究组装材料。”Michael Grunstein在拉斯克基金会制作的一段视频中说,“我不想走别人的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be890313-f546-4189-9bd6-640a91229fcb.jpg" title=" david_allis.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alt=" david_allis.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 br/ strong C. David Allis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位科学家发现,实际上,组蛋白在开启和关闭基因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过程使得每个细胞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Michael Grunstein专注于遗传学,David Allis则致力于生物化学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虽然他们的获奖源于在基础科学方面做出的贡献,但对实际应用的影响也是深远的。David Allis在视频中说,“这方面的错误似乎很明显引起了癌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随着对组蛋白不断深入的理解,药物开发人员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法,包括癌症治疗,如默克公司出售的用于治疗皮肤癌的伏立诺他(Zolinza)。更多的药物还在试验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它在人类治疗中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潜在领域,这是非常有益的。”David Allis说。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018年拉斯克· 德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获奖理由:发现和开发了化学物质异丙酚,广泛应用于麻醉。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6312b426-340e-479e-b7ba-f4d7f45cc730.jpg" title=" john_glen2.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alt=" john_glen2.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 br/ strong span John B. Glen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来自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的John B. Glen博士(已退休),发现并开发了异丙酚。异丙酚因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且无残留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全世界临床各科麻醉及重症病人身上。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异丙酚是一种“基本药物”,在发布该决定时,全球已有超过1.9亿人使用过这种药物。 /p p   根据基金会数据,John B. Glen是73年来第二位获得拉斯克奖的兽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John B. Glen曾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兽医学院教过麻醉学课程。据纽约时报报道,他在一次采访中曾说,“我麻醉过狗、猫、马,甚至任何能接触到的动物。”他曾经在一只鹈鹕身上做了麻醉,并修复了它的喙。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John B. Glen将注意力从动物转向人类后,致力于寻找一种替代硫喷妥钠的方法。硫喷妥钠此前广泛使用,可以迅速让病人入睡,但之后往往会让他们长时间昏昏沉沉。在一次小鼠实验中,John B. Glen及其同事发现,现有的一种化合物异丙酚,似乎和硫喷妥钠一样有效,但不同的是药力可以很快消失。 /p p   异丙酚于1986年在英国获得批准,3年后美国也批准了该药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异丙酚呈乳白色,也被称为“失忆牛奶”。 自John B. Glen发现该药物之后,大量患者使用了异丙酚,被认为直接影响了门诊手术的快速扩张,病人因此恢复加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在私人医生穆雷(Conrad Murray)替其注射了致命剂量的麻醉药物后,美国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意外逝世,异丙酚声誉一度受到打击,莫瑞也在2011年因过失杀人罪被判有罪。 /p p   John B. Glen说,他密切关注了审判,“从来没有打算它会以这种方式被使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018 拉斯克· 科什兰医学特殊成就奖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Lasker~Koshland 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in Medical Science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获奖理由:表彰其40年来作为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在RNA生物学领域所发挥的领导作用,以及对年轻科学家的慷慨指导和对女性科学家的大力支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d7d4fdd-d5ed-4954-84f0-6d11cdf207f9.jpg" title=" joan_steitz2.jpg__310x31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alt=" joan_steitz2.jpg__310x31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 br/ strong span Joan Argetsinger Steitz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0年来,Joan Argetsinger Steitz教授(耶鲁大学)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了领导作用。她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发现对RNA分子研究影响广泛而深刻。此外,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她在多个领域起到了榜样力量,并扶持青年科学研究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开始对科学感到兴奋时,并没有其他女性科学家,我认为我没有任何希望。”“我希望我所做的科学贡献,以及我对科学界的参与能得到同行的尊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0多年后,Joan Argetsinger Steitz教授在耶鲁大学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她不仅因为在RNA生物学上的发现而闻名,更在于她在一个仍然由男性主导的领域里支持女性科学家的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拉斯克基金会的引文,在她的实验室里的360篇论文中,有60篇不包括她的名字,“这是一种慷慨的姿态,反映了她的观点,即那些完全独立工作的学生和博士后应该被允许自己发表文章。” /p
  • 诺奖风向标 2017年度拉斯克奖获奖名单揭晓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11fbb66-6050-4e2a-96bc-421f3de0f516.jpg" / /p p   近日,被誉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公布,今年该奖项分别授予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human papillomaviruses)疫苗研发、雷帕霉素靶蛋白TOR(target of rapamycin)激酶信号通路,以及为妇女提供基础健康和生殖保健服务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或机构。 /p p   2017年度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奖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道格拉斯· 洛伊与约翰· 席勒获得,或将理由是他们的工作“使研发预防宫颈癌和其他肿瘤的HPV疫苗成为可能”,HPV会引起女性宫颈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等,洛伊和席勒采取了“大胆而又适当的方式”,为好几种安全有效的疫苗设计了蓝图,有望帮助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p p   2017年度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被由瑞士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的迈克尔· 霍尔(Michael N. Hall)获得,因其发现了一种叫作雷帕霉素靶蛋白的TOR激酶,能够控制细胞生长和代谢。TOR信号通路的破坏可能导致糖尿病、癌症甚至是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疑难杂症。同时,它对人类具有深刻的医学意义,纠正了很多人类病理学的错误。 /p p   2017年度拉斯克公共服务奖则授予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the 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of America, PPFA),以奖励该组织在过去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为数百万妇女提供必需的健康与生殖保健服务,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是为美国甚至全球提供生育健康护理的非盈利组织。在美国,大约每5名妇女中就有1名曾得到过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的帮助。 /p p   拉斯克奖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享有盛誉,在该奖项的所有获得者中,有87人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之称。例如,2011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奖项授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4年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p p   拉斯克奖奖项由美国先驱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 答维斯· 拉斯克(Albert Davis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 沃德· 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于1946年共同创立,通过奖励在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临床医生及公共事业服务者以改善公共健康状况、支持医学研究。该奖项之前共设置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拉斯克每个奖项的获奖者将会获得25万美元的奖励。 /p p /p
  • 2012年拉斯克医学奖颁发
    阿尔伯特和玛丽拉斯克基金会每年一度的拉斯克医学奖颁奖仪式于9月21日在美国纽约市举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凡一和全球医生组织中国项目负责人时占祥博士应邀出席了颁奖仪式。继2011年被誉为诺贝尔医学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授予了发现青蒿素药物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后, 中国医学界更加关注每年的拉斯克医学奖。   201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授予了英国剑桥大学的Roy Calne博士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homas Starzl博士,以表彰两位医学科学家通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所创立的肝脏移植技术,这一转化研究让全世界成千上万患者通过肝脏移植、组织再生和干细胞应用等现代医学技术而重获新生。正如Calne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突破经典医疗禁区实属不易,证明了临床医生同样有无限的创新机遇,将医学难题由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作为医生的荣幸和欣慰。Starzl在获奖感言中说,临床研究离不开患者的支持和参与,否则临床医学方法创新研究将是无源之水。   2012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Michael Sheets博士、斯坦福大学的James Spudich博士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Ronald Vale博士分享。他们发现并证明了肌细胞内存在着对细胞收缩运动和物质转运等进行自身调节的骨架结构蛋白质,揭示了这种特异性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理,为研发临床药物,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领域的药物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   2012年拉斯克医学特殊贡献奖由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院的Donald D. Brown博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的Tom Maniatis博士共享,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和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斐然成就,特别是培养新一代科学家所奉献的领导才能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评审委员会负责人 Michael Brown博士坦言,到最终确定今年的特殊贡献奖获得者时,委员会遇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尴尬”的结果,两位候选人的评审结果一样出色、不分伯仲。最终评审委员会破例让两位科学家共享了2012年拉斯克医学特殊贡献奖。   据了解,由曾凡一和时占祥编译的《转化医学的艺术——拉斯克医学奖及获奖者感言》一书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为该书作序。   陈竺在序言中说,拉斯克医学奖作为医学界最高奖项记载了医学领域中的英雄们,因为他们推动了医学科学发展,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拉斯克奖70周年,生命科学投入太多还是太少了?
    p   【新闻事件】:今年是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成立70周年,JAMA今天发表一系列文章纪念这个里程碑。除了获奖者者回顾自己的光辉岁月之外,也有另外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讨论生命科学研究的意义。我们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参与者可能多数时间都是身在此山中,并没有考虑太多我们是否过度霸占了社会资源这个问题。 /p p   【解析】: 拉斯克奖是由美国一对商人夫妇所创立。男的是现代广告业的鼻祖阿尔伯特-拉斯克,女的是玛丽-拉斯克。当年癌症研究经费极端缺乏的时候有人找到这两口子。阿尔伯特对他们说有一个地方有几乎无限的资源,这个地方叫国会。玛丽也绝非小可,可以指着约翰逊总统鼻子要钱。常言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1945年拉斯克奖成立时NIH预算是240万美元,到了1985年已经涨到45亿美元。据《百病之王》那本书里讲,阿尔伯特对科学家并不太欣赏。他认为科学家视野极度狭隘(tunnel vision),除了科研其它事基本什么也干不了。 /p p   NIH这40年2000倍的预算增长到底给社会带来多大效益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今年的获奖者之一James Allison指出现在攻克癌症已经有了一线希望,另一篇回顾心脏病防治领域拉斯克奖工作的文章也列举了手术、器械、和药品等一系列突破性科技进展。这些成果似乎说明生命科学投入应该继续增加,现在美国国会正在讨论21世纪治愈法案,如果通过的确将大幅度增加NIH预算。 /p p   但斯坦福著名学者John Ioannidis同期发表的一篇文章却质疑生命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他指出真正有社会价值的贡献往往和大量垃圾科研混在一起很难分辨,在如何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有价值产品方面也缺乏投入。他承认人均寿命在增长,但认为很多时候和生命科学研究成果无关。一是病人并不多,所以治好病人也对平均寿命影响不大。二是很多药物的发现中新生物知识起的作用不大。他说10个拉斯克奖未必能延长全球人口1年的平均寿命。他认为改变生活方式、降低污染、减少战争、改善公共卫生对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均寿命更有效。 /p p   当然实践证明他提出的那些办法并不容易实现。吸烟、过度摄入能量、运动不足是广为人知的健康杀手,但在整个社会水平改进这些行为非常困难。另外自由市场是个公平的投票机,如果有人愿意花钱买Opdivo来换取抽烟的快乐,那就会有人投资开发Opdivo。但有限的社会资源用在生命科学研究而不是净化全球饮用水上确实说明人人生而平等还是一个愿望,一个选择暴饮暴食生活方式的西方人没理由比没有任何选择权的非洲儿童获得更多改善生活质量的社会资源。每一块花在这件事上的钱就不能用于干其它事。我们是否霸占了过多的社会资源?玛丽-拉斯克的一句话或许有一定道理:“if you think research is expensive, try disease”。 /p
  • 2013年度拉斯克奖揭晓 5名科学家获奖
    美国拉斯克基金会近日公布了2013年拉斯克奖(Albert Lasker Award)的获奖者,今年共有5位科学家获奖。   今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授予美国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的Richard H. Scheller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Thomas C. Sü dhof。获奖理由是在&ldquo 神经递质快速释放背后相关分子机器和调控机制方面的发现&rdquo 。   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名誉退休教授Graeme M. Clark、奥地利茵斯布鲁克MED-EL人工耳蜗公司的Ingeborg Hochmair和美国杜克大学的Blake S. Wilson。获奖理由是&ldquo 现代人工耳蜗的研发&mdash &mdash 该装置为严重耳聋的人获得了听力&rdquo 。   此外,比尔盖茨夫妇获得了今年的拉斯克公共服务奖。获奖理由是&ldquo 历史性地改变了我们看待全球健康问题的方式,并改善了世界上数百万贫苦民众的生活&rdquo 。   拉斯克奖是生理学和医学领域除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外的又一顶级大奖。该奖项始于1946年,由纽约的艾伯特-玛丽&bull 拉斯克基金会设立。拉斯克奖最初分为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众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其中前两项专门授予科学家。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1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ldquo 风向标&rdquo 。出生于中国香港的华裔科学家简悦威曾获得了1991年度的拉斯克奖,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 美媒:屠呦呦一人获拉斯克奖遭质疑
    1月16日,《纽约时报》发表长篇文章,详细记叙了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事件。文章称,青蒿素的发现是对抗疟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拉斯克奖只授予屠呦呦一人也引起了多名研究者的质疑。   文章表示,去年九月,当拉斯克奖授予研发青蒿素数百人员中一人的时候,一些中国和世界的疟疾研究者被激怒了。   文章说,青蒿素的发现被认为是在对抗疟疾过程中的重大成就,也被认为有实力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几乎没有人意识到青膏素的发现应感谢毛泽东。毛泽东为了帮助和美军打丛林战的越南军队治疗疟疾,而号召研制青蒿素药物。这个被称为“523工程”的项目是一个集体科学研究,涉及500多名科学家。文章还提到了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周义清、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英等对青蒿素发现的贡献。牛津大学科学家Nicholas J. White表示,“将功劳归功于一个人是不公平的”,而拉斯克基金会则拒绝对此评论。
  • 诺奖风向标——2022年拉斯克医学奖公布获奖者,包含中国元素!
    拉斯克医学大奖被业界誉为“诺奖风向标”,今年拉斯克大奖获奖项目,包括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共卫生服务奖,堪称是诺奖级医学成就!值得关注两项获奖成就中包含了“中国元素”。一是临床医学奖得主是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详解临床医学讲视频)。他开创性利用孕妇外周血液中存在胎儿微量DNA,发明了无创产前胎儿检测是否患唐氏综合症。其二是围绕着连续近三年的新冠疫情。中国是爆发新冠疫情最早的国家,在当时环境下,各国政府和国际公共卫生机构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传播和疫情发展,但苦于无法获得疫情实时数据,预测发展趋势(类似天气预报)。就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城市工程系的硕士生董恩生(Ensheng Dong)萌生了建立一个可视化地图的想法,示踪全球新冠疫情实时数据。在导师Lauren Gardner支持下,他发挥了自己不但看懂中文,而且能在第一时间检索到国内疫情数据的独特优势,迅速搭建起来了全球第一个新冠疫情“数据盘”可视化地图模型。被称为新冠疫情仪表盘“大脑”的董恩生他的导师Dr. Lauren Gardner也因新冠疫情可视化“仪表盘”(Dashboard)项目,获得了公共卫生服务大奖。业界称之为流行病学和全球疫情标准化预测模式。(详见获奖感言视频)。拉斯克公共卫生服务奖得主Dr. Lauren Gardner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冠疫情“仪表盘”模型获得今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因研究和发现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基质之间黏附的关键介质整合素Integrins。该重大发现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特别是针对癌症细胞基质和癌细胞之间粘附作用机制给出了全新解答。堪称是诺奖级研究和重大发现。2022拉斯克基础医学奖:Richard O. Hynes (MIT) ;Erkki Ruoslahti (斯坦福Burnham Prebys)和Timothy A. Springer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哈佛医学院)202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得者及获奖成就——卢煜明教授2022年拉斯克公共卫生服务奖得主Lauren Gardner
  • 青蒿素挽救数百万生命 屠呦呦领“准诺奖”拉斯克奖
    中广网北京2011年9月25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9月23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当日,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81岁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当地时间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   北京时间24日凌晨,纽约,81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登上了拉斯克奖的领奖台。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这一奖项不但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大奖,更堪称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据了解,拉斯克奖的每个奖项设25万美元奖金。   挽救数百万生命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 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夏皮罗表示,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世界数亿人受益   拉斯克基金会网站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及其应用于疟疾治疗的工作。文章指出,几千年来,疟疾肆虐人类、蹂躏文明,2000多年前中国医书《五十二病方》首次记载了青蒿的药物功能,公元340年间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用于抗疟治疗。在中国政府于1967年5月23日启动的“523项目”中,屠呦呦先锋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们将受益。“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转化为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通过将现代技术和严密性应用于5000多年前中国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她将这座宝库带入21世纪。”   激动心情难表述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衷心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她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她呼吁开展全球性合作,使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屠呦呦还在接受美国《临床研究期刊》专访时表示,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自己对获得2011年拉斯克奖深感荣幸,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此感到自豪。   揭秘   古代中医药方化出神奇青蒿素   金鸡纳树短暂辉煌   人类对付疟疾的药物,最初并非来自青蒿,而是源于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   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随后,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奎宁,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氯喹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疟东南亚,疫情难以控制。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对付这种疾病的新药。   美国投巨资打水漂   1967年5月23日,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正式启动。漫长的探索中,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组成了研发大军,屠呦呦是其中一员。   那是在1969年1月,时年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此前,美国投入巨额资金,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但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 国内多个省份的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屠呦呦首先面临的问题仍是怎么找药。   搜集600多种草药方   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她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最后整理了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供研究者进一步发掘。   1971年,经过反复筛选、试验,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目光锁定青蒿。   青蒿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植株有香气,一岁一枯荣。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在众多中草药中,研究小组发现青蒿对疟疾的抑制率相对较高,能达到68%。然而,之后的重复试验中,青蒿的抑制率反而降低了。   190多次失败终成功   “我们祖先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屠呦呦再次翻阅古代文献寻找答案。《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屠呦呦受到启发,想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   经过190多次失败后,终于,用乙醚制取的191号样品,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 1973年初,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素的结晶。随后,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实。“523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   几年后,有机化学家完成了结构测定 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 “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揭晓,光遗传学会不会获诺奖?
    北京时间9月25日零点,2021年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公布了三大奖项获奖名单。其中,基础医学研究奖由Dieter Oesterhelt、Peter Hegemann 和Karl Deisseroth获得,以表彰他们对光遗传学的贡献;来自BioNTech的Katalin Karikó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rew Weissman获得临床医学研究奖,以表彰他们发现基于mRNA修饰的新治疗技术;医学科学特别成就奖则颁给了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ltimore。 光遗传学被认为是一项注定要得诺奖的技术(相关文章: 光遗传学:一项注定要得诺贝尔奖的技术)。 实际上,对于光遗传学技术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不止这三人,还有他们的合作者和其他科学家。 科学的发展常常伴随着科学家竞争,这是科学的常态。每一项科学成果的背后,故事主角们都有不同的悲喜。但无论结局如何,每一位探索在知识边缘的科学家都值得我们深深的敬意。 撰文|王承志 梁希同 林岑 责编|夏志坚 陈晓雪 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零点,有 “诺奖风向标” 之称的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公布,三位在光遗传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获得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获奖理由: 发现了可以激活或沉默单个脑细胞的光敏微生物蛋白,并将其用于开发光遗传学——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 根据拉斯克奖官网介绍,三位获奖人的具体贡献分别是: 迪特尔奥斯特黑尔特(Dieter Oesterhelt),发现了一种古细菌蛋白质,它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将质子泵出细胞; 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在单细胞藻类中发现了相关的通道蛋白; 卡尔代塞尔罗思(Karl Deisseroth),利用这些分子创建了光触发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在活的、自由移动的动物身上使用,以理解在迷宫一般的脑回路中特定类别乃至一类神经元的作用。 大脑是人最复杂的器官,人的感觉、记忆、思考、运动等诸多生理活动,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疾病都与神经元的功能息息相关。多年以来,理解各种神经元的具体功能一直是神经生物学的中心研究领域。 特异性地控制神经元活动对神经生物学家具有无法抵挡的吸引力。如果能特异性地激活一类神经元,那么就可以通过观察激活后的生理现象来推测其功能。同理,如果能特异性地抑制一类神经元,则可以推测这类神经元对哪些生理活动是必须的。 神经生物学家们尝试过各种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比如,用微电极来刺激神经元,或者使用化学物质来模拟或者拮抗神经递质。但这些方法都有难以克服的缺陷:微电极控制的精度不够,比如不能特异性地控制一类神经元;化学物质控制神经元的速度难以控制,很难在毫秒级别进行操作。 紫色的膜与光传感器 1969 年,29岁的青年化学家迪特尔奥斯特黑尔特(Dieter Oesterhelt,1940年-)从德国慕尼黑大学学术休假,来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电子显微镜专家沃尔瑟斯托克尼乌斯(Walther Stoeckenius,1921年7月3日-2013年8月12日)的实验室。 当时,斯托克尼乌斯正在研究一种可以在高盐环境中生存的古细菌的细胞膜,这种微生物现在被称作盐生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urum)。在这次合作中,奥斯特黑尔特证实盐生盐杆菌的细胞膜中紫色的组分含有视黄醛。随后,他和斯托克尼乌斯确定了古细菌中的一种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1971 年,他们提出细菌视紫红质起到了光传感器或光感受器的作用。迪特尔奥斯特黑尔特 | 图源:biochem.mpg 回到德国后,奥斯特黑尔特和斯托克尼乌斯继续合作这一研究。奥斯特黑尔特发现,细菌视紫红质可以将质子泵出细胞。这个神奇蛋白质,像是一个微型光能发电机,能吸收光子的能量,用这些能量把质子泵到细胞的外面,从而进一步转化为细菌所需的能量。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另外一种含视黄醛的光激活泵——卤化视紫红质(halorhodpsin),可以将氯离子输送到细胞中。这两种物质的发现和对其生物物理、结构和遗传学的研究,为光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见解。 来自微生物的光敏蛋白 20世纪80年代,彼得黑格曼在位于慕尼黑的马克思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正是发现细菌视紫红质的迪特尔奥斯特黑尔特。 黑格曼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来自另一种细菌的视紫红质——卤化视紫红质(halorhodopsin)。 卤化视紫红质存在于一种耐盐古细菌中,其利用光能将其生活的高盐度环境中的氯离子排出体外。黑格曼首先通过生物化学技术分离提纯了这一蛋白。彼得黑格曼 | 图源:project-stardust.eu 此时,刚刚在法兰克福的马克思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建立自己实验室的恩斯特班贝格(Ernst Bamberg)参与了进来,他通过构建体外系统来研究黑格曼所提纯出的halorhodopsin的电化学特性。 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黑格曼来到美国雪城大学的肯福斯特(Kenneth Foster)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福斯特研究的是另一种对光敏感的微生物:单细胞绿藻。这些单细胞的藻类具有趋光性,能够挥舞鞭毛向着有光的方向游去(它们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福斯特认为,单细胞绿藻也可能使用某种视紫红质作为它们的眼睛,从而得知光亮的方向,并且能驱动鞭毛游往有光的地方。莱茵衣藻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1986年,黑格曼回到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开始潜心研究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一种微小的绿藻)趋光性行为。 1991年,黑格曼发现,莱茵衣藻的光受体也是一种视紫红质,但它的工作方式与之前发现的各种视紫红质都不一样。衣藻视紫红质的光照之后会引起钙离子流入细胞中,从而引起的电流能够激发鞭毛的运动,他称之为光电流(photocurrent)。恩斯特班贝格(Ernst Bamberg) 人眼中的视紫红质感光之后也会产生光电流,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之后就形成了视觉。人眼中视紫红质引起光电流需要经过细胞内一系列蛋白的信号传导,而黑格曼发现衣藻视紫红质产生光电流的速度比人眼中的视紫红质快得多。据此他大胆地推测:衣藻视紫红质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可以作为电流开关的离子通道。 然而,此后的十年里,黑格曼使尽各种办法,也无法像当初分离提纯一样分离卤化视紫红质提纯出衣藻视紫红质,来验证他的猜想。 随着分子生物的发展,2001年,黑格曼和其他科学家通过测序衣藻的基因组发现了两个新的光受体基因。 为了证明它们究竟是不是苦苦追寻十余年的衣藻视紫红质,黑格曼找到了当初和合作研究卤化视紫红质电化学特性的班贝格。 此时的班贝格已经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所长。此前的1995年,班贝格就和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格奥尔格纳格尔(Georg Nagel)将细菌视紫红质表达在动物细胞中,使得动物细胞在受到光照时产生光电流。奥尔格纳格尔(Georg Nagel) 2003年,从黑格曼那里得到光受体基因后,班贝格和纳格尔用同样的方法成功地在动物细胞中表达了衣藻视紫红质蛋白,从而发现只要有这个蛋白单独存在,就能产生光电流,使阳离子流入细胞中,造成细胞去去极化。他们的结果终于证明黑格曼的假说:衣藻视紫红质是一个能被光所打开的阳离子通道。 从前人们知道,特定的化学分子,或者电压的变化,或者机械力的变化可以开关特定的离子通道,而能被光直接控制的离子通道还是第一次被发现,于是他们把衣藻视紫红质命名为视紫红质通道蛋白(Channelrhodopsins,ChR1)。这个词由离子通道(Channel)和视紫红质(Rhodopsin)组合而成。 他们还在爪蟾的卵细胞中表达了这种蛋白,发现光照可以引起细胞的静息电位发生变化。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发表在了2002年6月的 Science 上。 2003年,纳格尔和黑格曼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通道蛋白——ChR2。这一次,他们不但做了更深入的机制研究,而且把ChR2首次在人的细胞(HEK)中表达。作者在文章结论中写道:“ChR2能够成为控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或者细胞膜极化水平的有用工具,特别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 ChR1和ChR2的发现,让一些神经生物学家眼前一亮——这或许就是使用光来控制神经元的理想介质。而光遗传学的大门从这里也正式开启了。 光遗传学的诞生 视紫红质通道蛋白的发现,不仅仅解释的衣藻的趋光性行为,纳格尔和班贝格的实验还证明了这个来自衣藻的光敏感通道能独自驱使动物细胞产生光电流。因此,借助这个光敏感通道,就可以通过光来遥控动物细胞,特别是神经细胞的电活动。 用光来改变神经细胞的电活动是神经科学家长久以来的梦想,光刺激有着比传统药物刺激和电刺激更高的时间和空间的精确性,并且对组织的伤害更小。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开始使用光控释放神经递质来激活细胞,但这种方法的时间和空间的精确性仍然不够。 2002年,奥地利神经科学家格罗米森伯克 (Gero Miesenböck)开始在光控中引入遗传学,尝试将果蝇眼中的视紫红质表达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或者将哺乳动物的离子通道表达的果蝇的神经细胞中。使用遗传学的优势在于,可以专门针对研究者想到测试的神经细胞进行遥控,但米森伯克缺乏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可以让光精确地改变神经活动。格罗米森伯克 (Gero Miesenböck) | 图源:cncb.ox.ac.uk 2003年在衣藻中发现的视紫红质通道蛋白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2000年,爱德华博伊登(Edward S. Boyden,1979-)来到斯坦福大学,在钱永佑(Richard Tsien,钱永健的哥哥)和詹妮弗雷蒙德(Jennifer Raymond)教授的指导下,研究小脑神经回路。 在钱永佑的实验室,博伊登遇到了钱永佑之前的博士生卡尔代塞尔罗思(Karl Deisseroth,1971-)。代塞尔罗思之前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神经生物学,并在斯坦福医院当过精神科住院医师。 有着工程背景的博伊登和医学背景的代塞尔罗思经常在一起讨论当时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技术。多次的思想碰撞让两位年轻人意识到,当时的技术还有很大局限,神经生物学家需要更好的工具来控制大脑中特异的神经元,他们决定开发这样的工具。Edward S. Boyden | 图源:mcgovern.mit.edu 他们最初设想可以使用磁场来控制神经元,在神经元中表达机械拉力敏感的离子通道,然后把微小的磁珠特异性连接到这种通道蛋白上,这样就可能通过外部磁场来控制神经元的电活动。但是,无论是找到合适的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基因还是把磁珠连接到通道蛋白上,技术难度都非常大。 后来,博伊登在阅读一篇1999年发表的论文中得到了灵感。这篇论文报道了在嗜盐碱单胞菌中发现的卤化视紫红质(halorhodopsin),能够在大脑的氯离子浓度下工作。这种视紫红质可以在受光照时激活离子通道。 博伊登意识到使用光来控制离子通道比磁场更容易实现。他写邮件给这篇论文的作者,索要了这个蛋白的基因。但后来由于博伊登忙于博士学位论文,这件事情被晾在了一边。 2003年秋天,代塞尔罗思即将独立成为PI,组建自己的实验室。他写邮件给博伊登,希望博伊登博士毕业后可以去他的实验室做博后,一起开展之前讨论的使用磁场控制神经元的项目。卡尔代塞尔罗思 | 图源:www.hhmi.org 从2003年10月到2004年2月,代塞尔罗思和博伊登为即将开始的磁控神经元项目阅读了大量的文献。恰在此时,纳格尔、黑格曼和班贝格及同事们在 PNAS 期刊上发表了前文提到的ChR2的论文。 博伊登阅读这篇论文时立刻意识到,ChR2拥有他们设想过的一切特性:在一个蛋白中把输入信号(光)和输出(去极化神经细胞)偶联起来。事实上,同时意识到这一ChR2这一特性可以用于光控神经细胞的,远不止博伊登一人。 博伊登写信给代塞尔罗思,希望能联系纳格尔索要ChR2的克隆。代塞尔罗思于2004年3月联系了纳格尔。那时,纳格尔已对ChR2做了一些改良,他把这些改良后的克隆寄送给了代塞尔罗思和博伊登。 博伊登当时还在钱永佑的实验室做博士课题。但从2004年7月开始,博伊登几乎把博士课题放在了一边,专心做起了ChR2在神经元中表达的项目。 2004年8月4日的凌晨1点,博伊登在钱永佑的实验室里用蓝光照射表达了ChR2的神经元,成功观察到了去极化和动作电位。早上,他发邮件给代塞尔罗思告诉了他的发现。代塞尔罗思回信:“太棒了!!!!!” 五个感叹号显示了他当时的兴奋心情。 2005年初,张锋(就是后来最早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使用CRISPR做基因编辑的那位,现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来到代塞尔罗思实验室开始了研究生生涯。他改进了博伊登的表达体系,使用慢病毒在神经元中表达ChR2,大大增加了该系统的稳定性。 2005年4月19日,博伊登和代塞尔罗思把他们的发现投稿给 Science 杂志,遭拒稿,理由是没有具体的科学发现。5月5日,他们投稿到 Nature 杂志,Nature 建议把稿件转投给 Nature Neuroscience 杂志。经过一轮修改,Nature Neuroscience 接受了这篇文章。 光遗传学的其他研究者 自从黑格曼等在2003年发表了光敏通道蛋白ChR1和ChR2,很多科学家都意识到这类光控通道蛋白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一场无形的竞争也在悄然展开。
  • 2022年拉斯克奖揭晓!港大卢煜明教授获临床医学研究奖
    2022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了三位在生理以及病理方面发现了细胞基质以及细胞粘附的关键介质整合素(Integrins)的科学家。Richard O. Hyne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和Erkki Ruoslahti (Sanford Burnham Prebys, La Jolla)独立地鉴定出一种细胞表面相关蛋白,该蛋白有助于将细胞粘附到周围的物质上,即细胞外基质(ECM)。然后,研究人员捕获了这种蛋白质与之结合的受体。在看似无关的研究中,Timothy A. Springer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Harvard Medical School) 发现了跨膜蛋白,这些蛋白是免疫细胞与其靶标相互作用的能力的基础。这些最初不同的研究路线在研究人员意识到这类蛋白质(现在称为整合素)属于同一分子家族后迅速汇聚并延展。该分子家族成员在胚胎和完全形成的生物体中一系列重要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治疗无数疾病提供了干预点。2022拉斯克公共服务奖被授予Lauren Gardner(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旨在表彰其创建的Covid-19仪表板(免费公开网站),该仪表板为实时传播权威公共卫生数据设定了新标准。通过推出这一全球Covid-19监测工具,她提供了有关新发新冠病毒传播的可访问和可靠的信息,从而填补了国际公共卫生系统中的空白,并建立了一个效仿模式。这一开创性资源为政策制定者和个人在错误信息的泥沼中开辟了一条道路。2022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被授予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Yuk Ming Dennis Lo),旨在表彰他在母体血液中发现了胎儿DNA,从而开发了针对唐氏综合症的无创产前检测。通过这项工作,Lo引发了一场医学革命,使数百万妇女免于接受增加流产风险的手术,其医疗影响正在远离染色体畸变的舞台上回荡。Lo推动的进步和临床应用还包括Rh因子评估和创新,有望在癌症、移植等领域发挥作用。血浆游离DNA技术带来的医学突破每年,美国约有1/800的婴儿出生时患有唐氏综合症。这种情况是由于21号染色体的额外拷贝,羊膜穿刺术和绒毛膜取样等测试,可准确地判断胎儿是否有染色体异常,但这些方法需要对胎儿组织进行侵入性取样。孕妇的年龄与唐氏综合征婴儿的发生几率密切相关。30岁后,生育唐氏综合征婴儿的几率呈指数增长,因此如何更方便地对那些怀唐氏综合症婴儿风险低的女性进行筛查显得非常重要,无创产前DNA技术由于没有侵入性,因此大有用武之地。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科学家就梦想着从孕妇血液中获取胎儿细胞,从而在不影响妊娠的情况下,对胎儿的基因组成进行初步了解。上世纪80年代,卢煜明当时还是一名医学院学生,他就对这方面感兴趣。1996年,在一项研究中,卢煜明在血浆中发现了肿瘤DNA,他认为,胎儿与肿瘤有相似之处,如果癌症能够将遗传物质释放到血液中,那么胎儿也可以。1998年,卢煜明检测了Rh阴性孕妇的胎儿DNA。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诊断由单基因缺陷、囊性纤维化和β地中海贫血引起的其他疾病。此后,他还设计了一种胎儿携带额外的21号染色体方案,结果大获成功,其准确率非常高,该方法后来同样应用于13-三体以及18-三体综合症的无创DNA检测上。2011年,这项工作在唐氏综合症中的商业应用达到了顶峰。世界各地迅速接受了这项技术,并得到了专业机构的认可,目前,60多个国家采用了这一技术,2018年已经进行了1000万次测试。该技术主要用于21-三体、18-三体以及13-三体和性染色体的异常筛查。目前,卢煜明以及其他学者也在探索细胞中游离的DNA在癌症筛查、监测治疗效果以及移植领域的应用。这是因为当人体组织坏死时,DNA会泄漏,来自捐献器官的DNA能反应排斥反应,因此无创游离DNA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简而言之,卢煜明这一系列的工作,不仅使数百万妇女及其胎儿的产前检查更加安全,他的工作还为其他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奠定了基础。
  • 2019“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医学奖揭晓 B细胞、T细胞还有赫赛汀发现者获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0fda08c7-fee8-4be8-998f-28d5e99fe90e.jpg" title=" 000.png" alt=" 00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lbert和Mary Lasker基金会于9月10日宣布了2019年拉斯克奖(Lasker prize)的获奖者。拉斯克奖奖金为25万美元,是美国顶级生物医学研究奖项,多位获奖者在数年后继续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常被称为诺奖“风向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获奖名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82px height: 38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fbd1f39-26bb-42c2-baaa-123c47755721.jpg" title=" 001.png" width=" 582" height=" 383"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9 年拉斯克奖三大奖项的获奖者为: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 nbsp Max D. Cooper& nbsp 和来自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 霍尔医学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的& nbsp Jacques Miller& nbsp 获得& nbsp Albert Lasker 基础医学研究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81px height: 28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41726cc-08a3-4258-bc7d-1c6e29569d07.jpg" title=" 002.png" width=" 581" height=" 283"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来自美国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的& nbsp H. Michael Shepard,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 nbsp Dennis J. Slamon& nbsp 和来自德国马克斯· 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的& nbsp Axel Ullrich(也曾是基因泰克的科学家)获得 Lasker DeBakey 临床医学研究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80px height: 30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89bf635-ad79-4caa-8f5f-7b881e03ba7b.jpg" title=" 003.png" width=" 580" height=" 309"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 nbsp GAVI& nbsp 获得 Lasker Bloomberg 公共服务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913/471260.shtml" target=" _blank" 查看2018年拉斯克奖(Lasker prize)的获奖者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335bf0d-ec47-4ac1-a8b2-49b33cdefc64.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90613181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fd6e896-5cb4-450a-b800-03ece666dd07.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828172054.png" / /p
  • 拉斯克奖获得者等国际著名学者访问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5月24日上午,美国科学院院士、拉斯克奖获得者、洛克菲勒大学Robert G. Roeder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白头研究所Richard A. Young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Shiv Grewal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Zhang Yi教授,Nature 资深编辑Alex Eccleston博士,Science资深编辑Guy Hiddihough博士,法国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Shen Wenhui教授等一行七人访问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由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贺福初院士主持,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张永祥副部长出席会议。会议在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1201会议室举行。   会议伊始,贺福初院士代表实验室致欢迎辞,随后,实验室副主任兼中心技术总监钱小红教授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现有课题组设置及分工、人员情况及实验室近年取得的成绩。为使来宾更深入了解实验室,实验室的张学敏、杨晓、周钢桥、张令强、郝运伟、王建、应万涛等7位博士简要的介绍了所在课题组的代表性工作。而后,几位外宾介绍了各自实验室的工作,Alex Eccleston博士、Guy Hiddihough博士介绍了Nature、Science杂志相关情况,并对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几年来所作的科研工作给与了肯定。期间,与会专家不时就感兴趣的问题及相关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各课题组的研究发表评论和指导。研讨会结束后,来访学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实验室,多位专家表达了合作的浓厚兴趣。   此次来访,不仅增加了蛋白质组学与表观遗传学等相关领域的交流与互动,也为前沿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合作提供了可能和途径。相信,随着此类交流与合作机会的增多,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与地位会得到不断提升。
  • 发布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新品
    现在就考虑起来升级你的激光扫描显微镜吧!!!德国refined-laser专为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术(CRS)设计的全光纤双色激光器。 refined-laser激光器专利调谐机制使系统没有机械延迟,并允许同步双色脉冲舒适地光纤传输。通过保偏光纤技术,降低了对维护和环境条件的要求。 该产品有以下几大特点: 1. 可用调谐速度 光子晶体光纤中波长转换的宽调谐范围;每一波长步调谐小于5ms;保持可选双输出之间的时间重叠 2. 为移动操作而设计 采用专利光纤技术,结构紧凑、坚固、可移动;不需要光学工作台-经证明可抵抗高达25米/秒的冲击;用于柔性和屏蔽脉冲传输的可选光纤输出 3. 舒心而为的操作体验 即插即用安装(可以和任一激光扫描显微镜搭配使用) ;风冷激光头;免提操作 主要应用:生物医学成像 使用两个不同颜色的同步激光束探测样品中的分子振动,不依赖于标记,例如使用染料。这种无标签的特性导致了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成功,是将CRS转变为临床环境的主要动力之一。 实时成像复杂的技术和生物样品含有丰富的不同成分,每种成分都有一组独特的分子振动。由于我们的双色激光的激发波长可以在5毫秒内调谐到特定的振动,因此对这些样品进行实时多色成像成为可能。在这样的调谐速度下,假设调谐和图像采集的时间跨度相等,每秒可成像100个用户可选择的振动分量。这是CRI应用于手术室等时间关键环境或大型研究中多个样本的重要前提。 应用CARS应用: (1)CARS 显微镜对脂肪储存的无标记成像依赖于 C-H 的固有分子振动,同时使 用 CARS 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wo-photon excited fluorescence,TPEF)成像可以实现中性脂滴和自发荧光肠道颗粒的无标记可视化,用于分析脂质储存的遗传变异和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4]。图 CARS与双光子荧光信号用于脂滴成像[9]SRS应用: (1)用于对脂类分子定量地观察其空间分布。为了更好地了解肥胖及其相关代谢问题,需要深入 分析脂肪在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积累的调控机制。SRS显微术使追踪脂类分子的动态活动成为可能,为解释与脂质相关的生理现象与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2)SRS用于准确地运输过程及定位,进而分析药物分子对特定生理功能的实现作用。 例如下图所示,使用SRS 显微镜观察了组织中无标记的药物输运情况。二甲亚砜(DMSO)和维甲酸(RA)两种物质在小鼠皮肤组织中的转运过程图像。二甲亚砜和维甲酸亲水性不同, 通过角质层的方式也不同。 SRS 图像显示了这两者在输运方式上的差别和在角质层中的分布, 具有很强的药代动力学探测能力[8]。图 二甲亚砜(DMSO) 左 维和甲酸(RA) 右 的SRS成像结果[8]参考文献[1]Terhune R W , Maker P D , Savage C M . Measurements of Nonlinear Light Scattering[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65, 14(17):681-684. [2]Duncan M D, Reintjes J F, Manuccia T J. Scanning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microscope[J]. Optics Letters, 1982, 7(8):350-352. [3]Zumbusch A , Holtom G R , Xie X S . Three-Dimensional Vibrational Imaging by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9, 82(20):4142-4145. [4]李姿霖,李少伟,张思鹭,沈炳林,屈军乐,刘丽炜.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J/OL].中国激光:1-18[2020-02-17]. [5]Cheng J X , Xie X S .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 Instrument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4, 108(3):827-840. [6]陈涛,虞之龙,张先念,谢晓亮,黄岩谊.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术[J].中国科学:化学,2012,42(01):1-16. [7]Woodbury EJ, Ng WK. Ruby laser operation in the Near IR. Proc of the IRE.1962,50:2367 [8]Freudiger C W, Min W, Saar B G, et al. Label-Free Biomedical Imaging with High Sensitivity by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J]. Science,2008,1857-1861. [9]Yen K , Le T T , Bansal A ,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at Storage Quantitation in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Using Label and Label-Free Methods[J]. PLOS ONE, 2010, 5. 创新点: 1. 最高可用调谐速度 光子晶体光纤中波长转换的宽调谐范围;每一波长步调谐小于5ms;保持可选双输出之间的时间重叠 2. 为移动操作而设计 采用专利光纤技术,结构紧凑、坚固、可移动;不需要光学工作台-经证明可抵抗高达25米/秒的冲击; 用于柔性和屏蔽脉冲传输的可选光纤输出 3. 舒心而为的操作体验 即插即用安装(可以和任一激光扫描显微镜搭配使用) ;风冷激光头;免提操作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
  • 华人科学家文小刚获理论物理最高奖“狄拉克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ec537f0a-6d60-44fc-af3a-91b42c3597fd.jpg" title=" uf0z-hhnunsp7785733.png" /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近日,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将2018年狄拉克奖章(Dirac Medal)颁发给了三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分别是来自哈佛大学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学的Dam Thanh Son,以及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华人科学家文小刚,以嘉奖他们在积极推动多体系统上的贡献,包括独创性的跨学科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今年狄拉克奖章的三位获得者都研究了量子力学是如何影响所谓的多体系统(many-body system)的。研究人员现在都认识到量子力学定律会影响一小部分粒子的行为,但是日常物品都是由大量粒子构成的,数量接近10的23次方。所有粒子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相互作用。这些作用突显了量子纠缠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些系统中应用量子力学就变得非常复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量子纠缠的复杂模式对于理解物质宏观特性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多体系统呈现出惊人的新行为时。 其中一些新行为会导致新的物质态。研究多体系统的方法之一便是观察物质态。我们所熟知的物质态包括固态、气态、液态,但当量子力学引入后,许多新的物质态逐渐被科学家发现。今年三位获奖者便是在理解这点——即所谓的相变(phase transition)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相变”指的是从一种物质态过渡到另外一种物质态时,物质的特性会发生惊人的改变。三位得奖者对于电子纠缠特点是如何导致性质变化进行了阐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理解多体系统的动态原理可以让科学家们研究物质不同性质的出现,当然这也有助于设计新型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在将来会被应用于新量子计算机或超导体设备上。三位狄拉克奖章获得者利用自己在材料科学、黑洞以及冷原子领域内丰富的知识,推动了大家对于多体系统的了解,证实了跨学科研究的价值。 “今年狄拉克奖章获得者是利用跨学科方法整合理论物理问题的领军人物。”ICTP主任Fernando Quevedo说。Quevedo认为,“曾有数以千计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访问过ICTP,而这三位获奖者便是他们的榜样。尽管今年的获奖者均定居在美国,我很高兴他们都来自发展中国家,并十分接近ICTP及它的使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出生于印度新德里的Subir Sachdev在理论性凝聚态物理学的许多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个理论便是绝缘体、超导体以及金属中的量子临界现象、量子磁性的自旋液体态、量子分数态、新退禁闭相变、无准粒子量子物质理论。此外,他还将这些理论应用到了黑洞物理学中,包括非费米液体模型。 出生于越南河内的Dam Thanh Son是第一个发现规范/重力对偶可以用来解决多体系统相互作用中基础问题的人,包括冷却俘获原子以及计算输运系数,例如这些系统中的粘度和传导性,而强耦合通常会限制这些系数。近来,他还提出了半填充能级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这项工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三维构面理论的理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出生于中国北京的文小刚率先提出了拓扑序(topological order)这一理解量子系统的新概念。他发现了拓扑序蕴含不同寻常的边界态,建立了描述边界态的手征自旋液体理论,发现了朗道范式在描述量子霍尔效应时的局限性。他揭示出拓扑序与量子纠缠之间的深层联系。最近,他还开创了对称保护拓扑相 (symmetry protected topological phases)等概念。这些都与量子理论领域中的反常现象有很紧密的联系。 狄拉克奖章是在1985年为纪念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保罗· 狄拉克(Paul Dirac)而设置的年度性奖项。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每年狄拉克奖章的获奖名单都定在这一天宣布。颁奖典礼将会在之后举行,三位获奖者都将在典礼上介绍他们的研究工作。 /p p br/ /p
  • 2020年狄拉克奖公布,三位弦理论先驱获此殊荣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20年8月10日,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在意大利Trieste揭晓了被视为理论和数学物理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2020年狄拉克奖,授予三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蒙彼利埃大学的André Neveu,佛罗里达大学的Pierre Ramond,以及罗马第一大学的Miguel Virasoro,以表彰他们“创立和提出弦理论的先驱性贡献,将新的玻色和费米对称性引入了物理学”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42edbc53-6064-49e6-9908-96e21817be43.jpg" title=" ictp-dirac-medal-2020.png" alt=" ictp-dirac-medal-202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弦理论是基础物理的一种理论框架,其将物质描述为由一维的微观客体(称为“弦”)所组成。这些弦可以被视为微小的能量丝,它们以不同的模式振动。就像小提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产生不同音符一样,弦的不同振动状态通过确定其性质(如质量或电荷)会产生不同的基本粒子(如电子或中微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弦理论是物理学家们新提出的统一物理学理论,试图将描述引力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描述物质基本组成的量子力学结合起来。弦理论在解决基础物理中的一些问题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已应用于黑洞、早期宇宙、凝聚态物理等各种领域,且由于其复杂和严谨的公式,促进了纯数学的重大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弦理论的最初发展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它立即成为引力量子理论的一个有前途的候选者。其最早的版本是玻色弦理论,也就是说,只描述了一类叫作“玻色子”的粒子。玻色子是自旋为整数(0,1,2,& #8230 & #8230 ,以普朗克常量为单位)的粒子,如光子、引力子和希格斯玻色子;另一方面,费米子是自旋为半整数(1/2,3/2,5/2,& #8230 & #8230 ,以普朗克常量为单位)的粒子,比如电子、质子和夸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世纪60年代末,Miguel Virasoro开始在理论物理学领域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工作,最初是和Gabriele Veneziano合作,后来是独自一人。这项工作主要集中在所谓的“Veneziano模型”的开发上,这是一种具有一些特性的数学模型,后来成为了第一个被认可的弦模型。受Veneziano“开放弦”的启发,Virasoro发展了自己的模型,后来被公认为“封闭弦”模型。在进行这些研究的时候,弦的理论还没有完全、清晰地发展起来,这些模型是在几年后才被认为完美地描述了弦的物理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Miguel Virasoro通过研究这些模型的数学特性,继续为该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并注意到这些模型具有的一些对称性特征。他确定并形式化表述了这些对称性,现在被称为“Virasoro代数”,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二维共形场论和弦论的复李代数。在纯数学家看来,这项工作也很有意义,因为它是一个无限维李代数,而在此之前李代数通常都是有限维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它让我们可以完成之前无法完成的计算,” strong 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Accademia dei Lincei)主席、狄拉克奖评选委员会成员Giorgio Parisi教授 /strong strong 说 /strong :“有了一个模型却不知道其对称性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研究,就像在黑暗中行走。这就是为什么发现这些对称性是一个真正的转折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另一方面,André Neveu和Pierre Ramond把费米子自由度引入了理论模型。事实上,Virasoro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致力于研究玻色弦,这是弦理论领域中最早被研究的弦。Neveu和Ramond扩展了这些工作,将计算扩展到包括由费米子组成物质的另外部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些工作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弦理论中至关重要的工作,在科学家们意识到这些公式可以真正描述弦之前,这些工作就已经开始进行了”, strong Giorgio /strong & nbsp strong Parisi说 /strong ,“只有在几年后,由于Leonard Susskind、Yōichirō Nambu和其他人的工作,科学家们才真正开始谈论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ndrè Neveu与John Schwarz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合作完成的这项工作,也由Pierre Ramond独立完成,现在被称为“RNS形式”,以三位创始人的姓氏首字母命名。这是超弦理论的最初进展,将描述玻色弦的对称代数——Virasoro代数,推广到同样可以描述费米子的代数。这一构想可以将宇宙中所有的粒子和基本力都表述为微小的超对称弦的振动,因此得名“超弦”理论,它同时解释了费米子和玻色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作为ICTP的新主任,宣布2020年狄拉克奖让我倍感荣幸和开心。” strong ICTP主任Atish Dabholkar说 /strong ,“狄拉克一直是理论物理学领域一个鼓舞人心的人物,对于ICTP更是如此。今年,一个非常杰出的评选委员会将这一奖项颁发给弦理论领域的三位先驱,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狄拉克的思想和做物理的方式。” /p section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text-align: justify " section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text-align: center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43px margin-left: auto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5px height: 5px margin-left: auto margin-bottom: 3px background-color: rgb(58, 181, 75)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0px height: 1px margin-right: 3px margin-bottom: -6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1px height: 25px margin-left: 34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padding-left: 15px padding-right: 15px margin-top: -18px margin-bottom: -18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 style="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0, 0) " 获奖者介绍 /span /strong /p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3px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1px height: 25px margin-bottom: -6px margin-left: 8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0px height: 1px margin-left: 3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5px height: 5px margin-top: 3px background-color: rgb(58, 181, 75)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text-align: justify " section style="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nowrap margin: 10px 0% 0px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width: 18px flex: 0 0 auto height: auto align-self: flex-end border-style: none border-width: 0px border-radius: 0px border-bottom-color: rgb(132, 198, 255) line-height: 0 border-right-color: rgb(82, 17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text-align: right justify-content: flex-end 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moz-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o-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margin: 0px 0% 2px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class=" group-empty"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10px height: 16px vertical-align: top overflow: hidden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45deg, rgb(49, 67, 244) 0%, rgb(166, 172, 251) 100%) border-width: 0px border-radius: 2px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rgb(62, 62, 62)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width: auto align-self: flex-end flex: 0 0 0% height: auto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0deg, rgb(128, 218, 253) 0%, rgba(189, 232, 255, 0) 100%) line-height: 0 letter-spac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class=" group-empty"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1px height: 20px vertical-align: top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width: auto flex: 100 100 0% align-self: flex-end height: auto border-style: none border-width: 0px border-radius: 0px border-bottom-color: rgb(132, 198,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color: rgb(36, 154, 255) text-shadow: rgb(255, 255, 255) 1px 1px, rgb(180, 221, 255) 2.3px 2.3px letter-spacing: 2px line-height: 1.4 padding: 0px 6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André Neveu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0%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90deg, rgba(128, 218, 253, 0) 0%, rgb(128, 218, 253) 20px, rgb(123, 154, 255) 70%, rgba(123, 154, 255, 0) 100%) height: 1px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nowrap margin: 0px 0% 10px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class=" group-empty"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width: 6px align-self: stretch flex: 0 0 auto height: auto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rgb(128, 218, 253) 0%, rgba(189, 232, 255, 0) 100%) margin: 0px 0px 0px 13px line-height: 0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line-height: 0 width:0 " svg viewbox=" 0 0 1 1" style=" vertical-align:top" /svg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width: auto align-self: stretch flex: 100 100 0%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margin: 5px 0%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55, 55, 74) line-height: 1.8 letter-spacing: 1.8px padding: 0px 6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André Neveu出生于法国巴黎,理论物理学家,研究领域包括弦理论和量子场论。他发展了第一个可以描述玻色子和费米子的弦理论,从而开启了超对称的想法(当时由几个研究小组独立发展),被认为是弦理论的先驱。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André Neveu曾就读于巴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自1989年起工作于蒙彼利埃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现在的L2C,即查尔斯· 库仑实验室)。他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客座教授。因对理论物理的贡献,他荣获多个奖项,包括Paul Langevin奖(1973年)和Gentner-Kastler奖(1988年)。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text-align: justify " section style="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nowrap margin: 10px 0% 0px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width: 18px flex: 0 0 auto height: auto align-self: flex-end border-style: none border-width: 0px border-radius: 0px border-bottom-color: rgb(132, 198, 255) line-height: 0 border-right-color: rgb(82, 17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text-align: right justify-content: flex-end 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moz-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o-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margin: 0px 0% 2px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class=" group-empty"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10px height: 16px vertical-align: top overflow: hidden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45deg, rgb(49, 67, 244) 0%, rgb(166, 172, 251) 100%) border-width: 0px border-radius: 2px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rgb(62, 62, 62)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width: auto align-self: flex-end flex: 0 0 0% height: auto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0deg, rgb(128, 218, 253) 0%, rgba(189, 232, 255, 0) 100%) line-height: 0 letter-spac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class=" group-empty"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1px height: 20px vertical-align: top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width: auto flex: 100 100 0% align-self: flex-end height: auto border-style: none border-width: 0px border-radius: 0px border-bottom-color: rgb(132, 198,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color: rgb(36, 154, 255) text-shadow: rgb(255, 255, 255) 1px 1px, rgb(180, 221, 255) 2.3px 2.3px letter-spacing: 2px line-height: 1.4 padding: 0px 6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ierre Ramond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0%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90deg, rgba(128, 218, 253, 0) 0%, rgb(128, 218, 253) 20px, rgb(123, 154, 255) 70%, rgba(123, 154, 255, 0) 100%) height: 1px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nowrap margin: 0px 0% 10px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class=" group-empty"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width: 6px align-self: stretch flex: 0 0 auto height: auto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rgb(128, 218, 253) 0%, rgba(189, 232, 255, 0) 100%) margin: 0px 0px 0px 13px line-height: 0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line-height: 0 width:0 " svg viewbox=" 0 0 1 1" style=" vertical-align:top" /svg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width: auto align-self: stretch flex: 100 100 0%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margin: 5px 0%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55, 55, 74) line-height: 1.8 letter-spacing: 1.8px padding: 0px 6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ierre Ramond出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纳伊市,被认为是超弦理论发展的发起人。1970年代初,通过将Virasoro 代数推广为一种超共形代数(被称为超Virasoro代数),他完成了玻色弦理论的推广,使其同样适用于费米弦。他是佛罗里达大学杰出物理学教授。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ierre Ramond曾是费米实验室的博士后,之后成为耶鲁大学的讲师和助理教授。他曾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R. A. Millikan高级研究员。因对理论物理的贡献,他获得了多项奖项,包括Boris Pregel奖(1992年)和享有盛誉的Dannie Heineman数学物理学奖(2015年)。他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text-align: justify " section style="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nowrap margin: 10px 0% 0px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width: 18px flex: 0 0 auto height: auto align-self: flex-end border-style: none border-width: 0px border-radius: 0px border-bottom-color: rgb(132, 198, 255) line-height: 0 border-right-color: rgb(82, 17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text-align: right justify-content: flex-end 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moz-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o-transform: translate3d(-2px, 0px, 0px) margin: 0px 0% 2px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class=" group-empty"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10px height: 16px vertical-align: top overflow: hidden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45deg, rgb(49, 67, 244) 0%, rgb(166, 172, 251) 100%) border-width: 0px border-radius: 2px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rgb(62, 62, 62)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width: auto align-self: flex-end flex: 0 0 0% height: auto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0deg, rgb(128, 218, 253) 0%, rgba(189, 232, 255, 0) 100%) line-height: 0 letter-spac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class=" group-empty"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1px height: 20px vertical-align: top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width: auto flex: 100 100 0% align-self: flex-end height: auto border-style: none border-width: 0px border-radius: 0px border-bottom-color: rgb(132, 198,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color: rgb(36, 154, 255) text-shadow: rgb(255, 255, 255) 1px 1px, rgb(180, 221, 255) 2.3px 2.3px letter-spacing: 2px line-height: 1.4 padding: 0px 6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Miguel Virasoro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0px 0%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90deg, rgba(128, 218, 253, 0) 0%, rgb(128, 218, 253) 20px, rgb(123, 154, 255) 70%, rgba(123, 154, 255, 0) 100%) height: 1px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nowrap margin: 0px 0% 10px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class=" group-empty"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width: 6px align-self: stretch flex: 0 0 auto height: auto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rgb(128, 218, 253) 0%, rgba(189, 232, 255, 0) 100%) margin: 0px 0px 0px 13px line-height: 0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line-height: 0 width:0 " svg viewbox=" 0 0 1 1" style=" vertical-align:top" /svg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width: auto align-self: stretch flex: 100 100 0%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margin: 5px 0%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55, 55, 74) line-height: 1.8 letter-spacing: 1.8px padding: 0px 6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Miguel Virasoro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因其在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领域的研究而闻名。他于1962年毕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并在1966年离开了阿根廷(当时阿根廷联邦警察强制学生和教师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五个学院撤离)。他在以色列雷霍沃特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获得了博士后职位,之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一些国际机构工作了几年,其间还去阿根廷做了两次短期访问。1977年,他移居意大利,先是去了都灵,然后在1981年去了罗马第一大学,在那里做了30年的教授,讲经济和电磁学的物理数学模型。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Miguel Virasoro因发现了Virasoro模型(一种闭弦模型)以及对无限维李代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闻名,即引入了弦理论中的关键工具——Virasoro代数。与Giorgio Parisi和Marc Mezard合作,他在统计力学领域,特别是在无限维自旋玻璃态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1995年至2002年,他担任里雅斯特的ICTP主任。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 & nbsp /span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text-align: justify " section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text-align: center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43px margin-left: auto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5px height: 5px margin-left: auto margin-bottom: 3px background-color: rgb(58, 181, 75)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0px height: 1px margin-right: 3px margin-bottom: -6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1px height: 25px margin-left: 34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padding-left: 15px padding-right: 15px margin-top: -18px margin-bottom: -18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 style="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关于 ICTP 狄拉克奖 /span /strong /p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3px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1px height: 25px margin-bottom: -6px margin-left: 8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0px height: 1px margin-left: 3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5px height: 5px margin-top: 3px background-color: rgb(58, 181, 75)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ICTP狄拉克奖是为纪念P.A.M.狄拉克而设立的,于1985年第一次颁发。狄拉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也是ICTP坚定的朋友。每年的8月8日(狄拉克的生日),该奖项被授予对理论物理学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狄拉克奖获得者都是世界顶级物理学家,其中很多人也获得了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由杰出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委员会从提名候选人名单中选出获奖者。本次颁奖典礼将于2021年举行,三位获奖者将就他们的工作发表演讲。 /p p br/ /p
  • 锡莱亚太拉斯获香港理工大学杰出知识转化合作奖
    2012年6月14日,锡莱亚太拉斯公司(SDL Atlas)荣获香港理工大学(HKPU)颁发的杰出知识转化合作奖。该奖项授予给将技术成果成功进行转化的本地商业及行业企业。 自2000年起,锡莱亚太拉斯公司与香港理工大学开展合作研发了创新的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在香港理工大学李毅教授的支持下,锡莱亚太拉斯公司研发的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可测量液体在针织及梭织面料中的三维空间动态转移特性。这款独一无二的的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适用于纺织面料研发阶段研究织物水分的动态转移,通过了解液态水分的管理特性,服装生产商可研发出比以往更舒适且具功能性的面料。 锡莱亚太拉斯公司总裁Chuck Lane先生接受了由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教授颁出的奖项并致辞:“很荣幸能有机会与李毅教授及其团队一起合作为纺织及相关行业研发创新测试技术。从最初实验室中产生的一个理论到建立起测试标准并被业界广泛采纳的成熟产品,如果没有李毅教授和其团队强有力的支持,整个过程就不可能顺利完成,这对我们大家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期待未来能与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类似的合作”。 锡莱亚太拉斯公司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全面的纺织测试产品、材料、消耗品及服务。我们在美国、中国及香港设有公司,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SDL Atlas可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最优惠、最完善的解决方案。欲了解详细信息,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www.sdlatlas.com或联系SDL Atlas专家: (美国) T: +1 803 329 2110 F: +1 803 329 2133 E: info@sdlatlas.com (中国) T: +86 (755) 2671 1168 F: +86 (755) 2671 1337 E: info@sdlatlas.com.cn (香港) T: +852 3443 4888 F: +852 3443 4999 E: info@sdlatlas.com.cn
  • 默克CellASIC® ONIX微流控芯片,让细菌“无处可逃”
    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CellASIC® ONIX系列微流控芯片系统。细菌耐药性是什么?细菌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是公共卫生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点。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 to Drug )又称抗药性,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抗生素的作用就明显下降。对耐药共生菌、环境菌和致病菌的分析显示,对目前临床治疗中使用的大多数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如何获得的?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可存在天然耐药质粒。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除此之外,耐药性还可以在细菌之间传递,这种是获得耐药性。Tatum和Lederberg发现了细菌间遗传物质交流的现象,耐药性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水平转移具有耐药性的质粒获得。质粒是一类存在于细菌的遗传物质DNA之外,能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质粒的传递可以借助荧光成像的方法来进行观察。利用荧光成像观察细菌间质粒传递2019年法国里昂大学分子微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化学中心发表Science文章,Role of AcrAB-TolC multidrug efflux pump in drug-resistance acquisition by plasmid transfer,构建了细菌之间抗药质粒传递的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为了更清楚的观察到细菌间耐药质粒的传递,该文章构建了细菌间AcrAB-TolC抗四环素质粒传递的荧光模型:模型采用E.coli.细菌。 分别是表达红色荧光质粒的供体细菌和表达绿色荧光质粒的受体细菌。当发生耐药质粒转移时,在受体细菌中会产生红色和绿色荧光的puncta。通过计数puncta的数量就可以对耐药转移能力的大小进行量化。荧光细菌构建完毕后就可以上到显微镜上进行观察,细菌的观察和常规的贴壁细胞的观察有着很大的不同,细菌本身比细胞的体积小很多,必须上到高倍物镜,从而对观察板的介质的光透过率和平整度有很高的要求。此外,细菌本身在培养液中是悬浮生长,和悬浮细胞类似,会飘来飘去,想要固定观察某一个细菌是很困难的。因此,研究者需要一套特制的观察系统。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CellASIC® ONIX系列微流控芯片系统。这套系统的温度、气体控制帮助细菌的观察维持在37 °C ,持续4-6h;同时借助其梯度高度的微孔板,保证了细菌不会上下左右的飘动,使得追踪特定细菌的连续变化成为可能。 170um的高透底面也可以支持高倍物镜的放大,puncta清晰可见,经过分析后可以轻松获得基于时间轴的耐药性变化趋势: CellASIC® ONIX系列整套系统如下:CAX2-S0000 CellASIC ONIX2 Microfluidic System
  • 必达泰克i-Raman小型拉曼光谱荣获2011年度读者选择大奖
    先进光谱和激光系统产品供应商必达泰克(B&W Tek)公司日前高兴地对外宣布,其i-Raman小型拉曼光谱仪荣获了《实验室装备》2011年度读者选择大奖。“读者选择大奖”是专门颁发给那些为科研实验室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的公司,由《实验室装备》杂志(Laboratory Equipment magazine)设立,每年评选一次,目前已成功举办3届。   i-Raman是必达泰克公司最新推出的小型拉曼光谱仪,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高性能与便携式结合;i-Raman性能表现相当于与大型台式拉曼系统,重量却不足10磅,属于便携式实验室仪器,价格却是目前市场上的大型拉曼光谱仪价格的几分之一。   i-Raman在传统便携拉曼的基础上改进了光路设计,将光谱分辨率提高至研究级的3cm-1,同时可扩展拉曼位移范围最宽至65~3200cm-1;此外,i-Raman采用了公司独特的CleanlazeTM技术与TE致冷控温CCD阵列技术,稳定性高,灵巧便携;i-Raman对于样品制备没有特殊的要求,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透明或不透明。   i-Raman的适用范围很广泛,除了生物科学、医疗诊断、法医鉴定、环境科学与宝石检测外,i-Raman还可以在制药、食品、聚合物、化学、地质学、半导体等行业派上用场。
  • 在克拉玛油田检修工作中南京科捷色谱成套设备获最高奖
    克拉玛依油田检修工作于6月中旬结束,在4月至6月两个月的工作期间,南京科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色谱成套设备性能极佳,获得了最高奖;克拉玛依油田对我们的仪器设备评价极高,为此新疆电视台、克拉玛依电视台连续播放一周。
  • 海克斯康智能光学3D扫描仪AtlaScan汽车钣金件检测
    面临的挑战:用户需求检测汽车侧围钣金件的孔位、边线尺寸及整体曲面偏差,目前使用定制工装夹具进行测量,孔位采用塞规逐个测量:1. 耗时耗力,且无法出具详尽的检测报告;2. 工件易变形,边线宽度窄,尺寸测量不方便。▲工件数模来自海克斯康的解决方案:使用AtlaScan扫描后,将三维数据和标准数模导入检测软件进行RPS对齐;使用软件中的截面、比较点、曲面偏差图进行检测,快速出具全面可靠的检测报告,数据直观,保存方便。▲扫描数据▲孔位测量 ▲曲面偏差▲边线距离检测用户成效以上解决方案中,AtlaScan不仅解决了用户现有手段不易测量的难题,其扫描速度和对精细结构的完美呈现也令用户非常满意。海克斯康AtlaScan高品质计量系统以全球首创孔位闪测技术和纯蓝光技术加速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客户简介:某汽车企业
  • 洛科仪器Lafil 100/Galaxy330荣获仪器精品奖并于杜拜、中國及德国展出
    「Lafil 100 可携式生化废液抽吸系统」 「Galaxy 330 菌落计数器」洛科仪器「Lafil 100 可携式生化废液抽吸系统」获得台湾《2015第二届仪器精品奖》特优精品,以及「Galaxy 330 菌落计数器」精品奖,此奖项堪称台湾仪器业界奥斯卡奖。Lafil 系列双用抽滤系统亦在2015 ARABLAB展会中特别受到瞩目,全新产品设计将 ◆真空过滤、试剂纯化以及废液抽取三大功能结合为一体,并配以使用舒适、方便的抽吸器◆ 微型体积其设计更让来参观的厂商和使用者更是喜爱,非常适用于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各项细胞培养的应用。 《多种用途─過濾|純化:Lafll 100可携式生化废液抽吸系统》 《多种用途─废液抽取:Lafll 100可携式生化废液抽吸系统》洛科近期亦得奖的新产品Galaxy 330 菌落计数器,以贴近用户功能为导向,独特设计◆ 多重复平均功能 可针对样本进行二重复或三重复,便于平均实验数据,可储存高达 99 组计数数值。◆ 4面显示窗设计可同时显示当次及前三次计数值。◆ 多功能显示面板可直接于主机上检视并修订计数过的所有数据。 《ARABLAB 2015 杜拜國際儀器展》洛科研发多样性功能复合平实价格的仪器,2015 ARABLAB國際杜拜展時,新品上市惊艳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以及杜拜当地厂商。近期并于中国参加2015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及第十届中国西部(成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销售也相当亮眼,并即将于六月参加 2015 ACHEMA德国国际仪器大展,届时将展出各式洛科最新真空抽滤产品。 《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及成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欢迎体验我们的全新研发轻巧复合功能的精品仪器「Lafil 100 可携式生化废液抽吸系统」及新型「Galaxy 330 菌落计数器」。
  • 四方光电激光拉曼天然气分析技术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
    近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颁发了2021年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获奖证书,四方光电申报的“激光拉曼光谱天然气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是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我国分析测试领域唯一的社会团体奖项,目的是鼓励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奖励对象是全国范围内优秀的分析测试科技工作者。自1993年设奖以来,获奖结果反映了当年国内分析测试领域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水平。“激光拉曼光谱天然气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解决了以往天然气中主要碳氢化合物分析需要昂贵的在线色谱GC和载气、硫化合物分析需要采用复杂的燃烧法或者醋酸铅试纸法等技术难题,研制了激光拉曼天然气在线分析仪及配套的气体标准物质,保障含量天然气安全平稳开发、净化处理、输送和高效环保利用,推动我国天然气工业高质量发展。四方光电依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2012YQ160007)项目,通过与国内天然气分析标准起草单位-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合作,通过在拉曼光谱测量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基础上,对微量元素H2S等的分析进行了进一步拓展。四方光电钻研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技术十余年,创新建立了激光拉曼天然气分析新方法,可在线实时对十余种气体组分进行同时定性及定量监测;产品既不需要高纯载气,也无需分离样品气,精度高,寿命长且抗干扰能力强,已应用于天然气、页岩气、录井、石油化工、煤化工、钢铁冶金、焦化、生物质气化、橡胶裂解气化等领域,可取代在线气相色谱GC与质谱MS。 四方光电不断针对激光拉曼分析技术的可扩展性、连续性、准确性进行创新优化,参与的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主持的“天然气中硫化物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曾荣获2021年度中国石油与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四方光电已形成从高端激光光谱(拉曼、TDLAS技术)到红外、热导、顺磁、氧化锆等原理技术的高、中、低端完整气体分析仪器应用解决方案及产业化,对替代进口、做大做强我国科学仪器产业、提高工业流程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未来四年拉曼仪器在制药行业的需求将呈指数增长
    Technavio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拉曼光谱仪的市场情况。  报告显示,到2020年期间,全球实验室和手持式拉曼仪器市场将稳步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近10%。这个市场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拉曼光谱相对其它方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以及拉曼光谱的技术进步,特别是手持、便携产品方面。此外, 随着该类仪器在环境监测和国防领域应用的增加, 到2020年底,实验室和手持拉曼仪器的需求将会明显增加。  从地域上来说,全球实验室和手持拉曼仪器的主导市场在美国,2015年市场份额超过51%,在科研和测试领域的大力投资是美国市场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根据市场分析, 2020年实验室拉曼将占总市场近56%的份额。更好的准确度和更快的响应时间等因素使这些仪器成为实验室的首选,因为在实验室中精度比灵活性更重要。这些仪器在制药、取证、地质学、和生命科学产业的广泛应用将导致预测期间市场的强劲增长。  由于拉曼光谱仪在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优势,2015年制药行业主导整个市场,而且预计到2020年期间也将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由于拉曼仪器有助于减少药物发现和开发新配方及药物过程中的相关成本,其在制药行业的需求将在未来四年以指数方式增长。  全球实验室和手持式拉曼仪器市场的主要厂商既有小的区域供应商,也有大的全球供应商。鉴于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研发投资的增长,尤其是制药、医疗保健和电子行业,这些地区的市场有巨大的潜力。  关键供应商有:B&W Tek、Bruker、HORIBA、Rigaku、Thermo Fisher。  其它重要的厂商有:BaySpec、Cobalt Light Systems、Enspectr、 Field Forensics、JASCO Analytical Instruments、Kaiser Optical Systems、Laser Systems、 Northern ANI Solutions、 Ocean Optics、 PerkinElmer、Renishaw、Snowy Range Instruments、 TSI、Yokogawa等。
  • 热烈祝贺我司核心技术成果(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研究)荣获国家科技科学奖!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习近平总书记为最高奖获得者颁奖。  由我司首席科学家田中群院士领衔,厦门大学任斌教授、李剑锋教授、吴德印教授,及我司技术总监刘国坤副教授等专家共同研究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任斌、刘国坤作为获奖代表参加奖励大会。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效应且具超高表面检测灵敏度的分子光谱。21 世纪前,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仅有金、银等少数金属的粗糙表面和纳米粒子体系具有SERS效应,因而该技术无法被广泛应用,这导致SERS 研究一度陷入低潮。  项目团队迎难而上,系统发展非传统SERS 和电化学拉曼光谱实验和理论方法,显著拓展SERS 方法普适性,推进其应用和产业化,取得如下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  1、从实验和理论上系统证实过渡金属体系存在SERS 效应。在具有重大(电)催化应用背景的一系列铂族和铁族等过渡金属体系实现了SERS 效应,证明电磁场增强(特别是避雷针效应)为主要增强机理 发现了紫外光激发的SERS 效应 首次利用EC-SERS 深入研究与电催化过程密切关联的氢等弱拉曼信号分子体系的吸附行为 发展以金为内核、铂等过渡金属为壳层的核壳纳米粒子,实现了更具挑战性的过渡金属电极界面水结构的表征。奠定了我国在国际EC-SERS 领域的长期领先优势,并于2002 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2、发明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新技术,全面突破长期限制SERS 发展的材料和形貌普适性差的瓶颈。应用领域涉及电化学、催化、能源、材料、生命科学等。该技术被国际同行誉为“下一代先进谱学技术”,“开辟了光谱分析的新方向”。该“借力”策略和相关实验技术可被进一步拓展至表面增强荧光和非线性光学等谱学技术。自主研发以SERS 为核心技术的便携式拉曼光谱快检系统,成功实现其在食品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为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等国家级重大事件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普识纳米研发团队将会继续在拉曼领域努力探索,积极研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延伸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的奖项,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之一,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 海克斯康将NRK纳入麾下
    2013年1月8日,海克斯康,全球领先的规划、测量与可视化技术供应商,并购了New River Kinematics (NRK) - 位于美国、专业从事便携三维分析测量软件的工程技术公司。 成立于1994年,NRK率先将三维图形化环境引入便携测量,引发了坐标测量的革命性创新。今天,NRK开发和支持便携测量软件方案的行业标准。SpatialAnalyzer® (SA),NRK的旗舰产品,应用于遍及全球的制造现场,为众多大尺寸便携测量提供解决方案。 &ldquo 当我们谈及诸如航空航天与造船这样的行业,其零部件或者很大或者非常昂贵,减少返工无疑是必须的。NRK的软件为这样的需求提供方案,&rdquo Norbert Hanke,海克斯康计量总裁这样说。&ldquo 从单件检测到高精度、大尺寸的多套仪器测量,SA先进的分析功能为超大尺寸零部件制造商提供了完成部件适配的方法。&rdquo NRK提供着全球唯一的完善方案,可连接任何供应商的多台测量设备。从关节臂到经纬仪以及跟踪仪和扫描仪,SA先进的分析功能可将任何计量设备的输入整合在一个平台。这对超大尺寸的制造过程来说尤其重要 - 更大的CAD 模型和更复杂的数据,为测量精度以及最终的生产率提出了额外的挑战。 &ldquo 在测量自动化领域也是一个重要资源,NRK为海克斯康呈现了极好的成长前景,因为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寻求提高效率,&rdquo Ola Rollé n,海克斯康总裁兼CEO这样说。&ldquo 更多的机会还存在于利用海克斯康的分销网络以及现有客户群提升SA软件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推动在航空航天这样行业的成长,联合鹰图强化在造船、部件建造和其他大尺寸市场的应用。&rdquo NRK的创始人,Robert Salerno博士和Joseph Calkins博士,对未来的机会充满信心。&ldquo NRK始终信守对全部便携测量设备以及制造商的支持承诺。我们对NRK以及SA 跨越到新的台阶感到非常兴奋,并将继续突破计量软件的新高度,以便帮助客户应对新挑战。这是,而且依然是SA的核心优势之一。&rdquo NRK,位于弗吉尼亚州的Williamsburg,将于2013年1月1日 完全合并报表,收入算入海克斯康。该公司在2012年的营业额约为1330万美元。 ----------------------------------------------------------------------------------------- 海克斯康 (Nordic exchange: HEXA B)是全球领先的规划、测量与可视化技术供应商 。协助客户规划、测量与定位对象,实现数据的优化处理与展示,以便在变化的世界中保持领先。 来自海克斯康的技术致力于帮助客户提高生产率、提升品质,做出更快、更好的运营决策的同时,实现时间、费用和资源的节约。 海克斯康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拥有13 000名员工,净销售收入约为22亿欧元,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测绘、能源与电力、航空航天与国防、安全与防务、建造与制造。更多信息,请访问:www.hexagon.com
  • 奥林巴斯将加入全球救援行动,帮助乌克兰人民
    3月3日,奥林巴斯发布声明《Olympus will join the global relief effort to help the people of Ukraine》。声明如下:奥林巴斯将加入全球救援行动,帮助乌克兰人民作为一家致力于让人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安全、更充实的全球医疗技术公司,奥林巴斯正在密切关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我们强烈谴责一切暴力行为。我们同乌克兰人同在,我们真诚希望,受灾地区的全体人民能够尽快恢复和平生活。本着我们的宗旨精神,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不加入向这场冲突的所有受害者和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救济的全球努力。因此,我们决定向国际非政府组织或类似组织捐赠50万美元,这些组织在向世界各地冲突受害者提供支持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使在全球日益动荡的形势下,我们也将继续尽一切努力,为有关地区和全球的所有客户和患者提供稳定的服务。原文:Olympus will join the global relief effort to help the people of UkraineMarch 3, 2022As a global medtech company committed to Our Purpose of making people' s lives healthier, safer and more fulfilling, Olympus is closely monitoring the humanitarian crisis caused by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We strongly condemn all violent acts. Our thoughts are with the Ukrainians, and we sincerely hope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e affected areas will be able to return to a peaceful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In the spirit of Our Purpose, we cannot stand idly by without joining the global effort to provide humanitarian relief to all victims and refugees by this conflict. So, we decided that we would donate 500,000 (USD) to international NGOs or similar organizations, who possess a long and established history in providing support to those who are the victims of conflict around the world.Even in the increasingly volatile global situation, we will also continue to make every effort to provide stable services to all of our customers and patients in the region concerned and across the globe.
  • J.T.Baker将参加China Lab2011
    2011年5月16日-18日,由中国实验室技术及装备交易会(EXPOLAB)和中国(广州)国际分析测试仪器/生物技术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ECIA)展览业务合并的China Lab2011将于广州锦汉展览中心隆重举办,J.T.Baker做为实验室高纯化学试剂和制药原辅料全球最高端的供应商之一,将出席此次展会,为大家带来以下产品线: HPLC溶剂,农残级溶剂,LC/MS溶剂,Ultra LC/MS溶剂,ULTREX II酸,ACS酸,实验室常用高纯试剂 Bakerbond固相萃取柱,Speedisk固相萃取柱,Speedisk固相萃取盘,正压固相萃取装置,负压固相萃取装置 制药原辅料产品,金属元素分析标液等 此次J.T.Baker(Avantor)的展会号是1D20,在此诚邀广大新老客户的莅临参观! 关于J.T.Baker :   杰帝贝柯化工产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JTBs)于2009年正式成立,是美国Avantor&trade Performance Materials的全资子公司。Avantor&trade Performance Materials拥有的J.T.Baker和Macron&trade 两大品牌有140多年的历史,其化学品领域的高品质产品,最优化的应用方案和功能性检测可以满足客户的高端应用需求,并确保高精度和高重现性的结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