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研仪器

仪器信息网科研仪器专题为您整合科研仪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研仪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研仪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研仪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研仪器话题讨论。

科研仪器相关的论坛

  • 基金委今年再出2亿,力挺科研仪器研制

    2011年初,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由基金委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据悉,北大、重庆医科大、上海光机所、化学所、大连化物所、生物物理所、大气所、国家授时中心、紫金山天文台9个单位获该重大专项支持。目前,已有4家单位公布相关信息。·6000万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落户中科院紫台 ·国家授时中心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获批 ·生物物理所获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支持 ·6000万 重庆医科大入选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2012年2月15日,基金委采取部门限额推荐立项建议和自由申请两种模式受理申请,将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自由申请项目)项目指南发布,据悉自由申请项目资助计划为2亿元,单项资助强度不超过1000万元/项。 那么,这些专项资金又将花落何处?大家出来预想一下!

  • 【转帖】国产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发都欠哪些账

    [b][color=#3fa701][size=3]很长时间以来,大部分人士对国产科研仪器的评价为“质量不佳”,殊不知更深次的因素为科研导向的问题!本人特荐吕喆教授文章一篇。[/size][/color][/b]一个国家的科研仪器研发水平,特别是能否研制出原创性的科研仪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基础科学研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潜力。然而,当下原创性的国产科研仪器常常是“千呼万唤难出来”,原因何在?盖因“欠账”太多。[b]一欠需求牵引[/b]这种牵引首先应该表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的具体任务对某种仪器的需求上。有了需求,才会有人去研制和生产仪器,如果这些仪器能够占领市场并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自然会有人去做。目前牵引拉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科研还远未成为当今世界的领跑者,反而是以跟踪研究居多。这种状态下所用的科研仪器以已经商业化的、有钱就买得到的成熟产品为主。而目前拥有充足经费的采购者们倾向于采购比较现成的进口仪器,似乎除了国防等领域需求的高端仪器,很少有人愿意进行自主研发或采买国产仪器。实际上,真正有望做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依靠有自己特点的先进科研仪器,特别需要那些运用到许多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自主研发的仪器,这样的仪器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买,即使有类似的也需要买回来再升级改造和进行系统集成。显然,如果不重视仪器的研发,在实验手段这个环节上就轻易地输掉了关键的一局,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直接使自己处于落后的位置。此外,国人惯有的崇洋心理,还造成同档次的国产货无法和进口货平等竞争,这种现象在高端科研仪器方面表现尤其明显。要形成高端科研仪器研发的有效牵引,一方面,研究工作要超越目前的跟踪模仿阶段的“二流”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的“一流”水平;另一方面,仪器研发水平本身也要上去,帮助大家建立对国产科研仪器的信心。[b]二欠投入和政策[/b]目前我国的仪器研发经费是不足的,而且还很不均衡,因此“钱”必然长期困扰仪器研发工作。我们应该注意到,除了直接投入,目前用在采购仪器上的钱,有一部分实际会间接用到研发上,因为如果国内的科研院所都能花比较多的钱用于采购国产的新型科研仪器,就可以使国产科研仪器的创新—研发—销售形成一个顺畅的良性循环,如能让企业乐于投入大笔的经费在研发环节,这样研发和生产的队伍也容易稳定,自然会对创新非常有利。因此,在科研仪器采购的经费安排上,也应有适当的政策鼓励科研院所采买国产仪器,虽然这些国产仪器在技术指标上尚不能全面和国外进口仪器抗衡,但是却在使用、维护和维修方面要比进口仪器便利和便宜得多。此外,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具体的单位甚至课题组,都欠缺一些合理、稳定的针对仪器研发的激励政策。当前的考评和奖励体系中,罕有涉及自主研发仪器的工作量如何换算的内容。这种激励政策的缺失,造成科研人员除非必须或者自己本身痴迷于仪器的改进和研发,否则基本上不会对仪器的自主研发感兴趣。为了搞好原创性的科研仪器研发,项目主管部门应该把仪器自主研发成果作为科研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各单位在制定员工考评和奖励制度时,应该明确新仪器开发和改进方面工作量的计算标准及相应的奖励规格,这样才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研仪器的研发。[b]三欠基础和能人[/b]国产科研仪器研发根基尚浅,基础薄弱。这一方面源于我国在基础材料和加工技术方面比较落后,这种落后影响到了包括仪器仪表行业在内的整个工业技术领域。主要表现在常用的基础材料和器件的质量不够好,虽然可凑合着用在普通的民用技术中,但用于高端的研究型仪器,则很难保证其技术指标能够达到科学研究的要求;有时虽可以通过“优中选优”选出最合适的材料和器件,但成本太高很难被产业化大量生产和使用。另一方面的基础薄弱,是指理论基础。目前做仪器研发的人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理论水平方面通常低于那些需要使用仪器做研究的科学家,对一些与仪器研发相关的重要的科学原理没有吃透或掌握不全面,难以对仪器的相关原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因而难以迅速形成新的设计。此外,由于大学的分科教育体制,很多研究和技术开发人员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影响了他们对仪器的研发能力的提升。而做仪器研发,有些能人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基础扎实、立足于科学前沿、对所涉足领域的科学问题非常清楚的一批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人作为设计师,他们要知道目前急需的研究手段和实验技术,能提出原创性的解决方案,并善于整合资源实现设计。随后,还要有能工巧匠做出好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国产科研仪器。当然,这些能人都不是天生的,需要长时间的仪器研发工作去培养和锻炼,研发团队也需要不断的磨合。[b]四欠核心和深度[/b]我国对科研仪器研发的介入深度不够,经常是浅尝辄止。由于全新原理的原创科研仪器的价值通常不容易迅速被人所认识,因此靠新仪器打开市场赚钱较难。从事仪器研发和生产的单位更习惯于生产、改进和销售那些在市场上受欢迎的仪器,包括以往市场份额大、口碑好的老型号仪器和对这些老型号仪器做小的改进,通过提高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增加部分功能、改进外观设计等方式来获得用户青睐。这种小修小改的“研发”远远无法达到原创的级别,只是这样做便于赚钱,所以不少科研仪器的研发生产单位乐此不疲。目前我国很多仪器的核心部件实际是进口国外产品。这种利用产自不同国家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仪器的状况在全球化时代虽属正常现象,但其中有一些根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却仍自我标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货精品,则完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实际上,科研仪器如果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是难以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的,更无法在科学界获得良好的口碑。[b]五欠信心和人气[/b]正是由于前面提及的一系列原因,国产仪器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往往都缺少足够信心。生产者对原材料和器件没信心,对自己的产品也没信心。销售者在向用户推销时更喜欢炫耀他所卖的仪器里面有哪些部件完全是进口的,仿佛进口的“标签”就是高质量高性能的保证书一样,却对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足够的信心。许多使用者也对国产仪器缺乏信心。真正理解原创性的国产科研仪器研发工作的意义,并能够自觉支持和投入这方面工作的人还不多。目前不仅主管领导对仪器研发重视不够,有时甚至在科研队伍中也有很多人不赞同做自主研发,或者即使不反对,也不会积极协助做仪器研发的人。没有一定的人气,这种科研仪器的研发可能会变成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从而影响研发积极性。此外,一件复杂的研究型仪器的研制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通常需要一定规模的团队(甚至是跨单位、跨行业的组合)的合作。这个研发团队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团队合作制度,其成员应该具有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尽可能多地沟通交流,避免闭门造车,这样才能把仪器的研发工作真正做好。目前,国内包括仪器研发在内的很多科研合作还需要加强。总之,只有补上这些“欠账”,才能指望未来有一些新型的国产原创性科研仪器被研发出来,而以新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手段为基础的原创性领先成果才有可能被做出来。(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本文转自诺贝尔学术资源网

  • 关于《国家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的解读

    [color=#333333]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url=http://www.chinanoted.com/]仪器[/url]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推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相关负责人对该《办法》进行解读。[/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制定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进步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科学技术资源的管理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所管理的科学技术资源的共享使用制度和使用情况,并根据使用制度安排使用”。2014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制定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的管理制度和办法”。[/color][color=#333333]为明确开放共享工作中管理部门和单位的责任,理顺开放运行的管理机制,推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提高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的使用效率,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进步法》和《意见》的要求,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了本《办法》。[/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制定《办法》的总体思路和原则是什么?[/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制定的总体思路是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为依托,以解决开放共享工作中的问题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科研仪器与设施的使用效率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要求。[/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强调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的原则。按照《意见》要求,非涉密和无特殊规定限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应一律向社会开放。二是坚持奖惩结合的原则。应建立以用为主、用户参与的评估监督体系,形成和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服务的数量、质量紧密结合的奖惩机制。三是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对于不同类型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实施分类考核。[/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办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共有五章:总则、管理职责、开放共享、考核和奖惩、附则。[/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明确了纳入开放共享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范围;明确了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有关部委、地方政府、管理单位在开放共享工作中的职责;对管理单位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服务收费及知识产权等方面作了要求;规定了评价考核工作的原则、考核方式、考核流程及考核结果的用途,建立了评价考核后补助机制,制定了惩罚措施。[/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适用于中央级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机构。有关部门按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或修订相关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地方可参照本办法执行。[/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中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的范畴是什么?[/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所指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主要包括政府预算资金投入建设和购置的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各类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是指由政府预算资金进行较大规模的投入,同时通过较长时间工程建设完成,建成后一般需长期稳定运行和持续开展科学技术活动,以实现重要科学技术或公益服务目标的重大科学研究系统,既包括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等,也包括各部门、单位立项建设的其他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如各类风洞、超算中心等。[/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大型科研[url=http://www.chinanoted.com/]仪器[/url]是指原值在5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直接服务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包括科研教学仪器,但不包括各种动力设备、机械设备等辅助设备,也不包括用于生产的仪器设备。[/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部门和管理单位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管理中的职责分工是什么?[/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对科技主管部门、国务院相关部门、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在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开放共享工作中的职责做了明确的分工,具体的职责划分如下。[/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科技部牵头负责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宏观管理与综合协调,推动和监督科研设施与[url=http://www.chinanoted.com/]仪器[/url]开放共享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管理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和考核评价制度,组织开展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财政部协同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开放共享工作,依据评价考核结果对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效果好、用户评价高的管理单位通过后补助机制予以支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优化配置。[/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本部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政策和规章制度,鼓励直属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单位分享仪器设备、实验平台等创新资源;审核所属管理单位报送至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相关信息,监督指导本部门所属管理单位的开放共享工作;组织开展本部门所属管理单位开放共享的评价考核。[/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管理单位是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责任主体,主要职责包括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单位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在线服务平台;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并接受社会监督。[/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那些措施保障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有效实施?[/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第一,允许对外共享服务合理收费,保障开放共享主体的合理利益。《办法》规定,科研设施与[url=http://www.chinanoted.com/]仪器[/url]管理单位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可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收取费用,收费标准应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行政事业单位相关收入按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有关规定执行。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依据有关规定健全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建立有偿服务收支管理制度,保障本单位的合理利益。[/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第二,通过后补助机制鼓励开放共享。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评价考核结果和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对开放服务效果好、用户评价高的管理单位,安排后补助经费予以支持。[/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第三,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保障,提高一线技术人员开放共享的积极性。《办法》规定,科研设施与仪器管理单位应建立和稳定高水平专业化的实验技术服务队伍,在岗位设置、业务培训、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和评价考核等方面实行富有激励性的政策措施。[/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提出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的具体要求有哪些?[/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从考核的组织方式、考核方法、考核对象以及考核结果四个方面对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做了具体规定。[/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关于考核的组织。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由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考核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方式组织开展。选择科研仪器多、大型仪器集中、开放共享需求大的管理单位先行考核,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关于考核的方法。根据科研设施与仪器不同类型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办法,实施分类考核;根据科研设施与仪器管理单位的不同特点分步进行考核。[/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关于考核的对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单独作为考核对象,其他大型仪器以管理单位作为考核对象,对管理单位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大型仪器进行整体考核。[/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关于考核的结果。考核结果将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上公布,考核结果有三种应用。一是前文所述的后补助机制。二是科研设施与仪器建设和配置方面。《办法》规定,考核结果应作为科研设施与仪器建设和配置的依据。对拟新建设施和新购置仪器的查重评议要结合考核结果。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管理单位,还要采取核减下一年度修缮购置资金、在申报科技计划(专项、基金)项目时不准购置仪器设备等措施予以处罚。三是对相关责任主体的影响。《办法》规定,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管理单位,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将给予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按规定履行共享使用义务的,由主管部门对相关负责人员给予处分。[/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对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意见》明确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全部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一管理。[/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办法》规定管理单位应当自科研设施与仪器完成安装使用验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符合开放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的有关信息按照统一标准及要求报送至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对于未纳入的,由管理单位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科技部备案。同时,《办法》也要求管理单位建立完善的科研设施与仪器运行和开放情况记录,每季度向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报送一次。[/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本文来源:科技部[/color][/color][/color]

  • 调研:国外对大型科研仪器管理情况(转载)

    前些年某著名高校购置的进口实验仪器因为没有足够的房间放置,于是只能摆在楼道和走廊里,任凭风吹日晒,而其他许多高校却无钱购买。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在我国这样还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的确令人痛心,一方面造成国家财富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缺少交流和共享,阻碍了科研水平的提高。  如果把一台仪器的寿命分为先进、常规和落伍3个阶段。一般来说,先进阶段占仪器整个寿命不到1/3。只有把运行效率提高到最高,才能保证对先进阶段的充分利用。在这方面有必要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验。本报告分重大科研仪器的购买与审批、重大科研仪器的产权归属以及重大科研仪器的使用三部分来介绍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大型科研仪器设施的管理。重大科研仪器的购买与审批美国  美国联邦政府对R&;D项目(包括购置仪器设备)的支持通常是通过联邦政府各部门来进行的,如能源部、航空航天局、农业部、自然科学基金等,这些联邦政府部门负责对项目立项的审批,经费预算也来自于这些联邦政府部门,各联邦政府部门的经费预算最后要通过国会的批准。联邦政府以合同方式进行R&;D项目是为联邦政府的直接利益服务,也就是这样的项目是联邦政府自己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项目所需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由相应的联邦政府部门制定,购置费和运行费通常都来自于联邦政府部门。联邦政府以资助和合作协议方式资助的R&;D项目,是联邦政府对符合公共利益的项目给予的资助,而项目并不属于联邦政府,在此情况下项目所需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要由提供资助的联邦政府部门批准,购置费和运行费将视项目而定,联邦政府可给予全部或部分仪器购置费和运行费,通常要求仪器设备的购置费不能超过整个项目经费的30%。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施通常都设在国家实验室和联邦政府资助的研发中心,国家实验室和联邦政府资助的研发中心一般归联邦政府的一个或几个部门拥有,这些部门负责项目所需的大型科研仪器设施的购置计划及审批管理。联邦政府部门需要与每一个政府资助的研发中心,国家实验室签订研发合同,研发项目内容不同,合同条款和双方的责任、义务也不尽相同。英国  英国贸工部(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下属的科技办公室(OST,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onlogy)是英国科技的政府主管部门。OST负责制订政府投入的科技经费预算,经议会审批通过后,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分配给OST下属的英国七大研究理事会。其中国家实验室研究理事会CCLRC(the Council for the Central Laboratory of the Research Council)是英国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施中心,负责向英国政府建议建设或购买何种重大科研仪器设施,以及所需要的费用额度。一经政府批准,OST将向CCLRC下拨相应的经费,CCLRC具体负责建设、维护和运行管理英国所有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施。CCLRC通过为英国各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大型科研设施来支持其科研工作。德国  自八十年代以来,德国政府为用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重大科研仪器设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自1992年以来,德国联邦教研部每年用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重大科研仪器设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约为5亿欧元。而2001年联邦教研部资助用于建造、运行并在国家及国际重大科研仪器设施进行科研的费用为5亿8千万欧元,占当年科研经费预算总额的十二分之一。  以德国赫姆霍尔茨研究中心联合会(HGF)为例,该联合会是德国最大的科研组织,是德国科研活动的四大支柱之一。根据该联合会规定,其下属研究中心建造或购置250万欧元以下的国家重大仪器设施由研究中心审批,250万欧元以上、2千5百万欧元以下的重大仪器设施由该联合会审批,2千5百万欧元以上的重大仪器设施要由联邦教研部委托德国政府权威顾问机构?德国科学顾问委员会评估后由联邦教研部审批。  而包括科研机构、大学在内的申请单位要申请投资总额为2千5百万欧元以上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施,必须提出一份包括“科学计划”(scientific programme)和“技术设计报告”(technical design report)在内的申请报告。重大科研仪器的产权归属 美国   美国联邦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的产全归属问题比较复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联邦政府部门与政府资助的研发中心、国家实验室签订研发合同方式所购置的仪器设备其所有权归联邦政府,政府资助的研发中心、国家实验室只有使用权,并依据有关国家资产管理标准和使用要求进行管理和使用。   2、联邦政府部门与高等教育机构、医院及非盈利机构以签订R&D合同方式购置的仪器设备,其产权归属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购买价格在5,000美元以下的仪器设备,在联邦政府部门项目管理官员同意的情况下,其所有权可归项目承担方所有。   (2)对于购买价格为5,000美元,或5,000美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根据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仪器设备归项目承担方所有,不对政府承担任何责任。   仪器设备归项目承担方所有,政府有权在项目结束后的12个月内将仪器设备转给第三方。   仪器设备所有权归政府所有。   3、联邦政府以资助和合作协议方式资助R&D项目所购置的仪器设备,其所有权归项目承担方所有,但联邦政府拥有在项目结束后对仪器设备的处置权。 英国   英国现有所有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施均有政府全额资助建设,其产权完全归政府所有。根据皇家宪章成立的CCLRC负责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施进行日常管理。   近年来,英国政府也逐渐向一些机构开放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施的投资。例如,作为英国近30年最大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施—钻石Diamond同步加速光源设施,英国政府将投资86%,而英国威康基金(Well Come Trust)投资14%。威康基金拥有该设施的权利和需要承担的义务均在双方事先签订的协议书中规定。该设施2006年建成后,威康基金将可使用Diamond设施14%的时间。 德国   在德国,国家资助建造或购置的重大科研仪器设施的费用,通常由联邦政府承担90%、州政府承担10%。因此,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施的产权90%归联邦政府,10%归州政府所有。以重离子研究中心为例,在该研究所于1969年底成立时,以联邦科研部为代表的联邦政府与州文化部代表的黑森州政府签署的合作协定第2条规定,研究所超过10万马克注册资本的投资费用由联邦提供90%,由州提供10%。   重大科研仪器设施的运行费用也同样按这一比例分摊。国家负责投资费用、运行费用,而重大科研仪器设施管理单位则负责日常管理、运行、维护保养。 日本   在日本,大型科研设备报废前的产权全部归国家所有。 韩国   由国家购置的重大科研仪器设施,其产权归国家所有。另外,由国家购置的一部分重大科研设备虽设立在各大学或科研机构,但其产权仍属国家所有。由国家资助购置的重大科研仪器设施的产权归属购置方所有。通过贷款购置的科研设备产权归购置单位所有,贷款由贷款方偿还。但对中小企业情况,政府会实施一定的扶助政策。 重大科研仪器的使用 美国   拥有用联邦政府经费购置仪器设施的项目承担方在不妨碍项目进行的条件下有义务向联邦政府部门所从事的其它研究项目开放,其优先顺序为:应首先满足给予购置该仪器设备资助的联邦政府部门的项目需要,其次满足其它联邦政府部门的需要。项目承担方若利用用政府资金购置的仪器设施为非联邦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服务,必须要争得给予资助的联邦政府部门的批准。利用仪器设施提供对外服务的服务费价格不能低于私营机构所提供同类服务的价格,以免造成不公平竞争。对外服务所收取的费用被视为“项目收入”,应按“项目收入”的有关规定使用。 英国   (一)开放的渠道和方式   英国重大科研仪器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范围非常广泛,凡是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以申请使用:   1、英国科研人员:英国所有的科研人员,包括来自于各研究理事会科研机构、CCLRC工作人员、研究理事会高级或资深研究会员(或类似资格人员)、皇家学会和皇家工程院会员;   2、国际协议:与CCLRC签订了相应使用合作协议的海外科研机构可以申请使用这些重大科研仪器设施;   3、欧盟范围内:在欧盟第五框架计划(FP5)下,CCLRC设施接受来自国外的使用申请;使用的级别与欧盟同意资助的级别一致。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将继续使用这一机制;   4、非欧盟国家或尚未签订使用合作协议的海外科研机构,也可申请在CCLRC为世界级科学计划预留的时段内,使用这些设施;   5、商业合同制用户:根据与CCLRC签订合同中的使用这些设施。   上述有资格科研机构和人员对重大科研仪器设施的使用申请,都需要通过设施使用工作组(FAP)的评估。FAP负责审批设施的使用申请,决定申请占用设施的时间。FAP在审批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科学实验的高尖

  • 仪器信息网助您入围科研仪器案例库

    仪器信息网助您入围科研仪器案例库

    [align=left][size=18px]第16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开赛,10月31日征稿结束,据统计,本次大赛共征集原创作品1488篇,招募参赛团队30个,获得北京北方伟业计量技术研究院独家冠名;[/size][/align][size=18px][/size][size=18px]本次大赛参赛作品中,凡符合要求的原创作品均被我们推荐到“ 科研仪器案例库 ”,案例库收录的作品也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授予“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证书”,作为大赛的主办方,仪器信息网也是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颁发的“科研仪器案例库优秀组织单位证书”,本次大赛共计入选科研仪器案例库的原创文章300余篇。[/size][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1/202401311511370755_1573_5874949_3.png[/img][size=18px]虽然本次大赛已暂告一段落了,但通过本届大赛产生的影响力以及涌现出的大量优秀作品仍在仪器圈内广泛传播。感谢参与和支持原创大赛的每一位版友!第十六届原创大赛的后续工作已接近尾声,第十七届原创大赛的筹备工作即将开始,欢迎各位老师前来交流展示,新一届原创大赛,我们等你来![/size][size=18px][/size][size=18px]第十七届原创大赛参赛预约链接:[/size][url=http://instrument-vip.mikecrm.com/hbMCYls][size=18px]点击预约第十七届原创作品大赛[/size][/url]

  • 国务院发文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

    为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国务院日前发布《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该文件中明确了适用范围:科研设施与仪器包括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中心、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等,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业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大型科学设施中心等研究实验基地。其中,科学仪器设备可以分为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海洋仪器、地球探测仪器、大气探测仪器、特种检测仪器、激光器、工艺试验仪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天文仪器、医学科研仪器、核仪器、其他仪器等15类。  文件中还介绍了进度安排:2015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现有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启动统一开放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年底前基本建立;2016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平台管理;2017年,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对管理单位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评价考核结果。  详情如下: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以下称科研设施与仪器)是用于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近年来,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同时,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部分科研设施与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和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部门分割、单位独占,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二)主要目标。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制度、标准和机制更加健全,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问题基本解决,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  制度推动。制定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管理部门和单位的责任,理顺开放运行的管理机制,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非涉密和无特殊规定限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一律向社会开放。  信息共享。搭建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科研设施与仪器配置、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的全链条有机衔接。  资源统筹。既要盘活存量,统筹管理,挖掘现有科研设施与仪器的潜力,促进利用效率最大化;又要调控增量,合理布局新增科研设施与仪器,以开放共享推动解决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的问题。  奖惩结合。建立以用为主、用户参与的评估监督体系,形成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服务的数量质量与利益补偿、后续支持紧密挂钩的奖惩机制。  分类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科研设施与仪器,采取不同的开放方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支撑措施及评价办法。  (四)适用范围。科研设施与仪器包括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中心、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等,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业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大型科学设施中心等研究实验基地。其中,科学仪器设备可以分为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海洋仪器、地球探测仪器、大气探测仪器、特种检测仪器、激光器、工艺试验仪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天文仪器、医学科研仪器、核仪器、其他仪器等15类。  二、重点措施  (一)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都纳入统一网络平台管理。  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并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平台管理。科研设施与仪器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管理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在线服务平台,公开科研设施与仪器使用办法和使用情况,实时提供在线服务。管理单位的服务平台统一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逐步形成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服务体系。  管理单位建立完善科研设施与仪器运行和开放情况的记录,并通过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向社会发布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制度及实施情况,公布科研设施与仪器分布、利用和开放共享情况等信息。  (二)按照科研设施与仪器功能实行分类开放共享。  对于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中心,有关部门和管理单位要将向社会开放纳入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对于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按不同专业领域或仪器功能,打破管理单位的界限,推动形成专业化、网络化的科学仪器服务机构群。对于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以下的科学仪器设备,可采取管理单位自愿申报、行政主管部门择优加入的方式,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管理。对于通用科学仪器设备,通过建设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方式,集中集约管理,促进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对于拟新建设施和新购置仪器,应强化查重评议工作,并将开放方案纳入建设或购置计划。管理单位应当自科研设施与仪器完成安装使用验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科研设施与仪器名称、规格、功能等情况和开放制度提交国家网络管理平台。  鼓励国防科研单位在不涉密条件下探索开展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服务。  对于利用科研设施与仪器形成的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论文)、科技报告等科技资源,要根据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外开放共享。开放共享情况要作为科技资源建设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建立促进开放的激励引导机制。  管理单位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可以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性原则收取材料消耗费和水、电等运行费,还可以根据人力成本收取服务费,服务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由单位统一管理。管理单位对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服务建立公开透明的成本核算和服务收费标准,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对于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一管理、享受科教用品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免税政策的科学仪器设备,在符合监管条件的前提下,准予用于其他单位的科技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探索建立用户引导机制,鼓励共享共用。  统筹考虑和严格控制在新上科研项目中购置科学仪器设备。将优先利用现有科研设施与仪器开展科研活动作为各科研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的重要条件。  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共建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组建专业的科学仪器设备服务机构,促进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的社会化服务。  (四)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  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评价制度,制定评价标准和办法,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制,定期对科研设施与仪器的运行情况、管理单位开放制度的合理性、开放程度、服务质量、服务收费和开放效果进行评价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科研设施与仪器更新的重要依据。对于通用科研设施与仪器,重点评价用户使用率、用户的反馈意见、有效服务机时、服务质量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产出、水平与贡献;对于专用科研设施与仪器,重点评价是否有效组织了高水平的设施应用专业团队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产出、水平与贡献。  管理单位应在满足单位科研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对外开放,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效果好、用户评价高的管理单位,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评价考核结果和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开放共享后补助机制,调动管理单位开放共享积极性。对于不按规定如实上报科研设施与仪器数据、不按规定公开开放与利用信息、开放效果差、使用效率低的管理单位,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网上予以通报,限期整改,并采取停止管理单位新购仪器设备、在申报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时不准购置仪器设备等方式予以约束。对于通用性强但开放共享差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结合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考核结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按规定在部门内或跨部门无偿划拨,管理单位也可以在单位内部调配。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投诉渠道,接受社会对科研设施与仪器调配的监督。  (五)加强开放使用中形成的知识产权管理。  用户独立开展科学实验形成的知识产权由用户自主拥有,所完成的著作、论文等发表时,应明确标注利用科研设施与仪器情况。加强网络

  • 上海高研院与麦克仪器在科研仪器领域深入合作

    上海高研院与麦克仪器在科研仪器领域深入合作

    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与美国麦克仪器公司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举行。此次实验室的揭牌标志着双方将在相关科研仪器设备领域开展深入合作。高研院和麦克仪器于2014年1月7日签署了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备忘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191446_523629_1899109_3.jpg

  • 科研仪器自主研发困境正待破解

    科学时报 6月15日 作者:王静 国家发改委不久前批复了科学仪器和工业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专项21项,科技部条件财务司目前正组织专家进一步完善修改《“十一五”科研仪器设备研究开发规划》。这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对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发给予强力支持。 这些举措缘于令人焦虑的现实——目前,我国高精度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此外,国内低端检测仪器仪表市场占有率也不超过30%。而一系列措施的推出,正是相关部门期望通过国家支持扭转这一市场局面。 专家告诉记者,科研仪器可谓核心的核心。我国政府反复强调自主创新,中国人要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振兴中华,而高精度科研设备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显然与愿望背道而驰,核心的核心目前仍掌握在他人手中。 科研仪器的研制属于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却似乎被忽略。有关专家说,“'文革’期间,我国仪器工业遭到破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一批大型科学仪器装置,为提高我国基础前沿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和高新技术研究能力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科学仪器需求量急速增加,进口科学仪器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不过,由于计划体制的束缚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科学仪器研究与生产在我国经济转轨期间被有所忽略。现在,面临着激烈的挑战,我国的科学仪器行业仍没有建立起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道路的决心。” 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司长吴波儿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科研仪器的特殊地位,世界各国和大型跨国公司竞相加大对科学仪器研发的投入。美国《分析仪器工业报告》统计,位于世界分析仪器销售额之首的PE.Bioystems公司和Thermo Electron公司每年对分析仪器研发投入均超过其销售额的10%,年均超过1亿美元,而我国“九五”期间,用于科研仪器攻关项目的研发总投入只有7500万元人民币,不足一个大型跨国公司一年研发经费的10%。 科研仪器市场发展速度惊人。吴波儿说,自1995年至今,世界分析仪器市场平均每年增长近9.4%,平均每年销售228.6亿美元。在国内,随着国家对科技重视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科学仪器的支出占科研项目经费的25%。“十五”期间,科研仪器国内需求达到了200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仪器仪表协会测算,未来5年,中国科学仪器的需求量巨大。其中,仅通用和专用自动测试系统,包括由科学仪器、工业自动化仪表、信息技术电测仪器分别构成或各类仪器仪表混合构成的自动测试系统,每年需要10000台套;各类微机化、智能化谱仪每年需要10000台套;在线式分析仪器系统年需1000台;大型成套自动化探伤仪器年需1000台;机电一体化大地测量仪器年需10万台;生物工程测试仪器年需2000台…… 为此,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认为,必须扭转对外来技术过度依赖的局面。据悉,日本在这方面的比例不足5%,美国不足10%,而我国则是50%,且其中技术引进费还不包括专利使用费。我国每年都要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其中40%是用于设备的投入,而设备当中又有60%是国外进口的,特别是在高端设备领域,光纤制造设备100%进口,集成电路85%进口;纺织品是我国的强项,设备进口达到70%;石化设备80%进口;高端的医疗设备差不多有90%到100%需要进口。 [ 2006年6月16日 ]

  • 【原创大赛】这些数据告诉你:全国科研仪器配置哪家强!

    【原创大赛】这些数据告诉你:全国科研仪器配置哪家强!

    科研创新离不开科学仪器,近年来,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这从越来越多的跨国仪器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也可见端倪,中国市场已然跃居成为了世界仪器最大买家之一。  但是,科学仪器的升级与增强在促进创新的同时,却也导致了大量科研仪器的闲置与浪费,曾有一项针对全国高校4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近一半高校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不高,近三分之一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率极低。  这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啊!老百姓的纳税钱养肥了国外仪器商,但却让这些“贵重家伙”在自家实验室“睡大觉”。后来这种现象惊动了业内专家、甚至于触动了我们的习大大。  去年习大大指出:总体上看,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  于是乎,一项《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这意味着我国将迎来一个全国大型科研仪器的全面开放的局面。  好了,也就到了我该点题的时候了。目前全国有多少个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又有多少台大型科学仪器?你知道不?  根据科技部2014年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30个省市地区的科研机构总数超过3600家,大型科学仪器总台数40000余套,总价值超过了5500亿元。由此估算出,目前我国单台大型科学仪器的价格均超过了100万元。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8/201508241804_562604_1899109_3.jpg全国各地区科研机构分布比例  各地科研机构建设情况分布不均,排在前五名的最多科研机构区域为北京、山东、江苏、上海、黑龙江。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8/201508241805_562605_1899109_3.jpg全国各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分布比例  科研机构分布不均,自然导致了大型科学仪器配置不均。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占据了前五名,尤其是北京基本上占据了全国近一半的科研仪器,不得不感叹毕竟是首都啊!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8/201508241807_562606_1899109_3.jpg全国各个地区的单个科研机构仪器配置比率  不同省份的科研机构配置的大型科学仪器情况也不尽相同。还是北京最高,其次,上海、广东、陕西、江苏的科研机构的平均大型科学仪器配置率也占据随后的二三四五。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8/201508241808_562607_1899109_3.jpg全国各地区仪器配置中的分析仪器占比  在所有大型科学仪器中,分析仪器为主流类别,占比超过了40%。海南、贵州、宁夏、青海、江西5个省份的分析仪器占比甚至超过了60%,最高占比为85%。  看完这些数据对比图,终于知道科研仪器配置哪家强了吧?!希望这些地区的科研机构能够做出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也期望所有的科研仪器真正实现共与享!

  • 国务院:简化科研仪器采购管理,对进口仪器实行备案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对他们的成长给予更多关爱帮助;确定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更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持续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会议指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更大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培育新动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迈向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确定,一是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将直接费用中多数科目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年使用,最终结余资金可按规定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二是大幅提高人员费比例。增加间接费用比重,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占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最高可从原来的5%提高到20%。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及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三是差旅会议管理不简单比照机关和公务员。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研究制定差旅费管理办法,确定业务性会议规模和开支标准等。四是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对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可自行采购和选择评审专家。对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五是合理扩大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建项目自主权,简化用地、环评等手续,对利用自有资金、不申请政府投资的项目由审批改为备案。同时,要落实和研究完善股权激励政策,建立科研财务助理等制度,精简各类检查评审。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完善内控机制,确保接得住、管得好,营造更好科研环境。  会议指出,取消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去产能中人员转岗创造便利条件。在近两年已分五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基础上,会议决定,再取消招标师、物业管理师、市场管理员、插花员等47项职业资格。至此,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总量比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已减少50%以上。下一步要在继续取消职业资格的同时,公布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清单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清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

  • 我看仪器科研故事(X射线)

    从事实验研究的人大概没有不使用仪器进行分析的,却很少有人或单位重视那些从事仪器分析的工作者,把这一重要科研环节及其从业人员当作支撑部门看待,这是极不合理的现象。这种不重视的直接结果就是没有高水平的人愿意从事仪器分析工作,有再多先进仪器设备,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好材料,却不能“看”清楚,更别指望解释清楚了。

  • 【讨论】科研仪器过度依赖进口拖了创新后腿?

    [color=#f10b00][size=3][b]仪器创新不足,是因为科研仪器基本上都是进口的?仪器质量下降,是因为我们使用进口仪器?国产仪器落后,是因为科研仪器依赖进口?……到底是谁阻碍我们的仪器发展?[/b][/size][/color]===================================================[b]以下是科技日报的一个报道:[/b][font=Verdana][u]去年“两会”期间,“大型科研设备共享难”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今年记者追踪采访发现,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同样引人深思: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用于设备进口;部分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政协委员忧心——科研仪器过度依赖进口拖了创新后腿。[/u][/font][font=Verdana]  “我们的TD—SCDMA技术发展得不错,但是技术上的制约也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测试的仪器仪表。没有先进的测试仪器,技术和质量就很难保证。”在今天的政协科技界联组会上,列席会议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以这个例子呼应朱星委员关于加强国内科学仪器研发的发言。[/font][font=Verdana]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朱星的发言源于他参与的一项关于国内科学仪器现状的调研。这份调研显示,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是用于进口设备,部分领域的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font][font=Verdana]  “过去20年来,我国在关键先进仪器的创新方面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在大部分重大先进装备领域的竞争上更处于劣势,关键科学仪器装备严重依赖国外技术。”朱星颇为忧虑,“我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font][font=Verdana]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也曾指出,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font][font=Verdana]  “那是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研究是跟踪模仿别人,这些研究中使用的仪器都可以从国外买到,根本用不到高精尖、定制的仪器,所以也就没有人去做。”对于这一问题,有政协委员这样认为。[/font][font=Verdana]  而在朱星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目前的科技评估体系侧重快速跟踪国际发展前沿,潜心于系统仪器研发人员的贡献在科技论文、引用率和获得奖项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朱星说,由于急功近利的学术环境,很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去从事显示度低的工作,因而很多单位原有的仪器研发人员、配套的辅助人员已经不复存在。[/font][font=Verdana]  此外,近年来迅速增长的科研经费使得研究人员有更多的经费购置以前不可想象的昂贵科研仪器,客观上影响了研究人员从事仪器研发的积极性。[/font][font=Verdana]  而对于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大型研究装置合作项目,朱星认为其实也是把双刃剑,这虽然锻炼了国内的仪器研发队伍,但也导致了对国际大型装置项目的依赖性,不利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仪器。[/font][font=Verdana]  “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谁掌握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font][font=Verdana]  “我从事的纳米光学研究工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有密切联系。”他以STM的开发开辟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为例说,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在瑞士IBM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这一奖项的颁发震动了科学界:为什么这项仅仅依据量子力学最基本原理的实验观测技术能够在问世仅5年后就获得科学的桂冠?[/font][font=Verdana]  “因为,这项成果的核心部分关键仪器STM的发明,使得科学家用纳米尺度的探针在物体表面扫描时,可以直接‘看’到单个原子,使人们的眼界一下拓展到单个原子、单个分子的水平。20多年来,STM这项创新仪器打开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成为纳米显微最关键的表征仪器。”朱星说,“实际上,诺贝尔奖已经数十次授予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研发的科学家。”[/font][font=Verdana]  “所以,加强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特别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纳米技术研究等作为关键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做前沿部署,而要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必须研发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做支撑。”朱星说。[/font][font=Verdana]  他认为,为了提高我国在科学仪器资助研发能力,应当从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设立创新型仪器研发专项资助;并明确重点资助方向,针对某一时期的重点资助领域,从关键部件到关键技术再转向整机研制,直到进行集成创新,形成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科学仪器产业。“希望相关政策能在‘十二五’规划中予以落实。”[/font][font=Verdana]  此外,他还表示,应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建立良好的先进科学仪器研发氛围,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具有长远影响的创新型科学仪器装置,建立一支耐得住寂寞的研发队伍,以保证我国在某些关键领域仪器研制的创新地位。[/font]

  • 科技部部长:鼓励科研人员开发仪器

    科技部部长:鼓励科研人员开发仪器“每年我都会去中科院研究所进行考察和调研,也确实感受到,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探索方面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在国际上,我们已经有一些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比如,中科院动物所在IPS研究上的突破和化学所在绿色纳米打印等领域的贡献。‘十二五’期间,加强对基础研究支持的方向是不会变的。”1月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中科院动物所和化学所调研时表示。    据了解,2010年科技部“973”计划项目科研经费规划为30亿元,后追加10亿元,财政拨款共40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拨款在2010年也已超过100亿元;201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投入将近30亿元。    “去年,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为300亿元左右。”万钢说,站在“十二五”起始阶段,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可以说,我国正在从基础研究的大国向强国迈进。    中科院院士朱道本表示,基础研究工作是国家的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更多要依靠自主创新,从这两个角度说,应更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更高效的科研管理思路和体系,以及如何给科研人员创造更稳定、宽松的科研环境,是需要管理部门多加考虑的问题。    “对于有一定创造力的年轻人来说,起始阶段的‘一块木炭’可以燃起熊熊篝火。应该让需要经费的科研人员有充足的条件来完成他们的想法,让经费有最好的环境能够花到刀刃上。过去这些年在基础研究领域已经有比较好的典范。”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周琪说。    对此,万钢表示,在基础研究方面,“十二五”期间要关注的问题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第一,探索一些规律性问题。基础研究本身就是探索规律,但在部署基础研究方向的时候也需要探索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规律不同,这三者之间要尊重它们自身的规律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能套用,更不能错用。例如,不能拿技术创新的规律去解决基础研究问题。科技管理应该考虑三者之间的互动,能够遵从各自规律去办好事情。现在,基础研究的面越来越广,需要更多的创造,需要多学科交叉,从多方面认识规律。    在产业化方面,技术要通过装备或设备才能成为产品,但这一段过程并不是搞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的特长,就需要学科交叉以及管理部门来考虑如何加强技术转移。其实,一项技术可以用在很多产品上,并不是1∶1的转化关系,认识这个规律很重要。作为科研管理人员,要让成果被社会所知。今后的科研项目到最后都要形成一篇大众能看懂的科普文章,促进其向产业化转化。    第二,建设科研基地,特别是试验平台和一些重大装备,还包括科研条件等。建设科研基地更重要的是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建设科研基地会起到一个扩散作用,能够促进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的创新。科研基地要多组织科普活动,专家们除了参加专业性会议外,还要做好科普。做好科学传播,会提高企业对科研成果的积极性。目前,这方面还是薄弱关节。未来将建立一支专业性队伍在科研基地中从事这方面工作。    第三,要不拘一格选人才。人才一定是多层次和来源广泛的。千万不能以出成果论人才,不能认为有学历的就是人才。一个好的研究团队必然会有各种技术性人才,但现在很多人才计划还不能顾及到这批人,需要各个研究所拿出精力来做,让他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此外,要给科研人员更多的空间,鼓励科研人员自己开发仪器设备。如果某个设备自己研制的价钱低于购买的价钱就可以自己研制,这有利于科研方法的进步,有利于科研仪器的发展。    第四,创新环境的建设。“十二五”期间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要倡导自由、民主、活跃的学术氛围,要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科研环境,以及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科学精神是一个科学家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应该共同营造一个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诚于自律的创新文化。2007年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其中明确的一条就是要宽容失败,国家支持的各领域研究项目,如果通过努力仍没有达到目标,会照样给予肯定,其基础是确实做了工作,并至少告诉人们这样的条件下是达不到目标的。科研就是如此,其中一些一定会达不到目标,或是部分达到目标。因此,宽容失败将在“十二五”规划中认真考虑。此外,对任何学术造假行为要严厉惩治,在科研诚信方面绝不让步。    “我国的科技事业对于民族复兴、社会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研究过去从来没有得到现在这样的重视,今后会比今天得到更多的重视。”万钢强调。    万钢表示,希望“十二五”规划能够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使基础研究工作能够得到更多加强,使知识对技术创造能够起到更多的引领作用,使技术创新能够推动成果产业化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 中央下拨5亿专项资金补助基层购置科研仪器

    财政部近日发布消息称,中央财政下拨2015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用于补助地市级以上科研单位的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补助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府直属或县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科协所属科技馆的科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  据了解,为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自2011年起中央财政将原“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调整为“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已累计下达资金25亿元,在支持和引导地方科技事业发展、改善地方科研单位工作条件、提高地方科学普及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讨论】中国科研仪器闲置严重大家讨论如何提高利用率

    中国科研仪器闲置严重,大家讨论如何提高利用率。北京市审计局2008年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6所高校部分设备设施购入后形成闲置,涉及金额2941万元,以至于有些机器快过了使用期限还没有拆封,造成了巨大浪费。对此,有人总结后认为:一些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昂贵的仪器设备存在“三低”现象,即管理水平低、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率低。 美国一位著名教授在访问中国的某研究小组后称,“This group has a lot of equipments(这个研究组有许多设备)”。言语之中似乎不无羡慕之意。科研“硬件”条件的“崛起”,使中国的科研人员在向国外同行介绍工作时,大都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仪器设备”,而不是介绍“我们都用这些仪器设备做了些什么”。曾以提出“纳米晶体材料”概念而闻名于世的德国卡斯鲁厄研究中心的He rbert Gleiter 教授坦陈:“我对这些设备没有什么兴趣,我们国家也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全没必要到这里来看;即使有些设备我们暂时没有,也很容易买到——我想知道的是,你们拿这些设备都做了些什么?”

  • 【讨论】大型科研仪器利用率低的原因

    [size=2][font=宋体]据统计,我国的大科学仪器使用率不到[/font][/size][size=2][font=Arial]25%[/font][/size][size=2][font=宋体],而发达国家为[/font][/size][size=2][font=Arial]170%—250%[/font][/size][size=2][font=宋体](我不知道这个使用率是怎么算的)。中国的科学仪器的数量已超过欧盟[/font][/size][size=2][font=Arial]15[/font][/size][size=2][font=宋体]国的总量,且92[/font][/size][size=2][font=Arial]%[/font][/size][size=2][font=宋体]靠进口,耗资巨大。但很多几十万上百万元(据我所知这是以美元计)的进口科学仪器,使用几次就闲置在那里,令人惋惜。而且所作出的原创性工作非常少。[/font][/size][size=2][font=Arial][/font][/size] 中国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低的原因:1)政策上只管研究机构的仪器设备数量,不问成果和使用效率。2)缺乏充分的论证和合理的评审系统。3)经费的运作不够灵活,有时逼着人做不成熟的决定。4)支撑人员和研究人员一样,也需要高素质,但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研究人员的动手能力不够,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的质量。5)部门之间条块分割,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情况反映了学科和研究机构横向上缺乏沟通,但更多的是高一个层级管理和科研基本结构上的问题。6)中国人爱做面子工程。7)科研、管理政治化。8)购买过程中存在腐败,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

  • 人民日报:推动科研仪器进一步开放共享(创新谈)

    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期望有关单位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高质量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升级版  前不久,科技部公布的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显示,参评大型科研仪器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351小时,年均对外服务机时达到231小时。总体上看,参评单位开放共享意识显著增强,对外服务成效明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是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在科研仪器上的投入逐步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原值5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大约有13万台。为了更好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服务,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自2018年起,我国每年发布中央级高校院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情况,以评价考核为手段,在激励引导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研设施与仪器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既为新冠疫苗研发、空间科学、种业创新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了支撑,也帮助无力购买大型仪器的中小企业减轻了创新负担。必须看到,与科技创新的需求、科研仪器使用的潜力相比,我国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些科研机构还存在开放共享意识不强、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好不好,涉及从购置、管理到服务创新的全过程,需要以系统思维解痛点、疏堵点,形成完善的开放共享体系。  首先,要立足真实需求统筹购买科研仪器。科研单位应自觉提高认识,做好调研和规划,按需采购,从购置源头上避免仪器重复浪费。科研仪器的指标参数、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差异很大,不宜盲目追求“贵大上”。对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应发挥评价考核的约束作用,通过查重评议限制新购仪器等手段,确保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其次,应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机制。开放共享好不好,科研仪器所属机构的积极性很重要。在引导科研机构建立科研仪器集约化管理机制的同时,还需通过完善绩效奖励、职称评审、职位晋升等方式,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对外服务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共享服务模式,鼓励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市场化运营,变“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  高质量的实验技术人才是实现开放共享的支撑。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对外技术服务。长期以来,由于对实验技术人员作用认识不够,我国高校院所相关人才储备少,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训、成长、评价体系。因此,急需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以人才“软实力”打造技术“硬支撑”。  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期望有关单位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高质量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升级版,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讨论】高分子材料-环境化学科研常用仪器设备征集!

    科研范围:高分子材料的研制、性能、机理与应用(主要是环境功能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与环境化学的交叉学科。最近学院要采购一大批仪器设备(总额近千万),请推荐下注意:不仅仅是分析测试仪器,很欢迎用于科研实验过程中的仪器设备。[size=3]优先购买流行的、热门的。[/size]单价1万-100万人民币均可。比较急,请列举一些,谢谢了!

  • 【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做检测20年遇见过的坑

    【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做检测20年遇见过的坑

    [font=none][size=16px][color=#004be0]第16届原创大赛继续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合作。凡符合要求的原创作品将被推荐到“ 科研仪器案例库 ”,被案例库收录后,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授予“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证书”;征集活动结束后,被评为优秀案例的,将由中国科协授予“优秀案例授予证书”,助力参赛者评定职称。(注:往届获奖作品若有投递案例库的意向,可咨询主办方)[/color][/size][/font][align=center][size=18px][color=#ff0000]【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做检测20年遇见过的坑[/color][/size][b][img=,690,48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1/202401191615122864_9522_3237657_3.png!w690x488.jpg[/img][img=,690,34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1/202401191616193464_4074_3237657_3.png!w690x341.jpg[/img][size=18px]原文链接:[/size][/b][url]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8270240[/url][/align]

  • 第16届原创大赛&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通知

    第16届原创大赛&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通知

    [align=center][url=https://yc.instrument.com.cn/yc/2023/index][img=,690,19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251003158983_6727_3237657_3.png!w690x197.jpg[/img][/url][/align][url=https://yc.instrument.com.cn/yc/2023/index]第16届原创大赛(点击进入活动页面)[/url]将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开赛,征集作品类别包括:色谱仪器、质谱仪器、光谱仪器、分析方法开发与应用、仪器维护维修、仪器使用经验、图谱解析、实验室管理方法与建设、仪器选型、采购交流、仪器使用心得等多方面。[font=微软雅黑][color=#222222]“科研仪器案例库”是中国科协推出的一个数字化出版平台,主要服务于各领域实验室技术人员,为其[/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color=#222222]水平评价[/color][/font][color=#222222]提供另一有效参考。[font=微软雅黑][color=#222222]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承接了“科研仪器案例库”内容建设工作。仪器信息网汇集了一大批实验室技术人员,同时原创大赛的内容也与案例库非常契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与仪器信息网“原创大赛”合作,共同推进案例库建设。[/color][/font][/color][size=16px][color=#ff0000][b]凡符合要求的第16届原创作品将被推荐到“科研仪器案例库”,被案例库收录后,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授予“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证书”;征集活动结束后,被评为优秀案例的,将由中国科协授予“优秀案例授予证书”,助力参赛者评定职称。[/b][/color][/size][align=center][img=,690,41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251012476038_1302_3237657_3.png!w690x41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27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251031593075_1840_3237657_3.jpg!w690x270.jpg[/img][/align][align=center][b]第16届原创大赛投稿流程见上图[/b][/align][align=center]参与第16届原创大赛既可实现一稿双投,还可获得第16届原创大赛奖励和“科研案例库”的双重奖励,精彩不容错过~[/align][align=center][b][url=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8226338]第16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奖励规则(点击查看奖励明细)[/url][/b][/align][align=center][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07.gif[/img][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07.gif[/img][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07.gif[/img][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07.gif[/img][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07.gif[/img][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07.gif[/img][/align][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size=24px]关于开展2023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的通知[/size][/align][align=center][font=&][size=24px][img=,690,50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251026206061_1460_3237657_3.png!w690x505.jpg[/img][/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size=24px][img=,690,48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251026335365_5380_3237657_3.png!w690x484.jpg[/img][/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size=24px][img=,690,4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251026435606_4425_3237657_3.png!w690x466.jpg[/img][/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size=24px][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251026541361_7470_3237657_3.png!w690x517.jpg[/img][/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size=24px][img=,690,21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251027058675_7657_3237657_3.png!w690x210.jpg[/img][/size][/font][/align]

  • 5万台科研仪器共享 1亿创新券抵70%检测费用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我省今年将向社会开放分布在500余家科研院所、实验室和企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的5万台(套)科研仪器设备,拟服务企业50万家次,带动50万人创新创业。  据了解,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全面实施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是省科技厅今年释放创新红利,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将充分发挥各级科技创新载体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在开放共享中提升全社会创新水平,有望提高我省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率5个百分点以上。  全省各市科技局今年将设立并发放总额1亿元的创新券,企业凭券到各科研创新载体使用科研仪器设备,载体凭券到各市科技局兑现经费。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利用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分析检测,实际发生费用的30%以上可使用创新券。  此次参与开放仪器设备的科研创新载体数量多、涵盖领域广。除企业外,个人也可以申请使用。  根据科技创新载体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效,省科技厅将按照创新券实际使用总额的20%即2000万元,给予省级科技创新载体服务补助,其中的15%直接用于奖励一线服务人员。此外,条件较好、设施完善、运行规范的省级科技创新载体单位,还将定期对外开展免费检测等服务,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和公众学习参观。省科技厅向对外开放单位发放一定的经费补助。  为确保信息通畅,省科技厅将依托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系统,整合省级科技创新载体的各类科研仪器设备及其开放时间、收费标准、服务范围、联系人等信息。公众可以通过科技云平台查询、在线预约开放共享的科研仪器设备服务。

  • 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发展战略论坛在京召开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78期双清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发展战略”。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34个大学、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由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国桢、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铎共同担任主席。  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为论坛致开幕词时,阐述了实施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的重大意义,强调专项战略研究一定要体现以重大科学目标为导向,突出定位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在论坛上强调了科学仪器研制自主创新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性,并代表中国科学院表态对该专项战略研究的鼎力支持。财政部教科文司宋秋玲、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分别作了发言。基金委计划局副局长郑永和就重大仪器专项总体工作进展情况向会议作了报告,物理所杨国桢和金铎分别介绍了重大仪器专项战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研究成果。  中科院院士杨国桢、杨学明、叶朝辉等分别代表各调研工作组就各学科调研组工作作了进展报告。会议邀请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周兴江、沈阳工业大学教授杨理践、国家仪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跃光、美国科学院院士叶军等作了特邀报告。  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对进一步完善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管理、推动科研仪器设备研制工作和对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诸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对专项资助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 【通知】科研仪器案例库投稿时间截止至10月21日,请周知!

    各位版友请注意!!!科研仪器案例库投稿时间截止10月21日,想要投稿案例库的小伙伴请于本周五(10月21日)下班前将文章word版+版权声明发送至仪器猫(微信:instrument-bbs)。注:版权声明加仪器猫微信领取附:[b][url=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8111817]第15届原创大赛&科研仪器案例库宣讲会圆满收官![/url][/b]

  • 【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一种非自动衡器自动检定装置》

    【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一种非自动衡器自动检定装置》

    [font=&][size=15px][color=#e44109]第15届原创大赛([/color][/size][/font][url=https://yc.instrument.com.cn/yc/2022/index]点击进入专题页面[/url][font=&][size=15px][color=#e44109])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合作。凡符合要求的原创作品将被推荐到“科研仪器案例库”,被案例库收录后,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授予“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证书”助力参赛者评定职称。 (注:往届作品若有投递案例库的意向,可咨询主办方)[/color][/size][/font][align=center][font=&][size=18px][color=#ff0000][b]【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一种非自动衡器自动检定装置》[/b][/color][/size][/font][/align][align=center][url=https://yc.instrument.com.cn/yc/2022/index][img=,690,4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8/202208311534280135_2536_3237657_3.jpg!w690x487.jpg[/img][/url][/align][align=center][url=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859096_1_2_2_1_2][img=,690,37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8/202208311535262508_9688_3237657_3.png!w690x374.jpg[/img][/url][/align][align=center][size=18px][b]原文链接:[url]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859096_1_2_2_1_2[/url][/b][/size][/align]

  • 【讨论】再谈“国产仪器是否落后”——发展国产仪器,厂家/科研/分析者需要做哪些事情?

    在2010ACCSI年会中,大会的第一个报告是关于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思考。在这个报告中,我们期待科技部能带我们一起解读国产仪器的现状,以及其地位。谈到国产仪器,我们义愤填膺,她让人又爱又恨。然而就目前的发展状况令人堪忧,这从最近的几次招标中标的情况可以看出,国产仪器几乎全军覆没。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国产仪器路在何方?很多人认为国产仪器起步晚,但起步晚不能成为我们落后的理由。在我们之中有乐观派——国产仪器不落后,使用者很落后;悲观派——国产仪器很落后。国产仪器难道像“吉利收购沃尔沃——穷小子娶公主”一样,来一次大的收购?让品牌提高一个新的档次?期待这样的事情发生…[color=#f10b00][size=3]您觉得国产仪器需要政府给予哪些政策扶持?仪器制造企业需要哪些改进和提高?科研机构需要提供哪些技术支持?分析人需要做哪些事情?[/size][/color]欢迎点评,精彩评论有加分奖励!

  • 原创 科研绘图 仪器绘图 分享

    原创 科研绘图 仪器绘图 分享

    本来是一名检测人员,但是因为科研投稿,绘制图片摘要,流程图,PPT制作硬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画画的,下面分享一下近期画的,有没有相同爱好的,一起交流下[img=,690,144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1/201911080923275321_5512_1323510_3.jpg!w690x1443.jpg[/im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