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研仪器

仪器信息网科研仪器专题为您整合科研仪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研仪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研仪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研仪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研仪器话题讨论。

科研仪器相关的资讯

  • 把国产科研仪器用起来 高端科研仪器研制是短板
    p   高端科研仪器的自主研制水平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要尽快弥补这方面的短板,除了注重研制,也要注重推广和使用 /p p   日前,由中科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高性能条纹相机顺利通过验收。条纹相机是同时具备超高时间分辨率与高空间分辨率的唯一高端科学测量与诊断仪器。项目团队经过5年多的努力攻关,最终研制出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条纹相机。 /p p   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制往往是我国的短板,研发和生产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此次高性能条纹相机能够研制成功,一方面得益于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据了解,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中科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相关科研人员一直在高性能条纹相机技术领域不断探索、持续研发,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没有中断。正是凭借这样的坚持和努力,高性能条纹相机才最终得以研制成功。 /p p   另一方面,高性能条纹相机能研制成功,也得益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我国从1998年起就开始支持重大科研仪器的研发,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相继设立了科研仪器设备研发的相关计划和专项。“高性能条纹相机研制”就是在中国科学院和财政部支持下启动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p p   高端科研仪器的自主研制水平是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不少重大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们在提高仪器性能或研制新原理仪器的过程中发现的。我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先生曾经说过,机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这些年来,在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成功研制了一批高端科研仪器,为国家科研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基础仍较为薄弱,高端科研仪器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还没有改变。要尽快补上这块短板,除了在研发上给予稳定支持之外,还应在应用和产业化方面给予有力扶持。 /p p   目前国产科研仪器在实际推广和应用时还是会面临一些难题,往往较难得到用户信任。跟已经使用多年的国外成熟仪器相比,新研制的国产仪器也许会存在一些不足,但如果不多加使用,就得不到反馈意见,也就无法继续改进和完善。事实上,国际上那些先进的科研仪器也都是在多年应用中一代一代不断成熟和完善起来的。 /p p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石,当前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往往意味着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相信在相关部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制和应用之路会越走越宽。 /p p /p
  • 海宁搭建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资源库 让高校里的科研仪器“忙”起来
    如何在几百颗直径不到2微米的银粉中精准无误地寻找到一颗同样大小的玻璃粉?这需要一台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近日,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韦继锋在浙江大学海宁生物电子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俊杰的帮助下,通过租用该中心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精准找到了散落在银粉中的玻璃粉,顺利完成企业新产品表面形貌观测分析任务。  如今,凯盈新材料已成为该中心的常客。“基本一个月要来两三次,租用该设备对产品做微观观测。”韦继锋说,能顺利租用到心仪设备,多亏了海宁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资源库。  该共享资源库是海宁市为加快推动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搭建的一个服务平台。“搭建平台,目的是希望让企业能够找得着、用得上最先进最高端的科研仪器,更好地从事创新。”海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海宁企业研发热情高涨,但缺少高精尖科研仪器却是当地中小企业的一个痛点,“其实,海宁有许多优秀科研创新平台,创新资源丰富。但这些创新资源多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就包括大型科研仪器。”  物尽其用,方成大用。海宁拆除共享“围墙”,把碎片化、孤岛化的科技资源打通共享,推动高校院所中的大型科研仪器“忙”起来。  在共享资源库中,企业能实时看到所有在库设备信息,每个共享单位后附有联系电话。“企业只要通过共享资源库,即可与心仪单位进行电话预约。”海宁市科技局科技合作科工作人员朱骏杰介绍,海宁与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海宁先进半导体与智能技术研究院、海宁集成电路与先进制造研究院等1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每年根据辖区企业的需求,共享资源库都会实时更新一批共享科研仪器。”  凯盈新材料首席技术官助理尚俊霞表示,作为晶硅太阳能电池银浆的生产企业,在日常研发过程中,需要用到高精度扫描电子显微镜。“一台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购置费300多万元。而每次使用共享仪器成本是300元一小时,根据企业实际使用频率,一年成本大约两万元。”  仪器共享,让越来越多的大型科研仪器“忙”起来。“目前,几台大型设备每年的有效机时超过800小时,其中对所外用户开放共享占总机时的三成。”浙江大学海宁生物电子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骆季奎说。  如今,海宁已征集入库可共享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总计200多台,设备覆盖半导体、特种装备、生命健康等多个产业领域,总价值超2亿元。其中,科研平台仍是主力军,其共享科研仪器数量占共享库的87%。
  • 正红仪器——一起为科研助力
    正红仪器—一起为科研助力2018年9月11日,第七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大会在贵阳圆满落幕,此届化学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天津大学、广州大学、南京大学、贵州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协办。 此次大会汇集了海内外从事环境地球化学及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等,共同交流了目前中国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我司(南京滨正红仪器)作为专业研发实验室器皿耗材的厂家,有幸加入了此次大会的产品展台,会议期间,我们的产品受到诸多专家的垂询,这些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建议,将是我们产品研发路上大的动力。我们目前的产品对科研这项大工程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只要我们一起助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将是科研背后坚强的后盾!赢在执行 尊重时间,重视效率。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好,每次都要比上一次做得更好。作为正红企业的每一位成员,每一位同事的使命就是让样品前处理不再难,智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痕量分析器皿及仪器也是每位家人对企业大的愿景,是大家一起努力奋斗的目标。在一篇中国核工业报上面有看到这样一篇介绍,是关于民企两代父子的核工业情缘,一段关于子承父业的故事,一个曾经的农民,一位父亲励志要为国家的核事业、国防科学现代化当“后勤”作贡献,影响自己的下一辈,终父子一起携手努力开创氟塑料器皿系列。为祖国的核工业事业的腾飞而兢兢业业工作,实实在在做事。
  • 仪器共享 用“别人家的”仪器搞科研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015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国家已经建设了国家网络管理平台(nrii.org.cn),地方、部门管理平台,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的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其中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已服务为主。目前,国家平台已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23个国务院部门(直属机构)所属的5千多家管理单位,其中20个省级平台和近3000家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系统互联、数据互通。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近日,深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平台入网单位370家,入库仪器近1万台套,仪器总原值逾74亿元,个人、企业可以根据需求申请使用。用“别人家”的仪器设备搞科研,将不再障碍重重、遥不可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b53171e9-8fa9-40e5-8d2a-113be125b790.jpg" title=" 1深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启动仪式.jpg" alt=" 1深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启动仪式.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深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启动仪式。图片来源:深圳科创委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是一项重要改革任务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科技创新来说,包括科学仪器在内的各种科技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现代科技创新迫切需要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的有效支撑,很多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惊人发现,都依赖于对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的全面准确掌握与深入挖掘分析。数据显示,大约1/4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成果,均源于科学仪器及测试方法的创新。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科技资源是支撑科技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引领前沿科技创新、吸引顶尖科研人才的重要手段,其规模、质量和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和竞争力。在加强科技资源布局建设的同时,深化科技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以开放共享为手段优化配置,有效提升科技资源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将科技资源数量规模优势转化为创新能力优势。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作为占据创新发展高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4d6bdbdd-d573-47b8-a628-37b70c3322c7.jpg" title=" 2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jpg" alt=" 2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jpg"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美国国家实验室非常注重科研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了资源开放共享制度,不仅对美国内部科研机构开放,也向世界其他国家科研机构开放,促进了思想交流和人才互动,提高了学术水平与国际声誉。例如,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建立的 184英寸回旋加速器,产生了 5个诺贝尔物理奖和 4个诺贝尔化学奖,还有 3位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工作所产生的新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欧盟认为,科研基础设施居于研究、教育和创新组成的知识三角的核心地位,对知识和技术的开发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汇集人才、知识、资本等创新要素,而且也是促进国际科研合作的有效载体。欧盟积极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除了制定条例或章程指导开放共享外,甚至将“地平线 2020”计划资助的科研基础设施免费开放共享。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中国,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已成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为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建立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等向社会开放力度。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等,则对科技资源建设共享作出了具体部署。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盘活存量科技资源为创新创业赋能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长期以来,科技资源布局分散,犹如珍珠一般散落在不同主体和不同环节,有效统筹不足、使用效率不高,几乎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在深圳也不例外。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当前,深圳各个科研机构有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但部分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存在闲置浪费、重复购置等情况。但同时,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初创企业,由于早期资金实力有限,难以自行购买研发创新所必需的先进仪器设备,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如何将大量闲置的科研设备仪器充分盘活起来,给科技资源相对缺乏的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16年9月,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共享管理中心成立,承担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仪器信息数据库建设、共享服务评价以及协调仪器管理单位向社会提供开放服务等工作。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016年10月,《深圳市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印发,旨在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部门分割、单位独占,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20px height: 6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ba75fac9-47e4-4367-8bac-49f9fe34c100.jpg" title=" 3 深大电镜中心设备—双球差校正超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jpg" alt=" 3 深大电镜中心设备—双球差校正超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jpg" width=" 520" height=" 65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深大电镜中心设备—双球差校正超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此次推出深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目的就是要把全市的仪器设备整合起来为社会所用,打造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窗口、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全市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向仪器管理单位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多项核心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其中,基础服务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及检验检测服务的信息上报、服务发布、信息查询、在线预约、线上订单全流程跟进等,增值服务包括文献查询、项目合作、技术培训及统计分析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服务为用户赋能。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涉及资源的建设方、拥有者、服务方和使用方等多方利益,必须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建立以尊重和保障各方利益为核心的内生动力机制。根据《深圳市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管理单位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可以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性原则收取综合服务费,用于材料消耗、水、电等运行费以及人力成本的支出,避免管理单位劳神费力还倒贴。而为了降低共享服务成本,企业在申请仪器共享及检验检测服务时,均可使用政府发放的创新券抵扣部分共享服务费,让企业能够轻松用上“别人家的”高端仪器设备加速创新进程。同时,鼓励相关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建专业的科学仪器设备服务机构,促进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的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加快科技资源服务的高质量供给。而政府在政策制定、环境营造、加强监管以及考核评价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则是推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携手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不再是一个科技园区或城市的地理概念,而是城市群组团形成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范畴。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去年年底,京津冀科学资源创新服务平台首次对外公开发布,着力解决京津冀优势科技服务资源整合,推动三地高端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共建,提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促进协同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于今年4月26日正式开通上线,集聚长三角地区各类优质科技资源,旨在通过政府管理与市场运营的双轮驱动模式建立科技资源服务运营体系,打破长三角各省市的区域界限,促进跨区域科技资源的共享共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6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1ce092af-abc1-4004-8002-000bafe2b1fc.jpg" title=" 4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分布.jpg" alt=" 4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分布.jpg" width=" 600" height=" 46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分布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区域内部创新要素的流动仍存在较多的体制机制障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对于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成长来说尤为关键。并且,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不只是科研仪器设备的互通有无、高效利用,更是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便捷流动、优势互补。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以仪器设备共享为基础,推动科技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开放共享。一方面,深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半径不应只是深圳,而要推广到周边城市以及港澳地区,扩大惠及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深圳要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平台载体、仪器设备、服务机构、专家库等科技资源的对接整合,积极探索区域内部优质科技资源便捷流动的高效机制,有效激发湾区内部科技创新活力和热情,不断增强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整体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文章来源:圳论评论员姚龙华 /p
  • 国产“独门科研装备”:深紫外科研仪器
    基于飞行时间能量分析器的深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检测深紫外激光光源元器件。   深紫外固态激光源系列前沿装备项目日前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这个由中国科学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是如何完成的?新研发出来的这些装备又能承担什么样的科研任务?请看本报记者发回的报道。   从源头开始的创新   深紫外固态激光源系列前沿装备项目的成果很多,包括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与器件平台、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平台,以及基于这两个平台研制的8台新型深紫外激光科研装备。项目首席科学家陈创天、许祖彦都认为,深紫外项目的研制成功,得益于从源头开始的创新。   从2008年3月在财政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设立这个项目,到今年9月通过验收,只有短短5年多时间。然而,如果从源头创新开始计算,已经过去数十年的光阴。   上世纪90年代初,中科院院士陈创天的研究团队经过10余年努力,在国际上首先生长出大尺寸氟硼铍酸钾(KBBF)晶体。   &ldquo 长期以来,深紫外波段缺乏实用化、精密化激光源,制约了科研装备和前沿研究的发展。而KBBF晶体是目前唯一可直接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的非线性光学晶体。&rdquo 深紫外项目工程总体部总经理、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詹文山说。   之后,陈创天与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合作,开始摸索如何将KBBF制成激光源。   &ldquo KBBF晶体是层状结构,难以切割,而要做到深紫外倍频又必须切割。&rdquo 许祖彦说,由于晶体特殊,又非常薄,他们一开始失败了很多次,都没能做出可以产生200纳米内深紫外激光的激光源器件。&ldquo 后来我们把晶体用棱镜夹起来,采用分子接触的光胶技术,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rdquo   这个关键的使用器件&mdash &mdash KBBF晶体棱镜耦合装置发明成功后,在国际上首次将全固态激光波长缩短至177.3纳米,获得中、美、日专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研制实用化、精密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光源(DUV-DPL)的国家。   作为光电子能谱仪的&ldquo 心脏&rdquo ,DUV-DPL相当于计算机的CPU。它效率高,体积小,以它为核心的系列装备,是目前空间、时间及能量分辨率最高的桌面分析仪器,在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命、环保、地质等学科领域均有重大应用价值。   由用户订制的装备   深紫外项目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mdash &mdash 在项目通过验收之前,研究者们通过8台成品仪器,已经在石墨烯、高温超导、拓扑绝缘体、宽禁带半导体和催化剂等的研究中做出不少重要成果。这是因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仪器制备与用户需求结合紧密。   &ldquo 晶体、激光器、科研仪器,一环配一环,这是一条创新链。&rdquo 项目伊始,许祖彦花了一年多时间,跑了二三十个实验室,推介DUV-DPL,同时了解科研人员的需求。&ldquo 我的工作相当于排球二传手,要跟上游讨论晶体该长成什么样,要向下游询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激光。&rdquo   在与上下游的对接中,KBBF晶体及光接触棱镜耦合器件(PCT)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KBBF晶体厚度最大达3毫米的PCT器件 在国际上利用单片KBBF晶体首次实现了扩展到深紫外的170至232纳米宽调谐飞秒激光输出 研制出41件KBBF-PCT器件。   晶体按用户需求生长,激光器按用户需求制备,仪器则更进一步,直接由用户制备。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周兴江就领导了8台仪器中自旋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飞行时间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这3台深紫外激光仪器的制作,同时利用这些仪器开展了对铁基超导、拓扑绝缘体等前沿课题的研究,并因此获得了2013年度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   &ldquo 三台仪器都是我们自己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并组装,信号强、分辨率高。例如深紫外自旋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就将对电子能量的测量精度从过去的70-100mev大幅度提升到2.5mev。&rdquo 周兴江说,&ldquo 我们正在申请专利。&rdquo   四个研究所、八个研究组、七十多位科技人员,用五年时间,花费1.8亿元,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8类8台实用化、精密化的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光源仪器,性能指标均达到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其中输出功率及其稳定性关键指标还超过了计划任务书的要求。   自主创新链的样本   深紫外项目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世界领先的成绩,在项目管理和产业化中也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   &ldquo 我们设置了&lsquo 工程监理&rsquo ,这是我国科研项目中首次使用&lsquo 工程监理&rsquo 制度。&rdquo 工程总体部总经理詹文山介绍,项目在组织和运行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创新,体制上的创新也给技术上的创新带来更好的保障。   例如,深紫外项目采取变更管理模式,项目设立之初制定的技术目标,根据国际相关技术进步,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适时加以调整,以确保装备研制的国际领先水平。&ldquo 项目计划研制7台仪器,后来改为8台仪器,这是因为项目开始一段时间后,国际上出现了时间飞行能量分析器的新技术,我们据此增加了一台飞行时间能量分析深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仪。此外,深紫外光致发光谱仪的激光源,也由皮秒变更为飞秒光源,大幅度提升了仪器的时间分辨能力。&rdquo 詹文山说。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高度评价这个项目:&ldquo 项目的顺利实施,打造了&lsquo 晶体&mdash 光源&mdash 装备&mdash 科研&mdash 产业化&rsquo 自主创新链,涵盖了从原创科学思想的提出到应用成果的实现这一完整的科学价值链,为学科交叉面广、跨度大、探索性和工程性很强的原创性重大科研装备创新积累了经验,也为中科院各业务管理单元合理分工、深度融合、协力创新提供了典型样本。&rdquo   在一期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去年中科院理化所联合北京中科科仪等单位,在科技部支持下启动了深紫外仪器设备产业化开发工作,逐步将研制成功的深紫外仪器设备推向市场。目前2毫米以下的KBBF晶体已可小批量生产,满足国内市场需求。8台科研仪器中,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正在逐步进行产业化尝试。   &ldquo 未来走产业化道路,要卖成品仪器,不能卖激光源器件。&rdquo 周兴江说,&ldquo 前者的利润比后者高得多。&rdquo   &ldquo 我们还将研制更多的深紫外波段仪器。&rdquo 许祖彦表示,项目二期将从物理、化学、材料拓展到信息、资环、生命等领域,再研制6台国际领先水平的深紫外激光仪器设备。
  • 重大科研突破需科研仪器先行
    伟大的科研突破几乎从未离开过先进精密的实验仪器的&ldquo 陪伴&rdquo ,&ldquo 大科学&rdquo 时代的开启也伴随着精密仪器的&ldquo 横空出世&rdquo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丁洪阐释了精密科研仪器对于科学研究不可替代之&ldquo 重&rdquo 。   从400年前伽利略开启了近代实验物理之门,实验物理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引擎之一,也吸引了无数有才华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一领域中。丁洪梳理1954年到2013年近60年来的诺贝尔奖发现,共有41个奖项涉及到实验物理,其中38个奖项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先进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手段取得,&ldquo 只有3个例外&rdquo 。而在这38个奖项中还发明了13项新的仪器,包括三极管、气泡室、激光、全硒技术、电子显微镜、中子散射谱仪等。   &ldquo 重大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先行&rdquo ,然而,中国很长时间在仪器方面做得仍不足,&ldquo 设备使用起来尚存很多问题,关键是要提高设备使用率,从而了解哪些地方需要维修,把它做好。&rdquo   丁洪透露,目前,中科院正在计划建设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已有意向选定北京雁栖湖经济开发区南面的地块,用于建设北京先进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数值模拟系统等若干大科学装置和相应的交叉研究平台。
  • 开放共享,让大型科研仪器“忙”起来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端电子显微镜50%以上的机时由青年科学家使用。通过高端电子显微镜服务,该所2021年度取得26篇SCI论文成果,其中16篇由青年科学家完成,占60%以上。这不是个例。如今,青年科研人员已成为中科院1万多台(套)大型科研仪器的主要用户。“通过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破除稀缺资源垄断,让青年科研人员能够找得着、用得上最先进最高端的科研仪器,尽快将科研思路转化为科研行动,进而形成科研成果。”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苏靖日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取得积极进展。不仅在支撑保障重大科研成果产出方面收获颇丰,高校院所还通过建立开放共享的仪器中心,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就在不久前,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出炉:参评的科研设施与仪器运行和开放共享情况总体较好,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保障。持续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对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意义重大。近年来,高校院所对开放共享的认识发生根本转变,从注重“为我所有”到注重“为我所用”,从“重建设轻管理”到“重统筹看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蜕变源于激励约束并重的“年度大考”。自2018年起,科技部、财政部每年组织对近350家中央级高校院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情况进行评价考核,2018年—2022年共奖补692家(次)高校院所,拨付经费6.75亿元,通报并督促整改60家。说到仪器开放程度和使用效率的显著提升,就不能不提到河海大学。该校2018年参加评价考核时,大型科研仪器的平均年有效工作机时只有556小时,被评为“较差”。这个结果让刚刚分管实验室的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感到“压力山大”。该校并非不重视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工作,也出台了《河海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建立了仪器购置论证和开放共享管理体系,怎么还会出现这种结果?究其原因,是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比如,“学校仪器购置缺乏统筹,存在因引进人才购买大型科研仪器,事后仪器闲置的情况。一台气质联用仪全年只开机3次,一台制备液相色谱仪全年未使用”。郑金海和同事调研走访后还发现,学校部分仪器专业性较强,开放共享程度低;部分大型仪器精密程度高,使用效率高会引发较高的维护维修成本。直面问题,河海大学通过优化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推进评价考核、创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专项活动等措施,创造性提出“推、保、考、提、拉、改”6字工作法,大力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仅2020年度,通过校内论证削减1/3以上的仪器购置,节省购置金额1136万元;共享基金、维修基金的建立,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解了后顾之忧;仪器设备使用机时、对外服务、科研成果等被纳入绩效考核……一系列“组合拳”接连出击,河海大学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2021年,仪器平均年有效工作机时达到1223小时。2022年,河海大学在开放共享“年度大考”中获得“优秀”。而这,只是新的开始。奖惩并重提升共享效能2015年至今,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原值50万元及以上大型科研仪器数量从3.6万台(套)增至13.3万台(套);参加评价考核的中央级高校院所仪器开放率从50%达到100%。中央级高校院所仪器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从2015年的500多小时提高到2021年的1351小时;平均对外服务机时从不足50小时增至231小时。数字跃升的背后,离不开日渐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支撑,以及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网络管理体系的建设。2017年,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明确了开放共享相关主体的责任和重点任务。此后,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继制定2200多项开放制度,在开放共享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制度予以激励和保障。“科技部还建立了集仪器预约、评价考核、资源调查、购置评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与全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的互通互用,指导推动20多个省区市和300多家中央级高校院所建立了在线服务平台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互联对接。”苏靖介绍,覆盖全国的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2021年,针对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改善科研条件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申请的2.8万台(套)大型科研仪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进行查重评议,7年来共减少重复购置4900多台(套)。一方面,从购置源头避免仪器重复浪费,确保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通过“奖优惩劣”,对仪器利用水平高、开放效果好的单位给予后补助奖励,对仪器闲置浪费严重、开放效果差的单位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连续5年荣获第一名。2003年以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为全国956个单位提供了2.1万次分析测试及技术服务,总使用机时达到42万小时。“为加强与所外单位科研合作,提升实验技术水平,即便对于机时特别紧张的高端透射电子显微镜,也确保总机时的20%对所外用户开放共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韩玉刚表示。技术支撑人才是高端仪器高效运转的关键。“平台建立了以首席技术专家为引领,以高级技术主管为骨干的专职技术支撑队伍,平台工程师的平均薪酬要比研究和管理系列人员高20%。”韩玉刚说,平台还将争取和完成仪器研制、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列为岗位等级晋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平台自己研发的HOPE-SIM光电关联成像技术、时间分辨率样品快速冷冻技术已完成技术授权和转化。让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从中受益当前,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方面表现亮眼。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市推出“互联网+仪器检测服务+创新券”模式,鼓励研发企业使用创新券获得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2022年度,浙江省为企业提供创新券服务2.5万次,使用创新券3.8亿元,带动企业相应研发投入11.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从购置评议—仪器入网—开放共享—运行监测—绩效评价的全周期管理“一网办”,从智能搜索—实时预约—费用支付(创新券抵扣)—结果反馈—服务评价的全流程服务“一指办”。“针对大型科研仪器评议不够科学精准的问题,平台上线智能模块,大型科研仪器购置评议从专家凭经验判断,转变为根据同单位、同型号、同功能仪器数据分析后的客观判断。”浙江省科技厅基础处处长夏昶祺说,平台还安装了近1万台大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分析每台仪器的开机、运行状态,有效提高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20%以上。开放共享,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大型科研仪器“忙”起来。不过,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大型科研仪器管理和开放共享仍有难题待解。比如,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与开放共享工作尚不相适,资产管理制度侧重于“管住”而非“用好”,未建立有效的开放服务收入分配机制等。“下一步,我们将打造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升级版’,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苏靖透露,具体举措包括推进科研仪器购置、管理、服务、评价的全链条管理,引导高校院所进一步完善科研仪器管理制度,鼓励高校院所与仪器专业化服务机构合作,深化新购科研仪器查重评议,促进国产仪器应用推广,等等。记者了解到,未来,科技部还将围绕脑科学、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打通科研仪器、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生物资源库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科技资源共享合力,全力保障重大科技创新。
  • 科研仪器共享如何实现双赢
    p   我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特别是尖端的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率不是很高,存在科研仪器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 /p p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科技资源相比过去有了更多共享利用的可能性。 /p p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为优化“双创”服务,再一次明确提出“推动财政资金购置的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初创企业,由于早期资金实力有限,难以自行购买研发创新所必需的先进仪器设备,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另一方面,财政资金购置的很多仪器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浪费现象。 /p p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仪器共享”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为解决科研仪器闲置问题、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服务提供支撑,近年来国家对“仪器共享”工作越来越重视,连续出台相关指导文件,要求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 /p p   strong  现状不容乐观 /strong /p p   “从我个人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我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特别是尖端的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率不是很高,存在科研仪器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国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p p   根据相关数据,65.9%的仪器年有效工作机时小于标准机时,其中又有60.8%的仪器年有效工作机时不到标准机时的1/2。 /p p   很多学者和决策部门将共享作为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低下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仪器的重复购置,降低仪器购置增量 另一方面可以扩大现有仪器的使用范围,提高存量仪器的使用率。 /p p   基于此种考虑,2004年国家启动“科技基础体系平台”建设项目,逐步形成了以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为代表的通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以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为代表的中高端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尖端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和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合作研究体系等四种框架模式。 /p p   不过遗憾的是相关研究显示,大型科研仪器的共享情况仍不容乐观。只有43%的大型科研仪器提供对外服务,其中27.9%的大型科研仪器对外服务机时超过标准机时的1/10。 /p p    strong 助推共享经济 /strong /p p   随着“互联网+”逐渐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共享经济成为近两年的热词。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科技资源相比过去有了更大共享利用的可能性。以“易科学”为代表的科学仪器共享与研发服务互联网平台开始崭露头角,成为科技服务领域的共享经济代表。 /p p   “目前,我国大型仪器的共享主要还是体现在课题组或者是熟人之间的共享,呈体系化的共享目前还不是非常成熟。许多科研仪器共享平台都是本单位内的区域性的共享。”易科学创始人孙磊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易科学所从事的仪器共享服务是跨地域的,“各个学校的平台提供的服务是比较有限的,易科学除了帮需要科研仪器做实验的人找到仪器以外,还有很多市场和销售的增值服务,这是前者所不具备的。” /p p   杨国梁也认为,大型科研仪器的共享可以有多种途径,比如大学的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或者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共享企业等。 /p p   “从设备持有方来说,应该更多、更好地去宣传自己的仪器,让更多的人了解仪器本身及通过何种方式可以共享,共享之后有什么权责利,使用仪器后产生的成果如何体现科研仪器在其中的贡献等。”杨国梁提示,随着“双创”的不断推进深入,很多科技型初创企业有对大型科研仪器或仪器共享平台的需求,但未必了解相关的信息。“所以通过‘互联网+’搭建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是与广泛的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接口,制度建设和政策也需要有相应的配套。” /p p   strong  尚有制约因素 /strong /p p   孙磊坦言,现在制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的因素还是在制度方面,“缺乏好的利益分配方式”。 /p p   “大型科研仪器的所有权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但使用权和管理权在具体的课题组。”杨国梁解释道,这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会产生仪器共享过程中的成果分配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或者成果分配的机制,从课题组的角度来讲积极性就会大大削弱。” /p p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一般有专门针对大型科研仪器的资助基金,有些仪器资助项目为提高共享,还特别规定需要2~3名得到研究资助的学者共同发起才具有申请资格。 /p p   “国外的这种做法也是很好的经验,从仪器专项资金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共享的问题,比如大致有多少共享的用户,才可以去购置。”杨国梁认为,设立专项资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有一些课题组为了把项目预算中购置科研仪器的经费花掉,买的科研仪器放在楼道里长期闲置,有的甚至连包装都没有拆”。 /p p   孙磊相信,未来大型仪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很可能会有更好的设计,“这样对科研仪器的共享,特别是作为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大型科研仪器的盘活产生积极作用”。 /p
  • 国创中心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从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获悉,该中心构建的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拥有各类科研与加工设备500余台/套,总价值逾4亿元,自启用以来已为60余家企业、团队提供服务300余次,广受企业好评。作为深圳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重大科技与产业创新平台,国创中心成立以来肩负国家使命、面向产业需求,以“创新引领、高效生态、服务产业”为思路,依托卓越的创新人才团队和设备资源,搭建了面向全行业的科研仪器资源共享平台,为医疗器械等领域科研工作和产业服务提供有力支撑。针对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实际需求,国创中心着力建设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检验测试平台、中试平台、工程转化及生产制造平台,目前已建成8000平方米科研中心和12000平方米产业中心,配备了3T超大孔径快速成像磁共振成像平台、PET-MR、CT、双光子3D打印机、可编程超声成像系统、超分辨激光拉曼共聚焦显微镜等各类科研与加工设备500余台/套,总价值逾4亿元。国创中心科研仪器资源共享平台主要由检验与测试平台、精密加工与制造平台、创新技术服务与转化平台组成,具备高端医学影像研发与测试、生化检验与检测、生物医药分析与检测、超声换能器研发设计与加工、微结构与器件设计开发、动物实验、CDMO等服务能力,为全行业提供全面、精细的资源共享和产业服务。为加快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充分发挥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撑作用,国创中心积极加入深圳市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深i企开展仪器共享,并与科研机构、检测机构和创新企业合作探索仪器资源共享机制,共建设备共享平台,力争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研发和测试成本,为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有需求的企业与团队可通过“国创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深圳市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等多种渠道查看设备信息,并获取服务。
  • 大型科研仪器何以共而不享
    近日,一位创业者向笔者吐槽:他想找一家院所租用一台实验仪器做实验,结果不是电话打不通,就是要约到几个月后,“互联网时代了为何还要人工预约呢,相关信息不能发网上吗?”  其实远不止于此,据媒体报道,由政府主导、一次性投入的资源共享平台多处于闲置或虚设状态,点击进入具体的设备信息不是打不开就是返回到主页,就连某国家级学术机构的服务平台,可以勾选的也仅有九个地区,以资源最为密集的北京区域中心为例,参与共享的也只有寥寥9家成员单位。  事实上,在国家出台《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后,各地的新招、实招并不少,有的地区建立了“淘市场”,有的给予供求双方税收减免和现金奖励,还有的推出了“创新券”,采取先用后补的方式来促进开放共享。  但仔细研究后会发现,就一省或一地而言,大型科研仪器的信息确实被集中到了一个平台,但对内开放,对外隔绝的“互联不互通”使有限的供给和旺盛的需求难以形成通路。  应该说多数共享平台的主管部门对建立本单位、本系统的共享平台十分关注,也投入不少。然而一提到对外服务,便设置了诸多条件加以限制,有些平台即便公开了开放种类、时间、电话,但何时能约到,何时有空闲却不是你想知道就能知道的,更甚者有些咨询电话可能“永远不在服务区”。  何以如此?在笔者看来,由于评价体系不清晰和奖惩办法的模糊,仪器管理方主动开放的压力和意愿并不大。此外,目前出台的政策多集中在了管理方和使用方,对于提供信息发布的“第三方”平台却没有相应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导致其联而不通。  比如政策规定,管理单位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仅可以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性原则收取材料消耗费、水电等运行费和人工服务费。这对于有需求但又没多少科研经费的中小企业确实是一项“有利条款”,但对于管理单位而言,却多少有些有苦说不出。一方面特定的仪器资源具有一定的检定期,定期检定会产生大量费用,由谁来帮助摊分?另一方面,仪器动辄几十万,损坏了或者出现事故,又由谁来负责?这些怕都是问题。  再比如,某些地方出台了“创新券”,并将其审核和发放职能转移给了第三方机构,但报销职能仍在政府手中。那么问题来了,第三方机构既提供了信息,又要负责审核、发放,最后还要帮着企业去政府那里报销,它的利益点在哪里?长此循环下去,其结果怕就是一个个联着网却没有服务的网站。  由此看来,推动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难的不是缺乏大型仪器,也不是仪器信息没有被集中,而是因动力不足出现“断点”。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在落实意见、出台细化措施时,不能只管两头而不顾中间,想让马儿跑却不给吃草。此外,在选择第三方机构时,应少一些官方指定,多一些市场选拔。比如引入具备一定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允许其通过开展数据传输、分析、保存等增值服务来获取相应的收入。如此,相信在互联网“+”的时代,“子不为,我图之”的创新必能打通这些“断点”,使大型科研仪器真正“动”起来。
  • 聚焦科研仪器采购与研发——科研仪器与实验室建设管理专题系列活动启动会暨科研仪器采购与研发主题专家报告会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2022年5月27日,由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国基联盟”)指导、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科研仪器分联盟主办、各省市科技平台共同协办的“国基科技讲堂——科研仪器采购与研发主题专家报告会”通过视频会形式成功召开,来自全国200多家高校院所及科研仪器厂商等代表500余人在线参会,参会代表涵盖实验室管理人员、仪器管理人员、采购负责人、资产管理人员、仪器厂商研发及市场销售人员等。本次会议由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肖小平主持。会议伊始,肖小平首先为与会人员介绍了联盟基本概况,他提到,作为科技部指导建立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国基联盟以推动我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学术交流、资源供需对接等工作,构建全国性科技资源创新服务平台,为我国科技资源的建设管理、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服务。为了探索科研仪器设备国产化发展及开放共享的政策引导、技术保障、服务创新和产业发展,国基联盟未来将举办“国基科技讲堂——科研仪器与实验室建设管理专题专家报告会”系列活动。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 肖小平作为“国基科技讲堂”系列首期活动,本次会议聚焦科研仪器采购与研发,邀请了国际关系学院经济金融学院教授赵勇、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周勇义2名专家进行授课辅导,围绕高校科研仪器及科研设施设备的采购、管理、服务工作,从国家及行业发展层面解读相关政策、分享工作经验和探索对策办法。报告人:赵勇 国际关系学院经济金融学院教授报告题目:高校科研设备采购的政策、问题与对策赵勇教授就高校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特点属性、难点痛点、对策办法等进行了全面讲解。赵勇介绍,高校科研设备采购具有受众多元、资金来源多样化、需求较复杂等特点,目前面临的难点和痛点主要包括天价采购与恶性低价并存、效率低下、用户满意度低、存在虚假招标和串通投标现象、政策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成因为高校内部采购机制不够完善、专业团队人员能力有待提高以及新兴技术应用有待提升等。他提出,为解决以上问题,应完善采购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绩效导向、权责对等;应提高采购专业化能力,加快新兴采购技术在高校中的推广与应用;应转变监督方式,建立全流程电子化运作、全流程信息公开、用户反馈等机制。报告人:周勇义 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报告题目:“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学仪器采购的思考与实践政府采购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且已日趋法制化、完善化。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政府采购制度,逐渐成熟并得到全面发展。周勇义介绍,高校政府采购主要包括货物如仪器设备、图书、家具等,工程如新建、扩建、改建等,服务如行政办公、物业、人事管理等。目前高校采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政策刚性与需求刚性之间存在矛盾、采购活动公平性要求与需求特异性之间存在矛盾、采购流程控制与采购人实效性要求之间存在矛盾、部分评审专家专业性及职业道德缺失、采购人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等。周勇义介绍,“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仪器采购呈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放”即简政放权,推动提质增效;“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放管服”政策更好体现高校采购的特殊性,为高校教育发展创造政策红利;相关政策的逐渐落地实施,为高校采购工作大幅度松绑,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高校设备采购的被动局面。他提出,高校科研仪器采购工作要智商、情商、爱商兼具,对国家配套政策出台要有耐心,对做好相关工作要有信心。海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各学院及部门组织学习会议内容本次会议受到行业广泛关注,多家高校组织相关部门集中学习会议内容。报告会期间,与会人员还与报告专家就采购政策理解与运用、查重评议运用、仪器研发促进国产化替代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与讨论。
  • 加快推动仪器共享,佛山拟成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联盟
    4月10日,佛山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联盟(下称“联盟”)筹建工作会议在季华实验室召开,旨在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佛山市地区企业。会议由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牵头组织,季华实验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仙湖实验室、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五个联盟筹建发起单位参加,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对此次筹建会议给予了支持和指导。佛山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联盟筹建工作会议在季华实验室召开。资料图片围绕新印发的《广东省科技技术厅关于深入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开放共享的若干措施》有关要求,佛山推动筹建成立“佛山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联盟”。当天,会议分别从联盟建设目的、建设方案、运行机制、统筹资源、服务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讨论。各单位还交流了各自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运行现状和情况特点,也提出目前开放共享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共同谋划了联盟方案、筹建时间节点等事项。佛山市科技局有关工作负责人表示,联盟是实现地区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渠道和窗口,是打造佛山市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重要阵地。佛山市科技局将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更多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联盟的建设,持续推进区域资源、信息、成果共享,发挥出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联盟的效能、产出更大的社会效益。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中小企业众多,但研发成本高、研发经费不足是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科研仪器,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当前,佛山正持续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向全社会开放共享,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高科研仪器利用效率。各筹建单位表示将全力支持联盟的建设,希望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支持下,联盟能有效解决在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出独具属地特色的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佛山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 重庆:高校科研院所部分科研仪器可自行选择评审专家
    p   近日,重庆市财政局下发《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完善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p p   《通知》明确,对于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科研仪器采购项目,通过随机方式难以选定合适评审专家的,可在政府采购专家库外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自行选择的评审专家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严格执行回避规定。评审活动完成后,应在评审专家名单中对自行选定的评审专家进行标注,并随中标、成交结果一并公告。 /p p   《通知》强调,重庆市高校、科研院所采购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管理。备案资料应当包含产品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专家论证意见、专家名单以及是否属于国家限制或禁止进口的设备。市级高校、科研院所应通过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在申报采购计划的同时将备案资料以上传附件的形式进行备案。 /p p   《通知》表示,简化科研仪器设备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审批流程。实行采购方式变更限时办结制度,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我市高校、科研院所提交采购方式变更申请时,可注明“科研仪器设备”,市财政局将予以优先审批。 /p p   以下为全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完善 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 有关事项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市级各部门: /p p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有关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的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按照《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在申报政府采购计划后,可自行采购或委托采购代理机构采购各类科研仪器设备。 /p p   二、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采购评审专家。对于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科研仪器采购项目,通过随机方式难以选定合适评审专家的,可在政府采购专家库外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自行选择的评审专家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严格执行回避规定。评审活动完成后,应在评审专家名单中对自行选定的评审专家进行标注,并随中标、成交结果一并公告。 /p p   三、简化科研仪器设备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审批流程。实行采购方式变更限时办结制度,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我市高校、科研院所提交采购方式变更申请时,可注明“科研仪器设备”,市财政局将予以优先审批。 /p p   四、我市高校、科研院所采购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管理。备案资料应当包含产品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专家论证意见、专家名单以及是否属于国家限制或禁止进口的设备。市级高校、科研院所应通过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在申报采购计划的同时将备案资料以上传附件的形式进行备案。 /p p   五、加强对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内部控制管理。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应当按照《关于转发& lt 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意见& gt 的通知》(渝财采购〔2016〕35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规定,加强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内控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主动公开政府采购相关信息,做到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全程公开、透明、可追溯。 !--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意见-- /p p   六、各区县财政部门可参照本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完善相关管理规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重庆市财政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月10日 /p p br/ /p
  • 关于完善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p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顺德区财税局,财政省直管县(市)财政局,省直各单位: /p p   根据《财政部关于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中央高校 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库〔2016〕194号),为进一步完善省属财政科研项目政府采购管理,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省属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粤委办〔2017〕13号)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组织或委托采购代理机构采购各类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活动应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p p   二、对省属高校、科研院所采购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管理。省属高校、科研院所采购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做好专家论证工作,参与论证的专家可自行选定,专家论证意见随采购文件存档备查。省属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广东省财政厅网上办事大厅政府采购系统上传专家论证意见及专家名单后,直接备案政府采购计划。同一预算年度内同一进口产品已经备案的,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再次采购无需重复组织专家论证,可附原专家论证意见直接备案政府采购计划。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粤办函〔2015〕532号)实施进口产品清单管理的,省属高校、科研院所采购进口产品清单所列举的产品无需再提供专家论证意见,直接备案政府采购计划。 /p p   三、加快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审批。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时可注明“科研仪器设备”,财政部门将予以优先审批。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拟采用非招标采购方式的,采购单位应当依照《政府采购非招标方式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4号)的规定执行。 /p p   四、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  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可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外自行选择评审专家。自行选择的评审专家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应严格执行回避有关规定。评审活动完成后,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应在评审专家名单中对自行选定的评审专家进行标注,并随同中标、成交结果一并公告。 /p p   五、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粤办函〔2015〕532号),对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科研仪器设备动态项目库管理的设备采购,继续按照我省高水平大学科研仪器设备动态项目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p p   六、加强对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内部控制管理。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应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99号)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规定,加强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内控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主动公开政府采购相关信息,做到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全程公开、透明、可追溯。 /p p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可参照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完善相关管理规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广东省财政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2017年3月28日 /p
  • 采购仪器比科研还费劲 网购仪器化繁为简
    p   电商的双十一大战刚刚过去,放在10年前,人们简直难以想象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从网络上采购。 /p p   而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高度发达让互联网的影子无处不在。不要说零食、日用品、服装、电器,现在就连科学试验仪器都可以在网上购买了。 /p p   有专家预测未来中国的科研仪器行业与电商结合必将成为主流。而科研人员长期以来在科研仪器采购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仪器行业走向电子商务的主要推动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5111714555031912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fca65a58-11b7-4518-a67c-01184edfed16.jpg" / /p p    strong 教授的烦恼:采购仪器比科研还费劲 /strong /p p   最近,生物学教授王喜萍有了一件开心事,她终于可以放心地在网上采购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以及试剂耗材了。对于大多数像王喜萍这样的一线科研工作者来说,这可是一件不小的事情。 /p p   今天要买几十个试剂盒,明天要买些试管,后天急需种子培育器皿,大后天又缺工作手套和口罩了……这些琐碎的事情让王喜萍和她的下属们都很操心。“市场价格有高有低,也不说产品是否合格,仅是采购中如何保证符合国家规范程序的问题就是一本几天也看不完的‘天书’。我做这一行几十年,一路练下来,所有的设备仪器从品牌到渠道都要了然于胸,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更是耗时耗力。”王喜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p p   王喜萍是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的重要专家,现在她主要的仪器采购都是从网上购买。一些比较重要的仪器,以前都是要从网上搜,搜型号、搜渠道,顺着渠道再找到厂家,而后再跟厂家谈,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多方接触不同的人进行比价……“真是不能用麻烦二字形容”。 /p p    strong 无需费时甄别,网购仪器化繁为简 /strong /p p   现在仪器可以上网采购,很多东西王喜萍都可以交给实验室的年轻人来买了,甚至是刚进组的学生也可以采购基础设备和耗材。“这都是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王喜萍笑着说。 /p p   在她看来,仪器网络采购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价格透明了,品质规范了,不存在价格乱标、坑蒙拐骗,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进行甄别、挑选。另一方面,采购也规范了,整个采购过程透明,责任明晰可溯。比如,一个订单,谁在什么时间买的什么商品、谁审批的、谁验货的、谁报销的,商城有全程记录,全部清晰可查 对某个采购个人,从第一个订单开始,所有的采购记录全部留存,而且采购记录永久不可删除。 /p p   “这样科研人员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王喜萍强调,时间对大家来说是最高的成本。 /p p strong   维修糟心事:仪器出了问题不知找谁 /strong /p p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本物质保障。随着我国科研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面对基数庞大的仪器设备总量,仪器设备的故障率也在逐年增高。 /p p   一位高校的设备管理工作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般来说学校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性的设备管理很容易被忽视。“修好一个仪器我们费死劲,但并没落下什么好,也看不到业绩。”他说,作为科研管理体制下的一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形成了重购买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观念。就他知道的情况来说,很多学校并没有健全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使用部门遇到问题时找不到报修途径,即便联系到设备管理部门,问题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p p   各教学、科研部门没有建立相关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环境往往达不到规定要求,长时间运转或者较长时间闲置后不进行及时的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也关注甚少。 /p p   特别是体制改革后,各高校对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人员编制进行了精简,维修中心设置的工作岗位数目更少,使用部门对维修中心意见比以前更大,而设备处的工作人员也很委屈,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设备管理人员说:“现在仪器设备类别复杂、精密贵重,就我们几个人根本没法掌握所有新型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而且有些设备我们其实也不了解。” /p p   strong  一个电话上门维修,网购仪器买安心 /strong /p p   上网买仪器除了采购省力之外,最重要的是“以后的维修和保养有人管了”,不仅卖仪器还管理和维修仪器是仪器电商平台的重要卖点之一。 /p p   国内领先的仪器采购平台易科搜负责人说,相比提供采购便捷、价格透明、质量保真的仪器设备,售后的使用指导和维修是他们最重要的卖点之一,也是许多科研院所最终选择网购的重要原因。 /p p   一家生物研究院所的学生告诉记者,因为实验室是开放的,大伙的使用习惯不尽相同,爱惜程度也有差别,所以实验室的东西特别容易坏,坏了之后怎么办?以前肯定是要跟院里的设备处层层申请保修。这个过程来来回回等待时间很长,特别耽误事,所以如果不是特别大型的东西大家都是宁买不修的。“但是有了电商采购平台后,他们的服务人员会不定期的上门,即便不上门,仪器有了问题只要一个电话,通知采购平台,他们就立马联系厂商把一切都搞定了,效率肯定是大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很安心。”他说。 /p p    strong 做仪器采购的京东:易科搜的新尝试 /strong /p p   国内最近涌现的仪器采购平台不少,其中最大的要数中机科仪旗下的仪器采购平台易科搜,以及中科资源旗下的喀斯玛商城。这两家的功用类似于仪器领域的京东和淘宝。前者以自营为卖点提供全套设备采购方案,并提供采购和维修服务 后者是为众多设备商提供平台。 /p p   易科搜负责人王文超表示,他和同事们创建易科搜,是希望通过搭建仪器设备展示、销售、服务一体化线上网络平台,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二者合一 吸收国内外知名品牌、仪器厂家等加入到平台中,强强联合,共同面对不同客户,扩大客户群,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用户的采购成本,缩短交货时间。同时为用户提供系统、优质的技术服务与质量保障,打造出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打破时间、地域限制和营销手段等约束,将厂家与客户群充分聚集到一个平台上,真正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 /p p   王文超也表示,他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出现,让上网买仪器设备变成习惯,市场的蛋糕才能越做越大。在他看来,科研仪器市场的电商化,也将有助于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廉洁从业风险防控精神。 /p p   strong  ■延伸阅读 /strong /p p strong   国外知名实验室仪器采购平台 /strong /p p   从平台采购科研仪器和设备耗材已经是全世界科研人员都在进行的事情。美国、日本和欧洲都已经十分成熟。其中尤以日本的亚斯旺(ASONE)、美国的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以及欧洲的VWR最为知名。这三家设备采购平台覆盖了这些国家90%以上的市场。 /p p   亚斯旺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仪器设备采购平台,从1933年在日本创业以来,已经拥有70年的历史,一直为技术人员、研究人员提供研究和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机器、仪器、消耗品等。在亚斯旺的商品目录上所登载的商品已达4万多件,2015年发行的商品目录达50万—70万份,年销售额高达400亿日元,是日本规模最大的提供研究、检查方面的仪器的商社。 /p p   搅拌机、磁力搅拌机、恒温仪器、分析特殊仪器、物理特性检测仪器等各种实验室设备都是亚斯旺的拳头产品。最近一些年,由于国内的科研仪器需求量上升,在深圳、上海等地已经有不少亚斯旺的代购商,帮助国内的科研单位在亚斯旺上采购。 /p p   美国有一个全球知名的科研设备采购平台——赛默飞世尔,圈内人称fisher。这个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以及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的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这一平台还为各研究机构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 /p p   像日本和美国一样,欧洲也有应用十分广泛的科研设备采购平台——VWR。这一平台拥有150多年业内经验,完备分销网络遍及全球数千家专业实验室和设施,各国业务伙伴超过7000个,北美、欧洲和亚洲研究人员都会到这一平台上采购用品以维持实验室运作。与其他很多平台不同的是,VWR还提供实地服务、储存室管理、产品采购、供应链系统整合和技术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更深层次的支持。 /p
  • 福建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
    p   本报讯 (记者 李珂) 日前,省政府制定《关于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科研设施仪器资源共享制度、标准和机制更健全,科研设施仪器向社会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p p   向社会开放的科研设施仪器包括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中心、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在3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等,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业的研究实验基地。 /p p   《意见》要求,服务机构或仪器管理单位为纳入省大仪网络管理平台的科研仪器设施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可按实际支付费用的100%标准申请补助。统筹考虑和严格控制在新上科研项目中购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优先利用省大仪网络管理平台或国家网络管理平台资源开展科研活动作为各申报单位获得各级政府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的重要条件。 /p p   《意见》还明确,凡省内(不含厦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在创业创新中(除科技计划项目外)利用省大仪网络管理平台或国家网络管理平台资源开展分析、测试、检验、试验产生的费用,可按实际支出费用的50%标准申请创新券补助。 /p p   入住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互联网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机构,尚未注册企业的创客或创客团队,在创业创新或产品转化过程中利用省大仪网络管理平台或国家网络管理平台资源开展分析、测试、检验、试验产生的费用,可按实际支出费用的50%标准申请创新券补助。 /p
  • 连云港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方案》。连云港市将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完备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使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制度、标准和机制更加完善,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问题基本解决,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本次开放的仪器适用范围为科研设施与仪器包括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在1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等,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业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及大型科学设施中心等研究实验基地。其中,科学仪器设备可以分为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海洋仪器、地球探测仪器、大气探测仪器、特种检测仪器、激光器、工艺试验仪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天文仪器、医学科研仪器、核仪器及其他仪器。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会同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市大仪网)建设。国家、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的科学仪器设备在纳入上级网络管理平台的同时,纳入市大仪网,统一对外开放。市大仪网根据科学仪器服务领域,提供仪器设备、技术专家、运行维护、测试标准与方法等在线服务,并定期组织专家对专业服务人员开展分析测试技能培训和操作指导,提高专业服务水平。此外,我们鼓励并支持在本市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大仪网注册成为入网单位,将其拥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通过大仪网向社会公布和提供开放共享服务。  此外,我市还将围绕中小企业创新等方面需求,整合管理单位资源,建立和完善“一站式”服务平台、新型服务模式,提供检验检测、咨询指导、人员培训、方法标准研究等服务 依托产业集聚度高、创新需求集中的高新园区、专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一批专业检测服务站,推动企业与测试服务机构直接有效对接。并推动连云港地区高校院所和企业建设一批开放实验室,在市大仪网共享科技资源,开展标准化服务。扩大对大型科研仪器用户的补贴范围和金额,重点加大对创新活动中使用检测资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以需求带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展开放服务。
  • 简化科研仪器采购管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对他们的成长给予更多关爱帮助 确定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更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持续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会议指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更大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培育新动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迈向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确定,一是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将直接费用中多数科目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年使用,最终结余资金可按规定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二是大幅提高人员费比例。增加间接费用比重,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占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最高可从原来的5%提高到20%。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及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三是差旅会议管理不简单比照机关和公务员。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研究制定差旅费管理办法,确定业务性会议规模和开支标准等。四是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对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可自行采购和选择评审专家。对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五是合理扩大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建项目自主权,简化用地、环评等手续,对利用自有资金、不申请政府投资的项目由审批改为备案。同时,要落实和研究完善股权激励政策,建立科研财务助理等制度,精简各类检查评审。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完善内控机制,确保接得住、管得好,营造更好科研环境。  会议指出,取消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去产能中人员转岗创造便利条件。在近两年已分五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基础上,会议决定,再取消招标师、物业管理师、市场管理员、插花员等47项职业资格。至此,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总量比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已减少50%以上。下一步要在继续取消职业资格的同时,公布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清单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清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
  • 贵州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 2887台仪器实现共享
    p   近日,从贵州省科技厅资配处获悉,贵州积极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建立了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省级网络管理平台和省级在线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了仪器开放共享的激励、约束、评估、考核制度,实现1740条服务项目、2887台(套)仪器设备“共享”。 /p p   截至2017年5月,大型科研仪器省级网络管理平台已有195家机构入驻,共有1740条服务项目、2887台(套)仪器设备。其中,仪器原值在20万以上的有2196台(套)、原值在50万以上的有917台(套)。仪器设备涉及生物医药、食品安全、交通勘察、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农产品、能源、矿产、环保、医疗器械等众多行业和领域。 /p p   据介绍,目前已有28家仪器管理单位确认建设本单位在线服务平台,49家仪器管理单位通过整合后将建立23个在线服务平台。同时,针对仪器数量少的仪器管理单位,省级在线服务平台以会员制的方式吸收了50余家管理单位统一对外开放共享。 /p
  • 国务院:简化科研仪器采购管理,对进口仪器实行备案制
    p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对他们的成长给予更多关爱帮助 确定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更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持续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p p   会议指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更大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培育新动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迈向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p p   会议确定,一是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将直接费用中多数科目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年使用,最终结余资金可按规定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二是大幅提高人员费比例。增加间接费用比重,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占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最高可从原来的5%提高到20%。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及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三是差旅会议管理不简单比照机关和公务员。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研究制定差旅费管理办法,确定业务性会议规模和开支标准等。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四是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对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可自行采购和选择评审专家。对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 /strong /span 五是合理扩大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建项目自主权,简化用地、环评等手续,对利用自有资金、不申请政府投资的项目由审批改为备案。同时,要落实和研究完善股权激励政策,建立科研财务助理等制度,精简各类检查评审。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完善内控机制,确保接得住、管得好,营造更好科研环境。 /p p   会议指出,取消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去产能中人员转岗创造便利条件。在近两年已分五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基础上,会议决定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再取消招标师、 /span 物业管理师、市场管理员、插花员等47项职业资格。至此,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总量比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已减少50%以上。下一步要在继续取消职业资格的同时,公布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清单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清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 /p p & nbsp /p
  • 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推出科研仪器自主创新成果推广专栏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科研仪器项目支持引导下,我国科研仪器自主创新取得积极进展,产生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产仪器品牌,部分国产仪器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知名品牌同类仪器的水平。为积极促进国产仪器在高校和院所的推广应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联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等有关单位遴选了一批应用情况较好、用户认可度较高的国产仪器,在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设立科研仪器自主创新成果推广专栏进行宣传展示。目前,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展示的国产仪器包括光谱仪器、色谱仪器、质谱仪器、波谱仪器、X射线仪器、电子光学仪器、生化分离分析仪器、显微镜及图形分析仪器、影像诊断仪器等9个类别的30款产品。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用户可以详细了解仪器功能、技术指标、应用领域、在高校院所的应用案例以及支撑科技创新的成果等信息,在购置仪器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后续将有更多国产仪器通过此专栏推介给科研人员。 科研仪器自主创新成果推广专栏首页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是科技部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要求建设的集仪器展示、在线服务、评价考核、资源调查、购置评议等功能为一体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门户系统,目前全国30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1万台(套)5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已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开放共享。3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20多个省级仪器共享平台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对接,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互联互通以及统一共享服务。 (来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 陕西省: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 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实施意见》提出要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支持方式和改进科研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   其中,在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方面,《实施意见》提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要优化和完善内部管理规定,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可不进行招标投标程序。项目承担单位依法向财政部门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或调整政府采购预算的,财政部门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符合要求的申请项目,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原则上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调整政府采购预算原则上自收到调整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单位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省财政厅负责落实)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精神,更好服务和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   (一)简化预算编制。进一步精简合并预算编制科目,按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三大类编制直接费用预算。直接费用中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外,其他费用只提供基本测算说明,不需要提供明细。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基本测算说明”模板,明确基本测算范围。计算类仪   器设备和软件工具可在设备费科目列支。合并项目评审和预算评审,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评审时同步开展预算评审。预算评审工作重点是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不得将预算编制细致程度作为评审预算的因素。(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落实)   (二)下放预算调剂权。设备费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不再由项目管理部门审批其预算调增。项目承担单位要统筹考虑现有设备配置情况、科研项目实际需求等,及时办理调剂手续。除设备费外的其他费用调剂权全部由项目承担单位下放给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自主安排。(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三)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在原有包干制试点基础上,对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的全部项目,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中的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创新团队项目、青年科技新星项目及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不再编制项目预算,不设置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比例限制。其他省级财政资助的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也应根据实际需要推行经费包干制。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主体,在承诺遵守科研伦理道德和作风学风诚信要求、经费全部用于与本项目研究工作相关支出的基础上,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自主决定项目经费使用。探索在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开展经费包干制试点。(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省财政厅、单位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   (四)合理确定经费拨付计划。省科技重大专项依据合同约定的“里程碑”时间、交付物、考核指标、考核方式等情况,分年度按进度及时拨付财政资金。其他省级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可由项目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特点、研究进度、资金需求、绩效目标等采取一次性拨付或按进度拨付方式。首笔资金拨付比例要充分尊重项目负责人意见,切实保障科研活动需要。(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落实)   (五)加快经费拨付进度。省财政厅、项目管理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部门预算批复前预拨科研经费。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经费拨付与项目立项的衔接,在项目任务书签订后30日内,将经费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应在7个工作日内通知项目负责人。项目牵头单位要根据项目负责人意见,及时将经费拨付至项目参与单位。(省财政厅、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六)改进结余资金管理。项目在合同执行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后,结余资金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完善内部管理规定,将结余资金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直接支出,优先考虑原项目团队科研需求,并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健全结余资金盘活机制,加快资金使用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省财政厅、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三、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七)提高间接费用比例。间接费用按照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使用。其中,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的部分为不超过35%,100万元至500万元(含500万元)的部分为不超过30%,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部分为不超过25%,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为不超过20%;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等智力密集型项目,间接费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到不超过60%。项目承担单位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并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八)开展稳定支持科研经费提取奖励经费试点。省科学院可从稳定支持科研经费中提取不超过20%作为奖励经费,并探索完善科研项目资金激励引导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奖励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由省科学院自主决定,在单位内部公示。(省科学院负责落实)   (九)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项目聘用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根据其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其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等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落实)   (十)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工资总额)。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结合本单位发展阶段、类型定位、承担任务、人才结构、所在地区、现有绩效工资实际发放水平(主要依据上年度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数据或企业工资总额清算数据确定)、财务状况特别是财政科研项目可用于支出人员绩效的间接费用等实际情况,向主管部门提出动态调整绩效工资(工资总额)水平申请,主管部门综合考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保障基础研究人员稳定工资收入、调控不同单位(岗位、学科)收入差距等因素审核后,按照现行程序进行核定(核准)。分配绩效工资时,要向承担科研任务较多、成效突出的科研人员倾斜。探索对急需紧缺、业内认可、业绩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单位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十一)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各单位要落实《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相关规定,对持有的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进行转化。省属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实施转化的,将不低于90%的转化收益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科技成果2年内未转化的,采取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实施转化,将不低于80%转化净收益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剩余部分留归项目承担单位用于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作为核定下一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试点,激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四、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   (十二)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工作需要为项目配备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在预决算编制、经费报销、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财务助理所需人力成本费用(含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可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情况通过科研项目经费等渠道统筹解决。(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十三)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项目承担单位因科研活动实际需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参加由其主办的会议等,对确需负担的城市间交通费、国际旅费,可在会议费等费用中报销。允许项目承担单位在完善内部管理规定基础上对国内差旅费中的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和住宿费实行包干制。积极跟进国家电子入账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推广工作,推动科研经费报销数字化、无纸化。(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单位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十四)简化科研项目验收结题财务管理。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在项目实施期末实行一次性综合绩效评价。完善项目验收结题评价操作指南,细化明确预算调剂、设备管理、人员费用等财务、会计、审计方面具体要求。选择部分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创新绩效显著、科研诚信状况良好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作为试点单位,由其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决算报表作为结题依据,取消科研项目结题财务审计。试点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对经费决算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项目管理部门适时组织抽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落实)   (十五)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要优化和完善内部管理规定,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可不进行招标投标程序。项目承担单位依法向财政部门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或调整政府采购预算的,财政部门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符合要求的申请项目,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原则上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调整政府采购预算原则上自收到调整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单位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省财政厅负责落实)   (十六)改进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方式。对为完成科研项目任务目标、从科研经费中列支费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不编制为“三公”经费预算,不纳入“三公”经费统计范围,不受零增长要求限制。(单位主管部门、省财政厅负责落实)   五、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支持方式   (十七)拓展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渠道。省级财政将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继续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投入机制,发挥财政经费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发挥金融资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信贷事业部、科技金融中心,支持各市(区)设立科技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吸引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优化科技创新类引导基金使用,通过进一步提高出资比例,加大让利幅度,建立容错机制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重点围绕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中心,加快发起设立一批种子、天使基金,推动更多具有重大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拓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渠道,通过设立企业联合基金,探索设立省市联合基金等方式,促进基础研究与需求导向良性互动。(省财政厅、省科技厅、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保监局、陕西证监局等负责落实)   (十八)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围绕我省重大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及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前瞻技术领域,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龙头企业、平台组织深度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共同推荐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物担任该领域技术总师,牵头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负责把控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主持编制实施方案,分配项目资金,指导项目具体实施。探索采取专业机构评估、同行评议等方式进行“里程碑”式管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十九)创新新型研发机构多元化支持机制。鼓励技术团队控股,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探索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的混合所有制组建模式,综合运用后补助、双向补贴、创投引导等方式,引导产业孵化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形成市场驱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机整体。(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指导)   六、改进科研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   (二十)健全科研绩效管理机制。项目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绩效导向,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加强分类绩效评价,对自由探索型、任务导向型等不同类型科研项目,健全差异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调整、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项目承担单位要切实加强绩效管理,健全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引导科研资源向优秀人才和团队倾斜,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二十一)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检查。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与日常监督的贯通协调,增强监督合力,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实行随机抽查、检查,推进监督检查数据汇交共享和结果互认。减少过程检查,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项目承担单位要动态监管经费使用并实时预警提醒,确保经费合理规范使用;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管理,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追责和惩戒。制定相关负面清单,明确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禁止性行为,有关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和负面清单进行检查、评审、验收、审计,对尽职无过错科研人员免予问责。在符合本意见及其他财政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单位内部制定的管理规定也可作为审计检查依据。(省审计厅、省财政厅、项目管理部门、单位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七、组织实施   (二十二)及时清理修改相关规定。有关部门要聚焦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快清理修改与党中央、国务院及我省有关文件精神不符的部门规定和办法,科技主管部门牵头做好督促落实工作。财政部门落实好预算管理权下放、结余资金使用管理、科研仪器采购等方面管理规定,修订完善资金管理办法,优化财政云系统设置。项目承担单位要落实好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权责一致的要求,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科研自主权接得住、管得好。(有关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落实)   (二十三)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力度。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以及开设专栏等多种方式,加强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宣传解读,提高社会知晓度。同时,加大对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科研财务助理、审计人员等的专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经办服务能力水平。(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二十四)强化政策落实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加强跟踪指导,适时组织开展对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要适时对有关试点政策举措进行总结评估,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省财政厅、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省财政厅、省级社科类科研项目主管部门要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参照本意见尽快修订省级社科类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各市(区)根据实际参照本意见改革完善本地区财政科研经费管理。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此前相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依本意见执行。
  • 信阳学院首批科研仪器设备顺利入驻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
    为实现重要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地方企事业单位科研创新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在河南省科技厅、信阳市科技局的热情支持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推动下,信阳学院理工学院和资产处、财务处、科研处及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密切配合,顺利完成首批27台精密科研仪器入驻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工作。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是在河南省科技厅、财政厅的支持和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的集科研仪器展示、共享、检测、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实现科研设施仪器资源的开放共享,为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有全省加盟单位657家,共享仪器设备数量8941台/套。信阳学院本批入驻平台设备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汽车发动机综合测试仪、生物化学发光仪和3D打印机等,从一个重要侧面显示了学校办学硬实力。近年来,集团董事会、学校理事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在构建完善大量教学实验室的同时,着力建设了分析测试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云会计与智能财务共享实验室、BIM实训中心、摄影摄像实验室、数字化语音实验室、模拟法庭、数学建模实验室、高端琴房、泥塑与陶艺实验室、脑电实验室、信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馆等兼具教学科研功能、能够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实验实训室,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受到了校内外专家和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信阳学院此次科研仪器设备入驻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既满足了社会需求,也拓展了自身教学科研平台,具有里程牌意义。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增进与信阳市乃至周边相关生产研发单位的交流,扩展合作渠道,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助推学校转型发展,为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添砖加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鼓励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
    2022年1月19—2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在京召开2021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中期检查暨结题验收会议。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化学科学部主任杨学明院士和财务局局长张香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研究员主持开幕式。计划与政策局、财务局和化学科学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谢心澄副主任指出,原创性仪器及其核心部件的成功研制可为创新性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建议仪器项目评审重点考察项目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研究思路的新颖性、技术方案的独特性、仪器指标是否达到研制计划,以及对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拓科学领域和促进学科发展发挥的作用等。谢心澄副主任强调,仪器研制项目的结题,并不代表项目研究的结束,而是研制仪器发挥作用的开始,各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后期管理,注重仪器的开放和共享,为探索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需求夯实技术基础。  杨学明主任强调,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是科学基金重要的项目类型,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以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中国化学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开创性、引领性、突破性的研究工作仍不够,仪器研制方法和手段等仍存在瓶颈,离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的“原创、需求、交叉、融通”的改革理念尚有差距。他希望与会专家多提宝贵意见,推动项目未来几年取得更高水平的成果。  张香平局长解读了2021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7号)两份文件中的重点内容和有关政策。她强调,根据相关要求,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在实施中期及资助期满后,将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检查或验收,重点考察经费使用是否遵循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经费支出是否规范,相关手续是否齐全等。  杨俊林常务副主任强调,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应以科学目标为导向,以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为驱动,重点关注项目的科学性。按照《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仪器项目中期及结题将分别对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结题项目还需对项目档案资料进行审核,旨在规范仪器项目管理程序。依托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国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要求,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档案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  2016年度和2018年度获资助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负责人和主要合作者在线上进行了汇报交流。项目评审专家、财务评审专家和档案管理专家分别对各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档案建立情况等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至项目组,以便后续研究及时调整。  在与会人员共同努力下,化学科学部圆满完成了2016年度和2018年度资助“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的结题验收和中期检查任务。
  •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走出深闺”—— “沉睡”仪器变创新利器
    我国全部仪器设备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一边是大量被闲置的仪器设备资源,一边是企业等创新主体日益迫切的使用需求,这种失衡越来越成为制约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 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业界普遍认为,此举将推动不少拥有大量科研设施与仪器的研究机构&ldquo 开门迎客&rdquo ,也会加快研究机构开展开放共享实践的步伐。当&ldquo 沉睡&rdquo 仪器成为创新利器,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据统计,我国全部仪器设备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一边是大量被闲置的仪器设备资源,一边是企业等创新主体日益迫切的使用需求,这种失衡越来越成为制约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 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导航事业部经理张勇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他们经常会选择一些有资质的科研机构,利用其大型仪器做分析检测。但张勇也坦言,如果有更多的机构能够开放仪器设备,企业在研发上的成本肯定会降低不少。 要充分实现开放,满足企业等用户需求,必须有激励引导机制作保障。《意见》提出,对于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效果好、用户评价高的管理单位,会根据评价考核结果和相关要求,实行&ldquo 后补助&rdquo 。而对于不按规定如实上报科研设施与仪器数据、不按规定公开开放与利用信息、开放效果差、使用效率低的管理单位,将采取网上通报,限期整改,以及停止管理单位新购仪器设备、在申报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时不准购置仪器设备等方式予以约束。 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是北京高校中较早成立的专业服务机构。该公司总经理刘亚东对《意见》提出的&ldquo 制度推动&rdquo 和&ldquo 分类管理&rdquo 感触颇深:&ldquo 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以前也提了很多次,但多是一种引导和鼓励。这次专门提出&lsquo 制度推动&rsquo ,说明国家在这方面顶层设计的强化。&lsquo 分类管理&rsquo 的思路也特别好,因为不同单位拥有的仪器设备不一样,用户需要的仪器设备也不一样,如果用一种方式来涵盖所有,只能造成&lsquo 一把钥匙难开多把锁&rsquo 。&rdquo 《意见》中多次出现&ldquo 评价&rdquo 一词,提出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评价体系。深耕技术市场多年的科易网董事长林国海对此表示,&ldquo 评价&rdquo 体现了《意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导向,但这种评价必须是基于市场的动态评价。&ldquo 比如,我们在淘宝买东西,因为有有效的支付渠道,用户才会有动力根据产品质量和服务作评价。而在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方面,又该如何建立动态评价机制,确实需要探索。&rdquo 林国海说。 《意见》提出搭建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科研设施与仪器配置、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的全链条有机衔接。林国海认为,要实现这种有机衔接的网络管理平台,最好要有市场化的运营主体来不断创新服务,提升平台功能,政府可根据需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保障平台的公益性。同时,也有必要对平台上的服务进行切割,将公益服务和深度增值服务分开。 在刘亚东看来,要实现《意见》提出的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必须先实现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的开放。&ldquo 这些实验技术人员是否有意愿积极主动参与对外服务直接影响到设备开放服务的实效。学校如何能够调整原有的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制度,特别是利益分配机制和特定人员的奖励机制,支持实验室人员参与到企业合作中,是非常重要的。&rdquo 刘亚东说。
  • 四川:科研仪器“忙”起来 企业省钱又省时
    “成本不到以前的20%。”近日,四川梦之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伟向记者透露,该公司通过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平台(简称“大仪共享平台”)巴中分平台,完成中小学生课业簿册可迁移元素限量检测,成功斩获新订单。以往,类似检测需赴外地,耗时费钱。“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检测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随着四川省内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的进一步开放共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深切感受到,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更让他们有机会在更广泛领域进行科研攻关和产品验证,从而打开更大的市场。  开放共享 线上预约就可实现快速检测  作为大仪共享平台主任,过去几年,陈钢像个“寻宝人”一样,辗转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挖掘那些被关在实验室里的科研仪器。他深知,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购买大批价值动辄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高端仪器设备,不经济也不实际。而承担过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实验室,往往因项目需求购置了大型仪器设备。这些“宝贝”,正是众多企业所迫切需求的。  “如果能通过开放共享形式,盘活这些资源,企业不必投大笔资金去购买设备,仪器所有方的机构也有所收益。”大仪共享平台相关负责人说,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不仅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还能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共建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组建专业的科学仪器设备服务机构,促进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的社会化服务。随后,四川发文鼓励管理单位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对外开放。  相关指导文件的连续出台,让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速度加快。在大仪共享平台,已汇聚300多家管理单位和4000多套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覆盖生物医药、环境检测、电子通信技术等60多个学科领域。  “企业只需在线上进行预约,就可以实现‘家门口’的快速检测。”大仪共享平台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便捷的操作流程:在网页上输入企业需求的关键词,就能查找到仪器设备相关信息、地理位置、服务价格、实验数据等信息。  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的开放,降低了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李学伟算了一笔账,如果到重庆等地找检测机构,算上加急处理、检测等费用,单次检测费用高达上万元;而通过大仪共享平台,单次检测服务费用不到2000元。  这一举措也有利于企业抢占市场。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桑苗介绍,几年前,公司通过大仪共享平台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达成核磁共振等技术服务合作,使测试周期从以前的一周缩短至三天。“这推动了我们的产品尽早上市,提升市场占有率。”桑苗说。  创新机制 提升共享意愿和效能  加强平台建设,只是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的第一步,如何做好运营、推广工作,同样重要。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本质是为企业提供复杂、非标准化的服务,仪器很重要,操作实验的人更重要。”大仪共享平台工作人员坦言,这需要科研人员在本单位任务外,额外付出大量心血。“因此,激励机制十分重要。”  2018年印发的《四川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开放共享相关主体的责任和重点任务。此后,四川又相继制定评价考核等制度,在开放共享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制度予以激励和保障。  奖罚并重激发共享效能。近日,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023年度考核结果公示,共涉及29家管理单位,其中6家单位考核结果为“优秀”,8家单位考核结果为“良好”。  “考核不仅为了看做得好不好,更要以此为抓手,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共享。”科技厅实验室与创新平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评价考核结果,将对评价考核等级为“优秀”和“良好”的单位进行补贴,提升共享服务质量。  除了提升管理机构的共享意愿和效能,还要加大平台的宣传力度,助力更多民营企业享受共享服务。近年来,大仪共享平台积极开展“助企兴园”活动,联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国产科学仪器进高校系列活动,促进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此外,科技厅还推出“科技创新券”等模式,鼓励研发企业使用创新券获得科研设施设备共享等服务。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释放更多活力。
  • 科研仪器采购改革“搅动一池春水”
    “放管服”持续向纵深推进,科研工作者频频收到“福音”。而政府工作报告一句“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更是让科研工作者直呼“暖心”。  近年来,国家频频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科研经费管理“松绑”尤其是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放开自主权,牵动着全国科研工作者的神经,也使得“科研经费管理”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门话题。  一颗“定心丸”  “我分管科研工作,对于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有太多感触。”两会期间,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在接受《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科研经费管太死”的问题,曾困扰他多年。  数十年的农业研究,少不了和各种科研仪器打交道,在夏涛看来,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太死”不利于解放生产力。因此,他曾在多个场合呼吁给科研经费管理“松松绑”,“应该增加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中的自主权。”  就在去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将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权限下放到了一线科研工作者手中。  和夏涛一样,全国政协委员王向朝也对科研经费“松绑”感触颇深。在谈及政府工作报告“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时,他直言,这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是福音。“报告提出‘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给科技人员吃了定心丸,解决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可以心无旁骛搞科研。相信这些好的政策一定可以很好落实,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我国科技进步。”  “采购周期没那么长了,科研工作者组织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时间的灵活度加大了。”当被问及政策落地带来哪些变化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周玉梅脱口而出。  记者了解到,继中央高校及科研院所下放科研设备采购自主权后,安徽、福建、广西、重庆等地也陆续出台相应政策,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下放科研采购自主权。  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看来,顶层设计虽好,但在落地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关于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最后一句话是‘各地区可参照本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因为不是强制规定,所以很多省市至今也没有结合文件精神出台相应的政策。”胡刚告诉记者,省属高校同样承担了很多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也亟待“松绑”。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大家总有一种误区,觉得科研经费的自主权一旦下放,科研人员就会乱花钱。”周玉梅委员认为,公众需要转变一下观念。“法人机构运行有其规章制度。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今时不同往日,已经很完善了。国家也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科研机构也加强了内部管理,包括各级审计的加强——重大项目实施后每个项目都有财务审计。”  “一放就乱的情况很难再发生,现在各个单位都在加强内控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希望能和国家相关制度衔接,真正把国家担心的事情给解决了。”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刘永看来,任何事情都并不是绝对的。“科研经费管理也不是放的越宽越好。经容易被念歪,放太宽会也造成混乱。不过作为一个管理者我并不过分担心,因为目前追责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因此,对于科研经费‘松绑’,我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诸如《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推进内控机制建设 扎紧廉政风险制度“笼子”》等报道几乎天天见诸各大媒体。记者注意到,2016年,“973计划”“863计划”等名词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据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改过去由部委管理具体项目的做法,转而委托7家专业机构负责从受理评审到验收的全流程管理。  经过多年的内控建设,加之不断完善的国资及财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运动员”和“裁判员”真的已经彻底分开?对此,一些委员还是持谨慎态度。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高抒在3月6日的小组讨论会上,就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提三点建议:一是守住底线,不能将经费化公为私。二是应把审计的重点放在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上,而不是简单地对照预算和决算。三是进行后评估工作,帮助科研人员把项目管理做好,包括预算的合理性。经费和项目管理的主导方应是科研人员,上级只起检查、监督和指导作用,否则就会“一收就死,一放就乱”。  扶上马,送一程  在科研经费中,科研仪器的采购支出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事实上,我国科研仪器市场长期以来为进口仪器占据。“2014年,我国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的贸易逆差高达177亿美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仪器仪表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拉动相关经济产值却达66%。”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在小组会上列举出的一组数字。在徐涛委员看来,在国内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政府采购理应成为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拉动我国科研仪器装备产业发展的“第四驾马车”,“将国产设备扶上马送一程”。  对当前国产科研仪器装备产业发展不够,进口科研仪器占比大的现状,徐涛委员提出四点具体建议:一是出台相关政策,细化国产科研仪器装备优先采购操作办法 二是发挥政府采购导向性作用,扩大国产科研仪器装备的采购规模 三是重视科研仪器装备研发在创新链和应用链上的布局,扶持一批国产科研仪器装备企业创新发展 四是建立对自主创新仪器装备的科学定价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和徐涛委员同样关注国产科研仪器设备发展困境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府采购活动里面,有要求支持国产自主创新产品。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经费比较充足,宁愿买进口国外品牌,对中国品牌不够关注不够重视。李朋德表示,应该要更相信中国品牌,培植自己的品牌,多支持中国品牌,“中国也是有好多很好的品牌,只有支持才能越做越好。”
  • 6000万 重庆医大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启动
    5月5日,由重庆医科大学牵头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球形聚焦集声系统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目将获得6000万元的国家资助,是迄今为止重庆市获资助额度最高的基础研究类项目。   去年初,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用于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这一新专项对项目创新、人才队伍、平台建设、项目管理等要求极高,涉及学科门类跨度也很大。   “球形聚焦集声系统研究”项目将通过开展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为声学、医学、化学、材料科学等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工具和方法,通过推动资源共享,有望大幅提高我国超声医学乃至声学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   “王智彪教授领导的海扶团队在超声治疗原理及其设备研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和人才优势。”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雷寒介绍,通过不懈努力,团队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科研设备,获得了国家973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诸多科技荣誉。   此次全国获得首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资助的高校仅有北京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2所。这表明科研“渝军团”已成功跻身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的“国家队”。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2011年资助5.7亿
    以“工具”突破引领原始创新   ——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   资助总经费超过5.7亿元的“新一代超强超短激光综合实验装置”、“光电融合超分辨生物显微成像系统”等9个项目将于2012年正式启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在设立伊始就抛出了重磅大单。   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看来,这个专项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其资助经费体量的巨大。   期待自主仪器开拓科学疆土   “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靠科研仪器的进步,特别是基于新原理的新型科研仪器的创新性发展。”陈宜瑜指出,“可以说,科学仪器的进展代表着科学前沿的方向,科学仪器的创新既是科技创新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陈宜瑜说:“实际上,真正有望做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依靠有自己特点的先进科研仪器,特别需要那些运用到许多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自主研发仪器。”   但是,这样的仪器并没有现成产品可买,即使有类似的,也需要买回来再升级改造和进行系统集成。显然,如果不重视仪器研发,在实验手段这个环节上就轻易地输掉了关键一局。   当前,我国科学发展已进入到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科研仪器设备研制水平成为制约我国基础研究国际地位的重要环节。在国际较量面前,不能寄希望于用别人开发的仪器设备开拓新疆土”。陈宜瑜对此报以殷切希望。   重大仪器专项之“大”不在体量   正是由于科研仪器的重要性,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等部门此前都有专项经费对新型科研仪器进行资助。不过,面向科研的原创性仪器资助与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另外,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制是以前沿科学家为主体、与信息技术等交叉才能得以成功的高层次科研活动,需要较强的科学、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积累,陈宜瑜认为,我国在这样一支高层次队伍建设上还有欠缺。   经费与技术上的两大瓶颈,导致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原创仪器仍属稀缺物品。   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应运而生。陈宜瑜指出:“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在科学上有重大突破的科研仪器都由大规模经费资助而产生。大量的突破常常是资助规模不大,但原始创新思想突出,一些原理上貌似简单的原创性科研仪器开拓出大片研究领域的例子比比皆是。”   陈宜瑜强调,不能一味追求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在体量方面的“重大”,而是要强调其科学意义和科学目标的“重大”。   量身定制的全方位管理制度   2012年,重大仪器专项采取部门限额推荐立项建议和自由申请两种模式受理申请。其中,自由申请项目资助计划为2亿元,单项资助强度不超过1000万元/项 项目推荐部门为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国防科工局。实施方案还特别要求严格控制经费额度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申请。   陈宜瑜指出,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制具有强烈的探索性和高风险,要鼓励科学家以勇于探索的精神,推动科研仪器创新研制,同时,要有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   不过,容许失败并不意味着放松管理。基金委为该专项量身打造了一套严格的遴选和评审制度,除了要考查项目对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者本身的积累及其团队状态,还要考查仪器设备研制与国家重大科研需求的关系,以及设计方案本身的创新性,如原理性创新、独到的设计思想等等。   并且,要对项目的实质性内容进行甄别,严格审查立项建议的核心内容,避免打包、拼盘和重复立项,避免穿衣戴帽型的包装项目,同时保证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我们不要求最后研制出的科研仪器成为一个型号、一个系列的产品,而是希望科学家以原创性的工具取得原创性的科学突破、用科学目标引导下的科研工具变革获得重要的科学突破。”陈宜瑜说。
  • 2014基金委投4.5亿资助重大科研仪器研制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项目)2014年项目指南中指出,2014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项目)资助计划为4.5亿元,项目申请经费不得超过1 0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一般为5年。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项目)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原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以全面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   2014年度,原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并入该项目。   2013年度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共资助50项,资助经费1.5 亿元 平均资助强度为300万元/项,资助率为10.42%。   2013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自由申请项目共受理申请247项,资助40项,资助经费3亿元 平均资助强度为750万元/项,平均资助率为16.20%。   2014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项目)资助计划为4.5亿元,项目申请经费不得超过1 0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一般为5年。   一、资助范围   (1)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2)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或集成创新,用于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验证新原理、获取新数据的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3)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颖科学仪器和部件的研制。   二、申请条件   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内从事研究、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所列的科学技术人员不得申请。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本《指南》,不符合本《指南》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2)申请书中的起始年月一律填写2015年1月1日 终止年月按照资助期限的要求一律填写201*年12月。   (3)本类型项目采用在线撰写申请书方式,资助类别选择&ldquo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rdquo ,亚类说明选择&ldquo 自由申请&rdquo 申请书的报告正文应当按照申请书所附正文提纲撰写 如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项目相关的科学基金其他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须在报告正文的&ldquo 研究基础&rdquo 部分列出并详述其中的区别与联系。   (4)2014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项目)申请书由自然科学基金委集中接收,依托单位应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电子申请书和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   (5)请申请人根据仪器研制的实际需要,客观、实事求是地申请研究经费,如评审专家认定申请经费超过实际需求的30%,将不予资助。   四、科学基金仪器类项目限项规定   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总数限1项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项目获得资助后,在结题前项目负责人不得再申请其他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除外)。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