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协改革

仪器信息网科协改革专题为您整合科协改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协改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协改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协改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协改革话题讨论。

科协改革相关的资讯

  • 新政解读:科协改革将释放哪些福利?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科技工作者与科协组织联系不亲、不紧的问题,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作为群众团体组织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中国科协的改革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这项涉及7000多万科技工作者的大工程将会带来哪些福音?未来的科协组织又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迸发出怎样的强劲活力? 记者就此次改革采访了中国科协的有关负责人。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去除“四化”: span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阻断一切脱离可能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方案》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深化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所属学会发展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基层科技人员享受学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学术交流、期刊和论文服务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在有些社团中,并不是多数人都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往往变成了理事长带着一个小圈子自己搞活动,在服务方面要求非常好的品质,这就是贵族化。”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苏小军如是说。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而娱乐化就是把学术研究这件很严肃的事搞得变了味。“有些社团把组织学术会议变成了吃喝玩乐,没有承担起社团应尽的责任,觉得有钱就够了。”苏小军说。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关于‘四化’问题,科技界也存在这些现象,但并不是主流。”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王挺表示,此次去除“四化”,就是要防止学会和中国科协整体组织脱离科技工作者,要通过改革减少或阻断这方面的一切可能。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从科学层面吸引高层次专家是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学会一定要普惠,要服务所有科技工作者,不能光搞小众俱乐部。”苏小军强调,中国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学会需要更强、更专、更有活力、更接地气。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人才工程:给“青椒”一个平台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为引导、支持全国学会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培养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中国科协于2015年启动实施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作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入选者,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助理教授崔鹏在整个选拔过程中,却始终是一个被“蒙在鼓里”的人。“与很多人才计划不同,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的候选人资格并不是由科研工作者自己申报,而是由所在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进行推荐,有点类似于发表论文时的同行评议。”崔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得知消息后,崔鹏激动不已。这意味着未来三年中,他将获得每年15万元的稳定资助。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让崔鹏感到激动的不只是钱,还有人才工程的严格定位。“第一,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计划针对的是小人物 第二,这个工程名字叫托举工程,作为一个科研工作小人物很渴望被托举。”崔鹏的这段话道出了无数“青椒”的心声。 “其实,像我这样的科研小人物很多,我们也有热情和愿望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作出一些贡献。”但令崔鹏郁闷的是,尽管有目标,起点也很清楚,但具体的成长路径很模糊,因为对“青椒”而言,很多政策计划的匹配是欠缺的。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恰恰弥补了这样一个空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每年将选拔200名左右32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予以连续3年的稳定支持。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创新驱动:走近寻常企业家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方案》提出,中国科协将探索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学会助力创新发展。支持学会和地方科协积极参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及时总结创新驱动示范市的成功经验,引导学会创新资源融入产业链,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这段表述,引起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的关注。“学会在推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郑南宁认为,学会的优势在于会聚了众多学科的科技人员,不仅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包括企业。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如何集中学科优势,为创新驱动精准助力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郑南宁引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 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一书中的观点指出,19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的繁荣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的腾飞,归根结底是草根阶层的创新。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在他看来,科协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也必须面向基层、面向中国的草根阶层。“只有让大众创新在中国大地形成燎原之火,中国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2014年10月以来,郑南宁所在的中国自动化学会先后组织了上百位专家学者深入到18个中小城市的90多家企业实地调研,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从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对于创新充满热情,而且非常渴望和我们的专家学者结成对子。”郑南宁说。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然而,“如果我们学会中的专家教授整天都在高墙深院里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那学会还怎么克服‘四化’问题,创新驱动发展又从何谈起?”郑南宁表示,《方案》提出要把学术研究和创新驱动战略结合起来是非常正确的。“我们要为企业雪中送炭,而不是只专注于阳春白雪,不能把学会办成只强调学术研究的高墙深院。” /p p br/ /p
  •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科研改革绝不能放弃对自身力量的信仰
    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的开幕式上,坦承我国当前科学体制存在一些弊端,并专门援引了施一公、饶毅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说,“近年来中国的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由于研究经费的分配中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创新的步伐,他们认为必须打破研究资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的科研文化,研究资金必须以学术能力的优劣为基础进行分配,而不再依靠私人关系。”   韩启德的讲话,是中国科技界高层对这篇被众多科学家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的首次公开回应。   今年9月,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教授联合撰写的关于我国研究经费分配和科研文化问题的文章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详情请见《施一公饶毅联合为杂志撰写社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该文直指中国科技界的“潜规则”,“每个人都很清楚: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   事实上,饶毅教授也曾在博客上披露,他本人回国后也曾遭遇“闷棍”,几次科研经费申请被刷下。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此前,他曾任该校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和饶毅教授一样,施一公回国前也是美国一家知名高校讲席教授,并获得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授予的1000万美元研究经费。两人的回国一直被视为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这篇文章还提出,“这种潜规则文化甚至渗透到那些刚从海外归国学者的意识中:他们很快适应局部环境,并传承和发扬不健康的文化。”   这和饶毅自身的遭遇也很吻合。饶毅教授在博客中写道,国内成长起来的科研人员比海归科学家更按国际标准行事。在支持他的组里面,有几个专家是国内成长起来的。不支持他的两个组里的专家,基本都是海归。   文章对改革的进程表达了忧虑,“面对这种现状,要作出改变并非易事,科技界内部有代表性的想法分为三类:现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拒绝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部分反对不健康文化的人,因为害怕失去未来获得基金的机会,选择了沉默 其他希望有所改变的人们则持‘等待和观望’的态度,而不愿承担改革可能失败的风险。”   “我认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1日的开幕式大会上,面对包括上百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数以千计的科技工作者,韩启德表示,要努力就体制、机制的改革着手,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同时我也认为中国科研体制的改进完善,需要所有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作为这个社会的知识精英,我们绝不能放弃对自身力量的信仰。”   韩启德呼吁,“如果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拒绝自欺欺人、麻木迎合,并尽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性地改变历史轨迹,那么我们当然能够创造历史。”   韩启德还表示,中国科协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科学共同体,应该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以建设性的态度,大力推动各项改革,使科研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科研成果的评价更加公正,同时严厉打击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为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干事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全社会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施一公教授接过了2010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证书。这一科技界殊荣共有3人获得,每人奖金100万元。   施一公教授在现场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听到韩老师的报告,很意外,很振奋。”   施一公介绍,文章发表后,受到多位高层领导重视,而这一次也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在公开场合予以回应。   在会场,施一公给远在北京的饶毅教授发去短信,很快得到回复,“好极了”。   1日晚,饶毅教授在回复中国青年报记者邮件中称,不少科学家在私下表示过同样意见,有些还更尖锐和深刻,但公开说的不多。目前已经获悉的是,针对《科学》杂志社论文章,国家有关领导正在敦促相关部门拿出具体改革措施。   “韩启德老师的支持,代表了中国一批正直科学家的意见,希望能推动科技体制改革。”饶毅教授说。
  • “四奖三推” 山东省科协不拘一格“荐”人才
    李登海,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共享“南袁北李”的美誉 山东大学医学院张运,我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虽然他们的成就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成功却有着共同的土壤,那就是山东科协开展的“四奖三推”工作。   二十年持之以恒 培育科技工作者成长的沃土   大力宣传表彰优秀科技人才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举措。山东科协努力打造评奖品牌,大力表彰举荐人才,联合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四奖三推”的评选、表彰、推荐工作。   1984年设立“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从1995年开始,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科协共同组织评选表彰,奖励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造就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到目前共评选8届,表彰447人,所有获奖者入选省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库。评选活动在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提高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地位、知名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获奖者李登海,2002年以来又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共享“南袁北李”的美誉。获奖者张运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度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从1988年开始,山东省人事厅、省科协共同表彰在工业、农业、科研、卫生、教育等领域做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到目前共评选6届,表彰1252人,并由省人事厅给予记二等功奖励。获奖者李术才入选了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奖者陈子江成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   从1997年开始,省委老干部局、省人事厅、省科协联合评选表彰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退而不休、再做贡献的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到目前评选3届,表彰298人。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激发了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为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再做贡献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从1999年开始,省人事厅、省科协联合表彰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共评选了3届,评出242个先进集体,244名先进个人,其中记二等功74人,记三等功170人。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了科协干部的积极性,对全省科协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省科协联合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遴选举荐全省优秀科技人才,共推荐“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106名,获奖41名。其中2009年山东省有6人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人数和获奖比例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27名,其中12名获得荣誉称号。向中国科协推荐第一届至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共20名,其中山东大学王小云教授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着眼发展大局 不断拓展举荐人才的新形式   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山东科协党组近年来不断探索表彰举荐人才新形式,以品牌活动为抓手,创新评选表彰载体,努力扩大社会效应。2009年,山东科协积极探索在校大学生、企业科协、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人才举荐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拓展发现人才的渠道。   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科技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如何引导他们提升科技素质、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发展热情,是新时期科协面临的新课题。山东科协创办了以“提高综合素质、举荐人才、促进就业创业”为主题的“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旨在在大学生与社会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培养举荐科技后备人才。山东科协拨款30万元作为活动的专项经费,2009年举办了首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科技节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刘伟、副省长黄胜亲自到场授旗和讲话,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充分体现了省领导对大学生人才的关心和重视。山东省内60余所高校的数万名学生参与到科技节中,直接参加各项竞赛活动的大学生达6000多名,国内9家知名企业参与和赞助本次活动。在物理科技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的几件作品被天津拓普公司直接购买,有1000余名大学生因为大赛成绩优秀被企业优先录用。大学生科技节已成为发掘学生潜能、举荐人才、整合社会资源、吸引各方关注的品牌活动。   新近实施的“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评选表彰,为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打造企业科协工作品牌。2009年山东科协联合山东省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厅、国资委共同开展了“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评选表彰活动,每年一届,每届评选10名,不重复表彰。五家单位联合成立评委会,组织专家初审、终审,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评选活动不仅打造了企业科协工作品牌,提升了科协工作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中的影响力,更彰显了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地位和作用。   2008年中组部确定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试点,山东省临沂市接收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2000名,占全国的1/10。临沂市科协会同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兼任科普员的通知》,聘任全市2000名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兼任科普员。大学生村官以此为平台开展工作,依靠科技增强了帮扶农户发展致富的能力,在服务农民致富中增强了与农民的感情,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带领群众依靠科技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山东省科协评选出了首批“山东省十佳大学生村官科普员”,向他们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出版了《大学生村官科普员风采录》,通过电视台、报纸给予大力宣传报道。(卢鑫 孔海生)
  • 投入1200万元建立新一轮学会改革试点体系
    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共同主办的全国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11月20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向媒体提供的信息显示,2006年以来,中国科协在民政部的支持下,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分类指导、面向未来的原则,共分两批先后支持一批全国学会开展改革创新工作,建立了新一轮学会改革创新试点项目体系,共投入经费1200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目前由中国科协业务主管的全国学会约占全国同类科技学术社团的80%,各级科协组织所属团体总量己占全国社团总数的25%,科协所属学会的工作在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007年,中国科协印发《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并联合民政部印发《科技类学术团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学会改革发展工作进行部署。科协所属学会的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己纳入民政部指导全国性学术团体创新发展工作的框架体系。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说,2006年以来,中国科协从全面改革、专项改革两个层面,通过设立38个学会试点项目,启动了新一轮试点工作,在会员管理服务、办事机构队伍建设、组织体制改革、承接社会职能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批内部管理规范、学术质量优良、服务效应明显、发展能力强劲、社会信誉良好的示范性学会应运而生。   目前,中国科协学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己取得一定进展:以中国计算机学会为代表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己初步按照现代社团发展模式,建立以会员为本的民主治理结构,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等方面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 以中国消防协会、中国照明学会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行业背景的试点学会在行业科技人才评价、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社团积极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职能、参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供案例 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力学会为代表的部分试点单位,积极研究和探索学会办事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和办法,在专职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激励、培训等方面建立了规章制度。
  • 中国科协发布23个学科发展报告
    23个学科的年度进展状况   为发挥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作为科学共同体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促进原始创新,中国科协从2006年起建立了学科发展研究及发布制度。   2011年,中国科协又组织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23个全国学会,分别对各自学科的发展状况开展分析研究,编辑出版了23卷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和1卷综合研究报告。总结近年来23个学科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最新进展,探讨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把握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   一、相关学科近年来的总体发展状况   (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瞄准前沿科技领域,充分发挥团队攻关、交叉融合、集群创新等科研优势,高度重视关系国家全局和战略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得以增强,在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空间科学、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如,随着人类空间活动日益频繁,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测成为国际重大科技竞争热点领域,近年来,我国在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遥感研究等领域均取得重大进展。以月球科学为例,“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测成果丰硕,探月工程正进入“落”的阶段,实施探月二期和三期工程、加紧载人登月成为重要任务 2012年2月6日,我国发布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月球全影像。该影像图总数据量约800GB,影像色彩一致,层次丰富,图像清晰,对深入研究月面细致形态和月球结构,对月球探测与开发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基础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国相关学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原创性重要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各主要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中均有重要建树,进一步扩大了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如,我国空间科学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空间物理学领域,我国实施的“地球双星计划”与欧空局(ESA)的“星簇计划(Cluster)”相配合,对地球空间形成“六点”探测,获得了多空间层次、多时空尺度的科学数据,取得了突破性的科学成就:提出了磁层亚暴“锋面”触发理论,发现了弓激波前太阳风中的“离子空洞”,观测到行星际磁场北向时地球向阳面磁层顶区重联的证据,发现了中性原子源的三维分布和极光图像。   (三)应用研究支撑效应显著   应用研究围绕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努力攻关,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更加密切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更加注重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尤其是在解决诸如农业科技、能源及资源、医药与健康、先进材料、环境生态等关系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技惠及民生等重大问题方面,正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完成了交流高频大电流国家基准的建立,主要解决了航空、航天、航海等装备所配置电子设备的交流高频大电流的溯源和现场校准问题 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互感器方案实现了交流高频大电流国家基准的建立,实现了交流大电流在1安培时直接溯源至自主研制的国家标准,量值传递过程仅为简单的4步,相比国际上的13步极大地降低了传递过程的不确定度积累 解决了国际上一直未能解决的电流引起电阻发热对误差影响的技术难题。   二、学科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一)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历史必然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及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愈来愈趋向综合化、复杂化,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跨学科的融合创新成为解决重大科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科与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本次发布的23个学科的进展情况看,许多重大科技新突破均源自于学科之间的综合交叉融合。例如,空间科学涉及到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气象学、大气科学、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测获得重要科技成果、“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三大基本技术,载人航天取得跨越式发展,为下一步建造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的空间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成果无一不是基于涉及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遥感研究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得益于众多学科的综合进步。   (二)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原始动力   重大科技研发成果可以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国计民生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而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又对科技与学科的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瞄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重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产业进步的结合,有助于找准和凝练重大科技课题,在解决诸如国家安全、能源资源、农业生产、医药健康、环境生态、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各学科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以此切实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例如,作物学领域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在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粮食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5.7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强化基础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战略关键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对于提升各学科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长远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相关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对学科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基因组学是进行生物遗传、生理、进化及病理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我国在黄瓜、白菜、马铃薯等蔬菜作物,人参、金蝉花等珍稀中药材,鹅、朱鹮、鲤鱼、石斑鱼等动物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园艺学领域,绘制了这些作物的全基因组精细图谱,将全基因组编码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解决了葫芦科植物染色体进化的难题,揭示了马铃薯自交衰退的基因组学基础,发现了薯块生长发育和抗性重要基因。   (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智力支撑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造就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团队,能够为学科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例如,空间科学领域众多突破性的科学成就都与创新人才团队密切相关。“双星与星簇计划” 通过对地球空间形成“六点”探测,获得了多空间层次、多时空尺度的科学数据,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与此相应,空间物理学研究团队因此荣获国际宇航科学院“2010年度杰出团队成就奖”,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对学科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三点启示:   (一)要重视超前研究学科发展演化规律   为促进学科自主创新、加速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学科发展规律的超前研究,在尊重学科发展演变延续性的基础上,强调学科发展的前瞻性,通过揭示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文化特征,确实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瞄准前沿,提前部署,提升学科顶层设计、战略谋划的能力,切实做好学科发展统筹规划,促进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使学科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部署更加清晰,构建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学科发展体系,有效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二)要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在解决科技发展前沿问题以及影响国家经济进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各类资源会以多种方式实现有机整合,在逐步交叉、渗透与集成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生长点,萌芽新学科。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自主创新的过程。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从而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重大的技术发明,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由此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要对知识体系深入分析以推进学科变革   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现有学科知识体系,明晰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强化交叉性知识的研究和积累,确定学科的对象、范畴和发挥作用的领域,重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使其内部结构更趋合理,文化特征更具特色,发展方向更加清晰,自身优势更加明显,从而推进学科理性发展和变革,强化推动新兴学科萌芽、促进优势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凝聚研究力量,在重点方向和关键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 中国科协年会特色:三大亮点铸就年会品牌
    150余名院士、6500名科技工作者、十大论坛、34个分会场、400项科普活动……一项项数字形成了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的一个个亮点。   十大论坛凸显地域特点   “为举办地服务”是中国科协年会的一项重要功能。本届年会在策划设计活动内容时,除考虑到年会本身的特点外,也充分考虑到重庆市地方特色,凸显年会实效。   本届年会的专题论坛选题紧密结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了精心设计,如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论坛、统筹城乡发展论坛、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论坛、重庆山地农业发展论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论坛等主题都是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并采取提前调研、智力合作、对口协作、建立院士工作站等多种方式,形成长效机制。   第十一届年会专题论坛按照“一个专题、一个团队、一项成果”的要求,分批组织专家到重庆市相关企业、区县作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提交专题论坛交流研讨,形成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报告。   9月9日上午,年会举办了“重庆市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组织院士专家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向有关党政领导建言献策,为有效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贡献。   400项活动摆开科普盛宴   科普活动充分体现“大科普”的年会定位,参加活动的单位规模、科技工作者人数均突破以往,11项系列科普活动也更加贴近公众,重庆市80余所学校、32个区县科协、7个市级学会和8家科普教育基地将组织开展400余项科普活动。在中国科协年会期间,重庆市民与众多科学家面对面,尽享科普盛宴。   年会期间邀请了院士专家深入校园、社区、企业、乡村等开展科普活动,并与青少年共同植树,形成“百名院士渝州行,千项活动齐纷呈,万名专家话科技”的大科普工作局面。   随着9月9日重庆科技馆开馆,“院士专家渝州行”、“大手拉小手”等一系列科普活动也拉开序幕。   五大国际分会场规模空前   第十一届年会的国际分会场数量由去年的2个扩大为5个,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6个国家的70多人报名参会。大会还特邀了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民间组织美国科学促进会代表团参会,希望能够通过年会的契机,进一步拓展与国际科技界的合作,力争把中国科协年会办成开放性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同时,此次年会制定了《中国科协年会学术交流优秀分会场评选表彰办法(试行)》,将首次开展优秀分会场评选,对先进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 科技部将联合26个部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第二届中国科技政策论坛24日在贵州大学举办。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将于25日开幕,作为为年会预热的重头活动之一,中国科技政策论坛在年会前一天举行,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政策”。   科技部发展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主任徐建国在论坛上表示,科技体制改革小组目前已成立。“这个领导小组设在科技部,我们要联系26个部门一起推动改革,最近已经把改革的任务进一步细化改革。要落实好242项具体措施,已经明清了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主题 确定了20项改革重点任务,试点示范先行。”   中国科技指标研究会理事长齐让从对科技指标数据的分析着手,提出了对科技政策的建议。他认为数据显示现在科技资源很多,但缺乏对这些数据的精确分析。如研发人员2012年已经达到321万人,他们的工作时间是否都用在研发上?研发经费2012年已经过一万亿、占GDP的1.97%,这里面有一些企业把本来不属于研发经费的研发成果应用费用也算进去了,实际研发经费很可能不足1万亿元。他建议先摸清家底,因为这对宏观决策十分重要。   齐让还建议减少“口袋”。他说现在科研经费从中央下来有很多“口袋”,研究一个方向的钱会交给几个部门,科技人员一次申请吃不饱,必须重复多头申请,导致从项目申报到验收花费大量时间。“可以把更多的经费给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一点自由探索。”   从2006年到2011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在全国科技经费支出总额中的比重基本不变,分别为百分之5.19、4.7、4.38、4.66、4.59、4.74。齐让为此建议加大基础研究比例:“我觉得我们现在技术储备太少。能不能每年基础研究加一个百分点?”   齐让建议让科技人员多一点精力搞研究:“往往对经费看得很重要,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不看重。”他说,由于在项目申报和筛选评估上耗去太多时间,目前我国研究人员往往只有1/3时间做研究。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在发言中建议,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对人的评价、对项目的评价要分开。“对人的评价中,要多发挥科技社团的作用。”他认为,过去在职称评价体系里,科技社团发挥的作用不够。
  •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天津开幕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9月21日在天津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出席开幕式。   刘延东指出,党中央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各领域科技迅猛发展,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和科学家。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延东强调,科技工作者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及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事业抱负、科技专长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紧密地联系起来,激发创造活力,勇攀科技高峰,作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新贡献。要围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突破核心关键瓶颈技术,积极建言献策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己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协同创新,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 主动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 大力弘扬创新文化,继承我国科技界的光荣传统,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遵循学术诚信,为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示范作用 积极培养举荐更多创新人才,推动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 全力支持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解决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宏伟事业中再立新功。   刘延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和支持科协工作,为科技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服务和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致开幕词。开幕式上颁发了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和“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和成果转化奖。开幕式后举行了大会特邀报告会。   本届年会以大科普、学科交叉和为举办地服务为宗旨,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科研、生产、教学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等2400余人,将围绕“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题开展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建言献策。
  •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在京开幕
    7月27日,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在京开幕,会议主题为“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共筑新发展格局”。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出席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致开幕词,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致欢迎词。开幕式由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主持。  万钢在致辞中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当好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界要胸怀“两个大局”,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科协组织要坚持守正创新,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要坚持开放、信任、合作,推动多边与双边国际合作相结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完善,高精尖产业集群助力创新要素集聚,希望北京继续大胆创新、发挥引领作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做好科技创新发展的“模范生”和“领头羊”。  陈吉宁在致辞中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中国科协年会在京举行,彰显了中国科协奋进新征程、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对北京科创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北京作为我国科创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探索科技创新模式,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加速聚集优秀科技人才,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协和国内外科技界、企业界等战略合作,共同为强化创新引领、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分别作了题为《新量子革命》《工程科技面向经济主战场建设世界一流工程》《发展生物育种,保障粮食安全》《疫苗研发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的主旨报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主持报告环节。  开幕式还设立了高端对话单元,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名誉理事长冲村宪树,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薛澜,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中国科协常委、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畅谈新时代科技共同体的使命担当。该环节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龚克主持。  据了解,本届年会设立了 “科技共同体担当新时代使命”“迈出‘科创中国’新步伐”“开启国际交流新模式”“注入创新发展新活力”四大系列25项专题活动,将进一步汇聚创新资源,为助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 喜报!第15届原创大赛12篇文章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案例
    第15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以下简称“第15届原创大赛”)是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大型网络征文活动。作为仪器信息网最大型线上活动,原创大赛秉承着“促进产业技术交流,提高仪器应用水平”的宗旨,为科学仪器行业的用户提供宽阔的交流机会和展示平台。第15届原创大赛活动页面:https://yc.instrument.com.cn/yc/2022/index第15届原创大赛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共同推进“科研仪器案例库”建设。凡符合要求的原创作品被推荐到“科研仪器案例库”,被案例库收录后,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授予“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证书”;被评为优秀案例后,由中国科协颁发"优秀科研仪器案例证书",助力参赛者评定职称。据统计,大赛共征集原创文章1115篇、浏览量累计230万+、服务读者数10万+。“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155篇原创文章,其中12篇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案例。第15届原创大赛12篇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入选名单如下:序号作者题目第一作者单位一类优秀案例(排名不分先后)15方卉,何清,邹少兰,乔斌,梁国弘,高彤彤,田娜娜,翟勇,靳凤民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真空系统的维护天津大学16郎蕾,刘格林,施超欧国产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测定饮料中常见的糖类化合物华东理工大学21李飞飞,魏悦,李智宁,宋梦娇,张桃桃气相色谱法测定八角茴香中反式茴香脑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河南省科学院天然产物创新研究中心34张艳丽能力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鹤壁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二类优秀案例(排名不分先后)40刘瑞琛,刘冬科沉淀蛋白法结合HPLC-MS/MS测定右佐匹克隆在人体血浆中的含量及药物动力学应用山东大学药学院41施超欧,赵晓含,李泳谊,李晓,张业平国产离子色谱安培检测器快速测定废水中碘离子含量华东理工大学44肖献国ProElut PLS-A联合UPLC-MSMS法测定能力验证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兽药残留长沙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49邢小兵,马梦鑫,高明祥吸附与残留对气相色谱分析重复性的影响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60黄选忠,邹绍仙SH-AP-2型阴离子交换柱分析应用研究Ⅰ—离子色谱法测定微量硫代巴比妥酸湖北省兴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2吕萍萍,汪海波,关朝亮,何浩,宋喜臣,宋清超,张玥,桑琳,王飞光谱滴定法在食品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绥芬河海关综合技术中心82吴佳楠,魏潜,张丽娜获得一张完美超薄切片的“八要素”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98刘皎,吴晶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的检测模式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恭喜以上获奖作者!第16届原创大赛预计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赛,更多精彩敬请期待!附:中国科协关于公布2022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结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的重要部署,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推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实验技术人才评价体系,中国科协依托科研仪器案例成果库,面向全国实验技术人员开展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在具体承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心组织下,经相关领域专家同行评议,从900余篇投稿中遴选认定了100篇优秀案例(附件),现予以公布。希望广大实验技术人员以优秀案例作者为榜样,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科研仪器开发、改造、应用、服务、管理等领域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注重优秀案例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研仪器的开发利用水平,充分释放科研仪器的研发潜能和服务潜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希望各级科研教学机构积极推进以能力、实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改革,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强化操作技能、改进仪器功能、创新实验方法,为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和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特此通知。附件:2022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入选案例名单.docx中国科协2023年3月14日
  • 中国科协评出52名中科院和172名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p   日前,中国科协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评审会、中国科协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评审会先后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担任中国科协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担任中国科协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分别主持召开了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等相关会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项昌乐,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8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40余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中组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出席了评审会相关活动。 /p p   尚勇在讲话中指出,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是中央交给中国科协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院士制度改革后,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院士候选人成为院士推荐(提名)之外的唯一推荐(提名)渠道。这是中央在统筹考虑改革完善院士制度方面作出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对中国科协的极大信任。中国科协高度重视,坚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尚勇要求,做好中国科协推荐院士候选人工作,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这一伟大目标,坚持“三个面向”,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高精尖缺”需要,把在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紧紧围绕国家科技创新重大发展战略做出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的我国专家、学者作为院士候选人推选出来,同时对那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小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予以关注,对边远艰苦地区、基层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予以关注,特别是对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而成果突出、贡献突出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予以重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p p   为高质量完成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中国科协成立了指导、推荐(提名)、监督三个委员会,推荐(提名)委员会对应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各学部,全部由对应学部院士组成。分别召开两次指导委员会会议、两次评审会全体会议,汇报工作情况和评审工作安排、审议评审办法,开展集体动员,听取评审情况汇报和监督委员会工作情况汇报、审定推荐(提名)人选,征求工作意见、总结工作等。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评审会,对应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成立6个推荐委员会,分别对拟推荐至相应学部的候选人进行评审。 strong 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评审会,对应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成立9个提名委员会,共分为9组召开推荐委员会会议,分别对拟提名至相应学部的候选人进行评审。评审会上,各位评委根据评审办法,严格按照院士的标准和条件,经过审阅候选人材料、逐个介绍候选人情况、集中评议、无记名投票等程序,共评出5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17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strong 已报指导委员会审定,评审工作圆满完成。监督委员会对评审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充分肯定了评审过程的严谨严格、评审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p p   两次评审会之后,中国科协分别组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召开座谈会,就中国科协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征求院士意见。与会院士对本次评审的评审程序、组织安排、服务保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中国科协进一步做好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p p /p
  •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召开 百余院士齐聚
    摘要:由中国科协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5月25日开幕,2500多名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科技团体代表、专家学者莅临这一盛会的开幕式。本届年会主题是“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由开幕式暨大会特邀报告会、学术交流、科普活动、专题论坛和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卫星会议、专项活动等六大板块组成。来自海内外的7700多位科技工作者将参加年会的各项活动,其中包括146位院士、116位港澳台代表、52位外国专家,以及英国皇家学会、捷克科技联、日本科技振兴机构、保加利亚科技联、以色列大使馆等5个国外对口科技团体和机构的代表。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贵阳市召开   中国经济网贵阳5月26日讯 中国科协第十五届年会2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致开幕词,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致欢迎词。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等中央和国务院、解放军有关领导同志,和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一线科技工作者,国际知名科学家,以及国际知名科技组织的代表,共2500余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申维辰主持。   李源潮指出,中国发展到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新阶段,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奋力创新创造。   李源潮说,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汇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智慧,希望大家把自己的科技追求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结合起来,勇攀科技高峰。创新创造要更多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当今中国科技创业天地广阔,有志者要勇于走出高校和院所,创办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有知识优势,要积极履行科技服务的社会责任,为地方科学决策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各级科协组织要抓住政府职能转移的改革机遇,拓展职能、扩大影响。要强化服务科技工作者职能,把科协建成深受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韩启德在开幕词中指出,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基础是实现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科技强国梦”和“教育兴国梦”。这两个梦是根本,也是先导。如果不先实现这两个梦,“中国梦”就没有根,就没有魂,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来认识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从而真正把科技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信心、有勇气,不断增强创新自信,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党和人民寄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历史交给我们这一代人的重任。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的组织,中国科协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全心全意为国为民奉献,在新的历史阶段建功立业。   韩启德说,这次中国科协在贵州举办年会,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们要通过此次年会,把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带到贵州,把科学精神引入贵州,让贵州科技界和全国科技界建立更加密切、广泛的联系,帮助贵州尽快实现生态与产业的和谐发展。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致欢迎词。他说,本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贵州召开,必将对贵州科技创新、转型发展产生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贵州将坚定不移地抓好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依靠人才创业、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努力实现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路子走得更快、更宽、更好。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大会特邀报告会,邀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贵州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陈敏尔,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   本届年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为主题,立足于“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以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为服务对象,搭建学术交流、科普活动、决策咨询三大平台,推动举办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年会期间将举办6大板块共1263项活动,预计将有70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加各项活动。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特邀报告会观点集萃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   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陈敏尔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   【编者按】   5月25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举行大会特邀报告会。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做《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和创新药物发展战略》报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做《坚持创新驱动 助推同步小康》报告,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做《饮茶与健康》报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做《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十年:搭建中国科学原始创新的体制与文化载体》报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做《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管理》报告。   本报集纳特邀报告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桑国卫:中国从医药大国到医药强国   人物名片   桑国卫:临床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总师。   主持科技部“863”重大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为建立国家医药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创新药物研究能力及研发平台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桑国卫院士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和创新药物发展战略。他指出,通过努力,到2020年,中国有望从医药大国发展成为医药强国。   桑国卫院士指出,目前我国已经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2013年,市场规模大约将排在全球第二、三位。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民收入与消费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到来,城市化进程迅速,国家对民生、健康与新药研发投入明显增加,深化医改,都有利于中国创新药物研发及医药市场发展。   我国已在药物开发中使用超级计算机,开展网络药学和多项药理学研究,药物开发技术的进步使新药创制更加有效。同时,新药研发一定要做到早期评价、早期淘汰。复方创新也就成为国际、国内的新趋势。   国际新药越来越重视生物技术产品,比如,美国FDA去年批准的新药一半左右是生物技术产品。   新药研发还强调药物能够跟基因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实现个体化的给药。   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平台建设、能力建设、孵化基地、关键技术的研究等较好完成了“十一五”任务。最近五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增速是20.1%。   我国医药企业目前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些国际药厂正在把占领市场的触角从三甲医院一直延伸到县、乡、村医院。我们的企业要像国际大药厂一样,每年做强项弱项机遇危机分析。   桑国卫院士在报告中说,要解决用药的可及性,也要做跟踪性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创新药物市场化推进机制。包括早期研发的投入、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的投入,打造合作的产业化平台。同时,国际技术转移是实现我们国家能够跟上全球医药工业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   医药产业要优化产业结构,现有的4600家药厂要本着强强联合的原则、产业互补的原则、产品互补的原则、市场互补的原则,遴选我们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领域,明确我们的主攻方向。   桑国卫院士最后说,我们将共同承担的任务是,到2020年,使中国从医药大国发展成为医药强国,新药研发的综合能力达到世界前五位,产业能够进入世界前三位,保证人民健康,维护国家的战略安全与社会稳定。   陈敏尔:坚持创新驱动 助推同步小康   人物名片   陈敏尔: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省长。   1960年9月出生,浙江诸暨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2013年1月,当选贵州省省长。   当前,贵州的最大任务是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的同步小康,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   完成好这双重任务,需要运用两种力量,实现双轮驱动。   一是体制创新的力量。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尤其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聚集发展要素,以开放引进先进生产力。二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跨越。   第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贵州欠发达,主要是基础设施、产业欠发达。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围绕新材料、先进制造、高端服务、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贵州资源优势出发,推进煤电钢、煤电铝、煤电磷、煤电化“四个一体化”发展,打造酒、烟、茶、药、特色食品等“五张名片”,引领山地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   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贵州,“贵”在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在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贵”在有后发优势。贵州的城镇化,不求大、不求洋,重在求特色。要积极探索贵州山区城镇化的建设规律,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功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努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山水、田园、乡村、都市有机统一,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三,以科技创新推动民生改善。在贵州,科技要服务发展,也要服务民生。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重要导向,加大科技惠民工作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关注民生,创新成果惠及民生。   与此同时,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公民科学素养。   创新经济学之父熊彼特教授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说道:“不断的创新就像是跳动的琴弦,演奏着经济成长的美妙乐章。”在今后的工作中,贵州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骨干作用,科创人员的引领作用,各类平台的聚集作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真正做到“坚持创新驱动、助推同步小康”。   本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贵州举办,为我省积聚了丰厚的科技资源,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合作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传递好此次年会发出的科技“好声音”和凝聚起来的科技“正能量”,促进年会成果在贵州生根、开花、结果。   陈宗懋:茶与健康的科学探寻绵延千年   人物名片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农药残留和植物保护专家。   提出20余项茶树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其茶叶中农药残留预测技术开创了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的新研究领域;2007年受聘为贵州省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首席顾问。   人类对茶叶与健康,已经有绵延数千年的探寻和研究,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的特邀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详解人类茶叶科研史。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的非常有名的医学家,他写道:茶可以降火。上火和很多疾病有关系,茶叶在降火方面有很大功效。   中国汉代将茶叶看做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药物。唐代茶叶种植扩大,由药用转为日常饮用;茶叶传到欧洲后,最先也在药房里购买。   1985年,日本学者发表文章指出茶多酚对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引起关注,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的茶与健康的研究,研究最多的是美国、日本、中国、英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茶叶研究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每年大约七百篇到八百篇。   许多论文指出,茶叶对心血管疾病和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综合症有作用。日本一项对4万多人持续11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根据大量的动物实验结果,茶和茶多酚类化合物对癌症具有抑制效应。但是,在人体发现和动物的结果来比有一定的差距。   上世纪末开始,科学家开始寻找为什么在动物上效果这么好,在人体上效果没有这么好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把茶多酚等当成抗癌的药物,但是饮茶可以降低癌症发生的观念已经被大众所接受,进一步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云南、贵州出产的茶叶茶多酚含量超过20%。   饮茶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不正确的饮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不要喝过浓的茶,不提倡喝隔夜茶;体虚的人,建议喝红茶。年轻人喝绿茶,妇女喝花茶;肥胖者喝黑茶、乌龙茶、沱茶,吃肉多的,喝红茶、黑茶;脑力劳动者喝绿茶。   王晓东:探索人才机制文化创新   人物名片   王晓东: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博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所长。   发现了细胞凋亡的生化通路与其作用机理,研发出针对肿瘤细胞凋亡的新型实验性肿瘤治疗药物,2004年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过去十年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就如何建立创新型的科学研究所做了一些尝试:探索如何建设保证科学家能够全心全意做大事的机制,很重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年薪制。   二是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科学家不能够被评审、奖励和各种各样的指挥棒指挥得团团转,如果要做有真正世界影响力的科研项目,一定要有一个环境,能让大家沉下心去,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三是技术、行政支持。用专业化的技术和行政支持,在制度上保证科学家能够不断地站在技术创新、技术革命的前沿。   四是科研一定要和教育相结合。我们和清华、北大、协和等高校建立了共同培养研究生的计划,促进科学家之间互相合作和促进科学的信息迅速交流。   五是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评价标准。做基础研究、原创研究的科学家,你的科学成就一定是要读你文章的人来评价,而不是数你文章的人来评价。   科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对真正的原始创新是一个最重要的载体。   第一,追求卓越的文化。卓越就是你想不到干不到的事情,我能干;你想不到的事情,我想得到;你觉得很难很难的事情,你不愿意干的事情,我可以干。   第二,一定要有批判思维。学术批判是对科学家最大的尊重。我们对你的想法、提法、论文表示了异议,就是我们对你的论文、你的想法给予了不光是一般的关注,而是深入思考的关注。   第三,交流合作。我们尝试让交流合作成为常态,让大家不要关注于一时一事的得失,不要关注于一个实验室一个研究所的得失。   傅伯杰: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紧密相关   人物名片   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优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贵州的生态系统给西江、长江提供了清洁的水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福祉紧密相关。   生态保护与恢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构建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战略需求,是实现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和谐发展的需求,是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的需求。生态的退化速度很快,但生态的修恢复需要很长的过程。   我们亟须准确的把握我国生态系统的状况及动态,建立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   中国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自然条件比较复杂,自然资源的种类比较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因此,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应该由拓展生态系统的面积向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质量转变。   第一,制定新的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全国一盘棋进行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系统的建设。   第二,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决策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政府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综合协调,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企业、社区和公众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推进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继续实施已有的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和农户补贴政策。在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实施新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   第五,提高生态系统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目前,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网络投入力度,生态系统类型和涵盖面还不够。   此外,要推动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适应性长期监测,试点与研究,开展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管理的试点示范。
  •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拟5年内选拔资助千名“小人物”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两位领域内权威专家给我发来推荐邮件,问我是不是32岁以下。我这才知道中国科协启动了专门托举‘小人物’的工程。作为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人,我渴望被托举。希望有更多像我这样的科研‘小人物’,尽快成长为国家急需的人才。”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年轻讲师崔鹏得知自己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首批青年才俊时兴奋地说。未来三年,他将获得每年15万元的稳定资助。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没有今天的“小青椒”,哪来明天的各行各业领军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尤其需要慧眼伯乐,需要“阳光”和“雨露”。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针对上述情况,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改革人才服务机制,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强调推动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向人才发现和培养转型,做好青年人才托举工作。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介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5年10月正式启动,每年选拔200名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连续三年给予每年约15万元的稳定支持,资助“小青椒”们开展原创性研究,支持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期脱颖而出。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托举工程支持全国学会创新青年科技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预计到2020年,累计选拔资助约1000名青年科技人才。”宋军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将力争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相衔接,共同营造培养国家急需高端人才的环境和土壤。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毕业不久的青年科技人员刚刚走上科研之路。各学会通过同行科学家选拔、扶持、评价有创新潜质的年轻人,鼓励、引导他们从科研生涯的初期就安心、专心、沉迷于对未知科技的探索 创新培养模式,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科协经费专项到学会,学会再拨付。经费使用上青年科技人员有较大的自主权。”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苏小军说。 /p p br/ /p
  • 科协征集2021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重点涉及10个科技领域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征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通知。征集时间截止2021年3月28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1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通知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企业科协:为研判世界科技未来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中国科协通过各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征集“2021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3月28日止二、征集领域原则上征集范围覆盖所有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重点征集数理化基础科学、生命健康(含医学)、地球科学(含深地深海)、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农业科技(含食品)、空天科技等10个科技领域。三、征集内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征集对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加强有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问题征集,尤其是重大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科技、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卡脖子”技术、科技攻关重点方向、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等方向,重点关注前沿交叉融合领域的相关问题难题。四、征集方式面向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以下简称推荐单位)组织征集。每个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应联合相对应的国外组织共同推荐重大前沿科学问题3-5个,工程技术难题3-5个,也可自行组织推荐;鼓励企业科协参与问题难题推荐,每家可推荐重大科学问题1-3个,工程技术难题1-3个。五、工作要求(一)加大国外科技组织参与力度各推荐单位要充分认识问题难题征集发布对于科技共同体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建立联合国外学术组织建立本学科本领域的问题难题征集发布机制。对联合相应国外组织开展推荐工作的全国学会给予经费支持。(二)实行理事长负责制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理事长,企业科协主席牵头主持本领域的问题难题推荐工作。相关全国学会协同国外相关学会或科技组织推荐的问题由相关学会负责推荐,由理事长或企业科协主席签字后提交。(三)把握界定问题难题要求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聚焦“点”上的问题,原则上应细化问题颗粒度至少到三级学科以下;对于既需要科学原理创新也需要工程技术应用创新的问题难题,可考虑进一步细化问题;对于跨领域、跨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难题,视情况考虑明确应用领域和场景。(四)严格组织推荐程序1.制定推荐方案。方案中应明确推荐原则、推荐标准、推荐流程等事项,指定专人作为学术秘书和联系人,负责征集推荐工作的落实推进。2.组建专家推荐委员会。推荐单位成立能代表本领域、本学科学术水平的专家推荐委员会,专家不少于15人,在学科覆盖面以及部门、地域等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联合相应国外科技组织推荐的,应邀请国外相关领域专家参加专家推荐委员会。专家推荐委员会负责确定推荐问题难题,把握问题难题颗粒度,审核推荐文稿,对推荐结果的专业性、科学性负责。3.确定推荐题目。推荐单位以高层次专家推荐、线上线下会议研讨筛选、专家推荐委员会议定等形式,确定可推荐的问题难题。加强调查研究,面向重大需求,鼓励国外同行参与,鼓励青年专家参与。4.格式要求。每个问题难题应包括问题题目、所属学科、关键词、问题正文(含问题描述、问题背景、最新进展、重要意义)。正文长度2000字左右。除标题及关键词以中英文双语对照撰写外,其余内容均以中文撰写(附件1)。不按照规定格式撰写的问题难题将不能进入遴选环节。六、其他事项(一)2021年3月28日前,各单位将所推荐问题难题推荐方案、推荐表、推荐报告经理事长或相关负责人签字后通过活动专题网站(scique.kczg.org.cn)按照相关要求上传提交。(二)中国科协将组建重大科技问题难题专门委员会及有关领域学术组,通过科技工作者初选、领域学术组专家复选、专家委员会终选3个环节,对推荐问题进行遴选评议,遴选出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10个对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问题难题。(三)通过终评遴选的20个问题难题将面向社会发布。通过终评遴选的20个问题难题正文及科普文章将分别结集出版。围绕征集遴选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召开系列高层次研讨会,形成建议报告呈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联 系 人:李先鹏 严雯羽联系电话:010-68515738 010-62126641电子邮箱:chinakx@stimes.cn附件:1.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撰写格式模板.docx2.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推荐表.docx3.问题难题遴选推荐报告模板.docx中国科协办公厅2021年2月4日
  • 科协征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重点涉及12个科技领域
    p   日前,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征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通知。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4月25日止。每个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可联合相对应的国际组织共同推荐或自行组织推荐重大前沿科学问题3-5个,工程技术难题3-5个 鼓励企业科协参与问题难题推荐,每家可推荐重大科学问题1-3个,工程技术难题1-3个。 /p p   通知内容显示,原则上征集范围覆盖所有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重点征集数理化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农业科技、交通运输、空天海洋、医学健康等12个科技领域. /p p   在内容方面,征集对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技问题的征集,尤其是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科技、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卡脖子”技术、科技攻关重点方向、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等方向,重点关注交叉融合领域的相关问题难题。包括:问题题目、所属学科、关键词、问题描述(含问题背景、最新进展、重要意义)。 /p p   据悉,中国科协将组建学术评议委员会及有关学科组,通过科技工作者初选、学科专家复选、学术评议委员会终选三个环节,对推荐问题进行遴选评议,遴选出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10个对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问题难题面向社会发布。 /p p   详细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通知 /strong /p p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部分中央企业和非公企业科协: /p p   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中国科协通过各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部分中央企业和非公企业科协,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征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征集时间 /p p   即日起至2020年4月25日止。 /p p   二、征集领域 /p p   原则上征集范围覆盖所有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重点征集数理化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农业科技、交通运输、空天海洋、医学健康等12个科技领域。 /p p   三、征集内容 /p p   征集对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技问题的征集,尤其是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科技、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卡脖子”技术、科技攻关重点方向、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等方向,重点关注交叉融合领域的相关问题难题。包括:问题题目、所属学科、关键词、问题描述(含问题背景、最新进展、重要意义)。正文长度为2000个汉字左右。除标题及关键词以中英文双语对照撰写外,其余内容均以中文撰写(附件1)。不按照规定格式撰写的问题、难题将不能进入遴选环节。 /p p   四、征集方式 /p p   面向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以下简称推荐单位)组织征集。每个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可联合相对应的国际组织共同推荐或自行组织推荐重大前沿科学问题3-5个,工程技术难题3-5个 鼓励企业科协参与问题难题推荐,每家可推荐重大科学问题1-3个,工程技术难题1-3个。 /p p   五、工作要求 /p p   推荐单位应按如下程序组织推荐工作: /p p   1.制定推荐方案。明确推荐原则、推荐标准、推荐流程等事项。鼓励在方案中加大相应国际组织的参与力度。指定专人作为学术秘书、联系人,负责推荐工作推进落实。 /p p   2.组建专家推荐委员会。推荐单位成立能代表本领域、本学科学术水平的专家推荐委员会,专家不少于15人,在学科覆盖面以及部门、地域等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联合相应国际组织推荐的,应有国外相关领域专家参加专家推荐委员会。专家推荐委员会负责确定推荐问题、难题,把握问题难题颗粒度,审核推荐文稿,对推荐结果的专业性、科学性负责。 /p p   3.推荐题目确定。推荐单位以高层次专家推荐、线上线下会议研讨筛选、专家推荐委员会议定等形式,确定可推荐的问题难题。应加强调查研究,面向重大需求,鼓励国外同行参与,鼓励青年专家参与。 /p p   4.理事长负责制。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理事长,企业科协主席牵头主持本领域的问题难题推荐工作。相关全国学会协同国外相关学会或科技组织推荐的问题由相关学会负责推荐,由理事长或企业科协主席签字后提交。 /p p   5.问题难题要求。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重大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聚焦“点”上的问题,原则上应细化问题颗粒度至少到三级学科以下 对于既需要科学原理创新也需要工程技术应用创新的问题难题,可考虑进一步细化问题 对于跨领域、跨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难题,视情况考虑明确应用领域和场景。 /p p   六、其他事项 /p p   (一)2020年4月25日前,各单位将所推荐问题难题推荐方案、推荐表、推荐报告经理事长或相关负责人签字后通过活动专题网站(scique.cast.org.cn)按照相关要求上传提交。 /p p   (二)中国科协将组建学术评议委员会及有关学科组,通过科技工作者初选、学科专家复选、学术评议委员会终选三个环节,对推荐问题进行遴选评议,遴选出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10个对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问题难题面向社会发布。 /p p   1.通过终评遴选的20个问题难题拟于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发布。中国科协将邀请相关问题、难题撰写者以及推荐学会或学会联合体负责人、联系人作为嘉宾出席发布仪式。 /p p   2.通过终评遴选的20个问题难题将与其文献计量分析报告结集出版为《2020年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p p   3.围绕征集、遴选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召开系列高层次研讨会,研讨问题难题的机遇挑战、重要进展、主要问题、应用前景与政策建议等内容,形成建议报告。中国科协将选取其中部分问题,通过“科技工作者建议”等渠道,呈送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p p   4.对联合相应国际组织开展推荐工作的全国学会给予经费支持。支持入选问题难题的全国学会,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召开高层次研讨会并形成建议报告。 /p p   联 系 人:杨 梓 /p p   联系电话:010-62539197 010-68524993 /p p   电子邮箱:chinakx@mail.las.ac.cn /p p   附件: a href=" http://www.cast.org.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classid=0& filename=e9ecdc2a7a6540a9a7a42f086c32e11d.docx" target=" _blank" 附件1: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撰写格式模板.docx /a /p p    a href=" http://www.cast.org.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classid=0& filename=257af876d8974a16ad4eaf5d5de2f278.docx" target=" _blank" 附件2: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推荐表.docx /a /p p    a href=" http://www.cast.org.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classid=0& filename=aae05e4c12514f6697c010b1a5e2d223.docx" target=" _blank" 附件3:问题难题遴选推荐报告模板.docx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科协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3月6日 /p p br/ /p
  • 院士制度,将迎改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9月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要以完善制度、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院士遴选质量,更好发挥院士作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会议指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要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会议强调,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两院院士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动完善院士遴选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实行退休退出制度、加强学风作风建设,院士制度不断完善。要注重在重大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工程中选拔院士,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防止增选中的不正之风。要加强引导规范,鼓励和支持院士专心致志开展科研工作,强化作风学风建设,排除非学术性因素干扰。要严格监督管理,强化院士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责任,营造良好学术和科研环境。广大院士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在主动承担国家急难险重科研任务、解决重大原创科学问题、以身作则净化学术环境、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
  • 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军民融合院士专家座谈会召开
    9月25日下午,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军民融合院士专家座谈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协、陕西省政府主办,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陕西省科协、西安市政府承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胡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洪,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项昌乐,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上官吉庆出席会议。40多名军民融合领域的院士、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西安市委副书记胡润泽主持。  上官吉庆介绍了西安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设想。七位院士专家们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言并提出多项建议,借鉴国际上以美国、日本和以色列等为代表的军民融合做得好的国家,谈我们国家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亟待加强的领域。我国军民融合的根本还是强军,军工科研单位应当包容接纳新鲜思想,拓宽军民融合通道,对接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把先进的民用技术引入军事武器研制中。技术两用也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之一。多位发言人都提到了人才,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能力是未来战场能否超越对手的决胜能力”。  尚勇在讲话中指出,第一,中国科协要进一步积极支持陕西省的军民融合建设。中国科协成立的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已经成为促进军民融合的大平台,充分发挥了军民融合的协调与促进作用,下一步必将在陕西军民融合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陕西省最大的资源之一是军工,希望通过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更大突破,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第二,中国科协要积极支持建立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机制。对我国而言,军民融合仍是起步阶段。下阶段要拓宽军转民、民参军的渠道,实现军工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 以陕西特别是西安为主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并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基础,实现创新机制、自我发展,积极调动军民两方面的力量,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 加强平台协调,发挥好军工集团的作用,拓展重大军工研究项目 为军工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成立创新创业平台。通过机制建设,搭建更广阔的军民融合平台,营造出军民融合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新产业迅速发展。第三,要支持陕西优化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的环境,特别是在体制、机制上建立军民融合平台,克服政策瓶颈和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如何给科研人员松绑、如何向科研机构放权以及如何建立激励制度等问题。最后通过对相关政策进行评估,建立评估机制,实现政策突破。  胡和平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陕西是国防科技工业重要基地、军工大省和科教大省,我们要以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统领,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创新发展模式,提升融合水平,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强化产业牵引,组建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二是强化平台支撑,依托产业基地和园区,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军民融合项目布局,吸引龙头企业聚集。三是强化技术创新,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一批重大产业专项。四是强化人才引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人才流动、使用的机制障碍。五是强化机制建设,深化军地企业和科研机构改革,建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中国科协办公厅、调研宣传部、学会学术部等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陕西省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西安市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 中国科协关于开展2022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2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的通知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秘书处(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学会工作负责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中国科协以推动实验技术人员评价改革为目标,开发建设了中国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https://ash.nrii.org.cn/#/Header),提供科研仪器案例报告免费发表和开放获取服务。现面向全国实验技术人员开展2022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征集内容本次征集的案例须能够对仪器操作和改进、实验室改造、实验流程标准制定等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充分体现实验技术人员解决专业问题的实绩、贡献、能力。主要征集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案例:(一)科研仪器设备案例1. 科研仪器应用;2. 实验技术和方法开发;3. 标准规范研制;4. 科研仪器维修维护;5. 科研仪器升级改造;6. 科研仪器整机研发、关键零部件研发;7. 科研仪器验证评价、可靠性评价;8. 专业技术培训。(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案例1. 专业化实验室建设和改造;2. 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研究;3. 实验室安全与质量控制体系。三、征稿要求1. 未在期刊、图书等正式出版物发表的案例均可投稿。2. 作者应保证所提交的案例材料的原创性、真实性、科学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如发现造假,取消参评资格。3. 以WORD和PDF文档格式提交,文字控制在4000字以内,需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写作的具体要求可参照案例库写作模板(https://astcaibian.nrii.org.cn/Editor30/PromptPageInfo.aspx?t=v&c=3)。4. 报告中可配有相应的图片和表格,照片和图片要求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5. 报告中可提供相关视频,要求视频声音、图像清晰,视频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大小控制在150MB以内,视频请提交MP4格式文件,注意保护视频中人员和单位隐私。6. 作者应按照要求提供版权声明等相关证明材料,享有报告的著作权,将报告上传至案例库官网即视为其同意将该作品的修改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发行权、开发制作成数字产品并复制发行的权利,免费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有行使,该授权无期限及地域限制。关于撰写要求本通知未尽事宜,请参照《科研仪器案例库投稿须知》(https://astcaibian.nrii.org.cn/Editor30/PromptPageInfo.aspx?t=v&c=1)。四、投稿方式征集活动面向个人、团队或单位。全国与科研仪器相关的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均可参加。五、组织实施自通知发布日起,请通过“科创中国”科研仪器案例库案例采集系统(https://ash.nrii.org.cn/#/Header)进行案例投稿(点击首页上面的“我要投稿”按钮,打开作者投稿登录页面,点击登录页面中的“注册”按钮完成注册后,登录系统按要求完成投稿)。中国科协将委托承办单位组织专家对稿件进行同行评议,通过审核的文章将在案例库平台以开放获取方式(CC-BY-NC-ND4.0协议)公开展示。中国科协将从通过审核的案例中择优遴选一定数量的优秀案例授予证书。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六、时间安排案例征集时间:通知发布之日至2022年10月15日结果公布时间:2022年11月下旬七、联系方式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联系人:王寅秋 王素联系电话:010-68571884 010-68581259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活动组织):联系人:杨娟 张丽娜联系电话:010-82800700 010-8210582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支持):联系人:朱明皓联系电话:010-82319733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2022年6月21日
  • 中国科协关于公布2023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成果征集遴选活动结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中国科协依托“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开展了2023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成果征集遴选活动。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精心组织下,经过两轮同行评议和社会公示,遴选认定100篇优秀案例,现予以公布(附件)。希望广大实验技术人员以优秀案例作者为榜样,强化操作技能、改进仪器功能、创新实验方法,促进科研理论成果向新质生产力深度转化,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也将持续汇聚仪器研发改造、功能扩展、检测标准制定等案例资源,探索树立实验技术人才评价“新标”,助力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我国实验仪器开发利用水平,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附件:2023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成果征集遴选活动入选案例名单.doc中国科协2024年4月16日
  • 中国科协关于开展2023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秘书处(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学会工作负责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学会工作负责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实验技术人才评价机制,中国科协开发建设了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https://ash.nrii.org.cn/#/),现开展2023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征集内容本次征集的案例须能够对仪器操作和改进、实验室改造、实验流程标准制定等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充分体现实验技术人员解决专业问题的实绩、贡献、能力。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围绕国产仪器开发、应用撰写案例,助推国产仪器示范推广。主要征集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案例:(一)科研仪器设备案例科研仪器应用;实验技术和方法开发;标准规范研制;科研仪器维修维护;科研仪器升级改造;科研仪器整机研发、关键零部件研发;科研仪器验证评价、可靠性评价;专业技术培训等。(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案例专业化实验室建设和改造;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开发等管理研究;实验室安全与质量控制体系等。三、征稿须知1.作者应保证所提交的案例材料的原创性、真实性、科学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如发现造假,取消参评资格。2.以word文档格式提交,字数不限,需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写作的具体要求可参照科研仪器案例库写作模板(可登陆https://ash.nrii.org.cn/#/,点击我要投稿-作者投稿系统-投稿须知进行下载)。3.报告中可配有相应的图片和表格,照片和图片要求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4.报告中可提供相关视频,要求视频声音、图像清晰,视频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大小控制在150MB以内,视频请提交MP4格式文件,注意保护视频中人员和单位隐私。5.版权声明可登陆https://ash.nrii.org.cn/#/,点击我要投稿-作者投稿系统-投稿须知进行下载。四、投稿方式登陆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https://ash.nrii.org.cn/#/)进行案例投稿(点击我要投稿--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填写个人信息--注册成功--登录--作者投稿--导航式投稿,注:若出现“此系统尚未正式开通!”弹窗,可以忽略提示,点击“继续”即可)。备用投稿方式:将案例原稿全文(word文档)、版权声明(签名扫描件)发送至ptzx@caas.cn,邮件标题注明“案例库投稿+题目”。五、优秀案例遴选中国科协将委托活动承办单位组织专家对稿件进行同行评议,从中遴选不超过100篇优秀案例授予证书,并将通过审核的所有投稿在案例库平台开放获取。对于组织实施效果明显、投稿案例质量较高的单位,中国科协也将以适当形式予以激励。六、时间安排案例征集时间:通知发布之日至2023年10月31日结果公布时间:2023年12月七、联系方式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联 系 人:王寅秋 王 素联系电话:010-68571884 010-68581259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活动组织):联 系 人:杨 娟 张丽娜联系电话:010-82800700 010-8210582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支持):联 系 人:朱明皓联系电话:010-82319733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2023年7月20日
  • 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到会祝贺。1300多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肩负全国5800万科技工作者的重托出席这一盛会。   今天,人民大会堂洋溢着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巨幅会标高挂在大礼堂主席台上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徽位于主席台正中。会场二楼眺台上悬挂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巨型横幅。   上午10时,大会开幕。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科技工作者要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的祝词。他首先向中国科协八大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在全国各条战线辛勤劳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亲切问候。   习近平在祝词中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中国科协七大以来的5年,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5年。5年来,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勇于实践、敢于超越,取得一大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愧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习近平在祝词中还充分肯定了科协七大以来,中国科协在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所做的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他说,科协组织不愧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不愧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形势,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新任务,既对科技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为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勇攀高峰提供了广阔舞台。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方面,在弘扬创新文化、激发全民族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方面,在培养和举荐青年科技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方面,在加强品格修养、促进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方面更加奋发有为。   习近平对新形势下科协组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能,提出4条要求。一是致力于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是致力于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和推广,更好地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三是致力于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和提高,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四是着眼于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友,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习近平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科协工作的领导,重视发挥科协组织在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中以及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和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王玉普,分别代表科技界和各人民团体向大会致贺词。   中国科协主席、大会主席团主席韩启德主持开幕式,代表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的科协工作,总结了做好科协工作的经验体会,并对今后5年科协工作提出了建议。   到会祝贺的领导同志还有:王兆国、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何勇、令计划、王沪宁、乌云其木格、周铁农、马凯、陈奎元、张榕明、罗富和和周光召,中央军委委员李继耐等。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同志,在京中国科协历届负责同志,以及首都各界人士和科技工作者代表约3000人参加了开幕式。
  •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 专家热议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5月24日,以&ldquo 开放、创新与产业升级&rdquo 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昆明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   赵乐际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开辟了科技事业发展的新空间。科技工作者施展才能、建功立业,机遇前所未有、舞台无比宽广。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技术研究中勇攀高峰,在多学科、多领域交流融合中群体跃进,在推进大科普事业中积极作为。   借助创新力量推动产业升级,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话题。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坦言,一直以来,我国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弱,产业发展总体处于国际低中端水平,而且在一些重点领域仍以跟踪模仿为主,技术储备不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白春礼就此提出了三大创新战略选择:一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做好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 二是重视科学原创,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创新发展后劲 三是抢占技术竞争制高点,推动关键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ldquo 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科技。&rdquo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我国传统的技术和产品要适应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进行产业转型,而转型离不开科技支撑。   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例,新科技带来的信息化使传统产业不再依靠消耗劳动力、原材料以及污染环境便能产生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从而直接造福于百姓。两院院士李德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称,&ldquo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rdquo 四化融合的进一步推进,必将带来新的产品、技术、产值以及经济转型。   在专家看来,应对产业升级中的困难和挑战,关键在于把科技的推动作用体现出来、发挥好。   何季麟表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应注重合作平台建设。&ldquo 如果还是各自为阵,企业做企业的,研究机构做研究机构的,各自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范围,不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政府再怎么喊转型升级、发挥市场作用,还是不容易到位。&rdquo   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看来,促进产业升级,科研和产业发展不可分割,但两者的结合应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之上,且不能去复制某个模式。   据悉,除开幕式和大会特邀报告外,本届年会还设立专题论坛、学术交流活动等,邀请和组织活跃在学科前沿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学科发展中的前沿交叉问题,并结合云南省重点关注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资源开发、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升级、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科学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 正业科技“科协”:获评东莞市创建示范企业科协
    正业科技“科协”:获评东莞市创建示范企业科协 2014年9月,东莞市科协技术协会发文公布了2014年该市9家示范企业科协,CPCA会员单位——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业科技)组建的科协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科协)名列榜首。 据介绍,东莞市创建示范企业科协的认定,是根据《关于开展2014年度创建示范企业科协工作的通知》(东科协〔2014〕21号文)的精神,通过对申报单位在组织建设、为企业发展服务、为会员服务三个方面的业绩进行综合考评,按不超出认定10家企业科协的原则,并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认定名单。 正业科技科协于2012年12月正式成立,其宗旨是:为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服务,为提高公司员工科学素质和科技工作者服务。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正业科技科协着力于企业科协的组织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紧绕公司技术创新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和科技人员服务的各类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企业科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提升公司员工科学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公司产品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正业科技科协获得2014年东莞市“示范企业科协”荣誉称号,市科协将授予匾牌,并给予工作指导和政策扶持。同时,正业科技科协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该科协将在后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继续提升服务能力和工作实效,使企业科协真正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之“家”。
  • 李克强:以深化改革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 汇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力量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克强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以深化改革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 汇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力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刘云山主持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5月30日下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QQ截图2016060109542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8c07c325-5049-4781-9919-d0bc47083e17.jpg" / /p p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主持会议。 /p p   李克强说,今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等方面的明确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有许多遥遥领先的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贡献巨大。但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屡次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起全面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开启了全面创新的时代。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两院院士创造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也功不可没。 /p p   李克强指出,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和交互影响,创新既是我国实现“双中高”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p p   李克强强调,要落实和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一是补好基础研究短板。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力度,到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组建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主力军作用,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性,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二是突破应用研究产业化瓶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部署推进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形成一批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新产业领域和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依托互联网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机制和创新平台,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客等创新主体协同,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协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科技创新协同以及区域创新协同,加速释放创新潜能,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p p   李克强指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科技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选人用人、成果处置、薪酬分配等方面,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自主权。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提高间接费用和人头费用比例,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把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改进科研活动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p p   马凯、刘延东、孙政才、汪洋、胡春华、陈竺、杨洁篪、郭声琨、周强、曹建明、韩启德、万钢、周小川和路甬祥、陈至立、桑国卫、宋健、徐匡迪、王志珍出席会议。 /p p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武警部队主要负责同志,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会议代表,两院院士大会会议代表,中国科协九大会议代表等参加会议。 /p
  • 中国科协正式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一流学术期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推动建设与世界科技强国相适应的科技期刊体系,助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中国科协指导支持所属全国学会,按照“同行评议、价值导向、同质等效”原则,面向各学科领域国内外科技期刊,试点发布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为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和科研机构开展学术评价提供参考。截至目前,共有50家全国学会参与试点工作,23家学会正式发布首版分级目录。现将各学会已正式发布的分级目录汇总公布,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期刊出版界积极反馈意见建议,推动此项工作不断改进优化,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1.临床医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547种)2.自动化学科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302种)3.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121种)4.中医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38种)5.地质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613种)6.机械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49种)7.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112种)8.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59种)9.地理资源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406种)10.航空航天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62种)11.植物科学领域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共137种)12.有色金属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212种)13.细胞生物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39种)14.冶金工程技术与金属材料(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136种)15.材料失效与保护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102种)16.汽车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24种)17.铁路运输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90种)18.生态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177种)19.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440种)20. 材料-综合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369种)21.信息通信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72种)22 安全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45种)23 中国优秀科普期刊目录(共50种)
  • 科技体制改革:30年的光辉与困局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正式开启。30年后的今天,改革在向前推进,也面临着难愈的痼疾。   从1985年至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已迈过了30个年头。   30年前,《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开启 30年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一揽子改革计划,将科技体制改革推向深水区。   &ldquo 创新实力在快速提升,体制改革也亟待深化。&rdquo 1月31日,在&ldquo 科技体制改革:30年后的回望&rdquo 纪念座谈会暨学术报告会上,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表示,如今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科技创新实现从&ldquo 跟踪模仿&rdquo 向在开放环境中&ldquo 自主创新&rdquo 为主的转变,实现从&ldquo 跟着走&rdquo 向&ldquo 领着走&rdquo 的转变,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科技体制改革30年来的成果应当予以肯定,但当下仍存在很多未解之困。   栉风沐雨30年   对于老一辈科技体制改革推动者而言,上世纪80年代初,激动人心。   &ldquo 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确实是国家一次大的转折,也是一次新的解放。&rdquo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范岱年说。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ldquo 之后很快就成立了科技体制改革决定的起草小组,有20多个单位参与其中。&rdquo 改革参与者、已77岁高龄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明廷华回忆。   1985年3月13日,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ldquo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lsquo 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使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大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促进科技和社会的发展&rsquo 。&rdquo 方新说。   方新介绍,从1985年至今的30年里,科技体制改革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2年。在这个阶段,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政策走向是&ldquo 堵死一头,网开一面&rdquo ,政策措施包括改革拨款制度、开放技术市场、调整组织结构、改革人事制度、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到1998年。&ldquo 这时,改革的指导思想开始调整,不光是&lsquo 面向&rsquo &lsquo 依靠&rsquo ,还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政策走向是&lsquo 稳住一头,放开一片&rsquo ,各级政府增加了对科技活动的财政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的结构,推进研究所的制度改革,鼓励各科研机构变为企业,与企业结合,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等。&rdquo 方新说。   第三个阶段从1998年至今,以&ldquo 科教兴国&rdquo 为指导思想,政策走向包括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一阶段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进科研机构改革与转制、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大力推进成果转化、改革成果奖励制度。   成效值得肯定   30年的改革成效,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   &ldquo 科技体制改革,在国家的政策改革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决定应该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次里程碑。&rdquo 对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意义,明廷华如是评价。   他认为,科技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技与经济&ldquo 两张皮&rdquo 的问题,为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应该得到肯定。不仅如此,改革对科技人才的创造力、积极性的调动,相比过去有一定的成效,科研人员有了更高的流动性和自由度。   &ldquo 总体来讲,现在看科技体制改革成就很大。&rdquo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罗伟表示,改革中的很多指标是&ldquo 硬碰硬&rdquo 的,回过头来看,科技体制改革的深远影响首先体现在标准的统一上,第二在于对科技人员权利和价值的尊重。   &ldquo 从技术方面讲,2014年我们的发明专利是92.8万件,排在世界第一,超越了美国和日本。&rdquo 明廷华表示,尽管不能将这一指标评估得太高,但它还是可以反映出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而这些都得益于30年的改革历程。   痼疾依旧难愈   30年来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成绩,但&ldquo 还有很多问题依旧存在。&rdqu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惠国说。   最典型的是科技与经济&ldquo 两张皮&rdquo 的问题。&ldquo 最初,科技体制改革明确了要给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压力和活力,改变过去科研机构和企业相脱离的情况。但到现在为止,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rdquo 李惠国说。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表示,实际工作总把科学、技术、创新三者搅在一起。他建议,应当各归本位、各司其职,让科学的回归科学,以科学家为主体 让技术的回归技术,以发明家为主体 让创新的回归创新,以企业家为主体。   不仅如此,科研经费管理仍待完善,改革难以一蹴而就。&ldquo 我国科研投入排在世界第一,我们为什么少有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科技成果或科技人才?其中有一条就是统筹协调差,资源利用分散。&rdquo 明廷华说。   此外,科研氛围仍不尽如人意。李惠国表示,历经30年的改革,我国科技界还存在中青年人才发展空间不足,学术界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的问题。&ldquo 中青年压力太大,无法参与很多重要的工作,也不可能迅速地成长起来。&rdquo 李惠国说。   &ldquo 真理往往在一开始会被大多数人反对,反对就要斗争,斗争后才可以慢慢成为共识,但现在中国不能为新理论的提出创造土壤,也就谈不上创新。这个问题不解决,谈什么创新都是白搭。&rdquo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直言。
  • 收藏!中国科协公布2022年重要学术会议名单
    近日,中国科协正式发布《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2)》。经专家提名、学会遴选、学会理事长(秘书长)确认、指导委员会审定,《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2)》最终收录122家单位推荐的765个重要学术会议。《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2)》目录按照会议所属领域—学会代码进行排列。如同一会议同时所属多个学科领域,优先考虑最相关学科领域;如不同单位推荐了同一个会议,会议所属领域将优先考虑会议主办单位推荐的学科领域。目录中,标注*的为单次会议,标注△的为2021年已收录但延期会议,标注□的为非推荐单位主办会议。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2)序号会议名称推荐学会A 数理科学1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中国数学会2中国数学会学术年会中国数学会3“美丽力学”学术研讨会--我们的学术之路中国力学学会4“先进结构工程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力学学会5非线性力学新进展国际会议中国力学学会6高温材料与结构论坛*中国力学学会7国际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学术会议中国力学学会8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固体微结构的多尺度构筑--力学与制造专题研讨会*□中国力学学会9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湍流结构及颗粒-湍流相互作用专题研讨会*△□中国力学学会10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研讨会:数据驱动的非线性和随机动力学与控制*□中国力学学会11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研讨会:湍流剪切流中的湍流/非湍流界面研讨会*□中国力学学会12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中国力学学会13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中国力学学会14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中国力学学会15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中国力学学会16中国力学大会△中国力学学会17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力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力学学会18周培源先生与中国力学研讨会*中国力学学会192022年亚洲光电子会议(Photonics Asia 2022)中国光学学会20国际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中国光学学会21激光技术的光电子应用会议□中国光学学会22无线光通信与网络技术论坛(杭州)□中国光学学会23西部光电子会议□中国光学学会24全国声学大会中国声学学会25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地理学会26CHINA ROCK 2022第十八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美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27中国真空学会2022学术年会中国真空学会28“5.20世界计量日”--计量在数字时代中国计量测试学会29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30第三届军用光电技术发展论坛△中国兵工学会31第十五届全国爆炸与安全技术学术会议中国兵工学会32国际防务技术大会中国兵工学会33第29届国际核工程大会中国核学会、美国机械 工 程 师 协 会(ASME)、日本机械工程师协会(JSME)34第五届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国际会议中国核学会35第五届全国辐射物理学术交流会中国核学会36全国核物理大会中国核学会37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PBNC)中国核学会38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39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应用学术会议中国振动工程学会40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大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B 化学科学1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中国化学会2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大会中国化学会3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4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5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质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化学会6第二十三届辐射固化年会中国感光学会7光催化产业大会中国感光学会8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9绿色工程教育暨未来工程师论坛*中国化工学会10全国超临界流体大会中国化工学会11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化工学会12全国过程模拟与仿真学术会议中国化工学会13亚太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会议中国化工学会14中国工业水大会中国化工学会15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学术年会*中国化工学会16中国化工学会科技创新大会*中国化工学会17全国核化工学术交流会议中国核学会18中日韩炼油技术研讨会中国石油学会19国际造纸技术报告会△中国造纸学会C 生命科学1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地理学会2中关村论坛□中国地理学会3第 16 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4第二十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中国动物学会5第十六届中国鸟类学大会中国动物学会6中国动物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中国动物学会7海峡两岸细胞生物学研讨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8首届植物科学前沿学术大会*中国植物学会9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信号基础研讨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10中国干细胞年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11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22年全国学术大会厦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12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学术交流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13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全国学术年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142022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纳米酶大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152022生物物理大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16第四届中国人类表型组大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17第五届蛋白质介导的膜塑形与重装国际研讨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18第九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中国遗传学会19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中国心理学会20中国国际眼动大会中国心理学会21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国心理学会22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中国心理学会232022中国微生物生态学年会中国生态学学会24第二十一届中国生态学大会△中国生态学学会25第五届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国际会议中国生态学学会26第七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7林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28离子通道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中国神经科学学会29南京“脑—智”国际研讨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30长三角神经科学论坛□中国神经科学学会31长三角神经科学青年论坛□中国神经科学学会32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感觉和运动分会年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33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分会2022学术年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34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胶质细胞分会2022学术年会暨神经胶质细胞代谢调控与疾病“专题研讨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35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362022海南国际种业展览会暨南繁硅谷种业发展大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37第十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及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38世界种业论坛暨世界畜禽产业博览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39智慧农业与清洁用能专题论坛□中国农业工程学会40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412022中国生命电子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42ICC第八届国际膳食纤维大会□中国粮油学会43第二十届ICC大会中国粮油学会44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高峰论坛*△中国粮油学会45中国粮油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国粮油学会46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1-2022年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47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中国农学会48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中国农学会49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22年年会中国农学会50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学术年会中国农学会51全国林木基因组与基因工程高端学术研讨会*中国林学会52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中国林学会53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 中国科协公布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立项结果
    近日,中国科协确定中国物理学会等65个学会和学会联合体为第七届(2021-2023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立项单位。具体通知如下: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按照《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管理细则(修订)》(科协创函会字〔2021〕30号,以下简称《管理细则》)有关要求,经有关单位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确定中国物理学会等65个学会和学会联合体为第七届(2021-2023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下简称青托工程)项目立项单位。现对立项单位名单及资助名额予以公布(见附件1)。为做好第七届青托工程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开展被托举人遴选工作各立项单位要严格按照《管理细则》要求,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制定遴选办法,严格遴选条件,明确遴选程序,坚持正确选人导向,在注重青年人才专业素养的同时,要严把政治关和学术道德关,根据资助名额,认真开展被托举人遴选工作。要坚持科协资助与自筹资金资助名额统一遴选,统一开放申报、统一专家评审、统一选拔标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托举支持。通过自筹资金资助被托举人的申报学会,须面向本学科领域开放申报,不得将自筹资金来源与资助名额、人选直接挂钩,不得限定自筹资金的资助方向。各单位遴选确定的被托举人推荐人选有关信息(人选姓名、年龄、研究领域、工作单位、对应的推荐专家或机构)和遴选专家信息(姓名、研究领域、工作单位),要严格按要求通过本单位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平台等面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无异议后,报中国科协审核确认。二、强化对青年人才的团结引领和托举培养各立项单位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研究青年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对青年人才的联系服务,了解青年人才实际需求,优化青年人才托举工作方案。要完善培养机制,拓宽培养渠道,搭建青年人才创新创造的平台,支持青年人才潜心研究,强化青年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推动青年人才坚定创新自信,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团结引领青年人才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科技强国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要认真总结青年人才托举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凝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科技共同体选拔培养人才的先进机制和模式,加大对青托工程的宣传力度,将青托工程打造成团结引领青年人才听党话、跟党走的品牌工程。三、有关工作要求及说明1.请各项目立项单位于2022年1月28日前完成被托举人的遴选工作,在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培养跟踪服务平台(网址:http://qingtuo.36ve.com)上使用项目申报账号登录,完成项目基本信息和人才库填写,并导出打印被托举人推荐人选登记表(见附件2)和被托举人推荐人选名单(见附件3),一式1份报送至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科技人才服务处。所有材料须加盖学会公章,学会联合体立项的由牵头学会负责填写并代章。2.立项单位应客观真实填报有关材料。如发现存在信息不实或虚报现象,将按照有关规定取消立项资格。3.特殊科技领域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相关工作另行安排。4.本通知及相关附件可从中国科协网站主页“通知公告”栏下载,网址为http://www.cast.org.cn。四、联系方式1.业务咨询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科创平台处联 系 人:丁 宁联系电话:010-685813662.材料接收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科技人才服务处联 系 人:杨志国联系电话:010-62165283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西706(100081)电子邮箱:kjrc@cast.org.cn附件:1.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立项单位名单及资助名额.docx2.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推荐人选登记表(样本).docx3.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推荐人选名单(样本).docx中国科协办公厅2021年12月31日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立项单位名单及资助名额序号学会编号申报单位中国科协资助名额自筹资金资助名额1A-2中国物理学会102A-3中国力学学会403A-4中国光学学会114A-5中国声学学会225A-6中国化学会406A-9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27A-10中国地质学会228A-1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29A-27中国心理学会2010A-28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A-3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1812A-46G国际动物学会2013B-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4614B-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615B-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616B-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617B-8中国水利学会2018B-14中国自动化学会2819B-16中国计量测试学会1220B-19中国电子学会31521B-20中国计算机学会2022B-21中国通信学会21023B-22中国中文信息学会0224B-26中国铁道学会21425B-27中国公路学会1026B-37中国石油学会2027B-38中国煤炭学会3728B-39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229B-40中国能源研究会0230B-50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31B-51中国粮油学会2232B-56中国振动工程学会0133B-60中国惯性技术学会2134B-65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2035B-66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636B-71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2037B-73T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0238B-74中国密码学会2039B-75T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240B-76T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1041C-1中国农学会4042C-2中国林学会2243C-3中国土壤学会2044C-4中国水产学会2145C-6中国畜牧兽医学会1046C-7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147C-8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48C-9中国作物学会2049C-15T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1050D-2中华中医药学会2251D-4中国药学会2052D-12中国针灸学会2053D-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054D-18中国毒理学会1155D-19中国康复医学会0156D-23T中华口腔医学会2257D-27W中国睡眠研究会0158E-7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2059E-9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60E-23中国土地学会2061E-26中国科学探险协会1062E-29T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1063L-1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33664L-2中国科协创新融合学会联合体325865L-6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2545合 计200237
  • 第六届(2020-2022)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启动 拟资助300-400名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2月12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2171efc2-0e0d-4afa-8ed4-82298f379961.jpg" title=" 捕获.PNG" alt=" 捕获.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为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按照中国科协2020年工作安排,根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管理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管理细则》)有关规定,现将第六届(2020-2022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本届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一、资助对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届项目拟资助培养300-400名32岁(1988年6月30日以后出生)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以下简称被托举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其中,中国科协通过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选拔资助200名,给予每人每年15万元资助;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按照《实施管理细则》相关要求,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选拔资助100-200名,资助金额不低于每人每年15万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入选者和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不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为资助对象。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届项目重点关注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卡脖子”技术等方面潜心研究、守正创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为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国内开展学术研究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等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向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团队的青年成员倾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二、申报对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全国学会。曾获第五届青托项目立项的全国学会,申报名额原则上不超过第五届获得科协立项资助的名额;其他学会申报名额原则上不超过2个。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学会联合体。曾获第五届青托项目立项的学会联合体,申报名额原则上不超过第五届获得科协立项资助的名额;其他联合体申报名额原则上不超过本联合体参与申报学会数量的2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三、申报方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注册。申报单位须在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培养跟踪服务平台(网址:http://qingtuo.36ve.com)注册。注册时应先选择用户类别(全国学会用户、学会联合体用户等),使用项目联络人手机号码作为用户名,注册成功后即可登录账户进行项目申报。曾获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立项的单位,可使用已有管理员账户直接登录,进行网上申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申报。申报单位在网上完成《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项目申报书》,样本见附件,以申报平台内版式为准)填写,并下载打印带有自动生成二维码的《项目申报书》,将《项目申报书》(一式2份)及其相关证明材料按要求签字盖章后,报送至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科技人才服务处,并在信封上注明“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字样。报送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18日17:00(邮寄以邮戳时间为准),申报平台同时关闭,逾期不予受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四、步骤安排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项目申报。各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根据本通知要求,严格按照《实施管理细则》中的申报条件自愿申报。鼓励各申报单位建立青年人才专门工作机构和青年人才储备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项目评审。评审采取现场答辩、专家评议和无记名投票等方式组织。通过评审评选出拟定立项单位名单及资助名额分配方案。具体评审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项目公示。拟定立项单位名单及资助名额分配方案在中国科协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平台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申报单位,经中国科协审议通过后,正式确定为立项单位,并给予相应的资助名额。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4.人才选拔。立项单位严格按照《实施管理细则》及相关工作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培养方案,按要求报送中国科协,签署年度《项目合同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5.组织实施。中国科协按规定拨付项目经费;立项单位按照《项目合同书》、项目实施方案和培养方案要求,开展被托举人培养工作,做好被托举人成长过程的跟踪记录,接受中国科协的监督指导。自筹资金的立项单位须按照中国科协总体要求和工作进度统一组织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6.验收和结项。中国科协对项目经费实际使用情况和被托举人培养工作进行年度检查,在项目结束前发布结项验收通知,组织开展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五、有关要求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以学会联合体形式申报本届项目,须征得全体成员学会同意,并指定责任学会专门负责申报及组织实施等工作。凡以学会联合体形式参与申报的,联合体成员学会不能再以学会形式单独申报;同时加入多个学会联合体的学会,只能选择参与一个学会联合体的申报;联合体成员学会同时申请自筹资金资助的,由所在学会联合体统一申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科协立项资助与自筹资金资助同等管理。统一开放申报、统一专家评审、统一选拔标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托举支持。通过自筹资金资助被托举人的申报学会,须面向本学科领域开放申报,不得将自筹资金来源与资助名额、人选直接挂钩,不得限定自筹资金的资助方向;自筹资金必须由学会建立专账管理,从学会帐户拨出或通过学会专账报销;鼓励学会合法合规募集社会资金,促进资助资金来源多元化、资助对象开放化、管理基金化、使用规范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特殊科技领域和创新争先奖获奖团队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申报工作另行通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六、联系方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业务咨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学会管理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联系人:徐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联系电话:010-6857143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材料接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科技人才服务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联系人:王子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联系电话:010-62165283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报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综合业务楼西706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邮编:10008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电子信箱:kjrc@cast.org.c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申报系统技术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联系人:朱晓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联系电话:010-57010738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附件: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12/attachment/0a5713cf-cc87-40c6-8642-b36dd15f1ef6.docx" title=" 附件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样本).docx" 附件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样本).docx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p microsoft=" " text-align:=" " line-height:="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科协办公厅 /p p microsoft=" " text-align:=" " line-height:="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12月10日 /p p br/ /p
  • 100篇!中国科协2022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名单公布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2022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结果。在具体承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心组织下,经相关领域专家同行评议,从900余篇投稿中遴选认定了100篇优秀案例。其中,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15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共同推进“科研仪器案例库”建设。大赛共征集原创文章1115篇,155篇被“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12篇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案例。2022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入选案例名单序号作者题目第一作者单位一类优秀案例(排名不分先后)1杜淑媛,徐越,靳惠通,郭传文,杨春前沿交叉实验技术推广应用的途径探索——高分辨细胞牵引力显微镜技术的“工具包”化清华大学2万春秋,李擎,李希胜,崔家瑞,徐银梅基于OBE理念的精轧AGC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北京科技大学3谢洁,李姿颖,屈子裕,易可可,刘梅英,黄泽建,江游,戴新华,方向基于四极杆线形离子阱串联质谱技术测量血清万古霉素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4朱博玲时间分辨率冷冻电镜样品制备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5字肖萌,许丽梅,何丽萍,张薇,沙丽清,Mastersizer3000激光粒度仪测定哀牢山土壤样品颗粒组成实验设计与验证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6王欢,曾庆华,黄哲志,张宗宇,邹易君,任恩泽基于神经网络算法补偿的压力扫描阀标定方法及其标定系统研究中山大学7陈宁,陈盼,葛慧丽,何世伟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一网办”“一指办”改革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8汪健科研院所技术支撑人员激励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9王晋,张文娟,江永亨,赵长征,周勇义,郭振玺,徐振国,黄春娟,张丽娜,韩玉刚大型仪器设备命名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10徐振国,王荣荣,郭振玺,江永亨,韩玉刚,王晋开展新购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优化科研仪器布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11兰姝珏AlphaScreen技术在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12张明亮,韩国威,刘庆,黄亚军,邢波,李艳,杨富华,王晓东大束流硼离子注入设备改造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13高跃东,吴旭东,李剑,姚沁,马国兰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流式细胞仪上样前细胞总量质控仪的研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4谭扬,吴学丽,刘萍,周娜,栾传磊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气体预浓缩装置自动进样系统的开发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15方卉,何清,邹少兰,乔斌,梁国弘,高彤彤,田娜娜,翟勇,靳凤民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真空系统的维护天津大学16郎蕾,刘格林,施超欧国产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测定饮料中常见的糖类化合物华东理工大学17关旸,王林燕,王博一种快速鉴定NIST谱库外化合物的技术与应用浙江中医药大学18陈青,肖湘女,张丽娜基于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进行大米中2-乙酰-1-吡咯啉含量测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9田燕龙,王毅,王箫,忻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李文奇,褚文丹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在蛋白质性质研究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设施清华基地21李飞飞,魏悦,李智宁,宋梦娇,张桃桃气相色谱法测定八角茴香中反式茴香脑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河南省科学院天然产物创新研究中心22龙涛,陈平,王利,李海洋,刘敦一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的研制及应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23王柱楼,丁波,黄科赢,刘钢,肖茜,黄韶辉CorTectorTM SX:一款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仪的原理和应用广东中科奥辉科技有限公司24黄子军,卞雷祥,李辉,彭伟民,文玉梅,李平高Q值超低功耗谐振式磁传感器南京理工大学25吴辉,蒋昱飞,杜可义高铁轨道形变快速检测系统南开大学26王喆,倪建平,徐彤,谢江平,陈珲有观测微观粒子的“眼睛”——火花室清华大学27程洋洋,李昭华,张雷,王淑贤,赵津基于线性叠加法的高速列车承重结构应变/位移场重构与载荷识别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8张芳,伍劼,伍法权,乔磊,白忠喜,管圣功,周晓霞,陈银红,张宇凯数智物联岩石力学背包实验室——创新仪器研发,提升行业技术绍兴文理学院29褚力,王宏庆,唐敏,李志明,李杨基于电化学技术的氢气传感器研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30高斌,赛建刚,王亚军,高博,段炯一种试验箱硫化锌光学窗口玻璃的温控设计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31尹燕叶绿素荧光显微成像分选模块的研制及应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32徐余丽,薛翠丽,张禹娜,易成汉,金涵基于先进电化学检测技术和微型传感器的手持式食物品质检测仪上海交通大学33丑永新,刘继承,杨海萍,陈飞,谢启数字信号处理“口袋实验室”设计及教学实践常熟理工学院34张艳丽能力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鹤壁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35崔洁,袁震,王立霞,向俊锋一种高压原位核磁样品检测装置的研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36薛凌云,金伟刚,樊冰,陶晓敏,余洁意,李阳阳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策略研究与实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类优秀案例(排名不分先后)37李真,余善恩,孙伟华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智能开关控制系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8丁宇波,俞珺璟,王雪冬,边玮流式细胞分析分选培训案例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39崔柏乐,程利娜,薛蓄峰,翟守沛,王文超快速高灵敏声表面波氢气传感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40刘瑞琛,刘冬科沉淀蛋白法结合HPLC-MS/MS测定右佐匹克隆在人体血浆中的含量及药物动力学应用山东大学药学院41施超欧,赵晓含,李泳谊,李晓,张业平国产离子色谱安培检测器快速测定废水中碘离子含量华东理工大学42乔志仙斑马鱼应激行为分析装置的研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43姚洪军基于生物安全法的生物技术研究与生物安全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北京林业大学44肖献国ProElut PLS-A联合UPLC-MSMS法测定能力验证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兽药残留长沙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45龚婷婷离子色谱-草甘膦异丙胺水剂中异丙胺的测定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6郭启悦,李高卫,薛慧,姚梦楠,郭翠双连续流动在线蒸馏法测定饮用水中氨氮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47张百成,刘婷婷,曲选辉选区激光熔化梯度合金制备系统北京科技大学48蔺凤琴,贾瑞哲,李擎,郭金,李香泉,车伟杰嵌入式实时控制三轴数控滑台实验平台的构建北京科技大学49邢小兵,马梦鑫,高明祥吸附与残留对气相色谱分析重复性的影响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50邵金发,侯禹存,李融武,潘秋丽,程琳毛细管聚焦的微束X射线衍射仪的研发及其应用北京师范大学51李振宇,崔斌,陈少杰,陶卫基于高质量线激光的高精度轮廓传感器常州高晟传感技术有限公司52宋青锋,赵龙,陶俊涛,李海柱,李明忠,龚亚林高精度煤质在线分析仪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3李福生,徐磊,陈凯伟,张旗,赵中南,郝军X射线荧光背景散射内标法用于铁粉元素测量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率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4郝果,董梅,李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羊奶及羊奶粉中达唑含量富平县检验检测中心55李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水样中16种毒品及代谢物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56张萍双光子显微镜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57陈月,李迪星,郭龙弟基于虚拟台区的融合终端便携式检测技术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58汪志胜,孙明哲,于翰泽,崔俊宁面向人机交互的声学毫米级实时定位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59张佳佳,王惠玉丹参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的测定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黄选忠,邹绍仙SH-AP-2型阴离子交换柱分析应用研究Ⅰ—离子色谱法测定微量硫代巴比妥酸湖北省兴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1张令涛,薛丽萍,郑子涛,王婷,周宇益,李荣明,黄文哲,金亚美,徐学明,杨哪磁感应电场低温杀菌系统的液态食品杀菌案例分析江南大学62齐贺轩,郭瑞鹏,李前奇,赵敏,姚敏翼伞组提带张力传感器的研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3严飞,吴迪,祁健,于强,路长秋,文杰,肖雨倩基于双目结构光的三维扫描测量系统设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4刘宁,王倩倩基于生物质谱进行新药靶标筛选的研究策略及方法开发南开大学65张公军,张冰雪,徐娟芳,王静刚,杨增转,时晓露,卢焕明定量核磁共振法测定生物基塑料中PEF树脂的含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66梁宁Agilent液相色谱维护之更换氘灯色谱学堂67郭凤、田少囡基于LSCM的细胞培养、染色和原位观察的智能集成系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68陈国淳,曾英俊,崔灿,李劲,崔宇轩,海振银,孙道恒应用于高温复杂环境的曲面共形薄膜温度传感器厦门大学69魏彦林,白云山,李蕾,李世荣泡压式表面张力测定仪陕西师范大学70南卓江,陶卫基于反射结构的大视野小尺寸激光三角测距传感器上海交通大学71王玉荣,闫松涛,宋术伟测量固体表面温湿度的多路监测系统设计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72吕萍萍,汪海波,关朝亮,何浩,宋喜臣,宋清超,张玥,桑琳,王飞光谱滴定法在食品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绥芬河海关综合技术中心73范锦涛,刘博文,宋有建,胡明列多维度可控高性能飞秒激光天津大学74赵明辉,蒋康力,柏洪武,王海容,韦学勇基于MEMS的高分辨率法布里珀罗加速度传感器西安交通大学75吴学丽,谭扬,陈秋红,周娜,刘萍,尹秀丽自然水体中氮稳定同位素富集进样系统的开发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76梁静南透射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77庞聪,马武刚VP型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及其地震监测应用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78陈捷,赵川德,艾进,于谦,李刚,杨菊辉,李建军,杨芳,彭强自动化布氏压力计法测试系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79沈凯,盛华峰,杜雨沙,王丽,朱丽辉硫碳分析维护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80包郁明,范志影,何夙旭,崔洁芬,赵维香,朱超小角X射线散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等联合分析为果胶高级结构解表征提供新视角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81武利庆,翟睿,杨彬,张宁数字化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与应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82吴佳楠,魏潜,张丽娜获得一张完美超薄切片的“八要素”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83王巧环实用新型专解决小进样量型号仪器的包样难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84张亦弛,袁国平,杨保国,何昭,聂梅宁,张子龙,田飞时频域全波形计量标准装置和毫米波数字调制量值溯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85黄泽建,王梓权,刘梅英,江游,李浩,刘思渊,隋志伟,方向,戴新华生物安全柜气流流速校准装置研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86陈涛基于高速逆流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的标准样品集成创新分离模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87张海燕,吴高AB SCIEX triple TOF 560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原理与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8张建国一种组织样品原位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的冷冻含水切片样品制备方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89任芳,张浩,刘天姝,李娟基于HS-GC-IMS分析乳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0饶桂波冷冻电镜低温低湿上样工作台的研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91李朝辉,赵建科大口径光学系统杂散光测试技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92邢鑫,韩超,徐梅,黄腾驰,韩莉妲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辨联用技术区分豆香型和花香型龙井茶中特征香气成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93张欣捷,孙泽宇,宗政,田崇国一种在线气体与气溶胶成分监测仪分离液的收集和富集系统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94杨素华,赵长征应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植物DNA含量的植物细胞核提取装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95陈敏泽,李中翔,胡纯,郑德智,樊尚春激光测振传感器宽频域性能评估关键技术北京理工大学96田浩,王健,朱晓晴,涂建财,何清,李茵萍傅里叶红外光谱在骆驼蓬溯源研究中的应用新疆师范大学97平丽,洪雅雯,左敏娟,朱狄峰超高效液质联用法测定Hu7691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浙江大学98刘皎,吴晶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的检测模式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99钟小聪,王启松,刘丹,雷钦尧,孙金玮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可穿戴智能康复机械手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100李帅帅,赵亮,刘金龙一种整合光栅位移传感器和瞄准结构的高精度一维距离测量装置钛玛科(北京)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协希望广大实验技术人员以优秀案例作者为榜样,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科研仪器开发、改造、应用、服务、管理等领域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注重优秀案例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研仪器的开发利用水平,充分释放科研仪器的研发潜能和服务潜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希望各级科研教学机构积极推进以能力、实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改革,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强化操作技能、改进仪器功能、创新实验方法,为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和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