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精准诊断

仪器信息网精准诊断专题为您整合精准诊断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精准诊断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精准诊断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精准诊断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精准诊断话题讨论。

精准诊断相关的资讯

  • 看不见的“针”让诊断更精准
    小分子探针是一类特殊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低分子量,可以与特定生物分子相互作用,通过物理富集或化学反应形成可测量的信号变化,以实现对特定生物目标的定位或调控。由于小分子探针分子量小、渗透性强,能够轻易地穿透细胞膜,因此这类探针常用于研究疾病在细胞水平的分子机制。  诊断疾病、寻找病灶、药物研发……如今,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应用,小分子探针都已成为科学家和医生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不久前,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维院士、李林教授、潘思骏副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邵慧琳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化学会评论》上,发表了关于小分子探针的最新综述,讨论了具有新功能的小分子探针结构和设计的最新进展,以及小分子探针与生物成像、蛋白质组学和其他新兴技术的集成发展。  通过融合其他新兴技术,小分子探针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应用潜力,有望进一步推动药物研发和临床诊断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深入发展。  具备多重优势,成为疾病研究和诊断的有力工具  小分子探针是一类特殊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低分子量,可以与特定生物分子相互作用,通过物理富集或化学反应形成可测量的信号变化,如放射性信号、荧光信号等,以实现对特定生物目标的定位或调控。由于小分子探针分子量小、渗透性强,能够轻易地穿透细胞膜,因此这类探针常用于研究疾病在细胞水平的分子机制。  在实际研究中,小分子探针被用于跟踪生物分子的活动、检测细胞中的特定反应或研究特定的生物过程。例如附着荧光标签的小分子探针,可以帮助科学家直观地观察细胞内的特定分子如何移动并与其他分子互动,这使得小分子探针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小分子探针合成简单、特异性高、生物相容性好且稳定性高,具有使用灵活、成本较低的特点,这些优势使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有力工具。”潘思骏介绍,在疾病研究方面,小分子探针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阐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在药物研发领域,小分子探针可用于发现潜在药物靶点,筛选先导化合物,以及评估候选药物的靶点亲和力、选择性、脱靶效应等性质,从而提高辅助药物的临床转化成功率;在临床诊断方面,小分子探针可以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分析药物靶点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新兴技术加持,功能和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分子探针的功能及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一方面兼具成像和组学能力的双功能探针开始涌现,另一方面融入其他新兴技术的小分子探针也展现出更完善的分析能力。  根据功能的不同,小分子探针主要分为成像探针和组学探针两大类。其中成像探针主要是与细胞和生物体中的目标分子相互作用以产生可视化信号,组学探针则是结合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新兴组学技术,对目标分子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作用网络和功能图谱进行解析。近年来,同时具备成像和组学能力的双功能探针的出现,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准确、全面的信息,极大提升了小分子探针的适用范围和准确性。  同时,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荧光染料、亲和标签、生物正交化学、可逆共价基团、光激活基团等,小分子探针还开发出许多新功能。黄维介绍,结合生物正交化学,小分子探针实现了多个目标分子的同时标记和共定位分析;新型稳定同位素标签和定量质谱分析方法的创新,提高了组学分析的准确性和通量,加速了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采用双光子、近红外、长余辉等多种各具优势的成像策略,可以提高小分子探针在组织深度和分辨率方面的能力;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实现海量数据分析,优化探针设计,并从复杂图像中提取关键信息。  黄维提出畅想,未来,结合柔性电子传感技术,小分子探针还有可能发展为穿戴或便携式的诊断仪器,创造全新的主动健康管理方式,这一策略有望推动小分子探针在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提升临床转化率  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科学家们对小分子探针持积极态度,认为其具备优良的分子特异性和生物相容性,因而在转化医学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例如在个性化医疗领域,小分子探针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治疗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检测方法,帮助医生通过活体成像、组织活检、血液检测等临床试验技术,设计个体化手术与药物治疗方案,并能通过实时疗效监测来迅速优化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但与所有新兴技术一样,小分子探针在临床转化过程中也面临挑战。潘思骏表示,首先,在不影响生物活性的前提下,设计和制造高度特异性的小分子探针是一个技术难题。其次,在临床试验中,小分子探针必须满足严格的生物安全性要求,包括毒性评估、代谢排除和潜在不良反应。此外,临床试验的复杂性也制约了小分子探针的应用,因为临床试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患者的招募和数据分析也很复杂。最后,小分子探针的研发周期长,包括实验室的化学合成和生物实验过程,以及临床样本的测试与验证过程,同时其市场化也需要医学界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充分的认可和信任。  黄维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小分子探针的临床转化率,还需加强基础研究,深入了解小分子探针的机制和性能,确保探针在复杂的临床组织和血液样本检测中具备真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跨学科的合作也非常必要,融合不同学科的新兴技术优势,有望加速解决小分子探针在临床转化中面临的难题。黄维认为:“我们可以采用小分子探针和分析技术的协同发展策略,即通过同时构建新型探针和与之相匹配的临床分析技术,直接对人体或血液、腹水等临床易得样本进行特征图谱分析,为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找到更多精准化和个性化解决方案。”
  • 肿瘤精准诊断前沿技术及应用探讨
    精准医疗当下最大的应用领域当属肿瘤的精准医疗,而由于肿瘤复杂的发病机制和巨大的个体差异,导致肿瘤的治疗效率特别低。所以肿瘤的精准诊断是实现肿瘤精准治疗的基础。随着技术发展和进步,多种创新型诊断技术开始出现,新型诊断技术将逐渐替代原有技术成为肿瘤诊断的首选,将极大助力精准医疗,造福广大肿瘤患者。为促进肿瘤精准诊断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交流,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联合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将于2022年7月22日举办“肿瘤精准诊断前沿技术”网络研讨会,为肿瘤精准诊断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大会亮点:1. 专家从高校到医院,主题从科研到临床全覆盖2. 多种最新技术、手段全囊括会议日程时间报告题目及嘉宾09:3010:00肿瘤的精准诊断温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副教授)10:0010:30空间组学技术在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探索李鹏飞(布鲁克 质谱成像应用主管)10:3011:00近红外二区荧光小分子探针及生物分析孙耀(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11:0011:30肺结节、早期肺癌临床实践探讨传奇2谭先华(武汉市第五医院 副主任)午休14:0014:30精准医学----肿瘤风险评估及预后工具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郭向前(河南大学 副院长/教授)14:3015:00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系统在肿瘤微基因组学的应用杨欣桦(赛默飞世尔科技 基因科学事业部 技术与产品管理经理)15:0015:30高性能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设计及肿瘤诊疗应用研究赵征寰(重庆医科大学 教授)15:3016:00循环肿瘤细胞体内捕获技术及应用王卿卿(河北德路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点击二维码即可报名,免费参会!
  • 全面精准医疗时代来临在即 肿瘤精准诊断迎来三大突破!
    2015年,美国“精准医疗计划”的高调启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医疗发展的新方向。精准医疗是通过基因组、蛋白组等组学技术,一句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及临床特点,在分子水平为疾病提供更加精细的分类及诊断,从而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最新数据统计,全球每年肿瘤新发病例1400万,死亡820万,全球患肿瘤病例超过2500万。近2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仅在我国,每分钟就有6.4人被确诊为癌症。因此,对肿瘤的研究成为精准医疗领域最重要的方向之一。肿瘤的精准诊断是精准诊疗的重要保证。与以往通过特殊染色、光学或者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等方式对肿瘤进行分类、分型和分期不同的是,精准医疗时代下肿瘤标志物检测、液体活检、基因测序等方法兴起,新型诊断技术将逐渐替代原有技术成为肿瘤早筛的首选,肿瘤筛查成为健康人群体检常规项目指日可待。基因检测:整个精准医疗的基石基因测序是整个精准医疗的基石,也是精准医疗中发展得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基因测序技术对于肿瘤个体化治疗主要有两方面应用:一是检测患者携带的肿瘤基因,二是检测肿瘤靶向药的靶点。肿瘤基因检测就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出肿瘤患者的致病基因,寻找患者适用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或者其他适宜的治疗手段,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项神奇的检测,是从一位好莱坞明星开始的。著名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的母亲和小姨都是乳腺癌患者,都携带突变的 BRCA1 基因,她的母亲于 49 岁确诊乳腺癌,56 岁因卵巢癌去世。 2013 年,朱莉做了 BRCA 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也携带有 BRCA1 基因突变。结合家族史,医生评估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非常高。最终,朱莉决定预防性切除乳房。2 年后,摘除了卵巢和输卵管。她的经历引起了轰动,也引发了全球对肿瘤基因检测的关注。通过基因检测分析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了解敏感突变和耐药突变,能够帮助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的靶向用药治疗方案。此外,肿瘤遗传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明确患癌风险,提早预防。肿瘤标志物检测:POCT领域下一个增长点肿瘤标志物,是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或是正常细胞受到肿瘤环境刺激所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根据自身特点分布在身体不同的脏器中。肿瘤标志物身体分布图肿瘤标志物分为肿瘤组织特有的和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应激反应产生的两类。肿瘤标志物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到。已知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强,实用性上监测重于诊断。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目的价值在于:发现原发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发展程度的判断,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及评价,肿瘤复发及预后预测等,在诊断层面比较重要的标志物有CA199(胰腺癌)、CA724(胃癌)、AFP(肝癌、睾丸癌和卵巢癌)、βHCG(睾丸癌、子宫癌和卵巢癌)和CEA(甲状腺髓样癌),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多种标志物联合检验判断。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的类型、肿瘤的部位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乳腺癌和胃肠道肿瘤和肺癌均可引起CEA的升高。肿瘤标志物一般多为蛋白检测,目前常用方法包括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POCT等。在常规大型设备检验中,化学发光因其免疫诊断的普适性和高利润率成为肿瘤标志物首选方法;而随着关键核心原料突破,实现原料自产后,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因其仪器的高覆盖率和检测价格较低,有望逐步替代化学发光法的部分项目;POCT因其快速、操作简便,对于癌症患者的实时监控优势逐渐显现。技术层面来看,生化免疫方法适合体检等大样本量检测,而POCT则适合特异性强、样本量少的肿瘤筛查和癌症患者的实时监控。液体活检:无创肿瘤诊断利器液体活检:非介入性、重复取样。液体活检是指一种非侵入式的血液测试,能监测肿瘤或转移灶释放到血液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碎片,是检测肿瘤和癌症、辅助治疗的突破性技术,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之一。液体活检主要包括ctDNA、CTCs、外周RNA和外泌体四个种类的检测,鉴于目前液体活检技术仍未成熟,癌症早期血液中ctDNA、CTC等数量较低,用于肿瘤早期筛查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临床上癌症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用药指导应用最多。ctDNA(循环肿瘤DNA),cfDNA的特殊形式,肿瘤细胞脱落产生,外周血中含量极低,易被血浆中物质解离,常用二代深度测序+数字PCR联合测序,需要对所有cfDNA进行测序,找到ctDNA,含量较CTC多。作为一种无创检测,ctDNA检测最常用的检材是外周血,尿液和唾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也能够检测到ctDNA液体活检相比于传统侵入式组织活检具有依从性佳、标本易获取等优势,ctDNA的分析是一种有希望的微创替代肿瘤活检方法。外周RNA,具有和肿瘤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监测。RNA分子在血中极不稳定,多与DNA、蛋白等形成复合物或杂交体,如何从血液中分离出未被降解的RNA,RNA信息与肿瘤的相关性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外泌体检测,携带母细胞的多种蛋白质、脂类、DNA和RNA等重要信息。肿瘤细胞的外泌体和正常细胞的外泌体的差异在于,肿瘤的外泌体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肿瘤的周围组织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液体活检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恶性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已凸显巨大潜力,期待通过对液体活检的深入研究,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新兴起的肿瘤精准诊断技术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颠覆医疗领域的技术,使临床诊治产生质的飞跃。为促进肿瘤精准诊断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交流,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将于2021年7月1日举办“肿瘤精准诊断前沿技术”网络研讨会,定向邀请肿瘤检测技术研发及应用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做精彩报告分享。精彩报告提前预览权威报告专家专业解读、点击此处免费报名参会
  • 罗氏诊断携手顿慧医疗,推动肿瘤精准医疗发展
    (2021年11月6日,上海)11月6日,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氏诊断”)与上海顿慧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顿慧医疗”),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缔结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在精准医疗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优势,加深在基因测序检测技术与应用层面的全面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共同推进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助力精准医疗的持续创新。罗氏诊断与顿慧医疗达成战略合作深化协作,引领精准医疗新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尤其是个体化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精准医疗不仅是解决疾病症状,而是研究疾病的根本原因。相比传统“一刀切”模式,精准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基因变化、环境影响与生活习惯等各方面信息,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节约医疗资源。罗氏诊断作为全球体外诊断的领导者,自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不断把全球领先的诊断技术带到中国,产品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为了顺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罗氏诊断不断加快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布局,以满足中国患者亟待满足的需求。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姚国樑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姚国樑表示:“肿瘤个体化诊疗正在成为中国精准医疗领域的关键议题,也是“健康中国2030”实现过程的重要一环。在深耕中国的20多年来,罗氏诊断始终将个体化医疗作为企业的重点战略发展领域,并致力于推进肿瘤个体化诊疗生态圈的建设。为此,我们不断探索与本土优秀行业伙伴合作的可能性,共同推进精准医疗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中国患者的实际需求。”优势互补,探索肿瘤防治新突破在本次签约仪式中,双方宣布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建设“罗氏诊断-顿慧医疗精准医学转化创新中心”,在精准医疗领域加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顿慧医疗深耕医疗行业十余载,形成了由基因组学、细胞表型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等多组学技术平台紧密合作、协同发展的医疗产业创新模式,聚焦肿瘤诊疗产品研发、生产、应用和销售,与全国TOP100医院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肿瘤精准医疗方面具有先发优势。顿慧医疗董事长温冬顿慧医疗董事长温冬表示:“顿慧医疗致力于原研生物标志物的研发、生产及临床推广应用。近十五年来始终与全球领先的罗氏诊断在一起,为中国实验室提供服务。现与罗氏诊断成为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必将更有利于在精准免疫医疗时代,共同推进创新成果在临床的转化与应用。”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袁健中表示:“罗氏诊断生命科学致力于提供领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着力于通过转化医学造福中国患者。随着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罗氏诊断将与顿慧医疗共同推进在精准医疗领域中,肿瘤标志物产品的探索、开发与转化应用,以及肿瘤基因检测产品在自动化建库平台上的应用与开发合作,期待此次携手能为中国患者带去更多价值。”
  • 罗氏诊断携手云康集团,共同推动精准医疗持续创新
    (2021年3月3日,广州)今日,罗氏诊断生命科学部和云康集团正式宣布达成进一步战略合作,在广州隆重举行“罗氏诊断—云康精准医疗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双方表示将充分利用各自在精准医疗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优势,加深双方在基因测序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层面的全面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推进前沿技术的探索,助力精准医疗的持续创新。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袁健中先生、罗氏诊断亚太-战略和商务发展总监吴昊先生、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销售市场总监杨永刚先生、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销售总监王宇杰先生、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市场总监方敏女士、云康集团总裁张勇先生、云康集团常务副总裁王旭波先生、云康集团营销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徐国利先生、云康研究院院长安俊峰先生、云康集团中心实验室主任尹杰先生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为“罗氏诊断-云康精准医疗联合实验室”揭牌。▲签约仪式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 袁健中先生(左)云康集团常务副总裁 王旭波先生(右)▲罗氏诊断-云康精准医疗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袁健中先生表示:“精准医疗,诊断先行。罗氏诊断始终秉承‘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不断创新,致力于开发和提供贯穿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诊断、监测等环节的诊断技术和解决方案。随着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罗氏诊断将与云康集团共同探索新一代测序解决方案在肿瘤、遗传病、感染、药物基因组学和生殖健康等精准医学领域布局的产品开发、应用及商业化,造福更多中国患者。”▲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 袁健中先生揭牌仪式上,云康集团总裁张勇先生表示:“云康在医学检验与诊断领域构建了集‘产、学、研、服’于一体的产业链体系,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代表医学诊断未来趋势的尖端技术领域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推动精准医疗在中国的发展,提高中国的临床诊断水平。此次携手全球体外诊断行业领军企业之一的罗氏诊断,将为我们带来先进的新一代测序解决方案,我们非常期待未来双方有更深入的合作。”▲云康集团总裁 张勇先生揭牌仪式结束后,双方技术专家就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主题分享和深入探讨。▲ 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产品经理 尹姮女士 主题分享:“罗氏诊断测序解决方案及愿景”▲云康研究院院长 安俊峰先生主题分享:“肿瘤免疫治疗最新进展分享”▲ 嘉宾合影关于罗氏诊断罗氏诊断致力于开发和提供从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到诊断、监测的创新、高性价比、及时和可靠的诊断系统和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并减少社会医疗成本。罗氏集团拥有医疗行业唯一一个涵盖诊断和制药领域创新领导者的独特地位。这一结合使我们能够应用突破性的疾病知识来开发创新产品、发现和监测疾病,并引导治疗方案的选择。2000年8月,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作为外商独资公司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立,开展中国大陆的业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业务不断增长,规模也不断壮大,是中国体外诊断市场的领导者。至今,公司拥有2,800多名员工,分布在全国77个城市。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广州、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杭州、济南和乌鲁木齐均设立了分公司。公司产品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以其一流的技术产品,配以完善的服务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及信誉。罗氏诊断对中国市场作出坚定的承诺,将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医学价值来为中国的医疗健康事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卓越贡献。关于云康集团云康集团是源于中山大学的从事专业医学服务、大众健康服务及相关技术支持服务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是中山大学医学科技服务体系的核心成员和执行单位,现已发展为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主要省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近十来年,云康聚焦于“技术+服务”的双轮驱动战略,打造集“产、学、研、服”于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在基因测序等尖端技术领域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同时是卫生部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改委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山大学基因诊断中心等多个重要科研机构的依托单位;并与中山大学等合作单位联合承担了“国家科技惠民重大专项”、“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等多项国家及地方重大项目或课题,并获得包括国家专利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项专利及科技奖励,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医学科技创新基地之一。
  • 数亿元D+轮融资!微远基因将建分子诊断试剂仪器基地,持续发力病原精准诊断赛道
    近日,微远基因宣布成功完成数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由科泉基金领投,天心基金跟投。本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推动病原分子精准诊断产品的研发与IVD化,加速整体解决方案在全国顶级医疗机构的落地开展。同时,微远基因将新建先进的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生产基地。微远基因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基因诊断领域与感染精准医疗,着力构建基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与EMR大数据的感染性疾病AI诊断体系,为临床提供感染精准诊断综合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已建成超过10,000㎡的研发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产品GMP生产基地,并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成都等多地设有检测中心和分支机构。公司已累积了超过40万例的病原宏基因组学大样本数据,并参与了如新冠病毒等重大病原的早期发现鉴定工作。微远在多个分子诊断技术平台上砥砺创新,拥有多款自主研发的仪器和试剂。在病原精准诊断领域,根据不同临床场景与需求推出适宜产品:基于随机测序的病原宏基因组技术(mNGS)检测产品IDseq Prime,基于随机测序和探针靶向测序(mNGS+tNGS)的产品IDseq Ultra和基于探针捕获靶向测序(tNGS)的产品 IDseq Focus。2022年来,公司接连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了从“检测试剂-测序仪-分析软件”的全流程资质认证。微远基因具有丰硕的研究转化成果与完整的知识产权布局,已累计发表高分 SCI 文章超70篇,已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近50项,及软件著作30项。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卓越的质量管理水平,微远连续三年满分通过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组织的mNGS室间质评考核,并于2024年3月顺利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病原宏基因组学检测(mNGS)项目复评审。微远基因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武汉同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等顶级临床院所建立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进行医学转化研究与宏基因组学平台共建。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多项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并联合多学科知名专家成立中国病原宏基因组解读联盟,推动该技术的规范化应用。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微远基因先后获评专精特新企业、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先锋企业50强等,并连续五度荣登中国未来医疗100强。微远基因作为参与单位,荣获2023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近期由科技部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中,微远基因作为项目参与单位,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本轮融资助力下,微远将进一步布局前沿分子诊断技术在各类感染场景中的应用,把研发重点放在产品上,把服务重心放在医院内,串联起感染诊断的前哨监测与大众检测,加速推进病原宏基因组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在医院内实现本地化运行,从病原、药物、宿主三个维度持续推进mNGS 2.0时代。“我们深深明了,每一份珍贵样本的背后,都有一位亟待救治的病患。”微远基因将秉持长期主义,为行业可持续良性发展,为感染精准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尽到应有的企业责任与产业担当。关于科泉基金科泉基金成立于2022年,该基金由地方国控建设集团创建,由南京中益仁投资担任基金管理人,优先投资方向为当地政府鼓励引进的新兴产业,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关于天心基金天心基金成立于2023年,由园区融发集团天环公司发起设立,是园区践行“投出去、引进来”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财务投资与产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赋能本地产业发展,重点关注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基金管理人弘卓资本拥有人民币和美元双币管理经验,资产管理规模累计达到近200亿元人民币,投资范围涵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IDseqTM for ID doctors。微远专注于病原NGS感染诊断,为临床提供三种病原NGS检测产品:基于随机测序的病原宏基因组技术(mNGS)检测产品 IDseq Prime、基于随机测序和探针靶向测序(mNGS+tNGS)的产品 IDseq Ultra、基于探针捕获靶向测序(tNGS)的产品 IDseq Focus。同时致力于提供三种检测产品的本地化方案,助力感染精准医学诊断。
  • 多项高端技术成果正加速临床应用转化,开启精准诊断新纪元——记ACCSI 2023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17日-19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 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用”等方面1500余位高端人士参会。期间,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圆桌论坛如期举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为支持单位。圆桌论坛现场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加强和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精准医疗受到人们空前的关注和重视。其中,精准诊断是精准医疗的关键。要实现精准诊断,离不开创新仪器技术的支持和推动。然而,创新仪器产品想要真正走进医学检验实验室,完成应用转化,首先必须加强与临床检验领域用户的交流和探讨,回答疑问,获得认可。本次论坛定向邀请精准诊断产业上下游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科学家、医学检验专家和仪器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精准诊断创新技术、临床检验实验室的技术需求等多个话题,旨在展示创新仪器成果,助力精准诊断,服务国民健康。本次论坛上半场报告环节由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原主任敬华主持。敬华 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原主任在论坛的报告环节中,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康熙雄教授、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窦浩桐、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宇翀和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研究员赵成文分别带来精彩的主题报告。康熙雄 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报告主题:《新兴检测技术落地临床的难点分析》康熙雄教授在报告中介绍,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和仪器设备更新迭代,科学仪器设备走向临床应用正在朝小型化、功能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他认为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生物技术、医疗技术有机融合的数基生命系统是未来智能医健解决方案,通过全方位跨尺度、多模态生物医学大数据,把人体表征为数字化实体。在数字实体中实现贯穿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数学模型,让数字实体“活起来”,模拟生老病死各种生命过程,形成人体“数字孪生”。在通用数字孪生基础上,融合个人基因组、生理病理和生活环境等数据,建立个体化数字孪生,模拟个体健康演化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智能推演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实现重要生命过程定量评估、精准的动态健康指导和疾病治疗方案精准优化,用数基智能解决信息呈递难题,实现智能精准医疗。窦浩桐 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报告主题:《测序及质谱检测的前处理环节智能化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和液相质谱技术(LC-MS)已经成为了生物实验和医学研究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窦浩桐认为在这些技术中,前处理环节十分关键,因为前处理环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数据的质量和分析的准确性。因此,自动化移液站的引入给实验人员带来了重要的价值和贡献,也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室的效率和精准度。在NGS基因测序中,前处理环节通常包括样品提取、文库制备、PCR扩增、文库质控等流程,而这些流程都需要控制极其精准的化学反应和体积取样。自动化移液站通过提供极高的可重复性、准确性和精度,可以显著地提高前处理阶段的稳定性和效率,同时减少重复工作和改善实验员的安全性。在液相质谱实验中,自动化移液站同样可以提供精确的体积取样、标准化的反应体系和迅速的重复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液相质谱实验的可靠性和数据的质量。自动化移液站为实验人员提高了图像化的交互操作方式,使得实验操作更加直观、方便、精准。王宇翀 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报告主题:《新一代高通量单细胞靶向蛋白组学平台流式细胞质谱系统》解析单细胞异质性及相互作用是研究复杂生命过程的基础。随着检测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工具的发展,准确定量分析单细胞中复杂、痕量、大动态范围的生物分子逐渐成为可能。特别是基于质谱原理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充分发挥了质谱高灵敏度、高准确性以及高通量的特性,在近年来得到长足进步。王宇翀首先介绍了宸安生物的新一代高通量单细胞靶向蛋白组学平台流式细胞质谱系统的技术优势、检测流程以及应用场景等,并分享了流式细胞质谱系统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患者分层和疗效预测、CD8+TIL抗原表位筛查以及新冠疫苗的药效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目前该产品是全球同类产品中唯一获批临床注册证,在临床应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赵成文 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研究员报告主题:《以汇像系统平台为基础,实现自动化实验室DIY》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变革,药物研究和医学检验检测的不断进步,市场对于自动化、智能型实验室解决方案的需求日渐增长,实验室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也是稳步向前。赵成文首先对汇像科技的技术团队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汇像团队涵盖应用科学家、人工智能专家、自动化专家和工程专家,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苏黎世联邦学院、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随后,赵成文向与会者展示了汇像科技的硬件研发能力、软件研发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以及是如何打造智慧实验室自动化。目前,汇像已成功将绝大多数实验操作步骤标准化、模块化,利用iMagicOS云端智慧操作系统将“操作流”升级为“数据流”,使得“BT”工作“IT”化,并提供从单机、标准模块到整体系统方案的软硬件一站式解决方案。下半场圆桌讨论环节,由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康熙雄教授主持并发起议题讨论。康熙雄 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圆桌论坛嘉宾:敬 华 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 原主任/主任医师周晓光 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郭建巍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禹松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检验科质谱平台主管田敬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技师徐晓雪 首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 副主任技师张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检验科 主任技师王宇翀 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谭 洪 小鳄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CEO程 鹏 彩科(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赵陆洋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CEO郭求真 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窦浩桐 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总经理俞晓峰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赵成文 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战略投资部研究员周立 北京豪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CTO陈吉波 上海透景生命股份有限公司 营销中心轮值总经理杨 熙 牛氪资本CEO创新仪器技术成果想要真正走进临床实验室完成应用转化,还要回答和解决很多实际问题。NGS、数字PCR以及质谱流式等临床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有哪些?其创新产品在临床应用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该如何协同“产、学、研、用、资”以加速创新产品的临床应用落地转化?为回答以上问题,论坛特别邀请众多精准医疗产业上下游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科学家、医学检验专家和仪器公司高管,共同就大家关心的仪器、技术发展,精准医疗产业、用户需求等话题开展深度交流。专家发言各抒己见,现场讨论十分热烈。嘉宾参与议题讨论部分参会专家合影
  • 罗氏诊断-金橡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创新中心在京挂牌 精准医疗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
    2021年6月23日,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氏诊断”)与北京橡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橡医学”)联合打造的“罗氏诊断-金橡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创新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双方表示将充分利用各自在精准医学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优势,加深双方在基因测序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层面的全面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推进前沿技术的探索,助力精准医疗的持续创新。  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袁健中先生、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销售市场总监杨永刚先生、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销售总监王宇杰先生、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市场副总监高嵩先生、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资深地区经理梁海涛先生、金橡医学总裁曹善柏先生、金橡医学副总裁兼CTO楼峰先生、金橡医学运营副总裁郭璟先生、金橡医学市场部负责人范昳女士、金橡医学研发部负责人王旺先生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为“罗氏诊断-金橡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创新中心”揭牌。▲签约仪式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 袁健中先生(左)金橡医学副总裁兼CTO 楼峰先生(右)▲“罗氏诊断-金橡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创新中心”揭牌仪式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 袁健中先生(左)金橡医学总裁 曹善柏先生(右)  精准医学是指根据患者对某种疾病的致病原因不同、对某种治疗手段的反应不同等,把不同的患者个体进行分类,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策略。相较于原有“一刀切”的治疗方法,精准医疗凭借更突出的治疗效果,正成为各大疾病领域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在肿瘤领域应用日益广泛。  基于精准医学的重要应用场景“癌症早筛、预后管理”等正在蓬勃发展。相对于海外发达国家,我国精准医疗起步较晚,目前仍在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不难预见,精准医学将会成为我国大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  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袁健中先生表示:“罗氏诊断始终秉承‘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不断创新,致力于开发和提供贯穿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诊断、监测等环节的诊断技术和解决方案。随着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罗氏诊断将与金橡医学共同探索新一代测序(NGS)解决方案在实体肿瘤、血液肿瘤等领域所布局产品的开发、应用及商业化,助力推动我国精准医学转化与创新发展,造福更多中国患者。”▲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 袁健中先生  金橡医学副总裁兼CTO楼峰先生表示:“作为业内领先的NGS医疗服务公司,一直以来,金橡医学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检测产品。此次金橡医学与罗氏诊断强强联手,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以符合临床检验的高标准,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服务。与此同时,双方未来的合作将聚焦基于NGS方法的IVD试剂盒开发、高品质原材料的应用,持续提升临床检测的性能,从而推动中国肿瘤精准医疗领域进入更高标准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金橡医学副总裁兼CTO楼峰先生  揭牌仪式结束后,双方技术专家就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主题分享和深入探讨。
  • 颜光涛教授:标记免疫、基因测序、生物大数据助力精准诊断
    p   全球正在迈入精准医疗时代,精准诊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近年来,国内在该领域获得快速发展,无论是政府、学术科研界,还是生物技术、医药企业以及投资界,均在这一领域深耕,希望促进行业发展,以精准诊断造福患者。大时代下,药明康德传媒部推出精准诊断系列访谈专题,邀请业内几位专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检验中心颜光涛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7653b6f-cc04-4665-93f3-f2625af9c572.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116095844.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116095844.jpg" / /p p   颜光涛教授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30多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现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并组建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颜光涛教授说:“ strong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这也是实现国家提倡的“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 /strong 。”那么,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在我国发展及应用的如何?从临床角度看,肿瘤的个体化精准医疗与传统疗法的区别在哪里?个体化医疗的可负担性怎样,成本会高吗?就这些问题,颜光涛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的观点与洞见。 /p p   药明康德:您是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专家,那么首先请给我们读者介绍一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其主要应用在哪些疾病领域? /p p   颜光涛教授: strong 标记免疫技术是以抗体为中心的检测技术,通过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的反应。 /strong 目前,标记物已从单一核素发展到同位素、荧光素、酶发光剂、化学发光、量子点、胶体金和银、微粒子与纳米粒子等。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是覆盖面广、发展快的分析测试技术,目前常应用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判断及评估,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 /p p   另外,这个技术在生物分析、环境科学、食品药品检定、生物农业、进出口检疫检定、法医与刑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p p   药明康德: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在国内发展的如何?主要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p p   颜光涛教授: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的应用都已经交叉融合了。从广义上讲,这种技术包括分子诊断和免疫检测技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及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等,这些都会是未来的发展机遇。 /p p    strong 这种技术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别是化学发光技术,POCT(即时检测技术)等领域 /strong 。罗氏、雅培、丹纳赫以及西门子这四大跨国企业,几乎垄断了体外诊断这个领域,他们的抗体标记技术,包括标记物的选择,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strong 而国内体外诊断企业七八百家,普遍规模小、产品品种少,诊断试剂生产规模排名前20的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约30%,市场集中度低 /strong 。所以,未来我们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p p   比如,新兴的POCT技术,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空间上,在患者身边进行的检验,即“床旁检验” 时间上,可进行“即时检验”。这种技术的特点就是省去了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可以快速得到检验结果,但其弱点在于缺乏标准化管理,也就是说不同的医院、不同的操作环境和设备,都是以自身为标准的,他们互相之间的可比性较差。所以,这是一个逐步协调的过程,包括医院内部的协调以及国家层面的协调。 strong 我们建议在这个逐步发展与摸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整体规划,规范准则,一方面不盲目扩大商业生产,另一方面避免对医疗结果造成不良影响,这样步伐稳健有利于未来的长足发展。 /strong /p p   药明康德:您组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初衷是什么?这几年开展了哪些活动?将来如何发展? /p p   颜光涛教授:标记免疫分析是比较综合性的学科,具体到行业就是体外诊断这个领域,其中包括精准医学。体外诊断需要高效而精准的特异性分析技术,而标记免疫正是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分子诊断则是检测基因信息,标志技术涵盖了荧光素、酶、同位素、金、银等,以及一些新的标记物,那么当这两个技术相结合,就组成了主要的诊断行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aa5bf84-7996-49e4-b946-308bc615ae35.jpg" title=" 2.jpg" alt=" 2.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123RF br/ /p p   我们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6月在北京成立,主要的人员构成包括检验科工作人员,临床医生,体外诊断企业的研发负责人,还有从事体外诊断或者抗体研究的院校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等等。这两年我们陆续在北京、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召开了4次学术峰会,参会规模六、七百人左右,学术氛围浓厚,大家平等相待,共同讨论全产业链里所有可能面对的问题,包括一些前瞻性思路的探讨以及行业瓶颈的评估等。 /p p    strong 标记免疫分析专委会旨在整合我国各梯次研发与产业化资源,推动整体研发体系的产医研跨行业协作、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队” /strong 建立和完善对接国际国内认证体系的相关质量标准规范,形成面向产业化的共性关键技术平台, strong 形成“产医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 /strong 打造基础研究、技术规范、产业转化和临床应用的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平台 进一步通过“产医研用”协同创新,推进新技术与新产品的产业化 促进本专业学科技术的繁荣与发展,推动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学科进步,促进人才成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推动我国标记免疫分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p p   药明康德:以肿瘤领域为例,您认为如何才能实现癌症的精准诊断?肿瘤领域的个体化医疗与传统治疗的区别在哪里?目前,国内肿瘤领域的精准诊断技术发展得如何? /p p   颜光涛教授:精准医学其实就是一种个体化医疗。 strong 个体化医疗是以患者个人的基因信息为基础,来确定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效果,尽量地减少药物对于患者所产生的毒副作用,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医疗方案。 /strong 个体化医疗的概念最早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通过全方位掌握每个个体的基因信息,去寻找相应的基因突变或缺陷,或不同的基因表达,从而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目标就是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攻击肿瘤细胞,从而减少对于正常细胞的影响。 /p p   传统“一刀切“的治疗方式,从临床的实践看,效率非常低,且疗效模糊。举例来讲,大家都知道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根据统计学数字,药物对于这种疾病的疗效为50% 而肿瘤的复杂性更高,无论是肺癌还是肝癌,如果需要化疗的,疗效不到25%,也就是说四个患者当中,仅有一个能够有效治疗。 /p p   因此, strong 对于肿瘤的精准诊断需立体化、全方位,需包括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影像诊断、分子病理诊断等 /strong 。在这些诊断的基础上,才能确定肿瘤的分类,临床亚型,包括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预后的判断等,然后才能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药物对于患者的影响可以减少到最低,治疗时间也可以大大缩短,患者康复的可能性也可以更大地提高。 /p p   药明康德:那么,针对个体化的精准诊断成本高吗?未来如何普及? /p p   颜光涛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实际上, strong 要实现精准诊断以及精准医疗都是基于两种技术的突破,一个是基因测序,另一个是生物大数据的处理技术 /strong 。 /p p   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目前在一千元美金以下,这几乎抵不过一个肿瘤患者一个月的用药成本。个人的全基因组信息一般数据量在10个G以上,再加上辅助数据、患者的病史资料等,数据量非常大。现在的生物大数据处理能力已经能够达到每秒钟超过150万亿次的运算速度,数据存量可以达到12.6PB。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已经能够分析全基因组信息了。 /p p   因此,我认为,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的两项突破,个体化精准医疗很快能够实现。 strong 个体化医疗的优势 /strong 主要体现在,第一能够 strong 早期评估并预防疾病风险 /strong 第二可以 strong 提高医疗效率 /strong 第三确实能够 strong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strong ,从整体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个体化精准医疗从整体上是减少了医疗支出,降低了成本。 /p p   药明康德:未来5到10年,您认为中国的精准诊断技术将有怎样的发展? /p p   颜光涛教授:我认为精准医学可以带动社会的全面创新。因为精准医学涉及各领域,包括化学分析、影像技术及设备、基因测序、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也就是说 strong 精准医学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外延方向。 /strong strong 未来5年精准医学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的精准诊断技术将会有长足发展。 /strong /p
  • P4定档9月北京,热议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精准诊断/用药!
    新条例实施以后,陆续出台了生物标志物、伴随诊断、抗肿瘤药物开发、肿瘤筛查、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等多个征求意见/指导原则,更加严格、细分的法规指南也反映了肿瘤精准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患者主动参与(Participatory)、早期预警(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和个体化(Personalized)为特征的P4医学落地在即:• LDT试点政策实施以来,如何实现进一步的路径合规?• 如何切实推动精准药物与伴随诊断协同开发?• 如何平衡泛癌种普筛与单癌种筛查技术/应用需求?• 如何进一步优化实体瘤MRD/耐药/病理等技术路线与应用探索?• 单细胞测序/多组学/AI等前沿技术转化几何?• 如何继续挖掘泛癌种生物标志物对于药物开发与临床转化的价值?• 如何开发双抗/溶瘤病毒/细胞治疗等新兴免疫疗法中的Biomarker加速转化?• 如何发现转化潜力免疫检查点/靶向药物的创新靶点?… … 值此行业奋发之际,P4 China 2022 (第六届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大会)将于2022年9月2-3日(周五-周六)在北京隆重升级上线,深度探讨行业痛点与年度热门议题,与行业专家共探肿瘤精准最新法规、前瞻早筛诊断技术开发产品落地、免疫疗法/靶向药物精准开发之路!点击查看官网:https://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2【聚焦新视角--论坛结构全新升级!】主论坛(Day 1上午)——监管动向/政策解读/行业前沿• 解读最新LDT/CDx等注册/合规政策及临床建议• 探讨大数据/国产替代/底层技术等行业前沿发展分论坛 A 肿瘤早筛/早检(Day 1下午—Day2)——肿瘤精准诊断: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前瞻性技术探索• 全/泛/多癌种普筛/筛查• 单癌种早筛/早检:更优甲基化技术与策略• 肿瘤诊断前沿技术:单细胞测序/前沿多组学等技术• 学习miRNA/全癌甲基化等新型标志物的开发转化• 聆听甲基化/质谱/长片段/单细胞/多组学等前沿技术分论坛 B 肿瘤预后/耐药监测/病理(Day 1下午—Day2)——肿瘤精准诊断: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前瞻性技术探索• MRD检测/耐药/预后• 鉴别/病理诊断• 讨论实体瘤MRD更优技术路线等预后监测等技术与应用• 探索新型病理诊断/RNA检测/耐药基因等精准鉴别诊断技术分论坛 C肿瘤免疫/靶向药物(Day 1下午—Day2)——肿瘤精准药物:Biomarker/转化医学/伴随诊断与最新免疫/靶向药物开发• 新兴免疫疗法/ICIs等免疫药物与Biomarker研究/伴随探索• 创新靶向药物与Biomarker研究/伴随诊断开发• 解锁细胞/基因/双抗/PROTAC/KRAS等转化与Biomarker/伴随• 了解最新泛癌种Biomarker/预测性等生物标志物及伴随诊断开发【谁将来参会?】• 体外诊断所属法规监管机构4%• 体外诊断、第三方检验机构:液体活检、基因检测/测序服务企业25%• 医院:肿瘤临床专家20%• 药企:肿瘤免疫/靶向药物企业28%• 科研院校5%• 上游仪器设备开发制造企业与试剂耗材企业10%• CRO/实验室搭建/数据服务等其他服务供应商5%• 其他3%【群英荟萃--往届重磅嘉宾(部分)】Leroy Hood,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医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士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金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兼临床分子与免疫室主任黄杰,中检院体外诊断试剂检定所非传染病诊断试剂室主任Elizabeth Mansfield,GRAIL法规战略负责人,前FDA个体化医疗办公室主任李为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姚树坤,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石远凯,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赵景民,解放军302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支修益,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殷晓璐,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精准医学部中国区负责人苏欣莹,辉瑞中国研发转化医学负责人段纯喆,罗氏中国生物标志物研发部乳腺癌和妇科肿瘤疾病领域负责人叶斌,盛诺基医药临床转化医学及开发副总裁李培麒,基石药业早期开发副总裁姜傥,迪安诊断董事,高级副总裁阮力,厦门艾德生物副总经理、技术总监汪笑男,世和基因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吴琳,和瑞基因首席技术官汪宇盈,华大数极首席技术官Leroy Hood, memb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Elizabeth (Liz) Mansfield, Vice President of Regulatory Strategy at GRAIL Jinming Li, Deputy Director of National Center forClinical Laboratories *更多往届嘉宾阵容及会后报告,欢迎联系组委:180 1793 9885(同微信)【P4 招展/论坛组织工作全面启动!】1、对话科研及企业专家,共促精准医疗行业高效新发展!论坛开放特装展位,主题演讲、卫星会、晚宴赞助,插页广告,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供您展示肿瘤精准“诊+疗”产品与技术!详情欢迎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2、肿瘤界超强阵容集结令!P4演讲嘉宾火热征集中!演讲摘要/论文投稿,经组委评估并确认的嘉宾将享受以下福利:获得一张免费全程参会证;会议期间午餐券、嘉宾招待晚宴;在会议期间专享演讲嘉宾休息室;组委会官方宣传与推广。投稿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3、精彩内容会前不停播!P4直播嘉宾持续招募中!如果您:有领先的突破与进展热衷于分享行业热点话题希望结识到更多的行业同仁并与之交流远在海外,受疫情影响行程不便,无法莅临现场......P4会前系列直播平台欢迎您的加入!组委会将免费提供优质直播服务,包含直播间搭建,前期宣传与准备,以及组织观众问答环节等,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填写:https://jinshuju.net/f/ESfs4s,组委将在7个工作日内联系您!【感恩回馈!老客户专享!】为感谢行业同仁对P4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特面向P4的往届参会嘉宾与参展企业,开放惊喜参会/参展折扣!详情欢迎联系组委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喜迎复工,畅享特惠!】6月17日前,5人组团注册报名P4,即享限时复工特惠,单人立减1380元起!*详情欢迎联系组委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扫码即可咨询赞助/参会报名/演讲/往届报告/媒体合作等事宜。赞助/演讲/媒体合作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电话:180 1793 9885(同微信)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2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86 136 6556 4971官网: www.bmapglobal.com
  • 瞄准亚洲精准诊断市场,Pillar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开启战略合作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Pillar Biosciences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月10日宣布与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设立合资企业,目标是亚洲的 strong 精准诊断市场 /stron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b1f66aa0-3279-4d71-a505-0af8b9b14416.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300"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公司将与中国生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央实验室合作,为香港、澳门、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提供精准诊断产品和服务。此外, strong 合资公司还将在中国部分地区销售Pillar Biosciences的产品,包括基于SLIMamp和pivat的癌症panels /strong 。 /p p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公司还将参与Pillar BiosciencesB轮融资。 /p p   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双方都能得到充分的资源保障,通过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公司在香港的地缘优势和Pillar美国专利技术的产品优势,合资 strong 公司下一步将进军中国内地、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癌症精准检测市场,前景广阔。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交易的财务和其他条款没有披露。 br/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Pillar Biosciences /span /strong :总部位于波士顿和上海,开发临床癌症诊断,包括下一代测序和软件解决方案。2017年底,公司与Illumina合作开发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体外诊断技术。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span /strong :总部位于香港,是一家拥有第三方病理检测实验室的临床检测公司。 /p
  • ACCSI(2023)|“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圆桌论坛即将开幕!
    精准诊断是精准医疗的第一步,没有精准诊断就没有精准医疗。当前,我国在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方面收获颇丰,技术的发展正推动着产业的变革。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是实现精准治疗的重要前提,对于保证全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在2023年5月19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3)——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上,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圆桌论坛,深刻剖析技术落地难点,学习创新成果转化经验,分享前沿创新成果,为加速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提供助力。会议时间:2023年5月19日会议地点: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论坛日程论坛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论坛主题:“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论坛论坛形式:报告分享+圆桌讨论论坛时间:5月19日 13:30-16:30“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论坛报告环节主持嘉宾: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位新兴检测技术落地临床的难点分析康熙雄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授/主任医师测序及质谱检测的前处理环节智能化应用窦浩桐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总经理单细胞质谱技术进展和应用王宇翀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圆桌讨论环节主持嘉宾:康熙雄 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授/主任医师/主任委员圆桌论坛嘉宾: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周晓光 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郭建巍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禹松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检验科质谱平台主管田敬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技师王宇翀 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谭 洪 小鳄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CEO程 鹏 彩科(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郭求真 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窦浩桐 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总经理周立 北京豪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CTO陈吉波 上海透景生命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轮值总经理……参会嘉宾关于ACCSI 2023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官网链接: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汇健科技:构建完善的质谱平台,为肿瘤早筛及精准诊断提供解决方案
    质谱技术作为重要的生命科学分析工具,在灵敏性、特异性、准确度、检测速度、检测通量等方面独具优势。目前基于LC-MS平台的靶向质谱方法已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应用,基于非靶向质谱技术的创新应用也已初露锋芒。汇健科技基于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平台,融合了纳米材料、质谱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形成了仪器+试剂+软件+算法模型的完整非靶向质谱检测系统。所构筑的高技术壁垒质谱平台,以其高通量、高稳定性、高准确性、易操作及低成本的优势,为肿瘤早筛及精准诊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摘录了汇健科技创始人邬建敏的采访内容,深入了解汇健科技提供的肿瘤早筛创新的解决方案。  “3T”构建肿瘤早筛创新技术平台,让“一平台,多组学联检”成为可能  质谱技术可输出丰富的分子定性及定量信息,因而在临床检测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临床质谱检测已经逐渐成为一颗极富潜力的新星,有望成为IVD领域的下一个爆发点。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软电离生物质谱,该质谱技术能对生物样本中的蛋白、多肽、核酸、代谢小分子等的进行分析。由于其分析速度快、通量高,操作简便等特点,MALDI-TOF质谱是现阶段最有希望大规模走进医院检验科开展临床诊断和筛查的质谱技术。  自21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及科技创新公司一直在探索MALDI-TOF质谱技术在临床诊断领域的应用潜能。例如,美国Bruker公司率先在MALDI-TOF质谱平台建立了微生物质谱数据库,并获得了FDA医疗器械注册证。随后全球多家IVD公司涉足了微生物质谱领域,极大地推动了质谱技术的临床应用。  Agena(原Sequenom Bioscience)公司建立了核酸质谱分析平台,开展SNP分型检测业务,但更多地在LDT服务领域应用。在肿瘤诊断领域,国际上也有少数公司曾基于MALDI-TOF质谱平台开展肿瘤诊断产品的开发。比如,澳大利亚的HealthLinx公司曾利用该质谱平台开发卵巢癌诊断试剂和诊断方法。美国Biodesix公司曾开发了一款基于蛋白谱分析的诊断产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用药指导和预后判断的产品。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质谱在精准医疗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家科技部2017年设立了“精准医学临床质谱专项”,大力推动质谱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一些大型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利用相对成熟的LC-MS靶向质谱平台开展临床检验服务,如新生儿遗传代谢物,药物浓度,激素浓度,维生素浓度等检测。基于MALDI-TOF平台,国内一些成熟的上市公司获得或正在报批微生物及核酸质谱的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如安图生物、华大基因等。难能可贵的是,最近几年国内涌现了一批致力于质谱仪器、临床质谱新技术及新产品研发的创新型公司。上述公司在质谱产业链中各有侧重,自主研发质谱仪器、质谱方法学、质谱试剂及耗材、质谱数据分析及诊断解读软件等。  汇健科技采用了国际领先的颗粒原位MALDI-TOF MS分析技术(On-particle Detection-MS,简称OPD-MS)及芯片原位检测技术(On-chip Detection-MS,简称OCD-MS),大大简化了临床样本预处理和检测过程,为多肽、代谢、基因等多组学标志物的发现和检测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    基于“3T” 技术的全新一代肿瘤精准诊断及筛查平台  汇健科技的质谱技术平台由“3T”组成——BT(Biotechnology 生物学技术)、MT(Materials Technology 材料学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学技术),邬建敏详细讲述了采用“3T”技术搭建肿瘤早筛平台的过程。  汇健科技研发人员前期做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及生物信息学相关的基础研究(比如组学代谢通路及信号通路的研究等),并参考了大量中外文献,发现血清中的内源性多肽、尿液以及唾液中的多肽及代谢物与疾病,尤其是与肿瘤具有极强的相关性。这为探索肽谱及代谢谱在肿瘤等疾病筛查、诊断、分型等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然而血清中的内源性多肽在血清中丰度低、易降解、受高丰度蛋白干扰大,因而血清内源性多肽质谱检测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难以实现,限制了肿瘤肽谱的临床应用。为满足体外诊断的检测质量要求,实现肿瘤肽谱在临床诊断中真正应用,汇健科技运用半导体材料原理,开发了Bio-pSi® 纳米材料显著提升了捕获、富集、保护内源性多肽的效果,使得多批次大量样本检测的重现性和准确度有了质的飞跃。目前,汇健科技对血清多肽质谱检测的CV控制水准达到领先水平。  此外,汇健科技针对代谢物在MALDI-TOF平台检测易受传统有机基质背景干扰、信号强度低、代谢物种类覆盖率低等问题,开发了一些列纳米质谱芯片和耗材,实现了血清、唾液、尿液、细胞、组织等多元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物及脂质代谢物高通量检测,极大地扩展了激光解析离子化质谱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汇健科技还开发了微生物质谱芯片和核酸质谱芯片,性能达到国际对标产品的水准。上述质谱芯片系列产品让“一平台,多联检”成为可能,并有望扩展MALDI-TOF质谱的临床应用场景。上述材料技术(MT)的创新使汇健科技具备了核心差异化优势。  由于非靶向质谱技术数据量庞大,标志物的发现、寻找、确认及诊断模型的建立均需经过大数据分析及AI算法建立模型。因此,汇健科技的生信研发团队在质谱信息的数据挖掘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建立了一批用于质谱数据评价、分析、数据库构建、建模和判别等软件,获得了一批临床质谱软件著作权,并构建了云数据库。汇健IT技术的赋能使得MALDI-TOF质谱具备了数据学习和智能诊断的能力。 ClinMS-Plat® I 肿瘤肽谱检测应用系统,筑起技术高壁垒  基于先进的半导体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汇健科技的科学家团队建立了高通量临床质谱及人工嗅觉传感系统两大技术平台,依托上述平台型技术获取多元样本、多组学、多维质谱数据库,解决临床质谱产业化瓶颈,开发了国内首套ClinMS-Plat I 肿瘤肽谱检测应用系统。这套应用系统集ClinMS-Plat I 全自动多肽分析质谱仪、Bio-pSi® 血清肽谱检测试剂盒和 HJ Cloud™ 分析软件为一体,形成“试剂+仪器+软件(AI算法)+数据+服务”的闭环产业模式,拥有专利、软著、商标等自主知识产权四十余项,构成技术与商业模式双壁垒。    汇健科技聚焦高通量多肽组和代谢组学,通过对多元样本的双组学分析,构筑肿瘤质谱数据库,并通过AI算法建立和优化诊断模型,实现对多种肿瘤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辅助诊断,可以广泛应用于疾病筛查及监测、精准诊断、预后判断、用药指导和疗效监测等多个临床环节,有望成为下一代无创诊断的液体活检平台。  邬建敏说,汇健科技ClinMS-Plat I 肿瘤肽谱检测系统仅需微升级别血清样本,操作简便、每批血清样本通常可在半个工作日内即可出检验报告,同时,产品稳定性及重复性好,诊断正确率远高于现有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价格显著低于同类液体活检产品。血清样本更容易被医院的检验科接受,而且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好。另外,汇健科技这套ClinMS-Plat I 肿瘤肽谱检测系统还可拓展至肺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等多癌种的筛查。初步数据显示多种瘤种的诊断准确性超过或接近90%。目前,公司研发人员正在开展大规模临床样本测试,已经证明了基于肿瘤肽谱的液体活检技术兼顾了敏感性和特异性,优势明显,是比较理想的全新一代液体活检技术。  启动常津采-LungScr项目, 推动肿瘤筛查  为推动肺癌肿瘤早筛,2021年3月,汇健科技旗下的杭州汇健智谱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发起了常津采-LungScr真实世界研究项目,国内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共同参与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临床研究。该项目致力于利用唾液无创诊断技术提供院外肺癌筛查和肺结节管理,辅助医生进行患者管理、减少诊疗压力。公司利用OCD-MS平台,仅需少量唾液就能采集到丰富的人体代谢组信息,并通过机器学习等算法挖掘与疾病关联的代谢标志物。    常津采-LungScr项目招募10000名志愿者,涵盖了健康人群、肺结节等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癌患者。通过线上与线下收样模式对志愿者唾液进行代谢组检测,构建基于唾液代谢组的肺结节管理模型,可在完全无创的情况下快速区分早期肺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进而实现肺部健康评估。  邬建敏说,汇健科技目前组建了超过8家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团队,常津采-LungScr™ 项目分为四个阶段开展工作,包括流程验证、检测模型的稳定性验证、准确性验证、规模化服务等环节。研究团队利用汇健科技自主研发的唾液代谢组高通量质谱平台,已经检测数百例临床唾液样本,在唾液中发现了多种与肺癌相关的特异性标志物,对早期肺癌的检测敏感性达90%以上。同时,公司也正在进行前期的市场教育、宣传的工作,让基于硬科技的健康管理模式被更多的医疗机构、社区、个人所接受。  邬建敏表示,常津采项目是系列项目,除了目前正在进行的常津采-LungScr项目,之后也会开展更多的子项目,包括常津采胃癌项目等。  肿瘤肽谱与多组学联检相结合,建立肿瘤全流程管理系统  肿瘤到癌变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从系统生物学来看,肿瘤的发生可能会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多个组学层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用单一指标可能很难真正判断出肿瘤的状态,多标志物及多组学联检可以进一步提升筛查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汇健科技聚焦在多肽组学及代谢组学开展多元样本(血液、尿液、唾液、细胞、组织等)的多指标肿瘤联合检测。未来,汇健科技也将与更多不同组学的公司展开合作,为医生及患者提供更丰富的多组学疾病信息,推动癌症早筛技术的发展。  多组学诊断技术除了可用于肿瘤筛查与诊断之外,还可以对同一种肿瘤进行分型。许多恶性肿瘤有多个不同的亚型,不同的肿瘤亚型的用药方案、治疗方案都不一样。另外,还可以通过多组学技术监测肿瘤的复发、转移等。邬建敏说:“多组学联检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肯定是未来早筛及精准医学的一个方向。”  基于多组学技术的肿瘤早筛仍处于萌芽阶段,其发展有很大的空间。邬建敏表示,组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并不会阻碍现有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我们在对肠癌诊断的数据表明,血清多肽组学与传统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未来,汇健科技将通过两方面推动质谱技术在肿瘤早筛及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一是把组学标志物与传统肿瘤标志物进行联检。目前,汇健科技拟与大型IVD企业合作,推动组学技术与传统肿标技术的联合运用 二是通过组学技术的数据挖掘开发肿瘤全流程管理的联合应用场景,覆盖筛查、诊断、分型、愈后、疗效监测、复发转移监测等。邬建敏说,目前大型医院的肿瘤内科和肿瘤外科都希望建立一整套肿瘤全流程管理系统,汇健科技将以肿瘤肽谱和代谢谱作为新一代液体活检产品的发力点,可以满足这样的临床需求。  汇健科技将纳米材料技术、质谱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构筑具备临床价值和产业化价值的体外诊断产品和服务管线。未来,汇健科技将基于自主研发的组学诊断产品和服务,撬动临床质谱在肿瘤早筛的应用市场。  关于汇健科技  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科学家和企业家联合创建的高科技公司,企业的宗旨是服务于人类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感知-汇知-智慧为理念,服务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基于自主研发的新型纳米芯片和微纳颗粒可实现体液和组织样本的高通量高灵敏质谱数据采集,结合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AI技术以及即将推出的ClinMS-Plat I 临床质谱系统,将构成新一代的液体和组织活检平台。相比于传统的体外诊断和组织活检工具,该平台将提供更为丰富和准确的诊断信息,未来将应用于疾病筛查、精准诊断、用药指导、药物反应监测和手术指导等医学领域。
  • 早鸟倒计时 | 精准定位“感染诊断”,聚焦分子诊断热点话题,MDx2021重磅来袭!
    2021年5月20-21日,由上海商图信息BIOMAP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IVD分会、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合作支持的MDx 2021第七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将在上海新发展亚太JW万豪酒店盛大召开。为期2天,4大板块精准定位“感染诊断”精彩议题抢先看,你想了解的?这里都有!板块一:行业前景机遇及临床落地探讨全新亮点:• 分子诊断产品规范化/注册申报• 国产替代影响/原始技术创新/临床应用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分子遗传学家卢洪洲,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中检院,NGS质量评价研究员卢大儒,复旦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副院长陈敬贤,金域医学病毒诊断与转化中心呼吸道疾病学科带头人刘晓微,江苏德能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临床总监蔡从利,致众科技常务副总欧阳卓君,同泽合信总经理柳丹,鼎晖投资创新与成长投资合伙人持续更新中… … 板块二:基于测序的技术与应用革新全新亮点:• NGS/纳米孔/固态纳米孔测序技术• 宏基因组测序结核诊断/临床应用新方案• 测序技术助力传染诊断/溯源及用药新突破张永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许腾,广州微远基因创始人兼CTO秦楠,锐翌生物创始人&CEO余乐,源生基因创始人兼CEO刘晓,泛因医学创始人戚晓琪,赛默飞基因科学与临床测序,NGS产品经理持续更新中… … 板块三:新冠/其他病原体核酸快检/多重联检全新亮点:• 新冠病毒突变株的分型挑战与检测应对• 优化技术路线多维度升级核酸快检平台• 数字PCR/CRISPR/微流控等技术落地• 自动化/一体化/集成化/多重联检冯雁,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庆阁,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致善生物董事长程奇,杭州禾骑士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O王海滨,北京纳捷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居金良,上海仁度生物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邓中平,湖南圣湘生物副总经理持续更新中… … 板块四:分子POCT技术平台开发落地全新亮点:• 差异化底层技术的一体化分子POCT开发思路• 多重/居家自检趋势下的便携平台开发及应用• 提升工艺及质控以平衡便携与性能的方案探讨邢婉丽,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技术总监贺新义,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尤其敏,优思达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才蕾,万孚倍特总经理持续更新中… … 更多论坛详情,欢迎至MDx2021官网查看: www.bmapglobal.com/mdx2021 MDx展位已售罄,会场晚宴赞助、纸&笔赞助、手提袋赞助等更多形式赞助方案,欢迎咨询组委会小助手预定:18017839885(同微信)MDx2021论坛早鸟票限时抢购• 早鸟优惠即将截止,立即注册MDx2021预定优惠门票• 3人及以上同行将享受团定福利“满3赠1”,欢迎转发分享! 扫码进入MDx2021论坛官网立即注册欢迎联系MDx组委会咨询更多论坛资讯电话:180 1793 9885(同微信)邮箱:mdx@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mdx2021
  • 金域医学&赛沛中国强强联合,共同推进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断!
    2022年8月12日,金域医学与赛沛中国于广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推进结核病、医院获得性感染、耐药菌感染等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以及加快国外新技术在国内的转化应用,展开长期深入合作。为进一步促成联合工作的开展,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引进了赛沛流水线GeneXpert® Infinity System,发挥双方的协同优势,共建“GeneXpert® 自动化示范实验室”。签约仪式现场照片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丹纳赫诊断平台战略及本土化总经理郭家伟、赛沛大中华区总经理董玮、赛沛战略创新营销总监陶真、 赛沛大客户总监赵洪新;金域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金域医学集团副总裁柳盛伟、李慧源、集团临床医学部感染疾病线总监兼集团感染学科主任李培等参加签约仪式。此次合作双方旨在通过彼此赋能与优势互补,共同深入探索,打造创新合作模式。金域医学和赛沛中国携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旨在为中国更高数量级的病患提供服务,并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金域-赛沛示范实验室揭幕图双方就感染性疾病临床精准诊断应用及赛沛新技术的引进和转化落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彭阳表示:我们希望能通过此次和金域的合作,进一步响应国家“十四五”时期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目标。金域医学为客户服务、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与丹纳赫是一致的。我们希望把国际前沿的技术转化成为服务老百姓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丹纳赫有好的技术和想法,金域有非常完善的临床检验服务体系,基于这样的合作基础,未来我们可以打造更加长期可持续的合作模式。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梁耀铭表示,赛沛是全球感染性疾病诊断领域的佼佼者,金域医学一直非常重视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创新发展,致力于建成全国领先的感染性疾病诊断实验室。此次与赛沛强强联合,将更好地推动病原体诊断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国内感染病诊断水平,助力中国公卫体系建设。金域集团董事长梁耀铭李慧源表示感染性疾病备受重视,对检测的时间、质量和可操作性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通过与赛沛中国的合作,发挥双方在感染性疾病诊断技术领域的协同作用,共同打造一个自动化程度更高、可拓展性更强、生物安全性更优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满足临床疾病诊断的需求。金域医学集团副总裁李慧源赛沛大中华区总经理董玮女士在现场发言中表示:赛沛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创新PCR技术的分子诊断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们的产品在结核病、艾滋病、医院获得性感染、耐药菌感染等领域获得了临床广泛的认可,这一方面得益于赛沛产品本身创新卓越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前行路上各位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长期以来,赛沛秉承以患者为先,考虑患者的临床获益,优化诊疗路径,提升诊疗效果。针对各领域疾病,比如重大突发性传染病,院内交叉感染等,进行一系列的创新研发。我们今天的主角,赛沛流水线GeneXpert® Infinity System,是一个将灵活性与高通量、自动化与兼容性并重的平台,它通过将复杂且耗时的核酸手工操作自动化,将病原体检测变得更加简单可及。后疫情时代,新冠病毒以外的传染性疾病的检测和防控正被大家广泛关注,核酸检测技术已经家喻户晓,我们明显能感觉到结核病的诊断和检测正在向综合性医院前移;医院获得性感染和耐药菌感染检测也正朝着分子技术发展;艾滋病、肝炎、性病等检测手段也在不断朝着准确度更高的技术迭代。在这个过程中,赛沛正在为契合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技术创新,以疾病为导向,精准防控,检测先行。我们期待与金域医学的合作共赢,赋能彼此,共同推动中国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积极探索临床急需诊断产品的商业化之路,尽快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为健康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赛沛大中华区总经理董玮赛沛中国赛沛是全球创新分子诊断技术的先行者,致力于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其主要产品包括GeneXpert® DX System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各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主要应用于传染病控制、院内感染控制、肿瘤筛查和女性健康等领域。金域医学金域医学是一家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服务企业,通过不断积累的“大平台、大网络、大服务、大样本和大数据”等核心资源优势,致力于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领先的医学诊断信息整合服务。金域医学的核心创业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即积极探索医学检验外包服务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开创了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先河,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市场领先企业。
  • 精准医疗开辟IVD千亿级蓝海市场,这三项诊断新技术必须关注!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治疗领域随着免疫治疗等新技术应用发生了里程碑性的变化,很多治疗观念正在被颠覆或者重新定义! /p p   在诊疗逐步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泛IVD的基于分子、伴随和基因的诊断技术也跟随蓬勃发展起来,逐步从科研转向了更广阔的临床千亿级市场。 /p p   传统的IVD市场已经在全球领域进入了稳定而成熟的红海竞争 新兴检测技术、大数据一定是未来争夺的行业制高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精准医疗为IVD打开千亿级蓝海市场 /strong /span /p p   目前,精准医疗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600亿美元,其中精准诊断领域约为1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相关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精准医疗将提供千亿级蓝海诊断市场。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治疗推动诊断,“个体化早诊”时代到来 /span /p p   诊断蓝海市场的出现,与“诊疗一体化”趋势下,新药研发、免疫疗法等领域的突破息息相关。 /p p   举例来说,2017年5月,随着默沙东的PD-1抑制剂 Keytruda 被FDA批准用于MSI-H/dMMR阳性治疗,人类抗癌史上,第一个几乎可以治疗所有肿瘤的新药被FDA开创性的批准!因为修复错配(MMR)相关基因突变,使得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错误(MSI-H)没有办法及时修复,是癌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p p   在此之前,癌症的治疗都是基于癌症在体内起源部位来定义的,例如用于乳腺癌、肺癌。此次批准之后,无论是什么癌症,只要是MSI-H/dMMR阳性,都可以使用Keytruda治疗。 /p p   2017是个分水岭,FDA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批准了多个基因检测技术用于临床,二代测序技术逐渐成熟。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i 2016年12月:FDA批准首个基于NGS的伴随诊断方案用于检测携带BRCA突变的晚期卵巢癌 这是基因测序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i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i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2017年5月:《自然医学》杂志公布了由美国最好的癌症中心发布的全球首个万人晚期癌症测序成果,这是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大数据肿瘤遗传变异项目,或开启癌症诊疗新模式。 /span /i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i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pan /i i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pan /i i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2017年6月:FDA批准了赛默飞世尔首个基于NGS的检测方法,用于多种非小细胞瘤新药的NGS伴随诊断,可以让医生在数天内为病人找到匹配的疗法,而以往这个过程长达数周。 /span /i i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pan /i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i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2017年12月:FDA又里程碑式的快速批准了Foundation Medicine的体外诊断测试FoundationOne CDx 的上市申请,同时批准的还有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服务中心CMS的保险覆盖,监管和医保部门推动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检测市场化进程的决心可见一斑。 /span /i i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pan /i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i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而研究表明,超过55%的携带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能被漏检,采用新型分析方法,扩大癌基因检测的范围,势在必行。 /span /i i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pan /i i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pan /i i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pan /i /span /p p   治疗手段的突破,让“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精准医疗概念正在一步步实现。而癌症的“早诊”时代也缓缓而来。 /p p   早期癌症的治愈率非常高,完善的早诊早治肿瘤生态链成为迫切需求。而这个生态链中,早诊成为重中之重。由于肿瘤检测基本上是一个刚性需求,早诊的市场庞大。与个体化医疗相比,精准医疗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如基因、蛋白组学)和“药”的高度精准性,为“早诊”夯实基础理论。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独立实验室依托技术快速发展,解决仪器成本问题 /span /p p   精准医疗发展带来大量的诊断需求,但诊断所需的设备价格高昂,通常也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这对于任何医院来说,都是相当庞大的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诊断的应用。 /p p   独立医学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ICL),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或者专业程度更高依托医科大学的临床检测中心, 所带来的规模化效应,使其购买高价高端检测设备成为可能。 /p p   而经过近10年发展,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包括迪安诊断、金域医学等在内的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经历了较快的快速扩张阶段。 /p p   治疗技术带来了更多的诊断需求,诊断本身也拓展成为更大的市场,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更是解决了诊断设备高昂的问题,所以,诊断发展的核心回归到“技术”层面。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IVD临床诊断技术三大热门领域趋势 /span /strong /p p   技术发展推动市场需求拓展,市场需求反过来推动技术变革。这个良性的正向循环在精准医疗领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p p   在检测领域内,目前最火热的当属基因测序、液体活检和质谱三个方向。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1.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span /p p   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体液里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行为合理。基因测序技术能锁定个人病变基因,提前预防和治疗。同时和大数据结合,锁定更多的疾病特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临床应用: /p p   基因测序在生育健康、肿瘤防控、病原分析、移植配型、复杂疾病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而目前生育健康类服务中的无创产检(NIPT)是最成熟的基因测序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6829eb3b-cd71-468a-af99-b827333ecc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strong /p p   代表公司: /p p   上游:测序仪器与试剂耗材 中、下游:基因测序服务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p p   外资企业以Illumina、赛默飞世尔、罗氏、安捷伦为代表,国内企业以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博奥生物、金域检验为代表。 /p p   Illumina是目前市场上的绝对王者,加上收购了Life Tech的赛默飞世尔和放弃三代测序、直指四代测序的罗氏诊断,就已经占据了70%的份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e7d62275-90ca-4510-a0cb-0bddbd2d1a5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基因测序产业链示意图 /strong /p p   未来发展:2015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为59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达到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预计2018年疾病早筛+伴随治疗的精准医疗公司将成霸主。 /p p   基因测序是近 5 年分子诊断领域的热点,也是分子诊断领域增长最快的子行业。分子诊断(尤其是NGS)的成本近几年大大减少,而Illumina在NGS临床诊断上的扩张,将会使临床基因检测成本进一步降低。这意味更多患者将接触到分子诊断。 /p p   未来几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的增长点从基因测序仪转到基因测序服务。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2.液体活检——非侵入性的取样方式 /span /p p   液体活检是肿瘤诊断领域最激动人心的突破。由于无需组织穿刺,而是通过血液或者尿液等非侵入性取得的标本,用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对疾病做出诊断和评估。 /p p   相较于传统组织活检,液体活检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能重复取样等优点。另外,液体活检的医疗成本也比较低 /p p   临床应用: /p p   液体活检的主要检测物包括CTCs、ctDNA、和外泌体三类。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癌症的筛查、伴随诊断、术后检测以及无创产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0bd0c13a-e924-46e7-86af-61f2d10d9fe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 /strong /p p   代表公司: /p p   液体活检领域已经聚集了很多“独角兽”型公司投入,如Grail、思路迪、艾德生物、贝瑞和康、药明康德等。 /p p   2018年初,中国液体活检圈就传出重磅新闻:CFDA 批准了艾德生物的 Super-ARMS& reg EGFR 基因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筛选适合EGFR靶向药物的患者。这是我国首个以伴随诊断试剂标准获批上市的ctDNA检测试剂盒! /p p   未来发展: /p p   根据Kalorama Information的估计,2016年全球液体活检市场规模为3.94亿美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13.9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8.8%。 /p p   由于液体活检在临床上具有伴随诊断和药物监控的优势,精准治疗将有力促进液体活检的应用。同时,随着基因检测成本的降低,液体活检的诊断成本也将随之降低。 /p p   对液体活检结果的准确性目前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2017年12月《JAMA Oncology》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指出,不同机构进行液体活检得到的结果差异非常大:两家权威机构同时检测的40名患者样本中,除去6例检测结果被认为无效的外,其余34例中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的只有12例。 /p p   这表明,液体活检真正广泛应用临床,技术的突破和标准规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3.质谱技术——从实验室跨越到临床 /span /p p   在众多检测技术中,原本更多用于实验室检测的质谱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医疗行业关注。这是因为质谱本身具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度特点,能够适应和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可实现对部分传统检测方法的技术替代。 /p p   临床应用: /p p   生物医药是质谱应用的第三大应用领域,约占6%,其他则主要用于环境、半导体等传统领域的检测。生物医药,特别是临床方面的检测,在国内仍处于应用开发的初期。 /p p   随着质谱技术不断发展,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不断被开发。主要用于新生儿遗传病代谢筛查、维生素D检测、微生物诊断、药物检测四大市场。质谱的临床检测将会是一个百亿以上的蓝海市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13d7025c-cfa9-465e-8a54-217c7489153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质谱的临床应用 /strong /p p   代表公司: /p p   目前有质谱产品通过CFDA注册的企业有SCIEX、沃特世、生物梅里埃、布鲁克、毅新博创、融智生物。国内质谱设备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98%左右的质谱仍为进口品牌,国产品牌任重而道远。 /p p   未来发展: /p p   质谱检测技术作为精准医疗领域众多检测技术中后起之秀,未来,势必还将打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目前国际主流质谱生产企业离子源与质量分析器的核心专利,短期仍是制约国产质谱设备发展的关键因素。 /p p    strong 新技术的拓展、免疫疗法的兴起,使得精准医疗这种基于“个人”的定制医疗模式,成为大势所趋。传统诊断领域虽然一片红海,但IVD企业仍可以通过创新技术进行突围。 /strong /p
  • 永诺生物&达健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基于数字PCR技术早期癌症精准诊断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推动数字PCR技术在精准医疗及肿瘤早诊早治等场景的落地,2022年8月3日,永诺生物与达健生物达成全方位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联合推动癌症早期检测的全国布局,全面建立基于MicroDrop数字PCR全生命周期的癌症早期检测及复发监控新模式。永诺生物董事长赖炳权与达健生物首席科学家邵建永等双方管理层人员出席签约仪式。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左:达健生物 右:永诺生物)永诺生物与达健生物的合作愿景一致,彼此将利用自身资源和行业优势为对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联合探索创新的院端业务合作模式,深化合作空间。此次签约,双方明确了合作方向、合作目标、合作原则和合作内容,在接下来的市场推广中全力合作,重点布局临床端的准入以及商业化落地,共同助力提高我国医疗机构的宝贵资源,为中国用户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健康服务,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双方管理层人员出席签约仪式作为癌症高发国家,癌症防治是国家健康战略关注的焦点之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癌症防治行动列为这一时期重大行动之一,确保到2022年,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以上。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深化,近几年我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癌症防控形势严峻。癌症是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数据显示,虽然近十年来我国癌症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已有效提升,从30.9%上升到40.5%,但这一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本次永诺生物与达健生物携手合作,将助力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等工作的落地。永诺董事长赖炳权致辞“目前行业已有初步共识,数字PCR的绝对定量能力及灵敏性在ctDNA甲基化检测、病原体定量、MRD检测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平台在性能上有明显优势。永诺生物推出的MicroDrop系列数字PCR平台,我们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能够解决临床问题的应用试剂,共建数字PCR生态,推动数字PCR这一创新的分子诊断平台在临床的真正普及。永诺生物专注于微滴式数字PCR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达健生物是癌症早筛领域的优秀企业代表,此次合作,即能推动肿瘤早筛早诊试剂盒的开发报证及市场化进度,也是数字PCR应用于癌症防控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之一,将助力永诺数字PCR在临床的普及。”达健首席科学家邵建永致辞邵建永教授表示:“中国是癌症大国,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如何能更早地对于癌症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中国抗癌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领域之一。利用现代化的分子诊断技术对中国常见癌症进行早检早诊,将能提高早诊率,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实现最好的卫生经济费效比。达健生物一直专注于癌症诊断领域,希望为广大群众提供关于癌症的早诊早检、液体活检和预后监测领域最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次的合作,希望能借助永诺生物的数字PCR平台,助力达健更好地布局中国常见癌症单癌种、多癌种乃至泛癌种早诊早检产品的研发,为癌症精准诊疗产品市场化助力。”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关于 广州永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永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单分子第三代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系统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MicroDrop系列数字PCR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微滴式数字PCR系统,基于这一自主平台开发的一系列肿瘤早筛和病原体定量试剂盒也正引领着分子诊断的新未来。永诺生物参与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1824-2021 EB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国家药品标准物质(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国家标准品)》的标定。永诺生物致力于让基因分析更精准,推动基因分析进入绝对定量时代。关于 广州达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达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癌症早诊和精准诊断产品研发和生产,致力于癌症诊疗全流程应用场景的单癌种、多癌种乃至泛癌种早诊早检产品的研发。目前已完成基于脱落细胞和外周血游离DNA甲基化的辅助诊断产品的研发,包括膀胱癌、肠癌、甲状腺癌等中国常见的10余癌症,产品技术包括荧光定量PCR,数字PCR和液体活检等高灵敏技术。产品正在进行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中期阶段,部分产品已经完成临床试验并进入审评阶段。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安徽达健分别在广州和安徽芜湖建立2个GMP标准厂房,广州联合易检检验实验室医学检验所和芜湖达健医学检验所实验室等两个第三方医学检验所,能提供包括荧光定量PCR、数字PCR、一代测序、二代测序(NGS)等分子诊断平台全方位的分子检测服务。广州达健始终秉承着“达仁济世,健康中国”的理念,希望在癌症的早诊早检、液体活检和预后监测等领域提供最完整的解决方案,保障人民健康。
  • 金域检测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解决罕见病精准诊断难
    近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浩教授团队联合金域检测,开展了关于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相关研究,并成功研发出了新成果。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应用唇腺活检诊断NIID的新方法,其与皮肤活检一样具有高敏感度,以及相较于传统皮肤活检,创伤面积更小、愈合速度快,不会有明显疤痕。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IF=5.1),推动了NIID病理诊断的技术应用革新。破解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是一种以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核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发病年龄,NIID可分为未成年型和成人型,临床表现为痴呆、震颤、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卒中样症状、脑炎发作和其他多系统症状等。现阶段,NII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过去,NIID检测方法一直受限,直到近几年研究发现,影像、基因、病理成为确诊NIID的三个重要标准。虽在临床实践中,前两者的检测开展工作较为顺利,但皮肤活检却经常遭到患者抵触。金域检测表示皮肤活检是有创检查,若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有可能会引起潜在的感染风险。针对这一难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浩教授团队联合金域医学共同出击,创新性提出一种诊断新方法,推动了诊断技术的升级。致力于解决临床痛点这次的合作研究,共纳入了19名NIID患者和11名无症状携带者,均接受唇腺活检,此外10名NIID患者接受皮肤活检。该研究有两大关键突破,唇腺活检相比皮肤活检创伤面积更小、愈合速度快,不会有明显疤痕;唇腺活检诊断NIID具有高敏感度。鉴于这些重大发现,金域检测建议将唇腺活检作为临床诊断NIID的首要方法。针对这一类的疑难罕见病,金域检测一直以来立足于临床实践,致力于解决临床诊疗的痛点,例如,发布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成立神经免疫疾病诊断联合实验室、开展皮肤神经病理活检等,以实际行动推动疾病精准诊疗水平的提升,以期更多患者得到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未来,金域检测将持续依托技术和平台优势,实现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加快技术创新研究,助力疑难疾病精准诊疗。
  • 【精彩回顾】SMA精准筛查与诊断专家论坛-西安站圆满召开
    2022年3月6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病院主办,天隆科技承办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精准筛查与诊断专家论坛”在西安华海酒店圆满召开。此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有来自西安交大一附院及二附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等40多家知名医疗机构的专家参会,涉及产科、妇科、检验科、儿科和医学遗传中心等多个科室,共同探讨SMA精准筛查与诊断,助力SMA三级预防体系建设,降低SMA出生缺陷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琳 主任医师此次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琳主任担任主持嘉宾,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病院高亚院长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院刘小红主任发表会议致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亚 院长高亚院长表示:携带者筛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途径,SMA病因机制明确,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可行,有必要进行孕前/孕早期携带者的筛查,通过筛查积累的临床大样本量数据,为相关政策或指南共识的制定提供依据,为SMA预防提供更佳策略和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小红 主任医师刘小红主任表示:近年来,罕见病关注度逐步提高,国家相关保障政策陆续出台,特别是诊治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SMA可以实现精准筛查和诊断,在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避免SMA患儿的出生和改善患者的预后。主 题 报 告西安市儿童医院汪东 主任医师此次会议主要设置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两个学术环节。由西安市儿童医院汪东主任作为主持嘉宾,会议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琳主任及西京医院杨欣伟副主任,分别围绕《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现状与未来》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做主题报告,为大家多方位介绍SMA疾病特点、研究现状和精准诊治的发展前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琳主任医师SMA是一种可致死致残、危及全身多系统的进行性罕见神经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携带率高。SMA患者在早期存在一段症状前期,这一阶段是运动神经元大量丢失前开始最有效干预和治疗的窗口期,早期筛查和诊断是预防SMA的有效途径。西京医院杨欣伟 副主任医师SMA的诊断延迟在临床上十分普遍,迫切需要关注SMA早期识别和诊断,改善患儿运动功能结局和预期寿命。针对有过患病儿童或检测出携带基因的父母,进行产前筛查,通过新生儿筛查,在早期进行识别和干预,改善患儿预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耿燕 主任技师针对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SMA筛查技术、报告解读和遗传咨询等内容,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耿燕主任作为主持嘉宾,西京医院徐盈副研究员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雪莹主治医师,分别就《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检测技术与报告解读》做主题报告,为大家介绍了SMA携带者筛查的重要意义、主要检测技术和检测报告的解读等重要内容。 西京医院徐盈 副研究员基因检测是SMA确诊的重要标准,荧光PCR法准确性高、检测快速、费用低廉、易自动化,是临床中携带者筛查常用的技术。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qPCR联合熔解曲线分析方法与对照MLPA试剂在SMN1拷贝数不同的样本中结果符合率均为100%。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雪莹 主治医师基于筛查SMN1外显子7拷贝数的携带者筛查,应充分告知残余风险,新发现的变异也应进行致病性评估,产前诊断和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应依据先证者突变基因型选择胎儿检测的策略。专 题 讨 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晓岚 副研究员专题讨论环节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晓岚副研究员作为主持嘉宾,由来自唐都医院江逊主任,西安市人民医院杨继主任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宗璐主任,针对SMA早期筛查和诊断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发言。唐都医院江逊 主任医师SMA危害严重,但目前筛查和诊断技术成熟,后续有药物可以治疗,可以实现早筛、早诊和早治。应该将SMA筛查纳入到常规筛查中,在婚前/孕前和产前阶段进行携带者筛查,从源头上阻断SMA的发生,降低SMA出生缺陷率。西安市人民医院杨继 主任医师在临床中需要重点关注有SMA家族史或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做好详细的病史记录,在孕前/产前人群中进行SMA携带者筛查,筛查后做好报告解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工作,实现疾病的全流程管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宗璐 主任医师SMA致病基因携带率高,应该按照三级预防策略,即婚前/孕前、产前和新生儿筛查三个阶段进行预防,通过多学科的合作,推动SMA携带者筛查研究,提高全社会对SMA的关注和重视。论坛观点总结01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人群携带率约为1/40-1/50,从出生前至成人期均可发病,位居2岁以下婴幼儿致死性遗传病的首位,正严重威胁着我国出生人口健康,SMA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02SMA发病隐匿,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和误诊,治疗费用昂贵,进行SMA携带者筛查是预防SMA发生的最有效途径。03SMA符合携带者筛查的各项条件。即人群携带率高(≥1/100)、基因型-表型关系明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认知障碍或在生命早期发病和疾病可产前诊断,得以产前干预而改善患者结局。04荧光PCR技术准确性高、检测快速、费用低廉、易自动化,是临床携带者筛查常用的方法。05SMN1基因检测是诊断SMA的金标准,为国内外权威指南所推荐,这些指南共识中均强调:PCR技术适用于SMA携带者筛查和辅助诊断,促进了基因检测在SMA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合理规范使用。06在婚前/孕前、产前和新生儿筛查阶段构建SMA三级预防体系,推动早检测、早发现、早干预的实施,是SMA防控的关键所在。
  • 创新融合,精准诊断 BCEIA 2021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圆满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1)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盛大召开。作为BCEIA学术报告会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9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BCEIA 2021学术报告会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在学术会议区E301举行,会议为期一天,旨在推动标记免疫分析领域的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吸引逾百位学者与会。会议现场本次会议主席,也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颜光涛研究员为会议致辞。颜光涛研究员本次会议主题为“创新融合,精准诊断”,围绕“精准诊断新检测技术、新检验指标临床验证转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参考物质及溯源”4个专题方向,邀请了10位国内标记免疫领域权威专家,针对前沿热点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学术报告。以下是部分精彩报告摘要:上下半场会议主持人 (左上:崔丽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右上:敬华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 左下:陈建魁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右下:徐国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国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报告题目:一种新型缺血性卒中标志物(ACS)化学发光法及开发临床评价为了建立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人体液中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方法,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ASC的临床意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国军主任采用自行研制的CLIA法检测血清ASC浓度,评价新biomarker的临床意义。所在团队以磁性颗粒-FITC-FITC抗体为固相分离体系,FITC标记了一株抗ASC单克隆抗体,吖啶酯标记了另一株抗ASC单克隆抗体,建立了ASC自动CLIA检测方法。一共收集了16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患者和23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结果发现自行研制的ASC自动CLIA检测方法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AIS患者血清ASC水平显著升高,是鉴别脑卒中患者的良好指标,可用于监测脑卒中的发病、治疗及预后。叶棋浓 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报告题目:肿瘤糖代谢基因表达控制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葡萄糖代谢是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包括葡萄糖的厌氧氧化、戊糖磷酸途径、三羧酸循环、糖异生和糖原合成。在恶性肿瘤转化过程中,糖代谢的重编程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能量和物质支持。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叶棋浓研究员在研究中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葡萄糖摄取水平升高,需氧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通量增加,三羧酸循环异常,糖异生水平下降。肿瘤细胞葡萄糖代谢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蛋白质的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修饰。癌细胞可以通过HIF-1、c-Myc、p53等转录因子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其所在团队发现SIX1是调控肿瘤糖酵解的关键转录因子,SIX1的翻译后修饰在调控糖酵解中发挥重要作用,SIX1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候选靶标。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报告题目:新型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实践核酸质谱技术已开始越来越被大家了解和熟悉,很多体外诊断产品在注册中。在报告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的刘向祎主任所在实验室利用MALDI-TOF技术,采用毅新博创的飞行时间质谱仪,在耳聋基因筛查、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疫苗在人群有效性评估方面进行初步检测和评估,为尽快走向临床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周洲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报告题目: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性能评价周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基因诊断方法开发。报告当天恰逢世界心脏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主任对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性能评价等作了专业归纳与表述。周主任认为,高灵敏度肌钙蛋白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评价是临床应用的前提。评价标准应包括空白限、检出限、定量限、报告范围、印痕和一致性等,且不同样品类型和“目标”机器的一致性是必要的。宗金宝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报告题目:流式细胞术在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宗金宝主任对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及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团队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细胞内外细胞因子检测等一系列详实实验。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内细胞因子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手段,此外流式细胞术也可以检测细胞外细胞因子,其中流式荧光技术将在细胞外细胞因子的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李海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报告题目:膀胱癌肿瘤异质性及液体活检的应用膀胱癌(B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以基因组为特征,具有不稳定性和高突变率。液体活检技术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可以在多个时间点分析体液(如血液和尿液)中的肿瘤成分,并提供一种微创的方法,可以跟踪进化动态和监测肿瘤异质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海霞主任在报告中对膀胱癌基因组和转录水平上异质性的多重面,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临床护理和结果进行了系统阐述。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报告题目:流式荧光技术在临床应用及发展精准医学模式对临床实验室诊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以及参与性等。因此快速、灵敏、高通量对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流式细胞术(FCM)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悬液进行快速分析的高新技术,是继化学发光、生物芯片技术之后的新一代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在报告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高艳红详细介绍了流式细胞仪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免疫学、肿瘤学等领域的应用。郭建巍 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报告题目:临床实验室助力肠癌的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人确诊结直肠癌,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结直肠癌。然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需要十余年时间,所以早期筛查可以显著降低肠癌死亡率,让肠癌止步。传统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使用粪便潜血试剂盒或者肠镜进行检测判断,但平均漏诊率高达41%。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郭建巍在报告中介绍了几类新型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并分别对比了其优缺点。最后他认为FIT+便DNA(单靶点或多靶点)模式为肠癌筛查的主要手段,DNA甲基化检测是主要方法,并号召提高医务人员认知,他认为这将在结直肠癌的防控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李永哲 北京协和医院报告题目: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主任介绍了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的临床需求,自身免疫病新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首先明确了检查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基因分型、自然抗体等等。随后介绍了自身免疫指标的应用,作为伴随诊断提供疾病预警判断等。李永哲主任重点介绍了自身抗体在炎性疾病中的应用,自身抗体与中毒的关联性,狼疮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等新型标志物,以及新冠病毒与自身抗体的关系。陆予非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超亮荧光蛋白拓展免疫检测新征程荧光藻胆蛋白(RPE)是由多个小亚基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一种高吸收荧光分子,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当高灵敏度对检测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荧光藻胆蛋白是首选的荧光色素。荧光藻胆蛋白偶联物用于流式细胞术、免疫测定、MHC四聚体测定和珠基测定。陆予非展示了安捷伦科技能够提供的链霉亲和素、藻胆蛋白和广泛选择的结合产品。会议设置颁奖环节,会务组为本次获得优秀论文的年轻科研学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优秀论文获奖者合影部分报告嘉宾合影留念(一)部分报告嘉宾合影留念(二)
  • BCEIA2023标记免疫分析分会精彩预告:创新融合,精准诊断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中国分析与生化技术交流与展示的“峰会”,BCEIA2023将营造浓郁的学术会展氛围,同期举办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高峰论坛、同期会议、墙报展等精彩学术活动,面向世界科技最前沿,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进展。2023年9月7-8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将在学术会议区E-301会议室举行,聚焦“创新融合,精准诊断”主题,围绕精准诊断新检测技术、新检验指标临床验证转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参考物质及溯源等几个专题方向,邀请到19位国内检验医学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召集人简介颜光涛,研究员、教授、博导。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学检验科研究员。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发表SCI收录论著28篇,总影响因子81.7,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9.398, Medline 收录论文27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近年来承担国家和军队级课题5项,课题经费26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排名第一)。获2O2O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曾获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解放军总医院首届杰出青年基金奖以及首届研究型人材等荣誉。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检验分会副会长。特邀报告人报告摘要自身免疫病(AID)实验诊断技术与疾病本身或疾病的临床表型显著相关,有助于疾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预后、预警和治疗决策。近年来,AID新的免疫分子、特种蛋白、自身抗体、免疫细胞等检验新项目不断临床应用,AID药物基因组学、免疫治疗伴随诊断项目不断丰富;AID实验室诊断技术向自动化、高通量、信息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为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持。专家简介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员,教授,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等研究工作。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装备协会检验分会常委、等,现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10 余种核心期刊编委、特邀编委等。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首席专家)等,获发明专利1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JM、Nat Genet、Ann Rheum Dis、Arthritis Rheumatol、STTT、ACS central sci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 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技术奖、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奖励。报告摘要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逐步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新辅助治疗手段。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基于肿瘤组织微环境的的指标,由于组取材的限制,不容易实现动态监测,使得临床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从外周血确定指标来动态监测免疫治疗前后肿瘤免疫应答是否有效启动,则更有益于对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和预后预测。本讲座将和大家分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及其应用现状和挑战。专家简介崔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实验诊断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辑,北京医师协会检验医师(技师)专业委员会会长,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细胞分析和流式委员会委员(ISLH Cellular Analysis & Flow Cytometry Committee), APFCB教育委员会主席,IFCC EMD 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通讯委员等。报告摘要作为常规生化免疫检测的有力补充,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在临床实验室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LC-MS/M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同时准确定量多种化合物的优势,可解决传统生化免疫方法无法检测或者定量不准的问题,大大弥补了常规生化和免疫检测方法学上存在的不足,可更好地助力临床精准诊断和治疗。LC-MS/MS可用于检测氨基酸、酰基肉碱、有机酸、维生素、神经酰胺及其体内代谢产物等多种小分子物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我们检验科拥有国内领先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平台,已开展多项临床小分子检测项目,包括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检测、类固醇激素检测、血代谢筛查等,为嗜铬细胞瘤、遗传代谢病、性腺发育异常等疑难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专家简介王辉,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常务委员等,担任多个国际期刊高级编辑、编辑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多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青、重大项目、国自然耐药专项等。发表论文300多篇,参与制定3项国际标准和1项亚太指南,主持专家共识和指南10多项,牵头制定行业标准3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华夏医学科技进步奖,2023年获得第十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突贡专家)。报告摘要本研究团队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对原发性肝癌血清学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甲胎蛋白(AFP)和高敏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hs-AFP-L3%)单独及联合监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评估,并对三种标志物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特此分享。专家简介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名誉主任。兼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医学检验与临床》副主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等学术期刊的编委。荣获“山东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青岛市第五届岛城巾帼十杰”, “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报告摘要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过敏原体外检测是过敏性疾病诊断、治疗及患者生活指导的重要依据。本讲座将介绍过敏原体外诊断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解答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专家简介闫存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学术兼职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北京医师协会检验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兼肿瘤实验诊断学组副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委兼临床评价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肿瘤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NAS医学实验室技术评审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审稿专家全国卫生人才评价领域专家等。报告摘要背景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是一种具有前景的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然而,人血清ASC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尚未被报道。此外,院前血清ASC浓度的诊断价值和实用性仍然未知。方法选取668例神经内科急诊的脑卒中患者(463例缺血性脑卒中(IS)和205例出血性脑卒中(HS))以及423例同期表观健康人为对照组。使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ASC浓度,探索血清ASC浓度与脑卒中类型、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的ASC水平明显升高(p0.001)。HS患者的ASC浓度高于IS患者(p0.05)。随着ASC浓度的增加,中重型脑卒中患者的比例增加。在超急性期,诊断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对于发病≤3h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ASC的AUC值可达到0.822。结论本次是ASC的首次大样本研究,血清ASC水平在不同脑卒中类型或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且血清ASC检测可提高院前脑卒中的诊断水平,证明其是一个有价值的脑卒中生物学标志物。专家简介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教授,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免疫试剂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北京市首批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计划” ;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检验专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20余项,主编书籍1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报告摘要新冠疫情使得人们对传染病有了新的认识,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也不断出现。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中临床检验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本讲座围绕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对于临床检验能力建设的导引作用进行探讨。专家简介王雅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主任,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142篇,其中SCI文章33篇(IF:171.527),第1发明人授权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7项,获第13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铜奖。参编论著24部。获省级奖励3项,获2021年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自然面上、市自然、出国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等三十余项课题。入选国之名医、白求恩式好医生、⽩求恩式检验⼈、北京市科技新星、首届北京市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首届北京医学会优秀中青年医师和北京市215工程等。所在科室获批202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入选首届白求恩式检验科。担任北京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生化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任,CNAS实验室评审员,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青委会主任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理事会副会长及感染性疾病检验与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病原检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卫健委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常备工作队医疗专家组成员等。报告摘要细胞-SELEX技术是以细胞为靶标的快速体外筛选/进化技术,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可用于疾病的分子诊疗,亦可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或分子事件。我们基于分子身份证标记策略建立了高效、高成功率的单轮核酸适体筛选新技术,目前已成功完成卵巢癌、胃癌、结直肠癌、骨髓瘤MRD细胞及小鼠神经细胞等不同靶标的核酸适体筛选。利用筛选获得的系列核酸适体组合初步实现人脸识别式的细胞分子分型 利用核酸适体富集文库直接实现核酸适体靶标的鉴定与标志物发现。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亦可直接用于潜在标志物的发现与液体活检,实现分子诊断:1)利用碱性磷酸酶异源二聚体核酸适体实现了结直肠癌患者血液样本中循环肿瘤相关物质的高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癌症患者(39例)和健康个体(50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通过ROC分析,AUC值为0.93,说明PLAP-IAP碱性磷酸酶异源二聚体是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2)利用两个核酸适体组合实现结直肠癌患者(80 例)和健康个体(23例)血液外泌体的检测,AUC值为0.98,敏感度与特异性都达95%,可望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与预后监控。专家简介邴涛,中科院医学所特聘研究员,浙江省卫健委创新人才项目培养对象。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博士后(公派),2010-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学科建设主管,2012-2021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研、副研,2021年8月加入中科院医学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核酸适体与分子诊疗学研究。在Adv. Sci.,JACS,Anal. Che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同)或共同通讯论文20余篇,总引用2000余次 申请国内专利20项(授权10项),其中PCT专利2项,美国专利1项 2013与2017年度分别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参与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报告摘要临床标本中微量蛋白的检测意义重大,临床实验室用于人体的体液样本中蛋白含量检测的自动化检测平台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生化分析仪(检测范围从g/L到mg/L)、特定蛋白仪(检测范围mg/L为主)和化学发光仪(检测范围从μg/L到ng/L)。研发一种基于生化分析仪的胶乳免疫比浊试剂,用于检测体液中的mg/L级微量蛋白。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只能使用一到两种胶乳纳米颗粒的技术限制,增加到3种纳米级胶乳纳米颗粒,将生化分析仪对微量蛋白的检测灵敏度提升到mg/L级。最先应用于尿液微量蛋白的生化分析仪平台检测,相对特定蛋白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检测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小颗粒提升线性范围,大颗粒提升灵敏度,同时解决多颗粒分散不均匀、试剂稳定性不足、试剂灵敏度不够、免疫干扰问题严重、抗原过剩(高浓度标本导致漏检)等一系列问题。此技术若能够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化分析仪上,可以解决危重症病人早期预警问题,将更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在全民健康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专家简介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主任,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应用、实验室管理和方法标准化。发表中英文论文120余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主编和副主编多部书籍,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和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16余项。主要社会兼职:TC212/WG1成员,CNAS评定委员会委员,CNAS医学实验室主任评审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生化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委,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分析委员会副主委,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分会副主委,TC136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委员,北京中西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委,北京内分泌代谢病检验分会副主委,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专家,国家医疗鉴定委员会委员等。《Annals of medicine》IF5.348临床检验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等。报告摘要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支撑,检验医学实验室的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应该会成为实现智慧医疗高质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报告就检验自动化应用、智能化思考以及标准化建设作一介绍。专家简介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质谱创新发展分会秘书长、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学会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先后承担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80余篇,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和教学成果三等奖各1项。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临床生化检验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和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实验室早期预警与诊断。报告摘要随着国家“精准医学”战略的推进,开展临床心血管疾病分子遗传学检测,指导临床精准诊疗已势在必行。国际上已发布多个专家共识,强调基因检测在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心律失常、主动脉疾病等)早期诊断、家系成员筛查及生育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在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致病基因检测和机制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次讲座中周洲教授将与大家做深入交流与探讨。专家简介周洲,美国贝勒医学院心血管科学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任职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副会长,北京精准医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常委。周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基因诊断方法开发。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权威期刊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等发表论文60余篇,在美国血液学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10余次,获得第23届国际血栓与止血会议青年科学家主席奖。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10余个基金项目。报告摘要cfDNA极具价值的肿瘤分子标记物,与癌症发展密切相关,cfDNA检测的三种应用型——突变组、片段组、修饰组,各有应用的场景及优缺点;本报告分析了最新的cfDNA常见检测技术的早筛性能、大规模前瞻性(RCT)早筛试验对分子检测早筛性能的验证、及分子检测在泛癌种筛查中的应用前景。专家简介张凯,肿瘤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9年,近年来致力于癌症早筛工作。第七届(2023)“荣耀医者”科普宣传奖获得者。主编国内第一部《防癌体检规范专家共识》,曾担任国家重大公卫公卫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项目组副组长,现任北京健康管理协会-肿瘤筛查与早诊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健康体检与管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疗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报告摘要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The early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s crucial, especially in screening high-risk populations. The current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ncludes different types of imaging but these techniques can still not detect for early lung cancer specifically.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otential marker including ctDNA,tumor markers pannel and CTC used in diagnosing lung cancer were described.全球范围内,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最高的瘤种。高危人群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非常重要。影像学(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早期肺癌检测的特异性低。本讲座介绍了循环血肿瘤DNA和循环血稀有多倍体肿瘤细胞对于肺癌早诊的优缺点。专家简介Xu Guobin 徐国宾Director of Clinical Laboratory of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Committee Member of Lab Med Sci Association of CMA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Academic Comsultant of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顾问Deputy editor of Lab Med Channel of Medical Reference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专刊副主编报告摘要由于基因多态性,药物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针对药物代谢与毒副作用相关基因进行分子检测,能够指导临床精准用药、预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推进新药研发与应用。本篇报告介绍了相关药物基因分子检测研究进展,并结合实际案例对临床应用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建议。专家简介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子项目2项,北京市科技计划1项等多项课题,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4项。报告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是血清雄激素检测的首选方法和金标准。本报告将以近期发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质谱检测专家共识》为基础,结合其他已发表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汇报 LC-MS/MS雄激素检测在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儿童性早熟评估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需求和优势。专家简介曹正,主任技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临床质谱检验中心主任、检验科副主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生物化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检验住院医师,并取得美国临床化学医师执照。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十余项,近5年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要社会任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检验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质谱规范化应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报告摘要主要介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优势,此外面对优势应该认识其检测中的局限性。专家简介禹松林,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质谱与特检组组长。 主要从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主持建立多个临床常用指标质谱检测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linical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等发表文章,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论著四十余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9),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8)。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精准医疗健康科普项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临床质谱)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报告摘要不同于人们熟知的特异性IgE抗体介导的急性过敏反应,特异性IgG4(sIgG4)抗体介导是慢性食物过敏,通常在持续食用敏感食物一段时间后才可能临床症状。慢性食物过敏在进程初期,呈现轻微的症状或亚健康状况,患者往往不自知,随着敏感食物摄入的越来越多,会逐步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慢性食物过敏的患者不仅会受到食物过敏的困扰,还可能因长期受到炎症影响,诱发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性等疾病出现。例如新型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嗜酸性细胞食管炎(EoE),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等免疫性/炎症性胃肠道疾病,孤独症(ASD)等发育障碍问题和各类慢性疼痛问题都和慢性食物过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食物特异性IgG4抗体指导食物干预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专家简介田敬华,主任检验师,医学硕士,副教授。专长:病原微生物检验与个性化药物基因检测、过敏性疾病检验等。社会兼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委员、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等。报告摘要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是直径为30-200纳米的膜囊泡(又叫外泌体),携带来源细胞的脂质、蛋白、核酸等生物信息,每毫升血里大概有108-1011个细胞外囊泡,是重要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外泌体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巨大,但是如何高效的分离提纯外泌体、如何建立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如何验证外泌体诊断的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仍然具有巨大的挑战。专家简介杨延莲,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液体活检纳米技术、多肽组装结构及其调控、纳米表征方法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如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等。在Chem. Soc. Rev., Nat. Comm., PNAS, Adv. Mater., Adv. Sci., JACS., Angew., Nano Lett., ACS Nano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他引近9000余次,H因子47,授权专利近20项。学术兼职: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及纳米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纳米医学与工程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分会委员、北京医学检验学会理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委员会常委,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科学试验领域委员会(CSTM/FC98)委员,《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副主编,《科学通报》编委。2020年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报告摘要分子诊断在肿瘤的早期诊断、药物筛选、预后及疗效评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演讲主要从临床实验室角度就肠癌、宫颈癌的早诊筛查和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在肿瘤早诊筛查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专家简介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医、教、研工作36年,对临床实验室管理,临床微生物和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诊断有丰富的经验和较深入的研究。先后获军队和地方科技进步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先后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反恐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欢迎扫码报名参加BCEIA2023
  • Illumina收购IDbyDNA公司 布局病原精准诊断赛道
    6月24日,据外媒报道,Illumina已经收购基于宏基因组技术提供病原精准诊断的企业IDbyDNA,继收购 Grail 布局癌症早筛赛道 之后,再次布局下游进入病原诊断赛道。两家企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年前,彼时,两者就尝试将Illumina的建库试剂和测序仪与IDbyDNA的分析平台Explify整合到一起,共同开发RUO解决方案。IDbyDNA目前有三款主营产品:1.针对呼吸道病原体的panel(RPIP):使用精确的 RNA 和 DNA 测序、RPIP 富集探针和自动化的 Explify RPIP 数据分析,提供对 280 多种引起肺炎的呼吸道病原体的灵敏检测和定量,以及 60 种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抗菌素耐药性 (AMR) 信息。RPIP 可识别 180 多种细菌,包括 13 种分枝杆菌和其他生长缓慢的病原体、50 多种真菌和 40 多种病毒,包括 SARS-CoV-2 和流感 A/B 病毒的全基因组特征,以及基于超过 2,000 个基因组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耐药信息标记。 2.针对泌尿病原体的panel(UPIP):将精准宏基因组学的力量带入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测,提供对 170 多种常见、不太常见的难以培养和经常遗漏的泌尿道病原体的检测和量化;其中许多会导致尿路感染复发或难以管理。根据 3,500 个耐药性标记物确定了 46 种抗生素的 120 种细菌、35 种病毒、14 种真菌、4 种寄生虫和抗生素耐药性信息。3.针对移植病原体的panel(AlloID):由合作伙伴CareDx 提供,并由 IDbyDNA 的 Explify 提供分析支持的 AlloID 基于血浆的精密宏基因组学检测和量化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这些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特别容易引起移植患者的感染。AlloID 还将提供用于移植病毒、抗病毒耐药性分析和多重耐药细菌检测的基因分型信息。IDbyDNA于2016年完成900万美元A轮融资,由总部位于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公司 Artis Ventures 领投;于2020年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Artis Ventures 领投,Genesys Capital 和其他投资者跟投。值得注意的是,Artis Ventures 是癌症早筛明星企业Freenome的投资机构。Freenome 于 2022 年 1 月获得罗氏近 3 亿美元战略投资 ,主要开发结直肠癌、胰腺癌和多癌早筛产品。Artis Ventures其他医疗投资案例包括针对实体瘤的癌症干细胞靶向疗法开发商Stemcentrx,无创心血管诊断企业Eko,远程医疗公司Cerebral,基于蛋白质重构开发治愈性细胞疗法的Outpace和基于CRISPR 技术开发针对病毒性传染病疗法的Excision等企业。
  • 【专家讲解】“肿瘤精准诊断前沿技术”视频回放新鲜出炉~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为促进肿瘤精准诊断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交流,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于2020年7月2日举办了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肿瘤精准诊断前沿技术” /span /strong 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到6位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分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经报告老师同意,我们特别剪辑整理了视频回放,并上传到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栏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点击报告题目或者报告图片 /strong 即可进入视频回放页面。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5.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马勇(中科院苏州医工所)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5.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DNA甲基化检测在癌症早期筛查领域的应用》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5.html"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6f6d230-4f63-4b82-9e1c-ae6128f7c2c0.jpg" title=" 图片1马勇(中科院苏州医工所).png" alt=" 图片1马勇(中科院苏州医工所).pn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38" border=" 0" /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3.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郭建巍(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3.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分子诊断在肿瘤防控中的应用及探索》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3.html"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0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53d694a2-ce68-438b-8ea4-7836aacbd5f5.jpg" title=" 郭建巍(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png" alt=" 郭建巍(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pn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09" border=" 0"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2.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马文占(赛默飞世尔科技)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2.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基于液体活检的肿瘤早筛与精准治疗》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2.html"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51120e6b-5cd3-4fc7-884e-ce9eef4c4650.jpg" title=" 马文占(赛默飞世尔科技).png" alt=" 马文占(赛默飞世尔科技).pn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37" border=" 0" /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4.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杨攀(沃特世科技)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4.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临床质谱助力肿瘤精准医疗和内分泌疾病诊断的发展》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034.html"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4cefb58-87af-4b9b-a4bb-2dede407ea2b.jpg" title=" 杨攀(沃特世科技).png" alt=" 杨攀(沃特世科技).pn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31" border=" 0" /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詹显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多组学揭示卵巢癌能量代谢通路改变及其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陆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泌谱动态分析》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肿瘤精准诊断是指在组学研究和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开展的针对肿瘤的全新诊断模式,为肿瘤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及时、精准的指导,是提升癌症诊疗水平的关键。近几年,针对肿瘤诊断技术的研究热火朝天,相关前沿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对这次线上交流意犹未尽的网友看过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8.4日-7日,仪器信息网将联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VD2020/"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第三届体外诊断技术发展及应用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IVD)” /span /strong /a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同样设立了热门的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肿瘤诊断” /span /strong 主题,同样邀请到重量级嘉宾为仪器信息网网友带来视听盛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VD2020/"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点此提前占座报名】 /span /strong /a /p
  • 检验标准化与量值溯源促进精准医学诊断的实现——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颜光涛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精准诊断”成为临床医生和科学家特别关注的议题。一方面,国家对“精准医疗”十分重视,所谓 “精准医疗”,即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可以说精准诊断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前提 另一方面,我国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IVD)市场发展迅速,IVD行业逐渐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IVD技术的进步势必会推进精准诊断时代的早日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临床诊断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日,仪器信息网就精准诊断、国内IVD行业发展、检验医学标准化等热点话题采访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颜光涛研究员,旨在帮助广大临床工作者深入了解我国临床诊断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326d877-d0fd-4598-9c95-58e19bfa878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 颜光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精准诊断指导个体化治疗,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strong /span /p p   “精准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的新兴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颜光涛解释到,“精准医疗的重点在精准,就比如打靶子,精准医疗的目标就是靠近疾病的靶心,提高准确率,降低副反应。对肿瘤患者来说,比经受多重化疗‘瞎子摸象’般地诊疗方式更能燃起对生命的信心,通过精准诊断获得个体化治疗方案,能使患者少受抗癌之苦,甚至能为患者赢得更多生存时间和治愈机会。” /p p   通过精准诊断,可提升早期肿瘤患者疾病确诊率,获得对病变性质的精准判断,明确良恶性 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而言,对突变基因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治疗靶点。医生通过检测结果,为患者量身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同时,也能节约医疗资源。 /p p   对遗传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精准诊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颜光涛讲到,“疾病的预防其实比疾病的治疗更能造福人类,精准诊断技术的长足进步将使某些遗传相关性疾病得到很好的预防。比如:耳聋父母的基因检测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耳聋患儿的出生率,BRCA1/2基因的检测能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直系女性亲属的乳腺癌发病可能性等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全球范围内IVD领域是继临床治疗设备和药物之后技术进步最集中区域 /strong /span /p p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全球多数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完善,全球IVD行业持续发展。2016 年,全球IVD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17亿美元,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IVD行业将以约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在2020 年达到747亿美元。颜光涛指出,“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政策的支持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等因素都推动着行业的快速发展。” /p p   海外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国家的体外诊断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产品覆盖人群、人均消费水平等方面都大幅领先于我国。因而,通过对以欧美为主导的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无疑对理解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颜光涛介绍,“由于国外医疗制度较为完善,分级诊疗做得好,使得国外医疗检测机构分布范围广、区域覆盖面大,对先进的诊断产品和技术需求大,因此国外IVD产业发展包括市场、产品、技术都相对成熟。而目前我们国内问诊人群相对比较集中,人们还是倾向于去大医院看病。” /p p   据了解,在我国国产IVD产品的市场份额仅占10%-15%,近90%的市场份额为罗氏、雅培等国外几家跨国公司所占有。对于这一现状,颜光涛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国IVD产业起步晚,市场分散,IVD企业少说上千家,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还有明显差距。而对医院和医生来说,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使得医生必须对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售后服务都有严格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国产IVD企业目前这种处境也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他相信,“随着一批国内领先的体外诊断企业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在医改的大环境及政策推动下,国产化学发光产品将率先在城市三甲医院层面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p p   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技术进步始终是国内外IVD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颜光涛讲到,“全球范围内IVD是在临床设备和治疗药物之后非常大的技术进步集中区域。”同时,我国IVD 行业细分领域众多,竞争激烈,参照海外经验,预计未来国内IVD行业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升,积极实施外延并购的IVD细分龙头将由此受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成为临床免疫理想的检测技术 /span /strong /p p   目前临床开展的免疫检测技术有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检测、免疫比浊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金胶体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均相免疫分析技术。另处还有临床PCR分子诊断、液态活检技术等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颜主任对这些主流技术逐一作了讲解。 /p p   免疫荧光技术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检测组织、细胞或血清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的方法。由于荧光抗体具有安全、灵敏的特点,因此已广泛应用在免疫荧光检测和流式细胞计数领域。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免疫荧光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上有广泛的用途,如在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的疾病,检查IgM抗体,作为近期接触抗原的标志。利用单克隆荧光直接标记抗体鉴定淋巴细胞的亚类。通过流式细胞仪,针对细胞表面不同抗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荧光抗体,对同一细胞进行多标记染色。 /p p   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是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技术,利用放射性同素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后,通过测定抗原抗体结合物的放射性检测结果,具有pg 级的灵敏度,且利用反复曝光的方法可对痕量物质进行定量检测。但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损伤也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p p   酶联免疫检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二抗标记上酶,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催化底物的作用结合起来,根据酶作用底物后的显色颜色变化来判断试验结果,其敏感度可达ng 水平。常见用于标记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由于酶联免疫法无需特殊的仪器,检测简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检测。常用的方法有间接法、夹心法以及BAS-ELISA。 /p p   胶体金技术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日趋成熟,该方法是将二抗标记上胶体金颗粒,利用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最终将胶体金标记的二抗吸附于渗滤膜上,此方法简单,快速,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 /p p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化学放光免疫分析仪继承了放射免疫的所有优点,同时克服了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各自的缺点,是临床免疫检测目前较理想的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巳取代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成为临床免疫检测常规技术。 /p p   标本中的抗原与试剂抗体反应后,形成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剩余的游离抗体 测定两者之一即可计算出标本中抗原的含量。在一般情况下需将结合的(B)和游离的(F)分离后再进行测定,此为异相。在特殊情况下,B和F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必分离即可进行测定,此为均相。均相酶免疫测定包括酶扩大免疫测定技术和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两种。 /p p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称为分子诊断。分子诊断的材料包括DNA、RNA和蛋白质。分子诊断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其核心技术是基因诊断,常规技术包括: (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2)DNA测序(DNA sequencing) (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4)DNA印迹技术( DNA blotting ) (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6)连接酶链反应(LCR) (7)基因芯片技术(gene chip)。其中,PCR产品占据目前分子诊断的主要市场,基因芯片是分子诊断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PCR产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窗口期短,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广泛用于肝炎、性病、肺感染性疾病、优生优育、遗传病基因、肿瘤等,填补了早期免疫检测窗口期的检测空白,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安全用血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基因芯片是分子生物学、微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结合的结晶,综合了多种现代高精尖技术,被专家誉为诊断行业的终极产品。但其成本高、开发难度大,目前产品种类很少,只用于科研和药物筛选等用途。 /p p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组织活检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肿瘤具有异质性,对于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而言,仅仅取某个部位的肿瘤组织,并不能反映患者的整体情况,但对所有的肿瘤组织都取样检测又不切实际 某些患者自身的情况决定了他不适合做组织活检 受到手术的扰动之后,有些肿瘤有加速转移的风险 组织活检的滞后性对患者的治疗也是不利的。因此对于癌症的诊断和检测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p p   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也提前了癌症的诊断时间。这也是液体活检技术被《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评选为“2015年十大突破技术”的原因。作为体外诊断的一个分支,液体活检就是通过血液或者尿液等对癌症等疾病做出诊断。其优势在于能通过非侵入性取样降低活检的危害,而且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性价比高。目前液体活检的主要检测物包括检测血液中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碎片,循环RNA(Circulating RNA)和外泌体(携带有细胞来源相关的多种蛋白质,脂类,DNA,RNA等)。其中,ctDNA,RNA和外泌体是肿瘤细胞自身分泌或死亡时释放的物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209c6c5-9c59-4818-9f46-f645eef7dae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亚太地区最大的临床自动化生化免疫检测实验室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标准化与量值溯源是当今检验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 /span /strong /p p   标记免疫分析是当前生物检测中最为活跃、覆盖面最广、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领域。是生命科学、基础与临床医学、农业与环境、食品与药物、进出口检疫检定、法医与刑侦等领域的关键性技术支撑平台。 /p p   标准化与量值溯源是当今检验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涉及IVD行业的各相关领域,包含复杂的技术与管理问题。颜光涛作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一直致力于推动检验医学标准化与量值溯源工作,他表示,“标准化涉及多个层面,例如设备仪器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产品规格标准化、项目操作标准化、人员培训标准化等等。标准化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要求政府、企业和用户共同推进,这也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局面相当紧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为更好的推动我国检验医学标准化与量值溯源工作,充分发挥本协会专家资源的优势,通过建立基于我国医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平台的标准化工作专家协作组(以单一项目为单位)和医学参考实验室协同研究组的协同研究方式,探索解决目前我国免疫类项目测量标准化的问题。首先以实现测量标准化为目的之uE3项目的协同研究为例,也希望各领域专家通力合作、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在专委会这个公平、自由、开放的跨界交流平台上碰出火花,引领我国IVD行业大踏步迈向国际。” /p p   对于相关工作进展,颜光涛进一步做介绍,“参考体系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国际的经验是做好一个项目的标准化大约需数年时间。在杨振华教授的带领下我国参考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生化酶学、小分子代谢物项目的参考体系已经建立并在这些项目检验结果标准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免疫项目多、作用明确,标准化问题突出,临床需求明确。蛋白类物质很重要,但标准化难度相当大。特别高兴杨主任提出以uE3项目为切入点,大家用心做一定可以实现标准化,临床作用也特别大。陈文祥主任充分肯定了标免专委会把标准化工作作为协会的核心工作之一进行重点支持的大局意识。通过‘建立多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共同性质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的协同研究机制,相信能与当前国家对精准医疗的大力推进相互促进。提高我国精准诊断的水平。” /p p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重心,颜光涛说,“下一步参考实验室的重点要从生化转向免疫项目,要总结参考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从uE3项目开始系统研究免疫项目标准化的路径。希望通过多个医学参考实验室 ‘协同研究’的方式研制我国的参考方法,通过医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平台为参考物质赋值的方式,把我国的标准物质送进JCTLM列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李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颜光涛简历 /strong /p p   颜光涛,男,1960年9月生,四川宜宾人。19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在空军医专微生物免疫教研室任助教,1989年获军医进修学院硕士学位,1992-1994年曾赴挪威特图姆瑟大学作访问学者。从1993年任解放军第304医院创伤研究室副研究员,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20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生化研究室主任,军医进修学院生化教研室主任。现任生化科主任,研究员、临床检验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发表SCI收录论著28篇,总影响因子81.7,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6.398,Medline收录论文27篇,在国内统计源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作者。1996年获解放军总医院首届杰出青年基金奖,获首届军医进修学院“优秀学员奖学金”,解放军总医院“爱岗敬业优秀青年十佳标兵”并荣立三等功1次,总后勤部“科技新星”,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总医院首届研究型人材,首届解放军总医院十佳教师。 /p p   研究方向: /p p   (1)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p p   已从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研发工作近20年,采用重组、多肽合成等方法制备Leptin、Orexin-A、Ghrelin抗原,免疫获取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高灵敏的Leptin、Orexin-A、Ghrelin等蛋白和多肽的分析方法,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人的系列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L-2、IL-4、IL-6、IL-8和IL-10)的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并且在科研及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 /p p   (2) 脏器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p p   在脏器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到机制的研究方面,在全军处于领先地位。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1997年、2003年及2010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1)“磷脂酶A2激活和脏器功能损伤的机理研究”,证书号:97-2-149-1 2)“磷脂酶A2和炎性细胞因子在全身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证书号:2003-2-72-1 3)“瘦素对创伤感染后多脏器功能的保护及机制研究”,证书号:2010-2-43-1。 /p p   (3) 神经系统疾病(脑缺血再灌注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保护及信号机制 /p p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及信号机制的研究方面,正在全力研究当中,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文章4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5.398,主要涉及lept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leptin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及癫痫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后续研究正在进行中。 /p
  • 第七届P4肿瘤精准医疗大会定档12月北京,热议肿瘤早筛/诊断,药物转化/开发!
    P4 2023(第七届肿瘤精准医疗大会)将于2023年12月7-8日(周四-周五)在北京隆重升级上线,作为精准定位于肿瘤精准领域的年度专业品牌盛会,本届会议将继续邀请1000+来自肿瘤精准领域的监管、诊断、药企、科研、临床各界专家与从业人士,聚焦以下行业焦点内容,展开丰富交流:肿瘤的精准医疗离不开筛查/诊断技术的发展,那么当行业大踏步进入临床试验、注册申报、商业化落地阶段,如何应对“院内”市场存量增长乏力,院外LDT试点医疗,如何加速细则规划化落地,如何加速推进早筛/诊断产品临床/注册等,早筛/诊断技术产品还有哪些可行的商业化路径?诊断/检测技术如何切实转化以推动临床精准诊疗?等等已成为行业亟需探讨的方向。另一方面,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获得蓬勃发展,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然而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企业在创新靶点开发及差异化满足临床需求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如何利用精准检测技术发现更多新靶点?如何进一步寻找更高质疗效标志物加速药物转化?如何更高效协同伴随诊断获得更高临床成功,面对耐药痛点,ADC/联合疗法等还有哪些创新思路?转化医学与合成致死/不可成药/细胞疗法等新兴疗法进展如何?等等也是众多行业专家关注要点。大会将深度探讨行业痛点与年度热门议题,与行业专家共探讨肿瘤精准医疗最新法规、早筛/诊断技术革新与商业化路径、免疫疗法/靶向药物精准开发、临床精准用药/诊疗之路!扫码了解更多详情9月28日前,为感谢行业同仁对P4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特面向P4的往届参会嘉宾与参展企业,开放惊喜参会/参展折扣!详情欢迎联系组委咨询:13122785593(微信同号)~~~大会框架~~~12月7日肿瘤早筛精准诊断论坛-技术革新/标志物发现/规范与产品落地/商业化模式探索早筛早诊会场单癌/多癌/泛癌种早筛最新进展/商业化模式良恶性鉴别技术革新/产品落地临床科研/科研转化会场应用单细胞/时空等多组学技术/类器官/AI等前沿方法发现诊断新型标志物/肿瘤学临床科研与科研转化肿瘤创新靶向/免疫药物论坛—生物标志物/转化医学/伴随诊断协同靶点发现及更高临床成功率ADC/XDC/新型靶向会场生物标志物研究与ADC/XDC转化开发ADC/XDC开发中的伴随诊断考量多抗/CGT/新兴免疫会场双多抗/细胞疗法与转化医学/伴随诊断新型ICLs/基因疗法中的标志物研究/伴随策略12月8日主会场一监管/政策解读与指导MRD临床应用病理诊断/标志物临床规范...主会场二监管/政策解读与指导联合疗法最新探索靶向/免疫药物新靶点转化~~~谁来参会~~~25% 体外诊断、第三方检验机构:液体活检、基因检测/测序服务企业25% 药企:肿瘤免疫/靶向等药物企业12% 医院:肿瘤诊疗相关临床专家10% 肿瘤诊断/药物研究相关科研院所8% 上游试剂耗材/仪器设备提供方8% Biomarker/动物模型/伴随诊断等药企研发服务供应方5% 注册申报咨询/实验室搭建/数据服务等其他服务供应方4% 体外诊断/药物研发所属法规监管机构3% 其他~~~论坛亮点~~~肿瘤早筛/精准诊断论坛一技术革新/标志物发现/规范与产品落地/商业化模式探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技术规范》解读及IVD临床试验指导“消费医疗"模式--肿瘤早筛的可行商业化探索代谢组/蛋白质组学等技术下的泛癌种早筛最新进展MRD的临床应用及LDT探索进展单细胞维度下的肿瘤异质性/肿瘤微环境研究与转化表观遗传学/多组学与MRE下的癌症精准诊疗圆桌讨论:肿瘤早筛产业推进和商业化落地前路在哪?• IVD注册申报规范化与挑战• LDT进展及规范化指导• 商业模式选择考量:ToH、ToB(体检中心)、ToG和ToC等• 出海肿瘤基因检测/测序中原料解决方案相关PCR/测序等仪器及相关解决方案助力肿瘤精准检测三代/单细胞测序/组学等临床科研解决方案相关。MRD等标志物/基因突变检测临床/临床科研解决方案相关病理图像/材料/软件等临床/临床科研解决方案相关..更多肿瘤创新靶向/免疫药物论坛—生物标志物/转化医学/伴随诊断协同靶点发现及更高临床成功率生物标志物精准指导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最新案例解析《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对于药物-伴随开发的指导解读安全性biomarker研究与更优毒素选择策略肿瘤特异性靶点ROR1与biomarker研究下的ADC临床转化泛KRAS抑制剂靶向药物精准临床开发最新案例USP1抑制剂-新星合成致死靶点及标志物研究IO+ADC联合疗法开发转化及策略考量双免疫联合疗法转化进展及biomarker研究CAR-T细胞治疗的biomarker研究与临床转化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及基因疗法临床转化圆桌讨论:伴随诊断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中的价值及药械合作开发CDX的路径和难点圆桌讨论:如何利用转化医学/生物标志物研究提高药物开发/临床试验成功机会?PDX/动物模型在肿瘤新药转化/精准用药等方面的应用类器官/基因检测解决方案助力肿瘤药物靶点发现/筛选与转化质谱/时空等多组学等技术助力新药生物标志物发现/验证与转化伴随诊断开发相关策略助力新药临床成功..更多~~~部分在邀讲者单位~~~肿瘤早筛/精准诊断论坛CMDE器审中心、国家临检中心、中检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诺辉健康、燃石医学、世和基因、鹍远生物、泛生子、和瑞基因、华大数极、基准医疗、思勤医疗、觅瑞、路胜生物、思勤医疗、海普洛斯、迪安诊断、武汉艾米森...肿瘤创新靶向/免疫药物论坛CDE药审中心、人遗办、BMS、罗氏、诺华、礼来、阿斯利康、辉瑞、默沙东、拜耳、武田、BI、第一三共(中国)开发总部、恒瑞医药、荣昌生物、复星医药、复宏汉霖、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宜明昂科、普方生物、科伦博泰、浙江新码、石药集团、华东医药、百利天恒、应世生物、百力司康、传奇生物、科济药业、药明巨诺、乐普生物、礼新医药、智康弘义、迪哲医药、炎明生物、新契生物、和黄医药、泽璟制药、劲方医药、轩竹生物、同宜医药、索元生物、合源生物、君实生物、基石药业、新景智源、再鼎医药、康宁杰瑞、和铂医药、科望医学...届重磅嘉宾(部分)赞助火热进行中!论坛开放特装展位,主题演讲、卫星会、晚宴赞助,插页广告,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供您展示肿瘤精准“诊+疗”产品与技术!详情欢迎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嘉宾火热征集中!演讲摘要/论文投稿,经组委评估并确认的嘉宾将享受以下福利:• 获得一张免费全程参会证;• 会议期间午餐券、嘉宾招待晚宴;• 在会议期间专享演讲嘉宾休息室;• 组委会官方宣传与推广。投稿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扫码了解更多详情9月28日前,为感谢行业同仁对P4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特面向P4的往届参会嘉宾与参展企业,开放惊喜参会/参展折扣!详情欢迎联系组委咨询:13122785593(微信同号)媒体合作康硕成 Connor Kang电话:13122785593(微信同号)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3
  • ​第六届P4议程强势来袭!产/医/研领袖金秋9月北京共话肿瘤精准诊断与用药!
    蓄势待发!9月2-3日,北京,P4 China 2022第六届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大会特设4大专场7大细分专题,60余位院士/监管/临床医生/科研权威专家与精准药企/诊断企业KOL领衔出席,与1000余位精准医疗领域行业精英代表齐聚现场,围绕肿瘤早筛早检、预后/耐药监测/病理、免疫/靶向药物等行业热点技术与话题,分享前瞻性研究新进展,探索肿瘤精准医疗技术开发与转化新方向!点击查看官网: https://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2限时团购特惠!扫码添加会议助手,获取优惠链接!会议日程重磅嘉宾阵容持续加码!【大咖云集:院士/监管/临床/科研KOL】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金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兼临床分子与免疫室主任李为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姚树坤,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顾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宋玉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副院长赵景民,解放军总院第五医学中心病理科主任王锡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林冬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姜艳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和吉大一院检验检测司法鉴定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秘书长于津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分子诊断中心主任陈文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曹永彤,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主任钟定荣,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邢金良,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美,中山大学教授,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韩轶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白凡,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研究员于文强,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高级PI,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曹罡,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孙坤,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先锋领袖:肿瘤精准药物&诊断企业】王玉坤,拜耳中国研发中心肿瘤转化医学负责人曾革非,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生物信息和生物标志物研究负责人沈志荣,百济神州全球转化研究及转化医学负责人、副总裁李福根,海和药物转化医学高级副总裁李静,再鼎医药转化医学及生物标志物执行总监季秦梅,第一三共转化医学负责人郭宝红,康宁杰瑞执行医学总监朱爱思,和铂医药临床生物标志物总监李文锦,罗氏中国生物标志物研发部血液肿瘤负责人刘小桥,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生物信息和生物标志物研究副总监汪笑男,世和基因集团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张之宏,燃石医学首席技术官姜傥,迪安诊断高级副总裁、董事钟晟,深圳泰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良禄,武汉艾米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严令华,桐树基因创始人、CEO于晓天,诺辉健康首席医学官李旭辉,敬善生物首席科学家陈实富,海普洛斯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楼峰,金橡医学CTO......更多重磅监管、临床、科研转化及产业技术嘉宾阵容持续邀约中! P4 2022议程重磅揭晓!【主论坛:监管动向/政策解读/行业前沿(9月2日上午)】• 肿瘤精准医疗现状与最新精准药物开发策略(拟)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 最新肺癌早筛早诊与未来精准医学策略李为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 肿瘤精准医疗LDT搭建规范及建议(拟)李金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兼临床分子与免疫室主任• 高端圆桌讨论:激流勇进,肿瘤精准生态圈升级之路• 产、学、研、医如何合作推进精准医疗• 申报注册痛点分析与LDT模式探索• 原料/仪器/底层技术的国产替代• 疫情下供应链建设与维护策略• 基因大数据考量与挑战• 投资视角【分论坛 A:肿瘤早筛/早检(9月2日下午-9月3日)】1、全/泛/多癌种普筛/筛查• 线粒体功能异常与肿瘤防治研究邢金良,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话题确认中IDT 埃德特• 话题确认中臻和• 全癌标志物的发现,应用与合作于文强,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高级PI,奕谱生物首席科学家• 基于MERCURY多组学液体活检技术泛癌种早筛研究进展汪笑男,世和基因集团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多癌种早诊早筛探索之路张之宏,燃石医学CTO• 泛癌种AI、溯源及早筛高敏感性/特异性突破与前瞻性研究严令华,桐树基因创始人CEO• 肿瘤早筛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实践姜艳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秘书长• 游离DNA片段化模式以及在泛癌种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孙坤,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2、单癌种早筛/早检• NGS液体活检在肺癌精准诊疗中的进展于津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诊断中心主任• 话题确认中肖飞,北京医院临床生物样本管理中心主任,兼卫健委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室主任• 基于多组学的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技术平台钟晟,深圳泰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基因诊断在甲状腺癌精准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姜傥,迪安诊断高级副总裁、董事• 单细胞高通量测序/时空分子医学与肿瘤精准筛查(拟)白凡,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员• 单细胞原位多组学检测技术的开发及运用曹罡,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医学中心副主任• 国内首个双靶点粪便DNA甲基化检测结直肠癌与最新应用(拟)张良禄,艾米森创始人• 新一代皮克级DNA甲基化检测与宫颈癌早筛早检最新应用开发(拟)李旭辉,敬善生物首席科学家• 多组学尿液液体活检技术在泌尿系统肿瘤早筛中的临床应用楼峰,北京橡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TO• 圆桌讨论:肿瘤前瞻性筛查技术开发与落地探讨• 泛癌种/多癌种VS 单癌种、小癌种• 多癌种筛查难点“器官溯源”• 更优甲基化策略• 早筛产品性能/合规性等难点突破姜艳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秘书长于晓天,诺辉健康CMO陈实富,海普洛斯集团联合创始人/CTO【分论坛 B:肿瘤预后/耐药监测/病理(9月2日下午-9月3日)】1、MRD检测/耐药/预后• 基于tumor-informed定制化panel的MRD监测与肠癌精准诊疗临床意见(拟)顾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话题确认中世和基因• 更灵敏血液瘤MRD监测突破与临床应用评估与建议陈文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 话题确认中元码基因• 圆桌讨论:肿瘤精准诊断中MRD开发机遇与技术挑战与突破• 前沿技术探索• 药企合作路径• 两大技术路线讨论分析(Tumor informed VS Tumor-agnostic)在临床监测应用的优势及局限性,应用瓶颈• 实体瘤和血液瘤的技术异同与开发• 精准诊断/医疗的临床落地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姚树坤,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原发性肝癌精准诊断、耐药与预后评估与治疗(拟)赵景民,解放军总院第五医学中心病理科主任2、病理诊断/分型/精准治疗• 肺癌靶向融合基因规范检测及应用林冬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 结直肠癌精准防诊治的策略与前景王锡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结直肠外科主任• 新型病理检查方法开发及临床转化——肿瘤精准分子病理及其智能分析钟定荣,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 话题确认中焦磊,佰诺全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分论坛 C:肿瘤免疫/靶向药物(9月2日下午-9月3日)】1、新兴免疫疗法/ICIs等免疫药物与Biomarker研究/伴随探索• 淋巴瘤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方向与策略的建议宋玉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副院长• 话题确认中基石生命•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in Multiple Myeloma Progression from Transcriptome Profiling李文锦,罗氏中国生物标志物研发部血液肿瘤负责人• Keytruda TMB-H泛癌生物标志物研究及伴随诊断开发刘小桥,默沙东中国研发生物信息和生物标志物研究副总监• 生物标志物及转化医学在肿瘤药物的早期临床开发中应用和考量朱爱思,和铂医药转化医学总监• 圆桌讨论:如何进一步加速差异化肿瘤精准免疫药物的开发?• Biomarker发现及转化• 转化医学研究• 新兴免疫疗法与精准开发曾革非,默沙东中国研发生物信息和生物标志物研究负责人郭宝红,康宁杰瑞执行医学总监• 新型溶瘤病毒M1的伴随诊断双标志体系颜光美,中山大学教授,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 话题确认中阅微基因• 话题确认中百奥智汇• 基因治疗推进精准医疗韩轶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 (Online)2、创新靶向药物与Biomarker研究/伴随诊断开发• NTRK抑制剂-拉罗替尼中国研发王玉坤,拜耳中国研发中心/拜耳中国肿瘤转化医学负责人• DS8201-ADC药物中转化医学与biomarker研究与开发季秦梅,第一三共转化医学负责人• KRAS-G12C靶向药物精准临床开发最新案例(拟)李静,再鼎医药转化医学及生物标志物执行总监• 药物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早期开发及临床设计思考张聪聪,瑛派药业生物标志物部门负责人• 圆桌讨论:伴随诊断/转化医学在肿瘤精准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意义与挑战探索沈志荣,百济神州副总裁,转化研究与转化医学负责人李福根,海和药物转化医学高级副总裁*以上更新截止至8月9日,最终议程以现场为准!实时嘉宾阵容与议程信息欢迎联系组委:191 0219 7578(同微信)【P4 招展/论坛组织工作全面启动!】1、对话科研及企业专家,共促精准医疗行业高效新发展!论坛开放特装展位,主题演讲、卫星会、晚宴赞助,插页广告,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供您展示肿瘤精准“诊+疗”产品与技术!详情欢迎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2、肿瘤界超强阵容集结令!P4演讲嘉宾火热征集中!演讲摘要/论文投稿,经组委评估并确认的嘉宾将享受以下福利:获得一张免费全程参会证;会议期间午餐券、嘉宾招待晚宴;在会议期间专享演讲嘉宾休息室;组委会官方宣传与推广。投稿邮箱:p 4china @bmapglobal.com 限时团购特惠!扫码添加会议助手,获取优惠链接!扫码即可咨询赞助/参会报名/演讲/往届报告/媒体合作等事宜。赞助/演讲/媒体合作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电话:19102197578(同微信)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2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86 136 6556 4971官网: www.bmapglobal.com
  • 凯莱谱宣布完成数亿元融资,创新质谱应用引领精准诊断迈入新征程
    近日,杭州凯莱谱精准医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莱谱”)宣布已在近一年内完成数亿元的两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德福资本与松禾资本跟投,早前完成的A轮融资由博远资本独家投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创新标志物发现、转化,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注册报证及商业化应用战略的全面推进。融资完成后,公司从迪安诊断分拆上市进程工作正在稳定有序推进过程中。  精准医学时代下,基于多组学技术的临床检验是临床实验室诊断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以质谱为代表的新一代多组学检测技术,因特有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成为精准医学时代实验室诊断领域最为关键的检测技术,在临床多组学转化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临床质谱行业整体发展仍属早期,应用项目较为单一且缺乏标准化,相比医学技术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凯莱谱是一家在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以创新质谱应用为核心技术,致力于多组学数据驱动产品创新战略的生物技术公司。  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中美临床质谱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刘华芬领衔创立,创立之初获上市企业迪安诊断天使轮投资。成立近4年来,凯莱谱已凝聚了一批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核心团队成员均拥有相关领域内的国内外知名机构高级管理或核心产品研发及转化的丰富经验。  公司重点围绕临床诊断、多组学研究、生物标志物发现和转化三大核心应用方向,将多组学数据研发转化、临床质谱试剂与仪器自主研发生产、中心实验室服务等多种业务模式融合创新,推动质谱检验技术在中国临床检验领域的推广应用。  依托国内领先的多组学研究平台,通过潜心研发和创新应用,公司已自主研发包括精准慢病管理、精准内分泌代谢诊断、精准用药指导、精准妇幼健康管理、精准营养评估等临床应用方向的实验室检测项目300余项。公司通过与SCIEX合资设立子公司迪赛思诊断转化多个试剂盒与耗材产品,结合通过CAP认证,年测试数过百万的中心实验室运营经验,利用公司多元化的渠道资源和服务体系,为中国用户打造可靠、专业的临床质谱标准化实验室一站式整体化解决方案。  凯莱谱董事长刘华芬表示:“非常感谢新老投资者对凯莱谱的持续认可和信任。临床多组学数据的挖掘和产品转化,是精准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多组学技术是凯莱谱坚守的产品创新源泉,我们已经有多个来自于多组学数据挖掘的创新生物标志物进入临床转化阶段,有望很快推向市场。投资者的认可让我们更加坚定多组学数据驱动产品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让我们有能力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专注以质谱等新一代多组学检测技术创新。我们会一直坚守凯莱谱成立的初心和使命,坚持质量第一的企业运营方针,相信我们的工作能让疾病诊断更精准、更快速、更智能,利用质谱等其他先进多组学技术,助力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的“健康中国2030”策略,让多组学技术真正造福百姓。”  迪安诊断董事长陈海斌表示:“身处大健康行业的迪安诊断自创立以来就积极顺应国家的医改政策,助推健康中国的建设。基因测序和生物质谱是精准医学时代最重要的二大精准诊断技术平台,多组学研究结合大数据转化为临床应用,在精准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凯莱谱是迪安在生物质谱赛道的重点战略布局,成立数年来已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我非常看好凯莱谱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机会,期待凯莱谱以此为契机,通过走向独立运营发展,服务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合作伙伴,让创新诊断技术真正造福于国人健康。”  高瓴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高瓴创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负责人易诺青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质谱仪因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优势不断得到市场认可。然而,国内高端质谱仪市场严重依赖进口,是我国重点扶持的行业。凯莱谱以质谱技术为基础,开发多组学创新标志物,致力于将先进的质谱技术临床化、产品化和国产化,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高瓴将支持凯莱谱不断创新,用领先的质谱技术为医学检验领域带来新的变革,真正服务于临床。”  德福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振福表示:“从全球医学检验市场角度来看,质谱技术存在较大的临床应用优势,而国内临床质谱远落后于美国,随着临床检测项目的成熟、配套产业链的完善、临床推广的普及,国内临床质谱检测市场空间巨大。凯莱谱由刘华芬总带领的技术团队创立,对临床质谱产业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与深度理解,对国内临床质谱的应用与发展有着充分的信心和执着的情怀。德福资本尊敬凯莱谱团队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开创能力,愿意不断赋能助力凯莱谱在临床诊断领域的拓展和开发,希望这次合作能够帮助公司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感谢凯莱谱团队对德福的信任,期望公司能够为中国的质谱临床应用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引领中国多组学临床转化的高速发展。”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表示:“精准医疗背景下,围绕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创新与应用是松禾资本积极布局的方向。我们坚信质谱技术有望成为医学检验领域继基因测序技术之后的下一个革命性技术。凯莱谱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实干高效的管理团队,是国内质谱领域难得的技术领先玩家和生态链打造者。我们期待与凯莱谱一起推动质谱技术在国内临床的蓬勃发展。”  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陶峰表示:“作为A轮独家投资机构,我们很高兴见证了凯莱谱从上市公司的质谱部门向一个独立运作的基于多组学创新的生物技术公司转变的全过程。在这期间,以刘华芬为代表的管理层极度专业专注的态度和超强的执行力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博远坚信新兴的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将与分子诊断等平台一起构成国内IVD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技术,同时我们也坚信凯莱谱将成为引领和推动国内多组学技术创新变革的重要力量。”  企业简介:  关于凯莱谱:杭州凯莱谱精准医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浙江杭州,是一家以创新质谱应用为核心技术,致力于多组学数据驱动产品创新战略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秉承“用创新诊断成就健康生活”的使命,业务重点围绕临床诊断、多组学研究、生物标志物发现和转化三大核心应用方向,将多组学数据研发转化、临床质谱试剂与仪器自主研发生产及中心实验室服务等多种业务模式融合创新,推动多组学技术在中国临床精准诊疗领域的应用。
  • 第七届P4议程首发!突破肿瘤领域:精准早筛、诊断与药物发现
    第七届P4议程首发!突破肿瘤领域:精准早筛、诊断与药物发现  P4 2023 第七届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大会将于12月7-8日在北京重新蓄势起航,60余位院士/监管/临床医生/科研权威专家与精准药企/诊断企业KOL领衔出席,1000余位精准医疗领域行业精英代表齐聚现场。大会将深度探讨行业痛点与年度热门议题,与行业专家共探肿瘤精准医疗最新法规、早筛/诊断技术革新与商业化路径、免疫疗法/靶向药物精准开发、临床精准用药/诊疗之路!  限时粉丝福利!  本媒体作为P4 2023第七届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大会官方合作媒体,为粉丝朋友们申请到10张免费参会票,仅限肿瘤诊断企业及药物企业,转发本篇推文至朋友圈或2个肿瘤精准医疗相关社群,【将转发截图上传至报名链接中】,即可获得免费票!  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立即报名”即可报名免费票  记得上传转发截图哦!  * 该门票为全场通票,仅限官方合作媒体粉丝中的肿瘤诊断企业及药物企业使用,不含会议资料和自助午餐,VIP参会票(双11特惠2人减1111元)欢迎联系组委:13122785593(同微信)。  01重磅嘉宾阵容持续加码!  * 更多重磅监管、临床PI、科研转化及产业大咖阵容持续更新中!议程详情,欢迎咨询13122785593(同微信)02P4 2023议程重磅揭晓!  *以上更新截止至11月6日,最终议程以现场为准!实时嘉宾阵容与议程信息欢迎联系组委:131 2278 5593(同微信)  感谢以下赞助商对本届大会的大力支持!  感谢以下媒体对本届大会的大力支持!     限时粉丝福利!  本媒体作为P4 2023第七届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大会官方合作媒体,为粉丝朋友们申请到10张免费参会票,仅限肿瘤诊断企业及药物企业,转发本篇推文至朋友圈或2个肿瘤精准医疗相关社群,【将转发截图上传至报名链接中】,即可获得免费票!  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立即报名”即可报名免费票  记得上传转发截图哦!  * 该门票为全场通票,仅限官方合作媒体粉丝中的肿瘤诊断企业及药物企业使用,不含会议资料和自助午餐,VIP参会票(双11特惠2人减1111元)欢迎联系组委:13122785593(同微信)。  P4 2023赞助机会即将售罄!  论坛开放特装展位,主题演讲、卫星会、晚宴赞助,插页广告,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供您展示肿瘤精准“诊+疗”产品与技术!  详情欢迎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  点击图片了解岗位详情  赞助/演讲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  电话:180 1793 9885(同微信)  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  媒体合作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  电话:131 2278 5593(同微信)  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  网站: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23
  • 华大智造与韩国分子诊断公司NGeneBio达成合作,加速癌症精准医疗发展
    近日,华大智造与韩国领先的分子诊断公司NGeneBio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MOU),以扩大NGeneBio的癌症检测系列产品在全球范围的商业应用。双方将结合华大智造独有的创新DNBSEQ测序平台和NGeneBio的先进精确诊断分析技术,共同推动尖端测序产品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改善患者获得精确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机会。华大智造亚太区负责人谭宏东博士(左一)与NGeneBio首席执行官Choi Dae-chul(右一)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MOU)根据合作备忘录,NGeneBio的下一代测序(NGS)癌症精确诊断产品将应用于华大智造DNBSEQ-G99测序平台,加速基因检测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强大可靠的精确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工具。此外,双方还将在亚太地区携手开展各项临床试验合作,旨在通过华大智造广泛的合作伙伴和分销网络,推动高效、低成本测序解决方案的可及性和商业化。华大智造亚太区负责人谭宏东博士表示:“华大智造始终致力于与行业领先的企业合作,推进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与科研,提高癌症临床诊断、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此次与NGeneBio的合作,我们期望通过双方技术优势和资源的整合,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为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出贡献。”精准医疗领域正在迅速发展,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实现个性化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大智造DNBSEQ-G99测序仪作为全球同等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具备数据产出速度快、质量高等优势,使其成为了精确诊断的理想平台。NGeneBio在下一代测序技术精确诊断分析平台方面的专业知识将与华大智造先进测序平台形成强势互补,助力精准医疗领域的研究发展。NGeneBio首席执行官Choi Dae-chul表示:“我们非常高兴与华大智造合作开发和提供尖端的诊断产品,改善医疗保健卫生系统和患者的治疗效果。作为医疗精准诊断领域的佼佼者,NGeneBio将凭借其下一代测序技术的癌症面板和临床分析软件,并结合华大智造创新的DNBSEQ测序技术,为全球市场医疗保健提供商提供更全面的癌症精准检测解决方案,以助力推动全球医疗系统的个性化治疗。”未来,两家公司将继续深化合作,通过在临床试验、商业化和业务发展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基因组学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应用,改善亚洲及其他地区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为提升全球医疗卫生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 赋能肝癌精准诊疗,罗氏诊断全新检测及数字化算法亮相进博会
    11月6日,罗氏诊断中国携肝癌领域重磅创新产品Elecsys PIVKA-II检测以及数字化算法Elecsys GAAD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将近一半的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都来自于中国。中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和第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肝细胞癌(HCC)在原发性肝癌中占比75%-85%,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初诊时往往即为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晚期生存率低束缚着众多的肝癌患者。作为境内首个批准用于HCC辅助诊断的PIVKA-II检测,Elecsys PIVKA-II具有高医疗价值,联合Elecsys AFP检测对早期HCC的灵敏度高达87%,可有效改善大部分初诊患者已是中晚期的现状。此外,在Elecsys PIVKA-II与Elecsys AFP联合检测的基础上,搭载数字化算法Elecsys GAAD,可以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参数建立数字算法模型,其评分随着HCC风险的增加而增加,可进一步提升检测性能,为患者的全病程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体外诊断影响超过70%的临床决策,却仅占卫生总支出的2%,可以在改善健康结局的同时合理化医疗费用。卫生经济学评价作为一种价值评估工具,研究比较各种可选的疾病干预措施在短期和长期的成本投入和健康产出,为医疗卫生决策者提供循证依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张璐莹表示,目前,卫生经济学评价已广泛应用于药品医保谈判、卫生管理决策等领域。体外诊断的经济价值在医疗技术遴选决策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体外诊断的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早期筛查、精准诊断、辅助及时的临床决策、指导正确的治疗选择和持续的病情监测等方面。相应的经济价值体现在避免误诊和漏诊导致的病情延误从而增加治疗费用,避免不必要的诊疗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住院时长。研究显示,使用Elecsys GAAD可以减少HCC错误诊断,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使用和诊疗费用;并且还可以减少HCC的漏诊,增加患者进行根治性治疗的可能性,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从而降低治疗成本。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战略与创新部沈宝璐表示,数字化解决方案是撬动“未来医疗”的支点。罗氏诊断致力于以全面的数字化诊疗方案,引领健康管理生态系统。面对快速迭代的产业趋势,还将持续打造更多前沿、全面且可落地的数字成果,优化临床决策,继续深耕中国,服务更多的中国患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