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经济大省

仪器信息网经济大省专题为您整合经济大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经济大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经济大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经济大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经济大省话题讨论。

经济大省相关的资讯

  • 环保与经济这笔大账该怎么算?
    随着“史上最严环保法”“水十条”“大气十条”等相继实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次引起关注和热议—— “‘十二五’前期(2011-2013年),我国环保投入共计2.33万亿元,拉动GDP增加2.56万亿元,占前3年GDP的1.64%。”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结合上述数据表示,加强环境保护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在日前环保部举行的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座谈会上,多位专家谈道,环境保护在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污染造成的健康和经济损失等方面有较好的贡献和优化作用。 然而,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实践并非一帆风顺,伴随新环保法、“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的实施,环保力度持续加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热议。“环保力度太大造成一些地方经济下行”的声音也时有出现。 那么,我国的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到底有何影响?环保能否成为优化经济发展的抓手?专家们认为,让事实和数据说话,是最有力的回答。当前经济下行主因并非强化环保 “环境保护是影响经济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影响当前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的观点,也是环保部刚刚完成的一个分析报告的基本判断。 环保部科技司副处长陈胜介绍,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组织技术专家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形成了这份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对经济影响的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环境保护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淘汰落后产能带来GDP减少。据宏观测算研究,“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减少了GDP1869亿元,占同期GDP比例为0.12%,影响较小。《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淘汰落后产能共造成GDP减少约1148亿元,占同期GDP比例为0.03%,其中炼钢行业减少812亿元,总体影响较小。 报告同时指出,尽管宏观测算的结果反映出部分环境保护措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整体来看只是在短期内对火电、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两高一资”行业产生了遏制作用,而对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设备制造业等新型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明显优化了产业结构。 根据对唐山的实地调查,近两年来,唐山市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因市场和环保等因素关停取缔的企业达2382家,在短期内对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经初步测算,钢铁行业关停影响现价产值276.5亿元,占钢铁行业总产值的6.4% 水泥行业关停影响现价产值6.5亿元,占水泥行业总产值的2.5% 焦化行业关停6家,影响现价产值47.3亿元,占焦化行业总产值的9.5%。以上企业合计影响税收18.46亿元。 尽管在短期看,唐山市经济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唐山市产业结构偏重趋同、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竞争力不强以及传统产业的产品价格全面下跌等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乏力。 理性看待环保与经济发展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关系,是实现环保优化经济发展要过的“认识关”。过不了这一关,就难免会存有这样或那样的疑惑,行动上徘徊不前。有“减法”就有“加法” 通过能耗和污染排放的“减法”,助推效益提升的“加法”,是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的“加减法”。 王金南介绍了更多的数据:据测算,“大气十条”的实施将拉动我国GDP增长1.94万亿元,增加就业196万人。“水十条”的实施需要环保总投入4.6万亿元,带动GDP增加5.7万亿元,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400万人,带动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1.9万亿元。 “在宏观层面上,我国逐年增加的环保投入起到了拉动经济发展、拉动内需、增加就业等较为积极的影响。”王金南说。 此外,严格环保法规标准将倒逼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逐步淘汰从而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使工业所占比重下降了0.36%,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下降0.39%,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了0.24%。“大气十条”“水十条”的实施对产业结构具有明显优化作用,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等高污染行业比重显著下降,涉及大气、水治理的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比重将有所上升。 王金南进一步举例,浙江省通过提高环保标准,整治关闭224家铅蓄电池企业,而该省蓄电池行业生产总值不降反增,较整治前增长41.3%,利润增长75%。 对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毕军表示,国内一些研究表明,当环境管制成本增加1%时,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专利授权数量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增加0.12%、0.30%和0.22%,证明了适当的环境要求利于企业赢利。 环境保护对经济的直接贡献是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测算,“水十条”的实施,投资中直接用于购买环保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达13926亿元,间接带动环保产业产值增加4856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已达677亿美元,居全球之首。仅以淄博为例,2014年该市环保投入达400多亿元,环保投资的增加拉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淄博市环保产业仍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并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7%。“绿动力”需持续给力 “中国正在迎来绿色发展的时代,这也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后已经呈现出几个重要的创新,首先提出了绿色发展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节能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胡鞍钢说,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再到“十三五”,我们正在走向总量减排与经济发展脱钩的阶段,尽管环境质量改善仍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将为新兴经济体提供探索出一条路,成为环境治理良好的国家。 王金南认为,运用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重要的是增强绿色驱动力。“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加大环保有效投资,以环保大投入带动绿色经济大发展,完善环保市场化机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环保标准不断加严情况下,若缺乏可行、可靠、稳定的治理技术,企业要达到新排放标准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应同步加快相应节能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着力解决环境技术瓶颈问题。王金南建议,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以气水土3个十条及“十三五”规划为抓手,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强的国家绿色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资源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智慧环保等8大工程体系,以绿色投入带动产业发展。 环保部的上述分析报告同时建议设立国家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基金,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环保企业做大做强,整体拉升我国节能环保产业。 严格环境标准法规,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已成为专家的普遍共识。此外,为最大限度减小环境保护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要疏堵结合,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建立完善相关保障性政策,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渡过“难关”,这也是不能忽视的。来源:经济日报
  • 江西省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技术目录
    《江西省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技术目录》一、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助力江西省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先机,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助力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行稳致远,支撑江西经济换道超车,省科技厅基于近期院士专家团队针对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研究报告,在组织专家多次咨询、反复论证基础上,汇总编制了“江西省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技术目录”(以下简称:技术目录),技术目录编制旨在实现两个目标:一方面,对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及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以管窥豹力图以技术目录的形式描绘数字经济相关重点技术领域发展概貌;另一方面,对江西数字经济相关技术领域的优势、短板及重点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分析,为江西未来数字经济的技术发展思路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尽管技术目录编制团队本着求全、求准、求精的原则,但鉴于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并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度融合态势,数字经济相关技术及细分领域庞杂、交叉且千头万绪,受到对全省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产业及技术发展情况掌握不全、不细的局限,技术目录在结构上不可避免有内容交叉、边界模糊等情况,在内容取舍上也难免断章取义、挂一漏万,相关内容后续持续完善和补充。(二)内容概要技术目录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数字关键技术、数字产品制造关键技术、数字融合关键技术。1. 数字关键技术数据资源、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两大要素,发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驱动作用,发挥数字技术创新作为重要推动力的引擎作用,共同构筑数字经济内生动力。因此,数字关键技术主要聚焦数据资源、数字技术,探讨相关领域核心技术,以信息感知、传输、分析处理、人机交互这一逻辑脉络逐一梳理,涵盖了感知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计算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及以数据为主的信息安全技术。随着网络与计算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与普及应用,目前数字关键技术发展呈现出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高可靠、智能化、可溯源等特点,多技术交叉与集成成为主要趋势。江西应立足于在物联网、大数据(重点在数据清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着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5G+扩展现实(XR)、云边端协同、数字孪生+数据中台等方面,推进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创新。2. 数字产品制造关键技术按照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文件,数字产品制造业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我省在以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半导体照明、智能终端领域、物联网、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好基础。结合全球数字技术创新方向、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前沿趋势,综合考虑产业发展阶段和江西产业发展基础差异,数字产品制造关键技术主要聚焦电子信息原材料、专业芯片、新型显示、核心元器件、移动智能终端等领域关键技术。随着 AI 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场景需求激增,数字产品及其配套器件技术也随之变化,从垂直分离向协同集成转变,多摄深度感知与高效视频编解码技术、高效语音识别交互技术成为数字硬件产品技术研究热点;随着元宇宙概念兴起与推动,支持沉浸感、交互感与存在感高度融合的虚实融合技术方兴未艾。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供需面临多重挑战,近眼显示存在产品一致性难题,大带宽低时延网络与雾计算、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仍遭遇瓶颈,全身型虚拟化身、沉浸声场、追踪定位、环境重构等技术面临重大挑战。江西应着力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及智能设备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补齐技术短板,培育技术竞争优势。3. 数字融合关键技术数字融合的核心是产业数字化,包括工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以及服务业数字化。目前,数字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生态的融合将持续加速,驱动产业数字化的创新裂变。云计算+X、AI+DT、AI+大数据、AI+VR、AI+大数据+区块链成为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云计算是当前数字融合的主要制约和技术发展瓶颈。江西应着力在工业设计、信创软件、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等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布局打造数字创意产业、信创软件业、行业及VR 应用软件、工业软件、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业等5个重点产业集群。(三)使用建议数字经济内涵极其丰富,涵盖的技术领域十分庞杂,技术目录结合数字技术前沿领域发展趋势,立足我省产业、技术发展基础和重点方向,尽可能系统完整地梳理相关技术目录,希望能为全省的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助力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用好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技术目录,建议如下:1. 把握主流趋势。数字技术是当今时代发展最为迅速,对经济社会渗透和影响最为深刻的技术领域,把握数字技术主流趋势有利于看清发展方向,辨别和避免掉入技术陷阱,有助于牢牢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2. 紧扣产业需求。数字经济的主体是融合经济,主要特征是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的赋能和助力。因此,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基于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避免导致脱离现实需求的数字泡沫。3. 注重扬长避短。数字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和迭代升级,仍然无法避免在一些领域出现不足和技术短板,注意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弥补技术短板,既是技术发展需要,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技术目录(一) 数字关键技术1. 感知技术(1) 传感器技术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传感器技术,智能光纤传感器技术,新型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特种作业环境下无源传感器、北斗高精度定位及智能传感器技术,温度、气体、位移、速度、光电、生化、力学等类别的高端传感器技术,可靠性设施实验传感器技术,模拟仿真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传感器技术,电子自动设计(EDA)传感器技术。(2) 识别技术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抗环境干扰及方言语音识别技术,复杂环境下(如自动驾驶)的字符识别技术(OCR),新型生物认证技术(如声纹识别、步态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3) 音视频采集技术视频管理能力(高清增强、编转码、点播、上传、直播、推流、互动、分享等),音视频通信能力(一对一、一对多),泛智能监控能力(对讲、车载、看护),视频质检能力(工业视觉检测、互联网内容审查、分析、互联网内容审查、工业视觉检测)。(4) 短距离通信技术ZigBee无线传输技术,WIFI 6 无线传输技术,Bluetooth 5无线传输技术,超宽带技术(UWB),Lora无线通信技术。(5) 北斗技术基于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区域短报文通信技术,以北斗高精度定位和精准授时服务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提供精准时空数据服务。2. 网络传输技术(1) 5/6G5/6G低成本智简网络技术,5/6G减碳技术,6G空天地海通信一体化技术,5G上行增强技术,5G空口带宽切片技术。(2) 物联网基于5G的新一代物联网技术,无源UHF RFID标签技术,支持多源、海量数据接入的智能感知技术,低功耗、高安全、高速率的新型短距离通信技术,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研发技术。(3) 工业互联网工业机理模型构建、封装技术,基于5G+时间敏感网络(TSN)融合的工业互联网通信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工厂技术,基于边缘计算的工业设备运行性能及负载分发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工业智能决策技术,基于区块链的产品防伪溯源技术,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设计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质检技术、标识解析技术。(4) 车联网高精度地图及车载终端定位技术,路侧融合系统研发技术,车联网边缘-区域-中心多级平台协同技术,基于5G的V2X(车联网)通信技术,车载终端身份、安全认证技术,车路协同核心融合算法及多级计算技术,面向服务的新型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构建技术。3. 计算技术(1) 大数据数据采集设备研发技术,物理世界数据的标准建模及特征分析技术,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与共享技术,数据开发治理一体化,数据资产管理技术,数据融合计算技术,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开放动态评估技术,数据压缩存储技术,基于大数据的装置运行监测技术。(2) 云计算容器及容器管理、容器编排技术,服务注册发现、服务代理等微服务技术,云原生安全技术,云原生检测分析技术,云原生应用融合技术(如云原生AI、云原生区块链技术),云网融合、云边协同技术,高度安全的去中心化云技术。(3) 边缘计算本地缓存和转发技术,跨层优化技术,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迁移技术,边缘缓存技术,边缘节点管理技术,边缘智能技术,带宽管理能力(灵活设置上下行带宽、差异化服务),流量路由能力(灵活配置路由规则,特定业务流路由),用户标识能力(基于用户标识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多接入边缘计算技术。(4) 区块链非对称加密算法,混合型对等网络技术,运维管理、安全防护、跨链互通等扩展技术,多共识支持技术,高兼容性数据存储技术,高效率智能合约设计技术,轻量级、低能耗分布式账本技术。(5) 人工智能物体运行机理模型构建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算法轻量化、低成本化部署技术,人工智能开源开发工具、研发平台实现技术,自动机器学习技术,多模态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群体智能关键技术,AI芯片技术,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与新技术,数据计算与存储深入融合的类脑芯片技术,人工智能大规模训练模型。(6) 算力网络算力原生,算力卸载,存算一体,基于OXC光电联动全光组网的全光灵活调度技术,新一代SD-WAN、应用感知及无损网络等技术,确定性网络,算力度量,算力标识,算力感知,算力路由和在网计算技术,算网自智,算力结构,泛在调度,异构计算/多样性算力技术。(7) 超级存算大型硬盘阵列技术,MPP架构分布式计算技术,智能磁带技术,光盘塔技术,大容量蓝光存储技术。4. 人机交互(1) 定位及导航民用集成化、小型化、多样化定位终端设计技术,目标检测跟踪技术,智能避障技术,遥感测绘技术,远距离数字通信技术,高可靠、广覆盖的复杂环境下“北斗+”融合定位技术,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地理地图基础组件,蓝牙AOD高低精度融合技术。(2) 虚拟现实AR点云关键技术,云渲染关键技术,超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内容管理分发技术,基于边缘计算的5G超高清VR 8K内容分发切片技术,新型VR渲染和输出技术,3D立体显示技术,VR光学空间定位技术,光学惯性混合算法技术,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3D眼镜跟踪技术。(3) 数字孪生感知和标识技术,多物理建模技术,数据融合与渲染技术,模拟仿真推演技术,交互与控制技术,数字线程技术,数字空间构建物理对象的精准数字化映射。(4) 元宇宙内容创作技术和治理技术,创建身份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技术,超写实虚拟人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的CIM平台构建。5. 信息安全(1) 信息安全防御技术DLP数据防泄漏、IDPS入侵防御技术,WAF应用防火墙、SWG安全网关、EDR终端防护技术。(2) 信息安全检测技术AST应用安全检测、NDT安全诊断、VCCT保密测评技术,UTM统一威胁管理(IDS、IPS),态势感知、SIEM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PPE个人信息安全、漏洞信息共享技术。(3) 信息安全测评技术等保测评、密码评测、安全认证、电子取证技术,安全评估、渗透测试、供应链库技术。(4) 信息安全数据技术VIRUS病毒解析、SPY反间谍、NI网络情报技术,NES加密解密、DataRec备份恢复、NMS舆情监控技术。(5) 隐私计算数据脱敏技术、差分隐私技术、同态加密技术、安全多方计算技术、联邦学习技术、可信计算环境、个人信息保护技术。(6) 量子通信后量子密码技术,量子密码技术,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技术。(二) 数字产品制造关键技术1. 电子信息原材料硅基混合光电集成技术,硅基III-V族激光器,sGrOI晶圆制备技术,高密度储存技术,弯曲诱导振荡剪切技术,片上光互连技术,锗基石墨烯生长技术,锗基单品石墨烯晶圆制备技术,MEMS薄膜晶体生长技术,微结构光电子材料制备技术,第三代半导体外延技术,紫外LED及电力电子技术。2. 专业芯片Mini/Micro LED芯片技术,高效低功耗5G射频和基带技术,半导体晶圆生产和封装测试技术。3. 新型显示可折叠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Mini/Micro LED高精度芯片键合技术,硅衬底GaN基LED外延技术,高质量、高锢组分、厚InGaN膜材料生长技术,高光效Mini/Micro LED芯片结构设计及制备技术,巨量转移技术,高效氮化镓基红光Micro LED 技术,高良率、高性能、高纯度和小尺寸的新型InGaN 基红光LED技术,大尺寸AMOLED面板生产技术。4. 核心元器件高频射频滤波器(包括BAW、FBAR 滤波器等)技术,有机材料涂层、全固态激光器、毫米波芯片等产业关键技术,北斗芯片及模组技术。5. 移动智能终端(1) 智能数据采集终端视频编解码技术,多摄深度感知技术,复杂环境下语音识别技术。(2) 智能可穿戴设备语义识别与推荐算法技术,全形态柔性模组技术,近眼显示技术。(3) 感知交互设备全身型虚拟化身技术,光场采集与显示技术,低负载三维渲染技术,沉浸式大空间多人定位系统技术,AR空间计算技术网络与雾计算技术,基于VR的轻量化终端应用技术,沉浸声场技术、全息影像技术,脑机交互、体感交互、眼动追踪等交互技术。(4) 系统软件泛在操作系统开发。(三) 数字融合关键技术1. 工业数字化(1) 工业机器人控制器核心算法,精密减速器技术,高性能伺服电机系统。(2) 智能无人机与反制技术高速数据传输技术,自动避障、智能导航技术,无人机新型电池研发制造,无人机编队控制技术,飞行控制技术,无线电压制技术、网捕拦截、激光拦截和欺骗干扰等技术。(3) 智能制造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生产安全监管技术,工业现场多维智能感知技术,装备与生产过程数字孪生,超精密加工技术,供应链协同优化技术,复杂环境动态生产计划与调度技术,设备故障检测与预测性维护技术。2. 农业数字化(1) 智慧农业农田环境信息检测技术,病虫害识别技术,作物长势检测、预测技术,农产品智能检测分级技术,基于知识图谱的农技知识交流,一体化智慧养殖。(2) 智能农机智能灌溉、驱虫、饲料投喂设备,植保无人机技术,基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播种、收割等各类机车,农业机器人、丘陵山区实用高效作业装备。3. 服务数字化(1) 物流数字化智能路径规划等智能配送技术,AGV智能仓储技术,物流园区智慧管理平台建设,车载终端等物流设备研发。(2) 教育数字化教育机器人研发技术,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研发,电子黑板等数字教学设备研发。4. 社会治理数字化(1) 数字政府政务数据中台建设,一体化政务云平台建设,政务数据隐私计算和多方计算、异构数据的融合处理、电子政务、电子签章。(2) 智慧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如智能路灯)的研发技术,智慧城市软件解决方案,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城市统一地址编码、城市知识图谱建设。(3) 智慧医疗智能化医疗器械研发技术,AI医疗辅助诊断等技术,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4) 智慧低空空域地理信息引擎、多源异构融合算法云平台、云端数据自动化处理引擎,新型飞行载运工具。(5) 智慧通航空天地一体化空管体系,城市空管体系,航空器制造数字化,数字网格空域离散建模。(6) 智慧消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干扰复合、多光谱光束的感烟、多光谱成像的智能化新一代火灾探测器,氢氟烃替代高效环保型气体灭火技术,锂离子储能电池、动力电池故障诊断技术和热失控燃爆事故早期预警与灭火技术装备,闭合式循环呼吸等智能化防护装备,大跨度及隧道、地下空间智能化灭火救援机器人。5. 数据价值化(1) 数据确权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确权技术。(2) 数据交易可信数据空间系统架构技术,数据交易流通平台建设。(3) 数据定价算法定价理论和算法实现技术。
  • 多项政策密集实施 多个部门相继行动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聚合力添动力
    p   进入2018年以来,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多项政策密集实施,多个行动相继开展,多个部门同时发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明显加力。 /p p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之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脉络愈加清晰。 /p p   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不断创新 /p p   2月26日,公安部会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环保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在京召开会议,部署长江流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集中打击整治工作。公安部决定对近期安徽、浙江等地立案侦办的45起案件全部挂牌督办。 /p p   公安部明确,对重点案件特别是团伙性、系列性、跨地域处置废物(垃圾)的案件,要开展专案经营,串并深挖、全环节侦办,坚决摧毁犯罪网络、斩断利益链条 对涉及多方利益、阻力干扰大的非法排污案件,要综合运用提级侦办、异地用警等措施,确保打击到位 对污染后果严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案件,统筹优势力量全力侦破。 /p p   除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也愈加完善。此前两天的2月24日,财政部网站公布《关于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让保护环境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更有获得感。明确提出通过统筹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相关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明显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和保护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p p   经济手段的另一个重要政策是实施生态修复奖励政策。2月2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四部委在重庆召开工作会议,启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奖励政策,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央财政拟安排180亿元促进形成共抓大保护格局。 /p p   在强化科技手段方面,国家林业局近日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出以生态保护科技需求为导向,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以森林保护、湿地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示范,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和协调发展带。 /p p   在司法保障方面,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司法保障的意见》,强调坚持最严格的水污染损害赔偿和生态补偿、修复标准,将生态环境损害及修复情况作为刑事处罚的重要量刑情节。 /p p   重点、难点问题破解相继取得进展 /p p   2017年12月30日,湖南省环保厅向环境保护部报告,株洲市二、三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内电厂温排口移出工程完工,新箱涵排口正式投入使用,完成清理整治任务。 /p p   至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于2016年5月启动的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圆满收官。 /p p   饮用水源安全保障,需要啃下很多硬骨头,需要扳倒多个硬茬子,对长江经济带来说,长期以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近两年的专项行动,沿江11省市126地级市319个水源地排查出的490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清理整治。 /p p   再接再厉,继续发力。就在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圆满收官的同时,环保部再启动全国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排查,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的违法问题排查整改提出更高要求。 /p p   2018年2月23日 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将对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切实杜绝问题死灰复燃。 /p p   与水源地问题整改同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还有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实施。 /p p   就在不久前,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包括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控制、石漠化控制和海岸生态稳定等六大类144个片区。 /p p   针对长江经济带大保护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还明确提出,今年将配合住建部门推动36个重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黑臭水体整治,加快补齐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完成长江经济带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清理整治工作。 /p p   同时,根据会议部署,环境保护部今年还将稳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其他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推动建立长江经济带“互认互用”评价结果机制。开展区域国土空间环境评价,率先在长江经济带以地市为单元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 /p p   有了这些良好开局和重点部署,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工作,力度将更大,措施将更实,效果也将更好。 /p
  • 华数联合奥盛,带你了解电商经济外的杭州
    杭州的发展不止一面,除了发达的电商经济,生物医药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日,奥盛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特邀品牌参与了“华数助企上大屏活动”。在6月12日至6月18日期间,奥盛企业形象短片登陆位于市中心的国大城市广场户外大屏。 国大城市广场户外大屏实拍本次奥盛作为生命科学相关企业,借助华数平台,高兴作自我介绍的同时,亦希望大家看到杭州经济发展的另一面。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动能的趋势愈发明显从经济数据来看,2022年杭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98亿元,重点行业中,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15.1%、12.7%,超过增长平均水平。在政策端,2021年杭州提出将生物医药与健康打造成为继数字经济之后全市第二个万亿产业。2022年7月更是进一步明确: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规模超5000亿元。最近《关于加快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至2030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过去,整个产业由于相对B端的特性,认知度不如生活气息浓烈的行业高,大众对此也缺乏认识。整个行业需要对外发声的平台,让公众了解杭州踏实安稳的另一面。拿新冠防疫来说,杭州有着深厚的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从独立医学实验室、仪器试剂到医疗机构,各环节均有头部企业布局。有像奥盛提供核酸提取设备的,有生产抗原诊断试剂的,有做第三方医学检验的,这些都保障了城市在特殊时期的稳定运行能力。此次奥盛借华数平台,通过户外广告的形式介绍自己,希望大家透过小小的契机点,可以了解杭州的另一面。
  •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采购一批仪器,预算总额达1018.43万元
    近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发布了一系列招标采购信息,采购一批仪器设备,预算总额超1018.43万元。  以下为招标详情:项目编号采购项目数量预算金额(万元)OITC-G210350226动物运动轨迹跟踪系统1套3250斯金纳操作箱1套18OITC-G210350235小型台式离心机3台11.2894.48小型台式冷冻离心机4台30.8大型台式冷冻离心机1台5.2超低温冰箱3台36梯度PCR仪(基础)2台11.2OITC-G210350250多模式读板仪1套6060OITC-G210350249实时荧光定量PCR仪2套128128OITC-G210350238正置电生理荧光显微镜2套49.649.6OITC-G210350237二氧化碳培养箱2台1322.1三气培养箱1台9.1OITC-G210350236冰冻切片机1套2525OITC-G210350234全自动数码凝胶图像分析系统1台10.842.75水平电泳槽3套3垂直电泳系统4套4转膜系统4套2.8基础电源5台4.75梯度PCR仪(高性能)3台17.4OITC-G210350232家居行为观察箱1套7171OITC-G210350231多用途高效离心机1套2547.5高速冷冻台式离心机1套12.3高速冷冻离心机1套10.2OITC-G210350230超速离心机1套71.571.5OITC-G210350229条件视频恐惧系统1套37.595五孔鼻触操作条件行为系统1套28.5小鼠穿梭箱1套33.5OITC-G210350228脑片膜片钳系统1套184.9184.9OITC-G210350227小动物脑超微量注射系统1套2876.6小动物双向脑立体定位系统1套13小鼠脑立体定位系统4套35.60227项目需求.docx0228项目需求.docx0229项目需求.docx0230项目需求.docx0231项目需求.docx0232项目需求.docx0234项目需求.docx0237项目需求.docx0236项目需求.docx0238项目需求.docx0249项目需求.docx0250项目需求.docx0235项目需求.docx0226项目需求.docx
  • 31省经济情报:前10月重庆科技支出大增60%
    一、【经济要闻】  1、重庆:重庆市市长黄奇帆18日在全市商务工作调研座谈会上表示,要全力抓好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要防止商业类房地产过剩,通过规划引导、供地调节、转变用途等手段,严控贸易批发市场、写字楼、商铺等项目规模 要高度重视防范商业领域的金融风险,严禁各类商业地产中高杠杆、高息揽储、售购返租等行为。  2、上海:上海银监局日前发布《关于简化上海自贸区银行业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的实施细则(2016年)》。《细则》进一步扩大自贸区银行准入简化政策的适用范围,将适用简化政策的机构从原来的“区内设有分行及以上管辖行的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上海本地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扩展至“在沪中资商业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  3、广东:11月19日,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龙田镇环陂村,“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测产验收组测产后宣布,该项目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项目实验获得成功,并创造了水稻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  4、四川:11月18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联合向各家金融机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信贷政策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在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范围内购房,居民家庭有1套住房未结清相应贷款,再次申请贷款购房,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70% 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的,暂不提供贷款支持。  5、上海:上海11月私车牌照拍卖揭晓,最低成交价为88600元,平均成交价为88665元。本月参拍人数达215424人,中标率达到5.4%,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  6、浙江:1-10月,浙江省商品房销售面积70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5% 商品房销售额7846亿元,同比增长62.8%。  7、江西:南昌市政府近日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再次升级调控政策,在加大土地供应力度的同时,还将扩大限贷政策实施范围,提前发布拟出让土地数量、地块等信息,并督促开发企业严格实行上市预报制度,引导开发企业理性定价。  8、广东:深圳市经信委副主任谢建民日前表示,深圳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快速扩大,近3年来,深圳航空航天领域产业规模保持年均约20%的增速,已经超过规划目标,预计今年的产业规模达到840亿元左右。  9、山西:山西省推出国家第三批及省级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共27个项目,总投资192.66亿元。其中,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10个,总投资70.2亿元 省级第二批PPP示范项目17个,总投资122.46亿元。  10、天津:截至9月底,天津今年已开工建设保障房5.04万套,基本建成保障房5.5万套,新增租房补贴家庭0.68万户。目前天津已提前完成2016年度的保障房建设各项任务目标。  11、吉林:截至11月16日,吉林省累计收购新粮57.1亿斤,其中,玉米41.2亿斤(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23.6亿斤)。目前,该省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玉米收购价格在每斤0.71—0.78元区间。  12、重庆:1-10月,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其中,科学技术支出33.7亿元,增长60.2%。  13、河南:11月18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河南省黄河防汛条例》,《条例》规定,禁止向黄河滩区迁增常住人口,禁止将黄河滩区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商品房地产开发用地和工厂、企业成片开发区。  14、广东:1-10月,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70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其中,出口4353.4亿元,增长3.4% 进口2677.6亿元,下降1.3%。  15、海南:11月19日,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会见了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刘海波。据悉,海口市政府已和大连万达商业地产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文化体育、医疗健康、商业地产等领域深入合作,“十三五”期间投资总额400亿元以上。  16、甘肃:甘肃省19日举办了2016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签约PPP项目40项,向全社会推介重点推进的PPP项目83项。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1046亿元,拟引进社会投资482亿元。  17、湖北: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平安保险18日签署碳保险开发战略合作协议。随后,总部位于湖北的华新水泥集团与平安保险签署了碳保险产品的意向认购协议,标志碳保险在湖北落地。  二、【经济数据】  1、天津:截至11月18日,天津机场今年累计旅客吞吐量超过1500万人次,预计同比增长19.1%,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2、福建:10月份,厦门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缩小2.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第四十五位。  3、云南:18日,云南丽江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由1995年通航之初的1.9万人次增长了315倍。  4、安徽:截至10月底,安徽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7.94万套,占新开工目标任务的104.93% 基本建成30.15万套,占基本建成目标任务的177.82%。  5、陕西:1-10月,陕西省累计新设境外企业64家,同比增加11家,中方实际投资6.19亿美元,同比增长73%。
  • 决定未来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 基因组学列第七
    麦肯锡发布了一项报告,里面研究了技术对未来经济影响程度。研究的对象是一些正在取得飞速发展、具有宽泛影响,且对经济影响显著的技术。相反,那些过于遥远的,仅能影响1、2个行业的,以及2025年之前不大可能实用化的技术(如混合动力),或者是虽然即将成熟但不够大众化的技术(如私人太空飞行)等则不在考虑范围内。   以下就是麦肯锡列举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潜在的经济影响程度(含消费者盈余在内,即消费者并未支付的因创新而获得的价值),当然,这种影响评估只是粗略的,不会像GDP数字那么具体。   如上表所示,麦肯锡认为,未来10多年最具经济影响性的技术应该是那些已经取得良好进展的技术&mdash 如已经在发达国家普及并在新兴国家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 知识工作的自动化,比方说用计算机语音来处理大部分的客户电话 物联网,比方说将传感器嵌入物理实体中用来监控产品在工厂的流动 以及云计算。按照麦肯锡的估算,到2025年,这些技术每一个对全球经济的价值贡献均超过1万亿美元(即便是预测的下限)。   不过麦肯锡的报告中令人感兴趣的预测是,一些比较性感的新潮技术,如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可再生能源等的经济影响相对较低。   这种炒作热度(关于技术炒作可参见Garnter的技术炒作周期)与潜在经济影响力的失联可以从下图(纵向坐标为炒作指数,以过去1年发表的效果技术文章数衡量 横向坐标为潜在经济影响)看出。经济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并非炒作最厉害的。在图中,只有右上角的技术&mdash 移动互联网是名符其实的,即炒作与经济影响力相当。而相对而言,知识工作自动化、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先进机器人技术就要低调许多。   以下就是这12项技术的关键摘要:   1、移动互联网   价格不断下降能力不断增强的移动计算设备和互联网连接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3.7&mdash 10.8万亿美元   生活:远程健康监视可令治疗成本下降20%   主要技术包括:   无线技术   小型、低成本计算及存储设备   先进显示技术   自然人机接口   先进、廉价的电池   关键应用包括:   服务交付   员工生产力提升   移动互联网设备使用带来的额外消费者盈余   2、知识工作自动化   可执行知识工作任务的智能软件系统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5.2&mdash 6.7万亿美元   生活:相当于增加1.1&mdash 1.4亿全职劳动力   主要技术包括: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自然人机接口 大数据   关键应用包括:   教育行业的智能学习   医疗保健的诊断与药物发现   法律领域的合同/专利查找发现   金融领域的投资与会计   3、物联网   用于数据采集、监控、决策制定及流程优化的廉价传感器网络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2.7&mdash 6.2万亿美元,对制造、医保、采矿运营成本的节省最高可达36万亿美元   主要技术包括:   先进、低价的传感器   无线及近场通讯设备(如RFID)   先进显示技术   自然人机接口   先进、廉价的电池   关键应用包括:   流程优化(尤其在制造业与物流业)   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智能水表、智能电表)   远程医疗服务、传感器增强型商业模式   4、云   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通过互联网或网络提供服务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1.7&mdash 6.2万亿美元 ,可令生产力提高15-20%   主要技术包括:   云管理软件(如虚拟化、计量装置)   数据中心硬件   高速网络   软件/平台即服务(SaaS、PaaS)   关键应用包括:   基于云的互联网应用及服务交付   企业IT生产力   5、先进机器人   具备增强传感器、机敏性与智能的机器人 用于自动执行任务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1.7&mdash 4.5万亿美元   生活:可改善5000万截肢及行动不便者的生活   主要技术包括:   无线技术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先进机器人机敏性、传感器   分布式机器人   机器人式外骨骼   关键应用包括:   产业/制造机器人   服务性机器人&mdash 食物准备、清洁、维护   机器人调查   人类机能增进(如钢铁侠)   个人及家庭机器人&mdash 清洁、草坪护理   6、自动汽车   在许多情况下可自动或半自动导航及行驶的汽车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0.2&mdash 1.9万亿美元   生活:每年可挽回3-15万个生命   主要技术包括: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先进传感器,如雷达、激光雷达、GPS   机器对机器的通信   关键应用包括:   自动汽车及货车   7、下一代基因组   快速低成本的基因组排序,先进的分析,合成生物学(如&ldquo 写&rdquo DNA)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0.7&mdash 1.6万亿美元   生活:通过快速疾病诊断、新药物等延长及改善75%的生命   主要技术包括:   先进DNA序列技术   DNA综合技术   大数据及先进分析   关键应用包括:   疾病治疗   农业   高价值物质的生产   8、储能技术   存储能量供今后使用的设备或物理系统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0.1&mdash 0.6万亿美元 ,到2025年40%-100%的新汽车是电动或混合动力的   主要技术包括:   电池技术&mdash 锂电、燃料电池   机械技术&mdash 液压泵、燃气增压   先进材料、纳米材料   关键应用包括:   电动车、混合动力车   分布式能源   公用规模级蓄电   9、3D打印   利用数字化模型将材料一层层打印出来创建物体的累积制造技术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0.2&mdash 0.6万亿美元   生活:打印的产品可节省成本35-60%,同时可实现高度的定制化   主要技术包括:   选择性激光烧结   熔融沉积造型   立体平版印刷   直接金属激光烧结   关键应用包括:   消费者使用的3D打印机   直接产品制造   工具及模具制造   组织器官的生物打印   10、先进材料   具备强度高、导电好等出众特性或记忆、自愈等增强功能的材料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0.2&mdash 0.5万亿美元   生活:纳米医学可为2025年新增的2000万癌症病例提供靶向药物   主要技术包括:   石墨烯   碳纳米管   纳米颗粒&mdash 如纳米级的金或银   其他先进或智能材料&mdash 如压电材料、记忆金属、自愈材料   关键应用包括:   纳米电子、显示器   纳米医学、传感器、催化剂、先进复合物   储能、太阳能电池   增强化学物和催化剂   11、先进油气勘探开采   勘探与开采技术的进展可实现经济性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0.1&mdash 0.5万亿美元,2025年每年可额外增加32&mdash 62亿桶原油   主要技术包括:   水平钻探   水力压裂法   微观监测   关键应用包括:   燃料提取能源,包括页岩气、不透光油、燃煤甲烷   煤层气、甲烷水汽包合物(可燃冰)   12、可再生能源&mdash 太阳能与风能   用清洁环保可再生的能源发电   到2025年的影响力:   经济:0.2&mdash 0.3万亿美元,到2025年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0-12亿吨   主要技术包括:   光伏电池   风力涡轮机   聚光太阳能发电   水力发电、海浪能   关键应用包括:   发电   降低碳排放   分布式发电
  •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经济损失达数万亿美元
    近日,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科学》发布报告称,厄尔尼诺现象预计将在今年再次出现,并将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项研究是第一批评估厄尔尼诺现象长期损失的研究之一,其预计的损失比之前研究估计的高得多。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变化影响深远,可引发毁灭性的洪水、干旱,造成农作物死亡、鱼类种群数量下降及热带疾病增加等。研究人员花费两年时间研究了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后几十年的全球经济,发现在每一次事件发生后的5年里,全球经济分别损失了4.1万亿美元和5.7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贫穷的热带国家承担。研究人员预测,因为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即使世界各国对减少碳排放的承诺成为现实,21世纪全球经济损失也将达到84万亿美元。主要作者、达特茅斯学院地理学博士生Christopher Callahan表示,这项研究解决了一场争议,即社会从厄尔尼诺等重大气候事件中恢复的速度能有多快。他补充说,研究数据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后的经济衰退可能会持续14年,甚至更长。资深作者、达特茅斯学院地理学助理教授Justin Mankin说,这些发现凸显了一个影响经济损失的关键但研究不足的因素,即气候条件逐年变化。厄尔尼诺现象曾被描述为“气候变化的树干”,它改变着世界各地的天气,并影响各国经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全球各国领导人和公众理所当然地关注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上升。“但如果你在估计全球变暖成本时不考虑厄尔尼诺现象,那么你就大大低估了全球变暖的成本。”Mankin强调说,“厄尔尼诺现象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我们估算的损失比以前估算的要大几个数量级。”研究人员发现,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的事件导致1988年和2003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约3%。2003年,秘鲁和印度尼西亚等热带沿海国家的GDP下降了10%以上。“我们既需要缓解气候变化,也需要在厄尔尼诺现象的预测和适应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因为这些事件只会放大全球变暖的成本。”Mankin说。Callahan说,2023年厄尔尼诺现象预计将在海面温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时候出现。上一次大型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2016年,使那一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此后的7年里,全球变暖加剧。此外,世界正在出现持续的厄尔尼诺现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在夏末出现的几率超过80%。“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内受到严重影响,与没有厄尔尼诺现象的国家相比,其全球生产力将损失数万亿美元。”Callahan说。
  • “五大公共检测平台”助力沈阳经济区
    “明年,沈阳将依托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基地、计量标准检测基地、特种设备检测基地、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包括百余个国家级实验室、年检验检测能力40万件、辐射东北、国内一流的国家级质检基地。”5月11日,在铁西区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公共研发促进中心的建立,标志着聚集区公共研发平台建成启动。   目前,铁西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全力推进聚集区公共研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公共制造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要求,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3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20余亿元,使五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公共研发平台全面提升。聚集区已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106个。通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科技型团队20余个、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16户、国内著名金融机构7家、国内外研发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20家,支持国内高校、研究机构与区内企业共同建设研发中心。   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引进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盛京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 积极推进中科招商基金、渤海基金及各类风险投资公司入区 探索企业融资新方式,以沈阳铸锻工业园项目为主体发行企业债券,现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批 推进企业上市,目前,聚集区上市企业已达6户。   现代物流服务平台初具规模。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已落户企业82户,今年还将有15户企业入区。园区物流产业年营业规模将达到20亿元,第三方物流业务量将超过50%。同时,引进了中外运、久凌、中床、普洛斯、香港招商局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提高了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开展校政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了聚集区的人才培养平台。   公共制造平台已形成能力。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铁西区对沈重、沈矿、沈鼓等热加工资源进行整合,完成了建设占地37万平方米的沈阳铸锻产业园,现已全部建成投产。
  • 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重大成果榜单:浙江乡村大脑入选
    7月10日,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十大标志性成果和重大成果名单。其中,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建设、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参与规划设计的“浙江乡村大脑”被列入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重大改革名单。2017年,浙江省确立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2021年,浙江省已实现数字经济规模总量五年翻番。自2022年起,开始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13日上午,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不断创造数字经济新辉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基于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发展沃土,农业农村领域也迎来数字化改革,“浙江乡村大脑”是浙江农业农村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中心,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运用数字技术,综合集成算力、数据、算法、模型、智能模块等数字资源,搭建11153(即:1仓1图1码5库3能力)核心构架,持续迭代完善“浙江乡村大脑”体系构架,加快推进大脑能力中心建设。截至目前,“浙江乡村大脑”已覆盖省、市、县三级,注册用户27.9万个,日访问量60万次以上,梳理知识19114条、规则423条、算法78条、模型20个、组件268个,数据归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技术研发能力全面提升,有力助推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决策科学化、治理精 准化、服务高效化。今年,“浙江乡村大脑”被列入全省首批大脑一本账。此次上榜,是托普云农深度实践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农政体系数字化改革的有力证明。作为国内领 先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商,托普云农及其子公司(浙江森特)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还深度规划建设了“低收入农户帮促”、“浙农田”、“浙农机”、“浙农种业”、“浙农优品”(产销对接模块)等多项多跨应用场景,宁波古林、杭州永安等数字大田,兰溪杨梅、浦江葡萄等产业大脑,“亲农在线”、“田保姆”、“生猪精密智管”等社会化服务应用,有力支撑了浙江三农全领域、全主体、全周期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是新经济革 命,是经济竞争、科技创新和制度变革的主战场。托普云农将继续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把丰富的数字农业实践经验复制、推广、应用至全国,让更多三农主体享受数字经济红利。
  • 三年10亿元,黑龙江省启动生物经济等科技专项
    2月28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12条具体举措,包括启动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等科技专项;鼓励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积极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促进技术合同交易;引导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支持高新区加快创新发展;鼓励孵化载体培育生成科技型企业;支持市(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在启动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等科技专项的举措中提出,按照3年投入10亿元的资金给予持续稳定支持,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创新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创新发展。以下为政策原文: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强省建设,制定如下措施。一、启动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等科技专项。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通过整合现有科技专项等渠道,加大科技攻关项目经费投入,按照3年投入10亿元的资金给予持续稳定支持,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创新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地)政府(行署)〕二、鼓励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在优势领域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对新获批建设期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现有科技专项资金,每年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实质引进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分支机构,通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省科技厅〕三、鼓励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在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组建一批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新联合体,解决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对建立1000万元规模以上研发先导资金或牵头承担1000万元以上国家科技项目的创新联合体,可通过委托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方式予以支持。〔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各市(地)政府(行署),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四、积极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科研人员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省内独立或联合创办公司,在市(地)、县(市、区)先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省政府委托符合条件的出资机构,每年审核选择一批股权投资项目,依据估值和产值规模分档给予支持。〔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五、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支持省外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迁入我省,对企业完成迁入注册后12个月的研发投入,全部视同为增量投入,享受研发投入补助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年薪50万元以上的研发人员,由市(地)、县(市、区)政府研究出台激励措施。推动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研发平台全覆盖。〔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六、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针对我省科技型企业创新需求,选派高校、科研院所中携带科技成果或研发能力较强的科研工作者,深入企业提供研发支持服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企业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与服务企业签订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鼓励企业在获得的技术交易补助资金中,按不低于10%的比例奖励企业科技特派员。〔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各市(地)政府(行署)〕七、大力促进技术合同交易。吸引优秀科技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对上年促成省内技术合同总成交额排名前十的省级及以上技术转移机构,按照登记技术合同实际支付总额的3%给予每家最高100万元奖励。获得资金支持的技术转移机构,应安排不低于50%比例对作出实际贡献的技术经纪人予以奖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知识产权局〕八、引导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成果持有人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自行投资或与他人合作等方式,在我省落地转化科技成果生成企业的,鼓励企业注册地县(市、区)政府参照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情况(不含税费指标)给予成果持有人奖励。〔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税务局,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九、支持高新区加快创新发展。建立省市联合支持高新区机制,促进高新区创新要素和产业集聚,国家级高新区确定2—3个主导产业、省级高新区原则上确定1个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和平台建设等重大需求,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支持高新区晋位争先,对省级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的,给予一次性3000万元奖励。推动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稳步提升,对国家级高新区在年度全国排名中晋升5位及以上的,给予每家最高1000万元奖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各有关市(地)政府(行署)〕十、鼓励孵化载体培育生成科技型企业。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孵化载体,综合评价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吸纳科技成果落地、促进技术合同交易等情况,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新备案的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同一年度已获得综合评价奖励支持的新认定国家级孵化载体,认定奖励资金补足至200万元。〔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各市(地)政府(行署)〕十一、支持市(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根据各市、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研发投入强度、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综合评价排名,对排名前三的市(地)政府(行署),分档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排名前十的县(市)政府,分档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支持其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各市(地)、县(市)政府(行署)〕十二、推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开展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对每个省级创新型县(市)通过现行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方面政策给予倾斜支持。推进市(地)、县(市、区)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在县域层面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3年内实现全省各县(市)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将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纳入市(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各市(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以往与本措施不一致的,按照本措施执行。
  • 今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经济指标或达预期目标
    “从‘十一五’末期开始,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加快了向中高档产品发展的速度,开发了一批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中高档产品。仪器仪表行业受到国内外经济疲软的影响,出口不畅,国内项目减少,生产企业材料与人力成本升高,造成市场需求不旺,产业低迷,全国仪器仪表行业产销同比增速缓慢,环比增速下降。”10月15日,中国仪表协会副理事长吴幼华接受采访时表示。   “年初受宏观经济影响,仪器仪表行业的产销同比分别下降了12.8%、14.1%,年初利润同比增幅为-14%,低于2009年1~2月的-13.7%,堪称本世纪低点。”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奚家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12年6月,在仪器仪表行业7种主要产品中,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分析仪器及装置、电工仪器仪表等产量环比增速出现负增长。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比增速负增长达51.27%以上。   1~6月,仪器仪表行业各子行业产品产量部分实现增长。其中,电工仪器仪表累计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负增长达到3.57%以上。   “今年以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产销由年初低点波动向上,目前已在中速增长区(15%~20%)持稳,预计全年产销同比增幅可达18%左右。如宏观经济无突发性重大波动,仪器仪表行业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可以达到年初预期目标。”奚家成说。   仪器仪表行业前景广阔   “随着节能降耗、低碳经济、民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调整结构和转型已成为国家的长期国策,并带动了风电、核电、物联网、智能电网、高铁和轨道交通等一批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为仪器仪表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市场。”昆明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方原柏表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也已经真正跨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时代。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已形成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布局较为合理,具有相当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产业体系,已成为亚洲除日本以外最大的仪器仪表生产国,是发展中国家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仪器仪表生产国。从产品的科技水平分析,目前绝大部分国产仪器仪表产品处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水平,中低端产品品种基本齐全,能够批量生产,且质量稳定。”吴幼华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仪器仪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75.09亿元,同比增长14.86% 完成销售产值2980.36亿元,同比增长14.94%。1~6月,全国仪器仪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14.1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0.18%。下半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体上仍持续上半年走势,需求和产销仍处高位,但增幅将缓慢回落,预计全年产销增幅将略高于上年或基本持平。   奚家成分析说,由于原材料、元器件等硬成本平稳微降,人工成本上升势头趋稳 信贷状况改善,企业应收有所缓解 调结构稳增长等财政投入逐步实施,需求缓慢上升。中国仪器仪表行业产销在持续两年高位增长后继续上升,行业整体上处于良性发展阶段。   近年来,智能仪表成为仪器仪表行业的新方向,也是未来抢占高端、尖端产品市场的重要发力点,有部分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国内智能仪表市场需求旺盛,是促进国内智能仪表技术发展强劲的动力。   诸多“瓶颈”待解   “目前这种形势比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形式还要严峻。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是对外投资。欧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深陷债务危机,不仅对仪器仪表行业,对我国各行各业影响都是比较大的 第二是房地产,目前楼市的低迷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我国基础建设投资的放缓、稳健的货币政策、内需不足等都对我们仪器仪表行业造成一定的压力。”红旗仪表有限公司销售副总李平叶对当前形势作了如是分析。   吴幼华坦言:“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在高端技术上与国际上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国家重大项目上依赖进口产品相当严重。说明我国仪器仪表发展仍有很大空间。尤其在工业信息化,装备智能化,物联网社会化方面要下大力气追赶国际一流水平。这也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正面临产业、产品结构拐点的开始。”事实上,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在外资大举进入和进口激增的严峻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仪器仪表产业也面临一些瓶颈,如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工程应用水平,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高端产品的性能追求等,这些与国外技术的差距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实的情况是,国内仪器仪表行业与国外仍有巨大的差距,比如关键核心技术匮乏,低水平重复,产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在高端精密仪器上仍严重依赖进口,大量进口对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其中仪器仪表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尤为突出。这就客观上造成了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能过大、近年扩张过快的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较大,急需进行企业管理与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   【评】智能仪表技术与国外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一直以来,我国仪器仪表产业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产品,在高端、尖端产品领域还比较薄弱,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中国仪器仪表企业不仅局限于中低档产品为主领域的发展,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已有能力在某些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展和垄断的局面。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比较优势,巩固和扩大在一般产品领域的地位和成果 另一方面,在科学仪器和测试控制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缩小差距是本国企业的发展途径。   我国智能仪表研制已经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尽管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但是已经开始向高级阶段迈进,部分产品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突出的表现在我国近年来智能仪表技术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高档产品领域如集装箱检测设备、质谱仪、多光谱遥测等 智能仪表相关国际标准方面,如用于工厂自动化的以太网EPA现场总线和用于过程自动化的WIA-PA无线网络两项标准等。   事实上,我国智能仪表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工程应用技术上。我国我国智能仪表的核心部件多采用国外产品或技术,自主研发实力薄弱,集成能力落后,在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实用性方面的差距比较大。而实际工程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应用范围不广和对应用技术重视不够,针对各行各业产品的具体应用技术与国外有更大的差距。   然而,随着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微电子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特种加工技术、集成技术、纳米技术等高科技发展迅猛,相应地对仪器仪表的制作和设计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也激发了行业的技术研发动力,使遥感距离更远、更方便、更稳定、无污染、更低廉等成为仪器仪表的必备条件。智能仪器仪表技术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未来,中国智能仪表行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智能仪表的产业化运作能力、重视产品的工程应用技术、不断提高产品档次。   应该指出的是,国家要发展,仪器仪表必须先行。正如专家们建议的那样,未来或许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扶持和改善:国家政策应加大对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和政策) 以资本整合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兼并和整合 在技术研发方面应加大国家队的建设 在产品质量方面应加大对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的本质提升 在国家项目中应加大对国产仪器仪表使用率的奖励和扶持。
  • 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十四五”对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
    为进一步明确循环经济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重要作用,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参考CDM及CCER项目方法学,以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相关行业年度报告和权威学术文献等已公开发布的数据为基础,就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再制造等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贡献进行了量化研究,形成了《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1.0版)》,核心观点如下: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量化贡献和预测   研究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与开发利用原生资源相比:   ——2020年,我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亿吨;   ——总结“十三五”,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约为25%左右;   ——展望“十四五”,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到2030年达到35%。   ——受量化研究边界的制约,本报告的研究结果相对保守,未能反映所有循环经济活动对碳减排的贡献。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主要原理   ——材料替代:通过利用粉煤灰等大宗固废替代石灰石等碳酸盐类高载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   ——流程优化:通过回收利用废钢铁、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缩短工艺流程,有效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   ——燃料替代:利用生物质废弃物等碳中性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   ——能效提升:通过回收利用余热余能、产业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   ——产品循环:通过再制造、翻新、延寿等技术手段,大幅削减制造原型新品带来的碳排放。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重要领域   ——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利用粉煤灰、冶炼渣等大宗固废替代石灰石水泥熟料;生产固废基胶凝材料替代水泥;生产轻质节能免煅烧绿色建材替代传统烧结类建材等。   ——生物质废弃物利用:多种形式实现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市政污泥、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工业有机废水、轻工业生物质固体废物等生物质废弃物的清洁能源利用,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回收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部门的余热余能,提高系统能效。   ——园区循环化改造:通过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污水等污染物集中治理、主导产业与静脉产业循环链接、强化园区物质流管理等措施,大幅提高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废旧产品再制造:通过再制造替代原型新品使用,最大限度保留产品部分零部件价值,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原型新品的重复制造,从而大幅降低碳排放。
  • 生物经济成新增长点 2014中国生物行业产值达3.16万亿
    生物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占GDP的比重达到4.63%  我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生物产业聚集区。在生物技术的支撑下,生物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2015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于7月23日在天津召开,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近年来我国生物产业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4年生物产业产值达3.16万亿元。  生命科学论文发表量和生物技术专利获得量均居世界第二  科技部部长万钢23日在天津开幕的2015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上介绍说,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解析葡萄糖转运蛋白晶体结构,治疗T细胞淋巴瘤新药西达本胺上市,人工角膜“艾欣瞳”投产,生命科学论文发表量和生物技术专利获得量均居世界第二。  万钢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生物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中国将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全方位开放合作,深度融入生物技术全球创新网络。”万钢强调说,中国政府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同时鼓励国外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促进生物技术创新成果的国际间转移转化。  全球生物医药领域资本市场火热,中国制药多而散  2014年,全球生物医药领域风险投资、上市融资、并购重组总额达224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金融资本已成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肥料和生物育种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了医疗科技服务新业态。  中国工程院桑国卫院士则表示指出:我国制药企业约4700多家,多而散,销售额和利润率低,研发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医药创新的层次主要处于以仿制为主到仿创结合阶段,仿制药达96%,新药市场被国际大公司产品垄断 在产研联盟上缺乏有效机制体制和运作实体。
  • BINDER荣登德国《经济周刊》德国十大创新力公司榜单
    在德国《经济周刊》杂志开展的对3500家中型企业创新能力的评选活动中, BINDER 荣幸地被评为德国十大创新力的公司之一。这一荣誉令总部位于图特林根的BINDER GmbH欣喜万分。整个2018 年一切都围绕着开发新产品而展开并取得诸多成就包括开发了内外兼修的新款二氧化碳箱CB170、兼具经济性及功能性的全新产品线Solid.Line以及开展全面向环保制冷剂的转换等。《经济周刊》在他们的研究中对3500家公司作了全面分析。其中400家公司顺利入围并对其创新力进行了评分。营业额和利润增长占评分结果的三分之一,创新力占三分之二。它揭示了公司为市场带来了多少和哪些新产品以及研发费用有多少。该项研究调查了该公司发起的创新的类型及数量,以及其研发支出。竞争对手对公司创新力的评价也列入评估范围。 在所有类别中,BINDER的表现均优于平均水平,此次获奖BINDER实至名归。开发新产品和创新的勇气在2018年为这家总部位于图特林根的公司带来了特别的回报。BINDER不仅获得了《经济周刊》的大奖,而且还实现了15% 的营业额增长。400多名公司员工及总经理Peter Michael Binder先生都以此为傲。他同时也承诺道:“我们为这个奖项感到自豪,我们要在创新方面继续保持!”
  • PM2.5污染导致我国经济损失达68亿元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北大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发布《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认为,在现有的空气质量下,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4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将高达8572人,因早死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两家机构呼吁,PM2.5污染已经进入高发期,各级政府应尽快提出一个明确的、积极进取的PM2.5达标时间表。   PM2.5污染增加患癌风险   “2010年,北京、上海因PM2.5污染致死已经接近同期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的三倍。”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周嵘说,“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来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   《报告》指出:PM2.5污染可致心脑系统及呼吸系统损伤,增加患癌风险并引发早死。据多项研究显示,PM2.5暴露对于健康乃至死亡的影响,长期效应远远高于短期效应。   与煤炭消耗有关   这份《报告》也强调,及时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会直接给公众健康带来显著的收益。以今年为例,如果空气质量通过治理,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准则值,那么4城市因PM2.5早死人数可减少81%,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达55亿元。   周嵘还表示,近年来PM2.5污染的高发和加重与煤炭消耗量的急速增长有直接关系。   据悉,研究团队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作为华北、华东、华南、西北重点区域的代表。利用4个城市2004年到2009年间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和同期疾病控制中心统计的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病因死亡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估和考察PM2.5对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损害,并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2012年PM2.5引发的因病过早死亡和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这是国内第一份针对不同城市计算PM2.5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的研究报告。
  • 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督查检查领导小组来天瑞考察
    11月23日,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督查检查领导小组,在省纪委驻省科技厅纪检组组长陶静带领下,来到天瑞仪器考察。总经理应刚、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肖廷良接待了来宾。 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督查检查领导小组是由江苏省纪委、科技厅、环保厅等相关部门组成。此次来访,主要为了听取天瑞仪器&ldquo 省成果转化科技项目&rdquo 进度及公司环保状况报告。 总经理应刚、副总经理肖廷良陪同来宾参加了天瑞产品展厅、化学实验室等区域,并仔细介绍公司近年来的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情况。 &ldquo 江苏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汇报会&rdquo 在二楼会议室召开。总经理应刚作会议汇报,他重点介绍了天瑞仪器省成果转化科技项目&mdash &mdash &ldquo 手持式智能化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产业化&rdquo 的进展情况。&ldquo 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已更新至第四代,实现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检测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好、软件设计更人性化等目标。并且在市场上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rdquo 天瑞仪器近年来大幅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科学仪器的便携化及专用化,并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领域倾注更多的关注,不断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及完整的解决方案。 总经理应刚为来宾现场演示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的测试效果 总经理应刚为来宾介绍EDX 1800B X荧光光谱仪工作原理 来宾在天瑞照片墙前驻足观看 汇报会现场 副总经理肖廷良为来宾介绍手持式XRF系列的更新进程 了解天瑞仪器:www.skyray-instrument.com
  • 我国纺织仪器行业该如何借“丝绸之路经济带”春风扩大外贸出口?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 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 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目前中国通中亚诸国如:哈萨克斯坦、乌 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建立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市场战略部负责人表示:众所周知“丝绸之 路经济带”的始发地是中国新疆,新疆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纺纱和服装企业众多,对纺织仪器的市场的需求巨大,也是国内纺织仪器市场针相争夺的 地区。详细大家也知道中亚诸多的国家也是棉花种植和纺织出口的重要国家,所以这对我们纺织企业来讲是一个蓝海市场。标准集团(香港)有限 公司认为:目前就经济和技术来讲,中国的各方面在中亚诸多还是较为领先,所以纺织企业对中亚诸国的纺织仪器出口和技术输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目前“丝绸之路 经济带”的重要交通和运输问题已经打通,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完成和航运线路的规划以及各种自贸区的尝试纷纷开通;加上政府对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力支 持和资金以及政策的扶持等,所以这正是我国纺织仪器企业走出国门,大力出口的绝佳机会。我国纺织仪器行业经过了几十年的技术和市场经验的积累,在很多的方面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但是在品牌的营销和宣传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所以造成了我国纺织仪器出口不多,同国际知名品牌的竞争不占优势;那么此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国占据中绝对的优势:①、地缘政治的优势,我国与中亚诸国接壤贸易和交通占据着极大的优势;②、政策的支持,由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到了中亚诸国的积极响应,对应诸国的进出口贸易方面双方大力支持;③、技术和价格优势,我国纺织仪器出口主打性价比,同国际知名品牌的竞争中,高性价比和运输优势是我国纺织仪器企业在中亚打开市场的有力武器。④、贸易和沟通优势,中国同中亚诸国的贸易往来由于地缘关系,历史悠久,对我国纺织仪器企业打开市场具有更小的推广成本;⑤、中亚诸国棉花种植面积较大,纺纱和服装的的配套产品市场大对纺织仪器的需求依然存在;那 么综合上述描述,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市场部战略分析师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动必将加速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和出口大幅增长,目前据有关报 告,我国的大部分纺织企业也有意向扩大在中亚诸国的建设和投资,作为民营的纺织仪器企业的下一个风口必将在重要地区文章来源: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 热烈欢迎宝山区政协主席丁大恒莅临北裕仪器 调研营商环境和实体经济发展
    热烈欢迎宝山区政协主席丁大恒莅临北裕仪器调研营商环境和实体经济发展 2018年2月27号下午,宝山区政协主席丁大恒等领导一行莅临上海北裕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本地区的营商环境和实体经济发展。北裕仪器董事长陈凡陪同丁主席参观了公司的行政中心和研发中心。公司董事长陈凡向丁主席介绍公司的行政中心和研发中心 在公司行政中心,董事长陈凡向丁主席等领导介绍了北裕仪器近几年来在群团建设方面以及公司经营发展等所取得的成绩。北裕仪器2015年成为智慧园首家设立党支部的民营企业,2017年公司成立了工会,党支部和工会的建立进一步凝聚了人心,让广大员工又多了几个参与公司建设的切入口。在公司经营方面,每年都得以快速增长,自成立以来,每年的销售同比都是增加的,这得益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北裕行政中心北裕研发中心 在研发中心,董事长陈凡向丁主席详细介绍了公司研发中心设立的原因以及取得成绩。研发产品两大任务分别为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陈总重点介绍了主营产品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研制。董事长陈凡向丁主席介绍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升级换代产品董事长陈凡向丁主席介绍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新产品 参观结束后,丁主席等领导在北裕仪器召开长约2个小时的座谈会。丁主席围绕"优化实体经济的营商环境"这一主题和公司领导陈凡等进行面对面的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经营情况,认真听取并记录我公司对于优化实体经济营商环境的建议和意见。主席强调,实体企业是一个地区之根本,是推动城市化升级的重要力量,政府各部门要优化相关流程、简化相关手续,全面提升办事效率和水平,加大政策落地和宣传。 北裕仪器在区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始终如一坚持走实体经济路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通过做大做强仪器产业以汇报地方政府的关心和帮助。
  • 2035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目标突破1万亿元,《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8月12日,海南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推进七项重点任务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在全省GDP占比要达到40%。《方案》提出,在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33.8%的基础上,海洋生产总值占比稳步提升,至2026年达到40%,为2030年、203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1万亿元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海洋产业升级提档加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明显提升,打造成为国家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和深海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方案》制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超前布局海洋未来产业、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完善海洋经济治理体系七项重点任务。同时明确加强党对海洋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整体谋划和统筹调度,建立健全涉海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抓紧谋划一批涉海重大项目。此外,《方案》还提出要强化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健全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支持建立海洋发展、海洋治理研究高端智库,推进海洋发展战略、海洋治理、海洋经济综合研究等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海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公开发布版)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决策部署,围绕“向海图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坚持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在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33.8%的基础上,海洋生产总值占比稳步提升,至2026年达到40%,为2030年、203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1万亿元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海洋产业升级提档加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明显提升,打造成为国家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和深海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二、重点任务(一)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1.加快深海油气增储上产。全面开展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开展重点区域“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加快建立深海油气田水下开发技术体系和生产系统。鼓励、吸引大型油气公司在海南设立子公司,鼓励省属国企参与深海油气勘查开发。加快推进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产性试采。以富碳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为基础做大海洋清洁能源产业、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并带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谋划海上平台富碳天然气碳捕集加绿氢制醇氨等重大项目。重点推进陵水17-2气田全面投产,继续推进陵水25-1气田建设,加快乐东10-1等气田开发利用。积极推动海洋油气服务保障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海口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指挥中心,积极推进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建设。2.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推进一批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在儋州等地建设绿氢生产、存储、输送和利用示范园区。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海上风电支撑保障中心。实施波浪能示范应用工程,推进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研发,鼓励探索海水提铀技术研发。支持海洋新能源与海洋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探索多能互补系统和示范电站建设。3.特色化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推进儋州洋浦、东方、临高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引进叶片、塔筒、海缆等配套产品制造企业,有序拓展风电装备海外市场。依托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建立健全深海油气装备装配测试能力,推动水下采油树等高附加值油服产品就近制造。发展新能源动力游艇产品,加快游艇制造重点项目建设投产,形成满足海南游艇消费市场需求的修造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观监测设备本地化生产。推动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发展及应用。4.做精海洋生物制造产业。发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推进海口、三亚、琼海等地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研发、先行先试和落地转化。在海口、儋州、澄迈等地建设海洋生物制造中试孵化平台,丰富涉及功能食品、日化品、微生物制剂等行业中海洋生物制造产品的种类。在儋州等地发展海洋生物基材料,利用蓝藻、红藻等海洋资源制造聚乳酸、卡拉胶纤维等材料。5.做优现代海洋服务业。高标准建设海南国际航运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指数供应商,发展船舶、航线等航运要素现货交易及信息服务,加强与上海航运交易所的联动,加强航运金融供给,适时探索国际化业务。制定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船员综合服务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发展国际海员劳务业务。提升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能级。巩固提升现代海洋服务业竞争优势,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及产业园区建设涉海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力争到2026年,海商海事、海洋金融等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二)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6.推进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拓展深远海养殖,优化布局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积极发展大型桁架类装备养殖,鼓励养殖工船投资建设,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重点培育南繁育种、精深加工、集散贸易、渔旅休闲等多元业态。推动集中连片养殖区改造,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开拓美、非、欧及东南亚市场,争创海洋区域公用品牌和外贸自有品牌。7.提升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品质。引进高品质国际滨海度假旅游项目,打造环岛旅游精品线路,发展游艇、邮轮旅游,推动中国东盟(海南)邮轮旅游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做好“海洋旅游+”文章,立足本土更路簿航海文化、疍家文化、耕海牧渔文化等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旅产品。支持西北陆坡深海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关项目建设启用,建设海洋文化研学基地。发展海洋体育旅游,建设帆船帆板基地、冲浪小镇等海洋体育旅游基地。支持发展海洋智慧旅游、海上低空旅游等新业态。8.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业智慧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琼州海峡大通道,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航线,重点推动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开展洋浦港等重要港口航运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研究推进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堆场建设改造、港口作业和口岸物流单证电子化,提升LNG、生物柴油、甲醇等加注及充(换)电供应服务保障能力。发展石化、风电、装配式建筑等临港产业。9.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临港产业园,推动产业链从化工原料向碳纤维、可降解塑料等高端材料延伸,打造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利用海洋天然气资源赋存优势,发展尿素、甲醇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推进化肥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发展浓海水高效提取及高值化深加工产业,发展海盐养生产品。(三)超前布局海洋未来产业10.探索开发深海资源。开展深海生物、深海矿物等资源探测与勘查。培育发展深层海水利用产业,谋划开展深海矿物勘探开发及环境影响评价。支持三亚建设深海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推进深蓝海洋深层水综合体—海洋高新产业基地项目建设。11.培育发展极地产业。实施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工程项目、南山港科考服务体系二期项目。积极参与海洋微生物基因资源、物种资源、信息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形成一定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力争到2026年,引育一批极地领域优势企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12.打造高能级海洋科创平台体系。围绕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加快集聚国内外深海创新资源、布局科研基础设施,搭建高能级深海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加快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海南海洋地质科技文化创新中心等建设运行,争取谋划涉海大科学装置。在深海油气、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建设产业创新平台。聚力布局“智慧海洋”新基建,整合数据资源打造涉海科创数据支撑平台。13.强化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深海、绿色、安全等海洋高新技术领域,集中力量开展前沿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集中资源和力量突破一批制约深海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与装备。推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出台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及涉海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保费补贴等措施。加强海洋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海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打造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服务载体。14.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进深海领域科技企业,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组建涵盖产学研用各主体的深海科技创新联盟及专业联合体,建设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制定海洋领域鼓励企业研发的指导目录,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深海领域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和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开展涉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工作。15.促进海洋产业应用人才培养和海洋科技人才聚集。加强海洋领域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积极引进海洋领域高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支持涉海高校、职业院校加强与国内外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通过联合办学、建设涉海职业教育基地等方式,“定制化”培养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和紧缺的职业技能人才。(五)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16.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海洋监管网络,强化海洋综合执法;做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加强红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筑牢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屏障;扎实推进和美海岛、美丽海湾建设;创新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17.推动海洋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强化海洋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海洋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在儋州洋浦、东方、临高等地谋划建设绿色低碳临港产业园,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化、低碳化。加强海洋碳汇开发与利用,有序开展碳汇试点,高水平建设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和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深化蓝碳标准体系和交易机制研究。(六)促进海洋经济开放合作18.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大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地区合作力度,加强琼州海峡两岸海洋资源共同开发、海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海洋综合管理合作,加强海洋油气、海洋渔业、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等重点产业合作,促进区域联动发展。19.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开拓蓝色经济合作发展新空间,鼓励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加强与东盟等沿线国家开展海陆交通基建建设、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科技、海上搜救、海员服务等领域合作。20.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国际海洋事务交流合作,引进国际海洋事务机构落户海南,实施“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海南)。高质量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南海分论坛、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等活动。(七)完善海洋经济治理体系21.完善海洋调查监测管理体系。编制海洋调查监测规划,研究制定海洋调查监测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海洋调查监测综合管理协调机制,规范海洋调查监测活动。构建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海洋综合立体观测网,开展海洋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风险本底状况调查监测。建立健全省级海洋调查监测标准计量与质量控制体系,修订完善海洋调查监测数据及成果汇交管理制度,鼓励调查监测资料的二次开发,提升调查监测成果转化应用水平。22.加强海洋领域制度供给。推动制定与国际规则、惯例接轨的海南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开展海洋经济空间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研究,研究制定海南省海洋空间利用管理规定,统筹布局以港口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以海洋油气、海上风电、深海养殖为重点的重大生产设施。强化陆海主体功能及空间功能协同,加强港口资源空间整合及海域立体分层使用,全面落实海岸带建筑退缩线制度。坚持围填海严管严控,探索与土地利用衔接的存量围填海管理机制。23.整合集聚涉海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省海洋厅、省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研究院、省海洋和渔业监察总队职能作用,完善海洋管理体系,打通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金融等部门涉海项目数据库,加强与统计部门数据共享及信息互通。积极争取和用好试点示范政策,巩固提升海口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成果,推动陵水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三亚现代海洋城市建设。24.优化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服务海洋经济的产业投资基金。用好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用好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财政补贴等激励措施,加大对涉海公共基础设施、重大科技专项、公共服务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三、组织实施要加强党对海洋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整体谋划和统筹调度,建立健全涉海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破解工作难点堵点,抓紧谋划一批涉海重大项目,强化组织保障、人才保障、要素保障,加快形成海洋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要逐年分解主要目标和重点建设任务,定期开展调度工作和跟踪分析、年度评估和监督检查,强化对重点事项、重大项目及配套措施的督促落实。要强化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健全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支持建立海洋发展、海洋治理研究高端智库,推进海洋发展战略、海洋治理、海洋经济综合研究等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海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各相关市县要细化工作措施,原则上不制定配套文件。
  • 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在重庆揭牌,聚焦农业、双碳等五大方向
    2月8日,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重庆举行,标志着该实验室已经顺利组建、正式运行。据了解,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由中国气象局主管,依托重庆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建设和运行,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成立学术委员会。该实验室聚焦农业、能源、旅游、康养、双碳五大方向,培育优质农业、旅游、康养气候品牌,发挥品牌效益;研究提升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引导发展气候旅游、气候康养等气候关联产业;融入绿色低碳发展,丰富气候产品价值实现场景。同时,该实验室打造了气候资源变现气候资产的复合型科技创新研发团队,提升气候资源监测评估能力,完善气候资源经济转化技术标准体系,提增气候资源经济转化科技成果效益,助力重庆成为更多气候资源经济转化科技成果诞生地,形成全国气候资源经济转化创新策源地。该实验室不仅包括重庆市气象科技大楼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等室内工作场地,还拥有江津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金佛山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武隆国家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三个外场基地。当前,重庆市气象部门正在建设的西部(重庆)科学城气象科技创新中心,将配备先进的科研仪器装置、高性能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成为该实验室的重要科研场所。今后,重庆市气象局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解决自然气候资源“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助力重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在西南乃至全国形成绿色低碳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 美“有毒”食品致病 经济损失每年达1520亿
    美国3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食品污染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520亿美元。报告呼吁美国国会通过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以保证民众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经济发展受影响   负责此次调查的美国乔治敦大学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这些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以及人们因染病而导致的工资损失和生产力损失等。   报告指出,这一数字要大大高出美国农业部此前的估计。1997年,美国农业部的调查只涉及一小部分由食品污染引起的疾病,没有考虑人们染病后受到的长期危害,如生活质量降低等。当时的研究报告估计,美国每年因食品污染生病和死亡所造成的损失大约为350亿美元。   最新的报告称,近年来美国食品污染事件层出不穷,被污染的食品涉及花生、墨西哥胡椒、菠菜、牛肉等。   报告的作者、经济学家夏夫说,农产品安全项目确认了27种病原。研究人员说,诺如病毒和沙门氏杆菌等部分病原每年造成数百万人生病 但肉毒杆菌等某些病原致病的人数要少得多。   消费者也有责任   专家指出,日益严重的食品污染现象暴露了美国食品安全系统出现的漏洞。报告指出,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美国民众的健康,而且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报告呼吁美国国会通过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以保证民众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但农产品游说团体的一名官员对于最新报告结果表示谨慎,因为报告没有区分疾病是因为在家处理食品不当引起的,还是因为农产品在种植、加工及销售过程中引起的。   美国新鲜农产品协会发言人吉尔莫说,行业研究显示,多数疾病都是因为消费者处置食品不当引起的,因此食品安全立法并非灵丹妙药。
  • 海诚高科技董事长赵君才荣获转型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人物
    由新华社9家直属媒体联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共同主办的"转型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人物、企业和城市"评选活动获奖名单,1月15日公示完毕,16日正式公布。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君才被评为首届“转型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人物”。共同获奖的有大唐电信集团董事长真才基,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常德传,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 赵君才董事长此次评选上榜的理由是:他是中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军人物,多项技术革新填补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空白,成为世界第二家拥有食品安全检测仪技术企业,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去年我们海诚高科从传统产业转向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并决心把这项产业做好,也是为了让13亿中国人吃得更安全、健康……”赵董事长在会上发表感言。 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君才 经济参考报整版报道
  • 经济下行大背景下,睿科集团如何逆势破局,加速智慧实验室的应用与变革?——访睿科集团副总经理董亮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倏忽又是新的一年。站在时间的拐角回首2023年,来路并不平坦。2023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普遍承压,市场萎靡,中国科学仪器市场陷入更白热化的存量博弈战,但在这样变换莫测的环境下,睿科集团(厦门)股份有限公司仍逆势增长,为晦暗的中国科学仪器市场添一抹亮色。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特别邀请睿科集团(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亮就 “那些逆势增长的仪器企业,做对了什么?”发表观点。睿科集团副总经理 董亮仪器信息网:2023年刚刚过去,请您总结这一年贵公司的业绩情况?取得哪些突出成果,有哪些“闪光时刻”?董亮:2023年我们的业绩达到两位数增长,主要得益于研发创新加码、多产品线布局以及市场对于睿科品牌尤其是智慧睿科的高度认可。去年我们推出很多新产品,包括样品净化浓缩仪、流动注射分析仪、凯氏定氮仪、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和自动化文库构建工作站等,其中SPEVA样品净化浓缩仪融合了睿科集团两大核心技术——固相萃取技术和浓缩技术,在为实验室人员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全自动固相萃取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2022年第一季度,睿科集团并购了上海新拓仪器。新拓是中国最早生产微波消解的公司之一,有超过20年的历史,一直走在微波消解技术的前沿,新拓最早引入中红外测温技术、全罐测压扫描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变革。我们将睿科和新拓在无机领域的技术能力进行了整合,推出4款新型微波消解仪,并且通过结合全自动石墨消解、自动配标仪、自动加酸仪、电热板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睿科的无机产品线,就2023年来看,我们的无机产品业绩获得了极大的增长。除了单机产品,今年我们在智慧实验室领域也收获了里程碑式的成果,在中药、食品、环境、水质、农产品等领域落地了多个多功能样品制备工作站、实验室集成功能岛和智慧实验室项目,并在品质、性能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市场验证与行业认可。目前市场上的智慧实验室主要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打造模式。“自下而上”模式是通过理解和拆分底层模块,再根据需求集成自动化产品,这类产品模块相对灵活,功能利用率高;“自上而下”则是根据需求搭建好产品框架,再去寻找能够满足需求的配件,尽可能去搭建与框架相适配的产品。此类产品的投入周期短,但因缺乏核心技术,仅依托组装产品而非定制化,难以充分满足终端需求。智慧实验室作为一个复杂、多学科交叉的全新领域,需要企业有一定的沉淀才能在软件和硬件上实现螺旋上升。睿科集团基于16年的单机自动化设备基础,以实验流程为主轴,集合多个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模块,自下而上打造整个自动化和智慧化流程。我们自主研发的iRAY系统作为智慧实验室的“CPU”,以经典控制论为基础,将实验室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要素信息化,实现全量数字化,便于管理者更好地做出分析与决策。仪器信息网:今年许多仪器企业都面临困境,市场需求下降,业绩表现不佳。您认为科学仪器行业今年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分别有哪些,市场压力主要源自哪些方面?董亮:疫情之后,中国整体市场萎靡,仪器行业普遍增压,行业内卷严重,甚至进入存量博弈逆周期,不少企业开始“存粮过冬”,可以说大大小小的企业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市场带来的压力。大环境如此,睿科集团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和广大仪器厂商一样,面临着如何降本增效,布局好产品、人员,做好服务的挑战。所幸,随着外贸的恢复,国产仪器也迎来海外市场新增长点。国内政府实验室等组织机构对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非常明确,相关利好政策也为国内厂商实现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创造更多可能!仪器信息网:贵公司能在如此的背景下实现整体营收或某个产品线的逆势增长,您认为做对了什么,应对挑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关注的市场有哪些重大机会?是否有新的业务增长点?董亮: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保证质量与服务的前提下,降本增效?如何避免因短暂的压力造成人才流失?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调整人员管理模式、优化产品布局。产品研发方面,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在传统产品线保持质量稳定和业绩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拓新品、拓渠道、拓行业,以带来新的增长点。像环境、食品、水质、制药、科研、高校、新能源材料和自动化定制都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领域或行业。在仪器行业,尤其是智慧实验室领域,我认为市场潜力巨大,这个趋势或需求是很明确的,但怎么做,如何做,这当中其实大家都在摸索,包括客户和厂家,这其实也是国产仪器的机会,也是睿科的机会。我们通过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了解用户的期望,洞察用户的痛点,再结合用户的具体场景、预算和未来发展去开发产品和系统,优化技术细节,提升品质和服务。同时我们深知“用户+场景”才能构成需求,场景的开创才有商业增量,我们努力打造更多的项目案例,帮助更多的用户理解智慧实验室的需求,再根据不同客户度身定做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共创共赢。同时,我们也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市场活动,携手推动检验检测行业朝着精耕细作方向迈进。仪器信息网:2023年贵公司在海外出口层面开展了哪些工作,给公司带来了哪些实质性进增长?董亮:2023年我们的海外市场迎来历史新高,在亚洲、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大洲均有项目落地。海外市场的良好表现离不开睿科集团长期以来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宣传和积累,更离不开公司专业的销售服务团队和各国代理商的共同努力。我们坚持每年举办海外代理商培训活动,参加海外展会,帮助海外代理商提高专业知识和为用户服务的水平,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让更多国产科学仪器走向国际市场!仪器信息网:越是在艰难的时刻,越考验企业的管理能力。您认为仪器企业想要实现降本增效,在产品创新、市场营销、人员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董亮:管理上有一个“二八法则”,就是说最重要的东西往往只占了20%左右,所以我们在管理的时候也要抓好这20%骨干力量的管理,以此来带动大多数员工。项目开发、市场营销也同样适用“二八法则”,比如新品的研发,要经过深度调研才能使产品性能精准匹配终端需求。公司聚焦核心产品,减少长尾产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以品牌价值带动流量。同时,产品质量好了,售后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减少,这也是一种降本的体现。在营销方面,我们拒绝赶时髦、摆花架子,结合投入产出比,把握好20%的重点商品、重点应用和重点商机,深入了解客户痛点、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结合市场热点、核心产品、关键渠道去做营销。近年来,我们也在做一些VIP用户访谈,去听取更多用户的真实想法。宣传平台方面,我们和仪器信息网合作多年,仪器信息网的工作细腻周到,而且一直走在仪器仪表行业的风口,实时掌握时政动态,所以对于仪器信息网,我们一直都是比较信赖的,也获取了很多有效信息和商机,希望未来双方能有更好的合作。仪器信息网:您如何预判2024年的经济走势和行业走向?董亮:新的一年,渐进式复苏已然展开,但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同时并存,用户在购买决策时更加谨慎,今年的科研仪器行业,可能在部分地区、应用领域会存在一定的市场增长点,但行业的整体经济走势依旧不容乐观。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时间会证明一切!最后留下的一定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公司!仪器信息网:公司明年有哪些重磅新品或者创新布局可以向广大读者提前预告?董亮:新的一年,我们将做出更多新的布局,无论是产品、应用还是互动活动,我们都在做出更多尝试,尤其在智慧实验室领域,我们也将见证更多新成果的诞生,希望到时能够给大家带来惊喜!
  • 我国生物经济规模将迈上新台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印发我国生物经济规模将迈上新台阶(产经观察)生物经济是什么?小到一颗种子、一剂疫苗,大到一家电厂、一片产业园区,都可能属于生物经济的范畴。陕西杨凌,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一排排自动化温室整齐排列,正在研发的玉米长势良好。在这里,科研团队采用生物育种技术,短短几个月便完成了玉米近400个世代间的转化。上海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有关T细胞免疫治疗(简称CAR—T疗法)的研发如火如荼。将病人体内抗癌卫士T细胞采出,加上“北斗导航”CAR,变成更有战斗力的CAR—T细胞,再回输至患者体内,这种新型精准靶向疗法正为患者带来抗癌新希望。山东菏泽,国能单县生物质直燃发电示范项目,一台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配合一台高温高压水冷振动炉,以秸秆为燃料,一年可发绿电2.29亿千瓦时。生物发电,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秸秆焚烧问题,每年还净减排二氧化碳逾10万吨、二氧化硫约1500吨。日前,《“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这是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规划》将给生物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利好?企业有哪些期盼?记者进行了采访。生物经济为何重要?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科技经济战略的重要内容《规划》明确,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创新技术集群之一,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等显著特点,已经成为促进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在促进社会民生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许航说。作为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生命健康消费市场最广阔的国家之一,我国生物产业门类、体系齐全,具备加快发展生物经济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科技突破不断涌现。看“点”,青蒿素实现我国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看“面”,我国在研创新药数量居全球第二,在基因检测、超级稻、人工合成淀粉、疫苗等领域已形成比较优势。产业创新持续活跃。近年来,生物领域成为投资热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企业占比达1/3,“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生物制造体量进一步扩大,现代生物发酵产品占全球70%以上份额。区域集聚效应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成为我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全国约80%的上市企业、90%的国家一类新药、85%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产品,来自这些区域。我国生物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原始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基础生命科学理论、底层关键共性技术、高端仪器和试剂、生物信息资源等积累不够,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比较少。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强调,“十四五”时期是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中国只有成功把握这一重大机遇期,加快解决制约生物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更好掌握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原创方法,才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中国生物经济加快实现由大转强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出台恰逢其时。“《规划》将生物经济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科技经济战略的重要内容,为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说。哪些领域值得关注?重点培育壮大医疗健康、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生物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年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数量显著增加,生物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规划》对生物经济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提出明确目标。不过,生物经济涉及面广,覆盖较多产业领域,要实现目标,需突出重点。为此,《规划》明确将满足人民群众“医”“食”“美”“安”新需求作为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培育壮大医疗健康、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生物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健康产业领域最受关注。《规划》提出,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重点围绕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等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生物医药高端产品及设备供应链保障水平。“接下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医药领航企业培育工程,结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支持大型企业实施创新转型,形成一批国际化程度高、全球布局发展的大型制药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说。农业产业关系百姓饭碗。《规划》提出,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产业体系。其中,《规划》明确,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当前,生物农业的优势已开始显现。在山东济宁市,玉米种植用上生物复合肥“菌越丰”,不仅比传统化肥增产7.31%,还能改善土壤质量。在广东河源市,鹰嘴桃施用中化生物有机肥,与普通肥料相比坐果率提升15%,成熟采摘期果实平均增重14%,作物抗旱耐涝能力也同步提升。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潜力巨大。《规划》明确,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例如,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助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开展新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与培育,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加快生物天然气、纤维素乙醇、藻类生物燃料等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等。生物信息产业前景广阔。《规划》要求,面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新药研发;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卫生健康大数据在医学科研、教育培训、临床诊疗、产品研发、行业治理、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如何实现更好发展?“坚持风险可控”是重要原则之一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发展生物经济,“坚持风险可控”是重要原则之一。一方面,《规划》明确,加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基础保障体系建设,例如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生物安全治理机制,集约化建设生物安全基础设施,提升生物安全科研和生产保障能力。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生产和调度效能,完善各类疫情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另一方面,《规划》提出,积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健全生物资源监管制度,开展生物资源全面普查,构建生物资源数据库和数字“图书馆”。规范生物资源安全共享,建立国家生物资源共享体系,推进生物资源受控共享和安全交换,实现我国生物数据资源统一汇交共享。守好安全底线,也要积极创新监管,才能为生物技术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对此,《规划》提出,建设若干生物经济先导区,先行先试科技创新、准入与监管等生物经济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举措。上海浦东新区已有相应探索。在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生产中,部分生产原料和制剂需要进口,且储存温度需维持在零下196摄氏度。如何既确保安全,又提高通关速度?2020年,上海浦东新区创新推出入境特殊物品试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入选“白名单”的企业,可提前预估生物制品用量需求,一次提交进口申请,一次审批,不用再逐批申请。前端放开了,后续监管也得跟上。在浦东新区,通过联合监管平台,多部门参与控制风险。企业提出用量申请后,由商务委、海关等部门联合进行集中评估,给出通关证明。随后海关给予口岸放行,由建交委和公安部门实时做好途中监管,卫健委对企业实地开展生物安全实验室监管,生态环境局则负责入境特殊物品在实验室消耗后的用量和医疗废弃物管理。试点开展以来,“白名单”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企业研发速度明显提升。2021年,我国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生物药品制造、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等子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8%,实现利润在医药工业利润总额中的比重达41.7%。发展生物经济,资金支持少不了。《规划》明确,为支持生物经济发展,我国将统筹利用各级各类相关财政资金支持生物经济发展,加大对生物相关科技创新和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继续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试点;鼓励地方建立健全生物质能财政补贴政策。“接下来,各地方和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共同推动生物经济发展壮大,确保《规划》目标和整体战略任务落地落实。”王翔说。
  • 生物经济的时代价值及前景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以来,全球生物技术突飞猛进,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影响持续升级,社会各界对生物经济空前重视,生物经济时代正式拉开序幕。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与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相关的战略政策和规划,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将发展生物经济纳入国家战略政策的主流。可以预见,生物经济将成为未来大国科技、经济竞争的主战场。针对这一趋势,人民论坛推出特别策划《生物经济的时代价值及前景展望》,关注生物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变革机遇等问题。如何看待当前全球生物经济演进的总趋势?如何在生物经济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一起来看。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生物经济时代开启了人类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之后,又一个划时代并且影响深远的文明阶段,展现出与信息经济时代迥然不同的全新景象。生物经济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认知方式乃至能源保障、国家安全等方方面面。趋势一:生物经济勾勒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美好蓝图当前,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生命科学逐渐成为继信息科学之后世界科学研究最为活跃领域。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和医学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接近自然科学论文总数一半,《科学》杂志2021年发布的十大科学突破中有七项与生物技术有关。全球研发百强企业中,生物医药行业占近三分之一,排名第一。近年来,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生命科学通用技术快速发展,其开发成本正以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下降,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带动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生物经济美好蓝图跃然在目。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向医药、农业、化工、材料、能源等领域渗透应用,为人类解决疾病、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危机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引领作用。随着再生医学、细胞治疗等新兴生物技术加快应用,人类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将被攻克,有效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延长人类预期寿命。育种技术与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高通量测序、表型组学等跨领域技术加快融合,将有效保障粮食供给,改善生态环境。生物合成法、生物基材料等技术广泛应用,生物制造产品在未来十年将逐渐替代约三分之一的石油化工、煤化工产品,将为人类绿色生产和生态环境修复创造更好条件。趋势二:生物经济或将成为未来大国科技经济战略核心内容之一伴随生物经济时代加速演进,一些发达经济体纷纷颁布实施顶层生物经济发展战略。例如,德国继2011年11月发布《2030年德国生物经济战略研究:通往生物经济之路》之后,又发布新版《国家生物经济战略》(2020年1月);欧盟先后发布《持续增长的创新:欧洲生物经济》(2012年2月)、《欧洲可持续发展生物经济:加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2018年10月);美国继2012年4月发布《国家生物经济蓝图》之后,又陆续发布工程生物学、医疗创新政策等专项法案以及《为未来生物技术产品做好准备》(2017年3月)、《美国生物经济发展建议:最大限度支撑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2019年7月)、《保护生物经济》(2020年2月)等战略文件。正如2017年11月德国生物经济理事会发布的《生物经济政策:七国集团战略概览与分析》中所描述的:“近年来,生物经济的实用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可。生物经济政策已成为全球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各国依据本国资源、技术和产业储备等,开辟了生物经济发展的不同路径和政策手段。比如,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等国主要结合本国生物资源禀赋、能源供给特征和工业转型需求等,确立了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重点领域生物经济发展策略;2017年,美国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研发预算已占非国防研发投入近一半。可以预见,在生物经济时代背景下,生物经济将成为大国科技经济竞争的主战场,未来世界各国围绕生物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的竞争将愈演愈烈。趋势三:生物经济将赋予国家安全新的内涵和使命伴随合成生物、基因编辑、神经科学等前沿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国家安全已突破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同时,国际生物安全形势严峻,生物武器研发屡禁不止,生物战的威胁依然存在。针对特定种族群体的“人种武器”“基因武器”具有致命性和传染性强、杀伤面积大、危害时间长且发现难度大等特点。据统计,全球已有20—30种可作为现代生物战剂的病原体微生物、毒素。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病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连发生,全球累计经济损失达到数万亿美元,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技术滥用、生物恐怖、实验室生物安全漏洞、基因资源流失等现象并不鲜见。国际上围绕生物资源跨境流动、生物技术跨境开发及应用的争端日益增多。2018年9月,美国首次发布全面解决各种生物威胁的系统性战略《国家生物防御战略》,提出增强生物防御风险意识、提高生物防御单位防风险能力、做好生物防御准备工作等五大目标。在当前生物安全领域新背景新形势下,各国和地区需要加紧布局发展生物经济,提高防范生物安全风险的能力,加快构建适应生物经济时代的国家安全体系,以期有效防范生物威胁、管控生物风险,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共同支撑全球安全治理现代化和人类长治久安。国际培育发展生物经济的做法和经验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生物技术开发和推广就已高度重视,方式手段上经历了从对生命科学领域着力培养,到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推广,再到当前将生物经济作为并行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新经济形态,从供需两端全面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生态环境。有关做法在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10年间尤为明显。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等底层平台通用技术成为热点。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强布局前沿引领技术,增强颠覆性创新,积极抢占生物经济领域战略制高点。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具有通用性、平台性的底层技术,成为各国加大研发投入的重点。例如,基因组学领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2018年5月启动“All Of Us”项目,计划未来10年开展100万人基因组测序;英国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内开展500万人基因组测序;欧盟计划未来3年完成对欧盟地区100万人的基因组测序。合成生物学领域,美国、日本、欧盟、意大利、俄罗斯的相应战略规划中都将基因组编辑作为重点技术之一;在美国2019年发布的《生物经济行动:实施框架》中,提到的多个新研究领域都应用了合成生物学技术;英国相应生物经济战略中明确要支持工业生物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其作为平台技术,在更循环、更绿色的生物经济中实现应用;新加坡专项资助合成生物学研发计划。产学研联合攻关,科技创新持续实现新突破。例如,生物存储和计算领域,微软公司实现全自动DNA信息存储,突破DNA存储技术走向商业数据中心的关键步骤;斯坦福大学开发出低能耗类脑“人造突触”,实现运算、存储同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开发出以DNA为存储介质、可在几乎任何物体中存储信息的技术“万物DNA”。强化生物技术更好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顺应生物经济时代生物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特征,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面向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医”“食”“ 美”“ 安”等重大需求,部署生物经济发展重点。例如,美国生物质研究与开发理事会(BR&D)在前期纲领性文件《国家生物经济蓝图》指引下,于2019年3月发布《生物经济计划:实施框架》,指出下一阶段国家将面向能源、农业、工业等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需求,聚焦先进的藻类燃料系统、基因编辑、生物质转化和碳循环等领域。加拿大于2019年5月发布首个国家生物经济战略《加拿大生物经济战略——利用优势实现可持续性未来》,指出要进一步最大化生物质和残余物价值以实现自然资源有效管理。2019年7月,欧洲生物产业协会(EuropaBio)发布《生物技术工业宣言2019——重振欧盟生物技术雄心》,确认要以创新生物技术、造福人类和地球为宗旨,提升欧盟生物技术工业竞争力,呼吁欧盟决策者重新建立一个更为健康、更高资源利用率、由生物技术驱动的欧洲。日本发布的《生物战略2019——面向国际共鸣的生物社区》战略中明确,将重点发展事关医、食、住、能源等相关的九大领域,包括:高性能生物材料,生物塑料,可持续农业生产系统,有机废弃物和废水处理,健康护理和数字医疗,生物医药与细胞治疗,生物制造、工业与食品生物产业,生物分析、测量和实验系统,木质建筑和智能林业管理等。确保部门间统筹协调体制机制顺畅。从过去几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布的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等顶层设计看,生物经济涵盖领域众多、涉及扶持和监管部门复杂、对公共政策以及体制机制协调性依赖程度高等特点已经得到共识各国高度重视通过增加部门间统筹协调性确保生物经济繁荣于顺畅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生态中。例如,2020年5月,美国国会关于工程生物学研究的新提案指出,联邦政府部门要持续加强与国防部、农业部、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等部门的协调。德国2020年新版《国家生物经济战略》提出,政府将任命一个独立的、成员广泛、跨界联合的咨询委员会机构,确保在多个相关团体参与下,提出多项目标、实施计划并落实具体建议。英国由商务、能源、工业部门联合发布报告,由政府、产业和研究部门共同推进生物经济转型。民间智库、金融机构等产学研单位也是积极构建完善生物经济体制机制的重要参与者。如2022年4月发布《美国生物经济:为灵活和竞争性的未来规划路线》报告的美国施密特未来智库(Schmidt Futures),即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人工智能和国防创新委员会主席、前谷歌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发起。这一智库于2021年10月成立合成生物和生物经济工作组,成员主要由物理、伦理、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以及创新型公司的风险投资家、行业领导人和生物技术联盟的领导者等组成。持续加强生物经济相关决策的公众参与和舆论引导。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不同,生物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场效率革命,更事关人类生命本体的改造进化,与自然万物密切相关,因此有关决策部署需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例如,在公众较关注的转基因产品开发和推广问题上,无论是积极主推的美国,还是相对谨慎的欧盟,都想方设法将转基因审批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并邀请公众参与。美国的做法包括:转基因生物释放和注册同期必须发布环境影响报告,转基因食品上市前需接受公众评议,美国环境署生物技术科学顾问委员会会议面向公众开放并将会议记录在网上公布。欧盟则要求食品安全管理局对新的转基因产品出具评估报告,由欧委会将评估报告公布在网上并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公众评议。此外,针对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产业属性,以及关乎公众“医”“食”“ 美”“ 安”等方面的重要性,一些国家和地区着力就提升公众对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度、培养相应消费理念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例如,法国提出了支持生物经济供需匹配的十大行动;英国研究与创新署将支持企业和学术界以透明和负责人的机制运作,以增强公众信任,公开有效地宣传创新生物基产品,由此提升公众对新产品的理解和认识,从而确保向生物基经济转型时可以获得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益处;意大利在《意大利的生物经济:为了可持续意大利的新生物经济战略》中提出,要从消费者的角度促进对生物基产品的需求,收集关于消费者在生物基产品方面的信息,考虑如何形成新的市场,并利用生物基服务,开发创新性、包容性的商业解决方案。如何在生物经济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我国培育发展生物经济的路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大力支持生命科学领域重大技术研发和攻关;最近20年集中资源推动生物产业发展;2022年5月,我国顺应全球生物经济时代发展大势,发布首个国家层面的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生物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着眼于当前国际生物经济发展新趋势,立足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生物经济规模体量大且产业体系健全等优势,我们可以从夯实科技基础,壮大核心支柱产业,强化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筑牢生物安全屏障,优化生物经济制度生态等方面科学规划、统筹设计、前瞻布局、扎实推进,努力在生物经济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① 夯实生命科学创新基础。一是进一步夯实生物经济繁荣发展的技术基础。密切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要求,面向制约生物技术应用推广的“卡脖子”问题,加快部署推广一批新的生物技术攻关计划。强化产学研共同参与的生命科学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创新“揭榜挂帅”制度。二是在国际科技合作形势正在发生趋势性扭转的大背景下,坚持开放创新,广纳海内外各类人才、团队,更好利用海内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资本,加强跨境科技合作项目,降低创新要素合作的制度性障碍。三是壮大一批产业集群,引导创新资源向前期有积累、有基础、未来有潜力的地区进一步倾斜,例如,大力支持苏州、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重点生物产业集群建设,使其成为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我国生物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② 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加快生物技术广泛赋能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一是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环节入手,重点发展利用基因检测等手段的重大疾病早筛,支持个体化治疗、精准治疗发展,同时,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推动生物技术与精密机械、材料等技术融合,开发先进诊断技术和产品、装备,强化中医疗效判断和机制研究;在疾病医疗环节,推动抗体药物等生物药、推进重大疾病和罕见病的原创药物开发,拓展先进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临床应用,鼓励中西医结合。二是推动生物农业发展。一手抓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能和质量提升,有序发展全基因组选择、合成生物学等生物育种技术,确保粮食、肉蛋奶、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积极推进玉米、大豆等作物和畜禽、水产品良种攻关,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一手抓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开发农业废弃物生物制剂、天然农业生物药物等农业制品,推动动物基因工程疫苗、高效检测试剂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酶制剂、微生物制剂等生物饲料。三是推动生物质应用发展。面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重大需求,积极开发生物制造技术,实现化工原料和过程的生物技术替代,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推动化工、医药、材料、轻工等重要工业产品制造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四是鼓励生物信息产业发展。持续挖掘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产生的巨大创新效能和产业动能,推动信息技术发挥在支撑新药研制方面的作用,运用“互联网+卫生健康”等手段优化便民服务,深化卫生健康大数据在医学科研、教育培训、临床诊疗、产品开发、医保支付、医养结合方面的应用。③ 强化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一方面,更高效率更深层次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一是软环境、硬设施并重,加大生物资源保护力度,健全生物资源监管制度,开展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完善技术,谋划建设若干生物资源高标准宝藏库。二是健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强化科学评价,加强生物资源利用平台支撑,推进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加强生物资源安全管理,完善国家层面的生物资源共享体系。另一方面,要筑牢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加大力度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建立促进生物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研究成立生物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围绕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生物安全等方面,加快构建前瞻性制度框架,不断完善构建具有较强适应性和针对性的生物经济法律体系、适应国情的生物安全和伦理风险防控体系。二是提升生物领域生产企业产能水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放宽相关产品生产准入条件,健全从研发到生产、制备、耗材及相关配套产业链条,确保疫苗、医疗耗材及民用健康产品等特殊物资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突发时期产量供给。三是加强对生物经济科普宣传。针对公众对新发突发传染疾病的恐慌和对医疗新技术新服务的疗效及安全性、生物技术产品环境友好性的疑虑等问题,强化科学宣传、舆论监督、正确引导和典型报道,帮助公众提升科学认识,减少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慌。④ 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和政策生态。在供给侧,要持续深入推进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改革。坚持底线监管、审慎监管,着力推动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环节改革,进一步明确产品准入标准、监管机构以及相关时限。在需求侧,要着力深化招标采购和定价制度改革。要发挥政府采购撬动市场的作用,激励有条件、有潜力的区域实施更多生物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应用示范带动项目,增加公众对于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提前建立健全涉及伦理、安全底线的重大问题争端公共决策机制,持续规范产品、服务市场秩序和配套服务的质量。此外,要加强生物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针对生物产品种类多、链条长、涉及管理部门多等特征,围绕形成生物产业良性发展的创新链、产业链,统筹生物技术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建立适应生物经济发展的管理体系,提高监管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以城市为载体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和改革试点,重点在聚拢全球创新资源、准入、定价、监管等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探索构建适应生物经济时代的前瞻性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体系。作者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姜江
  • 毕克气体总经理Chris Harvey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采访
    为展示欧盟跨国公司在中国取得的成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举办了主题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献给建国65周年、庆祝中欧建交40周年”的大型系列活动。毕克气体因其在中国稳健、飞速的发展成就成为采访对象,毕克气体中国区总经理Chris Harvey先生很荣幸的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的采访,就中英贸易发展和英国企业在中国的现状等进行了交流。 采访中Chris畅谈了英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以及毕克气体进入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英国作为最发达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之一,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合作的空间很大,得益于两国外交政策的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毕克气体顺利进入中国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公司在中国发展迅猛,业务遍及中国各地,同时也对推动中英双方经贸合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毕克气体亦表示会扎根中国,致力为中国用户提供创新的技术,可信赖的服务以及最佳的气体解决方案。 专访文章阅览请点击:http://www.mnc360.com/contentView.asp?id=1652 Chris Harvey先生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李莉主任专访关于毕克气体: 毕克气体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系英国毕克集团在中国大陆的100%全资子公司,负责毕克气体旗下Peak Scientific及Peak Industrial所有产品在大中华地区的市场拓展,近30年的气体发生器研发制造历史以及公司本地化的销售与技术队伍为中国客户带来了更迅捷的服务响应。 毕克科技Peak Scientific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室气体发生器技术研究和制造商,专业生产高品质氮气/氢气/零级空气发生器系列产品,适用于各类实验室紧密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科研院所、政府以及生物制药、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微生物实验室。已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了来自英国PEAK科技优质精湛的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同时PEAK科技也是著名质谱仪公司安捷伦 Agilent, AB Sciex, Bruker,Shimadzu,Thermo, Waters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毕克工业Peak Industrial专业生产工业用制氮机,适用于食品和药品的气调包装,惰性气体储藏和保鲜,激光切割与焊接,气体辅助注射铸模,高压气瓶填充及大型实验室用气需求。旗下i-Flow系列制氮机其氮气生产解决方案为生产源源不断助力!若您想了解更多,请联系毕克气体中国:毕克气体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金科路2889弄6号长泰广场E座501-502室热线电话: +86 400 888 1612电话: +86 21 5079 1190+86 21 5079 1190传真:+86 21 5079 1191网址: http://www.peakscientific.cn
  • 成渝双城经济圈: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亟待解决四大认可需求
    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近期组织开展智慧认可与认可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调研发现,西南地区30多家质量基础设施相关机构普遍反映以下亟待解决的四大认可需求。  一是服务需求,期盼推进成渝双城圈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一体化发展。调研发现,机构代表普遍认为,成渝地区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不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希望通过智慧认可探索近距离高效快捷服务,为促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结果互认提供支持。  二是技术需求,期盼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认可技术扶持。机构代表表示,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电子电工、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可需求很大,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认可准则和应用说明培训,提高认可评审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三是互认需求,期盼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检验检测认证品牌;机构代表表示,成渝地区是中西部重要的对外贸易基地,但在国际合作面和合作层级上,与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希望搭上“一带一路”快车,依托认可的国际多双边合作优势,增强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  四是人才需求,期盼破解成渝地区认可评审员的培养储备难题。机构代表表示,成渝地区评审员资源相对不足,专业覆盖度不够,希望出台更多的认可扶持政策,加大成渝地区的认可评审员培养力度。  针对机构反映的需求,认可中心透露,将与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协作,积极探索下沉式认可服务的可行性;积极完善认可体系、优化技术文件、明确评审要求,助力优化西南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依托政府间双边合作和认可多双边合作机制,积极为检验检测机构在当地对外经贸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支持和服务;加强对基层一线的倾斜支持,加快重点地区、重点领域认可评审员和认可监管人员的培养和输出。
  • 蔡司、日立等多名跨国公司高管发声:对中国经济前景有信心
    p   当地时间1月17日,第47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召开。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前景以及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均为本次达沃斯年会的话题焦点。为此,中国日报网近期陆续采访了多名行业领军跨国公司的高管,并邀请他们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以下为采访内容选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5d304a97-47c3-4137-ae75-1b6141279fb2.jpg" / /p p    strong 蔡司中国总裁马克西米利安· 弗尔斯特: /strong /p p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正在经历放缓,但是大约6.7%的增速决定了中国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我们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及医疗领域改革方面,都看到了显著的进展。对于目前积极活跃于医疗保健、科学研究、光学仪器等领域,并拥有卓越制造能力的蔡司来说,这意味着众多的业绩增长机遇。 /p p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经济的升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的产能升级,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业绩仍然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种增长的势头,以及我们在中国感受到的产业发展动力,让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2d38e5fa-2d16-4f34-95c2-b515d9edfed5.jpg" / /p p    strong 日立集团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 /strong /p p   我并不认为中国经济有什么需要过分担忧的问题,因为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纲领性政策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尽管针对制造业中一些领域的投资略有放缓,但零售业的表现却非常好,尤其是在线上零售方面,每年平均都有20%到30%的增长。 /p p   中国早就不再是个成本低廉的制造业基地了,现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拥有许多富裕的人民,我们可以从这里的经营中获利。过去我们在中国的核心业务主要围绕电梯、建筑机械、高速铁路、ATM机,但现在数字化浪潮在中国兴起,我们也必须要从一个产品的提供者转型为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27dd0d6b-afe7-4b95-975a-d6264df0f9cc.jpg" / /p p    strong 西屋电气公司亚洲区总裁刘信刚: /strong /p p   我一直认为,中国会在2017年及此后继续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核能目前是中国能源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予了例如西屋电气这样的能源企业机会,让我们能够在中国市场上耕耘,也给了我们一个能够参与合作开发技术、共同创新的平台。西屋电气对具备了相应的业务能力,以及自身利益能够与中国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紧密关联而倍感幸运。 /p p   夯实我们在本地的业务能力、实现更多业务的中国本土化,是公司2017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西屋电气在中国市场上发现了许多机遇,我们也将继续对华投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f64691f1-afeb-4ebe-a59d-b3f8fae6a4a1.jpg" / /p p    strong 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 /strong /p p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在2017年将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目前中国正在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我们也从政府提出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 等规划中看到了巨大的增长机遇。目前,SAP已根据当前的形势调整了自身发展战略,未来公司将专注于大数据创新、智慧制造、城市化这几大领域以及与它们相关的业务上。 /p p   借助我们在云计算以及大数据领域的创新,我们将帮助中国客户们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过去21年来,SAP对中国倾注了大笔的投资,现在中国已经是SAP的第二个家。2013年,SAP大中华区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区域,直接向公司董事会汇报,这也显示了我们对中国的长期承诺。人才一直是SAP中国最具价值的资产,我们将继续对人才的投入,打造多元化、包容的企业文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5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49c1be0b-15d2-49d4-8b01-454992166143.jpg" / /p p    strong 瑞银中国区总裁钱于军: /strong /p p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2017年整体的运营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我们也对在华业务的前景感到审慎乐观。接下来,瑞银将继续对中国进行战略投资。我们已经正式宣布,未来五年瑞银中国员工人数将增加一倍。除了人员扩招之外,我们还将要拓展在华业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业务基础上,瑞银中国业务解决方案中心也已在去年11月落户江苏无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402de3a3-3f53-4a3e-9326-203f1d6c0577.jpg" / /p p  & nbsp strong 罗兰贝格全球首席执行官常博逸: /strong /p p   按绝对值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有望企稳,这意味着按照百分比来计算,(增长率)可能会略有下降。我们认为,在中国朝着消费、创新驱动,高附加值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新的管理模式,对科技的重视,以及机构、文化的改革与转型等,将会是决定中国成功的关键。 /p p   我们期待着在具备高附加值的企业服务领域,未来来自中国市场的需求能够进一步增长。目前中国的咨询市场已日趋成熟,我们的中国客户也逐渐习惯了与咨询顾问打交道。这提升了中国业务的稳定性,并让它更具备可预测性。 /p
  • 青海省检验检测机构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检验检测是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青海省现有检验检测机构335家,涉及工业产品、食品药品、环境监测、机动车、公共卫生、司法鉴定等领域,从业人员6600余人,年出具检测报告200万余份,为该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全省环境监测机构在省国、省控断面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重点区域生态遥感监测等工作中,致力打造青海特色生态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为青海“三个最大”省情贡献生态环境监测智慧。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新材料检测机构以集成电路高纯材料研发、检测及技术服务为核心,聚焦集成电路领域,打造集检测服务、标准体系、研发平台、应用推广、产业孵化等服务于一体的集成电路高纯材料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高纯硅基材料及电子化学品研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材料检测,为全国集成电路材料生产、科研提供检验检测服务,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助力“绿电”生产,为复工复产保电供应保驾护航。电力技术检测机构依托该省相关流域梯级电站、新能源发电项目,以所辖地区水、风、光等电站大坝及水工建筑物监测、资料分析、机电设备技术监督、光伏电站光伏组件检测为主要任务,为黄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各水电站及海南、海西新能源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有效保证,为复工复产保电保供应保驾护航,助力做好“六保六稳”。提升检验能力,服务全省重点工程项目。水利、交通检测机构坚守“科学公正、准确规范、追求卓越、服务至上”的质量方针,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试验室设备仪器管理信息化、环境管理智能化、布局科学化,提升了试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青海那陵格勒河水利枢纽项目、国道338线克图门源段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高质量服务工程建设全过程。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检验检测市场活力,强化机构能力建设,提升人员技能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发挥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引领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