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经费预算

仪器信息网经费预算专题为您整合经费预算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经费预算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经费预算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经费预算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经费预算话题讨论。

经费预算相关的资讯

  • 重大仪器专项开始项目经费预算申报工作
    关于申报2014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经费预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财政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下简称仪器专项)工作整体安排,现就2014年仪器专项项目预算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预算编报工作   (一)高度重视预算编报工作。   项目预算由所属各任务预算组成,项目牵头单位是编制预算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项目经费预算的申报工作,应当在预算申报过程中加强组织协调,精心指导部署,做好项目下设各任务预算编报的指导培训工作,认真审核、汇总各任务经费预算,编制形成项目经费预算,确保预算编制质量,对项目经费预算的真实性负责。   (二)做好预算编报的准备工作。   项目负责人应该会同项目牵头单位财务部门以及合作单位进行项目经费预算的编报。在编制经费预算前,应完成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项目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周期、参加单位、参加人员及任务分解等内容已明确 其次认真阅读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规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的规定。   (三)确保预算编报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   项目经费预算申报书是科技部审批项目经费的重要依据,应当根据项目研究的合理需要,按照&ldquo 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rdquo 原则,认真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对于企业牵头实施的项目,采用&ldquo 后端资助&rdquo 经费拨付方式,在项目启动后,仅拨付少量启动经费,项目前半段所需的研发经费主要由企业自筹经费承担,国拨经费在项目中期评估后下达。项目承担单位需认真理解有关要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合理安排国拨经费和自筹经费的预算,保障科研任务实施的经费需求。   各项支出预算应紧密围绕项目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测算 支出标准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 各项支出应该根据本研究领域的规律和特点实事求是编报 在预算说明中应该详细说明每一项支出预算的依据,尤其是因研究任务特殊需要而预算强度较大的支出,一定要进行重点说明。   任务下设子任务的,子任务经费预算应当在表B6中单独列示。   二、预算申报范围、程序及要求   (一)申报范围   2014年度拟立项的仪器专项项目。   (二)预算申报程序要求   1.7月4日-7月18日。项目(任务)预算网上申报系统关闭时间为2014年7月18日17:00。请项目承担单位在系统开放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预算网上填报、打印等工作。   2.项目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各任务经费需求后,在预算申报系统中统一填报,统一打印项目(任务)预算申报书。项目承担单位填报过程中,应先分别将审核后的各任务预算在系统中录入、提交,待项目全部任务提交完成后,再进行整体项目的汇总提交。   3.申报单位需要在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进行注册,具体注册及审核过程请认真阅读网站说明,并按照有关要求将相关审核资料寄送至科技部信息中心。科技部信息中心收到资料后,将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单位注册信息的审核。经注册审核后,单位即可登陆进行预算信息填报。   往年已经在申报中心登记注册的申报单位,仍用原单位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录,不需重新注册。   4.7月17日和7月18日两天,集中收取项目预算申报书纸质材料。预算申报书(含各任务预算)必须通过软件系统打印生成,保证与网上正式提交的数据一致。预算申报书按照规定要求签章和装订后,报送一式7份(原件一份,其他可为复印件),同时报送修改完善后的项目实施方案一式7份(可为复印件)。   三、报送地址及联系方式   (一)报送地址报送或邮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乙7号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邮 编:100081   (二)联系方式   预算申报咨询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曹 卉 (010)62169518  张俊清(010)62169398   单位注册咨询 (010)88659000转1   经费申报系统咨询 (010)88659000转5 Email:finance@most.cn   政策咨询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张凌云 (010)58881623   附件:   1、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预算申报书.doc   2、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预算申报书.doc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2014年7月1日
  • 973计划项目课题经费概预算开始申报
    2013年4月18日,科技部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关于申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课题经费概预算的通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年7个新立项目课题经费概预算申报工作及2011年立项的1个A类项目后三年预算申报工作即将开展,有关事项如下:   一、项目概算编报要求   1.项目概算编制准备。在编制项目概算书之前,各单位应认真阅读有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2.项目概算编制原则。概算编报应当结合项目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目标相关性是指项目概算应与项目研究任务密切相关,概算的提出应该围绕项目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测算 政策相符性是指项目概算应符合有关财政预算管理、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项目概算中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应严格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进行测算。经济合理性是指项目概算需求应当结合项目研究的现有基础、前期投入和支撑条件,本着实事求是、经济合理、提高效益的原则测算提出。   3.支出概算和来源概算必须同时编制。项目概算编制应满足平衡公式:项目经费支出概算合计=项目经费来源概算合计。   4.项目概算说明书。概算说明书作为项目概算申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定项目概算的依据,申报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内容等要求进行编写。   二、认真组织课题预算编报工作   1.高度重视预算编报工作。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负责组织项目经费预算的申报工作,应在预算申报过程中加强组织协调,精心指导部署,做好项目下设各课题预算编报的指导培训工作,认真审核、汇总各课题经费预算,确保预算编制质量。   2.做好预算编报的准备工作。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是编制预算的责任主体,对课题经费预算的真实性负责。课题负责人应该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进行课题经费预算的编报。在编制经费预算前,应完成以下两方面工作: 首先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周期、参加单位、参加人员及任务分解等内容已明确 其次认真阅读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它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3.确保预算编报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课题经费预算申报书是科技部审批课题经费的重要依据,应当根据课题研究的合理需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认真编制课题经费预算。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课题的,应当同时编列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注意:各项支出预算应紧密围绕课题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测算 各项支出标准应严格执行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预算说明中应该详细说明每一项支出预算的依据,尤其是由于研究任务的特殊需要而预算强度较大的支出,一定要进行重点说明。   三、概预算申报范围、程序及要求   1.申报范围: 已确定新立项的2013年项目编报五年概算及前两年预算。2011年立项的项目编报后三年预算。   2.概预算申报程序。进入国家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中心(http://finance.most.gov.cn),选择973计划进行填报。课题登录密码由课题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分配。课题单位科研部门以单位管理员用户登录,为本单位课题分配密码,未在我部信息中心注册备案的单位请及时与信息中心联系。   3.申报要求:概预算申报书必须通过申报系统打印生成,保证与网上正式提交的数据一致。申报书按照规定要求签章和装订后,报送一式8份,同时报送项目计划任务书和课题任务书各8份。概预算申报书和任务书各需原件一份,其他可以是复印件(预算申报书和任务书均按项目在前,课题在后的顺序各自装订,原则上应双面复印,概算申报书单独装订)。   四、报送时间及地点   1.报送时间:概预算申报系统开通时间2013年4月16日至4月24日,各项目务必在4月21日之前于网上提交到科技部进行初步形式审查,通过后完成打印装订及签字盖章工作。应于4月24日(上午9点~12点)报送纸质材料。   2.报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乙7号,973计划预算管理办公室。   3.联系人:张倩、宋金珂   咨询电话:010-88231317   4.申报系统技术咨询:010-88659000-5   电子邮箱:finance@most.cn   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2013年4月16日
  • 237个973计划项目预算公布 总经费达36亿
    2011年11月25日,科技部公布了237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项目预算初步方案,总经费高达36亿元人民币之多。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坚持“面向战略需求,聚焦科学目标,造就将帅人才,攀登科学高峰,实现重点突破,服务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指南引导,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政府决策”的立项方式,以原始性创新作为遴选项目的重要标准,坚持“择需、择重、择优”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项目、人才、基地的密切结合,面向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基础研究。   具体通知内容如下所示: 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预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年启动的153个项目前两年预算安排和2010年立项的84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见附件),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现予公示。   社会各界如对该批项目的预算有重大异议,请在2011年12月1日前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并请同时通过电子邮件与我司联系。   电子邮箱:shaoh@most.cn, 联系电话:010-58881633   附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汇总表
  • 6个973项目预算公布 总经费达4348万元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年立项的6个前期专项项目预算经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现予公示。 社会各界如对该批项目的预算有重大异议,请在2012年9月3日前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并请同时通过电子邮件与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联系。   电子邮箱:shaoh@most.cn, 联系电话:010-58881633   附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安排情况汇总表(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首席科学家 专项经费 1 2012CB126300 农业生物优良性状形成及抗病机制研究 宁夏大学 王玉炯 977.00 2 2012CB326400 光电子器件与信息处理相关科学问题研究 云南大学 吕正红 449.00 3 2012CB426500 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演变相关科学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韩凤清 589.00 4 2012CB526600 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及干预策略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张澍田 717.00 5 2012CB526700 重大疾病药物新靶点及治疗机制研究 中山大学 吴斌 649.00 6 2012CB626800 材料功能化设计及制备新工艺研究 大连民族学院 董斌 967.00
  • 57个973计划项目预算公布 总经费超8亿
    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预算安排方案的公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年立项的56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及1个2011年项目追加预算安排(见附件),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现予公示。   社会各界如对该批项目的预算有重大异议,请在2011年12月8日前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并请同时通过电子邮件与我司联系。   电子邮箱:shaoh@most.cn, 联系电话:010-58881633   附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安排情况汇总表.pdf 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 27个973项目预算公布 总经费达3.8亿
    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预算安排方案的公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年立项的26个项目前两年预算安排及1个2010年立项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现予公示。   社会各界如对该批项目的预算有重大异议,请在2012年3月14日前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并请同时通过电子邮件与我司联系。   电子邮箱:shaoh@most.cn, 联系电话:010-58881633   附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安排情况汇总表》   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二○一二年三月七日
  • 973计划2014年项目经费概预算申报将启动
    关于申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年项目经费概预算的通知 国科财便字[2013]125号   各项目承担单位、项目首席科学家: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和《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的有关规定和我部工作安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年项目经费概预算申报工作即将开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概算编报要求   1.项目概算编制准备。在编制项目概算书之前,各单位应认真阅读有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2.项目概算编制原则。概算编报应当结合项目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目标相关性是指项目概算应与项目研究任务密切相关,概算的提出应该围绕项目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测算 政策相符性是指项目概算应符合有关财政预算管理、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项目概算中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应严格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进行测算。经济合理性是指项目概算需求应当结合项目研究的现有基础、前期投入和支撑条件,本着实事求是、经济合理、提高效益的原则测算提出。   3.支出概算和来源概算必须同时编制。项目概算编制应满足平衡公式:项目经费支出概算合计=项目经费来源概算合计。   4.项目概算说明书。概算说明书作为项目概算申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定项目概算的依据,申报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内容等要求进行编写。   二、认真组织课题预算编报工作   1.高度重视预算编报工作。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负责组织项目经费预算的申报工作,应在预算申报过程中加强组织协调,精心指导部署,做好项目下设各课题预算编报的指导培训工作,认真审核、汇总各课题经费预算,确保预算编制质量。   2.做好预算编报的准备工作。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是编制预算的责任主体,对课题经费预算的真实性负责。课题负责人应该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进行课题经费预算的编报。在编制经费预算前,应完成以下两方面工作: 首先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周期、参加单位、参加人员及任务分解等内容已明确 其次认真阅读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它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3.确保预算编报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课题经费预算申报书是科技部审批课题经费的重要依据,应当根据课题研究的合理需要,按照&ldquo 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rdquo 原则,认真编制课题经费预算。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课题的,应当同时编列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注意:各项支出预算应紧密围绕课题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测算 各项支出标准应严格执行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预算说明中应该详细说明每一项支出预算的依据,尤其是由于研究任务的特殊需要而预算强度较大的支出,一定要进行重点说明。   三、概预算申报范围、程序及要求   1.申报范围:已确定新立项的2014年项目编报五年概算及前两年预算。   2.概预算申报程序。进入国家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中心(http://finance.most.gov.cn),选择973计划进行填报。课题登录密码由课题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分配。课题单位科研部门以单位管理员用户登录,为本单位课题分配密码,未在我部信息中心注册备案的单位请及时与信息中心联系。   3.申报要求:概算申报书、预算申报书必须通过申报系统打印生成,保证与网上正式提交的数据一致。概算申报书、预算申报书按照规定要求签章和装订后,报送各一式8份,同时报送项目计划任务书(含课题任务书)一式8份。概算申报书、预算申报书和任务书各需原件一份,其他可以是复印件。(预算申报书和任务书均按项目在前,课题在后的顺序各自装订,原则上应双面复印,概算申报书单独装订。)   四、报送时间及地点   1.报送时间安排:各项目务必在8月18日之前于网上提交到科技部进行初步形式审查,通过后完成打印装订及签字盖章工作。应于8月26日、27日(9点~18点)报送纸质材料。   2.报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乙7号,973计划预算管理办公室。   3.联系人:宋金珂、张倩   咨询电话:010-88231317、010-62169390   4.申报系统技术咨询:010-88659000-5   电子邮箱:finance@most.cn   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2013年8月7日
  • 26个973项目预算公布 经费超5亿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新立26个2012年项目前两年预算安排(见附件),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现予公示。   社会各界如对该批项目的预算有重大异议,请在2011年12月16日前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并请同时通过电子邮件与我司联系。   电子邮箱:shaoh@most.cn, 联系电话:010-58881633   附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安排情况汇总表》.pdf   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 196项973立项课题开始填报三年经费预算书
    各项目承担单位、项目首席科学家: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以及《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以下简称《通知》)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次973计划预算书填报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填报范围   财政部已批复的973计划2012年立项项目后三年经费预算、部分2011年立项项目后三年经费预算及部分2014年新立项目前两年经费预算的项目(课题)(项目清单见附件)。   二、填报要求   1.各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项目首席科学家应协助项目承担单位,结合项目总体任务安排,组织课题承担单位开展课题预算书的填报工作,并负责课题预算书的审核工作和课题启动后的管理与监督。课题负责人应会同本单位财务部门,在学习掌握专项经费管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填报课题预算书,确保填报内容详实、准确。   2.课题承担单位严格按照核批的预算内容进行填报,其中课题专项经费按预算核批数填报,课题自筹经费原则上按照课题预算申报时的资金承诺填报。   3.课题承担单位需对课题预算安排中的支出内容及支出用途进行详细说明。   4.课题预算书中列示的合作研究单位应与课题预算申报保持一致,并对合作研究相对应部分的任务分工及经费分解内容做出详细说明。   5.项目承担单位未按规定时间报送预算书,将影响该项目各课题经费拨付。   三、填报程序   按照&ldquo 自下而上,逐层汇审&rdquo 原则组织课题预算书填报。进入国家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中心,使用填报项目申请书的账号登录,并选择973计划进行填报。课题填报完成后,通过填报系统提请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首席科学家审核、汇总(预审阶段)。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课题任务分解、课题合作研究单位分工、课题预算支出内容、间接费用的分配及自筹经费安排情况的审核汇总工作,审核汇总完成后,通过填报系统提请科技部审核(二审阶段)。科技部二审通过以后,课题承担单位打印相关纸质预算书(一式五份),签字盖章完备后报送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对课题纸质材料进行审核,并汇总打印项目材料(一式五份),按项目课题顺序装订,签字盖章完备后报送科技部。   科技部对预算书进行审核并签章,返还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课题)预算书一式三份(含课题承担单位一份)。   四、时间安排   2014年3月3日前,项目承担单位完成课题预算书网上审核,并网上提请科技部审核(不需要报送纸质材料)。   2014年3月12日前,科技部进行网上审核,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并完成预算书的打印、装订及签章工作。   2014年3月17日前,项目承担单位完成预算书的报送工作。   五、其他事项   此项工作具体委托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管理   联系电话:010-8823131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乙7号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973预算组 邮编:100081   软件技术咨询:科技部信息中心 010-88659000   附:973计划填报预算书的项目清单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2014年1月26日 973计划预算书填报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课题)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承担单位 X1 2011CB012800 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基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X2 2011CB012900 新型能源装备中大型锻件均质化热制造的科学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 X3 2011CB013000 激光微纳制造新方法和尺度极限基础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 X4 2011CB013100 高性能LED制造与装备中的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X5 2011CB013200 空间光学先进制造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X6 2011CB013300 人体运动功能重建的生机电一体化科学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 X7 2011CB013400 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 大连理工大学 X8 2011CB013500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与安全控制 武汉大学 X9 2011CB013600 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坏机理及全寿命性能设计与控制 广州大学 X10 2011CB013700 深海工程结构的极端环境作用与全寿命服役安全 大连理工大学 X11 2011CB013800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性能演化与感控基础理论 同济大学 X12 2012CB025900 高聚物成型模拟及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郑州大学 X13 2012CB026000 高端压缩机组高效可靠及智能化基础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 X14 2012CB026100 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X15 2012CB026200 应用FRP实现重大工程结构高性能与长寿命的基础研究 东南大学 X16 2012CB113900 主要蔬菜重要品质性状形成的遗传机理与分子改良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X17 2012CB114000 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害控制的基础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X18 2012CB114100 害虫暴发成灾的遗传与行为机理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X19 2012CB114200 作物应答盐碱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 中国农业大学 X20 2012CB114300 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 河南大学 X21 2012CB114400 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病毒性疫病爆发机理与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X22 2012CB114500 木材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X232012CB114600 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 西南大学 X24 2012CB124700 猪肌纤维发育与肌内脂肪沉积的机制与营养调控 中国农业大学 X25 2012CB214700 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X26 2012CB214800 中国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大型油气田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X27 2012CB214900 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中国矿业大学 X28 2012CB215000 绿色低碳导向的高效炼油过程基础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X29 2012CB215100 大规模风力发电并网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X30 2012CB215200 智能电网中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基础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 X31 2012CB215300 草本能源植物培育及化学催化制备先进液体燃料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X32 2012CB215400 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体系基础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X33 2012CB215500 基于贵金属替代的新型动力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和理论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X34 2012CB224800 高效绿色炼油技术的化学和工程基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X35 2012CB315600 新型宽带大动态毫米波器件及应用中的微波光子学基础研究 清华大学 X36 2012CB315700 面向宽带泛在接入的微波光子器件与集成系统基础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 X37 2012CB315800 面向服务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X38 2012CB315900 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X39 2012CB316000 能效与资源优化的超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研究 清华大学 X40 2012CB316100 高移动性宽带无线通信网络重点理论基础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 X41 2012CB316200 海量信息可用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X42 2012CB316300 面向公共安全的社会感知数据处理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X43 2012CB316400 面向公共安全的跨媒体计算理论与方法 浙江大学 X44 2012CB316500 基于新一代测序的生物信息学理论与方法 清华大学 X45 2012CB416600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X46 2012CB416700 华夏地块中生代陆壳再造与巨量金属成矿 南京大学 X47 2012CB416800 我国富铁矿形成机制与预测研究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X48 2012CB416900 我国主要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调控研究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X49 2012CB417000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X50 2012CB417100 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X51 2012CB417200 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X52 2012CB417300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成矿过程与硫化物矿区预测 同济大学 X53 2012CB417400 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暖池的结构特征、变异机理和气候效应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X54 2012CB517500 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 北京大学 X55 2012CB517600 常见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X56 2012CB517700 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X57 2012CB517800 环境代谢因素致高血压机制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X58 2012CB517900 儿童孤独症的遗传基础及其致病的机制研究 中南大学 X59 2012CB518000 重大心血管疾病相关GPCR新药物靶点的基础研究 北京大学 X602012CB518100 严重创伤重要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X61 2012CB518200 高原低氧环境的快速习服与长期适应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X62 2012CB518300 前列腺癌分子机制与干预的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X63 2012CB518400 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效方剂组分配伍规律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 X64 2012CB518500 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基础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 X65 2012CB518600 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X66 2012CB518700 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 同济大学 X67 2012CB518800 动物重要病原菌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致病机理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 X68 2012CB518900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炎症的基础研究 武汉大学 X69 2012CB519000 重要病毒持续性感染形成和维持的分子机制研究 复旦大学 X70 2012CB524900 营养失衡导致脂代谢紊乱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早期干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X71 2012CB525000 环境铅暴露致儿童脑发育损伤的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X72 2012CB619100 新型医用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生物适配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X73 2012CB619200 高性能近红外InGaAs探测材料基础研究及其航天应用验证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X74 2012CB619300 全组分可调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及其器件应用 北京大学 X75 2012CB619400 铁性智能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X76 2012CB619500 航空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基础研究 中南大学 X77 2012CB619600 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 X78 2012CB625100 高温功能涂层制备科学与界面基础研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X79 2012CB719700 城市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防控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X80 2012CB719800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孕育环境灾害与可持续防控的基础研究 浙江大学 X81 2012CB719900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处理和空间信息智能转化的理论与方法 武汉大学 X82 2012CB720000 行星表面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问题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 X83 2012CB720100 大型客机座舱内空气环境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天津大学 X84 2012CB720200 大型客机主要气动噪声机理及先进控制方法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X85 2012CB720300 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高效、节能、减排科学基础 石河子大学 X86 2012CB720400 钢铁生产过程高效节能基础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 X87 2012CB720500 化工过程物质与能量高效利用的集成优化基础研究 浙江大学 X88 2012CB720600 基于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新策略和新技术研究 武汉大学 X89 2012CB720700 中国语言相关脑功能区与语言障碍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 X90 2012CB720800 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 江南大学 X91 2012CB720900 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X92 2012CB721000 微生物药物创新与优产的人工合成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 X93 2012CB721100 新功能人造生物器件的构建与集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X94 2012CB725200 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生物基材料的合成新途径 清华大学 X95 2012CB725300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方法 武汉大学 X96 2012CB725400 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实证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X972012CB821200 空间合作目标运动再现中跨尺度控制的前沿数学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X98 2012CB821300 光频标关键物理问题与技术实现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X992012CB821400 高通量中子散射在凝聚态物质磁相互作用方面的前沿研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X100 2012CB821500 高分子非晶液-固转变的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X101 2012CB821600 若干重要元素的有机化学前沿 南开大学X102 2012CB821700 有机分子基框架多孔材料的前沿研究 中山大学 X103 2012CB821800 射电波段的前沿天体物理课题及FAST早期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X104 2012CB821900 四亿年以来中国陆地生物群演变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X105 2012CB822000 晚中生代温室地球气候-环境演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X106 2012CB822100肿瘤的糖化学生物学前沿研究 北京大学 X107 2012CB825500 认知的基本单元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X108 2012CB825600 基于子午工程和双星计划的地球空间天气数值预报建模研究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X109 2012CB825700 无序合金和熔体微结构及其构型变化规律的基本科学问题 浙江大学 X110 2012CB825800 纳米分辨完整细胞三维成像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X1112012CB910100 代谢相关蛋白质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复旦大学 X112 2012CB910200 天然免疫应答相关蛋白的鉴定、结构与功能 武汉大学 X113 2012CB910300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性发现其底物、发掘新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X114 2012CB910400 重要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配体发现 华东师范大学 X115 2012CB910500 植物表观遗传机制与重要调控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研究 复旦大学 X116 2012CB910600 蛋白质定量新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X117 2012CB910700 肿瘤发生发展中关键蛋白的功能与调控 四川大学 X118 2012CB910800 炎症诱导肿瘤的分子调控网络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X119 2012CB910900 植物表观遗传调控及其在重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结构基础研究 北京大学 X120 2012CB911000 蛋白质的生成、修饰与质量控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X121 2012CB911100 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 吉林大学 X122 2012CB911200 端粒相关蛋白对人类重大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 X123 2012CB917100 恶性肿瘤免疫负调控分子网络的形成与干预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X124 2012CB917200 蛋白质生命周期过程及调控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X125 2012CB917300 膜蛋白的生成、修饰、组装及质量控制 北京大学 X126 2012CB921300 极端条件下量子输运的研究和调控 北京大学 X127 2012CB921400 异质界面诱导的新奇量子现象及调控 复旦大学 X128 2012CB921500 人工微结构材料中光、声以及其它元激发的调控 南京大学 X129 2012CB921600 受限空间中光与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态的调控及其应用 山西大学 X130 2012CB921700 功能关联电子材料及其低能激发与拓扑量子性质的调控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X131 2012CB921800 全固态量子信息处理关键器件的物理原理及技术实现 南京大学 X132 2012CB921900 光场调控及与微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南开大学 X133 2012CB922000 氧化物复合量子功能材料中的多参量过程及效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X134 2012CB922100 囚禁单原子(离子)与光耦合体系量子态的操控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X135 2012CB927400 功能关联电子材料及其拓扑量子性质的调控与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 X136 2012CB932200 纳米金属材料的多级结构制备及优异性能探索研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X137 2012CB932300 纳米材料功能化宏观体系的构筑和性能研究 清华大学 X138 2012CB932400 光功能导向的硅纳米结构高效、可控制备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X139 2012CB932500 肝癌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X140 2012CB932600 纳米界面生物分子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及其在前列腺癌早期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X141 2012CB932700 新型高性能半导体纳米线电子器件和量子器件 北京大学 X142 2012CB932800 高比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关键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X143 2012CB932900 纳米结构材料在先进能源器件应用中的表界面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X144 2012CB933000 基于扫描探针技术的纳米表征新方法研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X145 2012CB933100 高频磁性纳米材料的电磁性能调控及其在磁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兰州大学 X146 2012CB933200 高效节能微纳结构材料体系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X147 2012CB933300 基于纳米技术的肺癌早期检测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X148 2012CB933400 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可控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清华大学 X149 2012CB933500 面向高性能计算机超结点的关键微纳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X150 2012CB933600 多级微纳结构生物活性材料促进骨组织快速修复的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 X151 2012CB933700 新型铜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和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X152 2012CB933800 仿生可控粘附纳米界面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X153 2012CB933900 纳米材料在骨、牙再生修复中的生物学过程研究 北京大学 X154 2012CB934000 基于肿瘤微环境调控的抗肿瘤纳米材料设计和机制研究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X155 2012CB934100 微纳惯性器件运动界面纳米效应基础问题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X156 2012CB937500 纳米材料及结构的力学新原理及精细表征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X157 2012CB944400 雌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分子基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X158 2012CB944500 心脏与肝脏发育和再生的遗传调控研究 浙江大学 X159 2012CB944600 生殖细胞基因组结构变异的分子基础 复旦大学 X160 2012CB944700 排卵障碍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研究 山东大学 X161 2012CB944800 植物胚乳发育及储藏物质累积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X162 2012CB944900 辅助生殖诱发胚胎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和机制研究 浙江大学 X163 2012CB945000 上皮组织的形成、更新及其调节机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X164 2012CB945100 血管发育和稳态维持的遗传及表观遗传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X165 2012CB947600 生物钟在生殖系统与发育中调节的机制 苏州大学 X166 2012CB955200 东亚季风区年际-年代际气候变率机理与预测研究
  • 973计划2011年项目课题前两年经费预算开始申报
    科技部8月3日在其门户网站发布通知,8月2日至8月25日开展973计划2011年项目课题前两年预算申报工作。通知全文如下:   关于编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项目课题经费预算的通知   国科财便字[2010]111号   各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首席科学家: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的有关规定和我部工作安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项目课题前两年预算申报工作即将开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课题预算编报工作   1.高度重视预算编报工作。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和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组织项目经费预算的申报工作,应在预算申报过程中加强组织协调,精心指导部署,做好项目下设各课题预算编报的指导培训工作,认真审核、汇总各课题经费预算,确保预算编制质量。   2.做好预算编报的准备工作。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是编制预算的责任主体,对课题经费预算的真实性负责。课题负责人应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进行课题经费预算的编报。在编制经费预算前,应完成以下两方面工作: 首先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周期、参加单位、参加人员及任务分解等内容已明确 其次认真阅读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它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3.确保预算编报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课题经费预算申报书是科技部审批课题经费的重要依据,应当根据课题研究的合理需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认真编制课题经费预算。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课题的,应当同时编列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注意:各项支出预算应紧密围绕课题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测算 各项支出标准应严格执行973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 各项支出除管理费存在比例要求外,都没有统一的比例限制,各课题应该根据本研究领域的规律和课题研究的特点实事求是地编报 在预算说明中应该详细说明每一项支出预算的依据,尤其是由于研究任务的特殊需要而预算强度较大的支出,一定要进行重点说明。   二、预算编报范围、程序及要求   1.编报范围:本年已确定立项的2011年启动的973计划项目。   2.编报程序:进入国家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中心(http://finance.most.gov.cn),选择973计划进行填报。   课题登录密码由课题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分配。课题单位科研部门以单位管理员用户登录,为本单位课题分配密码,未在我部信息中心注册备案的单位请及时与信息中心联系。   3.涉密项目(课题)使用单机版软件报送。   4.预算申报书必须通过系统打印生成,保证与网上正式提交的数据一致。预算申报书按照规定要求签章和装订后,报送一式8份,同时报送任务书8份。预算申报书和任务书各需原件1份,其他可以是复印件(预算申报书和任务书均按项目在前,课题在后的顺序各自装订,原则上应双面复印)。   三、时间安排及报送地点   1.编报时间安排   8月2日至8月15日 网上预算申报   8月16-20日 科技评估中心进行形式审查,并向项目承担单位反馈审核意见   8月21-24日 项目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项目及课题预算申报书,审核无误后,通过系统提交并打印项目及课题预算申报书一式8份,按要求签字盖章   8月25日 申报材料报送至科技评估中心,包括:项目及课题预算申报书一式8份,项目及课题任务书一式8份,均要求1份原件。   报送时间:8月25日早9点—晚6点。   2.报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乙7号   3.联系人:张倩、宋金珂   咨询电话:010-88231317或010-62169390   4.申报系统技术咨询: 010-88659000-5 010-84263636-1   电子邮箱:finance@most.cn
  • 2013年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经费预算开始编报
    关于编报2013年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经费预算的通知 国科财便字【2012】152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财政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结合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工作整体部署,现将2013年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经费预算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预算编报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精神。   根据“十二五”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精神,参照《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改革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例如按照新的比例核定间接费用,包括绩效支出 科学合理编制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各科目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 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等。   (二)高度重视,做好预算编报的准备工作。项目承担单位是编制项目预算的责任主体,对项目经费预算的真实性负责。项目负责人应该会同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在编制经费预算前,应完成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明确项目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周期、参加单位、参加人员及任务分解等内容 其次认真阅读了解相关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三)确保预算编报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项目经费预算申报书是科技部审批项目经费的重要依据,应当根据项目研究的合理需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认真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注意: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承担一个项目的,应当同时编列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 各项支出预算应紧密围绕项目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测算 各项支出标准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 各项支出内容应该根据本研究领域的规律和项目研究的特点实事求是地编报 在预算说明中应该详细说明每一项支出预算的依据,尤其是因研究任务的特殊需要而预算强度较大的支出,必须进行重点说明。   二、编报程序及要求   (一)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认真填报项目经费预算申报书,根据要求签章并装订,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签章后,按一式7份正式报送科技部。   (二)报送时间:2012年10月12日前报送。   (三)报送地址及联系方式:   报送地址: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院二层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 邮 编:100044   申报咨询: 李天一/宋俊(风险中心) 010-88301007   附件:   1.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申报书   2.项目预算申报书编写说明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2012年9月19日
  • 最高近50亿元!超200所高校公布2022年预算经费
    截至目前,北京、江苏、广东、安徽、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广西、重庆、云南、甘肃等十余个省市、200余所地方高校(不完全统计)陆续公布了2022年度的预算经费。根据目前采集到的数据,2022年度预算经费在40亿元以上有1所,最高为广州大学(49.33亿元);30-40亿元间有7所,最高为苏州大学(38.10亿元);20-30亿元间有12所,最高为安徽大学(25.0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新晋“双一流”高校山西大学2022年度的预算由2021年的10.33亿元上升至24.1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34%。以下为各省市部分地方高校2022年预算经费:北京江苏广东安徽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广西重庆云南甘肃说明:数据来源于各高校信息公开网及各省教育厅官网,为不完全统计。如有疏漏,欢迎读者留言指正。
  • 2013年973计划项目预算公布 经费总额约30亿元
    2012年12月3日,科学技术部条件科研与财务司公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年启动的184个项目预算安排,项目预算总额达29亿9313万元。以下是公示全文。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年启动的184个项目预算安排(见附件),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现予公示。   社会各界如对该批项目的预算有重大异议,请在2012年12月7日前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并请同时通过电子邮件与我司联系。   电子邮箱:shaoh@most.cn, 联系电话:010-58881633   附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汇总表.xls   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2012年12月3日
  • 广东: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经费列入预算
    随着政府对企业实行的排污门槛逐步提高,环境监测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去年10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   记者2月6日从广东省环保厅获悉,经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厅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广东省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广东省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16年,环境监测社会化在部分地市逐步推开,市场机制初步形成,制度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到2020年,环境监测服务产业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环境监测的多元化需求。   政府购买社会环境监测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据省环境监测协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内约有100多家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除承接排污企业的委托监测外,部分机构还承接环保部门委托的监测业务。   &ldquo 全省将在部分地市率先开展试点工作,目前深圳、佛山和东莞三市已被列为省级试点城市。其他有条件的城市也可自愿申请加入试点。&rdquo 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试点城市将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并把政府购买社会环境监测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此来不断扩大政府购买的范围和规模。   据了解,为实现因地制宜开放社会环境监测领域,此次《意见》中规定,除执法监测和国控企业监督性监测外,其他环境监测领域原则上均可向社会开放。   记者在《意见》中还注意到,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加强组织培训的同时,也将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办学机构根据产业需求设置环境监测专业培养环境监测人才,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发展面向采样、分析、报告的全过程服务,&ldquo 依托优势地区,着力培育一批技术实力强、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监测骨干企业。&rdquo 相关负责人透露,对于能力强、信誉好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政府将优先考虑购买其服务,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环境监测机构,还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监测方若弄虚作假将受法律严惩   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如何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省环保厅介绍,进入政府购买服务名单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要接受省及业务开展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对进入政府购买服务名单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将作出责令整改等处理措施。&ldquo 一经发现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自发或是委托方授意编造、篡改数据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rdquo 据透露,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还将在媒体上曝光其行为。   在试点之一的东莞,某社会监测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ldquo 要想成为政府认可的环境监测社会机构,需要通过规模实力、实施服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八个方面的考核评估,而且&lsquo 政府的认可&rsquo 有效期只有一年。&rdquo
  • 最高385亿!2024年高校年度预算经费出炉,24所高校破百亿
    经费对于一所高校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经费在人才引进、科研平台的搭建,以及项目支持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经费除了能够带给高校科技发展之外,还能够给这些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不少帮助,因为高经费的高校,必然意味着有更多优秀的人才和更多前沿的科研项目,而这无疑能够给在校生带来更多的机会,近些年我国对高校的建设非常重视,各高校的经费也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清华最高385.7亿,非双一流“黑马”深圳大学72.46亿 近期,2024年全国各高校年度预算经费陆续出炉,24所高校经费破百亿!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的高校对外公布了2024年预算经费,其中清华大学以385.7亿元的规模稳居榜首,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以328.81亿元和281.58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对比2022年和2023年高校预算数据后发现,在排列前10名的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算增长明显,从去年第七名升至今年第五名,东南大学则反超武汉大学挤进前10名。而作为非双一流高校中的黑马,深圳大学2024年预算高达72.46亿元,位居地方高校榜首。图源:青塔
  • 增加近11.8亿!2023年国自然预算经费再创新高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度部门预算》。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其他收入、上年结转;支出包括: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2023年收支总预算4,284,967.54万元,其中科学技术支出4,278,816.18万元。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3,519,442.54万元,比2022年执行数3,621,048.48万元减少101,605.94万元,下降2.8%,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项目支出预算减少220,000万元。按照支出功能分类,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占部门支出总额的比重较高,其中2023年自然科学基金(项)预算数为3,417,828.18万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加117,996.90万元,增长3.6%,占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97.11%,主要用于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18类项目资助经费支出和各类项目资助有关的评审活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支出。附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3 年度部门预算.pdf
  • 科技部发布2019年度部门预算,下调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5px " 4月2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2019年度部门预算公告。其中对于基础研究(主要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等),2019年初预算数为184,052.5万元,较2018年执行数增加60,701万元,增幅49.21%。但经费中对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经费有所下调,预算为118,323.5万元,较2018年执行数减少5,028万元,减幅4.08%;增加其他基础研究支出(主要是科技人才专项等项目),经费为65,729万元,较2018年执行数增加65,729万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5px " 对应用研究(主要用于机构运行、社会公益研究等)方面支出,2019年初预算数为41,722.56万元,较2018年执行数减少7,508.43万元,减幅15.25%。除去机构运行经费,社会公益研究(主要是基本科研业务费)为5,488万元,较2018年执行数增加784万元,增幅16.67%;其他应用研究预算(主要是根据有关信息系统项目工作安排)15,669.4万元,较2018年执行数减少6,291.35 万元,减幅28.65%,预算减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5px " 公告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5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text-indent: 2em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4/attachment/1e433a8f-f5eb-4bf0-bf39-0c1989ab858e.pdf" title=" 科学技术部 2019 年度部门预算.pdf" style="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 科学技术部 2019 年度部门预算.pdf /a /p
  • 深圳财政预算:公车经费增2千万 食品检测费降23%
    代表们听取工作报告。   北京治理空气污染5年时间要投几千亿元,深圳今年治理空气污染只有13亿元&hellip &hellip 昨日下午,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预算草案联组审议,此举也属首次。多位代表质疑深圳在大气污染防治、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投入过少。有代表建议,政府应每年安排5亿元食品安全检测费,让市民吃得安心、放心。   &ldquo 三公&rdquo 预算实际只少1000万?   在深圳市本级2014年部门预算草案中,&ldquo 三公&rdquo 经费预算控制数为5.12亿元,其中,公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29亿元、公务接待费0 .46亿元、因公出国(境)0 .37亿元。此前,深圳市已要求,今年公务接待费在去年预算控制数基础上再压减5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零增长,因公出国出境零增长。   &ldquo 乍一看,挺高兴,但仔细一想,觉得还可以再&lsquo 砍&rsquo 。&rdquo 市人大代表朱彦说,根据中央&ldquo 八项规定&rdquo 要求,去年深圳&ldquo 三公&rdquo 经费实际上只花了5.22亿元,较预算数少了3000多万元,而今年预算5.12亿元,实际只比去年&ldquo 三公&rdquo 预计执行数少了1000万元。公车费用花了4.09亿元,比预算少花了2000万元。   &ldquo 今年公车费用较去年预算实现零增长,其实是比去年实际花的钱又多增加2000万元。&rdquo 朱彦认为,相关预算不够合理,应实现负增长才对。   食品检测费不升反降23%   在讨论会上,食品安全的预算成为热点。&ldquo 食品安全市民非常关注,去年我们在食品检测费用上投了1亿多元,今年反而下降到8409万元,下降了23%,非常不合理。&rdquo 市人大代表、南山农批董事长陈炳强说,按深圳一年销售的蔬菜计算,即便按照国际普通检测标准,一年只能检测2370吨,不足销售量的1&permil ,何况只是蔬菜,不包括肉类、海产品、水产品等的检测。   市人大代表郑学定也表示,深圳农产品95%依靠外地供应,把好检测关是实现食品安全的关键。据其调研,深圳鲜活农产品若参照供港食品的检测标准,做到每天每批次检测,需要总检测费4.29亿元。他建议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食品安全检测费。   对此,市食品安全监管局负责人说,深圳目前每年检测是2.8万批次,实现食品生产企业、流通环节的全覆盖。尽管如此,深圳还是要求在2014年-2016年分别增加3000万元、4000万元、5000万元检测费用,到2016年检测达6.5万批次,也就是香港现在的水平。   重点关注财政支出结构   深圳今年首次实行全口径预算监督审查,如何加强对预算的审查也成为热议话题。&ldquo 下一步不是考验政府,而是考验人大代表自己,有没有水平把预算审查好。&rdquo 郑学定说,预算草案越公开、透明、可读,越会暴露一些问题,预算公开最关键的就是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这也应该是代表今后重点关注的。   &ldquo 总的感觉建设项目过多,民生福利过少。&rdquo 郑学定说,能否对重大民生工程,如大气污染、食品安全、水污染治理等,建立资金通道制度,需要钱就用,不需要钱就不用,由人大、政协、纪委等成立监督小组,对通道资金确保监督到位。   &ldquo 预算方案制订得好,不代表预算会使用得好,会推进得好,会评估得好,会监督得好。&rdquo 市人大代表朱玉童表示,对预算如何使用、推进、评估和监督,也应和草案编制一样,更认真。   焦点问答   交通设施维护单价为何差近6万?   市人大代表郑学定:大部制改革前,由市交警部门负责实施的1.424亿元交通安全设施部门预算,每公里维护单价约9.52万元,而大部制后,市交委接管,每公里维护单价下降为3.93万元,每公里相差近6万元,为什么?   市交警局:大部制改革前,交通设施的城市维护费由交警负责,2009年市财委下达1.4亿元城市维护费,跟现在的城市维护费内容不一样,交警负责的是道路交通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红绿灯的城市维护,现在交委接管的不包含红绿灯维护,1.4亿中有7000万元是红绿灯维护费。另外,城市维护范围与现在交委的维护范围不一样,交警原先只负责维护特区内1496公里的道路,现在交委负责的是6700多公里的道路,基数不一样,如果把1.4亿分两块,其中7000万元是标志、标线等费用,每公里是4.8万元,加上红绿灯维护费才是9万多元。   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为何快于G D P?   市人大代表陈洁:去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为12%,超过G D P增速,公共财政收入为何可以有这么高的增速?政府的钱多了,财税收入多了,社会所留的就少了。   副市长唐杰:财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13.5%,2012年为22.57%,而深圳2000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3.3%,2012年下降到11.4%,大致保持比较健康的财政收入与GDP比重。   非税收入增长为什么达到53 .1%?   市人大代表魏达志:深圳非税收入增长速度太快,去年非税收入完成约233亿元,增长53.1%,本级的公共财政预算非税收入,增长67.8%,非税收入为何增长这么快?非税收入结构到底包含哪些内容?非税收入是深圳有自主权的地方,是否能率先改革?   市财委负责人:去年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确实较高,比往年高了三个点,主要有一次性因素,华星光电股权转让收入52.3亿元,是一次性预算,平时规模没那么大。尽管有一次性因素,非税收入的占比约是13.4%,若剔除华星光电因素,应该是10.4%,比去年略高点,深圳非税收入占比在全国城市中是第四,次于北京、上海、宁波,全国城市中非税收入占比大体是不低于15%,如果省一级是20%左右,深圳的质量也是比较高的。   大气污染防治预算何时看齐先进城市?   市人大代表康承:大气污染防治,预算安排大气污染防治经费10个亿,加上相关费用,整体不超过13亿,北京大气污染防治是五年要达到几千亿,深圳PM 2.5虽然处于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最低水平,但深圳要打造国际化城市,不能只向内地副省级城市看齐,要与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伦敦看齐,预算投入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向国际先进城市看齐的目标?   市人居环境委副主任李水生:大气污染防治,今年市政府财政投资是13个亿,包括工业废气、机动车淘汰等,发改委还有3个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政府财政之所以安排较低,跟深圳污染结构有关,北京能源结构与深圳不一样,北京财政投入很多是将煤电改为天然气,深圳在电力补贴这块费用比较低。
  • 156亿!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预算,大批仪器设备需求来了!(附清单)
    日前,国家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三部门联合发布了《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疾控局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预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此次提前下达的2023年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共计156.4亿元,相较于2022增长31%。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血吸虫与包虫病防治、精神卫生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点传染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工作。详情如下: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疾控局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预算的通知   财社〔2022〕1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卫生健康委、疾控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卫生健康委、疾控主管部门:   为提高预算完整性,加快支出进度,现提前下达你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统称省)2023年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项目代码:10000019Z195110010004)预算指标(详见附件)。该预算指标收入列入202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100310卫生健康”科目,支出列入202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10卫生健康支出”科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血吸虫与包虫病防治、精神卫生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点传染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工作,待2023年预算年度开始后,按程序拨付使用。   请你省按照《财政部关于提前通知转移支付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预〔2010〕409号)要求,做好预算编制、指标安排等工作;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完善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   附件:提前下达2023年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分配表.pdf      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疾控局 2022年10月31日附件:提前下达2023年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分配表单位:万元地区(单位)合计其中: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血吸虫与包虫病防治精神卫生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点传染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上划资金ABCDEFGH北京28646 4877 97055540 2748 32997463 天津15236 2645 28374290 2430 30363859 河北53084 18853 1230533910 6957 83223256 山西30240 7893 749114240 5183 59112338 内蒙古24921 5227 47441568572 4163 64662181 辽宁33631 7198 1000429430 4665 51063715 其中:大连6196 1236 9973780 410 6872488 吉林20297 4289 543613100 3666 4717879 黑龙江25039 4546 714022440 4381 6043685 上海17392 4394 592056323 2229 3767496 江苏80349 17662 1816124852062 6258 696526756 浙江60369 14844 170832909616 5221 567014026 其中:宁波7190 1992 151033120 593 6732071 安徽54390 15241 1340129035169 6856 67704050 福建33355 11332 10187181858 3495 5535930 其中:厦门3726 1527 9511482 295 568235 江西55016 12173 1172528615599 4518 628111859 山东64862 26976 1563837920 9043 74891924 其中:青岛5897 2481 16984230 543 7520 河南95387 29316 3498558260 8741 78378682 湖北67948 12680 1351541098392 6722 646816062 湖南71677 16945 2187154518220 6150 74655575 广东123435 38844 38464532064 4847 805327843 其中:深圳12140 5366 39284840 641 819902 广西89420 16287 38863399590 4820 666018705 海南12062 3022 29596820 2544 28550重庆40247 7335 19393208730 3947 38573598 四川137552 20048 6948944788782 7832 1036116562 贵州49798 13867 2018537750 3818 53432810 云南96099 14044 4933442452412 4876 906812120 西藏28238 1325 13405593478 1580 401015946 陕西36975 11807 10075269151 4293 58352223 甘肃30859 8849 610210762671 4374 57532034 青海16312 1613 22726403504 2160 34652658 宁夏10520 2235 1884293730 2722 26560 新疆53845 6886 1916758673530 3142 54909763 兵团6844 671 2029597628 2266 6530 合计1564045 363924 503704 82885 56681 146647 181206 228998 据资金分配表了解,本次提前下发的资金中,广东省、四川省获补助最高,分别达到了12.3亿、13.7亿元。另外,“重点传染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包括新冠肺炎)”总金额为18.1亿元,相较2022年直接翻了三倍。除了这笔资金,国家财政部还提前下发了2023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119亿元。根据国家卫健委此前下发的《重大传染病防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重大传染病防控补助资金主要用途,包括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设备配置能力建设。这也就意味着,相关医疗设备配置与实验室建设,将继续在2023年迎来强需求,配置标准出台,大批设备即将爆发!除了一般的防疫物资,此前,为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国家还印发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方案明确,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实现每省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三级(P3)水平的实验室,每个地级市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具体配置包括:一是县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备配置,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二是地市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升级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整合市县两级检验检测资源,配置移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统筹满足区域内快速检测需要。三是国家、省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传染病检测“一锤定音” 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推进中国疾控中心菌毒种库和相关实验室升级改造,支持省级疾控中心菌毒种库、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等建设,加强和完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装备配置。另外,在实验室建设和相关仪器设备配置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也做出明确的规定。图片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 创新力弱 经费延时:管好科研经费有多难
    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一再成为社会热点。   知名教授涉嫌将国家的科研经费转入自己公司名下被调查,金额高达千万 北京邮电大学某课题组被审计署曝光用假火车票骗取科研经费&hellip &hellip 科研经费能不能流入企业?科研经费的审查如何张弛有度?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走访了多位专家。   科研经费应专款专用   中国多数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管理责任设置上采用&ldquo 课题组负责制&rdquo 。课题立项后,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设立单独账号,实现经费的独立核算,以确保专款专用,课题负责人享有科研经费的有限使用权和有限审批权,对每一笔支出的真实、合理、合法负责。   &ldquo 科研经费就要专项专用。&rdquo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顺江表示,科研经费应专款专用,甚至连交叉使用都不十分符合规范,如果私自挪用就更是万万不可,这些都不符合科研经费发放的初衷。   对学者身兼企业要职的情形,有专家表示,我们应该鼓励科研人员在个人精力够用的情况下进入企业进行创新,这既是成果转化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应确保科研经费不被挪作他用,应该通过后期监管,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铮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将科研经费转入私人企业账户这种行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必须绳之以法。当然,依法处理需要建立在健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不能凭感觉进行&ldquo 潜规则&rdquo 。   企业创新应自给自足   此前,也有观点表示研究人员挪用经费到自己的公司,体现了企业科研经费的不足与高校科研经费的过剩,如果加大对企业的科研经费扶持力度,这种现象可以有所改观。   有外媒报道称,德国总科研经费的90%都集中在企业,因此德国企业有着令人惊讶的新产品速率。但是,在我国,科研经费还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是否能成为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呢?   &ldquo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rdquo 王铮说,&ldquo 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很多企业的创新行为是在政策的指引下进行的,并不是市场导向的,这种局面决定了企业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创新的主体,同时要充分认识科研单位也是创新主体,必须两条腿走路。&rdquo   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王晨升强调:&ldquo 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是盈利,所以就导致企业把生产和销售放在首位,企业的研究兴趣与研究所相差很远。&rdquo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实际上是强调成熟的科研成果在企业里完成转化。   王晨升同时表示,研究所和高校联合起来申请课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是国家政策鼓励的做法,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企业作为一个创新的主体或成果应用的主体,从科研开始就进入了这个&ldquo 产学研&rdquo 相结合的链条,可以降低科研成果应用成本,突破产业化的壁垒。   经费管理应灵活人性   国家对科研项目研发资金与申请的前期管理严格,后期无控制能力,导致了种种弊端。科研经费的审查严格无可厚非,但是目前审查制度是不是还存在什么问题与漏洞呢?   &ldquo 科研计划的执行审查不合理。&rdquo 王铮表示,首先是有些项目立项、成果评审不科学,其次科研管理往往过于死板。一般项目批准是要做好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许多情况发生变化,使得原来预算的合理性难以保证,可是只能按几年前的预算执行。例如,项目尚未启动时进行经费预算,彼时高铁尚未开通,而待项目启动后,高铁的开通使得原本就不多的差旅预算捉襟见肘。   此外,科研经费的审查到账延迟过于严重,比如&ldquo 年初就要花这个钱,可这个钱下半年才来,年底必须得花完,不花完就得收走。如果今年的经费花不完,意味着你不需要这么多钱,第二年就会减少投入&rdquo 。   &ldquo 对于这些科研经费管理上的问题,我国也正在一步步摸索。&rdquo 黄顺江认为,管理太严有时反而过犹不及,过于严格的审查制度会导致&ldquo 被逼&rdquo 造假的行为出现。最重要的不是死板的经费管理,而是采用类似&ldquo 实时监控&rdquo 的方式,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定期审核制度,采用重点抽查等方式加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   王晨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不利的问题:第一,从项目审查的地方着手,通过匿名审查的方式提高公平性 第二,政策方面调整,从制度上明确参与人员不得从中获利 第三,加强后期管理,对项目的经费支出与成果进行严格监督。
  • 科研经费改革推六大新规:经费包干,人的费用可超50%
    7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会议出台一揽子新规,来破除不符合科研规律的经费管理规定,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以更好激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表示,此次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新规非常接地气,解决科研人员激励问题,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做好科研工作。这些规定尊重科研规律,也是财政治理现代化的一个表现,将大大释放科研创新活力,促进创新发展。此次会议在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共推出六大举措。举措一:简化预算编制,将预算科目从9个以上精简为3个。将设备费等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对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近些年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完善,目的在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主要抓手就是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早在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 就简化了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合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此次则进一步将预算科目简化至3个。另外,上述《意见》在项目总预算不变情况下,允许将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这也被称为“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不过上一轮改革设备费预算调剂权并未下放,设备费一般不予调增。此次国务院明确将设备费等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杨志勇表示,科研项目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变数,预算调剂权下放更有利于项目的执行。另外,此次会议还提出,对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据了解,在未实行"包干制"前,科研人员在课题还未开始前,就要对未来花钱进行详细测算纳入预算,后续费用使用也要按照预算来使用。这种缺乏弹性的预算管理方式,不符合科研工作不断变化、探索未知的现实情况,增加科研人员的负担。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科研经费包干制。所谓包干制,是确定经费总额,但无需编制明细费用科目预算,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经费需求按规定使用和列支,这减轻了科研人员负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9年开展了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中央财经大学预算管理研究所所长李燕表示,创建创新型社会,进行科研攻关,除了要加大对科研投入外,简化预算管理,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尤为重要。否则繁琐的事务性负担会分散科研人员的精力,同时也会使科研人员因严苛的经费报销制度使得一方面科研经费花不出去,执行进度慢,一方面科研人员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举措二:加大科研人员激励,提高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比例,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人”的费用可达50%以上。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比例可提高到60%。科研单位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由单位缴纳的项目聘用人员社保补助、住房公积金等纳入劳务费列支。科研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一般包括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等;间接费用主要用于项目承担单位的成本耗费和对科研人员的绩效激励。此前中国科研项目间接费用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比例偏低。2016年上述《意见》提高间接费用比重,加大绩效激励力度。而此次国务院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比例。上海财经大学邓淑莲教授表示,科研项目经费用于“人”的费用比例提高至50%甚至60%是一大亮点,这样给科研单位比较大的科研经费报销使用自主权,更好地激励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李燕表示,科研项目经费中明确用于“人”的经费可以达50%以上,可以减少科研人员为报销四处找票而增加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对于承担社科类主要靠智力投入的科研项目具有重要意义。上述会议还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不受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作为核定下一年度绩效工资基数。专家认为,这可以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实际贡献相匹配,有利于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举措三:加快项目经费拨付进度,项目任务书签订后30日内,要将经费拨付至承担单位。项目完成后,结余资金留归承担单位使用,用于科研直接支出。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不纳入“三公”经费范围。目前部分科研项目存在经费拨付速度慢等问题,这影响了科研活动开展和经费使用效益。而此次国务院加快经费拨付进度,则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此前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用于科研直接支出有两年内完成支出的要求,而上述会议未提这一时间限制。举措四: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按照国家确定的重点和范围,由领衔科学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科研团队和经费使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除特殊规定外,财政资金支持产生的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由新型研发机构依法取得、自主决定转化及推广应用。专家认为,这与以往科技部门“自上而下”部署研究课题不同,上述科研经费支持方式的创新,其实就是将科研经费主导权真正交给了科研人员,更符合科研规律,激励创新。举措五:科研项目由相关方面配备科研财务助理,提供预算编制、报销等专业化服务,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相关人力成本费用可通过项目经费等渠道解决。李燕表示,明确配备科研财务助理则有利于减轻科研人员的相关事务性负担,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举措六:改进科研经费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依规开展审计监督。专家认为,在科研经费放权的同时,也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
  • 管好科研经费有多难?
    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一再成为社会热点。   知名教授涉嫌将国家的科研经费转入自己公司名下被调查,金额高达千万 北京邮电大学某课题组被审计署曝光用假火车票骗取科研经费&hellip &hellip 科研经费能不能流入企业?科研经费的审查如何张弛有度?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多位专家。   科研经费应专款专用   中国多数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管理责任设置上采用&ldquo 课题组负责制&rdquo 。课题立项后,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设立单独账号,实现经费的独立核算,以确保专款专用,课题负责人享有科研经费的有限使用权和有限审批权,对每一笔支出的真实、合理、合法负责。   &ldquo 科研经费就要专项专用。&rdquo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顺江表示,科研经费应专款专用,甚至连交叉使用都不十分符合规范,如果私自挪用就更是万万不可,这些都不符合科研经费发放的初衷。   对学者身兼企业要职的情形,有专家表示,我们应该鼓励科研人员在个人精力够用的情况下进入企业进行创新,这既是成果转化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应确保科研经费不被挪作他用,应该通过后期监管,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将科研经费转入私人企业账户这种行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必须绳之以法。当然,依法处理需要建立在健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不能凭感觉进行&ldquo 潜规则&rdquo 。   企业创新应自给自足   此前,也有观点表示研究人员挪用经费到自己的公司,体现了企业科研经费的不足与高校科研经费的过剩,如果加大对企业的科研经费扶持力度,这种现象可以有所改观。   有外媒报道称,德国总科研经费的90%都集中在企业,因此德国企业有着令人惊讶的新产品速率。但是,在我国,科研经费还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是否能成为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呢?   &ldquo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rdquo 王铮说,&ldquo 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很多企业的创新行为是在政策的指引下进行的,并不是市场导向的,这种局面决定了企业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创新的主体,同时要充分认识科研单位也是创新主体,必须两条腿走路。&rdquo   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王晨升强调:&ldquo 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是盈利,所以就导致企业把生产和销售放在首位,企业的研究兴趣与研究所相差很远。&rdquo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实际上是强调成熟的科研成果在企业里完成转化。   王晨升同时表示,研究所和高校联合起来申请课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是国家政策鼓励的做法,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企业作为一个创新的主体或成果应用的主体,从科研开始就进入了这个&ldquo 产学研&rdquo 相结合的链条,可以降低科研成果应用成本,突破产业化的壁垒。   经费管理应灵活人性   国家对科研项目研发资金与申请的前期管理严格,后期无控制能力,导致了种种弊端。科研经费的审查严格无可厚非,但是目前审查制度是不是还存在什么问题与漏洞呢?   &ldquo 科研计划的执行审查不合理。&rdquo 王铮表示,首先是有些项目立项、成果评审不科学,其次科研管理往往过于死板。一般项目批准是要做好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许多情况发生变化,使得原来预算的合理性难以保证,可是只能按几年前的预算执行。例如,项目尚未启动时进行经费预算,彼时高铁尚未开通,而待项目启动后,高铁的开通使得原本就不多的差旅预算捉襟见肘。   此外,科研经费的审查到账延迟过于严重,比如&ldquo 年初就要花这个钱,可这个钱下半年才来,年底必须得花完,不花完就得收走。如果今年的经费花不完,意味着你不需要这么多钱,第二年就会减少投入&rdquo 。   &ldquo 对于这些科研经费管理上的问题,我国也正在一步步摸索。&rdquo 黄顺江认为,管理太严有时反而过犹不及,过于严格的审查制度会导致&ldquo 被逼&rdquo 造假的行为出现。最重要的不是死板的经费管理,而是采用类似&ldquo 实时监控&rdquo 的方式,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定期审核制度,采用重点抽查等方式加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   王晨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不利的问题:第一,从项目审查的地方着手,通过匿名审查的方式提高公平性 第二,政策方面调整,从制度上明确参与人员不得从中获利 第三,加强后期管理,对项目的经费支出与成果进行严格监督。
  • 科研经费腐败频发 科技部禁用课题经费谋取私利
    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课题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5月23日上午,科技部与财政部两部门修订《国家科技项目(课题)预算管理问答》,作出上述规定。   近几年来科研经费腐败频发   近几年来,科研经费腐败频发,北京市某高校教师肖某用学校对科研经费监管的漏洞,用20元发票套取30万科研经费。   今年2月13日,中科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原主任段振豪因涉嫌贪污约146万元在北京受审,段振豪在庭审时认罪。   严禁使用课题经费谋取私利   科技部规定,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课题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科技部还规定,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视情节轻重,限期整改、通报批评、不通过财务验收、终止项目、追回已拨经费直至一定时限内取消其项目申报资格。   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发生违反科技经费管理规定问题触犯财经纪律的,移交行政监察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一些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等8项行为,则不通过财务验收。
  • 科研经费贪污调查:找发票虚假报销套经费
    科研经费&ldquo 黑洞&rdquo   近年来因挪用、贪污科研经费而&ldquo 落马&rdquo 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科研经费为何被屡屡钻空子?侵占科研经费有哪些惯用手段?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科研经费流失?记者调查发现,在获得科研项目、拿到科研经费以及经费怎么花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值得关注的各种问题。   1月7日下午2时30分,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进行宣判,认定其贪污945万余元,以犯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20万元。   陈英旭,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原常务副院长。2008年,其接手&ldquo 太湖流域苕溪面源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rdquo 课题,获科研经费3.135亿元。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陈英旭用课题总负责人的身份,将关联公司列为课题外协单位,再通过授意关联公司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22.6646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   当天,被舆论&ldquo 盯上&rdquo 的还有另外一位学者:1月7日,4名王正敏的院士推荐人向中科院写联名信,要求将王正敏予以除名。   王正敏,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2012年2月开始,其学生王宇澄向复旦大学举报,质疑导师的学术不端行为。   其中,&ldquo 仿造人工耳蜗,骗取科研经费&rdquo 是王正敏被质疑的&ldquo 罪名&rdquo 之一。举报内容称,为了争取国家和省市科研经费,王正敏科研团队和上海力声特公司以各种名义向有关部门申报项目,耳蜗机仅全国和市级项目拿了13个,包括2012年国家级项目两个,获得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其中&ldquo 国产人工耳蜗及临床技术研究项目&rdquo 获当时国家卫生部专项科研经费2171万元,&ldquo 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建设项目&rdquo 获得国家工信部经费2138万元。   1月3日,王正敏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称,卫生部的课题,他不担任项目负责人 工信部的课题则由相关企业申请,与医院无关。   尽管王正敏事件的处理结果尚无定论,但并不能否认目前科研经费乱象的存在。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段振豪用科研经费包养情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学院党委办公室原主任孟江涛贪污科研经费炒黄金买期货 江苏省农科院高级工程师杜国平与妻合谋私用科研经费 山东两个课题组将近一半经费报销1505张火车票&hellip &hellip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因挪用、贪污科研经费而&ldquo 落马&rdquo 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中纪委网站显示,2012年以来,教育部查处了14起国家审计署移送的高校教师挪用、贪污科研经费案件,7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受到党政纪处分。   对此,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3年10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对我国科研经费滥用的现状表示了&ldquo 愤怒、痛心和错愕&rdquo 。   经费怎么拿 行政化审批与中国式公关   近年来,国家向科研领域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也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ldquo 估计到2015年全国科技研发投入经费不会低于1.5万亿元。&rdquo   &ldquo 经费跟着项目走&rdquo ,这是圈内公开已久的&ldquo 秘密&rdquo 。   以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规定,&ldquo 基金管理机构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和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决定予以资助的研究项目&rdquo 。换句话说,申请人科研经费的取得是建立在科研项目通过审批的基础上的。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科研经费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是指从政府部门(包括政府背景的基金)获得的课题经费 横向科研经费则是指从企业、社会机构处获得的课题经费,主要是通过承接企业、社会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科研收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中,纵向课题、经费往往具有更大的含金量,比如,有的高校、科研机构评职称,明确要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此外,这种经费来自政府,代表政府对研究人员的某种&ldquo 肯定&rdquo ,学者获得课题,不仅是个人的&ldquo 荣耀&rdquo ,也是学校的办学业绩。   选哪种项目申报也是有学问的。北京某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H教授告诉记者,高校教师申请经费的指向性比较明确,都比较偏爱于优先申请纵向经费。但纵向经费因有成熟的预算管理,劳务开支比较低,横向经费因此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价值往往在于&ldquo 能搞到一笔钱&rdquo 。   国家科研经费的增加给科研项目的申请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谁都想要&ldquo 分得一杯羹&rdquo 。于是如何能让申报的项目成功立项、通过审批,成为申请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ldquo 跑关系&rdquo 拉拢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的申请者不在少数。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曾对媒体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参加某项目评审会,周六下午刚接到通知,周日上午手机里就收到6个陌生   人发来的短信:&ldquo 请多关照&rdquo ,&ldquo 欢迎来我校做学术报告、考察交流&rdquo &hellip &hellip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教授谈到,一些项目经费成为申请者行贿的来源,有的至少拿项目经费的10%&ldquo 打点关节&rdquo ,一般一个专家的回扣为项目申请费用的2%至5%。    大部分科研项目要求申请者为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职务的高校或科研机构人员,但也有一些项目的申请者可以是企业,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申请者为了增加&ldquo 命中&rdquo 几率,开始向代理申报机构求助,这些机构通常承诺&ldquo 专业指导包装&rdquo 、&ldquo 顺利通过&rdquo 。   宿星(化名)是江苏常熟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他的工作是专门负责帮助企业申请高新项目。他告诉记者,在他经手申报的项目里,基本上都向科研经费的主管单位领导&ldquo 打点了&rdquo ,&ldquo 我们一般都在申请经费里多写金额,等经费批下来了,多余的部分给领导送去&rdquo 。在宿星看来,他们公司在代理申报方面&ldquo 做得不错&rdquo 得益于&ldquo 送得出去&rdquo ,他认为这是能申请到经费的&ldquo 最大学问&rdquo 。   在王正敏事件中,据王正敏说,&ldquo 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建设项目&rdquo 是上海力声特公司申请的科研项目。法治周末记者为了解该科研项目的申报情况(包括项目是否与王正敏有关),多次致电上海力声特公司,接待人员称&ldquo 只是接线员,不了解这些情况&rdquo ,当记者要求将电话转接相关负责人时,接待人员以&ldquo 开会&rdquo 、&ldquo 现在是就餐时间&rdquo 等理由拒绝。   经费怎么花 投向不合理、报销有漏洞   &ldquo 项目能不能通过,其实在申请的时候我们心里也差不多有数。经费批下来以后,怎么花也是个问题。通常批到的经费在项目结题时都有结束,很少有人会把剩余经费交回,因为如果剩余经费超过一定比例,会影响以后的资助额度。&rdquo H教授这样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谈道:&ldquo 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在项目立项时,一些环节设置过于死板太过强调预算执行力,也使科研人员在每年特定的时间中突击花钱,用虚假发票或虚构科研活动来报销未实际产生的科研经费,套取国家和集体财产。&rdquo   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自然科学基金委将项目资助经费拨至项目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按资助批准通知的要求编写项目研究计划与经费预算,资助经费根据批准额度由项目依托单位向项目负责人逐年拨付。   项目依托单位,是指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为依托单位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和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开展基础研究的公益性机构。依托单位的其中一项职责是跟踪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监督基金资助经费的使用。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在资助范围内的经费包括研究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劳务费和管理费。这也是一般纵向科研经费资助的范围,但是这些资助范围尚不能周延项目中的一些必要支出。   俞金尧认为,目前课题经费可以支出的项目不够开放,出国学术访问或参加国外学术会议的费用、从国外购买图书资料的费用等不能从课题费中支出,促使一些科研人员违规虚假报销课题费。   同时,他认为,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智力和体力付出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项目经费中还不能提取相应的酬劳,让一些人打上了科研经费的主意。   一名来自中科院化学所的博士张飞(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ldquo 每个人每月发的劳务费是有上限规定的,实际帮老师做课题的同学一般是三四个人,为了拿到更多的劳务费,我们会要来师弟师妹的银行卡号报给学校,把劳务费打到他们的卡里,然后取出来再交给老师。&rdquo   怎么&ldquo 虚假报销课题费&rdquo ?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词是&ldquo 找发票&rdquo 。   发票从何而来?张飞这样说:&ldquo 有时候在买实验器材、复印资料的时候,开面额高于实际金额的发票,只要给卖家把税点的钱出了就行,他们也愿意。对于实在开不了发票的事项,就只能买发票了,我们一般是去离学校比较近的人大东门买,那里有很多抱小孩的妇女在卖发票。&rdquo     法治周末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从地铁四号线的人民大学站地铁口到该校东门的路途中,地面上&ldquo 刻*办*发票&rdquo 的小广告随处可见,沿路抱小孩的妇女也很多,她们会对过往的行人吆喝:&ldquo 办证吗?要发票吗?&rdquo   记者找了一位年龄较大的妇女询问,她说,&ldquo 放心,我的发票绝对真,我每天都在这,有假你来找我,找我办发票的学生可多了。你要什么发票都能开,开一张500元,想写多少面额都行。&rdquo   有了这些&ldquo 职业开票人员&rdquo 的存在,对于找发票的学生来说&ldquo 省了不少劲&rdquo 。   实践中,&ldquo 找发票报销套经费&rdquo 是通常路径,也有一些项目负责人&ldquo 偷梁换柱搞经费&rdquo 。   H教授透露:&ldquo 一些既有横向课题又有纵向课题的老师,他们会利用这种优势&lsquo 偷梁换柱&rsquo ,比如在纵向课题中编制虚假合同报销横向课题的设备购买费用,在横向课题中列支纵向课题的劳务费。&rdquo   乱象如何治 呼唤分类统筹和顶层设计   一条鱼病了,可能是鱼的问题 生病的鱼越来越多,那就是水的问题。   教育部将2013年确定为&ldquo 教育经费管理年&rdquo ,组织75所部直属高校开展科研经费管理自查自纠,自查发现1377个项目存在违规问题,涉及资金3693.9万元。   项目负责人频频&ldquo 吃科研经费&rdquo 的现象,实际上暴露出的是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漏洞:科研经费的申报程序、经费的使用要求、科研经费报账繁琐等等。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科研经费的间接成本机制,并制定专门针对我国大学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的制度。    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颁布《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对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有关规定进行了调整,重新将课题经费分成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通知》的出台在完善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方面实现了突破,对承担单位消耗的间接成本予以补偿,规定增加绩效支出也使工作一线的科研人员能获得相应的补偿。   但有学者认为,科研经费间接成本适用范围仅限于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并未考虑科研机构的类型与特点,绩效支出由于国企受年薪制、事业单位受工资总额限制,部分单位将绩效支出弥补事业经费不足,导致无法发挥绩效支出对一线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   从近年来的科研经费贪污案件看,有机会在项目中&ldquo 占得便宜&rdquo 的项目负责人往往都是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专家。那些在教育科研一线的讲师,即便项目申请到了经费,也有尝不尽的&ldquo 苦衷&rdquo 。   上海交通大学一名讲师就曾在其微博中写道,&ldquo 每天忙到半夜2点睡觉,拿的是三千多每月基本工资 好不容易申报成功的课题,科研经费还要经过学校学院的双重克扣,要用经费买台电脑都要经过异常繁琐的层层审批,不得不妥协从学校物资处高价买入5年前的过时机型&rdquo 。   这种学术待遇的不平衡亦是普遍现象。郭大成认为,从现行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讲,片面强调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的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科研人员与所从事科研劳动之间的关系,使得本应从科研工作中获取报酬、体现劳动价值的劳动与收获之间的自然关系被人为剥离。   异曲同工,俞金尧也呼吁,从制度上认可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在科研经费申请成功后,其用途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科研经费实际支出,另一部分作为&ldquo 智力补偿费&rdquo 发放给科研人员。   熊丙奇认为,改善科研经费乱象,从根本上政府部门必须转变管理方式,退出行政评价,让位于学术评价。不应该把项目、课题作为评价学术成就的指标,应通过完善年薪制,切割研究人员薪酬与课题经费的关系。   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的呼声很高,改革科研经费的配置领域也倍受关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到,发改委将&ldquo 积极研究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的比例的措施&rdquo 。   张晓强谈到,目前中国财政科技支出给企业的仅占15%,发达国家达30%以上。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应用技术,应加快构建&ldquo 由企业牵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rdquo 。   此外,浙江大学为增强科研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在年内推出公务卡制度(公务卡是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银行信用卡)。规定,从4月1日起,该校教职工使用国库经费和纵向科研经费支付办公费等16类费用时,必须使用公务卡,否则计财处不予报销。   2013年,中科院为改革经费切块管理方式带来的经费分配、项目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将原来由业务局管理的方向性课题经费取消。   据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介绍,这一改革的出发点在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改革前把研究所按条块划分给业务局联系和管理,把经费切块分配给各业务局,带来了经费分配、项目组织等管理权限和利益性考量上的问题。此次改革后,中科院机关设立了科研业务管理和综合职能管理两个序列,完善了科研管理组织体系、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 科技部2013年已拨付专项经费174亿元
    “一开年经费就到位,心里踏实了,正常开展科研工作有保障了。”有如此反映的科研人员不止一个。   “1月初,所有科技计划(专项)已按要求开展了在研课题经费预拨工作,完成了在研课题年度经费25%的预拨。”科技部条件与财务司副司长戴国庆今天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研课题年初就已经用到经费。   戴国庆表示,截至目前,部门预算细化课题的经费拨款工作已基本完成,总计拨付专项经费174亿元,有关科技计划(专项)预算执行率达90%,保障了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顺利执行。   加速:让项目启动与经费到位无缝对接   经过努力,继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同意财政部在全国人大会议批准预算之前,预拨一定比例的项目资金后,科技部与财政部就建立了稳定、高效的科技计划经费预算执行机制,显现出积极成效。戴国庆告诉记者:“1月15日前,已经完成了2013年在研课题25%年度经费的预拨工作。两会前,又根据各计划立项批复和任务书签订情况,完成了2013年新立项课题25%年度经费的预拨工作。”   “去年实现了5月底前经费全部拨付到位,而今年,此项工作在4月下旬就完成了。”戴国庆表示,这真正实现了项目启动和经费到位的无缝衔接。   “2013年度科技计划预算执行能够全面持续‘提速’跟进,得益于近年来科技管理改革的各项举措的有效实施,是科技管理改革成效的具体体现。”据戴国庆介绍,近年来,科技部积极推进建立项目储备库,提前一年组织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提前一年细化预算编制,为科技计划预算执行创造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加强了科技计划信息系统建设,推行网络视频评审制度,合并课题任务书和课题预算书,减轻课题承担单位工作量,提高了管理效率。   此外,科技部还建立了科技计划经费年初预拨机制,满足科研单位年初经费需求,实现了课题经费在年度间的无缝衔接 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经费拨付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加强科技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经费管理全过程的电子化,同时加强与财政国库衔接,试点科技计划经费网上拨付,尽量缩短经费拨付时间,保障经费及时到位。   持续:完善经费预拨机制 优化资金使用效益   由于年初拿不到经费,科研工作又不能停止,部分课题组会出现混用其他项目经费,或拿其他自有资金先行垫付的情况。   实际上,科研经费到位晚、科技计划预算执行慢等问题同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科研项目(课题)支出上半年进度放慢,当下半年课题经费集中下达后,经费年度结余压力加大,所以科研经费在下半年的使用速度通常会被人为提速,一些单位甚至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   经全国人大批准确立的经费预拨机制,受到了科研人员的普遍欢迎。“这一改革举措有利于统筹安排全年研究工作。”采访中,部分课题组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预拨科研经费解决了年初科研课题执行的后顾之忧,不用再为科研经费管理的细枝末节分神。   “预拨经费是一种正常的机制。例如科研单位的事业费就是年初预拨。预算批复前预拨项目经费也是财政预拨范围的一种拓展。”戴国庆认为,这项改革为科研工作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改革有利于科技计划平稳执行,将提高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财政支出进度的均衡化,有利于提高科技计划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组织好年初预拨经费的同时,科技部下大力气理顺内部管理工作流程,加强业务司局和预算管理司局的紧密配合,及时启动了立项批复、预算批复和任务书签订的前期准备工作,为进一步加快科技计划预算执行奠定了基础。待财政部部门预算正式批复以后,科技部立即办理下达相关批复和任务书签订工作。   “任务书签订与经费预算文件的下达、资金拨付紧密衔接,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戴国庆表示,经过两年的优化完善的科技计划经费预算执行机制,得到了科技界的普遍欢迎。   发展:建立备选项目库 推进预算执行精细化   “科研经费预拨制度已经建立,并已全面实施两年。”戴国庆说,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与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也是配套衔接的。近年来,国家科技计划不断深化管理改革,建立了备选项目库,全面调整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预算管理制度,对科技计划实现提前一个年度细化编制预算,储备项目,为实施经费年初预拨,加快预算执行奠定了基础。   建立项目库,就是通过面向全社会和科技界公开征集需求和项目建议,围绕科技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凝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安排一批,储备一批,实现预算执行和任务安排相互协调的良好机制。这种制度将预算提前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课题和承担单位。彻底改变了先有预算盘子再去安排项目的传统科技计划管理模式。   如此一来,年初财政部批复部门预算后,就可以立即启动相关计划拨款程序,减少了财政资金在中间环节的停留,大幅提高科技计划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增强了执行预算的主动性。目前,这已成为科技计划预算管理的基本做法。   戴国庆表示,在做好2013年度科技计划预算执行的同时,将积极谋划为2014年的预算工作做准备,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细化预算、立项批复和任务书签订的各项工作,为明年年初预拨经费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其实,这只是目前进行的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诸多内容之一。“目的就是使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更加适应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更加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他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部门细化预算中也有部分课题未拨付,主要原因是,部分课题预算编制不能满足评估要求,需要重新编制预算,另外,部分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所承担的其他课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暂缓拨付这部分课题经费,部分课题正在按制度规定办理撤销手续。   戴国庆表示,科技部将对今年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的巡视检查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将加强对科技计划课题承担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及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服务。
  • 科研经费用于“人”的费用可达 50%以上┃财政部专家权威解读“中央财政科研经费新政”
    科研经费新政  科研项目资金用于“人”方面的支出主要有两项。一是“劳务费”,用于没有工资性收入的项目聘用研究人员等,没有比例限制。二是“绩效支出”,用于对科研人员的激励,由单位在间接费用中统筹安排。  新政要求:  1、提高间接费用比例。间接费用按照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500 万元以下的部分,间接费用比例从不超过 20%提高到 30%,500 万元至 1000 万元的部分从不超过 15%提高到 25%,1000 万元以上的部分从不超过 13%提高到 20% 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到不超过 60%。项目承担单位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并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  2、扩大了劳务费开支范围。将项目聘用人员的住房公积金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也就是说,科研项目聘用人员的“五险一金”均可以从科研经费中列支。  我们初步匡算,通过上述激励措施,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人”的费用可达 50%以上,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21 年 8 月 19 日下午 3 时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科教和文化司司长黄家玉出席吹风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现将文字实录摘录如下:  一、情况介绍阶段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日前公布。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政策例行吹风会的还有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黄家玉先生。  下面,首先有请欧文汉先生作介绍。  欧文汉: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央财政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2013-2020 年,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 2.3 万亿元 2021 年,在中央本级支出继续负增长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科技支出,安排预算 3227 亿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财政科技经费的快速增长,如何管好用好科研经费,更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科技事业发展愈发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李克强总理指出,要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努力消除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有力地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了科技事业发展。但也存在部分政策规定落实不到位、一些领域改革需进一步深化等问题。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等 7 个方面,提出 25 条改革政策和工作要求,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及时回应科技界关切,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激发科研创新创造活力。  8 月 13 日,《若干意见》向社会公开发布后,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反响强烈,普遍认为经过此次改革,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更大了,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激励力度更强了、繁文缛节更少了,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环境更好了、劲头更足了。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狠抓《若干意见》贯彻落实,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我就先介绍这些基本情况,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各位的提问。谢谢!  二、媒体问答阶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这次出台的《若干意见》赋予了科研人员更大财政经费使用自主权,请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措施的出台是基于哪些考虑?谢谢。  欧文汉:谢谢你的提问。科研工作与有计划的生产、建设不同,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科研经费使用,也不能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工程预算的方法来管理。只有充分尊重科研规律,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让他们放开手脚,才能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措施,给科研人员“松绑”,有力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但仍然存在经费管理刚性偏大等问题。为此,《若干意见》坚持遵循科研活动规律,本着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围绕“四个扩大”,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  一是扩大预算编制自主权。预算科目从 9 个以上精简为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 3 个。也就是说,以后科研人员申报项目预算时,不用再编制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科目预算。同时,精简费用测算说明,除了 50 万元以上的设备费,其他费用只需提供基本测算说明,不必“事无巨细”,一笔一笔列出来。  二是扩大预算调剂自主权。主要是两类情况:一类是设备费调增权,以前由项目管理部门审批,现在要下放到项目承担单位 另一类是除设备费外的其他费用调剂权,全部由项目承担单位下放给项目负责人。“买酱油的钱可以用来打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三是扩大经费包干制范围。近年来,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探索实行经费使用包干制,不再编制项目预算,项目负责人可以自主决定经费使用。从实际情况看,实施效果很好。这次《若干意见》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不仅在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还将经费包干制从项目层面扩大到科研机构层面,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在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开展经费包干制试点。  四是扩大结余资金留用自主权。考虑到科研活动的连续性,以及避免突击花钱等问题,《若干意见》取消了此前结余资金只有 2 年的使用期限,明确项目结余资金全部留归项目承担单位继续使用,由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优先考虑原项目团队科研需求。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知道人才是科技创新中的核心要素,和之前相比,本次管理办法的改革在加大科研项目中对科研人员激励力度方面有哪些具体改革措施,请介绍一下,谢谢。  欧文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科研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科研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高校、院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流砥柱”。这些科研人员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科研项目,对他们在项目中付出的智力劳动进行合理补偿,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目前,科研项目资金用于“人”方面的支出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劳务费”,用于没有工资性收入的项目聘用研究人员等,没有比例限制。另一项是“绩效支出”,用于对科研人员的激励,由单位在间接费用中统筹安排。但仍然存在间接费用比例偏低,激励作用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这次《若干意见》打出“组合拳”,激励科研人员干事创业。  首先,在经费来源方面,做到“有钱可以发”。一是提高间接费用比例。500 万元以下的部分,间接费用比例从不超过 20%提高到 30%,500 万元至 1000 万元的部分从不超过 15%提高到 25%,1000 万元以上的部分从不超过 13%提高到 20% 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到不超过 60%。项目承担单位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并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二是扩大从稳定支持科研经费中提取奖励经费试点范围,试点单位从中科院所属部分研究所,扩大到所有中央级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的范围,也在基本科研业务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关科研院所创新工程。三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强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要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  其次,在经费使用范围方面,实现“有钱应该发”。《若干意见》扩大了劳务费开支范围,将项目聘用人员的住房公积金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也就是说,科研项目聘用人员的“五险一金”均可以从科研经费中列支。  第三,在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方面,防止“有钱发不出”。中央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绩效工资水平实行动态调整,由主管部门审批后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备案。中央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分配绩效工资时,要向承担国家科研任务较多、成效突出的科研人员倾斜,探索对急需紧缺、业内认可、业绩突出的极少数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  我们初步匡算,通过上述激励措施,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人”的费用可达 50%以上,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科研经费拨付涉及环节多,拨付进度有时比较慢,科研人员着急“等米下锅”,请问《若干意见》对这一问题有何考虑?谢谢。  欧文汉:科研项目拨付涉及多个环节,关键是各个环节要把职责搞清楚,要求明确,提高效率,具体的请黄司长回答。  黄家玉:谢谢你的提问。这些年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完善经费拨付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调整项目立项工作机制,提前一年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等,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有些项目拨付时间比较长的问题,为此《若干意见》从优化“三个环节”入手,完善拨付流程,明确拨付时限,压实拨付责任,力争实现科研经费拨付“环环相扣”,减少在途时间。  第一个环节从财政部门到项目管理部门。在部门预算批复前,项目管理部门就可以拿到预先拨付的经费,确保科研活动正常推进。需要说明的是,按照《预算法》要求,预算正式批准后,财政部要在 20 日内批复下达科研经费。  第二个环节是从项目管理部门到项目牵头承担单位。这次《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明确的时限要求,要求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任务书签订后 30 日内,将经费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切实保障科研活动实际需求。  第三个环节是从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到项目参与单位。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多个单位合作开展,从项目牵头单位到项目参与单位是经费拨付的最后一环。《若干意见》专门明确,项目牵头单位要根据项目负责人意见,及时将经费拨付至项目参与单位。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科研工作专业性较强,有效监管一直是难题,这次《若干意见》给予科研经费管理很大程度的“松绑”,请问下一步如何实现有效监管?确保科研经费管理安全使用?谢谢。  欧文汉:谢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的确,随着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不断松绑,如何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愈发重要。面对新形势,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加强科研经费监管方面,这些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违规违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情况,比如虚假报销、签订虚假协作合同等,这些不仅影响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也损害了科研人员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若干意见》从监督检查方式、监督检查责任、监督检查结果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监督检查机制。  一是在监督检查方式方面,强调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与主管部门日常监督的贯通协调,增强监督合力。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实行随机抽查、检查,推进监督检查数据的汇交共享和结果互认。减少过程检查,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检查的效率。  二是在监督检查责任方面,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项目承担单位要动态监管经费使用并实时预警提醒。  三是在监督检查结果运用方面,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管理,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追责和惩戒。  这里,我想告诉各位记者朋友们的是,加强监管,并不等于是要束缚科研人员的手脚。《若干意见》已明确提出,要探索制定相关负面清单,明确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禁止性行为,有关部门要根据法律和负面清单进行检查、评审、验收、审计,对尽职无过错的科研人员实行免责,顺应科研活动规律,有效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科研经费报销繁琐被认为是科研经费管理的一大“痛点”,耗费了科研人员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请问《若干意见》对此有何解决办法?谢谢。  欧文汉: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  近年来,为了把科研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一些科研人员仍反映本单位存在报销繁琐等问题。此次《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经费报销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对症下药、精准发力,从三个方面着力减轻科研人员报销负担。  一是全面配备科研财务助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大部分单位已经建立了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但现在也存在单位之间、项目之间的不平衡。这次《若干意见》明确,要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再让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报销上花费精力。  二是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切实解决科研人员“找票”、“贴票”等问题。项目承担单位不断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是破解科研人员报销繁琐的有效途径。比如,项目承担单位主办会议时,可以在会议费中报销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的交通费等。另外,项目承担单位可实行包干制,对国内差旅费中的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和难以取得发票的住宿费实行包干。  三是推进无纸化报销,让数字信息多跑路、让科研人员少跑腿。减轻科研人员经费报销负担,也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此次《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科研经费报销的信息化建设,明确推进科研经费无纸化报销试点,选择部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纳入电子入账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推广范围,推动科研经费报销数字化、无纸化,切实减轻科研人员报销负担。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我们知道政策好还要确保能够落实到位,发挥作用。请问财政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取得实效。谢谢。  欧文汉:谢谢你的提问。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以往经验看,政策落实得好不好,极大影响改革成效。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同样需要各方一起努力,切实落地落实落细,增强科研人员改革“获得感”。  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若干意见》多措并举,不仅专门明确了落实责任部门和单位,还从三方面明确了具体落实要求:  第一是及时清理修改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既涉及部门规定及办法,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资金相关管理办法,以及社科类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也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的内部管理办法,如间接费用管理、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等。  第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力度。宣传上要实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开设专栏等方式,加大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培训上要实现专题和日常相结合,让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科研财务助理、审计人员等充分知晓、理解政策措施。  第三是强化政策落实督促指导。《若干意见》要求,相关部门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意识,加强跟踪指导。国务院办公厅加强督查。各地也要参照《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加快落实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举措,形成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工作局面,确保改革取得成效。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若干意见》发布后,我们如何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谢谢。  欧文汉: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请黄司长回答。  黄家玉:新政策出台后,实现新旧政策无缝衔接、顺畅运行十分重要。为此,区分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若干意见》发布时,科研项目执行期已结束、进入结题验收环节的项目,对这一类项目按照原政策执行,不作调整。  二是《若干意见》发布时,仍然处在执行期内的科研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并与科研人员充分协商后,确定是否执行新规定,比如间接费用管理、结余资金管理、劳务费管理、稳定支持科研经费提取奖励经费试点等。如果项目承担单位经与科研人员协商后,确定要执行新规定的,涉及到需要项目管理部门同意的,在履行相关程序后执行。  三是《若干意见》发布后,新立项的科研项目按照新规定执行。谢谢。  中国财经报记者:近年来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越来越重要,请问《若干意见》在加强科研经费绩效管理方面提出了哪些举措?谢谢。  欧文汉: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财政部高度重视科技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管理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结合科技工作的特点,不断完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健全绩效拨款机制,积极推进机构和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在财政和各方共同努力下,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管理机制不断健全,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这次《若干意见》进一步强化了科研经费绩效管理。在项目管理部门层面,强调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要尊重科研规律,根据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特点,实行分类评价。评价结果要作为后续支出的重要依据。比如说,自由探索型科研项目,要突出原创性、前沿性,避免唯数量的评价 任务导向型科研项目,要突出任务完成情况,切实改变唯论文的倾向。在项目承担单位层面,要在资源配置上体现绩效导向,把科研资源向优秀的人才和团队倾斜,谁能干、谁干得好,就支持谁,切实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谢谢。
  • 我国科研项目经费实现年初预拨25%
    针对科技界强烈反映的年初预算到位率低等“老大难”问题,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出台全面“提速”新举措——   “一开年经费就到位,这还是头一遭!”今年年初,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生收到了他承担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年度的第一笔经费。比起往年,收到这笔经费的时间提前了将近一个季度。“有了经费,心里踏实了,正常开展科研工作有保障了。项目经费到位晚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李建生欣喜地说。   有如此反映的科研人员不止一个。   “截至目前,所有科技计划(专项)已按要求开展了在研课题经费预拨工作,完成了全年预算25%的经费拨付,在研课题在年初就能用到经费。”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司长戴国庆介绍。   在人大批复预算前,可以预拨25%的科研项目经费。这正是针对科技界期待和诉求,进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一个新举措。   一直以来,年初预算到位率低、年度预算执行慢,是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问题。这其中有很多客观原因。戴国庆解释说,由于中央财政预算必须经过每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方可执行,所以等到预算下达就已经到4月中旬了。这意味着,科研经费到位整整延迟了一个季度,就可能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年初拿不到经费,而科研工作不能停止,课题组混用其他项目经费,或拿其他自有资金先行垫付 二是项目支出上半年进度放慢,到下半年加快,经费集中后期下达,人为地造成结余,一些单位年底“突击花钱”。   经费年初不够用,年底赶紧用。“这些现象都不利于统筹科学安排全年工作。”戴国庆说,针对年初项目经费使用问题,财政部积极研究解决办法,经过努力,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委员长会议同意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之前,预拨一定比例的项目资金。   按照新的规定,部门预算批复前,列入新年度部门预算的项目,根据项目进度,可以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一下”预算控制数的1/4左右编报用款计划,办理拨款手续。   戴国庆特别强调,预拨的是已经批准立项的项目,也就是财政部前一年已经审查通过的具有延续性的科技计划项目,如863计划、973计划等项目经费。即便预算遇到特殊情况有所增减,也不会影响预算调整。“其实,预拨经费是一种正常的机制,例如科研单位的事业费就是年初预拨。预算批复前预拨项目经费也是财政预拨范围的一种拓展。”他认为,这项改革将保障科研工作正常运行,有利于科技计划平稳执行,还将提高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促进财政支出进度均衡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今年,科研经费预拨制度已经建立,并全面实施。”戴国庆说,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与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也是配套衔接的。近年来,国家科技计划不断深化管理改革,建立了备选项目库,全面调整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预算管理制度,对科技计划实现提前一个年度细化编制预算,储备项目,为实施经费年初预拨,加快预算执行奠定了基础。   建立项目库,就是通过面向全社会和科技界公开征集需求和项目建议,围绕科技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凝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安排一批,储备一批,实现预算执行和任务安排相互协调的良好机制。这种制度将预算提前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课题和承担单位。彻底改变了先有预算盘子再去安排项目的传统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如此一来,年初财政部批复部门预算后,就可以立即启动相关计划拨款程序,减少了财政资金在中间环节的停留,大幅提高科技计划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增强了执行预算的主动性。目前,这已成为科技计划预算管理的基本做法。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衔接,把推进预算执行进度做得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如加快项目的立项批复、任务书签订,并与预算同步下达等,让钱到位的速度更快。”戴国庆表示,2012年度科技计划预算执行将全面“提速”——2月15日前已经完成全年预算的25%,4月30日前争取完成90%,11月30日前达到100%。   其实,这只是目前进行的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诸多内容之一。“目的就是使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更加适应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更加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戴国庆说。
  • 中国工程院2010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489万
    各部门对“三公经费”欲说还休,与公众的期待值距离尚远 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 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合计 因公出国(境)费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接待费 489.18 239.09 158.50 91.59 162.62 162.62   去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489.18万元,今年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162.62万,比去年实际支出缩减超过三成。7月6日,中国工程院发布去年三公经费决算数据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成为继科技部之后又一个响应国务院号召晒三公经费账本的中央部门。其所公布的去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据,则是中央部门第一份曝光的三公经费决算数据。   7月6日傍晚,中国工程院在官方网站首页贴出“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表”,共分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两栏。   决算数据显示,中国工程院去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489.18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239.0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58.5万元,公务接待费91.59万元。   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则只公布了因公出国(境)经费一项,总计为162.62万元,相比去年该项经费的实际支出,今年预算缩减超过三成。今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两项数据空缺。   记者6日晚致电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咨询预算表中两项经费数据空缺的含义,没有得到相关解答。   今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这在中国工程院此次公布的情况表上得以显现。   在中国工程院此前公布的本年度财政预算中,支出仅有外交、科学技术、住房保障三项,三公经费未予体现。此次可谓针对三公经费的专门发布。   中国工程院在备注中特别说明,表中“决算财政拨款支出数”是实际支出数,包括使用当年预算、上年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不包括当年国库集中支付结余数,与预算执行数口径不同。而“财政拨款预算数”则指当年申请的财政拨款。   ■记者观察   公布三公消费多数部门爽约   针对备受瞩目的三公经费,国务院曾三令五申要求中央部门压缩预算,并明令要求各中央部门务必于今年6月将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中央政府履约,首次向全国人大报告三公支出情况。   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合计94.7亿元。   专家认为,此举意味着我国三公费用逐渐迈向透明化。然而,中央部门各自的决算及预算的透明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在国务院要求公开三公费用不久,科技部就率先响应号召,在财政拨款支出说明中以文字的形式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然而,科技部的积极响应并没有得到其他部门的追随,反而变成“孤家寡人”,至今鲜有部门效仿。   不过,中国工程院的公开之举也打破了“今年尚无中央部门公开各自2010年三公决算”的纪录,使这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成为今年第一家公开自己三公决算的中央部门。   对于中央各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问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6月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报告时表示,中央各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数,由本部门向社会公开。   按照国务院制定的时间表,第一家公开2010年三公决算数的中央部门已经迟到一周,也就是说,除科技部之外的其他中央部门对此承诺纷纷爽约。   由此看来,处于舆论重压之下的三公经费,从暗室走向室外仍有很大距离。对于公众一直期待透明公开的三公经费,至此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
  • 财政部关于科技经费管理有关政策的问答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来,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央财政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着力改进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会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科技经费管理办法。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方面还存在一些疑问。为进一步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确保政策顺利执行,我们针对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整理形成了科技经费管理有关政策问答,供参考。   1.为体现对科研人员的激励,科研项目经费中能否列支人员性费用?   对于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根据其身份,可划分为编制内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项目实施中聘用的无工资性收入的(如在读研究生)人员以及咨询专家三类。现行相关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对这三类人员的人员性费用开支分别采取不同的规定。其中,对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读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以及咨询专家等的劳务性费用和咨询费,允许在项目经费中按照科研工作实际需求,在“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列支。对于课题组成员中编制内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由于目前国家财政按照相关工资制度和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对正式在编的科研人员已经通过部门预算安排了相应的人员经费,因此一般不允许直接在项目中列支此类人员的人员性费用。   在2006年修订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时,财政部、科技部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工资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针对当时在科研项目经费中以种种名义擅自提取并高额发放人员费,进而造成科研项目立项中的不正当竞争、立项的异化等不良现象,明确规定了国家科技计划等项目经费中不得直接开支项目承担单位编制内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的人员性费用。   此后,针对科技界反映强烈的在科研项目中列支人员费,以及国外允许相关做法等问题,我们对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科研人员的人员费开支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所在单位性质和人员身份等的不同,其开支渠道和水平也不尽相同。例如,美、英一般不允许从项目经费中直接提取人员费,但可以根据项目经费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资助方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单独核定一定额度的“一般管理费(overhead)”,由承担单位自主安排,由单位用于支付人员性费用。美国的大学可以自主确定其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大学的教授通常只拿9或10个月的全时工资,其余3或2个月的全时工资可以在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 国立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薪酬则参照公务员制。法、德、日对大学的教授以及国立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均实行公务员制,工资福利待遇稳定,灵活度小。   在对国外相关经验等研究基础上,2009年,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将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其中间接费用可以开支用于人员激励的费用,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技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同时我们认为,对于各界比较关注的科研人员的收入没有体现对其工作业绩的激励,收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完全适应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收入分配制度尚不尽完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相联系。   2.科研项目经费中“劳务费”比例限制是多少?能否提高“劳务费”比例?   现行国家科技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读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允许在项目经费中按照科研工作实际需求,在“劳务费”科目中列支。在课题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求各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相关人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投入的工作量,实事求是地按照实际需求编制课题经费预算,从制度规定上并无劳务费比例限制,也不存在提高比例的问题。劳务费预算随项目预算上报后,最终由相关部门根据其组织的预算评审结果核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项目实际评审过程中,可能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比例限制,给科研人员造成了很多政策上的误解。我部近期已与科技部联合发文再一次明确在项目评审中不允许有比例限制。希望相关部门、科研人员和评审专家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政策规定,不做不符合规定的事情。   3.如何解决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管理成本问题?   目前国家对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均安排了基本运行经费,其中包括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工资薪金等,可以统筹用于开展科研工作所需的有关运转经费,弥补相关管理成本。同时按照现行相关科技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相关项目(课题)经费中均允许列支管理费,用于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承担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此外,针对近年来科技界反映科技项目经费对承担单位的间接成本补偿不足等问题,2009年,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间接费用主要用于补偿承担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等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承担单位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相关支出等,建立了间接费用补偿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   另外,部分专家学者等建议完全比照国外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核算和补偿的有关做法。目前,确有不少国家采用在科研项目中列支间接费用的做法,如美国各高校就是以政府许可的方式和比例列支间接费用,英国近年来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进行了全成本核算的改革,将科研成本划分为直接发生成本、直接分配成本、间接成本和其他成本等。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国家对科研成本的核算方式与国家整体的科研管理以及预算管理体系是紧密相关的,比如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知名大学多为私立大学,其经费除来自政府(包括固定拨款及竞争经费)外,很大部分来自于社会捐助、产业界、非营利性组织等,因此在承担国家或产业界科研项目(课题)时,计列部分间接费用以补偿学校管理运营等发生的支出。而如前所述,我国对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均安排了基本运行经费,其中包括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因此,国家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的核算不宜抛开这些因素,单纯在核算方式以及比例等方面与美国、英国等国家进行比较。   4.科研项目特别是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资金到位为何较慢?   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拨付较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项目立项、任务审批、牵头组织单位拨付资金等环节。目前重大专项管理层次和环节较多,是影响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效率和资金到位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之,一些重大专项预算编报迟缓,往往超过了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时间要求,直接影响了预算的下达,并形成了大量结余。同时,在预算下达后,由于有些牵头组织单位特设账户开立等工作进展较慢,相应造成了资金拨付较慢。   针对这一问题,财政部专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民口重大专项2010年和2011年预算编报时间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预算编报时间节点,要求2010年立项项目(课题)预算于2010年4月30日前报送,2011年立项项目(课题)预算于2010年7月30日前报送,并多次强调请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报送预算,以保证经费及时到位。但从实际情况看,截至2010年9月底,仍有个别专项未报送2010年预算,没有一个专项报送2011年预算。为此,财政部专门召开了2011年预算编报推进会,督促牵头组织单位尽快报送预算。力争从2011年起,将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与部门预算时间和程序做好衔接,将预算全部纳入牵头组织单位年初部门预算,确保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年初即可使用经费。   对于国家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财政部督促相关部门提前组织项目,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和细化率,基本实现了90%左右的年初预算细化到了具体课题和承担单位,年初即可下达相关经费,保证科研活动的经费需求。   5.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为何进行了必要的预算核减?   科技重大专项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凝聚了人民的期盼,财政部高度重视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初步建立了符合科技重大专项特点的经费管理模式。2007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重大专项概(预)算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财教[2007]94号),以规范重大专项概(预)算编制,切实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2009年,按照既要体现和适应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特点和科技活动规律,又要符合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原则,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订了《财政部 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9]218号),对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既做了规范性的规定,又在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同时为使资金安排科学、规范,还建立了重大专项资金预算评审制度,由专门的机构组织财务管理专家和同行技术专家,对上报的重大专项预算进行评审。为使评审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公正,还建立了与牵头组织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的制度,评审结果经过牵头组织单位确认后,财政部方核批预算并下达资金。   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编制还存在较多问题,存在钩稽关系错误、预算开支标准偏高等现象,必须进行必要的预算核减。随着各方面对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和熟悉,目前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编制质量稳步提高,2009年立项项目(课题)预算调减率较2008年立项项目(课题)有较大幅度下降(由24.87%下降到15.44%)。   需要说明的是,重大专项预算编制和管理一方面要体现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也应遵循财政预算管理的通行规则,应按照预算法和有关财政财务规章制度编制、管理和执行预算,不宜过度放宽。   6.科学研究具有不确定性,如何解决实际支出与批复预算存在差异的问题?   现行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明确规定了经费支出科目,规范了经费支出范围,提高了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考虑到科研活动的创新性和研究过程的不可预见性,相关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明确规定,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考虑了不同科研工作的特殊需求。同时,允许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进行调整,达到一定金额和比例或者特殊科目经费的调整才需要报财政部批准,有些要报项目组织部门批准,其他可由课题承担单位自行调整。应当说上述制度规定,为经费支出的编列、核定和安排使用中的不可预见因素留出相对灵活的空间。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也办理了由于价格上涨等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预算调整事项。特别是2009年,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预算调整做出了更加灵活的规定,只有项目(课题)总预算、年度预算、项目(课题)间接费用及直接费用中设备费、基本建设费发生调整,须按规定报财政部核批 并明确规定重大专项资金包括不可预见费,由财政部统一管理,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因不可预见因素需要追加预算时,可以按照规定程序报财政部审核批复。   7.科研项目经费当年是否必须花完?花不完是否就要收回?   部分科研人员反映被要求突击花钱,科研项目经费当年必须花完,花不完就收回。对此,现行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明确规定,未完项目(课题)的年度结存经费,按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课题终止等形成的结余经费收回原渠道,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财政拨款可能形成结转和结余,结转资金是指相关工作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结余资金是指相关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对于某一预算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连续两年未使用、或者连续三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结余资金,视同结余资金管理。结余资金的动用,需报财政部审批,但确有需要可继续用于原用途。因此从制度规定看,并没有科研项目经费当年必须花完,不花完就会收回的规定。同时目前在科研经费拨付上,均按照相关科技经费管理要求,根据项目研发任务和进度需要拨付经费,不允许突击花钱。以科技重大专项资金为例,《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重大专项资金根据项目(课题)实施进度和关键节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拨款,相应也应按照实施进度支出经费。我们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重申这一制度,避免部门要求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突击花钱的问题。但也希望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能根据实际支出情况合理安排,申请经费拨款,避免资金闲置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8.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为何不能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自主使用?   2006年,财政部会同科技部修订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等资金管理办法时,针对科研项目结余经费长期挂账、归项目成员所有、私自发放等问题,规定项目经费结余及时足额上缴项目组织实施部门,此规定也有利于防止宽打窄用、套取项目资金,避免财政资金低效、损失和浪费。同时如果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比较科学合理,项目经费结余将很少。对于新的研究项目,可以通过现有渠道继续申请经费支持。   此外,中央财政不断优化投入结构,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安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相关院所和高校开展符合职能定位、代表学科发展方向、体现前瞻布局的自主选题研究工作,为科研人员潜心稳定研究提供了保障,也提高了单位对科技经费使用的自主权。   9.如何加强对科技经费的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中央财政高度重视科技经费绩效考评工作,避免重立项、轻管理的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07年,根据科技经费管理特点,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经费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特别是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展科学基金资助和管理绩效国际评估工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和基础研究的特点两个纬度,以国际的视角,对科学基金25年的战略定位、资助与管理绩效以及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总结自然科学基金的经验、成效与不足,分析其运行状况,进一步明确发展和完善科学基金制的着力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资助效益。此外,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中开展绩效考评工作,中央财政对开展工作积极、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县(市)以支持原项目扩大规模、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等后续工作的方式给予适当奖励。通过上述措施,推动了科技经费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科技经费直接服务于科研活动和科技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和“十二五”有关工作部署,建立和完善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推动科技事业发展进步。
  • 谋变中的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
    有科研&ldquo 国家队&rdquo 之誉的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刚遭遇了已下拨科研经费被部分收回的尴尬。   2013 年 11 月 6 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向各个课题负责人下发通知,宣布 2013 年所有院拨项目按 5% 比例对到款经费进行调减。实际上, 2014 年要过&ldquo 紧日子&rdquo 的不仅力学所一家,调减经费是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的统一行动。   这种控制科研经费的举措还在延续。一位中科院人士向记者透露:&ldquo 2014 年预算刚下来,先导专项核减的比较多。&rdquo 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提出的一项战略行动计划,目标是在事关中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科技领域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   收紧科研经费的信号在数月前已有显现。 2013 年 8 月 20 日,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一行拜访科技部,科研经费是双方会谈的一项重要议题。赵路在会谈中透露,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2014 年科技预算安排要从严从紧。   本轮科研预算从紧的背景是国务院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 2013 年一般性支出统一按5%比例压减。尽管如此,由于重点压减的项目为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出、会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车辆购置和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等,像先导科技专项这样直接涉及科技经费的调整,出乎很多科研界人士的意料。   近年来,中国科研经费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通道。自 2004 年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连续八年实现 20% 以上的年增长。直到 2012 年,这一增长数字回落到 18.5%。   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高投入未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出。   随着科研经费的高速增长,科研成果数量确实增加,但成果质量提升有限。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学院副教授曹聪分析,研究并没有带来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技术与产品,中国还没有出现像苹果那样的创新企业,多数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仍旧主要依赖国外。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 2009 年中国在专利和技术许可等知识产权上的逆差高达 100 亿美元。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著名海归生物学家施一公、饶毅曾撰文指出,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   2013 年 10 月 22 日,财政部一份关于《国家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将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归纳为,长期计划经济下的科技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 科研项目管理改革跟不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经费规模快速增长的需要 科技评价导向不合理。   2014 年,中国科研经费的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科研经费分配体制改革再次蹒跚上路。   科研生态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 2008 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科研人员对课题申报资助制度公正性的评价总体偏低,44.5% 的科研人员认为政府科研经费、基金的分配公正性一般,21% 的人认为&ldquo 不太公正&rdquo 。   当下中国的科技领域,行政化力量在科研经费的配置中仍起主导作用。中国的科技经费配置发展大概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以前苏联为模板,走计划发展道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遵循&ldquo 皇粮分配制&rdquo 的规则来获得科研经费,几乎没有竞争的成分。   第二段时期的历史节点在 1985 年,科技体制开始改革,财政科技拨款的初始配置渠道逐渐形成了&ldquo 以竞争性的科研项目为主导,以财政事业拨款为辅&rdquo 的局面。至 2002 年,财政拨款的科研项目(纵向科研经费)全面实施课题制管理,逐步形成了以课题组为中心的科研立项模式。随后,企业、学校等平行单位的横向科技计划也纷纷效仿推行课题制,并制定类似的经费管理办法。   第三个时期为近十年,财政科技拨款体制又经历了新一轮的调整。尤其是 2006 年,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央政府设立了一系列新的科研拨款渠道,以改变过去 20 年间过分依赖竞争性项目机制的状况。   2014 年来临,科学界普遍的看法还是,科研管理及科研经费分配行政化依然是中国科研经费体制最大的弊病。   中国科研计划的制定,通常由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原则、指导思想、优先领域和项目指南,然后,从项目申报、审核、评估、立项、检查、中期评估、监督与管理,以及项目鉴定验收直至组织推广应用,形成一个长过程的行政管理链。公共科研经费投入分为国家、地方和单位几个层次,形成多部门、多层次构成的纵横交织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   弊端由此显现。由政府各部门主导设立的一些经费规模为几千万元到几亿元的巨型项目,每年会针对特定研究领域和项目颁发申请指南,由政府官员任命的专家委员会负责编写指南。   对此,施一公和饶毅联名在美国权威期刊《科学》(Science)上以社论形式发文分析,专家委员会的主席们常听从官员们的意见,并与他们合作。这些指南表面上勾画了&ldquo 国家重大需求&rdquo ,但由于指南中具体而狭隘的描述,基本可以毫无悬念地猜出经费预定给谁。   身兼官员和研究课题的人员,获取项目也更容易。科研院所、高校本身是行政化机构,&ldquo 从校长到课题负责人同时是行政管理人员又是学术带头人,这导致科研项目难以去权力化。&rdquo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张力说。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自上而下地组织研究项目,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科研趋势。而在中国发生变形,施、饶两人认为,这一科研经费分配的严重问题部分归结于体制,部分归结于文化。压抑了创新,也让每个人都清楚: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   文化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也在科学界发酵。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认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科学家缺乏自律造成的。例如,在项目评审中,被评者事先起草评审意见供评审专家修改,而评审专家一般只是简单地修改一些语句而已。&ldquo 除非科学家自己在参与评审过程中能够严于律己,否则任何经费分配体制都无法运行好。&rdquo 蒲慕明曾如此表示。   在施、饶两人眼中,中国的科研圈是这样一幅图景:现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拒绝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部分反对当下科研文化的人,因为害怕失去未来获得经费的机会,选择了沉默 其他希望有所改变的人则持等待和观望的态度,不愿承担改革可能失败的风险。   有效资助   2006 年财政部的一次调研显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中,通过竞争方式下拨的比例接近 80%,远高于西方国家水准。为此,中央政府设立了一系列新的科研拨款渠道,以改变过去 20 年间过分依赖竞争性项目机制的状况。   当前科技拨款机制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以稳定资助为原则的制度性、计划指令性拨款,即根据预算,从中央财政划拨到各个拥有公立科研机构的部门,由部门自主决定配置方式,经由各层体系层层划拨至下属机构的研究者。   还有就是基于一定期限的科研项目竞争性拨款。竞争性拨款是一种打破部门界限,采取专家评议、择优支持的方式,有固定的期限,少则若干月,多则四五年。现实情况是,&ldquo 比如,教育部下达一部分保障性拨款,到院校内部,难以调配,还是需要校内竞争。目前并没有更好的取代办法&rdquo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汝鹏称。   美国也是政府部门提供的科研经费占绝大部分,其中竞争性拨款也占比较高,但其能够保障稳定资助的实施。例如,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10 年的经费预算为 312 亿美元,其中 20% 左右用于资助 NIH 所属的 24 个研究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供职的 6000 多名科研人员不用每年都去申请项目,只是每四年经过一次评估,如果研究做得不好,实验室会缩减规模直至被关掉。   竞争性过度,会从整体上导致低效竞争过多,科研人员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在经费申请上。为此,科技部颁布了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比如,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不再允许从课题经费中开支工资性费用,增设了非编制人员的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等。   对这样的改革,国内科研人员并不是都满意。例如,砍掉与他们的收入直接相关的人员费。对此,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司长张晓原辩驳为,这实际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科研经费承担不起这一使命。   三张改革牌   各方面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获,科研人员对到手的课题经费比之前要谨慎得多。然而,从源头看,科研经费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是,在稳定支持经费和竞争性经费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至关重要。   理想的科研经费分配结构是在两种资助模式间取得平衡。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商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宁表示,这个比例取决于国家战略,稳定支持经费应资助那些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研究项目。   矛盾在于,如果简单地提高稳定支持经费的占比,也可能会影响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形成新的&ldquo 大锅饭&rdquo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认为,核心问题就是国家给科研单位的使命是什么?要把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科研机构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变化结合起来,而&ldquo 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财政拨款制度,涉及的问题相当多&rdquo 。   国内正在尝试改革的另一条路径,是从经费申请和使用者两方面入手,对科研经费与个体和单位利益的关联加大制约力度。纵向科研计划在逐步施行更为严格的经费预算和审查制度,降低使用的随意性,提高使用效率。   比如,预算的精细度和合理性直接与未来预算是否被削减、削减多少相关。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一位副研究员告诉记者,现在国家项目的经费预算严格多了,&ldquo 普遍会削减 10%-20% 的申请额度&rdquo 。而且一个课题预算已经细化到,如每年多少人次出差,什么职称、目的地等。   这条路径的问题是,严格的预算和审查制度,降低了科研经费使用中必要的灵活性,特别是探索性较强的科研工作,受牵制较多 高强度的过程监督,也给科研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负担,使他们疲于应付各类检查、评估,降低了科研效率。   细节处也多有纰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设置与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设置并不太一致。科研人员凭经验完成预算编制,财务人员很少能参与其中,致使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与严肃性。同时,国内纵向科技计划种类较多,在项目经费支出运算科目上也不统一,进一步增加了预算编制、执行和审计的难度。   &ldquo 要求我们在科学上出成果是应该的 还要求我们懂财务知识,而且各个机构发布的财务审计标准、预算标准各不相同,都要去了解。感觉很累。&rdquo 上述化学所副研究员说。   严格的监管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从 2010 年开始,科技部针对项目同质化的现象,通过技术手段查重,然后请同行专家评审。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这个方法是有效,但成本很高。   况且,科研经费监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专业机构和人员承担,否则无法判断所发现问题是源自制度本身还是制度执行中产生的问题,也无法轻易发现制度漏洞并加以弥补。   美国科学基金会总监察长办公室作为一个专业监管机构,负责调查和处理资助项目经费使用中的造假、浪费、滥用以及其他不端行为。该机构 80 多位工作人员都具有科研背景或者法律、会计、审计等从业资格。与之相比,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监督审计部门不足 10 人,大多也没有会计和审计专业背景。   除了实施科研投入的源头调控,还有加强对经费申请和使用者的监管,科技部已经在试打第三张牌&mdash &mdash 增加项目评审的透明度。   万钢告诉记者,目前科研项目评审,所有过程全都录音录像,做到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整个过程都在网上进行,全都进行痕迹管理,在追溯过程中不留漏洞。   近邻韩国,已构建了高度透明的科技经费流通渠道。政府研发经费直接拨付到科研单位,科研项目实施和成果评价的权力掌握在独立的非政府组织手中,韩国政府对研发经费实行多重管理监督,多个单位都可对科研经费进行监督,普通公民也可以上网查阅科技主管部门的项目计划书和资金拨款情况。   从 2013 年底起,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建一个科研信息共享平台,以避免科研领域多头部署、重复支持、相互封闭的现象。同一个研究团队在不同的科技计划中,提出目标相似而又处于同一研发阶段的项目申报,获得不止一个科技计划的支持,这样的事时有发生。   同时,科技部还计划推行科技报告制度,把结题验收后的项目放到网上。 2013 年 11 月 1 日,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征求意见版已公开发布,提供了 1000 份免费科技报告。这样既有利于科研人员共享科研成果,又促进技术交流。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透露了另一项改革举措,&ldquo 最根本的要求,我们认为要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的法人负责制,而不是课题组专家负责制,这是体制上的问题。&rdquo 具体而言,法人责任体现在编制预算时提供的服务、实施预算中的监管、调整预算中的快速核准以及对单位人员的信用管理上。  这一步如何走,或将引发整个科技体制的改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