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金融危机

仪器信息网金融危机专题为您整合金融危机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金融危机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金融危机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金融危机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金融危机话题讨论。

金融危机相关的资讯

  • 金融危机之下 食品巨头研发中心在华扎堆
    金融危机之下,跨国食品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热情不减反增。全球第二大食品企业卡夫昨天宣布,其在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饼干研发中心在苏州工业园落成。这是近半年来,继雀巢、可口可乐公司之后,第三家跨国食品企业的研发中心落户中国。   卡夫四大“发动机”之一   昨天,卡夫公司全球研发和质量执行副总裁吉恩思朋斯一行出席了研发中心揭幕。她表示,“研发中心的落成是卡夫承诺在中国长期投资和发展的例证。”吉恩思朋斯更直言,卡夫亚太地区最大饼干研发中心之所以落户中国,原因是中国市场已成为卡夫在全球市场的四大“发动机”之一,其它还包括俄罗斯、东南亚和巴西。她还透露,今后将以苏州研发中心为依托,在中国展开一系列投资计划,包括未来几年内计划将销售网点扩大到原来的三倍,以及携手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   研发中心在华“扎堆”   事实上,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国虽然也受到一定波及,但相比于其它海外市场,仍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中国不仅成为了外资食品企业纷纷争抢的热点,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跨国食品企业将研发中心也投放在中国。业内人士指出,一场金融危机使得许多跨国公司对自己的全球布局策略进行了调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投资的“避风港”。   今年3月份,可口可乐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也在上海开业,其规模是原上海研发中心的5倍。   去年10月31日,跨国食品巨头雀巢在中国的第二个研发中心在北京开业。雀巢全球集团首席执行官保罗薄凯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他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认为这里“有着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 精科公司以“双增双节”来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作为生产科学仪器的制造厂家━━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也无可避免受到一定的冲击,如今年头二月各地和出口的定单就稍有减少。对此,精科公司除在经营与营销策略上采取对策外,在企业管理上重点开展了&ldquo 双增双节&rdquo 活动加以应对,并把&ldquo 双增双节&rdquo 作为2009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抓紧抓好。 &ldquo 双增双节&rdquo 是指增产节约和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措施中列入了群众性的QC质量小组活动和对产品小改小革,尤其看重员工小改小革对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贡献率,把提高产品质量、性能等与减少出差维修保养支出联系起来;而增收节支范围也不小,其中包括计划用车、节约能源、控制办公费用、统一采购办公用品和减少会议以及控制会议成本等。 通过开展&ldquo 双增双节&rdquo 活动,员工们逐步形成了工作讲效率、行动讲节约的强烈意识,配合企业将金融危机的影响降至最低点。 图为员工对产品进行小改小革以降低成本
  • 金融危机催热测试仪器租赁服务业
    国际金融危机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学会了如何节约过日子,它们不再购买实际使用频率不高却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即便一些财大气粗的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如华为、中兴、大唐,目前相当一部分测试仪器都是通过租赁来解决的。这让主要为IT企业提供设备的科技租赁服务业开始逐渐升温。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科技租赁业务增长了50%。”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集成”)租赁事业部市场总监江懿认为,科技租赁可以让企业节省大笔设备购置资金,从而能将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   科技企业的省钱妙招   科技租赁业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在欧美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市场模式。科技租赁业务主要面对各类研发单位与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以提供仪器设备等的租赁服务来满足企业日常研发、生产中遇到的测试与使用需求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008年年初,中关村海淀园推出了全国首家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由东方集成具体负责。该平台可以为园区企业提供包括电子测试仪器、分析仪器、实验室科学仪器设备、专用软件开发平台和引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小型机和网络设备等产品在内的中短期综合使用服务,满足园区内各种规模的高科技企业在创业、研发、中试、生产各个阶段对于科研条件和研发设备的迫切需求。   江懿解释,科技租赁的主要产品以中高端仪器设备为主。这些仪器价格相对昂贵,企业可能只是在某一项目中或特定阶段使用。对于许多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一些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来说,一个新项目或新产品的研发往往会使用到许多测试仪器与设备。如果通过传统的购买方式来获得这些仪器设备,某些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频率并不高,但企业却要付出数以千万元计的购置成本,还可能遇到各种市场与技术风险。如果利用科技租赁的方式满足企业的研发需求,可能只需要不到100万元的投入就可以满足项目的需求。同时企业也规避了由于市场与技术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危机逼出来的变化   去年年底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许多IT企业对采购大量仪器设备变得慎重甚至停止采购。即使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最新的测试仪器,企业也会对技术更新带来的风险有所顾虑。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企业在招标后才开始购买昂贵的测试仪器,有可能会因到货周期长,丧失市场机会和利润 而如果在招标前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虽然可以应对即时的生产要求,但是在市场发生变化时也会陷于被动,可能因未中标而让设备闲置起来,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资金。   严峻的市场形势让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改变了过去仪器更新换代一味购买的习惯,而是以租代买,同时利用转租、出卖收回一部分资金,再购买最需要的仪器。借助科技租赁的优势,他们更快地用上了新的仪器,在保持生产线与技术发展同步的同时,也使其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   南京赛格微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微波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考虑,他们从东方集成租赁高端仪器设备。当时,一些同行还误认为该公司缺乏资金实力,但是后来的效果让同行们纷纷改变了看法。   南京赛格微相关负责人认为:“我们没有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仪器设备,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在最重要的地方,比如新产品研发,以及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培训。”   多方共赢的服务体系   记者了解到,中关村海淀园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自建立以来,已经为国内数百家科技企业提供了服务,形成园区管理部门、园区企业、科技租赁公司三方甚至多方共赢的模式。目前国内著名科技企业华为、中兴、普天、大唐等已经成为东方集成稳定的客户。   去年年底,该平台国内第一家免费提供电子测试服务的电子实验室正式运营。实验室能够满足各种规模的高科技企业在创新、科研、中试、生产各个阶段产生的电子测试需求,包括提供无线通信测试实验、通用电子与数字电路测试实验、射频与微波器件测试实验、微波与毫米波设备及系统测试实验、电路与系统设计及仿真实验。该实验室针对企业发生的短期、临时测试需求,提供免费使用测试仪器设备服务。针对长期大量使用测试仪器的用户,实验室提供测试仪器租赁服务。根据中关村海淀园的规划,下一步将进一步针对园区内符合产业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科技租赁方式来解决科研条件的不足,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租赁费用补贴,从而鼓励企业复用和共享公共技术环境和条件,大幅提高园区企业科研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最终以科技租赁平台为核心建立园区内跨行业、跨部门的仪器设备公共技术交流共享大平台。   据悉,中关村海淀园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其他一些高科技园区推广。据东方集成仪器租赁事业部江懿介绍,目前东方集成已经与苏州工业园区、广州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等确立合作关系。   科技租赁方兴未艾   在发达国家,企业普遍采用购买与租赁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需要。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仪器应用市场有70%左右的份额是购买,30%是租赁。租赁业务在国外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许多大的通信设备生产制造与运营企业均是科技租赁服务的受益者,它们每年都从仪器租赁市场上租赁高端测试仪器来满足短期的测试需求。   “根据我们市场调查的结果,国内企业租赁仪器设备的比例仅有1%。”江懿认为,这是由国内企业的理念和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的,不过国际金融危机给从事科技租赁业务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机会。   记者了解到,从事科技租赁服务的企业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购买用来出租的仪器设备,这需要在技术、市场、物流、财务、采购等方面达到相当的专业水平。目前国内开展这一业务的企业只有几家。东方集成是中国科学院控股、与世界最大的科技租赁公司——日本欧力士集团下属的科技租赁公司合资合作的。东方集成的股东欧力士科技租赁公司拥有3.5万种型号、50万台件,总价值超过55亿元的科技仪器与设备租赁库存,同时东方集成在海关有2300平方米的保税库,利用自己的进出口权和本地化覆盖网络为用户提供租赁服务。   随着中关村海淀园科技租赁平台的建立,东方集成准备再投资数千万元增加相关的科技仪器设备库存,支持园区内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发展,如针对TD-SCDMA的我国自有3G标准的相关测试仪器设备,同时将在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加速器内设置实验室和运营基础设施。   有专家指出,“科技租赁服务是否成功取决于仪器的再租率,最大的风险在于买错科技租赁设备。”这行不好做,利润率不高,必须形成规模。不过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如科研单位和高校都是潜在客户,完全可以孕育出像欧力士那样强大的本地化科技租赁企业。
  • 探索新道路 开创新局面——应对金融危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
    探索新道路 开创新局面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述评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掀起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力挽狂澜,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力举千钧,带领中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GDP比上年增长8.7%。在世人的瞩目下,中国经济这艘大船高张风帆、破浪前进。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环境保护不仅为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推力,在参与宏观调控方面展现了无穷的活力,书写了加快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的新篇章。   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谋划保增长保环境策略   2009年,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重中之重。环保工作如何更有效地服务于保增长、扩内需这个大局,怎么在保增长中保护环境、在保环境中促进增长?   面对这道考题,环境保护部准确判断,科学谋划,迅速行动,站在了应对危机的第一线。在2009年年初部署全国环保工作时,周生贤部长强调,   环境保护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毫不放松地抓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要立足扩大内需,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要立足城乡统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要立足改革创新,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要推动中央和地方的投资计划快速落地,环评是关键环节。服务保增长、扩内需这个大局就要从提高环评工作效率开始。   早在2008年12月,环境保护部就向全国环保系统发出通知,要求对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尽快形成实物经济工作量。   2009年,环境保护部进一步打破常规,将建设项目受理决定的时间由原来的5天缩短至两天,审议项目会议次数由原来一月一次调整为一月两次。如有重大国家项目需要审议的,及时召开部常务会议进行讨论。对建设项目实施ABC三级分类评估、简化流程,分级审查,减少程序。2009年,环境保护部批复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00个,总投资达2.7万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经济恢复增长。   针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积极创新环评审批管理制度。2009年6月,环境保护部与铁道部联合试点,对总投资达800亿元的新建昆明至南宁铁路(云桂线)进行了现场办公、联合审查。这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提高环评审批效率的有力措施。   各级环保部门也纷纷开辟了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水平,推出了一系列便民高效措施,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赢经济增长“保卫战”做出了贡献。   当然,服务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地为建设项目大开绿灯,更不是放松环境监管。保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不容触碰的刚性底线。   必须承认,在保增长过程中,一些地方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确实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钢铁、水泥等传统过剩产业仍在盲目扩张,一些地区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违法排污等现象仍然存在。   “决不让今天的投资项目成为明天整治、淘汰关停的对象。”环境保护部一再要求,各地要不折不扣坚持“四个不批、三个严格”原则不动摇,不得以简化审批、缩短审批时间为借口,降低环保要求,要切实对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设置不可逾越的防火墙。   6月11日,一个由环境保护部发出的“限批令”引起巨大反响。由于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进行项目建设,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被环境保护部实行“限批”。这就发出了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环境标准不会降低,监管力度不曾减弱。   在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战略布局中,环境保护居于为推进科学发展把牢关口、筑牢基础的重要地位,环保部门守土有责。2009年,因不符合环评要求,环境保护部对总投资1904.8亿元的49个项目做出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的决定。   对项目审批,各地环保部门没有放松,严把环评关口 对严重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不惜拿出最严厉的措施予以处罚。2009年,山东省就对一个市、两个县和5个经济开发区实行了区域限批,安徽、福建、江西、黑龙江等省市对污染减排工作滞后的地区实施了区域限批。   正是由于在保增长中坚持严格环境监管,在“十一五”减排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污染减排各项工作持续深入。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已成定局,化学需氧量减排指标也有望如期完成,一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保增长、扩内需是国家战略,抓好治污减排也是国家战略。推进这两大战略实施,既要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又要统筹协调找准重点。对于环保部门来讲,这是一个重大挑战,也是一次能力考验。   全国环保系统把握全局,主动出击,化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机遇。一年来,环保历史性转变的步伐没有放缓,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为明显。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从表面上看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本质上是发展方式出了问题。如果不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不调整优化结构,单纯盲目的保增长将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埋下更大隐患,加剧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固有矛盾。   去年年初,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环境保护部明确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工作思路,这就是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统一起来作为环保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   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突出矛盾,必须要从决策源头抓起。去年10月1日,规划环评条例正式实施,为从宏观决策源头防控区域性流域性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抓手。环渤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工作已正式启动,将从决策源头防止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部还积极建立完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将区域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前提。对辽宁、江苏、广东等地的重点开发区域,对轨道交通、煤炭矿区、港口、能源化工区等开展规划环评或战略环评,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力度不断加大、手段不断丰富、机制不断创新,污染减排形成的倒逼机制也在加快推进落后产能淘汰的步伐,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各地把排放总量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例如,辽宁省针对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占工业排放量40%的情况,加大行业整治,上收了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环保审批权,对全省原有417家造纸企业全部停产整治,彻底关闭其中的285家。“铁腕”措施带来的不仅是辽河水质的明显改善,而且促进了当地造纸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准入门槛的提高也是优化结构、转变方式的重要手段。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的环境标准没有降低,而是提高了。去年一年,国家环保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140余项标准全面修订。各地环保部门以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制定实施新的排放标准,使之成为撬动发展转型的杠杆。山东省在南水北调沿线区域执行严于国家行业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不仅极大促进了流域水污染治理,还推动了当地造纸等行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总量的提高。   综合手段的运用、长效机制的建立,加快了经济发展向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转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使环境保护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凸现,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了经济发展中。   把环保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来抓,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去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就多次强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要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   2009年,全国环保系统把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惠民生的重要内容,实施环保民生工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等突出环境问题为目标,各地环保部门深入开展了执法检查活动。去年4月,环境保护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做出全面部署。一年来,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超过242万人次,检查企业98万多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万多件。   去年6月5日,环境保护部开通了“010-12369”环保举报热线,直接受理群众举报。半年多来,“12369”已经发展成为了环境投诉的主要渠道和环保部门执政为民的重要窗口。   2009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连续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针对这一情况,环境保护部迅速部署,联合九部门,在全国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查出违法企业2000多家,关闭了一批企业。9月,环境保护部联合七部门研究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随着区域性环境问题、跨界污染矛盾的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环境诉求越来越高,单一的企业监管执法、个别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已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对产业集中度高、污染严重的地区必须实施跨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去年4月,周生贤部长率队赴“锰三角”地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考察企业,检查水质,访问村民,听取汇报,并主持召开了“锰三角”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座谈会,对12个省(区、市)197家电解锰企业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让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喝上干净的水”。在2008年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设立后,“以奖促治”这一重大的政策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环境保护部的积极协调下,1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陆续下达各地,重点支持位于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内,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届时将有1200多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得到治理,900万群众直接受益。   将环境保护作为民生问题来抓,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深刻体现了发展为民、保护为民的执政理念,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开拓创新 大力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和经验,进一步升华着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认识。   在污染减排、休养生息政策落实上,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环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只有真正促使地方政府把对环境质量负责落到实处,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2009年5月20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作为新时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改革创新,重点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的全面建立,成为督促检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的重要抓手。   松花江流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3省区,淮河流域山东、河南、安徽、江苏4省,辽河、滇池、巢湖流域,都建立了相应的水污染防治责任制。江苏省在淮河流域全面推广“河长制”。用水环境质量变化综合反映重点流域地方政府的治污效果,与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地方环境质量考核体系。   在考核制度厘清责任的基础上,探索分配制度改革、建设流域补偿机制,将从根本上调动各地治污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局面。   2008年以来,河北省在其境内的子牙河实施了全国第一个“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并试行扣缴生态补偿金”政策。半年多时间,子牙河流域水质就得到明显改善,生态补偿金还被用来解决下游群众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目前,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也在新安江流域开展试点,研究探索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共建共管机制、跨省界水环境保护“赔付补偿”机制。   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的逐步深化、完善和落实,环境问题越来越牵动着地方官的“神经”,也在切实有力地推动着地方政府扭转发展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政绩观。   去年,在“锰三角”污染整治中,环保“一票否决”制得到严格执行,推进当地政府、各部门履行环保职责的行政效能监察和惩戒制度建设取得突破。重庆市把部门、乡镇“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考核不合格的乡镇主要领导必须“下课”。   去年三四月间,周生贤部长赴湖南、湖北两省,代表环境保护部分别与两省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拉开了部省合作、共促区域环保改革创新的序幕。为了切实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环境保护部主动参与、积极介入,加强宏观指导、提供全面支持。两地创新试点如火如荼,已经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   环境主管部门积极促进国家意志与区域发展战略的融合,在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2009年,我们抓住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机遇,联合各宏观经济部门,打出了环境经济政策的组合拳。   在已有阵地方面,环境保护部继续研究制定并向经济部门提供“双高”产品名录,进一步夯实环境经济政策基础。积极参与制定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促使矿产企业承担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的责任 “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农村环保政策,标志着环境经济政策正由城市向农村拓展。   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深入,环境经济政策的深度、广度也在不断扩展。环境保护部门努力推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去年以来,环境保护部全力支持湖南、湖北等地开展地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和立法工作。配合财税部门提出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环保项目目录。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环境税等绿色税制设计方案的研究,组织开展将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部分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研究工作。提出将稀缺资源开采、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本纳入资源税,遏制对稀缺资源的过度消费和浪费。这些税费政策将环境代价“内部化”,是对企业环境行为最直接、最有力的经济调节手段之一。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实战中,环保部门统一了思想、磨炼了意志、提高了能力、坚定了方向,为探索环保新道路、建设生态文明蓄积了新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困难和挑战重重 实现历史性转变,仍有大量的艰巨工作要做。要解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保、怎样环保”的问题,仍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与探索。   环境保护探索创新之路没有尽头,环保事业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 冰岛著名生物公司因金融危机申请破产保护
    11月17日,冰岛著名的基因解码(deCODE Genetics)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从此消失,它将借由一家投资公司的贷款继续运转。   deCODE成立于1996年,发表过许多论文,但是从来没有盈利过。20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它曾进行过重组,并出售一部分资产以求自保。如今,deCODE已经在美国境内申请破产保护。同时,一家名为“传奇投资”(Saga Investments)的公司已经出价收购deCODE的药物项目和其在冰岛的一家分公司,这家分公司从事deCODE的研发和遗传测试服务。   据有关报道说,deCODE在破产过程中将借由Saga的贷款继续运转。法院已经批准这笔交易,其他公司也可以出价竞标。   几个月前,有流言说英国维康基金会将会收购deCODE的生物银行。不过一位维康基金会官员近日表示,计划中没有这样的交易。
  • 适应市场变化积极转型,促企业金融危机下高速成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视察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3月21日,市委书记刘淇在平谷区委书记秦刚和区平谷区区长邱水平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普析通用公司平谷生产基地就&ldquo 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rdquo 主题进行调研。随行市领导有李士祥、牛有成、丁向阳等。   刘淇首先来到普析分析中心,在听完公司田禾总经理整体介绍了分析中心布局及企业产品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后,他兴致勃勃的逐一参观了各个实验室,仔细观看工作人员检测过程,并不停询问液相色谱仪、便携式食品安全检测仪、砷形态等仪器的具体应用,当听到液相色谱仪是目前国内主要的三聚氰胺检测仪器时,他特别强调,食品安全检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很广阔,企业应该针对市场变化进一步定位,积极服务于食品安全检测、积极参与首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完成从设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的转变,更好的服务于民。   随后,刘淇书记又参观了普析公司的流动检测车,详细询问了移动检测室的检测项目种类及在质检体系、农业副产品检测中应用情况。他对公司积极开拓新的现场快速检测方式,满足市场多样化要求的发展思路给予了肯定。   最后,刘淇一行来到了普析原子吸收生产车间,观看设备组装及调试过程,并亲切的与操作工人交谈,询问仪器指标,对普析产品质量严要求表示满意。   在调研中,刘淇书记始终强调,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更应该深入调研,不断求新求变,充分利用现有有利条件,持续推动技术及服务创新,将企业从单一的制造商打造成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的系统集成商,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
  • 金融危机下中国环境监测行业的机遇
    2月底发生在江苏盐城的水污染事件将公众的视线再次集中到了饮用水安全问题上来。除了上游化工厂偷排污水的原因,盐城市水质监测能力不到位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政府对污染物控制和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作为环保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监测领域也正逐步显现出其地位和价值。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应急监测及专项监测;主要的监测对象和介质有空气、水质、土壤、噪声、酸雨、辐射、光等等。根据2007年9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环境监测机构,全国环保系统及各部门、行业、企业已建监测站5,000多个。 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监测行业已经拥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以环境质量等服务性监测为主的三个历史阶段。相比较而言,由于起步较晚,中国环境监测行业现在仍处于第二阶段,即以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和环境热点问题为主的监督性执法性监测和调查阶段。据研究,当前国际上环境监测领域的市场份额在数百亿美元的范畴。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环境监测行业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设备技术、专业人员配备和队伍建设、产品多样性和服务广泛性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Frost & Sullivan环境部门研究经理陈昊雯(Vivian Chen)指出,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设备生产企业大约有150家,年产值在6亿元左右,仅占全球市场很小一部分。国产的监测仪器仪表多由中小型企业供应,技术存在差距,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效益也普遍偏低。而高端市场和专用市场多为进口产品或由国外品牌占据,如哈希、ABB、安捷伦、E+H等等。环境监测行业的另一范畴环境服务在中国的年收入大概在20亿元左右,有超过1,300家从业单位。 面临全球性经济发展减速,中国环境监测行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来自于一些受到影响的下游产业,主要有发电、石化、建材、冶金、造纸和食品等,而这些产业原先都对无论是设备还是服务都带来了很大的需求,例如用于工业污染源或污染排放口的在线监测分析仪器。所幸的是,工业污染源监测并不是环境监测中主导的种类,所占比例不大,产生的影响也有限。Frost & Sullivan认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环境监测在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继2008年底国务院颁布扩大内需的4万亿计划和促进经济的十项措施后,2009年2月底又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八大产业和环境监测有直接联系,包括钢铁、汽车、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 2008年4月,环保部颁布了我国首部监管规划。根据规划,至2010年,我国将投资149.5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8.47亿元,共重点安排50个项目,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2008年年底,环保部又增设了环境监测司,统一环境监测的行政管理、数据发布等职能,这标志着中国环境监测行业正朝着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Vivian 预测中国环境监测行业主要会从四个方面实现产业升级。首先是产品技术和质量的改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产能转移到中国,一些应用高技术的产品也逐渐引进,如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领域。国内企业也因此不得不将更多精力集中于新产品研发,尤其是开拓高端市场份额,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其次是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地区,重要污染源的监测分析服务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采样、自动化分析、自动化数据处理和传输。然而在国内,除个别发达地区监测手段较为全面,监测仪器设备较为先进外,大部分地区监测服务尚处在手工操作阶段,有些落后地区甚至只能通过手工实验分析的手段从事环境监测分析服务。因此,未来的中国环境监测应是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第三,产品和服务种类的拓展。在一些成熟市场如美国,目前能够开展监测服务的各类污染物达到1,600 多项,并且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而在我国目前能够进行服务性监测的各类项目不足400 项。在我国,一些新兴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些产业基础,很多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另外还有些领域的服务性监测甚至尚属空白,这些领域无疑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最后,品质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完善。在环境监测服务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确保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已在环境监测分析服务的全过程中建立了完整的QA/QC系统,然而我国在有些环节上还有待完善和加强。 和全球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相适应,未来几年在中国自动化、多功能、即时的、系统化和智能型的高附加值产品会进一步受到青睐,重点发展的产品有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烟尘和SO2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有机污染物自动连续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监测系统和在线便携式应急监测设备等。 Vivian 还认为,众多环境监测设备和服务是和国家层面的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的,如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和酸雨监测,这些领域会产生有规律的设备更新和服务需求。与此同时“十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也加大了对重点流域的监测力度,包括“三河”(淮河、海河和辽河)、“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一江”(松花江)、“一库”(三峡库区)。另外,中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逐渐重视也扩大了对遥感监测仪器的需求,环境监测正由单纯的地面监测向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重点领域有机载、车载、船载、星载遥感仪器仪表,如激光测污雷达等。 数据显示,近几年正是环境监测分析仪器、装备更新换代和提高水平时期,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每年投资购买仪器装备约两亿人民币。尽管受到金融危机一定影响,Frost & Sullivan仍然对中国环境监测行业持乐观态度,并预测其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在2009年到2012年获得15%的年平均增长率。
  • “中国制造”危机中孕育新希望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拓展空间 危机中孕育新希望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制造业的大国,却难寻几个全球叫得响的品牌 铺天盖地的产品,却在高端市场上难觅踪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制造”的尴尬愈加强烈。   “中国制造”,创造了财富,赢得了掌声,如今却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蜕变,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中国制造”面临新挑战   2009年我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到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制造业大国。从钢铁到服装,许多产品产量已占据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几乎每小时就能向全球输出价值1亿美元的“中国制造”。   然而,数量如此巨大的“中国制造”却在国际高端市场上难觅踪迹。统计显示,美国市场上50美元以下的日用消费品中,约80%是“中国制造”,生产这些产品的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最低端,只赚取着一点可怜的加工费,同时却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都留在了中国。   就像在今年世界杯期间大行其道的“瓦瓦祖拉”。这种中国制造的喇叭在南非世界杯期间销售超过100万只,售价约为8美元,而它的出厂价只有0.3美元。“每个产品我赚一毛钱,工人赚一毛钱。”生产企业负责人邬奕君说,“干了大半年,全算下来,我也就赚10万元人民币。”   金融危机给“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带来巨大冲击,2009年全年出口总额下降达16%。经历了金融危机中的艰难跋涉,虽然今年前5个月全国出口大幅增长了33.2%,但制造业长期粗放发展带来的“阵痛”仍在持续。   在“中国家电基地”浙江慈溪,主要生产小家电的华裕集团下属几个分厂“几家欢喜几家愁”。“去年我们就开始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但调整进度相对较慢的分厂目前的形势不太乐观,出口迟迟上不去。”华裕集团总经理黄照奇说,“主要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设计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非常短缺。”   他告诉记者,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去年底一有订单就接,而今年有色金属、塑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扬,利润空间被压缩了,波动的汇率也对生产管理和企业发展增加了变数。   不仅是生产成本的压力,日益增多的对外贸易摩擦也给“中国制造”带来挑战。仅今年一季度就有10个国家对我国发起19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我国已经成为贸易摩擦的第一目标国和最大受害国,不断增多的贸易摩擦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严控“两高一资”、淘汰落后产能的国家战略也让“中国制造”的升级转型变得日益迫切。   尽管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大量落后产能依然存在,钢铁、焦炭、水泥等18个行业的落后产能占总产能的10%-25%。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已经成为提高工业水平,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严重制约。   “落后产能与先进产能争市场、抢资源,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能为先进产能腾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   “中国制造”的生存之路变得空前严峻。   转型升级拓展新空间   “改造传统制造业,一靠技术进步,二靠自主创新。可以说,谁拥有了先进技术,谁就在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中抢占了先机。”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帆认为,“中国制造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往新型材料、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才有光明的前途。”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泰安特种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基恒看来,凡是必须从国外买来的产品,必然在价格或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 凡是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出来的产品,必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   “这部由我们自己研制的矿山自卸车,性能、质量、技术水平等都不比外国产品差,同类进口产品价格要1500万元人民币,我们只卖700万元。由于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即便这么便宜利润都很高。所以我们敢于和国外企业抗衡,替代进口。”他说。   金融危机使国际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竞争对手升级了,能生存下来的企业,不但不能出错,还要努力出彩、不断创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正在勇敢而艰难地迈出第一步。   经历了金融危机,很多企业认识到,靠原来的资源消耗型、低廉成本型的“中国制造”产品,正在遭受着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中间商压价的多重挤压,越来越难以为继。以陶瓷业为例,目前中国陶瓷年产量70亿平方米,原材料耗用量在1.6亿吨以上。据地质矿产部门估计,照目前情况发展,今后几十年内,我国多种用于建筑陶瓷生产的原材料将会枯竭。   广东蒙娜丽莎陶瓷公司充分意识到了这一困局,加大升级转型步伐,开发出以陶瓷工业废料作主要原料的无机轻质多孔板,产品可隔热、隔音、保温、防火,年综合利用废渣7万吨,节约能源680多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793吨、二氧化硫5.8吨、氮氧化物5.1吨。“这项创新不但使我们企业的废料废渣变成原料,还吃尽了周围厂子的废弃物。”公司技术总经理刘一军说。   金融危机虽然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冲击,但也为先进产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基础。   “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达成共识。中国制造业,只有千方百计提升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朱宏任说。   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拓展发展新空间,努力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争取话语权和有利地位,正日益成为“中国创造”的自主行动。   “中国制造”孕育新希望   “金融危机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朱宏任说。   金融危机中,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   中国南车青岛四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动车组生产基地之一,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系统匹配最优的高速动车组从这里成批走向市场。现在,中国的高速列车已经实现出口,连美国、俄罗斯这样的铁路大国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南车董事长赵小刚深有感触:在“千万件衬衫换取一架波音飞机”的多年尴尬后,中国的高科技产品终于越洋出海。科技创新给南车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   针对眼下的发展形势,中国开始更注重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投入与引领作用。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继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和研发中心,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整合科技资源。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鼓励大型企业发挥研发优势,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技术渗透体系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网络体系建设,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进行应用性创新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在资产、资源、环境、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集聚创新能力 四是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   目前,中国大多数工业行业和企业已经有能力更高效率地使用资源、更清洁地进行生产。“经过30多年市场经济的锻炼,中国工业的竞争能力有了很大增强,这一能力决定了我们的转变速度可以比世界平均水平更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   “中国制造”,正在孕育新希望。
  • 郁美净“三抢”抗危机
    、   “三抢”本是农业生产的专用名词,而应用于工业生产,却是天津郁美净集团董事长张金奎首开先河,其中蕴含的深意却是相同的。农业生产要面对变幻莫测的天气条件,而工业生产所遭遇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却是市场。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郁美净以“抢市场、抢原料、抢人才”的“三抢”战略,化危为机,赢得了主动,闯出一片新天地。   2009年,郁美净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完成工业增加值30%,从业人员人均报酬增长率15%。   成绩的取得,源于郁美净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判断和决策,坚持把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作为生命线,大力推进市场开拓、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各项工作,创造了郁美净发展史上的8个历史之最:销售收入总额及当年增长幅度最大 当年实现利润最高 工业产值产量最高,产品品种最多 研发新产品最多 科研投入、市场投入及固定资产投入最多 引进各类人才最多 职工工资总额最高。顺利实现了2009年初提出的“困境中上水平,逆境中求发展”的目标,为郁美净成立3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转变观念,调整产品结构,研发功能型产品2009年初,郁美净集团提出,在保持原有基础护肤型化妆品优势的同时开发研制功能型化妆品。他们组织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对功能型化妆品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工作,归纳总结了各品牌的优势和不足,对郁美净已有的产品进行了整合分类,确定了今后的研发方向和产品框架。通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2009年郁美净成功推出AOLAL系列、植萃系列等功能型新产品48项 改造老产品18项 包装改造23项,实现了样品—产品—商品的转换,逐步打进高端市场,功能型产品实现了销售收入,使郁美净在危机中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AOLAL系列是郁美净成人系列产品线中最长的系列,共有6个组合、35种产品。2009年,郁美净对部分组合的产品进行完善,并在水晶盈、雪肌透白、凝皙紧致3个组合中分别补充研制了具有即时功效的面膜和导入液 新增以深层清洁为卖点的洁颜组合。植萃精华系列原有产品15个,是一个与新老产品结合形成的系列,2009年郁美净开发了2个新品。   加大两个投入首先是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2009年郁美净对设备厂房改造及研发中心、办公楼装修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   为促进战略转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集团公司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2009年集团投资500万元对研发中心实验室和办公环境整体改造,投资200万元购买了一批国外先进的试验设备和检测仪器,循环超声提取机、喷雾干燥机、原子吸收分光度计、紫外光谱分析仪,保湿、美白、抗衰老、SPF值测定仪等仪器设备,提升了研发中心的实验水平。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化妆品专业实验室。引进了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通过高学历科技人才的充实、培养,持续加强研发中心的科研力量,为今后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在集团本部建成了瓶霜车间,增强旺季生产爆发力。新瓶霜车间配备3条生产线,减少了用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效率。建立高、中档小批量产品生产车间。配备了必要的制膏、灌装及检化验设备仪器,定向挑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满足高、中档小批量产品从制造到灌装、包装全过程的生产需要,到目前已生产AOLAI产品、艾贝丽特产品87个,总产量34560瓶。   在制造车间,企业购置了2台1500立升真空乳化釜,满足了生产旺季膏体制作的需求,降低了能耗。重新改造1、2号真空釜的全部电器装置,保证正常运行,解决了安全隐患 新建20吨甘油储存罐。   为提升企业形象,优化办公环境,郁美净办公楼从2009年7月份开始装修,装修后的办公楼布局更加合理,办公楼大厅内部布局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办公楼正面由高大明亮的玻璃幕墙和超大电视屏幕组成,整体风格显得简洁明快,体现了化妆品企业的时尚气息,为向功能型化妆品转变,提升品牌形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第二是加大市场投入力度。在市场投入方面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将资金投到消费者的口袋里,即:通过目的明确、科学有序的促销活动将实惠直接回馈给消费者,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策划了“橘红时刻”全国大型终端促销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市场效应。2009年4月,“橘红时刻”在两省两市先行试点,9月份,“橘红时刻”活动按照地域气候特点,在全国从北向南陆续启动,各地活动现场捷报频传,超市袋和浴后乳液两种主推产品销售火爆,浴后乳液全年销量是2008年的1.5倍,超市袋霜全年销量是2008年的1.8倍 同时带动了郁美净其他产品的销售,对整体销量起到了很好的拉升作用。二是实实在在地投到业务员的口袋里,即:通过制定若干原则和规章,将业务员的收入与费用、回款进度、品种结构、任务指标等项挂钩。新的考核兑现办法,激发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使销售收入月月超额,圆满完成既定任务指标,消灭了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的月份,贯彻落实 “四个实实在在”分配思路,对于各项指标任务完成好的业务员实实在在兑现奖励,激发能力强、业绩好的业务员脱颖而出。   牢记总理期盼,围绕“三抢”落实六项措施针对金融危机对市场的影响,郁美净提出了“抢市场、抢原料、抢人才”工作举措。这一举措,在2009年2月15日张金奎董事长向温总理汇报工作时,得到了温总理的肯定。总理对于郁美净化妆品这个民族品牌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给予了高度评价。温总理说:“郁美净化妆品质量好,价格不贵,希望郁美净抓住高端购买人群向中端转变的机会,把郁美净做得更大更强,我对郁美净的发展有信心。”谆谆教诲,令郁美净人永远铭记。2009年,他们用实际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围绕“三抢”,郁美净提出要落实六项具体措施。   一是树立信心抢市场,千方百计保发展。   在市场销售方面,郁美净千方百计开新户,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场开拓目标。通过举办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5个市场拓展会,增强了工商双赢的信心,新开发了200多个客户,新品销售量倍增。   二是抢在低价位储备主要原料,实现利润最大化。   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材料价格变化巨大,郁美净始终关注市场变化,拿出一部分资金抢在低价位储备原料,对价格起伏波动较大且生产用量较大的甘油、白油等大宗原材料择机采购,2009年6种主要原料减少采购资金支出1000万元。   三是采取多渠道广招人才,优化人员知识结构。   金融危机造成产业动荡,造成人才流动大,为此郁美净看准时机,采取多种渠道广招人才,广泛吸纳产品研发、营销、培训等方面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各类人员共19人,其中博士生1人、研究生3人,其余人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补充了新鲜血液,优化了人员知识结构。   四是加强质量管理,托起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2009年是郁美净创造“第一”最多的一年,市场销售剧增,二次腾飞战略的实施、功能性化妆品的面市等都给传统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从公司领导到各级工艺质检管理人员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面对生产量加大和功能性化妆品推出带来的诸多问题,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及时跟进,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引进人才,在原料、产品的成分分析方面,引进具有专业检化验知识的技术人才 二是进口了一批国际先进的检测仪器,增加了检测项目 三是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规范质量管理,对目前执行的各项管理制度、检验标准等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郁美净集团总经理董伟说:“质量工作是郁美净发展的生命线,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通过以上3项工作,使质量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托起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五是加强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措施到位,确保集团稳定发展。   按照上级下达的安全责任书的具体内容,他们将目标层层分解,从集团领导到每名员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巡视检查的力度,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共查找整改隐患17项,保证了企业2009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六是党群工作融入经济,积极为实现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他们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等基础上,形成了《郁美净集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天津市一轻集团党委、天津市国资委党委指导检查组多次莅临集团调研,对郁美净学习实践活动特点明显,实效突出给予充分肯定。郁美净还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树先进典型,营造“争先创优”氛围。2009年集团党委被评为一轻系统先进党组织,3名党员被评为局级优秀党员。   张金奎说,“2009年是郁美净成立30周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年初,我代表集团参加了温总理在津召开的座谈会,向总理汇报了企业的发展,得到了总理的肯定,总理对郁美净充满希望。现在,我们依靠正确的决策和对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很好把握,以‘三抢’和打造功能型产品,实施战略转型的举措打了一场漂亮仗,落实了总理要求,向郁美净30周年和祖国60岁生日献上了厚礼。”   张金奎进一步表示,当前,郁美净进入了从基础护肤向功能型产品的战略转型期,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攸关郁美净战略实施的成败 攸关郁美净的可持续发展 攸关员工的再富裕。实施新战略,要经过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因此,张金奎强调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1、2、3、4原则”,一是始终坚持一个宗旨:打造百年企业 二是两个坚持:坚持产品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坚持不断对员工进行“三子”教育,即“厂子、牌子、饭碗子”的教育 三是产品定位:“郁美净———民族的、百姓的、世界的” 四是坚持四个有利于原则:这是我们研究工作目标的出发点,叫做: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员工再富裕,有利于经销商赚到钱,有利于广大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把这四项原则贯穿全年乃至长远工作始终。   不断地改造自我,勇于创新,坚持与巨人同行,坚持高标准、高水平,坚持一次次超越自己,这就是郁美净人,这就是郁美净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法宝。
  • 江苏天瑞:应对危机,持续增长
    在2009年4月9日召开的“2009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召贵博士作了题为“应对危机,持续增长”的演讲,演讲内容如下: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由清华大学核物理学博士刘召贵先生创立十七年来,公司在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公司产品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电直读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能谱仪、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矿浆载流在线采样仪等,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环保检测仪器(RoHS、无卤素、玩具安全等)已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   其正在建设的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是国内唯一的专业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将汇集众多知名仪器企业共同发展。   公司已受到国家科技部、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科技厅、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等重视。2008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亲临公司进行调研,鼓励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方向、做大做强。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来袭,董事长刘召贵博士做出判断:金融危机对中国分析仪器行业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且机遇大于挑战。 他认为国内仪器行业还会持续增长,其理由是:   1. 国家“九五”、“十五” 、“十一五”规划都将“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分析仪器上升空间仍然很大。   2. 国家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质量监督,疾病防制、生产安全等的重视没变。   3. 国家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的战略要求更加依赖和倚重科技和精密仪器支持。   4.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价格将成为更为敏感的要素,国内分析仪器行业的竞争优势加大。   5. 国内和国际高、中、低端仪器市场均没有达到明显饱和,市场需求继续保持畅旺。   为了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天瑞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措施。首先,公司加强了自主研发。其次,积极引进人才,海外博士、清华博士纷纷加盟。再次,公司加强了合作。在国内,先后收购了北京邦鑫伟业技术开发公司和北京丰益求实仪器责任有限公司 在国外,与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欧洲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市场拓展上,公司不但在纵向上拓宽了应用领域,而且在横向上扩大了国际市场。公司上市工程也浩然起步,日程表上今年排列的是“准备材料” ,明年是“正式上市”。   公司目前不裁员、不减薪、不轮休、不减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正在实现持续增长目标。
  • 国家金融设备检验中心有望落户温州
    昨日,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一行来温,对我市筹建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监督检验中心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据悉,该中心有望成为继国家鞋类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工业电器产品监督检验中心之后的我市第三家“国”字号检测中心。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质检总局今年决定新建一批国家检测中心,以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与产品技术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浙江省地区有50多家机构申报,但最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列入筹建计划的仅有3家,温州市质检院的“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监督检验中心”入围。该中心预计总投资4670万元,将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升点钞机、自助柜员机、POS机等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温州是全国金融设备及零配件的主产地之一。自1989年我市诞生国内第一台鉴伪点钞机以来,目前全市共有金融设备制造企业近160家,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据预测,建成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监督检验中心后,3年内将使温州金融设备行业向高端调整,产品质量稳步上升,区域品牌信誉快速建立,预计使产业产值翻一番,同时带动电子产业、零配件行业的产量提升。
  • 金融风暴对分析仪器市场影响甚微弱
    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仪器,在金融危机袭卷全球的今天,仍以预期的增速一路攀升。2006-2007年分析仪器国内产品销售额和进口产品的增长幅度相近,增长都接近了13%,高于国内整个经济(GDP的增长)的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分析仪器市场有着诱人的前景。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分析仪器国内产品销售额超过22亿人民币,进口分析仪器达到17.6亿。2007年分析仪器国内产品销售额达到25亿人民币,进口分析仪器达到20.4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4%。与此同时,国际仪器市场也彰显了不凡的免疫力。以占据全球50%分析仪器市场的美国为例:美国2008年上半年,物理和化学分析用仪器的进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以两位数字增长。可见,金额危机对分析仪器虽有影响,但还未完全显现出来。   我国分析仪器的快速增长与国家对食品安全、环境生态保护、疾病预孩子与控制、产品质量监督,生产安全和重大自然灾害监控以及基础研究的重视密切相关。在“环保与生态环境检测体系”、“生产安全(特别是硫井)保障体系”、“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体系”、“国家科技基础平台”、“高校实验室”等等建设上,每一项投入都在几十亿以上。2008年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投入14亿。其中,将有一大部分用于分析仪器和测试设备的购置及配备。   国内对分析仪器的投入与需求,保留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近年来,科技部一直重视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工作“九五”和“十五”期间都将“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技攻关,国内仪器市场正逐步改变着技术密集的高端分析检测仪器等长期以来完全依赖进口的市场格局。   共性关键技术仪器的攻突,让国内分析仪器企业开始向高端分析仪器发展,一些量大面广的分析仪器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3%提高到50%。同时,不断优化的市场环境,让国内分析仪器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原产品比较单一的分析仪器企业,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扩大了产品品种 国外分析仪器企业开始瞄准国内中低档分析仪器的市场,企图瓜分低端市场份额。   总之,2009年我国实验室分析仪器制造行业,虽然拥有劳动力以及相对稳定的国内经济优势、新兴市场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技术存在差距非“一日之寒”,产业效益偏低,产品附加值低以及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都将对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期待2009年我国分析仪器制造行业能继续彰显更强的免疫力及生命力,在危机并存的市场环境中逆流而上,在科技发展的路上攻破技术难关,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 窥探经济危机下的仪器仪表行业
    目前这种形式比08、09年金融危机形式还要严峻。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是对外投资,欧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深陷债务危机,不仅对仪器仪表行业,对我国各行各业影响都是比较大的。第二是房地产,房地产站中国GDP百分之三十份额,目前楼市的低迷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基础建设投资的放缓、稳健的货币政策、内需不足等都对我们仪器仪表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这段话是在2012年多国展上,中国仪表网记者采访红旗仪表有限公司销售副总李平叶先生时,叶先生所说。在此期间,中国仪表网记者同时就此问题采访了多家仪器仪表企业的负责人,答案大同小异。由此可见,中国仪器仪表行业与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在2012这个年份过得有些吃力。但是,我们在危机中也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面。   仪器仪表行业遭遇下行压力   近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奚家成接受某媒体记者说道,年初受宏观经济影响,仪器仪表行业的产销同比分别下降了12.8%、14.1%,占比超过全行业三分之一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分行业需求疲软的影响,其上半年增幅低于全行业平均值3到4个百分点。行业年初利润同比增幅为-14%,低于2009年1~2月的-13.7%,堪称本世纪低点。   据中国机械联合会公布的上半年运行快报显示,2012年1-7月,全国仪器仪表行业产销同比增速缓慢,环比增速下降,出口增速同比上升,环比增速平稳。2012年1-7月,全国仪器仪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662.25亿元,同比增长15.13% 完成销售产值3,551.32亿元,同比增长15.14%。教学专用仪器制造、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制造累计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分别为负11.46%、负36.30%。   综合上面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经过十几年的高度发展正在进入一个中速发展区。虽然随着原材料、元器件等硬成本平稳微降,人工成本上升势头趋稳 信贷状况改善,企业应收有所缓解 调结构稳增长等财政投入逐步实施,需求缓慢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有所改善,但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不会有太大改善,仪器仪表行业遭遇下行压力。   寻找危机中的机遇   在我们看到这些悲观数据的同时,不防看看另外一组数据,分析、测试等科学仪器仍保持20%以上的增幅,目前产销状况良好、增幅可能达到20%以上的企业约占10%~15% 小幅增长的在50%左右 目前仍在负增长区域的约占1/3。部分优秀企业的主导产品毛利率超过了50%,企业净利大于15%,工程集成、软件等服务业务占比达到35%。   由此可知,虽然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目前遭遇危机,但是科技创新对科研测试装备的需求仍然旺盛,但中高档仪器主要依赖进口的格局仍未改变 与此同时,涉及民生、文教等气象、海洋、地质勘探、农林牧渔、文教、医疗等专用仪器的增长也较快。另外,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产业化成果好、产能扩张不严重的企业,由于产品高端化和重视现代企业管理,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能依靠技术进步和服务从外企手中夺回市场。
  • 欧美生物制药企业:危急中求变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较大的比例,近年增长速度也非常快。生物和制药行业的研发主要由跨国公司的大型实验室和中小型高技术公司开展。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对这两类研发活动的影响各不相同。   中小公司陷入困境,研发投入增长放缓   由于很多实验药物研发失败导致生物技术股票成为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根据Rodman&Renshaw投资银行的报告,2008年一季度,有68家生物技术公司的现金不能维持一年,到第三季度,现金不能维持一年的生物技术公司上升为113家。随着金融市场的倒塌和风险投资的放缓,中小生物技术公司将缩减成本,节约资金,以维持更长的时间。生物制药行业中,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将放缓。   大型跨国公司加大了战略收购与兼并的力度   对于大型跨国生物制药公司来讲,当前的危机可能不是一个威胁,反而是新一轮发展的开始。辉瑞和惠氏两个制药公司合并之后,专门建立了一个科学家团队寻找和评估辉瑞公司之外的新技术和处于早期研发的药物,以进行进一步的收购和兼并。罗氏将收购基因科技(Genentech),从而有可能取代辉瑞成为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并成为制药公司和生物公司合并的典范。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总裁宣布将削减内部研发投入,增加资金收购中小生物技术公司。   当企业通过收购与兼并实现发展的同时,相关的研发项目也将合并。因此,在收购兼并浪潮中,整个行业的研发与创新投入有可能减少。另一方面,很多大型制药公司面临主要药物专利失效的问题。市场销售最大的3个药物,即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Plavix、诺华制药的Diovan和辉瑞制药的Lipitor专利即将失效。这3个药物的年销售额达到100亿欧元。这些公司为保持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很有可能增加研发与创新的投入。但也有证据表明,大型制药公司将减小自己开展研发的投入,而倾向于收购中小公司。所以,危机对大型跨国生物制药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还不清楚。   创新模式面临重大变化   大型跨国公司加快研发体系调整,创新模式面临重大变化,大型实验室将终结,专业团队的网络合作将成新趋势。   早在危机发生前,生物制药行业收益状况不好,投资吸引力减弱。大型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效率成为关注的焦点。研发成本、创新模式受到严重的质疑。过去多年,跨国生物制药公司不断衰退,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处于不确定之中。生物制药业过去5年的平均收益只有2.1%,而同期标准普尔500的平均收益率为3.9%。市盈率自2000年以来下降了一半。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其市盈率已低于其他很多行业。   危机的发生进一步凸显了以上问题,同时也为大型跨国公司实施商业和创新模式调整提供了机会。大型跨国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更加集中于少数重要领域,建立更小但更加专业的实验室。以辉瑞制药为例,该公司已宣布要将其主要实验室的规模从500~1000名研究人员缩减到200名研究人员左右,总体上要解雇10%的研发人员。在与惠氏合并后,公司的研发将收缩到一些核心领域。辉瑞期望通过调整研发机构加强研发集中度,去除官僚习气,分清内部研发的责任。辉瑞全球研发总裁认为,“大型研发机构效率有问题,缺乏责任感”,传统的药物研发战略造就了官僚体系。   除辉瑞公司之外,多个跨国生物制药公司也宣布对其研发体系进行调整。葛兰素史克传染病部门经理洪志说,他们正在寻求将生物技术灵魂、企业家精神与大公司的资源结合起来。类似调整不仅发生在大公司。百时美施贵宝研发总裁弗兰西斯?考斯说,中型公司的研发不用担心药物研发部门过于庞大的问题,但是需要改变它的研发文化。西班牙《国家报》(2009年1月21日)称这种调整为大型实验室的终结。   上述调整将导致生物技术行业创新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革命性变化已经体现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人类基因研究的快速发展利益于不同国家不同公司小型专业化研究团队的紧密合作。经济危机虽然不是生物技术行业创新模式变革的起因,但却加速了变革的进程。   离岸研发外包重要性日益凸显   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方式越来越国际化,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方式。国内外合作伙伴和学术机构的网络化合作使生物制药公司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很好地利用外部的专家资源。当前的危机,通过推动企业重组研发体系,正在加强这一趋势。   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已经或者正在进行研发结构重整,更加倚重于公司外部的战略合作伙伴、学术机构和外部专家网络,实施更加集中、简化的全球合作研发。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科学技术优势资源是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动力,这些优势资源有利于跨国公司提高创新和生产的效率。   企业商业战略的调整使企业更加集中于核心竞争力技术,如药物发现或技术发展,而将非核心工艺外包给外部专家,以降低成本。因为外包投资已经开始成熟,并为投资带来了回报,将单个技术或者一个研发单元外包的趋势将会继续增长。   据预测,到2010年前,其中20%的研发外包将转移到亚太地区。澳大利亚、中国和新加坡是科技研发投资的主要目的地。
  • 危机引发并购风暴 生命科学呈亮点-评2011年并购案
    编者按   2011年7月,仪器信息网曾制作了“2011年上半年仪器行业并购案”专题,并对发生在2011年上半年的并购案进行了评述。如今2011年即将结束,我们又制作了“2011年下半年仪器行业并购案”专题,并且对2011年一整年的并购案进行了分析整理,撰写了《危机引发并购风暴 生命科学呈亮点》一文,以飨网友。   近三年来,仪器行业并购案接连不断,从2009年的金融危机到2011年的欧美债务危机,低迷的经济状况为并购孕育了良好的环境,而且交易价格也更加合适。据本网粗略统计,仅2011年有相关报道和公布的并购案就多达68起,并购活动较2010年普遍上涨,又迎来一次并购高峰。仪器信息网特编辑整理了“2011年仪器行业并购案一览表”(见附录)。   更多公司成为并购的“主角”   2011年仪器行业并购案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越来越多的公司成为并购的“主角”,在68起并购案中涉及了44家公司,其中PerkinElmer公司以7项并购案成为2011年实施并购案数量最多的公司,超过了一直以并购为主要业务拓展手段的赛默飞世尔科技 安捷伦科技和赛默飞世尔科技则分别以6项和5项并购案数量位居第二和第三。此外,布鲁克、默克密理博、牛津仪器完成了3项并购案,Sigma-Aldrich、豪迈集团、思百吉集团、GE Healthcare、Quest Diagnostics完成了2项并购案。更多的公司成为并购“主角”,并且大公司越来越多地采取并购策略来拓展或增强自己的产品线和技术能力。   从并购的金额来看,2011年仪器行业最大一笔交易是丹纳赫68亿美元并购贝克曼库尔特,虽然该项交易金额并没有超越2006年Thermo收购Fisher的金额,但也是近年来一项排名前五的大交易 第二大交易则是赛默飞世尔35亿美元收购Phadia,而PerkinElmer6亿美元收购Caliper Life Sciences及赛多利斯6800万欧元收购Biohit也算是2011年仪器行业的较大并购案。   生命科学领域成为并购热点   随着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诊断业务市场规模的日渐壮大,据悉,生命科学领域市场规模高达400亿美元,如此大的“蛋糕”让国外各大仪器“大鳄”将视角对准了该市场,生命科学领域成为2011年并购的热点领域,2011年并购交易额排名前三的交易均发生在生命科学领域。   2011年生命科学领域的并购大幕从2010年底拉开。2010年12月,由于受检测仪器召回事件困扰,贝克曼库尔特放出消息有意出售,此后包括GE、3M、丹纳赫、赛默飞及多家私募基金均爆出有意竞购,最终丹纳赫以68亿美元竞购成功。据统计,全年仪器行业并购案中涉及生命科学领域的达22项,占了2011年所有并购案的三分之一。   此外,位列于2011年仪器行业并购数量前三的公司,他们所实施的并购案中生命科学领域也占了主要地位,其中安捷伦有4项与生命科学领域有关,赛默飞有3项,PerkinElmer有3项。   国内仪器行业并购日趋活跃   相较于国外仪器行业频繁的并购,国内仪器行业并购并不是那么活跃,但是近两年来也呈现日趋活跃的趋势,毕竟想要变得强大,整合势在必行。而聚光科技是国内采取并购战略最多的公司,之前其曾分别收购了北京英贤、北京盈安、北京摩威泰迪、杭州大地安科等,2011年,聚光科技以1.95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价收购北京吉天,这一大手笔使其成为2011年国内仪器行业最大一项并购案。而以代理商起家的普立泰科历时2年的谈判收购了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生产商北京优兴科仪,丹东奥龙收购了上海试验机厂。   此外,国内仪器公司也得到了国外公司的关注,今年有2项交易是国外公司收购国内公司,分别是美国天地试剂收购安徽龙华精细化工,VWR收购中久科技。   展望2012年,全球经济状况的不景气愈演愈烈,多家国外仪器公司都实施了裁员计划,特别是生命科学公司受经济状况影响更加严重,届时并购活动将会更多。 附录:2011年仪器行业并购案一览表 撰稿编辑:杨娟   更多并购案详情请见新闻专题:   聚焦2011年上半年“仪器行业并购案”   聚焦2011年下半年“仪器行业并购案”
  • 华测检测灾难中求生 危机转现商机?
    作为国内检测行业首家上市的公司,华测检测上市接近三年,表现却平平无奇,即使在这个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迫在眉睫的时间点。   2012年9月11日,华测检测复权后收于45.32元,仅较上市当天微跌1%,在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中,排列第7。但是,前面6家公司的股价均有超过20%以上的涨幅。   显然,在这个毒胶囊、毒牛奶、地沟油横流的非常时期,作为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华测检测却没有给我们带来绝对收益。   食品危机中的机遇   虽然股价的不瘟不火,但上市接近三年,华测检测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还是一定程度上保持逐年稳健增长。   华测检测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6年-2008年,华测检测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92.89万元、12132.17万元、20292.52万元,2007年的增长率为76.01%、2008年也有67.26%。   但21世纪网调阅华测检测上市后的年报发现,上市当年的2009年,华测检测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急剧下降,仅同比增长29.94% 2010年开始了攀升的势头,同比增长34.95% 2011年同比增长40.81% 2012年中报则同比增加20.13%。   总的来说,华测检测上市后的业绩虽然没有上市前理想,但放在业绩变脸实属家常便饭的创业板市场来说,华测检测也还算是个乖孩子。   华测检测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6077万元,主要从事工业品、消费品、生命科学以及贸易保障领域的技术检测服务。其中,贸易保障检测是公司的主营业务。   不过,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明显放缓,全球贸易继续走弱。在愈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下,2012年上半年我国的进出口额增速放慢。据海关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 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华测检测也面临着与出口相关的贸易保障检测市场增速放缓和竞争加剧的挑战。   从2006年开始,华测检测的贸易保障检测收入占比已从2006年的73.60%高峰逐年下降至2012年中报的36.94%。2012年中报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公司贸易保障检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774万元,同比仅上升16.56%。   针对上半年贸易保障和消费品中的部分产品线业务情况的不理想,董事长万峰将之归咎于政策的限制。万峰在2012年8月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贸易保障这一块的业务与法令法规紧密相关,但是最近几年没有影响力的新的法规出台推动,增速只是随着市场份额的增长,因此增长比较缓慢。   为增加服务的多元化,亦为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华测检测正积极开拓国内检测市场,加大国内环境、食品等生命科学检测业务的开发力度。   生命科学检测是指为关注人类和生命健康的群体提供检测、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环保、食品和医学三部分。   申银万国的数据显示,华测检测的环保检测业务国内规模最大。环保检测受经济环境影响幅度较小,2011年环保业务贡献收入1 亿元左右,申银万国预计2012年其将有30%以上的增长。   而近几年来,随着三聚氰胺、塑化剂、毒胶囊、瘦肉精等公共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食品安全首次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预计地方政府将食品强检市场向民营开放的力度将加大。2011年食品领域业务实现了100%的爆发式增长,申银万国预计华测检测2012年食品安全检测将有50%的收入增长。   另一方面,华测检测的医学检测业务定位高端,主要包括CRO 项目和与霍普金斯的合作项目。其中,与霍普金斯的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华测检测正在努力获取国内资质认证。目前医学检测业务尚在跑马圈地阶段,有望成为华测检测的长期亮点。   华测检测2012年的中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包含上述三部分的生命科学检测共实现营业收入6958万元,同比增长21.48%,收入占比已从2006年的14%左右上升到2012年中报的26.30%。   解禁洪峰来临   而华测检测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向21世纪网表示,检测行业是政策导向较强的行业,政府对检测行业的发展政策影响着检测行业的发展速度。华测检测自上市以来,每年收入都稳步增长。股价波动不大,这是行业性质使然。   股价的稳健,亦造就了检测行业的首批富翁。华测检测的限售股股东均为自然人股东,一共131人。   除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万里鹏、万峰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郭冰、郭勇承诺期为自本次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王蓉、王彦涵承诺24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本次发行前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分股份外,其他125名自然人股东承诺的限售期为12个月。因此,在2010年10月30日限售期满后,华测检测的高管们就开始了减持大戏。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华测检测6位高管共计减持52次,虽然减持总市值不大,约为0.35亿元,但是减持的次数在同期的创业板中排在第四,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减持的群体效应。而这仅是通过公告统计得知的数额,那些不需要公告的自然人股东减持动作或更加惊人。   同花顺数据显示,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陈砚共减持22次,减持了59.7484万股,市值约1537.96万元 副总裁钱峰分8次共计减持了30.1586万股,市值约781.9697万元。副总裁王在彬分8次减持了22.7507万股,市值约634.3283万元。财务副总裁徐开兵分7次减持了16.2329万股,市值约461.7579万元。监事魏红分4次减持了0.8万股,市值约21.7559万元 监事何树悠分两次共计减持了0.6375万股,市值约17.65万元。   按规定,限售股股东在限售期满后,其在本公司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且在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上述高管基本上用足了每年的减持额度。而且,为了更好地套现,华测检测原副总裁魏屹、聂鹏翔分别选择在2010年6月、7月离职。2010下半年,持有42.88万股股票的魏屹则在二级市场上共计减持了10.50万股。   2012年12月30日,万里鹏、万峰、郭冰、郭勇四位大股东36个月的承诺到期。四位大股东共计持有12772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69.42%。假如,四大股东均集中减持套现,届时,对公司股价的冲击不容小觑。
  • 奥林巴斯丑闻引发日企诚信危机思考
    相关新闻专题:奥林巴斯“丑闻”引仪器行业深思   临近岁末,日本光学器材巨头奥林巴斯曝出令人震惊的财务丑闻——在过去十多年中,公司共计隐瞒了数额达 49亿美元的巨额投资亏损,并用收购相关项目加以掩盖,从而引发一场信任危机。目前,奥林巴斯委托的一个独立专家组正在对这桩财物丑闻展开调查。按照规定,该公司须在12月14日前向东京证交所提交截至9月底的修正财报,逾期则面临一个月后退市的危险。   巨额咨询费引爆财务丑闻   奥林巴斯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本意是众神居住的地方。而在奥林巴斯上月承认通过虚构企业收购资金掩盖巨额投资损失的事实后,这家创业90余年的知名企业形象轰然倒地,“神圣之地”正在遭遇一场空前的信任危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奥林巴斯积极开展资本运作,但伴随泡沫经济的崩溃,公司蒙受了巨额的账面损失。2000年,奥林巴斯开始采用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按规定账面损失必须列在财务报表上,当时公司的损失额已达到近千亿日元。为在年报上隐瞒损失,奥林巴斯开始将投资损失反复高价转移至结算时间不一样的投资基金进行财务作假。   2008年,奥林巴斯以2200亿日元(约合28.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英国医疗器械公司Gyrus集团。而为了填平损失缺口,他们还另外“支付”给一家收购咨询公司660亿日元(约合8.6亿美元),据查这家咨询公司注册在加勒比海的一个海岛上,负责人是原日本证券公司职员,收购案后公司就被注销。   此外,2006至2008年间奥林巴斯还以734.9亿日元的高价收购与核心业务几乎无关的3家日本小型公司,这3家公司年利润还不足10亿日元。一年后在账面上,这三家公司的价值即被减记三分之二。这些所谓的高额咨询费、收购费均被认为是作为掩护,填补以前的账面亏空。   在丑闻遭到曝光后,英国SFO(英国重大欺诈案件调查局)、美国FBI联手日本监管部门已对本案展开调查。而据《纽约时报》消息,日本官方目前正在就奥林巴斯的账目亏空以及可能涉及的有组织犯罪进行调查。   据估计,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时,奥林巴斯投资证券损失上千亿日元,而这些损失从未在财报中体现,若不是奥林巴斯前社长揭发,假账仍不会暴露。这些年第三方的会计审计机构形同虚设,有媒体质疑奥林巴斯只是一个个案,还是在日本现行公司体制下普遍存在此类问题。   前董事长坚称“收购合理”   今年4月份,时任总裁的菊川刚以“做事英明果断、具有国际化头脑”为由推荐奥林巴斯欧洲分公司社长迈克尔伍德福德担任总裁,自己转为担任董事长职务。而伍德福德在接任总裁后,发现公司之前的几宗收购案资金流向不明,认为当事人菊川刚应该引咎辞职。   菊川刚先是表示收购案没有不妥之处,拒绝辞职,随后又于10月中旬召开董事会,除了未参加表决的伍德福德本人外,其他董事一致同意解除伍德福德的总裁职务,总裁由菊川刚兼任。当时公司对外称,免职的原因是“伍德福德独断专行,与其他高管在经营方向上产生了很大分歧”。   此时,奥林巴斯掩盖巨额损失的嫌疑已经暴露。去职后的伍德福德继续通过媒体表示质疑,奥林巴斯的股价则跌至一半。   10月26日,菊川刚因公司形象受损,股价暴跌闪电辞职,改任无代表权的董事。高级董事高山修一出任新总裁。奥林巴斯希望通过由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组成的第三方委员会查明情况,尽快为这一问题画上句号。   菊川辞职时强调称,此前的收购经过妥善评估,手续合法,不存在任何不当行为。而在就其辞职理由进行解释时称,现在公司信誉受损,应该由新的管理层来推进挽回信誉的工作。   高山随后在东京召开记者会,就广受质疑的企业并购案做出了解释,仍坚称没有违法。高山表示,过去的并购案都是根据公司中长期战略研究实施的,公司希望以医疗业务为核心谋求发展,并不存在违法之处。   高山解释称,咨询费中除了一般的投资咨询还包括了财务和法律方面的咨询,支付金额庞大的原因之一是其中还包含了买入(Gyrus向咨询公司发行的)优先股的费用,其并未超出医疗领域上限,并不认为支付额高得离谱。但在被问及详细的交易过程和相关依据时,他仅表示这些问题将由第三方委员会进行调查,将尽最大可能尽快成立第三方委员会,首要工作是挽回公司信誉。随后,一个由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等6人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成立,开始就收购资金去向展开调查。   日美英司法部门联手调查   由于收购案中涉及美国的咨询公司,伍德福德向美国司法部及FBI提交了由第三方制定的调查资料,其中说明了他与菊川刚的交谈内容。   伍德福德表示,应FBI要求在纽约曾接受数小时的调查。此外,伍德福德还会见了SFO官员,并向日本的证券交易相关监督委员会提交了调查资料。据报道,日美英三国司法部门目前已开始联手展开调查。   11月8日,在英美调查机构介入的情况下,奥林巴斯终于承认了利用企业收购掩盖投资损失的行为,并以与该问题有关为由决定即日解除副社长森久志的职务,公司常任监事山田秀雄也表示将辞职。   当天,奥林巴斯股价开盘跌停至每股734日元,较上一交易日暴跌300日元,跌幅达29.01%,并创1995年以来新低。   高山修一当天中午召开记者会道歉称,之前记者会上发布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当年隐瞒投资损失导致了此后一系列问题,对此非常抱歉。高山称收购案由菊川刚、森久志以及山田秀雄3人暗中操办,自己作为理事会的成员也全不知情,不排除对这3人提起诉讼的可能。   记者会上并未公布隐瞒的损失金额。据估计损失额超过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亿元)。奥林巴斯计划在独立委员会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结果对以往财报进行修正,大幅下调的局面在所难免。目前,2011财年中报公布日期也一推再推。   记者会后,日本警视厅也表示了对此案的关注,现已开始以涉嫌违反《金融商品交易法》为由立案侦查收集信息,其中包括与公司部门负责人进行接触要求其提交会计资料等。有消息称,警视厅还将与现已展开调查的证券监管机构和东京地检合作,以期查明隐瞒巨额损失的全部情况。   前总裁复职呼声高涨   伍德福德事后坦言,自己对奥林巴斯丑闻“感到意外”,并称难以相信其他董事不知情,应撤换董事会所有成员。奥林巴斯隐瞒损失丑闻曝光后,伍德福德被视为揭露奥林巴斯暗箱收购的英雄,因此要求恢复其总裁职务的呼声在日本社会也日益高涨。不过,公司现任管理层一直拒绝撤销解雇伍德福德的人事决定,企业管理层与投资者间就此问题的分歧恐将进一步加剧。   在伍德福德指出奥林巴斯收购问题后,奥林巴斯股价到11月11日已连续10个交易日下挫。此前一天,东京证交所宣布将奥林巴斯股票列入监理名单,提醒投资者该股票有摘牌退市风险。   在一片混乱的局面中,截至10月底拥有奥林巴斯发行股超过4%的英国投资基金“Baillie Gifford”11月9日发表声明称,支持由伍德福德对奥林巴斯进行彻底的大扫除。   奥林巴斯前专务董事宫田耕治近日也开设了要求伍德福德复职的主页,指出奥林巴斯濒临沉没,现任管理层已完全失信于投资者,只有让伍德福德回归这一条路可走。   对此伍德福德表达了复职的意愿,称如果股东愿意,其愿带领奥林巴斯重整旗鼓。他强调奥林巴斯的问题不在于产品和员工,若能够回到奥林巴斯,将减少人治因素,实现最高水平的企业管理。   引发对“日企”经营方式思考   面对一家拥有90多年历史的上市公司,奥林巴斯此次的财务丑闻再度重创了日本企业的信用体系。早在1997年,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因造假退市并倒闭,2004年日本嘉娜宝公司也因为业绩造假被迫退市并关门歇业。目前,东京证券交易所也开始确认奥林巴斯是否可能触及退市标准。事实上,就在此次奥林巴斯丑闻被曝光前不久,日本社会还爆出日本知名企业大王制纸前董事长利用职权向子公司借巨资赌博等丑闻。鉴于上市公司丑闻接连曝光,日本执政党民主党财务金融部门会议11月10日决定设立“资本市场及企业治理工作小组”,组长为参议员大久保勉,负责讨论企业治理的强化措施。此举旨在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监督力度,要求企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将类似丑闻防范于未然。   财务造假丑闻,不只是给奥林巴斯的企业信用造成了在短期内难以修复的危机,还让欧美政府对于日本大企业的董事会监管和经营的透明度产生了新的担忧。有不愿具名的日本企业研究人士向表示,“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才刚刚开始,现阶段对企业的影响和冲击还只停留在日本、美国等少数市场,未来如果处理不好会很快向中国、东南亚等市场蔓延,影响到企业在全球的品牌信誉。”   由于日企的企业治理和信息披露工作受到海外投资者和媒体的诟病,因此工作小组将主要对过去的丑闻案例进行检验,并列出面临的问题。工作小组计划于近期召开首次会议讨论改善措施,不排除修改《公司法》、《金融商品交易法》和东京证交所上市规则等法规制度。   工作小组秘书长、众议员网屋信介指出,在奥林巴斯问题上,日本必须有危机感,需意识到将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的诚信。他表示,为提升市场活力,不仅要修改法规制度,还应讨论东京证交所自主规范及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对于奥林巴斯的隐瞒行为,首相野田佳彦11月11日在记者会上也强调必须严肃处理,认为严格、透明的会计制度极为重要,希望以此确保日本金融市场的信赖度。   日本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长谷川闲史在11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奥林巴斯隐瞒巨额损失丑闻表示,对试图欺骗股东的经营方式和管理层,绝不能简单处置, 应加以严厉惩处。在谈到对日本股市的影响时,他指出此事引发了人们对“日企经营方式”的思考,海外对日股的投资规模本来就少,受此影响今后仍不乐观。
  • 王勇接替李荣融任国资委主任 支树平升任质检局长
    据消息人士透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称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将调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一职,接任李荣融。在国资委成立之初就担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光荣卸任”国资掌门一职,他的去向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支树平则接替王勇,担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一职。   8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上述决定。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昨卸任,其去向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李荣融是国资委成立后的首任主任。在任期间,他力推央企重组整合,目前,央企从成立之初的196户已减至123户。  国家质检总局原局长王勇已在8月24日下午宣布接替李荣融,出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一职。现年55岁的王勇在2008年9月曾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2008年9月,随着李长江的引咎辞职,王勇临危受命接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一职。彼时,因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国家质检总局正处在风口浪尖处。就在这样的压力下,王勇走马上任。 李荣融   男,1944年生,江苏苏州人。现年66岁的李荣融,已超过部级干部一般65岁退休的年龄限制。2003年3月国资委挂牌成立至今,李荣融一直担任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在多年的改革探索中,国资委在李荣融的领导下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优化了国有经济布局,打破垄断、促进央企在行业间协同竞争,引入了董事会制度,推进了国有资产上市步伐,健全了法律法规体系,强化了出资人监管,并指导中央企业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王勇   现年55岁的王勇,2008年9月临危受命,接替当时因为三鹿问题奶粉事件辞职的李长江局长。在出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之前,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资委副主任,研究生学历,研究员。   王勇在国有企业工作多年,曾任第七机械工业部某厂厂长、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以及中组部企业干部办公室主任、中组部干部五局局长等职。 支树平   支树平现年57岁,博士学历,2005年开始担任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在此之前一直在地方工作,曾担任共青团山西省委副书记、书记,山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河南省委副书记。   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 维萨拉在《金融时报》2022 年气候领袖榜单中跻身前五
    维萨拉在《金融时报》的 2022 年气候领袖榜单中跻身前五《金融时报》评选出 2022 年欧洲气候领袖。这一榜单包含了在 2015 年至 2020 年期间温室气体 (GHG) 减排量居高的欧洲公司。从前一年的第 14 名荣升至榜单前五,维萨拉对此倍感自豪。维萨拉是天气、环境和工业测量领域的设备生产厂商,在《金融时报》的欧洲气候领袖榜单中排名第 5 位。IPCC 近期的气候变化报告着重强调了气候行动和减排的前所未有的紧迫性。《金融时报》宣传了各家企业迄今为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也鼓励他们贡献更多的力量。“可持续发展是维萨拉的核心之所在,能够再次荣登《金融时报》气候领袖榜单前列,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去年我们就名列前茅,排名第 14,今年我们万分荣幸,一跃升至第 5。正如近期的 IPCC 报告所述,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挑战,其紧迫性超出了我们初始的认知。这也需要私营企业采取行动来改善这一局面,推动全球变化,”维萨拉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Kai Öistämö 表示。《金融时报》重点关注这 5 年期间的核心减排强度。核心排放包括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 1)和外购能源排放(范围 2)。另一方面,对强度的计算还会计入与收入相关的排放量。《金融时报》的互动榜单显示,无论是按减排强度还是减排总量排名,维萨拉均排在前 5 位。维萨拉在这些量表上的数值分别为 41.3%(每年减排强度平均值)和 91.7%(总减排量)。“我们排放量的大幅降低主要得益于我们在全球工作场所中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 我们在 2020 年就已实现此目标。我们采取重大措施来不断减少环境足迹。现在,我们的减排目标将特别关注范围 3,虽然这不在《金融时报》榜单的考量范围之内,但我们仍雄心勃勃,想要实现这些未来目标,”维萨拉可持续发展经理 Marjo Hietapuro 补充道。3 月,为响应科学碳目标倡议 (SBTi),维萨拉承诺设定科学碳目标,以减少其未来几年的范围 3 排放。《金融时报》榜单只涵盖范围 1 和范围 2,这一事实意味着该榜单只考虑公司自身运营和其生成生产所需能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排放。然而,范围 3(价值链中的其他间接排放)却是大部分公司碳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维萨拉现在将重点转向减少这些间接排放的原因。“除了减少我们自己的排放外,可持续性还紧密地融入到了维萨拉的战略和产品中。我们能够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为我们的星球做有益的事情,这十分难能可贵:在减少自己的环境足迹的同时,我们还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同样的业务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这个时代,所有希望在未来取得成功的公司都需要审视他们的业务如何与世界面临挑战的关系,并相应地进行业务创新,”Öistämö 总结道。
  • 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长效激励机制 云南省积极推动碳金融发挥赋能作用
    记者近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我省积极推动碳金融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长效激励机制,碳金融在云南已有成功的应用案例。  由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兴业银行昆明分行合作的“碳减排挂钩”贷款,于2022年9月成功落地,成为云南首个碳金融应用案例。该案例通过碳减排潜力评估,测算出华电集团下属的某光伏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1.46万吨,大唐集团下属的某风电项目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8.9万吨,并对这两个项目分别发放3000万元和1500万元“碳减排挂钩”贷款用于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及运营。通过碳减排贷款的发放,可使企业在建设新能源电站的同时,更加注重项目运营成效和碳减排效应,并通过碳减排量的提升而降低融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产业、金融、财政、环境、能源、消费等方面采取系列有效的政策。碳金融的发展能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长效激励机制,有效发挥碳金融的赋能作用,更好地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碳市场交易机制的出现使碳排放配额和碳减排信用具备了价值储存、流通和交易的功能,从而催生了新型资产——碳资产。优化碳资产的管理、盘活碳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降低履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等碳金融业务也由此产生。碳金融产品正是建立在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增加碳汇能力的商业活动。  目前,我省正在积极探索和推进林业碳汇质押贷款、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碳减排挂钩贷款等相关碳金融工作。
  • 娃哈哈乳胶门疑有幕后推手 含乳饮料遭信任危机
    近日,国内饮料巨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因深陷“乳胶门”而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新金融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论是娃哈哈方面的声明还是众多业内人士的“一家之言”,均暗指“乳胶门”事件有“幕后推手”,甚至“是公关公司的手笔”。   无论真相如何,娃哈哈旗下年销售超100亿元的产品——营养快线,以及其他品牌旗下的含乳饮料都一并遭遇了信任危机。   有幕后推手?   惊喜总是突如其来,但突如其来的并不都是惊喜。   对于快消品行业,尤其饮料行业而言,岁末是最后一个销售旺季。可偏偏就在旺季来临的时候,“厄运”也一并降临了。   “乳胶门”事件后,娃哈哈的工作人员也很关注事件的进展,“这件事本身就属于对手恶意攻击,也一直想弄清楚,帖子究竟是从哪个层面出来的,很有可能是某一公关公司的手笔。”一位接近娃哈哈方面的知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   “肯定有幕后。”提及此事,一名在娃哈哈工作了十几年的员工说。   “因缺乏证据,这应该是一起商业竞争当中出现的、一种不正规的手段或不阳光的手段。它反映了整个行业竞争中一些负面的东西,同时,也折射出食品行业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国家乳品中心首席战略专家冯启对新金融记者说。   无独有偶,同样是含乳饮料的美汁源果粒奶优在11月底发生了中毒事件。虽然事件还在调查过程中,但坊间传闻,美汁源的中毒事件并不是饮料问题,而是“投毒事件”。   而上述知情人士也很无奈地表示,“很多竞争对手的做法是上不了台面的,而卷入其中的企业,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但因娃哈哈处理得当,不会对公司产生太大影响。”   不论是美汁源果粒奶优,还是娃哈哈营养快线 也不论“陷害论”是否成立,不得不承认的是,含乳饮料近几年来在国内的发展增速以及强大的市场份额,是每个饮料企业都觊觎的一块甜美蛋糕。   数据显示,2006-2010年国内软饮料领域中,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领域的销售复合增长率高达35.25%,属于增速第一的细分市场。   另据媒体公开报道,这一品类共有高达1500亿元左右的市场份额,未来将保持15%-20%的高增长。而事实上,前有小洋人、银鹭和旺旺开路,继而有娃哈哈承前启后,后有蒙牛、伊利、光明三大巨头以及统一、可口可乐抢分蛋糕,再加上近期刚刚杀入的康师傅和计划中的三元,几乎只剩百事可乐一家是接替三得利在华南代销草莓欧蕾,间接而非直接进入这一高增长市场。   当然,这种高增长的市场并非毫无缘由,“因我国人均用奶量仍然较低,含乳饮料这种既具备乳品的营养价值同时又具备饮料口味的产品必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上升趋势仍将持续。”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她同时表示,含乳饮料在我国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含乳饮料不仅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而且口味丰富、口感好,满足市场的发展和现代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二、消费者健康意识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是促使含乳饮料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乳品行业环境的发展促进了含乳饮料的发展,再加上产业链一体化的形成更是提高了含乳饮料的质量。   由此可见,真正的“幕后”或许是商家追逐利益的本性。   然而,不论营养快线是否如娃哈哈声明中所言,被“无端地猜测和诋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该款产品添加了11种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也将公众的目光从“乳胶门”事件引向了含乳饮料行业。   添加剂之困   娃哈哈声明显示,“液态乳制品或者含乳饮料等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牛奶中的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一样具有凝胶性和成膜性的物理、化学性能。由于营养快线产品牛奶蛋白含量较高,因此其脱水后成胶是一种正常的蛋白质凝胶现象。”   被称为“牛奶蛋白含量较高”的营养快线,其产品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毫升的营养快线含1克蛋白质。100比1的情况下,其“凝胶性和成膜性的物理、化学性能”究竟有多大“功力”就不得而知了。   而其“配料表”显示,除其他添加剂外,该款产品添加了两种“胶”——瓜尔胶和黄原胶。   “这两种胶主要是起稳定饮料成分的作用,特别是黄原胶,主要稳定盐的结构,避免盐类分解。二者并没有调味的作用,也谈不上什么营养价值,完全是为了使饮料少产生沉淀、调节它的均值和防止饮料分层的。”冯启对新金融记者说。   他同时表示,因这两种胶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即便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无毒,但长期食用是否对人体无害,暂无定论。   “不排除是这种两种胶本身的原因。”熟悉饮料生产杀菌环节的余波(化名)表示。   因工作关系,余波还经常走访一些明胶(食用胶)生产企业。他所熟悉的明胶均是用动物的皮熬制、稀释、然后高温蒸发后结晶而成的颗粒状物体。果冻胶、黄原胶、瓜尔胶分很多种类,应用的领域不也一样。   在他看来,不能完全否认一些厂家为了使瓜尔胶、黄原胶的透明度、动力、黏度有一个更好的表现,卖一个好的价格而使用一些非正规的添加剂或是不可使用的添加剂。   “简单说,如果原材料控制不够严格,那么某些成分超标是非常有可能的。而娃哈哈对其生产饮料所用原材料的环节监控是否严格,就不得而知了。另外,目前明胶行业的监管并不严格,如果看到某些食用明胶的生产过程,人们可能都不会再喝添加了食用明胶的饮料。”余波对新金融记者说。   因为深谙饮料生产“流程”,在他看来,更为严重的是含乳饮料的微生物控制。因含乳饮料里含有蛋白、糖分等,这些成分很容易缩短产品的保质期。“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目前的杀菌模式可以控制,但就个人经验来说,6个月足以。所以,对保质期长达9-12个月的含乳饮料,就没办法去说了。”电话那头,余波表示没有办法继续这个话题。   但是,含乳饮料的生产现状是,“为了生产口感好、价格适中的饮料,添加剂不可或缺”。因此,营养快线添加了11种添加剂,但依然被认为“很平常”。   然而,冯启认为,虽然11种添加剂在饮料产品中并不算多,但非常有可能产生“叠加效应”。   “这些添加剂有很多是化学品,即使它不是化学品的添加剂,比如,黄原胶和瓜尔胶,其也含有化学成分,因为它能起到一定的物理作用,但能不能产生化学作用只有权威的科技部门进行深度化验后,才有发言权。”冯启说。   当然,他也表示无奈。因为很多添加剂的危险性,在没有中毒事件发生前,都不会被人们知晓。比如阿斯巴甜,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其还是存有争议的。   据冯启介绍,在美国不断地出现与阿斯巴甜相关的官司,也不断地有学者证明阿斯巴甜有毒。但因其甜度是糖分的200倍,而且不能被人体吸收、不需要人体的胰岛素来分解,更重要的是经济——节约成本,所以,一直在用。   更有企业,还会玩一些猫腻,将一些添加剂归类后,用一个名词代替。比如,食用香精、香料。“其实,那一个名词里可能包含了好几种添加剂,这是不规范的,但国家也没有明令禁止,即便是管,也就是罚款了事。”冯启说。   标准之争   “虽然含乳饮料发展至今,已经涌现出包括娃哈哈、小洋人、旺旺等在内的一批企业,国内乳业巨头蒙牛、伊利、光明等也不甘示弱,纷纷进入,如今,含乳饮料已经成为饮料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细分领域,但该行业仍然存在营养成分含量低、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添加剂过多等各种问题。”周思然认为。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需要依靠监管,提到监管,行业标准总是不得不说的。   众所周知,含乳饮料生产目前所沿用的标准是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及蒙牛乳业、娃哈哈等企业参与起草并于2008年11月1日实施的《含乳饮料国家标准》。其中规定,含乳饮料就是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水及适量辅料经配制或发酵而成的饮料制品。   而这样的标准在冯启看来,与我国含乳饮料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匹配”了。   冯启介绍,我国的含乳饮料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美国、欧盟的含乳饮料非常少,很多产品都属于细分化,所占市场份额也不是很多,市场份额较多的是乳酸菌饮料,其所含添加剂也较少。而我国目前的含乳饮料就比较杂了,添加剂使用也比较多。随着科技的发展,标准本身就需要不断修正。另外,有些添加剂的危害在发现之前是检测不出来的,像三聚氰胺,不良奶商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就是因为其与蛋白质化学成分相近,而得以在检测中蒙混过关。   “国家标准较含乳饮料标准严格很多的乳制品生产环节尚且如此,何况品类繁多、管理混乱的含乳饮料行业。”冯启对此表示担心。   国家权威机构包括有些地方的职能部门在实施管理职能的时候,依据的指令性文件太泛泛。如果依据标准来管理,其检测环节严格检测的品种也就那么几种,大肠杆菌、小肠杆菌等,然后测几种添加剂,其他都不测。“不测就有可能超量,但标准检测中,并没有这些项目。”冯启表示。   而周思然也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多项法律法规来规范,其中,行业国家标准是标准中最基本也是必须要达到的,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仅满足此标准即可。   她还表示,含乳饮料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含乳饮料市场上,已经有非常多企业介入,竞争惨烈,要想在如此境地下获得成长,企业首先必须进行准确市场定位,品牌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可充分利用品牌的号召力,中小型企业可针对区域性市场有的放矢,做好区域市场 其次,企业应注重创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阶段,新品类的开发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重要的是,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真正保障产品质量。   然而,硬币是两面的。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滋生了企业追本逐利的正是消费者的选择。   “含乳饮料,是饮料而非乳品,这一本质很多消费者的认识并不清晰。生活中,甚至有很多消费者将营养快线等含乳饮料当做早餐饮品。还有很多消费者将这种产品当成营养品来消费。这些均需要政府、企业正确地宣传和引导。”余波说。   周思然也表示,“我们首先应明白含乳饮料仍然是饮料,其产品内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并不高,根本无法与纯奶、酸奶等营养性产品相媲美,当然,毫无疑问,符合国家标准的含乳饮料仍然是健康饮料。”   采访过程中,新金融记者就目前“乳胶门”带给娃哈哈的影响,产品中瓜尔胶、黄原胶的作用,以及11种添加剂是否会产生“叠加效应”等问题向娃哈哈求证,但其新闻发言人单启宁在给新金融记者的邮件回复中并没有正面回应,仅表示“以公开声明为准”。   而记者欲就含乳饮料标准是否缺少细节、饮料中的添加剂情况和行业现状采访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时,也因“理事长出差,无法安排”无果而终。
  • 市场洗牌,谁在突出重围
    5月21日,金融风暴笼罩下的全球经济形势还未透出阳光,无锡高新区内的锡通机械却是另一番风景:今年以来公司新招聘了80多名员工,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全球唯一的全移动沥青搅拌机正在加紧调试,1.4亿元的订单使公司的生产计划已经排到几个月以后。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企业何以成为行业冠军?《孙子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在日趋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正合” 自主创新就是“以奇胜”。只有出奇,方能制胜。   “校企联盟”   草根企业渡过“断乳期”   名噪一时的“苏南模式”,曾是长三角县域经济的主导。仅常州就有5.7万多家民营企业,平均每18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民营经济已占常州经济总量的2/3。当前,长三角地区正经历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纺织、印染、机械等传统产业面临严峻形势。依靠市场驱动的大批草根民企成本上升,出口下滑,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而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排名,我国企业获得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的机会与能力,在所评国家中名列末位,产学研合作不顺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短板。同时,过去单打独斗式的产学研合作,也不利于企业长期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何帮助这些正处在“青春断乳期”的草根企业渡过危机?企业在探索,政府也在思考。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不久前指出:“产学研合作应从面向某一产品的项目合作发展到高校、研究院所与企业建立面向长远的联合研发中心,或者在政府支持下建立面向区域创新的行业技术服务平台。”   实践中总是不乏探索者。那边话音未落,这边江苏的“校企联盟”合作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从4月3日启动全省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动员大会以来,到6月10日,江苏高校已经有3000多个专业学科与企业建立2900多个“校企联盟”。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校企联盟”并不是被动的“应景之作”,而是谋划于先的时代卷轴。   江苏足迹涂料有限公司这样的小企业在常州有200多家,大多是从常州涂料研究院获得了技术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没有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多是生产木器、墙面等低端涂料产品,为了维持生存还得互相压价。但是从2006年起,该企业像脱胎换骨一般迸发出创新动力,每年都有2个新产品问世,还申请了专利,年新增产值上千万元,并敢于在风电涂料等高端产品领域与跨国公司一较高低。   变化缘于2006年南京大学在常州设立的“南大常州高技术研究院”。作为入驻常州科教城的第一家高校,南大针对中小企业设立了不同的合作模式: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以“研在常州,发在常州”的技术研发模式,由南大派员进驻企业共同开展创新活动 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实行“研在南大,发在常州”的技术转移路线,把一批成熟适用的技术成果移植到企业中,帮助企业依靠产品创新走出困境。   建院2年多,研究院已在科教资源匮乏的常州显示出校企合作的强劲效应:与企业合作项目60多个,孵化12家创新型企业,建成23个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引进13个创业团队,同时还带动了153家研发机构进驻常州科教城。   常州并不是特例,南大也非唯一。目前南京大学已在江苏全省设立了8家研究院,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科技人员也纷纷走出象牙塔,把论文写在产业一线。每年江苏高校科技成果有53%在省内实现转化,407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中产学研合作达80%以上,省内高校作为成果来源和技术支撑单位的超过1/3。   机制创新   迈过产学研合作之坎   过去,科研成果要想“落地”很难,因为院校和企业之间总是难以找到平衡点,要么技术难以对接,要么资金缺口大。归根到底还是企业和高校在创新体系中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必要的合作机制。专家们认为,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国际化日趋接轨,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到了创新、转型的阶段。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全省科技服务社会推进产学研合作必须进入以提升水平、拓展内涵、优化机制为重点的新阶段,校企联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我们从船舶防腐施工起家,做到今天拥有4家高科技企业的集团,实实在在地从产学研合作中尝到了甜头,90%的合作项目都获得了成功。”江苏大元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颖健有感而发。   他认为,校企观点不合是产学研合作之坎。比如,学校重视的是技术含量和创新性,而企业更强调市场需要和适当的技术优势 学校的研发人员经常流动,而企业更期望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形成创新优势 学校倾向于自由的思考和广泛的探索,而企业更重视项目的管理等等。   因此,大元生物借鉴了国外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清华大学医学院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从项目的确立、可行性的论证、相关实验到合成工艺都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公司出资300万元在清华组建蛋白药物组学实验室,负责药物前期基础研究实验,企业派员驻校研究。同时,清华指导公司建立企业实验室,完成药物的后期实验。   两年来,大元生物与清华大学合作已经建成2个实验室和8个技术平台,特别是创新合成了小分子苯并三嗪类化合物,已申请国际专利,有望治疗黄斑变性性眼炎、糖尿病致盲等病症,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种合作模式的成功与邬贺铨的观点不谋而合:“产学研合作必须从成果转让上升到技术转移,企业不能等到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完成再去谈合作,应该在初期就介入高校、科研院所的开发,从中培养出人才,然后连人带成果和技术转移。技术转移的目的不限于某一项新产品,应更看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胸藏锦绣、迎风踏浪的弄潮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严峻形势下,江苏扬中传来好消息——95%的规模企业逆境不停产 电力电器产业瞄准国家拉动内需政策带来的市场空间,手握订单逆势前行。   扬中科技局局长管拥军介绍,该地区作为全国唯一的电力电气产业基地,早在数年前就开始“创新转型”,每年投入10多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多家企业的产品成为行业“单打冠军”:大全集团的断路器产品在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一个产品拥有40多项专利 南自通华在母线领域拥有唯一的企业研发中心,美国GE公司甚至放弃母线技术的开发,转而向南自通华支付母线技术使用费。   创新“温室”   育出优质产业群   5年前,吉鑫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机械小厂转型发展风电装备,还是铸造技术的门外汉 5年后,吉鑫一跃成为世界最大风电零部件企业,掌握了引领行业发展的5项国内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   凭借与东南大学的校企联盟,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胆突破风电零部件铸造必加镍的国际惯例,不仅大大降低成本,还创造了风电产业发展的奇迹: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从去年9月到今年4月订单数量翻番,利润增长300%,形成了风电铸造零部件、铸造加工、表面处理一条龙配套生产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并成为世界前10大风电整机厂中7家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困难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产业洗牌中率先突出重围的一定是像吉鑫风能这样未雨绸缪的企业。这是市场为江苏企业投出的一票,更是江苏企业用产学研合作选择市场的必然结果。   在苏州,一个面积仅有1/3平方公里的国际科技园,去年实现产值40亿元,今年又逆势增长30%以上,苏州六成的软件开发和九成集成电路企业在这里扎根,高科技人才达1.4万余人。高技术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就瞄准了国际一流水准,如何能把一流人才项目引的来、留的住、养的大,是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和决策能力的重要考题。   苏州一直以来领改革开放之先,但是经济热的时候他们没有忘记“冷思考”:产业规模和基础投资飞速增长的同时,本已捉襟见肘的科教资源更显不足。为了给高技术新兴产业营造创新“温室”,苏州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创新需求,巨资引进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国字号科研机构,大规模与清华、北大、南大等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   招才引智为原本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输入源源不断的“科技之氧”,并攀向微笑曲线价值高端。2003年,江苏省科技厅与苏州共同投入4000万元建设了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使苏州形成了集设计、制造、封闭、测试到应用的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经过6年多发展,中心依托中科院、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院所,建立了一个以集成电路测试为核心的IC测试服务协作网。在国际上每小时租金达1000美金的EDA软件,在这里却以100元/小时低廉价格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亮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设计固态硬盘的小企业,如果完全由企业购买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一年的费用高达100—200万美元,而在苏州中科这个公共平台支持下,一年仅需20—30万元。目前,苏州中科每年为当地创造的经济效益达数亿元之多。   而南京市也在危机到来之前,就为软件产业缝好“御寒冬衣”:从2008年至2010年3年间,全市以每年不低于10亿元的资金,扶持软件产业发展。今年1—4月份,南京软件产业一枝独秀,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1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96% 外包服务收入达5.61亿元,同比增长202.59%。通信、智能交通、制造业信息化、信息安全等成为南京的特色软件产品群。中兴、华为等国内信息产业巨头不远千里,把研究院迁到南京。而随着华为软件研发重心向南京转移,华为在全国的13家核心外包公司中有8家都已落户南京。   创新之笔   为传统产业点石成金   当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冲击,钢铁、纺织、化工等传统行业可谓是首当其冲。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认为,大到国家小到企业,竞争力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创新能力。金融危机是一次平等的“集中洗牌”,目前正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好时机。谁敏于见势,谁势中识“机”,谁“机”中发力,谁就会赢得新的发展优势,因此校企联盟合作不仅事关当前更兼顾长远。   早在几年前,江苏省科技厅就着眼产业创新发展,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点,着力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在沙钢等一批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建设新型重大研发机构,在全省建设235个公共科技平台服务中小企业,今年又相继启动建设院士工作站和校企联盟。   江苏紫荆花纺织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面料服装为主的企业,20多年的苦心经营带来了规模的快速扩张却并未实现内涵的同步提升。但是一棵不干起眼的黄麻却改变了企业发展的轨迹。   黄麻是世界第二大天然纤维作物,长期以来被用于麻袋、麻绳等低附加值产品。而紫荆花却从黄麻的特性中嗅到了商机:抗菌、吸湿、防霉、防虫。经过与东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十余高校联合,建立“东华紫荆花纺织研究开心中心”、“江苏省黄麻纤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最终构建了黄麻育种种植、纤维处理、纺纱、面料生产、服装、复合材料以及各式板材为一体的完整绿色产业链,申请专利251项。近两年来,黄麻产品的销售额连年翻番,仅1—4月就同比增长30%,出口增长20%,今年将达3亿元。   而常州第八纺织机械公司依托高校院所研发的双轴向、多轴向经编机,不仅打破国外封锁,而且价格降低一半。公司还大幅增加对高性能复合材料和风电、航天等新特材料的研发投入,以1.5MW风机叶片特种纤维新型复合材料为例,比传统工艺减轻一半左右的重量,风力发电成本大大降低。   “传统行业并不与落后、淘汰画等号。通过技术改造,不断创新、升级,即使是传统产业,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朱克江认为,“应着眼于传统产业高新化,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双自’之路,增强现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江阴,政府成为传统产业自主创新的“强力推手”。2007年该市依托占工业产值30%的钢铁产业,与东南大学合作建立“东南大学江阴新材料研究院”。目前,该研究院在东南大学的指导下,已经在5项产品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其中利用废酸制备超细磁粉技术,有望解决众多钢铁企业多年悬而未决的废酸处理难题,还能让企业在废料中“淘金”。   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传统企业提档升级,让江苏制造业“群星闪耀”,钢铁产业的沙钢、法尔胜、兴澄、中天,纺织行业的阳光、海澜、梦兰……一大批多年精心培育的抗风浪抗击打的万吨巨轮般的规模型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并形成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
  • 吉天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会圆满结束
    2009年1月17日,为期三天的吉天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会在怀柔干部培训中心圆满落下帷幕。 08年在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吉天公司全体士气高涨,不畏困难积极进取,鼓舞人心地超额完成了公司制订的预期目标!并在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宏观政策下,为09年制订了更高的努力目标。 会议期间,全体员工欢聚一堂,畅所欲言。优秀经理人和优秀员工纷纷发言讲述心得,总结了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和成败得失,为公司更好的发展出谋献策。会议尾声,吉天总经理掷地有声地宣布,吉天公司是负责任的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日益深远的09年,公司承诺:不裁人,不减薪!这一宣布鼓舞人心,充分体现吉天公司心系员工,为国家和个人负责的姿态。 会议在喜庆、欢快的联欢晚会中完美收宫,今宵难忘,愿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 上半年医药经济运行分析及全年预测
    日前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生产、销售、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发展的推动下,行业投资加速,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增长速度缓慢,面临较大的国际市场压力。   产销持续增长增幅稍有回落   据有关统计显示,1~6月,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66.6亿元,同比增长17.8%,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8%)16个百分点,但增幅较一季度下降1.36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7.0%)7个百分点。   其中,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制剂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909.8亿元和1393.3亿元,同比各增长6.8%和20.8% 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分别完成956.2亿元和235.9亿元,同比各增长18.3%和26.2% 生物生化制品业完成403.2亿元,同比增长22.4%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分别完成425.7亿元和238.2亿元,同比各增长19.6%和26.5%。除化学原料药外,其他6个分行业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6月,医药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519.9亿元,同比增长17.7%,增幅水平较一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制剂业分别完成863.9亿元和1312.5亿元,同比各增长7.1%和18.8% 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分别完成891.4亿元和226.7亿元,同比各增长18.5%和26.7% 生物生化制品业完成383.7亿元,同比增长23.1%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分别完成413.9和231.0亿元,同比各增长20.3%和27.6%。除化学原料药外,其他6个分行业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6月,全行业整体产销率94.8%,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药、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成药、生物生化制品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的产销率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24、0.31、0.87、0.16、0.54和0.52个百分点,化学药制剂产销率较上年同期下降1.59个百分点。   1~5月,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44.3亿元,同比增长17.95%,相对于全国工业平均22.9%的负增长,医药工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其中,化学药制剂业实现利润111.6亿元,同比增长16.8% 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分别实现利润69.6亿元和11.1亿元,同比各增长27.9%和30.7% 生物生化制品业35.9亿元,同比增长20.7%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35.2亿元和14.3亿元,同比各增长28.9%和52.1%。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药饮片加工、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5个分行业利润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化学药制剂利润增速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实现利润54.1亿元,同比下降了4.13个百分点,多年来首次负增长。   1~5月,医药行业亏损企业1636家,行业亏损面为19.9% 累计亏损额21.5亿元,同比增长2.4%。   1~5月,医药保健产品出口总额121.9亿美元,同比下降2.77%,出口增长仍然乏力。其中,化学药原料出口64.5亿美元,同比下降10.0% 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42.6亿美元,同比增长4.0% 西成药出口4.4亿美元,同比增长2.7% 生化药出口4.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2% 植物提取物出口2.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中成药出口6130万美元,同比下降9.1% 中药材及饮片出口1.9亿美元,同比下降14.2%。   1~5月,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6.3亿元,同比增长44.2%,较2008年全年累计25.9%的增幅有很大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带动行业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   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世界经济的衰退,我国医药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愈发严峻,业内专家们预计,2009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工信部工业消费品司医药处处长李宏和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等专家分析认为:   其一,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医药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不少企业反映,国外订单额下降、长单变短单、大单变小单、订单减少、下单仍以老客户为主情况较为普遍,出口量下滑。受环保标准提高、实施新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性因素影响,成本优势逐步丧失。金融危机导致部分国家货币贬值,尤其是我国医药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其货币卢比对外汇率大幅度下调,而人民币升值相对较快,使得我国很多原料药的出口价格被迫抬高,加剧了产品出口压力。   其二,受国际市场影响,化学原料药产值效益增速大幅下滑。在我国医药行业各分行业中,化学原料药出口比重最高,受国际市场影响也最大。1~5月,化学原料药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0%,比上年全年增幅下降了65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受阻,1~5月化学原料药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幅仅为6.6%,而利润总额同比增幅下降了4.1%,产值增速大幅回落的同时,效益增幅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负增长。   其三,药品安全存在隐患。今年以来“双黄连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品种又接连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品质量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国现有部分注射剂品种,研制基础较薄弱,生产工艺有缺陷,质量水平不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其四,环保压力较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8年6月颁布了《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新建制药企业必须按新标准设计和生产,老企业则要求在限期内完成整改。由于新标准要求高,企业与地方、园区公共设施之间在废水治理、排放上尚未形成合作配套机制,仅靠企业自身条件,环保治理成本很高,许多企业和地方医药经济发展急需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需求旺盛增长仍可期待   对于下半年行业走势,业内人士普遍充满信心,认为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推动下,国内医药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拉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医药行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预计2009年产值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效益增幅保持在15%~20%之间。   上述乐观的预测主要基于以下因素:国内市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在即将出台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国内医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国际方面,尽管有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由于医药市场的刚性需求较大,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对我国医药产品的需求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的优势产品在短期内不会被其他国家的产品所替代,加之我国政府促进出口发展政策的实施,全年医药产品出口将保持正增长。   从行业方面看,随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医药政策和标准的提高,行业优胜劣汰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资源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实施医药技术改造专项、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适时提高出口商品的退税率等产业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今年我国医药行业效益水平在调整中将保持较快增长。
  • 经济日报:让科研装备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科学院日前宣布开放1000台通用仪器设备,向国内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免费提供一年的分析测试服务,帮助企业克服在科技攻关中的技术难题。这种让科研装备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的做法,值得称赞。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开拓新的增长点成为很多企业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然而,由于多数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研发经费紧张,面对价格高昂的重大科研装备只能望洋兴叹。另一方面,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科研机构的科研装备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装备在完成特定科研任务后便长期闲置,难有“用武之地”。中科院此举使重大科研装备走向基层,既推动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 还需要看到的是,随着这1000台科研装备为企业所用,掌管装备的一批业务精湛的技术专家将有机会与企业展开交流,帮助企业分析瓶颈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这与中科院之前开展的科研人员“自备干粮”(带薪、带技术成果)下企业服务的做法异曲同工,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实现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双赢。 应当说,服务企业发展是科研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技部等七部门不久前联合召开了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视频会议,鼓励科研院所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帮助企业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必将有更多的科研机构像中科院一样,向基层敞开大门,让科技人员、科研装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 记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实验室
    贴心服务:开启市场的金钥匙   ——记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实验室   近日,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实验室与慈溪市一家日资机电企业签订了一份“检测合作协议”,企业可在半年的时间内不限次数、随到随做的进行产品环境测试。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宁波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了包年、包设备等检测形式,既降低测试成本,又缩短测试周期,极大地便捷了企业产品测试。   作为国内重要的电器出口基地,慈溪近年的电器产品出口量在15万批次以上,价值逾18亿美元。近年来,随着慈溪市企业不断向高科技、智能化、环保安全等领域转型,不少企业产品需要在高温、高湿、高压、粉尘等特殊环境下进行检测,而企业自身购置设备则需要高昂成本。同时,缺乏一家能够承担电器产品型式试验的专业实验室,产品型式试验需外送至省内外指定实验室,导致型式试验周期长、交流难等问题已成为限制慈溪电器出口的最大瓶颈。   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宁波检验检疫局与慈溪市政府合作,成立了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实验室。自2005年11月开检至今,慈溪实验室已发展成一家以家电产品为主,包含插头插座、灯具、电动工具产品的安规、电磁兼容、噪声检测的专业电气检测实验室。2008年底又顺利增加了洗衣机、冰箱和空调的能效检测项目,现累计检测项目达9大类59个小项。目前实验室已成为国家质检总局指定型式试验检测实验室,区域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检测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2006年至2008年检测业务平均增长率达到80%。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慈溪实验室整合了提供检测绿色通道、提供免费的产品整改方案、免费提供产品型式试验部分项目预检测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并利用实验室在技术、设备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修订行业标准,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企业共渡难关。       宁波检验检疫局局长山巍(右三)在电器安全检测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家门口的“认证服务”   近日,华裕电器集团公司等五家企业与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书,检测中心免费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检测、认证以及整改的技术服务等,企业负责人在签约现场表示:“与检测中心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后,企业在做相关认证、检测产品等方面就有了专职的技术顾问和认证机构,再也不用跑远路到宁波、上海等地做相关认证了。”   自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成立以来,经过3年的发展,慈溪实验室已成为国内硬件设施一流、技术力量雄厚、检测项目齐全的专业检测实验室。拥有5000平方米的试验用房,4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下设大小家电检测室、电动工具检测室、电气附件检测室、灯具检测室、EMC检测室、噪声检测室及能效检测室等。目前实验室通过的国家实验室CNAS认可共9大类59个项目,检测范围包括家用电器、灯具、电气附件、电动工具、电动机、EMC、噪声测试和能效测试。其中洗衣机、冰箱和空调能效检测实验室硬件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于去年12月通过CNAS认可,成为国家质检总局第一批指定能效检测实验室。   依靠先进齐全的检测设备和细致周到的服务措施,实验室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认证机构来慈溪开展电气产品就地检测,极大地方便了本土及周边地区电器生产企业就近进行产品认证。随着近期通过CNAS复评审,更有远在上海、苏州、广东等地的认证机构慕名而来,委托实验室进行检测。截至目前,实验室已和VDE、UL、TUV、SGS、SLG、广家所等国内外知名认证机构开展了交流合作,为本土及周边地区电器生产企业产品认证提供了便利。   实验室与认证机构开展合作,很好地满足了慈溪及周边地区电器产品型式试验和其他委托测试需求。型式试验产品首测不合格率逐年下降,3年累计达到30%。型式试验周期由原来的外送至无锡、杭州实验室时的5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   电气企业的技术顾问   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自2005年建成以来,立足地方产业结构,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发挥技术优势,逐渐成为慈溪出口企业的“质量中心”、“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出口电器质量帮扶合作备忘录”、举办家电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班等,做好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对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6年,宁波金格奥电器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电子冰箱在北美市场遭遇了退货,主要原由是该产品中的适配器在使用中出现了变形而导致的使用危险。该公司在之后的核对中发现,是其在经营中不慎购入了海宁一家电器公司生产的劣质适配器所造成。与此同时,海宁的这家电器厂正以宁波金格奥电器有限公司未付清货款而将其告上了法院。为取证,宁波金格奥电器有限公司委托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对该批适配器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认定。   中心受理该委托试验后,有关负责人立刻将该试验任务分配下去,检测工程师加班加点按IEC和客户指定的适配器耐久试验两部分展开细致、全面的检测。第二天上午便出具了系统、完整、准确的检测报告,为该企业在诉讼中争取了第一时间。同时,检测结论与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的复检结论一致,为该企业在一审、二审诉讼全胜奠定了基础,并最终挽回了经济损失。   去年3月份,实验室与慈溪市附海镇政府签订了产品质量企业帮扶合作备忘录,开启了系统内乃至国内检政双方联姻深层次合作共同扶植地方出口电器企业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子,共同致力于提升本地区出口电器生产企业的设计、生产、检测的技术能力,提高出口电器质量水平,促进电器产品对外贸易的持续稳步协调发展。此举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帮扶企业产品质量,促进附海镇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电气安全检测中心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为开拓当地认证检测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使各电器产品生产企业厂检人员更好地掌握产品检测技术,熟练操作检测仪器,实验室自6月开始将长期举办“家电产品检测知识”专场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该培训班3次,累计培训100余人次,受到企业热烈欢迎,个别企业一次参加人数达到5~6人,同一企业连续两次参加培训。   上门服务的“工程师”   2007年,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左右筹建国家级电气实验室,监测中心负责人一听到消息,就主动联系先锋集团,表示愿为先锋集团实验室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从设备采购、安装、运行,到实验室管理参与其中,为企业电气实验室的最终建成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自2008年4月份以来,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了解到企业技术指导需求,主动利用周六、周日以及中午休息时间,针对企业产品特点派遣对口的专业检测工程师,进行由点向面的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帮扶,目前已有达能电器、先锋电器、爱佳电器等多家企业接受过该服务,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针对企业的要求,中心的工程师们决定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长期举办“家电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班。另外,中心还派遣专业电器产品检测工程师对企业进行对口帮扶指导,到企业了解产品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指导,内容涉及标准讨论、常见问题分析、仪器设备的操作、以及现场答疑。这种面对面、手把手的帮扶形式,使技术指导、问题解答更加便捷易懂,受到企业现场人员的热烈欢迎。   应对金融危机的技术后盾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慈溪市机电产品面临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实验室凭借三年来积累的技术、设备优势,采用多举措、多渠道帮扶措施,力助机电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共渡难关。   为企业节省产品认证检测费用是实验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出的第一招。去年,实验室利用本地检测优势和与国外认证机构的通畅的合作渠道与浪木电器开展认证检测合作,在快捷完成认证测试的同时,为企业节省认证费、测试费、差旅费等各项费用。据估计,自去年合作以来,浪木电器可节省各项费用10余万元,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制修订标准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竞争优势。去年以来,实验室以超前的市场信息、先进的技术手段,积极支持企业制定各类标准。奇迪电器是《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冷热饮水机的特殊要求》国家行业标准的组长单位,而实验室在产品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奇迪电器和实验室在制定该标准方面建立互补合作,奇迪电器积极牵头标准制定,而实验室则提供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有效促进该项标准制定工作。   设立快速通道,在技术把关同时帮扶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均奕电器是一家新兴的电器企业,由于对检验检疫流程不熟悉,并恰逢金融危机,企业10余款取暖器产品急需通过产品型式试验和国外产品认证,时间紧任务急。实验室获悉该信息后,主动在企业送检之前介入产品检测,通过技术帮扶不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顺利通过型式试验检测,同时也完成了该产品的认证检测,获得了出口国外市场的通行证。
  • 天瑞荣膺2008年度最受关注国内十大仪器厂商
    在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和仪器信息网共同举办的2009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天瑞载誉而归,荣膺&ldquo 2008年度最受关注国内十大仪器厂商&rdquo 称号。 2008年度最受关注厂商名单(国内厂商10家、国外厂商10家、经销商1家),是从仪器信息网数千家参展商中,根据各厂商2008年度在仪器信息网被用户搜索的次数、收到的用户反馈数量、在仪器信息网网展展位的独立IP点击量等数据,经过综合计算得出的结果。该榜单可从一个侧面客观反映出各仪器公司品牌在中国用户当中的认知度。 2009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还发布了2008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出了 2008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 2008年度最受用户关注十大仪器厂商(国内和国外)和 2008年度最受用户关注十大仪器产品(国内和国外)。 作为国内仪器行业的年度盛事,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提供了一次行业内交流与促进的机会,天瑞是本届年会的积极参与者,董事长刘召贵博士在年会上发表了&ldquo 应对危机,持续增长&rdquo 的演讲,阐述了自己对金融危机的看法。刘博士认为危机中机遇大于挑战,国内仪器行业受到的影响将比较有限,且完全有可能实现持续增长。 本届年会上,德高望重的特邀行业嘉宾做了2008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运行态势分析及2009年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展望,为中国仪器行业2009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发改委:九大重点行业振兴规划最快年底出台 装备制造位列其中
    政府“力挽”经济形势的节奏正在加速。   据本报记者从有关权威人士处获悉,在启动1000亿投资后,国家发改委下一步应对经济形势的重要部署是,加紧制定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九个重点行业振兴规划。该规划力争在年底或年初出台,并以高规格形式发布。   这是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解决九大行业企业困难,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届时,多项组合政策出台以促九大重点行业振兴。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影响。作为占GDP比重三分之一的九大重点行业,在下半年开始出现工业增加值增幅下行。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宣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远低于上月的8.2%,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再创2001年末以来新低。   为此,振兴这些行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据上述人士透露,目前由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集中调配骨干,成立了九个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调研、座谈、梳理政策等工作。同时,12月1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各地发改委和经贸委负责人再次集中讨论、研究振兴规划细则。   九行业占GDP三分之一   据本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的一组数据看,酝酿振兴规划缘于九大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从经济总量看,2007年,九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三分之一。   再如,从财政方面的贡献来看,2007年我国税收是4.56万亿,其中以九个行业为主的企业上交税金是1.7万亿,约占37.4%。   “解决就业问题,也是重要点。”上述知情人士称,即从就业看,不包括农民工,九个产业直接城镇从业人员达到3615.6万人,占全部城镇就业的是30%。   “还有众多的中小企业是这些行业中的配套企业。”上述人士分析,虽然中小企业处于配角,但本身就是九大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行业振兴,相应的中小企业也会“活”起来。   另外,七大重点行业中还涉及到中国的“三农”问题的解决。   包含在上述数据中的内容显示,目前,我国轻工的食品、造纸、家具、家电等部分行业,50%的产值来源于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涉及2亿农民的产品市场。而这类行业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仅轻工行业可吸收农民进城务工是2000万人。   相比上述作用,七大行业还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如钢铁、有色金属、石化作为重要的技术原材料工业,船舶和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的基础装备工业等。   “总之,九个重要行业在确保国家产业、金融、社会就业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述人士称。   技改资金政策为焦点   尽管目前九大行业振兴规划中的实质性政策内容,还在酝酿讨论中,但从各方渠道看,涵盖多范围的政策组合框架已成型。   12月1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扶持重点行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七大类,包括:减税、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挖掘农村市场潜力、扩大出口、国家储备、启动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据本报记者从上述人士处获悉,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在制定九大行业振兴规划时,有五点基本原则。具体为:一、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先进生产能力的发展。二、严格控制总量,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三、修订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四、加快推动兼并重组,引导企业继续发展,力争在两到三年内培育和壮大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五、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开发重大产品和重大技术。   “其中,各方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政策最为关注。”上述人士称,这也是振兴规划的重点内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来自于政府财政,振兴规划要对这部分资金划定出“盘子”,并划定投向重点。   从工业管理部门来看,技改资金对投资拉动的效果十分显著。12日新闻会上,李毅中特意强调了这种效用。如一个技术改造项目,如果政府投入3%,就可以带动97%的投入,投资拉动效果是30倍。2003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全国投入了355亿对技术改造的贴息,拉动了4300亿的技术改造,拉动效果13倍。   “以往技改资金都是大项目,多投向国企的技术改造领域,但往往没有技术改造,而用去弥补其经营型损失了。”一位参与规划制定的发改委专家对记者表示,相比上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投入,这次技改资金量可能更大,那么,相比如何避免这类问题面临着挑战,“当然,如何提出应对措施,也是这次规划制定的内容之一”。
  • 检验检测客户看过来:这有一款为您量身定制的金融方案!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持续增长,很多第三方检测机构都面临着实验室扩增、新建实验室和老旧仪器淘汰问题。在现金流为王的时代,如何灵活应对、平衡资金和发展以取得更好的企业竞争优势?飞飞提供多元化服务,“金融租赁”解决方案可以帮您降低运营成本,达到资金管理的最you化。01赋能第三方检测,金融租赁共促发展赛默飞“金融租赁”项目能帮助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减轻现金流压力,增加采购设备数量。✔ 提前实现规划目标,更新或新增检验检测仪器,保证仪器设备、技术手段的先进性。✔ 提高企业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布局及占领检测市场。依托赛默飞在色谱与质谱产品上的技术优势,江苏金融租赁在资金解决方案上的优势,目前我们已为近百家第三方检测客户定制方案,帮助客户升级技术和仪器,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业务快速发展。02客户需求定制化,方案创新便捷化无论您是想把握产业发展大趋势,走在行业前沿引ling发展,还是希望精确把握检测细分市场,精zhun渗透行业长尾市场,又或是计划快速扩张业务链等,赛默飞都能够根据您的需求,开发灵活、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为企业量体裁衣的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申请流程简单快捷,设备到位迅速,可满足短期内提高检测能力的需求,自您启动申请流程,仅需5个工作日即可获批。✔ 无需抵押,方案经济快捷,分期周期长,更多资金将可用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原厂工程师上门安装调试及售后保修等服务,与普通购新机尊享同等服务。03开启实验室升级之旅赛默飞色谱与质谱全线产品家族均可参与金融租赁项目,机型覆盖LC,GC,LCMS,GCMS,ICP,ICPMS,IC,前处理设备等,打包不同的检测解决方案,对标国际先jin水平!金融租赁申请流程飞飞致力于帮助检验检测客户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完善检验检测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推动行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若您对金融租赁业务感兴趣,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飞飞获取详细信息,或推荐其他朋友的租赁需求,经核实后可获得神秘礼品一份!
  • 2009中国环保国际峰会 透析绿色产业商机
    5月14日,记者在2009年中国环保国际峰会上了解到,中国的环保产业作为绿色产业主力军,已经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绿色产业如何发展,如何把握此次危机对绿色产业的影响和投资的方向,已成为业界人士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从中国环保产业的形势与走向、现状与相关鼓励政策、蕴藏的机遇与发展的优先领域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讲到,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已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而相关的一些政策与法规也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此外,我国还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以此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中央安排了110亿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我们的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处理厂建设等。2009年,中央预计安排200余亿元用于环境保护工作。另据相关人士保守估计,直至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年市场总值将达到11000亿人民币。而与行业相关的经济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也将逐步到位。   刘志全副司长强调,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污染的加剧,环保产业将衍生为此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绿色支撑。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又为环保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此外,随着我国近年对生态修复与建设的日渐重视,环保产业亦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水利部水资源司城市水务处处长石玉波,从中国水资源管理的理念、政策与实践,切入环保产业的相关主题。他介绍,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相对较低,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水资源2200立方米每人。加之我国水资源在经济、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以及近些年新,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开发利用,使得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基于我国水资源的以上特点,为了有效保护资源,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石处长在报告中指出:从转变观念角度来看,我国要以水资源节约保护作为我们的优先领域,在保护中开发,正确处理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另外在政策上也将给予一定的支持。   除以上的政策发言外,此次峰会设有主题演讲单元,如PPP—发展环卫事业的好模式、中国水务市场的投资机遇与挑战、我们眼中的金融危机、水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与次同时,来自国内外环保产业的精英,围绕中国绿色产业发展趋势及国际合作机遇、全球金融危机对绿色产业的影响及金融海啸下的企业生存法则等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政府的决策导向、同行的成功经验,均成为了此次峰会关注的焦点,也将为绿色产业在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的发展指引航向。   此次峰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SES)和上海四杰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FEC)联合主办。包括环保部、水利部等政府官员在内的众多国内外环保行业精英相聚北京,共同透析金融危机下绿色产业潜藏的商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作为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