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节能认证

仪器信息网节能认证专题为您整合节能认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节能认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节能认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节能认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节能认证话题讨论。

节能认证相关的资讯

  • 节能认证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家质检总局12月15日发布的《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取得节能产品认证的产品、设备,将优先列入政府采购名录,并对认证产品进行跟踪检查,不合格的将撤销证书并对外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对认证申请与受理、产品检测和检验机构都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认证样品由认证机构、实验室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待销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对不能持续符合要求的,会做出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的处理,并予以公布。   目前,节能产品认证在我国已涉及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办公设备、机电产品、电力设备等50多个品种。为推行节能产品采购制度,2004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
  • 《除湿机节能认证技术规范(申请备案稿)》征求意见
    各有关单位:   国家认监委已接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提交的《除湿机节能认证技术规范》的备案申请,现在我委网站公开征求意见,请各有关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于2013年9月18日前将意见和建议返回国家认监委科技标准部。   联系人:娄丹   电话:010-82260775   传真:010-82260846   E-mail:loud@cnca.gov.cn   附件:1.《除湿机节能认证技术规范》 (申请备案稿).doc   2.《除湿机节能认证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   国家认监委办公室   2013年8月30日
  • 海尔超低温冰箱牵头制定中国节能认证标准
    从即日起,用户在选择超低温冰箱产品时,请关注产品是否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节能环保认证标志,即我们所熟知的“长城”标志和环保标志。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获悉,由青岛海尔特种电器牵头起草的《低温保存箱节能环保认证技术规范》颁布实施,此举改变了中国低温制冷设备没有节能能耗认定标准的历史,填补了此项领域的空白。  节能环保标准认证 迫在眉睫  在能源紧缺、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节能环保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推进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将有效地规范市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导用户选择绿色高效产品。自2016年初,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负责推动低温冷链设备的节能环保认证工作。该中心由中国政府批准设立,是被多国政府和国际权威组织认可的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  从全球市场来看,欧盟和美国非常重视低温冷链设备的节能环保性能,在欧盟,2013年,通过法令要求各成员国在制冷器具上逐步使用HC碳氢制冷剂替代HFC含氟制冷剂,并制定了检测标准IEC61010 在美国,美国环保局EPA发布,要求2020年前全面禁用含氟制冷剂。因此,改善现有环境和社会问题,响应中国政府的政策呼吁,并与国际接轨,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  海尔突破HC碳氢制冷关键技术 首创节能芯超低温冰箱 填补空白  海尔生物医疗,做为中国低温冷链行业第一品牌,打破国外垄断,首创超低温冰箱产品。通过十年自主创新,中国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并相继起草《医用冷藏箱》、《血液冷藏箱》、《低温保存箱》行业标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带动中国低温冷链行业的产业化发展。  2014年,通过十年技术积淀,海尔生物医疗突破HC碳氢制冷关键技术,全球首创节能芯系列超低温冰箱。选择新一代HC碳氢制冷剂,匹配碳氢制冷系统,制冷效率提高30%,节能省电高达一半 同时完全无氟,臭氧层破坏为零,绿色环保。此款产品率先装载国家基因库150台,保存千万份动植物及人的基因样本 并成为UK-Biobank的首选,助力欧洲生命科学研究。  海尔节能芯超低温冰箱的诞生,填补中国低温制冷行业的节能环保产品空白,此举将直接推动超低温冰箱行业节约能源50%,年节约用电1000余万度,节约电费800余万元 减少碳排放1000余万吨。  海尔唯一达到并超越节能标准 首获CQC认证  此次颁布的节能环保认证标准,确定了节能环保评价值,通过测算,海尔节能芯超低温冰箱所有容积段产品,是目前全球唯一达到,并超越中国节能环保值的品牌。获得了中国第一张CQC认可的“节能”超低温冰箱认定。  因此,此标准认证,也为行业用户在选择节能超低温冰箱产品时,提供了权威机构的证明。  从HFC到HC,全球低温制冷行业走过了30年 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中国超低温制冷产业,海尔走过10年 从拉低超低温冰箱30%的售价,到今天,为用户提供节约能耗,绿色环保零排放的产品,海尔不仅是中国低温制冷行业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更是在源源不断,永不满足地为用户创造价值。
  • 海尔超低温冰箱牵头制定中国节能认证标准
    即日起,用户在选择超低温冰箱产品时,请关注产品是否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节能环保认证标志,即我们所熟知的“长城”标志和环保标志。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获悉,由青岛海尔特种电器牵头起草的《低温保存箱节能环保认证技术规范》颁布实施,海尔率先获得中国001号CQC节能环保认证。此举改变了中国低温制冷设备没有节能能耗认定标准的历史,填补了此项领域的空白。节能环保标准认证,迫在眉睫在能源紧缺、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节能环保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推进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将有效地规范市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导用户选择绿色高效产品。自2016年初,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负责推动低温冷链设备的节能环保认证工作。该中心由中国政府批准设立,是被多国政府和国际权威组织认可的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从全球市场来看,欧盟和美国非常重视低温冷链设备的节能环保性能,在欧盟,2013年,通过法令要求各成员国在制冷器具上逐步使用HC碳氢制冷剂替代HFC含氟制冷剂,并制定了检测标准IEC61010;在美国,美国环保局EPA发布,要求2020年前全面禁用含氟制冷剂。因此,改善现有环境和社会问题,响应中国政府的政策呼吁,并与国际接轨,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海尔突破HC碳氢制冷关键技术,首创节能芯超低温冰箱,填补空白海尔生物医疗,做为中国低温冷链行业第一品牌,打破国外垄断,首创超低温冰箱产品。通过十年自主创新,中国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并相继起草《医用冷藏箱》、《血液冷藏箱》、《低温保存箱》行业标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带动中国低温冷链行业的产业化发展。2014年,通过十年技术积淀,海尔生物医疗突破HC碳氢制冷关键技术,全球首创节能芯系列超低温冰箱。选择新一代HC碳氢制冷剂,匹配碳氢制冷系统,制冷效率提高30%,节能省电高达一半;同时完全无氟,臭氧层破坏为零,绿色环保。此款产品率先装载国家基因库150台,保存千万份动植物及人的基因样本;并成为UK-Biobank的首选,助力欧洲生命科学研究。海尔节能芯超低温冰箱的诞生,填补中国低温制冷行业的节能环保产品空白,此举将直接推动超低温冰箱行业节约能源50%,年节约用电1000余万度,节约电费800余万元;减少碳排放1000余万吨。海尔唯一达到并超越节能标准,首获CQC认证此次颁布的节能环保认证标准,确定了节能环保评价值,通过测算,海尔节能芯超低温冰箱所有容积段产品,是目前全球唯一达到,并超越中国节能环保值的品牌。获得了中国001号CQC认可的“节能”超低温冰箱认定。因此,此标准认证,也为行业用户在选择节能超低温冰箱产品时,提供了权威机构的证明。从HFC到HC,全球低温制冷行业走过了30年;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中国超低温制冷产业,海尔走过10年;从拉低超低温冰箱30%的售价,到今天,为用户提供节约能耗,绿色环保零排放的产品,海尔不仅是中国低温制冷行业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更是在源源不断,永不满足地为用户创造价值。欢迎扫描官方微信二维码,访问微网站,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详细信息还可访问http://www.haierBiomedical.com或致电:4006992008
  • 首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公布 检验认证机构占7家
    工信部16日公布了第一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包括河北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院、辽宁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等35家企业机构,近1/5为检验认证机构。详情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第一批)的通告  工信部节函〔2016〕468号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建立健全节能和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增强绿色服务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推荐工作。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0号)要求,经各方推荐、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确定了第一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现予公布。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引导和支持评价中心健康有序发展 各评价中心要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能力建设,更好地推动本区域、行业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  附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第一批).pdf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11月16日
  • 认监委:四项认证技术规范征求意见
    关于对《LED 筒灯节能认证技术规范(申请备案稿)》等四项认证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   国家认监委已接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提交的《LED筒灯节能认证技术规范》、《LED道路/隧道照明产品节能认证技术规范》、《反射型自镇流LED灯节能认证技术规范》和《双端荧光灯含汞量认证技术规范》4项认证技术规范的备案申请,现在我委网站公开征求意见,请各有关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于2013年9月8日前将意见和建议返回国家认监委科技标准部。   联系人:娄丹   电话:010-82260775   传真:010-82260846   E-mail:loud@cnca.gov.cn   附件:   1.《LED筒灯节能认证技术规范》(申请备案稿).doc   2.《LED筒灯节能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   3.《LED道路隧道照明产品节能认证技术规范》(申请备案稿).doc   4.《LED道路隧道照明产品节能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   5.《反射型自镇流LED灯节能认证技术规范》(申请备案稿).doc   6.《反射型自镇流LED灯节能认证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   7.《双端荧光灯含汞量认证技术规范》(申请备案稿).doc   8.《双端荧光灯含汞量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   国家认监委办公室   2013年8月19日
  • 2011年我国认证认可工作亮点回眸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成立10周年。一年来,国家认监委找准定位、创新发展,组织实施《认证认可发展“十二五”规划》,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稳步推进   国家认监委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半来,已经有36家企业获得认证,认证的节能量共计62.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   近年来,随着节能技术的成熟,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的难度、成本不断加大。国内、国际都开始重视管理节能。有资料显示,管理节能对全部节能的贡献率能够达到15%,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节能方式和途径。2009年,我国率先颁布了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GB/T23331),为企业提供了管理节能的科学方法和通用要求。2010年5月,我国在钢铁、有色、化工等10个工业领域开展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   据国家认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开展认证试点的10个工业领域中,有102个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并提出认证需求。认证结果显示,包括宝钢在内的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现了较好的节能增效。   可再生能源取得丰硕成果   国家认监委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相关认证工作,推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目前社会影响力较大、产品范围较广、发放证书量较多的5家认证机构开展节能认证产品共计78种,累计发放证书20472张,目前有效证书12060张 开展节水认证产品共计41种,累计发放证书2995张,目前有效证书2432张 开展可再生能源认证产品共计20种,累计发放证书1481张,目前有效证书1371张。9类节能认证产品、共涉及419家企业、32299个产品型号/系列进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通过对发证量较大、计算方法成熟的产品纳入资源节约产品指标量化体系中进行测算,其中节能产品29种,节水产品11种,可再生能源产品3种,这些产品共计节约/替代电力89462.55百万度(约折合为3034.98万吨标准煤),节约水资源161.81亿吨。   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初步建立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认证认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基础设施之一,助力低碳经济发展,积极推动《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尽快出台。据悉,当前,国家认监委已会同相关部门顺利完成《国家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草案)》及相关6个技术标准草案,并正式启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立法程序和国家标准的立项程序,为2012年《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出台和低碳产品的试点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方兴未艾   有机农业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悉,为充分利用认证认可手段,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国家认监委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大力推动以区县为单位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2011年四川省西充县、福建省安溪县等11个县市被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市”荣誉称号,进一步提升有机产业品牌价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规定,国家认监委在2010年底颁布实施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131号令),正式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共发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机构195家。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的实施和全面推行,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加强食品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提升食品检验机构的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   保障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安全   家电下乡作为我国现阶段扩大内需的一项实质性举措,对改善民生、拉动消费带动生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家电下乡政策所覆盖的绝大多数产品均列入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   近年来,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不断强化,家用电器产品质量显著提升,但是仍存在部分生产企业擅自变更关键零部件、出厂产品货证不符等现象。我国农村家庭供电系统基础薄弱、漏电保护装置缺乏规范安装,用电环境的安全隐患较多,农村消费者用电安全意识不强,不合格家电产品进入农村家庭后,极有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用电事故并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1年,国家认监委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家电下乡产品市场核查工作,核查共涉及16个省、48个市县、130个经销网点,核查中标产品1215个型号,约占全部中标产品型号的10%。针对现场核查所发现涉嫌问题的产品,通过进一步对生产企业进行逐一排查,共对14张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进行了暂停的处理。同时,国家认监委还要求认证机构对中标企业实施了“飞行检查”、“特殊检查”、“企业巡查”等一系列证后监管措施。   通过地方质监部门与认证机构的联动监管,从结果来看,家电下乡产品中标企业更关注于产品质量的持续符合,多种证后监管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获证产品质量,提升了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性。
  • "绿色壁垒"催生绿色认证 宁波崛起检验认证产业群
    11月17日上午,105位市民代表来到宁波高新区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的化学、纺织品实验室,参观产品化学安全性、纺织面料缩水性等指标检测。   “如何通过检测认证手段,避免出口时遭遇‘绿色壁垒’,我们对此十分关注。”从事外贸生产的企业代表谢超君告诉记者,以往为检测产品是否符合欧盟、美国标准,要将样品送到北京、上海检测,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些服务。   宁波今年进出口总额占全省一半以上。外贸总额持续增长,因多项检验指标争议产生的贸易摩擦相应增多,检测认证产业在宁波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总部位于瑞士的SGS公司入驻宁波高新区以来,业务量逐年递增,今年该公司产值将达1.8亿元。在已开放4个实验室的基础上,公司计划增设食品实验室。宁波华测检测技术股份公司负责人称,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才200多万元,短短两年翻了两番。公司今年服务的浙江企业超过1000家。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打造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检测认证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高端服务业新亮点。”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海国告诉记者,目前在高新区创业发展的检测认证机构已达到70多家,预计明年产业总产值将突破7亿元。   在“华测”的客户名单中,除了知名品牌雅戈尔、镇海炼化、台塑等,还包括众多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公司负责人透露,近年来,希望通过绿色认证提升产品品质和产业层次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除了对产品所含有毒有害物质加强检测外,这些中小企业对产品加工过程的环境检测和职业卫生状况认证也日趋重视。   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500亿欧元,全球检测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15%左右的快速增长。“绿色认证”产业群在宁波高新区的日趋壮大,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节能减排、提升竞争力,还有助整体环境和低碳经济同步提升,推动产业和区域“双转型”。
  • 认监委公布34项认证技术规范
    各有关单位:   为了确保认证技术规范的持续有效,根据《认证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第17条和《认证技术规范实施细则》第8章的规定,现将34项认证技术规范(详见附件)的复审/评价报告予以公示,公示截止日期为2012年1月20日。对评价公示材料有异议的单位和个人,请在公示截止日期前向国家认监委科技与标准管理部提出书面意见,并注明联系方式。   联系人:娄丹、王晓冬   地址:国家认监委科技与标准管理部   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邮编:100088)   电 话:010-82260775、82262664   传 真:010-82260846   E-mail:loud@cnca.gov.cn   附件 :公示认证技术规范清单 序号 认证技术规范名称 机构名称 备案编号 复审时间 复审结论 1 微型计算机用开关电源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NCA/CTS 0001-2007 2011.11.11 继续有效 2 网站恢复产品认证技术规范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CNCA/CTS 0050-2007 2011.11.4 继续有效 3 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认证技术规范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CNCA/CTS 0051-2007 2011.11.4 继续有效 4 移动存储设备认证技术规范 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CNCA/CTS 0001-2008 2011.11.2 继续有效 5 风力发电机组液压盘式制动器认证技术规范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CNCA/CTS 0003-2008 2011.11.4 继续有效 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谷物磨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06-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7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饲料加工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07-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08-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9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制糖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09-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1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10-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1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豆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0011-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1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蛋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12-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1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烘焙食品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13-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1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糖果、巧克力及蜜饯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14-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1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15-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1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调味品、发酵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16-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17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味精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17-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1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营养保健品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18-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19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冷冻饮品及食用冰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19-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2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20-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2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用酒精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21-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2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白酒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22-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2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啤酒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23-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2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黄酒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24-20082011.10.30 需要修订 2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葡萄酒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25-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2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饮料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26-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27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茶叶加工生产企业要求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NCA/CTS 0027-2008 2011.10.30 需要修订 28 家用电动洗衣机羊毛洗涤程序认证技术规范 北京博天亚认证有限公司 CNCA/CTS 0029-2008 2011.10.28 继续有效 29 家用滚筒干衣机、洗干一体机性能认证技术规范 北京博天亚认证有限公司 CNCA/CTS 0030-2008 2011.10.28 继续有效 30 反垃圾邮件产品认证技术规范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CNCA/CTS 0031-2008 2011.11.4 继续有效 31 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规范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NCA/CTS 0001-2009 2011.11.11 继续有效 32 空调用制冷压缩机产品节能认证技术规范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NCA/CTS 0002-2009 2011.11.11 继续有效 33 道路照明灯具系统节能认证技术规范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NCA/CTS 0005-2009 2011.11.11 继续有效 34 铝合金建筑隔热型材节能认证技术规范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NCA/CTS 0014-2009 2011.11.11 继续有效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 发挥认证认可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作用
    认证认可起源于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在质检系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如何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作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质量安全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网友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谢军。   记者:认证认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很多人对认证认可仍然比较陌生,请您介绍一下认证认可都包含哪些内容。   谢军:通俗地讲,“认证”就是由公正的第三方证明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评定活动。在市场经济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对在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和所提供服务的安全质量,的确需要一种公正的评价,以确保商品和各类服务的质量与安全,保护消费者切身利益。大家较为熟悉的认证有,对工业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对农食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以及管理体系认证等。   “认可”是对从事认证活动的机构、人员、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能力予以承认的活动。目前,我国的认可工作主要包括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认可和检查机构认可三大部分。认证机构认可是正式表明认证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实验室认可是正式表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具备实施特定检测和校准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检查机构认可是正式表明检查机构具备实施特定检查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   记者:今年国家认监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部署,确定了31项重点“质量提升”任务,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31项任务都涵盖了哪些具体内容吗?   谢军:这31项任务主要围绕三个大的方面来展开。首先是围绕国家大局,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包括:举办“世界认可日”大型宣传活动 利用认证认可手段,服务国家重大活动 进一步推进节能、环保、低碳产品认证,围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大节能、环保认证在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积极推动扩大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目录范围 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宣贯活动 加快推进乳制品认证试点工作 加快标准资源整合与服务 大力推进信息安全认证工作 深化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   其次是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科学监管的水平。包括:全面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认证认可整体效能 积极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科学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对认证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行政监管人员水平 进一步加强“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认证监管 开展对强制性认证指定认证机构、指定实验室、工厂检查员、获证产品、获证企业的“五位一体”联动监督检查 加强国家产品质检中心授权管理,严格授权条件,确保国家产品质检中心的领先性和权威性 创新和改进进出口食品企业卫生注册管理机制工作 加强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 开展对乳品认证机构和获证乳品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 开展认证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第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基础保障的水平。包括:指导和推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 继续改进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修订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进一步加强对资质认定获证实验室的监督管理 加强食品检验复检工作管理,落实《食品安全法》 开展卫生注册评审员能力培训服务工作 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国家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工程”的验收工作 积极推进认证认可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展认证认可统一门户一期建设,初步实现重点业务系统的集成。   记者:那么到目前为止,“质量提升”活动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谢军:“质量提升”活动到目前为止,正在积极、深入、扎实地实施当中。我认为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体现在推动质量水平提升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制度,增加了对信息安全等产品的覆盖范围。此外,实施了乳制品认证制度,有效保证了乳制品等食品安全。   二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的广泛应用上。比如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环保认证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认证,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质量提升活动的推动,节能环保认证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也已全面启动。在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认证认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执法监管上。我们在去年16个省级质监局开展认证执法监管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向全国系统推广,全面加强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力量。同时,我们今年启动了多项认证监督检查活动,检查范围和频次比以往都有新的提升。   四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社会影响上。在今年的“世界认可日”,国家认监委与质检总局共同举办了“世界认可日中国论坛”,各地认证监管部门也围绕“世界认可日”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有机产品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那么我国有机产品的监管现状是怎样的呢?   谢军:自有机产品认证纳入统一管理以来,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了有机产品国标、《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使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和监管在统一的程序和要求下开展。我们对有机产品认证的监管始终坚持“严格标准、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查处”的原则。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国家认监委负责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各地认证监督部门(也就是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出入境检疫局)依法对所辖区域有机产品认证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社会各界可以通过12365对有机产品认证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近年来,国家认监委和地方监管部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活动,全国质检系统2009年共实施监督检查认证机构191家次,检查获证企业4822家次,发现127项涉嫌违规行为,占整个检查比例的2.53% 4822家次中,有机产品生产企业707家次,发现有机产品生产企业涉嫌违规行为17起,违规比例为2.4%。总体讲,有机产品认证市场是比较规范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 安恒公司通过三体系认证
    安恒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三体系认证证书,这标志着安恒公司在业务能力和公司实力方面再次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肯定,成为水务行业为数不多的同时获得三大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三体系认证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或经独立的法人授权的组织;按照所申请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已经按照文件化的体系运行三个月以上,并在进行认证审核前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了至少一次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因此三体系的认证标志着安恒公司在改进产品性能,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指南,确保产品质量方面进行了严格意义的标准。通过三体系认证是安恒公司进入市场和赢得顾客信任的基本条件,也是安恒公司节能降耗,优化成本,提高竞争力,大幅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品质、信誉和形象的必备条件。 安恒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安恒集团发起设立的专注水质问题,专业于水质监测,精于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管理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安恒公司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主要目的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不断改进职工健康和生产安全的条件,提高公司管理策划、实施、检查、总结的持续改进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公司管理的程序化、法治化。安恒公司能顺利取得三体系认证,标志着经过公司上下的不懈努力,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安恒将按照三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严格各项工作流程,持续改进各项工作。
  • SGS推出“碳认证” 试水中国市场
    组合拳调控食品价格 从一张碳标签开始   “1千克虾夷扇贝总排放量为0.8克二氧化碳当量”,从2011年起,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虾夷扇贝产品上,都将贴上这样一张“碳标签”,这也是中国食品行业首个碳标识认证食品。   帮助獐子岛出具这张碳标签的公司是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SGS),这家中外合资公司1991年进入中国,专门为企业提供认证服务,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验证、质量管理、服务认证、风险管理、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等,是国内较早开展此类业务的专业性公司。   獐子岛是SGS企业客户中的一个。在走向“绿金时代”的今天,企业生存和竞争规则已悄然变化:单纯的利润增长已经不是证明企业优秀与否的唯一考量标准,企业想获得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期致力于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   在此背景下,申请碳盘查、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进行能效审核等业务日渐为企业所重视,而SGS这一类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的公司也日益有用武之地。   谁在“吃螃蟹”   哪些企业在率先关注碳认证?SGS国际认证服务部华北区副总监辛斌对本报记者分析说,这些企业有三类。第一类是受政策推动来寻求相关服务的大企业,如央企和在深沪两地上市的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对碳相关服务有需求,是因应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要求,做这些事主要是为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类来寻求碳相关服务的是由买家企业来推动,这些企业多为中小企业,IT、电子电器和快消品行业为代表。这些行业竞争激烈,企业的主要订单来自于国际品牌,作为买家企业的国际品牌对供应商有此要求,达不到要求便会撤单。而中国企业为了增加或者保持自己与买家企业的合作机会,对此非常重视。   第三类是自觉自愿来开展相关认证或咨询的企业,这些企业视“低碳”为一个新的对话平台,认为企业在标准认证等方面发力,对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不无裨益。而这种企业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具有前瞻意识的决策人。   对于这些企业,除了国际上一些相关标准的认证服务,SGS还会给他们提出节能的技术方案以及如何完善管理机制的建议。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减碳”仍然是件新鲜事,有些企业对于减碳有误区。辛斌说,他现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仍是宣讲,“要让更多企业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有了减碳意识,企业才有可能进一步明白,节能减排并非事事都需高成本,有些改造技术实现起来并不难,“关键看企业是不是有这个意识”。   开始灵敏的碳嗅觉   “我们未来的碳商业环境是怎样的?”在日前由SGS主办的“SGS第二届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记者发现有很多企业参会者的身影,其中不乏百事可乐、拉法基水泥、诺基亚等跨国巨头,更有不少国内企业。   在采访中,企业参会者多表示,他们最需要了解国际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企业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就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可持续发展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未来2-3年,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水准,通过哪些考量﹖”   中国企业有着愈加强烈的碳商业诉求,希望打好低碳牌。像獐子岛一样的企业越来越多。碳核算,碳标签,有些企业做完了,拿到了认证,也有些企业通过咨询与培训了解了全套流程与规则。   中国企业的碳减排嗅觉开始变得灵敏。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碳减排先锋”项目,专门挖掘世界各地的碳减排先锋案例予以推广,但今年的入选名单中暂时没有中国企业。不过,该项目的中国负责人蒋 近期已经接触过一些中国企业,他很有信心地告诉本报记者,中国企业成为碳减排先锋的日子并不遥远。
  • “低碳产品”认证将引领中国“绿色消费”趋势
    为了积极参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进程,推进和引导低碳经济发展,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中心最近开始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将引导中国“绿色消费”新趋势。   近日在贵阳举行的“全民环境教育论坛”上传出消息,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消费方式,“绿色采购”引领的“绿色消费”模式自本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在政府和民间引起广泛关注,我国逐步把绿色采购由一个环境保护理念转变成了政府和民间积极参与的保护环境实际行动。   环境保护部科技司有关官员说,目前中国在政府公共性采购、企业生产性采购和家庭消费性采购等环节中,都在大力推行绿色采购和消费。所谓绿色采购和消费就是拒绝采购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商品 选择采购那些资源能源利用率高,生产过程清洁,使用清洁能源和清洁原料,废物产生少,环境污染小或者没有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使用后的废物有利于回收再利用的产品。   上述官员指出,中国政府为了引导民间绿色消费行为,2003年颁布实施《政府采购法》中,正式将绿色采购的概念引入政府采购行为中。2006年10月,财政部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关于环境标志产品公共机构采购实施的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公共机构采购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部门绿色采购的原则、程序、范围等,使绿色采购活动在各级政府普遍开展。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各行业组织,共同推出了"绿色之星"产品评价计划,引导企业在研发环境友好型产品方面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中心开展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制定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清单提供服务。“低碳产品认证”将引导绿色消费新的方向。   据悉,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工作,中国已颁布71项环境标志标准,形成1000多亿元人民币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两类产品总额达164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的84.5%。在政府部门引导和带动下,绿色消费得到社会各界响应,形成“消费引导生产、生产紧跟消费”的良性循环,有效促进了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绿色化。
  • 助力双碳,再创佳绩!CTI华测认证中标多个政府项目
    近期,CTI华测认证捷报频传,中标多个政府节能减排项目。CTI华测认证将以先进技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为绿色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021年度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   该项目位于重庆市,将对主城新区105家重点用能单位,包括:市级重点用能单位开展现场评价,主要包括企业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主要用能设备及产品能效情况、采取的节能管理措施、节能技术措施等,并逐项对照打分,确定评价考核等级;市级重点用能单位对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核,主要包括企业能效水平分析、能耗产出效益分析、节能潜力分析、建议措施;形成全市总体报告和各重点用能单位单项报告。   2.云南省重点排放企业碳排放数据核查与复核项目-2标段   中标该项目,CTI华测认证将承担红河州、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文山市、德宏州重点企业2022年度碳排放报告及补充数据表的核查任务,对2023年发电企业2023年月度信息化存证的数据和及信息逐月进行技术审核。   3.碳市场建设-碳排放报告核查   项目位于河北省,主要对河北省重点企业碳排放报告第三方核查,行业覆盖发电、钢铁、建材、化工、造纸等。负责对唐山市遵化、迁西、迁安、玉田、丰润重点排放企业的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配合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完成碳核查及碳市场有关技术支撑工作。   4.2023年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项目第五标段   项目位于新疆,主要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市)2021-2022年任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非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及2022年度、2023年度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审核工作;核查范围为吐鲁番市、哈密市、昌吉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5地非发电行业相关重点排放单位。   5.2023年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   项目位于四川省,将按照国家和四川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核查结果进行复查,其中发电行业文审复查 53 家,现场复查 15家,非发电行业文审复查 40 家,现场复查 15 家。对复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及时与生态环境部门沟通,根据生态环境部门要求,保证复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多次中标,是对CTI华测认证专业技术和优质服务的认可和信任,更是CTI华测认证发展壮大的又一里程碑。CTI华测认证将秉承一贯的信仰和承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卓越的解决方案。   CTI华测认证一直以来将可持续发展业务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致力于为企业和组织实现净零转型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截至目前,CTI华测认证已累计完成近25个省市国家碳交易碳排放核查报告超过3000份,CDM/VCS/GS/CCER/GCC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审定/核证减排量超2千万吨,组织/产品/活动层面温室气体核查项目超过500个,为超过300家企业发放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政府级/企业级碳达峰碳中和规划超过30家,评价的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超过50个。
  • 中国颁发认证证书逾百万 居世界第一
    中新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 刘长忠)今天是世界认可日,记者9日上午从中国国家认监委举行的纪念大会上获悉,截至今年4月30日,中国认证机构累计颁发的有效认证证书数量达到100.5万张,获证组织约40万家,证书数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9日上午,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国家认监委在北京举行大会,纪念第5个世界认可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在大会上说,中国认证认可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遵循国际规则、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认可体系。中国在认证认可领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他说,中国在认证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认证领域也在不断拓展,认证质量和效果持续提升。目前,中国已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开展产品、管理体系和服务认证,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安全认证、节能环保认证等适应经济社会新需求的认证服务迅速增长,为提升中国质量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和社会诚信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表示,中国将加强对认证认可活动的监督管理,对强制性产品认证模式进行动态更新,用2—3年时间对自愿性认证开展认证有效性评价,对虚假认证、假冒证书标志等行为从严查处,确保认证认可的公信力。同时,加快在认证认可制度、科技和监管等方面的创新,积极开发低碳、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型认证,提升中国在相关国际标准、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据悉,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国际上引入认证认可制度。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认证认可定为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 国家《质量发展纲要》也提出,加快推进认证认可,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 我国获认证证书的出口产品可直接通关免检
    法制网北京6月10日讯 记者蔡岩红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透露,我国认可的检测报告和认证证书已成为多国进口相关产品的有效凭证,可直接通关,免于再次检测、认可为我国的对外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月9日是第五个世界认可日,记者在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上获悉,多年来,我国认可工作积极提供能力证实,服务市场运行。   目前,我国认可制度的齐全性已经位居国际同行前列,覆盖了国际通行的认证机构、实验室、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包含了29个分项认可制度。获认可的认证机构127家,认可范围内有效认证证书60多万张,连续九年稳居国际同行第一 认可各类实验室及相关机构4851家,位居国际同行前列 认可各类检查机构333家,在亚洲同行中处于前列。   认可工作积极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政府监管。目前,我国有30余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等行政规定直接或间接作出与认可有关的规定,采信认可结果。   中国认可机构积极推进国际互认,服务对外贸易。中国认可机构积极开拓认可领域,服务转型发展。配合转型发展战略,重点加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认可科研力度,大力开展信息技术、节能减排等认可制度的研究工作。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大力推进食品、农产品认证机构认可,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认可,以及相关的检查机构认可,取得了重要进展。
  • 广东认证检测业务占了全国20%
    广东认证检测业务占了全国20%   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对广东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近年来,广东省质监局将认证认可工作作为高端生产型现代服务业,推动政府管理转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要手段,使认证认可在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悉,在广东的认证检测业务占了全国的20%,CCC获证企业和获证数量居全国第一,认证认可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广东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广东作为外经贸和进出口大省,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由此也成为了全国认证检测业务大省。目前,全省共有10945家企业取得了81658张有效CCC证书 取得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分别为,45228、12945、3954家,企业这些管理体系认证的数量居全国第二 全省已获计量体系认证的各类检测实验室有18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一。有70多家外省或外资认证机构在广东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当前,在广东质监工作保安全中,强制性产品认证、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等产品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体系认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起到了作用。尤其是实验室计量体系认证,更为广东的国计民生和公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广东省级计量体系认证获证实验室共有1800余家,其中半数以上涉及食品药品检测、农产品检测、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检测、消防产品和消防设施检测、机动车检测、疾控检测、环保检测以及地质勘测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对于保障安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在促发展中,产品认证对于“广东制造”质量的提升,管理体系认证和服务认证对广东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是在质量强省活动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省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达到3万家以上。其次是在广泛开展的省、市政府质量奖评审活动中,要求参评企业必须导入并成功运行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目前,已经有不少政府部门也主动导入该体系来规范政府管理活动和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广东省质监局机关正在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中也在导入这一管理体系。此外,节能节水、低碳环保产品认证、农业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认证,正在推动全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针对广东乃至全国认证专门人才尤其是精通国际业务的高端人才普遍缺乏的问题,广东省质监局将通过政府引导、行业推动、各界参与,积极着手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著名认证检测机构、认证检测国际组织和行业、地区联盟间的合作,通过课题研究、会议研讨、业务合作、人员培训、课程开设、专业开办等诸多方式,培养认证事业(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为解决广东本土认证和检测机构明显“小”而“散”,认证事业(产业)发展与广东认证业务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的问题,广东省质监局将加强系统性对策研究,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地适时出台扶持认证事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整合本土资源,打造行业龙头。根据市场经济法则,按照“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综合化”、“业务国际化”、“机构集团化”、“经营品牌化”的目标,努力培育和构建广东本土认证检测行业龙头。   据了解,广东省质监局为营造法制化、国际化的良好市场环境,将通过创新监管模式,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认证事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严格有效监管,努力打造一个规范有序、公平法治的认证市场环境,积极推行落实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和相关法律责任,促其注重质量、讲求诚信。二是健全全省认证行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通过制订行业自律公约来有效促进行业规范 通过资源整合来谋求行业共同发展。三是切实加强社会公众对认证认可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对违法、违规的认证行为进行举报、监督与维权。
  • SGS携手IAPMO R&T打造一站式能源之星认证服务
    近日,全球知名检测认证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 SGS)与美国国际管道暖通器械协会认证部 IAPMO R&T(下简称IAPMO R&T)正式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两大机构针对中国市场,强强携手打造一站式“检测+认证” 一站式能源之星认证本土化服务,从而大大缩短企业在咨询认证及产品测试相关事项所需花费的时间,这对助力中国节能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并获得认可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源之星”标识   能源之星(Energy Star)是一项由美国政府主导,主要针对消费性电子产品如住宅暖通空调设备、家用电器、商用餐饮服务设备以及灯具等的能源节约计划。该计划于1992年由美国环保署(EPA)所启动,以保护环境为最终目的并取得显著成效,根据统计使用能源之星标识产品,美国在2009年总共节省了约170亿美元的能源支出,相当于减少了3000万辆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美国政府强有力推广此标识,美国政府规定购买获能源之星标识产品的消费者,有机会享受到消费额30%或最高1500美元的退税补贴,并要求联邦政府机构优先选择有能源之星认证的产品,加利福尼亚州更把能源之星标准定为强制性的最低标准。   因此,中国销往美国的大部分产品,获得能源之星认证可为产品销往美国市场开拓绿色通道。目前能源之星并非强制性认证,但此认证已经深入人心,是产品得以进入美国大型超市顺利销售的保障。为了更好地推进节能措施,目前美国政府还正在酝酿将能源之星认证列为强制性认证标准之一,这无疑将成为国内厂家应当积极响应的一项重要认证,获能源之星认证将极大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能源之星新的认证制度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根据新的认证制度,生产商必须向美国环保署授权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交申请,同时在美国环保署认可的实验室进行产品检测。在获得测试报告后,交由认证机构对产品报告进行审核,经确认之后授予证书,最后由美国环保署对这些产品进行列名。   目前,IAPMO R&T 已被美国环保署首批认可成为能源之星项目的合格第三方认证机构,可为企业提供包括全新认证申请和将自主认证转为第三方认证的全面服务。依托 SGS 庞大的服务网络及专业的检测能力,SGS 与 IAPMO R&T 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一站式“检测+认证”的便利服务,为中国企业提供涵盖电气产品、照明器具、家电类产品、 商用餐饮服务设备、家庭和建筑物外墙和暖通和空调系统产品类别的认证。   此后,中国企业可利用 SGS 遍及中国的50多个分支机构及实验室,进行产品测试及认证申请工作,并将检测报告和能源之星认证申请表一同交至 IAPMO R&T 进行审核。审核周期约10个工作日,之后企业即可获得 IAPMO R&T 颁发的能源之星认证证书,相关产品也将会在美国环保署相关网站上网站给予列名。SGS 与 IAPMO R&T 的携手合作使能源之星项目的认证程序简单易懂、便于操作。本地化服务减少了时差和语言障碍的影响,预计此服务将有效缩短检测和认证时间。   作为公正客观的全球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服务的领导者和创新者,SGS 始终以提升人类健康、安全及环保为己任,致力于为各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从产品质量到产品安全,从节能减排到环保符合性,从制造流程的改善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审核,SGS 帮助企业在获取商业成功的同时积极履行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应有贡献。在中国,SGS 将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经营企业、回馈社会,用实践推动中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共赢。
  • 我国将加快培育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服务业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记者从9日举行的第六个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上获悉,国家认监委将加快培育发展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服务业,完善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国家认监委组织开展认证认可促贸惠民行动,出台7项20条措施的一部分。   据了解,国家认监委将重点建设碳交易技术评价服务平台、北斗卫星导航检测认证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公共检测技术平台示范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低碳产品认证示范区、服务外包认证示范区等创建活动。   同时,国家认监委还将建立完善的中国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平台,重点在高耗能产业、高对外依存度产业开展节能环保产品认证、低碳产品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在服务业推行供应链管理体系、售后服务、旅游服务等新型服务认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除培育壮大认证认可服务业之外,国家认监委的促贸惠民行动还包括服务节能减排行动,开展“认证提升质量、认证提升价值”活动,组织重点产品认证执法整治行动,扩大认证认可国际互认成果,积极促进监管职能转变,深入开展认证认可“下基层”实践活动。   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我国已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认证认可体系,包括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国家认可制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进出口食品注册备案制度等,颁发的有效认证证书总数达110.7万张,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
  • 国家认监委出台相关认证认可工作意见
    近日,国家认监委结合18个重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2087家企业名单,向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各认证机构发出通知,就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相关认证认可工作提出具体工作意见。   通知指出,认证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各机构要主动了解和密切关注后续相关政策和信息,根据国家工业、能源等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完善认证实施程序。   国家认监委要求,各认证机构要对照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准确识别出各自的获证企业,及时与企业取得联系,了解有关情况。如果认证证书或标志覆盖的范围在18个重点工业行业之列,认证机构要在今年9月底公告企业完成落后产能关停前,对涉及的获证企业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做出相应处理。相关企业未完成关停任务前,任何机构不得为其提供任何形式的认证服务。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企业重新申请认证业务时,认证机构依据实际情况在保证符合认证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认证流程,减轻企业负担。   国家认监委同时要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要结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及时调整完善相应领域的认可规范要求,严格技术能力评价,做好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在涉及落后产能集中的领域要适当增加对于认证机构关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机构相关能力及措施的认可要求。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各机构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宣传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组织从业机构总结交流有益经验,切实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协助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公告企业认证工作。
  • 认证认可已成为我国质量基础设施重要支柱
    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是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记者近日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会员了解到,10年来,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在保障质量安全、促进贸易便利、推动产业升级、服务政府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1年8月,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2003年,国务院颁布《认证认可条例》,我国认证认可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崭新阶段。迄今为此,我国已有18部法律、17部行政法规明确提出建立认证认可制度,越来越多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部门规章,将认证认可作为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认证认可已经成为我国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柱。自2002年起实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制度现已覆盖玩具、家用电器、汽车等22大类163种工业产品,累计颁发CCC认证标志约40亿枚、30余万张CCC认证有效证书,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发挥了显著作用。2011年,CCC 获证产品的国家抽查合格率达到90.8%,比未获证产品平均高出26%。我国还已建立起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约有1.4万家企业通过ISO22000、HACCP等体系认证,颁发各类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11.2万余张,获证食品农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7%,出口食品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9%以上。旅游、体育、医疗、维修等服务产品也运用认证认可手段提升了顾客满意度。   此外,认证认可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成效不断扩大。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获得认证企业运用认证认可这一贸易便利化工具,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从而实现“一证在手,全球承认”,全面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每年签发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安全认证IECEE CB证书约3万张,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免予重复检测,惠及2万多家出口企业。   在农业领域,我国按照各类认证规范生产的农田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约40%,良好农业规范、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加快了农业标准化进程,减轻了滥用农药、化肥、添加剂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检测认证体系,提升了北斗导航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在 “神舟”飞船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中,同样离不开认证、检测等技术基础手段的支撑和服务。   随着行政审批项目的逐步减少,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纷纷采用认证认可作为支撑手段,采信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认可结果,从而提升行政效能,降低行政风险。财政部在政府采购目录中规定优先采购节能、信息安全等认证产品。作为“家电下乡”、“节能惠民”等政策的配套条件,CCC认证被明确写入多个政府招标采购文件。   短评   10年来,我国认证认可行业坚持从严管理,监管制度日益强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认证认可全面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显现了越来越卓著的服务成效。
  • 节能减排 质检在行动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共授权和批准筹建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家,涵盖太阳能光伏产品、建筑节能太阳能热水器等领域。治理过度包装也是国家质检总局在民生领域开展的重点节能减排工作。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履行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职责,全力推进节能减排。   “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向世界做出的节能减排承诺,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对这一世界性问题的负责任态度。   一直以来,中国就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各有关部门都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国家质检总局作为《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涉及的重要部门,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全国各级质检系统结合节能减排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标准、计量、认证、监督、执法、进出口把关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为全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夯实节能减排计量基础   国家质检总局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了“签订共同推进节能降耗增效工作责任书”活动,并联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各地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深入企业帮助查找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节能减排方案,落实节能减排措施。   福建等7省市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的建设加强了对能源计量数据的监督管理,有力促进了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提高了企业能源计量水平,同时也为当地政府掌握用能单位能耗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   让标准引领节能减排   标准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起着引领规范的重要作用。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在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制定方面,批准发布了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和工业锅炉等3项用能产品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 尿素、电炉钢、氧化铝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高效清洁发电设备等新领域的相关国家标准正在编制之中。   在高压交直流输电领域,《±800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用干式平波电抗器技术规范》等30余项国家标准已经制定完成,批准发布了《1000kV交流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等15项国家标准。   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方面,发布了《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开展了《中大功率瓦斯发电机组》和《中大功率沼气发电机组》的标准制定工作,组织修订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在保护环境方面,发布了《用能产品环境意识设计导则》等6项电工电子产品领域的国家标准。   节能认证推动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新能源也是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加强了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相关的认证认可工作。   建立了风电领域认证制度。目前,通过认证的风电认证产品已占国内产量的65%以上。经对已开展认证的产品进行测算,相关资源节能认证获证产品2008年已达到的节能量为817亿千瓦时(折合2907万吨标准煤)、节水量为94.6亿吨、替代能源量57亿千瓦时(折合204万吨标准煤)。   完善了相关检验检测体系。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共授权和批准筹建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家,涵盖太阳能光伏产品、建筑节能太阳能热水器等领域。   在重点领域推广节能技术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4个5”节能工程,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以5万个锅炉房节能管理达标活动、50%以上工业锅炉(4吨以上)水处理达标、5000名节能监管与能效测试人员节能知识培训和5项以上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截至2009年11月底,全国共有66590个锅炉房参加了节能管理达标活动,推广节能技术181项,实现节约标准煤1271万吨,少排放约300亿千克二氧化碳。   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等部门扩大了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制定发布了电饭锅等4种能效标识实施规则,修订并发布了家用电冰箱能效标识实施规则。自2005年实施能效标识以来,共节电900多亿千瓦时,折合节约3000多万吨标准煤,少排放约900亿千克二氧化碳。   治理过度包装也是国家质检总局在民生领域开展的重点节能减排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和《月饼销售包装计量检验规则(试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组织修订了《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2009年中秋节前,组织部署了全国月饼包装计量监督检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行政执法强化节能监管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加强了对节能节水产品的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房间空调器等“家电下乡”中标企业生产的中标产品,以及双端荧光灯、三相异步电动机等共8类321家企业的405种产品。同时,还组织开展了空调器能效标识专项执法检查,严格了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和退出,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使用监管。   严格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扩张。   严格节能减排相关产品的进出口检验。加强进口用能产品的能效项目检验 严格对旧成套设备进口的备案和检验,严格限制用于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机电设备进口。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履行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职责,全力推进节能减排。
  • 国字号检验认证“先锋舰”起航扬帆
    检测群英   位于北京东部管庄地区的喧嚣繁华街道背后,有一番鲜为外人所知的景致。宽阔的大道、成荫的绿树、崭新的科研办公大楼、错落有致的生活园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TC)在这里自有一片天地。几十年来,正是从这里诞生了一批批国家检验标准和技术,最近几年来,正是在这里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地触动启迪着中国检验认证行业中的每一个人。而一艘中国检验认证领域的“先锋舰”,也正是在这里悄然建造成型,开始在国际市场的海洋中试水前行。   CTC的前身是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2005年由建材领域具有影响力的16家国家级和行业级质检、认证中心组建而成,是目前国内建筑材料检验和认证领域中最具规模并拥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并担任一届北京材料测试分析服务联盟理事长单位之职,在联盟初期建设和行业单位互动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在北京材料测试分析服务联盟这个专业平台的众多单位当中,CTC的收入名列前茅:2011年收入达到3亿元规模。更为突出的是,CTC还是联盟内唯一一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的企业。当前,联盟正在大力推动测试机构机制创新,做大做强,CTC已成为联盟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案例。   CTC的发展壮大并非一朝一夕。既有数十年来的沉淀积累,又有数年来的励精图治,既有强大的技术依托,又有超前的发展理念,在成功之路上快速前进的CTC不断对自身整合,在市场化道路上走得坚定,走得彻底。   改革带来机遇 CTC支柱屹立   很难想象,今天的CTC曾经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研究所。回首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在北京成立了建筑材料工业试验研究所,就是今天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建材总院”)的前身,也是CTC的发源之地。   建立之初的建材总院主要从事分析测试、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及仪器开发、材料性能试验工作,但检验工作比较基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建材总院旗下众多质检机构也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积累了大笔的无形财富。上世纪80年代,成为国家级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成立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是建材行业成立的第一个分析测试机构,也是科技部批准成立的第一批13家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   改制激发活力 跨越发展连跳三级   进入新世纪,如何应对国际检验认证巨头对国内市场的争夺,如何在国内众多检验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严峻而紧迫的课题。   2005年底,依托建材总院,整合了建材行业多家国家级检验机构和实验室资源,汇集了一大批精英专家,把握住天时地利人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CTC正式揭牌成立,开启了自身跨越式发展的篇章。   做大做强CTC,需要蜕变。CTC董事长姚燕认为:“企业要成长,必须把握住国内外战略机遇。资本的压力,人才的需求,靠自身"滚雪球"式的发展,内源性的整合融资已经不能使企业实现持续的跨越式发展,也远远难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检验认证服务多样化、市场化、专业化的需求。如果再按照老一套的模式走下去,势必是一条死路 只有不断整合国内资源,实现规模经营,才是CTC的最终出路。”   充分深入的认识反映在灵活高效的行动上,CTC前进得格外地迅猛。贯彻“公正为本、服务社会”的核心,实施“业务领域拓展战略、跨区域发展战略”的两个战略,利用自身“规范管理、高效团队、优质服务”的三大支撑,凭借检验、认证、仪器设备研发和延伸服务这四大平台,CTC渐渐焕发出全新的惊人活力。   行驶在正确航路上的CTC,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也握紧舵盘,没有刹车,没有走弯路。“与其固守北京,不如走出去闯闯。”CTC将危机看作机遇,定下了以兼并、收购、重组的资本运作方式实现业务区域性扩展的战略。2009年,在成功收购并改造厦门宏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引入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之后,CTC再次华丽转身,改制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所属的国有控股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全民所有制企业向国有控股公司的成功转型。大力开拓兼并收购和联合重组的双轮驱动发展方式,令CTC一骑绝尘。2009年,CTC的主营收入达到1.54亿元,2011年则突破3亿元大关相比新世纪之初已经翻了百倍!   2011年底,CTC又一次完成蜕变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创立。时至今日,那个过去只有20几人的小小测试研究所,已经发展为拥有9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及分公司的集团式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从单一质检中心整合成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从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型为国有控股股份公司,从单纯依靠自我业务拓展到资本运营的成功典范,CTC三级跳的大跨越发展,充分显示出CTC创立中国检验认证民族品牌,抗衡国际知名检验认证机构的决心和实力。   理念提升实力 绿色安全与时俱进   “科研技术实力与业务能力的水平,是评价一个检验认证机构能否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服务,能否向国际高端检验认证市场看齐的重要基础。其中科研技术实力更是检验认证行业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支撑。”CTC总经理马振珠说。   发挥技术优势和引领作用,CTC始终把绿色建材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依靠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经验,CTC成为第一批北京市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2011年成为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技术支持单位。CTC受北京奥组委委托负责编制了《奥运工程环保指南绿色建材》,成为奥运工程中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及室内环境监控的主要检验机构,承担了2008北京奥运会所有场馆的装修建材建设把关工作。CTC还承担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与产品研究开发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评价与认证技术与体系研究”等国家项目。除此之外,CTC在建筑玻璃、门窗节能检验评价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已经开花结果,比如《玻璃幕墙安全检验技术》项目已成功示范应用到厦门市检验市场。   “我们还开发了CTC产品认证,建立了CTC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与国家认监委指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和管理体系认证互为补充。”马振珠介绍说,CTC已经先后开发了60多类建材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和技术要求,获得CTC产品节能认证如今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政府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北京市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利试点示范机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国家科技条件平台的重要技术支撑机构,在改制上取得长足进步的CTC在技术上走在前列,在行业发展中总是先人一步。   目标走向国际 打造检验“先锋舰”奇迹   数据胜于雄辩。除了逐年递增的巨大产值,CTC的成绩还反映在一连串的数字上:整合改制以来,CTC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 拥有从业资质达20项 获得部级奖励项目19个 主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64项、实物标准37项 CTC研制了各种建材检验专用设备40余台(套) 申请专利38项,获得授权37项 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360篇论文,并有多篇论文获奖 出版各类科技专著25部。   多年间,CTC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了众多欧美检验认证机构的认可和授权,承担起出口国外产品的认证检验工作 代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承担6项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完成了我国建材行业首个自主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3124:2011《陶瓷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测试方法》,立项我国首个光伏玻璃国际标准。   如今,CTC多名专家也已成为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成员,代表中国积极参与标委会的各项活动,不仅为CTC,更为中国检验行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以跨区域发展和科技为先导拓展业务领域两大战略为秘密武器不断壮大的CTC,在短短数年里取得的成绩已经令同行艳羡。作为吸纳了北京众多一流检测机构的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的骨干成员,CTC与联盟中的兄弟单位相互学习,在竞争和交流中取长补短,更期待充分借助联盟的北京集体优势,加快其从首都向全国进军的步伐。   马振珠曾经说过:“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仅是CTC初期发展阶段的一个战略目标。走向世界、跻身于国际建材检验认证界,成为屈指可数的国际著名建材检验认证机构才是CTC人的终极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视野开阔、步步为营的CTC已经以巨大成果诠释了国内检验企业如何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而更精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艘中国检验认证的先锋舰,已然扬帆起航!
  • 我国已进入国际认证认可的第二阵容前列
    党中央、国务院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三中全会上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工作报告时,专门提到“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明确将质量认证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就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对于加强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 (一)概念及内涵1.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简称NQI)的理念最早由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UNCTA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在2005年共同提出。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提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主要内容)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这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是政府和企业提高生产力、维护生命健康、保护消费者权利、保护环境、维护安全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社会福利、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至今,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2017年,经过国际上负责质量管理、工业发展、贸易发展、监管合作的10个相关国际组织共同研究,在2018年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发布的《质量政策——技术指南》一书中提出了新的质量基础设施定义。新定义指出,质量基础设施是由支持与提升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所需的组织(公、私)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和实践构成的体系。同时指出,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涉及消费者、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机构、政府治理五个方面;还特别强调,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依赖于计量、标准、认可(从合格评定中单列出来)、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 2.合格评定的概念 根据国际标准ISO/IEC17000《合格评定 词汇和通用原则》中的定义,合格评定(Conformity Assessment)是指“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的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出版的《合格评定建立信任》指出,商业顾客、消费者、用户和政府官员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环保、安全性、经济、可靠性、兼容性、可操作性、效率和有效性等特征都有期望,证明这些特征符合标准、法规及其他规范要求的过程称为合格评定。 合格评定提供了按照有关标准、法规和其他规范以满足相关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这些期望的手段。它有助于确保产品和服务按照要求或承诺提交。换句话说,合格评定建立信任,能够满足市场经济主体的需求,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可从合格评定中获益,因为合格评定为消费者提供了选择产品或服务的依据。 ——对于企业而言,制造商和服务提供者需要确定其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按顾客的期望提供,从而避免因产品失效在市场上遭受损失。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也能从合格评定中获益,因为合格评定为其提供了执行法律法规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手段。 3.合格评定的主要类型 合格评定主要包括检测、检验、认证、认可四种类型。根据国际标准ISO/IEC17000《合格评定 词汇和通用原则》中的定义: (1)检测(Testing)是“按照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 通俗地说,就是依据技术标准和规范,使用仪器设备,进行评价的活动,其评价结果为测试数据。 (2)检验(Inspection)是“审查产品设计、产品、过程或安装并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的符合性,或根据专业判断确定其与通用要求的符合性的活动”; 通俗地说,就是依靠人的经验和知识,利用测试数据或者其他评价信息,作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判定活动。 (3)认证(Certification)是“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通俗地说,就是指由具备第三方性质的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合格评定活动。 (4)认可(Accreditation)是“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 通俗地说,就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验机构、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予以证明的合格评定活动。 由上述定义可知,检验检测和认证的对象是产品、服务和企业组织(直接面向市场);而认可的对象是从事检验检测和认证的机构(间接面向市场)。 4.合格评定活动的属性 按照从事合格评定活动的属性,可分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三类。 ——第一方。指由制造商、服务商等供方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生产企业为满足自身研发、设计和生产需要而开展的自检、内审等。 ——第二方。指由用户、消费者或采购商等需方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采购方对采购货物进行的检测、验货等。 ——第三方。指由独立于供需双方的第三方机构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各类认可活动等。认证、认可和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检测活动都属于第三方合格评定。 相比第一方和第二方的合格评定,第三方合格评定通过由具有独立地位和专业能力的机构严格依据国家或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而获得市场各方的普遍承认,不但能够有效保证质量、保障各方利益,而且能够增进市场信任、促进贸易便利。 5.合格评定结果的体现 合格评定的结果通常以证书、报告、标志等书面形式向社会公示。通过这种公示性证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获得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普遍信赖。主要形式有: ——认证证书、标志; ——认可证书、标志; ——检验证明、检测报告。 (二)起源及发展1.检验检测检验检测一直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和科研等活动。随着生产和交易活动对商品质量控制的需要,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检验检测活动日益发展。到了工业革命后期,检验检测技术及仪器设备已经高度集成和复杂,逐渐产生了专业从事测试、校准、检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自身也成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领域。随着贸易的发展需要,出现了专门向社会提供产品安全测试、货物鉴定等质量服务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比如1894年成立的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在贸易交往和市场监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认证1903年,英国开始依据英国工程标准协会(BSI)制定的标准,对经检验合格的铁轨产品实施认证并加施“风筝”标识,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产品认证制度。到了20世纪30年代,欧美日等工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本国的认证认可制度,特别是针对质量安全风险较高的特定产品,纷纷推行强制性认证制度。 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发展,为避免重复认证,便利贸易,客观上需要各国对认证活动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程序,以此为基础实现认证结果的相互承认。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除了在本国范围内推行认证制度外,开始进行国与国之间认证制度的互认,进而发展到以区域标准和法规为依据的区域认证制度。最典型的区域认证制度是欧盟的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电工产品认证,随后发展的欧盟CE指令。 随着国际贸易日益全球化,建立世界范围内普遍通行的认证制度成为大势所趋。到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在多种产品上实施以国际标准和规则为依据的国际认证制度,比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建立的电工产品安全认证制度(IECEE)。此后逐渐由产品认证领域扩展到管理体系、人员认证等认证领域,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动建立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依此标准开展的认证活动。 3.认可随着检验检测、认证等合格评定活动的开展,各类从事检验检测、认证活动的合格评定机构纷纷出现,良莠不齐,使得用户无从选择,甚至有些机构还损害了相关方利益,引发要求政府规范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行为的呼声。为了保证认证、检验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认可活动应运而生。1947年,第一个国家认可机构——澳大利亚NATA成立,首先对实验室进行认可。到了20世纪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本国认可机构。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新兴国家也都相继建立了认可机构。 认证制度随着起源和发展,逐渐从产品认证发展到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人员认证等种类;认可制度随着起源和发展,逐渐从实验室认可发展到认证机构认可、检验机构认可等种类。(三)功能及作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之所以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概括起来说,体现为“一个本质属性、两个典型特征、三个基本功能、四个突出作用”。 ——“一个本质属性”: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一切市场交易行为都是市场主体基于相互信任的共同选择。随着社会分工和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由具备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对市场交易标的(产品、服务或企业组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证实,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必要环节。获得第三方的认证认可,能够显著增进市场各方的信任,从而解决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降低市场交易风险。认证认可制度诞生后,迅速广泛应用于国内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之中,向消费者、企业、政府、社会和世界传递信任。在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认证认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特性将日益显现。 ——两个典型特征:市场化、国际化。 一是市场化特征。认证认可起源于市场、服务于市场、发展于市场,广泛存在于产品和服务等市场交易活动之中,能够在市场中传递权威可靠信息,建立市场信任机制,引导市场优胜劣汰。市场主体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可以实现互信互认,打破市场和行业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监管部门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可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降低监管成本。 二是国际化特征。认证认可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国际上普遍将认证认可作为规范市场和便利贸易的通行手段,并建立统一标准、统一程序和统一体系。主要体现在:其一,国际上在诸多领域成立了国际合作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等。它们的宗旨就是建立国际统一的标准和认证认可制度,实现“一次检验、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次认可、全球通行”。其二,国际上已建立了全方位的认证认可标准和准则,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对外发布,目前已发布36项合格评定国际标准,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同时,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 TBT)也对各国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进行规范,确立了合理目标、对贸易影响最小化、透明度、国民待遇、国际标准和相互承认原则,以尽可能减少对贸易影响。其三,国际上普遍应用认证认可手段,一方面作为保证产品、服务符合法规标准要求的市场准入措施,如欧盟CE指令、日本PSE认证、中国CCC认证等强制性认证制度;一些国际市场采购体系如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也将认证认可作为采购准入条件或评价依据。另一方面作为贸易便利化措施,通过双多边互认避免重复检测认证,如国际电工委员会建立的电子电工产品测试及认证体系(IECEE)、电子元器件质量合格评定体系(IECQ)、防爆电气产品认证体系(IECEX)等互认安排覆盖全球90%以上经济体,极大地便利了全球贸易。 ——三个基本功能: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 认证认可,顾名思义是对产品、服务及其企业组织进行符合性评价并向社会出具公示性证明,满足市场主体对各类质量特性的需求。在政府部门减少准入限制之“证”的情况下,市场主体间增进互信便利之“证”的功能越发不可或缺。 一是质量管理的“体检证”。认证认可是依据标准、法规等要求,运用多种质量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合乎标准规范进行诊断和改进的过程,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通过认证认可活动,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和风险因子,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获得认证,需要经过内审、管理评审、工厂检查、计量校准、产品型式试验等多重评价环节,获证后还需定期进行证后监督,这意味着全套“体检”,能够持续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切实加强质量管理。 二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市场中传递权威可靠信息,有助于建立市场信任机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并引导市场优胜劣汰。获得第三方权威认证,是证明企业组织具备参与特定市场经济活动资质能力、证明其提供商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信用载体。例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内外招投标、政府采购通常对参与竞标企业设立的基本条件,涉及环境、信息安全等特定要求的还会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作为资质条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国家“金太阳”工程等将节能产品认证、新能源认证作为准入条件。可以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信用证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为市场经济活动发挥着传递信任这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认证认可由于国际化的特征,各国都倡导“一次检验检测,一次认证认可,国际通行互认”,因而能够帮助企业和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着协调国际间市场准入、促进贸易便利等重要功能,是多双边贸易体制中促进相互市场开放的制度安排。多边领域,认证认可既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促进货物贸易的国际通行规则,也是食品安全倡议、电讯联盟等一些全球采购体系的准入条件;双边领域,认证认可既是自贸区(FTA)框架下消除贸易壁垒的便利工具,也是各国政府间关于市场准入、贸易平衡等贸易磋商谈判的重要议题。在许多国际贸易活动中,都把国际知名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或检测报告作为贸易采购的前提条件,以及贸易结算的必备依据;不光如此,不少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准入谈判,都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重要内容,写入贸易协定。 ——四个突出作用:改善市场供给、服务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开放。 一是面向市场主体引导提质升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目前所有国民经济门类和社会各领域都已全面推行认证认可制度,形成了涵盖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等各种认证认可类型,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的各方面需求。通过认证认可的传导反馈作用,引导消费和采购,形成有效的市场选择机制,倒逼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增加市场有效供给。近年来,认监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发挥认证认可既能保“安全底线”、又能拉“质量高线”的作用,在获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在食品、消费品和服务领域推行高端品质认证,激发了市场主体自主提升质量的积极性。 二是面向政府部门支撑行政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国际上一般将市场分为前市场(销售前)和后市场(销售后)两个环节。无论是在前市场的准入和后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中,认证认可都能够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通过第三方实行间接管理,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在前市场准入环节,政府部门通过强制性认证、约束性能力要求等手段,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领域实行准入管理;在后市场监管环节,政府部门在事中事后监管中,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将第三方认证结果作为监管依据,保证监管的科学性、公正性。在充分发挥认证认可作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不需把主要精力放在全面监管数以亿计的微观企业及产品上,而是应重点监管数量有限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借助这些机构将监管要求传导到企业身上,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是面向社会各方推动诚信建设,营造市场良好环境。政府部门可以将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认证信息作为诚信评价和征信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市场信任机制,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方面,通过认证认可手段,确保进入市场的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起到源头把关、净化市场的作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方面,认证认可向市场提供独立公正、专业可信的评价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错配,形成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起到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优化市场消费环境方面,认证认可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指导消费,帮助消费者识别优劣,避免遭受不合格产品的侵害,并且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改进产品和服务,起到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品质的作用。 四是面向国际市场促进规则对接,提升市场开放程度。世界贸易组织《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将合格评定作为各成员方共同使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各方合格评定措施不得对贸易带来不必要障碍,并鼓励采用国际通行互认的合格评定程序。我国“入世”时,作出了统一市场合格评定程序、对国内外企业及产品给予国民待遇的承诺。采用国际通行互认的认证认可方式,可以避免内外监管的不一致和重复,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和透明度,有助于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我国经济“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便利条件。随着“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认证认可的作用更加显现。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就把认证认可作为促进贸易畅通和规则互联互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与东盟、新西兰、韩国等达成的自贸区协定中,都作出了认证认可方面的互认安排。 二、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发展概况(一)发展历程 认证认可在我国是“舶来品”。我国认证认可制度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认证认可工作试点和起步阶段(1978—1991年) ——认证领域。1978年,我国重新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了解到认证是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1981年,我国加入国际电子元器件认证组织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产品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借鉴国外认证制度的开始。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相继建立了关于家用电器、电子娱乐设备、医疗器械、汽车、食品、消防产品等的一系列产品认证制度。 ——认可领域。1980年,原国家标准局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共同派员组团参加国际实验室认可大会(ILAC),国际认可活动在我国开始萌芽。1985年,开始推行实验室认可制度。 2.认证认可工作全面推行阶段(1991—2001年) 1991年5月,国务院第83号令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由试点起步进入了全面规范推行的新阶段。 ——认证领域。这一阶段,除全面建立和实施产品认证外,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继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制度。 在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认证制度是原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针对国产品安全准入为主的“长城标志”认证制度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针对进口商品安全准入的“CCIB标志”认证制度。 ——认可领域。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相继成立了中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CRBA)、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和中国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P),开展国内市场的认可工作;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继成立了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CNAB)、中国进出口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CIBLAC),开展进出口领域的认可工作。 3.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建立和实施阶段(2001年至今) 我国从国际上引入认证认可制度后,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不同部门在各自行业领域分别推行,客观上造成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重复认证等一系列弊端。最为突出的是,由于当时内外贸市场分割,对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分别实施两套不同的认证制度,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国民待遇原则。在“入世”谈判时,这一问题成为谈判焦点。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我国政府作出了统一建立产品认证制度的承诺,涉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条款多达23项。2001年8月,为了适应我国“入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检总局,并成立国家认监委,这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统一:国家认监委作为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法规统一:2003年1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认证认可条例》,该条例建立了既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认证认可管理制度。 ——认证体系统一:以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为核心,建立了国家统一管理的认证制度体系。2002年5月,国家正式实施了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核心是对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产品目录、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和实施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以此取代“CCIB标志”认证和“长城标志”认证。 ——认可体系统一:2002年8月,在原进出口和国内两套认可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认可体系;2006年3月,为适应国际认可组织的要求和变化,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并,成立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作为唯一的国家认可机构。 201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管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高度重视,表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进入新时代。(二)工作体系 认监委成立以来,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发展实际,构建了与国际全面接轨的认证认可体系,全方位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有目共瞩的积极作用。 1.法律体系。建立了以《认证认可条例》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已有19部法律、17部行政法规、14部规章明确写入认证认可的条款。 2.制度体系。依据国际规则和国情实际,建立了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国家认可制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认证人员注册制度等,全面涵盖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活动。目前,强制性产品认证共覆盖19大类142种产品;自愿性认证共包括产品、服务、管理体系3大类49项小类;认可共包括12项基础认可制度、27项专项认可制度。 3.组织体系。按照“统一管理,共同实施” 原则,建立了以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作为主管部门、相关部委和单位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全国各地认证监管部门作为执法监督主体、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实施主体的组织机构体系。 4.监管体系。建立了“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对认证机构、认可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实行准入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 5.标准体系。将36项合格评定国际标准全部等同转换为国家标准,已发布94项国家标准、136项行业标准,统一规范了评价依据。 6.国际合作互认体系。共计加入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对外签署13份多边互认协议和121份双边合作互认安排。此外,我国已与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合作关系,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便利化安排。(三)发展数据 1.证书数 截至2018年底,累计颁发各类有效认证证书193.7万张,其中,强制性产品认证64.3万张,自愿性认证证书129.4万张。证书总数比2017年底增长10.5%。 2.企业数 (1)获证组织:62.5万余家;(2)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证书涉及企业:73569家(其中,境外企业5352家,境内企业68217家)。 3.机构数 共有认证机构481家、检验检测机构3.9万余家;获得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171家,获得认可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10439家。 我国累计颁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证书、获证组织数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值超过2700亿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 (四)工作成效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对外开放贸易,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保障质量安全方面。切实发挥强制性认证实施市场准入的“保底线”作用,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了消费者利益。我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以来,灯具产品的抽查合格率由32%提高到94%,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抽查合格率由不足10%提高到97%。 2.提高供给质量方面。切实发挥自愿性认证促进质量提升的“拉高线”作用,在百万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在智能马桶盖、电饭锅、智能家电等消费品和医疗保健、养老、金融等服务领域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在食品农产品行业推行有机、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在机器人、北斗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在各地运用认证认可手段培育“浙江制造”“深圳标准”“上海品质”等区域质量品牌,带动了产业和消费提质升级。我国单位GDP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为69.85张/10亿美元,获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率达9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大力推行节能低碳环保认证认可制度,开展温室气候排放第三方核查审定,多措并举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2016年11月,国务院下发国办发[2016]86号文件,决定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经对获得认证的节能、节水产品测算,“十二五”期间累计节能2.2亿吨标准煤、节水390亿吨。积极探索有机认证助力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有446个拥有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全国129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中,有45个来自贫困县。 4.促进对外贸易方面。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国际互认范围覆盖占全球经济总量90%以上的区域,为我国大量产品、服务出口提供“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全球通行”的便利化服务。以电子产品为例,每年有6万多家中国企业获得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安全认证测试证书(IECEE-CB),平均降低出口成本1/3以上。以食品为例,“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覆盖的食品贸易占全球食品贸易总额的65%,我国加入该组织互认体系后,每年有4000余家食品企业从中受益。 5.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方面。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采用认证认可方式替代原有审批许可方式,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促进了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近年来,认监委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铁路、消防、安防、司法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认证认可制度,有效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此外,还有北京市海淀区、辽宁省大连市、广东省江门市等地方政府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认证的政府部门达2000多个,显著提高了管理服务效能。 (五)强国指标为准确研判我国认证认可在国际上的发展地位,科学指导认证认可强国建设,国家认监委从2016年开始组织开展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研究,构建了相对科学、系统和完整的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认证认可强国指数1个一级指标,制度建设、服务发展、产业实力、创新驱动、国际影响、基础能力6个二级指标,法律法规、制度供给,贸易促进、安全保障、社会治理,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服务输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专业主导、机构任职、国际互认,机构建设、人才培养16个三级指标。 2.指数测算经过测算,在可进行国际比较的12项指标中,我国在贸易促进、社会治理、产业规模、机构任职等4项指标处于相对领先水平;法律法规、安全保障、专业主导、服务输出、国际互认、人才培养等6项指标处于中等水平;质量效益、技术创新等2项指标相对落后。 综合来看,我国已进入国际认证认可的第二阵容前列,正在加快迈向认证认可强国行列。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2009年7月7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十九站: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简称CTC)于2005年成立,是目前中国建筑材料检验和认证领域极具规模的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CTC依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雄厚的技术力量,拥有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玻璃与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国家建材工业建筑材料节能评价检测中心等十余家国家级及行业级质检中心,强强联合使CTC成为行业内规模最大、业务最齐全检验认证机构。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热情接待了我们,据介绍,中心自成立以来发展速度很快,05年总收入只有5000万,08年总收入已经增长为1.16亿,其中测试收入就达8500万。马振珠教授还介绍道,09年中心计划收入1.4亿,目前已进入工程建筑高峰期,检测业务量相应也已急剧增多,中心对于完成任务充满信心。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   CTC广泛的业务领域和雄厚技术力量,拥有四大核心业务平台:“建筑工程、建材产品检测 产品、管理体系、服务认证 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及相关延伸服务”,即检验、认证、仪器和相关服务。   检验业务是CTC核心业务之一,CTC是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批批准通过的29家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机构之一,中国消费者协会建材类商品唯一指定检测实验室,北京市建委建筑工程质量见证实验室、专项检测实验室。CTC可向社会提供多种检验服务,可检产品1000余种,涉及建筑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安全玻璃、石英玻璃、耐火材料等 建材工业窑炉、建筑材料及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 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 同时可对建筑工程提供专项检验和见证检验服务。   实验室面积1万5千平米,固定资产6千多万元,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气液相色谱仪、高纯锗γ能谱仪、门窗幕墙检测系统、外墙外保温检测系统、抗菌实验室、30m3环境试验仓、Q-sun老化仪、耐盐雾试验箱、建筑防火检测设备、水嘴检测设备、塑料管材静液压试验仪、建筑声学检测设备、中空玻璃耐温耐湿箱、航空前挡风鸟撞综合测试仪、各种材料万能试验机、霰弹袋冲击试验仪等大型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设备850余台(套)。   部分检验仪器设备: 化学分析实验室 家具环境舱检测 老化实验室 五金水嘴实验室 中空玻璃实验室 外墙外保温耐候性检测系统及抗风压检测系统 管材5000次循环实验室 大幕墙实验室 风机盘管检测 采暖实验室 海南自然暴晒场   CTC向社会提供建材产品CCC强制认证、中国建材认证CTC标志认证(健康、质量、安全、环保、节能、节水)、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汽车玻璃零配安装服务认证,并为出口企业提供CE、ECE、DOT、IGCC/IGMA、KAN、AS、GS代理认证服务。   认证业务是中心近两年来积极拓展的业务领域,并且中心设有专门的国际业务部,现有160多个国际客户,主要是认证客户。随着中心检验认证能力及业务范围扩展,中心获得政府及国内外权威机构资质授权,如成为德国TÜ V合作实验室、是美国机动车管理协会认可的国外检验认证机构、美国IGCC/IGMA北美以外地区惟一认可实验室、西班牙Applus认可的国外检验认证机构、印度尼西亚产品认证中心授权实验室、荷兰TNO合作实验室。   中心每年在研的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将近80项,每年有20多项新标准出自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各种标准及检测实验方法都需要相应的测试仪器设备进行配套,所以中心也开展了仪器研发业务,主要进行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制造、检定与销售。   部分自主研发的仪器设备:     SGT-A型透射比测定仪    ZWJ-851型准直望远镜      MCJ-12/6 型冲击试验机(12m/6m)   中心的延伸服务包括针对所制定的标准举办的培训班、国家建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 中心作为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的建筑材料国家标准样品及标准物质生产者,开展建材标准物质的研究与销售服务。   中心现有员工近350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授级高工25人,高级工程师及工程师90人,博士12人,硕士90人,国家计量认证评审员9人,中国实验室认可评审员7人,国家注册高级审核员30人,水泥、玻璃、功能陶瓷等国际专业标准化组织中国委员2人。中心拓展业务的同时积极引进各类高级人才,如结构工程师、无损检测工程师、中高级认证审核员等行业需要的特殊资质的人才。   中心现有客户中40%来自北京市场,为在整个中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建材行业的检验认证业务,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的策略,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会等城市成立分支机构。如,中心于08年底成立了厦门检验有限公司,并且于09年3月又收购了厦门宏业工程建设技术公司。      附录1: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www.ctc.ac.cn   附录2: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自主研发仪器设备 http://www.ctc.ac.cn/html/CTCjieshao/CTCzhuanyerenyuan/CTCzhuanyeshebei/index.html http://equipment.ctc.ac.cn/   附录3: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目录   样 品 名 称 质量/g 单价/元 样 品 名 称 质量/g 单价/元 硅酸盐水泥 20 80 矿渣水泥 20 80 普通硅酸盐水泥 20 80 火山灰水泥 20 80 水泥熟料 20 80 粉煤灰水泥 20 80 水泥生料 20 70 复核硅酸盐水泥 20 80 水泥黑生料 20 70 白色硅酸盐水泥 20 80 黑生料(碳酸钙) 20 70 铝酸盐水泥20 80 粘土 20 70 矿渣 20 70 石灰石 20 70 粉煤灰 20 70 石膏 20 70 火山灰质混合材 20 70 铁矿石 20 70 含氟水泥 20 70 萤石 20 70 硫铝酸盐水泥熟料 20 80 水泥用矾土 20 70 硫铝酸盐水泥生料 20 70 无烟煤 20 80 钠长石 50 150 烟煤 20 80 钾长石 50 150 普通水泥混合材料含量 20 80 软质粘土 50 150 矿渣水泥混合材料含量 20 80 钠钙硅玻璃 50 150 水泥氯离子含量 20 150 硼硅酸盐玻璃 50 150 水泥生料氯离子含量 20 150 矾土 50 150 中热硅酸盐水泥 20 80 CMP指示剂 20 40 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粉 200 80 KB指示剂 20 40   附录4: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联系方式   业务受理电话:010-51167983/7984/7681   传真:010-6571599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1号中国建材总院南楼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邮编:100024
  • 谱尼测试获评成为“零碳工厂”评价认证服务机构
    近日,谱尼测试旗下全资子公司谱尼上海公司通过《零碳工厂评价规范》第三方评价机构审查,获得“零碳工厂”评价认证服务机构资格。   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下,建设“零碳工厂”成为工业企业必要的战略选择。许多行业已经开始在建设绿色工厂的基础上布局"零碳工厂"。   “零碳工厂”是指通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性碳中和与碳抵消等措施,使工厂拥有综合为零的碳排放表现。《零碳工厂评价规范》标准于2022年5月30日在中国节能协会网站上正式发布,于2022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全球首个完整、可量化的"零碳工厂"建设标准和评价细则。该标准结合了ISO 14064、GB/T 36132-2018等国内外相关标准且明确了实现"零碳工厂"的基本要求、关键环节和评分标准,为企业打造"零碳工厂"及第三方开展认证提供了方法指导和标准依据。
  • 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公司实验室获国家认证
    长期致力于改进和完善其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的中法水务子公司重庆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日前成功获得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审核认证。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认证等同采用ISO/IEC 17025:2005。该准则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进行认可的依据,也可为实验室建立质量、行政和技术运作的管理体系,以及为实验室的客户、法定管理机构对实验室的能力进行确认或承认提供指南。   重庆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项目是中法水务与重庆市水务集团继重庆中法供水项目后再次携手合作的项目,共同投资人民币6亿元,各占50%股份。为重庆市三北地区(江北区、渝北区、北部新区)逾100平方公里及100万市民提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服务。另外,为配合中国政府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决心,中法水务引入其母公司苏伊士环境最节能的INNODRY® 2E专利技术,在重庆中法唐家沱建立重庆首家污泥干化厂。
  • 华测检测携手英国碳信托 低碳认证与国际接轨
    近日,华测检测旗下的华测认证机构与英国碳信托标准公司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华测认证将根据碳信托的标准为中国企业提供审核及认证服务。   英国碳信托标准公司推出的碳信托标准认证体系通过实施严格的独立审核以证明组织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对碳排放已实施测量、管控、减排并保证逐年持续减排。华测检测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绿色产品和环境保护,为政府、公共机构、企业量身订制低碳、环保的解决方案。此次合作使众多中国企业有机会获得碳信托标准的认证并使用Carbon Trust 减碳标志,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   华测检测总裁徐帅军表示,为评估企业在未来达成持续减排承诺的能力,企业需要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来验证其碳足迹,而碳信托标准认证是目前惟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机制。
  • 国家认监委:2009认证认可工作展望
    思路明晰 措施有力 ——2009年认证认可部分工作展望   作为质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认证认可工作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的重大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服务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认证认可事业健康发展。   服务大局现真情   依据《认证认可工作2009-2010年发展纲要》,认证认可工作要在服务大局上下功夫:   在充分发挥认证认可的基础作用方面,发挥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市场准入制度作用,加强进出口食品注册工作在预防风险和过程控制中的作用,严格认证及相关机构、认证人员的准入,加强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在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大力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友好型产品认证。   研究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森林认证、花卉认证。   国家质检中心授权中向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倾斜;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积极推动工业领域比较成熟的认证制度在农业领域广泛运用,推动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组织开展绿色市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推动实施具有食品防护功能的HACCP监管体系;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推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向政府、公共组织和现代服务业延伸,挖掘中小企业及消费者对服务的关注点,大力发展体育服务、旅游服务等服务认证。   同时,还将在认证认可行业中加强诚信建设。强化诚信意识,完善诚信评价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失信行为,以行业诚信影响和带动社会诚信的确立。并围绕国家外交外贸工作大局,重点在国际互认合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   落实责任见真章   强化行政监管是提高认证有效性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认证认可工作的特色优势。2009年的认证认可工作将继续强化行政监管,发挥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地方认证监管主体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认证监管工作机制。   结合认证行政执法试点,不断创新认证监管机制,完善监管措施,强化监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认证结果的质量和行政监管责任可追溯体系,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监管的联动机制。   此外,认监委在今年开展的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与“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还将按总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做好认证认可领域内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相关工作。   强化基础出实招   为了强化基础工作,将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和宣传推动,努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推动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率研究成果的运用,实现认证认可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量化衡量 组织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快“国家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工程”等认证认可科研项目研究的进程,争取取得阶段性成果。组织完成检验检疫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规程类标准应用于合格评定程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认证认可标准体系,未来两年内认证认可国际标准(ISO/CASCO发布)转化率再提高10个百分点。   建立完善认证认可数据统计制度和相关信息平台,重点建设好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实现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审批。加快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推广运用,建立地方认证监管部门、认证及相关机构、相关行业与认监委的信息采集、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满足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执法需求和社会对认证认可的信息要求。加快“国家检测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促进政务公开和检测资源综合利用。地方认证监督部门要按照工作要求,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挂牌成立
    9月20日,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以下简称“广检集团”)成立大会在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广州)番禺园区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魏传忠,广州市委常委周亚伟等各级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等各界代表近200人共同见证了此次盛况。  广检集团响应国家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改革工作政策,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关心、部署下成立,是广州市目前唯一一家市管国有检验检测认证企业集团,由广州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委托广州市质监局监管。  集团在整合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GQT)食品、皮革制品和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GTT)服装、服饰产品等优质经营性检验检测资源基础上组建成立,现有员工1000多人,试验及办公场地6万多平方米,资产规模逾10亿 拥有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三大国家级检测中心 在食品、纺织品、服装、服饰、箱包、皮具、鞋类产品和原辅材料、产业用纺织等近50个检测领域开展质量检测服务,检验报告获美、日、英、法、德、香港等75个国家和地区90家实验室认可组织认可,集团集标准、检测、认证与研究等综合性技术服务为一体,检测能力与水平在全国业界相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广检集团成立后,将重点针对战略新兴产业,选准优势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整合,形成涵盖食品化工、汽车电子、纺织轻工、工程材料、节能环保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业务板块的产业集团,进而深入开展跨地区的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整合,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且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化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成功实现集团有效支撑广州城市产业发展,提升“广州制造”竞争力水平,把“广州检测”打造成广州靓丽城市新名片的目标愿景。  魏传忠在成立大会上表示:组建广检集团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大视野与大谋划,广州有能力、有条件通过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形成大型优势检验检测集团,打造世界一流、享誉全国的检验检测品牌。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广州市质监系统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进入实质性攻坚阶段,广州质监系统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的步伐,走在了全国前列。热切期盼,广州市以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为依托,以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为龙头,全面实现全市检验检测认证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创发展新优势,将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打造成具有知名品牌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专业化检验检测集团,促进广州整体城市质量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成为全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工作的标杆。  广检集团组建历程  2014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与广州市委、市政府共同研究广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  2015年2月,广州市质监局开始《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编制工作。  2015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印发《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将广州市纳入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综合试点。  2016年2月,《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2016年5月,《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通过市委常委会议审议,组建工作全面启动。  2016年9月20日,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