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鉴定体系

仪器信息网鉴定体系专题为您整合鉴定体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鉴定体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鉴定体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鉴定体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鉴定体系话题讨论。

鉴定体系相关的论坛

  •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在京通过验收和鉴定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在京通过验收和鉴定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2/201202082228_348410_1636164_3.jpg 2月7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承担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在京通过验收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对我国政府部门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不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课题组项目主持人、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出席课题验收暨鉴定会并致辞。 会议由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主持,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学会会长王澜明、科技部办公厅巡视员兼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出席会议。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为组长的专家验收组对该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课题通过鉴定和验收,不仅对我国政府部门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执行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对提高我国的软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支树平在致辞中首先对为开展课题研究付出辛勤努力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对课题成果通过验收表示祝贺。他说,“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是根据现实工作的实际需要搞起来的,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该课题研究首先有实践基础。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历来重视科技,重视管理,尤其重视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引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机关,是总局党组认真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央要求、管理趋势、现实需要、质检责任。课题研究从2009年6月8日正式启动至今,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全员参与、专家互动,做了许多非常复杂、浩繁的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在质检系统的广泛运行,为这个课题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支树平指出,该课题研究还有理论创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的一系列国际标准。质量管理方法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是一种趋势。我国在改革开放不久,即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党政机关借鉴质量管理的也不少,但在国家部委层面,国家质检总局是第一家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国家质检总局启动了这个软课题研究,把质量管理与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联系到一起,也是一个创新。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既参考了一些现成标准,也搞了一些自己的创新,如确定了政府部门执行力评价的定性和定量要素、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部门执行力评价的累加模型、提出了以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为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步骤和方法等。 支树平表示,科研探索永无止境,今天课题通过验收并获得专家高度评价,既是鼓励,更是一种责任。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推进实施,把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加强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效能,提升质检部门的执行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科研探索,特别是理论探索的力度,争取形成更加科学、更有价值、更富创新的理论成果。希望我们的研究团队不停歇地继续努力,希望全系统的同志更加重视质量管理体系,重视执行力的提升,在具体实践中认真探索。更重要的是希望在座的从事质量管理研究的顶尖专家学者,继续关注我们、指导我们,帮助我们完善这个理论成果,使它真正具有国际水平,在实践中形成一个可资借鉴的典型。 支树平认为,现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质量管理。国家质检总局作为我国质量管理部门,不仅要把中国的质量管理搞好,而且要为世界的质量管理作贡献,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经验。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我国质检部门和质检工作者要有这种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自2010年1月1日正式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成为我国部委中第一家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政府部门内部管理的单位。2010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的申请,并被科技部列为当年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指令性项目。 该课题研究是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政府部门执行力提升背景下的新应用,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执行力要求在理论和应用上进行拓展,具有创新意义。研究从执行力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政府部门执行力的构成要素,界定了政府部门执行力的定义及内涵;研究了质量管理体系对提高政府部门执行力的适用性及优势,并基于国家质检总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总结、归纳了以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为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方法,并不拘泥于标准条款的要求,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步骤和方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工作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课题还对政府部门执行力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政府部门执行力评价的定性要素和定量要素,具有创新性。 课题组在研究中形成研究报告3篇、调研报告1篇、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草案1份,并在《软科技要报》、《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文章4篇。 此次课题验收暨鉴定会是科技部委托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进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担任专家组组长。

  • 【讨论】质量体系知识

    我单位搞了个质量体系知识考试三题简答题目是这样的:根据有关体系文件,对下列现象做出内审,只要答对要点即可1、在内审过程中,发现同一项工作有两种不同的记录表格存在,并且两者间的记录不一致。2、两个检验员对同一件样品检验的结果表述不一样。3、内审员在审核仪器设备时,发现一台进口的仪器没有校准/检定标识。你们有什么看法吗,给我点意见作作参考,谢了

  • 【资料】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计量基准、标准的作用及法律地位 计量基准一般分为国家计量基准(主基准)、副计量基准和工作计量基准。 国家计量基准,简称国家基准,是在特定计量领域内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并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经国家鉴定、批准作为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 副计量基准,简称副基准,是通过与国家基准比对或校准来确定其量值,并经国家鉴定、批准的计量器具。 工作计量基准,简称工作基准,是通过与国家基准或副基准比对或校准,用以检定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 在一个国家内,量值溯源的终点(即量值传递的起点)是国家基准,它必须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它体现了一个国家计量科学技术的水平。 副基准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地位仅次于国家基准。它用以代替国家基准的日常使用及验证国家基准的变化。一旦国家基准损坏,副基准可用来代替国家基准。然而,并非所有的国家基准下均设副基准,这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工作基准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地位在国家基准和副基准之下,设立工作基准主要是为了不使国家基准由于使用频繁而丧失其应有的计量学特性或遭受损坏。计量标准是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计量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这就确立了国家计量基准的法律地位。计量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分别确立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计量标准及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的法律地位。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量值传递的作用 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实现量值的准确可靠是计量工作的核心。量值不仅要在国内统一,而且还要达到国际上的统一。“量值传递”及其逆过程“量值溯源”是实现量值统一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它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贸易结算、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提供了计量保证。 量值传递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量值的准确和一致。即保证全国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下测量同一量值的计量器具都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工作。

  • 关于“实验室认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版面更名通知

    由于之前实验室认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有交叉,导致大家不知道将相关话题发表于何处。为了更好明确,特对上述2个版面进行版面名调整。具体如下:实验室认可更名为“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实验室管理体系更名为“管理体系认证”,这2个版面讨论的范围如下: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主要涵盖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认可、医学实验室认可、生特安全实验室认可、能源之星实验室认可、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标准物质生产者认可、实验室安全认可;计量认证CMA、审查认可CAL、GLP 等管理体系认证:主要包括ISO9000系列、ISO14001、OHSAS18001、SA8000、ISO22000、HACCP、GMP、ISO27001等体系认证,产品认证、CCC认证等请如果涉及相关版面的话题的帖子,请两个版面的版主转移下,谢谢合作!

  • 关于管理体系版面发布精华帖与讨论帖活动的通知!

    关于管理体系版面精华帖与讨论帖发帖活动的通知!尊敬的各位板油:仪器信息网论坛管理体系版面发布优秀贴文活动隆重开幕!奖励丰厚,你还在犹豫吗?!@¥¥@……%……&……自2012年8月6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凡是在管理体系版面发布经过版主鉴定为优秀帖子的,一律奖励为精华帖,积分封顶(20个积分)奖励!凡是发布讨论帖子的,一个主题讨论帖奖励10个积分!参与讨论的回帖奖励2~5个积分!经验与声望奖励由系统自动同步完成!!鼓励更多板油到管理体系版面发布优秀帖文!!!!……特此通知管理体系版主委员会2012.08.06

  • 扩项还需要更新体系文件吗

    请教大家,我们目前有流量领域的认可,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校准实验室,目前新建三个标1、一体化温度变送器标准装置;2、数字压力计检定装置;3、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扩项的话,体系文件需要更新吗?谢谢大家,盼回复

  • 实验室管理体系宣贯

    、培训内容(一)ISO/IEC 17025 体系相关准则讲解:1. 2017版本ISO/IEC 17025 前瞻(ISO/IEC 17025 CD版本 ) ,如何解读ISO/IEC 17025标准的内涵(适用对象及与ISO 9001的异同)2. 2016年5月31日最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讲解;3.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讲解;4.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讲解;5. CNAS-CL52 《CNAS-CL01应用要求》解读;6. 新版准则对《质量手册》编写要求详解;7. 新版准则对《程序文件》编写要求详解;(二)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营中的人员管理:1、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2、质量职责的分工:最高管理者(实验室主任)、技术主管、质量主管、监督员、内审员、检验/校准员、授权签字人、其他人员;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人员权限和责任);4、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运行机制: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依据,质量体系文件化要求(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奖惩机制,检查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内审), 综合评价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三)实验室和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中的难点讲解:以标准/准则为依据,以客户为焦点,以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建立质量体系、如何做好质量监督、如何有效(有限)控制偏离、测量仪器的特性及其评定和表示、“六项”技术政策概要、检验/校准报告的一般要求、其它管理要素、内审和管理评审的一般方法。(四)、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讲解: 1、CNAS《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对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考核要求;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目的及其与校准/检定的区别 3.检验检测机构如何确定需开展期间核查的设备 4.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与常用期间核查方法介绍;仪器设备的内部校准要求;5.期间核查结果数据的判定方法 6.介绍检验检测机构如何选择和使用有证标准物质,以及标准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的监测和评价 7.案例分析 (包括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及相应的期间核查原始记录的编制案例)全国各地均有班次。有计划及时联系!参加颁发(二合一)内审员证书,设备管理员!

  • 【分享】GB/T19022.1标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

    本文拟对GB/T19022.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标准的主要内容作扼要的阐述,继而对该标准与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在全国开展的“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看法。  标准的前言是我国在发布时加上去的,主要有两项说明,一是本标准系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0012-1《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1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另一个是标准中使用的“测量”、“测量仪器”、“测量标准”等术语相当于我国计量工作中使用的“计量”、“计量仪器”、“计量标准”等术语。   一、适用范围  标准中的范围一般说明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情况。GB/T19022.1标准的内容包括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及其确认体系的主要要素。在此应特别说明,本标准规定应予以控制的测量设备是指“为证实是否满足某一规范要求而使用的测量设备,而不适用于其它测量设备”。换句话说,受控范围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各个阶段所使用的全部测量设备。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情况:  a.拟建立质量体系的计量校准实验室和产品检验测试实验室;  b.拟建立质量体系及申请质量体系认证的供方;  c.第二方或第三方认证机构按合同约定对供方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的审核;  d.其它组织如法定机构或政府部门依法对实验室或企事业的测量设备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核。   二、定义  本标准中列出了25个术语及其定义,大多数引自《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名词(VIM)》,部分引自GB/T6583-92标准《质量 术语》。  本文仅对新出现的和我国计量管理中不常用的几个术语作一些解释。  1.计量确认(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在注中说明,计量确认一般包括首先是校准,必要的调整或修理,随后的再校准,以及所要求的封缄和标签。由定义可知,计量确认是技术性的和管理性的一组操作,其核心是校准,确认的对象是测量设备,确认的目的是确保测量设备不仅仅是符合规定要求,而且要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合格的测量设备不一定符合使用要求。  2.测量设备(measuring equipment)所有的测量器具、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和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本术语既包括测试和检验过程中使用的也包括校准中使用的测量设备。对此定义,可作如下理解。凡是用来取得量值或数据的设备都称为测量设备,它包括相当于我国计量基准、各级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从另一角度分类,相当于各种仪器仪表、量具、检具、标准物质、标准校准检定装置等。除此以外,该定义还包括起检验或控制作用的定位器、样板、模具、夹具等工装,以及本身不属测量设备但没有它不能进行测量的辅助设备,如稳压电源、各种联结器件等。“所必需的资料”是指设备说明书、操作指南等,没有这些资料,测量设备是无法准确运用的,因而应视为设备的组成部分,给以保存和维护。  3.溯源性(traceability)通过具有规定的不确定度的连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量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的或国际的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溯源性是国际计量界普遍采用的术语,从技术上讲相当于我国常用的术语“量值传递”,但从管理上看,它们具有重大差异,量值传递是从上至下通过计量器具检定确保给出的量值准确可靠,带有法制性。溯源性则不同,校准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企业可自行选择认为合适的校准机构对其测量设备进行校准,不一定按照国家制定的溯源系统。  溯源性是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量值应具备的一种特性,即它们可以与国家的或国际的计量标准相联系,其实现的方法是通过连续的比较链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或检定,从而达到全国的或国际的量值统一。  4.校准(calibration)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示值、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由参考标准确定的量值之间的一组操作。校准也是国际计量界常用的一个术语,相当于但不完全相等于我国常用的术语“检定”,检定具有法制性,要求较严较全面,常由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来实施,校准则常由企业自己或由企业所委托的经认可的机构来进行。校准的对象为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实物量具、标准物质等测量设备,校准是一组操作,主要是将被校准的测量设备与相应的参考标准相互比较,以确定测量设备的示值或由其代表的量值,比如确定仪器标尺的示值误差,给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定值等。测量设备应定期或使用前校准,以确保其给出的量值具有溯源性。

  • 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

    2013年全国质检系统计量工作会提出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 从1月30日召开的全国质检系统计量工作视频会上获悉,2013年全国质检系统将积极探索,努力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负责人在报告中从工作理论、法律法规、行政监管、国家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量值传递溯源、产业计量、区域经济发展、技术保障8个方面对有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进行了阐释。 在计量工作理论体系方面,要加强有中国特色计量工作体制机制研究,积极开展中国计量发展历史研究、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对计量新需求研究、计量基标准覆盖率研究、计量风险预警和评估研究等,从理论基础和战略全局高度研究计量发展问题;在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要以修订《计量法》为核心,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及国家计量技术法规体系的建设工作;在健全计量行政监管体系方面,要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计量工作的管理体制;在健全国家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工作中,要继续加强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研究,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积极开展急需的国家计量基标准研究;在健全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方面,着重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量和重点对象的量值传递体系的规划、研究与建设;在建立健全产业计量服务体系时,要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其它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动国家产业计量测试平台(中心)建设,研究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通过平台及时高效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技术保障;围绕健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研究如何根据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有效整合并科学利用区域内计量资源,从而更加高效地服务区域产业科学发展;关于健全计量技术保障体系,提出要组织制定加强市、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地(市)、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各地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制检定需要的计量检定测试实验室,增强计量技术机构科技创新、量值传递及计量技术服务能力等。

  • 广东企业仪器校准管理: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

    企业要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一定要对企业计量仪器进行校准。计量仪器认证要求仪器校准机构的计量器具进行校正,中国合格评定要求仪器校准机构的计量器具进行校正,ISO体系认证,企业外审,客户验厂等都要企业的计量器具必须通过校正。企业在定期对使用中的仪器校准管理中,为了方便区分仪器的不同功能及重要性,经常要对仪器校准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别制定不同的仪器校准计划及校准间隔。[img]https://p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f4797ac00d7440cf8785d83322e97082[/img][color=#cccccc][/color]华品计量常用的仪器校准分类有以下三种:A 类仪器设备是指计量保证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器具等。对 A类器具应制订严格的管理办法和周检计划,检定时要严格执行检定规程,仪器校准时也要明确周期。B 类仪器设备是指通用的、有准确度要求的、对产品质量有明确影响的仪器设备等。此类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原则上不应超过检定规程规定的长周期,如工作需要对其可适当减少检定项目或只作部分检定,可使用校准,经评估测试后可延长校准周期。C 类仪器设备是指国家规定进行一次性检定和国家暂无要求的仪器设备等。对此类仪器设备可在入库验收检定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可进功能检查。尤其是附在设备上的仪表。企业要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一定要对企业计量仪器进行校准。计量仪器认证要求仪器校准机构的计量器具进行校正,中国合格评定要求仪器校准机构的计量器具进行校正,ISO体系认证,企业外审,客户验厂等都要企业的计量器具必须通过校正。企业在定期对使用中的仪器校准管理中,为了方便区分仪器的不同功能及重要性,经常要对仪器校准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别制定不同的仪器校准计划及校准间隔。[img]https://p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f4797ac00d7440cf8785d83322e97082[/img][color=#cccccc][/color]华品计量常用的仪器校准分类有以下三种:A 类仪器设备是指计量保证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器具等。对 A类器具应制订严格的管理办法和周检计划,检定时要严格执行检定规程,仪器校准时也要明确周期。B 类仪器设备是指通用的、有准确度要求的、对产品质量有明确影响的仪器设备等。此类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原则上不应超过检定规程规定的长周期,如工作需要对其可适当减少检定项目或只作部分检定,可使用校准,经评估测试后可延长校准周期。C 类仪器设备是指国家规定进行一次性检定和国家暂无要求的仪器设备等。对此类仪器设备可在入库验收检定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可进功能检查。尤其是附在设备上的仪表。

  • 【求助】水溶液体系可以用红外检测吗?

    抽滤液呈淡绿色。疑存在某种络合物,且其络合阴离子很可能是一种带苯环的物质,老板叫我分析一下。想做紫外,红外,核磁来定性鉴定。但是,络合物可能很难分离出来,含量也较小,还有大量的杂质锂盐,钠盐。请教各位大侠,水溶液体系能做红外吗?谢谢大家。

  • 【原创大赛】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结果分析

    [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22.0pt]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结果分析[/size][/font][/align][font=宋体]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一个实验室对其自身的质量体系以自查的方式进行的审核,通过检查各项质量活动是否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开展,以此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实验室内审中发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改进的策略进行探讨。[/font][font=宋体] 内审按照实验室《内部审核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由中心质量负责人发起,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担任内审组长,内审组成员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熟悉体系和认可准则的内审员组成,如果资源允许的话,内审员应独立于受审核的部门,保证内审的公平、公正、独立、客观。对于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落实整改。对于纠正措施实施的情况应予以跟踪验证及记录、并由质量负责人评价其有效性、才能关闭不符合项。[/font][font=宋体] 按照不符合项的性质,一般分为体系性不符合、实施性不符合、效果性不符合。体系性不符合是指体系文件没有规定,未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写入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实施性不符合是指体系文件虽然有规定,但实际工作中没有遵循,或实施情况与规定不符的现象;效果性不符合是指实施的效果不佳。据统计,这三种不符合在实际内审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体系性不符合主要发生在建立体系的初期,体系文件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规定不全的现象,经过不断改进,现在的体系文件已经比较全面,未发现大的不符合。此后内审中发现的多为一些实施性和效果性不符合。[/font][font=宋体] 产生不符合项的要素多种多样,据统计,实验室近年产生的不符合主要分布在文件控制、记录的控制、设备(标准物质)、结果报告等几个要素。反映了实验室平时对文件的管理、记录的控制、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以及检测报告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如文件的受控和发放比较简单化,缺乏唯一性编号,作废文件未及时回收、受控文件未盖受控章等;记录存在追忆现象、信息不全、涂改,或划改未签名等;仪器设备的标识、使用维护,检定和校准、仪器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仪器未检定就投入使用,缺唯一性标识,没有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等;记录的缺失直接影响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有的报告书信息不全,难以溯源。[/font][font=宋体] 通过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实验人员质量意识淡薄,一心抓经济收入,而放松了质量。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业务科室与管理科室之间沟通和管理存在问题,质量监督力度不足,存在马虎应付心理,不能充分发挥监督把关的作用。[/font]

  • CMA体系+ISO体系

    各位大神,请问电磁监测CMA体系和职业卫生咨询ISO体系能融合成一套运行体系吗?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注意什么?

  • 如何做到按管理体系运行?

    [font=宋体]作为一名在检验检测机构入职的员工,将从事检验检测工作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考虑,就应该清楚如何正确地开展工作,按实验室通用要求开展工作,可确保工作质量,减少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font][font=&][/font][font=宋体]学习理解实验室通用要求以及有能力按管理体系运行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听一次、两次课,也不是填写几个表格就可以解决问题,有的甚至需要一个较长时期。[/font][font=&][/font][font=宋体]第一步,还是要学习理解实验室通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按管理体系运行主要困难在于理解,正是由于理解不到位,使得难以落实或者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组织结构,由于不理解组织结构形成机理,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有很好的组织结构图但运行并不顺畅;质量方针,由于不清楚质量方针应表达出管理层的意图和指导思想,制定的不够严谨,导致在具体工作中将“质量方针”束之高阁,[/font][font=宋体]不知道如何用质量方针指导管理体系运行、塑造企业文化[/font][font=宋体];这种例子非常多。[/font][font=&][/font][font=宋体]实验室通用要求是由国内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专家协商一致编写而成的,[/font][font=宋体]规定了实验室内部各要素运行的基本规则,[/font][font=宋体]提供了实验室管理运行的框架,是实验室建立秩序和稳定运行的基础。标准文本看起来没有什么,但其背后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做支撑,只有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和掌握,才有可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学习理解通用要求,应与学习掌握相关背景知识相结合。[/font][font=&][/font][font=宋体]第二步,应完整实施管理体系。实验室应有人员能够完整地按管理体系做下来,看通用要求怎么要求的,本机构管理体系文件怎么规定的,如何去实施、如何做好记录等。一个规范的机构在具体工作中是离不开管理体系文件的,做任何工作,都会去查阅体系文件,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一步步去实施,而不会凭想象去做。经过实施管理体系,会积累大量运行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就可以判断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比如,哪些参数使用较为频繁?会引导机构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哪个环节质量需要加强?有利于改进该环节工作的质量。[/font][font=&][/font][font=宋体]管理体系运行并不只是质量负责人或质控室的事儿,所有参与实验室活动的人员均应按管理体系要求从事实验室活动,尤其是技术负责人,管理体系文件的许多内容,都是针对技术运作的。比如,人员监督计划、检定/校准计划、期间核查计划等,属于技术管理的范畴,对这些技术运作的要求,就应由技术负责人去实施。[/font][font=&][/font][font=宋体]第三步,最终应形成自己的特点。实验室通用要求只是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性要求,对于机构如何实施,由于人员、场所环境、设备设施、客户群体等各不相同,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自身的特点,具有独特性。比如,人员培训的要求,机构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形成自己的[/font][font=宋体]培训大纲,培养自己的培训师资,编写自己的培训教材,形成自己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等。[/font][font=&][/font][font=宋体]成功的企业都有独到的做法,独特性是成功企业的一个特征。要做到独特性,机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不断纠正运行中的问题,持续改进,就可以实现由通用要求规范向“以我为主”的转变,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font][font=&][/font][font=宋体]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科学,用标准对一个机构实施管理是对管理理论的重要突破,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去实践和创新,必然会形成别人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font]

  • 如何编写实验室体系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的架构一般从上到下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4个层次, 也有将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合并为1个层次, 总体为3个层次。具体的编写原则为:满足和充分体现国际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和特点, 从管理体系的整体出发, 层次分明, 相辅相成, 协调统一 上下层次文件要相互衔接, 质量手册要求原则, 程序文件规定具体, 作业指导书技术性、实际操作性强。1、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阐明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并描述管理体系的文件, 它全面地规定了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 是指导实验室全部检验活动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的结构编排应尽可能与认可和认证的准则要素排序保持一致, 编排如下:封面, 包括文件名、文件编号、发布时间、受控编号等 批准页, 最高管理者签发颁布手册的通告和和实施日期 修订页, 包括序号、修订章节号、修订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 公正性声明 目录 前言或机构概述 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 《质量手册》管理, 对手册的编写、修改、审定批准、发放、保管、修订再版做出明确的规定 对各要素的描写。在手册中对组成管理体系的各要素分章进行编写, 每一章节内容包括:目的范围 负责和执行部门 达到要素要求原则性、概述性的描述 开展活动的时机、地点及资源保证 支持性文件。“组织 (管理) ”章节应按照准则的要求, 明确组织结构即领导层、管理部门、一线部门的职能及相互关系 确定对检测工作质量有影响的人员 (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监督人员) 所需的岗位, 并规定这些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及任职条件或资质要求。手册附件包括组织机构图、执行各要素岗位职能分配表、实验室平面图、在职人员一览表 (学历、职称、职务、本职工作时间、在职工作岗位) 、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型号、编号、主要技术指标、购置日期、放置地点、仪器责任人) 、检测能力表、仪器检定周期表、程序文件目录等。

  • 实验室筹建 质量体系问题

    请问大侠帮忙解决一下:我公司是刚成立的实验室,现在正在整质量体系,有些问题,请教一下:1、现在仪器都还没到,是不是质量手册上先不体现?2、质量手册的附表《检测能力能力一览表》是不是先不填?3、质量手册附表《授权签字人一览表》是不是先不填?4、体现试运行,是体现内的所有要素都覆盖到吗?例如期间核查检定后半年才进行,就是说递交申请时,还没到时间,是不是要提前核查?

  • 质量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实验室最近在搞这个,在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增加要素去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按照自己的理解,是实验室内原来的管理体系由单纯的质量体系变成两个体系的运作,但总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不知道谁有好的建议把体系合在一起。

  • 【分享】实验室认可基础知识综述和编制体系文件应注意的问题

    什么是实验室认可20世纪40年代,澳大利亚由于缺乏一致的检测标准和手段,无法为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军提供军火,为此着手组建全国统一的检测体系。1947年,澳大利亚首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国家检测权威机构协会(NATA)。1966年,英国建立了校准实验室认可体系——大不列颠校准服务局(BCS)。此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认可机构。1973年,在当时关贸总协定(GATT)R 《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协定)中采用了实验室认可制度。1977年,在美国倡议下成立了论坛性质的国际实验室认可会议(ILAC),并于1996年转变为实体,即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认可”一词“accreditation”的传统释义为:甄别合格、鉴定合格、公认合格(例如承认学校、医院、社会工作机构等达到标准)的行动,或被甄别、鉴定、公认合格的状态。与此类似,ISO/IEC指南2:1996年将认可定义为: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个人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做出正式承认的程序。引伸到实验室认可,其定义为:由权威机构对检测/校准实验室及其人员有能力进行特定类型的检测/校准做出正式承认的程序。所谓的权威机构,是指具有法律或行政授权的职责和权力的政府或民间机构。这种承认,意味着承认检测/校准实验室有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从事特定领域的工作。由此可知,实验室认可的实质是对实验室开展的特定的检测/校准项目的认可,并非实验室的所有业务活动。在最近的ISO/IEC17011:2004《合格评定——对认可合格评定机构的认可机构的通用要求》中对认可给出了最新的定义: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合格评定机构是指提供下列合格评定服务的组织:校准、检测、检查、管理体系认证、人员注册和产品认证)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延伸到实验室认可,即是正式表明检测/校准实验室具备实施特定检测/校准能力的第三方证明。

  • 【原创大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探讨

    [align=center]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探讨[/align] 实验室的正常运行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而每年的内审,是实验室对其自身质量体系以自查的方式进行的审核,可以检查日常质量活动是否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开展,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的重要方式。回顾一直以来组织的内审工作,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体系至关重要,体系的建立必须人人参与,而不是某个部门写在纸上而不执行,体系的建立和维护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质量管理骨干队伍 首先要培养基层的质量监督员和设备管理员,每个部门至少各配备一名。质量监督渗透在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良好的监督机制,能有效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在仪器设备使用科室设立仪器设备管理员,做好设备的建档、检定校准、期间核查、标识、停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并对以上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使他们成为高素质、有凝聚力的骨干队伍。二.加强体系宣贯,提高质量意识 坚强质量体系的宣贯,对于提高实验室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人员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领导层面,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和其他领导,第二个层面是部门主管,或科室主任,第三个层面是各部门的重点人员,包括质量监督员、仪器设备管理员等。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培训,可以基本覆盖质量体系涉及的所有人员,但对于各层人员应根据其工作的特点有所侧重。三.改善管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质量体系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工作人员容易出现工作被动、依赖和麻痹的情绪,工作上出现与质量体系背道而驰的现象。如何有效提高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建立质量监督激励机制,奖惩分明,从而调动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实验工作上旳失误;实验室内部进行交叉检查保持客观和独立性,更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期的质量管理交流和小组培训,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质量意识。

  • HSF体系和QC080000体系是一样的吗

    不同客户都有公司自己关于有害物质管控体系的简称,平时常听说的就是HSF体系,QC080000体系,在我个人看来,这两个体系好像就是一样东西,不知大家怎么看呢?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10.gif

  • 全球统一的最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交流会

    食品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各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安全体系控制不断加强,改善食品安全状况。食品企业因此贯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生产和销售安全食品。为了帮助这些食品加工企业去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了证明食品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已经建立和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而有能力提供安全食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统一一个国际标准成为各国食品行业的强烈需求。ISO22000是目前全球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22000是按照ISO9001:2000的框架构筑,同时,也覆盖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HACCP的全部要求,并为HACCP“先决条件”概念制定了“支持性安全措施”(SSM)的定义。 SGS-CSTC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关注食品行业,致力于为食品企业及食品供应链服务企业分析与评价食品安全状况,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为参与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与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定于2006年2月28日,在北京举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交流会,届时,通标公司食品安全专家将就食品安全领域的管理体系现状和发展,做深入演讲。活动时间:2006年2月28日(下午)13:30---17:00签到:13:00活动地点:金都假日酒店 (阜成门地铁站向西,与华联商厦相邻)日程安排: SGS 集团及针对食品行业的服务及解决方案 ISO 22000 国际食品加工安全管理政策完整介绍 ISO 9001:2000 与 ISO 22000的相辅相成 互动技术交流参会人员: 食品企业(特别是肉食品、乳品)生产、食品供应链物流企业和科研领域的领导主管、科技人员。报名截止: 2006年2月24 日了解详情,请垂询 国际认证服务部电话:010-68456699-809 / 807 传真:010-68458121SGS-CSTC Building Partnership Across China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你在中国的伙伴SGS集团是全球鉴定、测试和认证服务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创建于1878年瑞士日内瓦,SGS是公认的专业、质量和诚信最高标准的全球基准。SGS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的1000多个分支机构和320间实验室,以及33000名雇员组成了SGS的全球服务网。在1991年,经中国政府批准,SGS集团和隶属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率先建立了按国际管理提供服务的合资检验认证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C-CSTC)。到目前为止,通标公司设立了29个分支机构和34个实验室,拥有3800名训练有素的员工,有分布在各行各业的超过10,000家客户。公司网站:www.cn.sgs.com会议主讲简介王震华北方区HACCP 主任审核员,拥有海外培训经历,曾在多家国际著名食品企业工作,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有着丰富的经验。曾经主持雀巢、卡夫、联合利华、乐天、达能、乐百氏等十几个国内外知名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三方审核,对食品安全体系有效性评价有深刻体会。

  • 【网络讲座】品管体系中,近红外体系的建立(2016-10-11 10:00)

    【网络讲座】品管体系中,近红外体系的建立(2016-10-11 10:00)

    讲座名称:品管体系中,近红外体系的建立  主讲老师:端木军  福斯资深近红外应用专家,饲料行业品质体系从业人员,对饲料行业品质控制有着深度的理解,熟悉饲料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对于近红外在饲料加工过程控制及品质控制的应用有丰富的经验和统筹理论,衷情于近红外技术应用与开发;对公司ISO 体系,HACCP体系建立及相关体系文件的编写,内审及外审平台积累了深厚经验。  主要内容:  近红外体系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完美融合  质量管理构架的融合  质量管理制度与应用方案融合  combin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质量管理网络化建设(近红外独特功能) 举行时间:2016-10-11 10:00  报名链接: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14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8/201608261125_606861_2507958_3.jpg手机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会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8812_2507958_3.gif

  • 体系换版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实验室2019年2月份依据旧版体系文件通过了初次评审,下次监督评审应该在2020年1月左右,实验室现在准备体系换版工作,在监督评审前,只要在实验室新版体系文件发布了就好?还是说,发布后,还必须得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活动记录呢? ,如果没依据新版体系开展内审、管审都是依据旧版来的,有感觉体系文件是新的,记录和体系文件不同版,有点别扭,求大侠们指点,谢谢。

  • 【原创大赛】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是体系管理

    [font=宋体][size=14.0pt][color=#333333] 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是体系管理[/color][/size][/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 建[/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立科学的、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法律法规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或实验室认可(CNAS)的基本要求,无论是RB/T214-2017,还是17025,对质量管理体系都有明确的要求。如何构建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要做好质量管理,就必须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此也谈点看法:[/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1.[/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领导层度重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新的提法七项)中,其中必须重视领导作用。领导层必须明确质量管理、技术运作、服务支持之间的关系,对质量管理体系足够重视,才能事半功倍。[/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2.[/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必须按照标准如:RB/T 214-2017,或17025的要求,科学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是为实现质量目标,确保质量目标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合理地实现。这种质量目标是明确的、基础之上的,不应该只是凭感觉。[/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3.[/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科学的管理体系[/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应该是体系管理,涵盖检测环境、方法、人才、试剂、设备以及可追溯性等诸多要素,即包含人、机、料、法、环、测等各个方面组成的,全体因素的管理。[/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 4[/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管理体系,必须包括从样品管理或采(抽样)开始的,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通过落实每一环节的管理职责,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确保每一项管理都到位。[/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全过程的,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等全方位,也包括从样品、到检测、到报告的全过程、多方位的体系管理,是立体的管理。[/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5.[/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管理体系必须加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质量活动。质量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抽查的方式,对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要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要查明原因,及时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尽快解决,并对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此外,应适当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尽可能多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从而确保所有的工作都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使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实现管理工作的动态进行。 6.建立自我完善机制,加强内部审核,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实施内部审核,是为了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7.[/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加强管理评审,管理评审则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体系变更、过程和产品的改进,资源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做出评价。 8.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确保体系文件持续适宜有效,使其为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质量体系文件作为检测机构质量管理的法规,应进行不断完善,使该文件在符合认证认可标准的同时,又与检测机构实际情况相符合。随着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运行,可能会由于不同原因而需要对作为质量体系文件化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进行修改和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修改和完善,最终都是为了保证质量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符合性,并使这些文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检测机构质量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行的,但是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进行的修改,都应是严肃的,经过严格审批的。[/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9[/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要加强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质量管理已不是单纯的质量检验,也不仅仅是全面的质量管理,而是全方位,[/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10[/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检测机构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做好准备工作。检测机构的人力资源是检测机构之本,检测机构质量的进步关键在于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构建,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业务素质、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只有在管理层领导足够重视的前提下,按照法规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其精髓在于体系管理和过程管理,通过不断的改进,实现高效的运行,确保运行的有效性,为检验检测机构提高效率,实现质量目标。[/back][/color][/fon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