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建筑结构

仪器信息网建筑结构专题为您整合建筑结构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建筑结构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建筑结构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建筑结构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建筑结构话题讨论。

建筑结构相关的论坛

  • 【分享】土木结构试验的加载方式

    土木结构试验的加载方式1-1重物加载  在建筑结构试验和检验中重物加载是最经常使用的加载方法之一,是使用容重较大的又容易获得的物质对结构或构件施加荷载的方法。  重物加载的优点是:1.适于长时期的建筑结构试验,并能保持荷载值的稳定;2.荷载重物容易获取,加载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可靠。  为了施加较大的集中荷载,往往利用荷载放大机构。杠杆是最简单的荷载放大机构,又因其制造简单方便,荷载值恒定不变,适用于长时期的试验加载。  在试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加载重物,不论采用哪种物质作为重物荷载,必须在试验前对荷载值进行称重,保证重物荷载值的准确性。由于重物荷载的体积庞大,在进行建筑结构破坏性实验过程中应采取尽安全保护等措施,保证试验的安全。 1-2机械式加载  机械式加载方法就是利用简单的机械设备对结构施加荷载,机械式加载对建筑结构可施加集中荷载。  机械式加载的优点是加载机械设备简单可靠,实现加载容易。1-3气压加载  1.气压加载  气压加载是使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氮气建筑结构施加均布荷载。压缩空气和高压氮气是通过橡胶气囊给结构施加荷载的,为了提高气囊的试验压力荷载,结构的四周应砌筑支承边墙,使结构、支承边墙和地面将气囊包围在其中,达到增高气体荷载压力的目的。 2.负压加载  气压加载的另一种方法是抽真空,形成大气压力差实现对结构的均布加载。  气压加载适用于对板壳等大面积的结构物施加均布荷载,其优点是加卸荷载方便可靠,荷载值稳定易控制。1-4液压加载u   液压加载在建筑结构试验中是理想的加载方法之一,它不但可以对建筑结构物施加静荷载,也可施加动荷载。液压加载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是目前建筑结构试验应用最广技术先进的加载方法之一。  1.液压加载的分类  液压加载器根据结构和不同的功能分为:液压千斤顶、单向作用液压加载器、双向作用液压加载器和电液伺服作动器。  液压千斤顶是一种简单的起重工具,可用于施加集中荷载。单向作用液压加载器不能单独使用进行加荷,需要配备液压系统,形成液压加荷系统。其结构简单,加荷工作行程大,可在使用中倒置安装,易实现多点同步加载。双向作用液压加载器的特点是:活塞两侧液压油的作用面积基本相当,因此,双作用液压加载器可施加往复拉压加载,为抗震结构试验中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提供了加载器具。电液伺服加载器是在双作用液压加载器的基础上配置电液伺服阀、拉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组成的可控加载装置。  2.液压系统   液压加载系统包括液压系统和荷载支承系统,液压系统由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加载器组成。液压控制系统由油箱、高压油泵、测力装置及各种阀门组成。一个液压系统可以控制多个液压加载器。配置不同的荷载支承系统,利用液压加载系统可做各种建筑结构(屋架、梁、柱、板及墙板等)静载试验。  电液伺服作动器的电液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系统及微机控制系统。液压系统由油泵站及电液伺服作动器组成。微机控制系统包括:装有模数(A/D)及数模(D/A)转换卡的微机、应变仪及信号放大器组成。由电阻应变片、位移传感器和拉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组成闭环控制。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具有频响快,灵敏度高,控制精度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建筑结构试验中应用范围较广,电液伺服作动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完成结构静荷试验、结构动荷试验、结构低周疲劳和模拟地震试验等等。  3.液压加载器荷载的标  液压加载器必须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的具有检测资质的试验室或检测站的标定, 标定液压加载器时应采用实际使用方式进行标定,建立荷载—压力表示值的关系曲线,才能保证试验荷载值的准确性。"   标定液压加载器时,由于压力表示值的低端和高端属于压力表低灵敏度的区域,因此,在压力表示值不灵敏区域内不可进行液压加载器的标定。在压力表示值的灵敏区域内均匀地取6个以上测量点,测取压力表示值和相应的试验机荷载示值,反复测试三次取各测点的平均值,然后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给出压力表示值与液压加载器顶出力间的拟合直线方程,在试验时利用直线方程的关系进行加载。

  • 硅烷站土建结构布置探讨

    硅烷站土建结构布置探讨

    [b]硅烷站土建结构布置探讨[/b]硅烷站,是指放置硅烷或硅烷混合气体的钢瓶、钢瓶集装格、Y型钢瓶、长管拖车或ISO标准集装瓶组、硅烷气化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电气装置等,并通过管道向生产厂房供应硅烷气体的独立建筑物或区域。硅烷由于其极活泼的化学性质,在-180℃都会和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被认为是最具危险性质的特种气体。硅烷站作为硅烷的集中放置点,危险性不言而喻。[img=,690,64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101317331870_6615_3989203_3.png!w690x645.jpg[/img][img=,690,64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101317331870_6615_3989203_3.png!w690x645.jpg[/img][img=,690,64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101317331870_6615_3989203_3.png!w690x645.jpg[/img][b]建筑结构布置:[/b]硅烷站应该布置在工厂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远离有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不得布置在人员密集地段或主要交通要到的临近处。硅烷站应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钢框架、排架结构应采用防火保护措施。硅烷站应设置不燃烧体的实体围墙,其高度不应小于2.5m。大宗硅烷系统设备必须布置在独立的开敞式建筑或空旷区域,不得建在地下室。当采用开敞式建筑结构形式时,硅烷站立柱和墙面遮挡部分面积不得大于建筑外围面积的25%。四周有障碍物时,硅烷站与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2倍。[b]结语:[/b]硅烷站的设置应方便运输车辆和消防车辆的进出,硅烷站的储存、分配区域应设有防止车辆撞击的保护措施。总而言之,硅烷站的设计、施工都要非常规范、谨慎,考虑到结合环境的一切可能因素,才能安全化生产。

  • 推荐讲座:见微知著:纳米压痕用于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研究(2018年1月30日)

    网络讲座:见微知著:纳米压痕用于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研究举行时间:2018/01/30 10:00报名链接:[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3334.html[/url]报告人:魏岳腾博士,1982年10月出生。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2013年3月加入Bruker纳米表面仪器部担任应用科学家。主要从事改性材料的设计、表征和应用研究。报告内容:包括混凝土在内的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对这些建筑材料的应用具有关键作用。更高性能的建筑材料才能实现更复杂的建筑结构的设计。传统力学和摩擦磨损研究方法仅能得到材料的平均性能。而像混凝土在内的多数建筑材料都具有多相结构和相界面,这些微观结构的力学性能限制了材料的最终性能。布鲁克纳米表面部提供了最新一代纳米压痕测试设备,可以快速获得多相材料表面力学性能成像及纳米摩擦磨损性能,为更高性能的材料设计和表征提供指导。本次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特点及研究方法,应用布鲁克纳米压痕研究成果实例等。

  • 建筑工程实验室的特定要求——实验室人员(这个最多……)

    [font=Arial][size=12px] 实验室从事建设工程检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注1]应具有建设工程检测相关专业技[/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术经历,并经过上岗培训、考核和授权。[/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实验室成立年限小于3年或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或[/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主要管理者)发生变更时,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或主要管理者)应参加过实验室质量管理[/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或认可相关知识的培训。[/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管理层中从事实验室技术管理的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在本实验室工作 2年以上且具有5年以上检测及管理经历。技术管理者除熟悉专业知识外,还应熟悉认可准 则中要求的相关技术内容,例如测量溯源性、测量不确定度及质量控制等。[/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管理层中从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注2],在本实验室工作2年以上且具有5年以上检测及管理经历,经过实验室质量管理的 培训并能提供相应有效证据。[/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注1:专业技术人员指检测人员、进行检测结果复核的人员、检测方法验证或确认的人员、签发证书或 报告的人员(包括授权签字人)。 [/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注2:同等能力指博士学位以上(含),从事相关专业工作1年及以上;或硕士学位以上(含),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及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及以上;或大专毕业后,从事专业 技术工作8年及以上。 [/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从事建设工程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并经考核合格的,可独立开展 检测工作:[/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a)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不低于 1 年的相关检测工作经历;[/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b)具有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且不低于 3 年的相关检测工作经历;[/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c)具有中专(高中)学历和 10 年以上的相关检测经历。 [/size][/font][align=center][/align][font=Arial][size=12px] 实验室应对检测人员进行管理体系、检测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并经理论和现场操作考 核合格后,方可授权上岗。 [/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检测报告审核人、监督员应具有建设工程相关专业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且从事相 关专业检测工作3年以上;[/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建设工程相关专业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在本实验 室工作 1 年以上且从事相关专业检测工作 5 年以上。[/size][/font][align=center][/align][font=Arial][size=12px]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建筑结构工程检测、建筑幕墙工程、桥梁隧道工程、交通安全设 施工程检测、人防工程、消防工程、建筑防雷工程、建筑节能工程,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 还应满足下列要求:[/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a)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 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4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从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的,至少 1 人应当具备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 资格;从事交通、水利行业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的,应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的职业资格。[/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b) 建筑结构工程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建筑结构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 级)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4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从事建筑结构工程检测的,至少 1 人应当具备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从事钢 结构焊接质量检测应满足 CNAS-CL01-A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的要求。从事交通、水利行业结构工程检测的,应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的职业资格。 [/size][/font][align=center][/align][font=Arial][size=12px] c) 建筑幕墙工程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建筑幕墙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 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4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d) 桥梁隧道工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桥梁隧道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 级)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7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从事桥梁隧道工程检测的,至少有 7 人应具有国家承认的桥隧专业职业资格。 [/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e)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交通安全设施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 级)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5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1 名。从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检测的,至少有 3 人应具有国家承认的交通安全设施专业职业 资格。 [/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f)人防工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人防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 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8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3 名。从事人防工程检测的,相关专业领域要覆盖机械、力学、土木等领域。 [/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g)消防工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消防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 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4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从事消防工程检测的,相关专业领域要覆盖消防、机械、电气、土木等领域。有职业 资格要求的需持职业资格证书,还应符合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 h)建筑防雷工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建筑防雷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 级)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6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从事建筑防雷工程检测的,相关专业领域要覆盖电气、通信、土木等领域。[/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i) 建筑节能工程 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检测工作 3 年以上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得少于 4 名,其中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 2 名。 [/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检测的,相关专业领域要覆盖建筑物理、暖通、电气、土木等领域。[/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从事建设工程领域检测的人员,应是实验室签约聘用的专职人员,不得同时在其它同 类检测机构中执业。[/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须注册到人员所在的检测机构,行业特殊管 理规定除外。[/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 实验室应根据需要设立技术监督员,该人员应有能力对检测工作提供足够的技术 指导和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说明。[/size][/font][font=Arial][size=12px]实验室应制定保证技术监督工作有效进行的程序。[/size][/font]

  • 具体介绍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

    1.红外热成像基本原理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放出红外线,其能量与该物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红外线不为人眼所见,但是红外热像仪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可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并把能量分布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组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当热流在物体内部扩散和传递的路径中,将会由于材料或传导的热物理性质不同,或受阻堆积,或通畅无阻传递,最终会在物体表面形成相应的“热区”和“冷区”,这种由里及表出现的温差,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进行检测并成像,进而可以评估其质量或状态。2.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应用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始了红外热像仪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诊断维护的探索,使得红外热像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日臻完善,给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和评估技术前进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帮助,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程。国内的红外建筑检测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起步,一开始主要集中在外墙饰面砖的粘结质量以及渗漏检测方面。由于这些应用领域没有其它适合的检测手段,而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大面积、非接触远距离检测,不影响被测物体,使用安全,检测快速,结果直观可视等优势,使得该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通过大量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总结出了具体的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颁布了各种测试规程,例如《CECS204:2006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缺陷技术规程》,对该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成熟的应用(如图1所示):墙面缺陷的检测,粘贴饰面的检测,渗漏和受潮的检测,热桥等热工缺陷检测,室内管道和电气设施的检测等。如图:建筑物缺陷的红外成像仪检测图像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4451_1.jpg3.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 能量的消耗主要分成三部分:工业,运输和住宅。据统计,有30-50%的能量消耗集中在住宅。因此提倡节能建筑,提高能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对于新建筑和工程,比较容易处理,即建立并执行严格的节能标准和法规。然而对于现有建筑,能效相对较低,而每年只有1-2%的旧楼能得到翻新,因此,改善现有建筑降低其能耗势在必行。由于环境保护和节能的迫切需要,国内外特别是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都非常重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建筑中隔热层和气密性缺陷会造成室内空气不良、空气泄漏和受潮等,导致居住不舒适以及能源浪费。而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困难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和设备来诊断出问题所在。常规的视觉检测和评估通常效率不高,只能检测出一些明显的缺陷、表面缺陷,或隐藏的大面积缺陷。然而通常大部分缺陷并不明显,而且往往只有在造成严重的破坏之后才能知道,到时唯一的补救办法只能是花费高昂的重建费用。红外热像仪作为一种预维护诊断技术,是一种极为经济而且对建筑物本身没有损坏的诊断办法。热工性缺陷如隔热材料缺失、热桥、漏气和受潮等都会造成墙面的温度变化,通过红外热图像测得的表面温度可以表征出次表面的异常。以下将通过一些图片资料来阐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热传导损失、热对流损失、受潮、渗漏、外墙饰面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供有关质量检测和标准制订等部门在进行相关检测和标准编撰时参考。3.1.热传导损失检测在建筑围护结构中设计有隔热层,主要目的是以最合理的方式达到所期望的室内环境。经验表明,缺少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安装不正确、气密层和气密性不良都会降低轮廓的整体隔热性能,从而大幅提升能耗。对于新楼或旧楼,满足新的节能标准非常重要,隔热和气密层以及结构中其它任何缺陷都必须诊断并得到修补。建筑和隔热标准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改进。许多国家根据新的“环境能源效率指导方针”拥有或正在制订相应的节能标准。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4558_1.jpg(2)红外热图显示出此新建楼房的节能效果很好,在检测中找不出热缺陷典型的隔热缺陷有: 隔热材料没有填充整个设计的空间(缝隙、孔洞、隔热层薄、隔热材料沉降、安装后材料收缩、在错误的位置进行刚性绝缘等) 隔热材料安装不当 HVAC 通过隔热层进行安装 有渗透性的隔热材料不足以阻挡气流的运动 隔热材料受潮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4807_1.jpg(3)图红外检测清楚的显示楼房能量损失程度图3中楼龄为8年,红外图像显示在墙体和房顶都有明显的热损失,基础部位也没有隔热处理。对楼顶进行检测发现天花板没有安装隔热材料。另外,墙体没有足够的隔热层也会造成明显的热损失。室内外温差越大或材料的K值越低,就需要越大的制冷或制热功率。图4中显示在窗户和天花板之间的隔热层存在孔穴。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4851_1.jpg图4红外成像可以找出天花板和窗口之间隔热材料的缺损。图4中此楼的其它地方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问题,如在墙体空穴中形成受潮。合同承包商忽略了在墙体空穴中放置隔热材料,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很容易发现。在墙体空穴中安装隔热材料要求很严,必须填充在空穴中并紧实贴在墙壁上。如果没有这样安装很有可能成为空气对流的一个通道,隔热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形成热流相对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这些部位成为传热较多的桥梁,故称为热桥(thermalbridges),有时又可称为冷桥(coldbridges)。热桥附加能耗占整体建筑能耗的比例不断上升,根据调查和计算,在非节能型建筑中,各种热桥的附加能耗占建筑能耗的3%~5%,而在新型节能建筑中,一般占节能建筑的20%左右。砌在砖墙或加气混凝土墙内的金属,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梁、柱、板和肋,预制保温中的肋条,夹心保温墙中为拉结内外两片墙体设置的金属联结件,外保温墙体中为固定保温板加设的金属锚固件,内保温层中设置的龙骨,挑出的阳台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部位,保温门窗中的门窗框特别是金属门窗框等等。整个楼房存在大量的热桥,若图6所示,找出了热桥存在的位置,可以通过设置断热条来解决。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4944_1.jpg图5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不当的隔热材料安装的影响图5中红外图像显示了不当的隔热材料安装的影响隔热材料没有紧贴在墙体上。这降低了隔热效率从而造成热损失。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5028_1.jpg图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建筑围护结构中热桥红外图像3.2.对流热损失检测密封连接不良就会造成泄漏,气密内衬层安装不当或损坏往往会出现规律性缺陷。空气很容易通过刚性隔热体之间的部分。这些缺陷会引起不均匀的度分布,会引起房间里空气产生运动(气流),从而引起局部温度降低而增加能耗和尘土的沉降。这种泄漏路径比较复杂,不利用红外成像仪就很难发现。虽然气密性测试可以找出房间总体的漏气量,可以为气密性准确定量,但不能很好的找出气漏位置,除了窗边,门缝之外,很多时候气漏的位置在墙壁某处,一般不易被肉眼察觉。要找出气漏位置,传

  • 【转帖】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JGJ91-93

    第1章 总 则  第1.0.1条 为使科学实验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大专院校等以通用实验室为主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其它类同的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省能源和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1.0.4条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2章 术 语  第2.0.1条 科学实验建筑: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建筑。一般包括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公用设施等用房。  第2.0.2条 实验用房:直接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用房。包括通用实验室、专用实验室和研究工作室。  第2.0.3条 辅助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服务的用房。包括学术活动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动物房、温室、标本室、附属加工厂、器材库等。  第2.0.4条 公用设施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所需环境及其它条件保证的用房。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制冷、给水、排水、软化水、煤气、特殊气体、压缩空气、真空、照明、供配电、电讯等设施的用房。  第2.0.5条 通用实验室:适用于多学科的以实验台规模进行经常性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实验室。  第2.0.6条 专用实验室:有特定环境要求(如恒温、恒湿、洁净、无菌、防振、防辐射、防电磁干扰等)或以精密、大型、特殊实验装置为主(如电子显微镜、高精度天平、谱仪等)的实验室。  第2.0.7条 研究工作室:用于科研实验人员从事理论研究、准备实验资料、查阅文献、整理实验数据、编写成果报告等的用房。  第2.0.8条 标准单元组合设计:为保证实验用房具有适应性的设计原则,即从当前和长远科学实验工作内容、仪器设备及人员的发展变化出发,综合考虑确定实验用房的三维空间尺寸、实验室建筑设备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建筑结构选型、公用设施供应方式等。对于框架结构,一个标准单元系指一个柱网围成的面积;对于混合结构,一个标准单元相当于框架结构一个柱网围成的面积。  第2.0.9条 生物培养室:在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培养的用房。包括微生物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用房。要求的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光照、空气、水分、酸碱度等及灭菌消毒等措施。常采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摇床、培养箱等。  第2.0.10条 天平室:设置称量精度为±0.1~0.01mg天平的房间。天平可设置在较简单的防振天平台上第2.0.11条 高精度天平室:设置称量精度为±0.002~0.001mg的微量天平的房间,要求恒温、恒湿、防振、防风、防尘、防腐蚀性气体、防阳光直射等环境条件。  第2.0.12条 前室:也称为缓冲间或过渡间,并可兼作更衣换鞋间。  第2.0.13条 准备间:某些专用实验室的配套房间,供实验人员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第2.0.14条 防生物危害实验室:也称为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从事有害微生物及病毒实验工作的房间,最重要的环境条件是维持房间的负压。  第2.0.15条 管道井:用于通行各类公用设施立管的竖向井道。  第2.0.16条 管道走廊:用于通行各类公用设施立管及水平管道的空间。  第2.0.17条 管道技术层:用于通行各类公用设施水平管道的空间。  第2.0.18条 应急喷淋:为保证实验人员在实验工作中受到化学及生物危害时的安全,多在靠近该类实验室的公共走道处设置带有自动或人控开关的喷淋设备,以备实验人员一旦被药品污染时,能及时进行喷淋救护。  第2.0.19条 反应池:指排水系统排出的污(废)水中含某些有害物质时,在建筑物内或附近设置排出污水处理的构筑物,用物理、化学方法予以处理,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第2.0.20条 实验室工作接地:为保证要求接地的仪器设备稳定工作而设置的接地。  第2.0.21条 供电电源工作接地:为交流和直流电源系统提供的接地。  第2.0.22条 保护接地:为保障人身及设备安全而设置的接地。  第2.0.23条 特殊防护接地:为静电防护、电磁屏蔽防护等提供的接地。  第2.0.24条 防雷接地:为保证建筑物防雷装置可靠工作而设置的接地。

  • 【转贴】城市交通对建筑物的环境影响及降噪对策探讨

    近年来高等级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必需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法宝,得到普遍认可和高速发展,但其噪声振动对沿线建筑物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城市交通噪声振动的投诉、治理工程以及城市景观保护等相关内容也就顺理成章地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热点。对于轨道交通减振处理,我国早已开始在城市轨道交通经过敏感建筑物的地段采用弹性减振扣件和专用橡胶隔振器对轨道或建筑结构进行隔振处理;2001年开始又陆续引进了阻尼弹簧浮置板道床、T型轨枕轨道减振器、VAN-GUARD先锋扣件等隔振技术和产品,取得了较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对于城市交通的空气声扰民问题,近年来全国各地也已经在大量城市铁路和公路项目中建造了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造型、不同布局的大量隔声屏障;单纯依靠声屏障无法达标的部分高层建筑还加装了大量隔声窗。这方面大量理论研究和工程经验的相关文章、报道、交流已经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只是想就此次交流之际,对城市交通噪声控制工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引发的相关思考,进行有限范围内的探讨与揭示,期望引起相关从业单位的关注与配合。  一、目前道路声屏障普遍存在设计高度和水平延伸长度不足的问题:其中有些路段确实是受到高架桥原有结构预留荷载不足的限制,按照抗风荷载强度和结构承载上限大多只能加装高度3.5米以下的声屏障;但也确有大量路基和新建桥区声屏障本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声学高度和遮挡角度获得更好降噪效果,却出于经费考虑或“一刀切”的习惯思维,使新建声屏障“形同虚设”。而在水平延伸长度方面的疏忽就更不可以原谅:有些路段的声屏障两段起止点只与需要防护的建筑物正交对正(与建筑物暴露面等长度),完全忽略了线状声源两端的水平绕射。  二、 许多声屏障结构设计、造型、材质单一,既没能因地制宜与周围景观协调美化,也没有去繁就简节约成本。还有些声屏障高度建得不低,底部与路基之间或面板间却留着很大的缝隙(笔者就见过建在路基高肩处的铁路声屏障底下还可以钻过人去),这样不负责任的工程不知是怎样通过验收的?  三、国内早期曾经有大量轨道交通声屏障由于没有考虑轨道隔振问题,而导致固体噪声传导辐射,使声屏障无法达到预期降噪效果;有些甚至将轮轨-桥梁的振动激励放大辐射出来,成了“扩音器”。现在大多数环评和设计单位都知道了,凡是在设置高等级隔声屏障(特别是建造半封闭、全封闭声屏障的路段),均同步采取了轨道隔振措施。但仍旧存在隔振措施或简陋或单一、与隔声设计不匹配、忽视高频失效影响等弊病。  四、与道路声屏障一样,很多地铁轨道隔振项目的水平延伸长度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环评报告在拟定隔振对策时仍会忘记两端延伸衰减的必要长度;而很多隔振从业单位自己也对此不闻不问。最极端的例子是:北京某地铁工程中采用了国外引进的、号称隔振效果可以达到20~40dB的钢弹簧浮置板隔振道床,但全部由其自行设计的全线顶级隔振区段的部分实际安装长度只有30或60米,要知道该线路列车编组长度可是120米啊!  五、隔振宣传的浓墨重彩与工程实际的轻描淡写:还是上面谈到的地铁钢弹簧浮置板隔振道床,由于是“舶来品”,在国内专家学者的积极倡导和帮助下,2001年就顺利拿到了“独生子女证书”,随后通过浓墨重彩的宣传和商业运作在国内地铁高等级隔振工程中占据了垄断地位。在大量宣传媒介和专业文章中介绍阻尼弹簧浮置板的隔振效果时都赫然写着“隔振效果可以达到20~40dB”。但真正熟悉地铁隔振专业的同志都知道,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仿真模拟,这样的弹簧浮置板的真实隔振效果应该是“插入损失”20~25dB、“传递损失”40dB左右;前面避实就虚的宣传实在是太不专业也太不敬业了吧?更何况此成熟技术尚存在高频失效和阻尼欠佳(其弹簧是部分浸泡在阻尼剂中的)等技术缺陷。与其铺天盖地浓墨重彩的隔振宣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程实际效果的轻描淡写:截止到2008年初,我们在公开途径尚未见到各线路工程应用的实际隔振效果测试数据;直到2008年中期才经多家单位的客观测试了解到真实情况,“20~40dB的西洋景”才得以揭穿。

  • 【分享】混凝土检测的变化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经历了1。89年的混凝土检测规范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 -2004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 2007从单纯的保证率到置信区间,不可谓进步不大。

  • 洁净医学实验室的建筑装修和结构设计

    洁净医学实验室的建筑装修和结构设计

    [font=&][size=15px][color=#000000]洁净医学实验室通常为整体建筑的一部分,通常布置在医疗机构的各医疗科室的最内侧,这类实验室的围护结构通常采用轻质复合结构墙体,要求这类墙体整体性好、拼缝少、有利于建成后的卫生保持,地面也采用整体性好的地面。[/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由于是洁净区,通常不设计可开启的外窗,窗可以采用金属框架或者合金框架的双层固定窗,门通常采用金属壁板门。[/color][/size][/font][img=,690,4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1/202301061412248777_532_1954597_3.png!w690x490.jpg[/img][b]洁净医学实验室建筑设计[/b][font=&][size=15px][color=#000000][b]1.无菌实验室[/b][/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通常包括换鞋、男女一更、男女二更、缓冲、走廊、无菌实验室、洁物入口、污物出口。二更可以兼作缓冲间,换鞋可以和一更合并。在建筑面积有限的场所物流出入口可采用传递窗代替。[/color][/size][/font][img=,662,48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1/202301061413039818_8978_1954597_3.png!w662x483.jpg[/img][font=&][size=15px][color=#000000][b]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实验室[/b][/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主要由四个独立的功能单元构成:样品和试剂准备区、核酸提取室(标本制备区)、扩增区、产物分析区。[/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每个区之间设置传递窗,每个区需要有自己的缓冲间,当不设置统一的人流出入口时,各缓冲间都要兼做各区的更衣室。设计比较好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实验室可以设计统一的人员出入口、洁物入口和污物出口。[/color][/size][/font][img=,690,48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1/202301061413299780_458_1954597_3.png!w690x482.jpg[/img][font=&][size=15px][color=#000000][b]3.PET中心[/b][/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包括一更、缓冲、二更、气闸、物流入口、分装准备室、分装热室、热室后室。比较完善的PET中心还要设计配套的无菌检测室和阳性对照室。[/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b]4.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b][/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可以是一间安装了生物安全柜的独立的房间,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不应妨碍室内人员的逃生。详细要求可以参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b]5.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宜设置更衣室和主实验室,主实验室内设置生物安全柜,主实验室要求维持微负压。详细要求可以参照《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color][/size][/font][img=,690,46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1/202301061413557411_4202_1954597_3.png!w690x460.jpg[/img][font=&][size=15px][color=#000000][b]6.生物安全三级a类实验室[/b][/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防护区应包括主实验室、缓冲间等,缓冲间可兼做防护服更换间;辅助工作区应包括清洁衣物更换间、监控室、洗消间、淋浴间等;生物安全三级b1类实验室防护区应包括主实验室、缓冲间、防护服更换间等。辅助工作区应包括清洁衣物更换间、监控室、洗消间、淋浴间等。主实验室不宜直接与其它公共区域相邻。详细要求可以参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b]7.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b][/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防护区应包括主实验室、缓冲间、外防护服更换间等,辅助工作区应包括监控室、清洁衣物更换间;设有生命支持系统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防护区应包括主实验室、化学淋浴间、外防护服更换间等,化学淋浴间可见做缓冲间。详细要求可以参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color][/size][/font][img=,690,37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1/202301061414207704_4908_1954597_3.png!w690x370.jpg[/img][font=&][size=15px][color=#000000][b]ps: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一般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由于设计工程的特殊性质,我们就不展开详细叙述及讨论。[/b][/color][/size][/font][b]洁净医学实验室装饰装修设计[/b][size=15px][color=#000000]洁净医学实验室的墙面、顶棚的材料应易于清洁消毒、耐腐蚀、不起尘、不开裂、光滑防水、表面涂层已具有抗静电性能。通常的材料有各类满足防滑要求的复合彩钢板、电解钢板、铝板或者不锈钢板。[/color][/size][align=center][font=&][size=15px][color=#000000]洁净医学实验室的地面应采用无缝防滑耐磨、耐腐蚀地面,踢脚与墙面齐平。地面与墙面的相交位置及其围护结构的相交位置宜做半径不小于30mm的圆弧处理。通常的地面材料有:彩色自流平地面、PVC卷材焊接地面、橡胶卷材地面等等。[/color][/size][/font][/align][img=,667,5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1/202301061414507556_1719_1954597_3.png!w667x500.jpg[/img][font=&][size=15px]洁净医学实验室的门应能自动关闭、并设置观察窗,并设置门锁。实验室的门宜开向压力较高的区域。缓冲间的两个门之间要能够互锁。需要打压测试的区域的门要采用密闭门,密闭门可以是机械压紧式或者充气式,当设置充气式密闭门时,要设置压缩空气系统。[/size][/font][img=,690,46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1/202301061415155241_7572_1954597_3.png!w690x460.jpg[/img][b]洁净医学实验室结构设计[/b][size=15px][color=#000000]无菌实验室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超净工作台等大型设备的安装空间和运输通道。[/color][/size][font=&][size=15px][color=#000000][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实验室的设计考虑超净工作台、通风橱、生物安全柜等大型设备的安装空间和运输通道。[/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PET中心的设计考虑热室分装机的安装空间和运输通道。[/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考虑生物安全柜、双扉高压锅、污水处理设备等大型设备的安装空间和运输通道。[/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洁净医学实验室的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超净工作台、通风橱、生物安全柜、离心机、热室分装机、生物安全柜、双扉高压锅、污水处理设备的荷载情况。[/color][/size][/font][font=&][size=15px][color=#000000]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结构要求要满足《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的要求。[/color][/size][/font][img=,500,34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1/202301061415397836_4509_1954597_3.png!w500x347.jpg[/img]来源于:实验室整体建设[b]声明:文章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系删![/b]

  • 【分享】公路声屏障工程设计依据

    1、《声环境噪声标准》GB/T3096—932、《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HJ/T90—20043、《混响室法——吸声系数的测量规范》 GBJ47—834、《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17—88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20016、《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221—95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T006-98)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9、《建筑隔声测量规范》 GBJ75—84

  • 【求助】ISO 5658

    ISO 5658-2-2006 对火反应试验.火焰传播.第2部分:在垂竖直建筑结构上火焰侧向传播ISO 5658-4-2001 对火反应试验 火焰扩散 第4部分:垂直方向样品的垂直火焰的中级试验ISO/TS 5658-1-2006 对火反应试验.火焰扩散.第1部分:火焰扩散指南

  • 【转贴】歌厅酒店等音响噪声的传播特点及防治

    2004年6月 王丽娟 收稿日期: 2004-02-11 作者简介: 王丽娟(1966-),女,沈阳人,工程师. 环境与噪声 歌厅酒店等音响噪声的传播特点及防治 Spreading Characters and Prevention and  Cure of Noise From Cabaret''''s Sounder 王丽娟1 王大军2 (1.沈阳市皇姑区环保局 沈阳 110036);(2.沈阳市环境保护局沈阳 110011) 摘要 对歌厅酒店等音响设备的噪声传播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治理实例,对装修结构,对 传声和传振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从建筑结构上防治音响设备噪声的方法。 关键词 歌厅 音响设备噪声 传播 防治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reading characters of noise from cabarets'''' sounder,studied the influences of building''''s structure over spreading sound and vibration,combining with the example on the spot,put forward the method to prevent and cure noise from cabaret''''s sounder on the view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 Key words Cabaret Sounder Noise Spread Prevention and Cure  1 引言 歌厅酒店等音响设备噪声(卡拉OK)扰民投诉,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建立在居民区内的练歌房、酒店等使用的卡拉OK音响设备,发出很强的噪声,由于这类噪声频带宽、强度大,噪声穿透能力很强,且固体传声严重,干扰楼内居民的生活和休息。由于装修人员缺乏知识和经验,装修结构不合理,装修完了仍存在噪声扰民,给进一步治理带来一定困难。 本文对音响设备噪声的传播特点做了研究,并提出了从装修结构上防治噪声的措施,以供参考。 2 音响设备噪声的传播特点 音响设备噪声一般都在90~108dB,且频带较宽,但以低频声信号最强,常常是在远处听到低频声音,如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等,那种低频的 ‘ 咚-咚- '''' 声音非常令人烦脑。当声源在一楼,噪声能穿透建筑结构,使二楼噪声达到40~50dB或更高。 我们在某歌厅实测噪声,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音响设备噪声的衰减特性,噪声衰减很慢,每上一层楼,噪声衰减1dB。 表1 音响设备噪声的传播实测 测量点位置 一楼声源二楼室内 三楼室内 四楼室内噪声级dB(A) 90~106 42 41 40 现场实测表明,音响设备噪声在35dB以下时,就很难听到歌声了。因此,35dB就可以作为降噪量的依据,以声源噪声级100dB计,建筑结构需要的隔声量和噪声衰减量应为65dB左右,一般设计降噪量应按70dB考虑。 音响设备噪声的传播途径有两个:一是空气传声,二是固体传声。通过空气介质的传播途径,依照材料的隔声量计算: TL=20Log( ωM/ρC) (1) 式中: ω=2πf ,振动圆频率:M — 建筑构件面密度kg/m2 ρC — 空气特性阻抗。 由公式(1)可知,在同等条件下(建筑构件面密度M,空气特阻抗 ρC 相同),若低频信号突出,既圆频率 ω 小时,材料的隔声量也小 ,这就是音响设备噪声 “ 穿透力 ” 强的原因。 有的装修顶棚面密度偏小,违背 “ 质量定律 ” 原则,使建筑构件隔声量低,如某歌厅的顶棚结构是:200mm玻璃棉+0.8mm铁板+五合板+400mm空气层+五合板+300mm玻璃棉+五合板。虽然隔声层数多,空气层较大,但顶棚总的面密度(不算建筑楼板)为22kg/m2,增加的隔声量不够,二楼噪声为44dB,仍然超标。 音响设备噪声传播的另一个途径是固体传声。声波或声源可以激发建筑构件引起振动,以振动形式污染环境;或通过建筑构件产生 “ 二次辐射声 ” 所谓固体传声,以噪声形式污染环境。 固体传声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计算方法,资料介绍,一般建筑构件的固体传声的衰减量,仅为0.02~0.2dB/m。钢铁等金属构件的衰减更小,可以传播的更远。表2是常用材料的固体传声衰减量。

  • 实验室建设和设计需考虑的环境核心问题

    我们在实验室设计之初会对整体设计规划从两个方面来着手分析,一时建筑结构问题,二是通风净化问题。那么为什么要分成两块了分析呢?因为实验室设计它本身是建立在建筑设计之上,要从具体的建筑格局上去具体分析设计实验室的基本作用,而通风净化问题,是根据业主实际实验室的种类和等级,而去设计相关标准的空调通风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建筑结构和环境结构的差别。一、净化要求实验室建设前应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要求进行生物安全评估,以确定实验室建设是否有净化要求以及相应的净化等级。二、室内噪音和照度要求根据《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要求》可知,实验室照度不低于300勒克斯,噪声不超过65分贝。瑞盈实验室技术工程师建议在实验室建设装修前,应向施工方提出实验室的照度要求,建成后再进行照度检测,机房照度约为285-319勒克斯,核心工作区照度约为375-384勒克斯,才能符合上述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一般情况,取水和供电等采取独立措施后实验室环境噪音会明显减小。三、通风问题有些实验室如橡塑、化学和防水材料实验室中经常产生有害气体,必须设置通风橱。一般易产生有害、有毒气体的实验室应设在实验楼的顶层,通风橱应设计有排风机,引风机放在比通风橱高的位置,最好设在屋面上。其它层的通风橱可以几个互相连接在一起,共用一个排风管并共用一台大流量排风机。另外,还有一些不产生有毒气体的密闭房间,如暗室,恒温水池间,也需要经常换气,避免空气污浊,这些地方可根据空间大小采用不同规格的排风扇进行换气。四、实验室温湿度要求参考实验室内各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温湿度要求,如无特殊设备,实验室检测仪器要求温度一般在18-30℃,湿度20-80%,净化实验室空调系统温度可控制在(24±2)℃,湿度30%-45%,完全能够达到上述要求。五、通讯接口瑞盈实验室技术认为实验室建设内应预留足够的电话接口和网络接口,必要时还需有互联网接口。由于自动化流水线网络连线方式比较复杂,在设计和安装前应与厂家工程师仔细商讨,以便确定网络接口准确位置,安装完成后还应梳理连接的电话线和网线,确保实验室排线整洁美观。

  • 【原创】MTS系统公司合并三思,关于MTS系统公司的介绍!

    首先声明本人于三思和MTS公司无任何关系!MTS的全称Mechanical Testing & Simulation (即力学测试与模拟)。MTS系统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力学性能测试及模拟系统供应商,是该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它的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省府明尼阿波利斯市。 MTS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分布有制造厂或代表机构。年销售额达4亿美元左右。  MTS系统公司是以高技术的基础的跨国企业。 它为科研、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等领域的用户提供广泛的产品及服务,诸如试验设备、分析软件和工程咨询等。期产品主要包括:动静态材料试验系统,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台架试验系统、飞机零部件及整机结构试验系统、生物结构测试及模拟系统、建筑结构测试及地震模拟系统、地质及土壤测试系统、纳米硬度表面分析系统、各种类型载荷、位移及应变传感器、线性伺服马达、液压作动缸、各类伺服控制设备。MTS在世界上首创把液压伺服闭环控制概念引入力学测试系统。 它的成功经验已使各个领域的研究者缩短了研发进程作为系统供应商, MTS单越成就更体现在协助用户实现其测试目标,提供最优试验方法。作为美国材料试验标准的参与制定者,MTS在试验机领域拥有最权威的技术。  源于和全球用户、政府机构、工业界的紧密关系, MTS的发展已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安全、可靠及质量。MTS在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久负盛名。 然而更有无数计的测试系统工作在政府实验室、大学、公司科研机构。它们的成果虽然无形,却极为重要,触及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诸如坚固的建筑结构梁、更好的路面材料、更轻巧结实的家庭用品、更可靠的电子接插件、新型复合材料、工业用塑料、甚至到建筑结构抗震。   早在中美建交之初的1978年,MTS就开始了与中国的合作: 中国引进的第一台道路模拟系统安装在汽车之城——长春。不久陆续与各大生产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时至今日,MTS的影响遍及各个领域,300多套各种类型系统,已成功地为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作出了贡献。公司网站见下:http://www.mtschina.com/aboutmts.asp个人觉得合并也许会对用户有点好处,一个做静态一个做动态,相信技术能力会进一步的提高!!

  • 广发英雄帖:某省级建筑类实验室改造,寻专业设计团队

    [color=#333333] [/color][color=#ff0000]某省级建筑类检测机构简介:[/color][color=#ff0000] 现设有地基基础检测室、岩土工程检测室、钢结构及建筑机械检测室、建筑材料及制品检测室、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室、建筑节能检测室、加固材料检测室、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一室、二室、三室等10个专业检测室。[/color][color=#ff0000]实验室面积:8000平米[/color][color=#ff0000]检测内容:包含见证取样检测、建筑节能与智能检测类、建筑幕墙工程检测类、钢结构工程检测类、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检测类、主体结构工程检测类、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color][color=#ff0000]设计需求: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高效配置、人员动线合理、[/color]联系人QQ:20966662

  • 【分享】实验室建筑的组成及总体布局

    1.建筑规划要求: 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结合地形进行总体设计。在设计之前,要对各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分析。对于化学分析实验室,一般应布置在下风方向及下游地段,保持一定的间距和良好的通风,应有绿化隔离,搞好排污和排毒处理,做好环境综合评估和治理。对于仪器分析实验室,一般要求良好的环境。有防振防噪声要求的实验室要远离振源和噪声源;有屏蔽要求的实验室要远离电磁波的干扰源;要求超净的高纯实验室要规划在粉尘少、绿化好的地段。2. 实验室建筑的组成;实验室建筑物一般按其用途分为四类。(1)实验研究类:是分析检测实验建筑的核心,包括各类通用实验室和专用实验室以及研究室、计算机房和计量室等。(2)辅助建筑类:包括图书情报资料室、学术活动室及电化教室等。(3)公用设施类:包括水、电、气、油、制冷、空调、低温及热力系统、通信、消防、三废处理、各类器材仓库等用房。(4)行政及生活服务类:以上四类建筑之间的关系都是很密切的,后三类建筑为第一类建筑服务,而他们之间又有相互联系。这些建筑规划面积分配一般为:科研用房30%~69%,科研辅助用房5%~31%,公用设施用房5%~18%,行政及生活服务用房10%~29%。3.实验室建筑总体布局:在总体设计中,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是采用集中配置形式还是采用分散配置形式。集中配置是将实验室、研究室、行政管理用房、图书资料用房以及科研辅助用房组合在一栋建筑物中;分散配置形式是按实验楼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布置。由于分析检测中心和分析研究室的规模不同以及用地的限制,所以总体布局就有多种形式。一般分为四种配置形式。(1)独立式;整个建筑配置集中在一栋楼内独立设置,适用与较小的分析实验室。(2)主楼式;以一栋实验楼为主配以附属建筑,建筑规划比较方整规则。(3)单元式;又称细胞式。用一个简单的单元或细胞组成多样的形式,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有利于推行摸数和标准化,便于施工。此种形式为现代分析测试中心规划广为采用。(4)分散式;由不同功能的多栋实验楼、研究楼及辅助建筑灵活组合而成,采用较多。实验室的结构与楼面荷载:结构布置与实验室建筑模数密切相关。在选用摸数时必须与当地的施工条件、预制品构件的供应情况以及地震等级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实验室的结构可分为三类;即承重砖墙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及钢结构。即承重砖墙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简称混合结构)形式适用于1~5层实验室,以3~4层为最多,因为每层的窗间墙宽度增大,影响采光面积。这种结构形式,造价较低,施工较快,一般实验室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在采用空气调节的实验室中,混合结构的层高比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高为低,约可降低100~300mm。其原因是空气调节的风管经常布置在走道平顶下面,风管进入实验室时,在混合结构中只要在砖墙上开孔就可以。而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因为柱与柱之间有联系梁连接,联系梁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层高略高于混合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框架结构),这种结构形式适用于五层以上的实验室,但根据实验室的性质,框架结构也用于1~5层的实验室,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全部现浇结构、梁柱现浇与板预制结构 给水系统 实验室的给水任务,主要从室外给水管网引入进水管道,在保证按所需要的压力、水质、水量将水输送到实验用水设备、辅助用水设备、各种配水龙头和消防设备等,以满足实验过程用水,日常生活和消防用水的需要。实验室内部供水系统尽量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给水系统可分为直接供水方式、设有高位水箱的给水方式、设有加压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在高层实验室内,当室外管网压力不能满足要求时,低层部分应充分利用室外管网中的直接供水,上层部分可设置局部加压设备。当室外管网压力经常或周期性不足时,就应考虑设置屋顶水箱和水泵。 实验室用水设备布置有其工艺特点,即用水点多且分散,多数用水点用水量不太大,有的引入管从建筑物中部引入室内,这样水压使用较为平衡些。有的实验室内由于管道种类较多,工艺和建筑有特殊要求的;有的实验室内,底层走廊设有管沟的;在这种条件下,给水引入管也有从建筑物一端或二端进入室内。实验室管道通常为明装设置,并应尽量沿墙、梁柱、墙角、走廊、天棚下敷设。采用明装敷设对施工安装和维修管道都较为方便,造价也比较低,缺点是影响室内美观和卫生条件,如管道表面积灰和结露。在工艺和建筑工种有特殊要求时,管道可采用暗装,此时管道应尽可能暗设在地下室、管沟、天棚内,或公共管廊内。给水管、支管可敷设在管槽和竖井内,管道竖井可做在走廊一侧,也可做在走廊二侧。暗设在管槽、竖井和天棚内的管道,在装有控制阀门处应留有检修门或检修孔。管道暗设能使室内美观整洁,但造价较高,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都较困难。已建成使用的实验室如无特殊要求的,一般都采用明装。另外,室内除生产和生活用水外,还应根据消防要求设置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应布置在经常有人出入和较明显的地方,如门厅、楼梯外、走廊等,消火栓和消防管道一般都采用明装。在消火栓较多的消防管道上应用阀门分成若干段,当局部管道发生故障需维修时,用阀门切断,其他管道段上的消火栓仍处于备用状态。

  • 【分享】卧式拉力试验机的原理及分类

    那么什么是卧式拉力试验机?卧式拉力试验机采用成熟的万能试验机技术,增加钢架结构,将立式试验变为卧式试验,这样增加了拉伸空间(可以增加到二十米以上,这是立式试验做不到的)。满足了大试样、全尺寸试样的试验。卧式拉力试验机的空间是立式拉力试验机所做不到的。 卧式拉力试验机按显示方式分为:数显式卧式拉力试验机、微机屏显卧式拉力试验机和微机控制卧式拉力试验机。 按动力分为:液压式卧式拉力试验机和电子式卧式拉力试验机。卧式拉力试验机主要用于材料和零部件的静态拉伸性能试验。可用于各种金属材料、钢索、链条、吊装带等的拉伸、广泛用金属制品、建筑结构、船舰、军工等领域。

  • 【转帖】FLIR 热像仪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原文转自:[url]http://www.pefeco.com[/url] 现代社会中有种类繁多的建筑,从别墅到高楼大厦,由于其结构,设计相当复杂,往往会造成诸多困扰,通常会有许多难以诊断和解决的问题:这些包括: 1.由于保温问题所造成的额外的能量流失和空气泄漏 2.由于渗漏,结露,或结霜造成湿气侵人 3.冰,雪及阳光对屋顶造成的损害 4.差的空调系统性能 5.对结构或性能验证 6.大楼综合病 我们面对如此多而频繁的问题,如它们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我们不得不在受到昂贵的损失后才能发现。 [URL=http://www.pefeco.com]FLIR[/URL] 热像仪是一种宝贵的工具,使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从不可见光的角度详细地解读建筑物所发出的信号,一旦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热像仪可以让业主、建筑师、承包商去发现问题所在,核实建筑物的性能以及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空气泄露:通常这种因素可以占到建筑物空调能量损失的一以上,当然足够的空气交换对于健康和安全是基本的要求,大多数建筑物的设计会考虑到这些。但有时一些错误的设计,特别在结构,材料及工艺会使得问题更为突出。 湿气侵入:一般来说建筑物的设计和相关设备保证了其气密性,一旦有湿空气进入,许多时候会让人产生困惑的问题,特别是潮湿会成为霉菌适合生长的地方,一些霉菌可能对这些潮湿点定位变得非常简单,因为它有一个较高的热传导和一个较大的热容量。 结构验证:有时面对已完成的构件结构,因为某些原因,我们可能要进行结构验证,如整体墙中带钢筋的灌浆室,浇注墙中的结构件或定位历史建筑物中表面以下的某些细节。通过这些物件不同的热容量的特性,我们可以运行热像仪从温度的方面加以判断。 屋顶翻修:城市中房屋,特别是屋顶,其往往要经受日晒雨淋,甚至大气的一些侵蚀,而其受损情况各有不同,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将所有屋顶加以更换,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如果我们拥有热像仪,它们将辐射转为热图像或热图谱,它们可以形象地显示温度差别,从而轻松地区分屋顶的破损区域,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 【转帖】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292.htm]可再生能源[/url],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所谓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所界定的范围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一般占该国总能耗的30%左右。  建筑节能的意义和紧迫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83075.htm]节能建筑[/url],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匾乏。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每年新建建筑使用的实心粘土砖,毁掉良田12万亩。物耗水平相较发达国家,钢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用率仅为25% o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 【分享】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定义

    [size=4]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建质[2005]105号)有关名词术语解释,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释义,改建、扩建既有民用建筑是指:[/size][size=4]  改建是指:一是不增加建筑物或者建设项目体量的,在原有基础上,为改善建筑物使用功能、改变使用目的等,对原有工程进行改造的建设项目;二是装修工程,即对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size][size=4]  扩建是指:一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充的建设项目;二是对于建筑工程,扩建主要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加高加层(需要新建造基础的工程属于新建项目)的建设项目。[/size]

  • 【资料】复合材料力学

    [color=#00008B] 复合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研究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能的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组成的多相固体材料,即复合材料的力学问题。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性质,这是复合材料力学的重要特点。 复合材料由增强物和基体组成,增强物起着承受载荷的主要作用,其几何形式有长纤维、短纤维和颗粒状物等多种;基体起着粘结、支持、保护增强物和传递应力的作用,常采用橡胶、石墨、树脂、金属和陶瓷等。 近代复合材料最重要的有两类:一类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主要是长纤维铺层复合材料,如玻璃钢;另一类是粒子增强复合材料,如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混凝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高功能材料,它在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单一材料。 发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当前国际上极为重视的科学技术问题。现今在军用方面,飞机、火箭、导弹、人造卫星、舰艇、坦克、常规武器装备等,都已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民用方面,运输工具、建筑结构、机器和仪表部件、化工管道和容器、电子和核能工程结构,以至人体工程、医疗器械和体育用品等也逐渐开始使用这种复合材料。[/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